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9 01:17:11

礼仪教育

礼仪教育范文篇1

一、我们利用班会、礼仪课进行“学校的礼仪”“家庭的礼仪”“进餐的礼仪”待客礼仪”“到别人家做客礼仪”

“孝敬日要求”、“春、秋游活动礼仪”、“观看演出的礼仪”等系列专题课。介绍了礼仪教育的意义、礼仪规范。这样学生容易形成清晰的概念,起到明理导行的作用。

二、学科教学渗透礼仪教育抓激情育意。

我作为班主任又是语文老师,我在遵循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相一致的原则,运用教材内容,有机地进行礼仪教育。如:语文课《那天》教育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小足球赛》,教育学生在公共场所要注意礼仪;上《争吵》一课教育学生要互相宽容,诚意待人,知错就改……。

三、班、队活动抓养成训练。

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进行训练。

1、主题队会:利用队活召开“玩礼仪棋,争当礼仪之星”,“击鼓传花学礼仪”、“礼仪知识知多少”、“少先队仪态训练”等各种形式主题队会。

2、艺术活动:班级歌手竞赛,普通话朗诵竞赛,艺术节进行演出礼仪,当文明观众礼仪训练;剪纸、绘画、心意卡制作,泥塑竞赛,进行爱学校,自觉维护环境美的行为训练。

3、体育活动:结合早操礼仪评比、全校拔河竞赛、田径队参赛等体育活动,赛精神面貌、赛纪律、赛礼仪。

4、实践活动:同学间结互帮对子,学习上互帮;与“手拉手”学校通信交友;为“手拉手”学校捐书;为特困小伙伴捐款;到“手拉手”学校过一日夏令营生活,与农村小伙伴共学先烈事迹,同瞻仰烈士纪念碑、同演出、同做家务。在实践中学习处理与同学间的关系,进行关心他人,以礼助待、团结互相的行为训练。

5、户外活动:利用春秋游活动进行公共场所礼仪训练,评比“公共礼仪之星”。

四、榜样示范抓正面诱导。

关于教育孩子,英国教育家洛克指出:最简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办法是把他们应该作或是应该避免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跟前,一旦你把他们熟知的人的榜样给他们看了,同时说它们为什么漂亮或为什么丑恶,那种吸引或阻止他们去模仿的力量,是比任何能够给予他们的说教都大的。因而我们十分重视榜样的示范教育作用,我们通过三个方面给学生作示范。公务员之家:

为人师表作示范。我首先严格要求自己对学生做到:一张笑脸相迎,一句好话回应,一双眼神鼓励;一颗爱心相待。以良好的仪表风范为学生作榜样。

先进人物示范。我们在班级中开展了向雷锋、赖宁等英雄人物的学习。还从身边选出我们班的先进人物黄文。为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礼仪教育范文篇2

关键词:幼儿园;家庭;社会;礼仪教育

一、幼儿礼仪教育的开展现状

经过工作近五年来基于自己所在园所及外出学习、参观中的观察以及一些简单调查,并对部分家长做了访谈,发现幼儿礼仪教育开展的水平参差不齐,差异较大。(一)幼儿园的礼仪教育开展现状。幼儿园是幼儿生活的重要场所,而同伴之间的频繁相处,让一些优点或是问题较集中地展现出来。有些园所的礼仪教育开展得较好,一日生活开展得井然有序,师幼之间以礼相待,和谐共处。还有另一些园所,教师当着全班幼儿的面斥骂一名幼儿,其他幼儿也跟着起哄,师幼互动时把握不好分寸,将礼仪掩藏在不和谐的师幼关系之下。(二)家庭的礼仪教育开展现状。家庭氛围对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十分重大,在幼儿一生的发展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比在幼儿园或是社会交往中更为随意,由此带来的问题也更加突出。有些幼儿享受着全家人的宠爱甚至是溺爱,缺乏应有的礼仪常识,不关心家人,不尊重客人,以自我为中心。(三)社会的礼仪教育开展现状。在社会交往中,一些幼儿落落大方,乐意与人交往,能主动和他人问好,能互相帮助、合作和分享。而也有一些幼儿,在公共场合表现出了不讲文明礼貌、任性、自私等有待改善的地方。这些并不能完全地塑造一个幼儿完整的形象,但是能从侧面反映一些幼儿的整体素质。

二、幼儿礼仪缺失的原因分析

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容易受到暗示,他们擅于模仿,但同时,他们的生理和心理还未发展到能够完全区分正确与错误的程度,如果没有人给予正确的引导,很容易在无意中养成一些不良习惯。(一)幼儿园教育方面的原因。部分幼儿园礼仪教育的措施只是悬在空中,没有“落到地上”,孩子们总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常常会有成年人看起来匪夷所思的举动。一些教师没有把礼仪教育的根基打实,往往只是在幼儿犯错以后,简单粗暴地禁止,却吝啬于向幼儿展示正确的做法,鲜少从正面引导幼儿,反而容易让幼儿不知所措。当然,礼仪教育的成果无法通过具体的测评来显现,也是阻碍礼仪教育推广的绊脚石。(二)家庭教育方面的原因。现在很多幼儿都是独生子女,家人过于疼爱,舍不得过多教育,只要哭闹,很多家长都会妥协,长此以往,一些家长在幼儿心中没有了权威,孩子只要撒娇就能达到自己的目的。遇到幼儿做得不当的地方,一些极端的家长只是责骂了事,无法让幼儿从心理上认同,自然礼仪方面的改善也无从说起。一些幼儿是由祖父母看护的,他们往往比父母更宠爱幼儿,甚至听不得幼儿的父母对他的教育。这些也让家庭的礼仪教育举步维艰。(三)社会教育方面的原因。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大环境造成人生更注重物质利益,而忽略了精神层面的教育。公共场合中,一些家长在幼儿面前表现出来的,恰恰是负面而极端的。这样的社会氛围下,没有人以正面、积极的力量引导幼儿,幼儿本该纯洁、善良的心灵,也会遭受污染,学不会谦让、尊重、与人为善等基本的交往礼仪。

三、对幼儿礼仪教育的建议

礼仪教育范文篇3

关键词:幼儿礼仪教育品质培养日常生活思想品德教育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它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道德修养的外在体现,是一个国家文明的标志,我们这个古老而又文明的中国,俗有“礼仪之邦”美称。自古就有“不学礼,无以立”的说法。现在好多家长都忽视了这一点。再看看现在教育出来的孩子都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傲慢,自私,没礼貌,贪心,懒惰,脾气大……这是结果,原因在哪呢?我想很多家长都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我们只有知道原因才能对症下药。现在的孩子,一个个都是小公主,小皇帝,家长都把他们服侍的好好的,以至于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礼仪,礼貌。在公共场所和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乱扔垃圾、说脏话、不会文明接打电话、公关接待中的失礼现象。所以,礼仪教育迫在眉睫。不仅老师要教,在家,家长也要时时抓住生活中的细小的事情,给幼儿进行随机的教育。

那么,学习礼仪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哪些好处呢?

一、促进幼儿独立性、自信心、尊重他人

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人,必定有良好的文明修养,这样的人,会被人尊重,受人欢迎,从心里学上讲,被众人接纳的程度高,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打开局面,发展事业。而当孩子懂得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他就会被别人接纳,受大家欢迎,就会有很多的朋友,而这些朋友又会间接或直接地给他带来相应的发展机会,从而让孩子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与人交往、处事的能力。

二、有利于幼儿的专注力、秩序感的培养

安静、安序的学习环境是孩子学习的基本保障。如果每个孩子学习礼仪。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那么当他想介入别人的工作的时候就会有礼貌的征求别人意见,比如:“xx,我可以和你一起搭积木吗?”“xx,你可以把你的玩具给我玩一下吗?”那么,当幼儿知道别人想介入到他的工作领域时会很有礼貌的介入。这时候,孩子就会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到正在做的这件事情上,那么,当孩子专注了,有秩序了,提高学习质量也是必然的。心里学家约翰戈特曼的研究也显示,那些懂得礼节、礼貌的孩子,其身心会更加健康,而且会关心他人、更富有同情心,朋友更多,学习成绩也更好。由此可见,孩子进行礼仪教育也是提高学习成绩的一种途径。

三、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情绪对孩子的身体生长发育是有极为重要的影响的,当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学习中,有烦心事时可以和老师或是小朋友倾诉、分享,那么孩子就会始终保持一种正态的心理状况,这种正态的心理状况会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那么,怎样落实礼仪教育呢?

四、重视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幼儿期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启蒙时期,礼仪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部分。而幼儿期幼儿的可塑性大,容易养成各种习惯,成人如注意从小培养幼儿文明礼仪,幼儿将终身受益,如果在这个时期忽视了对幼儿礼仪教育,长大要改就困难了。俗话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如今独生子女家庭,孩子集万千宠爱一身在家里娇生惯养,成了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他们从小独自玩耍,与玩具交“朋友”,容易形成孤僻、任性。害怕困难,缺乏自制力和坚持性,对人没礼貌等性格,于是出现了不少家庭对孩子的礼仪教育的缺失,家里没有大小之分,爱幼之风可是甚之又甚,而尊老不是没有,只是有些老者出于对小字辈的爱而愿意当“孙子”,长此以往,对孩子成长是没有好处的,甚至可能是霸道、专横、唯我独尊,不如意,对长者甚至是拳打脚踢,不果不加制止,便可能后果不堪设想。在幼儿园我们会对孩子加强礼貌用语的教育,而家长应该从日常生活中去教育孩子见了熟人主动问好,分别时说“再见”;爸爸妈妈工作、学习和休息时不要去打扰,爸爸妈妈说话时不应去插嘴;不要打断别人的讲话,影响了别人要说“对不起”;不经允许不乱动别人的东西,要求别人帮忙时应说“请”等等。家长在家也要对孩子进行最基本的礼仪教育。像有的孩子爱跷二朗腿等例子可以看到,一个孩子的礼仪教育也是很重要的。所谓家有家规,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从细节中教育孩子。例如坐的时候应该怎么坐,吃饭的时候应该怎样,客人来了又应该怎样,怎样才能够成为一个有礼貌和懂事的小孩子。当然这不必要对孩子进行硬式教育,只要回到家,孩子坐到饭桌上,就可以顺带的进行轻松的教育,每天都顺带的进行教育,孩子在礼仪教育方面,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哦。

五、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培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刻注意提醒孩子向其他人问好,看到做得好的幼儿,马上给予表扬。每天每组选出一位值日生,为小朋友服务。并且在课余时间我们老师给孩子讲德育故事,跟孩子讲礼仪,并让孩子上台来表演,让孩子实际操作。我发现孩子并不是不愿意学,而是没有人教,当我在讲德育故事的时候,孩子们听的很认真,两只眼睛睁得大大的,当我在给孩子讲礼仪时,孩子们听的也很认真,当孩子上台表演时,如:如何接待客人,如何跟人打招呼,如何接电话等等,孩子表演的都非常棒,孩子们也学得很开心。在家孩子讲礼貌的习惯就要靠家长坚持不懈的培养。家长可以利用各种机会、各种场合让孩子得到练习和锻炼,例如可以主动请邻居的小伙伴来家里玩,教他们彼此以礼貌相待。千万不能因为怕孩子没有礼貌,就不带孩子去人家作客,使孩子失去锻炼的机会。还以让孩子从做家务开始做起。让孩子做家务,第一个,他会感恩。第二个,会让孩子学会养成勤劳的习惯。第三个,促进孩子的人际关系。第四个,提升孩子的意志力,做事的承担能力,这也是现在社会当中的小孩最缺乏的,所以家长也要在生活中训练孩子做家务。

六、培养孩子懂礼貌讲文明必须由家长做起

礼仪教育范文篇4

关键词:师范生礼仪问题礼仪教育思考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仪文化源远流长,素有“礼仪之帮”美称。“礼”,字典上的解释是:由一定社会的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形成的,大家共同遵守的礼节。“仪”是指人的容貌、举止。在人际交往中,凡是把人内心待人接物的尊敬之情,通过美好的仪表、仪式表达出来就是礼仪。所以礼仪指的就是人类社会交往中应有的礼节和仪式的总称,具体表现为礼貌、礼节、仪表和仪式等。

一、师范生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1.加强礼仪教育有利于提高师范生的道德素质

礼仪与道德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德”诚于中,“礼”形于外,“德”、“礼”互相依托,相辅相成。在人的行为规范中,礼仪是最起码的、基础性的规范。礼仪作为一种基础性的行为规范,可以引导人们加强道德修养。在“仁、义、礼、智、信”这些基本的道德规范中,礼是很重要的范畴。人们对礼仪的学习和运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接受熏陶和教育,提高道德是非鉴别力,陶冶道德情操,培养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和道德自律精神的道德社会化过程。因此加强师范生礼仪教育,培养健康向上的道德情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有利于提高道德自觉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有利于培养完善独立的人格和全面发展的优良个性,从而提高师范生的道德素质。

2.加强师范生礼仪教育有利于塑造未来教师的良好职业形象

师范生未来的工作岗位主要是教师,教师的职业劳动是传播、创造人类文化、文明和先进思想。教师的职业特点是以人格来培养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近年来不少用人单位反映,一些师范类毕业生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成问题,但“德商”较低,有些学生连起码的人际交往礼仪都不懂。这种“受教育没教养、有知识没文化”的现象,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因此师范生在校期间接受系统的礼仪教育,不仅可以提高个人内在的文化修养、道德品质和思想境界,而且有利于培养优雅的气质和优美的仪表风度,有利于提高师范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这些对塑造师范生具备未来教师的良好职业形象都是极为有益的。

3.加强师范生礼仪教育有利于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在现代社会,虽然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综合国力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但在评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时,通常是从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人们的言行举止、文明习惯所体现的公民素质与精神面貌入手的。礼仪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社会风貌、道德水准、文明程度、文化特色、公民素质等方面的重要标志。礼仪广泛地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各个领域,通过社会公认的反映社会道德的具体行为规范,约束和规范无视社会道德的行为,从而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社会环境,弘扬民族的优秀传统。

二、师范生礼仪缺失的突出表现

当前师范院校中,学生礼仪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人际交往的基本礼仪

首先,师生间存在礼仪缺失。俗话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然而在“知书达礼”之人集中的师范院校,师生间连最基本的礼节也逐渐消失。一些学生在校外甚至在校内遇见老师,总是视而不见或绕道回避,连打招呼、问好这些基本礼仪也很难见到。据了解,一些传统的课堂礼节已逐渐“淡”出课堂。眼下一些学校,“起立问好”成了稀奇事。偶尔有同学课上看见老师喊“起立”时,很多学生竟大感意外,常常要过上十几秒钟,才稀稀拉拉地站起来,很不“情愿”地问老师一声好。学生在课堂上起立向老师问好,其用意不只是提醒同学开始上课,也体现了学生对老师教书育人的应有尊重。

师生间的礼仪不仅是上课前的行礼问好,更重要的是课堂上的相互尊重。现在大学课堂纪律远不及中小学,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睡觉、看报纸、看小说、接打手机、发短信、听耳机,有时学生相互间讲话,嘈杂声很大,特别是合班上课,杂音几乎淹盖教师的讲课声音。这些现象都说明学生对教师的基本礼仪的漠视程度已令人吃惊。

其次,同学之间以及学生对管理人员之间也存在礼仪缺失。有的学生见面常常以脏话代替打招呼。有的学生经常未经别人同意就擅自拿别人的东西,少数学生甚至直接偷别人的财物,男生中有偷盗现象,女生中也大有人在。每当同学之间发生矛盾时,有责任的一方不能主动承认错误,双方缺乏谦让,致使矛盾激化,有的甚至上升为刑事案件。在日常管理中,我们经常发现有的学生总是强烈要求别人尊重自己,但却不知道学会尊重别人,很难与别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另外,也有少数学生与父母之间缺乏基本的礼仪。例如有些家长远道为子女送钱送物,作为子女本应感恩,然而有的学生却对父母冷言相对,弄得父母很尴尬。有的学生平时很少和父母通信、通电话,只要通电话就是要钱。更有甚者骗父母的钱用于其他方面消费。

2.荣耻不分

一些师范生荣耻不分、美丑不分,把一些不文明、粗俗、陈腐的东西当做“新潮”、“潇洒”。例如有些学生把无视校规、校纪,行为不羁,看成是有“个性”;把结拜兄弟看成是够哥门意气。学生中讲脏话,抽烟酗酒,剪奇异发型,染黄发,穿拖鞋进教室,公共场合勾肩搭背,网上欺骗等现象在许多学生学习生活中已经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

三、师范生礼仪缺失的主要原因

1.家庭方面的原因

从古到今,中国家庭教育对子女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现实社会中的家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一些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日常生活起居,忽视或根本不进行礼仪方面的引导和教育。有些孩子由于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形成孤僻性格而不善于人际交往,不善于人际交往又往往与不懂礼节礼貌有关,这些学生进入高校后出现礼仪缺失也是必然的。

2.学校方面的原因

(1)德育忽视礼仪教育

长期以来高校忽视礼仪教育,重“知”轻“行”。在具体的德育实施的过程中,往往是在概括性的道德发展境界方面的要求多,而行为养成强调的少;空泛的大道理讲得多,而操作的技能、技巧讲得少;道德的知识传授多,而扎扎实实的行为训练得少。因此,尽管多数学生知识性的社会道德规范知道较多,但不知道应该如何把社会普遍提倡的道德规范,具体地转化为个人的道德行为,缺乏良好的行为和自觉的道德约束能力,造成基础文明方面的问题十分突出。

(2)教师的自身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孔子曾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3]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成长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首先,有些教师缺乏责任心。现在高校里的师生关系差不多是一种“职业关系”了,一些教师只是单纯地完成其教学任务,讲完课后就走人。这种只教书,不育人,缺乏责任心的现象导致师生间的感情疏远,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日趋下降,学生从内心上不尊重教师,直接表现对教师礼仪方面的缺失。

其次,少数教师缺乏爱心。教师缺乏爱心主要表现在一些教师不能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为学生排扰解难。有些教师对成绩较差的学生常常讽刺、挖苦和打击,对待犯错误的学生,缺乏心理疏导,动辄用处分、开除学籍吓唬学生。教师缺乏爱心,缺乏以人为本的理念,造成师生间心理和感情上的疏远,礼仪方面的缺失也就难免不发生。

再次,个别教师自身仪表不整,精神怠倦。教师的仪表对学生的礼仪教育也具有示范性,一个气质文雅、衣着整洁的教师走向讲台,会给学生以赏心悦目的感觉,而一个衣冠不整,形秽龌龊、精神怠倦的教师则会给学生留下思想萎靡、意志颓废的印象。有些教师忙于家务或第二职业,常常造成精神萎靡不振,不仅影响课堂效果,可以说对学生也是一种折磨,这些教师不可能得到学生的敬佩和尊重,礼仪上的缺失也就理所当然四、加强师范生礼仪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正确处理好礼仪的内在要求和外在表现形式这一矛盾

礼仪本身是一种既有内在道德要求,又有外在表现形式的行为规范。礼仪的内在要求是指人们在交往的过程中,要互相尊重、诚恳和善、谦恭和有分寸。礼仪的外在表现形式是指礼仪的内在要求在人们的语言、行为、仪表等方面的具体表现。正确处理好礼仪的内在要求和外在表现形式这一矛盾,应做到以下几点。

1.确定内在美德的决定性地位

没有内在的文化修养、道德品质、精神气质和思想境界等,外在的形式就失去了根基。如果对礼仪的理解仅仅停留在“金玉其外”的表层是远远不够的,为此,学校应将礼仪教育与思想道德修养相结合,坚持标本兼治,这是解决礼仪缺失的首要问题。

(1)把礼仪教育与公民道德建设结合起来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公民道德建设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在这二十个字的公民道德建设方针中,已经把礼仪教育的内容融入了公民道德建设这一系统工程。因此,我们应长期坚持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培养学生“明礼”这一道德规范,有利于提高师范生的礼仪修养。

(2)把礼仪教育与职业观教育结合起来

所谓职业观,就是人们对于职业意义、职业要求、职业规范的观点和看法。现代礼仪中的道德观观念,体现了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的统一。特别是在职业礼仪规范中,蕴含着对职业的认识和从事本职业的要求。师范生未来的职业是教师,教师职业的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要求,体现了对职业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要求。

(3)把礼仪教育与人生观教育结合起来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确立科学的人生观是师范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问题。在礼仪规范中,蕴含了许多与人生观紧密相连的思想内容,如为人民服务意识,说的就是人生的目的和意义问题,反映了一个人活着就要为社会、为他人做贡献的人生观。

(4)把礼仪教育与纪律观教育结合起来

纪律观教育是任何一个人学习和工作的重要条件,也是师范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礼仪是以“自律”为特征的,但“自律”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通过“他律”逐步获得的,或者说是从“他律”发展而来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就是这个道理。

(5)把礼仪教育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结合起来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一些负面因素的影响,少数师范生存在不明是非、不知荣辱、不辨善恶、不分美丑的现象。因此,如何引导师范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升道德情操,构筑抵御不良风气的思想道德防线,是我们面临的紧迫课题。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明确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为当代大学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行为得失,确定价值取向,做出道德选择,提供了基本规范。

2.在强调内在美德的决定性地位的同时,不能否定外在形式的重要作用

对学生的礼仪教育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也是很不够的,礼仪和人的其他知识、能力一样,需要通过一定的学习和训练才能得到。如日本航空公司的空中小姐,仅微笑这一项就要训练长达半年之久,直到笑得亲切、自然、文雅才能获得登机服务得资格。当前师范院校对学生应加强礼仪知识的学习和礼仪行为的训练,如开设“礼仪修养”选修课,让学生经过礼仪规则、礼仪态势和语言的学习、训练,习得高雅的礼节、礼仪,养成礼仪周全的交往风度,表现出谦恭礼让、动静有节的大家风范。学生在经过系统的礼仪教育和训练,无论是内在素质上,还是外在行为方式上,都与缺少这种训练的人有着明显的不同。

3.要以师范生礼仪行为养成为核心,强调知行的统一

礼仪对个人行为的基本要求是:举止不出格,谈吐不失礼,交往不失态。因此师范院校要把学生礼仪行为的养成贯穿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全过程,体现在日常行为的各方面。日常行为习惯既是学生基础文明、基础道德水平的体现,又是学校加强对学生基础文明,基础道德教育的有效手段。我们应把礼仪教育作为学生德育的重要内容,当前要根据新时期的特点,制订包括礼仪内容在内的师范生日常行为规范,并加强监督和反馈,让学生做到知行统一。

(二)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礼仪对人们行为的规范作用,一靠人们的自觉来维持;二是靠社会舆论来监督。在礼仪修养过程中,环境的“他律”作用非常显著,因此,发展健康的舆论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于引导师范生规范自身行为,克服不良的行为习惯,逐步提高他们的自我约束和自我克制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学校可以针对学生中存在的失礼言行及一些不文明的社会现象,召开讨论会、演讲会、辩论会,举办专题讲座,或通过校园网络等形式,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接受教育,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加强礼仪修养,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强化教师的身教作用

在礼仪教育过程中,教师的身教也非常重要,教师应应通过自身的行动做榜样,去影响、带动、教育学生。

1.强化教师的职业道德

教师的礼仪必须以教师职业道德的自觉自律为基础。一个对教师职业充满敬意和热爱之情的人,同时具有献身教育的价值观,教书育人、以身立教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才能把职业道德修养看成是自身的需要,才能以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等道德规范约束自己,并严格规范自身言行,使自身素质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当前,有些教师教学工作缺少责任心,对学生粗暴、冷漠,恰恰说明教师的职业道德的滑坡,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广大教师为人师表的道德觉悟入手。

2.注重个人仪表

一个气质高雅、仪表整洁的教师对学生的礼仪教育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教师的穿着、发式应根据自己的职业、性别、年龄、体型的具体情况做到合体、和谐、合度、整洁而又显示个性。男教师应尽量讲究朴素大方,体现潇洒的风度,女教师应尽量讲究淡雅、和谐、自然,体现高雅的情调。教师只有把言教和身教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在礼仪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①李树青,薛德合.礼仪与教师职业道德德价值实现.[J].《道德与文明》2002.1.51~55.

礼仪教育范文篇5

一、我们利用班会、礼仪课进行“学校的礼仪”“家庭的礼仪”“进餐的礼仪”待客礼仪”“到别人家做客礼仪”

“孝敬日要求”、“春、秋游活动礼仪”、“观看演出的礼仪”等系列专题课。介绍了礼仪教育的意义、礼仪规范。这样学生容易形成清晰的概念,起到明理导行的作用。

二、学科教学渗透礼仪教育抓激情育意。

我作为班主任又是语文老师,我在遵循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相一致的原则,运用教材内容,有机地进行礼仪教育。如:语文课《那天》教育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小足球赛》,教育学生在公共场所要注意礼仪;上《争吵》一课教育学生要互相宽容,诚意待人,知错就改……。

三、班、队活动抓养成训练。

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进行训练。

1、主题队会:利用队活召开“玩礼仪棋,争当礼仪之星”,“击鼓传花学礼仪”、“礼仪知识知多少”、“少先队仪态训练”等各种形式主题队会。

2、艺术活动:班级歌手竞赛,普通话朗诵竞赛,艺术节进行演出礼仪,当文明观众礼仪训练;剪纸、绘画、心意卡制作,泥塑竞赛,进行爱学校,自觉维护环境美的行为训练。

3、体育活动:结合早操礼仪评比、全校拔河竞赛、田径队参赛等体育活动,赛精神面貌、赛纪律、赛礼仪。

4、实践活动:同学间结互帮对子,学习上互帮;与“手拉手”学校通信交友;为“手拉手”学校捐书;为特困小伙伴捐款;到“手拉手”学校过一日夏令营生活,与农村小伙伴共学先烈事迹,同瞻仰烈士纪念碑、同演出、同做家务。在实践中学习处理与同学间的关系,进行关心他人,以礼助待、团结互相的行为训练。

5、户外活动:利用春秋游活动进行公共场所礼仪训练,评比“公共礼仪之星”。

四、榜样示范抓正面诱导。

关于教育孩子,英国教育家洛克指出:最简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办法是把他们应该作或是应该避免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跟前,一旦你把他们熟知的人的榜样给他们看了,同时说它们为什么漂亮或为什么丑恶,那种吸引或阻止他们去模仿的力量,是比任何能够给予他们的说教都大的。因而我们十分重视榜样的示范教育作用,我们通过三个方面给学生作示范。

为人师表作示范。我首先严格要求自己对学生做到:一张笑脸相迎,一句好话回应,一双眼神鼓励;一颗爱心相待。以良好的仪表风范为学生作榜样。

先进人物示范。我们在班级中开展了向雷锋、赖宁等英雄人物的学习。还从身边选出我们班的先进人物黄文。为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礼仪教育范文篇6

目前,学校礼仪教育正呈方兴未艾之势。不少学校不仅将礼仪教育纳入了一、教育内容的统筹安排

学校礼仪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理应从娃娃抓起,并贯穿学校教育从幼儿园、小学、中学直到大学的全过程,因此必须对各级学校、各个阶段礼仪教育的内容进行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形成一个完整的礼仪教育的系列。否则,就难免出现相互脱节、各自为政因而导致教育内容交叉、重复或缺失、疏漏等情况。

事实上,这些情况已经不同程度地发生了。以出版为例,如中国妇女出版社新近推出的《我们是礼仪之邦书系》。这套书系包括《幼儿礼仪》、《小学生礼仪》、《中学生礼仪》和《大学生礼仪》四个分册,应该说,在内容安排上还是比较注意并且也是处理得比较好的。但尽管如此,不少内容还是出现了多次重复的情形,如仪容礼仪和举止礼仪,不但四个分册都涉及到了,而且《中学生礼仪》和《大学生礼仪》两个分册中还出现了不少陈述雷同的地方。诚然,诸如此类的礼仪规范,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都应该学习和遵循,但作为教育内容,却可以而且应该将相关的内容集中安排在某个阶段,或者对相关内容作出不同层次的分解而分别安排在不同的阶段,尽量减少或避免内容上的重复或交叉。

一方面,是内容重复或交叉,另一方面,则是内容缺失或疏漏。但无论是重复、交叉,还是缺失、疏漏,其原因都在于缺乏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今天,礼仪教育正在大踏步地走进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校门,应该说,对礼仪教育的内容进行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已经是刻不容缓了。

二、教育方式的多元选择

礼仪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教育,它具有十分鲜明的操作性和实践性。所谓礼仪教育的操作性,是指礼仪教育与实际操作密切相关。对于具体的礼仪规范,了解它是一回事,而进行实际操作又是一回事。如果把礼仪规范只是当作一般知识来传授,“光说不练”,是行不通的;只有经过实际的训练,礼仪教育才能收到较好的成效。所谓礼仪教育的实践性,是指礼仪教育具有知行统一的要求。学了礼仪,知道了礼仪的规范和要求,就应该付诸行动,按礼仪的规范、要求去做。如果学了礼仪之后,掌握了有关的礼仪知识,并且也会实际操作,但就是不愿身体力行;学的是一套,而实际做的则是另一套,这样的礼仪教育肯定是不成功的。

由于礼仪教育具有操作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就不应该只是采取单一的课堂讲授的方式,还应该与模拟训练和日常养成等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果说,课堂讲授重在传输礼仪知识,那么,模拟训练则重在体现礼仪教育操作性的特点,而日常养成则重在体现礼仪教育实践性的要求。理想的礼仪教育模式,应该是这三种教育方式珠联璧合的结晶。

与教学方式相联系的,还有教育考核及其标准的问题。既然学校礼仪教育需要综合采用三种教育方式,那么这种教育的考核,当然也就不可能只是采取通常的卷面考核的办法,还应该考查实际操作能力和水平,而尤其要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实际考核学生是否已经养成了良好的礼仪习惯和礼仪风范。只有这样,才可能对学生的礼仪学习情况作出真实、全面、准确的考核和评价。三、教育重点的分段把握

礼仪教育虽然具有十分鲜明的操作性的特点,但这决不意味着礼仪教育只需要学习具体的礼仪规范,礼仪教育的理论层面,包括礼仪的性质、礼仪的起源和发展,礼仪的规律及礼仪的真、善、美等,也是礼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礼仪教育中,既应当让学生“知其然”,知道应当怎样做,还应当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礼仪教育如果只是单纯传授礼仪的规范和具体操作的要求,而不注意对礼仪理论及其文化底蕴的探讨和说明,那么这样的礼仪教育,实际上也是残缺不全的。这样的礼仪教育,虽然在培养学生循规蹈矩、照章办事方面可以立竿见影,但却不利于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充分发挥灵活自主的创造精神,达到礼仪应用的更高境界。因为具体的礼仪规范即便包罗万象,也不可能对所有情境中的礼仪都一无遗漏地作出明确规定,而且许多杰出的礼仪典范,例如的许多礼仪风范,都是现代的礼仪规范中不可能找到先例的。所有这些,都有赖于对礼仪文化的深层把握。只有透彻掌握了礼仪文化的深刻底蕴,才有可能在无论怎样复杂的情境之中,面对无论怎样怪异或突发的问题,保持一种雍容大度、应付裕如的礼仪风度,而不至于无所遵循,无所措手足而导致礼仪失范。

礼仪文化的深层把握既然如此重要,那么是否在学校礼仪教育的每一个阶段,都要突出这方面的内容呢?显然不是。这里所涉及的,实际上是礼仪教育的操作层面和理论层面,在礼仪教育过程中如何把握的问题。如果从实际情况出发,那么不同阶段的礼仪教育,其重点应该是有所不同的。

礼仪教育范文篇7

关键词:礼仪教育礼仪修养高职生

1高职生礼仪修养的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是三部分,一是高考失利未能录入普通高校的高中生;二是五年一贯制的中学生;三是中职毕业的学生。生源决定了高职院校的学生存在学习基础薄弱,礼仪修养不足的现象。笔者根据多年从事职业教育经验,观察发现高职生礼仪修养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1.1高职生基本礼仪常识缺失。上课向老师问好、路遇老师主动打招呼、老师提问站起来、上台讲话声音洪亮、公开重要场合注重自己的行为举止,这些看似幼儿园就懂的礼仪常识,在我们的高职学生身上表现得并不好。上课铃响老师进课室,学生依然是低头看手机,等老师喊上课,班长已经省略喊起立,学生也没有问候老师的习惯;老师说下课,同学们已经冲出课室,根本没有人意识到要等老师先走出课室;上台汇报作业直奔主题,没有称呼、没有问候、没有自我介绍,讲完了也没有致谢,话筒往讲台一放直接回座位;课堂公开展示爱情,全然不顾老师在讲台上课,应该尊重课堂、尊重老师和同学,上述现象在高职院校很普遍。1.2高职生个人形象随意散漫。脱去了中学生的校服,高职生穿着越来越富有个性,但个性背后是过于随性。课室上课穿拖鞋、短裤、露脐装、化浓妆等不得体着装行为,学生却丝毫没有发现有损自我形象,只顾自我舒服;文明上网,是互联网时代青年学生自觉要遵守的行为,却依然发现很多学生上网浏览不健康的信息,上课也玩网络游戏,老师走到身边依然沉浸其中,根本不顾及自己在同学和老师心中的形象;高职生并不是每天都是满课,团课或是自学时间,老师进到宿舍检查也不起身打招呼,自顾自地躺在床上或是坐在电脑面前煲剧,全然不顾大学生应有的个人形象。

2礼仪教育对高职生的重要性

孔子日:“人无礼,则不立。”可见礼仪教育是为人之根本。现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而礼仪教育是德育教育的基础,上述高职生的失礼行为,其根本是少了对人的敬意、对己的自律和对行为的规范意识,重视高职生的礼仪教育迫在眉睫,其重要性体现如下。2.1塑造高职生良好的个人形象。良好的个人形象代表的不仅仅是学生个体,也是其背后的组织的形象,高职生在校期间的行为举止折射的是学院的管理水平、校风校纪以及学术氛围。高职生毕业后到了企业代表的就是企业形象,而良好的个人形象不仅需要有良好的内在修养,也需要长期的自我养成。礼仪教育中正确规范的礼仪知识,将有助于高职生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2.2构建高职生和谐的人际关系。礼仪教育使得高职生衣着整洁、谈吐得体、举此优雅、行为规范,帮助高职生更好地向交往对象传递友好和敬意。例如,与人沟通时保持目光交流、认真倾听、面带微笑、点头回应等友好的沟通技巧,能增进人际关系的和谐。2.3杜绝高职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一方面是学生意识的问题,另一方面是礼仪知识储备不够,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对他人的尊敬,需要被教育被提醒。礼仪教育内修于心,外修于形,老师们需要不断地强化“敬人者人恒敬之”的理念,同时也要指导学生如何更加体面和友好地表达自己的敬意。如:初次见面双方会握手表达友好,那么握手顺序如何?谁该先伸手?握手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这些都需要普及给学生。

3专业课教学中融入礼仪教育的途径

礼仪教育的途径有多种,一是学校开设专业的礼仪课程;二是通过各类礼仪活动提升高职生的礼仪修养;三是在专业课程中融入礼仪教育,专业课程融入礼仪教育有润物细无声,恰到好处地传递和感染学生的作用。具体途径如下。3.1身教重于言传——提高教师礼仪修养。要提高学生的礼仪教育,高职院校的专业老师首先要以身作则。高校老师是一个高知群体,也是一个被社会高度认可的群体,更应是一个有内涵、有修养、讲礼仪的群体,因此高职院校的老师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礼仪修养,学习日常行为规范,给学生起示范带头作用。例如:要求学生穿着得体,作为老师自己就不要穿着怪异,穿拖鞋上讲台;要让学生见人主动打招呼,作为老师完全可以路遇学生先点头微笑,不仅展示老师良好的个人礼仪修养,更是平等对待学生的教育理念;要让学生上课不迟到,自己就要在预备铃时进入课室;要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自己就要有敬业精神。所谓身教重于言传,老师的行为直接影响着学生。3.2礼仪无处不在——礼仪教育贯穿始终。现代教育中我们都倡导老师主导,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采用情境创设、分组教学、体验教学、工作过程系统化、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学生参与较多,不再是老师一言堂,学生能够得到更全方位的锻炼,学生除了静态地展示个人形象,还可以动态地呈现良好的个人修养,日积月累,学生的综合素质就能得到了提高。例如:学生上台汇报作业,老师可以要求学生有礼有节,严格地执行以下流程:称呼→问候→自我介绍(名字分解,名人效应等帮助他人记住自己的名字)→汇报主题→内容分享→致谢鞠躬→结束;汇报时注意目光与听众互动、面带微笑、端正仪态、声音洪亮,展现较好的礼仪修养。老师在授课时注意言行规范、仪态大方、充分准备、尊重学生、智慧教学,结合每章节的授课内容融入礼仪教育,牢记礼仪教育贯穿始终。

4结语

中国是礼仪之邦,积极响应的号召,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这代人身上的历史使命。礼仪源自于生活,应用于生活,高职院校不仅要将其作为独立的学科设立,更是要融入生活、融入专业课堂,才能让礼仪之花处处开,帮助高职生掌握并融会贯通地应用好礼仪知识,从而改善形象,增强自信,彰显专业能力,成为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费璠.浅析高职学生礼仪修养的现状及途径[J].才智,2014(6):49.

[2]郭威.高职学生职场礼仪修养培养途径研究[J].科教文汇,2013(10):156-157.

[3]许黎英.高职学生礼仪文化修养与高职教育吸引力研究[J].科教文汇,2011(1):166-167.

[4]赵英春.多措并举,提高职教学生礼仪修养[J].中学教学参考,2009(21):144.

[5]于伟娜,郑瑞新,康江卫.高职院校女性礼仪教育模式改革之研究[J].学周刊,2012(1):5-6.

礼仪教育范文篇8

(一)交往礼仪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自古中国人就注重人文伦理的培养,并制定了严格的道德规范,要求所有人遵从。当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因此,对幼儿进行道德规范教育不仅必要,而且必须。教师和家长在课堂教学和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帮助幼儿改掉“小王子、小公主”的蛮横脾气,引导他们学习礼貌规范,掌握日常礼貌用语,在与人的交往中,谦恭有礼、落落大方。如有客人到家,幼儿应礼貌问好,主动让座;在幼儿园,有同伴过生日,幼儿应表示祝贺,并送给同伴一件温馨的小礼物,等等。

(二)生活礼仪

生活礼仪主要包括服饰仪表礼仪、语言谈吐礼仪、行为举止礼仪。服饰仪表礼仪要求幼儿衣服要整洁平整,不穿奇装异服,头发、脸、手要干净,不要给人脏兮兮、邋里邋遢的感觉。语言谈吐礼仪要求幼儿说话要态度诚恳,不造作不浮夸;见到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并注意措辞,多用敬语、礼貌用语。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可见,人的语言谈吐对社会交往的重要性。行为举止礼仪要求幼儿站有站姿,坐有坐姿,手要放在合适的位置,不要一会儿碰碰这儿,一会儿摸摸那儿,一会儿抠鼻子,一会儿掏耳朵;在公共场所要遵守公共秩序和交通规则,不在马路上玩耍、追逐打闹,在公交车上要主动为老人、孕妇让座等。

(三)学习礼仪

学习礼仪主要包括课堂礼仪和讲座演出礼仪等。课堂礼仪要求幼儿在课堂上遵守课堂纪律,维护课堂秩序,遵从教师的课堂教学安排,与同伴协同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讲座演出礼仪要求幼儿在听讲座、看演出时保持安静,不窃窃私语,不乱扔垃圾,要精神饱满,积极与场上演讲者、演员交流互动,要尊重他人的劳动,适时给予他们热烈的掌声等。

二、开展幼儿礼仪教育的方法

(一)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礼仪教育

幼儿每天活动最多的地方是家和幼儿园,因此,教师和家长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教师和家长应从日常生活的每个细节入手,引导幼儿认识到哪些是规范的行为,哪些是不规范的行为,对他们规范的行为加以鼓励、强化,而对于不规范的行为,帮助他们摒弃、改正。幼儿在幼儿园要进行学习、进餐、睡觉、游戏等一系列活动。对此,幼儿教师在每个环节都应提出相应的规范要求,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例如,在幼儿进餐时,要依次入座,不大声喧哗,吃东西要细嚼慢咽,不能挑食、偏食,桌面要保持整洁,吃完后要擦嘴、漱口,并自觉收拾餐具等。

(二)在游戏活动中融入礼仪教育

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学家陈鹤琴指出:“儿童生来都是好玩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幼儿的积极性、参与性、主动性在游戏中往往发挥得淋漓尽致。因此,幼儿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融入礼仪规范的游戏,让幼儿参与进来,使他们在游戏中受到教育和启发。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照镜子”的游戏让幼儿玩:A洗手,B也洗手;A玩玩具,B也玩同样的玩具。A对B说:“你为什么学我?”B对A说:“你为什么学我?”A恼怒,B也恼怒。此时教师出场,对A和B进行调解。教师对A说:“你试着对B微笑看看。”A对B微笑,B对A也微笑。A装出哭的样子,B也装出哭的样子……通过这个游戏,幼儿可以初步理解到:我对别人好,别人就会对我好;我对别人不好,别人就会对我不好。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幼儿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要谦让,有礼貌,这样对方才会对他们做出谦让、有礼貌的反馈。

(三)在集体活动中开展礼仪教育

在集体活动中,幼儿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不自觉地掌握文明礼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幼儿教师可以在每天下午组织开展“国学堂”活动,组织幼儿诵读《弟子规》等国学经典,并结合相关的视频节目,教育幼儿如何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如何读书、学习、为人处世等。幼儿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争做文明礼仪使者”活动,在教授幼儿文明礼貌用语,培养幼儿文明礼貌举止的基础上,在整个幼儿园中开展竞赛,评选文明礼仪使者。通过这种比赛的形式,可以调动幼儿讲礼貌话、做文明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久而久之,在不断的强化中,达到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的目的。

(四)在特殊节日里进行礼仪教育活动

礼仪教育范文篇9

1幼儿生活礼仪教育的内容

幼儿礼仪教育的内容有:基本礼仪、家庭礼仪、幼儿园礼仪、公共场所礼仪,我们在日常教育中设计礼仪教育活动时,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安排,以幼儿的生活内容为中心,从幼儿的日常生活入手,阶段性目标由低到高,由近及远,由易到难。小班礼仪的教育内容以幼儿园礼仪为主,以幼儿的一日生活活动为主线。其中包括:入园、阅读、倾听、排队、盥洗、进餐、睡眠与起床、户外活动、离园,以及家庭的出入、开关门、敲门、就餐、尊敬长辈的礼仪,结合社会活动的节日礼仪,如: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元旦、六一儿童节等节日礼仪。中班内容在小班内容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要求,相应增加交往礼仪的学习,其中包括:自我介绍、递接物品;基本礼仪:行走、蹲姿、自我介绍、值日生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升旗、交通、游园、乘车、安全;传统节日节日礼仪教育内容,如:重阳、中秋、春节等节日礼仪教育。大班幼儿随年龄的增长,视野的扩大,自控能力增强,为了更好地与小学生活衔接,在中班礼仪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学习礼仪、欣赏与阅读礼仪、基本礼仪中的电话礼仪、介绍他人、着装、与他人沟通、拜访做客与待客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增加了在外用餐、购物、交通乘车、参观,结合社会活动扩展了教师节、重阳节、中秋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母亲节、端午节、父亲节等节日礼仪内容。

2开展幼儿礼仪教育的途径

2.1创设礼仪环境,为幼儿创造礼仪学习的良好空间

“幼儿园的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实施礼仪教育同样要遵循这个规律,幼儿园环境的创设也是幼儿礼仪学习的必要条件。创设一种整洁有序、艺术优雅的礼仪氛围,可以让幼儿深刻感受传统文化与礼仪。要把创设礼仪教育环境,积极营造和谐优美的园本礼仪文化作为实施幼儿礼仪教育的首要途径来抓,有计划、有系统地为幼儿创造一个整体的教育环境,促进幼儿良好的社会性品质和整体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在班级环境的创设中,幼儿园各个班级要根据礼仪课程的主题进行墙面的创设,可以将幼儿、家长收集的礼仪图片;幼儿在园、在家的礼仪行为照片;幼儿自己创作的礼仪作品布置在礼仪主题墙面上。教师还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课程的需要,在活动区创设娃娃家、茶艺区、戏剧表演区、语言区等区域,并在区域活动中渗透礼仪教育。

2.2规范教师、家长行为,为幼儿树立良好的礼仪学习榜样

观察和模仿是幼儿最初和最基本的学习方式,儿童主要是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学会新的行为规范。因此,幼儿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接触的环境对幼儿礼仪意识的培养和礼仪行为的养成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经常与孩子们接触的教师在幼儿礼仪学习中具有重要的榜样示范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为此,幼儿园要充分认识教师的这一作用,并利用这种作用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教师通过自身良好的礼仪行为就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的礼仪意识,因此,教师要以优良的品质和规范优雅的言行去影响孩子,为孩子树立榜样。“孩子是家长的影子。”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应在生活中注意自身的礼仪行为,处处为孩子树立榜样。为了让家长更好地掌握礼仪知识,幼儿园可以定期给家长进行培训,组织家长学习成人的礼仪知识。

2.3提供实践机会,让幼儿在实践中体验礼仪学习的效果

幼儿礼仪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幼儿礼仪行为的养成。因此,幼儿园要创造机会让幼儿体验良好的礼仪行为带来的积极情感。如幼儿园可以将晨间接待活动作为展示幼儿礼仪教育成果的一个重要窗口,每天早上,让礼仪之星肩披绶带,端庄挺拔地站在幼儿园门两侧,微笑着迎接每一位幼儿和家长,一声声“叔叔好!”“阿姨好!”“小朋友好!”和孩子们灿烂的笑脸,不仅给充当礼仪之星的幼儿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同时也给入园的每一位幼儿与家长带来了舒心,营造了和谐、温馨的氛围。

3结合幼儿一日生活开展礼仪教育活动

礼仪教育范文篇10

【关键词】家园合作;礼仪教育;途径;研究

在展开对于幼儿的礼仪教育时,家园合作很有必要。这不仅在于幼儿园和家庭对于孩子的成长都有着非常直观的影响,这也在于只有从这两个方面共同推进,对于幼儿的礼仪教育才能够真正发挥好的功效。在家园合作的礼仪教学中,教育方法与教育途径的选择非常重要,并且两方面的良好合作与配合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只有确立正确的家园合作的方法与途径,这样才能够真正让家园合作背景下的礼仪教育收获好的功效。

一、确立合理的家园合作礼仪教育理念

首先,很有必要确立合理的家园合作礼仪教育的基本理念,这将会让教育过程更有针对性,也是保障礼仪教育收获更好的成效的根基。幼儿园和家庭是孩子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两个场所,幼儿时期的孩子的各种生活习惯以及基本观念的形成也直接受到这两个环境的影响。正是因为如此,只有以家庭和幼儿园为共同的出发点,这样才能够让礼仪教育更好的得以渗透。一方面,幼儿园应当成为礼仪教育的主要阵地,孩子们在园内教师要充分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并且纠正孩子的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家庭应当对于幼儿园内的教育内容加以巩固与强化,要让孩子们在家里也能够很好的将从幼儿园内学到的内容加以实践。只有明确家园合作礼仪教育的基本理念,这样才能够让礼仪教育收获更好的成效。家园合作培养幼儿礼仪,应以幼儿园为主导,而幼儿教师是本课题实施的关键因素。想要让家园合作背景下的礼仪教育更好的得到落实,这首先需要教师主动学礼、守礼“、正人先正己”,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理念落到实处。教师的专业化不仅仅体现在教育孩子的技能方面,还应该在言行举止方面做出表率。这样才能够让孩子们在幼儿园内受到更好的影响与熏陶,这也会促使孩子们形成更多好的行为习惯。在这样的基础上幼儿才能够进一步将这些好的行为习惯带入家庭环境中,这才是礼仪教育有良好落实的一种体现。

二、提升家园合作礼仪教育的可操作性

提升家园合作礼仪教育的可操作性也很重要,只有为家园合作背景下的礼仪教育找到好的方法与途径,这样才能够发挥更好的教育功效。幼师应当有更多好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要想办法将礼仪教育渗透到孩子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样才能够带给他们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且规范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进而让礼仪教育真正得到渗透。此外,教师要保障家长能够对于孩子的礼仪教育有充分配合,这也是家园合作背景的一种实现。教师可以给家长们留下一些具体的家庭教育的任务,无论是观察孩子的行为习惯,还是在家庭环境内对于幼儿园内学到的内容进行巩固,这些都是促进家园合作可以有的方式与途径。想要深化礼仪教育的家园合作,一方面,应当以系统的礼仪课程为蓝本,把礼仪教育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入园、离园、盥洗、教学活动、户外活动、进餐、午睡等各个环节中,随人、随时、随地、随事地进行随机教育。并在小、中、大班分年龄使用幼儿指导用书,在集体活动中融入礼仪歌谣、礼仪故事、礼仪表演等教育活动。另一方面,向家长发放家庭指导用书,让家长主动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指导并巩固幼儿在幼儿园之外的言语与行为,达到家园教育的一致性。这样才能够真正提升家园合作背景下的礼仪教育的可操作性,这也是让礼仪教育发挥更好的教育功效的途径所在。

三、家园同步,提升礼仪教育实效性

对于孩子的礼仪教育的渗透往往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与幼儿园都应当做出努力,并且两方应当有充分配合。只有让家园同步,这样才能够真正提升礼仪教育的实效性。幼儿园可以加强和家长间的联系,并且可以将幼儿园内礼仪教育的进展告知家长,让家长在家庭环境中予以配合。另一方面,幼儿园可以增加和家长间的交流互动,也可以让家长间交流一些好的家庭教育的心得。这样才能够促进礼仪教育的不断渗透,并且能够更好的体现家园合作的背景,在这样的前提下才能够切实提升礼仪教育的实效性。让家园教育能够得以同步的方法有很多,幼儿园可以结合自身的各种环境与条件选取一些适宜的家园教育渗透策略:①建立家园联系本,每周把幼儿在园内的教育成长情况告诉家长,并请家长把自己的孩子在家的行为习惯记录下来告诉老师。家园联系本有利于家长和老师更详细地掌握幼儿的点滴进步。②建立家园栏我们就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的热点问题展开探讨,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③经常展示幼儿在一些幼儿园开展相关活动的照片,同时向家长征集幼儿在园以外的文明礼仪行为照片,让家长直观地看到孩子的进步,让家园合作步入良性循环。④在“家长学校”中开展专项的礼仪知识讲座,让家长代表交流文明礼仪教育的经验与发生在幼儿身上的事例。这些都是很好的教育策略,并且能够让家庭和园内的教育有更为紧密的联系。想要深化家园合作背景下的幼儿礼仪教育,这需要选取正确的教育方法与教育途径。首先,应当确立正确的教育合作背景下的礼仪教育的基本理念,这是保障教育过程有更好的收获的基础。同时,要提升家园合作礼仪教育的可操作性,并且要加强幼儿园和家长的密切配合。这样才能够促进礼仪教育的不断渗透,并且能够更好的体现家园合作的背景,在这样的前提下才能够切实提升礼仪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张庆敏.浅议小班幼儿进餐礼仪活动的内容和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

[2]吴结籽.浅谈小班幼儿礼仪习惯的培养[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

[3]郭美娥,朱蓉.浅谈我园幼儿文明礼仪素质教育策略[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

[4]李平.如何走出家园合作的误区[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