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调研报告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1 08:36:03

环境调研报告

环境调研报告范文篇1

进几年来,随着大量矿业的开采,污染废水的排放和水土资源的破坏,导致了人们生活失去了协调。由其是煤矿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氟使人们患上各种各样的疾病,因此为了使家乡人民摆脱氟病毒,特对贵州织金黑土乡作一份调研报告。

二、调查目的:

为了传承中华民族美德,宏扬“春晦使者”精神,使之服务于社会,反哺于家乡,几年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家乡的变化是日异月新,虽然得到了发展,但生态环境却遭到破坏。大量煤矿的开采,水土污染的制理趣之于弱化,因此水的含氟量交高;不但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还破坏了人们的生命体系代谢,危害生命安全。大量的氟中毒、氟斑牙、畸形儿童,诸如此类的问题比比皆是。因此特为家乡作了一份分析报告,做到反哺于民,为人民服务。

三、调查方式及成果:

(1)调查方式,通过实地调查和访问的方式,了解到当地煤矿储藏量丰富,交通便利,在此有利的条件下,大量煤矿合理开采却不合理制理,导致水污染严重,生态土壤平衡失调,严重地危害了田间农作物的生长及水源问题,经过科学合理的数据统计,几年来家乡的发展虽有很大的进步,但人们的患病率在不断的提升,呈上升趋势。各种不同类型的病症也在增加。

(2)调查成果,经过与村委员会的配合和实地堪察,了解到危害人们生命安全的主要元素是氟,属稀有气体在水中的一种产物,浸在水源中。虽然中毒者发病率高,污染源易于扩散,但在村委和众多希望水理的帮助下,逐渐形成了实施的新修水理放案和调查仪器预备阶段的统一,使方案的实施有了初步的形成,同时也得到了人们的配合,解决了许多必要的问题。

四、调查数据及原理的分析:

(1)调查数据整理,经过走访与实地勘察得出,氟斑的得病率为95.5%,由氟中毒而导致的其他发病率为23.53%,处于不受氟侵扰的人基本很少,还有许多由于仪器不精确,得出的数据不是太科学,得到的数据可根据偏差的大小调整,总体上抓主要矛盾。进行氟中毒的深一步研究。

(2)中毒与侵害原理分析,氟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符号为F,原子数为9,是卤族元素之一,呈淡黄,一般情况下,氟可夺取牙齿中的碳元素,导致牙齿呈淡黄色,出现凹凸不平的迹象,中毒较深者还可导致畸形身躯,且不利于儿童身体的发育。

五、调查总结:

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查研究,虽得出一张实地调查表,但却出现诸多问题,调查的目的在于保证今后方案的实施,在于调节可支配与不可支配之间的关系。公务员之家:

六、调查出现问题,

(1)在许多水势较湍急的地方无法靠近,很难得出氟对土地资源的侵害程度。

(2)在调查的过程中,宣传力道不足,走访过程中与乡亲们的沟通不是太顺畅。

(3)出访或是勘察,仪器装备不是太精确,勘察设备差,拍摄资料分析欠缺。

(4)调查期限短,时间较少,准备不充分。相关参考资料缺发研究不透。

(5)无团队合作,缺少交流与讨论环节,导致许多结论片面。

(6)天气地理因素的影响。

(二)、调查中问题因素的解决,

(1)在今后的相关调查中,注意充分准备资料,多着实地调查,提高调查水平。

(2)多功能地运用相关专业解释出现的问题,多向调研老师请教。

(3)尽量以团队的形式外出调查,完善得出结论的合理化与规范化。

环境调研报告范文篇2

一、**城市水环境问题

水环境一般是指河流、湖泊、沼泽、水库、地下水、海洋等地表贮水体中的水及水中悬浮物、溶解物质等。造成水环境问题的自然因素主要有洪、涝、旱灾,土地盐碱化、泥石流和沙漠化等。人为因素主要有水污染公害、湖泊富营养化、水土流失、河湖萎缩、功能衰退,水荒、地下水枯竭、水质恶化等。**城市水环境问题很突出,主要集中表现为水多、水少、水污染、水土流失四个方面:

(一)水多,就是洪涝灾害频发。**中心城区高程一般在44~48米之间(黄海高程),地貌开阔平坦,郁江穿越城区河段长17.6公里。解放后**水文站实测洪水位超过44.16米的就有11次,也就是说有11年洪水进入了城区。目前,**城区可以说是一座不完全设防的城市。首先是,堤防不完善,城南防洪区的江南大堤和城北防洪区的郁江北堤大部分堤段以及城东段还未兴建,保护大型企业贵糖集团的鲤鱼江右堤未全部完成。其次,现有堤防标准低,虽然近年来建设有少部分50年一遇标准的堤防,但未完全发挥应有的防洪效益。再次,城区排涝能力不足。每年汛期,郁江水涨,小河沟、排污口水位受郁江洪水顶托,排涝不畅,致使居发点、工矿企业受淹,特别是遭遇城区又降大雨,内涝更加严重,而现有的排涝设施还不完善,设备老化,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洪涝、灾害造成损失十分严重。如1994年7月22日,郁江发生大洪水,**城区洪水位达46.78米,超警戒水位5米多,由于防洪堤决堤,加上洪水从排污口、小河沟倒灌入城,造成城区街道茫茫一片黄水,受灾人口5万多人,倒塌房屋1.2万平方米,造成危房3.5万平方米,**钢铁厂,西江化肥厂等一大批企业受灾停产,商业网点大部分停业,南宁至梧州、南宁至玉林交通中断。经估算,因灾直接经济损失近20亿元。又如20**年7月10日,**城区又发生大洪水,水位高达46.93米。由于鲤鱼江左堤西环路至三江口堤段防洪标准偏低,受郁江水顶托,部分堤段洪水漫顶,虽经万余名军民昼夜奋战抗洪抢险,但因内涝抽排能力低,致使部分城区受淹,受淹房屋1800多间,受淹人口约8万人,洪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5亿多元。洪涝灾害是目前制约**发展的一个很大的隐患。

(二)水少,就是旱情不断。**属于桂中旱片。一是水资源总量不足。**多年平均降雨量约1500毫米,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约为98亿立方米,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仅为2400立方米,占全区人均水平的50.7%,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持平,约为世界人均水资源的四分之一。二是年降雨时空分布不均衡。在时间上,约70%~80%的降雨量集中在每年的5~9月,极易导致洪涝灾害。而10月至次年4月,雨量偏少。在空间上,郁江以北比郁江以南雨偏少。这种降雨时空不均衡的特点,导致了秋旱、春旱时有发生,解决以来,较大的旱灾平均不到两年就有一次,其中大旱灾11次。**全境有5大旱区,其中西面为石卡、大岭旱区,南面为新塘、八塘旱区、**城区位于这两大旱区之间,旱情也是相当严重的。最旱的时候,郁江及城区内湖的水位下降,郁江几条支流成为涓涓细流,有的甚至断流。因旱情严重,给工农业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三是过境水量较充足。郁江多年平均径流量为450多亿立方米,可补充城市生产生活用水的不足。但大量利用过境水来补充,工农业生产成本过高,也是不利经济发展的。所以,水少,旱灾是制约**发展的严峻问题。

(三)水污染严重。据水资源管理部门采用《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进行监测,郁江**航运枢纽上游100米监测点,常年水质基本保持为Ⅲ类。郁江**城区下游**水文站监测点,水质为Ⅵ—Ⅴ类。可见,城区水污染是十分严重的。水污染主要是高锰酸盐指数、氨氮、亚硝酸盐氮等污染物严重超标。水污染的特点:

一是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无序排放。目前,**城区绝大部分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都是不经处理或处理不达标而排放入江的。水资源管理部门利用GPS对全市主要河流入河排污口进行了定位、拍摄,经统计郁江干流入河排污口有67个,其中**城区范围内有48个;按排污类别划分,企业排污口有50个,城市居民生活废水排污口16个,其它1个。郁江干流入河废污水排放量为10498万吨/年,占全市入河废污水排放量12636万吨的84.2%,其中工业废污水排放量为9867万吨/年,占全市废污水排放量的78.1%。如分布在鲤鱼江中、下游两岸的贵糖集团糖厂、纸厂,广西农垦集团糖厂、纸厂,甘化集团糖厂、纸厂等企业,有些工业废污水处理未达标就排入江中,致使鲤鱼江水体变为黑褐色,流入郁江后,就像一条黑龙游荡于郁江北岸边,导致了**水厂紫泉取水口遭受严重污染而被迫关闭。

二是城区湖塘水库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日趋严重。城区内水域面积除了江、河之外,还有众多的湖、塘,比较大的有东湖、南湖、圣湖、汕塘、石牛水库等。这些水域就像是城市的“肺”,在调蓄洪水、调节气候等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近年来,这些湖塘已成城区生活污水的汇集点,有的还是鱼类养殖基地,是藏污纳垢、水生动植物孳生和繁殖的地方。水质恶臭难闻。

三是江河湖岸边成为垃圾堆积场。江河湖岸边是城区居民密集聚居地,多年来,由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城市发展的要求,加上居民生活习惯使然,往江河湖边倒垃圾的现象屡禁不止。江河沿岸就成了垃圾场。垃圾问题成为水污染的又一大源点。在实施城乡清洁工程中,有关部门对城区范围内的郁江、鲤鱼江、马草江、沙江等江河两岸和水域中的垃圾进行了清理,仅郁江两岸就清理垃圾堆100多堆,清理垃圾390多车270多吨。垃圾污染水源的问题仍然没得到彻底的解决。水污染严重,已成为制约**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

(四)水土流失问题不容忽视。目前,我市水土流失面积为8.79万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8.3%。郁江多年平均输沙量达904万吨,水土流失呈上升趋势。水土流失不仅造成土壤中养分流失,化肥、农药等污染物对水质的污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而且大量的侵蚀泥沙淤积湖泊,抬高河床,降低了调泄洪水的能力,洪涝灾害频繁发生。此外,表土大量流失,土层变薄,土壤性状恶化,导致土壤生态系统的抗灾功能减低。**市水土流失问题主要有:

(1)矿山开采造成水土流失。**城区北面、西北面,除龙头山金矿外,还有多家铅锌矿、矿泉水厂等小型矿山正在开采,这些小型矿山大都没有水土保持措施。龙头山金矿由于过去群众乱采滥挖造成十分严重的水土流失还没有得到有效治理,新的流失仍在继续。大量的废渣排入旱河,使旱河一些河段已成为地上河,其中南梧二级公路旱河桥以下200米处,平龙水库输水干渠已从旱河河床底下通过。在根竹民权河黎湛铁路桥涵处,过去正常水位水面与铁路之间高差大约有3米,现在距离不到1米。一旦发生山洪暴发,必将危及交通大动脉的安全。

(2)毁林开垦,造成生态失衡,水土流失严重。城市周边大量开垦种植速丰桉,特别是城市北面高山陡坡地林种改造,发展速丰桉,由于保护措施不到位,受暴雨冲刷,水土流失严重。林业生态失衡,正不断地造成水生态环境恶化。

(3)城市发展和工程建设,地表扰动,植被破坏,产生了新的水土流失源。近年来,我市每年都有大量的建设工程,如西环路、南环路、北环路建设,鲤鱼江、郁江堤建设以及大规模的民用建筑施工等,一些工程缺乏水土保持措施,原有少量植被又遭破坏,弃土、弃碴随处可见,加重了水土流失。

(4)填河、围湖开发,加剧了水土流失进程。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发展,围堰填湖、填塘开发房产,种植作物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东湖水域面积正在逐年缩减。马草江市财政局以上河段已不见江,成为了一个生活小区的下水道。填河、围湖开发加剧了,河道湖塘泥少淤积。

此外,无序开采地下水,造成地面塌陷现象时有发生。据水政水资源管理部门初步调查,**城区范围内,开采使用地下水每年达335万吨,年开采量在10吨以上的有10多家,过量抽取地下水,破坏地下水的平衡支撑力,造成了局部地区地陷现象发生,这是水土流失问题的一个新动向。水土流失问题已成为影响**发展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构建**城市和谐水环境的思考

构建和谐的城市水环境,是确保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居环境安全,水环境质量的明显改善和水资源持续利用,水体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协调和美观,历史文化的展现和城市品位的提升,并最终实现环境优美、舒适宜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水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的城市水圈。**城市水环境建设,必须要遵循这一原则,从大处着想,从具体事项上抓落实。

(一)构建坚固的洪涝防御体系

根据**市城区防洪工程建设总体规划,城区防洪排涝分为城北、城南两个独立的防洪区域。按50年一遇洪水标准规划建设防洪堤7条共68.59公里,泵站9座共装机12785千瓦,防洪闸门16座,交通闸门5座,规划总投资5.81亿元(98年物价指数)。**市已被列为广西五座重点防洪城市之一。目前,城北、城南防洪区都未有完整的堤防封闭圈。50年一遇标准的防洪堤仅有郁江北堤城区(0+000~0+620)段、鲤鱼江左堤和沙江堤共6.9公里;达到20年一遇防洪标准的防洪堤有13.94公里。排涝泵站已建了3座,在建2座,城区仍处于半设防状态,防洪工程建设任重而道远。

一是要加大工程建设资金的筹措。实施城区防洪工程建设,需投入资金5.8亿多元。目前已建成或正在建设的工程已投入和到位资金2.08亿元(其中中央国债资金12610万元,自治区配套资金7200万元,本市配套资金1109万元,以地抵资931万元)。随着物价的上涨,要完成整个工程,资金缺口还相当大。资金的筹措,必须采取争取中央专项资金,自治区配套资金和地方筹集三管齐下的办法,尤其是地方配套资金,要确保按时足额到位,这样才能使工程按时启动、顺利实施。

二是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工程建设中最难的是征地拆迁问题,而征地拆迁又受资金不能及时到位的制约,影响了正在建设的郁江北堤大东码头至铁塔段以及东湖泵站和沙江泵站的建设进展。因此,全市上下必须统一思想,集中民智、民力,部门紧密配合,形成合力,攻克难关,努力推进已开工项目的工程按期完成,并迅速启动未开工堤段的建设。要抓紧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完成郁江南堤、郁江北堤铁路桥至猫儿山港段的规划设计工作,争取尽快列入国家投资计划。

(二)实施节能减排工程,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民对水资源保护的意识。广泛宣传《水法》、《水污染防治法》,让广大市民认识水污染造成的危害,了解水资源保护对工业、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意义,积极关心和支持水资源管理工作,形成人人爱惜水、节约水、保护水资源的良好风气。因此,各级政府应加大投入,通过各种宣传媒体,搞好每年的“3•22~3•28”世界水周和中国水日、“6•5”世界环境日的宣传,鼓励市民积极参与水资源保护事业。

二是加强对废污水处理的监控。要加快城西污水处理厂建设,以解决城北目前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排的问题。做好城东、城南污水处理厂建设的规划工作,力争3—5年内绝大部分的城区废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江河。工业企业是用水大户,也是排污大户。按照国家节能减排的要求,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要督促企业落实环保措施,加大治污的投入,建设废污水处理设施并投入使用,努力实现水循环利用和废污水“0”排放目标。决不允许继续直接往江河排放废水的现象发生。各级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要制定水资源使用定额,并列入企业考核指标,通过对企业进行水平衡测试,对超计划用水实行累进收费,以减少水资源消耗和废污水的排放。环保部门应做到依法、全面、足额征收排污费,进一步完善排污费的收管用办法,建立污染治理专项资金有偿使用制度,确保返还企业的环保补助资金集中使用,保证排污收费大部分用于重点污染源的治理。

三是建设生态农业,减少农药化肥对水资源的污染。目前城区范围内仍有不少耕作地,城区周边均是农田、甘蔗地。要使城区减少水污染源,病虫害防治要从以药物防治为主转变为以生物防治技术为主,并在市郊、南梧公路和324国道沿线大力发展无公害粮食、蔬菜,重点在覃塘、根竹、大圩等乡镇建设无公害粮食、蔬菜生产基地,配合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逐步推广、扩大我市生态农业园区。

四是加强对城市饮用水源地的建设和保护。目前**城区主要饮用水源地取水点是仙衣滩枢纽上游约100米,经多年监控测试,水质基本稳定在Ⅲ类,仍属安全饮用水源。但是随着石卡工业园区的建设,大量的工业企业进驻,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必然增多,长此以往,难保这一取水点不受污染。因此,必须加快**城区备用水源建设。今后要把达开水库作为城区市民饮用水的主要供给地。并逐步取代郁江水作为城区生活用水。达开水库水质良好,常年水质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Ⅱ类水标准以上,水量充足,水质稳定。建设达开水库供水工程是形势所迫,市民所盼,必须尽快启动这一民心工程。

五是要加强对城区河、湖水域面积的保护。将郁江和鲤鱼江、马草江、沙江、渡冲河等郁江支流,东湖、南湖、圣湖等湖泊的治理列入城市发展规划,加快实施,加强管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制止侵占河湖,围堰开发、种植作物和堆积垃圾行为。开展湖泊清淤、河道疏浚行动,还原水生态环境,恢复湖塘调节气候、净化环境的功能。

(三)合理配置和利用水资源

合理配置和利用水资源是解决城市水资源不足,确保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正常的有效途径,也是水资源永续利用的保障措施,要常抓不懈。

1、适度调水。调水就是从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调水,补充城区水资源的不足,以缓解春秋冬旱季节,工业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紧张的问题。**城区东有达开水库,库容3.98亿立方米,有效库容1.98亿立方米;西北面有平龙水库,库容1.23亿立方米,有效库容7242立方米。这两座大型水库距离城区都是30多公里。平龙水库已有输水干渠直通城区,达开水库也可结合城市水源建设,适度向城区补充水源。要尽快实施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硬化渠道建设高速水道、水网,使两大水库纯净水迅速通达城区,每年可向城区调水近5000万立方米。此外,郁江上游西津水库之水补充**城区用水之不是。

2、节约用水。节约用水是不断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分配的优先对策和必要条件,是保证和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城市要发展,节水势在必行。一是要节约生活用水。首先,运用经济杠杆节约用水。利用水价对用水需求的弹性影响,合理调整水价,有效控制以至减少生活需水量的无谓增长。其次,通过宣传教育强化节水观念,以此提高全社会节水意识。再次,推广应用节水器具,减少水的浪费。第四,处理污水和中水回用,提高水的利用率。二是节约工业用水。一要提高工业用水效率,改直流用水为循环用水,提高水的复用率。二要推行清洁生产,改变工艺节水或不用水。三要加强节水用水管理,以杜绝水的浪费。

3、提高蓄水能力。一是提高水库的贮水能力。通过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措施使城市周边的达开水库、平龙水库。九凌水库、岭蒙水库和石牛水库等大中小型水库达到有效库容蓄水,增加贮水量。二是建设“森林水库”。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维护陆地生态平衡、促进生态良性循环中起着主导作用。森林生态系统在防洪抗旱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其主要是通过其蓄水保水的功能来实现的,因此,城市周边山地要保护天然林、成熟林,发展水涵林,提高森林源养水源的功能使森林水库常年贮水源源不断地向城区输水。此外,城中绿化也要乔、灌木、草相结合,提高绿化率使之充分发挥生态贮水、保水效益。

(四)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力度,修复水生态环境

一是开展小流域治理,认真治理龙头山金矿等矿区水土流失问题。龙头山矿区水土流失问题已成历史遗留问题。要修复水生态环境,必须采取综合治理的措施,企业要与政府密切配合,统一思想,齐抓共管,制订切实可行的办法,生物措施、技术措施和工程措施并重,封山育林、造林、退耕还林、蓄坝拦沙并举,分段清理,清除旧堆积,减少新流失,逐步修复河道功能。

二是加强对河道采砂管理力度,防治乱采滥挖,毁坏河岸的违法行为。

三是加强对自抽地下水的管理和监督。目前**城区自抽地下水的问题比较突出,管理也跟不上,要制订地下水资源管理规定,控制对地下水源的开发,以保护地下水位的平衡稳定。

四是要加强封山育林,以涵养水源,减少水土流失。**城区北面为莲花山脉,是城区的屏障,也是**城区的“风景山”。莲花山东起大圩西至覃塘段面向城区的坡面,应实施严厉的封育措施,对需改造的,应以发展水源林、风景林为主,尽可能减少速丰桉种植。力争用5—10年时间,将这一林区建设成为山青水秀、风景优雅的生态旅游区、市民休闲观光区。

环境调研报告范文篇3

一、治税理念

我国治税理念的发展历程大体可分为如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到“一五”结束。治税理念主要集中在如何建立适应新中国的税制体系上。突出表现为,税收根据新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统筹兼顾,为新中国的全面发展保驾护航。第二阶段,时期到结束。治税理念主要体现在税收为政治服务上,税收工作名存实亡。第三阶段,改革开放初期至1994年税制改革。这一时期的治税理念主要体现在税收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服务上,强调税收在市场经济建设初期的调控作用既要考虑计划经济的要求,又要考虑市场经济的要求。税收的职能作用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税收作为调控经济和体现政府意志的重要经济杠杆,时常被认为是治理社会经济问题的万能工具,税收触角涉及越来越多的领域,甚至出现了开征“计划生育税”的呼声,这种理念指导下的税务工作基本特点表现为:税制体系庞大,税种繁多,机构臃肿,人员剧增。第四阶段,1994年税制改革至今。这一时期的治税理念表现为税收立足于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的基本目标,强调中性原则,但考虑到市场机制的不健全和政府财政支出的日益扩张,中性原则较其调控作用,受重视的程度远远不够。这一时期,税收理念确定为为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服务,毫无疑问,与其他时期治税理念相比,有了长足进步,但要想真正和国际惯例接轨,真正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服务,仍需较长时日。

分析不同时期的治税理念,旨在探索并创建符合中国特色的治税理念,因为治税理念的混乱和不科学,必将给税收工作的开展带来困难。治税理念是由众多的因素构成,但作为治税理念的主导方向应该定位为税收为经济服务,但服务和全面控管是两回事,服务是为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税收环境,绝不能借“服务”之名,行干涉之实。

二、纳税意识

纳税人依法纳税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税收工作的质量,纳税意识是税收软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为税收主体的一方,纳税人纳税意识直接影响到能否创建完美的税收环境。我国纳税人纳税意识的发展历程是和我国税制发展过程紧密相连的,其标志性的过程表现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统一全国税法后,税种设置较少,税法涉及的单位和个人范围较窄。尽管当时的公民的思想觉悟较高,对依法纳税的认识也较为明确,但由于税收对经济运行的覆盖面不宽,人们的纳税意识难以充分形成。时期和时期,由于受政治因素的影响,税收工作如同其他工作一样陷于瘫痪,尽管税收体系依然存在,但已名存实亡,人们的依法纳税意识近乎消失。1980年初至1994年,我国税制体系逐步恢复和完善,但由于纳税人对自身经济利益的过分关注,再加上税制体系本身固有的缺陷和税收征管上的漏洞,兼之处罚措施不力和税负欠缺公平等原因,这一时期尽管税收收入增长很快,但纳税人依法纳税意识普遍不高。甚至出现了“不偷税不富”的奇谈怪论,在税法与偷税行为的较量中,依法纳税意识受到极大冲击。税务工作尽管开展顺利,但显得混乱无序。1994年税制改革以后,随着新税制的颁布实施,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为标志,强化了税收征管,纳税人的纳税意识普遍有所增强。这一时期,纳税人纳税意识中又增加了新内容——税收筹划。进行纳税筹划的先决条件应该是先懂税法,而懂税法的过程也是增强纳税意识的过程。由于税收筹划的必备条件是税法存有漏洞,这也是不断完善我国税法体系的动力之一。纳税意识普遍不强,是影响税务环境治理的重要因素之一,增强纳税人依法纳税意识任重而道远,但关键是不断完善征管方式和违法处罚制度。

三、服务意识

作为国家公务员的税务干部,其服务意识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税收环境的改善。目前,服务意识差已成为税务部门行业不正之风的主要表现之一。其消极后果为:一是严重损害国家公务员形象;二是严重损害干群关系、影响良好征纳关系的建立;三是导致税务干部执法道德水准日渐下滑。目前,政府和主管部门已经注意到服务意识差的问题,并制定了相应制度促使税务系统干部转变工作作风,诸如定期约见纳税人代表、上门服务、设立便利窗口以及给纳税人下达涉税文书时将“问题”改为“疑问”等。

四、税收成本

税收成本的高低直接反映税务工作的效率。税收成本按成本对象可简单分为征税成本和纳税成本。征税成本是税务机关在一定时期内为征税而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与本期税收收入之比。纳税成本是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内为纳税而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与本期实缴税收之比。通常所说的税务成本是指征税成本,由于纳税成本的统计较困难,往往易被人们忽视。我国关于税收成本的研究尚属空白,欠缺很多。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每10元的税收收入耗费4.5~5元,而国外发达国家同样收入耗费在0.45-0.5元。由此可见,我国税收成本高出国外发达国家10倍以上,成本之高令人吃惊。税收成本高,必然会使税务工作效率低下,更严重的是高成本的背后可能隐藏着更多的问题。如纳税成本高,标志着纳税人为纳税而付出很多,包括一些灰色支出,这将会进一步助长税务部门的行业不正之风,扭曲正常的税收征纳关系,使得纳税人额外负担增多。征税成本高,则有可能意味着税务部门人员太多、待遇较高、设备支出较大等。降低税收成本有助于整体税收环境的改善,这需要从人员、机构、经费和设施等方面综合治理。

环境调研报告范文篇4

那么什么是经济发展投资软环境,影响投资软环境的因素有哪些,又如何更好地搞好投资软环境建设呢?

笔者认为,投资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软环境是相对硬环境而言的,指的是影响、决定投资者进入并取得预期收益的诸多非物质因素的总和,如影响投资行为的社会、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因素。

一、影响投资软环境建设的因素

顾名思义,影响投资软环境建设的第一位因素即“总开关”是当地政府、职能部门对待投资者的观念问题。正所谓成也观念,败也观念。观念转变的力度决定一个地方对外开放的深度,决定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速度。党的十六大后,面对新一轮的大开放、大竞争、大发展,必须使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克服、摒弃“官本位”思想,树立“客本位”思想,树立诚实守信、善谋实干的新观念,力求通过思想大解放来谋求经济大发展。

服务是影响投资软环境的第二位因素。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有难必帮、有急必救、有诉必查”的服务理念,能形成一个高效优质的服务环境,创建一个使外来投资者进得来、留得住、有钱赚、发展快的投资热土。

有关规章、制度、优惠政策是影响投资软环境的第三位因素。当地政府应该根据国家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政策规定,合理制定有关规章、制度、优惠政策,并力使这些规章、制度以及优惠政策公开、透明,让投资者易于得知。在政策优惠方面,除了全面贯彻、用好、用活、用足中央、省、市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外,还要根据当地的承受能力,对外来投资者实际上给予更大的优惠。

“企业投诉中心”是否高效运转是影响投资软环境的第四位因素。当前,多数地方都成立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投诉中心,那么地方优势就变成当地投诉中心有没有把切实解决外商投诉问题作为进一步推进投资软环境建设的突破口,有没有对外来投资者提出的投诉即时答复、限时解决,有没有真正拓宽、畅通投诉渠道,真正发挥投诉热线电话、举报信箱的积极作用。

深层服务则是影响投资软环境更高层次也是能打造出地方软环境特色的因素。为投资者提供关系其建设、发展、壮大的超出我们常规服务内容的深层服务,需要我们充分利用政府的协调功能,发挥各方面的优势。

另外,员工及周边群众的素质、治安环境、公务员工作效率等都影响着投资软环境的质量。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投资者对投资软环境的要求和心理需求也是不尽相同的。

二、如何搞好投资软环境建设

针对影响投资软环境的各种因素,纪检监察机关要按照“两个坚定不移”的要求,开拓创新,把整治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作为纪检监察机关服务经济建设的切入点,精心打造投资环境,为企业和投资者营造一个宽松有序、依法办事、透明公正、廉洁高效的经济发展环境。

一是狠抓宣传教育,营造服务经济的氛围。把开展党纪条规教育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紧密结合,形式多样、声势浩大地开展宣传教育,号召干部职工树立“人人是环境、人人为环境”的服务经济意识,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为治理经济环境奠定牢固的思想基础。

二是健全制约机制,规范有关部门的从政行为。人是权力的主体,是权力的实施者,要从规范公务人员行政行为入手,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一要抓人的世界观。各级领导干部要着力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政廉民自安,官清客自来”。二要对有关职能部门实行测评制度。权力失去监督,就容易滋生腐败。要切实搞好对有关职能部门的测评工作,完善行风评议的方式方法,做到半年一小评,年终一大评,并通报评议结果,扩大评议的社会效果。三要加强监督管理。要不断强化行政监督和社会监督,克服权力部门化,服务利益化,政策教条化。

环境调研报告范文篇5

一、我县软环境建设的基本现状和总体评价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一直把软环境建设作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保证和重要措施来抓。20*年县委、县政府把软环境建设与招商引资、盘活存量资产并提为推动全县快速发展的三大战略来推动;20*年提出了创建最佳投资环境县的工作目标;20*年以来又以建立新平台、创建新机制、树立新形象的“三新”目标作为软环境建设的主攻方向。经过几年的努力,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工作机制,形成了较为浓厚的工作氛围。概括起来讲,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坚持思想先行,软环境建设的氛围日益浓厚。县委、县政府通过全面的安排部署和深入的宣传教育,在全县上下初步形成了重视软环境、关注软环境、保护软环境的思想氛围。各级党政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包括普通群众都以各种方式关注、关心全县的软环境建设,氛围日益浓厚。

(二)坚持从严查处,软环境整治的力度日益加大。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软环境硬做”、“硬环境不足用软环境来补”的要求,紧紧围绕投资者和企业经营者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收费多、培训多、检查多”等问题,开展“让群众满意、让投资者满意、让基层满意”主题活动,抓住重点环节,重点整治了一批影响大、具有代表性的突出问题,在全县形成了一种“谁破坏软环境,谁就是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声势,对各种不良行为和做法特别是对违法乱纪、破坏发展环境的行为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同时连续3年开展了千人评议机关活动,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主代表、软环境建设监督员等分类为县级机关评议打分,对评议排名靠后的机关部门领导班子实行责任考核,区分责任,视考核结果给予班子主要领导和成员提醒谈话、诫勉谈话、组织调整等处理,并限期整改,有力促进了各方面工作的开展。在此基础上,设立了县经济110投诉中心,强化对违法乱纪、破坏发展环境的行为的查处力度,解决了大量的历史遗留及经济投诉方面的问题。20*年至20*年底共查处受理175件,今年1-10月受理投诉28件,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投资者和企业比较满意。

(三)坚持标本兼治,软环境建设的制度日益健全。近年来,在实践的基础上,建立了四项制度:即“绿卡”服务制度、涉企检查、涉企培训工作制度、收费公示制度和社会评议制度。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大幅度减少了影响软环境建设的体制性、制度性障碍,建立以投资项目服务中心为主体的“一办两中心”工作格局,推动了软环境的不断改善。20*年以来,共办理各类事项8680件,扎口收费4411万元,其中办理各类项目批文899件,外资项目124个。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我县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保证了各类改革的顺利推进。

(四)坚持开拓创新,软环境建设的水平逐步提升。近年来,我们注重在提升软环境建设的水平上下功夫:一是深化了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精简行政审批事项。二是进一步完善投资项目服务中心的功能,同时开始筹建新的行政服务中心。三是加强首问负责制、一次投诉查实警告,两次投诉查实待岗制等制度。四是狠抓为企业服务延伸、拓展,重点开展企业集中年检,制定了企业集中年检“八不准”制度。按照《关于进一步完善投资项目服务中心的实施意见》,进行规范管理。今年7月行政服务中心运行以来,已进驻行政服务中心的部门有29个(其中行政审批部门24个),设立服务窗口31个,进驻中心事项148项。

二、我县软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几年来,我县软环境建设专项整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经济发展软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是,由于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发展中的矛盾和困难日益凸现。具体表现为,土地政策调整,有效投入不足,造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不多;企业融资渠道窄,制约了一批企业上规模、上台阶的进程;政府公共财政压力较大,调控手段不足等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县投资环境、经营环境的优化步伐。一些阻碍经济发展的行为在回潮,收费多、弹性大、办证难、效率低、信誉差、环境乱的现象时有发生。投资环境与新一轮创业要求,与广大群众加快发展的愿望,与投资者的呼声,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在进一步拉大。全县软环境建设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破解的难题,概括起来主要有:

(一)政策打折,信用缺失。政府出台的优惠政策,受“硬环境”、“大环境”的影响,超出自身承受能力。政策不落实、政策难兑现,政策落实大打折扣。如土地出让政策、规费收取政策、税收奖励、引资奖励等政策和承诺落实不到位。有的政策执行过程不透明、不公开、不公平、弹性大,一些投资者找到了领导,部分必须交纳的规费可以少交或者不交;一些部门按最高标准向企业收费,如果企业找了领导或者与收费者协调,收费标准就可以下降。个别垄断性经营单位基础设施建设造价预算偏高,透明度偏低,企业普遍反映强烈。少数单位“利”字当先,对本单位有利的政策执行,不利的就变形,随意曲解政策。有的搬“上级”规定、“条条”规定,出现政策截流,政策梗阻现象。一些镇或部门对投资者乱承诺,不兑现。项目落户后,后续服务不到位,给外来投资者产生“笑脸迎客、关门宰客”的感觉,甚至少数投资者有受骗上当的感觉。招商引资政策难兑现,我县对招商引资有贡献者制定了奖励政策,但奖励兑现难,挫伤了招商者的积极性。以上诸多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政府、部门对投资者的信用缺失,影响了投资环境建设。

(二)服务滞后,效率偏低。一是思想解放不够。部分机关干部思想解放的程度仍然不够,其思维方式、工作方法、服务意识不适应形势和发展的需要,有的仍然习惯于行政命令。僵化管死的手段多,放开搞活的办法少。二是工作措施不力,抓落实不到位。一些部门和同志对软环境建设依然是说得多,做得少,或者是说起来清楚,做起来就走样。少数部门领导工作不主动,对交办事项办理不力,一转了之。三是服务意识不强。少数部门不能正确对待评议,与群众打交道多的说得罪人多,与群众打交道少的又说群众不了解,找出种种理由,强调客观。一些行政机关和工作人员作风漂浮,患得患失,缺乏“宗旨”意识,缺乏与时俱进,主动服务的思想。服务不主动,不热情,一副“公事公办”的面孔,不积极为基层和投资者排忧解难;有些干部作风漂浮,工作中敷衍塞责,欺上满下,从中作梗;一些管理部门干部在岗不勤、工作松懈,工作人员岗位意识不强,上班迟到,早退或擅自离岗现象仍有发生。四是办事效率不高。投资者、企业到部门办理审批事项,能一次告知的不一次告知,审批手续与办事程序裁而不减。如某局项目建设审批涉及招投标、安监、质监、监管4个内设部门,建设单位必须领4次表格、向4个部门提供基本相同材料,办事人员不了解,工作人员未说清楚,要多次跑才能办成(此事上半年已作了调整)。执行政策简单生硬,死抱政策条文不放,还美其名曰“依法行政,按规定办,按程序办”。办事事项没有进行政服务中心的部门,办事效率比中心窗口办事效率低。有些部门进驻行政服务中心的事项形同虚设,办事办不成,咨询讲不清,还要到部门去咨询、办理,“两头跑”、“来回跑”现象经常发生。软环境建设呈现“两头热,中间冷”的不良势头。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在项目推进方面,相关手续办理时间长,缺乏工作的灵活性;综合验收工作协调不够,还不能一揽子为企业解决问题。在审批服务方面,很多部门前置审批过多,尚未做到窗口前置,综合受理,企业和群众不满意。在行政收费方面,反映大、投诉多,特别是少数部门借企业年检强制收取服务费等,已经成为我县软环境建设的痼疾和顽症。

(三)执法随意,处罚偏重。一些职能部门和单位包括部分领导干部缺乏全局意识和大局观念。以本部门利益为重,重罚款、重收费,轻监督,重执法、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扭转。如有的部门对企业监管严格,发现一点问题,立即处罚,为确保处罚到位,垂直管理部门普遍加强了与市有关部门的联动,使问题上移,增加协调的工作难度;还有的执法人员执法随意性大,以权代法,以情代法,以利代法;一些部门还将一些事业性收费作为强制性收费,外来投资者、企业必须交纳,企业对此不满意;一些行政执法部门和工作人员随意到企业进行各种检查,如有一部门干部到企业检查非要见法人代表,约好时间后又不去检查,企业对此类名目繁多的检查十分反感和无奈。

(四)氛围不浓,观念落后。一是社会舆论的辐射功能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二是投资者的舆论效应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春江水暖鸭先知”,一个地方软环境优劣,投资者最有发言权和说服力,很多时候投资者没有正常渠道在公开场合评价政府行为,因而有人保持沉默,有人做起反面宣传。人文环境建设不到位,以致人的观念上的“劣势”掩盖了人文环境整体上的“优势”。市民素质问题上存在不良倾向:一是小富即安,自我满足;二是“大局意识不强”,你干你的,我干我的,涉及自身利益时,不从大局考虑,只看眼前利益;三是对优化环境不理解,认为政府是为外人赚钱服务,进而为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而排斥异已;四是信用缺失,在公共信用社会约束力较弱的情况下,市民在经济交往过程中,失信现象时有发生。另外交通环境秩序混乱,特别是城区,车辆行驶无序,行人、行车缺少安全感。

纵观我县软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有体制机制的深层次原因,但更重要的是说明我们的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措施不到位,处理力度不到位。归纳起来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客观原因,主要受不可控因素的限制。由于宏观经济调控大环境的影响和我县公共财政压力,出台的政策超出自身承受能力。一是体现在各镇土地出让政策、税收奖励政策等落实不到位。政府与投资者签订的土地出让优惠协议或承诺,因上交规费标准提高,给农民的补偿标准提高,而收取的土地出让金低于调整后的标准,政策难兑现,土地使用权证拿不下来,造成政府信用缺失。各镇给予投资者的税收奖励政策,由于镇财政压力,答应和承诺给投资者的奖励迟迟不能兑现或者部分兑现,也造成政府的信用缺失的又一因素。二是由于公用财政压力大,一些部门预算或经费不足,部门从自身利益出发,造成重收费、重处罚现象。如工商局在内资企业年检过程中将全年收取的费用,一次性收取,费用标准由50元提高到2000、3000元不等。其原因是市里核定的经费与部门实际需要的经费缺口大,地方政府财政安排不足。部门只有采取重收费,搭车收费的方式,解决自身经费的不足,其后果既增加了企业负担,也损害了政府形象。三是一些行政管理部门的项目审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及罚款标准等大多由上级主管部门的条条控制,县里缺乏自主权。

主观原因,思想观念落后,强调部门的利益。一是观念落后,部门职能服务不到位。一些行政管理和执法部门中存在较严重的主仆关系错位、全局与部门利益错位、管理和服务职能错位。职能部门在行政执法中的各种审批权、发证权、收费权、罚款权等,能给部门带来利益,却也给企业增加了沉重的负担。二是部分机关作风不实,干部作风漂浮。一年一度的机关作风建设大会,县委、县政府部署的各项任务贯彻落实力度不大,有的前期好一点,后期坚持不下去,不能做到持之以恒,切实转变服务型政府的氛围不浓。三是部分职能部门行政效能监察力度不大。对自己的干部队伍的管理,存在督察检查失之于松,问题处理失之于软的现象。

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软环境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必须采取过硬措施,必须一以贯之,常抓不懈。因此,在软环境建设方面不能有松一口气、歇一下脚的想法,而是要不折不扣地贯彻县委、县政府的决策,决不允许任何部门以任何理由阻碍全县软环境建设的进程。

三、外地软环境建设的主要经验和启示

当前,我们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加快发展是第一要务,而招商引资则是加快发展的第一抓手。现在各地发展形势可谓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各地都力争在新一轮发展机遇中把握主动,抢得先机,在这一过程中,各地都不约而同地把软环境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力求优而又优。目前,提出要建设全国一流软环境的城市就有十余个。就我省而言,无论是经济发达的苏南地区,欠发达的苏北县市,还是亟待崛起的苏中地区,都把软环境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推器”来抓,从这个意义上讲,抓软环境建设就是抓关键、抓机遇、抓发展,就是抓生产力和竞争力,就是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威信,就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实惠和利益。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先后组织各镇、各部门领导干部赴如皋、张家港、山东、苏北滨海等地参观考察,最近我们调研组又专门赴江宁、江阴参观学习。在学习他们的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发展的经验做法的同时,重点学习了软环境建设的经验,通过学习外地经验给我们诸多启示。在软环境建设方面,我们认为外地的做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把软环境建设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切实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众所周知,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政府是服务员、裁判员,这就要求政府必须精简、高效,尽一切所能为企业发展服务。不少地方提出,要通过软环境建设推动政府由“无限”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型,由“管理”政府向“服务”政府转型,由“人治”政府向“法治”政府转型。从外地发展的历程来看,资本在流向低成本区域的同时,也流向了那些环境美、服务优的地方。良好的投资环境就如同一棵高大的梧桐树,可以吸引来“金凤凰”。软环境好坏有连锁反应,投资者若是“一朝被蛇咬”,不仅会“一走了之”,还会“现声说法”,打消其他投资者的投资念头,相反,投资环境好,投资者就是一面旗帜,必将引来更多“金凤凰”。因此,加强软环境建设,既是政府转变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迫切需要,更是优化环境、招商引资的必然要求。

2、把软环境建设作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纽带,切实推动政府角色转变。通过加强软环境建设,在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中强化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许多地方提出“千难万难,不让群众为难,不让投资者为难”的服务宗旨,把过去的“群众围着政府转、政府围着部门转”变成了“部门围着窗口转、窗口围着群众转”,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服务。山东昌乐提出“展示政府形象的窗口、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转变机关作风的平台、政府行政的快速通道”的软环境建设目标。不少地区通过建立行政服务中心,实施阳光操作,让企业、老百姓知道,项目怎么跑、事情怎么办,真正让过去复杂、繁琐的事情变得简单明了起来,达到提高政府服务效率、降低企业行政成本、群众满意的目的。

3、把软环境建设作为加强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切实推动政府作风转变。外地经验表明,加强软环境建设,建立和运作好行政服务中心可以将各部门收费权纳入中心,公开透明,并且收益全部进入财政账户,对收支的监督将更加方便、有效,真实实现还权于政府、还钱于财政,增强政府宏观调控力,促进政府廉政建设。

学习借鉴外地经验,要求全县各级、各部门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愿望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追求,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目标,务必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来认识软环境建设工作,扫除思想认识障碍,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务必要清醒地对待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问题,下决心进行整改;务必要真心实意地从市场主体和群众的角度考虑问题,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尽最大努力实现我县软环境建设的创新创优。

四、我县软环境建设的建议和对策

争创最佳投资环境县,打造投资洼地,全面改善和优化我县的经济发展环境,既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又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软环境建设涉及面广,工作范围大,要求标准高。为此,今后,我们要抓住突出的矛盾和存在的问题,立足当前,突出重点,大力营造“优质的服务环境、公正的政策环境、诚信的信誉环境、良好的社会环境”,为全县经济加快发展提供保证。

(一)以争创最佳投资环境县为目标,进一步明确软环境建设的工作重点。今后一段时间,我县软环境建设要紧紧围绕营造“优质的服务环境、公正的政策环境、诚信的信誉环境、良好的社会环境”这一目标来推进。

优质的服务环境,就是要围绕实现公开行政、有限行政、民主行政、法治行政这一目标,突出抓好“审批高效、执法规范、服务优质”这三个关键问题:一是对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进一步清理行政许可事项,大力削减审批事项,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限,优化办事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建立健全“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二是坚决取缔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检查等不法行为,逐步健全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全面推进规范行政执法建设。三是建立国家机关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干部监督评价制度,对干部在软环境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予以奖励;对被投诉、影响较坏的予以惩戒,教育和引导机关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提高服务质量,营造亲商、便商、富商的优质服务环境。

公正的政策环境,就是要围绕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政策环境这一目标,突出抓好“学好政策、完善政策、兑现政策”这三个关键环节:一是要组织各进驻行政中心的窗口部门和行政审批部门,把各行业、各系统的各条政策、各个精神领悟深、领悟透,联系溧水实际,加强对接,增强今后服务企业的可操作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要对已出台的土地出让、规费减免、税收奖励、投资引荐奖励、绿卡持有者优惠待遇等政策,进行必要的梳理完善,该增加的增加,该删减的删减,做到政策公开透明。三是在兑现政策上,要对内资外资一视同仁,县内企业县外企业同等对待、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以兑现执行政策的公开透明规范,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政策环境。

诚信的信用环境,就是要围绕“信用溧水”这一目标,突出打造“信用政府、可信企业、诚信公民”这三个关键要求,大力推进“信用溧水”工程建设。一是高举政府信用这一大旗,抓好信用体系建设,通过制度建设督促各行政审批和服务单位,改进服务、转变作风、提高效率,带头严格守诺守信,提高办事效率,改善服务态度;督促机关干部带头讲求诚信,规范办事,提高公信力,做诚信的表率。二是推进以严守各种合同、契约为主要内容的企业信用体系建设,通过信用企业评选、信用企业认证、建立诚信企业档案等办法,鼓励现有企业在全社会的信用建设中率先垂范、做好榜样。三是推进以明礼诚信,团结友善为主要内容的公民信用建设,通过新闻媒体,开辟“信用问题大家谈”专栏、专访等多种形式,宣传普及信用知识,宣传诚信典型,增强公民诚信意识,打造信用溧水品牌。

良好的社会环境,就是围绕打造“亲商、爱商、敬商、富商”的社会氛围这一目标,突出抓好教育和引导群众“主动参与、敢于抵制、共同维护”这三个关键节点,具体来讲:一是要通过广泛发动,教育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主动融入到维护软环境、建设软环境工作的大局中来,教育和引导广大群众争做软环境建设的参与者和实践者,切实维护好社会的稳定和谐。二是鼓励群众对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环境的各种行为要敢于抵制,敢于举报,坚决刹住歪风邪气,维护社会正气。三是通过群众的支持、参与,在全县上下形成“人人都是发展环境,事事相关发展环境,处处维护发展环境”的良好氛围,为实现溧水社会经济建设发展大跨越提供保证。

(二)以行政服务中心的高效运转为载体,进一步提升软环境建设的工作水平。建设一个良好的发展软环境,必须抓住主要矛盾,解决突出问题,务求实际效果。关键是要解决人的问题、权的问题、体制的问题。要以行政服务中心的高效运作为目标,重点在服务到位上出实招、硬招,切实把软环境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一是强化能进则进的指导思想,真正做到集中办理。行政服务中心运作的如何关键要看是否减少了审批环节,提高了行政效率。为此,要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凡能进服务中心受理审批的项目必须进行政服务中心审批,进入的审批项目必须充分,不留“尾巴”。要坚决防止中心批大项目、单位批小项目,中心收小钱、单位收大钱的现象发生。

二是坚持充分授权的原则,切实提高审批效率。各部门对设在中心的服务窗口要充分授权,授予中心工作人员充分的审批办理权限,具体包括对受理事项即办件、答复件、补办件、上报件行使审批决定权;对办理事项的承诺件、联合件行使预审处置权;对急需办理的事项行使先审批再报告的特别处置权;对不属窗口受理的事项具有协调答复权。行政审批专用章要与部门公章具有同等效力,避免“两头办理、体外循环”。要彻底改变以前“人人审核,事事把关,层层签字”的做法,保证中心有人点头、有人办事,做到既受理又办理,既依法又高效。各进驻中心的部门单位不论在中心有多少窗口和审批事项,只能一个人分管,不能多头负责,不能让窗口工作人员多头请示,保证“即办项目当场办理,承诺项目限期办理”,保证中心各项服务高效协调到位。

三是按照选优配强的要求,选派好窗口工作人员。要围绕“小政府、大服务、高效率”这一目标,按照“素质高、年龄轻、业务熟、能力强、并能熟练掌握操作运用计算机”的原则推选优秀人员进入中心工作,特别要把部门的后备干部选配到中心窗口实践锻炼。对已派人员不符合要求的必须调整。同时要通过开展“最佳服务单位”、“流动红旗窗口”、“文明服务标兵”等活动,引导中心工作人员转变观念,摆正位置,做好服务。

四是创新运行机制,着力提高服务效率。一是高效运行,便民审批。首先,要实行“六公开”和“六项制度”,即按照“进一个门办好、收规定费办成、按承诺日办结”的要求,实行“集中办公,统一管理,分别审批,统一收费,统一考核”的运作方式。运行机制是:严格实行“六公开”和“六项制度”。“六公开”就是要对办理事项公开审批内容、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审批依据、公开所需提供的申报材料、公开承诺时限和公开收费标准及依据。“六项制度”,就是要对办理事项实行直接办理制、承诺办理制、联合办理制、申报办理制、明确答复制和统一扎口收费制。其次,对具体事项办理审批实行“六类事项办理制”,具体是:即办事项直接办理制、一般事项承诺办理制、联合事项联合办理制、上报事项负责办理制、补办事项补充办理制、退回事项认定制等,以进一步规范审批行为,简化审批程序,方便服务对象,提高办事效率,确保中心运转高效有序。同时要建立电子政务平台,开展网上咨询、网上查询、表格下载,网上申报业务,为投资者、企业和群众提供便捷的信息服务功能。二是完善机制,规范执法。首先,要健全完善行政效能监察工作机制。在中心设立纪检监察室,与经济110投诉中心合署办公,充分发挥监督作用。决不允许任何部门、任何单位以任何借口拖延或阻碍进驻中心。对那些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抱着部门利益不放,以种种理由抵制改革、干扰中心正常工作的行为,要根据有关党纪政纪追究责任,严肃查处,绝不宽容。要健全软环境建设评议和监督机制。继续开展和改进千人评议机关活动,突出重点部门和行业,突出软环境建设中群众反映强烈的难点和热点问题,集中评议最优和最差单位,公开评议企业、群众意见大的部门负责人。同时要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和正确的舆论导向。其次,要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继续加大治乱减负的推进力度。实行行政机关及其执法单位到企业检查备案制度、联合检查制度、执法人员资格认证制度。杜绝“乱收费”行为,进一步清理行政许可事项,国家和省市明令取消的行政许可事项一律取消,县政府自定的行政许可事项一律取消。禁止以创收为目的的罚款行为和向企业索要赞助、摊派费用、强制培训、摊派报刊等增加企业负担的“乱摊派”行为。

环境调研报告范文篇6

一、当前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开采加工技术相对比较落后,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和环境的严重污染。目前镇的石材开采企业一大部分都是采用传统的开采手段,不仅造成开采过程中的废料多可用石料少,而且产生的废料难以处理造成固体废弃物大量堆积。在石材加工方面,使用的设备不够先进,噪声大,效率低,粉尘多。

(二)环保设施不全,污染治理措施不先进。目前,镇已经在42家企业开展了污水治理治理工程,实现了零排放。但是在其他的环境治理设施方面显得力度不足,主要表现在石材加工区的空气质量不高,石材工业区噪声大等方面。有些企业虽然也采取了环保措施,但因资金、技术等原因环境治理的效果不佳,治理措施不先进。

(三)一些企业经营者生态文明意识淡薄,环境法律观念差。表现在新上项目不履行环保审批手续,擅自开工建设;不执行“三同时”管理规定,不落实环保措施;有环保设施的,受经济利益驱动擅自闲置处理设施,直接排放污染物;有的拒绝环保部门执法检查,瞒报谎报排污量,逃避应尽的环保义务,引起周围群众的不满。

二、抓好环保工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生态文明、加强环境保护既是发展的重要内容,更是发展的有力支撑。从本质上讲,环境问题就是发展问题,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当前,正面临调整产业结构、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加速城市化进程的重要任务。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可以促进各行各业的发展,有助于进一步发展经济,实现打造经济强镇的目标。

(一)继续开展“绿水”工程。在已完成污水处理池的企业的基础上,继续推广污水处理池和新型污水水处理剂,力争在全石材行业都有自我处理能力、实现全行业的污水排放量为零。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要重视技术创新、科技兴石、减少环境污染。把依靠科技、提高素质、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作为发展我镇石材业的根本。引导全行业研究和借鉴已有相关科研成果,推出适销的新产品,重视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引进国外的先进机械设备或借鉴国外相关的先进技术。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运用资源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以及实施节能减排重大技术和示范工程。从原始矿坑开采、爆破工艺改造为台阶式开采、绳锯等机械切割先进工艺;淘汰落后的作坊式生产办法和作坊式企业,发展建立现代石材企业。

(三)以推进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抓手,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广泛推行清洁生产和环境认证,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降耗,构建低消耗、少污染的现代经济体系。认真贯彻实施《清洁生产促进法》,实施企业清洁生产创建工程,对清洁生产实施效果良好企业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引导企业改进生产技术,淘汰落后产能,最大限度地回收利用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和副产品,减少生产过程中物料和能源的使用量及垃圾排放量。以科技的手段从根本上降低环境保护的压力和难度。

环境调研报告范文篇7

我们分别探访了海滨汽车总站,刘庄附近的三个免费海滨浴场,记录了浴场周边的环境和海水的情况,发现了以下问题:

1、浴场周边的环境不是很理想,很多地方留有游客留下的饮料罐、纸屑、果皮等垃圾;

2、一些游客对沙滩上石头旁的禁止攀爬的标语视而不见,依然攀爬留念;

3、海水里漂浮着部分游客带入的垃圾物品;

另外,我们在调查途中不经意发现北戴河市内的一些河流水沟的情况,这些河流布满了绿藻,靠近会问问阵阵难闻的臭味。我们询问附近的市民,得到的回答是这样的情况已有一段时间了。

在坐公交沿海边行走时,我们时不时会看到很多简陋的渔船在岸边,这些渔船大都是靠柴油发动的,我们对渔船的经常出海打渔是否会残留部分柴油于大海中从而污染了海洋生态而产了疑问。

当天晚上,我们从网上和当地居民那了解到秦皇岛海岸线在2006,2008和今年初都发生过石油泄漏污染事故,在去年底北戴河还发生了赤潮,给当地渔民和政府带来了困难,根据当天的走访情况和了解到的资料,我们设计了调查问卷。

隔天一大早,我们把昨天晚上设计的问卷我们再次来到昨天去过的各海滨浴场,在各海滨对部分游客发放调查问卷,并和游客以及当地的居民进行交流,了解有关北戴河的情况。公务员之家

环境调研报告范文篇8

1.政务环境不优。一些单位缺少全局观念、大局意识,以小团体利益为重,权本位、官本位意识浓厚,考虑部门利益多,考虑整体利益少;有些单位存在重承诺、轻兑现,喊得多、干得少,上热下冷现象,服务态度呈“金字塔”型(即领导重视、小鬼难缠),部门办证手续繁,办事效率低。更为严重的是少数办事人员素质较差,刁难设卡,雁过拔毛;有的单位工作人员把“限时办结制”的最高时限当作最低时限来执行,限时办结不能提速;有些单位对落户企业存在的实际困难,不想法设法解决,让企业存在关门打狗的感觉,让企业感到很无助。还有一个问题比较普遍,工作落实不到位。经常出现一项工作今天调度会,明天协调会,最后还是搁在那,迟迟无法推进,这里头就存在一个督查落实的问题。

2.诚信环境不诚。公平场竞争机制、诚实守信的整体社会氛围还没有真正形成,市场经济秩序还需要大力整治。比如当前民间融资问题,有些企业利润明明无法支付融资的利息,不惜断绝父子关系、夫妻关系,或者让妻儿移民,恶性融资,毫无诚信可言。类此融资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当地的社会稳定,影响当地发展环境。

3.监督力度不强。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纪检的纪律监督、群众的社会监督和新闻单位的舆论监督,都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发挥了很大作用,但这些监督还没有真正形成制度化,缺乏统一的协调推进机制。

二、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环境的对策

1.政务环境要从“优”字上下功夫,让投资者“动心”。

坚持以“高效、快捷、优质”为目标,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服务质量,简化办事程序和环节,提高办事效率,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突出抓好四个到位:一是减量到位。对现有审批和收费项目进行清理,凡能取消一律取消;二是提速到位。要充分发挥行政服务中心的作用,简化办事程序,严格实行限时办结和超时默认制,没有特殊情况而超过承诺时限的,由部门领导全权负责;三是责任到位。把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当做一种责任,坚持做到“墙内的事情企业办,墙外的事情政府管”,对所有拟建、在建、扩建项目,组成跟踪服务队,专人负责,全程跟踪服务;四是落实到位。落实是一切工作的根本,在布置一项工作时,要明确各相关单位的时间节点,有专门的队伍抓督查。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属某个部门解决的,由部门主要领导负责,限时解决。特殊困难必须要在时间节点内提出,一并提出解决办法,不能将困难作为延迟办理的理由。抓督查的队伍要全程跟踪,让会出现的问题尽快暴露出来,为解决问题节省时间。

环境调研报告范文篇9

二、美中不足

我们小区的一部分汽车按道开,经常与其他车相碰。小区里有极大的地下停车场,但居民把自家车委曲停在车道上,造成开车不方便的现象。夏天下雨时,雨水落到游泳池里。游泳池治理员经常不换水,居民们只好在雨水里游泳。有时,顾客把垃圾扔在茂密的花丛中,花儿草儿们忍受着极大的痛苦,但清洁工却长久不往清理。我们小区的很多居民都有养狗。这些狗随地拉屎拉粪,这些狗粪夹杂在花丛中,小花小草们难以生长。

三、原因分析

汽车不按道开可能是由于驾驶员不知道小区的规律。居民们把车停在车道上应该是由于停车场收费太贵。游泳池治理员不换水或许是由于他们嫌换水太麻烦。清洁工不清理花丛中的垃圾可能是由于花丛太紧密,捡不到垃圾。

四、环保妙招

我们可以组织一个小分队,发传单或提醒顾客不随便丢垃圾;可以里一个牌子提醒大家;还可以贴告示。

环境调研报告范文篇10

一、开征环境保护税的理论依据

在经济学界最早比较系统地研究环境与税收关系问题的是英国现代经济学家、福利经济学的创始人庇古。他在论证国民收入量越大、社会经济福利越大的命题时,提出了社会资源适度配置的理论,认为政府应该通过税收等手段来保护一国的不可再生资源免遭不计后果的、掠夺性的消耗。根据庇古的观点,寻求利益最大化的厂商只关心边际私人净产出,不大关心社会净产出,这就可能使边际私人净产出与边际社会净产出之间存在差异。因为从私人角度考虑是最优的决策,从社会角度考虑不一定是最优的。比如,从私人角度看生产一袋水泥的成本为50元,市场价格为70元,他可以认为利润是20元。但从社会的角度看如果他生产一袋水泥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损失,假定可以得出是30元,那么,社会成本是80元,而不是50元。从私人角度看是盈利的,从社会角度看则是亏损的。这种差异有时非常大,而且靠市场无法解决,应该靠政府征税解决。征税的数量应等于排污产生的边际社会成本,从而使排污者的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一致,这叫外部成本内部化。

除了上述生产领域负的外部性,消费领域也会产生负的外部性。如消费者使用含磷洗衣粉,造成对水的污染,以及汽车排放的尾气、一次性塑料包装物、生活垃圾等对环境的污染,都会形成负的外部性。政府也应通过税收的调节,使消费行为负的外部性内部化。

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一种新的经济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理论。它认为传统的经济发展理论主要是看GDP的增长,而没有看到GDP增长所耗费的社会环境等成本,因此提出应建立包括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生活等各项指标在内的新的社会发展指标体系。80年代欧美的一些经济学家第一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概念,认为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并寻找实现目标的手段。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研究报告中,正式使用了“可持续发展”一词,这标志着可持续发展理论已被世界各国认同。可持续发展理论是以知识为基础的新的经济社会发展理论,它使原来被分割的经济、环境、资源、社会组合成为一个整体,要求使用各种政策(包括税收政策)促使经济的发展与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相协调。

二、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及开征环境保护税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与之相伴的是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相当多的地区环境污染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有的甚至还在加剧,一些地区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场功能衰退等问题比较突出。从水资源看,我国水资源面临水体污染、水资源短缺和洪涝灾害3个严重问题。长江、黄河等主要水系均受到污染,据测算,仅川、渝、鄂两省一市每年直接排入长江的生活污水就达33亿吨,两岸每年新增露天垃圾约2亿吨。我国460多个城市,2/3以上缺水。黄河水流自70年代以来断流期增加,有的地方达300天之久。从大气污染状况看,以煤烟型为主的大气污染导致酸雨的覆盖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30%,部分大中城市出现煤烟与机动车尾气混合型污染。从固体废物污染状况看,以城市生活垃圾最为突出,垃圾围城现象仍较为严重,白色污染亟待治理。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给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

面对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我国政府已将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列为基本国策,采取了包括税收政策在内的一系列重大措施,如通过增加财政环保支出,对排放废水、废气单位征收排污费,纳入财政预算外资金管理,对利用废渣、废水、废气生产产品的企业给予减免税待遇,对环保小汽车减征消费税等,这些措施在保护环境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我们也应当认识到,我国尚未真正建立起完善的环境税收制度。一方面,现行税制中有关环境保护的措施不够完善,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现行税制中还缺少应在环境税收制度中起主导作用的专门性环境保护税,这就大大影响了税收对污染、破坏环境行为的控制力度。

从国外经验分析,开征生态税或者环境税,是政府有效治理环境污染、筹集资金、增加环保投入的重要手段。目前,欧盟国家统一征收碳税,以鼓励减少使用矿物燃料,尤其是含碳量高的燃料,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治理大气污染与温室效应。在荷兰,政府为保护环境开征了燃料税、噪音税、垃圾税、水污染税等。丹麦的环境和能源税已占税收总额的15%,大约330亿克朗(**年)。**年后,丹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达280万吨,税收政策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

无论从我国生态环境现实出发,还是借鉴发达国家保护环境的成功经验,开征环境保护税都是十分必要的,它理应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杠杆之一。

三、我国环境保护税的制度设计

在我国开征环保税,治理环境污染,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需要解决若干制度要素的设计问题。

(一)设置单一环境保护税还是系列环境保护税

单一环境保护税指建立一种环境保护税,对各种污染行为征收。系列环境保护税指对不同污染行为征收不同的环境保护税。从税收管理角度分析,征收单一环境保护税较为理想,可根据对大气、水体以及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设置不同税率征收。但从我国环境治理实际分析,征收环保税不仅涉及税制本身的技术问题,还涉及污染程度、污染物化学成分、环境质量评价等一系列技术问题,目前设置单一环保税有一定期困难。可考虑先建立若干单项税种,如碳税、水体污染税、垃圾处理税等,待条件成熟后逐步合并,向单一环保税过渡。

(二)税制要素的设计要有利于有效控制纳税人的污染行为

环保税是特定行为税,其目的是有效抑制纳税人污染环境的行为,在设计税制要素时,要充分体现这一立法精神,否则税种的设置在很大程度上会失去意义。以税率的确定为例,从理论上讲,为了使污染企业的全部社会成本内部化,税率应该能够使减污的边际成本等于边际社会损失。但这就可能导致企业由于税负过重,竞争力下降,从而影响经济的发展。因此,目前的税率不宜过高,以扶持企业的成长,并保持税收收入的可持续性和可预测性。今后随着企业实力的增强和环保技术的提高,可逐步提高税率。

(三)征收管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