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6 02:37:10

高校图书馆

高校图书馆范文篇1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购

图书采购工作,就是根据图书馆的性质、任务、读者的需求及经费状况,通过选择、采集建立馆藏,并且连续不断地补充新出版物的过程。随着数字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图书馆馆藏资源的类型结构、空间结构及供货形式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图书采访工作必然要根据环境的变化,更新理念,调整思路,采取新对策,提高采访质量,切实发挥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作用。

一、采购方法需要采访员采访、学科馆员参考、读者荐购相结合

做好图书采购工作,采访员需要做好采访调研工作,包括馆藏情况、学校专业设置、读者文献需求、文献源信息等;搜集图书出版信息,收集最新图书目录,为读者提供书目查询平台;编写荐购指南,提供读者荐购图书网络平台,举办讲座等吸引读者参与图书采访工作;听取读者建议,改进采购方法,合理采购教学、科研所需图书,并对系统收藏图书进行连续采购,不断优化馆藏结构,及时做好新书推介工作。

高校图书馆读者成千上万,文献信息需求多样,采访人员不可能对每个学科发展都十分了解,仅靠采访人员选书必定不能完全满足读者需要,图书馆可就学校的专业设置,选择掌握某一学科专业知识、能够为此学科发展方向提出见解的馆员做学科馆员,学科馆员专业知识范围广,他们既熟悉图书馆资源,又了解专业人员的信息需求,可以为师生提供读书参考,为采访人员提供可靠的荐购意见。

采访员要加强与学科馆员、专业教师及学生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在图书馆与师生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使图书采购满足教师和学生读者的实际需求,保证图书采购合理性和利用率,体现人性化服务。

二、采购模式宜采取招标批购与自主零购相结合

招标批购是当前各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购的首选模式,采用招标采购,较好地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一方面可促进图书市场的有序化竞争,促进图书供应商在价格上给予更多的优惠,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提供增值服务,如免费图书加工、提供编目数据等;另一方面也使图书馆依法规范采购管理,增强透明度,防止贪污腐败行为的发生,有效使用购书经费。

招标批购有很多益处,但也有其弊端。由于图书馆采购并非是针对单一出版物,而是要符合图书馆馆藏知识体系保障需求,有着个性化要求的特点,而且图书出版发行的形式和渠道具有多样性,因而图书采购应根据文献类型,选择适当的采购模式,只招标批购独行的做法,不适合图书采购。比如一般的社科图书、学术性图书和古籍文献之类图书的价格就完全不一样,一般图书生产规模大,价格较低,折扣的弹性大,而专业的图书特别是一些高层次学术书籍由于发行量少,读者面窄,定价都比较高,折扣伸缩空间极小。书商为争取高利润,折扣高的书很少问津,当然就不能提供给图书馆,从而限制图书馆采访人员采购行为和影响图书馆的馆藏结构。

图书馆以招标批购为主的同时,要适当结合自主零购,图书馆应有一定的权限从出版社、书店等处零购专业性、学术性、特藏性、时效性强的图书,以满足馆藏需要。

三、采购途径选择预订、现采、直购相结合

预定采购是基础。预定是根据征订目录对图书的描述和介绍,认真鉴别图书的性质、内容、读者对象和学术水平,辨析图书出版情况,根据馆藏结构,进行,最后将选定图书编制预定清单,发送给供货商,由供货商配货到馆。通过书商预订图书,可以节省许多人力、资金。图书馆读者多,图书需求数量大、范围广,预定是图书采访的一条重要途径。但是预定存在着采购周期长、信息反馈慢、市场变化大的弊端,大多数图书都是三个月以上才到货,到货率在95%以下,有些图书如果用预订方式,图书到馆上架流通,早已时过境迁,失去其原有价值了,专业性、学术性强的图书以及重要工具书等,不适合预订采购。现场采购是重点。现场采购主要是从书商提供的图书批销中心、书店、书市、展销会、艺术节等现场样书选购,又称集中批量购书、突击性购书,对于一些选购热门、时效性强的图书,如计算机和各类考试图书,以及重点学科和新学科文献的采集,应采用现采方式。现场采购图书质量直观,采访人员不仅能直接翻阅文献,了解文献的主要内容,而且能及时了解市场形势,切身感受图书文化潮流,准确把握文献出版动态,大大减少文献选择中的盲目性,减少误定,从而提高文献采购的准确性,采购符合本馆入藏要求的精品图书。现采克服了预定目标模糊的弊端,但现采同样存在书源不足、到书慢的缺点。

直接采购是补充。直采是指向出版社直接采购。无论是预定,还是现采,采集文献主要局限于中标书商,书商提供给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是有限的,不能保证馆藏资源的全面性、系统性,而出版社可以提供给图书馆所需图书的最新、最全出版发行动态,因此图书馆有必要向一些专业对口的出版社直接购买所需图书。直采的优点是可全面、及时、有效采到所需图书,避免出现漏购,提高购书质量和有效采购率;缺点是需要图书馆与出版社的通力合作和密切配合,操作繁琐,联系、结算、运输、退货等事项的工作量增加。向出版社直接购买的图书一般限于专业类的、特藏类的图书,如标准、年鉴、手册等,需要保证图书的时效性、连续性、完整性。

总之,各种采购途径都是有利有弊,采访人员只有综合、灵活采用,各取所长,才能为图书馆配置高质、高效的馆藏资源。

参考文献:

[1]郭春花:对新时期高校图书馆采访工作的思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6)

高校图书馆范文篇2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管理服务;创新转变

随着信息时代智能技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高校图书馆管理服务也面临着新的更多挑战,尤其是由于硬件水平、人员配备、资源配置以及馆藏服务等方面的改进提升,对于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服务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由于一些高校在图书馆信息化背景下管理模式的跟进不到位,出现了高校图书馆管理服务质量和效率不高的问题,影响了高校图书馆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因此,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应该适应信息化时代高校图书馆管理转型的新需要,积极地在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思路、制度以及模式等方面进行创新,进而促进实现高校图书馆管理服务水平的提高,促进实现高校图书馆的长远稳定发展。

1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管理服务面临的新趋势分析

1.1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的馆藏文献数量激增,获取各类数据信息的渠道更加丰富。在信息时代,由于信息传播获取的渠道更加多元化也更加迅速便捷,因此高校图书馆的信息量出现了倍增的现象,整体来说图书馆内部的馆藏资源也更加丰富。同时,在信息化时代下由于信息技术的辅助,高校图书馆大量的文献资料可以通过信息化的存储模式存储在文献数据库之中,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也从纸质文献向电子文献转变。1.2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料载体多元化,读者可以通过。各类网络渠道实现信息的检索咨询和服务在以往的图书馆馆藏资料中,文献信息主要是以各类的纸质文献形式存在,整体来说信息的载体形式过于单一,读者在信息检索方面经常受到时空限制,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管理在效率上偏低。但是进入信息时代,由于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载体形式更加丰富多样,尤其是随着各类网盘移动硬盘以及网络数据库等各类信息载体的多元化应用,高校的师生可以更加方便更加快捷地借助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来检索查阅信息资源,高校师生获取文献资料更加简单方便,这非常有利于提高高校图书馆的检索服务水平和效率。1.3信息时代由于传播共享的推进,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交流。也更加深入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传播和复制更加方便,这可以大幅提升高校图书馆各类信息资源的共享水平。在以前,高校图书馆由于各类的馆藏纸质文献数量非常有限,因而在高校内部的师生需要检索文献资料时,面临着较大的局限性。但是在信息化时代由于各类文献资料主要是以电子文献为主,因而能够轻松地实现复制和共享,更有利于信息资源在区间的流动,也更有利于建立完善高校图书馆的数据共享交流联盟,为高校师生提供更加全面更加细致的信息服务。

2信息时代下高校图书馆管理服务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

当前,虽然各类高校高度重视图书馆管理服务的改进优化,但是由于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少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服务还面临着一些问题。2.1高校图书馆的各项基础管理工作较为薄弱。一方面,一些高校图书馆的软硬件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有的高校特别是一些高职高专院校由于受到办学条件和资金保证等方面的影响,各类软硬件设施建设水平不够高,缺乏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的设备,影响了高校图书馆各项查询和检索服务的开展。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内部的资源配置不够科学合理,不少高校图书馆内部的馆藏图书种类不够丰富,新书的数量也不够多,有的高校在馆藏资源方面对于各类新的资料掌握不全面,采购不够及时,因此馆藏资料的整体价值不够高。2.2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服务模式落后。不少高校图书馆管理服务模式非常落后,尤其是对于高校图书馆内部的一些纸质期刊类的资料,没有及时制作形成电子期刊,有的高校内部的电子期刊与纸质期刊相比所占比例较小,不利于高校师生随时随地的查阅有关的资料。管理模式以及管理方式的陈旧,造成了无法为高校师生提供多元化的高效优质服务,影响了高校师生借阅的工作积极性,这也是高校图书馆管理改革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2.3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需要提升。在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的内部管理是一项系统性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对于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各方面综合素质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但是现阶段,由于高校图书馆在内部管理服务人员的选聘使用方面,准入门槛相对较低,在人员管理方面也缺少必要及时的教育培训,不仅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不高,同时对于图书管理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不高,致使高校图书馆的整体工作效率不高。

3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管理服务模式创新对策研究

在信息时代,提高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服务水平,应该根据高校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完善高校图书馆管理服务,应该重点在以下几方面采取相应措施。3.1按照信息时代特征创新改进高校图书馆的管理理念。在信息时代,改进提高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服务水平,首先应该注重在图书馆管理理念上的转变。在传统的高校图书馆管理中,主要是把精力放在了馆藏资源的补充丰富方面,而高校师生的借阅需求没有放在重要位置,这不仅造成了高校师生的多元化诉求得不到满足,也不利于高校图书馆图书价值的发挥。因此,在信息化时代下,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服务应该围绕着高校师生的阅览需求,创新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服务理念,加强高校图书馆的精细化管理。同时,还应该进一步创新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思路,更加注重加快推进高校图书馆的多元化建设,推动高校图书馆管理服务功能的延伸,尤其是在加强高校图书馆管理服务与教学管理方面的结合,进行积极的探索,加快高校图书馆管理服务水平的提高。3.2全面提升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管理水平。在信息时代,针对性地做好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服务,应该注重提高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管理。首先,应该注重加快推进高校图书馆的信息一体化管理,也就是在管理过程中把信息技术的各类新特征新趋势全面融入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中,重点实现高校内部各类文献信息资料、技术知识智力资源的科学统筹,以确保高校图书馆内部的文献资料以及管理服务更加符合信息化时展的需要。其次,在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服务方面应该按照信息化的实际,积极地引入各类自动化的管理模式,特别是借助于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智能技术等,在高校图书馆内部构建自动化的管理体系,实现高效内部各项事务的自动化管理以及文献数据的电子化管理,提高高校图书馆的检索服务效率。此外,还应该注重提高高校图书馆管理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也就是按照高校师生的不同检索需求,迅速锁定高校图书馆期刊资料馆藏位置,定位师生的读者需求,进而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服务,实现高校图书馆管理服务效率和水平的提高。3.3在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方面加快创新完善。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在信息时代改进提升,最为关键的是应该创新丰富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和服务水平,尤其是在为高校师生提供各类科研教学支持方面,应该进行重点研究,加大对各类云计算技术在高校图书馆内部应用的研究,开发建设图书馆云平台,为高校图书馆提供各类服务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同时,在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创新方面,还应该充分考虑高校师生的不同需求。对于高校教师来说,由于科研教学工作经常需要筛选资料,挖掘其中的学术信息资源,在完成教学科研资料的准备工作以后,才能进行课题的深入探讨研究,解决学术科研难题。对于高校学生来说,主要是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需要辅助使用各类文献信息资源。因此,在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服务方面应该根据各自的不同需求,积极地向高校师生推广各类文献检索知识方法,完善相关检索课程和培训的设置,实现高校图书馆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3.4提高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的综合素质能力水平。适应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管理服务的创新需求,还应该注重全面加强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队伍的建设。首先,应该在高校图书馆内部的图书分类、上架、书库管理等基础工作严格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并从图书的著录规则、图书分类、书刊采访、期刊分类、工作流程、岗位设置和职责等方面强化对高校图书馆员工的培训。其次,应该注重加强对高校图书馆员工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服务,尤其是应该确保高校图书馆内部的工作人员应该具备足够的文献信息创新意识,能够比较熟练地掌握高校图书馆内部的各类信息检索技能,能够积极地采用信息化的手段完成高校图书馆内部各类馆藏文献资源的筛选、归集以及整理,为高校师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信息检索服务。

4结语

在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管理服务面临着新形势新挑战,尤其是高校图书馆馆藏文献信息数量规模的攀增以及各类信息载体的多元化,更加要求高校图书馆应该创新完善管理服务。因此,高校图书馆应该按照信息化时代的实际需要,不断优化完善图书馆管理服务模式,促进实现高校图书馆管理的创新突破。

参考文献

[1]彭强.高校图书馆信息时代下的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10).

[2]曾华.探究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管理创新[J].时代教育,2016(21).

[3]王卫军.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模式创新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4(17):84-85.

高校图书馆范文篇3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

1绪论

我国的教育体系中,高等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重要阵地。而在当前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的时代,和平仍是主流,文化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和国际影响力提升的重要因素。文化的价值越来越受到各个国家的重视。在中国,文件建设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基础,是一项国家层面的战略任务。党和国家都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和谐文化的建设。因此,文化建设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而高等院校作为先进文化的孵化器,有着继承和培育先进文化的重要责任和潜力。在高校中,图书馆是其文化服务体系中非常关键的一环。而高校图书馆也是我国图书馆领域三大支柱之一,具有普及科学、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培育先进文化的重要使命。但是从当前的高校图书馆的文化建设情况来看,当前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制约了高校图书馆在促进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的显著作用,需要我们深入分析并研究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并针对性地采取改进措施。本文主要分析了高校图书馆的文化价值体现,指出了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深入探讨了如何有效加强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措施,希望对我国高校的图书馆文化建设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

2高校图书馆所具有的文化价值

在分析研究如何有效促进高校图书馆的文化建设成效前,我们应该分析明确高校图书馆所含有的文化价值都体现在哪些方面。第一,高校图书馆具有文化精神的引导价值。当前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面对物质发展快于精神层面发展,我们要充分发挥文化对于社会风气、人民精神的积极引导作用,促进我们精神文明建设成效的提速。高校图书馆对于学生有着显著的文化精神的引导作用,有利于弥补大学生人文教育的不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第二,高校图书馆有着文化资源保障的价值。顾名思义,图书馆就是贮藏、保存文献的地方,这也是图书馆最初的功能基础。所以,保存文化资源,是图书馆古老而永存的使命和任务,也是图书馆所具备的最为核心的文化价值之一。第三,高校图书馆还具有文化信息传播的价值。图书馆除了贮藏文化资源外,促进文化的传播和信息的交流,是其另一个本质的功能。图书馆是世界各地文化、科技信息等汇聚的地方,也起到了先进知识和文化的非常重要的传播作用。第四,高校图书馆还具有重要的文化历史传承价值。大量文史资料的贮藏和保存,使得高校图书馆成为人类知识和文化的汇聚之地,是人类文明代代传承、延绵不绝的重要保障。高校图书馆对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有着卓越的贡献。第五,高校图书馆还有着显著的文化人才培育的价值。高校图书馆以其贮藏的海量的文化资源,给高校学生提供了浩瀚的知识海洋,学生能够在图书馆中去探索发现各种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汲取文化的营养,从而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因此,高校图书馆有着显著的文化人才培养价值。

3当前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1社会层面对高校图书馆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当前我国的国家发展阶段中,社会各界的重心还主要放在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上,而对精神文化层面虽然近几年越来越重视,但是过去几十年的忽视,导致当前我国社会层面对于文化建设并没有充分的认知和重视。尤其是近几年,由于以互联网为典型代表的新型科技的迅速崛起,工作、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人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而社会整体对精神文明建设的不足,导致了社会层面对高校图书馆这一特定的组织机构更是不感兴趣,不受重视。这也是我国想要借助高校图书馆,促进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成效的核心目的所在。国家、政府虽然在不遗余力地大力宣传精神文明建设,但是对于饱受工作、生活压力的普通大众而言,精神文明建设并不是他们的首要目标,这也是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发展所面临的最为重要的挑战之一。

3.2高校图书馆的文化建设缺乏特色

在过去,大学教育仍归属于精英教育。而随着社会、教育的发展,大学教育从精英教育过渡到了大众教育。各大高校之间例如学生素质、办学条件等各方面的差异都在逐渐地缩小。虽然整体教育水平提升了,但是各个学校自身的特色却在不断的消失。而在高校图书馆的文化建设过程中也是如此,虽然整体水平的提升,但是缺乏个性和特色的文化的培育。当前很多高校的图书馆文化建设中趋同现象越来越显著,在各自的建设过程中,并没有充分继承各大高校的历史传统特色,也没有突出教育侧重、学校地域等各个方面的特点。这种图书馆的文化建设,并不能够充分地突出多样化、个性化的学生思想行为的引导。

4有效加强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建议措施

4.1有效加强社会民众对高校图书馆文化价值的认知和重视

要想显著地加强高校图书馆的文化建设成效,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和重视,改变当前民众对于高校图书馆所带有的认知偏差和忽视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关键途径之一。只有民众普遍重视了高校图书馆的文化建设工作,那么显著提升其文化建设成效便容易了许多。首先,我们应该积极地树立高校图书馆的文化价值理念,将正确的世界观、价值取向以及思想理念烙印在每个民众的心中。在高校图书馆的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应树立起特有的文化价值观理念,从而在这一理念下引领着图书馆文化建设的道路。其次,我们要积极加强高校图书馆文化价值的宣传。高校图书馆,毕竟还是地处各大高校,其直接面向的人群绝大多数还是局限在了高校的范围之内。这种受众的局限,也限制了高校图书馆的重要文化价值的体现。因此,我们应该通过互联网技术等新兴途径,加强宣传,提升社会各界对于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的认识和重视。最后,高校图书馆应该积极加强对社会的开放程度,提升对大众群体的服务质量。我们应该在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保持着一种积极开放的心态和理念,积极拥抱社会各界民众,怀着开放的心态,向社会提供文化服务,以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在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价值。

4.2有效加强高校图书馆的资源服务建设

要想显著地加强高校图书馆的文化建设成效,加强高校图书馆的资源服务建设,突出高校图书馆的对于师生、民众的服务功能是一个很核心的方向。首先,我们要加强高校图书馆自身运作中精神文化的建设。高校图书馆精神文化,是图书馆运营的指南针,是图书馆建设目标、员工价值观、行为准则等各方面的提炼。加深图书馆精神文化建设,对于提升图书馆资源服务功能,从而加强文化建设有着重要推动作用。其次,我们要努力塑造良好的图书馆形象。通过理念形象、行为形象和视觉性质等内容的经营与改善,加强图书馆总的内在、外在形象,对于提升图书馆服务功能和文化建设功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最后,我们应该积极应用信息化技术,引进多元的文化资源,依托高校自身的历史传承、高校的地域特色等各种特征属性,建设个性化、创新型的高校图书馆文化,促使高校图书馆在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5总结

社会的发展、精神文化层面的提升至关重要。作为我国图书馆领域三大支柱之一的高校图书馆,在我国的文化建设层面具有很多重要价值。而面对当前高校图书馆在文化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挑战,我们应该深入分析,积极应对,以加强高校图书馆的文化建设成效。

参考文献:

[1]卜月胜.基于文化传承视角下的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创新研究———以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为例[A].中国西部公共图书馆联合会.自信和谐共建———中国西部公共图书馆联合会第四届(2017)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西部公共图书馆联合会:中国西部公共图书馆联合会,2017:5.

[2]刘甜甜.浅析高校图书馆校园文化建设研究[A].《智能城市》杂志社、美中期刊学术交流协会.2016智能城市与信息化建设国际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IV[C].《智能城市》杂志社、美中期刊学术交流协会:旭日华夏(北京)国际科学技术研究院,2016:1.

[3]虎明.论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与大学生素质教育[A].《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决策论坛———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科技与企业》编辑部,2016:1.

[4]董和生.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探索[A].《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决策论坛———政用产学研一体化协同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科技与企业》编辑部,2015:1.

高校图书馆范文篇4

关键词:新业态环境;高校;馆员;职业能力

在经济建设和社会生产日益成熟的今天,许多行业迎来服务模式变革和工作体系变革,高校图书馆也因此受到影响,并给图书馆专业馆员的综合素质带来一定的挑战。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要积极顺应时展的潮流,加快转型的步伐,图书馆专业馆员作为文献资源的组织者、服务者和导航者,他们的职业素养显得非常重要[1]。在新业态环境下,通过开展多样化的新方式、不断优化服务内容、注重加强学习和培训、提升馆员专业能力素养和科研能力等一系列措施,以提升高校图书馆专业馆员职业能力,这也是未来高校图书馆的重要发展方向。

一、新业态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1.新业态环境对高校图书馆的影响近年来,数字经济下的新业态、新机遇、新发展给高校图书馆工作的创新和发展带来不小的影响。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技术的深化应用,越来越多的高校图书馆正在部署智慧化服务,并进一步加强图书馆网络基础建设,切实完善数字阅读服务,提升图书馆局域网速和无线网络的覆盖范围,为学生数字阅读提供良好的在线阅读环境;建立具有高校各自学科特色的图书资源元数据,形成特色化数据库资源;借助新媒体这一有力工具,采取多元化合作服务模式,以图书馆阅读推广部门为主,加强馆内各部门分工协作,建立知识挖掘、知识展示等数字服务系统,实行全天候的开放式服务。同时,高校图书馆未来的发展和进步需要在科学制定“十四五”规划的基础上,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主动适应行业发展挑战、主动对接学校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使图书馆真正成为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和信息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更好地为学校改革发展作出贡献[2]。2.新业态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专业馆员的角色转型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催生了图书馆的数字化、信息化,也给图书馆的工作方式、工作内容和管理制度带来一系列的变革。在传统的高校图书馆工作中,专业馆员仅熟悉纸质资料管理,对数字化阅读和新媒介的认知与了解不足。未来图书馆,它是一种电子技术密集型信息机构,要求使用高技术电子设备和计算机网络来实现更科学有效地阅读和管理,这对图书馆专业馆员特别是中老年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高校图书馆专业馆员只要担当好信息整理与保管员的角色就能轻松完成工作任务[3]。但是,随着图书数字化和大量网络用户读者的增加,高校图书馆专业馆员要在开展信息服务过程中,更多地关注用户的需求特点,思考和研究利用网络资源整合信息,收集、加工、组织、存贮、链接传送和开发利用有效信息,并根据不同用户的不同心理、习惯、能力推出不同的服务方式,更科学有效地做好新型图书馆工作。3.新业态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专业馆员职业能力要求传统高校图书馆专业馆员的能力主要体现为十种能力,即文献管理、馆内服务、参考咨询、数字资源管理、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阅读推广、信息素养教育、机构知识库(IR)建设、情报研究与分析、数字图书馆和移动图书馆。随着用户需求的不断提升和图书馆技术应用的不断增多,高校图书馆专业馆员的能力也需要不断拓展,并致力于新的十种能力,即知识组织、嵌入式服务、知识咨询、数据管理与服务、开放获取资源与服务、知识发现、泛信息素养教育、图书馆出版与出版服务、智库研究与服务、智能图书馆与智慧服务。可以将这十种能力分为三个层次:(1)到馆服务能力。为到馆读者提供基本服务(流通服务、空间服务等),需要将到馆服务做到用户满意。(2)嵌入服务能力。走出图书馆,融入用户一线,嵌入科研过程、教学过程、管理过程,更好地支撑教学、科研与管理。(3)情报服务能力。包括学科竞争力分析、人才引进分析、知识产权信息分析等。图书馆专业馆员还应具有匠人精神,把工作做得到位、做到极致,超出用户的预期。

二、新业态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专业馆员职业能力现状分析

1.知识结构相对单一科学技术高度发展、新业态逐渐形成,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技术改革势在必行,这就要求图书馆方面必须尽快加强数字化、自动化建设,只有具备突出学习能力和信息化素养的馆员,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作新条件。从目前来看,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图书馆专业馆员未能拥有丰富的知识结构,存在人员结构和知识结构单一的问题。有些高校图书馆专业馆员只能对传统纸质文献资料进行简单处理,在遇到电子文件的情况下往往束手无策,无法保证文献整合管理效果[4]。过去,我国高校图书馆工作未能得到有效重视,这使得图书馆专业馆员的能力素质被忽略,无法在工作中得到锻炼和学习的机会,再加上其自主学习意识比较差,职业能力水平得不到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图书馆的发展。2.服务意识较为薄弱从实际情况来看,部分高等院校的图书馆人事制度不够合理,在选聘馆员的时候,图书馆方面缺少话语权和管理权。不具有专业教育背景的人员进入图书馆工作,导致图书馆专业馆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人员结构复杂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在实际工作中,这部分馆员对工作没有责任感,存在不愿意接受管理、不愿意遵守工作要求、迟到早退等一系列问题,对待工作内容没有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岗位缺少竞争意识和危机感,这使得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大幅度下降。高校图书馆专业馆员是教育服务性岗位,应为教职员工、为教学科研提供有力支持。因此,馆员的服务意识十分重要,缺乏足够的服务意识,必然会影响到图书馆整体运营效果[5]。3.职业能力素质有待提升目前,高校图书馆专业馆员存在职业能力不足、专业素质不强的问题。很多高校图书馆专业馆员未能跟上时展的步伐,无法掌握计算机技术和英语知识,这给新业态背景下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由于部分图书馆专业馆员是从其他岗位抽调而来、还有部分馆员没有专业化教育背景,所以,在工作中只能进行基本的图书资料整理工作,无法适应新业态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发展需求。因此,尽快解决这一问题势在必行[6]。

三、新业态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专业馆员职业能力培养策略

在新业态环境下,大数据技术越来越成熟、计算机技术基本普及,高校图书馆的日常服务模式发生变化。以数据化认知为基础的图书馆新服务模式深入人心,能够为教职员工提供更精准、更智能的服务。而图书馆专业馆员则是上述服务的执行者,需尽快提升专业馆员的职业能力。1.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新业态环境下,社会经济高速发展,高校图书馆专业馆员的职业能力决定了图书馆的服务质量。职业道德是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应进一步加强馆员职业道德建设,提升其社会责任感和工作积极性。高校图书馆要从读者的需求出发,践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利用图书馆来建立良好的学风与学习习惯。在新业态环境下,图书馆的诸多工作开始朝着复杂化、标准化方向发展,馆员之间、图书馆与其他部门之间的交流沟通越来越频繁,这就需要高校图书馆专业馆员具有团队与合作意识,从而有助于馆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能够得心应手地完成本职工作。高校图书馆专业馆员要充分了解读者的需求,对读者的需求、建议等进行思考和研究,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意识,不断优化图书馆服务质量。同时,应认识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对图书馆管理制度进行学习和了解,以制度为基础提升服务质量。2.提升图书馆专业馆员的专业素养图书馆工作具有较强的科学性、系统性。作为高校图书馆专业馆员应具备扎实的图书情报学专业知识,熟练掌握采编、流通、参考咨询等方面的实际业务操作技能。随着多媒体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给图书馆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挑战。高校图书馆专业馆员需尽可能地利用好图书馆拥有的资源优势,提升高新技术掌握程度。在新业态环境下,实现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的有效转变,从根本上解决过去高校图书馆专业馆员职业能力不足的问题。比如,图书馆专业馆员应对图书馆馆藏资源、网络平台学习资源等进行有效利用,并根据读者的具体要求,为他们提供信息查询和信息检索服务,并不断锻炼自身的实践能力,对复杂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与有效管理,在不断提升自身职业能力的同时,为读者提供优质高效的信息服务。3.加强图书馆专业馆员自主学习意识和培训高校图书馆专业馆员不仅要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高度的职业责任感,还要具备终身学习、不断更新自我能力体系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让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得到根本性提升,给教学研究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多维度提升高校图书馆专业馆员的职业能力是促进高校图书馆相关工作综合发展的必然选择[7]。在今后的发展中,高校图书馆的要认识到馆员职业能力的重要性,在馆员培训教育方面提供更有效的支持,积极组织和鼓励馆员参与业务培训活动,通过丰富多样的教育方式,为图书馆专业馆员提供提升自我能力和素质的平台与机会,具体的专业馆员培训工作可从以下方面切入:(1)要尽快扭转高校图书馆专业馆员的思维模式,让其形成服务意识,使馆员在后续的工作中尽职尽责地提供优质服务。(2)要尽快转换图书馆专业馆员的管理方式,做好馆员的网络技能培训工作,加强教育培训管理,保证培训的有效性。(3)要不断更新图书馆专业馆员的知识层次,将行业内的先进技术传授给馆员,帮助其理解和学习新的图书馆服务理念。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可建立奖励机制,通过正向激励使高校图书馆专业馆员产生学习培训的积极性,鼓励参与继续教育,将培训教育结果和馆员的薪酬待遇相挂钩,从根本上保证培训效果。4.提高图书馆专业馆员的科研能力在新业态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专业馆员的职业能力必须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求。而作为高校图书馆服务主体的馆员需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做好日常服务管理工作之时,也要注重提升科研能力:(1)积极参加单位举办的各类学习活动,在职业能力培训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完善理论知识体系。(2)培训中,对专家提到的重点内容进行记录和探究,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理论水平。在馆员和单位的共同努力下,进一步增强馆员服务意识和知识创新,提升馆员职业素养与服务能力,使馆员能够更好地开展读者服务工作[8]。5.探索多样化服务新方式为了从根本上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并尽快适应新业态环境下图书馆工作新局面,图书馆专业馆员需不断探索新的、多样化服务方式,通过多种方式解决图书馆服务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比如,可以通过组织读书沙龙、图书信息分析小组会等活动,帮助教职员工更好地掌握和应用图书馆教育资源[9]。另外,可以以信息化技术为基础,为教职员工提供丰富的信息服务,帮助他们快速了解新书的各类信息,通过创建网上图书馆的方式,打破过去图书馆服务中存在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让教职员工能够随时随地根据需求查阅馆藏资料,从根本上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同时,通过组织特定主题的征文、知识竞赛等活动,有效提升图书馆在教职员工中的影响力,激发更多的学生产生阅读兴趣,使其更好地认同图书馆服务新业态。通过上述的几种方法,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将会有所提升,而馆员自身的探索能力和学习能力也会得到提高,并顺利适应新业态环境下图书馆工作的一系列新要求。在此基础上,高校图书馆方面还可以安排优秀馆员到管理水平比较高的单位进行学习,和其他高校的图书馆达成合作意向,加强馆际互通培训工作,达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效果,从根本上提升图书馆专业馆员的职业能力,使其在新业态环境下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10]。

结束语

高校图书馆是极为重要的教育服务性机构,能够对学校拥有的教育资源、文献资料等进行妥善保管和升级,从而为教职员工提供有力支持。在新业态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图书馆专业馆员的职业能力也迎来新一轮的考验。除了要探索多样化服务新方式、注重学习高新技术、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之外,图书馆方面还需要结合新业态环境的特点和需求,积极探索高校图书馆专业馆员职业能力培养新方法,从而确保图书馆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高校图书馆范文篇5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图书馆;营销管理;模式

随着“互联网+”环境的逐步优化,信息服务部门的工作方式、服务内容、载体渠道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与此同时,用户的多元化、个性化信息需求也呈现出增长态势[1]。高校图书馆作为我国公共信息服务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形势的驱动下,也迎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当前,现代化营销理论已日渐融入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各个环节当中,并通过实践运用为用户带来了全新的服务感受。但从总体来看,营销组织的系统性与适应性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2]。因此,有必要在分析“互联网+”环境对高校图书馆营销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如何进行营销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应用,这也是笔者研究的目的所在。

1高校图书馆营销

1.1高校图书馆营销的内涵。高校图书馆归根到底是高校的内部机构之一,因此其工作的内容也主要以公益性服务为主。这就决定了高校图书馆开展营销的目的与商业企业有很大的区别。高校图书馆开展营销的主要目的在于立足自身服务内容,通过各类营销模式的使用,有计划地开展策划、推广、传播以及销售等营销过程,最终满足不同营销对象的服务需求。当然,高校图书馆的营销同样也会受到现有的市场营销理论的影响[3]。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将现有的市场营销理论融入高校图书馆营销管理当中也是当前高校图书馆营销理论发展的重点之一。1.2我国高校图书馆营销研究的现状。我国图书馆营销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中科院上海图书馆学者毕家正教授发表的《论科技图书馆的宣传推广工作》一文中首次提出了图书馆营销的基本理念。由于我国国家体制发展的背景原因,在此之后长达10年的时间里,仅有部分学者从营销的角度对图书馆的活动进行了研究,但尚未形成理论体系,直到1993年,“图书馆和信息服务机构营销政策”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之后,图书馆营销才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国内学者们关于图书馆营销的研究层出不穷,逐步形成理论体系,并应用于图书馆工作的实践当中。进入新世纪以来,图书馆营销的研究逐步向纵深化方向发展,如关系营销、互联网营销、消费者聚焦营销等。从总体来看,当前关于我国高校图书馆营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6个方面[4]:一是关于营销服务应用范围的研究;二是关于市场细分化与目标市场筛选的研究;三是基于营销策略组合的研究;四是关于营销管理模式创新的研究;五是基于营销服务质量的研究;六是基于实证案例的研究分析。

2“互联网+”环境对高校图书馆营销的影响

“互联网+”环境的优化以及相关技术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为高校图书馆营销的发展提供了崭新的平台,同时也使得高校图书馆营销展现出了新的内容。从总体上来看,“互联网+”环境对高校图书馆营销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营销形式多样化、营销范围进一步拓宽和营销模式创新度增强三方面。2.1营销形式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互联网+”思维的逐步深入应用,使得高校图书馆的营销形式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新媒体技术和数字化技术通过“互联网+”思维,进一步促使高校图书馆形成了全新的营销形式。例如,基于微博微信的“微营销”、基于移动互联网的SNS营销等,都在我国高校图书馆营销中得以广泛的应用。国内一些知名大学,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更是步入了营销多样化发展的前列。余黎[5]通过调查发现,国内超过60所高等院校的图书馆都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图书馆营销形式的创新。高校图书馆营销形式多样化的发展,不仅进一步促进了高校图书馆与服务对象之间的互动式交流,而且也使得高校图书馆服务能力获得了转型升级。2.2营销范围进一步得到拓展。纵观高校图书馆以往的营销范围,主要局限于校园范围之内,教师和在读学生是其开展营销的主要服务对象。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全社会网络素养的逐步提升,高校图书馆的营销范围不再仅仅局限于校园,而是借助网络的信息传递优势进一步拓展到了社会人群中。例如,高校图书馆的“微营销”模式中的公共账号就允许整个社会人群通过添加好友进行关注,而且其信息的公布和基本服务内容的实现,也面向全社会进行无差别的公开与供应。此外,一些社会影响力较为广泛的社交媒体平台也实现了与高校图书馆在用户方面的共享。例如,部分高校通过与优酷网和爱奇艺开展合作,使得用户通过同一账号就可直接进入上述三方的网络门户网站享受到相应的服务,这就使得高校图书馆的营销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拓展。2.3营销模式的创新层出不穷。目前,绝大部分高校图书馆都实现了自身资源的数字化建设,这就使得数字化资源通过“互联网+”环境实现传递模式和服务模式的创新成为可能。一方面,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资源可以通过“互联网+”环境下的新媒体、自媒体平台,如微信、微博、网络直播平台等实现无指定服务对象的传递;另一方面,数字图书馆与移动网络服务也实现了有效的融合,不仅使得数字化资源的配置得到了优化管理,而且用户的个性化服务需求也充分得到了满足[6]。目前,基于网络社区化理念而出现的SNS营销正是高校图书馆营销模式创新的真实写照。

3“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营销管理模式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营销管理模式的运行与优化,必须按照科学化的流程,逐步进行实施,才能真正得以实现。从当前的实践情况来看,其主体流程包括:营销方案制定、服务主体筛选、管理框架重塑、营销渠道选择与实施以及营销评估等步骤。图1阐释了“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营销管理模式的运行过程。图1“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营销管理模式3.1营销方案制定。营销方案的制定必须以科学判断自身所能依托的“互联网+”环境条件为前提,尔后通过营销战略的总体设计,来对营销步骤进行详细规划。高校图书馆营销方案的制定应当酌情考虑以下两方面内容:一是高校图书馆应当在方案制定过程中,针对预期目标以及收尾工作给予详细的部署,这有助于营销方案更为合理地对高校图书馆营销全过程进行指导,从而提升营销方案规范化运行的程度;二是高校图书馆应从完善营销体系入手,通过营销机制体制的建设来促进团队营销应变能力的提升,主要包括人力资源配置、应急方案制定以及管理制度执行等诸多方面[7]。3.2服务主体筛选。高校图书馆营销能否最终实现目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针对服务主体是否准确定位。该步骤实现的关键在于,能否将不同服务对象的个性化需求进行归类整合,在个性中寻求共性管理,进而制定出相应的策略,提高营销的准确度和覆盖度。例如,某高校图书馆为针对不同人群提供相应的文学作品推送,以用户文学作品借阅数据为基础,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准确地判断出了不同用户群体对于最新文学作品的热衷程度,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了文学作品的推送,满足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3.3管理框架重塑。传统高校图书馆业务工作流程主要是从研究开发到用户的整个过程,期间的部门设置则是以满足文献信息需求为出发点,并开展收集、加工以及整理的工作。目前,高校图书馆各部门间不仅存在着沟通协作次数少、与用户互动频率低的问题,而且还存在着难以满足用户实际需要,无法根据市场具体情况进行调整的现象。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图书馆应积极借鉴优秀的营销管理理论以及方法,从用户实际需求的角度出发,将用户满意度的提升作为主要目标,对图书馆管理架构进行完善或重塑。在此过程中,营销部门必须重视每一个营销环节,针对各核心业务流程进行协调,从而促进各部门间良好合作的形成,并致力于加强与用户的互动、提高信息推广的效率,进而建立起一个起始点较为完善的管理框架。3.4营销渠道选择。“互联网+”环境的逐步优化,使得创新的网络应用平台层出不穷,这就为高校图书馆营销渠道的选择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一方面,高校图书馆营销渠道的选择必须以自身服务内容为出发点,促进服务内容与营销渠道的有效融合;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必须着力优化网络营销渠道所依托的整体硬件和软件环境,其中硬件环境主要是指网络运行所依托的基础设施设备水平,软件环境主要是指各类网络平台服务系统的更新程度。3.5营销评估反馈。高校图书馆开展营销评估的本质目的在于有效地掌握营销活动开展的总体状况,对营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高校图书馆营销评估包括了营销方案评估和营销管理评估两个方面。其中,营销方案评估主要是指通过专家评审的方式,对营销方案的可行性做出准确判断;营销管理效果评估是指采用合理的指标体系和测评方法,使得营销获得定性或者定量的评价,并将评估结果反馈到实践当中,从而发挥评估结果的指导性作用[8]。

4“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营销管理模式的优化策略

4.1以优化管理为方向,开展组织机构内部重组。高校图书馆营销并非单纯地将营销思想导入其工作当中,更为重要的是,要能够通过营销管理手段的实施,来达成相关工作目标。高校图书馆营销行为应该存在于每一天的实际工作中,所有的业务活动均应围绕着用户进行开展,寻找用户的潜在需求,激发用户新的需求,然后顺应用户的信息需求,对信息资源体系进行及时的调整和完善。所以,为了真正实现这一目标,图书馆应创建新的营销组织机构模式,根据具体需要,建立科学的机构框架,并致力于形成一个良好的组织环境。良好的组织环境不仅可以完善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从信息以及用户环境的角度,来提高员工的敏感度,而且能够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增强员工的综合能力,提升图书馆部门间合作效率,加强信息产品的更新速度,最大程度地提高用户价值[9]。4.2以提升影响力为目标,实施服务品牌化战略。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品牌构建的过程也是其服务承诺、服务理念、服务内容、服务特色以及服务标准宣传和推广的过程。优秀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品牌往往可以进一步展示其服务的内涵价值,使得高校图书馆的“无形”服务变得“有形”,在广大用户心目中形成更为直观的良好印象。因此,高校图书馆在开展服务营销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将市场营销理论中的品牌化战略有的放矢地引入到不同类别的服务当中,并突出品牌在营销过程中的核心地位[10]。就是实现途径来看,高校图书馆可以采用设计服务品牌标识、丰富品牌下服务的内容、推广名牌栏目、做好品牌网络化宣传等方式,来促进服务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提升,进而获得服务对象的广泛认可。4.3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培养营销馆员。高校图书馆营销的水平主要是通过营销馆员的工作业绩体现出来的,因此,为了提升营销管理的质量,就必须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着重培养具有现代化营销观念和营销技巧的馆员。优化馆员培训,提高馆员培训的系统性、计划性,既能够促使营销服务理念深植于馆员的心中,帮助其拥有正确的营销价值观,又能够顺应读者的需要,实现服务文化、服务理念的构建。所以,高校图书馆必须要求馆员在具备良好知识文化的基础上,拥有一定的信息灵敏度,能够及时地发现市场行情的变化,掌握信息用户的实际需要,同时可以推动高校图书馆营销战略目标更好地实现,为营销策略的实施提供助力。此外,高校图书馆还要重视馆员终身学习理念和机制的建立,凭借继续教育、在职教育或者职业培训的开展,来满足馆员充实自我的需要,帮助馆员根据图书馆服务营销工作的具体需要,来进一步提高能力、丰富知识,从而成为一名优秀的、高素质的高校图书馆营销工作人员[11]。4.4发展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形成互动营销新格局。随着信息服务市场机制逐渐的发展和完善,在信息产业链中,高校图书馆不仅要对知识信息进行输出,承担着信息服务者的角色,而且还要接受社会其他部门对其工作开展的支撑与支持,促进自身的不断升级和发展,从而扮演者信息服务对象的角色。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只有提高社会力量的重视程度,加强与信息经营者以及技术发展商的沟通、合作,发挥其资金、设备、技术以及产品开发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才能够推动自身服务内容更好地发展;另一方面,在更新信息产品、完善信息技术、利用市场化信息资源的过程中,信息经营者和技术发展商必须重视与高校图书馆的合作,认真分析专业用户的信息需求,才能够实现信息产品的优化升级,保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12]。因此,高校图书馆不仅需要面向社会群体,努力营销多元化的服务内容,更应当充分重视面向信息服务企业、技术发展型企业的营销,在挖掘优质供应商的同时,与他们形成有关信息产业的互惠式合作伙伴,从而促进双方利益的共同实现。

5结语

高校图书馆范文篇6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服务提升机制;用户信息行为影响因素;数字资源服务

高校图书馆脱离纸质馆藏资源,转向数字资源建设是其发展趋势之一,如此可实现图书馆服务的自主化、个性化发展进程,基于用户中心建立图书馆发展基础,最终实现对未来图书馆服务发展体系的核心战略构建。实际上作为服务性机构,服务提升机制构建应该成为其发展关键,而在数字信息化时代,基于用户信息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已经成为图书馆服务提升机制建设的重中之重。

一、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用户信息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

(一)用户信息行为的基本内涵。早在上世纪初期(1916年),美国人Mekinnie和Ayres就曾经对用户信息行为进行过相关研究,而进入1970年后针对用户信息行为的研究全面兴起,截止到目前,用户信息行为理论基础以及用户信息行为的各个环节关系研究模型也已经日渐成熟,这就为社会上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提升机制构建优化创造了前提条件。以高校图书馆为例,其在应用数字资源进行自身服务机制提升过程中就必须首先分析思考用户信息行为的具体影响因素,以此分析结果作为依据来思考如何构建拥有数字化资源服务能力的服务提升机制。(二)高校图书馆服务提升机制构建中的用户信息行为影响因素分析。一般来说,高校图书馆服务提升机制构建中的用户信息行为影响因素就包括了用户主体因素、信息环境因素与信息特征因素,即便是在高校图书馆在构建数字化资源服务提升机制过程中,这些影响因素也依然存在并产生作用。当然,高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作用于特定信息用户群体上,所以这也体现了高校图书馆服务提升机制构建的个性化特色,结合用户信息行为影响因素关系模型这一国外研究成果,本文认为高校图书馆中的用户信息行为影响因素应该包含了用户信息需求、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数字资源特征以及信息环境这4点主要影响因素。以下将对这4点影响因素进行逐一分析。1.用户信息需求因素。用户信息需求因素是高校图书馆构建服务提升机制的主导影响因素,它的实现会受到主观动机与客观能力因素双重制约,它需要一定的触发点有效提醒某些服务信息行为发生,所以它应该囊括了用户信息行为的基本动机、能力与触发点3点要素内容。2.数字资源特征因素。数字资源特征因素是高校图书馆构建服务提升机制的物质关键,它直接与用户信息行为产生作用,从数字资源数量、新颖性、权威性、可获得性、适用性与数字资源本体等各个方面来直接影响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提升机制构建过程,同时也直接影响了信息用户使用数据资源的基基本效果与满意程度,它是高校图书馆结合信息用户资源建设的重要关键因素之一。3.数字资源服务因素。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因素存在的关键就在于提升信息用户的信息行为能力,特别是针对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进行有利推广与宣传,利用用户信息行为触发点提高服务提升机制构建的针对性作用,面向特定用户提供特定数字资源与推送服务内容。以上就是高校图书馆合理运用用户信息行为影响因素调整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内容,最终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合理途径。4.信息环境因素。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环境影响因素就包括了校园环境、网络环境、图书馆设施软硬件环境等等。它从人本、网络等等方面影响高校师生的图书馆使用行为过程,鼓励他们多融入到信息环境中展开学习交流与科研研究,即结合师生主观意愿优化图书馆的服务机制与服务质量。[1]

二、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用户信息行为影响下的服务提升机制构建方法

结合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用户信息行为的4点影响因素,可针对性分析其服务提升机制的构建方法,保证所有影响因素能够促进高校图书馆服务提升机制的有效构建过程。(一)数字资源需求提醒机制的构建与优化。结合高校图书馆目前已经应有的数字资源需求提醒方式,全面构建提醒机制并加以优化,利用大量的图书馆线上线下阅读推广活动、数字资源推送、数字资源通知及微信新媒体平台从各个方面建立提醒机制,达成高校图书馆的远程服务目的。就这一点来讲,高校图书馆就可构建基于大数据的用户心理模型,通过来馆用户反馈数据分析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动态,再结合实际情况建设个性化提醒模式,同时构建规范的数字资源需求提醒制度,提高高校图书馆的智能化服务水平。(二)用户信息需求机制的构建与优化。要结合来馆用户信息需求建立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模式,即构建一套“为用户找书”的自动化资源浏览查询模式。为此,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提升机制应该符合并满足核心用户的基本需求,按需要提高馆内数据库的利用效率,避免数据库出现闲置状态浪费资源,提高管理成本。为了满足用户信息需求服务机制的构建条件,图书馆管理人员必须做好日常信息化需求调研工作,时刻更新图书馆用户信息需求管理机制内容,即要构建动态化服务进程,每时每刻为用户提供有针对性的动态跟踪服务内容。(三)数字资源服务机制的构建与优化。所谓数字资源服务机制是指高校图书馆应该思考引入更多创新服务内容,结合当前的“互联网+”与“Web3.0”机制重新创建数字资源服务机制,例如可考虑加入一站式检索服务平台或新媒体平台移动图书馆,无限扩大高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服务空间,引入更多互动性较强的个性化定制服务内容,全面提升高校图书馆基于用户信息行为的服务提升机制内容。

三、总结

综上所述,高校图书馆应该与时俱进,基于数字资源服务及用户信息行为影响因素全面提升服务机制,合理构建迎合师生读者用户需要的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高校图书馆范文篇7

关键词:智慧图书馆;智慧服务

一、引言

图书馆始终坚持“以服务人民为宗旨”的服务理念,智慧图书馆只是将“呆板的服务方式”变为“积极主动的智慧服务模式”“智慧图书馆”就是将原本的图书馆模式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形成更高级、更高效的服务模式。采用智慧化的管理模式,不仅能够减轻图书管理员的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优化服务质量,更能实现资源的多样化、快速获取信息。在改革过程中,要注重服务理念、模式、手段及对读者的需求研究方面进行考虑,积极创新服务观念,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本论文通过对高校图书馆的相关考察及详细调查,并结合相关的理论依据,对其存在的缺点及不足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及改进措施,对其他高校“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提供范例,让图书馆在大学校园真正的发挥作用,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学术交流的知识殿堂。

二、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模式研究现状

国外因其技术较为先进,“智慧图书馆”模式发展较早、模式更加先进、结构更加成熟。对于我国来说,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对于高校智慧图书馆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技术层次方面,研究实现智慧图书馆所需要的物联网技术和无线电技术等等。有学者另辟蹊径,开创性的提出建设智慧图书馆的关键在于智能化的服务,创新相关的服务模式、拓宽服务路径、改变服务方向,比如:由原来的推荐模式变为个性化的推荐服务。同时,面对现在复杂的网络环境,要不断创新技术,设计出更符合高校图书馆的模式。图书馆可以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推荐更适合的书籍,真正以学生为中心。服务概念不断被创新,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图书馆的服务也经历了不断提升的过程。从图书馆建立初期,图书馆的服务环节经历了文献服务、信息服务、知识服务到现在智慧服务阶段。智慧服务最大作用即实现了知识的增值,知识服务为智慧服务创造了条件,与知识服务相比,智慧服务实现了知识的增值及升华,提高了知识的利用效率,真正实现并发挥了知识的价值。

三、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自身资源有限。通过对高校图书馆藏书的调查发现,高校图书馆自身藏书能力有限,网上共享资源较少,而学生能利用的有效书籍占比较小。纸质资源的利用率不超过50%,网上共享资源的利用率更低,甚至有学生没有使用过网上共享资源。高校自身藏书有限,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阅读书籍、提高专业能力的需求。同时,高校与高校之间不能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即使是存在图书馆之间互相借调书籍的现象,也因为程序太过烦琐,资金较多,所以这种现象并不普及,因为以上种种原因,大学图书馆并不能真正满足学生阅读的需要。(二)图书管理员素质较低。图书管理员只是将图书管理工作当成挣钱养家的工作去做,缺少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的意识,这是由于图书管理员专业水平较低导致的。大学校园的图书管理员存在对读者需求的了解程度较低、操作水平不过关、接受能力较弱等问题。图书管理员综合素质较低,简单的培训并不能使其达到专业水平。图书管理员素质的高低决定了服务水平的高低,高校低素质的图书管理员是导致高校服务体验较差的重要原因之一。(三)技术水平较低。随着科技水平快速提升,但是高校较少向外引进专业技术,自身研发能力低,所以,高校一般存在科技水平较低导致服务质量差的问题。高校图书馆能提供借阅服务、信息检索服务、人工台咨询服务等等,这种服务方式已经落后,不符合现在建设智慧高校图书馆的方针。并且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各种问题,缺少个性化服务、服务质量不高、服务偏向于被动,即使有的学校变更了咨询方式,但提供的服务并不能解决学生在借阅图书时遇到的问题,实用性不高。由于技术的限制,大部分高校只能提供校内服务,无法将服务范围延伸到校外。即使有的学校可以进行校外访问,但访问内容不全面,阅读受到地域、服务对象、服务范围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四、解决措施

(一)积极建设智慧服务技术部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同理,技术力量是建设高校智慧服务的基石。高校在建设智慧图书馆时不要过分依赖引进外来技术,更要专注于自身技术的研发。高校在建设智慧服务模式时存在更多的优势,学校本身存在较多的科研人员、更能关注到读者的需求、收取更多有效的数据等等。在此基础上,研究出真正的高校智慧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同时,智慧模式的建立需要注意三个层次:(1)智慧服务平台要求开放性、移动性、融合性等特点,对技术要求较高,所以,必须有良好的技术支撑,如:物联网技术、云计算、云储存、便捷的操作系统等等技术基石。(2)丰富的数据基础,相对雄厚的图书资源及完整的读者的客观需求数据,数字资源也就是数字化的纸质版图书资源、各种数字化的资料库、整合的数字资料。完整的读者的客观需求数据可以统计以往学生借书记录,进行分析,总结学生的借书规律。(3)智慧服务系统的建设是整个服务模式的核心部分,它可以为读者提供各种服务,只会服务系统最好采用个性化的选择作为界面,更能体现以读者为核心的服务理念。具体内容包括:一键搜索、便捷交流、智慧服务、手机定制等等服务内容,真正做到“按需服务”的目的,帮助用户用最短的时间、最有效的方式、获取最有用的信息,提高读者在使用过程中的满意度。(二)加强制度建设。技术力量是智慧服务建设的基础,制度建设是智慧服务建设的保障。为了避免在智慧服务模式建设过程中出现问题,需要提前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1)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图书馆相关职员有章可循,避免错误的出现,提供一体化、高效的服务。(2)建立隐私保护的制度,互联网的使用能够保存学生的借书数据,并通过数据分析学生的个人习惯、爱好、偏好等等。使用智慧服务系统容易导致学生信息外泄,建立信息保护制度势在必行。(三)建设智慧云服务系统。智慧云是将图书馆收藏的纸质资料、网络资料、知识库、期刊、报纸信息等通过互联网全部储存,并通过科学技术将各种资料进行分类、整合、加工。便于大学生在网上查询相关资料,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为读者建立便携式的服务,为大学生节约了借阅的时间,节省了还书的烦琐程序。同时,资料的整合也极大地拓展了图书馆的书籍资源,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四)加强图书管理员的素质。管理员是构成智慧服务模式的核心要素之一,图书管理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智慧服务模式成效的好坏。智慧图书管理员必须具备高水准、有理想、有激情、较高的知识水平及终身学习的意识、团队写作水平高等基本素质,在图书管理员入职后,更要加强其熟练的技术,要求管理员熟练操作各种相关设备,根据数据对读者行为、心理、习惯进行分析等技能,这些技能需要在培训及实践工作中获得。科学技术的进步、智能服务模式的建设确实可以提高服务质量,但提高服务质量的关键离不开来自图书管理员的人文关怀。这说明加强对图书管理员的素质培训势在必行。

五、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纸媒的影响力逐渐被网络媒体替代,退出历史舞台。虽然在每次科技革命中,图书馆的发展都会受到严重的冲击,但每一次都在科技革命的浪潮中越办越好,这不仅仅得益于图书馆制度、技术等的创新,更离不开图书馆优质的服务态度。尤其是大学校园中,图书馆起着无比重要的作用,它是学生知识的殿堂。智慧图书馆是现在高校图书馆发展的总趋势,但智慧图书馆的建设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最佳模式。不仅仅要创新技术或者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更要增强高校之间的联系,学习其他学校的成功经验,最重要的是更新服务理念,打造高校智慧服务模式,在高素质图书管理员及先进的技术、装备的前提下,实现高校建设智慧图书馆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抒,贾林琛.基于智慧推荐的高校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研究[J].办公室业务,2019(6):184-185.

[2]王彦,田文夫.智慧图书馆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趋势研究[J].情报探索,2019(3):107-112.

[3]雷红刚.“互联网+”下国内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对比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18(12):53-55+81.

[4]喻洁.大数据背景下中国高校智慧图书馆的智慧服务:实践探索与未来展望[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18(5):54-58.

[5]梅庆玲,郭艳阳,黄亚平.基于高校智慧图书馆读者交互式服务模式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8(26):19-21.

高校图书馆范文篇8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用户

一、知识服务的涵义

知识服务是指一切为用户提供所需知识的服务,包括提供普通知识服务和提供专业知识服务

等。该涵义具体包括:(1)知识服务是面向内容的服务。它根据用户的问题进行用户需求分析,对大量的信息进行知识挖掘,再通过聚类、分类找出各知识间隐含的关系并从中找出与用户需求相匹配的知识,提供给用户。(2)知识服务是增值的服务。服务的过程就是对信息进行吸取、整合、创新,成为可直接应用的知识,利用这些知识帮助用户实现知识创新,从而体现了知识的增值。(3)知识服务不是简单层面上的初级形态的文献信息提供,而是高级形态的知识提供,使在知识层面或语义层面对数据、信息进行组织加工、挖掘、重组、浓缩以及变换形式,并以高度集成化的分布式网络平台传递这些资源内容。

二、高校图书馆实行知识服务的必要性

1.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的需要

知识经济时代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社会信息数字化、网络化。虚拟信息系统日趋完善,打破了信息资源分布原本不均衡的状态。信息获取的方式越来越趋于非专业化、非智力化,极大地削弱了图书情报机构在信息主渠道中的中介地位。图书情报机构作为知识收集、加工、存储、传播者的角色正逐渐退化。高校图书馆如何抓住机遇,将大量无序的信息在经过整序、加工、控制后,以适当的方式传递给人们,走向知识服务,这不仅关系到图书馆今后的地位与发展,更是关系到图书馆命运的大问题。

2.高校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

高校图书馆只有顺应潮流,把握住知识经济的关键变化因素,才能真正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以信息服务为基础的知识服务,将最大限度地发挥高校图书馆的信息采集、组织、加工、整理、检索及传递的能力,发挥高校图书馆专业人员的优势,提高信息服务的智能化程度。知识服务既是一种创新型服务,又是一种以人为本的返璞归真的服务。

3.教学和科研的需求

作为高校三大支柱之一的图书馆,它的主要任务是为本校教学、科研服务。据调查,高校图书馆丰富的馆藏文献资源有80%以上是围绕教学、科研而配置的,文献相对统一、集中,服务模式更适合向专业化、个性化方向发展,因此,高校图书馆实施知识服务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但长期以来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只停留在“简单的、表面的、肤浅的”信息服务层面。由于人机对话的冷漠,咨询工作的滞后,读者文献检索知识和技术方法的缺乏,以及图书馆图书、期刊、电子文献分块管理的方式都给读者的查全、查新带来麻烦,有些学生读者面对浩如烟海的文献资料不知如何利用。今天,无论是学习型还是研究型的读者,他们都更加依赖于图书馆的情报服务,希望高校图书馆进一步开拓思路,配合教学与科研,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的支持,向更高层次和更具系统性、指导性、科学性的方向发展。

4.创新性服务的需求

在知识经济的今天,呼唤知识创新。知识经济是直接依赖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利用的一种崭新的经济形态,其本质就是对创新的强烈渴求,其创新性首先表现在知识直接变成了主要生产力要素。高校图书馆同样需要创新服务。而且这种创新服务不是停留在检索和传递的服务,而是提供一种解决办法的服务,更多地体现了图书情报机构对知识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更高层次的创新服务。

三、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

1.学科馆员服务

学科馆员服务是一种建立在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资源为核心,以知识服务为主体,以学科馆员为纽带的新型服务模式。它是根据特定的用户个体或群体服务对象的教学和科研方向,挑选具有一定学科专业背景、掌握现代信息服务技能的学科馆员组成。其主要职责是深入教学科研活动中,发现、挖掘、评价、组织和创造专业信息,提供知识服务。开展学科馆员服务,有利于加强图书馆与教师之间的联系,有利于深化知识层面的服务,使图书馆服务工作按照学科专业而不是按照传统的文献工作流程来组织信息资源,服务内容不是简单的文献检索和文献提供,而是将用户需求与资源创造结合起来,形成馆院协调、灵活有序的工作模式,从而为教师提供高效、个性化、专业化的知识服务。

2.学科导航服务

高校图书馆根据学校所设置的专业学科,收集各种相关的信息、知识,并对其进行全面的系统化、综合化和适用化的分析、对比、归纳、综合、概括、推论,再融入图书馆员的智慧,使原有知识在更高层次上凝结为针对性更强、适用性更强、功能性更强的各种网络再生知识资源,为教学、科研提供网络环境和专业服务。目前,很多高校图书馆都建立了重点学科导航库,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都建立了本校学科特色的导航库,为学科的科研人员和读者查找资料大大节约了时间。因此,高校图书馆利用现代化技术将自己丰富的馆藏文献变成机读信息,应该说是能满足最广泛的需求,实现知识服务的最直接的方式。

3.定题知识服务

定题知识服务主要指针对用户的研究课题或重点知识需求,主动提供专业化的服务。用户的知识需求具有动态性,随着用户的研究方向与研究课题而变化,既相对独立又通常具有研究的延续性。用户可以用语词或语句方式,提供其常用的主题词、关键词、分类号,及其它知识需求,图书馆则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进行针对性极强的专业化定制服务。

4.一站式知识服务

针对当前用户的知识需求,亟待数字图书馆提供较为全面的一站式知识服务,即只需要登陆一个数字图书馆网站就可以满足用户的所有知识需求。例如:北京大学图书馆新版主页即北京大学数字图书馆门户以一站式的、集成化、一体化的网络服务为特色,可以帮助读者更快速地查找图书馆资源、更便捷地利用图书馆服务。

知识服务是高校图书馆较具优势的一种新型服务模式。它以学科为基础,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高校图书馆用户提供深层次、知识化、专业化、个性化的集成服务,能够适应科技自主创新的要求,最大限度地满足高校科研人员的个性化信息与知识需求。因此,知识服务必将成为未来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发展的主流。

参考文献:

[1]张玲.论图书馆的知识服务.图书馆学刊,2005,(2).

高校图书馆范文篇9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营销管理;陕西

一、图书馆营销管理的含义

在中国知网的期刊库里进行检索,检索词限定“图书馆”和“营销管理”,时间不限,得到26篇文献,修改检索条件,将期刊来源设定为核心期刊,得到11篇文献,通过笔者人工复查,关于高校图书馆的营销管理文献少之又少,由此检索结果可以看出,此项研究没有形成研究热点。美国图书馆协会(ALA)1983年出版的“TheALAglossaryoflibraryandinformationscience”中将图书馆营销定义为:图书馆和信息服务的提供者针对服务的实际用户和潜在用户而进行的一系列有目的的活动,其范围涉及到提供的产品、服务成本、服务方式和服务推广的技巧。

二、图书馆引入营销管理的必要性

(一)提升形象的必要性。营销管理是经济学中的管理方法,多用于企业管理,对提升企业管理效率,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有很大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及各种信息咨询机构的发展,图书馆不再是唯一提供信息给公众的机构,竞争越来越激烈,OCLC(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调查报告指出,大学生使用搜索引擎作为信息搜索入口的比例达到89%,而使用图书馆作为信息搜索入口的仅占2%。“酒香也怕巷子深”,作为公益性质的图书馆,面临众多挑战,必须化被动为主动,主动提供服务,宣传图书馆,和公众形成良好的互动,对图书馆和公众来说,是一种互赢的策略。特别是高校图书馆,承担着本校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对本校学生的专业学习及课外生活的丰富功不可没,图书馆能主动提供服务,吸引并指导师生熟悉图书馆,充分地利用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对学校综合实力的提升是很有帮助的。(二)学科融合的必要性。学科融合已经是不可避免的大趋势,作为图书馆学,不能单纯的只依靠自己学科的知识,要学习其他学科中值得借鉴的部分,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需要将其他学科中适用于图书馆的理论及实践方法应用于本学科的学习中,从培养人才开始,就应该培养他们一种多学科思考的视野,这在高校中尤其重要。而高校图书馆本身的职责就是以学校师生为主,在这样一种学科融合的氛围中,图书馆管理者自然需要放宽视野,在其他学科中寻求更好的管理方法,为师生提供更好的服务。

三、陕西省211高校图书馆营销管理现状

通过对陕西省7所211高校图书馆网站的调研,现有的高校图书馆营销管理的服务方式如下:(一)读者培训和借阅排行。读者培训是最常见的与读者互动交流的形式之一,主要以讲座为主,内容一般包括图书馆订购的各类文献数据库、检索平台以及相关的应用软件操作等,分为定期培训和不定期培训,主要目的在于使读者更好地了解图书馆各类资源的使用方法,提高图书馆资源利用率。借阅排行主要分为两种:图书借阅排行和读者借阅排行。长安大学和西北大学都推出了图书借阅排行榜,按照图书的借阅量进行排行。读者借阅排行是很多学校图书馆都在进行的一项促进读者利用图书馆资源的活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图书馆设置了读者排行,包括读者入馆和读者借阅排行两部分。根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图书馆“读者排行榜”活动通知,图书馆于每月5日前在图书馆网站及电子屏公布前50名榜单,根据统计结果,图书馆在4月份和12月份分别对读者入馆和图书借阅累计排行前10位读者进行奖励。12月份进行活动总结,分别从读者入馆和图书借阅累计排行获奖者之中,各抽取1位幸运读者,获得奖励。在这一方面做得比较好的是重庆大学,值得其他学校借鉴,重庆大学每个月评选一次“阅读达人”和“每月书生”(除了寒暑假),每人奖励面值50.00元购书卡1张;每年评选“最佳书生”1次,人数3人,每人奖励平板电脑一台,以此鼓励全校师生积极阅读图书馆馆藏图书,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二)书刊荐购和对外交流学习。营销管理的本质特征就是“以用户为主”,而图书馆营销管理的本质特征是“以读者为主”。书刊荐购很好地体现了这一本质特征,目前,陕西省大部分211高校都开通了这项服务,旨在培养读者参与图书馆服务的意识,提高读者对图书馆工作的认可度。比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举办了“荐购模式宣传推广活动”,使读者了解了图书馆的荐购模式,能为图书馆推荐更多更好的书,满足自身需求,丰富图书馆馆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荐购模块,主要包括的荐购类型有:图书荐购、数据库荐购、国外博硕士论文全文荐购;荐购的主要方式包括Email、电话方式。西北大学图书馆的荐购系统中,除了西北大学图书馆荐购系统,还包括嘉汇汉唐书城荐购系统。这个荐购模式比较特别,特别之处在于直接和书商合作,让读者直接从书城挑选书目,减少了读者的荐书程序,为读者节省了时间。对外交流学习也是图书馆营销管理的一种重要方式,每个高校都有对外交流学习的活动,与其他高校图书馆或者相关部门之间进行互动交流,对提高本校图书馆服务水平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比如西安翻译学院图书馆到达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参观交流,共促发展。(三)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高校图书馆面对的读者群体比较简单,即全体教职工及学生,学生是高校图书馆最主要的读者,满足学生对信息的需求是高校图书馆最主要的任务之一,所以,图书馆和学生之间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动关系是非常有必要的,很多高校成立了“图书馆学生管理委员会”,由学生来管理,作为图书馆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与纽带,以此来增加学生参与图书馆的积极性,西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已经成立了“图书馆学生管理委员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图书馆的“图书馆学生管理委员会”,图书馆对该委员会的成员进行培训,以便更好地发挥其纽带作用,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数据库、电子图书资源的介绍及使用方法;移动图书馆的介绍和使用以及书刊借阅、馆际互借等基本服务的介绍;馆藏纸质文献的分类和特色文献的介绍等,并在图书馆领导下,已经承办了“读者排行榜颁奖仪式”暨“爱书修书大赛”的活动。(四)读者咨询与服务推送。一般的读者咨询方式是电话咨询、现场咨询、邮件咨询和web2.0即时交流软件的应用,以保证读者能得到自己想所需的信息。图书馆提供的服务推送工具很多,例如微博、微信、RSS、移动图书馆、图书馆工具条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西北工业大学推出的图书馆工具条,读者无需访问图书馆网页,即可随时通过网络浏览器链接到图书馆的常用资源和服务,给读者提供了零距离的服务,但是工具条在下载安装和更新时需要使用国际流量。除了上述工具外,图书馆还会举办一些活动进行推送服务,以便更好地服务于读者。例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举办的以“深化服务、阅享西电”为主题的优质服务月,将开展学科馆员服务、南北馆图书互调平台建设、图书馆内部考核等活动。

四、陕西省211高校图书馆营销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营销管理意识欠缺。各大高校均未设置有关图书馆营销管理的岗位及人员,现有的活动仅仅属于初级营销活动,并没有形成相应的制度规范,难以称之为营销管理。有些图书馆工作人员对营销管理没有深刻的认识,认为营销管理属于管理阶层,和自己没关系,这就导致营销管理没有形成系统,没有上升到战略的高度。对此问题,笔者认为最根本的解决办法应该从全体馆员出发,培养图书馆员的营销管理意识,通过一些讲座、培训来进行营销管理知识的灌输,特别是图书馆的管理层,他们的职业素养直接影响着图书馆的发展,所以这种营销管理意识更不能欠缺。(二)营销管理方式陈旧。随着用户信息素养的提升,信息需求呈现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发展趋势,图书馆面对用户的需求,要想完善图书馆社会功能,提升图书馆社会形象,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走出图书馆,发展潜在用户,使其能走进图书馆成为真正的用户是现今图书馆工作的重中之重。例如,高校图书馆,在新生入学的时候,可以印发一些介绍图书馆的宣传册,包括图书馆的日常工作及基本服务流程、学生使用图书馆的注意事项、数据库的使用等,使学生能更早地接触到图书馆,以便日后更好地利用图书馆的资源。一些高校虽然有这项功能,但只是网站上面的一个小模块,没有对图书馆的服务形成系统性介绍。南洋理工大学在与学生的交流上值得我们学习,南洋理工大学图书馆采取网上问答比赛或竞赛方式宣传、介绍数据库,由数据库商或馆员提出一些有关数据库内容和功能的问题,并奖励优胜者。此外,定期与出版社、书局、各学院和企业协会合作举办学术性的讲座和展览会。每学年举办一次“电子资源嘉年华”,邀请所有电子资源库商参展布展、分发小礼品、设计游戏,以吸引学生用户来体验数字资源。宣传“全国图书馆周”活动、提供各类图书馆招聘信息,让用户获得超出预期的体验。(三)忽视营销管理的互动性。经过网站的调研和分析发现,很多高校运用的一些营销管理手段并没有形成一定的系统,只是单向的将图书馆的服务推送给读着,并没有考虑到该种方式是否被读者接受,也没有形成读者反馈渠道,这样无形中就使营销管理失去了意义,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这就反映出图书馆管理者对营销管理的认识有所偏差,大多数人认为图书馆的营销管理就是将图书馆的服务推送给读者,只是从图书馆的角度出发提供各种服务、各种信息,没有从读者的角度出发来思考读者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信息、什么服务,也没有注重与读者的互动交流。加强与读者的互动交流,了解读者真正的信息需求,从读者需求出发,才能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服务,这才是图书馆营销管理的根本目的。从图书馆员角度出发,应该加大图书馆员与读者的接触机会,确保图书馆里的每个工作人员都积极参与到为终端用户的服务中。南洋理工大学图书馆把所有的馆员都推向与用户密切联系和沟通的前沿,建立了以需求为导向的新组织结构———多职能学科馆员组织系统,增设图书馆推广部和培训服务部,进一步加强图书馆面向读者需求的结构。除了上述图书馆员与读者的互动交流方式,还可以从读者角度出发,依靠读者力量满足读者的需求。Googleanswers利用网络平台,从用户中聘请咨询专家,通过网上议价和网上支付的方式回答用户提问的做法,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成功的商业模式。针对未来图书馆读者个性化需求的不断增强,加强与读者合作,将是图书馆未来有效的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1]沈清波,谢小军.图书馆营销管理研究[J].现代情报,2010.9.

[2]孙鸿文.国外高校图书馆营销管理的实践及启示———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建设,2010.9.

[3]图书馆2014年“读者排行榜”活动通知[EB/OL]..

高校图书馆范文篇10

关键词:文献;导读;高校图书馆

1现代高校图书馆导读综述

1.1现代高校图书馆导读工作的现状

目前,现代高校图书馆开展的传统导读工作主要有:新生入馆教育、有关文献检索和工具书使用课程的开设、编制导读书目、出版书评板报等。除此之外,许多高校图书馆为适应信息时展的需要都相继建立起了多功能电子阅览室(或称“多媒体阅览室”)、投资购买“重庆维普自然科技类电子学术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和外文电子数据库等,图书馆提供使用并指导检索。为师生进行网上信息浏览、开展教学研究、科研选题、科技查新、技术开发、成果鉴定和毕业设计等提供有力的文献检索保障服务,从而满足师生多元化的信息需求。目前高校图书馆导读的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①受众教育与培训:受众教育与培训是图书馆导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内容包括各个高校图书馆在每年秋季新生入校后举行入馆教育,新生分期分批地到图书馆接受关于图书馆布局、资源分布、图书借阅规程、图书馆服务及规章制度等各方面的教育培训;②导读书目:导读书目也称推荐书目、选读书目、必读书目、举要书目、劝学书目等,它是根据特定读者对象或目的,对某一专门问题的文献进行精心选择而编制的书目。导读书目是图书馆重要的导读方式之一;③文献评论:文献评论又称书评,它是对己发表的文献进行审读而编写的评论性学术文章。高校图书馆经常请高校的专家学者编写书评,以适应大学生的阅读需求。书评也是图书馆重要的导读方式之一;④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可以更有效地帮助大学生对馆藏文献资源进行鉴赏和选择,同时也可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演讲能力、专业应用能力、组织能力、社交能力;⑤导读宣传工作:它主要是通过书面或口头形式开展对读者的阅读指导和阅读辅导。如举办“导读宣传栏”、“导读小报”等;⑥推荐热门站点或相关站点:这是网上导读利用最多、最简单、最直接的导读方式。在网上选择相应的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和电子报纸;选择优秀作者和专业研究人员的个人网页;选择内容准确、更新及时的“网上图书馆和热点网址”等;⑦建立高校校园网络文献资源导读网页。目前在网络上的图书文献网站为数不少,但是由于这些网站是以社会大众为普遍服务对象的,其中有相当多的文献内容并不适合于大学生群体的阅读需求,因此还需要通过建立高校校园网络文献资源导读网页的方式来予以解决;⑧建立跨高校图书馆馆际的网页搜索站点。

1.2现代高校图书馆导读工作的基本原则

高校图书馆导读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其导读工作过程中都要贯彻和体现的准则,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需求性原则:导读工作是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高校培养跨世纪人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竞争的需要。导读工作应根据学校培养的目标,培养的层次和培养的要求来确定工作内容;②针对性原则:大学生由于受到社会环境和校园环境的影响,又因其专业和文化素养不同,产生的阅读需要、阅读动机、阅读目的也是完全不相同的。因此,导读工作人员应对不同的受众群,要有针对性地定期作受众调查,认真研究读者的阅读特点、阅读规律和读者的欣赏情趣、审美观点、阅读心理,以便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导读活动;③高效性原则:导读工作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提高阅读效益而开展的一项读者服务项目。因此,在导读工作中,必须体现高效益原则;④灵活性原则:开展形式多样的导读活动,指导大学生读好书,这是导读取得成效的关键。除了定期开展一些有效的、读者乐于接受的常规导读活动外,还应选择一些新的导读内容、导读方法和导读形式。以此来提高阅读效益,同时使大学生产生新鲜感,激发其阅读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起大学生们的阅读积极性;⑤求实性原则:导读工作是一项以一定人力、物力为基础的读者服务工作。虽然导读工作对高校图书馆都同等重要,但因其所具备的导读条件不同,甚至差异极大。因此,对于导读工作要从实事求是的原则出发,来确定导读工作开展的规模、内容、形式和方法;⑥发展性原则:要求导读工作者在这种变化中去求发展,去开拓“新路”,不断调整内容,要有所创新;⑦整体性原则:由于导读工作是一个系统工作,因此图书馆的各部门之间要相互配合与协调,要把导读工作体现在各部门的工作中。导读工作质量的提高要以图书馆整体工作水平的提高为前提。

2现代高校图书馆导读工作存在的问题

高校图书馆的导读工作虽然取得一些进步,但是导读工作并没有深化,还存在一些问题。必须注意到的是:一方面,导读工作是图书馆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把导读工作放在整个图书馆系统中来考察,不同类型图书馆导读工作的对象、内容、手段等都是有差异的。要把导读工作与图书馆的性质紧密结合,把其与诸如馆藏建设等工作联系起来,而不是孤立的做导读工作;另一方面,导读工作是一个系统工作,导读的方式、方法只是整个导读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图书馆导读工作不仅仅是方式、方法的问题。以下是在其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①在导读工作中没有分析不同信息载体对阅读行为和阅读效果的影响;②对各受众群的需求没有深入把握,有必要把不同的需求分析法结合运用;③虽然提到了要把传统导读的方式、方法与网络导读相结合,但是在具体工作中这两者并没有很好的结合;④在导读工作中,没有横向把握学科知识,未能从文献内容的角度做导读工作。

3现代高校图书馆做好导读工作的建议

3.1分析不同文献载体对阅读行为与阅读效果的影响

在图书馆中,相同的内容由于载体形式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阅读行为与阅读效果。刘渊与刘小清通过对纸介质和电子载体两种不同的信息载体阅读效果的实验研究,得出结论:纸介质载体的阅读效果要好于在电子载体上的信息的阅读效果;电子载体无法全面替代纸介质载体,纸介质载体仍有存在的空间。并进一步指出:纸介质载体在阅读时具有整体感,而电子载体则缺乏整体感,且容易视觉疲劳。

3.2正确认识数字图书馆和传统图书馆的关系

数字图书馆的出现并没有否定传统图书馆的存在,就像网络的出现并没有使报纸、广播、电视消亡一样。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关系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相互叠加的关系。由于传统图书馆的安全性、直观性、稳定性以及它的特色馆藏(如:古籍、档案等),因此,即使在数字图书馆出现后,它还将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并非所以的文献都能数字化,如古籍、档案等进行全文转换会使其丢失很多原有的文献特征,并且如果将其转换成图片文件,则需要占用大量的存储空间和传输信道。数字图书馆的方便性、检索的快捷性以及信息的新颖性,使得它与传统图书馆互为补充,共同满足知识受众的信息需求。

3.3优化图书馆信息资源

高校图书馆要加大数字化资源建设的力度,使网络导航有内容可“导”。许多高校建立了数字图书馆,建立数字图书馆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数字化资源的建设。目前各高校普遍采用的办法就是购买各种全文数据库,如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国科技期刊全文、题录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国财经报刊数据库等等。外文电子数据库有IEEF/IEEElectronicLibrary;SpringerLink;FirstSearch(OCLC)等。同时,还要注重Internet上的网络资源。根据本校本馆的实际和受众的需求,在网上筛选相应的电子报刊和电子图书;筛选有价值的专业网站和综合网站的相应栏目;筛选优秀作者和科研人员的个人网页;筛选内容准确、更新及时、检索方便的权威数据库;有的放矢地进行收集、整理、加工、存贮。3.4重视受众对导读工作的反馈

目前的图书馆导读工作没能充分重视受众的反馈信息。图书馆只是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做导读工作,而忽视了受众的能动性。受众在接受图书馆的导读方式时,他们是根据自身的情况有选择性的接触、有选择性地利用;而不是图书馆“怎样导”,受众就“怎样学”。因此,图书馆在做导读工作时,要经常与受众交流,从而及时得到受众对导读工作的反馈信息。通过受众的反馈掌握哪些导读的内容、方式为受众所接受,哪些为受众所冷落。从而及时调整导读工作的内容和方向。

3.5深化对受众的需求分析

对知识受众的需求进行深入、详细的分析,以至全面了解其动机是高校图书馆做好导读工作的前提。因此,就需要运用科学的、有效的分析方法。图书馆在做受众的需求分析时,可把统计方法与调查法相结合。对受众群需求调查的具体方法很多,如问卷调查法、文据调查法和访谈调查法等等。目前,图书馆都采用了计算机管理,所以对知识受众信息需求的统计分析可以通过图书馆公共检索系统来统计。该系统会自动统计每个受众借阅文献的详细信息,其中包括借阅文献的书目与数量。

3.6提高馆员的素质

高等学校图书馆的服务是一种专业性、学术性很强的服务,学术性贯穿于它的全部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图书馆馆员的导读专业知识和导读专业技能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导读质量和导读效果。图书馆应采取相应的策略来提高馆员的素质:一是通过行政、经济手段,制定馆员任用标准和定期考核制度,有效激发馆员的积极性;二是建立导读专业队伍并加强导读专业队伍的岗位培训。导读专业队伍应由通晓图书情报学、外语、计算机、文献检索等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术发展动态,了解读者需求的专业人员组成。

3.7完善图书馆导读的技术支持

高校图书馆还应当为大学生建立一个能够适合大学生阅读特点的技术环境,通过为他们提供各种技术手段来保证大学生对图书文献的利用需求。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已为高校图书馆导读工作现代化提供了十分开阔的活动空间。目前在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内的许多高校图书馆中都已经建成了图书文献计算机管理系统,建立了大学校园网站,并且在高校图书馆内开设了电子阅览室和多媒体阅览室,开展光盘数据库检索和各种网络检索服务,高校图书馆中的导读手段也不再只停留在单一的手工操作上,利用现代化的导读手段开展导读工作己成为普遍现象。

参考文献

[1]吴慰慈,董众编著.图书馆学概论[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

[2]王友富.导读发展与前瞻[J].图书馆杂志.2005,(9).

[3]黄茜.选择与导读:书刊利用的相对论[J].图书与情报.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