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教学十篇

时间:2023-04-05 13:20:51

礼仪教学

礼仪教学篇1

目前,学校礼仪教育正呈方兴未艾之势。不少学校不仅将礼仪教育纳入了一、教育内容的统筹安排

学校礼仪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理应从娃娃抓起,并贯穿学校教育从幼儿园、小学、中学直到大学的全过程,因此必须对各级学校、各个阶段礼仪教育的内容进行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形成一个完整的礼仪教育的系列。否则,就难免出现相互脱节、各自为政因而导致教育内容交叉、重复或缺失、疏漏等情况。

事实上,这些情况已经不同程度地发生了。以出版为例,如中国妇女出版社新近推出的《我们是礼仪之邦书系》。这套书系包括《幼儿礼仪》、《小学生礼仪》、《中学生礼仪》和《大学生礼仪》四个分册,应该说,在内容安排上还是比较注意并且也是处理得比较好的。但尽管如此,不少内容还是出现了多次重复的情形,如仪容礼仪和举止礼仪,不但四个分册都涉及到了,而且《中学生礼仪》和《大学生礼仪》两个分册中还出现了不少陈述雷同的地方。诚然,诸如此类的礼仪规范,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都应该学习和遵循,但作为教育内容,却可以而且应该将相关的内容集中安排在某个阶段,或者对相关内容作出不同层次的分解而分别安排在不同的阶段,尽量减少或避免内容上的重复或交叉。

一方面,是内容重复或交叉,另一方面,则是内容缺失或疏漏。但无论是重复、交叉,还是缺失、疏漏,其原因都在于缺乏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今天,礼仪教育正在大踏步地走进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校门,应该说,对礼仪教育的内容进行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已经是刻不容缓了。

二、教育方式的多元选择

礼仪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教育,它具有十分鲜明的操作性和实践性。所谓礼仪教育的操作性,是指礼仪教育与实际操作密切相关。对于具体的礼仪规范,了解它是一回事,而进行实际操作又是一回事。如果把礼仪规范只是当作一般知识来传授,“光说不练”,是行不通的;只有经过实际的训练,礼仪教育才能收到较好的成效。所谓礼仪教育的实践性,是指礼仪教育具有知行统一的要求。学了礼仪,知道了礼仪的规范和要求,就应该付诸行动,按礼仪的规范、要求去做。如果学了礼仪之后,掌握了有关的礼仪知识,并且也会实际操作,但就是不愿身体力行;学的是一套,而实际做的则是另一套,这样的礼仪教育肯定是不成功的。

由于礼仪教育具有操作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就不应该只是采取单一的课堂讲授的方式,还应该与模拟训练和日常养成等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果说,课堂讲授重在传输礼仪知识,那么,模拟训练则重在体现礼仪教育操作性的特点,而日常养成则重在体现礼仪教育实践性的要求。理想的礼仪教育模式,应该是这三种教育方式珠联璧合的结晶。

与教学方式相联系的,还有教育考核及其标准的问题。既然学校礼仪教育需要综合采用三种教育方式,那么这种教育的考核,当然也就不可能只是采取通常的卷面考核的办法,还应该考查实际操作能力和水平,而尤其要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实际考核学生是否已经养成了良好的礼仪习惯和礼仪风范。只有这样,才可能对学生的礼仪学习情况作出真实、全面、准确的考核和评价。三、教育重点的分段把握

礼仪教育虽然具有十分鲜明的操作性的特点,但这决不意味着礼仪教育只需要学习具体的礼仪规范,礼仪教育的理论层面,包括礼仪的性质、礼仪的起源和发展,礼仪的规律及礼仪的真、善、美等,也是礼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礼仪教育中,既应当让学生“知其然”,知道应当怎样做,还应当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礼仪教育如果只是单纯传授礼仪的规范和具体操作的要求,而不注意对礼仪理论及其文化底蕴的探讨和说明,那么这样的礼仪教育,实际上也是残缺不全的。这样的礼仪教育,虽然在培养学生循规蹈矩、照章办事方面可以立竿见影,但却不利于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充分发挥灵活自主的创造精神,达到礼仪应用的更高境界。因为具体的礼仪规范即便包罗万象,也不可能对所有情境中的礼仪都一无遗漏地作出明确规定,而且许多杰出的礼仪典范,例如的许多礼仪风范,都是现代的礼仪规范中不可能找到先例的。所有这些,都有赖于对礼仪文化的深层把握。只有透彻掌握了礼仪文化的深刻底蕴,才有可能在无论怎样复杂的情境之中,面对无论怎样怪异或突发的问题,保持一种雍容大度、应付裕如的礼仪风度,而不至于无所遵循,无所措手足而导致礼仪失范。

礼仪文化的深层把握既然如此重要,那么是否在学校礼仪教育的每一个阶段,都要突出这方面的内容呢?显然不是。这里所涉及的,实际上是礼仪教育的操作层面和理论层面,在礼仪教育过程中如何把握的问题。如果从实际情况出发,那么不同阶段的礼仪教育,其重点应该是有所不同的。

礼仪教学篇2

一、中职礼仪教学现状

(一)重技能教学,轻礼仪教育

为了能和高等教育竞争,中职学校近年来调整了教育取向,摸索出了有自身特色而与高等教育不同的办学特点,即重视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这种适时的调整使很多中职学校只注重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教育,包括礼仪方面的教育。

(二)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方法单一

礼仪课的实际操作较为复杂,单纯的理论教学无法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然而,长期以来,我国许多中职学校仍采用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不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差,严重制约了学生综合职业技能的提高。

二、改革教学方法,提高

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的方法。

(一)演示练习教学法

演示练习教学法是将演示法与练习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礼仪是一门实用性、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礼仪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教育,而是具有十分鲜明的操作性和实践性。学习礼仪需要有一个边学边练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突破传统的“讲授+板书”模式,转变为“演示+练习”模式。 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图片、照片、教师演示、幻灯、录像等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行为规范的指导训练,使学生真正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如在讲到仪态礼仪时,教师可略讲理论知识,然后示范,让学生了解所讲礼仪规范的具体做法,再对学生进行实践训练,安排学生分组练习,互相观摩,纠正不规范动作,营造良好的礼仪教学氛围。

(二)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多媒体等现代教学媒介,将实际生活中的事例带到课堂,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围绕问题去

分析、思考,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法。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增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体验。教师必须查找、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礼仪案例提供给学生讨论、分析。在案例的选择上,要力求客观生动。即在保证真实客观事例的基础上,可采用场景描写、心理刻画、人物对白等手法,使其生动、有趣,旨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如在讲授握手礼仪这一内容时,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选择“历史性的握手”这个案例,尼克松总统首次访华在机场与见面时的场景,设问:“在主方迎客时应该哪一方先伸手? 为什么? ”“尼克松作为客方却主动伸手是为什么?” 要求学生思考、分析。第一个问题对学生来说并不困难,但第二个问题就使很多同学百思不得其解,而后教师可以介绍说,当时尼克松为了突出这个“握手”的镜头,特意要求所有随行人员都留着专机上,等他和来完成这个“历史性的握手”后,才允许他们走下飞机。这次历史性的握手,既向世界宣示了对抗了20余年的中美两国改善和发展相互关系的决心,也是为纠正1954年在日内瓦和谈会议上, 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拒绝与握手的错误。在一个案例中又引出另一个案例,并以此指出握手时处理不当带来的不良后果乃至恶果,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讨论式教学法

讨论式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为解决某个疑难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而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讨论式教学法中扮演引导的角色,对学生的思维加以引导和启发,学生则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意识的思维探索活动。始终处于“问题―思考―探索―解答”的积极状态,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从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展开讨论,形成强烈的外部刺激,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学生的思维不会受到教师的限制,师生、生生之间的信息交换量大,彼此间获得的即时反馈信息快而强,所以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利用讨论式教学法组织教学时,教师需要把握好其要点:(1)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教师可以在课前了解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在课上予以讨论。(2)讨论结束后,教师应进行小结。如在讲到“校园礼仪”一节时,让学生们讨论:“你在学校里看到哪些不文明的行为?”因为这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内容,自然信手拈来,但学生们通过讨论后,教师需做最后总结:这些不文明的行为会带来许多恶劣的影响,希望每个人都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做一名文明的学生。

(四) 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按照礼仪训练的目的和要求,设计模拟的环境、人物、身份等指导学生在模拟环境中以模拟身份进行礼仪训练。它是行为训练法的进一步升华。例如教师在讲授日常礼仪时,将学生分为若干组,要求每组以日常生活为蓝本,自由编撰一个生活情景剧,如馈赠礼品、宴请宾客、求职面试、交换名片、接打电话、称呼介绍等日常交往的礼仪规范,并注意展现个人良好的仪容、仪表及仪态。通过亲身实践,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礼仪综合素质及待人接物的礼仪技巧。课上,由其他组的同学予以点评,教师纠正其错误并进行正确的示范,课题气氛十分热烈,使抽象的理论转变为现实的体验,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日常生活中,要求学生从点滴做起,学以致用。通过这种理论与实践、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从掌握知识到运用知识再到习惯的养成逐步提高。在此过程中,可较好地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三、结语

礼仪教学篇3

【关键词】学校/礼仪教育

【正文】

目前,学校礼仪教育正呈方兴未艾之势。不少学校不仅将礼仪教育纳入了一、教育内容的统筹安排

学校礼仪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理应从娃娃抓起,并贯穿学校教育从幼儿园、小学、中学直到大学的全过程,因此必须对各级学校、各个阶段礼仪教育的内容进行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形成一个完整的礼仪教育的系列。否则,就难免出现相互脱节、各自为政因而导致教育内容交叉、重复或缺失、疏漏等情况。

事实上,这些情况已经不同程度地发生了。以出版为例,如中国妇女出版社新近推出的《我们是礼仪之邦书系》。这套书系包括《幼儿礼仪》、《小学生礼仪》、《中学生礼仪》和《大学生礼仪》四个分册,应该说,在内容安排上还是比较注意并且也是处理得比较好的。但尽管如此,不少内容还是出现了多次重复的情形,如仪容礼仪和举止礼仪,不但四个分册都涉及到了,而且《中学生礼仪》和《大学生礼仪》两个分册中还出现了不少陈述雷同的地方。诚然,诸如此类的礼仪规范,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都应该学习和遵循,但作为教育内容,却可以而且应该将相关的内容集中安排在某个阶段,或者对相关内容作出不同层次的分解而分别安排在不同的阶段,尽量减少或避免内容上的重复或交叉。

一方面,是内容重复或交叉,另一方面,则是内容缺失或疏漏。但无论是重复、交叉,还是缺失、疏漏,其原因都在于缺乏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今天,礼仪教育正在大踏步地走进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校门,应该说,对礼仪教育的内容进行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已经是刻不容缓了。

二、教育方式的多元选择

礼仪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教育,它具有十分鲜明的操作性和实践性。所谓礼仪教育的操作性,是指礼仪教育与实际操作密切相关。对于具体的礼仪规范,了解它是一回事,而进行实际操作又是一回事。如果把礼仪规范只是当作一般知识来传授,“光说不练”,是行不通的;只有经过实际的训练,礼仪教育才能收到较好的成效。所谓礼仪教育的实践性,是指礼仪教育具有知行统一的要求。学了礼仪,知道了礼仪的规范和要求,就应该付诸行动,按礼仪的规范、要求去做。如果学了礼仪之后,掌握了有关的礼仪知识,并且也会实际操作,但就是不愿身体力行;学的是一套,而实际做的则是另一套,这样的礼仪教育肯定是不成功的。

由于礼仪教育具有操作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就不应该只是采取单一的课堂讲授的方式,还应该与模拟训练和日常养成等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果说,课堂讲授重在传输礼仪知识,那么,模拟训练则重在体现礼仪教育操作性的特点,而日常养成则重在体现礼仪教育实践性的要求。理想的礼仪教育模式,应该是这三种教育方式珠联璧合的结晶。

与教学方式相联系的,还有教育考核及其标准的问题。既然学校礼仪教育需要综合采用三种教育方式,那么这种教育的考核,当然也就不可能只是采取通常的卷面考核的办法,还应该考查实际操作能力和水平,而尤其要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实际考核学生是否已经养成了良好的礼仪习惯和礼仪风范。只有这样,才可能对学生的礼仪学习情况作出真实、全面、准确的考核和评价。

三、教育重点的分段把握

礼仪教育虽然具有十分鲜明的操作性的特点,但这决不意味着礼仪教育只需要学习具体的礼仪规范,礼仪教育的理论层面,包括礼仪的性质、礼仪的起源和发展,礼仪的规律及礼仪的真、善、美等,也是礼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礼仪教育中,既应当让学生“知其然”,知道应当怎样做,还应当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礼仪教育如果只是单纯传授礼仪的规范和具体操作的要求,而不注意对礼仪理论及其文化底蕴的探讨和说明,那么这样的礼仪教育,实际上也是残缺不全的。这样的礼仪教育,虽然在培养学生循规蹈矩、照章办事方面可以立竿见影,但却不利于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充分发挥灵活自主的创造精神,达到礼仪应用的更高境界。因为具体的礼仪规范即便包罗万象,也不可能对所有情境中的礼仪都一无遗漏地作出明确规定,而且许多杰出的礼仪典范,例如的许多礼仪风范,都是现代的礼仪规范中不可能找到先例的。所有这些,都有赖于对礼仪文化的深层把握。只有透彻掌握了礼仪文化的深刻底蕴,才有可能在无论怎样复杂的情境之中,面对无论怎样怪异或突发的问题,保持一种雍容大度、应付裕如的礼仪风度,而不至于无所遵循,无所措手足而导致礼仪失范。

礼仪文化的深层把握既然如此重要,那么是否在学校礼仪教育的每一个阶段,都要突出这方面的内容呢?显然不是。这里所涉及的,实际上是礼仪教育的操作层面和理论层面,在礼仪教育过程中如何把握的问题。如果从实际情况出发,那么不同阶段的礼仪教育,其重点应该是有所不同的。

礼仪教学篇4

在当前形势下,许多幼儿园中幼师的职业道德与技能不足,出现了多起幼师虐待儿童事件,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倘若仅仅只是从职业技能的掌握程度方面来进行幼师人才的选拔,那么,幼儿园能够在社会上招聘熟练工,也能够节约人力资本,然而,是什么原因使得幼儿园更加倾向于招收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呢?事实上,幼儿园用工更加重视的是幼师的职业素质,尤其是是否具备良好的礼仪,这是由于礼仪才是一个合格的幼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素。所以,为了确保幼儿园的幼师能够更好地工作,有必要加强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礼仪培养,将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礼仪培养贯穿于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所有教育工作中。接下来,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的探索。

二、加强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礼仪培养的各种意义

中职学校培养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学会一定的职业技能,从而在学生毕业之后能够更好地适应岗位需求,同时获得良好的发展空间。加强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礼仪培养,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切实提升他们的职业礼仪技能,能够最大限度地防止这些学生在今后的就业过程中由于不具备良好的职业礼仪而失去机会。加强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礼仪培养,是继续加强针对性技能教育、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非常科学有效的教育方式。具体来说,加强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礼仪培养的各种意义如下所述。

一方面,加强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礼仪培养是规范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日常礼仪的关键方法。礼仪在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人际交往活动进行控制和调节的基础上,也能够成为第一印象中他人的主要衡量和判断方式。只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具备良好的礼仪技能,才能够更加容易地获取幼儿以及将来的同事的好感和尊重。

另一方面,加强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礼仪培养是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及社会心理承受力的良好途径。通过加强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礼仪培养,能够引导学生在交往的过程中建立非常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塑造学生独立的人格,这也非常符合学生从学校逐步向幼师工作过渡的心理成长需要,有利于实现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的大幅度提升。

与此同时,加强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礼仪培养能够促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综合技能的大幅度提升,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自觉意识,保证学生能够不断地自我锻炼、改造礼仪品质。礼仪是道德技能的外化表现形式,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以得体的言谈举止、平和的心态、恰当的事件处理方式来走进幼师工作,是赢得幼儿园的管理者以及同事、幼儿的认可和支持,获取长远职业发展的重要保证。

三、如何做好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礼仪培养工作

做好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礼仪培养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必须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具体来说,做好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礼仪培养工作应该从下面的几点来着手努力。

(一)高度重视职业礼仪教学。

在做好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礼仪培养工作的过程中,必须保证职业礼仪教学同时兼顾“学”“用”二者,也就是说,必须做到理论结合实际。在职业礼仪教学过程中,应该综合利用案例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具体来说,可以安排学生参加模拟招聘会、模拟工作流程等,安排学生灵活运用他们掌握的礼仪知识,将其用到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来。

(二)教师必须做到率先垂范,体现出教师礼仪技能的示范作用。

在做好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礼仪培养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始终具备言传身教的关键角色。在平时的教学和生活过程中,教师的一举一动都能够极大地对学生产生影响。由此看来,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教师都必须根据教师礼仪的规范来严格要求自己,真正做到为人师表,通过自己的行为来为学生树立良好的礼仪示范榜样。

(三)进一步完善礼仪课程考核办法,改进评价体系。

礼仪是一门具备非常强的实践性的学科,在进行礼仪课程的考核的过程中,必须以实践检验为主,以笔试测试为辅。其中,笔试主要是对于学生掌握礼仪理论知识的具体情况进行考核,而实践主要是对于学生应用礼仪的具体情况进行考核。较为完善的礼仪课程考核办法必须综合考核学生的课堂表现、平时活动、岗位礼仪等等各个方面,从而彻底实现借助于职业礼仪培养来实现学生的综合技能的大幅度提升的目的。

(四)创设具备浓厚的礼仪氛围的校园文化。

浓厚的校园礼仪文化氛围可以引导学生改变不良的礼仪习惯,有利于实现学生的礼仪修养的大幅度提升。在校园内部,必须借助于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倡导文明言行。具体来说,可以借助于黑板报、宣传栏、校园广播站、校园网络等各种各样的途径来进行礼仪知识的传播;也可以借助于演讲、辩论、专题讲座、文艺活动等各种各样的途径来进行礼仪知识的传播,反映出学生所关注的礼仪问题,通过浓厚的礼仪文化氛围的校园文化来逐步地影响学生。

与此同时,中职学校应该举办丰富多彩的礼仪活动,进一步强化礼仪培养。具体来说,中职学校应该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礼仪知识竞赛和礼仪实践活动,在校园中营造浓厚的礼仪氛围,具体来说,可以开展“礼仪使我如此美丽”演讲比赛、小品表演、礼仪知识专题宣传、主题班会、讲座等,特别是每学年举办为期三个月的全校学生人人参与的“校园礼仪之星”比赛,借助于抢答、情景模拟、场景分析、礼仪形象展示等各种各样的途径,保证礼仪知识形象化,深入到每个同学的心间,真正实现普及礼仪文化的目的。

礼仪教学篇5

[关键词]大学生 礼仪教育 加强途径

礼者,敬人也,是对人的尊重;仪者,仪式也,是礼的表现形式,因此所谓礼仪就是指律己敬人的行为规范,即按照礼的要求节制和规范人的行为,通过律己,达到敬人的效果。我们知道,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可以说道德是做人的规矩和行为准则,是人们判别善与恶的基本尺度,也是人们选择怎样做和做什么的标准;而礼仪是人类维系社会生活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要求,是道德的具体表现,是道德意识、道德信念、道德情感等精神内涵的外化,它更注重一个人从内到外的思想气质的外化,其主要包括道德规范、宗教规范、习俗、共同生活准则等。由此可见道德是理论方面的思想意识,礼仪是实践方面的行为表现;道德是礼仪实践的内在要求,礼仪是道德意识的外在体现。

在当代社会,礼仪是个人良好形象的表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它作为在人类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并积淀下来的一种文化,在各个不同的时期和领域,始终约束和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对于提高人的素养,促进社会和谐、文明与繁荣,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伴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全面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礼仪教育可以正确地引导大学生的学习、交往、沟通和求职,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材。因此,在大学生中开展礼仪教育也是非常必要的。

一、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必要性

1.礼仪教育是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组成部分

我国古代历代教育家都把礼仪教育作为道德教育的基础,孔子的道德教育内容是以“礼”为基本规范,以“仁”为思想核心,以“孝”为基础的;孟子把“仁义礼智”比喻成人之四体;董仲舒把“仁、义、礼、智、信”归结为做人的五常之道,把“礼”作为道德的基本准则之一。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德育教育侧重于从高境界告诉学生如何做一个高尚的、楷模式的人,存在说教成分多,可操作性内容少以及实效性不强等问题,这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难以做到,必然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礼仪体现在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它从人类最基本的行为入手,在规范自身行为的同时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并且生动形象、易行适用,可接受性强。因此礼仪教育既可以弥补道德教育之不足,并使道德教育具有坚实可靠、丰富多样的载体。

2.礼仪教育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有效手段

礼仪是人际交往的前提,是社会交际的钥匙。大学期间能否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研究显示那些懂得怎样解决身边问题和处理生活中烦心事的孩子,其身心更加健康,而且更会关心他人,富有同情心,朋友更多,学习成绩更好。当代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环境的逐渐变化,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他们十分渴望与周围的人进行更多的情感交流,获得真正的友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使自己能够尽快的适应新的生活环境。但是部分大学生缺乏一定的礼仪修养和交际技巧,无法有效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导致人际交往受挫,进而影响到了自己的心理健康。礼仪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掌握基本礼仪规范和礼仪知识,帮助他们掌握人际交往技巧,使他们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得体的风度、高雅的气质,从而有效地克服心理障碍,充满自信地走向社会,大胆地参与社交活动,与交往对象建立起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

3.礼仪教育是大学生顺利实现社会化的前提

自觉地遵守社会礼仪规范的人,就被人们认定为“成熟的人”、符合社会要求的人。反之,一个人如果不能遵守社会生活中的礼仪要求,他就会被视为缺乏修养的人,就会受到人们的排斥。孔子认为“不学礼,无以立”;荀子认为“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英国著名教育学家洛克认为“大多数的青年人入世的时候都因为不持重,缺少礼仪,而吃了苦头”。大学生正处在社会化的重要时期。他们有强烈走向社会的需要,同时又普遍存在一定的心理困惑,比如工作后如何与领导、同事打交道,如何建立事业发展的良好人际关系,如何设计自我形象,如何尽快地适应社会生活等社交问题。再者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人们的交际范围不断扩大,交际节奏和频率不断加快,这不仅对大学生的文化知识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既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又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的文明大学生。然而,长期以来,学校和家庭过分关注学生的课业成绩,导致学生高智商、低情商,不会做人,不会处世。因此,给大学生补上礼仪教育这门课已经刻不容缓。

4.礼仪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礼仪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内容,其根本目的是教育、引导公民自觉遵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相应的礼仪规则,提高人们的文明意识,使人们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使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达到高度和谐有序,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都将礼仪看成是治国安邦之本。正由于礼仪对治国安邦和规范社会秩序意义重大,礼在我国数千年的封建历史中,对稳定社会秩序,调节人际关系,促进人际和谐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现代社会礼仪的温馨和柔性可以弥补法律的刚性和无情,彰显人性关怀,只有把法律的“禁恶”“他律”与礼仪的“倡善”“自律”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人身心和谐,乐于为善,既富于情感,更富于理智,掌握更多为人处世的本领,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当代大学生礼仪失范表现及原因分析

尽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但大学生礼仪修养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与礼仪相悖的现象日益严重,表现出礼仪规范的缺失,如无视课堂秩序,旷课、迟到、早退心安理得,课堂上随便说话、接发短信、玩游戏、吃东西、甚至呼呼大睡;图书馆和自习教室内大声喧哗、接打手机、污损书刊桌椅、自带笔记本电脑玩游戏看电影;日常生活中乱丢果皮纸屑、浪费水电粮食、随地吐痰、排对加塞、不尊敬师长、公共场合行为不端、穿着不得体等;更令人不安的是有的同学把无视校纪校规、行为放浪不羁、只顾自己不顾他人当作个性,他们强烈要求别人尊重自己,却不尊重别人,难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些现象折射出学生礼仪规范和公德意识的缺失,高校校园文明风气状况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生于礼仪之邦,当为礼仪之民;身处书香之院,本该知书达礼,然而大学生这种状况究竟是谁之过?

转贴于 1.体制的变革和外来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意识的冲击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价值观被打破,重实效、讲效益等实用主义价值观念被人们普遍认同和接受。受其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也趋于实用化,他们更加注重个人专业能力的提升,重视实用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讲求实际、追求实效,关注现实生活和物质利益。但却忽视对礼仪规范的学习和培养,将礼仪规范视为无关紧要的东西,致使理想和人文精神淡化甚至失落,导致大学生思想意识发生变化。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西方文化中的功利主义也涌人中国,并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在大学生中泛滥,进一步导致他们只注重自身利益,唯金钱至上,置社会责任和社会公德于不顾,造成公德意识淡漠,从而在实际行动上轻视对礼仪知识的学习和礼仪素养的培育。

2.家庭环境的影响和礼仪教育的欠缺

家长是孩子文明礼仪教育的第一任教师,礼仪教育应当从小抓起,遗憾的是当前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将孩子视为“掌上明珠”“小皇帝”和“第一掌门人”,对其百依百顺,致使爱心泛滥成为“溺爱”,造成孩子心中无别人,养成了以“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的思想。这与礼仪的核心如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平等合作、严于律己的思想理念是格格不入的,加之有的家长本身不注意礼仪,没有给孩子起到示范作用,致使家庭礼仪启蒙教育失去了内在根基。同时,应试教育使得父母过于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及以后的升学和就业,忽略甚至放弃了包括礼仪教育在内的道德品质及审美教育。

3.学校礼仪教育的不足

在我国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大背景没有改变的情况下,中小学校主要工作是如何提高升学率和学生的应试水平。学校形成了以考试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从小考、月考、期中考、期末考到升学考试,使学生、教师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文化课程的学习、教授上面,根本无暇顾及礼仪等方面的教育。能考入大学的学生,小学至高中的学习过程中大多成绩优良,受到家长、老师、同学乃至社会的更多关注、偏爱和包容,学习好的优点容易掩盖失礼的日常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学生个人主义和自我意识的畸形膨胀,同时也给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带来更大的压力。而到了大学,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往往围绕培养有正确人生观、价值观这一核心任务开展,直接将教育基点放在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上,容易忽略“礼仪”这一反映道德意识、道德关系和道德活动的最直接、最根本的表现形式,造成了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逻辑上的断层。

三、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基本途径

1.加强高校教师礼仪修养,为学生提供直观的榜样

洛克认为“导师的重大的工作在于养成学生的风度,形成学生的心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怀抱德行与智慧的原则。”教师的任务是传道授业,不仅要给学生传授专业知识,而且要教学生怎样做人,怎样处世。教师的言行举止常常受到学生的关注和评论,对学生有着极大的示范性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要加强大学生的礼仪修养,首先必须加强高校教师的礼仪修养。为此,作为新时期的教师,要为人师表,塑造好自我形象,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礼仪素养,娴熟于礼仪,尊重并爱护学生,随时随地都有适当的言行举止,服饰整洁,举止大方,行为检点,于无声中将礼仪传递给学生,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2.开设礼仪课程,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大学时代是礼仪理性的升华阶段,学生都有强烈的社交意识和自尊意识,迫切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尊重,但是却容易按照个人的理想模式去和别人交往,自然容易产生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造成大学生特有的困惑和苦恼。对此,学校应将礼仪教育纳入教学大纲体系,将培养学生的交往意识和交际技巧,使学生较为系统的掌握礼仪修养的理论知识和应用规范作为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安排礼仪知识讲座讲授相关礼仪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对礼仪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礼仪、运用礼仪的意识;同时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礼仪教育课程,系统讲授礼仪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提高学生对礼仪的认知,培养学生正确的交往动机,鼓励学生勇于交往,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恰当的遵守和运用礼仪的原则和技巧,最终使学生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克服交往中的认知障碍,引导大学生把社会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的道德品质和道德实践。

3.开辟礼仪教育第二课堂,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提供正确的舆论导向,对大学生规范自身行为,克服不良习惯,逐步提高自身的礼仪素养是十分必要。高校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来指导大学生提高人际交往水平;通过定期举办讲座、沙龙、各类文体竞赛、演讲、文艺演出等给大学生提供人际交往机会,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做人、学会处世,不断提高自身的礼仪素养;通过网站、报纸、广播、宣传栏等媒介介绍名人修身轶事,树立优秀的学习榜样,在校园内掀起文明修身之风,形成人人学礼仪,处处用礼仪的风气;通过举办校园不文明现象评选,对校园内不懂礼、不讲礼的丑陋现象进行披露,引起大家共鸣,不断提高学生认知,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及时改正,使不文明行为无处藏身;制定相应的校园礼仪规范,规范学生的行为,指导学生的交际活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礼仪活动和社会公共活动,不断积累礼仪实践经验,最终将学生培养为知书达礼的“礼仪之民”。

参考文献

[1]王新峰.基础文明教育的地位和作用.《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3-4期.

[2]古广灵.高校大学生礼仪教育在和谐人格构建中的德育思考.《改革与战略》.2006年5期.

礼仪教学篇6

关键词: 高职 礼仪教学 礼仪素养 教学改革

一、高职礼仪教育的意义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提出“不学礼,无以立”的观点。礼仪规范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就像一面镜子,让人们通过它来对人们的修养和素质进行考量。

大学生是现代社会的先进人才,要做到德才兼备。在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更是明确地把“明礼诚信”作为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这充分说明礼仪教育在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

1.做人先做事。

“做事先做人,正人先正己”。大学生在学校里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更要学会做人。做人是一门艺术,大学生不仅要成为一个有学识的人,而且要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为将来的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当前大学生的就业趋势严峻,社会竞争激烈,大学生找工作难,想找份好工作更难,所以必须认清做人与就业的关系,做人与成功的关系。学会做人,才有做事的机会。礼仪教育对培养文明有礼、道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以“礼”促“德”,德育与教育相结合。

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①而礼仪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地开展礼仪教育,是加强大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切入点。礼仪是道德的一种外在表现,人们可以通过对一个人的待人接物和仪态仪表来观察这个人对礼仪的认知水平,甚至可以透过现象看本质,了解其内心世界,评价其道德水准。因此,开展高职生礼仪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掌握正确的行为准则,不容忽视。

3.树立良好的形象。

英国形象设计师罗伯特·庞德说:“这是一个两分钟的世界,你只有一分钟展示给人们你是谁,另一分钟让他们喜欢你。”②这句话说明了第一印象在首次见面中起到的重要作用。良好的第一印象是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的一把金钥匙,能帮助我们开启机遇的大门。礼仪教育可以达到“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效果。通过学习礼仪,提升个人的素质和修养,个人的仪表穿着、言谈举止、为人处世等方面符合礼仪规范,做到得体大方,给人留下好的印象,从而在人际交往中获得别人的接受,反之,很容易被拒之门外。

二、高职礼仪教学的现状

礼仪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要求人们在人际交往中,自始至终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方式来表现律己、敬人的“礼”的精神。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形势所需,用人单位对学生要求越来越高,而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更好更快地推动社会发展,纷纷以各种形式开设礼仪课。但是到目前为止,礼仪教学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和加以改进。

1.教学目的不明确。

据调查统计,有80%的学生在看到开设礼仪课时都很疑惑,并不了解礼仪课到底学的是什么东西,有的学生认为是学习简单的站坐行蹲,有的学生认为是学习化妆穿衣,而有12%的学生认为学校开什么课程就学习什么课程,总有设置的道理,剩下8%的学生认为,礼貌礼仪我们从小就学过了,现在作为一门专门设置的课程,没有必要,对学校开设这门课都觉得很多余。所以教学目的不明确,导致礼仪教学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学生往往在下课之后就把上课所学的知识抛于脑后,继续我行我素。

2.教学方法单一。

据了解,现在绝大多数的学校都开设礼仪课,但是上课的方式局限于课堂,教学方法很单一。老师在讲台上讲授,学生在位置上听课,多数采用的是“填鸭式”教学,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这样造成双方面的疲惫,“老师上课累,学生听课累”,老师和学生无法产生共鸣。

3.礼仪教师队伍的素质需要提高。

目前许多从事礼仪教学的老师很多都是从别的学科转行过来,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所以对礼仪的认识也是停留在表面上,不能形成系统的教学。另外要想让学生敬其师,信其道,礼仪教师必须言传身教,用自己的人格去影响学生。而有的礼仪老师,不拘小节,不管是在仪态仪表还是言行举止上都难以服众。

三、高职礼仪教学的改革

礼仪课有异于简单的理论课,它是一门应用型技能课。教学目的不仅是让学生了解礼仪行为规范和操作规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礼仪是一种习惯的养成,要不断地积累,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1.关于“15+50+25”的教学模式。

礼仪教学不应墨守成规,教学方式应该多样化。如教授法、项目教学、教学演示、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甚至还可以将社会培训的方式移植到高职教育中。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等。我经过五年的高职礼仪教学和社会培训中,不断总结,不断尝试,特别提出“15+50+25”的教学模式。

把90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做了一个合理的分配,做到学生老师全员参与。

15分钟是学生自己讲课,要求学生分组备课,制作PPT,上台演讲。可以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还可以通过分组备课,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上台演讲培养学生的胆量和表达能力。

50分钟是老师归纳总结,并对所学知识进行细化,通过各种案例及短片视频,以充实所学的内容,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25分钟是课外知识拓展,大学生走向社会,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有比较全面的知识,才能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找到解决的方法。通过集体谈论小案例,情景模拟,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坐在教室里也能了解一些课外知识,并养成一种积累的好习惯。

2.课内教授,课外延伸。

礼仪教学需要讲授更需要实践,除了课内的讲授、演示和演示训练之外,还应延伸到课外。通过对市场调查和对服务行业的暗访,学生做到角色转换,在这过程中体验礼仪对于生活和工作的重要性。最后要求学生做出具体的数字和文字分析,成文说明对此次市场调查的感想,并且通过制作PPT上台演讲。课外延伸是给学生在走出校门前敲的一声警钟。让学生走向社会,明白高素质的人首先要从点点滴滴做起,让他人快乐,其实也是让自己快乐。良好的礼仪教育,不仅可以满足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需要,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社会化,还可以培养大学生适应生活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3.礼仪教学考核的改革。

目前绝大多数的学校在礼仪教学方面还采用闭卷考核的方式,这样的考核方式不仅能达到真正的检验效果,而且容易使学生从一开始就是为了考试而学习。因此在考核方面也应该做相应的改革,采取“严进宽出”的态度,抓日常,重经过。最后的考核方式可以把笔试改为项目考试。成绩组成包括平时的课堂表现和项目考试。项目考试采取分组抽签的形式,把所抽到的题目运用所学的知识以小品的方式表演给同学和老师看。这样的考核方式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借着在演示的过程中,回忆所学知识,从而达到强化的效果,真正做到“温故而知新”。

礼仪是一种规范,更代表了品德修养,也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社会文明程度。重视礼仪教育是人的素质整合中的重要板块。没有一定的礼仪素质,许多长项都发挥不出来。礼仪素质能为生活和工作打造更多和谐的沟通能力。高职礼仪教育的改革任重道远,需要全体老师一起努力。

注释:

①十七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学习出版社,2007,10:34-35.

②英格丽·张.你的形象价值百万.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6.

参考文献:

礼仪教学篇7

摒弃礼仪教育现在的家庭“四二一”结构模式,让一些孩子成为了家庭生活的中心,孩子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及父母的呵护下成了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孩子在爱的漩涡中,自我意识不断膨胀,礼仪意识无从树立。而家长们一味认为自己的孩子是“好的”、“对的”,在孩子与同伴发生矛盾时,总是极力维护自己的孩子,不让自己的孩子吃半点“亏”。家长的这些行为让学校教育也变得小心翼翼,对于孩子一些行为上的错误,老师在批评与不批评的矛盾中挣扎着,因为万一尺度没有拿捏好就有可能惹来家长的投诉。另外,一些家长的思想意识深处还是存在着高分致胜的想法,他们认为礼仪教育是细枝末节,高分才是王道,成绩好=能力好=工作好=生活好=……在这样的理念意识之中,我们怎么能强求我们的孩子懂礼有节。

二、社会道德缺失个例,扭曲礼仪教育

多元的社会价值体系或多或少地侵蚀着孩子们纯真的心灵,影响小学生的礼仪观念。[1]如“老人倒地扶不扶”已从一个严肃的社会问题、法律问题被解构成笑话,在青少年中大肆流行。有一个笑话就是这么说的:今天下大雪,刚才出门见一大爷摔倒了,我过去问道:大爷,我一月工资不到2000块钱,能扶您起来么?大爷:小伙子,你走吧,我再等一会儿。我:好勒!天气虽冷,大爷的话却是暖暖的,满满的都是正能量……另外,现实生活中忽视道德底线的影视作品及图书也对孩子的礼仪意识产生着消极的影响。孩子们的认知能力有限,他们往往体会不到作品中积极的,正面的能量,而对里面的一些消极的、反面的内容却更觉得刺激,甚至似是而非地模仿了。那么在这种礼仪教育的背景下,学校礼仪教育该做些什么呢?笔者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策略入手。

三、礼仪教育实施策略探究

(一)行动引领,把礼仪教育落到实处

学校要转变意识,树立正确的育人目标。教育的过程是培养“人”的过程,要实现这一目标礼仪教育不可或缺。1.要经常性地、踏实地开展活动,如坚持利用每周一的机会,总结各班开展活动情况,表彰在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人物,用身边榜样的力量鼓舞和激励孩子们。利用思想品德课和课前谈话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教育,结合《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有层次、有针对性对学生实施思想道德指导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2.要创造性地开展活动,创设一定的情境,在情境中进行礼仪训练,讲练结合,以练为主。如利用每星期班队课时间,让孩子们自编、自导、自演礼仪情景剧,孩子们在编、演、观之中,接受了礼仪教育,明白了在什么情境之中我应该有怎样的礼仪行为,懂得了礼仪接受方的心理感受。

(二)心理学助力,让礼仪教育有的放矢

根据儿童心理做活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训练工作,常常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尝试:1.树立榜样示范作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些话都道出了教师作为文明礼仪教育的实施者,其自身的言行对学生的极大影响。上课时,教师应坚持行鞠躬礼向学生问好;平时,学生向老师问好,老师也应认真回礼;碰到学生为老师做了事情后,老师要主动说:“谢谢!”;如果老师做错了,能真诚地说声:“对不起”。这样的小节,体现出尊重学生,会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学生在行为实践中的榜样影响,除教师外还有同学,学生也希望自己能成为别人学习的榜样。[2]对孩子们来说,同伴的榜样力量更为强大。教师可根据他们爱表扬、具有向上心理这一心理特点,坚持正面教育,树立典型,让礼仪榜样的力量去影响其他学生,为其他同学起带头和示范作用。同时,教师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哪怕有了一丝一点的进步,教师都要予以肯定,用肯定来巩固进步。2.建立礼仪学习共同体。把不同程度的孩子置于一个学习共同体中,孩子之间自然而然会形成一种互学模式。同时,强调集体荣誉,讲求个人奉献,按照这样的方式,可以把全班分成位子相对固定的若干个学习共同体。教师则制定学习或者实践任务,由共同体成员共同完成,并相应获取分数。如出一期文明礼仪手抄报或者排演一出课本剧等等。每一星期,每一个月,每一个学期均有相应的荣誉评比。这样,为了集体的荣誉,每一个成员势必全力以赴。同时,若有行为不达标的学生,共同体内的其他学生为了自己整个集体的荣誉,势必竭尽全力来帮助他,最后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

(三)校园文化推动,使礼仪教育溢满校园

校园文化作为学校礼仪教育的主阵地,必须发挥其积极作用。1.做好礼仪文化的宣传工作。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橱窗,文化墙乃至教室,办公室的布置,营造浓郁的礼仪氛围,潜移默化中向学生宣传文明礼仪知识。如办公室、教室的布置,要有一定的文明礼仪方面的内容,黑板报、宣传橱窗等定期出关于文明礼仪的内容。国旗下的讲话内容以“礼仪教育”为主线,根据学校内外出现的情况,每周讲话有明确的主题,内容贴近学生的校园生活,最好能选取学生中发生的例子展开来讲,这样,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2.搞好校园礼仪文化活动。[3]做好校园礼仪教育软环境的建设和营造工作,让学生在日常生活的耳濡目染之中,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和自身的审美情趣。如通过开展“美化校园,整洁你我他”活动。让学生在参与劳动过程中,明白自已的努力可以为他人带来美好的享受,明白劳动成果来之不易,要珍惜。通过张贴名人名言,激励学生向名人学习,学习他们高尚的情操和乐于奉献的精神。通过学唱校歌,领悟校歌中蕴含的学校的精神和对学生的殷殷希望,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通过绘制围墙壁画,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校园文化不会发出声音,但时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3.抓好学校各“节”,礼仪教育嵌入环节。如在学校的“艺术节”中,学生沉浸在音乐的优美旋律中,沉浸在翩翩的舞姿中,沉浸在美术作品的五彩缤纷中,会获得美的享受,进而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在体育节中,学生会对“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有了更直观的了解,明白“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真正内涵。在“读书节”中,学生们更是与大量名人贤者面对面对话,汲取精神上的营养,获得思想上的提升。

(四)整合教育资源,让礼仪教育走出校门

礼仪教学篇8

1 根据专业特点偏重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实行模块化教学,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商务礼仪》教学中可根据专业不同,打乱教材顺序,重新整合教材内容,如酒店管理专业我们可以将教材整合为以下三个模块:个人礼仪模快、社交礼仪模块、 岗位礼仪模块。模块下又可分为若干个专题。酒店管理专业的重点则在岗位礼仪模块,岗位礼仪模块中我们则可从酒店前厅、客房、餐厅、康乐、营销等几大一线部门实际工作要求,对学生进行专业礼仪的训练,让学生把礼仪知识融入到具体的工作中。根据专题内容进行讲解、训练,在课外时间利用主题班会、竞赛等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如打领带、打丝巾比赛等活动。教师打破过去的传统教学,采取讲授法、案例讨论、分组训练、视频教学、示范演示等教学方法,使其教学更加生动。在视频教学中,我们可以选取一些知名礼仪专家的经典视频给学生看,在看视频之前我们可以先告诉学生看视频应抓住的关键词,然后引导学生提出学习的知识点以及其自己发现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展开讨论,最后再由教师进行总结。

2 培养学生的礼仪意识,让学生加强对知识点的运用

《商务礼仪》教学中绝大部分学生认为是一门易懂的学科,知识点并不难,但运用到实践中却很难,其实这就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和强化训练的问题。要培养学生的礼仪意识,首先应注意校园环境的优化,营造文明的学习氛围。在学院的宣传橱窗,教学楼的走廊等设礼仪宣传墙,设置个人礼仪风采栏,在学生中评选“礼仪之星”。也可将学生中的一些不文明现象在曝光台进行曝光。此外,在礼仪的学习中我们还应加强学生的强化训练,强化训练仅靠授课教师完成是不够的,需要其他授课教师在学生平时生活、学习中逐步的养成。实际上教师间的合作尤为重要,每位教师都应该以自己为榜样,为学生营造一个识礼懂礼用礼的学习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礼仪课程不是学完就算了通过反复练习,在强化训练中,不断加强知识点的学习,但这个过程需要教师足够的耐心和技巧。

3 创新实训教学

《商务礼仪》课程中有很多仪态动作的训练,例如引导手势的训练,我们可以将高位手势中的直臂式、中位手势中的横摆式、屈臂式、双手横摆、低位手势中的直臂式串联成一系列的动作,也可编排成礼仪操,让学生以做操的形式中逐渐加强训练,从而增强训练的趣味性。

利用校内、校外的各种条件,为学生提供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更好的让学生学以致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学生参与不同程度的实践活动,在系部组织礼仪小队,在班级、系部或院部大型组织活动中让学生参与颁奖、迎宾、领位、倒水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以致用。如果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还可让礼仪小组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参加社会志愿者活动,为社会服务。如去年本市的旅游发展大会中,我院团委牵头招募了大量的志愿者,大会礼仪服务者,利用这次机会同学们得到了很大的锻炼。

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和发现知识的能力,实训中可以采取小组之间互评,小组内部自评等方式,让学生在不断尝试和不断修正错误的过程中进行知识的探索。而教师此时所扮演的角色更多的是知识的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

礼仪教学篇9

教师是学校工作的主体,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者。老师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以自己的言行举止、礼仪礼貌对学生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对学生的言行举止发生作用。因此,老师要十分注意自己给学生留下的印象,要使自己从各方面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能够仿效的榜样。学习了有关教师礼仪方面的内容,过后,我又进行了一翻思考,我认为教师在平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礼仪问题:

1、教师的行为举止:一个人气质、自信、涵养往往从他的姿态中就能表现出来。作为塑造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老师,更要注意自己在各种场合的行为举止,做到大方、得体、自然、不虚假。目光、站姿、手势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

2、教师的言谈:教师承担的主要任务离不开语言表达。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注意表达语言时应遵守的礼仪礼节。即;表达要准确、音量要适当、语言要精练、讲课可以适时插入一些风趣、幽默的话,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3、与学生谈话:提前通知,有所准备。谈话最好提前与学生打招呼,让学生有一个思想准备,这既是一种礼貌,又是对学生的尊重。热情迎候,设置平等气氛。举止端正,行为有度。谈话时,语气要平和,要有耐心,不要高音量、不反唇相讥,应表现出良好的道德修养。分清场合,入情入理。在与人谈话时,老师的表情要与谈话对象、内容协调一致。不要言过其实,故意夸大事实,也不应传播不利团结或道听途说的事情。

通过这次文明礼礼仪学习后,我恍然大悟,原来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有很多地方都做得不到位,从小小的鞠躬礼到文明用语,似乎我们都有太多的忽略,比如在平时生活中鞠躬礼不标准、文明用语、声音的大小、面部无表情等常见问题我们好象都没有多加注意。

由于教师的大部分时间是与学生在课堂上共同度过的,因此在教育教学中要注意尊重学生,与学生互动时要使用文明语言。俗语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像平常很多教师都会说:“别人都会你怎么不会,笨得像个猪。”“看你写的什么乱七八糟的!来混日子。”“来这里捣乱!回家算了。”等等恶语在伤害着孩子们,这使得学生产生了不想学的状况。这些都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没有注意尊重学生,与学生互动时缺乏使用文明语言而引起的恶果,这严重影响了教师的形象。如果我们使用了文明语言,不仅仅有助于思维、情绪的完善表达,还使学生产生美感、亲切感,从而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通过在课堂上讲课实施教育,而且在日常生活中还会规范自己的言行,以良好的道德风范,对学生实施教育,通过自己的存在,自己的人格,对学生发挥影响。因为“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正”是教书育人的先决条件,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身体力行,要求学生相信的,自己必须坚信不移;不允许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在学生面前做到的,在学生不在时也必须做到。因此教师要通过自己的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通过对《教师礼仪》的学习,我对教师这一神圣的职业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还需要具备更多的素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必须以满腔的热情对待事业、对待学生以外,还必须自觉地、高标准地去塑造自身的人格,从而才能培养出学生健康的人格。因此,教师的礼仪必须规范。

礼仪教学篇10

关键词:商务礼仪;职业素养;趣味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3016102

中国加入WTO以来,中日两国经济贸易往来有了很大的改善,两国文化交流活动,学生交换学习活动也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日本是个礼仪要求极其严格的国家。为了使赴日留学的学生能更快的适应该国环境,毕业生能更好的提高职业素养,个人修养,输送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性人才,笔者从以下方面对改善日本商务礼仪课程进行了探讨。

1案例分析法

笔者在日本留学期间体验过大量兼职工作,在“犯错”被指正的过程中学到了大量原汁原味的社交礼仪。在授课时把自己亲身经历的大量案例作为材料列举出来给学生分析。对于构建趣味课堂,活跃气氛起了良好的作用。

案例1:なんか寒くなってきたね(感觉天气在变冷啊)。

讲中日语言表达方式差异时举出笔者在一家餐厅打工时的经历,离笔者一段距离的客人有次说到:“お荬丹蟆なんか寒くなってきたね。”(服务员小姐,咋感觉天气在变冷啊),并看了看衣柜上挂着的外套。笔者回答到:“そうですね。_かに寒いですね。”(确实好冷啊)。场上气氛立刻变得僵硬。引导学生一起探讨气氛变糟糕的原因,得出了日本人说话委婉,让人做事时不会直接用命令语气,看外套并告诉别人自己很冷,是在表达:“コ`トを取ってきてください。”(请把外套给我拿过来的含义。)

案例2:菖浃辍つ颗浃辍ば呐浃 (用意识・用眼睛・用心去关照别人)。

日本人时时刻刻关注别人感受,服务行业把客人称呼为“お客”(客人陛下)。但具体是怎样来察言观色,更好的为客人服务的,只有在具体的情境中才能体会。笔者工作的地点,日本上司最常用的词汇是工作要讲究“菖浃辍つ颗浃辍ば呐浃辏ㄓ靡馐丁ぱ劬Αば娜ス卣毡鹑耍”。

客人宴会即将结束时工作人员会提前到电梯口处按好电梯,或用手把住电梯,直至所有客人进门。因为问客人:“お客、上のほうへ行かれますか。それとも、下のほうでしょうか。(客人,您是去上面,还是下去呢?)”而使领导发火。设置这样的主动帮助学生自己去探究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学生自发去思考,主动揣摩日本人的思维方式,总结日本文化。因为宴会餐厅在三楼,酒店在五楼,服务员通过观察客人的鞋子来判断电梯上下,若是酒店拖鞋便是回房间休息,按电梯的向上按钮,若是西装革履和皮鞋便是要离开酒店,则按电梯的向下按钮。自发去用心关照别人是日本职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案例3:すごい荷物を持ってきましたね(你带了好多行李啊!)。

日本毕业生参加就职活动时要求极其严格。着装上不论男女都必须西装革履。女性就职时必须淡妆,头发不能遮住脸,长发时应把头发扎在耳后,头发颜色不能花哨,若穿裙子应保证长度在坐着时稍微漏出一点膝盖的程度,皮鞋除了应是黑色外,还应是最朴素最简单的就职专用皮鞋,鞋跟于3至5厘米为佳。男性要注意刘海不能遮住额头,穿黑,灰色或者藏青色西服。衬衫只能穿白色,或者和西服颜色匹配的浅色系,衬衫袖口比西服袖口长一厘米左右为宜。裤腿长度距离鞋跟1至2厘米最佳。严格遵守着装的规范后走进面试现场时,面试官看着笔者放下的黑色大书包,说道:“すごい荷物を持ってきましたね(你带了好多行李啊!)引导学生去思考面试失败的原因。使学生通过踊跃发言提高学生的新鲜感,激发了学生智力活动的积极性。面试官提出面试者行李很多并非是赞扬面试者的积极性,而是暗示面试的礼仪不符合常规。在日本参加正式的就职活动时,面试者需要携带能正好装下A4纸的就职专用的黑色或茶色皮包。若是异地就职,需要把行李寄存在其他场所,只需携带装有和面试有关的资料的黑色皮包进场即可。

2情境模拟法

2.1端茶礼仪

设定给客户端茶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学会端茶送水的礼仪。要按照客人的头衔高低顺序端茶,最后给自己公司的人送茶。茶水先放在茶碟上,再放到托盘上,托盘高度位于胸部附近,边说“失礼いたします(失礼了)”、“どうぞ(请)”等寒暄用语边送茶。客人很多的场合要把托盘放在备用桌子上,或者桌下后再送茶。如果客人桌子上有文件的话,要先用敬语轻轻询问客人能不能移动文件后再放茶水。以客人看来左边是点心,右边是茶水的顺序摆放。客人用完茶后要再次拿上托盘,轻轻说完“お下げ致します”后按顺序收拾茶具。

2.2接电话礼仪

设定因为某项目而给客户致电的情境。让学生熟练敬语的使用和打电话的流程。打电话之前要再次确认电话号码、公司名称、对方头衔等,并整理好说话的中心内容和说话顺序后再拨打电话。对方接电话后要自我介绍。“こちらは会社のと申しますが。でいらっしゃいますか”(这里是某某公司的某某。请问是某某公司吗?)然后补充“いつもお世になっております”(平时多多承蒙您关照了。)“お忙しいところを恐sです。”(百忙之中打扰您,很抱歉。)“今おをしてよろしいでしょうか”,“今ご都合はよろしいでしょうか”(现在您方便接电话吗?)等等礼貌用语。简单明了的说完中心内容后再次确认传达的主要内容。“それでは、この件についてはということでおいします”(那么就拜托您做事情了)。结束会话前对对方说:“お忙しいところを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失礼いたします”(感谢您百忙之中接我电话。再见。)

2.3就职环节

讲关于就职活动的礼仪规范时会根据历年日本企业招聘人才要领,设定“自我介绍环节”,“自己PR环节(自我推销环节)”,“提问环节”等。作为职场人员,给顾客留下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因此自我介绍时面试官会根据就职者能否抓住面试官的兴趣点,给就职者第一印象进行打分。能抓住面试官兴趣点的求职者,之后的面试内容也会完全不同,面试官会积极主动提自己想知道的求职者的信息,而不是例行公事提问。

本课堂给学生列举了各种失败的和成功的自我介绍方法。例如“私は、大学学部のです。本日は大渚oしていますが、一生颐Bりますので、よろしくおいします。(我是大学系的,虽然今天我非常紧张,但会努力加油的,请多关照)。在日本,面试官会觉得陈述“今天非常紧张”是给面试官展示自己的不自信,从本段自我介绍内容感觉不到该面试者的任何卖点。例如“私は大学学部のです。私の一番の婴辘线h泳4キロを泳げる体力です。本日はよろしくおいします”(我是大学系的。我最大的卖点是能游泳4千米的体力,今天还请多多关照)本段自我介绍内容列举了具体的例子,增加了说服力,如果是以笑容,很有精神的来发言的话会印象更好。或者“私は大学学部のと申します。私は学内成2位を取った努力家です。大学r代、T性を高めるという目摔鳏菠婆力し、2年gで105g位を取り、学内成2位をГ幛蓼筏俊S社におきましても高い目摔鳏菠祁Bります(我是大学系的。我是全系成绩排第二的学霸。大学时我设定了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的目标,两年内修到了105学分,学习优越。在贵公司我也会制定很高的目标努力的。)这组自我介绍积极向上,给面试官印象深刻,列举具体例子,并与工作结合,给面试官留下了干劲十足的好印象。

通过设定各种情境,并指导、示范、讲解应对的具体策略,让学生反复模仿背诵,上讲台进行角色演练,加深印象,良好的将商务礼仪的理论性知识和实践结合在一起。教师在情景表演的过程中应该是启发性和引导性的角色,对学生的表现要进行充分的肯定和归纳。特别在大三学生的礼仪教学课上,更好的提高了学生的职场竞争力。

3非言语行为教学法

非言语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恰当的举止、穿着打扮、行为、身姿等对学生进行示范性教学。要使学生改变职业气质,职业修养,身教胜于言传。单一的用言语进行知识传递,有极大的局限性。在商务礼仪课堂中,教师的妆容、微笑、形象、举手投足都是对学生的隐形知识的传递。非言语教学法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修养、气质,还能从视觉、听觉等各个角度刺激学生感官,对于优化课堂气氛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女性教师可以以大方得体的淡妆,职业装示人,要保证足够干净整洁,不戴张扬的首饰。和学生交流时视线要朝向学生,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微笑。上课要提前5分钟到,可能会迟到时要提前告诉学生,给学生递自己的名片时遵循日本递名片时的礼仪,名片要保证足够的干净整洁,朝向对方,双手递给学生。注意自己的站姿,步伐和体态。入座时将双腿闭拢,手轻轻交叉放在膝盖上。由此可以将繁琐易忘的商务礼仪知识以直观显性的方式传达给学生。

4其他教学法

除了上述方法外还可以通过教材改革、课程改革等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教师根据学生的语言能力、词汇量等选择时代感和真实性强,并能与日本企业和日本社会紧密结合的教材。讲课内容需根据难易程度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展。作为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对学生的考核方式除了期末的理论考核外,要提高平时情景模拟表现时分数的比例,评价方式体现对学生全面综合素质的考核。另外还可以阅读大量外事礼仪教学文献,不断反省,思考的过程中及时改革课程。通过增加日本企业的实践经验,更好的将理论知识传输与实践结合起来。

5结语

外事礼仪课堂上通过“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拟法”、“非语言行为教学法”等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实践性强的日本商务礼仪课程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的商务实践能力和素质,为企业输送更多把商务礼仪规范灵活运用到社会实践中的专业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张予娜.日本商务礼仪[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6.

[2]坂本直文.面接・自己PR・志望C(完全版)[D].东京:高店,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