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创新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6 13:51:23

管理创新

管理创新范文篇1

一、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独辟创新管理思路

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努力强化学生管理创新是我院管理上的一套起色的新思路。在以院长胡列博士的为首的学院领导下,推出一套新的创新理念,独特的教学方针,大胆的求实创业精神,使学校工作全面运转并大度化转色,尤其学生管理工作有了明显的提高。

1)制度上的完善与全面化创新

在薛国强博士的带领下,全院学生管理工作起色很快,形式见好,学风、校风、班风都有着明显的变化。尤其学院各系别的划分与专业的归纳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管理部门的专业化、细致化,多样化,在坚持学院大方针的基础上,各系不同层次的推出了自己的一套管理模式,学生违纪、查房、学会的量化考核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的出台,使管理工作更加合理化、全面化,完全拖开了传统管理模式,迈出了新的管理台阶。

2)管理模式的创新(下面正在考虑)

二、管理干部建设,加速管理创新

学院注重基层干部的阶梯培养,因此干部的管理建设要加速的正规化,在大胆创新的同时,不断加强干部的素质培养与业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1)提高辅导员业务素质的创新

辅导员业务素质的提高,是我院管理上的大胆的创新,提高辅导员的业务素质的提高也成为我们工作的首要中心任务。

继续做好辅导员的选留工作,进一步改善队伍的年龄和知识结构。加强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在全院学生中树立并推行实施辅导员“形象工程”,让学生在心目中认识辅导员的所在,积极在干部当中开展“新时期辅导员应具备哪些素质”的研讨活动,双向互动,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辅导队伍存在的问题,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完善考核机制,建立自我评价、学生评价、任课教师评价、学院领导评价、同事同行评价、职能部门评价相结合的立体评价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辅导员工作积极性。

(1)我们始终把牢固树立爱岗敬业精神作为前提。要求熟悉辅导员职责深知辅导员工作艰辛的基础上热爱辅导员工作。搞好“四讲”:讲责任,身为一二百学生之师责任重大;讲感情,深受家长重托学生尊重将心比心;讲奉献,为社会为国家培养人才苦中有乐;讲未来,享桃李满天下之芬芳其价难沽。其四是把好培养关。做到“三个结合”:把对辅导员经常性的教育和严格的考核结合起来;把个人的愿望、目标同实际的政绩结合起来,把对在校学生的管理教育同对毕业后学生的成长调查结合起来。使辅导员爱岗敬业有方向——政绩,有“助燃剂”——学生成长成才反馈信息。让辅导员在自身经历“四步曲”(刚上任时觉得“行”,干一段时间以后觉得“难”,深入反思觉得“浅”,越干越觉得“重”)中懂得自己的任务,懂得自己的责任,懂得自己的奉献,进入越干越有味的状态。

(2)把切实培养艰苦深入作风作为保证。做人的工作是实打实的工作,来不得半点“虚”,掺不得一星点“假”。做学生的管理教育工作更是如此。我们认为并强调爱岗敬业的突出标志之一就是作风要艰苦深入。艰苦,着重是实事求是,老老实实,扎扎实实。深入,着重是:心入,想同学之所想;身入,生活在同学之中;言入,讲的话同学们愿意接受。为此,我们要求辅导员必须坚持做到“三个一”,即:每天应到宿舍教室“转一转”,每周应主动找几名同学“聊一聊”,每半月至少深入同学中和他们“玩一玩”。在“转”中发现问题,在“聊”中交流思想,在“玩”中加深感情。对新辅导员则加上:第一学年必须住在辅导室,第一学期必须和每个学生谈一次心,第一周内必须叫出每一个同学的名字。实践证明:艰苦深入不仅仅是辅导员应具备的优良作风,更重要的是他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

(3)把自觉提高理论修养的水平作为关键。多数辅导员以前学的是工科知识,人文知识面比较窄,在这之前又缺乏思想工作和管理工作的专门训练。因此提高辅导员的理论修养水平是提高辅导员自身素质的一个关键点。针对辅导员工作的需要和特点,我们专门组织辅导员业务培训,我们认为要解决好三个问题。其一知识面要“宽”。尤其要注意打实哲学功底,要有广博一点的历史知识,要注重对社会现实的研究了解,要懂一点高教发展史和文学艺术等等。其二要“专”。从学科分类上讲,主要应对“管理学”和“思想政治工作”要专。专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要作为一门专门的学问去学。二是指要结合工作实际去研究,努力成为本职工作的“专才”。其三要“浑”,抓住作为辅导员(这是立足点)怎样做好大学生的管理教育(这是着眼点),从方法论这个层面深入进去,把各方面的理论知识全面化、专业化,使管理水平上一个大的台阶。

2)学生干部纪要的创新

学生干部是学生管理的一个桥梁,培养他们的素质与能力的提高,完全影响着我们的管理工作,因此对学生干部工作学校一直放在培养首要任务去抓,去年的第一期学生干部集训队的集训,整体上壮大了学生管理队伍,并且从培训当中脱颖出一部分出色的干部,在各个班级、学生会、院团委担任最要职务,使他们在思想上、行动上、学习上都着明显的提高,在学生当中有着很好的形象与较大的影响力,干部的培养把学生管理工作至于最高境界。

认真抓好学生骨干队伍建设。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认真做好各类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教育和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带头作用。指导和支持团支部和学生社团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适合学生特点的活动,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三自”作用,搞好“推优入党”工作。配合学生党支部,做好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工作和党员发展工作,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1)注重班级和宿舍建设,指导学生班级和宿舍开展争先创优活动,把学生班级和宿舍建设成为团结向上、积极进取,充满朝气和活力的集体。

(2)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文明自律意识,引导学生注重个人修养,养成良好的生活作风和习惯,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校规、校纪,积极维护社会和校园秩序,做一名高素质、高品位的合格大学生。

(3)全面负责学生信息库建设,切实搞好综合测评,确保公开、公平、公正。认真做好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评优奖励工作,及时表彰先进。积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对违纪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并按照学校规定进行处理。做好学生的学年鉴定和学籍、档案管理工作。认真搞好学生贷款、勤工助学、减免学费、困难补助发放等工作,确保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发动学生基层组织,抓好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是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效载体和重要内容,学生组织在加大人力、物力投入,进行重点建设和规划,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在不断提高学生干部的同时,在提高学生的政治意识、法制意识、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和自律意识,加强对学生管理的进一步升华。坚持“规范化、品牌化、特色化”的原则,在学生组织下大力开展形式多样、风格迥异、层次丰富的社区文化活动,努力把学生公寓建设成为融“思想教育、行为指导、生活服务、文化活动”等功能为一体的教育基地,使其真正成为青年学生丰富生活、陶冶情操的乐园,锻炼健身、增强体质的场所和凝聚人心、融洽情感的驿站。

高举健康、高雅、积极、向上的旗帜,充分调动学院和各种学生组织的积极性,建立多形式的文化服务机制、多元化的文化投入机制、多门类的文化发展机制和激励机制,广泛开展内容生动丰富、形式新颖多样的文化活动,寓教育于学习之中、于竞赛之中、于娱乐之中,努力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为学生提供展示、锻炼、表现、提高自我的舞台,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这是我院教书育人的具体方针,也是我们管理部门的综合提高。

3)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态度和方法的创新

管理创新范文篇2

一、系统技术支持基础

公司通过近几年的网络建设,建成了基于光纤通讯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覆盖所有单位、办公场所、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部分35千伏变电站、60余个乡镇供电所。公司到市区单位(包括城效支公司)的主干通道为千兆,到其它4个县支公司的主干通道为百兆,各支公司到供电所的通道最少为两兆。为形成一个先进、完整的营销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了坚实基础。硬件系统采用小型机集群、硬件冗余结构、安全备份、安全防御等技术,建成了高可靠性、高安全性、高可用性的硬件平台系统,业务岗位统一配置了WINDOWS终端。软件系统采用三层结构设计,数据库采用ORACLE9i,数据访问中间件采用BEATUXDO,客户端应用基于DELPHI开发,三层体系结构合理地将数据存储、应用处理和结果展示分开,三个层次从逻辑上相互分离,从而使其应用系统不但具备了系统稳定、安全和处理能力高等特性,同时拥有开放式系统成本低、维护量小、可扩展性强、开发周期短等优点。

二、系统业务功能实现

系统采取了全集中的技术方案,建立了基于小型机双机集群、ORACLE9i数据库的数据中心,健全了规范的业务功能,实现了集中管理、规范服务的应用需求;95598客户服务系统为客户提供7×24小时的自助和人工服务,从而使公司营销自动化系统成为贯穿三层、覆盖八方、业务齐全、功能强大的营销管理模式。

实现的功能遍及:业扩报装、计量管理、电费核算、收费帐务、检查稽查、线损管理、客户服务、银电联网等八大业务。具体有:

1、业扩报装

主要功能有:业务受理、勘察管理、审批管理、收费管理、工程管理、供用电合同管理、装表、送电、归档、报表查询等。业务受理项目有:新装增容、故障换表、销户、移表、更明或过户受理、分户、并户、迁址,减容、暂停、暂换、暂拆、恢复、改压受理等。

业扩报装主要通过工作流程控制来实现业务流转和传递。能实现对业扩报装环节实时监控,准确、快捷、透明、高效。

2、计量管理

计量管理主要功能有:计量资产管理、计量计划管理、计量库房管理、修校管理(检定)、计量外勤管理、质检、关口表管理、计量综合管理、查询、报表等。涵盖了计量电能表、互感器的资产建档、维护、停用、报废、封印管理、失压仪管理、计量参数管理等所有业务。

通过资产管理和库房管理、计划管理来实现对计量全过程的有效监督,实现了计量资产管理条码化。

3、电费核算

电费核算主要功能有:电量电费计算、电费审核,抄算异常管理、电费辅助管理、表卡单据管理、电价标准信息等;支持多种抄表方式:如人工抄表、抄表器现场抄表、远程抄表等多种抄表方式,充分发挥了科技手段的优势,提高了抄表核算效率,降低了核算差错率。能够实时查询用电企业、供电所、县支公司的售电量、应收电费、实收电费、欠费等信息,详细查询所有客户的申请信息、合同、档案、电费交纳情况,对重点客户电力消费加强监控。

4、收费帐务

收费帐务的主要功能有:支持多种收费方式(坐收、走收、银行代扣、联网代收、托收5种收费方式),通过现金、支票,收取电费、费,自动进行帐务处理;电费发行后,自动形成电费应收帐;收费后,自动形成实收帐,制作打印凭证;月末自动形成会计信息,自动生成营销业务报表等。下一步与远光财务软件接口后,电费财务将更加适应现代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

5、检查稽查

用电检查稽查的主要功能有:用电检查稽查计划管理;客户设备管理;用电客户工程管理;违章窃电、违约用电处理;客户停送电联系人管理;双电源管理;用电检查档案管理;客户运行管理;进网作业、施工资质管理等。

通过系统监督电价执行情况、新装、增容及变更用电等业务流程的处理时间,进行统计,并检查出超时限的流程、工作段、责任人,进行相应处理,进一步强化监督职能。

6、线损管理

线损管理主要功能有:基础资料管理、数据采集、线损关系注册、线损统计分析、输配电设备损耗统计、业务规则、关口点计量管理、电量平衡、线损异常分析、传递、降损效益分析、线损比较分析、线损报表、查询等。覆盖了所有涉及线损统计、分析的内容。

7、客户服务

客户服务主要功能有:为客户提供了电话、语音、传真、Internet、短信等多种服务手段,实现95598服务电话、咨询、查询、报装、报修、投诉、举报、限电信息,停电信息、公共信息查询、电力法规、政策宣传、用电常识介绍等。

8、银电联网

主要功能有现金交费、储蓄付费、对帐管理等。可以区分普通用户、预付费用户,进行电费查询、电费清单打印、批量代扣,实现当日交费对帐、发票使用记录对帐等业务。

目前该公司与工行的银电联网系统已投入运行,实现了电量电费信息的网上实时传递、银行代收电费、电费异地缴纳及银行的电子对帐等功能,极大地方便了客户缴费。营销自动化系统与农业银行的联网接口正在开发,与建设银行的联网接口已基本具备条件。

三、系统运行效果

该公司通过多年持续的营销自动化系统建设,积累了宝贵的建设经验和人才优势,形成独具特色的“晋城模式”。坚强的硬件装备、优越网络环境和精干的专业技术队伍,有力地支撑了公司营销技术创新,大大加速了营销业务管理创新进程。主要表现在七个方面:

1、营销管理技术装备创新

在营销自动化系统建设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原有的营销技术装备:负荷管理系统、远程预付费系统。关口电量采集系统、低压抄表系统、电费核算系统等基础装备,发挥其原始数据全、覆盖范围广泛的优势,(负荷管理系统全市电网覆盖面达到75%,远程预付费系统大客户覆盖面积超过90%,地对县关口点采集范围覆盖面95%,一户一表终端客户达到20000户,新增客户进入营销自动化系统的比例100%)结合营销自动化系统的高端配置,(服务器采用IBM小型机双机热备,业务终端配备Windows终端,营销数据通过基于光纤的网络无障碍传输)用新系统的强大数据处理功能,对基础资料进行兼容、整合、分析、处理,达到现有营销装备兼容并蓄,既避免用新弃旧造成的浪费,又实现了营销管理资源的有效整合。实现营销管理装备创新,成为全省营销装备比较先进的地区之一。

2、营销管理高层软件应用创新

以往的营销管理软件多是Windows单机版本,有些甚至是DOS的低级版本,远远落伍于时代;而新的营销自动化系统软件采用基于网络服务器的高级版本,三层架构的设计理念,是当今最先进的高层应用软件,与以往的软件系统不可同日而语。营销自动化系统运行后,与以往系统的不同之处在于:①系统软件登陆自动同步更新,维护简便;②专业沟通由工作信息流传递来实现,避免了人工干扰,系统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快速、准确、安全、闭环,全程信息一致,不会发生信息传递误差;③流程记录清晰完整;④系统提醒监督到位。通过系统软件创新,所有使用单位均采用同一套程序、同一套数据、同一套流程,实现“软件平台统一,系统功能设置数据代码格式统一”之目的。

以上两项技术创新成果是下面五项管理创新的基础与技术支撑。

3、营销管理机构创新

在手工管理时期,各单位营销机构各具“特色”,由于本系统是以地市集中,采用“五统一”模式,所以规范各单位营销机构、岗位设置和业务流程成为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的前提和组织措施,为此,公司以泽电人字[2004]36号文下发了《关于规范市场营销机构及岗位设置的通知》,对营销管理机构设置、岗位标准统一规范,①确定了支公司用电所的机构和岗位设置;②明确了客户服务中心和营业站的前台岗位配置;③成立了以支公司单位的“帐务中心”,负责支公司的电费帐务处理,所有在支公司立户的用电客户分户明细帐全部自动生成。同时在分公司级设立帐务监管中心,负责对支公司的电费帐务进行统一监督和管理。帐务中心的成立,取消营业所的收费账户,使原来手工记帐无法明细到具体收费项目的情况根本改变。可以及时反映用电客户、基层单位的交费、欠费情况及整体回收率,加快电费资金的流动,有效地避免欠费,降低了企业经营风险。④调整了计量中心职能,实现校验与安装分离;⑤增设稽查检查中心,进一步加大了监督管理力度。通过机构创新,实现电力营销“管理模式统一”之目的。

4、营销管理制度标准创新

营销自动化系统的使用不仅改变了原有的营销操作方式,也使以前的一些管理制度、工作标准出现了不适应。该公司结合ISO9000贯标工作和流程优化,对所有营销管理业务进行细致深刻的梳理,在规范营销岗位设置的基础上,制定营销自动化系统管理办法和工作标准,编制了16种管理办法。42种工作标准,通过贯标和业务流程梳理,优化业务流程,精简业务环节,明确了岗位职责,流程时限。通过营销管理制度标准创新,实现营销自动化系统“工作标准统一”之目的。

5、营销业务操作规范创新

原来该公司使用着三个版本的单机版电费核算软件,每个版本的电费算法都不相同,致使相同类型的客户在不同的支公司出现不同的核算结果,在客户法律意识提高的今天,隐藏着巨大的经营风险。而新的营销自动化系统在电费核算功能方面,采用统一的算法、统一的变电器损耗,计算更加准确,彻底杜绝了同一客户可能出现两种不同的核算结果的现象。截至7月底,该公司所有营销部门统一使用本系统,规范了各单位的营销业务行为,避免了过去多种系统造成的信息不一现象。目前系统已经正常运行7个月,运行效果良好。通过业务规范创新,实现了“营销业务流程统一”之目的。

6、营销自动化系统应用创新

功能涵盖广泛,营销管理水平显著提升。以往的营销系统只是部分营销业务的实现,或是若干个相互独立的系统,信息各自为政,数据出处不一,资源共享困难,给日常管理造成很大不便。现在运行的营销自动化系统功能包含了从业务扩充开始到、电费回收、用电监督的营销全过程业务,同时兼具客户服务的咨询查询、投诉举报、客户回访等功能。我们拓展的工商银行代收电费功能,方便了客户,提高服务质量。通过流程重组,使业务功能覆盖营销管理的四个层面(客户服务层、营销业务层、质量监督层、分析决策层)。实现了信息的一口维护,无障碍共享,保证了信息的安全、快捷、准确,为经营分析和管理带来了极大便利。

网络延伸三层,营销数据更加真实准确。营销管理的最基层单位是营业站和供电所,只有把他们的营销业务全部纳入营销自动化系统规范管理,将每个用户的电费等信息清晰记录在系统中,才能真实掌握客户的实际情况,以便分析客户下一步需求,为经营管理提供准确依据。我们利用公司已有的光纤资源优势,进一步将网络延伸至了全部营业站和大部分供电所,形成了分公司、支公司、营业站(供电所)三层管理模式。目前已在所有营业站和部分供电所安装使用了营销自动化系统。系统的实施,使得营销数据更加真实准确,实现了内部业务过程流转和服务的透明化,方便了对各层次营销工作的监督。从而实现“优化重组业务流程,创新服务方式,强化监督能力,提高企业决策和管理水平”之目的。

管理创新范文篇3

确立校长是学校德育工作第一责任人,强化学校德育工作在整个学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落实各个领导、各个部门在德育工作中的责任,形成校长、德育副校长、少先队辅导员、各年组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协调解决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问题,具体抓落实工作。学校德育工作以少先队为依托,以班级为实施单位,班主任是班级德育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形成各任课教师配合,各部门协调的工作机制,为了实现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明确各自的责任,建立多项相应的制度作为保障,改进对学校、对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办法。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管理,需要有一个健全的组织机构。从校长到班级,形成一种垂直的联系,并沟通教导处、总务处之间的横向联系,使学校的德育工作从组织系统方面做到了上下左右联系密切,指挥灵活,步调一致,信息畅通,充分发挥德育管理的效能,保证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

二、明确责任,调动每位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

发挥德育组织作用必须明确学校各类人员德育工作职责,调动广大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使德育工作落实。要调动全校教职工的积极性。以提高学校全员德育能力为核心,以班主任队伍建设为重点,继续加强学校德育队伍建设。对班主任工作出色的同志在评先、评职、晋级等方面优先,大大调动了班主任的积极性,使我校班主任队伍稳定。学科教师是不容忽视的德育工作者,学校提出要在学科教学中以知识为载体渗透德育。各学科德育以知识为载体,能实现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效果。为此,学校制定了科任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以及配合班主任抓好班级工作的具体要求,并对他们的工作制订了奖励机制,同时也把他们此项工作的好坏纳入每学年的考核中。

三、积极开展"四风"建设工作,强化育人功能

实施"四风"的关键是教师,课堂教学是实施"四风"的主渠道。拥有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珍爱生命、懂得生存技能、热爱生活的教师,才能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意义、主动去学习生存的本领、体会生活的价值,因此,抓好德育课程(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学科渗透德育工作。开发校本补充教材,切实加强学科德育渗透工作。如今学校已结合实际,将"四风"教育实施方案,归入学校工作计划,为以后"四风"的全面推行积累丰富的、有效的经验。并进一步完善《东辽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评价标准》,继续做好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指导与测评工作。做好《东辽德育之窗》简报稿件的征集和发行工作。高质量,高效率地宣传全校在"四风"建设中的好作法、好典型,加大德育工作宣传力度。

四、拓宽德育工作范围,充分挖掘德育资源

管理创新范文篇4

关键词:房地产;管理;创新;探究

随着生活水平的渐渐提升,楼房已经成为一大必需品,加上人们对房价关注度的不断提升,这使得房地产行业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然而,现代房地产的管理方面依然存有部分问题与不足。要想房地产行业在现代市场竞争中取得长远发展,那么房地产管理就需要进行创新、改革,这样才能跟上社会发展、进步的速度。

1房地产管理创新的涵义

房地产管理不但能够完成先前制定目标、方案,还能够通过多方面的检查和完善,促使现代房地产行业向更为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然而,随着房地产市场逐渐的复杂化,单靠管理是远远不够了,还应该在其中加入创新的元素,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和社会的发展。创新指的是利用全新的方法或者引用特别的手段来开展房地产管理工作。引入新的方法、手段来解决旧问题,将人们的创新力、创新思维等充分调动起来,从而促使房地产管理以及房地产两者获得更好的发展。而要想做好房地产管理创新工作,就需要充分考虑到以下三大方面,分别是:管理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以及城市发展模式上的创新。这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思想和行动上的创新都是极为重要的,所以三者缺一不可。

2房地产管理创新的重要性

首先,虽说与先前相比,房地产管理获得了不小的进步和发展,但随着现代房地产行业热度的不断提高,其中管理方面方面也渐渐暴露出一些不足之处,这切实对房地产的发展造成了影响。所以,要想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不受影响和冲击,就必须重视创新一举,应用先进、科学的管理理念与方法,为现代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其次,由于现代房地产市场逐渐趋向集中化,所以导致房地产项目开发成本大幅度上升,进而大大降低了现代房地产的经济效益。这就需要房地产管理部门重视项目开发管理工作,并充分利用管理创新来减少项目开发成本,提升房地产的经济效益。最后,房地产管理创新并非指某一职员或者领导开展创新工作,应该动员起房地产行业中各大组成部分共同参与。比如,企业可以激励管理人员积极创新、鼓励职员提升效率等。开展类似的管理活动,不但可以充分提高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还有助于推动整个房地产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房地产管理创新具有重大意义,相关的管理部门和人员应当加以重视。

3房地产管理创新实践

3.1管理模式创新

管理模式创新的意义是重大的,因为它绝对是开展房地产管理创新的首要任务,同时它也是推动房地产更好、更快发展的基本要素。所以,在进行房地产管理模式创新的时候,必须要用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马虎不得。这就要求房地产行业应当充分调动知识管理用以提升管理模式的创新力。比如,在进行管理模式创新,可以适当建立激励制度。具体来说就是将房地产的发展与企业职员的利益联系起来,这样不但可以充分调动企业各职员的参与度和积极度,还可以有效推动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另外,也可以建立有关的奖惩制度,对于管理创新工作有突出贡献的人员或部门给予一定的奖励,以鼓励企业人员对管理创新加以关注,从而有利于房地产管理创新工作的顺利开展。

3.2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人才是21世纪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也更加注重人才的培养。在房地产行业中,要想适应市场、社会的发展,就应当也重视行业人才的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但能为企业自身带来技术支持,还将提高房地产行业整体的发展水平。这要求房地产企业应当建立起科学、完善的人才培养管理体系,并明确培养内容及方案,使培训人员所学的内容可以应用到真实的工作中。首先,需要制定有效的培训管理机制,把有关的培训内容、知识细节化,以将培训的效率以及效果放到最大化。其次,由于近些年来许多非房地产专业的人员涌入,导致房地产行业人员水准参差不齐,所以在进行人才培训时,应当针对专业不同的人员提供不同的培养计划。最后,“终身学习”是新世纪的一大口号,房地产行业应当定期组织人才培养活动,不断致力于提升企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为房地产行业提供人才、技术上的有力支持。

3.3城市发展模式的创新

现代城市的飞速发展离不开房地产行业的大力支持,而房地产行业的繁荣发展也紧紧依靠着城市的发展,两者间的联系和发展是密不可分的。随着现代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对于居住环境所提出的要求也有所增加。这无疑给房地产开发提出了更多标准和要求,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必须与城市的发展相协调,与当地的生态环境相协调。在这一前提下,房地产行业要注重城市发展模式的创新,积极与当地的政府部门相配合,摸索出合适的管理方法。当然,现代各大行业要想获得长足性的发展,就必须贴合“可持续发展道路”这一标准,所以在城市发展模式的创新中,也应当将房地产行业引入可持续发展的行列中,以推动本身的经济发展。

4结束语

由于房地产管理水平的滞后,限制了现代房地产行业的发展速度,因此提出了房地产管理创新这一大理念。文章首先解释了房地产管理创新所代表的涵义,接着阐述了现代房地产管理创新的重要性,最后提出了房地产管理的三点创新实践内容。希望文章相关论述能供众多房地产管理人员参考,并为推动我国现代房地产行业健康、稳定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房丽 梁丽 单位:日照市国土资源局

参考文献:

[1]宋连霞,程浩岩,杨先花.创新房地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机制[J].中国房地产,2015,(9):3-13.

管理创新范文篇5

【关键词】医院医院管理管理创新

医院管理创新是新一轮医院改革及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保证,医院管理大胆地进行管理创新,是当前医院必须解决的新课题。在实践中,无论是医院知识创新还是医院技术创新都需要经过医院职能逐步实现及多个环节的执行,这就需要医院管理者应用管理创新来作最后的协调和安排。笔者结合医院工作实际,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医院管理创新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完善,医疗市场已由卖方市场转变成买方市场,医院在观念转换的痛变中,面临生存的考验,也面临着发展的机遇。目前医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其经营活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医疗需求严重不相符合,因而管理创新是医院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客观需要。一个医院如果没有经营创新意识、创新的战略及措施,就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难以实现社会主义医院的基本功能。

二、医院管理创新的思路

创新思路源于创新的目标,医院管理创新的目标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技术领先、优质服务,也就是为群众提供优质房效、经济、文明、便捷的医疗服务。欲实现此目标,医院管理创新的思路可从以下工作着手:

1、“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人力资源是世间最宝贵的资源,市场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优秀人才的数量与质量对医院的发展起着至关重大的作用。“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体现在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营造适合人才成长与发展的氛围,以事就人,人尽其才,使组织的成长配合个人能力的发展,让组织目标与个人的目标有机地统一,激励人才最大限度地发挥潜力,实现自我价值,同时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资,鼓励、奖励优秀人才在新的学术领域进行探索。

2、医院管理体制的创新。首先将医院内部机构设置权下放,不要求上下对口,应以保证中心工作为前提,减少层次、精简机构。其次将中层干部任免、考核权交给医院,重点考核院级领导班子,班子的好坏关键在“班长”,因此应重点管好“班长”。第三对工资、奖励进行总额控制,使医院有权进行工资奖励,充分调动医院员工的积极性。

3、引入现代市场营销观念。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观念,以病人的需求为标准,简化就医流程,降低医疗成本,改善就医环境;建立长期利润观念;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走质量效益型发展的道路;适应环境、发挥优势结合与整体市场的整合营销观念;不断完善医疗市场观念;通过扩大对外宣传、开展义诊咨询活动、开设健康课堂等形式畅通传播渠道,有效扩大潜在的医疗市场。

4、品牌战略优势。品牌可为医院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效益,为保护并不断扩大医院品牌的感召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人新我精”。建立高起点、上规模的诊疗中心,形成更多的重点学科,同时注意发展重点学科的特色专业,全面提升医院的综合实力,使医院品牌更具社会效能。

5、重视医院文化建设。管理是一种文化。以现代企业文化为参照,营建医院文化,提倡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团队精神的结合,建立医院整体利益至高无上的信念,将医院精神融汇于医院整体形象设计中。同时注意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医务人员的创新潜力、热情并付诸行动,这将极大推动医院医疗技术的发展。

6、加强对医疗风险的防范。医疗卫生事业是个高科技、高风险的行业。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及疾病谱和病种的改变,人们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医疗风险呈现新的态势。防范要以预防为主,同时完善内外制约机制。

7、法律、法规、政策管理的创新:针对医疗纠纷上升趋势和医疗事故赔偿给医院带来的经济上的损失,考虑医务工作属高风险职业,应健全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建立医疗事故鉴定仲裁委员会,并将其法治化。另外应考虑设立强制性医疗责任保险。这些既有利于医疗事故的妥善处理,维护病人和医护人员的合法权益,也有利于医院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创新。应设立医院管理专业技术职称,这是多年来的一大空白,急需填补,减少管理者与临床争职称的现象,使管理者全身心地专务管理工作,防止“身在首营心在汉”。

8、用人用工方面的创新。这是制约医院发展的根本问题,用人没有自主权,想要的人才进不来,不想要的硬向里进,尤其近年来医院效益比较好,一些人蜂拥而至,结果是干事的人少,吃饭的人多,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如果经营管理跟不上,随着医疗市场的竟争日益激烈,医院就有可能面临着破产。因此,在中央政策范围内,要积极探索医院内部用人用工机制的改革,按照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实行全员合同聘任制,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环境。同时,不惜花重金引进一批医院有用的人才,为他们提供最好的工作环境和创业平台,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薪水留人。卫生行政部门保留医院编制管理权,将人员的录用、调进、调出权交给医院,使医院能够根据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科学安排人员进出。一般来说,二级医院应大胆高薪引进博士生、硕士生和部分有业务专长的医学骨干力量,有计划的敞开引进正规院校医学专业大本毕业生,根据需要慎重选择医学院校大专毕业生,严格控制非正规院校医学生和非医学生的进入。

三、医院管理创新可能带来的问题及对策

医院管理创新难免与目的理念、机制、模式产生矛盾。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就业观,如低工资槁就业与高效低耗的冲突,以及垄断思想与服务意识的冲突将浮出水面。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但只要我们把握好医院管理创新的原则,建立健全医院管理创新机制,问题是可以得到妥善解决的。

1、合理设置医院组织机构。医院的组织机构是发挥医院管理功能,达到管理目标的工具。医院机构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管理效率。医院的机构设置管理,不能简单地停留在机构设置增加和撤并上,而应向科学化、正规化、规范化的目标改进。因此,在医疗改革深入发展和医疗服务市场激烈竞争的今天,要重视对机构设置的原理和原则的研究,要科学、规范地根据医院工作的需要合理设置机构,减少层次,适当加强调节、监督、信息部门,充分发挥其工作效能,增强对医院的调节、控制能力,以提高医院工作效率。

2、合理定编,竞争上岗。必须科学合理地定编、量化工作指标,做到岗位有人,人有指标。在合理定编的基础上,引入竞争机制,激发个人才能的发挥,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做到人人有责任、有目标、有压力、有希望。

3、科学量化指标。改革分配制度关系到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按劳分配虽是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基本原则,但在计划经济时代,奖金制形式单一,过多强调补助的性质,人人抱着一个铁饭碗,极少数医师为了经济利益,干起了第二职业,有的甚至违背职业道德,拿药品回扣,收受红包,等等。因此,分配制度不改革,医院其他改革就难以进行。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科学的、合理的量化考评体系和配套措施,按不同专业、不同技术岗位制定工作数量和工作质量标准。这样既5、转变服务理念,强化全体员工的市场服务意识从病人求医转变成医患双求。如今医院经营管理再不能停留在“等、靠、要”上,不要期望政府投入,向政府伸手也没有用。

4、医院一切工作围绕病人,为了病人的一切医疗运行。医疗、保健、管理、后勤保障都要强化服务理念。将院内服务作为医院内部市场,院外服务作为医院外部的服务市场,全体员工确立市场服务意识,才能把医疗服务市场做好、做强、做大、做优,才能使计划经济下的被动医疗服务,即病人求医现象得到“改头换面”,让每个门诊、住院病人满意而归才能培养忠实的顾客,增加服务信誉感召力。强化员工的市场服务意识,必须进行市场营销培训、危机感教育、医护人员价值取向等观念更新,从而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医院生存发展“千斤重担大家挑”目标一致、协力同心才能最终赢得医疗服务市场。

总之,创新是时代的精髓,是民族的灵魂,作为一名医院管理者,他的创新既来源于学习新知,更重要是来源于医院管理的实践。只有在不倦的学习中,不断升华自己的管理创新思维,才能保证医院可持续发展,才能使你在管理工作中少失误、少走弯路,以实现预期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易学明.拓展医院发展思路建设创新型医院[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6,13:5-7.

2、岳增文.论医院管理创新[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3、朱锡光孙梯业颜伟等.新世纪医院管理创新的思路[J].西南国防医药,2006,16(4):427-428.[4]刘伦.医院管理创新全功略[J].中国卫生产业,2005(5):82-84.

5、王小才.注重医院管理创新,促进医院健康发展[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7,15(1):20-23.

6、刘文华.管理刨新促进医院全面发展[J].中国医院,2006,10(9):41-43.

7、马中立邹志康.加强医院法制建设的思考[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22(11):14-15.

管理创新范文篇6

一、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管理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内在要求随着创新型社会口号的提出,是国家对于企业创新行为的鼓励。对于企业来说,粗放式的生产经营已经不能够使企业突破自身的发展瓶颈,需要企业积极创新,以科技人才为支撑,以创新为重点,把企业塑造成知识密集型、人才密集型综合体,管理创新将会开创企业的新的管理模式,从而为企业的生产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与支撑。(三)管理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大胆创新,及时调整企业的发展战略,管理创新能够提高企业应对市场突变的能力,保持企业良好的发展环境,使企业能够与时俱进以及追求最大化的企业经济效益。

二、管理创新的有效策略

(一)建立有利于管理创新的组织结构应对市场竞争的压力以及复杂激烈的市场环境,增强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企业组织结构的优化,势必会对企业管理创新的实施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企业的组织结构在于小型化在于精,即对企业化大为小,合理地把大企业划分为小公司,鼓励小公司积极进行创新,从而能够摆脱臃肿的大企业管理结构,能够提高创新措施的落实能力,有效地进行管理创新的探索,如果企业建立起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不断增加企业的管理层次,随着企业经营管理的扩大,企业的管理会呈现官僚式的低效率现象,不利于企业管理创新活动的展开。另外,要建立柔性化的组织结构,在复杂的条件下显示企业的良好适应能力,对于外部环境的变化能够敏感迅速的做出反应。在强调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企业要优化组织结构,以组织结构的改变促进管理创新,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二)构建管理创新的奖励机制促进管理创新的展开,需要构建合理的奖励机制,充分刺激企业员工的创新积极性,提高企业员工的创新热情。企业如果仅仅依靠企业管理层的力量,很难使企业保持管理创新的动力,在企业内部中也不容易展开管理创新。依靠单纯的企业上级对下级的管理很难发挥企业员工的个人潜力,因此,要构建企业的奖励新机制,充分挖掘员工的创新能力,企业管理者需要真正把创新的权利交付给员工,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并以优厚的奖励额度保持员工的创新热情,从而增强员工的创新自主性。(三)以制度创新带动管理创新企业制度一般表现出三种基本功能:协调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协调功能指的是利用制度安排,使各类参与者在企业经营的不同时期朝着共同的方向努力,使不同贡献形成有利于实现企业最高目标的合力功能;导向功能指的是企业制度指引企业经营方向的选择、引导稀缺资源的配置和使用功能;激励功能指的是企业制度诱导各类参与者提供符合企业要求的贡献功能。企业的制度是在不断地创新过程中逐渐完善起来,这样保障了企业管理的有效进行,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保障企业管理能够具有规范性、稳定性以及科学性,规范实施管理制度,没有制度的创新,企业的其他管理活动就失去了保障以及稳定的基础,其他的创新需要制度创新的支撑。(四)观念创新引领管理创新管理创新的源头在于观念创新。管理创新的前提是对本企业的现状及其竞争形势有个相对清醒的认识,在我国的很多企业中,一些高层领导对于社会快速发展的严峻挑战,严重缺乏危机意识,这就导致管理意识和创新意识被忽略。企业的管理人员往往缺乏必要的培训教育,导致缺乏对新理论、新方法的理解,这就严重束缚了企业的观念创新。当然观念创新不仅仅指的是领导的创新,还要求每位员工有创新意识。观念创新需要企业从领导到员工能够跟上时展的主流思想,能够消化吸收当前企业管理的不断发展的新理念,从而根据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理论指导实践,积极进行管理工作上的革新,完善管理制度,弥补管理中存在的缺陷,这样才能以观念创新引领企业的管理创新。

作者:刘莹莹单位:河北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管理创新范文篇7

针对产权制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必须把改革同管理创新结合起来。所谓管理创新,就是指企业领导者用新思想、新方法、新方式,对生产要素、生产条件、生产组织等进行重新组合,以促进企业管理系统综合效能不断提高,使企业得到更大的发展。要抓好以下几个关键。

关键之一:要有新观念。这是进行管理创新的前提。同志说:“只有观念的转变,才有机制的转变,才能使企业各项工作纳入市场体制之中。”一些企业转机建制,新机制建了起来,但这并不等于反映新机制的新观念树立起来了。只有破除旧观念,才能树立新观念。作为企业领导者,必须树立五种观念:即市场观念,以人为本的观念,科技兴企的观念,以法治企的观念,崇尚创新的观念。

关键之二:要结合企业实际。供销社是市场主导型企业,面临着市场的巨大压力,同时,诸情况又是千差万别的,因此,在改革和创新上必须因地制宜,因企施策,只有这样,改革和创新的思路才符合企业实际,都会取得预期的效果。

关键之三:要利用现代科技成果。企业的改革和管理创新,很多来源于企业领导者抓住新技术进行管理创新,管理的发展同现代科学成果密不可分。机制转换与科学管理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纵向发展与横向联合相互交叉渗透的趋势,有的企业在人事管理中应用心理学知识,改善职工的工作环境,指导职工的培训,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使企业受益匪浅。有的企业应用现场管理的方法,奠定了企业管理的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系统论、信息论在经营管理中越来越显示出其价值,计算机也为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利工具。同时,根据科学管理过分强调理性管理,不重视人的社会需求、精神需求,许多企业缺乏凝聚力,甚至出现了产业对抗的情况。在这种形势下,一些企业的管理者把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运用于企业管理领域,研究职工的各种需求,特别是职工之间、职工与企业之间的关系,研究这些因素与企业目标的关系,并据此改进管理方式,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还有现在风行世界的网络技术等,都为企业的管理提供了新的手段,有力地提高了企业的综合管理效能。

关键之四:要持续创新。保持成果需要持续创新。如果不持续创新,成果就会逐渐消失,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断创造新的成果。

管理创新范文篇8

管理创新是指为了更有效地运用资源以实现目标而进行的创新活动或过程。管理创新贯穿于管理全过程,通过对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职能的创新,推动着管理向更有效地运用资源的方向前进。经过归纳总结,笔者认为管理创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观念的创新。创新需要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思想的创新首当其冲。思想上的创新分很多种,比如“无为管理”的管理理念,推荐人人都是管理者,都是重大决策的参与者。这意味企业的领导已为集体智慧的网络终端,使员工获得更多的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

2.企业文化的创新。培育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就是一种创新。当今时代是一个注重发掘人内在潜力和积极性的时代,偏重于人的作用和价值的实现,使得员工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高的发展空间。

3.管理组织的创新。这部分也是管理创新的重点研究对象,具体企业制度、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三方面的内容。一个企业是否可生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建立与完善企业制度,是否实行了制度化管理,是否每名员工都各司其职。组织机构的创新主要是指是否针对企业本身优化了相关的组织机构,是否敏捷、灵活、快速、高效。管理制度上的创新体现在企业用工制度、薪酬制度和考核制度方面,都是直接关系企业员工切身利益的重要方面。

4.经营战略的创新。为适应当前经济环境,满足当前市场要求,企业需制定全球化的战略要求,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一是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财政金融政策与风险来配置资本;二是需要根据不同地区技术发展水平和优势来组织技术开发;三是需要根据不同地区文化背景的差异和企业需要来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

5.市场营销的创新。这里主要是指营销方式上的创新,因为产品销售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重要一环。目前来说,网络销售可能会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革命性的改变。

6.管理技术的创新。管理技术的创新实际上就是开发知识型的生产要素。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谁先技术创新、将高新技术运用到营运环节中、控制低成本、更能满足消费者需要的新产品,谁就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永葆企业旺盛的生命力。

二、管理创新的几个误区

1.误区一:创新是偶然间产生的。如果认为创新是一种偶然现象,那你就不太可能再做出积极的回应与规划。譬如,试着向世界地图投掷飞镖,经过1000次尝试后,如果恰巧在其中3枚飞镖标明的位置上发现了大油田,那么,这种“飞镖找石油”的方法是否能够取代一步一个脚印、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石油勘探呢?很显然,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2.误区二:创新源于敢吃螃蟹的人。很多人会认为,创新那是少数“敢吃螃蟹的人”干出来的,企业在他们的带动下创出一片天地。但是,现实情况下,创新者扮演的不过是“游击队员”角色,这无异于把创新当作企业危急最后关头的一根救命稻草而已。久而久之,大多数人自然而然地卸下了创新这份思想、这份任务,不会为推动创新承担应有的责任。

3.误区三:创新乃稀奇古怪的事。在大多数人们眼里,创新者就是那些脑瓜里装满奇思怪想的“异类动物”。实际上,创新来源于艰苦而扎实的工作当中,而非异想天开所能解决的事。有创造力是一件好事,但要记住,创造力并非凭空妄想,而是一种行为的综合。做好管理创新就不得不正确对待这三种误区,因为管理上的创新往往是在正确认识现有管理状况的基础上完成的,不是偶然发生的,也不是某个人的事情,更不是一件不寻常的事,是事物向前发展过程中的一件很合乎逻辑的自然之物。

三、实现管理创新的方式探析

在认清三种创新误区基础之上,我们应树立三种观点:一是创新源自人的头脑;二是人人都能创新;三是持续的创新是全面的。笔者认为,企业实现管理创新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理论。借鉴成功经验,实现企业管理思想上的创新。避免生搬硬套,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整合运用理论与经验,利用先进的管理思想对企业内部体制结构进行设计,以达到资源的最佳配置,实现经营效率最优化。

2.摒弃经验主义,建设学习型组织。生搬硬套在管理创新上是行不通的,要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自身和他人的经验进行理性思考,找出具有规律性的实质内容;然后再结合企业实际和客观环境,创造性应用,主要就可以将企业过去成功的经验转化为今天的财富,将他人成功的经验转化为自己的财富。

3.创新企业用人制度。目前,广泛采用的是完全竞争模式,即能者上,无为者下。这主要是因为,当前企业普遍面临着新老交替,那么到底什么影响竞争结构呢?这不能靠一个人的工龄来决定,应该综合多方面来考评其能力,创新竞聘方式,对企业的发展是极有益处的。

4.创新企业管理组织。一般来讲,创新企业内部管理组织机构的原则是精简高效兼顾市场导向,通过该拆分不必要的管理机构,精简臃肿的人员机构,引入例如矩阵等创新组织模式。

5.创新企业管理技术。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尤其是动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提高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例如,当前CIMS系统是建立在现代管理模式基础上的企业管理系统,是企业为实现其经营目标,而组织其资源、经营生产活动的基本框架和方式,由于其自身的先进性被广大企业采纳。但需要指出的是,虽然CIMS在过去的几年内已经取得了成功,仍有必要继续发挥它的作用并改进。

管理创新范文篇9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是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事业单位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率的必要条件。在现代事业单位的发展中,档案管理是及时、全面掌握单位整体情况的基础,是分析事业单位运行情况基础。随着现代档案管理工作理论研究及经验的丰富,事业单位必须加快档案管理的创新与改革。以此满足地区经济发展中对事业单位工作的需求,满足新时期事业单位改革后的运营管理需求。

2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创新途径

2.1以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现状及问题的掌握确定工作方向

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创新与完善中,首先需要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现状及问题进行调研与分析,以此为基础确定档案管理创新途径及内容,促进工作质量的提高。因此,事业单位应首先对自身的档案管理进行调研与分析,发现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以此为基础确定工作方向。以具有针对性对策制定与执行,保障档案管理创新途径的科学性与适用性。目前,我国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档案管理工作不重视、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现代化管理方式应用不足、档案检索及利用效率低等问题。因此,档案管理的创新途径及方向应针对档案管理现状及问题进行制定,促进事业单位档案管理能力的提升。

2.2创新档案管理制度,强化事业单位档案管理能力

针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现状及问题,事业单位需要对自身的档案管理制度进行分析与评价。针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需求及管理制度评价结论,确定档案管理制度创新方向与内容。针对事业单位档案内容及岗位机构设置情况,对档案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与改进。同时,对档案管理制度中的内容进行创新,结合数字化档案管理技术应用情况,提高事业单位档案管理能力。

2.3创新档案管理服务手段,提高事业单位档案利用率

在我国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中,档案利用率较低,影响了事业单位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质量。因此,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应注重服务手段的创新,利用事业单位内部局域网制作档案部门网页,并增强网上信息检索功能。模仿数字化图书馆的建立与运用方式,提高事业单位内部档案使用率、提高档案服务手段及服务水平。另外,事业单位档案管理部门还需要建立在线服务系统,针对现代办公自动化现状,提供在线服务功能,促进档案管理水平及服务水平的提高,促进事业单位领导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

2.4创新档案资源共享,提高档案管理服务能力

在我国事业单位的运营过程中,许多事业单位需要信息的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因此,现代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创新中还需要加强档案资源的共享。针对事业单位间的合作需求、建立联合目录及共享体系。通过联合目录方式的应用,使事业单位间能够了解相互档案资源情况。并以互联网数字化档案管理实现信息的互通,促进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服务能力的提高。

2.5创新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培训机制,提高档案管理能力

针对我国事业单位数字化档案管理需求、针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现状,我国事业单位还需要创新档案管理人员培训机制。结合事业单位信息化档案管理实施现状、结合档案管理工作时间,建立以网络培训为主、实体培训为辅的培训机制。以此为基础,实现对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及管理技能的培训,促进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水平及综合管理能力的提高。

2.6强化保密机制创新,促进事业单位档案管理能力的提升

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保密工作是档案管理的重要内容。随着数字化、现代化、信息化档案管理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面临着档案管理保密工作创新需求。根据数字化、信息化档案管理带来的安全需求,事业单位必须建立相应的保密机制。通过信息拷贝、信息传输等相关制度的建立,规范档案管理人员保密工作。同时,对数字化档案管理的计算机的使用等进行强化,避免数据库及网络安全问题带来保密问题,促进事业单位档案管理能力的提升。

3完善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创新方案评测体系,保障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创新中,必须建立创新方案评测体系。通过创新方案评测体系的建立,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途径、创新内容等进行评测分析。确保创新途径及创新内容的科学性及适用性,避免创新方案编制不合理、内容不合理等影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通过档案管理人员、档案使用人员、单位精英管理人员的参与,保障评测体系能够对创新方案进行有效评测,确保档案管理及使用目标的实现。另外,事业单位还应加强创新奖励机制的建立,以奖励刺激使基层档案管理人员能够根据自身实际工作积极发挥创新主动性,保障创新方案及创新内容符合实际需求,促进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创新能力的强化。

4结论

管理创新范文篇10

关键词:政府管理创新市场经济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普遍掀起了一场政府改革运动。政府再造、政府管理创新成为一段时期内各国政界、学界乃至社会各界所津津乐道的热门话题。与之相对应的是,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政府管理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和任务也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些为政府管理创新提供了广泛的实践和理论背景,然而我国的政府管理创新并非一帆风顺,在管理创新的重点、方向、步骤和目标的选择上,表现出敏感性和复杂性。因此,有必要对政府管理创新的原则进行分析。

一、政府管理创新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政府管理创新是指由于行政环境、行政任务的变化引起的行政职能、行政方式、行政作风、政府政策法规、行政体制等各方面的一系列新变化。从总体和一般的角度来考察,政治、经济体系的运行逻辑是,经济上的每一点相对重大的变化都可能改变政治运行状态乃至改变政治运行规则,而政治上的这种良性回应也推动着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国家主导意识形态的“与时俱进”的不断调整和改革,中国政府管理经济的模式在经历了计划经济、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历史阶段之后,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确立到完善在探索中朝着成熟的目标不断迈进。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决定了政府管理必须从传统的计划经济时期的管制运行状态中解脱出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对接,建立服务市场主体的“亲市场”的现代政府,而市场经济本身也给政府管理创新提供了压力和启发。其实,综观当前世界各主要国家的政府改革,莫不是对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回应,同时也无不广泛借鉴了市场经济的诸多原则和方法。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我国的政府管理创新同样是以市场经济的深人为逻辑起点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是建立市场制度,而政府管理创新是建立市场制度的关键。从管理创新的总体趋势来看,削弱管理职能,加强服务职能是一个大方向和总体目标。政府管理创新在于:首先,保证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我国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但是,市场机制不能自发产生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不能有效地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也不能很好地坚持为大多数人谋福利和走共同富裕之路。因此,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在市场经济中如何保证社会主义方向,这也是社会主义政府管理创新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从理论上讲,政府和市场作为两种基本的制度安排,各有利弊。“市场与政府之间的选择并非是一个在完善与不完善之间的选择,而是在不完善的程度和类型之间、在缺陷的程度和类型之间的选择。在许多情况中,它们可能仅仅是一个在不合意和无法容忍之间的选择。从实践上看,尽管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甚至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所选择的政府与市场的结合点是不同的,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史上“绝大多数成功的发展范例,不论是近期的还是历史上的,都是政府与市场形成合作关系从而纠正市场失灵而不是取代市场”[3]。基于对政府与市场二者缺陷的理性认识,理智的选择不是追求完善的市场机制或者完善的市场干预,只能是在不完善的市场和不完善的政府之间,构建一种有效的协调机制,寻求政府与市场的最佳结合点,以实现政府与市场二元机制的最优结合。

其次,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才能更好促进社会公平分配和实现政府的宏观调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沛场机制自发调节收人分配的作用是极其有限的,由于市场的作用和人们对利润的疯狂追逐,必然引起收六分配严重不公平。只有通过政府的调控作用才能维扩劳动者正当的劳动收人,规范不正当经营或过高的}!润收人,从而促进收人分配公平化。同时,市场经济旷发展,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不可避免地引起经济波动,出现周期性的衰退或高涨,甚至产生严重的经济危机。实现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国家职能一项繁重的任务,在稳定经济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建立有效的制度,引导资源配置,调整国民经济结构,可以实现经济结构的平衡和稳定金融秩序,减少资本市场过度投机,减少经济增长的不稳定因素,克服经济发展中的盲目性和不确定性。

最后,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有利于我国政府职能的实现。由于市场失灵和市场有效之间,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之间并非截然对立,并且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公、私之间的界限可能会发生变化,这就增加了界定政府职能的难度。由于我国国情的特殊性,我国政府必须把市场经济国家经过几百年建立和不断发展完善、政府分阶段完成的各种职能集中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这就决定了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的特殊性和艰巨性。这种特殊性和艰巨性要求政府一并执行和实现多重职能:(1)创造有效率的良好市场环境;(2)为市场提供必要的规则和制度框架,维护市场竞争性和规则性;(3)驾驭市场化进程,纠正市场失灵和弥补市场缺陷,着力培育市场,完善市场经济体制;(4)提高政府的有效性,加强宏观调控,适度干预经济;(5)解决计划经济时期遗留的大量问题,尤其是清除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留下的弊端;(6)解决转轨国家普遍面临的转轨性衰退问题,并促进宏观经济的增长与稳定;(7)完成十分艰巨的经济结构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任务等。

二、政府管理创新要以提高政府效能,促进社会进步和协调发展为限度

政府管理工作的核心是效率问题。行政效率是在保证政府管理活动目标方向的正确以及有益成果的前提下,行政活动的产出与投人之间的比率。各国政府改革的事实一再证明,政府管理和其他任何管理一样,都始终是以提高效率为基本诉求的。效率是现代政府管理的生命线,也是现代管理的主要目标,效率是创新的内在要求。效能是在效率既有含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引进效益“成本—收益”和“投人—产出”等分析工具而逐渐明晰的概念,它强调效率,同时也重视结果,注重绩效,以能否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求作为衡量行政效能的标志。长期以来,我国会级政府始终存在着机构臃肿、效率低下的弊端,这不右造成公共管理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也严重削弱了名级政府的公信力。一般来说,政府和市场相比,由于本身所固有的公共性以及在产权等方面的模糊性,它仄生不具备提高效能的强烈的内在需求,因而效能问匙成为各国政府面临的普遍性难题。当前西方各国的鲜府改革无不以改善效率提高效能为其目标,正是基于效率问题上的考虑,它们才广泛引进在这一问题处理得相对较好的市场经济的诸多经验和方法。毫无知问,进人经济全球化时代以后,灵敏高效的政府管理既是回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客观需要,也是判断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这就要求我国政府一方面要构筑一个分工合作、互相协调、合理布局、相互}!衡的政府管理体制,另一方面在运作时讲究“成本—收益”分析,使每一个政府部门和人员的职、责、权、利高度统一,从而达到“投人—产出”的高效。否则,一个低效的政府不仅会影响其自身的投人产出之比,而且还必然会带来其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低效,妨碍全球化关于高效利用国际社会资源,创造更多社会财富这一目标的实现。同时,行政系统的最大效率不是局部效率的最大化,而是取决于其决定各个局部组成整体效率的最大化。因此,政府管理创新必须围绕着整体效能进行。行政管理系统是一个社会有机整体,其整体与局部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局部不能脱离整体而单独存在,更不能完全离开整体联系而发挥作用,一旦整体方向失误或整合力丧失,局部就会陷人困境、混乱与内耗,必然会影响整体效率;另一方面,局部又是具有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它是整体的基础。整体的效率取决于局部的效率,如果局部处于消极、迟滞、懈怠状态,整体就会失去生机;如果局部出现与整体相分离与对立状态,整体就会发生灾难。因此,要提高行政系统的整体效率,必须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矛盾关系,这正是行政管理创新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判断政府管理创新重要性的标准,评价行政管理创新意义的尺度,不是行政系统本身的优劣,也不是行政系统整体效率的高低,更不是对某些人或社会集团带来利益的大小,而是应把着眼点放在整个社会和全体人民的整体利益和共同利益方面。不仅要看行政管理创新是否提高了行政系统的整体效率,而且更重要的要看行政管理创新是否推动了社会全面进步,是否提高了全体人民的生活质量,行政管理创新的最大价值应该是对社会大系统的积极影响。

三、政府管理创新要以保持社会稳定为限度

政府管理创新需要有一个也必须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如果没有社会的稳定,就意味着改革进程的中断,意味着改革成果的丧失。因此,如何保持管理创新中的社会稳定,是人们普遍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社会稳定不仅意味着社会各领域中各种关系的相互平衡和相互协调,还关系着人们心理的安全性。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持续稳定的发展,中国社会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实践证明,没有社会稳定,就不可能出现现代化建设的大好局面。改革和发展顺利进行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要保持社会的稳定,正如邓小平所言,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中国一定要坚持改革开放,这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希望。但是要改革,就一定要有稳定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