教学监管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9 22:57:17

教学监管

教学监管范文篇1

〔论文摘要〕本文论述了构建函搜教育教学质童监控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加强函授教育教学质黄监控体系建设的基本内容;提出了构建函授教育教学质童监拉体系、监拉内容和实施监控的方法、措施。

提高函授教育教学质量是函授教育永恒的主题和生命线。如何使函授教育教学改革方案和教学管理制度有效地得到实施,使其真正落到实处;如何建立灵活有序、实用高效的函授教育管理运行机制,提高教学管理效率;如何充分发挥函授教育教与学双边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构建函授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函授教育的教学质量实行全方位的管理,根据新的形势制定新的科学的管理机制,是函授教育需要进行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构建监控体系的必要性和基本内容

提高函授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是要建立并不断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高等函授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函授教育自身的规律性所决定的,函授教学质量是各种教学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具有多因素性、模糊性、动态性的特点,因此要提高函授教学质量,就必须对影响函授教学质量的诸多要素进行全面、科学的分析,对各要素在教学全过程中加以有效的质量控制。其内涵包含教师、学员、教学辅助人员、教学管理人员共同参与的全员质量管理和教学计划实施中各环节的全程质量管理。而有效实施教学质量监控的技术基础是教学质量评估,即根据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及其有关因素做出系统描述,并在此基础上对其状态做出判断,以优化教学活动的过程。

函授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作用就是要调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通过获取和提供的信息,为改进教学与决策服务,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所以,要大力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设工作,把质量监控真正贯穿和具体落实到函授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之中。其基本内容为:1.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函授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信息反馈系统,系统地收集从招生到毕业整个过程中的各种信息,以便客观公正和有针对性地监控、评价我院函授教育教学的工作状况。2,加强函授教学工作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设,建立明确的质量评价标准和评估指标体系,对函授教学质量状况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检查评估,以有效地加强对函授教学工作的目标管理。

二、构建监控体系,实行全方位的管理

成人教育学院近年来以不断提高函授教学质量为主线,积极研究和探索确保函授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途径和方法,有力地促进和保证了函授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然而人才培养质量决定于教学过程的各环节,又是学校各部门的教学质量和工作质量的综合体现。人才质量缺乏显形指标,不同于一般产品质量,可以制定一系列的标准和相应的技术参数来测定。人才质最形成具有长期性、滞后性和综合性,反映了教育的特殊性,影响人才质量的多因家性和不易评判性。因此,必须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为实现教学质量目标提供保障.长期以来,一些管理者都比较注重教学改革方案和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而对贯彻实施过程和效果注重不够,使得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因此,建立一个全方位的、多层面的、各因素彼此联系的、动态的并采用现代化管理技术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提高教学质量是非常必要的。

函授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应本着“点面结合,突出重点”的原则,把监控重点放在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要素和关键环节上。在对教学过程中的诸多要素、众多环节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主要应以对二级学院、系(部)教学工作状态监控、课程教学质量监控、教师教学质量监控和学员学习质量的监控及教学管理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反馈为重点。

1.加强对函授教学工作状态的监控。二级学院、系(部)教学工作是组织教学活动,实施各项教学管理制度,保证函授教学质量的基本单位。他们的教学工作状态和质量,直接体现函授教学工作状态和质量。为此,函授教学质量监控,必须从这一层面抓起。通过对二级学院、系(部)教学工作状态的评估,强化教学管理,明确管理目标,建立健全规范管理。(1)根据函授教学计划和大纲的规定,加强各教学环节的管理,(2)加强函授师资队伍建设,组建结构合理的高水平的专业教师队伍;(3)加强函授教材建设,是提高函授教育的重要保证,也是函授教学内容改革的关键;(4)加强和建立有序化的教学管理。定期检查考核二级学院、系(部)函授教学工作的运转、管理制度的实施、教学计划的执行、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函授学籍档案管理等。让系级发挥函授教学质量监控的职能,不仅是对函授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基础和保证,而且也是系级自身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加强系级建设,充分发挥其函授教学监控的效能。

2.加强对函授课程教学质量监控。课程是教学计划中最小要素,教学质量是由各门课程的教学质量有机组合而成的。在函授教学体系中,课程始终处于基础层次。只要其核心课和专业主干课的教学质量达到基本要求,其总体的教学质量就有了基本的保证.只要这些课程的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总体的教学质量就会有相应的提高。主要应从教学大纲、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几实验室建设、教学改革、教学效果等方面开展课程评估工作,并以此推动优秀课程的建设。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课程建设工作,以课程评价为手段,以主要基础课建设为重点,以优秀课程建设为龙头,带动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成教院作为主管部门应聘请教学顾问或教学督导组,对各函授专业的各门课程教与学情况进行考察了解,有计划地开展课程评价,评选优质课程,促进函授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课程评估要调动广大任课教师、学员和教学管理干部的积极性,只有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课程建设才有坚实的基础,做到以建为主,以评促建。

3.加强对教师的函授教学质量监控。教师教学质量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因此,(1)尽量把业务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安排到函授教学第一线,让他们担任主要或重要的教学工作;(2)对上函授课的青年教师要指派中老年教师进行传帮带,使他们尽快熟悉教材,掌握教学方法,保证教学质量;(3)组织教师相互听课,相互学习,相互促进;(4)举办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活动,通过竞赛,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促进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5)建立领导听课制度,是实施教学过程与质量监控、提高教师教学质量与教学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措施。它对于领导及时客观地了解教师教学情况,改进教学和各项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建立教师教学质量评估制度,开展由函授学员、同行、领导相结合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活动。从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评估每位任课教师的教学状态和质量。评估结果直接与院内津贴挂钩,同时对评估优秀的教师,由学院授予年度教学质量优秀奖。其次是加强对教师的综合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与教师的职称晋升、工资晋级等相挂钩,真正体现优者受奖,劣者受罚。同时还可以通过设立有关奖项来奖励那些教学质量好的优秀教师。

4.加强对函授学员学习质量的监控。学员是函授教学活动的主体,学员的学习质量是教学质量的最终表现,通过对学员学习质量的有效监控,可以全面反映函授教学工作状态,特别是函授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在对学员学习的监控中,主要应采取的措施:(1)实行教考分离制度。在主要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上,实行严格的教考分离;(2)面授实行严格的考勤制度。凡不参加面授或面授缺课达1/3者,不得参加当次面授课程考试;(3)实行函授作业检查批改制度。作业是检查函授生平时自学情况的主要形式,是督促学员自学,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函授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4)加强函授考试管理。考试是考核、检查教学质量,测定函授学员学习成绩的主要方法。加强考试管理,对克服目前考试工作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增强考试的客观性、严肃性和权威性,对提高函授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为此,要加强教学法规的建设和宜传力度,严肃查处教学事故和违纪行为。把在普通高校实行的学分制、淘汰制等学籍管理机制引人函授教育,以充分调动函授学员的学习积极性。

5.建立健全函授教学信息反该网络。收集教学信息健全信息反馈系统,全面准确地收集教学信息是进行函授教育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是教学管理工作实现有效性和预见性的保障,是对教学工作实施有效监控的前提和基础。教学质量如何,不能只通过对学生的考试成绩来检查,更应该重视深人调查教与学两方面的情况,广泛、及时地收集教学信息,正确把握实际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作为加强函授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监控的依据。为此,应建立函授教学信息反馈机制,而信息主要来自:(1)函授班级干部及学员反馈的意见;(2)上函授课的任课教师及函授教学管理人员反馈的信息;(3)同行评价反馈的意见;(4)院领导听课与系统性检查反馈的意见;<5)院督导组专家听课与定期检查反馈的信息。成教院教务部应对收集到的信息按问题类别进行分析整理,再反馈到相关部门及主管领导,以便及时加以解决。成教院通过函授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提供的信息,发现各阶段教学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及时研究和采取相关措施。函授教学质量信息涉及的对象多,时间长,信息量大,要采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建立高效的函授教学质量监控信息处理系统。

三、监控体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教学监管范文篇2

一、加强高校实践教学管理的重要性

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为学生毕业求职打下一定的实践基础,高校应当进一步加强其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成为高等教育体系中日益重要的一环,这不仅能巩固和深化学生的课堂理论知识,而且能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使学生掌握进行科学研究与技术实践的基本技能。它对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提高对高校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对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仅仅认识到高校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还不够,还要科学地对高校实践教学进行计划与管理,落实实践教学各个环节,以此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高校扩招造成的实践教学资源不足使得高校大学生实践教学人均资源较少,必须通过科学的计划与管理才能使每一名大学生都有充分的资源享受实践教育,提高动手能力。

实践教学管理包括实践教学工作的计划、组织、协调与监督,贯穿于实践教学的全过程,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科学的、现代化的实践教学管理能够通过良好的实践教学计划、组织与协调,科学地利用现有实践教学资源为每一名学生提供足够的教学时间、场地与设备,有效地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不恰当的实践教学管理即使有足够的实践教学资源也不能够有效地为学生所用。因此,重视实践教学管理、运用现代化教学管理方式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与效果,是现代高校培养综合性实践人才的关键,是现代高校教学的重要工作,其直接影响到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高等院校必须建立健全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运用信息化的实践教学管理系统,弥补现有实践资源短缺造成的实践教学困难,以科学的规划将有效的实践教学资源合理运用,为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奠定基础。

高校实践教学是由实验教学、实习教学、各类设计教学组成,是高校教学中除理论教学外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课程的教学是学生基础实践能力养成的关键,其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养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高校应加强实验课程的教学管理,以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高校实践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高校实践教学管理必须以实验教学为基础,按照教学大纲科学地进行实验教学计划、教学、考核等。同时建立健全的实验课程与实践课程教学工作规章制度,实现实践教学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高校要根据专业课程发展未来与学校发展计划,科学地制定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的长远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进行实施。按照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教材、实践教学计划的分类对实践教学计划进行管理,以教学大纲为基础进行计划的编制,同时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以此达到规范的实验教学管理。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也要加强教学管理工作,以实践教学制度规范实验教学过程。同时以教学管理的抽查、检查等方式监督教师的教学情况,通过规范化的实践教学管理,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

二、高校实践教学管理现状

高校的扩招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培养了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为我国经济发展与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由于高校教学资源建设速度远远不能满足高校扩招后学生人数增长的需求,使得一些高校学生进行实践教学的师资资源、实验设备资源、教学课时等严重不足,影响实践教学的开展,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影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与职业发展。

1.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薄弱

当前,一些地方高校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张,导致经费的投入不足和自身基础设施,特别是图书资料、实验室、实习基地、社会实践单位等办学条件建设跟不上学校发展速度。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本来就相对不足的实习基地、实践单位、实习经费更加“捉襟见肘”。虽然不同专业因课程实习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不同,对实践教学条件的要求不等,但实践教学建设的滞后却是共同的问题。学生学得的理论知识无法及时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和消化,无法检验自身的知识掌握程度,缺少了应用知识的操作能力训练,致使学生很多创新的想法和思维仅停留在头脑思考和想象阶段,无法付诸实践。同时教学实习和实践基地的缺失和滞后,使得学生无法深入生产一线了解实际的生产工艺和流程,没有实地观察和亲身体验的实践教学,对于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的培养是极其不利的。

2.实践教学规范化管理有待加强

经教育部对本科院校的教学评估以后,大部分学校对教学过程的管理更加规范化了。制定了大量的规章制度,对课堂教学实施了过程管理。但相对于理论课教学,对于实践教学的规范化管理尚有待加强。由于实践教学形式的多样性,有课程实验、实验课程、课程设计、教学见习和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设计等,再加上实践环节离不开实验室、实习基地、相关企业单位的支持,这些环节很难像课堂教学那样由一个固定的课表来安排,这就带来管理上的难度。容易出现临时安排、因人安排、课时不足、教师指导缺位和对于实验记录、实习报告、课程设计报告等文档的管理松懈等现象,会严重影响实践教学的质量。

3.管理机构的薄弱和评估机制的偏差

和理论教学相比,实践教学在高校教学工作中应该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但是,很多高校并没有专门的实践教学管理机构,代行其职的往往是设备资产管理处或实验中心。设备资产管理处的工作重点是场地、财产和设备等资产管理,对实践教学的管理并不能做到全心投入。另外,各院系实验中心和实验室也自管一些实践教学,与学校职能部门之间职责划分很容易交叉或缺位。因此,常常会出现设备的不足与利用水平不高并存及校内实践教学的监督不到位等情况。此外,对于实践教学的评估机制尚未能像理论课程那样规范化,对于学生在实践环节的评分方法和标准、对于实践教学的质量的评估方法和标准尚待完善。

三、解决问题的若干思路

教学监管范文篇3

高校教学管理创新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需要。建立一套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管理先进制度,是当前高校教学管理创新的迫切任务,这就要求打破传统教育管理模式,摒弃忽视学生个性发展的传统教学方法,为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发展和实践活动提供更多、更广泛的时间和空间,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高校教学管理创新是进一步深化高校教学改革的需要。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各高校应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这就要求高校教学管理也要作相应的变革和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推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积极探索教学管理创新的途径和对策。

二、高校教学管理创新的途径和对策

1.教学管理观念创新。教学管理观念创新是教学管理创新的先导,而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则是高校管理理念的基础。教学管理以人为本,就是要使教学和教学管理的现实满足教师和学生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

“以教师为本”,就是教学管理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努力创造使教师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环境,努力营造支持和鼓励教师从事教学教研教改的氛围,在教学管理和用人机制上确立和落实教师的发展权和自主权,采取灵活的管理机制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以学生为本”,就是教学管理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体制,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主体意识和自我调节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建立一种开放的灵活的教育教学体系,保护和发展学生差异和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天性和优势,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具有特色和特长的创新人才。

2.教学管理机制创新。

(1)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体制。高校现有教学管理体制的管理权力主要集中在学校一级,院系只停留在完成日常教学及教学管理事务上,因而院系缺乏积极性。因此,应创新当前的教学管理体制,逐步使教学管理重心下移,教学管理重心下移,有利于减少管理层次,提高工作效率,充分调动院系基层单位和教师对教学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明确管理责任,促进院系自我发展运行机制的形成。两级教学管理体制建立之后,学校与院系之间的管理权限应有明确的分工,学校主要是进行政策、机制上的调整,进行评估检查,健全规章制度;院系则是负责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进行监管,管理重心下移是教学管理创新的需要,也是落实责任、增强灵活性和适应性的需要。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要注重激发教师参与教学管理的积极性,注意发挥教师的民主参与作用要充分听取和采纳教师对学校教学管理工作提出的合理意见,以便于实现教学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

(2)进一步完善学分制。当前,进一步完善学分制主要应做好以下两点:第一,健全选课制度,加快“课程超市”建设。选课制是学分制的基础和前提。应健全导师制,加强教师对学生选课、学习的指导;应完善选课制,确保教师、教室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加快“课程超市”建设,使学生在时间和空间上能真正实现比较自由的选课。第二,加强信息化建设。建设教学管理网络系统,推进教学管理的现代化,实现学生选课、成绩管理与查询、教学任务安排、教学计划、学生评教、实验实践等方面管理的现代化、网络化;同时教学管理人员也必须适应学分制管理的要求,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和从网上获取信息的能力,以最优设计和调控教学过程,推进教学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和高效化。

(3)进一步改革考试模式。第一,革新考试内容,确立考试的能力导向。高校考试的重要内容,不应是知识的考核为主,而应是能力的考核为主;应能反映学生基本理论、技能的掌握情况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运用能力,而不是课堂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应多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散思维,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力。第二,变革考试方法,构建立体化的考试方法体系。所谓立体化的考试方法体系,就是综合运用各种测试方法,达到“四个结合”,即笔试、口试与综合考试相结合,增强考试结果的有效性;闭卷考试与开卷考试相结合,促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思考和归纳;平时、期中与期末考试相结合,适当提高平时作业、课堂讨论、提问等成绩比例,促进学生平时积极、主动地学习;学校考试与社会考试相结合,提高考核评价的社会可信度和效度。

教学监管范文篇4

1、构建立体管理模式,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以“精细化管理”为核心,构建以岗位目标为高度,以过程管理为宽度,以量化考核为深度,以年级、部门周历管理、干部日志管理和教师聘任管理为支点的“校长负责、分级管理、部门监督、目标考评”立体化管理模式,构建了目标定位、注重过程、全面量化、综合考核的管理体系,使学校管理从制定制度转轨到了执行制度的高度,保障了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夯实了基础。

2、强化德育工作,优化育人环境

学校将责任教育作为开展德育教育的总抓手,把每学期的第一个月明确为“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月”,第三个月作为“养成教育推进月”,突出责任教育,细化标准,把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目标分解要求,做到目标与内容具体化,构建起以“纵向、横向、交叉”为框架的立体化学生责任心培养目标体系,使大德育环境在各个层面上都有责任教育目标。

纵向目标体系:根据学生学段特点,分别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形成一个序列。比如要求学生对自己负责中,我们要求初一学生做到“相信自己我能行”;初二学生“我的生活能自理”;初三学生在前面两个基础上还需增加“提高生命质量,对自己的生命负责”的要求。

横向目标体系:将“中学生责任心培养”内容解成五个方面:a自我责任心;b家庭责任心;c集体责任心;d社会责任心;e国家责任心。通过主题班会、演讲赛、普法讲座、感恩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系列活动,利用学校网站、黑板报、宣传栏、手抄报、校园广播等阵地,扎扎实实抓好学生的责任心教育。今年月,新道德教育实验课题《中学生责任心培养与研究》通过省课题组鉴定。

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把青春期教育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利用家长座谈会、心理咨询室、青春期知识宣传阵地和青春期健康教育课程,形成了宣传教育、心理指导、家长辅助三位一体的青春期教育网络,最大限度的发挥教育的功能,有力的保证了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3、加强过程管理,抓实教学常规工作

一是推行领导干部包级、包学科制度,校级干部深入年级蹲点指导管理工作,深入课堂全课时听课与指导,并组织同课异构式对比课堂、优秀教师磨课、观摩课、同科教师研讨课、优质课比赛、教学理论学习、集体备课、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的课堂研讨活动,提高了课堂效率;二是注重过程,加强教学质量的有效性管理。按照市教育局教研室要求,继续加强常规检查力度,实行教学常规间周检查制度,集体备课、课时备课、听评课、作业及批改、检测及二次过关等都在检查范围之内,同时辅之以年级间周自查,确保周周有检查。检查的结果及时公布,以反馈条的形式反馈给教师本人,并由年级实施督查,落实整改情况,确保每一位教师在教学常规上都能做到规范、合格。对部分在屡次检查中整改不力的,由学校安排专人进行谈话,并在考核中落实。高度重视教学质量的动态分析。继续实行教学质量跟踪分析制度,定期召开各年级的教学质量分析会议(除大型考试后的质量分析会外,还视具体情况举行阶段测试后的质量状况研究讨论会),从年级、班级、学科三个维度全面分析。年级、班主任要纵比找差距、横比找不足;任课教师从个人常规、课堂教学、时间利用效度、学生关注度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找出教学中暴露出的问题,查找主观原因,并提出改进后期教学的措施。三是加强学差生管理,深化单元达标教学。加强单元过关监控,对单元测试中未过关学生由年级采取集体管理方式,以通知书形式告知家长,由家长带领学生参加年级统一组织的二次过关,杜绝学科不及格学生出现。四是加强了音体美、微机操作、实验操作等考查学科的指导与考查工作。学期初我们根据学段和课程设置,指导音体美等教师制定出实用性强的学期教学计划,确定训练内容,在学期末及时针对教学计划进行期末考查。做到了有目标、有训练、有检测、有成绩记录。

4、全面落实听课、评课制度,切实加强课堂教学研究

学校成立教科室,全面负责课堂教学管理与指导,并具体负责教研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开展好以班子成员、教研组长、骨干教师、一般教师观摩课、研究课、示范课,公开课,教师平时随堂课三种类型为主阵地的听课活动。其中,骨干教师观摩课、示范课由教科室统筹安排并下发专门通知;教师公开课按照教研活动申报制度,由教研组长每周向教导处申报本组开课人姓名,由开课教师本人提前一周向教导处告知开课班级课题,并及时通过飞信公布;教师平时随堂课由学校主管业务领导,包年级领导与各年级主任完成。

切实落实好听课后的评课、议课活动。每次听课后,召集人召集听课者及时在集体商量、讨论的基础上对本堂课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评议,在评议的基础上实现对课堂教学的深入研究,既尽可能发现、挖掘出该堂课的优点、闪光点,以供其余同行学习、借鉴,又要实事求是地指出该堂课的不足以及可资改进、完善之处,以利授课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加以改进和改正,促进教师的深入反思探究和主动调整,让授课教师、听课教师和评课教师均有获益。评课则由相关人员及时以口头和书面形式反馈给被听课教师来完成。

5、加强毕业班管理

一是实施目标控制。确定了毕业班教学管理整体目标就是以提高教学成绩为中心,提高中考达标率为宗旨,全面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在这一目标的调控下,按照学生学情,初步确定学生发展目标及教师培养目标。同时学校结合市教育局考评办法,在优秀率、良好率、及格率、平均分指标上相应确定了年级和班级的达标标准,对学科一分两率也按照学生情况确定了达标标准。二是结合初二期末考试成绩以及阶段测试成绩,分层召开学生会议,重点关注关键段学生(得分率临界80%-85%,70%-80%),营造积极氛围,鼓励学生积极上进。三是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效率。一是做好四个研究:研究课程标准及中考说明;研究近三年中考试题,把握命题趋势;研究试卷评价与分析,掌握答题技巧;研究复习方法,提高复习效率。二是加强学法指导,要求每个学生建立错题集,将每次考试、训练中的错题进行整理,分析做错的原因,总结解题技巧,避免重复性错误。三是及时了解中考相关信息,有针对性地调整初三教学管理工作策略和思路;为教师提供各地中考试题,并要求教师每题必做,把握试题难易,分析命题理由,从而理清复习重点和关键内容。四是及时调节课程进度,确保各学科能在一个合理的时间完成授课任务,留出足够的时间组织后期复习。

6、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学校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1)学校修订了教师考评方案,从制度上保障教师的专业成长。我们对教师考评方案进行了调整,新的考评方案有几大亮点:a、实施学科捆绑评价与个体评价相结合,既考核学科三率在全市位次,又考察学科内部三率差距;既注重学生全面考核,又侧重各学科成绩较差学生群体的平均分考核,尤其加大对各学科后三分之一学生的平均分评价分值,发挥制度的激励作用和对教师积极性的调节作用。b、注重工作绩效及育人效果,由原来的纯教学成绩考核转变为全面育人。c、加大了学生及家长的评教分值。

(2)建立教师成长档案,规划教师成长轨迹。建立了教师业务成长档案,将教师的各项业务、每年的总结计划以及荣誉纳入其中,教师随时补充各项荣誉证书、继续学习情况,教学材料纳入。及时记录教师成长过程,按时更新成长材料,提高了教师业务学习的积极性,成为教师成长的真正实用的好帮手,也使学校对教师做到了动态可控管理,极大的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

(3)实施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对参加工作不满五年的教师,实施青蓝工程,从思想、业务方面帮助他们尽快成长。

7、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学校要求领导班子切实发挥好政治上的定向作用,决策上的主导作用,领导上的凝聚作用和业务上的形象表率作用。做到“五个一”即:带好一门学科;上好一节示范课;带好一条线;抓好一个班;搞好一个专题研究。每个领导明确个人职责,分工不分家,即整体配合各司其职,严格按照教育干部管理政策,严格执行教育干部考核制度。从校长到主任,人人担任主课,率先垂范,带动了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8、开全课程,开足课时。我们认真执行《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省初中课程实施性评价指标》《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在课程安排上,严格按照课程设置方案排课,不增加,不减少,保证各类课程开齐、开足、开好。

9、保证学生休息时间,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学校作息时间严格按照上级的规定安排,双休日、节假日不上课,每天休息时间不少于9小时,寄宿生晚自习时间不超过1.5小时。学生的双休作业量受到严格控制,必须“少而精”,能让老师及时批阅,教师来不及批阅的绝不允许布置。

10、加强体育卫生工作

a、抓好健康教育,做到教材、课时、内容和考核都落实。利用心理咨询室,切实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指导,开好心理辅导课。b、积极开展大课间活动和课外文体活动,搞好兴趣小组活动,重视田径队、篮球队、乒乓球队、美术、音乐、书法等活动。全市乒乓球比赛男子夺得团体第六的好成绩。c、抓好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组织专项达标检测运动会。

教学监管范文篇5

生产性实训,顾名思义可以知道就是实训和生产的结合,即在学校实训基地准备一定的硬件和软件条件,让学生能够在其中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并创造价值。具体来说,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为实训性,就是说酒店管理专业校内的生产实训基地和社会上的酒店等工作环境具有一致性;二为效益性,就是说在校内的生产实训基地并不是单纯的“实验室”,而是能够创造出效益的真实锻炼场所。理论与实践结合,是酒店管理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重要特征。

2酒店管理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重要性

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而言,掌握一门专业技术要比纯粹的理论学习更有效。酒店管理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设立,就是围绕这个目的而开设的。

(1)强梁作用。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通过实训基地的锻炼,能够对今后走向社会有帮助。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高仿真性,能够让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感受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不至于关在“象牙塔”里,啥也不懂,起到了帮助学生走向社会的强梁作用。

(2)学以致用。任何理论知识的最终目的都是用到实践中,在校内设置生产实训基地的目的也是为了能够让高职高专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通过实训,把书本中的理论知识用到实际工作中,能够学以致用。

(3)职业规划。高职高专阶段的学生,往往对自己今后要从事的工作还比较模糊。虽然专业设定好了,但是对于自己是否真的喜爱这份工作,需要通过实践才会知道。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刚好给学生提供了这个认清自己职位道路的机会,为今后的职业规划打下基础。

3生产和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3.1生产和教学协调不够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不仅是实训基地,是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模拟的场所,而且基地自身也是创造生产价值的。这样一来,校内生产实训基地对学生的实践培养目的和其本身的生产经营产生的效益存在矛盾。一方面,生产实训基地需要对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实践培养,这说明学生往往不是基地的“熟练工”,还需要教师等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另一方面,既然生产实训基地通过生产而产生效益,就需要对“客人”提供优质的服务才能创造出效应。从当前高职高专酒店管理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现状来看,基地的生产效益和教学工作往往不能协调发展,从而影响了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能力的提高。

3.2教师和学生实训的意识不强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虽然是实训,但具备真实的场景,软硬件都是按照市场上标准化来配备的,因此不应该将其看做一般的“实验室”,而更应该看做真实的“战场”。但是从当前高职高专酒店管理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现状来看,不论是教师还是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都没有从意识上重视实训。教师在培训教学知识时,往往还是按照一般课堂的模式来,并没有当做是真实的来看待,面对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犯错误时,也只是批评教育,并没有表现出事态的严重,没有和学生交代清楚这样做的后果。另外,学生依然还是用课堂上的态度来面对实训,认为和课堂教授课一样,犯错误也没有关系,没有从意识上真的重视起实训。

3.3模拟性体现过重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既然是实训,就应该兼顾“实”和“训”,而不应该偏重任何一方。所谓“实”就是要按照现实的标准来严格要求教师和学生;所谓“训”就应该通过教师对学生的严格培训,来达到酒店管理中的现实标准。教师和学生都不能因为是实训,从而降低对自己的要求。如果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过多强调“模拟”,就会导致生产效益的下降,同时也不能达到实训基地对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进行训练的真正目的。但从现实状况来看,几乎很少有生产性实训基地不以“模拟训练”来对待,“形式化”的情况在生产性实训基地中比比皆是。

4完善酒店管理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教学管理

4.1提升对酒店工作的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从事酒店工作时,少不了做一些重复单调的工作,因此要对酒店工作抱有极高的热情,才能让学生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锻炼事半功倍。学校和教师应该想方设法调动起学生对于酒店工作的热情。一方面,可以在酒店管理校内生产性基地内建酒店博物馆,从新生一进校就开始做入职培训,以使其从初期就对酒店工作提升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开展多种评比活动,以调动起学生们对于酒店工作的热情,化被动为主动。同时,学校也可以通过和其他高职高专院校的合作以及社会上各类优秀酒店的合作,让实训中优秀的学生进入这些合作方场地进行学习锻炼,从而增加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经验,也通过扩大范围来拓宽学生们的眼界。不论从事任何一部分酒店管理中的工作,持有热情才能把工作做好。学校教师在进行教学管理时一定要始终牢记这一点。

4.2深化技能课程的改革

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懂得管理学方面的知识,还需要通过实践把书本中管理学中的基础理论运用到酒店管理中。因此,一方面,高职高专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应该加强对自身基础知识的积累,只有牢记基础理论,才能为实训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学生还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深化自身的技能。从这一点上来讲,作为学校应该多多开发相关技能的课程,让务实类的技能课程进入日常教学管理中;作为教师,在教授理论课的同时,应该多多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联系起来,以便让学生更有效地利用理论知识进行实训锻炼;作为学生,要把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同等对待。高职高专酒店管理专业务实性很强,一定要在实践中进行锻炼才能掌握好该专业的精华。在技能课程的改革中,坚持“以赛促练、以练促学”的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技能学习。

4.3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教师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教学管理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一方面,教师对于酒店管理的理论知识较为熟悉,且自身经验比较足;另一方面,教师对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情况也较为了解。因此,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为每个学生制定具体的实训计划。教师除了对学生进行日常教学外,也应该多多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如果教师本身对于酒店管理知识都了解不深入,就更别提能教好学生。由此可见,要想完善当前酒店管理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教学管理和生产组织,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4.4增强创新意识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酒店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脱颖而出,酒店就必须具有自身的核心价值,而引进“创新机制”就是提升酒店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一方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要多多学习国内外优秀酒店的管理经验,并结合自身基地的实际情况,创造出适合自己发展的酒店管理模式;另外一方面,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往往比较丰富,可以组织各类创意比赛,通过让学生进行市场调研活动,找出当前学校酒店管理生产性实训基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市场调研能力,增加了社会实践经验,也加深了对酒店行业的了解,对于今后工作提升了热情。

教学监管范文篇6

本文所指的机制是指适应素质教育的一整套教学管理制度、结构形式和运作规则。这种教学管理机制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内容:有效的导向机制;全面的目标机制;教材的组合机制;有力的制约机制;科学的评估机制;广泛的激励机制;严密的教育督导机制。

1.确立有效的导向机制,建立素质教育的教学管理思想体系。

教学管理首先是教学思想的管理。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教育观念的转变为突破口。著名教育家刘佛年教授曾指出:“任何改革都要以观念的变革为先导,我国的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学事业的复苏和发展,都是从变革观念开始的。”的确,没有社会提高民族素质的巨大需求,没有实施素质教育的普遍心理氛围,没有素质教育系统理论思想的指导,所谓素质教育的实践活动就只能是一种盲目的摸索、生硬的模仿。

以素质教育的思想作为构建教学管理机制的前提和思想基础。学校应通过理论宣讲和研讨、开展教育科研实验等多种形式,使全校师生统一在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下。

(1)明确素质教育的涵义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了解素质教育的特性

A素质教育的主体性。素质教育是充分弘扬人的主体性,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精神力量的教育。不仅重视社会的发展需要,而且重视人的发展需要。

B素质教育的全体性,即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C素质教育的全面性。要求德、智、体等各方面并重,要求全面发展学生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

D素质教育的基础性。素质教育讨论的范围一般限于“基础教育”,实际上指“基本素质教育”。因此,素质教育必须具有基础性。

E素质教育的普通性。素质教育是“为人生作准备”,是普通的公民教育。

F素质教育的发展性。素质教育重视直接培养学生自我发展能力。

(3)充分理解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作为指导我国教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要使全校教职工尤其是各级教育管理者充分认识到,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不是一个纯理论的思辩性学术问题,而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既定战略决策,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效,关系着未来国家之间竞争的关键人才竞争时,中华民族能否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问题。

当素质教育的教学思想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并创造性地渗透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时;当教师着眼于教育的长期效应,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一般发展,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作为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和最终任务时,建立适应素质教育的教学管理机制即有了广泛的可靠的基础。

2.建立全面的目标机制,制定“三基”的学科素质教学目标。

即在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把培养学生的基本心理品质(亲社会的态度、“我能行”的自信心、遇挫折不沮丧泄气的坚强意志,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谐、合作的人际关系等)鲜明地纳入各学科教学目标,并分解为多级具体子目标予以落实、加以调控,使之既是指导规范教学管理的指标,又是评价教学质量、监控教学行为的量标。

3.实施教材的组合机制,规范素质教育的教材使用标准。

要适应素质教育,各学科在教材使用上就必须要求教师深钻、挖掘、组合教材,高标准地使用好教材。

深钻,就是要求教师深入钻研大纲,钻研教材,不仅熟悉每一章节的内容,更要明了掌握这些内容在该册教材及至该门学科中的地位、作用,及其特点、结构、发展变化。

挖掘,就是充分挖掘学科教材内容所包含的“素质元”,特别要注意挖掘其在完成“三基”任务方面的功能,做到成竹在胸。

组合,就是巧妙、精细地剪裁教材内容,既充分利用原有教材,不作大更换,又根据“三基”的教学目标创造性地取舍内容,揉合教材,突出素质教育特点,落实素质教育任务。

4.建立有力的制约机制,推行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

将“优化课堂教学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素质的正道”的思想变为改革教法的实际行动,着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成功感,将“整体导课堂、兴趣贯课堂、练习进课堂”的教改模式贯穿于教师备课、上课的教学行为始终,要求教师切实做到让全体学生参与该节课学习的全过程,在“三基”方面得到全面提高和发展。要推广“分层推进、分类成功”的教学法,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基础不同的学生都学有所获、学有所乐。特别注意照顾差生,防止两极分化。

创设课业负担的“刚性”限制条件,对学生的负担从量到质都作出明确限制,给学生留出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的空间和时间。如废除满堂灌,优化课堂教学;遏制补课风,教给学习方法;减少作业量,取消无效学习的多次重复,等等。

5.构建科学的评估机制,施行学生质量综合评价制度。

学校要确立科学的质量观,对学生采用新型的以“笔试+口试+操作”为形式,以“知识+能力+个性心理品质”为内容,以全面严格的检查为保证的综合评价制度。学生质量综合评价不仅指对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综合评价,而且也指语文、数学等学科成绩的综合评价。学生学科成绩要由随堂记评(占10%)、单元练习(占20%)、平时作业(占20%)、期末考试(占50%)四项成绩组成,这四项应分别采用多形式融入多项内容(知、能、心)。这就使得教师必须重视学生“三基”发展的全过程。

6.构建广泛的激励机制,完善教师工作质量综合评价制度。

要将是否全面提高了学生素质,作为评价教师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准。不仅根据平均分、优生率,而且还根据合格率、后进生进步转化率评价教师,这就促使了教师面向全体,培养尖优生,帮助转化后进生。

学校可把教师工作质量分解为基本质量、工作状况和工作效果3项一级指标,10多项二级指标,以量化打分予以评价。满分为100分,最能反映教师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课堂教学,则权重分数最高,摆在一个突出的地位(如30分)。并把备课、作业批改、指导特长生、辅导后进生等纳入工作质量综合评价内容。建立检查、抽查、记录、建档、自评、同行互评、表彰奖励等配套制度,保证综合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和激励性。

为保证教学机制的连续性,促使新到校教师尽快进入素质教育的轨道和角色,学校应对青年教师实施以评选优质课为主要方式的“入轨教育”,对成熟教师则实施以教科实验为主要方式的“转轨教育”,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从一开始就规范在素质教育的教学机制中。

教学监管范文篇7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将“教学管理队伍”定义为学校主管教学的校长、教务处专职管理人员、院(系、部)主任、教学秘书和教务员等。其A级标准为“结构合理,队伍稳定,素质高,服务意识强”。它要求教学管理人员个人素质具有适应管理工作的德才结构和从事管理工作必须的业务水平,具有与岗位相适应的组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决策、调控等多方面的能力,还应有理论和学术水平。继续教育正是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素质的有效途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继续教育的定义是:“广义的继续教育是指那些已脱离正规教育、已参加工作和负有成人责任的人所接受的各种各样的教育。”因此,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继续教育可理解为,根据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和高校在职教学管理人员自身发展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高校教学管理人员所实施的促进其专业发展的学历性和非学历性的教育活动的总称。包含三个层次:第一,继续教育的受教育者应该是在职教学管理人员;第二,继续教育的形式是多元体的集合;第三,继续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专业发展。

(一)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需要

继续教育是对各类人员进行知识补充、更新和扩展的教育,是一个推广新理念、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重要平台。继续教育对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国民素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规定继续教育是我国教育结构四大组成部分之一。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强调要“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又鲜明指出要“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通过继续教育,转变观念、优化管理者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是适应高校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加快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步入大众化教育阶段,高等教育在教育观念、办学模式、内部管理模式、课程设置、学科发展、教育方法与手段等方面发生了深刻变革,这也对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校教学管理的对象是作为大学教育主体的教师和学生,其工作性质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因此,建设一支综合素质较高的教学管理队伍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重要保障。教学管理人员应积极参加继续教育,不断更新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三)推进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教学管理人员继续教育必须纳入到专业化轨道,这不仅是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教学管理人员继续教育得以发展的动力,是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教学管理人员在从事管理工作多年后,其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等基本定型,原有的管理程序、心理习惯等基本熟悉,这将使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进程处于停滞状态,其个人的学习兴趣、对知识的渴望就不如以前那么强烈,因而加强教学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对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相比职前培养来说,继续教育对于促进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发展更为重要。因为职后教育的时间更长,更容易使教学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发生“质”的变化。

(四)提高教学管理人员自身素质的需要

当前,我国缺少教学管理人员专门化培养的学科体系。教学管理人员来源复杂,能力素质参差不齐,教学管理人员的学历层次普遍偏低。此外,高校缺乏对教学管理人员发展的统筹规划,教学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常常处于无序发展状态,教学管理人员继续学习的动力不足。就个人发展而言,一方面,教学管理人员由于疲于日常行政事务,在发表教改论文或申请课题方面很难有成绩,教学管理人员晋升专业技术职务难;另一方面,管理岗位的职务呈“金字塔”形,教学管理人员职称晋升较困难。因此,建立教学管理人员继续教育体系,能有效拓宽教学管理人员知识结构,提高专业素质和学历层次,是适应教学管理人员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

二、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继续教育体系的构建

长期以来,高校普遍把教学管理当做一般事务性工作,在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上存在认识偏差,教学管理人员的培养缺乏得力措施,使用多、培养少,加上经费、时间等因素的制约,造成教学管理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力度不大,效果不明显。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人员继续教育体系并有效实施,是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素质的重要举措。

(一)教学管理人员的学历教育体系

我国高等教育学历分为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等四个层次。在本科层次,已开设有教育管理专业,在硕士、博士研究生阶段有教育学和管理学两大学科门类即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管理方向)和教育经济与管理(高等教育管理方向)作为支撑,但单独设置的高等教育管理学硕士、博士点尚未建立。因此,应根据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特点,借鉴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探索建立以管理学、教育学等学科为依托,以培养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为目标的高等教育管理学硕士和博士学历培养体系,提升教学管理人员的理论和学术水平。

(二)教学管理人员的系统培训体系

系统的教学管理人员培训体系应包括岗前培训、日常培训、专题培训等三种类型。岗前培训的重点是帮助新任教学管理人员明确教学管理工作的意义和任务,了解岗位职责,熟悉工作程序,掌握工作方法、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提高岗位适应能力;日常培训主要涉及高等教育管理理论、高等教育管理方法、计算机应用技能等方面的内容,旨在提升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技能;专题培训重在通过开展研究型学习和参加学术交流活动等形式,满足教学管理人员更高层次的知识和技能需求,推动教学管理人员由实践型向实践—研究型转变。此外,还应注重对教学管理人员的专业外知识培训,譬如,管理心理学、沟通学和法律知识等。

(三)教学管理人员的专业学位教育体系

学位教育是一种特殊形式的非学历教育,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一种形式。与侧重理论、学术研究的全日制研究生学历教育不同,它培养的是有一定职业背景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从专业学位教育的培养目标来看,在职攻读专业学位比较适合工作实践性很强的教学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应是教学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的重点。目前,教学管理人员可通过攻读管理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专业学位进行自我提高。

(四)教学管理人员的社会化培训体系

专业协会和社会培训机构是对教学管理人员进行发展性培训的重要力量。专业组织在保护和造就专业人员、孕育和维持一个专业特定的知识和服务的意识形态等方面扮演关键的角色。随着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的发展和壮大,全国和区域性的教学管理工作专业协会也得到蓬勃发展,协会培训工作也已大量开展。要加强对专业协会培训的支持、指导和监督,发挥行业自律作用,提高培训质量,使教学管理人员通过不断的、乃至终身的专业训练,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三、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继续教育体系的保障措施

(一)建立与健全教学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的管理机制

构建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继续教育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培训机构、高校和教学管理人员自身的共同参与,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合力。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积极转变职能,做好政策支持和对培训机构、培训项目的审批工作。培训机构要根据教学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工作,保证继续教育质量。高校应通过制定教学管理人员继续教育工作规划和相应的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教学管理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应明确接受继续教育的权利和义务,要把继续教育作为自身专业发展和学校发展的必要活动认真对待,积极主动地参与继续教育。

(二)建立与完善教学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的评估机制

评估机制的建立一方面有助于督促教学管理人员参与培训,提高培训成效,检验培训效果;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检验培训内容和方式方法的合理性,为调整培训项目、完善培训计划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从而形成教学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的长效机制。

教学监管范文篇8

【关键词】云平台;移动网络;智能终端;教学管理;功能设计

一、引言

随着科学和教育观念的发展,教学管理系统在大学中的应用逐步普及,当前的教学管理[1]系统研发费用高,不便于资源分享。国内外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美国曾在2005年综合现有的教育项目,对接政府网络提出了高校数字教务的理念;俄亥俄州立大学的Kimer教授研发了WEB教学监管平台,能够应用网络数据和师生间沟通;国内学者在2013年研究了CTI结合慕课方式构建高校教学管理系统,并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结合云计算,移动网络终端结合普通大学现有的管理平台综合面向目标程序设计方案,给出基于云计算方案的移动教学监管平台。

二、云计算方式下的移动教学监管平台架构搭建

2.1云计算技术特点

云计算[2]具有节约使用者开销,应用模式便捷,能够完成数据分享和程序定制的功能。各个使用者上载的教学资源均保存在云计算服务装置中,对高校而言,能够节约软硬件维护开销。此外,借助云计算,能够完备个性化需求,提升整个平台的可复制能力。

2.2云计算策略下的移动教学监管平台架构

云计算模型下和现有的教学监管平台存在差别。在云计算模式下的软件平台即供应商将全部程序安置在自身服务装置上,采用网络完成线上互动。整个移动教学监管平台包含老师,学生,管理者四种角色;教师模块包含资源监管,即数据检索,浏览以及推荐功能,作业监管部分则包含作业任务,作业批示,作业评判和作业统计等功能;学生与学生互动部分则包含资源加载,学术交流,完成作业,资源学习等功能。

2.3云服务整体程序设计

在云服务状态下的程序即供应商将全部程序安置在系统服务装置[3]中,采用网络完成在线程序服务。云计算模式将服务划分为三个等级,即将程序用作服务(SaaS)层级,平台用作服务(PaaS层级),将基本装置设定为服务层级。

2.4云计算方式下的移动教学监管平台架构

客户端部分设置在最高层,实现电脑,平板以及智能电话等智能终端的登入;在SaaS层则主要设置包含个体,学校,监管部分的空间服务,进而给出个体化业务定制;在PaaS层则主要设置,教育云搜索,服务配置系统,工作流,资源互动系统,身份认定,数据获取等应用;在IaaS层则划分为基础服务部分,包含测算服务,保存服务,负载监管,中断备份;基础设置则包含:虚拟服务装置,保存以及网络模型等。

2.5本章总结

本章主要给出云计算方式下的移动教学监管平台架构搭建,首先分析了云计算技术特点,进而给出云计算策略下的移动教学监管平台架构,包含云服务整体程序设计以及云计算方式下的移动教学监管平台架构设计。

三、教学监管平台移动网络对接模式解析

3.1移动网络与教学监管平台对接分析

伴随当前科技的不断发展,综合当前的移动校园网络与教学监管平台业务过程手机录入方便,显示屏幕,存储空间,处理功能不断提升的特点,将移动网络和教学监管系统对接是非常必要的。此外,整个教学监管系统面对全校教师和学生,其访问数据量较大,因而整个教学监管系统可靠程度高,数据处理性能较好,因而需要扩充网络数据常用功能和学校需求结合。

3.2移动网络接口分析

移动网络数据主要源于现有的校园网络,因而实现移动网络和现有网络间的数据对接是整个课题的重点,数据传送选取XML模式,构建一对一响应机制。数据响应采用XML集合完成关键字处理,识别流水码生成的标志。

3.3本章总结本章主要给出教学监管平台移动网络对接模式解析,首先完成移动网络与教学监管平台对接分析,进而给出移动网络接口分析。

四、云计算方式下的移动教学监管平台功能模块设计

4.1使用者登录功能模块

依据使用者登入账号智能化获取功能树菜单,菜单动作依据角色进行匹配,因而能够使得学生,教师以及整个系统的监管者能够通过智能终端顺利登入系统,并且在系统中根据自己的职责完成工作。

4.2在线作业操作

教师能够实现在线布置作业,批示作业,学生在完成作业之后能够在线提交作业,并且搜索自己所提交的作业,进而针对已完成的作业进行等级评判。因而云计算方式下的移动教学监管平台能够实现无纸化业务处理,具有高效和环保特点。

4.3移动教学监管系统内部邮件的实现

整个移动教学监管系统内部采用邮件完成,属于该系统内部的教师用户或者学生用户均可以自动注册,自动形成一个邮箱,给移动教学监管系统提供邮箱服务。

4.4相关数据功能

移动教学监管系统还包含系统公示,日志管理等操作。例如:当系统正在维护或者暂停服务时,则由教师给某个行政班级发出提交作业的通知,日志监管即采用记录的模式登记使用者录入之后的移动教学监管系统应当处理的项目。

4.5动态权限的分配监管

动态权限的分配监管功能由系统监管者完成,给不同的角色设置各种角色并且给予不同的权限,进而构建动态性能树。

4.6教学资源监管

该部分搭建在云计算服务装置中,即采用校服务装置和云计算端实现互动,该部分包括资源搜索,预览,推荐以及收藏功能,完成资源互动。

4.7本章总结

本文首先完成云计算方式下的移动教学监管平台功能模块设计,包含使用者登录功能模块,在线作业操作模块,并给出移动教学监管系统内部邮件功能实现,相关数据功能,动态权限的分配监管以及教学资源监管功能。

五、本文总结

本章首先给出云计算方式下的移动教学监管平台架构搭建,首先分析了云计算技术特点;进而给出教学监管平台移动网络对接模式,给出系统对接分析,进而给出移动网络接口分析。并完成云计算方式下的移动教学监管平台功能模块设计,包含使用者登录功能模块,在线作业操作模块,移动教学监管系统内部邮件功能,相关数据功能,动态权限的分配监管以及教学资源监管功能。

作者:欧楠 单位: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万利平,陈燕.云计算在教育信息化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9):75-77.

教学监管范文篇9

1.1教学管理观念不鲜明

我国高校的目前经营状况就是,一味在扩大学校规模和全学科开班制。故而显得教学科目凌乱,无序。教学管理观念的不鲜明就直接导致了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提高,造成学生盲目的学习,从而忽略了人才的培养。例如学校完全可以从自身的教学力量和教学规模,来着手进行学科和专业的明朗划分,使学生能够很鲜明的选择到自己擅长或是爱好的专业课程进行学习。

1.2教学管理机制僵硬不灵活

一个人口大国,所面临的问题远远的多过人口较少的国家,人多难以管理,那么就要依附提高人均素质来将其进行完善,提高人体平均素质就必须着手从教育抓起。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经济的日星月异的变化,市场需求量的增大,对人才的要求也就越高,陈旧的教学管理机制僵硬的不懂灵活转变,故而导致了高等教学管理体制中所存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教师一味的只停留在理论知识的讲解中,而严重的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实践性知识灌输,也就是我们通俗的注重理论而偏离实践的做法。这样僵硬的教学方法只会使学生消极和被动的接受老师所传输的知识,然而难以使学生积极的发挥自主能动性的学习动力。

1.3教学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步调不统一

教学管理者只是单一、死板的进行教学课堂任务的传导,与学生之间很少进行深层次的交流与问题的探讨,有些教师,在学生一遇到问题就开始叫学生家长来解决,完全忽略了与学生的及时必要的沟通,从而导致学生与家长间产生了矛盾,学生与老师间更产生了隔阂。更使学生对老师不信任和容易产生对立的情绪,教学管理者永远以一种高姿态高高在上,让学生难以靠近更不容易亲近,教学管理者只是机械的履行了自身的教学义务,很大程度的忽视了学生的存在,无法与学生达成心灵的交流和沟通,就好似两条平行线,永远都无法结交。教学管理者的机械教学,被管理者的无赖被动的接受教学,导致了他们对教学目标无法统一,从而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1.4教学管理考核办法过份追求通过率

目前高校的教学管理考核办法基本为一种开放式的考核办法,即便没有明显的挂名开发试考核制度,但是,在进行考核时仍然实施的是潜规则的考试原则。目前很多高校对于考核办法只是死板的用于完成教学任务为主,却忽略了原本学生真正学习到了哪些知识而进行的实际考核。

2.高校实施正确的教学管理策略必要性及作用

2.1改变陈旧的传统教学管理模式

教师在接收到教学任务时,积极科学正确的引导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使学生们在学习中不仅能提升专业技能,同时也能很好的提高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可以参考和引荐其它国家正确的教学管理策略,在其它国家有着成功案例的教学管理策略基础上,将其变为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教师授课是帮助和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专业知识,掌握更多的专业技能,但是不能忽视学生的主观学习力量,在教学过程中要多以学生为主体,积极的开发学生们的潜在的学习能力。还可以利用校外专家教学组,将其请到学校里对学生进行授课,让学生教师们不一样的教学风采,让学生们对教学任务的学习保持一种新鲜感,以此来使学生们不断的提升自身的对知识的探索欲望。

2.2学校对教学任务实施监控作用

教师授课,学生听课,高校同时设置一个教学监控部门,对教职工的教学目标、目的以及教学任务时时监督,步步监管,和必要时进行调控教学。例如,在教职工在教学工程中,教学监督部门可以了解教师的课程进度、课程状况、课堂讲解质量等,如果发现教学任务履行得不合格的,教学监督部门有直接实行处罚的权力。如果教师在实施教学时,出现教学任务不合理的,进度过快或过慢的,教学监督控门可以帮其进行调控教学,使教师的教学任务变得更完美。如果教学监控部门有收到学生家长或学生投诉的情况,经教学监督部门查证后情况属实的,立即对教职工进行公开批评,如果收到家长和学生对教师好的反馈意见时,教学监控部门应及时的对教职工进行奖励政策并全校通报表彰。

2.3在教学管理上教师与学生思想统一

在高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思想保持高度一致,就能推动教学任务的顺利进行,使学生学有所用,和最终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如何才能使教师与学生的思想达到最好的统一效果呢,例如,教师在课堂上或是课外要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互动,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挖掘学生潜在的优点与技能,外加对学生实施正确的引导,让学生感受到导师的重要性,把自己的老师当做朋友一样的对待,这样可以积极的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教师能放下姿态走进学生身边,多与学生们进行互动和交流,是消除学生心理防线的做好方法,用朋友的身份相处,不管是遇到生活上还是学习上的问题,教师和学生都积极的面对,并且一起解决,在行为和思想上保持一致性才能使教学任务变得更加圆满。

3.结语

教学监管范文篇10

关键词:在线教学模式;高校;线上教学现状;解决策略

受特殊时期影响,教育部提出了“停课不停学”的号召,我国高校纷纷开展线上教学。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和多样的线上教学模式确保了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1高校线上教学特点

1.1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

线上教学是利用网络及移动设备搭建教学平台,展开相关教学活动,师生在虚拟的教室内进行授课和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先进的互联网技术能为线上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和渠道,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选择。尤其在特殊时期,师生可以足不出户进行课堂教学和学习,不受多重因素限制,避免高校学生的学业被耽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自主学习能力明显提升。

1.2有固定的线上教学平台

为更好地开展线上教学活动,高校向师生提供了固定的线上教学平台。可利用线上教学平台中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对接学校的教务系统,实现教学数据的衔接,方便教学的管理和监督。为配合师生的学习使用,平台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持。教师可利用平台进行线上授课,让学生进行远程学习,丰富了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3教学模式形式多样

线上教学模式形式多样,依托于专业在线平台有效整合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如视频直播、录播回放、教学课件展示等,为高校开展有序的教学活动奠定了良好基础。线上教学模式大致为直播或录播授课,还有课后辅导等方式,学生可自主学习,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模式。师生可以通过实际应用及时反馈,探索出满足高校线上教学要求的最佳模式。

2高校线上教学的必要性

在环境因素影响下,当高校不具备线下教学条件时,为保证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就有必要开展线上教学。高校线上教学,让全国各地的学生在家就可以完成基本的教学活动,避免学业受影响。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信息化教育是我国教育领域发展的趋势,符合高校教育创新目标及发展方向。为提高我国教育的信息化水平,需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构建线上教育平台,运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对现有的各类型教学资源进行开发整合,推动在线课程建设。这对促进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高校线上教学现状问题

全国范围内高校开展线上教学活动是一项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实践过程中必然出现相关教学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3.1对硬件设施要求较高

线上教学离不开网络后台的支持,网络拥堵和设备缺失等因素都不利于线上教学活动的有序展开。大规模的线上教学活动和蜂拥而至的访问量势必会导致网络卡顿,影响教学环节的进行。不同课程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同,选择的教学平台也不同,学生需要切换教学软件,导致注意力被分散,降低了学习效果。部分学生存在缺少电脑等相关学习设备或所在地区无网络等情况,这对学生进行线上学习造成了极大困扰。部分高校的线上教学平台还没有构建完善,功能不健全,相关设施不齐全,导致线上教学工作无法有序开展。

3.2教师缺乏相关操作经验

对高校线上教育过程进行调查,发现大多数教师习惯了线下授课方式,线上教学的操作经验十分欠缺,对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不熟练,不熟悉教学软件的功能,导致教学效果无法达到理想状态。高校对师生的教育信息化能力培养不足,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和普及度偏低,无法发挥出线上教学的优势,教学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3.3教学质量难以监管

线上教学模式形式新颖,众多高校还未形成成熟的线上教学监管体系,教学质量难以监管。虽然学校会安排教学管理人员进行随堂听课,但毕竟人员有限,无法对每一个班级或课程进行实时监督,多数情况下只能根据学生的反馈来判断教学活动的综合质量。

4高校线上教学问题的解决策略

4.1完善线上平台搭建,合理选择教学平台

针对线上教学存在的问题,高校应完善线上平台搭建,建设信息化教学平台,合理使用数字化资源,不断创新线上教学模式,与相关教学平台进行合作,为高校线上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奠定基础。教学平台中需设置答疑、作业布置、随堂考核等功能,可利用相关平台作为媒介,不断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探索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高校要根据自身实际教学情况,开展师生互动教学,确保线上教学平台能满足基本的教学活动要求。针对特殊的教学环境,要扩大网络课程教学范围,实现资源共享,为我国教育领域信息化的全面铺开打下基础。合理选择最佳线上课堂教学平台是值得学校和师生共同思考的问题。针对线上教学存在的网络卡顿、黑屏等问题,为避免课程中断或出现突发情况,需选择服务承载量较大的平台并配置必要的备选方案。线下教学过程中,为防止出现个人存储设备与学校服务终端不兼容的情况,教师会准备多套方案,线上教学也要如此。准备备选方案非常重要,要充分考虑平台软件的组合形式,将特殊情况对线上教学产生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4.2提高教师的实操水平,创新线上教学策略

信息化教育背景下,提高教师对网络平台的实操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开展线上教育顺应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时代要求,高校需培养一批具有高水平线上教育经验的师资团队,确保高校线上教育工作能够全面进行。高校要组建线上教学培训团队,为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提供保障。制定线上教学方案前,需对教学平台进行测试,组织教师进行网络教学平台使用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展开直播培训,要求全体师生积极参与到培训中来。要编制网络平台使用手册,要求师生熟练掌握基础性的平台操作,熟悉线上教学平台的各项功能。要对教师和管理员进行职能分工,明确侧重要点,展开不同内容的培训,为完成线上教学工作提供技术支持。线上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教师需创新教学策略,既要有效控制课堂秩序,又要做好师生互动,使课堂教学达到良好效果。在进行课堂教学管控工作时,教师无需采取强制性措施实施考勤,应转变为以教学为重点,合理利用课堂互动环节掌握学生的到课情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减少直白的概念讲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要多抛出一些问题,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讨论,通过探索学习找到答案。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提问,并对提问作出有效回应。良好的师生互动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感,教师也能及时得到教学反馈,提高教学质量。

4.3做好线上教学监督工作,巩固学生学习成果

高校开展线上教学对师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快速转换教学方式,制订线上教学计划,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面对课堂教学形式和师生互动环节的改变,高校需做好教学质量监督工作,除进行随机听课外,还应对学生进行教学回访,及时听取学生的合理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学生需不断探索和挖掘线上资源,检测自己的学习效果,起到自我监督的作用。

5结语

线上教学是运用互联网、多媒体、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与学互动的教育方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高校要借此机会探索出一条全新的教学发展之路。高校需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打造线上线下教学一体化,利用现有教学资源整合多项教学优势,丰富教学手段,开拓教学思维。

参考文献:

[1]穆然,陈琳,叶煦安.“互联网+”形势下在线教育发展的挑战及对策[J].现代商贸工业,2017,(35):52-53.

[2]成秀英.远程教育模式下大学生自主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实现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18):87-88.

[3]云南网.西南林业大学利用智慧校园平台开展线上教学[EB/OL].

[4]郭花,刘洪霞,唐雷雨.基于在线教学平台的高等数学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20,(05):65-66.

[5]央广网.教育部启动中国高校在线教学国际平台建设[EB/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