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工程论文十篇

时间:2023-04-05 09:42:56

计算机网络工程论文

计算机网络工程论文篇1

1.网络工程课程所涉及的网络知识较其他计算机课程广泛

计算机网络工程课程学习的重要前提是掌握并使用计算机网络及TCP或是IP的理论基础知识,网络工程建设课程具有极强的理论性以及实践性。计算机网络工程的课程主要涵盖:局域网基本概念、软件系统、硬件系统、综合布线技术、常用技术、局域网安全及管理、局域网规划及设计、网络常见故障的排除等。

2.计算机网络工程课程从业教师需要具备的素质要求较高

因为网络工程课程中包含网络的设计及规划、连接网络设备的调试及安装、综合布线的合理性及实践,这就要求从业教师具有丰富的实际网络安装经验,熟悉最新软件的操作,并且有相应的驾驭能力,可以对网络文档进行编写。除此之外,网络工程教师还应具备科学的思维方式、良好的网络工程素养,对教学的模式及方法有一定的看法及创新精神,还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工作作风。

3.网络工程课程对于实验室的要求较高,校方对此项投资较大

网络工程的实验室及实训教学的内容决定校方需要设立专门的操作基地,因涉及的内容较多,使用的设备也较为繁杂,故此,实验室的投入相对较大。

二、现阶段我国电大计算机网络工程课程中存在的不足

1.相关的教材比较匮乏

目前市面上涉及网络类的教程相对比较繁杂,内容也是参差不齐,但是适用于电大教学的课程较少。网络工程方面的教程多为多册教程,不适用于电大的网络工程教材。而网络系统集成方面的书籍通常关注于网络的规划设计,在设备配置上的内容相对欠缺;电大的计算机教学中缺少将网络工程设置为中心内容的网络设计方法及过程、具体故障的排除方法及局域网的案例设置过于简化等问题。

2.考核的方式过于单一

因为传统教学环境的限制,网络工程课程的考核内容基本上是将笔试作为重点的,考核的方式过于单一。这样传统的考核模式仅仅能对书本上的知识点进行考试,对于网络工程最重要的实践性及操作性并没有做到具体的考核,进而导致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偏低,传统的考核模式需要改进。

3.网络工程教师的综合素养有待提升

现在电大计算机教师多注重书本上的知识,一部分网络工程教师的能力偏低,对教学的效果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在提升任课教师能力基础之上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加以改进,将传统的注重理论知识转化为工程教学的实用性为主。并且还存在着一部分教师把教学的重心倾注于网络工程的设计及建设上,进而对工程中部分环节关注不够,导致工程类课程所具有的特性不能全部展现。

三、改进措施

1.对于教学内容的改革

需要在现在的网络工程教学课程外开设网络技术及物联网工程教学的内容。针对课程的内容多为抽象理论及学生素质偏低的问题,增加动手实训,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以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对具体事件处理的能力,提升学生在社会就业方面的竞争能力。(1)无线网络工程传统的计算机网络最为有利的补充即为无线网络技术,其自身特有的特点,是其他网络形式所不具备的优点。无线网络不但可以达到移动及特殊应用领域的要求,还包括有线网络难以覆盖的区域,使区域内获得网络信号。(2)物联网工程物联网以互联网和电信网络为载体,使全部能够进行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达到互联互通的网络即为物联网。其具有普通对象的设备化、自治终端互联及服务智能三个特点。在物联网的应用中,可以将任何一个物体寻址,所有的物体都能够进行通信,全部都可以控制。信息产业时代继计算机、移动通信及互联网之后的又一个突破性进展就是物联网,已经被国家作为新时代下的新兴发展产业之一,其应用的范围甚至可以覆盖全部行业。针对物联网的应用范围愈加广泛,对其学习也愈加重要,可适当增设有关的理论及实验内容。例如,远程终端视频控制实验,以此可以掌握物联网工程的设计及实验内容;TinyOS的串口组件通信实验,以此掌握通信模块的操作;NS2仿真软件安装及使用,掌握NS2在实验环境之下的安装及基本操控。

2.优化教学模式

网络项目涉及网络需求的分析、设计、施工测试、管理及维护等方面的内容。故此,从业人员需要对系统集成的规律进行掌握,对其相应的结构、标准及体系充分了解,并且要掌握当下主流的使用设备,其自身所具有的复杂性对于从业人员提出了较高的技术要求。因为学生自身所具有的差异性,对于网络工程项目中的各具体环节掌握情况也各不相同,故此,集中授课方式及上机实验对于学生实际操控能力的提升有相应的负面影响,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厌倦心理,造成教学质量不理想的结果。(1)小班教学模式的构建从学生个体具有的差异性出发,对学习个体给予高度的关注。实行小班教学,使教师能够迅速对学生加以了解,建立师生感情,提升教学效率,此种教学模式在西方国家已经被普遍应用。网络工程课程重点强调的是学生能否切实掌握教学中的知识,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多个组,每组3~5人,对项目教学法进行充分的利用,教师辅佐学生完成独立的项目。(2)对考核的模式进行改进传统的考核方式过于单一,不能够达到网络工程教学内容的考核要求,需要对此加以改进。教师在项目的实际操作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进行考核,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其动手能力的培养;更加关注理论联系实际的考核,其中包括文档的编写能力。

3.建材的建设

计算机网络工程论文篇2

关键词:课程体系;计算机网络;分层次教学;课程建设;人才培养

信息社会,计算机网络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方方面面。计算机网络课程已经成为计算机类专业的核心课程[1]、非计算机类专业的必修课程。不同专业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学习有不同的侧重和要求,需要通过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改革寻找出路。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研究和设计与各专业计算机网络知识要求相适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已是当务之急。

以计算机网络课程为核心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建设应充分考虑到各专业对计算机网络知识教学的需求。改革和探索主要围绕分层次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知识领域框架设计、实践课程设计、课程体系教学大纲、教材和实验指导书编写等方面展开。

1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1分层次的课程体系设计

不同专业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和需求要有所差异,需要针对不同专业网络知识需求,设计由一般要求、基本要求、较高要求和专业要求组成的分层次课程体系。对网络工程专业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应有专业要求。对计算机类专业,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和数字媒体等专业应有较高要求。对理工类专业,如通信工程、信息安全、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信息与计算科学等应有基本要求。对理工类专业,如会计学、电子商务、金融学等应有一般要求。分层次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按网络工程专业、计算机类专业、理工类专业和经管类专业划分层次,设计不同层次满足对计算机网络知识需求的课程。不同层次计算机网络教学中,与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相关的课程如表1所示。

计算机网络作为课程体系的核心课程,针对不同专业特点和能力需求,以及讲述内容的不同,设计有3门课程:“计算机网络(甲)”适用网络工程专业和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字媒体)专业;“计算机网络(乙)”适用学校其他理工类专业;“计算机网络及应用”适用学校经管类专业。

1.2分层次的课程群

课程体系分为计算机网络理论、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设计与应用3个课程群。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中的课程群如表2所示。

以计算机网络课程为核心,设计出计算机网络理论、技术和应用相融合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可以很好地使各课程内容前后衔接、融会贯通、知识结构循序渐进、易学易懂。3个课程群分别体现计算机网络理论、技术和应用知识的基本要求,覆盖了计算机网络知识结构组成的全部内容,可以满足不同专业对计算机网络教学内容的选取,培养了学生应用计算机网络的动手能力,可以为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核心技术提供很好的帮助,提高学生学习和应用计算机网络的兴趣。

1.3理论、技术和应用相融合的教学方法

设计计算机网络理论、技术和应用相融合的教学方法,目的是让学生知道计算机网络理论、技术发展的来龙去脉,使学生知道所学、掌握所用,明白所学知识将来如何用,为今后工作就业打下坚实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基础,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分层次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设计立足让学生通过身边和所用的网络,结合各专业培养方案,设计优化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各课程的教学大纲;结合身边的网络应用学习计算机网络知识;采用类比人类社会中的通信活动过程来学习网络知识。针对各专业的特点和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网络知识的需求,把计算机网络理论、技术和应用融合到每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中,努力做到“学思结合、融会贯通、知行统一”。

例如,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对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理论的阐述,说明计算机网络涉及到的各种技术,例如交换、复用、协议分析、寻址、路由等,结合因特网应用,例如域名系统、Web应用、电子邮件、局域网等应用,使学生容易理解网络的理论基础知识、掌握组建网络所需要的技术、熟悉管理和应用计算机网络的方法。

1.4设计针对不同专业需求的计算机网络组合实验

设计出适用不同专业学生特点和能力要求的组合实验[2],这些组合实验有:因特网应用、网络工具与命令、基本组网、路由交换、网络设计与工程、Linux网络、网络编程、网络仿真与模拟、IPv6网络等。各个组合实验又包括多个相关的实验。

不同专业可以根据专业网络课程内容选用相应的实验组合进行实验教学。例如,经管类专业可以选用因特网应用、网络工具与命令等实验组合。

通过设计一系列适用不同专业学生特点和能力要求的组合实验,使学生具有扎实的网络基础知识和较强的网络应用操作能力。

2课程体系实施和研究内容

2.1提出分层次的课程体系框架

采用“分层次”的课程体系研究方法,针对不同层次对学习计算机网络知识的不同需求,我们提出了网络工程专业注重网络设计、分析和研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侧重网络基本理论和组网技术,全校其他专业又分为理工类和经管类,分别侧重于Internet程序设计和因特网操作使用的课程体系。

研究的思路是以网络工程本科专业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建设为主线,结合计算机类专业的计算机网络相关课程,以及理工类和经管类专业计算机网络通识课及相关课程的实施方案,设计出计算机网络理论、技术、应用课程群。各层次和各专业计算机网络教学可以依据各自的培养方案,选择适用的计算机网络教学课程,体现了该课程体系框架的灵活性和可扩充性。

课程体系把课程分为计算机网络理论、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设计与应用3个课程群,采用理论、技术和应用融合的教学方法。课程体系框架设计立足让学生通过身边和所用的网络,类比人类社会中的通信活动学习网络知识,让学生知道所学、明白所用,激发和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对网络理论、技术、应用学习的兴趣,从而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2优化教学内容和修订教学大纲

在修订各专业培养方案中有关计算机网络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制定并不断调整各门相关课程教学大纲,删除过时的或与相应层次要求不适应的教学内容,及时将网络新理论、新技术纳入教学大纲。例如,增加的新课程包括:Linux网络环境、网络仿真与模拟、移动网络、IPv6技术、网络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等。

2.3编写适用不同层次教学需求的教材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感到,一本好的教材对教和学会有很大的帮助,由于计算机网络理论和技术发展很快,需要研究不同层次计算机网络教学的特点,我们编写出适用不同层次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教材。例如,由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7月出版的《计算机网络――原理、技术与应用》[3],把计算机网络的理论、技术与应用融合到一本书中,给出对不同层次网络教学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课时选择的建议,对教学内容灵活取舍,可以很好地满足不同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需求。

2.4设计适用不同层次的网络实验内容

研究和设计适用不同专业学生特点和能力要求的组合实验,依据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的专业要求、较高要求、基本要求和一般要求设计组合实验的实验内容。例如:对一般要求,可以开设因特网应用、网络工具与命令等实验组合,进行一般因特网应用、网页设计、常用网络命令使用、网站设计等方面的实验;对于专业要求,可以开设基本组网、路由交换、网络设计与工程、Linux网络、网络编程、网络仿真与模拟、IPv6网络等组合实验。

结合组合实验设计,编著相应的实验教材和指导书,包括《组网技术与配置》、《计算机网络实验》、《计算机网络常用命令》等。目的是提高不同专业学生设计网络、组建网络、使用网络、管理和维护网络的动手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到知行统一。

3分层次教学的应用和示范作用

3.1应用情况

分层次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建设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团队合作精神,充分调动有关教师的积极性,需要踏踏实实做的教学工作有很多。经过一段时间建设,目前我们已经形成了较好的分层次课程体系,各课程之间知识结构互为支持,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较早地构成计算机网络课程群。不断追踪计算机网络理论与技术的新进展,逐步开设出一系列新课程,如IPv6技术、Linux网络环境等。

分层次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以及部分课程教学大纲,已经应用于2004级至2008级5届的网络工程专业、计算机类各专业和学校其他理工类、经管类专业。例如,每年计算机类各专业有800余名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中的课程;又如,嵌入式系统等课程,提供了计算机网络协议、网络编程、网络工具与实践等理论和技术知识。每年学校的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安全、编辑出版学等专业有1 000余名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中的课程。为学生在数学建模、电子设计、财会信息化和机器人大赛取得优异成绩打下扎实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基础。

3.2示范作用

分层次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建设需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发现新的问题、研究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继续完善分层次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的理论研究,在总结前阶段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吸收其他高校适应不同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经验,取长补短。

分层次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要扩大实践范围,分层次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建设中的经验可以推广到其他课程体系的教学改革中,应有一个较长的时间进行实践检验,需要在更大范围内对教学大纲作更深入的研究和实践。召开由学生、教师参加的座谈会,认真倾听他们对教学改革和课程体系建设的意见。

我们积极倡导与国内、外高校就分层次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建设进行合作研究,对中、外高校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进行比较研究,并对国外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教材进行分析,找出值得借鉴的地方,为进一步搞好分层次课程体系研究和教学实践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 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4-40.

[2] 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程2002研究组. 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程2002[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199-207.

[3] 王相林. 计算机网络:原理、技术与应用[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389-390.

Construction of Hierarchical Computer Network Curriculum System

WANG Xianglin

(College of Computer,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Hangzhou 310018,China)

计算机网络工程论文篇3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7-0081-02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1,2]。“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采用适合工程化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理论、创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培养面向工程实践的应用型人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出现给正在进行本科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地方院校指明方向,对高校开展更深层次、更紧密的教学改革提供契机[3,4]。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兼应用性与理论性于一体,开设该课程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但是在当前“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背景下,计算机网络课程面临着重大改革。传统的课程教学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但即使学生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却不能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实践和应用。因此,如何在进行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体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以及探索一条科学的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之路,成为摆在高校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紧迫课题。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构建“卓越工程师”背景下的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体系进行研究和探索。

一、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外高校普遍开设计算机网络课程,学生一般从传输媒体等网络基础开始学习,然后学习网络管理,最后学习网络安全。传统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除了学习各种与网络相关的概念、原理和协议外,还要进行大量的实物动手操作,才能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和掌握实践技能。但在“卓越工程师”的背景下,现阶段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环节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实验教学内容不够全面,较为陈旧,与社会应用发展实际不相适应。

2.实验组织形式单一。实验课程的开展一般局限在实验室课堂上,教师讲解和演示实验,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并给予帮助,最后提交实验报告。学生在这种教学形式下,创新意识得不到发挥,实践能力也不能获得有效提高。同时,教师精力有限,不可能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需要进行解答指导,学生遇到问题时寻求帮助的途径有限。

3.实验过程本身的局限性。对一些只能看到实验结果,无法观察到实验过程的网络现象,无法通过传统的实验手段进行观察,比如网络分层原理、层与层之间的数据通信、数据报分片及分片封装等。

4.实验室硬件设施欠缺。许多学校由于资金导致网络实验室硬件环境根本不能满足所有实验内容的要求,许多高校的网络实验室设备有限,不能满足所有学生同时进行实验。

因此,本文拟从培养“卓越工程师”的角度对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的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设计、实验教学内容设计和实验考核方式设计等方面展开研究。

二、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的改革

传统的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教学方法,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讲授方式,常常是教师简单介绍实验的基本原理,并且将实验的主要内容示范一遍,然后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内容重新做一遍。这种方式,实现起来虽然很容易,但是却大大地限制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不能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以前的教学方式不同,本文提倡互动的教学方式。互动的教学方式强调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创造力和团队协助能力。传统的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组织形式,主要是通过课堂形式进行讲授。本文提倡教学过程中要拓展传统的课堂形式,使实验课程不再局限于实验室。实际上,学校的很多资源可以作为传统课堂的补充,例如,学校的信息中心、校园网中心、学生宿舍等。在讲授局域网组网技术这一部分的实验内容时,除了让学生完成既定的实验内容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学校校园网中心,了解实际网络的拓扑结构和组成原理。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局域网组网技术,借助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在宿舍动手组建小型局域网。另外,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通过不同方法激发学生的主动能动性和创造力。例如,在教学过程中,考虑通过角色变换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教师确定实验教学主题,让学生自由分组,以组为单位完成相应实验教学内容的自学。同时,要求各组将学习内容自制成PPT,在课堂上向大家讲述,然后全班一起讨论,比较各组的学习结果。最后,教师负责总结和打分。通过这种方式,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将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这种教学方式,不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提高了他们的演讲和团队协作能力,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三、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

随着IT的不断发展,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层出不穷,比如物联网技术、车联网技术等。如果计算机网络实验的教学内容一成不变,显然无法适应市场的变化需求。因此,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内容亟须更新[5],特别是将一些最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融入计算机网络综合实验中。本文考虑在传统的计算机网络实验中,适当地增加一些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实验内容。目前,常用的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大致分为8个实验[6],这些实验基本上是关于计算机网络协议的验证性实验,综合性与设计性的实验内容较少。本文通过对当前就业市场的分析,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新的研究方向,考虑增加一些综合性和设计性的网络实验,实验项目分别为对等网实验、Sniffer网络协议监控实验和校园网设计等。这些增加的实验课时数在4~8个,一部分可在课堂内完成,另一部分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外完成。

为了培养学生组网、管网和用网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解决企事业单位网络设计、规划、管理和维护的实践能力,本文考虑在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中增加课程实训,建立真实的实训环境,实现企业案例进实践课堂。学校和学院负责事先联系好实训基地,教师负责带队,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参观实训公司的网络布线和网络设计规划,对公司的网络规划提出改进方案。针对公司网络管理的实际问题,提出网络安全的建设性意见,形成实训报告。

四、实验考核方式的改革

在现有计算机网络传统理论考核的导向下,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实验内容并不看重。对此,本文考虑将计算机网络实验作为一门独立课程,和其他专业课一样,成绩列入总分排名。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程的重视程度。另外,作为实践课程,不能像理论考试那样主要依靠期末考试来决定课程成绩,必须进行考核方式的改革。本文考虑通过增加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平时成绩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平时成绩按照课堂出勤率、实验内容的完成情况和实验报告成绩来综合评定。

另外,为了检验学生对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状况,可以考虑将期末考试改为综合设计实验,让学生在课后完成一个综合设计实验,提交实验报告,制作电子演讲稿,介绍实验内容。教师负责评判,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验完成情况以及演讲表现进行打分。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培养卓越网络工程师的一门核心课程,在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当前的实验教学中,存在实验教学内容不够全面且较为陈旧、实验组织形式单一、实验室硬件设施欠缺、考核方式只重理论等问题,严重影响未来卓越网络工程师的培养。基于此,本文结合“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对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方面进行改革和实践,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这些改革措施的实施,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动手实践机会,提高师生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崔杰,仲红,石润华,许艳,汪琦.基于“卓越计划”的网络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计算机教育,2015,(4):16-18.

[2]程凡,王庆生.卓越工程师背景下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7(34):8976-8978.

[3]程凡.面向卓越工程师的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6):106-112.

[4]陈晓龙,彭志平,李启瑞.网络工程专业“卓越计划”的企业培养方案[J].计算机教育,2012,(14):107-110.

计算机网络工程论文篇4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网络工程;知识领域;课程体系;能力导向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问题提出

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促进了网络工程专业的快速发展,网络工程作为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998年颁布)外专业,自2001年教育部首批增设该专业以来,许多高校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等专业的办学基础上新开办了网络工程专业或设置了网络工程专业方向。2001年至2008年经教育部审批同意设置网络工程本科专业的高等学校共有235所。从历史上看,网络工程曾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长期以来与计算机科学存在很强的联系,按照教育部的划分,网络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均属于计算机类专业。目前,网络工程专业作为一个较新的专业,其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环节至今没有比较统一的规范,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也没有对它给出明确专门的指导性意见或规范,各个学校网络工程专业开设的课程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因此,探讨适合我国新型工业化建设需要的应用型网络工程专业的知识体系与课程,对于规范网络工程专业教学,提高其教学质量具有迫切而重要的现实意义。

2应用型人才界定与培养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内涵的不同,应用型人才可分为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工程型人才主要具备运用所学专业基本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将科学原理及学科体系知识转化为设计方案或设计图纸的专业能力,可由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和教学型高校培养;技术型人才主要从事产品开发、生产现场管理、经营决策等活动,具备将设计方案与图纸转化为产品的能力,定位为技术工程师,主要由教学型地方本科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则突出应用性、实践性,主要依靠熟练的操作技能以具体完成产品的制作,承担生产实践任务,将决策、设计和方案等的实现以转化为不同形态的产品,主要由高职类院校培养。

3网络工程问题空间及知识取向

参照ACM、AIS和IEEE-CS专家在CC2005中所刻画的计算学科的问题空间,本文在综合当前各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为网络工程的问题空间如图1所示,其知识取向:(1)强调的知识领域:网络为中心原理与设计、网络中心使用与配置、技术需求分析、系统集成、系统管理、程序设计基础、操作系统配置与使用、信息管理(数据库)实践、保密:实现与管理、人机交互、计算机体系结构与组织、平台技术、软件设计、集成程序设计、法律/职业/伦理/社会等;(2)弱化的知识领域:程序设计语言理论、软件工程经济学、数字逻辑、图形学和可视化、科学计算(数值方法)、智能系统、算法与复杂性等。网络工程优先知识取向具体参见表1。

4应用型网络工程专业基本定位与培养目标

专业定位要与学校的类型定位、办学层次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服务面向定位相一致,符合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的需要,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遵循教育教学规律。

我国高等教育法对本科教育的学业标准明确规定:“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作为本科教育的网络工程专业,其教育内容取决于本科教育的基本要求和相应类型。本科教育具有“强基础性”特征,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走可持续内涵发展的道路,本科教育不同于职业教育,其目标更关注“长远”,必须摈弃浮躁,重视基础,坚决杜绝产品教育。

追求培养目标的合理性与实现的有效性是探索和实施专业办学从经验走向科学的关键点。地方高校必须根据社会需求、学校特点、专业特点、师资特点和学生特点,确定准确、具体的专业培养目标,并围绕该目标开展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实现在社会需求多样性和办学条件差异性条件下的各类教育资源效益的最大化。为满足我国新型工业化建设的需求,面向市场,培养大批应用型网络工程高素质工程技术专门人才。

网络工程是根据需求说明,用工程标准和方法规划、设计、实施、测试、应用开发、使用、管理和维护网络的全过程。网络工程专业是一个跨学科、宽口径、实用性强、服务面广的专业,涵盖了互连网、局域网、无线网、移动网、电信网、数字通信、光纤通信等。

应用型网络工程人才要求具有较宽的学科专业知识面、较扎实的学科专业理论基础、较熟练的网络工程实践技能、较强的学习应用掌握新知识与技术的后劲和良好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等综合素质。主要从事网络工程与网络系统的规划设计、需求分析、应用开发、实施部署、安全管理、运行维护等工作,可以担当网络架构师、网络工程师、网络测试工程师、网络销售工程师等工作。

5应用型网络工程人才基本能力要求

5.1以能力培养为导向

随着高等教育从知识教育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教育的转变,教育评价的关注点也从“教师教了什么”和“学生学了什么”向“学生学会了什么”和“学生会做什么”迁移。文献[4]归纳了针对工程学士学位教育专业认证的华盛顿协议对本科生的能力要求的7个方面。我国从2007年12月开始推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试行),其基本要求是:(1)专业必须具有明确、合理的培养目标,符合学校办学理念;(2)培养的学生必须达到的知识、能力与素质基本要求包括8个方面,可概括为工程分析设计能力、协作持续发展能力和社会责任职业能力三大类,如表2所示(保留原来的编号)。

5.2基本学科能力培养

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应具备包括交流、获取知识与信息的能力、基本学科能力、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基本能力。应用型网络工程人才强调设计形态和工程技术形态,要求强化网络工程与网络应用系统的规划、分析、设计、实施、部署、开发与应用等工程技术能力培养,同时也不能忽视程序设计与实现能力,计算思维能力和算法设计与分析能力的培养。基本学科能力的培养,需要构建由系列课程组成训练体系,使学生在修养中形成一些良好学科习惯,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地养成学科优秀人才所要求的能力和素质。

5.3系统能力的培养

系统能力包括系统的眼光、系统的观念、系统的结构、部分与整体、不同级别的抽象等能力。培养学生的系统能力,必须坚持强调系统分析设计,关注12个基本概念,理解和掌握典型的学科方法。

5.4能力的详细描述

能力是培养目标的重要描述元素之一。根据CC2005给出的计算学科不同方向上11个方面59种能力要求,网络工程专业的能力主要包括:网络与通信能力、通过集成开发系统能力、算法能力、应用程序能力计算机程序设计能力、硬件与设备能力、人机界面能力、信息系统能力、IT资源计划能力、信息管理(数据库)能力、智能系统能力。工程技术设计能力、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工程技术实践能力和工程技术创新能力是其能力结构中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其区别于研究型人才与技能型人才的重要特点。

6应用型网络工程专业核心知识体系

网络工程专业核心知识体系包括8个知识领域,含39个知识单元。①网络及其计算:网络及其计算介绍、通信与网络、网络规划设计、网络集成与优化、网络安全、客户/服务器计算举例、构建Web应用、网络管理;②信息管理:信息模型与信息系统、数据库系统、数据建模、关系数据库、网络数据库、数据库查询语言、关系数据库设计、事务处理;③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概述、操作系统原理、并发性、调度与分派、内存管理、设备管理、安全与保护、文件系统;④计算机体系结构与组织:数据的机器表示、汇编级机器组织、存储系统组织和结构、接口和通信、功能组织;⑤程序设计基础:程序基本结构、算法与问题求解、基本数据结构、递归、事件驱动程序设计;⑥算法:基本算法、分布算法;⑦程序设计语言:程序设计语言概论、面向对象程序设计;⑧离散结构:函数、关系与集合、基本逻辑、证明技巧、图与树。

7应用型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案例

本案例给出的是湖南人文科技学院这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网络工程本科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设计的改革探索及实践总结。

7.1专业定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专业定位:立足娄底,面向湖南,辐射全国,服务地方,培养素质高、能力强、具有创新能力的计算机网络工程研究、设计、开发、集成、管理和应用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网络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良好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训练,具有较强的分析、实践能力和开拓创新意识,能适应本学科技术发展的要求,从事计算机网络工程研究、设计、开发、集成、管理和应用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规格:本专业培养的学生要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艰苦奋斗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具有良好的品质和职业道德。主要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接受从事研究、设计和应用计算机网络工程系统以及系统安全管理的基本训练,具有网络研究、开发、设计与应用的基本能力。主要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①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良好的科学思维思维能力;②掌握网络工程的基本原理及技术,具有设计、开发及系统分析和组建网络的能力;③掌握网络软件开发、设计的基本方法,具有软件开发和应用的基本能力;④掌握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设置方法,具有网络管理能力;⑤掌握计算机科学与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动态,具有继续学习和创新的能力;⑥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⑦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高的专业外语阅读能力;⑧了解信息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和网络工程标准规范。

7.2课程体系与认证标准框架

网络工程课程体系框架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如图2所示。“32X”网络工程课程体系由横向三大子系(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素质拓展体系)、纵向二个平台(通识教育平台、学科专业基础平台)和X个专业方向构成,每个平台模块由必修课和选修课构成。整个课程体系中的两大平台具有稳定性、专业方向具有可扩展性、选修课具开放包容性,以适应新技术发展和个性教育的需求。在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可持续发展本科教育观指下导,对

三大子系中的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优化、强化工程实践教学,与知识、能力和素质三大结构有机融合。知识处于表层,是基础和载体;能力处于里层,是知识的综合与升华;素质是核心,是内化于身心的品质和全面发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专业教育质量评价与保障系统,它由专业目标、质量评价、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支持条件、学生发展和管理制度共7项指标18个方面的内涵构成。

7.3课程体系结构案例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网络工程专业知识课程体系结构如图3所示。该课程体系是按照顶层设计的方法,其教育内容和知识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学科专业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3大部分及17个知识课程体系构成。每个知识课程体系由知识领域、知识单元和知识点三个层次组成。知识单元又分为核心知识单元和一般知识单元。其中,①主要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大学英语、离散数学、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库原理、Java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工程、网站设计、网络安全与管理技术、现代通信原理、光纤通信技术、网络故障诊断与测试、网络系统集成技术、无线网络及其应用技术、TCP/IP原理及编程、软件工程与UML、嵌入式系统、数字信号处理、信号与系统、应用密码学、人工智能等。②学分结构:本专业学生必须修满175学分,其中必修课13分(含实践必修25学分),限选课17学分,任选课1分。③理论教学体系:课程体系由必修课(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实践必修课)、限选课(专业方向课)和任选课(专业任选课和公共任选课)组成。课程结构特点是:紧靠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目标;紧跟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注重素质教育;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有机结合,兼顾学生兴趣与特长;推行学分制。④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军事理论与训练(2W,第一学期第2、3周);社会实践(第一、二学年的暑假);课外科技文化活动(第三、四、五、六学期);教学实习(8W,第七学期13至20周);毕业论文/设计(12W,第八学期第3至14周);认识实习(1W,第五学期第1周);生产实习(2W,第八学期第1至2周);Java程序设计课程设计(2W,第二学期第17至18周,不停公共课);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和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4W,第四学期第15至18周,不停公共课);网站设计课程设计和计算机网络工程课程设计(3W,第五学期16至18周);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Web数据库技术课程设计/Java网络编程与分布式计算课程设计(2W,第六学期第17至18周)。⑤专业方向:(1)网络设计与管理方向:接入网技术,Web数据库技术,网络系统集成技术,无线网络及其应用技术;(2)网络软件开发方向:TCP/IP原理及编程,Java网络编程与分布式计算,软件工程与UML,SQL Server 2000;(3)计算机工程方向:Matlab程序设计,嵌入式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单片机技术与应用。

7.4师资队伍与实践教学条件

师资队伍:在本专业专任教师33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7人,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为60%;博士3人,硕士23人,在读博士研究生3人。该专业硕士学位以上教师的占专任教师比例为88%,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团队。具有系统分析师、网络工程师、软件设计师等职称的“双师型”教师10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或培养对象8人,获校“十佳”教师荣誉称号教师2人,学校教学比武获一、二等奖教师4人,高级职称教师每学年度均为本科生上课。2005年以来本专业教师主持国家、省、校级科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共60余项,获得项目资助经费240多万元。本专业教师近四年共发表科研论文200余篇,其中被SCI、EI和ISTP检索35篇,核心期刊75篇。主编或参编教材、著作23部。本专业教师的科研成果获省、市、校级奖励40余项,围绕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积极开展产学研横向合作,将教学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直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实验室:本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设施完善,建设有计算机通用实验室(9个)、操作系统实验、网络工程实验室、综合布线实验室、网络测试实验室、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室、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室、嵌入式系统实验室、光纤通信实验室、程控交换实验室、计算机控制实验室、软件项目开发实训实验室、数学建模实训室、大学生电子设计与创新实训室等23个实验室,仪器设备总价值957万元,设备总台套数为2125台(套)。

实习基地:建立了地域广泛、队伍稳定、设施完善、技术雄厚的校外专业实习基地8个,校内实习基地2个,实习基地条件能满足学生专业实习实训的需求,实习实训时间有保障、实践效果好。这些实习基地分别是:中软国际有限公司湖南ETC实训基地、广州达内外企IT培训中心、深圳市计算机行业协会、深圳实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美国杰普软件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娄底新蓝电脑科技有限公司、娄底市电信局计算机中心、涟源钢铁厂信息中心、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网络中心、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金工实习工厂。

8应用型网络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与特色预期

8.1人才培养思路与模式

人才培养思路是根据“厚基础,多方向,强能力,重实践”的原则,坚持以应用为导向,强化学科基础,突出实践能力,重视创新潜质,素质协调发展。

人才培养模式是本着“学科专业+应用创新+特长认证”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三个面向”:面向产业以瞄准网络技术及应用的发展、面向社会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网络应用人才的需求和面向国际以接轨国际与国家有关计算机网络的专业技术认证。推行“三个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理论基础扎实、技术实践能力强的应用人才;产学研相结合,培养与产业、社会接轨的适用人才;共性教育与特长教育结合,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8.2特色专业建设思路与预期

根据学校总体定位,科学确定专业培养目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合理构建课程体系,深入改革教学内容、努力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加强实践和动手能力培养,不断提高本专业办学水平与办学质量,努力形成自己的特色,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努力培养“实用型、工程型”的高级网络工程技术专门人才。建设内容主要包括:①制定具有特色的专业发展规划;②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根据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制订符合“实用型、工程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新课程体系;③建设具有特色的专业教学队伍,加强对教师的工程应用与开发能力培养,使专任教师中能够有40%以上的教师能够从事企业级工程应用开发工作,为学生进行项目实训提供技术支持和项目开发指导;④开展具有特色的教学改革研究,积极开展“项目实训”的工程教育模式,创新教学方法;⑤开发具有特色的教学资源;⑥建立和完善具有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积极开展与企业合作,与国内知名IT企业开展横向合作,建立具有特色的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实习训练基地,并起到推广和示范的作用;⑦改革和创新相关教学管理制度;⑧形成具有特色的一流教学效果。

9结束语

本文在借鉴CC2005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网络工程专业的问题空间及其知识取向,探讨了网络工程专业的基本定位和培养目标,确立了网络工程人才的基本能力要求。在研究网络工程专业核心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了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相结合的“32X”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基本框架。最后给出了某地方高校应用型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案例,并探索了其应用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和模式,其教学改革实践效果好,该校网络工程被确立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本文探索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网络工程知识领域与课程体系,对构建该专业教学规范,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 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 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公共核心知识体系与课程[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规范[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4] 蒋宗礼. 以能力培养为导向提高计算学科教育教学水平[J]. 中国大学教学,2008(8):35-37.

[5] 中国工程院工程教育研究课题组. 我国工程师培养的重要性与培养途径研究[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1):1-7.

[6] 蒋宗礼. 专业教育的科学化[J]. 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2009,5(2):42-46.

[7] 蒋宗礼.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指标解读[J]. 计算机教育,2008(13):10-13.

[8]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系网络工程教研室. 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方案[Z]. 湖南:湖南人文科技学院,2008.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Course Architecture of Network Engineering Specialty to

Applicational-Type Professional Cultivate

GUO Guang-jun1, YANG Si-qing1, DAI Jing-guo1, GONG De-liang 2

(1.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nan Institute of Humaniti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oudi 417000, China)

2.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Xiangnan College, Chenzhou 423000, China)

计算机网络工程论文篇5

论文关键词:发现式教学 网络技术 工程应用

论文摘要:介绍了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方面的具体措施和方法。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采用“发现式”互动教学方法,引进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重视实践环节,以网络技术构建网络课程教与学的互动平台,理论与工程应用并重。

一、教学目标定位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等专业的核心专业技术基础课之一,也是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智能科学等专业的专业限选课或任选课之一,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懂得网络的总体框架结构,能建立网络的概念,重点是使学生掌握网络基本原理和核心协议,并熟悉最常用的网络服务和网络工具,了解网络技术的新发展。

教学目标的正确定位是教学改革行之有效的前提和保障,即明确教学是为培养什么类型人才而服务。计算机网络的教学目标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1]网络基本应用、网络管理员或网络工程师、网络相关科学研究。其中,网络基本应用目标要求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可熟练利用各种网络资源,如浏览新闻、收发电子邮件和查找资料等,适合于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智能科学等非计算机专业;网络管理员或网络工程师目标要求掌握网络集成、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网络编程等知识和技能,并对其中一项或若干项有所专长,可以胜任如网络规划设计、网络管理与维护、架设各种服务器和网络软硬件产品的开发等工作,适合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等专业;网络相关科学研究要求具备深厚的网络及相关学科的理论基础,今后主要从事科研和深层次开发工作,适合网络相关的研究生。本文主要研究第二层次的改革与实践。

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模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新形势下的培养目标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主要问题表现在几个方面。[2]

1.教材知识结构理论性偏强,教学内容偏离实际应用

目前国内的大多数计算机网络教材都是以OSI/RM为索引,分层次展开,全方位介绍各个网络层次的工作原理、相关协议、运行机制等,知识点较多且内容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难以提高学习兴趣。OSI体系结构是一个较为全面的网络层次结构,但是在实际中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实际中的网络案例又不完全符合OSI体系结构,这往往会使学生对网络结构感到困惑。

2.教学模式落后

最初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通过黑板板书和语言描述向学生传授网络知识。这种方式有利于教师组织和监控整个教学过程,便于系统地传授知识,但不利于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于网络协议这类较为抽象的理论知识,单纯的板书和描述难以帮助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入理解。

3.实践环节薄弱

一方面,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建设相对薄弱,实验设备落后,与实际应用的网络设备具有较大差距,且数量不足,无法保证每名学生具有较好的实验环境。另一方面,实验课程的内容过于流程化和简单化,没有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4.忽视工程应用

课程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缺乏与工程应用相结合的内容,与之相适应的软件建设滞后,难以将工程应用融入到课堂。

三、“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针对以上不足,我们主要在五个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实践。

1.教材选用与内容优化

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必须选择相对应的教材。对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等专业而言,“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专业技术基础课之一,除了要掌握一定的基本网络理论和核心协议,还要求掌握更高一等的技术和技能。经过课题组成员比较,选择谢希仁教授主编的《计算机网络》;在外文教材和双语授课时选择Andrew S.T.的《computer network》英文教材。

对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智能科学等专业而言,“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专业限选课或任选课之一,侧重于网络基本理论与应用。经过课题组成员比较,拟选择乔正洪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

针对教材内容太多、偏重于介绍理论、欠缺实践环节、与工程联系不够紧密等问题,在讲授的时候略去了部分内容,比如安全方面的内容(另外一门课讲授),增加了一些实践相关的内容,如WinSock编程、路由器基本操作等。在教学内容上力求推陈出新,引进和精选当代网络技术新发展及新应用作为网络基础的指向,在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的同时优化课程体系,将基础知识与现代技术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发展意愿。

2.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

(1)贯彻基础课的教学必须和科学技术同步发展的教学观念,[3]建立终身教育的观念。科学发展与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相结合,以学科建设推动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又支撑新型专业建设与学科的发展,推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更新教学内容的同时优化课程体系,将基础知识与现代通信技术紧密结合,将专业基础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融为一体,实施知识结构合理、基础扎实、适应能力强、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内容的人才培养模式。

(2)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改进课堂的教学方法,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提高教师的授课质量。教师努力研究课程的基本知识点以及这些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处理好信号、数据、信息之间的关系和传输特点;研究重点理论和实践知识点的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教师采用“发现式”互动教学方法,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采用“提出问题+要求解决方法”、“引导思考+适当提示”、“找出学生思路正确部分引申”、“扩充认识解决问题的条件”等方式,把握课程的进度,活跃课堂气氛,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能从应用的角度思考网络通信中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与创新意识。

3.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1)把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中,使理论和协议架构分析变得生动、形象、具体,同时解决了传统教学中课堂画图既费时效率又低的问题。再辅以现场概要线图等,让学生在学习具体知识时心中有网络体系大框架,便于知识定位。

(2)建立网络教学环境。目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已有四个相关网上资源供学生使用:“计算机网络”课程网站,使师生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学习;网络辅助教学平台(Blackboard):向学生提供资源下载口、作业提交口、讨论区等;思科网络技术培训网站(http://cisco.netacad.net)作为思科网络技术培训基地之一,目前为部分优秀学生开放思科培训网站,让学生参与全球交流,直接接触最新网络技术;教师FTP:作为系统冗余,从教师FTP中学生也可以下载课件等。

4.加大实践教学环节,重视实践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计算机网络是理论和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一门课程。目前国内外计算机网络相关教材一般都偏重于理论的讲授,而忽视了动手实践方面的引导,为此应实验单独设课,独立考试。实验课学时占总学时的25%,并要求课外1∶1配套。实验内容根据学生的层次、学生的兴趣分为基础层、提高层、综合应用层三个层次。同时,补充了教材上没有的相关内容,如利用套接字进行网络通信编程,培养实践动手能力。而且把原来以教师为中心的实验教学变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开展开放性实验,延长实验室开放时间,增加大量的设计性或综合性实验,为学生近一步提高动手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5.在课程教学的各环节中大力开发和应用网络技术,以网络技术构建网络课程教与学的互动平台,理论与工程应用并重

计算机网络是一门理论和实验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贯彻教学理念,引用网络发展历史背景故事和实际应用具体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形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专业素养。教学采用理论结合实践教学法,通过实验课程开设、实际网络系统参观和课程设计三个渠道将相关网络技术的应用充分融合到课程教学之中,使同学们接触到真实的网络世界,提高实践运用能力,理论与工程应用并重。

实验课程通过综合设计性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是使学生获得对网络的工作原理与操作方法的感性认识,加深理解、验证、巩固课堂教学内容的最佳途径。

实际网络系统参观是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安排并带领学生参观校园网、学院局域网和企业的网络系统,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有感性认识。

课程设计要求学生独立设计一个网络应用系统或者分析企业已有计算机网络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为企业设计满足实际需求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计算机网络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四、结束语

本课程已建立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网络教学和工程应用交叉融合的教学结构,各教学环节相辅相成、互相交融,实现“加强基础,注重实践,因材施教,促进创新”的目标,形成了立体化的教学模式。通过这样的互动平台,使教与学进入互动沟通的最佳状态。不仅使教师实现了教懂、教准、教活,学生达到了乐学、善学、活学,而且增强了学生日常使用网络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绍强.应用型本科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9,(18):16-18.

计算机网络工程论文篇6

 

关键词:发现式教学 网络技术 工程应用 

一、教学目标定位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等专业的核心专业技术基础课之一,也是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智能科学等专业的专业限选课或任选课之一,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懂得网络的总体框架结构,能建立网络的概念,重点是使学生掌握网络基本原理和核心协议,并熟悉最常用的网络服务和网络工具,了解网络技术的新发展。 

教学目标的正确定位是教学改革行之有效的前提和保障,即明确教学是为培养什么类型人才而服务。计算机网络的教学目标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1]网络基本应用、网络管理员或网络工程师、网络相关科学研究。其中,网络基本应用目标要求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可熟练利用各种网络资源,如浏览新闻、收发电子邮件和查找资料等,适合于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智能科学等非计算机专业;网络管理员或网络工程师目标要求掌握网络集成、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网络编程等知识和技能,并对其中一项或若干项有所专长,可以胜任如网络规划设计、网络管理与维护、架设各种服务器和网络软硬件产品的开发等工作,适合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等专业;网络相关科学研究要求具备深厚的网络及相关学科的理论基础,今后主要从事科研和深层次开发工作,适合网络相关的研究生。本文主要研究第二层次的改革与实践。 

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模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新形势下的培养目标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主要问题表现在几个方面。[2] 

1.教材知识结构理论性偏强,教学内容偏离实际应用 

目前国内的大多数计算机网络教材都是以OSI/RM为索引,分层次展开,全方位介绍各个网络层次的工作原理、相关协议、运行机制等,知识点较多且内容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难以提高学习兴趣。OSI体系结构是一个较为全面的网络层次结构,但是在实际中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实际中的网络案例又不完全符合OSI体系结构,这往往会使学生对网络结构感到困惑。 

2.教学模式落后 

最初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通过黑板板书和语言描述向学生传授网络知识。这种方式有利于教师组织和监控整个教学过程,便于系统地传授知识,但不利于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于网络协议这类较为抽象的理论知识,单纯的板书和描述难以帮助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入理解。 

3.实践环节薄弱 

一方面,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建设相对薄弱,实验设备落后,与实际应用的网络设备具有较大差距,且数量不足,无法保证每名学生具有较好的实验环境。另一方面,实验课程的内容过于流程化和简单化,没有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4.忽视工程应用 

课程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缺乏与工程应用相结合的内容,与之相适应的软件建设滞后,难以将工程应用融入到课堂。 

三、“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针对以上不足,我们主要在五个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实践。 

1.教材选用与内容优化 

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必须选择相对应的教材。对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等专业而言,“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专业技术基础课之一,除了要掌握一定的基本网络理论和核心协议,还要求掌握更高一等的技术和技能。经过课题组成员比较,选择谢希仁教授主编的《计算机网络》;在外文教材和双语授课时选择Andrew S.T.的《computer network》英文教材。 

计算机网络工程论文篇7

【关键词】案例教学 高职 计算机网络教学 应用

案例教学,就是一种对于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特定场景的模拟以及重现,然后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到案例场景中去,在经过交流以及讨论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对成功或是失败的案例和学生进行了解分析与比较研究,从这些案例中得到学习目标需求的结论以及学术原理,从而使得学生能通过自己的学习思考或是从与别人的交流思考中参谋别人的思绪,进而开拓自己的思维以及对于知识认识了解的层面,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

1 案例教学在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对于操作性的要求很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仅要弄懂老师上课教授的知识是什么,不仅仅局限在知道的层面上,还需要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能自如的应用计算机网络去方便自己的日常生活,合理健康的使用计算机网络去解决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或是丰富自己网络世界的生活,这样才能算是真正的把这门课程掌握好。将案例教学应用到高职院校的计算机网络教学过程中有助于提高学生在这门课程上的实践能力,能有效地辅助学生更快更好地将这门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应的结合好。以往传统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在受到保守且循规蹈矩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和多种参差的外界因素阻挠,使得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目的发生了偏差,让很多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网络主要目的都仅仅局限在通过考试这样的狭隘目标上,而不是想方设法的让学生掌握好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让学生能在掌握好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后应用到其他理科科目,对于其他主修的科目进行辅助学习。传统应试的传授教育模式中难免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以下就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做简单的讨论说明,以针对这些问题从侧面得出案例教育在技工院校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1.1以往的教学理念,以及对于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成果可以看出,在这种课程与课程之间缺乏系统性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的内容不但缺乏应有的联系性,同时也缺少了实用性,教学目的没有真正的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及社会的需求。从前对于计算机网络的教学质量已经无法满足近几年国内迅猛增长的经济,社会对于高级技工日益增长的需求。故此必须明确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思想,用案例教学的方法去教导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案例教学在技工院校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应用是目前社会迫切的要求。

1.2陈旧的教学模式不单单是严重地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较为抽象的理论知识单方面的灌输式教育既打击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让学生的学习个性被大大的压抑住,使得学生对于学习缺乏一定的积极性,直接影响了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网络时能在具体案例分析上进行学习,这样不但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分析判断能力,还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思维能动性。

1.3计算机网络是一门实用性比较强的课程,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也比较广泛,且对于往后在企事业单位上的文书或是探究开发工作上都能接触到。应试教学的模式不仅仅妨碍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也必然严重地剥夺了学生理论创新能力与及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案例教学能让枯燥的计算机网络课堂学习活跃起来,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把学习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与创新能力结合起来,也把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由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探索者。案例教学方法在计算机网络中的应用无疑能使高职院校的计算机网络教学到达目标以及提升质量的可能。

1.4现实情况反映学生在过去的教学模式下学习计算机这门课程是先学一课时的理论课,然后在下一次上课时再学一课时的实践课,但往往在下一次的操作课时学生基本上已经把上节课的理论忘记得七七八八了,这时候又需要老师把理论知识大概讲一次,这样一来既浪费了教学时间又不能保证学生在粗略重复理论知识时是否能掌握好,这样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教学模式大大的影响了计算机教学的效果。故此在计算机的网络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的方法非常有必要,应用实际的案例代替过于抽象且乏味的理论,让学生能在教师讲授的同时具有实际操作的机会。

应试教学的模式不仅不一定能保证学生对乏味缺乏实际操作的理论知识掌握好,同时也必然严重的剥夺了学生理论创新能力与及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既没有很好运用各类计算机网络操作的能力,同时不具备独立解决各种实际生活中面临的计算机网络问题。针对以上论述,传统教学方式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造成计算机网络课程无法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案例教学在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应用是社会,学校以及学生极其需要的教学方法,也是顺应时代需求所务必推崇的教学方法。

2 案例教学在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应用的具体措施

计算机网络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然而在这门课程中教师教学难和学生学习起来很困难的现象存在比较明显,如何做好技工院校计算机网络教学成为一比较严峻的问题。如何使案例教学能在技工院校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应用好,以下有几点具体措施:

2.1广发采集资料,建立以比较全面的案例库。教师在对于使用案例教学法的前提,就是要拥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案例教学库,让在计算机网络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案例较为经典,且能具有针对性以及代表性。

2.2共享经典案例资料,让学生按照教学的质量目标通过自己对给予案例的基本信息和内容的阅读了解分析,在进行对资料的搜索和补给后,再经过教师的启发和小组交流讨论,使得学生能在结合学习的理论知识以及对案例的分析理解,通过自己的探索学习到计算机网络学习的真正原理和技巧,能举一反三的完成比较复杂的问题。例如某技工学院的老师,在教导学生一些较为复杂的方程式解答的时候,教师一般都会举出一道例题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讲解讨论,然后得出这道题目的解答结果以及这道经典例题的解答原理,之后再举出相关的习题让同学们结合在刚刚例题中得到的解题原理以及自己的思考,解答出之后类似的问题,让学生真正地掌握这种类型题目的解答方法。共享案例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分享,教师可以利用课间的时间,互联网的非地域局限性在网上和学生宣讲一些比较经典的案例,或是一些日常的案例,使得案例教学在学生学习生活中变得更加普遍且易于接受。

2.3有针对性的举出案例,并能让学生纳入场景的讨论问题。有针对的案例能使得案例教学在应用过程中变得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案例教学模式能更加贴切的了解到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实际需求,使得计算机网络教学能真正地辅助到学生自身主修专业,不再把计算机网络学习的目的仅仅局限在应试要求上,在掌握理论基础的同时拥有创新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真正能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合社会经济需求的可用性人才。例如网络模拟配置教学中,应用路由器参数配置设定以及启动,了解Boson NetSim5.31不但可以配置常见的局域网(或虚拟局域网VLAN),还可以配置广域网协议,在配置广域网协议方面网络实物设备配置是很难在实验室实现的。在计算机网络教学过程中一般都会选择比较有代表性的ISDN配置为实例说明ISDN(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network)即综合业务数字网,是基于公共电话网的数字化网络它利用普通的电话线实现双向高速数字信号的传输,可在其上开展语音、数据、视频、图像等各项通信业务,因而被形象地称作“一线通”。

经过时间证明案例教学方法有效地改变了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这样新型教学模式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参与课堂教学中的积极性,让课堂教学不仅仅呈现的是教师唱独角戏的情景。案例教学方式不仅仅能提高技工学院计算机网络教学的质量,让教学在达到预想的效果的同时,还注重学习对于计算机网络学习的实用性和操作性,使得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也显著加强。着重与实践技能的教学培训使得理论知识能都呼应实际需要,同时也把理论知识变得浅显易懂,使学生在接受理论知识时不再那么的抗拒,理论知识的简洁明了化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与吸收。

3.案例教学在高职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应用案例教学方法的教学模式有助于直观的带动起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摆脱枯燥乏味的理论性知识满堂灌的模式后学生能自觉的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进而就能渐渐的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举一反三的对更多新的知识进行独立的认知,开发自己的创新潜能。

计算机网络教学应用案例教学教学方法,让计算机网络教学变得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案例教学模式能更加贴切的了解到学生对专业知识的需求,使得计算机网络教学能真正地帮助到学生学习生活的需要,能全面地掌握好计算机网络知识的要点,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合社会经济需求的可用性人才。

4.结语

本篇文章主要对于案例教学在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必要性,以及其使用的具体措施进行一个比较全面的探讨研究,在经过不断的教学实践中,得到案例教学如何能更好地应用在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教学中,让这样的教学方法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提高他们学习计算机网络的积极性,以及对于计算机网络知识的掌握,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丽梅.案例教学法的研究与教学实践[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3).

[2]黄辉.案例教学法的优劣分析与改进[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1(4).

[3]段志平.案例教学法及其在计算机网络教育中的作用[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

[4]张小军.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教学实应用案例教学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9(10).

[5]陈伟.计算机网络教学应用案例教学方法初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28).

[6]王瑛淑雅.计算机网络教学课程应用案例教学的教学模式――高职院校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J].计算机教育,2010(1).

计算机网络工程论文篇8

关键词:仿真软件;计算机网络;GN3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08-1851-02

作为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在学生后继学习和前景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网络的基本理论,明确网络与其他课程的关系;能够运用理论对网络进行规划、对设备进行配置与管理、对相关网络需求进行软件开发等。《计算机网络》课程理论知识较多,且知识点较为琐碎,学生在学习时难以把握课程体系结构,难以对理论知识进行具体的应用,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这些问题与课程特点有关,也与我们的课堂组织形式、教师教学方式等有关。

在以往的教学中,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习惯于“你讲我听”的教学方式,课堂交流少,有的时候一堂课教师甚至没有一句提问,学生没有一句回答,课堂“死气沉沉”,学生也是“昏昏欲睡”。《计算机网络》知识点众多,教师更容易陷入一直讲的境地,学生也是越听越烦。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没有任何促进作用,反而会对学生起到误导的作用。

本文结合笔者近几年来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实际,针对地方性本科院校实验手段不足的情况,利用模拟仿真软件作为教学工具进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仿真演示和研究,节约了实验费用,同时更大程度地促进了课程教学的形象化。

1 模拟仿真软件

应实际教学、科研等的需要,生产网络设备的大公司都积极出资出力开发网络仿真工具软件,即网络模拟器。备受通信、网络等专业教学部门和培训机构欢迎的网络模拟器有:Packet Tracer、Dynamips、NS2、GNS3等模拟软件。Packet Tracer是由Cisco公司开发的,其模拟对像为Cisco网络设备,为初学者设计网络模拟器,学生和教师可以建立仿真、虚拟和活动网络模型;Dynamips是由法国人Christophe Fillot 开发的,国内的网络受好者为其开发图形操作版,能方便学习者配置路由器,NS2是由UC Berkeley开发,用于仿真不同的各种IP网,GNS3是整合了Dynamips,、Dynagen (Dynamips的文字显示前端)、Pemu(PIX防火墙设备模拟器)、Winpcap (公共的网络访问系统)的思科模拟器。不同的模拟器各有特点:如表1。

4)仿真结果

整个过程,可以通过动态演示,观察数据流运动变化过程,并可以看到数据包结构,很好地帮助学习者理解帧中继交换机的配置。

3 结束语

模拟仿真软件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加深了学生对理论和概念的理解,同时形象化的模拟了真实网络环境,给学生以真实感的操作体验,极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构建应用型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的有效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 [M].5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2] 汤鹏杰,唐凤仙,阮忠.模拟仿真技术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2010,9(9):198-199.

计算机网络工程论文篇9

关键词: 虚实结合;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02-0397-02

随着信息时代和物联网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将变得日益紧缺。高职院校又担负着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发展型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那么在高职院校中各专业应创立一套适合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法的教学方法,为社会培养急缺人才。

1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沟通能力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掌握网络系统基本知识和网络安全基本理论,掌握基本的防病毒、黑客攻防以及主流的网络安全技术,具备从事企事业单位网络管理、维护和安全防范等必备的专业技能,能够规划、管理安全的网络平台,并能快速跟踪网络信息安全新技术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应充分体验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理论知识以够用为目标,重在实践教学。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通过网络基础课和思科网络设备配置管理,结合网页设计制作、网络操作系统、Windows和Linux主流平台网络服务配置、网络安全技术、网络工程与系统集成等专业课程,贯穿网络公司在网络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网络规划、网络组建、网络设备配置、服务器配置与管理、网站规划、网络系统维护等各个环节的知识与技能。

对于学生的培养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通过在学校学习各门专业课程构建良好的知识体系;第二阶段到公司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把学校里面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结合起来,并从实际运用中找出自己知识的欠缺以加以学习补充。2年的校园基础知识学习,使学生构建起关于计算机网络的基本体系结构,掌握网络系统的管理和应用及网络安全技术;在随后的1年企业实习过程中,结合企业实际的网络工程对自己的理论知识进行升华。这样很好地把学校和企业结合起来,为学生毕业后更快的走向工作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教学方法

针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在遵从直观的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积极推行案例教学法、项目驱动教学法、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积极推行学院的“讲-演-练-评”教学模式,加大Web应用开发项目作业、网络安全与管理、网络系统集成、综合布线、网络综合实践的份量,努力提高教学效果。教学建立以技术、技能训练为主,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采用“讲—演—练—评”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边讲边练、讲练结合,采用情景教学和任务驱动。“讲”即讲授,是教师将网络基础知识、基本原理、技术要求和操作过程等相关理论知识融合到实训实习项目中进行讲解。“演”即演示,是教师模拟真实的工作场境和职业氛围,演示各种网络设备(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的配置和使用。“练”即练习,是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演示,亲自动手操作,在设备上练习自己所学的网络配置命令,体会技能操作的要领和步骤。“评”即评价,是通过学生自评和互评、教师评价,对学生配置网络设备情况和系统配置进行课堂现场点评、阶段效果测评和社会评价。四个环节紧紧相扣,互为依托,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过程,整合全面发展学生职业技能的教学方法群,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集合在一起,达到“学、做、用”三合一的教学效果。虚实结合的方法则是贯穿于整个教学模式当中。

3 虚实结合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过程中,通常围绕两条主线展开进行。一是操作系统,另一个是网络设备的配置(如路由器、交换机等)。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类专业大多采用的是理论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即首先教师通过理论教学进行讲解,然后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对于网络操作系统课程而言,无论是Windows Server系统还是Linux系统,均需要上课前提前安装的到相应的计算机上。大多数理论教学是在多媒体教室进行的,多媒体教室在多数院校是属于公共教室。这样,如果将计算机安装紧适用网络专业教学的操作系统,那么势必会影响其他教师的适用。那么是不是需要在一台计算机上安装多个操作系统呢?此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还有一些问题,就是要实现不同操作系统之间的通信演示时怎么实现呢?不至于要上网络操作系统的教师每次课都再带一台电脑吧?

再有对于网络设备配置课程,教室也不可能每次都把真实的交换机或路由器等设备抱到教室。但是没有设备演示,只靠凭空的讲解学生是很难理解的。那么如何才能有效的解决以上诸多问题呢。虚实结合是一个快捷有效的方法。

首先,在真实计算机上仍然安装一个供所有用户公用的操作系统,然后,在该系统平台上安装一些虚拟软件。对于多数不用该类软件的教师而言,他们想平时一样操作该计算机,不需要启动该软件,也就不会影响计算机的性能。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教师而言,他们根据自己需要启动对应的软件来完成教学。如网络操作系统课程,可以利用VMware Workstation软件启动所需要的Windows Server系统或Linux系统,还可以启动Windows客户端系统,再加上真实计算机上的操作系统,如此一来就可以利用一个虚拟软件同时启动多个操作系统。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清楚地展现各种操作系统的配置和应用,并且还可以进行测试。对于网络设备课程也是如此,可以利用Packet Tracer等模拟软件,来绘制网络拓扑图,并且还可以对各种网络设备进行配置,学生可以十分直观地理解各个知识点的应用。如此虚实结合的方法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此方法不但适用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也适用于计算机类其他专业。

4 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专业在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良好有效的教学方法是不可或缺的。作者根据自己日常教学过程,做了一些探索,并通过实践教学应用,发现效果十分明显。不但减少了设备的数量,而且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网络相关知识。希望此方法对其他进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老师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黄登红.机电一体化专业虚实结合实训模式应用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3(12).

[2] 刘海蓉,胡善岳.论高职计算机专业创新教育[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3]卞华珍,潘荷新.计算机网络专业工程化教学改革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6(23).

计算机网络工程论文篇10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 理论教学;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4)08-50-03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research of "computer network"

Chen Baogang, Liu Yi, Guo Yufeng, Che Yinchao, Zheng Guang

(College of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Science,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 450046, China)

Abstract: The computer network course requires strong theory, broad aspect of knowledge and is abstract. Therefore it is difficult for students to learn this course.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computer networks curriculum,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ocedure of teaching and experimental aspects are analyzed respectively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trend of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The corresponding theoretical teaching reform program is proposed from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management as well as communication ways between students and teachers. Moreover, the optimizations for experiment content, the experiment environment, experiment organization, experiment 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have been demonstrated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various measures in computer networks curriculum, teaching effectiveness has been improved significantly.

Key words: computer network; theoretical teaching; experimental teaching; teaching reform

0 引言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内容不断发展的学科,是计算机应用、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等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专业课程之一, 在信息技术学科发展和课程体系建设中处于重要的地位[1]。社会各行各业对计算机网络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对从事计算机网络的技术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计算机网络具有实践性强、理论抽象等特点,传统的教学体系无法完全满足社会的需要和适应技术的发展。合理设置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体系,研究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全面提高教学效果,是高校必须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1 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网络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由于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长期以来都没能改变以教材为中心、以考试为中心、教学模式落后、实验教学内容贫乏、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脱节等状况。这种状况满足不了科技发展对大学生专业水平和能力素质的要求。

1.1 理论教学

⑴ 教学内容。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而计算机网络教学内容的更新却跟不上技术发展的速度,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情况严重脱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感到内容抽象、枯燥,很难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而教师则感觉在课堂时间内要把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原理结合实际讲清楚并不容易。

⑵ 教学模式。计算机网络课程包含的知识面广,综合性强,需要有一定的计算机和通信知识为基础。但目前仍有很多院校的计算机网络课程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室和教师为中心,缺乏教与学的有效互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调动,无法建立起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思维方式,再加上这门课程自身综合性强的特点,导致学生普遍反应比较难学,对课程学习缺乏足够兴趣。

1.2 实验教学

⑴ 实验教学内容和条件。目前,不少高校对于理论教学过程非常重视,而对于实践环节则没有合适的安排。由于缺乏实验师资,网络实验环境简陋,实验课时安排偏少等因素,实验的地位不突出[2]。而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又往往把教学内容单纯化到网络设备的介绍以及配置操作的培训。此外,网络实验环境和实验室条件也是当前阻碍学生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提高的一大瓶颈。

⑵ 实验教学组织和管理。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内容组织和管理随意性大,不规范。实验教师没有充分了解实验环境和合理估计实验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没有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只能熟悉网络设备的配置命令,没能充分分析和理解配置后的实验结果。在一些合作性实验中,由于缺乏良好的管理和引导方式,学生主动参与性弱,影响了教学质量。

2 计算机网络理论教学改革

计算机网络理论部分的内容大多都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为有效完成计算机网络理论部分的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就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来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

2.1 优化教学内容鼓励学生课下主动自学

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由谢希仁编著的《计算机网络》是很多高校选用的主要教材。该教材结构组织合理,内容丰富。然而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一本书已经不能容纳网络课程应该包含的所有教学内容,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断调整和更新[3]。在上课的过程中需要适当加入讲授知识点的最新技术信息和研究状况,比如适当增加物联网、无线局域网、移动互联网等当前热门技术内容。通过经常更新和补充教学内容,可以弥补计算机网络领域中理论与实际相矛盾的情况,从而可以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始终与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保持同步。同时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还应当鼓励学生在课下阅读相关的参考书籍并上网查阅有关文献资料。通过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网络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还可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2.2 通过命令和工具软件深入理解网络理论

很多时候,学生对于学到的书本知识难以在实际生活中找到对应的应用环境和使用场合。通过介绍网络命令的功能、使用方法和作用并鼓励学生活学活用、触类旁通,可以让学生通过命令来初步沟通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的差距,这对于学习计算机网络和加强动手能力具有很好的帮助。比如通过IPconfig命令,学生可以了解具体网络中IP地址的配置信息,使用Traceroute命令可以让学生了解数据包经过的始点和终点的路由器信息。

网络体系结构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是重点和难点内容,也非常枯燥和难以理解。目前的很多流行抓包软件如:Iris、Sniffer、Wireshark等都可以捕捉和分析包的结构[4]。利用这些工具学生可以看到MAC帧,IP包,TCP报文以及数据等内容。通过这样具体形象地分析数据包的结构和内容,学生理解和掌握协议原理和协议数据单元的格式就容易很多。还可以通过配置和安装一些软件工具来加强对于网络应用的理解。如通过配置Foxmail来了解电子邮件的收发原理,通过配置ServerU服务器工具来了解FTP协议的工作原理等等。

2.3 利用案例分析加强网络工程能力培养

计算机网络是理论、工程与应用紧密结合的课程。因此在教学内容安排上,不仅要重视网络基础理论和工作原理的讲授,也要重视网络工程设计和网络应用问题分析,使理论与实际更好地结合。在教学中适当选择一些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和评价,使学生能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并获得一定的实际应用经验,还会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我们在介绍网络层的理论时加入具体网络的规划和子网划分的实例,这样可使学生对于网络层中IP地址、子网和网络域知识点的理解非常清晰和透彻。

2.4 建设课程交流平台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为了使学生能够尽快地掌握计算机网络的核心理论和技术,必须为学生提供便捷有效的沟通交流方式,以方便他们能够迅速地获得各种帮助并快速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为此,我们在校园网上搭建了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平台。该平台提供了本课程的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资料以及任课教师资料和联系方式等内容,并开设有留言区和微博,学生可以在任何时候提出问题,教师会尽快回复和解答。该网站除了交流和提供教学资料的功能,我们正准备把其他教学活动(包括作业提交与批改、疑难分析、在线交流、学习心得等)转移到网络教学平台上。这种网络化的辅助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可以在课外自主学习并得以提高。

3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改革

实验教学不只是理论教学的深化和补充,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加深对网络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5]。因此,我们在实验内容、实验环境、实验组织、实验管理和评价等几个方面进行改革,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水平。以下给出具体措施。

3.1 调整和优化实验内容

实验教学内容不应仅依附于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它同理论课程一样为教学目标服务。验证性、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所占的比例应该科学合理,并需要注意加强实验内容的实用性。

通过明确课程的核心知识内容和分析计算机网络知识体系,最后选择包括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等重点教学内容来设计实验内容,安排实验10个,学时20个。

3.2 改善网络实验室条件

良好的实验环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是实现培养网络人才目标的重要保障。目前,部分院校的网络课程实验是在机房或由简单的网络设备组建的网络环境下进行的。这使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亲自动手操作网络设备,达不到培养网络应用人才的目标。

为了满足教学需要,我校组建了两个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购置了四套吉林中软吉大公司提供的网络协议仿真分析实验教学系统,配置100台实验用计算机,40台华为公司出品多功能路由器、28台二层交换机、24台三层交换机、10台防火墙、12个无线AP、若干光纤线路及其他辅助设备,并有专人负责维护网络实验室的设备,使网络实验室的环境初步满足了我校对于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基本要求。

3.3 科学组织实验过程

在实验课上,教师应首先介绍实验相关的理论知识点、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重点和操作难点,并对操作过程进行展示。再根据实验环境把学生分成若干实验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安排学生进行实验,布置实验进度。

分组主要根据学生的主观意愿,同时也注意学生之间搭配的合理性,以提高学生团队的合作能力和组织能力。对于实验能力强的学生,可以指定他们担任一些实验辅导工作,负责所在小组的实验,并协助教师开展工作。这种变教师指导实验为学生协助指导实验的教学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加实验教学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实验特长,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6]。

3.4 加强实验管理和评价

实验之前,先把实验相关内容交给学生,让学生对这部分内容进行认真的分析,明确实验目的和具体步骤;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遵守纪律,认真完成任务,对于遇到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积极引导和帮助,鼓励学生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实验完成后,教师要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查。

实验结束后,每个学生需要提交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不仅有实验步骤描述,也要有实验中出现问题的说明与解决过程,之后由组长做小组总结,最后由教师作整体评价。评价的内容既有实验内容和过程,也可以扩展到实验小组的分工协作、实验方案的设计完成、实验结果的分析总结等方面[7]。通过不断充实实验评价的内容,使学生从实验中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获得更多的实验技能。

4 结束语

通过对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改革实践,使该课程能够集中体现出网络技术当前发展的现状,并与实际应用相贴近。在教学过程中施行这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理论学习的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对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实践也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有机融合使学生能够把理论和实际应用联系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他们将来应对工作上的实际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由于网络技术是在不断发展创新中,所以教学改革也不能停止。在以后的教学中,仍然需要不断完善和规范课程教学体系,丰富和改进教学内容及实验方式,以期对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以及就业竞争力起到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松波,张学东,王莉等.“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辽宁

科技大学学报,2013.6:281-283

[2] 李蓬.计算机网络系列课程实践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0.17:

61-64

[3] 黄敏,刘琼.“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与教学互动的研究[J].计算

机教育,2009.13:41-43

[4] 郑良斌,何薇.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5.8:33-34

[5] 王绍强.应用型本科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 计算机教

育,2009.18:16-18

[6] 王春东,张桦,莫秀良.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深化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

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0.9:147-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