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3 21:29:24

过程范文篇1

但是,我们不得不正视的一个现实是:企业文化是个长期建设的过程,综观中外先进企业的文化,没有一蹴而就的先例。企业文化要经过很长时间的沟通、培训、宣灌、推进,要不断地“洗心”、“革面”再“洗心”、“革面”。考量企业文化建设的阶段成果的标准就是:员工是否认同企业所奉行的核心价值观(洗心)并在日常工作过程中用以自觉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革面)。

用这个标准衡量一下尝试着建设企业文化的企业,我们不无遗憾地发现,一本一本大簿头的大师专著读下来,却仍然不知道企业文化建设如何着手;一拨又一拨的企业家从海尔参观和培训回来之后,却没有能够拷贝出海尔企业文化在本企业的成功,而是共同品尝着企业文化“看起来很美,说起来很甜,做起来很难”的苦涩滋味”。

这是为什么?

我们又如何看待这种苦涩?

从航油的“”工程的成功我们可以总结出这样几条可资借鉴:

企业文化建设是个长期的过程——综观中外古今的企业,优秀的企业文化没有一蹴而就的先例。这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提炼凝固成企业文化并逐步形成企业独特的氛围需要时间;二是企业文化建设没有终极结果,而是在企业运营实践过程中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在建设过程中不断地提高、改进。

很多管理者在企业文化建设时比较急功近利,试图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快速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一旦产生偏差,就认为企业文化太虚,没有实际作用。

如同知识本身不承载价值一样,为企业文化而建设企业文化基本上是徒劳的,企业文化不是一杯可以随时解渴的水。我们经常可以接触到这样的企业:有完整的企业文化手册、规范的制度文化和形象识别系统,却无法产生精神层面在企业行为上的有效反映,反过来也一样,二者无法对称。事实上,很多企业正是通过某一局部的取巧来建设企业文化,忽略了企业文化无形的存在和作用。

企业文化建设重在以“文”化人,无论是寓教于乐的各种活动的和风细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还是靠制度的严格管理强力推行,其最终的目的无非是让企业文化深入人心,成为自觉规范行为的无形的准绳。

企业文化就像空气一样存在于组织之中,它的存在远胜于有形的规范:原因是,企业的行为不可能全部用文字规范下来,只有依靠文化的力量才能实现。比如说没有文字规范领导与员工谈话时要用什么样的语气或态度,诸如此类,远多过企业明文可以写下的。员工心里会自己形成一种或优或劣的文化规范,很自觉,很统一。这种规范进入理念层面,不符合这种规范的行为会被文化无形的力量纠正,不认可这种规范的人会被企业排斥。

通由有效的方式形成企业核心价值观,并以此作为种子要素孕育企业文化,在此文化中通过沟通信仰、传递愿景和从事所有企业实践,强化核心价值观,使全员认可并内化企业核心价值观以形成持久的行为。可见,将一种意志统一为全体人的意志,再将这种意志转化为持久的行动,一定是需要长期的、艰苦的努力的。没有速成的企业文化建设,完整的企业文化手册、规范的制度文化和形象识别系统,甚至包括大规模的导入,仅仅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开始。领导者行为、员工行为和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都以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作为基本准则,一定时期以后,以鲜明价值观为核心的强势企业文化形成,在这种鲜明价值观和企业文化的有效指引下,企业员工按照意志的行为准则行动并自我激励,这种激励的效果是巨大的,而且是长久的。

航油集团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从形式上借鉴了各种企业文化理论和中外实践经验,但最后无不为我所用,形成航油文化自己的个性。“二人结对”实际上取材自解放军队伍建设中的光荣传统“一帮一,一对红”;“一岗一旗”可以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变种,也可以说和标杆管理异曲同工;“三德三星”更好理解,我们只要不那么在数字上较真儿,就会想到“五讲四美三热爱”;“五个一”则是五个一工程的最“明目张胆”的“偷梁换柱”……

企业文化建设要针对企业实际,解决实际问题——将企业文化落到实处。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价值观又是什么呢,是指导企业行为的内在精神和准则,是企业决策者和执行层行动和选择的共同的出发点,所以说,企业文化建设的本质是企业管理的一种自内而外的革命,她在本质上属于一种管理手段,航油在推行“工程”的过程中,在监督检查她的落实时始终坚持一个标准:把“工程”当作一项工作来抓,还是当作一种提高员工素质、提高管理水平的工具来使用。由此,我们回过头来再看,那些脱离企业管理实际,在企业日常运行之外另建一套企业文化的企业的行为是多么的荒诞不经。

过程范文篇2

摘要经济型酒店是我国酒店业发展的一个新的亮点,其营销策略是在激烈的酒店业竞争中取胜的关键。从市场营销的产品、价格、促销、定位等方面提出了经济型酒店应采取的营销策略。

在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经济型酒店的发展充满了巨大的机遇。有专家预测,经济型酒店将成为我国酒店业下一步发展的重点。在经济型酒店发展过程中,制定适合的营销策略是其成功的关键,笔者认为一个成功的经济型酒店应制定以下营销策略:

1提供适当产品

经济型酒店英文名为economyhotel或者bugethotel,是相对于酒店业中的中低端市场而言,经济型酒店应根据目标市场的特征,提供能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具体来说有以下标准:

(1)经济。顾名思义,经济型酒店的最大特征就在于其经济性,因此,酒店应尽可能减少或简化顾客不需要或使用较少的服务项目,从而降低成本,为顾客节约费用。如不设门童、不设会议厅、不设专门餐厅,向顾客只提供简单早餐、缩小客房面积、不设浴盆等。

(2)实用。经济型酒店的目标市场顾客对酒店功能的要求主要是住宿和休息,酒店的产品设计应在尽量经济的前提下围绕这两个实用的功能而进行。前台不一定豪华,但必须有客人休息处、自动售货机、能宽带上网的电脑;酒店不一定有电梯,但一楼必须有行李寄存处;客房面积不一定很大,但生活设施必须齐全,包括带淋浴的卫生间、衣柜、写字台、有线电视、自动饮水机、空调等。

(3)舒适。下榻经济型酒店的旅客追求的不是豪华的享受,而是舒适的休息,以便为第二天的旅行做好充分的准备。因此,酒店特别是客房的设计中应以舒适为基本原则,为客人提供一个舒适的休息环境,如客房巧妙的室内布局、柔和的光线、温馨的色彩以及舒适的温度、新鲜的空气等。

2确定合理价格

经济型酒店的目标市场对价格比较敏感,因此,酒店的定价一定要合理,应在目标市场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定价以前,酒店应对本地区高、中、低档酒店进行充分的调研,特别是对中低档次的星级酒店以及较低档次的招待所的价格、提供的产品、服务有清楚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合理地制定出本酒店的价格。该价格应高于本地招待所的价格而低于同档次的星级酒店的价格。并且在向客人推销时除了突出酒店的价格优势外,还应着重向客人表明本酒店追求的不是最低价,而是最佳的性价比,并鼓励顾客“货比三家”。并且,酒店的价格一旦确定后就应保持其稳定性,除了在旅游淡旺季以及对团队客、回头客以外,酒店的价格对于任何客人都是一致的,不应与客人就酒店的价格讨价还价。另外,酒店应在其外面醒目位置用大幅广告牌将酒店的价格标出,这样既节省了酒店的促销费用又使酒店的价格变得公平和透明,从而让对价格敏感的客人接受酒店的价格。

3注重优质服务

许多人认为价格低廉的经济型酒店提供的服务相应地也降低了档次,其实这是一个认识上的偏见。对于经济型酒店而言,价格的降低只是服务项目的减少,而不是服务档次的降低。相反,酒店应该以更优质的服务来弥补减少的服务项目给客人带来的损失,这也是经济型酒店与其他档次酒店争夺客源的“镇家之宝”。经济型酒店应该注重向客人提供贴心服务,让客人感到住的是“经济型”酒店,获得的却是高星级酒店的体贴入微,让客人有一种回家的感觉。“如家”为客人设置自助微波炉、自助投币洗衣机、自动擦鞋机;为客人提供雨伞、有自行车出租,供客人外出使用;引入呼叫系统,房间有事,客人一按呼叫按钮,服务员立即就到。

4开发特定市场

经过几年的发展,国外知名经济型酒店如“速8”、“宜必思”、“斯堪的支”,国内的如“如家”、“锦江”逐渐在经济型酒店市场中树立了自己的地位,他们将目光瞄准了经济型酒店这个市场,将目标市场定位为中低档消费者,主要包括度假家庭、政府职员、工薪阶层、一般商务人士、学生群体等。但是很少有经济型酒店象星级酒店那样将某个特定的市场作为自己的目标市场。其实,随着投资的火热及经济型酒店之间竞争的日益激烈,国内经济型酒店对市场的整合已成大势,细分市场,确定自己的目标市场已成为经济型酒店发展的重要战略手段。经济型酒店可以针对不同的目标人群,将自己的目标市场定位为商务型、会议型、家庭度假型、自驾车旅游型、自由人型、学生旅游型等类型中的某一个或两个市场,然后根据该市场中消费人群的消费心理、购买习惯等特点展开专门的市场营销活动。经济型酒店通过这种方式来占领某个目标市场,同时又降低自己的营销费用,使得酒店能够长期而稳定的发展。

5注重互联网营销

互联网营销在酒店的多元化营销渠道里面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于经济型酒店尤为如此。因为互联网营销采取的是酒店与顾客面对面的销售方式,具有成本低、受众面广的优势,省略了商、零售商等诸多中间环节,大大地降低了营销费用。同时,经济型酒店的目标市场顾客对于互联网这种营销形式相对熟悉并容易接受,因为互联网营销便捷的沟通方式、实时的信息反馈能最大地满足经济型酒店顾客的快捷、方便的需求。

因此,经济型酒店应聘请专业人士建设与维护酒店的网站,网站首页应美观、简捷、明了,与经济型酒店的整体风格相匹配,网页应内容充实、条理清晰,便于网民浏览与点击。同时,应经常更新酒店网页上的资料,并注重对顾客所提意见与问题的反馈速度,通过文字、语音等形式来加强与在线顾客的实时交流。另外,应加强对酒店网站的促销,可以通过报刊、杂志及网络广告、网站竞价排等方式宣传酒店的网站,但更为节省费用的办法是将网站宣传资料免费发放给住店顾客和与相关网站交换网络旗帜广告。

6进行有效沟通

入住经济型酒店的客人大多追求的是旅游效益与旅游费用的最优化,他们希望能以有限的旅游费用获得最高的旅游满足,因此他们需要本地的旅游出行信息,渴望与本地居民直接接触,从而了解当地的文化和民俗。根据目标市场的这种旅游需求心理,经济型酒店应充分利用其“东道主”的优势,通过酒店的服务员主动与客人沟通,向客人提供其需要的旅游信息,一定程度上满足客人希望与当地人接触的愿望。这样不仅方便了客人的出行,同时提高了酒店产品的附加值,增强了客人对酒店的信赖感和真诚度。

酒店可在前台安排专门人员免费供顾客进行本地旅游信息的咨询,如若客人主动提出,酒店可代为安排导游、购买景点门票、联系旅游车辆。楼层服务台可免费或平价向客人提供本地导游图、景点介绍、旅游书籍等对客人出游有帮助的资料。同时,楼层服务员应能主动和客人沟通,最好能与客人建立良好的友谊关系,增强客人对酒店的信赖感。另外,酒店的一线员工对本地的旅游酒店、出行信息应相当熟悉,客人可随时咨询。

7加强口碑促销

经济型酒店的促销方式很多,笔者认为费用最低同时目标市场又能接受的方式就是“口碑”促销。酒店低廉的价格、优质的服务必定会给客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他们回去后也必定会向身边的人说起,还会在自己撰写的游记、网络旅游论坛的帖子中提及,并且会向其他旅游者极力推荐。这种“口碑”促销要比价格不菲的媒体广告有效得多,当然最重要的是可信度高,有利于酒店良好现象的树立和传播。

因此,酒店一定要注重“低价格、优服务”的特色,加强酒店员工培训,提高服务水平,让员工明白他们提供服务的过程就是酒店促销的过程。同时,不断强化客人对酒店的认同感。在客人入住时向他们赠送附有酒店简介的本地导游图,但要注意该导游图的主要内容应是旅游咨询而非酒店的介绍;在客人离开时赠送附有酒店地址、电话、网址等信息的小型、精致、实用的礼品;定时向已离店的客人发送祝福卡或E-mail,加深其对酒店的记忆和感情。

参考文献

1徐桥风.我国经济型酒店的管理问题和对策[J].新经济杂志,2006(3)

2贺丽霞.经济型酒店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9)

3艾熊森.试论我国经济型饭店的发展策略[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1)

过程范文篇3

关键词:立法准备阶段民主化制度化

立法是整个法治建设的重要一环,因为不论建设法制,还是实行法治,首先都要立法。而立法准备阶段作为立法过程的第一个阶段,其作用可想而知,但是有很长一段时间,对于立法过程特别是立法准备阶段,法学界研究甚少。虽然随着法制建设与法学理论的发展,人们已经对此予以注意,有了一些研究成果,但是相对于实践需要,理论研究仍显得过于苍白。因此,研究立法准备已成为推动中国立法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一、立法准备阶段的含义与价值分析。

周旺生在《立法学》中认为“现代立法活动过程中的立法准备,一般指在提出法案前所进行的有关立法活动”,是“为正式立法提供或创造条件的活动,是为正式立法奠定基础的活动。”①由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到,立法准备是整个立法过程中的第一个环节,它的最终结果直接为进入下一阶段的立法运作过程服务,是整个立法过程的奠基石。

立法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立法准备阶段,亦可以称其为前立法阶段;二是由法案到法的阶段,亦可以称其为中立法阶段;三是立法的完善阶段,亦可以称其为后立法阶段。这三个阶段之间有紧密联系”。作为立法过程的初始阶段,立法准备也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由几个小的环节组成。通常来说,立法准备阶段要经历以下几个步骤(1)立法预测(2)立法规划(3)确定立法项目(4)采纳立法建议和创议(5)确定法案起草组织和程序(6)起草法案。另外,法的清理,法的汇编和立法信息反馈中包含旨在为法的制定和变动服务工作,也是立法准备活动的内容。这其中的立法预测,编制立法规划,形成立法创议做出立法决策,属于宏观上的,从大的方面解决立法的问题。其余的则是从微观上入手,确定怎样进行法案的准备工作。因此,实质上立法准备阶段应该可以分为这样两个步骤:(一)对于某一类事项、某一类社会关系,政权机关是否应当初步决定将其纳入法所调整的范围;(二)是对于已初步决定将其纳入法所调整的事项,如何拟就最初的文字规范。反映到立法准备过程中,就是做出决策和起草法案的两个步骤。②

对于立法准备阶段的价值,周旺生教授在《立法学》中作了如下精彩论述而被从多学者所引用:“在有的国家,法案提交立法机关或立法主体审议、表决,往往只是或主要是履行法定程序,并不能真正决定该法案能否正式成为法,因为能否成为法,在立法准备阶段就已有定夺或至少大体上已有定夺了。”“就法治发达国家和法治不发达国家相比,后者的立法准备比前者的立法准备活动过程中的地位更显重要。”确实,在中国这样法制不发达的国家中有这样一种现象,立法程序规定的很具体,很充分,但实质上不过是一种形式,一种花架子,最后通过的立法基本上仍保留在立法准备阶段的结果。③这是法制不健全的表现,也是我们必须注意与改正的一点。由上面我们对立法准备阶段的分析,我们应明确作为准备阶段有两个主要功能:一是提出某种或某个法的立与不立,二是形成草案。这两个过程是立法程序的准备,而不是实质意义上的立法。做到这一点应是建立在整个立法机制健全的基础上。我们在认识立法准备的价值上要注意以下两点:(1)要认识立法准备重要作用,注重对其价值与制度的研究(2)不能事实上在立法准备阶段已决定立法的命运。划清准备阶段与立法程序的界限。做到立法准备阶段与其余阶段的合理分工。

二、立法准备与立法质量

古今中外无数实例表明,立法准备对立法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1814年,海德尔堡大学法学教授蒂堡(AntonThibaut)提出以《拿破仑法典》为榜样,在三、五年内制定德国民法典。时任柏林大学法学教授的萨维尼立即撰文反驳,认为当时制定德国民法典的条件尚不成熟。历史证明,萨维尼的主张是正确的。在普鲁士首相俾斯麦从政治上统一德国后,制定德国民法典的条件才逐渐成熟,立法准备充足、酝酿了近一个世纪的德国民法典,成为世界法制史上地位与《拿破仑民法典》并驾齐驱的重要法律。如果当初在立法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匆忙立法,德国民法典充其量只能是《拿破仑民法典》在德国的翻版,这样的法典根本不可能象今天的德国民法典一样,辉煌的屹立在世界法律之林。

我国的《唐律疏议》也是立法准备充分、高质量立法的典范。《唐律疏议》以《武德律》、《贞观律》为基础,在吸收、消化前人立法经验、成果的基础上制定,立法准备充分,立法质量非常高,对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的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进而对东亚乃至世界历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由于立法准备仓促,造成立法质量低下的实例也不胜枚举。例如,《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是构成知识产权立法的三大主干。出台这3部法律,美国花了156年,法国用了166年,而中国仅仅用了10年。由于立法准备不足,这3部法律更多地借鉴和移植了西方国家的现成制度,却没有对中国现实的知识产权保护和发展水平做出科学的评估,法律应有的威慑性过于软弱,执法效果大打折扣。时至今日,这3部法律不得不全面启动修订工作,有的已经改而又改。由此可见,立法准备对立法的重要不言而喻。

三、我国立法准备阶段的现状与问题

对于我国立法准备的研究,笔者认为其正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虽然已有所重视,但是还欠完善,不能完全适应现实的需要。具体表现在关于立法准备的阶段的一些细节问题并没有专门的著述来指导,专门探讨此一问题的文章也少之又少。其实,国外对立法准备阶段的研究已日臻成熟,已有许多有关专门关于立法规划与立法起草的著述。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国外对立法准备阶段的重视程度。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是迫切的;而面对于如此开放的世界,借鉴别国经验也是必须的,笔者认为现如今翻译有关著作的需要也是迫切的。

从现实中来看,我国现行的关于立法准备的法律规定只是对于立法准备的某一个环节有所规定并且规定还不全面。在《立法法》中,只有在34条,第58条提出全国人大常委会以及国务院立法时偶尔提到立法论证的问题,而且还不是作为立法准备环节提出的。在第12,13,24,25条提到了哪些机关或个人可以向全国人大及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法律案的问题,而关于立法论证,立法规划等问题在立法法中则根本未涉及。④在其它法律法规中,只有国务院通过的《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暂行条例》第5条第6条把立法规划作为立法准备的一个重要环节规定下来。地方上,上海,吉林等地曾作过专门的立法规划设想。河北等地在地方立法条例中专门规定立法准备一章,可以说都是对立法准备阶段的有益探索。但与法制发达国家相比,其制度的规定还有很多不足。其制度的规定只是零散的,并没有形成一个体系。对于完善我国立法来讲还是远远不够的。

四、解决问题的关键,完善立法准备制度应坚持的原则——民主化与制度化

这两个原则是应该体现在整个立法过程的原则,但在立法准备阶段,坚持民主化与制度化更具特殊意义。由前所述,我国的立法准备制度不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它的缺陷与不足,立法准备的民主化与制度化程度还相当不够。立法准备中往往是由当权者一言决定立与不立。而现代的民主,要求立法过程中要“主体的广泛性,行为的制约性,内容平等性和过程的程序性。”⑤纵观我国立法准备的现实状况,我国在此方面做的还是远远不够。

立法准备阶段的民主化原则体现在第一个主要步骤中,即对于某一类事项,某一类社会关系,政权机关是否应当初步决定将其纳入法所调整的范围这个步骤,这是决定法立与不立的重要步骤。从一定程度上讲,它决定着法的命运。对于这样重要的权力,如果过于集中,且无制约所滋生的无疑是腐败,因此立法从源头上把关的最好方式就是坚持立法准备的民主化。体现在第二个步骤上,主要是立法起草主体不仅是素质要高,而且在起草过程中不仅需要有高素质的法律工作人员,还要有有关部门的专家,学者参与其中,以提高民主化程度。同时也有利于提高立法质量。

议事公开是立法准备民主的一个基本要求。⑥一旦立法程序的公开性丧失,则民主的通道被堵塞,民主也就成为一句空话。在立法准备阶段,立法计划与规划的公开应成为一种制度。不论是法律还是法规的规划都应让人们了解,起码是让涉及到其利益的公民与机关了解。这样议事公开的途径不应仅是公布或让大家查阅,最重要的是运用调查、咨询、听证的一些方法。只有这样,才可以为更多的人参与其中而建立条件。

对于立法准备阶段应坚持的原则,我认为还应包括立法准备的制度化。立法准备制度化是民主化的前提与必然归宿。我们知道立法的准备阶段的民主必须由适当的程序和各种体现民主的制度完成。如这些程序与民主的制度不形成制度,则无从保证民主的实施。就立法准备阶段,我认为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立法准备活动的主体

从上文我们可以看到对立法的民主化要求第一条就是“主体的广泛化”,这就需要我们的立法给予更多的人与机关权力,使他们可能参与其中来,但对于整个立法准备制度,重要所要关注的是专门从事立法准备活动的有权机关。对于这一点,中央与各地方做法不一。但要明确的一点是不论由谁充当这个机构。其中的组成人员都需要有专业的素质。我们所要建立起来的立法准备应把这重要的一点予以规范。不仅必须有专门的立法人才,还要聘任其它各方面的专家。⑦

2、具体规定立法准备阶段的相应程序

由本文前面的阐述,相应的立法准备阶段的有权机关,工作任务主要有四项:(1)进行立法预测工作(2)进行立法规划工作(3)进行立法论证(4)通常也进行立法案起草工作。法律要把这些工作相应的制度化,规范化。现在已有许多省具体规定出了立法准备的具体程序。并规定出相当的时间,这是一个可喜的偿试。这几个程序相应要注意的是在第(1),(2),(3)项工作任务中要加入各种调研,咨询,听证等民主程序。使这些程序制度化,则更有利于民主的发挥。而对于法案起草的过程,则是一个非常专业的过程,国外对于立法起草技术要求很高。当然如立法准备阶段的有权机关做到是最好不过的,但是在当前的情况下,建议还是委托专家起草比较稳妥。

3、在立法准备阶段制度化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个问题。

有学者指出,如果建立完善的立法准备制度,那就应该是一个完善的环节的组合,如果所有立法都适用同样的程序,让它们都经历过所有的环节与步骤,那么势必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而且如果听证咨询等程序在立法准备阶段介入过深,使立法准备在形式上更加完善,那么会不会已经行使了立法的正式程序的功能,造成类似于经济建设中的“重复建设”这样的一种浪费呢?⑧笔者认为这种提法是有道理的。听证,咨询等程序介入立法程序,是立法的民主化的要求,自不必说,但在设置“准备阶段”的任务时要注意,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还是要摆正立法准备阶段的位置。此时,我们不能拘泥于一套死的制度之中,而是应该相应的设置出各种不同法律的制度,分别加以适用。对于重要的关系国计民生的一些法律应该慎重,设置的制度也尽可能完备。而对于一些较小,或非常急需的法律、法规则不必要经历所有的环节,步骤,但是也应该规定相当的必须环节。我们应该把立法准备阶段放入整个立法过程的大环节中去考察,摆正其位置,不能无视他的存在,但同时又不能大包大揽,行使其它阶段的功能。

笔者认为只要完成上文所说的立法准备阶段的两个基本功能就可以达到实现其制度化的目的了。

五、完善立法准备,提高立法质量

具体如何,笔者认为,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完善立法准备:

(一)建立立法信息公开制度。

立法信息应当在与立法相适应的时间、空间范围内公告,公告的内容应当刊登在指定的刊物或网站上,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及时了解立法活动,通过正当的途径获取立法信息,预先了解立法的内容是否和自身有关,并有充分的时间准备自己的意见,将自己的利益、要求、建议告知立法机关,避免信息垄断和立法与人民利益的脱节。同时,中央和地方、人大和政府各级有立法权的机关公开立法信息,确保了立法信息在中央和地方、人大和政府立法机关之间的畅通透明,为立法机关自身编制立法规划、年度计划时进行立法信息比对工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避免过去由于信息渠道不畅,造成立法信息比对的依据不完整、不准确的局面的出现,从而最大限度的避免立法撞车现象。

(二)建立专职立法人员资格制度。

1、建立立法人员资格考试制度。借鉴统一司法考试制度,建立立法人员资格考试制度。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内的从事立法工作的人员,必须通过资格考试才能取得立法资格。2、制定专职立法人员职位管理规定,用法律的形式明确立法人员的任职条件,确立由立法助理到立法官的职位晋升制度。笔者认为,专职立法人员的任职条件至少包括以下内容:具有法律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具有一定的立法工作经历;通过立法人员资格考试。具备以上条件者,才有从立法助理晋升为立法官的资格。

(三)以立法形式完善立法规划权。

1、以立法形式确定立法规划权归属。对各类立法规划权,应以立法的形式作出规定,使立法规划的编制合法化。

2、加强立法规划对年度计划的指导作用。将立法规划的年限适当调短。由于规划年限为5年,跨年限较长,而社会经济发展变化较快,因此,不少规划的立法项目在列入年度计划时,需要重新论证,削弱了规划对计划的指导作用,建议以3年为期限,制定立法规划。

3、对法律的立、改、废要并重。另外,立法规划宜粗不宜细,对于把握不准的,不一定列具体的立法项目,可以以立法意图、关于某方面的立法等形式列入立法规划。

(四)改善立法决策现状。

必须改变立法决策权旁落的现状,为此,应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要全面加强立法决策者的立法决策能力,重点是加强就法案的主要内容、所要解决的难题、所要处理的关系、所要确定的权利和义务等方面作出决策的能力,从只会决定是否立法、是否认可某法案的狭小圈子中走出来。二是法案起草人要改变把自己看成是法案决策者的观念。为决策者献策,促动决策者作出正确的决策,是法案起草人可以并应当效力的事情,但无论形式上还是事实上代替决策者,则是法案起草人所不可为的。

(五)引入立法听证制度。

实行立法听证,有利于实实在在的推动中国民主的发展,使立法获得广泛的和比较深入的社会基础。立法听证是与立法程序的民主性、法制性、科学性紧密相连的。在立法准备阶段,就要引入立法听证制度。立法准备阶段的立法听证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立法决策前对立法项目的听证,另一种是对立法草案的听证。

需要注意的事,并不是所有的立法项目、草案都要进行立法听证,只有那些直接关系到社会公众利益的立法项目、草案,如劳动合同、房屋拆迁、公用事业管理、物业管理等才需要进行立法听证,否则,事无巨细,不分轻重,都要听证,就会增加立法成本,降低立法效率。因此在立法时要把握立法民主与立法效率的平衡点,使立法准备达到两者的统一。

(六)加强法案起草工作

1、改变现有的由法律执行部门起草法律、法规的做法,建立专门的法案起草机构。这样做有助于解决国家立法部门化、部门立法利益化、部门利益合法化的问题。

专门机构在起草法案时,可以根据法律的内容,聘请有关利益方的代表、专家作为起草小组人员,使法律能够调和各方的利益,保证立法质量。

2、采用委托起草的立法方略。法案起草工作,可依据法案的性质、特征、复杂程度而采取适当的委托方式,可以委托社会研究机构、学术机构或有关专家起草。但是国家重要法律、法规的草案,一般应当由立法主体的有关机构自行起草。

采行委托起草的方式,有利于借助他方力量协助现有国家机关的法制工作机构完成繁重的立法任务,有利于消除法案起草过程中难以避免而经常出现的明显影响立法质量的部门保护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之类的弊病,使立法从一开始就能有效地摆脱利益冲突的干扰,站在公正合理的起跑线上,也有利于发挥被委托的专门机构、专业人员的特长,从而避免立法工作机构由于专业上的欠缺而影响立法质量。

六、结语

立法准备是立法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立法活动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阶段。立法准备在我国的地位尤其重要,正如周旺生教授指出的,“就法治发达国家和法治不发达国家相比,后者的立法准备比前者的立法准备在立法活动中的地位更显重要。”因为,“命运在立法准备阶段就决定了。”

综上所述,立法准备阶段是立法过程中的必不可少的阶段,在理论与实践中都有丰富的内容。但由于笔者水平所限,只能做一些粗浅的论述。而且,对于立法准备阶段的理论研究,在中国来看还并不完善。对于提高立法准备制度乃至于整个立法学的研究,以促进我国法治建设的发展,所最急需的还是大量的懂得立法学理论的人才,真正搞立法学研究的学者,无有此二者作为基础,这个制度将无从起步。

参考文献:

①周旺生《立法学》法律出版社2000年第2版第197页

②赵颖坤《立法准备阶段:定位与完善》载于《立法研究》周旺生主编法律出版社2000年出版第295页

③同②第298页

④同①第199页

⑤同①第75页

⑥刘武俊载于《人民法院报》2001年5月29日

过程范文篇4

1牙钻的灭菌程序与实施

1.1清洗

清洗是牙钻灭菌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步骤。清洗的目的就是降低物品上的生物负荷,而微生物的数量和类型正是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重要因素。正是由于清洗不彻底,就有可能在一些较难洗到的器械的关节、管腔的缝隙或表面不平处黏附细菌,进而形成生物膜,阻止消毒因子接触微生物细胞,造成消毒灭菌的失败。因此,清洗的意义就在于实现安全操作,以达到灭菌质量。为提高清洗效果,我科采用超声波清洗机加多酶清洗液对牙钻进行清洗,它能彻底对牙钻进行清洗,并且达到手工清洗不能达到的效果。超声波清洗的工作原理是通过高频声波在液体中产生气穴现象而形成大量的微小气泡,这些微小气泡破裂后产生极小的真空区,使污染物与器械分离,从而产生擦洗效果,微小气泡可达到细小沟纹处,因而有较强的清洗作用。在进行这一程序前,要求医生在将牙钻从治疗机取下之前,将牙钻带水运行1min,以达到将牙钻内部回吸唾液冲洗作用。然后立即送入消毒室,由护士用流水进行冲洗、进行初洗后放入超声波清洗机内进行清洗5~10min,清洗后的牙钻用流水彻底冲洗后擦干,这样就完成了清洗的程序。

1.2高压清洗、注油

同样是清洗,但是这一程序同前一程序有着不同的用途。超声波清洗是对牙钻表面进行清洁,而高压清洗却起着对牙钻内部进行清洁的作用。强大的压力彻底对牙钻内部进行清洗,而压力注油又保证了对内部构件的保养作用,大大提高了牙钻的使用寿命。

1.3封装

牙钻彻底清洁后,要装入封袋内待灭菌。我科采用纸塑袋一机一封装的方法进行灭菌。纸塑带的选择一定要符合国家卫生部的标准,而且要有卫生部颁发的生产许可证。在这一过程中,首先护士要保证将牙钻擦干,控净水分及润滑油,保证纸塑袋不被水及润滑油浸湿,然后将钻针从牙钻上取下,同牙钻一同封入袋内备用灭菌。将牙钻编号、医生姓名、灭菌日期、灭菌者姓名、登记在册,并于封袋处写明医生姓名、灭菌时间、灭菌者姓名。

1.4灭菌

在口腔科的消毒灭菌工作中,牙钻的灭菌首选压力蒸汽灭菌器。这是由于牙钻内部有复杂的结构,小而深的缝隙及细管,所以湿热高压灭菌法是目前提倡的灭菌方法。有条件的应当选用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通常温度为121℃时维持15~20min,对于牙钻可耐热大于132℃者,则采用132℃维持3.5~4min,可杀死所有的微生物达到灭菌目的。将封袋完毕的牙钻按照要求摆放在灭菌机里,放入灭菌指示卡进行灭菌处理。

以上四个程序就是一个牙钻的灭菌过程,这一过程的操作需要1小时30分钟才能完成。在这项工作的运行过程中,不是机械地执行以上四个步骤就可以较好地完成灭菌过程,其中还需要科学的管理。

2灭菌程序的管理

2.1设备的管理

在科技水平发达的今天,高技术含量的设备是高质量工作的前提。要完成牙钻的一个灭菌程序,需要增加多种新的设备,如超声波清洗机、高压清洗机、封口机、高压灭菌器,这些设备对于医务人员来讲是陌生的,所以必须要认真学习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及日常保养维护等。对此,要建立设备日常维护登记制度,将重要内容纳入业务学习,确保了设备的正常使用。

2.2制订严格的交接制度及登记制度,以防止牙钻的丢失

牙钻属于贵重设备,我科实行牙钻定人保管,即每位医生的牙钻是固定的数量,根据牙钻的编号进行区分。这样既有利于保管又有利于保养,防止了设备的丢失。在进行灭菌时,要求医生要当面交到消毒护士手中,灭菌后由消毒护士发放到医生手中,并进行核对登记。

2.3根据工作情况制订程序及修改程序

在此项工作开展之初,护士长亲自参与此项工作,并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制订了工作流程。如在初始运行过程中发现牙钻在使用过程中噪音过大,考虑是油注过少的原因,所以在高压清洗后增加人工注油这一项工作,运行一段时间后,牙钻噪音消失,运转正常。在程序实施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问题,护士长要及时听取护士的意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整改,并修改工作程序使之更加合理化、科学化。

2.4消毒室护士的培训

消毒室护士岗位采取轮换制,每2个月进行1次换岗。当新的护士上岗前,除了进行物品交接外还要进行工作内容交接。护士长要求新任护士对所有设备的说明书进行阅读,对工作程序进行熟悉后进行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在上任1周内护士长跟班进行协助与监督。对于护士的培训除了技术方面还要求护士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慎独的工作精神,这样才能确保工作质量达标。

2.5质量考核

通过设备保养记录检查设备保养情况,以确保灭菌设备处于正常使用状态;通过3M指示卡登记本检查每次灭菌效果是否达标;通过牙钻灭菌登记本检查每日牙钻灭菌数量、时间及牙钻灭菌后是否按编号发放到医生手中。每月对高压灭菌器进行1次生物检测,并抽查灭菌后的牙钻进行细菌培养。定期接受区、市疾病控制中心的检查。通过多种终末质量考核手段来保证牙钻灭菌达标。

过程范文篇5

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都把工程造价作为一门专业来加以建设。它是建筑经济、技术与管理高度结合的专业。以美国为例,美国工程造价管理组织称为TheAssociationfortheAdvancementofCostEngineering,简称AACE,提出的目标“全面工程造价管理”(ThroughTotalCostManagement),它指出“在当前日益加剧的竞争环境下,全面造价管理原则和实践所体现的效益是商业和公司关心和需要的。”在美国,政府项目投资控制主要依据批准的预算。其投资和预算确定主要依靠已完工程造价的资料进行估算。在项目实施中进行招投标,由承包商报价,有关造价的预算工作一致委托给造价工程师进行。在比较完善的建筑市场和中介组织服务的条件下,工程价格由市场定价,而造价工程师对项目进行全过程的造价控制。

二、我国全过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

合我国的具体情况,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如下:

1.不够重视投资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的确控投资决策是产生工程造价源头,这一阶段耗资约占总投资额的0.5%~3%,但能有效提高项目的投资效益。对建设项目进行合理的选择是对经济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最直接、最重要的手段,项目投资效益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效率和效益。发达国家对投资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的确控十分重视,不惜花大本钱、大力气进行投资决策阶段的工程造价研究,作出相对比较准确的工程造价,进行控制。

长期以来,我国的工程建设存在投资膨胀严重的现象,造成工期越拖越长,工程造价越来越高,原因是缺乏建设前期确定工程造价的有效依据,只能依据专家、决策者们借鉴已完成的项目工程造价进行估算,但又往往因为诸多因素影响,三超”现象相当普遍,究其原因,主要有:

(1)人为因素造成概算降低,有些项目在申请立项阶段,为了能使项目尽快通过批准,有意压缩工程投资,预留资金缺口。

(2)在初步设计阶段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深度,存在较多设计上的漏洞,设备和材料价格的不按市场行情制定。

(3)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建设单位提出超过设计标准的过高要求,如办公设施面积增大,装修超标准等。

2、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不严

设计阶段是建设项目工程造价控制的龙头。在投资计划得以合理确定以后,进入设计阶段,它是把技术与经济有机结合在一起的过程。有效控制工程造价要求在施工图设计中严密、全面。

当前我国的工程设计也实行招投标制、公平竞争,把对设计阶段有效控制工程造价作为选择中标单位的主要标准之一,对全过程造价进行控制的管理。但目前我国大部分设计单位对工程项目的技术与经济进行深入分析不够、在设计中大多重技术轻经济,设计人员似乎只对设计工程的质量负责,对工程造价的高低不太关心。以致无法通过优化设计方案,编制初步设计、概算起到控制总造价的作用。工程设计图的质量和深度等也不够,工程量清单中的工程量错算、漏算,也引起暂估项目的增多,使招投标工作的质量难以保证,因而也无法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3、还未全面采用国际上通用的工程量清单报价方式

在招标投标中采用国际上普遍使用的工程量清单报价方式,是我国工程造价制度改革和招投标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

在建设领域推行工程招标制度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完善建筑市场运行机制的重要举措之一。建设工程招投标在我国全面推行后,在缩短建设工期、确保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抵制不正之风方面作用明显。也有效地保障了招标人和投标人的合法权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原来的招投标阶段实行预算定额计价模式已不适应,采用国际上普遍使用的工程量清单报价方式进行招投标是必然趋势。建设部颁发了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工程量清单计价是建设工程招投标工作中,由招标人按照国家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提供工程数量,由投标人自主报价,并经评审低价中标的工程造价计价模式。

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是工程造价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是规范招投标行为的有效措施。这种方法有利于改变过去以“量”、“价”“费”定额为主导的静态管理模式,使清单中的工程量不进入竞争,仅限于价格的竞争;有利于正确评价企业实力;有利于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可减少重复计算工程量的繁杂劳动;简化招投标报价工作;减少工程结算中扯皮与纠纷;逐步与国际上“控制量、指导价、竞争费”的惯例接轨,深化工程计价主要依据市场变化动态管理的改革,为我国承包商走向国际市场创造条件。

4、施工阶段对工程造价控制不够

在施工阶段还要严格控制设计变更。虽然出于建筑工程的复杂性难免出现施工图在会审中或在施工过程中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要求设计部门严格把关,避免先干后变的状况,也是避免工程造价突破概算,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耍环节。同时加强合同管理,保障发包方与承包方平等互利。

5.工程竣工结算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不力

建筑工程竣工决算是整个工程造价控制最重要的一环。竣工决算如何能忠实地反映整个工程的实际造价,也反映了发包方和承包方对工程造价管理的能力,及时办好工程竣工决算必须收集、整理竣工结算资料,包括工程竣工图、设计变更通知、各种鉴证材料等。这些资料的收集和取证还必须注意其有效性,如设计变更通知书必须由原设计单位下达的有设计人员的签名和相关印鉴。现场监理的签证必须有甲方工地负责人的签章并征得设计人员的认可等。我国大多数工程项目在工程竣工决算时,施工承包方在竣工决算时,施工承包方在竣工结算书中普遍多算,发包方千方百计乱砍一通,扯皮现象严重,工程结算一拖再拖,有的一拖就是几年,大大影响工程建设项目的使用和建设工程造价的确认。

三、与国际惯例接轨,推进全面工程造价管理

全面造价管理是为了社会和企业的整体效益,促使参与建设过程的每个人去关心其工作是否能使工程造价得以有效控制;并把自己的经验和知识运用到工作中。与国际惯例接轨,推进全面工程造价管理,我们要做好如下工作:

l、重视投资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的确控。对建设项目进行投资决策阶段的工程造价研究和论证,作出相对比较准确的工程造价,作出合理的选择,进行工程造价控制。

2、设计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图纸设计的质量和深度,建立比较完善的图纸会审制度,避免因设计图纸原因而引发的错、漏、缺现象,为进一步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招投标打好基础。

3、与国际惯例接轨,制定工程量清单计价办法。由国家建设行政管理机构编制全国统一的工程量清单计价办法,统一工程项目的划分,形成统一的清单编码,统一工程量计算规则和计量单位,满足建设工程在招标投标中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的需要。

4、全面推行国际上通用的“综合价格计价法”。以此代替现行的“分项工程单价法”

过程范文篇6

关键词:国际工程;投标;管控;投标小组

在近些年我国“走出去”战略、“一带一路”倡议等大背景下,我国企业不断扩大对外的技术和经贸合作规模,我国基础设施施工领域的综合能力逐步增强,我国外经企业和基础设施领域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已经是“新常态”。在这样愈发多样化的国际工程市场形态,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大环境下,需要中国工程承包企业的市场经营人员尤其是负责投标的人员具备更高的知识储备和市场阅历,只有这样才能更有能力和信心参与到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激烈竞争当中。

1投标前的项目风险分析

当前,越来越多的国际工程都具备大型综合化、工期紧张、施工环境复杂等特点,以及容易受到各种各样的外部因素干扰,包括气象水文、地质勘察数据的变化、业主方设计要求的变更、工作语言以及其它相关的人为因素等;另外,工程的实施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涉及和影响到两国之间的政治外交关系和经济合作,产生较为深远的政治影响。因此,事先充分做好项目筛选策划和风险预控是投标成功的一半。针对本文研究的国际工程,更需要做好投标前的风险性分析,认真地分析和筛选每一个投标项目。某中资公司在东南亚地区进行市场开发时,在获得招标文件后,首先立即组织具有丰富经验的商务和技术人员,根据项目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政治和经济发展情况,根据项目的合同条件、技术难度、资金来源和工程款支付情况,进行综合地分析评估,对于公司准备参与投标的项目,特别是结合投标评估清单逐条评估下来认为有着很大不确定因素或者是具有较大的潜在风险项目选择主动放弃投标,把经营团队的工作精力和重心转移到其他重要的项目投标工作之中。

2投标前期准备

2.1成立高素质的投标小组。通常情况下,一个投标项目必须由负责市场、商务和技术的三类人员组成,这些人员当中,要有善于管控和协调的市场开发人员,要有精通工程勘察和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材料和设备资源等方面的技术人员,要有掌握工料测量、税务、保险、法律等方面知识的商务人员;另外,投标小组在投标期间的人员要相对稳定,在精细化分工的基础上,要指派一位投标小组组长精心统筹协调和把控,最好还要有一位投标工作协调人员在过程中协助投标小组组长。2.2认真研究招标文件。招标文件是业主提供的最准确、最基础的项目信息,必须在短时间内熟读招标文件,摸清业主要求以及需要投标人上交的投标资料:(1)分析招标文件的技术条款。对即将进行投标项目的各种技术条件和要求要充分理解,如投标项目的工程特性、已有的勘察测量数据、设计规范标准和工程工期要求、永久或临时施工设备材料的采购和劳工要求、完工验收标准和缺陷责任期要求等;(2)分析招标文件的商务条款。包括合同使用语言、适用法律、付款币种、税务范畴、汇率规定、使用的合同条件、工程的计价和付款方式、资信证明和保函的要求、合同价格的调整、变更和索赔规定和相关罚则、合同双方争议的解决处理方法等;(3)认真研究招标文件已提供的勘察和测量数据以及图纸资料等,分析好投标项目总体实施的复杂程度尤其是技术方面的难易程度;对于须根据业主要求进行设计的总价合同项目,需研究在满足业主设计要求下的最优设计和施工方案。

3投标项目把控

3.1投标时间把控。国际工程在招标时一般设置一定的交标期限,如何在这个有限的时间内成功完成投标工作,需要投标小组分工到位、分清投标工作的轻重缓急。(1)投标小组中负责协调的人员在第一时间拿到招标文件后必须快速浏览标书,清楚地列出需要交给业主的投标资料清单,然后组织投标小组召开投标分工会,将清单中的内容分配给商务和技术人员,并规定好上交期限;(2)大部分业主在进行项目招标时要求投标者提交投标保函和信贷证明,还有的业主要求投标者协助进行项目融资,要求提交项目融资方案,这些工作需要第三方金融机构进行办理,时间上有一定的不可控性,其不像商务报价和技术标一样可以自行组织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文件的准备,所以投标小组在拿到招标文件的时候应尽快准备好需要办理投标保函、信贷证明以及银行融资兴趣函的资料,需要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办理投(议)标核准证和商务部(局)办理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备案回执的需要尽快准备好申请材料并上报,不得延误;(3)有些国际工程项目在进行投标时需要与其他企业组建联营体实现优势互补,这种情况往往会涉及到联营体的各自占比、联营体协议、授权信等的协商和签署。进行联营体投标时需要报公司审批,相关的协议和授权信也需要进行内部会审,这些工作都需要在交标截至日前尽早完成。3.2项目实地调查。投标人员在掌握招标文件信息的同时,也要注重进行项目的实地考察,在参加标前会时尽量多获取一些关键信息:(1)项目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社会情况。主要包括:该国的宗教文化、政治局势、法律完善情况、国家经济总体发展情况、社会治安状况、政府清廉程度和工作效率、对中国劳工的工作签证要求、项目所需物资的当地市场供应条件、项目周边交通运输状况、节假日安排等;(2)业主的情况。包括业主业务涉足领域、行业知名度、公共关系处理能力、履约支付能力等;(3)项目所在国家和地区的自然条件情况。包括当地的气候、水文、地质、极端自然灾害的发生历史情况等;(4)项目所在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情况。包括当地的人材机价格和供应规模、税务和保险要求、国际和当地银行分布、通货膨胀水平、汇率波动状况、运输条件、通讯和水电供应条件、国际和当地的主要竞争对手实力、当地各专业分包的能力和信誉等。

4其他措施

4.1重视设计方案与施工组织设计。近些年来,在国际工程市场中,要求对工程项目进行总体构思、勘察测量和设计、施工组织的总承包模式成为该市场发展的趋势,其优越性主要表现在:勘察、测量、设计、采购和施工深度交叉,在业主招标阶段主要提供使用要求的前提下,承包商运用其丰富的工程项目设计施工总承包经验组织项目投标和实施,以期最大化满足业主需求。在传统的施工总承包模式下,设计和施工是分开的,设计工作往往由业主负责或业主交由专门的设计单位完成,这种情况下设计和施工单位往往难以做好相互间的配合,设计单位经常会做出趋于保守的设计方案,而施工单位亦往往抱怨设计单位的设计图纸不适用于现场的施工条件,这样往往最终增加项目实施造价同时使用功能上也不尽如人意。在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下,在满足现场勘察测量条件和业主需求的前提下,不同的设计方案往往产生不同的施工方案和造价,简单展开讲就是不同的设计方案将产生不同的施工方案、人力资源配置、设备和材料数量、工期的长短等,最终导致投标方案的总体效果和施工造价水平。所以投标阶段的竞标方设计能力和方案往往决定了该项目谁能最终中标,为此必须重视投标阶段的设计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的最优化选择。4.2建立企业自身的报价数据库。国内投标通常运用传统的投标预算定额进行组织报价,而国际工程进行组织投标时通常会把工程成本的各个构成要素进行细分和汇总,即所谓的工料机成本汇总法,这里面包括人工管理和劳工费、材料物资费、船机费、调遣费、临建费、项目现场管理费、专项分包工程费、汇率损失、通货膨胀、保函保险费、风险费、企业管理费和利润等,将这些费用组成进行细分和汇总后组成了最终的投标报价分析依据,再最终投标前分析工程直接费的组成和最终间接费的取费费率来定价,而后逐项分摊到投标报价清单中。可以对以往各种类型的国际工程项目投标和实施项目工程量单中数据、供应商报价、分包或采购合同等进行分类收集、汇总、筛选和分析,逐步建立起符合企业自身情况的国际工程投标报价分析和定额数据库,以此作为企业后续项目投标报价的一些依据,提升企业投标报价能力。

5结束语

本文结合以往国际工程的投标实践经验,通过对投标项目风险分析、成立投标小组、研究招标文件、投标时间把控、项目实地调查、设计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的经济选择以及建立企业自身的报价数据库等投标过程的管控措施和方法总结,希望能为国际工程市场开发人员在今后的投标工作中得到一定的启发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傅秀权.国际工程招投标关键问题的解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07):294-296.

[2]丁义戬.国际工程投标风险识别及应对研究[J].工程经济,2017,(07):35-38.

过程范文篇7

关键词:立法准备阶段民主化制度化

立法是整个法治建设的重要一环,因为不论建设法制,还是实行法治,首先都要立法。而立法准备阶段作为立法过程的第一个阶段,其作用可想而知,但是有很长一段时间,对于立法过程特别是立法准备阶段,法学界研究甚少。虽然随着法制建设与法学理论的发展,人们已经对此予以注意,有了一些研究成果,但是相对于实践需要,理论研究仍显得过于苍白。因此,研究立法准备已成为推动中国立法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一、立法准备阶段的含义与价值分析。

周旺生在《立法学》中认为“现代立法活动过程中的立法准备,一般指在提出法案前所进行的有关立法活动”,是“为正式立法提供或创造条件的活动,是为正式立法奠定基础的活动。”①由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到,立法准备是整个立法过程中的第一个环节,它的最终结果直接为进入下一阶段的立法运作过程服务,是整个立法过程的奠基石。

立法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立法准备阶段,亦可以称其为前立法阶段;二是由法案到法的阶段,亦可以称其为中立法阶段;三是立法的完善阶段,亦可以称其为后立法阶段。这三个阶段之间有紧密联系”。作为立法过程的初始阶段,立法准备也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由几个小的环节组成。通常来说,立法准备阶段要经历以下几个步骤(1)立法预测(2)立法规划(3)确定立法项目(4)采纳立法建议和创议(5)确定法案起草组织和程序(6)起草法案。另外,法的清理,法的汇编和立法信息反馈中包含旨在为法的制定和变动服务工作,也是立法准备活动的内容。这其中的立法预测,编制立法规划,形成立法创议做出立法决策,属于宏观上的,从大的方面解决立法的问题。其余的则是从微观上入手,确定怎样进行法案的准备工作。因此,实质上立法准备阶段应该可以分为这样两个步骤:(一)对于某一类事项、某一类社会关系,政权机关是否应当初步决定将其纳入法所调整的范围;(二)是对于已初步决定将其纳入法所调整的事项,如何拟就最初的文字规范。反映到立法准备过程中,就是做出决策和起草法案的两个步骤。②

对于立法准备阶段的价值,周旺生教授在《立法学》中作了如下精彩论述而被从多学者所引用:“在有的国家,法案提交立法机关或立法主体审议、表决,往往只是或主要是履行法定程序,并不能真正决定该法案能否正式成为法,因为能否成为法,在立法准备阶段就已有定夺或至少大体上已有定夺了。”“就法治发达国家和法治不发达国家相比,后者的立法准备比前者的立法准备活动过程中的地位更显重要。”确实,在中国这样法制不发达的国家中有这样一种现象,立法程序规定的很具体,很充分,但实质上不过是一种形式,一种花架子,最后通过的立法基本上仍保留在立法准备阶段的结果。③这是法制不健全的表现,也是我们必须注意与改正的一点。由上面我们对立法准备阶段的分析,我们应明确作为准备阶段有两个主要功能:一是提出某种或某个法的立与不立,二是形成草案。这两个过程是立法程序的准备,而不是实质意义上的立法。做到这一点应是建立在整个立法机制健全的基础上。我们在认识立法准备的价值上要注意以下两点:(1)要认识立法准备重要作用,注重对其价值与制度的研究(2)不能事实上在立法准备阶段已决定立法的命运。划清准备阶段与立法程序的界限。做到立法准备阶段与其余阶段的合理分工。

二、立法准备与立法质量

古今中外无数实例表明,立法准备对立法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1814年,海德尔堡大学法学教授蒂堡(AntonThibaut)提出以《拿破仑法典》为榜样,在三、五年内制定德国民法典。时任柏林大学法学教授的萨维尼立即撰文反驳,认为当时制定德国民法典的条件尚不成熟。历史证明,萨维尼的主张是正确的。在普鲁士首相俾斯麦从政治上统一德国后,制定德国民法典的条件才逐渐成熟,立法准备充足、酝酿了近一个世纪的德国民法典,成为世界法制史上地位与《拿破仑民法典》并驾齐驱的重要法律。如果当初在立法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匆忙立法,德国民法典充其量只能是《拿破仑民法典》在德国的翻版,这样的法典根本不可能象今天的德国民法典一样,辉煌的屹立在世界法律之林。

我国的《唐律疏议》也是立法准备充分、高质量立法的典范。《唐律疏议》以《武德律》、《贞观律》为基础,在吸收、消化前人立法经验、成果的基础上制定,立法准备充分,立法质量非常高,对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的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进而对东亚乃至世界历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由于立法准备仓促,造成立法质量低下的实例也不胜枚举。例如,《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是构成知识产权立法的三大主干。出台这3部法律,美国花了156年,法国用了166年,而中国仅仅用了10年。由于立法准备不足,这3部法律更多地借鉴和移植了西方国家的现成制度,却没有对中国现实的知识产权保护和发展水平做出科学的评估,法律应有的威慑性过于软弱,执法效果大打折扣。时至今日,这3部法律不得不全面启动修订工作,有的已经改而又改。由此可见,立法准备对立法的重要不言而喻。

三、我国立法准备阶段的现状与问题

对于我国立法准备的研究,笔者认为其正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虽然已有所重视,但是还欠完善,不能完全适应现实的需要。具体表现在关于立法准备的阶段的一些细节问题并没有专门的著述来指导,专门探讨此一问题的文章也少之又少。其实,国外对立法准备阶段的研究已日臻成熟,已有许多有关专门关于立法规划与立法起草的著述。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国外对立法准备阶段的重视程度。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是迫切的;而面对于如此开放的世界,借鉴别国经验也是必须的,笔者认为现如今翻译有关著作的需要也是迫切的。

从现实中来看,我国现行的关于立法准备的法律规定只是对于立法准备的某一个环节有所规定并且规定还不全面。在《立法法》中,只有在34条,第58条提出全国人大常委会以及国务院立法时偶尔提到立法论证的问题,而且还不是作为立法准备环节提出的。在第12,13,24,25条提到了哪些机关或个人可以向全国人大及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法律案的问题,而关于立法论证,立法规划等问题在立法法中则根本未涉及。④在其它法律法规中,只有国务院通过的《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暂行条例》第5条第6条把立法规划作为立法准备的一个重要环节规定下来。地方上,上海,吉林等地曾作过专门的立法规划设想。河北等地在地方立法条例中专门规定立法准备一章,可以说都是对立法准备阶段的有益探索。但与法制发达国家相比,其制度的规定还有很多不足。其制度的规定只是零散的,并没有形成一个体系。对于完善我国立法来讲还是远远不够的。

四、解决问题的关键,完善立法准备制度应坚持的原则——民主化与制度化

这两个原则是应该体现在整个立法过程的原则,但在立法准备阶段,坚持民主化与制度化更具特殊意义。由前所述,我国的立法准备制度不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它的缺陷与不足,立法准备的民主化与制度化程度还相当不够。立法准备中往往是由当权者一言决定立与不立。而现代的民主,要求立法过程中要“主体的广泛性,行为的制约性,内容平等性和过程的程序性。”⑤纵观我国立法准备的现实状况,我国在此方面做的还是远远不够。

立法准备阶段的民主化原则体现在第一个主要步骤中,即对于某一类事项,某一类社会关系,政权机关是否应当初步决定将其纳入法所调整的范围这个步骤,这是决定法立与不立的重要步骤。从一定程度上讲,它决定着法的命运。对于这样重要的权力,如果过于集中,且无制约所滋生的无疑是腐败,因此立法从源头上把关的最好方式就是坚持立法准备的民主化。体现在第二个步骤上,主要是立法起草主体不仅是素质要高,而且在起草过程中不仅需要有高素质的法律工作人员,还要有有关部门的专家,学者参与其中,以提高民主化程度。同时也有利于提高立法质量。

议事公开是立法准备民主的一个基本要求。⑥一旦立法程序的公开性丧失,则民主的通道被堵塞,民主也就成为一句空话。在立法准备阶段,立法计划与规划的公开应成为一种制度。不论是法律还是法规的规划都应让人们了解,起码是让涉及到其利益的公民与机关了解。这样议事公开的途径不应仅是公布或让大家查阅,最重要的是运用调查、咨询、听证的一些方法。只有这样,才可以为更多的人参与其中而建立条件。

对于立法准备阶段应坚持的原则,我认为还应包括立法准备的制度化。立法准备制度化是民主化的前提与必然归宿。我们知道立法的准备阶段的民主必须由适当的程序和各种体现民主的制度完成。如这些程序与民主的制度不形成制度,则无从保证民主的实施。就立法准备阶段,我认为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立法准备活动的主体

从上文我们可以看到对立法的民主化要求第一条就是“主体的广泛化”,这就需要我们的立法给予更多的人与机关权力,使他们可能参与其中来,但对于整个立法准备制度,重要所要关注的是专门从事立法准备活动的有权机关。对于这一点,中央与各地方做法不一。但要明确的一点是不论由谁充当这个机构。其中的组成人员都需要有专业的素质。我们所要建立起来的立法准备应把这重要的一点予以规范。不仅必须有专门的立法人才,还要聘任其它各方面的专家。⑦

2、具体规定立法准备阶段的相应程序

由本文前面的阐述,相应的立法准备阶段的有权机关,工作任务主要有四项:(1)进行立法预测工作(2)进行立法规划工作(3)进行立法论证(4)通常也进行立法案起草工作。法律要把这些工作相应的制度化,规范化。现在已有许多省具体规定出了立法准备的具体程序。并规定出相当的时间,这是一个可喜的偿试。这几个程序相应要注意的是在第(1),(2),(3)项工作任务中要加入各种调研,咨询,听证等民主程序。使这些程序制度化,则更有利于民主的发挥。而对于法案起草的过程,则是一个非常专业的过程,国外对于立法起草技术要求很高。当然如立法准备阶段的有权机关做到是最好不过的,但是在当前的情况下,建议还是委托专家起草比较稳妥。

3、在立法准备阶段制度化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个问题。

有学者指出,如果建立完善的立法准备制度,那就应该是一个完善的环节的组合,如果所有立法都适用同样的程序,让它们都经历过所有的环节与步骤,那么势必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而且如果听证咨询等程序在立法准备阶段介入过深,使立法准备在形式上更加完善,那么会不会已经行使了立法的正式程序的功能,造成类似于经济建设中的“重复建设”这样的一种浪费呢?⑧笔者认为这种提法是有道理的。听证,咨询等程序介入立法程序,是立法的民主化的要求,自不必说,但在设置“准备阶段”的任务时要注意,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还是要摆正立法准备阶段的位置。此时,我们不能拘泥于一套死的制度之中,而是应该相应的设置出各种不同法律的制度,分别加以适用。对于重要的关系国计民生的一些法律应该慎重,设置的制度也尽可能完备。而对于一些较小,或非常急需的法律、法规则不必要经历所有的环节,步骤,但是也应该规定相当的必须环节。我们应该把立法准备阶段放入整个立法过程的大环节中去考察,摆正其位置,不能无视他的存在,但同时又不能大包大揽,行使其它阶段的功能。

笔者认为只要完成上文所说的立法准备阶段的两个基本功能就可以达到实现其制度化的目的了。

五、完善立法准备,提高立法质量

具体如何,笔者认为,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完善立法准备:

(一)建立立法信息公开制度。

立法信息应当在与立法相适应的时间、空间范围内公告,公告的内容应当刊登在指定的刊物或网站上,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及时了解立法活动,通过正当的途径获取立法信息,预先了解立法的内容是否和自身有关,并有充分的时间准备自己的意见,将自己的利益、要求、建议告知立法机关,避免信息垄断和立法与人民利益的脱节。同时,中央和地方、人大和政府各级有立法权的机关公开立法信息,确保了立法信息在中央和地方、人大和政府立法机关之间的畅通透明,为立法机关自身编制立法规划、年度计划时进行立法信息比对工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避免过去由于信息渠道不畅,造成立法信息比对的依据不完整、不准确的局面的出现,从而最大限度的避免立法撞车现象。

(二)建立专职立法人员资格制度。

1、建立立法人员资格考试制度。借鉴统一司法考试制度,建立立法人员资格考试制度。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内的从事立法工作的人员,必须通过资格考试才能取得立法资格。2、制定专职立法人员职位管理规定,用法律的形式明确立法人员的任职条件,确立由立法助理到立法官的职位晋升制度。笔者认为,专职立法人员的任职条件至少包括以下内容:具有法律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具有一定的立法工作经历;通过立法人员资格考试。具备以上条件者,才有从立法助理晋升为立法官的资格。

(三)以立法形式完善立法规划权。

1、以立法形式确定立法规划权归属。对各类立法规划权,应以立法的形式作出规定,使立法规划的编制合法化。

2、加强立法规划对年度计划的指导作用。将立法规划的年限适当调短。由于规划年限为5年,跨年限较长,而社会经济发展变化较快,因此,不少规划的立法项目在列入年度计划时,需要重新论证,削弱了规划对计划的指导作用,建议以3年为期限,制定立法规划。

3、对法律的立、改、废要并重。另外,立法规划宜粗不宜细,对于把握不准的,不一定列具体的立法项目,可以以立法意图、关于某方面的立法等形式列入立法规划。

(四)改善立法决策现状。

必须改变立法决策权旁落的现状,为此,应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要全面加强立法决策者的立法决策能力,重点是加强就法案的主要内容、所要解决的难题、所要处理的关系、所要确定的权利和义务等方面作出决策的能力,从只会决定是否立法、是否认可某法案的狭小圈子中走出来。二是法案起草人要改变把自己看成是法案决策者的观念。为决策者献策,促动决策者作出正确的决策,是法案起草人可以并应当效力的事情,但无论形式上还是事实上代替决策者,则是法案起草人所不可为的。

(五)引入立法听证制度。

实行立法听证,有利于实实在在的推动中国民主的发展,使立法获得广泛的和比较深入的社会基础。立法听证是与立法程序的民主性、法制性、科学性紧密相连的。在立法准备阶段,就要引入立法听证制度。立法准备阶段的立法听证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立法决策前对立法项目的听证,另一种是对立法草案的听证。

需要注意的事,并不是所有的立法项目、草案都要进行立法听证,只有那些直接关系到社会公众利益的立法项目、草案,如劳动合同、房屋拆迁、公用事业管理、物业管理等才需要进行立法听证,否则,事无巨细,不分轻重,都要听证,就会增加立法成本,降低立法效率。因此在立法时要把握立法民主与立法效率的平衡点,使立法准备达到两者的统一。

(六)加强法案起草工作

1、改变现有的由法律执行部门起草法律、法规的做法,建立专门的法案起草机构。这样做有助于解决国家立法部门化、部门立法利益化、部门利益合法化的问题。

专门机构在起草法案时,可以根据法律的内容,聘请有关利益方的代表、专家作为起草小组人员,使法律能够调和各方的利益,保证立法质量。

2、采用委托起草的立法方略。法案起草工作,可依据法案的性质、特征、复杂程度而采取适当的委托方式,可以委托社会研究机构、学术机构或有关专家起草。但是国家重要法律、法规的草案,一般应当由立法主体的有关机构自行起草。

采行委托起草的方式,有利于借助他方力量协助现有国家机关的法制工作机构完成繁重的立法任务,有利于消除法案起草过程中难以避免而经常出现的明显影响立法质量的部门保护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之类的弊病,使立法从一开始就能有效地摆脱利益冲突的干扰,站在公正合理的起跑线上,也有利于发挥被委托的专门机构、专业人员的特长,从而避免立法工作机构由于专业上的欠缺而影响立法质量。

六、结语

立法准备是立法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立法活动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阶段。立法准备在我国的地位尤其重要,正如周旺生教授指出的,“就法治发达国家和法治不发达国家相比,后者的立法准备比前者的立法准备在立法活动中的地位更显重要。”因为,“命运在立法准备阶段就决定了。”

综上所述,立法准备阶段是立法过程中的必不可少的阶段,在理论与实践中都有丰富的内容。但由于笔者水平所限,只能做一些粗浅的论述。而且,对于立法准备阶段的理论研究,在中国来看还并不完善。对于提高立法准备制度乃至于整个立法学的研究,以促进我国法治建设的发展,所最急需的还是大量的懂得立法学理论的人才,真正搞立法学研究的学者,无有此二者作为基础,这个制度将无从起步。

参考文献:

①周旺生《立法学》法律出版社2000年第2版第197页

②赵颖坤《立法准备阶段:定位与完善》载于《立法研究》周旺生主编法律出版社2000年出版第295页

③同②第298页

④同①第199页

⑤同①第75页

⑥刘武俊载于《人民法院报》2001年5月29日

过程范文篇8

例1:本人具名请柬我俩谨订于××月××日×午×时假座××饭店××厅举行婚宴谨请光临×××谨订×××

例2:家长具名请柬谨订于××月××日×午××时假座××饭店××厅为小儿×××(女×××)举行婚宴谨请光临×××家长谨订×××

一、写邀请信应注意

①被邀请者的姓名应写全,不应写绰号或别名。

②在两个姓名之间应该写上“暨”或“和”,不用顿号或逗号。

③应写明举行婚礼的具体日期(几月几日,星期几)。

④写明举行婚礼的地点。

二、喜幛通用贺词

三星在户/才子佳人/天作之合/天缘巧合/天赐良缘/五世其昌/凤凰于飞/心心相印/龙腾凤翔/玉树琼枝/乐赋唱随/永结同心/百年好合/百年佳偶/有情眷属/团结友爱/并肩前进/如鼓琴瑟/花开并蒂/花好月圆/志同道合/连理交枝/幸福美满/昌宜五世/佳偶天成/诗咏关雌/诗题红叶/诗咏好逑/相敬如宾/带结同心/钟鼓乐之/美满姻缘/珠联璧合/莺歌燕舞/爱河永浴/鸳鸯比翼/海燕双栖/乾坤定奏/笙磬同音/情深似海/情真意切/鸾凤和鸣/喜成连理/燕尔新婚

算清婚宴都有谁

发出婚礼请柬是由四个名单合并而成。新娘和新郎各有一个朋友名单,另外还有新娘家和新郎家的名单。

举办婚礼的人决定能够负担的客人的数目,并均衡地分配名单。依照传统,如果新娘的父母支付婚礼费用,如果有可能,新娘的母亲和新郎的母亲讨论如何分配人数。如果两个家庭是老朋友,而且住在同一社区,请柬应当平分或数量相当。至少两个名单上的一半名字是重复的,因此两家都可以增加一些新的客人取代重复的位置。但如果两家并不熟悉,他们的朋友也不熟悉,每个名单的人数都只能限制在自己的那一半数目中。

另一方面,如果一家人住得很远,只有少数几位客人出席,另外一家人只要总数允许,可以请更多一些的客人。无论那一家都不能冒险,哪怕一点点过分自由,因为事实上总会有一些客人无法出席。当有客人拒绝了邀请,新娘的母亲可以发出另一些请柬以替代来不了的客人。时间最迟要在婚礼前两周到一周半。

对于家在外地的新郎来说,要保持未来的和睦,最重要的是现实地估计能够从外地来参加婚礼的客人数量。如果新娘的母亲告诉他可以请的客人数目后,他一定要尽力不超过。在这件事情上,家在外地的一方一定要尊重新娘母亲的要求,因为他们可能没有意识到空间和费用是限制邀请数量的要素。

一般来说,在筹备婚礼的时候,最先会被新人考虑到的问题就是这个了。举办婚礼的酒店,婚纱摄影之类都属于硬件,而男女宾朋的选择却是个不折不扣的“软件”,并且还很有趣,通常最先被列上名单的都是新郎新娘的好朋友或比较亲密的同事,如果要扳着指头数数条件的话,年龄相近,为人古道热肠,肯为好友两肋插刀,能“酒精”考验,还要顶得住客人的软硬兼施和恩威并用,拼命守护死党当年的糗事和风流韵事,这些都应该列入你在考虑入选时候的几个要点。在现实生活中,选择哪位朋友或亲戚作伴郎,伴娘可不是这样轻松的事,如果你因此伤脑筋的话,下面的几个建议会对你做出决定有一定的帮助。

[婚宴规模]

现在并没有规定一个婚礼只能请一个伴郎和伴娘,如果你的规模很宏大,而铁哥铁姐也不止一个的话,完全可以把他们都邀请到你的身边来,还有,不要‘逼’你的伴郎伴娘刻意穿得低调,其实他(她)们的光鲜靓丽也会让你的脸上增添光彩哦!

〔你的目的〕

伴郎,伴娘究竟为你做些什么?

是单纯给你以精神支持呢,还是期望他们能成为你的得力助手?他(她)在场面上吃得开吗?八面玲珑吗?有好玩的才艺可以炒热婚礼的气氛吗?万一在现场遇到突发事件,能冷静地解决吗?你要好好地想一想,他(她)是否是那个最合适的人选,不要单纯地因为私交而把也许并不太喜欢热闹的朋友推上这个位置。

〔烦恼的承诺〕

是不是到了已经印请柬的时候才突然想起:“哎呀,怎么忘了他(她)啦!上次我答应过要请他(她)来当伴郎(伴娘)的啊!或者,你的另一半在一时兴起的时候也做了类似的承诺呢?碰到这种情况也不是太惶恐,但千万别逃避问题,好好地和朋友解释清楚,他(她)会谅解你的。

〔特殊名额〕

你有很要好的兄弟姐妹吗?也许这次婚礼是送给他(她)的一次不错的实习机会,假如你身边还有那种游戏人生,视婚姻为粪土的死硬派的话,把伴郎或伴娘的任务交给他(她)没准就能改变这些硬骨头的想法呢。

〔内部相亲〕

结婚当然是你的大喜之日,不过除去这个事实还有很多文章可以做哦,你或你爱人的身边是否有正在为恋爱而烦恼的朋友呢?这个婚礼是绝妙的机会,快请这位朋友和他(她)心仪的那一位来当你们的伴娘伴郎吧。这下不用爱在心口难开了,在喜气洋洋的婚宴烘托下,相信这种相亲的效果可非一般的咖啡馆谈心能比拟的哦!

〔开诚布公〕

当最后的名单决定下来的时候,你就要和选定的人好好地沟通一下了,是否需要礼服?当天的颜色是什么样的系列?他(她)有现成的还是得你去专门购买呢?全部客人和证婚人,司仪的名单,整个婚礼的流程,遇到突发事情的解决,都要事先让他(她)充分。记住,你可以因为热闹或者人情的关系而请好几个伴娘伴郎,但你得清楚谁才是最关系好那位,而且一定得在事前让他(她)有这个认知,因为只有他(她)才能真正在你的婚礼上发挥出作用。

饭店行礼——是目前最普遍的方式,由证婚人、主持人作吉祥祝福,然后大宴宾客;方便又有效率,也不失热闹。而一般在喜宴上的仪式如下:

1.新郎、新娘在宴会厅门口迎宾;

2.证婚人、介绍人、来宾、主婚人及亲属入席;

3.结婚典礼开始,奏《结婚进行曲》;

3.男女宾相引新郎、新郎入席;

4.司仪主持结婚仪式;

5.证婚人发言,宣读结婚证书;

6.来宾代表发言,祝贺词;

7.新郎、新娘交换信物;

8.开香槟酒、切结婚蛋糕、喝交杯酒;

9.双方家长上台,家长代表发言,祝贺词;

10.新郎、新娘相向双方家长三鞠躬,向来宾三鞠躬,相互三鞠躬;

11.合影;

12.举杯,司仪宣布宴会开始;

过程范文篇9

关键词:;早期思想

思想成熟于延安时期,但经历了准备(早期)、萌芽(大革命时期)、形成(土地革命时期)等各个历史阶段。因此,研究延安时期的思想,有必要回顾与追溯其思想发展的历程。当然,这里不可能详尽描述这些阶段中的各个方面,而只能关注那些与“成熟”相关的主要问题。的早期思想不能说就是思想,但也不能说与思想毫无关系。汪澍白先生曾把早期思想称之为思想的准备阶段,颇为确切。“准备”的涵义有许多方面,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在学生时代形成了文化心理的结构性框架,其主要特征就是既强调主体思想的能动作用,又具有突出的现实的务实精神,这正是后来思想的特色。

一、改造思想与改造社会

1913年到1918年,就学于湖南第一师范。这正是新文化运动的酝酿与发动时期。“五四”前期的启蒙思想家们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就在于政治上要求共和立宪,而思想上则没有触动与这种要求相矛盾的封建统治的基础。因此,他们奉精神革命为主旨,发动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思想启蒙运动。在这一历史背景下,青年形成了从改造哲学、伦理学人手来改造社会的思想。青年认为,社会制度的基础是思想与道德,中国之所以积弊太深,就因为思想太旧,道德太坏,虚而不实,伪而不真,几千年流传至今,根深蒂固,非有大力不易摧陷廓清。因此,只有改造哲学,从根本上变换全国之思想,才能达到改造社会的目的。为了“从根本上变换全国之思想”,青年提出了一整套办法。首先是要探得“大本大源”。他认为,、辛亥革命,都是从枝节人手,诸如议会、总统、军事、实业、教育等等。他分析了近代人物无术以救天下的原因就在于没有“学问”,即没有探得“大本大源”。社会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都是末,是枝节,唯有思想尤其是哲学思想才是本,只有探得哲学上的“大本大源”,才能抓住根本,其他可迎刃而解。其次是“普及哲学”。青年认为,民智淤塞,国民全失其主观性灵,被那些强权者“颠倒之,播弄之,如商货,如土木”,而这些人竟“陋不自知”,“终日在彼等心中作战者,有数事焉:生死一生,义利一也,毁誉又一也。愚者当前,则只日于彼乎,于此乎?歧路徘徊,而无一确实之标准,以为判断之主。”[1]要改变这种状况,认为只有普及哲学,欲人人依自己真正主张而行,不盲从他人是非,“非普及哲学不可”。只要宣传哲学真理,使“人人有哲学见解,自然人己平,争端息,真理流行,群妄退匿”。其三,普及哲学的依靠力量是“圣贤”或“先觉之士”。青年认为,“小人”们终日忙碌于政治、法律、礼仪制度与工商业,“只顾目前梯米尘埃之争”,无暇也无能探究“大本大源”,对那些没有探得“大本大源”的小人寄予深切同情,反对圣人出世独善其身,主张人世对小人为一援手,“普及哲学”,使愚人“悉归于智”,“彼时至此,天下皆为圣慑”,愚人贤人“其跻圣域”,一个理想社会就会来到。青年关于从改造哲学、伦理学人手以改造社会的思想,对他以后的思想发展具有很大影响:其一,所谓抓“大本大源”,实际上是要求撇开枝节改良,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的思辨语言,是推动他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的巨大的精神力量。通过追寻“大本大源”,他最终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个真理;其二,所谓改造哲学、伦理学,根本上变换全国之思想,达到改造社会的目的,极大地突出了主体意志的能动性。青年还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心之力》。他在与同学张昆弟的谈话中,还主张人之心力与体力一起,任何事情都可办成。可见,突出主体能动性是青年的一大思想特色,尽管这是非常抽象的。但这一思想在他后来的发展中得到改造,被表述为“发挥正确的主观能动性”。其三,探寻“大本大源”、“普及哲学”,表明青年极为重视哲学研究与哲学普及,这一倾向贯彻的一生,而在延安时期尤为明显。

二、务实精神与国情研究

早年即已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知行思想有所涉及并有自己的看法,总的来说是主张知行并重。如果说他关于全力探讨“大本大源”的思想是重“知”的话,那么,他同时又强调“行”的意义与作用,具有突出的务实作风。那时候同学中就有所谓蔡和森是理论家,是实践家的说法。在知行先后问题上,青年归本于朱熹,认为:“夫知者信之先,有一种之知识,即建为一种之信仰,即建一种信仰,即发为一种之行为。知也,信也,行也,为吾人精神活动之三步骤。”[2]他之所以主张全力探讨“大本大源”,就是基于这种知先行后的观点。但是,知先行后并不排斥行的重要性,在中国哲学史上,知行关系本来并不纯是一个认识论问题,而主要是一个道德修养的问题,如要达到道德上的善,成圣成贤,必须去行。所以,知行关系的论辩,虽有先后、难易、轻重等不同说法,但大多数哲学家都主张知行统一,突出“行”在道德修养中的重要性。如果说,这种“行”还仅仅限于道德践履的范围,那么,青年所接受的十七、十八世纪“经世之用”思潮的影响,却表现出一种面向现实改造环境的外在性格。杨昌济先生的讲课,认为程朱陆王颜李皆有可取。从一师毕业以后,逐渐形成了他的务实精神与实践风格。他完全投身到了社会实践中,组织留法勤工俭学,发动“驱张运动”与“自治运动”,领导湖南的“五四’’斗争。为了有效地改造社会。他强调要从“实际去研究事实和真理”,“踏着人生社会的实际说话”。在出国留学热潮中,他自己慎重地考虑了去留,并且认为吾人如果要在现今的世界稍为尽一点力,当然脱不开‘中国’这个地盘。关于这地盘内的情形,似不可不加以实地的调查,及研究。为此,他提出要对农民、工人、女子、小学教师、车夫等进行研究:田主怎样待遇我们?租税是重是轻?我们的房子适不适?肚子饱不饱?田不少吗?村里没有没田作的人吗?工人“工值的多少?工时的长短?红利的均分与否?娱乐的增进与否?……”都要“切切实实章明较著的去求一个解答”。在《问题研究会章程》中,他更是开列出100多个调查项目,想切切实实地对中国国情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青年的这一卓然独立的思想风格,在他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之后,得到了最为充分的发展。延安时期,独具卓识地提出并解决了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实国情结合起来这一对中国革命至关重要的问题,不能不说与他早期的上述思想特色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作者:张鹤 单位:佳木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过程范文篇10

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都在建立卓绩效的经营管理模式上足了功夫,他们为了获得稳定和最大化的增值,总是在不断地探讨和实践对过程管理进行策划,建立过程绩效测量指标和过程控制方法,并对其进行持续策划、改进和创新,以期获得卓越绩效的经营管理模式。

过程管理是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七大类目之一,是组织追求卓越绩效的立足点,覆盖了组织的所有活动,涉及组织的所有部门,并聚焦于主要/关键过程。它包括过程策划、过程实施、过程监测(检查)和过程改进(处置)四个部分,即pdca循环四阶段,是企业落实战略目标和战略规划,实施持续改进和创新以提升组织的整体绩效,为利益相关方创造平衡的价值,进而履行组织使命和实现组织愿景的途径和载体,它对卓越的追求,对有效性和效率的追求,都要高于iso9000族标准的要求。

过程的策划

过程的策划包括过程的识别、过程要求的确定和过程的设计三个步骤。

过程的识别是过程管理pdca循环p阶段的第一步。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将过程分为价值创造过程和支持过程两类,这是因为它们所面向的“顾客”不同:价值创造过程面向的是组织的顾客和组织自身,通常可包括:设计和开发过程、产品生产和市场营销过程、本运营过程等。而支持过程属于组织的内部服务和支持活动,面向的是所服务和支持的价值创造过程以及组织的日常运作。如:人力资源、财务设备设施管理等过程。

过程要求的确定是过程管理pdca循环p阶段的第二步。过程要求是过程设计的依据。过程管理的目的是确保和改进过程运作的质量,而过程质量就是过程满足要求的程度。“要求”不明确,过程质量就无从谈起。过程的要求来自于该过程输出的接受者,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以及后续过程,包括:过程有效性(如质量特性过程能力、准时率等)、过程效率(即单位资源的过程输出,如生产率、成本、周期时间等)等。支持过程的要求通常不太依赖于产品和服务特性,而相当依赖于内部的价值创造过程的要求。

过程的设计是过程管理pdca循环p阶段的第三步。应当根据过程要求进行过程设计,而不是让过程要求迁就于过程设计。例如,对于某自动化生产过程,应当根据对过程的节拍要求来设计生产线的运行速度。

由于产品和服务性质的不同,过程设计方法可能略有不同,但一般可参照下述步骤进行:列出所识别出的、来自各利益相关方的过程要求;有效地利用新技术和组织获得的有关信息;进行逐个的过程设计及过程试运行;由过程要求转化的过程输出绩效指标。

过程的实施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中的“过程的实施”包含了过程管理pdca循环中的“d:实施”和“c:检查”两个阶段,并要求“有效和高效地实施”。

有效地实施过程是指:过程应当按照过程的设计运行,达到过程的要求。高效地实施过程是指:过程应当追求高效率,即追求单位资源的最大增值,一方面要使正面的(增值的)输出最大化,另一方面要使负面的(非增值的)输出(如环境影响和安全风险)最小化。

在过程的实施过程中,过程人员应熟悉已设计的过程,掌握过程实施、控制和管理方法。要建立过程绩效测量系统(包括绩效项目、定义、计算公式、测量时间间隔、数据源、数据采集及分析方法、责任区域或责任人等)以进行过程的监视、控制和改进。过程绩效可以在过程运行中进行数据采集、测量,也可以通过顾客以及后续过程、员工、社区、管理层等利益相关方的反馈来测量。同时,还要运用适宜的统计技术(如spc、测量系统分析等)监控过程的运行,确保其稳定受控并具有足够的过程能力。

在进行过程质量审核中,过程人员要收集、分析过程质量损失,预防缺陷和返工返修,降低外部失效成本,并通过价值工程等各种方法,致力于优化和控制过程整体成本。要依据过程实施中取得的内外部因素和信息,及时对过程进行动态的调整(如根据供方物料特性的变化,调整生产过程的控制参数),以保持过程的敏捷性。同时还要对过程变更进行管理和控制,以减少其风险。

过程的改进

过程的改进是过程管理pdca循环的“a:处置”阶段,包括对过程的评价、改进、创新和分享。

组织应对过程的效果、效率进行诊断式的评价,识别出其优势和改进机会,进行过程改进和创新(包括渐进式的改进和突破性的改进),使过程与组织发展方向和战略规划相一致,达到更好的绩效和减少波动性(即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过程能力)。

过程改进的结果(包括改进的实践和成效)是组织重要的知识资产,应当在组织相关部门和类似过程进行分享,在不违反组织的商业机密政策前提下,还可以与顾客、供方和合作伙伴,以及在行业内外分享(如参加qcc和六西格玛成果会等),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分享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扩大改进的效应,在更广泛的意义上降低改进的成本和提高改进的效率,扩大受益区域,为利益相关方创造更多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