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人员转正工作计划十篇

时间:2023-04-04 08:30:59

检测人员转正工作计划

检测人员转正工作计划篇1

1.1质量监督员的职责和任职条件

实验室的质量监督活动是由质量监督员来实施完成的。质量监督人员的职责是对检测的现场和操作过程、某些重点环节和步骤、重要的检测任务以及新上岗及转岗人员进行重点监督,当发现检测工作出现偏离,可能影响检测数据和结果时,质量监督员应中止正在进行的检测工作。只有熟悉检测目的、方法和程序,并能对结果进行正确评价的在职人员才能担任环境监测实验室的质量监督员。

1.2质量监督员的权利

质量监督员由实验室最高管理者以正式文件的形式进行任命,应赋予其足够的监督权利:在监督过程中发现问题时当场予以制止和纠正,责令被监督人员改正;发现有问题的报告可以扣发;若出现不符合工作,对采取的纠正、纠正措施或结果不满意时,及时与相关人员沟通,提出整改建议等;还应保证监督员有直接与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乃至最高管理者进行沟通的渠道。

1.3质量监督员的数量

为了满足监督工作的需要,实验室质量监督人员的数量应保持恰当的比例(一般为员工数量的10%左右),质量监督员的设置应覆盖本实验室所有的专业、所有的领域。

2实验室质量监督工作程序

2.1做好质量监督计划

作为实验室一种重要的质量管理手段,质量监督工作必须提前策划,并形成计划,然后依据计划开展监督活动。一般建议归口于实验室的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实施监督工作,收集、汇总、分析监督结果并形成监督报告。

2.2确定质量监督对象

从ISO/IEC1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和《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导则》(HJ630-2011)相关条款可以看出,质量监督的对象是实验室人员,包括检测人员、合同制人员、关键支持人员、被投诉人员,尤其要注意针对新进人员、在培人员和转岗人员的监督。

2.3选择质量监督时机

准确把握好质量监督时机是实验室做好监督工作的关键所在,一般在下列情况下,质量监督员应考虑及时介入开展监督工作:方法出现偏离时;开展首次分包时;新标准、新方法(包括标准变更后)开始实施时;检测难度大的样品、参数时;新设备或修复后的设备初期投入使用时;新项目开展检测时;出现临界值时;质量仲裁或鉴定时;发生顾客申诉或投诉时。

2.4明确质量监督方式和内容

实验室质量监督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检查被监督人员的原始记录和结果报告,另一种是目击现场过程,即由质量监督员在检测工作现场看着被监督人员操作,相对而言,后一种方式更为重要。质量监督的内容主要有:人员持证资格及资格保持;作业指导书执行情况;检验规程或规范的符合性;设备操作情况;环境、设施的符合性;样品标识情况;样品制备及试剂和消耗性材料的配置情况;抽样计划及执行情况;原始记录及数据的核查情况;数据处理及判定;不确定度评审情况;结果报告的出具情况等。

2.5做好质量监督记录

和实验室其它工作的要求一样,质量监督也应做到当时予以记录。质量监督记录包括被监督人员、监督的内容或范围、相应的依据、发现的问题、采取的措施以及结果评价等,其格式以固定表格与文字报告相结合的形式为宜,来源于本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必须是受控的。监督过程中也可以出具不符合项报告或预防改进措施报告。若需要采取纠正,必须要求被监督人员现场纠正,并对纠正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做好记录。若需要采取纠正措施,必须出具不符合项报告,相关责任部门督促被监督人员分析不符合原因,制订纠正措施计划,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完成后由质量监督员实施跟踪验证,对纠正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价,若纠正措施得当,实施有效,则关闭不符合项,同时做好记录;若纠正措施不当,实施无效,则相关部门需要重新分析不符合原因,再次采取纠正措施,直至关闭不符合项。

2.6形成质量监督报告

实验室质量监督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⑴概述本年度监督工作实际完成的情况;⑵总结监督工作成效,如人员能力的提高,实验室数据和结果质量的提高等;⑶总结质量监督发现的主要问题,采取的措施及整改的效果;⑷对下一年度质量监督工作提出建议,如人员培训计划的侧重点、仪器设备期间核查的重点对象等。

3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3.1质量监督工作无计划

质量监督计划是实验室年初需要制定的若干工作计划的其中之一,目前部分环境监测实验室往往忽视了质量监督计划,监督工作有应付检查之嫌疑,没有落到实处,这种情况下,想要切实做好质量监督工作往往无从谈起,必须认识到质量监督计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各部门质量监督员应通过所积累的工作经验来确定监督的频次,明确监督对象,于每年年初做好质量监督工作计划。

3.2质量监督工作的职能划分、质量监督员的选择不得当

有些环境监测实验室但凡看到“质量”两个字就认为该项工作应划入质量负责人的职责范围,事实上实验室的质量监督针对的是人员的能力,监督的对象是检测人员,应该属于技术负责人的职责之一,因此质量监督工作在技术负责人领导下开展更为合理。一般来说应由资深的环境监测技术人员来担任质量监督员,保证由高一层次的人员,至少是同一层次的人员来实施监督。部分实验室监督员数量不够,不能覆盖所有技术领域,个别实验室甚至任命了尚未转正的实习生、部分行政或财务管理人员担任质量监督员是非常不合适的,无法保证质量监督工作的有效实施。

3.3质量监督对象、监督时机概念模糊

实验室质量监督是为了保证实验室人员自始至终具备符合要求的能力,因此需要准确把握质量监督的时机,部分环境监测实验室存在着监督工作概念不清、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建议每年年初根据监测工作要点,切实做好质量监督计划。

3.4质量监督记录、质量监督报告不规范

“所有工作应当时予以记录”是《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对于记录的基本要求,少数环境监测实验室存在着事后补记或检查前临时突击补记的现象,质量监督报告流于形式,敷衍了事。建议各部门质量监督员应严格按照监督计划开展监督工作,同时做好相关记录。质量管理部门应及时收集、汇总、分析所有监督记录,编制质量监督报告,作为实验室管理评审的输入和日常改进的重要手段。

4结语

检测人员转正工作计划篇2

审计人员应当:

1.检查数据处理系统中的一般控制,以确定:(a)设计的控制是否符合管理方针和法律要求;(b)控制能否有效地发挥作用,保证数据处理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2.检查数据处理系统中的应用控制,并据此评价应用控制在保证数据处理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方面的可靠程度;

除检查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外,审计人员还应参与新数据处理系统或应用项目的设计与开发以及其后所进行的重大修改工作。

可能的情况是,开发出来的数据处理系统缺乏控制措施,因此管理人员和审计人员就不能依赖其完整性。所以,如果管理部门指望正在开发的系统在可审性和适当控制方面得到合理的保证,那么审计人员在系统设计与开发过程中的检查就是至关重要的。要达到这一目标并不总是可行的,因为审计机构可能没有检查系统设计与开发所需的资源或人力。但是,这项检查应当作为一个审计目标。

一、电算化系统一般控制的检查

数据处理方式由机械处理向自动化处理的转变,需要改进传统的审计方法“自动化数据处理系统的复杂性和范围的广泛性,要求审计人员给予处理数据的系统和数据本身更多的关注。如果系统在安全性方面得到合理的保证并具有足够的控制,审计人员就可以信赖被处理的报告的数据。审计人员应该区别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一般控制通常适用于系统进行的大部分数据处理,而应用控制则可能因应用项目而异,而要分别加以检查。在检查个别应用控制时,审计人员应考虑被查系统一般控制的效果;

1.组织控制。职权和责任的分配必须以能够保证有效果、高效率地实现组织目标的方式进行。审计人员应该检查被审单位的组织结构、职权和责任的分配与分工情况、其目的在于确定职责分工是否能够提供有力的内部控制,例如,程序与系统开发、计算机操作、输入数据的控制、以及保持应用控制的控制小组等职责,在可行的情况下应予以分离。同时,审计人员应从“整个系统”的角度加以考虑。

在检查职责分工情况时,审计人员应该评价控制的强度并报告由于职责分工不够而暴露的弱点。职工定期轮换工作岗位及强制性休假等制度有利于管理部门维持足够的职责分工。审计人员应对这些制度的执行情况加以检查。

2.设施、人员和安全控制,拥有足够的实物设施和其他资源(如训练有素的人员等)是一个单位实现其数据处理目标所必需的。审计人员应该确定被审单位是否拥有满足数据处理需要的足够资源。

人事管理,包括监督、激励和员工的职业发展,是成功的数据处理的组成部分。审计人员应该评价有关的管理方针和惯例,以确定是否制订了必要的方针及方针的执行情况。例如,由于整个计算机领域迅速发展,一个组织的人事管理部门需要制订包括数据处理人员在内的教育和培训计划。该计划应该能够保证职工跟上最新发展,以使他们能够以最佳效果和最高效率履行职责,并能够在工作中采用已经证明为具有成本效益的新方法。数据处理人员培训和发展计划不当可能会阻碍组织目标的实现。

审计人员应该确定被审单位是否制订了有关计算机硬件、计算机程序、数据文件、数据传送、输入和输出资料以及人员的安全规定。该项检查应该不仅涉及中央处理站的计算机设备,还应包括其他地点的小型机、计算机终端、通讯设施及其他设备。

在检查计算机硬件的实物安全性时,审计人员应该考虑为在正常数据处理中断以后继续处理关键应用项目而制订的应急计划是否充分。该计划应包括应急电源和后备硬件的规定以及关于使用后备设备和将人员、程序、表格和数据文件转移到另外的处理地点的详细计划。审计人员还应该考虑该计划经过测试的程度以确定在实际紧急情况下能够继续进行数据处理的可能性。

审计人员还应该检查数据文件的实物安全性;该项检查应保证,在可行的情况下,数据和文件档案资料由不能接触计算机和存取计算机程序的人员保管;文件档案资料安全;计算机操作员和其他人员不能随意接触文档资料;制订有文件备份的规定(包括另外存放备份文件的规定)。在文件联机存储的情况下,审计人员应该考虑是否采取了充分的存取授权控制措施以及备份文件是否有规律地进行拷贝。此外,审计人员还应检查数据备份文件是否做了适当的标志和标签、席计人员还需检查文件的内容以保证文件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对子程序备份文件也应建立同样严格的控制。

3.操作系统控制。计算机系统通常由操作系统(也常称为系统软件)控制。由于这些操作系统通常具有数据管理、多道程序管理能力和文件标签检验,以及其他许多授权控制功能,因此,它们是计算机处理一般控制的组成部分。审计人员应该了解操作系统能够执行的控制,并确定这些控制的利用程度以及未被利用的情况。审计人员应该知道哪些人维护操作系统,或有能力修改操作系统。这些人可能有意或无意地破坏操作系统的控制,使其失效。

4.硬件控制。计算机硬件经常能够检查出硬件功能失常而引起的错误。审计人员应该了解:(1)系统设施是如何依赖这些硬件控制的;(2)操作系统如何利用这些硬件控制;(3)系统如何报告检查出的错误,以及纠正错误的程序。

二、电算化系统应用控制的检查

在对所有应用项目的数据处理的可靠性或完整性进行估计之前,必须对具体的应用控制和一般控制措施进行全面的评价。

依据这一准则进行审计工作有两个目的,兹分述如下:

1.与标准及批准的设计相符。第一个目的是确定建成的应用项目或系统是否符合适用的标准及最后批准的设计规格。审计人员遵循这一准则,可以为批准的规格,包括所有嵌入的内部控制(如输入、处理和输出控制),都已按要求装入系统,留有适当的文档资料,并经过了充分的测试提供合理的保证。

审计人员在测试数据的可靠性时,其测试应包括检查选择的测试业务的文档资料,测试业务记录与汇总的准确性,测试业务处理与控制手续的符合性。此外,审计人员可能希望通过测试选择的部分数据文件以确定可能的例外情况和数据转换或采集的准确性。如果数据文件以机器可读的形式保存,在适当的条件下,审计人员应当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加以测试。

检测人员转正工作计划篇3

关键词:计量技术机构;现代化管理;油田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2-0013-02

随着油田生产建设的不断发展和新技术的应用,促进了油田企业科技迅速发展,大量新型的自动化程度高的石油专用计量器具在油田生产中投入使用,给油田计量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面对新形势,油田企业内部计量技术机构应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尽快实现工作中心的转移,从多年来注重单一计量器具的常规检测,转向以紧紧围绕油田生产过程中的专用计量器具校准为中心,不断增强专业技术的服务保障功能,以此确立计量技术机构在油田企业中的专业地位。

一、油田企业内部计量技术机构为油田生产过程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油田企业生产过程包括勘探、钻井、录井、测井、开发、储运等各专业,各专业间既相互独立又有着很强的联动协作关系,计量量值是这种联动协作关系纽带之一,而体现计量量值的设备就是各种类型的计量器具,为此说计量器具是油田生产过程中的“眼睛”,其量值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油田生产过程的安全和油田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油田企业内部计量技术机构的工作就是通过对油田企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各种计量器具进行检定或校准,保证计量量值的准确一致和溯源到国家基准,为油田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计量量值提供法规性的依据。目前油田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计量器具除了常规计量器具外,石油专用计量器具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石油专用计量器具是石油企业用于勘探、钻井、开发等石油企业生产全过程的重要仪器设备,其量值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勘探、钻井、开发资料数据的准确可靠性和勘探、钻井、开发效果。由于石油专用计量器具具有专业性强(主要服务于勘探、钻井、开发等油田生产各环节,用途单一)、测量参量多(大部分都测量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领域的量值)、领域广(十大计量领域全涉及)、使用环境恶劣(大部分需要长时间连续或在高温、高压和室外工作)以及在线使用不易拆卸等特点,所以国内的社会公共计量技术机构一般不建立类似的计量标准装置,给石油专用计量器具的量值溯源带来困难。为了保障石油专用计量器具量值的准确可靠,开展石油专用计量器具的校准工作是石油企业内部计量机构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大庆油田计量检定测试所是大庆油田企业内部最高计量技术机构,承担着依据国家计量法律、法规和规章对大庆油田公司所属单位的计量器具进行检定、校准和测试,多年来,一直将研究和开展石油专用计量器具校准工作作为单位的发展方向,并建立了石油专用计量器具检定最高标准、次级计量标准与国家计量基准、省级计量标准的量值溯源和量值传递体系,先后开展了井下压力计标准装置、示功仪标准装置、液体密度测井仪标准装置、侧向测井仪标准装置、温度测井仪标准装置等石油专用计量器具标准器的校准工作。开发和研究的石油专用计量器具多参量智能标准装置,具有通用性强、易扩展、智能化、同时测量多参量和易于现场校准等特点,实现对油田生产过程中大部分石油专用计量器具量值的数字化校准,同时解决了部分石油专用计量器具量值长期得不到量值溯源的问题。大庆油田公司其他各生产单位,也根据其各自专业的特点,建立了石油钻具螺纹规校准装置、油管螺纹量规校准装置、测井仪校准装置、井径仪和井斜仪校准装置、指重表和拉力表校准装置、地震检波器校准装置、井下压力计校准装置等,与大庆油田计量检定测试所一起共同承担大庆油田石油专用计量器具的校准工作,保障了油田生产过程中石油专用计量器具量值溯源和准确可靠。

二、校准实验室认可是提升油田企业内部计量机构技术能力的有效途径

贯彻实施实验室认可制度,可以促进企业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一方面将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情况与国家标准的要求相比较,从外部为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另一方面通过检查和抽测申报的校准项目,评定实验室的技术能力,促进实验室技术水平的提高;三是通过获得校准实验室认可合格资格,可向管理机构和委托方证明获得认可的实验室质量保证能力和技术能力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可以增强委托方对实验室及其校准结果的信任,从而提高实验室的信誉和竞争能力。依据GB/T 27025-2008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进行认可是对企业校准实验室管理的一种手段,旨在不断提高实验室的水平,以适应现代企业技术发展的需要。

大庆油田计量检定测试所于2003年首次通过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的校准实验室认可,十年来,坚持严格按照GB/T 27025-2008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有效运行,技术能力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1.校准质量得到了有效保证。一是加强了员工队伍建设,通过对各级人员培训进行《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到计量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各项技术标准的有效培训,增加了全员质量意识。二是强化了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不断修订,形成了脉络清晰、相互衔接、逐层递进、操作性强的体系文件,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促进质量管理工作的持续性改进。三是建立了有效的质量监督体系,将原来的结果控制转变为过程控制,在加强三级审核的同时,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在校准过程中对影响证书质量的因素(即校准方法、环境、仪器设备、量值溯源、样品流转、人员素质等)进行有效控制,防止不符合项的产生。四是强化了校准程序,对每一个校准项目设备、方法、环境、数据处理等多方面编制了详细的操作规程,确保校准人员能正确使用标准和设备,准确掌握标准,以实现“科学、公正、精准、高效”的进行校准工作。

2.实现校准技术能力的不断提高。2003年通过认可以来,该所更加注重检测能力建设,每年定期参加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组织的能力验证,对没有组织能力验证的项目,积极与其他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测量审核或比对,均取得了满意的结果。同时,每年定期进行各项目的期间核查和测量重复性、稳定性考核,使校准技术能力得到持续提高,目前校准报告准确率和及时率均达到100%。为了保证校准技术能力的不断提升,该所还不断加强标准仪器设备的管理,对所有的标准仪器设备按照年初制定的周检计划,定期进行送检或自检,保证量值的准确可靠;同时,对标准老化、手段落后、自动化程度低的设备,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加大对计量标准设备的更新改造力度,为提高校准技术能力提供了可靠的设备保证。

3.内部业务管理更加规范。一是按照实验室认可的要求,每年年初严格制订各项工作计划,包括内部审核计划、管理评审计划、期间核查计划、量值溯源计划、人员培训计划、质量保证计划、预防措施计划、设备购置计划等,并通过制订计划,对上一年度工作进行总结,对本年度工作进行全面分析,并按照制订的计划有条不紊地实施,从而避免了盲目性。二是按照质量体系文件,制定符合准则要求的质量记录和技术记录格式,质量记录贯穿于整个体系运行的各个环节,每一项质量活动均做到有据可查;技术记录是从样品接收、流转、校准、数据处理、出具证书等均具有清晰完整的记录,保证在一定情况下校准活动可以再现。三是严格进行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按照年初制定的计划,对质量管理体系符合性、适用性和有效性进行全要素的检查,及时发现不符合项,并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纠正措施和改进措施,积极进行整改,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使用和有效。

三、现代化管理是提高油田企业内部计量机构服务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信息化技术的日趋成熟,信息化技术更合理、高效地通过自动化管理手段管理企业的各个环节,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大庆油田计量检定测试所早在1997年就成功研制了一套《计量检定校准综合业务管理系统》,充分发挥计算机的高速处理和计算能力,海量存储和快速检索,丰富的报表展现形式和便捷的网络传输技术等优势,实现了计量器具收发、证书打印、业务管理、资源管理、财务、设备管理、报表统计等各项管理工作全面信息化,实现无纸化办公,提高管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并确保检定校准在严密的质量体系监控下运行。并且随着十六年的补充和完善,该系统功能不断得到提升。

1.实现了规范的业务流程:《计量检定校准综合业务管理系统》的开发完全遵照GB/T 27025-2008设计流程,使用该系统后,使得整个业务流程流转按照程序设定的规范进行,大大提高了其流转过程的整体规范性;同时由于信息系统的使用,很多重复琐碎的工作都由系统代为完成,数据的查询和检索极其方便并且出具报表更加容易,在保证规范性的同时也提高了实验人员的工作效率。

检测人员转正工作计划篇4

关键词:选煤厂;机电设备;检修

选煤厂中传统的机电设备检修多采用计划检修的方式,但随着选煤厂规模的不断扩大,设备不断复杂化,计划检修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计划检修的最大缺陷是其滞后性,无法及时的发现并排除机电设备中潜在的问题和故障,因而会影响选煤厂的正常生产运行。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这种设备检修上的缺陷是致命的。为此,选煤厂需要及时改变传统的计划检修方式[1]。

1选煤厂机电设备的计划检修

为了确保机电设备的良好运行,选煤厂都会对机电设备进行定期的检修工作,但是当前大多数选煤厂采用的是计划性的检修方式,有时在设备临时发生故障时还会采用临时性的抢修,这种检修方式的效率和效果不尽如人意。其主要的缺陷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2]。1.1计划检修过度或不足。选煤厂通常是根据设备生产厂商提供的相关参数制定检修计划。而不同的选煤厂在选择生产设备时有不同的标准和要求,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机电设备也会出现各种不同类型的损坏,生产厂商提供的参数无法真正起到帮助检修人员了解设备状态的作用,从而导致检修的不合理,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过度检修或检修不足的问题。对设备的过度检修会增加选煤厂的检修资金,也会影响选煤厂的正常生产。而检修不足则会导致机电设备中的问题和故障得不到及时解决,降低设备的使用寿命,最终也会给选煤厂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1.2无法对机电设备进行全面的检修。在采用计划检修方式时,大多数情况下是在设备出现严重故障时才对机电设备进行抢修。而且,有时检修人员为了提高检修速度,会凭借自身的检修经验仅仅对设备进行选择性的检修,而没有全面排查设备中可能存在的损坏和故障。在后续的设备运行过程中,还有可能因为其他的问题而无法正常运转,实际上并没有提高检修的效果,反而给选煤厂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状态检修的优点

当前解决计划检修缺陷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采用状态检修的方式。状态检修是根据设备的状态监视和诊断来获得设备实时的状态信息,通过对信息的分析来判断设备是否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此外,根据监测得到的状态信息还可以预测设备是否有发生故障的可能性。与传统的计划检修相比,状态检修可以及时得到设备实时的运行状态、结构特点等,并深入分析当前设备是否有进行检修的必要以及设备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这种检修方式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检修效果也更好。其次,状态检修可以延长设备的检修周期,从而减少了检修成本。在传统的计划检修中,过于频繁的设备检修也会对设备产生不必要的损伤,而状态检修则能更好的确保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中。状态检修相较于计划检修,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和动态性,需要在应用的过程中对其进行不断的调整和改进,充分发挥状态检修的优势,提高检修的质量和效果。

3做好状态检修工作的有效措施

在选煤厂的计划检修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和缺陷,影响到了选煤厂的正常运行。要解决这些问题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3]。3.1充分保障技术资料齐全。为了确保在数据分析的环节中得出更加准确的结论,必须确保技术资料齐全。通常情况下,技术资料包括设备出厂时的质量合格证书和相关的试验数据;设备使用说明书、安装方法、维护方法;设备运行过程中累积的试验报告、问题报告、故障报告等。3.2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分析。选煤厂的设备检修人员需要对机电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并得出设备检修的方法和状态检查报告。此外,检修人员还要凭借实际检修经验制定检修的计划和决策。对于那些运行状态良好的设备则要保持其运行状态,加大日常的监控力度;对于运行状态不佳的设备则要继续进行检修,及时消除故障,防止出现严重的安全隐患。当设备的状态无法进行确定时,需要根据设备的重要性加强对其日常监控,并通过监测的结果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检修计划。3.3采用先进设备技术进行状态监测。选煤厂状态检修设备很多,如红外热成像仪、便携式振动监测仪、卧立振离心机等,在状态检修过程中需要利用这些监测设备加上相应的软件实现对设备的实时监测。对于设备日常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运行和检修数据要及时记录,这些数据中包含着重要的状态信息,对以后的检修工作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此外,要加强数据搜集和整理工作,为设备状态的判定提供良好的参考。3.4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提高其整体素质在选煤厂的设备检修过程中,检修人员的技术水平对最终的检修效果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其工作责任感和工作素质也是工作结果的影响因素。为此,需要对检修人员进行技术和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帮助检修人员及时明确设备检修过程中相关的流程和标准。在培训的过程中要主次分明,抓住重点。此外,对决策人员也要进行相应的培训,使其更好的理解状态检修的内容和意义,提高设备管理的整体水平。对于操作人员则主要进行设备操作方面的培训,使其掌握一般的数据分析技术和维修标准。3.5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机电设备的状态检修对设备的运行数据有很高的要求。这些数据包括设备的运行数据、日常检修数据、监测数据、历史数据等各个方面,除此之外还有相关的行业标准等。要更好的发挥这些数据的价值就需要建立一个良好的信息资源共享的平台,将机电设备检修真正作为一项日常性的工作来进行,实现更好的资源共享。

4结语

选煤厂的机电设备检修是一个复杂且综合的过程,状态检修这一新的检修方式与传统的计划检修方式相比,它更加科学有效,能够更好的保障选煤厂正常运行。对于选煤厂而言,要充分发挥状态检修优势,提高机电设备管理的技术和水平,选择有效的监测方法和数据分析手段,为机电设备的状态检修奠定良好基础,最终促进选煤厂的设备长期有效运转。

作者:赵玉红 单位:西山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毛军.选煤厂机电设备状态检修初探[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1):117.

检测人员转正工作计划篇5

纤维检验机构人才战略目标

机构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取决于人员素质,人员要求具有高水平的知识创新能力、具有高水平的运用信息知识能力、具有高水平的知识管理能力、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具有高水平的做人、做事、做学问的综合能力。建设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和开拓精神,掌握扎实的现代科学文化和管理知识,熟悉所从事领域的专业知识,廉洁、勤政的领导核心。建设一批具有突出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懂经营、会管理、适应国际竞争需要的高素质管理层(根据岗位应配备:市场策划工程师、营销人员、项目管理工程师、质量管理工程师、经济师、会计师、译员等)。建设一批科技素养高,具有跟踪应用新技术,开发新的检测方法能力,参与国际竞争、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学术带头人。建设一个具有技术素养、基本功扎实、责任心强、检验技术精的专业人员。

纤维检验机构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从系统的角度,策划和设计当前和预计未来检验工作以及各项管理的要求,识别和确定人力资源的需求。通过职务分析技术,明确每个工作环节岗位职责、工作量以及学识、技能水平、管理能力等要求,拟定人力资源的配置方案,合理控制各层次人员的比例,着力培养专业学科和关注一批技术骨干的成长,以便形成纤维检测实验室核心竞争力。

ISO/IEC1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对人员的配置、评价和授权要求:a)实验室管理人员,包括首席执行者(4.2.2),技术管理层(4.1.4h),质量主管(4.1.5i),关键管理人员的人(4.1.4j);b)实验室核查人员,包括监督人员(4.1.4g),内审员4.13.1,不符合工作评价和管理人员(4.9.1a);c)实验室操作人员,包括从事检测以及评价结果和签署检测报告人员(5.2.1),对检测结果提出意见和解释(5.2.5),操作专门设备和特殊类型设备人员(5.2.1,5.2.5),特殊类型的抽样人员(5.2.5),检测方法研究研发人员和方法选择人员(5.4.3,5.4.2),签约和额外技术人员(5.2.3),检测业务合同评审人员(4.4.1)。

纤维检验机构对其他人员配置需求:检验业务营销人员、各专业学术带头人、项目管理人员等。

纤维检验机构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1.制定纤维检验机构人力资源计划。“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处在信息时代的今天,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产业机构不断调整,人力资源转移也随之加速。所以,在现代管理中,制定人力资源计划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实验室人力资源的需求分析:对组织整体的人力资源开发需求进行分析;对组织中的部门、团队、职能、职位进行需求分析;对员工的个体需求进行分析。

2.岗位分析和工作设计。岗位分析的作用在于对组织内所有职位的工作职责、内容、特征、环境和任职资格进行明确的界定。机构应拟定工作岗位说明书,作为招聘、评价、考核的依据(包括与检测有关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关键支持人员的工作的描述)。

ISO/IEC17025:2005规定工作描述可用多种方式,但至少包含以下内容:从事检测和/或校准工作方面的职责;检测和/或校准策划和结果评价方面的职责;提交意见和解释的职责;方法改进、新方法制定和确认方面的职责;所需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资格和培训计划;管理职责。

结合CNAS-CL18:2013《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纺织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中纤检机构的工作人员需考虑以下要求:a)实验室关键检测人员应具备相应的实际操作技能,熟悉检测安全操作知识;b)检测工作应由经过充分培训的操作人员完成,正式上岗前,经过考核评价;考核评价不仅包括理论知识,还应有现场操作;c)从事棉花手扯长度、毛绒纤维手扯/手排长度、化学短纤维中段法线密度和纤维长度、羽毛羽绒含绒量、清洁度、纤维定性感官鉴别、纺织品异味评定、起毛起球评级、色牢度评级、外观评级等主观性、操作性较强的检测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相关技术能力的评价,确保持续胜任;d)纺织实验室从事大型或复杂仪器检测工作的人员,上岗操作前均需进行仪器操作考核,经考核合格授权后上岗;e)有颜色视觉障碍/嗅觉障碍的人员不能从事辨色/辨味评价或相关检测活动。

3.人力资源的招聘与选拔。建立引进人才的机制,依据公平、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建立人才招聘制度,保证及时引进事业发展所需人才。实验室要按年度业务发展制定人才招聘计划,根据各岗位职责说明书,公开招聘。

检测人员转正工作计划篇6

【关键词】仪器仪表 周期检定

一、概述

(一)仪器仪表周期检定的必要性

1.仪器仪表在保管使用过程中,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本身元器件老化以及机械磨损等原因,其性能随着时间在变化,其中一部分会使其误差超出技术条件的要求。如果用这些超差的仪器仪表检验产品,必然会导致不合格产品出现而不能被发现。同理,用这样的仪器仪表进行参数测试或科学实验,其测量数据必然不可靠。

2.对于使用仪器的数量不是很大的单位来说,只需要定期地将所使用的各种仪器仪表送有关部门检定,问题并不复杂的对使用数量大的单位,尤其是对设计、生产各种产品的工厂、科研单位的计量部门来说,由于所用的测量仪器的品种多、数量大,不可能将所有的仪器都送往上级计量部门检定,因此,必须建立本单位的计量标准,安排这些仪器在本单位内进行周期检定,这是一项繁重复杂的任务。只有将各种仪器从购置入库开始,直到报废为止,始终纳入周期检定的轨道,才能保证这些仪器的量值准确,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二)要做好仪器仪表的周期检定工作,一般应遵循下列步骤

1.做好调查研究,摸清仪器品种、数量和分布流动情况。实践证明,要开展周期检定,首先必须加强仪器管理工作。要建立、健全仪器清册,做到总数清、规格通清、分布流动情况清,要按照仪器类型进行分类建帐。

同一类型的仪器一定要有编号,还要注明该仪器的型号规格、类别、周期、检定,校准部门、使用部门、根据分类帐就可以分清同一类型仪器的数量和准确度等级的情况,以便为开展参量仪器的周期检定,建立计量标准提供依据。建立分布流动帐的目的在于随时掌握仪器保管、使用、流动情况,以便安排周期检定计划通知受检部门及时送检。

2.编制检定系统表,添置必要的计量标准和辅助设备。在建立健全测量仪器清册的基础上,即可着手编制测量仪器的检定系统,并购置必要的计量标准和辅助设备。检定系统的主要作用有:(1)规定和说明现有及准备建立的各种计量标准,以及由计量标准传递至产品的程序。(2)从检定系统的编制过程中,可以发现哪些参量周期检定还缺乏计量标准,以便作为添置计量标准计划的依据。(3)检定系统扼要地说明了各级计量标准的检定方法和主要技术指标。这有助于计量人员了解量值传递程序,熟悉检定规程和计量标准的性能。

(三)编制检定系统应注意:1.既要参考典型检定系统,更重要的是应该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在保证量值准确传递的前提下,尽量做到经济合理。2.各参量都要从经济效果考虑是否建立本级标准开展检定。因为每建立一项标准,不但要添置计量标准,而且需要配备必要的辅助设备及一定的技术力量,所以应将开展该项目周期检定所需要的费用与将测量仪器直接送上级计量部门检定所需要的费用相比较权衡得失后再作决定。

二、编制周期检定计划,开展周期检定工作

(一)在掌握了仪器数量情况,编制了仪器检定系统后,即可着手编制周期检定计划,,做到每台仪器仪表都能列入周期检定计划之内。

(二)编制周期检定计划,最困难的是确定最佳检定周期问题。检定周期太长,在仪器检定有效期内可能有一部分已经超差;周期太短,不但增加检定工作量,而且受检仪器频繁搬运,容易使性能受到影响。

三、要做好周期检定,必须制定一套管理程序

(一)为保证检定和校准样品的完整性和结果的准确性,使样品在实验室流转全过程中不发生混淆,确保检定和校准结果的准确性必须按以下程序执行。

(二)检定和校准样品的接收:1.检定和校准样品送到业务室或实验室分支机构时,客户应如实填写客户委托单,业务员应对样品进行检查,核实其状态,对客户的要求及时与专业分室沟通,并经过技术确认或合同评审后方可形成合同。2.业务员接收样品后,对样品进行唯一性标识。3.如果业务员发现样品的实际状况存在疑问或有缺损,应与客户沟通,并由业务员记录,经客户签字后,业务员再办理接收手续。4.若客户有特殊要求,业务员应予记录。5.业务员接收样品后,应登记上账并在计算机上录入,通过信息化流程流转到各专业分室。6.对客户送来的未经下转的样品,业务员应分类存放在“待验区”。7.检定和校准后的样品及证书转交于业务员,由业务员通知客户取走。8.检定和校准样品在接收、传递、处置过程中要加以保护,避免受到损坏,防止丢失。

(三)为了搞好仪器仪表的周期检定,必须具备一定的维修力量。因为有些仪表在检定过程中会发现有故障,必须先排除故障后才能进行检定。排除故障往往比检定更困难。

四、提高计量检定工作质量的措施

以下以燃气表为例进行说明。

(一)确保实验室内环境。因燃气表计量检定质量与燃气表所处环境温度和压力有关,温度过高、过低都会引起计量表误差。为了减少燃气表计量,保证计量数据准确性,燃气表检定中应该以国家规定为依据在标准条件下进行检定,必要时用空调或加湿针辅助设备来改善检验环境。

(二)提高孔板加工精准度。受标准孔板在加工中容易出现直角入口锐利度、孔板加工厚度误差等因素的影响,使得燃气表流量经过两次变化调节后也与实际检测流量不符,所得的误差值也不相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了解国家对燃气表的规定,规定明确指出被检定燃气表所有流量点的误差应由多次测量所得误差来确定。

(三)加强对计量检定人员培训力度。正如上面所说人为因素和方法因素造成的误差是不可改变的,但却可以采取一些方法将计量误差降率至最低。这就需要对计量检定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培训,不仅对其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也要对计量检定人员进行思想道德素质培训,从而提高计量检定人员专业素质、专业技能和道德素质,使在燃气表计量检定工作中能够凭借其综合能力,认真负责的进行计量检定工作,适时的对检定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以延长检测设备使用寿命,减少计量误差。

五、结论

总之,做好仪器仪表的周期检定工作,对保证仪器仪表始终处于完好的状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要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和设备能力,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在检定和校准工作中不弄虚作假,诚实守信,信誉第一,客户至上,保证检定和校准结果的准确和公正,每一个员工都有“精准、诚信、创新、发展”的理念,搞好周期检定是不难的。

参考文献:

检测人员转正工作计划篇7

 

xxxx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9年4月3日)

 

xxxx市场监督管理局机构改革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下,我局坚持统一思想认识,主动担当作为,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在强推进、抓落实、求实效上狠下功夫,机构改革工作基本完成。

一、改革工作进展情况

(一)准确把握时间节点,精心谋划实施。根据《中共xxxx委、县政府办公室转发的通知》(庄办发〔2019〕16号)文件精神,将县工商局、县食药监局的职责,县价格监督检查局的价格监督检查职责,县科技局的专利管理职责等整合,1月30日,挂牌成立了县市场监督管理局;4月2日,挂牌成立了县市场监管综合执法队。做到了机构改革工作不迟滞拖延、不搞变通,助推了全县机构改革工作稳步有序推进。

(二)摸清现有人员底数,夯实改革基础。全面开展原食药监、工商局机构设置、编制现状和现有在职人员摸底工作,摸清了改革前两部门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及运行状况,建立了机构编制和人员配备台账,确保改革依据资料实、部门沿革清、数据支撑足。机构设置情况:原食药监局内设股室3个(办公室、监管股、政务服务股),局属单位2个(食药稽查局、食药检测中心),19个基层食药监所;原工商(质检)局内设机构8个(办公室、法制宣传教育股、注册登记股、市场规范管理股、消费者权益保护股、商标广告监督管理股、标准计量股、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股),直属机构1个(经检分局),7个基层工商所。编制情况:原食药监局县委编办核定编制123名(其中:局机关行政编制11名、工勤3名,食药稽查局事业编20名,食药检测中心事业编12,名基层食药监所行政编制6名,事业编71名);原工商(质检)局县委编办核定编制85名(其中:局机关行政编制23名、工勤3名,经检分局行政编制6名,基层工商所行政编制27名、事业编制22名,质检所事业编制4名)。现有在职人员情况:原食药监局各类在职人员合计116人(其中:公务员13人,高级技术工1人,事业管理97人,服务期人员5人)。原工商(质检)局各类在职人员合计99人(其中:公务员57人,事业管理26人,工勤技能5人,服务期人员11人)。

(三)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扎实编制“三定”。在县委编办印发的“三定”规定模板的基础上,我们集思广益,认真听取各方意见,先由专人写出初稿,由副局长认真把关修改,再报主要领导严格审核修改,最后召开局党组扩大会议专题研究进一步提出修改意见,最终经过六次修改后成形,现已上报县委编办待批。确保了“三定”规定逻辑清晰、用语规范、严谨完整,实现与上级部门的“三定”规定相衔接、与机构改革方案相衔接、与历史沿革相衔接的“三衔接”要求。

(四)严守机构限额规定,规范设置股室。严格按照县委编办批准的10个内设股室限额要求,参照是市场监管局“三定”方案,结合我县实际,整合职能相对弱化股室,设置内设股室10个,均为股级:办公室、法规信用监管股、政务服务股(注册与行政审批股)、市场规范与质量发展股、商标广告与知识产权保护股、应急管理与综合协调股、食品监管股、药械监管股、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股、计量标准认证与检验检测监管股。

(五)严守干部人事纪律,转隶机构人员。按照县委编办“除机构整体撤并需要转隶编制和人员外,部分职责划转的机构原则不转隶人员”的人员转隶工作要求,清理上报县委编办《xxxx机构改革涉改部门事业单位整建制转隶工作人员花名册》等三个表册合计各类人员238名(包括划入市场监管综合执法队5人和离退休人员55名,按照县委编办和县人社局要求8名服务期满即将转正人员不划转),完成了人员转隶。

检测人员转正工作计划篇8

关键词:机电设备;安装;技术

中图分类号:TU85 文献标识码:A

1.机电设备安装中存在的问题

1.1很小的螺栓、螺母问题

在机电设备安装中,螺栓、螺母的重要性不容忽视。螺栓、螺母虽然小,但对设备的安装稳定性却至关重要。在拧螺母的过程中,如果拧得不够紧,易松动,那么设备在长期使用中,由于摩擦力的原因,螺母或螺栓磨损严重,致使螺母或螺栓失去作用,设备连接松动,容易导致机器运行中发生事故。对于有些工程设备的安装,螺母、螺栓的作用更加重要,不容出现失误。比如在电气工程的设备安装中,机器通电后容易产生磁效应,如果螺母、螺栓松动,连接不紧,就会有空隙产生。这些空隙就相当于无形的电阻,通过电流的作用,就会产生大量的热,当热量达到一定高度时,螺栓、螺母的连接部位会被融化,接着就有可能导致短路,影响机器设备的运行。这就要求对设备的各方面做好检修,不管是大的方面还是像螺母、螺栓的小部件连接方面,都应该一视同仁,否则会出现安全事故。

1.2一些振动问题

首先,对于泵来说。如果带有滑块的偏心转子旋转不正常,就会导致滑块磨损,滑块也会变得很光滑,摩擦力就相应变小,导致转子转动失去平衡,影响机器设备的正常运行。再者,对电机来说。机械转子的磨损容易导致扫膛,线圈由于短路被烧毁,接着转子的运动就会停止,不利于设备运行。最后,对联轴器来说。机器在长时间运行中,总会有一些零件部位发生损伤。联轴器在长时间使用后,其齿面会被磨损,慢慢地会损伤越来越严重,最终会出现断齿现象。

1.3电流过大现象

先说泵,转子之间有很大空隙后,对应的电阻也会变大,致使泵发热过多,影响机器的运行。再说电机,如果缠绕在旋转轴的线圈扫膛,线圈一些断裂,极易导致短路,发生超电流现象。最后说联轴器,如果联轴器之间的滑块度不够高,通电后,电流的瞬间增大致使火花产生,影响机器设备运行。

1.4机电设备调整精度不够

任何机器设备的使用都需要精准的精度调整,在机电设备安装过程中更需要如此。机电设备安装需要所有位置精度和部分形状精度,它直接与安装工程的质量成正比。如果设备安装的误差不分析,尺寸的测量不准确,就容易出现一些损害机器的事件发生。这就要求在机电设备的安装中要有精确地精密测量技术,对检测设备和零部件的相对位置进行仔细测量,保证垂直度、平行度、同轴度的准确,不出现失误。

1.5常出现的一些小问题

(1)在机电设备的固定中,一些构件松动或者元件错位,就会使设备运转出现问题。设备运转无规律或者不工作,会对机器设备产生极大损伤有时出现烧毁现象。

(2)机电设备在长期的使用中,由于出现摩擦损伤情况,机器会发热,就会出现漏水、漏油、漏气等情况。

(3)在机器设备的使用中,机器的负载会加大。当到达极限时,仍然使用,设备因为承受巨大压力,中心轴会被磨损,转子可能断裂,造成机电设备运转后速度极慢且易产生噪音。

(4)在机器设备的使用中,工作人员只知道使用机器,而不知道如何保养,那么机器的使用寿命就会缩短。有些轴承需要适时填上剂才能保证机器的正常运转,。如果机器运转不正常,就会产生噪音,影响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5)如果机器设备的保护装置损坏,机器有时因为短路,甚至机器负载过重情况下,散热器不能及时散热,降低机器的温度。如果电动机温度急剧升高,那就会产生爆炸,对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2.机电设备技术安装完善措施

2.1依照施工程序操作

机电设备安装程序是多次经过工作人员实践总结出来的,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工作人员在设备施工安装工程中,应积极遵守施工程序办事,不能随意更改安装程序,也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思不去安装,这都会产生不必要的损失,既消耗了大量的材料,也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同样,机电设备安装也应做到主次有序,不能耗费在一个环节上,这样既没有高效性也不利于安装工作的完成。在做到有主有次后,即会节省工作周期,也能是事情高效完成。安装工作首先的基本条件是电源的安装,保证电源的安全性,防止出现安全事故。接着是安装动力源,动力的运行才会产生机器的正常运转。最后要努力做到提升装备,好的装备能带动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同样能保证安装工作的有效完成。所以,有步骤、按顺序的去完成安装工作,能保证安装的效率和安全性。

2.2按照组织计划施工

在机电设备安装前,机器的安装都会有一些安装程序的内容,而且安装人员也会有一些安装计划。这些计划是有丰富经验、运用合理科学、实践娴熟的工作人员提出的,这些计划也是最有说服力的,所以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组织施工计划进行施工安装,不出纰漏。如果不按照计划进行机电设备安装,那么设备安装的效率难以保证,而且安装进程也不容易估算。所以设备安装人员理应按照计划实施的要求和做法进行设备安装。

2.3安装工作必须统一

机电设备安装是一项集复杂性、严谨性外加特殊性的工作。复杂性是指安装工程的内容繁多,操作不易。严谨性是指安装工作必须按照一定的计划和程序进行,不能很随意的去完成安装工作,同样对工作人员来说,必须有严谨的思维和做事特点。特殊性是指安装工作必须借助一定的科学依据来完成安装工作。所以,依据机电安装的几种特性,机电设备安装时要做到统筹规划。第一点可以在安装工作的人员中安排一个负责任、有管理能力的领导者,借助他的管理,对机电安装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第二,有些安装工作人员由于从事这方面工作有许多年数,具有自己的一定的经验。所以安装工作时,可以询问他们的意见,对他们的建议合理运用,使得安装工作更好的进行。当然,最重要的是,在安装前,安装管理者要对每个工作人员进行合理分工,对安装工作有自己的全局把握。对需要的各种材料有一定要求,对工作人员需要完成任务的进度统一把握,抓住相应细节,不放过不合理的因素,是安装工作井然有序,以保证机器设备按时运转,并且能有效运行。

2.4对设备及时检测

在机电设备的安装过程中,必须有相关的监督检测人员。安装工作的监督人员需要到达现场,对安装的相关步骤进行检测,同时需要记录的地方不随意填写,应该实事求是,正确对待。不能在这个工序存在问题后也不解决就进入下一个环节,那么可能会因为这一个环节的失误,导致最终设备安装完成后不能使用。所以,在安装过程中,监督人员要做好监督工作。在上道工序完成合格后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同时,监督人员应该严格要求工作人员按照既定计划和相应程序完成机电设备安装工作,不能将安装的顺序颠倒或者忽略,那都将影响安装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样的,监督检测人员拥有很高的专业素质,对安装工作的整体有一定相关了解,并对安装步骤有一定的操作经验。如果监督检测人员只懂得纸上谈兵,不懂得操作,那么很可能会犯一些错误,对安装工作的顺利进行产生影响。再者,监督管理人员也可以向工作人员询问学习,避免出现一些不理智的错误。

2.5提升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一个合格的安装人员才能保证安装工作能顺利和高效的完成。成为一名合格的安装工作者就需要有极强的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首先,安装工作人员要进行专业的相关训练,对安装的内容要熟知,懂得安装工作的基本步骤,明确设备的整体构造。对设备结构的了解有助于安装工作人员对安装工作的全局把握,使自己的工作变得有意义。然他们知道自己虽然做很小一部分工作,但是对安装工作的整体却不能少,而且很重要。这就要求安装工作人员要有很高的技术水平,能胜任安装工作的需要。同样的,加强安装工作人员的道德素质培养也很有必要,安装人员的高素质能保证安装的高质量。如果安装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对安装工作持一种敷衍的态度,那么机器设备安装后就会出现上面的问题,更严重的会导致机器不能够正常运转。这就需要安装人员有责任意识,做事认真负责,不弄虚作假,实事求是,严格按照机电设备安装计划和程序进行安装,防止出现失误,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总结

机电设备安装是一个多人合作、工序复杂的工作。它需要管理者和安装人员要遵循计划和程序,积极完成设备安装工作。对于安装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处理,不滞留,通过管理人员的监督检测和安装人员的积极配合,以确保机电设备安装的质量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吴殿伟.压缩机的故障原因及对策[J]. 科技促进发展. 2010(08)

检测人员转正工作计划篇9

机电设备维修是对机电设备维护和修理的简称。维护是为了保持延长或改善机电设备性能而实施的技术活动;修理则是为了恢复或改善提高机电设备性能而实施的技术活动。维修的作用可以概括为“增加利润、节省原材料、优化投资回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生产费用、避免事故和技术性灾难”。维修为机电设备在施工中有条紊地高效工作做出了重要的前期保障。

随着科技产品的不断出现,先进的维修可以确保设备无故障运行,而且能使设备经常保持良好的状态。就维修性质来讲,维修为将来投资。维修不只是排除故障,而是保证企业生存、发展,取得企业经济效益的一种长期连续的投资。做好这项工作,对保证企业正常生产,增加产量,改善设备运行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和改善其它各项技术、经济指标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当前,机电设备维修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应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深入研究搞好机电设备维修的措施。未来的维修将是绿色的维修,先进的维修,再创造工程的维修。维修已不仅是恢复机电设备原有性能的手段,而是要改善提高机电设备性能,从而提高工程质量。维修也是一种投资,它是与固定资产同样重要的投资,没有维修投资,固定资产就难以保证回报,难以扩大。维修已不再是一种辅助手段和应急措施,而是生产力的组成部分,是关系到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煤矿机电设备的维修内容

设备的检查。设备检查是及时掌握设备运转状况,实行设备状态监测维修的有效手段,是维修的基础工作,通过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设备隐患,防止突发故障和事故,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转的一项重要工作。

设备的日常检查。日常检查是操作工人按规定标准,以五官感觉为主,以设备各部位进行技术状况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采取对策,尽量减少故障停机损失。对重点设备,在一定时间由操作人员或维修人员按设备巡回检查制度逐项进行检查记录。维修人员在巡检时,根据巡回检查记录的异常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排除,保证设备处于完好工作状态。

设备的定期检查。按规定的检查周期,由维修人员对设备性能进行全面检查和测量,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将检查结果认真做好记录,作为日后决策该设备维修方案的依据。

设备的修理。设备在使用运转过程中,由于某些零部件的磨损、腐蚀、烧损、变形等原因,影响到设备的精度、性能和生产效率,正确操作和精心维护虽然可以减少损伤,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但设备运行毕竟会磨损和损坏,这是客观规律。

煤矿机电设备的维修方式

预防维修:为防止设备性能劣化或降低设备故障的概率,按事先规定的计划和技术条件所进行的维修活动。就是从预防的立场出发,在设备发生故障前就去进行预防性的修理改进。预防维修通常根据设备实际运转情况来编排计划。

故障维修:设备发生故障或性能降低时采取的非计划性维修,亦称事后维修。

生产维修:从经济效益出发提高设备生产效率的维修方法,它根据设备对生产的影响程度对待。不重要的设备采用事后维修,重点关键设备则进行预防维修。

煤矿机电设备的维修要点

正确处理预防为主计划检修关系。预防为主就是通过机电设备使用中的观察检测,掌握设备运转磨损情况,注意日常维护保养和维修.及时消除机电设备的故障隐患。当磨损达到一定程度就要定期或及时检修,不能拖延,因此要把预防与计划检修结合起来。

正确处理生产与检修的关系。设备检修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一些煤矿在生产任务重的情况下,常常忽视检修工作,出现机电设备带病作业,致使事故发生.严重影响生产、安全和进度。

正确处理日常保养和定期专业维修的关系。日常保养工作一般由机电设备使用中一位的职工进行,要通过岗位责任制落实到人头,专业维修由专业修理矾构负责,有计划地检查和维修,要把一者有效地结合起来,避免“断层’现象发生。

关注机电设备维修的具体工作要根据设备的结构、性能和特点从制定出日检内容、要求和注意事项.对机电设备的检查可分为日检和定期检查。检查的方法可分为感觉、经验性检查和用仪器等科学手段进行检测,机电设备的大修、中修、小修要根据机电设备的具体情况分步骤进行。

对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的创新与改进

只有创新才有发展,为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煤矿企业新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当前煤矿机电设备的维修工作,必须结合煤炭生产与运输的特点,充分利用先进的设备维修技术和维护理念,对煤矿机电设备的维修进行创新与改进,对煤矿机电设备的使用、保养实施全过程监控,将煤矿机电设备的最佳综合效益和最经济寿命周期费用有机结合起来。采取的措施有:

逐步建立和完善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工作标准。包括各种技术管理标准、经济管理标准、维修技术标准、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标准以及维护修理的各种定额标准等,形成科学的现代化维修管理制度。

积极开展煤矿机电设备可靠性、维修性的基础性研究。可靠性维修需要在预防维修、预测维修、主动维修之间取得平衡,以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在机电设备设计、生产、使用、维护等单位之间建立广泛的联系,系统深入地研究机电设备故障模式、故障发生的机理、故障造成的影响;加强设备运行、维修纪录的管理和数据的分析、整理;系统研究机电设备的可靠性、维修性。

采用高效的修理方法:单机修理法并制定维修规划,此方法修理时间长,修理质量也不稳定,只适合于修理力量薄弱修理任务少、而机型复杂的修理所;总成互换修理法,是将磨损的零部位或总成拆下,用新品或修复件进行更换,替下的零部件或总成在经济合理的情况下修复,检验合格之后入库备用。这样可以取消中修,简化修理层次修理速度快,时间短,因而大大提高设备完好率、出勤率,增加设备使用的经济效益,也为专业化维修创造有利条件。

充分借助先进的监测仪器进行煤矿机电设备的检查和维修。在对重点的机电设备进行维修的过程中,应当重点建设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管理体系,逐步尝试推行设备状态监视和故障诊断技术,利用计算机强大的存储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和快速运算能力,实现计算机辅助维修管理。由计算机完成维修数据的收集、分析、处理,对维修计划作出预测和决策。

检测人员转正工作计划篇10

关键词:检验检测机构;质量控制;质量监督

检验检测机构质量监督的定义是指为了确保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对检测活动的状态进行连续的监视和验证,并对记录进行分析。质量监督是反映和衡量检验检测机构体系要素是否完善、运行是否正常有效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实施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是确保检测结果报告准确可靠,提升机构管理水平和客户满意度的重要举措[1],是对检验检测机构最直接的质控手段。

1质量监督的重要性

建立和运行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是检测检验机构实现良好质量管理的基础,而质量控制可以通过进行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控制程序来实现。内部质量控制有质量监督、内部审核、管理评审、数据分析、统计总结等;外部质量控制包括能力验证、检验检测机构间比对、测量审核等。这些都是保证检验检测机构持续符合质量管理要求的关键。其中,质量监督是通过质量监督员对日常检测活动的现场、操作过程、操作人员进行监督,及时纠正或制止检测过程中发生的偏离,确保检测结果的最终准确性,是管理者对日常检测工作实施监管的一个重要渠道,能有效完善检验检测机构的质量管理体系。2016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检测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中第4.2.4条规定“检验检测机构管理者应建立和保持相应程序,以确定其检验检测人员教育、培训和技能的目标,明确培训需求和实施人员培训。培训计划应与检验检测机构当前和预期的任务相适应,并评价这些培训活动的有效性。检验检测机构人员应拥有与其承担任务相适应的教育、培训经历,并有相应的技术知识和经验,按照检验检测机构管理体系要求工作。应由熟悉检验检测方法、程序、目的和结果评价的人员,对检验检测人员包括在培员工进行监督”[2];第4.2.6条规定“检验检测机构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应具有所需的权力和资源,履行实施、保持、改进管理体系的职责。应规定对检验检测质量有影响的所有管理、操作和核查人员的职责、权力和相互关系。检验检测机构应保留所有技术人员相关授权、能力、教育、资格、培训、技能、经验和监督的记录,并包含授权、能力确认的日期”。[2]虽然新版《评审准则》关于质量监督的要求不像旧版的描述详细,但随着资质认定评审制度的不断改革完善,对质量监督工作要求也应该是愈加严格、全面,质量监督在质量管理中的作用也将更为重要。

2质量监督员的设立

质量监督员是实施质量监督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应由检验检测机构最高管理者任命。其业务素质水平直接决定了监督工作的成效,对专业技术能力和质量管理水平有双重要求,应由检测工作中专业技术水平高、业务精通、经验丰富并且具备一定管理水平的人员担任。一般情况下,监督员占检验检测机构检测人员数量的10%,左右为宜[3],也可根据检验检测机构的专业范围、检测项目以及检测人员数量灵活掌握。2.1质量监督员应具备的能力。监督员应该是本检测领域内相对业务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员,能够识别出其他检测人员检测工作不符合规范之处,具备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和水平。[4]除了技术上的要求以外,监督员还应熟悉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检验检测机构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等,能够全面掌握全过程及各阶段的质量要求。2.2质量监督员的工作职责。负责制定检验检测机构质量监督检查工作的有关规定,识别质量体系运行及检测工作中的不符合问题,并督促不符合项的整改、纠正和预防,做好相关的监督记录。①负责对检测技术标准的有效性、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进行监督检查;②具有制止违反操作规程,影响检测结果真实性、有效性、正确性的操作活动的职责。

3质量监督的实施

在质量监督工作的实施中应遵循“工作必须有程序,有程序必须执行,执行必须有记录”的体系运行要点。[5]检验检测机构质量监督就是为了满足质量管理的要求,对机构的各种检测活动进行连续的监视和验证,并对记录进行分析。它的特点是形式多样、没有限定和固定时间要求,但这并不意味着是随意的、没有计划性的。“连续的”即是指它是持续的并具有一定频次的。它需要有工作程序(程序文件)、监督计划、实施细则以及监督记录作为执行依据和指导。3.1质量监督工作的步骤。①工作程序。作为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质量监督应遵循质量控制程序,该程序应该收编在检验检测机构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中。②质量计划。检验检测机构的质量负责人制定年度质量计划并下达至质量监督员,确定监督内容、监督方式和监督要求等。此外,在做出年度计划的同时,还可根据检验检测机构检测工作安排,针对某些具体的检测工作,下达专项质量监督要求。③质量监督员根据所监督的领域工作特点及重点、要点,将年度工作计划进行细化,确定重点监督内容,保障监督工作的可操作性。④在实施质量监督过程中,质量监督员应详实记录活动的内容,监督记录应该真实反映监督活动。对发现的不符合和潜在不符合项以及整改过程,按照程序文件要求,采取纠正措施后的验证评论都应做好详细记录,以统一规范的表格形式,记录备案。⑤质量监督员应对监督结果进行汇总、分析、总结、评价,并形成质量监督报告,作为相关文件输入到管理评审中。监督过程中发现的异常情况应有向最高管理者、质量负责人反馈的途径和由整改、纠正措施以及预防措施组成的完整措施体系,在管理评审质量监督汇报中应加以说明。3.2质量监督工作的环节。具体内容应围绕“人、机、料、法、环”等重要环节,如图1所示。3.2.1人——监督对象。主要是检验检测人员,重点监督新上岗人员、培训人员。监督他们是否具备相应资格,持证上岗;是否严格执行作业指导书规定的程序和方法;是否及时、准确、清晰、完整地填写实验记录。3.2.2机——仪器设备。监督检测活动使用的仪器设备是否正常运行,是否在有效检定、校准周期内,是否按规范如期保养以及是否进行期间核查,仪器的运行、维修、检定、期间核查、保养记录是否完整。3.2.3料——检测样品和实验所用材料包括标准物质、试剂和消耗性材料等。抽样、委托检验样品标识清晰,具有唯一可识别性。样品制备、样品流转是否符合质量体系要求,样品记录与管理是否规范,是否留有备样,备样封存是否符合要求。监督所使用的标准物质、试剂和消耗性材料是否符合实验要求,保管、领用、登记是否规范。3.2.4法——检测标准方法。监督检测标准方法是否适合样品检测要求,是否现行有效,是否进行受控管理。对于已经变更后的检测标准,是否进行标准变更申请,是否还具备检测能力、验证实验、作业指导书等。采用非标方法时,是否经客户同意,是否进行过技术判断及确认等。3.2.5环——检测环境。监督检测环境温湿度控制等条件是否符合试验要求,是否按规定进行环境监控记录。3.2.6其他环节。除上述检验检测现场操作监督以外,还有必要进行原始记录、数据处理及检测报告等资料信息方面的监督。原始记录书写格式是否统一,填写是否规范,数据处理是否准确,是否使用国际单位;检测报告的检验信息内容是否准确、用语是否规范、结论是否正确等。

4质量监督记录内容

检验检测机构应编制统一格式的质量监督记录。质量监督记录可分为质量监督记录、不符合项记录以及纠正措施实施及验证记录。以表格形式记录从质量监督实施至不符合项纠正实施及验证的全过程,内容真实。

4.1记录内容

质量监督记录应包含监督对象、地点、内容、方式,监督评价及处理意见。可对监督内容进行详细描述,正确予以评价。如未发现问题和异常,可以不做处理意见;如有问题,应填写不符合项登记整改记录和纠正措施实施及验证记录。

4.2不符情况的处理

不符合项登记整改记录内容应包括发生不符合项的时间、地点及监督对象,对于这个过程应详实记录,通过分析过程找出发生问题的原因及属性,结合实际情况给出纠正措施,并为杜绝此类问题重复发生制定预防措施。

4.3纠正措施

纠正措施实施及验证记录主要是分析不符合项存在的原因,结合做出的纠正措施及预防措施进行验证,通过实际验证结果给出验证结论,以确保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得以实施,并行之有效。

5结语

检验检测机构质量监督的总目标是纠正和预防不符合工作。检测机构的质量负责人和质量监督员应分解和细化目标、要求,形成阶段目标和要求(例如:季度目标和要求)。切实做好效果评价与改进,是实施质量监督的关键,它能够促进检验检测机构持续改进和自我完善,形成科学良好的质量管理体系。充分有效地实施质量监督,还可以确保检验检测机构、检测检测工作人员的能力满足要求并不断提高,提供的检测、检验结果准确、可靠。同时也将提高检测机构的工作效率,降低风险和运作成本。所以检验检测机构应重视质量监督,并督促质量监督员认真做好各项监督工作,提高机构整体的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

作者:周怡 杨威 刘翠微 单位:石油工业油井水泥及外加剂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参考文献

[1]周红,葛陈勇.浅谈如何有效开展检验检测机构质量监督工作[J].中国纤检,2015,32(17):67.

[2]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M].北京:国家计量认证石油评审组,2015.

[3]李阳.检验检测机构质量监督工作的实施[J].科技博览,2015(4):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