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投机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9 19:21:26

过度投机范文篇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君子不言利”的传统观念发生了彻底改变,我们借鉴西方经济发展的做法,有必要重新认识投机行为,鼓励适当的合法投机,发挥投机在经济生活中的积极作用,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服务。同时,我们应该通过立法坚决禁止非法投机,使其不得有生存的土壤。但在中国股票市场发展进程中,过度投机问题却令人深思。

一、过度投机及其表现

单纯的投机行为是有害的,因而在证券市场上必须将投机行为圈定在一定范围之内,否则就会产生过度投机。由于股市价格取决于股市供求,大量投机行为及过度投机不仅会使股市价格变化莫测、波动频繁,而且还会引起社会财富的不合理转移,从而导致社会分配不公。同时,如果投机者争相购入大量证券,导致价格过高地脱离其内在价值,使社会名义财富远大于其实际财富,就会引发泡沫经济。股市投机泡沫是指由追逐价差利益的股市投机行为而导致股票价格偏离其基本值持续上涨的现象。即在—个连续过程中,初始的价格上升使投资者产生价格将进一步上升的预期,从而吸引以追逐价差利益为目的的新的投资者进入,并继续推动价格的上升,直至泡沫破灭。股市投机泡沫的特征是股票价格偏离其基本值长期上升和随后的暴跌。在投机泡沫增长过程中,投机泡沫的变化成为决定股价变动的主要因素,形成越来越高的收益,并最终导致泡沫破灭股价下跌。泡沫增长过程中正的收益率占优势会导致收益序列正自相关。投机泡沫使得反常收益增多,因而收益序列表现为尖峰后尾分布,从而过度投机激烈。

二、我国证券市场过度投机的识别

2002年,中国个人投资者股票市场开户数为6884万,仅占12.8亿总人口的5136%;到了2003年12月,这一数字增加到7025.41万;2006年到8736.23万,而仅2年的时间到2008年,开户数突破1亿大关。股市如火如荼。然而,这种“繁荣”的背后却隐藏着过度投机,由于投资者进入中国股票市场与日俱增,然而我国证券市场规模不够壮大,层次结构复杂、法律制度的不健全以及政府的过度干扰,从而促长了过度投机。

目前通行的衡量证券市场过度投机的方法主要是采用指标法,采用的指标重点有三类指标,分别是市盈率、换手率、市净率等。

(一)市盈率

市盈率即该股市场价格与年度收益的比值,其公式为:市盈率=每股价格,每股年度收益。目前美国、英国、韩国、中国香港等成熟股市的市盈率大约在10至20倍的区间内波动,考虑到新兴市场的成长性,新兴市场合理的市盈率为30倍。而近年来中国股市的波动区间为20-60倍,明显偏高。单从上市公司未来盈利增长来看,现在的股价水平缺乏支持,股市总体估值过高,泡沫特征明显。A股市场从2005年中的低点回升以来,市盈率不断提升,现在远高于其他新兴市场。

(二)换手率

换手率即周转率,它是一定时期内股市总成交股数与总流通股数的比率,其公式为:换手率=成交股数,流通股数×100%。换手率是衡量股市是否存在投机的另一重要指标。若这一指标过高,则表明过度投机明显。2006年以来我国股票交易换手率节节攀升。国际上成熟市场的长期换手率多在100%~20(3%之间,而印度、中国台湾地区等新兴市场的换手率也多在300%左右,然而中国的换手率明显高于其他市场,很多时候数值都超过500%。

(三)市净率

市净率的计算方法是:市净率=股票市价,每股净资产。一般来说,业绩优良的股票其市价可以大于其净资产,但市净率应该在两倍以下。如果市净率高于3倍,则偏离实际价值。我国市净率达5倍左右,说明市净率偏高。

从全球各主要指数的平均市净率的变化趋势来看,美国、英国、日本等成熟市场的市净率大约在1.5~3倍的区间内波动,每一个指数的市净率均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区间。相对而言,我国沪深两市市净率在一年半的时间内从不到2倍上升至5倍以上的水平,大幅度高于除印度以外的全球其他主要市场(印度市场的市净率遥遥领先于全球各主要市场)。同时我国净资产收益率平均12.1%,而印度的净资产收益率平均达到21.7%,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资产收益能力明显低于印度。高市净率与低净资产收益率说明了我国股市比印度更不具有投资价值,我国股市的火热多有投机成分。

三、我国证券市场过度投机的危害与成因

(一)过度投机的危害

证券市场存在过度投机现象会引发很多方面的负面影响,存在着诸多危害。我国证券市场过度投机所导致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过度投机导致股市偏离正确的轨道。我们进行股份制改造和建立股票市场的一个基本目的,就是通过公司制改造,建立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使企业的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但当投机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的时候,大家都把炒作当成盈利的途径,投资者(股东)谁都不去关心企业的经营状况和企业的发展,股市就会偏离正确的轨道,成为和冒险者的乐园。

第二,过度投机导致股价暴涨暴跌,给社会经济造成巨大冲击。从市场经济形成的早期出现的“南海泡沫事件”和“密西西比泡沫事件”,到20世纪下半叶日本股市出现的暴涨、暴跌,每一次股市的过度投机都给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第三,不利于股票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资本市场的天职就是通过竞争机制和价格机制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配置,一个健康的股市能够提供最优的导向,把社会资源引导到发展前景好、效率高的行业和企业中去;但是,过度投机却会窒息股票市场的优化资源配置功能。

第四,严重损害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在过度投机股票市场上,真正获益的只是少数有内幕消息、资金雄厚的超级主力,他们通过虚买虚卖、内幕交易等方法操纵股市、获取暴利,而中小股东由于信息不全,势单力薄,往往是损失最大的群体,“杭萧钢构事件”和“刘芳事件”就是典型案例。

(二)我国证券市场过度投机行为产生的原因

1.市场方面原因。首先,证券市场交易信息不对称。一方面是因为我国证券市场交易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上市公司没有形成及时、准确地公告各种信息的自觉意识,交易所、证监会等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方面的要求不严格、不全面;另一方面,上市公司和投资机构相互勾结,故意隐瞒信息或披露虚假信息,以满足自己获取过度投机超额利润的目的,而普通投资者由于无法全面掌握上市公司的信息,为防范风险,则只能以短线投机为目的来进行操作。

其次,现象严重。通过编制虚假的财务报表,进行虚假的资本和资产置换等手段,将本来根本不具备上市资格的公司包装上市,上市公司则把其中一部分股票以内部职工股的名义分配给上市审批中的官员。普通投资者却以新上市公司的股票问题少、包袱轻等原因而踊介入,结果却发现是千疮百孔的烂公司,上市公司的诚信在投资者心中大打折扣,投资者只能选择投机。

再次,监管体制不健全,监管不到位。我国现在已经初步建立了监管证券市场的法规体系,建立了投资机构内部监督、行业自律性组织管理和政府行政法律监督组成的多层次市场监管体系,但实际运作不很乐观。首先,某些法律出台滞后,往往是出了问题后才加以补救,却很少有事先加以预防的相关措施。其次,证监会在管理力度上也有一定的问题,存在过“照顾一时行情,顾全大局”的思想,被投机分子利用。最后,某些股市政策出台把握不准,往往造成股市过度动荡,提供炒作素材。

2.企业方面原因。我国证券市场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其根源在上市公司。由于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低下。并且没有有效的监管机制,投资者很难将股市当作投资场所,只能将股票当作投机工具。上市公司是证券市场的主体,是证券市场的基石,上市公司业绩没有得到认可、诚信形象没有得到改善,证券市场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繁荣和持续的发展,市场各方的利益就得不到根本的保障。

第一,我国上市公司质量低下。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着质量低下、经营业绩整体下滑现象,出现平均每股收益逐年下降,亏损面不断扩大的问题。不分配的公司越来越多,有些公司上市不久即丧失配股资格,甚至出现巨额亏损。ST、PT公司逐年增加,仗着稀有的壳资源,绩劣公司让人产生“重组”的无穷想象,股价越炒越高,吸引了大量资金流人,绩优公司反而少人问津。这就造成了股市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被严重扭曲,投资理念遭到无情挑战,股市风险不断积聚,促使投资者不敢长期持有公司股票,只能改投资为投机,以保证其收益。我国上市公司整体在行业结构上未体现应有的先导性,低技术水平、低附加值的产品占据主导地位,募集的资金多是投向市场已饱和的传统产品,甚至是处于衰退期产品的规模扩大上,投资和生产在低水平上重复,导致大量资源的浪费。一些公司追寻多角化经营,但主业不突出,难以形成经济规模,也不利于集中较大的资金进行技术创新。一些公司在上市后一改当初招股时对募集资金投入项目的急迫和种种承诺,纷纷出现频繁变更募集资金的投向,或募集资金投入缓慢和投资无方向的问题。还有一些公司将募集资金用于国债投资、委托理财和银行存款,这势必降低公司资金的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使公司逐步忽视实质性的生产经营活动,淡出实体经济领域,从而降低给广大投资者的回报,增加股市风险。

第二,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不完善。中国企业改革仍然是整个经济改革的中心环节,上市公司在实行股份制改组时,将其骨干或优质资产剥离出来改组为股份公司,而将企业余下部分组成“集团公司”,再由政府授权所谓的“集团公司”,代表国家持有股份公司的国家股股份。实际上国有资产所有者仍然“虚置”,公司的最大股东,仅仅是国有资产的者而并非是真正的所有者,在其背后仍然缺乏所有者有效的监督和约束。由于所有者和者之间的目标函数不完全一致,者又拥有企业的控制权,因而者就可能会利用制度上的缺陷以所有者的授权从事损害所有者利益的活动。而由于上市公司国有股份所占的比重过大,并且不能上市流通,广大中小股东受到了与会股东最小持股数量的限制而无权参加股东大会,不能行使自己的表决权,对于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无法进行有效的约束,而掌握内幕消息的人能够根据这些信息进行投机操作而获利。公众方面原因。证券市场开放以来,许多投资者认为证券市场就是暴富场所。这种心理导致很多投资者往往不看重长期投资利益,而一味地追求短期投机以牟取暴利。而且,目前许多投资者金融证券素质低、风险意识差,不能对市场进行理性的分析与判断,只是跟着少数人追涨杀跌,盲目跟随,这样就更加剧了市场上的投机行为。

四、改善我国证券市场过度投机问题的措施

(一)加强和改善证券市场的监管

首先,应建立完善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制定信息披露标准,以杜绝机构利用消息垄断操纵市场,为规范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行为制定好游戏规则,保证外部投资者公平获得信息的权利,尽量减少投资者和经营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实施强制性定期披露频率,改半年一次为每季一次,如有可能改为每月一次。也可以扩大信息披露内容与范围,增加报表的披露性和董事对报表的披露责任。其次,要大力加强证券监管,规范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行为,严厉打击操纵市场、内幕交易和虚假陈述等违法活动。对上市公司违法披露信息,故意隐瞒或歪曲重要信息的行为严加惩罚,使会计信息公开、有效、充分地反映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第三,加强对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中介机构的监管,使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与加强监管的工作相互促进。规范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行为,强化注册会计师的风险意识,对出具违法、违规审计报告、验资报告的要严肃处理。完善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建立中介机构的资质认证与诚信评级制度以及违规处罚制度,对违规行事的人员和机构取消从业资格。为证券市场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以促进证券市场的规范发展。

(二)征收证券交易税

一般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建立在道听途说的政策和消息上,而不是由上市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所决定,容易受大户操纵。对此,征收证券交易税不失为一种良策,证券交易税能够发挥“内在稳定器”的作用,当炒作过于频繁时,其成本随之增大,只有当预期收益率大于包括交易税在内的成本时交易才能进行。证券交易税的征收有利于鼓励长期投资,抑制过度投机行为。证券税制作为国家调控证券市场的基本经济杠杆,对证券市场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三)强化退市机制

我国股市是个年轻的市场,需要正确的引导。对该破产者不破产,该摘牌者不摘牌,或许在短期内能减少社会震荡,但从长远看却埋下了助长证券市场投机的隐患,保护或宽容落后上市公司,不利于证券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上市公司不能搞终身制,证监会有权对长期亏损的企业作出退市决定。但在实践中,对上市公司退市标准和退市程序方面,还存在法律上的不明确和制度上的一些缺陷,上市公司退市存在着较大的障碍。因此,应根据我国证券市场和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和切实可行的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真正实现优胜劣汰。

过度投机范文篇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君子不言利”的传统观念发生了彻底改变,我们借鉴西方经济发展的做法,有必要重新认识投机行为,鼓励适当的合法投机,发挥投机在经济生活中的积极作用,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服务。同时,我们应该通过立法坚决禁止非法投机,使其不得有生存的土壤。但在中国股票市场发展进程中,过度投机问题却令人深思。

一、过度投机及其表现

单纯的投机行为是有害的,因而在证券市场上必须将投机行为圈定在一定范围之内,否则就会产生过度投机。由于股市价格取决于股市供求,大量投机行为及过度投机不仅会使股市价格变化莫测、波动频繁,而且还会引起社会财富的不合理转移,从而导致社会分配不公。同时,如果投机者争相购入大量证券,导致价格过高地脱离其内在价值,使社会名义财富远大于其实际财富,就会引发泡沫经济。股市投机泡沫是指由追逐价差利益的股市投机行为而导致股票价格偏离其基本值持续上涨的现象。即在—个连续过程中,初始的价格上升使投资者产生价格将进一步上升的预期,从而吸引以追逐价差利益为目的的新的投资者进入,并继续推动价格的上升,直至泡沫破灭。股市投机泡沫的特征是股票价格偏离其基本值长期上升和随后的暴跌。在投机泡沫增长过程中,投机泡沫的变化成为决定股价变动的主要因素,形成越来越高的收益,并最终导致泡沫破灭股价下跌。泡沫增长过程中正的收益率占优势会导致收益序列正自相关。投机泡沫使得反常收益增多,因而收益序列表现为尖峰后尾分布,从而过度投机激烈。

二、我国证券市场过度投机的识别

2002年,中国个人投资者股票市场开户数为6884万,仅占12.8亿总人口的5136%;到了2003年12月,这一数字增加到7025.41万;2006年到8736.23万,而仅2年的时间到2008年,开户数突破1亿大关。股市如火如荼。然而,这种“繁荣”的背后却隐藏着过度投机,由于投资者进入中国股票市场与日俱增,然而我国证券市场规模不够壮大,层次结构复杂、法律制度的不健全以及政府的过度干扰,从而促长了过度投机。

目前通行的衡量证券市场过度投机的方法主要是采用指标法,采用的指标重点有三类指标,分别是市盈率、换手率、市净率等。

(一)市盈率

市盈率即该股市场价格与年度收益的比值,其公式为:市盈率=每股价格,每股年度收益。目前美国、英国、韩国、中国香港等成熟股市的市盈率大约在10至20倍的区间内波动,考虑到新兴市场的成长性,新兴市场合理的市盈率为30倍。而近年来中国股市的波动区间为20-60倍,明显偏高。单从上市公司未来盈利增长来看,现在的股价水平缺乏支持,股市总体估值过高,泡沫特征明显。A股市场从2005年中的低点回升以来,市盈率不断提升,现在远高于其他新兴市场。

(二)换手率

换手率即周转率,它是一定时期内股市总成交股数与总流通股数的比率,其公式为:换手率=成交股数,流通股数×100%。换手率是衡量股市是否存在投机的另一重要指标。若这一指标过高,则表明过度投机明显。2006年以来我国股票交易换手率节节攀升。国际上成熟市场的长期换手率多在100%~20(3%之间,而印度、中国台湾地区等新兴市场的换手率也多在300%左右,然而中国的换手率明显高于其他市场,很多时候数值都超过500%。

(三)市净率

市净率的计算方法是:市净率=股票市价,每股净资产。一般来说,业绩优良的股票其市价可以大于其净资产,但市净率应该在两倍以下。如果市净率高于3倍,则偏离实际价值。我国市净率达5倍左右,说明市净率偏高。

从全球各主要指数的平均市净率的变化趋势来看,美国、英国、日本等成熟市场的市净率大约在1.5~3倍的区间内波动,每一个指数的市净率均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区间。相对而言,我国沪深两市市净率在一年半的时间内从不到2倍上升至5倍以上的水平,大幅度高于除印度以外的全球其他主要市场(印度市场的市净率遥遥领先于全球各主要市场)。同时我国净资产收益率平均12.1%,而印度的净资产收益率平均达到21.7%,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资产收益能力明显低于印度。高市净率与低净资产收益率说明了我国股市比印度更不具有投资价值,我国股市的火热多有投机成分。

三、我国证券市场过度投机的危害与成因,

(一)过度投机的危害

证券市场存在过度投机现象会引发很多方面的负面影响,存在着诸多危害。我国证券市场过度投机所导致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过度投机导致股市偏离正确的轨道。我们进行股份制改造和建立股票市场的一个基本目的,就是通过公司制改造,建立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使企业的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但当投机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的时候,大家都把炒作当成盈利的途径,投资者(股东)谁都不去关心企业的经营状况和企业的发展,股市就会偏离正确的轨道,成为和冒险者的乐园。

第二,过度投机导致股价暴涨暴跌,给社会经济造成巨大冲击。从市场经济形成的早期出现的“南海泡沫事件”和“密西西比泡沫事件”,到20世纪下半叶日本股市出现的暴涨、暴跌,每一次股市的过度投机都给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第三,不利于股票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资本市场的天职就是通过竞争机制和价格机制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配置,一个健康的股市能够提供最优的导向,把社会资源引导到发展前景好、效率高的行业和企业中去;但是,过度投机却会窒息股票市场的优化资源配置功能。

第四,严重损害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在过度投机股票市场上,真正获益的只是少数有内幕消息、资金雄厚的超级主力,他们通过虚买虚卖、内幕交易等方法操纵股市、获取暴利,而中小股东由于信息不全,势单力薄,往往是损失最大的群体,“杭萧钢构事件”和“刘芳事件”就是典型案例。

(二)我国证券市场过度投机行为产生的原因

1.市场方面原因。首先,证券市场交易信息不对称。一方面是因为我国证券市场交易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上市公司没有形成及时、准确地公告各种信息的自觉意识,交易所、证监会等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方面的要求不严格、不全面;另一方面,上市公司和投资机构相互勾结,故意隐瞒信息或披露虚假信息,以满足自己获取过度投机超额利润的目的,而普通投资者由于无法全面掌握上市公司的信息,为防范风险,则只能以短线投机为目的来进行操作。

其次,腐败现象严重。通过编制虚假的财务报表,进行虚假的资本和资产置换等手段,将本来根本不具备上市资格的公司包装上市,上市公司则把其中一部分股票以内部职工股的名义分配给上市审批中的官员。普通投资者却以新上市公司的股票问题少、包袱轻等原因而踊介入,结果却发现是千疮百孔的烂公司,上市公司的诚信在投资者心中大打折扣,投资者只能选择投机。

再次,监管体制不健全,监管不到位。我国现在已经初步建立了监管证券市场的法规体系,建立了投资机构内部监督、行业自律性组织管理和政府行政法律监督组成的多层次市场监管体系,但实际运作不很乐观。首先,某些法律出台滞后,往往是出了问题后才加以补救,却很少有事先加以预防的相关措施。其次,证监会在管理力度上也有一定的问题,存在过“照顾一时行情,顾全大局”的思想,被投机分子利用。最后,某些股市政策出台把握不准,往往造成股市过度动荡,提供炒作素材。

2.企业方面原因。我国证券市场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其根源在上市公司。由于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低下。并且没有有效的监管机制,投资者很难将股市当作投资场所,只能将股票当作投机工具。上市公司是证券市场的主体,是证券市场的基石,上市公司业绩没有得到认可、诚信形象没有得到改善,证券市场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繁荣和持续的发展,市场各方的利益就得不到根本的保障。

第一,我国上市公司质量低下。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着质量低下、经营业绩整体下滑现象,出现平均每股收益逐年下降,亏损面不断扩大的问题。不分配的公司越来越多,有些公司上市不久即丧失配股资格,甚至出现巨额亏损。ST、PT公司逐年增加,仗着稀有的壳资源,绩劣公司让人产生“重组”的无穷想象,股价越炒越高,吸引了大量资金流人,绩优公司反而少人问津。这就造成了股市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被严重扭曲,投资理念遭到无情挑战,股市风险不断积聚,促使投资者不敢长期持有公司股票,只能改投资为投机,以保证其收益。我国上市公司整体在行业结构上未体现应有的先导性,低技术水平、低附加值的产品占据主导地位,募集的资金多是投向市场已饱和的传统产品,甚至是处于衰退期产品的规模扩大上,投资和生产在低水平上重复,导致大量资源的浪费。一些公司追寻多角化经营,但主业不突出,难以形成经济规模,也不利于集中较大的资金进行技术创新。一些公司在上市后一改当初招股时对募集资金投入项目的急迫和种种承诺,纷纷出现频繁变更募集资金的投向,或募集资金投入缓慢和投资无方向的问题。还有一些公司将募集资金用于国债投资、委托理财和银行存款,这势必降低公司资金的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使公司逐步忽视实质性的生产经营活动,淡出实体经济领域,从而降低给广大投资者的回报,增加股市风险。

第二,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不完善。中国企业改革仍然是整个经济改革的中心环节,上市公司在实行股份制改组时,将其骨干或优质资产剥离出来改组为股份公司,而将企业余下部分组成“集团公司”,再由政府授权所谓的“集团公司”,代表国家持有股份公司的国家股股份。实际上国有资产所有者仍然“虚置”,公司的最大股东,仅仅是国有资产的者而并非是真正的所有者,在其背后仍然缺乏所有者有效的监督和约束。由于所有者和者之间的目标函数不完全一致,者又拥有企业的控制权,因而者就可能会利用制度上的缺陷以所有者的授权从事损害所有者利益的活动。而由于上市公司国有股份所占的比重过大,并且不能上市流通,广大中小股东受到了与会股东最小持股数量的限制而无权参加股东大会,不能行使自己的表决权,对于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无法进行有效的约束,而掌握内幕消息的人能够根据这些信息进行投机操作而获利。

3.公众方面原因。证券市场开放以来,许多投资者认为证券市场就是暴富场所。这种心理导致很多投资者往往不看重长期投资利益,而一味地追求短期投机以牟取暴利。而且,目前许多投资者金融证券素质低、风险意识差,不能对市场进行理性的分析与判断,只是跟着少数人追涨杀跌,盲目跟随,这样就更加剧了市场上的投机行为。

四、改善我国证券市场过度投机问题的措施

(一)加强和改善证券市场的监管

首先,应建立完善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制定信息披露标准,以杜绝机构利用消息垄断操纵市场,为规范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行为制定好游戏规则,保证外部投资者公平获得信息的权利,尽量减少投资者和经营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实施强制性定期披露频率,改半年一次为每季一次,如有可能改为每月一次。也可以扩大信息披露内容与范围,增加报表的披露性和董事对报表的披露责任。其次,要大力加强证券监管,规范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行为,严厉打击操纵市场、内幕交易和虚假陈述等违法活动。对上市公司违法披露信息,故意隐瞒或歪曲重要信息的行为严加惩罚,使会计信息公开、有效、充分地反映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第三,加强对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中介机构的监管,使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与加强监管的工作相互促进。规范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行为,强化注册会计师的风险意识,对出具违法、违规审计报告、验资报告的要严肃处理。完善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建立中介机构的资质认证与诚信评级制度以及违规处罚制度,对违规行事的人员和机构取消从业资格。为证券市场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以促进证券市场的规范发展。

(二)征收证券交易税

一般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建立在道听途说的政策和消息上,而不是由上市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所决定,容易受大户操纵。对此,征收证券交易税不失为一种良策,证券交易税能够发挥“内在稳定器”的作用,当炒作过于频繁时,其成本随之增大,只有当预期收益率大于包括交易税在内的成本时交易才能进行。证券交易税的征收有利于鼓励长期投资,抑制过度投机行为。证券税制作为国家调控证券市场的基本经济杠杆,对证券市场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三)强化退市机制

我国股市是个年轻的市场,需要正确的引导。对该破产者不破产,该摘牌者不摘牌,或许在短期内能减少社会震荡,但从长远看却埋下了助长证券市场投机的隐患,保护或宽容落后上市公司,不利于证券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上市公司不能搞终身制,证监会有权对长期亏损的企业作出退市决定。但在实践中,对上市公司退市标准和退市程序方面,还存在法律上的不明确和制度上的一些缺陷,上市公司退市存在着较大的障碍。因此,应根据我国证券市场和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和切实可行的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真正实现优胜劣汰。

1.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上市公司要逐步理顺董事会与股东大会的关系,理顺董事会和经理层之间的关系,到顺董事、经理与监事会的关系。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要各负其责,互相制衡,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要按照中国证监会的要求,积极建立独立董事制度,使公司的董事会中,独立董事占有一定的数量和比例。在制度方面确保独立董事能独立、公正地行使职权。加强对经理人员的激励和有效监督,使经理人员的收益与公司未来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以刺激经理人员发挥其最大的潜能。同时,建立董事会的专门委员会,对公司的重大投资项目、财务报告等进行审议和监督。

过度投机范文篇3

[关键词]股市本色;过度投机;适度投机

我国股市建立10多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一直以来,整个股市也被“政策市”、“消息市”、“投机市”所困扰。股市进入后股权分置时代,将迎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在第十届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指出:我国股市在很长时间内是过度投机的市场,我国股市改革的目标模式就是要向股市的基础作用回归,恢复股市的本色。股市的本色是有效的投资、融资和适度投机的场所。股权分置改革以后,股市要向本色回归才能真正有希望。那么造成股市过度投机的原因在哪里?怎样建设适度的投机场所使股市向本色回归?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将直接关系到股票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一、股市投机中的适度与过度

长期以来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投机一直是个不光彩的贬义词,人们往往认为不付出辛勤劳动,通过单纯买卖而获利的投机行为是不道德的。如今社会在变化,时代在发展,“投机”一词有了新义,经济学所说的投机,一般解释为“利用时机谋取私利”。其实投机原是一个中性词,源于《新唐书·张公谨传·赞》中“投机之会,间不容”一语,本义是指机会极其难得,行事不允许有丝毫迟误。后来才逐渐演变为带有针砭倾向的词汇。在西方经济学中,投机(Speculation)始终是一个中性词,其含义是从价格的波动中获利的活动,即指市场主体为了获利依据其对市场价格波动的预期而进行的各种买卖,并从不断的买卖(价格变动)中获利的活动。股市中的投机行为即为事先预测股票的价格,寻找时机,适时地买入与卖出,以获取股票价格差异的行为。在股市中,投机根据其特性又有适度投机和过度投机之分。

适度投机一般是指投资者注意股票质量分析,注重市场基本面分析和技术面分析,尊重股票市场运行规律,借助于训练有素的投机技巧,谋求正常资本利得的投资行为。适度投机是一种理智的选择,需要高超的技巧。其基本行为表现为:关心发行者的经营绩效,并将其作为投机对象选择的首要判别依据;注重宏观经济形势、经济政策和行业分析。

过度投机一般认为是指不注意发行者业绩分析,只关心二级市场的行情变动,在股价严重脱离股票价值的情况下仍然去追求博取短期的买卖价差。过度投机既不依赖于对股票投资价值的判断,也不依赖于对整体市场供求状况的判断,以追捧题材、炒市甚至造市为特征的投机行为。表现为:利用内幕信息和资金势力破坏股市完全竞争的价格形成机制,在盘面无实质消息或题材的情况下,投机者便自己创造题材,轮番炒作,人为造市。

二、股市投机对经济的影响

任何人都承认,只要有市场就必然存在投机行为。投机是股市本身的伴随物,是股市永恒的主题,从股市诞生的那一天开始,投机就一直伴随着它。

我国股市作为一个不成熟的新兴市场,属于新兴加转轨市场,存在投机活动不可避免,适度投机是市场的润滑剂,它的存在,有助于平衡证券市场价格和股票流动.有利于活跃市场,使股票价格灵活地反映公司的经营状况,促使资本优化重组,有效增强股市的流动性;由于投机者买卖的数量大,买进卖出的频率高,从而为活跃二级市场进而活跃一级市场,实现股市的繁荣发展,促进了股票市场的活跃。

但物极必反,过度投机却极具破坏性,破坏股市的经济功能,严重的还会引起整个社会金融危机。对股市的发展极为不利。首先,过度投机背离了证券市场的初衷,我国证券市场的基本目标是优化资源配置,转化企业机制,为投资者提供更好的投资环境。但过度投机的存在,降低了市场的有效性,暴涨之后必有暴跌,这也会损害大多数投资者的利益,其次,过度投机会使股市大起大落,剧烈震荡,从而对投资者和股票市场造成很大的消极影响。特别严重的是,当股票虚拟资本过度膨胀,并成为人们投机的主要对象时,从而就呈现所谓的虚拟经济超常发展状态,导致了泡沫的产生。再次,股市过度投机导致实业领城投资缺乏吸引力。由于股价的暴涨,出现短期的赚钱效应,社会资金会蜂拥而至,而且上市公司也会把其从股票市场融资到的资金重新反投到股票市场交易中,而不用于本该从事的实业投资。可能会在短期内使企业账面利润迅速增加,投机利润的增加将使企业在经营主业方面创新和投资的主动性、积极性大大削弱,不利于企业的长期生存和发展,在社会资本呈现频繁流向股票市场以追求短期收益的基本趋势之下,实业领域愈加缺乏吸引力。导致投资者越来越倾向于追求短期化、投机化的投资活动。第四,过度投机造成宏观环境的恶化。在股市过度投机的条件下,社会金融资产必将向股市倾斜,储蓄存款大规模流入股市可能造成信用风险和危机,严重时招至社会的金融秩序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环境恶化,而且宏观环境的恶化将进一步削弱股市的实际经济功能。

因此过度投机危害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给证券市场带来很大的负面效应。成熟的股市应是适度投机的股市,而非过度投机的股市。过度投机的股市是一个巨大的“老鼠会”,靠不断的资金扩张维持生命,一旦资金扩张停止随之而来的可能股市全面的崩溃。所以,要保证股市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对我国股市的过度投机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严格限制。

三、我国股市过度投机的原因分析

股市过度投机的原因究竟何在,学术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经济学家吴敬琏认为,其原因就在于:股市交易存在很大的“信息不对称性”;宏观经济政策方而的失误;国有企业没有真正建立起所有者的最终控制和风险承担机制;有关配套措施滞后于股市发展。黄亚钧博士认为:根本原因就在于股票市场规则的不健全、不完善。如市场规则的多变性、规则执行的不坚定,有法不依、有规不循;还有人认为是投资者素质不高,政府监管力度不够等等。笔者认为我国股市过度投机的主要原因有:

(一)从监管角度看

政府、监管部门对股市的频繁干预调控,造成的政策性风险,是引发我国股市过度投机的一个原因。虽然政府对证券市场实施了一系列的监控行为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由于政策行为的巨大强制性,同时政策的不完善和滞后性等缺点,很容易形成“政策市”、“信息市”,从而诱导了过度投机行为的产生。反而加剧了市场的波动,客观上使投机行为更为严重。

(二)从上市公司角度看

一是公司改制并不彻底。许多公司“穿新鞋走老路”,它们虽然在形式上实现了股份化,但其经营机制并未根本转换,经营方式依然。二是上市公司业绩普遍不高,因而缺乏长期投资的价值。三是上市公司回报意识差,分红派息少甚至不分红。四是公司上市之后,部分企业利用体制不健全之机,隐瞒真实信息、公布虚假信息,造成“信息不对称性”,给投资者形成误导,从而使投资者倾向于投机。同时,一部分企业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与其他企业暗地里相互勾结,互相进行炒作,这就使股票市场上的投机行为更为严重。

(三)从股票市场职能定位看

定位出现偏差,更多地体现在为国企脱困服务上。在此思想指导下,我国股票市场超常规发展,10多年间,股市扩容到一千多家上市公司,平均每年100余家。在2006年7月17日至7月21日出现一周之内有5只新股上网定价发行,从6月5日—7月31日,IPO扩容406亿,加上增发,将近1000亿,大大超过2003、2004年每年750亿的规模;堪称世界股市的“”,股市过分强调了融资功能,除了政府和国有企业成功地“圈”到了几千亿资金以外,很少给予分红,对大多数投资者来说,这个市场几乎没有给他们任何回报。投资者只能寄希望于投机带来利润。

(四)从投资者来看

公众是股票市场之本,可以说有什么样的股民就有什么样的股市。许多股民对股票知之甚少,为投机而投资,仅凭好奇和热情去参与,常常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缺乏必要的风险意识。输不起放不下。行情高涨时争相入市,行情狂跌时夺路而逃,赚钱时盲目乐观,赔钱时怨天尤人,甚至走向极端。同时机构投资者正是把准了投资者脉搏,从而做起了股市过度投机的领头羊,这样,机构投资者制造行情,个人投资者紧随其后,造成了股价剧烈波动。

四、完善股市投资环境,建设本色股市,引导市场适度投机

综上所述,我国股市过度投机的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股市要遏制过度投机,建立有效的投资、融资和适度投机的场所,恢复股市的本色,引导市场适度投机。笔者认为,当前我们应该着手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完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上市公司是证券市场的基础,只有上市公司规范化才有证券市场的规范化。上市公司的规范化应按照现代企业制度“产权明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标准来要求和衡量。在进行上市公司的改造时,要确切地使“三会”行使自己的职责,发挥功能。提高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彻底改变我国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低下的现状,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股份收益率,保证了投资者收益的长期性和稳定性,提高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树立投资者长期投资的信心,从而抑制了过度投机行为。改变上市公司的重融资轻分配,漠视投资人利益的“圈钱”观念,使证券市场真正成为一个投资场所而非投机的场所,实现筹资者和投资者的“双赢”。

(二)加强证券市场的法制建设,做好市场监督

由于证券市场发展迅猛,证券市场法制建设相对滞后,如《证券法》是证券市场的根本大法,只是规定了证券市场的基本原则,还需要大量加以细化的、具体的、科学的、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现在有的规章、条例远不能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造成证券市场参与者行为失范,影响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证券市场的法制建设。做好市场监督,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增资配股等加强监管,督促上市公司完善自律机制,促使中介机构为上市公司的规范化运作提供公正的服务。此外,还要为上市公司的规范化创造必要的外部环境,转变政府对上市公司的管理方式,保证上市公司的自主经营。强化证券监管机构的各项职能,并实现对证券市场的公正管理,克服部门利益、地方利益,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的规范化发展。

(三)提高投资者的素质,纠正其不良的投资观念

在我国,证券市场的投资者的素质存在着普遍不高的现象。虽然证券从业人员的资格考试及审查正趋于规范化和系统化,但作为市场主体的投资者的素质也有必要进一步提高,政府机构应采取一定措施,正确引导投资者的行为,使科学的分析判断成为证券市场的主旋律,杜绝目前存在的“消息市”、“政策市”,借鉴国外证券市场成功经验,探索适合中国特色的证券市场运作规律。继续深入开展投资者教育活动,特别是机构投资者的教育,加强对机构投资者的监管和引导,建立市场准入制度。要对机构投资者开户进行必要的审查,对机构投资者要进行信用评级,对不符合规定的机构投资者要进行约束,对机构投资者的资金来源、持仓数量、操作过程等情况也要进行必要的监控和调查,使其投机行为受到一定的限制。

(四)推行“做市商”制度,尽快试行信用交易

纵观各国证券市场,成熟的市场基本存在着两种交易机制,即价格驱动型和委托驱动型。前者实际上是一种做市商制度。就是由做市商提供几乎所有证券的买卖价,当投资者与做市商的报价和要价一致时,便成交。做市商在证券价格出现巨大波动时,有责任以自身与对方进行交易以平衡市场,它具有稳定市场的作用,并可减缓或抑制市场的剧烈波动,同时完善证券市场的功能。由于当前实施的涨停板制度,从一定程度上防止了过度投机,但却带来了证券市场功能降低的弊端,而做市商制度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另外实行股票的信用交易,建立交易的“卖空”机制,这种交易不论投机买入的资金有多少,一旦超出公认的投资价格区域,卖方的抛售压力将是无限的,任何人都不可能依靠资金优势垄断任何一只股票的买卖,其结果是股价只能反映市场投资人对公司经营状况的公正评价。只有这样,股市才能真正发挥资源优化配置的功能。

参考文献:

[1]张元萍.现资理论与实务[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2]保罗·A·萨缪尔森,威廉·D·诺德豪斯.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5.

[3]吕末林,刘光,刘春梅,焦帅广.中国股市过度投机探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3,(8).

[4]雷铭,喻敏.证券市场的投资与投机问题分析[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3,(3).

[5]李志林.扩容四问[N].金融投资报,2006-08-05.

过度投机范文篇4

关键词:投机投机的危害投机的成目措施

中国股市存在的过度投机问题已经成为其发展的瓶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君子不言利”的传统观念发生了彻底改变,我们借鉴西方经济发展的做法,有必要重新认识投机行为,鼓励适当的合法投机,发挥投机在经济生活中的积极作用,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服务。同时,我们应该通过立法坚决禁止非法投机,使其不得有生存的土壤。但在中国股票市场发展进程中,过度投机问题却令人深思。

一、过度投机及其表现

单纯的投机行为是有害的,因而在证券市场上必须将投机行为圈定在一定范围之内,否则就会产生过度投机。由于股市价格取决于股市供求,大量投机行为及过度投机不仅会使股市价格变化莫测、波动频繁,而且还会引起社会财富的不合理转移,从而导致社会分配不公。同时,如果投机者争相购入大量证券,导致价格过高地脱离其内在价值,使社会名义财富远大于其实际财富,就会引发泡沫经济。股市投机泡沫是指由追逐价差利益的股市投机行为而导致股票价格偏离其基本值持续上涨的现象。即在—个连续过程中,初始的价格上升使投资者产生价格将进一步上升的预期,从而吸引以追逐价差利益为目的的新的投资者进入,并继续推动价格的上升,直至泡沫破灭。股市投机泡沫的特征是股票价格偏离其基本值长期上升和随后的暴跌。在投机泡沫增长过程中,投机泡沫的变化成为决定股价变动的主要因素,形成越来越高的收益,并最终导致泡沫破灭股价下跌。泡沫增长过程中正的收益率占优势会导致收益序列正自相关。投机泡沫使得反常收益增多,因而收益序列表现为尖峰后尾分布,从而过度投机激烈。

二、我国证券市场过度投机的识别

2002年,中国个人投资者股票市场开户数为6884万,仅占12.8亿总人口的5136%;到了2003年12月,这一数字增加到7025.41万;2006年到8736.23万,而仅2年的时间到2008年,开户数突破1亿大关。股市如火如荼。然而,这种“繁荣”的背后却隐藏着过度投机,由于投资者进入中国股票市场与日俱增,然而我国证券市场规模不够壮大,层次结构复杂、法律制度的不健全以及政府的过度干扰,从而促长了过度投机。

目前通行的衡量证券市场过度投机的方法主要是采用指标法,采用的指标重点有三类指标,分别是市盈率、换手率、市净率等。

(一)市盈率

市盈率即该股市场价格与年度收益的比值,其公式为:市盈率=每股价格,每股年度收益。目前美国、英国、韩国、中国香港等成熟股市的市盈率大约在10至20倍的区间内波动,考虑到新兴市场的成长性,新兴市场合理的市盈率为30倍。而近年来中国股市的波动区间为20-60倍,明显偏高。单从上市公司未来盈利增长来看,现在的股价水平缺乏支持,股市总体估值过高,泡沫特征明显。A股市场从2005年中的低点回升以来,市盈率不断提升,现在远高于其他新兴市场。

(二)换手率

换手率即周转率,它是一定时期内股市总成交股数与总流通股数的比率,其公式为:换手率=成交股数,流通股数×100%。换手率是衡量股市是否存在投机的另一重要指标。若这一指标过高,则表明过度投机明显。2006年以来我国股票交易换手率节节攀升。国际上成熟市场的长期换手率多在100%~20(3%之间,而印度、中国台湾地区等新兴市场的换手率也多在300%左右,然而中国的换手率明显高于其他市场,很多时候数值都超过500%。

(三)市净率

市净率的计算方法是:市净率=股票市价,每股净资产。一般来说,业绩优良的股票其市价可以大于其净资产,但市净率应该在两倍以下。如果市净率高于3倍,则偏离实际价值。我国市净率达5倍左右,说明市净率偏高。

从全球各主要指数的平均市净率的变化趋势来看,美国、英国、日本等成熟市场的市净率大约在1.5~3倍的区间内波动,每一个指数的市净率均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区间。相对而言,我国沪深两市市净率在一年半的时间内从不到2倍上升至5倍以上的水平,大幅度高于除印度以外的全球其他主要市场(印度市场的市净率遥遥领先于全球各主要市场)。同时我国净资产收益率平均12.1%,而印度的净资产收益率平均达到21.7%,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资产收益能力明显低于印度。高市净率与低净资产收益率说明了我国股市比印度更不具有投资价值,我国股市的火热多有投机成分。

三、我国证券市场过度投机的危害与成因,

(一)过度投机的危害

证券市场存在过度投机现象会引发很多方面的负面影响,存在着诸多危害。我国证券市场过度投机所导致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过度投机导致股市偏离正确的轨道。我们进行股份制改造和建立股票市场的一个基本目的,就是通过公司制改造,建立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使企业的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但当投机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的时候,大家都把炒作当成盈利的途径,投资者(股东)谁都不去关心企业的经营状况和企业的发展,股市就会偏离正确的轨道,成为和冒险者的乐园。

第二,过度投机导致股价暴涨暴跌,给社会经济造成巨大冲击。从市场经济形成的早期出现的“南海泡沫事件”和“密西西比泡沫事件”,到20世纪下半叶日本股市出现的暴涨、暴跌,每一次股市的过度投机都给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第三,不利于股票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资本市场的天职就是通过竞争机制和价格机制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配置,一个健康的股市能够提供最优的导向,把社会资源引导到发展前景好、效率高的行业和企业中去;但是,过度投机却会窒息股票市场的优化资源配置功能。

第四,严重损害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在过度投机股票市场上,真正获益的只是少数有内幕消息、资金雄厚的超级主力,他们通过虚买虚卖、内幕交易等方法操纵股市、获取暴利,而中小股东由于信息不全,势单力薄,往往是损失最大的群体,“杭萧钢构事件”和“刘芳事件”就是典型案例。

(二)我国证券市场过度投机行为产生的原因

1.市场方面原因。首先,证券市场交易信息不对称。一方面是因为我国证券市场交易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上市公司没有形成及时、准确地公告各种信息的自觉意识,交易所、证监会等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方面的要求不严格、不全面;另一方面,上市公司和投资机构相互勾结,故意隐瞒信息或披露虚假信息,以满足自己获取过度投机超额利润的目的,而普通投资者由于无法全面掌握上市公司的信息,为防范风险,则只能以短线投机为目的来进行操作。

其次,腐败现象严重。通过编制虚假的财务报表,进行虚假的资本和资产置换等手段,将本来根本不具备上市资格的公司包装上市,上市公司则把其中一部分股票以内部职工股的名义分配给上市审批中的官员。普通投资者却以新上市公司的股票问题少、包袱轻等原因而踊介入,结果却发现是千疮百孔的烂公司,上市公司的诚信在投资者心中大打折扣,投资者只能选择投机。

再次,监管体制不健全,监管不到位。我国现在已经初步建立了监管证券市场的法规体系,建立了投资机构内部监督、行业自律性组织管理和政府行政法律监督组成的多层次市场监管体系,但实际运作不很乐观。首先,某些法律出台滞后,往往是出了问题后才加以补救,却很少有事先加以预防的相关措施。其次,证监会在管理力度上也有一定的问题,存在过“照顾一时行情,顾全大局”的思想,被投机分子利用。最后,某些股市政策出台把握不准,往往造成股市过度动荡,提供炒作素材。

2.企业方面原因。我国证券市场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其根源在上市公司。由于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低下。并且没有有效的监管机制,投资者很难将股市当作投资场所,只能将股票当作投机工具。上市公司是证券市场的主体,是证券市场的基石,上市公司业绩没有得到认可、诚信形象没有得到改善,证券市场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繁荣和持续的发展,市场各方的利益就得不到根本的保障。

第一,我国上市公司质量低下。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着质量低下、经营业绩整体下滑现象,出现平均每股收益逐年下降,亏损面不断扩大的问题。不分配的公司越来越多,有些公司上市不久即丧失配股资格,甚至出现巨额亏损。ST、PT公司逐年增加,仗着稀有的壳资源,绩劣公司让人产生“重组”的无穷想象,股价越炒越高,吸引了大量资金流人,绩优公司反而少人问津。这就造成了股市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被严重扭曲,投资理念遭到无情挑战,股市风险不断积聚,促使投资者不敢长期持有公司股票,只能改投资为投机,以保证其收益。我国上市公司整体在行业结构上未体现应有的先导性,低技术水平、低附加值的产品占据主导地位,募集的资金多是投向市场已饱和的传统产品,甚至是处于衰退期产品的规模扩大上,投资和生产在低水平上重复,导致大量资源的浪费。一些公司追寻多角化经营,但主业不突出,难以形成经济规模,也不利于集中较大的资金进行技术创新。一些公司在上市后一改当初招股时对募集资金投入项目的急迫和种种承诺,纷纷出现频繁变更募集资金的投向,或募集资金投入缓慢和投资无方向的问题。还有一些公司将募集资金用于国债投资、委托理财和银行存款,这势必降低公司资金的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使公司逐步忽视实质性的生产经营活动,淡出实体经济领域,从而降低给广大投资者的回报,增加股市风险。

第二,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不完善。中国企业改革仍然是整个经济改革的中心环节,上市公司在实行股份制改组时,将其骨干或优质资产剥离出来改组为股份公司,而将企业余下部分组成“集团公司”,再由政府授权所谓的“集团公司”,代表国家持有股份公司的国家股股份。实际上国有资产所有者仍然“虚置”,公司的最大股东,仅仅是国有资产的者而并非是真正的所有者,在其背后仍然缺乏所有者有效的监督和约束。由于所有者和者之间的目标函数不完全一致,者又拥有企业的控制权,因而者就可能会利用制度上的缺陷以所有者的授权从事损害所有者利益的活动。而由于上市公司国有股份所占的比重过大,并且不能上市流通,广大中小股东受到了与会股东最小持股数量的限制而无权参加股东大会,不能行使自己的表决权,对于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无法进行有效的约束,而掌握内幕消息的人能够根据这些信息进行投机操作而获利。

3.公众方面原因。证券市场开放以来,许多投资者认为证券市场就是暴富场所。这种心理导致很多投资者往往不看重长期投资利益,而一味地追求短期投机以牟取暴利。而且,目前许多投资者金融证券素质低、风险意识差,不能对市场进行理性的分析与判断,只是跟着少数人追涨杀跌,盲目跟随,这样就更加剧了市场上的投机行为。

四、改善我国证券市场过度投机问题的措施

(一)加强和改善证券市场的监管

首先,应建立完善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制定信息披露标准,以杜绝机构利用消息垄断操纵市场,为规范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行为制定好游戏规则,保证外部投资者公平获得信息的权利,尽量减少投资者和经营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实施强制性定期披露频率,改半年一次为每季一次,如有可能改为每月一次。也可以扩大信息披露内容与范围,增加报表的披露性和董事对报表的披露责任。其次,要大力加强证券监管,规范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行为,严厉打击操纵市场、内幕交易和虚假陈述等违法活动。对上市公司违法披露信息,故意隐瞒或歪曲重要信息的行为严加惩罚,使会计信息公开、有效、充分地反映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第三,加强对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中介机构的监管,使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与加强监管的工作相互促进。规范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行为,强化注册会计师的风险意识,对出具违法、违规审计报告、验资报告的要严肃处理。完善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建立中介机构的资质认证与诚信评级制度以及违规处罚制度,对违规行事的人员和机构取消从业资格。为证券市场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以促进证券市场的规范发展。

(二)征收证券交易税

一般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建立在道听途说的政策和消息上,而不是由上市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所决定,容易受大户操纵。对此,征收证券交易税不失为一种良策,证券交易税能够发挥“内在稳定器”的作用,当炒作过于频繁时,其成本随之增大,只有当预期收益率大于包括交易税在内的成本时交易才能进行。证券交易税的征收有利于鼓励长期投资,抑制过度投机行为。证券税制作为国家调控证券市场的基本经济杠杆,对证券市场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三)强化退市机制

我国股市是个年轻的市场,需要正确的引导。对该破产者不破产,该摘牌者不摘牌,或许在短期内能减少社会震荡,但从长远看却埋下了助长证券市场投机的隐患,保护或宽容落后上市公司,不利于证券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上市公司不能搞终身制,证监会有权对长期亏损的企业作出退市决定。但在实践中,对上市公司退市标准和退市程序方面,还存在法律上的不明确和制度上的一些缺陷,上市公司退市存在着较大的障碍。因此,应根据我国证券市场和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和切实可行的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真正实现优胜劣汰。

过度投机范文篇5

关键词:投机投机的危害投机的成目措施

中国股市存在的过度投机问题已经成为其发展的瓶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君子不言利”的传统观念发生了彻底改变,我们借鉴西方经济发展的做法,有必要重新认识投机行为,鼓励适当的合法投机,发挥投机在经济生活中的积极作用,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服务。同时,我们应该通过立法坚决禁止非法投机,使其不得有生存的土壤。但在中国股票市场发展进程中,过度投机问题却令人深思。

一、过度投机及其表现

单纯的投机行为是有害的,因而在证券市场上必须将投机行为圈定在一定范围之内,否则就会产生过度投机。由于股市价格取决于股市供求,大量投机行为及过度投机不仅会使股市价格变化莫测、波动频繁,而且还会引起社会财富的不合理转移,从而导致社会分配不公。同时,如果投机者争相购入大量证券,导致价格过高地脱离其内在价值,使社会名义财富远大于其实际财富,就会引发泡沫经济。股市投机泡沫是指由追逐价差利益的股市投机行为而导致股票价格偏离其基本值持续上涨的现象。即在—个连续过程中,初始的价格上升使投资者产生价格将进一步上升的预期,从而吸引以追逐价差利益为目的的新的投资者进入,并继续推动价格的上升,直至泡沫破灭。股市投机泡沫的特征是股票价格偏离其基本值长期上升和随后的暴跌。在投机泡沫增长过程中,投机泡沫的变化成为决定股价变动的主要因素,形成越来越高的收益,并最终导致泡沫破灭股价下跌。泡沫增长过程中正的收益率占优势会导致收益序列正自相关。投机泡沫使得反常收益增多,因而收益序列表现为尖峰后尾分布,从而过度投机激烈。

二、我国证券市场过度投机的识别

2002年,中国个人投资者股票市场开户数为6884万,仅占12.8亿总人口的5136%;到了2003年12月,这一数字增加到7025.41万;2006年到8736.23万,而仅2年的时间到2008年,开户数突破1亿大关。股市如火如荼。然而,这种“繁荣”的背后却隐藏着过度投机,由于投资者进入中国股票市场与日俱增,然而我国证券市场规模不够壮大,层次结构复杂、法律制度的不健全以及政府的过度干扰,从而促长了过度投机。

目前通行的衡量证券市场过度投机的方法主要是采用指标法,采用的指标重点有三类指标,分别是市盈率、换手率、市净率等。

(一)市盈率

市盈率即该股市场价格与年度收益的比值,其公式为:市盈率=每股价格,每股年度收益。目前美国、英国、韩国、中国香港等成熟股市的市盈率大约在10至20倍的区间内波动,考虑到新兴市场的成长性,新兴市场合理的市盈率为30倍。而近年来中国股市的波动区间为20-60倍,明显偏高。单从上市公司未来盈利增长来看,现在的股价水平缺乏支持,股市总体估值过高,泡沫特征明显。A股市场从2005年中的低点回升以来,市盈率不断提升,现在远高于其他新兴市场。

(二)换手率

换手率即周转率,它是一定时期内股市总成交股数与总流通股数的比率,其公式为:换手率=成交股数,流通股数×100%。换手率是衡量股市是否存在投机的另一重要指标。若这一指标过高,则表明过度投机明显。2006年以来我国股票交易换手率节节攀升。国际上成熟市场的长期换手率多在100%~20(3%之间,而印度、中国台湾地区等新兴市场的换手率也多在300%左右,然而中国的换手率明显高于其他市场,很多时候数值都超过500%。

(三)市净率

市净率的计算方法是:市净率=股票市价,每股净资产。一般来说,业绩优良的股票其市价可以大于其净资产,但市净率应该在两倍以下。如果市净率高于3倍,则偏离实际价值。我国市净率达5倍左右,说明市净率偏高。

从全球各主要指数的平均市净率的变化趋势来看,美国、英国、日本等成熟市场的市净率大约在1.5~3倍的区间内波动,每一个指数的市净率均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区间。相对而言,我国沪深两市市净率在一年半的时间内从不到2倍上升至5倍以上的水平,大幅度高于除印度以外的全球其他主要市场(印度市场的市净率遥遥领先于全球各主要市场)。同时我国净资产收益率平均12.1%,而印度的净资产收益率平均达到21.7%,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资产收益能力明显低于印度。高市净率与低净资产收益率说明了我国股市比印度更不具有投资价值,我国股市的火热多有投机成分。

三、我国证券市场过度投机的危害与成因,

(一)过度投机的危害

证券市场存在过度投机现象会引发很多方面的负面影响,存在着诸多危害。我国证券市场过度投机所导致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过度投机导致股市偏离正确的轨道。我们进行股份制改造和建立股票市场的一个基本目的,就是通过公司制改造,建立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使企业的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但当投机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的时候,大家都把炒作当成盈利的途径,投资者(股东)谁都不去关心企业的经营状况和企业的发展,股市就会偏离正确的轨道,成为和冒险者的乐园。

第二,过度投机导致股价暴涨暴跌,给社会经济造成巨大冲击。从市场经济形成的早期出现的“南海泡沫事件”和“密西西比泡沫事件”,到20世纪下半叶日本股市出现的暴涨、暴跌,每一次股市的过度投机都给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第三,不利于股票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资本市场的天职就是通过竞争机制和价格机制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配置,一个健康的股市能够提供最优的导向,把社会资源引导到发展前景好、效率高的行业和企业中去;但是,过度投机却会窒息股票市场的优化资源配置功能。

第四,严重损害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在过度投机股票市场上,真正获益的只是少数有内幕消息、资金雄厚的超级主力,他们通过虚买虚卖、内幕交易等方法操纵股市、获取暴利,而中小股东由于信息不全,势单力薄,往往是损失最大的群体,“杭萧钢构事件”和“刘芳事件”就是典型案例。

(二)我国证券市场过度投机行为产生的原因

1.市场方面原因。首先,证券市场交易信息不对称。一方面是因为我国证券市场交易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上市公司没有形成及时、准确地公告各种信息的自觉意识,交易所、证监会等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方面的要求不严格、不全面;另一方面,上市公司和投资机构相互勾结,故意隐瞒信息或披露虚假信息,以满足自己获取过度投机超额利润的目的,而普通投资者由于无法全面掌握上市公司的信息,为防范风险,则只能以短线投机为目的来进行操作。

其次,腐败现象严重。通过编制虚假的财务报表,进行虚假的资本和资产置换等手段,将本来根本不具备上市资格的公司包装上市,上市公司则把其中一部分股票以内部职工股的名义分配给上市审批中的官员。普通投资者却以新上市公司的股票问题少、包袱轻等原因而踊介入,结果却发现是千疮百孔的烂公司,上市公司的诚信在投资者心中大打折扣,投资者只能选择投机。

再次,监管体制不健全,监管不到位。我国现在已经初步建立了监管证券市场的法规体系,建立了投资机构内部监督、行业自律性组织管理和政府行政法律监督组成的多层次市场监管体系,但实际运作不很乐观。首先,某些法律出台滞后,往往是出了问题后才加以补救,却很少有事先加以预防的相关措施。其次,证监会在管理力度上也有一定的问题,存在过“照顾一时行情,顾全大局”的思想,被投机分子利用。最后,某些股市政策出台把握不准,往往造成股市过度动荡,提供炒作素材。

2.企业方面原因。我国证券市场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其根源在上市公司。由于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低下。并且没有有效的监管机制,投资者很难将股市当作投资场所,只能将股票当作投机工具。上市公司是证券市场的主体,是证券市场的基石,上市公司业绩没有得到认可、诚信形象没有得到改善,证券市场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繁荣和持续的发展,市场各方的利益就得不到根本的保障。

第一,我国上市公司质量低下。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着质量低下、经营业绩整体下滑现象,出现平均每股收益逐年下降,亏损面不断扩大的问题。不分配的公司越来越多,有些公司上市不久即丧失配股资格,甚至出现巨额亏损。ST、PT公司逐年增加,仗着稀有的壳资源,绩劣公司让人产生“重组”的无穷想象,股价越炒越高,吸引了大量资金流人,绩优公司反而少人问津。这就造成了股市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被严重扭曲,投资理念遭到无情挑战,股市风险不断积聚,促使投资者不敢长期持有公司股票,只能改投资为投机,以保证其收益。我国上市公司整体在行业结构上未体现应有的先导性,低技术水平、低附加值的产品占据主导地位,募集的资金多是投向市场已饱和的传统产品,甚至是处于衰退期产品的规模扩大上,投资和生产在低水平上重复,导致大量资源的浪费。一些公司追寻多角化经营,但主业不突出,难以形成经济规模,也不利于集中较大的资金进行技术创新。一些公司在上市后一改当初招股时对募集资金投入项目的急迫和种种承诺,纷纷出现频繁变更募集资金的投向,或募集资金投入缓慢和投资无方向的问题。还有一些公司将募集资金用于国债投资、委托理财和银行存款,这势必降低公司资金的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使公司逐步忽视实质性的生产经营活动,淡出实体经济领域,从而降低给广大投资者的回报,增加股市风险。

第二,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不完善。中国企业改革仍然是整个经济改革的中心环节,上市公司在实行股份制改组时,将其骨干或优质资产剥离出来改组为股份公司,而将企业余下部分组成“集团公司”,再由政府授权所谓的“集团公司”,代表国家持有股份公司的国家股股份。实际上国有资产所有者仍然“虚置”,公司的最大股东,仅仅是国有资产的者而并非是真正的所有者,在其背后仍然缺乏所有者有效的监督和约束。由于所有者和者之间的目标函数不完全一致,者又拥有企业的控制权,因而者就可能会利用制度上的缺陷以所有者的授权从事损害所有者利益的活动。而由于上市公司国有股份所占的比重过大,并且不能上市流通,广大中小股东受到了与会股东最小持股数量的限制而无权参加股东大会,不能行使自己的表决权,对于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无法进行有效的约束,而掌握内幕消息的人能够根据这些信息进行投机操作而获利。

3.公众方面原因。证券市场开放以来,许多投资者认为证券市场就是暴富场所。这种心理导致很多投资者往往不看重长期投资利益,而一味地追求短期投机以牟取暴利。而且,目前许多投资者金融证券素质低、风险意识差,不能对市场进行理性的分析与判断,只是跟着少数人追涨杀跌,盲目跟随,这样就更加剧了市场上的投机行为。

四、改善我国证券市场过度投机问题的措施

(一)加强和改善证券市场的监管

首先,应建立完善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制定信息披露标准,以杜绝机构利用消息垄断操纵市场,为规范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行为制定好游戏规则,保证外部投资者公平获得信息的权利,尽量减少投资者和经营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实施强制性定期披露频率,改半年一次为每季一次,如有可能改为每月一次。也可以扩大信息披露内容与范围,增加报表的披露性和董事对报表的披露责任。其次,要大力加强证券监管,规范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行为,严厉打击操纵市场、内幕交易和虚假陈述等违法活动。对上市公司违法披露信息,故意隐瞒或歪曲重要信息的行为严加惩罚,使会计信息公开、有效、充分地反映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第三,加强对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中介机构的监管,使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与加强监管的工作相互促进。规范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行为,强化注册会计师的风险意识,对出具违法、违规审计报告、验资报告的要严肃处理。完善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建立中介机构的资质认证与诚信评级制度以及违规处罚制度,对违规行事的人员和机构取消从业资格。为证券市场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以促进证券市场的规范发展。

(二)征收证券交易税

一般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建立在道听途说的政策和消息上,而不是由上市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所决定,容易受大户操纵。对此,征收证券交易税不失为一种良策,证券交易税能够发挥“内在稳定器”的作用,当炒作过于频繁时,其成本随之增大,只有当预期收益率大于包括交易税在内的成本时交易才能进行。证券交易税的征收有利于鼓励长期投资,抑制过度投机行为。证券税制作为国家调控证券市场的基本经济杠杆,对证券市场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三)强化退市机制

我国股市是个年轻的市场,需要正确的引导。对该破产者不破产,该摘牌者不摘牌,或许在短期内能减少社会震荡,但从长远看却埋下了助长证券市场投机的隐患,保护或宽容落后上市公司,不利于证券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上市公司不能搞终身制,证监会有权对长期亏损的企业作出退市决定。但在实践中,对上市公司退市标准和退市程序方面,还存在法律上的不明确和制度上的一些缺陷,上市公司退市存在着较大的障碍。因此,应根据我国证券市场和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和切实可行的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真正实现优胜劣汰。

过度投机范文篇6

[关键词]金融危机投机经济平衡监管

2007年在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最终演变成目前这场影响全球的金融危机,对世界实体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距离上次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仅仅十年。纵观世界经济,为什么全球或局部性的金融危机反复出现?为什么它会对实体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它的根源到底在哪里?人类应该如何防范金融危机的发生以及减轻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影响?本文将就以上问题展开论述,探讨金融危机的根源,进而寻找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一家之言,欢迎批评指正!

一、经济生物链和经济生态平衡

在自然科学领域,自然界的生物链和生态平衡的概念已经被人们广泛的认识和接受。一旦自然界的生物链和生态平衡被打破,带来的是生态危机和生态灾难。本文认为:在经济领域,也存在着一种经济生物链和经济生态平衡,一旦经济生物链和经济生态平衡被打破,必然带来经济灾难或金融危机。经济运行的规律与自然界运行的规律在很多层面是相通的。

我们先来看一个自然界最简单的生物链模型:在草原上,生活着狮子和羚羊,在某个特定的时间开始点,处于生物平衡的状态。假设狮子的数量开始上升,那么在一定时间内,羚羊开始减少,草原开始茂盛,结果就是狮子被饿死,羚羊获得更多发展空间,草原开始减少;随着羚羊数量增加,草原开始减少,狮子也获得更多食物开始增加;当草原开始减少,羚羊会随之减少,其后是狮子因食物不足而减少;羚羊减少后,草原又开始增加……狮子、羚羊和草原之间正是在反反复复的增加和减少的过程中建立了一种动态的平衡,在自然界,很难找到绝对的平衡。假设狮子过度发展,最终吃光了羚羊,或羚羊过度发展,吃光了草原,结果就是一起毁灭,这就是自然界的危机。

经济活动的运行规律如同自然界一样,存在着一种动态的平衡,各个环节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关系,当某个环节过度发展,最终会对其他环节产生影响,而严重的失衡状态就是我们谈到的危机。经济本身的波动是一种正常现象,各个环节不同步发展也是客观现象,但是当某个环节的发展超出正常波动的范围,则最终会打破经济原有的平衡状态,表现出来就是经济或金融的危机状态。以金融、房地产、其他实体经济为例,当金融和地产的过度发展最终挤占了实体经济的发展空间,透支了实体经济的血液之后,最终金融和地产也会因为缺乏真正的血液而崩溃,这就是目前经济的危机状态。

二、金融危机的根源

经济危机的直接表现就是金融泡沫的破裂后表现出来的某些行业严重过剩某些行业严重不足的经济不平衡的危机。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是相伴而生的,金融危机是经济危机的最直接和外在的一种表现形式,经济危机则是金融危机的一种后果和本质所在。所以本文在论述时没有加以详细的区分。

下面简单探讨一下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本文认为,金融危机发生的最直接的原因就是金融活动中的过度投机行为,而政府在监管信用交易(投机交易)方面的缺位加速了危机的爆发。

1.金融危机的直接根源:过度投机。投机活动无处不在,但是最容易发生在哪里呢?“资本惧怕没有利润或利润过于微小的情况。一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会非常胆壮起来。只要有10%的利润,它就会到处被人使用;有20%,就会活泼起来;有50%,就会引起积极的冒险;有100%,就会使人不顾一切法律;有300%,就会使人不怕犯罪,甚至不怕绞首的危险。如果动乱和纷争会带来利润,它就会鼓励它们。走私和奴隶贸易就是证据。”通过这段话不难看出,哪个行业利润高,哪个行业就容易产生投机行为,利润越高,投机产生的风险就越大。

经济中的某个行业如果处于利润过高的状态,根据西方经济学中“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的原理,必然会有很多资本包括投机资本流如该行业,其结果就是造成该行业的过剩和其他行业的短缺,这种局面如果维持时间过长的话,经济的不平衡状态会逐步加剧直到出现该行业因为严重过剩企业大量破产的局面,最终造成银行大量坏账,进而波及其他行业,损害实体经济的发展。

高额的利润诱发过度投机行为。我们从一些数据来看一下金融业和地产业的高利润状况。根据美国官方公布的数据,美国房价2004年平均涨幅为11%,2005年平均涨幅为13%,美国2000年到2006年全国房价平均价格上涨了90%,其增长速度均超过同期利率回报水平;在国内金融界,2007年11位金融高管年薪过千万;2007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前10名中,涉足地产的达到6位,前4名均涉足地产。从这些数据中不难看出,金融业和地产业的利润程度,如此高额的利润岂能不诱发资本的逐利行为?其行业投机程度由此可窥见一二。

无论是东南亚金融危机还是此次起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其起源都是金融和房地产泡沫的破裂,这恰好反映出一个问题:金融业和地产业在危机爆发前存在着利润过高和规模过度膨胀的情况。可以说,过度投机使这些高利润甚至是暴利行业过度膨胀,最终助长了经济危机的发生。

在自然界,如果某个物种过度发展,便有可能影响到其他物种的发展,进而可能引发生态危机。在经济领域同样如此,过度投机使某些行业的发展超出了正常的规模,同时其他行业得不到充分的发展空间,最终使经济失衡导致危机的发生。

2.金融危机的深刻根源:信用交易失控。为什么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容易成为经济危机的重灾区,或者说,为什么在金融业和地产业更容易产生投机呢?投机需要大量的资本来支撑,在资本不足的情况下,杠杆交易成了投机者最好的工具。正是因为在金融和地产领域广泛存在着杠杆交易,才使得这两个行业成为投机活动的重灾区。

我们知道,在实体经济中,交易1美元,就需要实实在在掏出1美元,在这种情况下,投机即使存在,也很难掀起大风大浪,但是,在很多的金融活动的杠杆交易中,投资10美元的东西实际出资只需要不到1美元,在这种情况下,暴利是很容易出现的,杠杆越高,投机活动就越密集,最终,疯狂投机打破了原有的经济平衡状态,当资本获利撤出或市场出现严重过剩后,问题或危机也就随之而来。

举例来说明:目前,世界上许多投资银行为了赚取暴利,采用20~30倍杠杆操作,假设一个银行A自身资产为30亿,30倍杠杆就是900亿。也就是说,这个银行A以30亿资产为抵押去借900亿的资金用于投资,假如投资盈利5%,那么A就获得45亿的盈利,相对于A自身资产而言,这是150%的暴利。反过来,假如投资亏损5%,那么银行A赔光了自己的全部资产还欠15亿。相关资料表明:贝尔斯登、雷曼兄弟、美林、高盛、摩根斯坦利等著名美国投资银行及其交易对手出现的流动性危机,都是源于高财务杠杆率支配下的过度投机行为。美国投资银行平均表内杠杆率为30倍,表外杠杆率为20倍,总体高达50倍。房利美和房地美的杠杆率则高达62.5比1。

虽然银行可以通过保险等手段转嫁风险给保险公司或基金公司,但是过高的风险总是要有人来承担,保险公司或基金公司也存在因为承担不了风险而破产的可能性。所以说,这个金融链条看似完美,但是一旦有哪个环节因为不堪重负倒下的话,受损害的是整个经济的运行。

为什么房地产行业也容易发生危机呢,按揭贷款在某种程度上起了一个不好的作用,三成首付、两成首付甚至零首付都是变相的杠杆交易。当杠杆交易失去控制,必然会产生大量的不良债务和虚假的投机需求,给实体经济带来根本性的破坏。所以政府对杠杆交易的监管是非常必要的,当任何一种经济承担了它本身不能承受的风险,这种经济发生危机的可能性就始终存在。

三、金融危机的防范及应对措施

1.抑制人为垄断,维护经济的平衡。经济中的垄断行为是高利润的源泉。作为政府来讲,防范经济运行中出现垄断行为是防止经济出现不平衡的重要手段。政府应该在经济中引入更多的竞争来防止经济出现垄断行为。同时还应该立法防止经济中可能出现的串通合谋囤积等不正当竞争行为所引发的人为垄断行为。一旦经济中某环节出现垄断行为,要么效率低下遭人诟病,要么就是借助垄断地位疯狂攫取,而且由于其处于垄断地位,在危机来临时缺乏必要的缓冲,极容易诱发连锁反应,对经济产生强烈的破坏。美国的房利美和房地美就是典型的例子,如果该行业有更多的竞争者,至少可以给经济提供足够的缓冲,避免或延缓危机的发生。

垄断企业借助其垄断地位,很容易使其处于一种无法破产的地位,这样便造成一种局面:经济景气时股东赚取高额的盈利,危机时则要动用全体纳税人的钱来拯救。这就是经济中经常面临的道德风险问题。也就是说,当你把某种经济风险全部交给市场中的一个经济体承担时,如果这个经济体本身无法承担这样的风险,那么就存在着道德风险,这种危险最终还是要由政府和纳税人来承担。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府就有必要主动承担并监管这种风险,否则的话风险机制就形同虚设。

自由竞争也会导致生产过剩,但是自由竞争产生的生产过剩还不足以形成经济危机,因为任何经济都有波动性,这种波动的幅度在健康经济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但是当垄断行为大大加剧了经济过剩,使其有可能超过经济本身的承受能力,造成经济危机。

2.控制信用交易、监管信用交易。(1)严格控制按揭贷款的发放。无论是东南亚金融危机还是此次金融危机,均含有房地产业过度发展的因素,这其中,按揭贷款的发放是诱发房地产行业过度发展的重要因素。银行为了追求利润,先是放贷给放贷给生产者,当消费不畅时,又放贷给消费者。银行按揭贷款的发放对于刺生产激消费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也人为放大了房地产的生产和消费。这种做法最终为经济埋下了一个定时炸弹,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促使某一能够获得资本的行业过度发展,另一方面为投机者提供了一个自买自卖,假交易套取银行资金的窗口,通过过这个窗口,投机者几乎轻而易举把风险转嫁给银行自身,这和借钱给赌徒几乎没有区别。(2)认真监管期货交易及其资金来源。期货交易是投机交易的重灾区,中国已经有很多企业甚至是大型国有企业从事期货交易巨额亏损的例子。中航油、中信泰富、东航和国航等企业在期货交易领域均出现过巨额亏损,甚至威胁到企业的生存。所以,抑制企业的投机冲动监管企业投机行为也是维护经济稳定一个重要方面。对于这个问题,本文认为最重要的是政府应加强企业财务制度的建设,防范企业投机冲动,尤其是借贷资金或挪用资金进行投机的冲动,切实保护企业运行的安全。

3.建立危机应对机制。金融危机发生后,政府通常的拯救危机的措施主要有减税、政府出资救市等,这些做法很容易遭到用全体纳税人贴补少数投资者的非议,而且是以牺牲政府其他方面支出或者扩大财政赤字为代价,提高了纳税人负担,降低了政府的信用,影响了其行动能力,严重的甚至会拖垮政府,冰岛政府破产就是一个极端的例子。本文认为政府应该改变这种做法,建立一套应对危机的长效机制。具体设想如下:

政府对高利润行业或垄断行业征收投机税或暴利税,税收的主要部分用于建立危机应对基金,交由国家专门机构采用稳健保守的方式管理该基金,以便在危机来临是能够提供最大程度的缓冲,为化解危机争取时间。这样做的好处在于:首先,分级征收投机税或暴利税的目的是调节各行业之间的利润,在某种程度上限制投机对正常经济产生的破坏作用;其次,当危机真正来临时,政府可以有足够的财力物力去应对危机;再者,专门机构还可以提高政府工作的效率,探索一套稳定经济的管理模式。

四、结论

金融危机是经济危机的表现形式,其根本原因在于经济中的过度投机行为和信用交易的失控。政府不应该将经济危机风险交给市场去承担,而应主动监管金融风险,并征收投机税或暴利税建立危机应对基金,抑制过度投机行为,维护经济稳定,探索危机应对的长效机制。

过度投机范文篇7

我国股市过度投机的表现,可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1.1股指在短期内大起大落

自1993年以后,股市规模迅速扩大,但股指狂涨暴跌。这种短期内的暴涨暴跌,与宏观国民经济环境和微观企业经营业绩失去了起码的关联,表现出十足的非理性、投机性的特点。没有多少投资者真正是以投资为目的去进行投资,这就形成了我国股市中存在的一个奇观现象——“投资者不投资”。

1.2各种概念、题材弥漫市场

股市应当而且只有一个永恒的题材——业绩,即通过市场的价值发现功能,让投资人把那些价值被低估的股票价格提升到与其内在价值相符的价位。但目前,我国股市却充斥着浩如烟海的题材、概念,上市公司股票价格与投资价值严重背离,股价与公司业绩之间几乎没有必要的相关性,劣质企业的股价反而大大高于绩优股的股价

1.3独特的庄股现象

庄股现象是目前我国股市的一大特色。庄家人驻的股票,无论当时大势如何,它都能以自己独特的轨迹运作:或疯长,或狂跌。在庄家看来,股票只是一个用以炒作的电脑符号,无所谓有无投资价值。庄股现象正是过度投机和投资理念扭曲的生动表现。

1.4换手率过高

衡量股市投机性最常用的指标是股市的换手率,是某一时期内成交量与流通总股数的比值,它是反映股票流通性强弱的指标之一。换手率越高表明股票的平均交易频率越高,也就是股票的持有期越短。中国股市自成立以来,其换手率一直保持着极高的水平,近几年来虽然有所下降,但仍然远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

2.我国股市过度投机的原因

2.1中小投资者缺乏投资方面的知识和相应的能力

在成熟的股票市场,交易者对股价走势有不同看法,其不同的交易行为能减缓股价的波动。而我国股票市场起步较晚,不少中小投资者缺乏金融、证券方面的知识以及相应的分析、决策能力,及暴富心理强,在股票交易中大多听消息、听股评,盲目跟风,追涨杀跌,形成了一种不良的股市投机气氛。

2.2信息不对称及信息披露的不规范

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投资者的行为极为容易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模仿他人决策或者过度依赖舆论,而不考虑自己拥有的信息行为。同时,由于各种法制法规不是很健全,市场也未发展成熟,部分企业常常隐瞒必要信息,公布虚假信息。企业这种不规范行为使市场投资者无利可图,因而转向投机行为。

2.3机构投资者推动投机行为

在西方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大部分中、小投资者都是委托基金等投资机构进行交易,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理念成为稳定市场的重要力量。我国近些年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其基本目的就是遏制投机,稳定市场。但是,这些为遏制投机而培育的机构投资者,有不少反过来参与短线炒作,成为投机炒作的力量,使我国股市的投机行为加剧。

2.4我国股市对上市公司的利润分配没有建立约束机制

我国一些上市公司缺乏对股东的回馈意识,只知道配股、增发新股,而很吝啬于向股东分红。然而,现金分红作为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重要方式,是投资者实现合理投资回报的有效渠道。投资者从上市公司得不到分红回报,只好投机炒作赚差价利润。

3.解决我国股市过度投机问题的建议

3.1进一步强化政府作用

不可否认,我国政府和监管部门为抑制投机,引导理性投资做了大量的工作,近几年更是不断加大监管力度。但由于市场发育和政府行为的探索性和渐进性特点,政府风险防范仍然存在制度性缺陷。因此,需要完善政府风险防范的制度性功能,规范并改善证券市场资金供给,从而形成完善的市场风险防范新体系。

另外,中国证监会首先应该维护一个公开透明的市场环境,严格执行股票市场交易规则,禁止以权炒股和内幕交易。加强监管绝对不是为了监管而监管,监管只是手段,监管绝对不是目的,加强监管的最终目的和落脚点还是为了保证我国股票市场过度投机行为降至最低,使股票市场保持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3.2上市公司改善自身盈利能力,创造良好的投资氛围

上市公司要科学地进行规划和管理,获得核心竞争能力和发展潜力,以保持公司持续、快速、健康地成长。同时,上市公司的发展目标应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谐统一,要拥有形成竞争优势所需的优势资产、可增长技能、特殊关系等优势资源。上市公司应通过各种努力,改变我国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低下的现状,提高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树立投资者长期投资的信心,改变我国股市的过度投机炒作现象。

过度投机范文篇8

要弄清房地产业与泡沫经济的关系,首先要搞清泡沫经济的涵义。

什么叫泡沫经济?《辞海》(1999年版)中有一个较为准确的解释。该书写道:“泡沫经济:虚拟资本过度增长与相关交易持续膨胀日益脱离实物资本的增长和实业部门的成长,金融证券、地产价格飞涨,投机交易极为活跃的经济现象。泡沫经济寓于金融投机,造成社会经济的虚假繁荣,最后必定泡沫破灭,导致社会震荡,甚至经济崩溃。”

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泡沫经济主要是指虚拟资本过度增长而言的。所谓虚拟资本,是指以有价证券的形式存在,并能给持有者带来一定收入的资本,如企业股票或国家发行的债券等。虚拟资本有相当大的经济泡沫,虚拟资本的过度增长和相关交易持续膨胀,与实际资本脱离越来越远,形成泡沫经济,最终股票价格暴跌,导致泡沫破灭,造成社会经济震荡。

(2)地价飞涨,也是泡沫经济的一种表现。如果地价飞涨,脱离土地实际价值越来越远,便会形成泡沫经济,一旦泡沫破灭,地价暴跌,给社会经济带来巨大危害。

(3)泡沫经济寓于金融投机。正常情况下,资金的运动应当反映实体资本和实业部门的运动状况。只要金融存在,金融投机就必然存在。但如果金融投机交易过度膨胀,同实体资本和实业部门的成长脱离越来越远,便会造成社会经济的虚假繁荣,形成泡沫经济。

(4)泡沫经济与经济泡沫既有区别,又有一定联系。经济泡沫是市场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所谓经济泡沫是指经济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非实体经济因素,如金融证券、债券、地价和金融投机交易等,只要控制在适度的范围中,对活跃市场经济有利。只有当经济泡沫过多,过度膨胀,严重脱离实体资本和实业发展需要的时候,才会演变成虚假繁荣的泡沫经济。可见,泡沫经济是个贬义词,而经济泡沫则是个中性范畴。所以,不能把经济泡沫与泡沫经济简单地划等号,既要承认经济泡沫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又要防止经济泡沫过度膨胀演变成泡沫经济。

二、经济泡沫的利与弊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经济泡沫之所以会长期存在,是有它的客观原因的,主要是由其作用的二重性所决定的。

一方面,经济泡沫的存在有利于资本集中,促进竞争,活跃市场,繁荣经济。

另一方面,也应清醒地看到,经济泡沫中的不实因素和投机因素,又存在着消极成分。

三、房地产业与泡沫经济的关系

在搞清了泡沫经济的涵义以及泡沫的利与弊之后,我们可以回过头来研究房地产业与泡沫经济的关系这个主题了。研究的结果是:

1、房地产业本质上是实体经济和实业部门,其本身决不是泡沫经济。

首先从房地产的属性来看,房地产是不动产,房地产商品兼有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双重属性,是以实物形态存在的实实在在的实体产品,同金融证券(包括股票、债券)仅仅是收益权利证书相比,根本不同,它本身并不是泡沫经济。

其次,房地产业部门是实业部门。它同金融证券等虚拟资本也是根本不同的,谈不上泡沫经济。

再次,房地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属于先导性、基础性产业,处于主导产业地位,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发达国家内生产总值中,房地产增加值一般要占到10%左右。房地产业以其产业关联度强、带动系数大的特点,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事实已经证明,现阶段我国房地产业的兴旺发达,是我国经济繁荣的标志之一,并不像有些人所说的那样所谓虚假繁荣的“泡沫经济的第二次高潮”。

2、房地产业也含有某些经济泡沫成分,如果任其膨胀,也存在着发展成为泡沫经济的危险性。

应当承认,房地产业成长过程中,确实存在着一些经济泡沫,主要表现在:

(1)地产价格泡沫。如前所述,土地价格由于其稀缺性和市场需求无限性的拉动作用,及其土地市场投机炒作,会出现虚涨,这种虚涨的部分就属于经济泡沫。如果土地价格成倍、甚至几十倍地飞涨,就会发展成泡沫经济。如日本的地产价格暴涨就是鲜明的例证。日本六大城市的地价指数,在上世纪80年代的10年间上涨了5倍,地价市值总额高达4000万亿日元,相当于美国地价总值的4倍,土地单价为美国的100倍。1991年以后地价暴跌,泡沫破灭,至今经济尚未恢复过来。地价虚涨是不能持久的,在一定阶段便会破灭。

(2)房屋空置泡沫。在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中,商品房供给超过市场需求,超过部门的供给增长属于虚长,构成经济泡沫。按照通用的国际经验数据,商品房空置率达10%以内时,这种经济泡沫是正常的。如果超越过多,引起严重的供给过剩,形成泡沫经济,导致房价猛跌,开发商遭受巨大损失甚至破产倒闭,失业率上升,经济混乱,社会动荡。

(3)房地产投资泡沫。一般规律,房地产投资增长率应与房地产消费增长率相适应,力求平衡供求关系。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起飞阶段,百业待兴,房地产投资增长率略大于消费增长率,形成供略大于求的市场局面,对促进房地产业的发展和刺激经济增长是有利的。只有当房地产投资过度膨胀,商品房严重滞销,造成还贷困难,连带引起金融危机时,才形成泡沫经济破灭。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中的泰国就是一例。

过度投机范文篇9

(一)资本有效市场理论

有效市场理论是由以美国芝加哥大学的教授法玛为代表的一些西方经济学家,在传统资本市场学说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以信息为核心,已被誉为现代金融经济学的理论基石。

有效市场理论认为,在一个有效的资本市场上,各种证券的价格能够充分反映各类信息,且价格信号是资本市场中有效配置资本的内在机制,因此,有效的资本市场是一个每种证券价格在任何时候都等于投资价值的市场,它能迅速、准确地把资本引向收益率最高的企业,按照有效资本市场学说的观点,如果某组信息被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广为了解,那么,证券市场的竞争就会驱使证券价格处于这样一个水平,即投资者根据该组信息进行的交易只能获得按风险调整的平均市场报酬,而无法根据该组信息从交易中获取非正常报酬。

资本有效市场理论是一种假说,它主要依据证券市场价格对信息的反映能力和反应速度来划分证券市场的效率类型,该理论对于政府如何完善证券市场以及投资者如何作出投资决策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资本市场效率的分类

法玛在1970年提出了有效市场的三种形式,即弱型有效市场、半强型有效市场和强型有效市场。

第一,弱型有效市场。在此情况下,证券的现行价格所反映的是有关过去价格和过去收益的一些信息。即价格变动独立于任何依赖过去价格变动的交易规则,再预测未来价格时过去市场的数据没有任何用处。

第二,半强型有效市场。半强效率假设认为证券价格根据所有公开的新信息的迅速进行调整,证券价格完全反映了所有公开得到的信息。

第三,强型有效市场。强效率假设认为证券市场价格反应了所有有关该证券的信息。就是说价格充分反映了过去的收益和报酬,充分反映了一切可获得的公开信息,并对非公开的信息异常敏感。

本文认为,资本市场有效假说是一种建立在市场无摩擦、信息完全对称基础上的真空模型。事实上,资本市场并不可能充分有效,因为信息不可能充分有效地传播,也不可能充分及时地反映在股票价格之中。

价格不可能充分及时地反映在可获得的信息上。一是因为市场上存在“噪音”即虚假信息。二是因为资本市场的定价因素。三是因为资本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四是因为资本市场获利的特性。

二、羊群效应分析——心理对决策的影响

(一)行为金融学理论

行为金融学是金融学和人类行为学相交叉的边缘学科,着重探讨人的心理因素对决策的影响,以指导人们的投资决策。行为金融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可以归纳为个体的有限理性、投资者的盈利策略和金融市场的异常现象三个方面,套利限制和认知偏差构成了行为金融学的两大支柱。

在现实的资本市场中,理性交易者和非理性交易者是并存的,理性的交易者在实施套利活动时要面临一系列的风险,这些风险包括基本面风险、噪音交易者风险、实施成本风险和法律风险等,由于这些风险而导致套利者套利活动受限的现象称为套利限制(或者称为有限套利),套利限制导致证券价格并不必然对信息产生适度反应,而且在这种情况下的套利活动也无法将非理性交易驱逐出证券市场,所以,噪音交易者能够长期存活下去,非理性会对股票价格的形成产生长期的实质性影响,使股票市场上错误定价不可避免,使资本市场难以达到有效状态。

人的心理、知识水平和行为在正常情况下都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因此人们对事物的认知会产生一定程度的非理性偏差和不完全理性,这种现象被称为认知偏差。认知偏差的存在导致人们在投资活动过程中容易过度自信,相信小数定律和坚持信念;另外,投资者的心理还表现为锚定效应、厌恶模糊性和可得性偏差等。认知偏差容易产生系统歪曲感知,从而导致证券市场的错误定价。

根据行为金融学的上述理论,人们能够成功地解释有效资本市场理论所不能解释的大量“异象”。比如,行为金融学小数定律和过度自信理论可以解释波动性之谜。当投资者看到许多公司盈利时,小数定律引导他们相信公司的盈利会不断上升,于是投资者在交易活动中会盲目跟风,从而导致股票价格过度波动。另外,投资者往往对私人信息过度自信,这也会增加股价的波动性。

总之,行为金融学对资本市场研究意义重大。从理论层面看,行为金融学的兴起是对传统金融学的有益补充和发展,对资本市场的种种“异象”给予了合理的解释;从实践层面看,行为金融学有助于完善与规范金融市场,为投资者的活动提供指导和借鉴。另外,行为金融学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即当我们在考察资本市场有效性时,不应当忽视投资者行为的研究,而应当将投资者及其行为作为一个独立的因素纳入到资本市场有效性的探讨当中。

诚然,行为金融学对证券市场“异象”进行了有力的解释,但它还没有建立起完整的理论体系,还不能完全取代传统金融学。另外,行为金融学也面临实证检验的问题,而这对行为金融学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行为金融学是在传统金融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与传统金融学之间不是相互排斥的关系,而是相互补充的关系。

(二)“羊群效应”的一般表现形式

所谓羊群行为是指由于受其他投资者采取某种投资策略的影响而采取相同的投资策略的行为。如果其他投资者不采取这种策略,则有可能不会采取这种策略。投资者采取相同的投资策略并不一定是羊群行为,羊群行为的关键是其他投资者的行为影响一个人的投资决策,并对他的决策结果造成影响。

一是基于信息的羊群行为。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投资者的决策往往不完全是依靠已有的信息,而依据对其他投资者的投资行为的判断来进行决策。中国证券市场中的“跟风”、“跟庄”投资行为即典型的羊群行为。

二是基于名誉与报酬的羊群行为。为了避免因投资失误而出现的名誉风险,基金经理有模仿其他基金经理投资行为的动机。许多证券投资基金对基金经理的报酬,都建立在相互业绩比较的基础上,基金经理为避免风险,只有采取模仿,以保证基金业绩同被模仿者相同。如果市场中有许多的基金经理都采取模仿行为,那么羊群行为就形成了。

行为金融学的目的是要发现股票市场中投资者对信息的反应过度和反应不足的情况,使大多数投资者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前,投资那些定价错误的股票,并在股票价格正确定位之后获利。在美国证券市场上,目前有数家资产管理公司以行为金融学理论经营,其中有的共同基金取得了年收益率25%的良好投资业绩。由于市场存在羊群行为,证券价格的过度反应就不可避免。投资者可利用可以预期的股市价格反转,采取相反投资策略进行套利交易。相反策略就是针对羊群行为而制定的一种积极的投资策略。如试探法等。

(三)试探法与其错误形态

投资者在投资决策过程中,常常采用试探法,即一种以常识为基础,用试错法而不用详细理论的推理方法。人的心理状况会扭曲推理过程,导致犯下不应该的投资错误。行为金融理论表明,试探法的错误形态有四种:记忆的有效性、事件的典型性、抛锚性、事后诸葛亮式的偏见。事件的典型性是导致反应过度,而抛锚性将引起反应不足。以事件的典型性和抛锚性为例:一是事件的典型性是指人们通常将事件快速的分类处理。人的大脑通常把某些表面上有相同特征而实质内容大相径庭的东西归为一类的。事件的典型性是指当帮助人们组织和处理大量数据和资料的时候,就会引起投资者对旧信息的过度反应。

二是抛锚性是指人的大脑在解决复杂问题时往往选择一个初始参考点,然后根据获得的信息逐步修正正确答案的特性。抛锚性导致投资者对新的、正面的信息反应不足。讨价还价是了解抛锚性的好例子。推销员开始总是把价格“锚”在最高处的,通过讨价还价以较低的价格成交,让买家觉得这是一个好买卖。尽管投资者对一家上市公司的观点可能会“抛锚”,但这并非意味着投资者的观点不会变。同事件的典型性一样,抛锚性也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修正。

(四)行为金融学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

中国证券市场同成熟的证券市场比较,还是一个新兴的证券市场──历史短、不规范。传统金融学的实证研究表明:中国证券市场是无效率的。不规范的市场必然是无效率的。如果在中国证券市场中,采取传统投资理论指导的消极投资策略,那么基金的业绩表现必然落后于大盘。但一些采取积极投资策略的基金也并未取得优于大盘的业绩。由于证券投资基金过于注重成长投资,导致选股不当和过于重仓某几只股票外,另一方面在于没有汲取行为金融学的原理,进行必要的价值投资。因此,结合行为金融学的理论,考察中国证券市场的投资者行为特点,制定科学的投资策略,是中国投资者,特别是中国证券投资基金面临的一大课题。

第一,对政策的反应与行为投资策略。中国股票市场素有“政策市”之称。考察中国证券市场历史走势,在重要的顶部或底部区域,在消息面上总是伴随着一些重要的股市政策出台。政策常左右中国证券市场的走势。它给市场的“先知先觉者”带来了巨大的收益,也使“后知后觉者”承担了巨大的风险。政策变化成为中国证券市场的系统性风险的重要来源之一。

第二,ST现象与行为投资策略。ST现象指那些被冠以特别处理的上市公司,其股价在特别处理消息公布后不跌反升的现象。这显然是违背了有效市场假说的情况。然而,它有行为金融学的道理。上市公司被宣布为特别处理,意味着公司陷入严重困境。但同时,ST公司也成为了潜在的并购目标,将伴随着大量的现金注资、资产重组、政府保护等活动。考虑到壳资源在中国证券市场上的稀缺性,ST公司无疑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作为一种投资策略,ST公司是否可以纳入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组合呢?从行为金融学来看,这种策略是可以成功的。但目前没有任何一家基金将ST股票纳入其投资组合范围。尽管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净资产,在中国股票市场流通市值中所占比例不到10%,但由于其信息公开披露的要求,使得证券投资基金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力远不止此。超常规发展机构投资者,是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结构转变的必然。在超常规的发展中,一方面证券投资基金的数量超常规的发展;另一方面,投资基金的投资风格、投资理念、投资策略应当多样化。当然,运用行为金融学投资策略的时候,切忌对国外现有行为投资策略的简单模仿,应当掌握行为金融学的理论方法,对中国证券市场的行为特点进行深入研究,探索适应中国证券市场运行特点的中国行为金融学投资策略。三、我国股市投机的类型

JournalofYunnanFinance&EconomicsUniversityVol22,No6对中国股市的投机我个人认为有两大类,一类是面向交易的投机,一类是价值取向的投机,每类操作都有其原则和条件,关键是你具备哪些优势,在资金的来源,规模,使用时间上以及你公司的管理机制上又存在着哪些制约。总之,成熟的投机风格是在发挥优势抑制缺陷的基础上形成的。

(一)面向交易的投机

面向交易的投机就是一种以跟随市场趋势进行为卖而买来谋取波动差价的投机行为。你可以做短线,也可以做中线(6个月),条件是市场必须显示明显可操作的阶段性趋势机会,并且在后续行情中你能够保持对操作品种一致性的把握和具有控制最终获利的能力。其投机哲学有3大原则:一是认为市场行为已经包容和消化一切。二是以胜算的大概率为进出入市的基点。三是股票本质无好坏,上扬的股票就是好股票。这种投机方式的精髓就是“以市场为王,赚看得见的钱”。

面向交易型投机的决策程序是:首先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和自身的某种操作优势以及自身的地位缺陷来形成个性化的投机风格,然后结合对阶段行情趋势的认知形成阶段性的投机策略,接着选择标的个股(组合),进行立项策划,实施资金的分配管理,保持整个攻击过程中的风险控制,最后完成业绩的实证评估总结。他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思维模式,其中风险收益比控制及持续稳定获利保证是贯穿的灵魂。但在实战中为了投机行为的稳定性和捕捉时机的领先性,职业人士应将策略和决策模型化,将自己具有的符合市场客观规律的分析研判体系和实战操作体系进行实用化处理,从而形成自己适用的机会预警系统和战斗系统,用趋势技术体系和资金管理体系构成实战操作的规范及纪律约束系统,这样就形成了“选股—标的—攻击—持有—退出”一套以机会个股为中心的“由下而上”的自动实战操作程序。

其中对标的物攻击,我个人认为应该进行相对集中策略,这是符合中国股市的实情。分散投资是为了抵御非系统风险而设计的,而我国股市最大的风险一直就是系统风险,因此分散在抗风险功能上没有实际意义,只有集中持仓,才能精心研判目标个股的做盘细节,在操作和控制上做到最有效。但机构的资金大,做势头投机面临2个问题,一是流通性,二是干扰性。流通性是指目标股的盘口容量能保证大资金顺利的进入和撤出,时间上不超过两到三天。干扰性是指不能过分影响该股的自身走势,主要是不能惊动庄家。如果只对大市值股票投机又会错失许多机会,这时候就要运用组合来化解矛盾。组合的设计是在同一理念,同一策略下对同一性质的系列目标股进行组装,成为一只抽象的标的物来控制,这就是相对集中的思想。

在国内最有效的势头投机就是跟庄操作,做庄过程的实质就是一种有效的主流资金投向,这种资金运动的组织者尽管用表面现象来拼命掩饰其内在的趋势,但终有一刻他会完全暴露出真实的强烈的趋势运动特征,毕竟他最后要实现新的定位目标,因而,跟踪庄股是我们发现趋势机会最有效的办法。但很多人对跟庄存在着严重的认识误区,他们一门心思就是要去战胜庄家,而且还要求完胜,事实上作为一个局外人你永远是在猜谜,要知道一次做庄,他背后所涉及到的东西是非常复杂的,一些可变因素的控制又相当微妙,有时连组织者本人都很迷惘,你又怎能每次猜对他的下一步呢?正确的做法是长期跟踪,体会其盘口的习性,意图及后续的动态变化,结合圈内的信息资源进行潜力评估,一旦他在市场中开始表现出一股强烈向上运行趋势的冲动的时候,才是我们考虑战斗的时候,我们不是去战胜他,而是发现他的主流决心,和他一起共享。在这里看得准,并做对方向才是最为关键的,一切要以事实为基础,千万不要自做聪明。

总之,所谓面向交易投机就是以研究市场的形态和股票的供需状态来估测一个趋势最大可能出现的模式,她的可靠性在于短中期,并且是概率上的意义,她不能预测一个实际事件长期的价值趋向和走势,她是典型的“走一步看一步”的交易模式。因而作为一个投机者你始终只是这个市场的被动者和观察者,但一旦你开始交易时,就必须成为参与这段行情的主动控制者,如果趋势的后续演进过程你已无法把握时,实际上你就在丧失这种主动权,唯一的策略就是退出。

因此,做势头投机的关键就是不要将你的资金完全暴露在不可控制的风险之中,条件是你的一切投机活动必须建立在有确定概率的科学统计方法之上,注重的结果是完成当期收入的实现,而不是远期的幻想。要想成为这样一类的市场交易高手,就必须要经历市场血雨腥风的洗礼,不仅仅是操盘技术的艰辛磨练,更重要的是心理对抗意志的千锤百炼,试想,不经过几次灭顶之灾,你又怎能铭记市场的铁律:“遵守纪律就是珍惜生命”!

(二)价值取向的投机

这里的价值不是股票内在的根本价值,而是有没有能够利用来进行投机的价值。价值取向过程就是个股的重新定价过程,他的投机哲学是:股票价格无非就是市场对他的认知度,而市场的认知行为有非理性的或者是认识不足的因素,因此只要抓住低估的偏差就能获利。这个利润实质就是理念认知超前性的奖励,是早智者赚晚智者的钱。

这类投机的基础在于你对资本市场深刻的认识和敏锐的金融思维能力,他涉及的是一些长期和复杂的因素,因而他承受的风险也是巨大的。其中对标的物进入并不在乎技术趋势好不好,关键是价格是否合理值不值得介入,他的重点是着眼于未来定价的可能性研判,毕竟只有得到将来市场的认可才会有真实的承接盘,到时获利筹码才会随时被市场所消化。对价值取向的投机由于资源和地位的不同,你可以采取积极型的投机或是被动型的投机。

积极型投机是主动去实施股票的重新定价,实质上就是做庄。做庄是否违法应该看他在操作技术上是否违反游戏规则,如果没有就不是内幕或是欺诈行为。做庄行为也是对个股潜质的一种主动挖掘行为,只不过他是对目标个股将来怎样进行自身资源的重新整合包装有相当把握而提前实行了新的定价,金融意义上的包装不是做假,而是尽可能地展现上市公司和注入给上市公司一些市场偏好的价值因素,他的目的是让这种新价值充分被市场所接受和认可。由于做庄问题实在是太专业太敏感,这里就不谈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随着市场游戏规则的不断完善,做庄的自主发挥余地将会越来越小。

被动型投机就是以研究市场如何为股票定价为基础的投机方法,只不过他不操纵股价而已,“市场定价”不仅仅包括基本面的定量研究,他也有市场供求和偏好趋势的研究,目前我们的市场是一个股价普遍较高的市场,要想进行内在价值的投资,你就最好不要来股市了。在一个大牛市中成长性和转型性永远是我们投机的重点,我们要关注的是那些有进取性的创新企业,而不是价值型的企业,这一点致关重要,毕竟在一个积极的投机市场环境中,人们对未来的预期总是大于对风险的考虑。

过度投机范文篇10

(一)资本有效市场理论

有效市场理论是由以美国芝加哥大学的教授法玛为代表的一些西方经济学家,在传统资本市场学说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以信息为核心,已被誉为现代金融经济学的理论基石。

有效市场理论认为,在一个有效的资本市场上,各种证券的价格能够充分反映各类信息,且价格信号是资本市场中有效配置资本的内在机制,因此,有效的资本市场是一个每种证券价格在任何时候都等于投资价值的市场,它能迅速、准确地把资本引向收益率最高的企业,按照有效资本市场学说的观点,如果某组信息被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广为了解,那么,证券市场的竞争就会驱使证券价格处于这样一个水平,即投资者根据该组信息进行的交易只能获得按风险调整的平均市场报酬,而无法根据该组信息从交易中获取非正常报酬。

资本有效市场理论是一种假说,它主要依据证券市场价格对信息的反映能力和反应速度来划分证券市场的效率类型,该理论对于政府如何完善证券市场以及投资者如何作出投资决策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资本市场效率的分类

法玛在1970年提出了有效市场的三种形式,即弱型有效市场、半强型有效市场和强型有效市场。

第一,弱型有效市场。在此情况下,证券的现行价格所反映的是有关过去价格和过去收益的一些信息。即价格变动独立于任何依赖过去价格变动的交易规则,再预测未来价格时过去市场的数据没有任何用处。

第二,半强型有效市场。半强效率假设认为证券价格根据所有公开的新信息的迅速进行调整,证券价格完全反映了所有公开得到的信息。

第三,强型有效市场。强效率假设认为证券市场价格反应了所有有关该证券的信息。就是说价格充分反映了过去的收益和报酬,充分反映了一切可获得的公开信息,并对非公开的信息异常敏感。

本文认为,资本市场有效假说是一种建立在市场无摩擦、信息完全对称基础上的真空模型。事实上,资本市场并不可能充分有效,因为信息不可能充分有效地传播,也不可能充分及时地反映在股票价格之中。

价格不可能充分及时地反映在可获得的信息上。一是因为市场上存在“噪音”即虚假信息。二是因为资本市场的定价因素。三是因为资本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四是因为资本市场获利的特性。

二、羊群效应分析——心理对决策的影响

(一)行为金融学理论

行为金融学是金融学和人类行为学相交叉的边缘学科,着重探讨人的心理因素对决策的影响,以指导人们的投资决策。行为金融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可以归纳为个体的有限理性、投资者的盈利策略和金融市场的异常现象三个方面,套利限制和认知偏差构成了行为金融学的两大支柱。

在现实的资本市场中,理性交易者和非理性交易者是并存的,理性的交易者在实施套利活动时要面临一系列的风险,这些风险包括基本面风险、噪音交易者风险、实施成本风险和法律风险等,由于这些风险而导致套利者套利活动受限的现象称为套利限制(或者称为有限套利),套利限制导致证券价格并不必然对信息产生适度反应,而且在这种情况下的套利活动也无法将非理性交易驱逐出证券市场,所以,噪音交易者能够长期存活下去,非理性会对股票价格的形成产生长期的实质性影响,使股票市场上错误定价不可避免,使资本市场难以达到有效状态。

人的心理、知识水平和行为在正常情况下都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因此人们对事物的认知会产生一定程度的非理性偏差和不完全理性,这种现象被称为认知偏差。认知偏差的存在导致人们在投资活动过程中容易过度自信,相信小数定律和坚持信念;另外,投资者的心理还表现为锚定效应、厌恶模糊性和可得性偏差等。认知偏差容易产生系统歪曲感知,从而导致证券市场的错误定价。

根据行为金融学的上述理论,人们能够成功地解释有效资本市场理论所不能解释的大量“异象”。比如,行为金融学小数定律和过度自信理论可以解释波动性之谜。当投资者看到许多公司盈利时,小数定律引导他们相信公司的盈利会不断上升,于是投资者在交易活动中会盲目跟风,从而导致股票价格过度波动。另外,投资者往往对私人信息过度自信,这也会增加股价的波动性。

总之,行为金融学对资本市场研究意义重大。从理论层面看,行为金融学的兴起是对传统金融学的有益补充和发展,对资本市场的种种“异象”给予了合理的解释;从实践层面看,行为金融学有助于完善与规范金融市场,为投资者的活动提供指导和借鉴。另外,行为金融学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即当我们在考察资本市场有效性时,不应当忽视投资者行为的研究,而应当将投资者及其行为作为一个独立的因素纳入到资本市场有效性的探讨当中。

诚然,行为金融学对证券市场“异象”进行了有力的解释,但它还没有建立起完整的理论体系,还不能完全取代传统金融学。另外,行为金融学也面临实证检验的问题,而这对行为金融学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行为金融学是在传统金融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与传统金融学之间不是相互排斥的关系,而是相互补充的关系。

(二)“羊群效应”的一般表现形式

所谓羊群行为是指由于受其他投资者采取某种投资策略的影响而采取相同的投资策略的行为。如果其他投资者不采取这种策略,则有可能不会采取这种策略。投资者采取相同的投资策略并不一定是羊群行为,羊群行为的关键是其他投资者的行为影响一个人的投资决策,并对他的决策结果造成影响。

一是基于信息的羊群行为。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投资者的决策往往不完全是依靠已有的信息,而依据对其他投资者的投资行为的判断来进行决策。中国证券市场中的“跟风”、“跟庄”投资行为即典型的羊群行为。

二是基于名誉与报酬的羊群行为。为了避免因投资失误而出现的名誉风险,基金经理有模仿其他基金经理投资行为的动机。许多证券投资基金对基金经理的报酬,都建立在相互业绩比较的基础上,基金经理为避免风险,只有采取模仿,以保证基金业绩同被模仿者相同。如果市场中有许多的基金经理都采取模仿行为,那么羊群行为就形成了。

行为金融学的目的是要发现股票市场中投资者对信息的反应过度和反应不足的情况,使大多数投资者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前,投资那些定价错误的股票,并在股票价格正确定位之后获利。在美国证券市场上,目前有数家资产管理公司以行为金融学理论经营,其中有的共同基金取得了年收益率25%的良好投资业绩。由于市场存在羊群行为,证券价格的过度反应就不可避免。投资者可利用可以预期的股市价格反转,采取相反投资策略进行套利交易。相反策略就是针对羊群行为而制定的一种积极的投资策略。如试探法等。

(三)试探法与其错误形态

投资者在投资决策过程中,常常采用试探法,即一种以常识为基础,用试错法而不用详细理论的推理方法。人的心理状况会扭曲推理过程,导致犯下不应该的投资错误。行为金融理论表明,试探法的错误形态有四种:记忆的有效性、事件的典型性、抛锚性、事后诸葛亮式的偏见。事件的典型性是导致反应过度,而抛锚性将引起反应不足。以事件的典型性和抛锚性为例:一是事件的典型性是指人们通常将事件快速的分类处理。人的大脑通常把某些表面上有相同特征而实质内容大相径庭的东西归为一类的。事件的典型性是指当帮助人们组织和处理大量数据和资料的时候,就会引起投资者对旧信息的过度反应。

二是抛锚性是指人的大脑在解决复杂问题时往往选择一个初始参考点,然后根据获得的信息逐步修正正确答案的特性。抛锚性导致投资者对新的、正面的信息反应不足。讨价还价是了解抛锚性的好例子。推销员开始总是把价格“锚”在最高处的,通过讨价还价以较低的价格成交,让买家觉得这是一个好买卖。尽管投资者对一家上市公司的观点可能会“抛锚”,但这并非意味着投资者的观点不会变。同事件的典型性一样,抛锚性也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修正。

(四)行为金融学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

中国证券市场同成熟的证券市场比较,还是一个新兴的证券市场──历史短、不规范。传统金融学的实证研究表明:中国证券市场是无效率的。不规范的市场必然是无效率的。如果在中国证券市场中,采取传统投资理论指导的消极投资策略,那么基金的业绩表现必然落后于大盘。但一些采取积极投资策略的基金也并未取得优于大盘的业绩。由于证券投资基金过于注重成长投资,导致选股不当和过于重仓某几只股票外,另一方面在于没有汲取行为金融学的原理,进行必要的价值投资。因此,结合行为金融学的理论,考察中国证券市场的投资者行为特点,制定科学的投资策略,是中国投资者,特别是中国证券投资基金面临的一大课题。

第一,对政策的反应与行为投资策略。中国股票市场素有“政策市”之称。考察中国证券市场历史走势,在重要的顶部或底部区域,在消息面上总是伴随着一些重要的股市政策出台。政策常左右中国证券市场的走势。它给市场的“先知先觉者”带来了巨大的收益,也使“后知后觉者”承担了巨大的风险。政策变化成为中国证券市场的系统性风险的重要来源之一。

第二,ST现象与行为投资策略。ST现象指那些被冠以特别处理的上市公司,其股价在特别处理消息公布后不跌反升的现象。这显然是违背了有效市场假说的情况。然而,它有行为金融学的道理。上市公司被宣布为特别处理,意味着公司陷入严重困境。但同时,ST公司也成为了潜在的并购目标,将伴随着大量的现金注资、资产重组、政府保护等活动。考虑到壳资源在中国证券市场上的稀缺性,ST公司无疑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作为一种投资策略,ST公司是否可以纳入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组合呢?从行为金融学来看,这种策略是可以成功的。但目前没有任何一家基金将ST股票纳入其投资组合范围。尽管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净资产,在中国股票市场流通市值中所占比例不到10%,但由于其信息公开披露的要求,使得证券投资基金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力远不止此。超常规发展机构投资者,是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结构转变的必然。在超常规的发展中,一方面证券投资基金的数量超常规的发展;另一方面,投资基金的投资风格、投资理念、投资策略应当多样化。当然,运用行为金融学投资策略的时候,切忌对国外现有行为投资策略的简单模仿,应当掌握行为金融学的理论方法,对中国证券市场的行为特点进行深入研究,探索适应中国证券市场运行特点的中国行为金融学投资策略。三、我国股市投机的类型

JournalofYunnanFinance&EconomicsUniversityVol22,No6对中国股市的投机我个人认为有两大类,一类是面向交易的投机,一类是价值取向的投机,每类操作都有其原则和条件,关键是你具备哪些优势,在资金的来源,规模,使用时间上以及你公司的管理机制上又存在着哪些制约。总之,成熟的投机风格是在发挥优势抑制缺陷的基础上形成的。

(一)面向交易的投机

面向交易的投机就是一种以跟随市场趋势进行为卖而买来谋取波动差价的投机行为。你可以做短线,也可以做中线(6个月),条件是市场必须显示明显可操作的阶段性趋势机会,并且在后续行情中你能够保持对操作品种一致性的把握和具有控制最终获利的能力。其投机哲学有3大原则:一是认为市场行为已经包容和消化一切。二是以胜算的大概率为进出入市的基点。三是股票本质无好坏,上扬的股票就是好股票。这种投机方式的精髓就是“以市场为王,赚看得见的钱”。

面向交易型投机的决策程序是:首先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和自身的某种操作优势以及自身的地位缺陷来形成个性化的投机风格,然后结合对阶段行情趋势的认知形成阶段性的投机策略,接着选择标的个股(组合),进行立项策划,实施资金的分配管理,保持整个攻击过程中的风险控制,最后完成业绩的实证评估总结。他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思维模式,其中风险收益比控制及持续稳定获利保证是贯穿的灵魂。但在实战中为了投机行为的稳定性和捕捉时机的领先性,职业人士应将策略和决策模型化,将自己具有的符合市场客观规律的分析研判体系和实战操作体系进行实用化处理,从而形成自己适用的机会预警系统和战斗系统,用趋势技术体系和资金管理体系构成实战操作的规范及纪律约束系统,这样就形成了“选股—标的—攻击—持有—退出”一套以机会个股为中心的“由下而上”的自动实战操作程序。

其中对标的物攻击,我个人认为应该进行相对集中策略,这是符合中国股市的实情。分散投资是为了抵御非系统风险而设计的,而我国股市最大的风险一直就是系统风险,因此分散在抗风险功能上没有实际意义,只有集中持仓,才能精心研判目标个股的做盘细节,在操作和控制上做到最有效。但机构的资金大,做势头投机面临2个问题,一是流通性,二是干扰性。流通性是指目标股的盘口容量能保证大资金顺利的进入和撤出,时间上不超过两到三天。干扰性是指不能过分影响该股的自身走势,主要是不能惊动庄家。如果只对大市值股票投机又会错失许多机会,这时候就要运用组合来化解矛盾。组合的设计是在同一理念,同一策略下对同一性质的系列目标股进行组装,成为一只抽象的标的物来控制,这就是相对集中的思想。

在国内最有效的势头投机就是跟庄操作,做庄过程的实质就是一种有效的主流资金投向,这种资金运动的组织者尽管用表面现象来拼命掩饰其内在的趋势,但终有一刻他会完全暴露出真实的强烈的趋势运动特征,毕竟他最后要实现新的定位目标,因而,跟踪庄股是我们发现趋势机会最有效的办法。但很多人对跟庄存在着严重的认识误区,他们一门心思就是要去战胜庄家,而且还要求完胜,事实上作为一个局外人你永远是在猜谜,要知道一次做庄,他背后所涉及到的东西是非常复杂的,一些可变因素的控制又相当微妙,有时连组织者本人都很迷惘,你又怎能每次猜对他的下一步呢?正确的做法是长期跟踪,体会其盘口的习性,意图及后续的动态变化,结合圈内的信息资源进行潜力评估,一旦他在市场中开始表现出一股强烈向上运行趋势的冲动的时候,才是我们考虑战斗的时候,我们不是去战胜他,而是发现他的主流决心,和他一起共享。在这里看得准,并做对方向才是最为关键的,一切要以事实为基础,千万不要自做聪明。

总之,所谓面向交易投机就是以研究市场的形态和股票的供需状态来估测一个趋势最大可能出现的模式,她的可靠性在于短中期,并且是概率上的意义,她不能预测一个实际事件长期的价值趋向和走势,她是典型的“走一步看一步”的交易模式。因而作为一个投机者你始终只是这个市场的被动者和观察者,但一旦你开始交易时,就必须成为参与这段行情的主动控制者,如果趋势的后续演进过程你已无法把握时,实际上你就在丧失这种主动权,唯一的策略就是退出。

因此,做势头投机的关键就是不要将你的资金完全暴露在不可控制的风险之中,条件是你的一切投机活动必须建立在有确定概率的科学统计方法之上,注重的结果是完成当期收入的实现,而不是远期的幻想。要想成为这样一类的市场交易高手,就必须要经历市场血雨腥风的洗礼,不仅仅是操盘技术的艰辛磨练,更重要的是心理对抗意志的千锤百炼,试想,不经过几次灭顶之灾,你又怎能铭记市场的铁律:“遵守纪律就是珍惜生命”!

(二)价值取向的投机

这里的价值不是股票内在的根本价值,而是有没有能够利用来进行投机的价值。价值取向过程就是个股的重新定价过程,他的投机哲学是:股票价格无非就是市场对他的认知度,而市场的认知行为有非理性的或者是认识不足的因素,因此只要抓住低估的偏差就能获利。这个利润实质就是理念认知超前性的奖励,是早智者赚晚智者的钱。

这类投机的基础在于你对资本市场深刻的认识和敏锐的金融思维能力,他涉及的是一些长期和复杂的因素,因而他承受的风险也是巨大的。其中对标的物进入并不在乎技术趋势好不好,关键是价格是否合理值不值得介入,他的重点是着眼于未来定价的可能性研判,毕竟只有得到将来市场的认可才会有真实的承接盘,到时获利筹码才会随时被市场所消化。对价值取向的投机由于资源和地位的不同,你可以采取积极型的投机或是被动型的投机。

积极型投机是主动去实施股票的重新定价,实质上就是做庄。做庄是否违法应该看他在操作技术上是否违反游戏规则,如果没有就不是内幕或是欺诈行为。做庄行为也是对个股潜质的一种主动挖掘行为,只不过他是对目标个股将来怎样进行自身资源的重新整合包装有相当把握而提前实行了新的定价,金融意义上的包装不是做假,而是尽可能地展现上市公司和注入给上市公司一些市场偏好的价值因素,他的目的是让这种新价值充分被市场所接受和认可。由于做庄问题实在是太专业太敏感,这里就不谈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随着市场游戏规则的不断完善,做庄的自主发挥余地将会越来越小。

被动型投机就是以研究市场如何为股票定价为基础的投机方法,只不过他不操纵股价而已,“市场定价”不仅仅包括基本面的定量研究,他也有市场供求和偏好趋势的研究,目前我们的市场是一个股价普遍较高的市场,要想进行内在价值的投资,你就最好不要来股市了。在一个大牛市中成长性和转型性永远是我们投机的重点,我们要关注的是那些有进取性的创新企业,而不是价值型的企业,这一点致关重要,毕竟在一个积极的投机市场环境中,人们对未来的预期总是大于对风险的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