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现状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0 05:26:21

管理现状

管理现状范文篇1

1.旅游人才供需矛盾突出。

中职旅游人才培养应当立足于社会对旅游人才的需求,但目前中职旅游人才的培养不能很好地满足市场需求,甚至与社会需求脱节,人才供应远远滞后于旅游行业发展。从供给层面分析,很多中职学生毕业后就业率低,不少学生难以就业,或者就业不对口,转向其他行业,造成教育资源浪费,出现“学生就业难”与“人才需求短缺”的怪象。这一怪象折射出中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出现了问题:首先,教育不能体现市场的需求。中职旅游学校到底要培养出什么样的旅游人才?教育的目标是什么?答案是应该以岗位为导向,满足旅游行业的需要,围绕岗位与就业设置课程、配备师资,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构建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其次,中职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缺乏实效。

2.课程设置偏离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是方向,任何一种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都不能背离目标。目前不少中职学校迫于生存压力,盲目追求“高大全”式人才培养,可谓病急乱投医,从“偏”的一个极端向“全”的极端转变,不注重学校内涵发展。“全”的追求落实在具体实践中变成了多个课程的简单叠加,多个培养任务的简单叠加,课程设计缺乏有效整合,缺乏针对性,层次性不强,培养出的人才不但没能实现“一专多能”,浮于表层,而且专业化程度也大打折扣。一味追求全课程设置的教学显然存在很大的盲目性,不能针对旅游业对紧缺性专业人才需求现状,学生难以在知能结构上胜任未来岗位要求。

3.师资专业化程度与教学需求矛盾突出。

不少中职学校开设了较全的课程,专业课程的实施需要一大批专业化程度较高的教师资源,大多中职学校难以配齐课程需要的师资力量,很多课程的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教师兼代、半路改行现象严重。他们对课程理念缺乏系统把握,对教学理论、教学方法的把握缺乏灵活性,缺乏实践经验,难以将理论进行深入,难以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的融合起来,师资专业化程度难以满足实际教学需求,教学效率低效。

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对策

1.科学定位办学目标,满足旅游市场需求。

中职教育的发展不在于一味的追求规模的盲目扩大,而在于定位好办学目标,培养出高素质的旅游人才。我们要立足于长远,高瞻远瞩,围绕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进行教学活动,才能使中职学校步入持续、良性发展轨道。“根据市场需求,因地制宜的培养旅游人才,改革专业教育,全面适应市场需求,才是旅游业发展的根本途径。”办学目标的定位要紧紧围绕学生未来岗位需要,深入旅游市场,收集第一手资料,通过深入调查与研究,把握旅游市场需求与动态,明确学校办学目标,打造学校特色专业,依据学校已有教学资源,整合区域环境资源,集中优势资源打造特色专业、品牌专业;我们还要做好学生毕业后期的跟进工作,了解学生在岗情况,了解企业对学生的评价,从而检视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检视办学目标定位的科学性,及时调整与完善培养目标,使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模式更科学更合理。

2.科学构建课程体系,突出就业导向性。

“如今的高等教育改革主要包括三大方面,第一是在教育中培养模式的改革,第二方面是教育方式的改革,而第三个方面就是对于教学内容的改革。而课程内容的优化与课程体系的设置不仅是整个教育专业改革的重点,同时也是两个基本方面。”同样,中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关系到人才培养的实效性。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既要重视专业知识,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将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起来。在具体操作中,要深入市场调研。我们可以请教旅游行业专家,倾听他们对旅游市场的独特见解,加强课程设置的理论深度;与旅游企业第一线负责人交流,向他们请教具体的实践经验,使课程体系构建源自实践;增进与往届毕业生的联系,倾听他们日常工作体会,便于我们准确把握旅游行业需求与动态,更科学的设置课程。一切市场调研要围绕旅游市场需求展开,突出就业导向性,要具有高度的洞察力,立足于旅游市场当前需求,放眼于市场未来需求,使学校培养的人才能够很好地满足岗位需求,避免资源浪费,使学校获得持久发展。

3.加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课程教学效率。

教师专业化素质直接影响着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效性。我们要根据课程设置培养一大批专业化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做到课程设置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先行。

一方面,我们可以从高等学校引进专业化人才,充实到教师队伍;我们也可以在现有教师队伍基础上,鼓励教师参加专业化学习,通过到名校进修,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提升他们的专业理论水平与能力;

管理现状范文篇2

关键词:内部控制;医院;财务管理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医改的深入推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医院要把握当下发展的时代浪潮,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应注重强化医院管理,推进可持续发展,尤其应重视财务内控,依托科学专业的内控方式及方法,及时调整完善医院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同时加快医院信息化技术的建设,为推动各项工作的顺利、有效运行奠定基础。

一、医院财务内部控制概述

医院财务内部控制指的是医院自身为提高经营管理效率、规范财务制度,采取各项措施来推动医院日常经营活动有序进行的过程[1]。当前我国医院内部财务控制,主要包含信息控制、资金安全控制、预算控制等方面。信息控制是指与财务信息相关的,在资金流转过程中形成的信息,主要包括的内容有科学设置的财务治理结构、职责的合理分割、财务各部门之间的财务关系。资金安全控制也是医院财务管理中风险控制的主要内容,它强调风险评估及风险预警,主要要求对资金在收支数量以及时间上取得动态的平衡,还要保证医院财务资金平稳运行,避免受到损失或不合理消耗。比如在医院收入的管控上,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实行亮证收费的方法增加医院财务的便利度。实现对各项收费的公开,规范使用票据,做好对财务收入的控制。比如在财务支出的控制上,严格执行审批制度,做到医院资金使用率的提高,落实好财务支出控制。预算控制是现阶段财务内部控制中最普遍的控制手段之一,医院通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将医院的各科室、各部门的在职员工纳入医院预算管理体系,通过由上而下的管理方法将预算管理系统化成为强化医院财务内控的关键举措,其对专业素质有较高要求。有效的医院财务内控能够保证基础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降低不必要的人为消耗,降低贪腐概率,减少财务漏洞,提升医院资金利用效率,防范财务风险,增强医院抗风险能力,保障资产安全,从而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现阶段医院财务内控管理的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在经济持续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不断发展,2014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正式施行,2020年12月《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办法》下发,近年来财政部每年都要求上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报告,故大多数公立医院已初步建立了内部控制体系框架,但是各地医疗管理水平不一,总体而言,内控建设水平未能达到内控管理标准。医院运行中存在不少财务内控问题,列举如下:在收入方面,医院收费员通过管理漏洞侵吞医疗收入时有发生,也存在私自收费的情况。在支出方面,假公济私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资金流失。在预算方面,目前多数医院虽然已经意识到预算的重要性,但是基于预算管理专业要求较高,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在资产控制方面,医院一般科室部门较多,涉及医疗器械资产种类多而繁杂,存在盲目购置、资产利用率不高等问题。在资金管理方面存在贪腐问题,内控的监管不到位造成医院的损失,等等。通过对现阶段医院财务内控制度的现状分析总结出医院内控管理的不足之处:

(一)内控管理意识淡薄,重视程度不够

一方面,我国医院财务内控制度相对来说,发展起步晚。另一方面,在医疗系统,领导绝大多数是医学专业出身,他们在医院的管理活动中更多关注在医疗技术、医疗服务、医学研究等医教研活动上,并不重视医院的财务内控管理,甚至某些领导层认为,加大医院内部控制系统建设投入会减少经济效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有些医院对“内部控制”的认识是通过接收上级部门下发的相关文件知晓的,对其认识仅停留在文字层面,甚至有医院制定内控制度是为了应付检查,流于形式,未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及所处环境对其内控制度进行量身定制,往往发挥不了其应有的效应。

(二)财务内控制度不健全,业务流程设计不科学

部分公立医院建立的财务内控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科学性,存在照搬其他单位的财务内控制度的情况。权责划分不清,管理职责混淆,没有实现不相容职务分离管理,如出纳员兼顾审核工作,这为私设小金库提供了可能。授权审批制度有待健全,也存在“人治”现象。大部分医院并未形成健全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甚至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仅仅由财务人员单独完成,无法做到全面预算管理。

(三)医院风险评估体系缺位或不完善

有些医院管理者风险意识薄弱,没有建立起自身的风险评估体系或者风险评估体系不完善。如果医用耗材新增审批批准责任不清晰、标准不明确,存在可能因重大差错、舞弊而导致医院药物事故;资产配置论证分析不到位、没有编制预算或未按照资产购置标准编制预算,导致资产配置过量,造成医院资金不够稳定;如果没有做好筹资风险评估,出现债务很难及时偿还,等等,以上这些问题给医院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若风险评估体系良好,能够帮助医院更好地规避风险,保持医院稳定的发展。

(四)财务管理队伍专业能力有待提高

内控管理是一项对专业性及综合素质能力有较高要求的工作,但因地域、医院财力、规模差异、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人员执行能力、专业能力参差不齐,专业能力的欠缺会间接造成医院设置的财务内控制度不科学,也会对于存在的问题未能找到解决的办法,同时综合业务能力弱会导致日常工作中出现会计信息不真实等问题。

(五)监管审计机制不健全

据目前情况来看,部分医院依然缺乏对财务的内部审计监管的重视,没有建立健全关于财务内控制度的监管制度和审计机制,没有专职人员或部门对财务进行监管,只有自查体系,没有严格的监管、审计,财务内控中存在的问题也就无法及时发现并解决。

(六)信息化一体化管理水平不高

当今是个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应用于社会各个方面,医院要发展,必须融入时代潮流,必须在内部管理过程中引入信息技术手段,才能够适应新时展。但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往往根据医院发展的需求由不同阶段实施,各个业务系统相互独立。内控信息化建设实际上是对各经济业务和控制有关的信息化融合、整合,技术难度高,加上前期投入时间成本、经济成本较高,很多医院更侧重于短期效益的获得而不去推行。

三、医院财务内控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结合医院自身特点,建立科学完善的财务内控制度,不仅对规范医院各项财务行为有积极作用,还能有效地规避风险的发生,对漏洞进行及时的修补。财务内控制度可以有效实现对医院财务信息的完整度和精准度的提高,更有助于对医院各项财务活动的监督,是推动医院发展、规避财产损失的有效途径。以下是对医院财务内控管理提出的一系列措施,仅供参考。

(一)深化财务内控意识,优化内控环境

医院要做好财务内控管理,最关键的是必须让医院领导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对于医院长远发展的意义,通过深入的专题会议、培训等形式让其对医院财务内部控制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知并真正地重视起来,使其提升自身的财务内控意识,引领带动全院职工提升财务内控意识。同时,医院应加大宣传和学习,让全体员工认识到行之有效的内控管理对医院生存和发展的意义,要制定并发放相对应的财务内控手册,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氛围。成熟的环境是医院内控顺利实施的基础,是保障医院更好更快发展的坚实基石。

(二)健全完善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公立医院要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对现有的财务内控制度进行梳理完善,提高内控水平。首先,要结合实际,对医院各部门职能岗位职责进行明确,解决一人多岗、一岗多人的问题,同时实行不相容职务分离管理,建立起相配套的职务分离管理制度,尤其是财务人员不能够过度地集中财务权,监督、审核和执行要分离开来。将财务内控管理职责落实到个人,确保财务内控制度执行效果,以推动“人”这一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也要实行轮岗制度以达到相互制约的目的。其次,对现有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如对业务流程和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实地检验风险是否存在,按不同类别分析存在的风险大小并确定关键控制点,通过完善授权审批手续来对风险进行管控,科学设置业务流程。业务流程的控制既要保证控制效果,也要避免控制环节太多而需要医院承担更多的管理成本,违背了提高优化资源配置的内部控制目标,把业务流程具体化充实到财务内控手册中。再次,公立医院要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健全全面预算制度。全面预算管理旨在优化医院的资源配置,预算控制是医院其他业务控制的基础,全面预算管理,要求各个部门之间加强沟通,制定工作计划,通过相互配合来提升医院整体运营效率。全面预算管理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目标层层分解转为医院各部门、各岗位乃至个人的具体行为目标,是单位开展经济活动的约束条件,能够从根本上保证医院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有效助力医院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加强预算业务控制,规定预算编制、执行、决算与考评是加强医院内部控制管理的有效手段。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结合自身情况,制定预算管理举措,合理控制预算偏差,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使医院目标落实落地。最后,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制定有追责和奖惩的制度,如造成资金或资产流失要追究其责任,表现好的工作人员要实行奖励以达到提升积极性、强化管理的作用。

(三)注重风险评估体系的完善

风险评估是提前研判风险并规避风险的管理过程。医院管理者要增强财务风险意识,医院多元化的发展使其所面临的是更多更复杂的风险。医院应该及时梳理本医院的经营风险点,对风险事件造成医院的影响和损失的可能性进行量化评估,制定风险应对策略,以达到防范和管控经济风险的目的。有效的风险评估是查找内控缺陷的有效抓手,比如,评估到医用耗材新增审批中存在问题引发药物事故的风险,那就要通过要求提供医用耗材评估报告以及设置审批规则来规避风险,以评估的结果为导向对管控措施进行完善优化,让医院的财务内控制度不断优化升级。风险评估至少每年一次,对医院层面和业务层面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系统和客观评估。当外部环境、经济活动或管理要求等发生重大变化时,应及时对医院层面和业务层面风险进行重新评估。医院可以采取与第三方机构合作的模式进行风控。

(四)提升财务人员专业素养

医院任何管理活动的根本均取决于人,把人的创造能力和积极能力培养并发挥出来,才能使各项制度有效结合并加以实施。公立医院要重视财务内控人员的培养,一是建立长效培训机制,加强对财务人员专业培训,培养既掌握财务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又熟悉内控管理,同时能紧跟新时展要求,深入了解新的国家政策法规的综合型人才。二是要加强人员的道德修养培训,强化职业操守。比如对医院收费人员,要求学习票据管理、退费流程等专业之外,还要求必要的职业道德内容培训,不断提升道德素质。提升专业素养,除了内部培养,也可采用交流外聘形式吸引更多优秀人员壮大财务管理队伍,提升医院财务专业水平及内控管理的效率。财务内控人员也要能根据医院的管理制度和国家政策变化,及时改进、更新财务内控制度,保持与时俱进,提升内控管理质量。

(五)加强内部审计职能及监督机制

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配备专职内审人员,对本医院财务内控相关工作的审计和监督进行管理,明确审计监督管理职责,建立监督考核机制,实现独立性和公平公正,实现监督工作的科学合理化。加大内部监督管理力度,充分发挥出内部审计的监督和管控职能,要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定期开展专项审计,确保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向领导反馈,出具相关报告。在实施过程中,医院要重视审计人员的培养和教育,让其熟练掌握审计技能,通过丰富的专业知识将审计工作落到实处,并对事前、事中的审计重点进行把控。

(六)推进内控信息化一体化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成熟发展,信息化技术在医院各业务模块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医院要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将各业务模块接口对接,实现整合和信息共享,比如将业务流程、风险点嵌入,打造高效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根据需求,选择改造或升级医院现有内控信息系统,也可选择单独开发或外购专业的内控管理系统。统一由信息管理部门归口管理,各使用部门使用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对系统功能提出建议并协助信息管理部门做好维护、升级。总之,要避免信息孤岛,切实提高财务内控管理的效率。

结语

医院财务内控的有效管理,对医院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医院财务内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医院要从自己的实际需求对内控制度进行创新,积极建立一体化信息系统,提高医院管理质量,提升管理效能,进而提高整体服务水平,推动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靖.医院财务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对策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20(1):122+124.

[2]卢小梅.医院财务内控体制的建设与风险防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1(2):161–162.

[3]李飞虎.关于医院财务内控体系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1(12):137–138.

管理现状范文篇3

一、我县城区管理现状

我县城区共有三个居委会组成,占地2.75平方公里,共有居民5139户,常住人口约1.8万人。近年来,按照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总体布置,新建、改建的建筑物基本能按城镇规划的总体要求进行运作。

㈠基础投入加大,市容市貌不断改善。一是投资35万元修建了镇垃圾中转站,于5月初正式投入使用,解决了垃圾清运和处理的问题。二是投资60多万元,维修县城城区道路1450平方米,步行街及人行道路面600平方米,维修天池河防护栏326处并进行了粉刷,开挖排水涵洞一处,维修加固过桥护栏(水闸)1处,疏通长坪社区路段排水沟100多米,有效改善了城区道路环境和道路通行质量。三是通过多方筹措资金,积极兴建集贸市场,从“堵”向“疏”转变,有效解决了占道经营易反复的难题,有效解决了市容与繁荣的矛盾,为广大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经营场所。同时,引进城市经营理念,将步行街灯饰广告有限出租使其建设、管理得到加强。

㈡日常管理质量有新的提高。一是做到文明执法。通过发放居民告知书,做到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得到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二是大力整治乱搭乱建、占道经营等行为。仅08年查处未办规划审批手续违章建筑8起,拆除乱搭乱建38起,清理查处占道经营乱摆摊点900多起,清理取缔占道经营300多人次,纠查违章出点经营行为2000多人次,严格依照执法程序处罚违规事件70多人次,为理顺城区的街道秩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是开展城区环境卫生“门前屋后三包”责任制工作,由县爱卫办牵头组织,同各单位签订了“门前屋后三包”责任书,建立城区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长效机制,逐步形成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城镇管理的局面。四是通过在政府至实小路段设立护学岗,有效缓解学生上学、放学时交通秩序的混乱状况。

二、我县城镇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城镇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容市貌虽有较大改善,但离老百姓期望还有一定的距离,主要表现在:

㈠体制不顺,造成管理职权不清,责任不明确。我县城区管理一直实行部门管理为主的“条状管理”模式,城区居委会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街道与部门、部门与部门之间责任不明确。

㈡机制不活,造成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城市管理职能部门实行“事业化管理,企业化运作”的方式,这种方式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政企不分、建管不分,管养不分的现象。一方面,有限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很难支付城管执法的各项经费,办公经费及各项津补贴均需通过收费自筹。另一方面,由于受事业单位性质的影响,工资分配拉不开差距,职工在思想缺乏足够的压力和动力,工作积极性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近年来,尽管城建部门已推行了系列改革措施,制定了相应的检查考核标准和奖励措施,但均属于内部管理标准,仍未能跳出“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怪圈。同时由于主要靠行政手段来管理城区,没有建立与市场体制相适应的激励约束机制,不能以市场机制配置城管资源,更不能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

㈢执法力量薄弱,执法环境差,造成管理措施不得力。目前,城监一中队共有在职在编人员6人,担负着城区下至万马桥、上至石梁司范围的市容、城区道路及街道临街门店的管理及执法任务,人员严重不足,装备落后,经费无保障,执法管理存在一定的难度。

㈣城区公共设施场地不足,造成基础设施不完善。基础设施不足是严重制约我县城区管理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如城区公共休闲场所、停车场、集贸市场长期以来无固定场所,导致“马路摊点、马路市场、马路停车场”等现象严重。

㈤市民文明素质差,法制意识不强,管理难度增加。由于城区面积小,人口密度高,流动人口较多,少数居民素质低下,车辆乱停乱放、垃圾随地乱扔、公共设施随意破坏的现象严重。特别是随着人口大量涌入城区,城区出现了一些卫生死角,加上管理缺位,造成脏乱差现象严重,人民生活收到极大影响。

三、城镇管理的几点建议

㈠是要理顺城管执法体制,坚持依法管理。着力构建“政府总揽全局、部门齐抓共管、社会积极参与”的大城管格局,构建县、镇两级政府,城管、街道、社区三级管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城镇管理网络体系,形成综合治理为龙头,专业管理为骨干,社区、单位管理为基础的管理模式,强化环卫管理体制,把管理推向市场,管理进入社区、进入单位、进入家庭、进入学校。

㈡是加大经费投入,加快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要将基础设施作为城市建设的重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使公共基础设施更好地满足市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基础设施利用率。

㈢加快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按照“政企分开、建管分开、管养分开”的改革思想,进一步转变旧有的城市管理模式,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合同制,开放作业市场,走专业化、企业化路子。按照经营城市理念,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抓紧制定相关政策,大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㈣严管重罚,依法管理。我们的城镇管理工作比较薄弱,与“失之于宽,管理不严”有很大关系,比如,在香港随地倾倒垃圾,要被司法机关判刑坐牢。城镇经济要活,但城镇管理必严。首先要严在制度上,要建立一套系统、规范的城镇管理法规体系,要能够基本覆盖目前城镇管理的方方面面,同时,又要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从规章制度源头上堵塞各责任单位之间管理脱节的漏洞,减少扯皮,做到事有人管,职责明确,权责一致。其次要严在落实上,“徒法无以自行”,城镇管理就是对正常有序行为的服务,对违法违章行为的惩处。因此对违反城镇管理法规的行为要敢于管理,对那些只图谋利,明知故违,屡教不改,严重破坏市容秩序的行为必须采取严管重罚的手段,以示惩戒。对非法设置各类摊点和占道经营要坚决予以取缔,对车辆乱停乱放的要将车辆拖离现场,并对驾驶人员予以处罚,对破坏公共设施,乱吐乱扔、乱张乱贴、乱牵乱挂、乱写乱画、乱堆乱码、乱倾乱倒等公德意识差的行为除了经济处罚外还要在媒体上曝光。然后要严在监督上,城镇管理对象的复杂性,决定了管理进程的复杂性。由于城镇管理的方方面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执行中的具体问题,如执法人员的执法素质,部门之间的配合衔接,必须靠强化经常性的督促、检查和考核。切实解决各种有法不依、有令不行、执法不严、以罚代管和扯皮推诿的具体实施行为,加大管理的落实力度。

管理现状范文篇4

一、始终将档案管理的基础工作放在首位

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始终将档案管理工作方面的基础工作放在首位,接下来的档案管理工作才能有条不紊的进行。首先,要完善基本制度和管理规范的建设,进一步优化工作步骤和管理方式。要根据住房保障管理中心的职责要求,由信息管理部门制定其具体的档案管理办法,并且要积极全面的听取其他部门负责人和资料管理员的意见,并且要与各部门进行深入的探讨,意见征求完成以后就可以着手起草相关制度规范,并且在各部门进行试用。其次,严格规范管理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的步骤。此项对档案管员提出严格的要求。档案管理员担任着管理员和操作员的的双重职责,必须用以身作则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真正将档案管理工作做到最规范最好。把住房保障管理中心各部门和个人手上日常的种类繁多的文件材料,根据住房保障管理中心的档案管理规定进行归档,在保证纸质档案完整性的基础上实现档案文件的信息化管理。最后,做好图片资料的档案管理工作。住房保障管理中心要将所有的档案进行电子扫描,建立电子档案,并将电子档案归入数字管理系统。而且要出台相关的图片资料的管理办法,同时要将图片档案汇总归档,以便以后借阅参考和使用。

二、增强住房保障管理中心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住房保障管理中心的档案管理工作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而且档案管理工作也在不断的发展,所以相应的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就目前情形来看,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与实际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这样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住房保障管理中心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所以增强住房保障管理中心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大势所趋,刻不容缓的。首先,增强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档案管理工作是政治性很强的工作,要求严格的保密性、完整性、安全性,所以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有较高的党性原则和政治立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增强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档案管理是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要求工作人员掌握相关档案管理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熟悉收集档案、科学整理的方法步骤,这样才能做到科学高效的管理档案。第三,增强档案管理人员的创新能力。时代是不断发展的,所以档案管理工作也是在不断创新发展变化中进步的,相应的档案管理人员只有不断增强自身的创新意识,才能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做到得心应手。最后,增强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档案管理工作者只有不断更新观念,不断学习新理论,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增强自身的专业素质,才能适应知识日新月异的变化,新情况的层出不穷。

三、结束语

管理现状范文篇5

【关键词】护理;护理员;管理

随着医疗卫生领域优质护理服务[1]的深化,人们对生活护理质量要求提高,对护士和陪护人员(护理员)的要求也不断提高[2]。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全面二孩”生育政策的影响,社会对护理员的需求急剧增加,护理员行业将迎来巨大的发展空间。护理员作为补充性护理人员,很好地适应了当前医疗卫生行业的需求。但随着护理员行业发展、市场规模扩大,一些行业管理方面的问题逐渐增多,如护理员市场混乱、护理员职业素质低、培训与管理不规范等,使得护理员行业的健康发展受阻[3]。本研究就护理员的规范化定义、职责范围、管理运营机制、护理员行业发展现状等进行综述,并提出解决对策与建议,为促进护理员行业的健康发展以及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1护理员的规范化定义及分类

护理员作为补充性护理人员,使得护理工作得以延伸。在我国,对护理员的定义有很多。起初在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院、敬老院或福利院等医疗卫生机构为患者提供生活照料的人员称为护工[4-5]。也有学者认为护理员指的是在医疗机构中为患者提供陪护和日常生活护理工作、协助护士完成照顾患者工作的非技术性人员。张红梅等[6]将护理员定义为非卫生技术人员。不同的护理员类型,可按照服务对象分为:医疗护理员、家庭护理员、康复护理员、养老护理员等;按照护理员来源分为:从正规学校毕业,医院将其编制的正规护理员,通过第三方即中介、家政服务公司推荐介绍的护理员和患者家属自行雇用寻求的临时护理员;按照护理时间分为:长期护理员、临时护理员、钟点护理员、24小时陪护等[7]。国家《关于促进护理服务业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称该类人员为“辅助型护理人员”,简称护理员。2019年8月,国家《关于加强医疗护理员培训和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里明确将医疗护理员定义为:医疗护理员是医疗辅助服务人员之一,主要从事辅助护理等工作,其不属于医疗机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根据服务对象不同,分为以患者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医疗护理员、以老年患者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医疗护理员和以孕产妇和新生儿患者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医疗护理员。

2护理员的职责范围

随着护理员行业的发展,护理员的工作职责发生了一定的转变。护理员由传统的对患者进行生活护理,如清洁、喂食、清理排泄物等,转变为负责各病区的清洁卫生与物品的清洁消毒等工作[8],甚至还协助护士进行疾病的相关护理。如手术后患者翻身、拍背排痰、床上运动四肢、帮助卧床患者下床活动,以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更换与清洗肠癌术后患者造瘘口粪袋;清除气管切开处周围的痰液;帮助病人四肢、骨隆起部位和身体受压部位的简单按摩等。因此患者的饮食护理、大小便护理、疾病护理等成了护理员需掌握的基本技能[9],这些给护理员队伍的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由于护理员的工作范围、岗位职责不清,甚至有些护士把护理员当作自己的直接下属,将自己的本职工作交给护理员完成,导致个别护理员在实际操作中出现失误或偏差,这是医疗事故发生的一种潜在影响因素[10]。因此明确护理员的工作内容与职责所在至关重要。国家《关于加强医疗护理员培训和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里明确医疗护理员职责范围为在医疗机构内,医疗护理员应当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对服务对象提供生活照护、辅助活动等服务;在社会和家庭中可以提供生活照护等服务。严禁医疗护理员从事医疗护理专业技术性工作,切实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

3护理员的管理运营机制

目前许多医院都有护理员,但护理员管理部门尚不明确,护理员直接管理者分别为护理员公司经理或护理员组长、病房护士、普通家政公司主管[11]。有研究指出,我国现行护理员管理体制分为医疗机构管理和公司管理[12],在医疗机构中,主要由医院的护理部、后勤部、三产部门对护理员进行统一的管理和培训;公司管理机构管理主要有家政公司、保安公司、物业管理公司、护理员公司等一些社会化的机构对护理员进行管理和培训。社会化管理后呈无人监管状态。护理员管理还存在另外一种自由群体模式,即该群体一般由一两个经历丰富的护理员中心人物作为介绍人进行工作推荐和管理。这种非正规性的就业方式给此类群体构建自己的内部社会关系网提供了机会,他们为了获取更多的工作机会或更好的工作报酬,经常向患者和家属讨价还价,有些病区还存在自由护理员拉帮结派现象,扰乱了护理市场的秩序[13]。因此护理员的管理需要多方协作,其完善的管理运营模式和健全的行业监督机制还亟需探索。

4护理员行业发展现况及存在问题

4.1国内外发展现状

在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护理员的发展较为成熟。日本是亚洲最早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日本老年保健及社区护理机构和医院相比,医护比例为1∶3.3,护理人员所占比例相当大,其中护理员占53.9%[14]。在日本,护理员所做的工作被称为介护,以照顾生活自理缺陷的老弱群体日常生活起居为基础,给独立生活有困难者提供照护。介护员工作内容包括做好老年住院患者的日常生活护理和沟通交流,患者疾病急性发作时配合救护,帮助被介护者恢复残存功能等,介护员还被要求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以便在护理过程中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英国护士是从A到H分为八个等级,其中A、B级相当于护理员,护理员未取得执业护士或助产士的资格证书,直接从非专业人员中聘用到医疗机构,经过短期临床培训后上岗[15]。美国的护理员主要从事最基础的照顾患者生活护理等工作,如给患者喂食、洗澡、协助生活不能自理者大小便、和患者沟通交流、陪伴其外出检查、为其测量生命体征等[16]。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提出护工概念,1997年原卫生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护理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出,可以使用护工分担护士的部分非技术性工作。2018年7月国家《关于促进护理服务业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辅助型护理人员”概念,简称护理员。2019年8月国家《关于加强医疗护理员培训和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里进一步定义为医疗护理员。在台湾地区,注册护理员在长期照护机构是最普遍的,也是正式照护体系内最主要的组成部分[17]。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长期照护的需求也急剧增加,对注册护理员(CNAs)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在台湾,要成为一名注册护理员,必须完成一定的由公立或私立照护机构组织的培训项目,亦或由当地的职业培训机构或人事部门开展的岗前培训[18]。而在大陆地区,护理员起步较晚,由于缺乏统一的岗前培训标准、准入资格、实践机会等,护理员的陪护质量、素质水平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19]。

4.2存在的问题

4.2.1缺乏专业培训,护理员职业素质不高,质量难以保证在我国,政府对护理员行业没有从业资格方面的政策限制,基本属于“零门槛”准入,这导致护理员素质高低不一[20]。其次,由于绝大部分护理员来自农村,文化程度低,初中学历的占89%,没有基础医学知识,导致护理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也难以提高[21]。研究表明,92%的护理员未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即上岗,难以满足患者全方位、多层次的健康护理需求,而缺乏相应的院内感染预防知识也会造成院内感染的机会增多,使住院患者缺乏医疗安全感[22]。从目前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素质来看,养老护理员的服务项目主要为喂饭、洗簌等生活照护,并未给予老年人医疗、精神慰藉等服务,培训内容不够完善,仅局限于实际操作,缺乏理论培训[23],业务技能低。所以即使是患者的基础生活护理也应具备一定医学知识,因此亟需加强护理员的岗前培训,以提升护理员护理专业性及行业规范性,满足患者对专业、熟练、健康、可靠的职业护理员的需求。4.2.2缺乏与护理员行业发展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措施,行业监管不到位目前,我国护理员管理尚处于探索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护理员管理较不规范。护理员的职责与管理隶属模糊不清,导致医院与护理员公司在护理员管理中存在真空地带。虽然护理员的工作地点在医院,但绝大部分并不是医院的正式或聘用员工,而是隶属于专业的护理员管理公司,实行的是社会化管理模式。从护理员招聘、培训、监督、考核至离职未能体现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全权负责。由于目前护理员尚不属于一种职业,相关的管理制度还在探索之中[24]。4.2.3护理员权益保障机制不完善,流动性大在劳务市场中,护理员属弱势群体,面临陪护公司、患者及其家属、医院三方的压力,经常会面临不受尊重、护理安全得不到保障的问题;同时许多护理员没有与医院或公司签订劳动合同,没有社会保险。护理员属于临时性质的用工人员,护理员的权益保障、薪酬支付、休假等方面均不能按照正规员工执行,导致护理员服务质量与队伍稳定性受到较大的影响[25]。研究指出,工资待遇低、劳动强度大、风险责任大是护理员职业缺乏吸引力的主要原因,护理员普遍认为其社会地位低,并因此极大地影响了其自身职业认同度和稳定性[26]。护理员服务虽然已成为民生问题,但目前护理员群体仍未引起社会关注与重视[27]。因此增强护理员自身职业归属感和荣誉感、权益保障等,对于护理员队伍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5解决对策与建议

护理员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需及时改进。国家《关于促进护理服务业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加快辅助型护理人员培养培训;加强护理员规范管理;完善护理员培训和就业政策。笔者就此提出以下几点解决对策与建议

5.1建立医疗辅助护理员正规军,实施护理员标准化的培训与考核

针对我国尚无行业统一的护理员培训机构及规范的培训教材,缺乏专业的护理员培训学校,导致培训效率低下、培训时间不足等问题[24],首先应完善护理员培训体系。合格的护理员培训应结合工作范围,涵盖伦理素质、法律知识、权责意识、医疗技术、医疗常识、患者沟通等方面综合内容;除统一内容外,还应针对不同科室进行分科室操作规范化培训,培训结束后实行考核,严格准入,持证上岗[28]。纵向方面,应依照不同护理员的护理技能水平,设置不同业务能力进阶培训课程,使护理员培训体系立体化、系统化,推进护理员行业的进一步职业化与正式化,提升护理员的专业性与规范性,吸引优质人才进入行业,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趋势[29]。有研究指出,针对性技能培训可有效提高护工生活护理技能及综合工作能力[30]。有学者[31]通过培训和使用护理院校毕业但尚未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者作为助理护士,辅助护士开展临床护理服务工作,延伸护理服务,发现使用助理护士可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及护理工作质量。可见护理员的来源可多样化,不应局限于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登记失业人员、贫困劳动力等人群。引导和培养有医疗或护理专业学习背景的待业毕业生作为医疗护理员值得推荐,一来她们有专业知识的优势,二来也是增加院校就业率的一个举措。

5.2健全监管机制与政策,改善护理员管理体制

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无疑是一切医疗活动的前提与首要目标,而实现诊疗安全的关键又在于是否具有明确、完善的规章制度与严格的监督机制[32]。目前,护理员公司的管理体制仍不完善,缺乏高效的管理模式,因此需加强院方合作,将护理员监管纳入医院质量管理体系,将监管工作分散至科室,实行科室专业化监督,并加强管理[33-34]。将护理员纳入卫生监督体系的监管范围中,并将护理员管理责任明确化,解决当前多部门交叉管理的现状。建立护理员准入机制[35],完善准入机制是从源头对护理员实施行业规范性的控制,包括护理员人员准入与公司准入两部分。首先,应针对护理员人员严格技能考核,设定统一、明确的标准,并实行执业注册制,逐步将护理员职业化,降低护理员行业人员的随意性;其次,政府应着重完善公司审核机制,保证护理员公司具备对护理员的基本权益保障能力、质量保证能力和公司运营能力。

5.3薪酬激励与权益保障,保证护理员队伍的稳定性

管理现状范文篇6

一、街道党工委加强社区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主要做法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农村劳动力、异地劳动力正在源源不断地向城市聚集。在这些流动人口中,党员占有一定比例。各街道党工委必须按照上级指示精神,把加强社区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积极主动开展工作。一是进行调查摸底,搞好宣传教育。各街道党工委要与公安、计生部门配合,对暂住人口的基本情况、政治面貌逐一进行调查了解。对认定是党员身份的从业人员,积极进行宣传教育,使他们充分认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任何情况、任何环境、任何条件下都要增强党的观念,正确认识流动党员积极参加住地党组织生活,对搞好经营活动、维护经营秩序、维护社会治安的重要意义,提高他们在从事经营活动的同时,积极向社区党组织靠拢的自觉性。二是结合实际,灵活设置流动党员党组织。各街道党工委根据流动党员的分布情况,按照注重实效的原则,积极做好党组织设置工作。对一个单位不到3名党员的,派出党建工作指导员、联络员,定期组织流动党员学习上级有关文件和政策;对一个单位超过3名以上党员的,在做好业主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建立党支部,党员人数较多的则建立党总支。流动党支部基本达到了“五有两定”,即有牌子、有场地、有制度、有活动内容、有管理人员;定时、定点开展活动。国际泰山大厦是山东泰山房地产开发公司经营的写字楼,有来自全国的80多家公司,共有党员70多名。振兴街街道党工委帮助他们成立了党总支,下设4个党支部,不仅健全了流动党员组织生活制度,也促进了各公司之间经营活动的交流与合作。三是采取措施,充分发挥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些街道党工委在各类市场中制作了“流动党员示范岗”,“流动党员经营户”、“流动党员服务区”等匾牌,明确了流动党员的职责和义务,制定了流动党员在经营活动中的服务承诺和公约,实行流动党员挂牌经营。这些做法既增强了流动党员的荣誉感,加强了对党员的监督,激励他们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也为其他个体经营业户树立了榜样,对搞好经营场所内业户之间的团结、保持经营场所中良好的经济秩序和治安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尽管各街道党工委在加强流动党员管理过程中做了大量工作,但这项工作的开展还很不平衡,仍然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多一缺乏”:即不愿意公开自己党员身份的多,从而在流动党员中形成了为数不少的“口袋党员”;不转组织关系的多,从而在流动党员中形成了不少的“自报党员”;街道党工委在没有收到党员关系介绍信的情况下建立了流动党支部,从而造成管理不规范的党支部较多;街道党工委想组织更多的活动,以活跃流动党员生活和发挥流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但缺乏正常的活动经费。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过调查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

1.党的观念比较淡薄,部分流动党员不愿公开自己的党员身份。调查表明,部分流动党员不愿表明自己的身份,主要是党的观念淡薄,不重视自己的政治身份,把自己等同于一个普通公民。如有的流动党员认为,党员称号只是个政治荣誉,在经济活动中主要是靠本事挣钱致富,公开与不公开身份无所谓;有的流动党员认为,公开了党员身份,在经营活动中容易束缚手脚,致使有的流动党员为了个人利益,规避党组织的监督、约束,隐瞒自己的党员身份。

2.商业经营的不稳定性,部分流动党员不想转移组织关系。流动党员作为一个经营者,主要的目标是为了赚钱。由于市场行情、经营状况的不稳定,很多流动党员没有较为固定的经营点和居住点,这是他们不想转移党的组织关系的主要原因。还有部分流动党员在原单位有党内职务,在外经商办企业的同时,如果原单位换届选举,仍想回去参与工作。也有一些下岗职工党员,在单位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补助,如果因转移党的组织关系证明自己有经济收入,担心会取消生活补助,减少生活来源,因而不想公开自己的党员身份,更不想转移党的组织关系。

3.转移关系手续复杂,部分流动党员不愿转移组织关系。首先,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党员的组织关系要随行政关系转移,如果不转行政关系,只转党的组织关系,所转单位一般不愿接收。没有接收单位的信函,组织部门一般也不予办理。其次,按目前规定,转移党的组织关系,从外地转入的,要由县以上组织部门负责开出组织介绍信;对于城区之间转移的,要由市委组织部门开出组织介绍信。在转出和转入党的组织关系过程中要由党员本人直接办理,不能集体或委托办理。比如,一位农民党员在一个城市街道办事处辖区内的专业批发市场从事商业经营活动,他如果要把党的组织关系转移到市场流动党支部,将要经过村党支部--乡镇党委--县委--转入市委--区委--街道党工委--流动党支部的复杂过程,使流动党员转移组织关系成为一件十分费时、费力的事情。再者,如果流动党员一旦变换了经营地区或单位,还要再走一遍复杂的转移党组织关系的程序,使很多流动党员宁愿把组织关系留在流出地,也不愿办理关系转移。

4.街道办事处经济实力薄弱,很难把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做得规范有效。目前,除极少数街道办事处不承担上缴税收指标、不负责工作人员的工资外,绝大多数街道办事处的一个突出任务是开拓税源,完成上缴指标,保证工作人员的工资。因此,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尽管目前各街道党工委都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开展起来了,但是要想把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搞得更好一些,活动开展得更经常一些,在经费保证、精力投入、管理手段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多的困难。

搞好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建设面临的一种新情况。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流动党员的数量会越来越多,流动范围会越来越大,不仅在国内流动,走出国门参与国际间的经营活动也不再是一种假设。因此,搞好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将是党的建设的一项新的重要任务。为了切实抓好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根据现实的情况和条件,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切实把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提上重要工作日程。加强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不仅是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关系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的基础地位是否牢固,关系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员如何发挥作用,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问题。在新的形势下,再沿用计划经济条件下抓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管理的形式、方法已经很难适应时展的要求。必须转变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形成以社区为主要载体、上下齐抓共管的体系和格局。地方党委及主管部门应及时出台有关政策和措施,划拨专项经费予以保证,街道党工委要拿出重要力量切实抓好落实。只有这样,才能使流动党员管理工作跟上时展的节拍。

2.认真总结宣传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现有经验做法。要通过报纸、电台等新闻媒体宣传和会议推广等办法,进一步提高各级党组织及流动党员的思想认识,加大搞好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力度。在目前情况下,各街道党工委要与公安、工商、计生等部门密切配合,摸清辖区内流动党员的实际情况,尽快把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开展起来。建议市、区、街道可在适当时机召开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专题会议,总结交流经验,提出工作要求,出台有关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的具体实施办法,使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实现全面覆盖并逐步走向规范化。

管理现状范文篇7

关键词:医院;财务管理

近年来,随着我国会计制度、财务制度的改革深化,促进了医疗财务工作的良好发展,同时也给医院经营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新形势下,各级医疗机构及时调整、完善医院财务管理体制,建立良好的财务管理机制,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但在财务管理的细节上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笔者就根据医院财务管理的原则和基本任务,结合目前财务管理存在的不足做一下浅析。

一、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经营管理方面

在经费预算管理上还存在着不严格、经费统管不到位财权财力分散、规章制度落实度不够、财务行为监控不严,财经秩序较乱、监督职能弱化等现象。

目前,医院经济状况尚未完全适应国家医院经济管理改革的要求,很多医院设立经济管理科、财务科,分别进行会计核算,机构重叠,多加管钱,多套账核算,造成资金分散,核算内容不完整,核算方法落后,会计监控不力,制约和削弱了医院对财经工作的统一领导。有的医院经费管理漏洞较多,有章不循、有法不依、责任不清的问题比较突出;重供轻管、重钱轻物的现象比较普遍。加之缺乏行之有效地管理手段和措施,造成了经费物资流失、浪费严重的后果。

2、固定资产核算方面

现行《医院财务管理制度》规定,医院固定资产按账面价值的一定比例提取修购资金,用于固定资产的更新和大型修缮。实质是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反映在“专用基金——修购基金”里,但没有设置相应的“累计折旧”科目作为固定资产的减项,以反映固定资产净值和累计提取金修购资金。从而造成医院资产不实,财务信息失真。为改善就医环境而进行的门诊楼、住院病房楼等固定资产装修也应当列入增加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3、队伍建设方面

近几年从医院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情况看,整体素质偏低。主要表现在管理观念与创新意识不强;理论基础薄弱,知识结构老化,工作质量和效率不高等。在各类医院普遍存在财务人员缺乏,编制基数不够,在业务工作成倍增长、工作量大的情况下,人才流失严重,补充来源不足,人少事多问题一直困扰着医院的财务建设发展。医院财务工作是医院建设发展的重要管理部门,是具备为医院发展提供重要依据的职能,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能够更好的发挥医院财务管理作用,重要的在于医疗财务队伍的建设。

二、改进建议

(一)加强和改进医院财务管理的对策

1、落实集中统管,进一步加大医院行政领导理财力度严格落实经费集中统一管理,增强医院行政领导的宏观调控能力是缓解经费供求矛盾的重要途径。应尽快改革和完善现行财务管理体制,从根本上克服和纠正医院财务领域存在的本位主义、分散主义倾向,并构建人权在行政、事权在部门、钱权在财务。

2、严格预算管理,进一步加大预算约束力度。在经费不足、供需矛盾突出的形势下,医院必须抓住龙头,精打细算,立足现有财力,正确处理好重点与一般的关系。同时进一步强化预算的法规意识,完善相关制度和措施,健全预算编制、严格预算管理责任制。规范预算管理行为,增强预算约束力,切实把握住每个环节,以确保实现资金安全。

3、准确摊销成本费用。成本费用的核算工作,包括按照有偿服务规定的成本项目、成本开支范围和成本核算规程、方法,准确计算成本费用,正确划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本期成本费用和下期成本费用的界限,以及成本计算期。

4、落实财务归口管理。财务归口管理,有利于统一协调管理资金,避免经费管理上的分散,提高有限经费的使用效益。有利于财务部门加强对医疗各部门收入的管理和控制,充分发挥监督作用。

(二)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1、增设“累计折旧”会计科目。针对医院固定资产计提修购基金后没有反映固定资产净值,从而造成医院资产不实,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下,建议增设“累计折旧”科目。

2、建议在“固定资产”科目下增设“固定资产装修”明细科目,以反映因固定资产装修而增加的价值,保证固定资产价值的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参照《企业会计准则——资产减值》办法,增加“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会计科目进行核算,以真实反映固定资产价值。

(三)加强培养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财会专业知识也在不断更新变化。要全面提升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医院领导要转变管理观念,在引进人才上重视财务管理人员的选拔,对现有财务人员应该做到后续教育的投入,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写作、计算机操作及运用能力,财务分析能力,及时发现财务风险征兆,为领导及时提供决策信息,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

在实施内部会计控制过程中,会计人员既是内部控制的实施者,又是内部控制的对象,会计人员的表现是内部控制有效实施的关键,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会计队伍就成了当务之急。

首先,要完善会计人员的从业资格标准,现代财务管理要求会计人员具有坚定的法制观念、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工作能力及熟练的操作技能。要求他们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廉洁奉公、参与管理,所以要严把准入关。

其次,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通过培训切实帮助他们提高素质,掌握政策,更新知识,拓宽技能,与时俱进的不断寻找差距,不断完善自己。通过自己的影响,直接或间接提升他人的工作和整个内部控制环境。

再次,在建立一整套系统的职业道德规范的同时,加强对违规者的处罚力度,以此来约束和管理会计人员的职业操守,完善会计人员交流和岗位轮换制度,制定一整套科学的会计工作考评体系和激励制度,定期检查评价会计的工作成绩,有助于提高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成效。

(四)加强监督体系的建设

内部监督有内部会计监督和内部审计监督。会计监督是会计法要求会计人员行使的职责。这种监督作用直接有效,且能事前控制。内部审计监督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强化内部会计监督的重要措施。重视内部审计作用,设置专职人员,使之规范化、制度化。要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增强其公正性、有效性、权威性。另外,内部审计监督应定期对内控制度的执行进行评价和修正,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工作,使单位的内控制度得到良好运行。外部监督包括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会计法明确的国家监督主要有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等,并且规定了各部门应尽的职责,依法办事,恪尽职守。尤其需要强调的是审计部门,它是重要监督的保障体系。社会监督的执行者是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的会计事务所。秉承职业操守,不唯上、不唯权、不唯利,出具真实的审计报告,否则依法严惩。

以上监督网的落实,将有效推动内部会计制度的执行。

参考文献

(1)张煜,事业单位加强内部会计控制的思考

管理现状范文篇8

一、街道党工委加强社区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主要做法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农村劳动力、异地劳动力正在源源不断地向城市聚集。在这些流动人口中,党员占有一定比例。各街道党工委必须按照上级指示精神,把加强社区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积极主动开展工作。一是进行调查摸底,搞好宣传教育。各街道党工委要与公安、计生部门配合,对暂住人口的基本情况、政治面貌逐一进行调查了解。对认定是党员身份的从业人员,积极进行宣传教育,使他们充分认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任何情况、任何环境、任何条件下都要增强党的观念,正确认识流动党员积极参加住地党组织生活,对搞好经营活动、维护经营秩序、维护社会治安的重要意义,提高他们在从事经营活动的同时,积极向社区党组织靠拢的自觉性。二是结合实际,灵活设置流动党员党组织。各街道党工委根据流动党员的分布情况,按照注重实效的原则,积极做好党组织设置工作。对一个单位不到3名党员的,派出党建工作指导员、联络员,定期组织流动党员学习上级有关文件和政策;对一个单位超过3名以上党员的,在做好业主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建立党支部,党员人数较多的则建立党总支。流动党支部基本达到了“五有两定”,即有牌子、有场地、有制度、有活动内容、有管理人员;定时、定点开展活动。国际泰山大厦是山东泰山房地产开发公司经营的写字楼,有来自全国的80多家公司,共有党员70多名。振兴街街道党工委帮助他们成立了党总支,下设4个党支部,不仅健全了流动党员组织生活制度,也促进了各公司之间经营活动的交流与合作。三是采取措施,充分发挥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些街道党工委在各类市场中制作了“流动党员示范岗”,“流动党员经营户”、“流动党员服务区”等匾牌,明确了流动党员的职责和义务,制定了流动党员在经营活动中的服务承诺和公约,实行流动党员挂牌经营。这些做法既增强了流动党员的荣誉感,加强了对党员的监督,激励他们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也为其他个体经营业户树立了榜样,对搞好经营场所内业户之间的团结、保持经营场所中良好的经济秩序和治安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尽管各街道党工委在加强流动党员管理过程中做了大量工作,但这项工作的开展还很不平衡,仍然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多一缺乏”:即不愿意公开自己党员身份的多,从而在流动党员中形成了为数不少的“口袋党员”;不转组织关系的多,从而在流动党员中形成了不少的“自报党员”;街道党工委在没有收到党员关系介绍信的情况下建立了流动党支部,从而造成管理不规范的党支部较多;街道党工委想组织更多的活动,以活跃流动党员生活和发挥流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但缺乏正常的活动经费。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过调查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

1.党的观念比较淡薄,部分流动党员不愿公开自己的党员身份。调查表明,部分流动党员不愿表明自己的身份,主要是党的观念淡薄,不重视自己的政治身份,把自己等同于一个普通公民。如有的流动党员认为,党员称号只是个政治荣誉,在经济活动中主要是靠本事挣钱致富,公开与不公开身份无所谓;有的流动党员认为,公开了党员身份,在经营活动中容易束缚手脚,致使有的流动党员为了个人利益,规避党组织的监督、约束,隐瞒自己的党员身份。

2.商业经营的不稳定性,部分流动党员不想转移组织关系。流动党员作为一个经营者,主要的目标是为了赚钱。由于市场行情、经营状况的不稳定,很多流动党员没有较为固定的经营点和居住点,这是他们不想转移党的组织关系的主要原因。还有部分流动党员在原单位有党内职务,在外经商办企业的同时,如果原单位换届选举,仍想回去参与工作。也有一些下岗职工党员,在单位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补助,如果因转移党的组织关系证明自己有经济收入,担心会取消生活补助,减少生活来源,因而不想公开自己的党员身份,更不想转移党的组织关系。

3.转移关系手续复杂,部分流动党员不愿转移组织关系。首先,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党员的组织关系要随行政关系转移,如果不转行政关系,只转党的组织关系,所转单位一般不愿接收。没有接收单位的信函,组织部门一般也不予办理。其次,按目前规定,转移党的组织关系,从外地转入的,要由县以上组织部门负责开出组织介绍信;对于城区之间转移的,要由市委组织部门开出组织介绍信。在转出和转入党的组织关系过程中要由党员本人直接办理,不能集体或委托办理。比如,一位农民党员在一个城市街道办事处辖区内的专业批发市场从事商业经营活动,他如果要把党的组织关系转移到市场流动党支部,将要经过村党支部--乡镇党委--县委--转入市委--区委--街道党工委--流动党支部的复杂过程,使流动党员转移组织关系成为一件十分费时、费力的事情。再者,如果流动党员一旦变换了经营地区或单位,还要再走一遍复杂的转移党组织关系的程序,使很多流动党员宁愿把组织关系留在流出地,也不愿办理关系转移。

4.街道办事处经济实力薄弱,很难把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做得规范有效。目前,除极少数街道办事处不承担上缴税收指标、不负责工作人员的工资外,绝大多数街道办事处的一个突出任务是开拓税源,完成上缴指标,保证工作人员的工资。因此,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尽管目前各街道党工委都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开展起来了,但是要想把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搞得更好一些,活动开展得更经常一些,在经费保证、精力投入、管理手段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多的困难。

搞好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建设面临的一种新情况。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流动党员的数量会越来越多,流动范围会越来越大,不仅在国内流动,走出国门参与国际间的经营活动也不再是一种假设。因此,搞好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将是党的建设的一项新的重要任务。为了切实抓好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根据现实的情况和条件,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切实把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提上重要工作日程。加强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不仅是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关系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的基础地位是否牢固,关系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员如何发挥作用,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问题。在新的形势下,再沿用计划经济条件下抓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管理的形式、方法已经很难适应时展的要求。必须转变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形成以社区为主要载体、上下齐抓共管的体系和格局。地方党委及主管部门应及时出台有关政策和措施,划拨专项经费予以保证,街道党工委要拿出重要力量切实抓好落实。只有这样,才能使流动党员管理工作跟上时展的节拍。

2.认真总结宣传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现有经验做法。要通过报纸、电台等新闻媒体宣传和会议推广等办法,进一步提高各级党组织及流动党员的思想认识,加大搞好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力度。在目前情况下,各街道党工委要与公安、工商、计生等部门密切配合,摸清辖区内流动党员的实际情况,尽快把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开展起来。建议市、区、街道可在适当时机召开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专题会议,总结交流经验,提出工作要求,出台有关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的具体实施办法,使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实现全面覆盖并逐步走向规范化。

管理现状范文篇9

关键词:班级管理;现状;问题分析;新思想

班级是学校组成的基本单位,一个良好的班级能促进学生们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所以班级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将对班级管理提出新的理念,然后再对班级管理的现状及问题所在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1前言

班级是现代教育得以开展的基本单位,班级能否利于全体学生的成长在于班级的管理。要管理好班级,必须得分析本班级的现状,根据实情采取相应措施,使教育教学工作与时俱进,走上正规化、系统化道路。而在我国迄今为止的小学班级管理实践中,传统的经验型管理模式一直占据主导地位。这种管理模式确实推动过中国教育的发展,但在当今这个政治民主化、经济市场化、要求尊重个性的时期逐渐显露出其弊端,如学生处于被动和服从的地位;班级管理方式缺乏科学性,班级管理中涉及的内容过于狭窄,管理效果不佳;教师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少,班集体中的班级凝聚力不强。因此,需要构建一种新的小学班级管理模式来改善其现状,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这就使得进一步深入探讨小学生班级管理模式,不仅在教育管理学科理论建设中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与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班级管理新思想

2.1班级管理民主化:班级管理民主化内涵有二:一是指班主任在实施班级管理中要有明确的尊重学生个性,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指导思想;二是在班级管理方式上充分发挥班委和团支部的核心作用,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让学生人人有机会展示个人风采,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即打破传统的“管与被管”格局,确立人人“参政议政”的格局。小学生正处于个体意识逐步形成的萌芽阶段,教师如何引导和教育对他们日后各种意识的形成将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这正是对他们进行民主意识培养的最好时期,同时也为我们能顺利推行民主化班级管理提供了重要保证。

2.2班级关系和谐化:和谐班级的内涵:是指班级相关的各种和谐关系的总和,表现为在班主任的带领下,班级所有成员彼此心理相容并主动投身班级建设,形成班风纯正、团结互助、凝聚力强的温馨友爱的美好集体。和谐班级包括个体和谐、生生和谐、师生和谐、班级成员能与环境和谐共处等。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没有理解就没有教育,所以班主任应该尊重学生,学会宽容与理解学生,给学生多些关爱。老师有了爱心,才会耐心地去倾听学生的心声,用心去开启学生的心灵,虚心地去接受学生的意见,热心地去解决学生的困难,真正地理解学生和尊重学生,自己也会赢得学生的尊敬、信赖和理解。

2.2班级管理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内涵: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理念,也就是管理以学生为本,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挖掘他们的内在潜能,为适应终身学习做好一切准备。具体做法是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情感需要、人格独立和个性自由,创造一种和谐的班级氛围。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作为班主任要明确:教会学生自己管理自己,才会有真正的班级管理。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忽视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人翁地位:学生的意见很少会在班级中被班主任们认可与采纳。班集体是学生与班主任共同的家园,所以在班级管理中,学生是最有发言权的。作为班主任要想管理好班级就应该发扬民主的精神,充分采纳学生们对于班级管理中的意见,比如在制定班规中,学生与班主任一起制定的班规会最具有权威性。

3.2缺乏班级管理中的凝聚力:当下,在班级过程管理中显示出班级管理中不重视班干部的选拔与培养,也没有做到定期对班干部的轮换。班干部是班集体中的一个核心力量,是配合班主任管理班级的主要力量。在班干部的选举与培养中做好了,就会使班干部这个群体充分发挥他们的影响力与向心力,这样班集体才能产生强大的班级凝聚力。

3.3缺乏行之有效的班级管理机制:在大多数小学里,班级体也制定了各种管理机制如各种规章制度、班级目标、班规、奖惩制度、竞争机制等都是存在的,但有些内容形同虚设,有的无实际内容,有的有内容但无法具体操作,有的在操作中有所偏失等,这些都容易造成学生对班集体的不信任感及对各种制度的不尊重。这样的班规犹如一张废纸,对于班级管理是毫无益处。例如:班级目标的制定很少有学生的参加,多数情况是由班主任自己一个人制定。这样的班级管理机制事实上应该算无效的。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不仅教师的观念和素质需要改变,班级管理工作也更需要改变,需要转变传统的旧观念,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加以改进,适应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和需要。本文主要在班级管理问题进行研究针对发现的问题,结合新课程的一些基本理念,提出了班级管理的基本原则,即:班级全员激励原则、学生自主参与原则、教师教管结合原则、师生平等管理原则。并对小学的班级管理工作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即:班级民主化管理,班级和谐管理,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本文本着解决目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课程理念下班级管理的诸多设想,以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实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全体学生的发展、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目标的新型管理体系。、

作者:李福彬 姜洁 单位:山东省泗水县金庄镇戈山希望小学 山东省泗水县金庄镇金庄小学

参考文献:

[1]李伟胜;试析新世纪班级建设的目标[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03).

管理现状范文篇10

关键词:高校;资产管理;现状;改进策略

在高校日常的运营和发展的过程当中,资产管理是高校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随着近几年来,高校合并所造成的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原有的高校资产管理方式、方法已经很难有效地促进新时期高校资产管理的发展。因此,本文探讨了高校资产管理现状以及今后优化高校资产管理的相关策略,对于促进高校资产管理等相关领域研究的完善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

高校资产管理内涵

高校资产管理主要是围绕高校发展目标,以高校资产为管理目标所进行的相关管理活动的总称。在高校资产管理的过程当中,逐渐地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首先,资产管理的全面化。在当前的高校资产管理过程当中,不仅需要关注有形资产的管理,还需要关注无形资产的管理。如何有效地做好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核算,制定和应用良好的资产管理策略,显得尤为重要。其次,资产管理的目标性。在当前的高校运营和发展过程当中,不仅需要考虑高校资产的数量,还应该考虑资产的综合价值体现。这就意味着,在进行高校资产管理过程当中,要以目标为导向,制定相应的资产管理方法。最后,资产管理的合规性。在高校资产管理过程当中,管理部门及相关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我国高等学校资产管理的相关方法及章程以及我国现行的会计法规进行管理。合规管理是高校资产管理的一个重要基础与底线。

高校资产管理的现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高校资产管理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从整体来看,我国高校资产管理的发展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高校资产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不同的高校在自身的资产管理过程当中,其所秉承的理念、管理的方法、管理的载体有着一定的差异。这就在一定层面上影响了高校资产管理的效果。如何有效地平衡好高校资产管理方式,促进高校资产管理综合水平的提高是当前高校管理领域思考的一个主要问题。其次,高校资产管理集团化。在当前的高校资产管理过程当中,很多大型的高校开始注重集团化的运作,通过成立后勤管理集团,运用企业化运营方式,统筹高校资产管理方式并且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最后,高校资产管理规模日趋扩大。目前,我国诸多高校资产管理规模都已经突破上亿元。尤其是对于一些重点高校而言,其资产规模提升速度日趋加快。如何更好地管理好高校资产是当前我国诸多高校需要思考的一个主要问题。

高校资产管理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当前我国一些高校进行资产管理过程当中,还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首先,资产管理的服务意识有待提升。高校和企业不同,高校在进行资产管理过程当中,应该将服务高校发展、服务师生、服务教学作为一个重要的工作理念。但是,一些高校在进行资产管理过程当中,过度注重效益和效率,资产管理的服务意识相对不足。这就在一定层面上影响了高校资产管理服务性价值的凸显,需要在后续的发展中进一步地进行提升。其次,资产管理的方式方法有待优化。在进行资产管理的过程当中,不同的方式方法其所产生的作用也是有所差异的。尤其是,在数字化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资产数字化管理已经成为很多高校资产管理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但是,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一些高校在资产管理的数字化发展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需要在后续的发展中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再次,无形资产管理有待强化。最近几年来,我国一些高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无形资产流失的现象。这不仅给高校的资产带来了损失,也影响了整个高校资产管理的进程。如何从高校无形资产的特点出发,进一步地优化无形资产管理的理念与方式,提高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的水平,显得尤为重要。最后,高校资产管理人员素养有待提升。高校在进行资产管理的过程中,需要遵循国家的法律法规,只有以法规为基础开展资产管理,才能够更好地提高资产管理的效能。从一些高校所出现的资产管理漏洞以及后勤贪腐问题来看,在资产管理的监管方面以及资产管理人员自身的素养方面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不足,这一点也直接影响了整个高校资产管理的效果。总之,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在当前的高校资产管理过程当中,围绕资产管理的服务理念、资产管理的方式方法、无形资产管理以及资产管理人员综合素养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与不足。这些不足也为今后的高校资产管理优化发展指明了提升方向。

高校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上文主要对高校当前在资产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原因层面来看,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主观层面重视不足。之所以在高校日常的资产管理中存在着诸多的漏洞与不足,与高校的主要管理者或负责人在自身的思想意识方面缺乏足够的重视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在今后的高校资产管理过程当中,还应该在思想方面进一步地提高对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外在环境的影响。在进行高校资产管理过程当中,资产管理的环境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围绕高校自身的发展定位以及其所在周边的经济发展环境等方面也会对高校自身的资产管理方式、方法、理念产生影响。如何统筹资源以有效地应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也是高校优化资产管理需要思考的另一个主要问题。总之,无论是主观方面的原因,还是客观方面的原因,在今后的高校资产管理发展过程当中都应该进行系统地应对与解决。

高校资产管理优化策略

为了更好地统筹高校资产,提高高校资产管理水平,本文立足于高校资产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尝试探讨未来的优化改进策略。首先,提高高校资产管理的服务意识。在今后的高校资产管理过程当中,资产管理者应该在自身的服务意识方面进一步强化。围绕相关的教学设备的引进以及相关教学设备的维护等方面进一步强化管理的服务意识。只有以服务为宗旨来促进整个高校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才能更好地凸显出高校资产管理所具有的价值。在进行服务意识提升中,应该在高校资产管理的专业性以及高校资产管理的效益方面进行综合提升,以此来形成良好的高校资产管理局面。其次,优化高校资产管理方式。在今后的高校资产管理过程当中,相应的方式方法,尤其是必要的资产管理技术系统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专业的资产管理系统的引进力度。运用新技术、新系统来整合高校资产管理资源,在有效地杜绝高校资产管理流失的同时,也提高高校资产管理的综合性水平。需要强调的是,在进行资产管理技术以及资产管理系统的应用中,还应该在资产管理系统的选择标准以及应用环境的安全性方面进一步进行构建与完善,以此为基础,发挥出高校资产管理系统的作用。再次,加大无形资产管理力度。在高校今后的发展过程当中,面临着巨大的无形资产管理压力,为了有效地避免高校资产由于管理不当而造成的无形资产的损失,高校相关部门应该成立专门的组织来科学地核算高校所拥有的无形资产。同时,在无形资产的管理方式方法方面进行系统的优化。在具体的实施过程当中,一方面,高校可以借鉴国内外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的方法和经验,有效地减少自身在无形资产管理中可能存在的诸多误区;另一方面,还应该围绕无形资产的产生、无形资产的流转等诸多过程,建立健全相关的环节和制度,从而有效地提高无形资产管理的综合效益。最后,提高高校资产管理人员综合素养。在今后的高校运营和发展过程当中,为了有效地提高现有的资产管理水平,还应该对整体的高校资产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进行全面提高。一方面,制定资产管理岗位拣选制度,通过严格的岗位准入制度来为高校资产管理提供合格人才;另一方面,还应该积极地建立健全岗位培训体系,通过更加完善的岗位培训机制来有效地弥补在当前的高校资产管理过程当中所存在的不足,尤其是要将法律意识、职业道德素养作为评估高校资产管理人员的一个重要标准,通过这种方式来促进高校资产管理所需要的人力资源框架体系的完善。总之,在今后的高校资产管理过程当中,需要围绕高校资产管理所需要的环境、方式、方法、人员、无形资产管理等方面进行完善和提高。只有这样高校资产管理的效果才能得到更好的彰显。

结论

在我国高校的发展过程当中,高校资产管理所扮演的角色正在不断地凸显。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资产管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其未来的资产管理优化策略进行了分析。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有助于促进我国整体高校资产管理研究体系的完善。

参考文献

[1]陈晓宁,李倩.高校资产管理问题研究及对策分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1(03):17-18.

[2]李莉.智慧资产管理模式在高校资产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河北企业,2021(02):70-72.

[3]王升.完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1(0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