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类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3 18:31:48

教育类论文

教育类论文范文篇1

一、素质教育类论文选题原则

1、论文的选题一定是有关素质教学方面的,并且这类的论文选题一定要满足:实用价值、理论价值、创新价值等这些方面。同时对于在论文选题上要进行检测,这也是你论文是否被收录的主要方面。

二、素质教育类论文选题参考

对于论文的选题上,我们可以参考往日的论文选题信息,同时对于论文选题中的各个细节要点事项进行全面的考核确定,那么论文的发表也才有意义。以下就是当前素质教学方面的论文选题参考:

网络环境下高校英语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研究

如何在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素质

高职院校教师“三能素质”发展现状调查研究

基于冰山模型的大学生创业素质提升研究

教育类论文范文篇2

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学术界出现“一稿两投”一词,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将英文词汇duplicatepublication翻译为“重复发表”[1]。同期同义的词还有repetitivepublication(“冗余发表”)与redundantpublication(“多余发表”)。1995年,“腊肠切片”(salami-slicing)一词产生[2]。它指“将同一研究课题的结果总结成多篇论文,先后投寄到多个杂志发表的现象,我国学者据其性质也称作‘变相重复发表’”[3]。我国学术界不少学者将“一稿两投”等同于“重复发表”[4][5]。当然,也有学者认为这样的论点值得商榷,分析“一稿两投”未必会造成“重复发表”,“重复发表”也未必是由“一稿两投”导致的,有时候编辑部转载但未注明也会引发“重复发表”的现象;二者难以对应,理应厘清其界限。北川(M.Kitagawa)和津谷(K.Tsutani)将重复发表定义为:“假说及结果雷同,作者一致,没有说明为二次出版文献,没有交叉引用相关文献。”[6]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则指出重复发表是同时或先后在不同期刊以不同出版形式发表大致相同的文稿[7]。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在定义重复发表时,存在的问题是内涵过于宽泛,有扩大化的嫌疑,而且“大致相同”也难以操作。本研究认为,一稿两投属于投稿阶段的学术不端行为,重复发表是发表阶段的学术不端行为,二者不属于同义词,应该严格区分,同时采用北川和津谷有关重复发表的概念。在高等教育领域,普通高校的研究人员因重复发表而被期刊撤稿的事情时有发生。本文对高等教育领域普通高校研究人员的重复发表现象进行研究,旨在分析其特性,为加强学术规范提供政策参考。

二、文献述评

(一)重复发表的现状。刘宇等分析了2001—2010年图书情报学界的198518条文献,发现重复337篇,累计发表697次[4]。刘宇、钟鸣宇以1994—2014年理论经济学的3603617条文献为样本,统计出2222条重复,累计发表4979次[8]。李艳红等以宏观经济管理领域为例,对1994—2014年的1080420条文献进行分析,发现重复1079篇,重复发表2527次[9]。张辉玲等以期刊《广东农业科学》为例,发现2007—2013年有92篇论文存在一稿多发和疑似自抄等问题,占总发文量的0.97%[10]。汤代国、喻俊以《腹部外科》为例,该杂志2010年收稿485篇,其中32篇属于一稿多投和重复发表,占总收稿的6.6%[11]。张菊、钟均行以5种肿瘤学核心期刊2005年发表的所有文章为素材,发现14.8%的论文属于“腊肠切片”稿件[2]。秦慧娟对1996—2012年SCI收录的被撤销论文、撤稿声明进行分析,发现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和德国的研究者的论文被撤稿的主要原因是重复发表和抄袭[12]。拜伦•J•贝利(B.J.BAILEY)以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领域为例,对1977—1988年该领域发表的50000篇文献进行研究,结论是228位作者以相似的题目发表了938篇论文[13]。杜兰特(P.Durani)选取2000年整形手术期刊中的431篇论文,结果是27篇论文疑似多余发表[14]。契纳吉里(R.J.R.Chennagiri)筛选出1999—2000年发表在《手外科杂志》(JournalofHandSurgery)上的600篇文献,其中25篇(4%)重复发表[15]。金(S.Y.Kim)以韩国医学杂志为例,发现2004年455篇文献中有27篇(5.93%)论文重复发表[16]。(二)重复发表的合理性。就重复发表而言,国内学者争议较大。有的学者认为,“一稿多发”会浪费研究者的时间、精力,扰乱了正常的学术秩序[17]。还有的学者认为,重复发表会造成编者的重复劳动,增加其他作者的难度系数,侵犯了首发期刊的权利[18]。不过有的学者则持宽容态度,提出“一稿多投”现象存在局部合理性[19]。在国外,“一稿多投”和重复发表都被视为“自我重复、自我剽窃,属于学术欺诈行为”[17]。它们属于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将招致学术同仁和期刊的谴责。国内学术界和国外学术界对重复发表的态度迥异,原因是复杂的,或许与国内严峻的学术生态紧密相连,故而能够获得一部分学者的同情、理解与支持。国内外虽然关于重复发表已经作了一些研究,能够为本文研究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针对高等教育领域普通高校研究人员的重复发表行为的大规模实证研究仍然阙如,有必要深入追溯,分析其特征和原因,提出建议。

三、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本研究在确定和选择普通高校时遵循的基本原则是:(1)除原“985工程”建设高校和原“211工程”建设高校以外的学校,都被视为普通高校;(2)筛选出首发论文的第一作者的单位;(3)如果一个作者同时有两个单位,以工作单位为准。以中国知网CNKI为数据来源。2018年3月,本研究在其高级检索中,选择文献分类目录中的“高等教育”,时间限定为1956年6月15日—2018年3月29日,来源类别选择“核心期刊”和“CSSCI”。之所以将时间追溯到1956年6月,具体原因是,中国知网收录的高等教育领域的核心论文最早至1956年,郑衍杲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上发表了《关于科学研究的方向和在我校开展科学研究的建议》[20]。共检索到249725篇核心文献,剔除征稿须知、本刊启事、学校简介、总目录、会议讯息以及无作者的文献,然后分批次导出参考文献,以后缀名“.xls”的格式保存到电脑上,筛选出217009篇文献。本研究运用Excel表格中的条件格式,在其中选择“突出显示单元格规则”里的“重复值”,获得重复值4012条。采用人工的方法,逐一检查每一条文献,剔除相同题目但不同作者的文献、讲话稿、连载的论文以及注明转载的论文等。同时为了保证研究数据和研究结论的可靠性,根据重复发表的含义,将相同作者发表的同一题目的论文的研究结果进行比对。如果结果雷同,就视作重复发表;如果结果不一致,就舍弃。最终获得高等教育领域普通高校的研究人员的首发论文167篇,重复发表338次。这里需要解释的是,由于技术限制和工作量巨大,尚难筛选出作者将同一论文修改题目后发表的文献。虽有不足,但是仍然能够揭示出目前高等教育领域普通高校的研究者重复发表的情况。

四、研究发现与讨论

(一)重复发表的首发时间分布。1956—2018年,在高等教育领域,普通高校的研究人员重复发表的核心文献为167篇,占217009篇文献的0.08%,即每2000篇就有1.6篇重复发表。拉里维耶尔(V.Larivière)和金格拉斯(Y.Gingras)发现1980—2007年人文和社会科学重复发表的文献量约占同期总文献量的0.02%[21]。显然,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普通高校的研究人员重复发表问题尤为严重,值得重视与反思。1985年,在高等教育领域,普通高校的研究者重复发表1篇文献。2002年,达到顶峰(13篇),趋势线反映了普通高校的研究者重复发表呈上升趋势(R2=0.1663),相比图书情报学界(重复发表现象呈现逐年下降趋势)[4],前者学术规范的前景不容乐观。之所以会有如此的差异,或许是刊发高等教育论文的核心期刊的数量远远高于刊发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论文的核心期刊的数量。比如,以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7—2018)来源期刊(含扩展版)为例,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有26种期刊入选CSSCI(含扩展版),教育学有44种期刊入选CSSCI(含扩展版),后者比前者多18个。种类繁多的核心期刊能够刊发高等教育的论文,故而被学界揭发重复发表的可能性较小,违反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的成本也更低,近些年高等教育领域普通高校的研究者重复的数量呈现上升趋势也就不足为奇。1999—2009年,高等教育领域精英型高校的研究者共发表了99篇文献(见图1),占总文献量的59.28%。刘延玲的研究发现,新闻、中医杂志最早产生“一稿两投”现象(1958年),20世纪80年代“一稿两投”的数量较少,90年代至21世纪日趋严重[17]。高等教育领域普通高校的研究人员重复发表的渐生到高峰也进一步验证了刘延玲的结论,而且她分析了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认为与改革开放以来的文化事业的繁荣和杂志的逐渐增多有密切的关系[17]。(二)重复发表的次数分布。图2为高等教育领域普通高校的研究人员重复发表的次数分布,符合幂分布特征,拟合指数为1。167篇核心文献重复发表338次,平均每篇文献发表2.02次。163篇文献发表2次,占总数的97.60%;4篇文献发表3次(见图2),占总数的2.40%。在高等教育领域,普通高校的研究者重复发表2次的论文占总数的比例与国内理论经济学界(81.0%的论文会重复发表2次)[8]具有一致性;重复发表2次以上的论文占总数的比例2.40%,比图书情报学界(20篇,占总数的5.93%)更低,表明高等教育领域普通高校的研究人员学术失范的严重程度低于图书情报学界。如《文化整合与教育创新》一文以高度相似的内容在不同的核心期刊(《陕西师范大学学报》《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高等教育研究》)上发表了3次,而图书情报学界的论文《AC元数据研究》在《情报探索》《图书馆杂志》《图书馆建设》《津图学刊》等杂志上重复发表4次[4]。(三)重复发表的时间差。图3为高等教育领域普通高校的研究者首发论文与最后重发论文的时间差,符合幂分布特性,拟合优度达到了0.9431。从图中可知,高等教育领域普通高校的研究者重复发表的时间间隔以1年和1年以内为主,共156篇,占总数的93.41%;间隔2年及以上的论文共11篇,占总数的6.59%。这样的发现与拉里维耶尔和金格拉斯的结论一致。他们对所有学科领域的重复发表进行研究后得出:85%以上的重复发表的时间差在1年之内或间隔1年[21]。刘宇等人的研究则发现,84.9%的重复发表的时间差为1年,只有极少数论文的间隔在1年之内[4],本研究的发现与他们的结论截然不同。单卫华等人对55种期刊进行分析,发现时滞最长16.88个月,平均6.96个月[22]。韩牧哲等人以16种图书情报学中文核心期刊2013年刊载的学术论文为样本,得出发文时滞最长884天(2.422年)[23]。期刊从收稿到发表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普通高校大多实行以年为基本单位的绩效考核制度,要求研究者发表更多科研成果,使他们面临较大的科研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人急功近利,缺乏等待漫长的审稿周期的耐心,希望尽快收到录用通知,就一稿多投,提高发表的成功率,因而首发论文和重发论文的时间差主要在1年之内。(四)学科覆盖路径。本研究将的期刊分为教育类期刊和非教育类期刊两种,发现高等教育领域普通高校的研究人员重复发表的学科覆盖路径包括:(1)首发与再发均是教育类期刊;(2)首发与再发均为非教育类期刊;(3)首发为非教育类期刊,再发为教育类期刊;(4)首发为教育类期刊,再发为非教育类期刊。第一类重复发表的论文136篇,占总数的81.44%;第二类重复发表的论文10篇,占总数的5.99%;第三类重复发表的论文11篇,占总数的6.59%;第四类重复发表的论文10篇,占总数的5.99%。杨世魁和胥祖良认为,“一稿多投还有利于条条块块之间的新闻传播和交流”[24],他们支持一稿多投与重复发表。就高等教育领域而言,学术论文如果要利于传播和交流,适切的路径就是首发为教育类期刊,再发为非教育类期刊,以便获得其他学术共同体的承认与尊崇,但80%以上的重复发表是在教育领域,仅有10篇论文的学科覆盖路径是教育类期刊至非教育类期刊,前者为后者的13.60倍,显然重复发表的理据在高等教育领域是经不起推敲的。(五)刊载重复的期刊。表1将最高重发次数在10次以上的期刊筛选出来。由表可知,《中国成人教育》重复发表27次,排在第1。该刊由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山东省教育厅和山东成人教育协会主办,被1996年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和2014年版北京大学核心期刊收录。此外,一些期刊重复刊登同一作者相同题目的论文。比如,《国外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概况与启示》发表在《教育与职业》2005年第1期、第7期,《基于学生满意度的高校本科教学质量调查研究》发表在《教育研究与实验》2010年第1期和2013年第5期,《高校教学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发表在《继续教育研究》2006年第1期、第2期,《基于视窗分析模型的我国高校科研效率评价》发表在《科研管理》2013年第7期和2014年第4期,《高校信息意识教育研究》发表在《情报科学》2001年第12期和2002年第3期,《产学合作教育是高校改革的必然趋势》发表在《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2年第5期和1994年第1期,《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思考》发表在《中国成人教育》2007年第5期、第16期,《从职业倦怠问题看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发表在《中国成人教育》2014年第19期、第23期,《大学精神在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中的作用探析》发表在《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年第24期和2014年第10期,《大学生就业问题解读》发表在《中国成人教育》2009年第15期、第19期,《地方本科院校专业创新发展策略》发表在《中国成人教育》2009年第17期和2010年第3期,《对民办高校筹资体系构建问题的若干思考》发表在《中国成人教育》2011年第2期、第6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发表在《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年第12期和2008年第4期,《规范与训练:毕业论文写作指导的研究与思考》发表在《中国成人教育》2012年第2期和2013年第17期,《论大学生社会实践知行模式的链接》发表在《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年第4期、第7期,《论电大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表在《中国电大教育》1990年第7期和1993年第2期,《论文化的多元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表在《中国高教研究》2006年第6期、第11期,《论学生文化主体性与创新性人才培养》发表在《中国高教研究》2004年第7期、第11期,《主体及模式:高校治理现代化的多重选择》发表在《中国成人教育》2015年第17期、第19期,《研究积累限度与高校教师学术行为取向》发表在《中国高教研究》2012年第2期、第6期,《香港和内地高校学生工作比较研究》发表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第6期,《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现实可行性研究》发表在《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年第3期和2010年第4期,《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进一步发展的思考与对策》发表在《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S1期和2005年第S1期,《文化整合与教育创新》发表在《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S1期和2004年第S1期,《推进师范生免费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和谐发展》发表在《中国成人教育》2012年第15期、第16期,《试论高校新教师的“教学适应”》发表在《中国成人教育》2008年第24期和2009年第18期,《试论高校德育工作方法的创新》发表在《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第6期上,《让古典文学在人文素养教育中传递人生的正能量》发表在《语文建设》2015年第18期、第24期,《浅论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结合》发表在《中国成人教育》2013年第8期和2014年第11期,《民族院校思政教育中的民族理解与民族表达———基于萨德勒比较教育思想》发表在《贵州民族研究》2017年第4期、第5期,《高等技术师范教育实习指导工作探索与实践》发表在《教育与职业》2004年第21期、第28期。如果普通高校的研究者一稿多投,编辑部由于要处理大量的稿件,为了节约时间,不进行和联网查询,就很容易造成重复发表。在研究中也发现一些杂志多次刊登相同作者相同题目的论文,造成资源浪费、挤占其他研究者的空间和增加他们发表的难度,研究者和期刊都应承担责任。

教育类论文范文篇3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毕业论文质量

本科生的毕业论文是本科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实现教学训练、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也是本科学生毕业和授予学士学位的必要条件。[1]近年来,学术不端的事件频发,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本研究将对P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归因,从而提出相关应对措施,以期为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撰写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现状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P学院2018—2020届的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为了保证研究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本研究采用了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先对历届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统计、分类、分析,再分析面向2020届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的调查问卷结果,并结合对其的访谈,发现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选题重复且缺乏创新

本研究将P学院2018—2020届302篇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分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与管理类,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类,幼儿园健康与安全教育类,幼儿园课程类,家庭、幼儿园、社区协同教育类,游戏与玩具研究类,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教育类和其他类八个研究方向。[2]其中,家庭、幼儿园、社区协同教育类在2018届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中占23.3%,在20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中占24.4%,在2020届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中占20.7%,虽然比重有所下降,但是在每一届毕业论文中都占有最高比例。同一个研究的内容,可以从不同的研究方向展开,从而可以得到新的研究成果,体现研究的创新性。但是,如果某一研究内容已经存在大量的研究,而研究者又无法从其他新的角度分析研究,那么,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就会大打折扣。

(二)研究视域狭窄

2018—2020届本科毕业论文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法、访谈法、问卷法三种,文献法的使用率达到89.9%,访谈法的使用率达到50.1%,而问卷法的使用率仅有38.3%。2018—2020届本科毕业论文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均多于两种,但在具体运用中仍囿于以上三种,对个案研究法、文本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使用较少。

(三)论文行文不规范

第一,毕业论文著录格式不规范。主要表现在序号和文献类型标识不正确,出版地和出版年份不明确,字体大小和段落间距不符合要求,逗号和句号不在规范状态下,期刊没有标明页码等方面。第二,毕业论文错别字普遍较多。错别字会影响读者对文章的理解,降低论文的准确性和可信性。302篇毕业论文中,错别字在0—10个的论文有68篇,占总数的20.1%;错别字在10个以上的论文为15篇,占总数的4.5%。论文中出现错别字的比例已经达到24.6%。

二、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存在问题的原因

本研究在对问卷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统计的基础上,对20名2020届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进行了访谈。综合问卷的数据及访谈的结果,本研究将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不佳的原因总结如下。

(一)考研、找工作的时间与论文撰写时间相冲突

在访谈中,问及受访者“如何看待考研、找工作与毕业论文之间的冲突”这一问题时,大部分学生的回答如下。“我知道毕业论文的重要性,但是大四没什么课,就想先去找工作,一边工作一边写论文。”“我觉得考研复试的时间比较急,好不容易过了初试,应先把复试准备好再好好写论文。”大部分学生虽然重视毕业论文,但是当遇到考研或者找工作这些客观事件时,他们更倾向把精力投入考研和找工作,进而无暇顾及毕业论文。这是大部分学生毕业论文完成情况不好、质量不佳的直接原因。

(二)学生的科研和写作能力差,知识储备薄弱

笔者对2020届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你的毕业论文主要内容的形成途径”这个问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65.0%的学生毕业论文的主要内容是参考他人文章,融入少许自己的观点,甚至有5.0%的学生毕业论文全部是参考他人的文章。为进一步了解毕业论文存在问题的原因,问卷设置了“你在论文写作过程中遇到过哪些问题”这一问题,选择“专业知识储备不足”的学生占了55.0%。这说明在本科前三年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没有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同时,选择“不知道论文的写作模式”这一选项的学生占48.0%,其根本原因是教师没有在平时的教学中指导学生写论文。而选择“不会合理地组织写作语言”这一选项的学生占34.0%,这说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没有得到充分锻炼,论文写作能力较弱。总的来说,学生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自身的基础知识储备不足、对很多参考文献不能进行深入的思考、科研和写作能力较差是影响其毕业论文质量的主要原因。

(三)指导教师的精力不足,指导负担过重

指导教师的精力及其指导论文的时间会影响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就问卷调查中“你的指导教师是否给予了你时间足够的指导”这一问题,有12.0%的学生认为指导教师对自己毕业论文的指导时间不足。为进一步了解指导教师的精力是否充裕,在就“你的指导教师都是在什么时候给你指导意见的”这一问题对2020届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进行访谈时,部分学生提到“导师带的学生很多,不光有本科的,还有专升本的,加起来都有十来个了,我们都是分批次去找导师的,这样节省时间”“我们导师指导很多学生,还有科研项目要忙,有时候我们都是看导师的课表,等导师有课间休息的时候找导师说论文”。可见,指导教师可以投入本科学生的论文指导上的精力和时间是不足的。一般来说,一个指导教师最多只能指导8名学生。指导教师负担超过自身限度会导致其无法有效实施论文写作指导教学。同时,指导教师除了教学任务,还有科研任务、行政任务等,这都会导致指导教师精力不足,对学生毕业论文的监管力度不够,进而影响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

三、提高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

(一)在实践中选题,体现专业性和学术性

要在学前教育专业论文的选题上体现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和要求,学生就应该结合专业培养的方向,选择学前教育专业领域内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的论题。按照国务院学位办的有关规定,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论文应该以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与管理、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等相关内容为主要选题。论文的选题应该反映当前学术前沿的动态,能把握本专业的发展方向,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能从一定的理论高度分析并解决问题。[3]

(二)提升科研和写作能力,夯实基础知识

提升本科生的专业知识水平、专业知识应用能力是提升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有效途径。毕业论文的撰写体现了学生的科研能力水平,但科研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科研能力的培养既需要专业知识的积累、长期的文献阅读经验,又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的不断练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为学生做好科学研究的示范。同时,教师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期末考核方式,譬如,通过撰写课程论文,教师可以从中发现学生对课程的把握情况,并对学生的科研能力做进一步的训练。这能在学生完成更加全面和深入的学习的同时,为其今后的毕业论文写作打好基础。

(三)减轻指导教师负担,完善教师评价制度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强调,要下大力气为教师减负,一方面,必须减少流于形式的、重复性的和其他不必要的评估检查,减少无关的会议、无实质意义的考核达标,减少教师的非教育教学活动,让他们能够静下心教书育人。另一方面,必须下力气提高学校以及教育主管部门的管理能力和水平,从各个方面减轻指导教师负担,保证指导教师对本科毕业论文的指导精力。[4]当前,部分高校没有设置对教师的毕业论文指导的评判标准,缺乏激励机制,导致不少教师怠于指导学生论文写作。为此,高校可以建立毕业生论文指导的奖励机制,合理制订毕业生论文指导的评价标准,并将其作为教师评价的重要指标。这在给教师减负的同时,激发了教师指导论文的动力,提升了毕业生论文的质量。

(四)细化论文写作规范,加大论文的管理力度

一方面,为规范毕业论文的写作规范,高校首先应以《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等国家标准为依据,对毕业论文的内容组成以及每一部分内容的撰写要求、字体、格式等作出明确规定,力求细致、规范、统一。[5]另一方面,高校应加大对学生写作论文过程的管理力度。首先,从选题开始,高校要做到“选题严”,严格把控学生的选题方向,及时为学生提供选题指导,帮助学生确立方向正确、适合自己的毕业论文选题。其次,在中期论文检查中,高校要做到“指导严”,要检查学生的毕业论文进度和质量,考核教师是否对学生论文指导投入应有的精力与时间,其态度是否端正等。最后,在论文答辩时,高校要做到“评审严”,杜绝敷衍了事的论文审查,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毕业论文审核,并认真给予毕业生论文修改意见。

参考文献:

[1]卢妍.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5;13-32.

[2]龚旖莲.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和质量研究———以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为例[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6:25.

[3]叶云飞.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高研究———以H校为例[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45.

[4]汤勇.教师也需要“减负”[J].中国农村教育,2018(7):11.

教育类论文范文篇4

一、常见隐性政治性差错类型

职业教育类期刊常见的隐性政治性差错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一)教学案例中的隐性政治性差错

职业教育类期刊中有一类论文是作者对于教学经验的总结,作者会将平时上课时随机讲的一些例子写进论文。这些例子一般是当时社会高度关注的话题,但受作者政治知识储备水平所限,在论述观点的时候,有时缺乏考证,用词上也比较随意,如果在正式出版物发表则风险较高。例如,在笔者复审的一篇关于德育教育的稿件中,作者举了上课带领学生讨论肺炎疫情期间各国做法的例子,他弘扬了中国伟大的抗疫精神,同时作为对比,夹杂了一些对他国抗疫政策的评判。但这类涉及对外关系的问题,牵涉面广,理应避免随意评论,编辑应该警惕此类问题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果断作出删除等技术性处理,绝对不能让这些言论在正式出版物中出现。

(二)涉及政治性内容的表述差错

这类差错是由于作者认识上的模糊或者文字上的表述不当造成的。常见的错误如党和政府机构名称及领导人的名称、职务与有关规定不一致。例如,在笔者复审的一篇文章中作者多次提到,“主席在党的报告中提出……”,这里的差错是,作党的报告,应该以党内身份而不是以国家领导人身份,应该改为“在党的报告中提出……”。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差错是作者援引党和国家领导人讲话,从网上随意下载,没有从权威出处引用。而编辑遇到这类非常重要的信息,理所当然地认为不会有问题,也不愿意花时间仔细查证,未加审核,造成以讹传讹的错误。

(三)参考文献中隐藏的政治性差错

由于参考文献不是论文的正文部分,因此极易被作者和编辑忽视。作者引用参考文献内容往往不会审核,就直接复制进文章中。在编校中,有的编辑主观上认为参考文献不会出现问题,更多的是对参考文献进行格式的编校,往往忽视参考文献内容,放松了把关。例如,在笔者复审的一篇稿件的参考文献中,有一篇引自其他期刊的参考文献,其文章标题将台湾与中国并列在一起,明显违反了“一个中国”的原则。这类案例告诫编辑,要时刻绷紧政治性差错这根弦,对参考文献中的政治性问题也要有意识地进行排查。

二、造成编校隐性政治性差错的主观原因

第一,许多期刊存在编辑短缺现象,加之期刊刊期较紧,编辑疲于赶进度导致出错率高。编辑困于大量案头工作,较少有机会参加培训和学习,业务能力欠缺,对于政治性差错不敏感、判断不准确,更难以发现隐性政治性差错。第二,一部分编辑存在认识误区,认为政治性差错在职业教育类期刊中不会出现,对政治性差错放松警惕,特别是对于隐蔽的政治性差错,更容易忽视。有些年轻编辑一方面对作者的文章内容不敢质疑和修改,过度信任作者;另一方面存在依赖心理,在编校中更偏重修改文字差错,认为政治性问题应由复审、三审把关。

三、消灭隐性政治性差错的路径

编辑在审校环节稍有疏漏,就会放过政治性差错,特别严重的还可能造成政治问题。因此,职业教育类期刊编辑要提升政治敏感性、具备更高的编辑本领,发现和消除隐性政治性差错。第一,编辑要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对于涉及历史、民族、外交、宗教等方面的内容要格外慎重。对其中的一些敏感点、禁用词保持高度敏感,看到相关内容要立即提高警惕。第二,编辑一定要牢固树立责任意识,绝对不能有侥幸心理,或因工作繁重而掉以轻心,也不要有依赖思想,不把发现错误的责任推给其他环节。第三,编辑要不断加强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要详细了解和掌握党和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和规范用语,关注时事政治,对正确的表述反复学习记忆,形成肌肉记忆,练就火眼金睛,在编校稿子时能更快更准地发现问题。编辑还要不断总结和积累,通过分析差错案例,努力掌握好政策界限,提升识别隐性政治性差错的能力。第四,在编校过程中,编辑要逐字逐句编校和推敲,不能只关注文字对错,更要判断内容正误。对于拿不准或者存疑的提法要及时询问、查对资料、仔细分析,不放过任何可能出现的差错。编辑还应认真核对引文,尤其是涉及党和国家领导人言论等的重要内容,要对照权威版本逐字核对,必须确保引用全面完整,切忌断章取义,并务必保证每一个字和标点都是正确无误的。

教育类论文范文篇5

投稿是教育类核心期刊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有句古话说得好:万事开头难,头开好了,其他的也就简单了。就本人的多年投稿经验而言,投稿要找对门路,大部分读者认为最可靠最靠谱的是直接官方杂志社投稿,这个想法固然是对的,但是文章的录用率几乎低的可怜,可以说是几乎不可能的事,除非你有钱有自己的关系,那就另当别论了。

就本人的个人意见而言,想要提高投稿的录用率和的成功率,可以找个靠谱正规的机构,以自己的经历来跟大家分享下怎么在北大中文教育类核心期刊投稿心得,以下是本人根据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他引量、被摘率、影响因子、获奖或被重要的检索工具收录、基金论文比、web下载量九个精心整理的2014年最新版北大中文社科类核心期刊目录的一览表(影响力由大到小),大家可以借鉴下。

当本人在多次向官方杂志社投稿,在经过漫长的等待后,最终每次投稿都是石沉大海了杳无音讯,最终选择了找中介,找中介过程中,本人也经历了为了追求价格上的便宜,好几次被不正规的网站坑骗后,最终还是选择正规的投稿网站,虽然价格贵了点,但最终还是在他们的帮助下成功发表,等来杂志社的录用通知书。我不是来打广告的,只是为了更多作者不要走我的弯路,耽误了的时间。

医学、教育、文学、经济等各类期刊快速发表、在线投稿、论文写作指导和论文查稿等服务。已经开通支持第三方担保交易,走淘宝交易流程,可以签合同,我们资金也得到保证。

虽然大家都说教育类的很难,我也承认,最初写的东西都想东拼西凑的,都被据稿,后来当教师后发现把自己的教学经验提验出来好好润色下发个一般的核心期刊还是容易的。

教育类论文范文篇6

一、国际学术期刊数字化发展的趋势

(一)数字化已普及,开放存取的纯数字期刊飞速发展

一些发达国家的学术期刊数字化探索较早,早在2007年,数字期刊已经成为国际学术期刊出版、传播的主要形态。传统的纸质学术期刊逐步地推出数字出版,纸质印刷按需提供。绝大部分的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实现了数字化出版。一些大型的出版集团完成了数字化转型。如,励德爱思唯尔集团(ReedElsevierGroup),2015年改名为励讯集团(RELXGroup),公司的2015年财务年报数据中,数字化业务超过70%,纸质业务仅15%。从发展趋势上看,其数字化产品的收入由2000年的22%上升到2015年的70%。而纸质产品收入逐年萎缩。学术期刊不再提供纸质版。公司的发展定位不再是传统的出版商,转而成为新型信息解决方案的提供商,通过知识和信息服务,旨在为用户做出更好的决策服务。[1]同时,开放存取(OA)数字学术期刊发展飞速。OA这个概念的提出始于2001年布达佩斯开放存取倡议(BOAI),提倡读者免费获取、无障碍传播。十多年来,OA飞速发展。辛巴出版情报信息公司(PublishingIntelligenceFirmSimbaInformation)2016年出版的《开放存取出版发展报告(2016—2020)》(OpenAccessJournalPublishing2016—2020)中指出,全球OA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每年以双倍的速度增长,目前,全球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有1/3是以OA的形式发表的。虽然目前OA的销售金额仅占国际科学技术和医学出版社集团期刊销售金额的3.2%,但在平稳的学术期刊销售额中是一个亮点。[2]目前,OA数字学术期刊资源中,最有影响力的是DOAJ(DirectoryofOpenAccessJournal),由瑞典的隆德大学图书馆(LundUniversityLibraries)在2003年5月设立。最初,DOAJ仅收录期刊350种,截至2016年10月,DOAJ已收录了9172种期刊,其中,能获取全文的期刊有6419种,遍及128个国家和地区,文献2328783篇[3]。辛巴公司预计这个数字还将继续增长,并将在2020前达到300万篇。OA发展飞速,但也充满了争议。主要争议集中在:怎样开放才是真正的版权开放,怎样免费才是真正的免费?文章发表得越多,也就意味着能赚越多的钱。这不可避免地可能导致降低文章的录用标准。但即使争议重重,并且有预测认为传统的审稿发表模式还将继续,国际大型的出版集团仍然将OA作为重要的战略发展方向。励讯集团旗下的爱思唯尔(Elsevier)为了满足顾客和研究者的需要,近年来一直投资于替代性的商业模式,对超过1700种的爱思维尔期刊提供资助出版和通过论文赞助费出版。除此之外,爱思维尔现在有170种完全独立的由作者付费的开放存取期刊。[4]

(二)数字化发展促进学术期刊功能转型,平台化发展成为趋势

数字化改变了人们获取学术资源的方式。读者获取学术资源的方式从传统的“期刊—论文”向“数据库—论文”变化,学术成果的呈现越来越依赖于可检索、可见,促使期刊加入到各种大型数据库平台。同时,为了使数据更为全面,使自身更具有竞争力,国际上大型出版集团纷纷通过并购等方式,扩大自身数据资源,将重要的学术期刊尽量大范围地搜罗在自己的数据库中。如爱思唯尔收购帕加蒙出版社(PergamonPress)、北荷兰出版社(North-HollandPublishingCo.)、美国学术出版社(AcademicPress),施普林格(Springer)收购博思软件(BMC)等。在传统的期刊管理中,ISSN等国际标准编号及其条形码,是期刊的身份标识,使期刊得到有效的管理。学术期刊数字化后,由于链接经常出现失效,可能导致文献无法查找。1994年,美国出版商协会(AssociationofAmericanPublishers,AAP)提出数字对象标识符DOI(DigitalObjectIdentifier)[5],并建立国际DOI基金会(InternationalDOIFoundation)进行管理。DOI对期刊、图书、会议记录等进行标识,相当于网上学术资源的条形码。同时,通过DOI系统及其应用系统CrossRef,读者在任何一个文献检索平台可以实现链接。数字出版物引入DOI有利于长久保存和唯一识别。目前,CrossRef上有近7000万条学术内容,是网上最大的开放式参考文献链接服务系统。[6]

(三)从知识传播到知识服务,学术期刊逐渐转型成为知识服务终端

数字化的环境下,知识的传播和获取越来越容易。学术期刊在知识传播上的功能受到冲击,转型也成为必然。国际大型的出版集团,逐渐由数据库功能(即聚集学术成果)转变为利用自身拥有的大型数据库,进行深度挖掘,提供数据服务和知识服务。这种服务需要学术期刊在成果提供的形式和结构上适应数字化的特点:一方面,挖掘数字化立体多维、空间无限等特点,使论文在呈现形式上不断丰富;另一方面,论文的要素被“分解”,便于检索关联的同时,作者可以向读者更全面地展示研究的过程、方法、数据,读者对论文的科学性有更全面的了解、分析和验证。信息提供得越准确、越全面,期刊越易被检索获得,同时由于数字化可以实现时间延续,有利于期刊稳定核心作者,将学术成果分阶段发表,稳定高质量的稿源。1.论文的呈现形态更为丰富与传统期刊中图像、图表局限于篇幅并且固化相比,数字化期刊的图像、音视频可以动态播放,论文的表现形式得到了极大的丰富。《科学》(Science)和《自然》(Nature)都推出了多媒体出版模块,以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再现论文的研究背景和过程。数据的提供也不再受纸张与篇幅的限制。同时,目前出现了完全采用视频形式出版的期刊,如可视化实验杂志(JoVE)。在的传统形式下,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实验一直存在透明度低、实验细节与技巧难以获得、可复制性差等问题,JoVE可视化实验杂志以视频等形式呈现论文,生动细致地呈现整个实验过程、细节和技巧,相关研究者可以直观地看到细节与技巧,实验变得可重复、可验证。[7]数字化期刊丰富的呈现形式为读者获取相关内容提供便利,数字化的论文可以提供不同类型的文件,方便读者的再使用。例如,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概况(OECDFactbook)收录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多项分析指标及分析图表,这些表格与图形都能以Excel格式下载和处理。许多期刊允许读者以PPT或WORD等格式下载论文。2.论文附加资料的提供成为数字期刊的重要功能传统纸质期刊由于篇幅的局限,一些研究的研究方法、过程、计算方式等没有在论文的主体部分出现。而这些资料往往对论文的科学判断有着关键性意义,因为支持论文结论的研究过程(如问卷及调研方法、数据、处理与分析工具和过程等资料),是读者理解、判断、使用此研究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期刊数字化的发展,论文附加资料(SupplementalMaterials)的组织和越发重要,使论文在网上的可检索性更加提高的同时,更有利于期刊稳固自己的作者群,有利于期刊由单纯的信息传播者转变为学术服务终端数据提供者。论文附加资料可以分成三种类型:一是完整性资料,即提供这样的附加资料使论文更为完整,资料对于理解论文非常关键,但是因为技术问题,不能放在正文里。二是附加内容,即论文的扩展,增加细节和内容,给读者提供分层方法。三是其他相关内容,即可以增强理解和复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一般由其他人来完成[8]。美国国家信息标准化组织(NISO)在2013年曾列出了在线附加期刊论文资料实践推荐(RecommendedPracticesforOnlineSupplementalJournalArticleMaterials)[9],这份推荐在已有的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旨在帮助出版者和编辑指导作者和同行如何提供和处理附加资料。

(四)新的学术期刊使用和影响力评价机制形成

在传统学术期刊出版环境下,主要通过引用量和引用率来计量期刊和论文的使用和影响,以影响因子为主要评价方式,主要以刊评文。数字化环境下,用户参与度与互动的加强,与传统期刊主要以引用为衡量标准不同,下载、收藏、转发、评论等诸如此类的可计量的使用形式越来越多,跟踪和统计的途径和维度越来越丰富,如果与读者本身的数据相结合进行分析,就能形成新的学术期刊和学术论文的评价机制。如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PublicLibraryofScience,PLos)实施的“论文级计量分析”(Articlelevelmetrics)[10]服务,就是数字化环境下针对单篇论文的评价。从2009年开始,PLos对其出版的每篇论文提供基于论文本身使用情况的计量分析。为了客观的使用数据,许多数据需要从权威的第三方获取,包括在PLOSJournals(HTML、PDF、XML)、PubMedCentral(HTML、PDF)下载和阅读数据;在CrossRef、Datacite、EuropePMC、PubMedCentral、Scopus、WebofScience的被引用情况;在CiteULike、Mendeley的收藏情况;是否被F1000prime推荐;以及在PLOSComments、Facebook、Reddit、Twitter、Wikipedia的被评价情况。这些计量数据形成了关于一篇论文的多维度评价。又如,谷歌(Google)在2012年推出的谷歌学术计量(GoogleScholarMetrics,GSM)。其评价的文章皆来自于网上谷歌收录的期刊。它的指标包括:h指数,即一个出版物里最少有h篇论文每篇被至少引用了h次;h核心,即此出版物最高被引用h篇论文;h中值,即在h核心中引量的中值。例如,一本期刊某一年共发表5篇论文,分别被引用17、9、6、3、2次,那么这本期刊的h指数是3;h核心是被引用17、9、6次的这3篇论文;而h中值则是取17、9、6的中值为9。GSM只考查出版物最近五年的这3项指标,即h5指数、h5核心、h5中值。[11]

二、我国学术期刊的数字化发展进展与思考

(一)学术期刊的数字化进展状况——教育类C刊的调研分析

为了解目前我国学术期刊数字化发展状况,笔者对教育类的36本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以下简称“C刊”)收录的期刊数字化发展状况进行了调研分析,主要调研了4个方面:(1)有没有官网,官网里有没有数据更新,是否可以查阅全文?(2)有没有在线采编系统?(3)有没有微信公众号,其主要内容是什么?(4)在中国知网上有没有优先出版?结果如下:36本教育类C刊中,有35家与中国知网有合作,有1家期刊与中国知网无合作。有26本期刊拥有不断更新的官网,有10本有网站,但无内容、无更新。26本期刊的官网分成两类:一类是刊登过刊的内容或者过刊目录,有10种,一般刊登2014年左右的过刊;另一类16本期刊,有14本提供最新期刊的目录,有的提供摘要、关键词,仅有1本期刊,在官网上提供到2016年年初的论文全文。36本教育类C刊中,有25家有在线采编系统,有12家有微信公众号,其中有2家是与所挂靠单位合作共用。从内容上看,12家都是上传被杂志录用的文章。36本教育类C刊中,12家有优先出版。可以看出,教育类C刊目前的数字化状况为:一是与国内的数据库合作,是目前教育类C刊数字化最普遍的方式。二是期刊独立网站和在线采编系统占有比例较大。从数据可以看出,有官网、有在线采编系统的比例比较高。三是新媒体,如微信公众号的使用率不高,并且其内容是纸质版的复制。四是优先出版所占比重目前仍然不高,尚未出现独立的数字学术新媒体。虽然对教育类C刊的小范围调研与分析不足以得出我国学术期刊的数字化总体情况的结论,但管中窥豹,教育类C刊数字化的现状体现了我国学术期刊目前数字化发展普遍存在的问题。绝大部分的期刊数字化只是实现了与大型数据库平台的合作,相较国际学术期刊的整体趋势而言,我国学术期刊数字化仍然停留在对纸质内容的复制上,从整体上来说,期刊的经营、运作仍然是以纸质期刊的思维和方式进行,对数字资源没有进一步挖掘,并没有完全实现真正的数字化。

(二)我国学术期刊对开放存取(OA)的探索

我国学术期刊界也有对开放存取的探索,如“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的实践和探索。“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经教育部批准,由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办。该平台旨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免去传统的评审、修改、编辑、印刷等程序,给科研人员提供一个方便、快捷的交流平台,提供及时发表成果和新观点的有效渠道,从而使新成果得到及时推广。”[12]截至2016年9月,首发论文90494篇,并已有北京邮电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东南大学等40多所高校把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发表的论文认可为符合研究生毕业、职称评定要求的论文。《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精品论文》和《知识管理论坛》是目前我国为数不多的纯电子网络期刊。2008年5月,《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精品论文》正式创刊,是独立连续性电子出版物,内容是从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网站上选择的四星、五星级别的文章。[13]在开放存取与纯数字期刊出版方面,虽然有一定的探索,但是由于我国的科研评价体系与期刊评价体系等种种因素,这种探索受到的认可度仍然有限。在国际学术期刊OA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学术期刊界也在继续推动OA的发展。中国知网在中国学术期刊的数字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中国学术期刊进一步数字化的重要引领平台之一。在中国期刊协会等5家单位联合主办、同方知网承办的“中国学术期刊未来论坛”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总经理刘学东阐释中国知网的发展战略时强调,在中国知网未来的战略目标调整中,“将推出以印刷版和数字版期刊统一发行的内容产品经营模式,同时在知网平台上进行商业OA出版、公益性OA出版与传播等模式;对选择确定实行OA出版战略的学术期刊,中国知网将构建中国知网OA学术期刊数据库,全力支持OA期刊的国际竞争。”

教育类论文范文篇7

1972年,依据普赖斯的峰值理论,美国著名情报学家尤金•加菲尔德首次提出了影响因子的概念[1]。自此,针对“影响因子”的相关研究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如不同统计源产生的复合影响因子、综合影响因子;不同统计时间窗口产生的累积影响因子、历史影响因子、生命周期影响因子、5年影响因子、即年影响因子;以及衍生细化的特征因子、加权影响因子、论文计数影响因子等[2]。影响因子自进入我国以来,国内许多学者开展了广泛而又深入的研究[3-11]。如刘雪立[3]、韩维栋[4]、戴丽琼[5]等认为,“高被引文章贡献了主要的期刊影响因子”;张垒[6]提出“高被引论文一般引用影响因子较高的期刊”;李佳悦、邵桂芳[7]针对“高被引论文一般引用高影响因子”问题,研究了“单篇高被引文献与期刊影响因子波动内在关系”。而对传统期刊影响因子在不同学科间不具备可比性问题,吴亚蓓、李小红、李运景[8]、刘雪立[9]等提出了“不同学科之间期刊影响因子的标准化方法”。张新玲[10]对传统影响因子只考虑被引用篇数问题,提出综合运用影响因子及被引次数来评价被引期刊的影响力;郑美莺[11]对传统影响因子未考虑被引用期刊质量的缺陷,构造了以期刊质量为权重的新的影响因子计算式;林晓[12]在郑美莺研究的基础上,分年度细化了期刊质量为权重的影响因子计算式。可以说,迄今为止,传统的影响因子或与传统影响因子相关的概念指标在对期刊的评价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鉴于当前出版技术和传播手段的迅猛发展,期刊被引高峰期也相应发生变化。郑美莺[11]和林晓[12]给出的计算方法均无法对不同时限要求、不同科研发展速率的期刊质量情况做出准确评价。本研究在郑美莺[11]和林晓[12]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期刊质量权重的m年影响因子计算方法,并以7种教育类刊物为例,实证了“若A刊被几本高影响因子的顶级刊物引用,而B刊被众多低影响因子的一般刊物引用,则A刊质量可能比B刊质量更高”这一猜想在m=5时的正确性,且当m年取其他值时可同理例证。

二、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一)研究对象与数据来源

文章以教育类7种期刊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每种期刊2016-2020年的影响因子、发文总量和7种期刊相互引用情况,进行5年影响因子和m年影响因子修正的研究。这里,期刊的影响因子选择统计源为期刊的综合影响因子,发文总量选择该刊所有可被引文献量(不包括新闻、咨询、广告等非研究类文章)。本文通过福州大学图书馆CNKI镜像数据,采用文献计量法对7种刊物的2016-2020年每年的综合影响因子、发文总量、相互引用篇数进行查询统计,具体如表1、表2。

(二)研究方法与计算

首先,给出基于期刊质量权重的5年影响因子修正公式,具体如下:表示期刊Xk在第t-i,i=1,2,3,4,5年的发表文章的总数。需要注意的是,运用期刊权重的5年影响因子修正公式对期刊Xk进行评价,期刊Xk出版历史要求5年及以上的时间,即t⩾5。下面以2021作为统计年t,则2020,2019,2018,2017,2016年分别为统计年的第t-1,t-2,t-3,t-4,t-5年。再令n=7,即以7种教育期刊为例,将表1,表2的数据相应代入公式(1)中,可得每种期刊基于期刊质量权重的5年影响因子修正值,具体见表3。

三、结果与分析

从表3可看出,除《教育学报》与《外国教育研究》的传统影响因子出现与基于期刊质量权重的5年影响因子修正值情况相反外,其余保持方向一致。这印证了“大多数情况下经典影响因子越高,则期刊质量越高”的结论。但在表3中,《教育学报》相比《外国教育研究》而言,在两种刊物发文总量基本持平的情况下,虽然《教育学报》传统影响因子更高,但从被上述7种高影响因子教育类刊物引用情况来看,明显《外国教育研究》被引用更多,且最终计算得到的《外国教育研究》5年影响因子修正值也更大。这一更细致的判别结果,有效解答了“若A刊被几本高影响因子的顶级刊物引用,而B刊被众多低影响因子的一般刊物引用,则A刊质量可能比B刊质量更高”这一疑问,也正好可弥补传统影响因子的评价缺陷。进一步观察表,比较《教育学报》和《现代教育管理》这两本刊物,虽然现代教育管理的载文量是教育学报载文量的两倍多,但其被上述7种高影响因子的教育类刊物引用的比例明显高于《教育学报》。经过计算,《现代教育管理》的5年影响因子修正值也明显高于《教育学报》的5年影响因子修正值,这进一步验证了上述设想的正确性,也进一步说明了基于期刊质量权重修正的5年影响因子修正算法的必要性(文中只验证m=5时的情况,m取其他值时可类似例证,这里不再赘述)。

教育类论文范文篇8

《纲要》正式颁布之前也有学者对我国学前教育进行过阶段性研究,其中南京师范大学的刘晶波博士等人对我国从1996年至2006年这10年间的学前教育研究状况做了总结性的分析和评价,这是迄今为止国内学者关于学前教育领域研究中最全面的系列研究。但这些研究在内容上以文献综述为主,其内容有研究各时期国家有关法律,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国家教委)有关政策性文件及法规,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教育部门负责同志的有关报告、重要讲话和题词的,[1]有研究近些年的博士、硕士论文的,[2]也有基于学术期刊的研究,期刊文献主要集中在《学前教育研究》[3]。在方法上过往的研究主要以理论思辨和文献分析等较为传统的方法为主,较少采用新的方法如词频分析法等。此外,以往的研究主要是学前教育领域内部的比较,缺少不同来源研究的比较,如不同教育类期刊的比较,学前教育研究与整个教育研究的比较。更为重要的是以上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纲要》颁布之前。众所周知,《纲要》颁布前后,学前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引起了学前研究领域怎样的冲击,研究的角度、重心、趋势是否发生变化,目前已有的统计分析还未见到,无法为学前教育研究者在其今后的研究坐标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提供参考。本研究试图继续2006年之前的研究成果,以《纲要》的颁布为时间节点,结合《纲要》的内容分析《纲要》对学前教育研究的影响和《纲要》的具体落实情况,对我国近15年的学前教育研究发展脉络,做一个分析和总结。

二、数据的选取依据

数据的来源决定结果的说服力,学前研究的数据可以从多种渠道获得,如学前教育研究的课题、学前教育专业的硕博士论文、学前教育研究领域的期刊等。根据研究者可以投入的时间、精力以及研究力量,本研究重点选取两类数据:第一类来源是全国教育规划2007-2011年5年间立项课题。全国教育规划课题面向全国,涵盖了国家重点课题、国家一般课题、国家青年基金课题、教育部重点课题、教育部青年课题等五大类别,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教育科学研究中不同领域的热点和趋势。全国教育规划课题中有关学前教育的课题主项情况,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国家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在学前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前瞻性问题及新趋势,具有重要的前沿作用。数据通过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网站获取。第二类数据来源于“2011年中文核心期刊的影响与排序———前1200种期刊”,通过对以往研究的回溯性研究,分析过去五年学前教育领域的研究状况。选取的主要原则是同时兼顾教育类期刊的权威性和与学前教育的相关性。本研究以国内规模最大、收录文献最全、使用最为广泛的中文学术论文数据库———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为统计依据。

三、研究方法及数据处理

(一)研究方法

文献计量用于科学研究的定量评价,是一种崭新的途径和有效的方法。根据科学文献的内容构成和数量变化,可以评价或分析科学技术的历史和现状,以及预测其发展趋势[4]。文献计量学中的论文数及其分布和引文量及其分布(即引文分析法)是进行科学评价最重要的数量指标。本研究具体采用基于统计数据的客观评价方法,具体以文献计量法和词频分析方法两种为主。文献计量法:主要是以出版物(用论文数量和质量反映科学生产能力和水平)和出版物的引文(用论文被引频次和被引率等反映科学价值、社会价值和影响)等,可以粗略估计研究的数量及其影响,粗略反映技术的产出概况及科学与技术之间的联系[4]。词频分析法:主题词和关键词是论文中必不可少的,它们代表了文章的主题内容,最直接地反映了研究的核心。某学科相关文献的关键词的分布频次与特征,代表着该学科的发展方向,显示该学科的总体内容特征、学术研究的发展脉络与发展方向、学术研究的重点与热点等[5]。

(二)数据处理

1.确定统计源

全国教育规划2007-2011年中所有立项课题和近5年主要相关的期刊刊载的所有论文为数据来源。考虑到期刊的权威性及与学前教育的相关性,选取了以下5种期刊:《教育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教育发展研究》、《比较教育研究》、《学前教育研究》,5种期刊的影响力如表1。

2.确立主题词和关键词

期刊论文的关键词的确定主要是作者发表的论文中已经列出的词汇(去掉“幼儿”、“学前儿童”等阶段性的关键词)和对题目中的主题词分析归类获得。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立项项目的主题词直接从题目中提取。3.建立数据库通过对每篇论文和立项课题中的关键词和主题词筛选、分析、编码后,用Excel表格进行汇总和统计。

四、近5年学前教育研究状况分析

(一)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立项项目中关于学前研究的情况

国家对学前教育研究的重视程度有逐年提升的趋势。2010年《纲要》颁布,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和关注让研究者开始将研究的重点聚焦于学前教育,到2011年,明显加大了对学前教育领域的资金资助力度,学前教育类的课题共有21项,占总立项的5.2%,是近年来之最。但平均下来近5年总体只有3%多一点,与其他教育科学研究领域相比,“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基金”对学前教育研究的资助还远远不够,今后仍需加大对学前教育研究的资助力度[6]。以上数据反映出在为数不多的研究中,国家在学前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扶持重点主要集中在儿童心理发展和教育、课程与教学及学前教育的政策和机制保障上,这个结果与之前1996-2006年10年间我国学前教育领域研究选题的分析是基本一致的,集中在儿童发展、教师、课程与教学、教育与社会等方面。相比之下对幼儿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农村学前教育的研究力度不够,5年间立项课题中仅有6项是关于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教师队伍是发展学前教育的关键,长期以来学前教育师资不足、师资不稳、师资素质不高、师资地位较低的现象突出。和农村学前教育相关的立项课题有14项,主要集中在2007和2008年,近两年仅有4项,显然对作为学前教育领域中的重点和难点的农村学前教育重视不够。

(二)五种核心期刊论文中学前教育研究现状

1.《教育研究》

《教育研究》杂志是教育部主管、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全国性、综合性教育理论学术刊物,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创办历史最长的综合性教育理论刊物。通过对《教育研究》近五年来全部数据的查询,共获得894条记录,有关学前教育的成果非常少,总共只有8篇,占1%都不到。除去2009年有4篇外,其余4篇分布在3个年度中,年平均不到2篇。8篇论文的研究内容分别是:浙江省农村幼儿园发展策略研究[7],中国学前课程百年发展变革的特点与启示[8],加快学前教育的发展与普及[9],学前教育必须保持教育性和公益性[10],师幼互动的类型及成因的社会学分析研究[11],浙江省宁波市学前教育发展策略刍议[12],流动儿童社会认同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其作用[13],珠心算教育与儿童智力开发实验研究[14]。内容涉及学前教育的政策与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幼儿教师、儿童的发展、课程等方面。《教育研究》作为教育类最权威的核心期刊,被认为是始终关注教育理论的前沿问题,以刊登教育科学论文、评介教育科研成果、探讨教育教学规律、传播教育教学经验、宣传教改实验成就、开展教育学术讨论、报导学术研究动态、提供国内外教育信息为主旨,是教育理论界首选的权威刊物,但它并未将学前教育作为该刊物的主要选题,与教育科学其他研究领域相比,学前教育的研究明显薄弱。在《纲要》颁布实施后,作为教育领域研究的重点、热点和前沿的学前教育希望可以更多引起广大资深教育研究者的关注,期望《教育研究》能为学前教育研究设置较为固定的专栏,提供更多的版面。笔者也欣喜地看到,在《教育研究》2012年的30项选题要点中,除了单列的“学前教育研究”外,还有至少8项与学前教育有关,如“民族教育研究”、“民办教育研究”等。[15]

2.《比较教育研究》

《比较教育研究》是由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部级核心期刊。其办刊宗旨是向教育工作者介绍各国教育情况,对外国教育进行研究,以便促进我国教育的发展,加强中外教育比较和我国比较教育学科建设,提高学术研究水平。近5年来共有30篇有关学前教育领域的论文,占整个发刊论文的比例非常小,仅为2%左右,这足以说明在以介绍各国教育情况的研究中,学前教育并不是一个占有重要地位的领域。在为数不多的30篇论文中,主要集中在教育政策与管理、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幼儿教师、儿童发展与教育五个方面。

3.《教育发展研究》

《教育发展研究》是由上海市教委主管、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教育类核心期刊。其办刊重心已从原来侧重单一的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分析,转向各级各类教育决策分析,坚持从大教育视角关注教育与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联系,坚持从中、宏观层面研究和探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坚持前沿与综合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术性与可读性相结合,探讨教育的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讨论范围有了较大扩展,除延续高等教育等方面的探索外,同时把触角延伸至基础教育、职业与成人教育、民办教育等研究领域,关注的话题也更为宽泛、丰富和深入。作为半月刊,《教育发展研究》每年发行24期,年均600左右,但2010前《纲要》颁布以前,学前教育研究的论文犹如沧海一粟,少到几乎可以忽略。在为数不多的25项研究中,以学前教育领域中的宏观政策、教育发展均衡等为主,专门研究幼儿教师和农村学前教育的非常少。可喜的是在2010年《纲要》颁布的当年,学前教育研究的论文犹如大爆发,仅2010年第20期就有12篇,而且2010和2011年有专门学前教育的专题研究详见表5。期待作为一向坚持大教育视角、从中宏观层面研究和探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特点难点问题的教育类学术性期刊《教育发展研究》充分展现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最新进展和教育理论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局面,能及时反映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界创新、进取的新景象,学前教育发展的热点问题在《教育发展研究》杂志上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

4.《心理发展与教育》

《心理发展与教育》(PsychologicalDevelopmentandEducation)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心理学学术刊物,是国内唯一的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专业学术刊物,主要发表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领域的高质量研究报告与论文,下设5个栏目,包括“认知与社会性发展”、“教与学心理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理论探讨与进展”等栏目。该刊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与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制定)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制定)来源期刊,南京大学社会科学数据库研究开发中心“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统计源期刊等。在近5年来《心理发展与教育》期刊发表的论文中,学前教育的研究大约占整个研究的15%左右,基本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尤其是在《纲要》颁布后的2011年,研究数量呈明显的增长。该期刊中关于学前阶段的研究论文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集中在幼儿认知与社会性发展及教与学心理学,如幼儿的错误信念理解、补语句法、工作记忆、语义理解等;二是以实验法、定量研究为主。近5年的论文中,只有1篇是研究幼儿教师的。2008年我国0-5周岁的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约为1569万人,占农村同龄儿童的30.5%[16],而期刊中没有一篇是针对农村幼儿的研究,这反映出该期刊研究领域在专业性很强的同时也有其局限性。

5.《学前教育研究》

《学前教育研究》是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和湖南省长沙师范学校联合主办的学前教育理论核心刊物、全国教育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该刊以及时反映国内外幼教研究成果为特色,以有效指导幼教实践为宗旨,是我国唯一一本幼教学术刊物、学前教育专业性期刊,学前教育领域研究的权威期刊。2007-2011年5年间共搜索到1190条论文,去除无关的内容如投稿说明、会议通知等,共获得有效论文966篇。统计数据显示,近五年来《学前教育研究》期刊的研究领域以学前课程与教学、儿童的发展与教育为主要内容,两项占有47%的比例,其次是教师发展与教育和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与管理,各占有17%的比例。这个数据与陈富统计的从1994-2009年16年中该刊发表的3298篇论文的主题分布基本一致,这说明《学前教育研究》杂志始终坚持了及时反映学前教育理论研究成果,指导学前教育实践的办刊宗旨,形成了鲜明的理论性、学术性强的办刊特色。[17]但同时也能发现,从1994年到2011年,《学前教育研究》杂志研究的重点、热点没有变化,对《纲要》颁布前后国家提出的“农村学前教育”、“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等领域的关注还远远不够。

五、学前教育研究的特点及建议

通过对以上两大类数据的统计分析可发现,近五年来我国学前教育研究除了主要集中在课程与教学、基本政策与管理、幼儿的发展与教育等领域,总体来说呈现以下特点。

(一)对学前教育研究的重视程度不够,扶持、加强学前教育研究势在必行2010年6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中南海主持召开的学前教育专题座谈会上强调,要对学前教育要作“专题研究”,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学前教育的高度重视。“人生百年,立于幼学”,然而在我国各级教育中,学前教育是最薄弱的环节,在各级教育研究中,学前教育的研究也堪称是最薄弱的。《教育研究》、《教育发展研究》、《比较教育研究》等作为教育学界有影响力的综合期刊,虽然对学前教育专题论文各年均有反映,但学前教育研究从未构成这些刊物关注的重点或热点,这些刊物只是对学前教育表示了蜻蜓点水般的关注,在全部论文中学前教育研究所占的比例非常低。如《教育研究》近5年来发表的学前教育领域的论文只占2%左右,在全国教育规划课题中平均3%左右,这个结果与之前学者的统计基本一致。2007年,袁翀通过对CSSCI(2001-2005)收录论文的汇总统计[17],指出,学前教育专题只占该时间段教育类论文的2.6%,相比之下,高等教育专题论文占该时间段教育类论文篇数的25.2%,而且近十几年来,学前教育研究不受重视的状况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在所统计的五种教育类综合期刊和全国教育规划立项课题中,以关注学前教育发展宏观战略的领域和层次为主,主要集中于对学前教育的普及型、公益性、教育经费的划拨、学前教育政策的制定等内容的研究。建议在教育类综合期刊上专设学前教育研究版面,或以专题的形式呈现,各级规划课题在申报指南上突出学前教育研究的比重,在立项资金上向学前教育研究倾斜,以相对固定但每年缓步增长的比例执行。充分调动广大教育工作者对学前教育研究的热情和兴趣,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研究,发现问题献计献策。同时强烈建议在CSSCI收录期刊中保障《学前教育研究》的地位,适当增加收录其他的以研究“学前教育”或“幼儿教育”为主的期刊为核心期刊,使之形成良性循环。广大的研究者个体,应该既要注重跨学科思维、多学科融合、放眼世界与我国实际相结合,推动学前教育领域重大理论问题的深入研究,又要对学前教育领域的具体问题、中微观层面的问题进行细致具体的研究。[18]

(二)幼儿教师研究稳中有升,加强幼儿教师的培养研究迫在眉睫

全国教育规划立项课题中,关于幼儿教师的研究项目近五年来仅有6项,除去《学前教育研究》有17%的论文是研究幼儿教师外,其他4种期刊近5年关于幼儿教师研究的总数不足10篇,刘晶波于2007年对1996-2006年10年间三所高校的273篇博士、硕士论文的统计数据显示,关于教师的学位论文基本保持在每年20%左右,略高于《学前教育研究》的比例,但总体来说对学前教师的研究远远不足,对农村幼儿教师的研究尤其不足。[5]《纲要》中明确提到的有关幼儿教师的地方有:对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进行培训,制定幼儿园教师配备标准,加强对民族地区幼儿园双语教师培养培训等。在一个中长期规划中,做出这么多明确规定显示出对学前教育及学前师资的重视。学前教育的质量一定程度上由幼儿教师的质量决定。目前我国已有的100万幼教队伍的整体素质不容乐观,面临这样几大问题:职业素质偏低,综合素质不高;科研能力亟待提高,教育理念缺乏;职业倦怠突出,敬业精神有待加强等。[19]此外,幼儿教师的数量严重不足,幼儿教师队伍不稳定,农村幼儿教师匮乏等问题依然突出,幼儿园建设的硬件再好,师资力量不足或质量不高也会制约学前教育的发展。解决以上棘手的问题,建设有质量的学前教育,作为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要把好三道关,即入口关、质量监控关和教师关[20]。作为广大的研究者需要做的,是要将研究重心适当倾斜,着重以下几方面研究:第一,幼儿教师的师资培养和培训;第二,如何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待遇权益、社会保障;第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如何适应幼儿园需要;第四,如何制定园长与幼儿教师定期培训制度;第五,“初中加五年”的幼师培养方法如何;第六,如何建立幼儿园园长、教师资格制度;第七,如何对政府出资设立、事业单位性质的公办幼儿园;第八,如何研究拟定幼儿教师编制配备办法,落实教师编制;第九,加强转岗教师培训的规律和特点研究;第十,加强对农村教师培养培训等。国家提出3年内对1万名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进行部级培训,各地在5年内对幼儿园园长和教师进行一轮全员培训,为学前教育的发展和普及进行重要的师资准备。如何培训、培训课程的设置、培训质量的考核和评价也是下一步研究者应该重点关注的领域。一些学者针对以上问题已提出了可行性措施,如解决农村师资队伍建设的“中西部特岗幼儿教师计划”[21],计划如何实施、效果如何、怎样改进都是接下来要继续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三)对农村学前教育研究依然任重道远

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尤其是中西部贫困地区的学前教育是《纲要》确定的工作重点,《纲要》在第六十六条的10个重大项目中,专门设计了“推进农村学前教育”项目,这是针对我国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率低、发展滞后,与当今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提出的。所以普及学前教育的重点、难点和突破口都在农村,应通过落实政策、加大财政投入等扩大农村教育资源[7],所以幼儿教师的培训对象应该主要侧重于西部和农村,要有专门针对农村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的培训,研究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底层培训积累经验,为政府制定相应的培训政策提供依据。[22]。我国农村学前教育长期以来发展缓慢、资源匮乏,尤其是中西部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更是滞后,与当今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23]《纲要》第七条针对农村的实际对学前教育的发展进行了专门的部署和强调,专门提出了“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充分显示出国家对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滞后这一问题的重视。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这早已成为共识。2008年我国0-5周岁的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约为1569万人,占农村同龄儿童的30.5%,集中分布在中西部人口大省。[6]这个庞大群体的教育问题不解决,整个中国的学前教育质量的提高就是空谈。如何建立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与保障机制,加强政府责任,理顺管理体制,如何解决农村幼儿入园率偏低、农村幼儿家长的教育观念落后问题,留守幼儿的教育和入园问题,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稳定、办园条件和保教质量差的问题,中西部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等问题,都是摆在政府和广大教育研究者面前紧急而突出的现实问题。同时,在近年的研究中也应该看到农村学前教育发生的明显的变化,如农村家长对子女接受学前教育需求日益增长、庞大的农村留守学前儿童群体的形成等[25],研究如何解决他们的需求,提供有质量保证的幼儿园教育迫在眉睫。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幼儿教师相对城镇教师来说,存在二次培训资源稀缺和信息渠道闭塞的特点,还有农村儿童发展与城镇儿童的差异的特点,建议将农村幼儿教师作为一个单独的研究领域。

(四)学前教育质量的评价和监督的研究非常薄弱,需要克服困难加大研究力度

教育类论文范文篇9

北大中心是学术界对某类期刊的界说,一种期刊等级的区分。它的对象是,中文学术期刊。是根据期刊影响因子等诸多要素所区分的期刊。北大中心是北京大学图书馆联合很多学术界权威专家鉴定,国内几所大学的图书馆根据期刊的引文率、转载率、文摘率等目标确定的。承认中心期刊的规范也是由某些大学图书馆制定的,并且各学校图书馆的评比、录入规范也不尽相同,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同[1].从影响力来讲,其等级属同类区分中较权威的一种。是除南大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以外学术影响力最权威的一种。又称"中文中心(PKU)"。

发北大核心期刊的人员主要为评审高级职称或是对于博士、研究生等一些学术研究人员比较受欢迎。北大核心期刊在发表上要注意的事项与期刊的了解上,这些都是对于北大核心期刊投稿的主要掌握的信息。就总结了有关发北大核心期刊的相关信息。

1、论文质量

我们都知道北大核心期刊的要求十分严格,只要论文质量上有所保证,那么论文被收录的几率就是很大的。比如:的过程当中自己的文章质量一定要提上去,这是最关键的一点,重复率必须要滴,一般国内的核心期刊要求的重复率都不能超过10%,当然了不同的刊物对于率上有所不同,为此建议我们还是对于要投稿的刊物信息进行掌握。

2、论文原则

在北大核心论文上原则主要表现为:文章要有可读性而且文章更要有科学依据,在论文当中所出现的数据必须是真实有效的可读性要得到提高,专业术语必须要规范。这些都是我们论文撰写中的原则事项要点。

3、选择适合的刊物

在论文选择刊物时一定要按照发表单位的要求去进行选择,在投稿的过程当中比如说自己的论文是,教育类型的,那么就要选教育类的刊物。若是你选择医学类自然论文是不被收录的,所以根据专业来进行选择刊物是很必要的。

4、论文撰写

教育类论文范文篇10

1、合法期刊与非法期刊期刊分为正式期刊和非正式期刊

正式科技期刊是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与国家科委在商定的数额内审批,并编入"国内统一刊号",办刊申请比较严格,要有一定的办刊实力,主编与副主编必须由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担任,对编辑人员的素质和名额都有一定的要求,正式期刊有独立的办刊方针。

非正式期刊是指经行政部门审核领取"内部报刊准印证"作为行业内部交流的期刊(一般只限行业内交流不公开发行),但也是合法期刊的一种,一般正式期刊都经历过非正式期刊过程。非法期刊系没有经国家新闻出版署和国家科委批准也没有注册为"内部刊物"的非法出版物,在技术上和政治上不负责任,不能在国内公开发行或内部发行。即使有一个ISSN刊号,也通常是在国外购买来的。

2、期刊刊号问题凡通过新闻出版署和国家科委审批的正式期刊均编入了"国内统一刊号",正式期刊的刊号是由国际标准刊号(ISSN)和国内统一刊号(CN)两部分组成,"CN"是中国国别代码,缺少"国内统一刊号"ISSN或"内部报刊准印证"都可认为是中国国内的非法期刊,国家不认可,也不准在中国国内发行的。

3、月刊和双月刊认为月刊学术水平比双月刊更高也是没有根据的。评价期刊主要还是要看其刊载论文是否代表该学科的前沿知识、文章内容是否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

4、识别公开发行的正式期刊方法国内公开发的期刊允许在国内外发行

有国内统一刊号,其刊号结构式为:CN报刊登记号/分类号,教育类期刊分类号一般为G,数理化为O,语言文字为H,政治为D,地理历史为K,生物为Q,只有ISSN国际刊号而无国内统一刊号不允许在国内公开发行。

5、省级刊物和部级刊物认定省级学术刊物的原则。

认定省级学术刊物的原则为:

①在由省(部)级业务主管单位的、有正式出版刊号的刊物上发表的论文。

②全省大行业学会和省直厅局主办、经省级以上出版部门批准登记的学术期刊。

③省部级大报理论版。

④一般大学学报。

⑤在国家二级学会、省级主管单位主办的学术会议上宣读,并被有正式出版刊号的论文集收录的论文。

认定部级学术刊物的原则为:

①在部级(由部级部门主办或主管)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②在中国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并被有正式出版刊号的论文集收录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