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志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0 08:15:03

地方志范文篇1

一、指导思想

第二轮地方志编修工作以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以人为本思想,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循依法修志、质量第一、存真求实、为党和人民立言等基本修志原则,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开拓创新,全面真实地反映本地区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准确记述改革开放以来全区各行业发生的深刻变化,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等等,为“三个文明”建设提供服务。

二、编纂任务

第二轮区级志书共编纂12部。其中区志1部,镇办志11部。区级专业志书60部。第二轮区志书的编纂方案,由区地方志办公室负责拟定,报经区政府批准后实施,同时报送市地方志办公室备案;区级专业志编纂方案由各承编部门拟定,并报区地方志办公室审核。

三、组织领导

第二轮修志工作要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持”的体制,各级政府要按照“一纳入、五到位”的要求,切实把修志工作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做到领导到位、机构到位、经费到位、队伍到位、条件到位。

《**区志》编纂由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负责,区地方志办公室组织实施,承担区专业志编纂任务的有关区直部门,要组建相应的工作班子,专门开展此项工作。

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由区委书记任名誉主任,编委会主任由区政府区长担任,委员由承担专业志编纂任务的镇办及区直部门由主要领导同志担任。

区地方志机构是区人民政府主管地方志编纂工作的常设机构,要选派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人员充实修志队伍,并保持稳定,确保修志任务落在实处。

修志日常工作经费和出版经费,列入区政府财政预算。

四、体例要求

书名:各级志书均冠以行政区划名称并括注断限时间,如《马庄镇志》(19XX-20XX)。

断限:第二轮志书上限一般从第一轮志书的下限次年开始,内容可根据需要适当追溯;下限原则上截至2005年至2010年期间。

体例结构:全区第二轮志书体例应保持相对统一,力求内容创新。务必做到要素齐全,篇目科学,归属得当,排列有序,层次分明。

文体文风:一律采用规范的现代汉语语体文。文风朴实、简练、精确、行文流畅。

补遗订正:对上届志书补遗、订正,随相关内容记载,也可设目集中记述。

篇幅:第二轮修志必须强化修志为用的思想,注意精练文字,控制篇幅。避免宣传色彩,坚决杜绝假、大、空。

四、质量及时限要求

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志书编纂必须政治观点鲜明、正确,资料丰富,内容翔实可靠,结构合理,突出时代特色、地方特色和专业特色。行文准确、规范,图文并茂,遵守保密法规,树立精品意识。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充分发挥地方志资政、教育、存史和交流的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地情信息支持。

第二轮修志工作要讲求效率,缩短编纂出版周期。总体要求在2010年基本完成全区第二轮志书编纂任务。

五、评审与出版

地方志范文篇2

同志们:

首先,我代表省政府向被评为先进单位的个省辖市地方志办公室表示祝贺,祝贺你们在××年取得了优异成绩。

我省修志工作开展多年来,全省修志人员一直处在清静、清苦的环境里,大家凭着对历史、对人民、对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凭着以修志为己任、以修志为大业的宽广胸怀,默默无闻、任劳任怨地工作,在全国率先完成了首轮三级志书编纂出版任务,用最少的投入获得了最好的成绩,为争了光,为人民争了光,为各级党委和政府争了光,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也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在此,我代表省政府向你们并通过你们向各级修志人员表示深切慰问,并致以敬意和谢意。

一、再接再厉,全面启动并开展第二轮修志工作。

我省首轮修志成绩很好,在全国拿了第一;目前续修工作形势也比较好。但我们不能懈怠,不能满足于过去的成绩,因为全国各省都在快马加鞭。如果我们像骄傲的兔子那样与乌龟赛跑,在途中睡起觉来,我们就会由先进变为落后。我们一定要再接再厉,马不停蹄,全面启动并深入开展续修工作。

首先,要进一步加强领导。我们国家的领导体制是垂直领导的体制,工作体制也是由上而下,层层下达任务,在时间、质量等方面有着统一的部署和要求。这就要求我们的各项工作首先必须加强领导。修志工作加强领导的第一个层面,是各级政府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各地应把地方志编纂工作列入政府的议事日程,明确一位领导同志负责,及时协调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为修志机构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经费的要求,切实解决目前在机构、人员、经费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续修工作顺利开展。加强领导的第二个层面,是各级修志机构领导本身要尽职尽责,发挥好领头雁的作用,同时还要与相关单位领导协调好,以便获得支持和帮助。

其次,要与时俱进,探索规律。续志所记内容的断限范围,正是我们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迅速发展、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发生深刻变化的历史时期。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上层建筑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面对这种情况,地方志续修只有坚持与时俱进,摸索出新的编纂方法,才能将这些内容记好记准。此外,经济和社会的变革给修志工作本身也带来了一些新困难、新课题,比如说经贸委现在已经撤消了,原来的经贸委及其所辖厅局管理的行业内容该由谁来记载?如何适应这样的变化,形成适度超前的新的运作机制,是我们当前必须思考、解决的问题。

第三,加强分类指导,不留死角。目前,个省辖市修志工作发展很不平衡,以运动和发展的观点来看,不平衡是正常的。我们所要求的是不留死角的发展,并不是平衡地发展。对那些工作进展快、工作质量好的单位,要及时总结经验,积极推广;对那些进展慢、质量差的单位,要给予帮助和指导,让其跟上队伍。这并不是要求齐步走,要求齐步走是不符合客观现实的。但是,必须要求最慢的单位也能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质量标准完成任务,不能拖全省的后腿。

二、开拓创新,提高方志资源的利用率。

方志资源很宝贵、很重要,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因为种种原因,各级政府对用志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高。修志机构因为人员少、投入的精力也少,尚未使这项工作得到广泛开展。在修志过程中,各级修志机构积累了许多珍贵的、有价值的史料,其中很多是我们不了解但应该了解的。比如《志苑》杂志前两期登载的一些文章,我从中学到了很多。这些史料既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又具有有益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利用性。如何以开拓创新精神搞好方志资源的开发利用,以便更好地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是各级修志机构的一个新课题。希望的方志资源开发利用工作能创造出新鲜经验,取得更好的成绩,位居全国前列。

三、加强队伍建设。

加强队伍建设的首要问题是加强班子建设。一个班子是好是坏,首先要看团结状况。前些日子,我与省方志办几位领导同志在一起座谈交流,感到气氛很和谐。他们之间有分工有合作,是一个能够合作共事的班子,是一个团结、战斗的班子,是一个有能力带领全省修志人员在今后工作中作出新成绩的好班子。

地方志范文篇3

一、参审范围

驻地区所有为《志》编纂提供资料的单位、部门。

二、时间

各参审单位、部门将审阅后的志稿和和补充意见送交地方志办公室汇总。年3月15日开始,年3月30日结束。

三、初审要求

1.各单位接到由区史志办反馈的《志》的有关章、节后,指派一名领导负责,组织专人本着认真细致和对历史负责的态度,逐段审阅,特别注意志稿中的时间、数据、人物姓名,所记事件一定要准确无误,用红笔将需要修改的内容改正在志稿上,需要补充的事件或内容,另附稿纸注明,并标明插入位置。

地方志范文篇4

一、明清时期荆州地方志文献

荆州地方志有悠久的编纂历史。《尚书•禹贡》实际上为地方志,其中记载了荆州山川、人口、工矿、手工业生产及农业、畜牧业等情况,不仅是古今地理志之祖,更可作为荆州地方志之祖。春秋时有《梼杌》作为当时荆州地区的史志专著。至汉末荆州学派的兴起,为荆州地方志的编撰创造了丰富的学术文化条件。至两晋南北朝时期,荆州学人大量撰写荆州史志,清代学人陈运溶注意到荆州地方志的特殊性,在其《麓山精舍丛书》中录“荆湘地记”二十九种、“荆湖图记”三十六种①,其中以盛宏之的《荆州记》最具代表性。另外,还有梁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专门记载了荆楚民俗。唐宋时期,佚名的《江陵风土志》、《江陵旧志》、宋周应合的《江陵志》等,都是关于江陵府的著名志书。明清时期是荆州地方志发展的高峰时期,现有大量地方志文献传世。从全国地方志统计来看,“现存全国地方志的八千一百余种之中,清代修的方志约有五千六百种,占总数百分之七十”[1]24。受清代学术影响,方志编纂严谨,大多资料可靠,志书与正史互为参证。“修志有二便:地近则易核,时近则迹真”(章学诚《修志十议》),可补正史之不足。现存荆州地方志,大多为明清纂修,所存有如下几种[2]114:

1.嘉靖《荆州府志》。十二卷图一卷。明孙存、王宠怀纂修,明嘉靖十一年刊。湖北省图书馆所藏民国间抄本即据此本。孙存,安徽人,进士,嘉靖荆州知府。

2.嘉靖《湖广图经志书》,卷六为荆州府地方志,收《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

3.康熙《荆州卫志》。一卷。清王斌纂修,清康熙十二年刻本。北京图书馆所藏善本。王斌,安徽泾县人,武进士,康熙荆州卫守备。

4.康熙《荆州右卫志》。一卷。清王大基纂修,清康熙二十二年刻本。北京图书馆所藏善本。王大基,陕西三原人,武进士,康熙十八年荆州右卫守备。

5.康熙《荆州府志》。四十卷图考一卷。清郭茂泰修,胡在恪纂,康熙二十年纂修刊行。北京图书馆所藏善本。郭茂泰,陕西泾阳人,进士,康熙间荆州知府。胡在恪,字念蒿,湖北江陵人,著《直嫩园集》、《离珠集》、《鲁游草》等。收录《中国地方志集成》(第三十五册)。

6.乾隆《荆州府志》。五十八卷首一卷。清来谦鸣、叶仰高修,施廷枢纂,乾隆二十二年纂修刊行。湖北省图书馆藏善本,缺第五十七、五十八卷。叶仰高,吴县人,乾隆间荆州知府,施廷枢,钱塘贡生。

7.光绪《荆州府志》。八十卷首一卷。清倪文蔚修,顾嘉衡纂,光绪六年纂修刊行。湖北省图书馆、武汉市图书馆有藏。收录《中国地方志集成》(第三十六、三十七册),今有湖北人民出版社点校本行世。

8.光绪《荆州府志》。清杨守敬纂,清光绪间稿本。湖北省图书馆所藏善本。今有《杨守敬集》收录整理其文。杨守敬(1839-1915年),字惺吾,晚号邻苏老人,湖北宜都人,清末著名学者。

9.顺治《江陵志馀》,收录《中国地方志集成》(第三十册)。

10.光绪《续修江陵县志》,收录《中国地方志集成》(第三十册,三十一册)。

11.光绪《荆州八旗驻防志》。十六卷。希元、祥亨修纂。希元,驻防荆州将军,祥亨,驻防荆州将军。今有马协弟主编《荆州驻防八旗志》点校本。

二、地方志的旅游文化价值分析

1.体现了荆州自然景观的人文内涵。地方志赋予地域山景、水景以丰厚的人文内涵。清代诸本《荆州府志》都记载了荆州山川形势,荆州学者杨守敬在其《荆州府志》中更对荆州各地进行了详细考证,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如有楚令尹故地“蛇入山”、五代高季筑城稽课土功之地“稽功山”、太晖观所在“太晖山”的记载,仅三国历史与关羽有关的就有“八岭山”、“掷甲山”、“大战冈”、“马跑泉”、“洗马池”等地;同时,荆州湖泊众多,以湖、渎、溪为名之地也众,有“南湖”,唐郑审谪江陵,建亭于上;有“子胥渎”,《水经注》云“盖吴师入郢时所开”,有“中夏口”[4]卷三,相传为屈平所谓“过夏首而西浮”之处。地方志记载了丰富的历史地域物产。如记载“荆郡各稻,种类甚多。其谷之红白、大小不同,芒之有无、长短不同”[4]卷六;有的蔬菜本身就有着丰富的历史韵味,也有些极具地域文化色彩的蔬菜,如“芜菁一名蔓青,一名诸葛菜。春食苗,初夏食心,秋食茎,冬食根”,显然有三国文化的意味了,又有“甘露子一名地蚕。《本草》:荆湘江淮以南野中有之。人亦栽莳,俗呼为玉环。菜生熟皆可食,又可蜜煎,可酱渍。苜蓿采其叶可作蔬,味清而甘。黄花菜荆俗呼为金针”[4]卷六;另有茶类,《国史补》“江陵有楠木茶”。《宋史•地理志》亦记:“大拓枕茶,出江陵。”草市有“银鱼即白小鱼,沙津旧有白小潭。杜甫诗白小群分命是也。江陵长湖、草市、孟家桥,监利堤头、东江湖,俱产此”[5],这些都共同体现了地方志对自然景观人文内涵的历史记载。

2.展现了荆州人文景观的历史底蕴。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形成的较大居民点。随着中国传统城市的转型,传统都市民俗也随着时间变迁,城市有大量历史人文景观遗存。有的至今仍然存在,有的已荡然无存。地方志对城市人文景观的历史记录,都可作为城市旅游发展的文化资源,进而加以有效利用。地方志详细记录了代表古代城市人文景观的古代城池、宗教、街巷遗迹。古街古巷的旅游开发,可以有效提升城市的整体历史文化氛围。地方志中的记录本身就是城市人文景观的历史内涵和文化价值所在,如荆州古城墙是荆州旅游乃至湖北旅游的重要标志性景观,康熙《荆州府志》、光绪《荆州府志》都十分详细地载了荆州古城墙的历史沿革和兴建情况。另外,还有关于荆州历史上古代城池的记录,有楚纪南城、郧城、冶父城、津乡城、沙市城、马牧城、蚌城、奉城、赤湖城、方城、侴潭城等古城遗迹的记载;地方志还对荆州、沙市区的古街古巷名有十分详细的记录,如沙市有杜工部巷,“杜公巷,在沙市。俗呼杜甫巷,今改为杜工部巷,少陵自蜀来楚,寓于此”[4]卷七。有孝子巷,“在沙市。以明孝子张廷贵居此名”[4]卷七。楚人楼台亭榭众多,地方志实有大量记录,如“栖霞楼,《水经注》:江陵城西有栖霞楼,俯临通隍,吐纳江流”。又有“南楼,《名胜志》、《世说》:桓玄在江陵南楼,吟啸良久,乃作王孝伯诔,刻下成篇。唐左丞相张九龄为荆州长史,尝眺咏于其上”,“曲江楼,在府庠前,古南楼也。张曲江尝登楼赋诗,宋张栻重建斯楼,乃易今名。后楼毁,即以南城门楼当之”。[4]卷七又有仲宣楼,“仲宣楼《名胜志》《宋志》:府城东南隅有望沙楼。后梁高季兴建,以望沙津。宋陈尧咨为守,更名仲宣楼”[4]卷七。明代公安三袁之袁宏道、袁中道在沙市建有卷雪楼、砚北楼[5]89等。以上古代城市、古街古巷、古城古墙的历史记录,这些都是极重要的寻找灭失人文景观的线索。特别是对荆州旅游名片荆州古城墙的保护和开发,既要注重保护,也要注重开发。正因为历代荆州古城墙都有修缮和修建,所以才能沉淀下丰富的古城墙文化。在开发这一环,也可有规划地重建历史名楼,才能不断增强古城墙的历史意蕴和旅游价值。

3.记录了荆州古代城市生活的变迁。地方志记载了大量荆楚城市民俗生活。这些民俗以城市市民日常生活为中心,如在光绪《荆州府志》中就展现了荆州独特的婚礼习俗:“荆俗娶妇,初聘用钗镯酒果之仪,继行纳币礼。亲迎先一日设筵邀宾,即父醮子遗意。合卺次日,谒祖先,贽见舅姑,以次及其家众。十日,女父母家来饷食,谓之‘十朝饭’。至一月,女偕婿归宁父母,谓之回门。亦有家贫而出赘者,至论财诸恶习,近俗幸无之。丧则初属纩之时,延僧封殓,三日行成服礼。每七日备祭,谓之过七,至四十九日而止。”[4]卷五在驻防地,礼俗则有“驻防婚娶,初聘延媒妁,踵女家通言,议允,始择良辰,用钗镯酒果之属,谓之‘行礼’。及岁,由原媒踵女家索庚选吉。先一日送奁,具设筵邀亲友。行礼合卺。次日谒祖先,执贽见舅姑及戚友,名曰‘识大小’”[5]卷五。从此民俗记录来看,荆州独特的婚礼习俗有着礼节繁、时间长、地域化的特点。从初聘开始,有纳币礼、亲迎、十朝饭等具有荆楚地域风格的习俗,同时,因荆州有着驻防文化的影响,婚礼有着特殊的民俗表现。五月十三日谓之“单刀会”,“是日类多风雨,俗谓之‘磨刀雨’,列户祠祀关庙”[4]卷五,更是体现出荆楚关帝信仰特色。地方志还反映出古代荆州城市人的“一般思想水平”的变迁。如最能体现古代城市信仰的场所是城隍庙,城隍庙是古代城市民间信仰和祭祀活动的中心,是城市生活气息最为深厚的场所,集中体现了城市市民的良好生活的愿望和信仰。民间信仰的变迁,也是重拾城市过去记忆的很好的线索。明荆州知府耿志伟《重修荆州府城隍庙记略》:“东建斋所,西创道院,重甍垒砌,翼翼森森,辟以疏棂,缭以周垣。而庙制益完,而庙貌益尊。”[4]清代荆州城隍庙形制或难追考,但在康熙年间两次重修,雍正年间重修,乾隆年间再修,从历年修建可知,城隍庙在城市市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明清时期,城隍庙往往是一城市中规模最大的庙宇,香火通常也最兴旺,从年初一到除夕夜,祭祀活动几乎不断,信徒盈门。由此可想象荆州城隍庙的祭祀生活场景。总之,我们也可以根据地方志去了解当时人们的思想、知识和信仰体系,加深我们对现代城市文化精神的了解。

4.丰富了荆楚地域文化内涵。地方志收录了大量地域诗词歌赋,极大了丰富了荆楚地域文化的内涵和特色。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单卷收录。单卷收录如康熙《荆州府志》卷三十四收历朝历代荆州地域诗歌,包括荆州当地诗人诗与外地诗人在荆州所作之诗,虽然收录并不一定全面,但大多是著名诗人或荆州古名人诗作,具有代表性。另一种收录方式是行文附录,如光绪《荆州府志》卷七,在载各古迹事时,皆收录历代咏荆楚名胜诗词歌赋,如在记江陵纪南城时,录唐代刘禹锡《纪南歌》:“风烟纪南城,尘土荆门路。天寒猎兽者,走上樊姬墓。”记章华台时,录明代荆州诗人袁宏道、张世懋、孔自来等人的诗歌,诗歌出自地域名人之手,诗歌便具有极高的地域文化价值。对于那些有关荆州诗词歌赋的文献、文选文献进行系统梳理,我们可以发现大量的地域诗文,这些将成为这个城市的丰富和难得的历史记忆。以杭州为例,杭州在对西湖文化文献的收集与整理中,仅对西湖诗文的选注就有:王荣初《西湖诗词选》[5]选编了自初唐至晚清历代反映西湖和杭州的诗词343首,应守岩的《西湖小品》[6]从前人所写的亭台楼阁记、山水游录、书序、赠序及笔记小说等小品中选取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及选段,对文中的一些词语和典故作简要的注释,顾希佳著《西湖竹枝词》[7]选元以后西湖竹枝词210家,共317首,曹文趣等选注《西湖游记选》[8],陆鉴三选注《西湖笔丛》[9]选辑了前人有关杭州西湖的笔记共616则,分别录自130余种前人的撰著,于在春选译《西湖笔记小品选译》[10]等。也正是因为认识到了诗文文献对地域文化内涵重构的重要意义,荆楚历代才十分重视地域文献的校注工作。

地方志范文篇5

一、2009年工作总结

(一)加强学习,搞好办公室自身建设。志办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创新方式,突出特色,立足实际,注重实践,认真组织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体干部职工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认真学习领会各级党委、政府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增强党性修养,不断掌握和熟悉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思想进一步解放,对加强地方志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进一步提高,搞好地方志工作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运用科学理论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同时,结合新时期地方志工作的实际,加强对业务知识的学习培训,不断提高队伍素质、业务能力和工作效率。正积极争取于11月中旬组织干部职工参加全省地方志系统业务培训。

(二)发挥主动性、创造性,不断开创地方志工作的新局面。一年来,志办在深入学习了解和调查研究基础上,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措施,落实工作责任,使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1、续编《××县志》(1978~2008年)工作进展顺利。我县续志工作于2006年全面启动。原定续志上下限为1978~2005年。至2008年底,完成了1978~2005年稿件总纂工作。2009年6月,按照县委、县政府和县志编纂委员会要求,续志下限延长至2008年。续志工作中,志办认真做好资料收集、完善篇目设置等各项工作,千方百计采取措施解决审读志稿中存在的未按程序编纂、不符合志体要求、部门(行业)特色不突出等问题,严格把好志稿质量关。截至目前,已收到80%的部门稿件,计划年底完成总篡,2010年内全面完成送审和出版发行工作。

2、加强部门志编纂工作指导。一年来,志办按照分类指导,重点突破的工作思路,加强对各部门志编纂工作的指导,严格审稿,全面完成了《农村信用联合社志》、《农业开发志》等部门志的出版发行工作。

3、加大对地方志工作的宣传力度,加强读志、用志服务工作,全面提升志办服务水平。志办充分运用已经出版的各类优秀志书,为全面了解国情、地情,合理开发和配置地方资源,申报项目,提高领导干部的科学决策,提供详实可信的基础性资料,为提高公民素质,提供生动鲜活的教材,为扩大对外宣传,服务改革开放,发挥重要的媒介作用。通过志书交流和精心组织《普洱年鉴》、《云南年鉴》、《云南小康年鉴》稿件等形式,扩大××经济社会发展对内、对外宣传力度。

4、较好地完成了县委、县政府、上级业务部门和各有关部门交办的各项任务。围绕全县中心工作,全面完成年内县委、县政府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按照省、市志办的要求,认真组织撰稿,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了向《云南年鉴》编辑部、《云南小康年鉴》编辑部和《普洱年鉴》编辑部等报送县情资料的工作任务。

(三)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实现工作机制的创新。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行政机关八项承诺”和“行政问责制”等四项制度,严格按照《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服务承诺》开展工作。

1、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志办克服办公条件落后、工作经费紧张等困难,积极开展部门(行业)、民风民俗、走访知名人士等调研活动,倾听干部、群众对地方志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加强与编纂人员进行业务探讨和交流,掌握地方志工作的第一手资料,以真实记录××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充分反映××自然概貌、风土人情、民风民俗。

2、廉洁自律、团结干事。严格执行和遵守中央、省、市、县关于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各项规定,严格办事程序,维护志办的团结。

3、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抓好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认真贯彻落实“四项制度”,履行《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服务承诺》,坚持文明办公,认真落实岗位目标责任制,工作职责明细分工,责任到人。

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地方志范文篇6

一、认清形势。充分认识史志工作的重要性

史志工作不仅仅是编纂志书,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已扩展到志、鉴、库、馆等多个领域。史志工作的意义也不仅仅是为后人留下历史资料,而是为各级党委、政府提供历史借鉴,直接服务当代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

可为党委、政府提供资政服务。治天下者以史为鉴,一是编史修志。治郡国者以志为鉴”地方志是一地之情的载体,横陈百科,纵述千年,以宏富的历史资料、翔实的历史数据,较为全面准确地记述了一个地方各行各业的发展变化,可为党政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借鉴。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一直十分重视地方志工作。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国开展了第一轮社会主义新方志的编修工作,经过20多年的努力,编修完成了数万种各级地方志书及志类成果,为各级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借鉴,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传承我国灿烂的民族文化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当前建设文化名市的迫切需要。志书是一个地方历史文化的翔实记述,二是编史修志。可以再现本地的自然风情、发展成就、灿烂文化、淳朴民风、杰出人物等,能够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自豪感,进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建设文化名市提供思想保障。同时,志书、志类成果、地情资料,也是建设历史文化名市必不可少的宝贵历史文化资源。

可以搭建直接服务经济建设的平台。史志工作可以通过新的工作机制和各种现代化手段,三是编史修志。把丰富的历史资料转变为服务于经济建设的信息,还可以通过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开展地情研究,实现文化招商。

让我感到欣慰的史志工作正赶上许多新的发展机遇。一是各级高度重视,当前。为我做好史志工作提供了政治保障。国家、省领导多次对史志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为我做好史志工作指明了方向。二是国家、省都出台了工作条例》为我做好史志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国务院、省政府先后制定了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山西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把史志工作纳入规范化管理的轨道,为我开展史志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三是市史志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丰富经验,为我做好史志工作提供了工作保障。第一轮修志工作启动以来,全市上下辛勤努力,扎实工作,志书编纂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我今后的史志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同时,史志工作也面临诸多挑战。一是要求更高。国务院、山西省召开的地方志工作会议上都明确指出要提高编纂质量,加强队伍建设,拓宽现实服务领域,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二是任务更重。目前,市虽然已经到二轮修志年限,但至今仍未启动,有关资料的搜集、整理也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可以说,今年史志工作的任务量之大是前所未有的三是压力更大。部分单位仍然存在重视程度不够、人员偏少问题,且撰稿人员大都是修志新手,亟需业务培训,史志部门的业务人员也十分需要更新知识。对此,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切实提高对史志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修志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握新形势,总结新经验,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推动史志工作上水平、上台阶。

二、理清思路。扎实推进史志编纂各项工作

市史志工作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根据全国和省地方史志工作会议要求。以《地方志工作条例》为准绳,把提高志书编纂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振奋精神,锐意进取,促进二轮修志工作又好又快向前推进,要继续拓展修志用志领域,紧紧围绕和谐霍州建设谋划用志工作,切实加强对方志资源的管理和开发利用工作,加强统筹协调,开创史志工作整体推进的新格局。

搞好二轮续志攻坚。要坚持把修好第二轮志书作为当前一个时期的工作中心和重点,一要突出工作重点。明确时间进度,充实主纂力量,强化工作责任,细化工作目标,加大督导力度,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有序推进。质量是志书的生命,必须把提高志书的编纂质量作为地方志工作头等重要的大事来抓。

积极开拓用志工作新领域。修志的目的于应用,二要坚持修用并举。不仅为后代借鉴,更要为当代服务。史志部门要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继续坚持修志用志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工作思路,积极拓展以志、鉴、库、馆、服务开发为主要内容的修志用志领域,努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各有关部门在对经济社会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如城市标志性建筑的设置,主要城市街道的命名,风景名胜旅游资源的考察论证,招商引资、减灾防灾、市情教育,以及重要传统文化项目、国家和省级遗产的系统史料等方面,要注意发挥地方志工作机构的作用。

以法保障和管理地方志工作。要按照《条例》要求,三要深入贯彻《条例》扎实推进地方史志制度建设。要继续深入宣传贯彻《地方志工作条例》坚持以法修志。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修志、用志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要运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取得的有关整改工作的成果,把解决问题与建立长效机制紧密结合起来,从地方志工作和事业发展的需要出发,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实施督查通报制度以及相关的志书审核、验收规定,推动地方史志事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强化措施。确保圆满完成各项史志工作任务

责任重大,地方史志工作任务艰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把史志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各项任务顺利完成。

提供有力保障。官书官修,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地方志工作的一个重要属性,法定的官职官责”要坚持并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持”工作体制,各有关部门要站在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高度,认真履行职责,进一步加强对地方志工作的组织领导,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困难和问题。要继续加大支持力度,人财物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给予适当的倾斜,保证必要的投入,不断改善修志工作条件,改善志书收藏条件,为做好地方志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地方志工作机构及负责人,要认真履行职责,切实承担起责任,抓落实、促工作、谋发展,充分调动史志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高质量地完成修志用志任务。

形成强大合力。地方史志事业是一项公益事业,二要密切协作配合。也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各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协同配合与广泛支持,需要广大专、兼职史志工作者之间的团结协作与相互支持。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完成专业志稿承编和地方综合年鉴、大事月报及地情资料丛书的供稿任务,不断拓宽地情信息传输渠道,增强地情信息的时效性和决策参考价值,保证地方志工作顺利开展。经济综合管理部门及有关人民团体,要帮助史志部门与各种经济成分的工商企事业单位沟通联系,积极拓展史志资料收集领域,不断增强史志工作的服务功能。

地方志范文篇7

按照XX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县地方志办把践行“三严三实”与党风廉政建设、“走基层”活动相结合,创新工作方法,提升工作作风。

一、树立“心”的认识。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系列讲话精神,并利用单位网站和机关微信群,就“三严三实”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与自身领悟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从“心”出发,紧紧围绕目标任务和中心工作,开拓进取,扎实工作。

二、加强“性”的转变。把“三严三实”作为修身为人的基本遵循,针对以往机关“慵、懒、散”的现象,认真修改完善了《学习调研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公务接待办法》等规章制度15个,并照章遵循,确保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制度落地生根,形成长期性、稳定性的有效机制。同时,做到依法行政,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

三、落实“行”的扎根。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一改往年“等资料”、“电话催”的工作方法,将全体干部职工分为六个组,分别到各个乡镇现场收集资料,并进行现场指导修改,对于部分乡镇的特色与亮点进行了更详致的了解与记录(文字与图片),为今年年鉴的高质量出版垫定了坚实的基础。

地方志范文篇8

一、总体要求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及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严格落实党组织主体责任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省政府十项规定和州委州政府七项规定要求,进一步完善落实制度,从严监督管理,强化警示教育,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制度化。严格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着力提升服务群众的工作能力。

二、整改措施

(一)执行党的政治纪律方面

1、对党风廉政建设重要性认识不足,廉政宣教形式单一;对干部职工思想教育少;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不健全,措施落实不到位,风险等级评估不科学。

整改措施:第一,加强重视,提高认识。领导班子成员和干部职工重新树立对党风廉政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正确对待。第二,切实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把手”负责制,将党风廉政建设纳入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做好工作安排,督促工作落实,研究解决突出问题,确保目标任务完成。第三,丰富党风廉政学习教育宣传形式,定期不定期开展专题学习、讨论交流,要求每月开展法规学习一次,至少每季度开展主题活动一次。组织观看专题片,结合进行反面典型教育,着力提高学习教育成效。第四,按照工种、岗位重新评估确定岗位风险等级,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制定完善实施有效的管控措施。

责任领导:

责任股室:综合股

整改期限:立说立改,长期坚持

2、党建工作全面谋划不足,“”等党内制度落实不到位;党支部工作制度不健全,组织生活平淡;党内政治生活质量不高,辣味不足。

整改措施:第一,将党建工作纳入重要工作议事日程,专题研究、专门部署,同时做到与业务工作和其他工作统筹结合。第二,严格规范落实“”制度,做到有计划、有准备、有记载、有效果,各项工作规范进行、记录完整、资料齐全。第三,进一步丰富党组织生活,适时开展好党员义工日、主题党日、政治生日等活动,通过活动强化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凝聚干部职工的团结,增强干事奉献的工作合力。第四,进一步提高专题民主生活会的召开质量,严肃党内生活准则和制度,坚持批评和自我批评,突出会议主题,加强思想交流,增强团结和统一。

责任领导:

责任股室:党支部、综合股

整改期限:立说立改,长期坚持

3、对干部思想作风、党性观念、宗旨意识疏于教育和引导,敢管敢严的思想意识不强;专题教育活动重视不够、成效不明,有不严不实的现象。

整改措施:第一,单位主要领导及领导班子成员要对干部思想作风、党性观念、宗旨意识教育引导加强重视,将其作为政治思想工作和干部管理教育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抓好,切实担负起责任。第二,抓好政治理论学习、业务知识学习、党风廉政教育等学习教育活动,坚持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听讲座与开展讨论相结合、理论学习和调查研究相结合,促进学习常态化、制度化。第三,加强领导班子成员的交流沟通,加强干部职工日常监督管理,让领导班子及时掌握党员、干部的思想、工作、生活状态,及时排解思想不通、情绪不佳、状态不好等问题。第四,把思想教育引导纳入对党员、干部的工作考核范围,开展考核评比、激励奖惩活动,充分激发和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

责任领导:

责任股室:综合股

整改期限:立说立改,长期坚持

(二)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方面

4、地方志精品良志打造意识不强,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一本书”的传统模式,对新形势下如何收集利用地情资料服务发展和加强修志工作探索研究不深,地方志“资政、存史、教化”功能发挥不充分。

整改措施:第一,切实树立精品良志的思想意识,坚持质量第一的观念,正确处理好质量与进度的关系,认真总结过去工作好的经验,吸取失败教训,着力做好资料收集、编辑修改等基础工作,积极借鉴兄弟县市的成功做法,不断完善,推陈出新,打造经得起历史检验,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的精品良志。第二,进一步加强调研工作,坚持问题导向,结合“精准扶贫”“群众工作”“乡村振兴”等深入基层进行调研,收集更多类型、更加丰富的地情资料,为各方面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第三,坚持志鉴书籍“七进”活动,积极探索方志年鉴、地情资料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途径,使方志工作更好地融入全市改革发展大局。

责任领导:

责任股室:编辑室

整改期限:立说立改,长期坚持

5、积极引导社会各界有序参与修志编鉴工作的力度不大;对各部门和乡镇修志工作指导、督促检查不够;修志考核细则较为笼统,针对性不强。

整改措施:第一,加强方志工作对外宣传,密切与各部门、各乡镇的工作联系。坚持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在地方志信息素材的挖掘收集、整理报送方面多下功夫、多做工作,力争更多报送工作信息,更全面地反映地方志工作动态,让各方面更深入全面地了解认识地方志工作。第二,建立实施方志业务指导工作机制,将全市的87个部门、乡镇(街道办)、企事业单位分配给单位每个干部职工,确定每个干部职工长期联系指导10多个单位的地方志业务,形成管用有效的长效机制。第三,进一步修改完善修志工作考核办法,把编辑报送年鉴资料、学习贯彻“两个条例”等作为重点内容加强督促,严格考核。

责任领导:

责任股室:编辑室

整改期限:立说立改,长期坚持

6、编纂工作推进较难。

整改措施:第一,着力加强宣传工作,尽力做好各部门、乡镇主要领导对方志工作的认识和理解,努力形成方志工作抓主要领导和主要领导抓方志工作的局面。第二,加强与各部门、各乡镇的工作联系,督促掌握工作进度、质量、困难、问题,做好协调服务。第三,加强业务指导,尽量帮助各单位方志业务人员从生手迅速成为熟手,增强业务能力,提高编辑水平,巩固提高全市的方志业务整体水平。第四,做好与各部门、各乡镇编辑人员的对接,保持经常沟通和业务往来,了解掌握其工作状态及困难问题,竭力提供好业务服务,调动工作积极性。

责任领导:

责任股室:编辑室

整改期限:立说立改,长期坚持

7、年鉴出版发行管理不规范,未健全和完善地方志业务的相关制度,在年鉴出版发行专项工作开展中部分过程资料缺失,合同签订不规范,无具体明细金额;档案资料整理工作较为滞后,年鉴书籍缺乏后续监管,未建立相应的出入库管理制度,无库存管理明细台账。

整改措施:第一,严格按照政府购买服务等规定规范年鉴公开出版发行的相关手续,做好项目定价比选、合同签订、资金拨付、跟踪落实等各环节工作,确保手续完备、程序合规。第二,建立年鉴出库、入库专门台账,实行年鉴、书籍专人管理。第三,建立年鉴资料收集整理、年鉴业务指导考核、年鉴出版发行、年鉴书籍利用服务一整套工作制度,实行制度管人管事。第四,组织力量集中开展各类志书、年鉴、地情资料整理上架,同步做好数据统计,掌握全办资料家底,为规范管理利用资料打好基础。

责任领导:

责任股室:综合股、资料室

整改期限:立说立改,长期坚持

(三)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省政府十项规定和州委州政府七项规定方面

8、深入基层调研不够,创新意识不强,对志鉴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研究不深、思路不宽、举措不多,有安于现状的思想。

整改措施:第一,从班子成员带头做起,加强自我教育,深化对新形势下方志工作改革创新的认识。加强对干部职工的教育引导,帮助大家理清思路,保持好的传统,适应新的变化,紧跟时代步伐。第二,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转变工作理念,探索工作思路,结合实际开展调研,认真思考方志工作面临的挑战和出路。第三,彻底摒弃安于现状的思想,切实树立方志人甘于清贫、无私奉献的思想意识。学习贯彻省州志办总体工作要求,探索落实志鉴工作的新方式新途径。

责任领导:

责任股室:综合股

整改期限:立说立改,长期坚持

9、财务内控制度执行不严,“三公”经费管理不到位。

整改措施:第一,严格落实财务管理规定,把会计、出纳工作严格分开,实行专人各自负责。第二,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并严格执行。第三,从单位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入手,加强财务工作的监督管理,坚持做到大笔经费使用会议研究决定,经费安排层层审签批准,各项财务管理凭据充分、资料完整。

责任领导:

责任股室:综合股

整改期限:立说立改,长期坚持

(四)执行民主集中制和干部选拔任用方面

10、班子协调各方作用发挥不够,党务、政务、财务公开不及时;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民主决策议事程序不够规范;空编严重。

整改措施:第一,建立完善学习制度、党务政务财务公开制度,并坚持抓好执行落实。第二,认真落实“三重一大”制度规定,班子主要领导和班子成员要带头围绕经费、人员等重要事项做好会前通气,坚持会议研究,确保落实通报,形成一盘棋。第三,重视并加强业务学习培训,针对自身业务学习少、力量不足等问题,加大业务培训学习力度,辅助实施向上级业务部门请教、向兄弟单位求教等方式强化学习提高,尽可能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第四,多向组织部门和相关领导反映单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积极争取人员补充,确保足够的工作力量。

责任领导:

责任股室:综合股、编辑室

整改期限:立说立改,长期坚持

三、工作要求

地方志范文篇9

一、实现地方志网络化建设的条件已经成熟

地方志网络化建设,必须遵循为领导决策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改革开放服务的宗旨,使我们未来建立的信息库真正坚持“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正确方向。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组长李铁映同志在全国地方志第二次工作会议上关于方志部门要充分利用现代的科技成果和手段来开拓志书的新领域,扩大志书的影响和使用,推动改革开放的指示精神,加强领导。在网络化建设过程中,要认真做好科学规划、论证和试验,使网站建设工作能够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争取各级领导的支持,吸引社会各界的关注,为方志工作现代化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

实现全国地方志网络化已经是十分紧迫的任务,同时也已具备一定的条件。其一,现代科技成果和手段,为振兴方志事业创造了新的机遇,为地方志事业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和技术保证。其二,中央领导对地方志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为地方志事业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其三,各地建立起的省情资料库和信息网,为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坚定了搞好信息网络化建设的信心。我们要不失时机地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抓紧搞好地方志网络化建设。

二、地方志网络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统一的网络化协调机构和管理力度。由于受人员和机构职能的影响,县级地方志机构对基层单位缺少直接约束和协调,无形中使各单位的资料整理和收集形成了条块分割、自成系统、各自为政、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自给自足的局面。虽然许多单位已意识到资源共享的重要与必要,但缺乏单位部门合作的行动。而目前尚没有一个统一的组织机构来规划协调地方志网络化建设和资源共享工作。大多数仍然是采取封闭式的资料收集、存储方式,无论是软硬件的购置,还是数据库的建设,都处于各自为政的低水平重复状态,这不仅造成了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也影响了县级地方志工作的标准化、自动化和网络化的进程。

2、标准化水平低。由于历史原因,地方志自动化建设走的是一条各自为政、自给自足的发展道路。各个单位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条件选择硬件设备,机型五花八门,水平参差不齐。目前研制出的不少存储资料系统应用软件,都没有遵循国际标准,功能单一、标准化水平低,数据不完整,致使大多数资料无主题标引,共享性差。由于县级地方志办公室没有统一的发展规划和标准,各项工作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盲目性。这种状况发展下去,势必给地方志资料网络化建设和资源共享造成隐患。

3、数据库建设滞后。各单位大都建成了规模大小不等的资料数据库。由于各个资料存储各自为政,在建库过程中,各单位均有不同程度的浮躁情绪,急功近利倾向严重。主要表现在建库缺乏整体性,数据库大多自建自用,建成的数据库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低,类型单一,而且大多处于低水平重复建设,数据无规范化控制,大多数据库仅仅供本单位使用,严重地影响了数据库的利用率。而且目前地方志所建的数据库大多为条目数据库,缺少全文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无法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许多地方志虽与Internet联网,但只能访问其主页,根本无实质性的资源可共享。

4、经费保障率低。目前虽然硬件的质量在不断提高而价格在不断下跌,但地方志信息网络化的实现仍然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目前地方志的经费投入较少,用于地方志信息网络化建设的经费非常有限,无法购置好的硬软件,建立高起点的资料共享网络,更谈不上对设备的及时更新。目前经费仍是影响地方志网络化发展的最大障碍。

5、人员整体素质低弱在地方志信息利用和管理过程中,人是最关键的因素,网络化的实现和管理都离不开人,各种技术以及软硬件都必须通过地方志工作人员才能发挥作用。地方志网络化建设,对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精通传统的地方志业务,而且必须掌握自动化网络化技术,成为信息和知识的导航员。目前县级地方志资料管理队伍整体素质仍普遍较低,主要是现代化办公设备的利用不足,不适应高速发展的计算机工作环境,办公室严重缺乏既懂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又精通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不适应网络化建设发展的需要。

三、地方志网络化建设的构想

1、建立地方志网络化协调机构。建议由上级部门牵头组织地方志网络化协调机构,从行政和技术两个方面统一指导和规划地方志自动化网络化建设,制定一系列有实际约束力的规范和标准,特别应该制定出网络化发展各阶段的规划,既有近期又有远期的目标,以对全县地方志网络化工作进行实质性领导,统一思想,协调行动,开发高质量的应用软件,集中人力和资金建设大型文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以及多媒体数据库,破除那种传统的自成一统、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真正实现全国地方志信息资源共享。

2、加强标准化建设,建立标准化的数据库。标准化是自动化网络化的前提,地方志网络化协调机构应召集有关专家,共同酝酿制订有关业务工作、技术方法以及设备等方面的统一原则和规范,并根据国际、国内标准及行业发展趋势,制定出网络化过程中各方志系统共同遵守的各项标准,如网络通讯及数据库方面的标准、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系统的标准、网络传输的标准、机读格式、著录规则的标准、文献标引的标准等,这样可以在向资源共享过渡时少走弯路,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各方志办在协调组织的领导下,选用统一的高质量应用软件,建立标准化的数据库。

3、开发地方志资料可利用资源,加强资料库建设。资料库是地方志网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网络的信息资源。要加强网络建设,必须加强资料库建设。资料库的建设要以国际、国家标准为依据,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建成若干个标准化、通用性好的文件条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同时各地应扬长避短,充分利用地方志全面的信息资源优势,建立有自己特色的资料库,改变目前力量分散、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局面。另一方面要抓紧对小型数据库的规范化、标准化改造,增加数据库容量,提高数据库的上网率。此外还要加强对数据库的维护工作,保证数据质量和完整。当然理疗库的建设应与网络建设配套进行。

4、增加经费投入。地方志网络化建设和维护均需要大量资金,政府部门应加大投资。地方志部门领导积极向上级领导反映网络化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把网络化建设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把地方志网络建设纳入到地方志未来发展建设的总体规划和预算之中,从而加快地方志网络化建设的步伐。此外还应利用已建成的资料库和网络为社会服务,获得一定的收益,并把它们投入到网络化建设中,“以网养网”,以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

地方志范文篇10

一、以国务院颁布的《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市政府令《*市地方志工作管理办法》为依据,结合全市的中心工作认真研究制定了《*市发展地方志信息服务业工作的意见》,提出了三个目标,即信息服务技术提升目标、信息服务载体建设目标、信息服务项目发展目标。确定了十个实施项目:地方志信息技术提升项目、地方志人才智力服务项目、地情资料查询服务项目、地情网站信息服务项目、地方志书阅读服务项目、*市志普及读物项目、*改革开放大事记传播项目、《方志工作程序标准化》市级科研课题研究项目、二轮修志讲座项目和二轮修志编纂业务培训项目。这些目标的提出和项目的确定对有效利用地方志信息资源、强化服务功能,具有一定意义,同时也为市地方志办公室的政务公开工作搭建了平台。

二、结合第二轮修志工作的特点和实际工作需要,市地方志办公室加大了政务公开工作的力度,为全市修志工作创造条件,为基层修志单位和人员做好指导和服务。㈠邀请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理论处处长为我市修志工作者进行《二轮修志的理论热点问题》讲座,开阔修志人员的理论视野,拓宽二轮修志工作的思路;㈡建立地情资料库,进一步完善地情资料的查询业务,推出了现场查询、电话查询、来信来函查询和电子邮件查询四种形式的服务方式,并将我办地情资料查询电话和电子邮箱在市地方志办政务公开页面上予以公布;㈢按照市政务公开办的要求,制作了中国*政务公开信息网市地方志办页面,除按要求设置机构信息、政策法规、审批事项、服务事项、管理事项、人事信息、规划计划、统计信息、财务公开、应急管理、政务动态、工作总结、专题栏目外,还增加了具有本部门工作特点的*大事记、*市志两个栏目,为各级领导和广大市民了解*地情提供权威的信息服务,其中*大事记内容还被市政府门户网站采用。㈣完成第二轮《*市志》(1986-2005)综合卷的出版工作。我市第二轮修志计划出书四卷五册,在全市各有关单位的支持配合下,今年出版了《*市志》(1986-2005)综合卷,文字约100万字,二轮修志工作初见成效。同时还按月份编写《*大事记》,按季度编写《*方志信息》,并及时发送到各级领导和相关单位,为领导决策及修志工作提供及时准确的资料。

三、认真完成市政务公开办交办的各项工作,确保政务公开工作的开展。㈠确保“114公民咨询热线”的畅通,我办专门指定了处室和电话,并指导有关人员使用文明用语热情解答市民提出的问题。全年共接待市民来电来访60余人次,在接待中未发生市民投诉和举报。㈡今年3月我办领导按照市政务公开办的要求参加了视频访谈的节目制作和直播,配合市政务公开办做好由各部门领导参加的政务访谈。㈢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在今年市社科联举办的科普展活动中,以展板和志书实物为载体向广大市民宣传地方志工作,使广大市民对我市地方志工作有了新的了解和认识。㈣严格按照市政务公开办的要求及时向市图书馆、市档案馆(市民查阅中心)报送相关文件和地方志书。积极主动与全市有关图书馆、新华书店和在沈的大专院校联系,无偿向他们提供《*市志》志书,协商建立《*市志》图书角,普及*地情。

2009年,市地方志办公室要继续围绕我市的中心工作开展第二轮修志,要通过做好我办的各项工作,促进政务公开工作的开展,让市民满意,让政府满意。主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㈠着手建立*地情网站,充分发挥《*市志》“存史、咨政、育人”的作用;㈡进一步完善中国*政务公开信息网市地方志办页面,及时更新动态信息,补充调整网页中的政务公开内容;㈢认真完成市政务公开办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各项制度。通过上述措施,进一步提升政务公开工作水平,接受市民监督,更好地为广大市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