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能力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8 09:09:20

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范文篇1

提要强调了要重视加强中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以及在训练中必须注意的几个要点。

***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以前我们往往只重视对学生“写”能力的培养,而常常忽视对学生“说”能力的训练。当然这种现象和高考指挥棒的导向有关系。历届高考,只考书面表达能力,不考口头表达能力,致使教师忽略了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性与使命感,使“语”和“文”严重脱节,学生说话能力低下。

其实,口头语言比书面语言,起着更直接、更广泛的交际作用。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们口头表达能力,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当前现代科学正向着电脑化、信息化的方面发展,而信息的输入、传递,最直接、最迅速、最方便的方式,莫过于有声语言。现代通讯、人机对话等方面。要求人们把话说得准确、简明、达意,那种含糊其词,佶屈聱牙的口语表达,又如何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呢?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加强语言训练,是必要的。

再说,目前世界上许多先进国家都非常重视对中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在美国,从小学到中学,听说训练始终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日本,听说能力的培养写进教学大纲,作为语文教学必须完成的任务。在西德,语文教学除了通过教科书的讲授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德语书面语和口语外,还专门编写了一些说话训练的辅助教材,如《说话教育》一书就是西德莫显茨·迪斯特威克出版社出版的一本以说话训练为主的德语辅助教材。可见重视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在国际上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们面对这些跨世纪的建设人材,既要培养他们具有真才实学,又要使他们具备出色的口才,这是时代赋予教师的使命。

怎样进行中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呢?我认为应注意下列几点。

一、明确说话训练的基本要求

根据《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说话要说普通话,力求发言准确,吐字清晰,运用恰当的语调,注意句子停顿,控制说话速度,使口头表达的语调、语脉、语流、语速等自然合度,大方得体。因此说话训练要求通过以下四关:

(一)语音关。要求学生说普通话,声音宏亮,口齿清楚,正确地发音吐字,语气连贯,表达清楚。

(二)内容关。训练学生审清话题,明确说话中心,围绕中心进行说话;善于抓住关键性的概念,有的放矢地展开话题和准确贴切地答话;合乎逻辑地论述问题,发表见解。

(三)结构关。要求学生“说话”有头有尾,主旨鲜明,重点突出,思路清晰严密,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这样,才能言之有序,有利于阐明已见,说服对方。

(四)表情关。要求学生说话时姿态自然,大方得体,有表情地说话。并处理好语调急缓,节奏快慢,语气轻重,或激昂低沉、或委婉深沉、或风趣幽默,这些都要根据说话内容的变化而变化。

二、说话训练的方法

口头表达训练的方法应不拘一格,多种多样。

(一)朗读。朗读可使口语得到严格的训练,是说话训练的较好方法之一。安排朗读指导课,讲授朗读常识,要求学生读得响亮、清楚,努力做到准确、流畅、传情。朗读内容:包括课文和课外文学作品,主要是散文、诗歌、小说。形式上可采用个别朗读、集体朗读、领读、跟读、男女对读、分小组朗读、接力朗读、分角色朗读等等。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潜移默化地把一些优美语汇句式,变为自己口语语库中的储备,丰富自己的口语表现力,也可使学生的口齿、声带得到锻炼,从中学到许多说话技巧。

(二)课堂教学中的提问与对话。这也是口语训练的基本方法。课堂教学中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口头表达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在练中学,在练中提高。由机械性、意义性训练,过渡到创造性训练。可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重复性提问,要求学生重复课文中现有语句表达的内容,加深记忆。第二阶段是理解性提问,要求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根据课文内容重新组织,用自己的话来答题。第三阶段是创造性提问,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推理,然后发表自己观点。对学生回答含糊不清的,可采用连续发问,连续回答,重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复述。这种训练方式,是把别人的语言变为自己的语言。复述的材料,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复述的形式有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创造性复述。详细复述适用于较短课文,或课文中某些段落,这种复述可对原文语句作适当变动,但不能改变课文原意,要表达出原文内容的重点和语言风格。简要复述适用于具有完整结构的课文,这种复述可让学生借助于编写提纲、概括段意、列小标题等来理线索、抓重点、略次要,运用原文中关键词语进行复述。创造性复述是增添内容的叙述,有变换人称、变换体裁、变换结构等复述。要求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充分开展思维活动,以取得运用知识、发展智力的效果。

(四)看图说话。在说话前要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弄清图意,并展开想象,完整地表达。材料可选自课内或课外读物中的插图,最好选那些场面较大、人物较多、寓意较深的画面。也可结合课文,让学生将一些故事性较强的课文中的主要故事情节,绘成几幅图画,学生再根据图画来复述课文。这样既训练了说话能力,又加强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五)课前三分钟演讲。可以不定专题,不限范围,采用自由命题的形式,让学生在课余准备好内容,每堂语文课前,让学生轮流上台作三分钟的演讲。材料可选自各种报刊杂志、课外阅读材料、电视广播、文学作品,或将一些课文改编成讲演稿,或几个同学联合演出根据课文自己改编的小话剧,也可以是耳闻目睹的真人真事,等等。这样的演讲寓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不但使学生得到锻炼口才的机会,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能吸取许多课堂上得不到的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一举多得。

(六)口头作文。教师可选择学生特别熟悉、容易思考和组织的题材,让学生先思考几分钟,列出提纲,打好腹稿,然后当众口头作文,接着大家评议,互相启发,取长补短。这是培养学生在公共场所即席说话能力的好办法,也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

(七)组织各种比赛。如: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影评、书评、辨论会等。要求学生感情充沛,吐字清楚,语音、语调、语气、语速要有起伏,抑扬顿挫,表情、手势也要恰当配合,以增强说话感染力。

在进行这些训练方式的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创造良好的语境,以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

课堂教学中,灵活机动地设置最佳“语境”,创设一种学生敢于说话,乐于说话的气氛。教师要始终注意调动和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表达能力范文篇2

本文作者:张艳丽工作单位: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三青山镇中心校

教师语言的特点

1.学生学的知识都是科学的真理,这就要求教师的言语必须准确,自己上课讲的每一句话都要用得非常恰当,既不能含含糊糊,更不能东拉西扯。要做到语言准确,教师只有把教材弄懂,让教材的知识点融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才能准确地教给学生。简练,就是要求教师用简明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容。教师的语言要简洁明快,干净利落,意尽言止,恰到好处,突出重点,主攻难点,用精练的语言,准确地提示出教学内容的本质和内在的联系。2.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教师的言语还要生动活泼,鲜明生动,感情洋溢。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形,如闻其声,要做到言语生动感人,教师必须钻研教材,把握其中感情脉络。3.富有启发性和教育性。教师讲课就要用自己的语言启发学生,使学生脑海中波涛迭起,使语言富有启发性。教师要在对教材融会贯通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认识发展的规律和智力水平,对教材进行仔细推敲,周密计划,要使自己的语言成为学生奋起探索的触发点。教师言语的教育性,就是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教师言语的修养

教师的言语表达能力不是天生的,但也非一朝一夕可得。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也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首先要注意平时多加训练,加强语言修养,还要勤学、博采。学习语言的渠道很多,可向书本学,学语法、修辞和逻辑知识,还要注意发扬自己在语言表达上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教师的表达能力,还体现在表情动作上,教师在言语的过程中,如果能伴以适当的表情动作,就更能增加言语的生动性、形象性,提高语言表达效果。总之,只要我们勤于学习、博采众长,注意发扬自己的优势,就能不断地提高和改善自己的表达能力,从而把自己的思想准确无误地、清楚明白地、生动形象地展现给学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表达能力范文篇3

关键词:阅读教育;口语表达能力;教学策略

幼儿园的学生年龄偏小,对新鲜事物有较强的好奇心。但同时由于其身心状态正处于发育阶段,所以儿童的注意力并不容易长时间集中。幼儿由于识字不多,所以教师应当针对有了这一特点为幼儿提供能够理解的阅读刊物,幼儿的阅读习惯基本上是从绘本图画开始的。同时教师也应当使幼儿通过阅读掌握日常生活能力,能够运用多种词汇和知识帮助幼儿为日后的口语交际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1营造轻松愉快的环境使幼儿能够轻松的表达

由于幼儿的年龄偏小并且再加上现在大部分的幼儿往往是独生子女,所以在幼儿园期间往往会表现内向不爱说话,主要原因是对外界有担忧感。所以教师如果想要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就应当去为幼儿努力设置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激发幼儿说话的动力和信心。在幼儿阶段儿童也是希望表现自己的,其最主要的动力来自于教师和家长的表扬,所以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以鼓励为主,使幼儿勇于表现自我的内心想法。并且对于不爱说话的幼儿来说必须要给予其特定的关心和帮助,为这种幼儿创造说话条件和机会。例如,教师可针对幼儿不同的性格,分配给幼儿不同的绘本读物,鼓励幼儿在阅读完绘本后为全班进行讲解。并且要对讲得好的幼儿以及勇于表现自我的幼儿给予一定奖励。同时也应当鼓励内向的幼儿说出自我的感想,教师应当时刻观察少言寡语幼儿的情绪变化,寻找话题与幼儿多次进行简单的对话,让内向的幼儿明白其实说话并没有那么难。同时教师在语言活动中应当激发幼儿对事物的积极思考,教师可在幼儿的阅读过程中提出开放性问题,使幼儿能够针对问题去进行阅读,最后说出自我的心中想法。当然教师在组织阅读活动时应当选取幼儿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和阅读刊物,只有幼儿对刊物和话题感兴趣才能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当然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应当符合幼儿的思维水平和能力特点,这样能够对幼儿建立说话信心勇于说话。只有这样在潜移默化的教学中才能够提高幼儿的说话几率,只要通过大量的练习那么幼儿的口语能力就会得到发展。

2利用游戏激发幼儿说话欲望

每一个幼儿的生长环境和发展过程都是不同的,所以幼儿的性格往往也并不相通,但是幼儿图片活泼好动,爱唱爱跳。就算是性格较为内向的幼儿只要时机成熟也能够激发其说话的欲望。所以教师可根据幼儿的这些特点组织阅读活动游戏,为幼儿准备游戏相关的读物,在幼儿阅读后组织进行游戏。对于游戏,幼儿往往都是无法抗拒的,在课堂中展开游戏活动,绝大多数幼儿会真正的全身心投入到游戏中,在游戏的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摆脱对说话的畏惧感,所以教师能够通过游戏的形式发展幼儿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实际交往能力。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使用“你来描述我来猜”游戏来激发学生的说话欲望,教师可以为学生选择一项物品寻找性格开朗的幼儿来进行描述,全班幼儿进行猜测所描述的物品是什么。这样能够更加充分调动幼儿在做游戏中的游戏兴趣,从而快乐的进行游戏,快乐的气氛能够感染人的幼儿也是一样,不管幼儿的性格如何,都能够通过这样的气氛来提高自我的说话能力。当然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也可以使幼儿选择一位自己最信任的老师或同学,定期定时为该同学或教师描述自我的最近生活,进行一次深入的谈话,争取从对方那里得到中肯的意见和建议。教师也要鼓励幼儿回家后与父母进行交谈,讲一讲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所学到的故事和自己的感受,这样可以明显的让父母感受到幼儿的进步,同时也加强了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

3通过阅读丰富幼儿的词汇量,让幼儿有话可说

在幼儿园阶段,幼儿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初步阶段,对于世界并没有一个良好的自我认知。所以幼儿是否能够丰富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主要原因在于幼儿的词汇量是否丰富。但是幼儿的词汇量不能够只通过每天在幼儿园的一段时间内进行教学,是需要幼儿进行长期的语言学习和积累的,所以幼儿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多通过阅读来丰富幼儿的词汇量,阅读的种类越多越杂越好。丰富了幼儿的认知的同时,也丰富了幼儿对于世界的认识,提高了幼儿的词汇量。同时幼儿的记忆力虽然很好,但是持久力不强。所以教师在重视幼儿词汇量积累的同时也应当注重幼儿及时进行反思和复习,只有多次复习才能够真正掌握和运用通过阅读积累而来的大量词汇。教师在幼儿阅读过程中可以为幼儿提出开放性思考问题,达到让幼儿开口的目的。可以从最简单的复述故事出发,锻炼幼儿说长句子以及组织语言的能力。然后进行同学之间的讨论,在教师的良好引导下,使幼儿能够熟悉和学会用词,用最恰当的语句说完整的话。通过这样不断的练习练习,逐步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教师也应当注重自我定位,教学主题要以幼儿为主,能够让幼儿充分发挥自我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4结语

在幼儿教育阶段是幼儿形成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时期,但由于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往往会出现不敢说话或不想说话的现象。所以教师应当通过营造愉快的教学环境,能够使幼儿敢于说话放开说话。同时利用游戏来提高幼儿的说话兴趣,最后通过阅读丰富幼儿的词汇量,让幼儿有话可说,敢于说话,乐于说话,在不断的训练下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赵媛.如何培养托班幼儿口语表达能力[J].名师在线,2018(28):40-41.

[2]戴凯旭.浅析3-6岁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J].好家长,2015(42):12.

表达能力范文篇4

一、加强历史教材的结构教学,注意教材的层次分析、教材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主要依据。教材为各种能力训练提供了丰富生动的材料,教师要充分的挖掘和利用。在文字表述方面,教材提供了结构严谨、文字精炼、层次清楚的典范,我在讲课中十分重视对教材结构的分析,使学生对本章(节)教材有个大概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层次,选修本第20章的“北宋初期中央集权的加强”这个子目,首先以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为此文,引导出措施的具体内容,在叙述这些内容时,教材用“第一、第二、第三”这些序号来逐一说明,显得条理非常清楚,使读者一目了然,但有些内容的叙述,提细不够醒目、层次不够清楚,在教学中也要向学生交侍清楚,以提高学生的分析教材能力。如选修本在讲述“封建制度对资本主义萌芽成长的阻碍”时,由于删掉了旧教材中“清朝的商品经济进一步繁荣起来”一段文字,而在子目下面一点却叙述“清朝前期,在江南和广东地区,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手工业部门比明朝增多了……”,使学生不知所云。在这里,教师要对学生启发和引导,使学生了解清朝前期资本主义萌芽有了缓慢发展和具体表现,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字分析能力。

二、培养学生用精炼文字概述某一历史阶段简要情况的能力。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27年大革命失败这段历史,在旧教材中占了30页。这段历史,各种政治力量斗争错综复杂,历史事件层出不穷,但另一方面,这段历史线索清楚,因果关系明朗,是训练学生概括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教材,我曾限定300字让学生概述这段历史,在练习中发现,平时语文成绩好、写作能力强的同学就能抓住重点、文字简法、概括增强;反之,文字拖泥带水,重点不突出、脉络不清楚。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反复练习,自然能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三、向学生讲述典型高考例题,将一些有代表性的高考例题答案印发给学生,让学生学习答题方法和文字如何表述。例如91年第50题“概述1840--1949年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华侵略势力的消长及其原因和结局。”此题的答案按照时间顺序分为五个段落,层次十分清楚。该题涉及到的时间概念有:19世纪初期,1840年~战争;19世纪中晚期;辛亥革命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战后、3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49年。这是以时间为线索回答问题的例题。再有93年第43题:“简要说明在民主革命时期魏源、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的基本思想及其实践效果”。此题答案以目中提到的五个历史人物为线索分为五个段落逐一加以叙述,这是以提问为顺序逐一回答问题的例题。还可以找出许多不同回答问题方法和划分段落方法的例题让学生学习。

四、通过作业或测试,自拟一些问答题,以发现存在的问题。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同学在作问答题时存在以下问题:

(1)到了“一揽子”叙述,不分段落,层次不清,没有序号。

(2)不会用“演绎论证法”,观点不明确,不会列提纲。

表达能力范文篇5

1.英语教学中学生存在的口语学习问题

中学英语的学习和其他科目一样都是要用来参加中考的,因此教师和学生都只注重纸面上的成绩,为了在中考上提高成绩,每天都进行大量的考试从而忽略了口语的较强,尽管在中考前会考学生的口语能力,但其形式很简单,导致很多学生都能通过,让学生和教师也不再注重,并且口语测试的成绩也不会加入中考成绩的范围,导致口语越来越不受学生和教师们的关注。

2.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口语学习兴趣

在中学英语的学习中,由于大多数学生对英语都没有太大的兴趣,在加上教师在教学中在说英语的同时也在说着国语,让学生没有进入到英语的学习氛围,导致学生不能体会到英语的语言性,不知道什么时候说,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英语和我国的国语是一样的性质,只是不同的说法而已,例如平常的问好和日常用语等,只是学生把英语往更难的方面去进行理解,因此需要教师提供一个好的英语学习氛围,使用简单有趣的教学方案让学生能理解英语的语言和国语的异同,例如在上课时,教师可通过自己营造一个简单的对话场景,比如购物时所说的“多少钱?”“能够再便宜些吗?”,或者更简单的口语交谈“早上好!”“吃早饭了吗?”,待教师示范过后,让学生们组队进行口语的练习。

3.组建英语活动,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在日常教学中,英语的口语能力大多数是在课上进行的,而课堂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很多学生在课下不会去经常练习,导致学了又忘,因此没有太大的效果,而课堂上也不只是练习口语,还需要对语法和考试的训练,因此课堂的时间并不能满足学生的口语练习需求。而英语在实际应用中很广,因此教师需要提供更多的英语交流平台,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进行口语的实际练习,让英语口语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教师可举办校内或者校外的英语活动,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其中,强化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例如可以在教室后排的一角放置一些英语杂志和期刊,让学生可在下课闲暇时间进行翻阅阅读,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在上课前几分钟让同桌的人进行口语交流,内容范围很多,比如食物、问候语等简单的口语交际,如果有不会的学生可以去询问教师,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口语能力,还可举办班级英语辩论赛或者英语演讲比赛,带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若校内有外教,还可让学生去与外教多交流,增强实际表达能力。通过举办更多的英语活动,让学生更加对英语口语有更多的兴趣,达到增强每一个学生的口语能力的目的。

4.结论

英语作为国际语言已经越来越重要,而随着各个国家的往来,学好英语在教学中和生活中也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我国现状都是普遍英语学习成绩好而口语交际能力特别差,许多学生能在试卷上对答如流而在实际口语交际时说不出来,主要问题是我国的应试教育和教师教学方法上的不足,因此只能在教师的课堂问题进行改变,增强学生的口语能力,而本文便通过对营造英语的学习氛围与增加举办英语活动次数的学习方法进行探讨研究,通过改变学生对英语的看法并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让学生在口语方面能够大大的加强,在学生英语成绩好的同时加强了口语的表达,从而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找到自己的学习方法,对英语有更进一步的发展。

作者:张丽娜 单位: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陵二中

参考文献

[1]丁延海.中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J].科教文汇,2014(29).

[2]李云.角色表演在中学生口语能力培养中的作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6.

[3]刘晓华.中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J].成功(教育版),2013(02).

表达能力范文篇6

根据《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说话要说普通话,力求发言准确,吐字清晰,运用恰当的语调,注意句子停顿,控制说话速度,使口头表达的语调、语脉、语流、语速等自然合度,大方得体。因此说话训练要求通过以下四关:

(一)语音关。要求学生说普通话,声音宏亮,口齿清楚,正确地发音吐字,语气连贯,表达清楚。

(二)内容关。训练学生审清话题,明确说话中心,围绕中心进行说话;善于抓住关键性的概念,有的放矢地展开话题和准确贴切地答话;合乎逻辑地论述问题,发表见解。

(三)结构关。要求学生“说话”有头有尾,主旨鲜明,重点突出,思路清晰严密,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这样,才能言之有序,有利于阐明已见,说服对方。

(四)表情关。要求学生说话时姿态自然,大方得体,有表情地说话。并处理好语调急缓,节奏快慢,语气轻重,或激昂低沉、或委婉深沉、或风趣幽默,这些都要根据说话内容的变化而变化。

二、说话训练的方法

口头表达训练的方法应不拘一格,多种多样。

(一)朗读。朗读可使口语得到严格的训练,是说话训练的较好方法之一。安排朗读指导课,讲授朗读常识,要求学生读得响亮、清楚,努力做到准确、流畅、传情。朗读内容:包括课文和课外文学作品,主要是散文、诗歌、小说。形式上可采用个别朗读、集体朗读、领读、跟读、男女对读、分小组朗读、接力朗读、分角色朗读等等。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潜移默化地把一些优美语汇句式,变为自己口语语库中的储备,丰富自己的口语表现力,也可使学生的口齿、声带得到锻炼,从中学到许多说话技巧。

(二)课堂教学中的提问与对话。这也是口语训练的基本方法。课堂教学中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口头表达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在练中学,在练中提高。由机械性、意义性训练,过渡到创造性训练。可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重复性提问,要求学生重复课文中现有语句表达的内容,加深记忆。第二阶段是理解性提问,要求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根据课文内容重新组织,用自己的话来答题。第三阶段是创造性提问,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推理,然后发表自己观点。对学生回答含糊不清的,可采用连续发问,连续回答,重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复述。这种训练方式,是把别人的语言变为自己的语言。复述的材料,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复述的形式有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创造性复述。详细复述适用于较短课文,或课文中某些段落,这种复述可对原文语句作适当变动,但不能改变课文原意,要表达出原文内容的重点和语言风格。简要复述适用于具有完整结构的课文,这种复述可让学生借助于编写提纲、概括段意、列小标题等来理线索、抓重点、略次要,运用原文中关键词语进行复述。创造性复述是增添内容的叙述,有变换人称、变换体裁、变换结构等复述。要求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充分开展思维活动,以取得运用知识、发展智力的效果。

(四)看图说话。在说话前要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弄清图意,并展开想象,完整地表达。材料可选自课内或课外读物中的插图,最好选那些场面较大、人物较多、寓意较深的画面。也可结合课文,让学生将一些故事性较强的课文中的主要故事情节,绘成几幅图画,学生再根据图画来复述课文。这样既训练了说话能力,又加强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五)课前三分钟演讲。可以不定专题,不限范围,采用自由命题的形式,让学生在课余准备好内容,每堂语文课前,让学生轮流上台作三分钟的演讲。材料可选自各种报刊杂志、课外阅读材料、电视广播、文学作品,或将一些课文改编成讲演稿,或几个同学联合演出根据课文自己改编的小话剧,也可以是耳闻目睹的真人真事,等等。这样的演讲寓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不但使学生得到锻炼口才的机会,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能吸取许多课堂上得不到的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一举多得。

(六)口头作文。教师可选择学生特别熟悉、容易思考和组织的题材,让学生先思考几分钟,列出提纲,打好腹稿,然后当众口头作文,接着大家评议,互相启发,取长补短。这是培养学生在公共场所即席说话能力的好办法,也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

(七)组织各种比赛。如: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影评、书评、辨论会等。要求学生感情充沛,吐字清楚,语音、语调、语气、语速要有起伏,抑扬顿挫,表情、手势也要恰当配合,以增强说话感染力。

在进行这些训练方式的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创造良好的语境,以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

课堂教学中,灵活机动地设置最佳“语境”,创设一种学生敢于说话,乐于说话的气氛。教师要始终注意调动和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表达能力范文篇7

关键词:综合表达设计表现文字表达

当今,艺术设计教育的模式在不断改进,对于国内设计水平和全民艺术文化素养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设计的专业知识教育一直是学校教育的重点,对于如何在设计教育中培养全方位的人才,也是多年来教育界一直在探讨的话题。作为学校教育的前沿工作者,教师对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培养所起的作用无疑是相当重要的。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教学经验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重要保障。许多学校在这方面的管理和监控正在不断地加强和规范。但在教学方式多样化的环境下,如何能让学生真正受益,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优化教学方式是影响教学成果的质量,并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力手段。环境艺术设计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则是设计师将自己思考的内容利用某种媒介传递出来。当前,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大部分评价体系都是通过纸质考核来完成,同时,学校、教师也逐渐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越来越强调对学生创造力思维的培养。下面以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为例,笔者谈一些自己的观点及看法。

随着与国际交流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学校教育在自身经验的总结和引进先进的课程设置基础上,大多都设有设计表现这类课程,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设计的表现技法来完成思维的再现过程,是学生学习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课程,但学校却往往忽略了设计综合表达能力的培养。正确认识培养目标、教学目的和课程要求,对于教和学两方面都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设置的所有课程都是围绕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培养展开的。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并不是无目的的,而是培养学生能力多样化的手段,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现代设计教育中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已经在课堂上有所体现,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有明显提升,但这并不证明学生的专业素质能够全面发展。可能就某种技能而言,多样化教学使课程有一定的深度,但在综合素质的广度培养上,教师角色的作用和意义应该值得我们进行认真研究和探讨。

在检验教学质量的标准中,教学目的至关重要。这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切实可行的真理。有了明确的教学目的,在能力的培养上,就会有行之有效的手段去辅助其结果的良性发展。设计表现和设计综合表达在表面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深究下来,其实有很大的区别。作为教师,不能想当然地在惯性作用下只进行某一类型的课程训练,而在广度上忽略了教学的要求,让学生的专业能力呈现单一化,即所谓的只强调动手能力。设计表现课程重在对学生设计表现方式的培养,主要集中在设计效果图的绘制过程。但这类课程强调的仍是学生的手头功夫,只是在动手能力上加强了广度和深度的训练。那么在教学上该如何引导学生来做设计?如何来传递设计信息?如何让他人感受设计的思想和意义?仅仅依靠设计图纸来表现往往是不够的,至少是单一的。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及毕业后的市场竞争力、设计的生命力都是有影响的。学生应该具备多方面的综合性设计训练主题,并在单科训练的基础之上,贯穿整个专业课,使培养目的、课程设置、教学质量的检验都十分清晰。通过广度的课程训练,改变学生的设计观、价值观以及生活态度,使其对设计再认识,以激发创造力,体会设计之真谛。培养正确的学习和工作方式,树立健康的设计观和人生态度,使学生在既紧张又轻松的环境里愉快地成长,真正受益。完美的设计表达是检验设计过程和结果的有力保障,既是手段也是目的。设计综合表达包括四大方面:一、设计表现(图纸、图样);二、设计说明(文字表述);三、模型及3D动态演示;四、语言表述。了解这四个方面在现代教学中容易被忽略的课程训练内容,对于改善教学方式,提升学习目的是有益的。

学生学习和认识设计(或专业)的过程和结果通常是延续教师在教学方式中的目的和手段,所以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广度和深度的指引,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对于设计表现的问题,我们的教学注重结果,而忽略了过程的表现和记录。所谓过程表现,是指头脑中抽象的创意和纸上草图式的创意之间的对话,会引发设计者持续不断的思考,与画面进行交流。这对于解决设计任务来说是必要的,也是充满乐趣的。所谓过程记录,是指草图可以让每个阶段的设计方案都清晰可见,使人们在回顾设计过程时,对整个方案的发展能有更加切身的体会,这其实就是草图的作用。设计草图其重要性大家都明白,但在实际贯彻中由于不是作业成绩评判的最终标准,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而影响了设计的质量和良好设计工作方式的养成。

关于设计说明,行业内都很清楚,准确的文字表达其实是对设计的一种专业描述。文字的作用在设计中有着特殊的意义。通过图纸和模型可以传递与设计构思相关的很多信息,但总有一些内容需要进行文字说明。说明文本一方面要表达设计的基础,另一方面需要就某些其他媒介所不适合表达的方面进行深入描述,这可以是对设计规范、设计目标和观点,以及面积和建筑材料及施工工艺等方面的说明。另外,还可以突显那些在图纸和模型中不能“一下跃入眼帘”的内容。文字还可以配合草图,起到解释性作用。尽管我们在很小的时候就进行过书写能力的训练,但设计专业的文字表达也是需要进一步训练的。因为做设计和利用文字来描述设计是完全不同的。书写的方式和一般性文章也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同样十分必要。

所有设计的辅助方法都涉及到思想和设想的视觉化。图纸如此,模型亦是如此,但学校却很少要求学生利用模型来体验设计的合理性。模型最终只是成为设计结果的展示,没有起到设计过程的思维检验作用,教师应当充分鼓励学生在这方面的动手能力。可使用不要求完美和精细的工作模型,能够节省时间,提高效率,阐明和评价不同方案的设计构思。选用适当比例,可以轻松进行挪移,以便提供更好的空间视觉效果,辅助思维寻找设计中基本的、不变的以及变化的要素。设计过程应该在不同形式的图纸和模型之间灵活转换,这样才能使设计思路更为开阔。

3D动态演示的技术和设备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成熟和简便。新技术、新手段在设计领域中得到广泛的普及和运用,在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中都已体现出其良好的态势。

语言表述是人类天生所具有的最简便的交流方式,但在设计教育中,语言表述能力也常常被忽略,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课堂上,教师的主要交流手段是讲述,但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却基本没有要求。在设计中,没有图纸,只有语言的表述是一种虚幻的设想,必须经过图纸的检验,才能将思想转换为形式。在传递信息时,有时也是片面的或不太明确的,其障碍来自于观看者的思想意识、文化背景、个人偏好和理解力等因素。虽然,语言表述是最易于交流的形式,但在设计交流时也是需要技巧的,甚至是要求具有感染力和煽动性的“表演”。在培养讲述能力时,要求学生有计划、有准备地讲,而不是信口开河地夸夸其谈。根据设计思维的创作过程,利用图纸等其他手段(或PP演示)进行讲述,无疑是对设计的完美补充,是设计综合表达的重要训练内容和方式。语言交流形式在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设计阶段具有不同的作用和意义。在设计讨论阶段,以谈话的形式进行交流,是认证设计的过程,或平静或激烈,这只是现场的表现形式,其核心意义是思想的交流。在设计结束的介绍阶段,设计师因为对设计作品成果的满意度,而在精神上兴奋或激动,表现在形式上可能是多样的,甚至结合肢体语言,让设计思想完美体现。但敢不敢讲,能不能讲,会不会讲,还取决于设计者性格因素的影响。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最终是培养学生开放的心态和合理的逻辑思维,其目的还是为设计服务。因为,加强语言表述能力,改变沟通方式,使设计成为交流的手段,让设计不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成为可多方讨论的协作交流。加强人与人的交流,锻炼自身的性格,铸就自信心和包容的心态,听取他人意见,并作出合理的抉择和判断,启发设计思维。

设计综合表达的作用与意义在于既是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也是综合能力的锻炼。学生能力的多样化是学生专业认识和职业认识的重要基础和条件。作为对于专业人才基本素质的要求,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课题,是新时期教育工作中不能忽略的重点内容,仍需要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德)赖因博恩·科赫著《城市设计构思教程》,汤朔宁、郭屹炜、宗轩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

表达能力范文篇8

首先,什么是口才?人们经常说,某某人有口才,某某人没有口才。那么,到底什么是口才呢?那就是口语表达能力有了相当高的技巧和艺术水平的时候,这就是口才。

其次,口才有没有具体的标准呢?口才是有具体标准的。第一,应该言之有理,不是胡说八道,歪理邪说;第二,应该言之有物,不是杂乱无章,空洞无物;第三,应该言之有序,那就是有条有理;第四,应该言之有文,你讲得生动、形象、活泼,让听众也愿意听。

再次,口才到底有什么意义、价值和作用?在整个人类社会生活当中,一个人的口才有时候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什么是成功?就是一个人经过努力,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和效果的时候,这就成功了。在整个社会生活当中,成功是有程式的,有大成功、中成功、小成功,还有小小成功。

第四点,口才和成功到底是一个什么关系呢?一些成功的人不见得有口才;但是一个人有口才,它能助你成功,它能加速你成功,它能极大地提高你成功的几率,有时候在非常关键的时刻,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表达能力范文篇9

1.多多读书,忌浅薄无知.

即使是伟大的演说家,也要借助阅读的灵感.

2.话如其人,忌夸夸夸其谈.

相实无华的语言是真挚心灵的表达,是美好情感的展现.因而,语言的朴素美来自相互的外事态度,话如其人,言为心声,平时为人外世质朴真诚,说话也就自然不会扭捏做作.

3.远离假话,摒除大话.

4.不说空话,制止套话.

表达能力范文篇10

关键词:语文;实践活动;农村;口语;表达能力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口语教学在语文教学当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根据现状,农村高中受教育者的口语表达能力相对薄弱。因此,在新课改的前提下,教育者要依据课本内容的需求,优化教学理念,注重加强对受教育者口语表达能力的锻炼,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一、农村高中受教育者口语表达能力现状

1.普通话水平相对较低。农村受教育者从小就生长在农村,因为环境的影响,在日常的生活交流之中基本上都使用方言,即使会讲普通话,也并未得到充分运用,如此一来,在一定的程度上制约了他们普通话水平的提升。2.对口语教学重视度不够。在农村的高中语文教学当中,多数教育者重视更多的是受教育者的分数与升学概率,始终抱有唯有考出好的分数才可以令命运发生改变的落后理念,并将其灌输给受教育者们,致使受教育者在口语方面得不到锻炼与提升的机会。3.缺少表达欲望。多数受教育者认为在考试科目当中并没有口语表达能力这一项,因此不必耗费过多时间;在课堂上受教育者缺乏主体意识,习惯被动地接受教育者所传授的知识,致使他们失去说的欲望。

二、提升口语表达能力的语文实践活动

1.组织阅读“复述”活动。阅读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这两者密不可分,通过展开阅读,教育者可组织多种口语活动,比如“复述”“讲故事”等,这些活动都能够促进受教育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并且,拓展阅读量有助于受教育者积累更多的表达素材。因此,教育者在讲授的时候应当与课本内容和受教育者的特点相结合,在阅读当中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例如:在对《荆轲刺秦王》这篇课文进行学习的时候,教育者可先引导受教育者展开自主阅读,在阅读的过程当中引导他们理清文章的脉络。由于是古文,离我们的生活较远,课堂呈现出略沉闷的氛围,此时便可组织“复述”活动,引导受教育者自主地找寻这篇课文的线路,即行刺的缘起(开端)—行刺的准备(发展)—秦廷行刺(高潮)—荆轲被斩(结局),令受教育者展开复述,看一看谁复述得更精彩、更精准,在这样的实践活动当中,不但能够活跃课堂的气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掌握,还能够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2.开展小组交流辩论。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组讨论法在语文教学当中应用得越来越广泛,它不但能够令受教育者有开口讲的机会,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培养了他们探究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对《鸿门宴》这篇课文进行学习的过程当中,对课堂展开拓展,令受教育者围绕“我心目当中的英雄”这个主题在小组间展开辩论,可以令他们在小组内选出一名“小组代表”进行表述,然后令其余组的成员进行评价,需要有充分的看法和理由。受教育者在组内展开了对刘邦和项羽两位历史名人的点评,他们各抒己见,交流得十分激烈。有的引用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样的名人诗歌对项羽进行歌颂,还有的引用“蜀主窥吴向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凭吊刘郎皆为妄语,刘郎笑尔千秋”等诗词对刘备的价值予以肯定,这是一个思维撞击的过程,将听和说相结合,令受教育者在轻松愉悦的氛围当中思维得到发散,在互动当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还锻炼了表达能力。再例如:教育者还可以组织受教育者对一部分观点展开讨论,像“21世纪的社会是不是应当继续发挥艰苦创业的精神”“高中生还是否应该看一些小说”等,令他们对这些话题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交流辩论,不但能够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而且能够提升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3.组织“三分钟演讲”活动所谓的“三分钟演讲”,便是教育者可以利用早读的时候给受教育者搭建一个自我表达的平台,给每一个人展现自我的机会。在选择演讲内容这方面,在起初教育者可进行规定,比如“我的妈妈”“难忘的旅途”等等,伴随这一活动的深入,教育者要将主导权还给受教育者,令他们自己对演讲内容进行选择,这样一来,他们的积极性便会大大提升,这一活动成了他们展现自我的一个平台,有助于他们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4.开展课本剧表演。开展这一活动能够极大地激起受教育者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还可锻炼他们的思维活跃度与创新能力。课本剧表演的内容可令他们在课外与课内经典的篇章当中以投票的方式选出。在对课本剧表演的过程中,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升。例如:可将《雷雨》进行课本剧表演,这原本也是一出话剧,这篇课文当中出现了很多人物,他们各具特色,有敢爱敢恨却无助自卑的蘩漪,有直爽质朴但又头脑清醒的鲁大海,有内心深沉但狡诈虚伪的周朴园,还有性格顽强的鲁侍萍等,在编排的时候,可以参考一些话剧影像资料,通过了解人物的性格来把握好语气语调。在这一系列过程当中,极大地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令农村高中受教育者口语表达能力得以提升的途径有很多,在现实的教学当中,广大教育者要将教材内容与受教育者的特点相结合,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不断地在探索创新当中提升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秀娟.语文教学中提高农村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探索与实践[J].学周刊,2011(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