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系统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3-10-31 17:54:27

档案系统管理

档案系统管理范文篇1

关键词:SVN;电子档案;档案管理

从民办高校基层兼职档案员的角度来说,由于受到学校经费及工作条件的限制,专业的档案管理软件虽然针对性强但价格也比较昂贵,基层部门因受到预算限制,根本无法专门配置。学校虽有类似统一的平台,功能却无法满足实际需求。考虑到这些情况,笔者认为可依托信息专业优势,采用免费的TortoiseSVN软件对部门所辖全部电子档案进行分类、分组、分权限的管理。

一、基层部门日常电子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工作重视程度较低。民办学校基层部门重点关注教学及学生事务,对档案工作重视度较低,缺乏专职档案管理人员,各个岗位负责档案工作的人员均为兼职档案员,不但负责档案相关工作,同时还有大量其他岗位的业务,且档案专业水平不够、专业意识不强,在电子档案收集的各个环节,都有许多不足之处和疏漏。(二)收集困难。基层兼职档案员由于还有很多其他工作,收集电子档案很难作为日常工作开展,仅能够按学校统一要求时间节点按学期或学年定期收集,而非实时收集或按项目进行情况收集,时间上的差距和负责人员的岗位变动与调整,非常容易造成电子档案材料的流失。(三)不能规范化储存。由于基层部门没有专门用于档案管理的电脑,用来储存档案的办公电脑在存储档案的同时还要进行其他办公操作,移动硬盘也没有任何加密、分级管理等措施。像这样档案没有专业人员管理,更无专业档案管理软件进行利用,对档案的保存和安全都很不利,并且无法进行实时的共享,需要查阅档案时,需要有专人去查询,不便利的使用方式,大幅度降低档案使用率。(四)电子责任归属不明确。普通电脑存储的电子文件,直接用办公软件打开,而这些软件都不具备版本回溯功能和使用人记录功能,无法查询使用人,安全性不足,使用人可以任意篡改,甚至删除,一旦发生问题无法责任到人,因而存在严重的档案安全隐患。(五)档案信息壁垒严重。目前电子档案主要存储在部门兼职档案员或相应工作经办人处,并不直接对所有员工开放,普遍存在信息不流通、数据不一致等问题。一旦兼职档案员不及时跟进每一项重点工作的进展,积极收集相关文档、照片等材料,就会出现档案材料特别是照片档案的缺失。

二、利用SVN服务器进行档案管理的优势

(一)SVN服务器工作原理。SVN服务器是一个免费开源系统,最初是用做软件开发代码管理所用,此系统的核心是仓库,类似于档案管理仓库,包括文件和目录,它不但是一个文件存储服务器,还可以记录所存储文件的上传下载及改动,并且可设置相应用户及用户组权限,其他人也可以通过网络访问SVN服务器进行文件的共享。(二)SVN服务器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原理。SVN管理软件虽然主要用于软件版本控制,但工作形式很适合基层部门管理档案及利用档案,首先由系统管理员搭建好服务器,并预设好分类目录,档案管理人员及全体员工电脑安装客户端,登陆服务器地址,就可以随时且方便地上传、更新各类档案。部门档案管理人员可定期查看及整理档案内容,按学校要求定期向学校档案室提交相应档案归档。部门非涉密档案相关文件夹向全体员工开放权限,方便大家随时上传或查阅文件材料。无需购买专业档案管理软件,减少经费压力,整体架构简单直观。笔者所在部门在近两年的使用过程中,发现全部档案材料中利用率最高的是各类统计数据材料、制式表格、电子照片及视频等方面的档案。利用这种形式管理档案,在日常工作的多个方面均获得了很好的成效。

三、利用SVN管理电子档案的实际操作

(一)SVN服务器设置。布置一台安装SVN软件的服务器,搭建SVN档案目录架构,使用人员在自有电脑上安装SVN客户端,通过校园网访问SVN服务器。(二)档案目录建设。根据教学档案目录及部门自有需求进行档案目录搭建,主要包括教学档案、部门档案、特殊项目、共享资源四大部分。提前设置好目录后,导入SVN系统。(三)用户组建设。创建用户,以教职员工的员工号为唯一账号,每位员工均有相对应的账号,确保使用者范围,避免重要内部档案产生泄露风险;每个部门设立一个分组,每个部门的兼职档案员设立专组,分院档案员负责全部分组及权限的维护。(四)用户权限管理。系统设置系统管理员、总管理员及普通用户三种类别,系统管理员有创建文件目录、删除文件目录、修改文件目录等权限,总管理员有创建人员及小组、修改人员及小组、删除人员及小组的权限,普通用户组按每个员工所负责工作分工的不同,对应不同的档案文件目录,由总管理员设置不同权限,包括不可读、只读、读写权限。其中,只读用户组仅能下载文件,不能上传文件,而不可读权限用户组,则不提供路径显示,能够更好地确保档案材料的安全性,全体员工有除保密文件外其他教学档案的只读权限,每个部门所属成员,分别对应相应的基础档案目录及部门目录权限,如本部门专属目录权限、共享资源目录等目录的读写权限。(五)用户使用情况。通过知识管理共享平台SVN的部署与应用,支撑了分院的知识管理与档案管理的全面信息化。目前,分院全部教学档案、历届毕业设计资料、学生课外活动讲座统计、教师获奖情况、教师发展活动支撑材料、工程教育认证材料,常用表格、图片、视频信息及其他分院重要资料等已完成了信息化的管理。所有内容分类、分年度、分学期、分组进行管理和共享使用。部门员工及所属科室,均有SVN账号,正常使用,新入职员工一周内完成新账号开设,离职员工离职当日注销账号。

四、SVN使用中的优点及缺点

(一)优点。一是档案上传下载方便,管理方便,使用方法简单,推广容易。二是备份方便,节省个人电脑硬盘空间。三是集中式管理、可分组、可根据需求设置权限,安全性较高。四是软件免费,无需购买。(二)缺点。一是校外使用不便。必须登录内网才能查看档案内容,校外则必须另外使用vpn账号,用于接入内网,并且上传下载速度缓慢。二是无法随时、便捷地对档案详细数据进行统计,如档案文件的下载、使用数量、更新情况等。三是所有文件都要通过服务器同步,这会导致服务器性能要求比较高,如果服务器宕机则无法提交。多人同时操作易造成网络拥堵,下载缓慢,且容易报错。四是服务器占用存储空间大,需要配置大容量电脑作为服务器。五是系统不能自动定期备份,需人工手动备份。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全面推进,基层部门的档案管理数字化也将是档案工作的未来发展方向,民办高校基层部门档案管理也将会克服困难,利用多种手段,利用信息化方式,在有限的条件下努力做好电子档案的管理与利用。

参考文献:

[1]金财财.民办高校档案信息化现状及初期建设探讨[J].兰台内外,2020(36):59-60.

档案系统管理范文篇2

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是一项需要运用多种学科知识,多专业配合,多部门协作,多环节配套的复杂系统工程,系统建设发展到目前阶段,研究探讨对系统的协调组织、加强管理和科学决策,是十分必要的。

加强对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管理的目的在于开发应用,离开推进应用水平的提高,就脱离了实际。加强管理的指导思想,一是要积极进取,开拓创新,争取条件采用先进技术;二是要充分掌握系统的综合性、系统性、统一性,统筹兼顾,全面安排,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三是要从现实出发,循序渐进。如何提高应用水平,需要深入考察与自动化系统相关的诸多方面的情况及变化趋势,分析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的途径。本文试从经常遇到的几个问题,阐述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推进自动化,必须提高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目前,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的现状是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滞后和应用软件多乱,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系统整体水平的提高。目前系统的主要矛盾不是硬件设备的缺乏,而是硬件的功能并没有充分发挥。笔者认为对这一问题取得共识是系统建设思想上的一次飞跃,它使我们的观察视野从计算机系统扩大到整个档案信息管理。这一认识上的转变给我们的启示是:档案信息自动化的内涵包括档案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其中首要的是档案业务要规范,档案标准要建立健全和真正实施。档案标准和规范本身也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推进档案自动化建设,必须抓好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掌握好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

二、自动化建设要着眼于提高系统的整体水平

根据系统论思想和集成化要求,档案信息自动化建设的着眼点应是整个系统,组成系统的纵向和横向的各个节点都应达到一定水平,并通过网络加以联通,这样才能发挥整体优势,提高系统的综合能力。部分节点甚至一个重要节点的障碍,都可能造成系统的梗阻。当然,要求每个节点的装备水平和应用能力齐头并进是不现实的,不可能“齐步走”。鼓励和支持先进单位提高水平,在一些单位进行较高水平的试点,以取得值得推广的经验,对整个系统是有利的,但其基本出发点应是为了提高系统的整体水平,只有少数先进的节点不可能组成先进的系统。

三、有重点地抓好数据库建设

目前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从总体上看仍处于由文件处理向信息管理系统的过渡阶段,完成这一步的关键在于数据库建设。开发和建设数据库系统是国家档案信息工程的核心和基础,是工程的主体。数据库的含义是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对资料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方便的使用。建立数据库系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经过由低到高、由单个到群体的循序渐进过程。经过试点,数据库经验中最主要的有:领导重视,统一认识,坚持计算机技术人员同档案业务人员协同配合;面向应用,建立“活库”,以利用频率和使用效率考核数据库的“活性”;突出重点,由单一库向系统库发展等。当前若能把综合数据库的完善提高和各单位档案目录库建立起来,通过网络联接形成开放的分步式数据库群,将使自动化系统效率大大提高一步。

四、慎重选定技术路线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成为当代技术革命的主要特征。目前,对我国档案信息自动化工程影响最大的技术是微机工作站、服务器性能的提高,网络技术的成熟及数据库技术和应用软件开发工具的发展。网络技术的发展促使局域网、广域网以及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和开通。在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条件下,选择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的技术路线是十分重要的,应当推行适应的先进技术,使经济效益的合理性和技术的先进性相统一,技术路线的选择要符合我们的实际。档案部门对先进技术的潜在需求很大,但现实的需求又往往跟不上,宏观监测需要的信息量和使用频率同微观经济需求有很大差别,因此不断发生买了设备不能充分利用,建了网络而传输量很少的情况。要实事求是地分析现状,充分考虑先进技术的发展,再进行每一项具体的决策。

五、实事求是地改进管理体制

集中统一是管理任何社会化大生产所必需的方式,信息自动化这一高新技术系统也不例外。人机结合是自动化系统的建设方针,其含义为档案业务人员直接使用微机开展工作,这亦是研究自动化系统管理时必须考虑的原则之一。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的管理体制,要能使高度集中管理和方便使用相结合。目前我国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的管理体制,同时存在集中统一管理不力和使用不方便的问题,主要方面是集中统一管理不力,这同我国档案工作是在各专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和系统建设从“微机起步”有关。应下决心解决分散现象,从管理制度上保证业务技术规范、标准,硬软件的选用,上下各个层次和各专业办公自动化等都应纳入统一的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管理之中,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不能各行其是自建系统,造成信息分割和资源浪费。也要下决心解决方便使用的问题,如长期将档案部门的“硬任务”集中于一个部门,在档案部门这一信息系统之内再组建一个“档案信息系统”,就很难提高档案工作整体水平。建立集中统一管理下的分散式系统,是较理想的模式,但这种高技术结构,必须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技术能力,不具备这些条件,从集中向分散过渡,反倒有可能退回到分散式。

六、充分发挥系统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益

档案自动化系统建设是档案部门投资最大的项目,在资金筹集和管理使用方面,较好的做法是多渠道筹措资金,实行中央拨款、地方拨款、单位自筹和争取外援相结合,资金使用上做到按项目管理,进行项目论证并跟踪考核。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没有在国家和地方财政长期建设发展计划中立项,档案信息自动化项目资金大多通过领导特批解决,为此耗费了各级档案部门领导很大精力。“九五”建设规划被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作为国家经济信息化优先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定名为“金信工程”,为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打下了良好基础,但要落到实处,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各地也应及早积极争取。存在的问题之二是在资金管理上不够科学合理,有分散和浪费现象。如有的项目因各种原因不能充分发挥应有作用,这都有待于今后注意改进。

七、重视人才管理

推进档案信息自动化的关键是人才。加强培养教育,造就一大批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性,已被广泛关注。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的骨干力量是计算机技术队伍,其素质水平直接影响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当前有些单位的队伍不稳,有人才流失现象。计算机技术人员的培养教育和管理是一个重要课题,要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培育其事业心和奉献精神;有计划组织进修,掌握信息技术的新知识;在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上给予关心和照顾,解除其后顾之忧;研究专门人才成长和流动的规律,以形成最佳人才结构等方面都需要给予重视。在管理上,还需要研究如何增强计算机机构和人员的活力,例如

引入竞争机制,对某些项目实行项目管理,在保证完成档案建设的前提下,开展对社会有偿服务等等。

档案系统管理范文篇3

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是一项需要运用多种学科知识,多专业配合,多部门协作,多环节配套的复杂系统工程,系统建设发展到目前阶段,研究探讨对系统的协调组织、加强管理和科学决策,是十分必要的。

加强对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管理的目的在于开发应用,离开推进应用水平的提高,就脱离了实际。加强管理的指导思想,一是要积极进取,开拓创新,争取条件采用先进技术;二是要充分掌握系统的综合性、系统性、统一性,统筹兼顾,全面安排,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三是要从现实出发,循序渐进。如何提高应用水平,需要深入考察与自动化系统相关的诸多方面的情况及变化趋势,分析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的途径。本文试从经常遇到的几个问题,阐述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推进自动化,必须提高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目前,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的现状是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滞后和应用软件多乱,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系统整体水平的提高。目前系统的主要矛盾不是硬件设备的缺乏,而是硬件的功能并没有充分发挥。笔者认为对这一问题取得共识是系统建设思想上的一次飞跃,它使我们的观察视野从计算机系统扩大到整个档案信息管理。这一认识上的转变给我们的启示是:档案信息自动化的内涵包括档案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其中首要的是档案业务要规范,档案标准要建立健全和真正实施。档案标准和规范本身也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推进档案自动化建设,必须抓好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掌握好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

二、自动化建设要着眼于提高系统的整体水平

根据系统论思想和集成化要求,档案信息自动化建设的着眼点应是整个系统,组成系统的纵向和横向的各个节点都应达到一定水平,并通过网络加以联通,这样才能发挥整体优势,提高系统的综合能力。部分节点甚至一个重要节点的障碍,都可能造成系统的梗阻。当然,要求每个节点的装备水平和应用能力齐头并进是不现实的,不可能“齐步走”。鼓励和支持先进单位提高水平,在一些单位进行较高水平的试点,以取得值得推广的经验,对整个系统是有利的,但其基本出发点应是为了提高系统的整体水平,只有少数先进的节点不可能组成先进的系统。

三、有重点地抓好数据库建设

目前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从总体上看仍处于由文件处理向信息管理系统的过渡阶段,完成这一步的关键在于数据库建设。开发和建设数据库系统是国家档案信息工程的核心和基础,是工程的主体。数据库的含义是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对资料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方便的使用。建立数据库系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经过由低到高、由单个到群体的循序渐进过程。经过试点,数据库经验中最主要的有:领导重视,统一认识,坚持计算机技术人员同档案业务人员协同配合;面向应用,建立“活库”,以利用频率和使用效率考核数据库的“活性”;突出重点,由单一库向系统库发展等。当前若能把综合数据库的完善提高和各单位档案目录库建立起来,通过网络联接形成开放的分步式数据库群,将使自动化系统效率大大提高一步。

四、慎重选定技术路线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成为当代技术革命的主要特征。目前,对我国档案信息自动化工程影响最大的技术是微机工作站、服务器性能的提高,网络技术的成熟及数据库技术和应用软件开发工具的发展。网络技术的发展促使局域网、广域网以及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和开通。在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条件下,选择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的技术路线是十分重要的,应当推行适应的先进技术,使经济效益的合理性和技术的先进性相统一,技术路线的选择要符合我们的实际。档案部门对先进技术的潜在需求很大,但现实的需求又往往跟不上,宏观监测需要的信息量和使用频率同微观经济需求有很大差别,因此不断发生买了设备不能充分利用,建了网络而传输量很少的情况。要实事求是地分析现状,充分考虑先进技术的发展,再进行每一项具体的决策。

五、实事求是地改进管理体制

集中统一是管理任何社会化大生产所必需的方式,信息自动化这一高新技术系统也不例外。人机结合是自动化系统的建设方针,其含义为档案业务人员直接使用微机开展工作,这亦是研究自动化系统管理时必须考虑的原则之一。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的管理体制,要能使高度集中管理和方便使用相结合。目前我国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的管理体制,同时存在集中统一管理不力和使用不方便的问题,主要方面是集中统一管理不力,这同我国档案工作是在各专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和系统建设从“微机起步”有关。应下决心解决分散现象,从管理制度上保证业务技术规范、标准,硬软件的选用,上下各个层次和各专业办公自动化等都应纳入统一的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管理之中,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不能各行其是自建系统,造成信息分割和资源浪费。也要下决心解决方便使用的问题,如长期将档案部门的“硬任务”集中于一个部门,在档案部门这一信息系统之内再组建一个“档案信息系统”,就很难提高档案工作整体水平。建立集中统一管理下的分散式系统,是较理想的模式,但这种高技术结构,必须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技术能力,不具备这些条件,从集中向分散过渡,反倒有可能退回到分散式。

六、充分发挥系统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益

档案自动化系统建设是档案部门投资最大的项目,在资金筹集和管理使用方面,较好的做法是多渠道筹措资金,实行中央拨款、地方拨款、单位自筹和争取外援相结合,资金使用上做到按项目管理,进行项目论证并跟踪考核。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没有在国家和地方财政长期建设发展计划中立项,档案信息自动化项目资金大多通过领导特批解决,为此耗费了各级档案部门领导很大精力。“九五”建设规划被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作为国家经济信息化优先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定名为“金信工程”,为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打下了良好基础,但要落到实处,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各地也应及早积极争取。存在的问题之二是在资金管理上不够科学合理,有分散和浪费现象。如有的项目因各种原因不能充分发挥应有作用,这都有待于今后注意改进。

七、重视人才管理

推进档案信息自动化的关键是人才。加强培养教育,造就一大批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性,已被广泛关注。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的骨干力量是计算机技术队伍,其素质水平直接影响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当前有些单位的队伍不稳,有人才流失现象。计算机技术人员的培养教育和管理是一个重要课题,要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培育其事业心和奉献精神;有计划组织进修,掌握信息技术的新知识;在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上给予关心和照顾,解除其后顾之忧;研究专门人才成长和流动的规律,以形成最佳人才结构等方面都需要给予重视。在管理上,还需要研究如何增强计算机机构和人员的活力,例如

引入竞争机制,对某些项目实行项目管理,在保证完成档案建设的前提下,开展对社会有偿服务等等。

档案系统管理范文篇4

为了加强会计核算软件的操作使用管理,确保会计核算软件的正常运行及安全、在会计信息处理和保存中的效用,根据财政部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公司具体情况制定本规定。

(一)财务部应在每年或上年末建立新的会计年度的完整的帐务文件根据现行财务制度,运用当前在用系统的规则正确地设置全部级次的会计科目,会计年度中间可以任意追加新的会计科目,但以制单或记帐的会计科目不得介绍修改或删除(帐务的修改工作由系统管理员执行)。

(二)转换会计年度时,应在新的会计年度开始后的20天内,完成结转各帐户的年初手续,并保证数据检验平衡正确,年初余额在当年记帐以前可以修改,当年记帐以后如有调整,只能通过填制记帐凭证进行。

(三)任何登记入帐的经济业务都必须填制记帐凭证,摘要区规范填入,在机上填制的记帐凭证编号应当连续,编号出现间断时,应在断号的第一张凭证上注明间断的编号,并在打印输出的该张凭证上注明断号的原因并签字盖章。

(四)记帐凭证必须经过复核人员签字后,才能根据其登记帐薄,复核人员必须在屏幕上直接对机器存储的记帐进行复核签字,同时要对打印输出的记帐凭证或代用凭单进行签字盖章。同一张记帐凭证,制单和复核不能是同一人。

记帐凭证在记帐以前必须打印输出(记帐凭证清单),没有打印输出的记帐凭证不得登记入帐。

(五)总帐及现金帐和银行帐均可采用计算机打印输出的活页帐装订,出纳人员根据审核人员审查并准许报销的凭证,收入或付出款项,出纳人员可以不登记订本式日记帐,如现金处理收支较多可根据需要自设辅助帐。

单位每天必须将当日发生的现金收支数据输入计算机并据以计算出库存日报表,并在表上签字盖章。

(六)单位根据机器使用和人员分工情况以及工作需要,确定每月的记帐期限,每月至少记帐一次,每月月末以前应将当月所有收支及转帐业务全部登记入帐。至少每月核对一次总帐,每季度核对一次明细帐。

(七)必须将储存在机器内的帐簿数据打印输出为书面帐簿,会计帐簿打印间隔时间不得超过一个月,平时可以只打印已满页的帐簿数据,但每年年末必须将全部帐簿数据打印输出。

《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会计核算软件的操作使用管理,确保会计核算软件的正常运行及会计信息的全面、准确与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操作使用人员:

操作使用人员是指有权使用会计核算软件完成职责范围内会计电算工作的财务人员或财务部门工作人员。

根据会计电算化工作要求财务部门配备以下操作使用人员;

(一)系统管理人员:负责所有会计核算软件数据的初始化、数据备份与恢复、系统运行错误的登记与排除工作;负责系统操作使用的组织与管理工作,分配操作人员的工作权限,并设置操作使用人员的保密字。

(二)数据录入员:按照操作规程录入凭证数据,并负责录入数据的正确性校验,对操作中出现的问题作详细记录并及时报告系统管理员。数据录入人员无权修改原始凭证或手制凭证上的数据,不得进行凭证复核操作。出纳人员,系统维护人员不能担任数据录入人员工作。

(三)数据复核员:负责对已录入计算机的凭证编号及数据的完整性、正确性审核,确保入帐数据的完整与正确。

(四)数据管理人员:负责已复核数据的入帐、入帐后凭证、帐页的打印输出工作,协助系统管理员定期做好数据备份工作,负责程序软盘、存档数据软盘、输出凭证、帐页及其他资料的保管工作,做好软件数据扩资料的安全保密工作。

(五)系统维护人员:负责对会计电算化硬件和软件的检查及运行故障处理工作,以保障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正常运行。

二、操作使用人员的操作权限:

(一)系统管理员必须根据用友财务软件的特点和本单位会计电算体系与核算方式。会计科目的设置必须符合会计制度与单位核算、管理的要求。报表格式必须符合上级主要部门和财政主管部门要求。

(二)数据录入员进行数据录入操作时应严格按照凭证内容输入数据。不得擅自修改凭证数据,如发现凭证数据错误立即通知凭证编制人员或系统管理人员,并根据修正后的凭证修改录入的数据。数据录入人员除可以进行数据录入操作外,还可以进行数据查询工作,但不得进行数据复核操作,复核人员亦不能进行数据录入操作,复核时发现凭证录入错误,必须通知数据录入人员进行修改,复核人员不得进行已录入数据的修改操作,待数据录入人员修正录入数据后再进行复核签字操作。

(三)系统维护人员除实施数据维护时,一般情况下不允许随意打开系统数据库进行操作。实施维护时不准修改数据库结构。其他操作人员一律不允许实施数据库操作。

(四)用于会计电算化的硬件和会计软件只有操作人员才能上机操作使用。其他人员一律不允许上机。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经系统管理员认可合格后方可上机。

(五)操作使用人员上机操作前后必须填写“上机操作登记簿”,如实填写操作人员姓名、上机时间、操作内容、下机时间、操作期间系统运行情况等。操作人员的保密字必须牢记,并注意要安全保密,否则出现问题,操作人员和系统管理人员有不可推卸有责任。

(六)出纳员、维护人员、程序人员均不准实施数据录入操作。

(七)备份数据软盘和存档数据软盘、帐页、凭证、报表及其他资料由数据管理人员按规定统一复制、核对、存放、保管。

三、会计凭证的审核与管理:

会计凭证是计算机处理会计核算业务的依据。必须保证入帐前录入计算机的会计凭证准确、可靠,因此应从以下几方面严格把关:

(一)业务作主的审核:

财务部门收到业务人员编制的业务凭证后首先由稽核人员审核业务发生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确认无误后再审查业务作主有无业务负责人,业务主管的签章,如确认无误则上机制单依此手工编制记帐凭证。

(二)手工记帐凭证的审核:

制单人手工编制完的记帐凭证必须交稽核人员审核后才能交数据录入人员录入。稽核人员必须认真审核凭证摘要的规范性、清晰性;凭证分录和数据的合法性、准确性。如无误再检查凭证科目的平衡关系,最后审查制单人是否签字。

(三)机制凭证的复核数据录入人员录入凭证数据后,由数据复核人员对录入的凭证进行复查,确保与手工作主的一致性和复核人员复核无误后签字。

(四)复核后的凭证必须打印输出、并经有关人员(稽核员、制单人员、出纳、数据录入员、数据复核人员、会计主管等)确认签字后方可进行记帐操作。

《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会计档案管理,确保会计档案的安全,特制订本规定:

(一)单位应根据帐簿数据准确编制或由机器正确生成会计报表,报表格式由会计主管部门统一设计或认可。

(二)报表的编制要求做到数据真实,计算正确,内容完整,手续齐备,做到帐证,帐表,表表之间勾稽严密,有所属单位的应将所属单位的报表数据输入机器进行汇总,并将本单位报表、所属单位报表和汇总表一并报出,书面报表必须由分管帐务的领导,会计主管和制表人签名盖章。

(三)单位的会计档案包括存储在磁盘(硬盘和软盘)上的会计文件和以书面形式存放的会计作主会计帐簿和会计报表。

存储在磁盘上的会计文件必须按规定及时打印输出书面形式,末打印之前不得抹去。

由机器打印输出的会计档案发生缺损时,必须补充打印,并由操作使用人员在打印输出的页面上繁体字或盖章注明,由系统管理员签字盖章认可。

磁盘形式的会计档案保管期限必须在两年以上,其中会计科目和总由数据(包括年度和月度汇总数据)必须永久保存,明细帐、记帐凭证及其他数据资料在两年后可根据需要决定存毁。

(四)必须经常对硬盘上的会计数据建立软盘备份。备份是通过对硬盘的会计数据建立软盘副本来实现信息存储的,每月备份不得少于一次。不得直接对硬盘上的会计数据和作为正式档案的备份软盘上的会计数据进行任何非法操作,如要对磁盘会计数据进行加工,必须使用备份罗盘的副本,不得删除硬盘和软盘的数据。恢复系统数据必须使用最新的正式备份。

(五)必须妥善保管好会计数据的备份软盘,备份软盘应贴上写保护标签并用印章或封条签封,或由专人保管。备份软盘应装在保护封套和包装盒中,存放在安全,洁净,防热,防潮,防磁的场所,并定期进行转储。硬盘和正式备份软盘不得随便知心乱放和外借。

(六)会计数据的备份软盘及自行开发原程序的备份分别在三个地点以上,应根据数据量和硬盘空间的大小情况,每隔一定时期(如半年或一年以上)清理一次硬盘,删除硬盘上以前年度的会计数据,以利于提高机器的利用率和运行速度,没有做过备份的硬盘数据不得清理删除(三个存放地点分别为机房、档案室、财务室)。

(七)磁盘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作,包括数据备份,数据恢复和清理硬盘等,由系统管理员专职执行并对磁盘会计档案的安全的正确负责。

《计算机上机操作记录制度》

《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试行)》中对会计核算软件的使用单位有明确要求──要有必要的上机操作制度。为了更好地完成系统维护的任务,了解故障发生的原因、地点、时间,以及如何处理和处理结果等情况,并作为下结段合理调整机时分配的依据,严格财务微机管理制度,现规定如下:

一、计算机操作人员必须登记当天所有上机操作情况。要求填写日期,操作员姓名,操作内容,运行时间和运行情况。

二、操作过程中没有问题则在运行情况及备注栏填写运行正常字样,若有问题发生则应及时登记记录并向系统管理员报告。

三、不得进行末作登记记录的任何软硬件维护工作。

四、系统管理员在维护过程中发现的异常现象和处理方法,处理结果都应有所记载,对于重大运行故障,除按规定登记外还须另行填写故障报告单。

五、操作记录每月装订成册,日常由档案管理人员妥善保管,年终整理归档。

六、要真实完整地填写操作记录,发生总是不登记者,按经济责任制有并条款处理,以上规定由系统管理员监督执行,请所朋操作及维护人员遵照执行。

《会计电算化岗位经济责任制》

随着我公司会计电算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电算化的应用在财务会计核算管理方面无论在范围上还是在层次上都有很大的发展,为了使我公司会计电算化工作沿着健康严谨的轨道继续巩固提高,确保此项工作的合法性、科学性、准确性、安全性,特制如下会计电算化岗位经济责任制。

一、会计电算化管理岗位:

根据本企业的管理核算特点及上级对会计电算化管理岗位设置的要求,为了稳妥地进行以计算机替代手工帐的过渡,在总会计师领导下,本着财务会计岗位围绕电算化开展工作,更好地发挥会计电算化为财务管理,核算服务的原则,以计算机替代手工帐后本公司设置如下管理岗位:

岗位:会计主管、岗位主管、系统管理、稽核、底稿制作、计算机操作、传票复核、软件开发、出纳、内勤、成本管理、内部银行管理、往来帐管理岗、专用基金管理、销售管理。转

二、岗位职责:

(一)总会计师:对企业会计电算化发展方向、规模及重大硬件、软件的使用及应用项目进行决策,保证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会计主管:制订会计电算化发展规划,为总会计师提供重大硬件、软件使用,应用项目和决策依据,根据企业特点合理的设置电算化管理岗位及配备岗位人员,检查岗位人员工作情况。严格执行责任制对各岗位人员经济现任的约束条款。

(三)会计电算化管理岗:

1.参与制订本厂会计电算化发展规划及电算化管理制度。

2.执行对操作人员的管理和计算机档案管理职责,对会计软件进行日常维护运行。保证计算机软件及硬件的财产。

3.报告计算机故障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遇重大的系统运行故障必须根据故障的发生,自理情况填写报告单并及时报予电算化主管。

4.正确分配系统操作人员的使用权限,参与软件开发的管理。

5.保证各种电算化管理规定的正确实施。

(四)岗位主管:

1.电算化、成本、计划岗位主管:

*协助会计主管制订电算化发展规划及总会计师提供重大硬件。软件使用及应用项目的决策依据,负责软件开发的管理。

*协调系统管理与会计管理岗位工作,保证计算机辅助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过渡及协调发展,保证各级电算化管理制度的正确执行。

*本公司成本管理及财务计划的制定、预测。

*组织各岗位对公司经济活动进行准确及时的分析。

*为会计主管提供岗位经济责任制考核依据。

2.资金、专用基金岗位主管:

*负责银行、现金出纳岗、销售岗、往来岗、专用基金岗的日常管理。

*上缴利润、税金、留利及货款的管理。

*流动资金的日常核算管理。

*配合电算化主管使本主管岗位的电算化应用不断完善。

*为会计主管提供岗位经济责任制考核依据。

(五)系统操作岗位:

1.执行系统管理员对本岗位工作的具体指挥、要求。

2.及时准确地输入及生成各种会计凭证、帐簿、报表。

3.通过系统管理员及时准确地为领导提供所需的查询数据。

4.系统管理员给本岗位设置的口令不得告知其他任何人。

5.正确执行电算化管理规定中有关操作、使用、备份等条款。

(六)软件开发岗:

1.执行系统管理员对本岗位工作的具体指挥、要求。

2.末经电算化主管、系统管理员核准的开发项目不得上机。

3.开发的软件应充分利用本公司已经应用信息系统、报表系统的功能并应易接受、掌握。

(七)档案管理岗:

1.执行系统管理员对本岗位工作的具体指挥、要求。

2.对存储在磁盘(含硬盘及软盘)上的会计文件、凭证、帐、报表等要及时备份。备份软盘要编号及加盖印章归档,对企业会计核算结果的历年资料要备份三份,分别存放在不同地点。

3.对购置或自行开发的会计软件的软件文本要人作为会计档案永久妥善保存,并负责督促计算机凭证、帐簿、报表的装订归档。

4.对硬盘上的会计数据和作为正式的备份软盘上的会计数据不允许任何人进行非会计系统许可的任何操作。

5.注意保管查看计算机操作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向系统管理员报告并负责操作记录的整理装订,归档。

(八)稽核岗:

1.审核原始凭证的合法性及是否有经办人、验收人、主管领导签字。

2.审核凭证制作底稿是否规范,运用会计科目是否合理,借贷是否平衡。

3.发现不合理的原始凭证及传票制作底稿,及时退回业务发生岗位进行合格性处理。

4.签于业务处理时间问题至少一周内对所有原始凭证及凭证制作底稿全面审核一次,确保凭证制作质量。

5.稽核后的凭证要加盖岗位人名的印章,并对所有因人为因素造成又无及时稽核发现的凭证制作质量问题负责。

(九)复核岗:

1.保证计算机记帐前凭证制作质量起到把关的作用。

2.复核计算机凭证与作主制作底稿的一致性,配合稽核人员及时发现原始凭证,凭证底稿的质量问题。

3.按日整理当日所有原始凭证、凭证底稿及计算机凭证,完整的交付装订人员进行装订。

4.按日进行每笔经济业务凭证的复核,发现问题后属于操作问题通知操作人员进行处理,属于系统维护问题通知系统管理进行处理。

5.负责审核计算机操作人员的操作结果并对审核结果负责,复核后的凭证要加盖岗位人员印章。

(十)其他业务岗位:

1.其他业务岗位按原经济现任制规定内容开展工作,发生问题按原条款处理。

2.其他业务岗位要全力配合电算化工作,执行领导对各岗位指定的有关电算化管理方面的要求。

3.末经系统管理人员允许,不得私自上机操作。

4.现金及银行出纳岗协助档案管理员暂时负责每日凭证的装订工作并负责凭证封面要求内容的填写。

5.各岗位要及时发现本岗位不适于计算机管理方面的问题,并努力提出有利于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建议。

三、关于各岗位工作的奖惩规定:

各岗位的职责条款与当期的奖金挂钩,实行百分制考核,每岗位的五条职责共一百分(每条款二十分),如果岗位人员有违反本岗位职责的问题,经会计主管、岗位主管、系统管理员认定,按职责的内容扣除相应的分数。计奖实行活分活值考核。

计算公式:

奖金分值=部门奖金总额/各岗位得分总和岗位人员得奖额=各岗位实得分数*奖金分值

会计工作实行电算化申请

南京市财政局会计处:

档案系统管理范文篇5

为了加强会计核算软件的操作使用管理,确保会计核算软件的正常运行及安全、在会计信息处理和保存中的效用,根据财政部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公司具体情况制定本规定。

(一)财务部应在每年或上年末建立新的会计年度的完整的帐务文件根据现行财务制度,运用当前在用系统的规则正确地设置全部级次的会计科目,会计年度中间可以任意追加新的会计科目,但以制单或记帐的会计科目不得介绍修改或删除(帐务的修改工作由系统管理员执行)。

(二)转换会计年度时,应在新的会计年度开始后的20天内,完成结转各帐户的年初手续,并保证数据检验平衡正确,年初余额在当年记帐以前可以修改,当年记帐以后如有调整,只能通过填制记帐凭证进行。

(三)任何登记入帐的经济业务都必须填制记帐凭证,摘要区规范填入,在机上填制的记帐凭证编号应当连续,编号出现间断时,应在断号的第一张凭证上注明间断的编号,并在打印输出的该张凭证上注明断号的原因并签字盖章。

(四)记帐凭证必须经过复核人员签字后,才能根据其登记帐薄,复核人员必须在屏幕上直接对机器存储的记帐进行复核签字,同时要对打印输出的记帐凭证或代用凭单进行签字盖章。同一张记帐凭证,制单和复核不能是同一人。

记帐凭证在记帐以前必须打印输出(记帐凭证清单),没有打印输出的记帐凭证不得登记入帐。

(五)总帐及现金帐和银行帐均可采用计算机打印输出的活页帐装订,出纳人员根据审核人员审查并准许报销的凭证,收入或付出款项,出纳人员可以不登记订本式日记帐,如现金处理收支较多可根据需要自设辅助帐。

单位每天必须将当日发生的现金收支数据输入计算机并据以计算出库存日报表,并在表上签字盖章。

(六)单位根据机器使用和人员分工情况以及工作需要,确定每月的记帐期限,每月至少记帐一次,每月月末以前应将当月所有收支及转帐业务全部登记入帐。至少每月核对一次总帐,每季度核对一次明细帐。

(七)必须将储存在机器内的帐簿数据打印输出为书面帐簿,会计帐簿打印间隔时间不得超过一个月,平时可以只打印已满页的帐簿数据,但每年年末必须将全部帐簿数据打印输出。

《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会计核算软件的操作使用管理,确保会计核算软件的正常运行及会计信息的全面、准确与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操作使用人员:

操作使用人员是指有权使用会计核算软件完成职责范围内会计电算工作的财务人员或财务部门工作人员。

根据会计电算化工作要求财务部门配备以下操作使用人员;

(一)系统管理人员:负责所有会计核算软件数据的初始化、数据备份与恢复、系统运行错误的登记与排除工作;负责系统操作使用的组织与管理工作,分配操作人员的工作权限,并设置操作使用人员的保密字。

(二)数据录入员:按照操作规程录入凭证数据,并负责录入数据的正确性校验,对操作中出现的问题作详细记录并及时报告系统管理员。数据录入人员无权修改原始凭证或手制凭证上的数据,不得进行凭证复核操作。出纳人员,系统维护人员不能担任数据录入人员工作。

(三)数据复核员:负责对已录入计算机的凭证编号及数据的完整性、正确性审核,确保入帐数据的完整与正确。

(四)数据管理人员:负责已复核数据的入帐、入帐后凭证、帐页的打印输出工作,协助系统管理员定期做好数据备份工作,负责程序软盘、存档数据软盘、输出凭证、帐页及其他资料的保管工作,做好软件数据扩资料的安全保密工作。

(五)系统维护人员:负责对会计电算化硬件和软件的检查及运行故障处理工作,以保障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正常运行。

二、操作使用人员的操作权限:

(一)系统管理员必须根据用友财务软件的特点和本单位会计电算体系与核算方式。会计科目的设置必须符合会计制度与单位核算、管理的要求。报表格式必须符合上级主要部门和财政主管部门要求。

(二)数据录入员进行数据录入操作时应严格按照凭证内容输入数据。不得擅自修改凭证数据,如发现凭证数据错误立即通知凭证编制人员或系统管理人员,并根据修正后的凭证修改录入的数据。数据录入人员除可以进行数据录入操作外,还可以进行数据查询工作,但不得进行数据复核操作,复核人员亦不能进行数据录入操作,复核时发现凭证录入错误,必须通知数据录入人员进行修改,复核人员不得进行已录入数据的修改操作,待数据录入人员修正录入数据后再进行复核签字操作。

(三)系统维护人员除实施数据维护时,一般情况下不允许随意打开系统数据库进行操作。实施维护时不准修改数据库结构。其他操作人员一律不允许实施数据库操作。

(四)用于会计电算化的硬件和会计软件只有操作人员才能上机操作使用。其他人员一律不允许上机。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经系统管理员认可合格后方可上机。

(五)操作使用人员上机操作前后必须填写“上机操作登记簿”,如实填写操作人员姓名、上机时间、操作内容、下机时间、操作期间系统运行情况等。操作人员的保密字必须牢记,并注意要安全保密,否则出现问题,操作人员和系统管理人员有不可推卸有责任。

(六)出纳员、维护人员、程序人员均不准实施数据录入操作。

(七)备份数据软盘和存档数据软盘、帐页、凭证、报表及其他资料由数据管理人员按规定统一复制、核对、存放、保管。

三、会计凭证的审核与管理:

会计凭证是计算机处理会计核算业务的依据。必须保证入帐前录入计算机的会计凭证准确、可靠,因此应从以下几方面严格把关:

(一)业务作主的审核:

财务部门收到业务人员编制的业务凭证后首先由稽核人员审核业务发生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确认无误后再审查业务作主有无业务负责人,业务主管的签章,如确认无误则上机制单依此手工编制记帐凭证。

(二)手工记帐凭证的审核:

制单人手工编制完的记帐凭证必须交稽核人员审核后才能交数据录入人员录入。稽核人员必须认真审核凭证摘要的规范性、清晰性;凭证分录和数据的合法性、准确性。如无误再检查凭证科目的平衡关系,最后审查制单人是否签字。

(三)机制凭证的复核数据录入人员录入凭证数据后,由数据复核人员对录入的凭证进行复查,确保与手工作主的一致性和复核人员复核无误后签字。

(四)复核后的凭证必须打印输出、并经有关人员(稽核员、制单人员、出纳、数据录入员、数据复核人员、会计主管等)确认签字后方可进行记帐操作。

《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会计档案管理,确保会计档案的安全,特制订本规定:

(一)单位应根据帐簿数据准确编制或由机器正确生成会计报表,报表格式由会计主管部门统一设计或认可。

(二)报表的编制要求做到数据真实,计算正确,内容完整,手续齐备,做到帐证,帐表,表表之间勾稽严密,有所属单位的应将所属单位的报表数据输入机器进行汇总,并将本单位报表、所属单位报表和汇总表一并报出,书面报表必须由分管帐务的领导,会计主管和制表人签名盖章。

(三)单位的会计档案包括存储在磁盘(硬盘和软盘)上的会计文件和以书面形式存放的会计作主会计帐簿和会计报表。

存储在磁盘上的会计文件必须按规定及时打印输出书面形式,末打印之前不得抹去。

由机器打印输出的会计档案发生缺损时,必须补充打印,并由操作使用人员在打印输出的页面上繁体字或盖章注明,由系统管理员签字盖章认可。

磁盘形式的会计档案保管期限必须在两年以上,其中会计科目和总由数据(包括年度和月度汇总数据)必须永久保存,明细帐、记帐凭证及其他数据资料在两年后可根据需要决定存毁。

(四)必须经常对硬盘上的会计数据建立软盘备份。备份是通过对硬盘的会计数据建立软盘副本来实现信息存储的,每月备份不得少于一次。不得直接对硬盘上的会计数据和作为正式档案的备份软盘上的会计数据进行任何非法操作,如要对磁盘会计数据进行加工,必须使用备份罗盘的副本,不得删除硬盘和软盘的数据。恢复系统数据必须使用最新的正式备份。

(五)必须妥善保管好会计数据的备份软盘,备份软盘应贴上写保护标签并用印章或封条签封,或由专人保管。备份软盘应装在保护封套和包装盒中,存放在安全,洁净,防热,防潮,防磁的场所,并定期进行转储。硬盘和正式备份软盘不得随便知心乱放和外借。

(六)会计数据的备份软盘及自行开发原程序的备份分别在三个地点以上,应根据数据量和硬盘空间的大小情况,每隔一定时期(如半年或一年以上)清理一次硬盘,删除硬盘上以前年度的会计数据,以利于提高机器的利用率和运行速度,没有做过备份的硬盘数据不得清理删除(三个存放地点分别为机房、档案室、财务室)。

(七)磁盘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作,包括数据备份,数据恢复和清理硬盘等,由系统管理员专职执行并对磁盘会计档案的安全的正确负责。

《计算机上机操作记录制度》

《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试行)》中对会计核算软件的使用单位有明确要求──要有必要的上机操作制度。为了更好地完成系统维护的任务,了解故障发生的原因、地点、时间,以及如何处理和处理结果等情况,并作为下结段合理调整机时分配的依据,严格财务微机管理制度,现规定如下:

一、计算机操作人员必须登记当天所有上机操作情况。要求填写日期,操作员姓名,操作内容,运行时间和运行情况。

二、操作过程中没有问题则在运行情况及备注栏填写运行正常字样,若有问题发生则应及时登记记录并向系统管理员报告。

三、不得进行末作登记记录的任何软硬件维护工作。

四、系统管理员在维护过程中发现的异常现象和处理方法,处理结果都应有所记载,对于重大运行故障,除按规定登记外还须另行填写故障报告单。

五、操作记录每月装订成册,日常由档案管理人员妥善保管,年终整理归档。

六、要真实完整地填写操作记录,发生总是不登记者,按经济责任制有并条款处理,以上规定由系统管理员监督执行,请所朋操作及维护人员遵照执行。

《会计电算化岗位经济责任制》

随着我公司会计电算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电算化的应用在财务会计核算管理方面无论在范围上还是在层次上都有很大的发展,为了使我公司会计电算化工作沿着健康严谨的轨道继续巩固提高,确保此项工作的合法性、科学性、准确性、安全性,特制如下会计电算化岗位经济责任制。

一、会计电算化管理岗位:

根据本企业的管理核算特点及上级对会计电算化管理岗位设置的要求,为了稳妥地进行以计算机替代手工帐的过渡,在总会计师领导下,本着财务会计岗位围绕电算化开展工作,更好地发挥会计电算化为财务管理,核算服务的原则,以计算机替代手工帐后本公司设置如下管理岗位:

岗位:会计主管、岗位主管、系统管理、稽核、底稿制作、计算机操作、传票复核、软件开发、出纳、内勤、成本管理、内部银行管理、往来帐管理岗、专用基金管理、销售管理。二、岗位职责:

(一)总会计师:对企业会计电算化发展方向、规模及重大硬件、软件的使用及应用项目进行决策,保证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会计主管:制订会计电算化发展规划,为总会计师提供重大硬件、软件使用,应用项目和决策依据,根据企业特点合理的设置电算化管理岗位及配备岗位人员,检查岗位人员工作情况。严格执行责任制对各岗位人员经济现任的约束条款。

(三)会计电算化管理岗:

1.参与制订本厂会计电算化发展规划及电算化管理制度。

2.执行对操作人员的管理和计算机档案管理职责,对会计软件进行日常维护运行。保证计算机软件及硬件的财产。

3.报告计算机故障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遇重大的系统运行故障必须根据故障的发生,自理情况填写报告单并及时报予电算化主管。

4.正确分配系统操作人员的使用权限,参与软件开发的管理。

5.保证各种电算化管理规定的正确实施。

(四)岗位主管:

1.电算化、成本、计划岗位主管:

*协助会计主管制订电算化发展规划及总会计师提供重大硬件。软件使用及应用项目的决策依据,负责软件开发的管理。

*协调系统管理与会计管理岗位工作,保证计算机辅助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过渡及协调发展,保证各级电算化管理制度的正确执行。

*本公司成本管理及财务计划的制定、预测。

*组织各岗位对公司经济活动进行准确及时的分析。

*为会计主管提供岗位经济责任制考核依据。

2.资金、专用基金岗位主管:

*负责银行、现金出纳岗、销售岗、往来岗、专用基金岗的日常管理。

*上缴利润、税金、留利及货款的管理。

*流动资金的日常核算管理。

*配合电算化主管使本主管岗位的电算化应用不断完善。

*为会计主管提供岗位经济责任制考核依据。

(五)系统操作岗位:

1.执行系统管理员对本岗位工作的具体指挥、要求。

2.及时准确地输入及生成各种会计凭证、帐簿、报表。

3.通过系统管理员及时准确地为领导提供所需的查询数据。

4.系统管理员给本岗位设置的口令不得告知其他任何人。

5.正确执行电算化管理规定中有关操作、使用、备份等条款。

(六)软件开发岗:

1.执行系统管理员对本岗位工作的具体指挥、要求。

2.末经电算化主管、系统管理员核准的开发项目不得上机。

3.开发的软件应充分利用本公司已经应用信息系统、报表系统的功能并应易接受、掌握。

(七)档案管理岗:

1.执行系统管理员对本岗位工作的具体指挥、要求。

2.对存储在磁盘(含硬盘及软盘)上的会计文件、凭证、帐、报表等要及时备份。备份软盘要编号及加盖印章归档,对企业会计核算结果的历年资料要备份三份,分别存放在不同地点。

3.对购置或自行开发的会计软件的软件文本要人作为会计档案永久妥善保存,并负责督促计算机凭证、帐簿、报表的装订归档。

4.对硬盘上的会计数据和作为正式的备份软盘上的会计数据不允许任何人进行非会计系统许可的任何操作。

5.注意保管查看计算机操作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向系统管理员报告并负责操作记录的整理装订,归档。

(八)稽核岗:

1.审核原始凭证的合法性及是否有经办人、验收人、主管领导签字。

2.审核凭证制作底稿是否规范,运用会计科目是否合理,借贷是否平衡。

3.发现不合理的原始凭证及传票制作底稿,及时退回业务发生岗位进行合格性处理。

4.签于业务处理时间问题至少一周内对所有原始凭证及凭证制作底稿全面审核一次,确保凭证制作质量。

5.稽核后的凭证要加盖岗位人名的印章,并对所有因人为因素造成又无及时稽核发现的凭证制作质量问题负责。

(九)复核岗:

1.保证计算机记帐前凭证制作质量起到把关的作用。

2.复核计算机凭证与作主制作底稿的一致性,配合稽核人员及时发现原始凭证,凭证底稿的质量问题。

3.按日整理当日所有原始凭证、凭证底稿及计算机凭证,完整的交付装订人员进行装订。

4.按日进行每笔经济业务凭证的复核,发现问题后属于操作问题通知操作人员进行处理,属于系统维护问题通知系统管理进行处理。

5.负责审核计算机操作人员的操作结果并对审核结果负责,复核后的凭证要加盖岗位人员印章。

(十)其他业务岗位:

1.其他业务岗位按原经济现任制规定内容开展工作,发生问题按原条款处理。

2.其他业务岗位要全力配合电算化工作,执行领导对各岗位指定的有关电算化管理方面的要求。

3.末经系统管理人员允许,不得私自上机操作。

4.现金及银行出纳岗协助档案管理员暂时负责每日凭证的装订工作并负责凭证封面要求内容的填写。

5.各岗位要及时发现本岗位不适于计算机管理方面的问题,并努力提出有利于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建议。

三、关于各岗位工作的奖惩规定:

各岗位的职责条款与当期的奖金挂钩,实行百分制考核,每岗位的五条职责共一百分(每条款二十分),如果岗位人员有违反本岗位职责的问题,经会计主管、岗位主管、系统管理员认定,按职责的内容扣除相应的分数。计奖实行活分活值考核。

计算公式:

奖金分值=部门奖金总额/各岗位得分总和岗位人员得奖额=各岗位实得分数*奖金分值

会计工作实行电算化申请

南京市财政局会计处:

档案系统管理范文篇6

关键词:基础数据;B/S模式;统计分析;信息档案

1引言

信息化浪潮席卷各行各业,使得公司信息化进程得到进一步发展,并具有朝着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的趋势。这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与服务水平。然而,公司离退休基础数据管理信息化建设仍然相对薄弱。现使用的离退休干部管理系统建设已经接近十年,环境老旧,不能满足当前工作的需求。同时系统未与医保系统、人资系统进行交互,对于员工的健康信息等需重新手工录入,工作量大,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公司离退休人员信息档案管理停留在半智能化阶段,现需要进一步规范离退休人员信息档案管理。因此,本文通过对离退休基础数据统计分析系统的设计、研究与建设,完成离退休人员信息库管理、资产信息库管理和统计报表三大功能开发工作,从而规范离退休人员信息档案管理工作,提高离退休部门员工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实现对离退休人员信息档案的现代化、智能化、规范化管理。

2总体设计

2.1总体架构

离退休基础数据统计分析系统基于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B/S)模式进行开发与建设,具体细分为五个层,包括用户层、展现层、应用层、数据层和支撑层。该系统的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离退休基础数据统计分析应用用户层展现层应用层数据层支撑层笔记本电脑资产信息管理库离退休人员信息管理库公司统计报表系统管理基础类库数据标准类库数据结构类数据实时类库数据分公司离退部总公司离退部系统维护人员服务器防火墙数据库负载均衡器图1系统架构图(1)用户层充分利用终端的展示特性和不同用户使用习惯、功能需求展示相应的应用功能,通过WEB端的方式进行集中展示。(2)展现层通过WEB端应用建设采用通用的界面集成组件与专业计算模型,把大前端看成一个整体,把终端展示看成一个功能,有节奏地推进WEB端上的各种信息和逻辑展示。(3)应用层通过离退休基础数据统计分析系统的建设,完成离退休人员信息管理库、资产信息管理库、公司统计报表、系统管理功能,使离退休人员信息档案更现代化、智能化、规范化管理。(4)数据层采用内存数据库,存储业务基础类库、标准类库、结构类数据、实时类库等数据,提供给应用层访问。(5)支撑层采用负载均衡模式部署服务器群。所有的网络设备配置为双份互备,包括路由器、防火墙、核心交换机等,以保证在异常情况下的容错能力。该措施保证系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稳定性等特性。

2.2数据架构

离退休基础数据统计分析系统的数据架构图如图2所示。(1)数据层系统根据工作业务需要产生的支持系统运行的数据信息。(2)数据管理层通过下达数据报表统计任务和对系统管理数据的设置产生的数据。(3)数据应用层基于系统现有保存数据,对离退休员工数据统计分析,为离退休人员信息数据提供依据。

2.3技术架构

离退休基础数据统计分析系统的总体技术模型分为数据存储层、数据访问层、业务应用服务层以及界面展示层四个层面[1]。(1)数据存储层为数据访问提供基础的业务等数据,便于快速响应业务应用服务层的调用以及界面层的展示。(2)数据访问层采用ETL、API、Webservice等方式进行数据存储的访问。(3)务应用服务层通过逻辑层产生数据,服务于应用层,体现在统计分析、历史查询等。(4)界面展现层采用通用的界面集成组件与专业计算模型,通过WEB的方式进行展示与交互系统的技术组件模型如图3所示。

3关键技术

3.1数据库监控

(1)Druid提供了一个数据库连接池,具有可靠性高、稳定性好、可维护性好的特点。(2)可以监控数据库访问性能,方便直观地分析数据库地访问性能[2]。(3)支持数据库密码加密。通过PasswordCallback对数据库密码进行加密,解决数据库密码的安全问题。(4)JDBC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可以通过Filter机制快速编写JDBC层的扩展插件。

3.2企业级应用开发

(1)可以创建独立的Spring应用程序并快速通过插件生成可执行的JARs包和WARs包。(2)提供内嵌Servlet容器,如Tomcat。(3)简化Maven的配置,采用自动配置的项目对象模型(POMS)。(4)最大程度地自动配置Spring容器。(5)不需要XML进行配置[3]。

3.3Microsoft档案的读与写

ApachePOI是一个开放源码函式库。它提供的接口能够对MicrosoftOffice格式档案进行读和写。具体包括HSSF、XSSF、HWPF、HSLF、HDGF等接口,分别实现对Excel文档、ExcelOOXML文档、Word文档、PowerPoint文档和Visio文档的读和写的功能[4]。离退休基础数据统计分析系统使用ApachePOI技术实现系统离退休人员基本数据、离退休员补充数据、中共党员信息、在职人员通讯录等数据通过Excel方式导入系统,同时实现所有统计报表的导出Excel文件功能。

4实施部署

离退休基础数据统计分析系统的物理实施部署方案如图4所示。离退休基础数据统计分析系统在总公司网络中由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组成。(1)应用服务器:在离退休基础数据统计分析系统平台实现对离退休人员信息档案的现代化、智能化、规范化管理。(2)数据库服务器:用于存储离退休人员信息档案的表单信息及最终的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5系统功能建设

5.1离退休人员信息管理库

离退休人员信息管理库的建设包括离退休人员登记、离休人员登记、中共党员登记、在职人员通讯录库、党组织设置情况库。

5.2资产信息管理库

资产信息管理库的建设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及档案统计、单位运行费用统计、退休人员统筹外费用统计、活动场所及老年大学录入。

5.3统计报表

统计报表的建设包括离休干部基本情况统计、离休干部地区统计、退休干部管理现状统计、离退休工作人员统计、离休干部管理现状统计、退休工人管理现状统计、退休人员基本情况表、退休人员个人信息明细表、离退休工作机构情况统计等。

5.4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建设包括数据字典管理、系统菜单管理、组织机构管理、用户管理和角色管理。(1)数据字典管理:系统管理员具备数据字典管理权限。数据字典管理包含编码和编码名称信息,可以根据编码和编码名称进行搜索和添加编码,并且具备查看明细、编辑、删除等功能操作。(2)系统菜单管理:系统管理员具备系统菜单管理权限。系统菜单管理包含菜单项ID、上级菜单项ID、菜单名称、路径、菜单类型、菜单事件类型、属性、序号等信息,可以根据菜单项名称或路径进行搜索,并且具备添加菜单、展开下级、修改、删除等功能操作。(3)组织机构管理:系统管理员具备组织机构管理权限。组织机构管理包含组织编码、父级组织名称、组织名称等信息,可以进行搜索、添加组织、展开下级、修改、删除等功能操作。(4)用户管理:系统管理员具备用户管理权限。用户管理包含用户ID、用户名称、用户登录、用户部门、用户状态等信息,可以根据用户名称、部门、登录名称进行搜索,并且具备用户操作权限设置、重置密码、用户角色设置、启用、禁用等功能操作。(5)角色管理:系统管理员具备角色管理权限。角色管理包含角色ID、角色名称、角色类型信息,可以根据角色名称进行搜索和添加角色,并且具备配置角色菜单、删除等功能操作。

6系统展示

离退休基础数据统计分析系统的界面如图5所示。

7结束语

离退休基础数据统计分析系统的建设,规范了公司离退休人员信息管理工作,为公司管理离退休基础数据提供有效的工具。系统提高了公司离退休基础数据管理的工作效率,通过信息化手段将离退休人员信息管理工作从简单繁琐的数据收集、汇总、统计中解脱出来,为用户提供智能化的数据统计分析服务。系统为离退休用户提供便捷查询服务,可以使用户简单而又快速地取得可靠又准确的信息[5],从而达到了建设预期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华媛媛,邓剑峰.基于WWF和VSS技术对规划监督测量三环节一体化的研究与实现.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3,000(010):225-227

[2]罗其敏,陈小荣,梁家芳,等.基于JSP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科技视界,2018,000(011):115-117

[3]陈青云.高职院校实训中心综合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开发.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6(9):59-60

[4]黄青云,裴冬菊.POI在Word文档不同颜色文本分离中的应用.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4,000(003):47-49

档案系统管理范文篇7

●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电子计算机设备以及应用的管理,保证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确保各业务系统的计算机正常运行,建立计算机内部管理工作制度和完善操作管理办法,可制定如下规定。

第二条计算机安全管理工作实行谁主管、谁负责、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人员防范与技术防范相结合的原则,逐级建立安全保护责任制,实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

第三条任何个人不得利用计算机从事危害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的活动,不得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

第四条计算机人员必须共同遵守本规定。

●计算机机房的安全管理

第五条计算机机房应具备良好的环境,任何人不得在机房内吸烟、吃、喝东西,保持机房内环境整洁。

第六条机房内严禁会客,谢绝参观。未经主管领导批准,一律不准外来人员使用机房内设备。非系统人员不得进入机房,如遇特殊情况必须经同意,做好机房登记后,在有系统人员陪同的情况下方可进入。

第七条机房应在下班前关闭,非工作时间不得进入。如遇特殊情况或节假日加班,在非上班时间逗留机房,经主管领导批准后,由系统管理员登记备查。

第八条为防止计算机病毒的感染,各岗位收到外来软盘,包括各种下级部门或金融机构上报的数据软盘,必须经病毒检测,确认无病毒后才能使用。

第九条各岗位应绝对禁止在计算机上拷贝和使用游戏软盘,严禁工作人员在工作用机上玩计算机游戏。如有违反规定,造成计算机病毒感染的,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第十条保持机房线路、设备摆放有序,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改动。

●计算机业务应用系统的安全管理

第十一条各业务应用系统按工作性质划分系统岗位,并区分业务用机。

第十二条支局计算机系统按岗位分工不同分为系统管理员、管理员、操作员。

1、系统管理员作为系统的超级用户,负责支局计算机系统的维护管理,保证系统正常运行,包括设立账户、更改口令、对其他用户进行信息访问授权;有权检查、监督上机操作员的操作和制止越权操作;负责任何特权用户密码的保管和计算机网络通信、机器调配以及系统程序的安全、更新或下载。

2、管理员作为该业务系统的管理员用户,负责该业务系统的维护管理,保证该系统正常运行,包括设立账户、更改口令、时操作员进行授权。对于调岗或调离计算机系统的操作员必须及时修改其操作密码。

3、操作员一般指进行业务操作的人员,由业务系统管理员根据工作需要进行设立和授权,在指定的权限范围内,进行相关业务操作。

第十三条核查系统的账号和密码均由系统管理员保管,管理员、操作员安全保管各自的口令,并要求不定期更换,严禁外传。如因口令(密码)被他人利用并造成损失,直接追究计算机保管代码者的责任及刑事责任。

第十四条对于系统服务器,原则上不得随意更改系统日期。如需修改,必须经系统管理员登记备查。

第十五条严禁业务用机连接国际互联网,或擅自进入他人系统;禁止研究、破译他人的计算机口令,不得私自阅读他人通信文件。

●计算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管理

第十六条所有计算机软件实行分类二级管理:一级为档案总库保管,设在中心支行科技科;二级为日常系统软件管理,设在科室本部。由系统管理员负责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档案管理。

第十七条凡属上级局下发,或本行购买、开发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包括光盘、磁盘、磁带和资料)均须交系统管理员保管。

第十八条凡属业务岗位运行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均属保密范围,任何人不得随意向外扩散或技术转让。

第十九条条业务岗位应用程序和数据备份(含磁盘、文档资料)属保密级,未经批准,任何人不得擅自携带外出和拷贝,不得擅自修改、破译,严禁向他人提供该软件的任何数据和资料。

●计算机附属设备及通讯安全管理

第二十条值班员应每周对机房进行清洁,确保机房台面、地面的整洁。

第二十一条为节约开支,延长计算机设备的使用寿命,在科技科建立计算机消耗品库,易耗品必须以旧换新,由计算机管理人员统一负责签收。(易耗品分为:打印头、喷墨头、色带、鼠标器、内存条;消耗品分为:打印纸、计算机磁盘、磁带、可擦写光盘。)

第二十二条系统管理员必须定期每月一次对计算机设备进行检修和保养,当设备发生故障影响运行时,必须及时分析原因,与科技部门联系解决,并填写计算机设备维修申请书以备查,对于人为故障,视后果状况追究当事人及管理员的责任。

档案系统管理范文篇8

一、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保密规定

1、本规定所称的计算机系统,是由计算机及相关配套的设备、设施构成,按照一定的应用目标和规则对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检索等处理的人机系统。xx审计管理系统为“机密级”。

2、xx为重点涉密政府机关。xx涉密信息包括各科室在工作中产生的财政审计、重大财务收支审计、重大违纪违法案件的查处,人事报表、干部档案的国家秘密;在审计工作中虽不属于国家秘密,但又不宜公开的工作秘密;涉及被审计单位的密级文件资料、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等商业秘密。对涉密系统计算机信息的管理,应严格遵守国家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管理的有关规定。

3、涉密部门的责任人应加强对计算机信息的管理,禁止未授权人员使用本部门涉密计算机,谨防操作者非法获取涉密信息,导致危害国家、部门安全和利益的事件发生。

4、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涉密介质,如软盘、硬盘、光盘及其他移动存储介质等涉密介质的管理,应严格等同于同级纸质资料的管理,谨防因其产生、复制、保管、销毁的过程不慎造成泄密行为。

二、计算机使用人员的保密规定

1、个人应加强防窃、保密措施,正确设置各级口令,慎重网上共享行为,过后应及时关闭。同时保管好自己的口令,定期修改,谨防丢失。

2、配发给个人使用的笔记本计算机,应用于正常工作,原则上不得一机两用,用于审计工作的笔记本计算机不得用于连接互联网。凡未按规定执行而造成泄密等严重后果者,责任自负。

3、严禁窃用他人口令登录网络系统,不得在他人已登录的情况下使用系统,若需使用必须首先退出他人登录后,以自己的用户名登录,工作完毕后应立即退出,以维护系统及网络的安全、有序。

三、网络系统专职人员的保密规定

xx系统管理员是网络信息系统的核心,要对系统信息的安全、保密负全责。系统管理员必须严格执行各项保密制度,尤其做到授权机密绝不外泄。

1、系统管理员应掌握基本的系统数据保密技术,通过各种软硬件手段,对系统运行进行全方位的监控,防止系统信息的外泄。

2、系统管理员通过正确设定进行管理系统内部个人权限,保证数据的正常流转,防止系统数据在x域网内部失密。

3、系统管理员应严以自律,不观看不属于自己权限的信息、资料。若因系统维护需要,经当事人同意后方可进入他人文件系统或个人邮箱。严禁管理员利用工作之便,泄露或传播网络秘密信息。

4、各科室计算机的涉密介质及设备维修前,应由科室计算机管理员严格按照先备份后删除的规定执行,凡属特殊情况不能备份及删除的,应报x信息中心,采取相应的保密技术措施。

档案系统管理范文篇9

1系统架构与技术分析

1.1系统架构

系统是基于Web的应用系统,涉及到业务逻辑、数据处理等内容,采用流行的三层B/S(Browser/Server)结构进行设计和开发,使不同的系统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访问网站进行档案管理相关工作,能很好地实现数据共享。

1.2技术分析

本课题开发的在线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系统采用B/S体系结构。

在客户端运行浏览器,提供用户接口,负责产生用户的请求,并接受WEB服务器传递的WEB页面数据;WEB服务器接收请求,将其转换为数据库服务器能识别的SQL语句,传递给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执行后将结果返回给WEB服务器,WEB服务器将结果生成浏览器识别的格式返回到客户端的浏览器上。由于采用互联网的相关技术,B/S结构的系统开放性好,易维护、易扩展。客户端浏览器只跟WEB服务器交换数据,数据安全性比较高。

2系统需求分析

针对于日常的毕业生档案管理流程,该系统需满足以下需求:(1)毕业生可以通过网络很方便地查询自己的毕业档案去向等情况,不受地域和软件的限制。(2)学校毕业生档案管理人员能对毕业生档案的有关信息进行有效管理,包括档案存放、传递、接收等,能够对遗留学生的档案进行有效管理。(3)学校毕业生档案管理人员能够凭自己的权限在网上对该系统内毕业生档案进行添加、删除、修改,检索,打印以及管理者权限等操作。(4)系统稳定,实用,可靠,能够按要求备份数据库。

3系统功能设计

由于本系统是面向特定的对象,所以用户进入系统先应该进行身份验证。根据不同的用户,进入到不同的管理界面,完成相应的功能。

系统的功能模块划分如下:系统主要由用户登录、系统管理、档案管理三大模块构成。其中系统管理和档案管理是本系统的中心模块。系统管理包括:用户管理、权限管理、数据维护管理、日志管理、系统辅助管理等主要功能。档案管理包括:基本信息管理、毕业信息管理、档案转递管理、遗留学生信息管理、打印功能、检索功能等。

普通用户实现的功能包括两部分:毕业信息提交及档案去向查询功能。而系统用户实现的功能则包括以下几点。

(1)系统管理功能:①添加删除用户以及密码的设置与修改;②用户管理:系统支持多级权限管理。系统管理人员可对系统信息进行维护、编辑、检索、打印并对系统进行数据库管理;普通用户仅限于档案去向查询;③信息维护:毕业生生源数据库的维护——按年度,每年一个毕业生生源数据库,进行毕业生生源数据库的汇总与修改;打印方式的维护——根据机要档案交接的需要,按毕业生档案机要转递去向的不同,能够分别打印发往外省、市的,本市、区的,本地人才服务中心的等档案机要交接单;④日志管理:系统日常使用记录,包括:用户名、IP地址、使用时间及使用的相关记录;⑤系统备份功能:系统数据按要求进行备份。

(2)毕业生档案管理功能:信息管理功能:提供毕业生档案管理基本信息的录入、修改,进行相应的数据编辑,以及毕业信息的审核,编辑;检索功能:对于系统用户,能以多种方式对毕业生档案的各种信息情况进行数据检索;对于普通,能在客户端计算机浏览器上通过网络数据检索,对毕业生档案信息进行查询,检索出满足条件的记录。客户查询前提条件是知道姓名及学号;打印功能:将档案转递情况WORD文档表格的形式打印并予以留存。

4数据库设计及系统实现

4.1数据库设计

根据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的工作流程,依托网络,毕业生档案管理系统要处理的信息主要包括:(1)毕业生个人情况信息:学号、姓名、性别、专业名称、民族、身份证号、生源所在地、入学时间、学制、培养方式等;毕业生就业信息;(2)就业单位、单位所在地址、派遣时间、毕业去向、派遣报到证号、就业状况;(3)档案转递信息:档案处理情况——含档案邮寄地址、档案接收单位及部门、档案投递时间——毕业生档案转出所在高校的时间、档案邮寄号码——高校学生档案管理部门转递毕业生档案时的编号、档案机要编号——档案转递机要部门的邮寄编号、档案回执——由高校学生档案管理部门随档案转出,用人单位或人事部门收到毕业生档案后寄还的档案接收单据,这是毕业生档案归属的凭据;(4)遗留学生档案信息:学号、姓名、遗留材料内容、遗留原因、其他相关说明。

由于涉及到的数据量不大,所以采用了access数据库,设计完成了用户表、档案转递信息表、学生信息表、遗留学生档案信息表、就业信息表。

4.2系统实现

本系统基于平台开发,用2005作为开发环境,界面设计采用了Dreamweave,IIS作为Web服务器,数据存储采用Access,通过编程实现了系统的功能,系统中涉及的关键技术有:数据库连接、条件查询、备份数据库等,由于代码较为冗长,在此不一一赘述。

档案系统管理范文篇10

作为一名系统管理员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xx所所处地理位置较为特殊,xx高速公路的“四高、一多、两复杂”在xx境内,复杂的地理环境造成了较多的车辆事故,较多的事故常常导致长时间的分流,而xx所设计的收费车道又相对较少。只有确保每个车道计算机能正常使用才能不折不扣的完成车辆分流的收费任务,尽最大的努力把公司的损失降低到最小。作为系统管理员要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负责好本所范围内收费系统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建立好收费系统设备的档案和台帐,只有把收费系统维护好了,才能保证整条高速公路安全畅通的运行。

如何做好收费系统的维护工作我就近几年来的工作,谈谈以下几点拙见和大家共同探讨。

每天我们在做好所内的清帐工作,把数据准确无误的传送到中心后就开始对收费设备进行仔细的检查,细心的维护和保养。只有通过平时对系统设备的认真维护才能发现问题并及时的解决问题。例如:开通不久我在每天的维护工作中发现,收费亭里的读写器表面长期和带满灰尘的通行卡接触非常容易脏,脏了就需要各种清洁剂对其进行清洁,这样极易损坏读写器。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想到了利用收费员解款用的塑料袋,给读写器外面套上一个塑料袋,脏了就换,经实践证明,使用该方法既不影响读取通行卡信息又能起到保护读写器的作用,真是一举两得。

在平时的维护中,要保证电脑电源关上,所有接线插头拔掉,人身上不要穿容易产生静电的衣物手要在水管上放几分钟,放去身上的静电。大家都知道计算机设备的表面可用牙膏擦拭,但是必须切记的是最后一定要用湿布再擦一遍。否则更容易沾脏物。清理计算机内部时最为关键,内部线路较为复杂,零件又特别细小,所以要特别小心。自先要把主板上的板卡拆下来,主板、显卡、网卡等上面的脏物主要以灰尘为主,用刷子进行清理后再用无水酒精来洗去上面较多的灰尘。对所内的收费系统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是系统管理员的本职工作。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收费系统为了更好的运用于收费管理总要不断的升级和更新,在此过程中我认为我们应有足够的耐心去操作,中心设计研究软件一定程度上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所以我们要逐一进行测试只有确保所有问题全部解决后再全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