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28 21:39:04

名师论文

名师论文篇1

(1)增强体能。职业学校培养的是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体能是将来从事劳动和技能服务的基础,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职业学校的体育课堂,努力提高以耐力、力量和速度为主的体能素质水平。所以,职业学校的每节体育课都应该安排与职业相关的体能训练。(2)职业素质。根据未来职业工作的特点,学习与职业相关的健康保健知识,提高防范职业病的意识和能力,选择有助于防治职业病的体育手段进行锻炼。职业学校的体育课堂,教师应安排学习与职业生涯相关的体育运动项目,认识体育对提高就业和创业能力的价值,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赢得学生的认可:职业学校“好”课的最终评价标准要得到学生的认可,学生是教师服务的主要对象,学生对体育教师的课有最直接的感受,学生的认可能够反映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当前,职业学校的体育课堂大部分实行“选项”教学,体育教师的课如果得到学生的认可,这位体育教师的“名气”就大,会有更多的学生选择他的课。

2取得成绩——赢得体育同行的认可

取得成绩:就是体育教师在立足教学岗位的基础上,积极参加体育教学竞赛和体育运动竞赛。(1)坚持参加教学竞赛——争取外出学习机会,积极参加教学竞赛。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师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参加体育教学竞赛。培训和竞赛是教学业务提高的最佳手段,也只有参加培训和竞赛才可能促使自己研究教学业务。现在,职业学校体育骨干教师培训的机会比较多,省、市、学校都会组织,特别是在教研组进行业务学习教研活动,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而教育部门举办的各种培训更是业务提高的难得机会。如果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师能够参加教学竞赛那更是磨炼自己的好机会。江苏省教科院组织的“两课”评比,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创新杯”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说课大赛,是体育教师展示自己教学水平的一个良好平台。因为在参赛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必须要研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等,在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知名度。(2)坚持带队训练——名体育教师不能够带好一支运动队,不是一个“名”教师。体育教师教育工作的另外一个主要任务是:做好运动队的训练工作。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师不愿意做运动队的训练工作,原因是运动队训练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有时候,短时间内的训练是出不了好成绩的。他们恰恰犯了训练学中的常识性错误,那就是训练学中要求的系统性、不间断性原则,对于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师来讲,做训练工作确实是对他们考验,而只有经受过这种考验,才能够积累丰富的训练经验,取得更好的体育运动竞赛成绩。江苏省教育厅联合省体育局每年定期举办省职业学校篮球、健美操、田径等传统比赛。在参赛的过程中,是对职业学校体育教师的一次全面的检验,取得优异成绩的体育教师能够获得体育同行的认可和赞誉。赢得体育同行的认可:就是通过自己在教学竞赛和体育运动竞赛中脱颖而出,取得比体育同行更好地成绩。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把自己的参赛经验毫无保留的传递给自己的同行,并对体育同行的参赛起到指导作用,带领大家共同进步。

3读书写作——赢得专家的认可

赢得学生、体育同行的认可,是体育教师操作层面的,但是体育教师要实现质的飞跃,就必须实现由体育教学操作层面向体育教学理论层面这样一个质的飞跃。读书写作:这是实现质的飞跃的基本途径。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师好当,但是当好一个有文化的体育教师难当。体育教师在文化学习上的“先天不足”,是阻碍体育教师实现质的飞跃的瓶颈,突破瓶颈的唯一方法是体育教师要坚持读书和写作。原因在于以下方面。首先,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师都是来自于普通高等师范教育的,在大学里学习的知识都是针对普通教育的。但是,进入职业学校以后,面临着许多与普通教育不同的问题,笔者在近几年的“两课”评比中发现,许多的体育教师对职业教育理论知识明显缺乏。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必须要更新,体育教师必须能够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就要多读书。其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必然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如何把这些问题转化为课题。遗憾的是:在第一、第二期“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立项中,我们都没有看到与体育教学相关的课题,甚至在市一级的课题申报中,也罕见体育相关课题。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师在自己的教学中,或多或少会有一些经验体会,只有在不断的总结中,才会积累起来。因此,做一个“有文化”的体育教师一定要学习善于总结,勤于笔耕,参与省、市级课题研究,在部级、省级刊物发表高质量的文章。最后,在职业教育领域,体育课程理论、教材建设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职业学校的体育课程理论基本沿袭普通教育的理论,缺乏对职业教育的基本认识;教材由普通高校的人员编写,按照田径、球类等运动项目编写,但是,职业学校的学生专业的不同性,必然要求运动项目的不同性。因此,根据学生的专业开发体育教材是实现职业学校学生“增强职业体能、防止职业病”目标的必然趋势。赢得专家的认可:在由操作层面向理论层面转换的过程中。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师要利用时机,大胆地向职业教育领域的专家表达自己的观点。尤其是在自己的体育教学领域,针对职业教育的体育课程理论、教材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职业教育体育课程理论,职业教育体育教材编写等理论观点。

名师论文篇2

全球华人易学名师峰会在广州隆重召开

中国风水学院 报道:为弘扬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科学有序的引导名人事业发展,学习并牢记“八荣八耻”,构建和谐社会,由(文化部)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中华国学研究会主办的首届中国传统文化与名人论坛于2009年8月8日上午在广州鸣泉居隆重举行。此次论坛本着“求真、务实、科学、和谐”的宗旨,并以此作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十周年的特别文化献礼!

出席此次盛会的领导和嘉宾有: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首席代表吴桂贤,(文化部)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会长杨丽丽,联合国北∕北合作组织首席新闻官韦燕,联合国防治沙漠化委员会执行委员程浩,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知名教授柯可,广州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科学哲学硕士生导师杨维增,香港天湖学会会长、中国易学堪舆学院名誉院长麦荣耀,中华国学研究会执行会长许国桢,中华国学研究会会长、原广东省文化馆书记、馆长曾伟,中国易学堪舆学院院长谢维成,中华和文化协会会长张连添,中华和文化协会名誉会长陈木添,太极图文化研究所所长、四川华林集团董事长明赐东,广东汕头周易研究会会长莫善朝,广东周易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外联部主任钟浩天,全球华人推动中国和平统一莫斯科大会副秘书长李雄、李伟,李族国际集团董事长、广东潮商会副会长李志强,广东汕尾周易研究会会长翁振明,世界易经学会会长况君,世界易经学会副会长兼广西分会会长张庆红,广西河洛周易装饰研究会会长黄俊文,中国易学堪舆学院北部湾研究院副院长,广西钦州传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易美兴,中国风水科学研究院院长蔡天奖,副院长杜转运,新加坡东方哲学研究专家陈伟华,中国易经协会常务副会长吴誌文,彭永强等。来自海内外从事传统文化领域研究和探索的专家学者与名人300左右人参加此次盛会。盛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在和谐、吉祥、团结的浓烈的气氛中开幕。

同一天下午,以弘扬传统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展示易学成果,表彰优秀名师为主题的“第二届全球华人易学名师峰会”在广州三寓宾馆的会议厅隆重开幕,并于8月9日完成峰会各项议程胜利闭幕!

在召开此次盛会期间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杨维增,香港天湖学会会长、中国易学堪舆学院名誉院长麦荣耀,中华国学研究会执行会长许国桢,广东汕头周易研究会会长莫善朝,广西河洛周易装饰研究会会长黄俊文,世界易经学会会长况君,广东汕尾周易研究会会长翁振明和潘长军,吴誌文,彭永强,杨善言,杨明星等一些专家学者应邀演讲。

中国易学堪舆学院作为业界知名主流机构和具有影响力的机构,一直以来积极支持和参与业界健康,积极向上的学术研讨会及论坛。中国易学堪舆学院此次组成了代表团出席大会。谢维成院长担任代表团团长,麦荣耀会长,莫善朝会长,翁振明会长担任代表团顾问,中国易学堪舆学院代表团其他成员包括:副院长刘智诚,中国易学堪舆学院北部湾研究院副院长易美兴,名誉院长邱成彬,黄金印,许志友,王一瑾,郑躬焕,陈宝邓,谢永尚和潮汕易学风水业界的杨正德大师,叶人会,蔡传庵,丁钦鹏,陈明源,江游,曾传恩等二十余人。

首届中国传统文化与名人论坛广州鸣泉居主会场

第二届全球华人易学名师峰会广州三寓宾馆主会场

专家学者大会发表主题演讲

名师论文篇3

 为进一步加强2021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管理,提高毕业论文质量,根据《西南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办法》(附件1)的要求,特拟定工商管理学院2021届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方案。

    一、选题与开题

 1.2020年11月04日前,完成选题与开题工作,选题可参见附件2《工商管理学院2021届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指南》。

 2.应教务处要求,2021届本科毕业论文新增开题报告会环节。开题报告会由指导教师负责安排,采用多种形式自行与另外两位教师共同组队完成,同学之间互相交叉记录。

 3.2020年12月01日前,以班级为单位提交附件3 《2021届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情况一览表》,发送至邮箱:gsbkjx@163.com。以班级为单位,提交《西南财经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会记录表》(附件4)及导师签字的《西南财经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表》(附件5),交至通博楼A312办公室雷老师处。其中市场营销(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学生,交至通博楼A309办公室王老师处,选题情况一览表发送至邮箱:wangeric@swufe.edu.cn。

    二、初稿

 1.2020年12月30日前,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初稿,交由指导教师审核。

 2.学院各系主任将校级优秀毕业论文作为范文,发给每位老师并在系所会上讨论学习,以熟悉学院本科论文写作基本要求;组织老师讨论细化本科毕业论文撰写规范,定稿后发送给所有老师和同学。

    3.2021年01月04日前,以班级为单位,将完成的学位论文初稿发送到邮箱gsbkjx@163.com,其中市场营销(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生需将论文初稿发送至邮箱:wangeric@swufe.edu.cn。文件命名方式为“专业-学号-姓名-论文题目”。 指导教师撰写附件6《西南财经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中期检查表》交至通博楼A312雷老师,市场营销(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交至A309王老师。如逾期未交,将直接推迟一个月答辩。

    三、定稿与检测

    1.2021年03月31日前,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定稿。

    2.2021年04月06日前,以班级为单位,将完成的学位论文定稿电子版发到邮箱:gsbkjx@163.com,其中市场营销(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生需将学位论文定稿电子版发到邮箱:wangeric@swufe.edu.cn。同时提交毕业论文定稿2份,一份请导师签字(在右下角空白处签:同意定稿并签名),另外1份(封面及致谢部分隐去指导教师姓名,版权申明不签字)以班级为单位交至通博楼A312雷老师,市场营销(中外合作办学)交至A309王老师处,供交叉评阅使用。如逾期未交,将直接推迟一个月答辩。

    电子稿提交要求:根据附件7《西南财经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撰写与印制规范》要求自行排版,提交word及PDF版本完整论文定稿,文件名命名方式为“专业-学号-姓名-论文题目”;另按检测要求,提交一份除去封面、目录、版权申明、 致谢、后记(如有)等内容word版电子稿,文件名命名方式为“检测版-专业-学号-姓名-论文题目”。 (待检测学位论文电子版必须与提交定稿保持一致,若经检查发现有不一致的现象,将直接推迟一个月答辩)。

    3.2021年04月08日前,学校使用“学术不端行为文献检测系统”对全校本科毕业论文进行检测,检测通过方能参加论文评阅和答辩(此次检测为全面检测)。

    学士学位要求:

    检测文字复制率<20%,视为通过检测。但该生和导师应对其学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并修改。检测文字复制率≥20%,视为未通过检测。该生需对论文进行修改(论文修改时间不少于一周),并经指导教师审核通过后,方可申请再次检测;优秀毕业论文,复制率需<10%。

    四、论文评审

    2021年04月30日前,学院组织包含指导教师在内的两名教师进行审阅评分,收取两份评阅表(指导老师用和评阅老师用),两名评阅老师评阅成绩均及格后方能认定为评阅通过。其中,50%的论文采用双盲的方式,由校外老师评阅;剩余50%的论文,采用双盲的方式由院外教师评阅。论文评阅通过的学生方可进入答辩阶段。若评阅未通过,学生需根据教师评阅意见修改论文后重新提交评阅。

 2021年04月30日前,请指导教师填写好附件8《西南财经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情况记录表》和附件9《西南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评阅表》(指导老师用),以班级为单位收齐后交至通博楼A312办公室雷老师处,其中市场营销(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生交至通博楼A309办公室王老师处。 若学生指导记录表和评阅材料不齐,学生将不能参加本轮答辩。

    五、论文答辩

 1.2021年05月04日前,学校按学院人数的3%,随机抽取学生由各学院组织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公开答辩(抽取公开答辩的学生人数不足的6人的学院补齐6人,学院需提前报送公开答辩安排),公开答辩与学院组织的答辩一同进行。若学校不组织公开答辩,学院自行组织公开答辩。

 2021年05月08日,学院组织本科毕业论文第一次答辩工作。学生准备毕业论文定稿3份(封面及致谢部分隐去指导教师姓名),供答辩专家使用,答辩开始前提交给答辩组答辩秘书。未通过答辩者需再次相应申请公开或学院答辩,其论文修改时间不得少于1个月。

    2.2021年06月09日,学院组织本科毕业论文第二轮答辩工作。

3.2021年07月10日,学院组织本科毕业论文第三轮答辩工作。学院完成延迟答辩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登录。

若答辩时间有变,另行通知。

    六、答辩后材料提交

    答辩结束后6个工作日内,根据答辩老师意见完善毕业论文,以班级为单位,将修改后的毕业论文纸质档1份交至通博楼A312办公室雷老师处,电子档(同时提交word及PDF版本,文件名命名方式为“专业-学号-姓名-论文题目”)发送至邮箱:gsbkjx@163.com,学习委员填写附件3《2021届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情况一览表》(专业名称)发送至邮箱:gsbkjx@163.com。其中市场营销(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学生发送至邮箱:wangeric@swufe.edu.cn。

    七、优秀本科毕业论文推荐

    2021年05月24日前,完成优秀本科毕业论文的推荐和评审工作。

    八、毕业论文抽检

 2021年07月-09月,学院组织专家对学生论文进行抽检,并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档案整理归档工作和总结。

 2021年09月10日前,学校集中对2021届全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进行最终次“学术不端行为文献检测”。

    2021年10月,学校对各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情况进行抽检,抽检结果纳入学校年度教育教学工作考核。

 

 

名师论文篇4

一、勤读书――厚实自己的文化底蕴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认为这话对于教学同样适用,那就是:读书破万卷,教学如有神。读书是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教师读书一要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二要广泛阅读教学专业书籍,如教育教学论著、杂志、名师经验介绍等,而且要做到著作要通读,杂志要精读。教师只有书读得扎实,从学习中汲取营养,才能活得真实,教得厚实。

名师无不爱好学习,善于实践,以行动推进教学改革。他们反复学习当前教育领域内前沿性的东西和教育教学中实用的知识,如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认知协调理论及元认知理论等,使之内化为自己的理念,从而指导教学实践,然后经过长期地实践与感悟,创新出许多有效的教学方法。浙年名师盛新凤酷爱读书,遍读了中外教育名著,并结合语文教学特点,创造性地提出了“三美教学模式”,作为诗意语文理念发展了语文教学理论,成为语文教学园地的一朵奇葩。回想我们自己,读了几本教学专著?研读过几篇教学文章?教师一般认为,读书就是读课本、查教参、搬教案,教材、教参、名师教案就是自己学习的全部,教学论著那是教育家的事。这样把读书蕴藏的精神功能削减为实用价值,以浮躁、功利的态度读书,哪会有成长起来之时?原地踏步,走的再多也不成路啊!虽然我们的使命不是原创教育理论,但我们的教学实践却时时需要先进教育理论来指导。因而,我们要养成博览群书的习惯,培养良好的教育理论素养,成为先进教育理论的跟踪者、解读者、传播者和向实践行为转化的演绎者。

二、善反思――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叶澜教授说,教师要达到“通达洒脱”的境界,不仅要靠理论实践的积累,还需要对理论与实践的不断批判性的反思。名师深知,不能把教师的角色定位于知识传授者,这样不利于提高教师专业文化,只会使自己沦为只会“低头拉车”不知“抬头看路”的教书匠。基于这种认识,他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强化问题意识、反思意识,深入到教育思想、教育价值和教师态度等层面上,把反思看成是对教师全部生活方式的审视。通过反思,把自身的经历、经验、实践转变成自身成长和发展的新起点,形成更为丰富的教育智慧。他们还用笔记录校园生活、教育事件、教学实践的成功与失败,让记录成为反思的延伸,提升自己,启迪他人。湖北教师陈海燕伴随着教学的风风雨雨,笔耕不辍,用心写出了教学系列文章、班级管理系列故事,下乡支教时又留下了一连串的“支教手记”等,在反思与记录中积淀教学智慧,提高教育能力,升华教育情感。回首我们的实践历程,有过多少反思?留下了几多文字?我们大多把反思看成是自我封闭的思考,把记录当成是额外的负担,把身边的教育故事当成课后的谈资,却无心记下那灵光一现的精彩瞬间。没有反思哪来课堂的灵性、大气与开放?学名师就要善于学习借鉴他们的反思理念,以学生的视角、同伴的视角、超越自我的视角反思自己的教学,在反思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三、敢创新――培植独特的教学风格

教学是一种艺术,教学需要创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遵循一般的教学规律,而且要结合自己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突破和创新。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在教学或处理教育事件时,常常会表现出惊人的智慧,并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艺术风格。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在执教童话《小稻秧脱险记》一课时,文中的杂草被喷雾器大夫用化学除草剂喷洒过后有气无力地说:“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可是,一位小朋友说杂草这句话时,气力十足,声音宏亮。于老师幽默地说:“要么你的抗药性强,要么这化学除草剂是假冒伪劣产品。我再给你喷洒一点。”说完朝那位小朋友做了喷洒动作,全班学生都哈哈大笑。小朋友再读这句话时,果然耷拉着脑袋,真的有气无力了。于老师表扬说:“你读懂了。”孩子也开心地笑了。千人千面,每个教师在教学中都有自己的教学特点,在学习名师的过程中,不能执迷于“一招一式”的模仿,更不能削足适履,迷失自我,要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优势,培植自己的亮点,要有超越名师,超越自我的勇气和信心,深入钻研,实现教学上由“胆大妄为”向“胆大敢为”再到“胆大有为”的质的飞跃。

四、事业理念――成就名师的力量源泉

德艺双馨的戏剧界艺术大师常香玉说过:“戏比天大。”在名师眼里,就是“教”比天大。他们把教书育人当成一项崇高的事业,而不是职业。事业的理念使他们淡泊名利,执着追求。李卫东老师在极其简陋的学校里遍读中外教育专著;王菘舟老师在破旧的古屋里听着雨声和蛙声,磨课《只有一个地球》,四易其版;窦桂梅老师两年内完成了三部教育著作。而我们把教育当成职业,对工作少有激情的投入却有过多的抱怨。我们看到的只是名师的课堂上那鱼水亲和的场景,行云流水的教程,却没有看到名师课堂背后长期积累、反复历练、不断反思、不断超越自我的煎熬与磨练,而这也正是我们同名师有差距的根本原因。因此,我们追求名师首先要拥有对教育事业执着的情怀,把事业融入自己的生命,以事业的理想支撑自己的教学成长生涯。

几番思索,几番收获,名师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一帆风顺的。用“复制”加“粘贴”的方式学习名师是肤浅和幼稚的。我们既要用外在的眼睛看现象――产生对名师的向往,更要以内在的眼睛看真谛――找准追求名师的方向。以事业的理念投入教育教学,博览群书,勤于反思,敢于创新,反复锤炼、打磨自己,这就是成为名师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陈海燕.教育叙事伴我行[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7(9).

[2]谭仁杰.做研究型教师[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名师论文篇5

本科毕业生论文(设计)写作规程

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写作是教学计划中重要的、综合性的教学环节,是教学活动的继续、深化、补充和检验。为加强对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写作及答辩的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一、目的和要求

1、毕业论文(设计)写作和答辩是学生在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后必须进行的综合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的学科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及应用能力的全面检验,培养和训练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2、加强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写作及答辩工作的管理,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学校各教学管理部门要明确职责,加强指导。学校分管教学的副院长全面负责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和答辩工作,教务处统一部署、组织与协调有关工作,各系系主任负责本系各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和答辩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各系要根据学校的统一部署,成立毕业生论文(设计)写作和答辩指导组,由系主任担任组长,成员由指导教师、毕业班班主任等人员组成。

3、各系要按照各专业培养目标分专业制定毕业论文(设计)写作和答辩的安排意见包括系毕业论文(设计)写作和答辩指导组成员、指导教师名单、毕业论文写作及答辩工作安排、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目录及对学生选题、写作和答辩的基本要求、步骤等内容,在第七学期发给本科毕业生,并报教务处备案。

4、论文必须提出和解决在本专业内的某一问题,观点要正确,方法要得当,推理合乎逻辑。

5、对外语系学生的论文写作,要求学生使用本专业的语言文字规范进行表述。

二、指导教师

1、指导教师由各系确定。各系要选择工作认真、业务能力强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

2、讲师以上(含讲师)的教师都有义务参加论文指导工作。

3、为确保质量,每位指导教师一般指导5名学生左右。

4、如因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的需要,或者本专业的指导力量不足,可以跨专业(系)聘请具有讲师以上(含讲师)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进行指导。在校内跨专业(系)聘请,须经有关系主任批准,并报教务处备案;校外聘请须经学校教务处同意后,由分管教院校长批准。

5、指导教师的职责:

(1)指导学生选题,对学生提出写作论文的明确要求;

(2)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题目,介绍参考书目,指导查阅资料的方法;

(3)指导学生拟出论文提纲,帮助制定论文撰写计划;

(4)检查学生论文(设计)进展情况;

(5)在学生撰写论文过程中发现问题,要及时指导,帮助解决难题;

(6)审阅论文(设计)初稿,指出不足之处,指导学生进行修改,写好正稿;

(7)对论文写出评语,评定成绩。

(8)参加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答辩。

6、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论文撰写时,不得包办代替,要指导学生独立进行完成;不得放任自流,要严格要求学生,具体指导,认真负责。

三、写作规程

(一)选题

1、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的内容应满足教学基本要求,使学生能受到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各专业可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

选择体现本专业特点、符合本专业发展动态、能促使学生受到全面训练的题目。

2、毕业论文的选题要由各系组织有关教师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拟出,要尽可能覆盖专业主干课程。其范围大小和难易程度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认真讨论筛选后,予以公布。各系在公布题目时要求采取适当方式指定教师对学生进行选题指导。各专业的毕业论文选题数量应不少于毕业学生人数的1/2。

3、选题应以本专业为主,对所学课程内容范围内的题目都可以选做,也可以选做教育学、心理学、中学教材法、中学教育和教学研究等教育专业方面的题目。

4、全校各专业均不选用文艺创作的题目和翻译题目;理科系也不选一般性的习题解之类的题目。

5、学生选定题目后,一般不得随意更改,个别确有特殊原因需要改换选题者,须向指导教师说明理由,报系主任批准后,方可改变。学生原则上不得跨学科、跨专业自选题目。

6、一般不准两个或几个人合写一个题目。如有需要两人以上合写一个题目时,须由指导教师提出,经系领导批准,而且要分工合作,每人都得执笔。

7、根据学生的选题方向和指导教师的实际情况,有条件的可进行双向选择。若论文选题较集中,或某个方向的指导教师缺乏,可动员学生重新选题,最终由系毕业论文(设计)写作和答辩指导组统一协调安排指导教师。

8、学生拟定毕业论文题目后,要填写选题报告,指导教师审查签字、系主任审查后可进入开题阶段。

(二)开题

1、学生在根据选定的论文题目,广泛查阅资料或进行必要的调查、实验而取得所需材料和数据后;应对取得的材料和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提炼和综合;对论文涉及的课题研究现状、课题研究意义作好充分的论证;提出拟研究的主要问题、重点和难点,研究的方法和步骤以及预期结果;编制论文提纲;填写《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征求指导老师的意见。

2、指导教师在审核论文提纲及相关准备材料和《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后;应明确提出同意开题的意见或暂缓开题的意见;经系主任审核,由系办公室在《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上盖章;学生方可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开始进入论文的撰写阶段。

(三)撰写

1、体例

(1)一般按科研论文体例撰写,即“篇名—作者姓名及系专业、级、班、学号—中文摘要(100—200字)—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的顺序写作。

(2)随文须附英文题、英文摘要(100—200字)。

(3)论文文辞力求精炼,文科5000字左右,理科因涉及实验及定理推导,以3000字为宜。为便于编排和存档,学校统一发毕业论文封面,以B5纸打印。要求使用规范的标点符号,标点符号的使用要遵守GB/T15834—1995《标点符号用法》的规定;数字使用应执行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简化字使用应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公布的为准。

(4)注释(对论著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性说明)置于当页地脚或正文后。序号用①、②、③等形式标示。参考文献附于全篇正文后,序号用[1],[2]、[3]等形式标示,参考文献需注明具体出处的,应在序号后加圆括号或标注页码或章节篇名。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要齐全,其著录格式如下:

a.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b.期刊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c.论文集中的摘引文献:[序号]摘引文献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原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文献起止页码。

d.报纸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出版日期(版次)。

2、撰写、修改

根据各系评议小组通过的开题报告和论文提纲,学生可以进入撰写阶段。

(1)撰写、修改阶段要突出论文的创新性 、科学性和规范性,论点要正确,论据要有力,推导要符合逻辑。

(2)学生完成初稿后要虚心听取指导教师的修改意见,反复修改,征得指导教师同意后定稿。

(3)初步定稿的论文经指导教师签字同意后,可以打印,学生进入毕业论文的结题答辩准备阶段。

(四)结题

1、各系要成立由专业教师组成的评议小组,对论文进行评议。

2、各系专业教研室负责本学科毕业论文的初评,并负责提出初评的意见。评议时,应先由撰写论文学生宣读论文,然后进行评议。

3、指导教师根据学生论文质量,并参考其写作过程和小组评议情况,认真写出对论文的评语,向系评议小组汇报,由系评议小组最终评定成绩。也可采取以系为单位集中进行论文答辩的形式进行评定。除以上两种评定方法外,各系亦可根据本系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成绩评定方式。

4、由学生个人提出申请,并填写《毕业论文结题报告》,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系评议小组审核同意后,报系办公室归档。

(五)答辩

1、对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要严格把关。各系要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成立系毕业论文(设计)答辩领导组,设主席1名,委员5—7人,秘书1名(负责答辩会议的记录工作):按专业成立若干个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小组,一般由3—5人组成,其中至少要有一名教授或副教授参加,并主持答辩小组的工作。各系须于每年答辩前将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和各专业答辩小组的组成及工作安排情况报教务处。

2、所有本科毕业生均须参加答辩。答辩顺序采取抽签的办法随机排定。无故不参加答辩者,以旷考论,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以不及格计。

3、答辩主要考核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观点正确与否,内容的新颖程度及论述的严谨程序,同时也要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和应变能力等。答辩时,所质询的内容应为论文中的关键问题和与论题密切相关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等。

4、每一学生的答辩时间一般为半小时。学生个人介绍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思想和主要内容,不超过十五分钟。对实验性论文(设计),若条件具备,可允许学生将实验过程和结果等进行演示。

5、毕业论文答辩小组可根据每个学生论文(设计)的质量和答辩情况,参考指导教师的初评意见,以无记名投票方式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分制评定毕业论文成绩,并由答辩主持人将答辩意见及成绩填写在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本上(一式三份)。

6、答辩小组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成绩发生争议时,应充分讨论商定,必要时报请系答辩委员会裁决。

7、对于被评为优秀或不及格存在争议的毕业论文,系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委员会要组织复议,并将复议结果填写在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本上,并将复议意见以纪要的形式报教务处。

8、被评为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的学生人数一般应控制在该专业毕业人数的20%以内。

9、答辩会议记录、论文答辩成绩评议表要妥善保管。

(六)其它

1、毕业论文(设计)的成绩单由系主任或教学副主任签字后,本系留存一份,报送教务处一份。

2、毕业论文(设计)作为一门主修课程列入教学执行计划。其中本科的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要与学士学位的授予直接挂钩,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达到中等以上者可获得学士学位。

3、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各系要统一以电子文本形式存档,并在教务处备案。学生要将毕业论文(设计)打印三份,一份装入本人档案,一份本系留存,一份报送教务处。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留存时间至少为五年。

4、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结束后,各系要召开专门会议,讨论和总结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并写出书面总结,以指导今后的工作。

5、每届毕业生的论文选题、答辩委员会组成、答辩小组分设、总结报告、《长治学院学士学位论文答辩考核评审表》和《学士学位论文答辩记录》等一系列教学资料,均由各系教学秘书整理完整并存档。

6、各系每年要从被评为优秀的毕业论文(设计)中向教务处推荐50%的优秀论文(设计)(包括指导教师评语、答辩小组意见),由学校遴选、编辑《优秀毕业论文(设计)》集。

7、学士学位论文写作、答辩完成后,各系要将毕业论文、《毕业论文选题报告》、《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毕业论文结题报告》、优秀论文推荐排序名单、毕业论文质量分析报告等一并报教务处存档。

名师论文篇6

1.指导教师职责如下:

(1)编写具有统一格式的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经教学院长(主任)审核后,提前发给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的学生(任务书格式见附表).

(2)提前做好毕业论文(设计)的预做或相关资料准备工作,规划所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的时间安排.

(3)根据课题对学生应完成的文献检索,外文资料翻译,设计的技术线路,经济分析或实验研究分析或实验数据,撰写设计说明书或论文等提出明确的要求.

(4)指导教师既要采取启发引导和介绍参考资料等方式对学生作实质性的指导,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既不包办代替,也不放任自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应贯穿于毕业论文(设计)的全过程.

(5)指导教师应及时掌握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进度和质量,注意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工作能力,对学生的工作态度,出勤情况,守纪状况作出详细记录,作为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的参考依据.

(6)停课期间,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检查和答疑的时间要求每周不少于2次,每次对每名学生指导不少于2学时.

(7)指导教师应认真审核学生完成的毕业论文(设计),准确,及时,客观地写出评语,按成绩评定的有关规定评定成绩.

2.表格有关要求

《河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见附件3),表中须填写内容要求打印.《河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记录表》和《河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答辩申请评阅意见表》一律用钢笔或水笔填写,填写时要求书面整洁,规范.

3.毕业论文要求及格式见附件1

附件1

河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编写规定

为使我校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更规范化,标准化,现就我校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编写规定如下:

一,毕业论文(设计)的内容

(一)毕业论文(设计)资料袋内容:

1,毕业论文(设计)文本

毕业论文(设计)封面;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毕业论文(设计)中,英文摘要;

前言;

毕业论文(设计)正文;

参考文献;

致谢;

2,河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答辩申请及评阅意见表

3,河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记录表

(二)对以上内容的要求

1,封面:封面由学校统一制定,内容包括:学号,论文(设计)题目,专业,班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姓名;

2,任务书:内容包括论文(设计)题目,学生所在院系,所学专业,班级,姓名,指导教师姓名,研究方向,论文(设计)的主要任务及目标,主要内容,基本要求,主要参考文献,进度安排等;

3,摘要:内容主要介绍所研究的课题内容,提出主要结论及创新之处,中文摘要一般为200字左右,英文摘要一般为250个实词左右,中,英文摘要均要有关键词(3-6个);,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4,毕业论文(设计)正文要求:论点正确,逻辑性强,文理通顺,层次分明,表达确切.把实践结果上升到理论认识或应用理论的高度,最终解决实际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要求设计图纸上的各项内容符合制图标准:结构合理,视图正确,尺寸齐全,图表完备.毕业论文(设计)的图纸尽量利用计算机打印,绘制;

5,参考文献:学生查阅资料的方式可从检索期刊文献上查阅,亦可采用检索期刊文献查阅与网上查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根据学科特点,每篇论文至少要查阅5篇以上的外文原文资料;

6,优秀论文简介:被收录到校优秀毕业论文选编的论文,必须完成约1000汉字的简介,包括课题来源,目的和意义,研究内容和过程的概括性叙述,主要结果结论等.一般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非公知或非通用的符号和术语.

(三)毕业论文(设计)完成后按本要求的第一条第(一)项"毕业论文(设计)资料袋的内容"的顺序排列好,装入毕业论文(设计)资料袋中.毕业论文(设计)资料袋由学校统一发放,资料袋封面内容包括:编号,密级,论文(设计)题目,院系,专业,班级,学生,指导教师等项.

注:资料袋编号为12位,其含义是:第1,2位为本届号,第3,4位为院系编号,第5,6位为专业编号,第7,8位为班级编号,第9-12位为学生编号.如:编号为:030401010085,表示2003届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专业一班第八十五位学生.各院系及专业编码附后.

(四)毕业论文(设计)字数要求在5000字以上.

(五)对于纯软件类课题,软件文档要齐全,包括有效程序软盘和源程序清单,软件设计说明书,软件使用说明书,软件测试分析报告,项目开发总结等内容.

二,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打印格式

(一)毕业论文(设计)尽量按规定格式用计算机打印,纸张大小一律使用A4复印纸.

(二)毕业论文(设计)资料袋

资料袋统一使用学校提供的毕业论文(设计)资料袋,填写袋面时,各项内容要齐全,不得漏项.

(三)封面

封面使用学校统一提供的毕业论文(设计)封面,所有内容要居中.

(四)摘要

中文摘要采用小四号宋体字,英文摘要采用四号"TimeNewRoman"字型.

(五)毕业论文(设计)的规格

1,有关文字内容的要求

正文文字内容字型一律采用宋体,标题用黑体字,章节题目采用小三号字,内容采用小四号字汉字宋体和四号TimesNewRoman英文.

章节题目间,每节题目与正文间空一个标准行.

页面设置为:

单面打印:上2cm,下2cm,左2.5cm,右1.5cm,装订线0.5cm,选择"不对称页边距",页眉1.2cm,页脚1.5cm.

页眉设置为:居中,以小5号字宋体键入"河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页脚设置为:插入页码,居右.格式可根据全文一次打印输出,或章节分别输出具体设置.

正文选择格式段落为:1.5倍行距,段前,段后均为0磅.标题可适当选择加宽,如设置为:段前,段后均为3磅.

应尽可能利用计算机整理,打印论文.若手写,必须用方格稿纸(特殊专业例外)以钢笔整齐书写.

2,毕业论文(设计)正文章节序号

均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最多为4级,(如:11.1……1.1.1.1),之后先以括号为序,如(1),(2)…;再以圈圈为序,如①,②….

根据学科特点也可采用五级编号顺序.(如:一,(一)1.(1)①)

3,毕业论文(设计)的公式,图与表

公式号以与正文相统一的编号,如(2·4)表示第2部分的第4个公式.

公式应尽量采用公式编辑应用程序输入,选择默认格式,公式号右对齐,公式调整至居中.

图与表也以与正文相统一的编号,如图3·5表示第3部分的第5幅图.

图与表应有相应的名称,如"实验系统流程示意图"等.

图与表应设置于文章中首次提到处附近.

4,毕业论文(设计)的参考文献

正文引用参考文献处应以方括号标注出.如"…效率可提高25%[14]."表示此结果援引自文献14.

参考文献的编写格式为:

期刊文献的格式:[编号]作者.文章题目名.期刊名,年份,卷号,期数,页码.

图书文献的格式:[编号]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份,版次,页码.

会议文献的格式:[编号]作者.文章题目名.会议名(论文集),年份,会议地点,卷号,页码.

附件3

河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论文(设计)题目:

院系:专业:班级:学号:

学生:指导教师:研究方向:

1,论文(设计)的主要任务及目标

2,论文(设计)的主要内容

3,论文(设计)的基本要求

4,主要参考文献

5,进度安排,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论文(设计)各阶段名称

起止日期

1

2

3

4

名师论文篇7

一是审题模糊化。

参加过高考阅卷的人都知道,“切合题意”的习作才可能进入一类。教师写下水文,是在相对放松与自如状态下进行的,没有时间限制,应该能对作文试题的规定性做出合理的解读,然后选择最恰当的角度立意、谋篇。但有些名师的下水文,在这一点上显得很仓促,很草率。以新课标卷Ⅰ为例,试题提出了比赛中可不可以违反规则的话题,答案是多向的,可以谈严守规则的重要性,也可以谈竞争中的合作与双赢问题。可以说,无论从哪个角度,都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河南焦文林老师的下水文《生命因相拥而美丽》,语言是流畅的,内容是充实的,但离“切合题意”还很远。从全文来看,第一部分“生命相拥,展现共赢智慧”多少还能算得上“基本符合题意”,习作中的后两个部分“生命相拥,演绎人性善良”“生命相拥,达成万物和谐”则与竞争、规则、合作、双赢一点关系也没有,是典型的“贴标签”、粗暴的“拉郎配”。

湖南高星云老师写的北京卷下水文《由“老规矩”想到的》,混淆了老规矩、规矩、套子三个概念,属典型的偏题。试题中“老规矩”强调历时性,指的是实行已久的、人们普遍默认的约定或执行的方式方法。其中有的成了一个地区或民族的文化符号,带有特定的时代、文化、观念等色彩,有的可能带有某种局限,但更多的老规矩是应该传承、丰富、改进的。规矩,是校正圆形p方形的两种工具,多用来比喻标准法度。而“套子”是有固化感情倾向的词语,是贬义词,与规矩、老规矩岂可混为一谈?最离谱的要数山东闫会才老师的下水文《窗外的世界》,虚构了一名教师误解学生后向学生道歉的故事。也许我有些愚钝,读了这个故事后,怎么也看不出其与试题提供的“一幅图画,有人看到的是雅,有人看到的是俗,有人看到的是闹,有人看到的是静”这个材料到底有怎样的关联。

二是表达程式化,思维表面化。

一半以上名师的作文有明显的套路化、程式化痕迹。全篇多用“总―分―总”模式,举例以外,多用因果分析法(包括正向的、反向的),且多为表面化的分析。写议论文,应以“分析”“推理”“解说”“阐释”为主,可以用例子,但并不是说你只要把例子摆出来对方就心服口服了,必须对例子作理性分析,揭示出例子所蕴含的使观点得以成立的内在逻辑必然性,或者有助于突破所谈话题认识理解上的关键节点。

另外,有些教师所举的事例过于陈旧、俗滥,又不能翻出新意,可见阅读视野的狭隘与大脑更新的迟滞。

名师“下水文”暴露出的问题我想应该不是个例,可以推想,写作方面的素养有待提高的,也绝对不会是这几位“侥幸”中枪的“名师”。

教师应该成为“眼高”“手高”者。需要解决几个问题:

第一,关于好作文的标准。什么是好作文,是有一个基本共通的标准的,可是,从名师的“下水文”以及见诸媒体的名师推荐的“好作文”看,的确存在着评判标准上的误差。有的“好作文”有明显的不应有的缺陷,甚至有的“好作文”竟然是曾被媒体批评过的病文。比如审题上的偏向,立意上因求异而舛误,分析、诠释的表层化,结构的模式化,材料的单一堆积等问题。学生的模仿力很强,教师把这些东西推荐给学生,很快就会谬种繁衍。

名师论文篇8

【关键词】名师;名师工程;培养方式

一、福建省名师工程的开展现状及问题反思

为贯彻落实《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2010年福建省教育厅决定实施“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在各地申报选拔的基础上,省教育厅最后确定了96名名师培养人选,计划进行为期三年的个性化培养。此次名师培养工作由教育厅组建的省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专家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家委员会)负责组织实施,并从省内外高校、中小学选聘了一批知名教授和特级教师担任名师培养人选的导师。专家委员会分设中学分委会、小学分委会和学期教育分委会,分别挂靠福建教育学院、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和福建省幼儿教师培训中心,负责相应学段名师培养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根据专家委员会制定的《福建省中小学教学名师培养工作实施意见》,主要的培养方式有组织通识研修、学术研讨(高层论坛)、出版专著等方式。

名师工程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随着工程的进展,我们需要不时的去思考这样一些问题:可供名师发挥辐射作用的平台构建是否充分;名师优秀的教学理念及思想的推广力度可否提升;导师与学员的联系能否更加紧密;培训内容的设置是否合理等等。

(一)平台的搭建。名师在培养过程中,是渴望有一定的平台来发挥其辐射作用的。相关部门应该多为他们提供展示风采的舞台。比如进行各种教学比赛,开公开观摩课,参加国内外考察;提供从事教研活动的充足经费,提供出版资助;举办专题活动,通过电视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体展示名师的风采,推广他们的教学经验,介绍他们的教研成果,提高他们的社会声誉等。在信息化的时代,如果能把各学科名师工作室,以及名师的博客等资源结合起来,发挥更广大的媒体效应,把网络这块资源利用好,让学员及其工作人员利用平台进行互动交流,应该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双导师制。按照福建省的名师工程培养要求,为每个名师培养人选配备双导师,导师由高校专家和中小学教学名师组成。但就如何进一步明确理论导师和实践导师的责、权、利,如何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与考核方法,如何正确处理好理论导师与实践导师、学员与导师关系的关系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思考。

(三)名师培养的路径。专家委员会的主任委员余文森教授认为理论学习、课题研究、导师指导和名师教学团队是名师成长的四条通道。而专家委员会和名师教学团队(名师工作室)是名师成长的两个舞台。那么,这两个舞台的作用该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比如,名师工作室,既要形成名师学习共同体,又要发挥好示范辐射作用。要让名师们在集体合作中找到认同感和归属感,是极其重要的。

二、建议与对策

针对福建省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从行政组织、双导师以及名师培养对象该如何更好的发挥各自作用,提出几点建议与对策。

(一)行政组织职能角色

名师工程是一项战略性的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科研机构、中小学等要凝成一股合力,既要密切配合,又要各司其职,确保这一工程的有效实施。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出台相应的政策,保证经费的落实,并加强对进展中工程的指导,检查,协调和评估。各市、县(区)教育局应将培养人选纳入本地名师培养工程或计划中,制定配套政策和措施,并提供配套资金支持,为培养人选发挥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创造条件。有关学校应支持培养人选参加各种学习研修和示范帮扶等活动,并在工作安排和经费等方面给予支持。

1、立足需求制订培训计划

这一工程耗时三年,要想真正做出成效,就应该从实际出发,从名师的需求出发来制订合适的培训计划。那么调研是必不可少的。在培训工作开始之前,行政组织单位应该到教师中去观察教师的真实生活、收集资料,在全面理解教师和教育现实的前提下,确定那些对教师个体发展有重要影响的问题,作为培训的切入点。并且随着工程的进行,相关组织单位应该实时跟进,不断调整方案以求达到最优结果。

2、结合实际设置培训课程

各分委会可根据实际教学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和问题,设计合理的通识研修课程安排,以学习共同体,同读一本书等形式开展研修。比如,可以根据学段特点划分为三个学习共同体,分别由三个分委会负责。各学习共同体以QQ群为平台,每周可以设定一个主题进行研修。每次的主题都应该包含一个高影响力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中小学教师所面临的具有高代表性的问题。同读一本书的形式也是值得提倡的。每个月可以选定一本好书,各教师可以通过QQ平台实时读书感言,互相交流读书心得。

在名师工程中,学术研讨是必不可少的。高层次的学术论坛交流和境内外高级研修活动可以拓宽专业视野,扩大影响,提升知名度。行政组织单位还可开展一系列听、说、评、讲活动。这种培训模式的好处是培训的实践性、针对性都很强。

参加名师培养的教师大多已经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只是因为平时忙于工作以及所受的学术训练有限,很难有时间和精力把自己实践中的东西整理归纳形成系统的成果,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因此有关教育教学理论的通识培训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理论怎么引导教师做实践的反思者。笔者非常赞同陈勇兵老师的观点:即理论学习、实践探索和案例研究的三个子模块的培养模式。理论学习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开设培训的课程,也就是说,在有限的时间内,把对教师最有价值的、最需要的、最有用的知识传授给教师学员。实践探索的有效方法就是到中学去随堂听课,比如去一些省内重点中学考察观摩,听课后用所学的理论进行分析。案例研究就是以案例为载体的行动研究,并使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升华为理论。案例研究是这一培养模式的重中之重。这一模块涉及到行动研究。

3、构建名师发展的良好环境与激励制度

各组织单位在名师培养过程中,要利用好各自的优势与资源,将各地分散的资源进行整合,成为名师培养共享的优质资源,为各类活动的开展进行有力支撑。要建立起服务型的领导班子,进行人性化管理;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气氛,努力健全有利于名师发展的各项规章制度。同时,还应注重对名师的人文关怀。名师所承载的社会压力不容忽视,组织单位还应加强跟名师的沟通交流,能够及时的为名师分忧解难,为名师的发展提供情感支持。

科学的评价方式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手段。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我们可以对培训学员建立成长档案袋,客观地描述学员在培训过程中的进步和不足,以不断完善培训模式。”

(二)双导师职能角色

1、双导师与培养人选的互动角色

按照福建省的名师工程培养要求,为每个名师培养人选配备双导师,导师由高校专家和中小学教学名师组成。导师首先需要对培养人选进行个别诊断,可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有课堂现场诊断,有电子材料修订,有QQ适时交流等。可以针对不同的领域,比如课堂教学,教材的解读,参加研究课、示范课和教学竞赛的“磨课”等。为了让学员的个性得到发展和张扬,除了集体学习、阅读书籍之外,导师还可以根据学员的特点推荐相关书籍,并做交流分享。

双导师之间,以及培养人选与导师之间应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导师在关注培养人选开展课题研究的同时,要重点帮助其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协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导师应持有一种平等民主的心态与培训教师交往,这反映在导师与教师交往的时间、地点、语言、表情、方式等很多方面。

2、高校专家职能角色

高校专家的角色就类似于行动研究中的协助者,帮助培养对象做好行动反思研究。研究者要帮助教师梳理研究思路,规范研究方法,提升专业能力。在此基础上形成有一定影响力的论文成果,甚至是出书立著。

在教育行动研究中,研究者重在提供适度的理论和实践支持供教师思考,而一定不能用自己的经验和理念告诉教师应该“怎么做”。教育行动研究中发展出来的问题解决策略,如果不能为教师所理解,就不仅违背了教育行动研究的初衷,也不利于教师发展本土化的理论与实践,不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3、中小学教学名师职能角色

中小学教学名师主要是在学员跟班学习期间重点发挥其作用。跟班学习的前期可以是名师上课,起示范指导作用。在此过程中,名师先就自己要讲的内容备课,而其他教师不参与备课,避免事先交流。在名师授课后,收集学员对本节课的反馈意见。将意见汇总后,全体教师在一起共同讨论,解决措施。后期改由学员轮番上课。在吸取名师教学经验后,学员采取自己的讲课形式进行讲授。最后,是及时反思。授课教师一起对整个课堂教学行为过程进行反思性回忆,包括对教师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学生表现,以及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分析,及时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利用现代教育理论知识,解释或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理论基础。教师们互相讨论,共同提高。这样的跟班学习效果应该是比较好的。

(三)名师培养对象的职能角色

名师成长固然需要打造,需要政府、组织为大家提供资源,创造条件,搭建平台。但是光光打造是不够的,只是为名师的发展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更多的是需要名师自身把外部力量与内部力量有效的结合起来。

1、成为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人

在专业成长的过程中,形成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尤为重要。这也就意味着教师个人是其自身专业发展的动力根源。培养对象要能够订立适合自己专业发展的目标、计划,而且有意愿和能力将所定的目标和计划付诸实施。最好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学习和主动探究,记录自己的想法,并提炼为自己研究的课题。能够安排专门的时间阅读文献、反思和写作,懂得寻求合作与帮助,主动征询反馈,积极与双导师配合。

反思不仅是教师走向成长的有效手段,更是改变教师思维方式的有效方法。我们的名师培养对象可以充分借助网络平台,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进行文字与资料的过程性记录,发表在网站或博客上,便于总结反思,也有利于个体的自我展示。

2、注重合作学习

培养对象应注意到与同组的学员加强合作,共同反思教学,提高培训效果。因为每个人都是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建构对事物的理解,因而往往只能理解到事物的某一方面。通过有效的沟通和交往,则可以实现知识的共享。因此,为了更好地解决教师在教育实践遇到的复杂问题,应该倡导教师间进行合作学习,共同发展。不同的教师在不同的教学实践中都会积累一些富有个人特色的经验,通过合作、交流和碰撞,可以帮助教师有效解决教育实际问题,进而提高他们的教学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3、名师要找到自己的教学风格

对于每一个名师培养人选来说,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是非常必要的。于漪曾说过,“教出自己个性的时候,才是学生收获最大的时候。”如果一个教师没有自己的教学风格,那只能算是教书匠,而很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名师。独特的风格实际上来源于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科的独特认识。要想做到这些,就需要去阅读,加深思想的深度,在此基础上,还要有创造性。当然,这些都无法脱离每个教师的教学经验。我们需要去反思,梳理总结,将我们的经验概念化,结构化,在此基础上形成我们每个教师的教学风格。

参考文献:

[1]福建省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专家工作委员会.福建省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实施方案[J],2010

[2]孙海源.传统教师培训模式的不足及纠偏策略[J]教师,2010(07)

[3]郭俊芳.由“名牌”到“名师”的联想[J].教师发展论坛,2011(06)

名师论文篇9

一、 高屋才能建瓴,高瞻才能远瞩

王旭平老师作为一名特级教师,喜欢钻研各类理论书籍,在教育教学理论上有很深的造诣。他结合自己20多年的教学经验,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关于初三语文教学的理论,尤其是关于作文教学的部分,运用它往往时间短见效快。

而很多时候,我们作为教学一线的老师,因为每天要处理大量的琐碎的事情,刚开始工作时是疲于应付;后来熟练了,变成视而不见,麻木不仁;再后来,变得自以为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总以为,自己掌握了教育教学的规律,自己对教材、学生都了熟于胸了。其实,这个时候,就是我们一线教师最危险的时候,我们往往在这时候迷失了自己,迷失了前进的方向。在进名师工作室之前,我已经有了10多年教龄,觉得自己很懂教育教学了。进了名师工作室,我才发现,自己是井底之蛙,对很多的教育教学理论知道的只是皮毛而已,更不要说熟练运用了。

他经常教导我们:别以为理论知识是枯燥的、空洞的,一旦融会贯通,它将形成巨大的效应。在他的影响下,我开始系统地学习一些理论,从名人的上课案例到名家的教学思想,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这些理论,在我面前似乎打开了一扇窗,我感到课堂越来越有吸引力,教学越来越有趣。现在,我积极研究教育教学理论,通过各种途径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理论,更新教学观念,积极参加课题研究,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并陆续发表了一些文章,如,《也谈语文教师早读课角色的变化》《四点让语文课堂灵动起来》(刊登在《科教导报》2009年第32、42期上);2010、2011年在部级刊物上发表了《“意象法”解开散文阅读的一把钥匙》和《朗读,享受语文的快乐之源》;2012年又在省级刊物发表了《记叙文写作三部曲》《表演法在诗歌教学中的运用》 《三步打造成功记叙文》 《在“敏锐、公正、调适、合作”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等 。《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再学叶圣陶》等七篇论文分获国家和省级奖,《古文让我欢喜让我忧》等多篇文章获镇江、丹阳市级奖。最近我正在尝试研究系统的教学方法,渐渐形成“意象法”的阅读教学思路。

从这几年的理论学习中,我深深明白一个道理,研究理论绝不是浪费时间,而是更好地利用时间,更好地指导教学。正所谓高屋才能建瓴,高瞻才能远瞩。

二、 融会贯通,精雕细刻

以前上课,很多时候,是埋头于解决一个一个的小知识、小问题。至于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要这样提问等,想得比较少。在王旭平老师的指点下,我有了较大的长进。

首先,我对整个教材体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于每一册书中所出现的知识点,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所以每次开学第一课,我不再是匆匆教学,而是利用好这节课为学生梳理好知识点,建立好知识树,然后引导学生围绕知识树设计自己的学习计划,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适当调整,做到胸中有丘壑。

其次,我开始有意识运用一些教育教学的理论,让课堂变得生动鲜活起来。比如,特级教师黄厚江老师提倡教语文要有一些创意。我便适时抛开教参,在生活中找素材。教学《繁星》这课时,不再简单进行赏读,而是挖掘到巴金先生谋篇布局的妙处,动员学生找到按时间地点转移描写同一事物的不同感受,充分用好了教材,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水融。

以前只注意到每节课解决几个具体的问题,现在,我开始有意识地研究这些问题的来龙去脉,以及提问的方式方法,甚至将教材顺序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调整。每一节课备课的时候,都要反复自己提问自己,反复雕琢,直到自己满意才算备好课。在教学高尔基《童年的朋友》一课时,我抓住了外貌描写作为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归纳出外貌描写的四个重点:有重点、有特点、有条理、有修辞。实战训练时发现写作效果不是很好,于是接下来又利用《一面》中关于鲁迅先生的三个外貌描写进行强化,然后又利用《我的老师》中对蔡芸芝老师的一句话外貌进行补充,到此,学生运用外貌描写就自如了。

当我有意识地融会贯通,精雕细刻研究教材,并且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时,不得不佩服王老师当初战略眼光的高远。

三、 全盘规划,提升能力

王老师是特级教师,也是学校的领导。每天除了上毕业班的课,还有很多公务要处理。可是,他总能收放自如、游刃有余。

2011年下半年,因为工作的需要,我成为学校的一名中层干部,担任九年级组长一职。刚开始,我怎么也不能转换角色,因为我已经习惯在自己的班级里打拼。王校长看出了我的焦虑,及时找我谈话。他说:“以前你是优秀的班主任,要带好一个班级;现在你更是一名优秀的管理者,要带好一个团队。用你管理班级的方式去试着管理一个教师队伍。记住一点,同中找异,你要找出管理老师与管理学生的差异。”

这一席话如醍醐灌顶,惊醒梦中人。我将焦虑转换成了思考,将抱怨转换成了学习。渐渐地,我发现,管理学生和管理老师在某些方面是相通的。我们要爱护学生,我们同样也要爱护自己的同事、下属。每一个人都是活生生的、有生命、有思想的。如果我们不能真心地、平等地对待每一个老师,我们就不是一个称职的管理者。如果我们不能以身作则,不去体察民意,不去做实际的工作,那一切都是空谈。空谈误国,空谈误校,空谈误生。

从此开始,我适应了新的岗位,在管理方面又打开了一个新天地。

人们都说:幸福像花儿一样开放。在王旭平导师的指引下,我越来越感到教学像花儿一样绽放,芬芳怡人。很感谢学校提供的这个机会,让我能在名师工作室与那么多优秀的老师近距离交流提升;尤其要感谢王旭平导师,他给我在教育教学上予以很大的帮助,给我提出了很多珍贵的意见,帮我指出了诸多的不足,让我更深刻而全面地认识、了解自己,释放自己的教学潜能!

名师论文篇10

论文摘要:在我国教师分布的版图上,农村教师占据着半壁江山。显然,没有农村教师的专业化,中国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专业化。然而现实的情况是,我国城乡教师专业素质是不平衡的。无论在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专业技术职称结构等指标上,还是在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水平上,城乡落差都是显著的。正因为此,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难度更大、任务更重,也正因为此,开展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需求就更为强烈。教师素质的高低是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而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就是多读书,读好书。

一、农村教师专业素质和读书现状分析

据2005年的资料统计,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有540多万,占全国中小学教师总数的53%。这540多万教师任教于38万所农村学校(占全国中小学总数的80%强),承担着1亿零8百万农村学生的教育教学任务(占全国中小学生总数的54%强)。显然,没有农村教师的专业化,中国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专业化。然而现实的情况是,我国城乡教师专业素质是不平衡的。无论在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专业技术职称结构等指标上,还是在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水平上,城乡落差都是显著的。正因为此,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难度更大、任务更重。也正因为此,开展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需求就更为强烈。教师素质的高低是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而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就是多读书,读好书。

但令人担忧的是:我们现在的绝大多数教师很少抽时间读书,哪怕是课内涉及的书,就更不用说课外书了。当然,这不全是教师的责任,据调查显示,98.2%的教师认为自己的负担太重了。我们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整日被正统的作业、教科书或工作学习的压力所包围。根据调查,学校的图书馆,除了学校要搞什么比赛老师才去找资料,平时是没有工夫去的。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悲哀。

二、学习教育名著是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1)学习教育名著是农村教师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转变教育教学思想观念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的业务素养是多方面的,但是教育理论和思想观念是教师业务素养中带根本性和实质性的成分,因为它对教育教学活动起着指导作用。目前,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现实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思想观念的状况存在着以下缺点:教育观念陈旧、学科水平低,已有知识遗忘,基础薄弱;视野狭窄、信息闭塞、不了解学科前沿;教育科研能力弱、科研意识淡薄,缺乏理论升华。为适应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采取各种恰当的措施,有效地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转变陈旧的教育思想观念。组织农村教师研读教育名著,就是有效的措施之一。

(2)农村教师学历普遍不高,需要补充教育教学理论。目前,我国小学教师达到大学专科学历的只占20%左右,这意味着80%的小学教师只读过中师教育学教材,教育理论十分单薄贫乏。相当多的小学教师知道的那点教育理论也相当陈旧甚至过时了。近些年来,许多中小学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提高了自己的学历层次,初中教师达到大学专科学历的占86%,高中教师达到大学本科学历的占68%。但是,这当中不少人是“学非所教”,当然也就谈不上教育理论水平的提高,再加上毕竟未接受过正规的高等教育,文化知识和教育理论的学习也就打了折扣。所以,单从学历教育、学习教育理论这一角度看,大多数中小学教师都存在补充教育理论的问题。补充的办法之一就是组织他们研读教育名著,并努力将其运用于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

(3)研读教育名著可以解决教师教学过程中教育理论学习低、水平重复的难题。就我国教师继续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小学教师是中师毕业后再升专科,少数小学教师和不少初中教师是“专升本”。他们在中师、专科、本科三个阶段都要学习“教育学”。但是,这三个层次的教育学教材重复内容居多,而升华和新颖的内容较少,难免造成教师厌教、学员厌学的情况。继续教育中的短期培训也存在学员“三进宫”听三次内容相同的讲座的情况。研读教育理论专著和名著,可以弥补中小学教师没有学习过教育名著的遗憾,有利于他们进入教育科学的“殿堂”,有助于提高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4)研读教育名著能帮助教师避免形式主义地学习别人的点滴经验而误入歧途。应当承认,绝大多数中小学教师是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进取心的,他们在努力地自学,力求不断地完善和发展自己。但是,不少教师只是局限于阅读那些“适用性”较强的学科杂志,吸取那些“可操作的”点滴经验,而真正阅读教育理论专著的不多,更不用说研读教育名著了。这就是为什么有的老教师一堂课在竞教活动中得了一等奖,他可以详细地说明这堂课的操作过程,但是当问起他这样做的理论依据时,他就会支支吾吾甚至哑口无言;有的教师从教几十年,荣誉称号不少,经验文章很多,但却没有几条是自己独特的东西。一项调查表明,大凡已经出名的教师,无一例外地都研读过几本教育名著。所以,要由经验型教师成长为学者型、科研型、专家型教师,要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必须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必须研读一定数量的教育名著,理解和掌握教育现象的历史和全貌,获得真正系统的而不是一知半解的知识,并从中悟出精神、形成思想,在理论上正本清源、高屋建瓴,避免因形式主义地学习别人的点滴经验而误入歧途。

三、对教师读书的几点建议

(1)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实际,有选择地阅读一些提高教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教育理论图书。课程改革要改变原来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改变学科本位、门类过多、缺乏整合的状况,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改变原来的评价方式等,教育的重心已不再是教给学生固有的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教师只有及时地跳出学科本位思想的束缚,汲取最新科研成果,才能适应新课程教育教学的需要和教育发展的需要。像《教学方法——现代化的研究》《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等图书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对广大教师都具有极大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2)多读一些真正提升自身内在修养的图书。新课程反映了社会对教师工作的质的需求,教师必须随着新课程所建立的学习方式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而教学方式的变化是由教育观念决定的。因此,广大教师应尽快提高专业化水平,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加强对优秀教育理论著作的学习。像各种教案、教参类的图书应该看,但不能形成依赖。有的教师看教案类图书,不是参考、学习、借鉴,而是照抄、照搬,图方便,这不但不能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反而有害。而像《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教会学生思维》《师生沟通的艺术》这样的图书则能使教师受益终身。

(3)学校应该为广大教师提供良好的读书条件。从目前教师购书情况看,绝大部分是学校集团购买或由课题经费报销。影响教师个人出资购书的因素固然很多,但现在中小学图书馆普遍缺乏教师用书的状况的确应该尽早改善,切实加强图书馆建设,为广大教师提供能拓展视野,丰富知识结构的教育理论图书。

参考文献

[1]于光远.我的教育思想[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