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师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8 07:12:44

教育教师论文

教育教师论文范文篇1

【摘要】高校青年教师是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骨干力量。近年来,由于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青年教师的比例不断上升。青年教师队伍的道德风范直接关系到整个教师队伍的质量和未来,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就部分青年教师在道德风范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以期能为加强青年教师的风范建设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青年教师风范建设职业道德

2003年教育部的统计资料显示,教育部直属高校中青年教师的比例已占38.2%。我校2003年以来共补充青年教师221人,占现有专职教师的46%,青年教师已成为我校教师队伍的主力军。

多年来,党和政府及各高等院校,十分重视青年教师的师德风范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全球化,各种思想和文化相互碰撞,高校青年教师的价值观念也不同程度受到冲击和影响。

1部分青年教师道德失范的表现及原因

部分青年教师道德失范,常常表现为讲奉献少、育人少,谈待遇多、谈理想少,对社会要求高,对自身要求低;事业心、责任感差,存在严重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思想。有的教学投入不足,不重视教书育人,有的缺乏严谨治学的态度,缺乏认真负责精神,事业心、责任感不强。有的在学术研究中存在功利化和非理性行为。有的缺乏爱心,不关心学生成长。有的不愿与人合作,缺乏团结攻关精神。有的缺乏法律意识,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其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1角色转变受阻

青年教师大多本科-硕士-博士一路走来,接触社会少,易出现浪漫化理想化色彩,易受外界干扰,“免疫力”差。主观上想当好教师的愿望,因尚未完全进入教师角色,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忧心忡忡。同时婚姻、子女、购房以及发展事业的多重压力,有限的待遇,追求事业的艰辛等,使他们处于无奈的复杂心情和摇摆不定的道德观念中。

1.2新形势的冲击

经济的繁荣,导致人的思想道德观念产生较大的变化,个人主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价值观,重经济而轻政治、重物质而轻精神、重实惠而轻道义等有流行之势。同时,各个学校在职称评审、科研项目申请、教学能力等方面,给青年教师以巨大的压力。这些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学历高校青年教师的情绪,也影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的稳定。

1.3管理使用有弊端

目前高校青年教师培养存在着重使用、轻培训,重科学素质、轻人文精神,重业务能力提高、轻职业道德培养等倾向。表现为:青年教师培训进修机会不多,影响了他们的继续提高;对青年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要求越来越高,使他们承受更多的压力;考核中重学历、科研成果,而轻思想表现、教书育人等。这势必影响到高校青年教师道德建设的质量和效果。

2加强高校青年教师道德风范建设的对策

高校青年教师的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涉及到高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因此,要从战略的高度来重视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2.1加强高校青年教师道德教育,提高道德水平

2.1.1道德规范法制化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教师资格条例》及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规程》、《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暂行细则》等,将青年教师道德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甚至要用《刑法》规范考试保密、学术保密及日常行为。

2.1.2加强职业道德培养

一是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青年教师道德培养制度,把职业道德建设的内容纳入教师培训计划之内,以防止“一手软、一手硬”的现象。二是要健全青年教师培养的“导师制”,通过“传、帮、带”加强对青年教师的专业引领。三是要加强对社会实践的规范管理,让青年教师充分地接触社会、体察国情民情,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中全方位地锻炼、学习和提高。

2.1.3树立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典范

广大青年教师希望在岗位上有所成就,但心目中的职业道德还比较模糊。因此要大力表彰先进、树立师德典型,使青年教师学有方向,赶有目标。近年来,我校积极开展的名师、名医及“三育人”和教师职业道德先进评比等活动,在青年教师身边树立了一大批可鉴可学的榜样。身边的典范“润物细无声”,已在青年教师中形成了“见贤思齐”的风尚,极大的调动了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和进取心。

2.2完善制度,提高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水平

对高校青年教师的年度考核、晋升等考核中应突出教书育人的实绩,重点考核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育人效果等。二是要实行动态管理,优胜劣汰。三是要在教师的职务职称的晋升方面,坚持实行“教师职业道德一票否决制”。四是要实行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目标管理,形成学校-院系-教研室-导师-个人层层责任制,从制度上保证青年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全面提高。

2.3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对高校青年教师的人文关怀

要顺应道德发展的规律,密切关注青年教师的利益需求,及时了解和解决青年教师的热点问题。一是要把教师的需要和冷暖放在心上,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排除后顾之扰。二是要营造一个宽松自由、鼓励创新的成长环境,通过满足他们的人际关系和成长发展的需要,为青年教师在精神上实现高层次的追求提高条件。三是要有计划地派遣青年教师参加各类长期或短期的业务进修,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在职研究生学位,在科研资助上重点向青年教师进行倾斜。学校的帮助有利于青年教师更好的实现自身的价值,充分地感受到教书育人的乐趣,从而把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内化为广大教师自觉自愿的内在需要。

2.4与时俱进,加强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理论研究

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具有特定的理论高度、常讲常新的命题。高校青年教师道德建设任重道远,学校要加大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理论研究的投入,设立职业道德研究课题,及时解决职业道德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紧密结合学校实际、结合青年教师的心理状况进行研究,探索并提炼出切合实际的理论成果,并逐渐制度化,使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逐步形成与时俱进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参考文献

[1]谭菁华.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失范及其防范对策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

[2]黎进深.加强师德建设,提高师德修养[J].安顺师范高等学校学报,2004,(04).

[3]邹大勇.高校高层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7,(05).

教育教师论文范文篇2

论文摘要:吴汝纶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具有丰富的教师思想。他关注教师的素质,积极进行教师培养工作,为近代教师教育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吴汝纶(1840~1903年),字挚甫,安徽桐城人,清末桐城派首要人物,晚清著名学者、文人和教育家,生前有“海内大师”和“古文宗匠”的盛名,曾做曾国藩和李鸿章的幕僚,后来在河北深州及冀州任职,从1888年开始主讲保定莲池书院,时间长达l3年之久。1902年经过张百熙的推荐,被任命为京师大学堂总教习,同年5月,去日本进行学务考察并写成《东游丛录》一书,l1月,归国,并在安徽桐城创办新式小学堂。1903年,吴汝纶病逝于故里。

作为一代文人学者,吴汝纶“道高学博而有文章,尤以经世济变为亟”,一生关注教育事业,曾对科举制度进行抨击;重视西学,并能积极地进行教育交流活动。在他的教育思想中,非常关注教师的素质、选任与培养,教师思想与其人生历程一道,使他成为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教育先驱和实践家,为中国近代教师教育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一、论教师的素质

作为一位关注社会的教育家,吴汝纶一直重视并热衷于教育事业,在深州任职时,曾“依征粮册以均徭役,籍已废义学田豪民所攘有者千四百余亩,以兴书院,修复孔子庙乐舞”。在冀州8年,同样志在兴学育才,并曾上书李鸿章请求拨款并用在教育事业方面,这些举措对当地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使“二州人士,皆知务实学。先生在冀久,成材尤多”儿。吴汝纶后来在保定莲池书院任主教,“专力以兴教化,并中西为一冶,日以精神相灌游而铸熔之”,当时就连日本的学者也就学于他的门下。正是由于对教育事业的执著与追求,吴汝纶对教师的知识素养和教学思想进行了探究。

吴汝纶特别重视教师的知识素养,认为教师要在中学与西学方面下功夫,并沟通中西学说,文章是千秋盖世之勋业,“中国之文,非徒习其字形而已,缀字为文,而气行乎其间,寄声音神采于文外,虽古之圣贤豪杰去吾世邈远矣,一涉其书,而其人之精神意气,若俨立在吾目中””。针对当时社会上人们轻视文学的现状,他认为“吾国周孔之教,独以文胜,后世失冶,由君相不文,不知往昔圣哲精神所寄,无由化裁通变以为民用”“;对于西学,则持有明朗的态度,要想改变国贫、愚民的现状,就要学习西学。随着洋务运动、维新运动的失败,面临着国破家亡的危机,他大声呼吁“救之之法,必以士大夫讲求西学为第一要义。使我国人人有学,出而应世,足以振危势而伐敌谋,决不似今日之束手瞠目,坐为奴虏,万一不能仕宦,而挟吾学术,亦足以致殷富,自全于败乱之时。救种之道,莫善于此。作为一名传统知识分子,吴汝纶表现了对社会发展的快速反映与适应性,在对待中西学说之间的关系,认为“欧美之学,号为文明,明有余而文则不足得吾国圣哲之精神,驱使欧美富强之具,尽取彼长,以辅吾短,世运乃益大昌”,因此要求教师要具备兼综中西的知识素养,和民智、救国救种联系在一起,发挥文化的经世致用功能。

在教学方面,他认为学堂应该从蒙学开始,教师在每一个阶段应该根据儿童的特点来进行教学。1)童蒙阶段:教师要教其识字,“先择童子口中所尝言、心中所已知之事教之”,这些字如天、地等不用解说而明;教授一些需要解说的字,如父、母等;令其学习教训、孝弟等字;学习一些半虚半实的字,如动、静等。童蒙学习了三四千字以后,再授以浅文,如唐人五七言绝句、汉魏乐府、狄考文心算法等。2)小学堂阶段:教师要教授《论语》、《孟子》,此时可以教其“开笔学文,或作小书信寄父母、兄弟、姻亲等”;让学生选读国策中之小品;教授狄考文笔算法。3)中学堂阶段:西师教以粗浅图算、格致等学。中学课程包括左传、礼记、曾国藩所录的通鉴、国朝政治(日本人所编清朝史略)。除了经史之外,教师还要要求学生读诗,“不得以考试不用而废弃之也”。4)大学堂阶段:教师要让学生学习经书、史学,讲授通鉴辑览,“辅以胡文忠读史兵略”;教师要教授国朝政治,选读经世文编、外国历史;坚持要求学生读诗,如五古读二谢、陈、李,七古读黄陆以下诸公等。清末制定“新学制”之前,已经开展了新办学堂的实践,19世纪末酝酿了兴学的热潮。吴汝纶的教育思想及其实践活动走在了时代前列。上述内容表明,学校教育分阶段设计,内容广泛,要求具体,虽然中学或旧学内容仍然偏多,但已明显反映西学东渐的影响以及西方科技思想在学校课程中的导入。当然,知识内容的教学就自然地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标准及挑战。

吴汝纶生于一个“以古文名于京师”的家族,处于浓郁的家庭教育氛围,在青年时代就饱读经书,怀有“富贵极于一时,文章传于后世”的人生理想,汉学在他心中自然占据着一席之地。出生于鸦片战争时期,从小亲眼目睹着社会的发展与变化,且家族的声誉,使他能够拥有与洋务派接触的机会,在任职曾国藩与李鸿章的幕府期间,由于曾、李二人拥有决策权利,得以参与奏疏的撰写。书生周旋于官场,数月后就不免产生了书生的感慨,逐渐对“夷狄之学”产生了兴趣。当时社会上对中学和西学持有一种偏激的态度,但是非常具有先见之明的吴汝纶,对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没有采取盲目崇拜或否定的态度,而是坚信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具有各自的功能,这也是他在莲池书院期间创办学堂的思想基础。

作为桐城派的主要人物,吴汝纶的学问高深,“其学以洁身不为利为本,无古今,无中外,唯是之求;渊涵淳泓,浑无涯涣,上与元气者侔,而下与万汇相昭列;自六经诸子百家传记,以逮国朝著述,与夫儒先遗闻绪论、断简零章,无不博求而慎取也”。当外国新学传入之际,他能够“远绍旁搜,好学不倦,实总古今百代之学而集其大成新学旧学得以转相发明”。因此,贺涛在《吴先生墓表》中认为“先生在官,日以课士劝学为事,退而教授,益思作养人才,效用于时。其教人必使博知世变,易旧所守,故从游之士,言论志趣,与世俗异”。由于对中西学问的博求和为人师表,吴汝纶一度成为众多北方学子敬仰的导师,用自己的行为勾勒出合格教师的形象,其心目中的教师素质跃然纸上。

二、论教师的选任与培养

吴汝纶重视教师的作用,并一直致力于教师选任与培养活动。他对教师的重视是与当时的社会现实分不开的。中国近代是一个教育救国时期,人们大多从教育制度变革来寻找国家的出路,兴办新式学堂成为了一种社会思潮。书院与学堂在当时似乎处于此消彼长的局面,而吴汝纶却恰恰将它们相提并论,在主讲莲池书院期间,为了振兴书院而创办莲池讲学院、东西文学堂等,后来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他及时赞成书院改革方案,并积极提出兴办学堂的措施,且冷静地看到了兴西学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如经费与师资问题不仅是制约书院的瓶颈,由于经费也影响到了外籍教师的聘任工作,它们同样会对学堂带来直接的制约作用。尽管他常常在为书院和学堂经费问题而奔走呼告,但历史的发展非个人能力所及,经费短缺对于教育事业的现实影响是当时无法解决的。针对教育现实问题,他认为通过多个渠道进行教师培养可以加快人才培养的速度,进而解决书院和学堂办学的经费问题,这样,经世济变的人才会实现振兴国家的理想。吴汝纶不仅注重教师个人的发展,而且将其与国家的盛衰联系了起来。总观他的教育思想,可以看出在教师培养方面提出了以下几方面举措:

1.礼名师

吴汝纶重视教育,更重视名师对学校教育的作用和影响,在深州和冀州任职期间,曾采取措施进行教师整顿。如对义学的教师进行鼓励,根据“先生文学之优劣,以定义学修脯之高下”,这就意味着以经济机制为杠杆,加强教师能力的考评;如果书院的经费充足,就建议在书院聘请名师主讲,因而更能作养人才。因此,在深州、冀州期间,他曾先后聘请荆台的王树楠、武强的贺涛、通州的范当世等为教师,王树楠后来成为《清史稿》总纂,贺涛后来曾像梅曾亮一样以古文享誉文坛,范当世则被称为清代曹子建。除此之外,吴汝纶还访得当地“贤有文者”十余人,每月于书院聚会一次,除商讨本州的兴革大计之外,还研讨有关的学术问题。

2.聘用外籍教师

吴汝纶重视西学,目睹当时社会的险恶政局,认为“欲救世变,必先讲求西学,造成英伟奇崛之人才,使之深通中外之变,淬厉发扬,以备缓急一旦之用”“。但是,当时“西国教师,在沿海尚且难求,在内地万难聘请,若但欲聘请中国人为师,则恐非驴非马,如龟兹王之学汉语矣”Ⅲ,师资问题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他建议要聘用欧美教士为师,针对当时人们对传教士的戒备心理,要求教师传授西文、西语、算数、天文,但是“不学耶稣天主教法,不用礼拜赞美教例”,这是谋求“意深欲中外化尽畛域,故妄拟此策”,表现了一种从容果敢的文化态度。聘请西师是为了学习西学,如果人们只通过译书来了解西学,那么人们不可能了解西学的精深微妙之处。由于甲午海战后,社会形势的转变,日本的影响增强。明治维新以后,日本的近代教育改革成为新派人士资谈仿效的对象。吴汝纶心仪聘请东文教习,学生要兼学东文和中文,并在《东文学堂章程》中明确提出:“东学三年、五年可望必成,不似中学之遥遥无期;东师课严,不似中学之或作或辍”,而且学成东文以后“令阅东人所译之西书,即与学西文者无异”。在中国师范教育的近代化建设中,日本教习的贡献是不可泯灭的,这是与吴汝纶的提倡分不开的;而且在各级师范学校任教,尤其是教育学科,大部分都由日本教习担任,他们成为当时教育理论的主要载体,后来的实践证明日本教习在专业教育方面如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方法等方面为清末的教育做了许多工作。

3.出国留学

吴汝纶又提出另一个教师培养的方案,即选择优异之士出国留学,如果“不行此策,学堂绝不能多……不能大有宏益也”。总结日本的教育经验:正是依靠遣送留学生出国深造来培养自己的师资,他认为这是一条很好的教师培养途径。

4.办师范学堂

清末变法及新政改革过程中,改书院,废科举,兴学堂,始终成为热门话题,也为朝野所关注。书院改为学堂以后,加上新办学堂,出现了学堂林立的盛景,这样一来,师资短缺显得更加严重。面对教育的现实问题,他建议学习日本的经验,先行开办师范学堂,“取成学之士,延外国教习,教之以粗浅图算格致普通之学,盖不过期年旬月。可望速成,成以散之县乡,俾以次为中学、小学之师,庶冀推行渐广,不以求师为难”。省城学堂可聘请外国教习,省级以下学堂可聘请寻常师范学校毕业学生任教。后来在给张百熙的上书中提到,“先开师范学校、仕学院,实为扼要办法。所延服部、岩谷二君,此邦上下,皆贺我得人”“。1902年,吴汝纶去日本进行了教育考察,在考察报告中提到,日本的寻常小学和高等小学的教习均是师范学校的学生。他认为只有学习日本的成功经验,开办师范学堂,培养自己的教师,才能达到人人接受教育的目的,国家可望变得强大起来。

三、吴汝纶对教师教育的贡献

吴汝纶曾“声播中外,欧美名流皆喜与过从,推为东方一人”,中外人士无不景仰他的为人与学识,甚至在他去世以后,“事闻,朝野恫悼,士大夫坐哭走吊,扼腕湮郁,若疾痛在己身。海东西诸国闻之,皆变色相与言日‘中国自强之机阻矣’”。吴汝纶的离去确实给清末教育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然而对教育事业的执著,积极导入新学、参与教育,使他最终成为一名教育政策的重要决策人物。

1.对师范教育的影响

借鉴外域师范教育的经验,建立中国近代师范教育,这是吴汝纶对清末师范教育的最大贡献。他十分重视明治日本的师范教育,在日本期间参观了不少师范学校,并把有关日本近代师范教育的信息输入了中国。他的考察报告为制定《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中关于师范学堂的章程提供了蓝本。1904年颁布的《奏定优级师范学堂章程》和《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就是在参考了《东游丛录》的基础上,以明治日本师范教育制度为模式而制定的,内容包括:确立涵盖初级师范学堂和优级师范学堂这样两个层次规范比较完备的师范教育体制;规定初级师范学堂属中等教育阶段,优级师范学堂属高等教育阶段;设计优级师范学堂须附设中、小学堂,以为学生教学实习之用;规范小学师资培养机构除初级师范学堂外,还可设立简易师范科、师范传习所、实习教员讲习所,也标志着中国第一次确立了独立的师范教育制度,教师培养开始了专门化、制度化的阶段。有学者认为清末的师范教育虽然不能完全满足新教育对新式师资的需求,但是独立师范教育体制在很短的时间内快速、高效地培养了大量新式教师,成为新教育的支撑力量。

吴汝纶对师范教育的影响不限于当时的教育发展阶段,应该受到人们的后续评价。清末确立了独立的师范教育制度,为后来的师范教育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自此以后,中国逐步建立了三级师范教育系统,完善了师范生的免费、服务和保障制度,建立了分区培养基础教育师资和负责基础教育发展的制度,逐步建立了教师资格检定制度等等。这一系列制度的建立,使我国独立建制的师范教育体制逐步完善“。如果说中国新教育的发展是受惠于独立建制的师范教育体制,那么清末独立的师范教育体制应该受惠于它的创建者一吴汝纶,担当此盛名实属当之无隗。公务员之家:

2.对教育学的贡献

教育教师论文范文篇3

革命圣地培训时间虽然有限,但从井冈山等培训基地反馈情况可知,几乎所有参与革命圣地红色教育培训的青年教师,均获得了较为深刻的体会。红色教育培训进一步坚定了青年教师,特别是一大批党员教师的理想信念,增强了本职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青年思想引领的策略与途径方面有所思考和收获。井冈山等革命圣地的红色教育已在当下形成一定的规模和体系,体验式培训处处流淌着令人感动的故事和国家对青年人思想引领、教育的重视,培训进一步激发了青年人对信仰的坚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豪情。大部分培训都能让青年教师深深地思考:如今的共产党人、青年人是否能接好这个班,继续做好下一代人幸福的筑造者,去实现前辈未曾实现的梦想。如今的红色培训与以往有的“轰轰烈烈搞形式,热热闹闹走过场”的培训不同的是,更加关注人心,充满人情味,情景教学、现场教学、人物访谈、实践体验等。让新时期的青年教师体会到历史的“真”、人民的“善”和先辈对国家“美”的追求。无论是老区人民质朴的感情,还是红军后代现身说法,亦或是对革命先辈无私忘我的真情流露,都给人内心极大的震撼。青年有多高理想,国家就有多大梦想。中华民族梦想的高度由中华民族青年人的理想决定。革命圣地红色教育取得成功的重要途径,就是使受训者得到了体验式的教育。体验式教育的主要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建构主义强调个体心理发展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学习是人所特有的高级心理结构与机能,这种机能不是从内部自发产生的,而只能产生于人们的协同活动和人与人的交往之中,这种高级心理机能最初形成于人的外部活动中,并在活动中逐渐内化,成为人的内部各种复杂心理过程和结构。缔造红色幸福、实现革命梦想的故事,都是由无数怀揣梦想的青年前辈用牺牲和奉献所累积成的。因此,作为高等艺术院校的青年教育工作者,身上更寄托着中国青年教育,特别是青年艺术教育的梦想和使命。善于和大学生讲关于先辈实现梦想的主题故事,讲好身边青年人追逐梦想的故事,是做好体验式教育在思想引领教育中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培养好有梦想、能讲出自己的故事的青年教师应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在和平年代不懈的追求与梦想。

二、高校青年教师思想引领的实际探索

思想引领的内容既然已经确定,那么体验形式设计背后的理念思想就特别重要。挖掘一所高校的灵魂或是文脉、传统,不仅是这所高校对学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也是能使青年教师获得体验感受的最佳途径。高校能否运用好高校自身的宝贵资源,是能否成功引领青年教师思想的关键所在。以中国的高等艺术院校为例,艺术院校青年的思维往往很难统一,但如何从特殊性中找到普适的共性,是高校教育管理者应该思考的问题。利用好校史等资源,也就是上文所述的文脉、传统,或是一个较好的切入口。例如,2013年,中国美术学院恰逢85周年校庆,该校选择将“青春,85,我的中国梦”作为校庆年“故事”的主题,开展师生理想信念教育。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代表着85年前,以林风眠等先师为代表的一批年轻艺术家怀揣艺术抱负于1928年创立国立艺术院(中国美术学院前身),在西湖的湖山之间,演绎着追求美育、洗涤心灵的梦想;代表着以夏朋等人为代表的我院第一批共青团员,从1930年起在鲁迅先生的直接教育下,以木刻为武器,揭露旧社会黑暗,歌颂劳苦大众,在经历人生数次抉择后,追求社会改造与进步的梦想;代表着肖峰等一批新中国艺术家,在1950年代留学到苏联,在打开视野、穿越文化边界的旅程中借鉴、吸取世界艺术的悠长,建立起充分的文化自觉与自信的梦想;代表着当代以许江等人为代表的艺术教育家实现持续建设世界一流特色大学,营造大学的望境,将大学建成“中国梦”的摇篮的梦想;代表着以创作《5.12我有一个理想》获得全国美展金奖的浙江省首届“十佳大学生”杨毅弘;千里走单骑,不为名,不图利,救助侗族妇女的全国道德模范毛陈冰等,以及携艺赴西藏从戎,荣获二等功、三等功,连续两年获评“优秀士兵”的浙江省第三届“十佳大学生”孙国虎等80、90后的新一代青年学子。关注社会、关怀生命、不懈努力、追求艺术成就,为“强国梦”献出青春的的梦想……85年来,中国美术学院的这些梦想故事都生动的诠释了个人的“中国梦”与民族的“中国梦”之间相应相和,彼此的交融,这其间就很好地将高校的“发展史”与人才的“培育史”有机结合起来,使身边的人让广大的青年教师获得了更加直观的也更易得到的“亲身”体验。此外,“青春,85,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与立德树人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中国美术学院“名家、名师、名作”资源优势,通过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典藏展”、“20世纪中国美术之旅——留学到苏联”、“先生回来”、“八五•85”献给中国美术学院八十五周年等展览,使青年教师从老一辈教育工作者身上吸取追寻梦想的力量;通过青年教师技能大赛、优秀团干、辅导员、班主任(导师)等系列评比,引导高校青年教师向身边的先进典型学习,将“中国梦”教育与身边的事情和切身感受相结合;通过“千村千生基层服务计划”社会实践活动,引导青年教师们主动带学生走向“最前线”,指导学生把所学专业知识服务社会,服务农村。近年来,中国美术学院制定的服务农村的重点是帮助农村提升、美化农村文化大礼堂工作,使农村文化大礼堂成为农民的精神家园,在学生带队指导方面,青年教师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学校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能使青年教师在教学实践与社会实践中与广大青年学生共同理解“中国梦”的历史底蕴和时代内涵。

三、高校成功开展青年教师思想引领的几个特点

高校活动的安排和机制设计受到青年教师认可和响应,也体现了和大多数革命圣地红色教育同样的特点:关注人心,充满人情味的体验式教育。从上文所述案例看,高校成功开展育人工作,基本体现了以下三个特点。

1.突出校园、学术高端,用理想信念教育筑梦。一所能够成功引领师生理想信念的高校往往具有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气质,值得指出的是,这里的环境并不仅仅指的是校园实体,更重要的是高校在社会中的软环境,如它的学术水平、优良传统等。如中国美术学院,一所具有光荣传统和85年历史的学校,在这取得世界普利兹克建筑大奖的山水校园中的丰厚的校史资源,是培养青年教师家园情怀,树立坚定理想信念,争做德艺双馨的教育工作者的最好教材。除了上面提到的一些做法外,中国美术学院还开展了“艺苑寻踪——校史地图行”主题撰稿活动,举办“时代画卷——重大历史题材作品”的展览,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构筑学院生生不息之梦。

2.突出生活、实践作风,滋养敬业态度逐梦。一所高校除了教学,其所倡导的柔性氛围,更加值得关注。如中国美术学院大力倡导“珍惜生命,强身健体,艺术长青”的健康生活方式;引导师生“像哲人一样思考、像工匠一样劳作”等等理念。中国美术学院十分注重“身教”,即亲自实践指导教学,院长认为,由于有了“身教”,才真正体现了“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该校85周年校庆展览中,青年教师指导近百位同学采访了学院85位85年的亲历者,每个人大概有10分钟,有的20分钟的片子,当中大部分都谈到了的教学,许多青年教师在前辈的声像前驻足聆听,听听前辈们谈先前老先生们的实践教学,而这种活动也势必会成为一种身教的历史典范。诸如此类与一所大学文脉、传统一以贯之的活动,都从侧面促进了理想信念教育,滋养了青年教师的敬业的态度。

教育教师论文范文篇4

幼儿教师面对的是3~6岁的孩子,这一阶段的孩子有着特定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幼儿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遵循幼儿的认知规律和发展规律,尊重幼儿的天性和个体差异,倾听孩子、接纳孩子、敬畏孩子和读懂孩子,促进孩子主动和谐健康发展。那么,幼儿教师该从哪几方面入手去读懂孩子呢?一要加强理论学习,掌握幼儿身心发展特点。

一线幼儿教师普遍实践经验丰富,而在教育理论方面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短板。要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读懂孩子,就必须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广泛汲取中外教育大家的思想智慧,拓宽教育视野,使自己在实践中能够准确解读孩子的思想和行为,在解决问题时能够找到理论支撑。教师不能主观臆断给孩子贴上“听话或调皮”“好与坏”等标签,应更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秉持高度的专业精神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给予爱的关怀、包容、支持与帮助。

二要葆有童眼、童心,用孩子视角去看待问题。作家陈祖芬曾说过:“人总是要长大的,但眼睛不能长大;人总是要变老的,但心不能变老。”幼儿教师就应一直葆有这样的童眼、童心,去发现孩子身上所体现的人性最本源的美。“蹲下来”,尝试着以孩子的视角观察身边的一切事物,以孩子的心理对待各种问题和行为,去关注孩子的关注,好奇孩子的好奇,喜悦孩子的喜悦,幸福孩子的幸福。经过如此“换位思考”,相信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和发现,原先教育过程中存在的许多难以理解和解决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三要记录教育生活,在反思中调整教育行为。幼儿教师要养成善于用笔触记录一个个生动的教育故事并进行反思与提升的习惯,这是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由之路,也是读懂孩子的有效途径。在记录反思的过程中,会进一步地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动态,不断诊断、满足他们的内心需要,同时也能清醒找到影响孩子发展的内在和外在因素,促使教师不断梳理教育思路,调整教育行为,制定适宜的教育策略,丰富教育方式和方法,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历程中感受孩子丰盈的内心世界,同时实现自己思想认识与教育理念的蜕变与升华!

作者:朱续杰 单位:山东省烟台市市级机关幼儿园

教育教师论文范文篇5

1、薪酬和付出不匹配,待遇相对偏低,成为民办高职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限制因子”工资待遇是民办高职教师所处的生态系统中客观存在的限制因子。教育生态学认为,“限制因子会从自然因素延伸到社会因素和精神因素。”这个限制因子的作用十分明显.工资待遇相对偏低,付出没有得到相应的物质报酬,这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很多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上进心,限制民办高职教师个体的专业提升以及整个民办高职教师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

2、民办高职教师工作强度大,超出其所能承受的“耐度”和“最适度”民办高职教师较之公办教师需承担更加繁重的授课任务,同时还需承担许多与教学无关、教师非自愿的工作,并且疲于应付各种名目繁多的验收、总结、检查。在学校教育生态学中,教师作为生态个体,对工作的承受力和耐受度都是有限度的,超出了这个承受范围,直接导致工作效率低下,职业幸福感也明显受到不利影响。

3、社会地位偏低,而工作要求过高,民办高职教师处于不恰当的“生态位”生态位是指每个个体或种群在种群或群落中的时空位置及功能关系。这个概念可引申为:“适当的位置和称心的职务,适合于人的兴趣、能力、环境、活动以及生活中的定位等。”社会对民办高职教师所处的“生态位”也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民办高职教师是无法进入公办学校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对其没有给予充分对等的尊重,民办高职教师较之公办教师的社会地位要低得多,同时学生素质较低,家长期望又过高,教师的工作要求更高,众目睽睽之下,教师受到家长、社会各方的评价关注,却没有获得对等的社会肯定,因而没有足够的工作积极性,产生很多的消极情绪。

4、没有形成良好的人才流循环机制,民办高职教师缺乏安全感和稳定感现在民办高职没有形成良好的人才流循环机制,民办高职教师跳槽现象非常严重,大量高质量人才的严重流失,而教师素质高低直接决定着教学质量的好坏,从而形成了民办高职教师群体在高职教育生态学系统的恶性循环,在岗的教师会受离岗教师的影响,缺乏安全感和稳定感,对自己的未来更加迷茫。

5、“花盆效应”和科研资金缺乏,民办高职教师科研意识和学习意识淡薄民办高职教师组成队伍中,绝大部分都是应届高校毕业生,缺乏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适应性较差,同时民办高职院校没有财政支持的科研经费,科研支持力度不够,教师无法很好的展开科研活动,学术氛围不浓厚,不能很好的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有效交流,导致教师发展受阻,生态环境因子失和,从而会抑制教师的工作创造性。不重视科研,使得教师在教学上不自信,自我肯定受到影响,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二、民办高职教师获得职业幸福感的建议与对策

民办高职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提高有赖于民办高职教师生态系统的完善,因此创建适合民办高职教师生态发展的生态环境,是保持教师良好的成长和发展环境,提高民办高职教师职业幸福感关键。创建适合民办高职教师的生态环境主要在于:首先,给予合适的物质激励,建立和谐的物质环境。主要通过改善教师的物质条件和工作条件,提高教师的经济地位,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其次,加强尊重与民主,创建和谐的心理环境。在教师心中,“尊重”的位置与分量甚至高于“物质待遇”,民办高职院校教育生态学管理要实现从科学管理向人本管理的转变。同时通过构建科学公正的管理与评价机制,营造有益于教师心理健康的内在环境。

再次,加大宣传和政策倾斜,建立合理的社会环境。通过政策倾斜,借助媒体和各种会议,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民办高职教师的社会地位,营造良好的公共信任氛围,提升教师的高度自尊感。

教育教师论文范文篇6

各教育局教研室、教科所、教育学会、学校老师:

《中国教师报》由中国教育部主管,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由《中国教师报》举办的“全国教师论文大赛”在各个学校老师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下,已经成功举办两届。**年9月10——**年11月20日我们迎来了第三届“全国教师论文大赛”。本次大赛将继续秉承《中国教师报》全心全意为老师服务的宗旨,以纯公益的操作模式,促进教师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加强教师专业化发展,鼓励教师教学与科研并重,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同时为教师评职晋级提供帮助。

请各单位给予支持,欢迎各位老师的参与。

中国教师报

二00七年九月

征稿说明

一、征稿对象:(仅限《中国教师报》2008年订阅用户)

各地各级各类学校一线教师、行政管理人员等。

二、征稿内容:

1、有关教育理论、各科教育科学、学法指导、特教幼教职教工作、班主任工作等。

2、优秀教案、个案分析、教学点评、评课稿、多媒体课件等。

三、征稿要求:

1、观点鲜明、结构严谨。每文一般以不超过三千字为宜,尽量用A4纸打印,一式三份,

仔细校对后邮寄,同时将电子稿发至:jslwds@。

2、来稿必复,严禁抄袭,一经发现,立即取消作者参赛资格,并报知作者所在单位。

3、题目下方依次注明姓名、单位、邮编、联系电话。

4、随文附一份50字以内的作者简介。

5、投稿务必注明单位订户或个人订户。

6、由于前两届有部分教师投稿较迟,论文送审后未能评定,造成了很多不便。故请本次参赛老师尽量在规定的时间内投稿。

四、有关事项:

1、本次论文大赛仅面向2008年订阅《中国教师报》的老师,不收取参赛者任何评审费用与证书费用。

2、参赛论文可由当地教育局教研室、教科所、教育学会负责组织。具体投稿事宜,由当地负责同志通知;个人参赛者也可直接寄交到江苏省记者站。

4、大赛评出一、二、三等奖并颁发证书。

5、部分获奖论文经作者同意后结集出版。

五、收稿时间:

**年9月10——**年11月20止

六、联络方式:

教育教师论文范文篇7

一、中小学教师学术论文的常见问题

作为一名学术期刊的专职编辑,笔者在多年的审稿工作中发现,部分中小学教师的论文有鲜明的、丰富的个人认识或见证叙述,但缺乏学术论文的规范表达。学术论文除了个人认识、见证叙述外,还要进行逻辑论证。中小学教师学术论文的常见问题有:一是理论不自恰,主要表现为有实践无理论,或者理论表达不完整;二是实践不落地,主要表现为有理论无实践,或者实践操作性不强;三是理论与实践脱节,主要表现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相关性或因果关系不明显。

(一)理论不自恰

中小学教师学术论文的理论不自恰,主要有两种具体表现。一种是论文内容多是教育教学中的个人认识或见证叙述,并没有对个人认识或见证叙述作理论提升,未揭示出客观事物的本质或规律。比如,关于“丛林造屋”的论文,原文只是描述了幼儿“丛林造屋”的游戏过程,作者没有阐述游戏的设计理念、游戏的价值,也没有对幼儿完成游戏后进行经验总结或问题反思。另一种是论文中有理论视角,但在具体的论述过程中理论视角的功能不明显,抑或只是作为一个独立词语存在。比如,《体教融合理念下高中排球教学改进措施研究———以发球与接发球为例》一文从学生发球、接发球技术是体教融合的重要任务,做好体教融合需要教师转变思路,做好体教融合还需教师在教学之外主动作为三个部分,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进行论述,但“体教融合”这一理论视角仅在引言的第一句话以及各层级标题中有所提及,它的内涵、特征或价值等未做单独论述,对教学实例的分析也没有体现“体教融合”的理论。

(二)实践不落地

中小学教师学术论文写作中的实践不落地,主要有两种表现:一是论文内容多是中宏观的理论批判或愿景号召,没有实践支撑。二是论文中学术观点或理论表达的实践指导性不强,或者转化成实际行动的困难较大。比如,论文《后疫情时代,学校立德树人的五件事》,作者认为学校应在学生价值观教育、学生忧患意识教育、学生生命生态教育、学生公民教育、学生诚信教育五个方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应对疫情或其他重大灾难性突发事件奠定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全文的表述仅是作者的个人认识或抽象的理论叙述,没有客观事实或典型案例予以支撑。如果说“五件事”的执行主体是学校,那么学校如何让这“五件事”以实际行动落到教育教学工作中,作者没有具体阐述,原文的实践价值不明显。

(三)理论与实践脱节

中小学教师论文写作中的理论与实践脱节,主要有两种表现:一是论文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因果关系不明显,二是理论与实践的相关性不强。比如,论文《均衡分班背景下基于质量提升的教育教学管理方法的实践与思考》,先从国家相关政策中解读出,均衡分班背景下如何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应成为教育教学管理者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正文从均衡分班背景下学校教学管理的具体举措,以及均衡分班背景下学校存在问题的反思及改进措施,从这两方面进行分析论证。原文的论证结构并没有围绕研究问题(如何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进行设计,正文的实践描述与研究问题、理论观点不相符,这种脱节的、明显的割裂关系,使论文呈现出一种松散的、自由的写作样态,违背了学术论文的规范要求。

二、中小学教师学术论文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学术论文写作是一种致力于表达观点,并对观点进行清晰的、逻辑的论证的写作体裁。笔者结合自身的学术期刊编辑工作,在多年审读稿件中,发现造成中小学教师论文写作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写作的核心不同

传统语文教育中的文本以创意写作为核心,多谈故事与诗歌,少谈论证与逻辑[2]。创意写作的核心是文采与故事,学术写作的核心是论证与逻辑[2]。中小学教师的写作训练始于创意写作,写作内容多是故事与诗歌,故事与诗歌的语言和风格是开放的、自由的、灵活的、新奇的。学术论文的核心是论证与逻辑,要求中小学教师的写作是提出论点(论题),用论据证明或否定论点(论题)的论证过程,论证的结构要逻辑严谨、层次分明,结论要真实、有效。

(二)逻辑思维形式不同

教科书与中小学教师有着密切的关系,既是中小学教师成为教师前的学习工具,也是成为教师后的教学工具。教科书的特点是一、二、三平行罗列,是一种平行逻辑的表达形式。学术论文的特点是向前推进,讲究的是论证与逻辑。两者就表面特征而言,教科书是横的,学术论文是竖的。

(三)错误参照写作范本

教科书作为中小学教师学习和教学的工具,而有的教师却误把教科书当作论文写作的范本。此外,工作总结和工作报告的撰写也是中小学教师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两者的内容表达都重在说明工作是如何完成的,取得了怎样的成效。学术论文是研究成果的表达,是聚焦问题而展开的研究过程及结果的呈现,重在研究过程和结论。

(四)论文写作训练不够

很多中小学教师接受学校教育时,对学术论文中的基本要素,如研究选题、研究问题、研究方法、研究视角等,专业的、系统的知识学习较少,没有打下良好的学术写作基础。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中小学教师会定期参加一些学术写作培训,但这些培训更多的是对学术写作的内涵、价值、原则等理论层面的探讨,针对中小学教师在论文写作中,包括研究选题的选取、研究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的使用、研究视角的确定等分层分类的专业、系统培训较少,培训内容多是一些泛化的、操作路径不清晰的中宏观介绍。学术写作是一项实践活动,中小学教师要把写作培训中的抽象表达,内化到实际的论文写作中,需要经常地进行论文写作,在写作实践中提高论文写作能力。但中小学教师的工作重心是教学,论文写作只是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的,是根据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而定期完成论文写作。有的中小学教师的写作基础比较薄弱,写作实践比较少,学术写作训练不充分、不充足。

(五)论文形式不规范

中小学教师面对名目繁多的期刊,因各期刊的办刊理念、定位不同,对论文的风格、体例等有不同的规范要求,遵循哪种写作规范,选择哪种论文体例,采用哪种论证逻辑等,部分中小学教师没有找到一个标准的、统一的参考范本,影响了论文写作中理论和实践的表达,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论述。

三、中小学教师学术论文的写作策略

要解决中小学教师学术论文中出现的理论不自恰、实践不落地、理论与实践不统一等写作问题,需要在探究问题原因的基础上,明确学术论文要有理论视野,确保实践落地,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帮助老师们规范地表达学术论文,准确地反映个人所思所想,提炼教育教学成果,以反哺教育教学工作,丰富学术研究的成果。

(一)中小学教师学术论文要有理论视野

中小学教师学术论文中有理论视野,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要对论文中呈现的事实、经验、案例等进行分析,并总结出它们背后的本质或规律,形成具有指导意义或普遍性的理论表达。二是论文中选取学科理论、社会流派等作为研究视角,阐释研究问题或论点。研究视角在论文中呈现为理论指导型、融合型和框架型,老师们应结合研究问题或论点,思考采用研究视角的类型进行论文写作。比如,《教育评价变革背景下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测评框架研究》一文,以国际教育评价变革为理论背景,以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为根本依据,构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测评框架,以期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评价提供参考[3]。该文采用理论指导型和融合型结合的方式,设计论证结构和分析论证,并在分析论证时对事实、经验或案例等总结提炼,形成理论认识,得出研究结论。

(二)中小学教师学术论文要实践落地

中小学教师学术论文要实践落地,主要表现为论文中要选择事实、经验、案例等,证明或反驳研究问题,支持或证明论点。比如,《中小学教师性别结构‘女性化’现状、成因与对策》一文的论证结构从现状、成因与对策三个研究维度展开分析论证[4]。作者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对我国中小学教师性别结构“女性化”现象的现状及成因展开实地调查,获得定量和定性数据作为论文的实践内容,并用描述性分析的方法展开分析论证。

教育教师论文范文篇8

在此,我将近5年来的教育教学工作德、能、勤、绩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绩总结如下:

一、政治素质与师德师风

本人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坚信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遵纪守法,文明执教,克已奉公,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水平,始终以优秀共产党标准来衡量要求自已,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有着过硬的政治素质。在师德方面,我不断加强修养,塑造“师德”。始终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应把“师德”放在一个教师立身之本的极其重要的位置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个道理古今皆然,从踏上讲台的第一天,我就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力争做一个有崇高师德的人。我始终坚持给学生一个好的师表,力求从我这走出去的都是合格的学生,都是一个个大写的“人”。为了给自己的学生一个好的表率,同时也是使自己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不断提高自己水平。

作为政教处主任、年级组长,我更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树立全新的人才观,不断改进教育教学的手段、不断探索有效的管理、紧跟时代对教育教学发展要求,永葆时代气息。不断强化强化尊重学生,为学生服务的意识,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探讨如何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方法和途径,使政教处的工作更加求真务实,在关爱暂困生,转化差生方面卓有成效。在教育教学中,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不体罚和变相学生,不加重学生的课外负担,不“乱收费、乱订资料、乱补课”,与年级组的教师们一道,锐意进取,努力拼搏,共同提高年级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业务水平与工作能力

本人现年41岁,本科毕业,中共党员。我一直认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二十几年来,我始终工作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团结协作,拼搏进取。特别自2000年晋升中学一级以来,我每天早来晚走、周六周日也难得休息,每天在校工作时间平均在十个小时以上,教育教学成绩十分显著,每年均被评为学校先进个人,受到学校表彰。02年10月,撰写《谈高三历史后期复习》在县级历史教研会上交流,获得好评。03年高考教学质量评估全县文科应届综合科第五名;03年领导德育工作荣获03年全县德育工作三等奖。04年德育工作荣获仁寿县学校德育工作特等奖。04年撰写的《高三历史复习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眉山市历史教研会上交流,获得一致好评。05年撰写的《与时俱进,以德立校》被仁寿县委宣传部评为优秀调研文章。05年四川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知识竞赛活动中,荣获优胜奖。05年,领导的校团支部获“四川省红旗团委”荣誉称号。

三、爱岗敬业与教学工作

2000年以来,本人在教学工作中,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做好了本职工作,不管活有多累,人有多困,都坚持出勤,从未有过缺课,迟到早退等不爱岗敬业的现象。平时积极组织本年级组的教师开展说课、评课活动,认真履行教学“六认真”,同时并不断指导政教处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我还积极投身教改,把提高课堂效益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作为始终不渝的追求目标。我自觉更新教学观念,在历史学科教法上不断进行改革探索。研究和运用探究教学法,不断改进和完善历史教学模式并在教学中尝试运用。与本年级组的教师们一道,认真研究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学习运用电教媒体和现代教育技术,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位,在教学中摒弃传统讲法,代之以丰富多彩的历史课堂活动、灵活多样的授课方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03年高考教学质量全县评估第五名,本科上线人数_____人,04级文考本科上线_____人;重点本科线上线_____人;应届上本科上线_____人;艺体双本科人数_____人;文考、艺体本科上线_____人。2005年本科上线_____人。

四、教育理论学习与教育科研方面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认真务实地参加继续教育的学习,苦练教学内功,积极参加人事部门组织的计算机等级培训和教育进修校组织的现代技术教育,并取得了中级证书。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平台,不断的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创新的运用各种教育方法,提升了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不但如此,还大胆改革、不断推陈出新,积极投身教科研,结合教学实践和自己、学科组以及学校的科研课题,笔耕不辍,撰写了多篇教育科研论文: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04年论文《与时俱进,以德立校》在“创新杯”教师教研论文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04年《仁寿二中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几点体会》入选眉山市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

05年论文《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参加“创新杯“全国教师论文评选荣获一等奖。

教育教师论文范文篇9

在此,我将近5年来的教育教学工作德、能、勤、绩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绩总结如下:

一、政治素质与师德师风

本人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坚信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遵纪守法,文明执教,克已奉公,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水平,始终以优秀共产党标准来衡量要求自已,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有着过硬的政治素质。在师德方面,我不断加强修养,塑造“师德”。始终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应把“师德”放在一个教师立身之本的极其重要的位置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个道理古今皆然,从踏上讲台的第一天,我就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力争做一个有崇高师德的人。我始终坚持给学生一个好的师表,力求从我这走出去的都是合格的学生,都是一个个大写的“人”。为了给自己的学生一个好的表率,同时也是使自己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不断提高自己水平。

作为政教处主任、年级组长,我更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树立全新的人才观,不断改进教育教学的手段、不断探索有效的管理、紧跟时代对教育教学发展要求,永葆时代气息。不断强化强化尊重学生,为学生服务的意识,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探讨如何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方法和途径,使政教处的工作更加求真务实,在关爱暂困生,转化差生方面卓有成效。在教育教学中,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不体罚和变相学生,不加重学生的课外负担,不“乱收费、乱订资料、乱补课”,与年级组的教师们一道,锐意进取,努力拼搏,共同提高年级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业务水平与工作能力

本人现年41岁,本科毕业,中共党员。我一直认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二十几年来,我始终工作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团结协作,拼搏进取。特别自2000年晋升中学一级以来,我每天早来晚走、周六周日也难得休息,每天在校工作时间平均在十个小时以上,教育教学成绩十分显著,每年均被评为学校先进个人,受到学校表彰。02年10月,撰写《谈高三历史后期复习》在县级历史教研会上交流,获得好评。03年高考教学质量评估全县文科应届综合科第五名;03年领导德育工作荣获03年全县德育工作三等奖。04年德育工作荣获仁寿县学校德育工作特等奖。04年撰写的《高三历史复习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眉山市历史教研会上交流,获得一致好评。05年撰写的《与时俱进,以德立校》被仁寿县委宣传部评为优秀调研文章。05年四川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知识竞赛活动中,荣获优胜奖。05年,领导的校团支部获“四川省红旗团委”荣誉称号。

三、爱岗敬业与教学工作

2000年以来,本人在教学工作中,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做好了本职工作,不管活有多累,人有多困,都坚持出勤,从未有过缺课,迟到早退等不爱岗敬业的现象。平时积极组织本年级组的教师开展说课、评课活动,认真履行教学“六认真”,同时并不断指导政教处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我还积极投身教改,把提高课堂效益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作为始终不渝的追求目标。我自觉更新教学观念,在历史学科教法上不断进行改革探索。研究和运用探究教学法,不断改进和完善历史教学模式并在教学中尝试运用。与本年级组的教师们一道,认真研究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学习运用电教媒体和现代教育技术,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位,在教学中摒弃传统讲法,代之以丰富多彩的历史课堂活动、灵活多样的授课方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03年高考教学质量全县评估第五名,本科上线人数_____人,04级文考本科上线_____人;重点本科线上线_____人;应届上本科上线_____人;艺体双本科人数_____人;文考、艺体本科上线_____人。2005年本科上线_____人。

四、教育理论学习与教育科研方面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认真务实地参加继续教育的学习,苦练教学内功,积极参加人事部门组织的计算机等级培训和教育进修校组织的现代技术教育,并取得了中级证书。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平台,不断的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创新的运用各种教育方法,提升了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不但如此,还大胆改革、不断推陈出新,积极投身教科研,结合教学实践和自己、学科组以及学校的科研课题,笔耕不辍,撰写了多篇教育科研论文:

04年论文《与时俱进,以德立校》在“创新杯”教师教研论文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04年《仁寿二中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几点体会》入选眉山市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

05年论文《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参加“创新杯“全国教师论文评选荣获一等奖。

教育教师论文范文篇10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论文写作;形式规范;专业表达

中小学教师在日常工作中,不管是外在的要求还是内在的需求,经常要接触论文,或者撰写论文。那么,到底什么是论文呢?论文,是用系统的、专门的知识来讨论或研究某种问题或研究成果的学理性文章。它具有科学性、创造性、专业性和规范性等特征。只有在清晰地了解论文的概念和特征基础上,老师们才能去思考论文、写作论文、。论文是专业技术成果表达的一种主要方式,通过发表实现学术交流是其归宿。中小学教师要清楚地了解期刊论文的要求和规范,包括内容规范和形式规范。本文主要论述当前中小学教师论文写作形式规范的重要性,在论文写作的形式规范上有哪些问题,如何来规范论文写作的专业表达。

一、形式规范是论文专业表达的基本要求

如果我们把论文写作的形式规范比作待人接物的礼仪,包括仪容仪表仪态等,最常见的就是穿着打扮、行为举止、言谈话语。谁不想给别人留下好印象呢?这就需要通过适宜的礼仪,让别人产生直观的“第一印象”。写论文的道理也是这样。论文的规范形式,可以优化论文内容、提高几率、体现作者自我学术修养。(一)形式规范有利于优化论文内容。论文的形式规范与内容规范是相辅相成的。形式规范固然很重要,如果内容质量不高,终究是“花架子”。但有了内容,也需要一定的形式规范,这是必要的“加分项”。论文的规范形式,有利于进一步调整和修改论文内容,能够使全文的前一部分顺理成章地过渡到下一部分,使论文整体有逻辑、有层次、有结构,优化论文专业表达。(二)形式规范有利于实现学术交流。一篇规范的论文,能够逻辑清晰地表达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与过程、研究的结果及结论,有助于同行之间的学术交流,同时为教师实践智慧的提升累积更多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可见,提升一篇文章的“颜值”(形式规范),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第一关通不过编辑的审阅,文章就难以获得发表机会,也阻碍了作者学术观点及思想的表达和传播。所以,不能因为论文的形式不规范,就错失文章发表的机会,阻断新观点、新思想的出现和传播。(三)形式规范是自我学术修养的一种体现。注重论文写作的形式规范,不只是为了取悦编辑、读者,对作者自己也非常必要。强调论文的形式有助于规范作者表达内容的方式,这种形式的规范也是学术修养的一种体现,是作者将研究的成果通过学术界认可的表达方式进行专业表达的一种方式。作者注重论文的形式规范,将进一步提高内容表达的专业性,也利于形成一套对于研究成果进行规范表达的逻辑形式。外显礼仪是内在修养的一种表现,有修养的人更易获得尊敬。所以,注重论文写作的形式规范,是老师们内在专业修养的一种体现,彰显的是老师们的一种学术态度和学术精神。

二、中小学教师论文写作常见的三种形式不规范

论文写作不同于文学表达、工作报告、工作总结、个人反思等撰写方式,它有自身的学术规范。中小学老师在日常工作中,撰写较多的是工作报告、工作总结、个人反思,与此也就形成了此类写作的思维惯式、成文体例,写作常常偏离了论文的学术规范。中小学老师在撰写论文时,常见的形式不规范有以下三种:(一)论文写成了说明文。从论文的定义,可以提炼出三个关键词,分别是“讨论”“研究”“学理性”。从语源学上来理解,讨论指就某一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研究是探求事物的真相,与“学理性”联合起来,可以发现论文的重心在“论”。因此,可以把论文的体裁理解为议论文。也就是说,论文写作的重点在“论”,有“论”就要有问题、有论点、有论据、有论证,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组织安排论述内容。然而,老师们在论文写作时,受工作中形成的思维方式、写作习惯影响,在组织安排论文内容时更多地是说明文式的,写出的所谓“论文”也就是工作报告或者总结,还有个人感悟也比较多。论文也不同于工作报告或工作总结,主要的区别在于论文是研究成果的表达,应该是聚焦问题而展开的研究过程及结果的呈现。因此,论文必须要有问题意识,始终围绕研究的问题进行论证,得出结果和结论。而工作总结强调的是工作如何完成,取得了怎样的成效。老师们很难找到“问题”,有时是一个研究领域,有时是一个研究主题,甚至没有议论文三要素,语言的文学性强于严谨性。(二)论文的形式要素不完整。论文的学术规范,要求论文必须有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作者等信息。论文写作并不是老师们的常规工作,因外部要求或内在冲动而不定期的进行论文写作,容易忽略学术论文的要素规范,比如摘要、关键词、注释、参考文献等缺失。老师们也常在参考文献的标注上出现细节问题,比如参考文献未在文后按照文中相应顺序标注,即使在文后有标注但在内文中没有指出哪句话或者哪个观点是出自此文献的,或者不清楚书籍、期刊、学位论文、政策文件等文献的标注码,列出了文献却未注明具体页码等。尤其是论文摘要的撰写,由于不太清楚摘要的作用、内容的表述规范,常见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进行撰写。(三)论文的体例不符合目标期刊要求。撰写论文不是为了“孤芳自赏”,发表交流才是其归宿。论文投稿不能“四处撒网”般地一稿多投。老师们要根据自己的论文主题和内容,选择适合自己论文的期刊,了解目标期刊的风格和体例要求。期刊的办刊宗旨决定了期刊的学术风格,继而决定了文章选题范围、风格和体例。除了期刊论文“共性”的形式规范,不同的期刊还有各期刊自身的风格和体例。比如,有些期刊论文要求有英文摘要和关键词,有些期刊则不需要;有些期刊需要有尾注或脚注,对参考文献的位置也做了具体的要求,等等。

三、中小学教师论文写作形式规范的建议

为解决老师们在写作过程中出现的上述问题,下文将在论文的体裁、论文要素(标题、摘要、关键词、结构、语言、图表、参考文献、作者信息等)、目标期刊的体例等方面,论述写作的具体形式规范。(一)聚焦问题:论文内容重在“论”。写作首先要明确选题方向,寻找一个合适的主题,发现一个明确的问题。这三点要在文章的标题上有所体现。因此,初拟的标题重在有无“问题意识”。只有明确了研究问题,写作才能以问题为导向,展开具体的“论”。论文要聚焦,要像一个布口袋,“口子小,肚子大,做到以小见大。”如“区域教育品质建设中的现实困境与政策选择”,其缘由是“高新时代中国教育应当更加关注教育品质。当前区域教育品质建设存在意识缺乏、动力不足和制度不完善等现实问题,必须从政策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协调机制、推进标准化建设、深化放管服改革、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很明显,这些话语产生了“问题性”,围绕问题进行论文写作。所谓“问题性”,是指选题能显示出研究者对某一事物的好奇和兴趣点,没有理论上或实践中的困惑与认知冲突①。论文的论证逻辑是:一是层次感,而不是平面感;二是缜密性,而不是一盘散沙;三是科学性,而不是文学性;四是学理性,而不是口语化;五是严谨性,而不是随意性。行文内容要围绕核心问题展开,而不是文学想像的天马行空,也不是流水账式的产品说明。(二)规范结构:体现研究的“味道”。论文撰写需要提前构思与谋篇布局,这是非常关键的“蓄势”基础。因为构思一篇文章的结构往往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从标题的选择与凝练到整个文章的框架结构,从重点问题的解答到论证材料的选择,都需要反复思考琢磨,只有思考清楚了,框架结构清晰了,能够列出比较详细的写作提纲和要点提示,写起来才比较顺手②。论文的框架结构,每部分要顺理成章地过渡到下一部分,各部分之间要环环相扣、一脉相承,内在逻辑要素要一致、互为印证。一篇文章设置3~5个一级标题是比较合适的。论文以层级标题的形式来呈现论文的结构,行文中设置一级标题一般不少于3个,如果只有2个一级标题,会丢失论文的“美感”;如果一级标题超过5个,会增加读者的理解负担,降低读者的阅读兴趣。论文的结构一般包括四个部分,首先要说明研究的问题及背景,及明确指出研究问题是什么?前人对这一问题研究到何种程度了,从而确定本研究的起点。其次是说明研究的过程与方法,这是体现研究科学性的重要部分,使其他研究者能清楚地了解研究结果和结论是否有可靠的方法与过程做支撑,也有助于其他研究者对本研究结果和结论进行检验。第三是研究结果,即基于研究材料进行的事实判断。第四是研究结论,是研究者基于已有的理论和事实结果做出的推论。一篇形式规范的论文,虽不一定在一级标题上涵盖上述4个方面的全部内容,但在整体结构上应对上述内容都有所体现。(三)注重细节:论文要素要齐全。1.标题:揭示问题,直达主题论文标题,字数一般不超过15~20个汉字。题文内容要相符,避免标题范围过大或拔高,如,“……论\学”“……研究(系统、规律、机理等)”。同时,论文标题的语言要准确规范,简洁凝练。尤其要注意,论文的标题不能像博客文章或新闻稿的题目一“越耸人听闻越能博得眼球”。一个好的标题,外显的是主题,内隐的是问题,甚至能让读者看出研究的创新点以及研究成果的适用领域。2.摘要:客观陈述,浓缩要点摘要是正文的浓缩,它的结构与正文的结构是一致的。摘要的内容表述,要从第三人称的角度,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来阐述论文的主要内容。摘要的具体内容由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组成,不分段、不列图表、不出现公式,也不用参考文献。摘要的字数为正文字数的2%~3%。3.关键词:高频词语,便于检索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层次标题、摘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一般要求有3~5个全文使用频率比较高的关键词,这些关键词要有利于展示论文的观点及结论,揭示研究问题。4.文字:文从字顺,客观理性论文一般要保持价值中立,作者要尽量减少修辞,避免使用感情色彩过于强烈的词语或句子,如“强烈反对”“好评如潮”“众多研究表明”等。论文是一种实用文体,与小说和散文不同,论文所使用的语言要朴实简练,通俗易懂③。有些作者在论文写作中喜欢使用华丽的辞藻或生僻的字词,这在无形中会增加读者的理解负担。文从字顺的论文,更便于读者理解,具有更强的可读性,让读者体验到“身在此山中”的感觉。5.图表:直观精简,格式规范图表的使用要注意区分不同的写作目的,图表作为一种可视化的呈现,会让各部分的逻辑关系更清晰,特色更凸显,效果更直观。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图表运用应注意四点:一是要体现自明性,即审稿人和读者无须参照正文就能读懂图表,且正文和图表不应该重复相同的数据内容;二是要尽量避免采用过于复杂或难以读懂的图表,每个表格中最好不要超过200个数据,否则就将其作为附录处理;④三是图表的使用,要有图注和表题,在文字段落中要有具体所指。四是图表的标题有规范的格式,一般而言图的标题放在图的下方,表的标题放在表的上方。6.参考文献:标注恰当,合乎规范论文中所引用的观点,要按文中引用的先后顺序在文后用[1][2][3]……排列。凡题引他人的报告、论文、专著等文献,应是最必要、最新的。如果多次引用同一参考文献,在文中所引用的观点右上角标注具体页码,在文后只标注一次即可。需要注意的是,所用参考文献的数量不宜太少,避免使用汇编文献。在论文写作中,常用的文献类型有: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D]、标准[S]、电子公告[EB],等等。其中,引用专著的观点、数据,要标注具体的出版年份,可不用标注具体页码。引用期刊时要标注观点出自具体年、期、页码。另外,论文写作过程中,要注意参考文献和注释之间的区别。注释是指对正文中某一内容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或直接引用的文字,有尾注和脚注两种形式。尾注一般用于文档的末尾,用①②③……排列。脚注一般位于每一页的底部,用①②③……排列,需要注意的是脚注要每页重新排序。7.作者信息:数量适宜,规范信息在正文标题的下面要列出具体的作者名字,一般人文教育类期刊论文的作者不宜超过三个。同时,在文后要写清楚每个作者的单位信息,相应单位所在地的邮编,以及作者的通讯地址和电话,用于期刊编辑与作者及时取得联系。(四)定制式写作:符合目标期刊的体例。不同学术刊物的“口味”往往是不一样的。虽然对学术论文有“共性”要求,但因期刊的办刊宗旨不一样,它们对选题方向、研究视角、研究方法、文章性质和文章写法等要求都可能不一样。期刊各有其独特的发稿倾向和文章风格。老师们在投稿之前要先了解清楚目标期刊的风格、篇幅和体例等要求,让所写的文章符合目标期刊的具体要求,量体裁衣,进行定制式写作。

参考文献:

[1][美]温迪•劳拉•贝尔彻.学术期刊论文写作必修课[M].孙众,温治顺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2][美]凯特•L•杜拉宾著,韦恩•C•布恩,格雷戈里•G•卡姆,约瑟夫•M•威廉姆斯,芝加哥大学出版社编辑部修订.芝加哥大学论文写作指南[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