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税收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3 19:34:49

地方税收

地方税收范文篇1

一、共享税设置现状

从国际上来看,有的国家设置共享税,有的国家不设置。目前,采用专享税形式的国家有法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德国实行按比例分成的共享税;美国则按照共享税源、分率分征的方式建立独立的中央税与地方税体系。我国在分税制改革中,大体将税种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但目前我国共享税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共享税设置过多。在我国,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证券交易税均为共享税,甚至本应属于地方固定收人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也带有收人分成的痕迹。

2、共享税设置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不应该设置为共享税的税种设置为共享税。如增值税作为中央和地方共享税,主要是从兼顾中央和地方两方面的经济利益出发,但增值税与地方的经济利益关系密切,而税基流动性很大,作为共享税存在税负转移问题,会导致地区间税基与税源的争夺。又如个人所得税作为政府收人再分配的重要工具,从其税种性质与功能来讲应该划归中央。又如资源税作为共享税也存在着不少弊端。资源税作为共享税不利于国家资源的合理开发、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利于自然生态的保护和环境治理、不利于打破传统的自然经济观念、不利于地区间的公平竞争等。又如证券交易税作为共享税有失公平。证券交易税来自全国,而受益的只有中央与少数经济发达地区。共享税设置的不规范还表现在共享税的设置不是根据税种的性质、事权与财权相对等的原则,而更多考虑的是中央与地方财力的划分。如按照行业、所有制形式和重要性(是否重点企业)、行政隶属关系等标准设置共享税。

3、共享税中中央所占比重过大。中央共享比例过大削弱了地方可支付财力和地方政府的职能作用,挫伤了地方政府和地税部门的积极性,而且打破了分税制改革中建立的中央与地方财政分配的平衡格局,不利于分税制财税管理体制的完善。中央与地方税种的划分应建立在充足税源,税收体系健全的基础之上。我国财政体制的现状是地方税收体系尚不健全,但同时存在大量的预算外资金,共享税中中央所占比重过大也导致地方预算外资金的扩张。

二、共享税设置必要性

共享税设置的主要目的是对中央与地方税收比例的调解,一般来说不可设置过多,否则会造成中央与地方税收征管上的恶性博弈、影响中央与地方的税源和税收体系。共享税设置的必要性取决于在按照事权与财权原则划分中央与地方税种后,中央与地方税收收入的比例是否合理。在当前的税收收入条件下,若将增值税、消费税、关税、资源税、个人所得税和公司所得税作为中央专享税,其他税收作为地方专享税,中央税收占全国税收的比例为70%左右。若加上预算外收入资金,中央税收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为60%左右。相对于中央与地方财政分权的理想度来说,可以将上述税种作为中央专享税并且不设置共享税;但相对于现行中央与地方税收比例而言,在地方税系尚未健全的前提条件下,若不设置共享税将导致地方税收收入的大量减少,见表一。所以在当前形式下,设置适当的共享税是合理的;但长远来看,只要中央与地方税收收入的初次划分能够达到财政的分配平衡,就没有必要设置共享税。

三、现行分税制下共享税的设置

中央与地方税种的划分一方面要考虑中央与地方财政分权的度,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各税种的性质与功能,使税种的功能与各级政府的职能相一致。中央与地方财政分权的度决定了是否需要设置共享税以及共享税的分配比例;税种的性质与功能决定了采用什么税种作为共享税。对于前一个方面,已在第二部分进行了阐述。下面着重对采用何种税种作为共享税进行讨论。

地方税收范文篇2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强税收属地征管为核心,以调动镇街发展区域经济及协税护税的积极性为重点,着力推进镇街与税务征收部门在思想、职能、组织体系和财税利益上的一体化,有效解决税收征管力量单一的问题,确保地方财政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

工作目标:通过深化地方税收保障工作,集中开展税收专项治理活动,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作用,查找税收管理漏洞,查处税收违法行为,打击涉税违法犯罪,提高纳税人税法遵从度,进一步完善地方税收保障机制,力促税收秩序持续好转。

二、工作内容

(一)实行煤炭税收专业化管理。凡在我市境内从事煤炭采掘、销售的单位和个人,除上级统一管理的大企业之外,必须在我市依法办理工商、税务等相关登记手续,其煤炭生产、经营税收,均纳入专业化管理范围,统一由市煤炭税收专业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管理。

(二)实行房地产税收一体化管理。以“先税后证”(即先向税务机关缴纳相关税收,后办理产权证书)为抓手,以信息共享、数据比对为依托,以优化服务、方便纳税人为宗旨,通过部门配合、环节控制,实现房地产行业各税种之间的有机衔接,房地产交易各环节的相关税收统一由市房地产税收一体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管理。

(三)开展煤炭运输业税收专项治理。通过对煤炭运输业户进行拉网式检查,依法责令未办理税务登记的业户限期办理税务登记,把所有经营业户纳入税务部门管理范围。

(四)开展个体税收专项治理。治理范围为从事个体经营的各类纳税人,重点是税收秩序混乱的专业市场和主要行业中的销售大户、商业集中街区的各类专卖店、经销商。治理内容是领取营业执照未办理税务登记、实际经营额超过税务机关核定定额20%未主动向税务机关申报调整、未按规定领取和开具发票、达到建帐标准未按规定建立账簿的经营户,拒不报告相关涉税信息、拒不履行相关涉税义务的市场管理部门,少缴税款的委托单位。通过治理进一步强化税源的源头控管,堵塞征管漏洞,夯实税源管理基础。

(五)开展出租房屋税收专项治理。健全出租房屋税源档案,完善出租房屋税源信息库,建立出租房屋税收专门台账,确保出租房屋税收应收尽收。

(六)开展普通发票专项治理。对商业零售领域、服务业实行全面开票管理,规范普通发票开具,严厉打击虚假发票开具行为。

三、方法步骤

专项治理集中活动自3月1日开始至5月底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发动阶段(3月1日—3月15日)

1、召开动员大会进行部署。2、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多种媒体,以及张贴标语口号、发放宣传资料、出动宣传车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提高全社会对专项治理活动的认知度和协税护税意识,营造整治税收秩序、打击涉税违法行为的良好氛围。3、建立市地方税收保障信息网站,在该网站以及外宣网、电视台公布工作方案、举报电话。每月定期在市电视台和地方税收保障信息网公布纳税前100名排行榜,公开接受群众监督。4、成立市地方税收保障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各镇街成立相应领导机构。成立市煤炭税收专业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和市房地产税收一体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5、审核确定部门信息员,明确信息采集项目和报送时限。6、针对出租房屋营业税起征点提高的实际,在摸清税源底数的基础上,对各镇街下达2012年度出租房屋税收任务。

(二)专项治理阶段(3月16日—5月20日)

集中开展对煤炭产运销、房地产、个体工商户、发票使用、出租房屋等方面的税收专项治理活动。1、煤炭税收专业化管理。由市煤炭税收专业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组织国税、地税、工商、国土、经信、安监、公安等部门,抽调精干人员,对每户煤矿的煤炭采掘数量、销售数量、用电量、材料消耗量等数据进行检查,再从企业账面核实销售收入、申报情况、劳资情况,用最原始数据对每个煤矿进行有针对性的纳税评估。紧紧抓住监控生产和流通两个环节,管住煤炭产量、销量、进项抵扣、成本摊销四个关口;切实加强发票管理,全面实施以票控税,严格执行增值税专用发票最高开票限额管理标准,严格实行验旧购新制度。建立健全预警分析制度,加大稽查工作力度,确保煤炭行业税收管理专业化。2、房地产税收一体化管理。由市房地产税收一体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地税、国税、住建、国土、房管、规划、工商、质监、行政执法、招管办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建立信息共享,严格“先税后证”,大力推进房地产税收一体化管理。组织开展房地产及建筑业税收专项检查,重点检查应税营业额的合理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无直接坐支售楼收入不入账的情况;检查被查企业的开发产品销售收入、租金收入及其他收入是否并入收入总额;检查税前扣除项目是否真实、合法,对房地产及建筑企业建立建筑材料信息库,确保房地产行业税收应收尽收。3、煤炭运输业税收专项治理。由有关镇街组织实施。大力推广中心店镇对煤炭运输业税收控管的经验,以煤炭运营业户必须到矿上领取的《发货通知单》为控管基准点,按照运输重量和目的地确定基本运费金额,对无明确目的地的按照矿煤场到火车站、港口等主要中转点为基准点,合理确定基准点运费金额,一律委托各煤炭货源地镇街就地缴纳入库,超过核定运费金额部分由运输业户到地税机关代开发票时补缴。地税部门在代开货物运费发票时,应同时要求运输单位提供运输货物的销售发票。企业在支付运费款时,要认真审核运费发票,凡不属于我市地税部门利用货物运输业发票税控系统开具的货运发票的,一律予以拒付,否则其运费不得进入成本,不得税前列支,从源头上堵塞虚开代开的漏洞。4、个体税收专项治理。由各镇街组织实施。组织人员对辖区内个体税源进行拉网式排查,逐户填写《个体工商户信息调查采集表》,建立税务登记台帐(电子台帐和纸质台帐)。依法要求市场管理部门如实提供市场内纳税人的户籍变化、物业费用、房屋租金、水电费用等有关信息,做好经营户涉税信息的摸底调查工作。积极向工商管理部门获取相关市场的工商登记情况,对拒不办理税务登记的经营者提请工商管理机关吊销其营业执照。加强与税务机关的信息交换与协作,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多渠道掌握其销售收入等基本涉税信息,实现对辖区税源的动态化管理。通过本次个体税收治理,对领取营业执照的经营者全部办理税务登记,确保经营户全部纳入税务信息系统管理;实行定期定额征收的个体户一律采用税务电脑定税系统核定定额,实现定额核定公开、公正、公平;办理税务登记的个体户按规定领购和开具发票,大幅提高发票使用率;达到建账标准的经营户建立账簿,真实核算,实行查账和核定相结合的方式征税,遏制偷逃税行为的发生;推行和规范市场委托工作,提高征管效率。5、出租房屋税收专项治理。由各镇街组织实施。针对调整提高出租房屋营业税起征点的新政策,对出租房屋信息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摸底,全面掌握出租房屋税源底数。凡达到起征点的,按规定足额征收营业税;达不到起征点的,依法征收房产税等应收税种。6、普通发票专项治理。由市地方税收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各镇街组织实施。认真落实以票控税办法,重点检查纳税人拒开发票、借用发票、代开发票、大头小尾发票及使用假发票、白条收据等票据违法违规行为。各镇街各单位财务部门要认真审核票据,严格把关,对不能提供合法票据的一律拒付。加大对发票的日常稽核检查和监控力度,扩大发票奖励范围,鼓励消费者索要发票,推动大型商贸企业全业务税控机开具发票,并按规定兑奖。各镇街要根据市里确定的专项治理工作重点,找准本地税收征管的薄弱环节,制定详实的实施方案,组建专门工作班子,采取责任到人、分片包干的办法,大力开展税收专项治理活动,确保取得实效。7、抓好涉税信息的采集、分析和利用。适时举办信息员培训班,召开信息员座谈会,建成全市地方税收保障信息库。8、进一步明确涉税信息报送内容和时限(详见《地方税收保障相关部门涉税信息采集需求表》)。

(三)巩固提升阶段(5月21日—5月底)

1、市地方税收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各级财税部门针对专项治理活动发现的问题,进行多方位、深层次的剖析,查找问题原因,深入研究对策,制定规范化管理制度,完善强化税收征管的措施和方法,形成地方税收保障的长效机制。2、各镇街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按照治理一项、规范一项的原则,巩固专项治理活动成果,制定完善规范化管理制度,将各专项治理工作纳入日常管理,并进行常态化考核,实现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四、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地方税收保障工作的领导,市政府调整充实了地方税收保障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财政局,具体负责全市地方税收保障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调度、监督考核、宣传报道、编发简报等工作。将地方税收保障工作纳入市年度综合考核内容,对各镇街和各相关部门进行考核奖惩。各镇街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抽调精干力量,稳步有序的开展工作。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相互合作,切实形成整体工作合力,确保专项治理活动取得良好成效。

五、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抓好地方税收保障专项治理集中活动,进一步完善税收管理机制和征管方式,对于全面保障税收安全,巩固税收管理基础,加快推进依法治税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这项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自觉树立大局意识,服从工作安排,切实把各项工作部署和措施落到实处。

(二)加强配合,密切协作。各级各部门要将地方税收保障工作纳入本单位工作的重要内容,严格按照职责分工,明确分管领导和协税科室,信息员、协税员要加强与地方税收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联系,认真完成有关信息的提报、税收协助、联合管理和税款代缴工作,认真履行协税护税职责。新闻宣传部门要加大对涉税案件的曝光力度,司法机关要严肃查处偷逃税款的重大案件,切实营造打击税收违法行为的良好环境。

各职能部门应于每月终了后15日内,及时准确提供相关信息情况:(1)市工商局负责提供工商开业、变更、注销、吊销、公正合同、股权变更转让等信息情况。(2)市国税局、地税局负责相互交换税务登记信息、查处税收违法案件等情况。(3)市质监局负责提供核发组织机构代码证情况、对企业产品质量等监督检查的信息。(4)市民政局负责提供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情况、各种福利涉税情况、福利企业年检等情况。(5)市科技局负责提供高新技术企业、专利技术转让等信息。(6)市卫生局负责提供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认定情况,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自制药品经营等信息。(7)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提供再就业优惠证发放情况,劳服企业年检等信息。(8)市司法局负责提供批准设立的律师事务所情况、法院受理的企业破产信息、法院民事判决后执行中以不动产抵顶债务信息。(9)市教育局负责提供教育机构登记情况及校办企业信息。(10)市文物旅游局负责提供旅游企业登记信息。(11)市公安局负责提供房屋租赁登记、经营性停车场登记和外籍(境外)人员登记情况,公安车辆登记、车牌照等信息。(12)市交通运输局负责提供交通运输企业信息、客货运车船信息。(13)市公路局负责提供公路建设项目情况。(14)市水利局负责提供水利建设项目情况、河沙开采信息。(15)市国土资源局负责提供采矿许可证发放信息、土地转(出)让信息、土地使用信息、建设用地审批信息、土地登记信息、河沙开采信息等情况。(16)市房产管理局负责提供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发放、房产交易和房产租赁等情况。(17)市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负责提供批准的国有企业兼并、改组改制、破产等情况。(18)市统计局负责提供规模以上企业经济运行信息、各项经济指标完成等情况。(19)市财政局负责提供行政事业性收费情况,“家电下乡”、农机补贴等信息。(20)市审计局负责提供审计建议书等情况。(21)市物价局负责提供核准的行政事业收费项目、标准等情况。(22)市商务局负责提供外商投资企业审批登记和外商投资项目等情况。(23)市外汇管理局和经营外汇业务的银行负责提供非贸易及部分资本项目下对外付汇等情况。(24)市经济合作局负责提供招商引资项目登记及认定等情况。(25)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负责提供限额以上工业和重点商贸企业等信息。(26)市发展和改革局负责提供投资建设项目立项批复、重点建设项目等情况。(27)市环保局负责提供环保工程情况。(28)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负责提供文化经营许可证发放情况,文艺团体演出登记信息。(29)市体育局负责提供体育比赛信息、体育销售情况。(30)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提供建筑施工许可证信息、建设工程招标项目信息、建设施工企业管理信息、旧村改造、房屋开发施工动态信息、市政建设项目信息、重点企业耗水信息、非居民用水信息。(31)市规划局负责提供城市规划、立项审批等情况。(32)市供电局负责提供重点企业耗电信息、非居民用电信息。(33)市林业局负责提供木材加工经营许可证信息。(34)市农机局负责提供木材农机运输车辆号牌编号登记信息。(35)市食品药品监督局负责提供医药经营企业购销信息。(36)市残联负责提供残疾人就业企业信息。(37)各镇街负责提供5000元以上大额发票信息。其他有关部门和纳税人应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提供相关涉税情况。

(三)统筹兼顾,同步推进。各镇街和财政、国税、地税等相关部门要紧密结合本单位的工作实际,正确处理好专项治理活动与其他工作的关系,做到同研究、同部署,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扎实推进。

地方税收范文篇3

(一)三种类型增值税功能比较。生产型增值税不允许扣除外购固定资产所含的增值税,税基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税基最大,但重复征税也最严重。收入型允许扣除固定资产当期折旧所含的增值税,税基相当于国民收入,税基其次。消费型允许一次性扣除外购固定资产所含的增值税,税基相当于最终消费,税基最小,且消除重复征税也最彻底。

(二)生产型增值税存在的主要弊端。生产型增值税不允许抵扣购进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无形之中增加了企业机器设备的购置成本,加重了企业负担,抑制了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的积极性,极大阻碍了基础产业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另外,生产型增值税不允许扣除当期购进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使一部分税款作为固定资产价值的一部分分期转移到新产品价值中,成为产品价格的组成部分,造成重复征税,尤其对基础产业影响最大,由此形成了投资大、产出大、抵扣少、税负重的恶性循环。

(三)实行消费型增值税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首先,由于我国经济结构正处于战略调整期,实行消费型增值税有助于新技术、新设备的更新换代,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其次,实行消费型增值税有助于扭转我国生产型增值税抵扣不足,国内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不足的难题,有利于国内产品开拓国际市场。第三,实行消费型增值税转型,有利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增值税转型的减税效应,有利于企业增加收入,扩大企业需求,促进企业发展。总的来说,实行消费型增值税,不仅能够提升企业的生产能力,提高全社会投资的积极性,扩大就业机会,还有益于促进国家对外贸易的发展。

二、增值税转型对地方税收的影响

消费型增值税将使进项税额的抵扣大幅减少,它对企业所得税的影响又会如何?下面以实例进行比较:

某企业购入一固定资产,购入价格100万元,负担增值税17万元。假设该固定资产的正常使用年限为10年,采用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为0,不考虑其他成本、费用因素,所得税税率为25%。

在生产型增值税形式下,该企业在购入固定资产时不允许抵扣增值税,其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包括买价及税金100+17=117万元。当年计提的折旧额为117/10=11.7万元,也就是说,该企业因购入固定资产当年可以从利润总额中冲减11.7万元的累计折旧,进而少缴企业所得税11.7×25%=2.925万元。

而在消费型增值税形式下,该企业在购入固定资产时,允许将其购入时负担的增值税作为进项税额抵扣,那么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是100万元。当年计提的折旧额为100/10=10万元,也就是说,该企业因购入固定资产当年可以从利润总额中冲减10万元的累计折旧,少缴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1.7万元,增加了企业利润总额,进而少缴企业所得税(10-1.7)×25%=2.075万元,其中因累计折旧少缴企业所得税10×25%=2.5万元。

通过上述比较不难发现,消费型增值税下企业所得税的实际税负高于生产型增值税,如上述实例中,某企业因增值税转型减少了企业成本,增加了利润总额,进而多缴企业所得税2.925-2.5=0.425万元。而该企业在购入固定资产时所负担的增值税是在购入当年一次性抵扣进项税额17万元,因增值税的减少,进而使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共减少1.7万元。而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内每年都将增加企业所得税0.425万元。所以,增值税转型后,该企业实际少负担税款为17+1.7-0.425×9-(2.925-2.075)=14.025万元。

我国实施增值税转型,在当期将会直接减少国家的财政收入。据权威专家预测,增值税转型可能会使国家财政收入每年减少300至600亿元。转型对企业纳税的影响不仅涉及到增值税及相关税费,而且还会涉及到企业所得税;不仅涉及到购入固定资产的当期,而且还涉及到固定资产的整个使用期。但是,从长远发展来看,转型有利于企业资本的积累,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进而带动经济的高迅发展、促进企业税收的大幅增长。

三、增值税转型后地税部门应采取的征管措施

(一)加强与国税部门的信息交换。鉴于税种分设管理体制,地税部门应主动加大与国税部门的协调力度,强化信息交换机制。首先,从税务登记入手,地税部门应全面掌握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资格(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是此次增值税转型的主要对象),及时掌握其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将减少其当期的应纳增值税,以及可能会影响到地税部门征收的相关税费,包括城建税、教育费附加以及企业所得税。另外,要高度关注小规模纳税人不再区分工业和商业设置两档征收率,而是将其征收率统一降低至3%这一变化情况,及时掌握其变化可能影响到地税部门税收收入情况。

地方税收范文篇4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地方税收保障,是指地方税务机关以及有关机关、单位和个人为保障地方税收及时、足额收缴入库所采取的税收预测、控管、协助、监督以及举报奖励等措施的总称。

第三条任何机关、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擅自作出税收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和其他违反税收法律、法规的决定。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制定规范性文件涉及地方税收内容的,应当征求同级地方税务机关的意见,并按规定上报备案。

第四条地方税务机关应当广泛宣传税收法律、法规,无偿提供纳税咨询服务,依法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不得滥用职权不征、少征、多征税款或者刁难纳税人。

第五条任何机关、单位和个人均有权对违反税收法律、法规以及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举报。地方税务机关接到举报后应当及时予以查实,依法处理。

地方税务机关对被举报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违反税收法律、法规的行为查实后,应当根据举报人的贡献大小给予奖励。具体奖励办法由市地方税务机关会同市财政等部门依照国家规定另行制定,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六条地方税务机关应当建立、健全内部制约和监督管理机制,加强队伍建设,完善执法责任制,做到秉公执法,清正廉洁,文明服务,依法接受监督。

任何机关、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阻挠或者取代地方税务机关依法执行职务。

第七条地方税务机关应当加强税收征收管理,严格税源控管,积极培植税源,依法组织地方税收收入,应收尽收,不得混淆预算级次或者改变税种,不得虚收、异地征收、提前征收或者截留、挪用税款。

第八条地方税务机关应当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税源实际情况以及国家税收政策等,科学预测地方税收收入,并于每年11月20日前将下一年度的地方税收收入预测及其说明,报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地方税务机关,同时送本级财政预算编制机关。

第九条公安机关应当与地方税务机关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协作,及时打击税收违法行为,维护税收秩序。

地方税务机关在查处涉税违法行为中,发现涉嫌犯罪的,应当及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第十条地方税务机关与其他有关行政管理机关、单位之间应当建立信息共享制度。有关行政管理机关、单位应当定期将下列情况以书面或者电子信息的形式通报给同级地方税务机关:

(一)发放、变更、注销生产经营许可证照的情况;

(二)发放、变更、注销土地使用证书以及土地交易的情况;

(三)发放、变更、注销房产证书以及房产交易的情况;

(四)其他与地方税收征收管理有关的情况。

第十一条演出活动主办单位在每次演出2日前,应当将演出合同、演出活动安排和演出收入分配方案等材料报演出所在地的地方税务机关。演出合同和演出活动安排发生变化的,演出活动主办单位应当在演出前1日内重新报送有关情况。

第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告知当地的地方税务机关:

(一)为个人进行建筑施工或者进行室内装饰、装修并取得收入的;

(二)机关、事业单位、企业或者个人出租房屋的;

(三)其他应当依法纳税的。

有前款所列情形并经查实纳税人未依法纳税的,地方税务机关应当比照举报奖励的规定给予奖励。

第十三条地方税务机关可以对下列零星分散和异地缴纳的税收实行委托的征收方式,有关机关、单位和人员应当给予支持和协助:

(一)拥有并使用车辆(含拖拉机和摩托车)的纳税人应当缴纳的车船使用税;

(二)从事客货运输的纳税人应当缴纳的地方税;

(三)房屋租赁过程中应当缴纳的地方税;

(四)技术转让、技术服务交流过程中应当缴纳的地方税;

(五)在本行政区域内从事建筑施工或者房屋装饰、装修业务的外地纳税人应当缴纳的地方税;

(六)房屋销售以签订销售合同的金额和房产证为依据应当缴纳的印花税;

(七)土地转让交易过程中应当缴纳的营业税、印花税;

(八)依据有关规定可以实行委托的其他地方税。

第十四条地方税务机关应当与受托方签订委托税款协议书,并按规定向受托方发放委托税款证书。

委托税款证书的式样由市地方税务机关制定。

第十五条委托税款协议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委托双方的名称以及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的姓名;

(二)税款的对象和范围;

(三)税款的税种、税目、税率或者单位税额、计税依据、计算方法等;

(四)委托的期限和要求;

(五)税款的解缴期限和程序;

(六)手续费;

(七)违约责任;

(八)其他必要的内容。

第十六条受托方应当按照委托税款协议书的规定,以地方税务机关的名义依法征收税款,并不得擅自扩大或者缩小范围。

受托方税款时,必须出示委托税款证书。受托方不出示委托税款证书的,纳税人有权拒绝缴纳税款。

第十七条纳税人拒绝缴纳税款的,受托方应当于纳税人拒绝缴纳税款时起1日内告知委托的地方税务机关,地方税务机关应当及时作出处理。在地方税务机关作出处理前,受托方不得自行处理。

纳税人直接向地方税务机关缴纳税款的,受托方不再此项税款。

第十八条受托方应当依照规定领取、保管、使用税收票证,单独设立税款账薄,并在规定的期限内依法解缴的税款,不得挤占、挪用或者延迟解缴的税款。

第十九条地方税务机关依法对行为进行监督、管理和指导。必要时,地方税务机关可以派员协助受托方征收税款。

第二十条财政部门应当依照委托税款的入库级次,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比例的委托手续费,并按季度拨付给地方税务机关。

地方税务机关应当及时向受托方支付手续费,不得截留或者挪用。

第二十一条地方税务机关应当对举报人和报告人的情况、受托方的情况以及有关行政管理机关、单位通报的情况严格保密。

第二十二条有关机关、单位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非法干预、阻挠或者取代地方税务机关依法履行职责的;

(二)擅自作出税收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和其他违反税收法律、法规的决定的;

(三)未履行法定职责并给地方税收造成严重后果的。

第二十三条地方税务机关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及时提供地方税收收入预测及其说明的;

(二)地方税务机关或者地方税务机关与有关单位共同混淆税款入库级次或者不征、少征、多征、虚征、异地征收、提前征收税款的;

地方税收范文篇5

华文

×华文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是表明税收占财政收入中地位的指标。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科学和准确地掌握分析税收收入与财政收入的关系对于进一步优化财政结构和产业结构、强化税源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我们于近日对县地税部门自年机构组建以来,地税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以期从中找出有借鉴意义的启示。

×华文一、华文基本情况

×华文县位于山西省南部,运城东北部。全县共有十个乡镇,万人。近十年来,县委、县政府立足当地实际,确立“工业立县、农业富民、科教兴绛、优化环境促发展”的战略,县域经济迅猛发展。工业上形成了焦油化工、机械制造、精密铸造、冶炼冶金、食品加工、建筑材料六大支柱产业;农业上,以建设农业特色县为目标,着力培育以牛鹿为主的畜牧业,以山楂为主的林果业,以中药村为主的种植业三大特色产业。全县以年均的速度增长,××年国民生产总值达××××万元。

华文县地税局成立于年月,××年,随着县域内省级开发区——华信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成立,又分设了市地税局直属机构华信分局。按照现有的财政管理体制,华信分局税收收入也一并归入当地财政收入中。因此,本文所说地税收入,指绛县地税局和华信分局的税收收入之和。

×华文华文二、华文近十年地税税收收入绛县财政收入相比的几个特点

华文年以来,随着的不断增长,县财政收入和税收收入也同步增长。具体情况如表一。

×年以来县财政、国税、地税、财政部门收入情况表(表一)单位:万元

××项目

年度

财政总收入

国税部门收入

地税部门收入

财政部门收入

完成数

占总收入比

完成数

占总收入比

完成数

占总收入比

××年

××年

××年

××年月

合计

×华文从表一中可以看出,十年来,县财政总收入达万元,其中国税部门收入占,地税部门占。地税收入约占同期财政总收入的四分之一。与其它收入相比,地税收入呈以下几个特点:

×华文华文(一)华文地税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

×华文年县地税收入万元,占同期财政总收入万元的,地税收入几乎占到县财政总收入的“半壁江山”。但是,随后,地税收入逐年下降,到××年降至,不足五分之一,今年前个月只占。

×华文华文(二)华文地税收入呈逐年增长态势,但增幅小于同期财政总收入和国税收入

×华文经济决定税收。年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县地税收入的绝对额由年的万元增至××年的万元,年均增幅,对财政的贡献逐年增加,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有力的财力支持,但是地税收入却没有与财政收入同步协调增长。这期间财政总收入年均增幅达,比地税收入增幅高个百分点。而同期国税收入也是“高歌猛进”增幅高达比地税高个百分点。,

×华文华文(三)华文地税收入占县级收入的主导地位削弱

×华文在现行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下,一般预算收入是最能体现县域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征收管理部门聚财职能的重要因素。从表二中,我们可以看出,地税部门县级收入有以下的特点:

×华文一是地税部门组织回的县级收入占县财政一般性预算收入中的比重,远远高于国税部门,占据主导地位。年以来,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共万元,其中地税部门组织回的县级收入万元,占同期一般预算收入的,远远高于同期国税部门县级收入。但随着经济形势和财税制度的变化,地税收入占县财政预算中的比重也在发生相应变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华文二是地税部门县级收入在县财政预算收入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年,地税部门组织回的县级收占县一般预算收入高达,而国税部门只占,到了年,地税部门县级收入下降到了,下降了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国税部门县级收入由年占一般预算的上升为,增长了个百分点。××年,财政体制发生新的变化,对部分税种实行中央、省、市、县四级分成,地税和国税部门县级收入占一般预算的比重总体上都有所下降,但在随后的几年中,国税部门县级收入由××年的上升到去年的,增长了个百分点,地税部门由下降为,下降了个百分点,今年—月份又下降为,下降趋势更为明显。

华文

×华文国税、地税县级收入

×华文占财政总收入、一般预算收入情况表(表二)华文单位:万元

××华文项目

华文

华文年度

华文财政总收入

华文一般预算收入

华文国税县级收入

华文地税县级收入

华文完成数

华文占财政总收入

华文占一般预算收入

华文完成数

华文占财政总收入

华文占一般预算收入

华文年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年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年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年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年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年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年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年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年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年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年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年—月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华文

地方税收范文篇6

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是表明税收占财政收入中地位的指标。科学和准确地掌握分析税收收入与财政收入的关系,对于进一步优化财政结构和产业结构、强化税源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我们于近日对*县地税部门自1994年机构组建以来,地税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以期从中找出有借鉴意义的启示。员之家版权所有

一、基本情况

#县位于山西省南部,运城东北部。全县共有十个乡镇,27万人。近十年来,县委、县政府立足当地实际,确立“工业立县、农业富民、科教兴绛、优化环境促发展”的战略,县域经济迅猛发展。工业上形成了焦油化工、机械制造、精密铸造、冶炼冶金、食品加工、建筑材料六大支柱产业;农业上,以建设农业特色县为目标,着力培育以牛鹿为主的畜牧业,以山楂为主的林果业,以中药村为主的种植业三大特色产业。全县GDP以年均%的速度增长,2004年国民生产总值达****万元。

*县地税局成立于1994年9月,2002年,随着县域内省级开发区——华信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成立,又分设了市地税局直属机构华信分局。按照现有的财政管理体制,华信分局税收收入也一并归入当地财政收入中。因此,本文所说地税收入,指绛县地税局和华信分局的税收收入之和。

二、近十年地税税收收入绛县财政收入相比的几个特点

1994年以来,随着GDP的不断增长,*县财政收入和税收收入也同步增长。具体情况如表一。

1994年以来*县财政、国税、地税、财政部门收入情况表(表一)单位:万元

项目

年度

财政总收入

国税部门收入

地税部门收入

财政部门收入

完成数

占总收入比%

完成数

占总收入比%

完成数

占总收入比%

1994年

2571

1433

56

1231

48

-93

-4

1995年

3449

1895

55

1335

39

219

6

1996年

5378

3143

58

1776

33

459

9

1997年

6312

4007

63

1812

29

493

8

1998年

7239

4611

64

1927

27

701

9

1999年

7562

4524

60

2058

27

980

13

2000年

8151

4996

61

2118

26

1037

13

2001年

8745

5703

65

2265

26

777

9

2002年

11692

8255

71

2805

24

632

5

2003年

12782

9049

71

2934

23

799

6

2004年

16859

12871

76

3012

18

976

6

2005年1-11月

17146

12995

76

2866

17

1285

7

合计

107886

73482

68

26139

24

8265

8

从表一中可以看出,十年来,*县财政总收入达107886万元,其中国税部门收入占68%,地税部门占24%。地税收入约占同期财政总收入的四分之一。与其它收入相比,地税收入呈以下几个特点:

(一)地税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

1994年*县地税收入1231万元,占同期财政总收入2571万元的48%,地税收入几乎占到县财政总收入的“半壁江山”。但是,随后,地税收入逐年下降,到2004年降至18%,不足五分之一,今年前11个月只占17%。

(二)地税收入呈逐年增长态势,但增幅小于同期财政总收入和国税收入

经济决定税收。1994年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县地税收入的绝对额由1994年的1231万元增至2004年的3012万元,年均增幅9.7%,对财政的贡献逐年增加,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有力的财力支持,但是地税收入却没有与财政收入同步协调增长。这期间财政总收入年均增幅达21.7%,比地税收入增幅高12个百分点。而同期国税收入也是“高歌猛进”,增幅高达27.1,比地税高17.4个百分点。,

(三)地税收入占县级收入的主导地位削弱

在现行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下,一般预算收入是最能体现县域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征收管理部门聚财职能的重要因素。从表二中,我们可以看出,地税部门县级收入有以下的特点:

一是地税部门组织回的县级收入占县财政一般性预算收入中的比重,远远高于国税部门,占据主导地位。1994年以来,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共9650万元,其中地税部门组织回的县级收入20596万元,占同期一般预算收入的51.64%,远远高于同期国税部门县级收入。但随着经济形势和财税制度的变化,地税收入占县财政预算中的比重也在发生相应变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二是地税部门县级收入在县财政预算收入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1994年,地税部门组织回的县级收占县一般预算收入高达78.4%,而国税部门只占22%,到了2001年,地税部门县级收入下降到了49.93%,下降了18.73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国税部门县级收入由1994年占一般预算的22%上升为31.72%,增长了9.72个百分点。2002年,财政体制发生新的变化,对部分税种实行中央、省、市、县四级分成,地税和国税部门县级收入占一般预算的比重总体上都有所下降,但在随后的几年中,国税部门县级收入由2002年的23.52%上升到去年的29.30%,增长了5.78个百分点,地税部门由54.59下降为44.47%,下降了10.12个百分点,今年1—11月份又下降为42.93,下降趋势更为明显。

国税、地税县级收入

占财政总收入、一般预算收入情况表(表二)单位:万元

项目

年度

财政总收入

一般预算收入

国税县级收入

地税县级收入

完成数

占财政总收入%

占一般预算收入%

完成数

占财政总收入%

占一般预算收入%

1994年

2571

1523

335

13.03

22.00

1194

46.44

78.4

1995年

3449

2126

431

12.50

20.27

1299

37.66

61.10

1996年

5378

2930

742

13.79

25.32

1736

32.28

59.25

1997年

6312

3273

967

15.32

29.54

1806

28.61

55.18

1998年

7239

3336

1117

15.43

33.48

1902

26.27

57.01

1999年

7562

4170

1095

14.48

26.26

2010

26.58

48.20

2000年

8151

4542

1242

15.24

27.34

2081

25.53

45.82

2001年

8745

4476

1420

16.24

31.72

2235

25.56

49.93

2002年

11692

2887

680

5.81

23.52

1576

13.48

54.59

2003年

12782

3142

740

5.79

23.55

1591

12.45

50.64

2004年

16859

3625

1061

6.30

29.30

1612

9.56

44.47

2005年1—11月

17146

3620

1072

6.25

29.61

1554

9.06

地方税收范文篇7

为切实加强全市财源建设,强化地方税收税源监控,确保地方财政收入的持续、稳步增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税收征管法》)、《省地方税收保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省地方税收保障条例〉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地方税收保障工作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开展地方税收保障工作的重要意义

地方税收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由于地方税收税种多、税源零星分散,征收难度大、成本高,大量的涉税信息掌握在包括经济主管部门在内的第三方手中,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不能全面、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大量涉税信息,影响了地方税收的征管质效。《条例》的颁布实施,信息共享、部门配合、税收协助等协税护税措施已上升为法律责任,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难题逐步得到解决,为地方税收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贯彻落实《条例》一年多来,全市地方税收保障工作进一步向纵深推进,尤其是围绕完善协税护税机制、培植壮大税源采取了多项措施,在促进财政增收和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增强聚财增收的责任感,立足实际,依法履行职责,主动参与地方税收保障工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夯实物质基础,为将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城市做出新的贡献。

二、加强地方税收保障工作必须坚持政府领导

各级政府要按照《条例》规定,根据财政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经费保障关系,切实保障在地方税收征收管理、信息化建设和政策宣传等工作方面的经费;要加大《税收征管法》和《条例》宣传力度,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税收法律、法规,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地方税收工作的良好氛围;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依托全市财源建设工作,组织协调各有关部门、单位按照职责分工,依法履行地方税收保障职责,明确责任领导和具体承办机构,指定专人具体负责地方税收保障工作,依法履行相关的涉税行政协助义务。各级税务部门要将接收的涉税信息及时纳入征管范围,建立纳税信息反馈制度和税收评价制度,按时向政府报告税收收入预算执行情况和税源增减变化情况,对招商引资项目税收情况进行预测和评价,依法加强税收征管,不断提高税收服务水平。

三、全面推动依法履行涉税行政协助义务

(一)围绕信息网络平台,加强涉税信息的提供

根据《关于建立完善税源信息报告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全市建立了税源信息网络平台。按照《条例》的规定,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完善相关部门之间的税源信息交换和共享制度,逐步扩大提供涉税信息的部门范围,实现对涉税信息的全覆盖管理。各级财源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要根据税源产生的环节、方式和时限等,与有关部门、单位协商确定税收征管必需的涉税信息内容及双方的责任义务,依法规范涉税信息的传递、使用和管理。各有关部门、单位应当按照《条例》要求,依托税源信息网络平台,按商定涉税信息详细内容、时限要求提供相关税源信息,为税收征管提供全面准确的依据。

(二)抓住关键环节,落实具体行政行为的协助

按照《条例》规定,各有关部门、单位要认真履行涉税行政执法协助义务,按照源头控管、提高效率、节约成本、减少流失的原则,在相关涉税环节采取“先税后证”、“先税后审(验)”、“先完税、后变更”等有效措施,积极支持、配合税务部门做好税源监控和税收征管工作。各级财源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要根据税收征管需要及部门管理职能,对各有关部门、单位地方税收保障的职责及执行办法作出具体的规定,并建立协税护税的长效工作机制。

四、建立规范有效的地方税收保障工作激励机制

地方税收范文篇8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自治区党委*届*次会议精神,进一步推动*地税事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提前实现*地税发展“*”规划。根据《中共*区委员会关于实施科学发展三年计划的决定》(桂发〔*〕27号,以下简称《决定》)要求,结合地税工作实际,自治区地方税务局党组研究制定*地方税收科学发展三年计划,作出如下决定:

一、实施地方税收科学发展三年计划的必要性

(一)实施地方税收科学发展三年计划,是适应我区开放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区当前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机遇前所未有,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多区域合作蓬勃兴起,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我区开放开发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面对新的形势,地税工作必须乘势而上,迎难而进。制定和实施地方税收科学发展三年计划,就是适应我区开放发展新形势,更好地发挥税收职能,更好更快的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迫切需要。

(二)实施地方税收科学发展三年计划,是强化税收管理、提高依法治税水平的必然要求。税收肩负着组织财政收入、调控经济发展、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职能。近几年来,全区地税系统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年组织地税收入232亿元,各项税收基础管理得到新加强,依法治税取得新进展,地税改革迈出新步伐,队伍建设收到新成效。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较大的困难和问题:税源基础脆弱,增长后劲不足;税收优惠政策多,减免税数额不断增加;地区税收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逐渐拉大;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程度不高,税收管理基础薄弱;信息化建设进程慢,征管技术手段落后;各级领导班子结构不合理,开拓创新能力有待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不强,干部职工思想出现波动等等。特别是长期以来困扰地税工作的“依法治税”和“按任务征税”的矛盾、税收任务的增长和税源不足的矛盾、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不够科学完善、税收征管的范围交叉、重复检查环节过多、税收征管效率和质量不高、税收服务水平和信息化建设须进一步加强等矛盾突出。制定和实施地方税收科学发展三年计划,就是要变压力为动力,着力解决地税工作中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理清思路、找准举措,推进地税管理工作的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实现依法治税工作的上质量、上水平、上台阶。

(三)实施地方税收科学发展三年计划,是深入贯彻自治区党委《决定》,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自治区党委的《决定》,要求科学发展必须在发展理念上要有新转变、在发展模式上要有新突破、在发展质量上要有新提高,实现总书记对我区“要在推动科学发展上取得新进展”的要求。实施地方税收科学发展三年计划,就是要深入贯彻自治区党委《决定》,在地税事业中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转变发展方式、完善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全区地税系统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奋发有为,通过制定和实施地税科学发展三年计划,实现地税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实施地方税收科学发展三年计划的总体思路、发展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

根据当前新形势、新任务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对地税工作的总体要求,今后一个时期*地税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第九次党代会确定的方针政策及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对税收工作的各项要求,牢固树立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工作宗旨,坚持依法治税,规范税收管理,优化纳税服务,提高队伍素质,充分发挥税收的职能作用,为促进*科学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创新*地税工作的总体思路(简称“三十二字工作思路”)是:落实政策,促进发展;依靠科技,优化服务;强化征管,增加收入;健全制度,带好队伍。

1.落实政策,促进发展。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税收工作,认真贯彻执行税收法规和中央、自治区出台的各项税收政策,用足用好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要把税收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统一到科学发展的第一要义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税收事业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到税收工作的各个环节,促进*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2.依靠科技,优化服务。就是要用科学的理念、科学的方法和科学的手段来指导和管理地税工作。要积极运用现代化、信息化征管手段,推进税收的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提高税收各项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要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规范税收服务的形式、标准,拓宽和创新服务的渠道和方式,依法、公正、文明服务。

3.强化征管,增加收入。就是要建立完善税收征管制度,夯实征管基础,构建管理基础扎实、征管手段先进、税源监控严密、执法规范公平、服务优质高效的现代税收征管体系。要坚持以组织收入为中心,强化征收管理,加大执法力度,减少收入流失,挖掘征收潜力,最大限度地实现收入的管理型增长,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财力保障。

4.健全制度,带好队伍。就是要健全内部各项规章制度,形成涵盖地税工作各方面、各环节的制度体系,以制度管人、管权、管事,规范地税干部职工的行为。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干部职工的学习教育,完善考核,强化监督,廉洁自律,努力造就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纪律严明的高素质地税干部队伍,为我区地税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发展原则

1.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原则。要坚持“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工作宗旨,尊重和保护纳税人权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着力地税队伍人才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营造人才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促进地税事业和人的全面发展。

2.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原则。税收工作必须自觉地服从和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自觉地服务于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

3.依法治税,应收尽收的原则。坚持“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严格依法治税,提高税收执法水平,提高组织收入工作的质量。

4.公平公正,规范透明的原则。公平公正是税收的最基本原则,要规范各项业务标准和操作规程,做到准确、便利。全面推行政务公开,使权力运行公开、透明,落实广大纳税人和干部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

5.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原则。要大胆破除影响地税发展的各种陈规陋习,把改革创新精神贯穿于地税工作的各个方面。要以改革的思路寻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和新举措,以创新的精神健全和完善有关制度和办法,以科学的态度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推动地税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三)发展目标

1.地税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在国民经济持续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上,保持地税收入高于GDP的增长,高于财政收入的增长,为富裕文明和谐新*建设提供坚实的财力支撑。

2.税收秩序明显好转。通过专项检查、重点整治、健全机制、完善制度,积极开展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重点解决税收执法不规范、随意性较大,税收管理机制和征管方式不适应形势需要的问题,依法治税,严厉打击偷、逃、骗税及虚开、倒卖、非法印制发票等涉税违法犯罪活动,营造诚信纳税环境,努力使税收秩序明显好转。

3.征管改革深入推进。形成以“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强化管理”的税收征管模式;推行精简、规范、高效、公开的征管工作流程;推行纳税申报、征收方式改革,探索多元化纳税申报、征收方式;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深化税收经济分析、预测和纳税评估工作;做好税控器具推广应用工作。切实转变管理理念,提高服务质量,构建纳税服务新体系。

4.信息化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构建涵盖地税各方面工作的信息技术平台,提升信息数据共享程度和使用效果,实现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相结合,提升税收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积极做好金税工程(三期)的实施工作,实现征管数据自治区局大集中,加强互联网站的建设和管理,努力建设信息地税。

5.队伍建设全面加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使各级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取得明显实效,造就把握大局能力强、结构优化、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各级地税领导班子。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完善选人用人机制,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的规定选拔任用干部。着力学习型地税队伍建设,提高综合素质,培养造就一批能够适应现代税收管理需要的各岗位高层次人才,建设好人才兴税工程。调整自治区、市、县地方税务局机关内设机构、优化人员配置,强化税收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的监督制约,构建符合地税实际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机关党建和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建设得到加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再上新台阶。

三、实施地方税收科学发展三年计划的主要措施

地税工作的总体思路,对未来几年我区地税事业的科学发展进行了描绘和构想,要把这些计划目标变成现实,需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付出艰苦的努力。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用足用活政策,支持经济发展,做大地税蛋糕

1.积极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各项优化经济结构、防止通货膨胀,扩大国内需求、保障经济增长、促进节能减排、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等宏观调控政策,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充分发挥税收优惠政策支持经济发展、促进各类经济主体公平竞争的作用。

2.积极为制定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若干意见建议献策。根据*区域自治和北部湾开放开发的实际需求,从地方税权、税制结构、宏观税负、分享比例、优惠减免等方面积极争取中央给予*更优惠的税收政策支持,促进*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3.积极制定支持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税收政策。深入开展北部湾经济区税收优惠政策问题的调查研究,根据*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主要任务和发展目标,积极向国家和自治区人民政府提出区域优惠、产业优惠、园区优惠等税收扶持政策的具体建议,并做好政策建议的跟踪落实,充分发挥和利用税收政策的引导、调节和激励作用,吸引生产要素向北部湾经济区聚集,促进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发展。

4.积极开展税收政策执行情况检查。既要确保用足用好税收优惠政策,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又不得擅自扩大优惠范围,提高优惠标准,延长优惠期限,违规减免税收。要认真贯彻税收减免管理办法,及时清理到期的税收优惠政策。要认真做好税收政策执行情况的评估工作,分类总结反映税收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的建议。

(二)依靠科技手段,加强税源监控,减少税收流失

1.加强经济税收分析和企业纳税评估。强化税收常规和专题分析,建立分税种、分行业、分地区税收经济对比分析方法体系,正确反映税收增长与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投资结构、重大企业的投融资等主要经济指标之间的关系;整合税源监控指标体系,加强数据的分析利用,实时掌握税源变化对地税收入的影响。在经济税收分析的基础上,加强企业纳税评估,健全重点税源纳税评估体系、预警指标体系和各项工作制度,及时发现企业纳税申报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税收征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2.扩大重点税源扁平化管理的范围和内容。抓好重点纳税户税源监控的扁平化管理,3年内将自治区地税局直接监控的重点税源由年缴纳地税收入30万元以上扩大到10万元以上的纳税户,针对不同类型的纳税户,不断更新、升级、强化、规范监控的内容。健全自治区、市、县(市、城区)三级重点税源监控管理体系,把扁平化和层级化结合起来,探索科学、实用、有效的监管办法,把更多的纳税户纳入重点税源监控体系。抓好重点税源管理网络化平台的构建,做好“*地税纳税人数据采集和报送信息平台”的开发和应用工作,实现与《*地税信息系统》的对接。努力实现重点纳税户缴纳国税收入信息与地税共享,有效监控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的征收情况。在扩大监控范围的同时,要努力提高数据上报质量,做好数据库内容的充实更新,强化分析应用,提高税源监管能力。

3.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和专业化管理制度。继续进行机构微调,力量重组,增加基层一线税收管理员数量,实行领导干部联系(直接)管户制度。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强化税收管理员的专业管理工作。实施集约化、专业化管理,积极推行按行业、税源大小、纳税信用等级等分类标准实行专业化管理。制定特殊行业税收管理办法,落实专门机构和人员加强管理。建立行业纳税评估模型和预警指标,以集中评估取代分散评估,以机器选案代替人工选案。

4.积极抓好税控装置推广和发票管理。抓好税控装置的选型招标工作,确保公开公正;精心制定工作方案,规范流程,先试点后推广,积极稳妥推进,保障工作顺利实施;搭建好《税控收款机管理系统》的平台,开发与核心征管系统实现信息共享的接口软件;认真落实纳税人购置税控收款机支出依法抵免税收的优惠政策,减轻纳税人负担;建立健全机制,监督发票开具,严厉打击制售使用假发票行为。

5.推进综合协税护税。加强向党委、政府的请示汇报,加强部门间协调合作,建立“政府领导、财税牵头、部门配合、司法保障、社会参与”的综合协税护税体系。主动争取国税部门的支持,重点在联合办证、纳税信用等级管理、税务稽查、税款核定、税收征管范围协调、12366服务热线等事项展开合作。加强与公安、检察、法院、纪委、财政、审计、国土、工商、人民银行、保险公司等部门的政务协作,实现涉税信息共享。加强与企业、纳税人和宣传媒体的协调沟通,营造良好的协税护税环境。

6.加强和改进各项税种管理。加强对各税种税源数据的分析比对和管理分析,完善和规范地方各税种的管理办法。继续抓好以营业税为主的流转税的管理,制定和完善若干行业(税目)的征管办法。按照分类管理、优化服务、核实税基、完善汇缴、强化评估、防范避税的要求,切实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落实新企业所得税法。大力推广应用个人所得税管理系统,逐步实现对个人所得税的全员全额管理,对高收入者的重点管理。密切与保险、交警部门的联系,强化车船税代收代缴工作。以土地报批环节为抓手,理顺关系,将耕地占用税纳入规范化管理。改进印花税管理办法,规范征税方式。加大土地增值税的管理工作力度,推广各地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完善和促进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烟叶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税种的管理办法,建立健全税源数据库,强化地方小税种管理。

(三)从实际出发,稳妥推进改革,完善税制体系

1.按照中央统一部署积极推进地方税制改革。以“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为原则的新一轮税制改革正稳步推进,地方税制的改革完善是其重要内容。要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做好拟开征或调整的地方税种的前期调研和准备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已出台的地税征管各税种的改革措施,确保各项改革落到实处。加强地方税制改革完善的研究,积极向国家税务总局反映地方税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地方税改革完善的意见和建议。

2.结合*实际探索完善地方税制体系。加强民族自治地区税收自主权问题研究,在维护国家税制统一的前提下,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授权,积极制定切实可行的地方性税收法规。配合国家出台的税费改革政策,争取将具有税收性质的收费,通过地方立法加以规范,纳入地方税管理。改革完善各税种的管理办法,形成权责分明、流程规范、配套完善的地方税管理制度体系。

3.规范涉农税收征管。围绕各项涉农税收政策,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规范涉农税收征管。合理调整农村地税征管机构布局,创新农村地方税收管理,在户籍管理、税收票据使用、具体征管措施落实等方面尽可能便利农村纳税人。

4.协调好税收征管范围的划分。做好企业所得税征管范围的协调,加强国、地税局之间的沟通,强化信息的反馈和共享工作,及时有效化解矛盾,避免税收流失。做好耕地占用税移交地税部门征管后的各项工作,积极协调争取将契税移交地税部门征管。进一步理顺系统内各征管单位之间、征收与稽查之间征管权责的划分问题,增强部门内部合力。

5.加强代扣工作。加强对零散税收的。理顺关系,明确税种、单位、环节、责任。要规范代扣工作管理,完善各项代扣管理制度并切实执行,确保代扣税款的安全。加强代扣手续费预算和管理,合理安排和支付手续费。同时,加强地税代收费管理,完善管理制度。

6.积极争取社会保险费。认真研究地税部门征收社会保险费的有利条件和存在的问题,借鉴全国大部分省市实行的“地税征收、财政管理、社保发放、审计监督”的社会保险费管理模式,主动建议自治区人民政府将社会保险费征收的职能交由地税部门行使,不断拓宽地税工作业务范围。

(四)规范税收执法,强化税收法治,推进依法治税

1.完善税收法规。认真执行国家税务总局《税收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办法》,严格规范性文件的制定程序。凡税收规范性文件在出台之前,必须送法制机构进行合法性审查;未经审查的,税务机关负责人不得签发。下级税务机关税收规范性文件必须报经上一级税务机关审查备案。本机关制定或与其他部门联合制定的税收规范性文件,要定期进行全面清理,向社会公布。通过对税收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不断完善税收立法。

2.严格税收执法。深入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把征纳双方的行为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完善税收执法责任追究办法,严格执行税收行政执法操作规程,以规范的执法程序来保证执法行为的合法性。规范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税务行政审批和处罚标准,用刚性的条款克服审批和处罚的随意性,形成标准统一的处罚机制。规范执法文书的使用,切实提高税务文书的制作质量。

3.坚持依法征税。依据组织收入原则,正确处理依法征税与支持经济发展、完成税收计划、加强纳税服务、完善税制之间的关系,做到依法治税、依法征管。要提高税收计划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进一步完善收入任务分配机制,落实组织收入工作责任制。要完善组织收入工作的考核办法,坚持好字优先,既要考核数量,更要考核质量,防止弄虚作假、有税不收或虚收,保证收入质量。

4.强化执法监督。要加强事前监督,强化源头控制,确保税收执法依据合法有效、公开透明。要加强事中监督,强化过程控制。认真执行《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办法》,加强对税收稽查环节的监督;按照《税收减免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对减免税等重大行政审批事项依程序实行集体审批,减少和避免执法的随意性和“暗箱操作”。要加强事后监督,强化责任控制。对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跟踪督察;对整改不力或逾期不予整改的单位,依法追究责任。要积极发挥外部监督作用,促进内部执法规范化。

5.整顿税收秩序。规范税务稽查执法行为,充分发挥稽查的职能作用,严厉打击涉税违法行为。严肃查处偷、逃、骗、抗税及制售、虚开假发票等涉税违法案件。探索建立和落实文明稽查、规范办案、案件公告、案件移送等为主要内容的税务稽查规程,防范税务稽查执法风险,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要加强稽查与征管部门的配合,进行查管比对,堵塞税收漏洞。处理好稽查独立开展工作与加强内外部协作间的关系,加大重大涉税案件的查处力度,维护税收秩序。

(五)强化基础管理,完善征管办法,提高征管水平

1.强化户籍管理。提高纳税人户籍信息的质量,确保纳税人信息的真实、完整、准确、规范。加强对纳税人变动情况的分析,掌握税源分布情况,为纳税评估服务。以信息化为支撑,提高纳税人户籍信息共享度,加强对外部涉税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加强政务协作,清理漏征漏管户。

2.加强档案管理。对税收征管资料实行全面建档,重点加强对企业纳税人“一户式”档案和发票核定审批、欠税清缴、代扣等综合征管档案的管理,加强对征管电子数据的分类备份和归档、保管,加快税收征管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步伐。要全面加强对税收征管档案室的建设和税收征管档案资料的科学管理,充分发挥其在税收征、管、查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为税收征管工作服务。

3.规范业务流程。以规范和优化前台办税服务厅和后台税源管理的各项业务规程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征收、管理、稽查的税收征管业务流程和征管岗责体系。完善办税服务厅的一站式服务制度,科学界定各项办税手续,合理调整办税业务流程。进一步规范“双定加发票”等需在全区范围内进行统一规范的征管模式。将业务流程的优化与《*地税信息系统》紧密结合,依托计算机技术,简化报表,规范和加强税收征管。

4.推广多元申报征收。大力推广以网络申报、财税库行联网缴税为重点的多元化申报纳税方式,力争使所有申报方式的税款都能顺利通过财税库行联网系统缴纳入库。对个体纳税人继续推行简易申报、简并征期的税款申报征收方式。完善我区多元申报纳税方式,拓展办税渠道,积极为纳税人提供高效、快捷、完善的纳税服务。

5.改进征管办法。完善税源管理办法,加强对税源的分类管理,集中优势力量,对重点税源企业实施扁平化管理,对重点税源行业实施专业化管理。要强化监控手段,抓好对长亏不倒、零税负、低税负申报企业以及民政福利企业、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的税收监管和专项治理,堵塞税收漏洞。要加强跨区域税收征管,规范、协调管理。改进核定征收办法,依托信息化管理,实施科学核定。完善税收征管质量考核办法,推进领导干部联系管户制度。

(六)建设信息平台,开发系统软件,保障信息畅通

1.实施金税三期工程。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整合内部技术力量,加快我区地税系统的信息化建设,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构建行为规范、效能优良、监控有力、服务优质的税收管理体系。扎实做好金税工程(三期)实施的工作,争取实现我区地税信息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2.应用先进软件系统。继续抓好现有软件系统的完善升级和深化应用工作,并根据业务开展的需要,及时开发或引进新的系统。用信息化手段为各项业务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确保金税工程(三期)系统正式上线运行前的过渡期内各项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为我区地税推广金税工程(三期)全国统一版本核心征管系统打好基础。

3.加强部门连通。整合各种征管信息系统,积极推动建立跨部门的企业基础信息交换平台,逐步实现和国税、财政、工商、银行、房产、土地、发改委等部门的数据交换和共享,最终扩展到政府相关部门的数据交换系统,从而实现源头控税。

4.规范数据管理。从数据存储管理、数据传输管理,数据使用管理三个方面规范数据管理。建立确保数据安全存储、准确传输、信息共享、利用充分的数据管理制度。建立良好的数据运行维护体系、应急处理机制、数据质量监控体系,强化数据的科学安全管理,确保广域网络和自治区地税局局域网的顺畅和安全。

(七)健全内部制度,加强作风整顿,提高队伍素质

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制定科学、严谨、规范的制度,实现用制度管权、按制度管事、靠制度管人的目标。抓好制度的完善与创新,按照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的要求,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建立和健全人事管理、财务管理、会议管理、干部教育、工作纪律、考核奖惩等各项制度,确保制度的全面落实。

2.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根据地税工作实际,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形式、方法。要在全系统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用一年的时间,分重点、分阶段,整体推进,综合协调,开展加强思想作风、学习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建设活动,着重解决领导、党员、干部在思想、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要以“推动科学发展,发挥地税职能,服务*经济”为主题,在全系统内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为总要求,改革创新,构建地税科学发展的“生命线”,建立争先创优机制,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风气,为地税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思想保障。

3.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中心组学习制度,推进领导干部理论学习制度化;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规范领导班子议事程序,健全并强化内外部监督,提高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水平,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继续深化机构设置、人员配置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制度,加大对年轻干部、后备干部和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和使用力度,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完善后备干部管理办法;拓宽干部培养、发展途径,建立和完善干部在系统内外的上下挂职和交流任职制度,鼓励干部参加系统外的公开选拔和职位竞争;加大干部考核力度,制定科学的考核体系,改进、完善领导干部绩效考核评价标准。

4.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认真研究制定全系统新一轮大规模干部培训工作方案和实施措施,统筹兼顾,对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地税干部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重点抓好领导干部、后备干部、急需人才、业务骨干和基层干部培训。要更新理念,创新手段,创新方式,整合资源,拓宽渠道,提高培训质量。

5.注重税务文化建设。以“聚财为国,执法为民”为核心,建立符合*地税行业特征、工作特点、生活环境状况的*地税文化价值体系,在全系统形成共性的价值取向、共同的目标愿景、统一的管理理念、相同的行为规范。以精神文化为先导,以制度文化为保障,以行为文化为支撑,以物态文化为阵地,通过税务文化建设,推动税收事业和人的全面协调发展。

6.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按照“突出一条主线,抓住三个重点,整体推进各项工作”的思路,全面推进全系统的反腐倡廉建设,为全区地税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一是突出构建惩防体系主线。加强六个配套机制的工作,逐步建立符合地税工作特点、行之有效的拒腐防变教育的长效机制、反腐倡廉的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的监控机制,形成全区地税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二是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完善以领导干部、基层执法人员为重点,面向全体税务人员的三级地税机关反腐倡廉的教育工作机制,筑牢全体地税人员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两道防线。三是强化对税收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的“两权”监督制约机制,重点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10个重点环节、基层税收管理重点岗位开展监督,形成岗位人员监督、职能部门监督、领导干部监督和纪检监察监督的四位一体的内部监督格局。四是加大惩治工作力度。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坚决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加大信访处理和案件查办工作力度,严惩腐败分子,营造为税清廉的良好环境。五是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强、公正清廉、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

7.完善监督检查机制。以巡视办为平台,以绩效考评为手段,以科学发展上水平为目的,加强全系统的行政督察工作,进一步完善督查机制、制度,明晰督查工作的职责任务、工作程序、工作方式和督查成果的运用,确保上级机关的重大决策部署在地税系统的贯彻落实,确保自治区地税局所提出的工作思路、目标、任务和各项工作要求的实现。

(八)加强沟通协调,优化纳税服务,构建和谐地税

1.广泛开展税法宣传。加大日常税法宣传咨询力度,抓好税收宣传月活动,不断增强全社会的税收法制观念。严格执行税法公告制度,及时将税收法规和政策告知纳税人。充分发挥地税网站、纳税服务热线、税务书刊的宣传、咨询、服务等方面的作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税法宣传格局,不断提高公众的税法遵从度,营造良好的内外部执法环境。

2.努力减轻办税负担。按照“突出重点、关注热点、攻克难点”的原则,精简、优化征管业务流程,提高税收征管行政效能。要抓好“两个减负”的贯彻工作,取消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需设置的审批环节,由办税服务厅统一集中受理涉税事项,并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合理优化业务流转顺序。要完善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日常管理工作,减少多头管理,切实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与效率,减轻纳税人办税负担。

3.不断强化纳税咨询辅导。积极开展税收征管业务知识及岗位技能培训,打造一支业务精通、技能娴熟、热心服务的纳税服务队伍。按照“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目标,做好推进税收政策规定、审批程序和办事流程的政务公开,切实落实“三项”制度。加强纳税咨询服务,充分利用“12366”纳税服务热线、税务网站等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纳税咨询服务。研究建立纳税服务志愿者队伍,对需要纳税服务援助的社会弱势群体提供税收援助。

4.推进税收信用体系建设。以科学评估纳税人纳税信用等级为核心,建立规范统一的规章制度,形成科学高效的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和监控机制,促进纳税人依法诚信纳税和税务机关依法行政,营造一个法治、公平、文明、高效的税收环境。严格纳税人纳税信用等级的评定管理,促进纳税人依法诚信纳税。建立和完善税收信用体系建设的相关配套制度,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提升税收信用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加强与其他社会信用管理机关的密切配合,实现社会信用信息资源共享,切实发挥税收信用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诚信建设中的规范、引导作用。

地方税收范文篇9

发展壮大税源强化征收管理确保地税收入稳步增长----*县地税收入统计分析为了建立起税收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良好运行机制,确保地税收入稳步增长,现对我局2002年以来的收入完成情况分析如下:一、税收收入完成情况及主要特点我局现管理各类企业271户,其中:国有企业66户,集体企业43户,股份合作企业8户,国有独资企业2户,其他有限责任有限公司91户,股份有限公司24户,私营独资企业10户,私营合伙企业5户,私营责任有限公司8户,私营股份有限公司2户,其他企业12户。个体工商户1115户。近年来,我们*县地方税务局在市地税局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组织收入工作为中心,以依法治税为灵魂,以依法征税、应收尽收为原则,认真贯彻落实全市地税工作会议精神和县委、县政府各项工作部署,严格税收执法,强化税源控管,组织收入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连年完成或超额完成了市局下达的年度税收收入计划。2002年至2008年,我局共组织回地方税收收入5212万元。分年度看,2002年完成1585万元,2008年完成1760万元,2008年完成1867万元,均占年计划的100%,同比分别增长28.14%、11.05%和6.08%。分税收级次看,中央级税收累计入库1102万元,其中2002年入库314万元(因同上年口径不一致,不具可比性,下同),2008年入库391万元,同比增长24.53%,2008年入库397万元,同比增长1.54%;省级税收入累计入库1026万元,其中2002年入库329万元,2008年入库340万元,同比增长3.35%,2008年入库357万元,同比增长5%;市级税收收入累计入库837万元,其中2002年入库265万元,2008年入库278万元,同比增长4.91%,2008年入库294万元,同比增长5.76%;县级税收收入累计入库2247万元,其中2002年入库677万元,2008年入库751万元,同比增长10.93%,2008年入库819万元,同比增长9.06%。分税种看,营业税共完成1949万元,其中2002年完成580万元,同比增长49.49%,2008年完成663万元,同比增长14.31%,2008年完成706万元,同比增长6.49%;个人所得税共完成1526万元,其中2002年完成497万元,同比增长24.25%,2008年完成511万元,同比增长2.82%,2008年完成518万元,同比增长1.37%;企业所得税共完成415万元,其中2002年完成130万元,同比增长16.08%,2008年完成140万元,同比增长7.7%,2008年完成145万元,同比增长3.58%;土地使用税共完成104万元,其中2002年完成31万元,同比下降6.06%,2008年完成40万元,同比增长29.04%,2008年完成33万元,同比下降17.5%;印花税共完成180万元,其中2002年完成48万元,同比增长71.43%,2008年完成60万元,同比增长25%,2008年完成72万元,同比增长20%;资源税共完成35万元,其中2002年完成14万元,与上年持平,2008年完成6万元,同比下降57.15%,2008年完成15万元,同比增长150%;城建税共完成519万元,其中2002年完成155万元,同比增长21.1%,2008年完成179万元,同比增长15.49%,2008年完成185万元,同比增长3.36%;车船使用税共完成34万元,其中2002年完成12万元,同比下降47.83%,2008年完成11万元,同比下降8.34%,2008年完成11万元,与上年持平;房产税共完成443万元,其中2002年完成117万元,同比下降10%,2008年完成146万元,同比增长24.79%,2008年完成180万元,同比增长23.29%。从以上收入完成情况看,有以下几个特点:(一)、经济增长带来税收收入的增长。2002年以来,我县GDP以年均22.64%的高速增长,2008年完成14.79亿元。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可靠稳定的税源,促进了税收收入的增。(二)、级次收入完成不平衡。县级收入的增长幅度高于中央和省、市级收入的增长。(三)、主体税种基本完成年度计划,为我局超额完成税收收入计划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四)、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城建税等税种占据着地方税收前三位,三税种收入占到同期地方税收的77%。其中个人所得税2008年收入达518万元,占当年全县地方税收的27.75。营业税达706万元,占37.82。(五)一些小税种增收增幅也不逊色,部分税种增幅高于主税种,例如印花税年均增幅高达38.81%,成为地税收入增收的一个“新”的亮点。二、税收增长的主要因素近年来,我县地税收入连年增长,这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持续增长息息相关,同时还与税收征管等因素息息相关。现就地税收入的增长因素分析如下:1、经济总量增长带来税收增长。2002——2008年在国家各项宏观调控措施的综合作用下,我县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2008年,我县国民生产总值较上年增长30.5%。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支撑下,2008年我县地税收入完成1867万元,净增107万元,净增长6.08%。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带动的结果。2008----2008年地税收入及经济总量增长情况表单位:万元类别地税收入经济总量年度收入额增长率(%)收入额增长率(%)20021585975842008176011.0411330416.11200818676.0814786530.502、征管因素。主要取决于两种情况:一种是一次性增收因素,如清理以前年度欠税和查补以前年度收入。一方面充分发挥税务稽查的作用,以“严稽查,促征管,保收入”为指导思想,加大稽查力度,着重对大案、要案的查处和建筑、冶炼、金融、运输等行业的专项稽查,两年来,共查补入库税款50余万元,有力的促进了税收的稳步增长。另一方面,按照总局的要求,加强欠税的清理工作。两年来,我们运用各种手段累计清理欠税180余万元,同时防止新欠的发生。另一种是持续性增收因素,是指征管手段、办法和制度的完善与改进,使一些潜在的税源形成现实的税收。首先加强了交通运输发票的管理,严格代开发票制度,加强运输户的征收管理,使交通运输营业税增长了12%。其次采取了“一窗式”服务,美化办税环境,优化文明服务等一系列文明服务措施,提高了办税效率。正是这一系列的措施,使得我局的征管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也为税收增长营造了一个好的环境。三、组织收入中面临的问题从近三年我局局收入情况看,总体形势呈良好态势,但也面临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税收与经济未能达到同步增长。从全市、全省、全国来看,税收总体增长的趋势与经济增长的趋势是相同的,增幅高于经济总量的增幅。但在我县地方税收的增长趋势同经济增长趋势并不一致。从“2008——2008年地税收入及国民生产总值增长趋势分析图”可看出,2008年我县GDP比上年增长16.11%,地方税收只比上年增长11.04%,两者之比为1:0.69,2008年我县GDP增长率比上年提高了14.39个百分点,而同期税收的的增长率下降了4.96个百分点,两者之比扩大为1:0.36。从今年一季度我县经济与地方税收增长的实际情况来看,这一趋势仍然存在。我县地税收入的增长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并不协调,地税收入增长趋势并没有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趋势成同方向增长,而是成反向趋势。我们认为,产生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经济结构不合理。从我县“2002——2008年经济总量的结构分布表”可以看出,我县第二产业创造的经济总量占到经济总量的60—70%,且呈增长的趋势。而第三产业所占的比例达不到经济总量的19%。2008年第三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却比上年降低了2.3个百分点。而地税收入的一个主要来源是第三产业中的金融保险业、交通运输业、服务业以及第二产业中的建筑业。因此产业结构的不合理、经济发展的不协调是我县地税收入发展不均衡、增幅趋势与经济发展趋势成反向的主要原因之一。二是主导产业前景堪忧,地方税收税源后劲乏力。从我县工业结构及发展情况来看,我县的工业体系是以煤焦油化工、电力、冶炼业和其他制造业为主,食品加工、采掘业为辅的工业体系。煤焦油化工行业是我县的主导产业之一,其生产的煤焦油产品约占全国该类产品的五分之一以上。每年的产值达25000万元以上,占到经济总量的20%左右,其每年缴纳的各类税收占我县税收总收入的四分之一以上。但这并掩盖不了我县产业结构的严重不合理,煤焦油化工企业主要以周边县市的煤焦油为原料进行初步加工,工艺落后,技术含量低,该行业在发展初期,煤焦油作为焦化厂的废料在无偿排放,我县化工行业作为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十分低廉,一度使我县化工行业产生了较好的效益,同时也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税收。但近几年我县化工厂数量在不断增多,规模也在不断加大,对煤焦油的用量在大幅增加,同时周边县市以煤焦油为原料的加工企业也在增多,造成了煤焦油供应严重不足,价格一路攀升,直接影响了我县化工行业的经济效益。近几年来,我县化工行业相继连年亏损,相应的地方税收也在连年递减,形成我县煤焦油化工行业在经营上举步维艰的困难局面,再加之高污染、高能耗等因素,此行业的发展前景令人担忧。另一个较大的行业金属镁加工行业是我县的新兴产业,主要是以我县丰富的镁资源为原料进行初加工,技术含量低,工业附加值低,且属于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行业,发展的前景并不乐观,受国际市场影响,我县镁厂也相继停产关闭或者艰难度日,提供的税收十分有限。企业经营利润率低,是我县地税收入增幅缓慢的又一重要原因。三是地方税收的主体税种增幅缓慢。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是地方税收的两大主要税种,其增幅对整个地方税收的增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我县情况看,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的增幅明显小于其它税种的增长幅度。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我县地理位置偏远,再加上消费水平不高,第三产业的发展空间受到限制,难以产生新的税源,另一方面是征管中尚有漏洞,特别是对房屋租赁等行业的征管不到位,造成了部分新增税款的流失。四、保持地税收入稳步增长的对策和建议保持地税收入稳步增长,为地方经济的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我们认为应从下几个方面来进行。1、加快经济发展,增加税收总量。经济决定税收。要想增加税收总量,必须增加税源、扩大税基。而增加税源、扩大税基就必须大力发展经济。所以加快经济发展是进一步开拓地方税收收入的前提。我们要抓住时机,用好政策,创造条件,发挥优势,积极快速地发展经济。要加快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步伐,实施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发展战略。税收收入主要来源于社会的净增加值,因此提高经济效益是开拓地方税收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在加快经济增长的同时,转变思想观念,尽快使企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增强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企业经营利润率,这样才能使经济和税收共同增长。2、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经济结构决定税收结构,加快我县地方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是优化税源、增加地方税收的有效途径。第三产业是地方税收的重要来源,近年来,税收收入的比重虽有所上升,但发展水平却存在明显差距,且总体水平不高,与相邻县市差距在逐年增大。因此,加快第三产业的全面发展,是促进经济和税收增长的关键。同时,还应调整好行业结构,重点发展那些发展潜力大、联带性强以及高增长的行业,特别是交通运输、邮电通讯、旅游和社会服务等行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已成为我县增加地方税收的重要途径。但在发展第三产业的同时,一定要同第二产业发展同步进行,合理布局,统一协调。因为我们还不是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仍起着重要作用,尽管国有企业改革给第二产业及其税收规模带来一定影响,但绝不能忽视第二产业的发展。只有调整好产业结构,使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才能保证我县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和地方税收的持续增长。3、创新工作机制,加强税收征管,保证收入增长。全县地税部门进一步健全完善了目标管理机制,领导包片、股、(室)包点收入责任机制,税收稳定增长、均衡入库机制,收入报送、分析、反馈、预测机制和收入激励机制,各级从年初伊始,就以提高收入质量,实现均衡入库为目标,扎扎实实组织收入,从机制上保证了税收增收。在抓好重点税源的同时,加强零散税源和地方税收的管理,促进土地增值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等地方小税的高幅增长。全县地税部门进一步增强做好组织收入工作的使命感和紧迫感,绷紧组织收入这根弦,坚持依法组织收入,努力向加强征管要收入,严格把关,缜密稽核,切实做好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和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工作。加强税收征管,堵塞税收漏洞,大力清理欠税,做到应收尽收。

地方税收范文篇10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等法律法规,聚合力量,加强征管,全面构建以“政府领导、税务主管、部门配合、司法保障、社会参与”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综合治税体系,切实增强全社会依法治税意识,努力实现税收征管方式由注重征收管理向税源控管和征收管理并举的转变。

二、基本原则

坚持依法治税,实行社会综合治税;坚持执法主体地位不动摇,由地税局依法行使税收检查权、定额核定权、行政处罚权、税收保全与强制执行权;坚持合法获取和利用涉税信息,实行委托。

三、工作目标

通过调动各村(社区)村(居)委会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综合治税网络,不断创新征管方式和征管手段,夯实税收管理基础,加强税源控管,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水平;建立社会综合治税工作长效机制,实现地方税源管理由税务部门单一治税到社会各方面综合治税的重大转变,努力营造法治、公平、有序的税收环境。

四、加强领导,明确目标任务。为确保社会综合治税工作顺利推进,决定成立乡镇社会综合治税工作领导小组。

五、主要措施

(一)广泛宣传,努力营造良好氛围。各村(社区)村(居)委会要以刷写标语、印发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社会综合治税的重要意义,充分调动全社会依法纳税的主动性,不断扩大社会综合治税的影响面,切实增强诚信纳税意识,努力营造推进社会综合治税工作的良好舆论氛围。

(二)强化措施,切实加强税源建设。各村(社区)村(居)委会要牢固树立“经济发展看效益、效益提高看利税、利税增长看入库”的思想观念,找准壮大财源的切入点和着力点,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进一步摸清税源底数,掌握税源变化,突出征管重心,坚持做到国有经济和私营经济、生产性税源和非生产性税源、企业和个人、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四个并重”,做到大税不丢,小税不放,切实增强财政实力。

(三)依法治税,强化财税监管职能。继续贯彻“加强征管、堵塞漏洞、惩治腐败、清缴欠税”的方针,进一步改进和强化税收征管手段,加大税收秩序专项整治力度,坚决查处一切偷、逃、抗、漏税行为。建立完善税源动态监控体系,加强涉税信息交流,加大政策性扶持企业税收监管力度,将大量农村失控的税源变为可控可管的税源。

(四)完善制度,建立治税长效机制。各村(社区)村(居)委会要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制度建设,建立税源信息传递或者共享制度,全面、有效地汇集由各有关部门掌握的涉税信息。进一步建立健全综合治税工作长效机制,大力组织税收收入,把经济优势转化为税收优势,为解决好民生问题提供坚强的财力保障,为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打下坚实基础。

1、各领导小组成员对辖区内新开办的各类众企事业单位及个体工商户的信息应及时向地税分局反馈;分局应及时派税务人员落实并纳入管理。

2、地税分局应及时向各成员发放税收宣传资料,每年对所有成员进行不少于四次的业务培训。

3、各领导小组成员应加强与地税分局的联系,宣传各类新出台的税收政策,协助分局处理好征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