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向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2 08:09:56

动向范文篇1

以美国经济的增长为背景,美国的全球企业正在迅速扩展国际业务。随之,在美国的出口手续协调中起重要作用的出口货代和进口报关业者也进入了国际市场,尤其是主要货代近年正迅速转变为提供综合服务的国际运输企业。

AEI(环球捷运)公司

(1)公司概要。

该公司设立于1935年,1968年收买货代公司WingsonWheels,以此为契机不断扩大并进入了国际市场。之后,AEI作为航空货代而成长,对情报技术部门作了大量投资,开发了独自的情报系统LOGIS。

近年来,AEI从原来的航空货展为提供所需商品一次买完(onestopshopping)的综合物流企业。目前,AEI总收入的38%来自航空货运以外的收入。过去10年间,AEI迅速成长,1997年的收入比1996年增加了2倍。该年的总收入为15.4亿美元,净收入4.882亿美元,赢利4940万美元,仓库面积为100万平方英尺。

AEI的本部设在康涅狄格州的达里(Darien),提供运输,仓库和配送、报关和情报等多种服务。该公司目前并不拥有飞机、卡车和船舶,而是作为利用他人运输工具的“可变动成本经营者”,向顾客提供广泛的服务选择,以降低成本。

AEI通过合并和收买(M&A)扩大企业。1987年收买了Pandair,1993年将荷兰的无船承运人(NVOCC)Votainer置于旗下,奠定了海运业务的基础。自那时以来,AEI又陆续收买了24家公司,确立了在世界上的综合物流服务体制。

(2)服务内容。

AEI在135个国家的711个地方设有服务点,其中312个由本公司经营。它还在全球的一些重要地方设置了仓库和配送中心,服务范围涵盖北美、南美、欧洲、中东/印度、非洲、南太平洋和亚洲。

1960年AEI在香港设立事务所,开始进入亚洲地区。目前,该公司在亚洲11个国家设有65个以上的服务点,主要服务内容有海运、陆上运输、航空货运情况系统、仓库/配送、进口报关等,加上咨询和情报管理,这些是该公司综合物流服务中的重点。

特别是AEI的海运部门,提供覆盖世界170个港口的整箱货、拼箱货、件杂货、重件货和租船等服务,占公司全部收入的13%。AEI将海运部门纳入了综合物流服务。为了降低成本,该公司集约使用船公司,在北太平洋航线增加使用非公会船公司。

AEI在30个国家取得了ISO9002认证,所有的自营服务点都获得了ISO9002系列的认证。

AEI设置了面向2000年的营运委员会和计划办公室,制定包括情报系统在内的战略和计划。

(3)主要客户。

AEI的主要客户有通用(GM)、BaxterHealthcare、AMP、3M、MagneTek。

Fritz(飞驰)公司

(1)公司概要。

Firtz及其系列公司是上市公司,1993年作为报关业者设立于旧金山。报关业务在该公司所提供的包括海运、航空、仓库、配送、情报服务在内的全球综合物流业务中占有主要地位。

该公司有9000多名职工,在世界115个国家设有480个以上的事务所,其中美国113个、加拿大44个,向2.5万个顾客提供综合的国际运输服务。

该公司是完全的服务公司,不拥有船舶、飞机和铁路设备,但在全世界拥有本公司的大楼和不动产,1997年度净收入为5.583亿美元,营运成本为5.325亿元,获利1810万美元,仓库面积为630万平方英尺。

(2)服务内容。

产品的多式联运是基本的物流方法,其中包括门到门运输。Fritz的基本服务分为全球航空运输、全球海运、报关、国内运输、工程货物运输等,以及咨询、保险、退款、运费支付等的专业服务。

在海运货物方面,该公司与大型船公司订立服务合同,提供国际多式联运、仓库和配送、无船承运人、货物跟踪系统、单证制作和银行议付、订舱、与顾客和船舶的EDI等服务。该公司尤其重视进口混载运输,在来自亚太地区、欧洲、拉丁美洲的整箱货和拼箱货混载的无船承运人服务方向,在业界是规模最大的。

(3)主要客户

该公司的主要客户有UnionCarbide、Westinghouse、KraftGeneralFoods、Procter&Gamble。

德迅公司(Kuehne&Nagel,K&N)

(1)公司概要。

该公司创立于1890年,目前在82个国家设有480个服务点,是欧洲一家传统的运输/物流集团。

该公司的发详地为德国,本部设在瑞士的Schindellegi,主要提供覆盖陆上、海上、空中所有领域的货代服务。

1997年度,该公司物流和陆上运输部门的利润占总利润的41.1%,海运和航空部门分别占26.2%和22.2%。

(2)服务内容。

德迅公司的主要服务为海运、航空、国际物流和其它服务,其服务特色为,组成世界网络,服务范围广泛,由本公司提供国际多式联运,物流系统全面管理,对个别问题个别对应,拥有适应顾客需求的通信和情报系统,所有部门都获得ISO9001认证。

海运部门的服务内容为进出口运输、混载、整箱货运输、无船承运人(NVOCC)、件杂货、海空联运、国际多式联运、PO管理系统、买主混载和进口物流等。

航空部门的服务内容为向主要目的地的高频度服务、生鲜货物运输、飞机和船舶用品的运输、租赁服务等,以满足顾客需要为目标。

该公司把物流营运作为今后最主要的工作,将与主要货主企业建立长期的伙伴关系,为此将进一步扩充技术情报中心,使其达到最高的技术水平。

为适应全球化的发展方向,该公司已着手开发适应各种顾客的系统。为此,正在制定今后几年能够见效果的投资计划。该公司认为,将来的主要发展地区是亚太地区、拉丁美洲和东欧。

(3)主要顾客。

该公司的主要顾客为杜邦公司、西门子公司和MotorTurbine公司。

泛亚班拿(PanalpinaWorldTransport)

(1)公司概要

泛亚班拿的本部设在瑞士巴塞尔,是一家和运输公司,创立于1895年,目前在世界62个国家设有268个服务点。

公司的服务通过情报网络适应不同顾客的需求,提供范围广泛的航空货物和海运货物的运输服务。公司的主要战略是独自提供运输手段,还专门承担石油和能源业界的特殊运输或工程货物的运输。

1997年度,由于航空货物和海运货物的增加,公司的经营业绩良好。

公司的商务思路是“综合运输”,适应多国籍顾客的需求。在多式联运方面,加强与特定的航空公司和船公司的长期合作。泛亚班拿集团尤其注重海运业务。

在总利润中,各部门的构成比为航空货物48%,海运货物43%,陆上运输6%,其他3%。地区构成比为北美25%,欧洲25%,亚洲24%,拉丁美洲14%,非洲10%,澳大利亚2%。

为了本公司的财务营运和顾客的货物跟踪,该公司1997年度增加了对情报系统的投资。它的核心业务航空货物、海运货物运输乃至综合运输都持续增长。1997年度的集团实绩为,总收入54.37亿瑞士法朗(合37.74亿美元),净收入43.10亿瑞士法朗(合29.92亿美元),总利润8.96亿瑞士法朗(合6.22亿美元),净利5250万瑞士法朗(合3640万美元),职工1万人,仓库面积1000万平方英尺。

(2)服务内容。

泛亚班拿的主要服务为航空货物和海运货物运输,主要货物为电子设备、通讯器材和汽车。该公司扩充了情报和危机管理系统,谋求扩大工程货物、石油和能源部门的市场份额。

该集团的成员ASB(空海运输经纪人)为扩大业务作出了贡献,泛亚班拿本身的航空货物部门也利用在拉丁美洲和独联体(CIS)设置新的中心扩大了网络。

在海运部门,泛亚班拿快航公司(PEL)作为无船承运人运输混载货物,提供国际多式联运,非集装箱货物,则由本公司的船舶运输。

该公司的服务内容有航空货运、海运、多式联运、内陆支线运输、综合物流(仓库、配送、调运)、工程货物运输、石油和能源、多国籍企业、展示品、情报技术、品质管理等。

(3)主要顾客。

泛亚班拿的主要顾客有IBM、菲利浦、大众汽车、通用汽车以及DelphiAutomotiveSystems等。

辛克国际公司(SchenkerInternational)

(1)公司概要。

辛克公司(Schenker&CO.)创设于1872年,通过当初的混载货物开发而迅速成长。

辛克国际公司是辛克公司(SchenkerAG,Strnnes集团的成员)的一部分。辛克专门从事世界上海运货物、航空货物的运输以及有关的物流服务。该公司的本部设在德国埃森,在54个国家设有320个服务点,与540多个各国商进行合作。1917年在纽约开设了第一个海外分公司。

该公司的目标是不停留在原来提供门到门运输的海运和航空的货代及报关业者的地位,而是要成为具有提供综合物流服务能力的真正第三国运输者。

该公司1997年的收入为43亿马克(合24?57亿美元),有职工5900人,仓库面积为1000万平方英尺。

公司的年运输量,航空货物为46?9万吨,海运货物为840万吨。

(2)服务内容。

辛克国际公司提供综合的物流服务和服务,主要服务内容有国际航空和海运货物、混载、报关、重件和特殊运输、租赁、工程货物和展示品运输、仓储、货物保险等。

在情报技术领域,辛克公司正在改进目前的货物跟踪系统,开发能适应多国籍企业需要的综合物流系统。另外,该公司已在世界上获得ISO9000认证。

辛克的海运货物,1997年大西洋东航增长了100%,太平洋东航增长了30%。从美国出口的集装箱约10万TEU,大约占公司集装箱运输量的25%。在航空货物部门,已开发定时、门到门的新商品JET系统。

该公司将新加坡作为海运和航空货物的据点,在此开设了面积达26?9万平方英尺的物流中心。

该公司在拉丁美洲开发了航空和海运的新市场,而工程货物部门则开发了俄罗斯和亚洲市场。

(3)主要顾客。

辛克国际公司的主要顾客是大众汽车、宝马汽车(BMW)、沃尔沃(Volvo)、Mercedes-奔驰、Subaru。

欧美货代服务之比较

欧洲传统的货代创设于19世纪下半叶,以欧洲区域内的货运业务为基础,谋求扩大全球网络。如今,他们已在海外100来个国家设立了几百个服务点。

这些欧洲货代共同的服务内容是航空货物和海运货物的运输、陆上运输、工程货物运输等,虽有程度不同的差别,但作为综合货代都令人瞩目地积极开发物流服务。另外,他们积极向情报技术投资,争取获得ISO规格的认证。

在欧洲区内,作为欧盟(EU)统一的结果,区域内的运输实现自由化。由于原来运输业务的利润率低,欧洲货代明显地参与比原来只从事国内运输更能获得利益的物流市场。在国际运输领域,因生产的全球化导致的远距离化,已要求航空货代提供全球物流服务。

欧洲货代的服务范围覆盖欧洲、北美、亚洲、南美、非洲等世界各地区,今后开发的对象是亚太地区、拉丁美洲和东欧。

如比较一下欧洲的主要货代,泛亚班拿与德迅公司大力开发国际物流服务,但在卡车部门,辛克国际公司和DANZAS比德迅更强。DANZAS以前专门从事报关业,但现在正扩大物流部门。欧洲的主要货代有可能联盟。

美国货代公司的成立,最早的也在本世纪30年代,与欧洲的货代公司相比很年轻。欧洲的货代是从欧洲区域的内陆运输向海外市场扩大,而在美国,由于受国内运输规则的影响,大部分国际货代都是空运和海运货代、进口报关业者出身。

随着美国海外贸易的扩大和货主企业的全球化,当时的外国货代、海关经纪人被要求提供国际性的服务,因而迅速地进行企业的国际化和服务的多角化。他们的事业扩大,很多是利用合并和收买战略,有些企业则因迅速收买而在经营管理上出现问题。

美国主要货代的海外网络,在100多个国家设有几百个服务点,与欧洲传统的货代网络相比绝不逊色。

今天,美国主要货代拥有100万平方英尺以上的仓库设施,不仅处理单证,而且运输货物,正在从无资产的经纪人变为保有资产的综合货代。

例如,欧洲传统中的泛亚班拿和德迅的最大的竞争者是AEI。AEI在欧洲的业务占公司业务的三分之一,是欧洲的十大货代之一。泛亚班拿和德迅还面临着美国的主要货代飞驰(Fritz)、Expeditors的竞争。

动向范文篇2

关键词:网络犯罪动向防范对策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带给人类社会许多好处,在人们惊叹互联网创造的一个又一个奇迹的同时,却不要忘记,网络世界也有其黑暗的一面,那就是网络犯罪。所谓网络犯罪是指犯罪分子利用其编程、加密、解码技术或工具,或利用其居于互联网服务供应商(ISP)、互联网信息供应商(ICP)、应用服务供应商(ASP)等特殊地位或其他方法,在因特网上实施触犯刑法的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网络犯罪不仅破坏了网络本身,更严重的是,由于网络作为一个强大的信息传播和产生途径,一旦瘫痪或者被犯罪分子所掌握,将会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等各个方面的正常秩序。网络犯罪已涉及绝大部分社会犯罪现象,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因此,必须密切关注其动向,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防范和严厉打击网络犯罪,保障互联网的运行安全、信息安全、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一、网络犯罪的动向

目前全球互联网可以在瞬息间传递巨大的信息,它在给人类带来高效和便捷的同时也被犯罪分子所利用,因而,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犯罪也出现新的动向。

(一)网上制作、复制、传播色情、淫秽物品,如供色情网络链接、设立色情和黄色网页等

电脑网络上各种色情网站多如牛毛,利用网络进行色情犯罪的活动十分突出。这类案件的违法犯罪分子有的利用互联网非法提供色情网络链接,有的直接设立色情和黄色网页,有的利用互联网出售色情和黄色光盘,有关权威部门公布的这类案件几乎占所有网络犯罪案件的一半。现在网络的互动性、广泛性更为传播黄毒制造了有利条件。网上黄毒较之传统黄毒危害性更大,其主要原因在于:危害面广,网络传播迅速,用户遍及全球,因而利用网络传播色情淫秽信息,其消极影响远远大于一般的贩黄案,用户可以在家中无所顾忌地调阅色情信息。作案人员也难以查找,证据又难以搜集。网上一些色情、暴力和其他有害信息的传播,对人民群众尤其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的危害更大。

(二)危害网络安全,如制造或传播计算机病毒和电脑黑客等

计算机病毒所造成的危害已和人类本身疾病所造成的危害一样惨痛。从计算机病毒出现到今天,每次新的病毒和黑客程序的出现以及每起黑客攻击事件都会引起一阵不亚于瘟疫来了一般的恐慌。我国也于1989年首次发现计算机病毒感染,并出现了国产病毒如“中国病毒一号”、“中国炸弹”,尤其是“红色代码”二型、“尼姆达”等恶性病毒,造成一些政府机构、教育科研单位等行业的网络通讯阻塞,甚至出现了服务器瘫痪。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已发现的计算机病毒近4,000种,著名的如“黑色星期五”、“米开朗基罗”等,都曾造成过世界性的恐慌,其造成的损失根本无法估量。对网络安全构成威胁的另一个方面来自电脑黑客,由于电脑黑客是利用系统中的安全漏洞非法进人他人计算机系统的,因此,社会上普遍认为黑客的存在是计算机安全的一大隐患。从某种意义上讲,黑客对信息安全的危害甚至比一般的电脑病毒更为严重。难怪有人把黑客对网络的入侵看作是21世纪人类要面临的仅次于核武器、生化武器的第三大威胁。

(三)利用网络侵犯公私财物,如网上作骗、贪污、娜用公款、伪造信用卡、制作假票据、墓改电脑程序等

盗窃、诈骗等传统犯罪被犯罪分子移植到计算机网络后,高科技给这类犯罪带来了更大的欺骗性和隐蔽性。其中较为典型的是通过伪造信用卡、制作假票据、篡改电脑程序等手段来欺骗和诈取财物的犯罪行为。据报道,全球使用假信用卡的非法所得金额每年都超过了几百亿美元。美国因这类犯罪造成的损失已在千亿美元以上,年损失达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美元,英、德的年损失也达几十亿美元。我国从1986年开始出现类似犯罪,近几年也快速增长,平均每起金额都在几十万元以上,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近亿元。犯罪分子还可以利用电子技术伪造政府文件、护照、证件、货币、股票、商标等等。这类犯罪活动对银行、保险公司、电子邮政和通讯公司等的危害更大。

(四)利用网络截获、窃取和盗用各种信息情报

利用网络截获、窃取和盗用信息是网络犯罪中最为常见的类型之一,尤其在经济领域里,这类犯罪活动十分猖撅。据美国中央情报局公布,美国公司仅在1992年一年就因经济信息与商业秘密被窃取和盗用而损失高达1,000亿美元以上。特别是近一两年来,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与提高,各国信息被窃取和盗用活动也愈演愈烈,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在计算机窃取和电话网络的盗用上。如德国的一起发票盗用案,一个程序员通过改变公司的工资数据、账单和结算单的程序,窃取了19万多马克。而另一位法国电脑高手从1994年8月起的4个月中,进人美国联邦调查局的通讯网络线路,利用联邦调查局账号,拨打国际长途电话以及在电脑网络上和全球各地的电脑迷聊夭,使美国联邦调查局蒙受了高达25万美元的经济损失。

(五)利用互联网进行恐吓、敲作等

在全球利用互联网进行恐吓、敲诈的案件时有发生。一个名为“塞巴网络恐怖分子”的国际电脑匪帮,就专干设置“逻辑炸弹”的勾当,他们通过破坏各网络公司的电脑系统来敲诈勒索。据报道,一家公司为了让这伙恐怖分子清除其埋藏在该公司电脑系统中的“软件炸弹”,不得不向匪徒们支付1,950万美元。据统计,这伙国际电脑匪帮自1993年以来,先后作案40余起,共勒索各电脑公司6亿多美元。欧洲一家大银行接到某恐怖组织的警告,如果不在24小时内将1,000万美元的现钞送到指定地点,通过互联网安装在这家银行网络系统中的电子炸弹就会发生爆炸,所有数据将会全部消失。这个幻想中的未来故事可能很快就会变成现实,专家们已经给了它一个名称:“电子讹诈”。由于计算机犯罪的隐蔽性和匿名性等特点,使得警方对这类计算机犯罪的侦查非常困难。

(六)利用互联网危害国家安全,知窃取国家机密和利用互联网宣传煽动、组织指挥非法活动等

随着社会的日益信息化,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知识、财富、机密情报等大量信息成为犯罪分子的重要目标。犯罪分子可以通过并非十分复杂的技术窃取国家机密、绝密军事情报等各种信息。美国的计算机“黑客”还定期闯人政府的计算机系统截取保密资料,甚至干扰或改变系统。据美国国会总审计署报告,五角大楼计算机系统受到的袭击达上百万次。法国国防部最近证实,法国海军行动力量参谋部的计算机所存储的军事机密于1995年7月底被人盗窃。在我国有些邪教组织及其顽固分子利用互联网宣传煽动、组织指挥、相互勾结,进行非法活动;有的民族分裂分子利用互联网煽动民族歧视和仇恨,组织指挥境内民族分裂分子从事破坏活动;还有一些违法人员受境外敌对组织和敌对分子的蛊惑和影响,在网络上传播恶意攻击我党、政府以及国家领导人的反动有害信息等。另外,境外某些反动分子通过网络对网民进行政治宣传,以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

(七)利用网络侵犯公民民事权利,如侵犯公民姓名、肖像、名誉权和隐私权等

互联网络的广泛应用,使得大量存储快速传输、多方利用个人数据变得非常容易,也更难以控制。这样,便极易对公民个人的信息网络数据构成威胁。目前,网络行为对公民民事权利的侵害主要表现为“黑客”的非法人侵行为。在世界各地分布着1,000万个网址的开放性网络,为人们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为黑客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黑客通过非法登录进人网络中他人的个人数据库,这样,网络用户的个人计算机数据资料便完全掌握在黑客手中。这种非法人侵行为就如同非法侵人他人住宅一样,是对他人个人财产的一种侵犯,侵犯个人通信内容的安全。网络个人通讯通常采用的方式是将发送电子邮件作为公民隐私权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在网络中传递的安全性“甚至不如明信片”,网络黑客可以轻易下载网络用户文件并破译其个人电子邮件密码。在网络中冒用他人身份,使用他人姓名、肖像、信息等广告,这都对公民个人的姓名、肖像、名誉等人身权利构成了危害。

另外,利用互联网进行和从事传统犯罪活动,如贩卖、洗钱等。近几年,网络犹如雨后春笋般地兴起。美国1996年只有15家网络,到1999年底已暴涨至700多家,现在超过千家,年收人达几十亿美元。由于网络鼓励赌客使用信用卡下注,欺诈等犯罪行为经常发生。由于这种网络太普遍了,而且的手法多种多样,很难追踪和查证,所以,执法机构禁止网络难度非常大。网络还为贩毒、洗钱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只需在键盘上敲几个数字就可以使大量的货币流动,交易成功。借助于现代网络技术进行内外勾结、遥控走私、贩毒等非法活动也很容易得逞

二、防范网络犯罪对策

网络犯罪具有隐蔽性、智能性、连续性、无国界性及巨大的危害性等特点,要根据它的特点采取“预防为主,打防结合”的方法,积极发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强对网络犯罪的社会控制。

(一)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要引导网络机构和广大网民增强网络道德意识,共同建设网络文明。”加强网络道德教育,首先,要让广大网民爱国为民。爱国为民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是调整个人与国家行为的基本道德规范,也是正确认识个人与国家价值关系的人生价值准则。这一准则体现在网络道德上就是指不在网络上有关损害集体、国家和民族的言论;不做任何危害集体、国家和民族的事情;坚决同一切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和破坏、颠覆社会主义制度的敌对势力作斗争。其次,要让网民文明诚信。提倡网络实名制,反对虚伪欺诈,不在网络上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故意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不在网络上宣传封建迷信、庸俗、淫秽、色情、暴力、凶杀、恐怖等有害信息;不在网络上查阅、复制和传播有碍社会治安和伤风败俗的不良信息;不得用侮辱性的语言、文字、图像等对他人进行讽刺、谩骂甚至人身攻击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每一个网民都要坚决反对种种不文明、不诚信的行为,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再次,要让网民自觉守法。自觉守法是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也是网络道德最基本的要求。要遵守计算机网络管理方面的有关规定,不对网络系统功能或储存、处理、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等破坏;不利用网络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等违法犯罪活动;不擅自进人未经许可的计算机系统,篡改他人信息;不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及从事其他侵犯网络和他人合法权益的活动;同时能正确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网上自我防范能力。

(二)加强网络安全管理

网络犯罪是以网络为依据的,计算机系统越安全可靠,违法犯罪的发案率就越低。首先,要加强计算机安全管理。有关专家的研究表明,典型的计算机犯罪是那些被认为忠实、可信任的雇员,他们不一定有很高明的专业技术,但是能发现和利用计算机或监控系统中的一些弱点。能利用高技术进行犯罪的人绝大多数是能从事或接近这些工作的人,因此对人的管理是防范这类犯罪的重要环节。在管理中要分工明确,严格规章制度,形成必要的监督制约机制。计算机机房、终端室、网络控制室等关键场所应加强安全保卫;重要的部位或区域要用电子门锁,用计算机控制人员出人,并登录姓名和出人时间;对高度机密的部门或区域应有核对指纹、声纹的设备;要害部位应有电视监视系统和自动报警系统。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上网用户已达1.690万,上网计算机650万台,www站点27,000多个,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网络体系。但是我国网络的从业人员和网络用户对信息安全却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许多计算机网络系统存在着安全隐患。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到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加强网络安全管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

(三)加快网络安全技术的科研开发

高技术在现代社会被认为是国家竞争力的标志、经济发展的源泉,也是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可以说,当代的许多社会问题,特别是一些关系到人类生存发展的重大社会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高技术的突破。fxl所以,加快网络安全高科技的研究开发也是遏制网络犯罪的有效手段。近年来,我国在保护网络安全技术的开发上取得显著成绩。然而,相对于保护网络安全的需要,还很不够,需要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科研开发。科研部门应将保护网络安全当作走向市场的商机,加大投人,集中优势科研力量,研制适应保护网络安全需求的各类软件和其他网络安全产品,并积极搞好推广应用,为防范计算机违法犯罪提供技术保障。改进技术、堵塞漏洞,加强物理和技术安全防范,例如,加设电磁屏蔽、加强机房管理等;在信息的输人、处理、存贮、输出过程中完善加密技术,开发各种加密软件和更可靠的密钥;在通讯过程中加设口令、用户鉴别和终端鉴别等。另外像在各种磁卡的制作中注意保证图案的唯一性和密码的不可更改性等等。

(四)加强网络立法建设

网络安全专家说:“目前,我国网络安全的保障主要依靠技术上的升级。但是,单纯从技术角度提供的保障,只能被动地解决具体问题,却不能全面地规范和保障网络安全。要从根本上预防和打击网络犯罪,必须依靠法律的权威。通过制定规范网络管理打击网络犯罪方面的法律,充分利用法律的普遍性和强制性,才能真正对网络的破坏者起到震慑作用。”所以,网络立法势在必行。因为无论从世界各国的网络立法趋势来讲,还是从我国的网络发展潜力来看,都需要制定一部专门的网络法律,来填补目前的空白。因为我国对网络信息系统的法律监管,还只是停留在某些法律法规和规章的部分条款上,操作起来也比较困难。为更好地依法打击网络犯罪活动,保护网络安全,有必要借鉴发达国家的办法,制定一部专门法律,通过增强其针对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为依法治理网络违法犯罪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

(五)加强网络执法队伍的建设

目前,网络替察是我国专门的网络执法人员,是主要以网络技术为手段,包括打击犯罪,管理防范等多方位实战警种。它的全称是国际互联网安全监察专业警察,被誉为中国最年轻的警种。网络警察除了侦破案件之外,还负有监控公共信息,参与互联网有害信息专项清理整治工作,协调有关部门网站删除有害信息,加强公安部门科技建设等重大职责。由于网络犯罪是高智能犯罪,所以网络警察必须有较高的素质,不仅要政治素质高、懂得法律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具.有较丰富的信息网络知识,否则想做好这项工作是很难的。由于我国在信息网络领域没有人才沉淀,真正的网络人才供不应求,在警察队伍中更是凤毛麟角。所以,一定要把这方面人才的培养工作摆上战略位置,采取多方面措施加紧推进。可以在高等政法院校设立高科技与犯罪专业,探索研究预防和治理各种高科技犯罪的措施和方法,培养高科技知识与法律知识兼备的双重知识人才,逐渐充实网络警察队伍。也可以通过对有较高文化素质的警察进行信息网络知识的专业训练,使他们掌握网络犯罪的特性及规律,使之具备“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能力。

(六)积极参与国际间的信息网络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动向范文篇3

关键词:网络犯罪动向防范对策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带给人类社会许多好处,在人们惊叹互联网创造的一个又一个奇迹的同时,却不要忘记,网络世界也有其黑暗的一面,那就是网络犯罪。所谓网络犯罪是指犯罪分子利用其编程、加密、解码技术或工具,或利用其居于互联网服务供应商(ISP)、互联网信息供应商(ICP)、应用服务供应商(ASP)等特殊地位或其他方法,在因特网上实施触犯刑法的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网络犯罪不仅破坏了网络本身,更严重的是,由于网络作为一个强大的信息传播和产生途径,一旦瘫痪或者被犯罪分子所掌握,将会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等各个方面的正常秩序。网络犯罪已涉及绝大部分社会犯罪现象,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因此,必须密切关注其动向,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防范和严厉打击网络犯罪,保障互联网的运行安全、信息安全、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一、网络犯罪的动向

目前全球互联网可以在瞬息间传递巨大的信息,它在给人类带来高效和便捷的同时也被犯罪分子所利用,因而,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犯罪也出现新的动向。

(一)网上制作、复制、传播色情、淫秽物品,如供色情网络链接、设立色情和黄色网页等

电脑网络上各种色情网站多如牛毛,利用网络进行色情犯罪的活动十分突出。这类案件的违法犯罪分子有的利用互联网非法提供色情网络链接,有的直接设立色情和黄色网页,有的利用互联网出售色情和黄色光盘,有关权威部门公布的这类案件几乎占所有网络犯罪案件的一半。现在网络的互动性、广泛性更为传播黄毒制造了有利条件。网上黄毒较之传统黄毒危害性更大,其主要原因在于:危害面广,网络传播迅速,用户遍及全球,因而利用网络传播色情淫秽信息,其消极影响远远大于一般的贩黄案,用户可以在家中无所顾忌地调阅色情信息。作案人员也难以查找,证据又难以搜集。网上一些色情、暴力和其他有害信息的传播,对人民群众尤其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的危害更大。

(二)危害网络安全,如制造或传播计算机病毒和电脑黑客等

计算机病毒所造成的危害已和人类本身疾病所造成的危害一样惨痛。从计算机病毒出现到今天,每次新的病毒和黑客程序的出现以及每起黑客攻击事件都会引起一阵不亚于瘟疫来了一般的恐慌。我国也于1989年首次发现计算机病毒感染,并出现了国产病毒如“中国病毒一号”、“中国炸弹”,尤其是“红色代码”二型、“尼姆达”等恶性病毒,造成一些政府机构、教育科研单位等行业的网络通讯阻塞,甚至出现了服务器瘫痪。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已发现的计算机病毒近4,000种,著名的如“黑色星期五”、“米开朗基罗”等,都曾造成过世界性的恐慌,其造成的损失根本无法估量。对网络安全构成威胁的另一个方面来自电脑黑客,由于电脑黑客是利用系统中的安全漏洞非法进人他人计算机系统的,因此,社会上普遍认为黑客的存在是计算机安全的一大隐患。从某种意义上讲,黑客对信息安全的危害甚至比一般的电脑病毒更为严重。难怪有人把黑客对网络的入侵看作是21世纪人类要面临的仅次于核武器、生化武器的第三大威胁。

(三)利用网络侵犯公私财物,如网上作骗、贪污、娜用公款、伪造信用卡、制作假票据、墓改电脑程序等

盗窃、诈骗等传统犯罪被犯罪分子移植到计算机网络后,高科技给这类犯罪带来了更大的欺骗性和隐蔽性。其中较为典型的是通过伪造信用卡、制作假票据、篡改电脑程序等手段来欺骗和诈取财物的犯罪行为。据报道,全球使用假信用卡的非法所得金额每年都超过了几百亿美元。美国因这类犯罪造成的损失已在千亿美元以上,年损失达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美元,英、德的年损失也达几十亿美元。我国从1986年开始出现类似犯罪,近几年也快速增长,平均每起金额都在几十万元以上,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近亿元。犯罪分子还可以利用电子技术伪造政府文件、护照、证件、货币、股票、商标等等。这类犯罪活动对银行、保险公司、电子邮政和通讯公司等的危害更大。

(四)利用网络截获、窃取和盗用各种信息情报

利用网络截获、窃取和盗用信息是网络犯罪中最为常见的类型之一,尤其在经济领域里,这类犯罪活动十分猖撅。据美国中央情报局公布,美国公司仅在1992年一年就因经济信息与商业秘密被窃取和盗用而损失高达1,000亿美元以上。特别是近一两年来,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与提高,各国信息被窃取和盗用活动也愈演愈烈,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在计算机窃取和电话网络的盗用上。如德国的一起发票盗用案,一个程序员通过改变公司的工资数据、账单和结算单的程序,窃取了19万多马克。而另一位法国电脑高手从1994年8月起的4个月中,进人美国联邦调查局的通讯网络线路,利用联邦调查局账号,拨打国际长途电话以及在电脑网络上和全球各地的电脑迷聊夭,使美国联邦调查局蒙受了高达25万美元的经济损失。

(五)利用互联网进行恐吓、敲作等

在全球利用互联网进行恐吓、敲诈的案件时有发生。一个名为“塞巴网络恐怖分子”的国际电脑匪帮,就专干设置“逻辑炸弹”的勾当,他们通过破坏各网络公司的电脑系统来敲诈勒索。据报道,一家公司为了让这伙恐怖分子清除其埋藏在该公司电脑系统中的“软件炸弹”,不得不向匪徒们支付1,950万美元。据统计,这伙国际电脑匪帮自1993年以来,先后作案40余起,共勒索各电脑公司6亿多美元。欧洲一家大银行接到某恐怖组织的警告,如果不在24小时内将1,000万美元的现钞送到指定地点,通过互联网安装在这家银行网络系统中的电子炸弹就会发生爆炸,所有数据将会全部消失。这个幻想中的未来故事可能很快就会变成现实,专家们已经给了它一个名称:“电子讹诈”。由于计算机犯罪的隐蔽性和匿名性等特点,使得警方对这类计算机犯罪的侦查非常困难。

(六)利用互联网危害国家安全,知窃取国家机密和利用互联网宣传煽动、组织指挥非法活动等

随着社会的日益信息化,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知识、财富、机密情报等大量信息成为犯罪分子的重要目标。犯罪分子可以通过并非十分复杂的技术窃取国家机密、绝密军事情报等各种信息。美国的计算机“黑客”还定期闯人政府的计算机系统截取保密资料,甚至干扰或改变系统。据美国国会总审计署报告,五角大楼计算机系统受到的袭击达上百万次。法国国防部最近证实,法国海军行动力量参谋部的计算机所存储的军事机密于1995年7月底被人盗窃。在我国有些邪教组织及其顽固分子利用互联网宣传煽动、组织指挥、相互勾结,进行非法活动;有的民族分裂分子利用互联网煽动民族歧视和仇恨,组织指挥境内民族分裂分子从事破坏活动;还有一些违法人员受境外敌对组织和敌对分子的蛊惑和影响,在网络上传播恶意攻击我党、政府以及国家领导人的反动有害信息等。另外,境外某些反动分子通过网络对网民进行政治宣传,以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

(七)利用网络侵犯公民民事权利,如侵犯公民姓名、肖像、名誉权和隐私权等

互联网络的广泛应用,使得大量存储快速传输、多方利用个人数据变得非常容易,也更难以控制。这样,便极易对公民个人的信息网络数据构成威胁。目前,网络行为对公民民事权利的侵害主要表现为“黑客”的非法人侵行为。在世界各地分布着1,000万个网址的开放性网络,为人们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为黑客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黑客通过非法登录进人网络中他人的个人数据库,这样,网络用户的个人计算机数据资料便完全掌握在黑客手中。这种非法人侵行为就如同非法侵人他人住宅一样,是对他人个人财产的一种侵犯,侵犯个人通信内容的安全。网络个人通讯通常采用的方式是将发送电子邮件作为公民隐私权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在网络中传递的安全性“甚至不如明信片”,网络黑客可以轻易下载网络用户文件并破译其个人电子邮件密码。在网络中冒用他人身份,使用他人姓名、肖像、信息等广告,这都对公民个人的姓名、肖像、名誉等人身权利构成了危害。

另外,利用互联网进行和从事传统犯罪活动,如贩卖、洗钱等。近几年,网络犹如雨后春笋般地兴起。美国1996年只有15家网络,到1999年底已暴涨至700多家,现在超过千家,年收人达几十亿美元。由于网络鼓励赌客使用信用卡下注,欺诈等犯罪行为经常发生。由于这种网络太普遍了,而且的手法多种多样,很难追踪和查证,所以,执法机构禁止网络难度非常大。网络还为贩毒、洗钱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只需在键盘上敲几个数字就可以使大量的货币流动,交易成功。借助于现代网络技术进行内外勾结、遥控走私、贩毒等非法活动也很容易得逞

二、防范网络犯罪对策

网络犯罪具有隐蔽性、智能性、连续性、无国界性及巨大的危害性等特点,要根据它的特点采取“预防为主,打防结合”的方法,积极发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强对网络犯罪的社会控制。

(一)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要引导网络机构和广大网民增强网络道德意识,共同建设网络文明。”加强网络道德教育,首先,要让广大网民爱国为民。爱国为民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是调整个人与国家行为的基本道德规范,也是正确认识个人与国家价值关系的人生价值准则。这一准则体现在网络道德上就是指不在网络上有关损害集体、国家和民族的言论;不做任何危害集体、国家和民族的事情;坚决同一切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和破坏、颠覆社会主义制度的敌对势力作斗争。其次,要让网民文明诚信。提倡网络实名制,反对虚伪欺诈,不在网络上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故意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不在网络上宣传封建迷信、庸俗、淫秽、色情、暴力、凶杀、恐怖等有害信息;不在网络上查阅、复制和传播有碍社会治安和伤风败俗的不良信息;不得用侮辱性的语言、文字、图像等对他人进行讽刺、谩骂甚至人身攻击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每一个网民都要坚决反对种种不文明、不诚信的行为,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再次,要让网民自觉守法。自觉守法是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也是网络道德最基本的要求。要遵守计算机网络管理方面的有关规定,不对网络系统功能或储存、处理、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等破坏;不利用网络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等违法犯罪活动;不擅自进人未经许可的计算机系统,篡改他人信息;不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及从事其他侵犯网络和他人合法权益的活动;同时能正确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网上自我防范能力。

(二)加强网络安全管理

网络犯罪是以网络为依据的,计算机系统越安全可靠,违法犯罪的发案率就越低。首先,要加强计算机安全管理。有关专家的研究表明,典型的计算机犯罪是那些被认为忠实、可信任的雇员,他们不一定有很高明的专业技术,但是能发现和利用计算机或监控系统中的一些弱点。能利用高技术进行犯罪的人绝大多数是能从事或接近这些工作的人,因此对人的管理是防范这类犯罪的重要环节。在管理中要分工明确,严格规章制度,形成必要的监督制约机制。计算机机房、终端室、网络控制室等关键场所应加强安全保卫;重要的部位或区域要用电子门锁,用计算机控制人员出人,并登录姓名和出人时间;对高度机密的部门或区域应有核对指纹、声纹的设备;要害部位应有电视监视系统和自动报警系统。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上网用户已达1.690万,上网计算机650万台,www站点27,000多个,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网络体系。但是我国网络的从业人员和网络用户对信息安全却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许多计算机网络系统存在着安全隐患。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到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加强网络安全管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

(三)加快网络安全技术的科研开发

高技术在现代社会被认为是国家竞争力的标志、经济发展的源泉,也是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可以说,当代的许多社会问题,特别是一些关系到人类生存发展的重大社会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高技术的突破。fxl所以,加快网络安全高科技的研究开发也是遏制网络犯罪的有效手段。近年来,我国在保护网络安全技术的开发上取得显著成绩。然而,相对于保护网络安全的需要,还很不够,需要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科研开发。科研部门应将保护网络安全当作走向市场的商机,加大投人,集中优势科研力量,研制适应保护网络安全需求的各类软件和其他网络安全产品,并积极搞好推广应用,为防范计算机违法犯罪提供技术保障。改进技术、堵塞漏洞,加强物理和技术安全防范,例如,加设电磁屏蔽、加强机房管理等;在信息的输人、处理、存贮、输出过程中完善加密技术,开发各种加密软件和更可靠的密钥;在通讯过程中加设口令、用户鉴别和终端鉴别等。另外像在各种磁卡的制作中注意保证图案的唯一性和密码的不可更改性等等。

(四)加强网络立法建设

网络安全专家说:“目前,我国网络安全的保障主要依靠技术上的升级。但是,单纯从技术角度提供的保障,只能被动地解决具体问题,却不能全面地规范和保障网络安全。要从根本上预防和打击网络犯罪,必须依靠法律的权威。通过制定规范网络管理打击网络犯罪方面的法律,充分利用法律的普遍性和强制性,才能真正对网络的破坏者起到震慑作用。”所以,网络立法势在必行。因为无论从世界各国的网络立法趋势来讲,还是从我国的网络发展潜力来看,都需要制定一部专门的网络法律,来填补目前的空白。因为我国对网络信息系统的法律监管,还只是停留在某些法律法规和规章的部分条款上,操作起来也比较困难。为更好地依法打击网络犯罪活动,保护网络安全,有必要借鉴发达国家的办法,制定一部专门法律,通过增强其针对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为依法治理网络违法犯罪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

(五)加强网络执法队伍的建设

目前,网络替察是我国专门的网络执法人员,是主要以网络技术为手段,包括打击犯罪,管理防范等多方位实战警种。它的全称是国际互联网安全监察专业警察,被誉为中国最年轻的警种。网络警察除了侦破案件之外,还负有监控公共信息,参与互联网有害信息专项清理整治工作,协调有关部门网站删除有害信息,加强公安部门科技建设等重大职责。由于网络犯罪是高智能犯罪,所以网络警察必须有较高的素质,不仅要政治素质高、懂得法律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具.有较丰富的信息网络知识,否则想做好这项工作是很难的。由于我国在信息网络领域没有人才沉淀,真正的网络人才供不应求,在警察队伍中更是凤毛麟角。所以,一定要把这方面人才的培养工作摆上战略位置,采取多方面措施加紧推进。可以在高等政法院校设立高科技与犯罪专业,探索研究预防和治理各种高科技犯罪的措施和方法,培养高科技知识与法律知识兼备的双重知识人才,逐渐充实网络警察队伍。也可以通过对有较高文化素质的警察进行信息网络知识的专业训练,使他们掌握网络犯罪的特性及规律,使之具备“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能力。

(六)积极参与国际间的信息网络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动向范文篇4

关键词:网络犯罪动向防范对策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带给人类社会许多好处,在人们惊叹互联网创造的一个又一个奇迹的同时,却不要忘记,网络世界也有其黑暗的一面,那就是网络犯罪。所谓网络犯罪是指犯罪分子利用其编程、加密、解码技术或工具,或利用其居于互联网服务供应商(ISP)、互联网信息供应商(ICP)、应用服务供应商(ASP)等特殊地位或其他方法,在因特网上实施触犯刑法的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网络犯罪不仅破坏了网络本身,更严重的是,由于网络作为一个强大的信息传播和产生途径,一旦瘫痪或者被犯罪分子所掌握,将会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等各个方面的正常秩序。网络犯罪已涉及绝大部分社会犯罪现象,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因此,必须密切关注其动向,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防范和严厉打击网络犯罪,保障互联网的运行安全、信息安全、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一、网络犯罪的动向

目前全球互联网可以在瞬息间传递巨大的信息,它在给人类带来高效和便捷的同时也被犯罪分子所利用,因而,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犯罪也出现新的动向。

(一)网上制作、复制、传播色情、淫秽物品,如供色情网络链接、设立色情和黄色网页等

电脑网络上各种色情网站多如牛毛,利用网络进行色情犯罪的活动十分突出。这类案件的违法犯罪分子有的利用互联网非法提供色情网络链接,有的直接设立色情和黄色网页,有的利用互联网出售色情和黄色光盘,有关权威部门公布的这类案件几乎占所有网络犯罪案件的一半。现在网络的互动性、广泛性更为传播黄毒制造了有利条件。网上黄毒较之传统黄毒危害性更大,其主要原因在于:危害面广,网络传播迅速,用户遍及全球,因而利用网络传播色情淫秽信息,其消极影响远远大于一般的贩黄案,用户可以在家中无所顾忌地调阅色情信息。作案人员也难以查找,证据又难以搜集。网上一些色情、暴力和其他有害信息的传播,对人民群众尤其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的危害更大。

(二)危害网络安全,如制造或传播计算机病毒和电脑黑客等

计算机病毒所造成的危害已和人类本身疾病所造成的危害一样惨痛。从计算机病毒出现到今天,每次新的病毒和黑客程序的出现以及每起黑客攻击事件都会引起一阵不亚于瘟疫来了一般的恐慌。我国也于1989年首次发现计算机病毒感染,并出现了国产病毒如“中国病毒一号”、“中国炸弹”,尤其是“红色代码”二型、“尼姆达”等恶性病毒,造成一些政府机构、教育科研单位等行业的网络通讯阻塞,甚至出现了服务器瘫痪。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已发现的计算机病毒近4,000种,著名的如“黑色星期五”、“米开朗基罗”等,都曾造成过世界性的恐慌,其造成的损失根本无法估量。对网络安全构成威胁的另一个方面来自电脑黑客,由于电脑黑客是利用系统中的安全漏洞非法进人他人计算机系统的,因此,社会上普遍认为黑客的存在是计算机安全的一大隐患。从某种意义上讲,黑客对信息安全的危害甚至比一般的电脑病毒更为严重。难怪有人把黑客对网络的入侵看作是21世纪人类要面临的仅次于核武器、生化武器的第三大威胁。

(三)利用网络侵犯公私财物,如网上作骗、贪污、娜用公款、伪造信用卡、制作假票据、墓改电脑程序等

盗窃、诈骗等传统犯罪被犯罪分子移植到计算机网络后,高科技给这类犯罪带来了更大的欺骗性和隐蔽性。其中较为典型的是通过伪造信用卡、制作假票据、篡改电脑程序等手段来欺骗和诈取财物的犯罪行为。据报道,全球使用假信用卡的非法所得金额每年都超过了几百亿美元。美国因这类犯罪造成的损失已在千亿美元以上,年损失达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美元,英、德的年损失也达几十亿美元。我国从1986年开始出现类似犯罪,近几年也快速增长,平均每起金额都在几十万元以上,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近亿元。犯罪分子还可以利用电子技术伪造政府文件、护照、证件、货币、股票、商标等等。这类犯罪活动对银行、保险公司、电子邮政和通讯公司等的危害更大。

(四)利用网络截获、窃取和盗用各种信息情报

利用网络截获、窃取和盗用信息是网络犯罪中最为常见的类型之一,尤其在经济领域里,这类犯罪活动十分猖撅。据美国中央情报局公布,美国公司仅在1992年一年就因经济信息与商业秘密被窃取和盗用而损失高达1,000亿美元以上。特别是近一两年来,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与提高,各国信息被窃取和盗用活动也愈演愈烈,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在计算机窃取和电话网络的盗用上。如德国的一起发票盗用案,一个程序员通过改变公司的工资数据、账单和结算单的程序,窃取了19万多马克。而另一位法国电脑高手从1994年8月起的4个月中,进人美国联邦调查局的通讯网络线路,利用联邦调查局账号,拨打国际长途电话以及在电脑网络上和全球各地的电脑迷聊夭,使美国联邦调查局蒙受了高达25万美元的经济损失。

(五)利用互联网进行恐吓、敲作等

在全球利用互联网进行恐吓、敲诈的案件时有发生。一个名为“塞巴网络恐怖分子”的国际电脑匪帮,就专干设置“逻辑炸弹”的勾当,他们通过破坏各网络公司的电脑系统来敲诈勒索。据报道,一家公司为了让这伙恐怖分子清除其埋藏在该公司电脑系统中的“软件炸弹”,不得不向匪徒们支付1,950万美元。据统计,这伙国际电脑匪帮自1993年以来,先后作案40余起,共勒索各电脑公司6亿多美元。欧洲一家大银行接到某恐怖组织的警告,如果不在24小时内将1,000万美元的现钞送到指定地点,通过互联网安装在这家银行网络系统中的电子炸弹就会发生爆炸,所有数据将会全部消失。这个幻想中的未来故事可能很快就会变成现实,专家们已经给了它一个名称:“电子讹诈”。由于计算机犯罪的隐蔽性和匿名性等特点,使得警方对这类计算机犯罪的侦查非常困难。

(六)利用互联网危害国家安全,知窃取国家机密和利用互联网宣传煽动、组织指挥非法活动等

随着社会的日益信息化,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知识、财富、机密情报等大量信息成为犯罪分子的重要目标。犯罪分子可以通过并非十分复杂的技术窃取国家机密、绝密军事情报等各种信息。美国的计算机“黑客”还定期闯人政府的计算机系统截取保密资料,甚至干扰或改变系统。据美国国会总审计署报告,五角大楼计算机系统受到的袭击达上百万次。法国国防部最近证实,法国海军行动力量参谋部的计算机所存储的军事机密于1995年7月底被人盗窃。在我国有些邪教组织及其顽固分子利用互联网宣传煽动、组织指挥、相互勾结,进行非法活动;有的民族分裂分子利用互联网煽动民族歧视和仇恨,组织指挥境内民族分裂分子从事破坏活动;还有一些违法人员受境外敌对组织和敌对分子的蛊惑和影响,在网络上传播恶意攻击我党、政府以及国家领导人的反动有害信息等。另外,境外某些反动分子通过网络对网民进行政治宣传,以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

(七)利用网络侵犯公民民事权利,如侵犯公民姓名、肖像、名誉权和隐私权等

互联网络的广泛应用,使得大量存储快速传输、多方利用个人数据变得非常容易,也更难以控制。这样,便极易对公民个人的信息网络数据构成威胁。目前,网络行为对公民民事权利的侵害主要表现为“黑客”的非法人侵行为。在世界各地分布着1,000万个网址的开放性网络,为人们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为黑客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黑客通过非法登录进人网络中他人的个人数据库,这样,网络用户的个人计算机数据资料便完全掌握在黑客手中。这种非法人侵行为就如同非法侵人他人住宅一样,是对他人个人财产的一种侵犯,侵犯个人通信内容的安全。网络个人通讯通常采用的方式是将发送电子邮件作为公民隐私权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在网络中传递的安全性“甚至不如明信片”,网络黑客可以轻易下载网络用户文件并破译其个人电子邮件密码。在网络中冒用他人身份,使用他人姓名、肖像、信息等广告,这都对公民个人的姓名、肖像、名誉等人身权利构成了危害。

另外,利用互联网进行和从事传统犯罪活动,如贩卖、洗钱等。近几年,网络犹如雨后春笋般地兴起。美国1996年只有15家网络,到1999年底已暴涨至700多家,现在超过千家,年收人达几十亿美元。由于网络鼓励赌客使用信用卡下注,欺诈等犯罪行为经常发生。由于这种网络太普遍了,而且的手法多种多样,很难追踪和查证,所以,执法机构禁止网络难度非常大。网络还为贩毒、洗钱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只需在键盘上敲几个数字就可以使大量的货币流动,交易成功。借助于现代网络技术进行内外勾结、遥控走私、贩毒等非法活动也很容易得逞

二、防范网络犯罪对策

网络犯罪具有隐蔽性、智能性、连续性、无国界性及巨大的危害性等特点,要根据它的特点采取“预防为主,打防结合”的方法,积极发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强对网络犯罪的社会控制。

(一)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要引导网络机构和广大网民增强网络道德意识,共同建设网络文明。”加强网络道德教育,首先,要让广大网民爱国为民。爱国为民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是调整个人与国家行为的基本道德规范,也是正确认识个人与国家价值关系的人生价值准则。这一准则体现在网络道德上就是指不在网络上有关损害集体、国家和民族的言论;不做任何危害集体、国家和民族的事情;坚决同一切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和破坏、颠覆社会主义制度的敌对势力作斗争。其次,要让网民文明诚信。提倡网络实名制,反对虚伪欺诈,不在网络上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故意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不在网络上宣传封建迷信、庸俗、淫秽、色情、暴力、凶杀、恐怖等有害信息;不在网络上查阅、复制和传播有碍社会治安和伤风败俗的不良信息;不得用侮辱性的语言、文字、图像等对他人进行讽刺、谩骂甚至人身攻击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每一个网民都要坚决反对种种不文明、不诚信的行为,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再次,要让网民自觉守法。自觉守法是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也是网络道德最基本的要求。要遵守计算机网络管理方面的有关规定,不对网络系统功能或储存、处理、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等破坏;不利用网络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等违法犯罪活动;不擅自进人未经许可的计算机系统,篡改他人信息;不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及从事其他侵犯网络和他人合法权益的活动;同时能正确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网上自我防范能力。

(二)加强网络安全管理

网络犯罪是以网络为依据的,计算机系统越安全可靠,违法犯罪的发案率就越低。首先,要加强计算机安全管理。有关专家的研究表明,典型的计算机犯罪是那些被认为忠实、可信任的雇员,他们不一定有很高明的专业技术,但是能发现和利用计算机或监控系统中的一些弱点。能利用高技术进行犯罪的人绝大多数是能从事或接近这些工作的人,因此对人的管理是防范这类犯罪的重要环节。在管理中要分工明确,严格规章制度,形成必要的监督制约机制。计算机机房、终端室、网络控制室等关键场所应加强安全保卫;重要的部位或区域要用电子门锁,用计算机控制人员出人,并登录姓名和出人时间;对高度机密的部门或区域应有核对指纹、声纹的设备;要害部位应有电视监视系统和自动报警系统。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上网用户已达1.690万,上网计算机650万台,www站点27,000多个,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网络体系。但是我国网络的从业人员和网络用户对信息安全却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许多计算机网络系统存在着安全隐患。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到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加强网络安全管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

(三)加快网络安全技术的科研开发

高技术在现代社会被认为是国家竞争力的标志、经济发展的源泉,也是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可以说,当代的许多社会问题,特别是一些关系到人类生存发展的重大社会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高技术的突破。fxl所以,加快网络安全高科技的研究开发也是遏制网络犯罪的有效手段。近年来,我国在保护网络安全技术的开发上取得显著成绩。然而,相对于保护网络安全的需要,还很不够,需要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科研开发。科研部门应将保护网络安全当作走向市场的商机,加大投人,集中优势科研力量,研制适应保护网络安全需求的各类软件和其他网络安全产品,并积极搞好推广应用,为防范计算机违法犯罪提供技术保障。改进技术、堵塞漏洞,加强物理和技术安全防范,例如,加设电磁屏蔽、加强机房管理等;在信息的输人、处理、存贮、输出过程中完善加密技术,开发各种加密软件和更可靠的密钥;在通讯过程中加设口令、用户鉴别和终端鉴别等。另外像在各种磁卡的制作中注意保证图案的唯一性和密码的不可更改性等等。

(四)加强网络立法建设

网络安全专家说:“目前,我国网络安全的保障主要依靠技术上的升级。但是,单纯从技术角度提供的保障,只能被动地解决具体问题,却不能全面地规范和保障网络安全。要从根本上预防和打击网络犯罪,必须依靠法律的权威。通过制定规范网络管理打击网络犯罪方面的法律,充分利用法律的普遍性和强制性,才能真正对网络的破坏者起到震慑作用。”所以,网络立法势在必行。因为无论从世界各国的网络立法趋势来讲,还是从我国的网络发展潜力来看,都需要制定一部专门的网络法律,来填补目前的空白。因为我国对网络信息系统的法律监管,还只是停留在某些法律法规和规章的部分条款上,操作起来也比较困难。为更好地依法打击网络犯罪活动,保护网络安全,有必要借鉴发达国家的办法,制定一部专门法律,通过增强其针对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为依法治理网络违法犯罪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

(五)加强网络执法队伍的建设

目前,网络替察是我国专门的网络执法人员,是主要以网络技术为手段,包括打击犯罪,管理防范等多方位实战警种。它的全称是国际互联网安全监察专业警察,被誉为中国最年轻的警种。网络警察除了侦破案件之外,还负有监控公共信息,参与互联网有害信息专项清理整治工作,协调有关部门网站删除有害信息,加强公安部门科技建设等重大职责。由于网络犯罪是高智能犯罪,所以网络警察必须有较高的素质,不仅要政治素质高、懂得法律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具.有较丰富的信息网络知识,否则想做好这项工作是很难的。由于我国在信息网络领域没有人才沉淀,真正的网络人才供不应求,在警察队伍中更是凤毛麟角。所以,一定要把这方面人才的培养工作摆上战略位置,采取多方面措施加紧推进。可以在高等政法院校设立高科技与犯罪专业,探索研究预防和治理各种高科技犯罪的措施和方法,培养高科技知识与法律知识兼备的双重知识人才,逐渐充实网络警察队伍。也可以通过对有较高文化素质的警察进行信息网络知识的专业训练,使他们掌握网络犯罪的特性及规律,使之具备“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能力。

(六)积极参与国际间的信息网络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动向范文篇5

【关键词】财务会计与管理;互联网时代;财务管理

新动向信息化、系统化管理已经成为21世纪互联网时代财务会计与管理的一个重要举措和重要内容。财务管理是公司管理运营的重要基础。然而,许多单位各种财务档案均处于手工原始管理,甚至分类不科学,标准不规范,收集归档不及时,归档混乱,查找困难,丢失等等,在互联网时代下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方面急需导入信息化管理与知识管理新思维,新原理,通过对财务管理观念创新和信息化财务管理的工具方法论、流程和操作实务的全面学习,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和职业化素养和财务管理工作效能,为财务信息建立信息化、规范化、标准化、流程化的全面财务管理系统。

1关于互联网时代的财务会计与管理新动向的分析

1.1现阶段财务会计与管理的重要性分析。财务管理在一个大的整体框架下面分为很多个种类,不同的单位和部门有不同的财务支出与收入,在进行财务管理时必须要对每一笔款项的产生的原因以及流程有较为详细的记录,并且对账需要由内到外,由上到下均不出现问题,才能够保证公司、企业的员工人心稳定,积极工作,创造出更大的价值[1]。事实上,越大的公司以及越细化的部门那么这一点就越难做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在各个工作单位的财务流水一般都会录入电脑系统,但是仍然存在一些账单是纯人工的记录保存管理的,没有建立一定的管理体系没有将这些资料进行信息化的处理。那么就意味着这些资料不易被备份,并且经不住时间的考验。在一些录入电脑系统的信息财务会计管理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存在很多的账单被重复录入,甚至是没有被归类整理,没有进行科学化、知识化的管理的问题。因此就导致了一些账目查找困难且上级管理与下级管理脱节,对不上账的情况发生,工作效率很低。此外,财务管理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企业资金管理,只有财务管理工作做得足够完善才能够保证企业的资金安全无风险的流动[2]。因为对于大型集团企业来说,资金就是企业运营的血脉,资金管理在整个集团管控体系中居于极其关键的位置,加强资金管控、发挥规模优势、提升资金流通效率是关系到企业效益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企业规模持续扩大、层级结构愈加复杂、资金额度和账户数量不断增加的形势下,企业资金越来越分散,这会造成资金流通效率低、资金风险管控弱等多方面的问题。1.2现阶段财务会计与管理的问题分析。1.2.1财务管理部门没有统一化发展。一般来说,财务会计部门具体的职能是编制对外报告为其目标,从预算和内部管理控制两个方面提供内部管理所需的会计信息,固定资产、存货、投资、应收款项、应付款项的会计核算,跨国经营情况下的外币报表折算,等等。虽然现在的公司、企业都有财务会计与管理部门,但是整个财务管理的内整体没有统一化培训与发展,新的从业者,没有相关的工作经验,会进入很多的工作误区,给公司、企业造成一定的损失[3]。1.2.2集团企业子公司相对独立容易出现乱账的问题。对于企业集团而言,每个子公司都有相对独立的财务、独立的资金部门。因此,公司资金采取集中管理,各分支机构财务无现金,另外各个子公司之间有业务交易,所有交易都通过往来科目核算,各公司报表挂着大量往来应收应付款,长期下来容易混乱账务,不方便分析与考核,还增加了对账的难度。比如针对同一笔交易,双方会计挂账科目不同内容记录不同,造成乱账。1.2.3监管和反馈体系模糊。如果企业集团将资金集中管理,但是财务会计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对子公司旗下的业务不是很熟悉,对他们所申报的项目、所要做的市场不一定全部都了解,因此就出现了监管的漏洞。就有可能导致一些资金的乱用、混用甚至是亏空[4]。这是大公司对子公司的监管和反馈体系模糊所导致的。1.3互联网时代的财务会计与管理新动向分析。1.3.1财务档案收集的完全信息化。收集实际账目是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起点和开端,是整个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档案有许多不同于纸质档案的特点”它可以施行前端控制,逻辑收集归档是实时的;在档案正式和收到的,都可以网络来传输,为档案收集工作开辟了一条新途径;网络技术,采集站点的数据信息,节约了,而且在尽大的范围内了档案的内容。1.3.2财务会计服务多样化。财务内容及载体的信息量的骤增,是的传统的财务会计管理必须进行网络化信息化的革新[5]。互联网的了信息资源的共享,计算机管理服务、光盘存贮服务、现代通信网络服务可便捷录入、联系各个财务会计与管理的点,有点对点的连接逐渐形成管理的共享网络,实时进行财务的对接,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2结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通过各种控制措施保财务案的准确、系统和完整,合理化、信息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现代财务管理工作,能够避免在工作中遇到的很多问题,从而使公司、企业的员工得到基本的保障从而为公司、企业创造出更多的价值也能够使公司、企业的资金流动更加的具有可控性。

参考文献

[1]曾文娟.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对财务会计的影响[J].现代经济信息,2017(5):196-197.

[2]肖扬.电子互联网时代财务会计与管理问题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8):89-89.

[3]熊传利.互联网时代的财务会计与管理思路探究[J].商场现代化,2017(11):191-192.

[4]杨芷权.基于互联网经济时代下的财务会计管理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6(36):198.

动向范文篇6

关键词:网络犯罪动向防范对策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带给人类社会许多好处,在人们惊叹互联网创造的一个又一个奇迹的同时,却不要忘记,网络世界也有其黑暗的一面,那就是网络犯罪。所谓网络犯罪是指犯罪分子利用其编程、加密、解码技术或工具,或利用其居于互联网服务供应商(ISP)、互联网信息供应商(ICP)、应用服务供应商(ASP)等特殊地位或其他方法,在因特网上实施触犯刑法的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网络犯罪不仅破坏了网络本身,更严重的是,由于网络作为一个强大的信息传播和产生途径,一旦瘫痪或者被犯罪分子所掌握,将会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等各个方面的正常秩序。网络犯罪已涉及绝大部分社会犯罪现象,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因此,必须密切关注其动向,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防范和严厉打击网络犯罪,保障互联网的运行安全、信息安全、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一、网络犯罪的动向

目前全球互联网可以在瞬息间传递巨大的信息,它在给人类带来高效和便捷的同时也被犯罪分子所利用,因而,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犯罪也出现新的动向。

(一)网上制作、复制、传播色情、淫秽物品,如供色情网络链接、设立色情和黄色网页等

电脑网络上各种色情网站多如牛毛,利用网络进行色情犯罪的活动十分突出。这类案件的违法犯罪分子有的利用互联网非法提供色情网络链接,有的直接设立色情和黄色网页,有的利用互联网出售色情和黄色光盘,有关权威部门公布的这类案件几乎占所有网络犯罪案件的一半。现在网络的互动性、广泛性更为传播黄毒制造了有利条件。网上黄毒较之传统黄毒危害性更大,其主要原因在于:危害面广,网络传播迅速,用户遍及全球,因而利用网络传播色情淫秽信息,其消极影响远远大于一般的贩黄案,用户可以在家中无所顾忌地调阅色情信息。作案人员也难以查找,证据又难以搜集。网上一些色情、暴力和其他有害信息的传播,对人民群众尤其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的危害更大。

(二)危害网络安全,如制造或传播计算机病毒和电脑黑客等

计算机病毒所造成的危害已和人类本身疾病所造成的危害一样惨痛。从计算机病毒出现到今天,每次新的病毒和黑客程序的出现以及每起黑客攻击事件都会引起一阵不亚于瘟疫来了一般的恐慌。我国也于1989年首次发现计算机病毒感染,并出现了国产病毒如“中国病毒一号”、“中国炸弹”,尤其是“红色代码”二型、“尼姆达”等恶性病毒,造成一些政府机构、教育科研单位等行业的网络通讯阻塞,甚至出现了服务器瘫痪。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已发现的计算机病毒近4,000种,著名的如“黑色星期五”、“米开朗基罗”等,都曾造成过世界性的恐慌,其造成的损失根本无法估量。对网络安全构成威胁的另一个方面来自电脑黑客,由于电脑黑客是利用系统中的安全漏洞非法进人他人计算机系统的,因此,社会上普遍认为黑客的存在是计算机安全的一大隐患。从某种意义上讲,黑客对信息安全的危害甚至比一般的电脑病毒更为严重。难怪有人把黑客对网络的入侵看作是21世纪人类要面临的仅次于核武器、生化武器的第三大威胁。

(三)利用网络侵犯公私财物,如网上作骗、贪污、娜用公款、伪造信用卡、制作假票据、墓改电脑程序等

盗窃、诈骗等传统犯罪被犯罪分子移植到计算机网络后,高科技给这类犯罪带来了更大的欺骗性和隐蔽性。其中较为典型的是通过伪造信用卡、制作假票据、篡改电脑程序等手段来欺骗和诈取财物的犯罪行为。据报道,全球使用假信用卡的非法所得金额每年都超过了几百亿美元。美国因这类犯罪造成的损失已在千亿美元以上,年损失达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美元,英、德的年损失也达几十亿美元。我国从1986年开始出现类似犯罪,近几年也快速增长,平均每起金额都在几十万元以上,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近亿元。犯罪分子还可以利用电子技术伪造政府文件、护照、证件、货币、股票、商标等等。这类犯罪活动对银行、保险公司、电子邮政和通讯公司等的危害更大。

(四)利用网络截获、窃取和盗用各种信息情报

利用网络截获、窃取和盗用信息是网络犯罪中最为常见的类型之一,尤其在经济领域里,这类犯罪活动十分猖撅。据美国中央情报局公布,美国公司仅在1992年一年就因经济信息与商业秘密被窃取和盗用而损失高达1,000亿美元以上。特别是近一两年来,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与提高,各国信息被窃取和盗用活动也愈演愈烈,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在计算机窃取和电话网络的盗用上。如德国的一起发票盗用案,一个程序员通过改变公司的工资数据、账单和结算单的程序,窃取了19万多马克。而另一位法国电脑高手从1994年8月起的4个月中,进人美国联邦调查局的通讯网络线路,利用联邦调查局账号,拨打国际长途电话以及在电脑网络上和全球各地的电脑迷聊夭,使美国联邦调查局蒙受了高达25万美元的经济损失。

(五)利用互联网进行恐吓、敲作等

在全球利用互联网进行恐吓、敲诈的案件时有发生。一个名为“塞巴网络恐怖分子”的国际电脑匪帮,就专干设置“逻辑炸弹”的勾当,他们通过破坏各网络公司的电脑系统来敲诈勒索。据报道,一家公司为了让这伙恐怖分子清除其埋藏在该公司电脑系统中的“软件炸弹”,不得不向匪徒们支付1,950万美元。据统计,这伙国际电脑匪帮自1993年以来,先后作案40余起,共勒索各电脑公司6亿多美元。欧洲一家大银行接到某恐怖组织的警告,如果不在24小时内将1,000万美元的现钞送到指定地点,通过互联网安装在这家银行网络系统中的电子炸弹就会发生爆炸,所有数据将会全部消失。这个幻想中的未来故事可能很快就会变成现实,专家们已经给了它一个名称:“电子讹诈”。由于计算机犯罪的隐蔽性和匿名性等特点,使得警方对这类计算机犯罪的侦查非常困难。

(六)利用互联网危害国家安全,知窃取国家机密和利用互联网宣传煽动、组织指挥非法活动等

随着社会的日益信息化,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知识、财富、机密情报等大量信息成为犯罪分子的重要目标。犯罪分子可以通过并非十分复杂的技术窃取国家机密、绝密军事情报等各种信息。美国的计算机“黑客”还定期闯人政府的计算机系统截取保密资料,甚至干扰或改变系统。据美国国会总审计署报告,五角大楼计算机系统受到的袭击达上百万次。法国国防部最近证实,法国海军行动力量参谋部的计算机所存储的军事机密于1995年7月底被人盗窃。在我国有些邪教组织及其顽固分子利用互联网宣传煽动、组织指挥、相互勾结,进行非法活动;有的民族分裂分子利用互联网煽动民族歧视和仇恨,组织指挥境内民族分裂分子从事破坏活动;还有一些违法人员受境外敌对组织和敌对分子的蛊惑和影响,在网络上传播恶意攻击我党、政府以及国家领导人的反动有害信息等。另外,境外某些反动分子通过网络对网民进行政治宣传,以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

(七)利用网络侵犯公民民事权利,如侵犯公民姓名、肖像、名誉权和隐私权等

互联网络的广泛应用,使得大量存储快速传输、多方利用个人数据变得非常容易,也更难以控制。这样,便极易对公民个人的信息网络数据构成威胁。目前,网络行为对公民民事权利的侵害主要表现为“黑客”的非法人侵行为。在世界各地分布着1,000万个网址的开放性网络,为人们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为黑客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黑客通过非法登录进人网络中他人的个人数据库,这样,网络用户的个人计算机数据资料便完全掌握在黑客手中。这种非法人侵行为就如同非法侵人他人住宅一样,是对他人个人财产的一种侵犯,侵犯个人通信内容的安全。网络个人通讯通常采用的方式是将发送电子邮件作为公民隐私权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在网络中传递的安全性“甚至不如明信片”,网络黑客可以轻易下载网络用户文件并破译其个人电子邮件密码。在网络中冒用他人身份,使用他人姓名、肖像、信息等广告,这都对公民个人的姓名、肖像、名誉等人身权利构成了危害。

另外,利用互联网进行和从事传统犯罪活动,如贩卖、洗钱等。近几年,网络犹如雨后春笋般地兴起。美国1996年只有15家网络,到1999年底已暴涨至700多家,现在超过千家,年收人达几十亿美元。由于网络鼓励赌客使用信用卡下注,欺诈等犯罪行为经常发生。由于这种网络太普遍了,而且的手法多种多样,很难追踪和查证,所以,执法机构禁止网络难度非常大。网络还为贩毒、洗钱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只需在键盘上敲几个数字就可以使大量的货币流动,交易成功。借助于现代网络技术进行内外勾结、遥控走私、贩毒等非法活动也很容易得逞

二、防范网络犯罪对策

网络犯罪具有隐蔽性、智能性、连续性、无国界性及巨大的危害性等特点,要根据它的特点采取“预防为主,打防结合”的方法,积极发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强对网络犯罪的社会控制。

(一)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要引导网络机构和广大网民增强网络道德意识,共同建设网络文明。”加强网络道德教育,首先,要让广大网民爱国为民。爱国为民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是调整个人与国家行为的基本道德规范,也是正确认识个人与国家价值关系的人生价值准则。这一准则体现在网络道德上就是指不在网络上有关损害集体、国家和民族的言论;不做任何危害集体、国家和民族的事情;坚决同一切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和破坏、颠覆社会主义制度的敌对势力作斗争。其次,要让网民文明诚信。提倡网络实名制,反对虚伪欺诈,不在网络上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故意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不在网络上宣传封建迷信、庸俗、淫秽、色情、暴力、凶杀、恐怖等有害信息;不在网络上查阅、复制和传播有碍社会治安和伤风败俗的不良信息;不得用侮辱性的语言、文字、图像等对他人进行讽刺、谩骂甚至人身攻击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每一个网民都要坚决反对种种不文明、不诚信的行为,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再次,要让网民自觉守法。自觉守法是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也是网络道德最基本的要求。要遵守计算机网络管理方面的有关规定,不对网络系统功能或储存、处理、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等破坏;不利用网络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等违法犯罪活动;不擅自进人未经许可的计算机系统,篡改他人信息;不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及从事其他侵犯网络和他人合法权益的活动;同时能正确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网上自我防范能力。

(二)加强网络安全管理

网络犯罪是以网络为依据的,计算机系统越安全可靠,违法犯罪的发案率就越低。首先,要加强计算机安全管理。有关专家的研究表明,典型的计算机犯罪是那些被认为忠实、可信任的雇员,他们不一定有很高明的专业技术,但是能发现和利用计算机或监控系统中的一些弱点。能利用高技术进行犯罪的人绝大多数是能从事或接近这些工作的人,因此对人的管理是防范这类犯罪的重要环节。在管理中要分工明确,严格规章制度,形成必要的监督制约机制。计算机机房、终端室、网络控制室等关键场所应加强安全保卫;重要的部位或区域要用电子门锁,用计算机控制人员出人,并登录姓名和出人时间;对高度机密的部门或区域应有核对指纹、声纹的设备;要害部位应有电视监视系统和自动报警系统。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上网用户已达1.690万,上网计算机650万台,www站点27,000多个,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网络体系。但是我国网络的从业人员和网络用户对信息安全却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许多计算机网络系统存在着安全隐患。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到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加强网络安全管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

(三)加快网络安全技术的科研开发

高技术在现代社会被认为是国家竞争力的标志、经济发展的源泉,也是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可以说,当代的许多社会问题,特别是一些关系到人类生存发展的重大社会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高技术的突破。fxl所以,加快网络安全高科技的研究开发也是遏制网络犯罪的有效手段。近年来,我国在保护网络安全技术的开发上取得显著成绩。然而,相对于保护网络安全的需要,还很不够,需要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科研开发。科研部门应将保护网络安全当作走向市场的商机,加大投人,集中优势科研力量,研制适应保护网络安全需求的各类软件和其他网络安全产品,并积极搞好推广应用,为防范计算机违法犯罪提供技术保障。改进技术、堵塞漏洞,加强物理和技术安全防范,例如,加设电磁屏蔽、加强机房管理等;在信息的输人、处理、存贮、输出过程中完善加密技术,开发各种加密软件和更可靠的密钥;在通讯过程中加设口令、用户鉴别和终端鉴别等。另外像在各种磁卡的制作中注意保证图案的唯一性和密码的不可更改性等等。

(四)加强网络立法建设

网络安全专家说:“目前,我国网络安全的保障主要依靠技术上的升级。但是,单纯从技术角度提供的保障,只能被动地解决具体问题,却不能全面地规范和保障网络安全。要从根本上预防和打击网络犯罪,必须依靠法律的权威。通过制定规范网络管理打击网络犯罪方面的法律,充分利用法律的普遍性和强制性,才能真正对网络的破坏者起到震慑作用。”所以,网络立法势在必行。因为无论从世界各国的网络立法趋势来讲,还是从我国的网络发展潜力来看,都需要制定一部专门的网络法律,来填补目前的空白。因为我国对网络信息系统的法律监管,还只是停留在某些法律法规和规章的部分条款上,操作起来也比较困难。为更好地依法打击网络犯罪活动,保护网络安全,有必要借鉴发达国家的办法,制定一部专门法律,通过增强其针对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为依法治理网络违法犯罪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

(五)加强网络执法队伍的建设

目前,网络替察是我国专门的网络执法人员,是主要以网络技术为手段,包括打击犯罪,管理防范等多方位实战警种。它的全称是国际互联网安全监察专业警察,被誉为中国最年轻的警种。网络警察除了侦破案件之外,还负有监控公共信息,参与互联网有害信息专项清理整治工作,协调有关部门网站删除有害信息,加强公安部门科技建设等重大职责。由于网络犯罪是高智能犯罪,所以网络警察必须有较高的素质,不仅要政治素质高、懂得法律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具.有较丰富的信息网络知识,否则想做好这项工作是很难的。由于我国在信息网络领域没有人才沉淀,真正的网络人才供不应求,在警察队伍中更是凤毛麟角。所以,一定要把这方面人才的培养工作摆上战略位置,采取多方面措施加紧推进。可以在高等政法院校设立高科技与犯罪专业,探索研究预防和治理各种高科技犯罪的措施和方法,培养高科技知识与法律知识兼备的双重知识人才,逐渐充实网络警察队伍。也可以通过对有较高文化素质的警察进行信息网络知识的专业训练,使他们掌握网络犯罪的特性及规律,使之具备“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能力。

(六)积极参与国际间的信息网络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动向范文篇7

关键词:网络犯罪动向防范对策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带给人类社会许多好处,在人们惊叹互联网创造的一个又一个奇迹的同时,却不要忘记,网络世界也有其黑暗的一面,那就是网络犯罪。所谓网络犯罪是指犯罪分子利用其编程、加密、解码技术或工具,或利用其居于互联网服务供应商(ISP)、互联网信息供应商(ICP)、应用服务供应商(ASP)等特殊地位或其他方法,在因特网上实施触犯刑法的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网络犯罪不仅破坏了网络本身,更严重的是,由于网络作为一个强大的信息传播和产生途径,一旦瘫痪或者被犯罪分子所掌握,将会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等各个方面的正常秩序。网络犯罪已涉及绝大部分社会犯罪现象,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因此,必须密切关注其动向,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防范和严厉打击网络犯罪,保障互联网的运行安全、信息安全、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一、网络犯罪的动向

目前全球互联网可以在瞬息间传递巨大的信息,它在给人类带来高效和便捷的同时也被犯罪分子所利用,因而,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犯罪也出现新的动向。

(一)网上制作、复制、传播色情、淫秽物品,如供色情网络链接、设立色情和黄色网页等

电脑网络上各种色情网站多如牛毛,利用网络进行色情犯罪的活动十分突出。这类案件的违法犯罪分子有的利用互联网非法提供色情网络链接,有的直接设立色情和黄色网页,有的利用互联网出售色情和黄色光盘,有关权威部门公布的这类案件几乎占所有网络犯罪案件的一半。现在网络的互动性、广泛性更为传播黄毒制造了有利条件。网上黄毒较之传统黄毒危害性更大,其主要原因在于:危害面广,网络传播迅速,用户遍及全球,因而利用网络传播色情淫秽信息,其消极影响远远大于一般的贩黄案,用户可以在家中无所顾忌地调阅色情信息。作案人员也难以查找,证据又难以搜集。网上一些色情、暴力和其他有害信息的传播,对人民群众尤其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的危害更大。

(二)危害网络安全,如制造或传播计算机病毒和电脑黑客等

计算机病毒所造成的危害已和人类本身疾病所造成的危害一样惨痛。从计算机病毒出现到今天,每次新的病毒和黑客程序的出现以及每起黑客攻击事件都会引起一阵不亚于瘟疫来了一般的恐慌。我国也于1989年首次发现计算机病毒感染,并出现了国产病毒如“中国病毒一号”、“中国炸弹”,尤其是“红色代码”二型、“尼姆达”等恶性病毒,造成一些政府机构、教育科研单位等行业的网络通讯阻塞,甚至出现了服务器瘫痪。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已发现的计算机病毒近4,000种,著名的如“黑色星期五”、“米开朗基罗”等,都曾造成过世界性的恐慌,其造成的损失根本无法估量。对网络安全构成威胁的另一个方面来自电脑黑客,由于电脑黑客是利用系统中的安全漏洞非法进人他人计算机系统的,因此,社会上普遍认为黑客的存在是计算机安全的一大隐患。从某种意义上讲,黑客对信息安全的危害甚至比一般的电脑病毒更为严重。难怪有人把黑客对网络的入侵看作是21世纪人类要面临的仅次于核武器、生化武器的第三大威胁。

(三)利用网络侵犯公私财物,如网上作骗、贪污、娜用公款、伪造信用卡、制作假票据、墓改电脑程序等

盗窃、诈骗等传统犯罪被犯罪分子移植到计算机网络后,高科技给这类犯罪带来了更大的欺骗性和隐蔽性。其中较为典型的是通过伪造信用卡、制作假票据、篡改电脑程序等手段来欺骗和诈取财物的犯罪行为。据报道,全球使用假信用卡的非法所得金额每年都超过了几百亿美元。美国因这类犯罪造成的损失已在千亿美元以上,年损失达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美元,英、德的年损失也达几十亿美元。我国从1986年开始出现类似犯罪,近几年也快速增长,平均每起金额都在几十万元以上,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近亿元。犯罪分子还可以利用电子技术伪造政府文件、护照、证件、货币、股票、商标等等。这类犯罪活动对银行、保险公司、电子邮政和通讯公司等的危害更大。

(四)利用网络截获、窃取和盗用各种信息情报

利用网络截获、窃取和盗用信息是网络犯罪中最为常见的类型之一,尤其在经济领域里,这类犯罪活动十分猖撅。据美国中央情报局公布,美国公司仅在1992年一年就因经济信息与商业秘密被窃取和盗用而损失高达1,000亿美元以上。特别是近一两年来,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与提高,各国信息被窃取和盗用活动也愈演愈烈,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在计算机窃取和电话网络的盗用上。如德国的一起发票盗用案,一个程序员通过改变公司的工资数据、账单和结算单的程序,窃取了19万多马克。而另一位法国电脑高手从1994年8月起的4个月中,进人美国联邦调查局的通讯网络线路,利用联邦调查局账号,拨打国际长途电话以及在电脑网络上和全球各地的电脑迷聊夭,使美国联邦调查局蒙受了高达25万美元的经济损失。

(五)利用互联网进行恐吓、敲作等

在全球利用互联网进行恐吓、敲诈的案件时有发生。一个名为“塞巴网络恐怖分子”的国际电脑匪帮,就专干设置“逻辑炸弹”的勾当,他们通过破坏各网络公司的电脑系统来敲诈勒索。据报道,一家公司为了让这伙恐怖分子清除其埋藏在该公司电脑系统中的“软件炸弹”,不得不向匪徒们支付1,950万美元。据统计,这伙国际电脑匪帮自1993年以来,先后作案40余起,共勒索各电脑公司6亿多美元。欧洲一家大银行接到某恐怖组织的警告,如果不在24小时内将1,000万美元的现钞送到指定地点,通过互联网安装在这家银行网络系统中的电子炸弹就会发生爆炸,所有数据将会全部消失。这个幻想中的未来故事可能很快就会变成现实,专家们已经给了它一个名称:“电子讹诈”。由于计算机犯罪的隐蔽性和匿名性等特点,使得警方对这类计算机犯罪的侦查非常困难。

(六)利用互联网危害国家安全,知窃取国家机密和利用互联网宣传煽动、组织指挥非法活动等

随着社会的日益信息化,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知识、财富、机密情报等大量信息成为犯罪分子的重要目标。犯罪分子可以通过并非十分复杂的技术窃取国家机密、绝密军事情报等各种信息。美国的计算机“黑客”还定期闯人政府的计算机系统截取保密资料,甚至干扰或改变系统。据美国国会总审计署报告,五角大楼计算机系统受到的袭击达上百万次。法国国防部最近证实,法国海军行动力量参谋部的计算机所存储的军事机密于1995年7月底被人盗窃。在我国有些邪教组织及其顽固分子利用互联网宣传煽动、组织指挥、相互勾结,进行非法活动;有的民族分裂分子利用互联网煽动民族歧视和仇恨,组织指挥境内民族分裂分子从事破坏活动;还有一些违法人员受境外敌对组织和敌对分子的蛊惑和影响,在网络上传播恶意攻击我党、政府以及国家领导人的反动有害信息等。另外,境外某些反动分子通过网络对网民进行政治宣传,以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

(七)利用网络侵犯公民民事权利,如侵犯公民姓名、肖像、名誉权和隐私权等

互联网络的广泛应用,使得大量存储快速传输、多方利用个人数据变得非常容易,也更难以控制。这样,便极易对公民个人的信息网络数据构成威胁。目前,网络行为对公民民事权利的侵害主要表现为“黑客”的非法人侵行为。在世界各地分布着1,000万个网址的开放性网络,为人们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为黑客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黑客通过非法登录进人网络中他人的个人数据库,这样,网络用户的个人计算机数据资料便完全掌握在黑客手中。这种非法人侵行为就如同非法侵人他人住宅一样,是对他人个人财产的一种侵犯,侵犯个人通信内容的安全。网络个人通讯通常采用的方式是将发送电子邮件作为公民隐私权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在网络中传递的安全性“甚至不如明信片”,网络黑客可以轻易下载网络用户文件并破译其个人电子邮件密码。在网络中冒用他人身份,使用他人姓名、肖像、信息等广告,这都对公民个人的姓名、肖像、名誉等人身权利构成了危害。

另外,利用互联网进行和从事传统犯罪活动,如贩卖、洗钱等。近几年,网络犹如雨后春笋般地兴起。美国1996年只有15家网络,到1999年底已暴涨至700多家,现在超过千家,年收人达几十亿美元。由于网络鼓励赌客使用信用卡下注,欺诈等犯罪行为经常发生。由于这种网络太普遍了,而且的手法多种多样,很难追踪和查证,所以,执法机构禁止网络难度非常大。网络还为贩毒、洗钱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只需在键盘上敲几个数字就可以使大量的货币流动,交易成功。借助于现代网络技术进行内外勾结、遥控走私、贩毒等非法活动也很容易得逞

二、防范网络犯罪对策

网络犯罪具有隐蔽性、智能性、连续性、无国界性及巨大的危害性等特点,要根据它的特点采取“预防为主,打防结合”的方法,积极发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强对网络犯罪的社会控制。

(一)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要引导网络机构和广大网民增强网络道德意识,共同建设网络文明。”加强网络道德教育,首先,要让广大网民爱国为民。爱国为民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是调整个人与国家行为的基本道德规范,也是正确认识个人与国家价值关系的人生价值准则。这一准则体现在网络道德上就是指不在网络上有关损害集体、国家和民族的言论;不做任何危害集体、国家和民族的事情;坚决同一切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和破坏、颠覆社会主义制度的敌对势力作斗争。其次,要让网民文明诚信。提倡网络实名制,反对虚伪欺诈,不在网络上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故意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不在网络上宣传封建迷信、庸俗、淫秽、色情、暴力、凶杀、恐怖等有害信息;不在网络上查阅、复制和传播有碍社会治安和伤风败俗的不良信息;不得用侮辱性的语言、文字、图像等对他人进行讽刺、谩骂甚至人身攻击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每一个网民都要坚决反对种种不文明、不诚信的行为,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再次,要让网民自觉守法。自觉守法是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也是网络道德最基本的要求。要遵守计算机网络管理方面的有关规定,不对网络系统功能或储存、处理、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等破坏;不利用网络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等违法犯罪活动;不擅自进人未经许可的计算机系统,篡改他人信息;不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及从事其他侵犯网络和他人合法权益的活动;同时能正确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网上自我防范能力。

(二)加强网络安全管理

网络犯罪是以网络为依据的,计算机系统越安全可靠,违法犯罪的发案率就越低。首先,要加强计算机安全管理。有关专家的研究表明,典型的计算机犯罪是那些被认为忠实、可信任的雇员,他们不一定有很高明的专业技术,但是能发现和利用计算机或监控系统中的一些弱点。能利用高技术进行犯罪的人绝大多数是能从事或接近这些工作的人,因此对人的管理是防范这类犯罪的重要环节。在管理中要分工明确,严格规章制度,形成必要的监督制约机制。计算机机房、终端室、网络控制室等关键场所应加强安全保卫;重要的部位或区域要用电子门锁,用计算机控制人员出人,并登录姓名和出人时间;对高度机密的部门或区域应有核对指纹、声纹的设备;要害部位应有电视监视系统和自动报警系统。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上网用户已达1.690万,上网计算机650万台,www站点27,000多个,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网络体系。但是我国网络的从业人员和网络用户对信息安全却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许多计算机网络系统存在着安全隐患。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到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加强网络安全管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

(三)加快网络安全技术的科研开发

高技术在现代社会被认为是国家竞争力的标志、经济发展的源泉,也是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可以说,当代的许多社会问题,特别是一些关系到人类生存发展的重大社会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高技术的突破。fxl所以,加快网络安全高科技的研究开发也是遏制网络犯罪的有效手段。近年来,我国在保护网络安全技术的开发上取得显著成绩。然而,相对于保护网络安全的需要,还很不够,需要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科研开发。科研部门应将保护网络安全当作走向市场的商机,加大投人,集中优势科研力量,研制适应保护网络安全需求的各类软件和其他网络安全产品,并积极搞好推广应用,为防范计算机违法犯罪提供技术保障。改进技术、堵塞漏洞,加强物理和技术安全防范,例如,加设电磁屏蔽、加强机房管理等;在信息的输人、处理、存贮、输出过程中完善加密技术,开发各种加密软件和更可靠的密钥;在通讯过程中加设口令、用户鉴别和终端鉴别等。另外像在各种磁卡的制作中注意保证图案的唯一性和密码的不可更改性等等。

(四)加强网络立法建设

网络安全专家说:“目前,我国网络安全的保障主要依靠技术上的升级。但是,单纯从技术角度提供的保障,只能被动地解决具体问题,却不能全面地规范和保障网络安全。要从根本上预防和打击网络犯罪,必须依靠法律的权威。通过制定规范网络管理打击网络犯罪方面的法律,充分利用法律的普遍性和强制性,才能真正对网络的破坏者起到震慑作用。”所以,网络立法势在必行。因为无论从世界各国的网络立法趋势来讲,还是从我国的网络发展潜力来看,都需要制定一部专门的网络法律,来填补目前的空白。因为我国对网络信息系统的法律监管,还只是停留在某些法律法规和规章的部分条款上,操作起来也比较困难。为更好地依法打击网络犯罪活动,保护网络安全,有必要借鉴发达国家的办法,制定一部专门法律,通过增强其针对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为依法治理网络违法犯罪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

(五)加强网络执法队伍的建设

目前,网络替察是我国专门的网络执法人员,是主要以网络技术为手段,包括打击犯罪,管理防范等多方位实战警种。它的全称是国际互联网安全监察专业警察,被誉为中国最年轻的警种。网络警察除了侦破案件之外,还负有监控公共信息,参与互联网有害信息专项清理整治工作,协调有关部门网站删除有害信息,加强公安部门科技建设等重大职责。由于网络犯罪是高智能犯罪,所以网络警察必须有较高的素质,不仅要政治素质高、懂得法律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具.有较丰富的信息网络知识,否则想做好这项工作是很难的。由于我国在信息网络领域没有人才沉淀,真正的网络人才供不应求,在警察队伍中更是凤毛麟角。所以,一定要把这方面人才的培养工作摆上战略位置,采取多方面措施加紧推进。可以在高等政法院校设立高科技与犯罪专业,探索研究预防和治理各种高科技犯罪的措施和方法,培养高科技知识与法律知识兼备的双重知识人才,逐渐充实网络警察队伍。也可以通过对有较高文化素质的警察进行信息网络知识的专业训练,使他们掌握网络犯罪的特性及规律,使之具备“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能力。

(六)积极参与国际间的信息网络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动向范文篇8

一、民间借贷的现状与特点

(一)规模总量不断增长

据对湖南省益阳市50家企业、120户城镇居民和120户农村居民问卷抽样调查测算,至2008年末,全市民间借贷总量约为54亿元,比2004年增加9.52亿元,增幅为21.4%,分别占全市人民币存、贷款总额的8.6%、9.7%。样本企业民间借入资金余额户均规模122.4万元,比2004年增加38万元,年均增长11.25%;样本城镇居民2008年末通过民间借入资金余额户均3.94万元,比2004年增加1.33万元,年均增长9.8%;样本农村居民2008年末通过民间借入资金余额户均3.42万元,比2004年增加1.06万元,年均增长7.4%。根据相关数据,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全市中小企业民间借贷34.29亿元,约占民间借贷总额的63.5%,城乡居民约占36.5%;二是城市居民参与民间借贷的比例略高于农村居民;三是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参与民间借贷的比例远高于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

(二)融资范围不断扩大

抽样调查显示:中小企业民间借贷约77%是用于解决生产经营流动资金不足,约23%用于固定资产投产;农户得到民间借贷在生产及生活中的分配比例是58∶42;城镇居民民间借贷资金约74%用于投资经商。从益阳市民间借贷投向看,主要集中体现在三大领域。一是农业产业化领域的需求。据调查的100家龙头企业资金需求达83亿元,较上年增加24亿元,增长13%,银行贷款满足率仅为50%,有三成的企业得不到银行贷款,资金缺口约38亿元。二是房地产开发领域的需求。据调查,在自筹资金中房地产开发商向民间借贷的资金所占比重下降了约12%。2008年农民住房支出较2005年、2006年、2007年分别增长了20%、18%和22%,使民间借贷由过去的生活急用转为居住借贷。三是新型工业领域的需求。

(三)交易活动由暗转向公开或半公开化

民间借贷虽不具有合法地位,但民间借贷对社会经济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逐步演变成私营业主、个体工商户和民营企业缓解资金供需矛盾的重要手段,逐渐由“地下交易”变为半公开或公开化。

(四)借贷形式呈现多样化趋势

随着民间资本规模扩大,专业放债人和中介人应运而生。有的为借贷双方牵线搭桥,从中收取中介费;有的担保公司为民间借贷者提供担保,从中收取担保费;有的企业或个人一方面借入资金,另一方面从事放款活动,从中赚取利差,成为名副其实的民间借贷中介机构或专业放债人。此外,随着人们市场意识的不断增强,相继出现了白条转借贷的形式。与此同时,在社会上涌现了一批食利群体。其中:包括在职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

二、当前民间融资动向及发展趋势

近几年,随着民营经济体不同形式的蓬勃兴起,人们市场意识的不断提高,民间借贷出现了新的动向。

(一)民间融资替代化

据样本点监测显示:民间融资与正规金融互为替代的特征较明显。据监测的10户企业(主要是当地重点企业)数据显示,在国家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下,今年1-6月获得银行贷款7345万元,同比增加1350万元,企业民间融资总额2532万元,同比减少了560万元。

(二)融资性质股权化

据样本监测点显示,近几年,股权性融资在企业筹集资金的过程中被广泛的运用,在民间融资中所占比例逐年上升,2006-2008年分别上升了7.3%、10.2%、13.6%。如南县鑫欣渔业有限责任公司,现有入股会员2358人,企业融资规模达680万元,比2006年增长26%,入股者不仅能保利分红,还得到了企业饲养技术和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带来的实惠。

(三)农村融资趋于产业化

龙头企业和农村经济专业合作组织(协会)作为农业产业化的载体,近年来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据统计,益阳市现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756个,拥有资产39亿元,民间融资规模5.8亿元,入社会员26.5万人,带动农户39万户,占到了全市农户总数的39%。问卷调查显示,农信社基本上满足了农户小额信贷需求,资金供需矛盾主要集中于企业和专业大户的大额资金需求,有80%的企业和专业大户都有民间借贷,一些龙头企业或协会通过合股、入股和民间借贷的方式筹措资金,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紧密地连在一起,缓解了企业大额的相对稳定的长期性资金需求。

(四)借贷行为趋于理性化

随着民间融资市场逐渐趋于成熟,辖区民间融资行为更具市场性和公开性,理性化特征也愈加明显。首先是融资价格随行就市,并依据信用、风险、期限等进行定价。二是融资方式更趋规范。据监测数据显示,以书面协议方式发生的融资额占86%,以担保或抵押方式发生的融资额占14%,同比分别增加了7%和4%。三是付息基本上参照银行的结息方式来执行。

三、区域比较民间借贷风险分析

(一)部分资金流向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益阳市是一个农业大市。长期以来,工业基础较薄弱,原计划经济下的许多小水泥、小钢铁、小纸厂以及高污染、高能耗企业,通过改制转为民营企业后,因长期得不到正规金融的支持,积累了大量的风险。以桃江县为例:全县16家立窖水泥生产企业,年产量普遍为8.8-16万吨,因不符合国家信贷政策而长期依赖于民间借贷维持经营;同样的情况还有桃江县金沙钢铁厂,长期在市场与国家宏观调控的狭缝中求生存,企业发展由小做大完全依赖于民间借贷,2008年末民间借贷余额达到5000多万元。

(二)进入成熟期后的民营企业仍达不到正规金融所需的信贷条件

据了解,为了适应民营企业贷款小、频、急的特点,缓解民营企业贷款难问题,近几年工总行、农总行都制定了一些政策措施,但基层行具体执行起来却十分困难。以益阳市为例:全市工业企业1986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764家,规模以下小企业2566家,个体经营户16811家。调查显示:目前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满足率度不到40%,通过民间融资方式筹资的企业高达77.3%,占到了企业融资规模的50%左右。

(三)规范民间借贷的法律法规定义模糊

目前,在我国《刑法》、《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等法律法规中,对合法的民间借贷、非法集资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定义模糊。《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有期徒刑或罚金。1998年7月国务院第247号令颁布的《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取缔办法》中有关规定界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该办法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是指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出具凭证,承诺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活动。1999年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如何确认公民与企业之间借贷行为效力问题的批复》规定,公民与非金融企业之间的借贷行为属于民间借贷,只要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即可认定有效。但上述法律对合法民间借贷、非法集资和非法吸收存款行为的定义并不明确,也没有相应的司法解释。

(四)民间借贷趋利性极易导致经济结构性风险

民间借贷具有隐匿性,使得地方政府对本地资本市场供求状况和资金投向难以把握,使民间借贷往往集中于热点行业。微观经济实体投资的非理性极易导致热点行业内部企业林立,难以形成适度竞争和合理联合,导致行业生产规模过剩,造成社会整体投资边际效益下降,当社会投资边际效益为负时,民间借贷的风险就会加大。

四、防范和化解民间借贷风险的有效途径

(一)制定相关法律,在法律上明确区别民间借贷行为的合法性和非法性

目前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如何确认公民与企业之间借贷行为效力问题的批复》等几条司法解释虽在某种程序上承认民间借贷行为的合法性,但都是从民法的角度出发为官司纠纷而做的解释,仅有几条“判案解释”已难以引导和规范民间借贷健康发展。因此,国家有必要制定一部适合国情的《民间借贷法》和《民间融资中介机构和中介业务管理办法》,从法律上明确界定民间借贷的形式、运行方式,在制度设计上为民间借贷双方构建法律保障。

(二)加强政策舆论导向,规范民间融资行为

各级政府应尽快明确相应的管理部门,通过行政手段来规范民间融资行为,改变目前民间借贷放任自流的状况。一是加强对群众的宣传和风险教育,提高广大群众风险防范意识;二是根据民间借贷的性质,区别对待,加强管理。对于数额小、参与人员少、不跨地区、用于互助解困等合法用途的,应允许其存在,并加以引导和规范。三是严厉打击民间高利贷行为。对于脱离实体经济的各类非法集资和民间高利贷行为要严厉打击;对于擅自设立非法金融机构和违法从事银行存贷款业务的要坚决取缔。

(三)建立科学监测体系,跟踪民间借贷变化

一是建立民间借贷业务登记备案制度。民间借贷主管部门要以民间借贷借款方为监管对象,建立民间借贷交易行为实行登记备案制度,特别是对融资规模较大企业要实行强制性登记备案,未经登记的可视同为非法行为。二是建立科学的民间借贷监测指标体系。监测内容应包括民间借贷规模、融资方式、用途、期限、利率和借款偿还情况等。对融资规模较大的企业或个体经营户,主管部门应时实定期跟踪调查,及时掌握其动态变化,并实施有效地风险控制和管理。三是依托各级民间借贷监测登记部门建立全国性民间借贷监测体系。区(县、市)一级负责收集辖内民间借贷信息,定期汇总上报省(市)有关部门,全国、省(市)监测部门通过整理分析,为相关部门加强民间借贷管理和制定宏观政策提供信息支持。

(四)加强产业引导,优化民间投资结构

各级政府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结合本地实际,加强民间借贷的引导和服务,选择具有市场前景、成长性好的项目为依托,优化民间投资结构。严禁民间资本投向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较大的高能耗、高污染行业;鼓励中小企业以入股方式吸收民间闲散资金,加大对农业产业化资金投入,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互惠互利的合作机制;有关部门要创造政策条件,帮助有发展潜力的龙头企业直接进入资本市场,逐步减少民间借贷比重。

(五)培育征信市场,加快信用体系建设

中小民营企业发展一般具有先民间资本、再银行贷款的顺序。进入成熟期后的企业要得到银行信贷支持,首先,要破解银企信息不对称的“瓶颈”。因此,各级政府要积极培育征信市场,规范中小企业经营行为,引导中小企业转变信用观念,建立内部信用管理制度,提升中小企业财务信息的可信度,为银行信用评级创造条件。

动向范文篇9

关键词:艺术设计审美文化审美价值取向新动向

大千世界千姿百态,新消费主义的消费结构和审美现象也是一本万殊的。在现代市场体系下,纷繁复杂的审美现象不只是传统审美文化哲学所倡导的一个本质,同样层次、同样境界的审美现象共同体现了本质事物的多元核心,消费结构的变换不会也不可能共同实现着一个审美的目的,因为有多元的本质,可能一种审美现象有若干本质解说的变动。消费结构审美的大众化和普及化,在层次上有别于精英文化,而是存在于审美的质的规定性已经被时代所突破,雅俗无法统一在传统观念美的旗帜下了。高雅艺术和通俗文化之间,不仅有量的区别,在日常消费结构刺激下,生活中的审美境界与非审美境界之间则更是具有截然不同的感受角度,甚至有着质的区别。技术力量向艺术生产的本体性渗透,表面化的意向是技术操纵了设计,其实是整个消费结构设计系统工程的重建。研究深刻变化中的商业设计素材,已经是设计师更加重要的设计意图的根基。

随着全球贸易化的进程,各国间的交往日益扩大,市场经济运行方式日趋多样化,贸易往来更加自由。计算机的应用在改变世界,世界因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日益缩小,文化艺术也因网络而走向融合。在保留传统民族商业文化设计艺术呼声的同时,商业文化的综合形态正在逐步形成。崭新的传播学观点适时提出了超文化性理念,认为必须抛弃“旧的划分、分割世界以及线性分析的模式,转而采用蛛网式的思想形式”才能与信息化的进步要求相适应。用传统审美的眼光看民族建筑,我们自然要以飞檐翘梁和拱斗画栋而自豪,但是随着眼界的扩大,令我们惊叹的泰姬陵、艾菲尔铁塔以及纽约自由女神像同样是标志性智慧设计表现力的奇迹。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哲学强调立刻承认正在发生的东西,并试图从中揭示人们审美方式在新事物刺激下的微妙变化。信息高速公路、多媒体、远程门诊、手机银行,甚至依照模特的示范购买流行的衣服款式、染发等一切不同于以往的新鲜的商业化设计元素正在出现。一键之捷让人重新回味起缓慢的进展,各类商业设计信息的重复性唤醒了对独特个性的欲望,选择的无限广播和迅即到达,使人感到真正需要理性来管理自己被激发的欲望。

传统的商业美术设计的艺术形象塑造是讲究典型化原则的。艺术设计师们忽视运用个体审美体验的创作原则很可能造成人物形象的单薄乏力,很难为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启迪和印象。商业艺术设计的典型化原则是以塑造高、大、全的消费品意图为主要的设计开发取向,而后现代主义的商业艺术设计元素则主线与大众消费文化合流,商品化设计塑造倾向于平民化,追求世俗性的甚至不惜采纳有缺陷的性格品类,新产品开发的方法讲究消解中小躲避崇高,创意艺术形象具有明显的非典型化倾向。完美无缺的设计可能很可敬,但并不可亲。而有缺陷但并无瑕疵的设计更具有单纯感,虽然显得丑陋,却是一般大众愿意接近的消费结构。

后现代主义的商业美术设计主张简化认识的复杂内容,因此主张用信仰取代认识。而信仰具有超越时间的特征,重新发现信仰的价值有着积极的作用。就商业艺术设计创作而言,它主张重新审视新消费主义文化的信仰和欲望领域,超越传统的一元化认识局限,倡导美向艺术以外的问题开放,重新打造商业设计美学的跨学科结构。传统的商业艺术设计媒介将成为历史,广告、美发、服饰,包括消费结构和消费行为设计都纳入审美范畴。偶像们提供现代的审美标准和生活方式,规定了大众新消费主义商业文化的走向,致使商业广告设计也加入到偶像的生产之中。体育和时装等亚文化形态融为一体,为不同主张的观众塑造跨越国界的偶像。

此外,后现代主义商业艺术设计认为表象化应让位于商业设计的行为艺术,商业设计创作和欣赏的界限逐步淡化渗透,消费的受众可以直接参与体会创作乐趣,表现的方式更加丰富和贴切消费结构本身。

从一定的意义上说,后现代主义商业美术设计哲学命题处在变动中,充满了相悖和矛盾。20世纪70年代后,工业革命时代的竞争宣告结束,代之而起的是知识经济的竞争,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从积极的意义上来看,民主化进程的逐步发展,社会组织结构日益向着平面方向演进,集权政治让位于民主政治,家庭关系在平等的基础上,商业艺术设计重心更是向女性偏移,它倡导商业艺术价值的哲学性要以更加平和的态度,面对实际生活中出现的无序形态的变化。人们一方面参与高技术的竞争,提倡适者生存,并以成功作为评价社会生活的标准。设计师应该比以往更加关注宗教问题、健康医学、文学与环境、伦理、种族偏好,甚至情欲等问题。另一方面,消费结构中出现的享乐主义明显增加,强度也在逐渐蔓延。享受生活是每个当代人的权利,异质、相对、变化或许为我们所格外需要。当代社会意识潜在地要求反中心文化和边缘化改革。边缘化的主张有助于组织成员游离于激烈的权利竞争之外,充分享受现代化生活的宁静乐趣,纵使实现这一状态要以经济上的损失为代价。它主张放弃商业美术设计宏大理论,不要奢谈空洞抽象的艺术本质,放弃我们心理上始终的依托,使自己身处于商业活动之外。后现代主义商业艺术设计同时打破了艺术与生活的界限,使得一向被认为是崇高和高雅的艺术打上了当代商品经济的烙印。它强调艺术的大众性,消解现代主义艺术中的精英情结,主张重新利用民族文化资源,采用通俗的日常生活化符号,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商业艺术消费的普及。但同时也彻底否认了传统文艺的美学追求、文化信念和设计师意识规则,形成行为反常的怪异追求和迎合社会大众文化素养低俗趣味的倾向,导致了古典主义的衰落。我国传统的商业艺术设计哲学像庄子哲学一样,本质上是一种超功利性的人生审美商业设计哲学。历来研究传统美德美学的大多数设计师,把注意力集中在“顿悟”“灵感”说上,而较少从总体上把它作为审美人生哲学来加以探索和估价。追求审美的超功利性,是一般商业艺术设计的哲学文化的主要特色。历史上,禅宗讲无念为宗,本质上要求超越生死是非个人功利目的,从而达到一种与自然、社会、客观规律和谐统一的高度的心灵自由。无念,既是一种超功利的审美人生态度,同时又是心灵高度自由的审美境界。这些哲学思想,如今还一直被融入我国艺术设计师的设计语言,而深厚的东方文化孕育下的中式审美,同样也有着道家、儒家等深刻的哲学烙印。我们的设计师多数因为艺术训练根基的原因,把以禅宗文化为代表的中式传统文化积淀的个人素养当作消费结构超功利的审美设计哲学,以此为出发点,总体审视了中式传统文化作为人生哲学的本质意义:把消除人的异化作为设计哲学评价主题,把获得高度的精神自由作为目的,把无念作为人获得解放的唯一途径。真正无念作为自救的途径,不是与世隔绝,心如死灰;所谓斩断尘缘的无念,是要求商业艺术设计师积极纵身于尘世生活,却又不为尘世生活中的种种物质欲念所束缚,保持一种高度的心灵自由。无念,就是要追求一种超功利的审美态度;唯是审美,故而以精神自由感为矢的,唯有超功利,方可达到精神自由这一矢的。审美与超功利的统一,构成无念的本质内涵。因此,超功利的精神自由是中式设计师艺术哲学的核心思想。但是这精神自由必须是建立在主体内心体验之上的个体与自然、与社会、与客观规律的高度和谐的统一,因而它也是一种商业设计审美的精神自由。因此,我们可以说,传统市场的审美观念是一种具有巨大吸引力、充满着智慧的超功利的审美消费结构的哲学。正是这一点,使消费水平与艺术设计结下了不解之缘,也正是这一点,凡是追求像纯艺术世界观那样美丽的人生的消费者,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传统文化作为自己消费意识的指路明灯,使传统的商业设计艺术仍存在一定的生产空间。

由于这些消费结构的残余,一些设计师长久以来一直认为精神现象以及审美现象是独立于科学领域之外,实际上这是没有商业艺术设计科学素养的人的愚昧无知。对于今日仍落后于世界经济潮流的我国商业艺术设计美学而言,其弊端在于存在主观主义倾向,即艺术知识的创作生产中的天才崇拜倾向,是以一种纯粹的审美态度去体验艺术和审美对象的,以一种纯粹的审美意识去抽象理解审美真理的。我们知道:美不是实体,而是“美本身”,因此“审美是什么”不是语言学问题,语法不能解决符合不符合实际的问题。科学不是靠语法来发展的,设计师的审美性知识是一种面向个人的知识,让人凝视自己,观照自己的内心世界,开发自己的审美能力的知识。这种知识不应成为设计师感性与理性的对抗,个体对社会的抗拒,英雄主义对庸人哲学的批判,新消费结构的设计不应该形成对经典的崇拜和规范的恪守,在自我本位的实现之外提倡社会性利他主义。从艺术美对现实丑的接纳和消解入手,阐释“化丑为美”的审美机制,从而推演出现实丑同艺术美的单向转化,其适应性、准确性,与激发的意念、习惯,都在向我们显示不久的将来在商业艺术设计的古老产业里会产生彻底的改变。消费结构变化中的商业艺术设计趋势只能顺势而为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商业设计美学要成为真正的科学必须走出哲学本身。

消费市场体系的商业艺术设计作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人的本质的对象化,是以加强人的社会化属性这一功能而具有事实上的审美作用。商业艺术设计作品能够唤起受众参与社会生活的心理满足感,或者是显示出参与社会生活的情景和气氛,这种“唤起”“显示”作用就是商业艺术设计对受众的美之所在。车尔尼雪夫斯基从具体生活现象中发现美,他的“美是生活”的命题指的是社会生活,而“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参与社会生活是这种消费结构中实践的第—步和基本点。商业艺术设计以浓缩了的时间和空间把受众带入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不仅体验到与这个世界紧密联系的喜怒哀乐,而且获得商业信息和机会组织起来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从中获得双向进展:改造客观的消费水平世界,既使其为人所用,又实现人的创造价值;改造主观世界,在掌握规律中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和思想,并从精神上丰富自己作为人而应具有的本质。直接显示人们在实践中这种双向进展,就是商业美术设计审美的出发点。根据这一审美出发点,我们可以给商业艺术的设计美下一个概括而又准确的定义:商业艺术的设计之美的素材的提炼是参与生活。

参考文献:

[1]黄仁宇.放宽历史的视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动向范文篇10

关键词:地租理论;农地流转价格;惠农政策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简称农地)使用权流转是指在不改变土地使用性质的前提下,农村集体组织内部成员把属于自身的农地承包权转与他人进行生产经营。从南通市的情况看,流转形式主要有转包、转让、交换、出租、入股等,参与流转的主体有本组农户,也有外组本村及其他,流转后土地主要用于农业,也有用于农产品加工的。农地流转使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得到重新配置,提高经济效率,增进转出户和转入户的福利。随着农地流转在全国各地迅速展开,许多学者对此做了研究。从已有的研究来看,普遍认为农地流转的价格偏低(黄晓峰,2008,黄丽萍,2005),主要是产权和价格机制不完善(邓大才,张家胜,2007);影响农地流转的价格因素很多,从宏观方面看,比如农地政策、农业的比较利益、农地对中国农民的意义、农村剩余劳动力状况、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程度、流转本身的交易成本等因素(黄丽萍,2005,张家胜,2007),从微观主体上看,各个农户本身的资源禀赋、收入水平等(黄丽萍,2005),价格是市场机制的核心,农地流转价格直接影响着农地转出方和转入方的行为(张娟,2005)。2001年以来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惠农政策,2006年下半年以来农产品价格飙升,农地流转价格也有了新动向。学界对这些新动向的研究并不多。

江苏南通市位于江苏中部,南临长江,东滨黄海,与经济中心——上海隔江相望;截至2007年底,该市农村劳动力达到320万人,承包耕地577.41万亩,农民人均纯收入6503元。由于人口密度高、人均耕地少,农村劳动力转移率、农地流转率都比较高。该市有65%左右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累计流转面积达到90万亩左右,占总承包面积的15.3%。研究南通农地流转及价格问题,对江苏以及全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以江苏南通市为例,依据马克思的地租理论,研究新形势下农地流转价格问题,为决策提供参考。

一、马克思的地租理论与中国农地的地租问题

马克思认为地租是土地的使用者为了取得土地的使用权而交纳给土地的所有者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剩余价值。土地交易可以在土地所有者与使用者之间的一级市场进行,也可以在土地使用权的出让者与受让者之间的二级市场展开。土地二级市场上交易主体的变化并没有改变交易的性质,也没有改变交易价格的性质,因而并未改变地租的性质。

马克思把地租分为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由于土地天然具有优劣之分,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是由劣等土地的生产条件来决定的,劣等土地生产的农产品与中、优等土地生产产品的价格差额就是级差地租,即平均利润之外的超额利润。马克思认为:“土地所有制本身产生地租”,即只要土地所有权存在,土地所有者就会凭借所有权向土地使用者收取地租,土地所有权的垄断是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恩格斯认为绝对地租与社会的形态无关,并非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有产物,只要存在土地所有权的垄断,使用土地必然要支付地租。

农村集体土地存在地租。家庭承包制,对优劣土地是按农户均分的,各个农户没有因土地的优劣而出现承包金的差别,但土地天然具有优劣之分,级差地租也就绝对存在。农村集体土地也存在绝对地租。中国法律规定农村土地属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相对于村组外组织及成员,所有权是由村组集体经济组织垄断的;对内,农民只具有承包使用权,农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了。

农地流转是权利的流转。农民对于农地具有使用权,而且中国土地承包法、物权法确立农地承包权的独立性。农地流转是权利的流转,权利的流转其实是土地收益的流转,农地流转属于土地的二级市场交易。农民把土地使用权让渡给他人,取得报酬,体现了对农地承包权的尊重。

农地流转价格是地租的主要部分。农民获取农地承包权是交纳了地租的,只是在不同时期农民以不同形式上缴。纵向来看,从农地私有制改造到目前的承包制,农民分别以工农业剪刀差、公粮、承包金以及税费等形式交纳地租。农民承包权的获取是交纳了地租的,使用权的转让也必然存在地租。农地流转是农地使用权的出让者(转出户)把土地转予受让者(转入户)使用,转入户以不同的形式向转出户支付报酬,这部分报酬是转出户交纳的租金地租,是马克思地租理论在现实中的体现。其他部分包括土地上的固定资产折旧费以及利息等。土地使用权流转价格是地租的主要部分,也一样受市场供求的影响。

二、现阶段农地流转价格上涨的原因分析——基于马克思地租理论

农地流转价格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流转土地的亩均价格。惠农政策实施前的2000年,南通市农地税费大多数由原承包户交纳,即转出户为了保住承包权,“倒贴”税费请转入户种植;资料显示:1999年南通市承包地流转当中,按田亩征收的税费有62%左右是由流出户交纳的,剩余部分基本由双方协商解决。随着惠农政策的实施,形势发生逆转,由倒贴转变成索取,而且随着时间推移流转价格一涨再涨。资料显示:从2001年开始按田亩征收的税费基本由转入户交纳,从2003年开始农地流转出现价格现象。2003年南通市转出户向转入户收取的流转价格平均为141元/亩,2006年达到441元/亩,最高达到1500多元,2007年有的竟高达到2500元/亩,价格在不断上浮(见表1)。

上文阐述了马克思的地租理论和当前南通市农地流转价格上涨的现状。下文运用地租理论进一步分析农地流转价格上涨的原因。

农地的超额利润增加。补贴和农产品价格的相对上涨,使得农地的超额利润增加,导致地租提高。2000年前按亩均摊的税费数额比较大,造成超额利润小甚至为负数;超额利润小于农业税费,只得由出让户承担一部分的农业税费,税费“倒贴”现象是马克思地租理论在现实中体现;超额利润大于农业税费,转入户代交农业税费。2001年以后,中国政府采取减免农业税费、种植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使得农地的超额利润增加;发达国家经验表明:政府补贴是农业经营者获得平均利润的必要途径。农产品价格上涨也增加了经营农地的利润。2006年下半年以来农产品价格飙升,主要农产品价格上涨1倍多,上涨幅度远远高于其他产品,增加了农产品的相对利润空间,部分兼业户开始重视农业。转出户作为出让者,面对农地的超额利润增加,也会通过提高地租分享超额利润。

农地流转的需求增加。农民作为市场主体,独立的“经济人”,面对农地超额利润的增加以及农产品涨价的市场机会,会自觉配置农地资源,增加土地数量投入,改变目前因为种植规模小而带来的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问题,获取最大的利润,其中一些懂技术善经营的农民扩大种植规模表现非常强烈。南通市农办年报数据表明:2007年20亩以上规模种植面积1万多亩,2006年4000多亩,2003年只有1000多亩,年增长速率明显加快。南通市的五甲镇,是一个农业乡镇,20亩以上的累计面积近千亩,2007年又新增100亩规模种植。整个农地流转市场上就表现为农地需求上升,而且大多数是实行规模经营。

农地流转的供给减少。由于补贴与种植相应作物的田亩数直接挂钩,部分已流转的兼业户想方设法收回农地,原先愿意流转的农户现在不到市场上流转了,而把承包地转与年迈的父母或者亲朋好友,把补贴内部化了,但年迈的父母或者亲朋好友非专业户或种田能手,他们一般都是粗放种植,农地利用效率下降,农地流转的供给明显减少甚至出现倒流。2003年前这种倒流现象根本就不存在,2004年即从免征农业税开始,这种现象就开始出现。南通市辖区的通州市2007年度农地倒流8793亩,比2006年增加了2345亩。原有的农地供求失衡,需求增加,供给减少,需求大于供给,价格上升是理所当然的。

农地上的固定资产折旧费和利息下降。2001年以来,各级政府除了实施惠农政策外,还对农村通讯工程、道路、灌溉渠、三级以上河道清淤等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直接投资,对购买农机的农户实行补贴,同时降低社区内农田基础设施的“一事一议”收费标准,这些直接降低了农户对相关固定资产的投入,同时也降低了相关的投入利息成本。江苏省还通过发放农民培训券,减少农民培训费用,鼓励农民参加培训,提高技术水平。这一些直接降低了农户的间接投入成本。固定资产折旧费和利息下降,相对增加了土地的利润,也引起转出户提高地租,分享利润。

三、结论与可能的政策建议

上文利用马克思的地租理论分析了农地流转价格上涨原因。上涨原因一方面是农地的超额利润增加,刺激转入户调整投入农地的数量,扩大种植规模,取得最大利润;另一方面转出户想通过自身拥有的使用权将补贴内部化。农地使用权价格的上涨,有利于农地资源得到有效地配置,并促使其他资源对土地的替代,解决中国土地资源紧张问题,这是惠农政策带来的正面效果。但转出户想通过自身拥有的使用权将农地补贴内部化,则使农地的利用效率下降,这是惠农政策带来的负面效果。本文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以下建议:政策的出台要考虑各个方面因素,而且在出现相关问题时利用政策的反馈机制及时调整政策,补贴与其他质量指标挂钩,使惠农政策更加促进整个农村经济发展;各级政府需要关注农地流转速率放慢这一现象;加大宏观调控,农产品价格上涨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幅度内。加大农村集体土地承包法宣传力度,让弄清稳定承包关系与农地流转的关系,规范农村土地承包合同关系,完善农地流转的手续,保护流转双方的利益。

参考文献:

1、曹建华.农村土地流转的供求意愿及其流转效率评价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07(7).

2、黄晓峰.后税费时期农地流转价格的理论与实证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08(1).

3、黄丽萍.农村承包地使用权价格低廉的原因探讨[J].农业经济问题,2005(8).

4、邓大才.农地流转价格体系的决定因素研究[J].中州学刊,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