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病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3 03:25:35

地方病范文篇1

一、目的和意义

通过地方病防治示范县的建设,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县地方病发病情况,建立稳定的地方病防治长效工作机制,控制新病例的发生,最大限度保障病区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病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工作内容和任务

(一)县、乡、村工作任务及要求

1.建立县、乡、村三级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及办事机构。

2.建立健全县、乡、村地方病防治网络。

3.开展病情调查,摸清病情本底,现症患者登记建册,并将病情及其动态变化、防治资料制作图表上墙。

4.落实防治措施,全面开展全民普服碘盐活动,全县碘盐监测合格率达99%以上,全民普服碘盐率达100%。落实防氟改水工程,全面降低病区饮用水的氟含量。对监测出的氟骨症患者实施现症治疗。

5.开展地方病健康教育。利用广播、电视、板报等各种宣传形式,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全民对地方病的防范意识和知晓率,使群众(以家庭主妇为主)的防病知识知晓率达到60%以上,中学生地方病健康教育开课率达到80%以上,家庭主妇卫生行为形成率达到60%以上。

(二)本底调查

本底调查共涉及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大骨节病三种地方病。根据病区划分,要对调查对象和现症患者全部登记建册,为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碘缺乏病的普查对象为县境内全部人员。其中中学生普查率必须达95%以上,其余人群普查率达90%以上。碘缺乏病普查以筛查甲状腺肿患者为主,甲状腺肿检查采用触诊法对所有对象逐人进行普查。

2.地方性氟中毒病情普查范围为辖区内历年监测确定的地方性氟中毒(轻、中、重)病区的乡镇,对8—12周岁儿童氟斑牙调查不低于95%,16周岁以上成人氟骨症调查不少于90%。

3.大骨节病调查对象为确定为大骨节病病区的所有乡镇7-16岁在校学生及16岁以上人群。其中7-16岁在校中、小学生临床普查率不小于95%,16岁以上人群临床普查率不小于80%。

4.本底调查由县疾控中心结合实际,划分责任区域。碘缺乏病普查由所在地乡镇政府牵头,卫生院具体负责对辖区内所有人口进行全面普查并登记造册。在普查中,对疑似病人登记造册后,由县疾控中心复查确诊,进行规范管理。地方性氟中毒病情普查由所涉及的乡镇政府牵头,卫生院负责实施。

(三)展室建设

县级展室设在县疾控中心,必须有全县普查资料、现患者登记表、健康教育知识及宣传图片、有关法规,全县病区分布图,病区防治效果图及各种制度、数字、上级下发文件。

乡镇级展室设在卫生院。各乡镇卫生院要设置地方病防治资料专柜,普查资料,按村组、病种装订成册、实行档案化管理,乡镇级病区分布图、乡镇级病区防治效果图,现患者登记册及各种制度和有关文件,本乡镇地方病防治小组名单和工作职责。

村级展室设在卫生室。各卫生室有现患者登记册,本村发病情况,本村地方病防治小组名单及工作职责。展室内要配有所需的资料柜、壁柜、登记册、记录本等硬件设施。

三、实施步骤

我县地方病防治示范县创建工作从2012年8月开始至11月底全部结束,具体分为四个阶段进行实施。

第一阶段:宣传培训阶段(2012年8月15日至8月31日)。主要任务是制定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各级组织机构及防治网络,召开启动会,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分解落实工作任务,印制调查表格,抽调人员开展地方病普查前的专业知识、表册填报、统计分析等相关知识培训。

第二阶段:病情普查阶段(2012年9月1日至9月30日)。主要任务是深入乡村及居民户开展碘缺乏病、地氟病和大骨节病的摸底与调查查,填写登记表,实施逐人查体和统计汇总及总结上报工作资料,同时做好本级各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立卷、归档工作。

第三阶段:展室建设阶段(2012年10月1日至10月20日)。主要任务是筛选县、乡、村上墙展示材料,收集整理音、像、图资料,完成展室布置,购置资料柜(箱),完善资料并做好归档入柜(箱)工作。

第四阶段:自查验收阶段(2012年10月21日至11月31日)。主要任务是各乡镇、部门对照上级要求逐项自查,确认达到示范县建设标准及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后,向县地方病防治领导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申请,由县创建办组织检查验收。做好示范县建设迎接省、市验收各项准备工作。

四、检查验收标准

(一)各乡镇、各有关部门领导是否重视示范县建设,是否逐级下达任务书,机构是否健全,经费是否落实。

(二)是否做到病情底子清楚、资料规范完整并能装订成册,实行档案化管理,病情变化防治资料是否制成图表上墙。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地方病防治展室:县地方病概况图、病情分布图、防治图片、病情图表、健康教育知识及宣传图片。防治资料是否装订成册,并实行专柜归档管理。

2.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管理办公室:地方病概况(以病情为主)、人口统计表、碘缺乏病、氟病地方性变化示意图、现患治疗计划、治疗统计、汇总表、健康教育知识及图片是否上墙,病情普查原始登记册。各项工作安排、总结是否纳入地方病防治专柜归档管理。

3.村卫生室:人口统计表、健康教育知识画图、现患病例一览表、汇总表上墙,病情普查原始资料装订成册,现患病例花名册、治疗花名册、登记册等归档管理。

(三)防治管理人员是否落实,能否胜任本辖区内的地方病防治管理和专业技术工作。

(四)对地方病的防治工作是否有计划、有安排、有检查、有总结,防治措施是否落到实处,地方病防治任务能否按期完成。

(五)健康教育项目是否落实,中小学生地方病健康教育开课率(含课程入课表、教案和学生成绩)、群众防病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是否达到规定的标准。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了加强全县地方病防治示范县建设的组织领导工作,县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卫生局局长任副组长,县计划、财政、教育、民政、公安、农牧、水利、广电、扶贫、工商、盐务等部门负责人及各乡镇长为成员的县地方病防治示范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地方病防治示范县建设的组织领导及组织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卫生局,具体负责示范县建设工作的日常事务。各乡镇、各有关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精心制定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实施,确保辖区地方病防治及示范县建设工作任务按期完成。

地方病范文篇2

一、主要防治工作项目

(一)加强综合防治措施的落实。

1、与盐业、工商、质检、公安等部门协作,加大盐业市场管理力度,抓好合格碘(硒)盐供应,确保病区群众食用合格的碘(硒)盐。全省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和碘盐合格率稳定在95%以上,硒碘盐含硒合格率保持在80%以上。

2、利用国家转移支付专项资金,以安康市为重点,完成不少于3.2万户12万人口的防氟(砷)改灶炉任务;利用部分国家转移支付防氟(砷)改灶专项经费作为周转资金,解决历年来已改传统炉灶破损部件的更换问题。

3、通过扶贫异地搬迁、退耕还林(草)换粮,再有一批地方病区群众得到有效防治。

4、加强鼠疫防治工作,重点抓好与宁夏和内蒙古鄂托克前旗、乌审旗接壤地带、经济开发区、定边疫区及其周围地区农田、草原、林区和农户的灭鼠及疫区灭蚤工作,严格控制以长爪沙土鼠为重点的野鼠密度,控制动物间疫情,严防人、鼠间疫情发生。

5、与农业(畜牧)部门协作,狠抓以畜间免疫为主,免、检、处相结合的布病综合防治措施,迅速遏制畜间疫情,减少人群发病。

(二)组织有效的现患治疗工作。全省治疗各类地方病患者不少于5万例。其中:在已改水、改灶的氟中毒病区,选择1000例氟骨症患者实施药物治疗;在大骨节病重病区完成手术治疗300例,并在一定范围推广透明质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重症病例;选择4.45万例地方性甲状腺肿病人,实施碘剂药物治疗;在克山病调查、监测点治疗慢型患者不少于60例;对当年新发的布病病人,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及时予以免费治疗,力争在急性期得到治愈。现患治疗要向病情底子比较清楚的已建成的示范县倾斜。通过采取上述治疗措施,总有效率力争达到90%以上,以减轻患者病痛,改善和增强生活自理及劳动能力,使更多的地方病患者得到治愈。

(三)做好病(疫)情监测。

1、继续加强陕北北部鼠疫疫区的疫情监测工作,在做好榆林市定边县部级监测点的监测工作的基础上,做好靖边、横山、榆阳、神木、府谷、子洲、吴起、安塞8县(区)省级流动监测及自毙动物的收检工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采取相应调查和控制措施。陕北其它历史疫区县要继续开展鼠疫疫情监视。

2、按照《**省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开展榆林市部级和省内10市、区23个县(点)监测工作,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和流行趋势,采取相应防控措施。

3、按照《**省碘盐监测方案(修订)》,在11市、区1**个县(市、区)实施碘盐监测,并继续参与全国碘缺乏病实验室网络外质控考核;按照新修改的《**省硒盐监测方案(试行)》,在8市重点县及省内硒盐生产企业实施硒盐质量检测,及时反馈质量信息。

4、完成渭南市2个防氟改水效果监测点的年度监测任务;按照国家和我省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监测方案,完成国家和安康市防氟改灶效果监测任务。

5、做好咸阳市彬县、榆林市榆阳区2个全国大骨节病病情监测点监测;完成旬邑、黄陵2个全国克山病监测点及富县、凤县、商州、黄龙4个省、市、县监测点的监测任务。

(四)开展病区环境和病(疫)情调查。

1、高氟水筛查和改水工程水质检测:利用国家下达我省1040处防氟改水工程水氟检测项目,调整安排146个村的高氟水筛查、894处改水工程水氟检测工作,检测水样不少于4300份。

2、高砷水筛查:按照国家计划,在可疑高砷地区安排150个村饮用水源的砷含量检测,检测水样不少于2250份。砷含量大于0.15mg/L的人群进行病情普查,普查率不低于90%。

3、大骨节病活跃病区病情调查:在10市完成国家下达80个村的病情调查任务,调查7-13岁儿不少于4000人,并拍右手X线正位片确诊病人。

4、克山病病区调查:完成国家下达的调查任务,在全省重、中、轻病区中各选择2个病区县共6个病区县12个乡镇12村作为调查点,调查人数不少于600人。

5、对人间有新发病例或畜间有布病流行的县,及时开展疫情调查,查清流行范围和强度,迅速采取控制措施。

(五)全面推广示范县创建经验。在尚未实施地方病防治示范县建设的县(市、区),以市、县投资为主,全面推广示范县创建经验,加快完善和建立地方病防治的长效工作机制和新型防治模式的步伐。

二、组织管理和保障措施

(一)召开会议部署工作。召开2006年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地方病防治项目启动会、20**年全省地方病防治工作会议,总结、评估2006年工作,安排部署新一年国家防治项目和省内地方病防治工作任务,签订年度地方病防治目标责任书。

(二)加强部门之间协作。努力做好与计划、财政、水利、扶贫、农业、教育、工商、广电、盐业等有关部门的协调工作,完善联席会议制度,统一认识,紧密合作,开展综合防治,使“**”规划和年度计划确定的防治项目和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三)组织督导检查验收。按照省上与各市和省级业务单位签定的年度目标责任书,以国家下达的防治项目为重点,省、市要组织开展不定期的、有重点的督导检查、专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并予以纠正;对年度工作进展要安排中期综合检查,实施年终考评验收、评比表彰。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做好碘缺乏病中期考核评估和中央转移支付有关项目的督导验收工作。

(四)加强防治能力建设。一是加强鼠疫防治能力建设。派员参加国家举办的技术培训和进修,邀请国内有关专家为我省举办鼠疫防治技术培训班,以提高各级业务人员的检诊水平;通过加强实验室建设,使省疾控中心定边鼠疫监测站实验室具备对鼠疫菌株的复判与鉴定、血清阳性标本确证,使榆林市地病所鼠疫血清学实验室能够协助县级完成现场监测,并具备鼠疫血清阳性标本的复判能力。二是利用国家投入,强化省地病所硬件装备,使更加适应全省地方病防治、检测、科研工作的实际需要。三是举办一期市、县(区)地方病防治人员业务培训班,解决因人员变动而出现业务技术工作上的脱节问题,提高我省地方病专业人员的总体业务素质。

(五)深化宣传和健康教育。开展以燃煤型氟砷中毒为重点的地方病危害及防治科学知识的宣传和健康教育,制定《**省燃煤型氟砷中毒健康教育行动计划》并付诸实施,将病区群众特别是在校学生和家庭主妇作为重点目标人群进行干预,强化全民防病意识,为推行和自觉接受有效防治措施提供保证。

(六)坚持疫情报告制度。继续加强鼠疫和布病疫情报告,强化疫区干部、群众疫情报告意识,发现自毙动物和可疑布病病人、病羊后,及时报告当地医疗和疾病控制机构。对于被确诊的新病患者,要按疫情报告制度逐级上报。

地方病范文篇3

(一)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进一步抓好疟疾防治工作的落实。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切实重视和加强疟疾防治工作,严格按照省《关于加强全省疟疾防治与监测工作的通知》及《市灭疟后期管理与监测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要求,切实抓好灭疟后期管理与监测工作,落实领导责任制,确保疟疾防治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强疟疾疫情网络报告管理。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切实加强疟疾疫情网络报告管理工作,发现疑似、临床诊断和确诊病例,应在诊断后24小时内进行网报,并及时采取针对性预防与有效控制措施,严防扩散。

(三)加强疟疾病例和流动人口管理与监测,严防疟疾的输入与扩散。各医疗卫生单位要主动搜索疟疾传染源,积极开展“三热病人”(疟疾、疑似疟疾、原因不明发热)的血检工作,对前来就诊的“三热病人”要及时采血染色镜检查找疟原虫;同时,对当年出现原发和输入继发病病例的乡镇(街道办)卫生院,应设立监测点,及时治疗病人,及时处理疫点,登记入册,按时上报。

(四)加强疟疾监测工作的督导、检查。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疟疾防治工作的领导,市疾控中心要成立疟疾防治技术指导小组,负责全市疟疾监测工作的督导、检查。技术指导小组要经常深入监测现场进行检查、督导,检查全年不得少于2次。对督导、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汇报,解决实际问题,确保疟疾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切实做好疟疾防治资料的收集与管理。各乡镇(街道办)卫生院要做好本辖区的疟疾防治工作,对前来就诊的“三热病人”要及时采血染色镜检查找疟原虫。同时,要做好疟疾防治资料的收集整理与采血镜检登记、采血镜检血片的编号等工作,并将有关资料保存好,按时报市疾控中心地方病、慢病科。

二、坚持综合防治措施,认真落实碘缺乏病防治工作

(一)加强碘盐监测,继续认真落实以碘盐为主的防治措施。市疾控中心要进一步加强碘盐监测工作,在5月15日之前完成市疾控中心指定的十里岗、高家、后港、镇桥、众埠、礼林、涌山、双田、塔前等9个乡镇(街道办)36个行政村的288户居民户288份碘盐监测的抽样、检测、资料整理、数据录入、工作总结以及上报等工作任务。

(二)认真组织,积极开展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宣传工作。卫生、盐业等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市2012年血吸虫病、地方病防治工作要点》、《市2012年地慢病防制工作计划》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大力普及碘缺乏危害的防治知识,切实做好今年“5.15”全国第十五届“防治碘缺乏病日”宣传工作。

(三)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碘缺乏病防治工作。各乡镇(街道办)卫生院要积极配合与协助市疾控中心做好碘盐监测、健康教育工作。

三、加强鼠疫监测,有效预防与控制重大疫情的发生和流行

(一)加强组织领导,切实落实鼠疫防治措施。市疾控中心要根据《2012年省鼠疫防治项目实施方案》要求,加强鼠疫防治项目监测工作的领导,制定2012年本市鼠疫防治项目实施方案,落实鼠疫防治措施,积极开展全市鼠疫防治项目监测工作。

(二)健全、稳定鼠疫防治项目监测队伍。市疾控中心要进一步加强鼠疫防治项目监测队伍的建设,要根据工作需要,固定监测工作岗位,配齐监测专业人员,并要保持相对稳定。

(三)做好物资准备,确保鼠疫防治项目监测工作顺利开展。市疾控中心要保证鼠疫防治项目监测工作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质、保量地完成监测任务。

(四)密切配合,共同做好鼠疫防治项目监测工作。双田、乐港、接渡、吾口、临港、洎阳街道办等6个乡镇(街道办)卫生院要积极配合市疾控中心开展鼠疫防治项目监测工作,确保圆满完成鼠疫防治项目监测工作任务。

四、加强麻风服务能力建设,抓好麻风病防治工作

(一)认真落实“积极防治、控制传染”的方针,加强麻风疫情监测。市疾控中心要认真落实麻风防治有关工作措施,确保麻风病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加强门诊皮肤科的病例筛查,防止漏诊和误诊,并定期开展流动人口的监测,提高麻风病例早发现率。

(二)提升麻风服务能力建设水平,加强对麻风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市疾控中心要认真组织每年一次的“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活动,以“关爱麻风患者,共享和谐家园”活动为主题,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麻风病防治知识宣传、咨询、走访慰问活动。同时,做好新发现病人和历年麻风病治愈者及家属随访、体检等工作。

(三)加强麻风病防治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业务水平。市疾控中心要定期举办医务人员麻风病防治知识培训班,提高医务人员麻风病诊断率。

地方病范文篇4

长期以来,各地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积极制定针对性的综合防治措施,大力开展普查普治运动,我市地方病大幅度下降。全市自**年以来,疟疾发病率已控制在1%以下,**年已全部达到基本消灭疟疾的标准;丝虫病自**年达到基本消除后,20*年实现全部消除;碘缺乏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通过实施以食盐加碘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全市已有12个县(市、区)实现了消除碘缺乏病的阶段性目标。

由于受自然、社会以及经济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市地方病防治工作形势依然非常严峻。截至20*年底,仍有6个县未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验收,非碘盐冲销市场的现象时有发生;从1982年至今,市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组织了4次全市地氟病的查治工作,目前全市饮水型氟中毒涉及9个县、16个病区。全市人体肠道寄生虫病总感染率达40.43%。此外,地方性砷中毒、布鲁氏菌病的分布状况尚未调查清楚。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地方病的流行,加强重点地方病的防治,维护病区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病区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根据《江西省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2010年)》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订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按照“政府领导、齐抓共管,预防为主、科学防治,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充分调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积极性,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多渠道筹措资金,切实落实综合防治措施,加快地方病防治进程。

二、基本原则

(一)预防为主,科学防治。通过改善病区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努力减少并消除各种致病因素;通过广泛深入开展健康教育活动,让群众了解地方病的危害和防治知识,养成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主动参与防治工作。加强地方病防治应用性科学研究,依靠科技进步,提高防治水平。

(二)突出重点,因地制宜。根据地方病流行特点和分布情况以及病区自然、社会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将对群众危害比较大、防治效果比较好的地方病作为防治重点,从实际出发,采取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

(三)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进一步摸清地方病流行情况,采取“先重病区后轻病区、先人群密度大病区后人群密度小病区”的办法,统筹考虑,科学规划,分阶段安排综合防治项目。

(四)政府领导,齐抓共管。各级政府要将地方病防治工作纳入本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领导,安排经费,确保地方病防治和监测工作扎实有效进行。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密切合作,发挥作用,推动地方病防治工作顺利开展。

三、目标

(一)总目标

到2010年,全市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地方性氟中毒、疟疾及其它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等疾病的发病人数大幅度下降。开展地方性砷中毒、布鲁氏菌病等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制订相应的防治措施。

(二)具体目标

1、碘缺乏病

(1)20*年,上犹、安远、定南三个已达到基本消除碘缺乏病县,要达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

(2)20*年,于都、石城县达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

(3)2008年,会昌县达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

(4)到2010年,碘缺乏病区中小学生和家庭主妇防治知识知晓率应分别达到90%和85%。

(5)消除碘缺乏病目标的县(市、区),进一步巩固防治成果,保持防治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2、地方性氟中毒

(1)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20*年,全市50%的病区村完成降氟改水工程的新建、修复或改建。到2010年,全市所有病区村完成降氟改水工程的新建、修复或改建。建立起维护改水工程正常运行的机制,保持改水工程处于良好运行状态,水质符合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2)到2010年,地方性氟中毒病区中小学生和家庭主妇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达到85%和70%以上。

3、地方性砷中毒

20*年,开展地方性砷中毒线索调查工作,在此基础上制定全市的调查方案。

20*年,完成全市地方性砷中毒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掌握全市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分布情况,开展改水和改灶等综合性防治措施。

4、丝虫病

做好消除后的监测工作。每1—2年有选择性地在流动人口中或原高发区开展病原学监测。

5、人体重点寄生虫病

(1)疟疾

到2010年,全市疟疾发病率以县为单位继续控制在万分之一以下,做好龙南县国家疟疾监测的工作。

(2)其它人体重点寄生虫病

20*年,开展人体重点寄生虫防治试点工作,制订防治方案。

20*年,全面开展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

到2010年,全市人体重点寄生虫病感染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6、布鲁氏菌病

20*~20*年,组织开展全市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病情监测,强化法制管理

20*年,初步建立起全市地方病病情信息网络。进一步建立和健全地方病病情监测系统,加强地方病病情和相关危险因素监测,强化碘缺乏病病情及碘盐监测工作,加大鼠疫、疟疾监测工作力度,开展地方性氟中毒改水改灶防治效果的监测,准确、及时地分析和预测全市地方病病情和流行趋势,为调整防治策略、制订防治规划、开展防治工作、评估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食盐专营办法》、《盐业管理条例》、《江西省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等有关防治地方病的法律法规,加强法制宣传,加大执法力度,使防治工作步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

(二)加强健康教育,加大干预力度

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使病区群众普遍掌握地方病防治知识,增强防病意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改变不利于健康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自觉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减少地方病的危害。

根据各县(市、区)地方病病种和防治工作所处的不同阶段,因地制宜地实施切实有效的干预措施。

未达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的地区,要加强碘盐普及力度,提高碘盐覆盖率和合格碘盐食用率;已达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的地区,要坚持对碘盐生产、销售和居民用户进行监督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巩固和扩大防治成果,保证消除碘缺乏病工作可持续发展。

地方性氟中毒的地区,要多方筹集资金,认真落实以改水、改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并结合农村实际,大力实施改水降氟工程,定期开展病区的病情和环境监测,建立切实可行的改水管理制度。

加强疟疾监测,防止传染源输入,控制疫情的扩散和暴发,降低发病水平。

(三)明确分工负责,实施齐抓共管

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切实履行各自职责,密切配合,认真做好防治工作。

卫生部门要及时制订防治工作策略和规划,组织开展防治、监测、健康教育、技术培训和考核评估等工作;向有关部门和单位提供病区范围、病情资料和相关技术支持。

发展改革部门要将防治工作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根据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建议,在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安排改水工程。

财政部门要安排落实地方病防治所需经费,并监督经费使用情况。市财政要对贫困地区地方病防治项目给予补助,县级财政应予以配套。

盐务部门要加大对碘盐生产、销售网络建设和质量监管,提高缺碘地区合格碘盐的普及率。

水利部门要将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病区的改水工作纳入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规划,并组织实施。

农业部门要将地方性砷中毒病区的改炉改灶纳入农业沼气池建设项目。

教育、广电、残联等部门和单位要配合开展多种形式的地方病防治健康教育活动,做好特需人群补碘的教育工作,预防智力残疾的发生。

工商、质检部门要负责对碘盐生产、流通、销售各个环节及地方性氟中毒改水、改灶工程的质量监督和对违法违纪行为的查处。

(四)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要加强地方病防治专业人员的培训,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地方病防治专业队伍。要进一步开展与周边地区的联防联控,引进先进技术和方法,加强研究,提高我市防治工作水平。

地方病范文篇5

一、总体目标和指导思想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地方病防治工作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充分调动各有关部门、单位和病区群众的积极性,继续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最大限度地控制新病例的发生,满足病区群众最基本的健康需要,促进病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总体目标:建立稳定的“政府领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经费保障”的长效工作机制,完善“本底清楚、网络健全、宣教到位、措施落实”的防治模式,以地方性氟中毒为重点,持续消除碘缺乏病危害,巩固和扩大大骨节病和克山病防治成果,杜绝人间鼠疫发生。到“十一五”末,使我县地方性氟中毒、碘缺乏病、布病、大骨节病和克山病发病得到稳定控制,达到消除危害目标。

二、任务和工作目标

(一)地方性氟中毒

抓住“2005年中央补助地方防治饮水型氟砷中毒项目”实施的机遇,对全县饮用水进行水氟监测。到2010年,完成现饮水含氟量在1.5mg/L以上尚未落实改水措施的病区村改水任务。对已建改水工程但水氟含量仍然超标(1.5mg/L以上)的要更换水源,对运行不正常,停用、报废的改水工程要进行修复、重建或改建,使历年改水工程保持良好运行状态,水质符合国家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二)碘缺乏病

1、全县碘盐供应、覆盖率稳定在95%以上,碘盐合格率和城乡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保持在90%以上。

2、免费治疗地方性甲状腺肿病人每年不少于1000例,有效率达到80%以上,治愈率达到50%以上。

3、中、小学生和家庭主妇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90%以上。

(三)大骨节病和克山病

l、继续坚持在全县范围内实现硒碘盐防治,覆盖率达到100%,硒碘盐含硒合格率稳定在80%以上。

2、继续落实综合防治措施,巩固防治成果。

(四)布病

畜间阳性检出率和重点人群感染率力争降到3.0%以下。

(五)鼠疫

对建华及镰刀湾两乡镇历史鼠疫区进行每年两次的鼠密度监测,野鼠密度单公顷样方盗洞率控制在5%左右。

三、预防控制措施

(一)积极推进预防控制措施的落实。地方病预防控制要坚持因地制宜和综合防治的原则,重点预防控制措施是:实施病区改水,改水措施已落实的村、户,要封闭原高氟、高砷水源。

继续推行硒碘盐配售制,严禁非碘(硒)盐、不合格碘(硒)盐流入市场。为保护胎儿脑发育和智力发育不受缺碘的损害,在保证坚持食用合格碘盐后碘营养水平仍然偏低的孕妇,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一定时期内辅助性补碘措施。认真落实病区换粮、国家安全饮水项目、异地搬迁等有效措施,预防控制新发大骨节病和克山病。

(二)加强病情监测。结合公共卫生信息网络建设,完善地方病病情及防治信息网络,加强地方病病情和防治效果监测、碘(硒)盐和室内空气及生活饮用水的水质检测,准确、及时地分析和预测全县地方病病情和流行趋势、碘(硒)盐质量和氟对空气及水的污染程度,为制订防治计划,调整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三)加大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广泛、深入、持久的宣传和健康教育活动,把地方病特别是氟中毒、碘缺乏病、布病危害及防治科学知识的传播,作为“十一五”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使地方病的危害和科学防治知识真正做到家喻户晓,增强病区群众的健康防病意识,自觉改变不利于健康的卫生习惯和传统生活方式。要提高病区中小学校地方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课的开课率,通过学生向家长和社会进行宣传,增强宣传教育效果。

四、治疗措施

在已改水病区,对氟中毒病人实施治疗,以缓解临床症,减轻病痛,增强其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对地方性甲状腺肿大病人继续采用碘化治疗,辅以其它药品;对大骨节病人适合手术治疗的以实施清理关节游离体为主的手术治疗,还可探索其他有效治疗方法,以缓解病人症状,改善体征,提高劳动能力;对急型、亚急型克山病病人,要予以紧急抢救,降低病死率;对部分慢型克山病病人实施治疗管理,改善心脏功能,延长生存时间。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政府领导和组织机构建设。全县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地方病防治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政府领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经费保障”的地方病防治长效工作机制,将地方病防治纳入主要领导的任期目标,实行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县政府负责组织实施全县地方病防治规划和工作项目,将任务指标和工作职责落实到各有关部门和各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多部门协同工作,共同完成规划任务;落实同级财政预算,保证防治经费按时、足额到位;研究制订促进地方病防治工作的政策和措施,督导、检查各乡镇和各有关部门对规划的执行情况,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对规划任务的完成情况和指标实现情况,定期组织评估。要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建立健全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充分发挥地方病防治办公室的职能作用;组织开展调查研究,掌握工作进度,发现和协调解决存在问题,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和预定目标的实现。

(二)强化部门协作,明确工作职责。全县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依据规划要求,加强协作,切实履行各自的工作职责,主动完成属于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任务。

卫生部门要开展病情调查、预防、治疗、监测、环境因素与水质检测、技术培训,实施宣传和健康教育、质量评估、科学研究等,制订防治策略,提出防治措施,向有关部门和单位提供病区范围、病情资料和相关技术支持。

经济发展部门要将地方病防治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根据国家规划,安排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改水计划,并落实相应配套资金;优先安排病区扶贫开发项目。

财政部门要将地方病防治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财政监督,掌握防病效益;对中央财政通过专项转移支付划拨给贫困地区重大地方病防治项目的补助,要及时予以审批下达,并尽可能简化资金拨付手续。

水利部门要依据卫生部门筛查的高氟、高砷病区村资料,认真进行工程方案论证,编制防氟防砷改水科研报告,并按照先重后轻的原则抓好组织实施。同时,要加强改水工程的建后管理,保证长期受益。

扶贫部门要把扶贫工作与地方病防治相结合,将生存条件差的大骨节病区和无低氟水源的饮水型氟中毒中、重病区的贫困户列为扶贫搬迁对象,优先组织实施;在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中,按照当地的实际需要,将地方病防治作为工作内容予以实施。

林业、粮食部门实施的退耕还林项目,要向大骨节病和克山病区倾斜,使继续实行粮食补助的病区群众利用改变生态环境和食用从异地调入粮食的办法得到防治。

盐业、工商、质监、公安、交通部门要加强碘(硒)盐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的管理、质量监督以及违法违纪行为的查处,保证全县范围合格硒碘盐的供应,并做好职责范围其它相关工作。

教育、广电、残联等部门要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开展多种形式的地方病防治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活动,在地方病区中小学健康教育课中要增加地方病防治基本知识教学内容,做好特需人群补碘的教育工作,预防智力残疾的发生。

民政、环保、科技等部门要做好地方病致残和致贫特困户救助、水和空气及土壤等环境因素导致地方病发生的治理及重点科研项目的立项工作。

(三)坚持监督检查,实施依法管理。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建立健全严格的督查工作机制,对重点项目的实施情况定期开展监督检查和验收评估,及时向政府和牵头单位报告工作进度和结果。要严格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建立审计制度,对截留、挤占、挪用者严肃查处。要加强法制宣传,实施依法治理,保障地方病防治工作有序开展。

(四)改善工作条件,提高防治水平。各级政府和经济发展、财政、卫生部门,在安排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本建设、配备仪器设备和交通工具、安排外援合作项目时,要将地方病防治机构作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筹考虑。“十一五”期间,在各级财政列支的地方病防治专款中,要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改善地方病防治管理和专业单位工作条件,提高工作效率和防治水平。要加强地方病防治专业人员在职继续教育和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建设一支精干、高效的地方病防治专业队伍。要妥善解决地方病防治专业人员的待遇问题,落实好相关政策。

(五)拓宽投资渠道,落实防治资金。县级财政用于地方病防治的经费要根据财政收入增加情况逐年适当增加,在保证地方病防治所必需工作经费的基础上,提高防治专项经费标准。

根据省市要求,地方病防治经费在原有基础上逐年增加,2007年达到辖区人口年人均0.6元、2008年人均0.7元、2009年人均0.8元,到2010年达到辖区人口年人均1元,列入财政年度预算,专项用于地方病防治工作。同时,要认真落实中、省、市下达的重大地方病防治项目配套经费。

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规划要求和各自承担的防治任务,安排相应的防治资金。要按照“渠道不变、加强管理、统一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充分利用国家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退耕还林、扶贫开发、农村沼气建设等资金,实施防氟防砷改水改灶(炉)、病区换粮、异地搬迁等地方病综合防治,集中力量努力消除我县主要地方病的危害。

地方病范文篇6

一、主要防治工作项目

(一)加强综合防治措施的落实。

1.卫生与盐业部门协作,继续抓好合格碘(硒)盐的供应,加大盐业市场管理制度,确保病区群众食用合格的碘(硒)盐。全市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和碘盐合格率达到95%以上。

2.协助扶贫部门,对大骨节重病区进行搬迁。

3.与林业、粮食部门协作,使退耕还林(草)项目继续向地方病区倾斜,扩大病区换粮防治措施实施范围。

(二)组织有效的现患治疗

选择13000例地方性甲状腺肿病人,实施碘剂药物治疗。

(三)做好病(疫)情监测

1.按照《陕西省碘盐监测方案(修订)》和《陕西省硒盐监测方案(试行)》,在13区(县)实施碘盐监测,积极完成省上安排的外质控网络运行任务;继续对硒盐生产企业进行硒盐质量监测,及时反馈质量信息。

2.规范完成临潼、未央和高陵3个区(县)15个水氟监测点30份水样水氟的监测;在全市开展氟中毒病区氟骨症患者X线诊断工作。

3.搞好省地研所部署的大骨节病流动监测点工作,今年安排在临潼完成此项工作;继续搞好市级蓝田县大骨节病监测点工作,在蓝田抽一个乡,对50名7—12岁学生进行拍片及临床检查。

4.确保39例麻风现症患者全程足量规范治疗;继续完成麻风病患者的判愈工作。

(四)实施防治效果考评验收

1.实施卫生部部署的全国第五次碘缺乏病监测工作,为国家对我市消除碘缺乏病评估做好技术指标准备;对尚未实现国家消除碘缺乏病目标的区(县),全部组织考核验收,使我市全部区(县)实现国家消除目标。

2.对20*年以前经首次考核已达到国家大骨节病控制区标准的临潼区,组织实施二次考核,使我市实现国家大骨节病控制区目标达到100%。

二、组织管理和保障措施

(一)召开会议部署工作。召开全市地方病防治工作会议,总结上年度工作,表彰先进,安排部署今年工作,签定年度目标责任书。

(二)加强部门之间协作。努力做好与财政、水利、扶贫、农业、教育、林业、粮食、盐业等有关部门的协调工作,加强联系,统一认识,紧密合作,开展防治,力争使年度计划确定的防治项目落到实处,实现“**”地方病防治计划目标。

(三)组织督导检查验收。按照市地病办和各业务单位签定的年度目标责任书,开展不定期的督导和综合检查、专项检查、年终考评验收。对农业、粮食部门20*年在地方病区实施的退耕还林区域粮食调供情况进行核实确认。

(四)深化宣传和教育。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教育,提高群众自我防病意识:在“五月**日碘缺乏病防治日”到来之际,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宣传媒体,广泛宣传碘缺乏病防治知识,提高群众知晓率;利用今年“国际麻风节”到来之际,深入我市麻风病多发地区进行宣传,在全社会开展多种形式的“麻风病可防、可治、不可怕”的宣传活动,普及麻风病防治知识;深入大骨节病区、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利用讲座、散发传单等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宣传活动。在中小学学生中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和知识讲座。

(五)开展专业培训,提高业务能力。为了贯彻落实《西安市“**”地方病防治任务实施计划》,确保“**”地方病防治目标任务的完成,进一步提高我市地方病防治人员的业务水平,拟举办两期地方病防治专业人员学习班。

(六)广泛开展信息交流。鼓励区(县)积极向《陕西地方病防治》投稿,及时地报道开展地方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活动、工作进展、好的做法和经验。地方病主管部门和业务单位,除及时向省投递重要稿件外,还要及时向政府领导、有关部门和全社会传递有益于推进地方病防治事业发展的信息资料。

地方病范文篇7

我区是全省受地方病危害最严重的县区之一,主要病种有碘缺乏病、饮水型氟中毒病、大骨节病、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和鼠疫5种。2010年以来,全区碘盐合格率和合格碘盐使用率稳定在97.2%以上,较“十五”提高了7.2个百分点,碘营养状况进一步改善;治疗甲状腺肿患者12423例,占患病总数的48.2%,儿童甲状腺肿大率从8.1%下降到5.4%;完成了氟病区8个乡镇、208个村的改水工程,占改水计划的90%,受益群众3555人;引导群众食用非病区面粉、大米,并在6个乡镇14个村实施了人饮解困项目,收到了较好效果;免费治疗大骨节病患者400例,有效率为86.75%,达到了国家稳定期控制标准;大骨节病病区11个乡镇坚持食用硒碘盐,覆盖率达到98%;采取以畜间“检、免、处、消”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对确诊患者给予全程免费治疗,5年累计治疗116例,治愈率达到95%,布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全力开展鼠情排查、病媒生物监测和群众性灭鼠灭蚤工作,杜绝了鼠疫的发生。

虽然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地方病防治,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由于我区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和致病因子具有难以消除的特性,决定了我区地方病防治工作任务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目前,全区还有各类地方病患者2.5万余人;私盐案件时有发生,合格碘盐免费供应需长期坚持;饮水型氟中毒病区尚未全部完成改水,少部分改水工程的氟含量仍然超标,已改工程也因年久失修亟待修缮,长期保护机制尚未建立;大骨节病的病因及防治措施探索还需积极努力;畜牧业迅速发展及牲畜的频繁交易严重挑战着布病防控工作;鼠疫宿主动物的长期存在,空港航线的快速发展,增加了鼠疫的跳跃式传播的机会,防控工作不可松懈。

二、防治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落实各项地方病防治措施,建立健全长效防控机制,进一步巩固现有防治成果,基本消除重点地方病的危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病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一)加强领导、齐抓共管。建立健全区乡两级地方病防治工作领导机构,组织协调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共同落实好各项防治措施。

(二)突出重点、全面推进。从实现消除地方病目标的战略高度出发,在现有防治成果的基础上,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着力解决防治工作难点问题。

(三)因地制宜、科学防治。根据地方病流行特点和防治现状,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病种,科学制定相关技术措施和实施方案,确保防治工作取得实效。

(四)强化监测、有效处置。加强对威胁人民健康的环境和自然疫源性疾病的监测与预防控制,强化鼠疫和布病疫情监测,提高监测预警水平,增强防控与应急处置能力,有效减少疫情发生,控制疫情流行,减轻疫情危害。

(五)预防为主、防管并重。加强病区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改造,广泛深入开展宣传与健康教育活动,努力消除各种致病因素。加强防治措施后期管理,建立健全长效防控机制,巩固防治成果,推动防治工作扎实有效、深入持久地开展。

三、防治目标

(一)总体目标。进一步完善“政府领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经费保障”的长效工作机制和“本底清楚、网络健全、宣教到位、措施落实”的防治模式。以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改水和控制鼠疫、布病疫情为重点,持续消除碘缺乏病危害,巩固大骨节病防治成果,杜绝人间鼠疫发生。到“十二五”末,使我区主要地方病(地方性氟中毒、碘缺乏病、大骨节病)的危害得到基本消除,自然疫源致病菌引发的鼠疫和布病达到阶段性控制,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具体目标

1、碘缺乏病。持续消除碘缺乏危害,区域内碘盐覆盖率保持在100%,碘盐合格率和合格碘盐食用率稳定在95%以上,人群碘营养水平总体保持适宜状态,有效防止地方性克汀病新发病例;免费治疗地方性甲状腺肿大病人不少于6000例,有效率达到80%以上,治愈率达到半数以上。小学4-6年级学生和家庭主妇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90%以上。

2、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完成饮水含氟量在1.0毫克/升以上病区村的全部改水任务,有效控制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危害。强化已建改水工程的后期管理,对已建改水工程水氟含量仍然超标(1.2毫克/升以上)的要更换水源,对运行不正常、停用、报废的改水工程要进行修复、重建或改建,确保90%以上的改水工程保持良好运行状态,水质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应卫生标准。广泛开展宣传和健康教育,饮水型氟中毒病区家庭主妇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70%以上,中小学生达到85%以上。完成1000例氟骨症病人的免费药物救治,总有效率达到90%以上。

3、大骨节病。全区85%以上的病区村要达到消除大骨节病标准,免费药物治疗大骨节病患者不少于1500例,有效率达到80%以上。继续利用退耕还林(草)、换粮、打深井等综合防治措施,巩固防治成果。

4、布鲁氏菌病。全力控制畜间疫情,加强人畜同步监测,“十二五”末平均阳性率(羊、牛)控制在达标范围内。人间布病总报告率降到2/10万以下,重点人群感染率稳定控制在0.5%以下。对当年新发且适宜治疗的布病患者全部实施免费药物治疗,力争早期治愈,治愈率达到90%以上。广泛宣传,提高疫区群众对布病的知晓率,到2015年末,农村布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60%,中小学生达到80%以上。

5、鼠疫。不断完善鼠疫防治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动物间、人间鼠疫监测预警水平,加强鼠疫疫情的应急处置能力,控制鼠疫疫情,杜绝人间鼠疫发生。加强培训宣传,到“十二五”末,全区所有的鼠疫防治专业人员均通过鼠疫防治知识与技能培训,其中接受过规范化培训人数要达到20人以上;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工作,鼠疫防治知识群众知晓率达到85%以上。

四、预防控制措施

(一)加强病(疫)情监测。进一步完善防治监测体系,提高监测灵敏度和覆盖面,尤其要加强对重点病种、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监测。加大监测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实现监测信息共享,提高信息利用的时效性和有效性。加强监测管理与质量控制,准确、及时、定量地分析和预测全区地方病病(疫)情和流行趋势,强化监测与防治干预措施的有机结合,为适时调整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二)落实防控措施。根据我区地方病流行现状,实施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加大干预力度,务求取得实效。

1、碘缺乏病。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补碘”原则,继续实施以食用碘盐为主的综合防控策略。加强对碘盐生产、销售的监管,确保合格碘盐持续供应,巩固和扩大防治成果。加强监测预警,及时发现高危人群并采取应急强化补碘措施,防止地方性克汀病新发病例。在普及碘盐的同时,合理布设不加碘食盐的销售网点,方便因疾病等原因不宜食用碘盐的居民购买。动态监测人群碘营养状况,适时调整食盐加碘浓度,根据不同地区各类人群的不同碘营养需求,提供不同含碘量的碘盐,供消费者知情选购。

2、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在尚未落实防治措施的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完成改水降氟工程建设,加强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和水质监测工作,防止因水源污染导致饮用水氟超标情况发生,确保病区生活饮用水含氟量符合国家卫生标准。通过财政补贴,在已经落实防治措施的地方性氟中毒病区,落实改水工程大修基金和管理人员工资,切实加强防治措施的后期管理,做好改水设施的维护、维修,及时修复或重建已损毁的改水工程,确保病区改水工程达标运行,持续巩固防治成果。

3、大骨节病。加强对重点病区的病情监测,在大骨节病活跃病区乡镇有效落实转产换粮、易地育人等综合防控措施,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群众生活水平,改善膳食营养,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防止出现大骨节病临床新发病例。

4、布鲁氏菌病。采取“人畜同步、分区防治、分类指导、稳步推进”的原则,认真落实畜间“检、免、处、消”综合防控措施,控制和消除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严格实行出入境、市场、屠宰环节的检疫和管理,强化免疫接种,设立人畜布病同步监测点,建立病畜扑杀补偿机制。积极开展人畜同步监测、高危人群筛查和暴发疫情调查处置,掌握疫情动态和流行趋势,采取积极的防控措施。同时,加大宣传与健康教育力度,提高群众对布病的认识,增强防范和保护意识;对当年新发且适宜治疗的布病患者给予全程足量的免费药物治疗。

5、鼠疫。一是加强人间鼠疫疫情控制。做好动物鼠疫的监测和控制,建立健全疫情报告网,落实疫情报告制度,开展人间鼠疫监测与监视,严防毗邻县区鼠疫波及我区,防止流动人口中发生输入性鼠疫病例流行,提高鼠疫人间远距离传播的应对能力。根据监测结果在高危地段组织实施预防性灭鼠灭蚤,把鼠密度降至安全范围之内。做好疫区人、财、物以及药品、器械等的应急储备,有效应对突发疫情;发生动物或人间鼠疫流行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控制疫情扩大蔓延,有效减轻疫情的危害。二是加强动物间鼠疫疫情监测。扩大流动监测范围,以西北部沿内蒙乡镇为重点,有效组织实施主要宿主动物监测、鼠体媒介监测、巢穴媒介监测及病原学、血清学监测等工作。三是加强联防联控和对外合作交流。继续完善联防联控机制,加强各相关部门间的协作,及时通报鼠疫疫情信息,沟通防治工作开展情况;进一步完善区域联防机制,加强联防区域内各地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工作配合,及时掌握邻县区疫情动态,有效防范和控制鼠疫疫情的发生、蔓延和远距离传播;加强与兄弟县区鼠疫防治区域内的合作与交流,学习和借鉴先进经验。

(三)加强健康教育。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在病区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健康教育与健康知识普及活动,使地方病防治知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增强群众防病意识,形成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

(四)落实治疗措施。在已改水的氟病区,对氟骨症病人实施药物免费治疗,以缓解临床症状和体征、减轻病痛、增强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对缺碘性地方性甲状腺肿大患者继续采用碘化油治疗;对当年新发且适宜治疗的急性期布病患者,采用抗菌药物给予全程足量治疗,并力争做到早期治愈。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乡镇要进一步加强对地方病防治工作的领导,健全和完善地方病防治工作长效机制。要把地方病防治工作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将地方病防治指标、任务纳入辖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实行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要依据本实施意见和年度工作计划,层层分解目标,明确具体措施,抓好组织实施。要建立健全地方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认真执行地方病防治“十二五”计划和年度计划;要及时开展调查研究,掌握工作进度,发现和协调解决存在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和预定目标的实现。

(二)落实部门责任。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省地方病防治条例》和职能分工,履职尽责、密切配合,强化措施,切实抓好落实。

区卫生局要做好组织协调、技术指导、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预防治疗和监测评估等工作。

区发改局要将地方病防治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根据国家规划,优先安排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改水项目;优先考虑安排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地方病病区和无低氟水源的重度氟中毒病区人口搬迁,尤其要将有利于病区综合防治的建设项目投资优先向病区倾斜,促进病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区教育局要配合卫生局开展各项地方病防治工作,积极开展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活动,继续把地方病防治知识纳入中小学健康教育课内容之中,开课率达到100%。

区广电局要配合卫生局开展多种形式的地方病防治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活动,定期向公众免费宣传普及地方病防治相关知识。

区科技局要积极为地方病防治工作提供科技支撑。

区盐务局要加强碘盐加工和市场供应监管,保证碘盐生产企业在国家规定的食盐加碘标准范围内,根据市场需求,生产不同含碘量的合格碘盐。区盐务局、工商分局、质检分局等部门,要加强碘盐生产、流通、销售各个环节的管理和质量监督及违法违纪行为查处,确保全区合格碘盐供应,并做好职责范围其它相关工作。

区民政局要对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地方病病人实施医疗救助。

区财政局要将地方病防治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加强财政监督,对中央转移支付地方病防治专项资金,要根据项目执行部门的具体使用计划,及时予以审批下达。

区水务局要将“十一五”期间尚未实施改水工程的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纳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加强对已建改水工程的管理,使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保证正常供水。

区农业局要认真做好鼠疫疫区农田灭鼠工作,将鼠疫防治区域野鼠密度降至安全范围。

区畜牧局要认真做好畜间布病防制工作,控制畜间布病流行以及鼠疫疫区草原灭鼠工作。

区扶贫办要把扶贫工作与地方病防治相结合,将生存条件差的大骨节病区和无低氟水源可饮用的饮水型氟中毒中、重病区的贫困户列为扶贫搬迁对象,优先组织实施;在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中,按照当地的实际需要,将地方病防治作为工作重要内容予以实施。

区林业局要结合林业重点工程对病区给予倾斜支持,改善地方病病区生态环境。实施退耕还林项目时,要向大骨节病病区倾斜。

区残联要协助有关部门开展地方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预防残疾发生,参与做好氟骨症、大骨节病、地方性克汀病病人的畸残康复。

(三)保障资金投入。根据防治工作需要,按照分级负担的原则,落实防治专项资金。区本级用于地方病防治的经费,按辖区人口年人均1元的标准列入财政预算。财政投入经费必须用于地方病防治工作,同时按要求落实区政府下达的各年度氟骨症病人治疗经费和城乡居民碘盐配给制补贴资金。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规划要求和各自承担的防治任务,安排相应的防治资金。要按照“渠道不变、加强管理、统一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充分利用国家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退耕还林、扶贫开发等资金,实施防氟改水、病区搬迁、疫情控制等地方病综合防治工作,集中力量努力消除我区主要地方病危害。

地方病范文篇8

第一阶段:安排部署(2009年4月10日至5月10日)。主要任务:成立机构,制定实施方案,建立组织网络,召开启动会,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分解工作任务,制作调查表等前期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人员培训(2009年5月11日至5月31日)。主要任务:抽调人员,组建调查摸底工作队和监督检查工作队;开展“五病”普查前相关人员的专业知识、诊断技术和调查表填写、资料分析等能力的培训工作。

第三阶段:病情普查(2009年6月1日至7月30日)。主要任务:深入乡镇、村、居民点开展地方病病情普查摸底工作,填写调查表、汇总统计有关资料并总结上报,同时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

第四阶段:展室建设(2009年8月1日至8月15日)。主要任务:筛选县、乡、村展示材料,收集整理图片资料并安排布置展室,制定治疗计划,落实各项预防治疗措施。

第五阶段:自查初评(2009年8月16日至8月31日)。主要任务:各乡镇、各有关部门通过自查,确认达到建设标准后向县地方病防治示范县建设领导小组提出申请,县地方病防治示范县建设领导小组于8月下旬进行初评验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查漏补缺,规范完善,确保9月底前各项建设工作达到标准要求。

第六阶段:督促检查(2009年9月1日至9月30日)。县上将组织四大班子对创建工作进行检查,提出整改意见。各乡镇、各有关部门限期进行整改,及时上报工作总结。

第七阶段:省市验收(2009年10月1日至2009年10月31日)。迎接省、市检查验收。

部门职责:

(一)卫生部门职责

1、县卫生局

(1)加强对卫生系统各单位地方病防治工作的领导,及时抽调人力,备足物力开展创建活动。(2)按照地方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对全县地方病防治工作进行督导检查。(3)定期对全系统地方病防治工作进行综合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4)为其它部门提供地方病防治工作的卫生技术支持。(5)及时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分类归档。(6)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2、县疾控中心

(1)提出地方病防治计划,经领导小组批准后组织实施;提交地方病防治阶段总结;按创评标准提出评估意见。(2)为全县防治工作提供卫生技术支持。(3)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举办防疫专干,乡、村医生地方病防治知识培训班,通过培训使其熟练掌握五种地方病(大骨节病、碘缺乏病、克山病、地方性氟中毒、麻风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诊断与鉴别诊断、病情监测和预防控制、防治效果评价等基本知识。(4)开展业务指导。指导各级地方病防治人员开展地方病现况调查,摸清全县地方病发病状况,指导乡村完成地方病防治相关资料的整理、分析、归档,及时完成图表上墙。(5)开展健康教育。培训各级健康教育人员,提高健康教育知识水平和宣教能力,指导健康教育工作实施,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传单、板报、挂图等形式,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宣传,使全县中小学生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家庭主妇健康行为形成率达到60%以上。(6)协调和督导全县各项防治措施的落实,示范县建设资料全部进行微机分类管理,对资料进行汇编,并装订成册,建立地方病防治示范县工作展室,充实、完善地方病防治资料,加强归档管理工作。(7)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3、各级医疗机构

(1)成立相关组织,落实具体科室和具体人员负责辖区地方病防治工作。(2)完成辖区内地方病病情调查,按照相关规定及时登记、上报病情。(3)发现地方病患者及时进行诊治。(4)在服务区域内开展面向病人和群众的健康教育。(5)制订本单位地方病防治工作方案和岗位职责,并严格执行。(6)全面收集本单位地方病防治相关资料,及时整理归档,完成图表上墙,按时上报工作总结。(7)各级医疗单位区域划分:村级:负责本村常住人口、小学、托幼机构。乡级:乡镇的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初中、高中由辖区卫生院负责;红化厂的职工、居民、学生由姚家沟卫生院负责。县医院负责本辖区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居民社区、西街中学、竞存中学、逸夫小学及辖区托幼机构;县中医院负责辖区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居民社区、凤翔中学、儒林小学、城关中学及辖区托幼机构;妇保院负责辖区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居民社区、托幼机构。城关卫生院负责辖区农业人口、西街小学。关中、西凤厂内的职工、居民、学生由本厂医院负责。

4、卫生监督所

(1)按照有关规定,加强对参加地方病防治工作机构和人员资质的检查。(2)按照《传染病防治法》、《陕西省地方病防治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全县地方病防治工作的执法检查力度,确保地方病防治工作有序进行。(3)加大对碘(硒)盐市场和含盐食品的依法管理,严禁地方病危害食品流入市场。(4)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二)乡(镇)政府职责

1、建立和完善乡(镇)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和督导检查小组、技术指导小组,组建乡村地方病防治网络。2、在本辖区开展病情调普查,摸清病情本底,对现症患者造册登记,并将病情及动态变化等防治资料制成图表,及时上墙,并及时上报工作总结。3、参加并完成病区移民搬迁、退耕还林(草)、换粮、合格碘(硒)盐供应。协助完成本辖区现症患者治疗,协助创建办开展病情及碘(硒)盐监测工作。4、开展健康教育(1)宣教形式: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刷写固定墙体标语、张贴标语、制作板报、举办村民夜校等形式在目标人群中开展健康教育。(2)宣教目标:a、通过宣教,使群众了解“一盐防三病”知识,以及预防大骨节病“三防四改”(防寒、防湿、防阴,改善营养、改善环境、改良饮水、改善居住条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了解缺碘缺硒对人体的危害,以及食用碘(硒)盐的好处。群众(以家庭主妇为主)的防病知识知晓率达到60%以上。b、中小学健康教育开课率:城区学校达到100%,农村学校达到80%以上。c、家庭主妇卫生行为形成率:城区60%以上,农村40%以上。5、督促村委会落实以下职责:(1)成立本村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落实责任,明确职责,确保本村地方病防治工作顺利进行。(2)组织本村病情普查,摸清本村病情本底。(3)制定本村综合防治计划,并按计划严格执行。(4)在本村持续开展健康教育,达到宣教目标要求。(5)配合有关部门完成改水、搬迁、换粮等工作任务。(6)及时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完成图表上墙,按时上报工作总结。(7)完成上级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三)发展计划局职责

1、成立地方病防治示范县建设工作机构,做到专人负责。2、及时收集整理相关资料,按时提交工作总结。3、完成与地方病防治示范县建设有关项目的立项、报批、验收等工作。4、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四)水利部门职责

1、成立地方病防治示范县建设工作机构,做到专人负责。2、将病区改水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病区改水项目选项、建设、竣工验收必须严格执行有关地方病防治卫生技术标准,并及时联系卫生部门进行卫生学评价。3、及时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按时提交工作总结。4、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五)财政部门职责

1、成立地方病防治示范县建设工作机构,做到专人负责。2、足额预算人均0.2元地方病防治经费,及时拨付示范县建设配套经费3万元,加大对地方病防治专项事业费和设备的财政支持力度。3、及时收集整理相关资料,按时提交工作总结。4、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六)商务(盐务)部门职责

1、成立地方病防治示范县建设工作机构,做到专人负责。2、加强盐政管理,严厉打击制售私盐行为,依法规范盐业市场。3、加强对食盐加工企业的规范管理,生产、贮存、分装、运输各个环节必须符合碘盐相关技术标准,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合格资质。4、合格碘盐覆盖率必须稳定保持在90%以上。5、及时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完成图表上墙,按时提交工作总结。6、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七)教育部门职责

1、成立地方病防治示范县建设工作机构,做到专人负责。2、按要求配备和加强各级学校健康教育师资力量,配备相关教学设备,把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认真完成健康教育授课课时任务,并纳入教学考核。3、城镇学校健康教育开课率达到100%,农村学校达到80%,学生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达到80%。4、及时收集整理相关资料,按时提交工作总结。5、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八)广电部门职责

1、成立地方病防治示范县建设工作机构,做到专人负责。2、在县广播电视台开办地方病防治健康教育栏目,每周1次,每次不少于10分钟。3、宣传地方病防治管理、法规政策、科普知识,及时报道地方病防治示范县建设工作开展情况,在上级评审期间形成宣传热潮。4、及时收集整理相关资料,按时提交工作总结。5、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九)林业部门职责

1、成立地方病防治示范县建设工作机构,做到专人负责。2、严格执行地方病退耕还林(草)政策和计划、任务,及时兑现有关优惠政策。3、制定退耕还林(草)计划时,必须充分考虑地方病危害因素,加大向病区倾斜力度。4、及时收集整理相关资料,按时提交工作总结。5、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十)粮食部门职责

1、成立地方病防治示范县建设工作机构,做到专人负责。2、严格执行地方病换粮政策和计划、任务,及时兑现有关优惠政策。3、及时收集整理相关资料,按时提交工作总结。4、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十一)农业部门职责

1、成立地方病防治示范县建设工作机构,做到专人负责。2、加强对布病疫情的监测管理,严防畜间疫情向人传播。3、及时收集整理相关资料,按时提交工作总结。4、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十二)扶贫部门职责

1、成立地方病防治示范县建设工作机构,做到专人负责。2、严格执行地方病病区移民搬迁计划,并按时完成任务。3、凡属扶贫移民搬迁项目,必须充分考虑地方病危害因素,项目立项、选址、验收,要充分听取卫生部门地方病危害综合评估意见。4、及时收集整理相关资料,按时提交工作总结。5、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地方病范文篇9

地方病防治机构是地方病预防与控制和进行科学研究的卫生事业单位,其肩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而其档案资料的管理工作是对地方病预防与控制、科研工作最为直接的反映,对地方病的预防、控制、科研工作有着深远的意义。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在大数据背景下,档案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档案事业发展不可缺少的要素。加快地方病防治机构档案信息化建设,这将对地方病防治事业可持续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1]。地方病防治工作是公共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病防治机构档案信息化建设不仅能实现各类地方病预防、控制、科研工作的信息安全、快速地传输和共享,还能为公共卫生管理和其他应用系统数据传输提供可靠的参考平台[2]。

2地方病防治机构档案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地方病防治机构承担着地方病预防与控制、科研,并参与公共卫生的管理与服务。地方病防治机构的档案与一般的文献档案有所不同,它全面系统地记录着辖区内发生过的地方病事件的发生、发展、调查、干预、结果等资料,是对地方病的发展趋势进行准确预测以及提出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的重要依据和参考资料[3]。所以说,地方病防治机构的档案资料在提高地方病防治工作、保障全社会的公共卫生安全等方面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能够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控制。

3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含义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指档案信息的数字化,是指利用高速扫描技术、数据压缩技术、数据库技术等手段,将已归档保存的电子档案和声像文件、纸质文件等传统介质文件档案组织成系统化具有有序结构的档案信息库[4]。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档案事业向前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国家信息化战略在档案事业中的具体体现。档案信息化建设应以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手段,以服务于全社会为宗旨,以现代管理学为理念多学科交叉应用的新型档案工作模式,不断适应大数据背景和数字化环境下档案事业的发展趋势,提升档案服务效率和管理水平,挖掘档案的社会价值,不断提高整个民族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造福于子孙后代[5]。

4地方病防治机构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及必要性

档案信息化建设改变了地方病防治机构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工作繁杂劳动模式,地方病防治机构的档案管理工作在地方病的预防与控制、科学研究、保障全社会的公共卫生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地方病防治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6],随着时代的发展将会产生越来越多的数量庞大的地方病防治档案资料,虽然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模式中也使用了一些分类标记等好的管理方法,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地方病防治档案资料的产生,如果继续采用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工作模式,这无疑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去整理这些档案,影响了工作效率;纸质档案由于其固有特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即使保存条件非常严格也会逐渐变质被损坏、过于频繁使用和查看会加速损坏程度,造成信息丢失。而充分利用科学化、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手段,不仅能够合理有效地对档案信息进行数字化有序排序和分类,还能够使用各种信息化功能进行复制、传输和检索,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方便使用,而且档案信息化的出现,通过电子档案实现档案管理,使得档案的保管和使用不受条件的限制,更好地保护纸质原档案[7]。在信息化和大数据时代,地方病防治机构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和证明。

5地方病防治机构档案信息化建设现状

5.1落后的基础设施建设地方病防治机构的档案信息化

管理与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工作模式相比,对外界的条件要求降低了许多,但档案信息化管理与计算机的硬件、软件环境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受到投入资金不足的影响而制约了计算机硬件、软件环境的更新和建设,从而造成了基础设施的落后,影响地方病防治机构的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推进[8]。

5.2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普遍较低

地方病防治机构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要求更高,不光要求具备档案学专业知识,还要求具备信息化管理专业知识,然而地方病防治机构的档案管理人员大部分都不是档案学专业毕业生,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普遍达不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要求,有丰富的档案学经验的档案管理老职工对计算机系统的熟练应用和操作能力欠缺,能够熟练应用和操作计算机系统的年轻档案管理人员却缺乏档案学的丰富经验,从而影响地方病防治机构的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推进[9]。

5.3档案信息化安全得不到保障

地方病防治机构的档案资料具有特殊性、复杂性和重要性,其内容涉及地方病预防与控制、地方病防治科学研究、地方病疫情信息资料、突发流行的地方病资料等,这些档案资料直接影响到老百姓的人身安全,要具备一定的保密性,必须严格按《保密法》做好保密工作。然而地方病防治机构的档案信息化管理缺乏相应的档案信息化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及先进的防病毒、防篡改等计算机管理系统软硬件,从而地方病防治机构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受到了管理人员的保密意识、系统软件安全、网络安全等多方面的威胁,使得地方病防治机构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安全得不到保障[10],从而影响地方病防治机构的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推进。

6地方病防治机构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6.1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实现地方病

防治机构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条件,主要包括计算机、扫描仪、打复印设备、网络设备、各类存储设备、操作系统、信息安全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等。良好的硬件和软件设施是实现地方病防治机构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首先,要加快地方病防治机构的档案信息化建设资金的投入,配备与档案信息化建设相适应的硬件和软件。其次,要不断完善地方病防治机构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不但需要购买先进的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软件,还要根据地方病防治机构自身的工作需要,自主研发出适合地方病防治机构自身工作需要的档案信息化管理软件。最后,要不断完善网络管理的质量,确保地方病防治机构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有效、可持续发展[11]。

6.2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

地方病防治机构的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要求档案管理人员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专业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就目前地方病防治机构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普遍较低的状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首先,要对现有的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系统、规范化的专业培训,加强档案学知识和计算机系统操作知识培训,尽快使他们掌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专业知识,提升他们的档案信息化管理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其次,要引进具有档案学专业化背景与信息技术丰富经验的档案管理人才,充实地方病防治机构的档案管理队伍。最后,要加大对地方病防治机构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宣传力度,促使地方病防治机构的档案管理人员树立提高自我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的意识[12],从而推动地方病防治机构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

6.3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做好档案信息化安全保障工作

地方病防治机构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安全问题必须有强有力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作保障,在具体的工作中应结合地方病防治机构的工作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档案信息化管理规章制度,落实工作责任制、实行奖惩考核制度,严格划分档案资料的安全级别,规范电子档案的生成格式和传输程序等,明确电子档案的归档标准,建立规范的电子档案管理方法、原则及工作流程,注重网络安全问题,对于涉密档案的信息化采集、查阅和利用严格按照密级文件的审批制度和程序,加大监控力度,避免涉密档案信息外泄。在日常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中,养成定时对档案管理系统软件进行维护和病毒防范的习惯,确保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准确性、便捷性、科学性和安全性[13]。

7结语

地方病范文篇10

一、指导思想

2012年全县地方病防治工作,以综合协调、科学防治为指导思想,进一步完善“政府领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保持防治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以农村为重点,认真落实各项综合防治措施,确保地方病防治事业健康发展,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二、地方病防治工作重点及措施

2012年全县地方病防治工作的重点是:坚持以碘缺乏病和麻风病防治工作为重点,进一步加大碘缺乏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力度,强化碘盐供应工作,进一步提高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持续巩固已有防治成果;开展麻风病防治与监测工作,持续落实“专职医生包片、兼职医生包病人”的责任制,开展线索调查,早期发现新病人,全面落实联合化疗,不断提高治愈率。全面做好地方病防治项目,加大管理力度,提高项目效能。

(一)碘缺乏病防治

1、县疾控中心要按照国家评估方案(卫办疾控发〔〕217号)要求,认真完成《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年)》终期评估工作。结合省卫生厅、省发改委和省财政厅联合通知(甘卫地发〔〕28号)精神,做好省级考评的各项准备工作,力争通过上级验收。

2、巩固全县实现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成果,按照《全国碘盐监测实施方案》要求,认真做好碘盐定量监测,发现问题及时与盐务局、地病办沟通并协调解决,确保碘缺乏病监测项目工作质量。

3、深入开展碘缺乏病防治宣传工作。认真开展第十八届“防治碘缺乏病日”宣传活动。县地方病领导小组要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广泛深入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在干部群众中宣传碘缺乏病防治“应知应会”知识;充分发挥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宣传链的作用,在中小学开展“四个一”活动,每个学校宣讲防治知识不少于2次,进一步扩大宣传面,不断增强病区干部群众的保健意识。

4、县疾控中心和各乡镇卫生院在开展碘缺乏病监测时,要突出作好0—3岁儿童新发克汀病的搜索调查工作,及时掌握历史克汀病区居民户碘盐普及情况,动态评价人群碘营养状况及病情的消长趋势,要开展个案调查,适时采取高危人群补碘措施,完善保障机制。

5、县地病办要在以往“碘盐示范村”活动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碘盐示范村”活动的质量,加大开展“碘盐示范村”活动的力度,进一步提高群众合格碘盐食用率。

(二)大骨节病及克山病防治

1、县疾控中心要继续做好大骨节病的监测工作,掌握病情动态,分析防治效果,指导全县开展大骨节病防治工作。

2、各病区卫生院要按照甘肃省克山病调查治疗方案要求,切实做好克山病调查与治疗工作,建立健全克山病病情档案,监测病情消长,评价防治成效,全力做好克山病防治工作。

3、县疾控中心要加强硒碘盐硒含量监测工作,不断提高硒碘盐合格率,确保大骨节及克山病防治措施的连续性、持续性。

4、县盐务局要继续做好全县硒碘盐供应工作,加大盐业市场监管工作力度,确保硒碘盐市场监管到位。

(三)布鲁氏菌病防治

1、卫生局、农牧局要认真贯彻落实卫生部、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布鲁氏菌病防治工作的通知》精神,按照《县布鲁氏菌病检测方案》要求,开展人畜间布病监测和防治工作,加强对重点行业高危人群的病情监测,指导开展治疗,提高全县布鲁斯菌病防控能力。

2、农牧局要及早安排部署布鲁氏菌病防治工作,加强对牲畜及畜产品的检疫管理,发现病畜或存在问题的畜产品,要立即进行处理,并通知县地病办采取措施控制人间发病。

(四)寄生虫病调查与防治

1、县疾控中心要按照国家评估方案(卫办疾控函〔〕838号)要求,认真完成《-2015年全国重点寄生虫病防治规划》执行情况中期评估工作,组织考核评估和上报工作,力争通过上级验收。

2、卫生院要继续做好疟疾、黑热病的监测防治工作,密切观察疫情消长和转归,在发病村开展以消灭蚊蝇为主要内容的爱国卫生工作,并进一步完善网络设施,确保及时上报。

(五)麻风病防治

1、县疾控中心要按照国家评估方案(卫办疾控函〔〕1038号)要求,认真完成《全国麻风病防治规划(-年)》终期评估工作。组织考核评估和上报工作,力争通过上级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