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建设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1 20:52:28

信息化建设论文

信息化建设论文范文篇1

一、坚持高起点规划,解决网络和信息滞后的问题。信息化建设和城市建设一样,必须坚持规划先行,高起点规划。我市是过去全国最大的煤炭城市,其上游型产业、资源型产品,决定了城市产业结构的落后,面对新兴的信息产业,我们必须着眼于用发展的眼光,长远的眼光,战略的眼光做好规划,推进应用。要立足于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和基础条件,立足于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面向应用,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建设互连互通的传输网络,构筑资源共享的信息平台,建立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会议、便民服务等若干应用系统,开发和建设具有自己信息特色的资源数据库,所有这些规划都是第一位的。只有这样,才能解决网络滞后,信息落后的问题。

二、坚持高标准建设,解决建设不规范的问题。目前,我们正在实施政府信息化建设,按照国家和省信息化工作领导组的决策,统一部署,稳步推进。有了高起点规划,还要有高标准建设来保证它的质量,在网络建设上,要建立统—的应用平台,重组资产、整合资源、优化资质,避免重复建设、投入割据和人才流失;在数据库建设上,要利于检索、利于追加、利于更新、利于创新:在软件开发上,以应用开路,要应用得体,应用方便,应用到位,尤其在事关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体制改革方面的项目和对面向公众服务的办事项目上,要规范业务流程,简化工作环节,让企业和群众真正享受到政府信息化建设带来的便利和实惠。在加快政府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要切实加快企业信息化和全社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三、坚持高质量培训,解决人才缺乏的问题。从根本上来说,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取决于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要把人才队伍的建设作为推进信息化进程中的重中之重。创造用好人才、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的良好环境。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加强人才培训,要培养一支精干的高级管理建设人才;要培训—批复合型的实际操作能力强的应用人才;要进行政府上网的应用性培训,在领导干部、在职公务员和广大职工中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性培训,尽快适应网络时代“电子政府”的要求;要加强各级各类教育和培训工作,普及信息化知识,提高全民素质。

四、坚持高水平管理,解决管理滞后的问题。信息化建设是—项涉及多学科、多部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综合性和基础性的工作,市政府还应成立一个层次高、有权威、专业性强的专门机构进行综合协调管理,使终端、网络、数据库既能产生出源、流、库各自的规模效益,又能发挥出对经济的整体推动作用。要坚持法制的原则,健全制度,规范管理,依法推进;要坚持市场的原则,全社会投入,企业化运作,根据需求,利益驱动;坚持行政的原则,要面向发展,政府推动;坚持效能的原则,要健全组织,强化责任,提高效率,创新机制。小陈老师工作室制作

信息化建设论文范文篇2

[论文关键词]建筑设计信息化图文管理知识管理协同化设计

在设计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设计和管理一般分为2个系统来处理。整个企业信息化建设只引进管理信息系统还是不行的,设计系统也要考虑,这样最终能使得2个系统既能结合起来运行,共同享用资源,亦能分开来单独执行任务,对节约资源有利。因此,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2个系统缺一不可。

l管理系统的信息化

在建筑设计行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避免误入以下2个认识上的误区:

(1)误区1:信息化只是生产工具。由于行业的信息化发展比较依赖于工程的需求,所以有人认为企业的信息化只是为了工程设计服务的一个生产工具,而忽略了企业信息化其实是为整个企业目标服务的,企业信息化是企业在生产和经营、管理和决策、研究和开发、市场和销售等各方面全面应用信息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只是其中的部分内容。

(2)误区2:信息化是技术问题。部分企业经营者认为信息化建设是技术性的工作,只要花些钱买些硬件和软件,教会员工使用就完事大吉了。企业信息化建设应该是对企业管理的一次提升,它是将信息技术、企业组织构架、经营战略、营运流程、人力资源等诸方面协同集成、最重要的是流程再造促进企业管理转变。企业信息化的成功要素“三分靠技术,七分靠管理”,所以单纯技术性的概念会将企业信息化的实践引入误区,这也是国内许多企业往往信息化投人大但效益不高的症结所在。

真正优秀的管理信息系统是将适合于某一行业的、经过考察多个成功企业最终将最先进最适合的管理理念融人到信息系统中的管理系统。大家需要先优化现有的管理,使用优化后的管理思想来选择定制自身使用的系统,然后再使用这一含有管理思想的系统来进一步改变大家的管理思想,从而实现相互促进,用好的思想建立好的系统,再用好的系统渗透更好的管理思想,形成良性循环。

2设计系统的信息化

设计单位最大量、最重要的工作是生产设计,信息化的要求也最紧迫。随着竞争的加剧、设计规模、复杂程度的加大,对团队协同完成整体设计、增强设计团队的配合与协同,从更深层次来提高设计效率、提升设计资源的整合、缩短设计周期、以更进一步的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需求愈来迫切。基于这种需求,人们提出了采用图文管理、知识管理以及协同化设计相结合来完成设计系统的信息化。

2.1图文管理

以纬衡浩建科技有限公司的解决方案为例解释一下图文管理。

(1)快速建立设计资源数据库。

(2)文件自动扫描上传:扫描画出的所有图形文件然后归档到某工程。

(3)手工上传。

(4)自动识别和归档。

(5)提取图鉴信息。根据建立的分类规则,将某1文件分类后归档。

(6)自动拆分图鉴。将1个图拆分成n个图,即n个文件,给予不同信息提取海量数据。根据以上几步,建立起了图文数据库,这样就可以实现全文检索,图鉴检索,图文检索,提高设计图纸的重用性,节省了开发时间,共享了资源,避免了重复开发带来的资源浪费。这样提高了生产效率,也给企业赢得了声誉。

2.2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就是一个个体或组织将自己和别人的经验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过程。知识管理学家认为,知识分为组织知识和个人知识,而企业的知识管理不仅仅是对企业中个人而言的,它是指企业作为一个组织整体上对知识的获取、存储、学习、共享、创新的管理过程,目的是提高组织中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提高组织的应变能力和反应速度,使企业…T、应市场的挑战,并且能够比竞争者保持一定程度的领先。现在,企业对信息化系统得要求已不再是简单的文件处理,也不再是单纯的行政事务了,其任务是要提高整个企业的运作效率,进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知识管理可以帮助企业解决知识共享和再利用的问题。知识管理意味着在恰当的时间,将正确的知识传给正确的人,使他们采取最合适的行动,避免重复错误和重复工作。

2.3协同设计

信息化建设论文范文篇3

论文关键词:医药流通企业信息化建设企业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社会的到来和市场经济的竟争,医药流通企业信息化不仅成为医药企业管理发展和提高的关键,而且还将是企业通向现代化管理的必要工具,因此越来越多的医药流通企业都加强了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要实现医药流通企业信息化,就要建立医药流通企业信息系统建设。各个企业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符合与本企业经营目标相一致的信息化发展规划,响应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增强经营机制创新和管理模式创新,全面提升医药企业加人WT。后的竞争力,是摆在医药企业面前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1我国目前医药行业的特点以及信息化建设的情况

我国医药流通企业在计划经济时期,区分全国一级医药采购供应站、地区二级药品批发企业、县(市)三级批发单位及各药品零售单位。改革开放以后,这一逐级调拨供应体系被冲垮,被多渠道、少环节的药品购销体系所代替,且竞争激烈。到目前为止我国现有药品批发企业1.2万家零售企业11.5万家,但覆盖全国性的公司极少,各自为政,分散经营,规模化不够,网络化不够,呈现“多、小、散、乱”的格局。

1.1医药流通组织结构不合理。由于药品经营企业多,企业规模一般较小,据统计的药品批发企业中年销售额最多为60多亿元,而年销瞥额达到5亿元的批发企业不到100家。而且,网点分布在城乡之间以及经济发达与落后地区间的比例也很不合理。

1.2医药市场流通秩序较为混乱,无序竞争、过渡竞争现象严重,主要表现在一些企业违规经营,一些地方开办或变相开办药品集贸市场,药品交易行为不规范,医药市场存在着地区封锁等。

1.3多数企业市场开发能力和市场服务能力较弱。企业经营成本高,信息化水平低,流通效率低,导致经济效益差。据统计,全国平均流通费用率为12.56%,销售利润率《1%而国外大的医药公司一般年销售金额均在20亿美元以上,美国的医药零瞥企业通过不断兼并,历经洗礼,形成了Rite-Aid,Walgreen,CVS三寡头垄断的状况,这3个公司的零售额占全美的医药零售总额的600;批发企业业务则主要由Mckesson和CardinalHealth两大公司主导。全美批发商平均毛利率4.5%,平均费用率只有2:9%,由于采用配送制,实行统一的科学管理,效率高,整体实力强“十五计划”以来,我国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任务。同时,许多医药流通企业认识到信息化对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如上海龙头医药、北京医药、苏州“雷允上”药业、重庆华博医药等企业都不同程度的开展了企业信息化建设工程。

2医药流通企业信息化建设目前所存在的问题

2.1医药流通企业内部人员对信息化建设所存在的认识问题认识是第一位的,没有认识提高就不可能产生行动上的积极性,当然也就不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不少人没有认识到信息系统能把医药流通企业管理得井井有条,可以为领导提出很有价值的辅助决策信息,而且在速度和准确方面比人做得更好。有些条件较好的医药流通企业满足于眼前的状况,认为不提高信息化建设,企业照样能搞好,因此,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

2.2信息技术的低层次应用和不饱和应用医药流通企业因为某一方面的应用需要而购买一套功能无所不包的信息系统,但由于自身的使用水平跟不上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系统的功能还未得到利用这种情况有时并不是因为企业的盲目购买,而可能是因为供企业挑选的余地不大,或是企业出于前瞻性考虑。间题在于任何那些未被使用的功能都处于快速贬值状态或已经成为沉没成本。

3加快医药流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3.1信息化的建设应用应纳人整个组织的战略范畴,将管理学的研究方法、理论及其成果应用于信息系统,其中经济、管理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础,人才是企业信息化的关键。当前以及长远的任务是普及企业信息化意识,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培育企业信息人才。

3.2切实建设医药流通企业内部良好的信息化运作机制,企业应当花大力气,针对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措施,来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首先要做到提高认识,加强一把手工程,医药流通企业领导者应先充分认识到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对管理模式、组织结构飞思维方式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创新和变革。经验和实践表明:领导的主持和参与是信息化建设取得成功的首要条件,是企业信息化起步与成功的关键

3.3做好信息化建设准备工作,落实信息化建设资金80%的医药流通企业认为资金投人不足是制约企业信息化的首要因素,并且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投资较大的综合性工程,因此,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必须对其进行包括技术、经济、财务等诸多方面的可行性研究,做出详细的投资预算,设立企业信息化建设基金,实施多渠道、全方位的融资使资金落实到位,这样才能保证企业信息化的顺利实施。

信息化建设论文范文篇4

论文摘要:档案信息化、信息化建设一直是新时代档案管理追求的目标,上个世纪末开始的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是我国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契机。本文对档案信息化、信息化建设进行了一些讨论。

在当前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下,档案信息化和档案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档案事业应对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的必然选择。从党和国家明确提出的“已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要求,到国家档案局提出的“已档案信息化促进档案事业发展的目标”要求,档案信息化和档案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档案信息服务社会的最佳技术手段和实现途径。传统的档案实体管理体制已经开始彻底改变,档案信息化和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自2000年全国档案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了档案信息化的概念后档案信息化建设在全国各类档案馆(室)中蓬勃开展起来。对于档案信息化及档案信息化建设以前我是知之甚少的,在这几年的工作实践及学习中逐步有了一些认识,现将我的一些拙识浅见拿来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究竟什么是档案信息化?什么是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信息化是指档案管理模式从以面向档案实体保管为重点,向以档案实体的数字化信息这种主要形式向社会提供服务为重心的转变过程。在这样的转变过程中要实现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和网络化;要实现档案信息接收、传递、存储和提供利用的一体化;要实现档案信息高度共享,而这必将引发档案管理模式的变革。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指是指利用数据库技术、数据压缩技术、高速扫描技术等技术手段,将纸质文件、声像文件等传统介质文件和已归档保存的电子档案,系统组织成具有有序结构的档案信息库。

档案信息化和档案信息化建设各遵循什么原则呢?

档案信息化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规范性原则:制定和实施档案工作标准和规范,是档案工作现代化的需要,是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需要。实现馆(室)藏档案信息化,一方面可以将馆(室)藏的档案通过扫描等技术手段转化成计算机可识别和处理的数字化信息,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接收电子文件进馆,但不管是通过馆(室)藏档案数字化还是接收电子文件,都应该坚持规范性原则,制定相应的标准、规范和法规,如:字符内部编码标准、数据处理格式标准、信息输出标准(包括信息的显示、打印、传递等直接面向网络用户的服务格式)及数据交换标准。只有这样才能使电子文件的归档,传统介质档案数字化,数字化档案的保管、传递、利用等工作都实现有序化、标准化和规范化,避免出现各自为政,互不兼容,重复建设等现象发生。

2、安全性原则:随着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网络的脆弱性和潜在威胁也日益显现出来。因此,我们必须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采取有力的安全策略,充分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在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性方面我们可以采取:物理安全策略;访问控制策略;(如入网访问控制、网络的权限控制、目录级安全控制、属性安全控制、网络服务器安全控制、网络监测和锁定控制、网络端口和节点的安全控制、防火墙控制等。)信息加密策略;网络安全管理策略等。

3、效益性原则:由于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投入相当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必须要遵守效益性原则,讲究信息化工作的效益,要根据自身的能力,根据馆(室)藏基础,分析用户需求,研究馆(室)藏体系还要考虑馆(室)藏档案的利用率。选择数字化的内容要“经典”,主题要与社会利用“热点”相结合,把重要的,利用率较高的档案进行数字化,把那些利用率较高且利用后能产生较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档案数字化,可以带来巨大的效益。而那些利用率不高的档案则无需数字化,否则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可以根据馆(室)藏档案的特色选择这些档案进行数字化,提供独具优势的服务。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特色就是优势,特色馆藏信息和特色服务往往是赢得用户和创造效益与价值的关键所在。在进行数字化建设时,要以用户的需求为导向,做到按“需”数字化。

以我单位为例:我单位现保管着管理类档案、产品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档案、基本建设档案、实物档案、照片档案、地质档案等多种类别的档案。但其中以地质档案的利用率最高。地质档案中详细的记录着每一口油水井的动、静态资料以及每口井从投产到目前的生产数据,油水井演变过程,能给我们提供初始条件下地下储层的情况,是原油生产建设的主要依据,是科学决策的基础条件。有效利用地质档案为油田的高效开发和稳产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因此我室就将地质档案做为档案数字化工作的重点,集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率先对二十一万余份地质档案进行了档案信息数字化工作。

那么档案信息化建设又需要遵循什么原则呢?在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1、文档一体化,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前提。这就要求把档案信息化纳入到办公自动化的总格局之中,与办公自动化融为一体,同步进行。同时,也要求档案人员积极介入此项工作中,提出档案管理和电子文件归档方面切实可行的需求。

2、归档双轨制,是纸质文件向电子文件过渡过程中必须坚持的原则。虽然电子文件大量产生和应用,但它的法律作用和凭证作用尚未取代纸质文件的地位。据专家预计,在较长的时期内,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还会继续并存。而且按照国家档案局的要求,电子文件必须与相同版本的纸质文件一同归档。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档案工作在网络时代的必由之路,是深化档案社会化服务的必然要求。它是一项耗资大、要求技术含量高的业务建设。作为企业内部的档案馆(室)要想在信息化建设中有所建树,使档案工作适应社会和时展的需要,并能将档案信息化建设落到实处还应该坚持前瞻、协作、实用、人才储备四项原则。

1、前瞻原则: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终极目标是建立数字化档案馆,将档案资源和档案各项管理通过信息系统加工和计算机网络的传输,实现档案信息的合理配置与开发利用,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它需要分阶段、分层次、分步骤地有序进行,是一项耗资巨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建设所需的各类硬件及网络设施、软件开发以及进行数字化的投入,都需要高昂的费用。因此,在信息化实施过程中,作为企业内部的档案馆(室)在极其有限的财力前提下,一定要审时度势,深入调查,科学论证,努力保证软硬件配置、软件开发标准和网络结构等在各实施阶段的一致性,将有限的财力用在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部位,保证软硬件资源的可继承性,使其既能适应当前信息业的特点和要求,还能符合今后发展和应用的趋势,尽可能避免资源的浪费。

2、协作原则:档案信息化建设包括基础设施、管理规范、数据库等方面的建设,在资金、技术、设备、人才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对于人力、财力有限的企业内部的档案馆(室)来说,独立完成这些项目存在相当大的难度,这也是制约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一大难题。因此,只有坚持协作的原则,加强与企业内各个部门的沟通、协调与配合,主动争取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各部门的配合。才能保证这项工作在各阶段的顺利实施。

3、实用原则:档案信息化建设不仅在量,更在于质,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档案馆应坚持实用的原则。不仅要对馆藏档案目录进行数字化处理,更应有选择地对馆藏档案进行全文数字化,在信息服务的特色内容和独特形式上做文章。用自己的特色信息服务满足社会需求,使自己的信息具备"惟一性",从而让利用者面对庞大的信息体系,而选择点击你的网址;根据利用者的需求,将馆藏信息资源加工成系统的、专题的、有序的信息,有机地将它们连接成一个整体,为利用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4、人才储备原则:由于电子档案信息内容的数字化,文档处理的一体化,电子档案保存的技术化,开发利用形式的多样化,使得电子档案的管理与纸质档案的管理有着截然不同的方法,这就对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把人才问题解决好了,才能使档案信息化建设符合正确的方向,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档案工作的需求。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全面而又具体的工作,信息化的实现不是档案馆(室)某一部门的工作,也不是单靠几个计算机技术人员就能实现的,它需要所有档案人员的积极参与与配合,档案队伍素质对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的质量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档案队伍计算机技能的提高是目前档案部门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档案馆(室)只有克服困难,迎头赶上,与其他行业同步发展,才能适应社会和时展的需要,更好地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杨公之:《档案信息化建设导论》

信息化建设论文范文篇5

论文摘要:档案信息化、信息化建设一直是新时代档案管理追求的目标,上个世纪末开始的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是我国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契机。本文对档案信息化、信息化建设进行了一些讨论。

在当前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下,档案信息化和档案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档案事业应对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的必然选择。从党和国家明确提出的“已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要求,到国家档案局提出的“已档案信息化促进档案事业发展的目标”要求,档案信息化和档案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档案信息服务社会的最佳技术手段和实现途径。传统的档案实体管理体制已经开始彻底改变,档案信息化和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自2000年全国档案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了档案信息化的概念后档案信息化建设在全国各类档案馆(室)中蓬勃开展起来。对于档案信息化及档案信息化建设以前我是知之甚少的,在这几年的工作实践及学习中逐步有了一些认识,现将我的一些拙识浅见拿来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究竟什么是档案信息化?什么是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信息化是指档案管理模式从以面向档案实体保管为重点,向以档案实体的数字化信息这种主要形式向社会提供服务为重心的转变过程。在这样的转变过程中要实现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和网络化;要实现档案信息接收、传递、存储和提供利用的一体化;要实现档案信息高度共享,而这必将引发档案管理模式的变革。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指是指利用数据库技术、数据压缩技术、高速扫描技术等技术手段,将纸质文件、声像文件等传统介质文件和已归档保存的电子档案,系统组织成具有有序结构的档案信息库。

档案信息化和档案信息化建设各遵循什么原则呢?

档案信息化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规范性原则:制定和实施档案工作标准和规范,是档案工作现代化的需要,是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需要。实现馆(室)藏档案信息化,一方面可以将馆(室)藏的档案通过扫描等技术手段转化成计算机可识别和处理的数字化信息,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接收电子文件进馆,但不管是通过馆(室)藏档案数字化还是接收电子文件,都应该坚持规范性原则,制定相应的标准、规范和法规,如:字符内部编码标准、数据处理格式标准、信息输出标准(包括信息的显示、打印、传递等直接面向网络用户的服务格式)及数据交换标准。只有这样才能使电子文件的归档,传统介质档案数字化,数字化档案的保管、传递、利用等工作都实现有序化、标准化和规范化,避免出现各自为政,互不兼容,重复建设等现象发生。

2、安全性原则:随着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网络的脆弱性和潜在威胁也日益显现出来。因此,我们必须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采取有力的安全策略,充分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在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性方面我们可以采取:物理安全策略;访问控制策略;(如入网访问控制、网络的权限控制、目录级安全控制、属性安全控制、网络服务器安全控制、网络监测和锁定控制、网络端口和节点的安全控制、防火墙控制等。)信息加密策略;网络安全管理策略等。

3、效益性原则:由于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投入相当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必须要遵守效益性原则,讲究信息化工作的效益,要根据自身的能力,根据馆(室)藏基础,分析用户需求,研究馆(室)藏体系还要考虑馆(室)藏档案的利用率。选择数字化的内容要“经典”,主题要与社会利用“热点”相结合,把重要的,利用率较高的档案进行数字化,把那些利用率较高且利用后能产生较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档案数字化,可以带来巨大的效益。而那些利用率不高的档案则无需数字化,否则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可以根据馆(室)藏档案的特色选择这些档案进行数字化,提供独具优势的服务。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特色就是优势,特色馆藏信息和特色服务往往是赢得用户和创造效益与价值的关键所在。在进行数字化建设时,要以用户的需求为导向,做到按“需”数字化。

以我单位为例:我单位现保管着管理类档案、产品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档案、基本建设档案、实物档案、照片档案、地质档案等多种类别的档案。但其中以地质档案的利用率最高。地质档案中详细的记录着每一口油水井的动、静态资料以及每口井从投产到目前的生产数据,油水井演变过程,能给我们提供初始条件下地下储层的情况,是原油生产建设的主要依据,是科学决策的基础条件。有效利用地质档案为油田的高效开发和稳产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因此我室就将地质档案做为档案数字化工作的重点,集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率先对二十一万余份地质档案进行了档案信息数字化工作。

那么档案信息化建设又需要遵循什么原则呢?在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1、文档一体化,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前提。这就要求把档案信息化纳入到办公自动化的总格局之中,与办公自动化融为一体,同步进行。同时,也要求档案人员积极介入此项工作中,提出档案管理和电子文件归档方面切实可行的需求。

2、归档双轨制,是纸质文件向电子文件过渡过程中必须坚持的原则。虽然电子文件大量产生和应用,但它的法律作用和凭证作用尚未取代纸质文件的地位。据专家预计,在较长的时期内,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还会继续并存。而且按照国家档案局的要求,电子文件必须与相同版本的纸质文件一同归档。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档案工作在网络时代的必由之路,是深化档案社会化服务的必然要求。它是一项耗资大、要求技术含量高的业务建设。作为企业内部的档案馆(室)要想在信息化建设中有所建树,使档案工作适应社会和时展的需要,并能将档案信息化建设落到实处还应该坚持前瞻、协作、实用、人才储备四项原则。

1、前瞻原则: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终极目标是建立数字化档案馆,将档案资源和档案各项管理通过信息系统加工和计算机网络的传输,实现档案信息的合理配置与开发利用,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它需要分阶段、分层次、分步骤地有序进行,是一项耗资巨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建设所需的各类硬件及网络设施、软件开发以及进行数字化的投入,都需要高昂的费用。因此,在信息化实施过程中,作为企业内部的档案馆(室)在极其有限的财力前提下,一定要审时度势,深入调查,科学论证,努力保证软硬件配置、软件开发标准和网络结构等在各实施阶段的一致性,将有限的财力用在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部位,保证软硬件资源的可继承性,使其既能适应当前信息业的特点和要求,还能符合今后发展和应用的趋势,尽可能避免资源的浪费。

2、协作原则:档案信息化建设包括基础设施、管理规范、数据库等方面的建设,在资金、技术、设备、人才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对于人力、财力有限的企业内部的档案馆(室)来说,独立完成这些项目存在相当大的难度,这也是制约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一大难题。因此,只有坚持协作的原则,加强与企业内各个部门的沟通、协调与配合,主动争取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各部门的配合。才能保证这项工作在各阶段的顺利实施。

3、实用原则:档案信息化建设不仅在量,更在于质,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档案馆应坚持实用的原则。不仅要对馆藏档案目录进行数字化处理,更应有选择地对馆藏档案进行全文数字化,在信息服务的特色内容和独特形式上做文章。用自己的特色信息服务满足社会需求,使自己的信息具备"惟一性",从而让利用者面对庞大的信息体系,而选择点击你的网址;根据利用者的需求,将馆藏信息资源加工成系统的、专题的、有序的信息,有机地将它们连接成一个整体,为利用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4、人才储备原则:由于电子档案信息内容的数字化,文档处理的一体化,电子档案保存的技术化,开发利用形式的多样化,使得电子档案的管理与纸质档案的管理有着截然不同的方法,这就对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把人才问题解决好了,才能使档案信息化建设符合正确的方向,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档案工作的需求。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全面而又具体的工作,信息化的实现不是档案馆(室)某一部门的工作,也不是单靠几个计算机技术人员就能实现的,它需要所有档案人员的积极参与与配合,档案队伍素质对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的质量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档案队伍计算机技能的提高是目前档案部门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档案馆(室)只有克服困难,迎头赶上,与其他行业同步发展,才能适应社会和时展的需要,更好地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杨公之:《档案信息化建设导论》

信息化建设论文范文篇6

论文关键词:信息化建设企业竞争力创新避免走进信息化建设的误区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的工业化之路,信息化的非凡功效,正在使越来越多的企业收益.体制转轨,市场化压力的逐渐增大,各个企业都感到了建设企业信息化,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信息化建设可以推动人们的观念创新,可以改变企业传统的管理模式,实现管理流程再造,它为企业管理赋予了新的内涵,为现代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为企业实现自我创新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1信息化建设可推动企业思想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不仅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还涉及到企业的组织机构、管理体制、工作方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即要挖掘先进的管理理念,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去整合企业现有的生产、经营、设计、制造、管理,及时地为企业的决策系统提供准确而有效的数据信息,以便对需求做出迅速的反应,其本质是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1信息化建设带动思想观念创新

开展信息化建设,首先要接受信息化技术,这就需要学习新技术,接受新观念,这本身就是一个观念创新的过程。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发展迅速的领域,新的软件不断出现,带动信息化建设不断升级换代,保持过去一成不变的看法必然会被掏汰,所以,信息化建设过程也是一个员工不断更新观念、与时俱进的过程。信息化技术进入企业管理和工作流程后,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模式,打破了一成不变的工作方式,使得企业员工必须以新的思维来工作。同时信息化建设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观念和感受,比如效率观念、创新观念、学习观念等等,冲击着员工的头脑,带动员工思想观念全面创新。

1.2信息化建设改变企业传统管理模式

信息化的建设,重新设计了企业内部业务流程,用计算机程序控制替代了一部份职能,使得企业的某些岗位、部门的职能的作用发生了变化,各部门的职能重新调整、归并,这些都意味着传统管理格局开始发生变化。

1.3信息化建设实现管理流程再造

企业信息化建设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实现管理流程再造(BPR)。通过计算机网络将企业、客户、供应商等集成起来,完成信息流、物流和价值流的有效转移与优化,包括企业内部生产管理、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办公自动化(OA)等功能全面集成优化实现网化。

1.4信息化建设推动技术创新

信息化建设本身就是一种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创新,如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各类设备计算机控制系统、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等等,企业大量运用信息技术收集科学技术的信息,进行企业产品工艺的研发。实现了企业开发、设计、制造、营销和管理的高度集成化,使企业生产经营趋于并行化、柔性化、智能化,推动企业技术创新。

2但是要想在企业信息化建设应用中取得预期的效果,就要用正确的思路建设企业信息化,在规划中要讲策略.避免走进信息化建设的误区,注意把握以下几个重点

2.1建设企业信息化,必须是企业一把手工程

企业一把手的高度重视、直接决策、宜传推动和组织实施,对企业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同时,企业信息化建设还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不是一个人或是几个人能完成的,信息资源的采集、处理、共享本身就要求全员参与。在信息化建设和应用过程中,必须坚持企业“一把手”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充分发挥各部门主观能动性,分工明确,职责到人,全力推进,同时加强管理,建立机制、加大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从根本上确保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2.2必须设计好信息化建设框架和方向

信息化建设必须进行总体规划,把握信息化建设的框架和方向,首先要坚持适应性原则,结合企业实际。其次是坚持经济性原则,最后是效益性原则。在企业内部组织相关领导和各专业技术骨干人员到信息化系统应用好的同行业单位考察,召开专门会议研究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和解决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信息化建设主体框架,不仅使信息化始终与核心业务联系在一起,而且还避免了信息化建设各个子系统数据口径不一致、数据库类型不统一的“信息孤岛”现象发生。

2.3必须确保信息建设的资金投入

信息化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不投人一定的资金,是难以实施的。企业应从长计意,考虑到信息化关系企业的生存发展,虽然短期内不能见到效益,但长远效益和为企业带来的后劲是无法估量的,所以越是困难就越要开展信息化建设。

24必须解决好信息化建设部门之间的壁垒问肠

信息化建设是基础产业,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和其它专业相配合,才能发挥出整体合力。企业各部门、各二级单位之间往往存在着一种无形的壁垒,跨部门或跨专业办事常需要进行一些人及事的协调,而信息化建设工作涉及公司所有的单位和部门,协调工作更加重要。企业首先把信息化建设放在一个全局的位置,对信息化建设坚持一盘棋思想,对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技术资源集中把握,保证软件开发的顺利进行。

2.5必须实行全员培训,加快信息化建设的实用化进程

信息化建设论文范文篇7

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信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每天都会通过各种多媒体手段获取大量的信息,信息已经彻彻底底地成为了我们的精神食粮,不可或缺。如今QQ、微信、微博等已经成为了人们互相联络的重要手段,QQ工作群已经取代了电话,成为了很多单位重要的通知手段。朋友圈、微博也成为了人们交朋友和联络感情的好地方。大家都知道“有问题找度娘”,利用数据库可以检索各种论文,解决学术问题。因此,在这个全民都倡导信息化建设的社会,不会使用互联网的人,就是当今社会的新型文盲。学校办学的主要目的是教书育人,信息化建设自然要以教书育人为中心,要为教师和学生服务。中职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应该坚持以教师和学生为本,提高全体教师的整体信息化素质,增强学生对信息化的兴趣。本文从信息化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入手,和我校以人为本的信息化建设两方面来剖析中职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对策。

2中职类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普遍存在的问题

2.1计算机应用已经普及,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多媒体教室、机房,每个办公室都有办公电脑,并且都已经开通互联网,但信息工程建设滞后。据调查,目前中职院校的计算机仅仅用于上网和学校的局部管理,只是解决一些相对独立的问题,计算机系统仍然处于封闭和静止的状态,系统的集成相差很远,信息工程建设与其他行业相比有较大差距。搞得信息化建设成为了一种硬件投资,尤其在一些中职学校,考虑到学生自律性比较差,机房在平时都不向学生开放,利用率不高。

2.2信息化建设没有从本校的实际需要出发,缺乏符合本校实际需要的数据软件,信息的采集、处理、利用等工作做的还很不够,学校内部的信息资源未能开发,没有本校的数据库,网上有价值的数据寥寥无几,整个计算机网络就相当于空架子,未能发挥出应有的效益,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2.3对职业学校信息化的内涵理解模糊。很多人包括学校领导都把学校信息化看作是信息部门的事情,而忽视与整个学校的管理改革和应用发展相结合,缺乏学校决策者、管理者和普通员工的共同参与配合。信息化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它既包括管理体制、管理模式的变革,更包括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的转变。

2.4信息化建设水平有限,教师信息化建设水平整体偏低。

3中职类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3.1信息化建设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就是建立一个稳定、安全、高速的计算机网络,这一步做不好,其后续的软件应用也就无从说起。我校现在不但建立起了稳定、安全、高速的计算机网络,还着手建立了无线网,并在不断的完善中,满足教师和学生随时随地上网查询资料的需要。

3.2中职学校成员素质的信息化。一方面,搞好教职工的职业技术培训,提高职工的计算机应用技能。二是通过科普宣传,开展全员信息化教育,提高信息化意识。我校在假期期间经常承担全省中职学校教师的信息化培训任务,并鼓励本校老师积极参与,利用业余时间提高信息化技能。为了提高老师的信息化技能,我校还鼓励老师自主进行课件开发,并进行校内评比,然后给予物质奖励。并且,我们还成立了课件开发中心,扩大开发团队,协助全校老师开发教学课件,帮助全校老师提高信息化水平,丰富课堂内容,使得原本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形象,有利于学生学习得更好更快,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师的信息化意识,提高学生的信息化兴趣。我校还响应号召,组织全校老师学习微课制作,并开展微课制作大赛,提高教师微课制作水平,将微课引进课堂。我校通过组织全校教师参加全省乃至全国的课件、说课和教学设计等竞技比赛,增强教师的信息化意识,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技能。培养学生参加信息化大赛,增强学生的竞技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学校和老师对信息化的重视,加强学生的信息化意识,信息化技能,增强学习兴趣。

3.3管理过程的信息化。我校积极调研学校老师和学生的需求,搜集整理学校有用的数据,不断完善我校的数据管理系统,实现学校的教务管理、人事管理和资源管理等的统一化、网络化、集成化、信息化,方便教师和学生管理的工作。

3.4完善学校的数据系统,搜集整理有用的数据资源和学习资料,实现资料的网络化、集成化、共享化,方便教师和学生的随时下载、使用,提高这些资料的利用率,最大限度的实现这些资料的价值。

4结束语

信息化建设论文范文篇8

【关键词】高职院校档案信息化建设

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必然性

随着科技信息的日益全球化以及就业的压力,高职院校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所占的地位日益提高。众所周知,高校档案是高等学校在教学、科研、学生管理、后勤管理及其他各项工作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音像等不同载体的历史记录,是学校发展历史的缩影和真实写照。也是衡量一所学校管理水平高低的因素有之一,其价值越来越被社会所认同,其服务领域也由原来的高校内部逐步扩展到社会诸多领域。例如南京大学档案馆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首先,高职院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是高校教育深化改革的需要。近年来,各高职院校不断合并重组,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新的办学模式不断涌现,对档案信息资源利用的速度和效率的需要越来越高。如果还沿袭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势必会滞后于高校工作的发展需要。其次,高职院校利用者利用的内容拓宽了,要求也提高了。不仅仅是查阅大量的纸质档案文件,更要求档案工作者提供各种形式的专题服务。例如毕业生选导师时,不仅要求要查询所选导师的论文专著,还要求要查询该导师参与的科研项目以及学术报告的视频等。最后,传统的档案管理服务手段已跟不上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电子政务普及。档案人员要管好档案,就要提前介入电子文件和管理工作中,以管理档案的形式管理电子文件等有用信息,可有效避免出现电子档案文件管理的“时空黑洞”。

二、高职院校档案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由于高职院校绝大多数都是由过去的中等专业学校升格而成,大多数高职院校档案室规模小,起步晚,投入少,技术设备落后。总体的信息资源建设状况尚存在以下问题:

(一)多数高职院校领导对于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缺乏认识。档案管理工作停留在建档、管档上,没把档案信息作为一种资源来认识和利用。导致其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再加上有关部门参与意识薄弱,在档案资料的收集、利用等方面未能得到应有的理解和支持。更提不上对档案信息化建设进行全面、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二)开发和利用的方式和手段落后。当前,许多高职院校已对本室档案实行计算机管理,初步实现了在电子文件统一归档。但都未作为档案进行系统化的处理,而且缺乏统一的规范、标准的管理软件和完善的管理制度,造成了这些宝贵资源的散失。由于当前电子文件的保密、保真技术尚未成熟,档案信息不能联网。提供档案利用的方式大部分还以手工操作为主,计算机操作为辅。不能实现档案目录网络管理与档案信息网络化管理共享信息资源的要求。如果档案积累的时间比较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这给档案的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了不少的困难。

(三)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专职档案人员少的问题。档案日常管理工作繁琐,一个人要身兼数职,工作无法细分。高职院校档案工作人员要么毕业于非档案管理专业,多数是半路出家的,缺乏档案管理基础理论知识,要么档案工作人员只有专业知识而缺乏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档案工作部门甚至成为接收富余人员的机构,造成档案工作人员专业结构不合理,整个档案队伍素质普遍偏低。再加上一些具有高级职称的档案管理者面临退休,高职院校又缺乏对于档案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的措施。这都意味着档案事业的发展不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求。三、高职院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设想

第一,作为高职院校的档案管理者应站在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高度,不断更新管理观念。把档案作为重要的信息资源来看待,有效地提高档案资源的利用率,提供对外宣传等信息保障。更大地发挥档案信息化的作用,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创造奠基。

第二,建立—套科学、合理的档案工作管理制度,让工作人员心情舒畅,自觉地去履行岗位职责。档案部门应明确电子文件归档的时间、范围、建立一个大多数软件都能接受的文件信息存储、交换格式标准。才能保证档案信息资源共享。著录时使每一项数据项与事物形成映射关系。开发利用时,要健全电子文件的使用和管理记录。电子档案形成后,制定保密和备份制度,使电子文件尽可能地处在安全保密状态。

第三,加强档案管理队伍建设。高职院校现有的档案队伍大多知识结构单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人员必须是既具备档案管理方面的知识,又掌握计算机、信息管理、网络技术的人才。重视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学历层次,年龄结构的优化,不断补充青年档案管理人员来充实队伍。

第四,充分利用校园网,收集整理档案信息,建立电子档案管理数据库。把档案软件管理系统接入学校的校园网,实现档案查询和检索自动化。鼓励各部门以电子文件的形式按规定格式和要求上报档案材料,如照片、录音、录像、文字等。利用网页制作技术,在校园网上开辟档案信息站点。

第五、高职院校与其他高校不同就在于专业设置,具有行业特色,注重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鉴于此应加快建立本校重点专业、精品课程的特色数据库档案。加强教学档案建设,突出高职院校室藏特色。

第六、档案具有一定的保密性,有使用权限的问题,但网络易受到黑客攻击、网上窃听与篡改、病毒、程序缺陷、技术淘汰等众多因素的威胁,故要建立档案信息化安全保障体系。

结束语:总之,高职院校档案信息化建设不仅仅可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及管理效率,还对维护学校权益等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档案工作人员和相关部门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卢运山,刍议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兰台世界,2008(15),32

信息化建设论文范文篇9

[论文摘要]本文首先对当前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及发展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然后针对档案信息化的应用提出了电子文件的管理方法,最后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探讨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发展。档案信息化管理是档案工作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提升档案工作为社会服务能力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档案部门大力推进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力图使档案工作与社会发展同步。尤其现在计算机管理广泛应用于各类单位管理的方方面面,在各项管理活动中,电子文件以其快捷的办公速度和传递速度逐步取代了纸质文件,如何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关键。

一、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现状

社会现代化的发展,办公自动化、无纸化等事物的出现,使档案的生成方式发生很大变化,诸如文件的起草、签发、催办、归档等运作过程在计算机和通讯线路中进行,这样档案的前身必须以机读文件为主要形态,那么档案也自然以机读形式存在,这些档案的利用方式与纸质载体档案的利用方式有很大差异。这种变化预示着档案工作者将面对更多的机读形式以磁盘为载体的档案。广大信息检索者关心的是信息的内容,这些信息可能来自不同的机读形式的档案中。把这些档案信息综合系统地提供出来是档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不失时机地提供有价值的档案信息。必须有一个精选的过程,使得机读形式的档案信息具有系统性,真实性、有价值性,用户才能获得更为完善的服务。由此看来,档案信息电子化是档案利用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1、社会的现代化发展管理软件缺乏统一性。档案部门使用的计算机型号不一,规格各异,各自开发的软件不能互用,并且没有一个既适用于文件检索又可用于档案信息管理的计算机管理软件系统,由于不能互调,就不能利用电脑完成信息管理工作,不能快捷地出版信息编辑成果,这制约了档案信息电子化的进程。

2、档案管理基础工作标准化规范化仍需改进。档案信息管理电于化的前提是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但由于历史原因,馆藏档案业务基础差。案卷质量不高,特别是各类档案的著录细则相容性不强,系统软件移植性差;档案自动化工作尚无统一标准,仅着眼于某一个馆或某个专业系统,无法全面实施、推广统一标准,这也制约了档案信息工作电子化。

3、档案管理的技术标准,组织工作程序标准未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特点和发展考虑,越来越多的归档“文件资料”是磁盘、光盘,现行的档案整理、分类方法、著录标准及有关规定已不能完全适应。

4、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实现档案信息电于化。首先要有现代化的人,管理人员要有较高的知识屡次和先进技术水平,不能仅仅满足于一般的计算机操作。从目前看,许多档案部门缺乏现代高技术人才,其中档案、信息处理复合型人才就更奇缺,大部分档案人员现代技术水平偏低。甚至有现代文盲现象。尽管引进了现代化设备,仍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就谈不上档案信息电子化了。

二、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1、建立网络档案系统。

在系统内建设数字化综合应用平台。建立健全内部服务网和公众服务网,发挥网站的作用,使档案网站成为宣传档案工作、开展档案信息服务的窗口。促进档案现行文件信息化的标准建设,根据系统建设需求,采购必要的硬件设备,为系统提供硬件基础。提高档案管理软件的技术和应用水平,为保证档案信息交换、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创造条件。制定相应的策略、保障档案资源的原始性、安全性、可靠性。

2、加强电子文件的管理是做好档案信息化的关键

2.1电子文件的载体稳定性差,易损坏,随着计算机信息管理网的建立与发展,越来越多的重要文件被传输上网。上网前,又按着信息管理部门的统一要求进行了文件格式的转换,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数据的可靠性和通用性,对那些未输送到计算机信息管理网上的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档,应由电子文件形成部门编目整理,也利用网络技术向档案部门传输,可以借助信息管理网络在各业务管理机构与档案部门之间开通电子文件归档专递网线,建立依附在信息管理网上的归档专用子系统。将上网与未上网的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通过此系统传输给档案部门。档案部门经与办公自动化和信息管理部门协商后,要对归档的电子文件提出格式要求。无论利用何种途径归档,必须由电子文件形成单位按统一格式编目整理后,传输给档案部门,不能由档案部门自行从网上下载,以保证电子文件形成部门对其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档案部门接收的电子文件一律应存入光盘,最好不用磁盘存贮。2.2电子文件归档所涉及的问题更加广泛,受制约因素多,仅靠档案部门独家很难完成,应采取电子文件形成部门、档案部门、计算机与信息管理部门三结合的方法。电子文悠扬形成部门熟悉各项管理业务,了解电子文件的自然形成规律和历史联系,是承担归档工作的主要责任者,在鉴定工作价值时最有发言权;档案部门掌握归档的原则、方法,又了解全局情况,可以发挥把关和统筹作用;计算机与信息管理部门既是电子文件的形成单位,又是设计和维护信息管理网络、管理电子信息的专业技术部门,在电子文件归档制度化、标准化的工作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三个部门的职能应用于相互渗透,扬长避短,发挥各自的优势,在电子文件归档中集成一体,共同形成质量较好的电子文档。

2.3,做好档案归档电子文件的技术处理工作,实施电子文件管理战略。新型文件材料的归档势在必行,这就要求档案工作者必须深入到现行文件工作领域,对产生的大量电子文件的接收、处置乃至存储工作进行指导,保护电子文件的原始信息,了解文件信息重新组合的来龙去脉。也就是说,通过采取技术处理,将已归档的电子文件改为“只读性”文件,即只能读不能写的不可更改的文件,从而识别和保护电子文件的原始结构,保证电子文件的可靠性,使之与纸质文件一样发挥社会效用。

2.4解决好档案电子文件的保存问题。以化学磁性材料为载体的电子文件,从理论上讲能够长期保存。因为它的信息读出是无接触式的,不存在磨损。电子文件记录在介质层上的信息被密封在塑料保护层内,不怕外界磁场的影响,不会直接受到空气中的灰尘、水份及有害气体的侵害。但是,由于电子文件形成的时间短,缺乏实际贮存的验证。所以,电子文件中原始信息的长期保存问题是有待档案工作者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目前,对于长久保存的电子文件。需要定期进行复制,以防止信息损失。

三、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应采取的措施

1、加强电子文件归档管理,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根据档案管理的要求,对各种不同类型载体的档案(如:纸质档案和照片、录音、录像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和转换,加强对本单位电子文件积累、鉴定、著录、归档等工作,保证产生的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真实、完整、有效。研究电子档案接收、保管、利用的技术方法,并制订电子档案管理办法。

信息化建设论文范文篇10

【论文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人们对医疗保健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已经迫住眉睫。医院的信息化建没可为医疗卫生领域的飞速发展提供巨大的潜力,医院实现信息化管理已成为衡量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中国入世为经济高速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也给各行各业长期形成的观念和体制带来一定冲击。既有机会义有挑战。通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我国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已初具规模,并在进一步发展。但我国的医院信息化建设住一定程度上还是不能与国际上一些先进国家相媲美,存着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不仅会进一步加快我国的医院信息化建设,而且也会使我国的医院管理逐步走向现代化。

这篇论文向大家展示目前我国院信息化建设的状况。通过介绍我国医院信息化建没面临的挑战、所经历的阶段、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完善医院信息化管理的进程,使我们了解我国医院的信息化建设还处在初级阶段,大家仍需努力将医院信息化建设推向一个更新更高的阶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医疗保健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已经追在眉睫。加快医院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有利于转变传统的卫生管理模式,降低整个医疗卫生行业的运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与收益,从而使医院自如应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加入WTO,人民群众口益增加的卫生服务需求,对卫生工作提出的挑战、推进整个卫生改革和卫生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给医疗卫生领域的飞速发展提供了巨大潜力,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同样,医院信息化建设也是医院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保证。

医院信息化建设是对传统医院管理模式重新规划、定位和标准化、规范化的过程。国家提出卫生信息建设的基本原则是:标准统一、保证安全、以法治医、经济实效、因地制宜。征医院卫生信息化建设中,必须强调“统·规范、统一代码、统一接口。”实践证明,没有信息:作标准化,就难以实现信息工作现代化,更不能实现信息化所应有的效益与作用。

中国入世为经济高速发艘创造-r有利条件,同时也给各行各业长期形成的观念和体制带来一定冲击。面对国外的资金优势,装备优势、管理优势和技术优势,我们既有机遇义有挑战,我们怎样来应对这场竞争和挑战?首要的问题是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转变职能,适应医院管理工作的需要,充实医院信息管理工作机制,随时为医院决策管理层提供最快速和最为准确的医院经营和医疗信息,使他们能快速准确了解医院经营状况和医疗活动信息。我国医院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已有20多年的历史,通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我国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已初具规模,并进一步发展。

1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面临的挑战

1.1国外的医疗服务机构进军中国

入世后国外一具有先进管理经验的医疗服务机构进入国内,外商对医疗服务市场直接投资和瓜分,并与国内医院产生竞争,医疗服务行业的利润下降将成为必然。

1.2医疗服务业不再被垄断

入世后打破了医疗服务行业内的垄断,引入了竞争机制,过去那种只能在一家或几家医院就医,蚪住医院药房购药的限制将被取消;使国内医院经济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

1.3医疗卫生人员优胜劣汰,面临考验

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将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职工失业的危机感会明显增加,现有医疗机构技术骨干队伍会产生激烈的动荡。

1.4医院现行的管理体制和经营运作方式不能及时转轨直接威胁医院的生存与发展医院管理意识是社会意识形态表现的一种形式,它产生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之上并对医院管理模式起支配作用。实现医院现代化的前提,必须有现代医院管理意识,在现代医院集体协作化的医疗活动已成为社会的主要医疗活动方式的情况,医院管理者必须要有综合性科学管理意识,才能适应医院内外环境的需要,才能进行医院现代化建设。

1.5医院信息标准化程序低,软件开发缺少统一规则由于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影响医院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影响医院管理信息反馈速度、灵敏度和精确度。

2医院信息化建设经历的阶段

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根据医疗系统的信息化水平划分,医院信息化发展要经历三个阶段:医院管理信息化阶段、l临床管理信息化阶段、局域医疗卫生服务阶段。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的实施原则是“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效益驱动、重点突破”这就要根据医院管理信息化阶段的应用环境、人员培训的技能水平,实施力量、数据应用等方面状况选择自己的目标,制定建设计划。医院实施信息化,首先是从思想观念上明确这是一个先进管理理念的理解与运作过程,其最终日的是通过计算机网络达到高效的医疗服务质量,为现代化医疗卫生管理提供决策分析。具体说来,这几个阶段的发展过程是:

2.1第一阶段是医院管理的信息化,主要包括财务收费管理系统等这个阶段又分为部门级的信息化管理和全院的信息化管理。目前我国各人巾型医院已经实现了部门的信息化管理,条件较好的医院正在向令院信息化管理过渡。

2.2第二阶段是临床管理信息化阶段,主要包括电子病历系统和医学影像系统现在国际上医疗技术较发达的国家正在进行由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的过渡,我国也有一些医院在进行尝试。我国的远程医学迅速发展,97年中国医学基金会成了国际医学中国互联网委员会,该网络已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100多家医院,为各地数百例疑难急症进行了远程、异地、动态电视直播会诊,成功地进行大型会议全转播,改变了传统的工作模式,提供便捷、主动的医疗保健方式,降低保健费用,增强人们自我保健能力,提高医生的业务水平,缩短急诊救治时间,提高急救诊治水平,便于管理就诊者的医疗信息。

2.3第三阶段是局域医疗卫生服务阶段,这一阶段目前还处在实验当中我国医院信息化日前的现状大多数还停留在第一个阶段,医院也从中得到了避免漏费、规范财务管理等好处。随着患者对医院要求的不断提高,我国许多大中型医疗单位现在已经开始步入第二阶段,初步实现无纸化办公,患者仅凭挂号条就可以进行交费、取药、化验等医疗服务,但是真正的医疗业务还很少能参与到信息化的方式中去。

临床信息系统应以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为目标。必须建立一支管理人员、医生、护士、药师、技师等人员和网络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组成的工作秩序井然,有严格的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划分的队伍。他们不仅要熟悉本科室业务,而且要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重要的是他们应具有积极和热情的工作态度。事实证明,临床信息系统非常受医护人员的欢迎,这也是未来的发展重点。

3我国医院信息化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1)国家对医院信息化建设方面没有财政支持,信息化的费用投入要靠医院自己负担。一个大中型医院进行信息化建设需要100万元以上的资金,主要用于购置服务器和软件,这还不包括购买终端计算机。因此它需要医院有很强的经济实力。

(2)医院管理信息化的认知程度不够,相应的紧迫感不强。现代化科学技术发展,强化了人与物的关系,淡化了人际关系,医患关系会产生许多新的问题,电子通信是否能进一步推广应用;医生们使用一项新技术前都需要确切地知道该技术能否带来相应的经济效益。有的医生认为,信息医学的发展和推广对他们的地位和作用产生威胁,从而影响病人对医生的依从性。同时也为,依赖网络技术可能面临电脑病毒,黑客侵入等一些潜在的网络安全问题等等。

(3)医院相对于银行、企业来说,其运行系统更为复杂。医院要在挂号、收费、医生工作站、药房、化验室、治疗室等多个终端安装电脑,运行过程很繁索。

(4)医院缺乏复合型人才。目前也有一些医院初步建立了信息管理系统,但使用效率不高,主要因为医生对电脑这个新兴事物不了解,觉得使用它开处方是多此一举。其根本原因就是他们不熟悉使用过程,缺乏精通医学专业和计算机使用这两个方面的人才来把它们很好的结合起来。毋庸置疑,面对这些现状,医院需要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而提高医院管理信息化的水平则是最迫在眉睫的第一步。这是因为l医院管理信息化是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不正之风、提升医院管理水平的最好选择。公务员之家:

4提高医院信息化管理的具体措施

(1)通过完善医院信息化管理,可以把难以量化的东西全部量化。为医院提高经济效益,扭转药房以存定销的弊端。

(2)通过完善医院信息化管理,从源头纠正l『不正之风。通过微机查询,患者能看到用药清单,加强了患者监督能力,从根本上杜绝了乱收费。

(3)通过完善医院信息化管理,方便了病人就诊,实现信息无纸传递,提高了工作效率。与国际通行规则保持一致,跟踪计算机的最新发展,网络可.以将各个医院的资料数据汇编,每时每刻不断予以更新,求冶者可以用各种方式进行检索,找到自己需要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