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用地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1 08:20:37

工业用地

工业用地范文篇1

本文作者:林康劳本信工作单位:南宁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

南宁市工业用地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包括一些产业园区中也不同程度存在此类情况。土地管理部门近期开展的土地清查结果显示,当前南宁市的土地工作正面临着建设用地迅猛增加,耕地面积急剧减少;已批用地闲置,土地资源浪费严重;土地利用粗放,集约利用效率低下等严峻问题。南宁市中心城区还存在不少工业用地性质的老厂房、老仓库等,迫切需要建立合理合法的土地用途变更机制,通过“腾笼换鸟”、“退二进三”等方式提高其利用效率。(二)淘汰型产业用地的退出机制尚未建立由于城市经济迅猛发展和产业升级快速调整的影响,产业用地的结构安排和空间分布一直处于动态发展变化过程中。各产业存在不同的寿命周期,一个符合产业升级发展方向的项目很可能在项目落地过程中已经转变成了“夕阳产业”,而南宁市在目前情况下,按程序由项目立项到投产,正常地、较快地走完各步骤,都需要一年半时间。由于对产业升级换展规律认识的困难以及产业用地批租固定年期的限制,导致目前很多工业园区的产业用地调整面临较大困境。一方面,新增建设用地日趋紧张的供给导致符合产业升级换展方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供地不足。另一方面,落后产业一旦获得土地就将长期低效占有,淘汰型产业用地的退出机制尚未建立,部分传统产业甚至还以新兴导向产业的名义获取了大量土地。如在南宁市快速环道两边的某些大规模圈地的所谓现代物流产业园区,大量占用工业用地,其实就是简单的货物堆场与停车场,土地的利用效率非常低。(三)工业用地多头管理,管理效率有待提高就当前工业用地管理的现状而言,政府的工业用地管理已经呈现出多头管理的弊端。例如,就产业用地“招拍挂”而言,整个流程从制定工业用地年度计划、确定出让地块、设定产业准入条件、用地预审、确定出让方案到最终土地出让,整个过程涉及到市区(县)两级国土资源管理局、发改委、工信委、规划局、环保局等诸多政府管理部门,各个部门存在诸如信息共享不足、沟通机制不畅等问题。工业用地各管理部门如何携手建立一个工业用地管理平台,强化各部门之间的分工与合作机制,规范办理流程,强化监督尚需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四)土地的用途限定制度没能很好地加以落实为了争取项目,一些地方和开发区故意压低招商引资门槛,或通过提供各种补贴和税费减免,竞相变相压低地价搞恶性竞争。根据南宁市现行基准地价确定原则,工业用地的基准地价只有商业用地的1/4,而实际出让价格,工业用地只有同类地段商住用地的1/5到1/10,甚至更低。在此背景下,通过协议出让方式,从政府手中获得廉价的工业用地,然后将其转为商业用地,从而获得丰厚的利益。如华南城项目的建设,名为仓贮用地,但在市场上层还叠加上了普通成套住房。20多万平方米建筑面积无法确权定性。还有一些土地使用性质为工业用地,却开办了商业用地才允许建设的汽车交易市场,并且顺利拿到产权证。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这种大型工业企业的特殊“赢利模式”,在数年间已演化成一场大规模的工业圈地运动。(五)现行工业土地使用权获取模式与工业经济发展要求存在不协调的情况按照土地储备和工业用地公开出让的有关规定,储备土地完成前期开发整理后,纳入土地供应计划,由国土资源局统一按招拍挂方式组织供地。该模式规范了土地使用权的出让程序,但与工业经济发展对土地使用的“质”与“量”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一是公开出让制度全面实施后,采用的是“先供地后项目”的模式,供而未用的现象造成了土地闲置和对有限土地资源的囤积。二是单一的“价高者得”的市场规则,有碍于工业区域产业导向的实现。开发区或工业园区按照各自的产业发展规划,对入园区的工业项目均有明确的产业导向和入园评估条件,而现实中以挂牌为主“价高者得”的市场规则,降低了项目的可控性,加大了项目的落实难度。三是招商项目不一定能够竞得土地,增加了企业投资的不确定性。与协议出让相比,工业用地公开出让特别是挂牌和拍卖,企业主将面临“三个不知道”,即不知道企业用地成本是多少,不知道能否竞得土地,不知道工程何时能开工。给地方政府定向招商项目以及有特长企业项目的引进造成困难,削弱了企业主对工业企业投资的意愿。四是公开出让程序较复杂,竞得土地时间较长。公开出让工业用地,与以前相比增加了审批环节,延长了报批材料运转时间,不利于产业配套的快速布局和完善。

南宁市工业用地管理的对策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惟有通过运用有效手段优化配置和集约化利用土地资源,才能较好解决工业用地需求增长和供给不足的矛盾。(一)采取市场经济手段,促进土地资源流转1.确立土地要素服务于企业正常经营的观念。抓工业经济就应树立以企业为中心的观念,让土地要素服务和保障好企业的正常经营。工业用地管理理念要从“卖地”向“用地”,从“开发土地”向“经营土地”转变。工业用地作为稀缺资源,应用于工业经济发展,其最终目的是通过企业的生产运营提供就业岗位、创造工业产值、缴纳税收。没有达到上述要求的即要按平均单位土地面积的效益,补偿给付相当的费用,表现为土地的租赁费。政府应采取制衡措施来避免变更土地用途的情况发生,让用地条件与工业产值,税收相衔接和挂钩,在土地的获取、持有、转让等环节来设定制约条款,这需要各部门相互协调联动,相互配合。绝不能让工业用地成为个人或企业通过低成本囤地,在没有投入或较小投入的情况下,借土地自然增值来获利的工具。2.加强土地再流转市场的建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充分运用“价格”这只无形的手,调节土地资源的供需关系,促使土地资源向效益最佳的企业流转,通过土地的高效利用来实现其应有价值。所以,在完善一次性土地出让“招拍挂”制度的同时,更应注重土地再流转市场的建设,让每一块工业用地都能“用”起来。应针对微型、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台土地租赁的制度设置和提供渠道,使投资主体多元化,低门槛,促使土地资源流转,让不断涌现的新生企业,优秀企业有地可用,满足工业发展的用地需求。3.完善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推行多元化土地租赁方式。实行多元化土地租赁制度,既可减少企业一次性交几十年地租的经济压力,降低企业的前期投资,也有利于发挥土地调控的作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防止和减少低效利用和闲置土地的产生。在制度设定上,可选择部分土地由过去的一次性出让,变为长期可控的租赁方式,针对行业分类及企业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按年度收取土地租赁费。租赁费用根据上年度工业经济的统计数据科学合理地进行确定,主要依据就是当地所处行业的单位土地面积年均产出比值。租赁土地的企业与政府订立合同确立长期土地租赁关系,自行建设发展,按期缴费,如拖欠即收回土地。此方法有多种好处,更适合企业的生存周期特点,低成本取得,持续性、递增性、可控性付费,产业淘汰即退出土地,而政府(或工业园区管委会)作为土地权益人不变,园区开发及产业布局可控,利于长远规划和发展;同时,此模式更适应中小企业特点,利于企业创业和发展,土地上的固定资产可附带评估转让使用,使企业投入可延续积累,企业进出有序,土地流转畅顺。(二)发挥税收杠杆作用,理顺关系,促进土地高效利用现阶段,我国土地的取得、持有、出让三个环节均有税赋,但都非常低,不足以促使企业高效合理用地,而主观上想坐等土地自然增值收益。同时,一些企业钻制度空子,打擦边球,利用《公司法》的企业运行制度设定,通过股权转让的方式规避土地使用权转让税费已经是业内公开的秘密。可见,我国税法的总体状况与土地市场的发展要求显得很不适应,已不能发挥税收应有的调节功能,建立健全我国土地税立法已势在必行。另外,土地还直接影响着中央与地方的财税关系,应将土地增值税税率交与地方自行设定,土地收益的平衡由地方政府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来自行决定。这样有利于平衡中央与地方的财税关系,使地方政府更着眼土地的长期收益,避免盲目扩张的冲动。(三)中心城区“退二进三”,减轻中心城区的用地压力随着南宁市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持续发展,市区相对而言工业基础较强、配套要素齐全、劳动力丰富、交通便捷,但这也进一步加剧了工业在城区集中的速度和程度。工业和居住混合的情况,带来了对土地需求的持续增加,也导致了地价大幅上扬。随着地价的不断飙升,工业成本也不断增加。因此,严格控制工业在中心城区的集中,将工业向周边县份疏散,已成为南宁市土地利用规划当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心城区在加快“退二”的同时,要积极盘活原有厂区土地,加强“进三”工作,即加强城区内老旧厂房的商业性开发,或改造为工业设计厂房,发挥闲置工业土地的作用,并且以商业开发收益反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使工业用地开发保持良性发展。(四)坚持高效用地原则,严把各项关键性约束指标一是坚持节约使用原则,牢固树立节约土地、节约耕地的国策意识,为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以及国家粮食安全做出应有贡献。二是坚持集约利用原则,按照功能分区设置工业集中区或工业园区,入住园区的企业也要尽量少用土地,努力提高容积率,修建标准多层厂房,并通过强制性规定和鼓励性政策,积极引导企业入驻标准厂房。三是坚持优化配置原则,入驻园区的企业要符合产业政策和行业分类,提高科技含量,并且通过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共享,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四是新增工业用地,必须同时满足国土发[2008]24号规定的五项控制指标,不达标者一律不得供地,若不合指标要求,即使取得了用地权,也要作出相应的处罚。(五)挖掘现有工业用地潜力,缓解了土地一级供应的压力一是对现有工业用地,提高容积率。对企业提高容积率,不增收土地价款,免收城市建设配套费。新增在原厂区建筑面积高于容积率控制部分不增收土地价款。工业生产型企业允许整体转让土地和房产。充分利用地上空间,积极推行标准厂房建设,对行业无特殊要求的应建4层及以上多层厂房。另外同时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缩短工艺流程,节约使用土地。二是对新入驻企业,提高入驻门槛,力求打造企业品牌。三是对企业征而未用的闲置土地,强制收回;对低效利用的土地,依托土地整理项目,按照“立足市情,着眼长远,科学合理,整理与开发并重”的原则,精心组织,科学管理,规范操作,重新打造土地,实行土地增量增值。(六)保障失地农民权益,促进土地征收工作良性发展要从四个方面加强失地农民权益的保障:一是住房安置,即选一部分好地段好地块修建失地农民商住楼,一楼作门市或发租,二楼作住房,解决失地农民的住房问题和经济来源。二是落实社保,即严格按照国家、省、市、县文件精神,对失地农民,做到应保尽保。三是合同用工,即对失地农民进行就业、创业培训,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到企业用工,切实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四是补偿入股,即鼓励失地农民用土地补偿金到效益好的企业入股,享受固定分红,实现企业、失地农民双赢。解决工业经济发展与土地要素制约的矛盾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必须要从完善土地供应政策、规范制度设计着手,进一步优化和细化工业用地使用的全过程,促进工业用地由粗放型用地向集约型用地转变、由宽松优惠供地向从严从紧供地转变,只有这样保证工业用地发挥最佳效益。

工业用地范文篇2

一、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范围

自国务院国发〔2006〕31号文件之日(即2006年9月6日)起,我县所有工业项目用地一律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

二、全面落实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的各项规定

(一)严格工业用地供应政策。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按照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和优化产业布局的原则,切实保障对推进我县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具有重大作用的工业项目用地需求。对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的工业用地,各级政府和各部门不得违反规定干预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禁止用行政手段指定供地对象、供地位置、供地面积、供地用途、供地方式和供地价格等。

(二)严格执行工业用地出让最低限价标准。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起始价应依据土地估价结果、产业政策及土地市场情况等确定,目前不得低于《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标准》;在《浙江省工业用地出让最低限价标准》出台后,按其规定的标准执行。禁止以财政补贴、返还、减免或变相减免土地出让金等形式低价出让土地。

(三)实行工业用地净地出让制度。工业用地报批前,由县发改局负责项目用地备案;涉及到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土地利用规划局部调整(需作规划调整的项目用地)、拆迁安置由县国土局负责;土地征收政策处理、补偿费发放由被征地单位的所在乡(镇)人民政府负责;项目用地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土地勘测矿产资源分布调查、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地块的场地平整、相关基础设施配套等前期工作由县经贸局、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组织实施并负责联系落实;项目用地规划、选址意见书由县建设局负责;林地审批由县林业局负责。对不具备净地出让条件的地块,不得出让供地。项目的前期经费从县财政土地出让金专户列支。

(四)编制工业用地年度供应计划。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经贸局、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应在每年的第四季度向县国土局提出下一年度工业用地出让需求。县国土局应在每年的第一季度会同县发改、经贸、建设(规划)、环保、水利、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等部门及各乡(镇)人民政府,依据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国家产业政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城市建设规划、环境保护要求、水土保护要求和土地市场供求状况等,编制工业用地年度供应计划,报县政府批准,并报市国土局备案,同时抄送相关部门。工业用地年度供应计划在执行过程中可作适当调整。

(五)分阶段落实具体工业用地供应计划。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经贸局、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应根据县政府批准的工业用地年度供应计划,分阶段分批次将工业用地年度供应计划细化落实到区位、地段、地块,并明确相应的工业产业结构、产业类型、投入产出标准、规划控制及环保等指标,编制具体工业用地供应计划报县国土局审核。

(六)规范工业用地公开出让程序。

1.制订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方案和规划设计条件方案。由县国土局依据具体工业用地供应计划,会同乡(镇)人民政府、县建设局、县经贸局、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县招投标中心拟订具体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方案;由县建设局(规划)拟定具体工业用地规划设计条件方案。同时,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方案和规划设计条件方案要按照有关规定报经有权批准的人民政府批准(经批准的方案可作为具体工业项目用地预审文件)。

2.编制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文件。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方案和规划设计条件方案依法报经批准后,由县国土局组织编制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文件。

3.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公告。县国土局应将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公告通过电视、报纸、政府门户网站等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并接受用地意向者的用地申请和投标或竞买人的报名。出让公告应当至少在招标拍卖挂牌活动开始前20日。

4.竞买人或投标人资格审查。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经贸局、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县招投标中心应协助县国土局做好竞买人或投标人资格条件的审查。对不符合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文件规定竞买资格的,一律作为无效用地申请,申请人不得参加招标拍卖挂牌活动;对符合规定条件的,确认其竞买或投标资格,并通知其参加招标拍卖挂牌活动。

5.组织实施具体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活动。县国土局会同相关部门按照《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国土资源部11号令)及《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范》(试行)规定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实施具体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活动,与竞得人签订《成交确认书》或向中标人发出《中标通知书》,并按规定的时限与用地者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和《补充协议》。

6.办理具体工业项目立项、规划、环保、水保等报批手续。用地者凭土地出让方案批准文件、《成交确认书》或《中标通知书》、《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等资料,根据审批权限到相关部门办理工业用地项目的计划立项或核准、规划许可、环保、水保等报批手续。

7.办理供地及土地使用权登记手续。用地者按照《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和《补充协议》的约定,在缴清土地出让金及相关税费后,由县建设局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由县国土局办理项目的供地手续,核发《建设用地批准书》。用地者凭《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用地批准书》等有关材料申请办理土地使用权登记手续。

(七)建立健全工业用地供应信息和结果公布公示制度。工业用地年度供应计划经县政府批准后,县国土局应及时将工业用地年度供应计划通过电视、报纸、政府门户网站等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分批次具体工业用地供应计划确定后,县国土局要及时将分批次具体工业用地供应计划向社会公布,接受意向用地者的用地申请;在具体工业项目用地出让后的10个工作日内,县国土局应将土地受让人、位置、面积、用途、使用年限、出让金额及支付方式等信息通过上述指定的场所或媒体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八)加大工业用地开发利用监管力度。县国土局要按照《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补充协议》要求,通过土地出让合同补充协议或附件条款形式,对工业项目开竣工期限、投资强度、利用强度、闲置标准、整体或分割转让条件、违约责任和赔偿标准等事项进行约定。县发改、经贸、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审计、建设、国土、环保、水利等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切实履行职能,加大对工业用地开发利用的管理,建立土地开发利用动态监管机制;加大对土地出让合同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强化工业用地供后复核验收制度;加大对土地利用违约责任的追究力度,督促用地者按照合同约定的条件使用土地,切实减少土地低效利用和隐性浪费现象的发生。

三、明确职责,扎实推进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

(一)建立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协调机构。协调机构由县国土、发改、经贸、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监察、建设、环保、水利等部门及乡(镇)人民政府组成,具体负责协调解决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工作中的重大事项。

(二)明确职责,各司其职。县国土、发改、经贸、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监察、建设、环保、水利等部门及乡(镇)人民政府应严格执行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的各项规定,明确职责,强化责任,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扎实推进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工作。

工业用地范文篇3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的工业用地管理,完善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工作,建立公开、公平、公正和科学有效的工业用地管理机制,不断提升工业发展水平和工业用地效率,加快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根据国土资源部监察部《关于进一步落实工业用地出让制度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101号)、宁波市政府《关于调整工业用地结构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意见(试行)》(甬政发〔2010〕69号)等政策文件规定,现就进一步完善工业用地(含仓储用地,下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严格执行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

除拆迁安置置换的工业用地外,凡属于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审批后由政府供应的工业用地,政府收回、收购国有土地使用权后重新供应的工业用地,必须采取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方式公开确定土地价格和土地使用权人。新增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项目,原则上固定资产投资不得少于1000万元人民币,且土地面积控制在5亩以上(特殊地形或企业扩建用地除外)。

二、合理选择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方式

结合我市工业用地的特点,合理选择出让方式:

(一)完全竞价方式出让。对一般性的工业项目用地,在符合城乡规划和环保要求的前提下,行业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注释》(GB/T4754-2002)的13—43大类分类执行。取消报名前置的项目准入条件审查,以完全竞价方式公开出让,企业和自然人均可报名竞价。在出让公告中明确成交后需签订附条件的成交确认书,成交确认书约定竞得人按相应的行业要求进行环保审批和项目核准备案。若竞得人竞得土地后在规定期限内未按相应行业要求完成环保审批和项目核准备案,没收竞买保证金,成交确认书自动作废。

(二)限产业、限使用条件出让。产业园区有特定产业规划要求的项目和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符合国家、省、市产业导向目录中鼓励类的重点工业项目,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产业、产业链中的关键行业、高科技含量的产业以及符合上述要求的招商引资项目),设定详细的地块行业准入条件、项目投资产出标准、建设规划条件,实行限产业、限使用条件出让。对限产业、限使用条件出让的项目,在土地出让合同中约定需签订投资协议书,并明确相关产业标准和使用条件,一旦项目不实施、或未按约定要求实施、或实施中变更项目、或因项目实施主体自身原因无法投入生产的,约定由市政府按原出让价格收回土地,并重新出让给符合产业要求的新项目。

三、规范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程序

(一)完全竞价出让程序。

1.净地出让前期工作。拟出让的工业用地地块,由镇(街道)、管委会完成前期土地补偿、拆迁安置政策处理及“三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

2.拟订出让方案。国土资源部门会同发展改革、经济发展、规划、环保、公共资源交管办等部门及地块所在地镇(街道)、管委会确定出让地块的规模、范围、产业要求及土地使用条件(一般不设定特定条件);委托地价评估机构按市场价格进行评估,确定出让底价;拟订出让方案报市政府审批。

3.出让具体实施。出让方案经市政府批准后公告,在公告规定报名期限内,竞买申请人准备相关材料到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国土资源交易窗口提出竞买申请。出让的具体程序及确定竞得人标准按《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规定》(国土资源部令第39号)及《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范(试行)》(国土资发〔2006〕114号)的相关规定实施。

4.签订出让合同。竞得人凭《成交确认书》及相关资料在规定期限内到市级相关部门办理工商登记、项目备案核准、规划、环保审批、节能审查等有关报批手续。竞得人到相关部门办完有关报批手续后,与国土资源部门签订《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未能在规定期限内办完相关报批手续的,按出让文件规定或约定处理相关事宜。

(二)限产业、限使用条件出让程序。

1.净地出让前期工作。拟出让的工业用地地块,由镇(街道)、管委会完成前期土地补偿、拆迁安置政策处理及“三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

2.审核确定出让地块的产业和土地使用条件。由地块所在地镇(街道)、管委会向产业建设服务管理领导小组提交出让地块的项目产业准入条件及招商投资意向计划,经领导小组同意后确定出让地块的具体产业要求、土地使用条件和土地出让意向价格。

3.拟订出让方案。国土资源部门会同发展改革、经济发展、规划、环保、公共资源交管办等部门及地块所在地镇(街道)、管委会确定出让地块的规模、范围、产业要求及土地使用条件,委托地价评估机构按特定的产业要求和土地使用条件进行评估,确定出让底价;拟订出让方案报市政府审批。

4.出让具体实施。出让方案经市政府批准后公告,在公告规定期限内,竞买申请人准备相关材料向出让地块所在地责任主体(当地镇、街道、管委会)提出竞买申请,经所在地责任主体初审后报经济发展部门审核,经济发展部门按照市产业建设服务管理领导小组意见出具竞买资格证明,竞买申请人凭此证明和相关资料向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国土资源交易窗口提出竞买申请。出让的具体程序及确定竞得人标准按《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规定》(国土资源部令第39号)及《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范(试行)》(国土资发〔2006〕114号)的相关规定实施。

5.签订出让合同。竞得人凭《成交确认书》及相关资料在规定期限内到市级相关部门办理工商登记、项目立项或核准备案、规划、环保审批、节能审查等有关报批手续。竞得人到相关部门办完有关报批手续后,与国土资源部门签订《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未能在规定期限内办完相关报批手续的,按出让文件规定或约定处理相关事宜。

四、探索工业用地分阶段出让工作

积极探索新增工业用地分阶段出让工作,促使新增工业用地按合同约定按期开发建设、投产使用,防止土地不完全开发、闲置、炒卖、违法改变用途等问题的发生。在新增工业用地公开出让时,分阶段签订出让合同。第一阶段年限一般不超过5年,以后阶段年限为50年减去前面阶段年限的剩余年限,具体实施办法另行制订。

五、落实责任做好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工作

根据年初确定的工业用地供应计划,各镇(街道)、管委会要切实做好拟出让地块的前期工作。市政府将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落实工作与镇(街道)、管委会的年度管理考核相挂钩。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开通绿色通道,提高服务水平,加快项目的落实推进。相关职能部门要将企业的土地利用状况与企业新增工业用地相挂钩,将企业原有工业用地的投入产出率、亩产税收等作为竞买资格审查的审核内容,具体执行标准另行制订。对工业用地利用效率达不到规定要求的,一律不再供应新的工业用地。

工业用地范文篇4

一、规范新增工业用地使用标准

(一)严格按产业政策供地。确立“2+4”产业及先进制造业基地重点项目优先供地原则,凡列入国家限制类、禁止类产业目录及我县工业投资限制类产业目录,原则上不予供地。

(二)严格执行工业项目用地控制指标制度。工业项目用地供地必须按照省定标准执行,在对工业项目的核准或备案审查中,严格执行建设项目投资强度与容积率“双控”标准,投资强度与建筑容积率达不到要求的,坚决核减供地面积。申请增资扩建用地的必须先使用原有建设用地,并将原有的用地面积与新申请用地数一并计算用地额度。工业项目绿地率一般控制在15%左右,最高不超过20%,鼓励企业采用垂直绿化、屋顶绿化、修建绿色停车场等方式提高绿化覆盖率。

(三)严格控制企业行政办公用房及生活服务设施建设规模。企业内部行政办公用房和生活服务设施用房占地必须控制在项目总用地面积的7%以内。

(四)从严控制供地规模。凡县内新建、扩建的工业投资项目,一次性供地超过100亩的(不含带征),须经县经贸委、国土资源局、规划与建设局等部门审核后,报请县政府同意后方可供给。各重点工业平台对注册资金小于2000万元的建设项目(高新技术产业项目除外)原则上不单独供地。

(五)严格工业用地出让制度,除法律、法规允许协议出让的以外,全面实施公开出让,重点工业平台土地出让价格不得低于最低限价,其他工业功能区土地出让价格不得低于成本价,经县有关部门认定确属“大好高”项目的,按“一事一议”原则在企业建成投产后予以奖励。

二、加强工业用地管理与监督

(六)强化工业投资项目合同约束制度。受让人必须严格执行投资合同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中投资强度、容积率、动工时间、竣工时间、亩均产出、亩均税收等控制指标的规定。动工时间规定为自土地出让合同签定之日起5个月内,且首期建设面积不低于总用地面积的60%,项目全面竣工时间规定为自约定动工之日起2年内,如有特殊原因经县人民政府同意后可适当延长,但延长时间最长不得超过1年。投资合同书必须报县园区办备案。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必须明确闲置、低效利用土地处置办法,每闲置10%,闲置部分面积按土地出让金10%的标准收取土地闲置费,依次类推,闲置土地超过规定时间的一律依法收回。

(七)实行竣工项目用地专项验收制度。工业建设项目全面实行用地专项复核验收,坚决查处圈而不用、多占少用、低效利用的粗放用地行为。对约定动工之日起2年内未按规划设计实施,投资强度与建筑容积率达不到要求的,要责令限期改正。在规定期限内仍未达到要求的,县国土资源局可根据土地出让合同的约定追究土地使用者的违约责任。验收工作由县国土资源局牵头,会同县经贸委、规划与建设局等部门实施。

三、引导鼓励节地挖潜

(八)鼓励企业增高扩容。对于将办公生活配套用房调整为生产用房,或提高容积率后增加生产性用房面积的,对新增面积减半收取配套设施费;对拆建、改造、加层提高容积率的,免收新增面积配套设施费等相关税费县财政所得部分,加层或拆建在三层以上的,第三层及以上部分按每平方米30元进行奖励。

(九)鼓励企业盘活内部闲置或低效利用土地。对照原投资合同督促企业按合同约定追加投资,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经批准,允许企业内部闲置、低效利用土地分割折价入股新办工业项目,或自建标准厂房对外租赁。

(十)鼓励各重点工业平台乡镇(开发区)、村按功能分区要求,采取多种形式集中建设企业员工宿舍,提高城镇区域性社会资源共享程度(具体实施办法另行制订)。

(十一)鼓励乡镇(开发区)进一步节约集约利用工业用地。对通过增加投资、技术改造、引进项目等措施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盘活闲置(低效利用)土地的,年终县财政从土地出让金中按盘活面积5000元/亩对乡镇(开发区)进行奖励。鼓励乡镇(开发区)开展低、小、散企业整治,整治项目实行申报制,对列入年度整治计划并且成效明显的乡镇(开发区),除享受相应政策支持外,给予整治面积3万元/亩的奖励。

四、加大闲置、低效利用土地处置力度

(十二)闲置土地的处置。因受让人自身原因未及时开工建设并经认定为闲置土地的,按以下方式进行处置:

1.收取土地闲置费。土地闲置6个月以下的,依法征收相当于土地出让金8%的土地闲置费。土地闲置已满6个月未满1年的,依法征收相当于土地出让金8%—20%的土地闲置费。

2.延长动工开发建设时间。土地闲置不到1年,受让人已落实开发建设项目,有开发能力,且计划在近期内开发建设的,可向县国土资源局申请延长动工开发建设时间,经县人民政府同意后可适当延长,但延长时间最长不得超过1年。

3.调整项目内容。对原有项目确实无法实施的,经县政府批准可以重新调整业主、确定项目。

4.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闲置土地2年以上或虽经县人民政府同意延长动工开发建设时间,但延长期满后仍未动工开发建设的,或虽动工建设但建设面积或投资额未达到法律、法规、规定要求的,由县国土资源局报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后,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

(十三)低效利用土地的处置。因受让人自身原因造成土地低效利用的,按以下方式进行处置:

1.限期开工。未按期开工的项目,由国土部门会同项目所在乡镇(开发区)与企业签定限期开工协议,督促企业在个月内开工。

2.收取履约保证金。未按期竣工或约定的竣工时限到期,达不到约定投资强度、容积率的项目用地,由国土部门会同项目所在乡镇(开发区)收取履约保证金。受让人必须与国土部门签订《建设项目用地整改协议》,限期整改,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

3.收取土地闲置费。整改到期后,仍未达到约定投资强度、容积率的,县经贸委、国土资源局、规划与建设局等部门按完成投资或建筑面积比例重新核定用地面积,对核减的土地面积按原出让价格收回。因地块内建筑物布局等原因,无法收回土地使用权的,按无法收回土地使用权面积出让金总额15%的比例每年收取土地闲置费,直至土地得到充分利用。

工业用地范文篇5

一、存量工业用地基本状况

2009年和2010年,我市抓住机遇,争取到大量农转用土地指标,集中报批了较多的工业用地。由于2011年我市工业空间布局作了新的调整,加之其他多种原因,造成供地率偏低存在较多的闲置工业用地。经调查至2012年4月底止,全市共有历年来转而未供存量土地7494.67亩,其中:工业用地6164.97亩、城市建设等其他用地1329.7亩(其中:其它建设用地684亩)。6164.97亩存量工业用地包括:未供先用工业用地632.43亩和经济开发区区(跨江部份)转而不用土地117.7亩。我市实际拥有可利用存量工业用地为5414.84亩,其中:转而未征土地869.1亩,占16.05%;征而未平土地464.7亩,占8.58%;平而未供熟地4081.04亩,占75.37%。

二、存量工业用地分布与分类情况

实际拥有5414.84亩存量工业用地分布在:市级工业平台3804.22亩,占70.26%;乡镇工业功能区(原二基地六功能区乡镇,下同。)1316.32亩,占24.31%;市级工业平台和乡镇工业功能区以外的其它乡镇(以下简称其它乡镇)294.3亩,占5.44%。具体分布与分类情况为:

三、存量工业用地原因分析

形成工业用地转而未供的主要原因:一是市级工业平台和乡镇功能区以外的其它乡镇存量工业用地,基础设施配套较差,加之入户企业不能享受有关税收优惠政策,企业(项目)大都不愿入驻,致使294.3亩工业用地闲置,占全市实际存量工业用地的5.44%。需要指出的是:镇村57.4亩休闲项目、乡的303.3亩水电站项目、269.9亩休闲项目、镇6亩便民中心项目、乡的3.2亩水电站项目、镇3.9亩客运站及幼儿园项目,以及镇3.3亩、镇2.4亩、乡4.8亩和镇29.8亩共计684亩已农转用作其它用地,因规划调整或业主放弃项目实施等原因而长期闲置。二是受相关因素制约难以供地。如中部山工业园724.5亩农转用土地受园区连片开发的内在要求尚未征用平整供地;街道区块47.9亩农转用土地与规划中的市高新技术园选址重叠尚未启动征用;区块428.6亩已征农转用土地因规划滞后加之开发难度大尚未平整已闲置近二年之久,以上闲置工业用地占全市实际存量工业用地的22.18%。三是留空留白开发主体主动预留。如区四期214亩预留工业用地已空置两年多而未供地,占全市实际存量用地的3.95%;一些区位条件好基础设施配套全的区块,如协作示范园1118.1亩、城西区725.1亩、中部工业园358.17亩,还没有找到大项目好项目暂未供地,计2201.37亩,占全市实际存量用地的40.65%;另外,乡镇工业功能区内,存在为招商引资惜供因素,如镇347.34亩,镇239.1亩,镇216.8亩工业用熟地均已空置近二年,计803.24亩,占全市实际存量工业用地的14.83%。四是企业未供先用,造成存量工业用地指标虚高。一方面有些开发主体为招商引资需要,默认投资企业未办理供地手续先开工建设,另一方面受金融危机影响,一些项目主体因资金紧张或行情变化而停止项目建设等因素不愿办理供地手续,全市共有未供先用工业用地632.43亩。

四、盘活存量工业用地的措施和建议

工业用地是稀缺资源十分宝贵。我市工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土地空间,另一方面又存在着较多的工业用地未用足。按土地管理有关法规政策规定:“农用地转用批准后,满两年未实施具体征用或用地行为的,批准文件自动失效。已实施征地,满两年未供地的,在下达下一年度的农用地转用计划时将扣减相应指标。对用地单位闲置的土地,一年以上未动工建设的,应当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缴纳闲置费;连续二年未使用的,经原批准机关批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无偿收回用地单位的土地使用权。”可见盘活存量工业用地(包括已农转用和已征用的其它用地),提高供地率,既是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内在要求,又是加快我市工业提升发展的现实需要,是我市当前工业平台建设的一项紧迫工作。为此就如何盘活用好存量工业用地提出如下措施和建议。

1、盘活转而未供农转用用地指标。(1)盘活尚未征用,又不符合规划或规划已调整,以及已放弃实施项目的农转用指标。具体是:区(跨江部份)117.7亩转而不用土地,街道村闲置城市建设用地72.2亩,镇村57.4亩休闲项目,乡的303.3亩水电站项目,乡的3.2亩水电站项目。(2)盘活尚未征用,因毗邻基本农田而无法进行土地平整或不能进行基础设施配套区块的农转用指标。具体是:镇二个区块11.8亩土地,镇桐村和上埂二个区块57.1亩土地。(3)对一些土地已征收补偿,但因建设项目放弃实施等原因闲置二年以上未利用区块的农转用指标。具体是:乡的269.9亩休闲项目的农转用指标。以上盘活转而未供农转用用地指标889.4亩用于市级重点工业平台开发建设。

2、对未供先用工业用地进行清理。由市国土局牵头,相关部门和开发主体参与,对全市632.43亩未供先用工业用地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清理。对符合区域规划,并已开工建设或投产的未供先用工业用地的企业,要督促企业在规定时限内办理用地出让手续;对不符合区域规划,或投资强度低、亩均产出少、有污染不符合环评要求的未供先用项目用地,以及圈地不建闲置二年以上的未供先用项目用地,按土地管理法规定予以收回处理。

3、加强用地管理、宽严有度、提高存量工业用地供地率。目前我市工业用地主要依据产业布局规划、环境评估、投资强度、亩均税收和建筑容积率等指标来控制项目供地。针对我市现有存量工业用地的现状分布情况,建议按市级工业平台、乡镇工业功能区和其它乡镇三个层次设定宽严有别的项目准入供地标准。对市级工业平台内的存量工业用地,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在符合产业布局规划、项目环评要求的同时,投资强度必须达到每亩180万元以上、亩均税收在4万元以上、建筑物容积率达到1︰1以上,单个项目用地原则上在30亩以上;对乡镇工业功能区内的存量工业用地(含开发区的城西区),上述标准要求可适度放宽;对其它乡镇的存量工业用地,在符合所在地区域规划,项目不影响当地环境的前提下,可放宽投资强度、亩均税收、建筑容积率等相关标准要求,以提高供地率,有效盘活闲置存量工业用地。

工业用地范文篇6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通过政府收购储备、企业自行改造、建筑物功能改变、改革工业用地招拍挂制度、加强批后监管等方式,推动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提升。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区,加快构筑新的产业高地,切实提升资源要素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实现土地利用效益的最大化,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作出积极贡献。

二、基本原则

一是政府引导原则。发挥政府职能,制定相关政策,充分调动建设用地原使用权人及相关权利人的积极性,吸引社会各方广泛参与,实现多方共赢。同时切实加强监管,确保规范有序推进。

二是规划管控原则。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现状,依据城乡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对工业企业“二次开发”和产业布局进行总体规划,科学合理地制定具体建设用地改造方案,强化源头管控。

三是公开透明原则。坚持相关部门集体审核,相关内容公示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四是依法稳妥原则。兼顾历史事实和土地管理政策的延续性,认真做好与国家现行相关法规政策的衔接,坚持改造利用与完善手续相结合,依法依规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防止发生新的违法违规用地行为。

三、采取多种方式调整工业用地结构

(一)城乡规划功能已调整为商业服务业用地的,鼓励企业自行改造升级。

对符合下列条件的工业用地,经依法审批可以以协议出让方式改变为商业服务业用地。

1.办理条件

(1)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供地批准时间在年日前;

(2)未列入政府区块改造计划或政府收购储备计划;

(3)不影响周边其他地块开发,扣除道路、公共绿化等公建用地后可开发或相邻地块经转让(或成立独立企业法人)联合开发的土地面积不少于5000平方米;

(4)改变土地用途后仅限于企业自用或出租,不得分割销售、分割转让和分割办理权证,禁止开发商品住宅。企业所属员工安置、设备搬迁和建筑物的处置由企业自行负责。

2.办理程序

(1)企业申请。由企业向镇(街道)、管委会提出申请,经镇(街道)、管委会审核后向国土资源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原土地使用证、供地批准文件、房产证等相关资料;

(2)部门初审。由国土资源部门通过网上会审,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初审。规划部门审核申请地块改造要求是否符合城乡规划,并确定规划条件;建设部门审核地块是否纳入拆迁改造计划;国土资源部门审核改造项目是否纳入收购储备计划、是否符合自行改造升级的条件;发展改革、经济发展、贸易粮食部门审核是否符合产业政策和产业导向目录、工业转型升级及服务业发展规划要求;其他部门按照各自工作职责参与相关审核,并在5个工作日内提出书面初审意见;

(3)拟定出让方案。委托有资质的地价评估机构评估应补缴的出让金(应补缴出让金为批准改变用途时新土地使用条件下建设用地使用权市场价格与批准改变时原土地使用条件下剩余年期建设用地使用权市场价格的差额),拟定协议出让方案。经发展改革、经济发展、建设、规划、国土资源、财政、环保、监察等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审查同意,形成联席会议纪要;

(4)社会公示。对符合自行改造条件的,由国土资源部门将相关内容在公开媒体公示,公示期限不少于7天;

(5)签订合同。公示期满无异议,或虽有异议但经审查未发现存在违反规定行为的,由国土资源部门将协议出让方案上报市政府审批。协议出让方案经市政府批准后,由国土资源部门与企业重新签订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企业按合同要求补缴土地出让金,办理土地使用权登记。

(二)临时改变用途,利用原厂房发展服务业。

1.办理条件

对城镇规划区暂未列入改造计划的工业企业,允许企业自身对低效、闲置厂房进行利用改造,在建设用地使用权人不变、土地登记用途不变、建筑物不变的前提下,经依法审批,允许按商业服务业功能使用并收取相应的土地收益,对发展创意产业包括设计、研发、产品展示等生产性服务业的,经市政府批准暂不收取土地收益。

2.办理程序

(1)企业申请。由企业向镇(街道)、管委会提出申请,经镇(街道)、管委会审核后向国土资源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原土地使用证、供地批准文件、房产证等相关资料;

(2)部门审核。由国土资源部门通过网上会审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审核。规划部门审核是否符合城乡规划要求;环保、建设、交警、消防部门审核原厂房是否符合临时改变用途要求;发展改革、经济发展、贸易粮食部门审核是否符合工业转型升级及服务业发展规划要求;其他部门按照各自工作职责参与相关审核,并在5个工作日内提出书面初审意见;

(3)拟定方案。对符合使用条件的,由国土资源部门测算每年应收取的土地收益,拟定临时改变用途允许年限及补缴收益金的初步方案,经发展改革、经济发展、建设、规划、国土资源、财政、环保、消防、工商、监察等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审查同意后,上报市政府审批。土地收益一般以年度为限补缴收益金,按该地块所在区域的商业用地基准楼面地价与工业用地基准地面地价的差额的2.5%计算。

(4)办理手续。临时改变用途允许年限及补缴收益金的方案经市政府批准后,企业按期补缴土地收益金,并出具承诺书,承诺今后政府拆迁时按照原土地房屋用途予以补偿安置。企业补缴土地收益金、出具承诺书后,国土资源部门发放同意临时改变用途核准书,企业凭核准书向工商、财政、贸易粮食、环保、消防、卫生等部门办理相关登记审批手续。

在本文件下发前已改变土地用途,且符合企业自行改造和利用原厂房发展服务业条件的,必须对其违法行为作出处理,补缴收益金。补缴金额按照实际已改变用途的年份乘以所处地段商业用地基准楼面地价与工业用地基准地面地价的差额的2.5%计算,实际改变用途年份从颁发营业执照之日起计。处理到位后,按上述程序办理相关手续。若不符合企业自行改造和利用原厂房发展服务业条件的,责令其在本文件下发起两年内自行整改到位。整改期间,每年按照不低于所处地段商业用地基准楼面地价与工业用地基准地价的差额的2.5%缴纳土地收益。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一律按违法用地严肃处理。

(三)城乡规划已调整为商住用地或居住用地的,按现行政策收回后重新公开出让。

四、改革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

进一步细化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方式,完善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办法,针对不同项目采取不同方式进行供地。

(一)分类设置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方式

一般性的工业项目用地,在符合城乡规划、产业规划和环保要求的前提下,行业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注释》(GB/T4754-)的13—43大类分类执行。取消报名前置的项目准入条件审查,以完全竞价方式公开出让,企业和自然人均可报名竞价。

产业园区有特定产业规划要求的项目和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符合国家、省、市产业导向目录中鼓励类的重点工业项目,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产业、产业链中的关键行业、高科技含量的产业以及符合上述要求的招商引资项目),设定详细的地块行业准入条件、项目投资产出标准、建设规划条件,实行限产业、限使用条件出让。

(二)探索工业用地分阶段出让工作

积极探索新增工业用地分阶段出让工作,促使新增工业用地按合同约定按期开发建设、投产使用,防止土地不完全开发、闲置、炒卖、违法改变用途等问题的发生。在新增工业用地公开出让时,分阶段签订出让合同。第一阶段年限一般不超过5年,以后阶段年限为50年减去前面阶段年限的剩余年限,具体实施办法另行制订。

五、健全工业用地批后监管

(一)加强部门合作。对新增工业用地项目做到全程管理,各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严格把关,对土地取得、项目建设、投入产出进行全程跟踪,真正做到无缝对接。同时,建立完善招标拍卖挂牌出让会审制度、竣工复核验收制度、投入产出评价考核制度,全面加强对工业项目土地利用的监管。

(二)加大监管力度。出让的工业用地,严格按照土地出让合同约定落实开发建设责任,根据合同约定及时提醒、督促企业按期开发建设,在约定动工日期前1个月及时下发《提醒动工通知书》,督促企业及时动工。加强对企业的违约责任追究,对违反开竣工、使用条件约定的企业收取违约金,达到闲置的,坚决依法处置。

(三)严格用途管制。对擅自将工业用地改变为商业服务业用地的违法行为,必须坚决予以查处。市级相关部门要共同配合,联合执法。用地单位若不能提供商业服务业用途的土地使用证或临时改变用途核准书的,发展改革等经济投资主管部门不得为其办理项目备案、核准手续;规划部门不得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建设部门不得发放建筑施工许可证;电力和市政公用部门不得为其通电、通水、通气,房产管理部门应按法定用途进行登记;工商部门不得办理设立登记,并在年检和验照时配合把关;公安消防部门不得通过消防许可;城管执法、规划、国土资源等部门按各自职责加大对违章建筑的处理力度。

(四)完善责任落实。全面落实批后监管责任,将批后监管工作列入市政府对镇(街道)、管委会的目标管理考核,监管不力的扣减相应土地管理考核分值,并与下一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相挂钩。

六、激励企业充分利用原有土地,提高投入产出效益

(一)积极落实土地优惠政策。企业在不改变用途并符合城乡规划的情况下,经批准利用原厂房加层、重建、改建的方式扩大生产性用房、开展技改淘汰落后产能实现用地扩容等,提高容积率或利用地下空间的,不再增收土地价款。

(二)完善城镇土地使用税相关配套政策。合理提高城镇土地使用税计税标准,充分发挥税收杠杆作用,增加土地的持有成本,以促使企业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继续完善财政奖励政策,加大对投入产出多、土地亩产高的企业的财政奖励力度,真正建立土地集约使用的新机制,引导企业节约集约用地。

七、规范工业用地流转退出机制

建立企业股权转让信息共享机制。企业因股权转让办理工商变更登记后,工商部门及时将相关变更信息反馈至税务、国土资源和房管部门。税务部门要及时征收相关税费,企业凭税务部门开具的完税或免税凭证至国土资源和房管部门办理权证变更手续。

对原协议出让和完全竞价出让的工业用地,开发投资超过25%的(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可通过政府引导,将土地转让给能满足所在区域对新进项目相关产业要求的工业企业。

八、加快推进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一)加强组织领导。推进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举措。为确保这项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市政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由市政府办公室、发展改革、经济发展、规划、建设、国土资源、财政、环保、贸易粮食、工商、卫生、消防、监察、公共资源交管、城管执法等部门参加,由市政府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审核分析各类办理事项和相关问题。

工业用地范文篇7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31号)和《国土资源部关于实施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的通知》(国土资发〔20**〕307号)精神,规范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行为,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现就我省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明确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范围

各市、县人民政府供应工业用地,一律实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有下列情形之一,可依法采取协议方式出让土地,按市场价格核实出让金:

1.原划拨土地使用权为非工业用途改变为工业用途,或者原划拔工业用地出让、转让,且《国有土地划拨决定书》或法律法规、规章等没有明确应当收回土地使用权实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的。

2.因实施城市规划,工业企业需要调整使用与原使用土地面积相当的土地的。

3.已出让工业用地使用期满不改变用途,经审查准予续期,可申请续期使用的。

4.涉及国家保密和国家安全事项不宜以公开方式竞争的。

二、认真编制工业用地年度供应计划

各地要加强工业用地供应计划管理。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在每年第一季度,会同发展改革、商务、规划等有关部门,依据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国家产业政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以及土地市场供求状况等,科学编制工业用地年度供应计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和上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并通过当地土地有形市场、新闻媒体以及安徽土地矿产市场网向社会公布。

三、实行工业用地出让信息公示制度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会同发展改革、经委、商务、规划、环保等有关部门,根据工业项目投资情况,对工业用地年度供应计划进行逐级分解,落实到地块,明确相应的产业类型、投入产出标准、规划控制及环保等内容,在当地土地有形市场、新闻媒体和安徽土地矿产市场网上公示,防止各种形式的“暗箱操作”。

四、建立工业用地预申请制度

凡单位和个人对列入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计划的具体地块有使用意向的,可以持申请书、单位或个人有效证明、资金有效证明等材料,向当地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书面预申请,并承诺愿意支付的土地价格。

五、规范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程序

各地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规范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程序。

1.根据工业用地年度供应计划和工业用地预申请情况,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会同发展改革、规划、环保等有关部门,拟定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或挂牌出让方案,包括工业用地地类、产业类型、面积、使用条件、规划设计条件与附图等内容,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2.出让方案依法报经批准后,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通知预申请单位或个人,严格按照国土资源部《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国土资源部11号令)及《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范(试行)》规定的程序,组织实施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各地出让起始价格不得低于国家和省规定的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

3.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确定用地者后,用地者要持《工业用地出让方案批准书》(或《工业用地出让方案核准意见书》)、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中标通知书》(或《土地成交确认书》)等资料,到有关部门依法办理工业项目立项、建设规划、环境评估、企业登记等有关报批手续。因特殊情况,用地者未能在规定时限内办理相关报批手续的,其土地出让成交确认书自行废止。

4.用地者在履行有关报批手续后,到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正式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并将工业项目规划设计条件及附图、开工竣工期限、投资强度、整体或分割转让条件、违约责任和赔偿标准作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附件。用地者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到有关部门申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用地批准书》,缴纳土地出让金,办理土地使用权登记手续。

六、健全建设用地供应结果公示制度

工业项目用地出让后,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在10个工作日内,通过当地土地有形市场、政府网站及中国土地市场网等,将土地受让人、土地位置、面积、用途、使用年限、出让金额及支付方式等信息向社会公布。如出让后需对出让合同有关条款进行调整的,必须及时将调整内容及理由在原信息公开场所,接受社会监督。

工业用地范文篇8

一、当前复杂经济现状

(一)全球经济尚未完全走出金融风暴阴影,复苏过程艰难而曲折,发达国家市场深陷主权债务危机泥潭,新兴市场国家受困于高通胀。国内,近些年一系列针对旨在为房地产市场回归理性价格为目的的宏观调控政策趋紧的的形势仍在持续,抑制通胀和稳定经济增长的任务仍然艰巨。

(二)企业经营压力极大。由于上述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企业生产经营受困于融资难、成本高、市场需求下降等情况制约。首先是成本上升的问题,制约着企业发展。二是企业资金链断裂,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在目前信贷紧缩的环境下,资金周转开始变慢,存货上升明显等情况,几乎蚕食了企业的所有利润。三是由于国外经济陷入泥潭不能自拔以及人民币汇率持续走高的情况下,出口型企业的经营业务趋于停滞。

(三)制约投资增长的因素仍然较多。从土地供应看,今年以来,各地加大工业园区的建设力度,但是受土地政策以及建设用地指标不足等条件制约,影响项目建设进度;其次融资难,使得企业投资意愿下降,也制约着投资增长速度。

二、保障工业用地,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一)根据国家的统一部署和本地区的统一要求,加快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为项目用地的报批提供政策和法律依据;规划和土地管理部门应按照国家要求,根据经审批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时调整相关规划中工业用地规模;对于急需用地的重点工业项目,在新一轮规划尚未编制完成前,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通过规划修改或调整的方式,保障工业用地的合理需求。

(二)完善工业用地指标分解量化机制,保障重大工业项目用地。在安排年度计划用地指标时,本着统筹兼顾的原则,重点向工业园区和产业集中区倾斜;优先保障国家重大工业项目和拉动内需的计划项目用地;优先保障产业附加值高、效益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高的“三高”工业项目,把有限的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用好用足,真正用到实处。

(三)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提高工业用地利用效率。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在符合规划和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对提高现有工业用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积率的,不再增收土地价款;对用地强度达不到国家工业用地控制指标的企业给予处罚。提升发展理念,以“亩产”论英雄,强化对园区土地亩均的投入、产出和税收等指标的考核,鼓励企业在扩建生产厂房和新增建设项目时优先开发、利用工业园区内废弃、低效利用的土地;鼓励企业利用空中和地下空间,建设综合性、功能性厂房。

(四)全面清理园区内闲置低效用地。依据国家对闲置土地处置办法的要求,对逾期不开工建设的项目将按有关规定收取土地闲置费;对逾期超过两年不开工的建设项目,将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土地作为一种重要的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对它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开发利用是一件关乎各级工业园区发展的大事。尤其在当前国家对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相关的政策不断出台、要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严格的情况下,依法处置和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就成为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重点。认真做好工业园区内闲置土地的排查、统计工作,并将低效用地纳入排查统计范围之内;开展工业园区节约集约用地评价,为工业园区提高用地效率,升级扩区拓展空间;土地管理部门认真做好土地监管,严格执行闲置土地处置办法,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坚决查处并收回逾期超过两年未开工的建设项目用地。整合闲置低效用地,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防止土地闲置浪费,缓解各级工业园区发展用地紧张的局面;有利于抑制工业企业囤地、炒地等投机行为,净化土地市场环境;有利于引进确实需要土地和国家重点扶持的好项目、新项目。

(五)严格用地考核制度,加强工业用地批后监管。对已审批征用土地,应限期出让,入驻园区企业在依法办理项目用地等手续后,应在3个月内开工,大型项目应在半年内开工,严格执行《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政府与各级工业园区、项目用地单位签订工业用地责任状,完善用地考核绩效制度,加强对工业用地不按规定用途利用和用地比重偏小等情况的监控力度,切实提高工业用地效益;采取公开、公平、公正方式向社会公布有关土地使用的情况,接收社会监督、接收群众监督,调动各方力量,建立齐抓共管的土地监管机制。

(六)开拓思路,缓解用地指标偏紧的难题。一是深入推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通过村庄整治、迁村并点和整合废矿、废弃土地等方式,优化用地结构和布局,为工业园区发展拓展空间;二是在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方面想办法,着力将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以租赁、作价入股、联营联建等形式经营;三是鼓励工业园区建设标准厂房,用地单位根据企业自身条件购买或租用,降低企业投资成本,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效率。

工业用地范文篇9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江苏省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办法(试行)》、《宿迁市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实施办法(试行)》等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深化我区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工业项目用地应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土地有形市场以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以下简称“公开出让”)。

科研设计、仓储物流及赢利性教育、医疗卫生项目等不符合划拨方式供地的项目用地,参照工业项目用地按本实施细则执行。

第二章组织领导

第三条工业用地公开出让工作由区工业用地公开出让领导小组负责,实行国土、发改、规划、环保、财政、经贸、外经贸、监察、安监等单位联席会办制度。宿豫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张家港宿豫工业园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辖区内工业用地公开出让的前期工作。

第四条区国土分局经区人民政府授权,负责全区范围内工业用地公开出让工作的组织实施。

第三章运作程序

第五条地块推出计划。每年11月底前,宿豫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张家港宿豫工业园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将下一年度拟推出的地块报区国土分局,由区国土分局会同发改、经贸、规划、环保等部门,根据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国家产业政策、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等要求,编制下一年度工业用地出让计划,逐级上报市、区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执行。

第六条单位或个人对列入工业用地公开出让计划的具体地块有使用意向的,可以向地块所在管委会或乡镇提出用地预申请。预申请包括对所需地块的要求以及愿意支付的土地价格。

宿豫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张家港宿豫工业园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根据用地预申请、各自区域发展规划拟定地块出让建议项目,同时确定土地交付时间、交地条件、征地拆迁补偿的收储成本等。

第七条项目初审及出让条件。区发改局根据产业政策、供地政策、集约用地政策、项目实施情况、科技含量等指标对管委会或乡镇提交的地块出让建议项目进行初审,同时初步确定推出地块的投资强度、工业技术工艺等要求,以及准入项目的规模、资质、行业等相关条件,由地块所在管委会或乡镇人民政府汇总。

第八条地块规划及环保要求。初步确定推出条件的项目意向地块,由区规划分局、环保局结合区总体规划要求、产业结构布局、环境评价及集约用地要求,合理确定地块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化率等规划条件,并出具地块红线图及环保要求草案。

由地块所在管委会或乡镇根据地块红线图,聘请有资质单位出具宗地界址图。

第九条地块的前期开发整理。具体地块涉及的前期开发整理工作由所在管委会或乡镇组织实施。

第十条土地价格评估。由地块所在管委会或乡镇根据规划要求和使用条件,结合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及基准地价,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土地评估机构进行地块地价评估。

第十一条编制土地出让方案。宿豫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张家港宿豫工业园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于每月5日前将以下材料提交区国土分局:

1.拟出让地块的基本情况。包括土地性质、位置、面积及附图,交付土地的时间、交地条件和收储成本等。

2.拟建设项目情况。包括项目性质、项目内容、生产规模和总投资等。

3.建议出让底价。出让底价不得低于成本价且不得低于江苏省公布的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报名保证金不低于挂牌底价总额的30%。

4.发改、经贸、规划、环保等相关部门的初审意见。

5.其它土地利用条件。

区国土分局根据以上材料编制出让建议方案,并于当月10日前将出让建议方案提交区工业用地公开出让领导小组审核,确定地块公开出让底价和地块出让方案。

区国土分局根据区工业用地公开出让领导小组研究确认的内容,编制地块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方案,逐级上报市、区人民政府审批。

第十二条公告土地出让方案。经市人民政府批准的土地出让方案,由区国土分局在江苏省土地市场网、宿迁日报等媒体上地块出让公告,公告时间不少于20天,挂牌时间不少于10天。

第十三条公开出让活动组织。出让方案公告后,按公告规定的时间、地点、要求,由区国土分局组织报名登记,并按规定要求组织土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活动。

预申请的单位或个人必须参加竞买,且报价不得低于其承诺的价格。

第十四条签订《成交确认书》及土地出让合同。在土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会上,由区国土分局与地块竞得人签订《成交确认书》。地块竞得者必须在《成交确认书》签订后15日内与市国土资源局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并缴纳成交价的15%作为定金。工业用地的保证金、定金、土地出让金均由区财政局负责收取,缴入区财政专户。

工业项目通过公开出让签订的《国有土地使用出让合同》,可作为工业项目用地预审文件。

第十五条项目审批。《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签订后,竞得人依据确定的土地使用条件,编制工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申请报告),并在第十六条规定的时限内,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和工业性项目审批、核准手续。

环境保护、投资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中约定的土地使用条件,办理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和工业性项目审批、核准手续。

实行备案管理的工业项目,按照有关规定先行备案。但国家规定实行专门备案管理的工业项目,按照本条第一、二款规定执行。

第十六条自《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签订之日起,竞得人未能在下列时限内取得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和工业项目审批、核准文件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自然终止,没收50%的定金,其余款项予以退还。

1.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或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审批、核准的工业项目,时限为12个月。

2.由省环境保护厅负责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或由省级投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核准的工业项目,时限为9个月。

3、由市、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或由市、区投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核准的工业项目,时限为6个月。

遇不可抗力等特殊情况,竞得人应提供证明材料,经区工业用地公开出让领导小组研究后,报市国土资源局批准。

本条前款内容在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拍挂出让公告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中予以明确。

第十七条建设用地批准书及土地证办理。竞得人按照《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付清全部出让金后,持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和工业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文件,向区国土分局申领《建设用地批准书》。

竞得人应当按照《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依法申请办理土地登记,领取《国有土地使用权证》。

竞得人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等建设批准证书或文件的,必须取得《建设用地批准书》。

第四章竣工验收

第十八条工业项目竣工后,竞得人向规划部门申请项目竣工验收,建设、国土部门参与。

第五章附则

第十九条工业项目租赁使用国有土地或使用集体建设用地的,参照本实施细则执行。

工业用地范文篇10

一、总体目标

加快处置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工业用地,努力盘活存量土地,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进一步细化各项量化指标,及时分解工作任务,通过优化服务供应一批、调剂指标盘活一批、落实措施督促一批、加快处置清理一批等方式,切实加大对批而未供工业用地的消化力度和供而未用工业用地清理力度,力争在年底消化批而未供工业用地1800亩以上、供而未用工业用地按期动工率超过90%、构成闲置土地的处置率达75%以上。

二、工作步骤

(一)制订方案阶段(年月日—月日)

各镇(街道)、管委会组织人员对辖区内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项目认真进行排查梳理,摸清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的数量、结构,深入分析形成的具体原因,制订专项活动工作方案并上报市国土资源局。

(二)清理处置阶段(年月日-月日)

依据确定的工作方案,各镇(街道)、管委会在7个月的时间内,全面开展清理处置工作。相关职能部门要开展督促检查,了解进展情况,并针对不同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共同促进专项清理活动的顺利推进。

(三)总结提高阶段(年月日-月日)

各镇(街道)、管委会要认真总结清理工作中的一些好做法、好经验,进一步建立健全批而未供、供而未用闲置土地处置及批后监管的长效工作机制。

三、具体措施

(一)加速消化批而未供工业用地

各镇(街道)、管委会要根据实际情况落实供地措施,重点解决好征地拆迁等难点问题。市级各职能部门要密切配合,分类指导,切实提高土地供应率。

1.加快实施征地工作。对农用地转用批准后未实施征地补偿的土地,加快组织实施征地,严格执行“两公告一登记”程序,及时足额支付征地补偿费,促使尽快交付土地。同时进一步加大征地政策法规宣传力度,优化征地工作环境。

2.加快办理公开出让。一是各镇(街道)、管委会要加快工业用地招拍挂出让的前期工作,完善相应地块的配套设施建设。市级相关部门要简化程序,缩短流程,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招拍挂出让工作。二是招拍挂工作完成后,各镇(街道)、管委会及市级相关部门要督促用地单位及时办理立项、规划许可、环评等相关审批手续,提高效率,加快办理速度。三是已发生违法用地的批而未供工业用地,经依法做出处罚后,办理公开出让手续。

3.加强规划调整衔接。农用地转用批准后,必须严格按照城乡建设规划实施;确需调整规划的,按法定程序进行调整后,由规划主管部门及时出具规划条件。

4.盘活农用地转用指标。确实无法实施征地或规划明确近期不实施的地块,对原已批准区块的农用地转用指标,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的前提下报省政府批准后,在本镇镇域范围内盘活使用。在镇域范围内盘活使用有困难的,由市收回统筹调剂使用。

(二)加大供而未用工业用地的处置力度

市国土资源局及市级相关职能部门要切实强化建设用地批后实施的监督管理,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建立健全以产业政策、投资强度、规划控制指标及土地出让合同履行情况为主要内容的建设用地动态跟踪监控机制。

1.规范《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管理。

(1)根据合同约定及时提醒企业按期开发建设。结合建设用地动态监管系统,对企业开竣工情况进行即时监管,在约定动工日期前1个月及时下发《提醒动工通知书》,督促企业及时动工。

(2)严格合同管理,强化责任追究。对未按期开竣工企业追究违约责任,通过收取违约金、闲置费和收回土地等措施促使企业加快动工,提高土地的投入产出水平。

2.规范项目的管理。建立项目全程跟踪管理机制、项目竣工复核验收机制和项目投入产出评价机制,工业投资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已供地项目的全程跟踪管理督查,及时掌握项目建设及投入投产情况,对发生变更的项目,及时向市级其他职能部门通报并提出处理方案。市发展改革、经济发展、建设、规划、国土资源、环保等部门要按各自职责进行复核验收,确保项目按要求落实到位。

3.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

进一步细化闲置土地处置措施,按不同的闲置原因进行分类处置,促进土地的有效利用。

(1)对企业自身原因造成的闲置土地,责令限期三个月内动工建设,期间采取以下四个“不得”措施:一是不得参加新增用地招拍挂;二是不得办理土地使用权转让;三是不得办理涉及股权转让的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四是不得办理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待用地单位动工建设且工程投资达到25%以上或已动工开发建设面积超过应动工开发建设总面积三分之一后,恢复相关手续的办理。在限定时间内整改不到位的,将依法予以处置:满两年以上的未动工闲置土地,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满一年以上两年以下的,按出让土地价款的20%征收土地闲置费。

(2)妥善处理因政府原因造成的闲置土地。一是对确因政府征地拆迁等原因未按净地交地或配套道路等设施未建成,导致用地单位无法进场施工的,以镇(街道)、管委会为责任主体,落实任务,加速做好依法征地及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在经当地镇(街道)、管委会认可征地实施或配套设施完成的前提下,由用地单位与国土资源部门签订《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补充协议,重新约定开竣工时间。二是对因规划调整和控制等原因导致用地单位无法动工建设的,由所在镇(街道)、管委会采取协议有偿收回或临时安排使用、易地置换等方式来进行处置。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镇(街道)、管委会要充分认识开展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高度,克服畏难懈怠情绪,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市政府成立由常务副市长杨慧芳任组长,市发展改革、经济发展、建设、规划、国土资源、环保、监察等部门组成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国土资源局。各镇(街道)、管委会要切实加强领导,相应成立工作小组,抽调一批事业心强、素质高、业务精的人员专门负责该项工作,指定专人负责跟踪、办理每个项目,做到人员落实、任务落实、责任落实、措施落实,确保本次专项活动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