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配置论文十篇

时间:2023-04-01 03:01:11

计算机配置论文

计算机配置论文篇1

这些年,计算机领域的发展乘上了高速列车,一天几个样的多变,然而,一部分人却只搭牛车相追。当人们为自己能熟练地使用WPS、CCED编写修改报告而高兴得手舞足蹈时,不少人却早已把MicrosoftOffice当成办公的家常便饭在使用,将前者早已请进了垃圾箱。硬件的快速更新换代,软件日新月异地发展,使得少部分人在购买硬件和应用软件时总是显得慢了几拍,以致于刚买不久的硬件就满足不了新的软件使用的最低要求,在一个平台上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开发出来的软件,没用多久就被淘汰。因此,我们在计算机配置和应用方面,为了更好地保护已有的投资,在必要的时候理应看清形势,三步并着一步走,而不能再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了。

在硬件配置方面,首先要充分考虑到计算机硬件发展更新过快的特点,其次要分析好你买计算机用来干什么,需要什么样的配置,既要实用,又要实惠。有个别单位在购买硬件时,完全是领导一家之言,买什么档次的,买谁家的,根本不征求这方面的技术人员的意见,结果使得购买的硬件不久就很难派上用场了。某单位96年6月花巨资购买了25台AST466/4M/540M双软无光驱计算机、25台LQ1900K打印机、2台HP激光打印机等设备,用于本单位的办公自动化。孰不知现在办公自动化已普遍使用WIN95或WINDOWSNT操作系统下的软件(众所周知,前者最低需8M内存,后者最低需16M内存),显然这些硬件配置是不合理的。现在,各单位已陆续在进行网络建设,有些硬件,尤其是高档硬件,如:激光打印机、彩色喷墨绘图仪等,不可能也不应该每台微机都配,有一两台在网络上使用即可。否则,就会造成硬件资源大量时间处于闲置状态,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诚然,近些年计算机硬件更新换代太快,完全应该归“罪”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让用户一步到位确实有些难为他们,紧跟最先进的技术来配置计算机也未必就完全是对的,但我们总不能在彩电已普及的今天去买台17英寸的黑白电视机还声称一步到位了吧!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促使人们对数据库开发建设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各单位相继都在组织开发各类管理信息系统,很多单位都把Intranet的建设纳入议事日程。在这种情况下,仍有一部分管理信息系统采用的是XBASE平台开发出来的,这样的软件往往依赖于某一DOS中文平台,使用很不方便,同时,大量的重复数据(如同一人的姓名、性别、年龄、出生年月、身份证号码等等大量的基本数据在各种管理信息系统中都有一套)多处存放,各管理系统割据为政,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并产生大量的数据冗余,使用维护很不方便,有的甚至使用自定义数据格式,给数据共享制造了新的障碍。在“计算机就是网络”的时代,这些正在开发的管理信息系统也许尚未出生就夭折了,真可惜!我们不应该只埋头拉车,需随时抬头把路看清才是。

在软件使用方面,各级有关部门有责任、有义务推广使用适合于本系统本部门的优秀软件,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开支,而不要再用老牛拉破车的方式去办公,否则就会废时费力,害人不浅。例如,某部委的有关部门曾下一文,要求各部门把本单位及二级单位的行政机构设置的树状图上交,以便出书,文中强行规定统一使用WPS文件格式上交软盘。这下可真有些难为我们的有关同志,他们都普遍熟练使用WINDOWS平台下的字处理软件,要让他们听从WPS的制表符的指挥行走,等这个工作做完了,也许还没练好此功夫。当然,可能我们有的部门和单位的计算机应用水平确实不高,不这样规定他们难以完成工作任务,但是我们总不能靠这样原地踏步去前进吧?新的、好的软件要推广它使用它,不去摸、不去学、不去用,采取三不政策恐怕也不是出路。各上级单位,在布置工作时要充分考虑到软件使用问题,引导下属单位使用好的软件,帮助他们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开支,更不能去拖他们的后腿。

以上这些问题,不讲大家也都明白,但少数单位或部门在具体操作时却让我感到仍有在此一提的必要,不说不为快,不是之处敬请指出!

计算机配置论文篇2

 

网络的重要性决定了计算机网络课程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当前,高校的计算机专业、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等相关专业都开设了计算机网络这门课,并且是作为核心专业课程来安排。该课程理论强、概念抽象、知识发展快,而且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在教学中,学生不仅要掌握相关理论知识,而且要能够很好的理解和运用所学到的协议和概念,能解决具体的网络问题。针对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校和广州腾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的合作,本文探索了基于校企合作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几个方面的改革和实践。

 

1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

 

1.1教学内容

 

计算机网络课程概念很多、理论性很强而且比较抽象。在教学中,主要以计算机网络协议族为主,包含了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的协议,并扩展了网络安全、无线网络和下一代IPV6协议等内容。学习过程中,主要以教师教授书本上的内容,学生通过上课学习和课后实验来掌握要求的内容。但是教材上的内容是以协议理论为主,而实际的案例和相应的应用不足。如果单纯只是教授这些协议内容,一方面无法做到全面深人的讲解计算机网络的知识,另一方面学生也无法具体的理解所学习的协议的内涵以及其应用的方面,无法做到融会贯通。因为计算机网络课程有太多的概念和协议,这些都很抽象,如果不辅助以相关的实际的案例和操作,是很难理解的,这样只能做到空对空,结果虽然协议都背诵和记忆下来了,但是并不理解是真正的内涵;学生不能认识到所学到的知识的用处,容易失去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教学与实践相脱节,无法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1.2教学模式

 

当前的教学主要以教师教学为主,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学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授。而学生往往认为上课听懂了,课后练习都做完了,就是掌握了要学习的内容。然后这种教学模式由于缺乏学生有效的反馈,教师并不能真正掌握学生学习的程度;而且学生往往对于协议内容一知半解,并不能全面理解和应用网络协议。

 

计算机网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果只是教授理论,学习和练习书本和课后习题的例子,不足以掌握其相关知识。以理论为主的教学模式并不能够满足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学生无法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相关协议,无法规划和设计小型的网络,不能够培养学生网络思维能力和运用网络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师资力量

 

教师的在教学过程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只有教师掌握的相关的知识,才能熟练的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才能够很好的教授给学生;相反,如果教师本身知识不扎实,对要教授的内容掌握不全面,对知识理解不透彻,学生想要学好是很困难的。正所谓“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

 

然后现实中,计算机网络的师资大多没有直接从学校毕业就进高校工作,理论知识扎实,对网络协议研究方面比较在行,能够从事相关的研究工作,但是没有实践工程经历,缺乏实际的网络配置和管理经验,对网络的规划、设计和实施并不是很了解。由于自身教育知识背景的不足,导致在教学中往往只能够照本宣科,即使能够在网络的某几个方面进行拓展讲解,始终也无法全面的讲授计算机网络的知识。

 

2校企合作的实践与创新

 

为了提高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效果,我们和广州腾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在教学的多个环节进行合作,采取多种手段,理论联系实际,以实现培养具有独立创新思维能力、理论基础扎实、实际动手能力强的计算机网络工程人才。

 

2.1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课程应该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并重,通过在教学大纲中穿插入相应的实践内容,以提高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以及实践动手能力。在理论教学上,为了保持系统性和科学性,重点以TCP/IP协议为主,讲解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的协议内容;在协议的讲解中插入实践教学的内容。通过和广州腾科网络技术有限共同制定教学大纲,将CCNA的内容嵌入计算机网络的教学中,在每一个完整的知识点后插人一个CCNA的实践内容,最后以综合的CCNA综合实验作为总结。CCNA是思科网络认证体系的基础阶段,通过CCNA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具体网络命令,交换机和路由器的配置,以及基本网络的规划设计和配置。在数据链路层,插人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基本连接、CDP等基本命令,以及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在网络层中,插入IP地址、R1P、0SPF、BGP和VLAN相关的配置实验;在传输层插入NAT和PAT的配置实验;在应用层,插人Sniffer网络抓包实验,基于多种标准的应用层协议,查看应用层中数据包的头部和内容。

 

2.2师资培训

 

在师资培训方面,我们和广州腾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基于CISCO的培训体系,开展CISCO认证培训。广州腾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紧跟网络技术的前沿,具有大量的网络工程实践项目经历,同时在CISCO培训方面具有多年的经验。至今为止,我校已有10名教师通过了CCNP的认证,1名教师通过了CCIESecurity的认证,还有3名教师分别在接受CCIE路由与交换、CQE安全和CCIE网络服务提供商的培训〇在培训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真实的实验,对网络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认识;通过对CCIE的网络的规划与配置,可以增加教师在网络某一个方面的知识体系,使得网络知识更加全面和丰富;同时教师在培训过程中,通过参与腾科公司的工程项目,也积累了大量的一线工程实践经验,这些知识反馈到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中,可以营造更加生动活泼的课堂,具体例子可以随手拈来,而且可以更加通俗易懂的讲解书上的协议,可以很好的做到深人浅出。

 

2.3教学实验

 

在实验组织上,我们设计了基础实验、阶段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等三阶段的实验体系。其中基础实验包括:1.通过console口访问路由器;2.通过telnet访问路由器;3.配置终端访问路由器;4.路由器几种配置模式;5.路由器I0S配置基本命令;6.I0S系统的备份与恢复;7.CDP基本配置;8.交换机基本配置;9.交换机I0S备份与恢复。阶段性实验包括:1.IP地址配置;2.静态路由配置;3.默认路由配置;4.RIP路由配置;5.RIP子网汇总;6.RIP认证;7.单区域点到点链路0SPF;8.单区域广播链路0SPF;9.0SPF认证;10.多区域0SPF配置;11.BGP基本配置;12.VLAN划分;13.TRUNK配置;14.单臂路由实现。作。Step丨:对于空白我们采取当空白小于12像素则忽略;SteP2:将被分割的汉字的特征信息进行了拼接处理,如“吉”字,他不再被记录成两部分信息而是一个整体,基于图片的分析,我们可得到正常汉字高为40并结合误差考虑所以我们将舍去黑像素高度小于25的特征信息(上述丨2、40及25都是一个指标,可以根据具体数据调试出合适的值)。

 

Step3:拆分的依据则主要是检测空内部分是否大于正常标准(通过对图片的分析我们可得知标准行间距约为30个像素)并规定如果大于32个像素则拆分(这里考虑到误差所以比标准行间距大2个像素)。

 

Step4:对t步得到的图片特征信息进行聚类。可按照将左、右边缘的图片作为该行的标准特征信息进行分行聚类,也可先将左右边缘的图片进行匹配,并合并相同行的特征信息,从而得到更精确的行的特征信息,再依据这个精确的行特征信息进行聚类s1.2.2基于极值搜索的英文碎片行聚类模型。

 

如果要处理的是英文碎片,我们可知英文与中文字体提取特征信息的最大区别是在于中文字体大部分是方块形而英文是基于四线三格的印刷体,字高不定,因此中文碎片的行聚类模型并不适用于此但是印刷体的四线丨格的位置是一定的,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图片的整体信息如h—行与T一行的相对位置和本行的文字特征结合起来确定四线飞格的位置从而提取英文图片的特征信息Stepl:搜索所有的极小值_判断依据为/»(x)<=p(.t-l>且)<p(x+\)iSleP2:然后在每个片段中找出相距为15-25之间的极小值点对,如果该片段中只有一组点对.则该点对即为我们要找的改行的标志对。如果该片段中多于一组点对符合条件我们则从中筛选出黑色像素聚集最多的点对成为该片段的标志对.数值体现为相加之和最小SteP3:将t步得到的每个碎片的四线特征结合全局的作度调整误差,即可进行分行聚类。

 

2在MATLAB软件GUI交互界面开发拼接软件

 

为提高用户体验,我们利用MATLAB实现GU丨交互界面,旨在解决复杂的算法逻辑与简单快捷的使用之间的矛盾现从以F几个模块分别阐述:

 

一键导人功能:只要将待排序的碎片扫描图放人一个文件夹内.即可按该导人按钮,找到文件央的路径,将碎片导人到软件后台图片信息类1选择功能:不同的图片,对应的信息特征也不同.如中文字体和英文字体的拼接特征点不闻.通过图片信息类贺选择功能,可大大提高算法的效率.让本软件有计对性地采取相戍的措施,对症下药。

 

算法选择功能:当碎片信息成功导人到后台,用户可『彳由选择拼接的算法,当然我们提供了一个默认算法,并针对相成的碎片信息智能计算出最优方案一键导出功能:将拼接好的图片按照用户指定的格式等信息导出到用户指定的位置方便用户对拼接结果的存储人工干预功能:当碎纸片拼接完成后.某些部位出现严重的偏差,人眼可直接看出时,我们提供人n干预的功能只要用鼠标左击相应位置,并拖动图片到适当位置即可大大提高丫碎纸片拼接的精确度。

 

3结语

计算机配置论文篇3

论文摘要:作为专业性及技术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如何开设能同步当前市场及网络环境的课程内容,给当前“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阐述了当前“计算机网络”教学存在若干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市场导向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内容规划,并对课程实施提出了相关看法。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高等学校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相关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该课程讲解以较成熟的网络技术为主,系统介绍了有关“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应用技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掌握局域网技术和因特网技术、实用网络技术与网络安全等内容,学会跟踪目前成熟的网络实用新技术,了解网络发展前沿,为日后继续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伴随着当前教学以实用性、市场导向为目的的改革趋势,对当前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创新构建及规划极其重要。

一、当前教学现状问题分析

1.教学体系不完整

就目前说来,“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体系不很完整,受到课程的限制,很多学校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仅仅作为一门72学时的理论课程开设,部分学校开设了实验课程,可是也非常短暂。部分学校仅仅以突出理论引导为中心,而部分学校淡化了理论教学,“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基本上就是简单的路由和交换技术,课程开设中对于无线网络技术、网络安全模块、网络维护和管理模块、网络编程模块基本上很少问津,这样的教学体系很难满足当前“计算机网络”教学的要求。

2.教材体系构建存在问题

就目前说来,“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用书层出不穷,然而作为一整套的教学体系教材,一方面,当前“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课时具体规划难以满足,是开设1个学期,按照72学时走,还是按照128学时走?实验教学的比例占多少?实验和理论是同步开设还是分开?是否要开设2学期,是否按照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安全和管理这个步骤开设?这样做需要多少课时?这些都是问题。

3.实验课程的教学平台存在落后性

由于“计算机网络”的时代性很强,开设的实验课程要体现和新技术的同步,对“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要求很高,比如路由器和交换机,可能要使用相对较新颖的设备型号,这样才能同步教学,过老的设备可能不支持新的技术,另外学生也难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升级软件系统可以做到一定的扩充,但是部分硬件系统用软件还是难以替代的。所以这对“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更新提出了要求。

4.相关网络平台及其软件的选择问题

由于存在学生的就业选择及其就业导向问题,需要面对如下问题进行选择:构建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环境是基于微软的.NET平台作为网络编程开发还是基于SUN的JAVA进行?基于UNIX构建服务器还是Windows Server服务器来构建平台?数据库服务器的构建怎么做等等?

5.相关新技术的引入滞后和过时技术未能及时淘汰之间存在问题

“计算机网络”实际教学上存在的问题是,新技术往往不能很快引入实际教学环境,而已经过时的技术依然占用大量的篇幅,这样对“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导向性造成了障碍,目前本着以就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教学要求,实际上没有做到同步。

该课程设计的教学内容基本上以TCP/IP网络模型进行组织,涉及的内容广泛,部分知识点跟随Internet上出现的新技术展开,如无线局域网等相关技术。另外,随着硬件技术的飞速发展,很多网络技术目前已不再使用,例如早期的共享式以太网、无盘工作站等在当前网络环境下讲述,基本上已经没有意义。组网模块中的平台问题也需要跟随市场潮流进行更换。例如服务器操作系统不再以Windows 2000 Server或者Netware为中心,客户机平台如果再以Windows 98为核心进行阐述,明显则跟不上时代潮流的要求。部分软件在后续版本上也出现了较大变化,增加了更多先进的网络和管理功能,例如数据库服务器等。

二、“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规划

为此,笔者认为重新规划“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使该课程的教学体现先进性和市场的同步性,体现结构的完整性就尤为重要。“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规划中,基于TCP/IP模型为主线,以OSI模型为理论向导,重新规划的教学内容从如下几个模块展开。

1.概论模块

阐述网络和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模型,相关体系结构如OSI参考模型和TCP/IP模型,协议的基本概念,网络的分类方式,网络的现状和展望,计算机网络相关领域的权威组织机构和论坛等。

本模块附带的实验模块包括对相关网络组织站点的查询,掌握查询相关资料的方式,如查询RFC文档,ITU-T相关技术标准,实际网络的考察等。

2.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模块

以TCP/IP模型的主机至互联网层和OSI模型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为核心实现展开,描述物理层的基本功能和数据链路层的基本功能,阐述IEEE802.3关于数据链路层划分为MAC层和LLC的基本要求。阐述数据通信的基本模型和一般方式。常见的数字数据数据编码方式,常见的频带传输技术及其编码方式,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技术,多路复用技术如FDM、WDM、TDM等。

本模块附带的实验模块包括数据帧的分析,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的一般算法及其语言代码实现。

3.局域网和以太网技术模块

在阐述完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基础上,探讨局域网的基本概念、局域网的特点、拓扑结构等。阐述局域网的基本组网技术,以太网的基本概念,以太网的发展历史,常见的数据交换技术如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等。以太网的常见技术标准,IEEE802模型及其相关标准。

实验模块包括相关物理层设备概述,如网卡等,相关数据链路层设备功能描述,如交换机——交换机的基本配置,交换机的使用、分类,交换机的配置途径及其方法。交换机构建以太网的基本过程,虚拟局域网的基本划分,Trunk技术的使用等。

常见的传输媒介及其分类:有线传输媒介,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等。双绞线的基本分类:UTP,STP等,双绞线的制作方法:如交叉线,直通线,反转线等。同轴电缆的基本结构,同轴电缆的分类,同轴电缆的制作方法及其测试等。

光纤的通信原理,光纤的分类,多模和单模光纤,光纤的基本认识,打磨和焊接等。无线传输媒介如红外线,无线电波,激光等相关知识点的介绍。

4.网络层模块

阐述网络层的基本概念,网络层的基本数据单位,分组的基本概念,路由的基本概念,路由协议和被路由协议。常见的路由协议及其算法步骤,如OSPF,RIP等。网络层的拥塞控制算法,如漏桶技术和令牌桶技术等。网络层的核心协议如IP,ARP,icmp,RARP,IGMP等。IP地址的规划方式,IPV4的地址构成方式,位数,IPV4地址的分类。IPV4地址的分配,子网划分和超网聚合,相关的VLSM和CIDR技术。IP数据包的结构及其特点分析。IPV6地址的构成及其特点等。IPv4地址和IPv6地址的配置方式等。

实验模块包括路由器的基本配置,如端口的IP配置,速率配置等,基本路由协议的配置,如静态路由的配置,浮动静态路由的配置,RIP路由协议的配置,OSPF路由协议的配置,IGRP、BGP、EIGRP等相关路由协议的配置等。

5.广域网模块

阐述广域网的基本概念,广域网的基本构成,ATM异步传输模式及其特点,ATM的信元,PPP网络,FR帧中继网络,X.25分组交换网络,基本的数据格式等。广域网的构造,广域网的基本配置,广域网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广域网相关协议的配置,PPP协议的使用,ATM网络的基本配置,X.25的基本配置,FR的基本配置等。 转贴于

本模块涉及的实验部分应该以相关的模拟器软件进行演示,例如基于boson或者cisco的tracer或者华为的相关模拟器进行,实际模拟器的选择以当前采用的实验硬件系统为准进行。另外考虑到和当前市场流行技术和硬件产品同步的特征,采用的模拟器要体现先进性、真实性。另外实际的试验系统能升级的考虑升级或者扩充。

6.网络服务的配置模块

作为网络服务的终结点,服务的配置十分关键,作为应用层服务的最高体现,构建相关的网络服务对于“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是至关重要的,网络服务的配置主要涉及相关服务器平台的构建。

实验模块包括服务器操作系统平台的基本构件、安装、基本的系统配置,如unix,windows server 2008等,系统平台的服务使用,如web服务器,FTP服务器,E-MAIL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远程登录和打印服务器,还有诸如域和活动目录服务,文件服务等相关服务的构建,群集服务的构建,相关的磁盘管理和文件管理服务,视频点播VOD,流媒体服务器的构建等。由于涉及到的平台不一,比如WEB服务器可能在不同版本下的服务特征不同,例如构建iis6.0和IIS7.0搭建asp.net站点环境的配置,比如在linux平台下,构建apache服务器平台,或者搭建相关的php,jsp等服务环境,这样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应讲授。

考虑到实际教学环境的要求,本模块的构建应该在虚拟机平台进行,这样可以方便构建,减少实际教学环境的投资和管理成本。目前采用vmware或者virtual pc均可方便进行。

7.无线网络技术模块

随着网络新技术的增加,无线网络技术增加到“计算机网络”课程中是大势所趋。介绍无线网络的基本概念,常见的无线通信技术。无线局域网的基本概念,无线局域网的相关协议标准,如IEEE802.11a,IEEE802.11b,IEEE802.11g,IEEE802.11n等。无线局域网的相关设备,如无线AP,无线路由器,天线等。实验模块,包括无线网络的组网技术,常见的组网方案等。

8.网络编程技术

编程是网络教学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模块,随着市场技术的发展变化,网络编程的范围在不断产生变化,给学生一个清晰的编程方向和编程方式极其关键。本模块应该介绍网络编程的基本概念,网络软件的基本模型,C/S和B/S的基本架构。基于客户端/服务器方式面向应用的网络编程,基于浏览器/服务器的面向应用的网络编程。编程语言的选择,相关技术的选择,如c,c++,java,c#,vb,delphi,python等,应该以当前市场趋势详细阐述技术的选择。一般说来当前c++,c#,java较为流行,另外关于面向手机等微终端平台的开发,一般选择J2ME;面向游戏的开发,选择adobe的flex等;面向浏览器的站点类应用开发格式就更多了,基本的HTML,xml,xhtml,p+css、javascript,vbscript必不可少,相关的数据库语言SQL,数据库概念及其数据库软件SQL SERVER、oracle、mysql等也在介绍的范围内。网页类开发的asp,asp.net,jsp,php,cgi等也要适当介绍。

笔者认为,实际上本章节并不是杂乱无章,以市场流行平台和语言出发,以客户端方式,浏览器方式,手机等微平台方式,游戏等处理出发组织教学内容,知识结构容易理顺。

网络编程的模块非常庞大,应该作为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相关专业的一门课程来介绍,相对说来,目前缺少一门概论式的网络编程教材来介绍相关内容,学生很难明白到底该选择什么样的编程平台,什么是网络编程,选择什么平台,该章节就是要起这样一个抛砖引玉的功能。

9.网络安全模块

本模块应该以网络安全基本概念出发,涉及的内容包括网络安全的基本架构,相关安全框架,密码学和数据加密技术,访问控制技术和防火墙,黑客,病毒及其处理技术,攻击及其防范技术,vpn,数字证书,签名,SSL,SSH等。涉及的硬件系统及其配置主要包括防火墙的基本配置,NAT地址转换,ACL的配置,VPN及其配置等。实际上网络安全已经成为网络课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在后续课程中可能涉及,作为知识点的扩充和延伸,应该附带该模块。

10.网络维护和管理模块

网络维护和管理是网络技术中非常关键的一个部分,涉及网络维护和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网络管理和维护的基本概念,网络管理的基本框架和基本模型,管理的基本内容,SNMP网络管理协议,网络故障及其派出技术,常见硬件和软件故障,设备故障,相关的网络管理软件,路由器,交换机的网络管理功能的配置等。

三、小结

综上所述,当前“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理论及其实验教学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规划教学内容,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理论和实验教学内容进行系统规划;规划课时和课程设置安排,便于课程的详细展开;完善该课程的实验室整改,做到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同步,做到新颖性、实用性、真实性、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王相林.分层次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建设[J].计算机教育,2011,(6).

[2]刘东梅.计算机网络教学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1,(7).

[3]庞周.浅谈计算机网络教学[J].内江科技,2010,(12).

[4]肖建良,敖磊.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0,(35).

计算机配置论文篇4

关键词:网络教室;配置;模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3)01/03-0011-03

The Wired Classroom,我们可以翻译成网络教室,或者是有线课堂,在本文中我们把它翻译为网络教室。简单地说,它是指一个具备若干台连接到网络的计算机的教室。在目前国内外的各级各类学校中,应用已经非常广泛。本文要探讨的就是如何使用网络教室来更好地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服务。

一、中国网络教室的配置

网络教室在国内更为普遍的名称是“机房”、“计算机实验室”、“电教室”或“多媒体教室”等。现有的配置模式一般有两种。

(一)单机模式

这类教室只有一台计算机,一般称为“多媒体教室”。教室内配有一台连接网络的计算机,以及液晶投影仪、音响等全套的多媒体设备。主要用来上课、演示、汇报、讨论、研究或开展课外活动等。

(二)多机模式

这类教室通常有很多台计算机,少则20-30台,多则可达到100台以上。一般是集中摆放在教室的中后部,排成整齐的几列或几排,位置固定(如图1所示)。

此类教室多是用来上课,也可以用作实验室开放学习。这种布置方法缺点之一是削弱了网络教室的效用。只有一小部分学生(而不是多数学生)能够在网络教室中真正投入学习。很多时候计算机就是孤零零地呆在教室后面(电源接口处)安静的闪着,或者就是在“真正的”课堂活动结束后,供学生们玩追杀或射击游戏。

(三)不规则模式

在一些条件优越的幼儿园,有一些不规则的布局方式。

比如:将计算机摆放成一个圆形或其他形状,形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这种布置方法与下文提到的美国的模式类似(如图2所示)。

二、美国网络教室的配置

(一)现状

美国的网络教室,非常流行每个教室安装1到3台连网计算机,保证至少让每三至四个学生拥有一台能上网的计算机。当然这并不能提供足够的时间和资源。学生与计算机的比例见表1所示。

当然,只有在全班学生都能通过投影看到计算机图像的课堂里,使用1台计算机才是可行的。很少有学区可以花5000美元达到这种效果,但很多学校都见识了使用价格约为650到850美元的大型显示器(越大越好)的优点。它能让全班在线享受虚拟的实地考察,学习研究策略,探索课程主题。学生小组还可以用它进行研究,展示成果,不过这种方式对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贡献甚微。

比如:北堪萨斯城一些学区选择使用复合数字显示器――一台能够满足上网、计算机和视听需要的电视。

美国的教育者认为,无论在教室里装了1台、2台、3台还是7台计算机,不向学生提供显示设备是学校和学区最严重的错误之一。无论有多少计算机,显示器永远是最重要的设备。

(二)配置模式

在国外许多采用项目型教学方式或任务型教学方式授课的教师选择将计算机分散摆放在教室里,让计算机成为兴趣中心(如图3)。在这些课堂上,你很难找到教室的“正面”,因为教室的焦点不在教,而在学。

1.分散摆放

这些是在华盛顿贝灵汉的快乐谷小学拍摄的照片(如图4)。教室里有6网计算机,分布在教室的四个区域里。

2.集中摆放

还有部分教师宁愿把计算机集中在一起,形成不同的活动带(如图5)。如果有8台计算机,这部分教师可能将它们集中在教室1/3的空间里,或分成2组,每组4台。

还有一些学校创造了“电脑舰队”,把一堆计算机从一个教室移到另一个教室,每次移动的周期是一至两个星期,让学生感受刺激的经历和富含技术的学习。另一些学校是让学生流动,这样就能共享空间,创建6、8、12、15台计算机的迷你实验室。

图8是在华盛顿贝灵汉的Sehome高中拍摄的照片。在科学教室旁边总共建立了12个小型实验室。该实验室为学生研究复杂的数据系统提供丰富的信息。由于它靠近科学教室,而且所有的学生都可以使用,所以,这些迷你实验室是Sehome高中科学教研组巨大的财富。

三、中美网络教室配置的异同点与启示

(一)异同点

配置网络教室,并不是把它们放在哪儿这么简单,对学生来说,只有网络也是远远不够的。很显然,中美网络教室在配置上都过分注重硬件――计算机的数量、网络的连接,注重如何将课堂与互联网相连。然而美国的教育家们似乎更快地看到了真正造就课堂奇迹的关键还是在于软件――教师和学生。他们更注重思考如何使网络教室的配置能够“软硬兼并”,并且更加“软性化”。

既然不同的因素适应不同的教学风格,因此,在课堂上就没有唯一“正确的”的配置模式。最重要的是,教师参观过配有大量设备的教室之后,能够自己决定如何让计算机最好地帮助学生学习,能够预见到每种设计的效果。他们应该在了解先进做法的基础上做出选择。如果教师没见过5、6个计算机综合型教室,他们的设计可能无法实现技术与教学的整合。

(二)启示

在面对陌生的教室不知所措时,灵活性就成了主要的设计标准。我们可以借鉴以下几个方法。

(1)确保计算机摆放在教学区内――既不要在房间的角落里,也不要靠着墙壁。这样做的目的是让计算机成为教学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就像课本和数学模型一样。

(2)每个人的计算机应该摆放得足够疏离,以便两三个孩子能够舒服自如地围着一台计算机学习。

(3)不要把钉子钉到任何物品上,无论是桌子、椅子还是计算机;购买带轮子的桌椅,这样我们就可以方便地移动设备。

(4)总有一天我们可能会改变整个布局,所以,我们可以在教室里铺设多路电线,在地板下安装输电线路管道(如果是建新教室的话);或者重新设计教室里的家具、网络接口、电路接口,从而适应不断变化的学习需求。

计算机配置论文篇5

【关键词】云计算 政府审计 注册会计师审计 审计资源整合

一、引言

审计资源整合是国际上比较通行的方法,学者从经济学角度,利用供需理论证明审计资源存在供需不平衡的问题;从成本效率理论角度,分析审计资源的审计成本和审计效率无差异曲线以证明审计资源需在不同部门之间调整。此外,其他学者运用交易费用、X效率理论和寻租理论补充分析审计资源整合的必要性。实务中常见注册会计师参与政府审计和政府审计项目外包等整合现象。为促进资源整合,邢风云(2012)指出整合资源应树立全局观念,运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方法将资源合理配置。宋永红(2013)提出整合关键是配置,应与审计目标、职能实现最佳组合和配比,将给定资源最大限度发挥审计职能作用。但我国资源整合尚处初级阶段,资源整合组织模式欠缺、经费不足、人力资源失衡、技术方法不平衡以及信息难共享。魏祥健(2015)认为云计算按需提供网络访问进入资源共享池,统一管理、动态调度和共享审计资源,将促进我国整合步伐。

二、审计资源整合的理论概述

(一)审计资源整合的内涵

国内外学者均强调整合要求对不同来源、内容、结构和层次的资源进行选择、激活、合理配置和有效融合,通过重构形成高效资源体系。本文将资源整合定义为审计机关在执行审计监督中,根据注册会计师审计对审计项目受托责任完成和解除情况确认,将资源调整和完善,使系统内资源充分发挥,达到优化配置的过程。

(二)审计资源整合的原则

审计资源整合应遵守系统性、动态性和最优性。整合为完成系统目标,有机组合所有资源要素,保证整合整体优势,故整合应有系统性。此外,整合是优化配置过程,必须保持资源要素的动态变化。整合虽要考虑系统性、动态性,但资源优化配置是关键,实现最优性。为促使最大限度发挥资源要素功能,需跟踪分析整合全过程,以制定科学、程序化和制度化的整合措施。

三、我国审计资源整合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资源整合组织模式欠缺

我国政府审计机关与事务所合作模式主要是外委审计方式,政府审计为缓解审计任务而临时聘用事务所,对部分项目开展专项审计。但事务所是自负盈亏机构,开展审计是满足客户要求,决定事务所无法被政府审计充分利用。外委审计项目一般许可事务所进行财务查账审计,查找线索发现问题突破口,整合缺乏信任的组织模式。

(二)审计人力资源配置失衡

政府审计人员老龄化且素质层次不齐,无法胜任变化无穷的审计问题,政府对大规模资产审计采用外委分包方式,但分包只针对部分项目,难以解决审计机关人员压力,事务所人员素质较高,但审计机关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合作程度低和方式单一,导致政府审计人员短缺和注册会计师利用不足矛盾。目前政府审计主要采用人力审计,过多利用经验,使联网审计、云计算等高技术难发挥相应作用。

(三)审计技术与方法不平衡

注册会计师直接面对客户,采用计算机审计开展审计,为保证市场地位声誉,事务所须及时更新学习技术。政府审计聘请注册会计师参与审计项目时主要利用其基本查账处理,未深入学习审计技术,造成政府审计对注册会计师技术和方法利用不足。同时事务所技术或方法不能得到审计机关人员的共享,是审计机关技术水平落后的重要原因。

(四)审计技术与方法不平衡

目前政府审计主要采用人力审计,实际操作中过多利用审计经验,使计算机审计、联网审计、云计算等高科技技术不能发挥相应的作用。注册会计师行业直接面对客户,采用计算机审计对被审计单位开展审计活动,为保证市场地位和声誉,事务所须及时更新与学习技术。政府审计部门聘请注册会计师参与审计项目时主要利用其基本的查账处理,未深入学习审计技术,造成政府审计对注册会计师专业技术和方法利用不足的现象。同时事务所的技术或方法不能得到审计机关人员的共享,是审计机关技术水平落后的重要原因。

四、云计算环境下解决资源整合问题的措施

(一)构建审计云平台,实现审计资源的整合与调度

云计算是分布式并行计算模式,通过网络提供虚拟抽象、动态扩展和管理的资源池,云计算的颠覆性和创新性将变革传统审计模式,其以更低成本、更快配置速度、更高信息共享程度的特点将有效解决资源整合存在的问题。云计算将审计数据、图片文件等其他数据存储云端,审计人员可不受时空限制,整合、调度和使用资源,实现审计程序高效执行。构建云平台是整合关键,云平台以IaaS、PaaS、SaaS云服务模式为基础,用现代审计技术、云技术构建的集成审计实施管理平台,实现审计手段网络化、审计资源集约化。考虑平台架构的低成本策略、大数据处理策略、数据安全策略与IT应用情况,应由审计署构建IaaS、PaaS和SaaS混合云平台,促进资源整合。

整合的突出问题包括人员素质与结构不平衡、审计技术与方法悬殊、信息存在不对称等,原因主要是缺乏有效合作平台、交易费用较高和人力资源整合中理性与压力存在替代关系。云平台依整合要求部署程序和服务,对审计单位功能需求灵活组合并提供功能模块,统一管理和使用云端资源,按资源配置生成策略,全局动态调度、按需配置与部署资源、提高资源效能。云审计可以不受地域和时间限制,信息和程序均传输到云平台,审计人员在任何地方访问云端,共享信息和技术,提供监督鉴证服务。事务所根据审计云提供的统一命名协议或接口规范,利用通用数据接口以及技术方法,按照标准机制展开访问,通过云协同随时随地开展审计项目工作,推动资源高效配置。

(二)制定云计算环境下的审计准则,规范绩效考核制度

我国当前审计准则以风险导向建立,云计算环境下应制定适宜的技术规范与行业准则。此外,寻租理论认为注册会计师寻租行为会削弱整合优势,提高购买审计意见的寻租机会。由于审计项目外包或者政府审计聘请注册会计师没有完善法律基础、良好激励制度和责任绩效考核制度,导致政府审计与注册会计师承担的责任与风险不平衡,因而审计工作开始前需明确规定审计标准和考核制度,结合定性定量考核标准,构建差异性激励机制,遏制寻租行为发生。

参考文献

[1]邢风云.政府审计资源整合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2.

[2]宋永红.浅谈审计资源的整合[J].会计之友,2013.

[3]魏祥健.云计算环境下的云审计系统设计与风险管理[J].会计之友,2015.

计算机配置论文篇6

关键词:发电厂,一次部分,主接线,短路电流

 

1 前言

发电厂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环节,直接影响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与经济运行。在发电厂中,电气一次系统是主干系统,处于关键的地位。可靠、优质的一次系统设计对于整个电厂的运行来说意义重大。

本文以河北华峰沧州热电厂为例,论述了火电厂一次部分设计的关键问题。该热电厂位于沧州市西北方向双官亭村北,地形平坦、开阔,试桩场位置在厂址北部。厂址北侧有朔-黄铁路东西向通过,南侧有沧州市环城公路,交通便利。

2 电气主接线

电气主接线是发电厂(或变电站)中的一次设备按照设计要求连接起来,表示生产、汇聚和分配电能的电路。主接线是构成电力系统的主要环节,主接线的拟定正确与否对电气设备的选择、配电装置布置、运行可靠性和经济性等都有重大影响.

本设计规划建设4×300MW供热机组,厂内设置220kV配电装置,远期采用双母线单分段接线,共6回出线,母线穿越容量600MW。四台机组均以发电机-变压器单元接线方式接入220kV母线。论文参考网。

本期设计建设2×300MW供热机组,220kV配电装置采用双母线接线,2回出线至姚官屯变电站,每回出线的最大输送容量为530MVA,每回出线的导线截面为2xLGJ-500/45。采用双母接线方式,可提高供电可靠性,一组母线故障后,能迅速恢复供电,灵活性较高,各个电源和各个回路负荷可以任意分配到某一组母线上[2]。

本期设计起动/备用电源采用架空线引接于本期220kV配电装置。

结合对该发电厂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期和最终建设规模,负荷大小,系统备用容量等因素的分析,对各种接线方式的适用范围及优缺点进行比较后,遵循可靠性、灵活性和经济性的基本原则,综合考虑最终接线方案如图1所示。[雨林木风2]

图1 电气主接线图

3 短路电流计算

短路是电力系统常见的严重故障,它不仅会影响电力系统的正常供电,还会破坏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并损坏电气设备,因此在发电厂及整个系统的设计和运行中,都必须进行短路电流计算[1]。通过短路电流计算,可以确定某一接线是否需要采取限制短路电路的措施,对于选择电气设备,设计配电装置及选择继电保护方式及接地装置的设计均需要计算短路电流。

在进行短路电流计算时,按照以下原则进行:容量和接线按本工程设计最终容量计算,考虑电力系统远景规划;短路电流一般按三相短路验算,若其他种类较三相严重时,按最严重的情况验算;计算短路点选择通过电器的短路电流为最大那些点[3]。

短路电流计算接线图如图2所示。对图中五个短路点进行短路电流计算,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图2 短路电流计算接线图

表1 短路电流计算结果

计算机配置论文篇7

关键词:框架;智能预案;相似度;匹配算法

中图分类号:TP3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3) 02-0000-03

1 引言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系统的建立对于保障公共安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特殊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国内外在应急响应领域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对应急预案系统的研究才刚刚处于起步阶段。作为整个系统中最为基础和根本的一环,应急预案对于应急响应的实施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通过对现有应急预案和应急响应过程的分析,通过框架技术对应急预案的知识进行表示,研究了预案的匹配算法,给出了预案相似度以及价值评估的计算方法。

2 智能预案匹配

应急预案是应急事件处置的领域知识来源。应急预案管理系统可以在对处置预案、资源分布转台、事件处置状态自动初步生成事件处置方案。再经过处置人员对初步方案进行调整,经过认可后即可作为高效地应急响应处理的指导方案。

2.1 基于框架的匹配

预案采用框架的智能化存储结构表示,预案的智能匹配自然和框架体系的匹配息息相关。基于框架体系的匹配系统一般由两大部分组成:

(1)由框架及其相互关联构成的知识库。提供求解问题所需要的知识;

(2)由一组解释程序构成的框架推理机。针对用户提出的问题,通过运用知识库中的相关知识完成求解问题的任务,给出问题的解;

2.2 匹配过程及算法

3.2 数据相似度研究

预案是介于数据与知识之间的一种知识存在形式,存储预案的框架结构具有不同数据类型的槽和侧面属性。计算不同数据类型属性的相似度,首先要讨论属性即槽值和侧面值的数据类型。一般来说,属性的数据类型分为以下三个大类。针对以上三大类型,分别来讨论其相似度算法。

4 结论

本文主要论述了智能预案框架表示与预案知识匹配机制。通过对现有应急预案和应急响应过程的分析,提出一个对应急预案的描述方法。利用框架结构完整的描述预案实体单元,依据各框架间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从而形成框架网络。利用框架知识表示,研究了预案的智能匹配与相似度比对。最后讨论了预案相似度算法,给出了预案相似度以及价值评估的计算方法,讨论了预案框架中不同数据类型属性的相似度算法,重点研究了数值类型和文本类型的属性相似度算法。

参考文献

[1]Nilsson NJ.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 New Synthesis[M].Copyrighted Matenal,2000.

[2]Sui YF,Gro Y, Cao CG.Ontologies, Frames and Logical Theories in NKI[J].Journal of Software,2005,16(12).

[3]李晨阳,曹忠升,冯玉才.一种基于框架和中间件模型的知识库系统[J].计算机应用,2000(12):1298-1300.

[4]张荣梅.基于CBR与MAS的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研究及应用[D]:[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北京科技大学,2001.

[5]刘义刚.基于预案库的快速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北京理工大学,2001.

[6]杨健,赵秦怡.基于案例的推理技术研究进展及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8,29(3):710.

[7]魏元凤,骆洪青,辛崇波.属性相似案例的检索模型比较研究[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1999,13(4):41-44.

计算机配置论文篇8

论文摘要:计算机和网络应用基础性教育是现代化、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技术教育和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论述了信息教育中网络应用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在教育中存在的内容滞后、实验不实用等问题,并通过详细列举了几个经典可行的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课实验,为网络课程建设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并分析了网络应用基础教学的重点和今后发展方向。

一、信息技术教育形势和网络应用基础课现状

随着全球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技术的全面发展,计算机正日益深人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之中,计算机网络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网络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水平不仅反映了一个国家的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水平,而且己经成为衡量其国力及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计算机和网络知识已经成为当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掌握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与应用,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人们的一个必备的技能。在这一大的时代背景下,作为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已不仅仅是一种强有力的技术基础教育,同时也是一种文化基础的教育,是人才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是信息化社会的需求,更是各学科发展的需要。

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WWW.133229.COm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计算机,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网络的使用方法,并为后续的计算机课程打下一个较为扎实的基础。作为计算机基础课程当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正在成为学生最迫切掌握的内容部分,其受重视程度逐年递增。由于信息技术发展迅猛,计算机等信息技术教学从教材到课程设计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内容滞后状况。针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计算机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掌握使用计一算机的方法和技巧,教学内容和当前主流内容脱节会严重降低教学质量,引起学生不满。

作者从实际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有关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课的比较经典的实验内容,在实际教学当中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贴近实用、内容较新、实施方便。以下就是具体实验设计内容。

二、在教学环境下精心设计的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课实验

作为计算机教学的必备条件之一,联网的多媒体机房是必不可少的。机房里的学生用机应该有主流的硬件配置,安装较新的操作系统和常用的工具软件,而且机器组成局域网状态。当然,还有一些要求也最好满足,比如:学生用机安装还原卡以方便维护和管理,教师用机和学生机都安装某种教学系统软件以提高教学质量,机房配备专用服务器以保障机房整体性能等。满足了以上软硬件要求,我们就可以设计网络应用基础实验,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1、办公局域网相关使用技巧

作为网络技术的基础及其重要组成部分,局域网(lan)被广泛应用到中小企业、办公室、家庭、网吧及学校cai教学中,是我们计算机网络应用教学的重点。其内容大致包括:简单局域网配置、网络共享、用户管理、网络驱动器、网络打印机等。

组建网络是网络应用的基础,是必须要掌握的内容。在实验课上,教师找出一根双绞线网线,让学生观看物理构造,然后教师用专业网络用钳子现场制作水晶头,并告诉同学们双机对联和标准多机互联两种情况下网线不同的排线方式,在完成后用测线仪进行测试。带领同学们参观并讲解多媒体网络机房的布线情况、机柜里面的交换机,加强理解网络拓扑结构内容。最后带领同学们组建一个对等的局域网环境,配置“网络连接”的各种属性,包括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dns地址等,在配置的过程当中重新回顾理论课上的内容。

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是网络的一大功能,也是应用的最广泛的技术。在机房环境,让同学们学会共享一个文件夹,并设置成各种模式:是否允许别人修改共享文件夹内容、是否让别人在网上邻居里面看到自己共享的文件夹(在共享名后面加“$”符号)、不使用简单文件共享方式而针对多个用户配置不同的权限。学生们组成两人或多人的实验小组,每个同学都亲自体验共享者、访问者等多重角色。在win2000以后的版本中用户概念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让同学们在windowsxp环境下创建多个用户,在共享的时候实现远程访问共享的安全策略。

在长期、频繁的需要共享和访问的时候,就可以创建网络驱动器,使用网络启动器把共同使用资料放在某服务器上,提高数据的使用效率、降低数据冗余。打印机等昂贵办公器材的共享,也让同学们进行实际操作,可以在教师机上连接一台打印机,学生机进行网络打印机的配置,在配置成功后,每位同学利用网络打印机打印一份自己的作业或实验报告以检测实验效果。

2、远程桌面和远程协助

使用计算机网络我们还可以实现远程办公、远程技术支持、远程交流和远程维护管理这些功能,而windowsxp操作系统本身自带了这些功能,在教学机房里里面我们就可以进行这方面的实验课程。

在远程桌面实验中使学生掌握:远程桌面的使用环境、必备软硬件条件、用户认证、在远程登陆连接后可以进行的权限和应用。进行完了远程桌面实验以后,引人特定案例环境,例如:远程用户需要远程协助、在线解决问题等,把windowsxp另外一个自带重要功能—远程协助引人教学。远程协助实验实行座位临近的学生两人一组形式,每个同学都完整的进行一次不同角色的任务,即充当求助者也充当远程专家,把远程协助的技巧和功能充分掌握。其中,学生们还会碰到很多相关的技术问题,比如:把远程协助的邀请函文件进行传递的时候就会用到带权限限制的文件共享问题、邮件发送接受问题;在远程协助过程当中还会使用到实时通信功能,其中可以是文本形式,也可以是语音形式。在解决很多实际碰到的技术问题时,学生们的自学能力、探索能力、合作能力都会大大的提高。

远程桌面和远程协助功能强大,实验效果非常好,开阔了视野,而平时学生会用的比较少,所以反映强烈,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3、互联网使用技巧

国际互联网(因特网、internet)代表着当代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发展的重要方向,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普及与应用。国内互联网发展迅速,无论从网民数量还是与网络相关的产业经济都令世人瞩目。人们可以使用因特网浏览信息、查找资料、读书、购物,甚至可以进行娱乐、交友,因特网正在迅速地改变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我们在进行有关互联网的网络应用技能培训时,内容涉及:ie浏览器的使用技巧、电子邮件系统及两种使用方法.ftp服务的应用、网络论坛体验等。每项内容都是采取先理论、再模仿、最后自己实验的方式,在网络机房模拟真实internet环境教学。ie浏览器教学中,在机房服务器上创建一个网站或利用校园网上现成的网站供学生进行访问,掌握ie浏览器internet选项配置、收藏夹应用、网页保存、脱机浏览等实用技术。采用imail等邮件服务器软件,在服务器上配置局域网环境下的电子邮件环境,让学生使用web方式和邮件收发工具(outlookexpress)方式进行电子邮件的收发。同样,由任课教师自己配置的ftp系统、论坛系统,进行实验的时候内容丰富、灵活,更容易配置出符合教学要求的网络环境来。

4、网络安全知识普及

目前,整个国内乃至世界网络安全形势都非常严峻,网络人侵、涉密信息泄密、黑客控制、病毒木马等正利用网络平台危害着整个社会,给人民群众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作为网络应用基础课,网络安全部分的教育应该逐渐提升其位置和所占比例,使我们的学生不仅会利用网络,还要会安全的使用网络。网络安全普及型教育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网络安全道德伦理方面的教育;网络安全威胁的各种手段介绍;基本网络安全预防知识和技巧。在教学手段上,可以使用贴近实际的活生生的网络安全案例来给学生讲解其重要性、危害性。用一些扫描、漏洞攻击、木马控制和暴力破解软件,在机房现场演示来给学生加深理解黑客攻击的技术手段。

三、实验内容的效果及网络应用基础课还应加强的方面

做了以上实验内容,从局域网实用小技巧到互联网常用功能的使用,再到网络安全教育,学生都会有一个具体感性的认识,改变了以往重理论轻实验、实验内容不实用等问题,教学效果比较理想,学生实验热情高涨、满意度很高。在实验课教学中我们更加容易的进行各种教学改革,比如:启发式教学、研究式教学、问题式教学等。

计算机配置论文篇9

【关键词】继电保护;整定计算;注意事项

我国作为当前世界上经济总量和经济规模最大的国家之一,每年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所需电量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国家一直对于电网建设都十分重视,继电保护作为广泛应用于各级电力系统中的重要保护措施,在国民经济生产和生活中的地位不容忽视。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一旦出现故障,轻则会造成大面积的停电现象,重则会引发严重安全事故,威胁生产安全和生活安全,所以加强对继电保护整定计算不仅意味着安全性得到保障,同时也是确保国家电网稳定、有序运行的关键措施。

一、继电保护整定计算的理论发展和实践应用

近百年来,继电保护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构成保护装置的元器件和材料也经历了革命性的变化,从最初的机电式、整流式、晶体管式、集成电路式到微机式等,不断向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集测量、控制、保护等功能于一身,形成了一体化发展趋势[1]。整定计算主要是针对电力系统运行具体情况和保护装置需求对动作值、动作时间等参数进行计算,在获得合理值时调整保护装置以满足运行需求。电力系统的运行并非一成不变,所以保护整定也要随之发生变化,顺应电力系统发展趋势,不断研究出新的有效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类问题。整定计算需要切实了解电力系统的实时变化,不断完善知识理论和实践经验的过程中加强对技术工作的研究,以负责人的态度彻底解决计算问题。

我国的电力需求在很长时间内都会保持着一种持续增长状态,因此,继电保护的整定计算问题不仅意味着电力系统运行需要切实可依的保障,同时也意味着其计算的准确度和精确度与保护能力息息相关。继电保护装置需要在运行中及时反映系统的异常状况,还要在发生系统故障时及时有效的切除故障系统,所以,不同的电网整定计算的情况也会随之变化,一旦其达到或者超出设定范围的阈值时就意味着整定计算工作超限,需要重新计算并进行设定,以满足新的运行需求。所以,整定计算方案的设计要综合考虑灵敏性、快捷性、可靠性等,依据具体情况进行充分选择,最后设计出最佳计算方案,这样才能够实现辨证综合的高效运用。

二、继电保护整定计算的若干注意事项

电力系统是继电保护装置的运行基础,继电保护的目标就是在满足运行需求的前提下,能够在故障时切实有效、快速可靠的切除故障部分,确保非故障部分得以顺利运行,并通知工作人员及时进行处理检修,所以,继电保护装置的基础性能就是快速、可靠、灵敏、选择,整定计算的目标就是满足这四个性能并最大程度的予以提升,因此,整定计算作为系统工程,要综合考虑多方因素影响及其相互作用,统筹考虑并予以解决。

总体来说,整定计算的主要任务有三项,分别是确定保护配置方案、确定不同保护功能之间的配合关系及编制整定方案。保护配置方案的确定要适应电力系统发展需要,根据实际运行需求对各功能模块有所取舍。机电保护装置的性能需求决定了它内部不同保护功能之间需要高精度的协调配合关系,主要元件和辅助元件的搭配、功能模块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根据整定值实现配合关系都是重难点,力求各性能配合度达到最佳,满足应用需求。编订整定方案要能够给予保护装置正确的评价,确定最佳整定方案和整定值,对不合理和不符合要求的地方及时进行改进。假如遇到电网结构复杂、整定计算不能满足需求、保护装置无法充分发挥效能的情况,就需要按照整定规程进行取舍,侧重防止保护举动并加以详细说明[2]。

继电保护整定计算主要有四个事项需要注意,分别是定值计算的资料管理、短路电流的计算、配合系数的选择与微型机保护装置的参数选择。

定值计算所依据的数据必须准确无误,这是一切工作得以准确进行的前提。它所涉及的资料多而复杂,比如变压器、电容器、电抗器的名牌数据和使用说明,电压与电流互感器的检验报告,保护装置技术说明、理论技术参数与实测参数及现状保护装置清单等,这些资料是进行定值计算的基础,需要提前交给继电保护机构以便进行计算,不过实际工作中由于各类影响因素较多,所以无法按照理论进行操作,这就需要在可变通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保证资料的准确性与完整性,确保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短路电流计算的精准与否决定了整定计算的准确度,短路电流的计算主要与系统运行方式、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方式等相关,所以合理选择运行方式与接地方式会事半功倍。运行方式的选择与有关部门沟通为主,以满足现行电气设备为基准对方案进行验证和完善,留有一定的发挥空间,不以单次运行做出限制。接地方式根据整定计算人员建议进行选择,除了要能够充分发挥零序作用外还要能够改善接地,尽可能保持零序等值网络稳定[3]。配合系数选择包括零序网络的分支系数和正序网络的助增系数,二者的选择和计算主要受电网类型、线路保护等因素影响,是计算量最大的环节,也是整定计算工作的重中之重,需要谨慎细心,多方考量和验证。微型机保护装置是电力系统中应用频率和范围较广的保护装置,这种装置的参数受厂家影响存在不同,整定计算人员需要在全面熟悉和了解其保护装置原理的基础上进行计算,这样才能够正确选择和设置参数,不过最好的情况还是由厂家技术人员来解决微型机参数的选择和改动,风险较小[3]。

三、结语

总之,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整定计算作为继电保护的重要环节,实际计算中有许多需要注意的事项。以上本文简要介绍了继电保护整定计算的理论发展和实践应用,并对其所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了解析,希望能为整定计算工作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陈朝晖,周红阳,石东源,等.大型互联电网继电保护整定计算数据一体化管理系统[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3):106-110.

计算机配置论文篇10

一. 计算机制图的历史及其发展。

计算机强化训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通过该实训,使我们熟悉三维软件和二维软件的操作,为今后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绘图功底。

机械图样是表达和交流设计思想的重要工具 ,制图是机械类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功。AutoCAD具有强大的几何图形的绘制和编辑功能,已被企业广泛地应用于设计绘图。本次实训尝试将制图与AutoCAD软件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手工制图的基础上,熟练掌握AutoCAD界面及学习计算机绘图的技能,并为学习其它软件打好基础。

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计算机硬件质量的迅速提高和成本的降低,再加上先进的软件不断地推出,并同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相结合,在工程界,计算机辅助绘图与设计已成为一个迅速发展的领域。

二.实训要求

要求利用AutoCAD软件绘制零件图、利用零件图绘制装配图,利用装配图拆画零件图,并标注尺寸公差,形位公差,绘制明细栏、序号等;要求利用三维软件(推荐使用ProE或SolidWorks)进行零件的建模,零件的装配和工程图的制作等。加强学生对专业绘图软件操作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养成能独立完成相对比较简单设备或机构的图纸设计。为后续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打下绘图功底和基本设计思路。

三、实训内容

(一) AutoCAD强化训练

1、基本知识要求:

(1)AutoCAD基本绘图命令和编辑命令的使用;

(2)AutoCAD的图层设置和尺寸标注;

(3)AutoCAD的图纸打印设置和技巧;

(4)利用AutoCAD绘制零件图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5)利用AutoCAD根据零件图组装成装配图,并标注序号、明细栏等;

(6)利用AutoCAD根据装配图拆画零件图;

2、基本技能要求:

(1)掌握利用AutoCAD绘制零件图;

(2)掌握根据零件图组装成装配图;

(3)掌握根据装配图拆画零件图;

(二)三维建模和绘图强化训练

1、知识要求:

(1)零件的装配和运动仿真;

(2)工程图的生成(包括,图框的设置、视图的生成、尺寸的标注、粗糙度和形位公差的标注)。

四.绘图步骤

(一)准备

1、开机后在D盘上建立自己的文件夹,以自己的姓名为文件夹名。

2、启动AutoCAD20xx软件;选择“公制”、“确定”;

3、选择“文件”-“新建”;

4、检查并调出常用的工具栏,如标准工具栏、对象特性工具栏、绘图工具栏、修改工具栏、尺寸标注工具栏;

5、选择“文件”-“另存为”;选择D盘自己的文件夹,取文件名为零件的名称,如阀体,扩展名为.dwg(取默认扩展名);再“保存”。 (绘图时随时注意“保存”,每次下机时,将自己文件夹的内容复制到自己的软盘中保存;下次上机时,若硬盘上无绘制图形,则先从软盘上复制后,再继续绘制)

(二)设置样板图。

1、绘图设置 在绘图前必须进行必要的设置。

(1)建议图层设置见表二 。

设屏幕背景为黑色;若屏幕背景为其它色,则变成黑色,若不会操作则请教老师。

(2)建议文字样式设置。

(3)建议尺寸样式设置(运用尺寸标注样式管理对话框)。

1、绘图方法的几点建议:

(1) 为画图方便,采用1:1比例绘制,即按图上标注的尺寸直接输入绘制图形。输出图形时,再确定比例,可打印成不同比例的图。

(2) 为看图习惯,可打开线宽显示开关,若粗实线看起来还是太细,可

调整“格式”菜单中的“线宽显示比例”,不要修改图层设置的线宽尺寸。

(3)绘图时, 若屏幕上图形太大或者太小,则单击“标准”工具栏上的“实时缩放”按钮,拖动鼠标,改变图形显示的缩放比例,不要改变绘图的尺寸。

(4) 图形尽量绘制在不同层上,当前颜色、线型、线宽最好设为随层(Bylayer),即取默认值。

(5) 绘图时,需要的端点、中点、圆心、交点、垂足、切点等特殊点,要借助对象捕捉方式确定。

(6) 各视图间的投影关系可借助对象跟踪绘制。

(7)填充剖面符号时,若显示“无效边界”,则检查图形是否封闭。

2、标注尺寸 先选定所需的尺寸样式,再标注尺寸。

(1)换当前层为尺寸层(CCC)。关闭剖面符号层。

(2)将线性尺寸(XX)样式设置为当前样式。

(3)用线性尺寸标注命令标注所有的长、宽、高等基本尺寸,如118、120、55。

(4)用半径标注命令标注圆弧上的半径尺寸,如R12、R20、R25。

(5)将直径尺寸(ZJ)样式设置为当前样式。用线性尺寸标注命令标注直线方向的直径尺寸,如φ15、φ23、φ30。

五、实训效果图

六、实训心得

作为AutoCAD课程教学,毋容置疑地已经成为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总趋势下,引领着课程建设领域里的先河,因为计算机辅助设计毕竟只是理论的应用,所以设计的前提是理解理论研究的成果,并运用理论。只有运用熟练后,才谈得上创造——创造性运用—

—并对理论进行加工、重建。通过AutoCAD实例教教程的具体教学,充分体现和达到计算机的应用技术绘制机械图样,乃至各种工程领域的图样及完成辅助设计。使学生学有所得,坚守和坚信着是课程“易教易学”的原则,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理论教学与上机操作并重的教学方式,努力改革验证式教学方法,追求参与创新的教学模式,拓展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完成相应的实践内涵。通过大量的上机实训,掌控计算机绘图的设计技能。时代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应用型创新性人才,当代科技迅猛发展,必然要我们重塑和颠覆着世人传统意识上的“优秀”。因此,单一的理论性观点和单一的创造性观点都是片面的。

可以这么说,教学设计绘图中理论性是基础,创造性是关键。这种认识与人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是一致的。“教学有法”就是指教学设计中的理论指导,教学系统设计应根据这些“法”——即已有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来进行;但是,教学又“无定法”,人的认知规律形成对实践来说是第二性的,实践中总存在着与理论中预见的条件不一致的情形,这就不能把理论看作教条,而应该在实践中发展理论,达到理论上和教学上“质”的升华,这就必然要求教学系统设计具有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