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技术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9 10:14:54

管理技术

管理技术范文篇1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局域网环境下的房产管理信息系统(MIS)已经取代了单用户MIS系统。日趋成熟的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为房产管理提出了一个崭新的管理理念。它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房产测绘技术在房产管理中的运用,而是GIS和MIS的结合,形成房产管理的决策支持系统。它不仅拥有管理信息系统的各种特点,更主要在于其存储的信息采用了地理编码,将房屋的空间地理属性、自然属性、社会人文属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房产管理向科学、规范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形成多方位、多层次、网络化、自动化、现代化的房产管理体系。

2、测绘技术在房产管理中应用的必要性

房产测绘是运用测绘仪器和技术来测定房屋的自然状况、权属状况及利用状况的专业测绘,是根据房产权属管理、经营性质及其它需要,对一个或若干个权属单元测绘的房产分丘平面图或房屋分层分户进行平面测绘。房产测绘不仅为房产产权产籍管理、交易管理、开发管理,为评估、征税、收费、仲裁、鉴定等活动提供各种图、表、数据、资料和相关信息,而且也为城市规划、城市建设等提供基础数据和资料。因此,房产测绘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其获取的信息数据在房产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2.1房产测绘是房产行业管理的主要基础房产测绘主要对象是房屋的自然状况、权属状况、利用状况及相关要素,通过对房屋进行定位、定性、定界、定量,调查房屋的权属性质、测定房屋的范围和权界、测算房屋的建筑面积,采集大量的有关房屋、土地、权属状况及权属产别、建筑结构、建成年代等房产要素,利用状况等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的数据,纳入房产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统一管理,做到以图管房、以图管证、以图管档,能有效防止房屋重登、漏登及产权虚报、瞒报。

2.2房产测绘是确认房屋权属的首要依据办理房产证件,要对房屋产权归属和产权状况的证件进行审查。在审查和确认产权之前,必须持房屋的图纸及相关资料,通过房产测绘单位,按照《房产测量规范》和相关规定进行实地测量,测绘出房产图,获取房屋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的数据,并准确的测算出房屋面积,方可全面确认房屋的产权归属和权属界线。尤其是房产面积的测算,要求精确度高和100%的正确率,不能有细微的差错,不然就会给产权人带来权益上的损害。只有依据房产测绘提供的数据资料和房产图,才能办理房屋产权登记。

2.3房产测绘是解决房产纠纷的有效途径房产测绘成果是房产确权登记的数据来源,其成果经房产管理部门确认后,具有法律效力,且房产的变更测量及时应对房屋产权的变化。因此,当房屋产权人或房屋权属界限不清、建筑面积不准发生争议时;当房屋产权人对其房产的合法占有、使用、收益,当权利受到侵犯时,就可以通过房产测绘划清产权界线,测准产权面积,明确产权归属,有效保护产权人的合法权益,防止侵权和投机行为的发生,保证国家、集体和个人房产免遭损失。

2.4房产测绘是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参考做好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就必须了解城市建设的历史、现状以及房屋的分布、结构、数量、用途等,而房产测绘的成果不仅有房产图,还有房产属性信息和空间数据信息。测绘成果在数量和规格上都较其它测绘成果产品丰富,经过分类、统计、整理之后,可以派生出很多难得的数据资料,如房屋总量、房屋层次分布、人均建筑面积、住宅建设状况及各种用途房屋的比例等,这些资料不仅能满足房产管理的需要,也同时给城市的整体建设布局、旧城区拆迁改造、危旧房屋的改造等政府决策提供数据和依据,并为城市规划、市政工程、环保绿化等提供相关信息,具有广泛的社会服务前景。

管理技术范文篇2

关键词:突出煤层;斜井揭煤;过断层;技术管理

1概述

雨汪煤矿风井由云南滇东雨汪能源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雨汪煤矿风井属基建矿井,处于开拓阶段。主斜井为半圆拱设计,高4m、宽5m、净断面为18.3m2,井筒斜长L=1666m,设计方位角β=320°33′4″,倾角α=-8.5°~-16°,锚网喷联合支护,间排距800mm。根据矿井地质报告和前探钻孔分析,前方50m出现落差10m断层,并在53m位置将揭露C3煤层,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比较以往的揭煤工作更要多加分析,并高度重视。依据《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第60条规定,突出危险工作面必须采取工作面防突措施,并进行措施效果检验。工作面应保留的最小防突措施超前距为:在地质构造破坏严重地带应适当增加超前距。综合考虑其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对该地点的揭煤采取12m超前距,结合《煤矿防治水规定》的管理要求,此处采取30m超前距探钻。

2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管理

2.1过断层前的地质工作。(1)设计两个地质钻孔,确定钻孔位置、方位、长度。(2)在距断层30m,打2个地质钻孔,掌握断层和煤层的确切位置。(3)绘制地质钻孔平面图,清晰反映钻孔所穿过的岩层,揭露的断层位置、段距、落差及煤层的确切位置及产状、厚度,并将此图交生产技术主管部门、调度室及施工区队。

2.2过断层期间的防突管理。(1)制定过断层和揭煤的专项防突设计,并报矿技术负责人批准。(2)必须严格执行防突设计和综合防突措施、局部防突措施,及时预测预报。在距离煤层7m以外,必须立即停止作业打钻取煤样进行瓦斯含量,测定或压力测定,掌握煤层的突出危险性。(3)根据煤层突出危险性采取防突措施并进行效果检查。通过检验确认无突出危险方可进行掘进作业。(4)在掘进工作面距离煤层2m时,再次进行局部煤层瓦斯含量和压力测定,确认无突出危险后,方可进行揭穿煤层的工作。(5)如果断层落差不及煤层厚度的一半,应施工第一组超前排放钻孔10~12个,孔深以穿过煤层1m为准,根据第一组的钻孔资料,设计第二组的压力释放钻孔,钻孔间距按1~2m设计,钻孔控制到另一盘后方15m位置。钻孔布置剖面见图1。(6)如果断层落差大于煤厚度,施工压力释放钻孔应根据巷道倾角,具体分析加以设计。(7)如果断层落差不及煤层厚度的一半,则直接施工间排距1m,控制到穿过煤层0.5m钻孔。(8)施工压力释放钻孔时,根据断层倾角、厚薄变化,设计压力释放钻孔。(9)施工卸压钻孔过程中,若出现夹钻、吸钻、顶钻、喷孔等情况,应立即进行补孔,补孔以喷出孔附近不超过0.3m为准,直到异常情况消失。测定防突敏感指标加以分析。(10)如果前方断层情况复杂难以判断,则直接施工间排距0.5m钻孔,孔深以穿过煤层1m为准,控制范围在轮廓线外15m,允掘5m。钻孔剖面布置见图1,钻孔布置正面见图2。

3其它异常情况时的防突管理

正常掘进过程中,掘进工作面如果发现了以下情况,工作面必须立即停止作业,对工作面地质情况进行分析判断,准备组织超前排放钻孔的施工。1)预测预报过程中,发现有夹钻、吸钻、顶钻等动力现象。2)发现有突出的征兆,包括无声、有声预兆等。3)煤层出现软分层,厚度突然变薄或增厚,煤层层理紊乱,节理发育。4)施工过程中,工作面或巷道中瓦斯浓度突然变化,达到正常值的2倍以上。

4结语

通过上述防突措施的实施,从超前距30m到安全过断层到揭过煤层,持续65d,顺利地通过了断层并安全地揭穿了煤层。较以往揭煤时间提前了20d,劳动效率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梅洪微.煤巷掘进过断层方法研究.内蒙古煤炭经济,2014.

〔2〕刘文锋,杨锦,曹世民.煤与瓦斯突出掘进工作面过断层防突管理.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

管理技术范文篇3

第1.0.1条为了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使城市规划管理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城市规划技术规范、标准及《**市城市规划管理暂行办法》,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1.0.2条本规定适用于**市规划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各项城市规划、设计和管理活动。本市其它各区县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临时设施、农民建房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1.0.3条本规定未包括的内容,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有关技术规范执行。

第二章建设用地分类、适建范围及容量指标控制

第2.0.1条在城市用地规划管理中,对用地性质的确定应依据详细规划。尚未编制详细规划的区域,按已批准的上一级规划和本规定执行。各类用地控制指标按本规定执行。

第2.0.2条建设用地按主要用途和功能,依据《城市用地分类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l37—90)进行管理。

对于混合类型的建设用地,按照详细规划将土地使用性质分类划定后,在《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中明确各类用地的面积。

第2.0.3条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和使用应遵循土地兼容性原则。详细规划已明确兼容性内容的,按详细规划执行;详细规划未明确各地块兼容性内容的,根据附表一确定其兼容范围;附表一中未列入的建没项目,根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基础设施条件核定适建范围。

第2.0.4条建设用地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按附表二《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控制指标表》规定执行。

附表二规定的指标中建筑容积率和建筑密度为上限,使用附表二的指标应根据建设工程性质、功能、区位及用地情况取值。

第2.0.5条原有建设用地的建筑容量已超过附表二规定的,或加建后严重破坏空间环境的,不得在原有建设用地内进行扩建。

第三章建设用地规划控制

第3.0.1条项目建设用地面积未达到下列最小面积要求的,不得单独开发建设:

一、旧区用地面积0.3公顷。

二、新区用地面积0.7公顷。

建设用地未达到前款规定的最小面积,但邻接土地已完成建设或为既成道路、河道或有其他类似情况,无法调整合并,且确实不妨碍城市规划实施的,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可予核准建设。

第3.0.2条配套设施应按建设规模、性质和人口规模确定,与建设项目统一规划,同步实施。配套设施包括:绿化;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场(库);门卫(收发)室;市政设施;社区用房;全民健身活动场地;垃圾站等。

规划确定单独设立社区居委会的新建住宅小区,必须按不低于规划总建筑面积1%的标准建设社区用房,建筑面积不少于200平方米,其中,社区管理服务用房含不少于15平方米的警务室。

物管和社区用房必须在第一批工程竣工前建成,经验收合格后,无偿交付社区使用。社区居委会位置必须对外开放,便于对外联系,原则应临街或设置独立通道。

不单独设立社区居委会的新建住宅小区,应按规划总建筑面积的0.3%建设社区活动用房,最小建筑面积不少于100平方米。

第3.0.3条建设用地规划绿地率指标

用地分类

绿地率

工业用地

≥20%,其中产生污染及有害气体的≥30%

大专学校、医院、疗养院

≥35%

工业品销售维修用地

≥35%

体育场馆、机关团体、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宾馆、饭店、金融等

≥30%

交通枢纽、商业、仓储

≥20%

居住(含商住混合)用地

旧城≥25%,新区≥30%

商业

≤25%

第3.0.4条建设用地内集中绿地

建设项目(除医疗卫生、教育科研项目外)临规划道路及主要河道,应将不小于规定绿地率的30%绿地设置为集中绿地。其中应将不少于规定集中绿地的50%临规划道路、河道设置,并同时满足以下要求:

一、集中绿地进深不小于8米,面宽不小于20米。临规划道路、河道的集中绿地计算进深不大于计算宽度的两倍。小于160平方米可不临路布置。

二、利用临规划道路、河道集中绿地的地下空间进行建设,其地下建筑物板顶标高应低于相邻规划道路路面标高0.6米以上。

三、交通枢纽、商业和体育等公共建筑的集中绿地,可结合交通集散功能及景观设置。

第3.0.5条室外停车场应采用树荫式停车场(位)设计。在满足以下规定的前提下,可将室外停车场用地面积的20%计入绿地率:

一、停车场(位)用地全部为植草砖铺地;

二、停车场(位)用地内平均每个车位一棵树(乔木);

三、停车场(位)的车位尺寸符合国家有关规范的规定。

第3.0.6条每个社区内拟建居住建筑面积之和大于1万平方米,应配建全民健身活动场所一处,活动场所的用地面积不得小于50平方米(可设置于建筑物架空底层内),并配置健身活动设施。健身活动场所用地面积按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单位递增,并且宜结合小区绿地、社区文化活动站等配套设施统一规划、建设。

第3.0.7条除安全、保密等有特殊要求的项目外,项目建设用地与规划道路、河道的分隔应采用透空栏杆(围墙)、绿篱、绿化、水景等形式,严禁采用实体围墙分隔。

第3.0.8条建设项目基地内应按以下规定配建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场。

一、居住建筑配套设置机动车、非机动车指标

每户建筑面积A(平方米)

机动车(辆/户)

非机动车(辆/户)

A≥180

1.0

1

90<A<180

0.7

1

60<A<90

0.5

1.5

A<60

0.3

1.5

经济实用房、农迁房、拆迁安置房

0.3

1.5

二、非居住建筑配套设置机动车、非机动车指标

类别

机动车(车位/100m2建筑面积)

自行车(车位/100m2建筑面积)

宾馆、酒店

0.5

餐饮、娱乐

1.5

办公楼

0.5

0.4

商业场所

0.3

7.5

体育馆

2.5

20.0

影剧院

3

15.0

展览馆

0.5

1.0

医院

0.5

1.5

工业品销售维修用地

0.5

注:①本表机动车停车车位以小型汽车为标准当量表示。

②本规定指标为规划控制下限值。

第四章建筑间距

第4.0.1条建筑间距除满足日照、消防、卫生、环保、防灾、交通需求、通风和工程管线埋设、建筑物保护、空间环境等方面规范和城市设计的要求外,应同时符合本章规定。

第4.0.2条建筑间距日照要求

(一)、每套住宅至少应有一个卧室或起居室(厅)冬至日日照不低于1小时;

(二)、老年人、残疾人专用住宅应有一个卧室或起居室(厅)冬至日日照不低于2小时;

(三)、托儿所、幼儿园的生活用房和医院、疗养院半数以上病房、疗养室冬至日底层日照不低于3小时;

(四)、大、中、小学教学楼南向教室冬至日底层日照不低于2小时。

第4.0.3条居住建筑的间距控制

一、建筑各类朝向平行相对布置时的最小间距按表4-l控制。

二、居住建筑高层主要朝向、多低层长边成角度布置时的最小间距按表4-2控制。

三、居住建筑错位布置时的最小间距按表4-3控制。

表4-1

多、低层建筑

高层建筑

长边

山墙

主要朝向

次要朝向

低层建筑

长边

旧城区0.7H

新区1.0H

低层相对≥7.0米

多层对多、低层≥12.0米

低层相对≥6.0米

多层对低层≥8.0米

多层相对≥10.米

高层位于南侧:

0.5Hg且≥24.0米

高层位于东、西、北侧:

1.1Hd且≥15.0米

次要朝向面宽

且≥13.O米

山墙

≥6.O米

山墙面宽且≥10.0米

≥9.0米

高层建

主要朝向

0.5H且≥24.0米

次要朝向面宽

且≥13.0米

次要朝向

其中1栋为≤9层的高层居住建筑:10.O米

其他≥13.0米

注:①H:南侧建筑或东西向建筑平均高度。

②Hd:多、低层建筑高度。

③Hg:高层建筑高度。

④旧城区指上坝、河北、西城。新区指姚桥、大兴、多营。

表4—2

建筑间夹角

高层与高层

高层与多、低层

多、低层与多、低层

a≤30°

桉表4—1中主要朝向相对规定控制

按表4—1中主要朝向对长边规定控制

按表4-1中长边相对规定控制

30°<a<60°

按表4—1中主要朝向相对规定的O.8倍控制

按表4—1中主要朝向对长边规定的O.8倍控制

按表4—1中长边相对规定的O.8倍控制

a≥60°

按表4—1中主要朝向对次要朝向规定控制

分别按表4—1中次要朝向对长边、主要朝向对山墙规定控制

按表4—1中长边对山墙规定控制

注:①表中a指两栋居住建筑的锐角夹角。

②如东西向与南北向同时存在,计算南北向。

表4-3

Lx

Ly

高层与高层

高层与多、低层

多、低层与多、低层

a≤60°

13.0米

9.0米

6.0米

60°<a≤90°

13.0米

13.0米

8.0米

邻近四边为长边

分别按本表60°<a<90°规定间距Lx、Ly双向控制

注:Lx、Ly为最小控制间距的两个方向上的垂直距离,参见附录三建筑间距图示。

第4.0.4条非居住建筑与居住建筑的间距控制

一、非居住建筑位于居住建筑南侧、东西侧的,按居住建筑间距要求控制。

二、非居住建筑位于居住建筑北侧的间距控制

1.高层建筑之间,其主要朝向相对的最小间距按表4-l中主要朝向相对规定的O.8倍执行。

2.多层建筑山墙对长边的最小间距按表4-l中山墙对长边规定执行。

3.其他情况按第4.O.5条非居住建筑之间间距控制。

第4.0.5条非居住建筑之间的间距控制

1、非居住建筑朝向平行相对布置时的最小间距按表4-4控制。

表4-4

多、低层建筑

高层建筑

长边

山墙

主要朝向

次要朝向

多低层建筑

长边

旧城区0.7HD

新区1.0HD

≥6.0米

低层相对:≥6.0米

多层对低层:≥6.0米

多层相对:≥8.0米

1.OHd且≥13.0米

≥13.0米

山墙

6.0米

≥9.0米

≥9.0米

高层建筑

主要朝向

0.3H

且≥21.0米

次要朝向面宽

且≥13.0米

次要朝向

13.0米

注:①H:南侧建筑或东西向建筑平均高度。

②HD:较低建筑高度。

③Hd:多、低层建筑高度。

④旧城区指上坝、河北、西城。新区指姚桥、大兴、多营。

2、非居住建筑高层主要朝向、多低层长边成角度布置时的最小间距按表4—5控制。

表4—5

建筑间夹角

高层与高层

高层与多、低层

多、低层与多、低层

a≤30°

按表4—4中主要朝向相对规定控制

按表4—4中主要朝向对长边规定控制

按表4-4中长边相对规定控制

30°<a<60°

按表4—4中主要朝向相对规定的O.8倍控制

按表4-4叫中主要朝向对长边规定的O.8倍控制

按表4-4中长边相对规定的O.8倍控制

a≥60°

按表4—4中主要朝向对次要朝向规定控制

分别按表4—4中次要朝向对长边、主要朝向对山墙规定控制

按表4-4中长边对山墙规定控制

注;①表中a指两栋居住建筑之锐角夹角。②如东西向与南北向同时存在.计算南北向。

3、非居住建筑错位布置时的最小控制间距按表4-6控制。

表4-6

Lx

Ly

高层与高层

高层与多、低层

多、低层与多.低层

a≤60°

13.O米

9.0米

6.0米

60°<a≤90°

13.0米

13.0米

8.0米

邻近四边为长边

分别按本表60°<a≤90°规定间距Lx.Ly双向控制

注:Lx.Ly为最小控制间距的两个方向上的垂直距离,参见附录三建筑间距图示。

第4.0.6条高层建筑裙房间距按多层建筑间距规定执行。

第4.0.7条低层辅助用房不宜单独建设,应纳入主体建筑。若必须单独设置时,与相邻多层建筑的最小间距为6.0米,与高层建筑的最小间距为9.0米。

第4.0.8条在旧城改造、以及地块周围邻接土地已完成建设或临既成道路、河道等情况下,不能满足上述要求的建筑间距在符合交通、消防、采光、通风、城市设计的要求下,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结合实际可酌情降低标准确定。

第五章建筑退界

第5.0.1条沿建筑用地红线和沿城市规划道路、公路、河道、铁路两侧以及电力线路、自来水管等保护带的建筑物,在退让界外按现状建筑物距离符合本规定第四章有关间距的规定外,退界距离应同时符合本章规定。

第5.0.2条各类建筑后退用地红线的最小距离按表5-1及下列规定控制。

一、建筑高度大于24.0米的单层公共建筑后退用地红线的距离根据其性质核定,最小后退距离为15.0米。

二、地下建(构)筑物(包括汽车坡道)外墙后退用地红线的距离不小于3.0米。

表5-1

建筑类型

建筑朝向

建筑高度的倍数

最小距离(米)

居住建筑、

4.0.2条中的文教卫生建筑

多、低层长边

0.5

4.0(低层)

6.0(多层)

多、低层山墙

4.0

高层主要朝向

0.3

15.0

高层次要朝向

0.2

6.0(≤9层的居住建筑)

9.0

非居住建筑

多、低层长边

0.5

4.0(低层)

6.0(多层)

多、低层山墙

4.0

高层主要朝向

0.2

13.0

高层次要朝向

0.125

9.0

低层辅助用房

长边、山墙

0.5

3.0

第5.0.3条建筑后退除《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中防护绿地和附属绿地外的其他绿地时的距离按表5—1的规定控制。

第5.0.4条沿城市道路新建建筑物时,建筑退让道路红线(最小距离)按如下要求执行:

表5—2

道路宽度

后退最小距离

建筑类型

旧城区(注①)

新区

<30米

≥30米

<40.0米

≥40.0米、临河、靠山

多、低层

(注④)

居住建筑

长边

2.0米

3.0米

5.0米

10.0米

山墙

2.0米

3.0米

5.0米

10.0米

商住楼及非居住建筑

长边

2.0米

3.0米

5.0米

10.0米

山墙

2.0米

3.0米

5.0米

10.0米

低层辅助用房

2.0米

3.0米

5.0米

10.0米

(注③)

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的公共建筑、专业市场

10.0米

10.0米

15.0米

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的公共建筑、专业市场

8.0米

8.0米

10.0米

高层

(注④)

裙房

0.3Hq

且≥3.0米

O.5Hq

且≥10.0米

主要朝向

H≤40.0米

6.0米

10.0米

40.0米<H≤80.0米

8.0米

12.0米

H>80.0米

10.0米

18.0米

次要朝向

6.0米

8.0米

注:①旧城区指上坝、河北、西城。新区指姚桥、大兴、多营。

②Hq:高层建筑裙房高度。

③公共建筑、专业市场如为高层建筑应同时满足高层建筑的后退要求。

④建筑后退道路中心线的距离必须符合后退用地红线的相应规定。

一、地下建(构)筑物(包括汽车坡道)外墙后退用地红线的距离不小于3.0米。

二、建筑高度大于24.O米的单层公共建筑后退距离根据其性质核定,其最小后退距离旧城区为15.0米,新区为25.0米,并满足人流集聚和疏散的相关要求。

三、雨蓬(含有柱雨蓬)、檐口,踏步、阳台等可在后退距离内出挑,出挑外缘至规划控制线的距离不得小于规定建筑后退距离的0.5倍。

第5.0.5条各类建筑后退不临规划道路的市政管线等保护带边缘的距离,多、低层建筑不小于2.0米,高层建筑不小于3.0米。

第5.0.6条高度大于2.0米的挡土墙和护坡的上缘与建筑物水平距离应不小于3米;其下缘与建筑物的水平距离不小于2.0米。挡土墙的高度宜为1.5米至3.0米;超过6.0米时,宜退台处理,退台宽度不应小于1.5米。

第六章建筑高度及其他要求

第6.0.1条建筑高度除必须满足日照、间距、消防等方面的要求外,应同时符合本章规定。

第6.0.2条在文物保护单位和保护建筑的建设控制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的建(构)筑物,其控制高度应符合文物和建筑保护的有关规定,并按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

第6.0.3条小区内排水系统需采用分流制。

第6.0.4条底层或裙房作经营用途时空调室外机不得临道路设置;底层为住宅时,空调室外机临路设置时其搁板的位置应高于人行道路面2.5米以上。

第6.0.5条下列场地和设施,禁止设置户外广告:

1、交通标志,交通转盘花坛和交通安全设施。

2、国家机关、文物保护单位和名胜风景点的建筑控制地带。

3、城区标志性建筑,重要高层建筑外墙面及屋顶。

4、市和区人民政府禁止设置户外广告的设施和区域。

5、沿青衣江两岸屋顶不得设置户外广告。

第6.0.6条严格控制临街建筑开设“小开间”铺面,道路两旁的商业用房宜采用大厅式,临街铺面不得设置卷帘门,宜采用广告式橱窗及玻璃门。

第6.0.7条建筑设计要求

1、在建筑外墙设置给水、排水、电力、燃气等各类管道及空调室外机搁板时,各类管道及搁板的位置应结合建筑立面统一设计,空调冷凝水应有组织排放,并设置装饰构件以达到统一美观的效果。给水管及单元水表、分户表以及燃气管道等应隐蔽处理,不得裸露设置,不得影响建筑外立面及环境景观。

2、建筑所有外墙面必须按照《**市城市风貌规划》确定的原则进行装饰,外墙面应采用外墙漆或其它新型装饰材料(不宜使用黄色)。

3、新建多、低层住宅采用坡顶屋面,坡屋顶面积不得小于屋顶总面积的2/3。

4、所有公共建筑和沿青衣江、周公河、愤江河两岸所有新建建筑需做景观亮化设计。

第七章市政公用设施

第7.0.1条城市主要干道、景观地段、新建住宅小区内的各类管线应埋地敷设;其它区域新建管线宜埋地敷设,已建架空管线应逐步改为埋地敷设。

第7.0.2条城市道路沿线用地单位道路开口

1、城市主干道两侧不宜开设机动车出入口,确需开设的,则应在区域路网和动态交通分析论证的基础上确定;单位车行出入口不允许在道路转角处设置,并必须满足相关规范规定。

2、开设机动车出入口,单车道开口宽度不小于4米,双车道开口宽度不小于7米,最大开口宽度不宜大于12米。

3、地下车库出入口临规划道路设置时,坡道起点后退道路红线距离不小于5米,且不得利用规划道路组织用地内部交通。

4、居住小区机动车出入口间距不宜小于150米。

第7.0.3条城市公共汽车停靠站宜采用港湾式布置。

第7.0.4条河道桥梁除满足交通功能外,还应满足环境景观要求;桥面横断面型式应与其衔接的城市道路横断面型式相一致。河道桥梁必须考虑市政工程管线负载通过。

第7.0.5条管线工程

1、各类市政管线工程应与道路工程同步建设。

2、城市排水体制宜采用分流制。

3、规划沟渠两侧应设宽度不小于3.0米的防护绿带。

4、医院、厂矿等单位排出的废水,必须先经内部有效处理,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城市污水管网系统。

5、城市排水系统未覆盖的地区,排水户应先在其内部实行雨污分流,难以排入城市污水系统的污水,应采用生化等处理设施就地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就地排放。

6、在建项目用地红线内设置的室外检查井,若临路设置的、会影响城市景观的,其检查井必须设置在地面以下。

7、建设项目临街面有集中绿地时,预留用地面积不小于20平方米市政公用设施点位。建设项目临街面无绿地时,应在建筑底层或负一层设置市政公用设施点位,并预留管线进出口通道。

8、电信电缆应采用管道合建方式敷设。管道路由所需的全部管孔宜一次建成,一般不考虑在同一管道断面上分期敷设管孔。

第八章附则

第8.0.1条当规范和各种规定对技术指标分别有不同要求时,按条款严格者执行。

第8.0.2条本规定颁布前已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项目,按原审定方案执行。

第8.0.3条本技术规定为**市城市规划管理一般性规定,由**市规划和建设局负责解释。特殊地块、特殊建设项目由**市规划和建设局另行研究确定。

第8.0.4条本规定从2007年4月1日起生效。

附录一主要名词解释

1、建筑用地面积:规划征地范围内,除城市道路、河道、电力走廊、绿化隔离带等城市规划控制用地外的净用地面积。

2、规划道路红线:一般称道路红线,指规划的城市道路路幅的边界线。

3、建筑控制线:城市道路两侧控制沿街建筑物或构筑物(如外墙、台阶等)靠临街面的界线。

4、容积率:一定地块内,总建筑面积与建筑用地面积的比值。

5、建筑密度:一定地块内所有建筑物的基底总面积占用地面积的比例。

6、绿地率:一定地块内各类绿化用地总面积占该地区总面积的比例。

7、低层公共建筑:建筑高度小于、等于10M的公共建筑及综合性建筑。

8、多层公共建筑:建筑高度大于10M。小于、等于24M的公共建筑及综合性建筑。

9、高层公共建筑:建筑高度大于24M的公共建筑及综合性建筑。

10、低层住宅建筑:指层数为1层至3层的住宅建筑。

11、多层住宅建筑:指层数为4层至6层的住宅建筑。

12、中高层住宅建筑:指层数为7层至9层的住宅建筑。

13、高层住宅建筑:指层数等于或大于10层的住宅建筑。

14、公寓式办公建筑:指单元式小空间划分,并在单元式办公室的基础上设置卧室、会客室、厨房及厕所等房间的办公建筑。

15、一般办公建筑:指非单元式小空间划分,按层设置卫生设备的办公建筑。

管理技术范文篇4

在此阶段要保证小麦全苗、匀苗,力争早扎根、早分蘖,冬前达到壮苗标准。壮苗标准:半冬性品种越冬时主茎叶片数要求6叶1心,单株分蘖3~4个,次生根6~8根,群体茎蘖数1200万根/hm2左右。

1.1查苗补缺

出苗后要根据基本苗的要求及早进行基本苗调查,三叶期前苗数不足,可催芽补种,三叶期后可移稠补稀。

1.2因苗管理

1.2.1弱苗管理。因土壤肥力和墒情不足引起的弱苗,要先追肥后浇水,及时中耕松土,促进根系生长和分蘖生长,变弱苗为壮苗。因晚播引起的弱苗,除缺墒严重外,一般不宜浇水,以免降低地温,应浅锄松土保墒增温,促进麦苗生长。

1.2.2旺苗管理。旺苗一般是由于播种过早或品种播期不对,加上施肥不当、气温偏暖、雨水较多等造成麦苗旺长。对苗期旺长麦田,可通过深耕、镇压、喷洒植物生长抑制剂等办法阻止主茎和大分蘖生长,压制分蘖发生,控旺转壮。

1.2.3壮苗管理。对底肥足、墒情好、适时播种的壮苗,一般不再施肥,但要松土保墒。

1.3中耕划锄

冬前要进行2~3次中耕除草,疏松表土,以利于提高地温,通气保墒。一般第1次中耕在开始分蘖时进行,第2次在分蘖盛期进行。

2中期管理

中期也就是小麦器官建成阶段的管理,一般指从起身到抽穗前的阶段,是小麦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本阶段主要是在前期管理的基础上,继续协调地上部与地下部、个体与群体、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之间的关系,提高分蘖成穗率和光合利用率,培育壮秆大穗。

2.1追施拔节肥或孕穗肥

拔节肥追施是小麦高产栽培上的一个重要措施。拔节肥可以提高中期功能叶的光合强度,积累较多的光合物质供幼穗发育,提高分蘖成穗率和穗粒数。拔节肥一般应掌握在群体苗色褪淡、分蘖高峰已下降、第一节间定长时施肥(3月下旬至4月上旬),追肥量一般可占整个氮肥施用量的40%,即折合尿素150.0~187.5kg/hm2。追施孕穗肥可提高叶片光合作用强度,延长上部叶片的功能期,能够保花增粒、提高粒重。追施孕穗肥一般在剑叶露出时施用,施尿素60kg/hm2为宜,用量不宜过大。

2.2春灌与防渍

拔节至抽穗阶段是小麦一生需水量最多的时期,此期干旱会使植株上部功能叶片变小,小穗、小花增多,穗粒数减少。所以发生春旱时要进行春灌,尤其是施用拔节肥应结合灌水。如果这期间降水偏多,要及时清沟沥水,以防小麦根系早衰甚至烂根和加重病害。

2.3防倒伏

预防措施:①选用高产、耐肥、抗倒伏品种;②科学施肥,防止氮肥过量,严格掌握追肥时间;③合理密植,防止群体过大;④对高秆品种应用化控技术,在苗起身前喷洒矮壮素、多效唑、缩节胺助壮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及磷钾肥液等,用量300mL/hm2。

3后期管理

后期管理也就是籽粒形成阶段的管理。小麦抽穗后根、茎、叶生长基本停止,进入以籽粒形成为中心的开花、受精结实、籽粒灌浆、养分运输和产量形成阶段,是决定粒数和粒重的关键时期。本阶段要保根护叶,防早衰或贪青晚熟,延长上部叶片功能期,保证叶片正常落黄,预防旱、涝、冰雹、病虫、倒伏等自然灾害,达到籽粒饱满、增加粒重的目的。

3.1叶面喷肥

小麦生育后期根系进入衰老阶段,吸收能力减弱,叶面喷肥,植株吸收快,肥料利用率高。一般要用1%~2%的尿素溶液750~1500kg/hm2进行叶面喷洒,以补充植株氮素营养不足,缺磷麦田可喷洒0.2%~0.3%的磷酸二氢钾,对提高粒重有明显作用。

3.2一喷三防

小麦生育后期,病虫害、干热风、倒伏时有发生,对产量影响较大。后期进行“一喷三防”可有效防止这些危害。“一喷三防”就是把农药、肥料、植物生长调节剂按适当比例混合复配在一起,喷洒在小麦田里,达到防病虫、防倒伏、防干热风的目的。

3.3后期灌溉和排涝

小麦从抽穗到成熟约需降水150mm左右,这段时间淮北地区平均降水量为90~100mm。因此,此期小麦生理需水与自然降水有一段差距,除多雨年份外,干旱年份和贫水年季节都需要补充灌溉。

3.4适时收获

在正常成熟的情况下,小麦粒重以蜡熟期至完整期为最高,籽粒蛋白质和淀粉含量也最高。因此,蜡熟末期是收获的最佳时期,应根据劳力、机械、天气等情况及时抢收、避免损失。

4小麦主要病虫草鼠害防治

(1)返青至拔节期防治小麦纹枯病,用5%井冈霉素3000&nbsp;mL/hm2对水900kg/hm2,喷施小麦茎基部。

(2)3月底至4月初,防治麦粘虫麦叶蜂、麦蚜、麦蜘蛛、吸浆虫,使用高效低毒有机磷和菊酯类农药。

(3)4月下旬至5月上旬防治小麦白粉病、赤霉病和穗蚜。白粉病可用25%粉锈宁可湿粉450g/hm2,对水750kg/hm2防治;赤粉病可用80%的多菌灵1500g/hm2或33%纹霉净可湿粉750g/hm2,对水750kg/hm2,均匀喷雾。穗蚜可用40%蚜虱净150~300g/hm2,对水750kg/hm2,均匀喷于穗部。

管理技术范文篇5

草莓是温带常绿植物,喜温凉气候,耐寒不耐热。草莓叶子在5℃以下虽停止生长,但仍可完整保留并能进行光合作用;地上部萌芽期可耐-5℃的低温,休眠期可耐-10℃低温;但当根系在-8℃、茎叶在-12℃、芽在-15℃时仍会发生冻害。冬春季节露地栽植的草莓常处在发生冻害的低温条件下,因此仍需做好草莓的御寒防冻工作。在无稳定积雪地区,当冬季低温来临时先给土壤灌1次水,然后用干草、作物秸秆、牛粪等物覆盖,覆盖的厚度因覆盖物不同而不同,一般干草类为4~6cm,土肥2~3cm。用地膜覆盖防冻效果更好。春季化冻后,分2次撤除防寒物,第1次在平均气温高于0℃时,撤除上层已化冻的防寒物,以利用白天的阳光提高地温;第2次在草莓地上部分即将萌发生长之前进行,不宜过迟,以免折断新茎。如采用地膜覆盖,在揭膜时要做好炼苗工作,防止突然揭膜造成温差过大,影响草莓生长发育。安全越冬的草莓若较早进入花蕾期,则耐寒能力逐渐降低,而此时若遇到晚霜冻害,花蕾和幼果将更容易遭受霜冻危害,因此应随时注意天气变化,以便采取措施,及时防除晚霜冻害。

2草莓喜湿怕干,冬春尤其要注意防旱

草莓对空气湿度要求较高,空气湿度适宜,则生长开花和结果良好;若空气湿度过小,则生长发育不良。特别是开花坐果和幼果生长期,对空气湿度要求较高,这时较大的空气湿度对开花结果有利,不致造成花及幼果干缩,且能延续采果期,产量也有所提高。草莓是浅根性植物,主要根群分布在20cm土层中,吸水能力弱,对水分反应敏感,所以要求土壤中有充足的水分。一般草莓生长要求的土壤湿度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以上,冬春季节干燥少雨天气常引起土壤干旱缺水而干裂,扯断草莓根系,影响正常生长。因此,必须进行灌水防旱。灌水的主要时期:一是促苗水。9月中下旬至10月上中旬,虽然气候较凉爽,但天气干燥,雨水稀少,而这时草莓正处于生长高峰期,水分的需求量比较大,所以应及时浇水,促其发棵,使其长出较多的叶片以利光合作用。浇水后要及时中耕,促使植株长得根深叶茂,增强其越冬能力。二是越冬水。10月下旬后,草莓虽因气温降低而停止生长,但根系和叶片仍需要水分;同时,为防止冬季因土壤干旱而断根死苗,也需要一定量的水分,因此应依天气情况于11月中下旬浇1次越冬水。稍风干后,进行中耕,可达到保墒和提高地温的目的。三是返青水。草莓越冬后,约在3月上中旬植株开始长根萌芽,这时经过冬季的风干,土壤常缺水干旱,应及时补充水分。但浇水时应注意要小水浅浇,浇后要中耕保墒。中耕宜浅不宜深,防止土块压没心苗;同时,要搞好间苗,及早去掉抽生的侧蔓。四是促花水。4月上中旬至5月上旬,草莓开始抽出花蕾,加之此时新叶大量萌发,水分需求量迅速增大;同时,这时天气转暖温度升高,水分的蒸发量加大,灌水尤其重要。若此时出现连续干旱天气,要5~7d灌1次水,以保证土壤含水量不低于土壤最大持水量的50%,这样才能保证花器分化良好。每次灌水后在表土似干未干时要及时松土,以防止土壤水分迅速蒸发。由于土壤湿润易引起杂草生长,因此在中耕时应及时除去田间杂草。同时要及时摘除老叶和疏花疏果,使每株保留花序2~3个,每个花序留果3~5个。利于养分集中供应果实发育,降低畸形果率,促使果个增大,提高果品的质量。五是保果水。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随着夏季到来,常出现高温低湿的干热风天气,造成土壤和植株强烈失水,而这时草莓又正处在果实迅速膨大和成熟期,是全年需水量最多的时期。应及时灌水,有了足够的水分才能提高坐果率和改善果实品质。但这时水分供应又不能过多,过多反而会降低果实品质。要小水勤浇,保持土壤湿润。进入果实成熟以后,干旱时应在每次果实采收后的傍晚浇小水,切勿大水漫灌,否则易感染病害,引起大量烂果。3草莓喜沃土足肥,冬春季节应适时追肥

草莓根系浅,生长旺,开花结果集中且花果期长,因此必须选择含有机质丰富、保水力强、地势平坦、排灌方便、pH值在5.5~6.5的砂壤土或壤土栽植。草莓对肥料的需求量也比较多,因此在栽植草莓前必须施足基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结合施用无机肥料。无机肥料以磷、钾肥为主,配施少量氮肥。在草莓的生长期内及时追肥,对促进植株生长和提高产量有显著作用。追肥一般分多次进行,第1次在冬前生长高峰期,可适当追施氮、磷、钾混合肥料,以促使植株健壮生长,为下一年的高产打下良好基础。第2次为越冬肥,10月中下旬,气温明显下降,土壤中的养分分解缓慢,根系吸收能力减弱,为使进入越冬状态的草莓增强御寒能力,可施用少量速效磷、钾肥。同时,可结合防寒多施些细碎腐熟的厩肥,覆盖植株和地面,兼起保水、保温的作用。第3次在3月上中旬,气温逐渐升高,植株开始生长,及时追肥可增加有效花数,提高坐果率。施肥以尿素、复合肥为主,施肥量不宜过大,一般施尿素75~90kg/hm2,复合肥150~225kg/hm2为宜。另外,在开花结果期用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叶面喷肥,每隔15d喷施1次,连施3~5次,对提高品质和增加产量都有良好效果。

论文关键词:草莓;冬春季;防冻御寒;注意防旱;适时追肥

论文摘要:介绍了草莓冬春管理技术,主要包括防冻御寒、注意防旱、适时追肥等内容,以供草莓种植户参考。

参考文献

管理技术范文篇6

勘察区位于惠州市区,交通便利。勘察场地位于惠城区古塘坳惠州市实验中学内,北面山坡为勘察区域,东面、南面、西面为建筑物。拟建建筑物为宿舍楼,场地现为山坡需进行人工开挖,本次对拟开挖的边坡进行勘察。

1.1勘察技术要求勘察技术要求具体如下:

(1)查明地貌形态、岩土的类型、成因、工程特性,覆盖层厚度,基岩面的形态和坡度;

(2)查明岩体主要结构面的类型、产状、延展情况、闭合程度、充填状况、充水状况、力学属性和组合关系,主要结构面与临空面关系,是否存在不利结构面;

(3)查明地下水的类型、地下水位动态变化,岩土的透水性和地下水的出露情况,提供地层的渗透系数;

(4)调查地区气象条件,汇水面积、坡面植被,地表水对坡面、坡脚的冲刷情况;

(5)测定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和软弱结构面的抗剪强度;

(6)划分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别,分析预测地震效应,判定饱和砂土或饱和粉土的地震液化,并应计算液化指数。

1.2勘察工作量布置及完成情况本次勘察设计勘探钻孔7个,取样及标准贯入试验孔7个。根据上述要求于本次勘察共完成以下实物工作量:

(1)钻探孔7个,编号为ZK1~ZK7,钻探总进尺为184.50m。

(2)采取原状土样2件,水样1组,岩石样9组;

(3)现场标准贯入试验6次、重型动力触探试验3次;

(4)钻孔稳定水位观测7孔次。

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2.1地形与地貌场地原始地貌为剥蚀丘陵地貌,地表植被发育。勘察场地位于山坡上,施工条件较差。该边坡地形呈北高南低,边坡走向约210。,自然坡角3265。,根据岩石出露测得岩层产状为240。/_40。,边坡钻孔孔口标高约在27.80~45.60m之间。各钻孑L坐标系统采用委托方提供的坐标系统。

2.2地层岩性根据现场钻探揭露及室内土工试验结果,在钻孔控制的深度和范围内地层自上而下可分为第四系坡积层(Q)、F伏基岩为侏罗系泥质砂岩(J)。现将各地层岩性特征自上而F分述如下:

2.2.1第四系坡积层(Q,①)粉质粘土①,:褐黄色,呈可塑状,主要成分为粉粘粒,含砾石约10%。本层ZK4、ZK6、ZK7号孔有揭露。层厚0.50~2,10m,平均l_08m,层项标高27.80~43.00m。本层采取上样2件,测得部分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平均值为:IL=0.49,a卜。=0.42MPa~,Es=4.15MPa,属中压缩性土。进行标贯试验1次,实测出数15.00击,校正击数14.80击。

2.2.2侏罗系泥质砂岩(J,②)根据风化程度可分为全风化泥质砂岩②、强风化泥质砂岩②、中风化泥质砂岩②,:全风化泥质砂岩②:呈浅黄色夹紫红色,原岩结构清晰,风化强烈,岩芯呈坚硬土状。本层仅ZK7号孔有揭露。层厚2.10Il,层顶标高27.30m。进行标贯试验1次,实测击数49击,校正击数46.40击。强风化泥质砂岩②:呈紫红色、黄色,岩石风化强烈,岩芯呈半岩半土状、碎块状、短柱状,岩质极软,手折易断,局部央巾风化岩块。本层所有钻孔均有揭露。揭露层厚8.【)028.50m,平均17.41m,层项标高为21.00~45.60m。进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3次,实测平均击数53击。本层取3组强风化岩块做点荷载强度,测得I螂标准值为0.103MPa,换算得单轴抗压强度为R。:4.15MPa,采取岩石样2组2件,测得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3-30MPa。中风化泥质砂岩②:呈浅灰色、浅紫色,粉粒结构,厚状构造,岩质软,泥、铁质胶结,岩芯呈碎块状、短柱状为。本层整个场地除ZK4、ZK7号孔外均揭露。揭露层厚2.00~6.70m,平均4.35m,层顶标高为13.05~33.80m。l奉层取岩石样4组lO件,测得其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6.06MPa。

3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3.1气象水文

该区域属南亚热带湿润型气候区,受海洋气候调节,冬夏季风影响明显,气候特征表现为风害较多,雷暴较频,雨量集中,夏季较长,冬季短,温和湿润,偶有霜冻。多年平均气温为21.8~C,1953年8月12日最高气温为38.9℃,1955年1月l2Lj最低气温一1.9~C。年平均降雨量为1706.8ram。降雨量…年内分配不平均,其中6~10月份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47.1%。影响惠州的热带风暴(含台风)平均每年有4.1次,台风过境时破坏力强,最大风力达12级以上。灾害性天气有热带气旋、暴雨、强对流、短期寒潮及低温阴雨。

3.2场地地下水类型

场地地下水类型为裂隙水。主要为赋存岩层基岩风化裂隙中,有一定的承压性,为本场地的主要含水层。场地周围地表水系不发育,对坡面、坡脚冲刷影响较小。

3.3场地地下水补给、迳流、排泄及水位变化规律

场地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基岩裂隙水赋存于岩体的裂隙中,具一定富水性,微具承压,水量贫乏~中等;场地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垂直下渗和岩土层问侧向迳流补给。场区地下水量较贫乏,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受降雨影响较大。勘察期间测得钻孔稳定水位埋深为10.10~24.90m。3.4地下水及土的腐蚀性评价在ZK5号钻孔采取了1组地下水样进行水质分析,分析结果详见“水质分析报告”,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有关标准综合判定:本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4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

4.1地质构造及场地稳定性区域上地处华南准地台之东南沿海断褶带的博罗——紫金北东向构造带西段,区内构造复杂,经历了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喜马拉雅构造运动。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构造运动形成北东向褶皱为主,伴生深大断裂为次的造山运动,形成了黄洞背斜和陈江断陷盆地等,产生博罗、潼湖、樟木头、惠州、马洞坑等断裂,还出现浅部的岩浆侵入活动及邻近的火山喷发活动。喜马拉雅运动使博罗、惠州断裂复活并改变性质,同时使不同块段的地壳产生差异性升降运动。就本次勘察结果来看,钻探揭露深度范围内,本场地未发现明显的断裂构造,根据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地震活动性规律及钻探揭露情况,场地内未见明显断裂构造及活动断裂构造通过迹象,场地稳定性较好,适宜于本工程建设。

4.2不良地质及特殊地质现象场地内未见岩溶、滑坡、软土等不良地质及特殊地质现象。

4.3地震烈度及场地土类别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的相关规定,本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Ⅵ、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特征周期0.35s,属抗震不利地段,应按有关规定设防。根据钻孔剪切波速成果判别,本场地土为中硬土,建筑场地类别为I类。

4.4场地土液化性本场地不存在砂土、粉土层,不考虑砂土液化影响。

4.5边坡稳定性评价

4.5.1边坡类型边坡上部分布少量残坡积粉质粘土,主要为强中化岩岩质边坡,控制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为软弱结构面,根据周边地质调查结果,软弱结构面主要为节理面、层理面。岩层的原生层面的粘结强度较高,整体稳定性较好,但岩石中长石含量不一致,致使风化后的岩石强度差异较大,会风化成顺层的软弱结构面,因此层面也是重要的软弱结构面。

4.5.2稳定性分析边坡以岩质边坡为主,根据节理调查结果,生成节理玫瑰花图,其节理分布主要为两组,代表性产状30o70o、120o70。,岩层产状240~/40~,南坡设计边坡倾向约187o,西坡设计倾向约270。,岩层产状对边坡的不利影响较小。本场地地层较稳定,未见明显断层和褶皱,场地边坡稳定性分析时可采用节理玫瑰花图统计出的层面和节理面产状作为边坡稳定性计算的依据。边坡稳定性分析采用理正勘察GICAD6.8I版软件进行赤平投影分析(见附件1),节理统计见下图:该边坡南侧长约72m,西侧长约60m,拟最大挖深约23m,边坡高度约19.00~28.0rn。根据钻探揭示和现场工程地质调查,该段边坡开挖后,出露为强风化岩为主,局部夹中风化岩,该边坡以岩质边坡为主。边坡岩层层理结构面交线与边坡坡面顺向,对边坡稳定性较为不利。从钻探岩芯特征显示,强风化岩体多呈碎块状为主,少量呈半岩半土状和短柱状,强风化岩裂隙发育,局部基岩风化较为不均,裂隙发育,不均匀风化引起透镜体,这些特征都会给边坡的开挖带来不稳定的因素,且在大气降雨的作用下,裂隙水压力会增大,边坡自重增加,岩质边坡可能产生坍塌或顺裂隙面、软质夹层面滑动变形,造成边坡失稳。综合判定,该边坡经开挖后,未经治理,其整体稳定性较差,建议结合边坡的开挖深度采取必要的加固或防护措施处理。

4.5.3支护分析边坡为软质岩的岩质边坡山体,坡底建宿舍楼,受场地限制,放坡坡率宜大,建议采用1:0.75放坡,放坡坡率较大时坡面不宜采用框架梁进行坡面加固,可采用锚索(杆)支护、喷射混凝土进行护面加固,与现有教学楼北侧山体支护方式一致,当环境保护和美观要求较高时,可采用坡面复绿技术进行坡面处理。

管理技术范文篇7

关键词:夏季家兔饲养管理技术

夏季气温高,降雨多,湿度大,给家兔饲养带来很多困难。为使家兔安全健康的度过夏季,在饲养管理上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控制好环境因素,防止家兔发生应激

一是减少太阳辐射热。兔舍屋顶应加厚覆盖层,高温期间可在屋外顶淋水或喷水降温,在露天兔场搭建凉棚,种植南瓜、丝瓜等作物来遮阳降温。二是加快兔体散热。保证兔舍门窗和通气孔敞开,采用通风设备加强通风。夜间也应加强通风。毛用兔在高温前需将被毛连同头面毛全面剪掉,当气温高于35℃时,可在地面洒些凉水降温,也可在笼内放置用冷水浸湿的砖块,供兔伏在上面降温。三是降低饲养密度。兔笼设置不要太挤,未断奶的仔兔应养在宽敞的笼中,并与母兔分笼饲养,定时喂奶。断奶的幼兔,经适应1~2周后,可2~3只1笼或1只1笼饲养,保证兔体散热。四是保持环境安静。饲养管理操作中动作要轻,保持饲养人员稳定,不轻易捕捉兔子,避免陌生人进入兔舍。同时,应防止狗、猪、鼠等的侵袭,造成家兔应激。五是喂抗应激药物。在饲料中添加0.5%维生素B12、0.5%维生素C、0.5%碳酸氢钠,也可取鱼腥草、韭菜适量,水煮,取汁加少许食醋、白糖,让兔自饮,既防暑降温,又有抗应激作用。

二、合理饲喂,保证兔群营养需求

一是合理配料,保持饲料多样化。夏季以青料为主,精料为辅。青饲料掌握在体重的10%~30%,可喂些蒲公英、地丁、车前子等野菜,有利于预防乳腺炎、生殖系统炎症、败血症等疾病。在阴雨天,水分含量高的青料应少喂,多喂一些干粗饲料,可在饲料中加些大蒜、大葱,并在精料中拌入少量木炭,对防止家兔腹泻有一定的作用[1]。根据生长、妊娠、哺乳等生理阶段的营养需要,精料补充量为每只每天50~150g,以禾本科籽类及其副产品为主的混合日粮中应加入10%~20%豆饼类蛋白质饲料,粗蛋白15%~17%,并注意矿物质的补充。二是少食多餐,适量调整供料时间。掌握早餐吃得早、中餐精而少、晚餐吃得饱、夜间加一餐的原则。晚上通过加餐喂给足够的夜草和精料,使兔子长得快、膘情好、出栏早。注意用其他适口性好的青饲料来补充青草的不足。对于幼兔喜爱吃的幼嫩青饲料,应控制喂量,逐渐增加,防止诱发消化道疾病。母兔产后2~3d应减少精料喂量,以防因幼兔饮奶量少而导致乳房炎。三是保持饲料新鲜,严防饲料霉变。饲料霉变,喂兔后会发生中毒,不能喂露水草和带泥浆水的青饲料。怀孕母兔和仔兔尤应重视饲料品质,以防引起胃肠炎和母兔流产。四是供应充足饮水,适量加入食盐。幼龄兔饮水量要高于成年兔,妊娠、哺乳母兔需水量增加,应及时供给清洁的饮水。必要时可在水内加入少量食盐。

三、合理安排配种,确保有效繁殖

一是对种公兔采取特殊降温保护,安排在凉爽的地方,温度控制在22~28℃,喂给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的全价日粮,以保证精液品质,提高发情母兔受胎率[2]。二是对种母兔要供给营养全价的日粮,并提供必要的遮荫防暑条件。夏季可采取双重配种与重复配种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母兔受胎率及产仔数。即在母兔发情时,用1只公兔配种后间隔10min再用另一只公兔配种,过6~8h再重复配1次。三是勤观察配过种的母兔,对空怀母兔要及时补配[3]。但要注意做到四不配:未到配种年龄的不配、不到配种时间的不配、近亲的不配、有病的不配。酷暑期间尽量减少配种。四是合理分组并群,公母兔分笼饲养,孕兔分笼饲养,幼兔大小强弱分笼饲养,病兔与健康兔分笼饲养。

四、加强疫病防治,确保兔群健康

一是健全消毒制度。保持舍内清洁卫生,做到无积粪、无污物、无臭味[4]。对兔舍、兔笼、食具定期消毒,兔舍、兔笼每周用5%来苏尔或5%漂白粉溶液喷洒,食具用5%烧碱水浸泡消毒,定期更换消毒剂,以确保消毒效果。多雨时,在地面撒石灰、草木灰、煤渣或干土吸潮吸臭,勤扫常换。防止苍蝇、蚊子孳生,并做好灭鼠工作。二是注意疫病预防。及时做好疫苗接种工作,在腹内侧皮下注射兔瘟疫苗,3月龄内仔兔0.5mL/只,成年兔1.0mL/只,有效免疫期限为半年。夏季是球虫病暴发的季节,可在饲料中添加碘胺二甲基嘧啶或氯苯胍进行预防及治疗,阿维菌素、华西球虫亡片对耐药性球虫有特效,可预防和治疗家兔的各型球虫病。同时还要预防兔巴氏杆菌病、兔大肠杆菌病,可选用阿莫西林、环丙沙星进行饲喂或饮水预防。三是加强对兔群的观察。注意观察兔群采食、饮水及排粪情况,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对策,确保兔群健康生长。

参考文献:

[1]周远超.不同饲草饲喂肉兔的效果试验[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6,27(3):44,46.

[2]韦云嵩.提高家庭养兔经济效益的措施[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31(3):121-122.

管理技术范文篇8

勘察区位于惠州市区,交通便利。勘察场地位于惠城区古塘坳惠州市实验中学内,北面山坡为勘察区域,东面、南面、西面为建筑物。拟建建筑物为宿舍楼,场地现为山坡需进行人工开挖,本次对拟开挖的边坡进行勘察。

1.1勘察技术要求

勘察技术要求具体如下:

(1)查明地貌形态、岩土的类型、成因、工程特性,覆盖层厚度,基岩面的形态和坡度;

(2)查明岩体主要结构面的类型、产状、延展情况、闭合程度、充填状况、充水状况、力学属性和组合关系,主要结构面与临空面关系,是否存在不利结构面;

(3)查明地下水的类型、地下水位动态变化,岩土的透水性和地下水的出露情况,提供地层的渗透系数;

(4)调查地区气象条件,汇水面积、坡面植被,地表水对坡面、坡脚的冲刷情况;

(5)测定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和软弱结构面的抗剪强度;

(6)划分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别,分析预测地震效应,判定饱和砂土或饱和粉土的地震液化,并应计算液化指数。

1.2勘察工作量布置及完成情况

本次勘察设计勘探钻孔7个,取样及标准贯入试验孔7个。根据上述要求于本次勘察共完成以下实物工作量:

(1)钻探孔7个,编号为ZK1~ZK7,钻探总进尺为184.50m。

(2)采取原状土样2件,水样1组,岩石样9组;

(3)现场标准贯入试验6次、重型动力触探试验3次;

(4)钻孔稳定水位观测7孔次。

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2.1地形与地貌

场地原始地貌为剥蚀丘陵地貌,地表植被发育。勘察场地位于山坡上,施工条件较差。该边坡地形呈北高南低,边坡走向约210。自然坡角3265。,根据岩石出露测得岩层产状为240。/_40。,边坡钻孔孔口标高约在27.80~45.60m之间。各钻孑L坐标系统采用委托方提供的坐标系统。

2.2地层岩性

根据现场钻探揭露及室内土工试验结果,在钻孔控制的深度和范围内地层自上而下可分为第四系坡积层(Q)、F伏基岩为侏罗系泥质砂岩(J)。现将各地层岩性特征自上而F分述如下:

2.2.1第四系坡积层(Q,①)粉质粘土①,:褐黄色,呈可塑状,主要成分为粉粘粒,含砾石约10%。本层ZK4、ZK6、ZK7号孔有揭露。层厚0.50~2,10m,平均l_08m,层项标高27.80~43.00m。本层采取上样2件,测得部分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平均值为:IL=0.49,a卜。=0.42MPa~,Es=4.15MPa,属中压缩性土。进行标贯试验1次,实测出数15.00击,校正击数14.80击。

2.2.2侏罗系泥质砂岩(J,②)根据风化程度可分为全风化泥质砂岩②、强风化泥质砂岩②、中风化泥质砂岩②,:全风化泥质砂岩②:呈浅黄色夹紫红色,原岩结构清晰,风化强烈,岩芯呈坚硬土状。本层仅ZK7号孔有揭露。层厚2.10Il,层顶标高27.30m。进行标贯试验1次,实测击数49击,校正击数46.40击。强风化泥质砂岩②:呈紫红色、黄色,岩石风化强烈,岩芯呈半岩半土状、碎块状、短柱状,岩质极软,手折易断,局部央巾风化岩块。本层所有钻孔均有揭露。揭露层厚8.【)028.50m,平均17.41m,层项标高为21.00~45.60m。进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3次,实测平均击数53击。本层取3组强风化岩块做点荷载强度,测得I螂标准值为0.103MPa,换算得单轴抗压强度为R。:4.15MPa,采取岩石样2组2件,测得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3-30MPa。中风化泥质砂岩②:呈浅灰色、浅紫色,粉粒结构,厚状构造,岩质软,泥、铁质胶结,岩芯呈碎块状、短柱状为。本层整个场地除ZK4、ZK7号孔外均揭露。揭露层厚2.00~6.70m,平均4.35m,层顶标高为13.05~33.80m。l奉层取岩石样4组lO件,测得其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6.06MPa。

3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3.1气象水文

该区域属南亚热带湿润型气候区,受海洋气候调节,冬夏季风影响明显,气候特征表现为风害较多,雷暴较频,雨量集中,夏季较长,冬季短,温和湿润,偶有霜冻。多年平均气温为21.8~C,1953年8月12日最高气温为38.9℃,1955年1月l2Lj最低气温一1.9~C。年平均降雨量为1706.8ram。降雨量…年内分配不平均,其中6~10月份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47.1%。影响惠州的热带风暴(含台风)平均每年有4.1次,台风过境时破坏力强,最大风力达12级以上。灾害性天气有热带气旋、暴雨、强对流、短期寒潮及低温阴雨。

3.2场地地下水类型

场地地下水类型为裂隙水。主要为赋存岩层基岩风化裂隙中,有一定的承压性,为本场地的主要含水层。场地周围地表水系不发育,对坡面、坡脚冲刷影响较小。

3.3场地地下水补给、迳流、排泄及水位变化规律

场地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基岩裂隙水赋存于岩体的裂隙中,具一定富水性,微具承压,水量贫乏~中等;场地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垂直下渗和岩土层问侧向迳流补给。场区地下水量较贫乏,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受降雨影响较大。勘察期间测得钻孔稳定水位埋深为10.10~24.90m。

3.4地下水及土的腐蚀性评价

在ZK5号钻孔采取了1组地下水样进行水质分析,分析结果详见“水质分析报告”,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有关标准综合判定:本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4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

4.1地质构造及场地稳定性

区域上地处华南准地台之东南沿海断褶带的博罗——紫金北东向构造带西段,区内构造复杂,经历了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喜马拉雅构造运动。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构造运动形成北东向褶皱为主,伴生深大断裂为次的造山运动,形成了黄洞背斜和陈江断陷盆地等,产生博罗、潼湖、樟木头、惠州、马洞坑等断裂,还出现浅部的岩浆侵入活动及邻近的火山喷发活动。喜马拉雅运动使博罗、惠州断裂复活并改变性质,同时使不同块段的地壳产生差异性升降运动。就本次勘察结果来看,钻探揭露深度范围内,本场地未发现明显的断裂构造,根据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地震活动性规律及钻探揭露情况,场地内未见明显断裂构造及活动断裂构造通过迹象,场地稳定性较好,适宜于本工程建设。

4.2不良地质及特殊地质现象

场地内未见岩溶、滑坡、软土等不良地质及特殊地质现象。

4.3地震烈度及场地土类别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的相关规定,本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Ⅵ、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特征周期0.35s,属抗震不利地段,应按有关规定设防。根据钻孔剪切波速成果判别,本场地土为中硬土,建筑场地类别为I类。

4.4场地土液化性

本场地不存在砂土、粉土层,不考虑砂土液化影响。

4.5边坡稳定性评价

4.5.1边坡类型

边坡上部分布少量残坡积粉质粘土,主要为强中化岩岩质边坡,控制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为软弱结构面,根据周边地质调查结果,软弱结构面主要为节理面、层理面。岩层的原生层面的粘结强度较高,整体稳定性较好,但岩石中长石含量不一致,致使风化后的岩石强度差异较大,会风化成顺层的软弱结构面,因此层面也是重要的软弱结构面。

4.5.2稳定性分析边坡以岩质边坡为主,根据节理调查结果,生成节理玫瑰花图,其节理分布主要为两组,代表性产状30o70o、120o70。,岩层产状240~/40~,南坡设计边坡倾向约187o,西坡设计倾向约270。,岩层产状对边坡的不利影响较小。本场地地层较稳定,未见明显断层和褶皱,场地边坡稳定性分析时可采用节理玫瑰花图统计出的层面和节理面产状作为边坡稳定性计算的依据。边坡稳定性分析采用理正勘察GICAD6.8I版软件进行赤平投影分析(见附件1),节理统计见下图:该边坡南侧长约72m,西侧长约60m,拟最大挖深约23m,边坡高度约19.00~28.0rn。根据钻探揭示和现场工程地质调查,该段边坡开挖后,出露为强风化岩为主,局部夹中风化岩,该边坡以岩质边坡为主。边坡岩层层理结构面交线与边坡坡面顺向,对边坡稳定性较为不利。从钻探岩芯特征显示,强风化岩体多呈碎块状为主,少量呈半岩半土状和短柱状,强风化岩裂隙发育,局部基岩风化较为不均,裂隙发育,不均匀风化引起透镜体,这些特征都会给边坡的开挖带来不稳定的因素,且在大气降雨的作用下,裂隙水压力会增大,边坡自重增加,岩质边坡可能产生坍塌或顺裂隙面、软质夹层面滑动变形,造成边坡失稳。综合判定,该边坡经开挖后,未经治理,其整体稳定性较差,建议结合边坡的开挖深度采取必要的加固或防护措施处理。

4.5.3支护分析

边坡为软质岩的岩质边坡山体,坡底建宿舍楼,受场地限制,放坡坡率宜大,建议采用1:0.75放坡,放坡坡率较大时坡面不宜采用框架梁进行坡面加固,可采用锚索(杆)支护、喷射混凝土进行护面加固,与现有教学楼北侧山体支护方式一致,当环境保护和美观要求较高时,可采用坡面复绿技术进行坡面处理。

管理技术范文篇9

关键词:矿井物理勘探;技术管理

1引言

地质勘探是为了帮助人们了解和掌握被勘探区域的地质构造,查明有关地质和工程条件,论证工程地质问题,或者探测区域内矿产的开采条件,为后续矿产资源的开采提供技术支撑和开采依据。地质勘探又分为初勘和详细勘探,其中初勘是为了查明地形、地质构造,岩土类别、厚度等基本情况,点位相对较少的一种前期勘探手段;而详细勘探是根据可行性研究勘察、初步勘察、详细勘察、施工勘察等不同的目的,由浅及深分阶段进行的、点位较多的工程详细勘察。而地球物理勘探是地质勘探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勘探手段,它主要是根据被探测对象与周围介质之间存在着大地电流场、电阻率、电磁、重力场、地磁场、大地热流场、核物理场等一种或者多种物理参数的差异来解决或者查明某个地质和工程问题。由于地球物理勘探不需要像钻探那样施工大量的钻孔,所以,它能够减少钻探的工程量,并且缩短预测预报所需的时间,提高地质预测预报的准确性。正因为它具有种种优点,所以成为大家重点关注、并且积极引进的先进勘探技术。由于物理勘探的范围和内容也非常之多,本文主要从矿井物探角度入手,简要地谈谈矿井物探的技术管理。

2矿井物探的原则

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必须严格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掘”的原则,并且应该根据掘进工作面所处水文地质条件的不同位置而采取针对性物探措施,比如在遇到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或者有含水构造、岩溶含水层,或者存在大中型地质构造发育时,或者接近水文地质条件不清楚及其它有可能突水的区域时,我们必须要坚持物探先行,利用钻探对其进行验证,然后用钎探对其进行保证。一般的,我们要求公司总工程师是物探工作的分管领导,工程部是物探工作的业务主管部门,各地下工程项目部成立专兼职物探工作领导小组和物探工作小组,由项目部经理任组长,总工程师、地质主管分别任副组长,地质技术员、现场物探操作人员为成员。整个项目部物探工作小组都必须学习和掌握相关的物探技术。

3矿井物探的技术管理规定

对于矿井的物理勘探,我们需要遵循相应的管理规定,下面简要的列举了部分矿井物探的技术管理规定。(1)在工作面超前物探采用瞬变电磁法、直流电法、瑞利波等超前物探技术进行探测时,探测的相关部门一定要要组织相关技术人员现场培训学习,通过面对面的技术指导、一对一的服务,逐步提高全公司物探技术水平。(2)对煤层中的掘进工作面进行超前探测,除正常探测掘进前进方向外,还必须能分别控制巷道的顶板和底板,巷道两侧帮各20米。另外,在预计巷道前方有断层或其他异常情况时,我们需要停止掘进,保持在一定距离内对其进行物理勘探,并利用钻探对其进行验证,在查明异常地质构造后,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再进行正常掘进。(3)在使用物探超前探测时,还需要编制物探设计方案、相关安全技术措施等,在取得相关领导审核同意后才能进行下一步工作;在物探工作结束后一定要及时提交相关的测试数据和资料,并形成明确的测试报告,然后由有关部门组织评审和验收;在由施工现场验证物探测试结果后,还需要及时进行评价,并总结经验教训,为以后的类似的勘探工作打下更好的基础。(4)掘进工作面在开始掘进之前的超前探测我们也可以采用物探方法来进行,但是要保证探测的距离比掘进的进尺要超前至少三十米的距离,以此来增大掘进的安全系数。当进行物探的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时,一定要按照相关规定,利用钻探的方法对其进行验证,并保证钻孔终孔位置的平距和垂距满足有关要求。(5)当新建或在建项目开始表土层施工后,遇到较厚的冲积层时,一定要认真执行地面物探和检查孔制定,并把探测所获得数据和资料提供给施工方以做下一步工作的依据。一旦出现涌水量异常时,必须要坚持物探先行,在进入基岩后再执行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方针。(6)为了更好地查清探测区域的地质赋存情况、发育、采空区及积水等情况,新建及在建项目部在施工基岩前必须首先进行物探工作。对于受水害、采空区威胁严重的施工项目或存在地质异常的区域,我们一定要采用物探结合钻探,或者物探结合巷探,或者物探、钻探、巷探三者相结合的手段对其进行双重探测,并根据各自的探测结果进行互相验证,并对物探工作进行进一步的总结和提高。在“有掘必探”的前提下,掘进工作面要优先使用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并根据探测区域和周围介质的差异,选择合适的物探方法,同时要因地制宜的创造符合物探工作要求的环境,减少外部因素的影响和干扰,提高物探准确率,以便更好的了解和掌握掘进工作面周围的构造、导水性等地质条件。(7)每次采集数据前,必须提前对仪器进行充电;检查仪器及其附件的完好情况,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明确仪器及其附件搬运分工;明确探测目的和方法。到现场采集数据时需提前告知施工单位,现场施工人员必须无条件配合物探工作组,并且配合清理浮渣浮矸等可能的干扰因素。物探工作组人员要根据事先制定的物探方案,认真的布置测点、严格的按照物探程序进行探测,探测所取得相关数据要规范的填入相应的表格,相关的波形要完整地保存并进行仔细的分析。

4结束语

管理技术范文篇10

[关键词]公路工程;施工管理;技术质量管理

1公路施工技术管理内容和管理基本原则

1.1公路施工技术管理内容。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指的根据国家和行业相关规定,以相应的技术规范为内容,采取合法有效的手段根据施工程序完成公路工程的施工设计、质量管理和人员管理等。施工管理技术中的质量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要严格制定施工技术标准和做好技术交底工作,这是施工管理技术中质量管理的前提,同时要根据施工计划制定合理的预算,严格控制工程的实际进程,使工程符合预算规定。然后建立相关技术档案,做好施工过程中的动态质量监督。另一方面主要涉及公路工程施工的技术人员,包括做好施工的测量管理、技术档案管理和技术培训、技术档案管理等。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上引进新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采用创新的管理模式和具体管理措施,有效推进工程的实施,在施工技术质量管理中可从实际情况出发规范相应施工技术规范和要求。1.2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基本原则。技术管理和质量管理都是公路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强公路工程技术和施工质量的管理,是为了在保证施工管理效率的基础上保证工程的质量。关于公路工程技术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两点。首先在技术管理时要求施工管理人员必须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关键有较高的质量管理意识,在施工前必须做好审查施工图纸,制定具体流程,做好相应的技术交底工作,同时加强对施工材料和施工机械的管理。此外,在质量管理方面除了要做好施工中的动态监督和控制外,要靠实质量管理的责任,在验收时要求质量管理人员加强质量检验,保证工程质量检验合格,杜绝一切质量安全隐患的存在。

2公路施工管理技术中遇到的问题

现阶段,公路工程施工建设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三点:第一,部分单位的领导人由于过于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忽视社会效益,不但会影响自己企业的长远发展,也会给行业带来巨大不利的社会影响。第二,随着我国经济从高速到高质量发展,公路建设行业也从高速发展转为“品质工程”建设,更需要强化公路工程的“高质量”发展,不仅限于工程实体质量,而是一个项目的建设质量。包括公路建设”进度质量“”安全质量“运营质量”等。此外,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公路行业研发平台相对较少,在公路工程施工技术条件上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急需要通过技术创新解决一些技术难题。

3公路工程管理技术中质量管理的对策

3.1施工前的技术准备。在公路施工之前首先要做好一系列的技术准备,这些准备包括施工现场的实地调研、施工图纸的拟定和会审工作、施工技术交底工作等。对于施工技术人员而言,必须在施工之前熟悉施工图纸内容和施工具体流程,及时发现和解决图纸中存在的问题,这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条件。图纸会审人员必须深入了解图纸的内容,明确其中的技术要求,同时根据单位规划方案和具体合同条款要求进行审查。关于施工图纸会审,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审核施工图纸的设计有无符合国家规定的技术标准,是否完整和准确,图纸中的坐标、标高以及比例等是否准确,工程设计是否符合预算规定等。施工技术交底工作包括关于施工的组织设计、各项施工安全措施以及工程质量标准与规范要求等,在开展重要项目以前应该组好各种新材料和新工艺技术的监督审查。尤其在开展大型施工项目以前必须反复检查施工内容和要求,针对质量通病,结合项目施工区重点制定方案,管理人员要抓落实。让每个施工人员都应该清楚工程具体的施工方案和相关安全措施、技术组织和工程建设的时间、质量标准等。3.2施工中的技术管理。在公路工程使用过程中,首先必须明确本工程的施工周期和施工建设的质量要求,要求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施工技术方案落实工作。质量管理细节决定成败,在实际施工中必须详细记录施工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详细的数据记录,以备之后查询,做好动态资料的管理。另外,在施工中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第一,对于新旧路交界处的部分应采用交错挖方的方式,分层填土然后碾实。第二,对于原路上填方边坡土层,压实度没有达到要求的地方必须彻底清楚不合格的填料和腐质物。第三,需进一步优化混凝土配合比,着力推广高性能混凝土应用,在保证混凝土强度的同时关注其耐久性。在施工中应该根据标准的工艺进行振捣,加强后期养生,减少混凝土表面的气泡。为保证公路的整体质量在执行规范的基础上,还应加强现场质量细节管理,施工时注意骨架施工和钢筋的捆绑进一步提高钢筋保护层合格率。此外,在施工中应根据施工项目地域,如甘肃黄土地区的高路基填筑,制定专门的规范,从地基处理、填料改良、填土厚度、压实机具、路基防护等方面进一步细化,提高施工质量。3.3建立有效的施工技术质量管理机制。为了保证公路施工顺利进行,施工团队除了要严格落实国家和行业相关法律法规以外,还应该掌握行业的技术标准,并根据行业规范制定相关技术管理的制度,解决制度上的问题是保障工程保质保量完成的基础。同时,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应配合施工人员解决技术问题,掌握施工进程。对于整个企业而言,必须及时掌握行业的动态消息,做好对外的技术交流,收集行业最新的技术信息。在内部应制定相关技术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和各岗位的工作职责,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内容,这样在施工管理中才能有章可循,施工人员可根据技术管理标准落实相关工作,在制定的管理制度中一方面要明确施工组织变更相关要求和图纸审核的标准,另一方面还应该该制定施工记录制度,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标准等技术交底制度。总之,有效的施工技术质量管理制度不仅可保证施工顺利进行,而且也提高了技术管理的效率和质量,详细的制度规范可为之后的工程提供范例。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公路工程做好技术质量管理,提高企业、项目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靠实责任是关键。施工之前制定合理的技术质量管理制度是前提,也是保障公路质量和效率的基础。在施工前还要做好相应的技术准备,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督单位必须严格落实国家和行业相关规范标准,将技术标准和质量标准放在首位。这样才能保证施工顺利开展,使得工程保质保量地完成。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