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故事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3 06:53:00

教育教学故事

教育教学故事范文篇1

通过博客、智客撰写教育教学随笔或反思,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一种教育生活方式。为了落实市、县“教师素质年”活动中有关发展教育博客的要求,进一步引导教师关注日常教育生活的点点滴滴,在细节中反思教育教学行为,感悟教育幸福,唤起广大教师的职业激情和对教育的理性思考,并配合第三届优秀博客评比及颁奖。经研究,决定开展“电信杯·讲述我的教育教学故事”征文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征文对象

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

二、征文时间

**年11月5日~12月5日

三、内容要求

1、题材不限,可以是课堂上发生的,也可以是课堂外、生活中发生的,新教育实验校教师要注意挖掘与新教育实验相关的故事。

2、要求事件真实,叙述清晰,细节描写生动,情境描述有意义,反思深刻。

3、字数800字以上,题目自拟。

四、上报要求

1、各乡镇中小学将打印稿(无需封面)一式两份、参评承诺书一份送学区,由学区教科研负责人汇总后报送县教科所;直属学校直接报送,截止时间:12月5日,逾期不收。

2、送交打印稿的同时必须由学校统一将电子稿发送到信箱,邮件标题为单位名称,文章以附件的形式发送。

【打印稿和电子稿格式】

标题:三号、黑体;

作者单位、姓名、联系方式:小四号、楷体,在标题下依次注明;

正文:小四号、宋体,1.5倍行距。

3、参评承诺书必须经学校和学区领导签字、盖章。

4、每人限送2篇。

5、联系人:;联系电话:

五、评选组织及奖罚办法

1、**县教育教学学术委员会负责组织评审、奖励等全面工作。具体事务由新教育实验秘书处师生共写随笔项目组负责。

教育教学故事范文篇2

为推进教育信息化,深化新教育数码社区建设,表彰优秀教育博(智)客,鼓励教师通过撰写教育教学随笔,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经研究,决定举行“电信杯”教育博(智)客和教育教学故事颁奖典礼。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时间:1月11日(星期五)上午8时,会期半天,7时50分以前报到。

二、地点:六小多媒体教室

三、对象:

1、“电信杯”第三届苍南县优秀教育智客(博客)评比一、二等奖获奖对象(具体名单见附件1);

2、“电信杯”讲述我的教育教学故事征文活动一等奖获奖对象(具体名单见附件2);

3、特邀颁奖嘉宾(另行通知);

4、新教育试点学校代表,每校2名,与获奖对象、特邀嘉宾不重复;

5、县教育局新教育实验项目组成员及有关科室人员;

6、学区负责教学或科研同志1名。

四、内容:

1、表彰“电信杯”第三届苍南县优秀教育博(智)客评比获奖者;

2、表彰“电信杯”讲述我的教育教学故事征文活动获奖者;

3、张文质讲座:教育写作与教师专业成长。

五、其他事项:

1、教育博(智)客和教育教学故事获奖的与会对象由苍南教育智客网管理员负责通知,请有关学校协调安排好与会教师的功课。联系人:,联系手机:

教育教学故事范文篇3

关键词:幼儿教师;黄梅戏;教育教学

黄梅戏作为优秀的传统文化,幼儿教育是其传承的重要部分,如何让黄梅戏在幼儿园中更好的传承,幼儿教师在进行幼儿园黄梅戏教育教学中有哪些困惑?如何实施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黄梅戏曲教育?笔者将从以下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师在幼儿园进行黄梅戏教育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黄梅戏的传承。如今面对越来越多元化的文化教育中,随着黄梅戏赖以依附的特定时期文化的消失,黄梅戏的传承与发展面临重大的挑战。幼儿教师作为幼儿教育实施的主导者,开发和研究出适宜幼儿园的黄梅戏教育则更加有利于黄梅戏的传承。(二)促进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和发展。首先,要进行黄梅戏传统方面的教学,教师本身对于黄梅戏要有所了解,了解黄梅戏的艺术特点,熟悉黄梅戏的经典曲目,丰富了教师本身艺术知识;其次,教师在开发黄梅戏的教育教学要中不断的思考、研究,对于自身的教学能力、教研能力都是有个很大的提高。

二、幼儿教师在进行黄梅戏教育教学的现状和困惑

(一)幼儿教师在进行黄梅戏教育教学的现状。1.幼儿教师对于黄梅戏普遍了解不多。笔者在对教师的访谈中发现,很多老师在对于黄梅戏的了解并不多,大多数老师能知道黄梅戏,对其中最熟悉的是《天仙配》和《女驸马》,但是对于唱或者准确的故事背景并不是很了解。老师们对于黄梅戏一知半解,那对于教授孩子就更是难上加难了。2.幼儿教师对于黄梅戏教育教学活动多以欣赏为主。尽管大多数幼儿教师都认可黄梅戏在幼儿园中传承的重要性,但因为教师本身并未接受过专业的黄梅戏教学,对黄梅戏也了解不多,授课存在困难,教师们更愿意选择让孩子们欣赏黄梅戏。然而学龄前儿童年龄小,对黄梅戏的理解能力与接受能力还比较弱。(二)幼儿教师在进行黄梅戏教育教学中所遇到的困惑。1.对于黄梅戏曲教育教学曲目选择的困惑。黄梅戏有“大戏三十六本,小戏七十二折”,每一出黄梅戏都有其故事情节。很多曲目对于孩子来说要么太难要么内容远离孩子的生活实际。2.对于黄梅戏曲教育教学侧重点的困惑。黄梅戏有着自己独特的妆容、服饰、语言和唱腔等,在进行黄梅戏教学中,老师对孩子的教学的重点应该在哪呢?正如一位老师所说:“我以前没有接触过黄梅戏,对于黄梅戏的唱腔、曲调都不太懂,在教学中,对于孩子的传授的重点是放在黄梅戏的曲调上呢?还是黄梅戏的语言上呢?”3.对于黄梅戏教育教学形式、方式上的困惑。借用一位老师的话:“我不知道怎样进行黄梅戏的教学,但是也知道一点,比如给孩子们听听黄梅戏,但是怎么样用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方式方法教授孩子,我仍然不清楚。”

三、对于幼儿园教师进行黄梅戏教育教学的建议

(一)提高教师对于黄梅戏的专业素质。1.教师本身要学无止境。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幼儿教师在面对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时要不断地学习。在进行黄梅戏教育教学时,教师要有责任意识,认同黄梅戏曲对幼儿的教育价值,从而不断的学习、研究黄梅戏和其教育教学,自身才有更多的知识教授给孩子。2.园所要承担起责任,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幼儿园可以定期召开黄梅戏教育教学的教研,让教师不断明确方向、明确方法。加上幼儿园里也有很多的年轻教师,经验和教学方法都没有老教师丰富,进行教研能使教师集思广益,不断地进行纠错改正,增强教师对于黄梅戏的教育教学能力。再者,幼儿园可以聘请相关人员对教师进行定期培训或开办讲座,帮助教师了解黄梅戏的精髓。(二)选择合适的黄梅戏曲目和内容。黄梅戏曲目繁多,内容涉及广泛,但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进行幼儿园黄梅戏教育教学的,教师需要对黄梅戏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整理和加工。在教学中需要依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兴趣爱好和认知特点,来选择适合的黄梅戏授课内容,吸引幼儿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教师可以将旋律适当的改编简单一些,幼儿进行学唱、表演,这样可进行语言、艺术、科学等方面课程。(三)进行多种形式的黄梅戏教育教学。1.对于黄梅曲调戏进行简单化。黄梅戏的大部分曲调还是很难的,例如《天仙配》《女驸马》《告粮官》《孟姜女十二月调》等,里面有很多长音、高音,不适合孩子们。所以在面对幼儿时,“根据幼儿的声线特点和兴趣,采取删减的方法,重新将旋律进行组合裁剪,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借助休止或者半休止,自然地将长音进行切割,大大降低幼儿学习的难度”。2.旧曲新词。传统黄梅戏的内容很多对于幼儿来说还遥远的,特别是小戏,小戏贴近当时的人民生活,而且很多歌词都是成人化的。教师可以根据现在的生活将黄梅戏的曲调里面填入新的词,变成幼儿感兴趣的。3.增加游戏性。黄梅戏的小戏、大戏讲述了很多故事,教师可以根据这些故事设计情境性的游戏教学,也可根据黄梅戏的曲调特点设计音乐游戏,让幼儿在玩中学。

综上,笔者认为在幼儿园进行黄梅戏的教育教学,幼儿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进行适宜性的教学,这不仅是教师所需要努力的,也是幼儿园、社区乃至社会所共同努力的。本文系合肥市教育科学规划项目之课题“幼儿园黄梅戏园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编号:HJG18064)研究成果论文。

参考文献:

[1]苏立.苏州传统戏曲在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的传承现状及策略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8,(01):75-77

教育教学故事范文篇4

[论文摘要]教育叙事作为一种教育研究方式正在广大中小学校得到迅速的推广,它符合中小学教师教学研究的实际。但许多教师在教育叙事的客体即叙事题材的发掘和选择上深感困惑,尽管拥有大量的教育教学方面的素材,但不能从这些丰富的素材中选择出有典型意义的题材来,因此,造成叙事内容平淡,缺乏深度。本文试图对叙事题材的发掘和选择作较全面的解读。

教育叙事首先要有“事”可叙,这个“事”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也不是闭门杜撰出来的,而是来自于真实的教学实践,来自于丰富多彩的教育生活。这样的“事”就是叙事的“题材”,题材是叙事的基本材料。

在我们的教育生活中,每天都发生着许多大大小小的事件,这些事件所表现的内容、涉及的主要人物以及时间和发生的场所等都是有区别的。如有的事件是表现课堂教学的,有的是表现课外活动的;有些事件的主角是学生,有些事件的主角是教师;有些事件是关于少先队工作的,有些是关于班主任工作的等等。这些不同的事件,表现出不同类型的叙事内容,实际上也就表现出不同的叙事题材。

在这里,我们选择课堂、学生和教师作为发掘叙事题材的切入点,简要的论述有关课堂题材、学生题材和教师题材发掘中的一些关注点,为我们更好的发掘叙事题材提供一些视角。

一、课堂题材的发掘

课堂题材主要指在课堂中所发生的各类教学事件,包括在学科教学中所开展的各种教学活动,教师对教学内容设计和组织,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的各种方法、技巧,精彩的教学场面,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情况以及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等。

从课堂教学中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可以看出学校的教育面貌与办学特色,当然,也可以发现教育教学方面的问题。显然,在学校的课堂中,蕴涵着丰富的教育叙事的题材。作为叙事者,理应把目光重点放到课堂中去,从中发掘出许多生动的、鲜活的、富有时代特色的事例来。

课堂题材可从以下视角去关注:

(一)发掘教学的“亮点”

“亮点”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精彩场面,它可以包括:教师在处理教材内容时的成功做法,教师有效组织的教学活动,精彩的师生互动场面,学生活泼、高效的学习方式等。这些“亮点”有些是预料之中的,也有些是预料之外的。在这些教学的“亮点”中往往凝结了教师高超的教学技巧,蕴涵了教师深厚的教学情感,或集聚着学生的学习智慧。发掘这些教学“亮点”作为叙事题材,可以展示某种成功的教学范例,展示某些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给人以启示与借鉴。

(二)教学中的突发事件

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通过预设而进行的一种有计划、有步骤的教学活动,然而,学生是活生生的生命个体,学生的思想、情感、行为等是教师所无法预设的,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发生一些出乎教师意料之外的“突发事件”。对这些“突发事件”,教师如何处理,如何用恰当的方式来调控教学进程,这不仅能体现出教师驾驭和调控教学的能力,以及随机应变的教学方法,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中出现的“突发事件”有时也是一种教育资源,教师应该用自己的教育智慧来把握和利用这样的教学资源。

(三)教师的教学机智

教学机智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处理教学问题、巧妙把握教学过程的一种技巧。从实践看,教学机智能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智慧,能体现出教师优越的教学能力,也能体现出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所以,表现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教学机智,同样能给人以启迪。

(四)教学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活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会出现生动活跃的场面,也会出现冷淡尴尬的情景;会产生预料之中的效果,也会出现意外的失败。成功的教学事例会给人一些启示,而教学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以及对这些矛盾和问题所作的思考,同样会给人以启示。从研究的角度看,成功的教学事例与不成功的教学事例,同样具有思考价值。因此,教学叙事不仅要关注课堂中的“亮点”,也应关注课堂中出现的问题。

二、学生题材的发掘

学生题材主要是指以学生的生活为主要内容的事件。在这类事件中,学生是主角,表现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品德、思想、情感、行为等,反映的是学生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学生题材主要包括:学生之间发生的故事,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故事,学生家庭中的故事,以及学生在校外生活中所发生的故事等。

对学生生活题材的叙事,其意义在于:其一,通过对学生的思想、行为的描述,揭示学生真实的内心世界,使教育者能对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行为变化,进一步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调整教育策略和方法;其二,通过学生的故事,来透视学校的教育现状,了解学校哪些教育活动对学生发生了积极的效果,哪些活动对学生产生了不好的影响,哪些方面还存在问题等。

学生题材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发掘。

(一)学生的“思维火花”

“思维火花”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有创新意义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可以指学生突出的、优异的学习成果,或能表现学生良好学习行为的、值得其他同学学习和仿效的事例。

具体的说,这方面的题材一般有以下方面的内容:

1.有创意的思维活动;

2.对问题发表的不同见解;

3.独特的思维问题的路径;

4.具有个性色彩的学习方法;

5.超出的学习能力。

这样的题材在教学实际中是很多的,我们只有仔细留心身边的学生,就会发现这方面的事例。

(二)学生的心理情感

教育叙事不仅可以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也可以把叙事的视野伸到学生的心灵深处,叙述学生的心理变化,叙述学生的情感世界。学生作为生命个体,有着丰富的情感世界,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和情感需求,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需要重视的。对叙事来说,这方面有着丰富的题材。

学生心理情感方面的题材包含以下内容:

1.学生个人爱好与追求;

2.学习愿望与情感上的需求;

3.在学习中获得的快乐;

4.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各种挫折,以及由此产生的困惑、苦闷心理;

5.学习中的焦虑情绪;

6.对教师的喜爱或厌恨之情等。

(三)学生的家庭故事

家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另一个重要场所,学生的成长与家庭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表现学生在家庭中所发生的事,有利于我们更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也有利于与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沟通与交流。

学生家庭方面的题材可以包括:

1.学生的家庭背景及其对学生产生的影响;

2.学生在家庭中的各种表现;

3.学生家庭中发生的重大事件;

4.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等。

每一个学生都拥有一个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在生活中演绎着一个个美丽动人的故事,这些故事,对学生和教师来说,都是一份份难得的教育材料。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多关注这些“细节”,因为在它的背后往往蕴涵着一个精彩的故事。教师要善于对这些“细节”进行发掘。,去发现丰富多彩的学生生活世界。(四)学生成长的故事

这类题材的范围比较大,凡是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对学生产生一定影响的事件,或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印象的事件,都可以作为这方面的题材。

这类事件,对学生来说是一份值得纪念的个人财富,而对教师或学生家长来说,是一份值得思考的材料。从学生的成长故事中,我们可以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总结出富有实践意义的教育经验来。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其一,学校中有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却会对学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甚至会影响学生的成长历程;其二,学生的教育效果往往是在不经意之中发生的,有时候会有一种“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效果;其三,学校的教育环境对于学生的成长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应时刻想到如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三、教师题材的发掘

教师题材主要是指教师亲身经历的或与教师本人有密切关系的事件,事件的主角是教师。教师题材可以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教学研究与实践活动,教学的收获,工作中碰到的困惑,教育生涯中难忘的经历等。

(一)记录成功的教育教学活动

成功的教育教学活动是指具有良好效果的教育教学活动,包括学科教学、德育活动、课外实践活动、班主任工作等。成功的教育教学活动往往包含教师优秀的教育经验,教师富有推广意义的教育方法、技巧等,从这些成功的活动中能透射出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智慧,以及富有特色的教育教学风格。

具体的说,表现教育成效的题材可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1.一次生动活泼的主题班会;

2.一次与学生成功的谈心;

3.一次富有意义的家访活动;

4.一次有教育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

5.一次深受启迪的研讨活动。

(二)记录心理困惑

教师在教学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对有些问题,经过分析思考后,能找到妥善解决的方法,而对有些问题一时会找不到或很难找到解决的方法,以至在心理上产生困惑。教师在工作中产生的各种困惑,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教师的困惑,有些是普遍性的,这样的困惑往往能引起其他老师的心理共鸣;有些困惑是特殊性的,是在特殊背景下产生的一种个别现象,对这种个别性的困惑进行剖析,也是有一定意义的。

(三)教学探索活动

这主要指教师所开展的各种教学研究活动,包括经历的研究过程、所采取的研究方法以及所取得的研究效果等。教师在自己专业发展的道路上,会处处留下教学探索的痕迹,会遇到很多问题,碰到很多曲折,同时,也会不断对问题进行分析思考,进行探索尝试,在这其中所经历的碰到问题时的困惑、研讨过程中的争辩、研究实施中的艰辛、获得成功时的快乐等,都是很好的叙事题材。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中小学教师的教学研究,比较注重的是研究结果,注重用论文、研究报告等形式来表达研究的结果,而对研究过程的描述与总结则比较忽视。而实际上,具体描述教学研究的过程,如你的研究成果是怎样得来的,经历了哪些研究步骤,你的想法是怎样逐步完善的等,这样的记叙,无论对于成果的总结,还是对于教学研究本身来说都是很有意义的。

(四)教学中的“遗憾”

在教师的教学经历中,会留下值得纪念的事,同样也会留下这样或那样的“遗憾”。“遗憾”可以指在以往的教学中做了那些不应该做得事,或者那些本来应该做而没有做的事。“遗憾”是对以往自己教育行为进行反思以后所产生的一种认识,它既是一种教训,也是一份经验。这些“遗憾”的事,可以引起我们的借鉴,引起我们的思考。

四、发掘叙事题材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上文简要地论述了课堂、学生、教师三种题材的发掘方法,需要说明的是,这三种题材不是完全独立的题材,而是相互交叉的,在一种叙事题材中,往往包含了其他方面的叙事内容。对有些事件,如果仔细的分,很难说是属于哪一题材的内容。如课堂题材,就一定会包含教师和学生方面的内容,有些题材,既可以属于课堂题材,也可属于教师题材或学生题材,因此说,它们三者往往没有明显的界限。这里所做的区分,只是为了叙述上的方便,而区分的标准主要看叙事内容的侧重点。

在上述每一类的叙事题材中,列举了若干方面的小点,这些小点可以看作是发掘题材的切入点,当然,这里每一小点也不是截然分开的,这样的分类只是为大家提供几个叙事的视角,有关各类题材发掘的切入点还有很多,这里只是列举几个。

在发掘与选择叙事题材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发掘叙事题材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对叙事题材进行分析思考的过程,通过分析思考,从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件中选择出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从那些看似平常的事件中看出其不平常的意义来。当然,这种思考不是简单的就事论事的思考,而是要把对事件的考察与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联系起来,从理性的角度来审视教育事件,或把现实中发生的事件放在理论层面上来加以分析思考,这样,才能揭示出事件所包含的理论意义。因此,作为叙事者来说,也要具有一定的理论素养,要不断增强自己的理论功底,这样才能在发掘叙事题材时独具慧眼,发现出有价值的叙事题材来。

(二)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去发掘与选择题材。同一件事情往往包含有不同的意义,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就会发掘出不同的意义来。对于一件事,从某一角度看似乎很平常,但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就会发现其不平常的意义。还有一种情况,有时单独看一件事情似乎没有什么意义,但一旦把它放在一定的背景下,或与其他事件联系起来,其意义就自然地凸显了。所以,我们在选择叙事题材时,不仅要善于分析思考,而且要学会灵活地思考,学会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这样才能多一份题材选择的余地,具有更广阔的选材空间。

教育教学故事范文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童话教学,多媒体技术,灵活应用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呈现出较大的教学优势;且现代媒体元素具有较强的新颖性,该技术在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的灵活应用,可以为整个课堂提供了丰富的灵活性,让学生在欢快的范围中感受童话知识,探索童话故事中潜在的积极性情感,这对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显著意义。

一、小学语文童话故事教学中适时应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阐述

1.改善文字信息的单调性。过去的语文课堂上,老师过多看重学生对于教材知识的消化和掌握,错误的认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会分散学生的学习精力,所以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中会有所保留,甚至摒弃现代媒体元素的应用。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综合探索发现,现代媒体元素的综合应用下,可以改善过去童话故事中文字信息的单调性,现代媒体元素具有直观性的特点,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这比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口头讲述和引读具有更好的效果。例如在龟兔赛跑的教学引导中,老师可以借助动漫的形式,将乌龟的勤勉和兔子的自作聪明、投机取巧灵活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同时将寓言故事中的教育元素进一步挖掘,即生活、做事、学习等过程中,勤勉努力要比天赋更重要;从而生动传神的展现出故事的具体内容,再进一步散播出童话的教育性功能。2.可以模拟生动形象的情景。许多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童话故事难以唤起学生的想象性思维,且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更不利于小学生意识形态的养成。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下,通过图文并茂、色彩鲜艳的表现方式,能够更加具体的呈现故事中的情节。例如在《丑小鸭》的学习中,借助现代媒体元素的应用,通过视频短片进行无人问津的丑小鸭到美丽无比的白天鹅的生动转变,让学生感知真实情境的所在;且借助灰暗的色彩描绘丑小鸭,再通过鲜艳的彩色描绘白天鹅,实现真实情境的对比呈现,可以给予学生心理上的震撼,让学生感知童话故事中的教育力量所在。最后,形象化情境的再现,还可以帮助学生从故事中主人翁的角度来感受情境,将抽象的文字、感性的阅读、情感化的情境以及直观形象的视觉体验结合在一起,弥补单一化授课的短板和弊端,打破其局限性,通过信息化元素将通话故事中的知识信息、教育意义分层次、全方位的呈现出来,在节省老师教学精力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高效应用多媒体技术的途径阐述

1.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完成童话故事的思考。尽管现阶段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比较广泛,但是教学效果却十分不佳,由此,做好现代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分层引导就变得尤为重要。首先,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并不是完全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是在教材中童话故事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渗入,实现现代媒介元素与教材童话故事内容的灵活结合。让学生在通过语文教材了解故事主题的前提下,再借助信息技术进行深入的把握,保证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应该围绕小学生的实际现状,且避免偏离文章中心的弊端;且这又是有效规避多媒体应用过渡、导致学生学习精力投入较多而忽视学习的不足。例如在《掩耳盗铃》《揠苗助长》等故事中,老师可以首先让学生通过课前预致把握童话故事的基本内容,待学生对故事有一些大致的把握后,再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深入的探索;而不是在课堂一开始就应用多媒体技术手段,把学生的注意力都吸引到动画、图片以及音乐中。2.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现代媒体元素的应用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学习点,这就要求老师应该适当控制多媒体中的喧哗效果,从小学生的兴趣点、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发散思维的点入手,不断丰富教学内容的形象性,且借助多媒体设备可以停顿和回放的功能,在故事关键的转折点时,强化与学生的有效互动。例如在《小壁虎找尾巴》的故事中,小壁虎丢掉尾巴后,去找牛儿、鱼儿等去借尾巴时,期间的对话往往会唤起小学生的好奇心,由此,老师便可以进行及时的停顿,让小学生联想期间的对话情境,甚至可以组织学生分组模拟,进行童话故事的生动再现;且老师再适当的点拨:牛儿的尾巴可以打苍蝇蚊子,鱼儿的尾巴可以调整游泳的方向;等等,让小学生在学习童话故事的基础上,还能科普更多的知识。3.老师的辅助讲解和引导也尤为重要。老师在课堂上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不需要老师去充当主体地位,但是老师的引导、点拨和规范也尤为重要;当学生遇到困难而阻碍学习探索进步时,老师应及时出现,解开学生的疑惑,帮助学生及时规正教学进度。其次,现代媒体元素在童话故事中的教学还处于摸索的阶段,期间难免遇到许多困难;老师的适当调整和鉴于学生差异性的前提下做好教学优化就变得尤为重要;这又是保证小学生都能了解故事内容、获得均衡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现代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影响力日益甚远,童话故事教学中应用现代媒体技术,可以最大化的彰显其形象性,营造欢快且丰富的氛围,让学生如同真的身处童话氛围中,在保证小学生身心成长的基础上,获得课堂效率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刍议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张秀丽.中华少年.2019(29)

[2]浅谈多媒体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J].周振艳.吉林教育.2016(38)

教育教学故事范文篇6

1.案例的结构要素

从文章结构上看,案例一般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的元素。

(1)背景

案例需要向读者交代故事发生的有关情况: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如介绍一堂课,就有必要说明这堂课是在什么背景下进行的,是一所重点学校还是普通学校,是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还是年青的新教师,是经过准备的“公开课”还是平时的“家常课”,等等。背景介绍并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或条件。

(2)主题

案例要有一个主题。写案例首先要考虑我这个案例想反映什么问题,是想说明怎样转变差生,还是强调怎样启发思维,或者是介绍如何组织小组讨论等等,动笔前都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想法。比如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不同的研究课题、研究小组、研究阶段,会面临不同的问题、情境、经历,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写作时应该从最有收获、最有启发的角度切入,选择并确立主题。

(3)细节

有了主题,写作时就不会有闻必录,而要是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向读者交代特定的内容。比如介绍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就要把学生怎么从“不会”到“会学”的转折过程,特别是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不能把“方法”介绍一番,说到“掌握”就一笔带过了。

(4)结果

一般来说,教案和教学设计只有设想的措施而没有实施的结果,教学实录通常也只记录教学的过程而不介绍教学效果;而案例则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代教学的结果,即这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映和教师的感受等。读者知道了结果,将有助于加深对整个过程的内涵的了解。

(5)评析

对于案例反映的主题和内容,包括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过程、结果,对其利弊得失,作者要有一定的看法和分析。评析是在记叙基础上议论,可以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比如同样一个“差生”转化事例,我们可以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不同的理论角度切入,揭示成功的原因和科学的规律。评析不一定是理论阐述,也可以是就事论事、有感而发,引起人的共鸣,给人启发。

2.写好案例的关键

写文章要考虑方法,但有了完整的故事结构,并不等于有了好的案例。写好教育案例,有三个关键问题需要注意。

(1)要有一个主题,撰写时首要考虑这个案例所要反映的问题,可从选择最有收获、最具启发性的角度切入。故事的发生、发展具有多种可能性。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情境,需要进行判断、选择、决定。复杂的情境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思考和想象的余地,因而给人以更多的启迪。学校教育教学中有许多典型事例和两难问题,应该怎样处理,案例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教师的行为、态度和思想感情,提出解决的思路和例证。

选择什么样的情境和材料,要有针对性。一是”到“会学”的转折过程,特别是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不能把“方法”介绍一番,说到“掌握”就一笔带过了。

(4)结果

一般来说,教案和教学设计只有设想的措施而没有实施的结果,教学实录通常也只记录教学的过程而不介绍教学效果;而案例则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代教学的结果,即这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映和教师的感受等。读者知道了结果,将有助于加深对整个过程的内涵的了解。

(5)评析

对于案例反映的主题和内容,包括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过程、结果,对其利弊得失,作者要有一定的看法和分析。评析是在记叙基础上议论,可以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比如同样一个“差生”转化事例,我们可以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不同的理论角度切入,揭示成功的原因和科学的规律。评析不一定是理论阐述,也可以是就事论事、有感而发,引起人的共鸣,给人启发。

2.写好案例的关键

写文章要考虑方法,但有了完整的故事结构,并不等于有了好的案例。写好教育案例,有三个关键问题需要注意。

(1)要有一个主题,撰写时首要考虑这个案例所要反映的问题,可从选择最有收获、最具启发性的角度切入。故事的发生、发展具有多种可能性。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情境,需要进行判断、选择、决定。复杂的情境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思考和想象的余地,因而给人以更多的启迪。学校教育教学中有许多典型事例和两难问题,应该怎样处理,案例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教师的行为、态度和思想感情,提出解决的思路和例证。

选择什么样的情境和材料,要有针对性。一是要符合当前教改实践的需要,提出人们所关心的、想了解的事情和问题;二是考虑案例交流的范围,是公开发表,还是校内交流,或者仅供个人参考。总之,撰写案例不能只顾讲述一个生动的故事,还要注意为什么讲、向谁讲这个故事。

(2)揭示人物的心理

人物的行为是故事的表面现象,人物的心理则是故事发展的内在依据。面对同一个情境,

不同的教师可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为什么会有各种不同的做法,这些教育行为的内在逻辑是什么,执教者是怎么想的?案例能够深入人的内心世界,让读者“知其所以然”。这也是案例不同于教案和教学实录的地方,好的案例应该能够发挥这个特点和优势。

人物心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学生的心理活动。由于案例一般是教师撰写的,注意力容易偏重于教师这一方。自己怎么想的,怎么教的,效果如何,可以娓娓道来,自我感觉良好;但学生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对德育效果的看法是否与教师一致,往往被忽略了。人们常说“备课要备两头”:备教材,备学生。真实地反映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想法、感受,是写好案例的重要一环。

(3)具有独到的思考

教育教学故事范文篇7

关键词:幼儿教育;教师用语

幼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通过具有意向性的言语,向幼儿传递信息并且希望幼儿按照自己言语的意图进行活动。教师的言语既是教师实施教学计划、开展教学活动的工具,也是幼儿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教师不仅要具备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以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但是,在现实的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由于教师言语行为的千差万别,导致教育活动效果不同,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也不同。

1.幼儿教师的言语行为性分类

1.1组织性言语行为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主要是指教师根据幼儿园常规或者在教学过程中自己形成的、对幼儿某种行为进行要求或者强化时所使用的言语行为。比如,在活动开始时的问候为维持秩序,提醒某幼儿集中注意力的警告等。此外,还有活动过程中,提示和引导小朋友的用语。比如:“小朋友们,将刚才学的儿歌再重复一遍。”“让我们来玩儿个新游戏吧”等。或者是教师对幼儿发出某种指令,比如“小手放桌上”“大家排队去洗手”等。当然如遇到特殊情况,比如小朋友提出要上厕所、幼儿告状等,教师的处理过程中使用的也是组织性言语。

1.2讲述性与提问及反馈性言语

教师在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时所用的言语行为。比如教小朋友做一个游戏,其中就要对游戏规则进行说明。教孩子们讲一个故事,就要对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进行讲解,以便使孩子理解起来更容易。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提问式言语占有一定比例,其中包括简单的提问,追问和重复提问等。通过提问就有了一定的回应性言语,一般有肯定、否定、重复答案等反馈性言语行为。

2.幼儿教师言语的现实应用

2.1幼儿教师的言语运用需符合幼儿心理需求

言语质量是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关键因素,有效地教育教学活动离不开教师的言语行为,作为教师实施教学计划工具的言语行为,无论是对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任务的完成还是对幼儿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幼儿教师要用适合孩子心理的言语来进行教学活动。

2.2幼儿教师的言语应考虑适当心理情境

比如,早上孩子来到幼儿园,老师面带微笑,热情地跟孩子打招呼说:“早上好!”孩子会很愉快的回应老师:“老师早上好!”类似这种生活中的礼貌用语对孩子的影响都很大,相反,如果老师只是与家长说话,不与孩子打招呼,这样可能会使孩子产生老师不喜欢我的心理。实际上这也是礼貌用语的教学内容之一。幼儿园是孩子人生当中第一次接触社会的学校,老师的言语行为对孩子今后很多习惯的养成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很多幼儿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命令式语句,经常用“不能、不行、不可以”等等词汇,孩子出于恐惧不得不听从指挥,从长远看,这样的教学用语不利于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

2.3幼儿教师的言语应考虑适当媒体场景

比如,在维持教学秩序时老师通常会说:“小眼睛!看老师,小手放腿上!”“大家看看大屏幕上是什么呀?”这样和蔼地、儿童化的语言使教学活动变得氛围融洽,小朋友的注意力就自然而然的转到老师这边来了。相反,有的老师会说:“坐在椅子上!把手放腿上!”“我要上课了,管好自己的嘴巴!”这种指令性的语言使幼儿处于教师的高度控制之下,使得活动氛围变得格外紧张。如果换成“请小朋友们坐在椅子上,我们现在开始上课了,把手里的书本轻轻地合上上。”这样的语气会使孩子减少抵触心理,愿意接受老师的要求,为教师接下来的教学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2.4幼儿教师的言语应考虑生活场景

在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要针对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讲究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孩子们讲一个懂得感恩的故事。题目是《神秘的小鞋匠》,故事内容大致是,有两位老人靠坐鞋为生,但生意却越来越差,后来在两个小精灵的帮助下,老人的生意得救了。老人发现小精灵穿的衣服很破旧,于是给他们做了新衣服新帽子,小精灵高兴极了,从此他们开心地生活在一起,成为了一家人。老师在讲解的时候可以用一些启发性语言,比如说,“小朋友们,老鞋匠为什么会给小精灵做新衣服新帽子啊?”引入孩子们的思考,然后再将答案告诉孩子“那是因为得到别人的帮助后,我们要感谢别人。”“帮助别人是件快乐的事情,小精灵帮助老鞋匠一家渡过了难关,他们很快乐。”启发性的提问式言语在教学过程中比较常用,因为更能引导孩子进入故事情景,从而独立思考,最终懂得做人的道理。将生活中的真实情景,编入课堂教学活动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比如,上课途中外面下雨了,有的孩子被雨声所吸引,注意力不集中,忍不住向窗外张望,有的孩子担心起妈妈来接时怎么回家的问题等等。有的教师趁此机会,跟孩子聊起天。“小朋友们,下雨好不好啊?”有的孩子说好,有的说不好。“下雨为什么不好啊?”有的孩子因为没带雨伞怕挨浇,有的说路滑怕摔跤等等。“那有谁带雨伞了呢?没带伞的小朋友挨浇怎么办啊?”启发孩子们懂得,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的道理。

3结语

在幼儿的教育活动中,影响教师言语行为的因素最关键、最直接的是教师的自身素质,其中教师的专业素养又是影响教育教学活动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主要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三个方面。因此幼儿教师应该不断加强专业素养,提高自身素质,保证幼儿教学活动的效果和质量。

作者:任婧 单位:内蒙古赤峰市直属机关幼儿园

参考文献:

教育教学故事范文篇8

关键词:探究;中华传统文化;幼儿教学;作用

学前教育在幼儿思想启蒙中占据着重要作用,它同时担负着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责任。在对幼儿进行教学中,幼师需要思考如何合理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开展幼儿教育,让幼儿教育既能够有效传达知识也能够有正确的价值导向。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基,在幼儿思想启蒙中渗透中华民族文化显得尤为重要,它同时为教育事业提供了丰富且宝贵的资源,作为幼儿和幼师要保护文化也要传承文化,使幼儿在快乐成长中,形成自身良好的涵养。以下内容主要阐述,将中华传统文化有效融入于幼儿教学中的策略探究。

一、中华传统文化融入于幼儿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

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在民族发展的进程中各种文化思想、精神的汇聚最终形成了如今我们能够感受和触摸到的文化。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有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因为没有得到传承和保护最终被遗失在历史长河中。而作为教育工作者和文化传承者,我们更需要担起责任,将传统文化与启蒙教育相结合,这样才能推动民族文化的弘扬与传承。在进行对幼儿的教育中将文化资源有效融合,有利于帮助幼儿去体验和感受文化、习俗的趣味性,也能够帮助幼儿收集更多有关传统文化资源的信息。从而让幼儿在接受教育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这是一件非常具有价值和意义的事情,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二)有利于学前教育信息资源的丰富与拓展

进行幼儿教学中,为了培养幼儿各方面的兴趣,帮助其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和思想意识,幼师会进行各种教育信息资源的搜集,尽可能为幼儿提供一个内容丰富的教育环境。传统文化具有多元化与丰富性,非常值得去探究和挖掘。传统文化的形式也富有多样性,也使得教育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幼儿觉得枯燥或者无法参与其中,其实和教学内容有很大的关系。当幼师充分利用文化资源进行活动内容的丰富时,也为幼儿的发展创造了空间与机会,让幼儿在不同的学习内容体验中,激发其学习的兴趣,促使其愿意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促进自身文化素养的提升。

(三)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幼儿教育中我们挖掘的可能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但对幼儿的成长来说却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教学与文化的结合,既能够让幼儿体验文化的内涵与魅力,也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自身道德规范的形成。幼儿的思想启蒙中有了初步的文化道德、思想价值观念,也会逐渐表现出民族文化认同感,这样幼儿更愿意自主去探究学习和深入挖掘相关的内容。以此对幼儿进行学前教育,对幼儿的积极性、参与性、探索精神、民族精神、道德修养的培养都会起到推动作用,为其将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也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对培养高素质人才也能够起到铺垫作用。

二、现阶段幼儿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应用的现状

在幼儿的启蒙教育中,大部分幼师缺乏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作为幼儿教育与活动的主导者,幼师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与运用能力对幼儿文化素养的培养起着关键性影响。由于幼师在职前学校教育与职后幼师培训过程中,中华传统文化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导致幼师缺乏相关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指导。另外,幼师在观念上缺乏对中华传统文化价值的正确看法与态度,致使幼师在应用过程中缺少教学方式的优化与创新,只能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幼儿进行文化教育。现阶段的幼儿理解能力又有所限制,自然不能很好地接受文化知识。幼师在传统文化理论知识与系统职业培训有所欠缺,导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对幼儿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学过程中实效性过低的现象。

三、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教学中的有效策略

(一)合理选择适合幼儿中华传统文化内容

在进行幼儿教学过程中,为了将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于日常教学中,幼师要结合幼儿实际情况及自身特点,选择适宜的传统文化内容进行课程的开展。比如可选择国学经典中的《弟子规》《三字经》《千家诗》等传统文化内容,结合幼儿身心特点及规律进行教学。幼儿的思维方式还处于具体形象化的阶段,只通过文字进行教育教学,其学习兴趣不容易得以有效激发。因此,幼师可在《弟子规》与《三字经》这种抽象文本型学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传统民间故事的讲解进行教学,赋予幼儿充分的想象空间。在幼儿学习知识的同时,更好地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

(二)结合中华传统文化,创新游戏形式

幼儿处于知识方面与思想方面都不成熟的阶段。中华传统文化内容具有多样性且内容较为丰富,若只是单纯地对幼儿进行文化知识的讲解,很容易造成幼儿理解不了的现象。为了能够加强幼儿的理解,我们可以根据传统文化内容为幼儿创新游戏形式。游戏活动开展的前提是以文化资源为基础,以此对幼儿理解能力的培养和文化的渗透都是非常有效的。新形式的游戏活动,能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能够让幼儿深刻感受不同文化主题带来的不同体验感和特殊含义。比如以“踩高跷”为主题开展游戏活动,踩高跷是很多民俗活动中都会出现的一种表演节目,但是对于幼儿来说,很多幼儿是没有机会去了解这些有趣的传统节目的,甚至不知道这种表演的存在,为了保护文化资源,我们可以利用踩高跷的特点为幼儿设计游戏。在设计游戏前我们先通过多媒体为幼儿展示一些关于踩高跷的图片或者一些相关的表演视频,这样能够抓住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很多幼儿也会跃跃欲试。在这种比较积极的课堂氛围下,幼师再带领幼儿做踩高跷的游戏,比如幼师利用一些安全易拉罐和绳子做成一个简单的高跷。然后将班级中的小朋友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接力比赛。小朋友在游戏中要踩在“高跷”上并拉紧绳子,脚和“高跷”是一起动的,当幼儿走回来时传给下一个小朋友,看看哪个组完成得又快又好。这样既能够让幼儿感受到游戏的趣味性,也能有效地在游戏中锻炼幼儿手脚协调能力,并且潜移默化地灌输给幼儿中华传统文化的知识,对幼儿的身心成长都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重视传统节日,积极开展文化主题活动

幼儿教育教学中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首先幼师要提起对传统节日的重视,并根据这些节日,积极开展相对应的文化主题活动,使幼儿提升对节日的认知,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营造良好的节日活动氛围,让幼儿深入感受传统节日带来的趣味,我们可以在园中组织幼儿参加一些与节日有关的主题活动,这样既能增强幼儿的民族认同感也能够锻炼幼儿的综合能力。比如在端午节的时候,我们知道的习俗有包粽子、划龙舟等项目,那么我们也可以将这些内容融合到文化主题活动中。幼儿园可以组织同年级的幼儿进行包粽子、划龙舟两种比赛,这样幼儿有更多的选择性,也能够提高参与积极性。能够让幼儿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也能很好地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让幼儿在文化主动活动中,感受传统节日带来的气氛,并亲身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美,在体验与参与的过程中产生文化活动的乐趣。以此加深幼儿对民俗活动的认识与了解,帮助其树立良好的民族观念,同时也能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幼儿对待节日也会更有仪式感和参与感,这其实也是一种文化传承。

(四)创建传统故事情境,提升幼儿感悟能力

传统故事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可融合于幼儿教学中的宝贵资源。在幼儿教学中幼师可以多为幼儿讲述一些有趣的传统故事,为幼儿创建一个故事情境。然后引导幼儿进行角色扮演,通过与故事相关内容的表演,加深幼儿对其内容的理解,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想象与思考去感悟幼师所讲述的故事内容和故事其中蕴含的道理,并使幼儿在进行表演的过程中去表达自己的理解与思想态度,这样既能够有效地帮助幼儿学习和了解文化知识以及其中的内涵,也能够培养幼儿的感悟能力,从而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培养。并且,在幼儿园与班内环境建设中,也可融入传统文化故事的元素及内容,比如建立图书角,放置有关传统文化故事的读物,在走廊上挂上传统文化小故事的海报与国画,在教师中可将与故事有关的文化元素进行张贴。使幼儿时刻处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情境之中,以此有效弘扬传统文化。

(五)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幼儿大部分学习与活动的场所都是在幼儿园内,其视野与活动空间具有局限性。因此,幼师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幼儿活动空间的同时,开拓幼儿的视野,使其能够更好地接受教育。在实践活动开展时,幼师要充分结合本土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开展,利用当地社区教育资源,丰富幼儿园的教学内容,让幼儿在参观与体验中走进传统文化生活。幼师可组织幼儿进行当地的春耕播种、秋收、户外写生等实践活动,加强幼儿对本土化的动植物、生活用品、传统食物的认识,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也可组织幼儿去烈士陵园扫墓,在扫墓的过程中带领幼儿回顾历史遗迹,并向幼儿讲解烈士英雄们的英勇事迹,增强其自豪感与责任心,以此培养其爱国主义精神。幼师也要注重幼儿生活中的细节,对培养幼儿的文明习惯与礼貌用语上也要提起重视。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使幼儿真切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美与精神,以此有效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六)提升幼师自身文化素养,言传身教树立榜样

在幼儿教学中想要有效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就要对幼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启蒙教育阶段的幼儿模仿能力是非常强的,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幼儿的成长。因此,作为教师不仅要注意自身的言行,也要用自身的文化素养为幼儿树立学习榜样。在日常教学中幼师要时刻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当幼儿看到教师的所作所为时,也能受到教师的影响被其感染,去理解道德行为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作用。并且,幼师要提起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视,不断学习与探索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在日常教学与实践活动中的有效运用方式,只有丰富自身的传统文化知识,才能更好地进行对幼儿的教育教学,更好地弘扬与传承传统文化内容。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阶段是一个人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华传统文化在幼儿教学中的融入,能够从小培养幼儿的文化修养,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满足培育全面型人才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将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最大化,要不断积极挖掘中华传统文化资源,探寻适合每个年龄段的幼儿且更容易理解的文化资源或者故事题材等融合到日常教学活动中,并且要因地制宜,积极挖掘本土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幼儿首先能够提高对文化活动的兴趣,其次是完成从初步了解到深入渗透的过程。这样一来文化认同感、个人素养以及道德规范都会在幼儿阶段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幼儿身上,促进幼儿今后的成长与发展,也为我国传统文化的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把多梅.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在幼儿园大班中的实践研究——以幼儿园节日主题教育活动的应然追求为例[J].华夏幼师,8(26).

[2]陆春明.学前教育应重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论民间游戏在幼儿园课程资源中的地位和作用[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8(3).

[3]罗玉霞.幼儿园开展传统文化要基于幼儿、融于生活、重在实效[J].中国农村教育.8(11).

教育教学故事范文篇9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学前教育;教学活动

学前教育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幼儿未来更好学习与发展的关键。只有在学前阶段奠定良好基础,未来的学习才能更有保障。为促使学前教育教学活动能够得到更好落实,很多老师会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其中。该种教学方式符合幼儿的实际发展特点与学习特点,能将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激发出来。使得幼儿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掌握更多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一、现代教育技术基本概述

现代教育教学技术主要是针对教学过程以及学习资源,设计、开发、运用与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如果从广义上分析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指的是“在教育过程中使用的技术”,是人类在活动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方式与方法。该技术方式与方法,被分为有形与无形两类。有形指的是知识的物化形态,无形指的是智能形态。物化形态技术主要是指,凝固或者体现在有形物体中的科学知识,比如,传统的黑板、粉笔以及现如今的电子计算机、卫星通信等,一切可以应用在教育教学中的设备设施、器材以及相应软件等。智能形态技术指的是抽象形式表现出来的科学技术,往往会通过功能的方式,被更好应用在教育实践中,比如,系统理论方式等。教育教学技术如果从狭义上进行分析,主要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多媒体技术以及系统技术等。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学前教育教学活动中应用的重要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在学前教育教学活动中应用的重要作用体现在不同方面中,本文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与阐述:

(一)在学前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中,通过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得很多知识能够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幼儿面前,促使幼儿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等都可以得到提升。在实际教学活动开展中,为促使幼儿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要对相应的教学软件进行合理利用,实现对图、文的说明,生动形象展示各类知识,将抽象的知识、概念实现具体化。这样幼儿才能对知识有更好地把握,促使幼儿的思维能力可以得到提升,不断提高其创新能力。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应用,还能实现老师与幼儿之间的有效沟通、交流与互动。在此期间,可以为幼儿创造良好学习环境,采取更为有效的教学方式。老师讲述的知识内容,幼儿感兴趣,就会主动参与到其中,并且能够与老师之间进行互动、交谈,这样老师对于幼儿的实际学习情况会有正确把握,明确幼儿在哪些方面中存在问题,并给出相应调整措施与解决措施。确保幼儿能够跟上老师的教学步伐,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

(三)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中,可以从不同角度以及不同方位,实现对教学内容的有效整合。为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更好发展,需要对不同学科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在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中,能够将声色光形之间进行相互融合,这样会创造良好学习环境,更加生动形象,促使幼儿始终能够处于良好的学习氛围当中,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培养幼儿思维能力,陶冶幼儿情操,为幼儿后续更好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四)通过将现代教育技术优势发挥出来,能够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问题与难点问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因为幼儿年龄较小,在思维上有着一定局限性,特别是在重点、难点知识的学习中,幼儿往往无法理解其中的实际意思[1]。基于此,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老师要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将教学中涉及的不同问题、事物等进行分解、整合,尤其是要对幼儿不容易理解、区分的内容及时进行对比,并寻找其中发展的规律。这样可以实现对比学习,加深幼儿对知识的印象,促使幼儿对知识有更好地把握。现代教育技术促使枯燥的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使得复杂的问题变得更加简单。由此可以看出,现代教育技术对于幼儿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将现代教育技术优势发挥出来,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更好地为幼儿的学习提供保障。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学前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措施

(一)明确学前儿童发展特点

人类思维水平较低的阶段,就是幼儿阶段,幼儿没有较高的思维水平,思维特点具有概括性与间接性。因此,为促使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在学前教育教学活动中得到更好落实,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学习的特殊性要有正确认识。一般情况下学前儿童的思维方式往往经历三个方向,第一个方向就是直观行动思维为主导,主要是通过直观的方式或者行动的方式,完成思维。第二方向是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主要是通过事物的具体形象,进行相应的联想。第三方向是抽象逻辑思维,该类思维往往是通过判断或者推理形成的。也就是说,能够将事物的本质属性以及规律性等展现出来[2]。在这一阶段中,为促使未来学习能够得到保障,实现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1)为实现儿童更好发展,在儿童的学习过程中,需要积累更多经验,做好学习的准备工作。如果在新知识的学习中,儿童没有提前做好准备,那么不仅无法达到良好教学效果,而且儿童会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这对于儿童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及个性化发展会产生一定制约。(2)在儿童学习期间,如果能够形成学习动机,会将儿童的学习热情与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因此,为达到良好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激发儿童好奇心作为一项重点工作,使得儿童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

(二)加强在语言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是现代教育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教育改革发展背景下,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在教学中,学前教育教学也不例外[3]。多媒体技术教学方式,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内容更加直观展现在幼儿面前,加深幼儿对知识的印象,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可以得到全面提升。与此同时,能够为儿童创造良好学习环境,为提升其学习质量打下良好基础。老师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在语言教学中,语言教学是学前教育教学中的一项重点内容,通过语言教学的落实,促使幼儿的语言能力、沟通能力都可以得到提升,为幼儿未来更好地学习提供保障。比如,在嫦娥奔月故事的学习中,如果老师采取的是传统教学方式,那么幼儿往往无法想象出嫦娥的美丽形象[4]。因此,老师可以将嫦娥的动画形象,通过多媒体图片方式或者视频方式展现出来。这样可以直接将幼儿的学习热情调动,接着要加强对幼儿的引导,幼儿通过对动画课件以及视频的观看,想象并阐述相应的故事情节。然后幼儿之间也可以针对故事进行讨论与交流,使得幼儿的想象空间与交流空间都可以得到拓展。等到幼儿回答完毕后,老师可以向幼儿播放完整的嫦娥奔月动画,让学生对故事的情感进行体会。通过幼儿之间的交流讨论,以及其自身的形象,可以促使幼儿对语言的魅力有正确感悟,在此期间,幼儿表达能力与观察力都可以得到全面提升。

(三)加强在科学教育活动中的应用

科学教育活动是学前教育教学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通过该项教育教学活动的落实,帮助幼儿掌握更多科学知识与基础知识,拓展幼儿的知识层面。在科学教育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老师也要对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合理应用。例如,在种子的传播科学活动当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将种植的产生过程、传播过程以及发芽过程,都详细地展现在幼儿面前,通过清晰的画面,使得幼儿的感官得到一定刺激与影响[5]。针对其中的关键环节,可以采取动画手法方式,将其放大、定格,进行多次的特殊处理,并引导幼儿对其中的画面进行仔细观看。这样相互联系的科学知识,以及不断变换的科学知识,会更好地传递给幼儿。采用更加直观的方式,促使幼儿能够对其中的知识有更加全面地认识与了解。在实际内容的观看中,还能将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等激发出来,而且可能会向老师提出一系列问题。但幼儿提出的问题往往让我们觉得天马行空,针对这一情况,老师要耐心对待,解答幼儿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使得幼儿在课堂学习中,将更多注意力放在老师讲述的知识内容当中,为幼儿更好学习提供保障。

(四)加强对健康教育活动中的应用

实际上幼儿的思维属于具体的形象思维,在对事物的理解中往往缺乏生活经验,特别是小班的幼儿。基于此,在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中,老师要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使得课堂教学的丰富性能够得到保障,并进行相关的主题教学。为实现这一目的,可以到网络中搜索相关的教学资源,使得幼儿的知识层面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得到拓展,促使幼儿能够更好地进入到学习环境中。比如,老师在健康教育主题教学开展中,在上课之前可以到网络中为学生搜索资源,并将其做成PPT。主要内容就是让幼儿对自己的身体有正确认识、明确身体的组成器官,了解应该怎样保护自身的身体以及身体功能等。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方式,将人体各个组成器官、功能展现在幼儿面前,这样幼儿会有更加直观的感受与认识,从而在未来生活与学习中,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综上所述,对于学前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老师要给予更多重视与关注。为实现各项教学活动的更好展开,老师对于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特点与优势要有正确认识,在对幼儿实际特点有正确了解的基础上,合理应用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将技术价值发挥出来,实现对教学内容的完善与教学方式的创新,帮助幼儿掌握更多知识。

参考文献

[1]王蕾.信息技术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简笔画教学中的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2020(22):128-129.

[2]李艳莹.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区域学前教育科研不间断[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0(16):69-70.

[3]钱怡.学前教育与信息技术的融合:重要他人能做什么?[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20,36(6):67-73.

[4]欧阳林霖.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在学前教育钢琴技能课中的应用[J].黄河之声,2020(10):97,99.

教育教学故事范文篇10

由于小学生的生活阅历和生活经验有限,每个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水平和感知能力也不同。因此,很多学生很难准确判断是非善恶。教师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对学生加强德育教育,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实际生活中,很多小学生对课本所讲内容不明确,对学习缺乏兴趣,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相关工作人员在编写语文教材时,必须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合理编排教材,在渗透德育教育时要重视层次性。小学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可以将德育内容渗透其中,包括课文讲解、作文教学和课外阅读中都可以贯穿德育教育的内容,让学生从课文的思想感情引发共鸣。这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大大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思想素质。

二、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

1.通过教材内容现实明礼守信品格教育。诚实守信、谦虚明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入很大一部分关于尊师明礼、诚实守信教育的课文,这些文章往往图文并茂,故事精简扼要,在每个故事中蕴含着一个有着良好教育意义的事例和主人公。《我不能失信》通过讲述幼年宋庆龄对同学信守承诺的故事,教育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应当培养自己信守诺言的品格,《孔子拜师》通过孔子自感学识浅薄外出拜师的故事,为我们描绘出孔子谦虚好学、尊师明礼的品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故事中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等等内容,设置一些简单而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帮助学生深入揣摩和领会课文中人物的一言一行,受到生动的德育教育。2.重视教材中环保理念的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针对不同的课文进行深度挖掘内在涵义,以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环节,强化学生德育教育,既能深化学生对文章主旨的把握,又接受了必要的德育教育。教师可结合《太阳》《月球之谜》等课文教学,拓展到人类所生活的地球,从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造成的污染和影响,揭示地球的唯一性和环保的紧迫性。教育学生从自身做起,树立环保理念,提高环保意识。3.通过教材细节实现乡情亲情教育。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每个孩子都渴望在生活中能够得到父母的爱、家人的爱、老师和同学的爱。《妈妈的账单》借助一个小故事,帮助学生感悟到日常生活中容易被忽视的父母对自己的爱,帮助学生感悟到亲情的美好以及天下父母心的深刻涵义,促使这种亲情教育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并形成良好的品质和情操。教师可借助《九月九忆山东兄弟》《他是我的朋友》等课文,帮助学生体会思乡之情、朋友之情。通过感悟人世间这些美好的情感,教师引导学生学会爱,懂得如何去爱别人并从关爱他人中实现情感的升华。情境式教学因其对教学内容良好的再现,及良好的直观性、体验性,更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而发挥着良好的教学辅助作用,成为小学教学中师生欢迎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教师可设置情境式教学,针对教学策划一些亲子活动,请家长到班级中参与亲子游戏活动,营造出温馨、快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亲子活动中真切体验到与父母家人的亲情和与教师同学的友爱之情。4.挖掘教材中爱国情感教育内容。小学生德育教育中,家国情怀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小学语文教材中融入了爱国思想的课文不少,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结合课文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富饶的西沙群岛》,西沙群岛是镶嵌在我国南海中的一串明珠,文中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描述了西沙群岛美丽的风景、丰饶的物产。教师在引导学生诵读全文的同时,可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关于西沙群岛的风光片,帮助学生从人文历史、美丽风光和物产丰美等方面立体、综合地了解西沙群岛。同时,教师可播放历史片及时事视频,让学生了解到南海及西沙群岛自古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树立祖国领土不容侵犯的爱国情怀。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蕴含着丰富而有代表性的教育教学内容,需要教师把握教材核心教学点,找到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的切入点,借助语文教材内容中生动的语言、鲜活的事例、深刻的道理、丰富而崇高的情感,引导学生认真领会和感悟教材主旨的同时,接受到德育与语文学科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及人文素养,促使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宋瑞瑞,任美莲.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现代教育科学,2015,(0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