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调研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24 15:30: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村级调研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村级调研报告

篇1

一、村级当前财务管理的基本状况。

从调研的情况看,我镇村级财政资金使用情况总体上较好,基本上达到了制度建立、执行规范、监督有效的要求,村级组织运转逐步规范。

(一)建立了村级财政资金管理制度。各村普遍较为重视村级财政资金的管理使用,按照镇党委、政府出台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结合实际制定资金使用、监督管理等办法,对资金的拨付、流程、使用、报账、监督等都作出明确规定,切实管好用好村级财政资金。通过各项管理制度的下发和完善,为村级资金的规范管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而使村级财务工作规范化。

(二)全面实施了“村财村用镇代管”制度。我镇在并村后,率先在全县实行村财镇管的办法,镇专门设立联管办,工作人员在镇财政所内调配、镇根据实际进行适当的补充,业务上接受上级部门的指导,在坚持村级资金所有权、使用权、自主权不变的前提下,按照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村设账等原则,将村级各类财政补助资金、专项资金纳入管理范围,严格按照财务制度和村级资金管理办法进行支出管理,确保了村级运转补助资金的安全运行,实行“村财村用镇代管”制度,确保了村级资金专款专用和集中核算,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对村级财政资金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在做好村级资金日常管理的同时,还高度重视资金的使用监管工作。一是普遍推行村务公开、民主理财制度,定期向村民公开村级财务收支情况,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村级支出票据须经经手人签字、书记审核、主任审批和村民理财小组负责人共同签字审核后才能予以报账。二是建立并完善了村级财务年度审计、村干部任期和离任审计等制度,对村级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加强监督检查,进一步规范村级支出行为。

二、村级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从这次调研的情况看,我镇各村通过不断加强和完善、民主理财制度建设,严格执行财经纪律,规范使用每笔资金,全面实行村务公开,村级财务的规范管理工作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村级运转经费保障水平仍显偏低,村级财政资金收不抵支,村级压力加大。财政转移支付补助资金已成为村级组织收入的主要来源,但近年来,随着我镇大力开展民生工程建设以及着力提高社会事务的全面发展,村级财务支出逐年增加,主要体现在:村村通公路及组级公路的建设与修缮;水费难以收缴而村级又必须垫付;计划生育、社会综治成本较高;银行和社会借款利息等等,在一定程度上为村级财政带来极大的压力,从调研的两个村(社区)来看,村级资金收入总额平均为9万余元,总的支出为平均21万余元,村均缺口为12万余元,以上的缺口资金还不包括每年银行和社会借款所形成的利息(社区近5万元,马塘每年近15万余元),资金收入不能平衡按规定应支出的标准,据调研分析,有缺口的村大多数是本来经济基础就很差,发展的后劲也不是很足,而镇财政也十分拮据,自筹和调控能力差,如需镇村自筹解决,这一部分资金难到位,这在当前也是我镇其它村所面临的一大难题。

二是配套政策出台滞后,集体减负难。中央一再要求减轻村组和农民负担,现在农民的负担减下来了,但村组集体的负担却难减下来。农村中心工作比如换届选举、招商引引资等无经费来源,导致新增债务。在落实政策方面,一是离职村干部,上级有给予适当生活补助的政策,村级需支村部分生活补助险金。二是农村公益事业、基础设施建设难。按照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原则,村集体没资金,实行一事一议人心不齐,很难开展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建设,从某种方面讲会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农民生产生活的一些实际问题难以得到解决。三是村级债权难以回收,债务难以化解。村级包袱越来越重,已影响到村级的正常运转。

三是财务制度执行不规范。从调查中查阅资料情况看,有些村虽建立了较完备的财务制度,却形同虚设,在实际操作中,执行极不规范。签字手续不齐全,出现库存条据过大,结算不及时,自报自批,自收自支,报销凭证等会计手续很不规范等财务问题。

四是账目设置不全,原始凭证等档案资料失真。当前村级会计工作中的主要问题之一是会计账簿、科目设置不规范。有的只设现金账而不设台账、财产账和往来账;有的总账、明细账、保管账、现金账及各种报表资料都由一人负责,自买自报。财务人员素质不高,目前绝大部分村财会人员未受过系统完整的专业知识培训,文化程度不高,干脆不设账、不记账。会计档案管理不规范,很多村办公条件差,没有专门的档案室,有的甚至放在会计家中,由会计自行保管,因保管不善难免有遗失,会计人员调整后,会计档案移交经常时出现困难,档案不全,资料丢失,这些都是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三、对抓好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意见与建议。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为了进一步做好我镇村级财政管理工作,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加大对村级的转移支付力度,确保村级正常运转。当前为保障基层政权组织的正常运转,对村级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收支缺口应按县级以上转移支付的办法,给以全部补助。不给村级新增一点压力,以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

二是加大对村级公共事业的扶持力度,减轻村级的压力。由于目前村级组织收入来源减少,导致村级公共事业的发展缓慢甚至停滞,影响了农村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村级组织对此是有心无力。因此上级政府应加大对村级公共事业的扶持力度,减轻村级组织的支出压力

三是积极化解村级债务。当前,村级主要负担是债务缠身,债台高筑,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在国家的政策支持下,村级有针对性地采取了“财务清理化债、化转债务降债、削减高息减债、清收债权还债、发展经济化债、落实减负政策清债”等办法和措施化解农村债务。但目前村级负债还是比较大,调研的两个村长铺社区目前是负债91万余元,马塘村负债188万余元,日常工作都是在负债中运转,债务化解在村级努力的同时还要通过各级政府协调,帮助村级债务化解。

四是进一步规范村集体财务核算。一方面村级增设会计岗位,可以实行村级会计由镇党委任命,切实提高会计队伍地位,保证队伍稳定性,确保财务连续性,加大监管力度,避免村干部干扰财务工作;另一方面可以实行“村财镇管”办法,即村账由镇代管,村只设出纳员,由镇联管办每月集中办公记账,村级各项收支必须通过镇联管办审核入账,定期向村公布当月帐情,从而从源头上控制非法开支。

篇2

一、存在的问题

经过走村访户的调查,部分村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村级干部后继乏人,后备干部培养难、上岗难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来源不足,选苗难。随着劳务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青年外出务工,今年元至8月,我镇外出务工人数达到8500人,占农村劳动力的42.5%。青年大量外出,特别是有一定文化水平和经济头脑的青壮劳动力的离开,使得留守农村的多为老、弱、病、残群体。据统计,我镇的904名农村党员中,35岁以下的只有106名,仅占总数的11%,高中及中专以上的只有148人,占总数的16%,这种由劳务经济发展带来的农村优秀人才流失,使得原本就有限的村干部后备干部资源更加稀少,后备力量严重不足,可供培养的农村后备干部越来越少,选拔优秀青年到村任职的难度越来越大。

2、渠道不畅,培养难。在当前情况下,对村级后备干部的教育管理还没有任何的硬性措施作保证,最为突出的问题是缺少让后备干部经受实践锻炼、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取得群众认可的长效性措施,使得对后备干部培养多流于形式,不能达到适量储备、合理锻炼、需时选任的目的,到真正需要使用时,部分后备干部因为群众威信不高、政治成熟度不够,在村“两委”换届选举中不能顺利当选,造成后备干部使用率不高。

3、压力不轻,工作难。由于我镇行政村区划面积较大,山区村较多,占全镇农业人口总数的0.3%的村干部,要为近34203名农民搞好服务,平均每一个村干部要服务近400名群众,工作范围辐射近4个平方公里,工作量很大。同时,随着民主化、法制化进程逐步推进,农村各项工作的程序性、规范性的要求越来越多,群众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但农民的素质还存在差距,村干部在工作推进过程中,往往大多数群众希望办的事,又受到少数群众的反对,村干部要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做部分群众的政治思想工作,进行耐心细致地说服、教育和引导,但往往效果不明显,村干部进退两难,两头受气,做群众工作的难度很大,这不仅挫伤村干部的积极性,也让许多人对村两委工作望而却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把更多优秀人才选配到村“两委”班子队伍中来。

4、待遇不高,吸引难。年我镇农村三职干部工资待遇平均为4125元,年为4456元,年为4813元,虽然工资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但收入总体上不高,剔除物价上涨因素,再扣除必要的工作成本,实际每个村支部书记平均每月实际只有300元左右的收入(每个村支部书记每个月需要150元左右的电话费、80元左右的车修燃料费),一般村干部每月只有200元左右的收入(一般村干部每个月需要50元左右的电话费、60元左右的车修燃料费),山区村、贫困村的村干部全年工资收入几乎没有留存。由于大多数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工作上,村干部当选后不得不主动放弃了自己原来从事的创收项目、产业和经济实体,加之农村税费改革后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明显下降,大部分村级干部的后续保障很难落实,就就使得村干部个人的家庭经济往往限入了比较困难的境地,成为“经济上的穷人”,村干部岗位丧失了应有的吸引力,不能凝聚发展人才。

二、相关对策

为切实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拓宽村级干部队伍来源渠道,优化村级干部队伍结构,结合我镇实际,提出相关对策如下:

1、创新选用方式。在破解选人难上狠下功夫,破除“论资排辈、搞平衡照顾”的旧观念,树立“无功就是过,经济上不去就是错”的新观念,做到以发展业绩论英雄。拓宽选人渠道,不但注重从初高中毕业生、致富能手、复员退伍军人中选拔村干部,还从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和高校毕业大学生中不拘一格地选拔和任用村干部。打破过去那种选人用人仅局限于本村的局面,只要是符合组织规定,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以严格、公正、透明的程序选拔的人都可以用,做好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的建设工作,对优秀人才登记建档,实施动态管理,及时把那些思想开放、头脑活、群众威信高、致富能力强、乐于为群众办事出力的能人,推选进入村“两委”班子。

篇3

在一年的驻村工作中,通过不断的调查、摸底,对镇的各个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基本掌握,对新形势下如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了初步思考,并提出几点想法和建议。

一、全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镇位于市东北部,全镇区域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人,耕地面积亩,辖个行政村,个社区居委会,现有工业企业家,在全镇范围内形成服装、羊毛衫、五金建材、箱包童车、酒业等五大支柱产业。农业生产较为发达,无公害大棚、微型西瓜、草莓、特色水产养殖、生猪养殖及花卉苗木产业都具有较大的规模,粮经比例已接近50:50。

近年来,我镇不断加强村级组织建设,以村级组织换届为契机,全面加强村班子和村干部队伍建设;以“三个培养”为载体,抓好村级组织和党员人才队伍建设;以村务公开为重点,积极推进村级民主政治建设,加大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指导和扶持力度。目前,村办企业全部转制,农民负担进一步减轻,村级集体经济逐步发展壮大。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还有一部分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贫富差距在继续拉大,特别是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与形势任务不相适应,距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差距较大,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很少。长此下去,村干部的积极性将难以调动,进而影响到村级组织作用的发挥,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进度,甚至关系到社会的稳定。

二、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原因剖析

1、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单一、数量小。据调查,在镇各村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中,排除一些村依靠区位地理优势,取得了一定数量的征地补偿款外,其余以“发包及上交收入”为主,其中提留收入占绝对数量,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单一,村集体经营收入少。20*年全镇各村集体经济收入合计为万元,其中经营收入万元,占%,发包及上交收入万元,占70.4%,占绝对数量。全镇没有一个收入超百万元的村(征地补偿收入除外)。收入在30万元以下村有1个,随着农民负担进一步减轻,村级收入相应还要减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缺乏后劲和活力。

2、村干部改革意识、市场意识、发展意识还不够。解放思想仍停留在形式上,个别干部思想观念陈旧,还习惯于计划经济下形成的思维定式,对农村基层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缺少研究,有的存在“小富即安,不富也安”的消极思想,缺少发展的内在动力,更有的存在“等、靠、要”的思想,缺乏知难而进,勇于开拓的精神。

3、村干部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村班子比较弱。在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新阶段,促进农业生产率提高和农村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已经不只是劳动力、土地数量或存量的增加,而是劳动者知识、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劳动者素质越高,推动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就越强,相应地对村干部的管理水平要求也就越高。目前,部分村班子无法在产业结构调整上提出因地制宜的发展思路,在引导村办企业进入市场,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增加集体收入等问题上,点子少、方法措施不多。

4、村级组织发展不平衡,效率有待提高。20*年全镇集体经济收入在80万元以上的村有个,占总村数的%。村级经济总收入在万元以下的有7个,占%,最低的村收入仅为27.1万元,村与村之间发展很不平衡。个别村存在村干部办事效率不高现象。

三、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对策与思考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事关农村工作的全局,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是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加强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现阶段,我们要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标准和要求,努力实现有人办事,有章理事,有钱办事,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巩固农村经济基础。

(一)要提高认识。我镇目前还有一定数量的集体经济“空壳村”和负债村,集体经济无实力,发展生产无财力,提供服务无能力,干部说话无威力,严重影响了村级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因此,不断提高集体经济实力,增加集体积累,实现村集体“有钱办事”是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要配强班子。发展经济以人为本,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需要强有力的村班子来作支撑,选好配强“领头雁”,切实解决“有人办事”的问题。

1、选好带头人。通过多种途径,选优配强党支部一班人,一是要“选”,通过公开选拔,把社会上能力强、作风正、有本领的党员选拔上来。二是要“请”,把外出务工经商中有能力、素质好,又愿意为家乡群众服务的能人、大户、致富带头人请回村担任村干部。三是“派”,对无合适人选的村,可从镇机关或镇属部门中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村里任职。

2、加强村干部培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讲究培训实效。每次培训要集中解决一到两个突出问题,使干部们增强经济工作的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

3、建立和完善村干部的保障和激励机制。上级组织和有关部门要关心、爱护、支持村干部,为他们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在保障村干部基本生活需要的基础上,根据工作实绩和集体经济发展情况适当拉开收入标准,并随着经济发展和村集体经济实力的增强逐步提高。要规范养老保险制度,真正发挥保障机制的作用。

(三)要找准路子。要摸清村情和群众意愿,找准发展路子,制定好村级经济发展的中远期规划。同时,镇党委、政府要抓好指导,整合资源,落实好帮扶工作,增强村级组织的造血功能。

1、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要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民结成共同体,建立“公司加农户”式的贸工农一体化经营体制。农业龙头企业和种养殖大户可向村集体经济组织租赁或承包所需用地。要出台优惠奖励政策鼓励个私企业发展,特别是要制定好税返村政策和经济发展考核奖励办法,增强发展个私经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无工业基础的村,要想方设法建立以村民小组为基础、村两委为龙头的生产经营组织网络,集聚闲散劳力,发展来料加工。

2、大力发展效益农业。要大力发展区域特色农业,扩大种、养殖基地规模,重点发展有市场前景的农副产品,一个村打造一个品种、一个品牌,形成资源优势,提高土地经营效益。以村为例,应在兔子的品种改良和后期加工上作足文章,把传统养殖业发展成品牌战略项目。

3、推行农业资源资本化经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可通过股份合作、转业承包、招标经营等形式,搞活集体土地经营。也可以集体所有非农建设用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形式,参与兴建工业园区,建造标准厂房、专业市场、仓储设施等开展物业租赁,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可以通过反租倒包、承包权入股等形式,对农户自愿退出的耕地进行统一规划、招标承包、集约开发,发展效益农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4、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对区位优势明显的村要抓住小城镇建设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利用土地资源,适量进行固定资产投入,发展饮食、宾馆等旅游辅助产业,拓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新途径。同时要针对目前回归自然休闲观光旅游盛行的情况,挖掘潜力,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5、精兵简政,勤俭持家。精兵简政,勤俭持家,历来是节省开支的良方,村级组织也不例外。村级组织也要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采取交叉兼职、精简人员等方法,减少没有必要的支出,建立高效精干的村级干部队伍,也是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有效方法。

篇4

近几年的工作实际,笔者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应引起注意:一是部分人员年龄偏大;二是人员素质偏低;三是部分人员兼职;四是人员不稳定、流动性较大。

村级动物防疫体系是四级动物防疫体系最基础的部位,其工作质量决定整个动物卫生和畜牧业发展工作成效。如何真正建立一支合格的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并形成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是目前深化基层动物卫生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为妥善解决上述问题,笔者就如何充分发挥和调动好村防疫员的积极性,加强和完善村级防疫体系建设,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一、应当明确村级动物防疫员是动物防疫的主力军,并形成共识

村级动物防疫员是防疫体系的关键环节,我们的工作能否落实取决于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动监部门必须以高度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重视村防疫员队伍建设,要以争创“三好”动物卫生监督所和“五好”村防疫员活动为载体,巩固基层防疫体系建设成果。

篇5

农村经济的发展,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制约点。想要让中国经济能够保持一定高度的快速、稳定的发展,首先要认清农村经济的现状,关键是调整好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向,这样才能够使农村经济的发展逐渐能够与高速的社会经济发展保持一致的步调。同样,作为中国经济整体的一部分,农村经济的良好发展也能够给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带来惊人的收益,是不容忽略的一种有效经济成分。充分利用好农村的有效资源,调整好发展方向并适当放开经济政策就能够将羸弱的农村经济扶持起步,使之为中国的社会建设与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一.农村经济的现状

要看清我国农村经济的现状,首先要从各个方面仔细分析,再具体深入调研、实践查看,才能根清、彻底地了解当今我国农村经济状况。

在安徽省临泉县张营乡,我们得到的相关资料情况如下:

劳动力资源:全乡镇的人口约为24万人,常年外出人口约为16万人,其余为家庭留守人员;留守人员中青壮年占35.73%,其余为老人儿童,约为64.08%,还有一部分社会流动性人口。

土地资源:全乡镇共有可利用土地资源约为83万4千多亩(09年统计),其中包括宅基地、可利用耕地、水塘用地、生产用地和林业用地等,其中可利用耕地约为74.8%。

水力资源:张营乡北靠泉河、南邻颍河,加上内部的八公河、流鞍河(河道名称)等内河支流,沿线总长度超过24万公里。正常年份下河中水量充足,加上水库或池塘蓄水,为养殖业等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资源利用情况:可利用耕地的利用率仅为87.3%左右,人力资源利用率接近42%,水力资源利用率不足50%,等等。有相当一部分的良好资源被荒废舍弃掉,这就造成了资源利用率低下的情况。

全乡镇人均经济收入情况:乡镇平均每人每年收入约为1.3万元,去除外出劳工的成分,纯农村经济年均人收入仅为402元(包含经济成本)左右。

总的来讲,目前张营乡农村经济建设一直处在高成本、低收入的状态,而且经济发展失衡比较严重,弱质人口资源及劣质土地资源等并不能积极调用起来,这在资

源上就造成了最重要的浪费;其次是效率低,交通不方便,剩余积累过多,不能及时有效地出售;另外就是技术太过落后,不能及时引进、更新,赶不上时代经济生产步伐;最重要的是人才,农村经济基础及相关设施太差,人才引进困难。总体上来看,张营乡农村经济仅处在极端低下的自给自足状态。

二.农村经济能够进行的调整

要发展好农村经济,关键是对其发展方向的调整以及有针对性的进行政策调整,这就要求在经济发展中能够战略性积极调用一切可调用的相关有利资源来进行经济建设。

发展方向调整:在我国的农村,农、林、牧、副业占主要的优势,所以向这些方面发展比较合理些。对于土地资源来说,中国的土地集中在大多数人的手中,这是中国的人口决定的,很难改动,但也可以逐渐向少数人的手中转移;水利资源属于公共资源,但也要加强规划,逐步实现绿色合理生产利用,坚决不提倡以环境换效益的做法;劣质土地资源也可以实现部分林业的规划,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在环保、实效的基础上实现农村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等等。

总体上来讲,抓环保,求效益,尽利用!

农村经济政策调整:现在大多数的当地政府都对农民购农机进行补贴,目前这却是不切实际的做法。首先要看清农民的购买力,并不是那么高的;其次要看机器的利用率,目前一般的农业机器在一年当中半数以上的时间处于闲置状态,利用率不足50%;再者,机器的维护费用,这也是相当高的一笔支出。这样算起来,农村农业的成本越来越高,但收益几乎没怎么增加,导致农村经济越发地不景气。在农村土地低集成度、高人口密度的现状下,农机普遍是不合理的。

所以,这就需要把方向调整到低成本、高收益的方向来。低成本,是指农民付出的成本相对较低,而不足的地方再由政府相应的补贴,这样以来资源都能够充分合理调动起来。 比如现在的农业贷款,政府担保风险;农产品向外扩展市场,政府帮助拓展渠道;政府组建农机队伍,农民(补贴)低价有偿使用;政府帮助引进技术,向农民(补贴)低价转让;等等。要把补贴放在成本的差价上,这样才能真正降低农业成本。

其他相关调整:其他方面的调整就是严格把关、简化程序,对农业的自由发展放宽开放道路。比如一些证件、手续等的办理方面。天气就是时机,农业对气候方面的依赖比较重,是不能耽误的。

三.农村经济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现在由于大学生就业压力较大,许多大学生自愿到农村进行发展或创业,这就出现了相当现代化的农民。通过以下的一些案例我们来具体分析:

经典案例1:张营乡李桥黄牛养殖厂

2008年秋季由李桥的几户外出打工村民回乡创办。政府帮助从外地引进肉质良好的种牛,并且为其担保部分贷款风险;土地从农民那里转租而来,饲料由农秸秆

经过相应的机器加工而来;工人也是从附近村庄招聘来的老农户,对饲养牧畜有些经验。 这个案例中,政府在某些方面做得足够到位。而养殖场的一些必需资源,如饲料的原料、工人等,都是就地取材而来,充分利用了相关的廉价资源,同时也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一定的效益。这里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也是一种趋势,比如处理闲置的钱等资源,而不是纯粹地放在银行求取利息。

经典案例2:张营乡武沟大棚蔬菜种植基地

2010年返乡的几名毕业大学生联合创办了这个蔬菜大棚种植基地。自己学习研究种植技术,并进行相关的技术处理;从附近的村庄雇佣留守人员进行杂草处理、农药喷洒、土地翻耕等;成熟蔬菜通过蔬菜商贩卖到县城等附近各地。

这个案例对我们大学生来说是非常值得借鉴的。在低成本的前提下创办自己的产业,也是一种思想、一种手段。这里也充分利用了人力资源和环境因素;集中了相当一部分的可利用的耕地,这也是一种趋势。

经典案例3:张营乡庞庄中草药种植基地

这个种植基地也是由返乡大学生自己创办的,政府担保部分贷款风险;中草药种植技术直接从相关厂家引进,接受厂家的直接指导;其他的非技术方面的问题大多雇佣附近农民去处理;成熟的草药植株或其他有效成分,一部分按照相关协议卖给给予相关指导的厂家,其余的方可自由买卖。

这个案例来说,逐步从外界引进技术来进行生产,也是一种趋势。 所以,根据现在农村的大多经济现象来分析,未来的农村经济发展有以下几个大的重要的方向:

(1)土地资将逐渐源高度集中化,以适应大规模及更大规模的农业生产,与解放初的分田地呈相反趋势。

(2)优质资源的集中化利用。在可预见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民实现现代化农业生产的联合承包。

(3)农业生产逐步实现区域化。这主要是根据原材料及相关主要制约因素的影响而出现

的正常现象。据资料显示,现在的工业生产67%以上都在原材料产区建立厂区,这也将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趋势之一。

(4)生产逐步实现高度机械化。这是在土地高度集中之后必然发生的现象之一。

(5)农村经济逐步实现多元化。有生存就有依赖,各种产业之间总是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的。

其他的种种现象总还是存在的,比如一些中间的过度现象等。

但总的来说,在农村人均收入底下的现状下,各种生产实现规模化、集中化发展是一种趋势,这样就使得农村经济的循环链条将更加丰富和完善,这是中国经济现代化高速、稳定发展的必然趋势。

总结

相对来说,从经济效益、人力资源和土地资源等方面来说,目前中国的农村经济还是开发的初级阶段。能够从根本上认识到并改进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制约条件,农村经济还是能够给中国经济整体的发展带来惊人的收益,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中不容忽略的一部分。在当今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中,任何经济成分都不能在后面太过于落下步调,能够将低迷的农村经济拉起来,其必将为中国社会的现代化经济建设与发展做出不朽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营乡政府政务公开资料 2009.08~2011.08

2. 临泉新闻《农村经济专报》栏目 2009.12

3. 阜阳《颍州晚报》 2010.12

4. 阜阳《阜阳日报》 2010.09

5. 阜阳《颍州经济报》 2010.12篇二:大学生暑期农村调研报告

关于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的调研报告

一.调查时间:20XX年7月15日到20XX年7月25日

三.实践调查员:唐修峰(农业资源与环境132班)

四.调查目的:一是了解现代农业的发展状况,和现今农村的生活水平以及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为了让很多当代大学生了解现在农村的状况,特别是向我们这些农学专业的同学,如果不了解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和当今农村的基本情况还怎么为建设现代新农村做出一些实际的贡献。

五.调查方式:主要是针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农村的建设,制作一份详尽的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其他的就是走访形式,因为我就在农村,小学初中高中有很多同学,好多都是农村的,我借着暑假时间,到他们家去做客去访问当地的一些情况。

六.前述:由于我本来就出生与农村,所以我对农村的情况还是有一些了解的,家里的许多亲朋好友同学也是在农村,所以在走访方面比较容易.我们村的情况和我们县的绝大多数村的情况都差不多,所以我们村的情况也间接反映了我们县其他村的情况.

七.调研内容:

前言:大家都知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非常快,国内生产总值高速提升,人们的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而今我国的gdp一年比一年高,现在已经超越了日本,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的经济体.中等以上的城市发展迅速,城市可谓是一片繁荣.而大家可别忘记了,我国仍是农村人口占大多数,依旧是农业大国.那么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的建设就尤为重要了,只有建设好农村,才能带动全国的更好发展,实现中华名族的伟大复兴.那么现在的的农村状况又是怎么样呢?我对我的家乡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这几年的发展变化有了一些基本的了解.下面是我对我们县的情况:

(一).概况:

无为县地处皖中,属芜湖市管辖,南濒长江,北依巢湖,与铜陵市隔江相望,距省会合

肥市百余公里,距马鞍山市90公里,距南京市120公里。面积2433平方公里,总人口141万,全县19镇,4个乡.

(二).1.经济发展 2011年无为县全县生产总值达270.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5%,人均gdp约18907元。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6.8亿元,比上年增长5.6%,其中农业增加值为18.9亿元,比上年增长5.2%。全县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1万公顷,粮食总产量52万吨,增长0.3%;油料总产量8.2万吨,

增长10.1%;蔬菜播种面积2.3万公顷,蔬菜总产量55.6万吨,增长7.7%。无为县近年来取得的经济成果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经济支撑。

2.产业结构转型 近几年,无为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已经获得显著提高。现已基本建成沿江内圩40万亩棉油、西南、西北圩畈区60万亩水稻、 沿江洲地20万亩蔬菜、西南圩畈区15万亩水生经济作物、沿堤与丘岗地区千万只草食型畜禽、江河水网地区20万亩特种水产六大区域化生产优势产业带,粮、棉、油、蔬菜、畜禽、水产品六大主导产业分别成为国家和全省优势产业带重点开发产业。这说明全县的农业产业化正在逐渐形成,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三)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 生源的严重匮乏:

1 由于城镇化发展趋势的加速,导致农村的劳动力快速向城市涌入,这也致使大量的儿童跟随父母到城市就学。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由于生源的不够,导致很多的村级小学合并、撤消,基本上每个乡只有一所完全的小学,也就是平均三到四个村才能有一所小学,集合到一起,一个班也就20个人,生源的不够导致了村小学规模的严重萎缩。

2 老师的数量不够、专业单一: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每所完全的小学只有2到3名老师,有人可能会有疑问:两三个人怎么能够完成教学任务呢?在这里,就体现了农村教育的一个发展现状:复式教学。也就是一个教室同时有三个年级的学生在上课,但只有一位老师在教学,在这种轮番教学的情况下,老师勉强够用。其次在专业性方面,每个老师都是全能,既要会语文、数学,又要会体育、美术、音乐等,相比之下,基本上全都是业余水平。至于英语这方面的教学,根本就没有这个师资。

3 对教学认识的盲目性:

由于现如今高校学费的高涨、就业压力大等因素,读书无用论在农村泛滥。主要是我们的上一代普遍没有接受到良好的教育,以致在父母思想的指导下,很多小孩从小就养成了厌学、抽烟喝酒、打架斗殴等不良习惯,在这种环境下认真读书的没有几个,大多数只是把九年义务教育读完,好早早进入社会。 4乡村教师责任心的缺失:

在调查中我们注意到乡村小学教师的工作其实是非常辛苦的,尤其是从事复式教育的老师,既要充当学生学习上的引导者,又要在生活上去帮助学生。但也有一些老师则不同,他们只是把教学当成简单的谋生工作,上课时简单应付,下课后则是沉迷于搓麻将等娱乐;在有的小学甚至出现了由两名老师承包一个学校的做法,从而领取编制内所有人员的工资。教师是个崇高的职业,承担着教人育人的重责,每个老师都应该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 5现如今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加深,相继在全国中小学推广实施了阳光晨跑计划、营养早餐计划、校车安全计划等,旨在为年轻的一代创造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同时也希望政府能够合理调配教育资源,让每位学生都能够享受良好、公正的教育。

(四) 农村基本设施的发展:

1 交通发展状况: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以前乡镇一级基本都是石子路,水泥路都很少有,而到了村与村之间则都是泥路,交通出行异常艰难;如今自从国家实行了村村通道路联网工程,村与村之间水泥路的全覆盖终于得以实现,百姓的日常生活更加方便,随之而来的便是收入

的不断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但与此同时,村村通道路联网工程在建设阶段仍存在一些问题:部分路段被少部分人承包,以致出现了个别路段道路质量不达标;道路没有专人定期检查维护,使道路过早老化等。

2 新农村建设发展状况:

住房是一个人生活的基本物质条件,在新农村建设中每家每户都能够从原来的旧房子中搬到崭新的小楼房中,从生活条件来看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在实际情况中并非如此,很多农民因为得不到理想的补偿条件就干脆不搬,而负责新农村建设的外包开发商为了早日完成工程进度减少损失,往往以威逼恐吓驱使不愿搬的农户搬走,对于态度坚决的则雇人上门恐吓殴打,并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在新农村建设的整个计划中我们应该实事求是,把农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在我们的调查中很多的农村都已经完成了新农村的建设,并开始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土地的优化规划。

3 农村新型合作社的发展状况:

在这次农村发展调研中,新型合作社的发展是一个亮点。根据不同乡村的经济、农业发展状况,各个村都有独特、个性鲜明的发展项目。无为素来是鱼米之乡,有的村落则大力发展渔业,从鱼塘承包、饲养,再到开发销售路径,一个完整的产业链都能在一个小村落中得以整合;还有的农村则发展瓜果蔬菜大棚种植,从正常的蔬菜市场销售到生态园游览观光,每个环节无不体现着新型农村合作的无限发展潜力。但在新型农村合作社发展的初期,每个环节都需要完善,都需要趋于成熟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发展。但从长期来看,新型农村合作社无疑使整个农村城镇化和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最亮的点。

(五)农村环境问题

小时候,经常从爷爷,奶奶老一辈的口中说到:二十年代洗米洗菜,六十年代鱼虫绝代,七十年代河水泛滥。小时候,家乡的水是清澈的。河里鱼虾成群结队,傍晚时分河里的石头上会有螃蟹停留在上面,我们就这样一边捡着螃蟹,一边嬉戏,我们还时不时到河里面去游泳。可随着我渐渐的长大,河道里满是废器、垃圾,由于垃圾的堆积,没有清理,河水变得臭气难闻,河里没有了鱼虾。那条我小时候记忆中的河流渐渐的消失了。

1 环境基本概况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生产与生活的基本条件。党和政府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农村对中国的经济建设起着巨大的支撑作用。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前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趋严重。特别近年来,随着地区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然而在人们越来越奢侈的物质享受的背后,却是生态的失调、环境的恶化。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到处可见的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污染、水土流失等一系列严峻的问题正在威胁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同时也严重影响着经济的发展。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2 农村污染的现状

篇6

一、目前农村法制宣传存在的问题

1、农村法制宣传存在“死角”。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收入,近年来,国家施行了一系列的惠民政策,广大农民自主经营性增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发生变化,流动速度加快,所以为集中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带来了困难。在调研中发现,有些村对于法制宣传仅限于村部内的一两块宣传栏,试问能有几个村民经常跑到村部来看着宣传栏学习法律知识,这样的法制宣传浮于表面,只是村里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农民群众本身根本得不到教育,形成“死角”。

2、个别村领导干部对法制宣传认识不到位。农村工作纷繁复杂、千头万绪,很多是硬指标,也很多是软指标。法制宣传,对有些村干部来说,是很好糊弄的事情,因为它不像其他工作一样,看得见、摸得着。所以对组织群众,宣传党对新农村建设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国家法律法规,都停留在一般号召上。遇到矛盾纠纷绕道走,了解问题一般化,分析问题一般化,解决问题一般化,不善于运用法律手段化解矛盾纠纷,有些村干部甚至自身法律意识淡薄,导致村民很多越过村委会这一级,直接到镇上上访,或集体群访,严重影响机关的正常工作秩序。

3、法制宣传物质条件欠缺。苴镇有些村的集体经济不是很宽裕,甚至负债不少。要进行法制宣传,不是光靠嘴上说说就行了的,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无力支撑普法经费,宣传读本的紧缺、宣传设备的落后,这些都是制约农村法制宣传的客观原因。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农村普法人员力不从心,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农村法制宣传在广度和深度上大打折扣。

二、应对策略和建议

针对以上调研结果,借鉴其他县市地区的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成功案例,结合本镇实际,提出以下应对策略和建议。

1、整合资源,提高宣传效果。整合科技、文化、法律“三下乡”,“村村通”网络电教、广播电视、宣传单、标语牌等等资源,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配以文字、图片、漫画等进行趣味性、生活化的法制宣传。另外,农村居民居住地分散、人员流动性较大,组织起来进行规模性的宣传教育并不实际,但是,我们却可以利用农村学校这个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学校学生来自各村各户,而且人数多,有固定的学习教育场所和丰厚的师资力量,我们可以在农村中小学中加制宣传力度,并开展“法制宣传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学法律”等活动,让学生回家向家长宣传法律,同时,家长和孩子间的互动也能使家长更好的学习到法律。

2、提高村干部的思想认识,加强领导。政府应加强对村领导干部的宣传教育,把思想统一到新农村建设目标和任务上来,充分认识法制宣传教育是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法制保障。村领导干部要“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法制建设”,切实做好农村法制宣传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农民的学习法律的热情,调动农村学习法律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

篇7

收缴保费阶段管理是基金管理的重要环节。缴费工作中一旦出了问题会影响农保工作的信誉更会影响农民投保的积极性做好缴费阶段的管理意义重大。今年多数地方开展了保费收缴工作,县级经办机构只要按照农保缴费阶段操作流程规范缴费工作,完善保费的收取、上缴手续才能避免问题的发生。不然的话如果忽视缴费手续的完整性,会使有的人钻空子,侵占或贪污保险费,损害投保人的权益,对农保事业造成不利影响。保费收缴过程中对保费的上交时间要做出具体规定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对保费在村和乡镇停留时间做出规定,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将保费收缴到县级农保管理机构以防止基金被截留或挪用。县级对一定规模的基金可按照省厅“基金分级管理实施意见”,将基金按规定的比例上划到市级农保管理机构或直接上划到省厅农保管理机构及时进入运营渠道,以便进行有效的保值增值。

二、确保基金安全运营和保值增值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是政府对农民的负债资金是农民用来养老的“血汗钱”。无论哪一级管理,都应本着对党和政府负责,对人民群众负责的态度管好用好这笔资金。从目前农保基金管理情况看各级对基金管理比较重视通过整顿规范加大了管理力度没有再发生新的违规违纪问题。但是,有些地方违规基金问题仍然存在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在农保工作移交前个别基金管理机构不遵守规定违规操作,有的进行委托贷款、直接投资、拆借和挪用有的存入非银行金融机构,到期应收回的本息难以收回,造成了基金损失。有的将基金借给当地财政或被纳入财政专户后也不能按照上级规定的基金增值要求获得利息或收益影响了基金的保值和增值。对以后农民养老金的给付造成隐患。针对以上问题各级都要引起高度重视农保基金管理运营机构要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和政策保证收、支及管理运营各个环节的正常规范运行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管理。一是加强基金运营管理,确保基金安全和增值。农保基金管理规定,基金只能通过存银行和买国债实现保值增值,不得拆借、挪用、抵押或担保更不得直接投资或委托贷款。而以前出现的违规基金都是违反规定的行为造成的,所以,农保机构在基金管理工作中要严格遵守上级的管理规定,避免出现新的违规问题,确保基金的安全和完整。有违规基金的单位,对久拖不能收回的,要通过法律手段解决,确保农民利益不受损失以保证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农保基金存银行或买国债时,也要根据基金的规模大小和存储时间长短,争取收益最大化。特别是国债品种选择的余地很大,目前,在银行利率处于低谷时,利率有提高的趋势,所以,存银行不要存5年以上定期,更不要购买长期品种的国债,以免银行利率的提高,造成收益的下降。本级运营的基金不能达到增值要求时,可上划上级农保管理机构运营,以利于基金保值增值。二是健全管理运营制度,完善基金运营程序。凡是管理运营基金的机构都要建立健全基金管理运营制度,要有专人负责基金的运营。每次每笔基金的运作,都要有基金运营审批手续。对每笔运营业务要由经办人员写出报告经机构负责人或主管部门负责人审批后才能实施运作。管理基金的农保机构,必须配备专门会计人员,建立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和会计制度,保障基金运营的有序进行。暂时没有会计人员也不能在当前配备的,可将基金帐目交给本级主管部门的财务科(股、室)代管,以防无专职会计人员管理,造成基金管理混乱或帐目管理不规范。三是加强监督与监管。以前由于对这方面工作重视不够,导致了违规违纪现象发生。经过几年整顿规范,虽然大部分违规基金已经收回,但教训十分深刻。为加强基金监督工作,各级都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措施,规范基金管理。要充分发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监督委员会”的监督作用,建立内部稽核、行政监督、财务审计、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监督体系。监督委员会要定期对基金管理运营机构的有关政策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基金收缴、支付和管理运营各个环节进行全程监督,并将监督检查情况向社会及有关部门公布和通报,确保基金安全完整,坚决杜绝违规违纪现象发生。

三、如何解决基金核算不实的问题

农保责任金反映农保管理机构对投保者的负债情况,调剂金反映基金运营盈亏状况。通过整顿规范验收,发现部分县级管理机构,应收、应付利息一直未进行核算,存在着责任金和调剂金不实的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将难以分清管理机构对投保农民应承担的责任,基金运营是盈利还是亏损都难以体现,时间越长问题越严重。解决的办法,一是存在问题的县级管理机构要认真学习贯彻执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计法办法》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财务管理制度》及《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会计制度》,掌握应收和应付利息的计算方法,正确核算责任金和调剂金。要一个年度一个年度的进行计算,最终达到核实基金的目的,真正反映基金运营的实际状况,为领导和上级管理机构提供可靠的信息,以便做出正确决策。二是由市级机构组织业务和会计人员,对基金核算不实的单位进行帮助核算,尽快解决此类问题算清基金账。三是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由于业务或会计人员的变动,新上任的工作者不熟悉农保业务和财务管理,容易造成工作质量不高或出现其他问题,所以,市级机构要及时掌握县级机构人员变动情况,对新上任的人员要及时进行业务和财务培训,使其熟悉和掌握农保工作的有关政策和知识尽快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四、建立风险金抵御基金风险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目前采用的是储备积累模式,基金从收取到给付周期很长,短则几年,十几年,长则几十年。有的农民从18岁就开始参加保险,到60岁才能领取养老金以保障年老后的生活,这就形成了较长时间的积累期。为了提高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抵御风险的能力,充分发挥调剂金在基金盈亏中的调节功能,应该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风险备用金。风险备用金可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调剂金中按一定比例提取,与基金并存,待基金出现亏损时按相关规定冲减备用基金。在基金类科目中可增设“风险备用金”科目。此科目与责任金科目、调剂金科目相平行。调整后的平衡关系是:期末基金滚存结余=责任金+调剂金+风险备用金。期末核算时,按规定提取的风险备用金直接进入风险备用金科目,逐年积累滚存。提取比例可先按20%提取试行,实行一段时间后看情况再进行调整。提取方法是,将调剂金历年累计结余一次性提取20%后,以后再逐年按当年产生调剂金的20%提取,进入风险备用金。每年提取风险备用金后的调剂金结余,还按现行调剂金管理办法管理。风险备用金科目是相对封闭科目,县、市级不准擅自动用,可由省厅作出相关规定,县级报经市级核实,经省批准后,方可做调账使用。

篇8

一、劳务输出的基本情况

1、劳务输出发展及现状。我乡劳务输出起步80年代中期,当初输往地区仅限于本省本县威远镇、西宁、海西等地,输出对象主要是头脑灵活的农村青年,从事的工作多数为建筑、服务性质,后期逐渐扩大到纺织、机械、电子等行业,输往地也从本省扩大到广州、深圳、天津、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

2、劳务输出的主要途径。基于目前农村的现状,我乡劳务输出有两类途径,即有序输出和无序流动。其中有序输出包括劳动就业部门、县、乡政府、团委、妇联等部门的介绍输出;而无序流动则包括亲朋帮带的、自闯天下的输出,这也是目前我乡劳务输出的主渠道。

二、我乡农村青年劳务输出存在的问题

1、择业期望值过高,吃苦耐劳精神不够。我乡农村青年劳动力虽然大部分已外出务工,但仍有一部分保留着靠山吃山、守田为家的陈旧观念,摆脱不了“小农经济”意识的影响;吃苦耐劳精神不够,认为外出务工辛辛苦苦一年也挣不了几块钱,不愿到薪水较低的一些的岗位去就业;而有的通过政府组织外出到企业,刚到企业后,不了解企业的工作制度和工资制度,更不去熟悉掌握工作技能,而是看到每天要工作十多个小时,而且工资较低,第二天就走人了。

2、劳动力素质不适应。随着科技的进步,产业加快升级调整,用工单位对员工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完全体力型劳动力市场越来越小。而目前我乡的农村青年劳动力大多是无序流动,他们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没有一技之长,不但外出后工作比较难找,而且找到了工作,薪水也不高,真正地成为了廉价劳动力。

3、信息供求渠道不畅通。目前我乡甚至全县的劳动力市场培育乏力,就业服务体系不完善,仅有的几家职业中介机构也只能停留在小打小闹的水平上,难以形成规模。信息的上传下达没有一个可以全面覆盖的网络,最好的也只不过是利用电视游字广告信息,以至于造成有的农村青年想外出没有信息,职介机构有岗位却招不到人的两难境遇。

4、对农村青年创业扶持力度不够。农村青年外出务工,有相当的一部分掌握了一定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也有了少许的资金积累,但要他们在这样的基础上回乡创办企业或经营,还是存在非常大的难度。虽然县政府、县就业局、团县委、县妇联等组织在信贷支持农村青年创业发展、培训、咨询等方面做了一些服务工作,但相对于他们的创业来说作用并不是很大,还需要更多政策上的优惠及扶持。

三、扩大农村劳务输出的建议和对策

劳务输出从浅的层面上看只是劳动力的转移,但更深入去研究则是一项经济,是劳务产业的优化和升级。**乡作为互助县欠发达地区,要加快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扩大劳务输出就是一条捷径。扩大农村劳务输出,使其形成劳务经济,长远有效地提高农村经济水平,必须从以下几个层面切实给予加强:

1、加强宣传力度,切实转变观念。要扩大农村劳务输出,进而使政府的职能部门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政策上大力扶持,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责,尽其所能,要在全社会营造“外出务工光荣,劳务输出快富”、“一人打工,致富一家”的浓厚舆论氛围,使农村青年思想解放,观念更新,认识提高,消除顾虑,自觉、主动、勇敢地走出去。同时要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积极鼓励青年务工人员就地创业。

2、加强培训力度,提高劳务输出者整体素质。动员农民外出务工,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是基础性工作。通过县职校加大职业技能的专业培训,进而加强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提升劳动力竞争力,作为动员农民外出务工工作水平的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来抓,要确立素质第一的观念,有针对性地开展“订单培训”和劳务工自主选择的“自主培训”多样形式,确保培训的质量和效果。此外,还可在现有专业培训的基础上,尝试应试培训和创业培训的新课题,提高农村劳务输出的成功率和自我创业的水平。

3、加强信息保障,构建服务体系。要加强劳动力市场的规划,建立外出务工需求的信息网络和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使用工需求信息能上下畅通。要大力培育和发展中介机构,建立健全制度,规范运作机制,增强服务功能,构建中介服务平台。要拓展信息收集渠道,加强与发达地区的联系和沟通,尽可能地引导农村青年有序输出。

4、加强创新工作载体,形成推动合力。要在原有工作载体的基础上,拓宽思路。可在外出务工较为集中的行业或城市建立协会,便于沟通和掌握信息。要实现各职能部门的资源共享,合理利用,充分发挥作用。如可以更多地发挥职校培训专业针对性强、培训后输出率高的优势,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务输出对象的竞争能力。同时加大培养劳务输出经纪人(带头人)力度,充分发挥能人带动作用,形成整个社会群体共同促进劳务输出工作的合力。

篇9

一、近年来我院审理各类涉农案件的基本情况

20**年至20**年,我院共受理各类涉农案件1629件,占全部案件(3984件)的40.9%,审结16**件,结案率98.6%。审结案件中,刑事案件113件,涉及抢劫、强***、盗窃、滥伐林木、故意伤害、诈骗、巧取豪夺、寻衅滋事、交通肇事等14种犯罪;民事案件1478件,主要涉及离婚、抚养、赡养、继续、相邻关系、人身财产损害赔偿、民间借贷、农村承包合同、买卖合同、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劳动合同等29种纠纷;行政案件16件,涉及治安治理行政处罚、土地行政治理行政确认、土地行政治理行政登记、房产治理行政登记、林木砍伐许可治理、工商治理处罚等4个行政机关的6种行政行为。通过对这些案件的调查发现,近年来,涉农案件主要呈现以下特点和发展趋势:

(一)农村婚姻、家庭纠纷案件逐年增多,且占民事案件比重较大。20**年至20**年,我院共审理各类农村婚姻、家庭纠纷案件913件,占民事案件结案数的61.8%。分别是20**年281件,20**年3**件,20**年325件,20**年比20**年增加了15.6%。

(二)涉农合同纠纷数目和种类增多,其中,民间借贷合同仍为主要纠纷,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农村土地补偿费分配纠纷呈上升趋势。20**年至20**年,我院共审理各类涉农合同纠纷案件351件,占民事案件结案数的23.7%,其中,民间借贷纠纷2**件,占58.7%。农村土地承包合同、农村土地补偿费分配纠纷这两种类型案件20**年我院共审理19件,20**年审理21件,20**年审理26件,20**年比20**年上升了36.8%。

(三)采取公告投递的案件较多。近年来,由于农民外出打工人数逐年增多,而这些人又是涉农诉讼纠纷的多发人群,他们长期在外打工,与家中失往联系,造成诉讼文书无法投递,延长了诉讼周期,也增加了诉讼本钱。20**年至20**年,我院审结的各类涉农民事案件中,采取公告投递的有228件,占15.4%。

(四)“民转刑”案件时有发生,农村故意伤害案件频发。近年来,随着农村生产经营方式和利益格式的变化,我县农村地区因家庭矛盾、邻里纠纷、生活琐事等引发的恶性伤害案件时有发生,我院审理的各种“民转刑”案件比例也一直居高不下。20**年至20**年,我院共审理农村故意伤害案件33件,其中“民转刑”案件20件,占60.6%。

(五)因农村土地权属争议引发的行政案件增多,并呈迅速上升趋势。20**年至20**年,我院共审理农村土地行政治理行政确认案和农村土地行政治理行政登记案6件,占行政案件收案总数的37.5%;分别是20**年1件,20**年2件,20**年4件,20**年比20**年增加了300%。

二、基层法院服务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题目

(一)审判资源的缺乏制约服务三农工作。随着社会转型,农村社会改革的步伐逐渐加快,这也使得涉农矛盾纠纷大量增加,而有限的审判资源无法服务到农村每个角落,一些矛盾纠纷无法得到及时化解,导致了一些“民转刑’案件时有发生;同时,由于我院的办案经费严重不足,难以为基层法庭配备优良的物质装备,也无法经常性地深进农村开展各种法制宣传,特别是人民法庭撤并后,财政未给付专项的巡回办案经费,巡回办案往往难以保证,导致农村地区诉讼难、寻求法律帮助难。

(二)农村法制不健全制约服务三农工作。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及各级政府对农村扶持政策的落实,大量的涉及农民亲身利益的纠纷涌现,如土地承包、林权、集体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等纠纷。固然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承包纠纷案件法律适用题目的解释》,为审理土地承包、流转、集体收益分配等案件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仍然存在有些题目是否属于人民法院管辖没有明确规定,如农村房屋的拆迁、安置纠纷等。目前,这些案件只有参照适用针对国有土地拆迁、安置的《城市房屋拆迁治理条例》,而关于农村集体土地拆迁、安置的规范性文件尚无规定。

(三)农村村民法制意识不强制约服务三农工作。大多数地区的农村村民,由于法制意识不强等原因,当自己的利益受到侵害时,要么怨天尤人,自认倒霉;要么搞家族主义,人多势众;要么一味蛮干,不惜铤而走险,或者是采取“私了”的办法,一般不通过法律的途径来解决。如农村经常碰到的农民工追讨工资、种子题目、债务纠纷、征地拆迁等矛盾纠纷,不往寻找法律途径,反而往上访即属此类情况。

三、基层法院进步服务新农村建设水平的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涉农案件的审理工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效司法保障。一是加强农村土地承包、转包、征用、租赁农副产品购销等案件的审理,稳定农业生产关系和生产条件,保护各种形式的规模化经营,保障农业补贴政策的实施,切实保护农民的正当权益。二是积极慎重地化解农村各类民间纠纷,尤其是房屋、宅基地使用,以及婚姻家庭、继续、赡养纠纷等案件,维护农民之间和谐、和睦的社会关系和家庭关系。三是妥善处理涉及农民工权益纠纷,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依法快审、快结、快执拖欠农民工工资纠纷、劳务纠纷和工伤赔偿纠纷等案件,切实维护农民工权益。

(二)进一步创新审判工作方式方法,更好地服务于新农村建设。一是突出重点,防止“民转刑”案件的发生,加大力度审理和执行好农村借贷纠纷,农田通路、排水等相邻纠纷案件,尽快排除农村生产耕种中的障碍。二是加强农村地区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坚持对失足青少年进行回访和帮教,依法妥善处理涉及农村地区未成年人权益的抚养费、婚姻家庭纠纷等案件,进一步优化青少年的成长环境,依法维护青少年的正当权益,特别是充分保障未成年人享受教育的权利。三是树立“法律优先、参考政策”意识,在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时,以党的农业农村工作政策精神为指导,结合民法基本原则公正、高效地裁决、解决各类涉农矛盾纠纷。

篇10

关键词:红塔镇 农业 经济

一、调研背景及意义

红塔镇位于十堰市房县中部平坝地区,环围县城,因矗立于凤凰山上烈士塔而得名。境内209国道、十房高速贯穿南北25公里,315省道、谷竹高速贯穿东西30公里。全镇辖26个村、153个村民小组、10411户,其中农业户9935户,总人口41122人,其中农业人口38999人,劳力22450人。版土面积224.8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5706亩。

因其毗邻县城的区位优势,在全县各乡镇中,红塔镇的经济发展水平位居前列。红塔镇传统以农业为主,近年工业发展迅速,因此,对于红塔镇农村经济的调查研究对于研究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进程具有典型意义。

二、农村劳动力资源及主要行业分布

全镇10411户,其中农业户9935户,总人口41122人,其中农业人口38999人,劳力22450人,现有镇村从业人员23677人。农业人口占全镇人口绝大多数。

乡村劳动力资源24682人,其中男12814人,女11868人。乡村从业人员人数23677人,从业人员文化程度多数在初高中水平,文盲约两百多人,居少数。

乡村从业人员中约9605人从事农林牧渔业,其中绝大多数从事种植业,其次有少数人专职畜牧业,较少人从事渔业,这也是受红塔镇地理环境影响。

从事工业的约4163人,从事建筑业的约2144人,从事交通运输业的约为234人,批发零售业的约229人,住宿餐饮业的约2000多人。其中,乡镇企业的兴起,房地产的兴起吸引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这些行业。

农村劳动力外出转移现象也较为突出,外出务工人员约为14000多人,多为农村青壮年,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人选择外出务工,对于年轻人来说,真正愿意从事种植业的较少,大多选择外出务工或在本地做生意,其原因在于种植业利润太低,而且也较为辛苦。

三、农业生产条件

红塔镇耕地总体约为35000亩左右,水田略多于旱地。

农村累计修建沼气池3035个,水电站4个,农村全年用电量938KW。农用化肥使用量合计5441吨,农用塑膜使用量22吨,地膜覆盖面积1376亩,农药使用量12282公斤。诸如化肥、地膜之类的产品提高了产量,但对当地环境产生了极大的副作用。当年机耕面积7840亩,约占五分之一,水利设施中水库18个,总蓄水量量1183,堰塘186个。

总体来说,生产种植条件现代化、集约化程度较低,大多数依靠人力畜力,多为以户为单位进行种植作业。

四、农作物、蔬菜及其他作物生产情况

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89757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52711亩,亩产277公斤,总产量14610吨,人均产量355公斤,夏收粮食播种面积为16429亩,亩产198公斤,总产量3245吨,秋收粮食播种面积36282亩,亩产313公斤,总产量11365吨。红塔镇在平坝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为稻谷和小麦,而较偏远地区的山区种植玉米土豆较多,经济作物以油菜籽为主,少有种植烟叶,油菜籽播种面积为9134亩,亩产123公斤,总产量为1128吨。

在县城近郊地区有较大面积蔬菜瓜果种植,为县城居民提供供应,蔬菜种植总面积为17130亩,亩产1607公斤,总产量27520吨,主要蔬菜有菠菜、芹菜、油白菜、包菜、南瓜、黄瓜、莴苣、番茄、西红柿等常见品种,在水田里也有种植莲藕等作物。在沙坪村有大面积的油桃作物,个别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种植西瓜、柑橘等水果。在南潭村、桂花坪村有大面积茶厂,茶园总面积约11000亩,茶叶年产量约为86吨。

五、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情况

红塔镇有较大规模的林业生产,经济林作物主要为核桃和板栗,在塘溪村有万亩核桃基地,全镇核桃产量18吨,板栗产量为270吨,年采伐木料1300方。

畜牧业中,红塔镇年末大牲畜约两千多头,山羊养殖业是红塔镇特色产业,约有养羊户800多户,年末存栏约两万头。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养猪、鸡,年末生猪存栏约40000头。全年养鸡约43万只。全年肉类总产量合计3182吨,基本可以满足本地居民消费。

渔业生产水产品总产量为129吨,其中淡水捕捞13吨,淡水养殖产量为115吨。淡水养殖面积合计168亩,其中池塘养殖37亩,水库养殖121亩。

六、农村经济总收入及农户投资消费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