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采购工作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27 23:23: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校采购工作工作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校采购工作工作计划

篇1

关键词:高校采购;招投标管理;政府采购

一、高校采购模式

高校采购模式可以分为两种:临时性采购和计划性采购,计划性采购又可以大致分成两种:长期采购计划和短期采购计划。为了保证高校能够正常的运行,学校的定期的采购一些老师讲课过程中需要用到的设备和课本等。对于这部分消耗,学校只要不在建设新校区或者是突然增加招生数量就不会发生太大的改变,高校采购的时间和花费的金额也会保持不变或者是在很小的一个范围内波动,高校只需要随时对采购信息进行更新即可。这种方式对高校进行计划性的采购和招标来说是非常有利的,这种采购方式就是高校的长期采购计划。而短期计划性采购的东西就是高校在日常运行中定期定额消耗的东西,比如高校在招生考试过程中使用的纸笔、老师在办公过程中消耗的打印纸和墨粉等。这些物品都是学校需要定期购买的,而且是需要经常购买的,因此,这种采购方式也就被叫为短期计划性采购。除了这两种外还有临时性采购,临时性采购是不在高校采购计划范围之内的,是出现突发事件的时候所进行的采购。

二、高校采购招投标环节存在的问题

(一)采购招投标经费预算不合理。高校的资金来源是非常多样化的,各个职能部门的权限都是有所关联,这就使得高校的政府采购的计划性比较差。而且因为没有明确具体的计划,高校的采购预算也就不太准,这样就会使高校政府采购回来的物品的使用效率没有达到它应该发挥的效率,通常情况下,高校都是采用双轨经费支出制度的,这种制度存在的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会让学校在支出科研经费时存在不确定性,这也就导致了学习不能精确的做好采购预算,就可能出现一个物品重复采购或者是超出采购经费的现象发生,这就属于浪费了资源。(二)采购招投标部门人员结构不合理。高校的采购人员一般都是学校的老师或是后勤工作人员,这就造成了采购队伍不专业,采购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现象发生。大学老师除了要给学生讲课、进行科研外,还要在分出一部分时间和精力来处理高校政府采购招标的工作,这就在无形中增加了这部分老师的工作任务和工作压力,由于老师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讲课和科研中,这也就使得这部分老师不能很好的完成采购工作,再加上高校政府采购相关部门的人员结构不够合理,采购工作比较复杂繁琐,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精力不足,也就不能高效的完成采购工作。而后勤的工作人员虽然时间和精力比较充沛,但是因为他们的认知有限,采购工作的专业性又比较强,这就导致了他们不能很好的完成高校政府采购工作,而且后勤部门的一些工作人员对自己的工作责任不明确,更不可能保证质量的完成高校的政府采购工作。(三)采购招投标宣传问题。高校在进行政府采购时,没有专业的工作人员来跟进这些工作,这就使得在招标环节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就比如相关工作人员没有对招标进行充分的宣传,招投标信息不能及时的被外界所知,有些招投标平台的招投标过程甚至是不公开的,这对投标者来说既不公平,也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进而影响了高校采购招标的工作。

三、高校采购招投标环节管理对策

篇2

关键词:高校采购 采购效率 影响因素

高校采购工作是政府采购工作(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的一个方向性的延伸,需要接受政府采购的指导与领导,是一种在政府采购计划控制下的分散性的个体行为。

一、高校采购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采购部门设置方面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方面,许多高校采购部门的设置不够合理,有的设有独立的招标中心,有的挂靠在设备处、基建处等部门,有的由一个或者几个部门同时完成采购职能。职能的重复交叉、中间环节过多等因素,大大地降低了采购效率。

另一方面,高校在设立采购部门时,采购人员队伍构成不够合理,采购部门在人员配备方面专职现象比较严重,既是制度的制定者,又是制度的具体执行着,更有甚者监督机构、采购机构竟然是同一部门,不仅实现不了自我监督,还有可能导致腐败现象的发生,大大降低了采购人员的上进心,严重影响采购效率的提高。

(二)采购人员素质方面的影响因素分析

从高校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高校采购部门之中真正具备熟悉法律、政策与业务等综合业务素质的专业采购人员是相当缺乏的。采购人员业务素质偏低,直接导致高校采购效率大幅下降。采购业务素质相对较低的从业人员在采购过程中相对来说比较容易犯错。如资质审核不严、标书信息失误、标书发放过程中的疏漏、标书不盖公章、标书传真失真等,都是由于采购人员粗心大意或业务不熟练而导致的,而上述这些差错,无论是任何一个细小的问题,都会直接影响高校采购效率,影响采购工作有序顺畅的进行,大大降低高校采购效率。

(三)采购方式方面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前高校更多的采用的是邀请招标和公开招标这两种方式,形式比较单一,而且在合规合法的同等的条件下,邀请招标和公开招标所需要的时限较长,其效率也明显低于竞询价采购、争性谈判与单一来源采购这三种方式的采购效率。运用先进的采购方式,虽然能更加显著地促进高校采购效率的提高,但是我们有时会偏激的去一味的追赶时髦,没能够正确看待与应用邀请招标和公开招标这两种采购方式。只是片面地强调采购效率,把应该采取邀请招标和公开招标的项目避免使用邀请招标和公开招标。把应该采用询价采购、竞争性谈判和单一来源采购这三种效率高的采购方式的项目,硬要去使用邀请招标和公开招标这两种时限较长的采购方式。总而言之,在高校实际采购工作中,对先进的采购方式运用不够灵活,这也是影响高校采购效率的关键所在。

(四)采购环境方面的影响因素分析

首先,高校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构,或者监督管理机构不能够切实做到采购工作依据法律,遵循章程。直接导致高校采购过程中采购的分工、程序不够明确,采购范围的界定模棱两可,采购部门间互相推诿,不尽其责。

其次,高校没有实现采购工作统一布置、统一编制、统一审核、统一批复的集中管理制度,导致大部分高校采购工作中间环节多,不能建立供应商信息、咨询专家信息和采购信息的资料库,实现不了对信息的共享。致使在具体执行采购任务时不具有能多选的机会,导致供货商们没有形成充分的竞争机制,最终导致采购商品的价格、质量和服务等多个方面都没办法达到最佳的预期效果,进一步影响高校采购效率的提高。

另外,高校没有形成科学的、完善的、灵敏的计算机网络管理信息系统,和与现代高校采购相适应的网站、采购管理系统和采购支付结算系统,导致采购信息的缺少安全性和可信度,使采购环境进一步恶化,从而影响高校采购效率的提高。

(五)采购预算方面的影响因素分析

由于高校目前的组织结构层次多、制度规范庞大、会计核算体系复杂的高等学校来说具有相当大的操作难度。导致很多高校难以保证采购计划和预算的准确性。不能够提前确定收定支,并提供商品数量、商品金额、商品质量、技术指标、技术参数、等完全准确的采购计划,导致开展采购工作时没有针对性、目标不明确,而只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做无用功。

二、提高高校采购效率的几点建议

(一)深化高校采购体制改革,健全各部门职能

高校为了提高采购效率就应考虑从自身出发,在认真严格遵守采购法律法规制度的基础上,制定出一套适合高校自身的采购办法和程序。在建立章程和确立制度的过程当中,要切实做到采购工作依据法律、遵循章程,充分考虑到采购工作的系统性、实效性和科学性等特点,不仅要确保与国家政府采购制度所体现的原则统一一致,还需要符合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确保制定的制度规章可操作性相对较强,以便明确采购过程中的分工,明确采购程序、范围、任务、及操作规程。通过建设和完善高校采购体制来进一步规范高校采购工作,从而保证高校采购工作的顺利进行,达到提高高校采购效率的目的。

(二)确保培训工作顺力展开,提高采购人员综合素质

高校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具有价格昂贵、技术含量先进等诸多特点,为了促障高校采购工作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必须保证采购人员培训工作顺力展开,逐步培养一支不但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而且精通采购业务的训练有素的高校采购队伍。开展教育培训学习,不断进行提高业务能力的、多样化的学习训练,保证采购人员的各方面素质从根本上得到提高;进行专业的采购人员培训,包括采购律、采购技术、采购过程中的谈判技巧等方面,使其真正掌握高校采购的技术操作和技巧的运作;建立约束、激励机制,对高校采购人员实行业务等级考试制度,依据高校采购人员考试成绩评定其等级,将高校采购人员划分为初级、中级和高三个等级或者更多,鼓励高校采购人员取得资格证书,保证持证上岗;建立全程责任追究与目标考核制度,定期对工作进行检查,对工作进度不达标,不能按要求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的,要求其与目标管理挂钩,以此促进高校采购人员自身素质不断提高。从而最终实现高校采购效率提高的最终目标。

(三)灵活选取采购方式,实行协议供货

在大力推行“协议供货”、“电子采购”这些先进的高校采购方式的同时,还要在坚持合法合规的原则下,灵活采购方式,在邀请招标方式和询价采购方式都可用的情况下,选取花费时间短并且效率较高的询价采购方式。

实行协议供货采购方式,减少重复招标,在最大程度上地压缩采购的环节,从而尽可能地缩短高校的采购时间;可以一次性签订采购合同,实行长期供货,从而在相当大程度上满足了广大采购人所购物品的及时性与多样性的要求。

(四)健全采购体制,规范采购环境

建立产品信息资料库和供应商的资料库,根据各个年份高校采购在实践中所积累的各个种类的资料信息,调查、分析、筛选出产品和供应商需要满足的最基本的指标和条件,并汇总成数据库,切实加大采购工作的针对性与指导性;建立评审专家资料库,也就是把各类相关行业评审专家信息资料汇总起来进行比较分析,得到最适合项目采购的评审专家的基本条件,最后组成专业素质较高的专家评审团队;推动采购情报网络的建设、延伸、运行与经贸、技术监督、工商、科研、统计等相关部门相互配合的信息联系的制度的建立,掌握瞬息万变的市场信息;建立高校采购工作的档案实现科学的整合采购信息。

严格高校采购招标操作程序,严格遵守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进行招标。采购的评审活动应在封闭和电子监控的状态下进行,并且严格按照采购文件规定的时间和地点组织公开透明化的采购活动。切实做好采购工作的监督和检查,杜绝暗箱操作现象的发生。设立专门的适合高校本身的监察部门、审计部门、财政部门等,并且配合政府相关部门加强对高校集中采购工作的监督与检查,对违法违纪采购行为,从严查处,并同时督促高校有关部门按照政府采购法的有关规定重新进行公开的采购活动,加强与采购有关的法律法规和章程制度对高校采购工作的约束力度,从根本上规范高校采购的环境,为高校采购创建和谐的采购环境,进一步达到提高高校采购效率的目的。

(五)简化操作程序,强化高校采购预算管理

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高校政府采购部门应简化操作的程序。简化操作程序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简化并加快高校采购部门内部的审批、运作、流转等操作程序。通过缩短高校政府采购前期准备的时间(采购计划报送的时间、采购方式核定的时间与供应商资料递送的时间等),来提高采购效率。第二,用中标信息的公布来代替中标公示期,针对服务类项目与通用定型货物采购工作,提高每个环节的运作过程,缩短供应商标书制作周期,来进一步提高高校采购效率。第三,压缩政府采购具体实施阶段与后期履约验收阶段时间,提高高校政府采购的效率。

高校采购预算是各个采购单位根据本单位的教学任务和事业发展的计划,严格履行规定程序并得到有关部门批准的年度采购计划,此采购计划必须建立在精确的采购需求的评估和分析的基础之上,不能只是简单的需求量汇总求和。高校采购部门预算的精确与否直接影响着高校的采购效率,这就要求高校采购部门根据采购计划提前编制好完善精确的采购预算表。将高校各部门的采购计划纳入到总预算的范围之内,做到细化采购支出的项目,具体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论证好项目前期的采购计划,紧凑安排采购计划,捋顺采购程序,保证采购工作有条不紊进行。第二,强化高校采购预算的刚性约束机制,杜绝无预算的采购,严格依照审批程序进行办理。第三,完善高校采购的验收制度,实行项目绩效考核制。通过加强高校采购预算的编制以及实施,达到实现合理配置资源,提高高校采购效率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杜文平.对提升高校政府采购工作效率的几点思考[J].大学教育.2012(5)

[2]唐勉等.高校政府采购“网上竞价”管理采购模式探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2)

[3]伍劲宇.浅析高校采购存在的问题与电子化采购举措[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

[4]张少峰.高校政府采购效率影响因素的分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4月

[5]陈蔚等.高校政府采购效率研究[J].政府采购.2010(4)

篇3

关键词:高等学校 政府采购 问题 分析

中图分类号:F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2-063-03

高校政府采购,是为完成学校教学、科研、后勤保障等任务,使用财政性资金(或自筹资金)购买政府采购目录以内的货物、工程或服务的行为。采购对象主要包括基建(修缮)工程、购买办公教学生活设备和图书教材等。采购组织形式主要包括政府集中采购、部门集中采购和各单位分散采购。加强高校政府采购工作管理,对于推动高校内部管理科学化,维护公平正义,提高资金使用绩效,促进反腐倡廉,促进高校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高校实行政府采购的必要性

1.加强对政府采购行为的监督管理。政府采购制度是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部门预算是基础,重在资金的安排;政府采购是工具,重在资金的使用;国库集中支付是保证,重在资金支付;高校开展政府采购工作,有利于财政部门加强监管各单位财政性资金和非财政性资金的采购行为,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提高政府宏观调控管理水平,有利于实行“多中选好、好中择优”机制,推进“阳光采购”,引导市场经济秩序,规范企业竞争行为,促进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

2.促进高校强化经费预算管理。高校年度财务经费预算中,物资采购经费占有较大比重。高校年度经费预算安排坚持量力而行,统筹安排原则,各部门根据年度工作任务实际,从急需实用、经济合理出发,集中申报年度物资采购计划,财务部门按预算管理规定,依据相应程序,对申报情况进行审核取舍,分类汇总,合理安排专门的采购预算资金,用于物资采购活动,尽量满足教学管理需要,从而克服重复采购、盲目采购,强化经费预算约束力。

3.节约高校经费开支。高校购买货物、工程和服务纳入统一政府采购管理,有利于从源头上合理安排采购项目,规范采购程序操作,严格资金审核支付,减少高校经费支出。实行物资集中采购,有别于各单位自主随机的零星采购方式,能够形成采购规模效应,降低采购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通过“货比三家”或竞争性谈判,可以获得质优价廉的产品和服务,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有利于高校大幅度节约经费支出。

4.预防和惩治腐败现象。传统的分散采购方式下,由于缺乏制度约束和监督机制,利用财政资金采购,极易产生腐败行为,高校在这方面教训是深刻的。实行政府采购,有利于推进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规范经济行为。政府采购主导原则是公开、公平、公正。实行政府采购制度,配套制度完善,实行公开公正竞争,采购程序规范,业务操作透明,建立监督机制,便于切断腐败纽带,便于群众监督,提高威慑力,形成I导干部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三不腐”有效机制,有效防止腐败现象发生,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二、高校政府采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政府采购制度尚不健全。有的高校没有认识到采购工作的重要性,不重视政府采购工作。高校内部专门规范性采购制度明显缺失,执行效果不理想。采购计划审批、项目标准、采购流程、统一规范工作进展不顺利,执行不力。没有建立完善的政府采购管理制度,没有设立专门管理采购机构和配备业务人员。不申报采购项目,不进行采购预算,不实行集中采购,不履行采购程序。个别单位想方设法规避政府采购,物资采购全凭个别领导说的算,采购无计划,影响到采购活动过程,采购效果极差,导致滋生腐败,影响到高校教学和管理等相关工作。

2.政府采购预算与计划不合理。采购部门、资产管理、预算编制部门之间缺乏沟通与协调,采购预算与计划欠合理,采购资金使用混乱。采购过程中不执行采购计划与采购预算,采购范围和规模不合理,导致采购预算与采购活动相脱节,不能满足正常教学需要,采购效率和质量不高,造成资产闲置和资金浪费。

3.政府采购队伍综合素质亟待提高。高校政府采购人员的配备欠合理、培训教育工作开展不够,采购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不高,对相关政府采购法律法规不熟悉。采购人员不具备专业知识,评标专家又不足,对某些专业性较强仪器设备指标参数缺乏认知,设备验收与管理专业知识欠缺,采购的仪器设备性能指标与学科建设实际需要不相适应,质量难以保证,不能正常发挥其效用。

4.政府采购活动管理不规范。采购信息不规范,参与应标供应商过少,不利于竞争,有失公平。采购信息没有做到严格保密,存在信息泄露现象。供应商资质能力难以保障。招标单位标书制作不规范,存在恶意串标,价格欺诈等违规行为。评标过程透明度不高,确定中标人的程序不规范,甚至内定中标人。采购方式选择不灵活,通过化整为零规避公开招标采购,采购审核不严格,审核过程简单化,采购合同签订与管理、项目验收与资金支付不符合规定,出现采购物品或服务质次价高等问题。

5.政府采购的预期目标不能实现。采购方式的选择上,不具备多样性,缺乏灵活性。采购价格方面,通过招标采购没能达成采购成本最低目标,不能通过采购活动让学校获得价廉物美的实惠。学校日常用品采购缺乏统一的标准,往往实际采购花费金额与报销金额差距较大。有效投标人不足三家或招标文件实质性响应不足三家,供应商不足而不得不重新组织招标或采取其他方式进行采购,时有发生招标失败的现象(人为废标、流标)。履行采购程序,在保障质量前提下,延长了采购期限,增加了采购成本,降低了采购效率,达不到政府采购的实际效果。

三、高校政府采购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分析

1.对政府采购认识不到位。实施《政府采购法》,是完善市场经济规则,规范采购行为,提高经济效益的重大举措,是法律、法规赋予的责任和义务,是加强民主决策的有效机制。一些高校管理人员,由于对实行政府采购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一些领导和一些部门负责人,对政府采购政策不理解、不关心、不支持,持无所谓态度,甚至存在抵触情绪。由于对政府采购政策宣传不到位,校内各部门仍按传统惯性思维运行,错误地认为政府采购一系列程序,给工作带来不方便,执行制度大打折扣,缺少积极主动精神,没有积极的应对措施,消极被动应付政府采购行为,政府采购工作难以打开新局面。

2.政府采购预算管理存在缺陷。不重视采购预算编制,预算编制简单粗糙、不完整。不做深入细致的调研,不以市场价为参考依据,而是进行估算,或上网查询、打电话咨询。采购项目不精细,采购目录不具体,采购内容不全面。没有安排预算,预算不准确,或资金落实不到位。预算执行不严格,未经审批而自行采购,随意增减采购项目,影响采购工作质量与资金使用效果。

3.政府采购原则没有得到全面贯彻执行。政府采购应当遵循公开透明原则、公平竞争原则、公正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就是采购活动应公开采购内容、标准和途径,引入竞争机制,让参与者机会均等、待遇平等,主导方应当立场公正、公允,主体要真实、履行承诺。然而有的高校领导违背政府采购有关规定,不是带头为评标小组独立、客观地开展评标工作创造良好条件,不是认真听取招标情况汇报,指导协调招标工作,而是参与、干预客观评标过程,对中标对象的确定,施加人为影响,甚至改评标结果,造成极坏的影响。

4.政府采购竞争程度和采购质量不高。采购活动受到各种条件限制,存在监管漏洞。采购信息受到方式、范围限制,供应商资质审查仅凭收集招标文件资料佐证,资质文件权威性较低,有的评标过程受到过重的人为因素影响,评标过程只是走过场,或擅自改变采购方式等。采购范围和规模仍不合理,高校部分项目与服务未列入集中采购范围,采购不能形成规模效应。专业性强的物资设备,缺少采购前必要性论证,尊重专家意见不够,质量难以保证。参与应标供应商过少,竞争力相对较弱,难以获得期望值最低价格,有失公平。

5.政府采购监督管理工作弱化。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政府采购活动及集中采购机构的监督检查。从近年高校的采购审计情况来看,有相当一部分高校使用单位对物资设备采购不满意,认为部分物资设备质次价高,有的设备根本水土不服,闲置浪费,而且供应商的售后服务跟不上,直接影响使用单位对设备的使用效果和正常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高校采购活动监督管理不到位,不利于公平竞争,容易滋生腐败,发生违法乱纪行为,违背了政府采购的初衷,影响政府采购的效益、质量和信誉。

四、高校改进政府采购工作的建议措施

1.加强高校政府采购的组织领导。高校领导牢固树立政府采购重要性观念,高度重视采购工作,是推进政府采购规范化的关键。高校政府采购活动应实施归口管理,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管理。合理设置政府采购业务管理机构和岗位,包括采购业务决策机构、采购业务实施机构及采购业务监督机构,物资采购、资产管理、财会、内部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各岗位相互协调、相互制约。成立物资采购管理领导小组,加强采购工作领导,解决采购工作中问题,由学校主要领导任组长,设立办公室,负责采购小组日常工作,履行审批物资采购计划,组织招投标,管理采购过程职责。指导各部门协调配合,克服“重购轻管”思想,改进服务质量和效率,提高管理水平,管好用好资金,实现科学采购,规范管理目标,维护学校合法权益。

2.健全完善高校政府采购管理制度。政府采购法律制度和采购制度建设是采购工作的基础和保障。《政府采购法》、《省级政府采购管理实施细则》、《高校采购管理办法》、《招投标制度》一系列规章制度,是高校规范采购行为,加强采购管理,提高采购效益的法律依据。高校应制订切合学校实际的内部采购管理制度,如采购预算与计划管理、采购活动管理、合同履行及验收管理等制度,明确规定采购业务管理机构和相关岗位职责权限、采购业务工作流程、采购审核审批、相关检查责任等。加大对政府采购制度宣传力度,认真执行并落实各项制度,规范采购行为,引入采购绩效评价机制,加强采购绩效管理。以制度规范权力配置,强化权力运行监督,根据招投标涉及的不同权力主体,结合权力运行风险防范长效机制建设,不断强化对权力运行主体、运行过程的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用制度来限制权力的滥用,用制度来规范采购活动过程。

3.提高采购人员综合素质。高校应合理配备、定期培训政府采购专业人员,重视采购人才培养和能力提升。操作性强的采购评标办法是公开招标,关键是评委评标,评委专业水平、评标能力、职业道德等因素直接影响评标结果。采购人员应当具备掌握招投标、合同、商业谈判、市场调查及商品、工程和服务等方面的有关知识和技能,熟悉采购规程,增强法律意识、信誉意识和服务意识。不断更新知识和观念,提高工作质量和专业化服务水平,为学校教学管理工作提供优质服务,解决采购难点问题,提高采购工作效率,缩短采购时间,及时落实采购任务,努力为高校采购工作多作贡献。

4.加强采购资金预算管理。采购预算是学校年度财务预算的组成部分。政府采购业务预算与计划的管理,应严格遵循“先预算,后计划,再采购”的工作原则。采购预算编制、审批及调整程序和手续要符合相关规定,采购物资设备经济实用,尽量满足教学工作和事业发展需要。申报采购计划书和方案要具体准确,明确责任单位。采购预算范围和标准确定要科学,保证资金足额筹措到位,方便实施采购。采购预算要细化到具体采购项目、采购数量、采购品目、规格型号、采购金额、资金来源等,便于合理安排使用采购资金,按项目轻重缓急进行合理安排采购,保证采购工作进度,提高预算刚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坚决杜绝无预算采购、超预算采购、随意采购行为。

5.加强政府采购活动过程的管理。高校采购范围包括车辆保险、车辆加油、定点接待、大宗印刷、设备维护保养、物业管理、中介服务等服务类项目,教材代购、公寓用具、军训服装等大宗用品等。高校非应急采购活动,应遵循项目部门提交采购计划或采购申请,提交立项论证报告,招投标程序,签订合同,实施采购,采购验收,支付资金和绩效考核与评估等工作程序。高校应根据不同的采购规模、采购对象和采购要求等,采用不同的采购方式和不同的采购程序进行,并灵活选用公开招标,邀请招标,单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和询价等采购方式,规范采购运作过程。高校应当明确强调招投标工作纪律,规范招投标程序,编制招标文件,审核招标文件,招标信息,接受报名与发售招标文件,提议评标评委,召开开标评标会,推荐中标候选人,提请批准中标人,中标公告与中标通知,完善合同签订。落实采购督办制度,督促供应商按约定履行合同文件,及时组织项目验收,出具验收证明,办理资金支付,完成采购计划。

6.防范采购腐败现象发生。根据国家有关采购法律法规,梳理业务流程,抓好采购活动重要环节和薄弱环节,重点关注可能存在重大风险关键方面,防范采购过程中的差错和舞弊。明确权责分配和职责分工,科学设置采购机构和合理配备相关人员。申请采购依据应当充分适当,申请采购事项和审批程序应当明确。明确规定采购与验收管理流程,供应商的选择、采购方式的确定、采购合同的签订、购进物品(工程项目或服务)的验收应当有明确规定。应当进行政府采购而不实施政府采购的,进行集中采购而不实施集中采购的,进行招标而不进行招标的,规避招标的,以不规范形式招标的,内部指定供应商的采购行为,都是采购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应当承担相应法律责任。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控告和举报高校招标采购中的消极腐败行为,高校财务、审计、纪委、监察等部门,有权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五、结语

实施政府采购制度、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加强高校政府采购管理工作,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制度建设为重点,不断完善体制机制,积极改进和创新监管手段,加强政府采购工作的监督管理,规范管理采购操作行为,围绕重点岗位、关注热点问题,健全落实责任制,实现采购前期论证常态化,采购手段信息化、采购行为规范化,采购效益最大化,提高采购公信力,提高采购效率,不断开创高校政府采购工作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何远祯.新时期高校财务管理面临的挑战与理念创新[J].中国总会计师,2014(4)

[2] 胡石磊.工程招标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路径[J].中国审计,2014(10)

[3] 李晓岚.政府绿色采购绩效评价的国外借鉴[J].经济师,2014(5)

[4] 马志娟.政府采购审计的内容及方法.财会通讯,2004(4)

[5] 财政部会计司.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讲座[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9

篇4

基于高校基建材料设备采供管的工作实践,对建材采供管工作的议事程序、采购决策、计划采供、履约监督、管理激励、事后评估等管理环节进行探究思考,为进一步改进采供工作、提高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基建;工程材料;采购决策;履约监督

1引言

据2013年江苏省教育经费统计年鉴显示,2013年度全省高校基本建设资金投入达65.13亿元(其中中央44.84亿元、地方20.29亿元)。从近两年的基建实际看,有少数高校年基本建设投资预算可达亿计。其中建筑材料与设备的资金投入约占建筑工程预算造价60%~70%;作为建设方的高校业主基于国内高校系统工程建设管理的惯例与实际情况,自行负责采购供应的所谓建筑工程甲供材料设备(一般是在工程项目招标清单中以暂估价出现的材料与设备)同样规模巨大。各高校经过长期的工作实践积累,已初步探索出既符合国家法规又适合各校实际的建设工程甲供材料设备采供方法,但建筑材料设备采供与管理的全过程工作具体操作中,依然存在许多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多年建材采供管实际工作经验,对现行采供管相关环节实际操作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思考。

2工程材料采供与管理的问题分析

综合分析高校基建工程建筑材料采供管的现状,总结归纳如下几个问题:

(1)采供议事程序简略化。部分高校采购人进行在建工程建筑材料设备批量采购议事时,其程序仅仅为使用者报请学校基建部门经办人,经办人编排进入采购计划,并与部门管理者商讨且由领导拍定相关采购供应事宜,省略了公众参与、专家论证、民主决策等程序。

(2)招标采购决策行政化。对建材采购问题,依然延用行政事务决策方法,即采购人(一般为基建职能部门)依据工程图纸设计实况申报,建设方主管领导定夺,指定经办人操办具体事宜的行政化决策机制。

(3)采供合同监督形式化。招标采购合同的监督,名义上是业务主管部门及职能监督部门的事,事实上,其监督往往缺失或流于形式,有的监管环节处于无人问津状态。

(4)建材采供计划框架化。由于建材市场变化万千,同时建设工程又因设计深度与计划编制等因素呈现“计划不如变化快”的随变格局,所以现在建材采供计划流行“框架式”编报,只列大概数量要求、大约供应时间、最基本的个别要求,实采实供,届时按需调整。

(5)采供管理激励单一化:在高校行政管理中,工作激励方式以精神鼓励为主,常见的年度总结表彰或工作评优颁奖,因形式单一数年不变,激励效果不佳。

(6)工作实践评价偶然化。采购管理实践中,推进专业工作后评估可以针对工作实际问题即时纠偏或适时整改或集优推进,已被业内广泛认同,但部分采购人员存有需时承办思想,不愿多做一些“未来的防范与准备”的前期性工作,偶遇上级部署专项管理评价检查工作时,常常应付事。

3采供与管理再思考

3.1议事程序规范化

所谓议事程序规范化即议事程序符合一定的标准。工程建设领域采购专项工作的议事需要解决“7W”问题:即

(1)为什么“Why”要进行相关采购?

(2)准备采购什么“What”?

(3)应用哪项资金“Which”(事业单位不同性质的资金适用的相关法规有差异)实施采购?

(4)在哪里“Where”(在校内自行组织或校外有形市场)完成采购计划?

(5)采购任务运作的适宜时间“When”(包括需求极限时间约定)要求?

(6)由谁“Who”(哪个部门)来承担并负责这项工作?

(7)采购全程怎么“Way”操作?而要解决这些问题,议事组织者首先要考虑议事所要坚持的基本原则:集体讨论、民主集中;其次考虑议事的程序要求:遵规守章、科学规范,诸如参加议事的单位与人员以及解释说明与议论发言的政策导向、次序安排,以及议事运用的方式方法(包括必要时的专家论证报告与市场调研资料等佐证呈报与传阅等);最后考虑议事结论汇总与备案工作。本文将其基本议事程序步骤总结归纳为:“I-P-D-S-C”即

(1)项目负责人介绍“Introduce”采购项目概况

(2)专项承办人对议事需要解决的“7W”问题作简要陈述“Presentation”

(3)议事者逐项进行审议“Deliberation”

(4)议事组织负责人总结“Summary”汇总审议结论

(5)议事者签字确认“Confirm”议事结论并备案归档——这也就是约定的规范化标准流程。事实说明,对于重大行政与业务决策问题,如果经过了规范的议事程序就能够有的放矢的集体讨论,可以进行民主基础上的意见与建议集中及确定;只有议事程序规范了,才能提高工作决策效率,也才能避免主观意断。

3.2采购决策法制化

业内普遍认为,所称采购决策法制化,就是充分运用现行法律法规及规章,来调控其业务决策过程,也就是决策者在整个采购决策过程中依法、用法、守法,使其采购决策制度化、规范化。根据十八届四中全会“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的精神,各行各业各领域都在积极倡导并推进法制化建设,工程建设行业的采供领域也不例外。本文认为建材采供决策的法制化需要:

(1)采购计划依据溯源,追溯至项目本身合法性的依据;

(2)采购方式合法定夺,推进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集体讨论、民主集中方式;

(3)采购项目依法操作,即依法进行采购项目论证、招标公告、编制招标文件、经过招投标专业评审产生中标候选人,遵规公示(公告)结果、合同谈判与签订(含合同专项评审)、采购标后评估、合同履约监督。实践中结合过往同类产品评估结果,充分运用标前“专家论证”方式进行采购项目合法合规性审查、绿色经济性论证、可靠可行性探讨,并形成参考性建议。随后在广泛民主的基础上进行集中,采用无计名投票方法产生拟采购产品的品质经济层次定位,最后,严格坚持依法遵规守章导出采购产品,依法进行公开招标采购。从而使得采购决策的每一决定都有法可依、每一环节有规可遵、每一步推进有章可循。

3.3计划采供细致化

计划采供不仅要确定在什么时间里计划采供什么规格型号货物,数量多少?交到哪里?交给谁收?而且要进一步细致化(Meticulous),例如,某工程项目采购合同规定采购合成树脂(苯丙烯酸)乳液内墙涂料,色彩要求为乳白色、技术等级要求为一般检测项目检测合格及以上,其中对比率指标必须0.95以上、耐洗刷次数指标必须2000次以上(合同约定批量复检指标不得低于合同规定指标值的95%,否则全部退货处理),分时(根据工程进度约定)分批(依据实际工作量使用情况)供货并明确分批次分别到货抽检,把计划进一步细化落实,准确到具体时间节点、实际需要数量、供货确切位置等。再如,工程铝合金门窗项目就需要分时间段,主体完成后需要供应商派技术人员到现场测量并复核门窗洞口尺寸,全部计划采供的时间需要考虑到采购招标全过程以及土建工程施工进度安排协调、工程竣工交付日期等。将计划细致落实到各个预期时间段及与工程进度相协调的工作衔接时间点。当前,建设工程逐步试点走向总包制,甲方建材供应范围趋小并趋向直供,其工程货物供应管理工作既要依法遵规守约、保持井井有条,还要力争适时适量、更要力求准确无误。

3.4履约监督精准化

精准化是一种理念和意识、也是一种认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和一种精益求精的工作方式。采供合同履约监督管理的工作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提高合同履行监督效果的根本要求在于:一要着眼“精”—精炼,追求提炼精华、关注重点,如将重点落在工程货物采供合同标的物验收与货款支付环节点上;二要着力“准”—准确,争取有的放矢、事半功倍,例如查核工程货物采供合同质量标准执行的符合度与货款支付的准确度,努力避免履约监督形式主义、面面俱到走过场。

3.5管理激励科学化

管理激励(Managementincentive)是激励理论在管理中的运用,国内外实践中已经形成丰富的激励内容和各种各样的激励形式。例如美国企业采取的雇员持股和收益永久分成的长期激励;国内企事业单位管理中常见采用的分等奖金激励,以及评优表彰精神激励、工作晋级升职激励。实践中,也可以结合时展趋势,创新激励方式,如休闲疗养激励、学习进修激励,但是,当前一些管理激励被部分单位管理者简单化、均等化、金钱化。作为传授知识、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场所的高等学校管理部门,借鉴社会上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激励措施尚未不可,但是应该防止管理激励的拜金主义思潮、低庸俗化倾向。管理激励应该在实际工作中推行参与大众化、形式多样化、内容多彩化、管理科学化新格局新常态,最终实现管理激励的预期。

3.6事后评估常态化

所谓后评估或后评价(PostProjectEvaluation)是指在项目已经完成并运行一段时间后,对项目的目的、执行过程、效益、作用和影响进行系统的、客观的分析和总结的一种技术经济活动。实践证明它能够避免工作不切实际情形再现与错误重复、切实有效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并提升效果。对大型或者重要且批量的建筑材料与设备采购供应后评估工作,一般可采用定向(不同阶段的不同类人员)发放并定期回收后评估调查表方法,以掌握采供实际、了解全程成效,同时广纳采供评价意见或建议,以纠偏改进、推动前行;另外可召开行业内专家评估会进行专业评定,增强其评估的专业性和权威性。目前,建设行业各领域的后评估工作越来越被各层次管理者以及顶层设计者所重视。2015年4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住建部等七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建立清理和规范招标投标有关规定长效机制的意见》(发改法规[2015]787号),明确提出要完善规定审查和后评估机制。我国建设工程项目采购招投标领域的后评估工作必将进入法制化、常态化。评估结论为今后采购类似产品提供了可靠的和准确的改进目标,有利于精确管理和精准监督,从而有效提高管理效率。作为基层具体采供管理而言,其采供后评估工作已经被高校采购人意识到其重要性和现实的必要性,部分有工程建设任务的高校系统开始在基建领域积极推进工程货物采供后评估工作常态化建设。

4结语

当前,高校建设工程项目尚没有广泛推行总包制或者代建制,虽然甲方采供材料与设备的范围大幅度缩小,但仍保持着有部分重要工程材料设备以暂定价进入工程土建项目招标清单,相关文件也明确:以暂定价出现在工程招标清单中且又达到现行法规规定招标采购规模标准的,实际需要时可由发承包双方负责招标采购供应。由此可以看出,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高校基本建设中关于建筑材料与设备采供与管理问题,依然值得基建工作者去认真思考与研究。

参考文献

[1]江苏教育厅.2013年江苏省教育经费统计年鉴[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4.

[2]高国民,刘宁沂.浅述高校基建工程材料设备的采供与管理[J].建筑经济,2007(5):46-48.

[3]高国民.高校建筑工程材料质量的监管与思考[J].工程质量,2011(12):9-12.

[4]高国民.高校工程设备物资采购自行招标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建筑经济,2013(10):95-98.

篇5

[关键词]高校;集中采购;政府采购;高校集中采购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9182

随着我国高校办学规模和质量的不断扩大与提高,高校采购任务随之日益繁重,@对高校采购工作的要求同步提高,同时高校采购工作的重要性越发明显,高校采购工作是学校完成教学、科研任务的重要保障,也是高校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所以规范和理顺高校采购工作流程,提高高校采购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推进高校采购制度的改革工作,已成为高校采购部门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1]

1高校采购的属性

我国《政府采购法》中规定,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并从采购人、资金和项目等方面对政府采购行为进行了界定。政府采购至少具备以下三个条件:①参加政府采购的单位是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②采购资金必须是财政性资金;③采购项目必须是集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2]

《高等教育法》规定了我国高等教育的经费筹措体制,即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的体制。目前,我国高校采购主要使用的是财政性资金,所以高校采购属于政府采购的范畴。[3]

2高校采购工作的特点

高校采购不仅具有采购数量大、采购金额高等特征,还有自身的一些特点。

(1)采购时效性强:因为高校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还承担着一定数量的纵向及横向科研项目和人才培养等任务,因此很难将一年内的采购资金提前落实,而教学科研中急用的设备需要及时购置并完成调试安装,便于教学科研的正常开展。因此,高校采购还普遍具有较强的时间性。

(2)采购品种多:除了通用类设备外,有大量的专业类设备需要购置,而不同专业和不同科研方向的仪器种类较多。而涉及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服务类采购同样种类繁多。

(3)很多专业设备有特殊要求:高校需要购置大量教学科研等专业仪器设备。而这些仪器设备专业性较强,主要表现在:不同品牌的设备性能差异大;大型精密设备存在安装调试、人员培训及售后服务等需求,要求供应商与用户进行充分沟通和交流。

3目前高校采购工作存在的若干问题

因采购相关制度不够健全,采购行为不够规范,存在刻意化整为零、滥用分散自行采购(主要指支付方式为授权支付的单位自行采购)的个别现象,某种程度上导致了下列隐患。[4]

(1)易滋生腐败现象。分散自行采购往往单次采购金额小、数量少,可轻易规避政府采购和公开招投标制度,采购人与供应商可直接确定拟购商品规格型号与价格,导致采购活动中易发生收受回扣等违规行为。相关资料显示,2003年到2010年,在教育系统图书教材和设备采购领域的违纪违法案件占273%,发案率居首。

(2)不利于有效降低采购成本。分散自行采购在降成本方面存在局限性:一是该采购方式难以获得批量采购的“大客户”优惠价格,采购价格高;二是多次重复采购,降低了采购效率;三是需要采购人投入较多人力、物力频繁寻找货源,增加了采购投入成本;四是采购没有计划性,很难有效及时满足采购需求。

(3)增加了财务核算压力。分散自行采购具有零散性、频繁性、重复性的特点,对于化整为零后,将批量单次采购改为分散多次采购的行为,无端增加了财务的工作量。财务人员需花费大量精力应付小额、重复的核算,财务支付工作量也随之大幅增加。

另外,高校部分科研类项目单一来源方式采购偏多。采购时,由于无法实现多方竞争,采购效益可能不理想。[5]

4针对上述问题的对策

对全校年度采购计划应整体考量,进行校级集中,避免化整为零等现象。对集中采购目录内和限额标准以上的实施集中采购。从严控制分散自行采购和单一来源采购方式。

高校集中采购模式具有以下优点:①集中采购有利于提高采购活动的透明度,促进廉政建设;②有利于提高采购质量,通过充分竞争,买到质优价廉的产品,真正做到优质、优价和优良的售后服务,促进学校建设;③集中采购能够降低成本,节省学校开支,提高经济效益;④集中采购可以节省采购工作中的大量人力、物力;⑤集中采购有利于财务监督。[6]

5实施高校集中采购的注意点

目前高校已意识到了进行集中采购的重要性。而维护集中采购的严肃性,顺利实施高校集中采购,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注意点。

(1)顺利实施高校集中采购,需要结合高校采购工作的特点和高校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相关采购制度。[7]

(2)顺利实施高校集中采购,需要规范采购的内部控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

落实“管采”分离,并将监督机制纳入采购管理工作中。有效的监督是高校集中采购实施的关键保障,监督部门对采购工作全程跟踪,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监督机制的建立,某种程度上也保护了采购人员,减轻了采购人员的压力。[8]

(3)顺利实施高校集中采购,需要掌握校内各部门、院系的中长期需求和规律,有计划地安排采购,有效地掌握资金开支情况。

计划是执行的重要基础。应依据采购预算制度,提前制订出完善的采购计划。按预算和采购计划提前分派采购任务,给采购工作留出充足的时间;同时扩大集中采购的范围,对批量通用类产品等都可实行集中采购。[9]

(4)顺利实施高校集中采购,需要充分发挥行业专家的作用。集中采购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相关领域专家的积极参与,以便让集中采购文件中的技术参数和需求更加合理。可以建立一个专家库,根据采购项目的特点,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对采购文件中技术方案的可靠性和先进性等进行优化。而专家的把关作用对于后续的设备验收至关重要。

(5)顺利实施高校集中采购,需要自觉维护学校利益的。开展集中采购工作时,要把高校的合理需求与集中采购的相关规定结合起来,始终把提高采购效率和效益、降低采购成本、采购到质优价廉的产品作为工作的指导思想。在核对采购计划、招标文件和采购合同时,做到严谨、认真、仔细,不留下后遗症,维护学校利益。[10]

(6)顺利实施高校集中采购,需要加强档案管理,建立完整的档案。集中采购使得采购工作更加公开、公正、公平、透明,杜绝了暗箱操作和由此可能产生的不良现象和不正之风。按照《政府采购法》的要求,纳入政府采购活动的相关档案要保存15年。而档案管理环节的忽视,会对后续的审计、巡视工作带来不便。

(7)顺利实施高校集中采购,需要重视验收的环节。验收是把握采购产品质量的重要一关。验收小组要按照采购合同、招投标文件的要求,对已完成安装调试的产品进行验收。在验收工作中要避免数量不够、型号不符、以次充好等蒙混过关现象的发生。

(8)顺利实施高校集中采购,也需要提高采购人员专业素养。高校采购工作直接牵扯到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在校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而采购工作项目种类多、数量大、专业性强、涉及部门多、工作难度大、程序复杂,如果采购经办人专业素质不高、工作失误多、效率低,会严重影响采购进度和质量,最终影响到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给学校造成损失。所以,要保证配备具有良好专业素养的采购人员,并重视对其专业能力的培养。另外,采购人员须不断学习,及时接受相关培训,提高自身的思想和业务水平,努力做好集中采购工作。

(9)顺利实施高校集中采购,需要注重及时沟通与通畅交流。高校集中采购工作不仅涉及采购工作人员和用户,还涉及采购中心、采购管理办公室、用户部门及业务主管部门等校内多个部门,另外还可能涉及校外的较多单位。所以采购信息的及时沟通和正确传达,让集中采购各当事人充分了解采购相关信息,是保证高校集中采购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11]

(10)顺利实施高校集中采购,需要完善采购场所监控体系的建设。在招标室、评标室等重点场所,需安装视频音频监控系统和通信屏蔽等设施,便于监督部门对采购现场和采购过程的适时监管。

(11)顺利实施高校集中采购,需要高校集中采购部门应具有识别来自内外部风险的能力,规避采购风险。高校集中采购部门应重点评估以下几个方面:①预算风险评估。防止出现产品技术指标无法满足需求或超出预算的问题;②招标文件风险评估。明确产品名称、数量、技术参数、供货期、付款方式及售后服务等。对招标文件中技术部分一方面做到满足技术需求,另一方面要做到避免排他性和倾向性;③供应商信用风险评估。建立供应商库,对其信用进行实时登记和备案;④合同风险评估。学校在合同的起草、审批、签订等环节应明确岗位权限、职责,规范操作流程,强化法律顾问的作用,防范合同风险。[12]

6结论

高校采购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高校采购工作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等采购相关规章制度,结合学校涵盖专业的实际情况,不断推进管理创新,通过阳光、高校、廉洁的采购工作,更好地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服务。

参考文献:

[1]徐光远高校仪器设备集中采购的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4(9):38-39

[2]刘淑君再谈高校集中采购[J].中国高校科技,2006(S3).

[3]应志军,宓卫东,王卸根高校物资设备集中采购模式探讨[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2):52-55

[4]张勇高校物资集中采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同行,2016(5):164

[5]李跃构建高校内部集中采购制度的基本依据――高校采购法律制度研究3[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5(12):185-186

[6]王黎波高校后勤集中采购模式分析[J].中国市场,2016(8):82-83

[7]徐弋基于国库集中支付的高校设备采购管理研究――以衢州学院为例[J].才智,2013(14):178

[8]李洋“互联网+”高校物资集中采购与财务管理融合创新[J].经济师,2015(8):201

[9]田伟福高校集中采购的实践与探索[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5):46-48

[10]周同岭,吴建新,姬长生,等高校仪器设备集中采购中的人性化管理[J].煤炭高等教育,2006,24(4):124

[11]余星,吴洽祥构建内部控制制度的七大关键点[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7(3):63

[12]钟永泉,曾文冰,余乐俊试论高校集中采购内部控制制度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9):379-381

篇6

【关键词】高校政府采购 管理系统 研发 应用

1 项目开发背景

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和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需要,国家用于高校仪器设备购置和维护维修经费也成倍增加。根据政府采购和财政性资金使用的要求,完成一项采购任务需经过指标分配,用款计划、采购申报、采购执行等一系列环节,涉及采购单位、计划财务处、采购管理、采购执行等多个部门。传统的手工管理方式,难以全面把握整个采购流程,难以提高采购效率,难以做到采购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很难适应与政府采购工作公开、透明的要求和形势发展的需求。所以,开发高校政府采购管理系统,适应高校采购管理提出的新要求,突破传统采购工作遇到的瓶颈,已成为当前高校政府采购必需解决的突出问题。

2 系统目标

高校政府采购管理系统是一个集采购单位、计划财务处、采购管理部门和采购执行部门、评标专家、供应商等多方参与的一体化系统,业务流程涉及采购项目的指标分配,用款计划、采购申报、采购执行等。因此,在设计系统时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分阶段、分步骤、联合建设及资源共享”的原则,确保数据创建的独立性、唯一性和继承性。

系统要求操作要简便、界面要友好、并且安全实用,能对采购项目的一系列环节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跟踪;在指标分配,用款计划、采购申报等关键环节对操作人员的身份进行认证,降低采购风险,增强系统的安全性能;系统需提供及时、准确和详细的数据查询和统计分析报表功能,为高校采购管理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提高采购管理水平。

3 采购流程设计

采购管理系统需要构建个人办公门户及五大支撑平台:采购管理基础平台、统一流程管理平台、统一数据交换平台、统一报表服务平台、统一消息服务平台。另构建预算管理、采购管理及采购执行等三个主要业务子系统。

采购管理的流程比较复杂,为保证采购管理系统能够满足整个采购流程的控制需要,通过详细的调研,确定了该系统按图1所示的流程进行设计。

指标分配:由计划财务处发起,根据中央及地方经费的到达情况,在系统中进行一级经费指标分配,经费主管部门完成二级项目指标的分解并分配至项目负责人。

用款计划:由用户发起,各用户根据经费主管部门分配的可用二级项目指标,在系统中发起用款计划申报流程,经由经费主管部门及各职能部门审批后,由计划财务处下发预算并开立经费卡。从流程中看出,项目负责人填写采购申请后,申请单将自动流转到下一环节,等待各级管理者审批。各级管理者同样通过系统完成相关操作,从而缩短了审批申请的时间。

采购申报:由用户发起,各用户根据计划财务处下达的可用项目预算(经费卡),在该系统中发起设备采购申报流程,经由采购管理部门受理后,根据不同的情况,交由采购中心、竞价系统或招标机构等采购执行机构或系统进行采购。

采购执行:由采购执行机构负责录入采购执行信息,即招标、合同履行等数据。另外,采购中心、竞价系统负责执行的项目,采购执行信息由本系统进行自动同步,保证数据完整。整个采购过程的相关信息都永久保存在系统中,可随时查阅、调用,便于对采购过程的监管。

4 系统设计的关键技术

(1)校内各系统的接口设计与数据同步。校内如已有统一身份论证平台、财务系统、专项资源信息管理系统、采购执行系统等,应实现与其动态对接,及时更新数据,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唯一性和数据同步等。如SSO单点登录接口:教职工用户登录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后,可通过系统内置的“采购管理系统”图标直接SSO免登录进入本系统。再如人事部门及教职工系统、专项资源信息管理系统、采购执行系统等第三方系统提供接口,由本系统数据交换服务定期实时导入数据。对项目采购信息的共享输出:本系统提供接口,由其它对应系统定时负责导出数据。

(2)网上协议竞价系统的对接。高校政府采购中,金额小的零星采购项目很多,其年均采购量达数千笔,采购管理部门很难做到单单监督。对这些项目一般通过网上协议竞价采购。通过竞价系统采购能从手段上彻底解决采购过程中行为不规范的问题,抑制了设备价格,降低采购成本,有效提高采购质量和管理效率。但网上协议竞价的最大问题是基于校内网运行的采购管理系统的数据,如何与校外网运行的竞价系统进行实时的数据交换,其接口和数据安全问题也是本次系统开发要突破的技术点之一。

(3)数据的安全性。由于高校采购管理系统是在校内网运行,而竞价系统、政府采购管理系统及政府采购信息网等在均校外网运行。因此,在网络架构上,采用采购内网和校外网物理隔离与数据交换技术,做到采购内网与校外互联网的物理隔离,最大程度保障了采购数据的安全性,只将可对外的数据传到政府采购外网或竞价系统上,降低了采购数据泄露的可能性,同时,在网络系统中使用防火墙及防病毒软件等安全措施,提高数据存储、数据传输及数据访问的安全性。

(4)用户角色。在用户角色定义中,系统采用统一身份论证平台,系统授权及论证的唯一凭证即职工号登录。按各部门管理的职责在系统中设置对应的操作权限,通过系统管理员授权的用户可以进入系统,并对指定的模块进行操作。系统采用动态授权机制,支持角色和权限的定义,实现信息权限的合理安排和操作权限的合理分配。用户角色有:项目负责人、采购管理部门、经费使用部门、经费主管部门、职能主管部门、计划财务处、采购执行机构等角色。

(5)历史数据迁移。高校采购部门在多年的管理中已经建立或采用了多种系统,积累了多年的业务数据,这些数据是宝贵的资源,应该好好加以利用。在系统开发完毕并上线后,应根据数据中心的基本数据结构和主要业务指标,对历史数据进行整理、汇总和转换,与当前业务相关的数据,得到数据中心甄别可以接受后,再通过必要的、正确的策略迁移到数据中心。

5 系统实现

(1)开发模式选择。根据采购工作流程的性质,在系统结构的选择上,充分考虑到系统分布管理的需要,采用B/S体系结构。同时,系统网络将依托互联网及学校内网双网进行建设。

该系统采用多层架构即数据层、应用逻辑层、访问层三层MVC的设计模式,使用纯.NET开发,使用中间件技术,应用系统符合.NET工业标准,遵循XML数据格式。

(2)开发工具选择。系统的数据库服务器采用Windows Server 2008 64位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软件采用MS SQL Server 2005,应用中间件采用IIS。数据传输平台利用高校公共数据交换系统。

6 结束语

本系统的开发应用,实现了政府采购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大大提高了采购效率,降低了采购成本,强化了资产管理,规范了采购数据信息,确保了采购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方便了数据统计和查询。同时,用户可全面掌握采购进度,实现与采购管理部门信息互通和共享,有效解决了两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增强了采购过程的透明度,加强了采购过程的监督管理,提高了采购工作的质量,有力地促进了高校政府采购管理工作公开、透明、公平、公正。

参考文献

[1]刘莹,刘祥港,黄坤.数字化校园背景下的集约化设备采购管理研究[J].中国轻工教育,2012(3):52-56.

[2]马春英,王刚,何成凤,刘小敏.政府采购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0(50):788-792.

[3]张林.采购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14):188-189.

[4]王慧.高校政府采购工作的认识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6):208-210.

作者简介

付玉芳,女,讲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硕士学位,从事采购管理与信息化工作。

阮慧,女,浙江大学采购管理办公室主任,副研究员,化学工程硕士。

篇7

关键词:高等学校;政府采购;问题对策

高校政府采购是指各类高等院校使用财政性资金依法采购目录以内或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行为。高校政府采购必须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最大限度地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实现公共资源配置最优化。作为财政的一项主要改革内容,在高校推行政府采购制度,具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1]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对高校推行政府采购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推行政府采购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府采购认知片面,执行观念淡薄

首先政府采购的确在某些方面约束了高校分散购买的自,这必然触动了部分高校的切身利益,其次利益平衡和价格公平是政府采购的最终目标,而非高校利益最大化,再者一些高校领导对政府采购认知不够,片面地认为集中采购的质量、品牌、价格不理想,保证不了高教科研采购项目的及时性、特殊性,从而对政府采购存在消极抵触情绪,不愿实行集中采购,进而影响政府采购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采购预算编制不严密,执行与编制脱节

财政部门一般要求高校提前半年根据下年度财务预算编制下年度采购计划,由于高校组织机构层次多,所以要兼顾巨细编制详尽的计划确实难度较大。有些高校为了完成编制年度预算任务,并没有根据当年的财务收支平衡来确定下一年度的预算,乱报、虚报、漏报情况时有发生,致使采购预算编制不严密。

有些高校对政府采购执行的计划性认识不强,对采购时效要求高,普遍存在即采即购现象,再次执行时频繁变更采购指标,频繁修改采购设备的参数、型号,造成政府采购项目分散,难以达到集中采购规模,最终造成计划编制与预算执行的严重脱节。

(三)运行机制不健全,监督管理不到位

高校没有制定一个完善的采购制度,采购部门、财务部门、招投标管理部门、验收入库部门间职责不清,管采不分离,没有规范的采购管理体系,缺乏必要的监督制约,采购活动随意,私下交易等不规范行为时有发生。

(四)程序繁琐周期过长,采购模式创新不足

政府采购流程包括编制采购计划、填写物资采购审批表、编制招标公告、开标评标、签订合同、验货入库、款项支付、信息回馈等一整套工作程序,程序繁琐。公开招标从招标文件发出至合同执行完毕至少要2个月。目前引入的网上竞价方式虽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采购周期,但高校采购时效性强、计划性差、专用设备多,电子采购不能满足高校教研的迫切要求,由此致使高校对政府采购的积极性不高。

二、强化高校政府采购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宣传提高认识,沟通协调依法办事

1.加大在全校范围内的宣传工作。采取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如利用校园网、学报期刊、财务手册等平台,宣传国家推行采购制度是为了提高资金配置效益,对教职工在采购过程中出现的疑虑耐心解释,由被动变为主动,树立资金的效益意识和节约意识。

2.积极组织学校相关人员学习有关政府采购法律知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研究制定高校政府采购管理制度,按照责权利相结合,明确工作职责,确保政府采购合法有序进行。

3.财政部门采购处人员强化机关服务意识,多下基层,与高校多沟通协调,对具体业务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征询有益的意见,简化流程,提高采购效能。

(二)强化政府采购预算编制,落实预算管理机制

1.强化高校预算编制,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的计划工作。各学院科室结合总体发展规划,根据第二年预计需要的教学、科研设备、材料等物资的采购品种、等级、数量,制定科学合理的采购计划。完善综合平衡预算,各院部先逐级上报,分轻重缓急,有序安排,确保学校重点支持项目的开展,避免重复或超量采购而产生浪费。

2.政府采购处在部门预算“二下”前,对各单位部门政府采购预算表进行审核,将发现的问题,汇总送达相关业务处、室,业务处、室督促单位部门及时做好预算修改工作,保证政府采购预算随部门预算一并下达。业务处室对单位部门编制的政府采购项目内容需要进行补充说明时,在每年3月底前,汇总送达政府采购处备查,并作为政府采购处审核各单位政府采购执行计划的依据。

3.强化采购制约机制,增强预算执行刚性,杜绝违规变通采购现象。高校领导要积极配合,全力支持财务部门推行政府采购制度,同时主动接受地方财政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严格按省级政府集中采购目录中的要求,凡属于集中采购项目,一律实行部门集中招标采购,属限额标准以下的采购项目,履行分散采购审批手续,以此节约成本,发挥高校资金效益最大化。

(三)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健全管理和监督机制

1.建立全面合理有效的采购管理模式,设立以监察审计为监管机构、高校财务部门为主管机构、采购部门为执行机构的“三权分立”组织机构,形成责权利明确,相互制衡的制度约束机制。同时在校园网公示相关的规章制度及其操作流程,使信息公开,接受全方面的监督,确保采购的公平公正。

2.完善高校政府采购监督制约机制,由监察、审计等职能部门结合采购活动实际,制定相关监督制度,实施联合监督体制,如制定政府采购监察工作规定、政府采购审计工作规定等,使各项监督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促进学校采购招投标工作的规范化运作。监察部门负责招投标程序,重点监督检查招投标文件的制定,招投标方式的确定,评委的组成,开标、评标等环节。审计部门主要对采购活动进行事中跟踪及事后评审,对采购活动实施全程监督审查,使有限资金发挥应有效益,达到细化预算,强化预算的目的。

(四)实施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模式,灵活运用各种政府采购方式

1.高校应根据政府采购法规中关于《集中采购目录和分散采购限额标准》的规定,灵活运用多种采购方式。集中采购是较为规范的采购模式,一般用公开招标方式,政府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采购项目,如通用类物资采购用集中采购方式,可发挥集中采购优势,降低采购成本,节约财政资金;对集中采购目录以外的,采购金额在20万元以上的项目由单位实行分散采购,避免了多道采购程序,这样不仅提高采购时效,还能对产品实地调研,满足高校科研对物资设备的特殊要求。

2.对供应商较少的采购项目,可实施邀请招标或者竞争性谈判,以便灵活与供应商就产品性能价格进行沟通。对那些数量少,品种单一,单一来源有特殊用途的设备进行单一来源谈判采购。

3.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网络信息平台,开展电子化采购,在财政预算执行管理网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上逐步实现政府采购预算执行申请、合同要素备案、采购结果登记、资金支付申请,简化采购程序,缩短采购周期。

此外,为了确保政府采购项目评审公平、公正,可启用政府采购评审专家通知系统。由计算机从市级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库中随机抽取评审专家,采购单位参加项目评审会的有关事项,由市政府采购中心负责通知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实行“统一条件、分级管理、资源共享、随机抽取、管用分享”的管理办法,评审专家的聘任条件由省财政部门统一规定,各省辖市财政部门按属地原则负责本辖区评审专家的公开征集、审核和聘任等工作,以此完善评审专家库的管理。

参考文献:

[1]扈纪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释义及应用指南[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2.

[2]张丽燕.加强审计监督促进政府采购健康发展[J].财会研究,2005(03).

篇8

[关键词]高等学校;政府采购;存在问题;对策

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它是实现公共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机制。高校在采购过程中使用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是国家财政支出的组成部分,高校采购理应纳入到政府采购范围并按照《政府采购法》的规定予以实施。

一、高校政府采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政府采购存在认识不足

高校政府采购工作仍处于初始状态,工作滞后,措施不力,自行采购、我行我素的现象时有发生。或者采取化整为零等方式逃避政府采购。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高校政府采购工作的顺利开展,使得高校政府采购工作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效用。

(二)采购制度欠完善,管理机制不健全

1.《政府采购法》的相关配套实施细则不完善。

2.高校内部采购制度不健全。

(三)高校政府采购工作周期长、灵活性差

按照政府采购程序,高校在实施政府采购招投标时,规模大,组织结构层次多,管理权限分散,采购的设备物资技术含量高、品种多,制定准确而详尽的采购预算,根据预算编制完整、详细的年度采购计划,这对于高校来说操作难度相当大。

(四)高校政府采购信息管理方式落后

目前,高校政府采购的物资品种繁多,实效性强,技术指标复杂。大大增加了采购成本和廉政风险。

(五)政府采购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

政府采购是一项技术性很强、意义和责任重大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要精通政府采购专业技术、熟悉相关法律法规、思想道德水平高、政治责任感强的高素质的人员队伍。

(六)监督体系不完善

高校的政府采购工作涉及学校很多部门,应按照国家和学校相关规定履行各自的职责,相互配合,互相监督。但由于没有统一协调的运行和监督机制,使各部门只考虑自身的利益,造成相互配合不够,给学校的政府采购工作带来许多困难。按照《政府采购法》的要求,高校的纪检监察和审计部门应对政府采购活动实施监督。

二、完善高校政府采购的对策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认识

加强高校政府采购管理,对于节约高校财政资金、缓解高校财政压力、更好地为高校服务,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高校在做好政府采购工作的同时应积极广泛地宣传《政府采购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政府采购法》以及相关法规的普及教育的活动;同时,组织各使用单位、职能部门、财务、审计、纪检监察各相关部门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学习政府采购相关法律法规,了解政府采购的原则、采购方式、具体流程等方面的知识,使各有关部门了解到实施政府采购的必要性和必然性,统一思想,为高校政府采购的顺利进行提供前提保证。

(二)建立健全高校内部政府采购制度

建立健全政府采购管理体制是高校实行政府采购制度的基础。在实际工作中还应根据遇到的问题逐步对政府采购相关制度进行修订,进一步细化工作流程,明确各部门职责,并努力使政府采购工作实现“公平、公开、公正”,提高政府采购的效率和质量。

积极探索符合高校实际情况的政府采购管理模式。应设立由校领导为主要成员的采购领导小组并设立以高校财务部门为主管部门、采购部门为执行部门、监察审计为监管部门的的组织结构,形成责权明确、相互制约的机制。

(三)强化和细化采购计划和采购预算

对于高校而言,部门预算制定的是否科学、准确,直接影响到高校政府采购工作能否顺利开展。高校只有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做好政府采购的计划管理和预算管理,才能不断适应政府采购工作的需要,提高物资采购的及时性,保证学校教学、科研和行政办公的需要。高校应根据《政府采购法》的有关规定,严格、科学地编制预算,合理地细化预算,将属于政府集中采购范围的采购项目全部编入采购预算,制定详细的项目和收支范围,并严格按照预算执行各项支出。高校在适应政府采购的过程中,要不断完善预算编制方法,强化采购计划论证,细化采购预算编制,建立高效的预算执行机制,严密的预算控制系统,强化采购约束,确保政府采购工作在高校全面有效的开展。

(四)完善高校政府采购信息管理

高校应加强整个政府采购过程中信息数据的整理工作。逐步建立包括整个政府采购过程信息的数据库。高校在制定政府采购计划时,充分利用已有的仪器设备信息数据库进行管理,审核各部门的采购申请是否合理,避免重复采购的现象发生;逐步建立较完善的供应商数据库,并根据各供应商的特点对其进行统计整理、分析和分类。便于在招标时邀请较多的供应商参加投标,发挥政府采购的优势。同时实行“黑名单”制度,杜绝虚假、恶意、串通等投标行为的发生:逐步建立较完善的设备产品信息及其技术参数和价格信息的数据库,可以将近期购置设备的技术参数及价格信息,也可以通过网上查询和咨询其他单位将近期购置设备的技术参数及价格信息录入数据库中,并积极收集市场相关价格信息,在招标过程中并将其同供应商的报价进行比较,正确判断投标供应商的报价是否合理,从而加强对中标价格的监督,为政府采购的决策提供参考;逐步建立中标供应商、中标采购项目和中标合同的详细数据库,提高政府采购信息化水平并为使用部门联系供应商提供售后服务和维修提供了保障。

(五)完善和建设一支合格的政府采购人员队伍

政府采购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规模大,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等特点,对采购人员知识素质要求较高。高校应建立健全政府采购教育培训机制,加强对现有政府采购人员的专业培训,一是进行思想政治、职业道德和廉政教育,二是进行业务知识培训,拓宽高校的政府采购人员的知识结构,采取多种方式,逐步提高采购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和专业水平。也可通过对一些比较成功的政府采购招标项目范例的剖析等方式,对政府采购人员进行经常性的业务培训。同时,加强政府采购专业人才的引进。向社会招聘一批政治素质过硬,既懂经济又懂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充实到现有的政府采购队伍中间,优化政府采购

人员的整体知识结构,提高政府采购工作的质量和工作效率。

(六)不断完善高校政府采购监督制约机制

政府采购是一项管钱管物的工作,要在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制度的同时,还必须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政府采购法》的实施为此提供了法律保障。但是,一个有效监督机制的形成,一方面要依据健全的法律规范,另一方面还需要有一个完善的政府采购监督体系,同时还要借助纪检、监督、审计以及媒体等社会各方面的监督力量。为了保证政府采购工作的健康发展,必须对政府采购的立项、招投标、资金拨付等各个环节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

目前对政府采购活动的监督还仅停留在财政检查、审计和纪检监督几方面,均属于静态监督和事后监督。对合同履行、对供应商的诚信记录、考核以及工程施工质量等方面监督管理还相对缺乏,尤其对一些大型的基建招标项目。因此,学校应结合采购活动实际,建立一套有效监督制度体系,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互相监督,互相制约,对政府采购活动必须进行动态监督、程序监督和全过程监督;对学校职能部门以不同采购方式组织的采购活动实施全程监控,加强对重点岗位的监督,积极开展事务公开等行之有效的群众监督制度;加大对采购全过程的监督力度,严格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组织物资采购招投标工作。有了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后,必须要严格执行,才能实现以制度规范人、以制度规范采购行为,使各项监督工作有章可循。

参考文献:

[1]吴斌.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国高校政府采购制度的思考[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7,(2):39-41.

[2]吴斌.高校政府采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价格月刊,2006,(12):30-31.

[3]杨敏.浅析影响高校政府采购效率的因素及对策[C]//北京市高教学会技术物资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2008,(12):23-29.

篇9

关键词:政府采购;经济交易;采购成本

政府采购,也称公共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实行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了开展日常和为公众提供社会公共成品或公共服务的需要,在财政的监督下,以法定的方式、方法和程序,使用财政性资金从国内、国际市场上以购买、租赁、委托或雇用等方式获取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政府采购是采购政策、采购程序、采购过程及采购管理的总称,是一种对公共采购管理的制度。政府采购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和有序竞争的原则,其主要目的是变“暗箱操作”为阳光下的交易,增加透明度,最大限度地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在我国,政府采购是财政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财政支出管理的中心环节,高校作为政府采购的一个组成部分,实行政府采购很有必要。

一、我国政府采购的现状

我国政府采购试点工作始于1996年。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政府采购工作起步较晚。近年来,政府采购工作在我国已经全面展开,取得了明显效果。政府采购范围迅速扩大,基本上覆盖了县(市)一级,中央单位的政府采购实现了与地方同步增长的目标。据统计,我国实行公开竞争采购方式的采购规模1998年约为31亿元,1999年扩大到约130亿元,2000年达到328亿元,2001年扩大到653亿元,2002年则达到1009.6亿元,突破了1000亿元的目标。2002年全国政府采购预算1135.4亿元,实际采购金额1009.6亿元,节约资金125.8亿元,资金节约率为11.1%.[1]政府采购制度框架初步形成。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相继出台了《政府采购管理暂行办法》、《政府采购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政府采购资金财政直接拨付管理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等法规。各省、市、自治区也陆续制定了一些政府采购的规章制度,如湖南省就制定了11个招标投标法规方面的政策性文件,为开展政府采购工作提供了制度保证。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的颁布实,使政府采购走上了法制化的轨道。政府采购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益增强,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认同,在强化财政支出管理、有效防治腐败、发挥政策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高校实施政府采购存在的问题

由于高校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从理论上讲,高校的所有采购计划必须全部纳入政府采购的预算范围。从实际情况看,目前,高等院校的教学仪器设备、基建工程和各类物资采购正逐步纳入政府采购的范围,但由于政府采购制度在我国实施的时间不长,经验不够丰富,加上相关法规制度出台时间不长,还有一个摸索的过程,因此,高校政府采购工作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政府采购周期长,不能及时满足学校对所需商品和服务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规定,公开招标应作为政府采购的主要方式。招标工作一般要经过以下程序:招标方式的送审与报批、招标文件送审、招标文件报批、在国家指定的媒体上招标公告和发售招标文件、投标、开标及评标、评标报告送审及备案、在国家指定的媒体上评标结果公示、发放中标通知书、中标人与业主签订合同。政府采购要按规定程序进行运作,采购周期一般长达3个月。随着高校的扩招,对教学仪器设备和工程物资的需求与日俱增,对基建项目的完工时间要求快,出现政府采购周期长与高校对所需商品和服务时间要求紧的矛盾,由此导致有的高校对政府采购积极性不高。对政府方面而言,为了全面、准确掌握各高校所需物资设备采购数量的信息后再进行采购,政府采购活动的时间不得不往后推,造成学校急需的物品不能及时采购和供应。

二是政府采购的规模小、范围窄,无法满足学科建设的需要。2002年我国政府采购支出为1009.6亿元,只占到当年国家财政支出的4.6%和GDP的0.99%左右,[2]规模显然偏小。从财政部规定的政府采购目录上可以看出,政府采购共分三大类:货物类、工程类和服务类,每一大类下只有十至十一个小类,自然无法把学校所需的品种全部包括进去。从项目构成看,政府采购项目主要为各种货物类采购,其次为工程类采购和服务类采购。货物采购集中在计算机、小汽车、复印机等大宗通用商品上,国产品牌占绝对优势,占采购总量的90%以上。事实上,许多政府机构在组织高校所需物品采购时,把重点放在使用量大面广、技术指标单一的教学仪器设备采购方面,而对大宗办公用品、大批量图书资料、基建工程所需物资、科技含量较高的计算机校园网以及高校后勤生活保障物资等方面的采购关注较少。高校高科技科学仪器设备技术指标复杂,有些性能指标精度要求高,渠道相对单一,而政府部门采购人员由于对某些专业技术指标缺乏了解,加上采购前没有与使用单位进行沟通,导致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忽视用户的实际要求,单纯依据上报的技术指标购买,导致采购到的仪器设备性能指标与学科建设实际需要的指标存在较大的差距。

三是政府采购的价格与学校的期望值存在一定的差距。政府采购因为是批量采购,采购成本低,价格相对而言要便宜,我校期望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达到采购成本最低的目标。实际上,由于没有选择好供应商,有时同一生产厂家、同一品牌、同一型号的某些商品,政府采购的价格比比学校自己采购的价格要高一些。致使政府采购的价格与我校的期望值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选择好供应商非常重要。因为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价格是最具有说服力的,学校对政府采购的价格满意,即从政府采购中真正得到了实惠,才能保证政府采购工作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

三、改进高校政府采购工作的对策

第一,完善法规制度。政府采购中的腐败问题严重影响了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不良的影响,要解决政府采购过程中的腐败问题,只有通过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双管齐下的方式,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相继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等法规规章及政策文件近40个。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制定法规时没充分考虑是否与国际惯例接轨、相关问题制度不配套、对同一问题上下口径不一致等问题。所以,学校应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总结政府采购工作中的经验,制定相应的制度和实施办法,来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同时,加大政府采购中腐败的惩处力度,只有这样,政府采购工作才能做到有法可依,腐败问题才能得到较好的解决。

第二,采取灵活多样的采购方式。实施政府采购,应调动政府和学校两方面的积极性。学校在编制年度预算时,应同时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对大中型基建工程、大批量教学仪器设备以及大宗物资采购,要编制采购明细表,注明时间、生产厂家、商品品牌、规格型号、数量、质量标准以及经费来源等内容。这样便于财政部门将学校政府采购商品所需财政预算直接划拨到政府采购机构,由采购机构直接与产品供应商结算,从而加强预算约束。同时,学校要与政府采购主管部门多沟通,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采用不同的采购方式。对采购数量大、时间要求不高,且通用性强,技术指标简单的教学仪器设备,如办公用品、计算机、空调等,由政府采购完成,以便充分发挥政府批量采购的优势,节约资金;对教学、科研急需,且价值较高的教学仪器设备,可采取招标采购的方式由政府主管部门和学校共同完成,以便节省时间;对数量较小,来源单一的教学仪器设备可由学校自主采购,以缩短供应链,减少采购费用。这样才能解决好政府采购周期长与学校对所需商品和服务使用时间要求紧的矛盾,以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及科研工作能顺利进行。

第三,建立健全教学仪器设备管理机构,落实责任制。对高校而言,教学仪器设备是保证完成教学、科研的物质前提,其采购的好坏,关系到教学和科研能否正常运转。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仪器设备管理办法》的规定,教学仪器设备必须贯彻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管用结合的原则,建立健全高校教学仪器设备管理机构,落实责任制。学校要在仪器设备的购置、验收、使用、维护直至报废的全过程中,加强计划管理、技术管理和经济管理,使仪器设备在整个寿命周期中充分发挥效益。教学仪器设备的采购可实行以招投标为主要形式的政府采购运作机制。此外,要好做教学仪器设备采购的前期论证工作,强化物资设备管理工作责任制,把好评标关。

第四,加强监督检查。要规范政府采购行为,首先必须由专门机构负责,即学校的物资设备管理处,按照政府采购法和招标投标法的有关规定,制订学校政府采购实施方案及操作程序,然后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行事,避免人为干预。根据《政府采购运行规程暂行规定》,政府采购程序为:编制政府采购预算,汇编政府采购计划,确定并执行采购方式,订立及履行采购合同,验收,结算。如采用招标方式,应通过网络等媒介招标公告、出售标书文件、初审投标商投标资格、召开公开开标大会、组织专家评委进行商务评估、价格评估、技术评估和综合评估,评标委员会将合同授予被确定为实质上响应招标文件要求、能够满意地履行合同义务的、价格评估最低且综合评估最高的投标商。

财务部门、监察部门和审计部门应加强对政府采购活动的监督检查。财务部门检查的重点内容包括:政府采购活动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规定;政府采购是否严格按批准的计划进行,有无超计划或无计划采购行为;政府采购方式和程序是否符合规定;有关政府采购文件是否按规定报同级财政部门备案;政府采购合同履行情况和采购资金拨付是否符合规定产。监察部门应当参与数额巨大或重大采购项目活动的监督。

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投资力度也将不断加大,在高校实行政府采购将越来越重要。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提高高校物资采购工作的效率,相信高校的政府采购能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实验耗材;二级管理;采购

实验耗材是医学类院校进行教学科研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有实验材料和低值易耗品。其中实验材料是指凡一次实验使用后即消耗或不能复原的物质材料,而低值易耗物品是指在实验使用中不属于固定资产和材料的易于消耗的物品。而医学实验耗材相对于别的院校又具有品种繁多,专业性强等特征。常规可划分为化学试剂、玻璃器皿、日用百货、口腔材料、检验试剂、标准品、中西药、体育耗材、电教耗材、实验动物、生物制剂等十几大类。

1我校验耗材采购目前的现状

我校目前采用"集中管理、统一采购"的模式,即在学期之末由实验设备管理科统一根据各实验中心上报的采购计划予以分类汇总,统一采购。其中化学试剂、玻璃器皿、日用百货等几大类因其品牌规格等参数规范,进行统一招标采购,其余几类因零星琐碎、数量少、品种特殊,无法以招标形式购买,由采购员以询价或者单一来源等形式进行零星采购。而我校自2006年升本以来,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风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各方面工作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培养目标的特色化和专业化,对实验教学经费的投入以及对实验耗材的种类和数量需求也相应增加[1]。因此,学校对实验耗材统一采购的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也日益突显。

2传统采购模式存在的主要弊端

2.1采购工作时间紧、任务重 目前的实验耗材采购主要面临采购品种多、范围广、周期短、时间紧、变化快等特点。以2012年为例,全年实验耗材统一招标及零星采购共涉及物品3700余项,涉及到全院十几个院系的几十名人员。基本上所有耗材的采购周期均不到1个月,很多耗材还具有特殊要求,或需要订做。而我院所处位置偏僻,对于某些紧急需要的商品还有可能造成无法及时送货等困难,给采购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我校目前只有一名同志负责零星采购工作,且还要从事一定的教学工作,工作中难免出现捉襟见肘,疲于应付的现象,不利于提高采购效率。

2.2使用部门主观能动性不强 传统体制下由资产设备处进行采购,造成了个别使用部门在填写申购计划时随意性太强,不严格按照教学计划进行申报,不认真填写规格、品牌、价格等相关参数,经常出现因参数填写不准确或不能及时提供样品等情况,易造成货品供应与实际需求不符等情况。以烧杯为例,其规格可分为 50ml、100ml、125ml、250ml、500ml、1000ml、2000ml等各种规格型号,这就给采购工作增加了供求过程中的矛盾。

2.3科研材料采购比重逐渐加大 随着学科建设水平的提高、设计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的开设,加之很多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投入使用,采购中面临更多的科研耗材的采购,专业性很强。而负责采购的同志又是非医学专业出身,对于专业性的采购缺乏必要的相关知识,需要反复多次和使用部门以及供应商之间进行联系沟通,采购效率不高。

2.4库存积压问题比较严重 以往实验耗材的管理采用由耗材供应商统一按规定时间送至实验设备管理科库房,实验中心老师再根据课时计划随时进行领用。结果往往由于送货与领用之间的时间间隔,使部分耗材存放时间过久,造成失效变质等,或者某些商品超过了质保期而无法更换等现象,直接影响实验结果。

3实验耗材采购管理的对策

基于上述这些矛盾,为了使耗材采购更好地更全面地为实验、教学和科研服务,必须调动系部的积极性实行二级管理体制。每年给系部一定的经费支持,系部可以根据教学发展的需求予以规划,使采购工作更加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部老师本身具有很强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实验操作和科研能力,熟悉相关仪器设备及实验耗材的相关知识,在采购时更能有效的发挥其专业知识,提高采购过程中的专业性和时效性。但同时也必须对二级管理实行严格控制,减少其存在的一定弊端。

3.1实行有条件的二级管理体制 从其他实行系部二级管理的院校来看,大多数高校都将经费直接分配给各院系自行管理。而在实验耗材供应和管理工作中又缺乏健全的采购管理和使用制度,也缺乏实验耗材管理的专业人员,缺少计划以及耗材日常管理办法,使实验耗材的管理比较混乱,经常导致实验耗材的浪费和积压[2]。采购二级管理不是将采购权利全面下放,而是有条件性的。今后每年经费预算是根据之前3年各系部经费的支出以及实验课时安排而制定的,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不会造成学校经费的过度浪费,也有利于学校的统筹管理。

3.2建立起严格的实验耗材采购管理体制 实验耗材申报时要由相关实验老师严格按照实验指导的相关内容、实验的学生数、分组等具体情况进行实验耗材申报。并由实验中心主任和系部主任结合教学大纲、实验讲义等相关内容进行审批,严查多报、漏报、夹带实验试剂等现象后方可予以购买。对于一次性购买金额超过3万元以上的实验耗材还应该由系部组织职能监管部门统一执行招标采购。既可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降低采购成本发挥出资金的最大使用效益。又能够强化采购工作的监督机制,完善采购体制,体现公开、公正、公平原则,堵塞采购中的漏洞,防止损害学校利益的腐败现象的发生。

总之,实验耗材的采购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保障,必须充分调动相关系部的主观能动性,加大监管力度,实现高效合理的二级管理,才能真正提高采购效率,减少不必要的积压浪费,充分满足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