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5 02:52:56

关心范文篇1

政府采购绩效是指政府采购产出与相应的投入之间的对比关系,它是对政府采购效率进行的全面整体的评价,与政府采购效率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一般来说,政府采购绩效不但注重对政府采购行为本身效率的评价,更注重对政府采购效果的评价。本文作者认为在对政府采购进行全面的评价时,应采用“绩效”的概念,并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细化了评价指标。

绩效评价:采购事业的生命线

政府采购是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强化政府支出管理、提高政府支出绩效而采取的一项措施。因此有人认为,政府采购本身就具有效率,探讨政府采购的绩效是没有意义的。还有人认为节支率是衡量政府采购绩效的惟一重要指标,这些说法是不正确的。政府采购本身绩效的发挥不但需要完善的内部机制,也需要有利的外部条件做保证;探讨政府采购的绩效不能仅仅看节支情况,更重要的是要对其进行全面整体的评价。我国自1998年开始全面推开政府采购制度,并不断地探索与完善。2003年1月1日正式实行的《政府采购法》是政府采购的制度规范,标志着我国政府采购终于有法可依,也标志着我国政府采购制度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几年的经验表明,政府采购制度的推行节约了财政资金,提高了政府采购工程、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极大地改善了财政支出绩效。但由于我国政府采购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因素仍制约着政府采购绩效的更好发挥,因此当前研究政府采购绩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绩效不仅仅是对政府采购资金的考察,还包括对政府采购人员效率的考察,因此,探讨政府采购绩效是进一步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的重要内容,是现代政府执政的要求,也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相吻合。不仅如此,政府采购绩效实际上也是公众最关心的问题,政府采购使用的是财政性资金,换句话说,政府采购花的是纳税人的钱,因此,政府采购一定要为纳税人负责,即用最少的财政资金采购到更多的货物,为纳税人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提高政府采购绩效的结果,要么是纳税人缴纳的税收比原来少了,要么纳税人享受到的公共产品或服务更多了。因此,从纳税人的角度看,纳税人要求提高政府采购绩效。

评价指标:微观与宏观两个层面

评价政府采购绩效不能笼统地用某一项内容、某一项指标进行衡量,而应尽量将其细化成一些可操作的具体指标。对此,笔者做了一些粗略和不成熟的思考。就大的方面而言,政府采购绩效可以从两个层次上来衡量,即微观绩效和宏观绩效。其中,微观绩效是就具体的采购行为而言的,在确保政府采购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采购花费的资金成本越少,时间越短,微观绩效越高。微观绩效可分为资金效率和行政效率,资金效率是指政府采购对资金的节约程度,行政效率一般可通过政府采购周期的长短来决定,当然不同的政府采购对象其采购周期本身就有很大的差别,因此评价行政效率要区别对待。而宏观效率是就政府采购作为一项制度而说,宏观效率可具体分为规模效率、人员效率、政策效率和管理效率。其中,规模效率是指只有政府采购在整个财政支出或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有一定比重时,政府采购的节支效率才能很好地发挥出来。人员效率主要是对政府采购人员素质和人均采购额的大小进行衡量,政府采购人员素质越高,人均采购额越大,人员效率也就越高。政策效率主要是看政府采购政策是否科学、是否适用。管理效率主要是用于评价政府采购管理体制及机制是否高效。

微观层面

资金效率主要是用于衡量政府采购的节支情况,可用节支率指标来衡量。政府采购节支率是指政府采购的资金节约额(政府采购预算金额与实际采购金额之差)与政府采购预算金额的比率,它是评价政府采购效率的最基本的指标。其公式可表示为:

政府采购节支率=(政府采购预算金额-实际政府采购金额)÷政府采购预算金额×100%=1-实际政府采购金额÷政府采购预算金额×100%

节支率与实际政府采购金额成反方向变化,而与政府采购预算金额成正方向变化。节支率可以从三个层次上进行考察,一是某个具体采购项目的节支率,用于考察某次采购的节支情况;二是某类采购对象的节支率,用于考察不同采购对象的节支情况;三是当年全部政府采购的节支率,用于考察政府采购的年度节支效果以及政府采购对财政管理和经济总量的影响。一般来说,政府采购的节支率越高,表明政府采购的节支效果越明显。但较高的节支率并不是政府采购的惟一目的,而且更重要的是,高节支率并不完全意味着政府采购的高效。

行政效率主要用于衡量政府采购是否能够及时满足需求单位的需要,一般来说,政府采购的行政效率主要是指集中采购的行政效率,具体可通过政府采购周期指标来衡量,即从上报需求计划,政府采购中心接受委托,财政部门进行需求核对及下达任务单,媒体政府采购需求信息到签订政府采购合同为止的时间。以公开招标采购方式为例,一个完整的政府采购周期通常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媒体收到信息并刊登所需的时期;采购信息公告期;投标人编制投标书的期间;中标公示期;采购中心运作、审批、流转等所耗费的时间;合同履行期间;合同履行完毕后付款期间。

对于其中某些期间的要求,我国政府采购法及相关法律有明确的规定。如,指定媒体必须在收到公告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公告;货物和服务项目实行招标方式采购的,自招标文件开始发出之日起至投标人提交投标文件截止之日止,不得少于二十日。这里的期间都是指工作日,因此实际上的政府采购周期比这些期间加总起来的时间还要长一些。一般认为,政府采购周期越短,效率越高,政府采购周期越长,效率越低。但也并不总是如此,有些政府采购方式,只有达到一定的周期才能发挥出其优势。

宏观层面

规模效率是指政府采购在具有一定规模基础上所能起到的节约财政支出的效果。政府采购规模是实现经济效率的基础,有规模才能发挥效益,才能节约更多的采购资金。

政府采购规模效率又可从两个方面来进行评价。一是从全部政府采购占财政支出或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来看,这一比重越高,说明政府采购对财政与经济的影响越大,从而带动中国财政管理以及经济效率的提高。国际经验表明,政府采购一般占当年财政支出的30%左右,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0%左右。如果政府采购在整个财政支出以及经济总量中的比例太小,政府采购的节支功能就不能很好地发挥出来,这时,政府采购的规模效率就很低。政府采购的规模效率通常可用当年政府采购在整个财政以及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这一相对规模指标来衡量,因此它是一个相对量。政府采购的(相对)规模的计算公式如下:

政府采购相对规模=当年实际政府采购金额÷当年财政支出总额(或GDP)

当然,政府采购的规模是受很多因素影响的。一般来说,一个国家实行政府采购制度之初,其政府采购量较小,随着政府采购制度的不断成熟,规模会不断增大,但也不可能无限增大,毕竟政府采购只是财政支出中购买性支出的一部分,财政支出中还有大量的转移性支出。

二是从每次政府采购量来看,若每次政府采购的批量较大,分摊在每一单位政府采购资金上的费用就越低,就能充分发挥政府采购的规模效率。在实际中通常通过集中多家单位的相同需求来达到规模采购的效果。这一指标的具体计算公式为:

平均每次采购量=政府采购额÷政府采购次数

政府采购平均每次采购批量受采购对象的性质、采购方式的选择以及当时的需求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具体进行评价时可区别对待。不同的采购对象和采购方式的采购规模是不同的,工程类采购和公开招标采购方式的规模通常要大一些,而货物、服务类采购和其他采购方式的采购批量通常小一些。

人员效率主要用于考察参与政府采购的财政监督管理部门及政府采购中心人员的办事效率,即以最小的人力成本完成尽可能多的采购量。人员效率具体可通过人员经费和人均采购额等指标来衡量。人员经费是指政府采购过程中所发生的办公经费、工资费用、组织招标活动的费用、学习考察费、培训费等。可用人员经费占政府采购额的比重这一指标来衡量。即:

人员经费比重=当年人员经费÷当年政府采购额

人员经费比重越低,说明人员经费相对于采购额来说较小,因而效率较高,相反,人员经费比重越高,说明一定量的政府采购额需要财政投入较多的费用,因而效率较低。

人均采购额考察的是政府采购人员每个采购人员所分担的采购额的大小,即:

人均采购额=当年政府采购额÷政府采购人员数量

人均采购额越大,说明效率越高,相反,人均采购额越小,说明效率越低。人员效率主要受政府采购人员素质的影响,一般地,如果采购人员素质较高、办事效率较高,那么,就能用较少的经费完成较高的人均采购额。

政策效率主要用于评价政府采购政策的制定是否科学、是否适用、是否能促进经济增长。政府采购的初衷是为了节约财政支出,但由于它的规模较大,因此它也是政府宏观调控经济的重要工具,是政府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采购政策制定得是否科学、是否得当,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一般来说,当我们判断出经济出现衰退迹象时,应采取扩大政府采购规模的政策,以此发挥政府采购的乘数效应,带动国民经济的更快发展;而当判断经济出现过热迹象时,应适时地压缩政府采购的规模,也通过政府采购乘数加快经济降温。一般地,政府采购的政策效率可以通过政府采购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来衡量,即政府采购拉动经济增长的百分比来进行衡量。

政府采购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国民经济总量变动的百分比÷政府采购规模变动的百分比)×100%

这一指标探讨的是政府采购对经济总量的政策效率。政府采购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大,表明政府采购政策效率越高,反之亦然。

另外,政府还可以通过调整政府采购的结构进而对国民经济地区、产业结构等进行调整,从而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这也是政府采购政策效率的一部分,但这种政策效果很难用某一指标进行衡量。

影响政府采购政策效率的因素主要有:从对经济总体形势的判断,政府采购政策的制定以及政策的贯彻落实。如果对经济形势把握很准、政策制定得较科学,并且在执行中没有走样,那么,政府采购的政策效率就会很高。相反,如果对经济形势判断不准、政策制定得不合理,以及政策在落实的过程中受到某些权力的干扰,这都将降低政府采购的政策效率。

关心范文篇2

许多人会将加薪视同效用的全部,所谓“高薪养廉”,钱可以解决问题。极少数心灵丑恶的人,对钱的欲望是无限制的,钱根本不能解决问题;而对于大多数善良而勤奋的公务员而言,钱也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人在吃第三个面包同吃第一个面包时的感觉是不同的,这是经济学里关于边际效用递减原理的通俗解释,因此连续加薪带来幸福和满足的效果正越来越弱。

为此我们应该从精神满足或者满意的层面去分析问题,公务员最关心什么?其实很简单:公平。

公务员需要公平的竞争。勤奋的公务员希望赶走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现在不少地方的政府都有人员超编现象;我国历史上的官民之比有这样一组数据:西汉1:7945,清康熙1:91,新中国成立之初1:600,当下1:28,而且是经济越落后财政供养人口越多。他们更盼望着精兵简政、效率优先原则尽快地体现。

关心范文篇3

关于连续加薪产生怎样的效应,相关部门好像研究得不多。从政治和经济地位的角度,公务员岗位仍然是吸引人的工作选择,今年江苏参加公务员招录考试的有6·7万人,录取比例低于一比十,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社会对公务员连续加薪的反应。

连续加薪对公务员群体产生激励机制的效果如何,公务员自己的满意度如何,我们不妨借用经济学对相关问题的研究方法来做个分析,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提出过一个幸福方程式:幸福=效用/欲望,一个正常人的欲望在一定层面和阶段是既定的,比如公务员大多希望通过努力取得相应的收入和升职的机会,但他们一般都会现实地对待,那么效用这种消费或享受某种物品(服务)所得到的满足程度对幸福就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许多人会将加薪视同效用的全部,所谓“高薪养廉”,钱可以解决问题。极少数心灵丑恶的人,对钱的欲望是无限制的,钱根本不能解决问题;而对于大多数善良而勤奋的公务员而言,钱也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人在吃第三个面包同吃第一个面包时的感觉是不同的,这是经济学里关于边际效用递减原理的通俗解释,因此连续加薪带来幸福和满足的效果正越来越弱。

为此我们应该从精神满足或者满意的层面去分析问题,公务员最关心什么?其实很简单:公平。

公务员需要公平的竞争。勤奋的公务员希望赶走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现在不少地方的政府都有人员超编现象;我国历史上的官民之比有这样一组数据:西汉1:7945,清康熙1:91,新中国成立之初1:600,当下1:28,而且是经济越落后财政供养人口越多。他们更盼望着精兵简政、效率优先原则尽快地体现。

关心范文篇4

1、充分认识关心爱护党员的积极意义

当前,面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特别是党员自身面临的困难和实际问题,各级党组织从稳定党员队伍、增强党组织凝聚力的角度出发,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从政治、经济、生活、工作、情感等方面探索了对党员关爱的针对性措施和方法。就我们宁波来说,主要在对党员的教育培训上,注重区别对象,分类、分层开展学习教育,并加大了对贫困、下岗职工党员技术培训的力度;在服务党员的平台建设上,重点探索建立了不同层面、不同类型的党员咨询服务中心,加大了党组织服务网络建设力度;在解决党员群众的困难上,重点探索建立了稳定性的利益帮扶机制,通过各种途径建立帮困基金,并加大了互助、政策扶持的力度;在保障党员的基本权益上,重点加强基层党内民主政治建设,加大了党员参与党内事务和决策的力度;在非公有制企业、新社团组织的党建上,探索了整合区域优势开展党建工作的新路子,加大了党建工作的覆盖面等。这些措施,从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强化了党员的责任意识,提高了党员的整体素质,加强了党员的有效管理。

从实践探索和现实需要看,关心爱护党员有着重要而现实的积极意义:

一、关心爱护党员是我们党生存、发展、壮大的重要条件。在建党初期,党面临反动派扼杀的极其艰难的斗争环境,作出了从组织上解决党的生存发展的一系列关爱党员的措施,包括给因投身革命工作而失去生活来源的党员发放生活补贴、提供必要的工作生活条件等,并紧紧抓住发展党员、建立组织这个基础环节做好干部党员的训练等,使我们党迅速发展壮大,有力地推进了大革命运动。在革命战争时期,党内也实施了一系列的关爱措施,对于调往新解放区工作的干部党员家庭给予特殊照顾,体现党组织的关爱。建国后,党采取了加强各级组织、开展大规模的干部教育培训等举措,充分调动了党员、干部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但有关政策也一度受到极左错误的影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党在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上的拨乱反正,受到错误处理的党员也得到了平反,党的事业又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在新的历史时期,党把关心爱护党员作为做好经常性思想工作的重要内容,从而增强了经常性思想工作的亲和力、感召力,有力地保证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蓬勃发展。

二、关心爱护党员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客观需要。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着眼于增强党员意识、提高党员素质、促进党员履行义务和保障党员行使权利,建立健全融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于一体的党员队伍建设的制度。党员作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者,党的历史使命要靠每位党员完成,党的先进性要依靠每位党员去体现,使命神圣而艰巨,必然要求党员比一般群众具备更高的素质,担当更重的责任,做出更多的奉献。有的时候会为坚持真理、为大多数人的利益而受到个别人不公正的待遇,甚至受到打击报复。作为党组织要做好党员的坚强后盾,使党员“惑时有人解、平时有人访、难时有人帮、老时有人惦、病时有人探、终时有人送”,让每个党员能时刻感受到党组织的关心和温暖,才能进一步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放下包袱,轻装上阵,义无反顾地为实现党的理想而奋斗。

三、关爱党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全社会成员的共同参与和努力。我们党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领导力量,肩负着更为重要的责任。从我们党抓建设的实践看,各方面的工作都是从党内到党外,从党员再到一般群众,建设和谐社会也不例外。只有党内的团结和谐,才能带动其它组织乃至全社会的团结和谐。这就要求各级党组织对党员施以更加人性化的关爱,尽量满足全体党员在政治、文化、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多元化需要,在党内形成一个相互帮助、文明健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和谐氛围。通过每个党组织和党员的辐射、带动作用,带动和创建更大范围的和谐。

2、正确把握关心爱护党员的指导原则

党组织全心全意关爱自己的党员,这在情理之中,也是理所当然的事。但在调研中,有些干部群众也对关爱党员这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担忧。比如,关于对党员的利益关爱问题。在普通群众的心目中,共产党员是先进分子,应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如果党员也成了需要照顾的对象,岂不是降低了党员在普通群众中的威信?有的同志担心对党员群体给予利益关爱,是对自己的党员搞特殊化。再比如,关于关爱党员的效果问题。有的观点认为,党组织的凝聚力靠健康的组织生活制度、组织纪律、批评与自我批评等方法和手段来维护和增强,用关爱的方法,容易使党内形成“一团和气、做老好人”的风气,会失去原则性,失去有效的党内监督,等等。

关爱党员问题之所以会引起人们的关注,焦点在于关爱党员的度是否超出党章规定的范畴。党章是我们党最根本的法规,党员的一切活动都要在党章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关爱党员当然也要以党章为标准和依据,我们认为应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关爱党员应以保障党员权利的正常行使为首要原则。党员的八项权利是党章赋予的,关爱党员,首先就是要保证党员享有的各项权利受到尊重和保护。针对新的形势,中央于去年9月专门研究出台了《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对有关党员八个方面权利如何进行保障制定了详细的规定,还明确了各级党组织、纪律检查机关、组织宣传部门以及领导干部等在保障党员权利上的职责。关爱党员,首要的就是要把这些措施和职责落到实处,使党员时刻感到自己是党组织中平等的一员,强化主人翁意识,自觉为党的事业作贡献。

其次,关爱党员利益应以关爱群众利益为前提的原则。党章规定,“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因此,在整个社会范围内,把党员作为一个集体来关爱,出台特殊的利益关爱政策是不合适的,也与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相违背。党员的利益要放在全社会的大局下去实现,随着广大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而提高,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党的工作的着眼点始终放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提高上。同样,对于困难党员的关爱,也只能放在当地社会保障体系的框架下去考虑,与困难群众一视同仁,而不能利用国家财政搞另外特殊的党员补助政策。在这一点上,党员必须有足够的胸怀和气度,甚至在有些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一定要发扬风格、牢记入党时的誓言,先照顾一般群众的利益,在群众中树立和维护我们党的良好形象。

再次,关爱党员应把握适当、适度的原则。我们党的性质决定了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能侵犯群众利益,损害群众利益。因此关爱党员只能局限于党组织范围内进行,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利用党组织内的资源给存在困难的党员以适当的帮助,二是鼓励党员之间开展互助。比如对于生活确实有较大困难,自己暂时无力克服的党员,也可以从党费中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基层党组织还可以探索和建立党员之间生活互助的方式或方法,但必须是以互助为前提的,逐步形成党员之间互帮互助的模式。

复次,关爱党员应本着以人为本、因人施爱的原则。党员由于他们所处的岗位、个人的情况不同,必然存在着不同的困难和需要。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对于机关党员,他们希望在工作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能有与组织、与上级领导交流的机会,希望有公平竞争的机会。对于农民党员,他们急需科技知识、致富技术和再就业技能的培训。对于企业党员,他们要求维护合法权益、维护正当劳动权益,要求技能培训的愿望十分强烈。对于离退休老党员,他们希望能老有所教、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环境。对于困难党员,他们最需要生活上、经济上的帮助。党组织对党员的关爱,也要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对不同的党员有针对性地实施不同的关爱,才能把关爱做到每个党员的心坎上。

同时,关爱党员应着眼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原则。要着眼增强党员服务群众的能力,要力所能及地通过培训、交流等手段增强基层党员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使之更好地为困难群众服务。要尊重党员服务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对于有服务群众愿望、又有好的点子的,党组织要积极协调,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尽力促成其办成好事、办成实事。关爱党员就是要主动为党员搭建服务群众的平台,如建立党员服务咨询中心,社区“一人一岗”,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等,既可成为党员服务群众、展示党旗风采极好的窗口和舞台,又能激发党员的荣誉感,在群众中树立党员的良好形象。关爱党员,就是要大力表彰奖励履行党员权利、实践“三个代表”表现突出的党员,使党员真正把党组织的关爱转换成一种激励,成为一种责任,变成一种动力,更加自觉地投身到践行“三个代表”的行动中去,时时处处体现先进性。

3、认真解决关心爱护党员的重点问题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党员队伍建设正面临着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从关心爱护党员入手,我们觉得当前要重点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整合区域党建优势,实现党在各个领域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基层党组织是党员之家,是对党员进行关爱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目前,一些非公有制企业和新社团的零散党员日趋增多,按照企业和社团为单位建立党组织缺少规模和开展活动的条件。要切实按照有党员的地方就要有党组织、有党组织的地方就要有党员队伍作用在发挥和组织关爱活动在开展的目标,探索创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有效途径、工作方法、工作内容和活动方式。宁波奉化市等探索了一种整合区域党建优势、以一个区域为单位建立党组织的模式,开辟企业、社区党组织双向互动、优势互补的党建工作新途径,做到了人才共用、资源共享、信息共通、活动互比、效果互促,破解了非公有制企业和社团党建工作对企业经营者与社团负责人过分依赖的难点问题,实现了党组织在非公有制企业和新社团组织中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值得进一步推广和探索。

二、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提供党员正常行使权利的舞台。要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不断完善保障党员行使民主权利的运行机制。主要是完善党内选举制度,使党组织班子成员选举真正体现多数党员的意志;推行党务公开制度,对党组织的重大问题决策等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公开,保障广大党员对党内事务的知情和了解;探索党内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在绝大多数党员形成共识的基础上再进行科学决策;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做到重大事情党内先知道,重要文件党内先传达,重大问题的决定党内先讨论,重大决策的实施党内先发动;探索实行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更好地发挥党的代表大会作为本地区党的最高权力机关的作用。

三、加强和改进党员的学习教育,全面提升党员素质。目前各个层次、类型党员受到学习教育的机会和资源不够均衡。一要整合各类培训资源,构建党员教育培训体系。建立以乡镇成人学校为主导、远程教育为基础的基层党员政治理论培训体系;以高等院校为依托、各级党校、基层成校为主干的党员学历教育体系;以业余函授、集中培训和电化教育为主要形式的实用技术培训体系;以各类示范服务基地为基础、提高创新能力为目的的实践锻炼体系,努力构建全方位、多渠道的基层党员人才培训格局。二要大力实施“三培养”活动,拓宽党员实践成才途径。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组干部。三要实施立体服务,创新党员人才服务体系。重点是构建结对帮扶网,建设集配置、交流、培训、开发等功能于一体的人才市场,完善党员人才服务体系,建成党员人才信息库,及时为农村、企业提供人才、技术和信息服务。

四、搞好党员咨询服务中心建设,让党员都能找到“家”。要针对目前党员流动性进一步加大的特点,以市、县(市)区两级党员服务咨询中心为龙头,乡镇、街道党员服务咨询中心为重点,村、社区党员服务咨询站为基点,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党员服务咨询网络。不仅要有规范、充足的硬件设施,还要保证服务中心活动的经常性、有效性和吸引力。要根据党员群众的实际需求,提供党务工作政策咨询、党员求助热线、党建知识教育传播、党员活动、群众入党申请、党员组织关系接转等服务,努力使其成为服务党员的温馨家园。

关心范文篇5

一、“一个统一”

即党委统一领导关工委工作。区委、区政府及各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关工委的工作,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把关心下一代工作纳入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每年区委常委扩大会议和人大会议、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出要积极支持关工委工作。凡是区关工委组织的重要活动、会议,区领导都在百忙中抽空参加,并指导关工委工作。原区委书记余晖鸿、李铭,区委书记余伟良,区长张备,区委副书记陈少雄,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区关工委主任王依军,区委常委、区委(府)办主任黄伟,副区长、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曾稳高等先后到区关工委调研,听取意见,现场解决问题。区长张备今年在和区关工委主要领导座谈时强调,对关工委要做到“五要”,即政治上要爱护、工作上要支持、经费上要保证、生活上要关心、待遇上要从优。几年来,区关工委有关活动安排上《**区领导主要公务活动安排周表》10余次。每年年初,各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召开全年工作计划研究会议时,都把关工委的工作同其它工作一并研究,并要求关工委年初有计划,年中有检查,年末有总结。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积极为“五老”开展关心教育青少年活动创造条件,搞好服务,平时关工委难以解决的困难,各级党委、政府及时帮助解决,有时主要领导亲自给予解决。如**年4月9日,区委书记余伟良到区关工委调研时听说关工委办公经费欠缺时,马上安排拨付50万元。有时关工委人员要下社区、学校处理特殊情况,街道领导也积极安排车辆,供关工委的同志使用。坪山街道专门为关工委配备一辆汽车,让老同志心情愉快地做好青少年教育工作。龙城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总支定期听取关工委工作汇报,帮助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坪山家长学校社区分校授牌仪式上,街道党工委召集各社区主要领导人参加,并要求各家长分校要有组织机构、有校牌、有章程、有教材、有场地等。在区委、区政府的带动和影响下,各有关部门相互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各街道党政领导思想上重视、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使全区形成了对关心下一代工作高看一眼、厚爱一分的良好局面。同时,作为党和政府与青少年之间、职能部门与社会之间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党和政府在青少年教育方面的参谋和助手,全区各级关工组织经常向党委政府汇报工作,争取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二、“六个有”

2003年11月,时任区委书记余晖鸿提出,全区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研究解决关心下一代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为老同志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做到“六有”,即有组织、有人员、有经费、有办公场地、有活动、有考核。

1、有组织。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是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核心。**区高度重视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组织建设,区委于2000年10月下发深龙委字[2000]号34文件成立区关工委,并逐步组建成立了各级关工组织,不断调整充实关心下一代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全区各级党委对关工委班子建设比较重视,无论是初建、调整充实、补员,都要安排分管组织人事的党委副书记和分管领导一同调查推荐人选,按照政治思想好、工作能力强、作风正派,有奉献精神,各有专长的原则选人用人。2006年12月15日,区委对原关工委领导班子进行了充实调整。各街道(区直有关单位)关工委成员变动,党委、政府都及时给予补充,选准配强各级关工委班子。目前全区13个街道中有11个街道由组织部长任街道关工委主任,有力地加强了对关工委工作的指导,并较好地协调解决了工作中碰到的问题。由德高望重的老同志任第二主任或常务副主任,并动员一些相对年轻、热爱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老同志充实到关工委领导班子中来,进一步优化了区、街道关工委常务班子成员的年龄和知识结构,凭借他们的威望和影响,为关工委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到目前为止,我区已成立各级关工委19个,关工小组118个,基本形成了区、街道(区直有关部门)、社区(学校)三级关心下一代工作组织网络。

2、有人员。2002年,区编委给区关工委办公室配备了2名专职干部,**年6月,又新增4名普通雇员编制。办公室现有4名专职工作人员,聘请临时工作人员7名。其他人员以离退休老同志为主、在职干部参与组成。离退休老同志工作经验丰富,在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中具有独特的政治、经验、威望、时空和亲情优势,是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基础。全区各级党委、政府坚持自愿参加、就地就近、量力而行的原则,广泛动员那些热心青少年教育事业、身体条件较好、刚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老同志充实到关工委领导班子中,保证关工委工作的持续、稳定。2006年,区委还转发《**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关于加强“五老”队伍建设,进一步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意见》,即深龙委办[2006]12号文件,以指导并推动我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全面发展,动员老同志加入关工委队伍中来。目前,全区以“五老”为主体的关工队伍8136人(其中核心队伍1151人,骨干队伍1556人,志愿者队伍5429人),法制副校长145名,校外德育辅导员311名,社区“五老”志愿服务队成员1169人。他们活跃在社区、学校,是做好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

3、有经费。这是关心下一代工作正常运转的保证。为了确保关工委能顺利开展工作,区委、区政府每年安排给区关工委必要的工作经费,并逐年有所增加(今年达198万元),还配备2辆工作用车,对区关工委已办理退休的主任、常务副主任、专职副主任每人每月补助生活、通讯经费1500元。2004年5月,区关工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筹建“戒毒人员后续帮教培训中心”,时任区委书记余晖鸿亲自找常务副区长、财政局长研究,并召开常委会议拨款300元用于硬件设施和开办费用。各街道、社区也在办公经费方面给予了充分保障,坑梓街道金沙社区关工小组经费每年多达10余万元,龙城街道自2008年开始关工委经费单列,坪山街道2003年拨给200万元修建关工委(含老干)活动大楼,每月补贴全体成员交通费及通讯费等,该街道碧岭社区还每月拨付1万元用于关工小组开展活动,于2006年就步入了“六有关工委”行列。另外,自2005年在全区聘请311名“五老”担任校外德育辅导员以来,区政府还每年每人补贴500元,帮助解决他们的交通误餐费补助。

4、有办公场地。这是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阵地。起初,区委、区政府为关工委安排了400平方米的办公室,2005年底,区老干部活动中心落成后,一层面积达800多平方米的办公场所专供关工委使用。同时,各级党委、政府也为本级关工组织提供一定的办公场地,使各级关工组织都有一个舒适的家。据不完全统计,各街道办公面积累计达972平方米,龙城街道还把关工委办公室设在环境优美的尚景花园小区内,单独挂牌,面积多达40平方米。

5、有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是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增强关工组织的影响力、凝聚力。几年来,**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重视下,在市关工委的关心指导下,有针对性地开展了“老少共建”文明社区、组建社区“五老”志愿服务队;利用青少年教育阵地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发动校外德育辅导员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坚持法制副校长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动员“五老”对失学、失业、失足青年进行帮扶;每季度召开一次主题鲜明的关工委工作联谊会;特别是区关工委围绕青少年健康成长开展的三大主题活动(即“未成年人远离网吧教育活动”、“结合大运会的筹备,启动提高青少年素质教育系列活动”、“法伴我成长”)、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以及各街道为了提高青少年素质开展的系列活动等形式,都能从实际出发,针对性强,生动活泼,效果明显。

关心范文篇6

充分激发广大农民的创造热情,将广袤的乡村深深融入国家现代化的进程,让亿万农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如此重大的历史性任务,如果没有各级党和政府在思想认识上的高度统一,没有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科学内涵的正确理解,没有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政策保障和制度安排,没有鼓励农民干事业、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是难以想象、无法实现的。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站在现代化建设的全局高度,深刻认识肩负的使命,切实加强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和指导。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建设新农村,国家理应比以前更多地承担建设责任,各级政府也理当进一步转变观念和作风,自觉做新农村建设的引导者和服务者,关心农民、尊重农民、服务农民,让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到实处,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真正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各级领导机关和基层党组织,能否真正做到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增进农民福祉,是检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标尺,也是检验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标志。

关心农民,就应当真心实意地替农民着想。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在制订和实施规划时,不能为了突出个人政绩,大搞形象工程,而要真正从农民的需要出发,从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入手,求真务实,一心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这样,才能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才能真正获得农民的支持,才能给农村带来和谐、稳定与发展。

尊重农民,就应当真心实意地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善于发现并推广来自农民的创意和经验。各地自然条件、经济文化状况千差万别,起点、水平各不相同,在具体工作中,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要积极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完善村民自治,促进村务公开,紧紧依靠和充分发挥农民自身的智慧和力量建设新农村。

关心范文篇7

作风建设是党的凝聚力、战斗力的直接来源。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深刻指出,优良的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作风建设对于党的凝聚力、战斗力的重大意义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直接影响到党的执政能力。党员干部的作风连着党风,党风不正,就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党的执政地位就会动摇,执政意图就不能很好地贯彻执行。二是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领导干部如果不能心系群众、服务人民,不能下大气力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做好关心困难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不能得到维护和实现。三是直接影响到党和政府的威信。党的形象体现在每个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身上。作风方面出问题,不仅会败坏党的形象,败坏社会风气,更会影响到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作风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是依据我国基本国情,追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行理性、文明、人文的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必然选择。但同时也要看到,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实现从社会生产到社会生活、从价值观念到行为方式的深刻变革,这就必然受到来自传统发展思想的阻碍与制约,因此需要拿出极大的政治勇气与智慧去迎接挑战。同时,科学发展是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只能依靠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大胆地去试、去闯,要拿出“摸着石头过河”的实践与献身精神去积极投身实践,才能有所作为——这要有过硬的作风。

加强作风建设,是提升“软实力”、改善“软环境”,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地区间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宏观政策日益趋同,地区间的竞争越来越体现在以领导干部素质、政府职能和政府效能为主要内容的“软实力”竞争上。在这种大背景下,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关注和重视。就来说,随着京津冀交通网的建设,生产要素可以在更大范围内整合,的区位优势、环境优势正在逐渐弱化;随着环渤海地区发展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基础薄弱的不足日益显现出来;全球性金融危机,也给带来了很大冲击,延缓了招商引资的步伐。要危中求机,走出困境,就必须大力推进干部作风建设,以作风优势为实现“两个率先”奋斗目标提供坚实强保障。

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一项常抓常新的工作,需要我们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做出坚持不懈的努力。教育引导是基础。转变作风首先是转变思想作风,为此我们要采取多种形式教育引导各级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执政观念和价值取向。一是自觉纠正违背科学发展观的观念和做法。二是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三是形成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

群众参与是保障。转变干部作风,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严格监督。为此,市引导各级干部大力弘扬“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优良传统,主动搭起干部与群众沟通的桥梁。在征集、了解企业、群众所盼所想的基础上,从企业群众最急迫的问题入手,逐一加以解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新载体,积极打造群众参与新平台,保障了群众参与的广泛性和有效性。

强化管理是关键。干部作风能否转变,最终还要靠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措施,通过科学管理和严格约束,使好的作风得以保持和弘扬,不好的作风得到制约和惩罚。在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中,我们积极探索有利于转变干部作风、提高行政效能的机制制度和保障措施,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强化行政服务中心的服务功能、加强干部日常行为管理以及健全完善各级领导班子议事规则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能否取得实效,关键要看是否解决了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是否为市场主体的发展解决了实际困难,是否真正解决了影响本地本单位实现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通过开展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市在以下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公务员之家

一是密切了干群关系。活动期间,广大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增强了工作的针对性。为确保广大干部“下得去、蹲得住、有成效”,我们开展了“访万民大调研”、“民意直通车”、“民意大调查”、“千名干部下基层”、“三门干部下基层”等多种活动。市、县两级作风建设活动办公室向每名干部印发了调研督办卡,明确调研的时间、地点、课题,方式、内容,确保让每名干部领着任务去,带着成果回。同时,设立督导台账,对逾期未完成调研任务的进行严肃问责,保证了调研活动的成效。

关心范文篇8

爱基层、爱党员,就要满腔热情帮助指导基层深入扎实地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的组织基础。各级党委和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真正从思想上热爱基层,工作上重视基层,感情上贴近党员,生活上关心党员。沉到基层摸实情,统筹全局抓落实,关心和指导好农村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通过“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面对面指导先进性教育活动,帮助农民群众解决一批实际问题。

爱基层、爱党员,就要帮助指导基层深入推进固本强基工程,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帮助指导基层认真排查整顿后进村党支部,尽快改变其落后面貌。突出抓班子、抓队伍、抓发展、抓作风、抓稳定,建设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培养锻炼一支能够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党员队伍,选准一条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发展路子,健全一套体现村情特点的规章制度,实现广大农村的长治久安,惠及百姓、取信于民。

爱基层、爱党员,就要转变作风,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大力发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坚持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经常深入基层,扎下去、沉下去,倾听基层的心声,切实了解最基层的真实情况,畅通上情、下情。关心群众的疾苦,为群众多办好事、多办实事,扎扎实实地解决群众的困难,探索关心困难群众生产生活经常化、制度化的办法。

爱基层、爱党员,就要关心党员的成长,为党员服务人民群众创造条件。

关心范文篇9

建立健全经济激励机制,经济上关心村干部。在**年6月、7月两次增加补助后,建水县“三职干部”每年可以拿到不少于6000元的报酬。其他村干部提倡交叉任职,兼职兼薪,既减轻农民负担,又调动村干部工作积极性,让村干部经济上有“甜头”。

建立健全工作激励机制,工作上关心村干部。在村干部间产生矛盾时,帮助解开思想疙瘩;在村干部对乡镇工作有误解时,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在村干部家中出现突发性灾祸或患重大疾病时,给予适当的生活补助;在村干部思想上、工作中存在问题时,及时提醒,及早解决;在村干部遇到刁难和打击报复时,及时查处,让村干部工作上有“干头”。

建立健全政治激励机制,政治上关心村干部。一是建立评先选优制度,给村干部政治荣誉。每年由县、乡(镇)两级组织对工作成绩突出、深受群众拥护的村干部进行评选表彰;二是建立先进典型宣传制度,在村干部中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宣传优秀村干部的事迹,号召广大村干部向先进学习,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三是完善村干部教育培训和能力提升机制。通过实施“云岭先锋工程”、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等加强村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解决个别村干部“不想干”的问题,引导他们讲奉献,谋发展。采取“分层培训,分类教育”方式,依托县、乡(镇)党校和县农广校开展多形式的学历教育培训和教学,坚持把村(社区)党总支书记培训纳入全县干部教育培训计划,每年组织村(社区)党总支书记到县委党校参加一个星期的脱产培训。引导他们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四是认真做好定向考录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主任工作,**年推荐6名优秀村(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参加考试,经笔试、面试等程序,已有2名村党总支书记被录用为公务员,让村干部政治上有“奔头”。

关心范文篇10

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催人泪下。一心为民,宵衣旰食,是他们身上共同的品质。他们以生命为“答卷”,诠释了信访干部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的职责,有效发挥了信访这一中国特色矛盾化解机制的作用。在他们去世之后,一些以前的上访户纷纷赶来吊唁,在信访这个集中了诸多社会矛盾的领域,这样的干群关系,让人艳羡。

信访工作者不掌握耀眼的权力,也远离各种行政审批和经济利益,有的只是体察民众疾苦,化解各种矛盾的责任。因此,信访工作常被视为难事、费心事,也是最锻炼人、也最考验干部为人民服务意识的岗位。很多地方还出台规定,新入职公务员和将提拔的干部,要先到信访部门挂职。

转型期的中国,各种社会矛盾多发,民众维权意识也日益觉醒,因此,信访工作的难度可想而知。但信访干部如此集中的过劳现象,仍让人感到震惊。我们为4位以身殉职的好干部而痛惜,为他们平凡而伟大的工作所感动。这也促使我们思考,是什么让他们如此劳累?

信访制度,是一种中国特色的疏解社会矛盾的制度,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贯彻群众路线的实际体现,信访工作的重要性和独特作用自不待言。信访工作直接面向群众,倾听民间疾苦,也少了司法、行政复议等维权渠道的“门槛”,因此,一个规范有效的信访体系,不仅可以填补司法“管不到”或“忙不过来”的空白地带,也为有些冰冷的司法维权通道,增添了一脉温情。

但信访部门压力过大,信访工作者过劳,也说明行政裁决、司法判决、人民调解等矛盾化解机制,还未充分发挥作用。一般情况下,公民只有遭遇或者自认为遭遇司法不公,或者政府部门不依法行政、损害了切身利益,才会去寻求上访。信访工作者太累,也从侧面反映了个别公权部门平时的不作为和乱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