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成本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4 15:40:08

交通成本

交通成本范文篇1

关键词:交通成本,社会成本,公共交通

一、引言

20世纪中后期。各国都把汽车工业作为支柱产业进行大力扶持,汽车工业尤其是小汽车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私人交通的发展。在城市交通领域,私人交通的无限制发展导致了城市公共交通比例的下降,引起了整个城市尤其是中心地区交通的拥挤,甚至是交通瘫痪;人们的出行成本也随之升高,环境污染严重,造成了城市整体形象的下降。

二、城市交通成本分析

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各种交通成本费用大大增加。这些成本不仅仅指可以通过市场价格体现出来的财务成本如燃油费等,还包括那些非市场价格成本如环境污染等。总体说来,可以分为两大类:个人成本和社会成本。

个人成本指城市交通用户个人直接承担的交通成本部分。有实际市场价格的成本如车辆购置费、燃油费、通行费、车辆维修费用、交通事故费用(个人承担部分,主要指车辆维修和人员伤亡费用)等,非市场价格成本的有时间成本、交通拥挤成本(指车内的交通拥挤)。

社会成本指城市交通用户无需个人直接承担而转由社会承担的交通成本部分,有环境污染成本、交通事故成本、交通拥挤成本(道路)、城市发展成本。环境污染成本包括噪声污染成本、空气污染成本(车辆尾气排放)和天气变化成本。天气变化成本指交通工具的尾气排放会诱发温室效应,使大气变暖,各行业受此影响而造成损失。

交通事故成本包括健康上、生产上的损失以及各种行政费用。健康损失主要是指事故所造成的人身伤害,包括伤残、死亡费用和精神伤害费用。生产上的损失是指伤亡人员以及事故所涉及其他人员应事故发生而引起的工作时间减少的损失。行政费用是指政府为维持交通秩序、处理和防止交通事故的费用。交通拥挤成本主要指时间成本以及由此引起的其它成本。交通拥挤造成道路资源被占有,使得人们总体出行时间增加造成的损失,包括人们的精神伤害损失。

城市发展成本包括建设成本、占用城市空间成本和城市形象下降成本。建设成本是指城市为解决交通问题而进行道路维修、改造和新建费用。城市形象下降成本指因为交通问题造成城市整体形象下降而导致外来投资减少及其它的无形损失。

三、城市公共交通和私人交通的交通成本分析及其公共交通的影响

1.公共交通和私人交通的成本比较

根据上文对交通成本构成的分析,我们对城市公共交通和私人交通的成本也从个人成本和社会成本进行分析。

就个人成本而言,公共交通中的个人成本以市场价格体现主要表现在公交票价上,而私人交通中以市场价格体现的个人成本相对复杂些,公共交通和私人交通的交通成本中无法以市场价格表现的部分为时间成本和交通拥挤成本。

可以看出,在以市场价格体现出来的个人成本中,公共交通的个人成本相对私人交通的要少,而无法以市场价格体现出来的个人成本部分中,公共交通要较私人交通大。但私人交通中的车辆购置费属于一次性的费用,在实际计算中,人们一般不再考虑,甚至对车辆的维修折旧费也很少考虑,人们考虑较多的只是燃油费、通行费和停车费。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从这一层面来说,个人成本中以市场价格体现的成本在人们的生活比重中所占甚少,人们更多的是考虑到无法以市场价格表现的部分,即时间成本和交通拥挤成本(车内),这一部分在个人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要远远大于能以市场价格表现出来的那一部分。因此,综合考虑,公共交通的成本要较私人交通的个人成本大。

城市交通的社会成本构成已在前面分析过,目前这些成本大多还未得到价值体现,许多学者已将研究重点集中在量化交通活动的社会成本方面,研究表明这部分的成本是十分巨大的。公共交通和私人交通的社会成本构成是一致的,但研究表明:公共交通的社会成本远远小于私人交通的社会成本。欧盟一些国家对其城市客运交通系统中各种交通方式社会成本进行研究。

2.交通成本对城市公共交通的影响

通过上述对城市公共交通和私人交通的成本分析,可以发现在考虑和不考虑公共交通与私人交通的社会成本,人们私人交通和公共交通的出行选择有明显的不同,这由经济学中的替代效应所决定。

假设人们的交通出行消费支出不变,不考虑交通的社会成本,且不考虑公共交通和私人交通的社会成本以及两者的个人成本中无法以市场价格体现的部分时,公共交通量和私人交通量分别为X和Y。目前我国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更追求生活质量,因此,在选择出行工具时,人们更多的是考虑到那些无法以市场价格体现的成本,也就是出行途中的感受如拥挤成本、时间成本等。当考虑到个人成本中无法以市场价格体现的部分时,公共交通的吸引力下降,人们更多的是愿意选择私人交通出行,公共交通量和私人交通量分别下降至X1和上升至Y1,减少的公共交通由私人交通来替代。

同样,假设人们的出行消费支出不变,在仅考虑个人成本时,公共交通量和私人交通量分别为X、Y。当考虑到交通的社会成本时,居民的交通出行支出会有所改变。由上面的分析可知,私人交通的社会成本远大于公共交通的社会成本,公共交通的吸引力将会上升,私人交通则会下降,公共交通量和私人交通量分别上升为X2和下降为Y2,减少的私人交通量由公共交通来替代。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不考虑交通行为的社会成本时,人们更多的是愿意选择私人交通方式出行;相反,当考虑交通行为的社会成本时,人们更愿意选择公共交通方式出行。

四、发展公共交通的综合效益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道路空间属于“准公共产品”,具有一定的非独占性和非排他性。道路空间的这种特殊性质导致了道路使用者(车辆)出行对道路空间的利用,不可避免会有“搭便车”的行为,产生“公共用地”类的悲剧。为避免这种悲剧的发生,发展公共交通是最好的选择。发展公共交通具有广泛的社会综合效益,有形的效益和无形的效益,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

交通事故下降是指发展公共交通后,城市道路机动车出行减少,车辆间的冲突降低,从而减少了机动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的频率。这不但减少了交通事故损失,而且还给社会、个人和家庭幸福创造了有利条件,形成了巨大的社会效益,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从能源情况看,较之私人交通,公共交通人均使用油耗明显要低。有资料显示,公共交通的人均能源消耗仅为私人交通的l/3。

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已成为大气环境的主要污染源,机动车辆尾气散热、排放的C02,以及公路硬表面吸放热,是造成城市热污染、产生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因素。发展公共交通,减少了道路上机动车辆的出行,有利于减轻城市大气污染,改善城区大气环境质量;同时也减少了车辆行驶所产生的噪声污染。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减少是因为发展公共交通后,私人车辆出行减少,车辆对城市道路的使用减少,城市用于道路建设的改建、新建投入也随之减少。而且,私人车辆出行的降低也会导致对停车设施需求的下降,从而降低对停车设施的投入。公交乘客时间节约是指发展公共交通后,整个城市出行顺畅,乘客的出行时间得以节约。城市土地交通用地的节约指发展公共交通,城市可以减少城市道路的新建和停车场的建设用地。

此外,发展公共交通为社会剩余劳动力提供大量的就业渠道,增加了就业机会。公共交通的发展也提高了路网的通畅性和土地的可达性,从而改善了城市布局的合理性,美化了城市景观,提高了城市的整体形象。而且,公共交通的发展给那些无车阶层以社会公平感,也降低了社会犯罪率。

五、城市交通社会成本的内部化

城市交通成本内部化是指通过各种措施,使得城市交通工具使用者承担自己所制造的所有成本,包括个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以使社会资源得以公平、有效地利用。

1.城市交通社会成本内部化的作用

人们愿意选择私人交通方式出行,主要是因为有很大一部分的成本是由社会承担的,城市交通社会成本内部化可以起到以下几个作用:

(1)在出行之前正确引导人们的出行行为,减少不必要的出行,从而减少对道路资源的使用;

(2)指导人们的出行选择,使私人交通和公共交通公平竞争,既有利于对道路、燃油等社会资源和能源的高效利用,又解决了部分交通问题,减少了各种环境污染;公务员之家

(3)有助于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政策的实施,以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比例,提升社会公平感,减少社会犯罪。

2.城市交通社会成本内部化的措施

城市交通社会成本的内部化可以从经济手段上来进行实施。

(1)收取拥挤费用:在交通过分拥挤地区或路段如城市CBD区,或在交通高峰期,对私人交通采取拥挤收费制度。近年来不少国家采用,如新加坡。

(2)变更停车费:在交通拥挤地区,不同时段对私人小汽车收取不同的停车费,特别是在交通比较拥挤的时段,对小汽车收取更多的停车费。

(3)税收制衡:包括车辆购置税、车辆里程税、汽油和柴油税等。

(4)收取环境污染费:环境污染是私人交通带给社会诸多成本中最为危害的成本之一,也是最难以量化的一部分。实际操作时,可以通过意愿支付法估得人们对环境的意愿支付,再根据车辆的行驶里程进行收取。

交通成本范文篇2

关键词:交通成本,社会成本,公共交通

一、引言

20世纪中后期。各国都把汽车工业作为支柱产业进行大力扶持,汽车工业尤其是小汽车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私人交通的发展。在城市交通领域,私人交通的无限制发展导致了城市公共交通比例的下降,引起了整个城市尤其是中心地区交通的拥挤,甚至是交通瘫痪;人们的出行成本也随之升高,环境污染严重,造成了城市整体形象的下降。

二、城市交通成本分析

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各种交通成本费用大大增加。这些成本不仅仅指可以通过市场价格体现出来的财务成本如燃油费等,还包括那些非市场价格成本如环境污染等。总体说来,可以分为两大类:个人成本和社会成本(如表1所示)。

个人成本指城市交通用户个人直接承担的交通成本部分。有实际市场价格的成本如车辆购置费、燃油费、通行费、车辆维修费用、交通事故费用(个人承担部分,主要指车辆维修和人员伤亡费用)等,非市场价格成本的有时间成本、交通拥挤成本(指车内的交通拥挤)。

社会成本指城市交通用户无需个人直接承担而转由社会承担的交通成本部分,有环境污染成本、交通事故成本、交通拥挤成本(道路)、城市发展成本。

环境污染成本包括噪声污染成本、空气污染成本(车辆尾气排放)和天气变化成本。天气变化成本指交通工具的尾气排放会诱发温室效应,使大气变暖,各行业受此影响而造成损失。

交通事故成本包括健康上、生产上的损失以及各种行政费用。健康损失主要是指事故所造成的人身伤害,包括伤残、死亡费用和精神伤害费用。生产上的损失是指伤亡人员以及事故所涉及其他人员应事故发生而引起的工作时间减少的损失。行政费用是指政府为维持交通秩序、处理和防止交通事故的费用。

交通拥挤成本主要指时间成本以及由此引起的其它成本。交通拥挤造成道路资源被占有,使得人们总体出行时间增加造成的损失,包括人们的精神伤害损失。

城市发展成本包括建设成本、占用城市空间成本和城市形象下降成本。建设成本是指城市为解决交通问题而进行道路维修、改造和新建费用。城市形象下降成本指因为交通问题造成城市整体形象下降而导致外来投资减少及其它的无形损失。

三、城市公共交通和私人交通的交通成本分析及其公共交通的影响

1.公共交通和私人交通的成本比较

根据上文对交通成本构成的分析,我们对城市公共交通和私人交通的成本也从个人成本和社会成本进行分析。

就个人成本而言,公共交通中的个人成本以市场价格体现主要表现在公交票价上,而私人交通中以市场价格体现的个人成本相对复杂些,公共交通和私人交通的交通成本中无法以市场价格表现的部分为时间成本和交通拥挤成本。如表2所示。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以市场价格体现出来的个人成本中,公共交通的个人成本相对私人交通的要少,而无法以市场价格体现出来的个人成本部分中,公共交通要较私人交通大。但私人交通中的车辆购置费属于一次性的费用,在实际计算中,人们一般不再考虑,甚至对车辆的维修折旧费也很少考虑,人们考虑较多的只是燃油费、通行费和停车费。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从这一层面来说,个人成本中以市场价格体现的成本在人们的生活比重中所占甚少,人们更多的是考虑到无法以市场价格表现的部分,即时间成本和交通拥挤成本(车内),这一部分在个人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要远远大于能以市场价格表现出来的那一部分。因此,综合考虑,公共交通的成本要较私人交通的个人成本大。

城市交通的社会成本构成已在前面分析过,目前这些成本大多还未得到价值体现,许多学者已将研究重点集中在量化交通活动的社会成本方面,研究表明这部分的成本是十分巨大的。公共交通和私人交通的社会成本构成是一致的,但研究表明:公共交通的社会成本远远小于私人交通的社会成本。欧盟一些国家对其城市客运交通系统中各种交通方式社会成本进行研究,结果如表3所示。

2.交通成本对城市公共交通的影响

通过上述对城市公共交通和私人交通的成本分析,可以发现在考虑和不考虑公共交通与私人交通的社会成本,人们私人交通和公共交通的出行选择有明显的不同,这由经济学中的替代效应所决定。

假设人们的交通出行消费支出不变,不考虑交通的社会成本,且不考虑公共交通和私人交通的社会成本以及两者的个人成本中无法以市场价格体现的部分时,公共交通量和私人交通量分别为X和Y。目前我国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更追求生活质量,因此,在选择出行工具时,人们更多的是考虑到那些无法以市场价格体现的成本,也就是出行途中的感受如拥挤成本、时间成本等。当考虑到个人成本中无法以市场价格体现的部分时,公共交通的吸引力下降,人们更多的是愿意选择私人交通出行,公共交通量和私人交通量分别下降至X1和上升至Y1,减少的公共交通由私人交通来替代。

同样,假设人们的出行消费支出不变,在仅考虑个人成本时,公共交通量和私人交通量分别为X、Y。当考虑到交通的社会成本时,居民的交通出行支出会有所改变。由上面的分析可知,私人交通的社会成本远大于公共交通的社会成本,公共交通的吸引力将会上升,私人交通则会下降,公共交通量和私人交通量分别上升为X2和下降为Y2,减少的私人交通量由公共交通来替代。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不考虑交通行为的社会成本时,人们更多的是愿意选择私人交通方式出行;相反,当考虑交通行为的社会成本时,人们更愿意选择公共交通方式出行。

四、发展公共交通的综合效益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道路空间属于“准公共产品”,具有一定的非独占性和非排他性。道路空间的这种特殊性质导致了道路使用者(车辆)出行对道路空间的利用,不可避免会有“搭便车”的行为,产生“公共用地”类的悲剧。为避免这种悲剧的发生,发展公共交通是最好的选择。

发展公共交通具有广泛的社会综合效益,有形的效益和无形的效益,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见表4所示。

交通事故下降是指发展公共交通后,城市道路机动车出行减少,车辆间的冲突降低,从而减少了机动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的频率。这不但减少了交通事故损失,而且还给社会、个人和家庭幸福创造了有利条件,形成了巨大的社会效益,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

从能源情况看,较之私人交通,公共交通人均使用油耗明显要低。有资料显示,公共交通的人均能源消耗仅为私人交通的l/3。

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已成为大气环境的主要污染源,机动车辆尾气散热、排放的C02,以及公路硬表面吸放热,是造成城市热污染、产生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因素。发展公共交通,减少了道路上机动车辆的出行,有利于减轻城市大气污染,改善城区大气环境质量;同时也减少了车辆行驶所产生的噪声污染。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减少是因为发展公共交通后,私人车辆出行减少,车辆对城市道路的使用减少,城市用于道路建设的改建、新建投入也随之减少。而且,私人车辆出行的降低也会导致对停车设施需求的下降,从而降低对停车设施的投入。

公交乘客时间节约是指发展公共交通后,整个城市出行顺畅,乘客的出行时间得以节约。

城市土地交通用地的节约指发展公共交通,城市可以减少城市道路的新建和停车场的建设用地。

此外,发展公共交通为社会剩余劳动力提供大量的就业渠道,增加了就业机会。公共交通的发展也提高了路网的通畅性和土地的可达性,从而改善了城市布局的合理性,美化了城市景观,提高了城市的整体形象。而且,公共交通的发展给那些无车阶层以社会公平感,也降低了社会犯罪率。

五、城市交通社会成本的内部化

城市交通成本内部化是指通过各种措施,使得城市交通工具使用者承担自己所制造的所有成本,包括个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以使社会资源得以公平、有效地利用。

1.城市交通社会成本内部化的作用

人们愿意选择私人交通方式出行,主要是因为有很大一部分的成本是由社会承担的,城市交通社会成本内部化可以起到以下几个作用:

(1)在出行之前正确引导人们的出行行为,减少不必要的出行,从而减少对道路资源的使用;

(2)指导人们的出行选择,使私人交通和公共交通公平竞争,既有利于对道路、燃油等社会资源和能源的高效利用,又解决了部分交通问题,减少了各种环境污染;

(3)有助于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政策的实施,以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比例,提升社会公平感,减少社会犯罪。

2.城市交通社会成本内部化的措施

城市交通社会成本的内部化可以从经济手段上来进行实施。

(1)收取拥挤费用:在交通过分拥挤地区或路段如城市CBD区,或在交通高峰期,对私人交通采取拥挤收费制度。近年来不少国家采用,如新加坡。

(2)变更停车费:在交通拥挤地区,不同时段对私人小汽车收取不同的停车费,特别是在交通比较拥挤的时段,对小汽车收取更多的停车费。

(3)税收制衡:包括车辆购置税、车辆里程税、汽油和柴油税等。

(4)收取环境污染费:环境污染是私人交通带给社会诸多成本中最为危害的成本之一,也是最难以量化的一部分。实际操作时,可以通过意愿支付法估得人们对环境的意愿支付,再根据车辆的行驶里程进行收取。

六、结束语

交通成本范文篇3

第一,通常情况下,采购成本占总成本的50%~80%之间,是传统成本控制的重点和难点。一,利用科学的决策分析方法,合理决定经济订货量;二,进一步推进集中采购制,建立统一采购平台,实现价格、供应商等资源共享;三,推进直供制,逐步取消中间供应商;四,建立采购责任制,强化采购人员、审价人员的责任意识;五,整顿物资采购价格,采购价格要在前一次采购销售价格的基础上逐步下降;六,探索建立采购奖罚制度,降低采购成本。这些措施会直接将采购的成本降到可控制范围之内,并且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第二,改善质量和降低成本是相辅相成的。质量是成本的基础和依据。但我们要从实际工作中打破提高质量增加成本、降低成本损害质量的旧观念,改进质量,事实上会带动成本的降低。不断减少废品损失、减少工作、减少重工时间、减少资源耗用,才能降低建设总成本;各部门进一步加强制造质量成本的控制,把质量成本的控制范围扩大,健全各职能部门的质量成本管理体系。

第三,精简工程管理方面,用战略目标指导实际的成本控制目标。在目前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低价或合理低价中标已成趋势,只有适应市场的需求,有效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和预结算管理工作,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工作是由一系列的工作流程或步骤所构成,每一个流程都包含着人力资源或材料损耗。只有加强流程控制管理,才能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和浪费,同时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益和创收机会。

第四,资金是企业,特别是从事交通工程建设企业的“血液”,是企业最根本的资源。任何资金都是有成本的,无论是长短期借款、债券,还是股票、资本。任何资金都是有机会成本的,减少资金占用,可以减少资金成本或增加收益。建筑企业资金耗用量大,占用时间长。在实际的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合理利用资金和资源,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浪费。与此同时,企业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资金的合理评估和使用,不仅使企业自身的资金流动畅通,更能为其他相关单位提供方便。

第五,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很多企业由于关系户的原因,安排了很多多余的岗位,使得很多机构臃肿,办事效率下降,直接造成企业的庞大和负担沉重。在当今社会,人力资源是一种以人为载体的资源,是存在于人体中以体能、知识、技能、能力和个性行为特征倾向等为具体表现的经济资源。

在从事交通工程建设企业中,实际的工人数量极为庞大,一般的施工人员会有百人以上,按基本的工资水平来计算,每天就会有十几万或几十万的开销。而再加上管理人员,企业每天的工资数就很多,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还继续保留着空闲职位,那么正常运转就成为空谈。所以,人力资源的管理既是急需也是十分必要的。

二、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成本控制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企业的财务管理方面,和企业的资金流动紧密相关。当今社会,财务管理已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和重中之重。如果没有良好的财务管理,任何企业都难以独善其身。只有加强成本控制的力度,才能实现财务管理的长远目标,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的整体实力。

首先,成本控制是交通工程企业谋求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之路。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要不断经受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和挑战,既有社会的,也有同行业的。解决这些的压力的根本是企业自身拥有良好的财务状况,经济命脉把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在商场中不会受制于人,能够独立地进行投资和管理。通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创新产品品种来尽可能地降低成本,而进行成本控制的最主要途径则是降低成本。

在实际的经营运行中,不仅采用传统的管理方法,更要引进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经验。从根本上改变企业陈旧的管理方法,将企业的发展和利益放到重要位置。企业只有把成本控制做好,才有能力进行更广阔的业务开展。所以,成本控制对企业的生存来说都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企业当前和今后的发展。

其次,成本控制也是加强交通工程企业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成本管理在交通工程类建设项目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交通工程建设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交通安全,而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里,交通事故直接导致的死亡事故甚至要比人口的正常死亡要多,所以在交通工程建设的实际过程质量就成为除了加强交通安全的第二大关键因素。

在成本管理的具体工作中,既艰难,又不易衡量,没有一个准确的标准。而成本控制恰恰能解决这一比较复杂的问题,能用简单明快的方法比较迅速地完成成本管理的目标。同时,也顺利实现企业的综合发展目标。

再次,成本控制在交通工程类企业诸控制系统中起着综合的控制作用。这一功能和重要作用是在实际的企业运行中得到检验和认可的。由于交通工程类企业的行业特殊性,很多成本控制工作必须在企业真正进行实际工作之前就要做好预算,所以,这也使得企业的各个机构之间要有充分的沟通和协调,出现问题才能及时妥善地解决。不仅对原有的制度合理使用,更要针对随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准备工作,防患于未然。

最后,也是最根本和最重要的方面,成本控制的实施是降低产品成本、增加盈利、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交通工程建设和其他建设在经济上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以盈利为目的。而成本的控制也直接关系到企业盈利的多少,在拓展新客户、新业务的能力一定的前提下,成本的减少对盈利的增加效果十分明显。不仅降低了企业的风险投资,而且对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在国家经济命脉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们的发展对整个国家经济实力的提升效果匪浅。而成本控制方面,很多国企因为历史遗留问题,仍存在着人员和机构臃肿,资金和人力资源浪费严重的现象,直接对交通工程企业的进一步稳定发展带来了障碍。所以,加强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就直接体现出来。

成本控制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职工和企业短期的表面现象中,更直接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和壮大。

参考文献:

[1]马志彤.加强成本控制,提高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水平[J],财会研究,2007.7.

交通成本范文篇4

关键词:运营成本;信息化;管理成本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交通的供求矛盾也逐渐激烈,特别是,交通压力日渐增加,城市交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能制约或者助长城市发展,因此大力发展交通是城市首要的发展任务。在此背景下,城市轨道交通运输方式应运而生,尤其是地下铁路的修建开通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地面道路交通资源的矛盾。一方面,地铁公司一般属于国有企业,具有社会公益的属性并且对社会经济有正向影响,而且属于重资产项目初始投资需求大,建设时间长,而且由于其公益性不受社会市场经济的调节,导致了国内很多地铁公司的收入无法覆盖成本,因而长期处于亏损状态。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线网规模不断扩大,线路、车站数量以及客流量的增加,以往对单一线路数据的管理方式已不适宜,如何掌握运营线路状况以及客流量等情况并且有效处理大量的数据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交通运营成本概述

成本管理是企业保持竞争地位的重要管理问题之一。周春燕(2010)对轨道交通的成本状况进行分析发现,我国交通轨道的成本大且主要由政府承担,难以管控计算出真实的成本数值。而由于地铁的外部性,张思林(2016)等研究运营成本对轨道交通站点的关系,发现站点对运营成本和顾客成本的影响。张天刚(2019)则通过实际研究归纳总结交通运营成本的作用与动因。铁路轨道属于资源密集型行业,固定资产使用和工程建设时间都较长。在完整的轨道生命周期内,对每条轨道的管理包括规划、建设、运维等阶段,且在不同的阶段成本管理的重点不同,需要按照全生命周期对每个轨道进行核算。而越来越多的线路使得成本数据的核算也趋于复杂化。此外在运营阶段,企业的成本控制会导致交通运输的客流量与乘客舒适度的两者博弈。如果客流量不大,企业运营过程中的人均运营成本较高,而客流量增加时,人均成本降低但是乘客的乘坐体验舒适度将受到影响。由于交通轨道属于产品以及特殊的公益特性,企业成本的管理应当不以降低产品质量为前提。

二、以G地铁为例探究运营成本管理问题

G地铁集团运营成本分为六大类,包括:人员成本、能源成本、维修成本和其他成本,以及固定资产的折旧和税费等。地铁运营管理涉及的财务人员多、专业广泛且需求大。在广州地铁发展前期过程中,财务成本核算颗粒度不够,信息难以追踪至业务层面,部分成本无法细分。此外业务信息较核算信息记录细致,但是业务记录的数据和财务信息不能全面对接。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的互相独立增加管理者决策难度。随着线网规模的不断扩张及线路运营时间的逐步增长,多线路下的线网运营的成本管理与单一或少线路的运营成本管理难度截然不同。在信息化和对成本管控精细要求更高的推动下,企业按照管理和决策的需要识别业务流的主要节点和各项作业,根据作业的同质性,划分和确定作业成本中心。此项措施对不同成本的归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且有利于地铁运营过程中对资源的掌控和对成本使用的效率。按照地铁行业的性质特点,G地铁将运营业务的整个环节运用全成本管理的思想,进行全价值链划分。并通过建立作业成本思维模型,建立标准成本指标体系,更好地核定的那位标准成本值,进行成本闭环管理。但其中突出的几点问题:1.各系统数据无法共享,形成信息“孤岛”。在推广过程中,对于信息地收集数据受阻,实施效率低下。G地铁由于较早信息化,使用Oracle财务核算系统、费用控制系统、全面预算管理系统Hyperion等,提高了效率,但由于各部门各自为政并采用不同的系统,数据之间难以互通,致使获取的大量信息无法共享,信息管理功能尚未得到充分且有效的利用,财务管理信息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和部署。2.现有成本管理受财务人员主观因素影响。作业成本的分解、作业成本中的建立以及成本动因的确定这些工作需要经过企业成本会计人员或成本管理人员经过实地分析和数据统计得出的信息成果。这就要求企业不但需要建设较完善的成本处理制度和人员管理制度,更需要配备高素质的成本核算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而且由于轨道交通行业运营的各项成本纷繁复杂,某些成本作业划分不清。因此在缺乏大数据严谨分析情况下,很多时候管理人员凭借职业判断对作业动因进行确认。因此,实施作业成本法会受成本管理人员的主观影响,仅仅对财务信息以及与财务相关的业务链条进行数据分析很可能无法分析出该作业成本的同质性,存在一定的偏差,从而影响企业管理层做出相应的营运决策和绩效评价。3.数据的收集难以顾及隐性成本。由于企业或员工的当下行为有意或者无意造成的未来可能造成经济利益流出的成本,是成本的将来时态和转嫁的成本形态的总和,如由于个人决策的偏好导致决策失误、指令的无效、效率的低下等等问题。与账面上直接体现的成本来说,隐形成本难以提前预测和计量。对隐性成本不够重视,忽视了当前行为对未来成本的影153响,从而导致作业成本法的计算结果受到质疑,后续成本增加。4.成本信息缺乏时效性。成本体系的构建需要作业数据传递、收集、加工、分析等基层信息处理,这些成本管理活动都需要耗费成本核算人员或成本管理人员大量的时间。此外,轨道交通运营成本种类繁多,且成本动因难以及时收集信息,给成本核算人员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并且财务信息都存在着一定的时效性,假如收集数据的时间间隔较长那么该数据则成为了历史无效信息,成本核算人员无法从中分析出真正的成本动因,为企业管理层提供营运管理决策支持。因此,在现有信息技术体系下,管理人员难以处理大量的数据,由此可能对数据的有效性产生消极影响。

三、意见与启示

1.创建统一的信息化系统摆脱数据“孤岛”效应困境。地铁企业应当建立以全生命周期为主要核心的信息管理体系,以信息和资源等优势互补、优化配置充分体现信息化体系的作用。而该信息化的建设整合应当建立在系统协调一致、充分发挥信息的利用效率,减少信息冗余以及信息传递的无效。除了财务信息指标作为企业的标准,还应当设立非财务信息的相互印证和发展,使得财务管理实现以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为核心的管理模式,充分满足企业经营决策的需要。因此,企业需要建立内部信息数据共享系统、数据自动收集、传递与处理的信息系统,并在统一的管理标准下,对财务管理系统、维修业务系统、资产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进行综合性协调核算,实现智能化成本分析和管理控制。2.加强财务人员沟通与培训,形成战略发展眼光。作为交通轨道的财务人员,首先应当树立为交通轨道体系服务的以市,围绕轨道的规划、建设和落实等项目,积极参与进入业务的发展,及时反映业务问题,为各类项目的建设和发展创造做出预测,创造有利的条件。除了对业务的理解,财务人员还需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业务的熟练程度,并且做到对财务信息积极思考,提出对决策有用的信息,做到业财融合,达到决策有用性。此外,财务人员应当强化对企业资产的主人翁意思,保障国有资产的增值保值,并且通过对合理利用流动资产,有效测算项目所需的融资,为交通轨道的发展,为社会公益性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财务支撑。其具体途径包括:企业加强对员工的培训,财务人员自发学习提升自身素养,形成对企业发展的大局观、战略眼光。随着科技的进步,财务人员应当意识到传统的知识已经不再满足日益发展的需求。轨道交通中庞大的信息处理之前是掣肘企业财务信息决策有用的根本原因,但是经过技术的发展在可以预知的未来,这些问题很可能将不再是问题,那么财务人员需要辨别真正提供的有效信息是哪些。形成战略发展眼光也有助于地铁资产在建造时减少隐性成本。由于具有全局观,财务人员往往需要从全资产生命周期的角度看待资产的购置、使用和报废处理。除了资产,对形成的其他资产也会更加的谨慎以从长期来看达到获利的目标。短期目标往往导致短视以及带来一系列的隐性成本,财务人员形成战略发展眼光有助于减少此类决策的发生。3.建立数据平台统一性,保证数据使用及时性。搭建运营的作业成本管理体系的实施和运行的过程中,作业的数据传递、收集、加工、分析等业务都需要耗费成本核算人员或成本管理人员大量的时间精力,而且该信息存在时效性,如收集数据的时间距发生数据的时间距离过长,那么该数据的价值则会大幅降低。因此作业成本管理体系仅通过手工会计核算模式是无法实现的。例如,G地铁试运行作业成本标准时,管理体系采用信息系统记录的数据与手工统计数据相结合的方式,尤其部分业务层级的统计数据与管理报表只能由手工制定。这不仅增加了成本核算人员工作量,而且收集数据所耗费的大量时间也对数据的精细化程度及分析的时效性产生严重影响。4.利用大数据信息合理分配作业成本动因。针对初始实现作业成本预算的公司,作业成本标准值根据历史数据或同行数据进行核定,后续可根据公司内外部环境的实际情况进行滚动更新和修正。收集不同阶段的成本作业信息之后,企业按照不同的生产成本动因将成本分配到业务活动中。企业收集了在不同阶段的成本作业信息,接下来就是要按照一定的成本动因将成本分配到各个不同的业务活动中,即按照成本标准值进行分配。作业成本标准值是指作业成本中心的单位标杆成本值,即单位作业的成本标准值,是用于成本预算编制、分析、考评的基准值。在作业成本管理体系中,由于作业数据实现了信息自动化管理,所以建立实时更新的作业成本数据库成为了可能。信息一体化的成本体系动态反映了广州地铁日常运营数据,如物资管理、工单记录、工时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业务系统记录管理等业务的数据,大幅度减少了成本数据收集与上传的时间。

四、结语

综上,成本的科学管理是轨道交通发展的要求之一,并且由于社会和科技的印象之下,交通轨道的财务成本管理也会限制企业的发展。轨道交通作为基础设施,其投资的增加有助于拉动需求,带动经济总量的快速扩张。同时地铁是地区经济增长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决定一个地区竞争力,合理的地铁配置方式可以为地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为本地区企业或产业创造更多机会。因此,轨道交通的发展更需要财务人员做好财务保障,严格执行财务规章制度,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王苹.关于管理会计转型下财务信息化体系建设的思考[J].财会学习,2019(13):83-84.

[2]王苹.战略成本管理在广州地铁集团的探索与应用[J].中国总会计师,2019(1):69-71.

[3]张思林,袁振洲,曹志超.基于出行成本和运营成本的接驳城市轨道交通社区公交站点布设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6,40(6):57-63.

[4]陈虎,孙彦丛.管理会计信息化——财务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J].财务与会计,2015(7):11-12.

交通成本范文篇5

(一)全面控制

所谓的全控制,就是在公路工程建设期间,要求对全体人员以及对工程全过程进行控制,其中对全体人员加以控制,主要是要求工程项目所有的工作人员需对成本控制进行充分的了解,并要求工作人员对该项任务予以高度的重视和关注,同时要应该积极配合相关工作的运行。全过程控制主要是指在项目施工启动到工程竣工,其建设过程中把成本控制融入到其中,然后再对其进行控制。所以,在公路工程建设期间,其施工单位与成本控制二者相辅相成,同时也是工程整体质量水平等综合指标的有效考核,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公路工程,在成本控制过程中,需要涉及的每一个成员应自觉的配合相关部门的实施,并树立起强烈的责任意识。

(二)目标化管理与节约的原则

所谓的目标化管理就是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利用一些手段对成本进行科学的控制与管理,使用该管理可以在工程建设期间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此外,利用该管理可以对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进行合理的整合以及调配,最终达到成本控制的目标。然而在其节约的原则方面,我们需要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加强其管理的科学性,在交通公路运输工程建设过程中,使其管理科学化和合理化,不仅可以提高其工程整体的质量水平,还可以有效优化其方案,进而提高其施工效率;第二严格要求工程财务制度,其中主要包括开支成本的范围、开支费用的标准以及其他财务制度。在具体的支出费用过程中,工程相关人员需要进行严格的监督与控制;第三,完善与制定防止成本失控风险的应对措施,进而可以全方位对工程成本进行控制,最终实现既定的目标,杜绝资源浪费。

二、成本控制措施

(一)建立和完善成本核算体系,正确计算工程施工成本

在成本控制过程中,其成本核算在其控制过程中,其是一种最基础性的工作,以确定成本核算为主要对象,通过完善与收集工程成本核算等一些资料,然后再将其各种费用进行归类分集,并从中进行发现成本控制中的问题,再对其问题进行分析,找出正确解决的对策,最终减少成本浪费。以单个施工项目为对象,将工程成本划分为间接费用、直接费用以及其他费用。间接费用包含企业管理费和规费,直接费用包含材料费、人工费以及机械费。

(二)科学安排施工顺序以及作业组织形式

相对于其他工程来说,其交通公路运输工程其工期较短,并分为多个项目工程,在各种工程与工程之间其互不影响,它们可以共同施工进行。对此,在其施工过程中,必须科学安排施工顺利及作业组织形式,例如标志、护栏、隔离栅等基础性项目施工作业时可首先安排进行施工,标志牌安装、标线施工则可安排在后期施工。

(三)强化材料控制

任何一项工程来说,材料费用在工程成本控制中占有比例最大的部分,因此,在其成本控制过程中,材料控制是较为重点的部分。做好材料控制首先要建立材料台账,根据工程的工程量以及图纸对工程所需要的材料进行科学的计算,并制定详细的材料计划。在进行材料采购过程中,采购人员需要进行货比三家,然后在确定其材料价格。在工程中使用材料较大的工程,例如波形梁护栏、隔离栅,则应联系多家生产厂家进行洽谈,同时还要进行实地考察,进行比较,尽量择优选购。在材料用量方面,相关人员需要完善材料收发制度,并依据企业定额确定材料消耗量,实行限量配料。健全材料出入库手续,第一时间内记录材料的消耗,依据工程的完成情况,对材料消耗进行严格的控制。如果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材料消耗量超出其计划时,工作人员需要分析其原因,并及时的进行找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方法。另外,对于材料质量不达标的,我们应坚决不许其进入工程现场,尽量降低出现质量问题,以及影响工程进度。

总之,在交通公路运输工程中对成本进行控制,就需要进行合理且科学的方法,这样不仅节约经费可以使建设单位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还可以提高其公路运输工程的建设成本,同时,在其控制过程中,需要引进新技术、新设备、高素质人才,这些都可以从一定程度上促进建设单位的配置。另外,再对其进行成本控制过程中,还要有效的降低资源情况的产生,为了解决此类问题,就需要我们提高工程建设单位的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进而推进交通公路运输工程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岳琳 单位:甘肃省白银公路管理局靖远公路管理段

参考文献:

[1]李伯龙.公路工程施工成本控制浅析[J].2013,(9):64-65

[2]胡向东,邓鹏.公路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措施分析探讨[J].四川建材,2009,(1):255-257

交通成本范文篇6

【关键词】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成本;控制

1引言

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加大了对公路建设事业的投入力度,交通安全设施建设进入蓬勃发展时期。建设工程市场越来越完善,交通安全设施施工企业数量增多,安全设施建设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项目成本费用提升,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如何在保障建设质量的前提下做好成本控制工作需要相关人士进行深层次思考。

2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工程成本控制的现状

2.1成本管理制度不完善。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工程成本控制的现状并不理想,存在着很多突出性问题,缺乏完善健全的成本管理制度便是其中之一。成本管理环节中,很多企业管理者将重点放在竣工后成本核算、盈利分析等方面,而对建设前期成本预算、施工阶段成本管理工作缺乏重视,成本预算工作开展不到位,导致诸多成本问题出现,且无法得到及时纠正,增加企业成本费用,盈利情况不乐观,甚至出现亏损。由于缺乏对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视,很多企业没有将成本管理和管理者的业绩考核联系起来,导致管理者责任意识缺乏。2.2管理者成本管理意识薄弱。管理者缺乏成本管理意识也是导致成本管理质量不佳的又一主要原因。交通安全设施工程施工企业的管理者大部分是企业领导,而企业基层员工并没有真正参与到成本管理过程中,如此一来,部分人员对成本管理工作不重视,不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也不明确到底哪些内容属于成本管理范畴,大部分员工片面地认为成本管理是管理者的工作,与自己基本没有什么关系,所以自然不会参与其中。2.3材料采购问题突出。开展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工程建设,离不开各种各样的施工材料。交通安全设施施工环节中,针对具体的施工材料完成采购,需要制定详细的采购计划,但是现状是没有制定详细的采购计划,经常出现工程材料过剩或者短缺的问题。材料采购专职人员缺乏,采购者没有全面了解材料市场价格以及质量标准,造成材料质量不过关、采购价格过高等问题。甚至还存在采购者勾结供应商,从其中获得私利的情况,导致采购成本大幅提升。2.4机械设备利用效率低下。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工程建设环节离不开多样化的机械设备的支持,常用的有小型机械、起重机械、升降车等。机械设备的应用效率不高,造成施工费用提升的情况时有发生,特别是零星维护工程,部分企业负责设备采购的部门并没有制定完善的采购计划,导致机械设备采购盲目性强,再加上企业本身缺乏完整统一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导致资源无法实现最大化利用,更不能为企业带来更可观的收益。

3做好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工程成本控制工作的措施

3.1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体系。做好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工程成本控制工作,必须建立起完善可靠的成本核算体系。成本核算工作是开展成本控制工作的基础,进一步明确成本核算对象,收集完善成本核算资料,实现多种费用的分类规整,及时察觉成本管理环节存在的弊端,优化成本管理策略,实现成本的降低。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工程主要包括标志标线、防眩板、隔离栅、防撞护栏等项目的建设,提升成本核算的有效性,对于增加成本的环节高效优化,降低不必要的资源消耗,从而保障整体效益。促进成本核算体系进一步建立完善,结合企业人力资源、物力条件、资金条件等优势,完成资源优化配置,提升资源使用效率。3.2做好投标阶段的成本管理。对项目投标阶段的成本管理工作必须高度重视起来。详细了解招标文件和图纸,核对清单的工程量以及图纸工程量,搜集项目信息,了解市场各项材料价格,结合工程项目实际,统筹分析建设成本,做好投标报价选择工作。详细了解合同内容,明确其中有利条款以及不利条款,结合企业自身经验,综合考虑项目特征并完成报价工作。3.3做好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管理。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管理工作同样十分关键。成立项目管理部,筛选专业技术水平过高,同时,经验丰富的人员作为管理者,明确质量管理者、安全管理者、建设材料管理者的职责,打造高素质劳务团队。认真分析整体项目内容,结合设计图以及相关技术文件,明确施工测量内容、施工流程、技术方案,明确对应的施工方案,详细调查材料市场行情,就主要材料的供应商进行详细了解。3.4做好施工阶段的成本管理。施工环节的成本管理是项目工程成本管理的关键。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工程的工期一般不会很长,分项目之间没有太大联系,一般允许同时展开施工。护栏、隔离栅、标志等项目的施工可以优先安排,而标志牌、标线等项目的施工宜安排在后期阶段。对于隔离栅、护栏、标线等工程量比较大的项目,可以结合地点,分团队同时展开施工。施工顺序以及作业组织形式必须合理安排,在保障项目建设质量的前提下,提升建设效率,缩短工期,节省人力以及机械台班费用。做好施工阶段的材料管理工作,材料成本是项目建设的重要成本支出。为此,必须严格把控材料成本管理工作,建立材料台账,结合工程量清单以及设计图纸完成项目需要材料的精准计算,制定科学完善的材料使用计划。做好材料的市场调查工作,货比三家择优选择。对于材料出入库手续应详细完善,将各类材料损耗情况记录清晰,结合工程进展,做好材料消耗的中间控制工作,一旦出现消耗量高于计划量的情况,则需要细致剖析原因,及时采取有力举措予以纠正,做好材料质量把控工作,对于质量不达标的材料坚决不予进场,防止造成更大的损失。做好施工阶段的合同管理也是提升成本管理效率的关键手段,认真研读施工图纸,提出恰当的修改意见,尽量规避负变更。研读合同以及工程量清单,及时发现错误、纠正错误,对于已完成的工程量需要及时完成计量申报工作。3.5做好结算阶段的成本管理。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工程建设完成后,需要做好结算阶段成本管理工作。负责结算的工作人员必须全面细致地完成工程量复核,认真检查有无需要变更的费用。此外,必须做好项目直接成本的核算工作,与投标阶段预算成本进行详细对比,事后成本管理同样不得忽略。3.6提升风险控制意识。提升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工程成本控制质量,还必须进一步提升资金管理风险的控制意识。做好应收账款的清理工作,及时展开已经建设完毕的工程验收和结算工作,积极追收工程进度款、结算款项,将应收账款进一步降低。做好内部三角债务的有效处理工作,规避虚增应收以及应付账款,做好财务风险控制工作,具体部门在风险防范以及风险控制工作开展环节,需要主动承担自身的相关职责,提升风险管理效能,保障企业风险承受水平的提升,确保风险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持续深入,公路工程建设工作还将会进一步发展,作为公路工程核心部分,交通安全设施工程受到的关注度与日俱增,在确保工程项目建设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前提下,优化成本控制工作,提升成本控制水平,将成本管理贯穿始终是保障工程项目整体效益的关键。为此,广大建设企业必须从意识层面关注成本管理,结合企业实际以及项目实际,完善成本核算体系,凭借先进的管理机制提升成本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龚小燕.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工程成本控制措施探讨[J].公路与汽运,2016(01):249-250.

交通成本范文篇7

1.原则一:全面控制

成本控制中最为重要的原则之一就是全面控制,包括全过程控制与全体成员控制两大方面,全过程控制是指成本控制工作要贯穿于整个施工项目的始终,即完整周期,不仅包括项目的施工过程,还包括前期的招标、方案设计以及后期的竣工。劝其成员控制主要是指项目所有职工都需要对成本控制有一定的了解,并对成本控制有所关心与重视,并积极配合。成本控制与施工单位所有部门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对整个施工项目基于经济效益与施工质量等的综合指标的有效考核,需要每个成员都树立起责任意识,能够自觉主动地配合成本控制的实施,肩负起相关责任。

2.原则二:目标化管理与节约的原则

目标管理是实现成本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终有通过目标管理,才能使整个工程建设具有向心力与凝聚力,通过对人力资源、财力资源以及物力资源等的合理调配,达到成本控制的目标。而在具体的节约原则上,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是要强化科学管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重视科学管理对于施工效率与方案优化的重要作用;其次是对于既定的财务制度要严格遵守,包括开支费用的标准、开支成本的范围以及其他相关财务制度等,而在具体的费用支出过程中,一定要做好严格的监督,并进行一定的强有力的限制;最后是制定出防止成本失控风险的应对措施,从而能够随时掌控建设成本,防止浪费。

二、当前交通公路运输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成本控制的制度与体系建设不健全、不完善成本控制在公路建设中的应用首先需要基于健全完善的制度体系与丰富高效的控制方式,从而能够为项目建设过程中成本控制工作的展开提供科学基础与依据。但是当前,我国应用于公路建设工程的成本控制制度并不完善,首要因素在于法律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善,这就使得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出现问题,无法可依,对于违法行为也起不到一定的震慑与制裁作用。除此之外,相关管理指导措施的缺失,也使得整个公路工程建设的效率与质量深受影响。而在措施实施过程中缺乏强有力的施工秩序维护,导致工人工作热情较低,建设项目效率低下,进度拖延。而建设过程中的随意性与盲目性也阻碍了成本控制的实施与完成。

2.成本控制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有待提升

作为工程建设项目,员工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也是最灵活的影响因素,所以要求相关施工人员具备完善的专业知识,从事成本控制工作的人员要具备专业的成本控制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才能够保障整个控制措施的有效实施。当前,我国公路建设项目中从事成本控制的工作人员,一方面是整体数量较少,另一方面是专业素养有待提升。主要原因在于国内公路建设项目中的成本控制应用时间有限,也是近些年来才得到施工单位的重视,所以专业人才的缺乏是必然。一名合格的成本控制工作人员除需要具备完善的理论知识与实战经验,还要有良好的责任意识。

3.成本控制过程中“重成本,轻质量”

在实际的公路项目实施过程中,常会出现因过度重视成本控制,单纯地为了建设资金的减少而忽视工程质量的问题,即“重成本,轻质量”,而这种现象与我们所提倡的陈本控制的核心理念是有明显的背离的。因为在实际过程中,遇到的情况与问题要复杂得多。成本控制的主体是财力、人力以及物力资源,但这并不意味着为了追求低成本就可以偷工减料、做残次工程。所以公路建设项目的人员一定要对成本控制有一个全面的科学的了解和认识,才能够达到成本控制的真正内核,不会出现工程质量问题以及工程施工进度的延误。

三、推进交通公路运输工程成本控制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1.建立起完善的公路建设成本控制的体系与制度

在开展成本控制工作之前,就需要建立起完善的健全的控制体系与制度,对于控制的具体内容与方面进行明确的规范,从而能够为项目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制度支撑,同时要注重员工之间的相互协调,并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责任感,为项目的建设打造强有力的制度基础与人员基础。

2.注重对成本控制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的培养

只有基于成本控制工作人员专业素养的提升,才能促进整个工程的建设。施工单位一方面可以提高成本控制人员的准入门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内部培训建设,定期组织关于内部控制与管理的培训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而培训的内容除了基本的成本控制知识之外,还需要强化措施与方法的落实,真正在施工过程中实现成本降低与质量提升。3.强化对项目的质量监管工作建设施工单位要树立起重成本也重质量的理念,协调好成本控制与质量监管,实现工作之间的互通。质量监管需要项目管理者能够提供强有力的监督工作,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时刻保障工程建设的质量。

四、结语

交通成本范文篇8

关键词:轨道交通;运营成本;定额管理;实践;探索

成本定额管理属于新型成本控制方式,与传统成本控制模式相比,具有显著优势,在各类型企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利用成本定额管理,能够有效减少企业资源的消耗,避免资源遭到浪费,对于企业未来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在轨道交通运营领域中,也要进一步强化成本定额管理,提高成本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1轨道交通运营成本的内涵与影响因素

在轨道交通运营中,运营成本和成本管理对于后续轨道交通的顺利运营具有直接影响,为了提高成本管理水平,需要严格把控运营成本的概念和内涵,轨道交通运营成本即在轨道交通建成后的各个阶段,为了满足人们运输需求而投入的各项费用,其内容包括能耗成本、人工成本、运营管理费用、设备维修成本等,涉及多个纬度,为了提升运营控制水平,需要采用定额管理模式。影响轨道交通运营成本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在我国的城市交通中,轨道交通主要指轻轨、地铁、有轨电车,相较于其他的交通方式,城市轨道交通具有显著优越性,运营发展速度快,运用了清洁能源,绿色安全、环保承载量大。在轨道交通的运营中,运营成本涵盖人工成本、能耗成本、维修成本组成,成本控制会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同一时间不同区域,同一区域不同阶段,成本消耗不同。一般情况下,影响轨道交通运营成本的主要因素包括几个方面:第一,客流量。客流量是影响成本的直接因素,客流量的增多会对轨道交通提出新的需求,在增加票务收入的同时,也会导致人工成本、能耗成本上升;第二,运营规划。影响运营规划的是轨道交通的频次变化和运输路线,以交通频次为例,如果客流量不变,交通频次增加,会导致能耗成本增高,如果频率较低,那么能耗成本和维护成本也会相应降低,对维保技术人员需求也没有那么高,可以有效降低人工成本;第三,能源物质消耗。由于设备国产化率不同,维修物资的成本也存在差异,进口的物资相较而言,维修和保护成本更高,也会直接增加轨道交通运营成本。

2定额成本管理的应用意义

定额成本法是当前企业发展中常用的一种成本控制方式,是强化成本控制,评估经济作业的成本控制制度,也是西方管理会计的重点组成,利用定额差异法,能够有效控制各个环节成本的变化,将成本过程的控制工作、成本预算控制与成本反馈结合起来。定额成本法包括3个步骤:首先,提前制定好定额成本;其次,计算出脱离金额、定额费用之间存在的差异;再次,采用该种成本计算方式,核算出实际成本。通过上述计算方式,可以帮助相关人员掌握企业各项作业费用的支出情况,分析差异,看在费用中,是否存在超支问题,针对超支问题,分析其中的原因,找到问题所在,制定科学的防范措施,借助该种方式,能够进一步提升企业定额成本,帮助企业顺利实现经营目标。推行定额成本管理,能够将企业内部各项生产活动、管理工作融合起来,提高时间和物资的利用率,让各项生产能够有条不紊。实施定额成本管理“以投产出为主”的重要基础策略,在轨道交通运营行业的发展下,采用定额成本管理对于降本增效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3轨道交通运营成本定额管理实践

3.1科学划分成本类型。轨道交通的运营成本包括几个方面:第一,日常运营成本:日常运营成本是轨道交通线路与网络在日常运营中出现的各类运营支出,包括运营能耗成本、人工成本、运营费用、维修费用、管理费用增值税、其他附加费用等。在轨道交通的运营成本中,日常运营成本占据其他绝大部分,在车站规模、运营线路、客流量、运输能力、投入运营期限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都会导致运营成本发生变化;第二,大修改造费用:大修改造费用是在轨道交通线路的运营和服务中,根据列车信号通信、供电基地车站控制要求,经审批发生的大修支出费用。3.2构建完善的运营成本定额体系。目前各个地区都基于运营成本管理要求,构建出涵盖运营单位、运营线路在内的成本定额体系,包括电源标准方案、生产维修经费定额、运营能耗、消耗管理、管理经费定额、运营经费定额等等。各单位也根据自身情况,研究出了相关的成本定额体系,以提升成本定额管理的实效性,在具体内容上,需要确定好列车架修和大修价格定额,并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来进行不断完善。3.3进行分类管理。针对日常运营成本中的维修费用、人工成本、管理费用、运营费用、增值税等等,由企业根据运营计划和运营成本定额来划分管理责任主体,核定运营成本经费预算,签订运营管理合同。由委托受托运营单位进行包干,对于运营能耗成本的管理,要明确好责任,按照年度来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采用相应的奖惩机制。对于大修改造费用管理,由集团实施立项管理办法,进行统筹平衡,专项审批后方可实施,对于委托外加工的机电设备、列车等项目,统一纳入合约管理程序。

4轨道交通运营成本定额管理的保障措施

4.1保障数据准确性。在成本定额管理工作中,成本费用核算是其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保证数据准确性,对于成本定额管理具有直接影响,对此,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核算方法,严格对各个环节进行管理,以确保基础数据源准确性。具体来看,可以制定完善的部门数据统计和传递过程,明确成本编制、规划要求,将各类数据纳入其中,对于无法准确获取的数据,要根据运营现场的实际来提前筹划,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要时刻对数据进行查询,以确保其准确和完整。4.2提升管理者素质。成本意识,就是成本管理和控制理念,尽管相关企业成本管理意识得到了显著加强,但是精度和力度还有待提升,科学的成本管理方式在于全过程、全员和全方位管理,要在具体工作上来进行创新,那么必须要提升管理者的各项素质,调动每一个成员的工作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到定额成本管理工作中。4.3改善定额管理环境。在会计核算上,需要采取科学的方式提升人员素质和能力,转化审计功能,避免在内部出现财务漏洞,严格推行资格认证制度,应用互换岗位制度,强化岗位的合作交流,从预算控制体系上来进行改善,构建完善的管理机构,明确相关人员责任,妥善进行分析、控制和考核,对于预算编制,要与企业发展步伐一致,将执行工作落实到各个责任部门,构建清晰的考核制度,提升部门成本控制积极性。4.4调节好各项指标值。对于成本发生情况,要进行成本写实,将各项消耗资料汇总、记录下来,对定额成本进行跟踪补充和完善,每年,都要对标准值进行分类与调整,确保指标的时效性。4.5构建成本定额管理考评机制。利用成本考评机制,能够确保成本管理工作顺利进行。根据现有的研究显示,关于管理控制的评价,需要从控制标准、纠正偏差以及评价绩效几个角度来着手,其中,又以控制标准的影响更为深远,在确立标准后,才能够有尺度的来进行控制,掌握偏差问题,不断优化企业的管理模式,构建出科学完善的激励机制,提升人员工作热情。对此,要制定科学的薪酬制度,合理控制成本,对员工起到事半功倍的刺激效用。

5结语

当前,很多城市均在大力建设轨道交通,但部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后给本地政府带来的较大成本压力开始慢慢显现出来。由此,只有从战略性角度来对待成本定额控制,理解轨道交通定额管理与社会效益之间的辩证联系,优化运营成本定额控制策略,致力于找到安全、服务与成本控制的最佳平衡点。定额成本法应用于轨道交通运营,能够确保预算编制工作的科学性,有助于实现轨道交通运营的全过程动态管理。

参考文献:

[1]蒲跃洋.轨道交通运营成本定额管理实践与探索[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8):4321.

[2]陆杨.轨道交通运营成本定额管理研究[J].财会学习,2019,(20):123-124.

[3]董素霞.轨道交通运营成本定额管理实践与探索[J].当代会计,2018,(1):59-60

交通成本范文篇9

关键词:公共交通运输;企业;成本管理;控制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日益加快,城市化进程日渐加快,各地的公共交通运输企业均取得了迅猛的发展,以太原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为例,自1952年10月成立以来,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截止到2021年12月30日,现有3656台营运车辆,运行线路数量为250条,线路长度达到了4021.23公里,每日平均公交运营里程达到了32.69万公里,每日平均运送乘客82.75万人次,每日平均运营趟次达到了1.10万趟。但是公共交通运输企业也不得不面对着内外压力,很多地方政府都已将公共交通运输行业进行了市场化改制,有相当数量的地区同时存在着多家公共交通运输企业,相互之间的市场竞争日渐“白热化”,而且当前运营人员工资、燃料费用等成本不断上升;与此同时,公共交通运输企业需要肩负起较多的公益性负担,但地方政府在财政补贴方面还有所欠缺,再加上公共交通运输企业自身的一些问题,导致公共交通运输企业普遍面临着经营困难。公共交通运输企业若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中存活下来,那么就不仅仅依靠资金因素、技术因素等,也要充分发挥出成本管理控制的功效。公共交通运输企业为了能够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那么就需要持续提高综合实力,对成本支出进行有效防控。通过行之有效的成本管理控制措施来减少不必要的费用支出,以此在市场环境中赢得成本优势,已经成为了公共交通运输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主要路径,但令人遗憾的是,有相当数量的公共交通运输企业还未充分认识到成本管理控制的重要性,依然继续采用传统成本管理方式,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共交通运输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更好地强化公共交通运输企业成本管理控制就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公共交通运输企业成本管理控制进行研究。

1公共交通运输企业加强成本管理控制的作用

1.1可适应市场经济转型

公共交通运输企业的成本主要包括运营人员工资、燃料费用、管理费用、车辆维修保养费用、运输安全生产费用等,尤其是运营人员工资、燃料费用所占比例日益增大。在经济新常态的大环境下,公共交通运输行业也不得不面临着“求生存谋发展”的问题,在当前市场经济转型的关键期,公共交通运输企业若要站稳脚跟、拓展市场份额,除了要以雄厚资金作为立足点,还是进一步发挥出成本管理控制的功效,凸显出“降本增效”之特点,由此可见,若要更好地契合到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那么就很有必要加强成本管理控制。

1.2可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虽然公共交通运输企业带有很强的公益性质,但毕竟是企业,同时包括了“社会效益型”与“经济效益型”双重功能,社会效益是公共交通运输企业的立足之本,而经济效益也是公共交通运输企业的生存之需,公共交通运输企业的根本目标还是取得较佳的经济效益,故而成本管理控制也就成为了公共交通运输行业能否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而公共交通运输企业加强成本管理控制的主要措施还是强化企业内部的管理工作,以成本管理控制为载体来增强经济效益,提高利润率。1.3可减少财务风险公共交通运输企业在日常运营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系列的风险因素,有些风险是预先可预期,但有些风险的出现则存在着一定的偶然性,这样一来,最终的收益能否达到预期水平则很难说,大大增加了财务支出的不确定性。当然,成本管理控制可通过系统分析来精准识别出公路工程项目所存在着的主要风险因素,并且还可以将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使得财务风险可控制在最低水平。

2公共交通运输企业成本管理控制存在的问题

2.1成本管理控制意识薄弱

绝大多数的公共交通运输企业的性质均为国有企业性质,存在着人员分散、人员数量繁多、岗位设置复杂、经营规模大等典型特征,往往会有成本管理控制意识薄弱的情况。很多员工都认为由财务人员负责成本管理控制即可,成本往往就只是单一地停滞于财务层面,而未与业务部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再加上参与到成本管理控制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强,协同难度较大,难以将成本管理控制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2.2信息化技术应用不到位21世纪是信息化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公共交通运输企业将信息化技术与成本管理控制方法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公共交通运输企业很有必要以信息化技术为载体来对成本管理控制方法进行创新,同时兼顾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从目前来看,有相当数量的公共交通运输企业在成本管理控制方面,还存在着信息技术应用不到位的情况,通常知识将成本模块视为财务管理系统的一个简单组成模块,所设置的功能较为单一;再加上不同的模块、不同的系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技术壁垒,在对接性方面并不太紧凑,信息沟通不畅的情况时有发生,难以达到信息共享之效果,也很难实时开展成本管理控制。

2.3未有效开展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成本管理控制的一种主要手段,通常是紧紧围绕企业的战略规划方案来对经营行为、经济资源进行科学性预测,以此来达到全过程控制、全员化监督之效果。企业在运营管理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系列的风险因素,有些风险存在可预测性,但有些风险的出现则存在着一定的偶然性,这样一来,最终的经济收益能否达到预期水平则很难说,大大增加了财务支出的不确定性。当然,全面预算管理可通过系统分析来精准识别出企业日常经营中所存在着的主要风险因素,并且还可以将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使风险可控制在最低水平,对于推动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是具有积极的作用。虽然很多公共交通运输企业都已经意识到了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在财务管理工作中主动引入全面预算管理,但仍然有相当数量的公共交通运输企业存在着预算编制方法单一、预算目标不准确等问题,成本管理控制效果难以体现出来。

3强化公共交通运输企业成本管理控制的具体路径

强化公共交通运输企业成本管理控制并非一朝一夕就可完成,其基本控制流程如图1所示。

3.1强化成本管理控制意识

思想是一切行动的导向,只有思想上充分重视了成本管理控制,才能够在行动上有所作为,进而实现降本增效之效果。公共交通运输企业应该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从员工的思想层面入手来灌输成本管理控制意识,要将成本管理控制与全体员工的切实利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营造出良好的成本管理控制氛围。首先,公共交通运输企业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以发放成本管理宣传手册、组织开展成本管理宣传活动等多元化方式来提高员工的思想认知。其次,提高成本管理控制的教育培训力度。公共交通运输企业可聘请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来为全体员工开展与成本管理控制相关的教育培训,要抓住公共交通运输企业的痛点,穿插大量案例,并且还要通过抛出问题让学员回答的方式来强化相互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再次,公共交通运输企业可将成本管理控制意识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让员工在潜移默化之中能够形成一种自觉参与到成本管理控制活动的使命感。

3.2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开展成本管理控制

3.2.1以信息化技术为载体来提高成本管理控制水平公共交通运输企业要充分利用其信息化技术(包括但不限于智能调度技术、大数据技术等)来逐渐建立健全交通运输信息平台,切实解决由于空间、时间等条件的制约而导致难以让信息实现沟通顺畅的问题,力争让成本管理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充分掌握相应信息,确保成本管理控制的准确性与全面性,切实增强公共交通运输企业的利润空间。3.2.2成本管理控制与ERP的有机结合ERP系统,也被称为企业资源规划系统,通过信息系统来对企业资源进行收集、整理、传递,让企业资源能够在“人财物”、“产供销”等方面得到科学配置与妥善应用,切实增强企业的经营效率。在ERP系统中,成本管理控制子系统不仅会与生产经营子系统结合在一起,而且还会与员工薪酬待遇子系统、进销存子系统等进行对接,逐渐形成相对完整、健全的链条,一旦公共交通运输企业有交易活动出现,那么相关子系统所形成的数据就会在第一时间内向成本管理控制子系统进行传输,且可在公共交通运输企业各个基层单位、各个部门得到实时共享与动态更新,为管理者开展成本管理控制提供第一手资料,切实达到高效化、精准化、动态化。与此同时,通过ERP系统还可及时监控到成本管理控制体系的执行情况,让管理者可在第一时间内监控到公共交通运输企业的发展趋势。若公共交通运输企业的预算指标与实际发生指标出现较大差异,那么ERP系统就会向相关人员发出警告,防止超支部门开展下一步交易,超支部门需在规定时间内向预算管理委员会解释超支原因,预算管理委员会同意认可之后,方可解除警报,超支部门也就可以继续开展实际业务处理。

3.3全力构建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3.3.1深化业财预算高度融合,增强资金资产预算编制质量公共交通运输企业要认真梳理现金流量的来源,逐渐构建起相对健全完善的资金资产预算体系,切实增强资金资产预算编制质量。第一,进一步深化公共交通运输企业的体制改革,全力提高管理层对于资金的控制力,秉承可操作性原则,结合公共交通运输企业的实际情况来构建起资金预算体系。第二,立足于公共交通运输企业筹资的预期需求情况来构建起债务筹资预算控制机制,避免出现有息负债过度累积的情况。与此同时,要结合公共交通运输企业年度资金压缩目标来对年末货币资金余额进行合理确定,并且准确估计对外筹资规模与对外筹资方式。第三,强化资产负债预算管控力度,对于各类资产负债预算预警指标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综合考虑固定资产调拨、经济账目内部往来、盈亏目标等一系列因素来对企业年度资产负债率进行有效设置。3.3.2构建业财预算协同机制公共交通运输企业要逐渐构建起业财预算协同机制,让“考核”、“责任”、“指标”三者之间实现统一,切实实现财务预算与业务预算互通有无、相互支撑的经营管理体系。第一,公共交通运输企业要形成工作协调会议机制和滚动预算编报体系,业务部门要秉承“经营生产双兼顾”的原则来参与到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中,包括但不限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考核等,动态调整优化企业的预算编制流程。第二,公共交通运输企业要开展预算执行分析考核。财务预算要做到“按月编制”、“实时监控”,采用财务数据量化的方式来对业务部门的生产任务进行责任考核,让财务考核责任与业务考核责任结合在一起,并且向相关部门进行逐级传递。第三,通过信息化技术来精准研判预算执行情况,逐渐形成业财指标相互统一的良好态势,为编制月度滚动预算打下坚实的技术支撑。

3.4做好成本管理控制基础工作

第一,公共交通运输企业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及同行业企业的情况来科学制定出相应的油耗定额标准,并且还要对驾驶人员形成激励奖罚措施,若驾驶人员的节油效果较佳,那么工资薪酬可适当提高,若驾驶人员的节油效果较差,那么要深入研究其原因,若非故意而为之,则要责令其限期整改,若整改之后仍然未达到预期效果,那么就要实行耗油赔偿制度。例如: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合理降低人车比,由原来的3:1降低到现在的2:1;同时,通过更换新能源电动车来降低上路成本,一天下来,电动公交车比柴油公交车,能节省50%的成本。第二,确保运营车辆的原始记录与凭证完整。要将驾驶人员的劳动时间、加油记录、车辆维修保养记录、个人考勤记录等一系列原始记录“分门别类”地划分到相应的责任部门,再由责任部门在限定的时间内统一交给财务部门,统一做到归集整理。第三,谋求自身转型,开源节流。近年来,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开通S社区线路、Y旅游线路、G轨道交通接驳车、网约车等方式来增加收入,每年增加经济收入650万元。第四,强化成本控制监督。公共交通运输企业在开展成本管理控制过程中,不应该只是将关注点侧重于事后环节,而要更加重视过程的监督,要在过程中切实做好成本管理控制工作。首先,要建立健全成本控制的监督体系,要认真研判所采用的成本控制措施是否真正落实到位、是否真正能够发挥出作用,并开展跟踪监控,一旦发现问题,那么要由专人来负责查明原因,并且提出有建议性的整改方案。其次,要强化内部审计的功效,同时还要实行“专项监督+日常监督”的常态化监督方式,正确划分权利与义务,为成本管理控制的有效执行提供“基石”。

4结语

总之,保持成本优势是各大公共交通运输企业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公共交通运输企业若要在竞争“白热化”的市场经济中得以发展,那么就要强化成本管理控制,将传统成本管理控制中的不妥之处进行抛弃,用先进、科学的成本管理控制方法来全面剖析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及原因,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成本管理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公共交通运输企业不必要的费用支出,兼顾经济性与社会性。

参考文献:

[1]李景福,李冬岩,王珊珊,等.基于DRGs成本质量评价的绩效管理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5,35(19):199-202.

[2]彭霞.浅谈业财融合在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9(09):75-76.

[3]何保国.全面预算视角下的中小企业“业财融合”应用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9(07):104-108.

[4]于若梅,田志宏.国有集团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创新模型下的探索与实践[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06):496-502.

[5]赵劲秋.交通运输企业内部成本控制与管理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02):102.

交通成本范文篇10

关键词:全生命周期;农村道路;交通项目;建设成本

1农村公路全生命周期成本体系构建原则

公路全生命周期产生成本的活动具有复杂性与多样性,需要在众多的活动中,选择最具代表性的指标,构建出科学完整的成本体系,增强决策成本体系的客观性与典型性,应遵循以下原则:1.1完整性原则。需要将多种因素相互结合,在全面整合数据的基础上,使构建的成本体系能够真实全面的反映公路建设中各方面的成本,包括前期准备、中期施工、后期维护与运营等,将所有成本考虑在范围内。1.2非相容性原则。应将各个成本指标相互独立,保证不出现相互包含或者相互替代的情况,详细区分相容性与相关性的关系,允许在指标中存在相关性指标,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各自的研究特征,合理把握两者之间的联系。1.3客观性原则。在选择成本指标的时候,需要依据科学的理论,站在客观性角度,在详细对比的基础上,使选择的指标能够客观反映出研究对象的面貌和特点。1.4简洁性原则。选择的成本指标应符合简单明了的原则,根据特定的属性,对取值进行详细分析,如果出现差值相同或者甚微的现象,应对属性区分决策方案进行完善。因此,应适当控制决策变量的数量,在减少工作量的基础上,删除多余的属性,从复杂的情况中理清头绪,增强决策的可行性。

2农村公路全生命周期成本体系的内容

2.1公路设计成本。设计是公路建设中的首要环节,对公路新建、养护、改扩建等所需的费用进行计算,其中,现场调查、材料试验、公路结构设计、交通分析等内容都包含在公路设计成本中,主要的实施对象是设计单位,按照规定的标准收取相应的设计费。2.2初始建设成本。初始建设成本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公路施工引发的一系列生产活动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总和以及对自身、对社会创造的价值。在货币上表现为:消耗的生产资料的费用、建筑材料、构配件的费用、固定资产的费用、其他的折旧费用、劳动者的报酬、承包人的利润等。2.3养护成本。养护策略直接影响着最终的养护成本,需要根据复杂程度、规模大小、工程性质等进行划分,包括不养护、小修保养、中修、大修、改建等产生的费用。其中,不养护的支出为零,其他维修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支出相应数量的费用,应采取不同的计算方法去核算。2.4公路改建成本。公路改建成本指的是为了恢复公路的使用性能,定期对公路进行维修和改建所需的费用。公路在使用和运营的过程中,由于年限与荷载的增加,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扩建,会产生相应的设计费、监理费、施工单位工程费等。

3农村公路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1忽略实际情况,片面性突出。在农村公路建设中,往往缺乏对实际情况的了解,忽略了对地区气候、地形、地势等的了解,人员的安排、建设的力度、资金的使用等于实际不符,实效性受到较大程度的影响。农村公路交通建设与小城镇建设、土地总体利用、农业区划、农业产业基地转移等相互偏离,没有与山、水、田、林、渠等相互结合。公路的建设与管理存在较大障碍,安排比较片面,没有遵循协调发展的原则,导致规模不齐和结构单一等现象,在安排项目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制定出合适的策略,导致步骤错乱,难易颠倒,不能突出建设的重点,示范性大大削弱,出现急于求成和贪大求高的问题,在增加农村公路建设的基础上,加重了乡村的债务负担,公路交通的规模、布局、等级标准、管理服务等与农民需求存在较大程度的偏差。3.2薄弱地区的公路建设较差。在农村公路建设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制定出科学的规划,交通网络出现比较明显的漏洞,薄弱地区的建设力度较差,交通规划的目标性、科学性与实用性等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另外,在乡村规划建设的时候,往往缺乏与地方群众的积极沟通与配合,背离了经济发展的目标,随意性和盲目性非常明显。县级交通经济的发展需要连接镇与县的交通路线,由于没有接通断头路,直接在迂回路线进行,增加了建设里程和建设成本,施工效率大大降低,交通网的建设出现片面性的特点。同时,村村通公路的建设,资金的安排不符合全局性的原则,中西部和少数民族的资金不足,没有公路的地区出现较为严重的交通问题。3.3破坏自然环境,生态效益较差。在农村公路建设中,公路的最终质量是关键性因素,应意识到农村公路建设的迫切性,与生态环境保护相互结合,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兼顾统一。但是,由于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往往只重视公路建设的速度和规模,忽略环境保护,以破坏自然为前提进行公路的建设,虽然在短时间实现了区域经济的进步,但是从长远看,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同时,相关管理部门的不重视,导致只抓工程质量,不注重生态保护,导致顾此失彼,交通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等出现较大程度的影响,破坏了自然、生态和人居环境,增加了不良用地的占地面积和拆迁户的数量,旧路资源和工程设施的建设出现相应性的问题,农村公路建设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性大大降低。

4全生命周期成本理论在公路建设各阶段的应用

4.1全生命周期成本理论在公路设计阶段的应用。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遵循全生命周期成本最小化的原则,紧密集合公路建设的功能要求,在此基础上,采取最合适的技术指标,对线位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制定出合理的线路方案,使工程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避免出现资源废弃的现象。应对建设的规模进行全方位的确定,将功能性与美观性作为最重要的指标,以实际要求为依据,结合当前的经济实力,追求相契合的标准,满足规定的各种需求,在保证先进合理的同时,增强其经济性与适用性。将各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组织相关人员确定出设计方案,尽量避免道路扩建,减少对耕地粮田的占用,最大程度的降低整个生命周期中的成本,节省后期养护维修的费用。在设计阶段,需要对建设投资的金额以及后期维修的费用进行确定,经过认真核算之后,控制不必要的开销,使其稳定在一个正常范围内。公路工程的建设是一个复杂严密的系统,在最初勘查设计的阶段,就应树立大局意识,站在整体角度统筹考虑规划、建设、养护、运营等全过程,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出预防的针对性对策,协调环境景观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严格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的总成本。4.2全生命周期成本理论在公路建设阶段的应用。在全生命周期成本理论下,公路管理部门需要树立清晰的认知,既要降低建设成本,又要控制后期的投资金额。系统论原理重视整体的最优化,局部的最优不能代表全局性,交通建设具有系统性与全局性,公路部门的需要负责工程建设和后期维护等各方面的内容,虽然分工不同,但是后期养护维修不能停下,不仅需要追求政绩,还要合理控制建设速度与建设规模之间的关系,合理利用建设资金,从各方面降低工程造价。结合设计的要求,在减少成本支出的基础上,保证工程的质量。按照规定的成俗,建设单位需要重视招标投标这一手段,在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实际的施工过程需要对材料用量进行严格控制,审核工程量的大致建设周期,将定额的数量进行准确确定,合理控制材料的价格,严格审核收费的程序和流程。应树立经济建设的头脑,将各个阶段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把握每个环节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建设周期中的具体信息,将成本支出控制在最小范围内。4.3全生命周期成本理论在公路养护阶段的应用。公路的养护与建设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需要将预防与治理相互结合,实施预防性养护的措施。这是一种具有周期性和强制性的公路保养措施,即使在路面不出现损害的情况下,也会采取相应的技术,安排相关人员对道路的早期病害进行全面检查,防患于未然,将道路的隐性病害扼杀在未成形之前。预防性养护的核心是重视最佳的成本效益,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计划,保证养护管理工作能够顺利有序的进行,实现养护的理想效果。良好的养护能够使公路的使用寿命得到延长,将本阶段内的成本降低,进一步增加和提升利润空间。需要树立建设与养护同等重要的观念,站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在各个环节和方面有效落实公路养护管理工作。需要针对公路建设的不同状况,制定出符合需求的预防性养护计划,并且在落实的过程中注意增强养护的时效性与科学性,在最佳的时机进行养护,保证养护的最终效果。需要遵照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的基本原则,合理把握各种因素,制定出公路预防性养护管理的具体实施方案,有效控制养护的成本,切实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5结束语

在研究农村公路建设的过程中,使用全生命理论体系,加强对成本的控制,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和影响。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详细分析各种复杂因素,将两者相互结合,实现农村公路的顺利建设。应全面把握设计、施工、养护等整个过程的控制与管理,最大限度的节约成本,提高公路质量,增加最终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郭卉.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实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价值工程,2014,(16):55-56.

[2]闫铭.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的工程造价控制[J].科技与企业,2014,(9):88-89.

[3]杨晶.浅谈建设工程的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J].四川建材,2014,(2):123-124.

[4]吴浙文.对建设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终结阶段管理的探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4,(3):99-100.

[5]王冀,张毅,陈绍辉.基于全寿命周期的绿色低碳公路建设——以云南麻昭绿色低碳公路建设为例[J].交通标准化,2014,(3):22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