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1 03:31:08

本土范文篇1

人是营销的关键,“以人为本”,“人本主义”。买方是人,卖方也是人,真正的营销,会充分考虑人性。在市场营销中,市场第一,销售第二,人性是基本原则。具体的操作中,以下五点,即FRPCS,是未来营销的关键。

友谊(Friendship)

古人云:“生意不成和气在”,又云:“以和为贵”、“和气生财”。足见友谊在生意中的重要性。企业与企业之间,人与人之间,生意没做成没关系,如果有了一份友谊,今后的合作,是必然的事。拿最简单的卖衣服来说,“进店是客,出门是友”,是我要求所有专卖店营业员的第一信条。即使这次没买衣服,说不定下次会带很多朋友来。

关系(Relation)

在中国的特殊环境里,做任何事情,关系都是很重要的。“见面三分熟”。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如果有人牵线搭桥,事情就会顺利很多。中美关系,曾经一度非常复杂,要不是有乒乓球的传递和尼克松私下访华,建交的事,恐怕还得往后压压。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价格(Price)

价格者,商家最敏感的神经。许多生意,成与不成,关键看价格。每一种商品,一旦上市,都会有他的市场价格,但那对厂商来说,只是一个参考值。其实对于每一个人,对每一件东西,都会有一个心理价格,抓准了心理价格,你的定价才是最佳的。有家公司,一直想卖另一家公司的某种机器,买方的价钱定在10万,卖方的价钱在15万,最后降到12万,但就此僵持,一直拖了三四年。后来终于有一位新来的业务员,将此价钱调到略低于11万,结果成交了。好戏在后头,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那家公司买了近200万的设备!并将那些机械在附近的商圈里形成了品牌效应。要知道,那个圈子里有近1000家公司需要那些设备。

方便(Convenience)

现代的营销中,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一件商品,它的便利性,往往是战胜对手的关键所在。小小的一袋洗衣粉,原来都是要用剪刀剪开才能使用,后来有人想到了在袋子上开一个缺口,不用剪刀就能撕开,结果那家公司赚了大钱。现在,几乎所有的塑料包装袋,都会有那么一道缺口。据调查,同一件商品,有缺口的比没缺口的就是好卖。

本土范文篇2

广西本土音乐文化在我区乃至我国的音乐文化中都占有一席之地。说到广西的民歌,我们耳熟能详的如三江的侗族大歌,马山的三声部民歌以及那坡、靖西的“伦”,等等。在每一届的南宁市国际民歌艺术节中,都有不少广西的民歌被推出,如《壮乡美》、黑衣壮山歌《山歌年年唱春光》、韦唯演唱的《壮族敬酒歌》、孙悦演唱的《夜了天》、龙州壮族天琴《唱天谣》,等等,这些歌曲给人们带来一股清新的山野风。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一些边远山区比较独特的民歌品种正在逐渐消失。广西艺术学院民族艺术研究所所长徐寒梅老师曾说过:“如果没有人去唱,它消失得更快,所以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如何让更多的年轻人去唱它,如何让更多的民歌能够保存传袭下去。”那么,作为一个高中音乐教师,我们也该去思考,如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放进高中的音乐课堂,实现民族音乐的活态传承。

二、本校音乐教育现状

在我们使用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音乐教材中,虽然民族音乐的内容占了很大的比例,但流行音乐正充斥着学生的思想和生活,所以民族音乐仍容易被忽视。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喜爱远远超过了民族音乐,中国民歌在中学生中所遭遇的尴尬也是现在大部分中学音乐教育都面临的一个棘手的问题。《新课标》已经改变了原来以“唱歌、音乐知识和音乐欣赏”为主的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它提出“通过音乐感受与鉴赏、表现与创造及在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学习中去感悟新知识,在实践中去掌握新知识”。因此,我们必须尝试着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一套本土民族音乐教学方案,把原汁原味的民族音乐彻底落实到音乐教育课程里。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了解本土民族音乐,接受并喜欢上本土民族音乐。

三、课例———走近黑衣壮,学唱《伦伦咧》

在本学期的音乐教学过程中,笔者组织学生学习了《中国民歌———少数民族民歌》一课,并在了解蒙古族、维吾尔族、侗族、回族等民族的少数民族民歌之后加入了一节课的内容———走近黑衣壮,学唱“伦伦咧”。以下是简单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1.了解广西的特殊民族———黑衣壮,以及黑衣壮民歌。2.欣赏平果嘹歌,了解哈嘹乐队,分析本土音乐与流行音乐的结合。3.学习用壮语演唱歌曲《伦伦咧》。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观赏、听赏、感受并体验广西本土优秀音乐文化艺术,了解黑衣壮的风土人情。2.通过对哈嘹乐队的了解,让学生找到本土音乐与流行音乐的联系,进而接受、喜欢上本土音乐。3.能用广西壮语演唱一首家乡的民歌。4.鼓励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创编、表演等实践活动。(三)教学重点用壮语演唱本土民歌。(四)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习本土音乐文化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简单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全国各个少数民族的不同风格的歌曲。课前调查:我们广西素有“歌海”的美誉,有非常丰富的民族音乐素材。同学们了解多少?会说壮语吗?会唱广西民歌吗?新课教学:1.介绍黑衣壮(播放黄春燕演唱的壮语歌曲《壮乡美》及介绍黑衣壮风土人情的视频)壮族有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以黑为美、崇尚黑色,服装也以黑色为主。他们神秘、淳朴。他们就是生活在广西西南边陲百色那坡县的一个群体———黑衣壮。黑衣壮最有名最动听的歌曲就是刚才我们听到的《壮乡美》,那里的老人小孩都会唱这首歌。2.CCTV中的“壮乡美”(结合教师参加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合唱比赛经历)这首歌不仅流传于黑衣壮聚居的地方,还被改编成合唱,唱到了CCTV。在第十三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的合唱总决赛中,老师曾参加过的广西“尼的呀”合唱团演唱了一首《黑衣壮的酒》。这首歌仿佛给温暖的央视演播大厅吹来一阵清新的田野风。凭借这首歌曲,广西合唱取得了空前的好成绩。这首合唱作品《黑衣壮的酒》中就采用了我们刚才听到的《壮乡美》中的曲调。(欣赏青歌赛合唱《黑衣壮的酒》视频)3.原始与流行的结合(1)播放南宁民歌艺术节百色平果姐妹演唱的原生态平果嘹歌。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最原始的民歌素材可以改编成很时尚、很有个性的歌曲呢?(展示广西“哈嘹”乐队的图片资料)(2)介绍广西百色平果“哈嘹”乐队:近两年,由他们代表广西的流行唱法参加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原生态与流行唱法的巧妙结合,获得了一致的好评,并受邀到悉尼歌剧院演出。(3)猜猜壮语中的“哈嘹”是什么意思?(“哈嘹”原意为赶歌圩,我们一起去游玩的意思,是平果嘹歌中的一个重要曲调,表示壮族人的热情友好。)(4)欣赏哈嘹乐队比赛的视频《月亮》。(解说:歌曲利用最原始的平果嘹歌加入动感时尚的节奏,使之成为朗朗上口的通俗歌曲。而淳朴的壮族姐妹和个性的乐队乐手在视觉上又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比,极具冲击力。)4.学唱壮语歌曲《伦伦咧》,并了解壮族人民生活中的对歌形式(注:以上歌词为壮语译音,歌词大意为:妹在这里等哥,伦咧咧伦咧,哥呀你快过来,伦咧咧伦咧。乐谱中XX为打击乐器节奏)(1)学习歌词的壮语发音、学唱歌曲。(2)讲解壮族的对歌形式:壮族男女青年在田间干活累了休息的时候,男女就凑在一起对歌,各站一边,青年男子手持木板鞋作为打击乐器,而女孩子手上和衣服上的铃铛、手镯也随着身体的摆动而响起清脆的声音。(3)分发响板、沙锤、三角铁等打击乐器,让学生配合歌曲设计出伴奏形式。(4)选出男女生代表,进行模拟对歌表演,其余同学手持乐器伴奏(未领到乐器的同学用击掌代替)5.小结随着现代文明的冲击,原汁原味的本土民族音乐严重减少。广西还有大量优秀的民歌,还未被学习和了解,甚至面临失传。为此,作为一个广西人、刘三姐的后代,我们有责任学习了解、唱响家乡的歌,让本土民歌继续传承下去。6.作业学唱一首所属民族的民歌,如壮族、瑶族、侗族、仫佬族等。

(四)课例分析与反思

本土范文篇3

众所周知,现阶段国内设计处在一个引进、学习、消化再创新的阶段,而艺术设计的话语权被牢牢地掌握在西方人手中。目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基本都掌握着艺术设计领域的主导权,因为他们的现代设计起步早、发展快,其艺术设计意识是我们无法企及的。当下我们所处的环境,就好像艺术领域的“殖民地”,压抑着我们的生存,然而它却有着隐蔽性的特点。为此,我们的艺术设计理论必须是一种解放、一种超越、一种对延绵了千年的民族情感的重构。我们要有发展本土设计语言的态度,有着能发展好的信念,并且要深刻认识到本土设计艺术语言所处的特殊环境,以及我们对本土语言的发自内心的情感。不得不说,当下我们的艺术设计还是弱者的设计,是几乎没有话语权的艺术设计。因此,每当我们看到一些国内的设计作品时就会习惯性地站在另外一个世界的文化艺术立场上,既不敢妄加评论那些我们看不懂的抽象作品,也不敢面对那些已经沦为泥土般的作品。

二、发展本土设计语言的必要性

现在所指的本土语言,实际上就是在特定历史文化、民族民俗和生存环境等其他因素基础上所形成的属于我们自己的表达习惯和话语方式。通俗地讲,本土语言就是我们独特的符号文化艺术。设计师必须通过自己的设计作品来表达他的设计意图和设计思想。因此,国内的艺术设计领域应该提出我们独到的设计理论,即本土设计语言,为我们的设计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在世界性的后现代主义文化发展大环境下,我们本土语言性的艺术设计一定会为设计的发展提供新的可能。因此,本土性和当代性是本土语言理论存在的必要前提,而我们艺术设计的健康发展也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

三、提升本土设计语言、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文化不仅博大精深,而且源远流长,易学文化思想,儒家、道家等经典思想更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从文艺复兴时期至今,世界上许多的艺术家都对中国传统文化发自内心地喜爱。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该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艺术倍加珍惜,继承这种得天独厚的无形文化遗产并把它们发扬光大。艺术设计的本土语言不仅仅是强调传统文化内涵,还要利用传统文化的魅力、地域特色,以此来表现现代人的精神观念,用独具特色的个性与人格魅力去参与发展中的世界文化。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去钻研传统文化精髓,从中汲取丰富营养,这才是真正实现设计本土语言的必要前提。我们的平面设计和设计教育必须建立在继承和弘扬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找到适合时展所需要的方法,发掘设计元素中传统文化的魅力,借鉴西方平面设计元素中运用本土语言的经验,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大背景下,不断去探索设计本土化的道路,为平面设计艺术增添新的活力。中国的平面设计目前还处在发展阶段,然而,许多平面设计更为注重的是实用主义和商业性,在设计中没有凸显文化内涵和本土特色,只有少数的平面设计师把目光投向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掘上。我们是不会再次回到过去的,更不会重复那段历史,但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带给了当代设计师无穷的营养元素,时代在呼唤具有中国特色的平面设计。

值得注意的是,在艺术设计的本土语言中除了本身的传统文化因素外,传统的吉祥符号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继承并发扬它,把其精神元素融进现代企业形象设计之中,一定会使企业形象设计更具文化性与社会性。中国几千年所传承的传统吉祥图案及纹样经逐步挖掘、变化和改造,变得内涵更加丰富、意义更加深远。比如中国联通的标志,就是由一个回环贯通的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中国结演变而来的,有“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之意,迂回往复的线条象征现代通信网络,更寓意信息社会中联通公司通信事业井然有序、信达畅通。将这种吉祥寓意与现代信息时代的理念巧妙结合,使传统文化具有延续性,巧妙而不牵强,使得我们的现代设计少了一点商业气息点,多了一些文化气息和亲和力,在传达中完成传统与现代的对话、设计作品与大众心理的对话。

本土范文篇4

中国语言与美声唱法相结合的问题

(一)美声唱法语言的特点美声唱法源于意大利的主要原因不仅仅是有悠久的声乐历史,更重要的是意大利语言自身发音带来的节奏感,大部分的词语都是以元音结尾,这样在演唱艺术歌曲时就显得语音清晰,而且富有韵律,在美声歌唱中就是通过对优美的声音和吐字的清晰程度判断歌唱家的表现能力,比如著名的帕瓦罗蒂就是通过对语音有良好的掌控,才能演唱出优美动听的艺术歌曲和歌剧,通过用不同的语言表现艺术歌曲,美声唱法能够很好地与不同的音乐文化和语言相融合。美声唱法区别于其他唱法的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混合声区唱,要求有恰当的共鸣和圆润的连贯音,真假声按适当的比例混合演唱。(1)全共鸣的混合声区,声音真假搭配、共鸣同时出现。演唱歌剧时,多用后边咽腔与鼻咽腔,让声音无论在哪个声部时都能保持音色饱满、有气韵。在高音区采用关闭唱法,让假声逐步有层次地升高。(2)美声唱法在呼吸上很有讲究,呼气的排气量一定要大,尤其在中低声区,要有像叹气一般的排气量,保证演唱时声音的淳厚而富有穿透力。(3)以鼻腔发声为主,在调节共鸣时将喉头位置放低,让发音管尽可能地拉长放宽,以得到基音最大的共鸣。意大利著名艺术家贝基认为:“美声唱法要求发声像一条线那样连贯,不能忽强忽弱、忽高忽低,声音能够像小提琴长弓时那样保持平稳,这才是美声学源的歌唱方法。”(4)根据歌唱时声音颤动的频率、振幅的大小而随着音调高低、音量大小发生变化。美声唱法由于其混合共鸣和混合声区的融合,声音的振动幅度都比较大。(5)由于意大利语的语言特点,美声唱法在咬字上也非常注重语言的节奏、音序。再加上意大利人说话夸张的特点,适当的紧张度有利于形成歌唱需要的空间,对美声的发声方式也有关键作用。

(二)中国本土音乐语言的特点美声唱法传入中国以后,很多歌唱家认为中国语言不适合歌唱,但是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中国最古老的汉字是以象形文字表现出来的,属于单音系语种,很难辨别出汉字。到了汉代末年,中国受到印度佛教的影响“,梵文”成为研究汉字的学者借鉴的方法,通过学者的不断研究,认为方块字是由不同的字音连接在一起的,称为“上声下韵”。比如“张”的构成就是用“真”和“慷”来组成的,借用了“真”字的Zh与“慷”字的ang。现在使用的汉语拼音是通过借鉴拉丁文字母和西方语言文化而演变成的,汉字的发音是由声母、韵母相结合的发音方式,具有很明显的韵律感,所以中国的汉语发音非常适合唱歌的。

(三)美声唱法与中国本土音乐相融合中国的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汉语族,而意大利语言属于印欧语系拉丁语族,这两个语族有很大的差别,但是二者还是有共同点,中国汉字的拼音是通过借鉴拉丁语字母而演练成的,所以二者的联系也非常紧密。在练习歌唱时仅仅用汉语音韵的a、e、i、o、u不能有很好的效果,很多著名的歌唱家都曾演唱过不同国家的歌曲,比如我国的维吾尔族的女歌唱家迪里拜尔在进行演唱的时候,能够用上意大利语、维吾尔族语以及汉语等不同的语言演唱中外优秀的艺术歌曲。所以美声唱法能够与中国语言很好地结合,并能演唱出动听的歌曲。

用美声唱法演唱中国艺术歌曲

用美声唱法演唱中国艺术歌曲就要展现自身的艺术形式,要注重“情”的表现,在歌唱中起到了主导的作用,在演唱中国艺术歌曲中不能缺少“情”的表现。歌唱者通过对歌谱内容的加工,变成富有情感和张力的歌唱形式,在练习的过程中通过对歌曲作品的消化、掌握、歌曲表达等过程展现带有感情色彩的歌曲,这也是演奏表现的重点。要进行完美的艺术歌曲的演唱,首先要对词谱的内涵进行深入的了解,然后通过自己对歌曲作品的思考,挖掘更多的内容,将歌曲赋予自己的感情,将歌曲的情感内容拓展出来。最后要勤加练习,歌唱者心里所想表达的情感只有在不断的演唱中才能够慢慢地展现出来,有时候所想的与表达的情感不一样,就需要歌唱者进行反复的练习,使对歌曲作品理解的感情全部投入进去。在进行歌曲表演时要注重舞台、伴奏以及伴唱等因素的影响,在完成以上几项练习后要进行整体的把控,同时在进行正式的演唱时一定要做到精神饱满、富含热情,能够将自己的感情传递给观众,还要随时地根据歌曲内容展现自己的情感。等到演出结束后要进行及时的总结,将自己表演的好坏之处做到心中有数,只有善于发现自己的不足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演唱水平,通过不断的积累经验必定会演唱出优美的歌曲。所以掌握了美声唱法的理论和技巧后,能够准确地感悟语言,分辨出不同语言之间的特点,然后再进行不断的练习,准备好演唱所需的各项工作,就能够完整地唱好任何形式的艺术歌曲。

本土范文篇5

关键词:本土化;中小型韩资银行;金融;研究

近年来,外资银行在中国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截至2010年6月末,有13个国家和地区的银行在华设立了35家外商独资银行、2家合资银行、1家外商独资财务公司,另有24个国家和地区的70家外国银行在华设立了91家分行。同时,近5年来外资银行总资产也以年均12%的速度增加。随着在华市场的拓展和业务范围的扩大,外资银行加快推进自身的本土化进程,力争通过尽快实现人才、金融产品、技术和管理模式与本土文化的契合而获得在华发展的先机。按照发展战略及业务重点的不同,外资银行本土化模式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一是以花旗、汇丰等大型国际型银行为代表的业务全面推进型;二是以荷兰银行为代表的专业化服务重点突破型;三是以日本、韩国为代表的依托母国总行的目标业务型。不同的发展模式产生不同的发展轨迹,韩资银行因母国与中国一衣带水的天然地域联系,实施紧跟母国在华企业投资地域和产业领域,服务于母国企业的目标业务型发展战略。这一战略的实施,既给韩资银行带来差异化服务的发展优势,同时又造成银行的发展受制于母国企业在中国的发展,甚至在本土化进程中衍生出一系列问题。本文在对韩资银行经营发展特点及本土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山东烟台的2家韩资银行(分别简称H银行、Q银行)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深层次剖析韩资银行本土化进程中存在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和建议。

一、韩资银行本土化进程及经营现状

2006年12月,中国加入WTO后5年过渡期结束,中国金融业进入全面开放时期。随后,银监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贯穿了以外资银行法人为导向的监管理念。自此,外资银行开始实施法人改制,成立本地注册法人。本地注册法人的成立,其管理架构与经营理念的巨大变化成为外资银行本土化进程的里程碑。外资银行本土化进程由此也分法人成立前时期和法人成立后时期两个阶段,不同的阶段其本土化路径体现出了不同的特征。以笔者所调查的烟台市2家韩资银行为例,在2007年和2009年,两家银行分别转制为本地注册法人银行,成功翻牌并开办了人民币业务,迈出了本土化的关键一步。在华法人成立前,韩资银行没有统一的管理行,经营管理以韩国母行为主,采取业务跟进式的发展方式,主要经营战略为服务本国企业。这一时期,韩资银行缺乏统一、明确的本土化战略,业务范围局限于外币业务,绝大多数客户为韩资企业或合资企业,外籍员工占比较高,银行自身的本土化意愿与程度均不强。法人银行成立以后,韩资银行结合自身优势,提出了统一、明确的本土化发展战略,大力开拓中国市场,如H银行(中国)确定以私人银行业务和财富管理经验及技术引入中国市场,在东北三省和山东省大力拓展个人零售业务的发展战略,Q银行(中国)确定结合中小企业金融业务优势,努力拓展中国市场的战略;获准开办人民币业务,业务范围实现本土化;公司治理结构不断完善,对业务、资金等实施了集中化管理,建立了统一的内部审计模式;不断开发本土化产品,非韩资客户占比逐步提高(见表1)。

明确、统一的本土化发展战略的确立及实施,也推动业务的快速发展,截至2010年6月末,H银行(中国)贷款余额89.12亿元,较年初增加23.57%;各项存款70.18亿元,较年初增加15.09%。Q银行总资产为56.53亿元,较年初增加13%;各项存款23.04亿元,较年初增加108%(见表2)。

二、本土化问题与瓶颈

从两家韩资分行的运营特点看,转制为法人分行后,其人员配置上出现华人管理中层,业务方面国内客户逐年上升,这说明两家韩资银行在逐步融入本地市场。但总体看,韩资银行本土化进程缓慢,本土化瓶颈问题难以得到有效突破,相关的经营问题和风险也逐步显现。

(一)市场融入度低、运行质量不高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业务规模小,市场占有率低。从总量上看,两家分行平均资产规模只有10亿左右,平均负债规模9亿左右,整体市场占有率不足0.5%。二是客户群体较为狭窄,授信集中度高。两家分行的信贷投放均集中于烟台、威海地区韩资出口导向型企业,分布在电子、机械、服装、造船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些产业对外贸政策和劳动力成本的敏感度高,出口退税及劳动力成本的较小调整,就会带来经营业绩较大波动,引发银行信用风险的集中暴露。三是金融融入度低。目前,欧美外资法人行普遍与中资银行在资产、负债及中间业务领域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内容涉及资产管理、转受让、资金结算、银团贷款、拆借市场等,但两家韩资银行仅在拆借市场与中资银行有过简单合作,且金额较小,业务合作参与度低。

(二)管理体制难以达到本土化要求

一方面公司治理尚不完善,如Q银行独立董事、外部监事履职的独立性和有效性还存在不足,独立董事、外部监事的薪酬由董事会决定,并由董事会对其考核,同时外部监事与母行间尚未建立直接有效的汇报路径;H银行存在未经董事会决议,高级管理层审批修订银行基本管理制度等情况。另一方面,内部控制“形不像、神难似”。银监会要求商业银行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架构并保证顺畅运转,但从目前的情况看,两家外资银行的组织架构均不是按照要求设置,而是根据人员情况和业务发展情况设置,比如Q银行只有三个内设部门,H银行也是类似设置,以审贷会为例,2名业务主管+1名风险主管+1名行长的运行模式很难保证审批的独立性和公允性,诸如合规、会计、技术岗位等均是兼任,也很难发挥监督作用。

(三)流动性满足本土监管指标压力大

一是存贷比指标高居难下。截至2010年6月末,H银行(中国)的存贷比为126.99%,Q银行(中国)存贷比为145.89%,距75%的监管要求差距较大。同时,为达到存贷比监管要求,部分行在拓展负债业务较为困难的情况下,采取了限制资产业务发展的经营策略,使得资产业务发展也一度停滞。二是韩资银行资金来源主要为同业存放和单位存款,同业拆入和储蓄存款所占比重较小,对于批发性资金依赖性高,核心负债依存度低,资金来源稳定性较弱。三是日常资金管理目标以满足即期资金需求及流动性监管指标为主,以短期资金支持中长期贷款,期限错配情况较为突出,7天以内的短期资金压力较大。

(四)信贷文化“水土不服”凸现风险

韩资银行的信贷文化与国内存在显著差异。以流动资金贷款为例,韩资银行认为对客户发放流动资金贷款并进行贷款展期,既能有效满足客户资金需求,又能降低客户财务成本,让经营良好的客户适时展期有利于“服务客户”宗旨的实现,因此展期贷款一般归于正常类贷款。基于这种信贷文化,韩资银行在国内经营时也大量发放流动资金贷款,并对客户一再展期。但现场检查发现,部分贷款通过办理借新还旧、在异地分行发放新贷款的方式变相展期,展期期限最长达到6年。同时,在部分客户经营亏损的情况下,银行仍为其办理展期手续,并归为正常类客户,造成潜在的信用风险。

(五)人力资源本土化瓶颈难以突破

一是高管层本土化问题未突破。目前,两家行的高管人员均由韩籍人士担任,与成熟外资行高管人员由本土金融资深人士或母国中国通担任相比,现任韩籍高管对中国社会生活认知少,文化熟悉度较低,制约了银行管理的有效性。二是普通员工对银行认同感不强。两家银行的人力资源管理缺乏长远规划,一些新进员工也多以积累工作经验、作为跳槽跳板为主,对银行文化认同度不高,人员流转快。以H银行烟台分行某4人编制的部门为例,从成立初至今已先后有5人跳槽。三是对母行派遣人员的本地管理不足。外籍管理人员的选择、任用、薪酬及考核等由母行决定,本地行权限不足。同时,外籍派遣人员流动性较强,稳定性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经营发展的连续性。四是受银行社会认知度和待遇制约,两家外资行难以吸引到本地的优秀人才,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三、本土化问题深层原因分析

(一)发展战略制约本土化发展

目前韩资银行的发展战略可归结为目标业务型,即银行紧跟本国在华企业投资地域和产业领域,服务于本国企业。这一战略在银行介入中国市场初期具有独特的优势,但也受制于本国在华企业的数量和发展规模。因为金融资本的扩张速度远高于产业资本的扩张速度,韩资银行改制后经历了较快速度的规模扩张,如不及时更新发展战略,重新定位市场,为本国企业服务的异国化特质就会不断固化,出现客户资源“天花板”现象,更严重的是东道国企业被排除于银行服务行列。目前部分中小韩资银行受其发展战略所困,本土客户拓展困难,客户本土化停滞不前。

(二)企业文化融合性不足

目前韩资银行企业文化仍沿袭母行文化,未能结合东道国文化特质,融合形成具有本土化特征的企业文化。如韩资银行倡导员工自主自律的企业文化,倚重员工自我约束与自我管理,因此内部岗位设置中不兼容岗位制衡及授权管理存在不足,不符合国内监管部门对银行内部控制的监管要求,也不适于目前国内经营管理环境,因此产生大量操作风险问题。对Q银行现场检查发现,该行未建立资金业务及交易系统授权管理制度和审批程序,个别分支机构存在不具备交易资质人员使用他人用户名和密码进行交易的情况。

(三)社会影响力及认知度不够

银行是经营货币信用的特殊机构,受依赖心理制约,社会和企业对本土银行的信任要高于外资银行,因此国民认知度对外资银行的本土化程度也起着较为关键的作用。与资金实力雄厚、国际知名度较高的欧美外资银行相比,公众对韩资银行的认知及信任仍有差距,2007年又发生了韩资企业非法撤资事件,使得大众对韩资企业的警惕心理进一步提高。据半岛网报道:52%以上的大众和企业不愿同韩资银行发生业务往来,90%以上的大众和企业表示不会把钱存在韩资银行,社会氛围的排斥,不利于韩资银行进一步扩大本土市场。

四、相关建议

(一)加强文化融合,树立外资银行服务品牌

外资银行在实施全球化标准服务的同时应着力探索文化融合之路,寻找与本土文化相融合的契合点,关注本地市场的需求,设计和提供符合目标客户潜在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在提供的银行产品雷同的情况下,在营销行为、合作习惯、谈判风格、后续管理等软文化和软技能上突出客户管理特色,取得竞争优势,形成独特的外资银行文化及服务品牌。

(二)完善管理模式,奠定本土化发展基石

如何将母行良好的管理文化和管理模式与当地实际结合,建立起既保留母行管理特色,又兼顾当地实际的本土化管理模式,是韩资银行能够做强做大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一是应根据公司治理的原则与要求,完善独立董事、外部监事薪酬管理及考核评价,建立外部监事与母行之间的有效沟通,完善公司治理机制;二是按照商业银行法、银监法等要求健全必要的内设部门,厘清职责分工,为管理流程再造奠定组织基础;三是要按照监管要求完善诸如审贷会等各项制度,使制度能够和业务发展情况实现无缝对接;四是要实现管理的语言与文化融合,减少信息中间漏损,杜绝管理、执行两层皮。

(三)注重队伍建设,为本土化植入原动力

人才本土化是经营本土化的前提,对韩资银行而言,重要的是植入中国基因,吸收中国文化和智慧,打造自己的人才竞争力。为此,一是吸引本土高级管理人才,在决策和经营导向中注入本土元素;二是要积极推行“本土吸纳、国际培育、善用善待”的人力资源策略,利用母行经营管理优势,给本土人才提供全方位培训和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培养出一支既了解国内当地市场、又懂得国际惯例的员工队伍;三是要注重对不同来源的员工进行文化融合,提供完善和良好的企业经营理念培训和文化熏陶,避免员工曾有的其他公司文化烙印带来的负面影响,减少和弱化文化冲突,建立起真正融合企业与当地文化的本土化的员工队伍。

(四)创新产品服务,加强本土化载体建设

韩资银行要实现本土化发展,就应逐步摆脱目标业务型发展战略,立足自身优势,建立起多元化、多层次的商业银行品牌体系,特别是发挥小企业金融服务优势,从业务导向及客户导向两大体系构筑小企业金融服务品牌,大力发展小企业贷款业务,形成在小企业金融业务本土化营销上的核心竞争力。

(五)加强协作监管,发挥监管引领作用

首先,督促境内法人行建立资本补充机制,增强资本实力,为业务扩张和风险缓释奠定基础。其次,加强全面风险管控。督促完善日常流动性监控手段和工具,加强资产负债管理,改善期限错配情况;完善内部控制,建立操作风险管理系统,有效识别、检查、控制操作风险;建立经济资本管理长效机制,将资本监管要求与自身管理目标结合,促进资本充足率和资本管理水平持续提高。

参考文献:

[1]韩山华.法人导向下的外资银行本土化经营战略研究[D].复旦大学硕士论文,2008.

本土范文篇6

1.管理会计本土化的概念

管理会计,根植于组织本身,也服务于组织本身。作为嵌入组织型的一种管理工具,管理会计主要利用组织提供的各种信息进行规划、控制、协调、监督组织活动,并随着组织环境的变化而相应调整其功能的一种管理工具。它与生俱来的权变属性,也就决定了管理会计要想取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考虑组织本身的属性,考虑所处的经济环境等内外部因素的变化,这也呼吁着管理会计的本土化发展。本土化,即在学术研究中,情境因素不管作为自变量抑或调节变量都要成为学者们的考虑因素之一。管理会计的本土化研究,就是把情境因素考虑在内,作为自变量或是调节变量进行深层次研究。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中国,进行管理会计的本土化的研究,无疑将会增强全球会计知识的发展。通过结合管理学研究的特征,我们可以将管理会计的本土化研究定义为,在对象的选择方面、问题的确立方面、框架概念的界定方面、研究方法的选取方面等整体形成的体系能够全面深刻地反映在中国这个特定情境下的管理实践问题。即管理会计的本土化可以这样定义:在理论体系构建以及指导实践过程中,引入环境因素,要考虑其根植的具体某个组织的特性,考虑整个环境的变化,考虑我国所面临的整体经济形势,考虑整个经济生命周期,同时发挥心理学、行为学等不同学科之间的理论优势,去探索典范企业的管理会计实践经验的共性,根据已有的理论、已有的实践经验不断地升华、拓展适合具体情境的全新理论体系,进而指导符合中国国情的本土化的组织活动。目前,管理会计学术界分成三个流派,即基础派、批判派、咨询派。但无论从属哪个流派,我们只有结合本土化特征,在中国情境下才能对管理会计的发展做出贡献,即我们通过对管理会计本土化的研究不仅要达到“本土化意义”,更要有“经济普世”意义。

2.管理会计研究本土化的迫切性

加强管理会计的本土化研究,是我国管理学说与西方学说共同发展的需要。回顾我国有关的本土化管理研究,学者们取得的成果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从中国传统文化及哲学思想出发,进而建立了具有东方特色的管理理论。例如,苏东水的东方管理学,齐善鸿的道本管理,曾仕强的M理论等。二是基于中国企业管理实践的深入剖析,例如陈春花等编写的《领先之道》,苏小和著的《局限:发现中国本土企业的命运》。回顾我国实务界关于管理工具的应用,也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如,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一些企业实行的班组核算、流动资金定额核定法、因素分析法等经济分析,20世纪80年代商品流通企业的“保本保利分析与管理”,也属于管理会计工具范畴。近期的中石油的全面预算管理、中航工业平衡计分卡的应用、中石化以预算为基础的内控制度、中国电信的三级管理会计组织、以成本管控为核心的“邯钢经验”、国华电力的成本作业制度等,这都是在管理会计领域取得的优秀实践成果。从以上成果可以看出,中国本土管理研究、实践应用已硕果累累,但是我们需要清楚,这些硕果仅仅强调了“个性”,即仅从我国实践、我国传统文化出发,没有把“个性”的东西上升到“共性”,并且没有与具体的学科相结合。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的管理思想走向世界,与西方优秀学说并驾齐驱。加强管理会计的本土化研究,是积极应对全球经济衰退的需要。现在,世界经济正处于缓速增长、结构转型、竞争日趋激烈的阶段,全球金融危机的倒逼机制等因素迫使我国经济的发展只有通过转变方式才能积极应对全球局势。我国在崛起过程中,经济要想转型升级,需要强化经济改革和转型升级,促进会计变革,加强管理会计的本土化研究。加强管理会计的本土化研究,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据统计,全国目前有828.7万个企业组织,有96.5万个事业单位,还有数不胜数的小微民间企业,这些组织的日常核算、管理升级、强化效能等都离不开会计的支持。然而,许多小型企业的会计工作,仍只是停留在简单的记账、报账水平上,粗放核算、机械工作,无法为企业创造价值,而加强对管理会计的本土化研究,根据企业自身的组织结构、企业文化,进行管理层面资源优化,通过管理工具的创新,能够很好地促进企事业法人的管理效能、组织效率、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积极应对企事业单位自身生产发展的需要。

3.管理会计研究本土化的可行性

目前,无论从全球经济中心的变化方面,还是从我国特殊的经济发展道路方面,抑或是从国家政策层面的支持方面,我国都已完全具备进行管理会计本土化研究的可行性条件。从全球来看,随着世界经济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沿岸的欧洲地区,发展到北美地区,然后再逐步向东亚转移,世界级的经济大家、管理学大家和重大的学术研究成果也就随之在地域上发生转移,这已是被全球公认的普遍规律。而管理会计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解释经济现象,解释会计现象。理论的重要性,源于所要解释的经济现象。全球经济放缓的今天,作为崛起的大国,中国要把握经济中心转移的良好契机,进一步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推动经济的深化改革,促进具有本土化的管理会计领域学术成果的创新、实践工具的应用创新,为整个管理学、经济学添砖加瓦。从众多学者的研究热点来看,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俨然成为学者们的讨论重点。我国管理会计的应用和发展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目前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半个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过渡到市场经济模式再到今天的电商时代、微商经济时代,管理会计也经历了从经济责任为基础的执行性管理体系到以市场为导向的计划决策性管理体系的变化,再到新形势下,以价值创造为核心的战略体系的发展新阶段。综合来看,每一次管理会计的变革,管理会计理论的扩充,都离不开我国特有的经济环境。近年来,政府抓紧了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工作,这也为管理会计的本土化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例如,20世纪末,国家经贸委颁布《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企业管理的规范意见》,要求央企推行“全面预算管理”,这使得管理会计的重心由成本管理转向了预算管理;2013年9月,财政部正式《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该制度从成本核算管理入手,将管理会计理念融入其中,积极探究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应用,这也标志着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拉开序幕;2014年1月,财政部《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集思广益,在全国范围大力开展整个体系建设工作。2014年11月,财政部正式《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建立与我国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管理会计体系。在监管部门政策的指引下,进行管理会计的本土化研究,定能顺势而为,取得成果。

二、如何加强管理会计本土化研究

以上我们分析了加强本土化管理会计研究的迫切性和可行性,但如何去加强本土化研究,仍是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的问题。进行高水平的管理会计本土化研究,必须坚持几个指导思想:(1)要走出“管理”看“管理”,跳出“会计”看“会计”,以已有的知识为基础,但不受原有知识框架的束缚,要摆脱固定模式思维,认真思考管理会计的研究对象;(2)管理会计的本土研究需要关注中国情境下的理论和实践的独特之处,以及具体的这些特征对所要研究的现象产生的影响,而并非去证明烙印了中国特色的学说的正确性;(3)管理会计本土化研究的方法并非已有方法的简单翻版,学者在运用研究方法的同时,必须保证计量方法、计量指标在具体情境下的适用性;(4)管理会计本土化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经济转型,管理效能的优化,而非进行跨文化的比较研究;(5)倡导案例研究。对中国情境下的某些现象进行剖析,并加以提炼总结。具体来说,要加强本土化的管理会计研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本土化研究需要全方位思维并将其与中国管理会计实践相结合

为有效开展中国本土的管理会计研究,我们在研究中选取的概念、方法必须根植于中国情境,体现本土化的管理特征。整个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要着眼于研究本土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运用全方位思维,即做到全方位思维和本土管理会计实践的融合。由于我国的传统文化、历史背景的差异性导致了具体管理工具、思想的多样性,管理会计的本土化探索正是对于多样性、差异性的积极回应,两者的融合则能更好地服务于本土化的研究。这要求学者们要走出“会计思维”看“会计问题”,扎根中国经济改革发展实践,在实务中找出本土化管理会计的真问题,运用心理学、行为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全球思维去认识和解决实践中的会计问题,进而建立一种更为普遍的理论体系,以指导具体实践,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服务,这也将实现学术成果的全球共享和交流学习。例如,财务信息系统的引入和进一步发展就是全方位思维和中国企业实践相结合的完美案例。财务共享自20世纪80年代从美国通用、福特等大型制造业企业集团发展起来,并逐步应用于我国企业运营之中,并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世界一百强企业中,已超过八成企业建立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我国,中国电信、中兴通讯、海尔、华为、联想等企业已经实施财务共享,把财会人员从日常核算、记账报账的烦琐流程中解脱出来,集中关注企业的管理决策层面。

2.本土化研究需根植于企业组织的自身特征

管理会计,作为嵌入组织内部的服务型会计,其本身具有权变性。所谓权变性就是平时说的灵活性。权变学派的权变理论也称“随机应变法”“情境决定论”等。它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劳伦斯和洛希。他们在撰写的《组织与环境》中全面地介绍和解释了组织管理的权变性。他们认为,一个组织的管理过程中,必须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做出反应,不存在普遍适用的方法,或是最优的方法,要采取适合组织本身的具体措施。而对管理会计的本土化研究,就是要考虑企业的权变特征,根据企业自身的组织结构、企业文化选取最适合的管理方法,在实践中升华管理会计理论体系。这样有助于克服缺乏弹性的内部管理问题,使管理会计的本土化研究更好地创造价值。例如,对于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可以采取“轻资产”的管理模式,将企业的重点放在研发环节;对于采用扁平化组织结构的企业,可以采用“项目经营模式”,以顾客为导向,为顾客创造价值;对于一些证券公司、投资银行的存货管理,可以引入“期权理念”,通过管理工具的创新,促进价值的增值。

3.管理会计本土化研究,需要积极培养管理会计人才

管理大家德鲁克教授曾说,管理学的本质是关于人类的管理,其核心任务就是人之间的相互配合,发挥比较优势,扬长避短,实现最优效益。加强管理会计的本土化研究仍离不开管理会计人才的培育。财政部颁发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争取3~5年内,在全国培养出一批管理会计人才,推动会计变革的整体人才框架的构建。在《指导意见》中,财政部明确提出了对高校、民间组织、培训机构、资格认证组织等的人才培育的要求。高校方面,需要加强对管理会计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师资队伍的建设,与企业积极交流,搭建一个产学研平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平台,积极培育管理会计方面的人才;资格认证方面,会计从业证,会计初级、中级、高级职称评定,注册会计师考试等要适当加入管理会计内容,重整知识体系;民间组织方面,要多与国际组织交流,积极探求其人才培育方式。

三、小结

本土范文篇7

众所周知,现阶段国内设计处在一个引进、学习、消化再创新的阶段,而艺术设计的话语权被牢牢地掌握在西方人手中。目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基本都掌握着艺术设计领域的主导权,因为他们的现代设计起步早、发展快,其艺术设计意识是我们无法企及的。当下我们所处的环境,就好像艺术领域的“殖民地”,压抑着我们的生存,然而它却有着隐蔽性的特点。为此,我们的艺术设计理论必须是一种解放、一种超越、一种对延绵了千年的民族情感的重构。我们要有发展本土设计语言的态度,有着能发展好的信念,并且要深刻认识到本土设计艺术语言所处的特殊环境,以及我们对本土语言的发自内心的情感。不得不说,当下我们的艺术设计还是弱者的设计,是几乎没有话语权的艺术设计。因此,每当我们看到一些国内的设计作品时就会习惯性地站在另外一个世界的文化艺术立场上,既不敢妄加评论那些我们看不懂的抽象作品,也不敢面对那些已经沦为泥土般的作品。

二、发展本土设计语言的必要性

现在所指的本土语言,实际上就是在特定历史文化、民族民俗和生存环境等其他因素基础上所形成的属于我们自己的表达习惯和话语方式。通俗地讲,本土语言就是我们独特的符号文化艺术。设计师必须通过自己的设计作品来表达他的设计意图和设计思想。因此,国内的艺术设计领域应该提出我们独到的设计理论,即本土设计语言,为我们的设计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在世界性的后现代主义文化发展大环境下,我们本土语言性的艺术设计一定会为设计的发展提供新的可能。因此,本土性和当代性是本土语言理论存在的必要前提,而我们艺术设计的健康发展也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

三、提升本土设计语言、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文化不仅博大精深,而且源远流长,易学文化思想,儒家、道家等经典思想更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从文艺复兴时期至今,世界上许多的艺术家都对中国传统文化发自内心地喜爱。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该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艺术倍加珍惜,继承这种得天独厚的无形文化遗产并把它们发扬光大。艺术设计的本土语言不仅仅是强调传统文化内涵,还要利用传统文化的魅力、地域特色,以此来表现现代人的精神观念,用独具特色的个性与人格魅力去参与发展中的世界文化。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去钻研传统文化精髓,从中汲取丰富营养,这才是真正实现设计本土语言的必要前提。我们的平面设计和设计教育必须建立在继承和弘扬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找到适合时展所需要的方法,发掘设计元素中传统文化的魅力,借鉴西方平面设计元素中运用本土语言的经验,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大背景下,不断去探索设计本土化的道路,为平面设计艺术增添新的活力。中国的平面设计目前还处在发展阶段,然而,许多平面设计更为注重的是实用主义和商业性,在设计中没有凸显文化内涵和本土特色,只有少数的平面设计师把目光投向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掘上。我们是不会再次回到过去的,更不会重复那段历史,但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带给了当代设计师无穷的营养元素,时代在呼唤具有中国特色的平面设计。

本土范文篇8

关键词:材料本土品牌设计方法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如今全球化的步伐愈来愈显著,各大知名品牌都在努力拓展自己的国际市场。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中国本土企业趁着高速发展的“东风”迅速成长起来,品牌设计开始成为本土企业面临且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中国商务部的《2017年中国国内贸易发展回顾与展望》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6.6万亿元。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消费市场,这使得中国成为全球各大品牌的必争之地,同时也成为孕育本土品牌的摇篮。在“走出去”和“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动下,中国的企业也借机成长起来,许多优秀的本土企业在背靠本国市场的同时,也努力进军国际市场。但与成熟的国际知名品牌相比,中国品牌在跨国经营管理和品牌设计上依旧存在着差距。本论文从本土的品牌设计入手,通过案例调查研究,着重对品牌的材料运用进行分析,找出材料运用在品牌设计中的影响因素和一般性原则。为弥补本土品牌设计中的不足提供可参考的经验,同时为企业的品牌设计发展带来助力。

二、品牌设计与材料理论

(一)品牌与品牌设计:品牌是一个系统的概念,根据美国市场营销协会(AMA)的定义,“品牌是用以识别某个销售者或者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区别开来的商业名称及其标志,通常由文字、标记、符号、图案和颜色等要素或者这些要素的组合构成。”[1]由此可见品牌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好的品牌设计则是提高本土品牌设计中的材料运用研究RESEARCHONTHEAPPLICATIONOFMATERIALSINLOCALBRANDDESIGN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品牌设计,是企业基于正确的品牌战略,将品牌个性上升为品牌形象,包含战略设计、产品设计、企业形象设计等。品牌设计为企业提供品牌架构梳理、策略分析、战略咨询、视觉识别、设计规范等服务,其基于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角度与企业的战略目标设定,是企业、产品、消费者之间无形的连接纽带[2]。材料是品牌设计价值得以实现的物质基础。(二)材料与材料的影响。1.材料:材料的本质就是物质,其承担着信息传播媒介和产品组成成分的角色,任何创造性活动和产品生产都无法脱离材料而单独存在。品牌设计是创造性的活动,因此材料既是这个“活动”的成本,同时也是物质载体,材料是产品生产与设计得以实现的基础。2.材料的影响:受到环境、文化、政治以及经济等各种差异性因素的综合影响,不同地区、不同文化对材料的接受存在着差异性。材料联通古今、传承文脉,同时也是维系不同地域文化之间的桥梁。材料的运用直接关系到品牌设计的发展,也是品牌设计成功与否的因素所在。

三、本土品牌设计中影响材料运用的因素

品牌设计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经济中最为重要的竞争手段之一。深入了解和分析在品牌设计中影响材料运用的相关因素,可以更好地把握品牌设计的构建。(一)品牌定位:准确的品牌定位是品牌成功的重要前提。品牌定位是指企业在市场与产品定位基础上,对特定品牌设计在文化取向与个性化差异上的商业性决策。实际上,品牌定位是确定企业品牌的文化内涵[3]。1.目标人群定位:品牌定位的关键是确立目标人群,收集对本品牌目标消费者最具吸引力的信息,从而制订不同于竞争品牌的设计战略。品牌目标人群的差异性会直接影响产品材料选用的不同。例如联想集团针对青年消费者而推出的Y系列游戏笔记本电脑造型夸张且新颖,多采用金属材质、彩色光源和机械键盘。而针对商务人士的Thinkpad系列笔记本则设计得更为简约大方,采用轻质化材质、单色光源和巧克力键盘。2.品牌产品定位:明确在市场竞争中的产品定位,在品牌设计中合理、灵活地运用材料,进一步创造品牌产品的差异化,以增强商品竞争力,将自己产品的独特个性传达给消费者。茅台是中国最知名的本土白酒品牌,其产品定位于高端市场,因此在包装材料的选用上也就显得极为考究:在茅台酒的品牌包装设计上,曾经选取了传统的中国优质白瓷。外观上选用了丝质红飘带,上面有“中国贵州茅台酒”字样的黄色刺绣,同时还首先采用了透明塑料封口,红色塑料盖顶的软木塞。通过材料的精心选用与搭配,彰显了品牌的产品定位,凸显茅台酒在本土高端白酒品牌中的标杆地位。(二)文化因素:文化作为独特的生活方式被人类社会所共有,人的情感形式、价值观点、思维模式以及宗教信仰等被继承、发扬和传承。然而文化存在着差异性,不同群体间的文化内涵有着各自鲜明的地域特色。中国自古以来,因其得天独厚的地貌特征和异彩纷呈的人文风情,缔造了中国千年来瑰宝般璀璨的文化[4]。1.价值观的影响:受各自文化差异的影响,不同地区对品牌价值观有很大的不同。在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区,消费者对品牌的价值观更易于接受较为昂贵的日常生活用品和可以节省时间与体力的消费品,且有着对奢侈品图1苗裙做成的吧台背景图2云南传统布料的装饰挂件的购买需求,因此会刺激品牌设计中运用更多的贵重材料。例如在国内经济文化发达地区,名贵的实木材质家具品牌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2.使用习惯的差异:文化差异影响着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和使用习惯,即使是同一种产品,在不同的生活方式与使用习惯下,产品的材料运用也是不同的。例如同样是本土生活必需品——筷子,中国南方地区偏爱竹质、北方多用木质,而东北朝鲜族则用铁质的筷子。3.审美诉求:自人类文明开始,就已经有了审美的产生。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需求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对“美”的追求,追求商品使用价值的同时,更加注重其附加价值,伴随着商品销售的服务体验也逐渐被重视[5]。材料则是实现品牌设计中“美”的直接手段。本土餐厅品牌为了体现地域文化之美,在空间设计中大量选取了具有地方传统特性的装饰材料。例如将传统的苗裙展开后拼贴成吧台的背景,如图1;用云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布料装裱而成的装饰挂画等,如图2。4.宗教信仰:根据联合国2010年统计,全球人口的84%有宗教信仰,占总人口数的2/3以上。因此宗教文化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同时也决定着材料在品牌设计中的运用。以中国近代为例,有宗教信仰者占总人口数的10.44%,其中佛教徒占6.75%,鸠摩罗什法师所译注的《阿弥陀经》中称“佛教七宝”为金、银、琉璃、珊瑚、砗磲、赤珠、玛瑙;导致本土佛教法器、制品便多以“七宝”作为产品材料,而且近年来随着经济文化发展,本土文玩品牌发展迅速,其在品牌设计和产品材料的运用上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传统宗教文化的影响。(三)宏观因素。1.政治与法律因素:政治是社会生活与经济活动的主导力量,法律规范着活动主体之间的行为准则和协调相互关系。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品牌设计是创造性活动,其材料的运用受到相应的专利和法律保护,同时也应受其制约。例如象牙作为一种珍贵装饰材料已经被多国和地区所禁止使用,在品牌设计和产品中运用象牙材料就是违法行为。2.经济因素:经济对本土品牌的设计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是制约品牌设计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对材料运用的影响主要有两个内容:(1)通过对总体经济状况评定来为品牌定位。地区的经济环境是品牌设计以及材料运用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影响着同一类材料的高、低端的选择。(2)评估经济因素变化对品牌的影响,从而调整品牌设计战略和材料的选用。社会环境中各项经济因素总是在不断变化的,应该对经济因素的变化有着敏锐的察觉,从而及时调整品牌设计中的材料运用。

四、材料对本土品牌设计的价值

品牌设计包含产品、包装、空间、视觉传达等多科设计门类,但不论是何种设计,材料的选择与运用都是基础。材料在品牌设计中的运用、变迁和发展会引导受众在消费需求和消费观点上的转变,因此只有建立在材料的基础之上,品牌设计才能实现。(一)对本土品牌创新的价值。1.新材料对品牌的创新价值: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人们把材料变为产品,并通过产品去发现新的材料,然后再为人类所用,这使得人类不断地认识自然,了解自然,改造自然。我们逐渐意识到,材料的变化和应用对社会整体发展乃至品牌设计的重要性:新材料的不断更新,代替旧材料,是科技发展的必然性,新材料所具备的优良特性和独特性能,会推动品牌设计的不断进步,同时提升产品的品质与性能。在本土运动品牌中,“李宁特有的高分子材料配方”主要经四种不同的高分子材料聚合而成。这种新型材料根据其密度的不同具有不同的特性,即高密度具有高稳定支撑性能,低密度具有更高的弹性。新材料的选择与运用为李宁的产品创新提供了物质保证。2.传统材料提供新的思路:材料对品牌设计中的影响不仅在技术层面,更可以为品牌设计师提供无限创意。设计师应主动深入了解材料的特质、性能和表现形式,不断更新材料观念,以全新的思路去考虑材料的运用。在现代服饰发展如此之快的今天,服饰的设计已经可以包含相当多种的材质和题材[8]。传统的服装材料通常是丝、棉以及各种人工化纤材料。但在近年来“麻”成为本土服装品牌设计中的新宠材料。以“麻”为主要材料的服装,有其独特的粗犷风格和凉爽透湿性能。各种麻类织物通过混纺、洗涤等技术处理后,被设计师灵活运用,设计成各种本土服装品牌,即有着鲜明的本土化特征,又有着舒适、透气的优点,而且经济性良好。(二)对本土品牌文脉的传承:文脉的定义有多重,在品牌中的文脉是指各种设计要素之间内在的对话与联系,品牌设计中局部与整体之间对比与统一。品牌的文脉既包含着品牌文化的内涵,也要求着品牌产品的外延。1.精神内涵的继承:材料是展现品牌文脉传承的主要手段之一。材料不但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同时也是品牌设计中的黏合剂,通过对材料的适当选择,可以将各设计要素、局部与整体粘黏在一起,形成个性鲜明的品牌文化。并以特定的材料作为品牌的文脉核心,传承下去。例如中国传统瓷器品牌中历来有着“南青北白”之说,指的就是以青瓷为主的越窑和以白瓷为主的邢窑,在其瓷器品牌文脉千百年的发展与传承中无关于瓷器的形态、规格乃至装饰,而是以各自的主要材料作为品牌的载体,将品牌文脉流传至今。2.产品外延的继承:材料作为品牌设计的物质载体,是品牌产品得以实现和传承的基础。品牌归根结底要落实在产品上,不同材料有着各自不同的表现力,材料种类的选用、组合方式以及加工方法都会对最后的产品投产和传承产生影响。例如中国本土传统的家具品牌无论现代材料技术发展的如何先进与多样化,都要坚持以木材作为中式家具的基本原材料,结合榫卯的组合方式来进行家具品牌的产品设计。

品牌是企业与产品的精神核心与价值体现,通过其独具特色的个性传达给喜爱它的消费者,品牌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材料这一物质基础。材料运用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品牌的整体形象。品牌设计与材料之间的关系应该被设计师充分重视,通过对材料选取的创新和应用,设计出更加符合品牌形象的产品和设计,以满足消费者的心理和需求,使本土品牌设计可以在国际化的浪潮中独树一帜,也为日后立足世界市场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周朝琦,侯龙文.品牌经营[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1:1-8

[2]刘仁.品牌设计的国际化与本土化研究[J].艺术教育,2017(Z3):217-218.[3]周意华.品牌设计的国际化与本土化研究[D].湖南:湖南大学,2003:6

[4]张歆.地域文化视角下的文创产品创新设计策略[J].设计,2018(10):54-56

[5]周峰,王洋子.文化商品品牌设计开发策略[J].设计,2017(2):56

[6]卢云峰,当代中国宗教状况报告,[J]世界宗教文化,2014(1):11-25

[7]王星文,低碳材料在产品设计中的利用和价值的研究[D].天津:天津科技大学,2016:16

本土范文篇9

所谓的“本土化”localization,是指将外来事物根据本土社会特有的环境加以改造,使之有机地纳入本土社会,并使它的合理性最终成为本土社会有机组成部分的过程。所谓“文件中心的本土化”,是指从国情出发,对文件中心从理论到实践都加以合理改造,发掘其内在的合理性,使其与中国现有的档案事业系统以及社会大环境相融合的过程。事实证明,对于外来事物,如果原封不动地移植,势必会与本土原有的文化产生冲突而难以生存;如果完全摧毁本土文化另起炉灶也是不实际的。而事实上,任何社会的本土文化都有一定的吸纳能力,如:四大发明是在中国产生的,但外国人却最先利用火药造成了坚船利炮,同样,文件中心要在中国“移植”成功,使之本土化是关键。

一、对文件中心理论的本土化改造

许多人在论述文件中心的理论依据时,言必称“生命周期理论”。当然,生命周期理论是文件中心作为一种中间过渡性档案机构存在的理论依据,但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同样也可以证明我国现行的档案室的合理性,作为从文件到档案的中间过渡性机构,既然都符合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又何必非要舍档案室而取文件中心呢﹖理难服人,也难怪一些学者持保留态度。

文件中心在中国具有可行性,就在于它的经营模式可以充分发挥规模经济的优势。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规模经济”是指当企业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时,生产能力随之扩大、单位产品成本下降、经济效益提高的现象。一般而言,规模经济可以表现为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内部规模经济是由专业化分工、降低单位成本、提高人力资本的利用以及比较雄厚的实力等内部因素引发的;外部规模经济则是指企业和外部经济环境及其它企业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联系,企业的一些经济活动可以创造一些额外的公共收入,增加社会福利,从而产生效益。

目前,有部分经济学家认为“规模经济理论”已经过时了,我们在这种情况下还强调文件中心的规模经济效益是不是落伍了﹖他们指出,规模经济是工业经济时代的产物,主要体现在硬件生产阶段;在知识经济时代和产品特性化的今天,高附加值主要是在软件的设计和系统的策划实施以及服务阶段产生的,因此,“规模经济理论”将被“系统经济理论”所代替。这些论断当然没错,但我国档案工作目前的现状是:从机关到企业,各个单位都建有自己的档案室。“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种小而全的结构更符合自然经济的特征。从档案室的业务工作看,各个单位形成的文档虽然内容不同,但它们的整理方法却是相似的,装具和各种设施也可以统一;另一方面,档案工作也出现了讲求效益的倾向,在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明显。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是否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成为衡量各个部门绩效的重要标准。企业领导人普遍承认档案资料整理和保存的重要性,但是单独设立档案室,投入的成本又太大,企业档案工作处于“弃之可惜,食之无味”的两难境地。还有,随着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许多单位建立了计算机辅助管理信息系统,档案部门怎样参与到整个机构的信息系统中,成为摆在档案工作人员面前的难题。由此可见,我国目前的档案工作具备规模经济的特征,规模经济理论对于档案管理工作尚未过时。

二、对文件中心运作模式的本土化改造

一般认为,文件中心是介于文件形成单位和档案馆之间,保管形成单位不经常使用、但还不能作最后处置的文件的一种过渡性保管机构。目前,文件中心流行于欧美发达国家,一部分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也建有文件中心。美国是世界上文件中心设立最早、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国家,其文件中心的设立模式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在国家档案与文件署下设立专门的文件中心管理职能机构联邦文件中心司,受该司领导的文件中心有两类,共十五个。其中,华盛顿国家文件中心和国家人事文件中心,属于全国性的联邦文件中心,主要为联邦政府机关或部门保管文件,提供服务;另外十三个文件中心属于地方性文件中心,分别负责所涵盖的若干个州联邦政府机关或部门的文件保管和提供利用工作。

再来看看我国的档案工作。建国五十多年来,各级各类档案室的建设已经颇具规模,成为国家档案事业的基础。近年来虽然档案室工作面临着种种挑战,但如果以美国式的文件中心模式取缔已有的档案室,或在现有的档案室网的基础上再建一套美国式的文件中心,显然都是行不通的。80年代后期,甘肃省永靖县文件中心正式挂牌,成为中国档案部门第一个吃螃蟹的勇者,但应者寥寥,只是到了90年代后期,在北京、上海、深圳、苏州等地,一批档案中介服务机构才如雨后春笋般崭露头角。对于这些新生事物如何进行定位,仍是众说纷纭。

笔者认为,机关联合档案室和商业性的档案代保管中心是文件中心在中国本土化改造的产物。从名称到具体的职能,它们都应该与纯而又纯的文件中心有所区别。

机关联合档案室,是指按照自愿结合的原则,将办公地点接近、档案资料容易集中整理和保存的政府机关的档案工作集中起来,由专门的人员负责档案文件的保管和提供利用工作,各方的权责通过制定相关的制度加以明确。永靖县文件中心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当然,在联合档案室建立和运作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系列管理上的问题,这就要求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引导和扶持,切实解决实际问题,推动机关联合档案室的推广。

商业性档案代保管中心,又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由档案馆或档案主管部门设立的面向社会的档案代保管中心或寄存中心,另一种是以法人资格存在的、以市场化运作的商业性档案中介服务机构。从目前来看,大多数仍属于第一种类型,但是,随着档案中介服务法规的健全和信用度的提高,集档案代整理、代保管、软件开发、系统集成、专业咨询等各种服务于一身的商业性档案中介服务机构,必将成为活跃在我国档案工作中的生力军。

本土范文篇10

[关键词]对外贸易;转型升级;商务英语;本土化

一、新常态下湖南省对外贸易面临的挑战

(一)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外贸摩擦增加。当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导致对外贸易摩擦增多,单以美国为例,2018年9月6日下午举行的商务部例行会上,有媒体提问时指出,美拟对华2000亿输美商品加征关税,商务部明确回应将反制。9月9日,中方向世贸组织提出了贸易报复授权申请。2018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中美贸易摩擦白皮书》,其中指出,美国当前已成为和中国贸易摩擦最多、最频繁的国家,美国指控的贸易案件中,有20%与中国有关。(二)成本优势趋弱,外贸面临更大压力。以市场为主体来看,新常态下我国包括湖南企业成本优势相比亚洲其他国家已经不再显著,外贸企业生产、管理各项费用增加,这意味着外贸企业将承受更大的压力,尤其是出口企业的经济利润降低,盈利水平下降。而从货币政策的角度来看、人民币相对欧元、日元、等非美元货币普遍贬值,开始小幅升值。出口企业竞争优势被逐渐削弱,外贸企业竞争压力及经营压力进一步增大。

二、新常态下的湖南省对外贸易发展特征

(一)促进外贸企业转型,提升竞争力。传统贸易增速减缓,跨境贸易比重增加;劳动力成本增加,外贸竞争压力大,这些都促进湖南外贸不断提升企业转型,增强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引导外贸企业从产品生产商转变为供应商,从交易商转变为组织者。企业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增强创新意识,从以往的贴牌生产厂商逐渐转变为产品制造商,在国际贸易中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湖南外贸增长趋势,海关数据表明,2013年至2017年,湖南省对外贸易总额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但由于受到国内经济总体发展水平和国际贸易低迷的影响,2015,2016连续两年呈现些微下滑趋势,由于及时调整产业结构,随着国际市场的回暖和跨境贸易推广,2017年呈现快速上涨趋势,另据海关数据统计。2018年上半年湖南省进出口总值1304.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1.6%,高出全国平均增速23.7个百分点,增幅全国排名第4位,中部省份排名第一。(二)大力发展新市场,拓宽贸易合作范围。贸易伙伴多元化,香港、美国、欧盟和东盟为主要贸易伙伴。2016年湖南省对香港双边贸易额为324.3亿元,下降7%;对美国贸易238.6亿元,增长5.8%;对东盟贸易192.9亿元,下降16.2%;与欧盟(28国)双边贸易额为223亿元,增长27.1%。2017年湖南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额587.2亿元,增长43.4%。中欧班列的常态化运营也有力推动了本土产品走出国门,2017年我省中欧班列进出口货运量41.9万吨,增长3.9倍,进出口总额46亿元,增长1.1倍,占全省同类商品进口额的72.7%。(三)积极培养外贸人才,促进外贸产学研发展。2018年,长沙获批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根据《湖南跨境电子商务100亿项目行动方案》和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长沙市跨境电子商务百亿工程方案》(长政办函[2017]103号)文件精神,到2021年,长沙将实现全市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年进出口总额100亿美元。2018年3月28日,“百城千校、百万英才”项目———湖南省首届跨境电商高校人才峰会在长沙市开福区金霞跨境产贸城的举行,2018年6月20日,由湖南省商务厅指导,阿里巴巴中西部大区湖南区、湖南一达通企业服务有限公司举办的2018年湖南跨境电商优商大会在北辰三角洲举行;湖南在新的外贸形势下积极深化外贸产业转型升级,在省商务厅的领导下,高屋建瓴联合湖南外贸企业代表、高校、媒体、外贸第三方服务商共同分析国际外贸新趋势,推动湘品出海。

三、新常态下湖南省高职商务英语本土化思路

(一)当前湖南高职商务英语存在的问题。1.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外流现象严重。根据当前对高职商务英语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可见,85%以上从事外贸或涉外活动的高职商务英语学生均在广州、珠海、深圳等地就业,留在湖南本土的学生非常的少。究其原因,一是湖南外贸企业相对沿海城市较少;二是由于历史原因,很多学生就业基本是跟随上一届或上几届学生的步伐,习惯性把就业目光投向沿海城市;三是由于沿海外贸企业迫于人才需求的压力,对高职商务英语毕业生更包容,愿意提供更多学习和试错的机会。2.高职商务英语学生定位不清晰。高职商务英语原为“外贸英语”,创立之初的定位即为中国外贸输送人才,但随着20世纪50年代改名为“商务英语”,许多学校依然为商务英语是立足于英语,还是立足于商务争论不休,而商务所涵盖的范围也模糊难辨,商务英语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偏离了设立之初的需求,各个学校根据自己的理解自行发挥。随着湖南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抽查标准的设立和完善,高职商务英语回归到外贸能力的培养,但由于环境的局限性,外贸实操能力只能在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上徘徊。如何提升学生外贸实操综合能力,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提高。(二)本土化可行性途径随着湖南外贸的崛起和跨境业务的普及,将需要越来越多的外贸人才,如何抓住机会,和湖南外贸共同成长是当前湖南高职英语亟待解决的问题。1.教材和教师本土化。参加职业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高等职业学校商务英语教学标准中指出:“商务英语专业旨在培养能适应国际商务一线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职业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具备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熟悉国际商务行业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与业务流程,能完成国际市场营销、外贸单证缮制、客户服务等一线工作任务,具有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端技能型英语人才。”但在实际教学中高职商务英语教师大部分是专门教授语言和文化课程的语言类老师,语言基础扎实,但由于缺乏专业商务知识和相关的工作经验,商务及外贸业务功底薄弱,难以满足当前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需求。因而邀请当地企业或水平较高的商务人士,开展关于本土经济的学术报告,学术论坛,增强专业教师的商务敏锐度,和感受力;也可以邀请外贸一线的主管或从业人员,甚至对口部门的政府官员,对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师进行对口课程讲座,还可以委派年轻教师参加三个月至半年的企业实践,提高英语教师在商务实际应用中的水平,促进教学与企业实际需求相接轨。在教材方面,当前大部分商务英语教材都采纳国外教材的模板,如BBC的《步入商界》,到目前为止仍是商务英语模仿的典范,许多教材的编撰都是以此为基础,设计的商务活动都是国际化、高大上的视野,而实际高职商务英语学生就业的单位多为中小型涉外企业,教材中本土化和本土经济相关的材料亟待加强。2.校企合作模式本土化。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作为当前市场急需人才,校企合作模式很多。最常见的有三种,第一种为已毕业的师兄师姐直接在学校接收在校即将毕业的实习生,以自发式学徒制的方式实现企业与高校间的合作;第二种为公司前置模式,即高校提供场地、设备,企业以公司的形式入驻学校,并派2个以上管理人员培训学生,公司由乙方自负盈亏,学生工资按工位制按时发放;第三种为打包式,学生分批赴学校指定的实习地点和外贸企业实习,学校派教师实时监管指导。但目前这三种模式合作的企业均为义乌企业,深圳企业或广州企业,本地企业参与不多。因此深化市场调查,主动和本地企业对接,做好本地产品的选品,推广与开发是新时期适应湖南外贸发展,湖南高职商务英语转型升级必须经过的路径。这需要做到:①鼓励高职商务英语教师开展国际化和本土化研究,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②建立长效高校商务英语教学团队建设机制,为个体教师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帮助和照顾;③主动与政府及企业对接,承接跨境贸易初期的市场调研、海外市场开发等工作,在实践中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专业水平,也在实践中与本土企业相互磨合,共同成长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晓军.国际化视野下的高等教育本土化发展[J].高等农业教育,2005(12).

[2]王小梅,杨亚军.论新形势下国际化与本土化的融合[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

[3]李玉辉.贸易便利化视角下我国专业市场国际化转型升级探讨[J].商业经济研究,2017(14):139-141.

[4]黄秉帅,王琳,孙雨涵,梁冲.山东对外贸易产业升级的新路径研究分析———借鉴欧美国家对外贸易发展政策新特点[J].中国市场,2017(16):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