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治理专业范文10篇

时间:2023-07-07 17:30:25

环境治理专业

环境治理专业范文篇1

关键词:环保;环保管家;服务模式

近年来,人们的环保意识日益提升。国家相关部门也针对环境保护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意见。其中,环保管家的引入,为环境治理水平的提升,提供有力保障。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我国环境服务行业之中是由环保主管部门进行垄断式管理的。目前,环保管理的结构,以多元化为主。新形势下,我国环境服务行业涉及的内容日益复杂多样。此种情况下,加强环保管家服务模式的思考,是尤为必要的。

1环保管家相关概述

1.1环保管家服务内容。环保管家服务,是一项综合的管理过程。在管理实施过程中,确定各个注意事项。在各项服务管理内容的基础上,对各类模式进行深入性分析。从某种层面来说,环保管家属于一种形式,对第三方进行专业化管理的形式。在环境治理期间,从较为全面的角度上掌握费用支出的具体类型。在环境治理中,引环保管家,能够提高环境治理的专业性与高效性[1]。此外,环保管家服务也可以是排污者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将环境治理问题,委托第三方环境治理公司代为治理环境,与此同时通过签订合同并缴纳相应治理金的方式,向第三方支付环境治理费用。在环保管家服务开展的这个过程中,需要了解环保管家的实际应用价值和优势。1.2环保管家应用特点。环保管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具有鲜明的特点。从理论上来说,环保管家的衍生,与传统环境服务行业有密切的关系。因而,环保管家的载体具有多元化的特点,环保管家既可以是单独个人,也可以是组织或是企业。目前,我国对于环保管家的要求,尚未制定出明确的定义。在相关条款中,中央环保部门将环保管家定义为,是向园区提供全面的检测与保护的公司,具有专业性[2]。通过检测与保护,可以提供相对完善的环保性服务,根据当前存在的环境治理问题提出针对性和专业化的解决方案。不过,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涉猎范围看来,环保管家的服务对象具有广泛性特点。其服务对象可以是单位,可以是园区、政府或是组织等。因而,环保管家的服务对象具有多元化特点。就特点而言,环保管家的应用也具有先进性,其属于我国中央环保部门根据当前环境污染的现状,制定的环境治理规划方案,与我国新时期环保中国梦的相关治理要求相符。1.3环保管家应用意义。环保管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具有显著的意义。首先,环保管家服务对园区发展的意义。通过环保管家服务方式,可以有效帮助园区对环境污染地点进行定位,根据园区的污染实际情况,制定出针对性、系列化环境污染治理方案,提供较为专业化的环境污染服务,可促进园区的生态化持续性发展。其次,环保管家服务对环保部门的意义[3]。环保管家服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环保部门的环保管理评、评审和培训等,提供技术支持,在专业性较强的技术工作中,抽离出环保管理部门,在最短时间内解决环保管理问题。最后,环保管家服务对企业发展的意义。环保管家服务可在相同的时间,治理大气污染、水污染等,利用监管系统,将自动收集的与污染有关的数据传输规管理部门,进一步提升监管相关部门的监督力度与管理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环污染治理水平和效果。

2环保管家服务模式在新形势下的完善措施研究

2.1转变环保服务模式的同时并完善服务内容。通常来说,在信息化与科技化迅猛发展的新时代下,可从服务模式与内容角度,进一步完善环保管家服务模式。在以往,我国对环境服务内容的要求,涵盖了社会建设服务和环境咨询服务等,且在处理中坚持事后处理。为此,在日后完善服务模式,从现代化的生态环保需求出发,将环保管家服务与现代环境管理理念相结合,将事后处理原则转换为事前控制原则,将环境治理的被动化转化为环境治理的主动化。环境污染相关第三方企业、相关部门等,均要加快对环保服务意识的转变,以期满足国家绿色环保的要求。在环保服务内容方面,我国环境服务行业主要集中在环境污染的检测上,而对生态环境的咨询与修复等内容占比较少。因而,在新形势下要充分完善服务内容,相关第三方企业要在现代环境保护战略下,找准自身的服务方向,进一步推进企业服务项目的多元化,使服务内容更加全面,并针对环境治理的多元化需求,制定针对性、个性化的环境治理服务方案,满足多元化的污染治理需求,为提高环保管家服务应用水平及环保治理水平,奠定基础。2.2建立健全环保管家服务相关法律法规。环保管家服务发展过程中,需要有一定的法律支持和保障。与发达国家的环境保护相比,我国环境保护第三方产业的发展时间略短。虽然在环境保护引入我国后,其开发进度较快,但仍然缺乏对相关政策的重视,尤其是与环保相关的法律法规、法律条文还不完善。所以,在新时代下重视环保管家服务发展过程中,我国政府部门要加强对环保管家的学习,提高对其的认知水平。政府部门积极发挥其引导智能,依据现有法律法规中关于环保的要求,科学、合理调控企业的环保内容,使法律法规发挥其权威作用。第三方企业在承接环境治理项目后,要结合环境污染的实际情况,从绿色环保的理念出发良性竞标,明确自身的责任意识。此外,政府部门要针对环保行业的形式,制定更具有针对性、细致化的环保条例,提出环保管家工作企业的市场准入门槛,为环保管家服务模式在现代信息化社会中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保障。2.3加强对环保管家服务人才培养的重视。在环保管家服务模式发展中,环保管家服务人才对于服务模式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影响。在21世纪,人才是国家、行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因而,加强对环保服务人才的培养是必要性措施。相关企业需要减少对发达国家先进技术设备的依赖性,重视对优秀、专业人才的引进,并培养环境管理人员。在聘请环境管理人员时,要关注应聘人员的学历、专业、经验等,坚持择优录取原则。企业也可从内部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完善环保人才的培养制度。通过内部应聘的方式,鼓励有能力、有责任的员工参与内部员工选拔,并积极参加企业组织的相关培训,通过相对完整、专业的课程,实现对企业人才对专业知识的深化,为企业环保管家服务水平的提升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3结语

针对当前环境污染的现状,完善环保管家服务模式是极为重要的。目前,环保管家服务模式中,无论是对服务管理模式还是对服务管理类型,都有较为严格的要求。本次研究中,主要是针对现阶段环保管家的现状,转变环保服务模式的同时并完善服务内容、建立健全的环保管家服务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环保管家服务人才培养的重视等方面,探究新形势下环保管家服务模式的完善措施。以期在本次相关研究下,为日后提升环保管家服务水平提供建议。

参考文献

[1]熊佐芳,程海明.新形势下环保管家服务模式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7,25(11):105.

[2]于静,褚福友.新形势下环保管家服务模式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9):159.

环境治理专业范文篇2

关键词:环境治理;环境检测;作用

现阶段,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有时往往会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从而也客观地反映了加强环境保护、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意义[1]。近年来,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践行受到了各个行业的高度重视,也推动了全社会环境保护意识的逐步提升。

1环境检测的相关概念

环境检测一般指相应的监测机构为了完成特定的检测任务而进行的环境状况的监视、环境指标的测定等活动。环境检测的相关数据能够为检测地区的环境质量评估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是确定所在环境的总体污染状况以及具体的治理需求的重要前提。目前,环境检测按照具体检测指标的所属范围可划分为:物理指标检测、化学指标检测以及生态系统监测等不同类目,各个类目对应的检测指标体系、检测仪器以及检测方法等都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建立规范的环境检测技术体系,能够有效指导检测人员完成各项检测任务,且可以规避在实际检测中由于人为因素对检测结果产生的负面影响。在环境治理体系下,环境检测对于环境保护的科学化管理以及相关环境破坏问题的执法监督起到了基础性作用,是保障环境保护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

2环境检测对环境治理的促进作用

2.1环境检测对于城市污染问题的控制作用

目前,城市污染的治理是环境治理工作中的一项难点。一般情况下,城市的污染问题与乡村的污染问题存在着明显差异,具体表现在,污染物类型不同、污染物总量不同等。从以往的城市环境管理经验来看,城市地区污染总量的科学统计是规范落实环境检测任务、保障环境治理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但由于不同污染物的检测、统计方法不一样,以及不同污染物的危害程度和治理成本等也有所差异,所以,污染总量的统计本身面临较大的难度,一旦污染总量测定环节出现问题,后续的检测以及治理工作必然会受到影响。在现代环境检测体系下,环境监测机构针对不同的环境问题制定了相应的实时检测方法和检测标准,例如,对于城区内分布的污染问题相对严重的工业区进行集中化管理,以不定期抽查的方式检查所在地区的环境污染情况,并纳入污染总量的统计。相关部门在掌握城市污染总量的信息后,环境监测机构即可着手进行城市污染问题控制方案的设计,并将污染指数相对较高的类目进行集中化管理,对生产实践中污染问题相对严重的企业采取经济处罚、限期整改或者搬迁等措施,减少其对城市环境的危害。因此,在环境治理体系中,环境检测工作能够为城市污染问题的科学化控制提供相应的促进作用。

2.2环境检测对环境执法的作用

在环境治理中,严格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加大环境执法力度,是有效减少环境污染行为的重要方式,也对遏制现有环境污染问题和实施环境环保工程起着关键的作用。结合以往的环境执法情况会发现,相关部门存在着环境执法力度不足的现象,且执法人员在工作能力或工作意识方面存在欠缺,导致环境执法相关的证据或信息不完善。此类现象的发生,无疑会对现有环境保护法规的执行过程产生阻碍,继而影响到环境治理工程的实施效果。在环境执法过程中,环境检测获取的相关数据,可以作为评估各类环境污染行为的直接损失、间接损失的重要依据,还可以为由于污染问题的造成严重后果以及对责任主体的认定等提供关键参考信息。环境检测数据作为环境执法决策的重要依据,可以为相关执法部门对企业环境违法行为进行的处罚提供公正有效的证据,同时也能有效的规范环境监测部门的执法行为[2]。因此,在开展环境检测工作的过程中,执法人员必须正确认识环境检测与环境执法之间的关联性,应严格按照环境检测的有关规范,认真落实各项关键指标的检测工作,尽可能降低检测数据的误差风险,并切实保障其真实性。其中,在检测任务相对繁重、检测项目繁多的情况下,检测人员必须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秉持良好的职业素养,以更好的提升检测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2.3环境检测对生态保护的作用

环境检测工作的一项核心目标是,为环境管理工作提供现阶段的环境质量评估、短期内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等检测数据,从而体现出主要环境问题以及环境治理的重点、难点,以及辅助完成环境治理的相关决策。因此,整个检测工作的开展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获取与环境问题评价或环境质量评估有关的数据,对照现有的环境质量标准,对环境质量现状进行综合性评价,以掌握现有的环境问题;(2)确认环境污染总体情况后,根据相关检测数据完成污染分布情况的分析,并以此查找污染源,为制定有针对性的监管方案以及生态治理程序提供重要依据;(3)收集、积累环境治理的相关信息,为后续工作中环境管理目标的制定、污染总量的控制、环境质量的预测、预报、环境容量的分析等内容提供参考信息;(4)以保护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为目标,结合现有的环境检测数据,制定环境治理的相关标准以及法律、法规。以上各个层次的检测任务、工作目标,都与生态保护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所以需要加强环境检测工作,以推动环境检测工作的规范化发展,力争有效提升生态保护工程的质量,助力生态建设[3]。

2.4环境检测对于大众环保意识提升的作用

在以往的环境治理工作中,社会大众的环保意识不足,严重阻碍了治理工作的开展。因此,要实现高质量的检测与治理,监测机构可通过媒体等方式进行环保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从而有效提升人们的环保意识。针对部分基层单位的环保宣传内容缺乏专业性、渠道单一、宣传方式固定化等问题,提出了相对有效的提升策略:(1)检测机构在获取与环境污染有关的数据后,可通过现有的渠道告知社会大众现阶段环境保护所面临的严峻形势,通过几年来的数据对比来说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此让人们明确与环保工作的重要意义;(2)完善环境质量检测数据的机制,及时更新地区的环境检测数据,通过正向引导和完善信息,以提升人们获取相关信息的积极性,继而为环境治理工作提供有利条件。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环境检测的相关数据在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层面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相对于以往的文字描述,准确的数字以及各项指标之间的对比,更能让人们看到环境治理工作的重要性以及通过参与其中带来的积极作用[4]。

3结语

环境治理是环境保护工程的重要内容,是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面对的挑战。在当前形势下,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而环境检测能够为环境管理相关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继而减少其他风险因素对环境治理工作的干扰[5]。因此,环境检测机构需高度重视环境检测工作的促进作用,客观分析现阶段环境检测技术体系以及工作实践中存有的主要问题,并合理利用现有的经验、技术,减少检测过程中的误差风险,以及相关检测人员应积极学习专业技术知识,以弥补能力欠缺带来的负面影响。通过以上措施,力争最大程度的保障环境检测的效率与质量,进而发挥环境检测对现有环境污染问题治理的促进作用,助力改善环境质量,尽快实现生态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古春霞,蒋喆.环境检测对环境治理的促进性作用[J].建材与装饰,2020,(11):203-204.

[2]沈涛,李鹏.浅谈环境检测对环境治理的促进性作用[J].农家参谋,2020,(3):162.

[3]陈英格.环境检测对环境治理的促进性作用[J].生态环境与保护,2019(2):69-70.

[4]艾曼.环境检测对环境治理,改善的促进性探讨[J].农家致富顾问,2020(2):248.

环境治理专业范文篇3

关键词:环境检测;环境治理;促进作用

1环境检测的概述

作为环境治理的重要环节,环境检测是借助相关检测设备及检测技术在合理的环境监测点开展环境样本采集监测从而得到检测点附近环境质量数据的过程。通过开展环境质量检测,能够科学分析被检地区的环境问题并能够对监测点环境发展趋势进行合理预测,从而将环境问题控制在可控范围内。环境检测技术作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对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通过数据对比分析,能够为环境治理工作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在环境治理过程中合理利用环境检测技术能有效改善环境污染,提升环境治理的力度和质量,实现人类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环境检测对社会的现实意义

开展环境检测的主要手段是通过运用不同的检测方法及检测仪器对被检区域的环境质量进行科学监测并收集相关检测数据信息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做出对被检地区环境质量的科学评价。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开展环境检测有着显著意义。第一,开展环境检测能够科学收集被检地区的环境检测数据,为环境评估提供有力数据支撑。第二,开展环境检测能够及时掌握被检地区的环境变化,能够及时对环境治理作出迅速反应。第三,环境检测相关数据能够为被检地区环境治理工作指明方向,为开展环境治理工作提供导向支撑。

3环境治理中环境检测的必要性分析

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环境质量的好坏对于人类的生存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随着近些年人类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加,我国环境治理工作取得了较大成就,然而,随着人口数量的急剧膨胀和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因此带来的土地荒漠化、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依旧严峻,环境治理依旧面临着巨大挑战。为了确保环境治理策略科学有效,必须保证环境质量评估科学有效。由此可见,环境检测在环境治理过程中意义重大。

4环境检测的主要类型

环境检测主要就是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进行长期的环境检测,采集关于环境的信息、数据等,对环境特征和法则进行总结,并对环境预判和保护方法制定细致化方案;其次对一段时间内的环境检测,采集这个时间段关于环境质量的变化情况,选择适合这个范围内的保护措施,保证自然生态环境和发展的均衡。

4.1研究性环境检测

研究性环境监测主要以科学有效的研究为目的,针对某一类型的项目采取指向性环境检测。例如调查某地区的环境质量是否符合动植物生存或是地区气候变化会对动植物的生存产生什么影响的检测。这样的检测通常情况下由负责环境检测的部门进行开展,由国家相关认证的科研机构受到委托之后进行环境检测。

4.2监督类环境检测

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可以将这类检测定位为长期、定性的环境检测。有关检测机构要制定环境治理和预留的方案,这样可以对环境的污染状况进行监督性环境检测。主要的检测重点就是环境污染源和排放量,检测后可以判断出污染源的变化趋势,并对实际问题进行解决,监督性环境检测普遍都是由区域生态环境部门的监测。

4.3特殊目的环境检测

针对开展检测的不同目的可将其划分为评定、信息、考察和污染事件,当有污染事件发生后,环境检测的人员应及时赶到现场,利用检测手段可以快速判定污染事件的具体位置和扩散区域。这些带有特殊目的环境检测构成一个整体,可以有效地将环境污染事件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

5环境检测在环境治理过程中的促进作用

5.1有利于确定环境治理工作的方向和目标

开展环境检测工作能够直观掌握被检地区环境质量变化情况,及时捕捉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和破坏程度,从而进一步掌握和分析被检地区的环境污染成因和影响范围。通过环境检测,环境污染指数能够第一时间报送到监管部门,实现了检测数据的实时报送,为相关监管部门提供了分析数据、指明了工作方向,有助于科学合理的治理目标的确定及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5.2丰富环境治理相关决策依据

环境质量检测检查活动的顺利开展,可为推进环境治理工作提供切实相关的决策依据。从输出环境污染问题实际处理中的实际情况看,在研究整治和完善输出环境执行解决方案时,要注意提前尽量预备好所处理需要的各项统计数据。其设计目的主要在于有效防止在环境整治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管理差错,且同时可有效提升环保相关事业管理工作的主动高效性和解决方案的严谨性。在实施环境污染检测处理过程中,可实时获取主要污染物、污染物质量指数以及其他数据指标,这些数据可以被作为实施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执行解决方案的重要数据分析支撑。

5.3加强环境灾害事故的风险监测与综合治理

环境检测工作应以预防和日常维护为主,所以有必要加大对于环境灾害事故的有效监测与治理。首先,应清晰明确不同类型环境灾害事故的危害程度,具有针对地采取相应的动态检测手段,细化各项应急治理重点与难点,进而采取更加有效的管理措施与应对手段。在环境检测与治理工作过程中应注重问题的排查,不断分析总结出现的污染事故原因,做好档案的归类处理,在后续遇到相似问题时可采取应急手段处理,同时还要加大日常的危险事故应急处理演练。其次,采用多种应急预警和综合应急处理手段,使用大型应急处理检测车等多种仪器,采用国际标准的信息采样与数据分析方法,配备经专业培训素质合格的专业技术人员,从而大大提升应急监测数据的技术准确性和增强环境安全事故应急处理的技术科学性、规范性和不可预见性。

5.4促进环境治理系统与设备运行的智能化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高速发展,人类传统、落后、低效的生产流程出现颠覆性改变,高科技性的现代生产设备逐渐替换以往凭借人力的手动形式,且逐渐成为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应用物,绿色环保事业作为本时代的重要发展课题,环境检测与治理也正依托多样化科技向着系统化、智能化发展。目前,环境检测高科技产品不断涌现,对应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也随之不断增强,再加上环境治理应用设备完善性、自动性发展态势,通过化学、物理、生物、生态环境等检测方式,环境检测的整体效率将显著提升,继而环境治理效果的增强将显而易见。

5.5完善环境治理监测工作

目前环境检测工作的开展中,技术变得非常重要,将高端、先进的技术手段应用在检测过程中,保证其自身的先进性,让自然生态系统得到保障。利用先进高端的技术手段或设备,可以保证监测信息数据的精准性,扩展整体的监测范围。不断完善环境治理监测可以为环境污染提供更好的帮助,同时信息数据的真实性也有保障,参考对有关企业对污染排放量的规定进行合理评估,可以更好地推进环境治理发展。

6结语

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是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对资源消耗需求量日益增加,而过度的资源消耗引发的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并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发展。针对这一现状,国家制定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其目的就是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环境检测作为环境治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能够及时收集环境污染数据并为政府职能部门开展环境治理工作指明方向,确保治理手段科学有效。因此,要重视环境检测的重要意义,实现环境治理工作的高效、精准。

参考文献:

[1]张宏云.环境检测的特性及对环境治理的促进作用探讨[J].商品与质量,2021(11):204.

[2]梁锦泉.环境检测对环境治理的促进性探讨[J].卷宗,2021(6):349.

[3]张海涛.浅谈环境检测对环境治理的促进性作用[J].汽车博览,2020(31):120.

环境治理专业范文篇4

【关键词】市容环境治理;执法人员;执法队伍建设

一、城管执法队伍概述

在市容环境治理的整体进程中,城管执法队伍占有很大的比重,城管执法队伍主要负责市容环境的全方位治理工作,但目前对于城管执法队伍角色的定位以及其所涉及的法律体系建设却存在许多空白,同时缺少省级和部级主管部门的直接管理,具有先天不足的问题,在自身的建设方面也存在一些障碍。城管执法队伍在我国社会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此外,城管执法队伍在执法地位和制度建设方面尚处于弱势地位。显而易见,这对于城管执法队伍展开工作、发挥积极作用,体现自身价值而言是非常不利的。行政法的适用范围在于法律授权的行政机关和组织,按照法律的规定履行其管理职能,为社会服务,保障公民的权益。因此,城管行政执法是城管执法人员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在市容环境治理工作中行使检查、监督和处罚权力的活动。城管执法队伍的职责不仅是大多数人认知中的治理流动商贩这一单一任务,同时也负责维持交通秩序、保护城市环境、监督公共设施和拆除违章建筑等,这些工作内容均与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二、城管执法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城管执法队伍结构不合理

目前,在我国的大部分城市中,城管执法人员总量相对不足。就繁重的城市环境治理工作来看,基层的环境治理人员数量、治理物资储备还有待提升。在治理工作中,城管执法队伍有时还要与对口部门进行对接,这些部门主要涉及环保局、国土局、交警部门、市政工程管理处等,在执法过程中各项工作都依据“属地化”管理原则而分配给城管执法人员,导致他们的工作压力增大。与此同时,还存在城管执法队伍整体组织结构设置不合理的问题。在城管执法队伍中,每个中队有大约5名正式队员以及10名左右的协管人员,协管人员的年龄大多超过了40岁。有编制的30岁以下的青年人员较少,导致城管执法队伍活力明显不足,缺乏积极前进的动力,年龄结构设置的不合理也会导致基层城管的执法效率不高,甚至对执法效果产生负面影响。

(二)城管执法队伍素质有待提升

1.执法人员的学历普遍较低。在基层的执法队伍中,全日制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比例较低,大专及以下院校人员的比例较高,最基层的执法队伍大多是由第三方公司派出的人员组成,他们的学历普遍偏低。就近几年来看,参加全国统一公务员考试录用的执法人员很少进入基层工作,这就导致基层执法人员的学历偏低问题进入了一个死循环。2.执法人员的专业培训不足。各级政府虽然比较注重城市环境的治理效果,但对执法人员专业培训的重视程度不足、投入较少,很少组织执法队伍全员进行法律知识培训,导致城管执法队伍培训的频率和内容都难以达标,这显然不利于城市环境的治理。3.人才引进方式局限,难以有效重置人力资源结构。城管执法人员正式入职的渠道是公务员考试,但公务员招录数量有限,合作招录规模较大,这就导致了文化倾向性不强的问题,且城管执法人员的工资待遇普遍较低,流动性较大,人员结构不稳定。

(三)城管执法队伍缺乏对相关法律知识的了解

我国城管执法队伍成员组成较为复杂,且很多执法人员并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培训和法律学习,没有对相关行政法规进行过系统全面的学习,因此在执法过程中容易产生问题。很多执法人员在实际工作的时候没有出具相关文件和处罚通知,仅仅给予口头警告或者直接进行罚款,更有甚者是为了处罚而处罚,而被惩罚者很有可能在上交罚款之后还是不遵守规章制度。政府给予这些执法人员相应的权力,但其不规范的执法行为与政府的执法要求是背道而驰的,且他们并没有全面掌握相关法律知识,和依法行政这一基本原则是相违背的,更为严重的是,有些执法人员可能还会暴力执法或者违法执法。

三、市容环境治理下城管执法队伍建设路径

(一)加强行政管理,明确城管执法人员的行政地位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理顺城管执法体制,提高执法和服务水平”。因此,建立健全城市环境治理工作的执法体制势在必行。1.建议成立中央城市管理部门,加强对城市的管理,并对城市管理工作进行相应的指导、监督和审计,有利于解决各地区城市管理部门现阶段所面临的困境,改善目前城市管理体制的混乱局面,为市容环境管理服务。2.在制度上有所改进。一是明确相关法律适用的条件、法律法规的性质及其地位,为城管执法人员开展工作提供依据;二是明确城管执法队伍的行政地位,包括职责和执法目的等;三是审查和统一城管执法队伍的组织、结构和职能,将城市管理、公园绿化、街道养护、环境卫生、市政设施等管理职责与行政执法职责加以结合,充分发挥社区、街道的作用,提高城管执法人员执法效能。

(二)提高城管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

1.城管执法人员要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这里的政治素质主要是指执法人员自身的党性修养,执法人员要具备一定的政治觉悟,始终站在党的立场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执法过程中,执法人员要沉着冷静、谦虚谨慎、公平公正、有法可依地处理各类事件,这是每一个执法人员都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2.城管执法人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城管执法人员的职业道德是指开展工作要依据职业道德规范,并符合相关法律的道德准则。职业道德直接影响着执法人员在工作中的态度,并对执法人员的工作起着指导作用。3.城管执法人员要具备良好的工作习惯。相关部门要注重培养城管执法人员良好的工作习惯,使其能够热爱本职工作,负责任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同时要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此外,相关部门还可以把职业道德融入考核体系、奖惩要素中,以培养每个执法人员良好的职业态度。4.城管执法人员要具备高度的服务意识,做到真心实意为人民服务。要转变传统城管执法人员的工作方式和服务态度,从根本上杜绝暴力执法,彻底改变城管执法人员在市民心中的野蛮形象。同时也要重视治理效果和人性化服务相结合,不仅要让市民感受到法律的公正性和严肃性,还要让其感受到执法的温暖,营造和谐高效的工作环境和规范的市容治理环境,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三)规范城管执法人员编制

由于市容环境治理工作涉及的一线岗位较多,执法工作重点在基层,执法工作的公开率较高,所以在市容环境治理工作中必须有大量的一线执法人员参与其中。因此,规范执法人员的编制是对执法人员进行有效管理的基础。目前我国城市市容环境治理执法队伍主要由公务员、军队转业人员、协勤、外包公司聘用人员等人员组成。这种人员组成结构导致了组织涣散,执法管理不到位,以及执法形象不佳的问题。所以在开展城市市容环境治理工作时应严格执行和遵守相关制度,只允许持有执法证的人员进行执法活动。在城管执法队伍选聘之前,要在充分调查和听取意见建议后,科学确定选用人员的招聘条件,严格控制应聘人员的专业和工作经历,使之符合基层工作的实际要求。在城市市容环境综合治理中,最好聘请公共管理、城市规划等专业的人员;从事公共关系工作的岗位,应以新闻或传播等专业为主;在招录协勤岗位时,应优先考虑应聘人员的基本道德和思想素质,也可以设立试用期用以筛选合适的录用者。

四、结语

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市容环境治理下城管执法队伍建设越来越重要。只有结合法治建设和专业人才的培养,转变过去的暴力执法方式,提高整个城管执法队伍的和谐执法水平,才能营造一个真正能依法办事的执法环境。尽管到目前为止,城管执法人员在行政执法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合理的现象,但城管执法人员在市民心中的形象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这也意味着,今后依然要不断加强城管执法队伍建设,构建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率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体系。

参考文献:

[1]张雅博,孙钰.基于智慧城市理念的城市环境治理效率提升研究[J].城市,2019(12):58-66.

[2]姚亚磊.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城市环境治理问题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1):23-25.

[3]李华.问题导向的整体性城市治理模式建构[J].社会科学家,2018(11):47-57.

[4]张龙金.转变观念群策群力提升城市治理水平[J].城市管理与科技,2016,18(06):70-72.

[5]刘振平.市容环境管理长效化问题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4):280.

[6]宋刚,,王旭.城市管理三维结构视野下的城管综合执法与监察[J].城市发展研究,2018,25(12):113-121.

[7]姚继东.北京市城管执法人员的工作压力源研究[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8(05):9-14+29.

[8]曾荔.现代综合行政执法的规范化趋势研究[J].兰州工业学院学报,2018,25(04):101-103.

[9]郑宁波,王周户.论城管综合行政执法体制的缺陷与完善[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7(01):70-76.

环境治理专业范文篇5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确保城乡环境治理工作有序推进,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相关站(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县农业畜牧和水务局城乡环境治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局办公室责任兼任主任,做到该项工作随时有人管,随时有人做。

二、落实责任制

一是制定了《县农业畜牧和水务局城乡环境治理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重点和任务。二是实行城乡环境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与各站(股室)负责人签订了城乡环境治理责任书,明确各站(股室)工作的职责,增强了他们参与城乡环境治理的主动性。三是针对我局公共区域面积大这一特点,聘请1名门卫专门负责公共区域环境卫生,并实行每天清扫1次,确保了公共区域环境卫生。

三、狠抓环境治理进村社

一是每月5日组织我局职工参加镇社区环境卫生大扫除。二是认真实施化肥减量提效工程。根据不同乡镇、不同作物生产实际和施肥需要,通过分类指导和提高肥料利用率方式,减少了化肥不合理投入。三是采取物理与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技术措施,大力推广农作物绿色防控技术,完成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面积3.5万亩,实现主要作物绿色防控覆盖达20%,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25%。四是组织农业综合执法人员80人次,采取查阅进销台账、“三证”、标签、营业执照等方式;加强农药等投入品监管,现场销毁禁、限用农药品种5个计10公斤。五是大力推广秸秆养畜技术和秸秆农业利用等措施,实现秸秆资源化利用率达63%。六是引导11户养殖大户和54家专业合作社通过实施畜禽粪便堆积发酵处理等方式,转变为有机肥用于种植业,有效避免了面源污染。七是在农作物收割后,通过采取组织农民捡拾和耕耙土地等方式,对耕地内农膜进行清理收集,清理收集的农膜由村保洁员统一按可回收垃圾进行处理,有效杜绝了白色污染。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环境治理专业范文篇6

关键词:市政工程;水环境治理;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是非常珍贵的自然资源,良好的水生态是现代化城市文明的一种重要体现形式。现阶段,城市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城市规模急剧增大,污水排放量猛增,一些污水没有得到有效的处理,直接排放到了自然中,造成部分城市水环境质量持续下降,对城市的形象造成了严重的打击。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影响下,水环境治理工程迫在眉睫,市政部门要真正认识到水环境治理的重要性,推动城市的发展。

1市政工程水环境治理现状

1.1水资源浪费严重

水环境是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环境的质量与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都存在一定的联系,如果水体受到污染,人们的健康安全会受到严重的威胁,诱发各种疾病。水资源作为一种非常珍贵的自然资源,我国的淡水资源储量严重不足,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但是在当前的城市中,水资源用量巨大,而且利用率不高,浪费现象严重,这种城市用水情况与可持续发展理念严重不符。有的居民不具备节水意识,在用水方面存在铺张浪费的现象。部分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也不注重节水技术的应用,只关注眼前的利益,发展理念存在严重的滞后性,对于各种节水设备缺乏应有的重视。在个别企业管理者的眼中,引入节水设备没有意义,只会增加企业的运行成本,为了节省设备购置费用,一直采用传统的工艺设备进行生产,不仅造成了严重的水资源浪费,而且污水的排放量也比较大,对城市水生态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1.2缺乏正确的行业发展理念

在城市水环境的污染问题上,当前部分企业缺乏正确的行业发展理念,只关注自身的经济效益,在错误理念的引导下,城市水环境问题频发,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重大阻力。以工程建设领域为例,无论是建筑工程建设还是水利工程建设,部分人员在工程的规划设计环节,经常忽视水环境的污染问题,没有站在生态角度对工程项目进行规划设计。一些房地产开发商为了提升房产销售额,会在水域周边建设大量的建筑工程,这些沿河的建筑工程项目规划严重缺乏合理性,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和运行的过程中,产生的污水会直接排放到周边流域中,造成严重的水体污染。水利工程项目的规划没有考虑水生态,盲目对水体进行阻隔,使得水生态循环系统受到了严重影响,大量的物种因此消亡,水流的自净化能力急剧下降。有害物质的大量累积使得水体不再循环,逐渐成为死水,形成黑臭河道,严重损害城市形象,对人们的生活和城市的发展都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1.3工业废水排放量猛增

工业是我国的重要行业,工业领域中包含大量的行业,在大部分城市中,工业经济都是城市的经济支柱,城市对工业企业的发展往往非常重视。在政策环境的带动下,我国的工业领域发展势头良好,在各个城市中,工业企业的数量逐渐增加,而且企业的规模也有扩大的趋势,这种情况导致工业废水排放量猛增,对水环境产生了严重威胁。虽然我国的环境部门针对工业排放提出了严格的规范要求,制定了排放标准,但是由于工业企业遍地开花,工业废水排放监测难度大。同时,废水排放还具有隐蔽性的特点,监管死角仍然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大量工业废水排入城市河流中,导致城市水环境质量直线下降。工业废水中包含的大量有害物质会造成水体生物死亡,使河水发黑、发臭。工业废水是水环境治理的难题,市政部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2市政工程中水环境治理策略

2.1大力宣传节水思想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节约用水的思想非常重要,这也是当代公民必备的思想,是提升水资源利用率的重要举措。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作用,加强节水宣传,提升公民节水意识,同时,也要积极地引导企业,把企业也带入节水行动中,营造一个全民节水的氛围。政府方面要注重宣传方式的合理性,拓展宣传渠道,以各社区为基本宣传单位,印制宣传册、微信公众号文章,宣传节水思想,通过多途径的宣传,让人们充分认识到我国水资源紧缺的现状,激发人们的节水意识。同时,在节水宣传的过程中,还需要引导人们采用正确的节水做法,改变之前的不良习惯。政府部门可以举办以节水为主题的大型活动,营造一个良好的节水氛围,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同时,缓解我国的用水压力,为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落实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2.2城市建设要以水环境保护为基础

从城市建设上看,生活污水不能直接排入水源中,必须经过处理后用于农田灌溉或城市绿化灌溉等。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必须进行沉淀,沉淀产生的油污、淤泥等需及时清理,然后才能循环使用。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要重视工程的规划设计环节,站在生态的角度考虑问题,对水利工程项目进行优化,合理地进行工程选址,在工程建设环节减少水污染,避免出现死水,提升水资源自净化能力,建设生态堤坝,加强水域周边的绿化,提升物种多样性,实现水环境的高效治理,打造一个完善的生态系统。

2.3加强工业废水治理

工业废水是水环境污染的重要成因,工业废水的治理非常必要,这也是工业企业必须完成的任务。工业污水的有效治理,离不开充足的资金,只有在资金的支持下,工业污水治理效果才能得到保证。可持续发展是工业企业唯一的发展方向,企业方面必须认识到这一点,在生产过程中调整发展重心,调整管理理念,严格落实工业污水治理工作,把这项工作作为企业的核心工作。企业要有具体的行动,加大资金投入,利用充足的资金,引入专业的工业污水治理技术和设备,结合当前的实际生产情况,优化工业污水治理体系,采用最先进的治理工艺技术,为高效的工业污水治理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企业要对自身生产特点进行分析,结合生产工艺以及原材料,精准确定污水中有害物质的成分,根据分析结果,选择相应的治理工艺设备,必须保证有效去除工业污水中的有害物质。企业决策者需要具备先进的管理理念,注重节水技术以及污水处理技术的引进,严格限制污水排放,加强自我管理。与此同时,城市环境监督部门也要定期对企业排放情况进行测评,发现不合格的排放问题就要及时处理,消除工业发展对水生态造成的消极影响,实现水环境治理工作的有效落实,打造一个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

2.4加强水环境治理技术创新

水环境的有效治理离不开各种技术。由于城市水域中有害物质的成分比较复杂,因此,在水环境治理方面,需要加强技术的引入,利用各种先进的污水治理技术,实现城市污水的有效处理。现存多种水环境治理技术,包括物理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以及生物处理技术等。在这些技术中,生物处理技术拥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生物处理工艺受到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发展潜力巨大,而且应用优势明显。生物处理工艺在应用的过程中产生的费用比较低,而且对有害物质的去除效果相对显著。这种处理工艺不涉及化学药品的投入,因此不用担心二次污染问题,在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在废水中加入含有微生物的淤泥,微生物在代谢的过程中,会对废水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分解处理,整个过程非常高效,而且不会产生其他有害物质。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环境治理是当前市政部门的重要任务,关系城市的整体性发展。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市政部门要加强水环境治理,大力宣传节水意识,同时,强化对工业企业的管控,利用高效的水环境治理,营造良好的城市水生态,为城市的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袁皖华,孙辉.河道治理改造中的水环境保护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20(6):63.

[2]汪伦焰,夏晴,李慧敏,等.基于云模型的水环境治理PPP项目可持续性评价:以河南省许昌市水环境治理PPP项目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20,36(1):1-7.

[3]单盈.软法视野下“五水共治”多元共治体系构建的法制保障研究:以金华市为切入点[J].理论观察,2019(12):95-98.

[4]曹芳.流域水环境协商治理的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3(6):29-33.

[5]杨健.多中心理论视角下的城市水环境治理问题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20.

[6]陈敬恩.牢记嘱托,积极推进我市水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N].北海日报,2019-11-30(3).

[7]韩晓莉.新时期海口水环境生态化治理研究:中国管理科学学会环境管理专业委员会2019年年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管理科学学会环境管理专业委员会,2019.

环境治理专业范文篇7

关键词:农村生态环境现状保护对策

1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的现状

近年来,农村居民收入显著提高,生活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增加其排放量,和农村治理污染物能力严重滞后。以某县城为例,据统计,各类生活源垃圾产生总量为7.5万t,处理量为5.8万t,排放量为1.8万t,处理率仅仅为76.7%,由于管理不善,废弃物没有很好地综合利用,乱堆乱倒现象严重,向河体倾倒的甚多,致使河床抬高,河道变窄。另外,医院垃圾产生量为87.1t,全部无害化处理。此外,尽管全县农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用能结构仍然粗放,主要以燃煤、柴草,造成一定程度的大气污染。在生态环境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方面:

1.1村民环保意识不够

我国将新农村建设设定为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项目,为了强化农村建设,缩小城乡间的差距,应对农村环境予以严格管理,维持健康的农业发展环境与村民生活环境。但是,事与愿违,大部分农村在环境方面都存在问题,村民环保意识不够是导致农村环境恶化的本质原因,制约着农村的生态建设与发展。由于村民的环保意识薄弱,其存在乱丢垃圾、废水乱排的现象,进而影响农村环境,安全系数降低。

1.2环保设施建设不足

环保设施是加强环境保护的重要工具,设施的安置会决定着村民的环保意识与行为,但是由于城乡间的差距,导致农村地区在环保设施建设方面落后于城市,存在着环保设施建设不足的现象,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由于缺乏足够量的垃圾桶,导致村民无处堆放垃圾,将大量的生活垃圾堆放在村口,久而久之,会形成习惯,环保意识越来越薄弱,还有部门村民存在着从众的现象,见到他人肆意堆放,也加入到垃圾乱丢乱放的行列中,进而导致农村环境逐渐恶化。

1.3环境治理技术滞后

由于农村地区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在环保技术应用方面相对滞后,农业技术、生物技术等无法得以实施,科研团队的专业技能有限,专业素质相对较低,导致环境治理技术无法及时更新,会直接影响环境问题的处理效果。例如,农村诸多农户发展养殖业,动物粪便的处理,农田中农药与化肥等的使用等,会为农村环境治理带来制约。

2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采取的措施

2.1强化环保设施建设

应强化环保设施建设,为环保的开展提供条件,政府部门应根据每个村落的大小进行垃圾桶数量的确定,并为每个村添置垃圾回收站和垃圾运输车,并选择村中几名义务工代表来服务村内的卫生环保工作,通过不断的规范与号召,能够逐渐改掉村民乱丢垃圾的习惯。另外,应为村部提供专业的环保宣传员,就垃圾分类与回收利用问题开展教育活动,鼓励村民能够发挥自身的创意点来发明垃圾回收与循环利用技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2.2注重生活垃圾、污水的处理

农村随意堆放生活垃圾,任意排放污水问题较为严重,所以为了更好的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一定要妥善的处理好农村的生活垃圾以及污水。其中在生活垃圾处理方面,对于村镇相对密集的区域,应当采用垃圾集中处理的途径,也就是以某镇为中心,利用保洁车或者是生活垃圾车将其周围的垃圾统一的运送到垃圾中转站之中,之后应由村镇的保洁员或者是生活垃圾处理员来对垃圾实施预处理,从而挑选出可以投入再利用的垃圾物品,然后把其他垃圾送至垃圾统一集散中心,以使垃圾得到统一的处理。另外,农村污水也需要经过妥善的处理。首先需要规划好农村排水方式,在此过程中需要做到因地制宜,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做到分期实施,注意近远期结合;其次,应当对生活污水实施分类处理,也就是把厨房用水以及其他洗涤分为一类,厕所污水范围一类,再通过专门的管道把污水引出之后实施集中处理。之后需要考虑新型污水处理技术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这种污水处理办法较为新颖,尽管造价偏高,但其具有很好的抗冲击性能,并且耗能低,可以应用在人口比较密集的区域。

2.3完善环保技术

为了提高生态建设的质量,应完善环保技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生物技术与农业技术来发展农业,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也能实现农业的健康发展。农药、化肥是农村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随着科学与生物技术的不断革新,可以选择生物防治方法来代替原本的农药,保证病虫害防治的健康性与安全性。另外,应加强对水土流失与土地荒漠化的关注,提倡退耕还林、还草,扩大乡村绿化面积,保持原有的生态系统不被破坏,禁止乱砍乱伐现象,大规模植树造林,能够大大改善农村的环境质量,通过不断的生态完善与建设,可营造更为健康、和谐的农村环境。

2.4优化产业以及能源结构

为了使农村地区走上生态发展之路,需要优化产业结构,并进行能源结构调整。为此需要积极的引导农村开展沼气池建设、改厕改橱并且改畜禽圈舍等,从而使农村面源污染得到优化治理,农民的生活质量得以改善。在农村还可以大力发展使用各种再生清洁能源,比如说利用沼气或者是秸秆气化,使用生物质能源,实现养殖业的规模化,炊事的燃气化以及管道化。最后,应当大力促进循环经济在农村地区的发展,注重生态园区的建设,以使农村形成“生产者一消费者一分解者”这种循环结构。

2.5增强农民的环保意识和参与意识

在我国的广大农村地区,由于农民普遍的文化程度不高,加之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农民对于环境保护和治理的认识不够,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我国农村地区环境治理得不到有效整治。为此,政府相关部门应起到示范作用,宣传作用,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鼓励农民积极参与环境治理。加大农村地区对于环境治理重要性的宣传力度,使农民对于环境治理有一个基本认知,改变他们以前那种不积极参与的行为,使广大农民能自觉参与到环境治理的进程中,因为在农村的环境治理中,农民的参与程度直接决定农村环境治理的成败。

参考文献

[1]张宇,朱立志.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以浙江实践为例[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6,03:143-147.

[2]郇玉璞.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6.

环境治理专业范文篇8

【关键词】山区环境;综合治理;水污染;问题

山区环境治理历来是环境保护与治理中的重点问题。由于山区地形复杂,自然环境复杂多样,生态具有脆弱性,山区环境治理存在诸多困难。山区环境综合治理不仅关系着区域内整个生态环境的发展,还与区域内经济、社会的发展繁荣紧密相连。如何从全局出发,做好区域内环境综合治理,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促进区域资源的开发和经济发展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1自然环境简述

象明彝族乡位于勐腊县北部,是西双版纳州唯一的彝族乡,地处北纬21°59′~22°19′,东经101°08′~101°26′,东与易武镇接壤,南与勐仑镇相连,西与景洪市勐养镇、基诺乡交界,北与景洪市勐旺乡毗邻。辖有倚邦、安乐、曼林、曼庄、龙谷5个行政村,60个村民小组(66个自然村),具体情况见表1。该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润,降雨量较大,地势复杂,多山多水,环境条件复杂,环境治理和开发难度大。总体来说,象明彝族乡区域的环境呈现以下几个特点。首先,该地区多山多水,且年降雨量较大,雨水和河水冲刷力度大,土质营养流失,这严重影响了区域内农业发展,不利于农业大规模种植,产量也受到极大影响,同时给区域内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地质灾害隐患,影响区域内人们正常生活。其次,生态环境脆弱,农业活动、生产生活等不合理的开发利用都会对该地生态环境造成威胁。此外,该乡区域位于小黑江流域,辖区内所有河流都汇入小黑江。随着开发力度的加大,水资源污染逐步加重,给当地水质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总体来说,象明彝族乡区域自然环境复杂,生态环境具有脆弱性,随着人口的增长和进一步开发,居民生活废弃物逐渐增多,处理问题难解决,村庄环境也面临严峻的挑战,综合治理难度大。

2环境综合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局部生态改善,但整体恶化趋势未改。当前该区域环境问题已引起注意,治理与保护措施也在推行,但总体来说,局部的生态环境得到恢复,但区域整体环境逐渐恶化的趋势并未得以根本扭转。区域是一个整体,综合治理强调“综合”的治理理念,而当前的环境治理大多是从局部出发,从微观入手,难以从区域整体环境保护与治理出发,从而导致综合治理进程缓慢,效果十分有限。2.2生活与工业废弃物污染严重,开发与治理难并行随着社会发展,该区域人口越来越多,农业、工业、旅游等经济活动扩展,给该地区生态环境带来极大压力,环境承载量超出区域正常承载力,在有限的恢复周期内不断展开新的开发活动,导致生态环境脆弱,给环境综合治理带来极大的阻碍,难以实现治理与地区开发并举。此外,随着当地农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诸多不易降解和就地处理的产品进入农村,这些难以降解的工业产品在农村没有专门的处理措施,给当地环境带来极大安全隐患,典型的如废旧手机、塑料制品等难降解物品。2.3水污染严重,治理难度较大。该地区水资源丰富,但近年来随着用水量的增加和工业活动,水质受到严重污染。污染原因大致可归纳为:①养殖业污染,即养殖禽畜的排泄物等垃圾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或渗入河道,造成水质污染;②居民生活固体废弃物直接排入河道,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等现象屡禁不止;③当地工业废水排入水中,造成水质污染。水污染是当地较为严重的污染问题,影响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健康。但水污染的治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涉及范围广,牵涉利益主体众多,且由于自然地理环境的客观影响,治理起来难度极大。2.4治理技术滞后,缺少有效投入。区域环境的综合治理工作中,治理技术是核心因素。随着社会发展和地理环境管理技术的进步,环境治理技术在现实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区域环境治理中起重要作用。但目前象明彝族乡环境综合治理中技术仍较落后,一方面是由于该地区自然环境和地形地势的限制,治理技术难以科学完整地应用到其中;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村寨分散,点多面广先进治理技术成本较高,治理期间耗费较多人力物力,而资金基础薄弱限制了治理技术的引入和应用。此外,先进的治理技术同样需要专业高素质人才的引入,人才不足问题同样限制了治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2.5环境保护意识宣传不到位。当前环境治理过程中,区域内环境保护意识宣传不到位,居民环保意识和发展理念较差,严重阻碍区域环境综合治理的进程。这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①居民生活中不注重保护环境,给区域造成严重的生活污染,最典型的是生活固体废弃物的丢弃;②由于缺乏环境生态理念,导致当地发展路径和生产方式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如农业化肥造成土壤污染,过度开发土地、生活污水污染水质等;③综合治理策略难以得到有效贯彻和实施。除了环保部门的管理和约束之外,居民和企业的配合是环境治理措施得以落实的关键因素,而民众的配合有赖于整体环保意识的提升。

3环境综合治理策略

3.1树立区域全局意识,从整体上改善区域环境。要全面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实现良好的综合治理效果,则要树立全局意识,从宏观角度出发,这主要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①根据该区域内的发展开发举措和生态环境现状,制定科学合理的综合治理规划,统筹区域治理全局,设置综合治理目标,并实施严格的管理和监督[1-3];②在全局统筹下,做好微观和局部的治理工作,针对不同局部的环境状况和特点,将治理工作细化,并落实到各个负责机构。象明彝族乡区域内共有椅邦、安乐、曼林、曼庄和龙谷五个村,环境综合治理要在治理纲要的指导下,分别对每个村寨的环境及发展模式进行考察与研究,针对不同的特点,制定适宜的环境治理策略,并以村委会为单位,部署治理工作。做到宏观指导和微观治理相结合,协调整体与局部,全面改善山区环境治理局面。3.2全面保护山区环境,保护与治理为重。在山区环境综合治理过程中,要坚持保护与治理为重,而不能将开发和经济利益放在首位。首先要树立“预防为主,保护为先”的治理理念,做到保护和预防。针对当地环境制定保护政策,对当地环境脆弱地区,要出台预防措施,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行为的出现,为生态环境的修复留出足够的时间,严格管控当地生态环境,并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自然环境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领域,因此,环境综合治理必须平衡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坚持保护环境,严格治理,全面提高区域环境治理能力和治理效率,保障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3.3重点治理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的综合治理,既要统筹全局,又要找到主要矛盾。象明彝族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关键问题则在于保护大自然生态环境、治理水体污染,减少生活和工业废弃物污染,制定科学的垃圾处理方案。要重点治理水体污染,对污染区域水体进行动态监测,减少和消除污染物排放的废水量,抓好污染源治理,增强区域内居民保护水体清洁的意识,制定严格的管控措施,严格控制企业废水、固体废弃物和有害废气等的排放量,有序建立垃圾处理降解站,出台垃圾排放、处理管理管控措施,治理垃圾污染乱象。3.4发展治理技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环境综合治理离不开治理技术的加持,因此应学习和引入先进管理技术和治理技术,并加以改进和应用,引进治理专业技术人才,通过技术和人才来提高治理效率。此外,还要加大环境综合治理的资金投入,重在开源,拓宽资金来源渠道。首先当地政府和环境管理部门要加大对环境综合治理的支持力度,适当增加财政投入,为环境治理提供充足的物质基础。其次要发挥当地民间环保组织的作用,做到多管齐下,保障环境治理的物质需求。3.5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宣传。加强环保意识宣传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①从整体出发,对区域内的环境特征和保护措施进行科普,可通过制作拍摄环境保护纪录片、举办环境知识公益讲座等方式,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②可通过环保部门官网、官方微博账号、微信公众号等大众媒体及时播报象明彝族乡区域自然环境变化发展情况,公布环保方案和措施,让当地企业、居民及时把握环境治理动态和相关政策,保证其知情权,号召居民更新环保理念,及时行动起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护环境,积极配合环境治理政策,以促进区域生态环境的恢复和可持续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山区环境综合治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在山区环境综合治理中,要树立“综合治理”“预防和保护为主”的理念,在整体科学布局指导下,重点解决突出问题,并利用先进治理技术,促进综合治理效果的提升,保障区域环境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娅兰.山区水土保持发展现状与策略[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0(15):49-50.

[2]蒋良富.基于山区小流域生态修复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20(1):76.

环境治理专业范文篇9

【关键词】乡村振兴;环境审计;治理价值

一、研究背景

2018年1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从这两份纲领性文件的不难看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乡村发展。《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五位一体总要求建设现代化乡村,而其中“治理有效”即乡村振兴战略应当实现的目标,也是实现其他目标的重要保障,所以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对实现乡村振兴意义重大。在这样的战略背景之下,乡村理应提升自身的治理能力,重塑传统的乡村治理体系,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持。党的也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历史任务,这在我国“三农”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历史意义。审计职能是指审计本身所固有的内在功能,其基本职能是经济监督、确认和鉴证[1]。政府审计功能的拓展恰好能从多个方面对乡村治理能力起到一定的提升作用。本文以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为背景,从环境审计的功能,研究环境审计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机制和路径,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更好地发挥环境审计在乡村治理中的功能。

二、文献回顾与理论基础

目前我国环境审计发展和乡村治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存在的问题、治理的必要性以及应对措施三个方面。关于环境审计存在的问题方面,王金南等[2]认为,环境审计事业发展最急切的问题是要尽快搭建好环境审计所需的法律框架以及加快构建环境审计规范化和标准化体系。关于乡村治理必要性方面,卿红[3]认为乡村治理有效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要不断完善现有的乡村治理体系。王晓莉[4]从现代化转型带来的“快速城镇化”和“农村空心化”两大趋势出发展开研究,阐明了新时期乡村治理创新的必要性。关于应对措施方面,王翔雯[5]认为,乡村治理中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治理热情不高、持续发展后劲不足等困境,实现有效治理,必须采取整饬生态环境、移风易俗、重塑乡村新秩序等措施。赵晓峰和马锐[6]认为乡村治理中治理主体要在乡村社会网络中寻求适合的位置与资源,形成政府行政指令与村民自治网络的联动机制,建立多元共治体系,从而更好地推进现代化基层治理模式建设。整体而言,目前我国关于环境审计问题和对策的研究虽多,但是由于缺少统一的思想统领,显得过于零散不成系统[7],同时也缺少相关环境审计参与乡村治理的研究。为此,本文重点就环境审计如何发挥自身的审计工具价值进而接入乡村治理体系展开系统研究。

三、环境审计参与乡村治理的价值分析

环境审计制度对接乡村环境保护,是以第三方的身份利用自身的审计手段对环境污染治理以及环境保护实效进行独立的审计监督,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预警价值。环境审计中的事前审计,能够在乡村治理中发挥重要的预警价值,尤其在乡村生态环境治理中,改变以往“先污染后治理”的治理模式。另外,在其他环节的乡村治理中,对可能存在的各类问题,事前审计可以通过审计评估发现可能存在的风险,从而发挥环境审计的预警作用。在乡村生态环境治理中,环境审计的预警价值能够得到最大化的体现,事前预警是环境审计制度相比于传统环境治理的最大优势。以往的环境治理中,由于预警手段的缺失以及专业环境影响评估介入的不足,绝大多数都是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径。这种模式的弊端显而易见:首先,部分地区及部分生态系统本身极其脆弱,一旦被破坏就有可能是不可逆的伤害,很难依靠后期治理得到恢复;其次,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需要付出极高的人力、物力及时间上的成本,投入大,所需周期还极长,不仅需要付出极高的显性成本,还要承担环境修复周期内的隐性成本。环境审计的事前预警机制,是利用审计手段通过专业的环境影响评估得出各项人类活动将对生态环境产生何种影响,通过科学的手段生成可量化的环境影响指标,利用审计手段评估生态环境承载力与环境影响指标之间的关系,对各类活动的环境影响进行事先评估,将环境污染扼杀在“摇篮”中。对有可能的环境污染进行事前预警,最大限度地对可能的新增污染源进行有效管控,真正做到“预防是最好的治理”。环境审计对可能污染进行事前管控的最大价值在于从污染源入手,减少污染源排放,从根本上保护生态环境。与治理已经被污染的生态环境相比,对可能的污染源进行事前管控所需的各项成本要低得多,只需要建立起一套成熟的环境影响审计评估体系,就能收到极大的环境保护效益。相比于传统环境保护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径,加强事前的污染源管控,能最大限度节约环境保护成本,这部分节约出来的资源能投入到环境保护的其他领域,使有限的环境保护资源发挥最大化的效用。建立环境审计的事前管控体制,需要环境审计机构和生态环境保护机关通力合作,发挥各自的专业作用。建立乡村环境污染的环境审计事前管控与预警机制,关键在于建立科学有效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环境保护机关负责将各项可能的环境污染从专业的生态环境角度利用各项环境指标进行科学的评价,并对可能影响区域的环境承载力做出科学的判断。环境审计机构则需要根据环境保护机关得出的各项数据指标,利用审计手段进行可量化的分析,得出一个科学可靠的审计结论。环境审计机构作为第三方,可以根据得出的审计结论,联合环境保护部门和基层政府管控可能的环境污染。这样的作用路径,要远比原有的先污染后治理模式更加科学有效,对于乡村生态环境治理而言是一项有重大促进意义的举措。(二)监督价值。环境审计作为新的乡村治理主体以及治理工具参与到乡村治理中,能够发挥出审计最根本的监督价值。以往乡村治理各个环节中发挥监督职能的主体并不包括审计主体,因为过往我国的审计监督并没有实质性地深入到乡村,而当环境审计参与到乡村治理中后,审计的监督功能就能在乡村治理的各个环节得到发挥,监督乡村治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在乡村建立环境审计制度,能对环境治理机构的履责情况以及乡村各项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效进行独立的第三方监督。一直以来,相关环境保护部门对本区域内的生态环境进行监管保护,监督各个社会主体可能的环境破坏行为,对已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修复,履行它的各项有关职能,但存在的问题是对有关环境保护部门的履责实效缺少必要的评估和监督。通常意义上来说,都是环境保护机构监督其他各主体可能的环境破坏行为,但是对环境保护机构的监督长期以来都处于一个缺位的状态,环境保护机关通常只需要对同一级政府及上一级环境保护机关负责,但同级政府及上一级环境保护机关实际上都缺少对相关环境保护机关履责实效的监督。在乡村地区,环境保护工程及环境监管的履责实效监督往往更加困难,由于基层乡镇没有设立专门的环境保护机构,县一级的环境保护机关在基层履行环境监管职能以及开展各类环境保护工作时,下一级的乡镇政府既没有监督和管辖的权限,更没有相关专业能力对各类专业的环境保护工程实效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估,造成乡村环境保护工作无人监督的窘境。鉴于目前对有关环境保护机关履责情况以及各类乡村环境保护项目实效性的评估监督存在严重缺失这一现实情况,所以在乡村引入环境审计制度,利用环境审计手段对有关环境保护机关履责情况以及各类乡村环境保护项目实效性进行监督显得十分必要。环境审计机构作为介于环境保护机关以及各类环境保护项目之间的第三方,能够独立进行评估监督的同时,还具备进行专业环境保护项目实效性评估所需的各项专业技能,是对有关环境保护机关履责情况及各类乡村环境保护项目实效性进行监督的最佳第三方主体。环境审计机构对有关环境保护机关履责情况以及乡村各项环境保护工程实效性的监督效用路径,与一般的绩效审计并无太大差异。对环境保护机关履责情况以及各类环境保护项目的实效性审计,主要以绩效审计为主,辅之以合规性及财务收支审计,利用合规性审计及财务收支审计为绩效审计提供基础性的审计信息依据,并且从成本效益出发综合全面地评价项目的环境效益性,同时注重各类环境专项资金的利用效率,综合评估各类环境监管保护项目的实效。即以最终环境绩效审计成果来评估通过开展各类环境审计项目是否形成了系统有效的环境监管能力和环境污染治理能力,区域内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是否有所降低,整体的环境质量是否得到切实改善或者达到了规定的标准。利用环境审计监督环境保护机关的履责情况及各类环境保护项目的实效性,填补了之前这一监督的缺位,对乡村的生态环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有效的监督对于任何项目而言都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尤其是专业的监督,对于乡村的环境保护事业而言,利用环境审计监督自身的工作实效,对乡村环境保护工作各个环节都能起到促进作用。首先是环境审计监督环境保护机关的履责情况,能够促进有关环境保护机关积极履行职权、落实各项有关政策。对于各类环境保护项目的实效监督,能倒逼各有关主体切实履行职能,使各类环境保护项目起到应有的效果,能有效减少以往各类环境保护项目中存在的侵占项目资金、项目实际质量差等问题。除此之外,科学有效地利用环境审计得出的审计结果,能够反映出我国现有的各项环境保护政策以及当前环境保护体制所存在的问题,对之后相关政策的出台以及环境保护体制机制建设能够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四、环境审计的乡村治理价值实现路径分析

(一)环境审计助力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环境审计对乡村环境治理意义重大。环境审计参与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的主要方式表现为以下三点:第一,随着环境保护科学的发展,评估生态环境状况的各项指标已经逐渐变得可量化、可跟踪,尤其大气环境、水环境以及土壤环境污染情况的各项数据指标已逐渐发展得更加全面和完善,这样全面可量化的环境保护数据不仅能够直观反映出生态环境的具体情况,而且为环境审计提供了更为有利的可量化的审计条件。在这样的审计条件之下,建立长效的环境审计监督机制,借助有关环境保护数据,利用审计手段进行量化分析,得出相关的结论并反馈给有关机构,做到以第三方身份对区域内的生态环境情况以及相关环境保护部门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效进行动态化监督。这样的动态化监督,能够实时有效地对本区域的生态环境情况以及有关环境保护部门的工作实效进行独立监督,尤其是已被破坏部分自然环境的修复保护工作。动态长效的监督对有关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能够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第二,在乡村地区建立起系统全面的环境审计机制,进一步将生态环境保护与领导人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结合,重视发挥领导人自然资源离任审计的具体作用,压实具体责任,将领导人自然资源离任审计制度的作用进一步传到基层乡村,增强乡村环境保护的力量。第三,对于乡村的重大污染源排放,环境审计能够利用审计手段对各项污染排放指标进行量化的数据分析,能够更加精确直观地反映污染源的排放状况,对各类污染源进行更加精细化的管控,转变以往对乡村污染源管控的粗放状态。在环境污染数据化、可跟踪的基础上,建立动态、长效的生态环境监督把控机制;把乡村生态环境审计与领导人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结合起来,审计结果作为考核、选拔领导人才的重要依据,促进领导人自然资源离任审计制度在乡村发挥重要作用;通过科学的环境审计手段,实现对乡村污染源排放的精细化管控,进一步控制乡村环境污染源排放。(二)环境审计助力乡村经济环境治理。乡村要发展,关键还是要让乡村经济得到发展,而在乡村的经济建设中,优化经济环境的工作至关重要。优化乡村经济环境,是乡村环境审计的重中之重,也是环境审计参与乡村治理助力乡村发展的重要方式。审计活动最初的职能就是对经济活动中所涉及的各项资金以及各种经济行为进行审计监督,可以说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审计监督。对于乡村环境审计而言,经济环境审计的重要作用同样不言而喻,可以说是乡村环境审计中不可或缺的基础。乡村经济环境审计,重点是要审计各类兴农、支农、扶贫资金以及其他与乡村振兴战略有关的公共资金的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和效率性。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以及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战略背景下,会有大量的政府以及社会公共资金进入乡村。这些资金可以说是推动乡村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如何合理合法地使用这些资金,并最大化地发挥其效用是推动乡村发展的关键所在。建立乡村环境审计制度,通过环境审计的合规性审计、绩效审计等手段,可以进一步深入监督乡村各项公共资金的使用情况和实际使用效果。对于乡村的各项资金而言,有两点是最重要的:一是资金流向,二是资金使用效率。资金流向可以靠对相关账簿和会计报表的审计进行监督,资金使用效率可以通过环境审计中的合规性审计以及绩效审计手段进行监督。利用合规性审计在项目开始之前就进行事前审计,审计项目开发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对资金使用进行事中审计,审计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资金使用是否合理合法;项目结束之后进行整体绩效审计,审计资金使用所产生的效益是否正常,同时还要评估项目产生的相关负面效应是否造成了较大损害。经济环境审计除了要关注资金使用外,对未来乡村产业规划以及各项经济政策也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对于未来乡村产业规划而言,可以通过审计手段进行合理性和科学的事前审计,对现有产业的经济效益进行事中和事后审计,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政策建议。另外,通过环境审计还可以反映出各项乡村振兴经济法律、法规、制度所存在的优势和不足,通过环境审计所反映出的实际情况,提出改进建议,优化乡村振兴经济环境的各个环节。通过建立乡村环境审计制度,利用环境审计手段对乡村各个经济项目进行审计监督,能大大优化乡村经济环境,对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意义重大。(三)环境审计助力乡村政治环境治理。由于乡村自身以及制度上的特殊性,乡村政治环境本身存在一定的特殊性。首先,乡村除了基层政府之外还有自身的基层自治组织;其次,乡村居民的政治意识普遍不足;最后,乡村存在强大的文化和传统惯性,对基层自治以及基层政府的治理都会产生一定影响。这些特殊性,对于乡村政治环境建设而言有利有弊,具体到乡村环境审计的政治环境审计上,乡村环境审计服务乡村建设的重点是监督各级政府对党中央乡村振兴战略及其各项政策的落实程度。除此之外,尤其加强对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以及“两个维护”情况的审计,确保乡村振兴战略举措落地生根,推动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对基层政府落实党中央乡村振兴战略以及各项相关政策的审计监督,是审计基层政府是否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利用审计手段审计基层政府的履责情况,首先要审计中央的各项专项资金是否都使用在了乡村振兴领域,是否存在挪用、贪污等情况;其次要审计基层政府出台的各项相关政策的合法性、合理性以及具体的实施效果;最后要审计政府主持推进的各项乡村振兴项目,数量是否足够,是否符合乡村振兴的战略要求,以及是否达到项目的效率预期等。通过这一系列审计得出的审计反馈,能够客观地反映出基层政府对党中央重大战略决策的执行程度,也从侧面体现出基层政府的政治认识是否与党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存在偏差,这是衡量基层政治环境的一个重要标准。鉴于我国乡村地区居民个人的政治意识和政治素质方面都略有不足的现实情况,要优化乡村政治环境,就必须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政治建设中的桥头堡作用。乡村环境审计对基层党组织的审计监督,主要关注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以及“两个维护”情况的审计。除此之外,还要关注基层党组织开展的各项组织活动,尤其是基层两委的换届选举,要审计各项活动的流程是否符合规范,是否按照规范的组织程序进行。除了对基层党组织的组织活动进行程序上的合规性审计之外,村两委的日常治理活动、上级政策落实情况、村公共资金的使用、公权力使用等各个方面都是环境审计的监督对象。通过环境审计监督,能更好地督促基层自治组织行使自身职能,切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政策措施,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并且在提高自身政治素质,发挥自身在乡村治理中基础性作用的同时,提升乡村居民的整体政治素养,优化乡村政治环境,从而提升乡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素养、办事能力,更好地为乡村治理服务。利用环境审计手段,优化乡村政治环境,能为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提供良好的政治基础。环境审计是现有乡村政治环境监督体制的有利补充,能很好地覆盖相关国家纪律检查机关以及检察机关覆盖不到的地方,是对检察机关和纪律检查机关职能的良好补充。环境审计与国家纪律检查和检察机关相比,更加侧重对整体政治环境优化建设,而后者更加重视的是对公职人员事实政治违法违规的处理。良好的政治环境不仅能够促进基层政府更好地履行各项职责,还能一定程度上预防公职人员职务犯罪。由于乡村地区的治理主要依靠基层政府和基层自治组织,治理能力上存在一定的短板,而通过环境审计为其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治理能力的不足,乡村政府以及基层自治组织治理能力的提升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要保障。就目前而言,乡村环境审计助力领导干部自然资源离任审计是助力政治治理的主要形式。利用乡村环境审计,能更好地推进落实领导干部自然资源离任审计制度。领导干部自然资源离任审计制度自2018年以来已经由试行阶段转入全面推进阶段,但是目前对乡村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相对不足。首先,《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规定(试行)》只是规定了县一级的主要党政领导干部在自然资源上所需要承担的责任,对乡镇一级的主要党政领导干部并没有做出明确的责任规定,由此会衍生出一系列问题。其次,目前领导干部自然资源离任审计制度对自然资源的审计并未做出明确而具体的规定,使得有些地方的党政领导干部认为有空子可钻。环境审计制度能够部分弥补目前领导干部自然资源离任审计所存在的一些缺陷,推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离任审计制度更加深入推进实施。环境审计制度对领导干部自然资源离任审计制度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乡村环境审计能够弥补目前领导干部自然资源离任审计制度对乡村资源环境关注度相对不足的问题。当前乡村环境问题日趋恶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些基层的地方政府和干部没有把党中央、国务院有关环境保护的要求落实到位,所以治理乡村的生态环境问题要先从基层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的主要党政领导干部抓起。利用环境审计制度明确区域内的生态环境以及资源状况,利用好狭义环境审计所得出的各项结果,详细参照各类环FRIENDSOFACCOUNTING境指标和资源数据得出科学可靠的结果,并与上一级政府以及环境保护机关合作,将领导干部自然资源离任审计制度利用环境审计机制自上而下传达到基层党政领导干部身上,进一步规范基层政府主要党政领导人的各项行为,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离任审计制度的影响力深入乡村。在促进领导干部自然资源离任审计制度真正在基层发挥作用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对乡村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也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四)环境审计助力乡村文化环境治理。当前涉及乡村文化建设的各个主体无论是政府还是有关单位,对乡村文化环境的关注度相对不够。目前对乡村文化的主要关注点集中在推动乡村建立优秀社会主义文化及保护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上,对于乡村文化环境而言,需要有其他机制介入建设乡村文化的同时,发挥保护乡村文化环境的作用,鉴于此,建立乡村环境审计机制,发挥环境审计在文化环境保护方面的积极作用就显得必要且可行。乡村文化环境审计,重点要审计政府以及其他主体(如旅游开发企业)在乡村进行的涉及乡村人居环境及整体布局的规划开发。在项目具体实施以前,要审计该项目开发是否会对乡村的历史文化遗迹、风土人情及人文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并且对所产生的不利影响进行具体的量化评估。对乡村的低俗、不健康甚至违法娱乐活动的有关审计监督,既要有事前审计也要重视事中和事后审计,同时还要加强各相关单位之间的交流合作。审计机关、政府、公安机关之间可以建立有效的联动机制,由审计机关发现问题,公安机关进行打击,政府机关进行综合整治。为了保护乡村优秀传统文化,避免乡村振兴过程中出现乡村文化的城市化,必须控制对乡村的商业化开发,尤其是在旅游业发达的部分乡村,不能放任市场将文化积淀深厚的乡村变成一个变相“商场”。过度的商业开发会对乡村文化环境造成严重的不可逆伤害,如商业人口挤占乡村原住民的生存空间,导致乡村人口外迁。无论是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新规划建设还是商业开发,都要重视保护乡村的文化环境,最好是能够与文化环境互相结合,找到二者之间的结合点。除了重视各项活动对文化环境影响的事前审计及后期的绩效审计之外,环境审计还要重视对乡村文化建设与文化保护专项资金使用的审计,以及对各项文化建设以及文化保护活动的成效进行绩效审计。利用审计手段保护乡村文化环境,能够在当前大力建设和保护优秀乡村文化的潮流下,加强对乡村整体文化环境的保护,使得文化建设和文化保护更加富有成效。与此同时,通过审计保护乡村传统文化精华,避免乡村振兴中乡村文化的城市化,确保乡村文化朝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发展,促进乡村振兴中乡风文明的形成。(五)环境审计助力乡村社会环境治理。前文所提到的生态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等都是构成社会环境的重要部分,除了以上所提到的构成整体社会环境的重要环境之外,社会治安、基本公共服务、法制建设、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以及居民获得感、幸福感等方面也是影响社会环境整体质量的重要因素,环境审计优化乡村社会环境,主要也是从这些方面发挥作用。在乡村建立环境审计制度,利用审计手段,能够有效促进改善乡村社会环境所存在的各方面不足,促进乡村社会环境更好地持续性改善。具体而言就是审计机关能够利用审计手段,审计乡村基层政府在为乡村居民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履责情况和具体的服务体系,利用审计手段监督乡村基层政府是否在能力范围内为乡村居民提供了其所能提供的必要基本公共服务,同时对服务质量也进行必要的监督评估;审计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立项的科学合理性,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各项资金使用情况,以及项目建设成功后的整体建设质量水平;审计乡村居民应当获得的包括经济利益在内的各项权益的落实,是否存在侵占、政府未落实相关政策等居民权益受损等情况。通过审计监督,以确保乡村居民的各项利益诉求都能得到保障,而当乡村居民的各项利益诉求都得到保障之后,乡村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以及安全感自然能得到保障。利用审计手段参与乡村社会环境治理,即从宏观环境上利用环境审计手段促进乡村经济、政治、文化环境改善,同时利用环境审计手段从微观上有针对性地监督乡村社会环境的具体方面。利用环境审计手段,能够有效监督乡村基层政府和有关社会治理责任单位的各项履责情况,以及乡村基础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能够通过审计倒逼基层政府以及相关社会治理责任单位积极、切实地履行相关职责,发挥乡村社会环境治理第一责任主体的应有作用。更重要的是,利用审计手段,切实保障乡村居民包括经济利益在内的各项权益能够充分落实,让每一个乡村居民都切实享受到乡村发展的各项成果,这是增强乡村居民获得感和幸福感最有效的措施,而能让乡村居民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乡村社会环境,就是乡村社会环境的最好形态,也是乡村治理有效的最好体现。五位一体环境审计的乡村治理作用机制详见图1。

五、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环境审计参与乡村治理并发挥积极作用的基础是在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乡村“五位一体”发展的背景下对乡村治理能力要求提高的同时,环境审计自身的审计功能也不断拓展,能够以治理工具的身份有效参与乡村治理,成为乡村治理的一部分,对当前的乡村治理体系形成了有效补充。环境审计参与乡村治理的作用路径,就是在利用自身专业环境保护手段参与生态环境治理的同时,能够利用审计手段优化乡村治理中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以及文化环境,从而实现对乡村治理的多方面价值。环境审计参与乡村治理,是国家审计机关深入基层的积极尝试,能够对我国基层乡村治理能力形成有力的补充,不但能够有效弥补我国现代化治理体系存在的不足,更能通过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助力实现乡村振兴,进而助力全面打赢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攻坚战以及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环境审计要想在基层乡村的治理中真正发挥积极作用,还需要我国审计机关以及有关立法机关在认识到环境审计作为新的治理主体参与到基层治理的积极价值的基础上开展更多的工作,为环境审计真正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提供更多法律及专业审计力量的支持。(二)政策建议。1.设立乡镇一级审计机构。虽然目前的审计机构设置能够通过各种审计方法满足工作需求,但仍然存在审计力量难以深入基层的问题。国家审计要想在乡村治理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建议在乡镇一级设立审计机构,或者由各县级审计机关向乡镇派出常驻的审计分支机构,安排专职审计人员负责对乡村治理相关工作进行长效审计监督,只有机构设置更加完善才能让审计力量更多地向基层辐射,才能让审计机关有效参与乡村基层治理,以环境审计为抓手进一步推动乡村治理,推进“五位一体”战略在乡村的实施。审计机构的垂直设置能够再向下延伸一级。环境审计参与乡村治理,最大的难点在于基层审计力量不足,而审计力量的不足首先就体现在相关机构的设置上。目前我国的审计机构只到区县一级,我国的审计事业尚未完全覆盖乡村地区,乡村地区的国家审计主要集中在对乡镇一级政府财政资金的财务审计上。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乡村产业、社会治理、乡村文化的不断发展,乡村治理对审计服务的需求也愈发广泛而迫切,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我国国家审计提出的新课题。2.完善乡村环境审计立法。保障乡村环境审计机构的职能履行和权力行使,让审计机关参与乡村治理做到有法可依。《审计法》第三章关于审计机关职责的部分,并未明确提及审计机关对基层治理有关工作的审计监督职责,可专门在此部分增加有关法规,明确审计机关对基层治理的参与及监督职能。关于审计机关的设置进一步向基层延伸以更好地参与乡村治理,首先建议修改《审计法》总则第二条中“国家实行审计监督制度。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部分,改为“国务院和乡镇一级以上地方政府设立审计机关”,为基层设立相关审计机构,参与乡村治理提供相关法律依据。其次在《审计法》第十条中做出进一步的明确规定“县级审计机关向乡镇一级派出专门的常驻审计人员或分支部门,专门负责基层审计工作”,从而参与乡村治理。3.加强环境审计机关和环境保护部门的合作交流。发挥环境审计在生态环境治理中的积极价值,尤其是在基层乡村的生态环境治理中环境审计能够通过事前审计、事后审查及长效跟踪等手段起到良好的预警、监督效果,而加强与环保部门的合作,能够极大提高基层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的效率,对乡村生态环境治理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秦荣生,卢春泉.审计学[M].10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12-13.

[2]王金南,赵学涛,蒋红强.政府环境审计需要破几层冰?[J].环境经济,2015(3):8-9.

[3]卿红.论治理有效的“三治结合”乡村治理体系的完善[J].法制与社会,2020(1):164-171.

[4]王晓莉.新时期我国乡村治理机制创新:基于20个典型案例的比较分析[J].科学社会主义,2019(6):123-129.

[5]王翔雯.论乡村治理中面临的问题与应对措施[J].农业经济,2019(12):18-20.

[6]赵晓峰,马锐.乡村治理的理论创新及其实践探究:“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乡村治理体制机制创新”研讨会综述[J].中国农村经济,2019(2):131-136.

环境治理专业范文篇10

关键词:环境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体系;信息系统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生态环境建设逐渐成为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环境工程的实施和开展逐步呈现完善趋势,环境治理的管理制度、管理体系在社会生态环境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对环境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体系的分析主要从当前我国环境工程项目的基本发展状况和进一步优化措施入手,促进我国环境保护体系能够科学实施。

1实施环境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体系研究的必要性

环境工程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等众多条件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从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发展趋势来看,环境项目工程的治理,能够进一步美化社会外在环境,同样也能够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发展动力,使社会经济结构逐步实现良性循环发展。精细化管理体系的最大特征是管理层次性和管理精确化,环境工程的建设范围广,涉及层面多,实现环境项目精细化管理,可以实现人力资源应用、科学技术应用的综合创新,推进社会的建设与发展。

2当前我国环境工程项目管理现状

2.1环境工程管理范围相对狭隘

我国实施环境工程管理的管理结构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步完善,从建国初至今,环境工程项目取得的成效在我国环境治理中的作用逐步凸显出来。社会经济发展速率逐步监加快,环境污染的治理难度也逐步提升,传统的经济管理措施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完善程度出现了严重的脱节现象,从我国当前环境工程实施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环境工程管理的范围相对狭隘。环境治理从广义方面可以概括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从狭义的角度进行换分,可以分为陆地、海洋和大气方面,但当前,我国实施环境工程管理措施时,对陆地、海洋以及大气环境治理仅仅停留在环境治理表层,环境项目管理的管理范围相对狭隘,使社会环境治理出现治标不治本的治理现象,不利于社会环境发展的长远发展。

2.2环境管理的目标明确性较低

我国地理资源辽阔,充裕的天然环境为社会发展提供了丰厚的自然资源,但同样也带来了环境治理难题。由于我国地理资源丰富,国家实施环境工程时,无法对不同地区的环境发展实际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因此环境工程治理的方案、治理法律等具有概括性特征,但环境工程在实际执行中,项目工程管理人员缺乏对环境工程计划的深入理解,出现管理措施与环境管理工程相脱离的情况出现,环境工程的目标实施的实践性降低;此外,我国当前的环境管理工程计划实施的详细步骤缺乏计划性,大多数地区的环境工程采用“现场监测,现场治理”的措施,环境治理的目标不明确,环境工程项目实施缺乏明确的管理顺序,环境工程开展杂乱无章,不利于社会环境管理的长远发展。

2.3环境工程的信息系统不畅通

环境工程开展与实施的最终目的是完善社会经济管理结构,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由于我国地理资源辽阔,海洋面积和领空面积广阔,环境工程开展的项目管理实施的形式和内容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同时三者在一定程度上又存在着融合,需要不同部分的信息相互借鉴。但从我国环境工程管理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各地环境工程实施的基本信息交流与融合的完善程度较低,信息资源二次应用水平较低,管理工程管理信息资源应用的实际作用性不大,甚至出现部分偏远山区环境工程开展信息闭塞的情况;另一方面,环境工程的信息应用管理水平和应用信息划分的明确性较低,不同地区环境工程信息管理人工管理所占的比重较大,科学化、系统化的管理程序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性较低,环境工程的信息系统的畅通性受到严重阻碍。

3优化环境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措施

3.1实现环境工程范围精细化管理

为了加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管理水平逐步提高,社会发展与自然发展规律同步,实施环境项目管理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是基于传统用项目管理的;理论基础上,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项目管理自然资源和人才资源的科学划分,从而达到完善项目管理体系,保障项目管理顺利实施的有效措施。环境项目管理实施精细化管理首先体现在环境工程管理范围精细化管理。为了实现环境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逐步深入环境项目管理的深层,拓展环境管理范围,强化环境项目管理的范围逐步精确化、系统化,最大限度发挥环境工程的实际意义。例如:我国某地区实施环境工程精细化管理,依旧当地地理环境,将环境工程实施的范围逐渐从地表土壤成分检测向地下水位检测与保护过度,推进我国环境工程管理的范围逐步加深。

3.2实施环境目标层次化管理

精细化环境管理在环境工程中的实施,不仅需要对环境管理的深度深入挖掘,为了保障环境治理的作用,依旧环境工程开展的实际作用,做好环境管理目标层次性划分,环境工程项目中的子项目都具有不同的目标性吗,同时,各个子系统中又拥有主项目的基本元素,保障项目工程的整体性和项目实施的层次性。例如:我国某地区实施环境项目管理水平和管理结构精细化管理,依旧不同环境项目系统实施的实际情况,对环境项目开展进行层次性划分,使当地环境工程的开展系统性的开展,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外部环境做保障。

3.3现代治理手段的科学应用

环境工程实施与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国始终坚持社会发展与环境治理同步,并逐步对环境工程开展进行完善。现代科技手段逐步成为环境工程开展的主要动力,实现了环境工程实施逐步脱离人工管理,实现智能化监测的发展新趋势。例如:应用卫星定位系统和智能检测系统对我国不同地区的绿色植被覆盖面积进行雷达监测,系统智能化检测的数据精确程度可以精确到小数点后六位,大大提高了环境项目工程管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促进我国环境项目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3.4环境治理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环境治理管理体系逐步完善。精细化管理的实施分为自然资源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两部分。为了提高环境工程实施管理的高效性,一方面,实现环境工程中自然资源系统化、层次化管理,实现环境工程能够实现因地制宜式发展;另一方面,环境工程实施中积极做好,环境管理人员应用的科学划分,为环境项目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动力。例如:某地区实施环境工程精细化管理,对当地环境工程项目中人员依据专业水平和实践经验进行科学调配,使当地环境工程实施作用和实施效果得到大幅度提高提高,为我国环境工程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新方向的引导。

4实施环境工程精细化管理坚持的原则

4.1整体性原则

环境工程建设中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实现环境建设精细化管理,应当注重环境工程建设中部分建设与整体建设相一致的原则,从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自然发展的基本规律入手,把握整体发展的协调性,从而为环境工程治理提供完善治理顺序,例如:对我国黄河地区中水资源治理中,需要从黄河流经的区域入手,从整体上把握环境工程这里的源头,从社会发展的整体经济结构入手,实现环境治理整体性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4.2科学性原则

环境工程实施精细化管理,一方面,需要对环境管理水平的精细化管理,从环境治理的基本治理问题精细问题进行处理,实现环境工程实施的开展在社会整体环境建设中的作用性增强;另一方面,环境工程治理实施精细化管理也需要遵循社会和自然发展的基本规律,例如:社会环境工程的开展要需要制定完善的环境治理措施,对环境工程实施精细化管理中涉及到的问题与社会发展的实际环境相结合,从而为环境工程的精细化管理提供科学、专业的规划管理,保障环境工程的实施与开展对社会整体发展相适应,实现环境治理中人文环境建设与自然环境发展之间的完美融合,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在环境工程实施中的体现。

5结束语

环境工程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实施环境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可以优化环境治理的实施方案现,保障环境工程项目实施计划有序、目标明确的顺利实施,提高社会环境治理的作用,实现社会主义建设生态化发展。

作者:杨小浩 单位:河源市污水处理厂

参考文献:

[1]信强.精细化管理的观念和思想在中交地产工程项目中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

[2]黄培益.精细化管理在产业地产项目中的应用研究[D].西华大学,2015.

[3]张志民.以现金流为核心的房地产项目精细化管理研究[D].山东大学,2009.

[4]苑庆民.唐山曹妃甸二十二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核心竞争力提升战略研究[D].燕山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