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案设计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2 17:55:14

教学方案设计

教学方案设计范文篇1

关键词:网络教学;会计基础;方案设计

一、会计基础网络教学优势

(一)大数据精准服务。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的支持,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平台体现出来,并且由大数据提供更精准的学习资源,网络可以对错题形成记忆,自动形成错题库,学生可以通过大数据统计更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由此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同样,网络可以使得教师能够获取更多更新的课程资讯,通过丰富的网络资源,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出更符合学生个体差异的课程资源,使得学生能够高效率地达到学习目的。(二)教学模式灵。网络教学平台能够打破空间和时间对于教学的限制。上课的时间和地点不再受到教室和课表的限制,通过网络平台学生可以反复查看课程视频和PPT进行自主学习。同样,教师的授课方式也将不局限于传统的讲授而更加灵活多样,比如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不用过多地浪费时间在课堂中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而是通过网络布置任务,学生课后完成,课上再进行集中反馈,由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

二、会计基础课程网络教学现状与主要问题

会计基础这门课程是财务管理专业最重要的基础课,是一门既重实践也重理论的课程。从以往的线下教学经验来看,学生对会计的基本概念理解不够深刻:比如很多学生对于会计上的借、贷关系容易混淆;对于会计科目出现记不住的情况;对于会计账户和会计科目的关系无法理解等。在实践实训的过程中,由于基础知识点不扎实和不牢固,又反过来发生对于实践的了解和理解不够深刻、对于实训的内容掌握的不扎实、实训结果差强人意的情况,进而最终导致会计基础教学效果无法达到最佳。(一)网络教学互动性差。会计基础是管理学下的一个分支,其理论体系是从管理学当中延伸而来,但是又不同于管理学,学生对于其中的基础概念一开始会出现难以理解的情况,从过往的教学经验来看,会计基础中很大一部分理论知识需要教师反复讲解,并且在师生磨合的过程中由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进而根据实际问题进行实际解答。然而由于课程直播软件的限制,教师无法通过网络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实时掌握,学生通过文字提问时有时又无法准确表达问题的关键点,导致教师往往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了解学生所提问的关键点,一一解答又特别耗费时间,因此影响上课进程,导致实际课程进度往往会慢于课程计划进度。本门课程以超星学习通为网络学习平台进行任务和数据统计,通过超星学习通的数据收集可以看出,在本门课程的学习互动中,仅有50%的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的讨论当中去,并且大多数学生在话题讨论中有且仅有一次回复,仅有3%在话题中与授课教师有来回互动。由此可见,线上教学中仅有极少数自律性较强的学生愿意自主学习,并且能够做到在课余时间将自己发现的问题及时与老师进行线上交流,但是大多数学生则因为觉得问问题很没面子或者感到害羞而不愿意提问。(二)在线学习效率低。在网络教学中,由于缺乏监督,学生在学习网课时可能会被周围的其他因素影响学习效率。如网络上很多资讯可能会影响学生上课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学习环境周围的各种因素可能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网络拥堵、学习平台服务器超载导致在线学习效果不佳。通过超星学习通统计数据结果来看,在本门课程任课教师的17次签到中,加入到本门课程中的学生仅有一次为100%签到,平均签到率为87%;课程共了86个学习任务点,而平均完成数为78个,平均完成率为90%;课程中的四次作业平均完成率为93%且平均分数仅为74(每次作业分值均为100分),平均成绩未达到本校评分标准中的良这一等级;课程中一共9个章节,包含测试共25个,平均完成个数为23个且分数为74,同样未达到良这一评分等级。从课程考试结果来看,会计基础课程共了三次考试,平均分仅79分,而从综合成绩(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各占50%)统计来看,综合成绩仅68分,在本校评分标准中该成绩仅为合格。由此可见,会计基础单纯地通过网络授课的方式进行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在会计基础课程网络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自觉性、积极性不高,而网络监督中所谓的每次签到打卡也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从而增加教学压力,学生在签到后是否有参加课程学习也无从得知,因此网络学习效果不理想,任课教师也无法实时掌握真实的学习情况。(三)网络教学无法进行实践教学。会计基础虽然理论基础所占的比例很重,但无法否认它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通过网络平台教学教师只能完成理论教学目标,而无法完成实践教学目标。众所周知,会计无论是手工记账还是电算化,都是建立在会计的特殊体系当中的,由于网络教学平台的限制,会计基础课程中很多能体现会计实际工作流程的训练内容根本无法进行,导致本门课程大部分实践教学环节无法完成。任课教师只能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布置简单的会计账目任务,学生通过在平台上根据题目要求完成会计分录作业以到达自主实训的目的。然而由于学生自制力的问题,自主实训不能做到百分之百完成或学生独立完成,并且大多数学生即使在完成实训的过程中发现了问题,也并不会主动在网络上向教师进行问题反馈,因此教师无法得知实践实训的教学效果。而如果教师将实践内容通过网络直接,将实训变为学生线下完成并通过网络提交的方式进行,提交时复杂的流程则会给学生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教师批改实训作业的工作量大、速度慢也是网络教学一个大问题。(四)考试平台突发状况多且无法监控。教师通过网络考试来检测学生学习情况时,由于学习平台的限制,教师无法准确判断学生是否有作弊行为,只能通过平台统计学生登出系统次数进行统计查看学生是否有作弊嫌疑。同时在全校统一考试时,由于平台服务器超载,考试期间频频出现问题,导致学生无法正常考试,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影响学生考试成绩。

三、促进会计基础网络教学的建议

(一)缩短网络教学时长,增加网络学习任务点。在对于会计基础网络教学的过程中,过长的网络教学时间会造成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由于无人监督,很多学生在课程开始后便出现开小差、看电视、挂课等情况,无法跟上教学进度。因此,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任课教师可以提前上传知识点小视频,将复杂的会计理论通过细分的知识点视频进行讲解,并在其中布置任务学习点,督促学生自主进行线下预习。而在进行网络授课时,教师则可以通过提问、复习、组织语音讨论等方式带领学生巩固知识点,进而缩短网络授课时长。(二)丰富案例资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会计基础理论教学内容相对枯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因此失去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实际过程中遇到的真实案例或者问题、以往教学过程中学生遇到的难题或需要研讨的问题、各大中小企业相关会计处理问题编制成案例,形成一套完整的网络案例资源,通过布置学习任务点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微信群、QQ群组成学习小组对案例进行会计分析、研究和探讨,线上形成文字信息反馈给教师,让学生在案例讨论过程中把握企业会计核算方法,提高学生对会计知识学习的兴趣,加深对会计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对会计实际案例分析的能力。(三)线下实践教学补充,完善教学环节。在线上无法进行实践这一问题上,教师可以通过事后线下补充实践教学环节来达到课程教学目标,通过将典型的企业仿真经济业务引入到课程环节中,由任课教师手把手带领学生了解实训任务,理解知识点与实训任务的关系,再由学生独立完成相应训练任务,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实际运用到工作中,达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实现会计基础课程教学目标。(四)建立教学团队,适时更新教学内容。网络教学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要求比线下更高,因此建立教学团队进行教学而非个人教学非常有必要。通过适时进行的课程研讨,教学团队可以集思广益,团队教师可以对课程的内容、教学环节反复设计和修改,整体提高团队教学水平,从而大力推动本门课程教学内容的建设。(五)改变教学评价体系,促进多元化教学手段。从学校教学管理层面来看,学校的教学部门应该改变教学评价体系,不单纯以教师在课表时间是否展开教学为依据监督教师教学,而以教师在学习平台上设置的学习内容、学习任务点、课堂作业、章节测试等统计数据作为教师是否完成该课程的工作量的依据,让任课教师拥有更多空间和时间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根据课堂效果实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案,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更加个性化的教学环节。

四、结语

如今网络教学建设尚不成熟,很多教师亦在摸索阶段,教学效果亦不明显。但是线上教学可以督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学习,从而发现网络教学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网络教学最大的弊端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师生无法进行高效率的交流,所以在教学设计中,如何通过案例引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效率是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学习,更新教学方法,才能达到网络教学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杨腾,杨佩鸿,陈凯,等.财务管理网络开放课程设计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14):168.

[2]党荣.肺炎疫情下预算会计课程在线教学模式初探[J].价值工程,2020,39(20):1-2.

[3]赵宝芳,郝海翔,于帮新.会计专业精品在线课程资源建设的研究与思考[J].商业会计,2020(16):110-112.

教学方案设计范文篇2

1“卓越计划”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

“卓越计划”对专职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广博的工程科学知识。“打铁还需自身硬”,青年教师的自身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需要全面提高,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主动涉猎多个学科知识,触类旁通,才能融会贯通。②扎实的工程实践能力。青年教师需要弥补自身能力缺陷,长期投身于生产和生活实践之中,积极参与各个实践环节,不断增强发现和解决工程实践现象和问题的能力。③强烈的工程创新意识。创新是引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第一动力[4],青年教师首先应该从主观上具备强烈的工程创新意识,更加“接地气”地深入企业和社会,积极寻找工程问题中的创新点。④突出的工程解决能力。青年教师不能“纸上谈兵”,需要通过参与工程实践,积累工程经验,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固有教学模式,教学相长,不断提升自身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⑤先进的工程教育理念。“卓越计划”强调“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5],青年教师需要打破传统教育观念,学习世界上工程教育强国的先进国际化工程教育理念,完善工程教学方法。⑥科学的工程教学方法。青年教师要敢于借鉴科学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及亲身实践,提升自身的工程教学能力素质。

2青年教师队伍工程教学能力现状分析

现有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主要是80后的一代,他们经历着时代转型期的各种多元社会思潮和压力的挑战,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思想特点:学历层次较高,具有坚定清晰的理想化追求目标,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创新意识强,能够高效完成工作任务。但是,青年教师面对课题申请、职称晋升、家庭生活等现实问题时,理想不得不屈从于物质生活的追求。无法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经历到教学之中,导致课程内容缺乏更新,甚至照本宣科,也限制了教学能力的提高。此外,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一直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病,因此从象牙塔走出来的青年教师缺乏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即使当前青年教师更加重视科研的形势下,在评职条件和学校政策的指引下,他们往往更加注重纵向课题甚于横向课题的研究,更喜欢发挥自己擅长的理论研究特长,封闭在实验室内,在学术期刊和著作中探寻创新的思想。极少一部分青年教师能够长期投身于企业的交流沟通,安心的深入企业之中,虚心听取现场工人的意见和建议,很难正确反映工程实践中存在的各种现象和问题,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教学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

3“卓越计划”专职青年教师培养方案设计

经过研究与实践,结合我校青年教师实际,设计了以下相关层面培养方案。

3.1院系培养方案

①实行导师制。所在单位要为青年教师配备一名思想政治素质过硬、教学科研实践经验丰富的中老年优秀教师作为其导师,通过以老带新进行传帮带。②纳入团队培养计划。推行“学科带头人+学术团队”的人才组织和培养模式,帮助青年教师参与科研课题的调研、申报、研究及实验等环节,扩展工程实践视野和创新能力,使其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更好体会理论知识的工程背景和物理意义,有助于工程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③搭建交流平台。加强青年教师学术和教学经验交流,资助优秀青年教师参加国内外各类学术会议,组织青年教师进行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改进工程教育教学理念、方法和模式;鼓励参与国内与中外合作工程教育项目,提升青年教师国际化工程教育能力。④实施课题支持计划。鼓励青年教师参与和主持课程改革建设,明确所承担课程的定位,准确理清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学重点及教学难点等环节,深入地掌握课程知识体系结构,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⑤优先资助出国研修。分批推荐和资助青年教师出国进修学习,开展合作研究或从事博士后研究,参与国际学术活动、跟踪学科前沿、开阔国际视野,提高参与国际竞争的工程科研能力。

3.2学校培养方案

①完善岗前培训。高校应该适时改善岗前培训的方式和内容,为不同类型的青年教师量身制定培养方案,鼓励和监督青年教师成长过程中的教学能力培养,培养终身学习的观念和习惯。②优化教学能力评价体系。适当减轻青年教师在考核中科研的比重,改变过去单纯侧重理论研究成果和科研论文,逐步转向侧重工程项目设计、专利、产学合作和技术服务等,鼓励青年教师潜心教学,建立起满足“卓越计划”培养要求的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考核和评价体系。③增强校内实践教学。鼓励青年积极参与实践教学,参与指导实践环节的体验和创新过程,长期积累工程实践经验和能力。此外,通过吸收青年教师参与实验室和研究室平台建设,增加工程实践设计和操作能力。④配套激励机制。明确给予政策扶持和倾斜,鼓励青年教师扎根企业挂职锻炼,青年教师回校后,考核与津贴分配上切实保障青年教师职业规划健康成长。

3.3企业培养方案

①配备现场导师。建立工程训练中心和实践基地,为挂职青年教师配备富有工程实践经验的现场导师,通过言传身教,指导青年教师提高工程实践经验和能力。②安排工作任务。让青年教师亲自承担适当的企业工作任务,参与企业生产相关专业的设计、加工、安装、调试及修理等各个实践环节,提高青年教师工程问题解决能力。③提供科研项目合作机会。充分利用校企之间良好的合作关系,努力创造和提供青年教师承担和参与科研项目研发和制造的机会,增强青年教师创新意识和开阔工程实践视野。④选送“双师型”青年教师。加强校企合作,积极拓宽教师渠道,企业选送青年专业技术人员来担任专业的“双师型”兼职教师,同时利用高校良好的教育资源和学习氛围,不断拓展“双师型”青年教师的工程科学知识,回到企业后,也能够更好的为企业生产服务。

4结语

建立一支满足“卓越计划”人才培养要求的高素质专职教师队伍是该项目顺利实施的关键和首要问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更是重中之重,它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需要院系、高校及企业等不同层面的协同规划、合作与大力支持。

作者:唐友福 丛蕊 徐艳 李治淼 张强 单位:东北石油大学工程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周绪红.中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现状与展望[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1:1-4.

[2]胡珊明.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2.

[3]曾丽娟,马云阔.大工程观理念下的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2014,30(6):100-103.

教学方案设计范文篇3

关键词:高职扩招;计算机专业;混合式教学

大规模扩招是近年来国家推动高职教育改革的新举措,对促进职业教育生源多元化、缓解就业压力、提升劳动者技能水平、全面推动中国制造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1混合式教学概述

混合式教学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末,2009年我国学者何克抗对混合式教学进行了总结,使之形成详尽的理论体系。混合式教学是指在教学方法、场景、对象、载体等方面进行混合融通,构建混合式的教学过程。由此可见,混合式教学实施的切入点较多,近年来,国内很多教育界专家和一线教师探索以网络平台为载体实施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便是基于方法、场景和载体进行混合式教学的经典案例。相较于传统的教学形式,混合式教学的过程和方法更为灵活,能够对优势资源进行混合应用,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因此在我国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得到了推广。

2高职计算机专业混合式教学实施方案

2.1整体框架设计

针对扩招背景下高职计算机专业生源多元化的实情,将教学内容细分为简单实训型、偏理论型和复杂实训型三个模块,并从方法、场景等方面设计了混合式教学方案。首先,方法层面。采用“校外实训导学+校内实训实操”“线上铺垫+线下深化”“校企融通双向对接”三种混合方法组织教学过程。此外,针对偏理论型内容中的实训部分内容或简单实训内容中的偏理论型内容等,可采用混合式教法组织教学过程,确保任意类型的内容都能够在有效的混合教学组织下精准地传授给扩招学生。其次,场景层面。根据差异化的教学内容,不仅营造了差异化的教学场景,还采用了“校内校外双向真实测评”“线上线下双向虚拟测评”“校企双向测评”三种教学效果测评方法,精准地测评教学的真实效果。高职计算机专业混合式教学方案框架设计如图1所示。

2.2教学组织目标

扩招大学生的来源比较多元,针对其教学需要设置差异且混合一体的目标。一方面,差异目标的设置要求教师细分教学内容,组织差异化的教学过程,以达到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混合一体目标的设置要求在细分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能够通过混合式教学将所有计算机专业课程内容有效地传授给学生,以达到混合式教学育人的目的。根据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实际情况,将教学内容分为简单实训型(如C程序设计实训、办公软件应用操作实训等)、复杂实训型(如数据库系统SQL实训、计算机网络与网站建设实训等)和偏理论型(如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基础、计算机网络原理等)。针对简单实训内容设置“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的教学组织目标;针对复杂实训内容设置“引导学生掌握进阶操作技能”的教学组织目标;针对偏理论型内容设置“引导学生建立基本理论认知”的教学组织目标,通过构建差异化的教学组织目标,为混合式教学的有效实施奠定基础。

2.3过程实施方法

基于差异化教学组织目标的设置,将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细分为不同的内容,进一步实施混合式教学活动。首先,针对简单实训内容。这类课程的理论和实操难度不大,对于在校时间相对不固定的高职扩招大学生来说,可采用“校外导学+校内实操”的混合式教学方法,以办公软件应用实训中的“运用OFFICE软件制作个人简历”项目为例,教师可利用微信、QQ等社交软件,向教学班学生推送实训相关的理论课件、微课素材等资源,引导学生在校外自主学习,之后利用校内集中教学的机会,再组织校内实训实操。其次,针对偏理论型内容。这类课程的理论知识点多,实训操作环节少,对于已经具有计算机相关行业工作经历且具备一定自主认知学习能力的高职扩招大学生来说,可采用“线上铺垫+线下深化”的混合式教学方法,以计算机网络原理中的“网络拓扑结构”项目为例,教师可借助超星学习通、MOOC等在线教育平台,创设线上理论学习资源库,引导学生在校内或校外场景下利用碎片时间在线自主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建立基础理论认知,之后在线下教学场景中通过组织现场交流、小组探讨等多样化活动,帮助学生夯实理论知识。最后,针对复杂实训内容。这类课程的内容具有很强的应用性,且多与计算机行业或企业的实际项目密切相关,可采用“校企融通双向对接”的混合式教学方法,一方面,在校内为学生讲解项目的基本理论和实操知识,另一方面,由高职院校牵头或利用高职扩招大学生中具有计算机行业背景学生的人脉资源,联系相关企业,组织学生带着项目入企进行实训,贴近企业需求完成项目,最大化培养扩招高职大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2.4效果测评标准

针对不同的混合教学形式应采用差异且具有混合特征的效果测评方法。针对简单实训型教学效果的测评,可采用“校内校外双向真实测评”法。校外测评项目包括:学生理论学习时间、频度、校外作业完成质量等;校内测评项目包括:学生校内实训完成质量、作业完成质量等。针对复杂实训型教学效果的测评,可采用“校企双向测评”法。校方测评项目包括:学生学习项目的考勤率、课堂回答问题次数、理论考试成绩等;企业测评项目包括:学生完成项目的周期、项目完成质量与企业标准的对接程度等。针对偏理论型教学效果的测评,采用“线上线下双向虚拟测评”法,线上测评项目包括:学生登录平台的次数、完成作业的质量、师生在线互动的频度等;线下测评项目包括:学生在线下真实场景中的学习交流积极程度、线下作业完成质量等。采用混合式测评意在对教学实施的效果进行精准评价,以便为教学方案的优化提供决策依据。

3结语

扩招背景下高职计算机专业实施混合式教学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在具体的教学组织过程中,高职院校应厘清“混合”与“差异”的关联性,通过细分差异化的教学内容、组织目标、学生来源等指标,构建符合本校实情的混合式教学方案,确保在“混合”与“差异”的辩证平衡中找到最优化的教学路径。

参考文献:

[1]崔馨月.高职扩招背景下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0,22(14):194-195.

[2]娜拉.高职扩招背景下计算机相关专业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模式设计[J].教育教学论坛,2020,(01):366-367.

教学方案设计范文篇4

毕业设计实践部分所提供建设的空间为尚美楼的公共空间区域。这一实践环节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设计和创作。此外每个学生各自完成个人的创意方案设计。室内1201班所选空间为公共展厅的空间建设,建造之初对现有的空间条件进行测量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空间的概念构思和设计工作。在概念构思阶段,班级分组进行设计,并进行汇报选出优胜方案。此阶段因和个人方案同时进行,有同学精力有限,借此较少参与班级空间方案的构思。这是毕业设计分为个人方案和班级空间建设的不足处,可改为灵活的操作选题,将两部分内容相互渗透,班级空间的方案也可作为个人方案的选题,这样对空间建设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深入空间建设方案的设计,也实现从方案到实施的完整性。从教学结果看,确实有对空间建设感兴趣的同学投入非常多的时间以致个人方案较草率完成。通过多轮前期概念构思的推敲,室内1201班空间建设最后确定为日式风格茶室的建设,主题为“诧语”。

二、空间建设实施阶段

空间方案确定后,全班分工协作——有方案图纸细化、材料设备的选择和购买、材料加工制作、软装配饰搭配、主体框架建设、后期布置与扫尾工作等环节。空间建设施工的过程最体现班级的团队协作性和优秀学生的领导能力,同时对教师的管理能力也是一项考验。空间建设的过程就是不停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动手建造的过程中,学生们充满了实干的热情。创意方案的实现过程是曲折的,具体到较为复杂的主体框架的施工及电工、木工等难度较大的施工环节,学生的技艺、施工水平难以达到水准,在多次尝试失败后采取与专业施工人员合作方式进行,如茶室主体木质框架请木工制作等。常规有难度但在系里工作室设备条件下可自行完成的部分仍严格要求学生多尝试自行进行设计和制作。如茶室的茅草屋顶制作,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学习茅草屋顶的编制技巧进行制作。施工过程中材料的找寻、工艺的精度要求等诸多问题都容易使学生想要走弯路或退而求其次,空间建设在于按照最初的方案设计进行实施,建造环节需对材料选择、工艺制作等进行严格把关。材料选择和配饰搭配在公司就是软装设计师的工作内容。而木工、水电的施工了解也涉及到施工图纸的深化和设计监理及合作的重要性。空间建设按照最初方案标准实施的过程中,学生对于今后实际的设计工作和设计从方案到实体空间都有了切身的体会,反之对前期方案设计要考虑更多的可行性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此环节不足之处在空间建设过程始终在教学楼进行,涉及到噪音较大的木工、金属切割等工艺对正常的教学有较大的影响,其次因经费的节俭,对于材料环保性能缺乏考虑,造成教学楼空气的污染。此次毕业设计的空间建设实践推动了系里木工制作等工作室的建设,对于今后的实践教学创造了更完善的设施条件。对于一些特殊的工艺如陶瓷的烧制或玻璃的加工等,也可尝试与工厂联系对接的方式,探索更为灵活可行的实践教学模式。

三、空间建设成果展示

毕业设计之空间建设从最初的概念方案设计到材料选择、主体框架制作、家具配饰制作及后期的布置摆件的实施是毕业设计实践教学一次重大的突破,在不断解决难题的过程中取得了实在的设计、制作经验和空间建设的成果。室内1201班“侘语茶室”设计说明——茶室以侘寂美学理念来阐述茶室的意义,茶室的东西都是小而简洁、安静内向的,茶室空间整体是比较狭小孤立而私人的,有助于个人进行哲思,不在任何地方却也处于任何地方,在茶室里每一样事物的实际尺寸恰与其重要性程度成反比。

四、结语

教学方案设计范文篇5

关键词:职业技能;专业教学;发展前景;设计教学;鞋类设计

一、职业技能导向的鞋类设计专业教学创新的意义

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企业的人才需求模式发生了巨大改变,对于职业型技术人才的需求逐渐提升,这就为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奠定了社会基础。而中职学校作为我国基础职业教育体系,在新时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办学规模逐渐扩大,教学专业建设也愈加完善。近年来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日常生活中对于鞋类消费市场的要求愈加严格,鞋类企业的设计创新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在这种社会背景下,鞋类企业对于具备综合职业素养以及专业设计能力的职业型人才需求不断上升,这就使中职学校对于鞋类设计专业教学创新工作的重视程度逐渐上升,以期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促进中职教育发展。职业技能导向是新时期我国教育体系对职业教育机构提出的基本要求,是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培养高素质职业技术性人才、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因此,在新时期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就需要以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以及综合职业技术能力提升、素养培养为己任,全面推动教学改革。尤其是在鞋类设计专业的教学创新中,更需要贯彻职业技能导向的现实需求。职业技能导向下中职学校鞋类设计专业教学创新能够提升教学质量,实现对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企业对职业技术性人才的综合职业素养要求愈加严格,这就需要中职学校在教学实践中,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专业能力,更需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1]。而职业技能导向要求中,加强高素质人才培养是基本要求。在这种要求下进行鞋类设计专业教学改革,能够进一步提升教学实践的科学性,实现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同时,职业技能导向下加强中职学校鞋类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也能够进一步推动中职教育体系教学工作的发展与创新,实现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有机协调,以此推动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发展[2]。根据相关报告,我国鞋类产业以及市场成为主要经济发展行业之一。其中以广东、浙江、福建等地作为生产重心,鞋类生产基地和大型厂区已经超过一万家左右,全国鞋类总体生产数量大约为130亿双。所以无论是鞋类生产总量还是经济交易数量,我国常年稳居世界前端。加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鞋类产品消费数量也随之逐年提升。同时巨大市场发展前景也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技术和数量要求。根据我国现阶段对鞋类设计人才现状的详细分析,未来鞋类行业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数量已经高达上万人,但是现阶段我国各大中职学校对于鞋类设计专业建立相对较少,其发展路途仍然十分遥远。面对鞋类广阔的行业发展,如何不断增加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全新生产技术已经成为现阶段我国鞋类行业建设的重点方向和目标。

二、鞋类设计专业教学现状

第一,鞋类设计专业在教学方面明显缺少全面性和多样化,无法有效建立完善的课堂教学体系。现阶段中职学校的鞋类设计专业教学中,不论是教学模式还是教学内容拓展方面都有不足,大多以中职学校的鞋类设计课程为主,缺乏线上教学资源的拓展以及各类教学互动的设计。这就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激发,教学参与感不足,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第二,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大多数鞋类设计专业理论课程过于追求知识的整体性,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课堂教学的灵活。比如,现代社会对于人才教学和能力培养的标准要求一旦出现转移或者改变后,课堂教学结构体系就需要再一次重新建立,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充分满足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的核心需求。在构建全新课程教学体系和教授模式的过程中,如果为学生单独设立若干个能力教学方式和区域,那么能力培养目标一旦转移,就需要重新组合专业模块,才能有效满足现代社会对于技能人才的实际要求。

三、鞋类设计专业教学创新策略

(一)构建三位一体教学模式

所谓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就是指“课堂教学——课后延伸——课外实践”三者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实践过程中重点由教师向学生转变,实现以学生“学”为主、教师“教”为辅的教学模式,突出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得到中职学校教育教学的高度重视。为了进一步完善鞋类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进先进教学方式,结合学生学习现状,构建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同时,教师应该以学生基础技术能力的形成规律为核心点,将鞋类设计职业教育特点作为教学重心,并且通过鞋类方案设计与工业专业理论相结合,进而将有关知识点和实践内容形成独立的教学单元,交付给教师,使其承担整体教学单元的流程教学。随后教师应该按照不同学生对鞋类设计的学习侧重,安排其在鞋类加工企业开展一系列实践,同时在实践过程中,积极要求企业中具有丰富生产和制造经验的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担任教学技师。通过详细的教学指导,最终实现鞋类专业从理论到实践、从课堂到生产的多元教学结构体系。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有效将鞋类方案设计与生产工艺结合,防止理论与实践出现脱节或者重复教学等现象,极大提升课堂教学的整体水平,还可以最大限度挖掘教师的基础能力,进而完善和改良教师团队内部结构。

(二)创新课程教学模式

一是在鞋类设计方案教学过程中,需要将皮革材料和辅料等知识作为单独的教学模块,主要是为了有效帮助学生合理使用材料、分辨皮革以及皮鞋材质的选择和搭配、不同材质使用的注意事项。二是在男鞋与女鞋的样式版型方案设计理论课程和实践训练中,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以及多媒体教学模式,积极培养学生三维模型能力以及平面方案设计能力,进而使其全面把控和掌握鞋型出品的核心技能。与此同时,技术人员还需要按照不同鞋型,设计出对应的控制线路,进而有效培养学生对鞋型样板的设计能力。三是在学生学习鞋类设计以及工艺制作知识时,制鞋工艺技术、学生鞋类实践操作技能、计算机样板设计技能、鞋类模型制作技能等的提升,教师需要格外关注和重视。四是在鞋类设计知识学习过程中,为了跟上现代化审美和时展潮流,男鞋与女鞋在外部形态方案设计以及拓展方面,教师还应该积极培养学生颜色搭配、手绘能力以及审美水平。五是在鞋类内部结构形态方案设计中,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利用计算机系统辅助美术方案设计,进而有效培养学生使用现代化技巧方法将传统手工平面的二维模式转变为3D模型结构。并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借助PHOTOSHOP及CAD等软件和脚型扫描仪开展日常教学,使鞋类产品设计跟上时代节奏,实现私人化定制。

(三)完善设计与实践

针对鞋类产品开发的设计教学,教师应该详细了解学生学习实际情况后,积极开展鞋类制作、鞋类方案设计以及工艺制作等各个领域的教学,以此作为基础与院校沟通,在设计类专业教师以及鞋类生产企业的专业认识共同努力下,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引进各种先进鞋类生产设备和技术,进而将全部鞋类方案设计以及制作工艺进行重新组合和制作,最终形成集合鞋类外部造型、鞋类生产工艺以及鞋类样板制作为一体的实践训练方案。(四)引进开放式教学模式以鞋类职业技能作为基础引导方向的鞋类方案设计和工艺教学,应积极使用开放式教学模式。可以将学生作为课程教学的主要结构体系,而教师需要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和教育者,进而解决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教学问题和困难。在鞋类设计教学中,开放式教学模式包含教学模式的开放性、实践模式的开放性以及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包含教学内容和题目的多元化。比如,学校日常开展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自行选择教学目标和课题,进而开展鞋类教学理论学习和实践。长此以往,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终有效发挥其学习个性与特点,帮助其积极培养创新综合能力。除此之外,教师教学模式的开放性主要指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会强求教学进度与目标相一致,而是在课堂和实践区域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综合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想要不断创新综合人才技能培训体系,就需要构建出理论知识教学、实践教学以及生产教学三位一体的全新鞋类培训和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推动工艺专业教学水平提高。但是由于我国鞋类专业设计以及科学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在实际操作和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不足,为此应该根据鞋类发展现状,制定出适合高校发展的教学模式,为我国鞋类行业提供更多综合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贾卫.以创新创业能力为导向的产品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4):5-6.

教学方案设计范文篇6

关键词:家具课程;企划书;学习意志力

在多年的环境设计教学中,笔者发现部分学生在课程学习期间容易陷入茫然,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目标和导向,从而缺乏激情和动力,更缺乏意志力。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外因看,与知识、信息的大爆炸所导致的学生无所适从有关;从内因看,与学生对学习的意义、学习目标和内容、学习过程缺乏深度认知有关。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文章拟从环境设计的视角,以家具设计课程考核任务中涉及的《家具方案设计企划书》为载体,围绕内因、外因探究学生的学习意志力问题,期望能找到一些有价值的思路。

一、意志力

意志力是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是指一个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品质。两度荣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居里夫人说:“人要有毅力,否则将一事无成。”由此可见意志力的重要性。中国古代有很多培养学习意志力的故事,如,古人曾以冰裂纹装饰书房的门窗,喻示“十年寒窗苦读”才可能一举成名,这是以生活环境隐喻学习意志力;还有“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直白地道出学习应刻苦用功。学习意志力有一些基本的、科学的训练方法。

二、《家具方案设计企划书》设置的说明

1.家具设计课程考核任务中设置《家具方案设计企划书》的主要目的为了检验教学效果,触动学生主动把家具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内化为自己使用的方法,教师在家具设计课程的理论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安排了平时的习题任务和课程考核作业任务。《家具方案设计企划书》是学生用来对接教师所下发的《家具设计课程考核任务书》的一个重要文本,是学生整理前期基本理论知识的工具。同时,学生利用该企划书为后期课程考核作业任务的开展厘清思路,并做好相应的计划。由于学生的家具设计课程考核的主要任务是完成一套家具的方案设计,不牵涉家具施工设计等内容,所以学生在企划书制作过程中主要围绕“家具方案设计”这个中心全盘统筹学习任务。2.《家具方案设计企划书》的基本内容及其相互关系(1)《家具方案设计企划书》基本内容限定家具设计课程考核的主要任务是要求学生完成一套家具的方案设计,不牵涉家具施工设计和市场营销等环节内容。以下内容是对具体考核任务的总体限定。第一,建立家具设计小组。主要内容有:小组成员的组建;各小组成员的特长说明;组长的认定;后期对接的成员任务分配,包括硬性任务分配和弹性任务分配等。第二,家具设计课题发生的动机,如对某种生活需求的关注、引发设计课题的兴趣点等。第三,家具设计课题的理念、思路的具体化。主要内容有:主题和理念;设计创意的元素,设计的样式、风格、造型语言;设计中对使用环境、使用对象、使用方式的分析。第四,家具设计课题的成果预计。主要内容有:家具设计的总体任务,如家具的类、形、数、质和量的初步规定;对家具的表现内容涉及的表现形式、表现细节以及最终表现效果的具体成果规定。第五,家具设计课题的管理。主要内容有:小组成员的设计任务分配、设计小组成员的工作机制、设计任务的进度管理等;对小组成员设计任务完成效果的评价、讨论与改善的方式等;设计任务未如期完成的促进方案;设计过程的辅助性环节,如资料查阅、问题讨论、设计调研等的完成方式。(2)基本内容的相互关系第一点和第二点的总体内容可归纳为理念梳理、理论梳理、问题分析、草图绘制等家具方案设计的前奏性工作,其具体成果体现为文本化的思路、数据以及家具方案的构思草图等内容。第三点和第四点主要是对前期设计思考的具体执行,如家具样式、造型元素、家具数量、家具材料、家具结构、家具色彩的确定等,并把这些确定好的内容转化为实际的工程图、效果图或者等比例模型,该阶段还涉及工作任务的分配和学习效果的评价以及改进措施等。前后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但是前期主要是思考过程占主导,无论是讨论、记录、数据还是草图,皆倾向于思考与辨析;而后期以任务的分配、设计制作和效果评价等具体的实践过程为主导,是设计任务具体落实的重要阶段。

三、《家具方案设计企划书》执行中对学习意志力提升方法的探讨

1.家具方案设计小组建立过程中对学习意志力的提升训练在家具方案设计小组组建中,要求学生按照兴趣相类、能力互补、层次合理的方式进行组合。小组成员统计表格中有一项专门显示组员的特长,从学生对特长的填写中,可梳理学生学习意志力中我自觉察和自我调适的内容。为了组建有设计战斗力的团队,成员分布应该是平衡的,如,有些学生有较强的创意思考能力,有些学生有较强的文本撰写能力,还有些学生有较为突出的草图和设计表现能力、软件操作能力,等等,当然也有学生有较高的综合能力。教学的目的是实现共同进步,所以通过团队中能力突出的学生进行带动,这样既可以更好地提升该学生的该项能力,又可以通过该学生的能力展示,让其他学生找到差距和努力的方向与目标,从自我察觉中不断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名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学生在小组配合中进行自我调适,实现共同提升和进步的学习目的。2.家具课题的动机企划对学习意志力的提升训练该部分内容主要从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着重针对学生的自觉性、自制力、自我约束等相关的学习意志力进行探讨。在人生的道路上,无论是工作中还是学习中,有些是我们感兴趣的,有些则不然,如果我们从事的是自己感兴趣的,那么就容易得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往往效果不佳。当学习中出现了学生不感兴趣或兴趣不大的内容时,将考验学生的自觉性、自我约束等意志力。意志力并不能完全靠强迫的方式进行训练,而需要借助一定的方式进行引导。如果学生遇到了不感兴趣的学习对象和内容,教师就需要想办法帮助学生渡过这个难关,如,把学生不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嫁接到学生感兴趣的方面。这个嫁接的过程需要思想上的启发和类比。如,有的男学生很喜欢篮球,对家具抄绘则提不起兴趣,指导教师了解这个状况后,可以和学生切磋篮球技艺,并在其中了解学生的思维状态,然后巧妙地把家具抄绘中的线条和结构的特色、工艺和技术的乐趣等内容,灵活地转化为与篮球相关的内容,从而引发学生认识的转变,由此提升学生自觉性的学习意志力。这需要教师对学生有深入的了解,也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和对学生思维的合理转换。3.家具课题理念、思路的具体化的企划对学习意志力的提升训练家具课题理念、思路的具体化过程的企划,是一个需要缜密思考和耐心的筹划过程,该过程将伴随家具方案设计的大部分时间。该部分企划内容涉及:主题和理念的确定;家具方案的元素、样式、风格及造型语言等内容;设计问题的系统分析。这个部分将深入训练学生的自觉性、抗压能力、忍耐力等学习意志力。如,主题和理念的确定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思考过程,无论是有前期资料的辅助还是天马行空地遐想,设计主题的凝练都无法一蹴而就,因此这一环节将有效训练和提升学生的自觉性、忍耐力等意志。再如,在对设计的元素、样式、风格、造型语言以及更具综合性的设计具体问题的分析中,如此错综复杂的要素,在企划和设计方案具体的设计执行中,学生将首先面临对问题的深度梳理,同时将逐步展开小组内部的讨论和批评,最后要向指导教师汇报进展和阶段性成果。这无形中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程度的压力,从而对学生的抗压能力等意志力品质进行了相应的锻炼和提升。4.家具方案设计成果预计的企划对学习意志力的提升训练家具方案的成果预计体现为两个方面的思考:一是家具的类、形、数、质和量等内容的规定,二是家具的表现形式、方法、效果的规定。该部分内容同样训练学生的自觉性和忍耐力等学习意志力。忍耐是人成功的核心品质之一,其含义和“毅力”相近。古人言:“小不忍则乱大谋。”可见“忍”是意志力中的核心要素,是学习成果实现的核心保障。5.家具方案设计任务的管理的企划对学习意志力的提升训练家具方案设计中的课题管理的企划涉及如下内容:小组成员的设计任务分配等;对小组成员设计任务完成效果的评价、讨论及改善方式等;设计过程的辅助性环节,如资料查阅等。该部分内容将学生带入勤奋、惜时这一层次的意志力训练。前期,学生在对自我觉察、自制力等的训练中逐步建立基本的意志力品格;在后期,教师需要带着学生走向“乐知”的境界,把被迫学习的状态转换成自觉学习的状态。勤奋和惜时既是一种较高的意志力品格,也是意志力训练、提升的成果,这个成果的获得非一日之功,需要不断通过前期训练的砥砺实现最后的飞跃。

培养学生的学习意志力是实现学习目标的手段和条件,同时,学习意志力培养的成果也成为学习个体的阶段性的目标。《大学》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止于至善”既指向学习目标,也指向学习过程,两者相辅相成。教师通过学生撰写企划书的过程,主动、深入地挖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意志力,使其建立良好的学习自信。学习意志力有助于学习成绩的提升,也是学习个体的本质需要。

作者:吴子锋 王志鸿 单位:湖北理工学院

参考文献:

[1]张连军,王爱英.成人学习中意志力的培养.职教论坛,2004(23).

[2]王宝祥.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中华家教,2007(5).

教学方案设计范文篇7

关键词:工作过程;机械加工工艺方案设计与实施;教材

在装备制造企业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机械专业人才的重要性不断提升。通过编写合理的《机械加工工艺方案设计与实施》相关教材,能够降低课程学习难度,并将知识点集中,对提升高职学生学习效率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1开发思路与原则

《机械加工工艺方案设计与实施》课程在机械制造专业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其相关教材必须具备合理性,否则,高职学生不仅难以吸收知识,而且专业能力水平也无法得到提升。为此,本文总结出了《机械加工工艺方案设计与实施》教材的开发思路与原则。

1.1思路

在编写教材前,有关人员首先需要开展调研工作。即详细记录本专业毕业学生在企业中担任的岗位。其次,有关人员需对其主要就业岗位进行全面分析,并着重关注其实际工作任务,以此统计出该岗位对机械制造专业学生能力、素养等多方面的具体要求。同时,人员应实现岗位要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相互匹配。再次,需解析目前机械制造专业所推行的教学体系,将课程边界重新进行划分,设计出具有专业性的学习领域。最后,需设置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课程,并在针对性技能训练形成的同时,制定以工作过程为基础的机械制造专业教学体系。在此基础上,教师将初步构建能够加强学生学习效率、极具专业性的《机械加工工艺方案设计与实施》课程学习领域。在工作过程完成系统化后,其即能够为《机械加工工艺方案设计与实施》教材的编写提供可靠依据,以该种形式进行开发的教材内容与格式不仅将更加丰富,而且还将与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的工作任务以及实际要求进行匹配,保证机械制造专业毕业生的专业技能能够充分发挥。

1.2原则

在开发教材时,有关人员需遵循以下原则:(1)充分参考与本专业就业岗位相关的一系列职业标准,以此确保编写的教材内容具有针对性以及合理性。从工作过程系统化实际要求与学生需求的角度出发,可以选择出4个具有生产性的零件与1个具有生产性的部件。在将其视作为载体的同时,教师应遵循简单到复杂的规律性,仔细排列零件与部件的特性,并以此创设出差异化学习情境。此外,在零件与部件的基础上,教师需将机械工艺的相关理论、零件质量以及关于装配的知识内容融为一体,从而打造出一体化教学模式;(2)根据知识、素质等要求,不断优化教材内容。首先,有关人员必须与企业、课程专家建立联系,共同探讨关于机械制造领域的知识内容,并通过岗位实际要求与学生的未来发展方向,明确、培养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所需要的多方面能力。在综合分析机械制造专业工作任务后,有关人员即需总结出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岗位任务的知识内容、专业能力以及专业素养。其中,知识内容应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切割金属材料的规律及原理、机械加工规章制度以及工艺的基本概念、制定机械工艺规章制度时所需遵循的基本原则、机械质量的定义标准及其基本知识、装备机械与机床夹具应具备的基本知识;专业能力应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合理且自主选择切割金属要素的基本能力、能够正确使用刀具的能力、科学且自主选择刀具规格的基本能力、加工机械零件的工艺设计能力以及独立使用零件加工工艺的基本能力、独立装配产品的基本能力、独立设计机床专用夹具的能力以及科学应用该夹具的基本能力、组装机床夹具的能力、自主发现问题、正确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最后,即是机械专业高级技术人才必须具备的创新能力;专业素养主要指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注重细节、热爱岗位、懂得团队协作以及不畏惧困难、吃苦耐劳的良好职业态度与素养。(3)根据学生实际需求编写教材内容。教师应在学生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编写教材内容。并创设出符合机械制造岗位升职标准与规律的学习情境,以此为学生未来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2教材内容

在正式开展教材编写工作时,负责编写的人员应从生产性零件及部件的角度出发,并严格遵循工作过程的具体思路,以此设计出具有差异化的学习情境。此外,必须确保该情境与教学内容能够符合基本认知规律,以此才能设计出具有科学性的教学环节。《机械加工工艺方案设计与实施》课程需通过介绍如何设计砂轮轴、支撑盘、齿轮以及砂轮架等部件的工艺方案与具体实施内容,促进机械工艺规章制度核心理论、机械零件加工过程中的质量分析以及机械产品装配知识的融合,以此实现教学内容的真正一体化。通过《机械加工工艺方案设计与实施》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明确并充分掌握制定机械工艺相关规章制度的原则及其方法;明确与掌握机械装配、装配工艺的制定方法与步骤;掌握分析零件加工时出现误差的原因以及提升加工精准度的基本能力;清楚掌握零件加工质量及其对产品性能的决定性作用、加强零件质量有效措施;掌握轴体、盘以及齿轮等零件的设计方案;掌握齿轮零件工艺方案的应用策略;掌握砂轮架的正确装配方式;掌握能够独立进行零部件检查、分析以及评估工作的能力,以及资料正确归档的流程。图1为零件生产流程。

3应用效果

3.1多样化教学

以工作过程为基础编写的《机械加工工艺方案设计与实施》教材具有多样化教学特点与优势。其教学模式突出强调学生为主体,要求教师围绕学生展开教学,并充分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融合、传统教学与信息时代衍生出的教学技术融合,以此实现教学内容、形式、方法以及手段的多样化。在教师依据该教材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主观思维将得到释放,而且学习积极性也将大幅提升,该点对教学成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此外,教师能够根据教材延伸出的教学情境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任务单,在学生严格按照任务单上的内容自主开展学习活动并顺利完成任务时,其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显著提升。

3.2提高教师专业能力

该教材不仅具有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能力,而且还具有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的功能。通过日常教学,教师将逐渐完备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并拥有更加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及能力。除此之外,在思维升华的作用下,教师将自主进入企业开展实践活动,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以及为学生树立榜样。该点既是教材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也是教师能够取得的成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教师将同时具备企业指导与校园教学能力,成为“双师型”教师。

3.3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该教材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经过调查,接受过该教材教学活动的学生在进入企业实习时,动手能力以及适应能力相较普通学生明显较强,并且综合素养极高,能够时刻保持良好的责任意识。此外,多数学生与教师反映,相较传统教材,以工作过程为基础进行编写的教材更加合理。例如,教学内容结构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与实际教学、学生需求吻合。

3.4完善考核方式

机械制造专业传统考核方式多以终结性考试为主,此类考核方式对提升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实践能力、综合素养以及职业能力极为不利,并且无法准确表现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因此,建立具备科学性的考核、评价方式具有必要性。而该种教材能够延伸出更加合理的考核方式。其能够根据教学情境,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考核措施。例如,若情境最高分数是100,该考核方式即可将其划分为三大板块:(1)占据50%比例的实践成绩;(2)占据35%比例的理论考核;(3)占据15%的工作态度考核。在得出以上板块的成绩后,将五个不同的学习情境分数相加,并计算平均值,即可得出学生在该门课程中的真实成绩。

4结语

综上所述,以工作过程为基础进行编写的机械制造专业教材,不仅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而且还能加强教师的教学能力。但是,目前该教材还需要不断地进行优化,以满足现代机械制造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姚敏.浅析精密机械加工技术趋势[J].内燃机与配件,2020,44(23):118-119.

[2]谢祖华,李云妹.机械加工工艺系统的误差控制策略[J].中国设备工程,2020,13(22):82-83.

[3]潘帝池.机械加工工艺对零件加工精度的影响分析[J].机电信息,2020,12(32):85-86.

[4]许东光.机械制造工艺与机械设备加工工艺分析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20,25(21):125-127.

[5]宋晓,杜惠萍.机械设计新形态教材建设探讨[J].机械设计与研究,2020,36(03):231-233.

教学方案设计范文篇8

关键词:物流管理;项目化教学;作业任务;技能大赛

一、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现状

(一)教学理念跟不上物流行业形势发展的需要。受到物流实训设备昂贵,实训条件不足的限制,现在大部分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仍然是以理论知识为主;而物流行业已经发展到了高度智能化的地步。(二)认识的错误。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仍然认为物流=运输或者物流=储存,这是错误的观念,当然把物流=快递,那就更是错上加错了。但由此也反映出物流行业的发展落后以及发展的不规范。因此在物流管理专业的招生与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困难,需要转变错误的认识观念。(三)知识理论落后于物流行业实际应用的发展。虽然我国的物流行业起步较晚,相关的理论知识大部分来源于西方的翻译。在我国大部分人的思想观念中物流就是快递,但高校的教学仍然远远落后于物流行业的发展。(四)实训设备不足。物流行业已经发展到了高度智能化,无人机、物流机器人的程度,而即便对有实训条件的高校的物流教学而言,智慧化还只是一个概念。(五)整体师资力量不足。我国物流行业起步较晚,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设置也比较晚,导致我国整体的物流管理专业师资力量不够,教师教学以纯理论为主,校企合作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施。

二、技能大赛的意义

国家花大力气举办各种职业技能比赛,就是希望通过比赛的形式,形成一种激励方式来全方位提升教育水平,培养“大国工匠”,促进产业的转型发展。根据技能大赛的宗旨“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进”的要求,技能大赛能改进相对落后的教学现状,在教师、学生、教学条件、校企合作等方面具有现实意义。(一)促进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教师在参加技能比赛的过程中不仅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内容提升自身学习能力,而且在比赛期间能与同行业教师学习交流相互切磋共同成长,也能在与企业的交往中了解到行业产业发展动态,了解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以利于教学方向内容的改革。(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学生对填鸭式教育方式不感兴趣,不愿意学习,而技能比赛这种以实践教学为主的教育方式,能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促进主动学习热情。学生根据比赛学习也能了解学习的方向和企业的需求,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能提升就业率,满足社会企业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三)促进学校的实训条件建设技能比赛是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社会需要为引领来进行的内容设计,是真正需要动手实操的。学校落后的实训条件显然不能满足比赛的要求,因此学校为了展示教学成果,吸引学生就读,必然会主动改进实训教学条件。(四)改革教学模式以理论为主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变化,技能比赛会引导学校进行教学改革,从单一的理论教学转变为多媒体实训教学,以学生为导向来改革教学方式。

三、高职物流技能大赛内容

高职物流技能大赛由现代物流作业方案设计、物流职业能力测评、物流作业方案实施三个部分组成,其中物流作业方案实施是根据物流作业方案设计的内容使用物流专业设备设施进行现场操作。(一)现代物流作业方案设计。根据物流技能大赛提供数据资料编制作业方案,设计内容包含运输作业计划、出入库作业计划、配送作业计划、作业进度计划以及资金成本预算计划等五大部分。(二)物流职业能力测评。测评题目主要源于党和政府、行业与物流发展有关的政策、法规和标准,考核准物流人是否了解、熟悉国家发展战略和行业标准,以及应用标准的判断能力。全面考核选手的职业素养和能力。(三)物流作业方案实施。参赛队伍根据第一赛段的物流作业方案,分工协作,选择合适的设备与工具,执行出入库作业计划与配送作业计划的实操。四、物流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高职物流技能大赛主要是根据物流管理的整体业务流程与核心领域功能来考察参赛选手的物流作业方案设计的能力、现场组织管理能力、专业技术团队协作能力、现场出现的问题分析与处理能力、质量与成本控制、工作效率以及安全与文明生产等各方面的职业素养。大赛以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实际业务流程为背景,参照了现阶段我国物流企业中的核心业务领域(如仓储、配送、运输和信息系统处理等)和典型业务流程(订单处理-采购-进货入库-库存管理-补货拣货-流通加工-出货-配送),基于核心岗位的工作流程而设计的物流职业技能竞赛项目,重点考核选手对物流的基本流程,仓储出入库作业、运输调度作业、配送作业以及线路规划和优化的熟练掌握程度;赛项的方案设计内容中还包含了异常紧急情况和突发事件的处理,考核了选手应对异常紧急突发状况的应变能力和精益化管理的能力。五、项目化教学改革项目化教学是一种行为导向教学方法,是设置一个项目任务,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要求完成任务,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1、明确项目任务:教师提出项目任务,即设置一个情境,学生团队合作讨论完成;2、制定项目计划书:学生制定任务计划,老师审查并给予指导;3、实施项目计划:学生分组分工明确,团队合作完成;4、项目检查评估:学生按分组互评,老师对每组给予评分;5、项目结题报告:归档备案。项目化教学将一整个大型工作项目分成若干个子项目,子项目下面设置具体的学习任务,项目中再设置具体情境任务,一个情境任务分几次课程完成。此种教学方式打破了课程的概念,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是复合型人才,能融汇贯通各门课程的内容。将整个项目涉及的知识点进行了综合,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需要哪个知识,教师再提供相应的指导。学习完成每项具体任务后进行测验,以巩固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课程项目化:高职院校课程改革走向的选择.路海萍-《大学(研究版)》

2、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戴士弘,毕蓉选-清华大学出版社

3、应用型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探索.吴义生-《物流科技》

教学方案设计范文篇9

关键词:OBE理念;建筑设计环节;教学设计

OBE是以预期学习产出为中心来组织、实施和评价的教育结构模式。一般教育者首先根据社会的需求来确定教学目标,即根据社会要求去确定学生会取得怎样的学习成果[1][2],然后确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再确定如何让学生获取这样的教学成果,最后确定考核方式、教与学效果的评价和不断改进。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教学环节。土木工程专业一般分为建筑工程方向、地下工程方向、交通土建方向等等,本文探讨的是建筑工程方向的毕业设计。建筑工程方向毕业设计前期一般都包括了4周左右的建筑设计环节,建筑设计结束以后就是结构设计。在目前的情况下,社会需求比以前已有较大的变化。为使建筑设计环节的教学成果更符合社会需求,本文在具体微观的层面分情况对建筑设计环节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考核指标、评价体系方面进行了探讨。

1将建筑方案、施工图设计嵌入

建筑设计环节目前情况下,一部分学生将来会进入建筑设计院进行建筑结构设计工作(可能是先上研究生再进入设计院)。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要求掌握一定的建筑设计知识和拥有一定的建筑设计能力和相应的工程素养,从而能够很好的配合建筑工种满足甲方的需求。此类情况下的教学目标很清晰。1.1原有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传统的土木工程毕业设计中一直有建筑设计环节。通常情况下,建筑设计环节的做法:要求学生从设计任务书开始,完成建筑平面、立面、剖面设计以及少量的节点详图,同时建筑图的深度要满足后续能够进行结构设计的要求。这种做法中存在三个限制:第一是时间短,建筑设计环节时间只有3到4周;第二是学生拥有的建筑学方面的知识仅仅来源于大二的房屋建筑学课程,因此学生自身的建筑学方面知识薄弱;第三是教学资源限制,许多高校建筑学教师人数有限,而且很多建筑学教师本身工程设计水平也不足。由于存在这三个限制,学生根据设计任务书完成建筑施工图设计是有一定困难的,所以往往完成得不好,从而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在时间投入、知识储备、教师资源不变的情况下,消除限制带来的影响,是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完成教学目标的首要任务。1.2将建筑方案设计嵌入建筑设计环节。一种做法是将建筑方案设计作为建筑设计环节内容。首先是教师先收集一个实际工程的建筑施工图,然后教师对照该建筑施工图完成设计任务书,将设计任务书发给学生,学生依据该设计任务书完成建筑方案设计,而不是完成建筑施工图设计。后续的结构设计所需要的建筑施工图采用原先收集的建筑施工图,这样在有限的时间内及学生有限的知识能力储备下,学生是可以较好地完成建筑方案设计的,从而可以达到让学生掌握相应的建筑设计知识和锻炼相应建筑方案设计能力的教学目标。1.3将建筑施工图设计嵌入建筑设计环节。消除这几个限制的影响的另外一种做法是将建筑施工图设计作为建筑设计环节内容。此时教学方法上可有二种做法:第一种做法是教师发给学生的是建筑方案图纸,学生在此基础上深化,最终完成建筑施工图;另一种做法是教师发给学生的是实际工程的建筑施工图,但教师对原建筑功能进行一定程度的更改(相应于设计院中的情况,就是甲方对建筑功能进行修改,要求设计院改图),要求学生根据修改后的功能对建筑施工图进行修改。在施工图训练中,特别要重视常用建筑规范条文的知识积累。这样,通过施工图设计训练,可以较好地达到让学生掌握相应的建筑设计知识和锻炼相应建筑设计能力的教学目标。1.4考核指标和评价体系。在考核指标方面,无论设计内容是建筑方案设计还是施工图设计,基于教学目标,考核重点应该是功能方面的内容。相对而言可以弱化技术、美观层面的考核权重。在评价体系方面,学生做完毕业设计即离校,目前的做法中学生参与度较低。需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因此具体可以在学生毕业后1年、5年、10年后邀请毕业生进行回顾性评价,时间越长,评估越完整。因为有些教学效果要比较长时间才能显现出来。

2将建筑构造设计嵌入建筑设计环节

另外,在目前情况下,有相当大部分的学生毕业后进入施工单位、监理公司等。对于此部分学生来说,毕业设计的内容可能会放弃结构设计而改成施工组织设计等[3]。此时,让这部分学生更好地从满足社会需求的角度来看,还需要在建筑设计环节中,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指标得以保留。2.1建筑构造设计教学目标。首先讨论教学目标,通过教学目标来确定是否还需要建筑设计部分。从社会需求来看,在施工单位一线担任土建部分施工员的,一般是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在建筑施工图中,有一项重要内容是建筑构造设计,设计节点详图。而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接触建筑构造设计(节点详图)内容主要是在大二的房屋建筑学课程。另外,建筑施工课程中也会有一些接触。但总体来说,学生对建筑构造部分内容的掌握一般比较薄弱。目前,设计院出建筑施工图的时候,节点详图的设计深度参差不齐。有技术力量雄厚、设计质量高的大院,也有技术力量相对薄弱、设计投入不大从而造成节点详图设计深度不足的小院。如果碰到节点详图设计深度不足的施工图时,为了领会建筑构造设计意图,保证节点的施工质量,就对施工员的建筑构造知识和建筑构造设计能力提出一定的要求。而这种情况应该是不少的。另外,还有一些其他情况也会对施工员的建筑构造知识和建筑构造设计能力提出比较高的要求。例如:涉及一些新材料、新工艺等没有现成的施工工艺的节点部位的施工。又例如:因为采购不到节点详图中所需要的材料时,需要和设计院沟通便捷的修改节点详图。因此对于进入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这部分土木工程毕业生,根据OBE理念,可以设置3~4周建筑构造设计环节。其教学目标是掌握一定的建筑构造知识和培养一定的构造设计能力,从而领会设计意图、保证施工质量[4]。2.2建筑构造设计教学内容。确定了教学目标后,需要确定教学内容。建筑构造涉及的内容很多、很繁琐。在毕业设计的建筑设计环节进行房屋所有部位的建筑构造设计没有必要。原因:①有的部位的建筑构造比较简单或者施工难度比较低;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在建筑构造设计环节能投入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建筑构造设计的内容应该是那些重要的和典型的建筑构造内容。如,±0.000以下部位的构造设计内容的重点应该是地下室的防水。因为一旦地下室防水失败是很麻烦的,而且实际工程中又经常出现地下室漏水的问题。另外,土木工程的学生往往重视荷载方面的问题,对这些问题往往重视不足。而负责这些节点部位的施工员往往是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因此,确定这样重要的和典型的内容应作为建筑构造设计的内容。2.3建筑构造设计教学方法。确定了内容后,然后确定教学方法。此时可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先收集一套建筑施工图,然后将施工图中所有的节点详图删除,同时删除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中的对应的节点详图的编号,再将此图纸提供给学生。这样,学生进行构造设计时,第一个步骤是确定哪些部位需要进行构造设计,此步骤可以增强学生对建筑构造功能的认识,然后是各个重要部分的构造设计,此步骤中要注重构造设计原理的掌握。当学生完成构造设计后,再将原始的节点详图发给学生,让学生分析自己的节点详图和施工图原有的节点详图的优劣等等。另外,如果施工进度允许,可以结合毕业设计实习,让学生去工地现场观摩该图纸对应工程的节点详图的施工,从而增强实际感性认识和增加动手能力[5]。另外一种教学方法是,把整套建筑施工图发给学生,要求学生采用和施工图中原节点详图不同的材料来完成相应部位的节点详图设计。即学生设计节点详图去替代施工图中原有的节点详图(要求采用和原节点详图不同的材料)。2.4建筑构造设计考核指标。在建筑构造设计的考核方面,要求学生的节点详图画到怎样一个深度,这个问题影响比较大。因为不同深度的节点详图的工作量是相差很大的。根据OBE理念,应该是社会需求来决定教学内容。也就是学生设计的深度应该达到建筑施工图中常见的节点详图的设计深度。但由于目前设计市场上施工图中的节点详图的深度参差不齐,所以没法简单的确定一个应该达到的设计深度。应该说不需要盲目的去追求尽可能细的设计深度,而应该根据具体的学生素质和当地建筑施工图的平均设计深度来确定节点详图的考核设计深度。也可以参照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出的一系列图集中的节点详图设计深度来确定考核设计深度。

3结语

本文以教学成果为导向对毕业设计的建筑设计环节进行了逆向教学设计,以让学生在毕业设计阶段学到的知识和掌握的能力,能满足社会需求为教学目标进行了建筑设计环节教学改革探讨。在此环节引入OBE理念,关注社会需求,强化与之相匹配的工程能力、工程知识,对于培养优秀的建设技术人才和提高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顾佩华,胡文龙,林鹏,等.基于“学习产出”(OBE)的工程教育模式———汕头大学的实践与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1):27-37.

[2]隋凤利,黄贞益.基于OBE理念的工程类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改革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20(5):297-299.

[3]柴,李文利.土木工程专业施工组织设计类毕业设计实践教学探析[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9(03):40-44.

[4]罗涛,潘继勇,高洪江,等.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施工管理能力提升路径与方法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23):221-222.

教学方案设计范文篇10

关键词:教学法;高职学生;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非常重要的常规性教育教学工作,工作或教学方法得当,将有力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职业方向选择和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1]。项目教学法是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常用的一种教学法,对提升学生技能和创新能力有积极的指导意义。项目教学关注的重点是学习者的学习结果,过程中预先设定了工艺、参数,引导学生探究某项已知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不会刻意去发散学生的思维,且容易造成思维定式,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与此同时,项目教学存在“基础理论的学习因项目而定,课程内容过散,缺乏整合与共享,理论知识‘够用’的度难以把握”等缺陷[2],基础理论不足也易致创新能力不足。模糊(不定)参数项目(任务)教学法是建立在项目(任务)教学法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法。所谓模糊(不定)参数项目(任务)教学法,就是在综合实践项目教学时,只给定少量关键性目标参数,任何工艺、路径和方法,只要能达成任务目标参数,即视为完成目标任务,是对项目教学法的创新。笔者所在教学团队三年来对模糊(不定)参数项目(任务)教学法进行了探究,通过教学实践,认为模糊(不定)参数任务(项目)教学法在药学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及相关情况说明

研究对象:2017级药学专业2个班级共计114名学生,2016级中药学专业1个班共计46名学生。教学项目名称:针对发热患者的退热方案设计。教学安排:2017级药学专业本教学项目在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药学服务务实课程教学中实施,2016级中药学专业本教学项目安排在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临床医学概论课程教学中实施。教学项目基本要求:不限定人群(普通成年人,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妊娠期、哺乳期、月经期女性或伴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等)、病因(感染、非感染)、发热程度(低热、中度发热、高热和超高热),给出至少3套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病因、不同发热程度的治疗方案(治疗方案中的药物,只要求给出药物名称或药物类型名称,不要求具体制剂和用法用量),项目完成时间约80分钟。

(二)研究方法

第一,教学任务布置与安排。课前学习任务布置:项目学习任务开始前2天,布置本次预学习任务,说明项目学习要求及课堂教学任务基本安排。教学分组:各班学生按4—5人为1个学习小组随机分组,指定组长1名,其中2017级药学专业2个班共计23个学习小组,2016级中药学专业1个班共计9个学习小组。第二,问卷设计。采用问卷星软件对参加本次项目实践活动的所有学习成员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涉及:你对本次学习项目的兴趣,本次项目学习对你的合作意识有何影响,本次项目学习对你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何影响,等等。为避免学生之间对问卷问题交互影响,问卷调查在项目完成后立即进行。

(三)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由本项目教学团队依据各组学生设计的方案数量、方案的完整性予以赋分,每给出1套完整退热方案计2.0分,不完整计0.1—1.9分。

二、结果

(一)项目完成情况

两专业各学习小组均按要求完成了至少3套退热方案设计。2017级药学专业23个学习小组共完成121套退热方案设计,组均5.26套,组均得分6.38分。其中排位第一的学习小组共完成退热方案9套,得分15.6分;排位最后的学习小组完成退热方案3套,得分2.3分。2016级中药学专业9个学习小组共完成37套退热方案设计,组均4.11套,组均得分4.73分。其中排位第一的学习小组完成退热方案7套,得分12.4分;排位最后的学习小组完成退热方案3套,得分1.9分。两专业学习小组退热方案集中在普通成人,儿童及妊娠期、哺乳期女性,而对老年人、月经期女性及肝肾功能不良患者较少涉及。针对上述人群的退热方案,主要针对非感染人群,其次是感染人群,部分学习小组未明确针对感染抑或非感染人群。在两专业学习小组的退热方案中,仅5个小组的退热方案提及了针对不同发热程度的处理。在退热方案中,涉及退热措施时,只有7套退热方案提到了非药物退热。退热药物均选择解热镇痛抗炎药。

(二)问卷调查结果

所有学生对本次项目学习表现出较浓厚的兴趣,87%的药学专业学生,79%的中药学专业学生认为本次项目学习对协作、合作意识有促进作用。近一半的学生认为本次项目学习能发散自己的思维,对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较强的提升作用,部分学生仅仅为完成本次项目学习任务而学习。

三、分析与讨论

模糊(不定)参数项目(任务)教学法是团队正在尝试的一种项目(任务)教学法,暂定目标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关注学生项目或任务的完成情况,即项目或任务教学的知识和技能目标;二是发散学生的思维,锻炼其创新思维和能力。通过对结果的分析,可以得知模糊(不定)参数项目(任务)教学法对学生协作意识、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与所设定项目(任务)的难易程度、所设定任务目标参数模糊程度、小组组织者的组织能力、教师的教学暗示等四方面密切相关。

(一)设定项目的难易程度对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影响

所安排的教学项目难易程度是相对于学生的学习基础而言的。在本项目实践中,学校中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中不包含生物化学、药理学等基础性课程,故中药学专业学生在完成本实验项目退热方案设计时,无论是组均退热方案的数量(4.11套),还是组均退热方案的成绩(4.73),均明显低于药学专业组。如果本项目对药物用法用量做出明确的要求,组均成绩可能就会更低。

(二)目标参数模糊程度对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影响

一般来说,任务目标设定的参数(内涵)越模糊,那么其应用范围(外延)就越大,越有利于发散思维。本项目退热方案设计实践,目标设定的参数(内涵)非常模糊,既未明确退热的目标人群和发热的病因,也未明确发热的程度。按理,思维可扩展度较大,但不少学习小组在接受本项目任务时,因为是第一次接触本教学法实践,受过去学习习惯定式影响,不知如何入手,在教师提示本项目(任务)目标人群后才恍然大悟。且各学习小组在制订退热方案时,未考虑发热病因、发热程度的情况比比皆是。由此,对高职学生而言,任务目标设定的参数一定程度的模糊,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视野,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但任务目标参数不宜过于模糊,否则可能适得其反,让学生陷入不知所以的困境。

(三)学习小组组长对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影响

本项目实验成绩差距大,如药学专业,部分表现突出者,完成方案数9套,得分15.6分;而表现欠佳者仅完成方案数3套,得分2.3分。事后调查,成绩差异大的主要原因与学习小组组长关系密切。学习小组组长是协作学习的组织者、落实者,是联系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其学习态度、组织能力对小组的协作学习会造成较大的影响,总体上,学习小组组长会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发挥更多的积极作用[3]。如小组长组织协调能力有助于维持有序的合作秩序,提高学生的合作参与水平,增强个人和小组责任感,改善小组内部的人际关系,领导小组进行反思、取得进步[4]。

(四)教师的教学暗示对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影响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有意无意对学生进行一些教学暗示,如药理学教学中常常会出现某某药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少、发生率较低等一些绝对性的暗示,最终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本项目实验中,学习过药理学课程的药学专业学习小组,92套退热方案选择的退热药物为某药物,占比高达76.0%,而未学习过药理学课程的中药专业学习小组,仅6套退热方案选择的退热药物为该药物,占比仅为16.3%,据此可见教师的既往教学暗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影响,当然也不排除学生的惰性和思维惯性的影响。

四、结语

总之,模糊(不定)参数项目(任务)教学法对提高高职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设定项目(任务)的难易程度,注意所设定任务目标参数的模糊程度,要选好学习小组组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避免一些绝对性教学暗示。高职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方式方法很多,需要教师做更多的探索。

参考文献

[1]黄瀚,甘湘宁,李仕剑.基于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分析与探索[J].职业教育(中旬刊),2020(1):56-58.

[2]宋天枭.高职院校学生创造力培养及影响因素分析[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3(1):79-82.

[3]牟新利,朱丹.浅谈高校中合作学习小组组长的角色[J].中国电力教育,2012(20):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