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市场调查报告十篇

时间:2023-03-16 01:02:01

检测市场调查报告

检测市场调查报告篇1

根据《xx市气象局关于开展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市场整顿专项检查的通知》的要求和部署,我局切实加强对雷电防护装置检测的事中事后监管,取得了一定成果,主要情况如下。

一、全面梳理检测机构情况

根据平时掌握情况以及近期调查了解,近年来在xx县范围内从事过防雷装置检测业务、资质齐全的机构共有7家。除xx市防雷检测有限公司外,本省和外省检测机构各有3家。各检测机构在xx没有固定办公场所和专业技术人员,但多家检测机构在xx市区有分支机构,xx本地则安排有业务联系人。目前本地定期检测业务主要由市检测公司和河北宇翔2家机构开展,竣工检测业务主要是市检测公司、浙江xx、浙江xx等机构。

二、检查发现的主要问题

我局主要通过现场检查及机构自主报送等方式对检测机构的资质情况及检测活动进行监管,检查发现的主要问题如下:

1.无资质开展检测活动。在进行防雷竣工验收现场核查时,发现有1家检测机构无气象部门核准的检测资质,但已开展防雷检测多时。经了解,该机构的检测项目在计量认证时通过了防雷检测的增项,但无气象部门检测资质,检测人员也无防雷检测资格证。经与住建部门协调,不认可该机构出具的防雷检测报告,责令其停止从事防雷检测业务。

2.检测活动不符合技术要求。从日常检查情况来看,检测内容不全面、达不到相关技术要求,是各检测机构普遍存在的情况。如在进行xx申通电子商务产业园防雷竣工验收时,发现防雷检测报告出现多种设施设备的检测漏项(事实上这些设施设备也未按要求进行接地)、SPD记录严重不符、主检未签名等问题。我局督促业主将问题整改到位,并要求检测机构重检。

3.检测程序不规范。经过与受检企业单位协调,我局对部分检测机构的现场检测活动进行了检查。如检查发现,某检测机构在一次加油站检测过程中未持证上岗,现场具备检测资格人员只有1人。我局当即要求其停止检测,对其进行教育,如实记录检查情况,并要求其提供检测机构资质资格情况供我局备查。

三、积极配合市局专项检查

根据市气象局要求,我局在前期的基础上进一步摸清在本地区开展防雷检测活动的单位情况,建立本区域从事防雷检测机构清单,明确办公地点、资质情况、联系方式等信息并上报市局。通知在本行政区域内开展检测活动的检测单位,对照本通知要求开展自查自纠,并配合市局对相关机构进行现场检查。根据我县“最多跑一次”改革精神,要求对中介服务机构建立考核评价机制,我局将继续配合市局做好相关工作,并做好中介服务机构考评结果应用。

四、监管工作中的难点问题

1.防雷检测技术把关不严。检测机构为了搞好与业主关系、获得更多市场份额,有意在检测技术规范要求上放水,出现检测漏项、先过后改等情况,也有检测人员本身业务素质不高导致检测要求不过关的情况,从而留下各种防雷安全隐患。

2.防雷检测报告收集困难。气象部门开展防雷安全监管,必须掌握检测报告等第一手资料。但多数社会上的检测机构不向气象部门提交报告,口头上承诺而实际上不配合,亟需建立气象部门获取检测报告的正常渠道。

3.防雷安全现状难以全面掌握。防雷检测业务向社会放开后,气象部门不再能通过检测活动直接获得企业单位防雷安全的全面情况。除了市局所属检测公司,其他检测机构都不会主动向气象部门提供具体检测情况,而县局由于人员、装备所限,现场监督检查次数不多,导致掌握防雷安全信息不充分,防雷安全监管存在不全面不到位的情况。

检测市场调查报告篇2

一、工作任务

2015年市级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任务共1759批,其中:食品生产环节909批(含风险监测100批),食品流通环节500批,食品消费环节350批(含风险监测115批)。食品生产环节以粮食及其制品、炒货及坚果制品、糕点、食用油、茶叶、肉制品等为重点品种,食品流通环节以婴幼儿配方乳粉、豆制品、糕点、炒货、节令食品(粽子、绿豆糕、月饼)等为重点品种,食品消费环节以熟肉制品、凉拌菜、盒饭等为重点品种。保健食品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任务另行安排。

二、工作分工

市局承担风险管理的科室负责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工作的综合协调和方案制定,收集、汇总全市食品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问题样品或不合格样品后续处置情况及结果等相关信息,负责全市食品抽检工作考核;相关科室、直属单位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市局食品相关科室负责涉及本环节食品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计划制定及抽检工作的协调、落实,收集、汇总本环节食品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相关信息。市食品药品稽查支队负责国家省市三级抽样、送样统筹工作,收集填报抽样信息和检验数据;汇总全市监督抽检结果,形成分析报告;组织问题样品或不合格样品的核查与查处;负责县区级(开发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抽样业务指导、培训。各县区(开发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落实本辖区食品流通消费环节抽样、送样任务。市食品药品检验中心及有关承检机构负责食品生产环节抽样,并实施相关样品收样、检验、结果报送等工作,市食品药品检验中心安排专人负责配合稽查支队做好相关抽样工作。

三、抽样检验

(一)时间安排。原则上全年均衡分配,部级、省级抽样时间拟安排于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的首月即4月、7月、9月三个月抽样(节令性食品,如绿豆糕、粽子、月饼除外),市级抽检食品生产、流通环节分季度安排,食品消费环节分月度安排。2015年12月10日前完成全市食品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任务(附件1、2、3)。季节性生产销售的食品或存在季节性质量安全风险较高的食品在相应季节增加采样量。节令性食品应在节前1个半月开展。专项整治抽检及抽检计划调整,由市局按有关要求另行发文通知。

(二)区域分布。抽样区域应覆盖全市各县区(开发区)以及25%的乡镇和行政村。同时,突出食品生产聚集区、食品及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食品问题多发区、大型集体餐饮场所,以及农村、城乡结合部、中小学校园及周边等重点区域。生产环节抽样应对全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492家(获证共601张)至少覆盖1次。食品流通环节采样涵盖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商场、超市、小食杂店等不同业态。食品消费环节采样重点为学校和托幼机构食堂以及中央厨房、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小型餐饮、旅游景区餐饮服务单位等。抽样时,除了乳制品外,其他抽样品种应避免出现与部级、省级重复抽检。2014年食品安全抽检监测中发现的不合格或问题样品,2015年实施跟踪抽检。餐饮食品以餐饮服务单位加工自制产品为主。

(三)样品规定。采样时应严格遵照省局《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工作规范(试行)》以及《省2015年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实施细则》规定,采样量应满足检验、复核、留样需要。抽样时,原则上1个食品生产企业在同1个获证单元内抽取1批次样品,最多抽取3个不同产品各1批次样品;对于乳制品生产企业可根据任务情况合理安排增加抽样频次。1个食品经营单位原则上最多抽取3个不同产品各1批次样品。1个餐饮服务单位只抽取1批次样品。

(四)检验单位。食品消费环节样品检验全部由市食品药品检验中心承检,流通及生产环节样品检验由市食品药品检验中心及相关机构承检(附件4)。承检单位应严格按照省局《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工作规范(试行)》以及《省2015年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实施细则》等有关规定实施收样、检验、结果报送等工作。原则上应在收到样品20日内出具检验报告,节令性食品检验应在收到样品10日内出具检验报告,承检单位对其出具的检验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五)后处理。承检单位发现不合格样品或问题样品中含有非食用物质或其他可能存在较高风险的,应当在确认检验结果并签发检验报告后24小时之内报告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局应在24小时内启动核查处置,及时开展执法检验,对存在违法行为的,依法严厉查处,涉嫌犯罪的移送公安机关。涉及重大食品安全违法案件及时报告省局。对于其他不合格样品或问题样品,市局收到承检机构的报告后,涉及监督抽检项目的,5个工作日内组织对不合格食品及其生产企业进行核查处理;涉及风险监测项目的,按照省局《食品化妆品安全风险监测问题样品核查处置流程(试行)》有关要求组织开展问题样品核查处理工作。市食品药品稽查支队分别于2015年7月10日、12月10日前向市局相关科室报送《不合格产品查处情况汇总表》(附件7)。

四、工作要求

(一)各县区(开发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食品药品稽查支队、市食品药品检验中心、市局食品相关科室要高度重视、密切配合,明确责任分工、抽样程序及信息上报时间节点,确保采样及后续处理工作有序开展。同时,各单位应以问题为导向,提高问题发现率、处置率和上报率,切实发挥抽检监测的监管实效。市局将对抽检监测工作适时督查,并纳入年度目标考核。

(二)抽检工作应严格执行省局《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工作规范》和《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实施细则(2015版)》,对于仅涉及风险监测项目的品种,采样过程可简化执法相关程序。食品抽样结束后,应按要求填写《样品抽检信息登记表》(附件5)分别报送至市局相关科室及检验单位(电子版以Excel表格形式报送)。餐饮消费环节每月采、送样应提前和市食品药品检验中心业务室联系,原则上必须在当月10日前完成。承检单位应严格按照抽检计划完成检验工作,并将检验报告书(合格为一式三份、不合格为一式五份)、《样品抽检信息登记表》(附件5,填写完整)、《不合格产品信息汇总表》(附件6)及结果分析报告以纸质和电子件两种方式报送至市局承担风险管理的科室。

(三)市食品药品稽查支队执行部级、省级抽样任务时,应与县区(开发区)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及时(一般食品每月,节令食品每周)上传抽样信息(包括被抽样单位、样品名称、生产批次等信息)以供县区(开发区)食品抽样人员查询,避免同企业、同品种、同批号食品的重复抽样。各县区(开发区)根据企业生产许可证副页及实际生产的食品品种,补差补缺,负责辖区食品生产企业的全覆盖。

检测市场调查报告篇3

(一)锅检所:主要负责检验检测、综合协调、收费、普查登记和压力容器操作工培训等工作。下设三个专业组。

1、检验检测组下设三个小组:主要负责检验检测和出具检验报告。

2、综合协调组:主要负责组织协调、收费和普查登记建档工作。

3、培训组:主要负责操作工培训班有关事宜。

(二)稽查大队:对辖区内压力容器进行全面检查,并依据检验检测报告,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下达安全指令书,并督促整改落实。

(三)安监科:负责综合协调,发放压力容器使用登记证和活动的总结上报工作。

(四)督查办:负责现场督查各部门工作具体落实情况、当天督查工作小结和通报。

(五)办公室:负责后勤保障和宣传报道工作。

二、时间安排和方法步骤

这次专项整治活动中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对全市范围内使用的压力容器逐台进行登记,对无铭牌、无制造厂家、无安全技术档案的“黑设备”和自制设备,要求停止使用,自行拆除,清理出设备使用现场;第二步,集中力量对有用陈旧设备进行检验检测;第三步,集中对安全技术资料齐全的设备进行检验检测;第四步,对停用设备进行专项整治。对停产企业的设备凡暂停使用半年以上的,使用单位必须到新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办理备案手续;启用停用一年以上的设备,在投入使用前一个月,使用单位应向新密市质监局写出书面申请,经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三、检验项目

这次专项整治活动中压力容器的检验项目主要包括:内外部检验、耐压试验、气密试验、厚度测定、硬度测试、内外部表面探伤和管接头部位探伤以及安全附件检测。

四、收费标准

压力容器检验检测收费原则按文件收取,在这次专项整治活动中,按照整治领导小组意见,实行以下收费标准:

1、容器台件数在5台以下者,按规定标准收取。

2、容器台件数在6—10台者,按规定标准降10%收取。

3、容器台件数在11—15台者,按规定标准降20%收取。

4、容器台件数在16台以上者,按规定标准降30%收取。

5、安全附件的检测按规定标准收取。

五、技术力量组织

为保证检验检测的质量效果,出具客观公正的检验检测报告,因我局技术力量薄弱,特申请市局委派4名具有压力容器检验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并配以必要的检验检测设备,给予技术支持和援助,我局锅检所给予全力配合。

六、带队领导及时间安排

为搞好这次压力容器专项整治活动,局领导实行现场坐镇指挥,局长徐流峰为总指挥,其他领导为现场指挥,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七、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抓好落实。各部门负责人要充分认识这次压力容器专项整治的重要意义,认真安排,狠抓落实,不搞形势,不走过场,层层落实责任制,对因工作安排不到位,检验检测、安全监察不到位,要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人的相关责任。

2、各部门要按照分工,积极合作,有效配合。按照方案的基本要求,创造性开展工作,发挥联动优势,使本次压力容器专项整治工作落到实处。

3、听从领导,服从指挥,自觉遵守组织纪律,要在局领导统一协调下,按照各自的分工,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

4、锅检所在配合市局检验检测过程中,要按照检验检测要求,逐项进行。对达到安全技术标准的设备要登记注册,并按程序及时将安全技术档案提交安监科,由安监科向市局申请办理使用证;对达不到安全技术要求或存在严重事故隐患的设备要于次日上午及时报安监科,由安监科通知稽查大队进行依法处理。

5、锅检所在做好配合市局对压力容器全面检验检测的同时,对锅炉没有检验检测的,组织进行检验检测。

6、稽查大队在全面检查过程中,重点对无铭牌、无制造厂家、无安全技术资料的“黑设备”、自制设备和经检验不合格的设备要下发安全监察指令书限期整改,对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单位,将采取取缔、行政处罚等措施。

检测市场调查报告篇4

为了加强本市排水监测管理,确保排水设施完好和正常运行,改善水环境,根据《**市排水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排水监测及其相关的管理活动。

第三条(管理部门)

**市水务局(以下简称市水务局)是本市排水监测行政主管部门。

**市排水管理处(以下简称市排水处)负责本市排水监测管理工作并对排

入市属公共排水系统的排水户实施排水监测。

区、县排水行政主管部门是本区、县排水监测主管部门,负责对排入本区、

县属公共排水系统的排水户实施排水监测,业务上受市排水处指导。

第四条(市排水处排水监测职责)

市排水处排水监测的主要职责:

(一)编制本市排水监测年度计划,经市水务局批准后组织实施;

(二)制定排水监测工作制度及业务考评办法;

(三)对排入市属公共排水系统的排水户实施日常水质、水量监测和监控,依法查处违反《条例》规定的行为;

(四)参与突发性排水事故调查,提出事故调查分析报告及依法处理意见;

(五)负责本市排水监测人员的岗位培训及考核;

(六)建立和健全本市排水监测档案;

(七)接受国家和市下达的排水监测任务,为城市污水治理工程提供监测技

术数据和信息资料。

第五条(区、县排水行政主管部门职责)

区、县排水行政主管部门排水监测的主要职责:

(一)编制本区、县排水监测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对排入区、县属公共排水系统的排水户实施日常水质、水量的监测和

监控,依法查处违反《条例》规定的行为;

(三)参与本区、县突发性排水事故的调查,提出事故调查分析报告及依法

处理意见;

(四)建立和健全本区、县排水监测档案,定期向市排水处报告排水监测和

排水执法的数据、信息;

(五)接受市水务局下达的排水监测任务。

第六条(监测人员要求)

市排水处或者区、县排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排水监测管理,依法查处违

反《条例》规定的行为。

排水监测人员应当认真执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制度,忠于职守、秉公执法、文明服务;执行公务时,应当二人以上并持有《**市行政执法证》,统一着装、佩带标志。

第七条(排水监测频率及项目)

市排水处或者区、县排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国家和本市规定的污水处理标准,对排水户确定监测频率及监测项目。

第八条(排水监测计划)

市排水处应当在每年一月底前编制市属公共排水系统的排水监测年度计划,报市水务局批准。

区、县排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每年一月底前将本区、县属公共排水系统的排水监测计划报市水务局、市排水处备案。

第九条(排水监测程序)

市排水处应当根据排水监测实际情况,制定排水监测程序;市排水处和区、

县排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排水监测人员应当遵照执行。

排水监测主要程序:

(一)市排水处或者区、县排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排水户进行排水监测时,排

水监测人员应当按照操作技术规范取样,并当场填写“现场取样监测情况纪录表”;排水户应当在记录表上签名备案,并予以配合;

(二)市排水处或者区、县排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所取样品委托具有国家

计量认证资质的水质检测机构,按照国家有关检测规范进行样品分析。检测机构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出具样品分析报告书;

(三)市排水处或者区、县排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样品分析报告书及时送

达排水户,并依据现场取样监测情况记录、样品分析报告及其它取证资料作出监

测结论。

第十条(查询)

排水户对检测机构出具的样品分析报告有异议的,可以在收到样品分析报告

书之日起10日内向市排水处或者区、县排水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查询。市排水处或者区、县排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规定提供有关资料。

第十一条(排水监测档案情况上报和告知)

市排水处和区、县排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将排水监测情况上报市水务局,并将有关排水户的污染情况以及可能对养护维修作业人员造成危害的情况等及时告知运行单位或者养护维修责任单位,以利排水设施完好、正常、安全运行。

第十二条(保密规定)

市排水处或者区、县排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排水户提供的有关资料,按照

保密要求严格管理。

第十三条(赔偿责任)

对违反《条例》规定的排水户,市排水处或者区、县排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

依据《条例》的规定实施行政处罚。

对违反《条例》规定造成排水设施损坏的,当事人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第十四条(监督机制)

市水务局定期对市排水处或者区、县排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排水监测情况进行

监督和检查。

市排水处或者区、县排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受理社会举报及排水户的申诉、

控告,并负责调查和处理。

第十五条(解释)

本规定由市水务局解释。

检测市场调查报告篇5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预防为主,严格执行动物防疫有关法律法规,认真贯彻“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靠法律,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防控工作方针,落实“无疫严防、有疫严控,立足早发现,全力抓救治”的工作要求,强化“政府负总责,部门各司其职”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动物防疫工作“五包”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以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和保证动物产品安全为中心,以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为重点,以实施集中免疫行动为主线,实行“市指导、县负责、乡为主、村落实、户联防”,建立健全常态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防控工作长效机制,不断提高防控能力和水平,坚决防止疫情的发生、蔓延和染人,确保我市养殖业经济持续发展,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主要目标是:2012年对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口蹄疫、猪瘟等四种强制免疫疫病的总体要求是,群体免疫密度常年维持在90%以上,其中应免畜禽免疫密度要达到100%,免疫抗体合格率全年保持在70%以上,免疫率100%,并建立完整的免疫档案。种畜禽场、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养殖档案建档率达到100%,散养畜禽户籍式档案建档率达到100%。猪、牛、羊二维码标识打挂率达100%。加大狂犬病免疫力度,狂犬病免疫密度达100%。统筹抓好猪链球菌病、鸡新城疫、鸡传染性法氏囊、奶牛布病和结核病等其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使其发病率控制规定标准以下,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

二、主要任务

(一)组织发动

市、县(区)、乡层层召开春秋两季动物防疫工作会议,签订目标管理责任状,动员部署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以县区为单位,调整完善政企技企联系和官方兽医监管制度,开展乡镇(街道)分管领导、动防办主任、防疫员队伍和疫情测报员业务培训,调查畜禽存栏、免疫和发病情况,印发防治技术手册和宣传材料,申购和发放强制免疫疫苗,做到畜禽底数清、免疫情况明、队伍业务熟、防疫物资足,为防控工作顺利开展做好各项准备。

(二)监测预警

1.加强监测体系建设。以实施无疫区项目为契机,完成市、县监测化验室建设,全面推进化验室认证,不断加强兽医技术队伍建设,积极推行官方、执业和乡村兽医制度,开展技术培训和资格认证,提高其业务素质和水平,增强诊断检测能力,构建布局合理、反应迅速、诊断准确、信息畅通的监测网络。

2.完善测报机制。严格执行疫情举报核查、定期巡查等制度,采取印发疫情报告联系卡和村务公开等形式,公布县(区)、乡镇(街道)举报电话,拓宽疫情报告渠道。同时,要不断强化对规模养殖场、动物诊疗和兽药经营等机构监督检查,督促其依法履行疫情报告义务,保证疫情信息及时上报。

3.开展疫情监测。市、县两级制定并实施重大动物疫病每月例行监测计划,坚持全面监测和重点监测相结合,采取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断、血清学和病原学监测等方法,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定时、定点开展监测。重点加强对种畜禽场、规模养殖场(区)、畜禽交易市场、农贸市场和养殖密集区、水网密集区等重点地区的疫情监测,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处置”。坚持实行活禽交易市场高致病性禽流感每10天一次的定期抽样监测制度,对城区重点活禽市场要采取每周定点检测制度,定期对活禽及禽类产品、粪便和垫料等进行抽样监测,严防染病产品进入市场。凡检测出病毒,一律按规定及时进行处置,并开展追踪溯源,追查免疫情况。

4.加强抗体监测。各县区要进一步严格源头管理,加强抗体监测,确保免疫质量。要按照县不漏乡镇、重点乡镇不漏村、养殖密集区村不漏组的要求,适时开展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抗体监测,增加水禽监测数量、比例和频次,评估免疫效果。对漏免和抗体水平不合格的畜禽要立即进行加强免疫,及时堵塞防疫漏洞,确保存栏畜禽始终处于有效保护状态。

5.规范疫情报告。健全定期通报制度和疫情报告系统。全面实行疫情报告网络化管理,做到专线、专机、专人按规定传输动物疫情信息。各级要按照《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要求,严格报告程序和疫情管理,严肃报告纪律。对不履行疫情报告职责,瞒报、谎报、迟报以及阻碍他人报告的,要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6.加强病死畜禽监控和规范处理。乡镇(街道)动物防疫办公室、村级防疫员要对所辖区域内养殖场(户)开展定期巡查。及时发现畜禽病死情况,就地展开调查,排查疫情。严格“五不准一处理”,即对病死畜禽,严禁出售、运输、加工、宰杀和食用,一律严格按照《动物防疫法》规定,监督养殖场(户)进行无害化处理。适时组织开展病死畜禽规范处理专项整治行动。

(三)预防和控制

按照“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防控体系的作用,坚持防疫工作协调一致,措施一致,行动一致,不断加大强制免疫力度,形成“政府管面,部门抓线,场户抓点,群众监督,专家把关,群防群控,依法防控”的工作局面,切实做到真苗、真打、真有效,确保免疫密度和质量,构筑牢固的免疫屏障。

1.实施常态免疫。严格按照“六统一五不漏”的工作要求,即统一安排部署、统一疫苗发放、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免疫程序、统一规范管理、统一监督检查的六统一办法,全面组织开展强制免疫,切实做到县(区)不漏乡镇、乡镇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禽)、畜(禽)不漏针,确保免疫目标实现。散养畜禽,建立集中免疫、月月补针制度。集中免疫期间,由乡镇(街道)组织村防疫员采取集中或分片的方法,逐村逐户逐头(只)实施集中免疫。同时要做好鸽子、观赏鸟及其他禽类的免疫。集中免疫后,由乡镇(街道)组织村干部、村民组长对各村散养畜禽补栏情况每月进行一次统计,每月月末填写散养畜禽补栏情况登记表,村级防疫员依据登记表和免疫记录及时上门提供免疫服务,对农户补栏和集中免疫期间未免畜禽及时进行补免。种畜禽场、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养殖大户,实行“自免承诺”和“旬报月查”制度。各乡镇(街道)依据本地饲养情况确定自免场范围,并与之签订自免责任书,强化自免的经济和法律责任。责任书由乡镇(街道)动防办分场存档保管。场方(户主)在每旬旬末向乡镇动防办申报拟免畜禽种类、数量、日期及疫苗种类和数量,及时申领疫苗。并在当地动物防疫部门和乡、村干部的指导监督下,严格按照免疫方案和免疫程序进行免疫。乡镇动防办负责做好旬报登记和疫苗发放,不定期组织村防疫员对辖区内规模养殖场免疫情况开展检查(每月不少于1次),填写监督检查登记卡,督促落实防疫措施。登记卡每月月末上交乡镇地防办归档保存。

2.规范防疫行为。免疫接种前,动物防疫人员要对所免疫畜禽进行健康检查,对注射器、针头等免疫接种用具进行消毒,按照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免疫技术规范要求进行预防接种。畜禽免疫后,按照规定发放免疫证明,对家畜打挂免疫耳标。散养畜禽以村民组为单位建立户籍式档案,规模养殖户(场、小区)全部建立规范免疫档案。切实做到随免疫、随登记、随打标、随发证,免疫动物、耳标、免疫档案和免疫证明四对应,坚决防止只打标不免疫或只免疫不登记、不发证等违规做法。对免疫副反应致死畜禽要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文件要求登记造册,完善手续,及时上报,妥善处理。

3.开展免疫检查,进一步完善督查体系和机制。在春秋两季集中免疫结束后,及时组织对辖区内畜禽强制免疫情况进行地毯式检查,突出对养殖密集地区、农户散养畜禽、水禽、边远地区和畜禽交易市场等重点地区的监督检查,要充分发挥动物防疫监督分所人员的力量,加大督查力度,特别是暗访力度,要督查到每个村民组,有农户畜禽漏免的村民组要逐户督查。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通报,限期整改。各乡镇(街道)要切实加强乡村干部和防疫员的管理考核,严格执行村防疫员考核制度,对村防疫员强制免疫和乡村干部畜禽存栏调查工作情况的实行动态监督,对工作不到位、造成重大疫情隐患的乡村干部和村防疫员要严肃处理,切实落实乡村干部保密度、村防疫员保质量的基层动物防疫责任制,确保月月补针和旬报月查等防疫制度有效落实,确保防疫工作无死角、无空白、无隐患。

4.开展综合防控。一是实施全面防控。在开展农村防控同时,要统筹城镇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在抓好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同时,要兼顾抓好猪链球菌病、新城疫、狂犬病等其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二是实施防养并举。以发展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场为载体,严格审查,规范建设,强化监管,推进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生产。积极引导养殖场、户采取消毒、隔离、通风等综合防控措施,提升防控能力。三是实施群防群控。充分发挥各级养殖协会的作用,带动和引导广大养殖户主动防疫、自觉防疫。

(四)动物卫生监督

全面推进动物防疫监督所和监督分所的规范化建设,对动物检疫员和动物防疫监督员实行分工划片,定人、定责、定区域、定企业,落实岗位责任,建立动物检疫员“片警式”检疫管理新模式和动物卫生安全监管新模式。坚持“养殖环节立足于防、流通环节立足于堵、市场环节立足于查”的工作方针,狠抓养殖、屠宰、经营等环节监管,不断加大检疫监督、市场监管、案件查处工作力度,严禁出售、运输、屠宰、加工和食用病死畜禽及其产品行为,防止疫病传播扩散,遏制病害肉上市,确保市民消费安全。一是加强防疫监管。各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和防指办要全面加强规模养殖场和散养农户的防疫监督检查,严格动物防疫条件审核,监督强制免疫措施落实,建立健全动物饲养场防疫监督档案和监管档案。对不按照强制免疫计划和国家有关规定开展免疫、消毒等工作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查处。二是加强检疫监督。不断完善检疫工作长效机制,切实做到“以监促检,以检促防”。进一步加强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严格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和引种准调制度,未经检疫合格的畜禽及产品一律不准出场出户、不准进入市场交易,未经审批和检疫合格的种用、乳用动物一律不得调入。加强对饲养、屠宰、经营、加工、运输、储藏畜禽及其产品的监督管理。对逃避或抗拒检疫要依法严肃查处,对销售、收购、贩卖、屠宰和经营病死畜禽等违法行为要依法严厉打击,有效防止疫情的传入、扩散和蔓延。三是加强市场监管。实行“凭证入市、逐一查验、定期巡查、动态监管”,严肃查处经营未经检疫、未经报验等不合格动物及其产品行为,切实保障市民消费安全。四是加强诊疗管理。认真执行农业部《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办法》有关规定,严格实行动物诊疗许可制度。动物诊疗机构必须持有效《动物诊疗许可证》方可从事动物诊疗活动,不得经营、使用假劣兽药。各县区畜牧部门要开展诊疗市场集中整治行动,加强诊疗机构监督检查,规范行业管理和诊疗行为。五是加强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以市报验站建设为契机,完善技术支持、信息采集、监督检查、屠宰检疫、兽药标签监管、机构队伍支持等六大系统,加快推进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实现对生猪从出生到饲养、调运、交易和屠宰上市的全程实时监管,有效提高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能力和水平,从源头把好畜产品质量安全关。

(五)加强活禽经营市场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

各县区要认真执行农业部、卫生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活禽经营市场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全面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扎实做好活禽经营市场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严防活禽经营市场发生和传播疫情。各县区要切实加强活禽经营市场的监督管理,不定期组织有关部门对活禽市场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情况开展专项监督检查。严格活禽经营市场开办条件,督促各项防控措施落实。严格活禽检疫准入制度,确保健康家禽进入市场。认真执行活禽交易市场定期休市消毒制度,强化消毒管理。落实“家禽与其他农产品、水禽与旱禽分区经营,宰杀区与经营区相对封闭”和检疫监管等各项防控措施,加快推行“禽类定点屠宰、白条禽上市”,规范活禽市场经营和宰杀行为,严防在市场环节污染和传播,确保群众消费安全。

(六)应急处置

各县区要按照《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规定,进一步完善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围绕“发现的早、监测的准、控制的住、扑杀的掉、处置的好”和“早、快、严、小”的原则,建立健全应急指挥、疫情监测、疫病诊断、信息反馈、物资保障等系统,完善“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快速反应,措施果断;预防为主,平战结合”的应急处置工作体系,规范疫情报告、预案启动、疫情处置、疫情解除等程序。根据“适量储备、专人管理、定期检查、保障急需”的要求,健全应急物资储备制度,做好疫苗、药品、设备和防护用品等应急物资储备,确保应急工作需要。及时调整充实应急技术专家和处理预备队,加强队伍建设和管理,定期进行培训,开展应急演练,锻炼应急处置队伍,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确保一旦发现疫情,能够迅速、高效、有序的控制和扑灭,确保疫情不扩散、不蔓延、不染人。

(七)阻断禽流感向人传播

各县区要坚持把严防禽流感对人的传播作为防控工作的重点和确保目标,不断加强人禽流感防控,坚决阻断禽流感疫情向人传播。一是做好应急准备。完善突发人感染禽流感应急预案和防治方案,做好人员、物资等各方面储备,及时调整充实人禽流感防控领导组织和技术专家组,适时组织开展人禽流感防控专项应急演练。二是健全人禽流感监测制度。全面加强对饲养、运输、屠宰、销售禽类的高危人群的监测工作。县级以上医疗机构要认真落实感染科门诊预检分诊制度,做好不明原因肺炎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的筛查和报告。三是落实联防联控机制。畜牧和卫生部门要按照“三同时”的要求,加强联系,密切配合,共同做好人禽流感防控工作。四是认真开展预防人感染禽流感宣传教育活动,特别要加强对在校学生、家庭主妇、家禽饲养人员等重点人群的宣传教育,做到不接触、不宰杀、不食用病死禽。五是做好防疫人员的防护工作。指导工作在第一线的动物防疫人员,在做好防治工作的同时,做好自身安全防护。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坚决克服松懈、麻痹和厌战情绪,牢固树立“抓发展必须抓保护”的动物防疫观念,进一步加强防控工作领导,精心安排,周密布置,统一行动,有力有序有效地做好全年的防控工作。各有关部门在政府统一领导下,按照职能划分,加强协作,密切配合,不断强化部门协作联动机制,做到防控工作政令统一、部署统一、行动统一。各级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办公室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统筹兼顾,靠前指挥,积极协调各部门形成合力,共同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二)加强经费保障

各县区、各乡镇(街道)要按照规定将动物防疫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建立动物防疫专项资金,保证防疫各项工作的经费需要。要重点解决好疫情普查、疫病监测、疫苗、防疫人员报酬、消毒器械和药品购置以及扑杀经费补助等防疫工作所需经费,确保防控工作顺利开展。实行强制免疫的疫苗经费全部由各级财政承担,免费提供养殖户(场)使用。市、县区要按照国家、省规定的承担比例落实疫苗配套经费。对因防疫工作需要扑杀的畜禽,按照省防指规定予以补助。免疫副反应致死家畜补偿经费,依据省防指[2005]07号文件规定执行。

检测市场调查报告篇6

关键词:绿色食品认证;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食品认证;基地建设;无公害

1 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

1.1 目标、思路和原则

(1)目标:促进农产品的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和市场化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县域经济的发展;(2)思路:按照“政府推进,产业化经营”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基地建设。按照市场导向和绿色食品事业发展水平,坚持“统筹安排,协调发展,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办法。鼓励将地方特色农产品和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养殖企业需求较大的原料产品建设为基地;(3)原则:坚持“政府推进,产业化经营”的原则,坚持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原则,坚持与绿色食品产品认证相对接的原则,坚持多元化投入的原则,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1.2 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条件

其基本要求一是基地所在县级人民政府有专门机构负责农业标准化工作和绿色食品工作,对标准化生产有规划、措施和经营保证;二是基地环境符合NY/T391―2000《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条件》要求,基地内无工业“三废”( 废气、废水、废渣)和城市生活垃圾等污染源;三是有绿色食品工作基础,已有绿色食品产品和龙头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显著;四是农业生产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健全;五是农产品生产者(农户)具有建设标准化基地的要求。在建设过程中要建立综合协调组织管理体系、完善的生产管理体系、行之有效的农业投入品管理制度、完善的科技支撑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等制度。

1.3 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创建的申请和管理

这方面包括:(1)组织管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负责基地的统筹规划和组织管理工作,各省绿色食品管理机构负责基地建设的规划布局、现场考查和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人民政府负责基地的创建和日常管理工作;(2)创建申请流程:县级人民政府向省绿色食品管理机构(以下简称省绿办)提出创建基地书面申请报告,填写《创建全国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申请书》等材料。省绿办对申请材料进行初审,对初审合格的基地进行现场考察,并委托绿色食品定点环境监测机构对基地进行环境质量监测和现状评价。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对各地绿办推荐的申请材料进行评审。符合基地创建条件的,进行正式批准,并与基地县、省绿办签订创建任务书。年检和3年复查不合格,取消基地称号,并进行公告。2 绿色食品的产品论证

2.1 申请主体要求

具有绿色食品生产条件的国内企业均可申请绿色食品认证。

2.2 论证申请

申请人填写并向所在省绿办递交《绿色食品标志使用申请书》、《企业及生产情况调查表》及以下材料:一是保证执行绿色食品标准和规范的声明;二是生产操作规程(包括种植规程、养殖规程、加工规程);三是公司对“基地+农户”的质量监控体系(包括合同、基地图、基地和农户清单、管理制度);四是产品执行标准;五是产品注册商标文本(复印件);六是营业执照;七是企业质量管理手册等材料。

2.3 受理及文审

省绿办收到上述材料后,进行登记、编号,5个工作日内完成对申请认证材料的审查工作,并向申请人发出《文审意见通知单》,同时抄送中心认证处,申请认证材料不全的,要求申请人收到《文审意见通知单》后10个工作日内提交补充材料。申请认证材料不合格的,通知申请人,且本生长周期不再受理其申请。申请认证材料合格的,进行现场检查、产品抽样。

2.4 现场检查、产品抽样

省绿办在《文审意见通知单》中明确现场检查计划,安排专人现场检查,合格的可以安排产品抽样。

2.5 环境监测

绿色食品生产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由检查员在现场检查时同步完成。

2.6 产品检测

绿色食品定点产品监测机构自收到样品、产品执行标准、《绿色食品产品抽样单》、检测费后,20个工作日内完成检测工作,出具产品检测报告,连同填写的《绿色食品产品检测情况表》,报送中心认证处,同时抄送省绿办。

检测市场调查报告篇7

第一条 为应对商品和服务价格显著波动或者可能波动等价格异动的发生,保持市场价格的基本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和《省应对突发价格异动工作预案》,结合我州实际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 本预案适用范围

(一)一般价格异动。是指价格异动品种不多,波及的范围较小,波动幅度不大,市场秩序出现混乱迹象,人们的购买心理已发生明显变化,社会经济活动受到轻微影响,如果不加以控制则有可能继续恶化的情形。

(二)重大价格异动。是指价格异动品种较多,波及的范围较大,波动幅度较大,市场秩序开始混乱,人们产生恐慌心理,社会经济活动受到较大影响的情形。

(三)特大价格异动。是指价格异动品种很多,波及的范围很广,波动幅度很大,市场秩序已经混乱,人们的心理非常恐慌,社会经济活动受到严重影响的情形。

第三条 应急工作原则

(一)快速反应原则。出现价格异动时,必须第一时间作出反应,第一时间作出预警,第一时间向上级报告,第一时间采取措施。

(二)综合调控原则。针对价格异动的不同情况,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舆论等手段,调节市场,平抑价格。

(三)分级负责原则。当突发价格异动发生在州内某一县范围时,主要由当地价格主管部门负责处置,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同级人民政府报告,州级价格主管部门负责指导。当突发价格异动发生在州内二个以上县级范围内时,由州级价格主管部门负责统一协调、指挥,县级价格主管部门负责具体处置。当突发价格异动发生在全州范围内时,主要由州级价格主管部门负责处置,县级价格主管部门按照州级的要求负责本辖区的具体处置工作。

(四)部门分工和联动原则。价格应急工作在当地政府统一领导下实施,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在自身的职责范围内做好应对工作。同时,各有关部门应当密切配合,协调行动,努力形成信息共享、互相配合、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工作格局。

(五)依法行政原则。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办事,出台干预措施、动用价格调节基金,严格遵守相关规定。查处价格违法案件,要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手续完备。

第四条 应急工作制度

(一)监测预警报告制度。在省内外发生突发事件、因素,市场出现异常波动征兆或已发生异常波动情况下,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对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变动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并实施预警报告。

各有关部门在发现价格异动诱发因素或价格异动时,特别是发现重大自然灾害、疫情、事故等事件时,应迅速将有关情况报告当地价格主管部门。州、县价格主管部门应及时采取相应的价格监测预警措施,对市场价格、货源等情况,实行实时监测,及时将监测、汇总、分析情况报告上级价格部门和同级人民政府。同时,价格主管部门还要将价格异动警情信息和应急工作情况向有关部门、单位和自身系统进行通报或反馈。

(二)应急值班制度。根据价格异动的范围,实行不同值班制度,一般状态下,确保工作时间内有足够的人员值班;紧急状态下,确保工作时间内有足够的人员值班,并实时监控市场价格和接听价格举报电话。工作时间以外安排专人值班,接听价格举报电话和监控市场价格。州、县级价格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监测预警网络,充分发挥12358价格举报电话的作用。

(三)价格干预措施和紧急措施的特别审批制度。当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显著上涨或者有可能显著上涨,影响经济发展和国民经济正常运行时,各地价格主管部门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实行价格干预措施的建议。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可对部分已放开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商品和服务采取限定差价率或者利润率、规定限价、实行提价申报制度和调价备案制度等干预措施。当价格总水平出现剧烈波动等异常状态,影响人民生活安定和社会稳定时,价格主管部门应当向同级人民政府提出实行价格紧急措施的建议,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可对实行市场调节价、政府指导价和政府定价的商品和服务采取临时集中定价权限,部分或者全面冻结价格等紧急措施。

依据《价格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引起价格总水平剧烈波动或者商品和服务价格显著上涨的因素消除后,各地价格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有关程序和权限,建议本级人民政府及时解除价格干预措施或者紧急措施,并对社会公告。对经营者和各地人民政府或者各地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不执行价格干预措施、紧急措施的,应按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5号令《非常时期落实价格干预措施和紧急措施暂行办法》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第二章应急机构及其职责

第五条 各地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是价格异动应急的工作机构,负责本预案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对价格异动情况进行监测、预测和分析,及时向政府和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提出预警和应急意见,组织实施各项应急措施,查处各类价格违法案件。

第六条 在紧急状态下价格主管部门可提请政府成立应急领导机构,由价格主管部门牵头,工商、食品药品监管、质量监督、粮食、公安、财政、经商委等部门参加,统一协调市场价格的监管,维护经济秩序。

第七条 价格异动应急工作机构的主要职责

(一)制定、修改、启动和实施价格预警方案和应急工作预案;

(二)统一部署、指挥州、县政府和有关部门开展价格异动应急工作;

(三)根据应急工作需要,统一调配价格异动应急资源;

(四)报请同级人民政府或上一级价格主管部门采取有关干预措施和紧急措施;

(五)报请政府动用价格调节基金、储备物资;

(六)完成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八条 市场价格监管的主要工作

(一)综合信息:主要负责起草、拟定具体工作方案、各类文件、信息及其他材料,及时向社会公布市场供求、价格信息;预测和分析价格走势以及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判断价格异动警情级别,充当决策参谋;协调新闻媒体共同做好宣传工作。

(二)价格调控和管理:适时向同级人民政府提出价格干预措施和紧急措施的建议,并负责价格干预措施或者紧急措施在本行政区域内实施,平抑市场价格总水平,规范价格行为。

(三)市场监测:主要负责价格信息的收集与传递;对市场运行的重要商品进行实时监控和报告;分析本地区重要商品的销售、库存及价格变动情况;及时汇总监测报告。

(四)市场监督检查:主要负责对市场价格进行监督、检查、受理价格投诉,迅速出击,严厉打击和查处各种价格违法经营行为。

第九条部门职责

(一)价格主管部门负责本预案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对价格异动情况进行监测预警,及时向政府和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提出预警和应急意见,组织实施各项应急措施,查处各类价格违法案件。

(二)工商部门负责查处扰乱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协助价格主管部门开展价格监督检查,依法实施价格主管部门提请吊销违法经营者营业执照的行政处罚。

(三)公安部门负责维持社会治安,协助价格主管部门开展价格监督检查,配合价格主管部门落实有关行政处罚或者实施行政强制措施。

(四)质监部门负责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查,协助价格主管部门开展价格监督检查,查处制假售假行为。

(五)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监督检查食品药品质量,协助价格主管部门开展食品药品价格监督检查。

(六)粮食部门负责组织实施粮食供应应急预案,协助价格主管部门监测、预测和分析粮油价格走势、市场状况、确保粮食供应和市场稳定。

(七)财政、粮食、经商等部门在自身职责范围内负责价格调节基金、粮食风险基金和储备物资等的具体动用工作。

(八)其他相关业务主管部门、单位在自身职责范围内做好组织生产、供应、销售等工作,保证市场供应。

第三章应急预案

第十条一般价格异动预案

一般价格异动发生后,地方价格主管部门要迅速组织力量对报告的突发事件进行调查核实,并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估,根据需要采取紧急控制措施,提出处理方案,及时向当地政府、上级部门和省级价格部门报告调查情况。州级价格部门接到县级价格部门的调查报告,应及时了解情况,掌握价格异动动态,确定性质和严重程度,制定控制措施,指导督促当地开展价格异动应急处理工作。

第十一条重大价格异动预案

重大价格异动发生后,除采取一般价格异动预案外,立即成立州级价格异动应急工作领导机构,组织协调各级价格部门开展应急工作,启动价格异动信息通报制度和应急值班制度。迅速通过新闻媒体,重申有关价格法律法规政策;提醒经营者要加强价格自律,遵纪守法。抽调专人专车,对指定监测点的重点价格监测品种进行实时监测,实行有组织、有分工的州、县二级联动价格专项检查。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经请示同级政府批准,动用价格调节基金,对部分价格采取限定差价率或者利润率、规定限价、实行提价申报制度或调价备案制度等干预措施,平抑价格。

第十二条特大价格异动预案

特大价格异动发生后,除采取重大价格异动预案外,各地价格部门24小时对市场价格进行实时监控,并每隔两小时向当地政府和州级价格主管部门报告商品或服务价格的变动情况,实行24小时应急值班制度,由州政府报请省政府在我州采取临时集中定价权限,部分或者全部冻结价格的紧急措施,通过州政府向省政府请示紧急调拨紧缺物资,以平抑市场价格。

第四章 责任与处罚

第十三条 价格异动结束后,各地政府有关部门要全面总结经验教训,修改、完善应急工作预案。

第十四条 对有突出表现、作出贡献的单位或个人,由当地人民政府予以表彰奖励。

第十五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根据情节轻重,对直接责任人及主要负责人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对有关单位予以通报批评;违反国家行政法律法规规定的,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要依法予以处罚:

(一)不按照本预案规定和应急工作要求实施价格异动应急措施的;

(二)虚报、瞒报警情的;

(三)不遵守保密制度,泄露秘密的;

(四)违抗应急工作命令,拒不承担应急任务或提供应急资源的;

(五)不坚守岗位,的;

(六)对应急工作造成危害的其他行为。

第五章附则

检测市场调查报告篇8

一、促进发展提升,优化服务水平

坚持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原则,结合“产业升级年”和“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等主题教育活动,深入开展了“发展提升年”。

一是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省、市动员大会后,我局及时召开了动员大会,进行广泛动员,切实提高了全局党员干部对主题教育活动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为活动的开展夯实了思想基础;成立了活动的专门领导小组,加强了组织领导,为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组织保证;制订了实施方案,明确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方法步骤等,确保了活动的有序进行。

二是有机结合,强力推进。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我局做到三个到位、强力推进:思想上高度重视,把活动的开展作为促进价格服务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认识到位;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进一步量化目标,完善措施,抓好活动的落实,履责到位;把主题教育活动与价格业务工作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围绕本职业务和整体工作,结合年度重点、热点难点工作,整体推进,对接到位。

三是积极参与,提升水平。全局干部积极主动参与主题教育活动,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以前瞻的眼光和开阔的眼界去思考工作,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力争重点工作创特色、特色工作创亮点、整体工作创一流。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提高了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增强了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转变服务经济发展的方式,提升了价格服务水平。

二、增强市场调控,稳定市场价格

紧紧围绕民生价格权益,加强市场价格调控,多管齐下,稳定市场价格总水平。

第一,启动应急机制,应对突发事件。3月16日晚开始的全市范围内出现抢购食用盐、零售点发生脱销、个别经销商还囤积居奇、乘机哄抬价格等问题,3月17日上午,市局立即召开办公会研究处置办法,制定五项针对性措施,全市上下迅速启动应急机制,稳定市场食盐价格。一是开展市场价格检查。立即组织人员,进行市场食盐价格检查,一旦查核存在囤积居奇、乘机乱涨价行为,依据价格法律法规予以严厉查处,绝不姑息,并予以曝光。二是进行市场巡查告诫。立即组织人员开展市场食盐价格巡查,发现苗头性问题,及时予以制止和纠正,并对经营业主提醒告诫。三是受理群众举报咨询。认真受理群众有关食用盐乱涨价投诉举报,对经查核存在乱涨价行为的业主予以严肃处理;耐心向咨询的群众宣传国家的食盐价格政策,做好解释工作,以稳定群众情绪,不要参与抢购。四是宣传政策和政府措施。以新闻报道、安民告示、上街宣传等形式,大力宣传我市市县两级人民政府和物价、盐务、商业等主管部门所采取的稳定市场食用盐价格的各项措施,以及国家的食盐价格政策。五是组织货源保障供应。积极配合商业、盐务主管部门迅速组织抢运货源,补充各食用盐零售点库存,保障不断档脱销。同时,建议以市政府名义,向手机用户群发安民通告,市政府采纳了此建议。到17日14:00时,市场供应充足,价格趋于稳定,群众情绪逐步平稳。

第二,强化价格监测,提供决策依据。到7月底,全市建有包括2个部级、6个省级价格监测点在内的价格监测点65个,完善了价格监测及报表工作制度,对包括粮、油、肉、禽、蛋、鱼、豆、蔬菜、水果、燃气等在内的,涉及民生的456个品种、1000多个规格等级的商品进行了实时监测,制作各类监测报表20种,并对市场价格运行态势进行分析预测,向当地党委政府、上级价格主管部门报送信息5.1万多条,提出工作建议100余条。

第三,严格价费监管,规范价费行为。一是加大收费清理力度。先后开展了对交通运管部门从业资格培训考试收费、技术监督部门检验收费、建设领域收费的清理,规范了收费项目。二是审验行政事业性收费。从4月份开始,历时3个月对全市501个行政事业性单位的收费进行审验,年审率达到100%,审验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182项,审验收费额7.38亿元,进一步规范了收费行为。三是加强小水电价格管理。审核了宜丰双峰等118座、丰城紫云山等5座、樟树松湾等5座、靖安宝峰等65座、铜鼓丰田等12座小水电上网价格。四是加强药品价格管理。公布了1315个部分药品最高零售价格,降低了49个部分药品最高零售价格,取消了20个部分单独定价药品价格。五是加强民爆价格管理。审核了丰城、靖安、奉新运杂费价格。

第四,强化基金征管,增强调控能力。物价、税务、房管等部门,按规定及时足额征收价格调节基金,增强了政府宏观调控市场价格能力。全市1-8月征收价格调节基金1650.89万元,同比增长53.10%,其中市本级征收1327.09万元,同比增长61.09%;同时,市政府已经作出启用市本级基金1000万元扶持蔬菜等种植基地建设和生猪养殖计划,各县市区适时启用基金152.62万元,用于平抑猪肉、蔬菜、民用液化气等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商品的市场价格,以及扶持农业生产和困难群众生活,基金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政府市场价格宏观调控能力进一步增强。

三、强化市场监管,规范价格行为

其一,大力整顿规范市场价格秩序。一是扎实开展节日市场价格监管。根据上级统一部署,扎实开展了元旦、春节、五一、端午等节日市场价格监管。如,1月下旬,市局联合袁州区价检局分成4个组,对中心城区的青龙、国光、洪客隆、步步高、加贝等各大超市和蔬菜批发市场、汽车站、液化气站等场所进行了市场巡查,重点对群众生活相关的粮、油、肉、禽、蛋、菜等副食品价格,春运期间的公路客运票价,燃气供应价格等进行巡查,并对各商家进行了价格提醒和告戒,以确保节日市场价格稳定。五一、端午期间,全市开展了以粮食、蔬菜、液化气、食用油、肉禽蛋等基本生活必需品为主的价格市场检查,重点检查利用虚假或使人误解的标价形式或手段欺骗、诱导消费者的价格欺诈行为,依法查处了虚构原价、低价标示高价结算、不履行价格承诺等行为。二是深入开展涉农价费专项检查。根据省主管部门的部署,从3月开始,市县两级物价部门积极行动,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抽调187人次,组成31个检查组,重点对289个单位的涉农水电价格、农村建房收费、农村有线电视收费、农村中小学收费、农产品及畜牧水产检验检疫收费等涉农价格与收费政策落实情况专项检查,查出违纪金额136万元,并依法对乱涨价乱收费行为予以了严厉查处。同时,还结合价格公共服务进农村,要求各收费和价格执行单位必须在醒目位置统一设置“价费公示牌”,及时公布价格和收费项目、标准、收费依据,公布举报电话、举报信箱等,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其二,积极开展商品房明码标价工作。4月29日,市物价局联合市房管局召开了全市贯彻落实《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规定》工作会议,传达了省《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规定》工作会议精神,部署我市贯彻落实《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规定》工作,与会领导现场进行了答疑。会后,市县两级价格监督检查部门积极受理审核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报备资料,督促各开发商及时按规定进行公示,并开展了巡查督查。如,5月下旬,市价检局与市房管局开发办对中心城区40家房地产开发商贯彻执行《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规定》情况进行了巡查督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下发整改通知书,要求限期整改。6月10日,再次召开全市价检局长会议,传达全省贯彻落实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专项检查工作会议精神,要求各县市区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开展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专项检查工作精神,在前阶段巡查督查的基础上,切实抓好辖区内的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专项检查工作。6月下旬,市价检局分三个小组对中心城区所有在售楼盘的商品房明码标价执行情况进行了拉网式检查,并到重点县市进行了督查检查。

其三,着力做好价格举报投诉工作。一是努力打造“”价格举报平台。实行24小时值班制、首问负责制和专人接听制,进一步修改并公布了价格举报规程;采用“双重”考评,价格举报工作纳入市长热线和市物价局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内容;进一步明晰细化举报接听、登记、呈批、移送、督办、报告、反馈、存档各个环节工作职责;实现价格举报网与市物价局价格举报网联动并查,网上反馈。二是切实做好价格举报投诉工作。认真查办价格举报案件,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并认真受理群众价费咨询,解决百姓的疑问,融洽政府与群众的关系。1-8月全市立案查处举报案件92件,办结84件,办结率91.30%;受理电话价费咨询340人次。三是认真开展举报电话开通十周年纪念活动。根据国家和省发改委要求,开展了“”价格举报电话开通10周年宣传活动,一是向群众散发价格政策宣传单5000余份;设立咨询台,向群众宣传解释有关价格政策和法规;通过电信、移动、联通公司群发了内容为“热烈祝贺全国价格举报电话开通10周年,当您发现乱涨价、乱收费和商品交易中价格欺诈行为时,请拔打电话举报”的短信12000余条;部分县、市利用宣传车、有线电视网络宣传价格举报电话和《价格违法行为举报规定》等法规。

其四,稳步推进价格公共服务工作。根据国家、省关于开展价格公共服务工作的要求,在完善已开展的价格服务“进农户”、“进企业”、“进景区”、“进社区”、“进医院”基础上,重点开展价格服务“进学校”、“进商场”工作,市县物价部门正在按工作计划逐项抓好落实。

1-8月,全市共查处各类价格违法案件54件,查处价格违法金额281.19万元,没收违法所得69.45万元,罚款31.02万元,退还用户31.50万元。

四、加强基础工作,夯实服务功底

首先,做好价格认证工作。按照合法性、科学性、客观性、必要性和可行性的要求。履行好价格认证职能,服务于价费调定、司法量刑、行政执法和仲裁。1-8月,全市受理办结涉案物品等价格鉴证和评估497件,标的额1.076亿元,没有发生不服定损结论而引发的争议和复核案件;全市受理办结中心城区天然气、物业管理、商品房审验等价格及标准调定前的成本审核、可行性论证247件,标的额3.94亿元,为科学调定实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管理的商品价格及收费标准提供了依据。

其次,做好价格宣传工作。围绕宣传价格方针政策、工作职能和价格工作动态等,加大宣传工作力度。1-8月,全市物价系统干部职工向市级以上媒体投稿190篇,被采用发表的调研理论文章和消息报道有163篇,其中省级87篇,市级77篇。

检测市场调查报告篇9

2012年11月20日,黄鸣在北京召开了对另一太阳能厂商日出东方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的(以下简称“日出东方”)“检测骗补”会,出示了最新的调查证据,并向中国证监会实名举证日出东方(603366. SH)涉嫌检测报告造假、骗取太阳能惠民工程补贴,及造假欺骗股民和公众。

这已是黄鸣第四次对“骗补”自己的调查结果。2012年10月15日,黄鸣公开质疑“江苏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涉嫌伪造太阳能产品检验报告,与日出东方太阳能联合骗取国家高达40亿元的太阳能惠民工程的政策补贴”。入围的型号每卖出一台,企业可以获得100~500元不等的国家补贴。

11月17日,皇明呼吁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组成联合调查组与国家质检总局平行调查“检测骗补门”。

突如其来的“机会”

2012年5月23日,国家首次将太阳能热水器列入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并对入围企业提供40亿元的巨额补贴。对众多太阳能公司来说,这无疑是一块诱人的大“蛋糕”。

2012年6月1日,星期五。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管理办公室突然发出通知,要求企业在6月4日,即下周一进行申报,并提交能效检测报告、节能认证证书等15项文本资料。惠民工程补贴金额按照产品所达到的能效等级和水箱容积来确定。

家用太阳能热水器的能效标识分为三个等级,至少要达到三级这个最低标准的要求才允许销售。纳入惠民工程的家电企业只要把以前做好的能效检测报告汇总一下即可提交。然而,太阳能国家标准委员会2011年9月29日的《家用太阳能热水系统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直到2012年8月1日才正式实施。

突如其来的申报通知,让众多太阳能企业措手不及。

乐山航大星光太阳能热水器制造有限公司就没有来得及提交申请材料,因此第一批入围名单落空。而在第二批入围名单里,也仅有两个紧凑式太阳能热水器型号入选。其总经理刘军华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星期五下午5点多公告,要求下周一提交申报材料,我们既要准备材料,又要跑政府部门盖章开具推荐函,而且周末两天政府部门不上班,除非是大企业才能特事特办。”

根据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高效太阳能热水器推广入围目录(第一批)显示,共有20家企业入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日出东方旗下的太阳雨、四季沐歌两大品牌,共有160个型号入选。紧随日出东方之后的江苏辉煌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有31个型号,其他18家公司中多数上报数量不足10个。而作为行业中与日出东方份额相若的皇明,只有2个紧凑式太阳能热水器型号入选。

这突如其来的机会,许多企业都没能把握住。

黄鸣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在错过第一批申报之后,皇明立即着手准备第二批45个型号的申报。为了能及时拿到45个型号的产品能效检测报告,皇明公司分别将产品送往北京、武汉、山东三地检测中心同时检测,直到7月底才全部完成。

皇明公司出示的资料显示,入选惠民工程的太阳能企业,已经销售超过5000台,拿到了资金补贴。

皇明质疑日出东方

皇明最早对日出东方提出质疑的原因就在于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准备出160份检验资料。

“在三四天里让企业准备包含产品检测报告在内的各种企业资料是很困难的,尤其是产品检测报告,一个产品包括能效测试在内的各种测试,最少也需要五到七天时间。但是,江苏省送报的企业最多,日出东方又占了其中的一半,一下拿出160份检验资料。我们认为,这有点异常。” 皇明技术总监张立峰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说。

“检测中心的检测能力有限。就拿我们皇明第二批申报的45台机型来说,也没有任何一家检测中心具备同时检测这45台的能力,所以我们只能分三批送往北京、武汉和济南分别进行检测。这么短的时间里,江苏质检院是如何对日出东方的160个型号做检测的?”黄鸣质疑道。

2012年10月18日,江苏省质检院《关于太阳能热水器产品检测情况的汇报》做出解释,称产品检验报告是日出东方提前送检,并在6月初集中出具。

与此同时,日出东方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澄清公告》,称其早在2011年10月就开始做测试,并公示了一份2012年3月26日至3月28日的型式检验报告,证明自己没有造假。

张立峰告诉记者,这只是型式检验报告,而不是对环境、天气要求苛刻以及对时间长度严格要求的能效检测报告。此外,这份报告显示的检测地点是“本院光华东街/日出东方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这个检测地点到底是否属于“第三方”也引起了极大争议。

10月23日,黄鸣再次召开会,指出江苏省质检院报告的“三个疑点”,即检测地点不符合法规、检测时间未达到国际标准、检测报告数量与江苏质检院测试能力严重不符。

江苏省质检院2012年10月28日回应说,检验报告上“检测日期栏”中显示的检验时间问题,是报告编制人员错误地把能效报告的检验时间填在了型式检验报告“检测日期栏”中。并称“该错误不影响检验结论”。

日出东方则于10月30日声明表示不认可江苏质检院的说法,称日出东方作为被检测方,不存在主观和客观故意的弄虚作假,有关本次检验报告中的问题,责任不在企业。

10月30日,国家质检总局新闻发言人李元平表示,国家质检总局已责成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按照有关规定认真调查处理。

“江苏省质检院承认了他们在报告上的瑕疵,检测时使用了日出东方公司的检测设备,这不符合第三方检测要求,二者有合作之嫌。”张立峰说。

据了解,江苏省质检院在这次太阳能惠民工程中共出具了379份能效和型式检验报告,除日出东方160份检验报告,还有其他企业的219份报告。

皇明则进一步对日出东方声称的2012年3月4日至6月4日期间江苏质检院所在地南京的天气状况进行了查证。11月20日,张立峰在会上称,经查询,这三个月中去掉“雨”、“阴”、“多云”等天气状况的约35天,真正的晴天仅有18天,连续2天晴仅有3~7次的可能。剩下的则包含了大量“晴转多云”、“多云转晴”状况的天气,这两种情况下辐照量达到16MJ/ m2的概率很小。因此,这些天气很难达到能效检测的标准。

本刊致函并多次致电江苏省质检院求证,没有得到答复。

与此同时,本刊多次电话联系日出东方公司董事长徐新建,徐新建说不愿回应。

谋变行业格局

对于皇明此次的有备而战,有分析人士认为这是行业内龙头企业之间争夺市场份额而起的“内讧”。

2008年之前,皇明一直是业内老大。2008年,由于抓住了“家电下乡”的机会,日出东方异军突起超越皇明坐上了市场占有率的头把交椅,并一直保持至今。

相反,皇明却由于定位高端而错失了“家电下乡”中广阔的农村消费市场,与日出东方之间的差距逐步拉大。

与皇明2008年、2010年、2012年三次IPO连番失败相比,日出东方已于2012年5月成功登陆上交所。借助于IPO募集的资金,日出东方又得以继续扩大生产规模。

而皇明则因多元化投资,尤其是房地产投资的失利而拖累了太阳能热水器业务。据《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至2011年9月皇明的净利润从1. 97亿元、1. 09亿元、0. 75亿元,一直滑落到0. 28亿元。

中商情报网监测数据显示,2012年1月至6月,国内热水器市场零售量同比下滑11. 03%,零售额同比下滑6. 74%,其中太阳能热水器行业下降尤为明显,零售量和零售额的降幅分别达到36. 19%和35. 22%。

在整个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40亿元的节能补贴成为每个业内企业的机会。

“我不想参与皇明与日出东方‘骗补论’的争论。但这次安排实在有不少欠妥并需要推敲之处。”太阳能业内资深专家曹国璋在接受《南方都市报》采访时表示,他的确听到一些反映,一些检测机构“趁人之危”,提高检测价格,倒填检测日期,不做任何检测即出具“报告”,并向企业收取高额检测费用。

曹国璋表示,给企业申报的期限只有短短的几天,而当时她正好有机会去北京的申报现场察看,“真是一片混乱”,她说道,“申报与评审工作就在当地的一家小饭店,而最早的通知还是在一个居民小区内。现场由几个‘不知道具有多少行业知识’的人在处理。”

中国太阳能热利用产业联盟副会长、北京天普太阳能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程翠英对《瞭望东方周刊》表示,太阳能光热行业整体是健康有序的。“任何一个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作为行业领头的几家企业,有责任从规范自己开始。”

安阳市龙田太阳能有限公司总经理朱仲秋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时表示, “行业潜规则需要揭露,否则就不能健康发展,我们中小企业的生存会更困难。”

“检测一台设备,一般没有七八天下不来,上百台产品短短几天就检测完,我估计他们没这么多设备。在短期内检测完,这肯定是不合理的。另外,国家还明确规定,需第三方检测。”朱仲秋说。

“能看得出皇明是做了充分准备的,抓住了对方的一些瑕疵,从技术的角度看日出东方确实很难反驳他。”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对本刊表示。

标准之争

在“骗补门”之前,黄鸣就已开始不断“爆潜”。因此有人戏称他正由行业“教父”转变为“叫父”。而他也不忘戏谑自己为“黄老邪”。

从2005年开始,黄鸣便多次提出要修改标准,推行强制标准。目前太阳能行业里的36部国家标准中,皇明参与了28部的制订。

2009年,皇明牵头起草了一部太阳能热水系统选择规范。其中提出要把太阳能内胆的厚度规定下来。“我在会上提出不能低于0. 5毫米,遭到一些企业的否定。有企业代表直接说,如果把0. 4毫米改成0. 5毫米,我们一年几百万台的生产量,会损失几千万元。”

由于受到很大压力,最终也没有把0. 5毫米作为强制性的标准定下来。

除了标准,黄鸣对行业现状也有诸多不满。“例如电加热就没有3C认证,电热管本身材料也不合格,原本应为镍铬合金才能符合安全标准,但国内很多产品都采用铜、铝,或者普通不锈钢。” 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专访时黄鸣表示。

在几年前的一个技术论坛上,黄鸣曾当众质问现场谁知道英格莱的镍铬合金电热管,但在场400多人没人应声。黄鸣便“砰”的一下拍在桌子上,直言“我耻于与你们这些人为伍”。

黄鸣这些过于高调的举动被一些业内人士称为“理想主义者”,也有人认为他不顾中国市场需求,一味强推自己所谓的“高标准”产品。

黄鸣告诉本刊,他曾在行业内部到处扬言要揭露潜规则,要揭黑打假。“还没有公开揭露潜规则,就被竞争对手当头几个闷棍,竞争对手买凶杀企,陷害造谣。”

检测市场调查报告篇10

一、对辖区内工地临时试验室的检测工作进行了例行抽查,覆盖率达85%,并发出试验室抽查意见书37份,并对部分工程进行了整改情况的复查。

二、对辖区内工地临时试验室资质核准备案27家,并按时上报工地临时试验室登记报表。

三、制定常用产品抽检计划,组织对在建工程原材料及常用产品质量的专项检查

按时制定常用产品抽检计划并向省站上报工程常用产品登记报表。组织了对在建工程原材料及常用产品质量的专项检查。检查共抽取水泥7组、钢筋8组、钢铰线1组、橡胶支座2组、粗集料6组、细集料3组,通过检测,除橡胶支座有一组弹性模量不合格外,其他原材料各项指标均满足要求。对不合格的材料及产品,已及时发出了清退通知,并督促在建各方对原材料的控制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了试验检测的行为管理,共抽查20余项次;

四、根据省厅质监站[20*]162号文《关于浙江省交通建设工程现场专项试验检测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等有关规定和要求,配合省站抓好交通工程现场专项检测管理。对进入我市的专项试验检测单位实行登记备案制、检测成果备案制、特殊情况特殊处理,如对基桩检测中发现为三类桩的要求检测单位及时采用电话通知等办法,掌握工程现场质量情况。并对试验专项检测机构进行了现场抽查工作,特别是对第一次进入我市的专项检测单位,进行试验检测能力检查及试验检测设备状况检查。开展了全市在建交通建设工程试验检测专项大检查工作,抽调了试验检测专家库人员,对在建工程基桩检测单位进行了现场技能考核、基桩抽查(验证复测)和检测资料检查。

五、组织在建工程工地试验室专项大检查

对本市在建工程工地试验室组织了3次专项大检查。主要是杭长高速公路和申苏浙皖高速公路各一次,市管在建工程一次。针对工地试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有效运行,对所出具的试验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检查,还充分利用试验检测中心的试验检测力量,对已完工程的立柱,箱梁等砼进行了回弹抽检,对已完成的挡土墙进行现场拆除,检查砂浆的饱满度,并将该次检查的试验数据整理后归档,并入今后交工检测的资料,通过提前介入,尽可能地早发现问题,早解决,做好提前预控制工作,且方便交工检测资料的积累。

本次检查发现,各工程项目部对工地试验室的工作,在主观意识上重视程度有所加强,工地试验室整体试验检测水平有所提高,人员,设备基本能够按要求到位,设备及时标定,但仍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如个别工地试验室有超核备范围试验情况,砼试件制作欠规范,标识上唯一性的体现较差(如同一桩基不同部分的砼试件标识相同),部分砼的均匀性较差。经回弹部分构件,同一立柱或箱梁不同部位的回弹值偏差较大,部分原始记录未装订成册,信息填写欠齐全等;个别由乡镇实施的工程对工地试验室重视程度不够。

对存在的问题,通过抽查意见书及通报等形式进行了反馈,并对整改情况进行复查,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市在建工程工地试验室的试验检测工作,充分发挥其控制作用,更好地为工程建设服务。

六、组织全市工地试验室及等级试验检测机构的检测技术人员的业务学习。

联合市交通学会于20*年4月12日至13日举办全市试验检测人员培训班。培训针对今年省厅开展公路路面质量整治工作及《关于全面提高我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鉴于我市沥青路面即将大面积施工的实际,专门聘请了试验检测专家,对在岗试验检测人员进行了沥青路面试验检测技术培训,并进行了业务水平摸底考试。5月份又对考试不合格的人员进行了工地常用试验检测基本知识培训,并进行了补考,对补考不及格的试验检测员共6人,认为不具备承担工地试验检测岗位的能力,建议业主予以清退或降为试验辅助工使用,得到了各业主的赞同。

督促每个试验检测人员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业务水平,更好地服务于交通,服务于群众,服务于社会。

七、为贯彻落实交通部20*年第3号令及20*年第4号令的要求,根据我省今年检测工作的重点和总体部署,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交通工程试验检测市场的调研工作,以运营、在建与待建公路为对象,全面摸清我市公路工程试验检测规模。通过调研发现试验检测工作中重点和难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为省站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对策提供参考依据。

八、组织贯彻部、省工程建设等有关方针政策工程检测试验管理办法等

为规范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活动,组织了宣贯会,贯彻落实交通部《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管理办法》及省厅《浙江省公路水运工程工地试验室管理暂行办法》、《浙江省公路养护质量专项检测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精神、落实省厅20*年试验检测工作重点,并对主要试验检测文件进行了汇编。会议参加人员有全市在建工程项目业主、指挥部(建设管理处)、监理、施工单位分管试验检测工作负责人、工地试验室主任及试验人员、湖州市各公路水运工程等级试验检测机构负责人、市站相关科室人员及有关单位人员约120人。使受训人员进一步理解了各管理办法的主要内容,如新试验检测管理办法出台的必要性,各等级试验检测机构的能力要求、申报程序、工地试验室的管理办法及技术考核申请方法、试验检测人员的分类及考试方式等。

九、根据《浙江省公路工程质量鉴定实施细则》的规定,认真做好工程交竣工质量检测工作。接受省站的委托,对申苏浙皖高速公路二期路基工程、桥梁工程及市管项目如1*国道湖州段杨家埠至杭长桥、长和公路、长牛线等工程,在交(竣)工前对项目的主要鉴定指标,如:弯沉、压实度、桥梁砼强度等指标进行了检测并提交检测报告。

十、加强质量监督手段,完善正通试验检测公司

为加强质量监督手段,完善正通交通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注重发挥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挖掘最大潜能,通过到兄弟试验检测单位的走访,制定有效的激励制度,出台了计件奖励制度。为了更了地开展试验检测工作,加强内部管理,出台了试验检测人员责任考核制度,与每个员工签订工作责任书。组织了交通工程的资质申报准备工作,注重加强试验队伍建设,继续引进人才,开展专业技术人员招聘工作,新增员工3人。不断提高试验检测技术水平,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等办法,组织员工参加各种试验检测业务培训,内部实行每星期一次业务学习。积极参加省厅、省技术监督局组织的沥青能力比对试验,及湖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召开的全市试验检测管理工作会议,迎接湖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对公司的监督检查,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成立了以质量负责人为首的自查小组,严格按照《计量认证监督检查表》的各项检查内容进行了自查。自查小组通过查阅质量体系文件、档案、报告,查验原始记录,检查现场和人员考核面谈等方式对公司的质量体系运行进行了全面的核查,对公司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整改,并出具了自查报告。这次监督检查了促进公司的试验检测工作质量,使出具的报告更加科学、准确,保证了公司质量体系的正常运行。深入学习同志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抓好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学习、宣传和教育全体员工认真学习了总书记“八荣八耻”观,目的是让大家在掌握各类试验技术的同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道德修养,把全体员工都培养成既懂技术,又有政治修养的高素质人才。圆满完成省市质监站委托的检测任务和建设各方的试验任务,服务于“交通六大工程。无论是炎炎夏日,还是冽冽寒冬,想工程所想,急工程所急,不怕苦累,从无怨言,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任务,确保不拖工程后腿。做好申嘉湖杭高速公路中心试验室的工作。较好地完成了申嘉湖高速公路的试验任务,也得到了项目公司和指挥部领导的好评。对抽检不合格的材料采用材料异常情况通知单方式及时告知参建各方,并提出初步处理意见,在整改意见反馈后,进行复查。并做为质监站的质量窗口,及时反馈信息,出现问题,及时解决,将质量事故隐患尽可能消除在萌芽状态。项目公司中心试验室的建立,不仅使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工程质量预先得到行之有效的控制,而且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存在的问题,为指挥部和质监机构快速提供现场信息,使工程有序顺利的开展。善于创新,拓展市场,市水利部门及市经济开发区,通过对公司的试验基地察看及对检测业务上的能力考查,认可了我们的试验检测能力,使公司跨出了业务横向扩展的新步伐,分别取得了水利监督现场检测及开发区基桩检测业务。还与申嘉湖杭高速公路项目公司达成了成立练杭段中心试验室意向,不断拓展检测领域的新市场,加大试验检测公司的影响,同时加强分公司的检查指导工作。

十一、配合省站布置的其它工作如参加省厅质监督站组织的试验检测工作会议,交通建设工程现场检测和工程材料试验收费项目调查工作,做好省厅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管理专家库人员推荐工作,沥青路面督导组试验检测工作、举报查办、对浙江省公路、水运工地试验室管理实施细则(第二次讨论稿)的回复意见和建议。

十二、组织检测市场专项整治活动,开展检测机构监督管理、检测质量检查,对6家丙级试验检测机构组织监督检查,

十三、与湖州交通学校合作,建立教学实习基地

本着扩大交流、优势互补的目的,建立教学实习基地,发挥双方优势,一方面为学生们提供更多实际操作的机会,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增强感性认识,提高综合素质;另一方面,也为试验检测中心更了解学生,贮备后续力量,选拔更好的人才,还能通过学校教师理论知识上的优势,共同研究开发适用于湖州实际的新项目、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