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卫生室工作计划十篇

时间:2023-03-14 19:49:02

乡村卫生室工作计划

乡村卫生室工作计划篇1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以改善农村卫生服务条件、完善农村卫生机构服务功能和提高农村卫生服务能力为核心,以乡镇卫生院建设为重点,村卫生室建设为基础,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从整体上为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提供保障条件。

二、建设原则

省级为主、地方配套;整合资源、填平补齐;完善功能、满足需求;统一标准、规范建设;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三、建设目标

从*—2011年,用5年时间,建设1230所标准化乡镇卫生院和10000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基本建立起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相适应,设施较齐全、专业素质较高、运转有效,初步满足农民群众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需求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

四、建设内容

一是以改善就医条件为目标,改扩建业务用房;二是以提高诊疗技术为目标,添置与更新设备。

五、建设标准

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和设备添置更新按照《安徽省农村乡镇卫生院建设指导标准》填平补齐,业务用房建设造价按每平方米600元控制,设备添置更新按平均每所20万元左右控制。

村卫生室业务用房和设备添置更新,按照《安徽省农村村卫生室建设指导标准》建设。业务用房建设造价按每平方米500元控制,设备添置更新按平均每所6000元控制。

《安徽省农村乡镇卫生院建设指导标准》、《安徽省农村村卫生室建设指导标准》另行印发。

六、投资规模

*—2011年,总投资12亿元,用于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业务用房建设、设备购置与更新。按国家标准,投资3.6亿元,改扩建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60万平方米;投资2.8亿元,添置和更新1230所乡镇卫生院诊疗设备;投资5亿元,改扩建村卫生室业务用房100万平方米;投资0.6亿元,添置和更新10000个村卫生室诊疗设备。

七、经费来源

总投资12亿元,其中:由省发展改革委、省卫生厅争取中央投资3.5亿元(含2006年国家已下达国债资金1亿元);省、市、县三级政府分担8.5亿元,省级按80%比例承担6.8亿元,市、县财政按20%比例承担1.7亿元,省级5年应承担的资金按平均每年1.36亿元进行筹集,具体为:省发展改革委省统筹投资每年安排4000万元,省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9600万元,市、县应承担的资金,按省下达的年度投资计划和配套比例,由市、县财政安排落实。

八、分年计划安排

在分年度计划安排上,一是优先安排中心乡镇卫生院;二是优先安排乡、村行政区划调整完成县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县;三是优先安排实施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县;四是优先安排艾滋病、血吸虫病、结核病集中的乡、村卫生机构。

乡镇卫生院。*—2009年每年计划安排建设300所,2010年计划安排建设200所,2011年计划安排建设130所。

村卫生室。*年试点建设1000所,*—2010年每年计划安排建设2500所,2011年计划安排建设1500所。

九、项目建设与管理

(一)制定建设规划。根据全省农村卫生发展实际,研究制定符合省情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规划制定的程序是:

乡镇卫生院:根据行政区划调整以后的乡镇数,按照1个乡镇有1所政府举办的卫生院,在已经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按标准进行填平补齐建设,由省将*—2011年建设规划规模和年度建设计划下达到各县(市、区)。

村卫生室:按照1个建制村建设1所标准化的公益性村卫生室的总体考虑,乡镇政府所在地不再设卫生室(工作职能由乡镇卫生院承担),结合各县(市、区)行政区划调整后的行政村数、人口数以及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实施情况,将*—2011年计划建设控制数下达到各县(市、区),由县(市、区)结合自身实际提出*—2011年分年度建设计划,经所在市审核后,报省发展改革、卫生、财政部门统筹制定全省建设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

(二)项目建设与管理模式。项目坚持以县为主,实行“六统一”,即统一规划立项,统一计划下达,统一勘探设计,统一招标监理,统一资金管理,统一验收和预算审计。项目建设实行县(市、区)卫生部门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

对村卫生室进行统一设计,提供几套适应不同区域、地形和地质条件需要的标准图纸,供各县村卫生室选择;在项目建设上,以县为单位进行集中打捆分包招标,引入合格有资质的施工队伍,以降低建设费用,保证施工质量。

(三)运行体制与管理模式。实行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模式。政府投资新建的村卫生室所有权归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由乡镇卫生院从有资质的乡村医生中招聘从业人员,村卫生室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财政根据其所承担的公共服务适当予以补助,逐步建立乡、村卫生服务运行管理体制和日常运行经费保障机制。

十、保障措施

(一)建立协调机构。在省民生工程协调小组统一领导下,建立由省发展改革委、省卫生厅、省财政厅等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协调研究和解决问题,总结、交流工作经验,部署阶段性工作重点和任务,制定下一步工作计划。

(二)明确职责分工。市、县政府是项目实施的责任主体,负责本区域项目实施的组织领导、审定建设规划、以及配套资金、建设用地的落实和其他优惠政策等。市、县发展改革、卫生、财政部门负责项目实施日常工作,具体负责项目立项审批、编制上报建设规划和年度投资计划、勘探设计、招标管理、施工监理、项目督查、资金使用、统计报表上报、竣工验收、决算审计、档案管理等工作。市、县(市、区)建设、国土、审计、监察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能履行职责并予以配合。乡、村负责建设用地划拨的落实和施工环境的保证。

省发展改革委、卫生厅、财政厅等部门按照省政府要求和职能分工各负其责。

省发展改革委负责牵头组织制定乡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方案、编制建设规划,下达年度投资计划,并协调项目启动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困难与问题以及项目建成后的评估评价工作。

省卫生厅负责牵头组织项目的实施和建设、统计报表上报以及制度建设、项目建成后的运营管理和验收工作;会同省发展改革委制定乡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方案、编制建设规划以及下达年度投资计划。

省财政厅负责安排落实省级财政资金和建设资金管理,督促市、县财政部门落实配套资金。

(三)制定优惠政策。

一是制定出台在建设用地、建设费用减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以保障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民生工程顺利推进;二是制定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办法,以保障项目建设质量和资金安全。

(四)建立项目公示与督查制度。

乡村卫生室工作计划篇2

**乡2007年村级卫生室建设工程计划实施9个村,其中,新建7个村,扩建修缮2个村,新建筑面积644平方米,修缮面积208平方米,以及厕所、围墙、水泥地板等附属工程。其中,木瓜村、米河村、田头村、西河村、西桂村、立达村、打瓦村各新建村卫生室主体房86平方米;田头村、**村新建辅助用房各18平方米和28平方米;**村、大沙坝村分别修缮128平方米、80平方米,总投资413100元。其中,木瓜村59300元,米河村50600元,田头村57200元,**村32000元,西河村45000元,西桂村42000元,立达村48000元,打瓦村47000元,大沙坝村32000元.

**乡村卫生室工程建设项目于2007年12月先后开工,2008年3月30日主体工程全面结束,历时四个月,按计划完成了各项建设项目任务。

二、村卫生室建设工程主要措施

(一)健全机构,加强领导

按照各级对村卫生室建设的标准和时限要求,乡党委、政府对各村卫生室建设高度重视,专门召开了村卫生室建设工程会议,明确了工作职责。为确保村卫生室建设工程的顺利实施,成立了由乡长李予任组长,分管领导李庆兰任副组长,乡办公室、财政所、医院、国土所、规划办,涉及村卫生室建设的支部书记、主任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建设工程实施领导小组,负责工程质量把关监督工作。

(二)严格资金管理,把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

由于上级补助资金不能满足村卫生室建设工程,乡财政又比较困难,村卫生室建设工程只能采取先完成主体项目,逐步完善附属工程的措施。该工程计划投资413100元,上级补助资金由财政所实行“专款专存、专款专用”的管理办法。拨款方式按工程进展情况,由领导小组检查工程质量后,予以分期拨款,确保资金专款专用。

(三)合理规划,严格按工程质量要求施工

1.**乡村卫生室建设工程项目图纸由保山市天宇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帮助设计,结构类型为砖木结构。根据项目建设工程的有关要求,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乡村干部和土地部门、规划办、根据各村人口居住情况,进行各村卫生室选址规划,本着方便群众就医和便于管理的原则,认真进行勘测规划工作,保证了村卫生室建设的合理用地。

2.该工程由于涉及到各村,各村工程规模较小,达不到招标项目要求,施工队由各村负责找,工程资金预算由乡统一预算参考价,实行乡、村和施工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价格协商的方式进行组织施工。

3.精心组织,加强指导督查。领导小组精心组织好项目的规划实施,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并指定技术员对工程定期不定期检查、督促、协调,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建设工程任务。

三、工程实施效益

该建设工程实施后,彻底解决了各村卫生室房屋条件差的问题,为全乡广大群众就近就医提供了较好的条件,为新农合的健康、稳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六、存在问题

(一)由于乡级财政比较困难,建设工程资金严重不足,村卫生室附属工程难以扩建,急需进一步完善村卫生室建设工程,才能确保村卫生室医疗环境的安全。

乡村卫生室工作计划篇3

一、总体要求。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从实际出发,明确乡村医生职责,科学规划和设置村卫生室,合理配置乡村医生,改善农村卫生服务条件,实现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服务全覆盖;积极稳妥地将卫生室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门诊统筹实施范围,落实乡村医生补助;积极解决乡村医生的养老问题;强化执业管理,规范服务行为,健全培养培训制度,提高乡村医生服务水平,为农村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二、合理规划设置村卫生室。我区村卫生室由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村(社区)集体、乡镇(街道)卫生院举办,经区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后设立。村卫生室的房屋和基本设备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建设和配备。实行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业务用房面积应大于100平方米,并具备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话、通网络等基本条件,实行诊断室、治疗室、药房、观察室“四室”分开,必要时设立公共卫生、宣教等工作用房。对村卫生室名称的命名,统一为市中区××乡镇(街道)××村卫生室;实行社区化建设的,其卫生室名称统一为市中区××乡镇(街道)××社区卫生室,并按照村卫生室进行管理。

三、认真执行乡村医生配备标准。乡村医生只能在经区卫生行政部门批准设立的村(社区)卫生室执业。村卫生室原则上按照每千人1名乡村医生的要求配备,居住分散的行政村可适当增加乡村医生人数。对目前达不到乡村医生配备要求的,可采取定向培养、委托培训、乡镇(街道)卫生院派人驻点等方式,配备符合条件的村(社区)卫生室卫生技术人员。对新进村(社区)卫生室执业的乡村医生,由区卫生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制定选聘、考核、任用办法,由乡镇(街道)有关单位提出申请录用计划,如实提供候选乡村医生的相关证明材料(包括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资格证明等),实行竞争上岗,择优选任聘用,并签订聘用工作协议。根据妇幼卫生工作需要,适当配备女乡村医生。

四、严格村卫生室卫生人员的资格准入制度。在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执业的乡村医生,必须具有经卫生行政部门注册的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或执业(助理)医师证书,从事护理等其他卫生服务的人员也应具有相应的合法执业证书,经全区统一竞聘上岗。新进入村卫生室从事预防、保健和医疗服务的人员原则上应当具备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区卫生行政部门、乡镇(街道)卫生院要加强乡村医生个人执业、考核和人事信息管理,建立健全和规范乡村医生个人执业技术档案,并报市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五、加强对乡村医生的技术培训与培养。区卫生行政部门、乡镇(街道)卫生院分别负责制定本级乡村医生培训规划与年度工作计划,建立健全乡村医生培训与继续教育制度,做好乡村医生在岗培训的组织实施、监督管理和评估工作。对在职乡村医生每年免费培训不少于2次,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2周。乡镇(街道)卫生院要通过业务讲座、临床带教和例会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卫生室和乡村医生的业务指导;要有计划地选派乡村医生到上级医疗卫生单位进修学习,鼓励支持乡村医生参加医学学历教育、全科医生培训,对选聘到村(社区)卫生室工作的医学院校大中专毕业生,优先进行规范化培训,促进并加快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的转化。要结合全科医生制度的建立,推进签约服务模式,积极探索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和全科医生制度的有效衔接。

六、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与业务指导。区卫生行政部门、乡镇(街道)卫生院要按照职能要求,分级落实对村(社区)卫生室的管理和指导职能。乡镇(街道)卫生院负责全面落实乡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对村(社区)卫生室的人员、业务、药品、房屋、设备、财务、信息化建设和绩效考核等方面进行统一规范和管理,对乡村医生和卫生室的药品器械供应使用和财务管理进行统一采购、管理和监督考核,并通过培训、讲座和建立例会制度等方式对乡村医生进行技术指导。要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与村(社区)卫生室签订年度卫生目标管理责任书,每季度对乡村医生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等方面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村卫生室、乡村医生评优评先、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经费发放等挂钩,建立以服务质量和数量为核心、以岗位责任与绩效为基础的考核和激励机制。

乡村卫生室工作计划篇4

全面提升农民健康保障水平,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也是统筹城乡医疗卫生同步发展的具体任务[1]。课题组在综合分析宁波市农村卫生服务网底基本数据和材料的基础上,参照国内同类城市先进经验和新医改《意见》、《实施方案》的有关要求,提出加强宁波市农村卫生服务网底建设与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1村级卫生服务机构建设现状

1.1机构分布和举办模式

截止2009年底,我市共设立卫生服务站1126家、村卫生室1753家,分别分布在全市455个社区、2588个行政村。农村平均每0.18万人口拥有1家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简称室,下同)基本实现了农村“20分钟服务圈”。

1.2人员配备和结构情况

几年来,通过大力引进和加快培养等措施,全市农村卫生适宜人才队伍有了长足的进步。截止2009年底,全市村级卫技人员共计3412人,其中卫生服务站内工作的卫技人员1011人,这部分人员队伍建设效果比较明显。但是,占全市村级卫技人员总数约70%的主要在村卫生室工作的乡村医生队伍发展不容乐观:他们中50岁以上的占总数约60%;中专以下包括无学历的占30%,中专学历占66.9%,大专及以上学历不到4%;很少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现象比较突出。

1.3运行管理情况

1.3.1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开展情况[2]村级卫生工作主要分为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其中基本医疗为主要工作。诊疗疾病以感冒、腹泻和体表创伤为主,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以咨询配药为主。公共卫生服务是村级卫生工作另一重要组成部分。我市各县、乡镇成立了公共卫生工作委员会,镇、村分别配备公共卫生管理员、联络员。但村级卫生服务机构参与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相对较少,除中心延伸下设卫生服务站能在卫生服务中心的指导下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外,村卫生室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相对有限。

1.3.2一体化管理开展情况[3]目标是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与卫生服务站(室)实行“标志标识、进药渠道、医疗处方、发票使用、人事培训、医政管理”等统一的一体化管理。目前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延伸下设的服务站,全面实行了人、财、物一体化管理;资产集体所有,乡村医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村卫生室只实行药品配送、收费标准、业务范围、人员培训、考核评估等统一管理;资产私有、私人经营的村卫生室,统一化管理程度更低、一体化实行难度也更大。

2存在主要问题及原因

2.1机构建设滞后当前,机构建设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仍不平衡,主要表现在:村级卫生机构规划不全面,年度建设计划不落实;卫生服务站(室)建设标准偏低。主要原因是:主观上个别地区对村级卫生网络规划和建设的认识不到位,思想上不重视;客观上个别地区规划不够合理,资金保障力度不够,建设标准过低等。

2.2卫技队伍后继乏人[4]虽然卫生服务站内工作的人员队伍建设这几年取得了显著进步,但是占村级卫技人员总数70%的乡村医生,年龄结构偏大、业务素质偏低、知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突出,卫技队伍后继乏人现象严峻。主要原因是:一方面,现有相当一部分老村医已不适合继续从事卫生服务工作,但目前全市尚未建立全面的乡村医生养老保障制度,导致一些不再适合执业活动的老村医难以退出工作岗位。而另一方面,由于农村生活条件苦、工作条件差、经济待遇低、人事编制不明确、基本社会保障未建立,许多年轻卫技人员和医学院校毕业生不愿意去村级卫生服务机构工作。

2.3运行不规范与村医收入待遇不高并存[5]当前,个别村卫生室已偏离了“公益性”,成了挂村卫生室牌子的个体诊所。他们受经济利益驱动,超范围、超能力行医,收费不合理、弄虚作假和医疗差错等时有发生,损害了群众利益。虽然部分乡村医生参与了一些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但工作内容不多,质量也不高。运行不规范的原因主要是现有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政策未对村卫生室内的乡村医生开展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内容作出具体规定,也无明确工作规范。另一个原因是,目前大部分乡村医生收入不高,基本半医半农。部分乡村医生还担负着一些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对于这部分工作,政府的考核补助机制仍未全面建立,影响了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正常开展。

2.4经济保障机制尚未建立目前各级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保障机制尚未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创收保生存发展的机制还未明显转变,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仍以药品收入作为主要经济来源。根据国家新医改方案,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与药品零差率销售,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若得不到有效补偿,经济运营压力将会进一步增大,甚至难以为继。随着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的不断拓展,内涵的深化,质量的提高,工作量的加大,服务成本也越来越高,各项经费需求相应增加。基本公共卫生的经费投入,不能满足当前农村居民实际的基本需求,因此必须在现有投入的基础上,建立可持续稳定增长的投入机制。

3村级卫生服务网底建设与管理的对策建议

3.1加快推进村级卫生服务站(室)建设

根据城乡统筹、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建设思路,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是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网底建设。

3.1.1科学规划卫生服务站(室)布局和实施年度计划各地政府应以服务人口、服务半径、交通状况和行政区划为指导,因地制宜尽快完善县(市)区级卫生服务站(室)建设规划。按照居民出行20分钟或每个中心村都有一个站的要求,由政府主导设置一家卫生服务站,实行共建共享;对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行政村政府支持设置一家村卫生室;对地处偏僻、人口稀少的行政村由村民委员会提供固定巡回医疗点。各地应依据对所编制的规划,制定年度实施计划,按计划完成当年建设任务,努力实现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先易后难和全面完成的目标。

3.1.2明确村级卫生服务站室点职责和任务以区域规划为前提,以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依据,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进一步明确村级卫生站、室、点的职责、功能和任务。卫生服务站主要承担常见病、多发病的一般诊疗、慢病管理、康复、计生服务和辖区居民的健康管理及适宜的公共卫生服务等工作。村卫生室主要承担常见病、多发病的初级诊疗,辖区居民的一般健康管理及可以胜任的公共卫生服务等工作。巡回医疗服务点主要进行健康教育、健康保健管理、计生康复技术指导、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咨询、诊疗和转诊服务,以及其他可以胜任的公共卫生服务等工作。站、室和点要根据各自的职责、功能和任务在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疾控中心和卫生监督等部门的指导下,合理开展力所能及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p#分页标题#e#

3.2强化建立以人为本队伍建设工作环境和制度

加快建立一支配置合理、素质高、留得住、用得上的全科医学专业队伍已成为保障农村居民健康的当务之急,也是解决当前村级卫技人员数量不足、存量不精的关键所在。

3.2.1积极招聘和培养村级卫技人员一是制定队伍建设规划。县(市区)、乡镇(街道)两级政府要编制实施城乡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科学核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所增编制重点向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倾斜。二是制定实施招聘计划和免费定向委培计划。鼓励高校医学毕业生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制定实施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高校医学毕业生招聘和免费定向委培年度计划。三是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在职培训。市、县两级财政要设立城乡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培训专项基金,规范建设全科医学人才培训实践基地,深化实施城乡基层卫技人员素质提升工程。四是继续采取综合提升基层卫技人员能力措施。如乡村医生培训考核、对口支援农村(社区)制度等。

3.2.2健全建立以人为本工作环境和激励机制对于在村级医疗机构工作的卫技人员,在工作环境和政策上,一是要有“行头”,即创造尽可能好的工作环境,使从业者在此工作能够心情舒畅,安心工作;二是要有“衔头”,即要组织从业者进行业务学习培训,关心他们技术职称晋升,使他们具备合法的与工作任务相适应的执业资格;三是要有“甜头”,即要把从业者纳入到养老和医疗保险等基本社会保障范畴,建立以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为主的新型收入分配机制,根据完成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服务的数量、质量和群众满意度等情况来确定相应报酬,使从业者优劳优得,生活无后顾之忧;四是要有“盼头”,即从业者工作若干年后,工作表现好的人员在正式编制、公务员、职称晋升等能享受一定的优惠政策。政府还要有表彰和奖励制度,在精神上给予一定鼓励和物质上给予适当奖励。

3.2.3切实落实村级卫技人员基本待遇根据我市村级卫技人员乡村医生占七成的实际,各地要按照基本社会保障政策,制定相对统一的乡村医生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障待遇,同时要会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根据本地实际制订具体的参保和缴费补助办法。在村卫生室工作的乡村医生可以通过“个人缴费、政府补贴、集体扶持”方式,参加相应的基本社会保险,享受最基本的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障待遇。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在服务站(室)工作的具有执业资格的卫技人员,其收入与当地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职工收入相衔接。

3.3完善运行管理和保障机制

3.3.1全面推行中心与站(室)一体化管理为使农村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较好的医疗卫生服务,卫生服务站(室)推行人员、财务、物品、业务、信息和分配等方面的一体化管理是非常有效的途径之一。对规划内暂时还未改建达到标准化的村卫生室也要实行人员培训、业务范围、药品配送、收费标准和考核评估等方面的统一管理。对纳入一体化管理的服务站(室)应享受财政补助和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等政策。

3.3.2不断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监管力度在积极推进一体化管理的同时,不断加大日常管理力度。一是加强行业监管。各级卫生行政和药品监管部门要严格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药品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对卫生服务站(室)进行全行业有效监管。二是定期服务质量信息。根据一定周期的服务质量监控和考核结果,定期服务质量信息,使卫生服务站(室)接受社会舆论的监督。

乡村卫生室工作计划篇5

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从实际出发,明确乡村医生职责,科学规划和设置村卫生室,合理配置乡村医生,改善农村卫生服务条件,实现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服务全覆盖;积极稳妥地将村卫生室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门诊统筹实施范围,落实乡村医生补助;积极解决乡村医生的养老问题;强化执业管理,规范服务行为,健全培养培训制度,提高乡村医生服务水平,为农村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二、明确乡村医生职责

乡村医生(包括在乡村执业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下同)主要为农村居民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包括在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乡镇卫生院的指导下,按照服务标准和规范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协助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落实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按规定及时报告传染病疫情和中毒事件,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使用适宜药物、适宜技术和中医药方法为农村居民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一般诊治,将超出诊治能力的患者及时转诊到乡镇卫生院或县级医疗机构;受卫生行政部门委托填写统计报表,保管有关资料,开展宣传教育和协助新农合筹资等工作。

三、合理规划设置村卫生室并配置乡村医生

(一)村卫生室的规划设置。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综合考虑辖区服务人口、农民需求、服务半径、地理交通等因素,按照村卫生室服务覆盖每个行政村的要求,合理确定村卫生室设置。人口较多或者居住分散的行政村可酌情增设,人口较少或交通便利的村,可联合设置村卫生室。目前村卫生室服务不能实现全覆盖的,可适当调整村卫生室设置。乡镇卫生院所在地的行政村原则上不设村卫生室。

县、乡两级人民政府要把村卫生室建设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村级活动场所建设规划统筹考虑,要采取公建民营、政府补助等多种方式,支持村卫生室的房屋建设和设备购置。

(二)村卫生室的建设标准。村卫生室由政府、集体或单位举办,或者由乡村医生联办、个体举办,经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后设立。村卫生室的房屋和基本设备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配备。纳入省统一规划设置的村卫生室业务用房面积应不低于80平方米,具备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话、通网络等基本条件,实现诊断室、治疗室、药房、观察室、康复室和保健室“六室分开”。

各县区要进一步加强村卫生室的规范设置,按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提升村卫生室服务能力的通知》(菏政办字〔2008〕99号)确定的原则和要求,完善提高现有省规划设置村卫生室的服务能力。

(三)村卫生室的命名。村卫生室的名称统一为乡(镇、街道)村卫生室。实行农村社区化建设的县区,其卫生室名称统一为乡(镇、街道)社区卫生室,此类社区卫生室按村卫生室进行管理。

(四)乡村医生的配置原则。乡村医生可在村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包括村卫生室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办的诊所等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在省统一规划设置的村卫生室执业的乡村医生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考核确定,原则上每千人应有1名乡村医生,居住分散的行政村可适当增加;对于乡村医生相对富余的地方,鼓励采取竞争上岗等方式,择优选用。要根据妇幼卫生工作需要,适当选配女性乡村医生。

四、规范乡村医生和村卫生室管理

(一)严格乡村医生准入和执业管理。乡村医生必须具有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或执业(助理)医师证书,并在卫生行政部门注册获得相关执业许可。在村卫生室从事护理等其他服务的人员也应具备相应的合法执业资格。在村卫生室执业的执业(助理)医师和执业护士参照乡村医生执业类别执业,按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程序申领乡村医生执业证书。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和《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加强乡村医生准入管理,规范服务行为。新进入村卫生室从事预防、保健和医疗服务的人员原则上应当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

(二)强化县级卫生等部门的管理职责。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将乡村医生和村卫生室纳入管理范围,对其服务行为和药品器械使用等进行监管。要建立健全符合村卫生室功能定位的规章制度和业务技术流程,组织乡村医生培训。科学划分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职能分工,合理分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量,将劳务密集型的公共卫生项目主要安排给村卫生室承担。加强对村卫生室实施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的绩效考核,考核结果在其服务的行政村公示,并将其作为财政补助经费核算和对乡村医生进行动态调整的依据。县级卫生、财政、物价等部门要加强对乡村医生和村卫生室补助经费使用的监管,督促其规范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公开医疗服务和药品收费项目及价格,做到收费有单据、账目有记录、支出有凭证。

(三)加强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业务指导和管理。村卫生室的财务和资产与乡镇卫生院分账管理、独立核算。在不改变乡村医生人员身份和村卫生室法人、财产关系的前提下,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委托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人员、业务、药品、房屋、设备、财务和绩效考核等方面予以规范管理。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对村卫生室进行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与村卫生室相关补助挂钩。乡镇卫生院要通过业务讲座、例会等多种方式加强对乡村医生的技术指导,对乡村医生及村卫生室药品器械供应使用和财务管理进行日常监督。

(四)提高村卫生室信息化水平。各县区要将村卫生室纳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范围,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其服务行为、药品器械供应使用加强管理和绩效考核,提高乡村医生及村卫生室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实行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统一的电子票据和处方笺,逐步实现村卫生室基本医疗、公共卫生、药品采购、新农合报销等业务工作一体的信息化和网络化管理。

五、将村卫生室纳入相关制度实施范围

(一)加快推进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2011年年底前,纳入省统一规划设置的村卫生室要全面推行基本药物制度,执行基本药物制度的各项政策,实行基本药物集中采购、配备使用和零差率销售。其所配备的基本药物由乡镇卫生院负责供应。要根据农村卫生服务需求,创造条件,逐步将其他符合省规划要求的村卫生室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

(二)积极将村卫生室纳入新农合门诊统筹实施范围。2011年年底前,要将省统一规划设置的村卫生室全部纳入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将其收取的一般诊疗费和配备使用的基本药物纳入新农合支付范围,支付比例不低于在乡镇卫生院就医的支付比例。加大新农合门诊统筹推进力度,逐步将所有符合条件的村卫生室纳入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充分发挥新农合对乡村医生、村卫生室医疗费用和服务行为的监管作用。各县区要结合各自实际,积极稳妥地开展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探索按人头支付、总额预付等多种支付方式,利用支付政策引导乡村医生和村卫生室转变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质量。要加强对新农合支付村卫生室诊疗和药品费用的监管,防止虚开单据,骗取套取新农合资金。

六、完善乡村医生服务补偿和养老政策

(一)建立健全多渠道补偿政策。乡村医生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主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合理补助。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乡村医生和村卫生室的职责、服务能力及服务人口数量,明确应当由乡村医生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具体内容,安排与村卫生室功能定位和服务能力相适应的任务量。要根据实际工作量,从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中按40%左右的比例统筹安排村卫生室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所需经费。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的补助资金,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进行考核,考核结果经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和财政部门审定后,70%按月发放,30%年终考核后一次性拨付。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挤占、截留或挪用。

乡村医生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要按照国家和省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的有关规定,合理制定村卫生室一般诊疗费收费标准以及新农合支付标准和办法。在综合考虑新农合基金承受能力和不增加群众当前个人负担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新农合对乡村医生的补偿作用。

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为保证在村卫生室执业的乡村医生合理收入不降低,各县区要综合考虑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补偿情况,采取专项补助的方式对在村卫生室执业的乡村医生给予定额补偿,补助水平与当地村干部的补助水平相衔接。可以按照服务人口数量或者核定后的乡村医生人数制定补助标准。

(二)积极解决乡村医生的养老问题。各县区要结合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下简称新农保)的推进,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参加新农保,对符合新农保待遇领取条件的乡村医生发放养老金。有条件的县区可以采取补助等多种形式,推动乡村医生参加当地较高档次的新农保,妥善解决离岗乡村医生的生活困难问题,提高养老保障水平。具体办法由各县区政府结合实际确定。

七、健全乡村医生培养培训制度

(一)加强乡村医生的培训。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结合实际,合理制定乡村医生培养规划,建立健全乡村医生继续教育和培训制度。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切实做好乡村医生在岗培训的组织实施、监督管理和评估工作,对在村卫生室执业的乡村医生每年免费培训不少于2次,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2周;要结合实施“卫生强基”工程,选派县医院或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到村卫生室带教。乡镇卫生院要制定乡村医生培训计划,通过业务讲座、临床带教和例会等多种方式加强对村卫生室的业务指导。乡村医生应当定期到上级医疗卫生机构进修学习,积极参加岗位培训。各县区要采取多种方式支持乡村医生参加医学学历教育,促进向执业(助理)医师的转化。

(二)加强乡村医生后备力量建设。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摸清并动态掌握本行政区域内乡村医生执业情况,着眼长远,编制乡村医生队伍建设规划,建立乡村医生后备人才库,从本地选派人员进行定向培养,及时补充到村卫生室。通过后备力量建设、吸引适宜人才到基层服务等多种方式提升乡村医生的服务水平。要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城市退休医生、执业(助理)医师和医学院校毕业生到村卫生室工作。各县区要结合全科医生制度的建立和推进签约服务模式,积极探索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和全科医生制度的有效衔接。

八、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强化乡村医生队伍建设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区要高度重视乡村医生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将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作为医改的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完善相关配套政策,确保顺利实施。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强化协作配合,加大督促指导力度,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乡村卫生室工作计划篇6

一、基本原则

推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以下简称“乡村一体化管理”),是当前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底的有效方式。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基础上,同步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有利于合理配置农村卫生资源,有利于全面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有利于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满足农村居民医疗卫生需求。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的基本原则为:

(一)坚持政府领导、部门协调、群众参与、镇卫生院为主的原则。

(二)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管理层次,实现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人、财、物统一管理的原则。

(三)坚持科学规划,合理配置,有利于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原则。

(四)坚持防治结合,公平可及。坚持农村卫生机构公益性原则,防治结合,积极创新服务方式;突出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公平、可及和效率,改革完善运行机制,促进其健康发展。

(五)坚持兼顾镇卫生院、村医生、群众三者利益,充分调动村医生积极性的原则。

二、职能职责

(一)区卫生局职责。负责编制村卫生室设置规划;负责村卫生室人员准入审批;负责监管村卫生室及乡村医生医疗服务行为和药品器械采购、使用;负责督促村卫生室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业务技术流程,组织开展乡村医生培训;负责科学划分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职能分工,合理分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量;牵头负责对村卫生室及乡村医生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财政补助经费核算和对在村卫生室执业的乡村医生进行动态调整的依据;会同财政、发改等部门加强对乡村医生和村卫生室补助经费使用的监管,督促其规范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

(二)乡镇卫生院职责。负责对村卫生室的业务指导和管理。具体负责对村卫生室及乡村医生进行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负责对村卫生室药品器械供应管理、使用监督和财务管理进行规范。在区卫生局统一组织下,具体负责对乡村医生及村卫生室的服务行为、服务质量以及日常工作进行考核。

(三)村卫生室及乡村医生职责。村卫生室及其在村卫生室执业的乡村医生主要为农村居民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包括在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乡镇卫生院的指导下,按照服务标准和规范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协助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落实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按规定及时报告传染病疫情和中毒事件,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使用适宜药物、适宜技术和中医药方法为农村居民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一般诊治,将超出诊治能力的患者及时转诊到乡镇卫生院及县级医疗机构;按照村卫生室职能职责填报卫生行政部门和专业机构要求填报的统计报表,保管有关资料,开展宣传教育和协助新农合筹资等工作。

(四)乡镇人民政府、村两委会职责。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将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和乡村一体化管理列入乡镇重要议事日程,督促落实相关政策,积极创造条件,改善村卫生室硬件环境。村两委会负责村卫生室负责人的聘(任)用和参与乡村医生的考核确认,参与村卫生室考核,负责收集群众对村卫生室及乡村医生服务态度、医疗质量的意见,为乡村医生创造良好的执业环境。

三、管理内容

乡村一体化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在卫生行政部门统一规划和组织实施下,以乡镇为范围,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实行“六统一一独立一选择”为基本内容的规范管理,即对规划设置、人员管理、业务工作、药械配置、绩效考核、财务进行统一管理;村卫生室独立承担法律责任;尊重群众的选择权。

(一)实施“六统一一独立一选择”管理

1.统一规划,加强机构设置。根据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综合考虑辖区服务人口、农村居民需求以及地理条件,原则上一个行政村应设置一所村卫生室(村卫生室须严格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相关规定选址,且能方便本村群众看病就医。原有两所或以上或分别在不同地点执业的,设施和人员必须归并),乡镇卫生院所在地的行政村原则上不设村卫生室。全区规划设置村卫生室150个。实行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应规范机构名称。

村卫生室的房屋和基本设备要按照国家规定标准,合理规划与配置,对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参照省甲级村卫生室评审标准实行统一建设,并统一工作程序,统一规章制度,统一考评奖惩,统一监督管理。

2.统一准入,加强人员管理。村卫生室卫生技术人员执业应当符合《执业医师法》或《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的规定。新进入村医疗卫生机构从事预防、保健和医疗服务的人员,应当具备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乡村医生数量原则上按不低于服务人口的1‰的标准配置。对乡村医生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统一培训、考核和调剂使用,统一考评、奖惩。

3.统一服务,加强业务管理。乡镇卫生院要加强对所辖村卫生室的技术指导,健全村卫生室的规章制度,按照职业规范要求,统一卫生室处方笺、门诊登记、传染病登记和各种统计报表,统一工作要求、诊疗科目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明确任务目标,并对村卫生室工作进行业务考核。严格规范诊疗行为,预防医疗差错和事故,确保医疗安全。积极推动村卫生室使用适宜技术、适宜设备。村卫生室要转变服务模式,注重公共卫生服务,主动上门服务,按照要求为农村居民提供规范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行一体化管理后,村卫生室均作为新农合门诊统筹的定点医疗机构和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提供机构。

4.统一采购,加强药品、器械管理。村卫生室所用药品由卫生院按下列规定统一采购,不得私从其他渠道购进。

(1)卫生院为村卫生室采购药品,必须按《药品管理法》及药品网上集中招标采购有关规定进行采购,药款由卫生院实行集中支付。

(2)供给村卫生室的药品核算价格采取“零”加价。同时药品销售实行“零”加价。

(3)村卫生室应执行基本药物目录。从镇卫生院领取的药品应当具有相应购进票据,并按流程备查。

5.统一监管,加强绩效考核。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应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财务会计制度,规范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应公开医疗服务和药品收费项目价格,做到收费有单据、账目有记录、支出有凭证,收费项目规范、票据齐全,完善财务管理,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

按照绩效考核实施细则,开展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绩效考核工作,绩效考核结果与财政补助(公共卫生补助、实施基药后的补助等)紧密挂钩,卫生行政部门定期组织对乡镇卫生院的考核,乡镇卫生院在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组织下,协调村两委会做好对村卫生室的考核工作,逐步建立以服务质量和服务数量为核心、以岗位责任与绩效为基础的考核和激励机制,调动人员积极性,促进乡、村卫生机构运行机制的转变。加快推进村卫生室信息化建设,建立乡村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依托信息化手段提高乡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水平。

6.统一财务管理。将村卫生室公共卫生项目资金和基本药物制度补助资金纳入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统一会计科目,统一账号,设立账簿,实行分室核算。

7.独立承担法律责任。村卫生室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8.尊重群众的选择权。在“一个行政村设置一所村卫生室”的前提下,村卫生室应确定一名负责人(法人代表)。负责人在已经确定的乡村医生中产生,具体产生办法为:由村两委会负责召集村民代表会议不记名公开推选,村民代表会议应有三分之二以上的组成人员参加。获得到会村民代表过半数同意或者相对多数同意并经乡镇卫生院审查确认后方可认定,由村委会履行聘用(任)手续,同时报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并按有关规定核(换)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二)全面推行“三制”

1.实行定期考核确认制。采取“合理规划、数量控制、严格准入、群众评议”的办法,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从现有乡村医生中考核确定村医生。考核程序为:个人提出申请,乡镇卫生院会同村两委会审核推荐,报乡镇政府审查并报区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组织考核后行文确认,定期考核每2年一次。现从业但未通过考核确认的乡村医生,可按下列渠道妥善处置:

(1)在原执业村未被推荐乡村医生而相邻村卫生室配置有空缺的,可申请卫生行政部门调剂使用,参与相邻村卫生室村医生公开选择。

(2)本人愿申请,且具有相应执业资质的,经有关部门按条件和程序批准可依法从事个体执业。

(3)暂无执业资质但在2年内经考试考核取得相应专业资质后可参与下一轮考核确认。

乡村医生一经确认,必须严格履行乡村医生职责,按时完成经常性和临时性工作任务。凡工作期内不能胜任或发生重大差错或有其他不适宜继续从事乡村医生执业行为的,由卫生行政部门按照《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予以处理。

村医生不足或因然减员或乡村医生愿申请退出等原因导致村卫生室工作人员空缺的,也可根据卫办发〔〕572号文件精神,经具有人事管理权限的部门同意,由乡镇卫生院从其正式职工中调配或选派工作人员,被选派至村卫生室的,其人事关系不变,并实行定期轮换。

2.实行报酬浮动制。各乡镇卫生院按照完成任务、多劳多得、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和有利于调动村医生工作积极性的原则,实行基础性报酬与奖励性报酬相结合的浮动式报酬发放办法。

3.实行医疗、养老保险制。乡村医生医疗保险原则上均按规定参加新农合。积极创造条件,推进乡村医生基本养老制度改革,逐步建立与政策法规相一致的基本养老保险机制。

(三)强化村卫生室政策保障

1.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为保证在村卫生室执业的乡村医生合理收入不降低,采取专项补助的方式对在村卫生室执业的乡村医生给予定额补偿。

2.对乡村医生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主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合理补助。按照省财政厅、卫生厅《关于调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乡村两级卫生机构任务与经费权重的通知》(财社〔2013〕4号)精神,明确应当由乡村医生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具体内容。根据服务人口和实际工作量,按每村人口(上年度户籍统计数据)分10个档次购买服务。

3.对乡村医生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主要由个人和新农合基金进行支付。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办发〔〕47号)的要求,村卫生室一般诊疗费标准核定为每门诊人次5元(含一个疗程),并纳入新农合基金支付范围,在新农合门诊统筹基金中总额控制,基金支付4.5元/每人次,村民个人负担0.5元/每人次。

4.对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中央补助资金,其中50%资金按农业人口数平均分配,人均1.5元;50%的资金按全省村卫生室个数平均分配。

四、工作安排

2013年3月起开展宣传、动员及准备工作,2013年4月起逐步建成以“六统一一独立一选择”为基本内容,责、权、利相统一,医疗设施条件标准化、经营管理规范化、指导与考核体系化、服务质量优质化和群众普遍认可的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服务网络,全面完成乡村一体化管理。整个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3年3月1日—3月31日)

1.各乡镇和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搞好乡村一体化管理工作是推动农村卫生工作、保护农村劳动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要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抓住我区发展的有利时机,层层召开动员会议,做好深入细致的宣传发动工作,在乡村上下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促进乡村一体化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2.卫生行政部门要全面清理村卫生室设置、人员情况,科学设置村卫生室人员数,重新核(换)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制定实施统一管理的相关制度、规范和流程,协调解决准备工作的问题,确保一体化管理顺利开展。

(二)全面实施阶段(2013年4月1日—6月30日)

根据工作任务、工作要求,按照职责分工开展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做到一体化管理相关要求,并正常运转。

(三)总结完善阶段(2013年7月1日—9月1日)

按照各阶段要求,由区乡村一体化管理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依据管理标准,组织有关人员对乡村一体化管理工作进行总结验收,研究解决运行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完善各项管理措施和制度机制,促进乡村一体化管理的持续健康发展。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明确职责。为确保乡村一体化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成立由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邹传红任组长,区委常委、组织部长黄晓燕、区政府副区长江波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各乡镇人民政府镇长为成员的全区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区卫生局,胡烈模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乡村一体化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技术指导、调度检查、考核验收等工作,并加强与发改、财政、人社等部门的协作分工。各乡镇也要成立组织领导机构,落实专人,明确责任,集中人力、物力、精力,积极运作,加强督导,确保各项工作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

(二)加强宣传,示范带动。在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过程中要提前做好宣传和动员工作,各乡镇、相关部门要将实施一体化管理的目的、意义、方法向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和群众宣传,特别是实施一体化管理后对村民健康带来的好处要多加宣传,让医务人员、村干部、村民理解和支持这项工作,为推进一体化管理创造良好的氛围,促进乡村一体化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三)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乡村一体化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出台管理办法、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各乡镇要结合各实际,制定本乡镇乡村一体化管理实施方案,完善各项制度,规范考核和核算办法。

乡村卫生室工作计划篇7

一、工作目标

2012年我县建设180个村卫生室,各乡(镇)按分解指标数具体实施,但不得擅自变动项目建设村,新建的村卫生室在规模、管理、服务质量等方面满足当地群众预防保健、计划生育及基本医疗服务要求。切实配好乡村医生,并逐步向执业助理医师过渡,使乡村医生基本能够承担辖区内公共卫生服务,以及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诊断和危重病人的应急处理及转诊工作。

二、建设要求

每个村级卫生室建筑面积60平方米,总投资5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4万元,省预算内投资1万元。项目建设用地由乡(镇)负责解决,鼓励各乡(镇)根据实际情况,将村卫生室建设与其他村级公共事业项目合并建设,以节约用地和整合资源,但选址必须充分考虑方便群众就医,交通便利。根据《省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省人民政府令第116号)的要求,项目建设应按照工程邀标或议标程序,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施工邀标或议标。施工图原则上在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的《省农村卫生室设计通用图》中选定,但对设计图纸中不实用、不合理部分可作适当调整。

三、建设时限

村卫生室必须在2012年12月25日前竣工投入使用。

四、实施步骤

落实项目选址并完善施工合同:2012年9月25日前;

施工阶段:2012年9月26日——11月25日;

工程初验:2012年11月26日——12月5日;

政府组织相关职能部门验收:2012年12月6日——12月25日。

五、保障措施

(一)各乡(镇)要成立以乡(镇)长为组长,分管乡(镇)长为副组长,相关人员为成员的村级卫生室建设领导小组,明确专人,落实责任,确保按时完成建设任务。

乡村卫生室工作计划篇8

为了加快卫生事业的发展,充分发挥村级卫生组织在医疗、卫生、保健中的重要作用,更好的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促进我县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发展。市政府年初与县政府签订了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达标的目标责任书,各村的卫生所(室)要达到《山西省村级卫生机构建设和管理工作》(试行)文件的要求,具体内容通知如下:

一、举办形式

“村卫生所(室)应符合全县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乡(镇)社区卫生发展规划,按照方便群众便于管理的原则,在原村卫生所(室)的基础上,根据人口数量、地理位置等合理设置。除乡(镇)政府所在地外,原则上每个行政村应有一个卫生所(室),距离较近的行政村也可联合设置。村卫生所(室)由村民委员会举办,鼓励乡(镇)卫生院领办乡村联办,社会力量和有职业资格的个人承办,属福利性农村公益医疗卫生机构。

二、基本职能

1、宣传国家有关卫生政策和法规,开展群众性健康教育,普及卫生知识。

2、运用适宜的中西医药及技术,开展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初级诊治工作及危重病人的就医指导;

3、对超出一般医疗服务范围或者限于医疗条件和技术水平不能诊治的病人及时转诊,对情况紧急不能转诊的,先行抢救并及时向有救治能力的医疗卫生机构求助;

4、开展妇幼保健服务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做好孕产妇和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工作;

5、做好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检测与报告工作,.参与本村重大卫生事件的处置;

6、协助乡镇卫生院,做好免疫规划疫苗的预防接种等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

7、协助乡镇卫生院,开展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服务,深入农村社区、家庭、学校,开展健康指导,送医送药上门;

8、协助村民委员会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9、负责农村卫生有关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统计、上报工作。

三、房屋要求

村卫生所(室)用房不得与其它用房混用。要求位置适中,交通便利,与行政村社会活动中心接近,远离污染源。房屋地面、墙壁、屋顶平整光洁,通风采光良好,室内干燥。

乡村卫生室工作计划篇9

一、总体目标

到2014年,全区建立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农村居民健康需求的新型农村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建设示范化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318个,用三年左右时间基本建成。2013年已建成的6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进一步加以完善,2007年建成120个,2008年基本完成,到2014年,各乡镇社区卫生服务站覆盖率达到90%以上,乡村卫生服务网络健全率达到95%以上,农村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率达到60%以上;乡村卫生服务人员资格合格率达到100%,继续教育参与率100%,合格率85%以上。

各乡镇卫生院要按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求发挥应有的功能,积极创建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到2014年基本达到机构网络健全,基础设施完善,基本设备齐备,人员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医疗卫生机构运行规范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

二、实施要求

按照《省社区卫生服务先进区评估验收标准及细则(试行)》开展工作,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严格按照《省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标准(试行)》的要求配套相应的房屋、设备和人员,并实施规范化管理,业务用房使用面积80M2-120M2,功能分区合理,流程科学,环境温馨,符合国家卫生学标准,在醒目位置使用全省统一的社区卫生服务标识。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应设全科医疗诊室(包括中医诊室)、治疗室、换药室、观察室、健康教育室和药房等室。有条件的可单独设立中医诊疗室、康复室、计划生育服务室、处置室、值班室和洗手间等,达到绿化、美化要求。

三、工作措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两个率先”目标,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2013年省卫生厅将我区确定为第二批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省级试点县(区),为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区政府成立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要把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相应的组织,明确职责,认真组织实施。要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层层分解落实任务。各乡镇、村(居)和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宣传和发动,大力宣传社区卫生服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在用地、用房、经费等方面给予支持,卫生、建设、国土、环保、工商、税务等部门要积极支持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对涉及到的相关费用,除上缴省、市部分外,其余给予免除。劳动保障部门要逐步将社区卫生服务站纳入医疗保险定点机构,积极帮助社区医生办理养老保险。人事部门要做好社区全科医师、护士等卫生技术人员的聘用工作,招聘优秀卫生人才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落实好全科医师、护士等卫生技术人员的任职资格政策。计划生育部门要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提供宣传资料和避孕药具,负责社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指导和管理。民政、残联等部门要负责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社区建设规划,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部分康复器材,使残疾人的康复工作能够在社区开展。区督查部门要把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列入各乡镇目标考核内容,加强督促检查,推进全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二)加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按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一体化的要求,本着方便群众的原则,农村以行政村(居)或3-5千人口设置一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附近的村(居)可不设社区卫生服务站)。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产权应保持集体所有,医疗卫生服务工作及医务人员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一体化”管理。各乡镇要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措施,按照示范化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要求,切实解决社区卫生服务站房屋问题。可采取以下一些方法:一是可利用闲置校舍、村部或具备条件的村卫生室改造;二是由村委会提供土地,乡村医生借资、工程队垫资分期偿还新建;三是由村委会提供土地,乡镇卫生院、村委会、乡村医生借资以及能人大户捐资等多渠道筹集资金新建;四是可利用扶贫资金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站。对完全或部分由乡村医生个人出资建设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按房屋折旧逐年返还其建设资金等办法,转为集体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帮助社区卫生服务站搞好内部设置、软件资料建设等工作。对已建成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区财政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1万元的补助。

乡村卫生室工作计划篇10

根据方府办通〔2017〕199号<大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村卫生室项目建设及运行情况调查的通知》、《县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大方县村级医疗卫生组织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方府办通〔2013〕25号)文件精神,为加强我乡村级卫生室服务能力,规范村卫生室及村医管理,切实解决群众就近看病就医问题,经乡党委、政府研究,决定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村卫生室医务人员共13名。

一、招考原则

1.坚持按需设岗、按岗招考的原则;

2.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原则;

3.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

二、招考岗位及职数

招考村卫生室医务人员岗位共13名,具体设置情况见附表。招考职数与报名人数应达到1:3以上的比例(含1:3比例)方能开考,否则,将核减或取消该岗位招考计划。

三、报考条件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

2.具有良好的品行和职业道德;

3.具备岗位所需的专业或技能条件(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质﹑医学院校临床专业人员或乡村医生资格);

4.原从事村医人员年龄男60周岁﹑女55周岁以下(同等分数下优先聘用)。新增报名人员年龄限50岁以下。

5.适应所报考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6.无违法犯罪记录。

7.关于人口计生政策的执行,原则上不违反计生政策,违反过国家计生政策但已经接受过处罚的可以报考。

四、招考程序及时间安排

(一)信息与组织报名

1.信息(2017年12月25日至2018年1月10日):在大方县人民政府网﹑理化乡乡村干部群﹑理化乡卫计中心工作群﹑理化乡卫计中心公共卫生交流群以及乡村公示栏张贴公告。

2.现场报名(2017年12月25日至2018年1月10日):报名对象持本人身份证、毕业证(学位证书)、执业资格证书原件及复印件,近期同底免冠彩色相片2张。到理化乡卫计中心办公室报名,填写《报名登记表》。

联系人及联系电话:陈芳丽 18985352870

张蜀艳 18785927142

(二)资格审查

报名时进行资格审查。核实身份、年龄和有关证明材料。资格审查贯穿招考工作的全过程,对资格不符合招考规定者,取消招考资格。

(三)考试方法及时间:

考试时间视报名情况,提前三天通知。考试采取闭卷考试,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标准、统一阅卷的方式进行。

(四)考试内容为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知识,卷面满分为100分。

(五)初定招考对象(2018年1月20日左右)

根据最后得分情况,提出前四十名为初步拟聘用招考对象,对拟聘用人员进行为期五天的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六)组织考察:由乡组织办组织人员考察,根据考试分数从高到低的顺序,按不低于40人的比例组织考察。采用查阅档案、上门调查、组织函调等多种形式,了解考察对象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遵纪守法、能力素质、工作态度及学习等方面的情况。考察结果不符合招考条件的不予聘用。

因考察不合格或本人自动放弃等原因造成的缺额,按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次递补,递补办法参照初定招考对象的办法进行,递补不得超过两次。

(七)公示

根据考试、考核结果,按考试成绩在缺编的村卫生室进行选岗,确定拟聘用人员名单,进行公示后由乡党委,政府行文并报大方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备案。

五、招考人员的管理

被招考的人员实行岗位聘用制管理,所有聘用的村医必须签订聘用合同。实行年度考核,考核合格的续签聘用手续,考核不合格者一律解聘。落聘或解聘人员,符合条件的可申请办理个人诊所。乡村医生不得兼任村干部等与本职工作无关的职务。凡聘任为村医的必须按要求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并到所负责的村卫生室开展工作,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六、聘任后的村医待遇及管理等事宜按《大方县村级医疗卫生组织管理办法(试行)》施行。

七、纪律与监督

本次招考工作由乡纪委全程监督。凡参加这次招考报名、资格审查、组织考试、考核等工作的人员,要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待这项工作,严格遵守工作纪律,并按规定实行回避制度。如发现工作人员违反工作程序或工作纪律的,将严肃处理。招考对象弄虚作假者将取消其招考资格。公示期间,社会各界人士均可以书面形式,向招考工作领导小组反映或举报公示对象的问题。以单位名义的,要加盖公章;以个人名义的,应署真实姓名、单位和联系电话。凡匿名反映或举报情况的,不予受理。招考工作领导小组要对群众和各单位实名反映或举报的问题进行调查、核实,对不宜招考的人员,取消招考资格,不予办理招考手续。

本方案解释权归理化乡公开招考工作领导小组。

理化乡村卫生室医务人员招考计划表.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