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5 15:23:51

工业园

工业园范文篇1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区的规划现状,挖掘其规划上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相对应的策略,以提高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的规划管理绩效,使其规划更加合理。

产业转移工业园的规划现状

(一)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分布状况

至2008年底,广东省现有的产业转移工业园达70余个,珠三角产业转移园主要集中在惠州和肇庆,共8个;粤西地区的产业转移园分布在茂名、湛江、阳江、云浮,共19个;粤东地区的产业转移园主要分布在汕头、揭阳、潮州、汕尾,共6个;粤北及山区的产业转移园主要集中在清远、韶关、梅州、河源,共37个。其中产业转移园最多的是梅州,共12个,其次是清远和韶关共9个,最少的是汕头和潮州各1个。在这些产业转移工业园中,经广东省认定的有26家。综观目前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其合作开发模式有四种:山区或东西两翼政府方投资型;双方政府共同投资型;珠三角方企业投资型;珠三角方政府投资型。

(二)产业转移工业园的需求和供给

表1是广东省部分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建设指标。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的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外销转内销税收留成构成其需求驱动力;企业迫于生计、政府产业转移、“双转移”是其需求驱动者;需求热点地区为:珠三角有惠州、肇庆,粤西有茂名、湛江、阳江、云浮,粤东有汕头、揭阳、潮州、汕尾,粤北及山区有清远、韶关、梅州、河源。

产业转移工业园的规划问题

(一)选址不合理

近年来,广东省政府致力于积极推进“双转移”政策,各地政府和企业也纷纷响应,想抓住机遇发展各自的区域经济,但在规划过程中缺乏全局观念,产业转移工业园的不合理选址,使得园区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例如四会的南江电镀工业园区选址在北江边,是广东省肇庆、佛山等地饮用水源保护的敏感地带,若选在江北边,则对肇庆、佛山等地的水源造成影响,考虑到江北下游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广东省政府相关部门要求其停产搬迁。

(二)区位布局不科学

由于各地政府和企业的盲目跟风,没有分析自身的优势,使得产业转移工业园出现“遍地开花”的局面。东西两翼及山区中不少地方一哄而上,到处筹建工业园区,缺乏宏观规划,导致园区之间、区域之间重复布局、重复建设,由此而产生的土地问题尤为突出。“圈地”现象、合理而不合法的征用土地造成了土地资源的大量浪费,使得园区开发后续用地指标不足。

(三)产业定位不明确

东西两翼及山区都地处偏远,交通、通讯等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但很多产业转移工业园并没有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因地制宜地发展产业,而是全面撒网、一把抓,陷入了产业越多越广就越好的误区。同时,由于合作模式松散,使得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合作双方定位不准,优势没有发挥。有些产业转移工业园因起步低出现饥不择食的现象,引进了一些资源消耗大、经济效益差、工艺落后、环境污染较大的项目,这对环境也造成不小的负面影响。

产业转移工业园的规划对策

(一)边界选址具有可行性

产业转移工业园本身就是一种跨区域合作的方式,相邻地区间合作,在地区边界共建产业转移工业园,或成为未来产业转移园选址新的出发点。一是可以减少对工业用地的压力;二是可以集中两地优势资源以降低建设成本;三是相邻地区共建产业转移工业园比较容易形成规模效应,而规模化发展也正是产业转移工业园的走向之一。

(二)以长远利益为出发点注重整体布局

政府在规划产业转移工业园时要特别注意整体布局和长远利益,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理优势和特色科学地进行区位布局,园区规模、园区形象、综合效益等因素都要列入规划范围之内。

参考文献:

1.潘晓闻.谈谈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建设的环境问题.茂名日报,2006

工业园范文篇2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1、成立领导机构,制定实施方案。为加强对园区管委会创业服务年活动的领导,成立了园区管委会创业服务年活动领导小组,管委会主任任组长,副主任任副组长,相关办公室负责人为成员。为使活动有序开展,园区召开班子会专门研究部署,于今年1月25日制定印发了《县工业园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了活动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活动主体和服务对象、工作重点、工作步骤以及工作要求,并进行了责任分工。各分管领导按照任务分工,督促抓好服务创业各项工作,真正做到思想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保障了创业服务年活动的顺利开展。

2、明确要求,及时动员园区干部职工积极参与。1月26日,园区召开了创业服务年活动动员大会,会议传达学习了全县动员会会议精神。会议对2012年机关效能年活动情况进行了总结,对2013年创业服务年活动作了动员和具体部署。会议强调了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的重大意义,要求为创业者提供优质、高效服务,要把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与本职工作结合起来,要加快改进机关作风建设步伐,营造服务创业的浓厚氛围,促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二、创新机制,优化环境。

1、创新服务模式。园区在服务手段上下功夫,建立园区干部挂点企业服务机制和项目建设对接服务机制。通过特事特办、主动帮扶、预约办理、延时办理、上门办理等为创业者提供最方便快捷的服务。

2、创新服务方式。园区干部在服务过程中,敢于突破陈规,勇于探索新路,积极配合县有关部门、责任单位帮助入园企业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矛盾和问题,协助相关部门办理好相关证照及通水、通电、通讯等“三通”工作。

3、优化环境。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机关效能年活动成果,继续下大力度,解决影响机关效能、损害创业发展环境方面的突出问题,不断完善不断完善一次性告知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等工作制度,优化业务工作流程,规范行政行为,认真执行行政效能投诉和责任追究制,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4、强化监督。为确保活动取得实效,园区在各企业广泛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宣传工作,并在园区企业聘请了5名支部书记作为园区创业服务年活动监督员,充分发挥舆论引导和社会监督职能,确保园区创业服务年活动有序开展,不走过场,落到实处。

三、创“四型”机关,做“四型”干部。

通过开展以“你创业、我服务”为主题的教育活动,牢固树立创业者的满意就是我们的工作目标,形成亲商、爱商、扶商的良好氛围。园区在强化服务意识、完善服务机制的同时,努力建设服务型机关,争做服务型干部;大力倡导创新之风,创新发展思路,创新工作机制,创新服务方式,工作中敢于突破、敢负责任、敢于争取,努力建设创新型机关、争做创新型干部;大力倡导务实之风,强化为民意识,建立责任机制,争创务实型机关、争做务实型干部;大力倡导廉洁之风,带头遵纪守法,严守各项纪律,廉洁自律,努力建设廉洁型机关、争做廉洁型干部,实现由管理型机关向服务型机关的转变。

四、创业服务,成效显著。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2013年园区完成土方平整258万方,硬化道路18.9万平方米,铺设雨、污水管道25.68千米;完成绿化面积20.4万平方米,修建桥梁3座,改造河道2000米;完成安置房建设面积21万平方米,可安排人口近10000人。

二是招商引资成效显著。2013年共引进入园项目(不含四小区)32个,完成招商引资50亿元,实际到位资金31亿元。如投资投资11亿元的塑丽龙实业、6.2亿元的新鑫城纺织、投资1亿元的上好佳彩印包装等过亿元项目纷纷落户园区。

三是项目建设进展顺利。2013年,园区在建项目33个,竣工投产项目25个。如达晟二期五万精梳、大地红酒业、俞乐玻璃、同德医药、瑞春电力、杨云科技等一批重大项目竣工投产;庆腾五金、妙士酷实业、塑丽龙、新鑫城纺织、松星电子、上好佳彩印包装等一大批重大项目建设顺利。

四是清理转让快速推进。2013年,园区已对华威竹业、圆方体育用品、志菁玩具、金德天油茶、如日包装、威诗朗、邹应该、福瑞思新摩擦、龙德胜等9家企业进行清理整顿,并成功转让,盘活土地700余亩。

五是融资服务再上台阶。2013年园区中小企业有限公司新增注册资金2500万元,注册资金达到3000万元,极大地增加了平台融资能力,2012年园区在省开行融资3800万元,资金运行良好,本息按期归还;2013年,园区在省开行贷款5000万元,扶持园区20家成长型企业。

工业园范文篇3

——新格局,园区呈现出聚集发展的崭新格局。1—4月份,园区共引进项目个,实际进资万元,分别占全县招商引资总量的%、%。截止4月底,园区落户企业已达家,其中投产企业家。目前,在乐江线沿线,11家轻钙生产企业年生产能力达40万吨,轻钙生产基地初步形成;在连胜工业小区,聚集了家机械加工制造企业,以机械制造为主的特色工业小区已经形成;在城南工业园和320国道工业带聚集了家铜材加工企业,年产值可达亿元,初步形成了一个重要的铜材加工业基地。

——强态势,园区主要指标的增长态势强劲有力。1—4月份,弋阳工业园区完成工业增加值11954万元,增长101%;实现销售收入3920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7%;全县工业用电总量达万度,增长%,其中园区用电占到了成以上。

——快提升,园区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步快速提升。1—4月份园区上交税金万元,增长66%,占全县财政总收入的%,同比提高个百分点。累计安排就业人,新增人。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突出抓好了“五个大”:

1、确定大目标。目标就是方向。新一任班子到位后,在深入分析、准确把握弋阳工业发展基本脉络的基础上,以园区为平台,紧扣产业和企业,提出了“一年打基础,两年提速度,三年成气候,五年在园区再造一个弋阳”的战略目标。一是夯实2006年,全县工业增加值达到6.09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2.2个百分点,达到30.6%;上交税金1.08亿元,对财政的贡献率提高1.8个百分点,达到53.7%,其中,工业园区要完成工业增加值4.64亿元,销售收入14亿元,上交税金5900万元。二是冲刺2008年,全面实现工业经济和工业园区发展主要指标“三年翻番”目标。三是勇夺实现2010年目标的全面胜利,力争到2010年,把弋阳建成全省重要的铜材加工基地、食品医药业基地和轻钙生产基地。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2、紧盯大项目。今年是换届之年,面对这一特殊背景,在组织经济运行和园区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始终以项目为第一抓手,以项目为主要推动,不断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方面,实行发展思路项目化,全年工作重点化,围绕全年既定的总体目标,细化量化工作任务,把工业园区建设等30个项目作为全年的重点工程,实行重点办理和重点督查,分别由县四套班子领导牵头落实。另一方面,组织小分队全面出击,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队的小分队已先后三次东进浙江,热情走访落户弋阳的客商,广泛结交工商企业界朋友,宣传弋阳,推介弋阳。1—4月份,除已引进的个项目外,还达成意向项目个,合同资金达亿元,其中,千万元以上项目个,亿元以上项目个。如:温州万鹏铝业公司计划投资5000万元,在我县城南工业园新建铝制品生产线;广州金双城公司计划投资4000万元,在道口小区新建饮料食品加工项目;温州纤维化工公司计划投资4000万元,在城南工业园新建铜材加工项目。

3、确保大投入。为解决企业亟待入园、园区无地可供

3、出口大政策。围绕进一步激发活力,凝聚合力,我们优化整合各项政策,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园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在推动招商方面,出台了《弋阳县招商引资工作及考评方案》,建立招商引资风险金制度,乡镇和有招商引资任务的县直部门的正、副职分别拿出1200元、800元作为招商风险金,完成任务的,实行对等奖励,完不成任务的,按比例扣减。同时,实行捆绑招商,将四套班子领导、县直部门、乡镇招商任务实行捆绑,同奖同罚,并拿出一定资金奖励县领导为乡镇招商助威出力。在引企入园方面,制定了关于鼓励到工业园区投资若干政策意见,实行“异地办厂、属地纳税”,鼓励乡镇引企入园,发展“飞地经济”。在推动创业方面,采取政府扶助、企业联动、干部参与、银行介入的办法,组建弋阳金鼎民营担保公司,筹集担保资金2000万元;出台了公务员信用贷款办法,允许县内财政全额拨款人员凭信用卡,每人贷款10万元以上;县财政专门拿出10万元用于金融机构信贷投放评价考核奖励,鼓励商业银行放贷支持中小企业。在促进出口方面,对县内所有出口企业,每创汇1美元,奖励1分钱;达到500万元美元的,1美元奖励3分钱;达到1000万美元以上的,1美元奖励4分钱。对出口达到100万美元的,加奖2万元人民币,每超100万美元,再奖励1万元人民币。此外,还出台了《重点工业企业奖励办法》,《乡镇财政收入考核奖励办法》等政策,鼓励企业、乡镇加快发展,做大做强。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4、强化大服务。加快园区发展,项目的引进是“标”,而后续的服务则是“本”。一方面,我们狠抓服务机制建设。对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实行“五个一”,即一个领导、一个部门、一支队伍、一个机制、一抓到底的工作制度,抓进度、抓落实。同时,县委常委、副县长及县直经济职能部门、乡镇主要领导对各自工作,通过电视媒体向全县公开亮相、公开承诺,以增强各级干部的责任感,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另一方面,我们狠抓服务中心建设。凡要求进中心的单位,全部无条件进驻中心,严格按照一同审批、一口收费、一次办结的要求制定和落实各项运作流程和规章制度,一个全市一流的服务中心正在建立起来。

工业园范文篇4

一、排查方法

由我局将《通知》转发到园区各企业,挂点人员在5月29—6月3日利用六天时间对各自挂点企业进行详细的生产安全隐患大排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有些及时进行了纠正,对一时难以整改的隐患已收集上报备案,并提出了整改意见,在6月底将进行复查,确保整改到位。

二、排查内容

这次排查一是查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情况;二是查生产线上安全设施的防护装置是否到位;三是查行车、锅炉设备是否经过相关技术部门的检验;四是查危化物品存放的使用与管理;五是查房屋建筑设施的安全防护情况,六是查消防设施是否到位。

三、排查结果

通过排查,各企业的安全意识有了明显提高。安全责任已落实到班组、到人;生产线上的安全防护设施已基本到位;危化物品实行专人管理、专人使用;大部分的行车工、锅炉工持证上岗。但有些企业前期存在的安全隐患还未整改到位,比如:

1、工业区A区和平机制木炭厂和青竹碳制品厂两家企业存在火灾隐患;

2、工业区荣安鞋业公司生产用电超负荷,加上线径比较细易引起发热,存在严重的火灾隐患;

3、建材、实业、米业、实业、锌业5家企业未配制消防栓及灭火器材等消防设施;

工业园范文篇5

一、深刻认识建设产业转移工业园的意义

省委、省政府提出珠三角与山区及东西两翼联手共建产业转移工业园,目的是通过推进全省土地资源共享,实现珠三角地区资金、管理、信息、品牌与山区及东西两翼土地、自然资源等方面优势互补,促进全省产业的梯次转移,从而既加快山区及东西两翼的发展步伐,又推动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增强全省的综合实力和发展后劲。改革开放以来,我市依靠丰富的土地、劳动力资源,承接了国际资本、技术和产业的转移,大力发展加工制造业,实现了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但是,随着全市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张,土地、电力、供水等资源瓶颈制约日益突显。与此同时,我们又正面临着承接新一轮国际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业转移的大好时机。在这种情况下,要继续保持发展优势,增强发展后劲,必须大力推动产业有序地转移,从而为我市腾出有限的土地空间,承接引进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同时也是减少我市城市环境压力和人口压力,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加快推进产业转移工业园的重大意义,抓住有利时机,乘势而上,坚定不移地推进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工作。

二、加强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规划

要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认真抓好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建设规划。一要适度控制设立产业转移工业园的数量,镇(街)要结合实际,按照有需要、有能力、有投入、有效益的原则建设产业转移工业园,同时要选择合适的对象、合适的地点、合适的合作模式共建产业转移工业园。二要采取总体规划、分步开发、适当超前的原则规划建设产业转移工业园内配套基础设施,预留足够发展空间。三要主动从工业园建设可行性研究开始介入,发挥人才、办园经验等方面优势,充分考虑我市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转移需要,大力发展配套产业。同时,也要充分考虑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共建性质,发展资源型特色经济,在产业对接上下功夫,做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三、加大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资金的投入

参与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的镇(街),一定要切实投入资金,认真建设,确保建立一个,成功一个。目前未投入资金的镇(街),要通过组织民营企业投资或镇政府(街道办)参与投资等形式,多渠道筹集开发建设资金,参与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已由镇政府(街道办)投入资金或组织民营企业参与投资的镇(街),要保证开发建设进度要与建设进度和招商引资进度相结合。重视和加强基础设施的完善配套,把产业转移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提高承接产业转移能力的基础工作来抓,特别是要灵活实行市场化经营,一是将一些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基础设施推向市场,减少资金压力,降低经营风险;二是适当转让部分土地,以地建园,以园引企,以企养园,以园创利,实现良性循环,滚动发展。

四、进一步规范合作开发协议和管理制度

按省政府有关文件规定,珠三角与山区及东西两翼联手共建产业转移工业园,合作双方政府要按照签订的开发协议对产业转移工业园进行开发建设,相关协议和管理制度必须明确如下事项:一是明确双方责权利,制定促进产业转移工业园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明确的财政利益分配办法;二是明确产业转移工业园的管理机构和办公场所;三是制定产业转移工业园管理办法。参与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的镇(街),如未在双方签订的开发协议和管理制度中与明确以上事项的,必须对相关协议和制度进行完善和修订,进一步规范合作开发协议和管理制度,明确合作双方的责、权、利,确保产业转移工业园依法依规建设,保证合作双方的利益。

五、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招商引资是加快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的关键和主线。明确我市的产业转移工业园作为我市产业转移项目的首选之地,凡是需要向外转移的项目,要优先引导到我市共建的产业转移工业园投资。参与共建产业转移工业园的镇(街)在抓好本地招商引资工作的同时,也要全面加大产业转移工业园的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加强人力物力支持。要创新招商引资的形式,形成政府招商与社会招商并举、自主招商与以商招商并举、以情引商与以利引商并举的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招商引资格局。市有关部门也要支持产业转移工业园招商引资工作,适度安排专项经费,宣传推介我市产业转移工业园,通过举办推介会,印发宣传资料,报纸刊登专版,政府网站开辟专页等多种形式进行推介宣传。

六、进一步提高科学管理能力

参与共建产业转移工业园的镇(街)要按照《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区认定办法(试行)》的要求对园区进行开发建设,加强管理。一是实行市场化运作。建立政府扶持、企业运作的机制,引导有实力的开发主体参与转移工业园的投资和建设,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和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二是找准产业定位。指导转移工业园从产业合理布局和各自优势出发,在产业链中寻找自身的价值环节,明确产业定位,有目的地开展招商引资,促进企业集聚,形成产业集群和特色鲜明的产业转移基地。三是理性追求投资效益。对于我市镇政府(街道办)直接参与投资或组织企业参与投资的产业转移工业园项目,投资方要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讲求投资回报效率,充分发挥我市人才、经验、信誉、服务等方面的优势,掌握园区发展决策和资金使用的主动权,对项目进行科学管理,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实现投资效益的最大化。

七、加强与承接地政府的沟通协调

市有关部门要认真执行双方联席会议制度,做好信息沟通,及时协商解决园区开发建设和管理工作中的各种问题,重大事项和工作要提升到双方政府层面协调解决的,要主动参与协调,并及时反映报告,通过建立两地政府层面的协调沟通机制,不断深化共识,巩固合作基础,及时解决问题。同时,要积极争取省相关部门的支持,加快工业园开发建设和招商引资的步伐。

八、及时掌握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进度

市经贸局要定期跟踪调查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建设和招商引资进度,以及我市投入资金、省财政补助资金的使用情况,及时上报省和市政府,保证产业转移工业园依法依规建设。参与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的各镇(街)要积极配合,每季度按时将园区建设的进度及存在问题等相关情况报送到市经贸局。

九、实行推动产业转移与留住优质企业相结合

推动产业转移,不是简单地动员企业向外转移,而是有选择性地引导转移,是迁移、保留、引入三者的结合。为促进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腾出空间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优化我市投资环境,有关镇(街)及相关部门要积极帮助我市限制发展和需要淘汰的企业和项目寻找出路。对于确需转移的项目,鼓励其向我市与山区及东西两翼共建的产业转移工业园转移。对于一些有扩产需求而我市不能满足用地需要的企业,引导其把总部留在东莞的前提下,将其中劳动密集、能源消耗大而附加值又低的生产制造环节向产业转移工业园转移,充分利用山区及东西两翼的优势,促其壮大发展。此外,在我市招商引资过程中,对于不符合我市准入条件的企业也可以引导到产业转移工业园中去,从这些企业的发展中共同获益。同时,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完善各项服务企业的制度,切实转变机关作风、提高行政办事效率,以优质的服务留住并吸引优质企业。对于一些有意向外转移或扩展的技术含量高、税收贡献大的企业,有关镇街和部门要切实做好跟踪服务工作,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困难,落实相应的措施促使这些企业继续留在东莞发展。

工业园范文篇6

一、园区平台建设快速拓展

2013年,工业园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6256万元,园区征地拆迁、主要路网、水电设施、绿化亮化设施等建设快速推进,园区创业环境不断优化。

(一)征地拆迁难题强力突破。全力协助梅江镇、竹笮乡开展征地拆迁工作,今年完成工业园征地约4300亩,其中竹笮乡征地4000亩,梅江镇征地300亩,园区总面积从年初的不足6000亩达到10000亩。

(二)大力推动“三通一平”。已完成轻纺服装产业园土地平整1291亩、电子产业园土地平整810亩、门业产业园土地平整730亩、文化创意产业园土地平整256亩、全年共完成土地平整3087亩。

(三)园区路网建设快速推进。一是新中胜产业基地主干道“一横”道路、“二横”道路、“一纵”道路已建成通车,新中胜产业基地主框架已经形成。二是水东园区翠岗北路、昌发路、莲花北路建成通车,水东园区交通更加便捷。三是连接水东工业园与新中胜产业基地的潭丘大桥竣工通车,工业园“一园两区”格局已经形成。

(四)园区基础配套设施逐步完善。一是围绕企业建设做好供电、供水设施建设,改建了宝华山输电线线路、新建了三进公司供电专线、安装了昌发路主水管。二是加强路灯安装、维护和管理,新安装了翠岗北路路灯、八中门口路灯、阳都西路路灯,对原有路灯进行了维修。三是新建设了4个公交站台。四是支持八中做好学校建设,为八中募集建校资金30多万元。

二、七大产业建设成效显著

2013年,工业园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和现有的工业基础,成功引进电子家电、门业、文化创意产业企业抱团入园投资,共有24家企业签定入园投资协议,总投资12.78亿元。园区企业总数从2011年的53家增加到92家,投产企业从47家增加到63家;企业实际缴税6500万元,比2011年的3600万元增长了近一倍;园区主营业务收入从2011年的42亿元突破达到50多亿元,工业增速位居全市前列。

(一)门业产业园发展势头迅猛。市调度重点项目、龙头企业龙树实业有限公司一期已建成投产;鑫腾木业、广峰门业、禹恒五金已经落地建设,预计将在2013年12月建成投产;爱尔美等19家已签订投资意向协议。

(二)轻纺服装产业园建设效果明显。2013年,轻纺服装产业园有3家市调度重点项目、投资过亿元大项目同时落地建设,其中鸿业制衣有限公司、绿缘环保袋有限公司一期工程已建成投产;易富科技有限公司一期厂房已建成三层。

(三)电子电器产业园建设有序推进。市艾炜特电子有限公司年产1200万台LCD、LED电源驱动电路板、年产50万台互联网液晶电视项目已建成3栋厂房,总面积近30000平方米;康汇电器已落地建设;顺德家电小区有12家企业已签订投资意向协议。

(四)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已经启动。飞天工艺、小当家2家企业已经落地建设。

三、投资创业环境持续优化

工业园作为决战两区的主战场,工作任务重,需要协调沟通的领域广,面对的服务对象多,为此,工业园管委会不断强化自身的服务职能,努力做到靠前服务、主动服务,把自己当做园区的“保姆”,一种形象对外,一个步调落实,切实为企业解决在建设、生产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一)破解企业招工瓶颈。成立了招工用工办公室为企业解决用工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专项措施,通过下乡招工、乡镇推荐用工、推广企业好的留工办法等多种形式为企业解决用工难问题。一年来共为园区企业招工4500多人,园区务工人员总数从2011年的6000多人达到10000多人。

(二)解决企业融资难题。成立工投公司,为企业融资提供担保平台。在原有利用“银园保”项目为企业解决融资困难的基础上,管委会积极主动和建设银行协调沟通,并推出“助保贷”业务缓解企业资金困难。一年来,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共为园区企业解决融资1亿多元。

(三)协助办理企业证照。一是明确科室职能,专门有服务科负责协助企业办理相关证照。在企业办理证照的过程中,全程陪同企业到各个部门办理各种手续。二是召开部门协调会议,专门解决企业办证问题。针对园区新意隆等7家已竣工企业证照不能办理的历史遗留问题,工业园建设指挥部召开已竣工企业证照办理协调会议,专题解决企业办证问题。在协调会议过后,7家企业的相关证照已全部办妥。

(四)开展安全生产检查。一是强化了对社会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加强了法制及安全生产的宣传,提高园区企业及务工人员的法律意识和安全生产意识。二是实行了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了人员到位、措施到位。三是每个季度开展一次安全生产大检查。对企业存在生产安全隐患、消防安全隐患、食品安全隐患进行全方位排查。如果发现安全隐患,及时下发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并协助企业做好整改工作。一年来,共为园区企业排查出安全隐患20多处,有效的避免了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

(五)处理企业矛盾纠纷。一是协调处理好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矛盾纠纷。二是协调处理企业和当地群众之间的矛盾纠纷。三是协调处理企业和员工之间的矛盾纠纷。一年来,共为园区企业解决劳务纠纷60多起,处理阻工事件20多起。

(六)加强企业监督管理。一是规定了企业的投资强度、建设密度。二是加强建设中的监管,严防企业擅自改变建设规划。三是在企业建设达到投资协议中一半以上的工程量时才给予土地挂牌和办理土地使用证等相关证照。四是规定企业投产亩纳税达标后才可以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四、干部作风建设不断加强

为促使工业园区的管理更加规范和科学,工业园党工委、管委会从班子自身建设做起,不断深化机关作风建设,全面提升园区管理水平。

(一)加强班子自身建设。一是认真落实理论学习制度,加强班子的思想建设。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学习和研讨。围绕“加快发展、重塑形象”主题教育活动,认真学习省委、市委及县委会议及领导讲话精神。二是积极贯彻民主集中制,加强班子的组织建设。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各项原则要求,重大问题经集体讨论研究决定。凡是重要的人事调整、奖惩、大项经费开支等问题,都经集体讨论研究决定,提高了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水平。党工委、管委会领导班子成员都能较好地摆正民主与集中、个人与组织的关系,在各自的分管范围内认真履行职责。三是强化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班子成员、正副职之间做到常沟通、多商讨,互相支持,形成合力。始终与上级党组织保持一致,全体领导班子成员围绕县委、县政府“主攻项目、决战两区、壮大总量、集聚发展”的工作思路,把工业园作为开展工作的主战场,在工作中发挥坚强的领导作用。

(二)加强干部队伍教育管理。一是实行每周学习制定。在每周的工作例会上,组织全体干部学习。二是实行每周一调度,在每周一对本周工作进行调度,每项具体工作都明确了责任领导和责任科室。三是实行每月一考评,每个月的第一周对上个月工作的完成情况进行考评打分。根据考评得分评选当月的优秀干部。四是实行“白+黑”、“5+2”工作制度。今年以来,工业园管委会在法定5个工作日的基础上,基本取消了双休日休息,同时,管委会干部白天深入企业、工地、涉及征地的村组了解情况处理问题,晚上召开不同层次的工作会议,跟据白天了解的情况理清工作思路,制定工作措施,为下一天开展工作做好计划,切实增强工作的效率和成果。

五、非公企业党建更上台阶

1、强化管理、明确目标任务。一是理顺了管理关系,2013年8月,工业园党工委与县两新工委进行了工作交接,把原属于县两新工委管理的园区21个党支部、翠江机床有限公司党总支及所属4个支部移交工业园党工委管理。二是制定了工作方案,对园区开展党建工作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意见。

2、调整组织设置,规范建设活动场所。一是合理设置党组织,根据工业园企业情况,重新调整了工业园区的党组织设置,撤销了2个支部,迁出园外1个支部,新成立了5个支部,园区已成立了28个党支部。二是抓好党支部活动场所建设,对园区党支部活动场所开展规范化建设,尽可能达到“七有”标准。

3、抓好党建队伍建设,提升园区党建工作领导水平。一是建立工业园区党政班子挂点联系企业党支部工作机制。二是下派企业党建工作指导员,具体指导党支部开展日常工作及各项活动。三是调整配强园区党支部书记。通过调整免去了7个支部书记,重新任命了8个支部书记,4个支部书记、2个支部副书记。

工业园范文篇7

一、发展现状

(一)物流基础特殊化。化工园于年10月经省发改委批准成立,总面积16.28平方公里,是以煤化工、磷化工、盐化工为主导的精细化工园区。化工园南临黄金水道长江,拥有独特的长江深水码头和岸线资源,北靠318国道,西距焦柳铁路6公里,水陆空交通便捷,专线铁路正在修建之中,发展大物流的区位优势得天独厚。除此外,发展配套工业园物流物质基础也十分雄厚,“建设千亿园区”的宏伟目标正在加紧实施。年,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46.03亿元,同比增长59.65%,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8.8%。目前,园区落户企业达到22家,其中规模工业企业11家,年度在建、签约及在选项目共计21个,项目总投资额达56.974亿元。2012年,园区将加大2011年度21个项目中14个在建、即将落户项目的协调、督促力度,实现项目尽快建成投产。同时,继续跟踪4个在谈项目,促成其落户园区。预计到十二五期末,园区企业将达到50家,产值达到150亿元,实现税收6亿元。

(二)物流主体规模化。到目前为止,园区物流业经营户13家,物流公司3家;货物仓储企业3家,货物运输企业3家,其他物流经营户7家。另有一些规模较小的个体户,主要从事货物装卸及运输、货运代办、信息、配载、仓储服务等业务。园区物流业从业人员600多人,拥有资产总额近1.3亿元,年物流吞吐量852万吨,物流业务收入近1亿元。其中,限额以上的物流企业2家,即物流和兴港物流公司,这两家也是全市规模最大的专业物流公司之一,20011年主营业务收入近8000万元,资产总计8000万元。公司自有各类运输车辆及办公车辆合计158辆,年运输能力300万吨以上。其中:平板货车77辆,自卸货车43辆,专用危化品运输车12辆,可以运输2类1项、2类3项、3类、8类危险化学品;小型办公车辆及其他车辆26辆。公司吊车队拥有8—200吨汽车起重机13台,总起重能力558吨,单机最大起重能力200吨;公司汽车修理厂现拥有各类汽车维修管理技术人员30名,各类大中小型机动车辆维修检测设备130余台套,厂区维修面积共计3000余平方米,各种规章制度及车辆维修台帐健全完善,各种维修检测设备及消防硬件设施齐全,可维修普货、危货等各种不同型号不同类别的车辆。2009年7月审核认定为一类维修资质。兴港公司拥有6座码头,1500平方米转运货场一个,大型浮吊4艘,趸船2艘,2千吨级货船1艘,运输车辆50多台套,年运输量已超过300万吨,目前,年千万吨级水陆联运及仓储基地初具雏形。

(三)物流设施现代化。园区现有水运码头9处,其中危化品码头1处。园区码头主要集中在三宁大道上游550米至下游520米左右区段内,年货运吞吐量110万吨。根据园区现有企业的运营情况和发展规划,园区2011年企业货物进货量为572.45万吨,出货量为429.56万吨。预计2012年园区企业货物进货量为646.36万吨,出货量为546.86万吨;2013年园区企业货物进货量为777.74万吨,出货量为673.49万吨。根据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园区一期规划项目26个,43个品种,需外购主要原料330万吨,产品规模367万吨/年,商品量225万吨/年,园内循环量142万吨/年,吞吐量555万吨/年。二期规划项目17个,30个品种,需外购主要原料75万吨/年,产品规模303万吨/年,商品量228万吨/年,吞吐量约303万吨/年。按照上述规划,规划项目全部建成后,需购进原料400万吨/年,形成产品规模670万吨/年,商品量452万吨/年,园区循环量220万吨/年,园区总吞吐量852万吨/年。为满足园区物流运输需求,园区积极完善道路网络,投入7208万元建设了“三纵三横”主干道路网。同时,市规划局根据园区岸线码头的情况,制定了《枝江市码头专业规划》,根据规划,园区将在可利用的5100米的岸线长度内,建成18个码头25个泊位,年吞吐量达到150万吨。专线铁路规划、建设也在紧锣密鼓,建成后园区货物吞吐能力在现有基础上将成倍增长。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认识不足。重生产领域的产值等指标,轻流通领域里产品运销,产品终端的物流运销环节薄弱,制约了生产环节的扩张;产业利润链顾小头舍大头,缺乏通吃利润观念。工业园中缺乏配套物流园,现有物流业处于盲目自发发展状态;我市在引导园区物流业公共基础设施发展上缺乏政策支撑,没有像支持农业、工业那样支持商贸物流业发展的具体优惠政策出台。园区物流企业刚刚起步,资金积累和发展能力较差,很难向集约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纳入国家投资和信贷计划的物流项目少,缺乏多元化融资渠道。金融机构的信贷投向主要是工业项目,投入商贸物流业的资金比较少;物流及仓储对土地需求大,征地优先倾斜不明显。

(二)发展不足。园区专门用以配套物流业发展的水、电、路、港口、仓库、铁路、信息网络等投入少,龙头企业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现有的物流企业有其名无其实,专业性、吸引力、辐射力不强,对园区工业推动力不强,服务作用发挥不够充分。

(三)布局不优。本区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格局还没有完全打破,企业大都设有自己的仓库,组建有自己的运输车队,都不愿意把物流活动分离出去交给第三方物流去做。这种各自为阵、条块分割式的物流现状不仅制约了物流业的加速发展,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三、对策建议

总体上市政府要尽快组建“姚港工业园物流业发展领导小组”及其工作专班,及时研究、协调、解决发展中征地拆迁、融资信贷、项目、人才招商、税费减免、规划布局等政策和问题,镇及园区管委会和园内重点企业也要建立相应日常工作机构。把物流业发展纳入园区统一规划,纳入镇和市直有关部门考核目标。当前重点应该着手建设好三大专业物流中心,形成工业园区北与318国道交汇、南与长江相接沿晋煤大道的商贸物流园基本框架:

(一)以公司为主体,打造陆路物流及安装起重中心。征用土地100亩,重点投资建设三个项目,逐步扩大生产规模,建设现代陆路物流中心。一是投资600万元,购买一批新的现代化货物运输设备,进一步增强公司的普货、危货运输能力,满足姚港化工园及周边地区企业日益增长的货物运输需要。二是投资3000—5000万元购买一辆350吨或500吨的大吊车,进一步增强公司吊车的市场竞争综合实力。公司增添的大型吊车,不仅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而且可以增加“起重”在宜昌市内尚无大型吨位吊车的品牌效应,进一步提升增强中小型吊车的竞争实力。三是投资2000万元在三一八国道和晋煤大道旁建设一个货物仓储配送中心,为化工园和枝江市内各生产企业提供各种货物仓储及配送服务,进一步拓宽公司的物流服务领域,增强陆路运输的发展后劲,力争2015年前,公司年货物吞吐能力在现有300万吨的基础上翻番,达到600万吨。

工业园范文篇8

一、依靠高新技术创建绿色生态产业链

鲁北企业集团的前身是一家小硫酸厂,1977年8月创建。当时,鲁北的创业者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扎根盐碱荒滩,以创建之时的40万元试验经费,承担了国家“六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石膏制硫酸联产水泥技术,并取得成功,填补了国家空白。他们又依托此项技术成果,建成了我国第一套磷铵、硫酸、水泥联合生产装置,这套装置对我国化学工业是一个重大贡献。用生产磷铵排放的废渣磷石膏,制造硫酸并联产水泥,硫酸又返回用于生产磷铵,使上一道产品的废弃物成为下一道产品的原料,整个生产过程没有废物排出,资源在生产全过程得到了高效循环利用,形成一个生态产业链条。这既破解了磷复肥工业排放的废渣污染环境、制约磷复肥工业发展的世界难题,又开辟了硫酸和水泥生产的新的原料路线,改变了传统的“资源→产品→废物”的单一线性模式,达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1997年5月,在第72次国家香山科学会议上,鲁北的绿色产业链被科学家确认为我国独有的零排放技术、绿色环境技术。

鲁北企业集团生产的主要产品,无论是科技含量较高的溴素、磷铵,还是一般的硫酸、水泥,都是用途广泛的成熟产品,其创新之处不在于产品本身,而在于产品的生产过程。在生产过程中鲁北集团深刻认识到环境保护与企业的发展是相统一的,制定了“开发环保科技产业,综合利用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发展战略(称之为绿色文明战略),把环保、资源综合利用作为战略决策的首要因素,并使之成为企业乃至职工的自觉行为。在创建石膏制酸技术生态产业链之后,以发展海洋化工为目标,该集团又完成了海水“一水多用”生态产业链的创建,使海水在蒸发、净化过程中,通过合理的分布调节,实现了“海水取宝,滴水不漏”。

鲁北企业集团石膏制酸联产水泥和海水“一水多用”这两大生态产业技术的成功实施,也昭示了一种新的资源观念和环保观念,即人类对自然资源可以进行重复多次的利用,从而使有限的资源构成一个多次生成过程。这种既能多次重复利用资源又能保护环境的高科技绿色产业,将使我国传统化工产业完成由“夕阳工业”到“生态工业”的革命性转变。对于生态工业园,中国工程院陆钟武、金涌院士在2000年11月“山东鲁北企业集团技术创新院士行”活动中是这样评述的:工业生产有五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达标排放;第二个层次是零排放或微排放,在正常运行中企业所有废物都能循环利用,对外没有污染,假如出现事故,还是有污染;第三个层次是源头治理,开发新的清洁工艺,把污染消灭在源头;第四个层次是生态化工,不仅生产过程无污染,而且产品也没有污染,要求产品本身生命周期是安全的;第五个层次是生态工业园,对地区所有企业统一规划,使一个厂的废物成为另一个厂的原料,整个地区的物流、能流甚至知识流全部闭合运行。生态工业园是一个或多个绿色产业链构成的理想工业系统,是未来的工业经济发展方向。鲁北化工走的正是绿色生态之路,符合生态工业概念,因而被誉为生态工业园。

二、加强技术创新及其产业化机制,推动生态产业发展

鲁北企业集团起步于科研,腾飞于科技产业化,对于技术创新及其产业化有着深刻的认识。实践表明,高新技术不仅仅存在于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通过技术创新及其产业化,同样能使传统产业脱胎换骨。为提高企业的科技实力,增强技术创新能力,鲁北集团先后创建了部级技术开发中心、化工建材设计院、绿色化学研究院和高新技术攻关部以及与之相配套的6个中试基地。集团以自己的科研机构和实力为依托,注重技术创新和经济实效,构建了以企业为主体、适应市场需求的技术创新产业化体系,使自主开发的50余项重大科技成果全部实现了产业化。鲁北企业集团还对科研机构实行企业化管理,把单纯的科技开发转化为全方位的科技经营管理,把市场风险机制引入技术开发中,把技术开发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最大限度地开发适应市场需要的新技术、新产品。

在企业技术创新进程中,鲁北企业集团以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构建生态产业体系作为主攻方向,从技术创新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层面,实行全过程创新,并在创新中突出了七个结合:一是技术创新与科技发展紧密结合,根据国内外科技发展走势,着眼企业实际,自主确定选题,研究一代、试制一代、生产一代、储备一代。二是技术创新与环保紧密结合,凡不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的有害技术,一律不列入研发课题。三是技术创新与技术改造紧密结合,通过技术改造实现工艺、设备、产品的创新。四是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紧密结合,立足社会需要,使成果在市场中更新发展、升级换代。五是科研机构与大专院校紧密结合,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同中国工程院等30多家院校、科研单位建立科技联盟,提高了自身技术开发和管理水平。六是科技投入与优化管理紧密结合,确定技术创新目标,不断加大科技投入,1988年至今,共投入科技开发经费8.74亿元。七是技术创新与人才队伍培养相结合,通过技术创新,培养形成了基础研究、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评价推广、工程设计开发、工程承包施工等5支技术人才队伍。

鲁北企业集团边科研边形成产业的技术创新机制,使技术创新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有力地推动了企业技术创新步伐,从而使集团在磷复肥、石膏制酸、海洋化工、建筑建材等领域建成了一批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支柱产业,创建了具备自己特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态产业技术,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持续快速增长。

三、高素质的企业干部队伍是鲁北生态工业园创建并发展的关键

鲁北企业集团位于我国渤海南岸的盐碱滩上,外部环境条件十分艰苦,为什么代表工业生产发展方向的生态工业园能够在这里创建并获得发展?关键在于集团有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能够带领广大职工,实施科技创新,推动企业不断壮大发展。与一般产业不同,高科技生态工业的工艺创新是和企业的发展管理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往往工艺创新的过程就是企业发展的过程。因此,这类企业的创立和管理需要企业家具备两方面的才能,一是科研和技术创新才能,二是企业管理才能。所谓科研和技术创新才能,不仅仅是要求企业家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和研究水平,同时还要能形成工艺创新的独特思路。以鲁北集团产业创新为例,从磷石膏中提炼硫酸,这一研究国外搞了70多年没有成功。二十几年前,鲁北的创业者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经过几百次的试验,终于获得成功,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更为独特的工艺流程,即用提炼出的硫酸再次返回生产目前国内市场需求很大但仍然主要依赖进口的高效复合肥磷铵,并将在此过程中产生的硫酸尾气和废煤渣分别制成化学制剂和水泥。这种设计本身就体现着一种更高层次、更宏观、更科学的管理思想,即通过科学的工艺流程用更少的资源创造更多的产品和更高的效益,同时,不仅考虑企业的经济效益,还考虑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信念是人生支柱,责任是人生动力,奋斗是人生幸福,奉献是人生价值。”这已成为鲁北创业者们生活和事业的座右铭。在鲁北企业集团创业与发展的历程中,鲁北人培育形成了“艰苦奋斗,勇于拼搏,一丝不苟,无私奉献”的企业精神,形成了“资源综合利用,保护环境,奉献人类”的企业文化,培养了一批以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山东省十杰青年冯久田为代表的思想解放、德才兼备、既具有现代管理能力又有高科技知识的复合型跨世纪人才队伍。企业领导人高度的民族责任感和爱国热情,强烈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的企业发展战略,成为鲁北生态工业园创建并发展的重要保证。

四、发展绿色环保产业的几点启示

1.生态产业技术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代表了工业的发展方向。鲁北集团发展生态产业的实践表明,依靠生态产业技术开发新能源,将实现人与自然、经济的协调发展与有机统一,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其主要标志为:一是传统产业的整合和生产技术的转向。扬弃传统工业,实施清洁生产,从一切现有的有害生产方式、生产技术,向源头治理、清洁生产、无公害技术转变。二是经济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更新。经济观念和行为方式由单纯的追求经济目标,向追求经济和生态双重目标转变。三是自然观、环境观的转变。新的自然观、环境观以人类生存与发展、自然资源的反复综合利用为价值取向,把人类的精神文明提高到新的水平。随着环境科学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态科技意识的不断提高,生态产业技术将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方向。

工业园范文篇9

2014年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点:

(一)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规范管理

1:鉴于人事变动,及时调整“关心下一代工作领导小组”促进园区关心下一代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

2:不定期相互交流开展工作的情况,解决碰到的困难和难题,学习其他兄弟单位关工委工作的先进经验,结合园区企业实际,研究探索适合园区实际的工作方法和途径,从而切实有效地推动园区关工委工作

(二)加强队伍建设,推进各项工作

1:充分发挥关工委成员和志愿者的作用,加强与企业关工委的联系和沟通,发现问题及时帮助解决;

2:做好帮教结对工作。要求帮教人员平时要与他们加强沟通、交流、解决心理障碍。如有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与园区关工委联系,以便及时得到帮助教育。

(三)群策群力,共同关爱弱势群众

一是依托县关工委的优势,加强园区与企业的沟通,赢得企业主的认同,打造一批关心下一代的工作平台,建立一批企业关工委组织,壮大园区关工委组织。

二是加强同劳动就业,劳动用工等职能部门的联系,帮助企业解决劳动用工和劳动技能培训难题,为企业青工提供帮助和服务。

三是加强与房管、教育等部门的联系,帮助企业员工解决住房难题和子女就读难题,为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作出积极的努力。

工业园范文篇10

xx年9月1日,开始了我在**物业公司所属的工业园的管理工作,直到现在.在这段时间内让我对我所学的专业知识有了一个新的认识,积累了一点经验.在实习中,我在管理领导的热心指导下,积极参与物业管理相关工作,注意把书本上学到的物业管理理论知识对照实际工作,用理论知识加深对实际工作的认识,用实践验证所学的物业管理理论,探求物业管理工作的本质与规律.长期的实习生活,既紧张,又新奇,收获也很多.通过实习工作,使我对物业管理工作有了深层次的感性与理性的认识。

我所在的工业园是**物业第一期工程,位于坦洲镇第三工业区33号,是这里最高的工业建筑,总共六层,面积二万平方米.作为标准的工业用厂房,所有的硬件设施都是最好的,二期三期工程也已经完工,尤其是三期工程,它的设计构造以及外形在这个地区都是独一无二的,后续工程还在构思中.

整个已建成工业园占地面积二十亩,建筑面积十万平方米,大小公司十余家,总计五六千人.由于以前园区在施工当中,园区的管理不是太完善,业主对园区环境不是很满意,仍有两三家公司不能按时交物业管理费,但大多数业主对园区物业管理还是理解的.现在园区物业管理处的工作主要是帮助业主办理入伙手续,处理开发商遗留的问题,办理房产证和一些简单的维修养护.因为园区入住人数较少,设施也不完善,所以物业管理部门的相应设置也很简单,只有一个工程部,一个管理处,一个保安部.工程部只有三个人员:工程部主管和两个维修人员;管理处有三个人员:管理处主任,会计和一个管理员;这两个部门共用一个临时办公室,办公条件不是太好.而且人员较少,往往是一个人做几样工作:会计要收费催费(物业费);管理处主任在业主装修时要巡视以防业主装修破坏物业承重结构等等.保安部共有十多名名保安,以后视情况还会增加.

**物业管理公司才刚刚开发的第一个工业园——**工业园,因公司在园区的开发管理上缺少经验,所以在实习工作中我们有幸参与了公司的物业管理早期介入,管理处主任希望我们能利用我们所学的理论知识结合公司经验和公司的实际情况,为公司在园区的管理上提供一些建议和方案,以便更好的为业主服务.在实践工作中,我们通过我们学过的理论知识和搜集的资料,为公司在停车场的管理,电梯如何收费,何时界定业主的正式入住等方面提供了一些不太成熟的意见.

通过长期以来的工作实习,我在实践中了解到了我的欠缺,也发现了公司的一些不足.**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时间较短,不能和本地区一些实力较大的物业管理公司相比,而本公司资质较低,发展缓慢,规章制度不完善,所管理的物业各项条件都不是很完善,这对本公司的发展有很大的限制..

公司在别的方面也有一些问题(1),物业人员的形象不规范.首先,管理人员要着装正式,工程人员要穿工作服,以随时为业主提供服务.保安人员也应有些军人作风,让业主有安全之感.(2),规章制度不健全.主要包括对内(员工规范,岗位职责,奖罚机制)和对外(管理制度,业主公约,处理程序等).公司的领导应以身作则,身先士卒,起到带头作用,明确公司的职责,创造一个和谐的社区.(3),物业管理工作宣传不到位.比如说维修基金的收取,在没有全部收缴齐之前,应以宣传栏的形式通告业主.(4)物业经营收入单一,不能多种经营,企业要有自己的规划,坚决按计划办事,这样不但有利于自身的发展,对地产公司的发展也有帮助.

另外,在工作实习中,通过和其他公司的基层员工的接触,我发现了一个在所有公司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他们也都存在这样的问题,那就是公司的员工很迷茫,尤其是直接在项目从事基层工作的员工,这种迷茫更加突出.每日面对简单的重复性的劳动,让人意志消沉,如果不是有坚定的目标和一种自己修炼的信仰,是难以心平气和,脚踏实地地做工作的.现在的从业人员,思维上的活跃和外界形形色惑的矛盾是无法消除的,反映在员工身上,那就是感觉工作枯燥,工资待遇低,没有发展前景,没有学习上进的机会.这些因为职业问题而产生的心理烦躁挥之不去,侵蚀着物业管理人和普通员工的心灵,影响他们所提供的服务质量.

这些基本的问题已经成为公司发展的制约因素.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规范公司项目的运作,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通过长时间的工作实习,我提出自己的几点建议和方法.

1,建立规范,高效,专业化的队伍,作好基础管理是关键.优秀的基础管理是作好物业以及公司工作的基点而员工素质则是优质服务的决定性因素,也是一个物业企业能否持续发展的壮大的关键.(1),规范服务人员形象,加大企业宣传力度.规范形象包括仪表,语言,行为三个方面,仪表规范要求我们的服务人员要持证上岗,统一着装,佩带明显的标志,所使用的工具要印有企业的标识.(2),健全与物业.企业有关的规范规章及各种档案保持制度.完善的规范规章可以规范员工的行为,有利于整个服务流程的再造,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外部形象,这更是以后创优,9000认证的必不可少的环节.(3),充分重视物业管理者在各公司企业之间的协调作用,使之成为物业与业主沟通的桥梁.处理好与他们的关系.

2,服务管理要以专业化为方向,寓法制化于其中,走程序化的道路.(1),以专业化为方向,首先要打好它的专业基础,即让大多数的员工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要鼓励员工提出改革技能的办法,参加国家的技能考试,对取得一定成绩的员工要给予奖赏,由此形成一个“学以为用,从用中学”的良性循环.(2),寓法制化于其中,就是要求公司的每一个行为都要与法律政策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这也是我们在工作中始终都能占据主动地位的关键.物业企业每时每刻要有法律自我保护意识,即在每一个潜在的法律纠纷中我们要有作为.

3,针对园区的特点,因地制宜,建立各有特色的物管区域.

4,加强员工之间的沟通,让员工有宣泄情感的地方.物业管理公司应该给予员工正确的指导和教育,引导和疏解员工的迷茫情绪,使员工的积怨得到适当的宣泄.在员工教育方面,管理者和员工一起探讨物业管理的行业特点,工作难点及相关问题的解决技巧,告诉员工为什么在“是非明了”的却不能用正确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要让员工知道在处理业主发火和投诉的过程中,需要用“苦肉计”,那是基于业主心态的分析,通过公司各个层次的,与员工不间断的沟通,让员工觉得,物业管理是一个锻炼人的行业,我们是一家人,需要勇敢的一起面对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