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诊疗机构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9 01:41:33

动物诊疗机构

动物诊疗机构范文篇1

第一条为了加强动物诊疗机构管理,规范动物诊疗行为,保障公共卫生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动物诊疗活动的机构,应当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动物诊疗,是指动物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动物绝育手术等经营性活动。

第三条农业部负责全国动物诊疗机构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动物诊疗机构的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动物诊疗机构的监督执法工作。

第二章诊疗许可

第四条国家实行动物诊疗许可制度。从事动物诊疗活动的机构,应当取得动物诊疗许可证,并在规定的诊疗活动范围内开展动物诊疗活动。

第五条申请设立动物诊疗机构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固定的动物诊疗场所,且动物诊疗场所使用面积符合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

(二)动物诊疗场所选址距离畜禽养殖场、屠宰加工场、动物交易场所不少于200米;

(三)动物诊疗场所设有独立的出入口,出入口不得设在居民住宅楼内或者院内,不得与同一建筑物的其他用户共用通道;

(四)具有布局合理的诊疗室、手术室、药房等设施;

(五)具有诊断、手术、消毒、冷藏、常规化验、污水处理等器械设备;

(六)具有1名以上取得执业兽医师资格证书的人员;

(七)具有完善的诊疗服务、疫情报告、卫生消毒、兽药处方、药物和无害化处理等管理制度。

第六条动物诊疗机构从事动物颅腔、胸腔和腹腔手术的,除具备本办法第五条规定的条件外,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手术台、X光机或者B超等器械设备;

(二)具有3名以上取得执业兽医师资格证书的人员。

第七条设立动物诊疗机构,应当向动物诊疗场所所在地的发证机关提出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动物诊疗许可证申请表;

(二)动物诊疗场所地理方位图、室内平面图和各功能区布局图;

(三)动物诊疗场所使用权证明;

(四)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身份证明;

(五)执业兽医师资格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六)设施设备清单;

(七)管理制度文本;

(八)执业兽医和服务人员的健康证明材料。

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规定条件的,发证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补正的内容。

第八条动物诊疗机构应当使用规范的名称。不具备从事动物颅腔、胸腔和腹腔手术能力的,不得使用“动物医院”的名称。

动物诊疗机构名称应当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预先核准。

第九条发证机关受理申请后,应当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对申请材料的审核和对动物诊疗场所的实地考查。符合规定条件的,发证机关应当向申请人颁发动物诊疗许可证;不符合条件的,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专门从事水生动物疫病诊疗的,发证机关在核发动物诊疗许可证时,应当征求同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十条动物诊疗许可证应当载明诊疗机构名称、诊疗活动范围、从业地点和法定代表人(负责人)等事项。

动物诊疗许可证格式由农业部统一规定。

第十一条申请人凭动物诊疗许可证到动物诊疗场所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注册手续。

第十二条动物诊疗机构设立分支机构的,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另行办理动物诊疗许可证。

第十三条动物诊疗机构变更名称或者法定代表人(负责人)的,应当在办理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后15个工作日内,向原发证机关申请办理变更手续。

动物诊疗机构变更从业地点、诊疗活动范围的,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重新办理动物诊疗许可手续,申请换发动物诊疗许可证,并依法办理工商变更登记手续。

第十四条动物诊疗许可证不得伪造、变造、转让、出租、出借。

动物诊疗许可证遗失的,应当及时向原发证机关申请补发。

第十五条发证机关办理动物诊疗许可证,不得向申请人收取费用。

第三章诊疗活动管理

第十六条动物诊疗机构应当依法从事动物诊疗活动,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在诊疗场所的显著位置悬挂动物诊疗许可证和公示从业人员基本情况。

第十七条动物诊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家兽药管理的规定使用兽药,不得使用假劣兽药和农业部规定禁止使用的药品及其他化合物。

第十八条动物诊疗机构兼营宠物用品、宠物食品、宠物美容等项目的,兼营区域与动物诊疗区域应当分别独立设置。

第十九条动物诊疗机构应当使用规范的病历、处方笺,病历、处方笺应当印有动物诊疗机构名称。病历档案应当保存3年以上。

第二十条动物诊疗机构安装、使用具有放射性的诊疗设备的,应当依法经环境保护部门批准。

第二十一条动物诊疗机构发现动物染疫或者疑似染疫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立即向当地兽医主管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者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采取隔离等控制措施,防止动物疫情扩散。

动物诊疗机构发现动物患有或者疑似患有国家规定应当扑杀的疫病时,不得擅自进行治疗。

第二十二条动物诊疗机构应当按照农业部规定处理病死动物和动物病理组织。

动物诊疗机构应当参照《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理医疗废弃物。

第二十三条动物诊疗机构的执业兽医应当按照当地人民政府或者兽医主管部门的要求,参加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活动。

第二十四条动物诊疗机构应当配合兽医主管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有关法律法规宣传、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工作。

第二十五条动物诊疗机构不得随意抛弃病死动物、动物病理组织和医疗废弃物,不得排放未经无害化处理或者处理不达标的诊疗废水。

第二十六条动物诊疗机构应当定期对本单位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相关政策、法规培训。

第二十七条动物诊疗机构应当于每年3月底前将上年度动物诊疗活动情况向发证机关报告。

第二十八条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日常监管制度,对辖区内动物诊疗机构和人员执行法律、法规、规章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兽医主管部门应当设立动物诊疗违法行为举报电话,并向社会公示。

第四章罚则

第二十九条违反本办法规定,动物诊疗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第八十一条第一款的规定予以处罚;情节严重的,并报原发证机关收回、注销其动物诊疗许可证:

(一)超出动物诊疗许可证核定的诊疗活动范围从事动物诊疗活动的;

(二)变更从业地点、诊疗活动范围未重新办理动物诊疗许可证的。

第三十条使用伪造、变造、受让、租用、借用的动物诊疗许可证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应当依法收缴,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第八十一条第一款的规定予以处罚。

出让、出租、出借动物诊疗许可证的,原发证机关应当收回、注销其动物诊疗许可证。

第三十一条动物诊疗场所不再具备本办法第五条、第六条规定条件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仍达不到规定条件的,由原发证机关收回、注销其动物诊疗许可证。

第三十二条动物诊疗机构连续停业两年以上的,或者连续两年未向发证机关报告动物诊疗活动情况,拒不改正的,由原发证机关收回、注销其动物诊疗许可证。

第三十三条违反本办法规定,动物诊疗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或者再次出现同类违法行为的,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

(一)变更机构名称或者法定代表人未办理变更手续的;

(二)未在诊疗场所悬挂动物诊疗许可证或者公示从业人员基本情况的;

(三)不使用病历,或者应当开具处方未开具处方的;

(四)使用不规范的病历、处方笺的。

第三十四条动物诊疗机构在动物诊疗活动中,违法使用兽药的,或者违法处理医疗废弃物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五条动物诊疗机构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第七十五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动物诊疗机构范文篇2

第一条为了加强动物诊疗机构管理,规范动物诊疗行为,保障公共卫生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动物诊疗活动的机构,应当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动物诊疗,是指动物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动物绝育手术等经营性活动。

第三条农业部负责全国动物诊疗机构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动物诊疗机构的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动物诊疗机构的监督执法工作。

第二章诊疗许可

第四条国家实行动物诊疗许可制度。从事动物诊疗活

动的机构,应当取得动物诊疗许可证,并在规定的诊疗活动范围内开展动物诊疗活动。

第五条申请设立动物诊疗机构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固定的动物诊疗场所,且动物诊疗场所使用面积符合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

(二)动物诊疗场所选址距离畜禽养殖场、屠宰加工场、动物交易场所不少于200米;

(三)动物诊疗场所设有独立的出入口,出入口不得设在居民住宅楼内或者院内,不得与同一建筑物的其他用户共用通道;

(四)具有布局合理的诊疗室、手术室、药房等设施;

(五)具有诊断、手术、消毒、冷藏、常规化验、污水处理等器械设备;

(六)具有1名以上取得执业兽医师资格证书的人员;

(七)具有完善的诊疗服务、疫情报告、卫生消毒、兽药处方、药物和无害化处理等管理制度。

第六条动物诊疗机构从事动物颅腔、胸腔和腹腔手术的,除具备本办法第五条规定的条件外,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手术台、X光机或者B超等器械设备;

(二)具有3名以上取得执业兽医师资格证书的人员。

第七条设立动物诊疗机构,应当向动物诊疗场所所在地的发证机关提出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动物诊疗许可证申请表;

(二)动物诊疗场所地理方位图、室内平面图和各功能区布局图;

(三)动物诊疗场所使用权证明;

(四)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身份证明;

(五)执业兽医师资格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六)设施设备清单;

(七)管理制度文本;

(八)执业兽医和服务人员的健康证明材料。

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规定条件的,发证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补正的内容。

第八条动物诊疗机构应当使用规范的名称。不具备从事动物颅腔、胸腔和腹腔手术能力的,不得使用“动物医院”的名称。

动物诊疗机构名称应当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预先核准。

第九条发证机关受理申请后,应当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对申请材料的审核和对动物诊疗场所的实地考查。符合规定条件的,发证机关应当向申请人颁发动物诊疗许可证;不符合条件的,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专门从事水生动物疫病诊疗的,发证机关在核发动物诊疗许可证时,应当征求同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十条动物诊疗许可证应当载明诊疗机构名称、诊疗活动范围、从业地点和法定代表人(负责人)等事项。

动物诊疗许可证格式由农业部统一规定。

第十一条申请人凭动物诊疗许可证到动物诊疗场所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注册手续。

第十二条动物诊疗机构设立分支机构的,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另行办理动物诊疗许可证。

第十三条动物诊疗机构变更名称或者法定代表人(负责人)的,应当在办理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后15个工作日内,向原发证机关申请办理变更手续。

动物诊疗机构变更从业地点、诊疗活动范围的,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重新办理动物诊疗许可手续,申请换发动物诊疗许可证,并依法办理工商变更登记手续。

第十四条动物诊疗许可证不得伪造、变造、转让、出租、出借。动物诊疗许可证遗失的,应当及时向原发证机关申请补发。

第十五条发证机关办理动物诊疗许可证,不得向申请人收取费用。

第三章诊疗活动管理

第十六条动物诊疗机构应当依法从事动物诊疗活动,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在诊疗场所的显著位置悬挂动物诊疗许可证和公示从业人员基本情况。

第十七条动物诊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家兽药管理的规定使用兽药,不得使用假劣兽药和农业部规定禁止使用的药品及其他化合物。

第十八条动物诊疗机构兼营宠物用品、宠物食品、宠物美容等项目的,兼营区域与动物诊疗区域应当分别独立设置。

第十九条动物诊疗机构应当使用规范的病历、处方笺,病历、处方笺应当印有动物诊疗机构名称。病历档案应当保存3年以上。

第二十条动物诊疗机构安装、使用具有放射性的诊疗设备的,应当依法经环境保护部门批准。

第二十一条动物诊疗机构发现动物染疫或者疑似染疫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立即向当地兽医主管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者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采取隔离等控制措施,防止动物疫情扩散。

动物诊疗机构发现动物患有或者疑似患有国家规定应当扑杀的疫病时,不得擅自进行治疗。

第二十二条动物诊疗机构应当按照农业部规定处理病死动物和动物病理组织。

动物诊疗机构应当参照《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理医疗废弃物。

第二十三条动物诊疗机构的执业兽医应当按照当地人民政府或者兽医主管部门的要求,参加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活动。

第二十四条动物诊疗机构应当配合兽医主管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有关法律法规宣传、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工作。

第二十五条动物诊疗机构不得随意抛弃病死动物、动物病理组织和医疗废弃物,不得排放未经无害化处理或者处理不达标的诊疗废水。

第二十六条动物诊疗机构应当定期对本单位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相关政策、法规培训。

第二十七条动物诊疗机构应当于每年3月底前将上年度动物诊疗活动情况向发证机关报告。

第二十八条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日常监管制度,对辖区内动物诊疗机构和人员执行法律、法规、规章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兽医主管部门应当设立动物诊疗违法行为举报电话,并向社会公示。

第四章罚则

第二十九条违反本办法规定,动物诊疗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第八十一条第一款的规定予以处罚;情节严重的,并报原发证机关收回、注销其动物诊疗许可证:

(一)超出动物诊疗许可证核定的诊疗活动范围从事动物诊疗活动的;

(二)变更从业地点、诊疗活动范围未重新办理动物诊疗许可证的。

第三十条使用伪造、变造、受让、租用、借用的动物诊疗许可证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应当依法收缴,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第八十一条第一款的规定予以处罚。

出让、出租、出借动物诊疗许可证的,原发证机关应当收回、注销其动物诊疗许可证。

第三十一条动物诊疗场所不再具备本办法第五条、第六条规定条件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仍达不到规定条件的,由原发证机关收回、注销其动物诊疗许可证。

第三十二条动物诊疗机构连续停业两年以上的,或者连续两年未向发证机关报告动物诊疗活动情况,拒不改正的,由原发证机关收回、注销其动物诊疗许可证。

第三十三条违反本办法规定,动物诊疗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或者再次出现同类违法行为的,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

(一)变更机构名称或者法定代表人未办理变更手续的;

(二)未在诊疗场所悬挂动物诊疗许可证或者公示从业人员基本情况的;

(三)不使用病历,或者应当开具处方未开具处方的;

(四)使用不规范的病历、处方笺的。

第三十四条动物诊疗机构在动物诊疗活动中,违法使用兽药的,或者违法处理医疗废弃物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五条动物诊疗机构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第七十五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动物诊疗机构范文篇3

1.我国动物诊疗机构行政管理的优势在我国的一线城市当中,动物诊疗机构十分受欢迎,其发展前景更是一片大好。其在动物诊疗机构的内部管理与科学技术力量上都强于其它地区的动物诊疗机构,其人才储备量居于全国前沿,更有大量的高等院校作为基础,有利于开展更为深入的动物诊疗研究,开发动物诊疗新项目。其次,我国的一线城市与国外的交流相对来说比较密切,可以了解国际动物诊疗行业的最新动向,引入先进的管理经验与科学技术,打造行业优势。另外,在相对发达的地区,社会大众对于宠物的饲养都有一定的研究。并且,随着近年来我国宠物数量的不断增加,促使当地的动物诊疗机构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与提高动物诊疗水平,业务各类增多,服务项目出新,可以满足客户对于动物诊疗的多种要求。2.我国动物诊疗机构行政管理的劣势2.1动物诊疗法律法规不健全在我国的医学法律条文当中,涉及动物诊疗的法律规定数量相对较少,从其内容方面来讲,对于动物诊疗当中涉及到的诊疗器械与医疗事故的处理方法、从事动物诊疗的资格验证的细节规定几乎没有。这就使得我国的动物诊疗行政管理很难落实,对于动物诊疗机构的一些不道德行为进行惩罚之时,缺少一定的法律依据。2.2动物诊疗的行政管理力度不够我国的动物诊疗行政管理的力度还远远不够,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专业从事我国动物诊疗监督工作的人员数量偏低,并且这些工作人员的行政执行力度有待考验。第二,我国对于动物诊疗当中的精神类药物的管理不当,这极大的增加了我国动物诊疗行为的危险性。第三,对于动物诊疗的医疗纠纷没有正规的处理程序,更没有仲裁组织可以依靠。总而言之,我国的动物诊疗行政管理力度还有待加强。2.3动物诊疗相关行业的行政管理标准存在差异在动物诊疗过程当中,在动物药品的使用与饲料,一些地方的行政管理人员可以对这两项进行执法管理,而有的地区的行政执法人员则没有这样的权利,造成动物诊疗行政管理工作当中的空档。因此,统一动物诊疗相关行业的行政管理标准也成为了一项重要任务。

二、加强我国动物诊疗机构行政管理建议

1.健全动物诊疗行政管理法律法规我国的政府部门应当充分认识到动物诊疗机构行政管理的重要性,根据我国动物诊疗机构的优势与劣势,进行动物诊疗机构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规。明确我国的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权利,增大其进行动物诊疗机构行政管理的法律效力。另外,要建立动物诊疗机构行政管理专用法律,对动物诊疗具体行为进行明确且详细的规定,使动物诊疗机构的行政管理工作有法可依。2.加强合作,提高行政执法力度动物诊疗机构的行政管理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因此,要想实现动物诊疗行政管理水平的提高,一定要加强多方合作,深入落实行政管理办法。比如说,以我国《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办法》为法律依据,对于动物诊疗机构当中的相关诊疗器材的安装与使用进行严格的控制,联合当地的环境保护部门,对其科学性与环保性进行综合的评估,使其达到使用标准。另外,还要加强与当地卫生部门的联合,对动物诊疗机构当中医疗废物处理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与管理。3.统一动物诊疗相关行业的行政管理标准动物诊疗机构的行政管理工作与动物诊疗相关行业的行政管理标准必须是相通甚至统一的,不然,在动物诊疗机构的行政管理当中会遇到许多坎坷之处。比如说,对于一项动物诊疗行为的管理规定,在动物诊疗的管理方法当中明确表明不合规定,而在动物诊疗用药规定当中却可以。这样的管理僵局是最难解决的。因此,我国的相关政府部门应对动物诊疗机构相关行业的行政管理标准进行合理的调整,使其在同样的行为面前具有相同的管理选择,净化我国动物诊疗行业行政管理的环境。

三、结语

动物诊疗机构范文篇4

农业部颁布的《乡村兽医管理办法》(农业部第17号令)、《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办法》(农业部第19号令),已于20*年1月1日起施行。为确保《乡村兽医管理办法》和《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的顺利实施,结合我省实际,现通知如下:

一、深入学习,充分认识“*”颁布的重要意义

农业部“*”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在规范动物诊疗和乡村兽医从业行为方面步入了法制化管理轨道,对加强兽医队伍能力建设,提高兽医从业人员业务技能和职业道德水平,保障合法权益,确保动物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各级畜牧兽医部门对学习、贯彻和落实好“*”负有重要职责,具体主管和负责医政管理工作的同志更是责无旁贷,要认真学习好“*”,真正做到熟知应会。通过学习,增强工作的责任感,为贯彻落实好“*”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认真搞好宣传培训,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管理和规范的对象是社会上的兽医从业人员,加强宣传和培训是贯彻落实好“*”的重要一环。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杂志、报纸等媒体广泛进行宣传,要通过印发文件、明白纸、宣传手册等各种形式向社会广泛告知。要组织辖区动物诊疗机构和乡村兽医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使广大兽医从业人员了解并熟知应尽的义务和享有的权利,做到自觉接受监管部门管理,依法从业,守法经营。为贯彻落实好“*”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严格规范动物诊疗活动,认真抓好组织实施

(一)搞好清理整顿。从20*年6月1日起,各地畜牧兽医部门和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要按照“*”的要求,对辖区内动物诊疗机构和乡村兽医从业人员进行全面清理整顿。对现有的动物诊疗机构和乡村兽医按照行政许可的条件,进行重新审核和实地考察认证。对不符合动物诊疗许可条件的动物诊疗机构要责令限期整改,限期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要注销其“动物诊疗许可证”。对没有达到乡村兽医登记条件要求的乡村兽医要组织集中培训考试,合格的方可登记,不合格的不得从事乡村兽医服务活动。

(二)组织审核发证。截至20*年12月31日,凡符合许可条件的动物诊疗机构,要重新填报《动物诊疗许可证申请表》,经县级以上畜牧兽医部门审核后,及时换发《动物诊疗许可证》,原核发的《动物诊疗许可证》截至20*年12月31日作废。各地在审核动物诊疗机构许可条件时,除《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办法》的规定,还要审核以下规定的条件:动物诊疗机构名称统一使用“××动物诊所”或“××动物医院”;“动物诊所”场地使用面积不得低于40平方米,从事动物颅腔、胸腔、腹腔手术的“动物医院”场地使用面积不得低于1*平方米;吉林市、通化市及所辖的蛟河市、通化县动物诊疗机构要按规定配备相应的执业兽医。对取得《动物诊疗许可证》的动物诊疗机构由市州局汇总《动物诊疗机构统计表》于每年12月底前上报省局备案。

截至20*年12月31日,凡符合乡村兽医登记条件的,由本人填写《乡村兽医登记申请表》,由县级畜牧兽医部门按照《乡村兽医管理办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进行审核登记,发放由省局统一印制的《乡村兽医登记证》。对取得《乡村兽医登记证》的人员由市州局汇总《乡村兽医登记人员统计表》,于20*年1月底前报省局,此后每年汇总情况应于12月底前上报省局备案。

(三)加强日常监管。各级畜牧兽医部门和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在集中实施“*”工作中,要加强对辖区动物诊疗机构和乡村兽医从业活动的日常监管。对申请变更《动物诊疗许可证》的,应填报《动物诊疗许可证变更申请表》。对新开办的动物诊疗机构要严格按照《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办法》所规定的条件和程序从严审批。20*年全省开展执业兽医资格准入考试后,从20*年1月1日起,动物诊疗机构配备相应的执业兽医将作为一项重要审核条件,凡未配备相应执业兽医的,一律不予审批。对申请登记的乡村兽医,要按照《乡村兽医管理办法》规定的条件,从严把关,凡没有取得《乡村兽医登记证》的,一律不得从事乡村兽医服务活动。各地要建立健全日常监管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辖区内动物诊疗机构和乡村兽医从业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查处纠正。

动物诊疗机构范文篇5

以《市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办法》(下称《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坚持依法管理,强化监督,控制数量,提升质量的原则,整顿和规范我市动物诊疗市场秩序,全面提升动物诊疗机构服务水平,引导和促进我市动物诊疗行业健康发展。

二、整顿的方法步骤

从6月份开始,利用5个月的时间,集中进行整顿,10月底结束。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发动阶段。6月份,通过电视、报纸、电台等媒体,采取讲座、专栏、知识问答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办法》的有关规定、基本要求及相关的措施,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摸底排查和培训阶段。7月份,采取动物诊疗机构自查和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执法检查相结合的方式,重点排查动物诊疗机构在选址、人员资格、诊疗设施设备及动物防疫规章制度等方面存在的缺陷和问题,确定整顿的重点对象。并将动物诊疗机构中具有中等以上兽医专业及相关专业毕业的从业人员进行统计汇总,从7月初开始,由市畜牧局统一委托农业大学对其进行资格培训,取得资格证书后,持证上岗。

(三)清理整顿阶段。8月初至9月底,市畜牧局将会同工商、城管等部门,利用两个月的时间,针对整顿重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分别作出处理决定。对应该限期整改的要下达限期整改通知单;对应该依法关闭的要下达关闭通知单;对应该进行行政处罚的要下达行政处罚通知单。对所有整顿措施,都要明确责任人,并督促检查落实,深入扎实开展整顿工作。

(四)检查验收阶段。10月份,由市畜牧局组织初步验收,达不到整顿要求的要督促整改。

三、整顿的重点

动物诊疗机构整顿的重点内容是,按照《办法》有关设立动物诊疗机构的规定,完善和落实各项措施。凡选址不符合动物防疫条件,从业人员达不到法规要求的资格条件,诊疗场所功能分区不合理、诊疗设备不完善、无害化处理设施不健全的,要限期整改。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停业。

动物诊疗机构范文篇6

第一条为了规范执业兽医执业行为,提高执业兽医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保障执业兽医合法权益,保护动物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动物诊疗和动物保健活动的兽医人员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执业兽医,包括执业兽医师和执业助理兽医师。

第四条农业部主管全国执业兽医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执业兽医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负责执业兽医的监督执法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对在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执业兽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六条执业兽医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按照有关动物防疫、动物诊疗和兽药管理等法律、行政法规和技术规范的要求,依法执业。

执业兽医应当定期参加兽医专业知识和相关政策法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第七条执业兽医依法履行职责,其权益受法律保护。

鼓励成立兽医行业协会,实行行业自律,规范从业行为,提高服务水平。

第二章资格考试

第八条国家实行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由农业部组织,全国统一大纲、统一命题、统一考试。

第九条具有兽医、畜牧兽医、中兽医(民族兽医)或者水产养殖专业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人员,可以参加执业兽医资格考试。

第十条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内容包括兽医综合知识和临床技能两部分。

第十一条农业部组织成立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委员会。考试委员会负责审定考试科目、考试大纲、考试试题,对考试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和确定合格标准。

第十二条农业部执业兽医管理办公室承担考试委员会的日常工作,负责拟订考试科目、编写考试大纲、建立考试题库、组织考试命题,并提出考试合格标准建议等。

第十三条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成绩符合执业兽医师标准的,取得执业兽医师资格证书;符合执业助理兽医师资格标准的,取得执业助理兽医师资格证书。

执业兽医师资格证书和执业助理兽医师资格证书由农业部颁发。

第三章执业注册和备案

第十四条取得执业兽医师资格证书,从事动物诊疗活动的,应当向注册机关申请兽医执业注册;取得执业助理兽医师资格证书,从事动物诊疗辅助活动的,应当向注册机关备案。

第十五条申请兽医执业注册或者备案的,应当向注册机关提交下列材料:

(一)注册申请表或者备案表;

(二)执业兽医资格证书及其复印件;

(三)医疗机构出具的六个月内的健康体检证明;

(四)身份证明原件及其复印件;

(五)动物诊疗机构聘用证明及其复印件;申请人是动物诊疗机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的,提供动物诊疗许可证复印件。

第十六条注册机关收到执业兽医师注册申请后,应当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对申请材料的审核。经审核合格的,发给兽医师执业证书;不合格的,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注册机关收到执业助理兽医师备案材料后,应当及时对备案材料进行审查,材料齐全、真实的,应当发给助理兽医师执业证书。

第十七条兽医师执业证书和助理兽医师执业证书应当载明姓名、执业范围、受聘动物诊疗机构名称等事项。

兽医师执业证书和助理兽医师执业证书的格式由农业部规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统一印制。

第十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发放兽医师执业证书或者助理兽医师执业证书:

(一)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

(二)被吊销兽医师执业证书或者助理兽医师执业证书不满二年的;

(三)患有国家规定不得从事动物诊疗活动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的。

第十九条执业兽医变更受聘的动物诊疗机构的,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重新办理注册或者备案手续。

第二十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将注册和备案的执业兽医名单逐级汇总报农业部。

第四章执业活动管理

第二十一条执业兽医不得同时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动物诊疗机构执业,但动物诊疗机构间的会诊、支援、应邀出诊、急救除外。

第二十二条执业兽医师可以从事动物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开具处方、填写诊断书、出具有关证明文件等活动。

第二十三条执业助理兽医师在执业兽医师指导下协助开展兽医执业活动,但不得开具处方、填写诊断书、出具有关证明文件。

第二十四条兽医、畜牧兽医、中兽医(民族兽医)、水产养殖专业的学生可以在执业兽医师指导下进行专业实习。

第二十五条经注册和备案专门从事水生动物疫病诊疗的执业兽医师和执业助理兽医师,不得从事其他动物疫病诊疗。

第二十六条执业兽医在执业活动中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管理规定;

(二)按照技术操作规范从事动物诊疗和动物诊疗辅助活动;

(三)遵守职业道德,履行兽医职责;

(四)爱护动物,宣传动物保健知识和动物福利。

第二十七条执业兽医师应当使用规范的处方笺、病历册,并在处方笺、病历册上签名。未经亲自诊断、治疗,不得开具处方药、填写诊断书、出具有关证明文件。

执业兽医师不得伪造诊断结果,出具虚假证明文件。

第二十八条执业兽医在动物诊疗活动中发现动物染疫或者疑似染疫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立即向当地兽医主管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者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采取隔离等控制措施,防止动物疫情扩散。

执业兽医在动物诊疗活动中发现动物患有或者疑似患有国家规定应当扑杀的疫病时,不得擅自进行治疗。

第二十九条执业兽医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合理用药,不得使用假劣兽药和农业部规定禁止使用的药品及其他化合物。

执业兽医师发现可能与兽药使用有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的,应当立即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报告。

第三十条执业兽医应当按照当地人民政府或者兽医主管部门的要求,参加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活动,其所在单位不得阻碍、拒绝。

第三十一条执业兽医应当于每年3月底前将上年度兽医执业活动情况向注册机关报告。

第五章罚则

第三十二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执业兽医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第八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予以处罚;情节严重的,并报原注册机关收回、注销兽医师执业证书或者助理兽医师执业证书:

(一)超出注册机关核定的执业范围从事动物诊疗活动的;

(二)变更受聘的动物诊疗机构未重新办理注册或者备案的。

第三十三条使用伪造、变造、受让、租用、借用的兽医师执业证书或者助理兽医师执业证书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应当依法收缴,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第八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四条执业兽医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原注册机关应当收回、注销兽医师执业证书或者助理兽医师执业证书:

(一)死亡或者被宣告失踪的;

(二)中止兽医执业活动满二年的;

(三)被吊销兽医师执业证书或者助理兽医师执业证书的;

(四)连续两年没有将兽医执业活动情况向注册机关报告,且拒不改正的;

(五)出让、出租、出借兽医师执业证书或者助理兽医师执业证书的。

第三十五条执业兽医师在动物诊疗活动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或者再次出现同类违法行为的,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一)不使用病历,或者应当开具处方未开具处方的;

(二)使用不规范的处方笺、病历册,或者未在处方笺、病历册上签名的;

(三)未经亲自诊断、治疗,开具处方药、填写诊断书、出具有关证明文件的;

(四)伪造诊断结果,出具虚假证明文件的。

动物诊疗机构范文篇7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动物防疫工作的管理,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保障养殖业生产安全,保护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扑灭,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动物防疫监督及其他与动物防疫有关的活动。

第三条本市对动物疫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综合防治、严格检疫、重点控制、全程监管的原则。

第四条市和区、县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动物防疫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根据区、县人民政府的要求开展本区域内动物疫病预防工作。

政府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动物防疫的相关工作。

第五条市和区、县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分别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定的动物防疫的监督和动物疫病的预防、检疫。

乡、镇的动物疫病预防组织承担本区域内动物防疫的日常工作。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动物防疫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保障开展动物防疫工作所需经费。

第七条本市支持保险机构开展动物疫病保险业务,鼓励动物养殖场和养殖农户参加动物疫病保险。

保险机构应当依据本市农业保险政策,落实动物养殖业保险措施,并依据保险合同及时为动物养殖场和养殖农户提供承保范围内的损失赔偿。

第二章动物疫病的预防

第八条市和区、县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根据本市动物疫病预防计划,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的动物疫病预防实施方案。

第九条对尚未列入国家规定的强制免疫病种名录,但严重危害养殖业和人体健康的动物疫病,本市可以实施强制免疫。有关强制免疫的病种和区域,由市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提出,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强制免疫工作由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组织实施,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负责监督。

第十条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根据动物疫病预防计划,负责统一订购与组织供应实施强制免疫所需生物制品,适量储备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所需药品、生物制品等有关物资,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保障动物防疫物资的及时供应。

第十一条动物养殖场应当按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的有关规定实施强制免疫接种;散养动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接受和配合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实施强制免疫接种。

动物养殖场应当建立本单位的动物防疫制度,建立动物疫病防治档案,配备兽医专业技术人员;散养动物疫病防治档案由乡、镇的动物疫病预防组织负责建立。

第十二条在动物运输过程中,不得宰杀、销售、抛弃患病、濒死和死亡动物,不得沿途丢弃或者遗洒动物的垫料和排泄物等。

第十三条禁止销售无检疫证明、检疫证明与实际物品不符、检疫证明与有关的验讫印章或者检疫标识不符的动物、动物产品。

禁止屠宰、销售未按照国家规定佩挂免疫标识的猪、牛、羊、犬等动物。

第十四条大型动物养殖场、屠宰加工场等场所应当具备无害化处理能力,设置相应的无害化处理设施。

不具备无害化处理能力的生产经营、动物诊疗、科研教育等单位,应当将需要无害化处理的动物、动物产品及其相关物品送交指定的无害化处理场所,委托其进行处理。

本市的无害化处理场所由市人民政府统一规划。

第三章动物疫病的控制和扑灭

第十五条市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国家动物疫情管理制度,统一管理本市的动物疫情信息,并根据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的授权,公布本市动物疫情。

第十六条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报上一级畜牧兽医行管理部门备案,并成立动物防疫应急预备队。动物防疫应急预备队由畜牧兽医、卫生、公安等行政管理部门的人员和有关专家组成,定期进行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紧急控制技术培训和演练。

市和区、县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根据本级人民政府制定的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按照不同动物疫病病种及其流行特点和危害程度,分别制定实施方案。

第十七条从事动物、动物产品生产经营,动物诊疗和科研教育等活动的单位,应当建立疫情登记、统计制度,并定期向所在地的市或者区、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发现动物群体发病或者死亡,染疫或者疑似染疫的动物、动物产品的,应当及时向所在地的市或者区、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其他单位和个人发现染疫或者疑似染疫动物、动物产品的,应当向市或者区、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依法对动物疫情进行监测。饲养、经营动物和生产、经营动物产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配合,不得拒绝和阻碍。

第十八条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后,市和区、县人民政府设立的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指挥部,统一领导、指挥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工作。市和区、县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划定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启动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指挥系统、应急预案和对疫区实行封锁的建议,并通报毗邻地区。

发生重大动物疫情,需要实行封锁的疫区仅限于本区、县的,由所在地的区、县人民政府组织实施疫区封锁;需要跨区、县实行疫区封锁的,由市人民政府决定并组织实施疫区封锁。

第十九条对划定的疫点,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畜牧兽医、卫生、公安等行政管理部门和有关单位采取下列措施:(一)在疫点周围设立警示标识;(二)禁止疫点内动物、动物产品运出及疫点外动物进入;(三)对疫点内染疫、疑似染疫和易感染的动物及动物产品进行扑杀并销毁;(四)对疫点内病死的动物、动物排泄物、受污染的垫料等物品进行无害化处理;(五)对疫点进行全面消毒,并根据扑灭动物疫病的需要对出入疫点的人员、运输工具及其他物品采取消毒和其他限制性措施。

第二十条对划定的疫区,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畜牧兽医、卫生、公安、工商等行政管理部门和有关单位采取下列措施:(一)在疫区周围设立警示标识;(二)禁止易感染动物、动物产品运出及疫区外动物进入;(三)在出入疫区的交通路口设立临时消毒检查站,对进出人员、运输工具进行消毒;(四)对疫区内易感染动物实施圈养或者在指定地点饲养,实施紧急免疫接种,或者根据扑灭动物疫病的需要进行扑杀,并对有关场所进行全面消毒;(五)关闭疫区内的动物、动物产品交易市场。

第二十一条对划定的受威胁区,市或者区、县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立即组织有关单位采取下列措施:(一)对受威胁区内的易感染动物根据需要进行紧急免疫接种;(二)对受威胁区内的动物运输工具等相关物品采取消毒等预防性措施。

第二十二条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指挥部根据重大动物疫情防控的需要,可以采取扑杀、销毁等措施;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政府应当给予合理补偿。

第二十三条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后,根据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公安部门负责做好疫区封锁、社会治安和安全保卫,并协助、参与动物扑杀;工商部门负责关闭动物、动物产品交易市场;卫生部门负责做好相关人群的疫情监测;其他行政管理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协同做好相关工作。

第二十四条解除疫区封锁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在疫区内所有染疫动物、动物产品按规定处理后,经过所发疫病一个潜伏期以上的监测,未出现新发病例;(二)对被染疫动物污染的场所、用具、车辆、衣物等进行清洗消毒。

符合前款所列条件,并经上一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验收合格后,由原封锁令的人民政府宣布解除封锁,并通报毗邻地区。

第四章动物和动物产品的检疫

第二十五条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配备动物检疫员,具体实施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工作。

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可以聘用兽医专业技术人员,作为派出的动物检疫员,承担动物、动物产品检疫工作。

第二十六条在出售、运输动物、动物产品前,货主应当向所在地的区、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检,经检疫合格并取得检疫证明后,方可出售、运输。

第二十七条跨省引进种用动物及其精液、胚胎、种蛋的,应当先到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办理国家规定的有关检疫审批手续。种用动物及其精液、胚胎、种蛋引进后,应当经所在地的区、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实施隔离检疫,未经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第二十八条本市对生猪实行定点屠宰、集中检疫。其他需要实行定点屠宰、集中检疫的动物种类,由市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提出,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并向社会公布。

屠宰场应当凭产地检疫证明接收动物。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向屠宰场派驻动物检疫员,对屠宰动物实施检疫,出具动物产品检疫证明,加盖验讫印章或者加封规定的检疫标识。

第二十九条经营动物、动物产品的单位和个人在购进动物、动物产品时,应当查验检疫证明、相应的验讫印章或者检疫标识。

第五章动物防疫监督

第三十条动物卫生监督机构配备动物防疫监督员,具体实施动物防疫监督工作。

动物防疫监督员应当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取得相应的执法资格。动物防疫监督员在执行监督检查任务时,应当按照法定程序进行监督执法。

第三十一条从事动物饲养、经营和动物产品生产、经营等与动物防疫有关的活动及其场所,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动物防疫条件,并接受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监督检查和现场指导。

举办动物交易会或者其他涉及动物的临时性展览、展销活动及其场所,适用前款规定。

第三十二条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在进行监督检查时,应当按照规定的范围、条件和程序对动物、动物产品采样、留验和抽检,不得擅自扩大采样、留验和抽检的种类和数量。

第三十三条在动物防疫监督检查中,发现未取得检疫证明的动物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可以要求货主或者承运人将其送至本市指定的场所进行留验、检测,并补办检疫手续。

在动物防疫监督检查中,发现检疫证明与实际物品不符、检疫证明与有关的验讫印章或者检疫标识不符、检疫证明逾期、检疫证明涂改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可以要求货主或者承运人将有关动物送至本市指定的场所进行留验、检测,重新办理检疫手续。

经补检或者重检,对检疫合格的动物,由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出具检疫证明;对检疫不合格的动物,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留验、检测期间发生的相关费用,由货主或者承运人承担。

第三十四条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发现疑似染疫的动物、动物产品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检疫。经检疫确定为染疫的,以及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动物尸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处理;确定为未染疫的,应当及时予以返还或者解除封存。

对来自疫区的染疫动物、动物产品和检疫不合格的动物、动物产品,货主或者承运人应当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督下,送至本市指定的无害化处理场所销毁处理。无害化处理的费用,由货主或者承运人承担。

第三十五条运载动物、动物产品进入本市,应当凭检疫证明及相应的验讫印章、检疫标识、运载工具消毒证明,经市人民政府指定的道口,接受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查证、验物和消毒。运载的动物、动物产品在取得道口检查签章后,方可进入本市。非经市人民政府指定的道口,禁止运载动物、动物产品进入本市。

未经指定道口检查并取得道口检查签章,非法运入本市的动物、动物产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接收。

第三十六条从事动物诊疗活动应当依法取得市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动物诊疗许可证》。

从事宠物诊疗活动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有符合动物防疫条件的场所;(二)有与动物诊疗业务相适应的执业人员;(三)有必要的动物诊疗器械、设备;(四)有相应的管理制度;(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从事动物诊疗活动的兽医专业技术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并取得执业兽医资格。

动物诊疗机构应当按照批准的执业项目和范围开展诊疗活动,并严格遵守专业技术规范。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为非法从事动物诊疗活动提供诊疗场所和其他条件。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七条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法律、法规有处罚规定的,按照其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八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一条规定,对饲养的动物不按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要求接受和配合免疫接种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改正,并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由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实施强制免疫接种,所需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

第三十九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一条规定,动物养殖场未建立动物疫病防治档案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二条规定,在动物运输过程中,宰杀、销售、抛弃患病、濒死和死亡动物,或者沿途丢弃、遗洒动物的垫料和排泄物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依法代作处理,处理所需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

第四十一条违反本条例第十四条规定,未将需要无害化处理的动物、动物产品及其相关物品送交指定的无害化处理场所进行处理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予以警告,并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依法代作处理,处理所需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

第四十二条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未经本市指定的道口运载动物、动物产品进入本市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对承运人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接收未经指定道口检查签章运入本市的动物、动物产品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对接收单位或者个人予以警告,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三条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从事宠物诊疗活动不符合本条例规定条件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停止诊疗活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动物诊疗机构范文篇8

第一条为了规范执业兽医执业行为,提高执业兽医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保障执业兽医合法权益,保护动物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动物诊疗和动物保健活动的兽医人员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执业兽医,包括执业兽医师和执业助理兽医师。

第四条农业部主管全国执业兽医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执业兽医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负责执业兽医的监督执法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对在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执业兽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六条执业兽医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按照有关动物防疫、动物诊疗和兽药管理等法律、行政法规和技术规范的要求,依法执业。

执业兽医应当定期参加兽医专业知识和相关政策法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第七条执业兽医依法履行职责,其权益受法律保护。

鼓励成立兽医行业协会,实行行业自律,规范从业行为,提高服务水平。

第二章资格考试

第八条国家实行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由农业部组织,全国统一大纲、统一命题、统一考试。

第九条具有兽医、畜牧兽医、中兽医(民族兽医)或者水产养殖专业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人员,可以参加执业兽医资格考试。

第十条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内容包括兽医综合知识和临床技能两部分。

第十一条农业部组织成立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委员会。考试委员会负责审定考试科目、考试大纲、考试试题,对考试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和确定合格标准。

第十二条农业部执业兽医管理办公室承担考试委员会的日常工作,负责拟订考试科目、编写考试大纲、建立考试题库、组织考试命题,并提出考试合格标准建议等。

第十三条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成绩符合执业兽医师标准的,取得执业兽医师资格证书;符合执业助理兽医师资格标准的,取得执业助理兽医师资格证书。

执业兽医师资格证书和执业助理兽医师资格证书由农业部颁发。

第三章执业注册和备案

第十四条取得执业兽医师资格证书,从事动物诊疗活动的,应当向注册机关申请兽医执业注册;取得执业助理兽医师资格证书,从事动物诊疗辅助活动的,应当向注册机关备案。

第十五条申请兽医执业注册或者备案的,应当向注册机关提交下列材料:

(一)注册申请表或者备案表;

(二)执业兽医资格证书及其复印件;

(三)医疗机构出具的六个月内的健康体检证明;

(四)身份证明原件及其复印件;

(五)动物诊疗机构聘用证明及其复印件;申请人是动物诊疗机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的,提供动物诊疗许可证复印件。

第十六条注册机关收到执业兽医师注册申请后,应当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对申请材料的审核。经审核合格的,发给兽医师执业证书;不合格的,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注册机关收到执业助理兽医师备案材料后,应当及时对备案材料进行审查,材料齐全、真实的,应当发给助理兽医师执业证书。

第十七条兽医师执业证书和助理兽医师执业证书应当载明姓名、执业范围、受聘动物诊疗机构名称等事项。

兽医师执业证书和助理兽医师执业证书的格式由农业部规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统一印制。

第十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发放兽医师执业证书或者助理兽医师执业证书:

(一)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

(二)被吊销兽医师执业证书或者助理兽医师执业证书不满二年的;

(三)患有国家规定不得从事动物诊疗活动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的。

第十九条执业兽医变更受聘的动物诊疗机构的,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重新办理注册或者备案手续。

第二十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将注册和备案的执业兽医名单逐级汇总报农业部。

第四章执业活动管理

第二十一条执业兽医不得同时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动物诊疗机构执业,但动物诊疗机构间的会诊、支援、应邀出诊、急救除外。

第二十二条执业兽医师可以从事动物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开具处方、填写诊断书、出具有关证明文件等活动。

第二十三条执业助理兽医师在执业兽医师指导下协助开展兽医执业活动,但不得开具处方、填写诊断书、出具有关证明文件。

第二十四条兽医、畜牧兽医、中兽医(民族兽医)、水产养殖专业的学生可以在执业兽医师指导下进行专业实习。

第二十五条经注册和备案专门从事水生动物疫病诊疗的执业兽医师和执业助理兽医师,不得从事其他动物疫病诊疗。

第二十六条执业兽医在执业活动中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管理规定;

(二)按照技术操作规范从事动物诊疗和动物诊疗辅助活动;

(三)遵守职业道德,履行兽医职责;

(四)爱护动物,宣传动物保健知识和动物福利。

第二十七条执业兽医师应当使用规范的处方笺、病历册,并在处方笺、病历册上签名。未经亲自诊断、治疗,不得开具处方药、填写诊断书、出具有关证明文件。

执业兽医师不得伪造诊断结果,出具虚假证明文件。

第二十八条执业兽医在动物诊疗活动中发现动物染疫或者疑似染疫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立即向当地兽医主管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者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采取隔离等控制措施,防止动物疫情扩散。

执业兽医在动物诊疗活动中发现动物患有或者疑似患有国家规定应当扑杀的疫病时,不得擅自进行治疗。

第二十九条执业兽医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合理用药,不得使用假劣兽药和农业部规定禁止使用的药品及其他化合物。

执业兽医师发现可能与兽药使用有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的,应当立即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报告。

第三十条执业兽医应当按照当地人民政府或者兽医主管部门的要求,参加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活动,其所在单位不得阻碍、拒绝。

第三十一条执业兽医应当于每年3月底前将上年度兽医执业活动情况向注册机关报告。

第五章罚则

第三十二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执业兽医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第八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予以处罚;情节严重的,并报原注册机关收回、注销兽医师执业证书或者助理兽医师执业证书:

(一)超出注册机关核定的执业范围从事动物诊疗活动的;

(二)变更受聘的动物诊疗机构未重新办理注册或者备案的。

第三十三条使用伪造、变造、受让、租用、借用的兽医师执业证书或者助理兽医师执业证书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应当依法收缴,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第八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四条执业兽医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原注册机关应当收回、注销兽医师执业证书或者助理兽医师执业证书:

(一)死亡或者被宣告失踪的;

(二)中止兽医执业活动满二年的;

(三)被吊销兽医师执业证书或者助理兽医师执业证书的;

(四)连续两年没有将兽医执业活动情况向注册机关报告,且拒不改正的;

(五)出让、出租、出借兽医师执业证书或者助理兽医师执业证书的。

第三十五条执业兽医师在动物诊疗活动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或者再次出现同类违法行为的,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一)不使用病历,或者应当开具处方未开具处方的;

(二)使用不规范的处方笺、病历册,或者未在处方笺、病历册上签名的;

(三)未经亲自诊断、治疗,开具处方药、填写诊断书、出具有关证明文件的;

(四)伪造诊断结果,出具虚假证明文件的。

动物诊疗机构范文篇9

1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

1.1考核授予欠严谨。《农业部关于<执业兽医管理办法>第三十九条有关问题的批复》(农政发〔2012〕5号)和《农业部关于做好对有关兽医人员考核授予执业兽医师资格工作的通知》(农医发〔2013〕15号)均明确,从事动物诊疗活动是指从事经营性动物诊疗活动。2013年有部分兽医主管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国家兽医工作人员,也通过了直接考核申请,被授予执业兽医师资格。这显然是与国家有关行政、执法单位和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不得从事经营活动,其在职在编工作人员未经批准也不能从事经营性活动或者在经营性企业兼职的规定相矛盾。1.2准入门槛不统一。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物检疫检验员是农业行业特有工种,兽医是专业性很强的职业。不管是在兽医主管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还是在养殖、兽药饲料企业、动物诊疗机构,如果想胜任与兽医相关的工作,从业人员就必须扎实掌握有关兽医学科的专业知识,这点应该毋庸置疑。目前,我国能够对兽医人员的知识水平进行较为客观公正、全面系统评价的也只有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这也是业内大多数人的共识。《农业部关于推进执业兽医制度建设工作的意见》(农医发〔2011〕15号)提到“对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从事动物疫病检测诊断和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从事动物卫生监督执法的国家兽医工作人员,要逐步纳入执业兽医资格准入范围,提高兽医公共服务能力。”《农业部关于做好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官方兽医资格确认工作的通知》(农医发〔2011〕25号)明确“2012年1月1日以后,调入或者录用的人员,除具备以上条件外,还应当取得执业兽医资格,方可确认为官方兽医。”根据上述2个文件精神,将有关国家兽医工作人员纳入执业兽医资格准入范围进行统一管理可以说是迟早事。但是,《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官方兽医资格确认条件的函》(农办医函〔2015〕1号)又答复“我部意见目前暂不实行官方兽医必须取得执业兽医资格的规定,待以后条件成熟时再作统一要求。”间接地否定了本部门之前提出的相关要求。值得注意的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公布国家职业资格目录的通知》(人社部发〔2017〕68号)将兽医资格(执业兽医和乡村兽医)与教师资格、医生资格等一起作为专业技术人员准入类职业资格,而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物检疫检验员仅被列入技能人员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范围。《农业部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有关要求的通知》(农办人〔2017〕86号)也提出要“及时梳理、修订或废止与通知精神不相符的规章制度,确保国家职业资格目录顺利实施”。事实上,除部分按照公务员管理或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人外,其余的国家兽医工作人员,包括少数“双肩挑”人员,基本上都是专业技术人员,兑现是专业技术职称岗位工资。然而,迄今为止,执业兽医还不是全体兽医的一种从业强制准入制度,其适用对象仍局限于体制外的部分人员。1.3后续监管不严格。目前,我国仅对在动物诊疗机构中从事动物诊疗活动的兽医人员有必须持证上岗的强制性要求。即便如此,此项规定恐怕也只在大城市贯彻执行的还算比较好,很多中小城市特别是县城仍有很多未取得动物诊疗许可证的非法诊所,少数取得动物诊疗许可证的诊所亦有存在违规“挂证”现象,而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却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无暇或不愿积极主动地进行监管。《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第八条规定,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应当有与其养殖规模相适应的执业兽医或者乡村兽医。《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办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乡村兽医在乡村从事动物诊疗活动的具体管理办法由农业部另行规定。《乡村兽医管理办法》第十一条规定,乡村兽医只能在本乡镇从事动物诊疗服务活动,不得在城区从业。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一般都位于乡镇,由这3个部门规章可知,在乡镇从事动物诊疗活动只要有乡村兽医登记证就完全没问题了,而登记成为乡村兽医的门槛极低。乡村兽医虽然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满足了社会对兽医服务的需求,但是客观上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执业兽医制度的发展。准入对象范围窄、监管不严格,有规避替代方法等系列问题的存在,使得执业兽医证书的“含金量”很低。

2关于发展的几点建议

2.1扩大准入范围。充分发展、高度成熟的执业兽医制度可以提高兽医人员的整体素质和社会地位、从业者的职业归属感和自豪感又能促进行业的不断发展进步,这两者相辅相成,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视情况,循序渐进地逐步扩大兽医从业准入范围,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是能够切实加快推进执业兽医制度建设的一种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在连养老保险已破除“双轨制”的当下,不统一体制内外的从业资格显然已经跟不上时代潮流。党的报告提出要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精湛的公共服务技能是政府提供优质高效公共服务的技术保障。动物检疫检验、动物疫病防治是对专业性和技术性要求都很高的工作,国家兽医工作人员应该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工作技能,才能给管理、服务对象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没有改革就没有发展,行业要长远发展,阵痛是难免的,建议农业农村部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将国家兽医工作人员纳入执业兽医资格准入范围提上日程,尽快研究制定出台相应的管理意见。针对目前官方兽医队伍年龄老化、专业水平较低、整体素质不高的现状,为确保各项日常工作的正常有序进行,同时考虑到工作的延续性,可以采取“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制度、中人逐步过渡”的方式,以减少阻力,顺利、平稳推进这方面的改革。当前,国家要充分调动地方改革的积极性,应该支持和鼓励地方先行先试,为全面开展执业兽医资格准入工作积累经验。根据前文服从后文、旧文服从新文的原则,以及国家对已实行准入资格管理制度的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取得行业准入资格后才能从事本行业工作,并按要求逐级取得职称资格的规定,取得执业兽医资格应该是兽医专业技术人员申报和评定职称的前提条件。早在2013年,《江苏省农业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条件附录》作为《江苏省农业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条件》(苏职称〔2013〕16号)的附件之一,就已提及“凡已实施执业资格考试制度管理的专业,申报时须同时提交执业资格证书及注册登记证书。”可惜该要求至今仍停留在条文上,没有付诸实行。由于职称关系到相当一部分国家兽医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将执业兽医资格与兽医专业技术职称评定挂钩,采取这样公平合理的激励措施,不仅不会影响工作,反而能促进工作的开展。2.2提高准入门槛。乡村兽医这一名词也是伴随着乡村教师、乡村医生而出现的。不管是乡村教师,还是乡村医生、乡村兽医,这些概念实际上都不够准确。乡村包括乡镇和村级。现在乡镇的中小学教师、卫生院医生、畜牧兽医人员都是体制内人员,都有相对固定的工作场所和工资收入,而且乡镇与县城交通也很便利,但是村级的条件就比乡镇要差多了,村中小学教师虽然也属于体制内人员,但是农村的交通、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跟乡镇比还有很大差距,村兽医和村医生差不多,他们的最大差别是服务对象不同。农村养殖的动物主要是畜禽,随着环保压力加大,过去家家养猪的农村如今有的已变为“无猪村”,加之养殖效益受市场影响较大,农户对畜禽疫病防治的投入也随之受到影响,而规模养殖场(户)大都雇用专职或兼职的兽医,或者有兽药饲料生产经营企业的技术员为其提供服务,所以村兽医的业务收入普遍较少且波幅较大,没办法和村医生比较。由于村级动物防疫员门槛低,靠说情打招呼在“无猪村”做个村兽医的情况也不是没有,如此不仅可以白拿村级动物防疫员劳务补助,还能伺机讨要或等待说法。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一方面,可以减少村兽医数量,养殖量很少的几个村(社区)可以只聘一名村级动物防疫员,只发一份村级防疫员的劳务补助,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村兽医的准入门槛,将其纳入执业兽医资格准入范围,可以参照乡村医生执业资格考试和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西藏单独划定合格分数线的做法,给参加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并达到一定分数的村级动物防疫员颁发乡村兽医执业证书。

动物诊疗机构范文篇10

关键词:动物疫病;疫情监测;预警;模式;效果

动物疫情监测直接关系动物疫病的防控效果,做好动物疫情监测预警工作对畜牧业健康发展和畜产品质量安全意义重大[1-2]。宁夏中卫市辖沙坡头区和海原县、中宁县,属半农半牧区。近年来,全市生猪、羊、鸡年存栏量分别稳定在70万头、300万只、800万只,奶牛、肉牛发展势头较好,2019年存栏量分别为6.5万头、40万头。市、县、乡三级动物动物防疫机构体系完整,均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机构、人员、经费基本满足动物疫病防控和监测工作需要(表1)。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完善,执业兽医和助理执业兽医在动物诊疗机构、兽药经营企业和养殖企业从事兽医技术服务工作,乡村兽医和村级动物防疫员(以下称,村防员)在兽医社会化服务从事兽医技术服务工作(表2)。

1“一主两辅”模式介绍

2013年起,宁夏中卫市整合动物防疫体系与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兽医人力资源,创建“一主两辅”动物疫情监测预警模式。所谓“一主两辅”,是以市、县、乡三级动物防疫机构为动物疫情监测的主体力量,形成“一主”,充分发挥其技术优势和兽医实验室条件优势,主要负责监测、检测、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及疫情信息收集、整理、报告、预警等工作;以执业兽医、乡村兽医和村级动物防疫员两支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动物疫情监测的辅助力量,形成“两辅”,充分发挥其广泛接触畜牧养殖场户的优势,主要负责疫情监测报告及协助采集样品、收集疫情信息等工作。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实现了动物疫情及早发现报告、及时检测诊断、快速有效处置,疫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下降,动物疫情监测预警指导疫病防控和应急处置工作成效明显,保障了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和畜产品质量安全。

2模式构建

2.1问题导向。当前,我国动物疫情监测主要由各级动物防疫机构开展主动监测和被动监测[3]。基层动物防疫机构的疫情监测,主要集中于每年春防、秋防结束后采样进行免疫抗体评价和病原学监测,动物疫病监测的覆盖面、频次、数量不高[4]。2018年以来,我国多地报告发生非洲猪瘟疫情[5-6],暴露出当前动物疫情监测体系短板和不足。中卫市曾于2006年和2012年分别发生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2007年发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给畜禽产业发展带来了沉重打击。通过回顾反思和分析总结,造成疫情传播扩散的主要原因是疫情监测体系不完善,监测预警机制不健全,错失了“源头”控制最佳时机。2.2目标引领。围绕“防风险、保安全、促发展”总目标,坚持以扩大疫情监测覆盖面、增加监测频次、提高疫情早发现能力为突破点,着力加强动物疫情监测预警体系建设[7]。2013年以来,宁夏中卫市整合利用全市兽医人力资源,构建“一主两辅”动物疫情解除预警模式,进一步健全完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延伸了动物防疫机构疫情监测“触角”,高效利用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人员从事畜禽疾病诊断治疗和其他畜牧兽医技术服务的作用,实现基层动物疫病防控体系与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有机融合,形成了相互衔接、密切配合、协同高效的动物疫情预测预警体系。

3主要做法

3.1加强组织领导。将动物疫情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列入政府重点工作,制定《中卫市“一主两辅”动物疫情监测预警工作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为动物疫情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按照国家和自治区《动物疫病监测及流行病学调查计划》,结合“一主两辅”动物疫情监测预警模式,细化落实中卫市动物疫病监测工作措施,因地因病适时开展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每个县区每季度至少组织开展1次全面调查,填写日常流行病学调查问卷或紧急流行病学调查问卷,掌握当地动物疫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流行分布情况。3.2建立动物疫情固定监测点。在3个县区的畜禽核心养殖区,选择种畜禽养殖场或配备兽医的养殖场或具有多年养殖经验的场户为动物疫情固定监测点,签订为期5年的动物疫情固定监测协议书。期间每季度开展1次采样监测和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在7个工作日内反馈监测结果、出具检测报告;固定监测点规范填写养殖档案,做好日常畜禽免疫、发病、死亡、治疗、用药等记录。固定监测点及其周围养殖场户发生疫情或疑似疫情及时报告,立即安排技术人员到场开展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全市共建立动物疫情固定监测点45个,其中自治区级5个、市级10个,县级30个(图2)。各级动物防疫机构在每个本级动物疫情固定监测点确定一名技术干部负责动物疫病防治技术指导服务,收集疫情信息。每年向每个动物疫情固定监测点发放消毒剂,指导做好防疫消毒工作。3.3开展兽医技术合作服务。选择动物防疫条件合格和疫病防控能力较强的规模养殖场,签订兽医技术合作服务协议书,开展为期5年的兽医技术合作服务示范创建活动。市级动物防疫机构与3个县区6家规模养殖场开展兽医技术合作服务。服务期间动物防疫机构根据每个养殖场制定具体动物疫病监测计划,提供病原学监测和免疫抗体监测等技术服务,并根据监测结果推荐动物疫病防治方案或净化方案,享受技术转化或技术推广示范成果;兽医技术合作服务示范创建养殖场可自主运用动物防疫机构的疫病监测结果和防治方案,享受由此产生的经济效益,或承担其经济损失,动物防疫机构不予享受或承担。3.4推行兽医社会化服务改革。创新兽医公共服务机制和方式,是兽医工作适应新形势新要求,解决政府部门基层兽医队伍不稳定,强制免疫、检疫、兽医技术推广、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等公共服务领域人员力量不足等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按照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和自治区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求,2017年,在全市范围稳步推进兽医社会化改革,培育新型兽医技术服务主体,承接村级动物防疫员和强制免疫服务,实行政府购买动物防疫服务。全市3个县区的40个乡镇共向35家兽医社会化服务组织购买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服务和疫情排查监测服务,有的县区逐步将协助检疫、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也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通过购买兽医社会化服务,切实转变兽医工作方式,优化兽医队伍,强化政府和职能部门的监督管理,进一步规范畜禽养殖行为,提升兽医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3.5加强兽医人员技术培训。组织召开中卫市动物疫情监测预警模式启动大会,聘任动物诊疗机构及兽药经营企业的执业兽医、助理执业兽医以及长期从事动物诊疗服务的乡村兽医共计312人为动物疫情测报员,颁发中卫市动物疫情测报员聘书,配备动物疫情监测采样及冷藏保存等设备;为动物疫情固定监测点、兽医技术合作服务示范点授牌;对“一主两辅”动物疫情监测预警体系兽医人员系统进行动物疫情监测、疫情信息采集、样品采集、流行病学调查等相关知识培训。自2013年起,每半年组织召开1次全市动物疫病监测分析会议,“一主两辅”动物疫情监测体系兽医人员参加会议,交流动物疫病监测情况和主要做法经验,共同研判疫情形势,商讨防控措施。3.6建立动物疫情举报奖励机制。制定《中卫市动物疫情举报奖励办法》,面向社会公布市、县、乡三级动物防疫机构疫情举报电话,对社会群众举报疫情和动物疫情测报员监测报告疫情均实行货币奖励,对举报随意丢弃病死动物的公众也给予适当货币奖励。“一主两辅”动物疫情监测预警模式和疫情举报奖励机制的建立运行,极大地提高了动物疫情揭发能力和动物疫病防控水平,及时排查、监测、处置、扑灭动物疫情127起,诊断新发疑难病25起,全市连续5年未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兽医工作对推动畜牧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4有关思考

4.1动物防疫体系不够健全。2013年以来,中卫市动物防疫机构经历了3次改革。改革后,动物疫控机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畜牧水产技术服务机构合并为一个单位,编制人员缩减较大。同时乡镇动物防疫机构还要承担动物产地检疫、畜牧发展等技术服务工作和乡镇政府中心工作,难以集中精力组织协调、指导监督开展动物防疫和疫情监测工作,影响了疫情监测工作的持续开展。建议加强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明确市、县、乡三级动物防疫机构编制人员和职能职责,建立市级主要负责制定全市动物疫病监测于流行病学调查计划并组织实施,县级主要负责制定全县动物疫病预防免疫方案并组织实施,乡级主要负责落实动物疫病预防免疫工作方案和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计划的动物防疫体系,最大限度减少职能交叉重叠,职责界限不清晰等问题,集中精力高效开展动物防疫与疫情监测工作;突出发挥市级动物疫病检测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作用,带动县、乡两级深入开展兽医技术合作服务,把“疫控”和“医治”紧密结合,促进动物疫病防控和净化,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和畜产品质量安全。4.2疫情监测机制不够完善。受人员、经费等多因素影响和制约,动物疫情固定监测点建立后,每季度开展一次动物疫病监测工作,监测的频次和数量较少,监测覆盖面小;推行兽医社会化服务改革后,对既是村防员又是乡村兽医的动物疫情测报员解除了聘任合同,转向兽医社会化服务组织购买动物疫情监测服务时,由于经费保障不足,动物疫情测报工作难以持续深入开展;动物诊疗机构少,执业兽医、助理执业兽医的作用发挥不够,有的在兽药店或养殖场只挂名不出诊,疾病诊疗实践少,兽医技术水平低,影响了动物疫情监测的高效运行。上述内容提示应优化动物疫情固定监测点,既要注重养殖环节,又要增加活畜禽交易市场环节和屠宰环节的固定监测场点数量,加大监测频次、数量和覆盖面;优化政府购买动物防疫服务,将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疫情排查监测、协助检疫等公共服务“捆绑”,一并向兽医社会化服务组织购买,避免单一购买服务时出现“挑肥拣瘦”问题;优化动物诊疗服务,培育发展壮大兽药经营企业兽医技术力量,增加动物诊疗经营范围和场所,吸纳更多的执业兽医和助理执业兽医专职从事动物诊疗与兽药经营活动,提高兽医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进一步健全完善动物疫情监测体系和运行机制。

参考文献:

[1]陈学生.酒泉市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情况调查[J].畜牧兽医杂志,2019,38(6):88-89.

[2]梅雨婷,刘芳,何忠伟.中国H7N9动物疫情防控现状及对策[J].农业展望,2019,15(8):65-70.

[3]张丽燕.做好疫情监测,严防非洲猪瘟等重大疫病[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9(3):10-11.

[4]朱凤霞,吴巍,孙素芳.动物疫情风险评估与预警预报的探索与成效[J].畜禽业,2018,29(7):140-141.

[5]胡浩,戈阳.非洲猪瘟疫情对我国生猪生产与市场的影响[J].中国畜牧杂志,2020,56(1):168-172.

[6]尹才,马龙,王玉梅,等.宁夏回族自治区一起非洲猪瘟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动物检疫,2020,37(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