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服务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7 23:31:19

档案服务

档案服务范文篇1

按照《山东省机关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标准》要求,对每年形成的文书档案、科技档案、财务档案、电子档案、实物档案进行了规范整理,使档案工作有章可循。自从2002年档案管理达标准以来,该局注重巩固档案升级成果,对档案升级中提出的不足,加以认真改进,不断完善,有效促进了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

2.提高认识规范管理

为了把档案规范化建设工作搞得细致、扎实,去年以来,鄄城县粮食局先后召开了全体干部职工动员大会、基层档案人员专题培训会,认真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山东省档案工作条例》等档案法律法规,使全体职工对档案工作有了比较全面、系统、深入的了解,增强了档案意识,提高了大家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明确了规范化建设档案工作目的和意义。为了搞好档案基础设施建设,在经费较为紧张的情况下,局党组加大了对档案工作的资金投入。档案室现有办公用房26平方,配备了办公桌椅等基本的办公设施和“八防”设备,基本上满足了办公需要。现有室藏档案1192件,其中文书档案共301册(盒),会计档案279卷,照片档案12盒,资料600册。

3.完善机制有章可循

鄄城县粮食局紧紧围绕档案工作“三个体系”建设和粮食流通工作实际,建立《档案管理制度》、《档案保密制度》、《档案借阅制度》、《档案人员岗位责任制》等制度,档案管理小组对档案定期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档案管理人员经常检查案卷,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该局在档案工作中推行目标化管理,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有效调动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同时,制定相应的档案工作人员岗位目标责任制,主要考察档案人员的能力和工作实绩,表彰先进,鞭策后进,在全局上下形成一种理解、尊重档案人员的良好风气,推动档案工作快速发展。

4、健全队伍提高素质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粮食档案的任务、环境和管理方式都发生了根本变化,所以,选用档案管理人员,是进一步强档案工作,推动粮食事业发展的重要一环。最近,鄄城县粮食局招聘了13名有文化专业知识,有专业技术技能、熟悉档案工作的干部充实档案队伍,为做好档案工作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完善人才使用机制,积极使用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特长的年轻干部,建立人才使用制度,做好档案人员的稳定工作,档案工作的持续稳定发展。

1、理顺粮食档案管理体制

认真贯彻执行《档案法》和《山东省档案条例》,切实加强对粮食档案工作的领导,根据粮食档案形成的规律和特点,积极主动地进行档案提供利用和服务工作,不断提高档案人员的档案意识和档案法制观念,做到粮食管理工作发展到那里,档案工作就延伸到那里,形成纵横交错、条块结合的粮食档案工作网络,集中统一地管理水利档案,维护档案的完整、系统与安全,实现水利档案的有效利用。

2、强化档案目标管理

以目前粮食档案行业标准为基础,制定相应的粮食管理档案标准规范和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另行禁止,将凌乱的各种做法逐步趋于一致,将粮食档案制度建设提到重要议事日程,抓好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建立和完善档案目标管理责任制,将粮食档案工作目标任务,分解到每个档案工作人员身上,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使档案工作取得新突破。

3、加强档案队伍建设

注重档案人才培养,形成一个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粮食档案管理格局,有效促进粮食档案工作全面、健康、快速发展,改善引进渠道,积极吸纳人才,加强粮食档案人才数量的自身积累,加快培养一支事业心强、有责任感、有档案管理专业知识的粮食档案干部队伍,使他们的工作水平与所具有的专业知识成正比,保持相对稳定。同时注意解决他们的职务、职称、生活等实际问题,使他们安心工作。

4、做好档案的保护与抢救工作

根据粮食档案特点,形成粮食文件材料的监督管理网络,建立粮食文件材料形成、积累的保证体系,使其正常运转,维护档案的安全,保护档案的载体材料和线条、字迹不受损坏同时,采取必要手段,增加资金投入,改善粮食档案的存贮环境和保管条件,克服和防止一切损害档案的不利因素,最大限度地延长档案的寿命。

5、拓展档案服务新领域

加强档案基础工作,不断探索新形势下粮食档案工作的服务机制,积极开发粮食档案信息资源,按照集中统一管理档案的原则,采取措施,保证归档文件的齐全完整。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行服务机制改革和电子文件的管理,加快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步伐,建立科学、实用的检索工具体系,提升档案基础工作的水平,探索档案服务的新思路,拓展服务的新领域,改善档案室的硬件环境,引进粮食档案的现代化管理方法,为各项建设事业和社会需要提供全方位服务。

档案服务范文篇2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增强做好农村档案工作的意识。农村档案理所应当为“三农”服务。但是,在以前我们这种观念不强,认识模糊,未顾及留下档案是向历史负责的表现,没有安排专人管理档案。随着农村工作的全面开展,农村社会的不断进步,“三农”对档案工作的需求日益迫切。引起了我镇领导的高度重视,成立镇档案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镇长任组长,镇党政办公室负责人任副组长,同时明确村会计为行政村档案员。我们强化了对档案法律法规、职业道德知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充分认识到:农村档案工作既是“三农”的需求,也是我们农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确实从思想观念上实现了从“要我抓”到“我要抓”的转变。我镇对档案工作进行专项整治,取得成效后,摆上议事日程,长抓不懈。所有这些都是我们转变观念,提高档案意识的结果。

二、加强学习,提升素质,确保农村档案工作扎实开展。农村档案是农村工作的真实写照,做好农村档案又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我镇着重从档案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入手,提高职业道德和为民服务本领。一是坚持政治理论学习,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强化职业道德修养。二是认真组织学习《档案法》、《档案条例》和《机关档案工作业务建设规范》等法律法规,对各村、企事业单位档案员集中培训,使他们熟悉专业知识,基本掌握档案接收、收集、整理、归档等实际操作。使全体档案员业务实践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三、健全制度,规范操作,努力抓好农村档案的立卷归档工作。档案立卷归档是我镇档案工作的重头戏。对此,我们下了一番功夫,健全制度,规范操作。一是组织制定《后溪镇党委、政府档案管理暂行规定》,明确了镇两委及档案员职责和档案工作机制。二是组织制定了包括档案管理、归档、利用、保密和借阅在内的五项制度。三是调整充实镇村及企业单位档案员队伍。四是先镇机关后村、企,先领导后干部,先易后难,逐步推进。清理了镇领导和相关人员在公务活动中获得的帐外文件,清理了镇机关积存40多年的文书资料。清理中,我们面对的是镇机关各部门历年积存资料,大部分年度材料零散,纸张灰尘满面,有的甚至发酶、蛀虫。我们的档案员,发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的精神,废寝忘食、任劳任怨,主动放弃午休和双休日,苦战三个月,对文书档案、会计档案和其他档案进行分门别类,整理归档,取得了显著成绩。我们还采取了分批集中和下村、下企业蹲点的办法,组织村企按照规定要求整理归档。完成了10个行政村和4个乡镇企业立卷归档工作。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档案服务范文篇3

关键词:档案文化;档案文化创意产品;档案服务;文化创意产业

当前,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成为世界各国经济与文化建设的重要趋势之一。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文物局《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文化文物的创意产品开发问题列入国家产业升级的重要工作之一。档案是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也是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重要源泉。但是,由于思想封闭、体制障碍、资源匮乏等诸多因素,我国档案文化创意服务起步较晚、水平落后。因而,研究加快推进我国档案文化创意服务的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试图在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档情的基础上,提出加快推进我国档案文化创意服务的策略。

1更新思想观念,提升档案馆对其文化职能的认同感

档案文化创意服务,首先要求档案部门“自上而下”,从领导到工作人员转变观念;其次要“由内而外”,从档案馆内部到引导社会公众转变对档案馆的印象;再次要做到“内外兼修”,积极关注和响应社会对于档案的广泛、多样的利用需求,积极挖掘档案文化资源,最大程度地实现档案价值。1.1更新档案馆领导的思想观念。提升档案馆对其文化职能的正确认识,是有效发挥其文化功能的前提和保障。档案馆对其自身文化服务认识的缺失,已经制约了档案馆文化价值的发挥和社会功能的拓展。突破这种封闭思想禁锢,首先在于档案馆领导的思路和决策转变。因此,档案馆领导应该积极学习和了解国家的相关文化创意产业政策和战略布局,思考如何将档案工作融入国家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之中。并且持续关注如何通过发挥档案独有的证据、信息、记忆和情感等价值,为国家的文化创意建设增加档案特色。1.2更新档案馆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档案馆工作的具体推动依靠的是每个档案馆工作人员。因此,馆员的思想转变,是档案文化创意服务具体落实的保证。只有馆员从思想层面认识到文化创意服务是其工作的重要任务和提升档案服务质量的重要动力,档案文化创意服务才能落到实处。馆员更新了思想观念,才能主动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文化创意服务的业务能力;馆员更新了思想观念,才能加强与各级政府的发展改革部门、文化宣传部门的沟通,将档案馆文化创意服务纳入相关文化工作计划;馆员更新了思想观念,才能主动建立和其他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的联系,通过跨界合作吸引和网罗更多资源。因此,通过讲座、培训和实地调研等方式,让档案馆工作人员了解国内外档案馆的文化创意实践成果,积累文化创意服务能力,是将档案文化创意工作的每一个政策与计划落在实处的重要途径。1.3更新社会公众的思想观念。档案馆也要积极打开大门、走近公众,主动引导公众对档案服务形式的思想转变。加大宣传,利用各种渠道和媒介着重介绍档案馆的“文化身份”,改变社会公众的认识。档案馆可以通过学术会议、讲座、展览,策划并运作档案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项目或活动,从而提高公众在档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参与度。在这方面,档案馆可以向博物馆学习。2014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在其89周年院庆当天,将景区内的“故宫商店”正式拆除,取而代之的是在红墙外的“故宫文化创意馆”。从“墙内”移到“墙外”,意味着游客无需购买门票进入故宫景区也可以感受故宫的创意文化。档案馆也应该打开大门,借助各类文化活动和节庆的契机,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创造性、趣味性的文化创意活动,主动向公众宣传档案文化创意服务,从而通过引导公众在活动参与的过程中转变思想。转变思想,是档案馆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和服务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首要也是前提问题。只有打破思想壁垒,重新认识和定位档案馆作为公共文化部门的服务性质,才能真正地推动档案文化创意服务工作的进程,让馆藏资源借助文化创意的手段和途径发挥其更大价值。

2出台法规政策,将档案文化纳入国家创意产业发展框架

不同于国外大部分国家档案工作划归文化部门,目前我国条块分割式的行政管理体制,导致了档案工作不由文化部门管理,因而未能及时参与到国家的文化建设,全面缺位国家各级各类的文化创意产业政策。档案部门应在更新观念的基础上,完善并出台档案文化服务相关法律政策,确保档案馆在从事文化建设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2.1将档案文化服务纳入国家整体文化政策。长期以来,档案馆是否应向公众提供文化服务,充满着矛盾的二重性:一方面不将自身定位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拒绝接受参与新的文化建设和文化动态;另一方面又在挖掘档案文化,关于档案文化的研究和项目层出不穷。伴随国家文化建设的深入发展,档案馆应该参与文化建设,也逐渐在学界和业界形成统一认识。档案文化创意服务的政策融入,首先是“档案文化”需要融入国家的文化整体政策。从国家层面充分认识档案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文化自信和软实力建设的重要领域。因此,在未来首先应该让档案部门积极参与国家文化政策的制定,为档案文化创意在国家文化创意中“谋得一席之位”。2.2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文化创意项目与计划。档案部门应积极主动参与国家文化创意服务建设的整体规划与政策制定,将“档案文化创意”作为国家文化创意工作的新类别、新方向,找到档案文化在国家文化创意服务中的位置。档案部门应认真分析国家的文化创意服务的整体架构,并主动向其领导小组宣传档案文化及其价值、特点。特别是,档案部门要积极参与国家和地方各类文化创意资助项目的申请和建设,增加档案馆在文化创意项目和政策中的“可视度”。例如,深圳市、北京市均拥有文化创意产业的专项资助。中央财政“十三五”期间资助每年800项文化项目,其中“文化创意”是重点资助领域。各级各类档案馆应积极关注此类项目与资金支持,在主动参与国家和地方文化创意建设的同时,广泛吸引国家和地方的资金和资源。2.3出台档案文化创意服务相关政策。通过对国家档案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调研可知,我国目前的档案文化创意产品大多数是公益性的。开发文化创意产品的档案馆仅将其作为对外交往时的礼物,对象群体相对较小,对档案文化的宣传不足。其原因之一是在现有档案法规体系中,并没有对档案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明确规定,与企业合作的商业开发缺乏政策保障。因此,有关部门应当尽快完善相关法规政策,将档案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引上一条良性发展道路。《意见》出台以后,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等文化机构都积极响应号召,纷纷在《意见》的框架下,制定本机构落实《意见》的规范性文件。国家档案局也应向这些文化机构学习,基于《意见》的指导思想,结合档案馆的特色制定更为具体的指导性文件[1]。政策法规的出台有助于推动档案馆打开思路,重新思考职能定位、梳理馆藏内容;同时,为正在进行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开发的档案馆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鼓励其拓展业务和服务职能,更好地进行文化建设。

3整合文化资源,构建有效的档案文化创意服务模式

从创意产品价值链的角度看,文化资源构成创意产品价值链的最根本环节,是创意产品文化价值的生成之源,是创意产品开发之本。一旦创意产品在创造时离开了文化资源,则创意产品将不具有文化价值,而与一般产品无异。消费者越认同这种文化资源,以这种文化资源为源泉创造出来的创意产品的文化价值也就越高,产品价值也相应增加[2]。因此,档案文化资源构成了档案创意产品开发和增值的基础环节。3.1挖掘档案馆内文化资源。从知识管理的角度看,档案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核心环节是档案文化价值的提炼,该环节的本质是档案工作者“隐性知识显性化”的过程,这一过程水平的提升要求档案工作者提升自身知识素养和主观能动性,要求档案工作者“停止扮演保管员的角色,而成为概念、知识的提供者……把着眼点从信息转移到知识上(探寻、传播、理解),从建立数据库到建立知识库上”[3]。只有档案工作人员真正意识到档案文化价值的知识属性,进一步明确自身与档案间的主客体关系,关注档案文化价值的隐性知识特征并通过日常工作的积淀、反思和创新重新审视档案工作时,具有价值的文化创意理念才有可能实现“档案—信息—知识”的转化。对于档案文化创意产品而言,最大的附加值在于对馆藏档案的深入挖掘,以档案文化资源为驱动,在整合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再附加不同的创意内容,从而真正通过文化消费而促进公民的文化生活。因此,档案馆首先需要挖掘本馆内部的馆藏资源,整合各档案机构的馆藏资源,针对其文化内涵进行深度加工。档案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如果只是普通的小挂件、钥匙扣,很快就会沦为一般商品而被市场所淘汰。真正的档案文化创意产品,不仅需要令人眼前一亮的创意,更需要发挥档案的独特价值,要通过讲述背后的故事用深厚的文化底蕴去打动公众[4]。3.2有意识搜集更多文化资源进馆。现实中,除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少数档案馆之外,我国大多数档案馆的馆藏档案主要是1949年以来党政军机关产生的文书档案。这些现代文书档案的历史感、文化感、趣味性、可读性相对较弱,这就增加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难度。此外,档案馆因其部分馆藏的保密性,文化资源的开放性相对较低,对利用者的审查和限制也相对较多,从客观上增加了档案资源的开发难度。因此,有意识有计划地收集更多能够反映社会发展的文化资源进馆,从根本上调整馆藏结构,增加文化类馆藏在整体馆藏中的比例,是解决档案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重要对策。3.3整合档案馆、图书馆和博物馆的文化资源。由于档案馆与其他文化机构具有相通性,特别是在文化资源方面。所以应当考虑与其他文化机构的合作,比如与图书馆、博物馆等,或者与历史文化界进行合作,通过建立统一的平台共享资源,对馆藏资源中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进行深入挖掘,实现馆藏资源的优化利用[5]。档案馆、博物馆、图书馆都是留存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和记忆的机构,在馆藏上有一定的互补性,若能进行协调合作,则可以实现更大层面上资源的汇聚,还可以避免各部门因为各自为政、重复建设所造成的资源浪费。3.4促进档案资源授权商业开发。过去,档案馆从文化事业单位的性质出发,习惯于提供公益性的文化服务,不擅于开展商业性的文化服务;而且缺乏政策与机制,将馆藏档案资源授权企业和其他机构进行商业性形势开发。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鼓励商业性文化创意产品开发,鼓励资源整合、合作共赢、授权利用。这一方面我们可以向台湾学习。台湾的数位学习和数位典藏计划为了鼓励文化创意产品的商业开发,专门设立了“数位典藏经济授权中心”,目前主要11家台湾著名博物馆及典藏机构的馆藏授权业务,以独立部门的形式运作,不受行政权力的约束,有商业交易的弹性与权力,提供商用与非商用的授权服务。值得一提的是,该网站不仅可以查找已授权的博物馆及其他典藏机构,还为不同需求者提供了交互平台。例如,设计师可以在该网站上检索馆藏,自主进行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并把手稿上传至网站;生产商可以在网站上查看设计师的设计稿件,与网站和设计师联系从而进行文化创意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该网站为典藏机构、产品设计者、生产商提供了合作开发的平台,为更具社会化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提供了极大便利[6]。

4鼓励跨界合作,提升档案馆综合文化服务能力

2016年11月14日,教育部高等学校档案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年会在北京召开,会上中国人民大学冯惠玲教授指出:全球档案馆也在转型,除了数字转型外还有很多功能转型和扩展,很多跨文化、高科技、面向社会的“非传统”业务正在蓬勃成长和活跃发展。可见,包括档案馆在内的公共文化部门的跨界合作问题已经成为国内外档案工作、政府治理与国家战略发展的重要课题。在国外,早在2005年,欧盟就在《加强欧洲档案合作行动计划》中提出[7],21世纪的档案服务需要通过跨领域(Interdisciplinary)和跨界合作(Cross-borderCollaboration),特别是与历史记忆、信息服务领域的合作开拓新局面。在我国,近年来“档案馆跨界合作”逐步被学界所关注。宋鑫娜[8](2012)、徐诺[9](2016)和林林[10](2016)、王玉珏[11](2017)分别关注了档案工作的跨界合作研究,特别是档案展览以及国外档案馆的经验。档案馆跨界合作是档案文化创意服务实现的必然路径。4.1馆创合作创新环境的转变,使得大众创新、草根创新、创客空间等创新模式也应运而生。众创空间在产学研等多个领域都已发挥了其独到的作用。档案馆应有意识地融入国家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将“双创”理念融入档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将其作为推进档案文化创意服务建设的有力抓手。档案馆应借鉴图书馆在众创空间开拓方面的成果和经验,基于丰富的、已向社会公开的馆藏档案资源,充分利用场馆空间以及数字化多媒体技术设备,为创客提供良好的交流场所和活动平台。同时,充分利用众创空间这一方式,采用课程、讲座、竞赛、研讨会、工作坊和其他各类形式促进档案文化创意服务。以竞赛为例,档案馆可以定期开展竞赛来推动馆藏档案资源的创新利用,如移动APP开发设计竞赛,让参赛者基于已有的馆藏,设计出合理的程序结构和利用方式,并开发出具有完备功能的APP,供大家使用。加拿大在政府数据开放的过程中就利用了这一方法。2014年和2015年,加拿大政府举办了两届应用程序编写竞赛,众多软件开发师和设计师都参与进来,应用了许多加拿大政府开放的数据集。2014年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290支队伍,931位参赛者开发了111个APP[12],2015年也有超过1300位的参赛者[13],其中不乏致力于档案文献的APP产品。因此,我国档案馆在文献资源的教育利用过程中也可以借鉴这一做法,通过竞赛吸引社会关注档案文献管理与利用。此外,还可以开展档案馆衍生品设计大赛,集合创意人才从多方面对馆藏文献资源进行挖掘,促进其传播利用。4.2馆际合作。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档案馆、图书馆等机构往往联合起来形成集群效应。不少国家都有“LAM(Library,ArchivesandMuseum)联盟”,即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联合起来进行资源共享和协同开发的合作团体及平台。档案馆与其他文化机构具有相通性,可以通过合作来实现更大层面上人力、物力、财力的整合,档案资源开发从而设计、生产出更高质量的创意文化产品。以加拿大、埃及、东京为代表的一些国家或城市,已将图书馆与档案馆合并,共同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利用服务,减少了公共资源的重复建设问题。目前,我国许多地方(如山东省、成都市等)将新建的档案馆与当地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集中于一处,形成城市文化区。这种选址的新格局为档案馆与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合作提供了地理上的便利条件。档案馆应紧抓合作机遇,与相关文化部门形成合力,借助其已有经验和资源,助力档案文化创意服务发展。4.3馆企合作。档案馆与企业也在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和生产上有合作共赢的需要。譬如,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与圣龙丝织绣品有限公司、天翱特种织绣有限公司和锦达丝织品有限公司等14家丝绸企业合作建立了“苏州传统丝绸样本档案传承与恢复基地”。以馆藏的东吴丝织厂、光明丝织厂和绸缎炼染厂等近代工厂留存下来的丝绸样本档案为蓝本,通过对机器设备的技术革新,完成了对宋锦、彰缎、纱罗等传统丝绸品种及其工艺的恢复、传承和发展。[14]多机构合作的格局一旦形成,将会形成可观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益。在此基础上,档案馆也应积极与电商平台和企业合作,让档案文化创意产品得以在电商平台上销售,增加其影响力和覆盖面。这要求在档案文化创意产品的研究开发阶段,与合作单位的研发人员共同对文化创意产品进行文化背景挖掘和深度设计,以确保开发出的文化创意产品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以及过硬的商品质量,努力创造出社会大众喜爱的档案文化创意产品。4.4馆众合作。长期以来,档案馆文化产品主题单一,围绕各类名人和历史事件进行,无法让公众在档案展览参观的过程中感受到文化消费带来的“喜悦感”。因此,在档案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时,应转变思考角度。从“档案馆想为公众提供什么”,向“公众需要档案馆提供什么”转变。避免围绕几个档案馆以往活动的陈旧主题开发简单、浅层次的档案文化创意产品,而从公众实际需求的角度,开发公众喜闻乐见的档案文化创意产品。近年来,部分档案馆开始通过创新服务方式来吸聚人气,其中也包含档案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尝试。例如,2005年以来上海档案馆多次与文化创意公司合作开发档案文化产品,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在经济效益方面,以故宫博物院为例,故宫2015年文化创意产品销售额高达10亿元人民币,几乎是全年门票收入的两倍[15]。文化创意产品的成功开发和销售将为档案馆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补贴档案馆的日常运营,为档案馆开展更广泛、优质的档案馆服务提供经济支持,从而促进档案馆的服务和收支的良性成长[16]。

5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档案服务范文篇4

一、档案管理服务意识的转变

社会变革和生产方式的改变促使我们必须进行改变,一改以前服务模式转变为让用户自主选择提出需求,在平台的端口界面设置筛选项目,方便用户选择,更快、更精准的查找所需信息,并能够通过用户习惯进行一定的推测,挑选一些用户感兴趣的信息。产出具有创新特色的信息服务,能够更好地博得用户喜爱。

二、档案管理服务方式和功能的转变

档案服务范文篇5

一、做好导查工作

所谓导查就是档案馆工作人员利用其本身职业的熟知度、对档案馆馆藏内容的了解,引导利用者查阅到所需的档案信息。众所周知,当一个人第一次来到一个极不熟悉的环境,自己置身于很陌生的领域中时,如有人为其引导,那当然是利用者求之不得的好事情。需要导查的对象常常是以下几种类型:1、是从来没有到档案馆查过档案的利用者;2、是对其查档线索掌握不够全面的利用者;3、是所查的内容需要跨越多个全宗才能查找到的利用者;4、是按档案馆通常查阅方法,即查阅了全引目录后,没有查到所需档案的利用者;5、是在档案馆查阅了相关的档案全引目录和资料目录后,都无法找到所需档案的利用者。

接待室导查的方法通常是:1、主动询问式,即主动询问利用者的查档目的、已掌握所查档案内容的线索,如所查档案内容的时间、人物、单位、事件等等。2、主动介绍式,主要包括本馆现有查档检索工具介绍,其次是本馆以往至当前利用档案编研资料的种类、内容、查找使用方法、查档应注意事项等的介绍。3、主动告知式,即主动告知利用者所查档案所在的全宗名称、目录号和检索工具存放位置、查阅注意事项等。4、主动引导式,也就是当利用者自己不能顺利地查找所需档案内容时,作为接待人员,就应主动为利用者提供查找所需档案资料的途径和线索。如本馆相关档案的全宗名称及目录的情况或别的检索工具,还有可能保存该档案资料的别的档案馆等。

二、做好排查工作

在档案馆查档接待室,当一个利用者自己不能顺利地找到所需档案时,作为档案馆接待工作者,不能简单地宣判该档案资料查不到或没有,而是要认真分析档案可能存在的位置,从而为利用者提供查找该档案资料的途径、线索和方法。这一过程就是排查。首先,分析利用者所查档案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包括文件之间的流转关系,如请示与批复、收文与发文的关系等;各文件之间的包含关系,如工作总结、会议讲话稿、年报等包括全年很多的单个信息内容;文件之间的办理程序关系,如会议记录与发文,一般是先研究后发文的程序;信息不同载体之间的互补关系,如档案、资料、报纸、文件汇集、馆藏录像带、录音带等不同载体材料之间的重叠与互补等。其次,梳理利用者所需档案所在机构的历史沿革情况,如过去与现在隶属关系的变更,内部机构的设置、分立、改组、合并、撤消等。第三,掌握各级各类档案馆(室)的保管内容、范围、功能与区别。这就要求档案馆的查档接待人员:一要自己熟知馆藏信息和档案业务;二要有为利用者着想的工作激情、热心与高度的工作责任感;三是在档案馆阅览室的接待工作者,对待每一位查档利用者应一视同仁,要有足够的耐心与细心,尽职尽责的做好本职工作。

三、做好代查工作

代查是指档案馆工作人员代利用者查找档案信息或线索的一种业务。代查是在新的形势下为满足利用者不同类型、不同层面需求的一种市场行为,是一种有偿服务方式。代查可分为三种,1、现场代查,这又分为两种,一种是被动现场代查,即利用者因为查阅档案业务上的障碍,而要求档案馆工作人员予以代查。另一种是主动现场代查,指利用者因为查档行为上的障碍,需档案馆工作人员主动代查,这主要是指那些却需社会给予关爱的特殊群体,如老人、文盲、残疾人等,对这部分特殊群体不仅要我们主动给予热情关爱,而且要尽可能给予无偿服务,给他们以人文上的关怀。2、委托代查。委托代查又分为口头委托式、电话委托式、信函委托式、网络委托式等形式,只要档案馆承诺有代为查找档案资料工作的业务,利用者和档案馆双方就建立了一种简单的劳务合同关系。3、协议代查。机关、企业、乡、镇、村等单位为编史修志、著书、研究、考证历史等,需要查找大量的档案资料,为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与档案馆签订代查协议,档案馆根据其所列清单,代为查找所需的档案资料,利用者付出一定的查档费、复印费、代查劳务费,这叫协议代查。代查程序为:接收受理、告知利用事项(包括保密要求、收费项目和标准、完成时间期限等)、收取费用、送达所查资料。公务员之家

四、做好协查工作

协查是指以国家综合档案馆为主体,协同各类专业档案馆和各部门各单位档案室,形成一个档案查阅系统,实行档案资料源的互补与共享。在实际工作中,常碰到以下四种情况:1、在大多数社会公众眼中,政府部门的档案馆是能找到所有档案的地方,一旦需要查找档案史料,只想到档案馆,他们不了解,更很难知道各类档案馆(室)的功能与分工,在此,综合档案馆里常碰到利用者走错路入错门的现象。2、在其他专业档案馆(室)接待查档设置的门槛往往比较高,如需领导层层审批,要正式介绍信,内控档案不便利用等等。还有就是机关、企事业部门档案员对外接待查阅不是他们的主要工作,对利用者大多不是推诿就是找不到人,使利用者有时不是跑“冤枉路”就是“望门兴叹”。3、个别档案馆(室)没有收费依据标准,造成乱收费、超标准收费的现象时常发生。4、在个别档案室里,给利用者开具的档案证明,一些部门“不买账”,有关部门只认准档案馆的“档案证明专用章”,因而使利用者交了钱拿了证明却办不了事。按当前理论界“大档案”的理念与思路,把各级综合档案馆办成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档案馆,这在实际操作中需要一个较为艰难而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渡期,要彻底解决以上问题,为利用者做好协查工作,就显得更为重要和必要。通常为利用者协查的具体做法是:首先,档案馆应将馆藏的全部目录集中到一起存放,使利用通过导查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档案馆馆藏的内容,为利用者查找档案提供有价值、有意义的线索。其次,向利用者明确档案馆在查档上的主体地位,即有统一、有步骤的调度、安排、监管查阅者的权利。第三,在档案馆内统一查档制度,统一收费票据,统一收费标准。最后,根据利用者的要求,档案馆应主动在利用者所查档案资料上加盖“档案证明专用章”。

档案服务范文篇6

关键词:农业科技档案;LBS;档案信息服务APP

1前言

2016年,《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初步实现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档案管理现代化,创新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明显提升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1]。现阶段,随着数字交互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在档案利用服务的提供形式上,已经出现了“中国档案报”“广州市国家档案馆”等相关移动终端APP。同时,已有相关学者开始对此方面的内容进行学术研究,如,秦汉帅[2]提出了以交互模型为基础的基于用户体验的档案馆APP,其中交互设计首先要求对档案馆APP进行用户需求交互分析,然后参照用户体验算法设计交互模型,最终针对档案馆APP交互设计评测过程中发现的人为设计错误,通过采用用户体验算法设计的档案馆APP交互模型增进用户对目标的认知,改善用户体验。兰鑫[3]以美国国家档案馆“RememberingWW1”APP为研究对象,认为该APP在馆藏资源服务和个性化服务方面具有一定亮点,并且其设计理念以用户为中心,以丰富的数字化馆藏资源为保障,以多主体协同合作为支撑,以多种社交媒体为宣传途径的实践经验具有极大参考价值。夏嘉宝[4]认为将档案信息服务方式与APP相结合,能够转变思维观念、主动服务社会发展,发挥技术优势、扩大服务领域,进而能够更好地为档案利用者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王成琴[5]等认为在大数据环境下构建档案APP更符合用户的需求特点,可基于用户需求提供更加优质的使用体验,并且可以使更多的档案信息资源得到利用和共享。通过对前述文章研究发现,在众多档案资源移动终端服务APP的研究中研究对象集中在对国外经验的推介和对传统档案馆馆藏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缺乏对农业科技档案的使用研究。目前,能够直接提供农业科技档案信息服务的APP暂时为零,并且在已有的与档案建设事业相关APP的框架架构过程中也并没有将LBS运用到其中去。经过研究发现,依托APP和LBS技术开发基于LBS的农业科技档案信息服务APP具有服务模式多样、档案利用率高和双向互动的特点,是提高我国档案事业发展水平和促进农业发展创新的新途径,能够为国家和社会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必要性分析

LBS(LocationBasedService)即基于移动位置的服务,是通过无线电通讯网络或者外部定位方式(如GPS)获取移动端用户的地理坐标,在GIS(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为用户提供服务。而农业科技档案是指在农业科学研究、基本建设、生产技术等各项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利用价值的、按归档制度集中统一管理起来的科技文件材料的总称,主要包括:植物保护档案、种子档案、林业档案、水产档案、作物栽培档案、畜牧档案、农业区划和农业生态环境档案等。LBS以其特有的空间信息获取特殊化、服务层次多样化、提供服务精准化等特点,与农业科技档案信息服务APP相融合,可以更好地针对某地特有的农业活动进行农业科技档案信息的推送等利用服务,保证以APP的方式进行某地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业务的顺利开展。开发基于LBS的农业科技档案信息服务APP,提供农业科技档案信息服务意义如下:2.1创新农业科技档案信息服务方式。农业科技档案作为促进农业发展创新的重要信息资源,其工作领域更加广泛、内容更加丰富。开发研究基于LBS的农业科技档案信息服务APP可以实时地将农业科技档案提供服务给用户,不仅可以实现农业科技档案的记录、共享,还可提供基于地理位置的精准推送等功能。在APP中农业科技档案被科学地管理和合理地应用,提高农业科技档案的利用水平,实现人档有机结合。2.2以农业科技档案信息促进农业生产发展。LBS提供的服务可以为使用者提供该档案地区已有的农业科技档案进行参考,并与该地区相关人员进行线上探讨,提高工作效率和档案管理水平。2.3以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水平。除了对原有农业科技档案资料的数字化在线管理以外,各农业局档案室、农业站资料室以及农业科技档案专兼职人员可以利用基于LBS的农业科技档案信息服务APP直接实现农业科技档案的实时上传、内部查询、对外资料传送等日常管理工作,同时使用该APP可以更加直接地对各农业局档案室、农业站资料室或个人所拥有的农业科技档案资料进行清查和编研,进而提高个体的农业科技档案开发利用效率。农业科技档案日趋移动化和网络化,只有在移动终端实行农业科技档案的有效利用,并与农业科技档案数据库互相协调,才能够适应新的档案利用形势,并为农业活动提供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可行性分析

3.1政策法规支持。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在21世纪初已成为国家层面关注和研究的热点,国家档案局和中央档案馆于2002年11月25日向全国档案部门下发《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该纲要对档案的电子化和现代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6年,《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须加快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鼓励建立开放的档案信息资源社会化的共享服务平台,优先推动与民生保障服务相关的档案数据开放,支持拓宽通过档案移动终端开展档案服务的渠道。农业科技档案作为档案的子系统,是重要的国家档案资源,加强农业科技档案在移动端的利用将成为新的档案提供利用模式,是加快国家档案事业发展的有效方式。此外,大数据和互联网+模式的普及,使人们的思维方式不再局限于手工管理、利用档案资源这一传统形式,立足移动客户终端的农业科技档案信息服务APP这一新的档案提供利用的载体更能迎合当代人的学习和工作要求和习惯。3.2实际需求分析。目前,已有中国档案网和各地方档案网站,在提供档案利用服务的形式上已有如“武汉档案”“浙江档案”和“广州市国家档案馆”等相关APP,然而在已有网站和APP中并没有对农业科技档案的具体分类,查找所需农业科技档案时效率低下。基于LBS的农业科技档案信息服务APP的目标用户以各农业局档案室、农业站资料室以及农业科技档案专兼职人员为主,此类用户对于该APP中提供的服务需求较大并且能够有效利用相关档案信息,对于开发者和用户来说是互利共赢的关系。在基于LBS的农业科技档案信息服务APP中,将用户需求分为基本需求、社交需求和兴奋型需求,其中基本需求对应APP中的录入资料功能、上传资料至数据库功能、内部查询、按地区等检索方式查找和浏览功能,社交需求对应基于LBS的与相关地区用户进行探讨交流、资料传送的功能,兴奋型需求对应通过分析用户定位、偏好和个人数据库精准推荐相关农业科技档案资料的服务和VR档案展示。3.3开发技术优势。开发基于LBS的农业科技档案信息服务APP所需技术有Node.js、Java、Golang、LBS、VR和ePub等,现阶段开发基于LBS的农业科技档案信息服务APP所需的各种技术发展成熟,为开发该APP提供了技术支持。LBS(LocationBasedService),是指通过无线电通讯网络或外部定位方式,获取移动终端用户的位置信息,在GIS平台的支持下,为用户提供相应服务的一种增值业务。

4亟待解决的问题

4.1开发理念陈旧。目前,以APP方式提供农业科技档案信息服务的形式极少,普及度较低,对于基于LBS的农业科技档案信息服务APP的受众来说在该APP初步推广和使用的初期可能出现接受度低的情况。4.2资源建设不足。由于在基于LBS的农业科技档案信息服务APP初期可能出现接受度低和未得到相应部门支持的情况,各级农业科技档案馆(室)不愿意将其拥有的农业科技档案资源通过公共云进行整合,并且还有一部分的农业科技档案并未以电子档案的形式进行保存,这些都会导致基于LBS的农业科技档案信息服务APP中数据层资源整合困难,难以全面地满足用户的需求。4.3专业人员紧缺。开发基于LBS的农业科技档案信息服务APP的专兼职技术人员普遍存在计算机技术知识薄弱现象,存在专业技术人员紧缺问题。

5LBS信息服务APP开发

要实现基于LBS的农业科技档案信息服务APP的初步发展,首先要基本构建与当代档案事业发展体系相适应的技术架构,在该APP经严格测试可服务于对应人群后,不断探索其有效提供利用服务的途径。5.1LBS信息服务APP架构设计。由于目前暂无将APP开发与农业科技档案服务工作相结合的实际案例,故笔者借鉴数字档案馆已有的研究成果,并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设计了“基于LBS的农业科技档案信息服务APP的体系构架”,以此来构建现代农业科技档案利用服务的数字化移动终端APP。基于LBS的农业科技档案信息服务APP的体系构架可以分为数据层、服务层、应用层。数据层以各级档案馆的农业科技档案资源数据库为基础,基于元数据库、管理过程库、目录数据库、全文数据库等来实现各类服务。数据层农业科技档案资源的获取、管理、组织、、推送等功能由农业科技档案技术人员利用APP逐一实现。农业科技档案数据通过应用层传输至基于LBS的农业科技档案信息服务APP,通过四层体系架构的搭建最终实现农业科技档案资源在APP端的利用。其中,云计算为四层体系架构的搭建提供技术保障,以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为目的,各资源池用于完成计算任务,进而使各种应用系统能够根据需要获取存储空间和软件服务[6]。5.2LBS信息服务APP实现途径5.2.1精准推广,加快传播。应在档案专业部门及相关领域广泛宣传和推广,强化农业科技档案信息服务理念的创新,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在各级档案网站或政府信息网上设置有效链接,还可投入资金在档案专业媒介公开报道,特别是新兴媒体,掌握基于LBS的农业科技档案信息服务APP宣传工作的主导权和主动权,扩大该APP的社会影响力。通过有效的邮件推广、短信推广等线下活动,扩展该APP的影响范围,提高公众的认知程度。除此之外,可以通过与各级相关农业部门协商共同开发的形式,提供软件的试用,使用户数量能够稳步上升,进而将APP美誉度和用户忠诚度达到理想要求。在用户服务方面,在向用户提供策划推广内容时要依据用户个人数据库确定用户习惯和偏好,以及目前所在地区从而有针对性地推送内容,同时需记录每次推广效果以便为下一次的传播活动提供数据指导,提升水准。5.2.2资金支持,整合资源。在运营过程中要争取获得政府部门、农业研究所等机构的资金支持。在技术支持方面,应加强与农业技术部门的合作,在该APP内更多未入档但仍与实际农业活动相关的资料,还应注重用户个人上传的、数据库中没有的重要农业科技档案资料。5.2.3完善体系,提高技术。需要针对这些农业科技档案专兼职人员的具体情况提供针对性的计算机专业技术培训,提高其对APP的日常使用能力。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相关的远程网络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基于LBS的农业科技档案信息服务APP的系统稳定性和普适性。5.2.4定期优化,对外合作。在基于LBS的农业科技档案信息服务APP稳定运行和普及度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国内外有关档案信息服务APP的先进管理理念、制度和实践经验,积极参与国际档案理事会等国际组织的活动,加强与各国农业科技档案机构的业务交流和合作,不断扩充该APP内数据层资源,以便更好地为目标用户提供农业科技档案信息的利用服务。5.2.5充分利用,成果互惠。要坚持以用户对农业科技档案的需求为导向,不断完善基于LBS的农业科技档案信息服务APP总数据库,向用户提供准确有效的农业科技档案信息。注重筛选甄别用户个人上传的农业科技档案资料,对于数据库中尚不存在、对农业活动起重要作用的相关资料,应及时上报给有关部门,审核后及时纳入该APP的数据库中。

6总结

基于LBS的农业科技档案信息服务APP的研究开发,是如今为农业活动提供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新趋势,使用传统的农业科技档案管理方式已经很难满足人们在农业科技档案日趋移动化和网络化的今天对农业活动信息的汲取与利用需求。传统的农业科技档案管理方式所受到的原始资料记录不全、记录形式单一、从业人员技术沟通交流不便等局限,通过基于LBS的农业科技档案信息服务APP的研究开发都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基于LBS的农业科技档案信息服务APP的研究开发,与国家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契合,为农业领域的档案信息化建设,位于国家和政府支持的行列。此外,在信息技术发展较为成熟的今天,基于LBS的农业科技档案信息服务APP的研究开发,是促进农业科技发展的重要一步。

参考文献:

[1]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J].中国档案,2016(5):14-17.

[2]秦汉帅.基于用户体验的档案馆APP交互设计[J].山西档案,2018,No.241(05):13-15.

[3]兰鑫.美国国家档案馆APP开发实践及其启示——以“RememberingWW1”APP为例[J].档案与建设,2018,(11):26-29,39.DOI:10.3969/j.issn.1003-7098.2018.11.009.

[4]夏嘉宝.APP背景下档案信息服务方式的创新发展[J].兰台世界,2017(24):27-29.

[5]王成琴,周莹莹.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构建档案APP的探析[J].档案管理,2018,No.233(04):40-42.

档案服务范文篇7

一、创新服务手段

1.建立档案馆(室)网页,开展网上利用服务。随着档案馆(室)内部局域网的建立,档案部门将充分利用企事业单位的网站制作自己的网页,积极组织上网数据和信息,使档案管理服务系统联上企事业单位网站,实现档案信息的网上检索,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目前,国内许多单位档案馆(室)利用互联网开展的网上服务,已成为为社会和单位提供档案利用服务的一种重要形式。档案工作者要以网站为基础,进一步加快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尤其是电子文件全文数据库建设,在网站上实现电子文件的实时管理与利用,实现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数据库化,档案信息服务利用网络化,档案管理工作自动化,档案信息管理法制化。如:输入目录管理数据库,在网上公开部分档案目录,方便查询检索;档案棺(室)与宣传部门密切配合,可以将本单位重大活动中形成的新闻录像档案数字化并及时归档,建立数字化视频档案数据库,以便于宣传和利用。

2.建立“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管理中心”。档案馆(室)与企事业单位信息管理部门可加强密切配合,建立“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管理中心”。该中心设在企事业单位档案馆(室),是企事业单位信息资源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管理中心集中管理网站内各单位的归档电子文件,并在网站上提供有限制性或非保密电子文件查询、利用服务,实现电子文件信息资源共享。其优点是覆盖面广,内容丰富,利用率高。

3.电子文件的自动上传收集。目前在单机上形成的电子文件的收集工作,已成为档案管理部门不容忽视的问题。与传统纸质档案收集有很大差异的是,许多电子文件的形成通过下载和上传就完成了,因此,档案部门可以改变传统工作模式,在网页上建立电子文件自动上传的工作窗口,在第一时间将其收集到,并在档案馆(室)的服务器上归档。

例如:为了方便下级或管理部门、互联网上用户通过网站传送自己单位非保密的档案全文,档案馆(室)自行开发了“电子文件全文自动上传归档系统”。该软件可以利用身边联入网站的计算机,足不出户就可将电子文件全文自动上传到档案服务器归档,而不需跑到档案馆(室),也不必交任何光盘或软盘。

4.开展在线服务。传统的档案利用方式,如到档案部门利用档案、参加档案展览、阅读档案复制件或公布件,特别是到档案部门利用档案原件的方式,在信息化时代里必然要发生变化,至少是部分变化。社会的全面信息化改变了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使人们更注重信息的时效性,希望通过信息系统、信息网络及时准确地获得多种信息。因此,被动的、手工式的档案提供利用方式必然逐步被主动的、现代化的档案服务方式所代替。

档案部门可以在网页上通过汇编相应的专题、提供数据库查询、电子信箱等服务方式,让利用者与档案馆(室)利用电子邮件在网上进行快速通讯,进行信息交流,回答服务对象对档案材料真实性与保存价值的咨询,提供查询和资信服务。

5.开展现行文件阅览服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到档案馆(室)查阅党政机关及有关部门制定的文件的人员逐年增多。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公民出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投资兴业等需要,希望能够更加便捷地了解到有关政策信息。为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进一步转变工作职能,提高工作效率,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湖北省档案局要求2003年全省各级综合档案馆(室)全部建立现行文件服务中心,要求全省各部门、各单位率先向各级档案馆(室)送交现行文件资料,并要求各级档案馆(室)做好现行文件资料的接收工作,搞好现行文件资料的阅览服务。

二、拓展服务领域

1.信息服务的社会化、多主体。由主要为企事业单位内的对象服务转化为社会全方位服务,已成为档案管理者的共识。这是因为档案部门既要面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一切社会活动中利用或可能利用档案信息的组织和个人,又要针对性地为特殊利用者提供特定服务。信息化社会中,人们对各类信息的需求日益迫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从事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建设、行政管理活动变得越加复杂,越离不开信息服务。对档案信息的单一需求必然将被对档案、文件、图书、情报检索资料的综合需求所代替。

2.兴办服务实体,发展档案产业。处于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从信息资源开发的角度看,档案人员不再单纯是档案的保管员,还应是档案信息财富的拥有者和提供者;档案馆(室)也不再是单纯的收藏机构,还是档案信息的聚集中心、交流中心和信息技术的用户。知识经济时代档案馆(室)的改革创新方向就是走信息化道路,在为社会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的基础上,创建档案信息服务产业,建立以档案信息搜集、加工、贮存、检索、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工作实体。

对于档案信息的开放和开发,档案工作者应当树立服务意识和产业意识,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主动出击。如在汇编专题信息方面:开发科技信息,帮助企业引进开发先进技术产品;开发经济信息,为企业结构调整服务;开发市场信息,为企业提供营销机会;开发法律信息,为企业维护合法权益服务;开发房地产信息,为城市改造和建设服务等。

3.加强横向联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人类的知识和信息总量在急剧增长,面对浩瀚繁杂的文献情报,任何一个文献部门都不可能将所有知识和信息全部加以收集、整理、加工、保存和利用。因此,必须打破档案、图书、情报等部门各自为政的局面,建立一个完整的社会信息系统,实行一体化管理,充分发挥整体优势。而建立联合目录,实行资源共享,正是建立社会信息系统的前提条件和核心内容之一。

档案服务范文篇8

一、创新服务手段

1.建立档案馆(室)网页,开展网上利用服务。随着档案馆(室)内部局域网的建立,档案部门将充分利用企事业单位的网站制作自己的网页,积极组织上网数据和信息,使档案管理服务系统联上企事业单位网站,实现档案信息的网上检索,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目前,国内许多单位档案馆(室)利用互联网开展的网上服务,已成为为社会和单位提供档案利用服务的一种重要形式。档案工作者要以网站为基础,进一步加快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尤其是电子文件全文数据库建设,在网站上实现电子文件的实时管理与利用,实现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数据库化,档案信息服务利用网络化,档案管理工作自动化,档案信息管理法制化。如:输入目录管理数据库,在网上公开部分档案目录,方便查询检索;档案棺(室)与宣传部门密切配合,可以将本单位重大活动中形成的新闻录像档案数字化并及时归档,建立数字化视频档案数据库,以便于宣传和利用。

2.建立“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管理中心”。档案馆(室)与企事业单位信息管理部门可加强密切配合,建立“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管理中心”。该中心设在企事业单位档案馆(室),是企事业单位信息资源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管理中心集中管理网站内各单位的归档电子文件,并在网站上提供有限制性或非保密电子文件查询、利用服务,实现电子文件信息资源共享。其优点是覆盖面广,内容丰富,利用率高。

3.电子文件的自动上传收集。目前在单机上形成的电子文件的收集工作,已成为档案管理部门不容忽视的问题。与传统纸质档案收集有很大差异的是,许多电子文件的形成通过下载和上传就完成了,因此,档案部门可以改变传统工作模式,在网页上建立电子文件自动上传的工作窗口,在第一时间将其收集到,并在档案馆(室)的服务器上归档。

例如:为了方便下级或管理部门、互联网上用户通过网站传送自己单位非保密的档案全文,档案馆(室)自行开发了“电子文件全文自动上传归档系统”。该软件可以利用身边联入网站的计算机,足不出户就可将电子文件全文自动上传到档案服务器归档,而不需跑到档案馆(室),也不必交任何光盘或软盘。

4.开展在线服务。传统的档案利用方式,如到档案部门利用档案、参加档案展览、阅读档案复制件或公布件,特别是到档案部门利用档案原件的方式,在信息化时代里必然要发生变化,至少是部分变化。社会的全面信息化改变了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使人们更注重信息的时效性,希望通过信息系统、信息网络及时准确地获得多种信息。因此,被动的、手工式的档案提供利用方式必然逐步被主动的、现代化的档案服务方式所代替。

档案部门可以在网页上通过汇编相应的专题、提供数据库查询、电子信箱等服务方式,让利用者与档案馆(室)利用电子邮件在网上进行快速通讯,进行信息交流,回答服务对象对档案材料真实性与保存价值的咨询,提供查询和资信服务。

5.开展现行文件阅览服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到档案馆(室)查阅党政机关及有关部门制定的文件的人员逐年增多。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公民出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投资兴业等需要,希望能够更加便捷地了解到有关政策信息。为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进一步转变工作职能,提高工作效率,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湖北省档案局要求2003年全省各级综合档案馆(室)全部建立现行文件服务中心,要求全省各部门、各单位率先向各级档案馆(室)送交现行文件资料,并要求各级档案馆(室)做好现行文件资料的接收工作,搞好现行文件资料的阅览服务。二、拓展服务领域

1.信息服务的社会化、多主体。由主要为企事业单位内的对象服务转化为社会全方位服务,已成为档案管理者的共识。这是因为档案部门既要面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一切社会活动中利用或可能利用档案信息的组织和个人,又要针对性地为特殊利用者提供特定服务。信息化社会中,人们对各类信息的需求日益迫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从事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建设、行政管理活动变得越加复杂,越离不开信息服务。对档案信息的单一需求必然将被对档案、文件、图书、情报检索资料的综合需求所代替。

2.兴办服务实体,发展档案产业。处于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从信息资源开发的角度看,档案人员不再单纯是档案的保管员,还应是档案信息财富的拥有者和提供者;档案馆(室)也不再是单纯的收藏机构,还是档案信息的聚集中心、交流中心和信息技术的用户。知识经济时代档案馆(室)的改革创新方向就是走信息化道路,在为社会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的基础上,创建档案信息服务产业,建立以档案信息搜集、加工、贮存、检索、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工作实体。

对于档案信息的开放和开发,档案工作者应当树立服务意识和产业意识,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主动出击。如在汇编专题信息方面:开发科技信息,帮助企业引进开发先进技术产品;开发经济信息,为企业结构调整服务;开发市场信息,为企业提供营销机会;开发法律信息,为企业维护合法权益服务;开发房地产信息,为城市改造和建设服务等。

3.加强横向联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人类的知识和信息总量在急剧增长,面对浩瀚繁杂的文献情报,任何一个文献部门都不可能将所有知识和信息全部加以收集、整理、加工、保存和利用。因此,必须打破档案、图书、情报等部门各自为政的局面,建立一个完整的社会信息系统,实行一体化管理,充分发挥整体优势。而建立联合目录,实行资源共享,正是建立社会信息系统的前提条件和核心内容之一。

档案服务范文篇9

一、创新服务手段

1.建立档案馆(室)网页,开展网上利用服务。随着档案馆(室)内部局域网的建立,档案部门将充分利用企事业单位的网站制作自己的网页,积极组织上网数据和信息,使档案管理服务系统联上企事业单位网站,实现档案信息的网上检索,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目前,国内许多单位档案馆(室)利用互联网开展的网上服务,已成为为社会和单位提供档案利用服务的一种重要形式。档案工作者要以网站为基础,进一步加快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尤其是电子文件全文数据库建设,在网站上实现电子文件的实时管理与利用,实现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数据库化,档案信息服务利用网络化,档案管理工作自动化,档案信息管理法制化。如:输入目录管理数据库,在网上公开部分档案目录,方便查询检索;档案棺(室)与宣传部门密切配合,可以将本单位重大活动中形成的新闻录像档案数字化并及时归档,建立数字化视频档案数据库,以便于宣传和利用。

2.建立“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管理中心”。档案馆(室)与企事业单位信息管理部门可加强密切配合,建立“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管理中心”。该中心设在企事业单位档案馆(室),是企事业单位信息资源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管理中心集中管理网站内各单位的归档电子文件,并在网站上提供有限制性或非保密电子文件查询、利用服务,实现电子文件信息资源共享。其优点是覆盖面广,内容丰富,利用率高。

3.电子文件的自动上传收集。目前在单机上形成的电子文件的收集工作,已成为档案管理部门不容忽视的问题。与传统纸质档案收集有很大差异的是,许多电子文件的形成通过下载和上传就完成了,因此,档案部门可以改变传统工作模式,在网页上建立电子文件自动上传的工作窗口,在第一时间将其收集到,并在档案馆(室)的服务器上归档。

例如:为了方便下级或管理部门、互联网上用户通过网站传送自己单位非保密的档案全文,档案馆(室)自行开发了“电子文件全文自动上传归档系统”。该软件可以利用身边联入网站的计算机,足不出户就可将电子文件全文自动上传到档案服务器归档,而不需跑到档案馆(室),也不必交任何光盘或软盘。

4.开展在线服务。传统的档案利用方式,如到档案部门利用档案、参加档案展览、阅读档案复制件或公布件,特别是到档案部门利用档案原件的方式,在信息化时代里必然要发生变化,至少是部分变化。社会的全面信息化改变了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使人们更注重信息的时效性,希望通过信息系统、信息网络及时准确地获得多种信息。因此,被动的、手工式的档案提供利用方式必然逐步被主动的、现代化的档案服务方式所代替。

档案部门可以在网页上通过汇编相应的专题、提供数据库查询、电子信箱等服务方式,让利用者与档案馆(室)利用电子邮件在网上进行快速通讯,进行信息交流,回答服务对象对档案材料真实性与保存价值的咨询,提供查询和资信服务。

5.开展现行文件阅览服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到档案馆(室)查阅党政机关及有关部门制定的文件的人员逐年增多。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公民出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投资兴业等需要,希望能够更加便捷地了解到有关政策信息。为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进一步转变工作职能,提高工作效率,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湖北省档案局要求2003年全省各级综合档案馆(室)全部建立现行文件服务中心,要求全省各部门、各单位率先向各级档案馆(室)送交现行文件资料,并要求各级档案馆(室)做好现行文件资料的接收工作,搞好现行文件资料的阅览服务。

二、拓展服务领域

1.信息服务的社会化、多主体。由主要为企事业单位内的对象服务转化为社会全方位服务,已成为档案管理者的共识。这是因为档案部门既要面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一切社会活动中利用或可能利用档案信息的组织和个人,又要针对性地为特殊利用者提供特定服务。信息化社会中,人们对各类信息的需求日益迫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从事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建设、行政管理活动变得越加复杂,越离不开信息服务。对档案信息的单一需求必然将被对档案、文件、图书、情报检索资料的综合需求所代替。

2.兴办服务实体,发展档案产业。处于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从信息资源开发的角度看,档案人员不再单纯是档案的保管员,还应是档案信息财富的拥有者和提供者;档案馆(室)也不再是单纯的收藏机构,还是档案信息的聚集中心、交流中心和信息技术的用户。知识经济时代档案馆(室)的改革创新方向就是走信息化道路,在为社会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的基础上,创建档案信息服务产业,建立以档案信息搜集、加工、贮存、检索、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工作实体。

对于档案信息的开放和开发,档案工作者应当树立服务意识和产业意识,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主动出击。如在汇编专题信息方面:开发科技信息,帮助企业引进开发先进技术产品;开发经济信息,为企业结构调整服务;开发市场信息,为企业提供营销机会;开发法律信息,为企业维护合法权益服务;开发房地产信息,为城市改造和建设服务等。

3.加强横向联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人类的知识和信息总量在急剧增长,面对浩瀚繁杂的文献情报,任何一个文献部门都不可能将所有知识和信息全部加以收集、整理、加工、保存和利用。因此,必须打破档案、图书、情报等部门各自为政的局面,建立一个完整的社会信息系统,实行一体化管理,充分发挥整体优势。而建立联合目录,实行资源共享,正是建立社会信息系统的前提条件和核心内容之一。

档案服务范文篇10

2009年全县档案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市档案部门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以服务大局、服务民生为重点,坚持依法治档,推进“两个体系”建设,促进档案工作更好地为全县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服务。

一、抓好档案法制监管,优化档案发展外部环境

深入开展档案宣传教育活动。以《*档案信息》、*档案网站为主要阵地,开展档案法制宣传,通过举办知识竞赛、上街咨询等多种途径宣传档案法律、法规,并组织一次“档案宣传月”活动。使《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深入人心,普遍增强全社会的档案法制意识。

强化档案行政执法工作。进一步履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执法职能,不断完善行政执法的各项制度,切实履行职责,依法行政,严格执法。

进一步规范机关档案工作。认真贯彻实施《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国家档案局8号令),针对新的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和各单位新制定的《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规定》做好年度组卷业务指导;通过年检、目标管理等手段,加强对机关档案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大力推进机关档案业务建设。

加强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贯彻落实重大建设项目档案验收办法和重点建设项目专项验收标准,根据《浙江省档案局关于进一步明确我省扩权强县改革中涉及档案验收认定等事项的通知》精神,按照“依法行政、加强监管、提供服务”的要求,进一步健全行政区域范围内浙江省B类省级以及县级重点建设项目的档案登记制度和专项验收制度,加强竣工项目档案专项验收的现场检查工作,做到事先登记、提前介入,确保项目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和安全保管。

二、围绕中心,进一步拓展服务民生的档案工作领域

深化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一要积极争取将“三农”档案工作纳入到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和考核,积极联合各涉农部门建立协调机制。二要拓展新领域,建立土地流转档案、农村社区档案,继续深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管理档案。三是根据三年规划完成情况开展行政村规范化档案室创建扫尾工作,继续开展行政村示范档案室创建活动。四是有序推进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镇创建。

推进城市社区和社会保障档案工作。进一步完善社区档案工作,在提高规范化、标准化水平的基础上,加大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力度。重点加强对民政、社保、维稳和家庭档案的业务指导,确保民生档案资源的依法归档、规范管理和安全保管。

抓好企业档案工作。以“宣传、引导、服务”为工作主线,积极探索民营企业档案管理的有效办法,以抓好重点企业档案工作为重点,积极推进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升我县民营企业档案管理水平。鼓励条件较好的企业开展现代化管理和省级目标认定活动。

加强维稳档案管理。围绕着力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切实维护社会稳定,进一步建好用好各类民生档案。抓好食品药品检测、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和生态领域方面的档案业务建设,出台规范性制度,抓好试点,加强管理。

三、加快“两个体系”建设,提升档案工作服务水平

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和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是科学发展观对档案工作提出的迫切要求。

加强档案资源建设。着眼当今和未来社会用档需求,扩大档案收集范围,增加社会活动等方面鲜活内容,注重做好我县重要事件、重大活动以及反映*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档案资料的收集和积累,加大名特档案以及地方文献资料的征集力度,尤其是特种载体档案资料的收集工作,力争在档案资源多元结构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突出档案资源整合。科学规划有序地整合行政区域内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特别是民生领域的档案信息资源。一是调整、扩充档案接收部门。联系确定新组建的县城投公司及元济高级中学、武原中学等县管主要学校为档案接收单位。二是做好领导干部个人留存的党史资料征集。三是通过实物接收、数据库共享、通晓目录形式等方式方法达到档案资源共享。

抓好馆藏档案调查摸底工作。大规模开展馆藏档案史料的调查摸底。一是立足馆藏,摸清珍贵档案的家底,制定出保护抢救措施及数字化处理方案。二是重新整理修订县档案馆指南。三是启动县档案馆国二级创建活动。

切实加强档案安全工作。防患于未然,深刻认识档案安全的重要性,完善制度,加强管理,确保档案实体和信息安全。定期开展档案馆室安全检查,排查安全隐患。

四、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构筑档案现代化服务平台

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以档案信息网络化建设为基础,以深化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共享为目标,加快推进档案资源数字化、信息管理标准化、信息服务网络化的进程。一是继续进行专题目录数据库建设,根据《*县民生档案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实施计划》开展好数据录入工作。二是进一步加强档案网站建设,做好已公开档案信息和已公开现行文件资源的有序整合、传输与公布,不断更新内容,美化版面,增加全文和照片上网数量,使档案网站成为宣传档案工作法律法规、服务社会和公众的重要窗口。三是抓好老照片数据库建设。做好馆藏老照片扫描,编辑出版《*老照片集》。

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场所建设。完善档案开放制度,丰富利用形式,扩展服务范围。抓好现行文件公开阅览室建设,充分发挥政府政务信息公开场所的作用,把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工作做深、做细、做实。扩大网上查阅范围和内容,拓宽查询途径,实现多渠道、多方位提供利用,提高服务水平,将现行文件公开阅览室办成老百姓信赖的党和政府政务公开的重要场所。

五、抓好档案馆基础设施建设,树立档案工作新形象

加强协调和沟通,遵循档案馆建筑新理念,做好布局和功能设计,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争取档案馆新馆建设早日破土动工。

六、加快档案队伍建设,促进档案工作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