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免费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8 04:53:09

高中免费教育

高中免费教育范文篇1

一、实行高中免费教育范围和补助标准

高中免费教育的范围是:全市公办普通高级中学。免费对象是:具有本市户籍且就读本市公办普通高中的公助在校生(在本市就读的非*籍学生和择校生不予免费)。

普通高中免费教育补助标准:市区省示范高中600元/生.学期,一般高中500元/生.学期;县镇省示范高中500元/生.学期,一般高中400元/生.学期。所需资金按照学校隶属关系分级负担。普通高中公助生除免去学费外,其它收费项目和标准仍按省、市财政、物价、教育部门规定的标准收取。普通高中择校费继续执行“三限”规定;住宿费仍按原规定的标准收取;课本资料费由学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代收代支;持有“低保证”的特困家庭学生免交课本费和住宿费,并由市和县(市)区财政对学校给予足额补助。

二、高中免费教育对象的确定和核实

公办普通高级中学在规定的入学时间前组织学生新学年注册。学生凭本人户口本原件到就读学校登记注册。免课本费和住宿费的特困生需另持“低保证”登记注册。学校要在开学后两周内核对免费学生户口本原件,统计符合免费条件的学生情况及人数,报县(市)区教育部门审核汇总后送同级财政部门确认(市属学校报市教育局)。免费学生人数经核定后,因学生转学、插班引起变动的不再调整。

三、认真落实免费教育资金,强化资金管理

市本级和各县(市)区政府要高度重视普通高级中学公助生免费教育,努力调整支出结构,积极筹措资金,按隶属关系将普通高级中学公助生免费教育经费足额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确保教育经费达到法定增长要求,确保各项教育资金落实到位。特别是已在本级预算内安排的公用经费,要继续予以安排,不得降低标准。要严格执行财政直接支付制度,及时办理资金拨付,保证学校正常运转。同时,要加强普通高级中学公助生经费管理,严格按照预算办理各项支出,确保资金分配、使用的及时、规范、安全和有效,严禁挤占、截留、挪用。

监察、审计、财政、教育等部门对享受免费教育的学生人数、资金使用及管理情况要定期进行检查,并设立投诉举报电话,接受人民群众的投诉举报和监督,及时查处和纠正违规违纪行为。

高中免费教育范文篇2

一、实行高中免费教育范围和补助标准

高中免费教育的范围是:全市公办普通高级中学。免费对象是:具有本市户籍且就读本市公办普通高中的公助在校生(在本市就读的非*籍学生和择校生不予免费)。

普通高中免费教育补助标准:市区省示范高中600元/生.学期,一般高中500元/生.学期;县镇省示范高中500元/生.学期,一般高中400元/生.学期。所需资金按照学校隶属关系分级负担。普通高中公助生除免去学费外,其它收费项目和标准仍按省、市财政、物价、教育部门规定的标准收取。普通高中择校费继续执行“三限”规定;住宿费仍按原规定的标准收取;课本资料费由学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代收代支;持有“低保证”的特困家庭学生免交课本费和住宿费,并由市和县(市)区财政对学校给予足额补助。

二、高中免费教育对象的确定和核实

公办普通高级中学在规定的入学时间前组织学生新学年注册。学生凭本人户口本原件到就读学校登记注册。免课本费和住宿费的特困生需另持“低保证”登记注册。学校要在开学后两周内核对免费学生户口本原件,统计符合免费条件的学生情况及人数,报县(市)区教育部门审核汇总后送同级财政部门确认(市属学校报市教育局)。免费学生人数经核定后,因学生转学、插班引起变动的不再调整。

三、认真落实免费教育资金,强化资金管理

市本级和各县(市)区政府要高度重视普通高级中学公助生免费教育,努力调整支出结构,积极筹措资金,按隶属关系将普通高级中学公助生免费教育经费足额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确保教育经费达到法定增长要求,确保各项教育资金落实到位。特别是已在本级预算内安排的公用经费,要继续予以安排,不得降低标准。要严格执行财政直接支付制度,及时办理资金拨付,保证学校正常运转。同时,要加强普通高级中学公助生经费管理,严格按照预算办理各项支出,确保资金分配、使用的及时、规范、安全和有效,严禁挤占、截留、挪用。

监察、审计、财政、教育等部门对享受免费教育的学生人数、资金使用及管理情况要定期进行检查,并设立投诉举报电话,接受人民群众的投诉举报和监督,及时查处和纠正违规违纪行为。

高中免费教育范文篇3

一、实施时间和范围

从2013年春季学期开始,在已经实施学前一年免费教育的基础上,将免费范围扩大至学前三年;同时,在全县实行普通高中免费教育。其中学前免费教育实施对象包括全县所有公办、民办幼儿园大班、中班、小班及小学附设学前班在园、在班年满3周岁的幼儿;普通高中免费教育实施对象指具有本县户籍,且有县中学普通高中学籍的在校学生。

二、主要内容

(一)学前教育实行“一免一补”,免除学前幼儿保教费、补助经济困难家庭幼儿生活费。其中,对在公办幼儿园就读的学前幼儿及小学附设学前班幼儿免收保教费;对在民办幼儿园就读的学前幼儿按照同级同类公办幼儿园保教费标准予以减免。

(二)普通高中实行“三免一补”,免除普通高中学生学费、体检费、住宿生住宿费,补助经济困难家庭学生生活费。

三、补助标准和资金筹措

(一)在免除学前幼儿保教费和普通高中学生学费、体检费、住宿生住宿费后,按照“免多少补多少”的原则,对幼儿园和普通高中学校进行补助。按照县物价部门核定的幼儿园和普通高中学校现行收费标准,县城公办和民办幼儿园按照每名幼儿每年900元、其他幼儿园与小学附设学前班按照每名幼儿每年700元进行补助;普通高中学校学费按照每名学生每年700元,体检费按照高一新生每人每年25元、高二和高三学生每人每年20元,住宿生住宿费按照每人每年300元进行补助。

(二)对经济困难家庭幼儿和高中学生补助生活费,补助标准为幼儿每人每天3元、普通高中学生每人每天6元,一年在园、在校按250天计算。

(三)根据省市现行学前教育免费政策,其中学前一年免费教育所需经费由省、市、县按比例共同承担;学前其余两年及普通高中免费教育所需经费由县财政全额承担。

四、操作程序

(一)核定人数。享受学前和普通高中免费教育的人数以各学前教育机构和县中学普通高中电子学籍人数为准,统计时限为每学期开学后两周内,享受免费的幼儿和普通高中学生人数经核定后,因转学、插班等引起变动的不再调整。

享受生活费补助的经济困难家庭幼儿及普通高中学生人数以实际统计认定为准。补助对象主要包括:重点优抚对象,城市、农村低保户,儿童福利机构孤儿及社会散居孤儿,父母双残或单残、家庭主要成员长期患病或丧失劳动能力造成生活困难的幼儿(学生)及残疾幼儿(学生);因重大自然灾害或其他突发事件造成经济困难家庭的幼儿(学生);经济困难的计划生育独生子女户和双女绝育户。

(二)免费教育资金拨付。每学期初,县财政局、教育体育局按每学期教育统计报表人数核算,将学前和普通高中免费教育经费下拨到各学前教育机构和县中学资金账户。

(三)经济困难家庭幼儿和普通高中学生生活补助金发放。各学前教育机构、县中学根据经济困难家庭认定条件和程序,会同幼儿、普通高中学生所在的村(居)委会初步确定享受对象,报当地镇政府审定;各镇政府负责核查、确定享受对象,并将享受对象面向社会进行7天以上公示,公示无异议后,由镇政府以批复形式下达各学前教育机构和县中学;县财政局、教育体育局按照各镇批复的经济困难家庭幼儿及普通高中学生人数将生活补助资金下拨到各学前教育机构和县中学资金账户分别进行发放。生活补助金发放需由幼儿和普通高中学生家长或监护人签字认可,各学前教育机构、县中学要做好相关档案建设工作。

五、工作措施

(一)落实经费保障。县财政部门负责测算、筹措落实全县实施学前及普通高中免费教育所需资金,县教育部门具体组织实施,各镇和其他相关部门积极协调配合。县财政、教育部门要健全免费教育预算编制制度和预算资金支付管理制度,确保资金规范有效使用。

高中免费教育范文篇4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年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学用书目录〉的通知》(教基厅[20*]12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年秋季普通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的通知》(教基厅[20*]13号)要求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教科书免费提供和做好部分教科书循环使用工作的意见》(教基[20*]23号)、省教育厅和省财政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做好农村义务教育教科书免费提供和部分教科书循环使用工作的通知》(教基[20*]1号,以下简称《通知》)有关精神,现将*省20*年秋季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本通知印发的教学用书目录包括《*省20*年秋季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学用书目录》(以下简称《课标版用书目录》)、《*省20*年秋季普通中小学大纲版教学用书目录》(以下简称《大纲版用书目录》)、《*省20*年秋季地方教学用书目录》(以下简称《地方教材目录》)。各地应根据课程计划严格按要求在上述教学用书目录中选用教科书,严禁选用本文印发的教学用书目录以外教材,更不得使用境外教材。

二、《大纲版用书目录》供小学非课改年级使用,义务教育阶段县级课改实验区小学六年级应在其中选用教科书。《课标版用书目录》供我省小学、初中、高中课改年级使用,除上述非课改年级以外的其他年级,均应在该目录中选用教科书。《地方教材目录》为我省地方编写的教学用书目录,供课改年级和非课改年级共用。

三、课标版教学用书选用要求

1、基础教育课程标准教学用书继续实行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下以市为主的选用管理体制。为保持中小学教材和教学的相对稳定,20*年秋季,各市小学、初中、高中起始年级各学科和非起始年级起始学科原则上保持上年秋季选定的版本不变。确需调整教科书版本的,由市教育行政部门报经省教育厅核准后,组织相关学科专家认真阅研教材、全面考察教材质量和使用情况,在集体审议的基础上,投票决定选用版本。省辖市范围内原则上每学科选用一个版本。

2、教科书版本一经确定,在使用过程中不得中途更换成其他版本。如所选教科书在实际使用中发现确不适宜本地区教学实际,报经省教育厅批准后,再按规定程序重新选用其他版本教材。

3、小学“体育与健康”学科未编学生用书,各学校应在《课标版教学用书目录》中选订“体育与健康”教师用书。

4、20*年秋季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教学用书部分学科选修模块有所增加,各普通高中学校可以按既定版本、学校选修课程计划和实际需要在20*年秋季用书目录中为新高二或高三年级学生增订选修模块教学用书。

5、为配合历史教学,中国地图出版社和星球地图出版社编制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七至九年级实验教材历史地图册和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教材历史地图册,供初中阶段各年级和普通高中学生自愿选用,各地选用时务必注意与本地区所使用的历史教材版本相配套,并只能选用其中一种。

6、各年级、各学科所配教师用书、教学音像资料等供教学参考(具体配备情况见各目录),磁带、光盘、挂图、投影片等供学校、教师教学选用,学生可自愿选择购买磁带、光盘。学校可以为学生购买磁带、光盘提供方便,帮助学生从规定的渠道订购。任何单位不得强制学生集体订购,不得购买和使用盗版磁带、光盘。

7、各市教育行政部门按要求确定教材版本选用意向后,填写《20*年秋季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学用书选用意向表》(见附件4、附件5),并盖市教育局印章,于20*年2月29日前报送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同时发送电子文档到指定信箱。

四、《地方教学用书目录》所列书目为我省编写的部分国家课程教学用书和地方课程教学用书,供我省各中小学课改年级和非课改年级使用(具体适用对象见附件3)。

五、从20*年秋季开始,中央财政对全国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费提供国家课程教科书,部分学科教科书实行循环使用。

20*年秋季免费提供农村义务教育教科书具体品种包括:

小学:语文、数学、品德与生活(1—2年级)、品德与社会(3—6年级)、外语(3—6年级)、科学(3—6年级)、艺术(或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3—6年级)、信息技术(3—6年级),自然(大纲版,非课改6年级)、社会(大纲版,非课改6年级)。

初中: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科学(或物理、化学、生物)、历史与社会(或历史、地理)、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

我省实行循环使用的教科书具体包括:小学《科学》、《艺术》(或《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初中《艺术》(或《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循环使用的教科书作为中小学学校装备,由学校集中管理,学生免费借阅使用,不属学生个人所有。

20*年秋季开始,我省地方课程教科书将不纳入免费提供范围,也不得组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集体征订。具体包括1—8年级《写字》、8年级《*地理》和《*历史》、1—6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导读》。同时,本着“谁开发、谁买单”的原则,从20*年春季开始,各市开发的地方乡土教材也必须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资金由各市自行承担。免费提供教科书和教科书循环使用具体要求见省教育厅、省财政厅联合印发的《通知》。

高中免费教育范文篇5

近年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教育收费政策,加大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20**年春季开学在即,各地要继续高度重视教育收费管理和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要把规范教育收费管理,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作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抓紧抓好,为此,现就进一步加强教育收费管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落实国家有关取消收费和免费的政策

《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公布取消和停止征收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通知》(财综〔20**〕78号)取消了义务教

育借读费收费项目,从20**年1月1日起,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不得再收取学生借读费。

根据《教育部、国务院纠风办、监察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中坚决制止学校乱收费的通知》(教财〔20**〕6号)的规定,从20**年春季学期开学后,取消住宿费收费项目,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再收取寄宿生的住宿费。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20**〕1号)要求,20**年起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实行免费。

二、严格规范义务教育收费

各地要进一步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有关收费政策。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收取学生作业本费,免收学生学杂费、课本费和寄宿生的住宿费;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收取学生课本费(不含享受免费教科书的学生)、作业本费和寄宿生的住宿费,免收学杂费。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在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读的,与所在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同等政策。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除按上述规定收取有关费用外,不得再向学生收取包括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在内的其他任何费用,不得收取与入学挂钩的捐资助学费、赞助费等择校费用,严禁“一边免费,一边乱收费”。

严禁各级价格主管部门违反国家规定,在《**省定价目录》以外,擅自核定教辅材料(包括印制作业等)及其他教学用品价格。

三、加强高中教育收费管理

各地要加强高中教育成本监审,合理制定高中学费标准。继续严格执行公办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三限”政策,不得在“三限”政策以外以自费、旁听、借读、转学、非计划生等名义招收学生高收费。公办高中招收择校生,收取择校费后一律不准再收取学费。高中学校不得跨学期收取学费和择校费。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逐步降低公办高中择校费收费标准。

在国家和省有关政策出台之前,各地可结合本地情况,制定高中学校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管理办法,逐步建立规范学校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的长效机制。学校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必须坚持学生自愿和非营利原则,即时发生即时收取,据实结算,不得与学费合并统一收取,严禁学校强制服务并收费,或只收费不服务。学校不得强行统一收取代收费,也不得在代办收费中搭车收取或加收任何费用。

四、稳定各级各类学校收费标准

各地要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13号)关于“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今后五年各级各类学校的学费、住宿费标准不得高于20**年秋季相关标准”的规定,进一步加强对学校收费标准的监管,切实稳定学校收费标准。

高中免费教育范文篇6

一、工作目标

各学校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类学习资源,积极组织实施在线学习,实现中小学生“离校不离教,停课不停学”,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影响。

二、实施原则

1.拓宽思路,免费原则。各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线上教学计划和实施方案。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采用“在线授课”方式提供教育服务,由本校教师开展网上授课、在线答疑,网上提交批改作业等教育教学活动。暂不具备“在线授课”条件的学校可借助班级微信群、qq群和移动云视讯、电信云课堂、国家网络云课堂及其他优质免费教育平台,通过在线共享、网上推送等方式,为学生在家学习提供资源支持。

2.分类实施,“一校一案”原则。

小学阶段线上学习主要以线上指导课外阅读、适当布置一些实践性作业等形式,完成一定学习任务。具体内容和形式由各学校负责安排,实现“一校一案”。

初中各年级线上学习主要通过网上提供学习资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开展学习,完成课时计划规定的学习任务,学习内容要与学校正常开学学生到校学习的内容有机衔接。

普通高中学校要以学校为主体,自行组织学生学习,尽快优先安排好学生延期开学期间线上教学工作。

3.务求实效,面向全体原则。

各校开展远程学习教育服务方案务必以生为本,讲究实效。做到科学引导,加强互动,及时督查。

三、实施方式

各校根据本校教育信息化实际情况,自主选择下列合法优质免费学习平台。

1.学习强国。“学习强国”携手“学而思网校”为全国中小学生推出“在家上学”专题。课程覆盖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全部学科,每个年级10-12堂课,白天课程与在校期间全学科、全学段课程同步,难度与学校保持一致;晚上课程是素养类、学习指导类、家长类。关注“学习强国”投屏功能,只要家里有智能电视,手机上的“学习强国”的“在家上学”视频就可以在大电视上看!(详见《“学习强国”视频一键上智能电视》)

2.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将在教育部的统一部署下,于2月17日开始通过网络云课堂,免费为全国中小学提供支持服务,帮助学校开展远程教学。服务内容包括:同步课程、各地网校、直播课堂。

3.中国教育电视台。2月3日起,每周一至周五8:00-9:00,中国教育电视台一频道将推出《同上一堂课》特别节目,以课本剧、纪录片、文化艺术专题系列等多种视频公开课形式,丰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4.广播电视台。电台、电视台将开辟专门频道,播放防疫知识、心理疏导访谈、名师课堂,针对初三和高三推送优质文化课方便学生在家学习。

5.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网址:。在平台主页上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即可利用资源开展学习活动,平台汇聚了大量省部级“一师一优课”资源和教学助手等工具。

6.升学e网通。疫情期间,“升学e网通”向全市所有普通高中全面免费开放资源平台和产品功能的机会,各高中学校可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确定各学科学习进度、制订学生在家学习方案,通过“升学e网通”学习平台统一布置,线上管理,跟踪学情。学生可结合平台的录播视频资源和试题资源进行预习和复习,析本校教师的直播课程学习。具体事宜各普通高中可以和杭州铭师堂地区负责人刘萧琦直接联系。

7.中国移动云视讯平台。可实现远程会议、同步课堂、小班互动、应急指挥、教学研讨,教学资源(特色课程)输入等功能。各高中可利用移动云视讯平台,选择本校教师线上直播授课方案。即本校教师通过移动云视讯平台,在家直播,进行新课讲授、复结、直播答疑等线上直播课程。

8.阿里巴巴钉钉云课堂。可实现在线教育、视频会议、应急办公指挥,教师、学生及家长线上管理等功能。疫情期间免费使用。

9.东师理想名师云课堂。疫情期闫免费开放东北师大附中教学资源。

10.希沃云课堂。可组织学生在线直播,录制分享,可实现师生实时互动。

11.其他免费优质学习平台。

四、有关要求

1.统筹计划,合理安排。各校要根据线上学习特点,科学拟定教学服务计划。各年级、各学科备课组教师制定学习计划,建议计划以周为单位。学习计划中明确一周内学习的课时、内容,布置学习任务。同时,要做好正常开学后的知识巩固和复习以及教学计划、教学进度再调整的预案。各校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合理安排课程日程,统一组织实施。各中小学校班主任要统筹学生每天的学习任务,每周学习计划应提前推送给每一位学生。

2.加强指导,释疑解惑。各校要充分利用微信、QQ等功能,加强对学生学习辅导和答疑解惑,班主任要积极与家长沟通协调,加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监督与管理,各学校要加强对学生日常学习教育活动和健康状况进行动态管理,实现家校合力育人。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和水平,较快较好掌握学习的内容。

高中免费教育范文篇7

关键词:公共财政;农村教育;转移支付

一、构建农村教育财政体制的理论、法律及现实依据

经济学上一般把产品分为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所谓公共产品具有两个特点:一是效用上的非排他性,二是消费上的非竞争性。一般认为从整体上看教育并不是纯粹上的公共产品,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教育的公共产品属性逐渐减少,私人产品的属性逐渐加强。

近年来,我国政府开始致力于在农村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财政体制,这一思路符合世界各国发展的两个普遍性规律:即在工业化发展初期,农村支持城市、农业为工业提供积累;当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目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期,综合国力已经达到一个新的台阶,人均GDP超过了1000美元,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时期。因此,我国建立包括农村教育财政体制在内的农村公共财政体制已成为我国制度创新的重点。

我国农村教育财政体制的建设是我国农村进入“无税时代”后,实现“以人为本,城乡统筹”的治国方策的必由之路,对解决“三农”问题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和制度保障作用。2006年6月29日,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修订案)》确立了国务院领导、各级人民政府统筹规划、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修订案还确定了义务教育纳入国家财政保障,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分担,实行省统筹的经费保障新机制,这为我们建立农村教育财政体制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法律依据。

二、我国农村教育经费供给存在的问题

2002年,我国实行了“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将义务教育的投入责任提到了财力较强的县级财政,缓解了农村教育投入严重不足的境况。但是对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农村,以县为主的体制仍难解决农村教育经费历史欠账和投入短缺问题。

1.农村教育投资主体的重心偏低税费改革后,县级财政成为农村教育投资的主体,而在我国财力分配格局中,中央和省级政府掌握了主要财力,却很少承担农村教育经费的责任,县级财力薄弱却承担了大部分农村教育经费。这样所导致的政府间财权与事权的不对称,是农村教育发展滞后的制度型因素。我国中西部地区县级财政大部分是吃饭财政,维持目前教育支出已十分困难。在财力上更难以支撑普通高中和职业中学的发展。

2.农村教育经费总量不足

(1)从总体上看,国家教育投资偏低,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偏低,2003年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3.28%,既低于《全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规定的4%,又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7%。另外,我国国家教育财政性支出占教育支出的比例过低,这一比重从分税制改革时的1994年的16.17%连续六年下降,至2001年为12.40%。

(2)国家有限的教育经费被更多利用于城市教育和非义务教育,国家尽管在性质上保证义务教育的投入,但在实际投入中对精英教育有更大的偏好,在城乡教育投资选择中更偏重于城市,即使中央与省级政府在非制度化的转移支付上有一定程度的加强,但这种格局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

3.农村教育财政资源分布失衡(1)省区之间不均衡。2004年上海农村小学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和公用经费分别为5924.84元和1081.73元,而河南省仅为613.29元和40.77元;据统计,至2004年底,西部地区还有246个县未实现“普九”,占总数的86.6%。(2)省内各地不均衡。以经济发达的广东省为例,2001年,农村小学生均预算内经费支出最高的县和最低的县相差6.11倍。(3)城乡间的不平衡。2004年,全国普通小学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为1129.11元,而农村小学为l013.80元;全国初中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为l246.07元,而农村初中为1073.68元。(4)学校之间不均衡。主要表现在经费投入、师资队伍、校舍及教学设备和生源等方面。层层设置的重点学校制度导致农村学校处于弱势地位。

4.农村地区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县级政府对高中的财政投入少,农村高中筹集经费非常困难,加之县级政府经费投入向重点高中倾斜,直接制约了农村地区普通高中的发展。近几年来农村职业中学滑坡速度较大,增长速度大大低于普通高中。由于政府对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投入少,收取学杂费远远超过了普通农民家庭的承受能力。

形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1)教育转移支付的规模占全国实际教育支出的比例太小,不能起到维护公平的作用;(2)教育转移支付分配效率低下;(3)农村教育财政支出低效率,教育资源十分紧缺和教育资源浪费并存;(4)农村教育资金的管理体制和机制不健全。

三、构建农村教育财政体制的思路

1.建立统一、均衡的农村教育财政制度义务教育属于全体适龄儿童少年有权享受的最基本的公共服务,义务教育应当在全国各地区得到均衡的发展,以充分体现义务教育的平等性、全民性、普及性,应逐步达到质量上和教学内容上的平等,这一原则是政府制定相关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农村高中阶段教育也应从制度上规定和引导其均衡发展,逐步实现农村高中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化,农村职业中学也应制定办学条件基准。

2.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应是农村教育的投资主体以中央和省级政府作为农村教育政府投资的主体,也是世界许多国家的通行做法。但从发达国家教育发展经验来看,农村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是中央财政,而不是地方财政。在我国目前阶段,农村义务教育是纯公共产品,应该主要由中央财政提供,农村高中教育和农村职业中学教育是准公共产品。中央财政也应负责提供部分资金。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1994年对其有相关数据的20个成员国的统计,由中央政府作为投资主体的国家有10个,由高层次地方政府作为投资主体的国家有7个,由基层地方政府为投资主体的只有3个。由于这些国家农民所占比例很低,农村没有单独的教育财政制度,实行城乡统一的教育财政体制。

我们建议根据中央、省、县级政府的实际财政能力对农村教育所须的各项经费的初始来源和责任做出明确的分工,明确界定各级政府在农村教育上的财权范围和财政责任。要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完全免费的农村义务教育,农村义务教育教职工工资应全部由中央财政负责,农村义务教育的基建经费由省级财政负责,公用经费由县级财政负责。农村高中教职工工资应由中央财政、省级财政、县级财政共同负责。校舍建设、教学设施和设备维修应由省级财政和县级财政共同负责。高中阶段所收学杂费应主要用于公用经费。应随着经济发展和各级政府财力的不断增加逐步降低高中阶段学杂费,并最终将高中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畴,实行完全免费的高中教育。农村职业中学经费应以省级政府和县级政府共同负责,其中省级政府和县级政府共同负责农村职业中学教职工的工资,县级政府负责农村职业中学的基建经费和公用经费,省级政府给予适当补助。中央财政对西部地区农村职业教育应给予专项转移支付。对需要培训的初高中毕业生,财政可提供教育券,让其自由选择到农村职业中学培训。

3.完善农村教育贫困学生的资助制度应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农村贫困学生的资助制度,包括提供免费午餐、交通和住宿等补助。经济发达地区,对贫困家庭发放子女上学的月补贴。有关做法可逐步上移至农村高中和农村职业中学。可根据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在适当时期逐步减少以至免收农村高中的学杂费,对家庭贫困的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对职业中学的贫困学生也应制定相应的资助政策。

4.制定农村教育最低保障线为保证政府向所有适龄儿童和少年提供满足一定质量的、基本的、相对均衡的义务教育,国家应制定全国义务教育最低保障线(或基本办学条件)。其内容应包括:义务教育教职工编制标准以及工资标准;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建设标准(场地、校舍、建筑物、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具体标准);保持学校正常运转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各省级政府可根据本省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不低于国家标准的省级最低标准。义务教育最低保障线应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及时调整。省级政府也应制定本省区普通高中、职业教育最低保障线和学校办学条件基准,加强检查与督导。

5.完善农村教育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为保证转移支付资金的公平分配和有效使用,应以全国义务教育最低保障线为依据,以省区为单位,按因素法测算义务教育经费的标准需求和标准供给能力,各县(市)其缺口由上级财政通过逐级(中央、省)转移支付添平补齐。承担主要责任。中央和省应是教育转移支付的主体。义务教育转移支付经费必须足额列入财政预算,由人民代表大会审核和批准。县级政府建立全面需求预算。此外,中央和省级政府财政应设立义务教育专项资金,扶持农村、中西部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作为建立和完善农村教育转移支付的第一步,是在全国建立科学统一的农村义务教育专项转移支付制度,同时应着手研究和建立农村高中和农村职业中学的教育转移支付制度,逐步实现全国范围农村高中教育和农村职业中学教育发展的均衡,实现具有实质性意义的教育公平。

高中免费教育范文篇8

*市2009年初中升学考试及普通高中招生工作,在省教育厅统一指导和市政府直接领导下,由市教育局组织实施,县(市)区教育局具体操作。

二、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命题工作要坚持有利于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实课程计划,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巩固和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成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促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三、命题的依据和要求

根据教育部印发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各学科《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的要求命题,体现《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特别是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试题易、中、难的比例各占70%、20%、10%左右,杜绝偏题、怪题,选择题比例不超过20%(英语学科不超过40%),物理、化学学科实验性试题比例不少于20%,英语学科设听力测试。为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语文试卷中设置考查汉字书写能力的2-5分题。各学科命题的基本要求见《考试说明》。

四、考试(考查)科目、测试科目及分数

考试科目设置为“3”+“理化综合”。

“3”指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满分各为150分(其中英语听力30分),“理化综合”满分为200分(其中物理120分、化学为80分)。考试时间语文150分钟,数学、英语各120分钟,“理化综合”为150分钟。

全市凡参加初中升学考试的考生均必须参加体育考试、物理化学实验操作、英语口语测试和政治、历史学科考查。

体育考试采取初中阶段全过程管理与目标效果测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评定,以满分60分计入初中升学考试总成绩,其中体育集中考试为30分。

物理、化学实验操作及英语口语测试,成绩分为A、B、C、D四个等级,分别代表优、良、及格、不及格。不及格者省级示范性高中不予录取。

政治、历史学科作为考查科目与中考同时进行,每科50分,两科合计100分,合堂分卷进行,时间为100分钟,成绩分为A、B、C、D四个等级,分别代表优、良、及格、不及格。不及格者省级示范性高中不予录取。

五、考试(考查)、测试时间安排

全市统一中考考试时间:6月28日—6月29日

6月28日

上午:8:30—11:00语文

下午:13:30—16:00理化综合

6月29日

上午:8:30—10:30数学

下午:13:30—15:30英语

16:20—18:00政史(考查)

体育特长生测试:4月26日

物理、化学实验操作及英语口语测试:5月6日-5月8日

中考体育集中考试:5月15日-5月20日

六、普通高中招生计划

1、我市公办普通高中招生分为统招公费生和择校生,择校生比例仍为本校招生总计划的30%。全市七所一般高中继续实施免费教育,免除全部学杂费和50%课本费。

2、2009年城区公办普通高中招生计划数为6640人,其中省示范性(重点)高中招生计划数为4700人,免费高中教育学校招生计划数为1940人,民办普通高中招生计划数为2380人。

3、统招公费生、择校生收费标准继续按照省物价局、财政厅、教育厅有关文件规定执行。市直属一中、三中、八中、鞍钢高中择校生收费标准为每名学生3万元,田家炳中学择校生收费标准为每名学生2.1万元,除全市七所免费高中外,其他一般高中择校生收费标准为每名学生不超过1.5万元。

4、省示范性高中继续实行招收体育特长生政策,招生比例不超过招生计划总数的2%。体育特长生录取程序先于统招公费生,录取过程由市教育局统一监督指导,学校自行组织,有关部门参与进行。(具体办法另行文通知)

5、为保障农村困难家庭学生享有优质高中教育资源,根据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我市今年省示范性高中继续招收“宏志生”,*一中、鞍钢高中面向全地区分别招收50人。(具体办法另行文通知)

*地区2009年省示范性(重点)高中、免费教育高中、一般高中具体招生计划见附表一,民办高中指导计划见附表二。

七、农村普通高中招生要求

为积极落实国家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有关精神,促进基础教育的公平、均衡发展,加快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2009年我市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重点主要在农村。千山区、海城市、台安县、岫岩县要继续做好动员农民子女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工作,尽量提高农村初中毕业生报考率,努力提高农村初中毕业生进入高中阶段的比例。要求各县(市)区在去年招生人数的基础上,适当扩大招生计划,并按省今年示范性高中指标到校比例为85%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初中升学考试意见,呈报市教育局。

八、报考、录取原则

1、根据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和*市政府关于普通高中招生严格执行“三限”政策的规定,各地、各校不得擅自突破招生计划多招学生;不得擅自提高或降低收费标准;不得擅自降低录取分数或录取条件招生。

2、根据《2009年辽宁省政府对*市政府15项教育工作目标责任状》中“省重点(示范性)普通高中统招公费生招生指标到校比例达到85%”的规定精神和《辽宁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09年中小学招生及初中生毕业升学考试工作的通知》(辽教发[2009]34号)文件中关于“继续推行和完善省示范性高中指标定向分配到初中(含民办初中)的改革措施,全省平均比例要达到85%以上;指标到校不得附加限制条件”的政策要求,今年我市省示范性高中招生85%指标直接定向分配到初中学校,指标到校招生在统招公费生计划中执行,指标核定以报考人数为基数,指标到校不附加限制条件。其中*一中公费生招生计划的30%继续按中考报考人数比例直接定向到初中学校(各初中均享有一中指标)。

3、继续执行对鞍钢及矿山子女招生的倾斜政策。鞍钢高中继续特招20%鞍钢职工子女(占统招公费生计划),原矿山教育中心所属初中学校学生可继续报考城区省示范性高中。

4、城区在读的应届农民工子女,可以报考城区高中。具有在读学校两年以上学籍的农民工子女与*市本地学生享有同等到校指标待遇。

5、城区普通高中招生,依据考生填报志愿顺序,按“先竞争后指标,先统招后择校,先示范性高中后一般(含民办)高中,指标部分先一中后其他示范性高中”的录取程序,由高分到低分进行录取。

6、城区免费高中在本行政区划范围内招生。

九、加分政策

省“三好”学生(优秀团员),省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部)加5分;烈士子女,援藏干部子女(援藏期间),归侨学生,归侨子女,华侨子女,港、澳、台胞子女加10分;现役军人子女升学按照有关政策执行。

十、招生管理工作的有关规定

1、招生工作要严格按统一时间、规定程序进行。局直属高中的招生录取工作由市教育局统一组织,县(市)区高中由各地教育局组织。各校不得提前录取及私自录取学生。

2、各地、各学校不准擅自突破招生计划招生。否则,不予注册学籍、不核发毕业证书。

3、各初中学校的择校生、借读生均不享受指标到校待遇,如发现有弄虚作假的考生,取消其录取资格。

4、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名义借机乱编、乱印、乱订、乱发复习资料,不得乱办班、乱补课、乱收费,违者将严肃处理。

5、各校招生不得扰乱初中教学秩序,不得出现不按正常程序擅自面向初中招生、乱发招生广告、随意许诺招生优惠政策等现象。

6、民办学校自主招生必须在参加全市中考的学生中择优录取。

7、被省示范性(重点)高中正式录取的考生,未经市教育局审批,不得转至其它学校或到其它学校借读。各校的学生档案要按《*市普通高级中学学籍管理规定(试行)》严格控制,未经市教育局批准,任何学校和个人不得擅自提取或接收学生档案。凡学校擅自招生,市教育局将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学生不予注册。

高中免费教育范文篇9

一是进一步清理精简行政审批事项。按照市委、市政府“清、减、放”要求,我们对现有的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逐一进行梳理。使行政审批、审核和办事程序更加方便群众。同时,我们把行政审批大厅窗口,作为“效率年”活动的重要窗口,严格按照“一口对外、一门受理、一次告知、一站办公、一地办结”的要求规范运作。目前,我局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由原来的20项精简到目前的3项(民办学校设立、变更、终止许可;民办学校、民办非学历机构招生广告;体育特长生资格)。今年以来,我局行政审批大厅窗口累计接待各类行政审批事项31件次,按时办结率为100%。。

二是全市公办普通高中实行免费教育。按照市委八届四次全会精神,我们把公办普通高中实行免费教育作为“效率年”活动重点内容,科学谋划,精心组织。各县区政府克服困难,千方百计筹措资金,确保了秋季开学高中免费这一惠民政策落到实处。据统计,今年全市公办普通高中享受免费教育的人数为10.6万人,免费总额为1.09亿元。

三是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进一步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年内改造陈旧校舍10万平方米是今年市委市政府向社会承诺的二十件实事之一,也是我局“效率年”活动的重要内容。20*年我市新谋划市级以上专项资金项目校55个,计划改造面积15万平方米,计划投资1.33亿元。截止9月底,已开工100361平方米,其中竣工36304平方米,完成投资6193万元。

四是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就是在农村全部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全部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和城市低保家庭学生教科书费用。根据《关于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的通知》精神,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基础上,我市20*年春季开始实施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仅此一项,全市每年将为学生家长免除学杂费7000余万元。从今年春季开始,我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部享受教科书免费。据统计,全市享受教科书免费的人数为:小学阶段36.78万人,初中阶段18.41万人,共计55.1万人,各级政府购买教科书投入资金总额为5000余万元,目前已经全部安排落实到位。

五是切实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难问题。我市历来重视农民工子女入学的问题,把解决好农民工子女入学当作自己的责任,当作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措施来抓。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城农民工子女入学无障碍的要求,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对未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要求其父母或监护人送其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我们同时要求各国办中小学校,必须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收费与我市居民待遇相同(农村学校全部免费,城市学校只收课本费)。今年以来,我市共接收农民工子女13300人。

六是做好招生考试工作,实行“阳光招生”。在今年的招生考试工作中,我们继续认真执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继续坚持就近划片招生,免试入学原则,公办普通高中学校招生认真贯彻执行“限钱数、限人数、限分数”的“三限”政策,促进了学校均衡发展,让更多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为了把“效率年”活动抓实抓好抓出成效,我们坚持了“五抓”。一抓素质提升,通过理论武装、业务培训、作风整顿,不断增强机关工作人员认真履职、提高效率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二抓机制创新,通过建立和完善高效快捷的审批机制,科学规范办事流程,使机关工作全面提速。三抓行为规范,通过严格贯彻《公务员法》和机关工作人员行为规范,严格考评制度和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机关干部的行为。四抓重点落实,坚决把今年确定的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实事办好,好事办实,把惠及人民群众的各项政策快速优质落实到位,让基层和群众真正感受到“效率年”活动带来的变化。五抓承诺兑现,重点工作按时完成率达到100%,市委市政府督办件按时办结率达到100%,行政审批项目涉及的各项具体业务审批按时办结率达到100%,各类信访案件办结率达到100%。

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继续落实好《效率年活动实施方案》,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在局机关试行“一岗”、“双区”责任制模式。

高中免费教育范文篇10

人们一般认为,教育公平是公平概念在教育领域的延伸与拓展,是社会公平中的一个子系统。教育公平作为现代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也是教育现代化的一项基本原则。目前对教育公平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

(1)教育公平就是教育机会均等,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机会;二是人人公平接受高质量的教育。前者是指尚未实现教育普及时要达到的目标,后者则指已经实现了教育普及时所要达到的目标。从现实情况看,教育公平主要集中在两个阶段,即义务教育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

(2)教育公平包括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3个层面。起点公平指受教育者的入学机会均等;过程公平指在任何同一层次的教育中,向任何受教育者所提供的教育条件在形式上(学校类型)、数量(学习年限)、内容(学校课程)、质量(教学与师资质量)等方面是相同的;结果公平是指取得学业成功的机会平等。为保证教育的公平性,对教育中处于不利地位的受教育者采取补偿性的教育措施,以补偿其因不利地位所造成的损害。在实现教育公平的3个层面过程中,教育财政的供给与分配在现代教育中起着基础性、决定性的作用,是教育实质平等的基础。

2高等教育中的不公平问题

2.1高等教育起点不公平

高等教育机会是高中教育的扩展和延续。现实存在的各种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差距并不是孤立的现象,而是整个教育体系结构性不均等的一部分,在相当程度上是高中教育阶段机会不均等的一种累积和延续。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高等教育的大发展,不是建立在义务教育的相应发展之上,而是单向突进的。1998-2002年,中国高等教育的升学率从46.1%上升到83.5%,而初中升高中的升学率却仅仅增长了7.6%。随着高等教育规模急剧扩大,高中教育的发展滞后,成为影响高等教育机会获得的最为狭窄的瓶颈。有了起点的公平、过程的公平,才可能有结果的公平,高等教育的起点不公平直接影响其结果的不公平。

2.2免费制度下的高等教育不公平

高等教育免费或收费对教育公平的影响,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公立学校应当免费的观点,其主要依据是认为教育是社会流动的重要途径,穷人会因为收费而有可能被排斥在教育之外,这是不公平的。但也有研究认为,免费的高等教育等于用公共资金补贴高收入人群。免费的高等教育是让穷人支付富人上大学的费用。不取消高校免费入学制度,实际上就是坚持把穷人的收入作有利于富人的二次再分配,免费高等教育既不能保证有效又不能保证平等。因此,应该对更具有私人产品特征的教育类型收取较高的学费,而对具有较多公共产品特征的教育类型收取较低学费。

2.3收费制度下的高等教育不公平

在实行高等教育成本回收的条件下,不同收入水平家庭的学生在选择高校与专业时表现出不同的倾向性,这不仅对不同收入水平家庭的学生选择的均等性产生了影响,也使得低收入水平家庭的学生在高等教育公费资助的分配中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提高高等教育学费造成越来越多贫困生的事实,已成为社会质疑高等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方面。

2.4高等教育不公平现象的根源

无论是免费的高等教育,还是收费的高等教育,都存在教育不公平问题。究其原因,是高等教育供给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这一基本矛盾造成的。现阶段,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居民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直接导致居民对高等教育服务的支付能力和有效需求的巨大差距。只要存在经济上的不公平,教育的不公平就无法消除。有学者指出,在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即使实行免费教育的政策,也不能消灭机会不均等的经济根源,因为免费学校决不意味着学生的教育成本对任何经济水平的家庭都同样重要。

3高等教育公平的实现路径

3.1促进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公平

当今中国高等教育的不公平,不仅在于结果的不公平,而且在于高等教育的起点和过程的不公平。只有高等教育实现了起点的公平、过程的公平,才可能有结果的公平。

首先,改变高中教育状况。目前高中主要设在城市,农村学生的入学机会较少,而且城市生均经费比农村高出很多。有些地方已在尝试推行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打破城乡二元的传统教育格局,如统一城市、农村教师工资标准,并给予农村教师额外的补贴;有的地方通过实行教育资源配置的城乡一体化,使城乡居民享受平等的教育待遇,这些经验值得重视和推广。

其次,改革高考招生录取制度。针对高考配额制度产生倾斜的分数线,要改变目前偏重大城市的招生名额配置,克服各地区之间录取分数的差异,逐步过渡到大致按照考生数量平均分配各地招生名额,保证招生过程和环节的公正性。

3.2切实保障弱势群体受到公平教育

鉴于弱势群体的特殊性,对其实现教育公平的方式或途径也应有所不同。高等教育中弱势群体的教育公平问题突出地表现为贫困生的教育公平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办法是通过经济的平衡发展消除经济上的不平等,改善居民收入分配结构。短期的办法有两个:一个是依靠国家财政转移支付,对低收入家庭的学生给予适度财政资助;另一个是疏通贫困生贷款渠道,用提前支取高等教育预期收入的一部分支付现在的高等教育成本。

3.3加强政府对教育乱收费的治理力度

继续稳定高等学校收费标准,严格规范高等学校收费行为,坚决制止与招生录取挂钩等各种形式的乱收费现象。进一步加强对网络学院、独立学院、异地办学和专升本等办学行为的规范和管理。落实责任,禁止挪用、截留、挤占、平调教育经费和学校收费收入,加强学校收费管理制度的建设。

3.4降低高等教育的成本

从高等教育的产品属性出发,收费的高等教育比免费的高等教育更能体现教育公平,并且高等教育学费标准应与社会大多数家庭的支付能力相匹配。在中国高等教育总收益中,75%为受教育者的私人收益。这表明中国高等教育主要提供了私人效用,其私人产品属性较强。一直以来,相关主管部门对各高校的收费标准实行严格的上限控制。目前学费的最高标准是生均全部教育成本的25%,这种比例关系是相当不合理的。考虑到高等教育的公平性,即使不能严格按照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分摊教育成本,但目前的收费标准仍然显得过低。目前高等教育的学费标准已经超出社会大多数家庭的支付能力,因此,现阶段实现高等教育的公平性,就必须从降低高等教育的成本入手,积极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提高高等教育资源使用效率和高等学校的办学效益。其具体途径有开展严格的成本核算、建设节约型校园等

3.5教育券制度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可选途径

教育券又称为教育凭证,是教育领域中试行的一种代币券,是政府将用于教育的公共经费以凭证的形式直接发给学生或家长而不直接划拨给学校,学生或家长可用此支付所选学校的学费和相关教育费用的一种支付形式。实施教育券制度,打破了原有的国家公共教育经费的分配方式,使得教育经费与学习者个体(学生)直接相关联,从而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进而推动各个层级各类学校的教育质量的提高。

应当明确,教育券是用来资助教育事业的,然而它的作用远远不只是对教育事业的资助,因为对受教育者而言,教育券为其完成基本的学业提供了保证,教育券使受教育者可以自由选择他认为满意的学校成为可能;对学校而言,无论是公办学校还是民办学校,都可以凭借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吸引更多的教育券,增加创新动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对教育事业而言,教育券流通中产生的竞争体现了自由竞争的原则,有利于探究教育活动自身的规律和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发展教育事业。

教育券在具体运行过程中存在着两种发展脉络:一种就是弗里德曼主张的市场机制路线(无排富性路线),通过教育券的发放进行校际之间的教育质量竞争,开拓教育竞争市场,进而提高教育质量,提升教育效率,促进教育的发展;另一种就是政策机制路线(排富性路线),通过教育决策部门制定公共政策进行有效控制,帮助低收入家庭、弱势群体获得公平的受教育机会。上述二者并不矛盾,因为二者存在的前提条件不同,前者强调学习者选择的自由,强调以市场作为教育资源配置的基础,以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率,这是以充足的教育财力为保证的,是以社会经济发展较高层次为前提的,它是教育资源配置的较高层次;而后者关注低收入家庭获得平等受教育机会,是以保证社会公平为前提的教育资源的配置方式。教育券是将教育的社会公平和教育的效率公平有机地融为一体,是实现社会公平的一种新创举。在中国这个具有特殊国情的背景下,应该实施以排富性为主的教育券计划;应在确保教育公平和教育机会均等的前提条件下实现教育竞争,提高教育效率。教育券首先要关注低收入家庭和弱势群体子女的教育公平和机会均等。

参考文献

[1]朱金花,教育公平:政策的视角[M].长春:吉林大学,2005.

[2]苏晓艳,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公平性分析[J].软科学,2006,20(1):108-112.

[3]韩飞舟.高等教育学费与教育公平[J].江苏高教,2006,23(1):46-48.

[4]查里友,丁守海.对我国高等教育外部性的实证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26(1):41-45.

[5]梁德智.科学发展观与建构和谐教育[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1):78-82.

[6]丁长峰.教育券与教育公平研究[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5(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