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改建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9 18:13:30

公路改建

公路改建范文篇1

1.1桥涵平交组

由于桥涵存在其特殊性,因此在对桥涵进行测量时,首先要征询当地主管部门及当地群众的意见,对设计资料进行收集,对桥涵进行必要的分析和测量计算,保证结构物类型及位置的合理。对老路原有桥涵要调查其位置、结构、尺寸、标准荷载、铺装层弧度、长度、桥高、基础型式、修建年代、埋置深度及修复状况等,除此之外,还要对桥涵所处的河床断面、水深、比降、历史最高水位等进行详细的测量。改建公路的两侧一般杂草丛生,而桥涵的孔径也普遍较小,因此在勘查时比较容易将一些较老的桥涵遗漏掉。调查时,应该主动向当地群众去了解详情,在测量勘查时,要从不同角度对桥涵进行录像和数码拍照,这对内业设计有很大的帮助。在对桥涵进行平面交叉调查时,重点是被交叉公路的路面及路基宽度、公路等级、路面结构类型、交叉桩号、路线交角、被交叉公路两侧排水状况、有无管线及规划等要求,这些都是要详细进行调查的。同时,还要对被交叉公路的纵横进行勘测。

1.2地质调查组

工程场地的选择、设计文件的编制、设计方案的确定等都是由工程地质调查结果决定的,这些方面都必须有必要的工程地质依据。主要涵盖以下一方面内容。(1)对线路范围内的地质条件、地貌条件进行调查,以区域地质调查资料为参考,对工程地质做出地质灾害评估,最后确定路线小型构造物及填挖段的承载能力。(2)对线路范围内的各种土质的性质、名称、范围及厚度要查明,重点要进行综合地质勘测,对改建工程有不良作用的地质条件要提前明确,对特殊岩土范围、类别及性质进行调查,并对工程的危害程度进行评价,提出治理或避绕等对策。(3)对路线沿线的筑路材料的数量、质量、分布及运输条件进行试验。对地下水位的季节性变化及发育特点进行调查,判断其是否可作为施工用水。对现有的道路边坡及河渠现状进行调查,确定出路基防护的合理形式。

1.3综合调查组

该组所要调查的内容相对比较繁琐,主要有拆迁调查、地界调查、施工便道便桥调查、占地类型调查、老路面状况、沿线内涝水位调查、绿化物种调查、交通标志、筑路材料调查、防护排水形式调查、取土调查及其它地物设施调查等。需要注意的是该组最为重要的调查内容之一就是对老路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的路段进行详细的调查,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找出处理的措施,进行录像与拍照。

2内业组

2.1设备运行

(1)内业组主要负责对外业测量时所用的仪器、设备、工具等进行分配、补充、管理及保养,保证各种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如为桥涵平交组及调查组分配数码相机,要求调查对象除数据、文字外,每一张调查表都必须有图像。(2)配合外业各组做好外业勘测的准备工作,包括仪器设备的分配及发放工作。

2.2资料整理

公路改建范文篇2

1.缩短行车时间,加快车辆周转。改建后的坪乳公里比原1947线缩短26公里,解放牌4吨货车按常规二级路平均车速每小时43.56公里,等外路为35.55公里计算,改造后比改造前可缩短行车时间32分钟。

2.节约燃料消耗。按当前平均交通量3540车次算,由于缩短了行车里程,每年可节约汽车燃油8063吨,按现行牌价每吨2350元,每年节约的燃油费用为1895万元。同时,由于公路技术等级提高,改善了行车条件,车辆行驶能以达到经济车速,燃料的经济性能提高,因而减少了口黄井然燃料消耗。如解放牌4吨货车在不同路况行驶,它的百车公里燃料消耗费用:等外路要比二级路多12.5元。由此可见,公路技术等级提高,对车辆营运的经济效益关系重大。

3.由于公路技术等级提高,改善了行车条件,提高了行车速度,也节约了汽车营运成本。汽车营运,除与车辆技术状况,气候、燃料、驾驶操作、技术保养等有关外,与道路的技术状况关系重大。汽车在不同技术等级的路段行驶,其技术速度差别很大。解放牌货车在不同技术等级路段的平均时速分别为:二级路43.56公里,三级路38.93公里,四级路37.64公里,等外路35.55公里。汽车在不平坦的路段行驶,技术速度降低,汽车的动力性和经济性都受到严重影响。而且路况越差,汽车牵引力越大,行驶的冲击负荷也越大,车辆机件的磨耗,损坏速度也越快,相应缩短了车辆的使用寿命,增加了维修费用和营运成本。

据调查,当前营运汽车跑4级路只能保本,跑等外路则要亏损,只有跑三级路以上才能有盈利。现在全国许多公路都在改造升级,只有提高公路技术等级,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现代化交通运输的需要。

坪乳公路改建完成后,分流了107国道的车辆,减轻了107国道的运输压力,提高了交通安全,也改善了韶关市的交通条件和投资环境,为韶关市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坪乳公路从去年通车以来,由于同步开展公路养护,做好路政管理,确保了公路畅通,为加快韶关市的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公路改建范文篇3

1.缩短行车时间,加快车辆周转。改建后的坪乳公里比原1947线缩短26公里,解放牌4吨货车按常规二级路平均车速每小时43.56公里,等外路为35.55公里计算,改造后比改造前可缩短行车时间32分钟。

2.节约燃料消耗。按当前平均交通量3540车次算,由于缩短了行车里程,每年可节约汽车燃油8063吨,按现行牌价每吨2350元,每年节约的燃油费用为1895万元。同时,由于公路技术等级提高,改善了行车条件,车辆行驶能以达到经济车速,燃料的经济性能提高,因而减少了口黄井然燃料消耗。如解放牌4吨货车在不同路况行驶,它的百车公里燃料消耗费用:等外路要比二级路多12.5元。由此可见,公路技术等级提高,对车辆营运的经济效益关系重大。

3.由于公路技术等级提高,改善了行车条件,提高了行车速度,也节约了汽车营运成本。汽车营运,除与车辆技术状况,气候、燃料、驾驶操作、技术保养等有关外,与道路的技术状况关系重大。汽车在不同技术等级的路段行驶,其技术速度差别很大。解放牌货车在不同技术等级路段的平均时速分别为:二级路43.56公里,三级路38.93公里,四级路37.64公里,等外路35.55公里。汽车在不平坦的路段行驶,技术速度降低,汽车的动力性和经济性都受到严重影响。而且路况越差,汽车牵引力越大,行驶的冲击负荷也越大,车辆机件的磨耗,损坏速度也越快,相应缩短了车辆的使用寿命,增加了维修费用和营运成本。

据调查,当前营运汽车跑4级路只能保本,跑等外路则要亏损,只有跑三级路以上才能有盈利。现在全国许多公路都在改造升级,只有提高公路技术等级,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现代化交通运输的需要。

坪乳公路改建完成后,分流了107国道的车辆,减轻了107国道的运输压力,提高了交通安全,也改善了韶关市的交通条件和投资环境,为韶关市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坪乳公路从去年通车以来,由于同步开展公路养护,做好路政管理,确保了公路畅通,为加快韶关市的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公路改建范文篇4

第一条为加强国省道等新、改建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设计文件的审查管理,保证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文件、施工图设计文件、设计变更文件的编制质量,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设计文件审查是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对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质量监督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公路工程基本建设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建设各方必须严格执行。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新建和改建的国省道(不含高速公路)、单独立项的高速公路连接线以及其他特殊公路项目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以下简称“工可”报告)和设计文件审查。其他公路工程项目可参照执行。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的“工可”报告评审,是指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与规范及公路建设规划等,对“工可”报告提出的交通量预测分析、路线走向、建设规模、技术标准、强制性条款、设计方案比选、经济评价、工程数量、土地利用、投资估算及筹资方案和图表资料等内容进行评审。

本办法所指的设计文件审查,包括初步设计文件审查、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和设计变更文件审查。

初步设计文件审查,是指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与规范、“工可”报告批复文件等对初步设计的建设规模、技术标准、强制性条款、工程方案、构造物方案、工程数量、概算、工程地质等基础资料及工程对沿线设施的影响等进行审查。

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是指项目业主(建设单位)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技术标准与规范,对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强制性条款、技术规范和规程、结构安全性、经济合理性、实施可行性等内容,基础资料完整性及初步设计文件批复意见执行情况等进行审查。

设计变更文件审查是指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或项目业主(建设单位)对设计变更的原因、标准、设计方案、概算等进行审查。

第五条省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列入交通部及省交通基本建设计划项目的“工可”报告和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工作。

第六条“工可”报告和设计文件审查需提交以下资料:

(一)有关部门对上一个基本建设环节的批准文件及附件;

(二)工程勘察报告;

(三)全套报告或设计文件(审查部门要求提供的计算资料);

(四)设计阶段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设计招标后签订的设计合同;

(五)审查需要提供的其他资料。

第七条“工可”报告和初步设计文件审查分为符合性审查和技术性审查。符合性审查通过后,方可进行技术性审查。

(一)符合性审查是指依据国家、交通部和我省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等对“工可”报告、初步设计文件中的有关符合性内容进行审查。符合性审查由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直接审查。

(二)技术性审查是指依据有关专业设计规范、规程等技术标准对“工可”报告和设计文件中技术性内容进行审查。技术性审查由省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或商发改部门联合)组织进行。

第八条“工可”报告和设计文件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等级和业务许可范围的单位编制,一般应有两个或以上同等深度的工程方案进行比选。

第二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与管理

第九条“工可”报告审查主要程序:

(一)项目业主(建设单位)检查。“工可”报告编制后,项目业主(建设单位)应根据基本建设程序和合同要求,对“工可”报告进行检查,并将符合要求的“工可”报告按项目隶属关系报市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初审。

(二)市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初审。市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将经初审符合要求的“工可”报告,以请示文件的形式报省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并附初审意见。

(三)省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符合性审查。“工可”报告通过符合性审查的,进入技术性审查阶段;未通过符合性审查的,退回市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

(四)省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或商发改部门联合组织)技术性审查,形成“工可”报告评审专家组意见。

(五)“工可”报告编制单位根据评审意见修改完善“工可”报告后,提交省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第十条“工可”报告符合性审查的主要内容包括:编制单位承担的工程是否在其资质等级和业务许可范围内;“工可”报告的签署是否符合规定;有关的审批手续是否齐全;规模和标准是否与规划相符;设计方案是否符合国家环境保护(饮用水源保护、风景名胜保护等)、国防军事、水土保持、文物保护、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等规定。

第十一条“工可”报告技术性审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工可”报告内容是否齐全,编制深度是否达到编制要求。

(二)“工可”方案是否符合公路建设规划、路网规划等。

(三)项目建设是否符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否符合当地城市建设规划、旅游区、风景名胜保护等的规划。

(四)交通量的分析与预测是否采用相关公路历史交通量调查资料(连续10年或以上)或是否补充“OD”调查,采用的最近年国民经济及交通量数据是否考虑周围路网(包括项目影响区高速公路、国省道等干线公路、铁路、航道等)分流影响,是否按项目分等级、分路段及不同路基宽度提供分段预测的交通量数据等。

(五)研究方案是否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技术标准、规范;“工可”推荐方案是否符合安全、经济、实用、美观、节约用地的原则,是否符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等国家和省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总体布局是否技术可行、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各专业方案内容是否符合技术要求,工程量计算是否准确,“工可”报告是否提出两个或以上的工程方案进行比选,深度是否达到要求。

(六)建设条件是否真实可靠、选择的建设方案是否可行。跨海湾、大江、大河、水库等建设桥梁的,是否提供符合要求的水深及地质调查,长大隧道、地质条件差、高边坡、地质灾害隐患的是否提供地质调查资料等。

(七)投资估算编制是否客观、全面、准确,选用的费率及材料单价是否合理,资金筹措方案是否合理可行。

(八)所选用的经济评价参数是否合理,选用的经济评价技术指标是否符合要求,是否采用最不利条件进行评价分析,结论是否科学、正确。

第十二条一级公路或技术复杂的重要工程项目,项目业主(建设单位)应在技术性审查前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咨询单位出具“工可”报告咨询意见。

第十三条技术性审查(会议审查)的一般程序:

(一)“工可”报告编制单位向大会介绍报告编制情况,详细介绍路线走向、工程规模、技术标准、主要工程方案、比选及推荐方案、投资估算、经济评价、存在的问题和拟采取的措施建议等主要内容。

(二)项目业主(建设单位)根据需要组织参加会议人员对项目的一些关键位置、路线走向等进行实地踏勘。

(三)进行过“工可”报告咨询的项目,咨询单位应汇报初审报告;编制单位对初审报告中主要内容进行答复,并提交会议讨论。

(四)大会讨论,并形成会议审查专家组意见或会议纪要。

第十四条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对修改后的“工可”报告的主要内容、下阶段建议和投资估算作出批复或上报有关部门审批。

第十五条项目业主(建设单位)和编制单位应根据批准的“工可”报告和估算,结合评审意见,开展初步设计和各项建设准备工作。

“工可”报告未经批复,不得进行初步设计。

第十六条批复后的“工可”报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需进行“工可”调整,并应按“工可”报告审查程序重新报批:

(一)公路技术等级等主要技术指标有变化的;

(二)公路里程长度变化达到总里程的10%及以上的;

(三)公路起、终点发生变化的;

(四)其他与“工可”批复文件有较大出入的。

第三章初步设计审查与管理

第十七条初步设计文件编制的深度和内容应符合《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规定,初步设计总概算不得超出“工可”批准估算的10%,否则应重新报批“工可”报告或修改初步设计文件。

第十八条初步设计审查主要程序:

(一)项目业主(建设单位)应根据公路工程基本建设程序和合同要求,对编制的初步设计文件进行检查,并将符合要求的初步设计文件,按项目隶属关系报市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初审。

(二)市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将初审符合要求的初步设计,以请示文件的形式报省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并附初审意见。

(三)省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对初步设计文件进行符合性审查,通过符合性审查的初步设计,进入技术性审查阶段;未通过符合性审查的初步设计,退回市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

(四)省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或商发改部门联合)组织技术性审查,形成初步设计审查专家组意见或会议纪要。

(五)设计单位根据审查意见修改补充完善初步设计文件,提交省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第十九条初步设计文件符合性审查的主要内容包括:设计单位承担的工程是否在其资质等级和业务许可范围内;设计文件的签署是否符合规定;有关的审批手续是否齐全;设计方案是否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文物保护、土地使用等规定。

第二十条初步设计技术性审查的内容主要包括:

(一)初步设计内容是否齐全,编制深度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二)技术标准与建设规模是否符合“工可”报告批复要求;

(三)设计方案是否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款及技术标准、规范,设计方案是否符合安全、经济、实用、美观、节约用地的原则,总体布局是否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各专业设计内容是否符合技术要求,工程量统计是否准确,方案的比选深度是否达到要求;

(四)概算编制是否客观、全面、正确、合理;

(五)工程地质等基础资料是否满足要求等。

第二十一条一级公路或技术复杂的重要工程项目,项目业主(建设单位)应在审查前委托有相应资质的设计或咨询单位出具初步设计文件初审报告。

第二十二条技术性审查(会议审查)的主要程序:

(一)设计单位介绍设计情况,内容应包括:路线走向、工程规模、技术标准、工可报告批复执行情况、各篇章的设计方案、各个工程比选方案及推荐方案、概算等主要设计内容以及存在的问题、拟采取的措施等;

(二)项目业主(建设单位)应组织参加会议人员对项目的一些关键位置、路线走向等进行实地踏勘;

(三)进行过设计咨询的项目,咨询单位应汇报初审报告;设计单位应对初审报告中的主要内容进行答复,并提交会议讨论;

(四)大会讨论,并形成会议审查专家组意见或会议纪要。

第二十三条省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对补充完善后的初步设计文件的主要内容、建议和总概算作出批复或上报有关部门审批。

第二十四条初步设计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

经批准的初步设计是进行施工图设计的主要依据,经批准的总概算是控制工程造价、编制年度基建投资计划的依据。

第二十五条项目业主(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应根据批准的初步设计开展施工图设计和各项建设准备工作。

第四章施工图设计审查与管理

第二十六条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实行咨询审查和会议(专家)审查的“双审”制度。

(一)咨询审查。项目业主(建设单位)委托有相应工程咨询或设计资质的单位,对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咨询审查,并出具咨询审查报告。

(二)会议(专家)审查。项目业主(建设单位)组织有关专家和部门召开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会议,根据咨询单位提出的设计咨询审查报告,对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审查,形成施工图审查意见,报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对一些相对较简单的项目,可由项目业主(建设单位)直接组织专家和有关部门进行会议审查。

第二十七条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主要程序:

(一)项目业主(建设单位)委托有相应工程咨询或设计资质的单位,对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咨询审查,并出具咨询审查报告。

(二)项目业主(建设单位)组织设计单位与咨询单位对咨询审查报告中提出的内容进行沟通,分别形成施工图送审稿和咨询审查报告并及时组织召开审查会。审查意见形成后,设计单位应根据审查意见修改完善施工图文件。

(三)项目业主(建设单位)按照项目管理隶属关系,将完善后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及审查意见报市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初审。

(四)市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将初审符合要求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及审查意见,报省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五)省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应自收到完整齐备的申请资料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予以批复。

第二十八条咨询审查报告中应包含以下内容:

(一)勘察设计单位资质和从业个人资格是否与所勘察、设计工程的规模、技术等要求相符合。

(二)是否按照经批准的工程初步设计文件进行施工图设计。

(三)是否符合公路工程强制性标准、有关技术规范和规程要求。

(四)施工图设计文件是否齐全,是否达到规定的技术深度要求。

(五)对施工图设计文件的总体评价以及路线、路基工程、路面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交叉工程、安全设施等内容的评价;提出的优化、修改意见和图表。

(六)对于技术复杂的大型结构工程,咨询单位应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结构计算书详细复核、计算后提出复核报告。

(七)主审人对各部分审查意见的归纳整理,以及提出的综合审查意见、结论和建议。

第二十九条会议(专家)审查的主要程序:

(一)设计单位介绍设计情况,内容包括:路线走向、工程规模、“工可”报告及初步设计批复执行情况;工程强制性技术标准、有关技术规范的执行情况;对初步设计文件所作的局部修改、调整内容;环评、水保等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咨询审查报告中提出意见的答复等。

(二)咨询单位介绍咨询审查情况,内容包括:项目咨询审查的概括;对施工图设计文件执行初步设计批复的情况进行评价,对采用的有关标准、规范进行评价;分项对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评价,对施工图设计文件中不合理内容提出修改意见;对结构物安全性的验算结果;与设计单位就有关内容协商、交流的结果;结论和建议等。

(三)大会讨论,并形成会议审查专家组意见或会议纪要。

第三十条设计单位根据审查意见和咨询审查意见,修改完善施工图设计文件,报市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初审,并由市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将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及初审意见,以请示文件的形式报省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报送时,应提交下列资料:

(一)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批准文件、会议审查意见;

(二)有关环评、水保等专项批复文件;

(三)工程地质详勘报告;

(四)根据审查意见修改完善后的施工图设计文件;

(五)咨询、设计单位提供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咨询报告;

(六)省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需要提供的其它资料。

第三十一条省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对修改完善后的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审批。审查不合格的,应将不合格内容告知项目业主(建设单位),由项目业主(建设单位)组织设计单位修改后,重新办理报批。

第三十二条施工图设计文件未经审查批复或施工图设计文件未经批准的项目,其施工图不准使用。

第五章设计变更审查与管理

第三十三条本办法所称设计变更,是指自工程项目施工图设计批准之日起至通过竣工验收正式交付使用之日止,对已批准的初步设计文件或施工图设计文件所进行的修改、完善和调整等行为。

第三十四条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考虑设计变更:

(一)因自然条件(如水文、地形、地质情况等)与设计文件出入较大的;因施工条件所限,材料规格、品种、质量难以达到设计要求的。

(二)不降低原设计技术标准,而能节省原材料,或者可少占用耕地,并便利施工,缩短工期和节省投资的。

(三)能提高技术标准,减少工程病害,便于采用新技术,提高工程使用年限或者提高服务等级,而不增加投资或者增加较小数量投资的。

(四)由于铁路、水利、工矿、环保、文物以及地方工作等方面不可预见的因素,需要公路变更设计的。

(五)上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对工程提出新的要求。

第三十五条设计变更分为重大设计变更、较大设计变更和一般设计变更。

(一)国省道等新、改建公路工程的设计变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重大设计变更:

1.连续长度2公里以上的路线方案调整;

2.路基宽度、路面结构类型及厚度的调整;

3.特大、大、中桥位、桥型、跨径、净宽、桥梁全长、荷载标准和主要结构的改变;

4.隧道位置、长度、洞口型式的改变;

5.设计变更导致单项工程增减费用超过200万元,累计增减费用超过500万元;

6.超过初步设计批准概算的。

(二)国省道等新、改建公路工程的设计变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较大设计变更:

1.长度小于2公里的路线方案调整;

2.路基不良地质处治方案的改变;

3.小桥位置、座数,2米跨径以上的涵洞、通道座数的调整和增减;

4.防护工程位置、结构、数量的改变;

5.设计变更导致单项工程增减费用超过50万元而少于200万元,累计增减费用不超过500万元。

(三)国省道等新、改建公路工程的一般设计变更是指除重大设计变更和较大设计变更以外的其它设计变更计。

第三十六条国省道等新、改建公路工程的重大设计变更,由项目业主(建设单位)报经市级交通主管部门初审后,报省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或报批;较大设计变更由项目业主(建设单位)报市级交通主管部门审批;一般变更设计由项目业主(建设单位)负责审查批准。

第三十七条设计变更的一般程序:

(一)勘察设计、施工及监理单位以书面形式向项目业主(建设单位)提出设计变更的建议,并应注明变更设计的理由。项目业主(建设单位)也可以直接提出设计变更的建议。

(二)项目业主(建设单位)对设计变更建议及理由进行审查核实。

一般设计变更的建议,由项目业主(建设单位)审查确认后决定是否实施。

较大设计变更的建议,由项目业主(建设单位)审查确认后,向市级交通主管部门提出设计变更的申请,由市级交通主管部门审查批复后,报省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重大设计变更的建议,由项目业主(建设单位)审查论证后,应通过项目所在市交通主管部门,向省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工程设计变更的申请。

(三)省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对重大设计变更申请进行审查。需要专家评审的,应通知项目业主(建设单位),由项目业主(建设单位)组织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及有关专家对设计变更文件进行经济、技术论证。

第三十八条设计变更申请,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设计变更申请请示,包括拟变更设计的公路项目名称、工程的基本情况、原设计单位、设计变更的类别、变更的主要内容、变更的主要理由等

(二)拟变更项目的原设计文件;

(三)对设计变更申请的调查核实情况、合理性论证情况;

(四)初步技术方案,包括提供用地、安全、经济、耐久、环保等初步资料;

(五)省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要求提交的其他相关勘察设计材料。

第三十九条重大设计变更申请经批准后,项目业主(建设单位)方可组织设计单位编制设计变更文件。报审设计变更文件,应提交以下资料:

(一)设计变更说明(变更原因、主要内容、设计方案、概算等);

(二)设计变更的勘察设计图纸及原设计相应图纸;

(三)工程量、投资变化对照清单和分项概、预算文件;

(四)提供安全、经济、耐久、环保、美观、用地等详细比较资料,如涉及水利、环保、国土等相关部门的有关事宜,应提供这些相关部门的意见。

第四十条项目业主(建设单位)应建立公路工程设计变更管理台账,定期对设计变更情况进行汇总,每半年将汇总情况报市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省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可随时对设计变更情况进行检查。

第四十一条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公路工程设计变更文件时,工程费用按《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概算、预算编制办法》核定。

第四十二条由于公路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等有关单位的过失引起公路工程设计变更并造成损失的,有关单位应当承担相应的费用和相关责任。

第四十三条项目实施过程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修改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文件和突破总概算。经批准的公路工程设计变更,其费用变化纳入决算。未经批准的设计变更,其费用不得纳入决算。

第六章附则

第四十四条咨询、审查单位有关审查人员,如有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的行为,由审查单位的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五条各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工可”报告、勘察设计的管理,建立健全“工可”报告、勘察、设计的质量监督和事故报告制度,对工程“工可”报告编制、勘察、设计的质量进行监督、检查。省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不定期进行通报。

公路改建范文篇5

1.1平面为了认真贯彻节能减排的要求,针对旧路改扩建工程的特点,总体设计本着尽量利用旧路,不过分采用高指标,减少对旧路的废弃,提高旧路利用率为原则。K0~K17段,旧路位于丘陵区,三级公路,且旧路指标很低,为了充分利用旧路,此段采用设计速度60km/h,整体式路基宽23.0m;K17~K20+464段,旧路线性指标高,设计速度采用100km/h,整体式路基宽26.0m;K20+464~K102+446段,旧路位于草原区,线性指标较高,此段采用分离式路基断面,新建右幅设计速度100km/h,路基宽13m,利用旧路改建一幅,为了充分利用旧路,适当降低技术指标,设计速度采用80km/h,路基宽12.75m;K102+446至终点段为新开线,整体式断面,路基宽26m,设计速度100km/h。由于项目区地形平坦,除个别路段外,旧路指标相对较高,所以在平面设计中,对个别路段适当降低指标,共利用旧路100.4km,旧路利用率达90.4%,旧路基本没有废弃,很好的贯彻了节能减排要求。1.2纵面由于是改建一级公路,纵面不受通道高度的控制,在满足路基防排水要求的前提下,利用旧路段落尽量按照原设计纵坡及竖曲线进行拟合,局部段落由于增设排水构造物而提高路基时,为了尽量控制破坏旧路长度,最短坡长按250m控制,且将3个竖曲线相接,在纵面上也减少了对旧路路基的破坏。

2路基路面

2.1路基该项目大部分段落利用旧路加宽作为一幅,旧路基利用至关重要,是项目建设需要重点控制的关键工艺,设计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将旧路边坡松散坡积土清除,其他旧路基直接利用。坡积土清除厚度为30cm,清除的坡积土用于施工便道做垫层。2.2路面为了充分利用旧路,设计采取直接在原路面加铺补强基层及面层的措施,面层采用10cm厚沥青混凝土,补强基层厚度根据旧路的弯沉状况设置,旧路代表弯层值不大于60(0.01mm)时,补强基层采用16cm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旧路代表弯层值大于60(0.01mm)、小于120(0.01mm)时,补强基层采用2×16cm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旧路利用段落的路面结构层全部利用,没有一点废弃,既降低了结构层的成本,又减少了沥青废弃物对环境产生污染。

3取弃土场设置

取、弃土场均集中设置在视线以外,全线设置了9处取土场。其中K90+800取土场是利用白云鄂博附近西皮金矿的剥离层,利用废料有利于环保。K36+000右侧取土场是利用旧路的取土坑,取土结束后对其进行整形、绿化,解决了旧路建设遗留的问题。为了减少弃方占压林草植被,保护沿线自然环境,利用取土场作为弃土场,弃方全部回填在取土坑内,全线共设置弃土场12处,除利用9处取土场兼做弃土场外,还利用旧有取土坑3处。对取、弃土场等临时占地区域,采取种树、植草等措施进行植被恢复设计,达到了保护环境,保持原有生态平衡的目的。其中,利用旧路取土坑并进行植被恢复设计,贯彻了“以新带老”的环保新理念,解决了旧路建设时期遗留的环境破坏问题。

4预制场、拌和场设置

全线面层、基层、底基层采用厂拌,大中桥、小桥涵及路基路面排水防护预制构件全部在预制场集中预制,预制厂、拌和场远离村镇。场地施工前,要求将表土剥离、集中堆放保存,在施工结束后,及时进行场地清理和整理,并进行复耕或覆土绿化,恢复植被。全线设拌和场4处,面层、基层、底基层合并设置,混凝土预制构件场4处,按照桥涵构造物的分布情况,设大中桥预制场4处。预制场、拌和场合并设置,与常规项目分开设置相比,每处减少占地1.33hm2,共减少占地6.66hm2,严格执行了国土资源部关于保护土地的理念,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5其他节能减排

服务区及收费站结合旧路养护工区设置,利用原有设施的场地,在原址改扩建,尽量减少拆迁、废弃等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本项目在改扩建时,利用原有养护工区改扩建为服务区及停车区,共减少占地2.66hm2。在电器使用方面,照明选用高效节能的细管荧光灯(T8、T5管)、紧凑型荧光灯或小功率的金属卤化物灯为主要光源。灯具采用分区控制,按照工作区布置灯具,可以根据工作需要选择分区开启灯具,根据天然光的照度变化,决定照明范围,靠窗户一侧的照明灯具能够单独控制。增加照明开关点,楼道等公共场所采用声光控延时开关,杜绝长明灯。收费站外场照明全部采用LED灯具,跟传统高压钠灯比较,节能比例约50%。

公路改建范文篇6

按照本次会议的安排,下面,我就农村公路建设情况作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农村公路建设状况

幅员1532平方公里,辖19个镇、251个行政村,总人口106.6万,其中,农业人口97.35万,占总人口的91.35%。年至年,全县掀起了三级路网建设的热潮,投入资金2亿多元,建成通镇水泥路400余公里,实现了镇镇通水泥路,为镇域、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交通支撑。自年全县拉开村村通水泥路建设的序幕以来,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累计投入资金约1.6亿元,建成通村水泥路380余公里,占“十一五”省规划通村水泥路620公里目标任务的81.2%,占县政府要求调增目标任务的61%。全县181个行政村通水泥路,占全县251个行政村的72%,为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省规划的通村水泥路建设目标任务和县委、县政府确定的2011年基本实现村村通水泥路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加速建设丘区工业强县、加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先进县”提供了强有力的交通支撑。

二、全力推进农村公路建设的主要做法

农村公路建设战线长、任务重、困难多,为取得预期目标,我们从以下六方面扎实推进农村公路建设。

(一)领导重视,健全机构

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公路建设工作,特别是把打通进港公路、加快港口建设、再掀通村水泥公路建设新高潮摆在全县重要工作上,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全县农村公路建设动员工作会,今年4月11日县委、县政府召开通村水泥公路攻坚建设誓师大会,分析形势,宣传政策,部署任务,今年力争建设265公里通村水泥路,实现90%以上的村通水泥路。同时,成立了县农村公路建设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协调、督办全县农村公路建设。在农村公路建设中,乡道和村道建设主体是各镇政府,镇长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各镇把通村水泥公路建设列入重要工作日程,镇长亲自挂帅、亲自上阵、亲自组织、亲自参与、亲自督查,沉入第一线了解情况,研究对策,协调矛盾,解决问题。村“两委”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奉献精神,在做好组织发动筹资工作的同时,认真研究施工组织方案,组织好村、社干部、群众参与。由群众自己修自己的路,这样不但监督到位,质量好,群众满意,干群关系进一步改善,而且每公里投资可以省3—5万元。

(二)自加压力,调增目标

为早日实现100%村通水泥路目标,县委、县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加快通村水泥路建设的意见》;自加压力,调增目标,要求“十一五”期间,全县公路建设实现“公路建设计划完成总投资2.5亿元,将建成通村水泥路目标从468公里调增到620公里,建设和改造泥结碎石公路400公里,建设进港二级公路12.812公里;2011年村通公路率100%;2011年建成进港公路,实现水陆联运,力争实现村通水泥路达90%以上,2011年基本实现村村通水泥路,形成较为完善的农村公路交通网络”的总体目标。

(三)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由于干部、群众存在“等待时机、依靠政府、等你拿钱”观望、依赖的“等靠要”修路思想,年前全县基本上没有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通村水泥路;县、镇两级党委政府认识到:道路要畅通、群众要发动,干部群众蕴藏着巨大的修路热情,关键在于要引导好、调动好、组织好、保护好。在农村通村公路建设上,要坚持“政府推动、政策调动、典型带动、舆论发动、利益拉动”的原则。各镇、各有关部门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大力宣传农村公路建设工作,将加快实施农村公路建设工程的重要意义、政策、任务和要求等宣传到村、到户、到人,做到家喻户哓,人人皆知。对农村公路建设中的典型事例和人物进行深入的宣传报道,大力营造农村公路建设声势,激发大家修路、养路、护路的热情。为了修路,有的拆除世代居住的房屋;有的让出赖以生存的田地;有的慷慨解囊,捐款捐物;有的奔赴工地,义务投工投劳。全县群众踊跃集资多万元,积极参与建设全过程,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参与农村公路建设的浓厚氛围。

(四)因势利导,发挥优势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有20余万建筑大军,他们中的领军人物懂技术、实力强。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人和”优势,充分调动了“建军”为家乡经济发展作贡献的积极性。全县有70%以上的项目由“建军”回乡回村建设,不但工程质量好,且造价每公里降低2~5万元,有力地推进了通村水泥路建设的进程。如:福集镇小马滩村的刘宇是一位外出湖北搞工程的建设老板,为家乡建设,耗费2万元余元将机械设备从湖北工地运回,主动承建该村水泥路,并个人出资将水泥路由3.5米加宽至5米;在施工中,对非专业技术工作,支付工资让本村村民自己干,增加村民收入。得胜镇白象村根据本村外出工程技术人员多的实际情况,号召他们回村参加公路建设,通过村民“一事一议”成立了筹资组、财务组、材料组、技术组、质量监督组,租设备自行进行施工建设,让村民自己修自己的路;施工过程中村民代表每天到场监督、村干部轮流上路检查、回乡的工程技术人员严把工程质量关;既保证质量,又节约开支,让群众放心。小马滩村、白象村的既能保证工程质量,又能降低工程造价的农村公路建设新模式成为农村公路建设的一大亮点。

(五)广辟财源,筹集资金

资金缺乏是村村通水泥路建设最主要的制约因素。要完成251个村的620公里通村水泥路建设任务,2.5亿元的巨额投入,仅靠上级补助、财政补贴,远远不能满足工程的需要。我们以全新的观念,积极探索公路建设的灵活筹资机制。一是积极向上“拱”资金。交通等部门加大向上争取的力度,积极向省上汇报,争取上级加大对我县村村通水泥路建设的支持力度,保证我县补助资金按时足额到位。二是用活用好“一事一议”制度。“一事一议”制度是农村税费改革后尊重民情民意、加强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的一种好形式。各村执行好“一事一议”制度,把政策和道理向老百姓讲清楚、讲透彻,赢得广大农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按照“一事一议”组织农民自愿义务投工、捐款、捐物。三是引导社会“捐”资金。民力是金,民力无限,充分发挥好民间资本的作用。镇、村干部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动员成功人士、企业大户、有识之士、在外工作和经商人员为家乡修路慷慨解囊,奉献爱心。全县每年收到农村公路建设捐资达1000万元以上,有的村就达100多万元,有的镇多达300多万元,解决了50%的资金缺口,有力的推动了村村通水泥路建设。四是深挖潜力,各级向内“抠”资金。县委、县政府把交通建设作为带动经济发展的政府工程来抓,千方百计加大对交通建设投入,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县财政在十分吃紧的状态仍挤出资金用于公路建设养护。对列入省上建设规划,修建到村办公室的通村水泥路,县政府“以奖代补”补助建设资金4万元/公里,总计补助2400万元;镇政府“以奖代补”补助建设资金不少于4万元/公里,多数镇实际“以奖代补”补助资金达到5~8万元/公里。

(六)严格管理,确保质量

质量是工程的生命。由于我县农村公路建设任务重、战线长、时间紧,我们把质量管理作为首要任务和头等大事来抓,从严要求,从严把关,确保农村公路建设始终处于良好的受控状态。在农村公路建设上,我县认真落实“四权”模式,严格执行“八步工作法”,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坚持村民自治原则。落实质量责任制度,健全质量监管体系。建立健全四级质量监控体系,坚持“施工单位自检,监理单位复检,交通部门抽检,群众现场监督”的原则,做到分级管理,层层负责。特别是交通部门质量监督人员,必须身临一线、现场检查、跟踪督查,严格把握质量标准。从严查处质量问题,在质量检查中发现的质量问题,要及时下达整改通知书,责令施工单位立即进行整改,该返工的坚决返工;对返工造成损失的,由责任单位承担;对屡整屡犯的施工单位,坚决清除出交通建设市场。要力争将每一条农村公路建成“长寿工程”、“精品工程”,建成经得起群众和历史检验的“放心工程”。

公路改建范文篇7

本文作者:范达伟于恒栋工作单位: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总体设计思路

根据项目所处的区域特点,总体方案设计应全面考虑到项目功能定位、与其它骨干路网的相互关系、总体路网规模、交通发展适应性等要求,同时应重视项目区域内地形、地质条件和工程建设环境,贯彻“技术可行、实施可能、经济合理”的基本原则,充分吸收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及成功经验,将本项目建设成“安全畅通、自然和谐、节约资源、兼顾发展”的新理念之路。在符合城市路网布局、交通和经济协调发展的前提下,重点研究本项目功能定位,使本项目设计方案更加有利于城市交通的集散和疏散,有利于均衡路网流量,有利于提高路网整体运行效率,有利于沿线区域规划的开发和协调。通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合理确定建设规模,使适用性和经济性达到最佳结合点;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针,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利保障。道路总体方案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对本项目的建设标准和功能定位进行研究,确定本次方案切实可行。平面方案在规划线位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合理避让相关构造物;纵面方案结合道路功能、交通组织以及结合道路两侧土地开发,综合确定。交通设计①横断面路幅分配与项目交通组织设计密切相关,在对交通量充分分析论证的基础上,确定合理的断面方案。②与快速路相交,应结合道路现状考虑合理选择上跨或下穿方案,保证交通组织方案的合理性;被交道路为主干路,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分离立交、渠划实体交通岛或标线渠划方式处理;被交道路为次干路,采用加铺转角方案;被交道路为支路时,采用右入右出方案。③结合项目两侧场地规划,公交港湾设计一般结合交叉口渠化采用一体化设计,在相邻交叉口间距较大时,补充设置人行过街,充分满足慢行交通的通行需求。路基路面方案充分分析既有路面结构,结合新区新建成道路出现路面坑槽、剥落等病害,通过收集交通量、交通组成、老路弯沉等基础资料,采取经济合理的路面方案;路基处理应充分重视拼接处理方案。排水根据排水规划,合理确定本工程排水体制;同时结合地形条件及相交道路建设情况,合理制订排水方案。环境景观充分重视道路景观要求,通过合理的设计,使本项目与城市环境和谐相融,同时作好道路绿化,保护好环境。

各分项工程设计

道路平面及竖向设计本项目根据区域道路网规划,结合地形、地貌和工程特点、功能定位,在设计中主要考虑以下原则:①设计不仅要满足功能的要求,还要体现出合理性、实施性和经济性,即要便于近期建设,又要充分考虑到与远期的结合,使本项目能适应未来交通的发展要求。②妥善处理好道路与地形、地物的关系,正确处理好路线平、纵、横的组合,节约工程投资。③注重交通分析与组织,解决好各主要交通节点的交叉方案选型。④贯彻城市设计理念,力求设计达到与城市风貌的融合,体现现代化城市的时代气息。本项目为公路改建为城市主干路,本着满足道路交通需求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道路计算行车速度,同时尽量减少拆迁和工程数量,节约工程投资。道路横断面布置由于该段位于开发区内,根据开发区路网规划和项目所处的地理、经济环境,24.5m宽一级公路形式满足不了该段道路应具有的城市道路功能,道路横断面布置原则应综合考虑现状断面、道路等级、规划红线、交通功能、用地、工程造价等多方面因素,本次方案设计结合规划断面进行方案比选。结合规划要求和项目区域内交通量分析,合理确定了道路横断面。路基工程路基工程是在充分收集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类似项目经验(设计和施工),遵循“安全经济、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美观环保”的原则进行设计,选择合理的方案和材料,防止各种不利因素对路基造成危害,确保路基具有足够强度和稳定性。为防止新旧路基出现不均匀沉降,调整新老路基拼接部位的应力状态,保证加宽路基与老路基的良好衔接,使其成为一个变形协调的整体,避免或减少横向错台和纵向裂缝的发生,新旧路基之间拼接需要进行特殊处理。本次设计对新旧路基拼接部分采用挖台阶处理方法,具体做法是:先将老路土路肩挖除,再对原有边坡进行平行削坡处理,除掉边坡腐植土,削坡厚度根据边坡植物根系确定,清除的土方和清表土方一起用于生态恢复和景观建设等工程。然后沿老路土路肩向下开挖台阶,台阶数量由边坡高度确定,台阶高60~80cm,向内倾斜4%,宽不小于1.5m,当高度较高时,还需增设单向土工格栅。排水工程本工程雨水管道的主要技术标准与雨水工程专项规划的技术标准一致;污水管道的主要技术标准与污水工程专项规划确定的标准一致;排水管道设计符合国家相关的规范、法规和标准。雨水排水出路采用近远期结合,近期就近排放与远期规划实施统筹考虑,分别排入现状保留水系。污水根据已有污水专业规划,污水管道按照规划管道进行敷设,最终进入污水处理厂。为便于两侧建设用地雨污水支管接入,每隔一定距离(约120m)预留雨、污水支管。雨水管起始端覆土厚度不小于1.5m,污水管起始端覆土厚度不小于2.2m。设计中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公路改建范文篇8

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加快发展、推进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在此隆重举行公路至段改建工程开工仪式。这是继公路县城至利村段改建后,我县群众期盼已久的又一件大好事、大喜事,更是我县公路交通建设的又一件大盛事。借此机会,我谨代表中共于都县委、于都县人民政府对工程的顺利开工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亲临现场指导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关心、支持和参与于都各项事业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公路是我县南部经济圈的重要干线公路,这次改建工程总里程达18公里,惠及、盘古山两大钨矿和南方万年青等大型工矿企业,受益群众近50万人,是我县重要的民生通道、经济通道和战备保障通道。它的建设,将进一步完善我县“三纵三横”公路网络,将进一步加快构筑我县“外快内畅”的交通新格局,将进一步改善沿线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将进一步提升我县南部经济圈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也必将进一步加快“推进科学发展、建设幸福于都”的进程。

公路工程建设任务重,群众期望高,社会影响大。担任业主的赣州宏泰公司,是我市公路建设领域的龙头企业,队伍精干、装备精良、经验丰富,相信你们一定能坚持质量为本、科学施工,高标准、高质量地把项目建设成为一个优质工程、民心工程、幸福工程。希望沿线各乡镇、各相关部门要主动服务、积极配合、鼎力支持,全力为工程顺利实施保驾护航,使公路真正成为一条经济大动脉、富民大通道。

公路改建范文篇9

关键词:改建公路财政政策经济发展存在问题

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繁荣和发展都离不开方便快捷的交通。中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中,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及管道的建设,大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近几年,江西九江修水县也响应号召,大规模地进行了公路的改建。作为修水县的一员,这不禁引起了我对中国农村改建公路的经济思考。

一、以修水县改建道路为例对中国农村改建道路的经济分析

改建道路作为一种政府投资,有利于提高当地居民收入,拉动当地需求,促进经济的发展。政府投资建路不仅仅可以缓解经济萧条,带动个人投资,促进经济发展,而且在经济比较景气的时候,它也能够发挥其带动投资和就业的作用,从而促进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政府投资建路是一种扩张或稳健型的财政政策的表现,根据凯恩斯的投资乘数理论,它能够促进国民收入的倍数增长。倍数的大小,取决于人们取得收入后把多少用于消费,多少用于储蓄,至于投资乘数的简单计算公式是:K=△Y/(△Y-△C)=1/(1-△C/△Y),式中△C/△Y是边际消费倾向。从式中可以看出,边际消费倾向越高,投资乘数就越大。

现假定由于建路政府对资本货物增加了投资支出10亿元。很显然,由于更多的机器设备被生产出来了,这对国民收入的初始影响便是10亿元。但这并没有了结。这10亿元的支出被要素所有者分别以工资、租金、利润以及其他形式所持有,并形成要素所有者的收入,换言之,个人可支配收入增加了10亿元。生产要素所有者作为消费者均按其边际消费倾向消费其大部分所得。假如边际消费倾向为0.7,那么,所有消费者每增加1亿元的收入就会被引致去增加0.7亿元的消费,这就是增加投资的第二轮的倾向。而第二轮增加的消费支出7亿元又成为生产这7亿元消费品的生产者的收入来源,即整个经济增加了7亿国民产出。再按边际消费倾向0.7支出4.9亿元,如此循环往复,初始增加10亿元会诱致消费增加的总和sum=10/(1-0.7)-10=23.33亿元。因此整个国民收入增加了33.33亿元。

修水县这次大规模改建公路虽然成本很高,比如需要炸很多山,拆很多房等,但其发挥了投资乘数的效应,让周围老百姓有了就业的机会,增加了收入,拉动了消费。虽然在改建公路期间给交通带来了很多不便,阻碍了县镇之间的交通运输和商业往来,但从长远来看,与之相反,这次修路节省了人们宝贵的时间,促进了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加强了县镇之间的合作交流,更好地保证了乘客的安全出行,其社会效益是无法估量的,并且在新路旁边随之新建了许多住房,缓解了修水县房价的上涨。

邵春福主编的《交通经济学》中详细着对交通对国民经济影响进行了定性分析。

第一、交通对经济的增长的贡献。国民经济增长一般用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来衡量。因此,交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指交通行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包括交通行业直接创造的增加值和间接创造的增加值以及直接和间接创造的就业机会。第二、交通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第三、交通是一个地方或一国对外贸易的基础。第四、交通在改变资源分配状况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利于促进社会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

可见,通过改建道路来改变交通对经济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今中国城乡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照这样发展下去只会和邓小平理论中“先富带动后富”的初衷背道而驰。中国目前依然是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大部分,甚至有些贫困乡村由于交通问题很难出来“见一次世面”。所以在我看来,不仅修水县需要投资建路,要想发展农村缩小贫富差距,政府有必要加大对城镇道路建设的预算。当然,这得从长计议,有必要按照政策制定程序和预算编制程序出台有利于促进城镇道路建设的政策和让政府投入更多资金增加对城镇道路建设。

二、从修水县改建公路中直接或间接地看到农村改建道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分级分散收付制度下,财政资金逐级层层经收、上解和下拨,资金逐层缩水,到位率低。据了解,改建道路所花费的资金远远要比当初估算的多,而且经常会出现拖欠工人工资的情况,有时甚至因资金不到位而影响施工进度。不仅各层单位可能存在挪用资金现象,而且施工负责人也级级贪污,甚至故意降低工人工资。

2、资金使用效率低,同时施工过程浪费比较大,没有充分考虑到成本效益原则。政府资金滥用是政府在投资过程中一直存在的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如财政支出中行政管理费比重过大,政府采购过程中“只买贵的,不买对的”,很多城市市政府都是当地最美建筑等。修水县这次改建公路,存在很多规划缺陷,没有整体规划,基本都是边建边规划,经常会存在大规模炸山填土、拆迁房屋、砍伐林木、征田占地等情况,导致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时间等资源的浪费。

3、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法律意识薄弱。改建道路过程中存在大量的强制拆迁,当地居民只能无可奈何;公路通过农民耕种的田地,只要给几百元钱给田主,田主就会欣然答应;工人工资被拖欠,工人只懂鲁莽行事,不知如何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

三、针对上面存在的问题我认为主要有下面解决方式

1、针对分级分散收付制度的缺陷,中国目前改革比较成功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对加强财政资金管理,降低财政成本,方便预算单位及时用款,实施和协调财政和货币两大宏观政策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但其并没有得到普及,特别是经济欠发展地区,在技术和成本方面都很难得到实施,但我觉得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有必要也有可能得到进一步的覆盖。

2、对于改建道路这种公共性建设,要想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充分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从管理方式来看,将改建道路由政府垄断方式到采用项目法人负责制到引入市场机制,对项目实行多元化的融资方式再到以招投标方式引入竞争机制显得尤其重要。从解决政府本身缺陷来看,首先需要加强乡镇执政能力建设。重点加强乡镇谋划发展、对外开放、服务群众、维护稳定四种能力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其次增强服务意识,打造项目投资“绿色通道”。乡镇政府要承担起引导、扶持农户的责任,有效进行市场调研、品种引进、试验示范,主动承担风险;建立和完善农产品供需市场信息机制,为群众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壮大经济人队伍,活跃农村经济。再次实施阳光工程。扎实推行政务、村务公开,建立重大事项公示、社会听证、社情民意反映等长效机制。最后是加强行风建设。有效开展行风评议活动,有效实施群众监督;开展执法、执纪大检查,突出解决部门行业不正之风问题。

3、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为中国经济的奇迹般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相对于一些发达国家,中国的教育水平还在很大程度上有待提高。政府应当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进一步完善农村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农民后顾之忧,进行各种教育宣传活动,从而提高农民对教育的重视度,增强农民的法律意识。

参考文献

[1]王秋石:《宏观经济学原理》,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年版

[2]夏杰长:《经济发展与财税政策》,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版

[3]邵春福、秦四平:《交通经济学》,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年版

公路改建范文篇10

为了做好东高线(高速公路连接线)、石龙线及东边线改建工程征地动迁工作,维护被征地动迁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保证工程建设顺利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征地补偿安置工作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通知》,参照《辽宁省人民政府批转省交通厅等部门关于全省高速公路建设征地动迁补偿实施方案的通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高速公路征地动迁补偿(细化)标准>的通知》等相关法律法规及文件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征地动迁的原则和内容

1.认真贯彻辽宁省和*市人民政府公路建设指导方针,坚持“政治动员、行政协调、政策倾斜、经济补偿、各方支持”的原则,依法征地动迁。

2.征地动迁内容为公路设计规划红线范围内的土地、建筑物(含构筑物,以下同)和各类设施。

3.征地动迁涉及的土地、建筑物和各类设施,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结合东港市实际,依法给予经济补偿。

二、征地动迁补偿标准

1.东高线改建工程涉及的土地征占、房屋等建筑物和各类设施拆迁,补偿标准参照《辽宁省人民政府批转省交通厅等部门关于全省高速公路建设征地动迁补偿实施方案的通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高速公路征地动迁补偿(细化)标准>的通知》执行。

2.石龙线、东边线改建工程属于县级公路大修项目,涉及的土地征占、房屋等建筑物和各类设施拆迁,按照东港市县级公路大修改造相关政策执行,原则上由所在乡镇、街道办事处及农场自行承担。

三、部门责任分工

公路改建工程征地动迁工作由市交通局负总责,相关乡镇、农场、街道办事处及有关部门负责工作配合。

市交通局负责征地动迁数量的核定以及补偿费用的发放工作。

相关乡镇、农场、街道办事处负责所属行政区域内土地征占、建筑物动迁、动迁户宅基地安置、回迁房屋水电设施配套等工作。

市国土资源局负责工程用地、动迁户宅基地的审批和核量工作。

市人武部负责协调解决工程建设涉及部队所属土地、设施的征用和动迁工作。

市水利局负责工程水利配套设施的规划、设计和施工。

市林业局负责工程施工中林木手续办理工作。

市城建局、广电局、东港供电分公司、农电局、移动公司、联通公司、电信公司等部门负责按照公路建设规划设计要求,对各自所属自来水管线、有线光缆、通讯光缆等设施自行动迁改造,由市交通局补偿适当成本费用。

市信访局负责配合乡镇、农场、街道办事处做好工程征地动迁的信访接待和社会稳定工作。

市公安局、综合执法局、政府法制办等部门负责工程征地动迁秩序维护和其他相关配合工作。

四、工作要求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公路建设是公益事业。加快公路建设步伐,提高公路建设水平,对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服务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各单位、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对公路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服务和服从于公路建设大局,积极为工程建设创造宽松、便捷、和谐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