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经济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4 06:07:56

传统经济

传统经济范文篇1

西方发达国家自二十世纪末的滞涨现象和随后的经济新增长引出了新经济概念。1992年至2001年期间是属于美国的繁荣时期,年经济增长率达3.6%;失业率于2000年降为20多年来最低点4.2%;通货膨胀率维持平衡。经济发展中将这种持续的增长高、就业率高、通胀低的现象称为新经济。这是融合了科技革命与金融创新并基于信息技术发明的必然产物。新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融合渗透了知识经济与网络经济。知识可以分为技术型和信息型两大类,由OECD的定义,知识经济是基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及使用并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经济。网络经济则是基于网络化的经济。所谓的网络化有以下三层含义:(1)现代信息资源及信息载体网络化;(2)信息网络下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网亦被同化;(3)这些网络融合交织在一起形成全球信息网络和经济网络。新经济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以知识为基本构成、以网络经济为主要内容的经济,被认为是知识经济和网络经济的有效结合,而新经济也势必朝着全球信息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二、传统经济的概念及构成

传统经济亦称自然经济。相对于商品经济,多见于乡村及农业社会,以社会风俗和惯例为主用于生产基本经济问题的解决。在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时,通过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单向线性开放式过程,这种模式的应用,在工业的快速发展中,会因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人口数量的增长,环境自身净化能力的减弱,导致环境问题日趋严重,资源短缺的危机更加突出。传统经济模式具有标准化、规模化、效率化和层次化等特点,传统经济以产品生产为发展方向,以直接交易为经营方式,注重于效益的高低,以广告为渠道,创立营销品牌,但不以客户满意标准为先。尽管新经济也重视经营效益的好坏,但它更以客户的终身价值以及股东权益为主,营销提倡以人为本,依靠实际行动来建立口碑,努力保持和开拓客户资源。

三、新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对比

由政治经济学理论可知,扩大再生产有外延式和内涵式之分。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于二十世纪实现了由大量原材料加工到技术设计和应用的转变:从资源到信息的加工转换,从物质资料到知识和智能应用的转换。这种转换过程延续了内涵式扩大再生产的横向发展过程,实现了传统经济向新经济的转变。新经济的生产方式则是内涵式扩大再生产的纵向发展过程,是引领扩大再生产的最优形式。

(一)特征对比第一、知识是经济活动的主要构成。虽然在传统经济活动中,都离不开资源、资本、劳动力等基本构成要素,但在新经济时代,它们远不如知识重要。这里的知识主要是指科学、技术、能力和管理,也是传统生产要素生产能力和效率提高的重要途径。第二、知识创新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在新经济时代,用于生产、交换、消费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知识创新,它充分体现了人类的最高智慧。而人类不断推出的新思想、新观念、新产品和新技术正预示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不断增长。第三、新经济的发展基于计算机、网络、数字化等技术。新科技的发展,促进了知识的推广,更直接推动了知识的创新。第四、新经济的发展以教育为核心。教育是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的基石,现代和未来的国际竞争就是综合国力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更是教育的竞争。第五、新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新经济本身就具备可持续发展性,具有失业率低、通涨率低、赤字低、增长快的特点,因此,未来经济的发展基于新经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传统经济范文篇2

关键词:网络经济概念;传统经济理论;冲击和挑战;就业机会

当今社会的不断进步很大一部分得益于网络科技的力量,它对于经济发展方面提供了技术和平台的帮助是十分强大的,而且网络经济发展已经形成一个体系,这是结合当下的发展趋势和时代要求进行的经济方面的创新,其实是给消费者和生产厂家更多的对接渠道,在高效和品质上的提升方面值得很大的称赞。网络经济发展的也要求自身建立更好的规章制度来维持管理工作继续有条不紊的进行开展,保障网络经济的平台安全建设可以继续进行经济支持,这也是网络经济发展速度如此快的原因所在,网络经济是技术和经济的创新结合,在未来的发展前景上是非常可观的。

1.网络经济带来的机遇

1.1网络经济紧密了国际贸易。新时代下网络经济各方面发展给市场带来了很大的活力,在满足国内经济消费需求之外,我国正在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对国际市场进行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发展国际贸易的过程中,网络经济的发展就要把握住了国际市场交易的规律,寻找真正适合我们发挥优势的交易活动,在交易受众范围和交易种类的拓展上要结合大数据进行认真的调研,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客观来看,我国对外贸易产业在网络经济的助力下提升竞争力来打开国际市场,不仅仅是为本国创造了收益,同时也是提升了国际上的消费者的消费体验,使消费者以更具有诱惑力的价格换取更优质的服务,这才是交易的目的,对双方都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国际贸易市场的逐步打开也是象征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力量增强,是众望所归的目标和发展方向。这也是我国对外贸易活动越来越频繁,参与市场范围越来越大的原因所在,是这些年来多代人的努力成果。1.2网络经济提升就业需求。在人才市场上,各种劳动主体才是市场经济的发展的动力和推动者,但是综合来看现在的人才市场饱满,一出校园就容易找到合适的职业的多是偏向高学历高收入人群,但是存在就业难度的是很大范围的一部分人群。而且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会受到地域上的限制,一些偏远地区的群体因为交通信息的不便对于经济市场的参与性并不强,可能就会导致资源的浪费。所以网络经济这些群体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带来了技术和平台的支持,对一些创业者来说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也促成了新兴产业的涌现发展的局面,在就业方面其实也是实现了创业者自身价值实现,同时也给更多的专业领域的人才发挥价值提供了机会,同时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制造产业的发展,从而给一些基层大众生存工作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所以其实产业链的新生和延展都会达到缓解人才市场的就业压力目的,最终达到经济创造和工作收益的同时满足。

2.网络经济对传统经济理论带来的挑战

2.1网络经济对传统生产消费。关系理论的挑战其实网络经济对传统经济消费者理论的挑战就是创新,在面对发展的态度上开始有所抉择,是一种限定的比较的消费观,其实这个可以用供给侧方面的知识来解释阐述。网络经济方面的供给侧主要是从市场供给方面进行的分析,它的改革实质上就是对于生产要素的合理分配,让资源可以有效配置,在不同的岗位上发挥出不同的作用,最大限度的让生产要素发挥出最大的价值,为市场提供更多的有效供给,从而也就促使供给方自身开始优化自我结构自我成长,在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上都再攀新高。而且目前中国的经济领域面对的还有很多难关,需求和供给之间的矛盾也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在经济模式上提出改革,网络经济实际上就是一种发展,它是打开了人们思维的一道新的大门,在生产消费之间的协调上提供了更多的解决思路,在经济方面也的确创造了很大的价值。2.2网络经济对传统生产形式。理论的挑战网络经济的发展其实在传统生产形式上有着很大的不同,就是在传统的产品的形式上可能存在形式不同,其实这是对消费的深层挖掘和激发,因为网络经济下甚至可以可以贩卖创意贩卖理念,这些和传统的生产产品的形式是不同的。其实这也是面对目前经济现状进行的突破,因为在面对市场经济发展遇到瓶颈障碍的情况下,在面对市场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的情况下,在面对金融排斥下市场主体单一,市场资源分配不均的情况下,对于产品产业的发展就必然要跳出传统理念的限制,产品形式进行多方位创新,所以努力的去优化经济结构发展网络经济也就成为了必然。

3.结语

其实我国的网络经济的发展是个任重道远的事情,经济发展的改革创新并非易事,在真正的经济市场上,网络经济想要在经济市场上不受到传统经济理论的影响几乎是不可能的,在对传统经济理论造成冲击挑战之后其实应当仔细分析,针对过度发挥的部分要进行优化中和,在发展步伐上更加重视稳健度,在造成冲击这件事情上还是要抱着发展创新的心态来看待,毕竟时代在发展进步,经济发展理念不能故步自封止步不前,在发展的过程中始终都要认识到满足于现在市场需求,消费者需求才是经济发展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秦柳.前夕计算机网络与经济发展[J].和田示范专科学校校报,2005,11(09):42-45.

[2]刘明涛.浅析计算机网络与经济发展[J].才智,2008,7(02):31-34

传统经济范文篇3

关键词: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影响;经济管理

经济管理思想应该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不断的进行相应的改变,否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社会发展和经济管理。我国经济管理思想已经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发展,经济管理思想由于所处时期的不同其侧重点也不同,并且是在传统经济思想的基础上对经济管理思想进行不断的演变的,所以,在未来的一段时间,经济管理以及社会发展还会受到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的影响。

一、社会农业方面受到的影响

我国拥有非常多的人口从事农业,农业能够在国家发展的过程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为所有的社会活动提供保障。通过对我国的历史进行研究,保证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能够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出重要的作用,这种思想直至今天依旧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在传统社会,国家发展的前提始终是农业发展,所以在古代才会存在非常严重的“重农抑商”思想,而且在较长的时间里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在传统的经济管理中农业管理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管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同时,中庸思想也对我国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特别是在农业方面影响最为严重,就是为了保持社会稳定所有的统治阶段都不敢对传统的发展思想进行改进,使发展始终处于一种相对平稳的状态,使稳定的发展农业的目的得到实现。从整体上看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现阶段的农业发展,对于我国这样的农业大国来说,想要使社会稳定发展得以实现,必须先保证农业稳定发展。

二、货币金融管理方面受到的影响

在发展企业金融的过程中,必须有效的结合货币的供给和使用管理,才能够使一定的经济活动得以产生。在企业进行金融管理时,应该对管理活动和供求关系进行详细的研究,在保持两者具有关联性的同时,还需要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价格应该是企业货币金融管理中首先需要考虑的因素。人们主要通过参考官方标准来确定价格,在发展的过程中农业产品的价格能够直接决定农业和商业的重要性,所以在进行经济管理时,企业必须对货币管理的内涵进行正确认识。早在春秋时期,我国就有一定的货币管理概念出现,但是有时降低货币的价值,会导致管理内容的可行性丧失,在进行统一的货币管理后,对私人铸币的现象进行了严格的约束。随着朝代的不断变更,虽然对铸币进行了严格的管理,但是依旧有私人铸币的现象反复出现,后来形成了纸币,总结了货币管理的经验,人们也对货币金融的理论发展体系进行了一定的了解。在发展社会经济的过程中,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借贷与利息会受到货币的严重影响,国家只有进行严格的控制,才能解决经济活动中的高利贷问题。

三、社会供求活动受到的影响

由于存在供求关系才会产生经济活动,进行一定的经济活动是最典型的经济活动特征。具体来说,经济管理就是管理商品消费、商品流通、商品管理等内容,所以,经济管理具有较强的综合性,需要对许多方面的知识进行应用,只有平衡的发展各个管理环节才能为经济管理的有效提供保证。当有问题出现在某个环节时,就会打破社会经济发展的平衡,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在管理商品流通和商品生产时,一定要事先详细了解市场情况,需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对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应用,才能保证管理的有效。经常会有放任和管理的政策性内容在经济活动中出现,都是为了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当今社会依旧存在着十分深远的影响。

四、社会政治经济管理活动受到的影响

在社会的各个发展阶段,在国家进步发展都会受到经济管理的直接影响,经济管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的其他方面,如国家军事力量、国家财政等。传统的经济管理内容与人的劳动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在农业发面表现得尤为明显,生产和创造社会资源都需要人的劳动,国家在有效获取资源的同时进行经济管理。在传统社会中,量入为出是国际进行经济管理的依据,需要以国家财力为前提进行相关的经济活动。在传统社会,国家的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征税,同时也是国家从经济方面入手对农民的收入进行二次分配。现阶段,社会政治进行经济管理活动依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的影响。

综上所述,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与现代经济管理发展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现代经济的发展,从而使现代经济管理效率得到提高。在现阶段的经济环境下,应该有效的整合传统经济思想的优点,才能够使现代化经济发展水平得到提高。在当代经济管理思想中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能够发挥双刃剑的作用,所以在对其优点进行利用时,应该对其缺点进行摒弃,并且不断地对经验进行总结,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有效的进行经济管理。

参考文献:

[1]王祚昆.探讨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经济管理实践的影响[J].时代金融,2017(27):199+202.

[2]向俊峰,宋山梅.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及其当代转型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8,366(16):187-188.

[3]蓝建平.对企业经济管理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究[J].中国经贸,2017(11).

传统经济范文篇4

关键词: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当代经济管理;实践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我国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也愈演愈烈,一些传统经济管理思想与现代化的经济管理模式趋势背道而驰,然而传统经济管理思想中同样也存在很多优秀的观点,我国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内涵丰富,这些丰富的管理思想对企业创新的建设以及企业内部结构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不管时代如何的变迁,我们都应取其精华,传承其中优秀的管理思想,对于当代社会的经济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如何将传统思想应用于当代经济管理中值得我们思考。

一、传统经济管理思想概述

诸子百家的著作中无处不在的出现着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其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以富强为主的治国之道,使人们的生活富足、自由、快乐;“仁”与“礼”不仅是个人的修养,还是君臣们执政的指导原则。这就要求君臣们要尊重民众的自由意志而不倡导家天下的思想。在治理国家方面,孔子提出了举直任贤,以正行政;重视制度,寓德于政;以礼致和,以恕息争端的思想。另外也有要促进经济的繁荣以及百姓安居乐业的思想;民力要有量、时及法,以道致富;无为而治,在结合以上原则并实施,国家将无为而治。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以仁为本。孔子说:“仁者,人也。”“仁者,爱人。”“天地之间人为贵”。他认为假如有一个人能给老百姓很多好处有能够济周济众,那么这个人不仅是“仁人”还是“圣人”,因此,以人为本可以说是儒家学说管理思想最重要的标志。孟子“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告诫了数历朝历代的管理者要实施仁政,爱抚百姓才能统一好天下,达到收复民心的目的,就没有人能够阻止他实现对国家的治理的包袱。2.中庸之道。大多数人立身做事的原则都是儒家学派的中庸之道。克己(恕)尽己(忠),内仁外礼,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中正平和,主张调和与折衷,反对过度偏激。而中庸之道要求管理者既能坚持正义,又能通权达变,追求整体和谐。3.无为而治道家管理思想的最高原则就是“无为”。“无为”就是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要想分工协作,权责分明,各展其长,就要求管理者要合理的抓住重要事件,把具体工作分配给相关人员和机构,这样才能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达到管理工作的目的,获得优秀的效果。海尔集团在管理过程中就运用了“无为而治”,为员工创造自由空间,管理层给予了员工更大的发挥空间,真正地做到了人性化。4.以德服人。儒家管理思想的另一个优秀思想就是要注重领导阶层的自身教养,强调了领导们一定要以身作则,以及他们在伦理道德方面的作用,在管理自我时要达到理想化的目的。主张要注意自身修身、要热爱家庭、要治理国家、要统一天下。孟子在《公孙丑上》中对此作了深刻的阐述:“以力服人,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心悦诚服也。”因此,自觉地协调他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成功的重要法宝,以身作则,达到“以德服人”的目的。

二、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的应用

1.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首先,中国农业社会以分散和小型为基础,就必定要求有一个能进行有效管理的经济思想来指导,从秦汉开始就有这种经济管理制度的存在了并且延续至今日。其次,在经济管理的方法上,管理者要理性对待,把经验和理性相结合,始终坚持要对经验、实际应用加以重视,管理者在传统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对农业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管理,综合的应用兵、医、农以及艺来进行比较分析的,这在现代农业管理上也尤为重要。其次,农业生产本身就具有反复性再加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两者结合起来就行形成了在经济管理上,始终保持稳步前行,不偏离,始终以中和、适度、协调以及平衡的中庸思想的管理精神,不断促进农业生产方面的进步。可见,中庸思想在现代农业也同意运用。2.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企业管理学是在20世纪初由费雷德里克.泰勒提出来的,这是人类开始凭借行事的行为模式的代表,按照了一定科学的规范来对企业进行管理,这就是他的以经验转向科学的系统管理理论。人们把这一时期出现的管理思想归结为古典理论,在此后出现的大部分的学派都是围绕这些理论不断的创新。因此,企业管理的发展史是从古典理论阶段转向行为科学的阶段再转向现代管理理论,这些转变其实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去逐渐的形成了管理学为主的知识体系,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创新出来,这些体系归根结底就是要有科学的管理方法,是在传统的经济管理学思想的基础上不断演变而来的。随着世界的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日益激烈的经济市场的竞争,这就要求企业要在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并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三、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经济管理实践的启示

1.农业方面。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支撑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农业经济管理始终是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促进农业的发展,提高农村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就必须要加强农业的管理力度。因此,结合传统的农业管理思想以及传统的农业生产管理经验,利用传统管理经验去改革现代农业管理模式,把传统农业思想的优势运用到当下最流行的“互联网+”模式中,能够有效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2.现代企业方面。在企业管理中,经济管理是其核心组成,提高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能够推动企业管理的进步与发展。在企业管理相关理论中,所有的理论都是在传统管理理论的基础上演变过来,从最初的古典理论,进阶为科学化的提升,再到企业现代化管理理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在不断发展壮大,我国已经融入到全球经济一体化当中,每个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企业的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企业要结合时代特征及自身特点,更新传统经管思想,提出适合企业发展和时代要求的企业管理方法。3.构建国家经济管理思想。我国经济管理思想的重大转折点就是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同志建立的附合我国国情的经济发展路线。邓小平同志把传统经管思想中的精华部分,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目标,提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路线和经济管理方法,在他的引领下,我国经济管理工作在农业生产、企业管理以及金融等方面都取得了重突飞猛进的发展,使我国的经济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充分发挥了市场的主导作用,同时结合相关的制度及保障措施,如:经济管理办法、法律制度等等。在合理适当的制度中,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发展平台及空间,推动了国家经济的发展。

四、总结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对经济管理的现代化要求越来越高。然而,在现代经济发展下,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的弊端日渐显出,我们应该详细了解传统经管思想的内涵,摒弃一些弊端的思想,结合现代经济的发展特点,选择优秀的并且有益于现代经济管理的传统思想中的相关方法进行利用,完善现代经济管理思想,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

作者:胡煜辉 单位:湖北省汉川市第一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李秋霞.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与西方管理理论的整合[J].理论探索,2004(3).

[2]李皆染.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经济管理实践的启示[J].财经界(学术版),2011,(07).

[3]陈勇勤.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经济管理实践的启示[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8,(04).

[4]蔡厚清.孔子管理思想与当代西方管理思想之异同[J].经济师,2000,(12).

[5]李杰敏.儒家管理哲学对现代化管理的启示[J].广州大学学报,2001,(10).

[6]朱静.古代循环经济管理思想对现代的启示[J].当代经济,2014,(13).

传统经济范文篇5

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在经济文化发展和社会结构优化当中发挥的现实意义不容忽视,并且它在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的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也应该受到充分的重视,因此,我们对其内涵应该有足够的理解,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释。

1、以家国同构思想为基础

由于农业在我国古代一直以来就是国家经济发展命脉所在,也是其发展的基础,加之封建制度的长期影响,所以就形成了“金字塔”式的管理结构。同时,父系社会在不断发展以及演变过程中形成了君主制,这是有着显著家国同构思想的制度,并在接下来的两千年里一直延续着,于是以亲缘为核心的管理机构就在封建君主制度之下形成,其中宗教、教育、经济等领域都包含在了这个机构之中,并且以不同宗族为顺序进行排列,渐渐地就形成了中央集权的社会管理机构,该管理机构具有明显的家族意志。

2、重农抑商的管理思想

我国最早的传统经济管理思想里的重农抑商思想可追溯到春秋战国,在古代,我国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重农抑商思想。虽然过去的法家与儒家各自持有不同的价值观,可是二者均有着重农抑商这一共同的思想,其主要原因在于那个时期农业完全成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该思想对我国古代的社会与经济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古代经济的发展。

3、儒家和墨家思想的教化作用

古代的社会与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尤其是其注重三纲五常与三从四德的伦理教化思想方面的影响。我国古代社会存在很大的贫富差距,所以有许多思想家企图用传递思想的方式改变这一现状,其提倡的其中一个基本思想就是人人平等、“均平富”,但是现在看来,此类思想明显违背了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规律。

二、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经济管理的启示

1、对现代农业生产的启发

农业在我国经济中的主体地位由来已久,它是我们的立国之本,因此,农业生产始终在经济管理思想中作为社会生活的基本。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说明:第一,要想稳定我国农业社会结构,就需要相应的思想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和指导,而这样的经济管理制度一直以来都在我国存在的,就算是现代社会也是如此;第二,我国的农业生产在同小农经济紧密结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中庸精神”,而它在管理方面首先体现在经济管理行为上,也就是管理行为自始至终都不会出现过分偏离的现象,始终保持稳步前行,农业经济发展一直以平衡的思想为主导,因此,这也促进了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以及进步。其次就是体现在经济管理方法上,农业生产一直以来就对实践、经验非常重视,并将管理活动切实放在了农业管理中。为了采取更为科学、高效的措施对农业进行管理,我们必须从全局出发,从整体上来关注事态的发展与变化。

2、对货币金融管理的启发

我们从供需及管理的角度来考虑,决定将货币与金融放在一起,货币金融管理与供求关系、管理之间既相互深入,又各自独立。我国传统货币金融管理当中备受人们关注的当然就是价格问题,在这里我们以官方价格为例进行说明,人们定价始终还是以“谷米是基础”这样传统的观念进行的,由此以来粮食价格成为了农业与商业谁更重要的争论中长期依赖的依据。我国古代经济管理思想中的货币管理具有极为丰富的内容。春秋时期,单旗所主张的废轻而作重,将官作为中心,使得百姓货币出现了贬值,这样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之后的秦朝秦始皇将货币统一,并把私铸取消掉,而接下来的一段历史时期里禁止与同意私铸反复着出现,直到元朝纸币成了主要的流通货币,明清时期银钞则成了通货。而我们能在这些我国古代的货币管理思想里面归纳、总结出一套正确的理论体系。对于现代社会来说,经济活动极为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借贷与利息,借贷的存在就是由货币所决定的,高利贷早在我国古代社会就兴起了,而通常当时的官府就是利贷的主管机构,它也成了制约经济发展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要解决此问题必须要由国家来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

3、对供求活动的启发

在经济活动中可以说供求是其最为主要的特征,依据经济活动,供求活动管理应涉及到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四个层面的内容。社会分工在社会经济发展当中极为重要,也就是说对于不同的行业我们应该有所平衡,不能长期偏重于某些行业而抑制其他的行业,否则会给经济的整体运行带来严重的影响,从而导致产业结构的严重失衡。通过过去的经济政策,我们不难发现,在流通领域当中运用平均与均输措施,能够有效实现“民不失职,民齐劳逸,平万物而便百姓。”与此同时,我们应该注意不能简单地对生产与流通的管理得出结论,经济放任与干涉应根据具体的条件来加以使用,通常情况下,在对富民有所考虑的时候就使用经济放任,而对富国有所考虑的时候则使用经济干涉。但值得一提的是,富民并不是一定要放任自由,富国也不是必须要政府干预,合理、科学地对二者加以运用才能让生产与流通更为顺畅。

4、对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启发

上世纪美国著名管理学家、经济学家费雷德里克•泰勒提出了企业管理学,并著有《车间管理》、《科学管理原理》等,由此人类凭借行事的行为模式并依照科学的规范来管理企业的格局拉开来了序幕。在这之后还有很多学者也根据不同的管理理论,在不断地进行发展以及创新,然而其基础并没有发生改变。纵观企业管理的发展的历程,它经历了古典理论阶段向行为科学阶段的发展过程,再到如今的现代管理理论。而企业管理学的科学性非常强,它的发展离不开传统经济管理学思想,可以说传统经济管理思想是其发展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不断的创新最终演变而成。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整个世界的经济环境有了非常大的变化,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我们企业经济管理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企业管理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创新和发展,才能适应时代的新变化和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

5、对国家政治经济管理的启发

政府在治理国家的时候都必定要借助财力、军力、人口等这些与人产生联系的资源,而我们也正是从国家治理的意义基础上来理解国家政治概念的。起源于我国古代西周“量入为出”财政原则具有极为深远的影响,其强调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就是征税,也就是说税收是我们产后进行分配的一项较为重要的内容。对于收入来说更加需要进行开源,而对于支出来说则与之相反,需要进行节流,并由此提出了“节其流,开其源”这一财政原则。户籍管理在我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它成了赋税最为主要的依据,其中以此作为基础进行征税自北魏一直延续到了清朝。

6、邓小平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经济管理的启发

邓小平经济管理思想就扎根于传统经济管理思想中,其实质就是在对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的精华内容进行概括、归纳、总结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而形成的非常优秀的经济管理思想。这一思想在很大程度上让我们的经济管理实现了现代化与科学化,其中主要强调了客观评价人类文明的一切理论成果,吸取其中的精华,剔除糟粕。邓小平经济管理思想现已成为了指导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的重要思想,经过一个长期的实践,对此有了极其有力的证明。我国的经济管理改革在邓小平经济管理思想的正确引导下,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在宏观、微观经济管理中发挥出了非常大的作用,由此国家在企业的管理方面也逐步转向了间接管理的方式,促使了以市场作为基础,并辅助以各种经济手段进行行政管理的新局面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发展。

三、结语

传统经济范文篇6

关键词:传统经济管理;现代经济管理;启示

当下,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加强,国内不同行业、领域都处于改革与创新中,而经济管理便是其中一项不可忽视的核心内容。就我国经济管理实践而言,我国经济管理工作者逐渐将现代西方的主流经济学理论、管理学理论巧妙地融入其中,优化了现代经济管理,使其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作用。但并不意味着要抛弃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它仍然具有某种参考价值,也是现代经济管理理念无法比拟的,必须正确认识二者,总结、归纳传统经济管理,更好地利用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具有的价值,促使当代管理质量不断提升。

一、传统经济管理思想概述

就传统经济管理思想来说,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沉淀下来的宝贵财富,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比如,传统社会结构,逐渐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管理思想风格,特别重视对政治的影响,体现在不同方面,比如,家国同构观念、教化理念。首先,教化理念。自古以来,教化都是儒家思想强调的重点,三从四德等理论教条对当时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而在先秦时期,我国古代社会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为了改变当时的社会现状,思想家们纷纷做出了很多努力,但并没有缩短该经济和现实之间的距离。其次,家国同构观念。在封建社会中,农业是整个国家得以生存发展的首要前提,而自给自足又是其显著特征。由于受到封建等级制度的影响,贵族在血缘关系影响下,逐渐形成家国同构理念。进而,构建了政治管理体系,中央集权政治意识成为强调的重点。最后,重农抑商观念。它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是古代经济政策的关键性组成要素,得到儒、法两家的认可,而在一定程度上,儒家具有的权威性进一步加快了古代经济发展的速度。

二、传统经济管理对当代经济管理的启示

(一)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下农业生产的启示

就我国而言,属于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始终是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所在。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产业结构都发生了质的变化,但农业的核心地位并没有受到任何不利的影响。自古以来,以农业为根本的思想都是我国经济管理不可或缺的组成要素,在社会发展形势作用下,出现了农业中庸思想,但中庸思想太过于保守,必须进行合理化的调整、创新,要能和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相协调,才能进一步巩固我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促进其持续发展。此外,就传统经济管理思想而言,农业生产实践是其强调的重点,而管理理论、管理理念才是现代经济管理理念强调之处,忽视了实践管理的重要性,并不利于农业生产的长远发展。因而,必须把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现代经济管理理念相融合,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效率、质量。

(二)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金融管理的启示

自古以来,货币、金融这两大元素紧密相连,货币是在社会市场中的供求关系理论中应运而生的。在传统货币管理过程中,金融活动的价格指标才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在传统一系列金融活动中,大都要以粮食为衡量标准,制定出具体化的价格,而这也是金融活动逐渐向农业倾斜的重要原因。而在传统化的经济管理思想中,研究的重点内容始终是货币的管理,比如,在春秋时期,母子相对论广为流传,要求由国家来决定流通于社会市场中的货币是贬值还是升值,实际上这种做法违背了社会市场运行规律,又比如,在秦始皇统一货币之后,主张不能流通私钱,这些对当下经济管理都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当下,借贷、收取信息是金融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而高利贷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金融形式之一。在古代,高利贷是政府有效调节社会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政府官员经常借此来谋取私利,剥削百姓,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而就现代金融管理来说,必须全方位分析各种影响因素,制定可行的法律、法规,避免同样的问题再次出现。

(三)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企业经济管理的启示

在新时代下,传统经济管理思想正处于持续发展中,不同行业、领域企业在经济管理方面大都有了合理化的经济管理参考依据。随着自身不断发展,企业进一步创新、融合了传统经济管理思想,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新时期企业管理客观要求。从某种角度来说,我国现代经济管理理念是建立在传统经济管理理念基础上的,在为现代经济管理理念提供便捷条件的同时,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金融货币经济管理方面,价格已成为考虑的首要元素,但在金融货币经济管理日益变化、发展中,其内涵日渐丰富,影响着我国经济活动借贷形式等。为此,我国相关部门必须制定统一化的流通价格、流通方式,灵活运用传统经济管理理念,约束传统经济管理理念,确保金融活动经济市场的稳定、健康运行。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就传统经济管理思想而言,需要坚持“一分为二”看问题的原则,要站在客观的角度去认识它。在当代一系列经济活动中,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存在各种问题,但在历史长河中,它对经济持续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是无法磨灭的。换句话说,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的科学性、适用性特点对当代经济管理工作也是能起到一定启示作用的,在我国很多行业、领域中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比如,金融管理、企业管理。为此,在未来发展道路上,需要优化利用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的精华,巧妙地融合到现代经济管理中,确保现代经济活动顺利进行,不断促进我国不同行业、领域的持续发展,促进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作者:倪雨辰 范均 单位:南昌理工学院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威.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经济管理实践的启示[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4,09:2.

[2]李皆染.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经济管理实践的启示[J].财经界(学术版),2011,07:49+51.

传统经济范文篇7

1、电子商务、传统经济的基本概念

1.1电子商务。全球信息基础实施委员会电子商务工作委员会的定义是:“电子商务是以电子通信为手段的经济活动。”也有学者强调电子商务是一种商业经济状态,如郑淑蓉认为“电子商务是用网络武装起来的传统商务,是建立在现代网络基础上的一种全新的社会经济形态—网络经济的核心。”[1]笔者认为电子商务是以各种信息网络系统和交流平台为依托,在不同的主体之间(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消费者等)之间发生的一种新型市场运作方式。1.2传统经济的概念。传统经济是一个历史相对概念,学者郑学敏认为:“传统经济是一种“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单向线性开放式经济过程。”[2]该观点强调传统经济即自然经济,多在乡村以及农业社会中出现,主要是以自然资源、人力为生产要素制作出商品,最后变成废物排到自然的单向流动过程。随着知识和信息逐渐成为关键的生产要素,为明确区分传统经济与其他新经济形式,一般认为传统经济与新经济相对,是以物质资本为基础、大规模生产来进行原始资本积累的经济形式,知识含量低,主要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生产给谁的基本经济问题。

2、电子商务与传统经济有机结合的必要性

2.1网购的规模增速明显,传统经济面临挑战。随着国内消费者的网上购物习惯逐渐养成,网购人数快速增长,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研究院在《2017年世界电子商务报告》中指出“全球网民人数已达41.57亿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互联网用户市场,网民规模达7.72亿人,普及率达到55.8%,网购消费者人数排名全球第一①。网购规模日益扩大助推了电子商务发展的电子商务跨越式发展,传统企业要想分享中国市场这块大蛋糕,与电子商务融合是必经之路。传统经济一般是规模经济,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进行大规模生产,以产品为中心,库存多。如:新闻上经常报道各地农产品滞销严重,借助网络散布消息求助以减少农户的经济损失,其背后原因在于:1、缺乏销售渠道,不少果农仍停滞在水果批发商上门收购的单一渠道,既降低了其议价能力导致水果卖的价格低廉,又不能对市场需求变化做出及时调整。2、消费者消费水平提升后伴随着需求多样化,对水果品类和质量要求变高,同时经济全球化让进口水果频繁走入中国市场,也抢占了不少市场份额。为解决这类事件,当地政府部门开始牵头借助互联网打造电商平台为果农打开销售推广渠道,如“农村淘宝”,也有果农通过自己开设淘宝店、微店、公众号平台等方式来经营宣传。新型电子商务模式让果农直接对接消费者,提高议价能力的同时也能更准确快速地掌握消费者的需求从而做出相应地调整;另外,国内优质水果也能通过跨境电商平台销售到国外,让国内水果不仅销往全国各地,也能走出国门。农村电子商务有效的缓解了农民“卖难”问题,推动着农业结构升级。在网络经济的冲击下,电子商务已经深入和广泛地影响着企业传统的经济行为,企业生产模式也将彻底改变,不再是单向的“产-供-销”,而是以客户为中心,重在沟通的人性化经营模式。传统经济必须有效应对变革,与电子商务的有效结合有利于降低企业交易费用、获得竞争优势。2.2国家政策导向,大力推广电子商务模式。我国近几年高度重视电子商务的发展,一方面努力推进信息化网络、物流设施等基本建设,如2013年《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拓展电子商务空间”,包括完善智能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跨境电子商务通关服平台和外贸交易平台等;另一方面加速推进《电子商务法》立法进程,完善电子商务法律体系,如《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在2015年的正式实施。并且我国为了保证电子商务多元化、社会化的健康发展,已经着力于农村地区、跨境电子商务市场的打造,陆续出台了多项促进电商发展的政策,如商务部出台的《“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明确提出:“继续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打造一批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支持电子商务企业开展面向农村地区的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网络及渠道建设。”在十三五规划中,也为促进电子商务发展明确了几项内容,如构建泛在高效的信息网络、发展现代互联网产业体系、强化信息安全保障、构筑现代基础设施网络等。这些政策规划不仅为互联网与经济的创新融合提供了行动指南,也为传统经济与电子商务的结合提供了契机。为响应国家政策,各级政府纷纷出台具体实施意见和条例,为电子商务的跨越式发展铺下了康庄大道,更好地促进我国电子商务经济的繁荣。我国传统经济应抓好难得的机遇进行转型,在国家政策方针的引领下寻求新突破。2.3谋求发展,顺应未来商业发展趋势。商务部的《中国电子商务报告(2017)》显示:2017年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29.16(万亿)元,同比增长11.7%;网上零售额7.18(万亿)元,同比增长32.2%。[3]交易额在消费总额中的占比从几乎为零稳步增长到超过6%,已经在我国工业、农业、交通运输、金融、旅游和城乡消费等各个领域的应用不断得到拓展,成为我国扩大消费的一个主要渠道。且随着80和90后一代消费的崛起,中产人群比重的增长,中国人的消费能力和需求还会继续增长,未来仍是全球电商消费最大的市场。[4]可见,我国电子商务市场增速显著,覆盖面广,具有极大的市场开发潜力。当前市场发展快速、变化多样、个性化明显,过去标准化规模生产的传统经济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如传统企业信息传递速度慢、反馈不及时,不能灵活快速地进行调整。而借助电子商务的传递数字化优势,能使商品从生产、销售、交易到消费实现快速、准确、双向交流,对市场信息能更加及时准确地获取和反馈,实时地随机应变。电子商务借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不仅能使传统产业的生产力要素得到扩大,而且能使传统产业生产力形态得以演进。加上传统企业本身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拥有的大量人脉、资本与口碑,比中小企业从零开始具有较大竞争优势来维持和拓展国内市场。

3、电子商务与传统经济结合存在的问题

电子商务具有开放性、互动性、低成本等特点,能改变传统经营模式和生产组织形态,恰好可以为广大传统经济采用。然而传统企业电子商务化进程并不顺利,其原因主要如以下方面:3.1人才匮乏,难觅合适的领导者。我国电商人才的培养滞后,培养体系也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市场上电子商务类人才严重匮乏,集电商思维和传统企业管理经验于一身的领导型人才更是凤毛麟角。众所周知,领导者在企业的生死存亡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传统企业能否结合电子商务成功转型与领导者的观念和能力息息相关。更何况传统企业的组织结构稳定,职位提升讲究“论资排辈”,空降外部人才对其运作机制缺乏了解,带领传统企业进行转型可能面临诸多阻力。若在职培养传统企业原有领导层,其观念的转变不仅需要时间,还需要领导者真正放低姿态,虚心求教,敢于实践,有决心带领企业走上电子商务化进程。3.2自我评估失误,方向出错。很多在20世纪家喻户晓的传统企业如今地位岌岌可危,甚至早已破产,如泊头火柴厂、胶卷业巨头——柯达。破产企业并不都是因为战略失误导致的,有的产品本身就输给了时代变迁。换句话说,并不是每家传统企业都适合与电子商务结合来转型,也并不是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传统企业在转型之前要对企业本身和产品进行全面准确地评估,判断其是否适合转型、何时开始、如何投入和控制风险等。如果在电子商务浪潮的冲击下盲目地开始跟风,一旦方向出错,就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严重打击企业转型的积极性。3.3观念守旧,产业结构调整难度大。传统企业的组织管理体系和产业结构一向相对稳固,而电子商务本身就是使企业组织结构、业务流程、管理体系通过复杂融合而高效运作的企业经营新模式。两者的矛盾冲突势必会造成部分组织或人员利益受损,若传统企业里的员工或组织不能改变其传统观念,接受传统企业与电子商务融合的必然趋势,就会不自觉地抵制或阻扰电子商务化进程,加大产业结构调整难度,使得企业难以成功升级转型。随着竞争环境、商务模式的变化,企业需要在数据仓库、数据挖掘等相关技术基础之上提供使其能够迅速有效分析数据的技术和方法,包括收集、管理和分析数据,将它们转化为有价值的信息,即内部商务电子化、智能化也是不可避免的[5]。而这种内部电子商务化不是简单的技术升级,企业员工观念不仅要求观念转变,更要求他们在处理业务时渐渐习惯运用互联网的思维模式和技术来分析解决问题,这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3.4企业急于求成,缺乏恒心。传统企业借助电子商务的转型之路因成功先例太少而又不能直接照搬注定不容易,这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企业在其进行过程中可能会走很多的弯路。毕竟每个传统企业都是摸着石头过河,需要结合自身的运营情况、资源、优势,去思考和尝试如何借助电子商务进行转型。在不断反复地尝试、犯错、修改完善过程中渐渐地去改变,去完成目标,过程痛苦而漫长,致使一些急于求成的企业在焦躁中选择了不明智的战略或消磨了信心与斗志而没能成功。而且,传统企业的转型经常需要做一些创新尝试,而这些创新投入很大,还不一定有回报,这对于资金不够雄厚的中小企业来说也是其缺乏恒心、无法安心打持久战的重要原因。

4、结语

在“互联网+”大环境下,企业信息化是其以防被淘汰的重要发展战略之一,而电子商务是信息化时代的产物,也是未来商务的雏形,走在了时代的前沿。传统经济想要寻求快速发展,必须克服其地域局限性的软肋,利用电子商务来改造自己,进行转型升级,真正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但在这之前,传统企业应该全面认识评估自身,立足于中国国情,抓好时机,做足准备工作,才能在信息化时代越走越远、越走越强。

参考文献:

[1][5]郑淑蓉,吕庆华.中国电子商务20年演进[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3(11):5-16.

[2]郑学敏.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比较分析[J].经济导刊,2010(01):76-77.

[3]中国电子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中国电子商务报告(2017)》[DB/OL].dzsws.mofcom.gov.cn/article/ztxx/ndbg/201805/20180502750562.shtml,2018-05-31.

传统经济范文篇8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民间个体经济发展的能量得到了极大的释放,回族传统商业集市得以复兴并逐步适应着现代化社会生活的发展要求而不断变迁。黄渠桥集市作为由当地传统经济的社会结构所决定并与之相适应的贸易形式,构成了一个联结不同经济文化区域之间的社会交换网络,集市贸易使得该镇成为此地域社会的中心地,成为传统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集市的变迁与农民的生计方式、从业形态、乡村社会的生活乃至传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长足进步密切相连,而集市及其结构长期的演进过程,更印证了当地回族传统经济的变迁历程。透过当地集市的变迁可以观察本地区回族传统经济是如何借助集市这一社会共同体联结乡村社会并与市场经济相互适应与建构,并进一步见出银北地区城镇化发展与回族传统经济相互整合的逻辑与基础性机制。目前的黄渠桥镇市场(当地人称黄渠桥镇新市场)是当地每月“三、六、九”日前来逢集的场所。该集市逢集时人流量达3000余人,重要节日赶集人数可达4000余人,每年交易额近9600万元。随着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城镇化进程的日益加剧,黄渠桥集市的变迁呈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一)集市与农民的社会生活关系日益紧密,乡村生活的自给自足程度逐渐减弱

该镇农民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需求可依靠市场来满足,是因为市场所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更加便宜、便利和更具选择性,故不需要自己生产,通过前往集市购买就可以实现,客观上还影响了农民对种植作物的选择。如以往农民在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米、面、油、蔬菜等生活资料基本都是自己生产的,随着集市供应能力的不断增强,很多家庭更愿意从集市上去购买。同时,当地的农户已从单纯的农牧业生产领域走向商品流通领域,进入有关清真饮食产业的经营和其他领域。当地居民依托该集市,发展与自身条件相适宜的个体私营商业,致使居民收入及经济来源的路径和方式发生了变迁。就黄渠桥集市中农户业态现状来看,集市上的摊位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职业性商贩,主要以参与市集交易为生;另一类是半职业性商贩,以当地的回族农民为主。第一类职业性商贩大53多是从周边地区批发农副产品到集市上出售给当地居民,其销售的商品以服装、日杂百货、副食品为主。

这些商贩常年靠赶集为生,他们一般在该集市都有固定摊位,并在周边其他集市按固定的集期进行交叉逢集、流动经营,以期达到最大的收益。第二类半职业性商贩主要为当地的农民,他们不仅满足了家庭正常的贸易需求,而且通过集市贸易,将自己种植的初级产品或饲养的农副产品以及自己生产的手工制品,进入市场体系实现向上的流动或直接进入其他百姓手中或继续向其他基层市场流动。最值得注意的是,市场最西段的牛羊牲畜交易区中还有一类特殊的职业性商贩,他们是为实现买卖双方的顺利完成交易并从交易双方抽取佣金的中介商———牙行。一种是专门为挣取佣金的专事牙纪,另一种是兼牲畜贩运的牙行,后者因还拥有自己的其他生意,其经济资本高于前者。虽然,集市在时代变迁中发生了诸多的改变,但黄渠桥回族商人中作为中介商的牙行们依然按照每个集市固定的日期,在不同集市中单纯地以寻找差价作为他们唯一的获利途径,并没有发生本质上的变化。上述的这些商贩半数以上的经营者为本地回族,并且集市内的所有餐饮摊位都由回族经营并挂有清真标识的字样,显示出一个地方的饮食文化取决于其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回族文化传统。这一点在黄渠桥集市外,沿109国道的餐饮业中更得到了体现。可以说,黄渠桥的人口构成和民族间的不同生计传统所决定如此的分布形态和饮食特色,并显示了一种社会群体力量之间的竞争关系。集市经营商品种类的增多与范围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农村生活方式的结构变迁以及农村生活与生产的逐步分离,即农村社会在运用传统集市的方式形塑出带有现代性的生活方式,简言之“农村生活的城镇化”。

(二)集市商品结构的多样化和功能的单一化程度越发增强

据笔者调查发现:黄渠桥新市场于2013年7月4日作为“县域经济观摩”的代表地点之一,经半年的重新建设,一改往日诸多摊位混杂经营。市场内新建八个大棚,将市场所售商品按种类分区:服装、农织品各占两区,百货、日杂各占一区,牛羊肉和蔬果也各占一区;百货类摊位57个、蔬果类60个、农织类50个、饮食类16个;市场内的流动性摊位80余个,固定摊位178个,市场大门两侧有店铺15家。其中家禽、牲畜集中于市场后侧的空地逢集交易,总体反映了集市从沿街摆摊式经营到市场化、规范化的转变。从集市的功能上来看,以往的黄渠桥集市相对于其所依托的乡土社会而言,不仅是本地农民的生活生产资料市场,而且还为满足他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需要提供服务,同时还担负着保证传统经济生产与再生产正常运转的职能。集市在满足当地农村基本生产生活需求的同时,还作为了这一地域内具有综合性功能的经济社会文化共同体。逢集的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在车水马龙的集市中讨价还价,交易的同时相互交流,彼此沟通。随着当地城镇建设的加快,越来越多品种齐全、环境良好的超市以及其他娱乐设施的出现,传统集市的诸多功能逐渐被分担,集市的综合性功能被单一化的社会设置所替代。商品构成逐步多样化、规范化并与市场周边的店铺相联结的集市结构,使黄渠桥集市在宁夏北部地区的整个大市场系统中步入到乡村市场系统变迁和发展的一个过渡阶段。如今的黄渠桥集市正在朝着市场交易功能专业化的方向演化,这也是该集市在近些年来得以快速发展和繁荣的原因所在。

(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集市逐渐由一个乡村社会系统向乡村市场系统过渡

改革开放以前的黄渠桥集市,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周边诸多的传统村落和村落中的特殊组织,如家族、熟人关系、牙行等来进行建构和协调整合这一地域性的经济文化生活的共同体。正如波朗尼所指出的,在非市场经济社会里,“经济活动嵌入于社会之中”。[20]而且,当时因缺少专门的市场组织和正式的管理机关及其制度,大部分的集市参与者是当地的农民,并通过约定俗成的乡规村约和经商传统,在此共同体中实践商贸行为并与乡村社会系统互为一体。然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民间潜在的经济能量得到很大释放,集贸市场日益繁荣。先后在集贸市场所在地设工商行政管理所,加强市场管理,上内外。如今的黄渠桥街道两旁,有近120余家以经营爆炒羊羔肉为主的餐馆。从当地特色饮食业形成与发展的基础性因素来分析,主要由于本地区的传统经济结构下复合型经济模式和从业习惯所决定的。据笔者实地调查发现:该镇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3%,并且每家每户都饲养数量不等的牛羊,黄渠桥镇周边基本没有天然的牧场,当地的畜牧业发展主要通过牲畜养殖场繁育和家庭圈养两种主要方式进行,农牧兼顾的传统生计方式为其特色饮食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与此同时,镇政府还不断完善全镇15个养殖园区,发展小群多户养殖和万只羊场建设等措施,以巩固本地的特色饮食品牌。

当地政府依托作为支柱产业的“黄渠桥羊羔肉”进行招商引资和产业链配套建设,先后建成黄渠桥奶牛养殖场、雨润集团万嘉羊业公司、金福来羊产业公司、金鑫奶牛养殖场、盛世龙鼎养殖场、通惠村生态养殖场、红光村欣华农产品批发流通中心、长湖实业清真食品、东方羊毛1万吨羊毛加工厂等相关产业,这种集约化、产业化发展战略的推行是基于提升黄渠桥传统畜牧业效益和补充农业生产不足、增加当地民众的多元化收入和优化产业结构等多重考虑,并且正在新建的黄渠桥羊羔肉美食及羔羊育肥基地,成为增加当地农民收入的主攻产业,有利于夯实“黄渠桥羊羔肉”品牌,扩大黄渠桥清真牛羊肉的知名度,推进农牧业复合型经济发展。据笔者调查获知,知名牛羊牲畜繁育基地和养殖场大部分为当地回族经营。同时,黄渠桥镇通过招商引资在该地所设立的企业,如中粮、雨润、汇源等落户于黄渠桥,这些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需要大量人员从事农副产品的采集、筛选、包装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地部分民众的就业问题。与此同时,居民在该镇招商引资的影响下,其从业方式和收入来源也发生了很大改变。

农民经“土地流转”后,每亩可获得每年600元的出让土地使用权补偿收益,部分农民或外出务工或从事个体商业;还有部分农民继续从事农业生产,其所经营的土地或从事的农业生产劳动,已不是以往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模式,而是转变为以“打工者”的业态形式,继续从事农业生产,其生计方式由原先的以务农为主来维持自身的生计,变为具有“雇佣”关系的务农活动,其收入方式从农产品的出售所获得的收益相应地转变成为“工资”支付。在一定意义上反映出:本地区在招商引资的带动下,清真特色产业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促使当地原本以务农为主的民众,其业态特征和收入路径发生了市场化的转变。由上所述,这一地区在特殊的地理环境、人文因素等诸多条件的综合影响下,形成了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以回族传统经济带动该镇整体经济发展的产业模式。值得注意的是,当地的农牧产业与清真饮食业出现了耦合式的发展形态,从参与到当地“黄渠桥羊羔肉”相关建设项目的企业和农户家庭的角度来分析,“实际归属于经济学意义上的一种经济结构的优化”[21],在一定意义上体现出:以当地的回族传统经济为基础,从当地复合型农业中分化出了饮食业,饮食业又促进了社会资本的积累,进而带动并转向产业化、工业化生产,即在一定意义上出现了“农业———商业———工业分化而又统一于一体”的复合型的产业发展模式。虽然与严格意义上的标准化工业生产还有很大差距,但已初见端倪。这一产业发展的表象背后,折射出黄渠桥当地复合型经济的形成过程是与一般意义上的产业演进过程存在着很大不同,一般产业的演进先是从农业生产积累中孕育出工业,然后发展到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然而,当地的黄渠桥羊羔肉产业(黄渠桥清真羊羔肉的生产、加工、销售产业)演进过程却截然不同,出现了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的演进模式,即当地回族农、牧、商并举的从业方式孕育出了特色清真饮食业的兴起和壮大,黄渠桥清真羊羔肉的驰名使当地以其为品牌进行招商引资从而发展了第二产业,第二产业的发展又促进和扩大了第三产业的活力与层次,三个产业互补共生。由此可以看出,因传统经济新的发展与不断演进,形成了依托特色清真饮食业为基础的产业链条,进而塑造出颇具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清真饮食产业发展模式,成为了本地区回族传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新经济现象。

二、结语

宁夏银北地区回族传统经济的显著特点是经济生活具有多样性并呈现出以农为主而兼营牧业、商业的形态,是由该地域整体上的过渡性地理环境和民族传统复合形成的。历史时期的这一地区曾是游牧民族征战、生活及融和的舞台,也是当时多元文化生成、繁荣和传播地之一,并为当代的黄渠桥发挥地域、资源及民族优势的传统经济模式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历史上的黄渠桥镇,长期处于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草原游牧文化、农业经济与畜牧经济的交汇地带,由此为基础逐渐形成了具有多元文化属性的民间商业集市。尽管特别时期的阻碍因素,曾使得集市一度停滞,但新时期的社会环境使其再次得以复兴。同时社会发展的同一性使得黄渠桥集市的演进历程印证并成为这一区域社会变迁的真实写照。黄渠桥集市所蕴含的回族文化底蕴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因不断调适从而具备了新的社会属性,这是黄渠桥集市在当代社会发展中显得有别于其他传统集市的原因所在,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宁夏银北地区回族传统经济变迁的特征。

传统经济范文篇9

关于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这个不争的事实,人们正在越来越多地揭示出其特征。但如何准确地认识知识经济的定义、内涵、理论意义等等一系列学术问题,仍然是难题。人们已能清晰地感到它的存在,但它何以存在,如何存在,存在何用仍然是人们所不能透悟的。本文的愿望就是要从现实和理论互动的角度对上述问题做些有益的思考。一、知识经济的时代意义按照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定义:知识经济即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从我们所看到的不少资料表明:人们在强调知识经济这一概念时,主要是区别于物质、资本在生产中起主导作用的物质经济和资本经济而言的。与依靠物资和资本等这样一些生产要素投入的经济增长相区别,现代经济的增长则越来越依赖于其中的知识含量的增长。知识在现代社会价值的创造中其功效已远远高于人、财、物这些传统的生产要素,成为所有创造价值要素中最基本的要素。因此知识经济的提法可以说正是针对知识在现代社会价值创造中的基础性作用而言的。但不能由此就认为知识经济仅仅是区别于所谓的物质经济或资本经济。其一,人类经济时代的划分有自然经济、工业经济,但没有物质经济或资本经济的提法。其二,一个经济时代的划分重要的不是生产什么而是用什么生产,这里包含一个重大的区别,即一定社会的主导生产工具及由此形成的产业,这显然不是物质经济或资本经济所能反映的。而知识经济不但从知识在生产中的核心作用表明自身的存在,更重要的是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主导经济增长的知识性产业已经形成。对此美国经济学家罗默提出,要求在计算经济增长时,必须把知识列入生产要素函数中。因此OECD定义知识经济即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正是揭示了知识对现代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并准确地反映了知识经济的现实。所以,我们从经济时代的角度来认识知识经济,才能切实地反映社会财富创造形式的历史性变化和人类社会已进入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这一伟大现实。我们认为知识经济是继自然经济、工业经济在人类财富创造形式上的崭新时代。我们称之为知识经济的,就必须使这种称谓有相应的经济学理论基础。这需要一个切入点,这个切入点显然不是目前报刊上所反映出的一些旨在映证知识经济的提法,而应是论证知识经济何以可能的理论基础,这才是问题的核心。二、知识经济对经济学基础理论的冲击知识经济对经济理论的冲击首先是基础理论。知识经济的出现使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必然要合理解释和反映这种社会经济生活的新本质,从而在更新的经济学基础理论的基石上构建指导人类新的经济实践的经济学。事实证明,经济学的一些研究领域已经初步自觉或不自觉地反映着这种新经济的冲击。尤其突出的是贝克尔的人力资本论、发展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及一些管理性经济学科,这不断地加大着部门经济学科和经济学基础理论的分离。我们已经看到了知识经济的现实,但我们用以解决问题的理论并非建立在这种现实基础之上。这便是旧理论无所作为的必然。纵观人类社会全部的经济活动无外乎这样两个内容,其一是社会财富的创造问题,其二是社会财富的分配问题。这里我们的研究主要是针对第一个问题,形成这一问题的核心内容是一定社会的财富是什么?如何实现这种财富的增长?对这两个问题的认识集中地形成了该社会的经济学基础理论即价值理论以及增长理论。我们从经济学角度考察一定社会所追求的新的社会财富是什么,如何创造出来,不能不看到,新的社会财富的创造总是受制于当时社会的生产方式。从古代社会的钱物积累表现出的社会财富,及与之相应的注重农牧和战争掠夺的财富增长形式,到威廉·配第实质性地揭示出农业经济条件下的社会财富创造中“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里的劳动成果是直接地表现为社会所认可的社会财富。随着自由资本主义萌芽的到来,重商主义坚定地认为商业贸易创造价值、增进社会财富。事实上商业贸易只是转移现实的社会财富,并不能在根本上创造新的社会财富。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第一次真正深入到人类经济的核心,揭示了生产创造价值这一人类社会财富增长的实质。在资本主义进入典型机器大工业化生产条件下,马克思完善和发展了劳动价值学说(尤其是提出了揭示资本主义财富增殖的剩余价值学说)。这些理论集中说明的是在一定经济时代里新的社会财富的形成是和一定的生产方式相联系的。自然经济时代,创造新社会财富(价值)的主要是人的劳动力,劳动也主要是人的体力劳动;工业经济时期创造新社会财富(价值)的主要是先进的机械力,尤其是工业经济的成熟期,以机器为主的机械力劳动成为社会财富基本的创造形式。新增加的社会财富完全是表现为满足人们各种各样生活需要的商品,商品价值的大小及其得到社会认可的多少都直接地决定于生产它们所使用的技术的先进性。这使工业经济时代的劳动价值论典型地表现为价值的技术决定论。当人类进入后工业化社会的知识经济时代,反映工业经济时代社会财富创造的劳动价值理论在新的生产方式中表现出明显的局限性。首先,在现代化的企业生产中,人们认识到外在于劳动过程的知识性的管理也成为创造商品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经济学界也提出了管理是创造价值的第四个要素。而管理正是随着人们对企业自身性质认识不断深化所形成的知识和信息,管理人员正是运用这些知识和信息,服务于生产过程而现实地增加产品的价值。美国德尔福集团甚至提出企业知识管理,认为这是现代企业成功的关键。指出“虽然知识管理的首要目标不是技术,但是公司将发现,它们在知识经济中如果离开了知识管理,就不可能具有竞争力。”(《参考消息》1998年4月26日)其次,在市场自由竞争中企业所投入非生产性领域的大量广告费、赞助费及各类社会投入,都不是用于直接生产领域,按劳动价值理论是不会创造价值的。现在恐怕没有企业界的朋友会否认这方面投入的丰厚回报,在这些非生产性领域的投入极大地提高了处于自由竞争市场中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这些知识和信息是如此深刻地影响着消费者的选择,对商品无论在价值大小以及实现多少上都起着关键的作用。第三,现在主要让我们来看使工业经济时代跃升到知识经济时代的先导产业———信息产业。美国人不无自豪地指出信息产业已成为美国经济最大的新的经济增长源,约占近年美国经济增长的40%。如果你对这个数字还缺乏敏感的认识,那么你对这组数字肯定会感兴趣:一个发展才十几年但已拥有资产2000亿美元的微软电脑公司和已经发展一百多年才拥有400亿美元资产的通用汽车公司,后者曾是美国工业经济时代的象征之一。微软所要做的工作,并不是给你直接可以消费的面包、汽车或实实在在的钢铁。它提供给社会的只有处理信息的计算机和载满了能满足你对知识管理需要的各种软件,这里几乎没有办法用劳动价值理论来分析,最高级的知识在这里直接转化为最大的价值,过时的知识在这里也一文不值。同样的编程人员、同样的工作强度,但可能所创造的价值相差悬殊。这里价值形成的唯一基础是以其知识含量的高低来比较的。其他如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光电子产业等等高新产业中,知识是与他们所能创造价值的大小、所能实现价值的多少直接地联系在一起的。也许仅仅因为一个连字符的遗漏而使数十亿美元化为乌有,也许仅仅因为一个新的配方而价值倍增。在这里已完全失去了工业经济时代社会财富的生产和实现形式,知识经济时代的社会财富已直接地与人类最宝贵的知识挂钩,这不但突破着旧的社会财富观,而且直接使人类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创造新的社会财富。综上所述,知识正自在地存在于当今源源不断被创造出来的新的社会财富中,深刻地改变着经济学的基本范畴的内涵及基本理论。正如我们分析的,一定经济时代新创造的社会财富,总是最深刻地反映着一定经济时代的社会生产的实质,并通过这个实质使一定时代的社会生产方式向更高级转化。因此,我们可以说一切都是财富,一切都不是财富,对新增社会财富的考察必须和一定的生产方式相结合。如果说工业经济时代商品的价值主要指一定技术条件下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值的大小体现出在劳动时间多少上的竞争,那么知识时代的商品价值则主要是指在无差别人类劳动中所蕴含的知识和信息,价值的大小体现在劳动中对知识和信息的竞争。我们创造的新财富是未知的,但我们通过当前的劳动却现实地改变着已经形成的社会财富的再分配。在这个循环上升的怪圈里,由于人们在现实消费需求中所消耗的社会财富总是有限的,因此大量的社会财富是以空的数字指标表明社会生产的创造能力,由于形成新的社会财富增长的途径是唯一的,因此对一定生产方式下新形成价值的那种核心要素的竞争便是社会经济增长的实质。而这种核心要素的分割、占有和积累,也就是对新增的社会财富的分割、占有和积累。从这个意义上看,OECD定义的最后一句,不无道理。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与工业时代相适应建立起来的经济学劳动价值理论亟待发展。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才能说明知识经济是存在的,使知识经济有合理的理论基础,把我们看到的现实和我们用于解决现实问题的理论有机地统一起来。三、知识经济对社会财富创造形式的改变必然意味着传统经济学的增长理论、货币理论、周期理论及其他一些理论都必须重构知识经济正以其在现实中的迅猛发展向我们展示出现代经济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和增长形式,使传统经济学理论所揭示的内涵式增长、外延式增长、规模经济增长、投入产出等增长理论都表现出严重不足。首先,知识在现代经济中的基础性作用已彻底改变了传统人、财、物要素配置所带来的增长。其次,知识作为驱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它投入和参与生产的形式完全不同于传统要素,并形成新兴的主导产业。再次,同传统工业经济的规模相比较,依赖知识创造效益的增长正表现出同一产业的分散组合和不同行业间的技术融合,很难从规模化的投入和产出上进行分析。最后,知识在当今社会新财富创造中的独特性和基础性,使我们对形成社会财富增长的途径并不能直接地从生产领域或某一产业中去寻求,增长的因素或动力也许是直接地存在于生产领域之外。知识经济条件下,也许真正导致增长的投入在一些非生产领域而并非生产领域。只有我们把上述问题研究清楚,我们才能找到知识经济条件下促进主导产业形成、推动经济增长的有效作法。发展经济学家罗斯托曾明确指出主导产业对一个时代的经济起飞具有决定意义。曾因煤、铁为主导产业相互推动而促成战后经济奇迹的日本在这一方面更有心得,日本工业调查会总经理志村幸雄撰文指出:“信息通讯产业可以说是21世纪最典型的主导产业。如果说20世纪基本上是发动机和电动机占主导地位的‘动力的世纪’,那么21世纪将是通信、广播和电子计算机技术三位一体的‘信息的世纪’”。在这一问题上有的同志以产业升级很好地概括了在知识经济时代我们面临的机遇。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在这样产业巨变的经济时代,最能代表知识经济特征的产业是主导产业但不可能是唯一的,甚至这一产业在根本上只是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其他产业提供生产手段。而各国在此基础上所可能形成的主导产业仍然是要和国际分工、本国经济现实相结合。知识经济向我们展现出不同于工业经济增长的高速度和高效益,无疑有更深刻的增长方式在现实地发挥作用,这就使我们更要深入研究知识经济增长理论,理解现代经济增长的内涵和实质,在未来的发展中制定出更合理、更完善的增长政策和计划。并由此出发考察知识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市场、人力、管理等等相关经济因素在新的经济状态中的运动规律,从而全面自在地把握知识经济的理论。由于知识经济的发展深刻地改变着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和增长理论,尤其知识经济所表现出的经济数字化、虚拟化、一体化、全球化、消费与生产的融合等等特征,使我们必须重新思考传统经济学的货币理论和周期理论。随着知识成为新增社会价值的决定力量,使社会财富价值的代表货币,在更加虚拟化的数字经济中运行,使工业经济时期所表现出的通货膨胀,进一步发展为泡沫经济。在全球化、一体化、货币自由汇兑、金融衍生品大量存在和信息空前通畅的情形下,原有的货币理论和周期理论已明显地不能指导现实。原来生产过剩的危机现在也许因为金融市场的违规操作而轻易来临,也许因为世界市场的分工而大获其利,可以说这次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是一个最有力的说明。限于本文篇幅,这里我仅仅是提出问题。总之,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是实实在在的已经到来,我们必须从这个现实出发,揭示出反映知识经济实质及运行规律的经济学说来解释我们所面对的经济现实,指导我们伟大的改革实践,这不但意味着我国理论经济学繁荣的到来,也必然促进我国伟大的经济振兴。

传统经济范文篇10

内容上的自然经济观点,是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主要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传统经济思想始终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看成是最理想的经济生活模式。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经济思想的基本观点产生和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尽管地主阶级内部当时存在着各种不相同的学派,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作为他们理想社会的经济基础。儒家思想后来发展为封建正统思想的主体。儒家创始人之一———孟轲曾这样描绘儒家的社会经济主张:“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五母鸡,二母彘,无失其时,老者足以无失肉矣。百亩之田,匹夫耕之,八口之家足以无饥矣。”(《孟子•尽心上》)这是一个典型的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封建小农经济的图画。西汉后期召开的盐铁会议上,以封建正统思想标榜的文学贤良则认为社会经济生活的模式应该是“千室之邑,百乘之家,陶冶工商,四民之求足以相更。故农民不离畦亩,而足乎田器,工人不斩伐而足乎陶冶,不耕田而足乎粟米。百姓各得其便,而上无事焉”。(《盐铁论•水旱》)这里虽然有手工业者,也有商人,但仅限于百乘之家,千室之邑的范围内,而绝不同外界交换:“远方之物不交,而昆山之玉不至”(《盐铁论•通有》),“道路罕行,市朝生草”。(《盐铁论•力耕》)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然是其基本主张。东晋时期的陶渊明甚至把世外桃源看成是最理想的社会:“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耕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历代封建统治阶级所称道的太平盛世,无非是“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史记•平准书》)以及“频致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通典•食货七》)这种农业自然经济的繁荣景象。直至到了近代的许多思想家,包括一些进步思想家,也仍然主张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如龚自珍的“农宗”思想,就主张一宗百亩之田,其中十亩之地为住宅,十亩之田出租税,十亩之田养佃户,十亩之田种经济作物,三十亩自家人口食用,余三十亩所产用来交换手工业品。要求人们“皆不得以澹泉货,百家之城,有货百两;十家之市,有泉十绳,裁取流通而已,则衣食之权重,则泉货之权不重。”(《农宗》)虽然不主张彻底取消货币,但仍然主张“衣食之权重”的农村自然经济。甚至革命农民,并且是近代革命农民,也把自给自足的小生产经济看成自己的理想国。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就主张:“凡天下,树墙下以桑,凡妇蚕绩缝衣裳。凡天下,每家五家鸡,二母彘,无失其时。”“凡二十五家中陶冶木石等匠俱用伍长及伍卒为之,农隙治事。”完全是一幅古老的自然经济图景。第二,传统经济思想的自然经济观点的表现,是它的轻商、贱商和抑商原则。重农抑商一直是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基本内容。康有为曾指出中国封建经济思想的这一特点。他说:“吾国古者首去渔猎,则以农立国,是故分田制禄之经,重农贵粟之论,布满经史。”(《请励工艺奖创新折》)这里说的确是中国经济思想史上的实际情况。早在战国,封建制度产生时起,地主阶级思想家就提出了这样一种观点,即农业是富国富民的本业,而工商业则是末业。要富国强兵必须重本抑末。国家必须在政治上、经济上、财政上大力推行重农政策,而打击或限制工商业的发展。比如,商鞅变法就规定:百姓“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史记•商君列传》)“不农之征必多,市利之租必重。”(《商君书•外内》)通过这种办法,使“民不得无去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同上)。西汉时期,国家规定“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商人子弟,“不得仕宦为吏”(《史记•平准书》),在政治上压抑商人的地位。西晋王朝规定:“侩卖者,皆当着巾,白帖额,题所侩卖者及姓名,一足着白履,一足着黑履。”(《太平御览》卷八二八),对商人公然进行人身侮辱。直到近代,这种仇视商品货币经济,贱视工商业者的传统观念,仍然具有巨大的影响。直到19世纪70-80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已有相当发展的条件下,地主阶级顽固派还在鼓吹只有“重农抑商”、“务本知俭”才能使中国富强的观点,反对资产阶级思想家提出的“振工商以求富”的主张,仍然认为“自来天下之大计,未有舍本而可以图富者。”(曾廉:《纺砖楼记》)。在中国历史上,既使那些重视工商业的思想家,也都难于摆脱传统的农本工商末观点。重农抑商思想和政策在中国封建社会统治了2000年之久,是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一条基本原则。封建传统经济思想维护自然经济的特点是不奇怪的,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是:(1)农业是封建经济最主要的部门,封建农业本来就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所以,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自然经济观点实际上是封建自然经济基础在经济思想上的反映。(2)商品货币经济对自然经济有瓦解作用,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和封建剥削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地主阶级思想家自然要竭力赞美、维护农业自然经济,而敌视、打击商品货币经济。

也就是说,地主阶级的阶级利益决定了封建经济思想必然维护自然经济,而敌视商品货币经济。

二、观察问题的国家本位主义立场

中国传统经济思想对各种经济问题的看法,总是以国家为本位,从国家的角度,从国家的立场,从国家的利益出发。有的学者在比较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和西方经济思想时,称中国古代经济思想为国家经济学观点,就反映了传统经济思想的这一特点。中国历代思想家经济思想的中心点都是密切联系如何治理国家问题的,如认为:“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管子•治国》)以个人为本位,从个人角度谈论经济问题的,不是没有,但为数很少。古希腊色诺芬的《经济论》专门论述私人奴隶主怎样管理好自己的家庭经济,而同时期中国的商鞅、孟轲以及其他许多思想家的经济思想著作,研究的则都是如何富国富民问题。由于观察问题主要持国家本位主义立场,因而形成了传统经济思想如下两个重要特征:第一,在政治与经济关系问题上,总是强调政治的首要地位。国家政权是政治中最本质的东西。从国家立场观察问题,自然也就是从政治上观察问题,它要求处理一切经济问题,都从地主阶级的政治利益出发,认为政治上的安危比经济上的贫富具有更重要的意义,认为“有国有家者,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论语•季氏》)传统思想的这一特点,集中表现在贵义贱利思想在中国经济思想史的长期统治上。中国古代所谓义,不仅是个道德规范,它实质上是一个表示封建政治原则和思想道德原则的范畴。利,则主要指物质经济利益。中国经济思想史上长期存在的义利之辩,实质是封建政治、思想、道德原则和物质经济利益的关系问题,简言之,也可以说是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在这个基本问题上,地主阶级传统经济思想一直坚持贵义贱利原则,即要求把义放在首位,谋利、求利必须符合义的原则,服从地主阶级的政治利益和道德原则,要求统治者“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孟子•梁惠王上》)“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所以,“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四书•大学》)必须“见利思义”,当义和利发生矛盾时,不能见利忘义,而必须毫不犹豫地舍利取义。由于这种传统观念的束缚,封建士大夫都以安贫乐道为荣,而以置身经济事务为耻。“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四书•大学》)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封建的义,是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所在,贵义贱利原则,实质是维护地主阶级根本利益的原则,它只关心地主阶级的既得利益,至于社会经济、社会生产是否能得到发展,则是次要问题。正是这种贵义贱利思想,造成了封建社会知识分子轻视生产,鄙薄经济事务的坏风气。第二,关于国民经济宏观管理的理论,成为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由于观察问题的国家本位立场,所以历代思想家总是从国家角度出发,从封建经济的全局出发来谈论经济问题。他们谈论最多的,主要是义利关系即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农工商关系即国民经济各部门关系问题,以及国家财政问题、土地问题等,至于个人、家庭、单个生产单位如何处理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方面的问题,则很少有人论及。所以,中国传统经济思想可以说是宏观经济学思想,而不是微观经济学思想,它主要是关于封建经济全局、或国民经济总图景的理论,这是传统经济思想国家本位主义立场的必然结果。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国家本位主义立场产生的原因,首先与中国封建中央集权制的统治有关。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为了镇压农民的反抗,地主阶级建立了强大的国家机器。“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就建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这和西欧封建制度很不相同,西欧国家是封建领主制,一块土地经济上的所有者,同时也是政治上的统治者。中国则不然。封建地主对农民可以进行经济上的榨取,而政治上的统治,则主要是通过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来实行。在地主和农民的关系中,封建国家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不通过封建国家,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经济关系就不允许有大的变动,任何一个关系封建经济全局的问题都不可能得到解决。中国封建专制国家在封建政治和经济生活中这种决定性的作用表现得十分突出,十分明显。历代地主阶级思想家都十分清楚这一点,这就是为什么封建思想家考虑经济问题往往从国家立场出发的重要原因。中国封建知识分子的生活道路,与传统经济思想的国家本位主义立场这一特点也有关系。由于封建国家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要干一番事业,要改造社会,实现自己的抱负,必须做官,然后才有可能。中国封建知识分子走的是一条学而优则仕的道路,追求的目标是读书做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美德。他们平时学习,研究的是治国平天下之道,游说诸侯王公也好,参加科举考试也好,靠的也是治国平天下之道,做官执政以后,用的也是治国平天下之道。所以,封建知识分子一生学的、说的、做的都是天下国家的大事,否则他们就没有出路。所以,他们不谈问题则已,一谈问题就必然从国家立场出发,政治问题如此,经济问题也如此,这可以说是中国传统经济思想观察问题的国家本位主义特点形成的主观社会原因。

三、理论发展上的停滞与僵化

封建传统经济思想的这一特点,首先是指封建传统经济思想自从成为统治思想以后,它的基本观点2000年间几乎没有什么变化。2000年前的封建思想家提出的观点,甚至在2000年后的地主阶级思想家嘴里,说的几乎完全一样,论点论据都很少区别。如,关于政治与经济的关系的贵义贱利原则,关于农工商关系的重本抑末思想,关于消费的崇俭黜奢原则等等,2000年间一直为封建正统经济思想家们所反复咀嚼。封建正统经济思想的发展史,可以说是封建正统经济思想原则的不断老调重弹的历史,几百年、上千年,甚至2000年间,很少新意,很少发展,很少有什么新观点。传统经济思想停滞僵化的又一个表现,是它的基本原则,基本观点的宗教化、教条化。封建传统经济思想的基本原则,主要出于封建“圣人”之口,由于封建统治阶级的推崇,抬高,它们逐渐成为人们判断是非的标准,成为人们必须遵从的绝对真理,取得了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人们谈论经济问题,国家制定经济政策,都

必须遵循它的基本原则,否则就是离经叛道、非圣诬法。久而久之,传统经济思想原则就变成了宗教教条,成为封建思想家观察、认识一切经济问题的出发点。这些教条不容人们怀疑,人们分析一切经济问题必须无条件地以它们为指导,为依据。纵观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思想史,从其主导方面来说,实际上是封建正统经济思想教条长期统治和专制的历史。封建传统经济思想这种保守化,教条化的特点形成的原因,从客观上讲,是由封建经济基础的状况决定的。中国封建社会的生产力发展一直停滞不前,极为缓慢,封建生产方式,封建经济基础两千年间几乎没有变化。经济基础的停滞、僵化,决定了上层建筑,特别是作为经济基础的直接反映的封建经济思想的停滞和僵化。在一个千百年间几乎没有多大变化的经济生活环境里,很难设想人们的经济思想会有什么巨大的变更和飞跃。从主观上讲,维护僵化停滞的封建经济基础,以及作为这种经济基础的反映的传统经济思想原则,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所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论述资产阶级社会的特征时曾指出:“资产阶级除非使生产工具,从而使生产关系,从而使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革命化,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反之,原封不动地保持旧的生产方式,却是过去的一切工业阶级生存的首要条件。”封建经济关系的任何带有根本性质的变动,都会危及封建剥削阶级的既得利益。所以封建统治阶级总是要利用传统的思想观念,来维护传统的生产方式,借以维护自己的利益。对于一切不利于保护封建经济基础,和封建正统经济思想原则不同的异端经济思想,他们总是极力予以压制、排斥、打击,而对那些有利于地主阶级利益的传统思想原则,他们则要作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教条一代一代地尽力鼓吹和宣传。这是造成封建传统经济思想原则保守化、教条化倾向的重要原因。中国传统经济思想是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上占统治地位的经济思想,但不是唯一的经济思想。虽然中国长期的封建时代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非常缓慢,但毕竟还是在发展着,变化着,特别是到了封建社会后期,这种发展和变化还是相当迅速的。这种变化反映到经济思想上来,就是在中国经济思想发展史的各个阶段上,都有与传统思想相对立的反传统的思想。这些反传统思想虽然在中国经济思想史上不占主导地位,但它的内容却反映了各个历史时代的新变化,有许多新鲜的、进步的、有生气的东西。一部中国经济思想史,不仅是封建正统思想形成、统治和衰落的历史,同时也是反正统思想同封建正统思想、进步思想同保守思想不断斗争的历史。研究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特点及传统经济思想与反传统思想之间的矛盾斗争,对于我们认识封建经济思想的本质,揭示中国经济思想史的发展规律,对于肃清封建经济思想的流毒和影响,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