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宣传工作计划十篇

时间:2023-04-02 04:39:15

博物馆宣传工作计划

博物馆宣传工作计划篇1

[关键词]博物馆;宣传教育;陈列设计

[中图分类号]G2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3)08-0129-04

一、策划在博物馆宣传教育活动中的重要性

2003年10月,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视察河南博物院时,首次指出博物馆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2009年11月,李长春再次强调:“公共博物馆实行免费开放后,要坚持‘三贴近’,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内容形式、创新展陈手段,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努力把博物馆建设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①

博物馆是一个不追求营利、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公开的永久性机构,对人类和人类环境见证物进行研究、采集、保存、传播,特别是为研究、教育和游览的目的提供展览。②

群众宣传教育工作是博物馆与群众联系的桥梁。一个博物馆陈列开放以后,群众教育工作即处于博物馆工作的第一线,成为对社会的经常性的主要活动。③群众教育工作除努力做好陈列的宣传讲解外,还必须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各项教育活动,以便使更多的人,特别是那些离博物馆较远的群众也能受到教育。这也是把博物馆办得更加生动活泼,更有效地发挥文物、标本的教育作用,扩大博物馆的社会影响的重要方法。④

博物馆的教育活动不仅要丰富多样,而且为了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就要精心策划了。今天人们所说的策划,除了有计划、打算之意外,又有了一些新的含义,如统筹、安排、酝酿、计谋、谋策、划策等。归纳起来,就是对某件事、某个项目、某项活动有何计划、打算,用什么计谋,采取何种谋策、划策,然后综合实施运行,使之达到较好的效果。⑤具有良好的可执行性和可操作性的活动策划案,无论对于企业、事业和单位的知名度,还是对于品牌的美誉度,都将起到积极的提高作用。

对博物馆而言,策划同样重要。博物馆虽然有很好的“珍品”,要打破“等客上门”的惯例,想方设法深入到各行各业中去,共同发动和组织群众来馆参观。博物馆就如商品一样也需要精心包装才能吸引人,精心包装就需要精心策划。为了调动观众对博物馆的兴趣,博物馆宣教人员除了做好讲解接待外,还要针对展览或活动主题策划并开展一定的宣传教育活动。

由于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博物馆教育功能难以得到很好地发挥。通过策划,就可使静态的展览走出博物馆之外,并开展具有灵活性的动态宣教活动。如2003年广州近代史博物馆与越秀区政府联合举办的“北京路的故事图片展”,如果没有和寻踪游活动结合在一起,只是在博物馆内展出,就没法使观众对北京路的历史文化有更深入地了解。

策划在博物馆的展览和宣传教育推广上运用得很广泛,具有良好的可执行性和可操作性的活动策划,使博物馆的展览更有吸引力,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

二、博物馆宣传教育活动策划成功的关键因素

凡事要取得成功都讲求“天时”、“地利”、“人和”。 同样道理,笔者将成功策划博物馆宣传教育活动的关键因素归纳为把握时机、把握地点、把握内容、把握主题。

(一)把握时机

社会和社会发展的趋向总是从社会公众的愿望中反映出来,而社会公众的要求也总是代表着社会和社会发展的趋向。因此,博物馆的一切工作必须适应社会和社会发展的趋向,适合公众的需求。⑥博物馆的教育更要注重紧握时机,与时俱进地抓住社会关注的热点。

2012年5月,在广东省十一次党代会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首次提出“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新时期广东精神。“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是分别出自于距今1000多年前的《周易》、《论语·里仁》的深奥哲学思想。为了使更多人理解新时期的广东精神,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宣传教育部人员紧贴时代脉搏,以敏锐的思维策划出一系列教育活动。结合古今中外的好人好事,制作“新时期广东精神”巡展和问答卷。巡展一推出就受到学校、社区的欢迎并预约设展。活动还安排问答游戏、角色扮演情景剧等活动形式,把 “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作了很形象的解释。

相反,如果不是把握当前人们需要接受教育的良机,即使活动再好,效果就不太好了。广州近代史博物馆有五大节俗的巡展,如果在中秋节时,还随意摆放“粽叶飘香的日子——端午节俗风情展”,这就不合时宜了。

博物馆宣传教育活动如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就能把握到更好的机遇。2005年7月,同志主办农民讲习所旧址纪念馆得到澳门特别行政长官何厚铧的亲笔批示以及澳门基金会的专款资助,在澳门举办“纪念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成立60周年展览”。透过欣赏历史图片及珍贵文物,让澳门居民了解当年澳门的爱国青年奔赴珠江三角洲一带支援抗日队伍,满腔热血、不惧生死、为国捐躯的那段可歌可泣的爱国历史。⑦

(二)把握地点

博物馆活动通过各种触觉体验跟观众的精神世界联系起来,观众可以获得更深刻的领悟和理解。为了使活动达到更好的效果,博物馆活动可以选择在博物馆外更适合活动开展的地方,但关键是要把握好地点。笔者从以下典型的成功案例来分析选择活动地点的问题。

2007年12月,在纪念广州起义80周年之际,广州起义旧址纪念馆在革命烈士陈铁军的母校坤维女子中学(现西关培英中学)举行了“抹不去的红色记忆:陈铁军、周文雍临刑前的合影——纪念广州起义80周年”主题活动。广州起义旧址纪念馆讲解员把平时在展场上的讲解词搬上了舞台,旁述广州起义的领导人之一的周文雍和他的战友陈铁军“刑场上的婚礼”的故事,再由陈铁军、周文雍扮演者穿插再现两位革命者在临刑前发表的演说。从一张静态的经典老照片“周文雍和陈铁军临刑前的合影”,瞬间呈现给观众动态的历史情景,以此重温历史,缅怀革命先烈,激发观众的爱国主义情怀。正因为活动选择在革命烈士陈铁军的母校举办,拉近了观众的亲切感,全场观众都为之震撼,有的观众还留下了感动的泪水。甚至还有观众感概地说:“这真是一次心灵的涤荡啊!”由此可见,只要把握好开放教育活动特有的地点,就会取得非同寻常的活动效果。

2012年12月,在纪念广州起义85周年之际,广州起义旧址纪念馆策划举行红色主题活动的地方是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当年屠杀起义军民的地方,也是革命烈士周文雍、陈铁军的牺牲处。这次活动最吸引人的还是广州起义旧址纪念馆精心编排的情景剧“抹不去的红色记忆——周文雍、陈铁军临刑前的合影”。这次策划由广东交通技术职业学院学生来表演,学生真情生动的表演,深深地打动了每位在场观众,连漫步于广州起义烈士陵园的观众也说:“看过《刑场上的婚礼》电影,原来当年真实上演的地方就在此处。”正因为选择在烈士周文雍、陈铁军的牺牲处举行活动,使他们更深刻认识到广州起义对于中国共产党开创武装斗争、建立人民军队的历史意义,继续传承和发扬革命先辈的精神。

同样的活动在不同的场地上演,但都选择了与活动密切相关的地方,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对观众有更深刻的感染力。相反,如果只图活动热闹,随便在其他公园或广场举行,其效果可想而知。

(三)把握内容

以人为本是21世纪博物馆管理的新模式。因此,博物馆活动要更多地考虑到观众因素。获取知识和进行信息处理有多种不同途径,教育应该尊重多元个体的不同学习方式。⑧为了满足多方面观众的需求,应尽可能策划多种形式的精彩活动。

2003年,广州近代史博物馆与越秀区政府联合举办了“越秀金秋·北京路文化周”大型系列活动。其中,广州近代史博物馆宣传教育部精心策划的“北京路的故事图片展”就在广州繁华的北京路上展出,让人们全面了解北京路上鲜为人知的神秘故事和深厚文化底蕴。考虑到观众通过展览图片的简单介绍没法充分了解北京路,于是就策划了“北京路寻踪游”活动,使静态图片展转到动态博物馆,把观众引领到展览中介绍的北京路史迹实地参观,亲临感受老北京路上古老的民俗风情。配合活动工作人员在北京路中心搭建了大型舞台,工作人员把北京路历史遗迹知识问答互动节目穿插于富有岭南特色的文艺表演。另外,还安排著名民间艺人在北京路上讲述惠福路、仙湖街和拱北楼的传说。当时,《羊城晚报》连续七天对活动实情进行报道,在短短一周内,数以百万的游客市民参观了展览,其中还有不少人主动去到北京路实地了解这些历史遗迹,这正达到了我们策划活动的目的。相反,如果仅仅靠图片展览来支撑整个活动,就不会有这么大的社会反响。

(四)把握主题

在博物馆活动中,观众并不是接受某种知识灌输的对象,而是博物馆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在博物馆环境进行非正式教育,将不限于传统的语言智能模式,而可以扩展到展览中大量的视觉体验、互动元素的增加、更广泛的感官浸入。⑨博物馆宣传教育活动策划最关键是要把握好主题,而且围绕主题开展的活动要尽可能让观众参与。博物馆尽可能让文物变成活生生的东西,并设有模型、视听教具、游戏等互动性设施,让观众在愉快的心情下获得亲身体验的效果,加深知识的印象,并从中受到教育。

2009年,广州起义旧址纪念馆举办“星火燎原的岁月——井冈山精神主题展览”,笔者担负此次宣教活动的策划工作,为了紧扣井冈山艰苦革命精神的主题,策划的活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紧抓井冈山精神、井冈山故事等九大方面,编辑并制作“红色记忆——井冈山精神主题展”宣传报。同时,还考虑到把展览信息延伸到网络上,于是创建了展览博客,使观众在网络平台上有很好的互动。

第二,为了使展览更具吸引力,开设填写革命歌谣、拼接井冈山小木枪等互动游戏项目,为小观众设计了以井冈山作背景的小红军战士填色图画。小观众通过对井冈山时期红军所吃的食物(红米饭、南瓜汤)图片填色,就可以对井冈山红军的艰苦情况加深印象。

第三,围绕艰苦朴素的主题,把互动区布置成红军革命根据地氛围的场景,其中包括提供红军形象的模板让观众留影纪念;增设图书阅览架,放置井冈山故事和展览相关的教育小册子,供观众阅读和学习;为了营造革命气氛,在展区播放播放革命歌曲和革命电影;为了配合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举行入队、入团、入党仪式,开展“我为党旗添光彩”等各类教育活动,制作党旗、团旗、队旗和革命歌谣等展板,布置好活动场景。

第四,正因为展览目的是提倡人们艰苦朴素,因此策划的活动也不能铺张浪费,就连在开幕式当天,对现场嘉宾派发的只是一小袋井冈山的红米。如果送的小礼品是贵重的,就不能使观众忆苦思甜了。

第五,为了增加活动亮点,在开幕式上,还安排小讲解员志愿者为观众讲述《的扁担》等井冈山红军故事,进行《八角楼的灯光》、《绣红旗》等舞蹈表演。

具有浓厚井冈山特色的表演,淋漓尽致地演绎了井冈山岁月的革命情怀,把展览开幕式推向了高潮,赢得了领导和观众的热烈掌声。相反,如果没有紧扣展览主题,只图热闹随便策划一些跟展览无关的歌舞来助兴,就不一定能使人们感受到井冈山革命气息,调动其参观展览的积极性。当时,多家媒体都争相报道,《广州日报》提前报道展览活动后,当时展览还没开幕就有学校团体预约参观并要求在此举行入队仪式,这就反映展览活动提供的配套服务能满足到广大群众的需求,宣传达到了预期效果。

三、博物馆活动的策划步骤

(一)根据主题确立活动

首先,要确定博物馆宣传教育活动的主题,并根据主题策划出恰当的活动内容和形式,根据活动的参与对象,确定采用多媒体讲座还是问答游戏等形式好。虽然文化创意很重要,但活动的策划也不能漫无边际。如果举办的相关活动与主题不相干,活动的形式脱离实际,那么不仅达不到策划活动的效果,而且还可能扰乱活动的现场秩序,甚至造成一些安全隐患。⑩

(二)确定活动预算

在实际操作中,活动策划预算可按照宣传渠道的不同来分别制定,如专业媒体宣传投入预算、大众媒体宣传投入预算等。11有个别展览宣传还会在电视或公交车站做宣传。上述宣传费用加上博物馆宣传教育活动所需项目的预算(如制作宣传资料、互动项目制作费等),汇总成博物馆活动策划的总预算。

(三)细致安排活动

细节流程一般可以从任务分工、时间分配、活动对接、物资保证等若干部分去把握。每次活动都要把活动的基本要素落实到人,细到每个环节,也正是有了这份细致,才有一项又一项精彩活动的不断推出与成功。整个流程的全程掌控也是整个活动执行的精髓所在,它不但能将方案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更有助于活动的实施。

(四)统一宣传资料内容

博物馆的宣传资料内容很多,要确定制作什么样宣传资料来承载博物馆或展览活动信息。在制作宣传资料时,要注意遵循以下几点:第一,针对性。每一种宣传资料必须有自己的目标观众,宣传报刊要针对大众知识面和兴趣,而宣传教育工作纸应主要针对学生的教育和兴趣。第二,系统性。各种宣传资料既有自己的特色,又互相配合、相补充,为整个博物馆活动或展览服务。第三,专业性。博物馆活动宣传资料在制作上要符合活动或展览的要求,在内容上要能反映博物馆活动特点和展览特色。第四,统一性。各种宣传资料在宣传口径上要统一,在各种内容、理念和形象上要一致。宣传内容和对外的新闻通稿要一致,尽可能防止被观众或媒体质疑。

(五)确定宣传渠道

在策划活动中,要确定博物馆活动策划宣传的渠道,或者说要确定采用哪种渠道将博物馆或展览信息传递出去。博物馆活动策划的渠道很多,如大众媒体、宣传网站、博客等网络平台、直接邮寄宣传资料等,每种宣传渠道都各有特色,可以同时采用来宣传推广。即使展览开幕后,最好也继续安排人员到学校、单位、社区等宣传推广,组织观众参观。

(六)合作执行是关键

再好的活动创意,也必须在行动实施中才能够反映出来。每一项活动的成功完成都不是靠个人,而是靠团队精神和共同合作,团队要运作执行则靠好的纪律,没有纪律,执行就容易出问题。每一项活动策划从时间、地点、人员、主题到流程,一旦确定,那就一定要风雨无阻稳步推进,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允许打折扣,确保既定的标准高度、执行速度与工作力度。在整个合作中,集思广益可把活动策划得更好,既提高了个人能力又锻炼了团队合作意识。

(七)评估活动效果

活动结束后,博物馆宣传教育活动可以通过观众的数量统计、媒体对活动相关报道、观众留言或者随访的观众调查等情况进行评估,总结出活动的成功经验和问题,从而改善活动的方式方法,提高博物馆活动的宣传推广水平。

如何有效持续地运用活动策划来推动博物馆的宣传教育,这是需要我们长时间思考、摸索的问题。随着人们对博物馆服务要求不断提高,在制定博物馆宣传教育活动策划时,不应因循守旧,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以新的思路和手段来策划出既符合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又富有特色的宣传教育活动。

[注 释]

①李长春:《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思想文化工作》,《人民日报》,2009年11月18日,第2版。

②③④国家文化部文物局主编:《中国博物馆学概论》,文物出版1985版,第27页、第167页、第178页。

⑤吴粲、李林:《策划学精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版,第2页。

⑥王宏均主编:《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304页。

⑦卜穗文:《发挥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作用,为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服务》,引自广州市文化局编《博物馆与青少年》,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8~49页。

⑧霍华德·加德纳:《智能的结构:多元智能理论》,引自《中国博物馆教育培训研讨会会议材料》。

⑨莎伦·萨佛:《学习历史,永不言早:认知发展与学习》,引自《中国博物馆教育培训研讨会会议材料》。

博物馆宣传工作计划篇2

关键词:城市博物馆;旅游项目;收藏品;多元化;形象规划

博物馆以其独特的资源特征理所当然的成为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它可以被看做一本包含万象的百科全书,以其悠久的收藏品和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逐渐形成一处更高层次的文化景观,为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更具知识力以及文化内涵的强大推动力。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在追求旅游享受的同时,更多的关注放在自己在旅游中的所学所得,那么,城市博物馆旅游项目的开发,满足了人们的这一需求,同时也借助不可替代的资源优势丰富了文化旅游的内容和内涵品味,也为旅游业的扩大和发展提供了不可比拟的力量。应该怎样开发城市博物馆旅游项目,使得博物馆在文化旅游产业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以下几点将作出比较完善和详尽的说明。

一、 开发中应以保护收藏品为前提,营造以人为本的旅游环境。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一部分,博物馆在传播文化知识以及提高国民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的基本功能就是收藏、研究和教育,有效地使收藏品及其研究成果为社会公众服务是一个博物馆存在的价值之一,因此,进行藏品的保护措施是开发过程中必须做到的方面。博物馆的收藏品是博物馆各项业务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其他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前提,在进行博物馆旅游项目开发时,首先要保存收藏品的本来面貌,并且分析它的科学文化价值,为充分利用藏品、实现目标作铺垫;其次,要根据藏品保护对环境的要求进行藏品的展示方式和陈列,合理安排在可接受范围内游客的数量,在藏品得到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开展旅游;还有,在游客的参观游览过程中要通过各种方式让游客了解藏品相关的知识背景,挖掘出其中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使得旅游者在欣赏中有所得、有所悟。在实行“禁止拍照、摄像”等保护措施时,要适当的对一些一般藏品取消此禁令,从而给予在观赏中的游客以亲切感和更大的吸引力,营造以人为本的旅游环境。总之,博物馆旅游开发项目中以保护藏品为前提,是进行其他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促进博物馆在文化旅游中获得长足发展空间的先决条件。 二、 旅游项目开发的主题类型要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设施设计要实现休闲功能。要使得城市博物馆的旅游项目的开发适应文化旅游的需求,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层次方面的需要,在进行旅游项目开发时候,要注重主题类型的多元化,注重结合时展过程中的产物去开展文化旅游,才能更受到旅游者的青睐和肯定。在进行旅游项目开发时,可以考虑结合人们感兴趣的自然、人文、军事、艺术、时事等主题进行一定的规划和安排,让不同的主题给人们深刻的文化体验,在观赏中感悟人生价值等。与此同时,博物馆是人们非常渴望和喜欢去的文化旅游和休闲之地,在旅游项目的设计中要增加对休闲功能的注重,使得旅游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得到一种类似社交性以及娱乐性的体验,比如,可以通过模仿迪斯尼乐园的形式,在馆内比较开阔的地域提供赋予学习性、娱乐性的有奖问答、文化趣味小游戏等互动项目,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增加收入和扩大客源,更重要的是让旅游者在观赏和参与中获得了很多不同的体验和感悟,充实了博物馆文化旅游的意义。当然,每一个城市博物馆的旅游项目开发的主题是要因地制宜的,不能纯粹效仿更不能人云亦云,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规划和设计,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加强博物馆旅游品牌形象规划设计和旅游宣传,提升博物馆影响力和文化氛围。所谓的形象规划被赋予两层含义,即构建旅游景点品牌的总体理念和总体理念指导下的视觉设计工作,在进行城市博物馆旅游项目开发时,要科学合理的考虑博物馆的品牌形象的打造,以提高其在文化旅游市场中的影响力和地位。进行构建时,从吸引观众、引起观众情感共鸣方向入手,使得观众对博物馆展览点的总体情况产生清晰、明了的印象和认识,同时要根据博物馆的特色和精华进行有针对性、具体性的描述,增强其在旅游者选择中的着重点。再者,对博物馆的服务、设施等名称和标志进行鲜明合理的视觉设计,通过图片、索引、口号、标题等形式将博物馆观赏点的可视资源进行符合市场需求的系统化、符号化的视觉设计,从而不仅起到了宣传的效果,也符合了大众口味。当然,在进行博物馆旅游项目的宣传工作之时,要注重博物馆文化旅游行业与当地政府互动、参观点自身与社会互动等宣传推广计划,从而形成强有力地宣传体系,构建和谐的文化市场服务平台。注重城市博物馆旅游品牌形象规划以及宣传工作,对于提升博物馆影响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城市博物馆在文化旅游中取得有力竞争地位的法宝。

在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博物馆旅游日益成为人们所青睐和追捧的文化旅游的首选,作为一种高品位的文化旅游,博物馆最系统、最生动地展示了不同的灿烂文化。民族风情、科学技术,是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因此,要科学合理的进行博物馆旅游项目的开发,为文化旅游注入新鲜活力。

参考文献:

[1]张敏.《博物馆与旅游》[J].中国博物馆,2004年

博物馆宣传工作计划篇3

关键词:博物馆;社会教育宣传;服务工作

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并对那些有科学性、历史性或者艺术价值的物品进行分类,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的机构、建筑物、地点或者社会公共机构。博物馆是非营利的永久性机构,对公众开放,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以学习、教育、娱乐为目的。因此,本文就博物馆对社会教育宣传与服务的特点进行分析,提出博物馆对于社会服务工作需要改进的策略和方法。

1 博物馆社会教育宣传特点

博物馆与外界之间相互联系,主要是通过社会宣传教育的方式实现,社会宣传是实现博物馆与外界接轨的方式之一。社会教育宣传工作本质上是根据社会现状,对博物馆陈列的物品、藏书等相关文物资源进行充分利用,传播文化知识和背景。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的呈现方式也向着多样化展开,并逐渐成为社会当中的主要的趋势。于是对于博物馆文化内涵的要求也更为深厚,各个国家也开始重视对于文化和博物馆的建设,博物馆不仅具有参观的价值,还能够为人们提供多种文化服务,让人们感受到身后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也逐渐成为社区的文化交流中心,服务的范围也日益扩展。

博物馆具有宣传社会文化和教育的价值意义,内容丰富多样,内涵深刻,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博物馆的三大重要职能是收藏、研究以及文化传播,这三项职能在推动博物馆的发展过程当中,缺一不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博物馆面向社会公众性的开放,使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博物馆能够体现出一个民族的精神文化内涵和凝聚力,能够激发人们对国家的热爱之情,也能够看出一个国家在滚滚历史长河当中的路程,因此,博物馆的建设对社会教育意义具有重大的作用。

2 博物馆的宣传途径

由于博物馆内陈列的大量物品都具有特殊的文化价值和意义,因此能够从一个馆中看出所历经的路程,但是由于我国现代对博物馆建设的一种不够重视以及仪器和设备的不够先进,因此在目前这个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以往的传统的传播模式不能够满足当代的参观需求,现当代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应当积极结合现当代信息的快速发展,通过特别的传播模式,如新闻媒体和展览会等专题活动进行某些具体文物的讲述,进而达到教育的目的。这样能够使博物馆的文物不拘泥于形式也可以广泛的传播,想要去参观的人不必亲自跑去,在电视或者多媒体网页上面一样可以感受到历史的足迹,可以给人带来文化的享受和视觉的冲击,拓宽了参展的方式和多样化,进而普及了教育的意义。博物馆的参观和展览也可以借助广告,网页等方式向大众进行传播,但是在传播的过程当中需要注意广告设计和网页设计的质量,需要有文化内涵深度,使人从广告中就可以感受领略到物品的精髓以及内涵深厚。这样才能够引起观众的注意力,达到宣传和教育的意义。

3 博物馆社会教育宣传工作的策略

3.1 创新文化理念的提升

当今社会当中,博物馆作为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场所,它的意义在于为社会大众提供高质量的精神层面的知识和观念的服务。因此,在进行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宣传工作的过程当中,因此在博物馆的服务建设过程当中,首先需要改进的就是对于博物馆的社会服务理念的一种转变,因为博物馆向人们传达的是一种历史的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向人们传输知识和意蕴的一种场所,因此博物馆需要牢牢抓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因此应当在展览的过程中,注意方式的选择,吸引人们进行有效的参观和观赏,比如说,在展览陈列品的方面,应当鼓励具有多种丰富资源的博物馆参与当中,制定相关的合理的产品交换的计划,这样能够充分提高民众参观的热情,另一方面也可以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文化的盛宴,供人们参观,这样更能促进文化的多样化的传播。

3.2 服务质量的提升

专业的团队和专业的服务质量可以给人们带来更好的视觉和专业的享受,去参馆的心得体会如何,很大一部分程度也受当地博物馆工作人员服务水平的影响。因此,需要建立相关的监督管理机制,保障国家政策的有力施行,规范从业人员的行为以及对他们专业技术的一个考查,通过培训对员工的专业化程度要求逐渐提高,并且注重员工个人精神生活的培养,激发员工不断的努力向上,给人们带来更好的服务,这样才能够使博物馆走向大众的视野。人们可以通过在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对一些文物的讲解,能够更加深刻的了解这些文物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能够从这些专业知识上深刻感受到悠久的文化,从而热爱这种文化。

3.3 服务范围的拓展

博物馆的服务范围越来越宽,因此首先要实现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供需平衡。在实际服务的过程当中,我们应当将农民和工人看成一个整体,根据他们自身对于文化的一种热爱以及了解,感受博物馆内文物的身后内涵,激发他们对于历史长河的学习的兴趣和一种了解。因此需要围绕农村和相关人员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建设,促使更多的人能够走进博物馆,给更多的人带来影响,同时也应当充分考虑受众群体的不同,帮助农民朋友更加直观的了解历史和文物,从各个方面实现博物馆社会教育宣传服务的供需平衡。

4 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知,对博物馆进行社会教育宣传和开展服务工作的过程当中,应当尽量满足不同层次的人的要求,使更多的人能够感知文化和博物馆的深刻内涵和文化精髓,也应当提升博物馆的管理理念和从业人员的素质,这样才能够使社会上的人们更多的接触到这些文化知识,为祖国的现代和将来培养更多具有民族节气的人民,才能够使我国的精神气质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深深浸入每一个人民的脑海当中,才能够使中华民族的精神广泛的传播开来,在幽幽的历史长河当中永远散发着经久不息的光芒,照亮整个世界。

参考文献

[1].邱枫.深化博物馆社会教育与服务工作路径探析[J].企业导报,2015 (06):192+159.

[2]冯丽娜.试论博物馆教育职能的发展[D].内蒙古大学,2012.

[3]王裕昌.深化博物馆社会教育与服务工作之设想[J].丝绸之路,2009 ( 08 ):86-88.

博物馆宣传工作计划篇4

[关键词]免费开放;博物馆;公众教育

[中图分类号]G2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2)12-0109-02

一、免费开放后博物馆公众教育面临的新形势

2004年元月,浙江省博物馆在全国省级博物馆中率先实行常年免费开放。2007年3月1日,深圳将市属的7家美术馆和博物馆免费开放。2007年11月,新落成的湖北省博物馆免费向全社会敞开大门。2008年3月,福建、江西、安徽、甘肃、新疆等地博物馆先后实行免费开放。随着博物馆免费开放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全面铺开,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

第一,各开放博物馆接待的本地观众数量激增,外地游客的数量也在逐步攀升,观众数量总体成倍增长。观众人数的增加无形中对博物馆接待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博物馆安防、服务等硬件设施亟需进行相关改造,如展厅(其安防、温湿度控制、灯光等设施)、停车场、观众服务中心和配备文物保护设备。

第二,最早免费开放的博物馆虽都提前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如在展厅内增加醒目、准确的指示牌,改造卫生间,新增无障碍通道、残障人士专用卫生间,准备免费的展览资料,增设休息区并配备桌椅、轮椅和婴儿推车等,增加保安、保洁人员上岗,但在免费开放期间,仍出现吵架、打架、随地扔垃圾、随口吐痰、小朋友追打嬉闹等现象。另外,众多观众在参观过程中释放出的大量二氧化碳,使展馆内空气浑浊,也改变了展厅内的温湿度;参观高峰时期,工作人员工作强度大,极度疲劳,大大增加了文物失盗的危险性。

第三,免费开放后,博物馆内增加的观众主要是低收入人群,博物馆的一些收费服务如讲解员讲解、语音导览、纪念品销售等的运行状况改善无望,相应的收入较免费开放前没有明显增长。

第四,博物馆现有人才队伍的建设显得更加紧迫,否则根本无法满足新形势下的发展需要。

第五,免费开放后,博物馆收入锐减,原靠博物馆门票收入解决的一些开支不包含在财政拨付业务经费中,而如文物保护、文物征集、临时展览等经费支出,无法以其他正规渠道解决。同时,资金短缺不利于调动和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些都直接影响服务水平的提高。

二 、免费开放后博物馆公众教育新对策

第一,免费开放后博物馆的管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博物馆免费开放的意义,努力提高接受挑战和把握机遇的能力和服务水平。尤其是中级管理人员,要不断更新知识,多研究世界博物馆的发展趋势,明确努力方向,创新性地提出新形势下的应对策略,使博物馆在理性的轨道上可持续发展。

第二,针对目前博物馆免费开放的新形势,应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着眼点,审视和思考博物馆的历史与现状,逐步建立和完善一套符合新形势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管理制度及相关的实施细则,从而优化博物馆组织结构,整合博物馆内部资源,转变博物馆运行方式,保障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浙江省博物馆在这方面已经先行了一步,他们在研究了当代博物馆机构设置的前提下,对定编、定岗、定责、定级做了科学的测算,设定了各个岗位,并进行了竞聘。在分配制度上,实行了按岗定酬、按任务定酬、按业绩定酬的分配方法。

第三,应建立、健全博物馆正常运行的资金保障制度,把免费开放的相关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切实予以保障,并成为一种长效的机制。在制度中,应规定清楚政府和博物馆的财务关系。由于博物馆是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不能完全依靠市场来筹集经费,何况相当一部分博物馆自身的“造血”功能并不完善,因此开发文化产品、提供有偿服务、多渠道筹集资金等举措,应该因地制宜,不应也无法强求。根据博物馆的实际,建议由财政支付运行经费的30%,其余70%由博物馆自主创收支付,用于员工工资、培训费、纪念品开发费、文物征集费、文物保护费、临时展览费、设备维护费等各项开支,临时展览的文物保险费最好由政府担付,出台免税措施,以便节省政府开支,提高博物馆的服务能力和工作效率。免费开放的博物馆应主动与有关主管领导机构沟通,争取政策上的倾斜和资金上的支持,为新形势下的博物馆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

在新形势下,需要改进的与博物馆公众教育工作有关的其他方面还很多,如开展深入调研,制定可行的目标,使公众教育工作有新的突破和起色;可组织外出考察学习、举办宣教工作学术论坛、理论探讨与创新宣教形式的交流、恳谈会,还可通过媒体征集合理化建议;通过有计划的调研,理清发展思路,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宣教实践;增加必要的编制,向人才队伍输送新鲜血液,为博物馆工作增添新的活力;增设或改造安防、消防、参观和学习服务设施,以适应免费开放后观众的参观需求;不断完善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展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设置观众可参与的互动设施,积极策划引进临时展览,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出,以适应不同观众群的不同需要;积极发展博物馆会员,鼓励博物馆会员为博物馆发展献计献策,出资出力,将博物馆公众教育工作搞活、搞大;建立志愿者队伍,并大力培养博物馆志愿者,加强博物馆接待服务力量,提升博物馆服务水平;开展多种形式的博物馆活动,培养博物馆忠实观众,努力打造博物馆社区文化;加大博物馆纪念品的开发力度,重点应放在价位低、实用性强、具有本馆鲜明特色的纪念品开发上,结合免费发放的印制精美、具有收藏价值的门票、宣传册页,努力使观众把“博物馆记忆”带回家并尽可能长地将这一记忆保持。

免费开放后博物馆公众教育工作的重点首先是博物馆的管理人员和宣教从业人员应主动更新服务理念,转换角色,以服务员的角色投入宣教工作,将“以人为本”的主流理念渗透到工作的各个环节,逐步创立“教育服务型”的宣教工作格局。其次是陈列展览,展览是体现博物馆文化价值和实现博物馆基本功能的重要方式,免费开放的博物馆要在做好基本的开放接待服务工作的基础上,下功夫提升展览水平。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广大公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呈现出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审美标准、审美习惯与过去有了较大的不同。博物馆必须要有一根敏感的神经,及时、准确地把握社会文化生活的新动态,只有与观众保持经常性的、长期的信息互动,才能及时掌握最新鲜、最核心的动态信息,使其成为博物馆在展览的内容、形式、辅助手段上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的风向标,从而保证博物馆不断地向社会推出选题精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手段新颖的展览,从而增强博物馆的吸引力,满足广大公众的文化需要。再次,是挖掘博物馆公众教育工作的魅力,从而更好地满足公众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比如结合博物馆自身特点策划组织丰富多彩的宣教活动。博物馆公众教育工作者也应树立精品意识和品牌意识,在进行博物馆公众教育工作时,不但要从日常工作中挖掘亮点加以宣传,而且借重大节日和事件之机进行宣传,还要依据宣传不同的指向人群,选择不同类型的媒体,采用灵活多样的手段。第四,要开动脑筋,在基础服务范围上多做文章。出台更多满足观众需求的服务项目,增加相关的服务设施,扩大观众与博物馆的接触面,延伸观众对博物馆的感知,延长对博物馆的回味,进而激发观众未来的参观欲望。这方面,国内博物馆已经有一些可借鉴的经验,如举办主题活动、共建活动,建立教育基地,出版图书,开办针对中、小及大学的课外活动或课外辅导,双向可视远程教育,举办文艺活动、知识竞赛等方式;国外一些博物馆设立的教育服务部、学生展室、互动空间、电子阅览室、远程教育科目、博物馆进校区、进社区计划等。以各种活动为载体,搞好宣传教育,全面铺开公众教育工作。第五,基于我国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的国情,讲解员在解读我国博物馆及其藏品信息、实现观众与历史的载体——文物的对话方面,依然扮演着重要的“桥梁”角色,讲解,必然还是绝大多数博物馆,包括大中型博物馆日常的,也是最基本的宣教工作形式。博物馆应将讲解员队伍建设制度化,广开渠道,多管齐下,使讲解员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准始终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讲解员岗位培训实现制度化、多样化的培养,采用读书会的方式、写讲解稿、让讲解员到社会上锻炼提高、参加文博培训活动等培养有强烈的敬业精神、扎实的专业知识、一流的业务水平的讲解员队伍。随着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实行免费开放,志愿者走入博物馆必将会成为越来越普遍的现象,而且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和对外交往的深入,博物馆界的中外交流也将越来越频繁,以志愿者的方式进行合作也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博物馆宣传工作计划篇5

[关键词]博物馆;宣传工作

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场所,是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机构。在这概念物馆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将文物藏品所蕴含的丰富多彩的信息传达给观众,而博物馆想要实现公众走进博物馆参观、了解博物馆陈列、参与博物馆活动,最重要的沟通手段就是博物馆的宣传,因此,我们要了解博物馆宣传工作的任务、存在问题以及通过何种方式开展博物馆宣传工作,从而激发观众参观博物馆的兴趣。

一、博物馆宣传工作任务

1、传播历史知识、弘扬民族文化

博物馆最大优势在于它的“物”,它的“物”是历史的见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蕴含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每一件都有着不平凡的经历。这些无比珍贵的历史资源,反映着一个城市的历史变迁、一个民族的悠久文化,如果博物馆的“物”只是静静陈列展示,无人问津,就远远失去了它所存在的价值。这时博物馆的宣传就至关重要,通过博物馆开展的宣传活动,让观众走进博物馆,了解我们的祖先不同历史时代生产、生活的发展变化规律,了解他们创造璀璨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充分认识民族创造的文明成果,培养公众的历史责任感,进一步继承和弘扬历史悠久文明和灿烂的民族文化。

2、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

博物馆是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欣赏的文化教育机构,博物馆宣传是为博物馆教育服务的,是组织观众的一种手段,是博物馆教育工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重要步骤。

3、提升博物馆社会地位

博物馆是对外展现城市魅力的重要窗口,代表一座城市的悠久历史文化内涵,也是社会教育的重要场所,但2007年《人民日报》刊登了“为什么不去博物馆”的调查问卷,其调查结果为“博物馆展览没有吸引力”、“没有去博物馆的习惯”,比例分别占45.2%、17.6%,虽然现在博物馆都相继实行免费开放政策,但仍无法吸引观众走进博物馆,参与博物馆活动,这一结果值得我们深思。针对博物馆“无人问津”的现象,博物馆宣传工作凸显的至关重要,它是博物馆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有利于改善、沟通博物馆与群众的关系,是办好博物馆的重要条件,通过宣传向广大群众介绍博物馆,扩大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进而提升博物的社会地位。

二、博物馆宣传存在的问题

博物馆的宣传工作是广大市民了解博物馆的重要手段,博物馆宣传工作和其他工作相比较还是相对滞后,而且在开展宣传活动过程中也存在相应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盲目宣传、无针对性

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民众参观博物馆意识相对薄弱,没有形成经常到博物馆参观、浏览学习的习惯,这就要靠博物馆宣传让更多的观众走进博物馆。

2、宣传力度不够

现阶段博物馆的宣传力度不大,宣传方式还是较传统,没有形成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的宣传网络,仅仅依靠上级单位发文、行政指令性的宣传已失去力度,“发传单”等宣传方式的宣传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目前,博物馆的宣传方式还较传统单一,应多渠道建立传统宣和现代科技相结合的宣传网络,利用网络传播速度快、信息容量大、覆盖范围广的特点,弥补传统宣传方式的不足,从而产生更大的宣传效果,让更多的公众了解博物馆、走进博物馆。

三、博物馆宣传的方式

文物是祖先遗留的宝贵财富,是特殊的信息载体,博物馆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将通过陈列展览文物所蕴含的丰富多彩的信息传达给观众,陈列展览需要观众的参与,而宣传是实现观众与博物馆陈列沟通的重要方式。宣传要系统地、计划地利用文字、音像等其他形式,向社会宣传推荐博物馆,使出土的特色藏品被更多市民所了解、所熟知,更好的实现博物馆自身价值。

博物馆的宣传方式、方式多种多样,除了人们的口口相传外,主要有一下几种形式:

(一)简介。这是博物馆常用的一种宣传形式,系统、全面的介绍博物馆的概貌,包括博物馆的性质、任务、历史变革、特色藏品、陈列展览、服务设施等多方面的情况,主要是让人们了解对博物馆的基本概况。人们所欢迎的简介多为简单明了、图像美观大方、设计新颖,印制精美。

(二)宣传牌。大型宣传牌也是常用的一种宣传形式,一般在较大的版面上,用大型的文字书写出博物馆基本陈列展览的题目、特色等相关内容事项,同时配有彩绘图像,简单介绍重点文物,既美观、又形象。利用宣传牌的宣传方式易引人注目,多设在人群较集中的地方,或设在博物馆附近,则更能引起群众入馆参观的兴趣,又能给参观者以导引,方便群众前来参观。

(三)新闻媒体。这主要是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介,发表博物馆相关信息,吸引人们注意,是博物馆宣传的一种有效形式。利用媒体传播迅速及时、影响深远、范围广泛的特点,时时报道博物馆举办的相关活动,如“文化遗产日”、“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日和“青少年书画展”、“海洋生物展”等馆办活动的宣传。通过电视广播进行报道,记录真实具体的博物馆活动,并配有解说词,为社会上各种群众所欢迎。

(四)网络宣传。随着现代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多数年轻人很少通过报纸、新闻等方式获取信息,因此博物馆宣传工作应拓宽宣传渠道,利用先进网络信息技术,建立网页、网络上传博物馆活动等相关新闻报道,增加市民网络互动。

综上所述,博物馆是展示城市魅力、传扬悠久民族文化的重要窗口,同时也是社会教育、传播历史文化知识的重要场所。要想实现博物馆的自身价值,宣传工作必不可少,要全方位、多渠道地利用报纸、媒体、网络等多种宣传方增加博物馆的知名度,提升博物馆的社会地位,让更多的人们走进博物馆、参观博物馆、了解博物馆。

参考文献:

博物馆宣传工作计划篇6

博物馆作为一个城市文明的象征,人们多以它的知名度和收藏文物的多少来衡量一个城市的“资本”。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博物馆本身也要加快发展来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冲击。当代博物馆的宣传意识,包括陈列手段、服务意识和宣传方法都到了必须改进的时候。宣传应是博物馆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博物馆一年四季对外开放,接待游客,所以,它的宣传也应象许多商业服务机构一样,是每天都要涉及到的工作内容。临时、专题的展览都应该大力宣传,基本陈列、常设展览也应该随时大力宣传。

一、要建立健全制度,细化具体措施

博物馆实行免费开放,但如果管理不到位,会带来许多弊端。这其中制度的缺失将是一个关键。许多博物馆规章制度还不健全、不完善,有的博物馆甚至还没有制订免费开放的各种安全工作预案和紧急处置办法。过大的人流量会给参展质量和文物保护都带来压力,一旦出现紧急情况,无法及时有效应对,后果难以设想。博物馆必须制订有关各种安全工作预案,专门设立应急事件处理办公室和观众投诉接待室,随时解决因免费开放游客量大而随时可能引发的各种问题。

具体措施可以学习一些博物馆采取的“免费不免票”、限制每日参观人数、合理控制观众流量等方式,以确保观众的人身安全、文物安全和场馆设施安全。在避免观众过于集中的同时,各博物馆在实施免费开放之后仍然可接受团体预定,各机构或旅行社可以提前预约,以便博物馆方面及时进行调控。博物馆在做好以上工作时,必须制订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和服务措施。同时,对空调、安防、消防、照明、展柜等设施设备进行全面维护和检修,增设展馆应急照明系统;增设、增加导示牌、触摸屏、滚动式电子显示屏、电视机、轮椅、婴儿车、雨伞架、自动存包柜、咨询台、饮水机、休息座椅等设施。为观众提供一个宁静、高雅的参观环境,同时为观众参观提供全方位服务。

二、要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博物馆文物管理队伍

总体来说,我国博物馆文物管理队伍的现状是,多数博物馆的文物管理人员由于文化素质和专业知识有限,充其量只不过是馆藏文物的守护者和保管者,仅从事简单的文物摆放和文物监管工作,既谈不上对文物的鉴定和鉴赏,更不具备研究文物和利用文物的技能与水平,严重制约了博物馆文物管理工作的科学发展,同时也直接影响了博物馆的对外形象。

三、用积极创新精神加快实行文物博物馆事业单位的机构改革

文物、博物馆的机构改革是建设先进文化和文博事业发展的迫切要求,是大势所趋。我们应该认识到,文物博物馆的机构改革是增强文物博物馆自身发展活力,推动文物博物馆事业创新发展的根本出路。

四、强化安全意识教育,注重安全保卫工作的实效性

开展教育培训,做到警钟常鸣。我们根据不同时期的形势、任务和出现的问题,经常不断地对干部职工开展安全意识教育,反复强调安全保卫工作的重要性,要求全体干部职工要始终绷紧安全意识这根弦,提高警惕,决不松懈;要经常给大家敲警钟、打预防针;每年的“国际博物馆日”、“全国消防日”,都要做相关的宣传进行教育。还可以不定期的请消防专家给全体职工进行消防安全意识教育和消防知识技能的普及教育,使全体职工的消防安全忧患意识明显增强。同时,要注重对专业保卫人员在消防、安防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保卫处每个月都要抽出一天时间,集中人员学习各项规章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很多博物馆在宣传工作方面做的是很有特色的,如宣传本馆的历史、本馆的收藏、陈列和考古成果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博物馆的影响。但有的博物馆具体工作也做了 ,宣传工作也做了不少,但观众人数总是上不去,在一些黄金消费时间中总是丧失良机,这与博物馆宣传的力度、深度不够,定位不准有一定关系。

根据国际惯例,博物馆的宣传应重点放在陈列展览和镇馆之宝上。大多数博物馆在举办新的展览时,都会通过新闻媒体作不同程度的宣传,但这种宣传多是新闻报道,突出的是参与开幕式的领导;对普通观众来说,大家关注的陈列内容、重点展品、展品的价值和意义,宣传不够,不能激发人们的参观欲望。再一点,由于展览缺乏计划性,造成很多宣传匆忙上阵,对宣传内容准确不足、定位不准、深度不够,达不到良好的宣传效果。因此,应该这里专门的宣传部门和工作人员,他们的工作应该是对每个展览编制出完整的宣传方案,制定方案的实施步骤,并且落实方案的实施(如新闻会、有奖征文、学术讲座等),活动结束后写出总结报告。

博物馆宣传工作计划篇7

     关键词 成都博物馆业 博物馆业现状与思考 

    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文经学院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利用暑期时间走访了成都 21 家博物馆,其中包括 17 家国有博物馆、4 家民办博物馆。本文试在此次调研的基础上,分析成都博物馆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思考未来博物馆业发展的前景。

    一、成都博物馆业概况及现状

    成都的博物馆事业起源较早。从 1914 年的华西协和大学博物馆 ( 四川大学博物馆的前身) 成立至今,已有九十多年的历史。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发展较为缓慢。到七八十年代,伴随着杜甫草堂、武侯祠、永陵 ( 时称 “王建墓”) 等几家专题性纪念馆的正式挂牌和成都市博物馆的恢复,成都的博物馆事业开始了新的发展。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成都兴建了一些企业办的博物馆和私人陈列馆、艺术馆,为成都博物馆文化事业开辟了新的发展方向。

    到目前为止,成都共有历史考古、地质、名人纪念、民风民俗、酒文化、医学、钟表等专题门类博物馆约 86 家,其中,国有博物馆 50 家,民办博物馆 36 家。这 86 家基本涵盖了目前成都所有面向公众开放的博物馆、收藏馆、陈列馆、艺术馆。这些博物馆的分布除了成都市区,也有在周边的郫县、新津、彭州、大邑等地。基本上形成了门类丰富、国有馆与民办馆共同发展的博物馆体系。

    成都博物馆业藏品丰富、种类齐全、且富有特色,如四川省博物馆和成都市博物馆是市区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 四川大学博物馆是西南地区最早建立的博物馆,也是全国高校中唯一的综合性博物馆;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博物馆是中国西部最大的地学类自然博物馆; 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史博物馆是西南第一家医药卫生专业博物馆; 建川博物馆是目前国内民间资金投入最多、建设规模和展览面积最大、收藏内容最丰的民间博物馆;

    川菜博物馆,是世界唯一以菜系文化为陈列内容的主题博物馆等等。

    成都博物馆业的发展是喜忧参半,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1. 总体发展较快。博物馆数量明显增加,博物馆藏品范围不断扩大,藏品量迅速提高,私人收藏家日渐崛起。2010 年安仁古镇 “中国博物馆小镇”挂牌,更是为成都博物馆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2. 各博物馆发展不平衡。博物馆之间的生存状况存在很大的差异,知名度有着天壤之别。有些被人津津乐道,有些则根本不为人所知。如金沙遗址博物馆参观人数一年比一年多,武侯祠博物馆盈利一年比一年高,建川博物馆的经营状况也是一年比一年好。而馆藏丰富的高校博物馆却门庭冷落,锁在深闺人未识; 李劼人故居的游客也是少之又少; 民办博物馆王安廷徽章纪念馆更是独处一隅。

    3. 博物馆自身普遍宣传不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很多博物馆都还是采用旧的管理体制,经费靠拨款,展览靠指示,顾客靠等待……长此以往,就渐变萧条了。如李劼人故居,毗邻高等学府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优势非常明显,但是附近的居民和学生却很少有人知道还有这样一个纪念馆。

    4. 民众缺乏参观博物馆的意识。2010 年初,《成都商报》的一项调查显示,四川博物院自 2009年 5 月免费开放以来,平均日接待观众 2400 人次,仅相当于其接待能力的一半多一点,四川博物院出现免费后叫好不叫座的现象。据调查,绝大多数的成都市民只对几家大的博物馆有印象,如武侯祠、杜甫草堂、金沙遗址博物馆等,表明公众对博物馆的参观意识还非常薄弱。

    5. 其它问题: 如资金、人才、可持续发展等。

    博物馆资金问题和人才问题是制约博物馆发展的主要因素。很多博物馆都面临着资金的问题,国有博物馆虽然有财政拨款,但相对于日益增长的藏品管理保护费用来说也只是杯水车薪。

    二、成都博物馆业发展的良好势头

近年来,成都博物馆中发展比较好、发展模式比较有特色的主要是古蜀文明博物馆。如金沙遗址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 传统历史文化博物馆,如武侯祠博物馆、杜甫草堂博物馆; 民营博物馆如建川博物馆、川菜博物馆; 艺术类博物馆如许燎原设计艺术博物馆。据 《成都商报》统计,2010 年国庆大假期间,成都市内各大博物院 ( 馆)共迎来 26. 8 万游客,四川博物院、武侯祠、杜甫草堂、金沙遗址等成为外地游客来蓉必去之处。

    1. 古蜀文明博物馆稳步发展

    古蜀文明博物馆中三星堆和金沙遗址博物馆目前都发展得比较好。

    金沙遗址博物馆于 2007 年 4 月 16 日正式对外开放。开馆两年多来,已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160 万余人次。可以说,金沙遗址博物馆是成都博物馆的新标杆,现代高科技手段处处相随,科学、通俗、生动而活泼,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呈现出金沙古蜀王国丰盈的面貌。金沙遗址及大量精美文物在全新而独到的展陈方式下尽态极妍,美不胜收。采用的原生态、场景式、戏剧化、空间化等展示手段,将二维 ( 平面) 与三维( 立面) 、静态与动态、光与影、型与色等陈列技法与高科技技术有机结合,令观众在不知不觉中,对博物馆的老印象被彻底刷新———原来老古董不是冷冰冰的、和我们有距离的,而是富有情趣的、让人开心而养眼的。

    金沙遗址博物馆诸多的工作方法,很好地体现了创新的理念,是对目前国内博物馆工作创新内容的借鉴和总结,它代表了博物馆工作发展的一种趋势,对博物馆未来的发展也具有巨大的示范和借鉴意义。所以说,以金沙为例谈博物馆工作的创新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从门票制度、场馆设计、陈列艺术、文化品牌的打造等方面都体现了创新意识[1]。

    2. 传统历史文化博物馆突飞猛进传统历史文化博物馆中武侯祠和杜甫草堂博物馆在省内外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他们创立的产业公司每年的盈利为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成都武侯祠肇始于公元 223 年修建刘备惠陵时,它是中国唯一一座君臣合祀祠庙和最负盛名的诸葛亮、刘备及蜀汉英雄纪念地,也是全世界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1961 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 年成立成都武侯祠博物馆,2008 年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享有 “三国圣地”之美誉。

    武侯祠博物馆现分文物区、园林区和锦里三部分,面积 230 亩 ( 15 万平方米) 。根据武侯祠新的规划内容,武侯祠将对这三个区域进行更加合理的功能区划,分为三国历史遗迹区、锦里民俗区、三国文化体验区三大板块。

    2006 年,武侯祠正式向媒体公布了其面向社会征集的博物馆标志。门票收入占武侯祠旅游收入的比例正在下降,也就是说,景区不再是依靠门票的单一收入,而是复合型收入。武侯祠将产业化发展的思路初步确定为实施品牌化、特色化、市场化三大战略。近年来,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积极探索文化产业发展之路,拓展发展空间,不断推出新的旅游项目,促进了文博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明显增长。

    3. 民办博物馆异军突起

    民办博物馆中建川博物馆和川菜博物馆都各有特色,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

    建川博物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聚落占地 500 亩,坐落于部级历史文化名镇、刘氏庄园所在地安仁古镇。聚落内建设抗战、民俗、红色年代艺术品三大系列 20 余个分馆。同时,在博物馆周边区域内,配套建设各种文化商业设施,形成一个集藏品展示、教育研究、旅游休闲、收藏交流、艺术博览、影视拍摄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博物馆。建川博物馆聚落是目前国内民间资本投入最多、建设规模和展览面积最大、收藏内容最丰富的民间博物馆之一。

    在博物馆聚落建设过程中,充分把博物馆藏品、文化资源优势、民营资本与当地资源相结合,并以此为依托,搞好安仁古镇保护与开发,将发展文化产业与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新农村文化建设内在地协调起来,大力推进当地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和经济建设,初步形成了弘扬历史文化传统,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特色文化旅游热点,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模式。

    4. 艺术类博物馆大放光彩

    艺术类博物馆中发展最具特色的要数许燎原设计艺术博物馆了。该馆位于成都市锦江区三圣街道办事处红砂社区,由设计艺术馆、学术交流中心、艺术交流中心、高级研修班工作室及相关配套设施构成。博物馆展品分为四类: 酒瓶及包装艺术设计、不锈钢铸造艺术设计、红木制品艺术设计、陶艺作品。

    许燎原创意设计博物馆作为全国首家设计类博物馆及中国酒类包装设计基地,是个人出资筹建的全民营博物馆,是我国白酒包装设计、产品规划、形象策略、咨询服务的著名机构,其丰硕的研究成果以科技与艺术的完美融合,是中国当代酒文化的典型代表。该馆从建筑到景观打造、从展品到基础设施建设充分体现了创意设计的理念及价值,是中国创意设计的窗口。该馆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举办国内外设计界大师作品展览建立交流平台。目前,已经在此成功举办了许多国内外创意界颇具影响力的展出,如: 国际著名大师杉浦康平先生的 《半个世纪设计展》、 《设计师摄影展》、《香港新生代 7080 作品展》、《形上形下许燎原墨象展》、 《荷兰能量展》、 《隐藏的和谐》等项展出。

    许燎原现代设计艺术博物馆以自己的创意设计为基础,发展创意产业,是典型的创意经济,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国内外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博物馆的藏品基本来自自己设计,经济上自负盈亏,博物馆的经济状况在逐年好转。

    三、发展成都博物馆业的一些思考

成都市的博物馆数量在增加,藏品在增加,但是它们的职能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博物馆该如何更好地发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职能,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国家文物局于 1979 年颁布的 《省、市、自治区博物馆工作条例》,对中国博物馆的性质、任务作了明确规定: 博物馆是 “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 “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搜集收藏文物、标本,进行科学研究,举办陈列展览,传播历史和科学文化知识,对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目前,已有很多学者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国家的财政支持、社会资助、自身管理运营,群众的积极参与,哪一样才是博物馆的生存之道? 传统的文博观念就是把博物馆当成庙子来守,只要看好不被破坏就行了。但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文物资源如果不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进行适度开发和利用,就必然会影响文博事业的发展,反过来,文物资源的保护也就成为一句空话。

    ( 一) 博物馆社会效益———博物馆教育

博物馆是社会公益性组织,它的社会效益应该始终放在第一位。

    近年来,一些博物馆先后被定名为部级或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还有的博物馆成为大、中、小学素质教育基地。在此重任之下,博物馆将长期成为学校教育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最佳场所[2]。但是效果如何,还有待研究。在美国,博物馆都设有专门的教育部门,配合学校教育。该部门通过为学生在博物馆设立专门的教室、实验室,或者开办专供儿童参观的陈列室,提供有偿借用的图片、幻灯、标本、模型等方法,为来博物馆参观的青少年提供服务。一些大型博物馆还专门编制了讲座教材。如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有两套为3 至9 年级学生准备的讲座,内容是 《我们居住的世界》,每次讲座大约一小时左右,另有一小时结合讲座安排参观,进行直观教育。我们许多博物馆的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只是简单流于形式。如何真正落实这项工作同样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

    目前我国大多数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工作还没有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的体系,还存在认识不够全面、措施不够得力的现象,因此其教育活动的内容有待完善、形式有待创新、效果有待提高。博物馆的教育功能特点在于它提供的是一种终身教育,所面对的群体和对象具有极大的广泛性,不同年龄段、不同社会阅历的人参观博物馆收获的东西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因人制宜、因材施教。

    ( 二) 博物馆经济效益———博物馆产业化

1. 挖掘自身优势,重视博物馆陈列、展览,多举办一些有特色的展览。如金沙遗址博物馆在展陈中充分利用了多种展示手段,有原生态展示、场景化复原、实物、沙盘、模型、仿真雕塑、灯箱、声音、光影、电子设备等,将虚景与实景、静态与动态有机结合,强调了展览的直观性和通俗性,增强了观赏性、趣味性,满足了普通观众的心理需要。

    2. 加强宣传,注重品牌创建,使博物馆更有吸引力。多做调查,知道观众的需求。建立自己的文化公司、产业公司。如武侯祠博物馆创办了自己的文化产业公司,专门负责博物馆的宣传策划工作。金沙遗址博物馆也有专门的商品销售区,创办了自己的文化品牌 “金沙音乐剧”。在展览的宣传方面应该多向西方国家博物馆学习,重视展览的宣传。在美国,一个新的展览正在布置当中,便可以在车站、地铁、商场等公共场所,随处可见有关该展览的宣传招贴画,有关展览的宣传资料可以免费索取,电视上也不断地播放着该展览的广告,甚至一切与展览有关的文字往来材料都印上了精美的与展览有关的文物图案。利用博物馆日、相关的节假日、特殊日子举办一些活动,吸引观众,扩大知名度。

    3. 与其它机构展开合作。与其它博物馆合作办展览,与旅游部门合作,与其它文化产业部门合作。博物馆旅游作为文化旅游的主要形式之一,根据世界旅游组织对 17 种文化旅游项目发展潜力的调查研究表明,其中人文考古旅游占据榜首,为 75%左右,因此,博物馆将成为 21 世纪游客关注的焦点[3]。

    4. 动用社会力量,鼓励社会人员参与。博物馆作为公益性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从本质上说它既是为了服务社会公众而办,同时,它又必须依靠社会公众来办,必须依靠社会公众的支持、赞助才能办好[4]。这一点也可以学习国外的一些经验。世界许多国家的博物馆都有博物馆之友、博物馆会员、博物馆志愿人员,这些组织的称谓有所不同,但其性质都为了支持、帮助和赞助博物馆而建立的热心公益性事业的公众性团体。在这些国家,博物馆之友是博物馆群众的基础,也是经费来源之一。金沙遗址博物馆在这一点上已经走在了前面,2007 年开馆之际就开始组织金沙遗址的博物馆之友。

    5. 拓展自身的功能,多一些体验互动。如川菜博物馆,模拟考古、讨论会、组织夏令营、开通网上展览等。开设一些茶吧、餐饮、娱乐设施等。如武侯祠博物馆的成功之处在于体制创新和对文化底蕴的挖掘。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正是牢牢把握住 “三国文化”,积极探索文博单位产业发展道路,增强自身的 “造血”机能,形成保护和发展的良性循环,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为我国文博单位在新形势下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也提供了启示,走出了一条将文化资源转变为文化资本的路子[5]。

    6. 政策支持。博物馆特别是民办博物馆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早在 2003 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就指出,要加快建立具有四川地方特色的博物馆体系,力争在我省形成以 “四川博物馆”为龙头,市、州博物馆为主体,其他形式博物馆为补充的多层次、多门类的博物馆体系。此外,成都根据国家 2009 年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制定了成都四川文化产业规划,其中就包括文博旅游的发展目标和多项保障措施。

    现代博物馆是一个 “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永久性机构”。向公众提供丰富多彩的、高水平的陈列展览,是博物馆的主要服务手段,但并非是唯一的服务手段,博物馆仅仅局限于向观众展示自己的收藏是远远不够的。发挥博物馆以丰富的实物资源为依托的特点和优势,以多样的服务手段,不断拓宽为社会发展服务的门路,是充分实现博物馆自身价值的关键所在,也是摆脱困境,谋求生存、发展、繁荣的必由之路[6]。

    博物馆从自身特点出发,运用多种手段,为社会服务,并大力强化自我形象的宣传,争取更多的人成为博物馆的服务对象,成为博物馆的朋友,使进入博物馆的人们不仅仅是等来的观众,博物馆的活动也不仅仅局限于博物馆院墙之内。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业的兴起,博物馆的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从事博物馆事业的人也越来越多。成都博物馆的发展有着非常有利的社会大环境,有些博物馆抓住了历史机遇,通过自身的改革和创新,走出了新的发展路子。有些博物馆则固守陈规,渐渐被人们淡忘,经营状况越来越差。博物馆应从自身的特色出发,做好藏品的保护管理、陈列展览、形象宣传、社会教育、营销策划等工作,敢于借鉴其它馆的发展经验,勇于探索、锐意创新,充分发掘藏品内涵,发掘市场,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职能,这也是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生存之道。

    附: 成都博物馆一览表 ( 此次调研的博物馆仅限前 21 家)参考文献:[1]詹挽强,史婷 . 浅谈博物馆工作的创新———以金沙遗址博物馆为例[j]. 湘潮( 下半月) ,2008( 8) .

    [2]陈媛媛 . 博物馆应怎样发挥特有的社会教育功能[j]. 剧影月报,2009( 3) .

    [3]于萍 . 对发展苏州博物馆旅游的思考[j]. 旅游科学,2005( 5) .

    [4]王宏钧 . 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博物馆宣传工作计划篇8

[关键词]博物馆;社教;广州地区;城市文化

城市博物馆是城市文明、博物馆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留存城市记忆,引领社会风尚的场所,在城市历史研究与现代城市发展规划起着重要作用。作为岭南文化中心地、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近现代革命策源地、改革开放前沿地的广州,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沉淀和现代多元文化交汇资源,为博物馆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孕育条件。而广州地区的博物馆事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如何更好地整合市内各博物馆的资源,发挥各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展示与突显广州的城市文化底蕴,从而增强市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城市建设参与度,是广州城市博物馆未来发展需要注意考虑的方向。

一、广州地区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目前,广州地区已拥有各类博物馆61座(其中市属区属博物馆50座),涵盖了历史、艺术、民俗、革命、古建类,还涉及体育、医学、金融、生物等行业领域,更拥有3家国家一级博物馆,城市博物馆事业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不少的问题与挑战。

(一)陈列展览“厚古薄今”

与全国博物馆总体情况相似,广州地区博物馆的展览展陈理念和做法大多是以基本陈列为纲、临时展览为辅,但相比起全国一二线大中城市以及文博事业较为重视的地区,广州市内大部分博物馆的基本陈列更新较慢,展陈观念相对滞后,这与广州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现代化大城市的地位不相称;基本陈列没有充分征询与考量公众的需求,着重古代史部分(近现代史、行业博物馆等除外),近现代史过于简略甚至忽略,内容与观众现今的生活相距甚远,难以产生共鸣;基于本土文化的原创专题展不多,引进临时展览时不注重挖掘展览核心思想与本地群众的联系和影响,一定程度上制约宣传教育工作的开展,导致引进展览“水土不服”,社会教育工作受众面和效果有限。

(二)讲解服务“不接地气”

广州作为粤方言使用最集中也最为规范的城市,在不少公众服务行业和媒体宣传均有粤语专场。然而纵观广州的各博物馆,即使设置了普通话、英语、日文、韩文甚至其他小语种讲解,却均缺少粤语讲解服务,只有极少部分的本地讲解员或志愿者在接待散客时使用粤语。广东地区华侨游客众多,本地中老年观众也多使用粤语,博物馆作为校外教育场所也应创造机会让本地青少年接触他们生于斯长于斯的城市的母语,博物馆部分展品背后的文化内涵也要求用粤语方能展现和传达,因此广州市内博物馆,尤其是市博和广东省博应考虑粤语讲解的必要性和规范性。

(三)社教活动“大同小异”

广州地区博物馆的教育活动对象以5-13岁学龄观众为主,而针对其他年龄阶层、特殊观众的活动较少;而大部分社教活动的形式较为单一,以提供展览导览、观众参与手工亲子活动居多;部分活动也没有结合广东地域文化进行设计,导向性不强。虽然目前个别博物馆开始策划组织针对中老年观众群体、特殊儿童或特定行业人员的教育活动,逐步开展其他活动形式,某些活动也根据本地民俗的实际情况进行策划,但这类尝试在市区内的博物馆圈未形成氛围,广州亟待需要更多、影响更广泛的创新型特色社教活动。

二、对广州地区博物馆在社会教育工作上的几点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结合广州地区博物^的具体情况和工作经验,建议城市博物馆可根据各馆特色和工作目标,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因地制宜,展示与弘扬城市文化底蕴,更好地发挥社会教育的职能。

(一)文物征集的针对性

文物展品是社教工作的基础。市内各博物馆的展品征集工作没有统筹规划,出现两个或多个同类型甚至不同类型博物馆争抢文物的情况。如广州十三行博物馆、广州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均重点征集广州清代外销画、外销瓷等外销艺术品,而这几座博物馆征集经费的差别导致文物为“价高者得”,级别较低的博物馆难以在原来的特色馆藏上开展进一步的拓展和研究,部分文物也因“争抢”现象,同一个系列可能会散落在不同的博物馆,不利于资源的分类整合和一定程度上对观众参观造成一些遗憾,文物征集工作一度陷入僵局。因此,各博物馆应充分审视自身定位,明确本馆的展品征集与收藏的重心,扩大收藏领域,可关注民俗类、非物质遗产等反映城市发展进程或改造的物证,毕竟“今天的收藏”就是“未来的历史见证”,同时也为呈现在观众面前的特色展览陈列和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前提条件。如香港历史博物馆的基本陈列《香港故事》中的文物,就是历年来城市变化的物证。

除了避免“争抢地盘”,城市博物馆也可充分动员民间力量,在民间灌输文物收藏的观念,当自己的物品成了博物馆的展品,市民多引以为豪,从而提高市民对博物馆收藏的支持和响应,间接增强市民对城市文化发展与变迁的关注,达到市民主动参与的社教目的。如荔湾区博物馆一直注重从民间收集各种古旧生活用品,长期与古玩俱乐部、荔湾收藏家协会保持较好的联系,定期举办捐赠文物展、免费文物鉴定、传授文物鉴藏知识等活动,因此西关一带市民重视收藏,一旦民间出现重要价值的藏品,荔湾区博也能及时掌握信息。

(二)陈列展览的互动性

在陈列展览方面,除了适时更新展览内容,适当运用新技术、新媒体的传播手段外,更需要在策展理念上多加考虑公众的需求。博物馆需定期开展观众调查,了解观众对展览的内容和形式上的意见和建议,加强城市史的研究和解读,改变一贯的“厚古薄今”思路,注意拓展陈列展览的内涵和外延,注重展览对现今城市发展规划、生活方式的启发意义,拉近公众与城市历史之间的时空距离和心理距离。

城市博物馆可把握时事热点,推出切合民生的年度主题特展。如2008年12月至2009年2月广州博物馆举办《春暖我家――纪念广州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博物展》,广州市委宣传部、市委党史研究室、市档案局等单位给予大力支持,该展一改以政府档案文献和重大建设成就汇报的单一视角,而以市民的生活方式变化为线索,展品皆是从市民中征集的历年日常用品,以小见大,让观众从身边人、身边事来感悟城市的变迁。展览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反响,吸引了市民广泛关注,捐赠者中有年过八旬的老者、与改革开放同龄的中年人,还有改革开放最早期下海经商的个体户,不少人踊跃捐出自己收藏多年的相关物品。展览参观人数与收到的留言反馈也是创下当年之最。从该展中市民感觉到自己就是城市历史的创造者,大大激发了观众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实现了观众与博物馆、与城市文化的良好互动。

城市博物馆也可在展陈语言和展陈方式上紧扣本土文化特色,让展览焕发另一种人文关怀,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如广州博物馆2015年主办的专题展《广府旧事――19世纪广州外销通草画中的城市生活》,放弃采用分题材的画展形式呈现,而是在充分挖掘通草画的历史艺术价值、查阅和研究中外文献史料的横向、纵向对比的基础上,以图证史,还原一百多年前广州城“人”、城“事”,展现广州口岸市民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哲学。展厅铺以广州街巷的传统麻石地胶,复原十三行同文街店铺场景,配以广府童谣,在介绍通草画中的民俗时,使用了粤语俗语、俚语加注释,还以一幅龙舟的通草画为蓝本制作了动画视频,配上粤曲《赛龙夺锦》作为背景音乐,充满了浓厚的广府味,契合展览主题。展览期间接待观众达22.7万人次,媒体、学界等社会各方反响热烈。这种展陈方式,既充分挖掘了展品的价值,又做到深入浅出地道出展览的核心思想和启发意义。浏览一幅幅通草画时,本地观众有共鸣、有今昔对比的感悟,对广州文化感兴趣的外地观众也切身加深了认识。

(三)宣传教育的多样化

1.组建项目制的宣教团队

发挥“策展人制度”作用,策划更有针对性的教育项目。近两年,市内博物馆逐渐尝试“策展人制度”,以策划某一个展览专题为目的组建成一个跨部门的专业策展团队。“策展人制度”在陈列编辑和设计上已初见优势和成效,但展览配套的社教工作策划和实施仍绝大部分由各^的宣教部承担。然而这项工作亦可由策展团队来统筹,因为一般而言,策展团队在准备展览的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是全馆最熟悉展览思想和思路的人员,对于该展配套的宣传和教育推广如何开展更能达到策展初衷,理应比宣教部人员更清晰、更有想法;而宣教部平时需要兼顾较多的其他工作,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有限,相比之下,融合了各部门专业人员的策展团队更容易跳出这种常规宣教的思维定式,策划出角度新颖、形式独特的社教项目,再借鉴宣教人员平时的服务经验,开展更契合主题的宣教系列活动。

2.整合社会教育资源,拓宽宣传教育工作的合作渠道

要拓展社教服务工作,单凭博物馆的人力资源是远远不够的。本地各类共建学校或社区、社会教育培训机构、民间文化团体,或拥有足够相应类别的师资力量和较为稳定的生源,或对消费市场有着更好的敏感度,或对学生群体更熟悉、教育理念更具创新力,这些都是博物馆应该借力和整合的宝贵资源。博物馆可通过强强联手,共同打造公益项目和策划推出不同主题的宣传活动,不断丰富和提升博物馆社教活动的形式、质量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博物馆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辐射力。

如广东省博物馆在2016年《文物动物园――儿童专题展》期间,策展团队先后与7个不同的社会文教、交通、商业机构合作,推出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儿童教育活动,调动了广州市内多方面的资源,取得了各界的普遍关注和强烈反响:展览前与广州第二少年宫共同举办动物贴画比赛,获奖作品作为该儿童展的辅助展品,保证了少年宫师生这一持续关注本展的观众群;展览开幕式上邀请到共建单位广东省文化厅等文化机关幼儿园、儿童艺术团体表演动物舞蹈,让儿童有展示自我的舞台;与广州美院共同开发配套动物主题文创产品,以文具为主,把握该展最核心的目标对象――学龄儿童;组织小观众到广州动物园参观,从展览延伸到实地考察动物习性,并举办积木搭建“动物家园”比赛;用展览文物动漫图片装扮“动物园”地铁站,让站台更具文化气息的同时利用地铁站的人流很好地宣传了展览;在太阳新天地商场举办了儿童运动会,让不在馆内参观的家庭观众在日常休闲之余就接触到博物馆的文化元素。

虽然市级、区级博物馆的财政支持和补助、合作平台和资源方面难以与省级博物馆相比,但是广东省博物馆在拓展社教工作合作模式上的思路和理念值得城市博物馆借鉴和学习。

另外,作为展品或继续教育功能延伸的文创产品也应重视。如南越王宫博物馆与广州本土城市绘本创作团队“大话国”合作在广州购书中心举办《手绘南越国主题展》,用生动有趣的手绘图画带观众探秘南越国历史,畅游南越王宫和御苑,了解王公贵族和平民百姓的生活场景。该创作团队主创均为广州土生土长的年轻人,把博物馆提供的晦涩史料结合观众视角,以现今大中容易接受的漫画方式绘制出来,大受欢迎,手绘读物《神游南越国》及其他相关产品的热销说明了文创对城市历史的带动作用。

3.策划多样化、人性化的教育服务项目

(1)增加粤语讲解服务

广州是粤方言最普遍最标准的城市,改革开放以后才以普通话作为教学语言,老一辈广东观众的普通话听说能力还十分有限。广州城市博物馆作为传播一座城市地域文化的重要阵地,应酌情考虑本地观众的语言习惯和情感纽带,在市民游客中开展粤语讲解需求调研,并根据本馆实际情况定时提供粤语讲解。这不仅让本地中老年观众收获亲切感和归属感,也让港澳同胞、归国华侨感受到这座城市的人文关怀,让青少年学生通过博物馆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岭南文化的韵味。利用粤方言的优势,可以增加博物馆与本地观众的交流和互动。

(2)策划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社教项目,丰富社教活动形式。

针对社教形式较为雷同、社教对象多集中在学龄儿童的问题,城市博物馆在策划社教项目时可拓展思路,通过与社会机构的合作与考察经验,设计符合不同年龄层观众的多种形式教育活动,且需注重活动内容需有地域文化熏陶和教育的导向性,更好地履行城市博物馆的教育职能,激发观众爱国爱乡的情感。

如对亲子团或中学生观众可设计定向越野式参观,通过游戏指引观众主动获取展品的重要信息,印象更加深刻,也增进了亲子互动或同龄人之间的团队交流;在“六一”儿童节期间可组织偏远地区儿童、特殊学生参观,重阳节可举办退休人士专场的手工活动,体现博物馆对社会的关爱。就算举办的是历史或艺术展览,也可尝试从科普的角度扩大展览的影响力,如广州博物馆2015年配合展览《春意江南――常熟博物馆藏花鸟册页展》举办的“到博物馆找春天”系列活动,因地制宜,利用馆舍位于风景秀丽、植被丰富的越秀山这一环境,开展了由植物学和观鸟兴趣班老师带领观众认识博物馆及周边生态环境,这种跨学科的活动形式受到各年龄层观众的欢迎,展览的教育作用得到延展。

在社教项目如何更好地体现地域文化导引的方面,市内部分博物馆逐渐摸索出一些创新做法,如与本地少年宫合作举办以粤语俚语、广府习俗为题的通草画绘画大赛,让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主动接触广府文化并加深认识;暑假期间举办“小讲解员”培训,在孩子心中从小播下文化的种子;博物馆人员深入学校、社区开展别开生面的历史课和“百姓讲坛”;与本土民间文化保育团体、广州非遗技艺工作室等举办关于城市面貌和文化生活等各类主题的讲座、沙龙,组织学生、成人走访城市旧街道、调查老行当的发展现状等。善用博物馆这一公益教育平台,未来社教活动将在重塑城市历史,弘扬广州文化起到重要的作用。

结语

城市博物馆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教育阵地。植根于岭南文化沃土的城市博物馆的社教工作,在新时期博物馆发展趋势中更应找准自己的特色和未来规划方向,注重与广州地域文化的有机结合,创新思维理念和社教形式,提升服务水平,增进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体现博物馆对社会的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黄光男.博物馆企业.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7):P114-125;

〔2〕唐琳.现代博物馆讲解艺术.上海:中西书局.2014(9):P266-292;

〔3〕郑奕.博物馆教育活动研究.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1):P393-417;

博物馆宣传工作计划篇9

一、职责调整

(一)取消已由省、市政府公布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

(二)取消指导各类旅游接待服务设施的涉外定点工作的职责。

(三)划入原市文物事业管理局、市旅游局职责。

(四)加强旅游的综合协调和应急救援职责。

(五)加强文物行政执法督察职责。

二、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文物、旅游业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维护社会稳定;拟订全市文物、旅游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中长期发展规划和重点文物旅游项目规划,并组织实施。

(二)负责全市文物保护工作。申报、保护和管理全市世界文化遗产;协同有关部门负责全市历史文化名城(镇、村)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审核、申报市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审核、申报全市重点文物的保护、考古发掘等项目;管理文物保护专项经费并监督使用。

(三)负责全市文物和博物馆工作。负责全市文物、博物馆有关审核、申报工作;协调博物馆间的交流与协作;负责全市文物和博物馆公共服务工作。

(四)检查指导全市文物旅游安全工作。履行文物行政执法督察职责,依法组织查处破坏文物的违法行为,配合有关部门查处文物犯罪的重大案件;负责全市旅游安全的综合协调和监督管理,组织实施旅游应急救援工作。

(五)负责全市旅游市场开发工作。充分发挥文物资源优势,做大做强全市旅游产业;组织全市旅游整体形象的对外宣传和重大推广活动;组织指导重要旅游产品的开发等工作;协调指导全市假日旅游工作;负责全市文物旅游统计及分析工作。

(六)指导全市旅游景区(点)的规划和开发建设工作,负责市级重点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组织指导全市旅游景区(点)质量等级划分和审核、申报工作。

(七)负责和指导全市文物旅游资源调查、学术科研和相关保护工作。组织文物旅游资源普查和相关保护工作;负责流散文物的征集、文物档案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八)负责全市文物旅游市场的监督管理。依法管理、监督全市文物流通;负责文物复仿制品管理、文物鉴定工作;承担规范全市旅游市场秩序、监督管理服务质量、维护旅游消费者和经营者合法权益的责任;负责全市旅行社的审报和管理;组织实施旅游区、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旅游产品等方面的服务标准;组织指导全市宾馆饭店的星级评定工作。

(九)依法对文物旅游从业人员实施管理,制定全市文物旅游行业教育培训规划和人才培养计划并组织实施,指导全市文物旅游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和诚信体系建设;指导实施旅游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和等级资格认定。

(十)指导县区文物旅游工作;指导协调全市文物、博物馆社团和旅游协会工作。

(十一)承办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责,市文物旅游局设8个内设机构:

(一)办公室

负责机关政务工作,督促检查机关工作制度的落实;负责机关会议的组织和决定事项的督办;负责文电、机要、档案、、保密、接待、计划生育、精神文明、综合治理、后勤服务、机关财务和资产管理等工作;负责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的办理;负责旅行社质量保证金的管理工作;负责全市文物、博物馆事业年报统计工作。

(二)人事教育科

负责机关和所属单位的机构编制、干部人事、劳动工资、培训、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等工作;负责离退休人员的服务管理工作;负责组织实施目标责任考核工作;组织实施全市文物、旅游业从业人员的职业资格标准和等级资格认定工作。

(三)监督管理科

负责全市文物旅游企事业单位的行业管理工作,制定全市文物旅游市场管理规定和行业服务标准并指导实施;组织指导全市旅游宾馆饭店星级申报、评定工作;负责全市旅行社和导游人员的管理工作;组织实施各类旅游景区(点)、度假区的服务标准;负责全市旅游行业服务质量、服务技能的检查、交流和评比工作;负责全市旅游行业统计工作;负责行业单位精神文明建设、诚信体系建设;指导文物社团、旅游协会工作;做好优秀旅游城市复核有关工作。

(四)规划发展科

组织全市旅游资源的普查工作,拟订全市文物、旅游业发展战略和规划;负责组织全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和区域旅游规划编制工作,指导各县区、景区点规划编制、评审工作;负责全市旅游景区(点)质量等级的评定、审核与申报工作;负责全市重点旅游项目库建设,申报、管理全市旅游投资项目;负责全市旅游专项资金的申报、监管工作;监督指导全市文物利用和旅游重点项目开发及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工作;负责全市文物、旅游项目招商引资工作;指导全市旅游工艺品、纪念品的开发工作。

(五)市场促进科

拟订全市旅游市场开发战略、规划和方案并组织实施;组织调研和收集旅游市场动态信息,负责旅游新闻宣传工作;负责全市旅游整体形象的宣传促销和国际、国内旅游推介活动;拟订全市旅游节庆活动方案,组织协调旅游节庆活动;负责全市旅游宣传品的审定和使用管理工作;负责旅游区域合作与交流工作;负责管理文物旅游网站工作;负责全市乡村旅游开发建设和规范管理工作。

(六)文物保护与考古科

拟订全市文物保护工作规划并组织实施;指导、监督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管理工作,负责全市文管所建设工作;组织开展文物资源调查;承担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审核、申报工作;管理文物保护专项资金并监督使用;申报管理全市考古发掘项目;负责全市文物业务统计工作;组织、指导建设工程中的考古等文物保护工作。

(七)博物馆与社会文物科

指导全市博物馆工作,承担全市博物馆管理制度规范和业务指导工作;负责审核申报设立博物馆工作;负责全市博物馆藏品的管理、馆际交流协作及公共服务工作;负责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负责审核设立文物商店及销售文物工作;审核申报文物复制品生产资质证;负责文物流通管理工作;承担全市文物外展及交流工作;负责全市博物馆业务统计工作。

(八)督查与安全科

拟订文物旅游安全工作的中长期规划和规范性文件;负责文物旅游安全综合协调和监督管理工作;组织查处文物违法行为,协助配合有关部门查处文物犯罪重大案件;负责全市文物保护单位、景区、博物馆单位安全技术防范工程的申报、审批和验收;负责文物旅游执法督查工作,对文物旅游行政执法队伍建设进行业务指导和专业培训;指导旅游应急救援和保险工作;监管全市文物监管品市场,组织文物司法鉴定工作;负责协调指导全市假日旅游工作。

机关党的机构按规定设置。

纪检、监察机构按有关规定设置。

四、人员编制

市文物旅游局机关行政编制28名。其中:局长1名,党组书记1名,副局长3名,科级领导职数11名(含监察室主任职数1名)。

五、其他事项

(一)原市文物事业管理局、市旅游局所属的事业单位整建制划归市文物旅游局管理。

(二)撤销市旅游执法大队,组建市文物旅游综合执法大队,正科级建制,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三)机构改革过渡期结束后,部门领导职数按局长1名,副局长3名配备。

博物馆宣传工作计划篇10

关键词:博物馆;新区旅游;价值

近年来,舟山旅游业发展迅猛,逐渐成为带动全市经济发展的新蓝海。随着全域旅游发展时代的来临,整合各方资源全力服务旅游业发展成为大趋势,博物馆是一个地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标志性产物,同时也是一项重要的人文旅游资源,在服务旅游业发展中凸显价值的空间也越来越大。

一、博物馆在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从1999年开始,国家旅游局主办的《中国旅游年鉴》在旅游相关行业里专列“博物馆业”,这充分说明了博物馆在旅游发展中的所占据的地位和起到的作用。

(一)博物馆是参与旅游建设的重要力量

随着旅游业不断深入发展,游客的旅游理念从单纯的“观光游”逐渐向综合性的“深度游”转变,单纯的山海风光、金沙白云已经满足不了游客的旅游需求,因此旅游深度开发建设成为必然选择。博物馆依托其在历史、艺术、科技等领域的研究功能,能够为旅游深度开发建设提供重要的帮助和支持,让旅游开发更加以人文本,更加融入特色文化,打造出深层次、有韵味、极具吸引力的旅游项目。

(二)博物馆是开展文化旅游的重要载体

包罗万象的博物馆,承载了当地独特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社会文化,每一个都是一种乃至数种文化旅游的载体。通过眼见为实的文物震撼感、文物背后的真实故事,让游客融入文化之旅,享受高层次的精神愉悦。很多游客去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例如北京、南京、西安等,博物馆就是必去的也是最好的场所,来一场“细雨润无声”的文化之旅。

(三)博物馆是提升城市旅游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旅游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文化的竞争,而文化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又是博物馆的竞争。世界各大著名城市在发展旅游业时,几乎无不依托博物馆来吸引大量游客。意大利佛罗伦萨是全世界最受欢迎的25个旅游城市,在那里有40多座博物馆和美术馆。到英国旅游的海外游客,有75%的人选择参观英国的博物馆和美术馆。根据英国主要旅游景点协会公布的排名,大英博物馆成为英国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2014年共接待世界各地游客700多万,极大带动伦敦乃至英国旅游业发展。

二、当前博物馆在新区旅游发展中凸显的价值

2015年,新区接待境内外游客达3876.22万人次,同比增长14.08%。随着新区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博物馆在新区旅游发展中的价值日益凸显。仅舟山博物馆新馆2015年就接待观众近18万人次,获得游客大量好评,对促进新区旅游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一)博物馆在新区旅游中的资源价值

目前,新区拥有风格迥异的博物馆30余家,分布在全市各地,是一种优质的文化旅游资源,适合与非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互补组合与包装,形成个性化、多功能的旅游景点和线路。一是综合类博物馆,如舟山博物馆集中展示了舟山的自然资源、海洋文化、历史进程等,使游客在较短时间内对舟山形成全面而直观的了解,充分激发深度游舟山的兴趣和意愿。二是专题类博物馆,如中国灯塔博物馆、展茅五匠馆等,这些展馆地域性非常浓厚,集艺术性、趣味性、知识性于一体,对于渴望了解海岛风情的游客极具吸引力。三是靠近景区的博物馆,如普陀山佛教博物馆,是迄今为止我国宗教界自办的首个宗教博物馆,也是一所以收藏、保护、展示和研究普陀山佛教文物为主要内容的专题类博物馆,是游客游览景区、了解佛教文化的好去处。

(二)博物馆在新区旅游中的形象价值

博物馆是以实物为主体,结合文字、图片与音像的世界性“语言”,体现了一个地方的文化形象、旅游形象。目前新区博物馆已经较好融合了舟山的历史文化、海岛景观、山海风光、民俗人文、佛教文化等众多旅游元素,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新区博物馆就是海岛旅游的浓缩,代表了新区旅游的文化形象。

(三)博物馆在新区旅游中的宣传价值

近年来,新区博物馆结合新区发展、旅游发展,深入开展宣传,成为了新区重要的宣传平台和交流窗口。例如,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组织了一批多主题、多形式、多内容的合作交流活动;创新宣传载体,将旅游内容融入宣传,提升宣传效果;运用网络技术,扩大宣传覆盖面。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宣传,展现了新区在展示文化底蕴、体现城市特色、传递人文精神等方面的独特魅力,推动了树立新区自信、文化自信、旅游自信,提升了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新区博物馆在提升旅游价值方面的不足

总体上来看,新区的博物馆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区旅游的发展步伐,这也给新区博物馆业与旅游融合发展、更好地服务旅游业发展带来了阻力和困难,造成了在凸显旅游价值方面存在不足。

(一)博物馆业与旅游业的合作还不够紧密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新区的博物馆业将工作重点放在收藏、研究、展示、教育等方面,将受众聚焦在市民身上,缺乏对旅游市场足够认识。二是博物馆与旅游业之间存在隔阂,主动融合意识不强。对于旅游业大多比较消极,坐等游客上门,很少主动与旅游部门、旅行社等沟通联系,了解游客喜好及反馈,包装提升现有文化服务。三是博物馆对旅游业的关注度还不够高。比如我市已连续两年举办国际海岛旅游大会,影响力巨大,但新区各家博物馆对此的关注度和响应程度普遍不高。

(二)博物馆对游客吸引力还有待提升

一是高校博物馆大多建在学校内,与市中心、旅游景点有一定距离,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游客的参观热情。二是非国有博物馆受限于客观因素,在场馆设施、展品质量、展陈手段等方面存在一定短板,通过新闻媒体展览信息不尽如人意的情况时有发生,影响了对游客的吸引力。三是国有博物馆往往更注重内容的科学性和丰富性,在趣味性方面做得还不够。例如在展品展示上,“实物+说明牌”的静态陈列方式,“隔着玻璃看,听着别人讲”的固定模式,影响了游客对文化艺术作品更加深入的理解和享受,导致参观兴趣下降。

(三)对博物馆的旅游资源挖掘还不够深入

以旅行社为代表的旅游经营者,对博物馆旅游资源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没有深度挖掘博物馆产品的内涵,对博物馆旅游产品开发上缺乏应有的远见。以往很多旅游者喜好选择纯娱乐型旅游项目,为了迎合这种消费偏好,旅游经营者在设计产品时相应倾斜,多数只是将博物馆作为一个旅游景点,一看了之。目前,新区比较成熟的以博物馆为内容的旅游产品还不多见。

(四)博物馆在新区旅游中的地位还不够凸显

目前不少西方国家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博物馆旅游,博物馆在旅游业中具有重要地位,甚至是核心地位。相比较而言,新区博物馆的很多旅游功能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例如博物馆更多是还是放在文化层面,或者独立于旅游以外;在旅游衍生产品的开发、设计上,博物馆参与性还不够高,很多好的想法和思路没有被很好的借鉴、应用;博物馆更多的还是在文化上的话语权,对旅游发展的建言有限。总之,新区博物馆在旅游中应有地位还没有实现。

四、关于进一步凸显博物馆在新区旅游业中价值的对策建议

针对当前实际,应该加强多方协作、融合发展,建议重点从以下四个层面努力。

(一)政府层面给予足够重视

各级政府进一步转变观念,对博物馆的旅游功能有更加深入认识,把博物馆放在旅游业发展重要位置来谋划,并作为服务旅游的重要力量纳入舟山市“十三五”旅游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创造更好的条件,鼓励、支持博物馆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提升博物馆服务旅游业的水平。在政府组织的旅游活动中,很多都有文化活动和作品,完全可以尝试把博物馆加进来,增强博物馆参与度,发挥更大作用。

(二)博物馆层面加强自我建设。一是进一步转变自身定位认识

博物馆应在当前新区旅游建设发展的大背景下,明确自身定位,将观众拓展到国内外的旅游爱好者,主动消除与旅游行业隔阂,全面融入大旅游格局,充分满足旅游者在博物馆里认识城市、体验文化、休闲感受的新需求。二是进一步提升对旅游业的关注度。密切关注旅游业发展趋势、动态,积极尝试与旅游对接,打开博物馆旅游的新局面,加速博物馆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进程。三是进一步增强自身吸引力。展览形式上应增加科技应用,构建互动平台,增加体验区,将原本静态的艺术“动”起来,将被动接受转为主动获取,增强吸引力,让游客主动去参与和感受。宣教活动上应展示舟山特色文化,用多样化的手段形象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增加游客的兴趣,拉近距离。比如在5.19旅游日、旅游旺季期间尝试舟山锣鼓展示、渔民画绘制、鱼拓片制作等活动。服务质量上要不断提高,广泛征集游客的意见,通过反馈的方式进行优化,了解游客的需求,针对性提高服务质量。四是进一步优化旅游产品设计。博物馆应善于抓住热点,注重旅游文创产品开发设计,将海岛传统文化巧妙融入其中,将海岛创意与工艺融入其中,用工匠的精神、用文物保护的专业态度去打磨精品。

(三)旅游业层面主动对接融合

旅游企业应充分利用博物馆资源,主动联合,做到优势互补、共谋发展。加强与博物馆交流,积极参与博物馆举办的市内外巡展、联展,融入旅游元素,提升影响力和知名度;加强与博物馆合作,共同组织旅游宣传、开发设计文创产品;加强与博物馆共赢互助,一方面,适时向博物馆提供各种志愿者等,协助博物馆提高综合服务水平;另一方面,享受优质的博物馆旅游资源,以及讲解等服务,增强游客满意度和“回头率”。

(四)多方协作层面聚焦重点

整合各方力量,除利用本地新闻媒体外,还要综合应有微博、微信等新兴网络媒体,以及广场宣传屏、社区宣传栏,加强与旅行社、酒店、度假地等合作推广,并利用世界博物馆日、文化遗产日、历史事件纪念日、名人诞辰纪念日等与博物馆有关的节日以及旅游旺季有力契机,形成有效合力,将有限的精力聚焦在提升博物馆的旅游地位、打造旅游品牌上,推进博物馆更快融入旅游大市场,更好凸显旅游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敏.博物馆与旅游[J].中国博物馆,2004(1):24-28.

[2] 李健文,孟庆金,金淼.旅游视角下的博物馆职能演变[J].科普研究,2010,5(25):25-27.

[3]吴美华.从上海世博会看城市文化建设与博物馆的关系[J].中原文物,2010,58(5):96-97.

[4] 张葳,李彦丽.博物馆旅游开发模式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3(2):46~47.

[5] 陈雯婷,金权杰,程澄.基于城市化背景下的旅游综合体研究[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