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工作经验总结十篇

时间:2023-04-07 19:00:22

博物馆工作经验总结

博物馆工作经验总结篇1

[关键词]医

一、讲解员队伍结构的含义及其范畴

讲解员队伍结构,是指讲解员队伍成员的各种要素的数量构成比例及其组合关系。人才队伍的各种要素,包括讲解员的年龄、学历、能力等。一个优化的人才队伍结构,是人才队伍群体内各种要素合理配置。合理配置的依据是博物馆的性质、规模等。西安市临潼博物馆于1985年正式建成开馆,是一所地志性历史博物馆,位于骊山脚下,唐华清宫东侧百余米,占地6 600平方米,展出面积600余平方米,馆内设有周秦艺术室,唐庆山寺出土文物展厅,汉唐艺术室和一个历代石雕碑廊,石雕明墓保护室。

讲解员队伍结构通常包括年龄结构、学历知识结构等范畴。从这三个范畴对讲解员队伍进行优化,是优化博物馆讲解员队伍的最有效的方法。

二、人才队伍结构分说

(一)年龄结构

年龄结构,指讲解员队伍成员的年龄构成状况。人们习惯把30岁作为青中年工作人员的年龄分界点,小于30岁为青年工作者,30岁~50岁为中年工作者,50岁以上为老年工作者。博物馆讲解员队伍应该老中青三代都有,并且应该合理配置人数。

截至目前,临潼博物馆共有在编讲解员4人,其中30岁以上2人,占总人数50%;30岁以下2人,占总人数50%,没有40岁以上的中年人。从讲解员所占百分比不难看出,临潼博物馆讲解员的年龄结构显然不合理,讲解员均为青年工作者,缺乏中年有经验的讲解员。博物馆自建馆近三十年来,居然没有一位年纪超过40岁的讲解员,这说明博物馆讲解员多年来在频繁更替。讲解员的频繁更替不利于宣教工作的连贯性和讲解员自身知识的积累。多年来,在宣教讲解队伍中一直存在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那就是“青春职业论”。所以一部分讲解员由于自身身体条件、形象等方面的原因,自觉放弃讲解员工作,转向其他行业。一部分讲解员认为从事讲解工作过于辛苦,从而转向博物馆的管理或研究等领域。另外一部分是因为博物馆因为讲解员的年龄偏大、气质不佳等因素影响宣教工作而将其辞退。久而久之就在人们心目中造成了讲解员是吃青春饭的这样一种思维。其实不然,博物馆的宣教工作不仅需要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同时也需要经验丰富、学识渊博的专家讲解。临潼本身是一座拥有丰富历史的文化古城,临潼博物馆作为临潼的地志性博物馆,自然拥有丰富而优秀的藏品。以唐庆山寺遗址为例,唐庆山寺遗址及出土文物作为临潼博物馆的特色展览,发掘于1985年5月,如果由一位年纪稍大的讲解员给观众讲解庆山寺,将会联系庆山寺发掘前后的不同,讲解历史知识的同时,可以穿插一些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来增加观众对知识的印象,培养部分观众的兴趣。但是如果是年轻的讲解员,庆山寺的发掘或许在他出生之前,他们对博物馆的讲解大多会停留在对知识的介绍上,讲解过程中会比年长的讲解员缺少不少乐趣和说服力。

笔者认为,作为一名讲解员,如果只是“录音机式”地背诵讲解词,不求更高层次的进取,随着年龄的增长势必对此职业产生厌倦心理。由此可见,我认为讲解员是一种业务很强的职业,当讲解员需要的是知识的积累、对业务的钻研,而不是青春、貌美。对于真正热爱这项工作,又不断提高自身水平的讲解员来说,宣教工作则是终身职业,无论年纪大小,只要认真地钻研业务,不断地学习,逐渐使他们成为博物馆的专业人才,成为真正代表博物馆的窗口。(1)

(二)学历知识结构

学历结构,是指讲解员队伍中具有各种不同学历、学位的成员数量的构成情况。学历是一个人搜受教育程度的凭证,它虽然不能完全等同于个人的能力和知识,但就一般而言,学历越高,知识面越广,科研能力也就越强。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博物馆,都比较重视讲解员的学历要求,讲解员要求必须具备大专以上学历。在日本,专家们认为“由专职教育人员”亲自承担直接教育的办法是最理想的。现在,我国在全国二十多所高校设立了考古学、博物馆学、文物学等相关专业,并在不同高校设立了文博硕士和博士教育,已经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国的文博专业正规学历教育网络为文博系统输送了大批不同层次的优秀人才。可见,博物馆增加高学历的讲解员,无论是对提高博物馆讲解的工作效率,还是加强对文物深度的研究等,都有很大的意义。(2)

知识结构是指讲解员队伍中成员的只是种类、知识深度、知识水平等状况。作为博物馆的讲解员,他们必须掌握博物馆的基础知识、相应的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3)

临潼博物馆现有的4名在编讲解员中高中学历1人,占总人数25%;中专学历2人,占总人数50%;大专学历1人,占总人数25%。从整个博物馆4名讲解员中具有大专学历只有1人,由此已经足以说明问题了。况且这四名讲解员中只有1人是学习外贸英语专业。除过1名高中学历外,其余两名讲解员一个是学旅游专业,一个学都学习的是其他与博物馆无关的专业。博物馆无论是有学历的总人数,还是不同学历层次的人数,或是不同专业的人数,都存在着比例严重失调的矛盾。临潼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临潼博物馆作为临潼地志性博物馆拥有丰富而珍贵的藏品资源,居然没有一个文博专业讲解员,实在是不可思议。临潼博物馆的藏品时代跨度从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后经过周、秦、汉、唐、元、明、清直到民国时期,藏品总数17 000余件,藏品种类包括石器、青铜器、玉器、金银器、陶器、唐三彩等,其中不乏国家珍贵文物,如利簋,金棺银椁,释迦如来佛真身舍利等。临潼博物馆藏品之丰富、质量之高在陕西县级博物馆中可谓首屈一指,多年来吸引着全国各地乃至外国游客慕名前来参观,临潼博物馆作为面向全社会开放的博物馆,笔者粗略地将博物馆观众大致分为四类:第一类为一般游客(观众),这类游客一般是跟随旅游团队把博物馆作为一个旅游景点来博物馆参观,由于时间有限、游览目的简单,大多仅限于大致参观博物馆,所以对于这类游客,一般讲解员就可以接待。第二类是中学生、大学生还有历史知识爱好者、博物馆爱好者前来参观,这类观众一般不仅仅要了解博物馆的藏品知识,还要了解一些关于藏品背后的历史知识或者故事,那么对于这类观众应该派比较有经验、善于与观众沟通并且对馆内藏品熟知最好是历史专业或者文博专业毕业的大专生或本科生讲解员接待。第三类是博物馆学、文物学、考古学等专家或者研究者前来参观,这类观众对博物馆的求知欲会更高,他们不仅要了解藏品的内容,而且还要了解关于博物馆藏品的保管,陈列,宣教甚至博物馆的管理工作,显然一般讲解员很难达到这类观众的要求,那么博物馆应该针对这类观众派出资深讲解员或者专家进行讲解接待。而作为资深讲解员本身就应该对博物馆藏品保管,陈列,管理等方面工作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这类讲解员同时也应该是文博、考古方面的研究者或者多年在博物馆从事研究工作的人。第四类,临潼作为旅游城市,不乏外国友人前来参观,那么博物还应该根据外国观众的国籍不同,设立几个如英语、日语等较大众语种的讲解员岗位。因此,临潼博物馆应该根据各个层次观众的需求设立与之相匹配的讲解员队伍。

三、结束语

讲解员作为博物馆的窗口,观众与博物馆沟通的纽带,博物馆宣教工作的核心。基于临潼博物馆讲解员队伍存在的以上问题,首先,讲解员应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刻苦钻研,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更好地了解博物馆的藏品知识,以适应更高层次观众的需求。其次,博物馆应该定期组织讲解员培训,不能只注重礼仪培训,更重要的是要加强专业知识培训,可以请高校老师和陕西资深讲解专家来给博物馆讲解员进行培训,讲述博物馆学、文物学、考古学、历史学知识。再次,博物馆可以组织讲解员参加临潼地区实地的考古发掘工作,让讲解员走出博物馆,到考古工作的的一线亲身体验,这样对讲解员业务水平的提高大有裨益。最后,博物馆可以吸收文博专业和考古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来充实博物馆的讲解员队伍,提高博物馆讲解员的专业知识,使博物馆更好地发挥其宣传教育和研究作用,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吕济民《博物馆暨文物工作论丛》,文物出版社1992年4月版.

[2]国家文物局编:《博物馆群众教育工作》,1993年12月.

[3]《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1月.

[4]北京师范大学公共课《心理学》编写组编写《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8月版.

注释:

(1)郑小萍:《浅议博物馆讲解员的构成》[J].四川文物,2004年第6期,第85页.

博物馆工作经验总结篇2

一、高校博物馆发展历程与现状

高校博物馆是建立在各种综合性大学或着专业性高校内的博物馆,通常有展厅、陈列室或标本室等组成。它们有的直接受学校管辖,有的则属于学校内某一学院的管辖。其实许多早期博物馆的发展雏形都受大学博物馆的影响,比较著名的如1683年开放的牛津大W阿什莫尔艺术和考古博物馆(Ashmolean Museum),它可以称作是英国的第一座博物馆。据现存的相关资料统计,目前我国高校博物馆的数量已经达到150多座,它们主要分布于北京、上海、四川和两湖等地;而高校博物馆的类型更是涉及历史、民族、地质、交通、纺织等多个领域。高校博物馆日渐成为我国博物馆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近年来国家政府部门与众多高校对高校博物馆的关注度不断增加,对其功能的认识也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促使我国高校博物馆开始进入一个较为快速发展的时期。但也存在许多实质性的问题,比如:许多大学的领导层还并未注意或重视到高校博物馆在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忽视了对其的建设与完善,使高校博物馆始终处于学校战略规划层面的外端。馆内的教学设施仪器不能得到很好的维护或是定期更新,落后的软件和硬件设施使高校博物馆始终处于一种陈旧的展览形式中,缺乏区别于其他类型博物馆的特殊吸引力,导致经济效益较差,整体运营情况不容乐观。在当今体验经济的时代下,高校博物馆的发展已经从以往的围绕藏品进行的学术建设,逐渐转向以观众为核心,学术建设、资金运作和组织管理三大环节并重的博物馆整体运营。而对高校博物馆商业化的设计思考正日益成为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和运营的核心之重。

二、体验经济视角下博物馆商业化设计思考

博物馆是一种文化设施,它主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所以博物馆建筑本身就具备高端的艺术价值。这点在高校中却是难以完成的,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博物馆都是基于旧建筑改造而成,只有极少部分是经历过从总体规划到详细设计完成的,而观众来到博物馆不仅只是来简单的参观,更重要的是为了体验博物馆内所蕴藏的文化魅力。所以从总体上要形成以高校博物馆为核心竞争力的“城市旅游综合体”,使收藏、研究、教育这三大博物馆所具有的功能得以衍生和延伸,为博物馆的长远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一)宏观规划上,构建博物馆综合体

博物馆建筑是众多商业综合体建筑之中的一部分,其功能体现在社会教育服务,社会公众服务,与各类商业服务叠加为一体,通过加强博物馆内在特色与外界事物的关联性,来构造博物馆的新兴环境与氛围。

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个概念性的问题:什么是体验经济?体验是指个人心境与事件之间的互动。而体验经济则是通过一些特定的主题体验设计,使人们参与其中,从而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因此,成功的主题体验设计必然是有效促进体验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注重“体验经济”在商业领域的运用也是我国21世纪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

紧接着,本文将用一个现实生活中的生动案例,结合时展的特点,来解析以休闲体验式为主的博物馆综合体设计,为今后探索体验经济下的博物馆商业化设计提供一个崭新的借鉴形式。目前,博物馆正进入多样化的时代,如何“以文养文”,即以文物为文本,解构文本蕴含的美并将商业元素渗入其中,实现文化与商业两者相结合,并反哺文物业的行为;如何平衡好公益性和盈利性的关系,打造出自身专属的文化品牌吸引观众,在这一点上,美国博物馆的餐厅体验设计,上海玻璃博物馆综合体开发给了设计师们很好的借鉴。纽约现代博物馆内的现代餐厅将美味的美式和法式餐点,与丹麦顶级设计师精致的餐厅装潢完美搭配,为游客带来一种视觉与味觉相结合的奇妙盛宴。上海轻工玻璃有限公司建设的以玻璃为主题的多功能博物馆园区,除了布置日常的主题展览外,还设立了热玻璃演示中心、DIY工坊、小型图书馆和演讲空间,并定期举办各种丰富精彩的活动,使不同的人群都能在此寓教于乐,享受到体验式的服务,这种巧妙的设计形式将商业运作毫无痕迹的融入到了博物馆里。

最后,博物馆好比是一个大型的文化产品,其设计与建设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丰富以及在提升民众文化生活上,都具有重要作用和价值。而博物馆的商业化设计更加关注它的运行,更加注重它的经营,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服务体验功能,博物馆“热闹建设,冷清运营”的局面也可以从根本上得到改观,我们的博物馆设计事业也会有质的飞越。

(二)微观规划上,提升服务功能设计

1.教学、科研、实验室的延伸:体验式旅游的开发

高校博物馆除了进行教学、科研活动,以及将其作为学科实验室外,在今后的建设和设计中应该越来越重视其交流、休闲、商业、娱乐甚至旅游等的多功能性,体现其适应社会需求多样化的理念。例如:由美国著名建筑师理查德.迈耶1984年所设计的盖蒂艺术中心,就是多功能博物馆综合体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盖蒂艺术中心除了建有以陈列文物为主体的中心展览馆外,还建有艺术与人文研究所、信息中心与餐饮中心等各类建筑体,构成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活动中心,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进行观光游览、休闲娱乐的活动。

2.科普教育基地的延伸:素质教育的大课堂

高校博物馆相对于其他类型的博物馆来说,其实拥有很多潜在优势,如何利用好这些优势,使博物馆成为科普教育基地的同时,通过无固定课程设置模式延伸为素质教育的大课堂。例如,高校博物馆可利用学校拥有各类专业研究人员的优势,定期举办有趣生动的科普专题讲座;并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加强青年学生与博物馆工作人员的互动交流,使他们能更好地了解博物馆藏品的来源及内涵。随着这类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学生的文化素质也会逐步提高,博物馆也将成为净化他们心灵的一方乐土,而博物馆的观众也会出现越来越多的趋势;同时,高校博物馆也更应该克服不利环境,发挥其在高校中存在的作用。

3.学校对外宣传展示窗口的延伸:展示实力的综合平台

高校博物馆不仅仅可以作为学校对外展示其教学资源丰富的窗口,也可以作为展示大学综合实力的平台。以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为例,它原是一座以地学为主的自然博物馆,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而在建的新馆将设立地球奥秘厅、生命起源与演化厅、自然灾害与环境保护厅等7个不同的陈列厅,分别向观众展示地球物种起源与变迁的奥秘;并且将通过先进技术,使观众们融入到博物馆的参与体验活动中,以情景再现或是互动参与的方式更好地理解展品的内涵,同时将会邀请国内外知名的学者定期举办各类知识讲座,鼓励青年学生勇于探索和交流,形成一种良好的学术氛围。当然还会将最新的研究成果以最鲜活的形式展示给前来参观的游客,定期更新数字博物馆传达的信息,努力提高博物馆工作人员的素质,给观众带来一种高校博物馆所特有的魅力。

三、结语

博物馆工作经验总结篇3

[关键词]美国博物馆;藏品数字化管理;管理理念

[中图分类号]G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3)24-0060-02

美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国家,其博物馆有100多年的发展历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先进的管理理念、严密的组织体系、科学的运行机制、高科技的保护手段和有效的保障措施。无论是硬件建设还是软件建设,我国与之相比差距都很大。特别是博物馆藏品数字化管理方面的科学化、规范化,更值得我国博物馆学习和借鉴。

2013年1月16日至2月5日,受国家外专局项目基金资助,笔者有幸作为甘肃博物馆代表团成员之一,赴美参加了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培训及相关考察活动。在考察期间,除参加博物馆藏品数字化管理、藏品保护、宣传教育等相关内容的课程培训外,还利用学习间隙,拜访了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美国博物馆联盟、大都会博物馆、美国国会图书馆、橙县宝尔博物馆等相关机构;另外,参观了华盛顿美国国家美术馆、华盛顿自然历史博物馆、美国航天航空博物馆、斯坦福大学博物馆等,收获颇丰。

由于国情和体制不同,美国博物馆大都是私立的,所以从管理体制、经费渠道等方面与我国目前博物馆情况大不相同,但他们在博物馆教育、文物保护技术等方面的先进理念与做法,对目前我国博物馆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尤其是涉及博物馆藏品资料的数字化管理方面,让笔者感触颇深。目前,我国博物馆藏品数字化管理正处于建设阶段,许多做法尚在尝试中,经验不足,美国博物馆的许多理念和做法对我国博物馆藏品数字化建设有很大借鉴、指导作用。

一、美国博物馆藏品资料数字化管理考察情况

美国博物馆的数字化工作起步很早,比如国会图书馆在1900年就开展这项工作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一些博物馆就开始利用计算机处理藏品资料的尝试。80年代中期,艺术博物馆信息系统(ARTIS)、艺术史信息程序(AHIP)、藏品信息系统(CIS)等软件相继开发应用。目前,美国大部分博物馆都己建立了规范的藏品档、完善的藏品数据库系统,实现了博物馆管理的信息化。在数据库中,不仅包括藏品的原始信息,如名称、年代、质地、尺寸、流传经过和来源等,还拥有藏品入馆后的一切后续信息,如其参与了哪些展览及在展览中发挥的作用、修复者对其采用了何种修复方法及使用材料、关于其有影响力的学术论文等。数据库内储存了藏品方方面面的信息,如橙县宝尔博物馆一幅收藏画,要登录作者、背景资料、画面状况、画面人物履历、自传,该画参加的展览及时间、地点等。数据库中不仅包含了详尽的藏品原始档案,而且可以随时增补信息,记录了藏品从诞生之日起的所有信息。

在数据库中,通过查询编号或名称,即可查到每件藏品的所有信息及展示记录,是一个很有作用的工具。实行博物馆数字化管理,通过博物馆藏品信息管理系统,公众可以随时查询想要了解的藏品信息,例如名称、种类、级别、数量等。这不仅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对于各博物馆馆际之间交流合作、相互学习都具极大益处。另外,建立博物馆网站,将藏品、展览信息到网上,可使公众在网络上欣赏藏品,了解展览信息,充分浏览博物馆。尤其是学生、老师,不用亲临博物馆即可观看到展览。同时,网站还可提供公用邮箱,用于观众留言、提问及答复不同见解,邮箱信息收集后提供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员进行分析、研究,并及时解答观众疑问。

数据库的建设对库藏管理、研究人员也很方便、易用。以大都会博物馆为例,除计算机中心外,亚洲部有专职电脑操作员,该部5万多件文物的档案全部进行了信息化处理,通过电脑可以查询其中任何一件文物的基本数据、级别、图片、评介、收藏库柜编号、流程情况,并可进行动态管理。电脑数据备份数份,绝对安全。而且原先的文物卡片(登录卡、流程卡)仍可同时使用,或作为备案。就库藏管理来说,为方便研究人员,他们每人都配有钥匙(开钥匙库,钥匙库中放有各收藏柜钥匙),可以随时出入库房(电脑有记录)。馆藏人员根据柜号轮流抽查文物存放,并核对电脑记录,如有挪动文物位置情况,随时发现,及时提出,确保安全。

二、美国博物馆藏品资料数字化管理的成果和经验

在美培训考察期间,通过聆听美国国会图书馆叶娜博士的讲座,并与同行进行交流座谈,以及现场参观学习,笔者对前美国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已取得的成果和经验总结为以下几方面:如何创建和存储数字化后的藏品文件,包括藏品文件的数字格式、如何数字化、图片的解析度和衍生用途的辅助工具;高科技的服务器管理;文件的复制、备份和转存;文件的用途和多种利用。

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首先,规划数字化的具体方法和资源,以此来决定数据库的规模和架构。其次,选择需要数字化的藏品。之后便是考虑数据库的建设和托管的具体执行。除了这些,设备的准备工作也是需要仔细规划的内容。

步骤二:藏品数字化应该采取多种途径。除了照片、全息3D影像外,也可以把视频加入进去。

步骤三:数据库的存放应进行多个备份,而且定期要更新数据,保持数据库的活力。

步骤四:在初次建立数据库的时候,应尽可能把工作做细致。这包括坚持藏品数字化的制作标准、做出详细的清单目录等。

三、考察体会与启示

这次学习考察,不仅让我们看到了自身存在的差距,同时,也从中得到了很多启示。

目前,我国博物馆数字化建设虽然总体发展迅速,但具体实施办法及发展水平极不平衡,许多博物馆虽然也进行了藏品的数字化管理、建立了网站,但藏品采集信息不全面,藏品数字化采取的途径单一。除了照片、全息3D影像不完善,更别说加入视频了。而且不能定期更新数据,保持数据库的活力。网站建立较粗糙,通过网站扩大博物馆藏品利用效果不明显。

从甘肃省博物馆存在的诸多情况查找原因,主要有以下问题:首先,缺乏对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充分认识与理解,尤其是许多老同志,早已习惯于传统的藏品保管查找方式,对信息时代缺乏敏感性,甚至是计算机盲,对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有待提高,对藏品进行数字化管理缺乏主动性,这从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其次,有很大一部分文博工作者依然认为博物馆存在的价值就是对文物的收藏和研究,容易忽视对文物的利用。即使研究,也都是各自为阵,不愿共享资料信息,同一研究领域内缺乏团队合作意识。

无论是领导层还是普通工作人员,博物馆都应具备适应信息时代的思想意识,掌握处理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新方法,牢牢抓住信息社会带给博物馆的新机遇,为博物馆藏品的数字化建设创造出有利的条件,集中人力与物力资源,营造出有利于信息资源开发的氛围和环境,理顺博物馆藏品所涉及的信息采集、加工、分析与研究等过程。所以,改变观念、开阔眼界、提高认识是关键。

博物馆馆藏文物数字化建档势必会对工作人员提出更高要求,要求他们达到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普通的文科毕业不能满足数字化建设过程中软件开发等需要。培养一支业务水平高、综合素质强的文博队伍是文博事业发展的必须条件,也是必然要求。因此,增加一些岗位,如软件设计人员,使其能专注于设计,适应并熟练操作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软件。尤其对馆藏文物进行数字化建档,不仅要求具体参与者拥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还要求他们具备必要的专业素质。如甘肃省博物馆馆藏不仅有陶器瓷器、青铜器、玉器、木器、汉简、字画、佛教艺术品等,还有近现代革命文物,动、植物化石标本,这就要求参与人员具备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否则,就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描述。

博物馆工作经验总结篇4

中国共产党和“十”决议都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列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当前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攻坚阶段,博物馆作为现代社会、科学、文化知识和观念传播的重要阵地,其在社会精神文化领域的作用日益凸显。要充分发挥博物馆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就离不开对博物馆观众类别和意向的调查研究,观众调查研究是博物馆经营发展及其决策的重要基础,对于博物馆开展各项教育活动的有效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深圳博物馆基本情况

2012年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的深圳博物馆,始建于1984年,1988年11月开馆,是一座以地志性为主的综合类博物馆,是深圳文物收藏、展览和历史研究中心。目前,深圳博物馆共有二万余件文物藏品,既有陈列《古代深圳》、《近代深圳》、《深圳民俗文化》、《深圳改革开放史》的历史、民俗馆,也有陈列《海洋生物》和《野生动物》的古代艺术馆。深圳博物馆举办各类重要展览年均30 多个,观众量每年超百万人次,不少党和国家领导人,如、、,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前国务卿基辛格及 70 多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领导人近千人次曾来参观,深圳博物馆的馆舍、展览、管理、设备设施等均达到国内博物馆一流水平,已成为深圳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二、对深圳博物馆观众类别和意向的调查分析

博物馆可通过直接和间接调查两种方法对观众的年龄、性别、职业、国籍及参观意向等方面进行调查。通过调查反馈信息分析了解博物馆一般观众队伍特点,以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提高展览的数量和质量,改进服务质量,增加博物馆观众数量,强化博物馆教育功能。

(一)调查研究方法介绍

笔者通过直接调查法向参观后的观众发放调查表和馆内设置的观众留言薄两种途径,来收集可以反映深圳博物馆观众参观意向和需求的信息。调查访问地点是深圳博物馆历史、民俗馆,调查对象是来馆参观的散客群体,调查时限是2013年3月-2013年4月,共发放调查问卷310份,其中有效调查问卷300份,有效率96.8%。

(二)调查结果统计

(三)调查结果分析及建议改进措施

(1)调查的观众性别男性占57%,女性占43% 这和我国目前很多其他博物馆观众调查结果基本一致,男性观众多于女性观众是全国博物馆遇到的普遍问题,因此,深圳博物馆历史、民俗馆今后要深入研究女性观众的参观需求,增加女性感兴趣的展览以及展览内容,如深圳古代、近代旗袍服装展等。

(2)调查结果中,第一次参观深圳博物馆的占有73%,远高于不是第一次参观的比例(27%),而会再来参观的观众比例32%远低于不会再来参观的68%。这充分说明博物馆历史、民俗馆在观众参观完一次后,对其的吸引力大大降低,考虑再次参观的人数锐减。这就需要历史、民俗馆要结合本馆实际,开拓“机动展览场地”,临时或定期举办一些内容活泼、形式多样的展览和互动活动,如可以借鉴CCTV的《寻宝》栏目,开展馆藏与民藏的互动,以经常吸引观众的“二次或多次参观”欲望。

(3)对观众知道深圳博物馆的渠道调查显示,经朋友介绍和网络渠道比例最高,分别为53%、20%,而通过电视媒体、报纸杂志、宣传资料和其他途径获得的百分之和为27%。充分表明博物馆作为“宣传阵地”的宣传工作不到位,这就要求深圳博物馆要放弃传统的“高雅殿堂”的外衣,多方筹措资金,搞好、搞活博物馆宣传。在网络、微博盛行的当下,不妨考虑利用微博互动方式扩大深圳博物馆的自我宣传,组织专门人士定期开展有关博物馆的专题讲座,并邀请知名专家、学者进行讨论,欢迎观众参与,或与电视台、电台进行合作,进而形成高参与率、高收听率,扩大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

(4)在对观众来馆参观主要目的的调查显示,陪伴子女、体验亲子快乐占比最高为46%,开拓见识、充实知识次之为25%,其他目的,如对深圳历史颇具兴趣占20%,顺道和其他分别占6%和3%。

此外,在对参观体验需求的调查显示,仍然是寓教于参观,享受亲子互动的占比最高,分别为40%,而欣赏珍贵馆藏,开拓眼界、远离城市喧闹,感受清静氛围的分别占16%和19%,情况不明的占4%。以上两项调查充分说明,观众对子女教育看得很重,舍得花时间、花精力提高子女的知识结构和文化素养,把陪伴子女、体验亲子乐趣作为来馆参观的主要目的。这就要求深圳博物馆今后要重点开发提高少儿知识等智力类型的展览,方式上可以借鉴电影和动画片拍摄采用的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呈现更具有震撼力和感染力的内容,并在此过程中涉及亲子互动、观众互动环节,其他内容的展览也应注重展览的教育性和互动参与性,

(5)调查影响再次参观因素的结果显示,对博物馆不了解、工作忙和交通不便占比前三位,分别为29%、26%、25%,对博物馆没兴趣、路程太远和其他依次占比10%、9%和1%。由此可见,观众不了解深圳博物馆和路程交通是影响其再次参观的主要因素,这也从另一侧面说明了博物馆的宣传工作不到位,深圳博物馆今后要通过深圳电台的“科普宣传”栏目,加大对博物馆历史、展览内容的教育宣传,使更多观众了解并感兴趣于博物馆,对于由于工作忙而不能前往再次参观的观众,笔者认为博物馆可以引导这些观众合理规划自己的剩余时间安排,每周或每月尽量抽出一定时间前往博物馆感受精神熏陶。此外,深圳博物馆可以在一定能力许可范围内促请市公交系统改善交通状况,考虑在深圳市居民、商业中心或学校相对集中的地方安排专线车接送来馆观众参观。

(6)在对参观兴趣点的调查显示,观众对深圳博物馆新馆的各个展厅的兴趣大致没有明显差别,其中,专题展厅最高为29%;深圳民俗次之为24%,近代深圳、古代深圳和深圳改革开放史展厅占比依次为10%、16%、21%。由此可见,深圳博物馆的专题展厅和深圳地方民俗文化确实吸引了很多观众前来参观,这也更加肯定了临时展览是激活博物馆的良方,经常举办全国高质量的精品巡回展览是弥补基本陈列局限性的有效方法。实现博物馆的教育职能,特别是对中国少年儿童的教育,让他们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可以更加强化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鉴于此,今后,深圳博物馆要不断开拓创新,举办更多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展览和互动活动,让深圳博物馆成为学生体验历史、感受文化、陶冶性情的社会文化活动基地。

三、结论

博物馆工作经验总结篇5

关键词:博物馆 档案管理 路径研究 利用保护

中图分类号:G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1-0017-01

一、引言

伴随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更新迅速,也对博物馆档案管理提出新的要求,带动博物馆档案管理的创新与改进。通过梳理博物馆档案管理的基本思路,优化档案管理流程,有效引进现代管理技术才能让博物馆档案管理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及统一化的道路。而借助档案管理部门人员的配合与信息平台的辅助支撑,让博物馆档案管理更加高效与便捷,让博物馆档案的管理、查询、利用及保护落到实处,使得档案管理的价值发挥到最大。

二、博物馆档案管理概述

档案管理亦称档案工作。它是档案管理人员直接对档案实体和档案信息进行管理并提供利用服务的各项业务工作的总称。档案管理分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和保管利用等工作环节,随着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发展,还将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结构产生新的影响,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提供档案信息为社会实践服务。博物馆档案管理是由博物馆档案管理人员对博物馆档案的实体资料与信息数据进行整合,面向大众或者既定群体提供可利用的档案业务服务。

1.博物馆档案管理的含义

博物馆档案管理是一种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营和开展博物馆博物原始资料的记载,对博物馆的艺术藏品的概况、历史、艺术成就、艺术价值、考古考证及博物馆日常运行有关的资料等方面进行归档记录。它是由博物馆档案管理人员对博物馆档案的实体资料与信息数据进行整合,面向大众或者既定群体提供可利用的档案业务服务。其资料具有客观、真实、全面的特点,并且能够管理、保存和利用。博物馆档案管理工作系统而复杂,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正是因为详细的博物馆档案管理才让社会管理系统更加完成完善。博物馆档案管理本着统一性的原则,奠定了社会信息系统的资料基础,无论是对历史的发展还是指导当下的社会改革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必须努力做好博物馆档案的管理与保护。

2.博物馆档案管理的内容

博物馆档案管理的内容非常广泛,具体有艺术藏品、美术作品、历史博物品、艺术家手稿、艺术家档案、艺术家日记、艺术家工作照和生活照、书画资料、藏品的照片档案、藏品的有关复印件、藏品的展览文件、藏品档案以及博物馆日常管理形成的文件资料等等。博物馆档案管理更多的是服务性的管理工作,博物馆的档案资料也具有特殊性,是对历史或者事件发展进程、优秀成果及细节问题的记录,是社会发展与社会改革的重要参考资料,博物馆档案管理可以有效地推动档案文化建设,并实现档案信息的整理归纳,让档案记录更加详实,档案分类更加清晰,档案利用价值更高。具体来说,档案管理应该包括对各种文件资料进行收集、整理、编号、分类、整合、归档、保管、利用。这是博物馆档案管理的基础性内容。除此以外,博物馆档案管理还涉及档案借阅查找程序的完善、档案参考资料的编制、各类档案利用情况的统计等。做好博物馆档案管理最直接性的作用是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更好地指导未来的发展。

三、博物馆档案管理的方法及路径

1.n案的收集

信息资料的收集是档案管理的前提。作为博物馆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树立资料收集自觉意识,具有资料捕捉的敏锐感,积极主动地去搜集整理档案文献。而对资料的有效收集建立在对档案文物足够了解的基础之上,资料收集不盲目,资料收集注重效果与质量。对博物馆的藏品、艺术品、历史博物品、书画藏品等可以用照片、文字等方式进行收集整理。在博物馆档案资料收集过程中应做好四个层面的关注。其一整个资料收集工作应该保证档案的整个形成过程,确保系列考察价值书面文件的事先制定。其二在档案管理征集时,应树立系统完整的眼光,确保所收集到的资料能较全面地反映文物自身的历史因素及事件发展历程,便于档案后期的整体和完整性的呈现。其三在资料收集过程中各部门工作人员应加大协调,确保部门之间联系密切和各部门工作人员对每一个档案文件都有着清晰透彻的了解,这是后期档案资料整理分类的前提。其四制定合理的责任制度,“无规矩不成方圆”,通过责任到人,让不同的工作人员承担不同类型的档案资料收集工作,一旦出现问题可以责任到人,而不是盲目地指责批评,通过责任的明确更能激发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促进博物馆档案资料的征集管理。资料收集作为档案管理的前提,这是做好档案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必须引起的足够重视。

2.档案的分类整理

积极做好档案资料的分类才能让档案资料查找更为高效便捷,也是确保档案征集资料得到最大限度囊括的前提。越为细致的档案资料分类越能满足读者的查阅需求,实现博物馆档案信息及资料的最大限度价值发挥。随着我国博物馆档案资料的丰富,档案分类也更加细化。因此必须建立与博物馆资料容量相适应的档案分类体系。分类力求多元但不重叠。例如与业务活动相关的档案资料可以分为藏品、艺术家、历史文物、书画、名人笔记、地方志、照片档案、展览文件等。根据内容涉及面不同可以分为工艺类、美术类、历史类、史料类等。根据档案形式不同可以分为文字档案、图片档案、影像档案等,细致的档案分类可以提升检索效率,方便查阅。而细致的分类使得档案管理更加系统成熟,汇集多种档案资料信息,做好档案服务工作。

3.档案的归档

当档案资料收集完成后需要对博物馆档案进行归档处理,这也是档案管理的最后一道工序。在对博物馆档案进行归档时需要做好四个层面的关注。其一归档要按照时间顺序。归档并不是随意的,而是以时间轴线为参考按照事物发展的具体过程按照顺序归档。其二在归档时要做好类目的对应。相同的类目或者相关的类目归档在一起,提升其后期查阅利用价值。其三在归档时要统一规范。文字材料按照统一规则装订,照片附识黏贴。对于音视频资料无法装订必须在档案归类时做好内容简介的说明。其四发挥计算机归档优势,提升归档效率。可以尝试信息编码处理,统一集中归档,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管理结合起来,避免人工归档的失误。做好档案的正确归档才能确保博物馆档案的安全与高效利用。

四、博物馆档案的保护和利用

1.档案的保护

博物馆档案具有极高的研究参考价值,有些档案也容易丢失与损毁。做好博物馆档案的保护是确保档案价值发挥的重中之重。档案保护的实施者是人,因此必须针对工作人员做好档案保护的教育培训。首先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档案保护意识。做到责任到人,无论是档案资料的收集还是档案分类还是档案归档都谨慎细致,确保万无一失。以岗位职责为目标管理机制,明确形成覆盖全馆的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其次必做好档案保护动员,坚持统一领导、分散建档、集中备案的原则,要求工作人员完整、准确、详实地完成档案保护。最后必须在档案保护中引入考核监督机制,依据档案保护程度对工作人员进行量化考核,杜绝档案保护中的失职行为,监督惩罚鼓励表扬并行。

2.档案的利用

档案利用层面除了做好常规利用指导外,必须发挥信息化时代下的电子处理优势,让电子档案利用得到最大限度推广。博物馆档案工作人员借助电脑网络对电子资料收集整理归档,对纸质档案资料进行电子资料的转化,借助系统本身的局域网,实现博物馆档案资料的信息资源共享。档案工作人员进一步研究改进档案管理形式,让档案利用走上规范化、标准化的发展之路,不断尝试摸索,总结经验。在档案利用指导中应细致热心,严于律己,确保档案利用的合理和档案管理的法制化,只有这样才能让博物馆档案得到最高效的利用。

五、结语

经济的迅猛发展推动文化的蒸蒸日上,博物馆档案管理也备受关注,档案管理的保护和利用,也提到了博物馆日常管理的议事日程中。因此档案管理利用与保护必须得到规范引导,在总结经验和找出不足的基础上改革创新,采取有效的应对举措,适应当前形势,让博物馆档案价值得到更有效的发挥。

参考文献

[1]李玉子,张丽霞.对博物馆档案数字化、网络化管理的思考[A].吉林省博物馆协会第一届学术评奖文集2008-2011[C].2012(3).

[2]王智健.浅议荔湾博物馆文物藏品档案管理现状及对策[A].《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决策论坛――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6(2).

博物馆工作经验总结篇6

关键词:博物馆 展览 人性化

一、当代博物馆的发展定位

博物馆一词出于希腊文“meusion”,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是公元前三世纪埃及亚历山大城的缪斯神庙,其职能是专门收藏文化珍品。而真正现代意义的博物馆是1753年建立的大英博物馆,这是全世界第一个对公众开放的大型博物馆。

关于现代博物馆的定义,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中明确规定:“博物馆是以研究、教育、欣赏为目的,对人类和人类环境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和展示,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并向公众开放的永久性非营利机构。”

纵观世界博物馆发展史,我们认识到,博物馆已经由单纯的“物”的概念,发展为“物”与“人”的结合。“物”是指博物馆的场所、设备、藏品和资料;“人”是指博物馆的管理者和公众服务对象。在现代博物馆中,“物”与“人”以同等地位相互联系着,并越来越强调“人”在博物馆中的作用与体验,通俗的称之为“博物馆的人性化”。

二、博物馆的人性化

在管理学中,人性化管理是将人性学理论应用于管理,按照人性基本属性进行管理的管理哲学,是一种在整个企业管理过程中充分注意人性要素,以充分开掘人的潜能为己任的管理模式。

人性基本属性主要是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其中,人的自然属性分三个方面:(1)生理层面是“人类总是要求拥有快乐而不是痛苦。”(2)心理层面是“人类总是要求得到尊重而不是贬抑。”(3)心灵层面是“人类总是希望有长久的目标而不是虚度一生。”人的社会属性社会属性也分三个方面: (1)对行为后果的考虑。(2)对自己长远目标的考虑。(3)对人生价值的考虑。

博物馆发展注重人性化,实际是以公众服务对象为导向的以人为本的管理发展模式。人性化的博物馆,应当尊重公众服务对象,满足公众服务对象日益增长的知识文化诉求,并在引导公众服务对象学习知识的同时,满足身心的愉悦。

三、人性化展览是当代博物馆发展的重要任务

博物馆作为社会公共文化机构,以其独有的文物、文化资源为社会服务。传统博物馆以藏品为基础,陈列展览是其实现社会功能和价值的主要方式。博物馆的人性化,应以展览人性化为首要发展目标。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愈来愈丰富,越来越多的观众走进了博物馆。与此同时,很多传统博物馆的陈列展览,依然是简单的藏品陈列,展览文字偏重于学术,缺乏对观众的引导,观众在感受到文物精美之余,其认知水平并没有得到较多提高。这是陈列展览缺乏人性化设计的遗憾。

四、人性化展览设计首先需充分了解公众服务对象的人性

最近几年,笔者先后策划、设计和组织了多个展览,根据工作经验,结合对国内相关博物馆的考察,笔者认为,人性化的博物馆展览设计,应当在设计中对人的心理生理需求和精神追求的尊重和满足,根据人的行为习惯、人体的生理结构、人的心理情况、人的思维方式等等,在原有设计的基础上,对展览和空间进行优化,使观众参观起来非常方便、舒适。同时,不同人群会因国籍、性别、爱好、年龄、学历背景等差异对博物馆的功能有差异化的需求。细分人群结构,分析不同人群对于博物馆的需求,是博物馆人性化展览设计的首要前提。

五、如何开展博物馆人性化展览设计

《中国博物馆学基础》对陈列设计进行了科学系统、详尽明晰的归纳和说明。“博物馆陈列是在一定的空间内,以文物、标本为基础,配合适当辅助展品,按一定主题、序列和艺术形式组合成的,进行直观教育和传播信息的展品群体。”①

如何人性化的开展博物馆展览设计?笔者认为,作为展览策划组织者,需在对博物馆公众服务对象的人性了解的基础上,结合博物馆藏品的特色和资源,从五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丰富的临时性展览

我们注意到,那些最具影响力的博物馆,除了有其相对固定的基本展览吸引观众外,还有一些不断创新、供人选择的临时性专题展览。高质量的、多元化的、极具欣赏性的专题展览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肯定,已成为博物馆搞活自身的重要途径。

(二)丰富的表现手段

传统的陈列展览是单调、静止的,观众主要通过视觉来认知感受。人性化的展览,不单依靠视觉手段,还从听觉、触觉、味觉等全方位入手,让观众来摄取信息,获得艺术享受。现在,互动参与项目已成为展览的必要扩充,而4D电影院的建设,已成为现代很多博物馆吸引观众、丰富博物馆展览的重要手段。

(三)科学的导览服务

导览服务,是博物馆展览的重要辅助。传统的导览服务主要是指讲解和辅助导览设施。人性化的展览,应当注重科学的导览服务,如展览文字说明的引导、展览路线的设置、展示空间的规划、标识系统的运用等。

(四)到位的配套服务

博物馆展览人性化,应在考虑展览效果的同时,充分认识到配套服务设施的作用,设置合理到位的配套服务,满足观众的身心需求,更好的发挥展览总用。如针对青少年求知欲强、活泼好动的特点,可以配套设置一些互动性体验项目;针对老年人体力不足的特点,多配套设置一些休憩点;针对残疾人,为他们建设无障碍通道,提供免费的轮椅,安排手语等特殊讲解服务。

(五)注重网络服务

随着互联网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静止的实体博物馆已不能满足公众对知识信息的需求。为了让公众了解更多的文化信息、展览信息,博物馆应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建立博物馆网站或者数字虚拟博物馆,提供最新的展览信息和文化资讯,使公众可以足不出户就享受到博物馆资源。

近年来,博物馆的展览,一直在尝试贴近观众,推陈出新,改变一成不变、中规中矩的状况。而从公众服务对象角度来看,参观博物馆一方面是希望能了解历史、感受古代文明、提高认知;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能在博物馆轻松浓郁的文化环境里,身心休憩,得到美的享受。

人性化展览的建设,是博物馆发展的重要趋势。人性化展览的博物馆,对社会事业来说,它是一个收藏、保管、研究、展示的永久性公益性机构,对普通公众而言,又是一个令人向往的文化学习、艺术熏陶、娱乐休闲的场所,在公众对知识文化诉求日益增长,以及互联网信息时代全面发展的环境下,引领着社会精神文明的健康发展。

博物馆工作经验总结篇7

一、打防并举,进一步加强文物安全工作

20__年,全省文博系统警钟长鸣,全面加强和改进了文物安全工作,截至目前,馆藏文物无安全事故发生,野外文物安全形势基本平稳,零星盗掘古墓葬和遗址现象经过打击已得到有效遏制。

为全面分析“九五”以来全省文物安全工作形势,总结文物安全工作的经验教训,探索全面加强文物安全工作的新思路和新途径,省文物局与省公安厅联合召开了全省首次文物安全工作会议,安排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文物安全工作,出台了省文物局和省公安厅《防范和打击文物犯罪联席会议制度》,讨论修改了《甘肃省重大文物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办法》和《甘肃省文物安全保卫工作管理办法》。

文物单位安全防范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榆中县博物馆、合水县博物馆等7个文物收藏单位安全防范工程竣工投入使用。加大了文物单位安全防范工作的日常管理力度,对出现安全隐患的典型案例进行了通报,对相关单位进行了督促整改。

加大了文物执法督查工作力度。对武威、白银、天水、临夏等地野外文物安全情况和基层文物收藏单位安防、消防工作进行了检查。协调拆除了泾川县西王母宫周边违章建筑,调查处理了武都县福津广严院被信教群众非法侵占事件。对张家川县木合乡和白银市平川区种田乡古文化遗址被盗掘案件及时督促地方政府和公安部门加大打击力度。积极配合公安部门破获了永靖县香炉台古遗址被盗掘案件,共收缴各类文物73件,其中三级以上珍贵文物17件,处理涉案人员31名。

二、认真做好文物保护基础工作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工作结束,向国家文物局推荐了我省48处文物保护单位,完成了申报文本制作。制定了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划定方案。重新公布前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工作完成审定,已报请省政府公布。

“四有”工作再上新台阶。完成了全省馆藏一级文物纸质档案备案工作,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记录档案备案工作进展顺利。锁阳城、骆驼城遗址和鲁土司衙门旧址、炳灵寺石窟等文物单位的总体保护规划制定工作进展顺利。

三、文物保护维修工作取得新进展

组织制定并向国家文物局上报了12项文物保护维修方案。投入资金600余万元,开展了民乐圆通寺塔维修、镇原石崆寺岩体加固、西峰北石窟寺岩体加固、敦煌莫高窟北区加固、永登鲁土司衙门旧址保护维修等重点文物保护维修工程,进展顺利,其中石崆寺岩体加固工程已经完工,北石窟寺岩体加固工程完成了年度工作任务,因气候及方案因素暂时停工,待明年继续进行。在中小石窟保护方面,北道仙人崖石窟安全防护设施工程进展顺利,华亭石拱寺石窟安防建设已完工,肃北五个庙石窟和玉门昌马石窟已经完成前期勘察设计。完成了张掖高总兵宅院、夏河八角城遗址、两当文庙、渭源灞陵桥、永登红城大佛寺、临夏东公馆保护维修的勘察、测绘和设计工作。由敦煌研究院实施的三大重点文物保护维修工程进展顺利,质量优良,得到方面和国家文物局的高度评价。

四、保护先行,配合基本建设积极开展文物调查及考古发掘工作

积极配合国家基本建设项目,做好考古调查和抢救保护工作。组织开展了312国道清水至嘉峪关段高速公路、安西至敦煌铁路、天水至宝鸡高速公路沿线文物考古调查,制定了保护方案,已逐步付诸实施。西部原油成品油管道工程文物调查已经与有关单位达成了协议;九甸峡、寺沟峡水电站文物调查前期协调工作已经结束,即将展开调查。会同有关高校及科研单位开展了环青藏高原古代游牧民族文化和早期秦文化遗存调查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西河滩遗址年度考古发掘工作圆满结束,取得重大收获,发现了一批墓葬及重要遗迹。

五、落实“三贴近”,不断加大博物馆建设与管理力度

省博物馆展览大楼工程按照既定计划进展顺利,目前土建施工已基本结束,大楼内外装修正在紧张施工,室外三网工程及周边环境规划方案制定完成。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积极落实文博单位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全年全省对外开放的文博单位共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近12万人次;建立健全了未成年人教育辅导队伍,截止目前全省共有28个对外开放的文博单位成立了未成年人教育辅导小组,辅导员110余人。

丝绸之路博物馆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基层博物馆的基础设施建设、陈列展览、文物征集和管理水平都上了新台阶。我省组织制定的平凉市博物馆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达标试点方案在国家文物局组织的招标中一举中标,试点工作目前已全面铺开,进展顺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年底有望基本完成试点任务。

认真做好博物馆宣教工作。组织专家论证修改了包括省博物馆新馆在内的七个陈列展览设计大纲。组织举办

了全省博物馆及开放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讲解员讲解技巧与业务培训班,经比赛选拔出优秀选手参加了“雷锋杯”全国博物馆讲解大赛,两名选手获个人三等奖,我省代表队获团体三等奖。

以“博物馆与无形遗产”为主题,全省“5?18”国际博物馆日活动的规模、活动方式比往年均有较大改进,特别是我局会同兰州市文化出版局及在兰各行业博物馆、民间组织在兰州举办的大型集中宣传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在社会各界引起很大反响。 积极协调,依法办事,认真开展天梯山文物移交工作。天梯山文物移交工作省上十分重视,专门召开过工作协调会,我们认真落实会议纪要,明确了移交工作的原则和前期必备的文物保护条件,并组织国内专家对武威方面提出的文物运输、保护、安全防范等方案进行了论证。

进一步做好社会文物管理。20__年,全省共投入资金50余万元,征集流散文物1200余件。省文物鉴定站截止目前已为社会各界鉴定文物400余件,为公安部门鉴定涉案文物30余件,为拍卖公司鉴定列入拍标文物200余件。进一步规范了我省文物市场和文物拍卖行业秩序。

六、积极推进文物科研及文物资料整理工作

根据20__年全省文物保护科技工作会议的精神,20__年,我们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使全省文物科技工作取得突出进展。首先是做好《甘肃省文物博物馆事业科学研究课题管理暂行办法》的修订工作,将文物科技工作纳入规范化管理的轨道;其次是在文物保护维修工程中不断加大科技含量,敦煌研究院“敦煌莫高窟第85窟保护修复研究”和省博物馆“潮湿环境下壁画地仗加固保护材料与技术研究”两项课题获得20__年度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创新二等奖,敦煌研究院还被列为国家文物局三大重点科研基地之一的古代壁画保护重点科研基地;第三是承担和参与了多项国家文博基础研究试点项目,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平凉市博物馆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达标试点工作及同步开展的“馆藏文物保存环境标准规范”制订工作,以及在此基础上开展的“馆藏文物保存环境十一五规划”制定等两项课题进展顺利,后者已完成了前期调研,正在编写正式文本,拟于12月中旬报国家文物局;第四是结合省内文物保护和开放、利用工作的实际,开展了多项研究课题。敦煌研究院承担的国家文物局《全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在莫高窟文物保护中的应用研究》和《俄藏敦煌写经叙录》等课题已结项。《莫高窟游客承载量及开放对策研究》、《壁画颜料数据库》等课题进展顺利。围绕莫高窟保护利用设施立项的各项科学研究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主要开展了洞窟三维数据采集验证、主题电影验证、洞窟实景漫游验证、多媒体播放验证、莫高窟游客流量与承载力研究、莫高窟保护利用项目管理系统可行性研究等工作。

此外,按照国家文物局的安排,派员参加相关培训,制定工作计划,开展了博物馆文物腐蚀调查工作。

文物基础资料研究和编辑出版工作取得较大成果。通过实行课题承包责任制,在解决考古资料整理欠帐方面取得突破,放马滩秦简考古发掘报告已整理完成交稿。即将交付出版,其他简牍发掘的资料整理工作进展顺利;完成了《河西汉塞调查与研究》及礼县圆顶山春秋秦墓发掘简报的编写工作;《敦煌石窟全集》雕塑、服饰、宗教、总卷等图册的编辑工作已经完成,《麦积山石窟文化论文集》、《佛国麦积山》、《昔日炳灵寺》已交付出版;《甘肃文物精华》已完成了文物遴选、照片拍摄等工作,计划年内完成文字部分撰写;“馆藏文物保存环境标准规范”课题研究所需的《博物馆环境》和《博物馆保护与展览》两部专著的翻译工作已基本完成,现正在审稿,预计年内可交付出版。

七、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试点工作基本完成,文博信息化建设跃上新台阶

由财政部和国家文物局布置的以馆藏珍贵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为核心的我省文博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自启动以来,在国家文物局和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的指导下,由省文物局牵头,全省各级文物行政管理部门紧密配合,经过近两年的紧张工作,今年已基本完成试点任务。目前,全省馆藏三级以上文物的调查及数据采集和审核工作已全部完成,共采集三级以上珍贵文物文字数据108,311条,二维影像数据141,465幅,视频文件450个,全省馆藏珍贵文物数据库基本建成,甘肃省文物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在全省文博系统进行了信息化普及培训。全省文博信息网络二级节点建设已确定敦煌研究院开始试点。“甘肃文物”网站建设进展顺利,年底即可开通。局机关局域网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办公自动化(oa)系统正在建设,年底前即将投入使用。通过此项工作,更新了观念,锻炼了队伍,为我省文博信息化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八、积极开展文物对外交流,促进文物保护国际合作

文物外展工作保持了发展势头。配合中法文化交流年,组织了赴法《中国敦煌艺术展》;配合大英图书馆在伦敦成功举办了《丝绸之路:贸易、旅行、战争和信仰展》;参与筹备了《中国国宝展》和《走向盛唐展》,已成功在日本和美国展出。

为更新观念,提高工作水平,先后两批组织我省文物工作者赴欧洲学习考察。敦煌研究院与美国盖蒂保护所的合作进入第15个年头,取得重大进展,联合完成的莫高窟第85窟保护修复研究课题获国家文物局20__年度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创新二等奖;联合举办的“丝绸之路古遗址保护??第二届石窟遗址保护国际学术会议”,进一步扩大了敦煌学的影响;双方已商妥继续开展第二期交流项目,重点在培养文物保护修复高级专业人才方面进行合作。该院与美国梅隆基金会、澳大利亚遗产委员会的合作项目也进展顺利,继续取得成果。

不断巩固我省与日本秋田县间业已存在的文物保护合作交流关系,继续做好20__年度互派研修生工作,作为合作项目的中日联合发掘磨咀子汉墓工作按计划开展,圆满完成了年度工作任务。

九、敦煌研究院成立60周年暨常书鸿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成功举办

8月15日至20日,由省政府和国家文物局主办,省文物局和敦煌研究院承办的敦煌研究院成立60周年暨常书鸿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在敦煌隆重举行,甘肃省和国家文物局领导及国内外敦煌学专家学者和常书鸿先生亲属近300人出席了纪念活动。李膺副省长和童明康副局长分别发表了重要讲话

,充分肯定了敦煌研究院60年来的奋斗历程和取得的成绩,对常书鸿先生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领导开创敦煌文物保护、研究和弘扬事业的不朽功绩给予了高度评价,对敦煌文物保护事业的更大发展提出了殷切希望。

纪念活动期间,敦煌研究院院史陈列馆暨常书鸿先生故居经过大规模原状维修正式对外开放,还举行了纪念常书鸿先生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和敦煌石窟保护国际学术会议,进一步展现了我国敦煌学研究和石窟保护的水平。

十、综合工作全面推进,确保中心任务圆满完成

----加强文物宣传,扩大文物工作影响。认真处理各类工作信息,办好“文物工作动态”和“文博要情”及其他专题性工作简报,为省上领导和有关部门及时了解掌握我省文博工作动态信息起到了积极作用。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省文博宣传信息工作,推动工作经验交流,宣传反映我省文博事业的发展成就,还召开了全省文物信息宣传工作会议,表彰了近年来在文博宣传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通讯员,制订了《甘肃省文博系统信息宣传工作管理办法》。

----文物法制工作。配合省人大赴外省(区)就《甘肃省实施<文物保护法>办法》开展了立法调研和前期修改工作;对局机关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自查清理;按照省人大要求,整理汇总了近年来我省文物保护立法和管理工作情况;完成了对国家文物局《文物行政处罚程序暂行规定》的修改工作。

----“两会”提案建议办理工作。20__年,省政府交办和省文化厅转办的“两会”提案和建议共20件,我局经过认真分析研究,按程序将提案和建议及时分解到各承办处室,明确了办理要求和办理时限,积极协调做好面商和现场办案工作,所有提案和建议均按期办结。

----《甘肃省志?文物志》编撰工作开始启动。《甘肃省志?文物志》属于我省首轮修志任务,而现在第二轮修志工作已经启动,《文物志》编篡工作却长期停滞不前。今年,我们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多次进行调研,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明确了工作任务和工作计划和方法,落实了人员、经费和办公场地,编篡工作开始起步。

----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步入良性循环。20__年,我们进一步转变观念,理顺文化产业经营单位内部管理,发挥我省文物资源优势,开发富有丝绸之路特色的文物复(仿)制品,不断扩大经营规模,积极开拓市场。派员观摩了在西安举办的第八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文化产业博览会,借鉴外省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的有益经验。按照省委宣传部和兰洽会组委会的部署,我们精心布展,组织相关文化产业经营单位积极参加甘肃省第二届文化旅游产品博览交易会,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文物展区荣获了优秀设计奖和布展奖。

----继续做好扶贫帮困工作。在往年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巩固与秦安县五营乡的对口帮扶关系,参加了帮扶单位座谈会,就今年的具体工作进行了衔接,同时积极开展扶贫助学活动,对31名品学兼优的特困学生进行了资助,帮助他们重返校园,给五营乡中心小学捐款5000元,赠送复印机一台,改善了办学条件。

----不断加强队伍建设。认真做好全省文博系统继续教育工作,完成了局机关新进公务员的招录工作。选派人员参加了省委党校组织的省直单位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全国文物局(处)长和博物馆长培训班,国家文物局西部文博管理干部培训班,从省直文博系统和基层文博单位选派4名业务人员参加了中意合作文物保护修复培训项目,进一步提高了我省文物工作者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20__年,是全省文博系统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要求,在本职岗位上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继续努力奋斗并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深深体会到:

过硬的政治素质和优良的工作作风是圆满完成各项工作的前提。一年来,我们进一步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做到周密计划,突出重点,有的放矢,形式多样,注重实效,根据省委省政府和省文化厅党组的安排,紧密联系党和国家大政方针,重点学习了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以及与文物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学习形式上坚持个人自学与集体辅导相结合,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邀请有关专家就文化建设与文化体制改革、贯彻落实《文物保护法》、《行政许可法》等方面问题为局机关干部做了专题讲座,形成了浓厚的理论学习氛围。实践证明,通过学习,有效提高了干部职工的政治素质,培养了良好的工作作风,在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的情况下,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抢抓进度,较好地完成了一批重点工作项目。

发展抓项目是文物工作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抓项目,促发展,对于投入相对不足,文物点多线长的我省文物工作来说,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尤为突出。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以重点项目为突破,带动其他各项工作的开展,如抓省博物馆展览大楼工程、以馆藏文物调查及数据库建设为起点的文博信息化建设、在平凉市博物馆进行试点的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达标工作等。通过狠抓这些项目的落实,既为全省文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打牢了基础,又对缩小我们与文物工作先进省份的差距,提高我省文物工作的科技含量,实现我省文物工作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不断改进和加强以目标管理为核心的管理模式是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实践证明,实行目标管理,推行项目责任制是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今年以来,我们创新考核形式,注重总结经验,剖析问题,进一步改进了目标管理工作。对于重点工作实行项目责任制,明确责权利,有效地推进了一些进度长期停滞不前的老大难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和矛盾,如整体工作安排的计划性、科学性和主动性有待加强,个别重点工作的安排存在顾此失彼或延误问题,检查督促力度不够,还不能很好地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工作。这些问题和矛盾的存在,直接影响到全省文物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持续健康发展。

展望20__年,我们有如下工作打算。

----文物保护基础工作方面。召开全省文物保护四有工作会议;组织开展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划定公布工作;编制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记录档案。

----文物考古调查及发掘工作。进一步配合做好国家重点建设工程的文物考古调查,继续开展秦早期文化调查工作。

----文物保护维修工作。组织开展张掖大佛寺、马蹄寺石窟群北区、东千佛洞、南石窟寺文物保护加固维修工程;加大中小石窟保护力度,肃北五个庙石窟和玉门昌马石窟保护工程开工建设。

----博物馆建设与管理工作。做好省博物馆新馆开馆筹备、正常运行和陈列展览的设计布展工作,年内正式恢复开馆;继续做好天梯山文物移交工作,推进文物调查摸底和修复方案制订工作;为一批基层文物收藏单位安装防盗报警系统,抓紧完成平凉市博物馆试点工作,通过财政部和国家文物局主持的试点项目验收。

博物馆工作经验总结篇8

关键词:数字化;博物馆APP;设计

博物馆那种固定式场地展览的模式已不能满足参观者的多种需求,展览形式也不能有效的将信息和知识传递给大众,使文化传播受到了很多的局限。数字化的博物馆APP就可以让人们体验到身临其境的感觉,增添了参观趣味性的同时也让参观者学到了知识,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一、数字化展览的特点及博物馆APP应用的可行性与价值

博物馆作为传播文化的主要途径之一,融入数字化是提升社会服务的主要手段。数字化展览主要是以展品和展览空间的数字化为基础,搭建互相联通的网络体系,建立一种不同展品,参展方和参观者三者之间可以实现信息共享,内容共建和体验共享等综合利用的新型展览模式。数字化展览的基础是数字化理念设计,要将实体展览和虚拟展览之间的结合做好。通过一些网上的线上博物馆,可以大致总结数字展览的特点,包括在网上对实体展览的引导,补充不同的展览形式与互动体验的深化。数字化展览适应了展览应用发展的新趋势,打造了一个全新的平台并实现了信息集合网络化,信息显示的多媒体化,信息更新实时化和信息体验互动化,数字化展览的独特之处正在于此。

由于智能手机的出现和普及,通过移动互联技术终端将数字展览的应用和影响进行了极大的拓展。大众可以通过智能手机足不出户观看展览信息,突破了空间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观看展览内容,上传观看展览的感受,也可以补充自己看到的展览内容及有趣的事情,实行了线上的互动。将博物馆和互联网相结合,制作出关于博物馆的APP已经是一种不可抵挡的趋势。在国内有很多的博物馆开始利用开发博物馆APP来进行展览的宣传和藏品的推广,以及其他不同的服务。随着博物馆事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不同种类的博物馆APP数量越来越多,也不断被人们下载和使用。现在市场上的博物馆APP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博物馆爱好者制作的博物馆地图等工具类的APP,一种是博物馆委托专业公司专门制作的APP。大部分的博物馆APP中包含了各个展馆的导游地图,参观路线和文物介绍,用视频,图片,和文字等形式向参观者展示。如将数字化技术应用其中,3D和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增加人们不同的体验,使博物馆APP更具科技性,可以使实体展览和虚拟展览结合的更好。

二、博物馆APP中的虚拟现实展览

虚拟现实技术会给人一种交互感、沉浸感和想象感,通过在虚拟的环境中互动,可以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实感,还有自己可以想象的空间。运用到博物馆APP中,不仅可以营造出一种3D立体的空间感,即使参观者无法到达现场,也能体验身临其境的真实感。

(一)3D图片展览

在博物馆APP中可以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只需佩戴APP配套的VR,长按图片会看到图片显示3D效果,图片可以360度旋转,使观看者看清每一个细节,配有动画演示和声音讲解,只需戴上一个设备,在家里就可以近距离的观看展览品,虚拟技术让这件事变得简单了,也集合了所有的视听体验方式,还给观赏添加了一些情境,所有在博物馆中能够获得的体验,在虚拟现实世界中都能完美的复制。

(二)虚拟移动情境

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服务时间的局限,场地也相对受限的环境下,将新媒体技术和移动终端相结合,不但可以提高博物馆的效率,也对APP的运用带来便利,为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国内博物馆APP的功能应该包括虚拟参观访问,一种虚拟的可移动的情境。

在博物馆APP中,只需用户带上配套的虚拟现实头显,就可以游览国内外的几十个国家的博物馆,观看博物馆中的艺术品、历史文献等。博物馆APP中应带有定位导航系统,3DGIS可以允S用户在他们的移动设备可视化的世界里,用户可自主的选择路线,其物理位置用虚拟3D表示,根据现实世界的位置来具体描绘这个虚拟位置,在移动设备上,用户也可自行搜索整个地方,了解自己所在的区域,并形成路线地图,便于在虚拟的环境里移动行走。3D虚拟的地图更快,更容易理解,通过自己看到的虚拟视图,使用户体验到真切的身临其境感,与文物和展品的近距离接触的交互感。博物馆中藏品多种多样,在APP中还具有信息推荐服务,会根据用户所在的当时情境,位置,移动路线等,将最适合的消息发送给用户,利用网络的交互性,更好的实现信息共享。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将这些艺术品最真实,最完整的信息保存到网络中,不仅可以供保护,修复和文化交流使用,同时,这种多元化的展示方式会吸引更多的人愿意去了解博物馆文化,使博物馆的藏品无限的被传播出去。进入虚拟现实和在博物馆参观有着完全不同的体验,当进入到一定的历史场景中时,才能感受到它的意义,而不是一个简单东西了。

三、博物馆APP的发展趋势

随着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多,获得知识的方法也逐渐增多,为了适应社会发展,数字化即将成为未来博物馆移动终端的趋势。数字化利用虚拟技术对展品和信息处理加工,在网络中建立一个虚拟的环境,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参观,提供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看到信息更全面,有利于增强知识,不再是单一的参观方式,还可以使文化发挥价值,增强趣味性的同时也保护了展品。

数字化展览开启了博物馆移动终端展览的新篇章,改变了单一的方式,增加了人机互动,形成了一个多感官的虚拟体验环境。经济的快速发展,博物馆发展也应跟上时代的脚步。通过数字化对信息的处理,建立了一个庞大的虚拟体验空间,既能很好的保护了文物,也能使传统文化传播出去。使观赏者增强兴趣,也使博物馆文化有吸引力和感召力,数字化虚拟展览能使人们得到沉浸式的体验,也开启了博物馆APP展览的新方式。

四、结语

数字化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数字化展览已经成为主要的观看方式,展品展览和虚拟游览都少不了数字技术的支撑,数字化将成为博物馆发展的重大变革。数字化是保护文物很好的方法,也是传播文化的最好途径,能使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所以博物馆应抓住这个机遇,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开发和制作出更加丰富多彩的APP,提高博物馆为社会服务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赖守亮. 虚拟美学中审美客体的演化:单向度到多向度[J]. 设计艺术研究, 2016(2):1-5.

[2] 韦立立,方一峰. 数字化在博物馆事业中的展望[J]. 东方博物,2004 (2):116-120.

[3] 王希凝,黄海燕.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博物馆展示设计[J]. 大众文艺,2014:76-77.

博物馆工作经验总结篇9

关键词:高等学校;多媒体博物馆;实践教学;开放性实验室

作者简介:刘鹏(1978-),男,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哈尔滨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赵文阁(1961-),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基金项目:本文系哈尔滨师范大学青年学术骨干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1KXQ-02)、黑龙江省教育厅指导项目(项目编号:11553053)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1-0154-02

动物学的实践教学是农业、林业、水产、医学和师范类高等学校动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和加深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提高其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丰富学生动物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1]同时,高校的实践教学过程作为提升大学生科学素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有着其他教学环节不可替代的作用。[2]因此,为了给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实验条件,学校应建立更多的、有专门教师管理的、完全开放式的实验室,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自主性和创新性的探索和研究。

生物标本不仅在物种分类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是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直观教具,对学生的实验起着重要作用。[3]近些年,许多高校依据自身的教学和科研力量,收藏、保管了大量的动物标本,并建立了自己的多媒体博物馆,这些集声、光、电、三维动画、多媒体触屏、视频为一体的博物馆成为当地的动物资源信息中心、生物学和生物多样性研究基地以及普及生物科学知识的重要场所。[4-7]这些标本种类众多,资源丰富,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重要的研究价值,在弥补自然博物馆标本不足的同时,也可以成为高校开放实验室的一部分,将学生从被动的学习中解放出来,使其融入到标本馆的建设和管理的整个过程中,提高其实践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从而让这些博物馆成为我国教育事业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哈尔滨师范大学多媒体动植物博物馆成立于2005年,经2009年扩建至1400m2,是由哈尔滨师范大学原生物系(现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标本室扩建而成的,是黑龙江省较大的综合性高校多媒体动植物博物馆。它是集声、光、电、三维动画、多媒体触屏、视频为一体的多媒体现代手绘生态场景模拟的动植物博物馆。

动物标本收藏范围除已覆盖多个省、市、自治区,另有少量国外标本,总藏量达2万余件,在这基础上该馆的收藏与研究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哈尔滨师范大学动物学课程为省级精品课程,在动物学实践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校多媒体博物馆的空余时间,为本科生提供了实践教学的平台,使其参与动物标本的采集、制作、物种鉴别、标本讲解、科普宣传、网络化和数字化建设及日常管理等工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研究和创新性实验,为其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的完成提供素材。

一、标本的采集和制作

动物标本的采集是一项既艰苦又重要的工作,[8]教师一般利用暑假和野外实习的机会,带领学生在一些典型生境中(如森林、湿地、农田、校园)进行标本采集,采集种类以原生动物、土壤动物、昆虫、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为主,然后将采集到的动物制成浸制标本、剥制标本、骨骼标本、干制标本和玻片标本等献给学校博物馆,用以扩充和更新馆内展品。学生通过动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不仅提高了动手能力和生物技能,还增强了学习动物学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爱校园、爱自然、爱集体的优秀品质。据不完全统计,哈尔滨师范大学动植物博物馆现有馆藏中就有近200余件展品为学生自己采集、自己制作的,每当讲解员讲到自己采集的标本时都会充满着自豪感,边讲鉴别特征,边讲采集生境和经历,这样声情并茂的讲述,往往能得到参观者更多的掌声和赞许。每个展区的多媒体视频播放器中播放的也都是同学们每年实习中录制的关于各种动物最真实的生态场景,如2009级同学录制的关于《灰喜鹊育雏行为》的视频,就成为一个经典之作,其录像效果和录像技巧都得到了广大参观者的好评。

二、物种的识别、分类和保养

对常见的、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物种的识别和分类方法是动物学教学过程的重点内容,但是一些大型的、珍稀的标本由于件数有限,不可能放在实验室内提供给实验教学使用,而多媒体动植物博物馆提供了这样的机会和条件。因此,让学生到多媒体动植物博物馆参观和查找相关的标本,甚至使用检索表对照标本的主要特征进行物种识别和分类鉴定,可以培养其物种识别和分类的基本能力,为我国动物资源本底调查和物种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一些专业人才。此外,动物标本需要进行定期的保养和维护,[9]这就要求学生掌握足够的标本防虫和防腐的知识,才能保证标本的完整和美观。

三、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多媒体动植物博物馆中陈列的每件标本本身都是孤立的、静止的,它无法自动根据不同知识水平、不同理解能力的参观者显示其所包含的丰富内容,[10]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多媒体动植物博物馆的宣传教育功能,学校每年从本科生中选取一定数量的讲解员对标本馆的历史及标本的种类、特点、生境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解说和介绍。讲解过程是一个学习和提高的过程,不仅需要学生具有广泛的自然和科学文化知识、相应的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需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工作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哈尔滨师范大学多媒体动植物博物馆的讲解员是经过层层选拔、公开竞聘“上岗”的,他们对标本馆都有着深厚的情谊,因为其中的某一件展品可能就是由其亲手制作的,他们讲述起来更加娴熟和生动。讲解员们还注重“传、帮、带”的优良传统,上一届讲解员总是手把手的培训下一届讲解员,犹如在把自己最钟爱的“宠物”交给下一届同学。

四、网站制作和维护更新

与传统标本馆相比,多媒体动植物博物馆的特点是收藏数字化、操作电脑化、传递网络化和资源共享化,而多媒体动植物博物馆网站和标本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可以为标本展厅管理的科学化和系统化打下良好的基础,[11]此外,在网站的维护及管理上,不仅需要生物学知识,还需要网络、通信等方面的应用技术,[12]这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广泛的学习机会和创新平台,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开展科普活动都具有重要意义。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学生除了要对所学动物学知识有深入的了解外,还自觉主动地学习了网站维护和多媒体资料编辑、整理、上传等现代教育技术。这些技术的综合运用使多媒体动植物博物馆中的多媒体资料,每年都有新的更新和补充,尤其是在动物学实习结束后,同学们都及时地把在实习中拍到的鸟类照片和鸟类育雏录像上传到多媒体平台上,供其他同学学习、欣赏和研究。

五、科研创新和能力培养

多媒体动植物博物馆在长期的建馆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珍稀的、濒危的动物种类标本,这些标本是进行分类学、形态学、比较解剖学、谱系地理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科学研究的重要材料,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13,14]多媒体动植物博物馆有保藏、科研、宣教三大主要功能,教学科研工作除依靠精良设备外,还有赖于17450件生物学标本、2550件古生物化石标本,对于教学中学生认知性的实验及科学研究工作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对藏品进行科学研究是博物馆的重要职能,但是面对浩瀚的生物标本藏品,想要提高其科研价值并将其最大化,就首先要对动物标本藏品进行准确的鉴定、分类、统计并建档。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选择科研项目,进行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的申请,完成学年论文或者毕业论文。其中,2008级本科生的《哈师大动植物博物馆物种多样性分析》和《哈师大动植物博物馆馆藏古生物化石考证》两篇毕业论文由于论据充分,挖掘深入,被评为系内优秀论文。这种以科研为目的,以多媒体博物馆为载体的创新性、开放性的实验室管理模式,能够充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有利于提高其综合运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的能力,培养其科学精神和科学品质,从而全方位地提升其科学素养。

六、结论与讨论

高校的多媒体博物馆在向社会开放,实施公众教育,进行科普宣传,弘扬绿色文明的同时,主要是面向学校,服务于教学,立足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基础上。[15,16]因此,将高校的多媒体博物馆建设成辅助动物学实践教学的开放性实验室是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多媒体博物馆的开放,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标本馆的建设和管理之中,不仅增强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培养了大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还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能力。而且这些博物馆将来还可以为其他专业学生提供实验和实习机会,如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旅游管理、绘画等专业的学生。

参考文献:

[1]汪安泰.动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12):119-122.

[2]沈秀,张黎,戎红仁,等.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提升大学生科学素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3):163-165,192.

[3]李进步,邓道贵,方丽平,等.论动物标本在动物学教学中的作用[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179-180.

[4]马波,李梦龙,刘冀昆,等.四川大学植物标本馆馆藏标本网络数据库的构建[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8(6):839-843.

[5]唐杰波.高等农业院校建立动植物标本馆的意义[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4,16(10):151-153.

[6]张伦,林昌虎,陈翔,等.贵州省数字化生物标本馆的研究与建设[J].西南农业学报,2007,20(5):948-953.

[7]谷颐.我校生物标本馆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J].长春大学学报,2007,17(6):95-97.

[8]潘红平,陈风华,王晓丽,等.动物标本的制作及其在教学中的功能[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S1):357-359.

[9]齐龙.浅谈高校动物标本的管理与保养[J].陕西农业科学,2009,55(1):150-151.

[10]梁玉实,张丹.浅谈标本馆的讲解工作[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07,16(2):26-27,37.

[11]张福平,李俊昌,陈俊辉.“生物标本馆网”的开发利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1):50-52,71.

[12]何远辉,朱建国.脊椎动物标本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研制及应用[J].生物多样性,1997,5(1):54-60.

[13]黄大卫.昆虫标本馆的建设和昆虫系统学的未来[J].动物分类学报,1997,22(4):337-343.

[14]崔桂华,李崇云,王云珍.动物标本的收藏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意义和作用[J].四川动物,1998,17(3):125-126.

博物馆工作经验总结篇10

关键词:博物馆;文化产业;文化产品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5-0061-02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决定,使我们这些文博工作者更加认识到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博物馆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下,如今正处于蓬勃发展的过程中。自2008年以来,全国掀起博物馆免费开放大潮,为博物馆文化事业的发展注入了一支强心剂,一时间全国各地博物馆纷纷在博物馆硬件、陈列展览、社会教育等多方面下大力气,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文化日益增长的需求。而在当今政治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的新形势下,加之近年来博物馆文化已被社会广泛认知,人民群众对博物馆文化发展的要求已不再是满足单一的参观需求,而是希望能够在博物馆获得更多更丰富的文化资源,比如能够购买到一些相关文物的复制品、纪念品,展馆的图册、影像资料,并且可在参观之余参与一些博物馆的互动体验活动等等,这些新问题的出现也切实证明在大力发展博物馆文化事业的同时重视发展博物馆文化产业,满足观众的多样化文化需求,已成为新形势下博物馆文化发展的一道新课题,只有坚持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两条腿走路,协调发展,才能真正有效推动博物馆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本文主要针对新形势下博物馆文化产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谈出几点思考。

一、博物馆文化产业现状

在2010年全国博物馆文化产品开发工作座谈会上,原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表示,近几年来,我国博物馆文化产品开发逐步成为博物馆事业发展新的增长点,成为博物馆获取社会资源的一条重要渠道。国内部分大中型博物馆,例如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和湖南省博物馆等,在文化产品的开发上进行了不少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博物馆文化产品的开发经营仍处于初级阶段,生产规模小,影响力不大,在文化产业和消费体系中缺乏起码的竞争力。而一直以来,兼具文化内涵和经济价值的博物馆文化产品开发销售,是欧美发达国家博物馆文化展示和教育活动的延伸,是丰富参观者博物馆学习体验的重要手段,是博物馆贴近社会、满足民众精神文化需要、扩大社会影响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博物馆创造自身经济效益、增强经营活力的重要手段。此外,好的文化产品开发还能够强化观众对博物馆及其研究和藏品等的尊崇。例如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法国罗浮宫博物馆等,其开发和销售的文化产品都琳琅满目,观众购买踊跃,给人印象深刻。以大都会博物馆商店为例,1949年,年营业额仅为10万美元,到了1987年,已高达5500万美元,到了2003年的7278.1万美元,2008年更是突破2亿美元大关,累计开发的各类文化产品达2万余种。

为了提高我国博物馆文化产品的开发水平,增强博物馆文化产品在文化产业和消费体系中的竞争力,实现2010年初博物馆文化产品开发工作座谈会所提出的“力争到2015年,每个博物馆根据自身藏品和展览研发的文化产品达到5种以上,国家一级博物馆达到10种以上,中央、地方共建部级博物馆达到30种以上,全国知名博物馆文化品牌达50种以上,逐步形成品种齐全、种类多样、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富有竞争力的博物馆文化产品体系”,我们应该加强博物馆文化产品开发的研究。在这方面,欧美发达国家博物馆上述文化产品成功开发的经验,无疑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和借鉴的。

二、国内博物馆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1.缺乏积极性和研发动力。目前,我国大多数省市级综合性博物馆都归属于本地文化部门管理,基本上都是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列入了免费开放范畴,经费均由中央财政和当地财政予集中支付。因此,开发文化产品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全部需要上缴上级财务统一管理。因此,多数博物馆对于开发文化产品的态度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尽量避免研发所带来的风险,管理机制上缺少研发的动力,相关工作人员缺乏积极性。

2.缺少相关专业人才。目前我国博物馆专业人才总量不足,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只占7.6%,中级专业技术人员只占17.2%,高素质人才明显不足。另一方面,管理机制导致的人才使用不当和人才浪费致使部分博物馆人无所事事,人才被闲置和浪费。而博物馆文化产品开发,恰恰需要一批具有丰富专业知识、敏锐的市场意识、懂得市场营销的复合型人才,这也是目前国内各大博物馆发展文化产业的一大短板。

3.思想观念有误区。博物馆的文化产品开发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经济创收”。倘若只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产品开发必然会成为短期行为,其结果也不会理想。此外更不能把博物馆文化产品开发看成是完成上级规定的指标和任务,从而去应付对待,导致开发产品简单粗糙,毫无特色和文化内涵。

4.缺乏研发资金。虽然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博物馆文化事业的资金投入,但由于多数博物馆不具备自身造血功能,运行经费完全依赖财政补贴,加之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许多博物馆只能勉强维持正常运转,对于文化产业开发更是有心无力,这也是博物馆文化产业滞后最根本的原因。

以上一系列的问题也正成为制约国内博物馆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就应当从政策扶持、建立激励机制、改革运行模式、创新理念、借鉴成功经验、重视营销宣传等多方面上下工夫,这还需要国内的博物馆同仁们不断的摸索和研究,任重道远。

三、博物馆文化产品开发的几点建议

通过对国际知名博物馆和国内大馆文化产品开发销售情况分析,个人总结了一些博物馆文化产品开发的特点,如下:

1.要立足于本馆特色藏品,在藏品中获得设计灵感。就国内博物馆而言,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各馆展示的藏品各有特色,尤其是一些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藏品更是收到观众的青睐,因此围绕这些藏品区开发复制品或衍生品,甚至从中吸取灵感,找到其独特性,这必将会是独一无二的。

2.要赋予文化产品故事性和文化内涵。文化产品开发要注重挖掘藏品背后的故事。例如很多博物馆都会印制一些文物类的明信片,但是很少有注明该商品的开发缘由以及背后的故事等等,倘若能够以说明甚至是以故事形式让观众了解藏品的来龙去脉,这样就能让观众在购物的同时再一次学习,使文物知识能够更好的传播。

3.要注重文化产品的品质。博物馆是高雅的文化艺术殿堂,因此,博物馆开发的文化产品必须要做到设计优美、制作精良。许多国际知名博物馆他们在设计文化产品的过程中,不管是名贵的,还是普通的产品,从设计样稿到选择原材料再到加工制作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和严格把关,从而保证了产品品质。

4.文化产品要满足不同观众的不同需求。目前国内许多博物馆已经在陈列展览和社会教育方面做到了以人为本、因人施教等等,而文化产品的开发同样要以人为本,满足不同消费层次观众的多元化需要,因此博物馆文化产品一定要有差异性。例如,罗浮宫博物馆的名画蒙娜丽莎,既有高档的仿制品和丝网印刷品,也有包装和规格大小不一的中低档印刷品,还有明信片系列等。

5.文化产品要种类丰富,形成系列和规模。以大都会博物馆为例,自1949年成立至今,已累计开发各类商品2万余种。按商品性质分,可分为常规商品和特展商品两类。常规商品即常年可购买的普通商品;而特展商品则针对某一展览或活动特别开发,具有针对性、独特性的特点。按商品品类分,则可分为仿制品、图书或影像出版物、文具、服饰、家居装饰、玩具、珠宝配饰等七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