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论坛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30 09:50:27

金融论坛论文

金融论坛论文篇1

近年来,全球能源资源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对主要供需方均产生了深远影响。2015年6月11日,以“一带一路”建设与亚洲能源资源合作为主题的博鳌亚洲论坛能源、资源与可持续发展会议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这是博鳌亚洲论坛首次在马来西亚办会,也是论坛能源、资源与可持续发展会议的第三届海外会议。

为期一天的会议设置了三场分论坛:能源资源大宗商品的市场前景、“一带一路”建设与能源资源合作的机遇、东盟在“一带一路”中的机遇与角色。来自亚洲和世界各地的300多位政府官员、企业领袖、专家学者将汇聚一堂,分析亚洲能源、资源供需的形势与新格局,并就亚洲能源、资源合作探索新的思路。

2015年6月10日,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周文重,在博鳌亚洲论坛能源、资源与可持续发展会议欢迎晚宴上宣布,博鳌亚洲论坛能源、资源与可持续发展专家委员会成立。

周文重表示,博鳌亚洲论坛将能源、资源与可持续发展和金融合作视为亚洲国家可以进行有效合作的两大重点领域。为此,博鳌亚洲论坛准备成立两个智库,以应对在这两个领域中所面临的突出问题。

能源、资源与可持续发展专家委员会是博鳌亚洲论坛成立的第一个专家委员会,旨在加强在能源领域的智力支持,其主要使命是:分析行业大势,发现问题和挑战,提出既具前瞻性又具可操作性的倡议和解决方案,并通过论坛年会、专题会议、专题报告等形式,凝聚各方共识,最终化为政策和行动。

专家委员会目前主要由中国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吴新雄、福特斯克金属集团董事长安德鲁・弗里斯特等11名成员组成。

倡议亚洲各国建立“能源资源伙伴关系”

曾培炎 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

随着世界经济重心向亚洲转移,全球能源消费重心也向东倾斜,亚洲内部资源能源供给国和需求国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当前,在能源资源价格回归和世界能源资源配置格局调整的大背景下,有必要适逢其时地在亚洲探索一种合作的新模式,推动能源资源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亚洲各国本着“供需合作、互利发展”的宗旨,建立能源资源伙伴关系,为此提出五点建议。一是构筑亚洲能源资源交易大市场;二是商谈能源资源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准则;三是加强大宗商品金融化监管合作;四是推动相关国企业间深度合作;五是建立供应国和消费国之间的信息沟通机制。

能源合作是国家间相互依赖的纽带

巴达维 马来西亚前总理

能源是国家间、政府间、私营企业间建立相互依赖的一种方式。海上丝绸之路指出了马来西亚、东盟与中国之间在能源研究方面的战略协作潜力。本地区相关国家应抓住机遇,共同探讨合作开发再生能源的可行性,探讨立法和监管制度框架,探讨亚太国家间的能力建设。中国所倡议的“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旨在促进亚洲与欧洲、非洲以及相邻海域的互联互通,将惠及相关65个国家的约44亿人口。

“一带一路”将刺激能源需求

季约翰 泰拉能源总裁

“一带一路”国家的能源需求增速为4.6%,远高于2%的世界平均水平。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和经济潜力的释放,能源需求将进一步增加。初步估算,到2050年,“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电力需求将达到世界其他地区的两倍多。因此,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既有必要性,又有迫切性。此外,技术进步和国际合作是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博鳌亚洲论坛在悉尼举行“亚洲经济合作新愿景”会议

2015年7月30日上午,由博鳌亚洲论坛与澳大利亚南新威尔士州政府共同举办的“亚洲经济合作新愿景”会议在悉尼四季酒店开幕。为期两天的会议设置了区域治理架构、互联互通与基础设施、审慎监管、粮食安全、风险管理、如何促进增长、技术与创新、专业服务的新趋势、大数据等分论坛话题。

放弃党派成见,力促自贸协定通过

阿博特 澳大利亚前总理

贸易是澳大利亚经济繁荣的关键。中澳自贸协定的签署对澳大利亚经济的未来具有决定性意义,对澳长期繁荣的重要性不亚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澳元自由浮动和银行业放松管制。对中国有利,对澳大利亚有利,对整个亚洲有利,对澳大利亚未来几代人的就业有利。中澳自贸协定的原则是互惠、公平。协定中规定的争端解决条款,将为澳大利亚在华投资提供投资保护;同样,澳大利亚也有义务为中国在澳大利亚的投资提供保护。该协定对澳大利亚、对经济、对下一代都十分重要,不应成为排外、短视的政治牺牲品。

中国需注重投资者教育问题

蔡鄂生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原副主席

目前市场的参与各方,特别是投资者和最终消费者都还不是完全合格的投资者。随着科技不断发展,互联网金融、P2P、众筹等金融创新产品,以及影子银行等金融衍生品的出现,市场规则的不完善,对于中国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来说,增加了判断和识别风险的难度,由于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投资者们很难在这一系列产品中判断好风险,尽管监管层不断强调要提高透明度。对中国监管层来说,需充分重视包括银行、机构等市场参与者的投资者教育,任重而道远。如何依据国情做好风险控制和维护体系稳定是特别需要重视的问题。

首届博鳌亚洲发展论坛(澳门)会议举行

2015年5月18日,首届博鳌亚洲发展论坛(澳门)在澳门金沙城中心举行,会期一天。本次论坛是博鳌亚洲论坛与澳门青年联合会、澳门科技大学共同主办的面向年轻人的论坛。来自新加坡、印度尼西亚、以色列、英国、中国内地、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800多名政府机构、学界、文化、旅游、商界代表云集一堂。

博鳌亚洲论坛活动登陆圣彼得堡

由博鳌亚洲论坛和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联合主办的

“中国经济新常态对亚洲增长和全球需求的影响”会议,在第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以下简称圣彼得堡论坛)2015年会框架下举行。这是博鳌亚洲论坛首次与圣彼得堡论坛合作举办会议,也是本届圣彼得堡论坛上唯一一场以中国经济为中心议题的专题分会。

博鳌亚洲论坛将在伦敦举行金融合作会议

博鳌亚洲论坛金融合作会议将于2015年11月8日至11日在英国伦敦举行。本次会议的主题是“亚欧合作:金融互联的新蓝图”。博鳌亚洲论坛金融合作会议是亚洲地区最重要的金融合作会议。据悉,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中国国务院原副总理曾培炎、巴基斯坦前总理阿齐兹、法国前总理拉法兰、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多边临时秘书处秘书长金立群等将参加此次会议。

第五届博鳌亚洲青年论坛(香港)成功举办

2015年5月20日至21日,由博鳌亚洲论坛和香港菁英会联合主办的第五届博鳌亚洲青年论坛(香港),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本届论坛以“结构变革中的亚洲:青年的前瞻与角色”为主题,进行“头脑风暴”式的探讨。

曾培炎副理事长会见苏西洛理事

2015年6月27日下午,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中方首席代表曾培炎在北京会见来京出席第四届世界和平大会的印尼前总统、博鳌亚洲论坛理事苏西洛。双方就世界与亚洲经济形势,亚洲区域合作与一体化、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与亚洲互联互通以及论坛下一步发展等问题交换看法。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周文重和印尼驻华大使苏更等参加会见。

贵州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广智会见周文重秘书长

2015年8月12日下午,中共贵州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广智在贵阳会见正在贵阳出席博鳌观察杂志社董事会会议的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周文重。

张广智欢迎周文重访问贵州并表示,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博鳌观察》杂志,《博鳌观察》既是贵阳日报传媒集团与博鳌亚洲论坛合作的结晶,又是贵州为数不多的中英双语载体,是件好事,不仅要坚持办下去,更要办好。

周文重表示,国内许多省市近年纷纷利用博鳌论坛尤其是年会这个平台进行推介。2013年,湖北、安徽、江西和湖南四省在论坛年会期间举办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午餐会。2014年,四川在论坛年会期间举办了“夜话”活动。2015年,江苏省在论坛年会期间举办了午餐会。论坛欢迎贵州在明年论坛年会期间举办类似活动,利用论坛的窗口优势,宣传、推介贵州。

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杨秀萍拜会周文重秘书长

2015年7月2日,新任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杨秀萍大使到论坛秘书处拜会周文重秘书长,并介绍中心目前运作情况。周祝贺杨履新并介绍博鳌亚洲论坛近年来发展情况。双方还就今后如何进一步加强合作交换意见。

周文重秘书长访问新西兰

2015年7月31日至8月2日,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周文重应新西兰―中国关系促进委员会邀请赴奥克兰访问。其间,周应约会见该委员会主席、新前副总理兼外长麦金农爵士,并与英派特首席执行官等委员会成员进行座谈。周向新方介绍了博鳌亚洲论坛近年来的发展情况,并就当前亚太经济形势、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等热点问题进行交流。座谈会后,双方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

博鳌观察杂志社举行第四次董事会会议

2015年8月11日上午,博鳌观察杂志社在贵阳召开第四次董事会会议。会议由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博鳌观察杂志社董事长周文重主持。

周文重积极评价博鳌观察杂志社一年来的不懈努力,鼓励杂志社拓展思路,充分利用其独特属性,结合杂志社全球约稿中心优势,全方位宣介论坛、宣介贵州。周文重指出,自上一次董事会以来,杂志社所设想的杂志、新媒体、智库三位一体发展格局取得新进展,为实现媒体进一步融合打下深厚基础。希望杂志社通过“博鳌沙龙”活动,广聚人脉、积累资源,将沙龙活动培育为杂志社对外工作的新亮点。杂志社未来以“互联网金融”为主、以其他经济领域为辅的工作思路很好,希望杂志社将互联网金融研究扎实做好,多出拳头产品,着力将自身打造成该领域的一面旗帜,努力使《博鳌观察》成为亚洲地区讨论互联网金融的顶级平台。

会议期间,还通过了董事会成员调整决议:同意免去孙波博鳌观察杂志社联席社长职务,改任博鳌观察杂志社顾问;同意任命贵阳日报传媒集团副总编辑戴建伟为博鳌观察杂志社联席社长;同意免去陈海博鳌观察杂志社董事职务;同意任命博鳌亚洲论坛研究院执行院长洪斌为博鳌观察杂志社董事。

曾培炎副理事长会见吴作栋理事

2015年6月29日晚,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曾培炎、中方首席代表在北京会见并宴请来华出席世界信用评级论坛的博鳌亚洲论坛理事、新加坡荣誉国务资政、前总理吴作栋。双方就亚洲信用评级体系、亚洲经济形势和贸易体制安排以及将亚洲命运共同体作为论坛未来发展方向等深入交换看法。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周文重、新加坡财政和交通部高级政务部长杨莉明以及新加坡驻华大使罗家良等在座。

“博鳌・尼尔森指数”进入论证阶段

金融论坛论文篇2

《国际公关》:新盟国际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为什么将客户定位在金融领域?

武红:新盟的成立始于博鳌亚洲论坛。2001年,在与博鳌亚洲论坛的秘书处策划了第一届论坛后,新盟正式成立。博鳌亚洲论坛对新盟的创立和发展是一个契机,可以说没有博鳌亚洲论坛,就没有新盟。这样一个有国际影响力的平台给了新盟一个很好的发展基础,无论在眼界还是资源整合上让我们都有了一个比较高的起点,由此也奠定了今后新盟的定位和特征――高端。在行业上,2001年中国加入WTO,中国的金融业逐渐对外开放,国际金融界开始全面进入中国市场,国内金融业从银行到资本市场开始飞速发展。正是这样一个背景,我们把自己定位为金融领域的高端传播咨询顾问。

新盟成立的八年时间,正是中国公关业发展最快的时期,然而在本土公关业内,专门定位于某一个行业的高端公关公司还是不多的。我们始终坚持了自己的定位,这成为我们独特的优势。金融行业的每一个分支都包含很多专业的领域,我们的客户几乎涵盖了这里所有的细分领域:从世界排名第一的金融集团到中国最具实力的财富基金,从全球领先的对冲基金到亚太地区最活跃的能源交易所,从欧洲最大的PE(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到中国最大的投资银行等等,我们的客户基本上都是这个行业的领导者,这对我们自身的专业能力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国际公关》:你认为金融领域的公关与其他行业的公关有何不同?与其他公关公司相比,新盟国际在金融公关方面有哪些独特优势?

武红:首先,金融行业本身与其他行业有很大不同,金融行业是对宏观经济的综合把握,这就要求公关人员必须对中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的脉搏有一个清晰的把握;其次,金融企业需要的更多是战略层面的咨询,公关人员需要切实把握住金融企业的特性,然后才能制定出对企业真正有价值的策略。

相比于其他公关公司来说,我认为新盟在金融领域更加专注和专业。一方面表现在资源整合上,通过多年来与博鳌亚洲论坛的合作,我们积累了丰富的政界、商界以及媒体资源;另一方面,如果要成为金融领域的专业人士,必须要了解这个行业的动向以及发展特性。为此我们专门成立了一个金融领域研究中心,邀请很多金融界的精英和专家来支持我们。

我非常欣赏我们的客户ING(欧洲最大的对冲基金)对于“专业”的定义:Ensuring customer confidence by displaying skill and prudence in all we do,意思就是以最专业及谨慎的处事态度及方法,竭尽所能赢取客户的信任。专业不仅表现在技术层面,态度也是非常重要的。

《国际公关》:在金融领域,你们主要为客户提供哪些专业服务?你们是如何为金融客户提供服务的?

武红:战略咨询是金融企业最需要的,也是我们为客户提供的主要服务,除此之外,还包括从战略咨询中延伸出来的与政府、行业主管部门的沟通,与主流的财经类、金融类媒体的联络,与行业协会、精英的互动和交流,以及企业的危机管理,品牌建设等。

自2007年以来,国际PE巨头纷纷加快了进军中国的步伐。2008年,我们的客户――欧洲规模最大的PE,决定进入中国,然而相比于凯雷、黑石、TPG、KKR等国际知名PE而言,它对中国市场来说还是一个崭新的面孔。我们了解到,它在进入中国之前已经对中国市场进行了3年的研究,这说明它是一个非常稳健、严谨、低调的企业。从公共关系的角度看,我们认为它已经做好了进入中国的准备。因为这种审慎的态度会让中国政府和行业主管领导,以及中国的媒体和公众形成一个良好的印象:这是一个对中国有长期承诺的企业,愿意把他们成熟的经验带进中国,同中国金融行业共同发展。当我们帮助它树立起这样一种姿态和形象时,无论是政府还是媒体舆论都会对它的进入表示欢迎。

在这样一个大的策略下,2009年4月,我们成功地帮它策划了一个开业仪式。在选址的问题上也经过了策略的思考。我们没有把地点放在北京,而是选择了上海。这个选择响应了上海市政府关于把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定位,无疑,对于上海市政府来说,它是非常欢迎这样的欧洲金融巨头入驻的。随后,我们邀请公司全球CEO在开业典礼上发表演讲,同时也邀请到了上海市主管金融的10多位领导。其中一位领导表示,虽然这家公司并不是全球最有影响力的企业,但它选择在这个时期进入上海,意义非凡,这是对上海力争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最有力的支持。

《国际公关》:新盟国际一直为博鳌亚洲论坛、《财经》年会、陆家嘴论坛等高端会议与论坛提供服务。请问服务这些论坛会议时,为金融公关带来了哪些收获?

武红:从第一届博鳌亚洲论坛开始,新盟一直伴随这一品牌不断成长。之后我们也参与策划了《财经》年会,到目前为止已经参与了七届,今年也开始参与上海陆家嘴论坛。我们已经与这些论坛形成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在合作的论坛方面我们定位于政治、经济、金融三大类,但最近,基于客户的需求,我们也开始做一些延展,策划了很多与音乐、艺术、绘画有关的高端活动。2008年4月,我们曾协助客户在金融街的英蓝国际金融中心为揭幕其镇楼之宝陈逸飞先生的遗作大漆壁画《今夜无人入睡》,特地举办了一场大型音乐会,邀请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波切利亲临现场献艺。

可以说,我们所有的会议论坛都没有脱离金融行业,都是为我们的金融客户服务的。通过策划、组织、管理这些论坛和会议,我们结识了很多企业,我们客户中80%都是来自论坛,反过来我们的很多客户又赞助这些论坛,同时,我们也在这个平台上充分整合各种资源,让客户受益。这就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循环和互动。

《国际公关》:请具体介绍一下你们是如何为这些高端会议和论坛提供服务的?

武红:在基本层面,我们会负责会议和论坛的组织、管理等技术支持,更重要的是,我们会协助完善会议论坛的品牌,并且贡献我们的资源,包括会议论坛的战略分析与品牌定位,议题的策划和创意,政商界高级嘉宾的邀请等。我们会全方位参与,而不只是单纯的会议执行。

在与博鳌亚洲论坛8年的合作中,我们的团队协助论坛秘书处完成了会议设计、环节创意、现场控制等各个方面的工作,服务内容囊括了议程设定、发言人及嘉宾邀请、赞助商招募、印刷品设计制作、媒体邀请与管理、现场组织和管理等。2001年,在与秘书处合作第一届博鳌亚洲论坛时,我们首先确立了论坛的定位――“倾听亚洲的声音”,在这个定位下,再设计论坛的标志、对外宣传的网站等;之后就是论坛最核心的环节――策划和制定议题,直至邀请发言嘉宾。第一届论坛邀请了40位亚洲的专家来策划议题,同时我们还与几十家企业进行交流,了解他们所关注的议题,并倾听他们对于议题的意见。虽然最后确定的议程只不过是短短的两三页的文字,但背后却经过了无数专家顾问的头脑风暴。我们本身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但是我们知道如何把这些专家组织起来,把他们的智慧变成可实施的议程。

如今,博鳌亚洲论坛已经赢得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成为亚洲及世界其他国家政府、工商界和学术界领袖就亚洲及全球重要事务进行对话的高层次平台,被称为“亚洲的达沃斯”。2008年的博鳌亚洲论坛,新盟协助邀请了83位全球政治和经济领袖演讲嘉宾和2000余名与会者,并吸引了中国国家主席等全球10余名国家元首出席,最终获得了史无前例的影响力。

金融论坛论文篇3

2008年5月9-10日,首届“陆家嘴论坛”在上海盛大召开,论坛围绕“世界格局中的中国金融”这一主题,进行了多个领域的讨论。

于此同时,一个更为宏伟的话题正在中国的北京酝酿。据了解,2008年11月3日一个国际性的全球顶级金融会议将在北京召开。

由中国金融网、中国金融研究院、亚洲金融研究院等机构联手发起的世界金融论坛(World Finance Forum,英文简称WFF),为了促进全球金融业的良性发展和合作举办的国际化、高规格的金融论坛。

世界金融论坛是立足北京的全球性金融资本高峰论坛和全球金融领域的顶级盛会,论坛每两年召开一次,是打造全球金融、资本、政商学界交流、平等对话的全球性平台。

世界金融格局中的新生力量

中国正在成为世界金融格局中的新生力量。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中国金融发生了历史性变化。银行、证券、保险业迅速发展,金融改革扎实推进,金融对外开放不断扩大,金融监管和金融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得到处置和化解。

金融改革开放任重而道远。继续加大金融企业改革力度,使之经得起开放条件下市场竞争和经济周期变化的考验。加快农村金融改革,更好地服务于“三农”。进一步加强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深化保险业改革。不断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利率市场化等改革。积极稳妥推进金融对外开放,使开放的节奏和力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发育程度和金融监管能力相适应。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强调,当今的中国金融业更具活力、更加开放,正在成为世界金融格局中的新生力量。但是,探索中国特色的金融发展道路仍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需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智慧和坚韧不拔的决心,扎扎实实做好各项金融工作。

强调,必须把加快转变金融发展方式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金融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加快形成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大力推进金融组织制度、产品和服务创新,加快培养和引进各类金融人才。不断提高金融调控和服务水平,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金融安全直接关乎国家经济社会稳定大局,关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必须把维护金融安全稳定放在首要位置。不断完善金融监管体制机制,继续加强金融监管,寓监管于服务之中,在有效监管、防范风险前提下促进金融创新。强化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监管。加快构建金融安全网。加强全社会金融知识普及和风险教育。

全球的金融中心正在向东方漂移

专家预计,到2020年,中国资本市场和金融体系一定会实现这样的目标:第一个是中国资本市场一定会成为全球最重要、规模最大、流动性最好、透明度也是最好的资产交易场所、一个投资市场。它的市值,我认为到2020年,一定会超过100万亿元以上。

第二个,全球的金融中心正在向东方漂移,正在向中国漂移。就是以资本为体系的金融体系,一定会在中国出现。

第三个,我们这个市场人民币的定价权一定要在我们这个市场,那么基于这样的战略目标,我们必须实施和制定和这个目标相匹配的政策。

全球中融中心向东方漂移,中国已经做好准备。

5月9日至10日,上海召开了“2008 首届陆家嘴论坛”,主题为“世界格局中的中国金融”。会议云集了国内外高官及行业领袖,规格之高堪称中国的金融“达沃斯”。 “上海如何加快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无疑是此次大会的真正焦点之一。东道主的诉求非常清晰:借高规格金融会议重温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梦。

不过打造国际金融中心并非上海一个城市的梦想。作为全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京亦一直不遗余力在打造全国的金融中心。北京市有关负责人表示:“北京能不能建金融中心、要不要建设金融中心,这些都不应该成为疑问;应该疑问的是北京发展金融产业过程中,到底可以从哪些方面努力,还有哪些地方有改进的空间。”

金融论坛论文篇4

据大会主办方领导――世界杰出华商协会主席卢俊卿介绍,本次大会以“合作制胜,化危为机”为主题,旨在帮助华商企业在全球经济危机困扰中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奋发图强。同时,帮助华商企业在中国经济振兴大潮中抓住投资机遇、破解融资难题、促进项目融资、实现跨越发展。为此,大会精心设计了“资本――项目面对面”、“中国产业投资新机遇”、“中国区域投资新机遇”、“融资之道”、《2009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专题报告等系列精彩活动。

20多位政界、金融界、投资界、经济学界、企业界等各界权威人士莅临盛会,解读了当前经济形势下全球及中国各大热点行业和新兴经济区发展机遇与投资机会,深入探讨了当前形势下企业的融资之道。

融资难一直是制约广大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本次大会通过对与会企业家融资策略、方法与技巧的培训来提升其融资能力,通过对融资项目的全方位展示与推介来提升其融资魅力。

而且,本次大会整合了华商界最活跃的职业投资家和国内最具融资服务能力的担保公司,通过“资本一项目面对面”的“一对一”对接洽谈模式,提升与会政府和企业的融资成功率。上千位华商职业投资家和实业投资家、担保企业负责人、政府领导和华商企业家在与会期间进行了有效对接。

大会还同期举行“2009中国担保公司100强”、“2009全球最活跃的华商职业投资家”、“2009华商资本论坛十大实业投资家”、“2009华商资本论坛十大最具投资价值的项目”颁奖典礼。

第四届世界华商论坛巴黎举行探讨华商未来发展

据法国《欧洲时报》报道,7月7日,中法工商界人士和旅法侨界代表共同出席了在巴黎长荣大酒店举行的第四届世界华商(法国)论坛,共同探讨华商如何在全球经济危机中持续发展。

本次论坛由法国华商会和世界华人企业家协会主办,法国华侨华人会、潮州会馆、中华会馆和华人贸易促进会协办。中国驻法使馆经商处朱剑逸一等秘书、领事部刘存孝一等秘书应邀出席,法国《欧洲时报》执行社长张晓贝也参加了本次活动。

论坛由世界华人企业家协会理事长乌・巴特尔主持。法国华商会会长卓旭光首先在论坛上致辞,对参加论坛的工商界人士表示热烈欢迎。他强调说,法国是欧洲华人最多的国家,也是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国家之一,与法国华商合作共赢是中国乃至全球华商的历史性机遇,通过民间广泛交流,及时客观全面地了解法国,对促进全球华商共享法中商机,决胜全球市场,实现合作共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卓旭光认为,通过本次论坛活动,充分展示了华商们的强大实力和影响力,论坛也成为华商走出国门,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开拓国际市场,融入世界高端平台的重要渠道。

世界华人企业家协会执行主席余顺标说,遍布全球的世界华商总数在4500万人左右,世界华商的总资产估计从3.7万亿元至6万亿元左右,分布在海外的华商已经从最初的“三把刀”行业向高科技领域发展,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欧洲华商的产业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开始涉足科技、教育、文化、金融、海运、贸易等行业。他认为,尽管目前华商经济在所在国的经济中还只占有较小比重,但随着华商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必将对所在国的经济发展和中华文化的传播产生积极和重大的影响。

法国引资机构负责人PARFAIT先生介绍了法国经济状况和对外资企业的各项政策,并借此机会欢迎中资企业到法国投资创业。法国中央大区经济发展局副局BULUET先生也在论坛上,向在座的华商们重点介绍了法国中央大区的发展优势,希望能够与华商携手发展。来自中国的第一商学院负责人华红兵也在论坛上介绍了该院与商界合作的情况。

另外,中法企业界人士还在论坛上进行对话交流,就大家共同感兴趣的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旅法华商们也在论坛上表示,希望能够成为中法企业合作的桥梁和纽带。

世界华人企业家协会还在论坛上颁发了世界明星华人企业家勋章等奖项,以表彰优秀华人企业家们取得的突出成绩。

欧美同学会留美分会探讨金融危机下“中国机遇”

6月21日,北京欧美同学会留美分会举行了“第八届北京留美论坛――全球金融危机和中国的战略性机遇”。

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该论坛邀请了国内著名经济学家,针对全球金融危机等问题作了主题演讲,并为与会海归走出危机建言献策。

此次论坛在夏至这一天举行,可能是巧合,也可能是希望能给企稳回升的中国经济再加一点“热效应”。

8时半,与会者陆陆续续走进会场。他们中间有白发苍苍、学识渊博的老一辈海归;有西装革履、年轻气盛的中青年海归;有穿着时髦的女海归;也有略显稚嫩、朝气蓬勃的新近归国学子。

据了解,欧美同学会留美分会自2003年9月起就开始不定期举办“北京留美学人论坛”。该分会目前已经有3661名注册会员。

在国外“飘泊”25年之久的王建业,是中国进出口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在题为《美国债务的可持续性与美元》的演讲里,王建业提醒在座的海归应妥善处理好目前仍存留手上的美元以及在美国的资产,比如房产、股票等。

演讲结束后,一位海归就当前的热销书《货币战争》向王建业提出问题。没想到,这位经济学专家说:“你把它当成故事书看就行了,别太认真。而且我的发言时间也到了。”王建业的“不折腾”精神和美国式幽默立即使会场发出轻松愉快的笑声。会场的气氛也由此前的沉闷安静变为轻松活泼。而这正是美国式的开会方式。

还有的经济学专家给到场的海归提出了3点建议:一,在美国经济停滞的“检修”时候,应尽快提高自身的素质,为缩短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差距做出自己的努力。二,机会留给有知识的人。要学会运用知识,用知识赚钱。三,海归应利用好自身的背景优势,在国际上积极推动国际货币改革。

传递信息意大利福建华商会官方网站正式上线

据意大利《欧华联合时报》报道,意大利福建华商会官方网站()7月18日罗马时间上午7点整正式上线。

金融论坛论文篇5

我于2012年调到支行担任副行长,近一年来的时间里,我努力进取,积极创新,不断进步,工作、学习和思想素养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现对一年来的工作和思想汇报如下:

一、强化学习,提高素质。每天学习3小时是我雷打不动的习惯。一年来我认真学习了网上银行、安心得利、信用卡、个人综合消

费贷款等各项金融产品。我对规章制度的内涵能领悟透彻,并运用到位。对上级行的会议和文件精神能理解透彻,并执行到位,对领导交办的工作能领会透彻并完成到位,对金融产品的精髓能吸收透彻,并宣传到位。尤其是参加了afp金融理财师的培训,令我受益匪浅,让我不但学习了一些理财知识,还让我增长了见识。

二、强化宣讲,提升农行形象。我到职业中专、人事劳动局、就业局、烟草公司、新华书店等重点单位举办理财讲座,并每个星期三邀请个体工商户、私营业主、高端客户举办客户论坛,参加讲座和论坛人数超过400人,课题包括:《人脉就是生产力》、《如何理财》、《子女教育》、《如何高效工作》、《基金定投》《个人网上银行》等等,通过讲座和论坛,客户反响非常强烈,如有的客户说:“下次你们举办论坛时再通知我们吧!我们喜欢听!”促进了业务的快速发展,如在职业中专举办理财讲座后,办理了贷记卡21张,基金定投7户,综合消费贷款3户。

通过举办理财讲座,我觉得能实现以下目标:

①建立与客户交流的平台。在论坛上,我们畅谈人生感悟、理财技巧、子女教育等丰富多彩的话题,并实行互动模式,让客户积极参与,营造轻松、和谐、欢快的良好氛围。而且大家能在论坛平台上交流信息,让我们能更好把握外部的市场经济脉搏。

②提升农行形象。通过论坛,我们可以把农行的理念和企业文化溶入到社会大家庭中,让客户和社会各界都能认可农行企业文化,认可农行品牌形象。

③提升营销品位。通过论坛,我们可以把贷款业务、贷记卡、电子银行、保险、基金等各种金融产品穿论坛中去,做到营销于无形,让客户能更容易接受我行的产品。

④创新综合营销。我们原来是走访各家单位和企业以及个体工商业、私营业主老板,总有求客户办理金融业务的感觉,经常陪客户喝酒等应酬。我们现在结合论坛营销,可以减少应酬的同时,让客户感觉到真正需要我们的产品,我们不但可以营销贷款,还可以把存款、贷记卡、电子银行捆绑营销,达到综合营销

的效果。

⑤有利于农行的长远发展。我们通过一段时期的论坛,我们可以把农行的金融产品推介到财政、教育、卫生、林业、矿业、税务、电信、烟草、企业等各行各业,让农行的产品覆盖到所有的高端客户,切实提高我行的综合竞争力,让农行成为金融业的佼佼者。

三、强化服务,提升品位。整齐的着装,优雅的环境,靓丽的身姿,规范的举止,温馨的感受,动人的微笑,满意的服务……,这点点滴滴,都是网点文明标准服务导入所取得的成果。员工每天早上7点钟就到位,中午还要上班,没有休息,晚上还要参加点评和培训,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虽然筋疲力尽,但是毫无怨言。时刻保持一种饱满的热情,一种全身心的投入。用心学习每一个动作,每一句文明用语,从着装、仪容仪表、物品摆放,晨会的每一项内容,服务的每一个环节,晚上的自评……等等都能认真对待,农行的网点文明标准服务导入工作受到了省分行内训师的高度赞赏,内训师在其他支行导入时,以支行的导入工作为示范进行讲解。通过导入,农行的网点环境更优雅,物品摆放更整齐,办事速度更快,微笑服务更贴切,客户满意度更高,服务品位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五、强化综合营销,突出优势业务发展。作为分管个人业务的副行长,2012年,支行个人贷款增长万元,完成计划的%,全市排名第名。个人存款增长3374万元,完成四季度计划的141.69%,贷款增长完成计划的223.71%,中间业务收入完成计划的165.10%。拔备前利润完成计划的115.26%。领导班子获得了2万元的综合绩效奖励。

六、强化创新,提高效果。我时刻在谋划工作方法,努力做到工作科学化,高效化,精细化。一是创新时间安排,每天早上7点至9点,晚上8点至10点处理内部事务,上午9点至下午6点对外营销,以此提高时间的使用效率。二是创新工作格局。网点主任和大堂经理负责客户营销和业务宣传,会计主管和柜员负责柜面服务和基础工作,努力提高工作效果。三是创新营销方法。每天走访10个客户,建立营销目录,维护现有客户,营销新客户,挖掘客户新的金融需求。

金融论坛论文篇6

画家描绘春天,歌手颂扬春天,诗人吟咏春天,因为春天充满生机,春天充满希望,春天充满愉悦。春天是色彩的总汇,春天是旋律的交响,春天是美丽的融合。

《金融理论与实践》编辑部为迎接鼠年的春天精心准备了礼物。完成了第一期的编审制作后,我们小心地把她推出,大胆而全新的改版尝试最终将接受您的检阅。

改版酝酿已久。与改革开放相伴而生的《金融理论与实践》,经年锤炼,三十而立,正值青壮年。她必须在已有的辉煌中追求更加成熟的风格和模式。

标准的国际开本规格与世界接轨,现代元素与和谐理念融入封面版式设计,这是时代的要求,是全体办刊人员的共识,也是作者和读者的愿望。于是,清秀、典雅、大方、美观便成为此次改版的基调。当然,浓妆淡抹,见仁见智。

形式固然重要,关键在于内容。改版的核心体现在编辑指导思想上,为金融改革服务,为金融研究呐喊,为金融事业鼓吹,无疑是《金融理论与实践》的办刊之本。只有持之以恒,方显大刊本色。

栏目的强化及创新是改版后的另一亮点。我们深知,栏目的设计和划分不仅体现编者的指导思想,也是编辑意图的具体化,其精髓就在于,栏目的个性特点构成期刊的风格模式。

《理论探索》刊发金融领域的前沿力作,突出理论创新,强调学术突破,挖掘研究深度,彰显文章的学术品位和科研价值。

《金融改革》反映专家学者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跟踪宏观政策走势,揭示金融改革本质,昭示金融改革方向,突出权威性。

《金融观察》发表探索金融改革与实践中的焦点问题、理论研究中的敏感问题、金融现象中的争议问题等方面的文章,突出挑战性、争鸣性。

《行长论坛》推出行业官员的研究心得,关注行业走向,聚焦机构热点,揭示治行之道。

《问题探讨》反映涵盖金融多层面内容的应用学科探讨,注重宏观与微观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探讨行业机构变化,优选具有行业指导价值的学术与实务精华文章。

《证券市场》、《保险研究》跟踪宏观政策走向与波动,关注行业改革与变化,体现行业指导价值,突出专题性、实用性。

《参考与借鉴》汇集国内外具有启发意义的金融理论研究或金融改革实践的最新成果。

《工作论坛》反映对微观金融的观察与评论,一事一议,力求精练,打造实务研究、应用学科平台。

创新栏目推出《区域金融》和《金融讲坛》。《区域金融》刊发包括全国范围内的区域金融研究成果,如中原金融中心建设、长三角区域金融、珠三角区域金融等,突出特色研究。《金融讲坛》则选发金融研究述评、理论综述、研究概述、文献综述、专题评述等,展示专题金融研究动向,起到研究指南的作用,突出文献性。

几个非常设栏目的设置,便于不同类别的金融稿件拥有相应的园地,如《特稿》、《专稿》、《名家视点》、《政策性金融》、《金融监管》、《国际金融》、《金融与法》、《银行与企业》、《经营之道》、《信托园地》、《租赁天地》等等。

年复一年。春天只是在初绽的冻土里播下种子,金色的收获还需要在厚实的秋天定格。《金融理论与实践》改版之后,将以更高的发展要求、更新的发展理念、更强的发展意识稳步前进,为打造学术期刊品牌奠定坚实的基础。

金融论坛论文篇7

主题突出:协同・分享・共赢

中关村论坛年会作为高层次的国际性会议,主要围绕着中关村建设和发展中出现的重点、难点、热点、焦点话题,为国内、国际科技界、经济界、知识界、金融界、政界搭建了一个交流合作的桥梁和碰撞交锋的平台,以引领中关村的时尚风向,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关村品牌形象,年会永久主题为“创新与发展”。本届论坛以“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协同・分享・共赢”为主题,重点关注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包括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要素和内涵,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如何共同营造并利用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如何影响和改变科技和商业模式,从而推动协同创新和产业发展等问题。

为什么会选择“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协同・分享・共赢”这样的一个选题。记者采访了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得到的解释是:经过多年发展,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在中关村已初成体系,涵盖了人才、领军企业、创业服务机构、高校和科研机构、科技金融环境、创业文化等6大要素,已经成为中关村的独特环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在中关村,创新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研发投入、技术成果转化等方面,交互式学习、协同网络、知识流动等非技术因素在创新中作用更加突出。因此,本界论坛将围绕生态系统,重点探讨创新过程中各参与主体如何实现互动、竞争、共赢以及如何构建有利于创新的法律体系、公共服务平台、投融资制度等外部环境相关议题。

开幕式及主论坛上,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副主任陈清泰就向创新驱动转型的几个问题发表了主旨演讲,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也围绕如何构建有效率的国家创新体系这一主题做了精彩发言。随后,美国湾区委员会首席全球商务官德尔・克里斯坦森(Del Christensen)详细介绍了硅谷创新及创新生态系统的有关情况,他认为开放性模式(人才及思想的自由流动)是建立全球创新中心最成功的方式。ARM公司大中华区总裁吴雄昂(Allen Wu)和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IFC)副总裁冯桂婷(Karin Finkelston)等嘉宾也分别围绕如何构建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发表了精彩演讲。

分论坛设置:话题聚焦、内容务实

四场主题分别为“大数据开启智能生活”、“互联网金融:融合与发展”、“创业无界,跨境加速”和“国际生态环境与能源技术转移”的平行分论坛于9月25日下午召开。其中,大数据专场以“大数据应用”为切入点,围绕大数据应用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升智慧城市建设和治理能力相关主题,以及中国企业如何利用“大数据”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展开讨论。

互联网金融专场邀请了十余位国内外顶尖的互联网金融机构、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创新企业代表,围绕互联网金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产品创新与市场营销战略、创新监管中的“破与立”、互联网金融市场如何助力小微企业发展、2015年互联网金融市场发展趋势预测等话题展开生动对话。

技术转移专场吸引了几十家中外企业以及地方科技园区的代表携带技术项目和需求前来参会。对接会上,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能源中心的主任David Conover、德国SBC投资集团CEO优根・布里默等嘉宾将发表主题演讲,来自美国、德国、英国、韩国等国家的企业将与我国京津冀地区企业进行技术交流和项目对接。此次对接活动旨在整合全球创新资源,推动中关村企业开展国际研发合作,提高国际化水平,并通过国际技术转移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专题活动:跨界交流、融合创新

金融论坛论文篇8

专题研究

欧债危机阴影未消,世界经济复苏依然脆弱郭世坤刘都生李昊(11)

欧洲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影响及启示陈西果(15)

行业分析

特高压输电建设的影响及商业银行对策郭世坤李伟(20)

商业银行

中国银行业海外并购战略的路径选择探析彭扶民张琴(25)

对跨境人民币结算的思考曹代福曹征(29)

金融论坛

发展低碳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谢清河(33)

通胀预期管理的国际经验与借鉴尹继志(38)

我国“碳金融”发展的制约因素及路径选择李东卫(44)

网上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合作的理论探讨与建议王传荣商海岩(49)

海外借鉴

危机背景下的国际资本流动:现状、风险分析与经验借鉴卢岚邓雄(54)

开启信用卡消费新时代——美国《信用卡问责、责任与信息披露法》研析董建军周慧(60)

大型商业银行商业模式创新思考曾俭华(7)

提高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收益的思考林岚韩晓杰(12)

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对公业务转型研究任冬艳徐长生(16)

金融论坛

金融机构杠杆率与流动性危机肖崎(20)

银行卡刷卡消费定价研究杜朝运毕柳(25)

仓储金融:金融与物流仓储结合的创新陈游(29)

专题研究

我国经济周期性波动中的资产价格走势分析邵挺(34)

投资论坛

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策略研究安华(39)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战略思考吴凡卢阳春(45)

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组织运作模式分析陈敏灵(49)

资本市场

B股市场投资定位与外汇管理问题探析马丁王大贤(53)

证券市场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评析及建议刘宇(58)

创业板上市公司超募资金问题探析张涛马娟纳超洪(62)

国际储备货币竞争:基于货币职能分类的市场数据分析曹勇(2)

外汇衍生产品的合理运用及风险控制研究生柳荣罗清皓(10)

后危机时代加强跨境金融监管合作的问题研究李东卫(15)

投资论坛

地方政府过度投资和政府融资平台信贷风险李雅菁(19)

后危机时代企业“走出去”的战略转折与路径选择殷越男(23)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分析王桂荣崔邦英(28)

资本市场

中美上市公司风险信息披露比较及其启示黄炳艺曾晟迪(33)

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进程、问题与政策建议尹继志(38)

海外借鉴

美国次贷危机的道德风险与伦理救援梅世云(44)

美国金融监管要点与中资银行的对策建议谢臻魏刚丁佳(49)

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研究谢清河(54)

跟单信用证项下银行审单表面相符原则的再思考张目强李文沛(59)

美国大型商业银行压力测试框架解析刘畅苟于国郭敏(2)

银行产品创新的客户可用性测试模型及其实证研究迟国泰赵志宏李战江(10)

金融论坛

国际对冲基金发展趋势、监管制度及对我国的影响剖析马丁王大贤(14)

中国通货膨胀的历史度量、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钱宗鑫(19)

关于将金融资产价格纳入货币政策目标问题研究董志勇官皓(23)

一个解读金融约束论的新视角--基于租值耗散与交易费用理论翁舟杰曲斌(27)

我国创业型经济政策研究王艳茹(32)

公司分立的会计处理问题刘思淼(36)

投资论坛

中国对中亚国家直接投资现状及对策思考段秀芳(39)

东盟五国吸引跨国公司研发投资的策略及对中国的启示郑达王琳琳(45)

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渠道演变和创新研究武力超(50)

资本市场

信用卡应收款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前景分析邱昆(56)

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机构投资者探析刘华(61)

基于国际经验的我国商业银行全面战略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张淑娟(38)

我国个人住房贷款违约因素实证分析陈国进刘学(44)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公允价值计量会计收益的波动性研究刘红霞吴艳琴(49)

减少执行贷款批复操作风险的若干建议江明哲(53)

对我国征信产品开发及创新的思考唐友伟(57)

中国银行业实施业务持续性管理的路径研究刘桂峰文海燕杜亚娟张侃郑云昀(2)

合资铁路的授信风险分析——以大秦铁路为案例张山林(8)

行业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轿车产业的影响杨永华(12)

我国产能过剩问题的影响因素分析汪涛(17)

金融论坛

循环经济发展与银行信贷支持问题研究李东卫(22)

支持发展方式转变和实现健康发展“双赢”金融体系的思考崔滨洲(26)

中国的CDM项目合作:现状、问题与对策胡剑波石峰(31)

投资论坛

地方政府投融资公司简析朱南谭德彬赖静雯(36)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宏观风险管理探讨王健朴(40)

并购融资结构与支付方式问题研究王书仁(46)

我国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机制的发展路径研究易路熊倪娟(50)

资本市场

证券公司经纪业务竞争格局、趋势与策略分析徐佳娜赵勇(55)

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对证券市场的影响陈钧(61)

我国“4万亿”计划的作用机理及政策效应分析王晓姝王立国(2)

金融资产价格泡沫化的成因及其治理鲍银胜(7)

我国碳金融体系构建与运作模式探讨冯玉梅(13)

区域经济整合:问题及其化解张敏(18)

海外借鉴

美国抵押经纪人制度:作用、问题与中国的借鉴陈骞韩煦张桥云(20)

美国金融消费者单边保护规则及对我国的启示郭琛(28)

商业银行

基于投入产出法的信用风险压力测试研究杨军程建伟(32)

基于信用甄别的国家助学贷款激励与约束机制构建林胜曹文苑龙海明(36)

投资论坛

产能过剩深层次原因剖析:投资结构与主体失衡邹新李露王小娥(41)

我国风险投资采用有限合伙形式的障碍与对策分析曹晓燕耿利航(45)

资本市场

中国资本市场监管有效性研究黄人杰(49)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组织形式的比较李佳音(54)

金融论坛论文篇9

自“一带一路”这一国家战略提出以来,“一带一路”已经获得国际各国的认同和接受。我国政府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2015年已同俄罗斯、波兰、捷克、匈牙利、法国、韩国等20多个国家签署“一带一路”合作协议或自贸协定,和沿线的欧亚、欧洲和亚太地区等沿线国家成功“对接”发展战略。

作为“一带一路”重要的一环,资金融通方面也捷报频传。2014年年底,丝路基金注册成立;2015年7月金砖银行正式开业。2015年12月亚投行正式成立,促进“一带一路”海外投资。2015年11月底,人民币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批准加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为世界货币进一步便利了我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受此带动,我国企业也积极响应,奔赴海外投资。2015年前11个月,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的49个国家进行了直接投资,投资额合计约140亿美元,同比增长35.3%。

就在过去的一年,中国投资协会海外投资联合会在积极服务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提高服务质量,丰富服务内容,推出了以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帮助为核心的公共服务平台,并取得了积极成果。因此,中国投资协会海外投资联合会在前两届海外投资新年论坛的基础上创新拓展,再次成功举办了“第三届中国海外投资新年论坛”,作为对协会过去一年的总结,并做好新年计划基础,同时也是宣传和解读中国海外投资新动向的盛会。

CCTV财经频道・《城市梦想》王颖、上海新丝绸之路研究院院长丁晓钦共同主持这场盛会。中国投资协会会长张汉亚先生在开幕致辞中说:“我们相信‘一带一路’建设必将成为世界经济在今后一个时期的新增长级。同时一带一路合作建设为各国人员往来提供了更多便利,有利于各国互相之间相互了解,建立睦邻友好合作的周边关系,为世界和平发展做出贡献。”外交部非洲司司长林松添先生在发言中则向来宾详细介绍了海外投资的策略以及在非洲投资的要点与机遇,特别强调在农业、港口、工业园、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合作投资可为中国企业带来更大的回报。

赛伯乐投资集团副总裁曾山就从自身的投资经验,提出了首先从自身定位出发,然后提出适合的经营模式,并结合既要走出去又要请进来的方针,综合发展。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中国投资办事处主任胡援东先生就从中国企业走出去应注意的问题着手,在首先要知己知彼,把握投资风险。第二要做好功课,识别市场风险。第三要科学管理,规避合作风险。第四要整合资源化解管理风险的模式和步骤下,取得海外投资成果。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王志乐先生从中国的海外资本输入改变为输出国为起点,向来宾详细解读了资本输出国的企业特点,他指出,只有及时转变企业观念,通过战略、管理和文化的创新完成了从地区性企业转化为跨国公司,再到全球公司的转型。

中国投资协会海外投资联合会海外投资联盟主席、四川铭川国际董事长陈永忠先生分享了他的企业走出去的经验,从五种创新到基金合作。随后,中国儒商研究院院长胡志明先生从文化方面诠释了中国企业经营理念与儒商文化的融合。

在中国“互联网+”、高科技发展的战略的带动下,一批企业在这个领域作出了突出成就。康美药业集团旗下的康美健康云公司彭约翰总经理(博士)就医疗领域的合作并融合互联网的新观念,向来宾做了介绍。

海外投资离不开金融业的支持,大会嘉宾亚洲发展投资银行副行长孙宇先生向各位介绍了“一带一路”与投资模式。孙宇先生向来宾详细介绍了亚洲发展投资银行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战略定位、以往成就、未来计划等。泰亚传媒集团董事长吴南江先生向大家介绍了海外媒体对中国“一带一路”的期待。

最后,大会进入成果介绍阶段,代表“一带一路”支持的基金,中国投资协会海外投资联合会推动各方合作的“一带一路海外战略合作暨丝绸之路联合股份有限公司” 启动仪式在各位中外来宾的见证下举行。

中医药与文化分论坛和协会公共服务平台战略分论坛同时举行。

第一平行分论坛:中医药与文化论坛。中医药是中国古代科学精华,历经数千年而不衰。中医药用哲学化的语言表述病症,将内证实验与理性思考相结合,形成了独特而系统的诊治体系,对世界文明和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今已不仅是一门有效的医学学科,更上升为一种优秀的文化,融汇在中华民族的文化脉络之中,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对于传播中华文明,加深世界对中国的认知和了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中国投资协会举办了该分论坛,力图推动中国以中药为载体的文化向海外输出,建立中国新形象。

金融论坛论文篇10

文献标志码:D

文章编号:1008-0961(2009)04-0095-01

2009年6月14-16日,由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承办的第二届东北亚区域合作发展国际论坛在哈尔滨市成功举行。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程幼东、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高全立、俄罗斯联邦委员会副主席尼古拉耶夫、日本驻沈阳领事馆总领事松本盛雄、韩国产业银行副行长李康雨、韩国驻沈阳领事馆总领事代表张学水、蒙古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巴特巴亚尔等中外政要、专家学者、企业家等共二百多人参加了论坛。

本次论坛是在国际金融危机深化、甲型H1N1流感蔓延、朝鲜半岛局热紧张的形势下召开的。但各国代表仍积极参会,不仅较预想的参会人数多出很多,而且在会议上代表们都表达了加强交流与合作、积极探讨应对危机的措施的迫切愿望。与会人数比首届论坛还有所增加。论坛共收到来自七个国家的论文92篇。

大会分为全体会议和分组会议两个部分。在全体大会上,俄联邦委员会副主席尼古拉耶夫作了演讲,他是近几年出席论坛层次最高的外国政要。他在发言中建议中俄两国应开展国家及地方之间的议会交流,应在条件成熟时举办中俄议会论坛。与会代表在大会发言和分组讨论中提出了许多具有创新性的观点、针对性的建议和可操作性的方案。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高全立提出中国东北地区将成为中国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最重要的区域增长极的观点,黑龙江省副省长程幼东提出黑龙江省提升扩大与东北亚合作的“五大战略举措”,古列维奇副州长提出俄罗斯犹太自治州要在中俄区域合作上突破界江“瓶颈”、力争走在前列的构想,日本创价学会名誉会长池田大作先生提出在东北亚地区构建“智慧网络”的建议,韩国辛亨根总领事提出韩国与黑龙江省在科技、环保、文化和农业领域的合作建议,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曲伟院长提出东北亚区域合作需在理念、资源、物流、贸易、旅游、金融合作上寻求突破,等等。这些建议对地方和中央政府制定东北亚区域发展战略、企业界确定投资意向等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实用价值。

在中俄分组会议上,中国社科院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陆南泉发言的题目是《中国东北与俄远东地区经贸合作战略因素分析》、黑龙江省社科院俄罗斯研究所所长刘爽发言的题目是《互利双赢和谐共进》,两位专家探讨了加强中俄两国边境地区合作与发展的战略问题。应当从宏观层面对中俄合作关系的构成要素进行分析,找准利益结合点。贸易结构应当根据形势变化进行调整。俄西伯利亚及远东发展战略应当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寻找对接的结合点。在贸易结算方面探讨新的贸易结算形式,规避金融危机造成的影响。来自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的科尔茹巴耶夫作了《国际经济进程背景下俄中合作的现状与前景》的报告,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起因,危机对俄中两国经济的影响以及两国合作的措施,特别是能源领域的合作态势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

本次论坛期间,黑龙江社科院俄罗斯所科研人员与俄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经济所副所长苏斯洛夫、谢利维尔斯托夫进行了座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