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技术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2 23:47:03

检测技术论文

检测技术论文范文篇1

关键词:计算机;检测;维修

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日益普及,计算机已成为企业和个人日常使用的基本工具,但计算机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软硬件故障,因此掌握计算机基本维护维修方法已成为应用人员的必备技能。虽然计算机故障诊断和维护手段多种多样,但笔者长期从事多媒体教室和计算机机房的管理维护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维修经验,本文弃繁从简避开了计算机维修方面繁杂的理论,将计算机常见故障的检测维修方法进行简化归纳,以此寄望普通操作人员都能掌握维修计算机的方法,简化维修程序,使计算机维修技术得以发展普及。

一、辨识真故障与假故障

平时常见的计算机故障现象中,有很多并非真正的硬件故障,而是由于软件故障或者不熟悉某些设置、系统特性而造成的假故障现象。认识下面的微机假故障现象有利于快速确认故障原因,避免不必要的故障检索工作。

1、检查电源线、插座、开关和各外设连接线。各种线、插座开关等脱落、接触不良均会导致设备工作异常,遇到独立供电的外设故障时,首先应检查设备电源是否正常,插头/插座是否接触良好。检查微机各部件间数据、控制连线是否连接正确和可靠,是否有松动现象。

2、检查系统新特性和设置方面的问题。很多“故障”现象其实是硬件设备或操作系统的新特性造成的,也有设置方面原因的造成的。例如:显示器设置、硬盘跳线、多了解主机、外设、应用软件的新特性,有助于增加排除假故障发生了故障,首先应先判断自身操作是否有疏忽之处,而不要盲目断言某设备出了问题。

3、辨识软件故障和硬件故障。计算机故障中因病毒、软件损坏、冲突等原因导致的软件故障占有较高的比例,可通过判断计算机硬件启动过程是否正常,或重新安装系统软件等方法辨识是软件故障还是硬件故障。

二、常见硬件故障检测维修方法

1、直接观察法:观察是维修过程中第一要法,它贯穿于整个维修过程中,观察时运用“望、闻、听、切”四种方法。“望”即观察系统板卡、芯片表面是否有烧焦、变色、开裂痕迹,还要看有无异物掉进主板的元器件之间(造成短路)。“闻”即辨闻主机、板卡中是否有烧焦的气味,便于发现故障和确定短路所在地。“听”启动时内置喇叭、电源风扇、软/硬盘电机或寻道机构、显示器变压器等设备的工作声音是否正常。“切”即用手按压各接口和活动芯片,看是否松动或接触不良,另外在系统运行时可用手轻触CPU、显示器、硬盘等设备的外壳,根据其温度判断设备运行是否正常。观察要认真全面,兼顾设备运行环境和用户操作习惯,有助于对故障准确定位。公务员之家:

2、拔插添加/去除法:计算机运行的最小系统由电源、主板、CPU、内存组成,这个最小系统主要用来判断系统是否可完成正常的启动与运行。以最小系统为基础,每次只向系统添加一个部件/设备,来检查故障现象是否消失或发生变化,以此来判断并定位故障部位。另外采用拔插添加/去除法也可确定故障在主板或I/O设备上,关机将部件逐块拔出,每拔出一块板就开机观察机器运行状态,一旦拔出某块后主板运行正常,那么故障原因就是该部件故障或相应I/O总线插槽及负载电路故障。若拔出所有插件板后系统启动仍不正常,则故障很可能就在主板上。

3、替换法:本法是将有相同功能的部件或同型号外设相互交换,根据故障现象的变化情况判断故障所在,此法多用于易拔插的维修部位,使用交换法可以快速判定是否是部件本身的质量问题。如果没有相同型号的计算机机部件或外设,但有相同类型的主机,则可把部件或外设插接到该同型号的主机上判断其是否正常。

4、比较法:运行两台或多台相同或相类似的计算机,根据正常机与故障机在执行相同操作时的不同表现可以初步判断故障产生的部位。

5、敲打法:敲打法一般用在怀疑电脑中的某部件有接触不良、虚焊的故障时,通过手指轻轻敲击机箱外壳、振动、适当的扭曲,甚或用橡胶锤敲打部件或设备的特定部件来使故障复现,从而判断故障点。

6、升降温法:根据故障促发原理,人为改变计算机机运行环境的温度,可以检验各部件(尤其是CPU)的耐高温情况,因而及早发现事故隐患。在降低微机运行环境温度时,如果微机的故障出现率大为减少,说明故障出在高温或不能耐高温的部件中,可以帮助缩小故障诊断范围。升降温的方法有:室内空调升降温法、关机冷却法、电风扇加速降温法、电吹风升温法、长时间开机升温法等。

7、程序测试法: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广泛应用,焊接工艺越来越复杂,同时随机硬件技术资料较缺乏,靠硬件维修手段如果找不出故障所在,则根据随机诊断程序专用维修诊断卡及各种技术参数(如接口地址),使用专用诊断程序来辅助硬件维修则可达到事半功倍之效。程序测试法的原理就是用软件发送数据、命令,通过读线路状态及某个芯片(如寄存器)状态来识别故障部位。此法往往是用于检查各种接口电路故障及具有地址参数的各种电路。

检测技术论文范文篇2

关键词入侵检测异常检测误用检测

在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论文基于网络的计算机应用已经成为发展的主流。政府、教育、商业、金融等机构纷纷联入Internet,全社会信息共享已逐步成为现实。然而,近年来,网上黑客的攻击活动正以每年10倍的速度增长。因此,保证计算机系统、网络系统以及整个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

1防火墙

目前防范网络攻击最常用的方法是构建防火墙。

防火墙作为一种边界安全的手段,在网络安全保护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主要功能是控制对网络的非法访问,通过监视、限制、更改通过网络的数据流,一方面尽可能屏蔽内部网的拓扑结构,另一方面对内屏蔽外部危险站点,以防范外对内的非法访问。然而,防火墙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1)入侵者可以找到防火墙背后可能敞开的后门。如同深宅大院的高大院墙不能挡住老鼠的偷袭一样,防火墙有时无法阻止入侵者的攻击。

(2)防火墙不能阻止来自内部的袭击。调查发现,50%的攻击都将来自于网络内部。

(3)由于性能的限制,防火墙通常不能提供实时的入侵检测能力。毕业论文而这一点,对于层出不穷的网络攻击技术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在Internet入口处部署防火墙系统是不能确保安全的。单纯的防火墙策略已经无法满足对安全高度敏感部门的需要,网络的防卫必须采用一种纵深的、多样化的手段。

由于传统防火墙存在缺陷,引发了入侵检测IDS(IntrusionDetectionSystem)的研究和开发。入侵检测是防火墙之后的第二道安全闸门,是对防火墙的合理补充,在不影响网络性能的情况下,通过对网络的监测,帮助系统对付网络攻击,扩展系统管理员的安全管理能力(包括安全审计、监视、进攻识别和响应),提高信息安全基础结构的完整性,提供对内部攻击、外部攻击和误操作的实时保护。现在,入侵检测已经成为网络安全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在各种不同的网络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

2入侵检测

2.1入侵检测

入侵检测是通过从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若干关键点收集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从中发现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遭到攻击的迹象,并做出自动的响应。其主要功能是对用户和系统行为的监测与分析、系统配置和漏洞的审计检查、重要系统和数据文件的完整性评估、已知的攻击行为模式的识别、异常行为模式的统计分析、操作系统的审计跟踪管理及违反安全策略的用户行为的识别。入侵检测通过迅速地检测入侵,在可能造成系统损坏或数据丢失之前,识别并驱除入侵者,使系统迅速恢复正常工作,并且阻止入侵者进一步的行动。同时,收集有关入侵的技术资料,用于改进和增强系统抵抗入侵的能力。

入侵检测可分为基于主机型、基于网络型、基于型三类。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英语论文已经开发出一些入侵检测的产品,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产品有ISS(IntemetSecuritySystem)公司的Realsecure,NAI(NetworkAssociates,Inc)公司的Cybercop和Cisco公司的NetRanger。

2.2检测技术

入侵检测为网络安全提供实时检测及攻击行为检测,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手段。例如,实时检测通过记录证据来进行跟踪、恢复、断开网络连接等控制;攻击行为检测注重于发现信息系统中可能已经通过身份检查的形迹可疑者,进一步加强信息系统的安全力度。入侵检测的步骤如下:

收集系统、网络、数据及用户活动的状态和行为的信息

入侵检测一般采用分布式结构,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若干不同关键点(不同网段和不同主机)收集信息,一方面扩大检测范围,另一方面通过多个采集点的信息的比较来判断是否存在可疑现象或发生入侵行为。

入侵检测所利用的信息一般来自以下4个方面:系统和网络日志文件、目录和文件中的不期望的改变、程序执行中的不期望行为、物理形式的入侵信息。

(2)根据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

常用的分析方法有模式匹配、统计分析、完整性分析。模式匹配是将收集到的信息与已知的网络入侵和系统误用模式数据库进行比较,从而发现违背安全策略的行为。

统计分析方法首先给系统对象(如用户、文件、目录和设备等)创建一个统计描述,统计正常使用时的一些测量属性。测量属性的平均值将被用来与网络、系统的行为进行比较。当观察值超出正常值范围时,就有可能发生入侵行为。该方法的难点是阈值的选择,阈值太小可能产生错误的入侵报告,阈值太大可能漏报一些入侵事件。

完整性分析主要关注某个文件或对象是否被更改,包括文件和目录的内容及属性。该方法能有效地防范特洛伊木马的攻击。

3分类及存在的问题

入侵检测通过对入侵和攻击行为的检测,查出系统的入侵者或合法用户对系统资源的滥用和误用。工作总结根据不同的检测方法,将入侵检测分为异常入侵检测(AnomalyDetection)和误用人侵检测(MisuseDetection)。

3.1异常检测

又称为基于行为的检测。其基本前提是:假定所有的入侵行为都是异常的。首先建立系统或用户的“正常”行为特征轮廓,通过比较当前的系统或用户的行为是否偏离正常的行为特征轮廓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入侵。此方法不依赖于是否表现出具体行为来进行检测,是一种间接的方法。

常用的具体方法有:统计异常检测方法、基于特征选择异常检测方法、基于贝叶斯推理异常检测方法、基于贝叶斯网络异常检测方法、基于模式预测异常检测方法、基于神经网络异常检测方法、基于机器学习异常检测方法、基于数据采掘异常检测方法等。

采用异常检测的关键问题有如下两个方面:

(1)特征量的选择

在建立系统或用户的行为特征轮廓的正常模型时,选取的特征量既要能准确地体现系统或用户的行为特征,又能使模型最优化,即以最少的特征量就能涵盖系统或用户的行为特征。(2)参考阈值的选定

由于异常检测是以正常的特征轮廓作为比较的参考基准,因此,参考阈值的选定是非常关键的。

阈值设定得过大,那漏警率会很高;阈值设定的过小,则虚警率就会提高。合适的参考阈值的选定是决定这一检测方法准确率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由此可见,异常检测技术难点是“正常”行为特征轮廓的确定、特征量的选取、特征轮廓的更新。由于这几个因素的制约,异常检测的虚警率很高,但对于未知的入侵行为的检测非常有效。此外,由于需要实时地建立和更新系统或用户的特征轮廓,这样所需的计算量很大,对系统的处理性能要求很高。

3.2误用检测

又称为基于知识的检测。其基本前提是:假定所有可能的入侵行为都能被识别和表示。首先,留学生论文对已知的攻击方法进行攻击签名(攻击签名是指用一种特定的方式来表示已知的攻击模式)表示,然后根据已经定义好的攻击签名,通过判断这些攻击签名是否出现来判断入侵行为的发生与否。这种方法是依据是否出现攻击签名来判断入侵行为,是一种直接的方法。

常用的具体方法有:基于条件概率误用入侵检测方法、基于专家系统误用入侵检测方法、基于状态迁移分析误用入侵检测方法、基于键盘监控误用入侵检测方法、基于模型误用入侵检测方法。误用检测的关键问题是攻击签名的正确表示。

误用检测是根据攻击签名来判断入侵的,根据对已知的攻击方法的了解,用特定的模式语言来表示这种攻击,使得攻击签名能够准确地表示入侵行为及其所有可能的变种,同时又不会把非入侵行为包含进来。由于多数入侵行为是利用系统的漏洞和应用程序的缺陷,因此,通过分析攻击过程的特征、条件、排列以及事件间的关系,就可具体描述入侵行为的迹象。这些迹象不仅对分析已经发生的入侵行为有帮助,而且对即将发生的入侵也有预警作用。

误用检测将收集到的信息与已知的攻击签名模式库进行比较,从中发现违背安全策略的行为。由于只需要收集相关的数据,这样系统的负担明显减少。该方法类似于病毒检测系统,其检测的准确率和效率都比较高。但是它也存在一些缺点。

3.2.1不能检测未知的入侵行为

由于其检测机理是对已知的入侵方法进行模式提取,对于未知的入侵方法就不能进行有效的检测。也就是说漏警率比较高。

3.2.2与系统的相关性很强

对于不同实现机制的操作系统,由于攻击的方法不尽相同,很难定义出统一的模式库。另外,误用检测技术也难以检测出内部人员的入侵行为。

目前,由于误用检测技术比较成熟,多数的商业产品都主要是基于误用检测模型的。不过,为了增强检测功能,不少产品也加入了异常检测的方法。

4入侵检测的发展方向

随着信息系统对一个国家的社会生产与国民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再加上网络攻击者的攻击工具与手法日趋复杂化,信息战已逐步被各个国家重视。近年来,入侵检测有如下几个主要发展方向:

4.1分布式入侵检测与通用入侵检测架构

传统的IDS一般局限于单一的主机或网络架构,对异构系统及大规模的网络的监测明显不足,再加上不同的IDS系统之间不能很好地协同工作。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采用分布式入侵检测技术与通用入侵检测架构。

4.2应用层入侵检测

许多入侵的语义只有在应用层才能理解,然而目前的IDS仅能检测到诸如Web之类的通用协议,而不能处理LotusNotes、数据库系统等其他的应用系统。许多基于客户/服务器结构、中间件技术及对象技术的大型应用,也需要应用层的入侵检测保护。

4.3智能的入侵检测

入侵方法越来越多样化与综合化,尽管已经有智能体、神经网络与遗传算法在入侵检测领域应用研究,但是,这只是一些尝试性的研究工作,需要对智能化的IDS加以进一步的研究,以解决其自学习与自适应能力。

4.4入侵检测的评测方法

用户需对众多的IDS系统进行评价,评价指标包括IDS检测范围、系统资源占用、IDS自身的可靠性,从而设计出通用的入侵检测测试与评估方法与平台,实现对多种IDS的检测。

4.5全面的安全防御方案

结合安全工程风险管理的思想与方法来处理网络安全问题,将网络安全作为一个整体工程来处理。从管理、网络结构、加密通道、防火墙、病毒防护、入侵检测多方位全面对所关注的网络作全面的评估,然后提出可行的全面解决方案。

综上所述,入侵检测作为一种积极主动的安全防护技术,提供了对内部攻击、外部攻击和误操作的实时保护,使网络系统在受到危害之前即拦截和响应入侵行为,为网络安全增加一道屏障。随着入侵检测的研究与开发,并在实际应用中与其它网络管理软件相结合,使网络安全可以从立体纵深、多层次防御的角度出发,形成人侵检测、网络管理、网络监控三位一体化,从而更加有效地保护网络的安全。

参考文献

l吴新民.两种典型的入侵检测方法研究.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38(10):181—183

2罗妍,李仲麟,陈宪.入侵检测系统模型的比较.计算机应用,2001;21(6):29~31

3李涣洲.网络安全与入侵检测技术.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1;24(3):426—428

4张慧敏,何军,黄厚宽.入侵检测系统.计算机应用研究,2001;18(9):38—4l

检测技术论文范文篇3

关键词:激光无损检测超声无损检测射线无损检测

在现代生产中针对不同对象选择何种无损检测方法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为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必须对无损检测方法及其特征有较全面的了解。所谓无损检测,是在不损伤材料和成品的条件下研究其内部和表面有无缺陷的手段。也就是说,它利用材料内部结构的异常或缺陷的存在所引起的对热、声、光、电、磁等反应的变化,评价结构异常和缺陷存在及其危害程度。下面简要介绍三种常用方法的应用和发展。

一、激光技术在无损检测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激光技术在无损检测领域的应用始于七十年代初期,由于激光本身所具有的独特性能,使其在无损检测领域的应用不断扩大,并逐渐形成了激光全息、激光超声等无损检测新技术,这些技术由于其在现代无损检测方面具有独特能力而无可争议地成为无损检测领域的新成员。

1.激光全息无损检测技术

激光全息术是激光技术在无损检测领域应用最早、用得最多的方法。激光全息无损检测约占激光全息术总应用的25%。其检测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被测物体加外加载荷,利用有缺陷部位的形变量与其它部位不同的特点,通过加载前后所形成的全息图像的叠加来反映材料、结构内部是否存在缺陷。

激光全息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将全息图记录在非线性记录材料上,以实现干涉图像的实时显现。

(2)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获取干涉条纹的实时定量数据。

(3)采用新的干涉技术,如相移干涉技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全息技术的分辨率和准确性。

2.激光超声无损检测技术

激光超声技术是七十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无损检测新技术。它利用Q开关脉冲激光器发出的激光束照射被测物体,激发出超声波,采用干涉仪显示该超声波的干涉条纹。与其他超声无损检测方法相比,激光超声检测的主要优越性如下。

(1)能实现一定距离之外的非接触检测,不存在耦合与匹配问题。

(2)利用超短激光脉冲可以得到超短声脉冲和高时间分辨率,可以在宽带范围内提取信息,实现宽带检测。

(3)易于聚焦,实现快速扫描和成像。

3.激光无损检测的发展

激光超声检测成本高,安全性较差,目前仍处于发展阶段。但在无损检测领域,激光超声检测在以下几方面的应用前景引起了人们的关注:(1)可用于高温条件下的检测.如热钢材的在线检测;(2)适用于某些不宜接近的样品,如放射性样品的检测;(3)激光束可入射到任何部位,可用于检测形状奇异的样品;(4)可用于超薄超细的样品及表面或亚表面层的检测。国外近几年已有将激光超声检测用于飞机复合材料的检测、热态钢的在线检测的报道,在化学气相沉积、物理气相沉积、等离子体溅射等高温镀膜工艺过程中膜层厚度的实时检测方面也进行了研究。

二、超声检测技术在无损检测中的应用与发展

超声无损检测技术(UT)是五大常规检测技术之一,与其它常规无损检测技术相比,它具有被测对象范围广。检测深度大;缺陷定位准确,检测灵敏度高;成本低,使用方便;速度快,对人体无害以及便于现场使用等特点。

1.超声检测技术的应用

(1)目前大量应用于金属材料和构件质量在线监控和产品的在投检查。如钢板、管道、焊鞋、堆焊层、复合层、压力容器及高压管道、路轨和机车车辆零部件、棱元件及集成电路引线的检测等。

(2)各种新材料的检测。如有机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结构陶瓷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等,超声检测技术已成为复合材料的支柱。

(3)非金属的检测。如混凝土、岩石、桩基和路面等质量检验,包括对其内部缺陷、内应力、强度的检测应用也逐渐增多。

(4)大型结构、压力容器和复杂设备的检测。由于超声成像直观易懂,检测精度较高。因此,近几年我国集超声成像技术及超声信号处理技术等多学科前沿成果于一体的超声机器人检测系统已研制成功,为复杂形状构件的自动扫描超声成像检测提供了有效手段。

(5)核电工业的超声检测。

(6)其它方面的超声检测。如医学诊断广泛应用超声检测技术;目前人们正试图将超声检测技术用于开辟其它新领域和行业,如人们正努力将超声检测技术用于血压控制系统进行系统作非接触检测、辨识。性能分析和故障诊断等。

2.超声检测技术的发展

在现代无损检测技术中,超声成像技术是一种令人瞩目的新技术。超声图像可以提供直观和大量的信息,直接反映物体的声学和力学性质,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现代超声成像技术都是计算机技术、信号采集技术和图象处理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数据采集技术、图象重建技术、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以及超声成像系统的性能价格比等发展直接影响超声检测图像化的进程。现代超声成像技术大多有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特点,因而有许多优点,如检测的一致性好,可靠性、复现性高,存储的检测结果可随时调用,并可以对历次检测的结果自动比较,以对缺陷做动态检测等。

目前已经使用和正在开发的成像技术包括:超声B扫描成像,超声C扫描成像、超声D扫描成像,SAFT(合成孔径聚焦)成像,P扫描成像,超声全息成像,超声CT成像等技术。

三、射线技术在无损检测领域内的应用与发展

1.射线检测技术的应用

射线检测技术是利用射线(X射线、射线、中子射线等)穿过材料或工件时的强度衰减,检测其内部结构不连续性的技术。穿过材料或工件的射线由于强度不同在X射线胶片上的感光程度也不同,由此生成内部不连续的图像。

(1)早期使用在石油工业.分析钻井岩芯。

(2)在航空工业用于检验与评价复合材料和复合结构。评价某些复合件的制测技术的重要基础之一是数字图象处理技术,即使常规胶片射线照相技术,也在采用数字图象处理技术。

(3)今后重点应用的技术。1994年HaroldBerger在美国《材料评价》发表的“射线无损检测的趋势”中提出,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和21世纪的初期,下列技术将得到广泛应用:①数字X射线实时检测系统在制造、在役检验和过程控制方面。②具有数据交换、使用NDT工作站的计算机化的射线检测系统。③小型、低成本的CT系统。④微焦点放大成像的x射线成像检验系统。⑤小型高灵敏度的X射线摄像机。⑥大面积的光电导X射线摄像机。

四、无损检测的发展趋势

1.超声相控阵技术

超声检测是应用最广泛的无损检测技术,具有许多优点,但需要耦合剂和换能器接近被检材料,因此,超声换能、电磁超声、超声相控阵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其中,超声相控阵技术是近年来超声检测中的一个新的技术热点。

超声相控阵技术使用不同形状的多阵元换能器来产生和接收超声波波束,通过控制换能器阵列中各阵元发射(或接收)脉冲的时间延迟,改变声波到达(或来自)物体内某点时的相位关系,实现聚焦点和声束方向的变化,然后采用机械扫描和电子扫描相结合的方法来实现图像成像。与传统超声检测相比,由于声束角度可控和可动态聚焦,超声相控阵技术具有可检测复杂结构件和盲区位置缺陷和较高的检测频率等特点,可实现高速、全方位和多角度检测。对于一些规则的被检测对象,如管形焊缝、板材和管材等,超声相控阵技术可提高检测效率、简化设计、降低技术成本。特别是在焊缝检测中,采用合理的相控阵检测技术,只需将换能器沿焊缝方向扫描即可实现对焊缝的覆盖扫查检测。

2.微波无损检测

微波无损检测技术将在330~3300MHz中某段频率的电磁波照射到被测物体上,通过分折反射波和透射波的振幅和相位变化以及波的模式变化,了解被测样品中的裂纹、裂缝、气孔等缺陷,确定分层媒质的脱粘、夹杂等的位置和尺寸,检测复合材料内部密度的不均匀程度。

检测技术论文范文篇4

关键词:压力容器;超声检验;射线检验:磁粉检验;渗透检验;

从广义上讲,凡盛装有压力介质的容器即为压力容器,也就是说,凡承受流体介质压力的密闭设备均可称为压力容器。压力容器是一种可能引起爆炸或中毒等危害性较大事故的特种设备,一旦发生爆炸或泄漏,往往并发火灾、中毒、污染环境等灾难性事故,所以压力容器比一般机械设备有更高的安全要求。

检验是压力容器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压力容器检验的目的就是防止压力容器发生失效事故,特别是预防危害最严重的破裂事故发生。因此,压力容器检验的实质就是失效的预测和预防。现代无损检测的定义是:在不损坏试件的前提下,以物理或化学方法为手段,借助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器材,对试件的内部及表面的结构,性质,状态进行检查和测试的方法。

一、各种无损检测方法的特点和选用原则

无损检测在承压设备上应用时,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无损检测应与破坏性检测相结合。无损检测的最大特点是在不损伤材料、工件和结构的前提下进行检测,具有一般检测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是无损检测技术自身还有局限性,不能代替破坏性检测。例如液化石油气钢瓶除了无损检测外还要进行爆破试验。

(二)正确选用实施无损检测的时间。在进行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时,应根据检测目的,结合设备工况、材质和制造工艺的特点,正确选用无损检测实施时间。例如,锻件的超声波探伤,一般安排在锻造完成且进行过粗加工后,钻孔、铣槽、精磨等最终机加工前。

(三)正确选用最适当的无损检测方法。对于承压设备进行无损检测时,由于各种检测方法都具有一定的特点,不能适用于所有工件和所有缺陷,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最合适的无损检测方法。例如,钢板的分层缺陷因其延展方向与板平行,就不适合射线检测而应选择超声波检测。

(四)综合应用各种无损检测方法。在无损检测中,任何一种无损检测方法都不是万能的。因此,在无损检测中,应尽可能多采用几种检测方法,互相取长补短,取得更多的缺陷信息,从而对实际情况有更清晰的了解。例如,超声波对裂纹缺陷探测灵敏度较高,但定性不准;而射线对缺陷的定性比较准确,两者配合使用,就能保证检测结果可靠准确。

各种无损检测方法都具有一定的特点和局限性,《承压设备无损检测》对无损检测方法的应用提出了一些原则性要求。

应在遵循承压设备安全技术法规和相关产品标准及有关技术文件和图样规定的基础上,根据承压设备结构、材质、制造方法、介质、使用条件和失效模式,选择最合适的无损检测方法。

射线和超声检测适用于检测承压设备的内部缺陷;磁粉检测适用于检测铁磁性材料制承压设备表面和近表面缺陷;渗透检侧适用于检测非多孔性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制承压设备表面开口缺陷;涡流检测适用于检测导电金属材料制承压设备表面和近表面缺陷。

凡铁磁性材料制作的承压设备和零部件,应采用磁粉检测方法检测表面或近表面缺陷,确因结构形状等原因不能采用磁粉检测时,方可采用渗透检测。

当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检测方法对承压设备的同一部位进行检测时,应符合各自的合格级别;如采用同种检测方法的不同检测工艺进行检测,当检测结果不一致时,应以危险度大的评定级别为准。

重要承压设备对接焊接接头应尽量采用x射线源进行透照检测。确因厚度、几何尺寸或工作场地所限无法采用x射线源时,也可采用r源进行射线透照。此时应尽可能采用高梯度噪声比(TI或T2)胶片:但对于抗拉强度大于540MPa的高强度材料对接焊接接头则必须采用高梯度噪声比的胶片。

二、压力容器制造过程中的无损检测

压力容器制造过程中的无损检测主要是控制容器焊接质量。

(一)射线检测

射线检测方法适用于压力容器壳体或接管对接焊缝内部缺陷的检测,一般x射线探伤机适于检测的钢厚度小于等于80mm,lr-192检测厚度范围为20~100mm,co—60检测厚度为40~200mm。

(二)表面检测

磁粉或渗透方法通常用于压力容器制造时钢板坡口、角焊缝和对接焊缝的表面检测,也用于大型锻件等机加工后的表面检测。

(三)超声波检测

超声检测法适用于厚度大于6mm的压力容器壳体或大口径接管与壳体的对接焊缝内部缺陷的检测。

三、在用压力容器的无损检测

在用压力容器检验的重点是压力容器在运行过程中受介质、压力和温度等因素影响而产生的腐蚀、冲蚀、应力腐蚀开裂、疲劳开裂及材料劣化等缺陷,因此除宏观检查外需采用多种无损检测方法。

(一)表面检测

表面检测的部位为压力容器的对接焊缝、角焊缝、焊疤部位和高强螺栓等。铁磁性材料一般采用磁粉法检测,非铁磁性材料采用渗透法检测。

(二)超声检测

超声检测法主要用于检测对接焊缝内部埋藏缺陷和压力容器焊缝内表面裂纹。超声法也用于压力容器锻件和高压螺栓可能出现裂纹的检测。由于超声波探伤仪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和操作,而且与射线相比对人无伤害,因此在在用压力容器检验中得到广泛使用。

(三)射线检测

x射线检测方法主要在现场用于板厚较小的压力容器对接焊缝内部埋藏缺陷的检测,对于人不能进入的压力容器以及不能采用超声检测的多层包扎压力容器和球形压力容器通常采用lr-192或Se-75等同位素进行Y射线照相。另外,射线检测也常用于在用压力容器检验中对超声检测发现缺陷的复验,以进一步确定这些缺陷的性质,为缺陷返修提供依据。

(四)涡流检测

对于在用压力容器,涡流检测主要用于换热器换热管的腐蚀状态检测和焊缝表面裂纹检测。

(五)磁记忆检测

磁记忆检测方法用于发现压力容器存在的高应力集中部位,这些部位容易产生应力腐蚀开裂和疲劳损伤,在高温设备上还容易产生蠕变损伤。通常采用磁记忆检测仪器对压力容器焊缝进行快速扫查,以发现焊缝上存在的应力峰值部位,然后对这些部位进行表面磁粉检测、内部超声检测、硬度测试或金相分析,以发现可能存在的表面裂纹、内部裂纹或材料微观损伤。

(六)红外检测

许多高温压力容器内部有一层珍珠岩等保温材料,以使压力容器壳体的温度低于材料的允许使用温度,如果内部保温层出现裂纹或部分脱落,则会使压力容器壳体超温运行而导致热损伤。采用常规红外熟成像技术可以很容易发现压力容器壳体的局部超温现象。压力容器上的高应力集中部位在经大量疲劳载荷后,如出现早期疲劳损伤,会出现热斑迹图象。压力容器壳体上疲劳热斑迹的红外热成像检测可以及早发现压力容器壳体上存在的薄弱部位,为以后的重点检测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强天鹏主编,压力容器检验,2005

[2]美国ASME锅炉压力容器规范第v卷中国石油设备工业协会译

[3]王晓雷,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相关知识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考委会,2001

检测技术论文范文篇5

无损检测技术是一种不损害被检测对象的使用性能作为前提,应用多种的物理、化学原理,通过对各种工程用材料、零部件和结构件进行检验和测试,并评价材料的连续性、完整性以及安全性等多种性质的一种检测技术方法。无损检测技术可以探测材料或构件内部是否有缺陷,并对缺陷的形状、方位、大小、取向、分布和夹杂物等复杂情况进行判断,还可以提供材料的组织分布、应力状态等机械或物理性能方面的信息。无损检测技术在石油化工、机械制造、汽车、轮船、航空航天以及核能工业等领域中被采用,因此该技术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对于材料类专业的学生而言,无损检测技术这门课程所涵盖的专业知识是应当掌握或了解的。特别是材料物理专业的学生,应该更加熟练地掌握这门课程所教授的专业知识。统计近几年西安石油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材料类专业的学生今后从事的工作(包括生产类和科研类)均涉及到无损检测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本文针对无损检测技术的教学研究内容、教学特点和教学方法进行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改进。

二、无损检测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1.无损检测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无损检测技术在近三十年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方面的教材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了各高校的图书馆里。普遍的教材所讲述的无损检测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超声波检测技术,该技术是利用超声波原理对检测对象进行无损探伤和无损评价。(2)射线检测技术,该技术是利用x射线、γ射线和中子射线等不同射线的原理对检测对象进行。(3)涡流检测技术,该技术是利用电磁学的原理在检测对象上产生涡流电流从而对其进行检测。(4)磁粉检测技术,该技术是利用磁粉的聚集显示铁磁性材料工件表面与近表面缺陷的检测方法。(5)渗透检测技术,该技术是检测材料表面和近表面开口缺陷的检测方法。(6)其他检测技术,包括激光全息检测技术、声振检测技术、微波检测技术、声发射检测技术和红外检测技术。2.无损检测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本课程目前作为大四第一学期的选修课程根据教学大纲将设置32个学时,其中有4个学时是实验课程,在这有限的学时里,根据指定的教材,有选择性的进行讲授,其他的部分作为自学内容,通过课后的集中答疑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讲解。常用的无损检测技术包括超声波检测、射线检测技术、涡流检测技术、磁粉检测技术和渗透检测技术,对于比较新型的无损检测技术,特别是最近几年新发展的但使用不广泛的,在课堂上稍作介绍,给学生介绍相关的阅读资料让学生课后自学。本课程在授课过程中应把握如下授课原则:(1)讲述一些无损检测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及常规的应用;(2)若涉及到具体的操作应用,给学生介绍有针对性的阅读资料,学生在自学中依据专业技术资料继续深入的学习;(3)本课程的目的是扩大学生的阅读面、给学生打下无损检测的技术基础和应用基础。

三、无损检测技术课程的教学特点及教学发展趋势

1.无损检测技术课程的教学特点。无损检测技术目前作为一门选修课,选修的学生很多,可谓是趋之若鹜,原因是该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对于那些有了一定材料科学基础知识积累的学生而言,渴望对先进的专业设备进行了解和操作。根据教学大纲要求,该课程有32个学时,其中有4个学时是实验课程。无损检测技术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在授课过程中主要采用板书和多媒体相结合的方式;针对超声波检测、射线检测、涡流检测、渗透检测和磁粉检测等常规检测方法和技术,介绍其基本检测原理和相关知识时采用板书,在板书讲授过程中重点在突出检测结果的分析和应用实例时要结合多媒体,通过图片和动画的放映,增强学生的视觉印象,有利于对文字的理解和记忆。此外,在介绍重点的过程中也针对于红外检测、声发射检测、声振检测、微波检测和红外无损检测等技术简单地作一介绍,可以对常用的无损检测技术进行对比,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通过授课让学生对课程的基本内容有了了解,但学生对常用无损检测设备还停留在了解其原理和功能方面,对具体的操作还缺乏实践性、并不是很熟悉;所以有必要通过实验课程让学生熟悉设备的操作,同时以此来强化和加深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根据实验课程大纲的要求,本课程开设实验课的条件是具有常用的检测设备仪器以及拥有一定数量的具有典型缺陷的结构件。针对不同的零部件和缺陷有选择性的进行实际操作;例如利用磁粉的聚集状态对焊接结构件的内部缺陷进行磁粉技术检测,利用超声波对焊件的内部缺陷进行超声波技术检测等[6,7]。2.无损检测技术课程的教学发展趋势。无损检测技术课程通过板书授课的方式主要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无损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简单的操作应用方式,再结合有针对性的实验课程安排,并让学生亲自进行不同设备的操作,以此来加深学生对常用无损检测技术的认识。伴随着近些年新材料的研发,新材料的缺陷也变得行色各异,从而促进了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和新型设备的研发和使用,从而导致无损检测技术这门课程的内容变得越来越多、实践性越来越强以及相应的信息量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在讲授教材上的内容时应加入一些最近的学科发展动态,即添加一些最新的无损检测技术和相应的设备等,也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科研人员最近的科研成果或发展动态。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要多使用幻灯片,通过幻灯片把要讲的内容放映在大屏幕上,有文字、有图片、重点突出、一目了然;同时也可以把课外的一些阅读材料简短地介绍给学生,比如其他的检测技术视频和影像资料的网址等。无损检测技术这门选修课在大四的第一学期开设,本科生在毕业之前,特别是有些要攻读研究生的学生,应在上专业课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科研习惯,阅读科技方面的文献是科研活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采用多媒体更多地播放学科方面最前沿的科研动态,即最近发表的有影响力的国内外的文章以及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科研团队和院所,并且要教授学生对科技论文进行阅读、查阅和下载的方法,这样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锻炼学生科学研究的意识和培养良好的从事科研习惯,而且让学生明白自主学习和科研的切入点,同时为毕业设计和论文撰写的顺利进行一定量的训练。

四、结语

本文针对无损检测技术这门课程现有的教材和所要讲授的内容,在原有授课方法的基础上,根据学科最新的发展动态,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激发学生对科研的兴趣,建议授课教师在讲授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内容之外,在课堂上介绍一些最新的无损检测技术和从事相关课题研究的团队最新的科研成果或动态,有针对性地给学生介绍和讲授一些中英文的科技论文,从而丰富授课内容和活跃课堂气氛。

参考文献

[1]马宝全,周正干.航空航天复合材料结构非接触无损检测技术的进展及发展趋势[J].航空学报,2014,(35)7:1787-1803.

检测技术论文范文篇6

[关键词]绩效评价;科研院所;SaaS

1研究的背景、意义及目标

1.1研究背景

总书记指出,“政府的钱不能乱花,所以要控制好支出”,并反复强调要“把钱用在刀刃上”。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举措,也是把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要求落到实处的重要抓手。20世纪7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国家的公共管理理论和实践发生了十分重要的转型,这一转型过程被称为“新公共管理”改革或新公共管理运动。新公共管理改革的基本思路:一是推进政府再造,建立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和透明政府;二是强化受托责任,增强政府的回应性和有效性;三是完善公共管理模式,建立竞争性的公共管理提供机制;四是运用现代技术提高政府绩效。总体上看,新公共管理是一个追求“三E”(Economy,Efficiency,Effectiveness,即经济、效率和效果)目标的改革运动,其核心是有效配置公共资源,满足公众多元化的需求,“以经济的成本、有效率的方式办成有效果的事”;对使用公共资源的部门来说,就是要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当前,部分科研院所对于科研绩效评价重视程度不够,设置绩效评价指标时,套用模糊指标,量化程度不足,产出指标较多,效益指标及满意度指标比较少,存在部分“重数量,轻质量”的倾向。在绩效分配过程中,也存在“重分配,轻效果”的问题。

1.2研究意义

农业科学院下属二级研究所作为独立法人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经费使用、绩效发放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如果缺乏一套科学适用的绩效评价体系指标,预算绩效管理将很难深入发展。绩效评价实际上,是一种“用结果说话”的管理模式,以事实为依据,对绩效支出做出客观评价。1.3研究目标本文讨论省级农业科研部门绩效评价管理的问题。通过绩效评价的原则理论,基于新公共服务理论,对科研部门的绩效评价管理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并构建评价体系指标。

2相关概念及研究的理论基础

2.1绩效评价的含义

绩效评价指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根据设定的绩效目标,通过建立具有逻辑性、科学性的绩效评价指标、标准和方法,从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三方面进行客观公正地测算,对其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支出的所有预算资金进行评价。省直绩效评价,是指省直部门、省财政厅运用科学、严谨的方法和程序,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样本,对省级预算资金及其使用主题的支出行为、产出和效果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形成评价结果的过程。

2.2绩效评价的原则

2.2.1科学公正。绩效评价应当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按照规范的程序,对预算绩效进行客观、公正地反映。2.2.2统筹兼顾。部门自评和财政评价应职责分明,各有侧重。部门自评由本部门开展,侧重于绩效目标完成情况的自我检查;财政评价由省财政厅开展,侧重于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或政策实施效果的全面反映。2.2.3责任约束。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应对本部门绩效负责。2.2.4公开透明。绩效评价结果应依法依规公开,并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3国内外研究状况

3.1国外绩效评价研究现状

西方绩效评估的概念有三种不同的界定:第一类是西方国家学者对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内涵的界定,詹姆斯认为,绩效评估是一种以取得的结果而不是以投入要素作为判断公共部门有效性的制度;第二类是以美国为代表颁布的一系列政府报告、法案对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所作的具体规定,以此形成绩效评估的内涵。年克林顿政府期间,国会通过了《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推行以部委为核心的绩效评估和绩效管理,并将这次改革称为新预算绩效,之后的小布什、奥巴马分别进行某一些微调,但基本做法不变,于是新绩效预算成了美国政府管理的重要方式;第三类是西方国家以绩效预算、绩效审计为内容而产生的绩效评估内涵,例如:英国1年公布的《英国国家审计法》将绩效评估定义为“检查某一组织为履行其职能而使用所掌握资源的经济、效率和效益(3E)情况。”

3.2国内绩效评价研究现状

3.2.1科研业务费绩效评价指标。钱水祥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注重顶层设计,强化宏观指导;二是注重过程管理,强化组织实施;三是注重激励考核,强化分类评价。3.2.2科研院所的指标体系构建。闫家仁从科研项目全过程绩效评价方面提出需要建立畅通有效的反馈机制,加强科研项目目标绩效评价队伍建设,做好整体评价方法的确定;闫咏梅从人才培养、财务绩效、科研成果、影响力四个方面构建指标评价体系。3.2.3绩效评价的方法运用。刘毓君以研究所为例运用平衡计分卡的方法,分析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指出研究所区别于高校实验室和高新技术企业,在绩效评估方面的指标体系细化研究;王东来以平衡计分卡为战略导向,从客户、财务、学习与成长、内部运营四个维度进行评价。

4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4.1科研绩效评价信息化管理能力不足

目前的科研绩效评价管理基本停留在产出阶段的绩效评价,对科研的立项、研究等环节缺少评价。同时,科研绩效的评价也仅仅只是针对产出业绩的单一评价,缺乏嵌入绩效评价的全过程管理信息化的能力。立项阶段,科研人员及管理人员需要对项目研究的重点、预计能产出绩效总量和投入成本进行分析;研究阶段,需要对项目进程进行合理布局与监管;产出阶段,通过已设置的绩效评价指标来考核最终项目进程。通过信息化技术,将项目进展情况及时反馈绩效信息,更加方便科研人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分析。

4.2绩效评价指标评价平衡性难以协调

科研院所的专业分类较多,不同专业领域的科研产出质量、效果与难易程度也不相同。科研院所的科研绩效评价指标在制定过程中很难覆盖所有专业领域的评价细节,容易导致不同专业的科研绩效产出无法在绩效评价时核定为相同绩效产出量。

4.3缺乏有效的科研绩效激励机制

科研院所在对科研项目管理时,对于科研产出的实际绩效给予较多的关注,而对于中长期科研项目的阶段性绩效评价重视程度不够,容易造成某一阶段对科技工作者评价不够客观。对科研绩效评价时,过多考量科技人员职称,导致部分科技成果的分配存在不公平的现象,对于年轻一线的科技人员的激励性不强,激励机制不够科学有效。

5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绩效评价的设计与对策

5.1搭建科研绩效评价信息管理平台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软件的成熟,SaaS即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模式在21世纪兴起、发展并趋向成熟,并成为一种完全创新的软件应用模式,引起企业界,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广泛关注。传统模式下,企业客户无论公司规模,都必须花费一定投资用于硬件、软件和人员来维持企业数据的储存、管理与访问等问题。SaaS平台供应商将应用软件统一部署在自己的服务器上,客户可根据自身需求,构建模块化平台,实现信息数据的采集、汇总、分析并构建相应的图表。SaaS平台具备以下几点优势:一是“零”编程代码,非专业人士实施难度小;二是数据收集、汇总、分析及展示功能强;三是便于团队协作,流程管理部署快;四是购买、构建、维护成本低。基于SaaS平台,科研院所自主搭建科研成果管理信息平台,从论文、专利、标准、著作、成果鉴定、成果奖励六个方面搭建流程化管理平台。5.1.1论文成果管理。论文成果管理采用流程化、阶段式管理形式,按照论文投稿、接收、见刊三个阶段,第一作者(通讯作者)直接在系统中填报,填报信息包括:姓名、所在科室、文章状态、论文题目、发表时间、期刊名称、作者清单、见刊时间(年、卷、期、起止页码)、影响因子、论文获奖情况、期刊类型、SCI论文分区、作者类型、文章附件等,科研管理人员进行审核通过。5.1.2申请或授权专利成果管理。申请或授权专利管理作为科研学术的重要学术成果,负责收集与审定单位专利成果,依照专利类型、目前状态、申请或授权时间、申请号或专利号、专利完成单位、发明人以及附件。专利成果管理基于SaaS模式,建立数据库类型的动态专利管理端口。5.1.3标准成果管理。针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团体标准分类进行统计收集,明确完成(起草)单位,确认标准审批进行状态,完善标准管理制度。标准成果管理采用数据库登记模式,实时更新成果管理。5.1.4出版著作成果管理。出版著作成果管理针对出版物成果,管理信息包括著作单位、著作名称、参与类型、出版社、出版时间、著作类型、书号(ISBN号)。5.1.5成果鉴定、奖励管理。科研成果管理划分为成果鉴定管理和成果奖励管理。成果鉴定管理针对成果鉴定、评价、登记和验收的全流程管理。主要指标包括成果类型、成果完成水平以及成熟度、创新度和整体先进度的评价。成果奖励管理针对已经获得了国家、省级的发明、进步、推广奖励。5.1.6科研产出数据分析。根据以上类别的科技产出数据收集,利用SaaS模式,构建平台数据统计算法,论文产出量总体分析:论文产出按照发表见刊数量及的影响因子,对各个科室及科研人员个人产出统计分析。论文刊发数量统计与影响因子分析见图1~图2。

5.2构建科研绩效评价的依据

5.2.1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既保证总体收入水平在上一年度基础上适度增长,又要量力而行,实现可持续发展。5.2.2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坚持考勤和考绩相结合,体现岗位职责、工作量和实际贡献等因素,在总量分配过程中体现优绩优效,打破平均主义思想。5.2.3坚持与年度综合考核结果挂钩的原则。各科室当年奖励性绩效总量分配与当年的综合考核结果挂钩。5.2.4坚持增人增量、减人减量原则。参与分配人数由所人事科按本年度实际职工人数一年一核定。5.2.5坚持总量控制原则。按照省、院有关政策规定,将四项人才科研绩效按岗位系数分行政管理和科研检测两大类进行切块。5.2.6坚持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原则。以定量考核为主。5.2.7坚持分类分级考核原则。全所分行政管理和科研检测两大类进行考核。构建所室分级管理机制,所对科室部门进行考核,科室负责人对本部门人员进行考核,加大科室考核分配自主权。

5.3构建科研绩效评价的指标

5.3.1科研绩效总量由综合绩效和产出绩效构成,其中综合绩效包括行政管理绩效和科研检测绩效两部分,科研检测绩效又按照专技人员、到账经费以及产出比例划分(表1)。5.3.2产出绩效由所学术委员会根据质标所产出评定办法确定,主要来源于科研、检验检测和行政等工作,获得院绩效分配份额,增加质标所的竞争力、荣誉或影响力等。5.3.3综合绩效分为行政管理绩效和科研检测绩效两块,按照行政管理人员与科研检测人员系数之和的比例划分。正处级人员系数为1.8,副处级系数为1.6,行政管理人员的加权系数为0.8,科研检测人员系数为1.0。综合绩效减去行政管理绩效后的经费作为科研检测绩效。总系数计算方法为:[行政管理岗(正处级系数1.8+副处级系数1.6+一般人员1.0*0.8)]+[科研检测岗(一般人员1.0)]*1.0。5.3.4科研检测绩效按照专技人员总量20%,到账经费70%,产出%分配,各科室占比根据专技人员、到账经费以及产出比例进行划分。科研检测绩效按照各科室专技人员总量、到账经费(含科研、科技服务以及成果转化等)、产出(含科技和检验检测)等三部分分配,其中到账经费由课题主持人根据各科室贡献提出分配比例。5.3.5室主任根据鼓励人才培养、鼓励科技产出、鼓励项目争取的原则,按各岗位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负责室内绩效分配,不得实行平均分配。5.3.6对于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个人或科室,扣除其一定比例的四项人才科研绩效,并由所务会进行二次分配。(1)未完成论文、宣传等目标任务的科室,科室绩效分配总量扣除%,无评先评优资格;(2)未完成论文、宣传等目标任务的个人,扣除个人绩效20%,无评先评优资格;(3)未通过能力验证或者比对实验超范围的个人,无评先评优资格。

6结语

随着全面推进绩效管理评价工作,科研绩效评价也逐渐成为衡量科研院所科研学术水平、科研工作量的重要指标之一。H省农科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作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基于SaaS模式,对科研成果进行流程化管理,将成果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可以看出不同部门的科研产出的总量和差距,为下一步科研发力提供了努力的方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能精细化评价模式,对科研人员的产出成绩进行准确、及时、公开的评价,同时为科研人员明确了工作方向,激励科研人员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质量检测。科研院所的绩效评价体系也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H省农科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是一所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为主要工作的科研院所,在科研学术方面发展速度较慢,绩效评价体系考虑到检测工作量方面的评价指标,评价方式是否符合其他农业专业的科研院所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叶颖霄.Y省农业科学院整体支出绩效评价管理研究[D].昆明:云南财经大学,0.

[2]王敏.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问题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4.

[3]刘毓君.科研院所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以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为例[J].会计之友,0(22):5-65.

[4]乔耀淑.新形势下加强农业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思考——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为例[J].农业科技管理,0,3(5):-86.

检测技术论文范文篇7

关键词:光电检测技术课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0引言

在高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随着光声光热技术深入研究,以激光、红外、光纤等现代光电子器件作为基础研究对象,实现非接触、远距离、高精度测量。光电检测技术课程在工程类特色的学校的本科教学课程体系中地位不可取代。光电检测技术课程的学习,需要具有数学基础、物理基础、传感器理论基础、测控电路基础、模数电路基础、软件编程基础的知识储备。此门课一般开设在大三或者大四年级,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理论课教学目的,主要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充分掌握光电器件的工作原理、特性技术参数以及应用注意事项,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实践教学目的在于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为工程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1课程思政内涵

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加强思政课程的目的不是改变原有的课程设计,而是巧妙地将有价值的元素和含义融入原有的课堂课程中,使光电检测技术的理论课和实际应用相辅相成,找到最符合理论的点。通过深入了解思政教育的元素,以“同频共振”为目标,为学生提供更专业的知识和概念。

2“光电检测技术”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探索

课程思政结合专业课的特点,以专长为载体,自然融合思政元素,实现教育隐形与显性的有机融合,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提高课程的吸引力。通过组织《光电器件设计》的学习内容,力图从以下几个方面结合思政元素。

2.1爱国主义

在《光电检测技术》课程的讲授中,在正确认识中国和世界总体发展趋势的同时,以叙事的形式介绍对中国光电发展的卓越贡献的龚祖同。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内军方急需大量光学仪器。龚祖同辞去博士学位,回国创办中国第一家军用光学仪器厂。对民族科技进步的毕生追求使他们更深刻地体会到现在难以理解的生活乐趣和历史使命,对学生个人奋斗精神的唤起、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起到了巨大作用。

2.2课程实践教学与素质教育相结合

在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有所了解时后,安排实验任务。组织学生分组查阅相关资料,以小组讨论的形式预习并掌握一种光电传感器的原理及使用。三人一组,由组长负责分配并在组内协同工作。意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利于他们各尽其能发挥所长。实验过程中,讨论问题、分析问题。最后,由老师总结实际情况,对课堂上无法解决的问题组织讨论及提出建议。提出光电传感器的使用规范、要求,帮助学生熟悉光电检测的流程和规范,同时遵守专业标准、法律法规,恪守职业道德,提高学生对未来工作的适应能力。

3“光电检测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探索

光剑检测技术包括光电器件、光电检测方法和光电检测系统的搭建等内容的教学,覆盖物理学科、测控学科、控制类学科的知识,基于理论抽象、公式繁琐、理解困难的教学特点,因此需要突破和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每次上课之前寻找最近行业内的新闻和热点问题,对课上的内容进行有益的补充。使用在线课堂预先将课程内容到平台,让学生可以预览课程、了解课程内容并提供反馈。教师利用平台系统了解学生预习的有效性,并快速调整和定位教学内容。同时,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回答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改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采用案例教学法、问题中心教学法、课程中心教学法、研讨式教学法等,实现师生互动、教与学相辅相成。增加学生对影视材料、认知知识和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综合设计实践课,指导学生查阅国内外资料,了解光电检测的最新动态,将同学们分组进行设计,并安排进行答辩。运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翻转课堂最大的改变是互换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传统课堂上的教师是站在课堂上,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坐在教室里,无条件地接受知识。而“反转课堂”让学生的思维实现了自我放飞,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起到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的学习。虽然“反转课堂”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但学生面对知识的海洋,可能无从下手,或者获取有些糟粕丢弃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把握好尺度,特别是违反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识就要及时的摒弃,引导学生从积极向上的教学资源获取知识,体现课程思政的内涵。

4“光电检测技术”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探索

通常是以实验成绩、考试成绩以及平时成绩决定最终成绩,平时成绩以课堂练习课后作业以及分组配合完成的小论文及形式来评定,作业检验教学质量,需要合理化并优化考核方式,在平时成绩的评定过程中,结合学生的静态展示和动态展示,即作业及报告成果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实验成绩分为预习、操作和数据处理分析环节,着重实验操作和实验过程中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培养。

5结束语

检测技术论文范文篇8

[论文摘要]介绍当前压力容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所采用的无损检测技术,包括射线、超声、磁粉、渗透等常规技术和声发射、磁记忆等新技术,并论述他们的工作原理、优缺点和应用范围。

一、引言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对产品质量和结构安全性,使用可靠性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由于无损检测技术具有不破坏试件,检测灵敏度高等优点,所以其应用日益广泛。目前对压力容器的检测方法有多种,本文主要介绍无损检测的常用技术如射线、超声、磁粉和渗透及新技术如声发射、磁记忆等。

二、无损检测方法

现代无损检测的定义是:在不损坏试件的前提下,以物理或化学方法为手段,借助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器材,对试件的内部及表面的结构,性质,状态进行检查和测试的方法。

(一)射线检测

射线检测技术一般用于检测焊缝和铸件中存在的气孔、密集气孔、夹渣和未融合、未焊透等缺陷。另外,对于人体不能进入的压力容器以及不能采用超声检测的多层包扎压力容器和球形压力容器多采用Ir或Se等同位素进行γ射线照相。但射线检测不适用于锻件、管材、棒材的检测。

射线检测方法可获得缺陷的直观图像,对长度、宽度尺寸的定量也比较准确,检测结果有直观纪录,可以长期保存。但该方法对体积型缺陷(气孔、夹渣)检出率高,对体积型缺陷(如裂纹未熔合类),如果照相角度不适当,容易漏检。另外该方法不适宜较厚的工件,且检测成本高、速度慢,同时对人体有害,需做特殊防护。

(二)超声波检测

超声检测(UltrasonicTesting,UT)是利用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产生衰减,遇到界面产生反射的性质来检测缺陷的无损检测方法。

超声检测既可用于检测焊缝内部埋藏缺陷和焊缝内表面裂纹,还用于压力容器锻件和高压螺栓可能出现裂纹的检测。

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指向性好、穿透力强、检测速度快成本低等优点,且超声波探伤仪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和操作,对人体没有危害。但该方法无法检测表面和近表面的延伸方向平行于表面的缺陷,此外,该方法对缺陷的定性、定量表征不准确。

(三)磁粉检测

磁粉检测(MagneticTesting,MT)是基于缺陷处漏磁场与磁粉相互作用而显示铁磁性材料表面和近表面缺陷的无损检测方法。

在以铁磁性材料为主的压力容器原材料验收、制造安装过程质量控制与产品质量验收以及使用中的定期检验与缺陷维修监测等及格阶段,磁粉检测技术用于检测铁磁性材料表面及近表面裂纹、折叠、夹层、夹渣等方面均得到广泛的应用。

磁粉检测的优点在于检测成本低、速度快,检测灵敏度高。缺点在于只适用于铁磁性材料,工件的形状和尺寸有时对探伤有影响。

(四)渗透检测

渗透检测(PenetrantTest,PT)是基于毛细管现象揭示非多孔性固体材料表面开口缺陷,其方法是将液体渗透液渗入工件表面开口缺陷中,用去除剂清除多余渗透液后,用显像剂表示出缺陷。

渗透检测可有效用于除疏松多孔性材料外的任何种类的材料,如钢铁材料、有色金属材料、陶瓷材料和塑料等材料的表面开口缺陷。随着渗透检测方法在压力容器检测中的广泛应用,必须合理选择渗透剂及检测工艺、标准试块及受检压力容器实际缺陷试块,使用可行的渗透检测方法标准等来提高渗透检测的可靠性。

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缺陷显示直观,检测灵敏度高,可检测的材料和缺陷范围广,对形状复杂的部件一次操作就可大致做到全面检测。但只能检测出材料的表面开口缺陷且不适用于多孔性材料的检验,对工件和环境有污染。渗透检测方法在检测表面微细裂纹时往往比射线检测灵敏度高,还可用于磁粉检测无法应用到的部位。

(五)声发射检测

声发射(AcousticEmission,AE)是指材料或结构受外力或内力作用产生变形或断裂,以弹性波形式释放出应变能的现象。而弹性波可以反映出材料的一些性质。声发射检测就是通过探测受力时材料内部发出的应力波判断容器内部结构损伤程度的一种新的无损检测方法。

压力容器在高温高压下由于材料疲劳、腐蚀等产生裂纹。在裂纹形成、扩展直至开裂过程中会发射出能量大小不同的声发射信号,根据声发射信号的大小可判断是否有裂纹产生、及裂纹的扩展程度。

声发射与X射线、超声波等常规检测方法的主要区别在于它是一种动态无损检测方法。声发射信号是在外部条件作用下产生的,对缺陷的变化极为敏感,可以检测到微米数量级的显微裂纹产生、扩展的有关信息,检测灵敏度很高。此外,因为绝大多数材料都具有声发射特征,所以声发射检测不受材料限制,可以长期连续地监视缺陷的安全性和超限报警。

(六)磁记忆检测

磁记忆(Metalmagneticmemory,MMM)检测方法就是通过测量构件磁化状态来推断其应力集中区的一种无损检测方法,其本质为漏磁检测方法。

压力容器在运行过程中受介质、压力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易在应力集中较严重的部位产生应力腐蚀开裂、疲劳开裂和诱发裂纹,在高温设备上还容易产生蠕变损伤。磁记忆检测方法用于发现压力容器存在的高应力集中部位,它采用磁记忆检测仪对压力容器焊缝进行快速扫查,从而发现焊缝上存在的应力峰值部位,然后对这些部位进行表面磁粉检测、内部超声检测、硬度测试或金相组织分析,以发现可能存在的表面裂纹、内部裂纹或材料微观损伤。

磁记忆检测方法不要求对被检测对象表面做专门的准备,不要求专门的磁化装置,具有较高的灵敏度。金属磁记忆方法能够区分出弹性变形区和塑性变形区,能够确定金属层滑动面位置和产生疲劳裂纹的区域,能显示出裂纹在金属组织中的走向,确定裂纹是否继续发展。是继声发射后第二次利用结构自身发射信息进行检测的方法,除早期发现已发展的缺陷外,还能提供被检测对象实际应力---变形状况的信息,并找出应力集中区形成的原因。但此方法目前不能单独作为缺陷定性的无损检测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必须辅助以其他的无损检测方法。

三、展望

作为一种综合性应用技术,无损检测技术经历了从无损探伤(NDI),到无损检测(NDT),再到无损评价(NDE),并且向自动无损评价(ANDE)和定量无损评价(QNDE)发展。相信在不员的将来,新生的纳米材料、微机电器件等行业的无损检测技术将会得到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魏锋,寿比南等.压力容器检验及无损检测: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2]王自明.无损检测综合知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3]沈功田,张万岭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技术综述:无损检测,2004.

[4]林俊明,林春景等.基于磁记忆效应的一种无损检测新技术:无损检测,2000.

检测技术论文范文篇9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加密技术;防火墙

社会的进步发展,为人们带来了更丰富的世界。人们在感受着世界信息瞬息万变时,也需要处理越来越多的信息。但是传统的信息处理方式已经很难跟得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也就不能在如今的社会中满足人们处理信息的根本需求。计算机网络的出现,以大容量和极快的传输速度逐渐在社会发展中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也慢慢地融入在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但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是关键,它可以保证用户信息的安全性,也是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发展的根本保障。因此,论文对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及发展进行研究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一、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运行的重要性

计算机技术的成熟发展,为各行各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与此同时,人们越来越习惯于用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的交流,也习惯于借助于计算机网络实现数据的存储和传输。在这样的情况下,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也有着极高的数据处理效率。然而,网络的开放性极强,在计算机技术的更新中,很容易受到不法分子对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破坏,用于窃取用户信息。当然,也有带有病毒的木马偷偷地潜藏在计算机系统中,肆意破坏用户的计算机系统以窃取重要信息[1]。当然,一旦网络不安全,人们的利益就会受到严重威胁。因为,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运行是光剑,毕竟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运行,可以确保软硬件设备的正常安全运行,保证计算机网络稳定状态下传送数据不会被盗取。

二、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关键技术

(一)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技术可以作为有效的防御系统,是外界网络和本地网络间的一种系统,这就可以隔离风险区域以外的地方。当然,防火墙可以对进出网络的通信信息进行监控,当确认是安全信息时就能允许该信息进入,一旦信息存在安全隐患就会自动抵制信息的进入。目前我国常用的防火墙又包过滤防火墙和防火墙,已广泛地应用于计算机网络中。防火墙是由屏蔽路由器和服务器构成的,主要是IP路由器,且是多端口,平步路由器可以对所有IP包按照组规则进行检查,并判断是否转发了信息。屏蔽路由器借助于包头就能知晓信息,端口号、连接标志、IP选项都会包含在内。(二)信息加密技术。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中的信息加密技术,主要是加密钥匙和加密函数转换成信息,以替换或者是变序的方式把明文数据在转化后,变为密文数据,这时候网络其他端口的接受方会在技术转化下获取发送的加密文件,并把收到的加密文件转化为明文查看。信息加密技术可以避免非法用户对信息真实内容的获取,其加密技术的加密系统主要由密钥集合、密文集合、算法和明文集合构成[2]。密钥和算法是加密系统的基本单位,算法是对法则、部分程序及公司的集合,密钥是算法的参数。数据加密技术提高了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的可靠性、保密性及安全性。(三)计算机反病毒技术。计算机反病毒技术是采取强制性手段维护计算机信息的安全。一般来说从静态反病毒技术和动态反病毒技术做起,但静态反病毒技术很难做到实时监控计算机网络信息,动态反病毒技术可以随时监控计算机网络信息,病毒只要入侵计算机,就会及时发出警示查杀病毒。(四)入侵检测技术。入侵检测技术作为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中的一种,可以随时检测网络活动,也能记录网络活动,避免外部恶意流量进入到计算机的配置中。入侵检测技术分析网络信息时的手段非常科学,也能审计分析用户的使用情况,收集所需报文。黑客和病毒多是依赖于网络平台才能传播,但从安全性角度来说,入侵检测技术就杜绝了网络平台上黑客和病毒传播的可能性,以至于网络设备和IDS设备之间有了联动[3]。交换机和防火墙运行时,数据流就会上传到安全设备上,一旦发生病毒入侵,就会及时就这些安全事件作出反应动作,断开或关闭端口。

三、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要不断创新网络安全技术,加大对核心技术的研究力度,及时地引进和培养高科技网络安全人才。当然,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中,要注重安全问题的高能预警,从根源上杜绝安全隐患的产生。与此同时,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中,也要注重硬件设备的性能,不断提高硬件设备的功能。值得注意的是,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应高度重视计算机自身的防御能力,为网络信息安全增加灵活多变的防护技术,以保证用户信息的安全。

四、结语

总而言之,计算机网络在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要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在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防御中,应重视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中的防火墙技术、信息加密技术、计算机反病毒技术及入侵检测技术等的安全性能,以确保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在未来发展中有灵活多变的防御功能。

参考文献

[1]段法富.虚拟专用网络技术在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中的应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8,12(9):27.

[2]李响.探析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及发展趋势[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8,17(7):170-172.

检测技术论文范文篇10

【关键词】交通工程;混凝土;质量检测;目的;技术

1引言

交通工程是在露天环境中进行施工,且施工环境较为复杂,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混凝土作为交通工程建设期间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其应用过程中同样需要考虑各类因素对质量的影响。交通工程跨度大,混凝土施工工序存在不少交叉。为保证交通工程混凝土质量,需要综合工程特点,控制混凝土配比,从技术、工艺、养护等多个环节进行有效管控,而在此过程中混凝土质量检测工作尤为重要,从取样检测开始就要重视,做好充分的检测、检验工作,确保交通工程顺利完工【1】。

2交通工程中对混凝土质量进行检测的主要目的

交通工程中对混凝土质量进行全面检测,以便获取混凝土质量评定、量化分析数据,确保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混凝土材料满足相应的标准规范要求。同时,针对混凝土质量进行检测,能够对交通工程造价进行合理控制,根据实际设计、施工需求对混凝土配比进行调整、优化,以便节约交通工程建设成本。另外,针对混凝土质量进行检测还能提前对各类安全隐患问题进行预防,并为后续交通工程整体质量评定提供相应数据,从而满足工程质量验收、评价环节的工作需求。

3交通工程中混凝土质量检测工作

3.1常用检测技术。3.1.1钻芯检测技术。在交通工程中进行混凝土测试,若采用钻芯检测技术,需要使用特定的检测仪器、仪表。经过钻芯取样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工,然后进行抗压检测,从而确定混凝土抗压强度。在对混凝土进行强度检测时,钻芯检测技术可直接测定混凝土内部抗压性能,因此,钻芯检测技术相较于其他方式较为直观。但缺点较为显著,钻芯检测技术检测周期较长,一般需要一周左右,若交通工程整体建设工期较紧,钻芯检测技术的应用就会受到限制【2】。另外,在使用钻芯检测技术时,还要注意选择适宜的点位进行钻芯取样,以便最大限度地避开钢筋及各类预埋件,在对混凝土芯样进行分析时,确保最短时间内对各类芯样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满足混凝土检测要求。3.1.2回弹检测技术。使用回弹仪可以对混凝土进行回弹检测。在混凝土施工完成并硬化后,其表面强度、抗压能力二者存在直接关联,进行混凝土检测时可以根据混凝土的表面强度来确定整体的抗压能力。在进行有效检验、测试、养护时,若不存在其他因素影响,长龄试块回弹值会很高。对于需要泵送的混凝土,由于其使用过程中会添加泵送剂,在运用混凝土回弹检测技术进行测试时要整合泵送混凝土的强度。对于钢筋混凝土而言,钢筋会影响混凝土回弹数据,进行回弹值修正时要综合多方因素进行考虑,修复的主要依据来源于混凝土土体厚度、钢筋直径、钢筋密度等多个参数。3.1.3超声综合检测技术。在回弹检测技术的基础上,综合超声检测技术对混凝土进行检测,以便对混凝土内部强度进行检查。超声综合检测技术测试了混凝土的回弹值、声速,通过相关计算核查,能够有效降低回弹检测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的误差问题。但超声综合检测技术应用优势显著、流程相对复杂,所产生的测试结果准确率较高。实际操作应用过程中,需要综合多种因素的影响进行分析,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以便抵消可能出现的各类误差问题。3.2质量检测要求。交通工程建设期间,混凝土材料的用量较大,根据具体使用情况会出现各种标号的混凝土,混凝土具有价格低廉、生产工艺简单、抗压强度高、耐用性强的特点,能够适应较为广泛的施工要求,为保证交通工程整体施工效果,必须对混凝土质量进行重点关注。根据混凝土实际使用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标准,对其质量进行检查、检测,从而保证交通工程建设质量。由于混凝土持久性、耐用性会对交通工程使用寿命产生影响,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首先需要从材料质量对混凝土进行关注,确保选择质优价廉且满足使用要求的原材料进行混凝土配制,同时,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要落实好现场实际管控工作,对混凝土配制过程中的各类因素进行控制,避免混凝土出现生产质量问题,为后续施工奠定坚实基础【3】。确保混凝土规格、质量与工程建设标准相符合,保障交通工程项目建设工作能够顺利开展。3.3检测结果的处理。3.3.1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本。混凝土生产调试初始阶段,要合理计算其各项参数、配比,对各个环节的称重工作进行严格把控,反复审核计量设备精度,安排专人定期检查计量机具,对于需要检定的计量装备,要选择具备相应资质的人员、机构进行检定,并出具相应的检定报告。在进行混凝土样本抽取时,需要严格依照工程技术要求进行操作。对于配制完成的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会受多种因素影响出现离析、泌水、坍缩等问题,这些问题会对混凝土材料的整体性、均匀性产生不利影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若需进行二次检验的,要严格依照标准开展检查检验工作,确保混凝土材料满足交通工程建设标准要求。3.3.2合理开展试件养护。在混凝土试件制作完成后,要及时使用防水薄膜进行完全覆盖,避免因含水率的增长或下降影响混凝土试件的实际强度。在此过程中,要保持混凝土试件温度在20益条件下稳定24h,然后才能拆除试件模板。若是在冬季进行施工,要及时对混凝土试件进行保温处理,避免出现冻害问题,若是在夏季进行施工,要进行遮阳、防暴晒处理,在混凝土试件真正硬化后再拆模,及时送至养护中心进行养护,混凝土试件运输过程中要固定好,避免运输期间因自身重力问题发生坍缩,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混凝土试件内部出现损伤概率,避免影响试件的强度。3.3.3依照标准规范进行检测。在对混凝土进行压力测试时,要依照标准要求选择精度满足要求的设备进行检测。对于混凝土试件而言,其破坏荷载处于压力机20%~80%范围当中,并使用加荷速度指示及控制装置,确保外部载荷变化处于稳定、连续的状态。此外,所使用的各类试验设备要保证处于有效的使用检定周期当中,对各类混凝土试件进行测试前,要根据要求制作体积满足要求的试件,若出现试件偏大、偏小的情况都要及时调整测试仪器的各类参数,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计算。在对混凝土进行测试的过程中,混凝土试件的受压面、成型面要保持垂直,同时,安排专人对同一批次试件进行测试,根据标准要求,严格控制加荷速度。

4结语

混凝土已广泛应用于交通工程建设中,其质量会对工程整体产生直接影响。做好混凝土质量检测工作,促进交通工程建设快速、稳定发展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在此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管理人员需要明确自身职责,严格依照标准规范开展交通工程混凝土质量检测,同时,针对检测发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保证交通工程总体建设质量,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豪.交通工程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合格率控制措施[J].建筑科技,2019(2):28-30.

【2】刘英全.交通工程施工中对混凝土的质量检测探讨[J].科学技术创新,2019(10):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