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1 02:56:16

信息化教学论文

信息化教学论文范文篇1

1.1研究样本。全国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大赛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是由教育部组织的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改革的最高奖项,因此以大赛获奖样品作为网络学习空间的使用研究样本具有很好的代表性和借鉴作用。本研究依据教育部公布的2014年到2018年159项大赛高职教学设计一等奖获奖作品进行数据分析。经过2018年信息化教学比赛更名事件,高职教师应明确教育信息化是作为教学改革一项重要目标,但是脱离教学技能和教学设计的过度信息化是教学信息化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的情况。1.2研究过程与方法。本文以大赛159个获奖的高职类获奖作品作为研究对象,对每个奖项的作品获奖时间、作品主题、网络学习空间种类、学习空间成效等信息进行搜集、整理、统计和分析,对教学效果优异之处进行评价。1.3研究目的。通过分析已有的网络学习空间和信息化教学改革模式,来理解网络学习空间的运行机理。以具体的159项信息化教学获奖项目为基础,调查网络空间使用频率和使用效果为切入点,结合数据分析,明确网络学习空间和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之间的联系。通过李玉斌,王月瑶等教师提出的网络学习空间评价体系指标来全面挖掘数据信息,分析高职教师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的信息化教学研究的现状[11]。即利用深度融合(A)、多元互动(B)、专业发展(C)、社会责任(D)来整合网络学习空间对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影响,合理安排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网络学习内容,应用好高校的教学管理平台和大数据技术,推动高职院校教师逐步将信息化教学方向转变为互联网+学习模式,提高教学水平。

2高职信息化教学设计获奖作品特征分析

2.1奖项总体分布。根据教育部公布的2014-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获奖名单和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获奖名单,高职组信息化教学比赛共有159项作品获得一等奖。从获奖时间上来看,2014年信息化教学设计一等奖共23项,占总数14.4%;2015年信息化教学设计一等奖共有25项,占比15.7%;2016年和2017年信息化教学设计一等奖奖项分别为35和40项,占比为22.0和25.2%;2018年高职教学设计赛项一等奖奖项有36项,占比22.7%。总体来看,2017和2018年信息化教学大赛教学设计赛项获奖作品增加很快,一定程度上反应我国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决心,也说明在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和信息化教改上有了优秀的成绩。2.2获奖作品专业分布。由于文科和理工科的教学模式区别较大,因此将159项作品分类讨论。获奖作品分类结果列于表1中,可以看到近五年教学设计获奖作品中,文科获奖作品比理工科稍多一些,表现在2015年和2017年,文科获奖作品达到理工科作品两倍,其他三年中,文科获奖作品与理工科获奖作品基本持平。从结果看,文科类教学设计以通识教育为主,更易获得学生和评委认同。从教学设计角度上,理工科教师要将理论难度高、教学内容枯燥的原理和重难点转变为通俗易懂、能迅速引起学生兴趣的知识点的难度会略高于文科作品。2.3网络学习空间类型分布。如表2所示,本研究中利用实时性的特点将网络学习空间主要分为三类:第一,单向网络学习空间,如杂志、教师在网上的视频和动画、或者百度百科等,学生通常不会进行学习反馈。第二,双向网络学习空间,即师生实时互动型,如网络云平台、课程网站或APP,学生可以及时反馈数据,教师能根据学生数据动态调整教学设计或者教学方案。第三,介于二者之间的滞后网络学习空间,如视频网站弹幕,回帖,教师可以在事后根据回馈内容进行进一步整合,但无法保障实时性。接下来将以这三种类型来讨论文理科作品中常见的网络学习空间及其特点。2.4文科作品中网络学习空间特征解析。文科教学设计作品中,使用频率高的单向网络学习空间有八类:跟读(语音)软件、虚拟仿真软件(VR软件)、国家教学资源库、智慧职教平台、课程网站、电子杂志、(微课)视频、动画等,排名不分先后。在这些单向网络学习空间中,跟读(语音)软件以语言类或语文类教学课堂为主,比较知名的央视朗读者、语音APP、诗经APP、跟读软件等都有很好的学习效果。虚拟仿真软件(VR软件)以设计类、财经、营销类等文理兼有的专业使用较多,如会展虚拟模拟仿真软件、AMS汽车营销策划沙盘软件、VR试乘试驾软件等软件都具有很强的专业指向性。国家教学资源库、智慧职教平台、课程网站、电子杂志、(微课)视频和动画这五种网络学习空间,前四种网络学习空间以国家、区域或者学校为主体开发上传资源,形成教学内容完善且总量丰富的资源库,但目录较多,学生自行查找知识点自学有困难。(微课)视频和动画多是教师自制或下载网站视频,以一个知识点或教学内容为主,针对性和指向性明确。同时,文科类教学设计中,教师通常使用率较高的双向网络学习空间有:蓝墨云班课、大学城空间、雨课堂、课堂派、微信、在线文档、互动类软件(APP)等。前四种类型的网络学习空间都具有实时统计数据功能,方便教师在课堂中及时收到反馈信息进行教学调整。其中,蓝墨云班课、大学城空间在多个获奖作品中有所体现,以其实用性、专业性、即时性、资源库丰富为显著特点。雨课堂、课堂派等资源以PPT为主要媒介、随时可在PPT中迅速插入互动试题或学习讨论,学生快速将听课和互动结合一体,以实时互动为特点。微信和公众号虽然也能及时回馈课堂内容,但是对于实时统计学生数据比较薄弱。互动类软件(APP),如评价助手、石墨文档、腾讯微云协同编辑、Flash动画等,都能在网络上快速进行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互动,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上有较大意义。第三,滞后网络学习空间在教学设计作品中多应用在网络上传作品或教师将作品进行投屏。如语文、音乐、语言类教学设计中学生进行经典诵读并拍摄音频视频上传至网站,教师在后续教学过程中进行点评。记忆内容多的课堂,教师和学生有效利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点快速梳理并拍照保存,有利于提高记忆效果和连贯性学习。还有教师在网络空间中的任务,请学生在预习后进行回帖讨论等方式都属于滞后网络学习空间。2.5理工科作品中网络学习空间特点分析。理工类设计作品中主要应用的网络学习空间也以上述讨论的八种类型为主,但是使用频率和使用学科差异较大。以2018年18个获奖作品为例,所有作品都应用到(仿真)动画或者(微课)视频这种单向网络学习空间进行原理或某个重要知识点的讲解,应用频率达到100%。这类单向网络学习空间知识点明确,指向性强,在情感上帮助较少,因此文科类作品以通识教育或者记忆点为主的课程上需求低,理工科类讲解原理或者单一知识点能体现其重要性。除此之外,理工科单向网络学习空间还有各具特色的虚拟仿真软件和系统,以专业性强、自主研发为特点,如东方化工仿真软件、(自主开发)弹性布局实验场、基桩检测仿真实训软件、联调故障排查软件、三维立体智能模拟机等。双向网络学习空间由于功能以实时互动和即时统计为主,理工科设计作品使用效果与文科类作品没有太大区别。理工科设计作品用到的滞后网络学习空间通常是与单向网络学习空间中特色虚拟仿真软件匹配使用,这类虚拟仿真软件部分具有点对点反馈信息功能,教师和学生均可以在后台观看个人学习效果,但是其他学生观看则需要教师或学生进行投屏或拍照上传。本研究通过李玉斌教师提出的网络学习空间评价体系指标,用深度融合、多元互动、专业发展、社会责任四个方面来评价网络学习空间的数据信息,得到结论如下:单向网络学习空间以深度融合、专业发展为主。双向网络学习空间将深度融合、多元互动、专业发展列为主要考察方向。滞后网络学习空间需要教师对多元互动和社会责任进行及时把控和导向。

3结论与建议

信息化教学论文范文篇2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中职;印刷;教育水平

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印刷行业面临的压力也与日俱增。作为一个为社会发展提供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场所,中职院校也加大对印刷教育的重视程度。作为新时代下的中职教师,要想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除了要有合适的教学方法、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先进的教学理念,还要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当前时代的发展要求,培养出有用的社会精英。

一、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信息化是时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技术和时代经济发展的结果。作为学校教学的根本,教师队伍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学校的办学水平,也对学校的发展空间起到一定的决定作用。采取信息化教学方式是教学改革的必然,中职教师要对此有一个清楚明确的认识,逐渐打破传统的封闭式课堂,创建开放自由的教学空间,由知识的传授者或者讲解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早些年,人们将不懂得如何使用计算机的人称之为新文盲,由此可见计算机在我国的普及程度以及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作为新时期下的中职教师,除了要有合适的教学方法、扎实的基本功、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外,还要有能在信息化条件下使用相关设备以及获取知识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笔者认为,中职印刷学科教师应当具备以下的技能和基本知识:Blackboard学习平台使用、利用互联网和学生相互交流的方法、教学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教学媒体开发和选择的方法、收集加工和利用、文本信息检索、文本制作以及编辑处理等。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学习一些与专业相关的技术软件,例如,多媒体素材集成工具Authorware、PowerPoint、Flash,屏幕捕捉软件如Snapit,动画制作软件如3DMAX,图像信息处理工具AutoCAD,图像处理工具Photoshop等[1]。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充分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让职业教学与实际生活更加贴近,让学生在岗位操作中提升专业技能、在实践中运用专业知识、在生产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和职业素养的能力,真正实现“教、学、做”合一[2]。

二、创新课堂教学方式

传统中职教学往往以教师讲授式教学为主,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既是主导者,又是教学的中心,学生处在一个机械被动的学习状态,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也普遍较低。在信息化教学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有所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凸显,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顺利实现教学目标。信息技术具有虚拟化的特点是连接学生与世界的桥梁,在信息化课堂下,教师讲解的内容不再是学生在课堂上获取信息的唯一来源,学生的学习需求可以得到最大化满足[3]。在信息技术教学下,中职印刷学科的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条件的限制,一般只能根据教材进行教学,专业教学过程中经常涉及的现实和场景往往由于技术的限制和条件的限制而无法创设,尤其是当前中职学校生源状况比较差,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和文化基础相对不足,说教式教学方式无法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起来。使用信息化教学方式,可以通过仿真软件、网页开发工具、多媒体集成工具等将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的内容以超文本或者多媒体方式进行加工和集成处理,转化为有效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这些情境中自我发现和探索,从而加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完善学生的学习评价

在传统的中职教学中,教师一般都是采用测验成绩、考试等方式去评估学生对离散性技能或者事实性知识的掌握情况。这种评价方式存在一定的片面性,评估的结果也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学生的真实水平往往不能被正确反映出来。长此以往,学生的自信心逐渐降低,学习兴趣也在不断下降。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处在一个相互交融的状态之中,实施的评价也能及时将每一个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学习过程充分反映出来,从而将每个学生主体参与意识激发出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协作学习的快乐,同时还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印刷行业遭受的冲击将会越来越大,中职印刷课程教学必须跟上时展的脚步,迎接挑战,将其转化为发展的垫脚石,引进先进的印刷理论,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为印刷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潘达东.以信息化教学建设推动印刷职业教育水平的提高[J].中国印刷,2014(12):34-35.

[2]邱丙中,刘晓,张凤娟.浅议信息化教学手段在印刷课程中的应用[J].广东印刷,2016(1):22-23.

信息化教学论文范文篇3

关键词:中职学校;法律教学;信息化教学

一、前言

现如今,职业教育已经成为一个衡量国家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它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职业教育所占的分量越来越重,所以对于这些学校培养的学生的素质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也正因此,法律素养已经成为了学生的必备素养之一。但是,如果还是采用以往的传统教学方式,不仅不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还会使得学生对中职法律教学产生厌恶心理,这是一定要注意的。所以,为了改善这样的一种情况,各种教学方式应运而生,信息化教学便是其中的一种。接下来,本文将以中职法律教学内容为例,来试着探讨一下中职学校法律教学中运用信息化教学的策略。

二、将信息化教学与中职法律课程进行整合的原因

(一)学校对法律教学的不重视。在目前的中职学校中,虽然说推出了法律课程,但是这些课程并没有以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社会化特点为主导,采用比较生动直观、新颖有趣或者是案例分析的教学方式,而是按照传统的个教学套路,对教材内容照本宣科。即使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许多教师精心收集了一些课件,但是最后的结果还是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教学效果也是微乎其微。(二)家长对法律教学的不重视。众所周知,很多的学生之所以会到中职学校上学,是因为他们在学习上出现问题,没办法继续上普通中学,所以只能来中职学校上课。正是由于这些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高,所以很多的家长对这些孩子其实并不怎么抱有期望。他们认为,孩子只要好好的待在学校,不要惹是生非就好。很多家长为了养家,都是在外地打工挣钱,将孩子送到中职学校来,最本质的目的还是想要有人稍微能够约束一下自家的孩子,至于孩子的学习成绩其实并不怎么重要。也正是因为家长这样的一种想法,使得中职教育在家长这方面还是遇到了一些困难,所以才更加需要对中职学校的法律教学课程进行改革。

三、将信息化教学与中职法律课程进行整合的策略

目前,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信息技术的发展,既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又在一定程度上使法律的内在结构有所改变,使得法律实践的领域得到扩大,而这样的一些变化也对法律工作者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因此,对于现今的法律教学而言,一定要具有信息化和全球化的眼光。教师想要在教学过程中达到这样一种效果,一定要注意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源,才能够使得法律课程能够在各国法律、司法、法规等的帮助下,来解决一些现今社会中出现的问题。另外,信息技术的发展,还能够对中职法律教育进行优化,使得中职学校的法律教学局面有所转变。(一)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使得学生的法律思维得到发散,教师可以借助信息化技术来创设一个合理的教育环境,然后将学生带入这样的一种环境中,使他们学习法律的兴趣被点燃,也能够让他们的法律水平得到提升。例如,以“展示职业风采”这个小节的内容为例。在教学这个小节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根据这个小节的教学内容(带领学生对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有所理解,并在此基础上理解职业礼仪的作用和蕴含的道德意义。)和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养成遵守职业礼仪的习惯,从而自觉践行职业礼仪规范并展示职业风采)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以此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创设情景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去网上搜寻有关这个小节的有趣的故事,然后从中选择。如日本“推销之神”原一平的故事,教师可以借助这样的一个故事,来将教学情境创设起来,使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能够领悟到“任何职业的成功都离不开一个良好的形象和职业风采,而这些都是需要靠自身去塑造的”这样得一个道理,然后,教师可以以此作为出发点,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调动、感召。此外,教师还需要通过这样的一种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懂得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当然,教师在借助信息化技术创设出这样的教学情境后,可以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去发现问题、积极质疑,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开拓。(二)借助多媒体教学方式。翻阅法律教材书之后便会发现,这门学科的教学因为专业性极强的缘故,使得学生对于这门学科知识点的理解并不透彻,在学生看来,这些知识都是很抽象的。因为法律知识太过抽象,所以就必须要找寻一套有效的方法来改变它。例如,以“关于公民在生活中的权利与自由的讨论”这个知识点为例,在带领学生理解这一小节的内容时,学生乍一看可能确实是不太理解。因为想要完成这样的一个讨论,教师必须要带领学生去对人权的具体内容进行理解,而人权所包含的内容是很多的。通过翻阅教材可以发现,人权中又包含着选举权、财产权、言论自由权等。对于这样的一些知识,如果只是单看定义,那么学生必然会没有兴趣,这个时候,教师如果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方式,就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样说的原因是因为多媒体具有声、色、图像三合一体的优势,这样的一种技术,可以使原本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起来。在这样的辅助教学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氛围便会被点燃。为了能够让学生找到有效的切入点,即对一些法律知识的基本理论与框架进行有效的掌握,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在一些理论性比较强、比较抽象的概念中融入语言、声音或者是图像,还可以直接录入视频、动画之类,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让原本枯燥的文字变得声情并茂起来。(三)借助案例分析教学方式。除了上面的两个方法,还可以采用案例分析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去网上搜索一些比较典型的案例,然后将其与教学内容相融合,此后再通过多媒体将其呈现出来,如此才能够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案例教学。例如,在教学“公民的权利与义务”这个小节的时候,有提及“公民应合法行使权力”这一点时,就这一知识点,教师可以去网上搜寻一下是否有相关的真实案例。如“A市的市民张某发现,自己所处的地方的农贸市场在管理方面极为混乱。他去买菜的时候,很多次内心都是非常不满的。于是,他就多次就这个问题向有关部门反映意见,并写信到报社和‘市长信箱’投诉。”就这样一个案例,通过让学生对其进行分析,使得学生明白,在实际生活中公民需要懂得采用合法方式来行使自由权利的要求。并通过这个案例,向学生传递这一知识,即公民必须合法使用自身的权利,如果不这样,最糟糕的后果便是构成犯罪。如此一来,既可以使学生这方面的知识得到丰富,又使得学生可以对相关的法律法规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记忆。此外,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运用法律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

四、结语

总的来说,如果将信息化技术与中职法律教学进行整合,那么学生的法律水平和教师的教学质量必然会有所提升。由此,在实际整合过程中,一定要将学生的兴趣爱好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然后将信息技术有效的渗透进去,如创设出合理的教学情境、借助多媒体教学方式以及借助案例分析教学方式,如此来使得学生的法律知识在信息化技术的辅助下更上一层。

参考文献:

[1]王娜.试论中职法律课程与信息化教学的整合[J].楚天法治,2015,(9).

[2]洪建新.试论构建中职法律常识课兴趣课堂[J].读与写:(上,下旬),2016,(4).

信息化教学论文范文篇4

【关键词】认知学徒制;文化;信息化教学设计

一、认知学徒制对于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重要性

认知学徒制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的认知科学家科林斯和布朗等人提出的。他们提出了一种情境学习的模式,这种模式可以较好的解决目前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为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有效方法,认知学徒制最大特点体现在该理论重点强调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的重要性。通过构建虚实结合的工作情境使学生自主的参与到学习当中,并及时发现存在的不足,经由行业专家指导和帮助之后有效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和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其对于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改进旅游管理专业传统“满堂灌”教学模式对学生培养中存在的不足。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首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下,通过自身的演示和讲授,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讲解能力、沟通能力等。这刚好和认知学徒制的特点要吻合。而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整个课堂教学呈现“满堂灌”的态势,学生被动接收知识用来应付理论考核,上课时不会主动思考,课堂互动也非常有限,气氛不活跃,这就严重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采用认知学徒制的模式进行教学改变了传统讲授式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讲解对学生进行操作演示,将教师的缄默知识通过实际案例清晰表达,学生通过模拟实训,尝试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通过自身实践的过程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所需的职业能力。2.“互联网+”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化手段不断运用于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在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对我们的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高校教学中,更加强调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认知学徒制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可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动画视频、图片、模拟软件等为学生创设一个仿真的工作环境,让学生进行模拟演练,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真正做到让学生“学中做、做中学”,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目标。

二、基于认知学徒制的《旅游文化》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

《旅游文化》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同时这门课程也是全国导游资格考试的必考课程之一。所选用的教材是《全国导游基础知识》,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自身的文化素养,同时对于提高学生讲解水平也有重要的作用。这门课程开设在旅游管理专业第二学期,其先修课程是《旅游概论》和《中外民俗》,后续课程是《景点导游》和《模拟导游实训》。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本课程内容涉及面广;所要掌握的知识点多;学生难以记忆等特点。我们的授课对象是旅游管理专业一年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旅游方面理论知识,但是专业基础知识较为缺乏;对于枯燥的理论知识,他们更能接受声情并茂的讲授方式;他们思维活跃、喜欢实践,但是畏难,容易放弃;对于佛教文化有一定的好奇心,希望能够深入了解。针对这些特点,我们依据《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旅游文化》课程标准,利用校内多媒体实训室和校外实地景观,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导游考试大纲的要求对传统的教学内容进行二次整合,形成新的几大教学模块。我们以“汉传佛教寺院的主要殿堂”这一单元的教学设计为例进行介绍。1.整体教学设计。整体教学内容,采用任务设计教学法进行系统设计,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们将教学内容设计为“感受寺院”、“走进寺院”、“介绍寺院”、“导览寺院”四个环节逐层递进。并提炼出相应的任务情境,即“知寺院”、“识寺院”、“讲寺院”和“导寺院”,引导学生逐级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如任务驱动法、讨论法、讲授法及实地演练法等。并且运用互联网、网络教学平台、QQ、多媒体教室、微信及数字化实训室等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让学生“学中做,做中学”,提高他们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最终达成学生从普通游客成长为专业的旅游从业者的角色转变,实现人才培养目标。2.整体教学组织与实施过程。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的是任务驱动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将学生网上自学和在线互动与课堂学习、实地演练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自觉的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来。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为:(1)知寺院课前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利用班级QQ群的“作业功能”,布置任务。教师提供网络资源,学生通过动画视频、网络资料收集以及微信公众平台等多种途径进行自学,完成课前任务。教师通过“作业功能”中的“作业详情”进行查阅批改,了解学生课前自学情况。(2)识寺院首先,教师针对课前布置的任务,提出问题:汉传佛教的寺院主要殿堂和供奉对象由哪些。学生讨论回答,引出主题。其次,教师播放“大同灵岩寺”视频短片,让学生再次从视觉上认识佛2018年第12期教寺院,然后进入理论讲授汉传佛教寺院的主要殿堂这一部分。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汉传佛教寺院的常用建筑布局及其特点,总结各个主要殿堂的名称以及供奉对象。在此,教师还要向学生特别强调,由于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及建筑年代等多方面的原因,汉传佛教寺院在建筑布局和风格上也有一些特殊的类型。比如,本地的归元寺和古德寺。但是不论建筑风格和布局如何,这些汉传佛教寺院其主要殿堂和供奉的对象都是一样的。然后,结合导游考试面试的讲解景点—归元寺,教师提供素材,学生通过归元寺网站提供的三维虚拟景观游览和数罗汉的小游戏,加深对归元寺的了解。小组讨论:归元寺的主要殿堂建筑布局有什么特点?供奉对象分别是什么?通过讨论总结出四个特点,涵盖了布局特点和殿堂主要供奉对象。最后根据课堂所学知识,布置分组实训任务:分组撰写归元寺导游词,为下次实地景观讲解做准备。(3)讲寺院学生实地分组进行实地讲解,教师现场指导,学生将拍摄的讲解视频上传至网络平台。教师、学生、企业三方通过网络云平台观看视频,并根据导游讲解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教师进行统计和分析。同时运用QQ班级群中的投票功能,进行投票,教师对投票结果进行统计,并为表现突出的团队及个人颁奖。(4)导寺院教师选择两名在三方综合评价中,表现突出、成绩优秀的个人进行现场讲解展示,并进行点评。师生互动,总结佛教寺院景观讲解的方法和技巧。并且指出“突出重点法”是宗教景观介绍中最常用的讲解方法。这种讲解方法可以突出本建筑与其他类似建筑的不同之处,此举在于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导考面试和职业技能大赛打下良好基础。(5)课后拓展课后拓展过程中,学生进入学校信息化资源库,进行在线测试,巩固理论知识,加深理解,为导游考试的笔试做准备。3.教学效果分析。认知学徒制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学效果显著增强。对于整体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采用任务设计法进行系统设计,引导学生逐级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信息化手段和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有效应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教学资源平台进行在线学习,师生实时互动,课堂教学效果通过多种形式得到检验,并且根据学习情况,教师还能及时调整教学环节,提高了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高文.情景学习与情景认知[J].教育发展研究,2001.[2]杨开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原则[J].中国电化教育,2000.

[3]乜勇,王兰兰.认知学徒制在高阶思维能力培养中的应用研究——以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0,20(4):38.

[4]陈家刚.认知学徒制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5]刘鑫.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8.

信息化教学论文范文篇5

关键字微格教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微格教学系统;教育信息化

1引言

“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又常被译为“微型教学”、“微观教学”、“小型教学”,微格教学产生于美国,它是美国斯坦福大学把现代视听设备应用于教学,对师范生“角色扮演”课程进行改造而形成的。1963年微格教学的训练方法被人们肯定并成为一门课程,被列入师范院校的教学计划中[1]。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微格教学成为我国高师院校教师教育中教学技能培训的主要形式之一。微格教学理论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在教师技能培训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微格教学在理论和实践方面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

2教育信息化的背景

《教育部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目前,我国以现有师范院校为主体的教师教育机构,存在着信息基础设施和资源建设薄弱,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尚未普及,在教师教育中还不能广泛应用现代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手段等方面的问题,难以适应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需要。教师教育必须加快信息化进程,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为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改变。具有更强大教学功能的教育媒体进入课堂,教学环境从单一趋向复杂,以计算机网络、数字媒体为代表的现代化教学环境得到广泛的建立和使用,语言实验室、多功能教室、虚拟实验室等适应于不同教学需要的教学环境正在改变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教师不再只是信息源和知识拥有者、传播者,而是更多地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管理者、辅导者和学生的伙伴,教学的设计者,学习环境的创设者,信息资源的查询者,知识的追求者和学习者等。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是多种多样的,诸如探究学习模式、协作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模式、远程学习模式、个别辅导模式等[2]。

教学环境的复杂化、教师角色的多元化以及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对教师教学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必然导致微格教学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微格教学,要基于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全面整合的要求来确定微格教学的目标、内容、对象,设计教学策略与选择教学媒体。在微格教学的技能训练中,重点要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提高教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教学能力。

3教育信息化中的微格教学

3.1教学环境的数字化

微格教学环境变化的核心是微格教学系统的数字化。将微格教学教室与多媒体教学设备相结合,配备视频采集仪、数字化大屏幕投影机以及多媒体计算机等,建构集计算机、网络、多媒体、音视频、存储、传输等多种技术于一体的数字化微格系统,为现代教学技能的训练创造物质条件。

与传统的微格教学系统相比,具有以下特点:①软件控制。数字化微格教学系统改变传统的机电控制的方式,采用软件管理,既增强了控制的精确性,同时简化了指导教师或专业人员的操作程序,体现了易学易用的特点;②数字传输。数字化微格教学系统采用数字传输的模式,改善了信息的传送质量;③资源共享。数字化微格教学系统将文件纳入网络文件服务器中,改善了传统微格教学系统主要在控制室和观摩室使用文件的局限性,使校园网中的特定用户随时可以调用文件,从而实现了资源共享。数字化微格教学系统的主要功能有呼叫可视对讲功能、远程遥控功能、多播功能、评课功能、示范功能、系统多媒体监控及扫描功能、远程传送功能等[3]。可具有以下用途[4]:

(1)优秀教师的重要课程实况录像,以利于其它教师观摩、学习;外聘特级教师的示范课。

(2)组织教学管理人员在主控室对青年教师进行听课,记录缺点、问题进行课后的对比、提高;专业教研组的实验课和教研组针对该课的讨论、修改。

(3)学院重点课程的资料留存;学院重大活动如外请专家、学者讲课,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

(4)和闭路电视系统结合把微格教室的活动和课程向全院实况转播。

(5)学院送审的优秀公开课的节目录制;精品课程视频的制作;学院留存档案和兄弟院校之间的资料交流。

3.2微格教学目标的多元化

基于现代教育理念,使学生掌握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多元化的教学技能目标体系。基于现代教育理念,就是要强调师范生在技能训练中,要注意学习如何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实施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的教学;学习如何适应现代教育要求去“导学”,而非“灌输”。多元化的教学技能目标体系,既包括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技能培训,也包括以导学为主的教学技能训练;既包括信息加工型教学模式的尝试,也包括社会型教学模式的体验;既包括教学问题情境的设计,也包括课堂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5]。

通过这样的多元化目标,帮助师范生掌握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发生问题的处理方法;有关人际交流的主要沟通因素分析;训练在课堂上如何与学生交流的方法,促进反馈评价。

3.3微格教学培训技能的重点

(1)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设计能力。数字化环境下,注重课堂日常教学的信息化,要求教师能根据教学、学习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将数字化学习资源、数字化学习手段方法、数字化学习环境融合到课程教学系统中的诸要素中,开发设计数字化学习课程,掌握、运用数字化学习方法,构建数字化学习模式,构建“学教并重”或“主导——主体”型教学结构。

(2)构建数字化视频案例库。案例库中包括专家教师、一般教师等的不同教学案例,案例中包含“精选案例”、“名师授课”、“典型范例”、“实况录像”等,每个案例附有背景介绍、分析说明、教师解说和评论、专家点评、适用对象、参考资料等。学生可以看到每项教学技能的教师的课堂教学的视频示范片段,包括优秀教学范例、基本技能的示范及综合技能的示范、问题示范等,来增强对教学技能的感性认识,提供学习的样板(包括正例和反例),便于学生对教学技能的感知、理解和分析[6]。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实施能力。能实施教学设计方案,能运用有关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营造有利于学习和学生信息能力和创新精神发展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如基于资源的学习环境、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学习环境、基于任务的学习环境);能在不同教学模式和不同教学环节中熟练运用有关的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

(4)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中的教学评价能力。数字化环境下的教学评价采用多元化评价理论,对学生的评价是包括过程性评价的综合评价。教师要能在教学设计中、教学前的准备阶段、具体教学过程中和教学活动结束后等不同环节,将教学评价与教学的全过程有机整合在一起,发挥评价对教学和学习的促进作用(5)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中辩证的价值观和德育教育。能结合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的影响;能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引导学生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能利用技术资源使全体学生都能公平受益。

(6)教学媒体的选择、使用和整合技能。信息技术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媒体。在教学媒体的选择上,要遵循施兰姆公式,即教学媒体选择几率(频度、次数)与教学功效成正比,与成本成反比。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来选择合适的媒体。教师不但要会选择媒体和使用媒体,还要能够在微格教学活动中适时地、合理地优化组合不同的媒体,将媒体有机地融入教学过程中,真正发挥媒体的作用,同时要使教学媒体和教师的口头讲述、板书、演示、学生的练习有机结合,实现教育的最优化。

3.4微格教学训练模式多样化[7]

基于方法导向的多元技能训练: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应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方法上倡导以学为主的方式,更加提倡师生相互作用和个别化的教学方法体系,如活动教学、发现教学、情境教学、问题教学、探究教学等等。教师技能方面强调教师“导学”的能力、设置问题情境的能力、认知工具选择的能力、组织有效活动的能力、设计探究学习任务的能力和良好的信息沟通能力等等。在微格训练的课堂上,除基本教学技能训练外,受训者们还应采用更加建构化的方法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如学习怎样强调学生间的合作与互助、怎样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激励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以何种方式鼓励学生交流和采取有效人际沟通、怎样发挥学生专家的作用、对活动和教学情境如何设计等等。

基于角色扮演的多元技能训练:由受训者分别进行“师”和“生”的角色扮演是微格训练中的常规做法。它的优点是使得复杂的课堂教学变得清晰、易于控制。但在实际教学中,任何一项教学技能都不可能单独存在,多项教学技能的运用需要一个整合过程。实际上,在训练中,让每一位受训者都完成多项教学技能从分解到整合的全部训练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可以采用教师角色扮演协作的方法,以训练小组的形式合作完成多项教学技能训练,并通过内容使之初步整合起来。在协作小组中,教学任务由小组成员共同分担,分工明确,任务量适中,根据任务决定每人训练的技能项目。由此既完成了一定量的个体训练,又针对某一完整教学内容完成了各项技能的综合训练,使课堂教学效果得以具体描述及评价,同时又不割裂训练的系统性和综合性。

基于合作学习的学导式训练:学导式训练,即在教师指导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导生”的作用。也就是说,学生训练小组的成员可以是多元化的,可以包括本科生、专科生,也可以包括研究生、进修教师,还可以包括其它不同专业的学生。使成员间信息的交流更加多元化,信息流量更大。这种学导式的合作学习利于发展受训者个体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间的沟通能力和对个体间差异的包容能力,同时使受训者在合作学习中体会到合作学习的魅力,了解组织合作学习的技巧,而且不同学科间学生的合作可以使教学训练更具变化和趣味性,可以使受训者尝试如何协作组织设计多学科知识内容的以社会为中心的教学,而不是只局限于传统的学科中心课堂教学组织中。

基于教学设计的说课训练:“说课”是指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对某一节课,按某种具体要求,向同行或专家进行全面讲解的一种备课方式。说课要求教师不仅能组织教学,而且能明确每一个教学环节组织的理论依据是什么。不是作简单的“应然”分析,而是客观、完整、基于理论支持的“实然”分析。通过说课能最大限度地展现出教师备课中的思维过程,对教学内容基本要求的理解程度,对现代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掌握情况,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估价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等方面的情况。因此,对于师范生而言,说课训练也是不可缺少。由受训者对课的内容进行分析,包括该部分内容在整体教学中的地位、要实现的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难点、处理思路、可选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选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这样做的教学理论根据等等。说课时间同样可以控制在3~5分钟内,讨论分析,作为进一步改进的依据。

4结束语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微格教学将继续成为培养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教学技能的一种有效方法,微格教学系统将呈现数字化发展趋势。数字化微格教学系统能够传播最新教育观念与教育信息,创造重视教育技术现代化的校园环境,是以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和通过网络在校内和校际间进行教师合作专业发展途径的重要技术支撑;为教师对教学理念和教学过程的分析和反思提供的素材准确度高、真实性强、信息量大,并可重复反馈,便于自我分析评价和集体讨论评价;并且数字化微格教学系统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克服了传统教师专业化发展手段的缺陷,有效地把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过程作为真实的研究对象,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加速了教育的信息化[4]。

参考文献

[1]蒋文彬.数字化微格教学系统构建方案[J].高校理科研究,2007年,第6期:88

[2]陈婷.信息技术环境下微格教学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第6期:93-94

[3]李宗颖,江玲.智能微格教学系统的构建[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6年,第2期第20卷:12

[4]田国生.运用数字化微格教学系统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J].教育信息化,2006年,4月:60

[5]刘鹂,安玉洁.微格教学的多元化架构[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第493期:56

信息化教学论文范文篇6

目前,我们已经进入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随着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各种资讯充斥着互联网,使信息具备多源性、易得性和可选择性。由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利用信息化教学模式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法,使信息技术助力于现代化教学改革。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信息化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帮助教师和学生有效利用教育信息资源。目前,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包括以下7种:

(1)个别授导。个别授导模式是通过计算机实现教师教学的一种典型方式。在该模式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授课,即单独教学。其基本流程为:计算机呈示与提问—学生应答—计算机判别应答并提供反馈。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教育背景,灵活选择教学内容,使教学过程因人而异,使交互形式更加生动活泼。

(2)操练与练习。操练与练习的过程中并不向学生教授新的内容,而是由计算机向学生逐个呈示问题,学生在机上作答,计算机给予适当的即时反馈。应当注意,练习与操作存在概念上的区别:练习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技能,因此大多采用短答题和构答题之类的形式;而操作是设计联想和记忆,多采用选择题和配伍题之类的形式。

(3)教学游戏。作为信息化教学模式,教学游戏与计算机密不可分。作为信息技术的一种,教学游戏从本质上而言是一种模拟程序,但是为了使学生有兴趣学,有乐趣玩,在其中加入了竞争性、趣味性和参与性因素,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例如,可以让学生扮演企业家,在游戏的市场竞争中求发展,从而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实现学习的目的。

(4)情境化学习。情景化学习属于建构主义学习,是目前重点研究的教学方法之一。在该教学模式中,通过信息化手段模拟实际情景,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直观、生动的想象,从而唤醒记忆中关于知识、经验的积累,使学习者在回顾以往知识的基础上,更好地去吸收、掌握、同化当前学习的新知识,并且赋予新知识某种意义。情境学习模式的主要方法有认知学习、抛锚式学习等。

(5)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InquiryLearning)本质上是将信息检索技术应用到教学中。在该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数据库系统和情报检索技术,根据需要从学科数据库中检索有用的信息。例如在历史、地理等大数据量学科的学习中,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检索服务功能,通过收集合理的信息,经过严密地推导,得到对教师所提问题的正确解答。

(6)计算机支持合作学习。计算机支持合作学习(Computer-SupportedCooperativeLearning或Computer-SupportedCollaborativeLearning;CSCL)是一种与传统的个别化CAI截然不同的概念。在个别化CAI中,教学过程往往注重于人机交互活动对学习的影响。而CSCL则重点强调在计算机的支持下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活动。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学生可以突破在时间和地点上的限制,随时随地进行彼此之间的交流,促进互帮互助等合作性教学的展开。

(7)集成信息化教育系统。集成信息化教育系统是对不同信息化教学模式系统的综合。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促进了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以及人际交互技术的发展。集成信息化教育系统将不同的信息资源、学习情境、教学工具综合在一个系统当中。这样,该系统就融专家系统、数据库、辅助练习于一体,使教师能够灵活地组织教学,使学生能够方便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2信息化教学模式在通信技术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将信息化教学模式融入到通信技术专业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实现做中学、学中做,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效率,已经成为现代教育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以下将从3个方面,结合上述信息化教学模式进行阐述。

2.1基于“微课”的通信技术专业英语教学模式

“微课”是按照教学标准和实践环节的要求,利用视频拍摄技术,记录教师在课堂内绕某个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展开的精彩教学活动过程。“微课”拍摄的教学活动包括课堂讲授环节和课外实践环节。在视频设计中,应该包含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选择、练习布置,同时还应包括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通过将它们以一定形式进行组合,可以营造出一种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由于“微课”教学主要集中在课后时间,并且包含大量练习,因此可以实现“个别授导”和“操作与练习”的目的。教师在采用“微课”进行教学时,既要充分考虑课件的趣味性,又不能忽略通信技术专业英语课程的特殊性。首先,要严格控制微课时间。通常通信技术专业英语的文章会较长,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在“微课”制作过程中,通过将学习内容分成若干个小的片段,可以让学生轻松学习。其次,要注意结合多媒体。“微课”制作切忌简单播放已有的PPT文档,要做到声、像结合,最好能插入互动情境,这样学生才能有兴趣主动学习。最后,要考虑分层次教学。由于“微课”教学是课后学生有选择的自主学习,因此可以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制作不同的课件和习题,让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

2.2基于“情境教学”的通信技术专业英语教学模式

在“情境教学法”中,教师通过创造或引用一些以形象为主体的教学场景,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帮助学生体验教材,理解教学内容,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深刻。“情境教学法”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通过对社会和生活的进一步凝练,“情境教学法”才能影响学生。由于“情境教学”需要学生熟悉环境、了解环境、融入环境,因此可以实现“教学游戏”“情境化学习”和“探究性学习”3种信息化教学模式。在通信技术专业英语的“情境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需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首先,教师在课前可以根据下次课程的情境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通过网络检索相关知识,熟悉下次课程的教学情境,从而对课程做到预习。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导入工作环境,让学生能够知道为什么学习这部分专业英语知识,同时明白如何将这部分知识应用到工作当中。最后,教师根据教学情境,可以适当设计教学游戏,让学生充分参与,寓教于乐,达到在游戏过程中学习的目的,提高教学效率。

2.3基于“管理信息系统”的通信技术专业英语教学模式

随着校园网的发展,信息管理成为校园网上的焦点。网络在学生和教师之间搭建了一条数字化桥梁,通过信息的传递,学生和教师之间可以更高效、更准确、更及时地建立联系。在校园网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则更有利于充分利用学校的信息资源,促进教师尽快回应学生的动态学习需求,达到高效管理、教学的目标。由于“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实现对学生学习的管理和指导,因此可以实现“计算机支持合作学习”和“集成信息化教育系统”2种信息化教学模式。教师在利用“管理信息系统”指导学生学习通信技术专业英语时,既可以及时反馈学生的问题,又可以将学生的网络答题成绩进行分类统计,掌握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指导。

3结语

信息化教学论文范文篇7

关键词:施工专业实训教学信息化

一、问题的提出

《建筑施工技术》是建筑施工专业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实践课程,主要任务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掌握具体施工工艺流程,力求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基础。本门课施工过程较复杂,理论知识难理解,因此实训教学成为职校建筑施工专业课最重要的课程类型[1],学生在实训课实践学习中理解施工任务,学习施工原理,获得施工知识,形成施工思维。如非信息化环境下的《墙面镶贴施工》实训课教学流程:环节一:教师讲解墙面镶贴施工的原理;环节二:教师示范墙面镶贴施工工艺;环节三:学生模仿教师的示范进行墙面镶贴施工任务,教师巡视;环节四:教师点评学生的作品;环节五:布置作业———课后继续完成墙面镶贴施工任务,并完成书面理论练习。从上述案例中,可以发现非信息化环境下的《墙面镶贴施工》教学至少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问题一:单向输入的灌输教学使学生重模仿轻思维。在传统实训教学过程中,课中只有教师不停地将知识与实训灌输给学生,学生被动接收,教师无法掌控学生学习问题,同时剥夺学生探究、思考的权利,割裂知识与实训间的联系,长此以往,形成思维惰性,而施工思维是职业能力的核心。问题二:大班授课的统一教学无法达到个性化教学目的。随着职业化教育的蓬勃发展,现在职业学校学生越来越多,据统计现在职业学校大部分是传统大班授课,无法达到个性化教学目的。问题三:有限的视角,教师只能个别指导,使教学效果低效。本次课实训场地较大,而且每个小组施工任务相对独立,教师没有办法兼顾每个人,对一些个别问题很难顾及,更重要的是教师在巡回指导过程中因为管理课堂减少了反馈时间,不能及时生成教学评价,缺乏合理性、科学性和后续指导性。

二、课例背景

本门课选用的是由王旭老师主编的《建筑施工技术》[2],配合《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完成课程布置的任务。本次课选自项目八装饰装饰工程中的《墙面镶贴施工》。本次课共四课时,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能说出墙面镶贴工程具体施工流程;会制定墙面镶贴工程的具体施工方案;会辨认常见的墙面镶贴质量通病;知道饰面砖的质量验收标准及规范。(2)技能目标:会操作施工仿真软件完成墙面镶贴的施工工艺模拟;能完成饰面砖工程的质量验收;会识别墙面镶贴工程的常见通病并做好防治工作;能完成校实训场地墙面镶贴工程任务。(3)素养目标:期待学生在角色扮演下乐学;在学做合一中学会;在信息化辅助下会学。

三、教学资源开发与建设

1.学校资源。充分利用学校机房现有资源———施工仿真软件,完成施工镶贴任务的仿真模拟,把理论知识形象化,使学生产生形象的感知,初步实现理论到实践的过渡。合理利用学校实训场地,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完成相应镶贴任务,有效实现理论到实践的转化。2.课程教学网站。利用教学资源库共享平台,在教学中心上传教学微课和标准视频,学习中心上传任务书,考试中心上传相关试题,并可以在交流互动区进行讨论,丰富课程内容,让学生充分利用课下时间完成理论知识构建。3.希沃教学软件。在非信息化教学环境中,巡视教师无法观察到每一位学生的操作过程、产生的问题,课堂中的评价无法及时生成数据分析表,给教师教学提供参考。希沃教学软件是由希沃自主研发的针对信息化教学需求设计的互动式多媒体教学平台。在这一平台可以实现课堂实时评价,有效促进学生竞争意识增强,可以实现与手机交互,学生拍摄的视频可以实时上传教师机,教师机及时反馈,有效实现师生交互,高效率指导施工过程,可以实现微课制作,便于学生课后完成作业,制作分析纠错型微课,简单易上手,有效巩固所学知识点。4.手机应用。学生用手机下载微课和视频,可以随时随地地学习,突破时空限制;利用QQ群等手机社交媒体,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实现线上沟通,促使学生有效完成课前自主学习;在施工操作过程中,小组成员用手机记录施工操作过程,并将成果上传至平台,为后续评价和通病防治做好充分准备,有效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课后为检验学生理论掌握情况,登录校教学平台自我检测。

四、教学流程

针对信息化教学策略,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流程:课前准备—课堂探究新知(45分钟)—任务准备(15分钟)—任务实施(75分钟)—展示评价(45分钟)—课后提升。该教学设计的每个环节都运用了信息化教学手段,解决了在非信息化教学环境中无法解决的问题,提高了专业实训课的教学效率。五、教学反思1.教学资源平台提便利。课前用校教学资源平台预习、测试、任务,课中上传微视频至平台,并利用教学平台实现多元化评价,课后随时回看巩固知识点。2.仿真软件来过渡。仿真系统辅助下的实训教学使镶贴施工完美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施工视频破难点。整个施工操作过程以视频为主线,下载微视频、拍摄操作视频、上传操作视频、评价操作视频、分析操作视频,节约了时间,并增强了教学效果。4.信息化评价贯始终。整个教学过程中有效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过程性评价,课前在线练习,系统判分,课中利用希沃教学软件完成课堂评价,并通过校评价系统自评、师评、企业评,课后在线练习,系统判分,将各种评价相结合,最后得出每位学生的实训成绩,真正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作者:鲍丽丽 单位:江苏省武进职业教育中心校

参考文献:

信息化教学论文范文篇8

一、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情景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营造或创建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性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景中发生,引起学生情感体验,打开学生的认知思路,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理解教材内容。多媒体课件可以将历史知识利用图、文、声、像等多媒体播放功能,快捷、明了、高效地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知识信息,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对学习对象发生兴趣,进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南京大屠杀是八年级历史上册《全民族抗战开始》这课的一框内容,这框内容以铁的事实、大量数据,展示了日本军国主义者对南京人民的屠杀。揭露了六十年前日寇惨绝人寰,令人发指的罪行。学生对这段历史不甚了解,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影片《南京大屠杀》中“草鞋峡大屠杀”的片段截取出来组合到课件中,导课时放给学生看,凝重的背景音乐,再配上这样的画面:随着一阵阵枪响,人们纷纷倒下。镜头定格,有的双眼圆睁,有的血肉模糊,死人堆里还有人挣扎……惨不忍睹的场面有一定的视觉冲击力,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震撼,更激起了他们对日寇罪行的愤恨。很快使学生进入到情景之中,教学效率也相应得到提高。

二、拓展感性认识,发展形象思维能力

以多媒体课件为载体,合理处理感性材料,优化感知刺激,有利于学生建立丰富的表象系统,为其形象思维奠定基础。在历史教学中,学生接触的虽是很简单的历史常识,但仍不是形象的本身。我们运用声形兼备的课件,传授知识,不仅使学生接触抽象的语言符号,而且将学生带进了一个形象的世界,对知识的理解会更全面深刻。

三、化静为动,突破难点

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在于它能够最充分、最有效的传达授课者所要传输的信息,传达出授课者无法或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的概念、信息及一些远离我们生活的事物本相,帮助学生轻松突破学习中的难点。

四、图、文、声并茂,培养学生语文审美能力

传统的课堂以口语为主,辅以黑板挂图,以静态形象为主,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感到单调、枯燥。尤其是当代史,仅通过老师的口头讲解让学生感受美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多媒体课件具有文字、图片、动画、声音等信息同步的特点,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优点,给学生以视觉听觉上形成冲击力,学生的感观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来,从而拨动学生兴趣的心弦,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历史学习,在“视”中感受形象美,在“听”中感受音韵美,在“想”中感受意境美。通过向学生展示教学情景,让他们沉浸在一片美的海洋中。

五、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信息化教学论文范文篇9

(一)会计信息化课程定位缺乏规范。《会计信息化》是会计及相关专业的核心专业课,各高校对这门课程的名称五花八门。课程的定位、目标、内容、授课方式和手段,至今没有官方的统一规范。课程名称的不同反映了专家学者们对该课程性质内容的不同理解。为了对这门课程的内容加以规范,需要对该课程的名称界定统一。传统会计教学模式认为会计信息化只是替代部分人脑完成记账、算账、报账过程,为登记账簿和编制报表提供高效准确的工具,是对手工会计业务的简单模拟。会计信息化“工具观”使会计信息化的教学与其他会计专业课程教学相互独立且师资边缘化。在实训中每个学生充当多个角色,无法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在实际工作中会计岗位的内部牵制制度。显然,这种传统教学模式是不符合ERP环境对会计教学要求的,对会计信息化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对会计学科未来创新发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二)理论与实践课时设置不合理且内容滞后。目前很多高校仅开设一门会计信息化课程,课时分配为理论课时30,上机操作34,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只能学到一些简单的操作和基本原理,课程结束后基本上都忘记了,全面掌握和熟练操作似乎都不存在,更谈不上在ERP环境下对会计信息化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了。一大部分院校会计信息化课程安排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较为严重,会计信息化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大多为1:2,少部分高校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为2:2,极少数高校的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为3:6。由于实践课课时较少,导致学生不能完整的掌握会计信息化的操作,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践也流于形式,而会计信息化课程注重的恰恰是过程。会计信息化课程设置不适合ERP环境的教学,很多教师在讲述会计专业课时,都没有详细的将软件相关功能的应用渗透到教学中,具有这种想法和意识也只有少部分教师存在。(三)“双师型”教师的实践能力参差不齐且缺乏。当前各高校的大部分教师认为自己只是资质上具有“双师型”资格的教师。从资质上来看,大多数会计教师都是会计专业或信息管理的硕士及以上学历,但由于大部分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直接受聘任教的,基本上没有实践经验,因此高校急缺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会计信息化专业教师。考试型的“双师型”教师在高校中也占有大部分的比例,通过考试获得会计师或CPA资格证书,但也只是仅仅具备资格而已。调查得知,80%以上的教师因为繁重的教学与科研任务,以至于形成大部分专业教师“理论修行得道,实践能力残缺不全”的局面,会计信息化专业的教学质量受到较大影响。在各高校中,真正称得上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平均仅达20%左右。因此,教师队伍的资质使会计信息化实践性教学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四)教学方法不灵活且计划安排不合理。会计信息化教学方法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必须随着ERP环境的变化而不断的更新。目前多数院校的课程设置是理论课和实践课相分离,只有少数高校是上一节理论课对应一节实践课。这样由于时间上的不连贯,导致学生不能有效地掌握知识,动手操作能力很低,对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流程也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由于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在时间上相脱节,导致实践课程流于形式普遍存在。(五)实践形式、内容单一且不够丰富。会计信息化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实验室硬件、软件的种类等都很高。但目前大多高校都是软件种类单一、硬件配置较低、更新速度缓慢等现状。虽然大多数院校都设有会计信息化实验室,但使用的都是单机版本,账务处理也只能是三个月,实验效果、实验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目前大多数的学生和教师都认为会计信息化实验室资源短缺、配置落后不能满足教学需要。目前各高校的课内实践教学模拟操作仍仅限于在会计信息化实验室内进行,学生并没有深入到企业实际工作中,对实际业务处理缺乏亲历体验认识,对企业的实际业务处理流程还不是很清楚,更不能理解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沟通是如何进行的。

二、建议

(一)明确教学目标,将知识转化为能力。(1)知识能力教学目标。必须掌握会计信息化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业务技能;熟悉与会计信息化的相关政策、法规和惯例;掌握会计信息化会计工作规范及流程;掌握会计核算软件各功能模块的操作实践能力。(2)素质能力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形成会计信息化规范意识和法制观念;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具有较强的承受压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开拓创新精神。(3)技能能力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具有应用财务核算软件完成会计工作、分析会计数据、组织基层单位实施会计信息化、维护软件系统安全等岗位能力;能够从事本专业实务工作的能力和适应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二)加强会计信息化课程建设。(1)增加会计信息化课程比例会计信息化是一门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型边缘学科,它涉及到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开发和管理、会计信息化原理、常用商品化软件的开发应用等,这些内容绝非一门课程所能包含的,所以会计信息化课程至少应达到3门,比例在1:3以上。(2)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计划安排的指导思想是通过商品化的教学财务软件平台,将会计信息化课程开设在第三和第四学期较合适。其中,第三学期64课时,内容包括会计信息系统的概述、财务软件开发与选择、账务处理系统、UFO报表系统、薪资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应收和应付款管理系统等;第四学期64课时,学习供应链管理课程,内容包括采购管理、库存管理、销售管理和存货核算管理模块。对于财务模块的应用,应详细讲解账务处理系统的日常业务处理,UFO报表系统的公式设置;对于供应链模块重点讲解采购管理模块和销售管理模块,弄清业务和会计之间的联系变得更清晰明了。在进行理论课与上机操作的比例设计时,将其调整为1:2或1:3,实践课和理论课的比例由原来的2:1调整为3:1或更高,这样在课时设计上也比较合理,达到了让学生熟练掌握某一种财务软件的操作技能的目的。(三)规范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内容。(1)将MOOC课程与会计专业课程高度融合将计算机、财务知识、管理思想、财务软件应用高度融合是会计信息化教学内容的设计理念。加强会计专业课程和会计信息化课程的联系,全面实现会计课程信息化是高校教师的指导思想。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加入MOOC学习,如“互联网+管理学”对于大一零基础的学生都可以学,培养学生的管理思想,增强管理意识。将《大数据技术原理与应用》课程融入会计基础、管理会计、成本会计的学习中,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预测、决策等。(2)将EXCEL软件相关功能与会计专业课程融合在实际工作中,大部分企业对财务人员的财务软件应用有较高的要求。不仅要能熟练运用财务软件平台进行核算的同时,也需要利用EXCEL进行不同的财务管理工作,还要熟练地对财务数据进行整理、分析、预测与决策。这些需要应用型高校在制定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时,需要将EXCEL应用于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中,真正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完美对接。如在会计课程教学课堂中,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等会计信息的载体在展示时存在难度,在会计手工实训操作的讲解方面也与工作实务存在差距,这些都使学生不能对会计专业知识正确理解。因此,会计专业学生熟练掌握EXCEL软件在各相关课程中的应用起到帮助作用,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四)“双师型”教师队伍亟待提高。培养“双师型”教师需要深入到企业实际顶岗学习半年或一年。学校要鼓励实践指导教师要经常到企业锻炼或兼职,了解会计信息化在企业中的流程及其企业实施会计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推进大数据、互联网+等计算机信息课程教师与会计专业课程教师之间的联系,做到知识的互补、教学相长。大力聘请兼职教师,专职与兼职教学相结合。此外,还可以邀请或聘请校外企业的会计管理人才到学校进行指导和沟通,也可以用暑假安排学生到企业去实习。鼓励教师到有特色的高校进行财务、管理、会计等信息化方面的知识学习,全面提升应用型高校教师的业务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彩虹.略论虚拟商业环境下会计教学改革对会计人才培养的影响[J].商业故事,2016,(04):44-45.

信息化教学论文范文篇10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高职体育

在信息科技发达的当下,互联网技术等多媒体不断普及更新发展,“互联网+”概念深刻影响着各行业,这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如何在大环境的改变下做出一些积极的尝试和调整。在教育信息化浪潮下,教育如何适应“互联网+”是我们认真思考研究的课题。“互联网+”为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数字时代的新型体育课程教学生态体系[1]。通过探究“互联网+”与体育教育的新教学模式,促进我国高职体育教学的信息化发展,为构建终身体育的学习习惯提供条件和资源。

1.广西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信息化教学手段应用的现状与困境

1.1多媒体信息技术和设施并不完善。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与关注,职业院校迅速发展。一大批现代化的职业院校新校区蓬勃建设发展,特别是沿海发达城市,校园信息化环境优越,信息化程度相对较高。相比之下,广西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省份,通过调研,发现广西高职院校中普遍缺乏配套的信息化教学设施,信息化校园的建设以及构建校园数字化网络教学平台仍需进一步完善,存在体育信息化教学的普及程度远不及其他学科的现状。一方面,体育教学活动主要在室外运动场授课的特点,另外,相关部门领导对体育学科的重视不够,因缺少投入而致多媒体信息技术和设施欠完善,制约了广西高职体育教学信息化的应用发展。1.2体育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认识与关注度较低。通过对广西部分高职院校体育信息化教学现状的抽样调查,发现少数高职院校运用和探索信息化教学方法,例如: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以及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这些职业院校的体育教师对本院的体育网络化教学现状,或对信息化教学软件以及某一个体育项目的信息化教学应用进行分析,对优化高职体育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究。但总体而言,广西大多数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认知度关注度重视程度还比较低,信息化教学程度还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信息化教学氛围不浓;作为公共课的体育课程边缘化,使体育教师能参加信息化技术专项培训学习机会极其有限;体育教学主要运用传统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模式根深蒂固,严重依赖于传统教学资源,部分体育教师难以转变传统的教学思维和模式;同时,传统体育教师有自己独特的教学工作流程及教学风格,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无疑是一种信息技术及相关专业能力上的考验和挑战,让教师们产生不适应或有抵触感。1.3信息化教学技术及手段掌握不足,信息化教学能力有待提高。影响广西高职院校体育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的重要因素是信息化教学专业素质相对较差,信息化技术的掌握程度不高,应用水平不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信息化体育教学的效率与质量。使用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要求体育教师对信息技术和高度掌握有很高的熟悉度。因此,对体育教师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从而导致体育教师忽视或厌倦学习和思考应用,以信息化手段来优化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部分老教师从主观意愿上抵触或接受现代技术教学较慢,影响了现代信息教学的应用。

2.广西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策略

2.1根据体育项目技术动作特点,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准确掌握动作技术。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解和示范,学生再练习的教学方法。单一的语言讲解或者一两次的动作示范未必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尤其是难度较大或动作过程相对复杂的技术动作更是如此。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动作的正确性,规范化示范往往还受到自身运动技能水平、当天身体状态、年龄条件等各方面的影响,因此,借助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可有效辅助教学。例如排球,乒乓球等技术动作瞬间完成,如排球扣球技术。因此,适当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将复杂的技术动作,难以掌握的一些动作要领通过制作或网上收集图片、动画、视频技术逐帧、投影仪等实现慢动作反复回放,定格播放动作进行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对某项体育技术技能的理论认知程度及掌握动作方法。2.2根据体育教学内容,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营造生动活泼直观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体育教学中复杂又难以掌握的重难点内容,体育教师可制作微课,把某个运动技术动作分解细化,便于学生观察、模仿与练习。在教学评价环节,通过使用录像或手机微视频记录学生的学习运动过程,进行反馈纠错。利用PPT、视频和图片,展现技术动作要领、规范技术结构以及分享精彩的运动瞬间。例如:足球的“越位”,犯规的判罚,结合动态图文展示就更易于理解;校园定向运动的教学可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地图资源;还有校园定向运动的“布点”,利用手机APP软件,可有效解决教师布点难题;在进行足、篮、排的战术或比赛规则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观看比赛视频,结合精彩比赛进行适当讲解可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在集体项目中,健美操、啦啦操艺术形体的队形编排、乒乓球的球路等,体育教师通过语言表达较抽象,借助多媒体教具,形象直观,模拟真实运动场景地教学,有利于学生构建和掌握体育知识。通过教学分组进行发球、正反手击球等技术的教学对比实验,结果证实了微课应用于网球教学的良好效果。在啦啦操、体育舞蹈、艺术形体等高难美技术项目教学中,通过在网上收集图像、视频、竞赛录像、音乐等各种教学和学习资源,既可以加工成教学课件,又可以拿来辅助教学,通过对学生身体练习时进行录像,可有效进行反馈及纠错,在技术动作强化上有积极的意义;信息技术打破民族传统体育与节庆体育学习在时间空间和地域上的限制,例如:壮族的竹竿舞抢花炮、珍珠球、抛绣球踩高跷舞狮跳八仙和板鞋竞速等项目通过网络及多媒体技术设备可有助其发展学习及传承;幕课微课等教学形式的运用在其他项目教学中也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2.3注重体育资源的开发,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建立相应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是信息化教学手段应用的基础。广西高职院校之间加强体育工作信息沟通与交流,成立兄弟院校信息化教学团队,提供内容丰富多样化,具有交互功能的信息化教学资源。通过开发和学习、应用程序集成和教学资源共享,进一步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提高知识的传递效率,并通过线上交流平台进行讨论交流,共同提高。开放性的教学信息可以改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为教师提供体育教学视频参考借鉴学生运动技能的教育群体竞赛活动的宣传学生体质健康数据的管理体育健康知识的传播体育精品课程建设体育文化熏陶师生情感的互动等提供信息技术支持。2.4优化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职业体能发展需求。由于受到环境场地设施,器材师资等教学条件的局限,体育教学运动项目的选修体育课时量体育教学内容的设置会有影响,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锻炼需求。因此,通过提升体育教学信息化水平和信息化的融合程度,线上线下,课内课外教学内容的拓展补充和延伸,优化教学内容,完善体育课程体系。使教学活动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体能锻炼以及职业体能需求的学生。教学内容需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岗位要求,调动体育项目的基本特性,使体能训练、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切实的为学生发展服务。体育教学过程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要符合教学内容的客观要求,要考虑学生不同专业的职业岗位对身体的特殊要求。

3.“互联网+”背景下广西高职院校体育信息化教学的改革优化

3.1改善体育基础环境,注重信息化条件下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信息化教学资源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是有效实施信息化教学的物质基础与前提。只有增加投入,改善体育教学基础环境,完善信息化教学设备以及校园数字化网络建设等硬件设备设施,为体育教师使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辅助教学提供物质基础;相应提高体育教师的意识及认知程度,引导及重视信息技术教学氛围的营造。要求教师适应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际要求,尝试实施课堂教学模式及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加强体育教学信息管理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3.2提高高职院校体育教师信息化素养、信息应用水平和教学能力。“互联网+”背景下,学校和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思想观念,加强对现代化、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究,谋求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育载体及手段,与传统教学模式相融,实则优势互补有助于体育教师教学手段与教学活动的优化,它可以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是体育教学改革的创新工具。因此,有必要加强对体育教师职前职后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提升信息素养。鼓励和引导教师运用先进教学手段进行教育教学,掌握并运用信息化技术和信息教学资源进行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有效提升。3.3合理整合传统体育教学与信息化教学方法。在“互联网+”背景下,遵循高职体育教学的基本目标和任务,利用信息化技术的优势和作用创新体育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适当拓展和丰富教学内容,关注学生体育锻炼进步的空间,使教学内容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提高学生对身体动作的掌握程度及规范性,实现体育锻炼和体育教育的目标和任务。但是,体育教学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并不是要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而是要扩展教学方法。运用现代化信息教学手段的形象生动、直观性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乐于参与体育运动的欲望,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利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可强化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学生练习过程中的巩固性与互动性,可有效增强体育教学的实践性。总之,符合教学实际、科学合理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方能巩固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高天.“互联网+”助推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思考———以首都体育学院课程资源案例库建设为例[A].2016年第十二届全国体育信息科技学术大会[C].首都体育学院.2016:7.

[2]王云飞.高校体育信息化教学改革研究[J].湖南城市学院学院,2016,(02):260-261.

[3]杨灏.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体育教学模式探究[J].天津科技,2018,(02):20-21.

[4]李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信息化的应用研究[J].农家参谋,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