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市场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1 02:59:41

国际市场

国际市场范文篇1

(一)优势分析

我国中药种植业迅速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药加工企业,企业效益也在不断提高。GMP,GSP,GAP等相关管理规范的颁布实施,为我国中药产业提供了管理标准和制度保障。加入WTO后,我国中药企业出口规模不断扩大,中药出口呈上升趋势。

(二)劣势分析

1.中药难以被西方文化接纳

中医药理论与西医药理论属于两个截然不同的理论体系,同时二者在质量标准、诊断技术和疗效判断标准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由于东西方文化背景、用药理念等的差异,中药尚未在西方国家得到普遍认可,这是中医药很难进入西方主流医药市场的主要原因之一。

2.药品成分及剂型难以适应国外市场

西方国家消费者对于部分中药成分难以接受,如从动物粪便中提取的五灵脂、望月砂等。此外,中药的传统剂型是丸、散、膏、丹、汤等几种形式,这些剂型存在着起效速度较慢、不如西药服用方便和携带不方便等问题,卫生标准难以控制,从而很难被国外消费者接受。

3.中药产品质量难以控制

中药质量比西药质量更难控制。我国环境污染严重,在受污染的环境种植中药,将严重影响中药的质量。药农种植不专业、为了抢占市场先机而提前采收药材也会造成重要产品质量存在差异。此外,贮存不当也会使药品出现的发霉、虫蛀等变质现象,从而影响产品质量。

4.我国中药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

我国中药出口品种很多,但主要是中药材和提取物,中药半成品和保健品仅占一小部分,而高附加值的中成药产品却是屈指可数。2013年我国中药类产品出口额达31.38亿美元,同比增长25.54%,但其中超八成为原料性产品,低利润、低附加值的原药是出口重点。

5.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

我国企业知识产权意识相对淡薄,对这些知识和资源没有给与足够的重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洋中药”出现在国际市场,纷纷在各国抢先申请专利,在我国境内获批的中药专利就高达1万多项,占中国同类专利的八成以上。

(三)机会分析

1.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及老龄化趋势

世界人口总量迅速增长,1804年世界人口只有10亿,1987年上升到50亿,在2011年全球人口达到了70亿。此外,人口老龄化趋势显著,老龄化问题在发达国家普遍存在,据预测,2025年,英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比重都将达到20%以上,世界老年人总数将超过10亿人。世界人口的迅速增长以及老龄化趋势为中药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机会。

2.人类疾病谱的变化

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内分泌失调、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与不良生活习惯密切相关的疾病高发。由于西药在治疗此类疾病的局限性及其自身的毒副作用,导致人们将注意力转向了中医药。

3.全球绿色浪潮的兴起

中医药一直以来强调人与自然合一,这一理念与近年来人们追求绿色消费的生活观念相一致。这一思潮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兴起,以及中医药在治疗慢性病与疑难杂症等领域的独特疗效,中医药日益得到世界的瞩目。

4.各国放松有关对中药的法律限制

近年来,各国政府逐渐放宽了有关对中医药的限制。例如美国FDA在2001年颁布了《天然植物药品研究指南》(草案),使包括中药材在内的天然药物市场有了很大的改观;在德国和法国,化学合成药的替代品可以用中药材来充当,若中药材获得许可证,还可以在药店以药物或OTC药物销售。

(四)威胁分析

1.中药国际贸易技术性壁垒

中医药进入国际市场时常遭遇贸易壁垒,如中药产品在注册时遭遇的法律法规壁垒,中药产品认证制度的壁垒,中药包装和标签规则、知识产权壁垒及绿色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中药出口影响巨大,削弱了中药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2.各国有关法规的限制

近几年,各国政府对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意识显著提高,各国相继出台了GMP,GSP,GAP等药品质量控制标准和法规。我国中药企业的生产多通过传统方式进行,大部分中草药在生产加工方面达不到国际标准,从而限制了我国中药的出口。

3“.洋中药”的冲击

据统计,全世界除我国外约有40多个研究机构和1700多家公司正在从事植物药的新药开发和销售。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以及欧洲、北美等国的“洋中药”大举进入国际医药市场,使我国的中药在国际市场上受到强烈冲击。

二、中药国际市场营销策略分析

(一)加强中医药的文化传播

中药的市场开拓离不开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国外的消费者接受了中医药文化,才能接受中药产品。因此,政府应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如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加强在中医药领域的合作和中医药的文化宣传,扩大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除了政府与相关学术组织采取各种方式推广中医药文化外,中药企业也应该在中药国际营销中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加强中医药文化营销。

(二)注重中药知识产权的保护

我们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从中药材的育种方式、种植方法到中成药配方及中药产品的商标、包装等各个方面申请专利,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同时,还要加大对中药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宣传,使相关人员具有维权意识,进一步使中药管理相关部门及企业充分认识到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性。

(三)提高产品质量

保证中药在国际市场的良好发展,打好“质量战”是关键。国内中药企业应坚决执行国家药品质量监管部门制定的相关标准,对中药的产品质量必须从源头抓起,对药材的种植、采收、贮存、销售各个环节严格把关,并按照国际化质量检测标准生产、检验,提高产品质量。

(四)加强剂型开发

应突破传统中药制作方法和观念,向国际市场可接受剂型发展。既要保留药材的质、气、味,满足中医辨证论治、随症加减的需要,也要满足服用方便的要求,努力向小丸、微丸、口服液、胶囊、软胶囊等方向改进。

三、结论

国际市场范文篇2

关键词:网络技术;市场动态;销售渠道

目前我国市场经济竞争愈演愈烈,国内企业开始增加国际贸易资本投入,此时全球化经济趋势逐渐明晰,随着国际贸易实务的进步,国内很多出口企业都获得了全方位的发展。国家之间的经济活动越来越活跃,在国际经济和贸易竞争中,加强对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和更新很有必要。

一、中国的国际贸易发展形势分析

1.国家重视国际贸易实务。近年来中国的社会经济水平迅速上升,国内的对外贸易经济金融数目也在迅速增长。在此环境下,中国的对外贸易出口量快速增加。国家为了保证国际贸易良性发展,针对具体情况科学制定管理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不仅能有效管理对外贸易活动,也为中国的对外贸易活动创造更多增加机会。就市场营销策略而言,在国际贸易实务方面的营销方案逐渐趋于完善。而在逐渐完善的历程中,仍然要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只有良好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促进我国国际贸易获得更好的发展。2.网络科学技术为国际贸易实务的发展提供支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科学技术革新的速度不断加快,此时中国社会也迎来了网络时代,网络技术迅速融入了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在国际贸易实务中网络技术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此条件下,中国国际贸易发展为经济全球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国际贸易事务合理应用网络等科学技术,会为各种企业的营销事务提供便利条件,强化工作质量的同时,也能加快工作效率。3.文化对国际贸易实务的影响不断增强。文化对国际贸易实务的影响不断增强,这是因为国际市场和传统市场存在较大的差异,是各个国家之间的贸易行动。从实际情况来看,每个国家在进行国际贸易活动时,都会遵循本国的方式。在出口和进口活动中,各个国家需要相互交流,达到各取所需、互惠双赢的目的。由此可见,一个国家要想实现对己方利益的保障,并不侵犯对方权益,就要学习并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从而保证在国际贸易活动中能够尊重对方。此外,学习并掌握他国地域文化,会更好探析民众的消费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为其提供出口产品。总之在国际贸易活动中,了解各个国家的文化会明显减少麻烦,也会更加顺利实现利益共赢。

二、国际贸易实务中国际市场营销策略

1.从线上和线下两方面入手,全面掌握国际市场贸易动态。开展国际贸易实务,前期准备工作十分关键。保证掌握国际贸易动态,了解贸易市场对质量和结构的需求,企业在构建贸易实务结构时也需要以此为依据。为了良好掌握国际贸易动态,营销工作人员应从线下和线上两方面入手。从线下了解国际市场动态,要把信息回收点设置在贸易公司和港口这些贸易交流区域中。委派有营销经验的专业人员前往信息站收集准确的信息,为分析贸易市场的需求和供给关系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为国际贸易实务的稳定运行打下良好的基础。从线上了解国际市场动态,需从各种渠道获得国际性贸易网站的地址,在这些网站上,工作人员收集实时的贸易信息,预测贸易需求。把线上和线下收集到的信息有效结合,构建国际贸易实务市场营销策略。在面对各种市场变化情况时,市场营销策略会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特征,为国际贸易实务的稳定运行提供保障。2.实现对国际市场消费需求的准确划分和定位。在中国的贸易实务活动中,市场化营销策略的功能体现是有效应对市场发展的变化和市场消费需求的变化,此外市场营销策略也要优化国际贸易实务的结构。目前针对国际贸易市场所制定的营销策略其核心内容是“STP营销策略”,该策略对国际市场的正确定位和划分十分重视。“STP营销策略”精确划分不同的目标市场,并了解不同目标市场的产品需求,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细致了解出口国家的内部市场,并实现精准划分,总结目标客源市场的客户需求特点,保证开展的销售活动能够紧紧抓住客户的消费心理。比如国内的某对外贸易公司对不同区域的消费差异进行有效的总结和分析,在其他国家的经济贸易交流活动中,选择最为合理的对外贸易策略,并实施相应的管理手段,最终双方之间的交易活动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特征,在后续的对外贸易活动中相关的贸易事务也运行正常。3.积极拓展直接销售渠道和间接销售渠道。目前铸件行业很多跨国公司把总部设在美国,选择从中国采购铸件的公司也越来越多,这是因为他们自己生产铸件成本很高,而且铸件本身还属于高能耗产品,因此从中国采购对这些跨国公司来说更有优势。这对国内的企业而言是一大机遇,以某铸件企业为例,目前实行的销售渠道是间接营销,就是先把产品卖给国外的批发商、中间商、生产型企业,最终的消费者和用户会从这些中间商手中购买产品。此时企业的生产模式是OEM生产,就是根据来样和图纸开展订单生产活动。该销售渠道的优点是国外市场销售风险小,而且不需要投入过多的成本去建设国外销售渠道。缺点是企业只是承担幕后工作,所能获得的利润空间十分有限。对于该企业来说,扩展销售渠道十分关键。首先,应当积极参加国外的博览会、展销会、交易会,从而寻找到与国外用户直接签约的机会。其次,可以考虑在国外设立营销机构,逐渐建立起企业的直接营销渠道。最后,对现有渠道的扩展要实行密集型营销渠道策略,调查西欧和美国市场的情况,发现当地经营铸件的机构大部分是批发商和中间商,少数铸造企业会从国外购买铸件。对于国内的铸件公司而言,积极与这些中间商和铸造企业加强业务联系,同时也要处理好销售营销部门与这些企业之间的关系。在拓展中间商的过程中,要争取和一些大的跨国公司建立合作关系,比如圣戈班就是一家大型的跨国企业,在全球五十多个国家都有分公司,建立的销售渠道遍布全球。国内的出口贸易公司要积极与这一类型的企业合作,以有效扩展公司的业务覆盖面。4.在网络虚拟市场中开展商品促销活动。在商品促销方面,网络环境能够发挥关键作用。可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网络虚拟市场中传递与商品有关的信息,实现对客户消费需求的引导,唤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为促成购买行为打好基础。比如使用网络广告开展促销活动,网络广告的形式有旗帜广告、电子邮件广告、电子杂志广告、新闻组广告等等。其中发送电子邮件广告是一种比较经济实惠的促销手段,此时要做好发送对象筛选工作,也要精准提炼邮件的内容,更好突出企业和产品的特色,除了要向客户传递产品信息,也要使电子邮件的接收对象认识到与企业合作能够获得的特殊效用。邮件整体的篇幅不宜过长,在开头需要适当寒暄,缓解邮件接收对象的焦躁情绪,比如以“冒昧打扰,深表歉意”为邮件的开头,邮件内容不能千篇一律、过于官方,要适当突出个人色彩,争取给客户留下十分可靠的印象。在处理邮件回应时,可使用Excel表格,涵盖的内容有潜在客户的名称、产品类型、邮件发送、接收日期、反馈日期、反馈信息。便于后续分类追踪工作的开展。

三、总结

综上所述,针对国际贸易实务制定营销策略应当从线上和线下两方面入手,全面掌握国际市场贸易动态,在此基础上实现对国际市场消费需求的准确划分和定位,另外国内的出口公司要积极拓展直接销售渠道和间接销售渠道,依托网络技术在网络虚拟市场中开展商品促销活动,从而提高我国国际贸易实务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梁颢严.国际电子商务与传统国际贸易实务之比较[J].现代经济信息,2018(24):155.

[2]谢争峻.当前时代下的国际市场营销环境分析及策略研究[J].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2018(10):117-118.

国际市场范文篇3

一、国际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重理论、轻实践。国际市场营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是由于很多学校的国际市场营销课程,只是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课程,所以授课时间相对有限,加上有的学校教育理念相对滞后,认为学生眼前参与国际市场营销的机会比较少,没有考虑到学生在未来走上工作岗位后的职业发展需要,压缩了国际市场营销的授课比重。同时,很多学校市场营销课程的实践教学上,缺乏与国际市场营销相关的有效载体和素材,所以对实践教学也是相对忽视的,不利于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国际市场营销的现实问题。此外,市场营销专业教学的考核方式,也主要是通过期末考试的形式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进行考核,很少会对学生国际市场营销能力和实践素质进行有效考核,致使国际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存在比较严重的“重理论、轻实践”倾向,更不利于学生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有效培养。(二)教学内容缺乏时代性和趣味性。目前,大部分学校选择的国际市场营销教材和教学内容,都是参考和借鉴其他学校而来的,能够结合学校人才培养需要进行校本教材开发与建设的非常少,这就使得国际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内容存在内容庞杂、缺乏时代性和趣味性等方面的问题,同时也会增加教师开展有效教学的难度。国际市场营销课程的开设,其主要目标就是培养掌握国际营销专业基础知识、具备一定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但是由于高校相对封闭的教育环境,加上很多教师没有国际市场营销的实践经验,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的依赖性比较大,在制定教学方案时,很少会融入一些时代性、趣味性比较强的内容,也满足不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需要。可以说,很多学校相对陈旧和固定的教学内容,满足不了国际市场营销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常常因为营销理念、教学案例的滞后,适应不利于当前的国际市场营销环境,从而限制学生专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三)教学方法单一。基于很多学校现有的国际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环境,以及主要采取的大班教学模式,国际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主要是采取单行理论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不是很强,学生能够参与国际市场营销实践的时间和空间更是非常有限,不利于学生专业素质和能力的系统培养。例如,有的教师在进行国际市场营销的案例教学时,所选择的案例要么太过于陈旧,要么只是通过口头讲述或让学生进行独立阅读,这样的教学方法由于缺乏有效的教学互动,不便于教师及时掌控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状态,甚至会影响学生对国际市场营销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阻碍学生在创新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素质的有效培养。(四)教师自身缺乏国际市场营销的实践经验。在学校当前国际市场营销教师队伍中,有些教师是在研究生毕业后就直接从事教育工作岗位的,所以对于市场营销方面的实践经验严重不足,即便有的教师在进入教育工作岗位上,会通过校企合作等形式增加自身的实践经验,但是能够参与国际市场营销实践的机会比较少,所以国际市场营销方面的实践素质和能力是一些教师相对缺失的。具体到国际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不仅需要教师拥有大量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国际营销实践经验,但是很多教师仅仅停留在理论研究、感性认知等层面,在教学科研、培训交流、校企合作方面的参与热情还不是很强,这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际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质量,无法促进学生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有效培养。

二、能力导向下的国际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策略

(一)以能力导向确定教学内容和学习素材。基于国际市场营销课程的特殊性,教师在选择教材以及教学内容时,要强化学生营销能力培养的导向作用,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选择,增强国际市场营销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一方面,在理论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可以重点进行国际市场营销概述、国际市场营销环境分析、国际市场营销目标策略、市场营销组合策略等实用性比较强的理论知识教学,对于不重要的内容进行适当淡化,尤其是一些落后的国际市场营销理论,要进行及时的调整,避免过度依赖;另一方面,在实践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多安排一些时代性、趣味性、参与性强的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实践教学项目,如与国际市场营销相关的调研训练、购买者行为分析、新产品创意开发、模拟营销等教学方案设计,可以对学生的实践素质和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二)注重任务驱动和项目驱动教学。基于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国际市场营销能力培养与发展的现实需要,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和人才培养方案时,要加强任务驱动或项目驱动教学法的科学应用,这样一方面可以变“教师为主体”为“学生为主体”,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实现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强化对理论知识的反思、理解和应用,促进学生知识应用意识与能力的发展。具体而言,教师在应用任务驱动和项目渠道教学的方法时,可以以一个具体的任务或项目为主线,在课堂上将涉及到的国际营销知识有效融入进去,让学生带着任务或问题开展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促使学生在应用所学知识的同时,延伸国际营销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如此一来,学生不仅成为了国际市场营销学习的“主角”,也能在完成任务和项目的过程中暴露自己的知识缺陷和能力缺陷,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及时的“查漏补缺”,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有助于学生国际市场营销意识、思维、能力等素质的发展。(三)创设良好的国际市场营销教学情境。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国际营销意识和能力,教师在课堂上还要增加情景模拟教学方法的应用,为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发展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促使学生“身临其境”,这样可以有效弥补一些学校国际市场营销教学资源相对欠缺的教学弊端,让学生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活动中发展个人的国际市场营销意识和能力,让学生体验到国际市场营销工作中的影响因素、知识需求、技能要求等,并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例如,教师在国际市场营销的案例教学中,就可以加强情境模拟教学方法的应用,如通过多媒体创设一个国际市场营销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分别扮演市场专员、顾客、客户、营销经理等角色,结合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尝试进行国际营销宣传、营销策略选择、营销服务等体验性的学习活动,教师或同学则是要及时对参与者的肢体语言、英语表达、国际营销能力等进行评价,对于学生在国际营销专业素质、语言素质、心理素质、团队素质等方面暴露出来的缺陷进行及时的纠正和点评,让学生在模拟实践和互动学习中实现专业素质与能力的良好发展。(四)加强校企合作,增加实践教学和拓展训练。实践教学和拓展训练是培养学生国际市场营销能力的必备环节,所以学校在培养学生的国际市场营销能力时,必须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基于很多学校国际市场营销实践教学资源相对缺失的现状,学校要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为学生课外的实习与实训建设良好的校外基地,让学生拥有更多走出校门、进入企业和接触一线国际市场营销岗位的机会,让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可以与实践过程相结合,达到“学以致用”、“查漏补缺”的教学效果,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国际市场营销教学能力的提升。(五)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考核与评价体系。能力导向下的国际市场营销课程教学,迫切需要学校和教师对传统的教学考核和评价机制进行创新,这是因为教学考核与评价对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方向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国际营销能力,教师需要尽快建立起闭卷与开卷笔试、模拟操作、案例分析报告、市场营销策划设计、课堂表现等多样化的考核与评价形式,做到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指标的日渐完善。如在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上,要摒弃“一卷定成绩”的传统简单做法,在多考察学生课堂表现和进步情况的同时,要增加对学生实践素质和营销能力的考核比重,增加一些实践项目、实训模块等成绩的考核内容,避免学生在国际市场营销课程学习时的死记硬背,或者期末考试前的“临时抱佛脚”。此外,教师还可以创编一些集体协作项目,对学生的集体协作意识和团队营销能力进行考核,实现个人评价与集体评价的有效结合,这样对学生国际市场营销能力的发展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结语

总之,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需要提高对国际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的重视程度,增加国际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比重,并在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更多方面的探索,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进行更多的互动性学习、反思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积极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对外市场营销能力。同时,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转变过去以理论灌输为主的授课方式,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国际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国际市场营销人才。

参考文献:

[1]原惠群.互动合作学习在国际市场营销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5).

国际市场范文篇4

摘要:青岛啤酒一直以来都着眼国际化经营,国际市场高领的利润空间使青啤在进入国际市场后,有更大的操作空间。从国际市场环境分析,青岛啤酒作为中国啤酒行业龙头企业,在整合与扩张并举的发展战略指导下,实施了国际营梢战略规划,实现了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科学制定出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梢等营梢策略,进一步开拓了青岛啤酒的高端市场,提高了青岛啤酒营销活动中的整体功挑,增强了企业国际竞争力。

一、青岛啤酒所处环境分析

(一)政治环境

目前,我国整体局势是:政治稳定,人民团结,社会关系和谐,繁荣发展,改革在继续深化,生产力在不断提高。中国加人WTO以后,与世界大多数国家的贸易双边关系得到进一步加强,合作领域继续拓宽。国家政治的稳定为啤酒的出口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二)经济环境

中外合资流行,国内中低档啤酒出口将扩大,国外高档洋啤的进口亦会有所增加。自我国加人WTO以来,已经开始与WTO全面、全方位进行接轨,世界贸易合作的加强为各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

(三)文化环境

青岛啤酒厂最早就是由英、德商人创办,从产生到发展一直都夹杂着国外的文化环境因素,在适应和吸收东道国文化的过程中使母国文化逐渐融于外国文化,两者是双向的文化沟通,是不同文化的兼容并蓄。如本来对中国人使用筷子的技巧、习惯怀有浓厚兴趣的美国人,当然同时也爱上了青岛啤酒。正是洋为中用、中为洋用的跨文化战略使青岛啤酒大获全胜。

(四)行业分析和竞争者分析

1.行业分析:啤酒企业集中度逐步加强,竞争趋于白热化。外资携资本优势正在进人中国,未来外部环境处于比较稳定阶段。啤酒销量及发展趋势进一步提高。据统计,2007年世界啤酒人均年量为36升,而西方发达国家人均年量在100升以上。

2.竞争者分析:在国内,除青岛啤酒外,还有燕京啤酒、重庆啤酒、红河光明、兰州黄河、西藏发展等几家以啤酒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青岛啤酒在国内一直都是处于领先地位,所以青岛啤酒还是可以保持其竞争力。在国外,虽然西欧与美洲每个国家的啤酒品牌程度更加激烈、形式更加多样复杂,但青岛啤酒凭着自身的很多特性与优势,可以有很多忠诚的消费者。

(五)消费者分析

由于历史和文化渊源,东南亚历来和中国有着密切的联系。早在1947年,青岛啤酒即开始远销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被誉为中国的“国货精品”。在东南亚形成了青岛啤酒传统的海外市场,拥有了稳定的消费群。

青岛啤酒源自于德国人之手,因而与欧洲有着不解之缘。在拥有相当悠久的啤酒文化和酿造历史的德国,啤酒酿造工艺和啤酒质量都是相当高的。在这样的市场上,青岛啤酒受到消费者的喜爱,他们愿意高出其他世界品牌啤酒两倍的价钱购买青岛啤酒。

美国是世界上啤酒生产和消费最多的国家。从1987年一2005年,青岛啤酒在美国市场的中国啤酒品牌中销量占95%以上,在美国市场上的销量占亚洲12个出口国家出口量的25%,成为亚洲在美国最畅销的啤酒和美国售价最高的啤酒之一。

二、青啤国际营销战略规划

(一)市场细分

1.按地理细分:国家、地区、城市、农村等都是青岛啤酒应考虑的因素,如在拥有相当悠久的啤酒文化和酿造历史的德国,啤酒酿造工艺和啤酒质量都是相当高的。在这样的市场上,青岛啤酒受到消费者的喜爱,他们愿意高出其他世界品牌啤酒两倍的价钱购买青岛啤酒。

2.按人口细分:年龄、性别、教育、社会阶层等都是青岛啤酒应考虑的细分范围,在这些都不同的基础上,青岛啤酒实施的营销计划侧重点也会不同。

3.按心理细分:社会阶层、生活方式、个性。现代社会是个性化的社会,生活在不同阶层的人也有不同的生活方式,有些对啤酒只是当做每天生活的必须品,有些则会更懂的去品味与享受。

(二)市场定位

针对上述对市场的分析,青岛啤酒公司集中精力打造“青岛”主品牌,将其细分出醇厚、欢动、纯生三个不同的品类,分别赋予其不同的产品特性,定位于不同的消费群体。其中,醇厚啤酒是青岛啤酒着力打造的百年经典品牌。欢动啤酒则是其主品牌铁三角中瞄准年轻人高端市场的运动健康型啤酒。其年轻、时尚、动感的品牌形象为以往的经典形象注人了新的活力,进一步开拓了青岛啤酒的高端市场。

(三)青岛啤酒营销规划

1.扩大市场竞争力。在目前全球性通货膨胀的背景下,2008年企业最大的压力来自于物价的波动,而青岛啤酒作为行业龙头企业,在整合与扩张并举的发展战略下,会进一步进行行业内的收购,扩大产能和市场竞争力。

2.在海外市场的布局。青岛啤酒在海外市场的全球布局是,“先市场、后建厂”,先集中力量,加大传统的美洲、欧洲、东南亚三大市场的营销力度:首先,在中国台湾地区建厂,以台湾地区为重点基地深度开发东南亚市场;其次,将辐射南非市场,逐步在美洲和欧洲设厂;最后,搭建美洲、欧洲、东南亚“金三角”的国际市场框架,完成青岛啤酒国际化世界版图的雏形。

3.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青啤在依靠自身力量做强做大国内外市场的同时又与国际资本合作,其品牌形象、营销网络都是国际资本巨头看好的合作对象。青啤结合自己的实际,选择先进资本经营方式,大刀阔斧地进行资本经营,突破发展中的资金瓶颈,实现品牌与资本的联手。随着啤酒贸易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和活跃性的进一步加强,青岛啤酒将会与更多的国家成为合作伙伴。

4.继续走国际化的路线。青岛啤酒一直以来都着眼国际化经营,国际市场高额的利润空间使青啤在进人国际市场后,有更大的操作空间,所以在将来的发展中还将继续扩展它的国际化路线。

三、青啤国际营销的具体营销策略

(一)产品策略

青岛啤酒偏向于中高档产品定位,低端产品少,其原来的产品生产线属于中高档产品,经过几年扩张式的发展,产品生产线逐步走向完善,种类也逐步齐全起来,产品逐步包括中低档等大众化产品。

在口味上,倾向于啤酒的清淡型口味,符合亚洲人的啤酒消费习惯,而且相对来讲不易醉人,可促使人们消费·更多的啤酒。西方国家城市市场居民观念趋于品牌化,口味侧重淡爽,而农村市场口味偏重习惯将进一步保持。

从风味上,青岛啤酒分有金质青岛啤酒、棕色青岛啤酒、黑色青岛啤酒、淡味青岛啤酒等,具体产品包括淡爽型系列酒、优质酒系列、金质酒系列、极品青岛啤酒、青啤王、青岛2000等品种。

(二)价格策略

1奉行优质优价的定价策略,其产品远远高出一般竞争对手。

2.采用了产品线定价法,青岛啤酒发展的是整个产品线而不是单个产品。因此其定价可通过产品定价的方法来谋取最大的利润,而且定价较高,以配合其优雅的、中高档的品牌形象。

3.青岛啤酒在西方国家也奉行优质优价策略,平均卖2.95美元/瓶,远比当地的啤酒高。

(三)渠道策略

1.网络比较完善,布局比较全面。其渠道模式为:事业部一啤酒厂家一零售终端。这种方式有力地保障了青岛啤酒对销售网络的控制。

2.中间商直接对零售终端供货。实行“直供模式”、“门对门服务”、“地毯式轰炸”。“门对门服务”即从厂门到店门送货上门,“地毯式轰炸”即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卖啤酒的销售点。模式不变,方式灵活选择,在适合直供的区域进行直供销售,在适合销售商销售的区域交给分销商分销,市场布局因地制宜,合理划分。

3.青岛啤酒在海外市场进行机制销售渠道。其销售渠道有三种模式:第一种是美国市场采用的海外商机制。第二种是海外分公司模式,其模式又分为两种:一是澳洲市场和欧洲市场采用的由海外分公司进行市场管理,由当地商负责市场销售的经销方式;二是在中国香港市场、加拿大市场和东南亚市场所采用的由青岛啤酒直接控制市场销售模式。第三种模式是采用分公司统一管理市场,由当地商负责市场销售的经销方式,这种模式在欧洲较为典型。

(四)促销策略

1.赠品促销。赠送礼品,可采用消费不同数量奖励不同价值礼品的方式,青岛啤酒实行销售5瓶奖励发光戒指一个,销售10瓶奖发光棒一支,销售20瓶奖球面电子表一个,当场消费,当场奖励。

2.人员促销。由企业派促销员进行现场促销,如向消费者推介、夜场超市导购等。要加强促销员的培训,提高促销员礼仪素养、沟通能力,具有较强的促销技能。

3.幸运奖促销。青岛啤酒采取开盖有奖等形式产生幸运奖,奖励现金或去国外免费一星期旅游,吸引大量的消费者,效果很好。

4.公共关系促销。对有些贫困地区进行慈善活动,以此与政府建立良好的关系,以及提高青岛啤酒在大众心中的美誉度。

国际市场范文篇5

关键词:中小企业;国际市场营销;理论;现状;策略

早在上个世纪,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就已经在政策的支持下开始发展起来。时至今日,全球化、国际化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中小型企业为了寻求发展,也纷纷转向国际市场。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带动了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其所采用的市场营销策略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在国际市场中站稳脚跟。根据现今状态下我国的中小企业国际市场营销现状来看,企业要想采用更加科学的营销策略,需要不断的进行创新和学习,从中小型企业的优势角度出发,分析最适合其发展的市场营销策略。

一、国际市场营销理论

科学的国际市场营销理论需要遵循4P组合营销理论。该理论是整个市场营销学最核心的基础。在国际市场营销当中,产品、价格、营销渠道以及促销都能够相互组合起来,形成比较创新形式的组合理论,从而帮助中小企业完成国际市场营销的目标。产品是整个市场营销的核心载体,中小企业需要制定完善的产品策略才能够使产品在国际市场中受到关注。而面对国际市场上竞争复杂的局面,中小企业要想制定合理的产品策略,需要调研各个国家消费者的消费特征、消费心理,并且从借鉴其他国家企业的产品策略来完善自身对于产品的策略计划。价格也是中小企业在国际市场营销中的一项重要影响因素。中小企业制定合理的价格策略,能够成为最主要的竞争手段,用来帮助企业争夺市场份额。产品的价格关乎到企业的收益问题,而科学的价格策略则能够决定企业是否能够吸引消费者的目光。销售渠道是中小企业在国际市场营销中必须要考虑的因素,也是使产品销售出去的最佳手段。合理的销售渠道能够为产品打造出多个分销方式,从而使产品拥有更多的销售选择。产品到达消费者手中的路径增多,中小企业的营销策略自然也就取得了成功[2]。促销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营销手段,也是中小企业在国际市场营销中需要用到的常规手段,在适当的时机采取产品折价及现金返现等促销形式,能够起到极大地宣传产品的作用,使更多的消费者了解到这个产品,增加了销售额,提高了市场占有率。

二、中小企业国际市场营销现状

所谓的国际市场营销自然表示了中小企业所实施的营销手段能够跨越国家。就如同在自己国家一样,在市场当中组织产品的调研工作,并对市场的情况进行细致的分析,并选定产品的主要营销策略[3]。但是,国际市场营销却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中小企业的市场营销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和严格的束缚。在国际市场中的营销手段要远比国内复杂,其在资金、技术以及规模方面都是国内无法相比的。如今,国际市场的环境已经随着经济的发展更为复杂,国际市场的竞争也更加激烈。中小企业进军国际市场,不仅仅要面临着国际市场上的挑战,也要应对国内市场所带来的压力。中小企业虽然大多是经营劳动比较密集的产业,产品的成本及科技含量比较低,但在国际市场中并不缺乏像服装等这种类型的产品,证明国际市场是需要劳动密集型产品。现在,国际贸易自由化已经逐渐形成,但很多国家都面临着人员失业以及产品倾销的问题。国家为了保护国内市场不受影响,在海外市场设置了层层壁垒。我国的中小企业要想发展,需要被戴上倾销的帽子,还要受到贸易壁垒的限制[4]。如今,我国的中小企业为了打开国际市场,已经签订了诸多协议,在发展上也受到了限制。我国的市场营销理念本就落后于部分发达国家,而中小企业所实施的营销策略则更加单一。在该种环境下,中小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只是一味的付出,而无法获得收益,致使很多中小企业都丧失了国际市场营销的主导权,部分企业无法支持对海外市场的拓展。

三、中小企业国际市场营销的相关策略

国际市场中的营销策略很多,其中比较先进的营销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部分策略符合了中小企业发展要求,能够帮助中小企业转变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促使其在缺少资金以及技术优势的前提下,仍然能够保持在持续发展的状态。

1.补缺营销。我国的中小企业营销观念大多还停留在产品观念阶段,但是这并不太适合于在国际市场营销中应用,中小企业可以不与大型企业进行正面竞争,但凡在市场竞争中,都会存在一些被大企业所忽视的漏洞。这些比较细分的市场,是大型企业无暇顾及也无心争夺的。中小企业采取补缺的营销策略,争夺该部分细分市场,既能够在细分市场中保持自身的优势,又避免了与大型企业的冲突[5]。中小企业在细分市场中占尽了优势,能够夺得市场的领导地位,进而在营销过程中逐渐扩大自身的力量。在消费者的个性化发展当中,中小企业可以选择的产品比较多,尽管大型企业能够对产品进行规模性的生产,但在细分市场中,大型企业并不了解细分市场的规则,也无法把握市场竞争的优势。采取补缺的营销策略能够使中小企业凭借自身灵活的特性来战胜大型企业。中小企业的规模注定其无法抵抗国际市场上的风险波动,但在细分市场当中,其风险相对较小,中小企业也能够在营销策略方面规避细分市场的风险,从而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逐渐扩大自己的市场。

2.共生营销。既然中小企业选择在夹缝中求生存,就需要寻找属于自己的靠山。除了补缺营销可以帮助中小企业夺得市场的份额以外,共生营销能够使中小企业的产业结构更加优化。所谓的共生营销,就是在大企业的带动下,中小企业能够与大企业共享合作资源,从而在市场竞争中争得更多的份额和地位,是一种共赢的营销策略。众所周知,中小企业的资源有限,很难凭借自身的发展来获得更多的利益。为了进军更大的国际市场,中小企业需要找寻可以提托的大型企业。大型企业在资金方面比较雄厚,整个集团的规模也更大,在市场营销方面拥有自身独到的见解,能够根据多年的营销经验规避在市场中将会遭遇的风险。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小企业要想获得生存,需要依赖大企业的先进技术。在该种环境下,小企业需要依托大型企业来完善自身在生产方面的不足[6]。中小企业与大企业进行相互协作,从而使产品的生产环节更加细化,在二者之间的相互配合之下,大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中小企业的生产技术得到提升。

四、结语

中小企业转向国际市场是我国经济环境及国际环境变化的结果。在我国及世界市场环境推动下,中小企业需要创新自身的国际市场营销理念,其实中小企业在打开国际市场的那一瞬间,就意味着资源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他们可以利用更多的国际资源。总而言之,尽管中小企业的资金、技术都无法满足强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但只要中小企业抓住关键的几个市场营销策略,就能够逐渐做大市场,在国际市场营销中取得成功,占有一席之地。

作者:李盼 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参考文献:

[1]沈瑞山.中小企业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研究[J].当代经济,2011,01(21):42-44.

[2]廖伟峰.浅析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市场营销策略[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5(03):101-102.

[3]刘振华.略论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市场营销策略[J].中国商贸,2010,07(17):21-22.

[4]焦利勤.基于市场国际化的中小企业营销策略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7(05):42-43.

国际市场范文篇6

关键词:国际市场营销;跨文化障碍;影响;策略;华为公司

1国际市场营销中的跨文化障碍表现

企业走出国门进入国际市场,迎面而来的就是各具特色的异国文化,走进国际市场说到底还是进入具体的国家和地区。国际市场营销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抽象的名词,但是深入具体国家的营销则一目了然。在国际市场营销中,不同国家由于地理位置、历史背景、语言、宗教等因素导致文化属性存在很大的差异。从哲学的角度来说,物质决定意识,有什么样的物质就有着什么样的意识,相反地,意识对物质也具有能动反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指导着物质。简单来说,不同的客观条件决定着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属性,而不同的文化属性又指导着不同国家的人们采取不同的行为方式。国际市场营销中主要的跨文化障碍表现在语言、价值观、风俗习惯以及宗教信仰等。1.1语言不同导致的跨文化障碍。国际市场营销中遇到的跨文化障碍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语言不同引发的沟通交流以及理解上的障碍。由于地理历史等因素,不同国家都有着自己的语言和思维方式,语言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就会导致国际贸易中的交流沟通出现翻译上的障碍,而翻译障碍不仅会影响到品牌在异国的营销,甚至会造成国际笑话贻笑大方。比如可口可乐公司在刚开始进入中国市场时译为“蝌蚪啃蜡”,这种翻译首先没有体现出可口可乐饮料的任何特征和属性,也不具备任何的提示信息,让人摸不着头脑,从中华文化的角度来看,蝌蚪和蜡之间也不存在任何直接的联系。这种机械式的翻译让该饮料在中国并不受欢迎。后来改名为“可口可乐”不仅体现出了饮料可口的属性,还寄托了美好的祝愿,激发了消费者的购物欲望,故而打开了中国市场。1.2价值观不同导致的跨文化障碍。价值观是人们衡量善恶美丑的重要尺度,不同国家的人由于文化背景和地理历史等因素的差异,必然在价值观上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有的东西在一个国家很有价值,被认为是美的标杆,但是倘若换一个国家就不一定也得到肯定。因此,国际市场营销在打开异国市场之前,还是需要做一些准备的,对不同国家的价值观要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举例来说,美国人追求新奇和刺激,因此投放到美国的品牌广告要具备新奇和创新;日本人注重情感的交流和沟通,因此,投向日本的品牌广告要更注重深层次的情感共鸣;法国人追求浪漫和优雅,故而投放到法国的品牌广告要充分体现这一气息。简单来说国际市场营销要针对不同国家的具体价值观作出相应的调整,切记一劳永逸的执念,没有四海之内皆准的营销方式。1.3风俗习惯不同导致的跨文化障碍。风俗习惯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到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不同国家的风俗习惯存在差异自然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即便在中国境内,不同民族之间也存在着不小的文化横沟,更何况将视野投放到了国际市场。而风俗习惯是国际市场营销中最不易察觉也是最容易贻笑大方的环节,因为它涉及的内容着实过于广泛,让营销人员防不胜防。举例来说,某美国著名棒球帽企业将新推出的墨绿色棒球帽投放到中国市场并打着“绿色代表友好和平”的营销策略,但是最后该产品在中国基本无人问津,造成惨淡收场的结局。1.4宗教信仰不同导致的跨文化障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有宗教信仰,宗教信仰也成为不同国家的文化烙印之一,彰显着本国与他国之间的差异和区别。宗教信仰对于国际市场营销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能在营销中加入适当的宗教元素就能够利用宗教的力量作为召唤和吸引,打开一部分市场;相反的,如果忽视了宗教因素,不仅不能起到营销的效果和目的,甚至还会导致因敏感话题带来的纠纷和战争等。

2跨文化障碍对国际市场营销的影响分析

品牌的国际市场营销就是品牌进入具体的国家和地区进行深度的推广和宣传,最终达到占领当地市场的目的,在营销的过程中必然会和当地人以及当地的文化产生激烈的碰撞,因为文化不同造成的障碍是我们必须去面对的,同时国际市场营销人员更要深刻意识到跨文化障碍对于国际市场营销产生的负面影响。2.1跨文化障碍增加了国际市场营销的沟通困难。文化背景不同首先表现在语言文字的不同,而国际市场营销离开语言这道强有力的工具自然是寸步难行,其营销效果也如同断翅的雄鹰无法实现当初的宏图大业。语言文字的不同实际上不仅仅是字面意义的不对等,更涉及到文化背景、社会风俗、思维方式的不对等。因为语言文字作为一种文化,是社会现实的映照,社会现实的不同自然也会体现在语言文字上。这种语言文字的不同造成了交流的很多困难,给翻译带来了很多难题,经常无法实现双方意义上的彻底汇通,尤其在面临深度交流的时候,往往会由于文字深层意思的无法准确表达造成自身意义的无法传达。而文字游戏是营销的常见手段之一,在沟通不达的情况下玩文字游戏就显得不切实际,还存在着弄巧成拙的风险。2.2跨文化障碍容易诱发国际市场营销中的文化冲突。国际市场营销的过程中,本国人与他国人之间的沟通必然会涉及到文化层面的内容,由于根深蒂固的文化背景在无时无刻起着作用,持有不同文化背景的群体往往都会认为自身的文化更具有优越性,这是文化自豪感带来的结果,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这种优越感放大就会产生文化冲突,比如当今国际社会上的种族主义就是明显的文化冲突案例。企业在具体的国际市场营销中如果无法规避文化冲突,不仅会造成营销不成功,甚至还会让企业背下严重的罪名,影响企业的口碑。2.3跨文化障碍加大了国际市场营销的调研难度。营销调研的目的和重要性无需赘述,它是企业打开新的国际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也是企业在进入新的国际市场之前必须要做出的准备工作。企业调研主要是为了获取企业需要的市场信息,包括当地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等,同时也需要获取和企业产品相关的信息,比如企业产品在该国家的需要程度、当地人的购买力、当地同类产品的其他品牌及其占有率等。这些信息对于企业的定位、营销和供应都有着直接的联系。然而,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跨文化障碍的存在导致企业调研的难度加大,获取准确信息的难度也提升,很可能由于各方面原因导致信息的错误。

3国际市场营销中跨文化障碍的应对对策——以华为为例

由于跨文化障碍的存在,国际市场营销变得十分棘手和被动,也面临着重重困难,但是世上无难事,所有问题都会有解决措施的。华为公司自成立以来不过数十年的时间,但是凭借着自身优秀的营销战略和国际战略,现如今已经成为全球知名的通讯设备供应商,而其独具特色的“狼”文化更享誉中外。在面对跨文化障碍时,华为公司也从细节出发,采取多重方式具体解决问题。3.1采取多种途径进行品牌营销。品牌是一个企业的名片,是企业开拓市场、占领消费者的基础,一个不具备品牌的企业是不可能持久下去的,其发展壮大更是天方夜谭。华为公司之所以能够走到今天这一步,品牌效应的追求和树立是功不可没的。为了进一步打开国际市场,华为公司改变了传统的低调形象,在海外不同国家展开疯狂的宣传,极为高调和主动,其目的路人皆知,就是为了打开知名度,将“华为”的形象深入海外国家消费者的内心。但是这种主动高调的宣传模式并不应用于所有的企业,因为这种宣传模式所产生的成本不是一般企业能够承受的住的,华为公司之所以能够采取这样的模式进行宣传主要还是依托了自身雄厚的经济实力。这种强有力的宣传方式使得海外消费者被动受到了华为的影响,知名度也逐渐打开,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由于企业不知名造成的市场占有率不高的问题,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由于文化差异造成的品牌接受度低的问题。3.2循序渐进,逐渐适应国际市场。作为外企,想要势如破竹地占领一个新的国家市场是十分困难的,出于民族自豪感,人们往往更加青睐于本土产品。因此,进入新的国家市场时,不能浮躁,要有耐心,像春雨一样循序渐进走进去。华为公司在打开新的国家市场之前做出了很多详细的准备:首先,华为公司会对各个国家的经济环境进行了解,掌握该国家的经济体制、通讯设备的市场需求、该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国民收入、运营商的网络基础等。掌握了这些信息后根据具体的现实做出相应的战略部署和调整;其次,华为公司对于不同国家的人口环境也会做出调查,所谓人口环境大体上来说就是不同国家的人口数量、男女比例、各年龄段人口数量及比例出生率、死亡率等。人口环境因素是影响企业进行战略部署的重要参考因素之一,比如华为将发展中国家的重点摆放在俄罗斯和南美地区就是因为这两部分地区的人口数量大,青年人口基数高,对于手机等通讯设备的要求也就相应地更高;最后,华为十分重视文化建设,对不同国家间的文化差异和冲突进行全面的了解,尽量尊重不同的文化背景,同时也尽量规避文化冲突。3.3采取多种本土化营销策略。所谓本土化策略就是将企业文化和当地文化充分融合,给人一种该企业就是本国国产企业的错觉,企业采取本土化措施的原因之一就是为了消除文化壁垒,进一步抓住当地市场,减少贸易障碍,甚至能够享受到更多的公民待遇和当地的优惠政策。为了进一步将优质产品推向当地,华为公司在不同国家都建设了会展中心,让消费者能够和本企业的最新产品保持紧密的联系,同时也将最新产品直接展现在消费者面前。一方面会展中心的展品往往是华为最新最高端的产品,和市场上其他产品相比的话,优点更为突出,这样就会给消费者提供良好的企业形象,进一步抓住新的消费者;另一方面,会展中心为华为提供了更多和当地人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让华为更加深入了解到当地人的诉求和愿望,对于产品的后期调整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和指导。

参考文献

[1]周宇东.华为公司的营销策略和跨国战略[J].现代营销,2015(11).

[2]蔡琪梦.市场营销策略在企业走出去过程中的应用分析——以华为为例[J].商,2016(9).

[3]娄鹏宇,谭雯.文化影响下的企业国际营销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06(10).

[4]欧阳飞雪,陈韶荣.文化差异对跨文化营销方式的影响及其对策[J].管理观察,2009(9).

国际市场范文篇7

关键词:体验营销国际市场营销应用

经济全球化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两方面的影响:一是从企业生产的角度看,经济全球化意味着生产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重新配置。二是从消费的角度看,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商品市场上国际间障碍的逐渐消失。所以国际市场营销是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模式也在发生变化。在国外产生了一种新的消费需求—体验需求,体验需求正引导越来越多企业的关注,它为企业创造新的营销机会,是企业未来进行国际市场营销一个潜力巨大的新领域。

体验营销的内涵

体验营销是指企业通过采用让目标顾客观摩、聆听、尝试、试用等方式使其亲身体验企业提供的产品,让顾客实际感知产品的品质和性能,促使顾客认知、喜欢并购买这种产品,最终创造满意交换,实现双赢目标的一种营销方式。在产品和服务日趋同质的今天,如何吸引新顾客和保留老顾客成为营销的首要任务。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关注体验营销这种新的营销思维,通过向顾客提供各种体验来提高经营绩效。

从消费者心理学角度看,“体验”是理解体验营销的前提。消费心理认为,体验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心理需要,每个人或明或暗,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心理需要。企业的成功营销就是要满足消费者这种心理需求,给消费者这种体验。体验就是企业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围绕着消费者创造出值得回忆的活动。体验是个人的心理感受,是人们受个别事件的某些刺激的响应。企业通过一定的营销活动,在购买前、购买中、购买后为消费者提供一些真实或虚拟的个别事件,通过消费者对事件的直接观察或是参与,使消费者在意识中产生美好感觉。这种美好的感觉是超越一般经验,认识之上的那种独特的、高强度的、活生生的、难以言表的瞬间性的深层感动。体验营销在方式上是一个大胆的创举,因其具有的优越性而被越来越广泛关注。目前,体验营销逐渐成为全球营销的核心内容,越来越受到企业青睐,并成为企业用以“拉近”同消费者距离的一种重要营销手段,以便能够在未来的营销领域中领先一步,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获得优势,立于不败之地。

体验营销与传统营销的区别

在产品或服务的特色上的区别。传统营销主要强调产品的功能强大、外型美观、价格便宜。而在体验营销中,企业提供的不仅仅是商品或服务,它提供最终体验,并充满了感情的力量,给消费者留下了难以忘怀的愉快记忆。消费者不再限于购买实实在在的产品以及购买产品后所获得的美好体验,而是更加侧重于在消费过程中甚至企业生产过程中所获取的一种情绪上、体力上、智力上,甚至精神上的“美好体验”。

在产品的效应上的区别。传统营销在很大程度上仅专注于产品的特色以及产品带来的物质利益,认为国际市场上的消费者进行的都是理性消费。按重要性、实用性原则衡量产品的功能,判定产品“比较优势”,从而选择整体效用最大的产品。体验营销不仅仅为消费者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还要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的体验,从生活与情境出发,塑造感官体验及思维认同。以此引起消费者的注意,改变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并为产品找到新的生存价值与空间,让消费者在广泛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检验消费体验。与现有产品分类和竞争市场界定相比,体验营销考虑的不再是单个具体的产品,而是整体消费过程给消费者带来的相关体验。根据消费体验的相似性来确定产品类别和竞争市场的方法,改变了企业对市场机遇的看法,延伸了依照产品来分类的概念和竞争市场的范围。

在消费行为上的区别。传统营销关心的是如何说服消费者购买,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不太关心,特别是购买之后的问题就变得无足轻重。而体验营销认为消费者是理智的感情动物,消费者在进行具体的消费品的选择时,以对产品的直观、感觉、情感、主观偏好和象征意义作为消费选择的原则。在既定的产品客观性能的前提下,产品的外观、形状、款式、体积、色彩等感性特征以及产品品牌价值和符号象征成为产品选择的首要考虑因素。体验营销既注重产品所引起的感官愉悦,也强调产品形式是否符合消费者的品位、理念、价值和偏好,这时的消费实际上就是一种心理和精神性的消费。体验营销在国际营销中的应用策略

“享受”型营销策略,即以享受不同生活方式为目标的体验营销。在国际市场上,不同的人其生活方式也不尽相同,如有寻求冒险和挑战的,有追求豪华与尊贵的,有钟情无拘无束的,有喜欢平淡与安逸的等等。但无论哪种生活方式,都体现了人们对某一种目标的向往和追求。体验营销要求企业在从事国际市场营销活动时,应根据不同国家与地区的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和趋势制定不同策略,最好成为新生活方式的创造者和推动者。

“娱乐”型营销策略,以满足顾客娱乐活动为目标的体验营销。以满足顾客娱乐活动为目标的体验营销是通过愉悦顾客而有效地达到营销目标。人们生来都愿意寻求欢乐并避免痛苦,几乎没有人会排斥促使其开心大笑的娱乐瞬间,所以企业可以巧妙地把营销寓于娱乐之中,通过为顾客创造独一无二的娱乐体验,来捕捉顾客的注意力,达到刺激顾客购买和消费的目的。近几年来,在国际市场上兴起的娱乐购物、娱乐化零售和娱乐性促销活动,就是体验营销策略的表现之一。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它改变了传统营销活动中严肃、呆板的形式,使促销变得亲切、轻松和生动起来,因而比传统营销方式更能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审美”型营销策略,即以迎合顾客审美情趣为目标的体验营销。以迎合顾客审美情趣为目标的体验营销就是通过知觉刺激,而让顾客受到美的愉悦、兴奋、享受与满足,从而有效地达到营销的目的。企业在国际市场营销中,可以通过选择利用美的因素,如色彩、音乐、形状、图案等,美的风格,如时尚、典雅、华丽、简洁等。再配以美的主题,来迎合消费者的审美需求,诱发消费者的购买兴趣并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在产品或服务越来越同质化的今天,这种营销能够有效地吸引消费者的目光,实现企业及其产品服务在市场上的差异化,从而赢得竞争优势。

国际市场范文篇8

关键词:互联网+;教学方式;改革

“互联网+”是指利用互联网思维和现代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作为创新要素来实现传统产业升级,发展新业态。“+”代表互联网对其它各行各业的催化、融合,当“互联网+”遇上教育,意味着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使教育更加均衡化,教学更加个性化,管理更加精准化,决策更加科学化。2015年总理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1-3]。国际市场营销作为与国际市场接轨的重要活动,教学中涉及到金融、IT等多行业知识[4-6],如何把这种新思维引入到教学中,成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个全新课题。本研究以“互联网+”为背景,将互联网与教育相加,对国际市场营销课程进行改革,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和手段,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改变传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国际市场营销教学内容的特点

1.1开放性

国际市场营销涉及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习俗,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等多方面内容。各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市场需求千差万别。只有充分了解各国市场影响因素,才能使企业在国际市场营销中取得有利的地位。因此,教学内容具有极大开放性[7-8]。

1.2复杂性

构成国际营销系统的参与者既有来自本国的,又有来自东道国,还有来自第三国的,它们比国内营销更为复杂。企业面对这些复杂的营销环境。必须准确的找准自己的定位目标,与竞争伙伴之间一定要合作发展,才能达到双赢局面,这也反应出国际市场营销教学内容及其复杂。

1.3灵活性

当代的国际市场营销,均采用市场化运作,其过程存在一定变数,营销中要随时调整营销策略,满足市场需要。因此,教学内容具有灵活性。

2国际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2.1教学方法改革成果不显著

目前,对市场营销课程进行过教学改革,采用了启发式、汇报式的教学方式,但还是以讲授式的教学为主,多数时间在讲授基础知识。课堂中的相关案例分析,也多是从理论到理论的分析,虽然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知识,但是缺少灵活运用的能力。

2.2教师市场化思维缺乏

国际市场营销课程需要任课教师具有市场化的视野、宽广的知识结构,要对现代管理有深刻的认识,对营销理论和实践有深刻的把握。而现实却是从事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的一线教师,多数经历从学校到学校的成长轨迹,缺乏市场化思维。

2.3教材内容更新速度较慢

目前教学中可选用的教材版本较多,但是,各版本教材的差别并不大,内容体系比较相似,教材偏重理论,虽然具有一定案例,但多数是对理论知识的拓展,缺少对案例的分析讲解,而且,案例的更新也相对之后,如2016年三星note7召回事件,是当年国际市场营销的大事件,如果教师不在课堂上单独列举,学生并不一定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并进行分析。

2.4现代信息技术使用不足

多媒体技术属于现代化信息技术,其优势是直观、生动、可以将抽象的内容尽量变得具体,是辅助教学开展的重要工具,但是教学中教师仅是将教学内容用多媒体的形式简单展示,虽然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教学,但是,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对网络以及其它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更是少之又少。

3国际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3.1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互联网+”时代,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多样而开放,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不能适应当代国际市场营销的需要,在大数据库时代,教师应多利用互联网共享现代化教学源,将知识更为直接的展现给学生,从多种感官通道吸引学生,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时如果遇到问题,也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利用互联网查阅资料,解决相关问题,获得更多的知识。将全世界最优秀的市场营销课程资源运用的教学中,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为师生提供更为便捷的学习途径和交流平台,培养学生的国际市场营销理念,为学就业提供保证。

3.2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

传统教学方式存在一定弊端,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互联网+”引入国际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充分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将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引入到教学中,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将教学分成两个部分:第一为线上学习,第二为线下教学,首先让学生在线自学基础知识,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在线讨论解答,共性问题作为线下学习的讨论讲解内容。这种启发式教学,学生拥有充分的表达机会和空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和记忆,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培养的人才能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需求。

3.3完善网络教学平台

传统的教学课堂时间有限,教学内容有时很难全部完成,甚至要压缩完成,完善网络平台功能,注重在线学习与交流,这样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可以充分利用平台资源解决,如相关资料不能解决,同学们之间可以相互讨论或直接与教师沟通,这样可以实现因材施教,确保教学进度,激发学生创新及应用能力。网络教学平台还具有一定的分析、监督功能,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规定的学习时间里,通过签到、选人、提问等功能实现对教学参与的监督,同时也可以对学习进度、状况通进行统计分析。

3.4构建新型教学评价方式

“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评价应充分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考虑评价的多元性,注重过程性评价,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诊断性评价,随时监控学习过程,调整学习方法和教学内容,促使学生掌握并能熟练讲解、运用教学内容。考核标准应该多元化,如线上学习以利用出勤时间,学时长,问题回答准确度等评价,线下学习可以利用小组评比、课堂汇报、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标准进行评价,实现课堂上的双向互动,这种翻转课堂的方式,符合现代教育潮流,可以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3.5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里,教师课讲的精彩、内容深入浅出就可以评价这名教师讲课水平高,在“互联网+”的时代,教师讲课水平固然重要,但它只是评价的标准之一,而教师对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掌握程度、教学团队的建设能力、教学改革创新能力等方面,也在逐渐成为重要的评价指标,这些都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这里要求做到如下几点,第一,提高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掌握能力;第二,教学中教师应进行教学方式改革,提高专业教学法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第三,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结论

国际市场营销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国际化营销视野的培养,没有真正发挥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基于“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对课程教学进行改革,通过“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实行慕课、翻转课堂相合,打破原有的教学方式,教学中围绕学生开展教学活动,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按照学生的掌握情况安排在线学习进度和线下讨论内容,着重解决实际问题,给予学生更多参与和思考时间,使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得到提升。

作者:赵珈瑶 葛洪英 单位: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李玮.“互联网”背景下《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6(2):65-68.

[2]杨兴华,李刚.“互联网”背景下《市场营销》教学改革探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2):228-229.

[3]李凌.“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和实施[J].对外经贸,2015(11):143-145.

[4]金龙布.国际市场营销课程实践性教学探索[J].大众科技,2012(2):184-186.

[5]胡玉霞.国际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析[J].山东纺织经济,2013(5):100-101.

[6]刘亚杰.关于高职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的改革思路[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5):59-63.

国际市场范文篇9

双语教学或双语教育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两种语言(通常指英语和汉语)作为媒介的教学,尤其是第二语言或外语作为教和学的媒介教学。对此,欧盟采用的英文表述contentandlanguageinte-gratedlearning(学科内容与语言整合)能更好地反映双语教学的本质特征:学科内容与语言技能的整合学习。双语教学的核心理念是将语言学习与学术内容领域相结合,将教学重点从语言学习转移到以语言为媒介的具体学科内容学习上。通过将语言和专业知识的结合,一方面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学习和掌握,另一方面提高他们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如何展开双语教学,不同的高校根据自己的师资情况、学生的实际水平及专业和课程的特点,在课堂教学、教材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设计。通常来说,双语教学有三个不同层次:一是半外型,即采用英文原版教材、中文教学、中文评价;二是混合型,采用英文原版教材、中英文混合型教学、英文评价;三是全外型,采用英文原版教材,进行全英文授课,学生的学习与实践也是全英文进行[1]。通过双语教学的广泛推广,为培养国际市场营销学人才打下了坚实的语言与知识相结合的基础。在实际教学中,笔者主要从市场需要和学生实际素质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的语言和专业知识基础,采用半外型和混合型结合的方式,选用英文原版教材,并结合一定的中国市场营销特色案例,中英文结合讲解,难点重点的部分使用中文评述,对学生学习和实践要求运用规范的商务类英语。

二、《国际市场营销学》培养国际化商务人才的重要性

(一)市场对复合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近年来,随着国际化经营模式的形成,来自国内及国际市场的竞争和挑战日益激烈,对于同时具有语言能力和专业背景的人才需求也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愈演愈烈的就业市场上,单一的具有良好语言能力或者深厚专业知识的学生,越来越难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随着开展国际性业务企业的增加,对人才需求也从对相关专业的重视发展成为对综合能力和实践经验的重点关注。因此,如何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国际化商务人才,成为各个高校必须面对的一个紧迫课题。国际市场营销学作为商务英语专业的必修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综合性学科。通过对市场营销规律及活动过程进行研究,对多种传统及新型营销模式的探索学习,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从而指导企业合理规划设计市场营销方案,让产品真正走向市场、走进市场。一方面,在专业知识上,需要学生掌握市场营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在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如何将不同的政治、文化、法律与营销实操相结合;另一方面,需要培养学生过硬的语言能力,帮助他们掌握外语环境下商务沟通、交流的技巧,并能胜任相关的商务接待、翻译及洽谈。由此可见,国际营销学作为一个跨学科的专业型课程,应以培养应用型复合人才为导向,培养学生以扎实的语言基础为平台,掌握丰富的营销知识,同时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自主创新能力。而现阶段,各高校对国际营销学尤其是双语教学的教学模式仍处于不断的探索中。以教师单向传授的传统教学模式逐渐向学生参与为主的双向互动教学模式发展,不管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都有很大的改善。但受到师资力量匮乏、学生综合素质不平衡、商务环境不理想等因素影响,国际营销学专业在教学质量的提高上,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国际市场营销学》双语教学模式的课程特点

传统的《国际市场营销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主干课程,开设该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深厚的市场营销学技巧。然而,经管类专业的学生基本上是使用汉语学习专业知识的,所学的内容更多的是研究中国本土的市场营销,所以在频繁的高水平的国际商务活动中,这样的人才往往受制于语言,很难将自己的所学较好地运用在实践中。而新生的商务英语专业,作为一个跨学科的专业,其发展还未成熟。很多高校在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实践中,很难清晰地界定语言和专业知识的课程设置,往往会因为师资、课程设计等原因,造成专业和语言能力两方面的培养发生脱轨或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往往会更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而忽视经贸专业知识,或者语言与专业知识分开培养,而脱离了彼此的联系性,使得学生在毕业后,很难快速有效地融入当前的国际市场经济环境中。

三、《国际市场营销学》培养国际化商务人才的途径

(一)开展新型的《国际市场营销学》双语教学模式

1.课堂讨论式案例双语教学

《国际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需要结合大量的实际营销案例,通过深入研究讨论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掌握相关知识。首先,在案例的选择上,既要引入一些国外原版教材中的经典案例,一方面让学生通过对英文案例的阅读提高他们的英文阅读能力和使用水平;另一方面,可以让他们了解到不同政治文化背景下市场营销运作的差异,使用一些我国市场营销中较为经典的案例,联系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实际情况,指导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际运用相结合。其次,需要教师组织与引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案件的讨论分析中,在课堂上尽量使用英语进行案例分析和演示,使其能够加强语言和知识的结合运用,同时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将所学理论知识进行深化巩固,并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这种课堂双语讨论式的案例导入法,不仅能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而且可以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软件模拟式教学

软件模拟式教学是经管类专业实验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构造一个模型,利用计算机及网络平台,将现实营销中的复杂问题简单化,并以主要经营活动为模拟范围进行定量设置,学生在此范围内作出各种经营决策,而系统会自动计算模拟结果,给出相应的反馈。在这种模拟式教学中,教师应当起到引导和指示的作用,“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对模拟营销环境加以分析,并且大胆判断并做出相应的决策。这样的模拟式决策并没有“标准化”的答案去衡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分析做出完全不同却都符合市场的营销策略,如低价抢占市场份额或高品质高价格以获得极大的利润空间。这种教学模式把教学内容以模拟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并为他们设定相应的任务目标,以任务的完成度为考核标准,既帮助学生对所学基础理论加以巩固,又拓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真正学会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2]。

3.小组交互协商合作及presentation教学模式

交互协商,通常又称为对话互动,学生可以通过不断的互相沟通、互相协作下,建立起一定的关系,并以此形式共同完成一定的任务。将这种交互协商法运用到国际市场营销的双语教学中,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的交互协商学习搭建一个平台,按照教材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拟定相关的教学任务,比如分析营销环境,制定相关的营销策略,并在完成相关任务步骤的基础上,做出相应的市场营销报告。而学生可以5-6人一组,合理分工,共同协商,共同合作,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尤其在课堂讨论阶段,要求学生尽量使用英语交流,既要深入掌握营销学中的基本知识,又要突出国际市场营销中的国际性,辅导学生做出合理的英文营销方案并完成相应的报告论文。在论文完成后,以小组为单位,将本组的研究结果以pres-entation的方式在课堂上呈现。Presentation意为“陈述,展示”,在西方发达国家高校中,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教学模式。通过对一个话题或研究的准备,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对此话题及研究结果进行讲解分析展示。在国际市场营销学双语教学中,大量使用presentation教学法,不但能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成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通过上台进行全英文演讲,展示PPT等方式,有效锻炼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办公软件的应用。将“学习”与“实践”完整的统一,最终完成对本门学科知识的意义构建。

(二)《国际市场营销学》双语教学在课堂实践中的设计与实施

1.教学内容

根据市场营销学的学科需求,以基础市场营销方案为框架,笔者对教学内容进行选取,将整个课程具体细分为8个主题,具体内容为:营销的性质(Thenatureofmarketing);全球营销环境(Theglobalmarketingenvironment);消费者行为(Cus-tomerbehavior);市场细分及目标市场的选择与定位(Marketingsegmentation,targetingandpositio-ning);产品管理(Productmanagement);价格策略(Pricingstrategy);整合营销传播(Integratedmar-ketingcommunications);分销管理(Distributionmanagement)。

2.教学目标

根据市场营销学的教学特点,结合未来市场实践的职业需要,在双语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围绕“learnbusinessthroughEnglish”的教学目的,笔者将具体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专业知识掌握要求:(1)清晰理解整个市场营销学的框架及八个教学主题间的逻辑关系;(2)学会如何制定营销计划和战略;(3)学习如何做营销调研和掌握信息系统;(4)进入到现实市场中,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语言表达运用要求:(1)能看懂原版的国际营销学教材,将英文表达和专业理论有效结合;(2)掌握基本市场调研,完成全英文的营销策划书;(3)能就策划内容进行准确的英文说明及策划论证。

3.教学方法

双语教学模式下的国际市场营销学注重学生实际市场营销实践和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双重培养。因此,笔者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使用灵活的课堂教学方式。一是采取课堂讨论式案例双语教学。国际市场营销学实践性强的学科特征决定了案例教学在本学科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使用原版英文案例,既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到成功营销案例又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应用能力。通过Burberry,Beckham和BigBrother的案例,让学生们了解如何进行市场细分及目标市场的选择和定位;而Gorenje集团的“一万英镑冰箱与新的欧洲品牌”奇特案例则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产品与品牌的管理;IKEA宜家家居的分销管理享誉全球,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研究分析,加深对分销管理的理解。二是采取小组交互协商合作及presentation教学法。交互协商合作教学法可根据不同的教学主题,将学生分组,通过groupwork的方式,在课堂上开展全英文的互动式讨论或练习。例如,让学生们制作新产品的开发,从创意产生、创意筛选到最终产品商品化的流程,都以小组讨论,互相辩论的方式最终决定出方案,并小组推选代表以英文向全班对本小组产品进行说明。同时,以小组为单位,选取一家或几家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完成一份完整的英文市场营销报告的调研、制作及撰写。通过presentation的方式,将本组的营销理念呈现给大家。三是使用多元化的教学资源。除了选定的教材外,笔者向学生们推荐大量营销相关的书籍。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日新月异的营销市场环境。另外,多媒体、网络甚至电影、纪录片都是让学生更好了解营销世界的途径。例如,《Ingoodcompany优势合作》、央视制作的大型纪录片《华尔街》等电影或纪录片的片段都可以真实而直观地向学生展示一个真正的商业世界。四是设置多元化的考核模式。学生的学习成绩评定并不以单一的期末考试为主,通过多个学期的研究改进,笔者最终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模式进行成绩评定,其中平时成绩70%和期末成绩30%。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出勤5%、课堂参与度5%、英文案例分析20%及小组英文营销策划报告40%。而教师则通过课堂上对各小组案例分析结果及最终的英文营销报告予以点评指导的方式,帮助学生扎实掌握国际市场营销基本理念和如何将语言良好运用到实践中的能力。这样的考核方式多样化设置,可以减轻学生的期末考试压力,通过考查学生将语言运用到营销理论实践中的能力来实现语言性和专业性双重考核,并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课程结束后,笔者通过学生们在课堂的案例分析表现以及市场营销报告的制作和展示,可以看到,通过课堂互动等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学生们对营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是良好的,并且基于双语教学理念,在期末时,学生基本都能较好地将英语运用到营销实践中。双语教学为国际市场营销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但在教学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笔者以营销方案为基础,将整个课程划分成为8个主题,并辅以多元化的教学资源,打乱了教材原有章节的顺序并加入大量的教材外资料,让习惯依赖教材进行学习规划的学生们在教学初期感觉不适,对变动的教学内容和模式感到迷茫、紧张。因此,在学期初,学生与教师的互动较为被动。分组以自愿为原则,导致小组间的水平差距较大,组员的学习能力、参与程度参差不齐,有些小组态度认真,积极投入;有的小组消极怠工、责任划分混乱。对于互相学习、切磋、帮助、提高的教学目标没有最大化地实现。8个主题的难点重点划分不清晰。有的主题内容丰富,是教学中的重点,但实际理解操作难度都不大,花费大量的课程时间,影响了课程进度,但事实上学生早已掌握。有的主题内容单一,课时安排很少,但实际上,学生们觉得难以理解,对于掌握和应用该知识点都很困难。基于以上的问题,为了更好达到教学目的,笔者建议:首先,根据划分的8个主题,教师应该在课前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去搜集资料,了解到难点重点所在,并合理安排整个学期的课时分配。同时,在上课过程中,大量和学生沟通,对于难点主题,尽可能地介绍详细,并通过举例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们掌握该主题的知识点和运用方法。对于虽然内容丰富但实际易于理解的主题,尽可能简洁,不影响课程进度。其次,在学期初期,对学生详细讲解本学期该门课程的教学安排,通过对八个主题间的逻辑关系、重点难点把握、教学资源应用的详细说明,让学生们对该学科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有清晰的认识,减少初学的不适感。第三,参与到各小组的课堂讨论活动中,加强与学生们的课堂互动,并对各小组的营销方案制作给予最大的指导和帮助。对于积极主动的小组有效引导、积极反馈;对于消极沉闷的小组,要主动参与他们的课堂互动中,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并及时答疑解惑。总之,在我国高校国际市场营销学的双语教学改革中,如何改善教学课堂,将教学和实践相关联,将语言与专业相结合,培养出最适合社会需要的综合专业型人才成为我们亟需考虑的课题。

(三)提升《国际市场营销学》双语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思考

1.搭建专业发展平台,提高双语教师素质

我国的双语教学还处于起步阶段,各高校双语教学的水平和师资力量的建设参差不齐。作为双语教学的直接实行者,承担双语教学任务的教师应该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英语水平。对高校而言,应该探索如何为双语教师搭建一个广阔的发展平台,创造更多的学习培训和研修机会,提供更丰富的教学资源,促进其专业发展。对教师个体而言,一方面,教师要大力加强自己的语言应用能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双语环境;另一方面,要在专业方面进行自我强化,钻研国外高校的原版教材,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结合我国的实际市场营销现状,实现双语教学中语言和专业的有效结合。

2.明确教学目的

一个良好的教学,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明确教学目的。《国际市场营销学》双语教学是以培养全球化经济背景下,从事国际性商务活动的人才为目的。此类专业人才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语言基础以适应双语甚至多语环境下的沟通交流及具体业务的实施,还必须掌握并且能够真正应用相关的商务营销知识。鉴于此,双语模式下的《国际市场营销学》,其教学目的应当明确定义为“通过英语来学习专业知识”,即将专业内容与语言技能进行整合的方式进行教学[3]。

3.教材及配套资源的选择与配置

目前,各高校双语模式下国际市场营销学的教学中,对教材的选择并没有明确选择的方向。在教学实践中,部分高校会选择原版英文教材,让学生接触到最先进最前沿的国际市场营销知识,方便学生整体系统地把握国际市场营销的理论框架,“原汁原味”地获取国外学术信息。但原版教材也往往存在一些不足:大多数高校由于缺乏相关商务专业的先修课程的铺垫,使得学生缺乏足够专业知识基础,而原版教材的信息量又非常庞大,学生对于原版教材的理解非常有限;另外,原版教材往往是对国外本土化案例进行分析讨论,而缺少与中国实际情况相联系的具体分析。因此,随着双语教学的展开以及国际市场营销学的发展,部分高校组织编写了一些适合基础薄弱的学生学习使用的国际市场营销专业教材。这些教材都是在国外原版教学的基础上,将篇章结构做了修改、调整或删减,并辅以对应的中国市场典型案例分析,相关的配套资源也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4]。笔者在实际教学中,选用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等院校双语教学适用教材———两位国际知名营销学者戴维·乔布尔和约翰·费伊合著的《市场营销学(第三版)》。使用这一教材能帮助学生有效理解市场营销学的基本概念,同时可以阅读到大量的英文例子和真实案例,帮助学生掌握英语专业术语并良好地掌握英文理解营销学的基础知识。再者,通过大量的阅读,将英文案例与现实实践相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及使用能力,且熟练地掌握市场营销的技术和方法,将英语语言与营销学知识有效地结合。另外,在使用难度适宜的原版教材的基础上,笔者根据课程内容需要,将整个课程按照制作市场营销策划的主体架构,将原版材料内容予以调整,对其中的相关章节进行适当的增加或删减,并通过制作图像及影音材料,让学生了解中国国内的营销实例,并有效地同所学知识联系在一起。

四、结语

国际市场范文篇10

一、差异化战略

在欧美市场上,由于当地企业技术较为先进,竞争对手实力都是比较强的,联想并不能以技术和产品取得胜利。此时一个好的市场战略就显得无比的重要。联想在欧美等一些比较成熟的市场,针对大客户这一方面建立起差异化的营销策略,采取适合大客户的营销策略和产品设计。联想的差异化战略也是对IBM公司大客户战略的一种延续。联想的差异化战略还针对特定人群,例如,迷你笔记本是目前笔记本市场最受欢迎的一类产品,联想采用迷你笔记本创新营销模式,其IdeaPadS9/S10主要定位于大学生和年轻白领,提供了有线、WiFi、“蓝牙”和移动上网等4种网络连接方式,可轻松实现“永远在线”。通过稳固特殊消费群体,联想占领了海外的部分市场。联想通过在海外市场上选择差异化战略使自身走向国际化。

二、人力资源国际化

企业要走向国际化必须实现其人力资源的国际化。2004年11月9日,联想集团主席表示在联想的国家化进程中是比较缺乏国际化人才的。联想一直都在为人力资源的国际化做着不懈的努力。首先,联想寻找具有国际管理能力的国际管理者,2005年12月,联想聘用前戴尔高级副总裁出任CEO一职;2006年请微软前高管肯尼思.迪佩特罗担任公司人力资源部门高级副总裁。联想改变启用内部人才的策略,实现人才本土化、国际化。这更有利于把握国际的市场信息、节省开发人力资源的成本。其次,联想加强对内部员工的培训。为了适应国际化,联想集团的董事长杨元庆宣布联想的官方语言为英语,也对员工的英语水平做了培训,这就方便不同国家员工之间的沟通,节省沟通管理的成本。再次,联想吸引了一大批优秀的国际型人才,为自己的国际化发展做好了充足的人才准备。不难看出联想的国际化进程里是非常看重人力资源国际化的。一个优秀的跨国企业必然要有效用的人力资本,联想人力资源国际化的战略给那些力图走向世界的企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三、优秀的企业文化

美国管理大师NoelTichy认为,企业作为一种活的非自然生物体,与生物一样有自己的遗传基因,正是这个基因,决定了企业的基本稳定形态和发展、乃至变异的种种特征。联想优秀的企业DNA就是有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首先,企业管理层重视国际化的发展,一直都在努力寻找联想走向国际化的道路,并逐步实践。其次,联想有着良好的沟通环境,这能使得人力资本更好的发挥其作用。虽然,联想优秀的企业文化目前还不足以支撑联想的国际化,但也为它的国际化做出了不小的贡献。联想的健康的企业文化是使他可以很好的适应市场风险,整合各方面资源,提升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

四、利用中国的国际化进程,进一步迈出国际市场营销步伐

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奥运TOP赞助商联想集团的梦想是:让世界关注联想。联想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官方合作伙伴,其创新设计中心主创的“祥云”火炬走遍全球,联想奥运战略由此启动。联想的奥运计划帮助联想击败了很多对手。同时联想还把参与“世博”作为其规划许久的市场战略。其管理者透露,早在北京奥运会举办前,联想便开始了“世博”项目的“攻关”,一是这是作为民族企业的责任,二是决不能错过这个展示联想技术与方案实力的机会。可见联想长久以来都极其的重视抓紧机会,以完成其建立跨国大企业的目标。

五、国际市场营销与“双业务模式”

企业要想走上国际化的发展道路必然要有一个具有特色的营销战略。“双业务模式”就是联想的特色战略。联想采取关系型客户模式和交易型客户模式,即联想把客户分为商用群组和消费群组,而在每个群组,又分为笔记本营销部以及台式机营销部。在市场前端除了大客户部维持不变外,其他部门都组建为新的渠道市场部。这种“双业务模式”不仅使联想更加贴近客户的需求并吸引到更多客户,也为后来联想全面向Think及Idea双品牌切换打下基础。联想的“双业务模式”是极其成功的,在印度市场有增长70%利润的例子。

六、品牌标识国际化

2003年集团全球品牌新标识切换项目正式启动,LENOVO从此取代LEGEND成为品牌走向国际化的新标识。切换品牌标识的直接原因是国际化的需要。要国际化,首先需要一个可以在世界上畅通无阻的、受人喜爱的英文品牌,但LEGEND这个英文名称在国外很多国家已经被注册,品牌新标识切换为未来公司业务拓展做好先行部署。品牌标识切换仅是国际化进程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步骤,进军海外不仅需要在品牌方面做好准备,更为重要的是在业务方面提高自身的水准,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

七、把本土市场作为坚实的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