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校建设十篇

时间:2023-03-14 04:19:40

示范校建设

示范校建设篇1

【关键词】高职 “后示范”建设 核心能力 服务地方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9C-

0085-03

随着高职示范校的陆续验收,阶段性的成果使得高职教育的品牌地位得到了确立,示范校的引领辐射作用逐步显现出来,代表了全国高职院校的改革与发展方向,高职教育的发展势头更加强劲。但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同时,如何跟进示范的继续建设,规划验收后的发展战略,使其能够稳步提升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地方能力,充分发挥高职示范校的领军示范作用,就是摆在高职示范校面前的主要问题。作为国家示范建设单位,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在2010年6月验收后,不断探索,集思广益,从核心能力培育、与柳州产业经济发展对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努力探索,在推进“后示范”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强化核心能力

作为高职示范校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支撑,核心能力是学校在长期教育活动中积累的知识体系,是学校在教育产品研发、生产和经营等某一个或多个环节上所具有的持续竞争优势能力,且不易被竞争对手仿制的独特能力。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在“后示范”建设中首先注重的就是核心能力的强化,通过内部培育和外部借鉴进一步强化核心能力。

(一)内部培育。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在顺利完成国家立项项目的建设和国家验收后,依据形成自身发展特色的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模式,不断加强内部的各种建设:一是继续完善核心管理能力,在干部选拔方面进一步深化任职制度改革,建立完善的用人机制,加大校内各级领导干部公开选拔的力度,积极打造上下齐心、协调统一、知识全面、业务过硬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学院的“后示范”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管理基础;二是强化体系完整、团结互助的学习创新型教学团队,加快推进课改进程,从2010年6月至2013年4月,学校进行了100余次的专业和课程改革研讨会,通过研讨、公开课展示等多种形式,有效地促进了专业和课程的针对性、适应性及可行性建设;三是强化实训基地建设,探索“校中厂”、“车间托管”等多种“校企一体”的办学模式,和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融格局,进一步扩大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使实训基地的建设切实融入企业的产业链,确保了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在“后示范”建设中继续保持领先优势。

(二)外部借鉴。在进行内部精心培育的同时,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借鉴其他高职示范校的有益经验,从管理措施、战略选择、人才培养、工学结合等许多方面努力学习或借鉴。发达地区的高职示范校因其地理位置、经济基础、政策导向等方面的优势,其专业体系和人才培养能力明显高于相对落后的地区。因此,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外出学习,2010年6月,柳州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率领的考察组,对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等4校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及管理、顶岗实习管理、单独招生、创业教育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交流;2011年4月,由院长助理带队赴台湾参访了高苑科技大学、台北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等4所学校,就课程设置、产学合作、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继续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考察和学习;2011年6月,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带队的考察团对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和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3所院校的试点工作进行了实地考察,旨在了解先进地区“地方政府促进高职教育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进展情况,借鉴其先进的工作思路和方法,以推动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各项试点工作的开展。通过这些考察和合作,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大力借鉴其他院校的有益经验,结合学院的实际发展和柳州的工业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发展和改革,有力地推动了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核心能力的建设。

二、紧跟区域经济规划,立足柳州产业发展

在《柳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实施的过程中,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广泛的市场调研,特别针对广西“十二五”规划在柳州重点建设的千亿元产业进行细致的实地考察和客观分析,结合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传统的办学优势,按照柳州不同行业和企业的人才需求对专业设置和课程改革做了多次深入细致的讨论,及时做好适应市场发展的各项准备。

(一)依托柳州产业发展,规划专业建设。根据《柳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柳州市将在2012年形成“543(汽车、冶金、机械、化工、有色金属新材料5大支柱产业;制糖、建材、造纸、日化4个优势产业;新能源环保、机电一体化、生物制药3个新兴产业)”产业结构雏形,并在2015年基本建成,形成产业发展新格局。因此,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根据柳州产业经济的发展趋势,以主动适应柳州地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专业人才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强调校企合作的“无缝对接”,“形成结构比较合理、特色和优势比较明显、办学水平比较高、能灵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和人才培养结构”。按照柳州市布局的“二次创业”、“经济升级、城市转型”的发展战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围绕着柳州市社会发展目标和支柱产业经济的实际状况,积极聘请市委相关领导解读产业政策,加大企业参与专业建设的全过程,着力巩固主要面向柳州的支柱产业、高新产业、现代物流等专业;对艺术类、经济类专业以及其他与柳州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专业,提前做好规划,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办学条件,深化专业和课程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充分融入柳州经济发展的产业链,进一步增强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服务地方”的能力。

(二)加大“产学研结合”的深度与广度,促进可持续发展。目前,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利用柳州产业的优势,根据柳州经济发展的变化及时灵活的调整专业结构,针对市场的结构性、地方性、层次性、灵活性、复合性等特点,使产学研结合更加合理化、科学化、规范化。2011年2月,柳州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带队9个部门负责人深入柳州支柱产业的大型骨干企业——柳工集团进行社会调研,实地了解柳州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定位、企业的人才需求情况、校企合作的切入点、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等,作为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产学研结合的重点。同时对于柳州的新兴产业,也进行周密的市场调查研究,及时做好朝阳产业的前景分析,积极聘请行业专家参与专业设置的论证和课程的开发,明确理论与实践课程结构的结构比例,完善实训场所,并根据柳州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情况,有针对性地创办适销对路的新型专业(如新能源、精细化工等)。2013年4月,在第二届广西发明创造成果展览交易会上,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发明的甘蔗自动捆扎机,受到北海市科技局、防城港港口区工信局、山东禹城市玉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区内外单位是青睐,成为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产学研结合新的标志点之一。

(三)整合优势资源,改进教学方式。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在示范建设验收完毕以来,继续整合学校的各种优势资源,根据柳州产业结构发展的现状和前景,结合劳动力就业市场的短期需求和长远建设,努力将人才培养充分融入柳州区域经济发展的大部分行业,形成适应柳州经济发展的专业结构。在课程开发和设置时,按照柳州经济结构产业布局结构、重点和支柱产业发展规划,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对柳州产业人才需求进行梳理,从宏观层面预测柳州经济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大体态势,并积极开发基于实际操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将行业、企业技术规范和实地工作标准融入其中,在校企深度合作的基础上开发具有真正岗位作用的核心课程专业体系,使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工作、技术进展及柳州产业统一起来。2011年,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共有57个专业招生,涉及机电、汽车、物流、冶金、机械等柳州产业发展的多个层面,并利用与柳工、柳钢、东风柳汽、五菱汽车等100多个企业的深度合作,完善顶岗实习制度,把实训教学融入柳州的产业链,搭建起一个集生产实践、产品研发、技术服务、业务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服务平台,切实增强办学能力。

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实施和贯彻,按照柳州产业发展的实际,大力推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一)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随着柳州“二次创业”和工业化的不断深入,区域产业对人才的要求日趋多样化,培养创新型人才就是高职院校的必然趋势,而创新能力与个性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充分发挥个性,才能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此,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积极鼓励学生成立各种学习团体,由专任教师指导,为学生提供多样化教育资源,满足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兴趣的需求,以提升学生个体的创新能力和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为原则,在保证正常的计划内学习任务之外,充分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个性,大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后示范”建设中成效显著。2010年10月,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参加第七届“挑战杯”大赛,在来自全国包含港澳院校在内的182个团队“创业之星”沙盘模拟经营中以绝对优势荣获第一名,获得全场唯一的最佳表现奖,成为首次问鼎挑战杯“创业之星”沙盘模拟经营的高职院校;2011年4月,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体育舞蹈代表队在柳州市第八届体育舞蹈锦标赛中获得了3金2银2铜的优异成绩。不难看出,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把个性化发展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切人口,既是针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直接指向,也是顺应现代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为培养和造就适应柳州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多样化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注重“一专多能”的综合能力培养。作为国家立项建设示范高职院校,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大力开展技能强化的同时,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一是建立了完善的素质教育实训基地,运用讲座(博雅六艺、教授论坛等)、模拟(就业与创业、招聘等)、竞赛(演讲比赛、辩论赛等)等方式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各种接受和应变能力。二是教学过程由学科体系向能力体系转变,以高职语文为例,通过教学案例和建构主义的知行观,突出以能力为本位,在“教、学、练”一体化教学中完成知识、能力、情感和价值目标的统一。三是大力完善顶岗实习制度,提升学生的职场能力。2010年9月8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2010年“两面针——起航班”的顶岗实习顺利抵实现了“三赢”;2013年3月,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与杭州娃哈哈集团签署共建市场营销教育实践基地协议,为扎实推进市场营销区级特色专业建设提供了重要保证,充分体现了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的基本素质和要求,显示了过硬的职场综合能力,为学生的顺利就业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加大企业文化教育的积极引入。高职教育是就业教育,而企业文化是就业者所必须学习和遵循的最基本内容,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管理哲学,是随着企业发展自然形成的意识层面的精神产物。事实证明,任何一个成功的企业(特别是一些国际著名企业)都遵循自己的企业文化理念,这是其得以发展壮大最重要的无形资产,渗透于企业的所有活动之中。从实际来看,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理念和行为方式能否适应企业文化对他们的立业成才有着深远的影响,而高职示范校在“后示范”建设中全面开展的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等为企业文化的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在加强校企合作的同时,多次深入大型企业进行调研,继续加大融入企业文化教育的力度:2010年10月,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与桂林福达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培养的订单“福达班”学生就接受了该公司企业文化的培训,其独特的文化(飞快的发展速度、先进的用人理念和充满战略性的发展策略)使学生受益匪浅,与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三办“福达班”;2010年11月,在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走访时,柳州延龙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认为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的企业文化教育成绩显著,给他们的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帮助,为此将于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共同举办“延龙杯”柳州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招聘大赛,柳州延龙汽车有限责任公司将从比赛的选手中招聘优秀人才;2013年10月,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与柳州工程机械公司“柳工挖掘机定向班”正式签约,标志着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

高职示范校的“后示范”建设既是高职院校三年建设的总结和肯定,也是高职示范校进行继续引领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开始。因此,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在“后示范”中实施的这一系列建设措施,努力打造“三赢”的办学目标,对于提高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整体办学水平,从根本上做大做强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技术足够的高技能人才支撑和多方位的技术服务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参考文献】

[1]周游.学校经营——理论、模式与机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245

[2]柳州用发展优势产业劲头做强职教[N].中国教育报,2011-06-15

[3]柳州“十二五”工业发展蓝图通过评审[EB/OL].广西新闻网,2011-06-06

[4]李艳娥.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适应性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7(40)

[5]高职示范校建设:从问题中寻求突破[N].中国青年报,2009-11-30

示范校建设篇2

 

关键词:示范院校建设;校园廉政文化;建设途径;探索;要求 

 

早在2005年1月,中共中央就颁布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明确提出:“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积极推动廉政文化进社区、家庭、学校、企业和农村”。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形成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监控机制”。我院作为湖北省示范院校建设单位,加强校园廉政文化建设,既是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必然要求,又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学院规范有序运行、再上新台阶的政治保证。 

校园廉政文化的内涵 

校园廉政文化是廉政建设与文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校园人廉政、廉教、廉学为思想内涵,以文化为表现形式的意识形态、实践活动及相关制度的总和。廉政文化进校园,为校园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对培养崇廉尚洁的思想品质,净化校风、学风、教风,促进学院示范建设,推动全社会廉政文化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校园廉政文化建设,不仅要促使廉政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寝室、进头脑,而且要促进学院党风廉政建设向纵深发展,为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为廉洁从教、公平求学、规范行政提供可靠的政治保障。 

校园廉政文化的内涵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崇尚廉洁。这是一种内在的心理认同与精神追求。即在思想意识上,不仅要对廉政有必要的了解和正确的认识,而且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精华,并对诸如“知足常乐”、“不平则鸣”、“忧劳可以兴国,逸豫足以亡身”等名言警句中蕴含的清廉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产生认同感。同时,还要努力学习当今廉政模范的先进事迹,以忠于职守、积极进取、无私奉献为荣。(2)践行廉政。这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与体验感悟。即在实践活动中,全校师生置身于廉政文化的环境中,为廉所驱动,或主动或被动、或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其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廉政文化建设活动,形成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3)物化廉政。这是一种外显的物质存在与现实标志。即在物质载体上,不仅有教师引导的廉政教育课堂,而且有社团组织或学生自发形成的廉政书画和宣传橱窗等,同时还有校园廉政文化网站。这样就使校园廉政文化随时可查,随地可见。 

上述三个方面互为因果,互相促进。心动才会行动,行动才有效果。在现实生活中,只有人们了解了廉政文化,获得了认同感,才会产生崇尚廉洁的动机,才会积极投身到廉政文化建设的活动中,共创廉洁校园。这样,置身于廉洁的校园环境,人们自然会见廉思廉、守廉倡廉,进一步传廉、助廉、创廉。 

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基本途径 

(一)在党建活动中突出廉政文化 

对廉政文化进校园,我院党委十分重视,采取学习、聆听、观看、研讨、交流等多种方式促使廉政文化进党建,使之渗透到党建工作的各个环节。先后组织党员干部参观红安老区、井冈山红色圣地,忆苦思甜;到监狱进行廉政建设反面典型警示教育;组织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以下简称《廉政准则》),聆听宜昌市监察局副局长宋发洪同志关于《学习〈廉政准则〉,争做勤廉表率》的专题讲座;并拟定研讨题目下发到支部。基层党支部深入开展学习《廉政准则》、聆听辅导报告、观看廉政视频、研究廉政文化课题、撰写论文及会议交流等一系列活动,使每个党员都深刻认识到,要提高党员和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就必须坚持用《廉政准则》来要求自己,做到“三常”,即常自律、常自警、常自励。 

在示范院校建设过程中,领导干部、党员和教师不仅要以“廉政”自律,而且要以“勤政”自励,以“高效”共勉。因为“廉政”是搞好工作的必要条件,“勤政”是搞好工作的正确态度,“高效”是搞好工作的现实要求。三者密切相关,缺一不可。不能满足于不出问题,不犯错误。要推进学院的示范建设,大家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就必须埋头苦干、干出实绩,力求高效。这样,才能不断为学院的廉政文化建设添砖加瓦,最终把学院建设成“湖北一流,全国知名”的高职院校。 

(二)在学生活动中大兴廉政文化&n

bsp;

依托校园各种社团组织,以学生为主体,广泛开展学廉、评廉、创廉活动,使学生在廉政文化的氛围中受到熏陶,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日后廉洁从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学廉活动 通过活动引导,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来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一是开展以“崇廉尚洁”为主题的读书活动。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到阅览室、图书馆借阅《党员生活》、《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等读物,让学生学习其中的廉政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然后摘要、摘编或写出心得体会,作为廉政文化展览的素材。二是开展以“感恩教育”、“诚信教育”为主题的征文比赛活动。近几年来,学院团委、学工处面向全院学生多次组织类似的征文活动,让学生在写作中学廉、思廉、信廉,懂得了做人的基本道理和道德规范,从而努力做到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做事。三是开展廉政文化演讲比赛活动。随着演讲,廉政文化在校园讲坛上活跃起来,不断陶冶师生的情操。学院团委、学工处通过演讲比赛的方式,将学廉与说廉、听廉结合起来,以点带面,营造了良好的校园廉政文化氛围。 

评廉活动 通过评论会、辩论会、评比会等方式开展评廉活动,不仅可以激发青年学生参与廉政文化建设的热情,而且可以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增强廉政文化的渗透性和感召力。一是评论会。以寝室或班级为单位,针对竞选学生干部拉选票、生日宴会、考试舞弊等现象开展评论,及时纠正校园内的不正之风,让学生在感受监督与被监督的过程中,自然增强廉洁自律的意识。二是辩论会。围绕高消费、名牌效应、网络安全、和谐社会、低碳经济等大学生关注的热点设置辩题,引导学生开展班级辩论、校级辩论,通过辩论深刻理解廉政文化的精髓,增强青年学生反腐倡廉的意识。三是评比会。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校园廉政文化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个人、先进集体应及时评比并予以表彰,通过树立学习榜样,激励广大学生崇廉尚洁,进一步开展学廉活动和创廉活动。 

创廉活动 这是廉政文化建设的关键。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使课堂上灌输的廉洁理论真正内化为学生的道德信念,最终外化为道德行为。一是集体签名。在支援汶川、支援玉树抗震救灾和义务献血、奉献爱心等活动中,我院学生纷纷开展集体签名活动,并慷慨解囊,以实际行动将信心、决心、爱心、恒心熔铸在廉政文化建设之中,增强了当代大学生的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二是文明创建。号召争当文明青年,争创文明寝室、文明班级,创建文明校园,从我做起。权文斌背母求学,传承千古孝子情,就是其中一个典型。2007年他被评为“宜昌十大民选新闻人物”和“陕西省第二届十大孝子”。伴随着创廉活动,校园廉政文化建设蓬勃发展,深入人心,使以廉为荣、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与盆景式的校园环境相互辉映,有力促进了学院的示范建设。三是社会实践。即利用假期,开展送廉下乡、文明劝导、社会调查等活动。杨绍波走村串户,义务防艾,就是其中一个典型。2010年4月6日,三峡晚报以“‘90后’大学生兄弟成‘防艾’名人”为题大篇幅报道了他的先进事迹。通过社会实践,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廉政无论是对国家、团队还是个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深刻领悟到做人做事都必须以廉为本,从而增强了自身拒腐防变的能力。 

(三)在课程建设中融入廉政文化 

在课程设计理念上体现廉政文化 课程设计理念决定课程建设的走向,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要在课程理念上体现廉政文化,就必须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根据课程特点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科学进行课程设计。以《大学实用语文》为例,其课程组就是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以“必需、够用”为原则,确立了“三对接”的课程理念,即对接专业、对接职场、对接职业生涯。“对接专业”体现了为专业服务的职能,其要旨指向学生的成才;“对接职场”体现了为就业服务的职能,其要旨指向学生成为合格人才;“对接职业生涯”体现了为学生未来发展服务的职能,其要旨指向学生日后的健康发展及可持续发展。这样,由培养人才到培养合格人才再到培养始终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人才,既是课程建设的根本目的,也是廉政文化建设对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

在教材建设中发掘廉政文化 教材是课程设计理念具体而形象的诠释,是“传道、授业、解惑”的物质载体。教材建设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在古今中外的文学长河中,文人墨客千古流芳的经典文学作品为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无论是诗歌词赋还是小说戏曲,都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廉政文化的精华,或蕴含于作者的人生际遇,或蕴含于当时的生命感喟,或蕴含于景物的形象描绘。只要用心发掘,就能感受到廉政文化的要义。这为编写以诚信守法、廉洁奉公为内容的廉政文化教程提供了充分的思想资源,也为编写蕴含廉政文化

的大学语文教材提供了便利条件。在《大学实用语文》课程教材建设中,我们十分注重发掘廉政文化,以期在人文精神的培养中,使学生受到廉政文化的熏陶。一方面,在选择课文篇目时,注意把握“廉”这条线索。事例如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境界;岳飞“精忠报国”的雄心壮志;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气概;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鲜明爱憎等等。对这些名言警句、名家名作,我们按主题归类,形成“山水情思”、“人生感悟”、“学行砥砺”、“世态逸事”、“爱国奉献”等学习项目,使学生在学习经典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能够读廉、思廉、论廉,于潜移默化之中培养廉洁的情操。另一方面,在设计课后思考与练习题时,我们注意将学识上的“博”与思想上的“廉”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向课外拓展以获得“博”,与现实挂钩来思考“廉”。如针对《爱的回音壁》这篇课文,我们就设计了这样5道题:(1)被爱是一种幸福,当作者问及那些在“前所未有的爱意中浸泡的孩子”是否感觉到这种莫大幸福时,孩子竟然“漠然”回答“不,没觉得谁爱我们”。其中“漠然”是什么意思?它给了你怎样的触动?(2)谈谈你对以下两个句子的理解。a.一个不懂得爱的孩子,就像不会呼吸的鱼。b.被太多的爱压得麻木,腾不出左手的孩子,只得用右手,完成给予和领悟爱的双重任务。(3)文中有很多对爱进行诠释的比喻句,试从文中找出两句,并以“爱”为主题,仿写一个比喻句。(4)读完此文,你觉得这其中隐含着作者怎样的担忧?(5)爱与被爱都是一种幸福,生活中,你对爱有哪些独特的体验?纵观这些思考与练习题,可以看出,它们并非问题的简单罗列,而是突出了“博”与“廉”的有机统一,因而具有明确的指向,使学生在思维训练中,不仅获得丰富的知识,而且在心灵的深处打上“廉”的烙印。 

在课堂教学中传授廉政文化 课堂是授廉、学廉的重要阵地。围绕“廉”字做文章,是新形势下教书育人的基本要求和重要途径。一是形象传廉。教师的形象是一部活教材。其高尚的师德、高洁的心灵、高雅的情趣、高深的学识、高明的言辞和庄重的仪表烘托出的形象美,处处洋溢着“廉”的活力,闪烁着“廉”的光芒。学生在敬佩、仰慕、效仿之中领悟廉的真谛,必将终身受益。二是点拨授廉。即以教材为蓝本,结合具体篇目,从不同角度进行点拨,让学生从多方面理解廉的要义。可以从作者的生平入手,如讲授《进学解》时,我这样介绍韩愈:“韩愈字退之,号昌黎,世称君望昌黎。少小而孤,苦学成才,终成大师,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此中之廉要义在不畏清贫,刻苦自励。可以从作品的写作背景入手,如“中唐社会有一种流行病,即耻学于师。此病害己害人,韩愈深感忧虑,于是不平则鸣,奋笔疾书,写作《师说》。”此中之廉要义在勇于负责,不平则鸣。还可以从作品的思想内涵入手,从具体问题的分析入手等等。这样,就使廉政文化的传授包含在了语文知识的传授之中,突出了以廉育人。三是讨论议廉。结合课文内容,联系现实,组织学生讨论,让思想的火花产生碰撞。这样,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激发学生学廉的积极性,使学生深刻领会廉的内涵。如讲授《饮酒》(其五)时,笔者让学生围绕“本诗反映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对此应如何评价”这一问题进行讨论。经过讨论,学生懂得了其中的道理,认为面对腐败现象时,必须做到心地高洁,不能同流合污,但绝不能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一躲了之,必须从我做起,努力创廉,才能最终消除腐败现象。 

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在校园廉政文化建设中,要突出“三性”。 

一是针对性。要针对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对领导干部,重在加强廉洁从政教育,对广大教师,重在加强廉洁从教教育,对全体学生,重在加强廉洁修身教育。 

二是创造性。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廉政文化教育活动的推进,在思维方式、活动内容、活动方法上力求创新,不断寻找师生关注的热点及难点,采用师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如文艺演廉、短信写廉、网络传廉等,如此,才能取得实效。 

三是示范性。要制定长远规划,将实践活动经常化,让全体师生在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中健康成长。同时,要充分发挥示范院校文化建设方面的底蕴和理论研究方面的优势,将研究活动课题化,以增强廉政文化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引领示范院校建设不断前进。在校园廉政文化建设活动中形成的成果,不仅要展示在学报、院报和校园宣传栏上,而且要利用现代先进的技术手段,整合到网络上,以实现活动成果的开放化。这样,才有利于全社会共同学习和借鉴。

示范校建设篇3

关键词:中职示范校;申报评审;成绩与不足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6-0012-02

2010年,教育部、人社部、财政部启动了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项目,笔者有幸参与了项目的申报评审工作。国家中职示范学校建设申报评审工作经过先后两个批次,取得一定成绩。但是,还有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值得探索。因此,积极探索中职示范校建设申报评审好的方式和方法,选出更加符合条件的优秀中等职业学校,为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及时回顾和总结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申报评审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申报评审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

1. 申报评审形式不断完善和创新。教育部、人社部、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中指出:要用三年时间,重点支持1000所中等职业学校改革创新。由此可见,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投资大、范围广,学校申报立项、专家评审复核,以及检查验收等工作长期而艰巨。在第一批中职示范校申报评审中,每个申报学校要将申报评审材料打印后装订成册,然后通过邮寄或安排专人送至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同时,评审专家也要专门集中,在有限的几天时间里阅读大量纸质材料,评审工作强度非常大。在第二批示范校立项时,教育部组织相关部门开发了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示范校建设申报评审的流程和形式,为申报评审工作的远程实施提供平台支持,为学校申报、专家评审和示范校建设的后期检查验收工作提供了方便,大大提高了示范校申报建设和管理的时效性,节约了大量的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

2. 申报评审材料质量有了较大提高。第一批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项目启动时,各申报立项学校首次进行示范校任务书和建设方案等材料的编制,处于认识和学习的过程,基本属于摸着石头过河,由于缺少专业的指导,申报评审材料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花样百出,专家评审难度大,要点、关键点、建设内容和建设目标较难把握。在第二批中职示范校申报过程中,各地教育主管部门不断加强对申报院校的指导,并组织大批省内专业开展了初审工作,第二批中职示范校申报时有了较大的进步。各个申报学校的建设方案和任务书不仅体例结构更加完善,也大大提高了项目的完整性和可行性,为示范校建设项目的推动和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3. 建立了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的评审专家队伍。中职示范校建设覆盖范围广、申报环节较多、申报材料复杂、申报评审难度较大,需要评审人员在有限的时间完成大量的材料审查工作。通过第一批和第二批示范校的申报评审工作,逐步建立了一支紧密团结三部委和示范校建设项目办公室周围的具有较高评审水平、相对稳定的评审专家队伍。尤其是在第二批示范校申报中,国家启动了项目信息管理系统,这个平台的使用对评审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锻炼了示范校评审专家队伍,并促进评审专家队伍更趋于年轻化和专业化,形成了一支“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评审专家队伍,为示范校建设项目的顺利开展提高了保障。

4. 地方教育部门高度重视示范校建设项目申报工作。中职示范校建设项目申报工作得到各级政府和行业部门的大力支持,不仅各地教育主管部门积极开展示范校申报的指导和初审工作,行业部门也积极参与中职示范校申报建设过程中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定位和课程建设的一系列工作,大大力提高了中职学校服务于行业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各地政府和行业部门在示范校申报建设工作中,不仅对申报学校在招生计划、专业设置等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还列支专题资金用于支持和推动申报学生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申报评审工作存在的不足和建议

1. 示范校申报评审程序还需进一步优化。经过两个批次示范校的申报评审工作,使示范校建设申报评审流程不断完善。尤其是示范校建设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使用,为示范校申报建设工作提供良好平台。但是,评审流程还具备进一步优化的空间,这就要求项目办要在三部委的指导下,组建稳定的示范校申报评审专家队伍,确保申报评审工作的延续性。在队伍稳定的基础上,全面实施远程评审和集中评审相结合的评审方式,充分发挥建设项目信息管理平台远程申报和评审作用,尽可能减少集中评审的次数和天数,节约评审时间和资金成本。

2. 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还需进一步加强。在评审过程中,专家反映各地区申报材料差异较大,尤其是部分省份,由于缺少教育主管部门的统一指导,申报材料质量较差,而且对各项建设指标的解读和领悟不够,给专家评审和今后的建设工作带来诸多困难和障碍。建议在示范校申报建设工作中,在中央部门统一指导的前提下,赋予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更多自,让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有更多的灵活性,发挥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对示范校申报建设指导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省级教育主管部门不断加强对本区域示范校的申报和建设工作的全程指导,提高示范校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示范校建设篇4

关键词:示范性中职学校;辐射带动能力;技师学院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围绕教育改革发展战略目标,国家组织实施一批重大工程,支持一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示范校和优质特色校建设,促进优质资源开放共享。2011年,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财政部在全国首批选定285所中职学校作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使其成为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提高质量和办出特色的示范,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引领、骨干和辐射作用。

1 中职示范学校辐射带动能力的内涵

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是示范院校建设和发展的方向。当前职业教育存在两大突出问题:一是教育质量不高,毕业生就业没有明显优势;二是职业教育缺乏吸引力。因此,中职教育示范学校不仅应具有较强的办学实力和丰硕的内涵成果,还应认真总结建设成就和经验,加强建设成果的总结、转化,提升辐射能力,向其他职业学校示范、推广,并提供相关服务。

2 中职示范学校辐射带动能力建设重点

2.1 加强内涵建设,增强示范和带动作用

示范学校建设的关键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应充分发挥优势,牢牢把握人才需求变化,积极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课程体系,推行“校企合作”的课程建设模式和“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加强实验实训条件和师资队伍建设,强化社会服务功能,努力提升教育质量和学生就业质量,在若干领域形成较强的技术优势,成为区域性技术创新和服务中心,用办学成绩赢得社会认可。

2.2 形成独特办学特色,整合资源发展职业教育

中职示范学校应注重与社会、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的联系,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形成独特的办学特色:一是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和有效的合作办学机制,“订单培养”有较大规模,积极参与或牵头开展集团化办学;二是年均学历教育在校生规模原则上达5 000人以上,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就业质量较高;三是形成对接产业、企业、岗位的专业建设和动态调整机制,有2个以上省级示范专业;四是教师队伍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生师比达16∶1~20∶1,从行业企业聘任教师占比达10%~25%,“双师型”教师占比达80%以上;五是有效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毕业生“双证书”取证率达90%以上;六是具有教学必须的校内外实训场所和设备设施,实训课开出率达95%以上。

2.3 做好改革创新,提升辐射带动能力

示范学校应对照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重点加强人才培养模式、行政管理、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改革,引进并推广行业新技术、新理念,交流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形成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论创新成果和典型案例,积极为行业主管部门起草行业标准、编写培训计划与大纲等提供决策参考,做好社会培训能力建设和对口支援服务,切实增强示范建设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2.4 搭建共享平台,拓展示范辐射范围

各示范学校应把示范建设的成果,尤其是专业建设方面的成果和经验,创建成可供共享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及其开放平台。基于这个平台,示范学校可以对其他学校相关专业进行援助建设,最终从整体上提高周边乃至全国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

3 浙江交通技师学院辐射带动能力建设实例

3.1 示范项目实施前学校基本情况

自2011年7月被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批准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首批建设学校以来,浙江交通技师学院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为核心,以师资队伍建设和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建设为重点,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扩大交流合作,全面提升行业服务能力,取得显著成果。

3.2 学校辐射带动能力建设成效

截至2013年7月底,浙江交通技师学院各项综合建设指标全部完成,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管理水平显著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认可度快速攀升,办学特色更加鲜明。期间,学校被授予浙江省十佳驾培机构、浙江省省级文明单位等头衔,并被浙江省人社厅推荐申报全国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学校师生在各类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仅省级以上一等奖就有18项;学校在校生人数连创新高,达到6 500余人;辐射带动作用更是大大增强,主要体现在:

一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汽车维修、车身修复、汽车营销、现代物流和数控加工五个重点专业,根据专业特点和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经过深入调研、分析和论证,形成了“校内技能递进培养、校外顶岗轮动提升”等5套人才培养模式和“职业活动导向的项目化课程体系”等3套课程体系,开发相配套的优质核心课程和教学资源库12门,所有教学资源均实现校校共享,其中《汽车电气设备与维修》资源库在全国中职学校汽车维修专业推广使用,汽车车身修复专业职业技能鉴定题库被浙江省省级汽车维修职业资格鉴定培训采用。建设期间,学校还承办了2013运华杯全国中职院校学生汽车营销技能大赛和市级以上技能竞赛5次,为中职学校教学改革树立了典范。

二是开启了校企合作办学的新篇章。通过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机制,校企双方在人员、技术和文化上实现深入融合,探索开展了新型“两校三方”合作模式和“博世汽车诊断实训中心”等合作项目,建立校外实训基地153个、校外教师培训基地7个,与丰田、现代、通用、保时捷等知名企业建立了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连续四年荣获“中国T-TEP优秀学校”称号、连续两年荣获“北京现代优秀合作学校”称号,成功入围全国首批汽车营销人才培养产学研创新联盟合作院校和浙江省首批校企合作就业服务联盟成员单位。

三是增添了社会培训能力建设和对口支援服务特色。以学校专业优势和特色为平台,积极拓展多工种职业技能、行业从业人员岗前培训与技能鉴定以及远程学历教育,两年内职业培训量超2万人次,承担金华市机动车驾驶员理论集中培训,年培训量逾3万人次,机动车驾驶培训理论教员、道路运输从业资格考核员等培训3 700余人次。学校还对中西部和省内中职学校进行对口支援,免费为受援学校提供教学设备、师资和学生培训等。两年来,4所受援学校汽车类专业招生数量逐年上升,其中贵州瓮安中等职业学校已成为第二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建设学校。

四是吸引了国内媒体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关注。建设期内,学校接待全国各地中职院校代表到校取经交流100余批次,为促进中职学校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大量宝贵经验。学校在示范校建设中的做法和成绩受到国内媒体的广泛关注,两年内,近10家电视、报纸、杂志等各级媒体对学校的建设动态、经验和成果报道共计39篇次,形成了良好的示范辐射效应。

4 展 望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领头雁,各示范学校应勇于承担起教育事业赋予的崇高使命,持续深入推进各方面的改革创新,打造品牌、形成特色,努力为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成功经验,让更多中职学校分享示范院校建设的成果。

参考文献:

[1] 杨黎明. 关于示范院校的建设――示范院校如何引领职业教育的发展[J]. 职教论坛,2012(3):1-2.

[2] 郜倩倩. 示范性高职院校辐射带动能力的建设研究[J]. 企业导报,2012(20):226.

[3] 华耀军. 浅议高职部级骨干示范院校引领能力建设[J].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0(1):91-94.

[4] 林铸辉,韩明容. 浅谈中职示范学校的重要性及工作原则[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1):44.

示范校建设篇5

关键词:示范校建设与评估 分类评估 社会评价 优化评估组

一、西方示范校建设与评估的特点及优势

高职示范校建设自2007年开始至今,已经在全国高职院校中产生了非同一般的深远影响,并将对高职院校的未来发展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且日益成为社会民众广泛关注的热点。而对于高职示范校的评估,则在高职教育界中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无疑,欧美诸国在高等教育示范校建设与评估的实践中走在世界的前列,形成了一定的制度特色。对比我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的示范校建设与评估,无论从主体、机制、效能等,都对我国高等示范校建设与评估产生一定的借鉴价值,经过多年长足的发展,欧美示范校建设与评估呈现以下共性:

(一)分等级的评估主体

经过多年评估的实践,欧美国家的示范校建设与评估体系已经达到完备,以荷兰为例,荷兰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由大学协会、大学行为指引、高等职业教育学院协会三个部分组成。第一是大学协会,主要对大学的教学和科研质量进行校外评估,这个层面的评估以校外专家组成评估小组,每五年对大学进行一次例行视察, 重点对各个学科进行检查,通过查阅大学的文件和资料,访谈教师等对学科的教育质量进行评估。第二层面的评估是大学行为指引,是学院内部的自我评估,一般方式是各学校建立教育质量分析模式,该模式依据大学协会有关行为指引的内部数据设计而成,包括学生注册质量,学生变动质量,毕业生质量,员工质量,教育机构质量,教育改革质量在新的法律框架影响下,荷兰各大学普遍采用了一套内部质量控制的新系统。第三个层面的评估是高等职业教育学院协会,主要对非大学的高等教育机构的教育状况进行评估。在美国,评估体系由美国政府系统的认证机构组成,此认证体系由两种基本类型构成:即院校认证和专业认证。前者是由取得认证资格的地区性与全国性认证机构进行,其服务对象涉及全国大多数高校。专业认证针对教育机构开设的专门职业性专业教育进行评估。

(二)分类别的评估内容

在西方,示范校建设与评估内容特别关注各专业教学质量、院校的管理效能、学生服务、财政与物理资源、行政管理优势等。在美国,专业认证注重教学计划是否符合本专业特点;课程设置是否合理;教学设施是否达标;师资队伍是否适合;学生生源情况;学校是否重视或支持该专业建设;行政管理情况等。并且,实行分类评估成为国际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发展的新热点。在德国,高等示范校建设与评估主要涉及3部分内容:教学、科研和教授资格。评估对象并非针对整所学校或某些个人,而是针对学科或院系。

(三)分梯队的评估程序

在美国,评估程序由申请启动,一般情况下,院校先进行自我评估,依据统一的认证标准,在自我评估之后,由同行专家评估,通常同行专家是由教师和大学管理者组成,第三是进行现场调查,形成调查报告交由认证委员会进行审议,调查后,是进行认证,即认证委员会对所上报的材料进行审议,并判定院校是否通过认证。最后一步是所谓监控,即认证机构定期对所认证过的院校进行再评估,以确认认证标准是否得以遵守。以上是美国示范校建设与评估要经历的步骤。在德国,一次完整的高等示范校建设与评估一般包括内部评估、外部评估、评估结果的执行、后继性评估等四个阶段。

二、我们目前示范校建设与评估的特点与不足

高等示范校建设与评估,是制定指标体系及其标准,对被评估对象的理念、行为和状态进行规范化的价值判断活动,其着眼点是高等院校的教育质量,具有非常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非常明显的政策导向性。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和西方欧美国家相比,逐渐呈现以下特点与不足:

(一)概念性

对于示范校建设与评估,我们有着三十年的积累,可是,在理论层面,我们并没有对示范校建设与评估进行过真正的价值判断,在实践中,盲目地割裂了评估工作是包括学校自评自建、专家组考察评估和评估整改在内的一个完整过程的概念,仅仅重视专家组进校考察评估而忽视评估后的工作。所以,整个评估过程,大搞形式主义与功利主义,参评院校难以认真进行自评自建,评估获得优秀或合格后,教学工作中心地位随之松动,投入减少,管理松散,从此角度看,评估只是停留在概念的层面。

(二)行政性

评估指标体系、明确评估内容和标准、组织评估考察等都是由政府高等教育主管部门制定和领导实施,在此过程中,政府代表国家进行决策,制定评估计划,确定总的评估标准,政府的活动可以被简单地定义为一群在观点或利益方面本来很不一致的人们做出集体决策的过程。这些决策一般地被认为对这个群体具有约束力,并作为公共政策加以实施。政府的活动就是通过评估的制定追求教育领域的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因此,评估过程有着非常浓厚的行政性色彩。

(三)封闭性

当评估成为行政部门来进行的时候,评估也成为一项封闭的活动,无论是在评估过程中,还是评估结束后,都有很强的封闭性。首先,信息传递性差,评估过程中,各种信息不向社会传递,社会各项信息也难以回归院社区,导致教育与社会的隔离,同时也强化了学校对政府的依附关系。其次,就评估结果而言,一般是让评估客体的领导知晓,不向学校、社会公布。评估工作的这种封闭性,不利于发挥评估的沟通、导向和激励作用。

(四)形式性

我国的示范校建设与评估在多个方面彰显形式性,评估前,学校就注重应对专家的考察,根本无暇去查找发现自身不良的真正一面。评估时,学校要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评估后,学校的基本条件和面貌得到了虽然有很大改善,但是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单从评估过程来看,就存在以下形式瑕疵:一是从观念是评估价值欠缺,甚至连评估的目的也模糊其辞让;二是评估主体的权限垄断,三是评估客体及对象被限制过重;四是评估法律法规缺失;五是评估方案单一,缺乏灵活性与现实操作性;六是评估指标的完整性被打破;七是评估结论性评估多,过程性评估少,预期性评估更少,静态评估多,动态评估少;指标过分注重投入成分,而忽视了产出因素等等。

三、对我国示范校建设与评估制度的完善与改良

(一)形成方案

就评估方案和指标体系而言,基本上可以分为纯量化和观察判断两类。师资数量与结构、教学设施、教学经费与就业等二级指标是按照学校提供的数据与评估方案标准进行核对;教师与学习风气、课程与专业、办学定位、社会声誉以及特色项目等更多是依靠学校的自评报告与专家实地考察来做出一致性的判断。前者的问题是每个学校的实际情况并不一样,如何才能够通过这些量化的指标来实现质量的衡量,结果只能以等级而论高下;后者的问题是专家主观意识是否能确保判断与定性的客观,以致呈现学校的真正质量事实。

(二)渗透社会评价

如前述,我国教育教学评估的主要问题在于行政主导,导致政府评估多,社会评估少,高校自评配合性强,主体性差,总结性评估多,整改性评估少,社会、高校参与高等示范校建设与评估的积极性没有充分挖掘出来。并且更为严重的是,从评估主体所采用的数据来源、评估方法和指标体系等方面缺乏透明度,而且表现在评估结果都只让被评估单位知晓,往往并不向社会公布。示范校建设与评估应当引入社会评价,也就是说,示范校建设与评估是全民事业,不应该只是权力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单独说了算,这样做,不但可以提高示范校建设与评估的公信力,还能增大评估过程的参与性和透明度。除了专家组之外,应当有广泛的社会参与,有企业界、用人单位、校友代表、家长代表、媒体代表等的参加和监督。而将高校评估引入社会评价是评估多元化方式之一,是明智之举。从根本上说,评估不能由政府牵头,而应由社会中介独立进行。政府部门只能作为举办者保证学校的教育投入、依法审批学校的办学资质、监督学校配备相应办学设施;而社会中介的评估则采用关于学校办学质量的客观数据来评价学校的优劣。

(三)优化评估专家队伍

高等示范校建设与评估队伍建设是影响高等示范校建设与评估的重要因素,应该从高等示范校建设与评估队伍的评估观念、评估队伍的整体构成、评估队伍的个体素质三个方面入手进行整顿和治理。参照国际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专家的管理的法律法规,建立不同类别评估专家的资格标准,健全甄选流程,面向教育行政部门、高校、评估专业群体以及社会公开选拔。建立健全评估专家的培养制度,加强对评估政策法规、评估技术与方法以及评估态度与行为等方面的培训,提高评估专家的专业与技术水平,并制定详细的评估专家工作守则,指导评估实践的开展。在评估管理部门内部建立专职的评估工作研究小组,收集评估信息、总结评估经验、开展评估研究,并负责对评估专家进行选拔、培训与考核等工作。

(四)确立分类评估制度、细化分类内容

实践证明,分类评估在评估中具有基础性价值,是评估的原则。示范校建设与评估中的分类是指将评估内容按角度进行归类并采不同定标准进行针对性的专门指导和有层次的具体指导,这样可以细化评估过程,针对不同水平的评估内容,,提出多层次的评估目标,运用不同的评估方法,使各层次的评估客体都能经过努力得到最优发展。笔者建议在评估中实行“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分期达标”把评估和整改有机的结合,才能有序推进并实现评估的良好愿望和切实加强整改的实效。

四、小结

部级高职示范校入选条件有五个领先,即:领导能力领先、综合水平领先、教育教学改革领先、专业建设领先、社会服务领先。高职示范校建设三项工作任务,即: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高水平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和专业建设。从内容上看,其内涵之深,任务之重,标准之高,往往令各高职院校感觉难以企及,不过,高职教育示范校建设与评估,充分动员其地方行政部门、教育界专家及学者、学校各级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及各种社会力量,使其充分认识教育的重要性。所以,示范校建设与评估是各院校检查过去,展望未来的最佳途径。所以,示范校建设与评估关系到一所高职院校的生存发展。

开展高职教育示范校建设与评估,可以激励各级教育职能部门把发展高职教育提高到重要的战略地位上来,在规划地区发展时,把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中最重要系统来考虑,促进各部门在保证教育基本投入的基础上,对教育增大投入,改善薄弱校的办学条件。通过高职教育评估,揭示高职教育的意义,也可吸引社会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对高职教育的重视,增加教育投资渠道,改善高职办学条件。

参考文献:

[1]罗海滨.建设高职示范校之管见.职业,2011,(14).

[2]董琦.德国巴伐利亚州高校的学科评估.德国研究,2004,(1).

[3]汪利.德国高等教育院系评估特点评介.理工高教研究,2006,(5).

示范校建设篇6

一、做好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

学校能否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取决于是否有一套科学合理且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做好人才培养设计,一是要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导向。中等职业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它和市场行业联系紧密。因此深入市场、了解市场发展态势、调查市场岗位分工、研究行业人才能力需求对于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起到非常关键的基础作用。二是建设成立专家指导委员会,借助外界力量。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不管是学校管理者还是一线教师,他们的眼光、思维、资历以及水平有限,很难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科学,严谨且行之有效的设计。委员会的建立可以为学校各专业的科学化、合理化发展提供建设性的指导意见与实施策略。三是要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如果人才培养模式完全脱离了学校的实际情况,在实施过程中就无法得到落实。做好了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学校也就明晰了示范校的建设思路,从而为教学质量的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尝试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学模式的多样化选择与尝试是学校示范校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对教学质量的高低起到直接的影响。教学模式改革分解开来就是教的模式改革与学的模式改革。对于学校而言,最大的忌讳就是接受式、填鸭式教学,因此在示范校建设过程中,结合学校学生底子薄、基础差、自制力差、学习积极性不高等特点,在教学模式上可以尝试诸如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模式,同时根据专业的特点拓展更多的教学模式。

而尝试多样的教学模式,学校可通过三个层面开展:一是以教研组为单位,每周定期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相互交流学习;二是以专业科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以专业课程改革和实训教学为主题的教研活动;三是学校通过开展公开课、教学设计、说课等系列活动,鼓励老师积极进行多样化教学模式的尝试。

三、强化师资队伍的建设

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理论课程学习与实践操作,更离不开教师的专业化知识输送与专业引导。教学过程是由教师主导,因此学校的教师人员构成,教师的文化层次,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实操水平、教学水平,教师的行业经验、职业道德等等都是衡量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体现。而示范校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师资队伍建设与提升,师资力量的强化,也是保障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学校按照示范校的要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师资力量:

一是专业带头人培养。学校首先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专业带头人培养方案,在每个专业遴选1到2名教师作为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一方面学校可以组织培养对象参加省级、部级的教师培训,提升教学综合能力,然后组织培养对象到国内知名高校进修深造,提高学历、夯实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先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改革模式。另一方面,组织培养对象到企业培训、考察,挂职锻炼,参与实际的工作流程,学习市场行业最新技术、理念,最新的管理方式与思维,参观最新的设备、了解市场的最新人才需求,同时在后期由企业与学校双方对挂职锻炼学习的培养对象做出考核与鉴定。通过在企业相关工作岗位上的锻炼培养,学校教师可以拓展自己的学术思路,增加行业经验、提高实操技能,了解最新行业发展趋势。

二是骨干教师培养。对于学校骨干教师的培养可以组织培养对象定期到校企合作企业进行每年至少1个月的培训;培养对象要多参加相关技能培训及技能资格评定并获得技师证书。

三是“双师型”教师培养。“双师型”教师是学校师资的主干力量,对于“双师型”师资的培养要突出双能力的共同提升,包括教学手段的创新,教学媒体的使用,专业理论知识的拓展与实操技能的加强。

四、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教学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保障教学质量,因此教学管理的过程对后期教学质量的体现产生很大的影响。学校教学管理的过程是由学校的管理者来主导的,因此管理者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就显得尤为关键。因此学校的教学管理人员一是要夯实自身的管理学理论功底,二是加强教学管理的培训,三是加强与兄弟学校的交流沟通,学习其它学校做得好的地方,反思自身的不足,增加经验,提升教学管理实践能力。但是教学管理中的管理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其核心落脚点是为了使教师的教学过程更加顺利、教学效率更高,从而保障教学质量。

学校的发展任重而道远,需要全校师生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内围绕示范校建设来实现从扩规模到提升质量的转变是学校的核心任务。提高教学质量需要从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校企合作c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这几个中职示范校重点建设的内容来着手,同时在建设过程中加强方法的引导、模式的选择、思路的拓展、信息的交流、管理的优化,使示范校建设能够真正起到引领和辐射作用推动学校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学校推进策略研究[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3.

示范校建设篇7

国家首批高职院校示范校的确立给各建设单位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而示范校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的质量工程,其核心应该是教学质量的提升。笔者认为,围绕这一核心,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建设和改进。

建立专业建设机制

专业设置与调整是制约高职院校办学质量提高的“瓶颈”。一些学校专业设置与本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不对应,大部分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没有一个长效建设机制,只是根据社会上什么专业炒得火,就设置什么专业,并且课程体系没有经过严格的论证分析,与行业标准不衔接,与企业需求不适应,从而造成高职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和被接收度较低。据调查,某工科高职院校于2003年开办了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开设了经济法、国际金融、市场调查与预测、管理信息系统、经济情报分析等10门专业课程。由于职业岗位针对性不强,导致课程设置主线不突出,面宽而不精,难以形成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最终该专业46名毕业生,只有24人就业。

高职示范校建设必须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尤其是根据本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建立科学严谨的专业设置、招生规模的计划与调整机制,并长期执行。对于专业设置与调整应该坚持以下原则: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原则,基于产学做相结合、学校条件相适应的原则,建立培养龙头专业以带动学校长远发展的原则。在专业设置和调整中认真做好岗位群的分析,同时依据示范校的建设要求做好所培养能力的分解教育工作,这样才可能确定课程体系和标准,构建适合的办学模式。

高职院校要瞄准市场需求,不断调整服务方向,优化专业结构,横向上要拓宽专业口径,淡化专业界限,按大类专业招生;纵向上要延伸专业内涵,改造传统专业,扩大专业服务范围。学校应认真进行市场调研,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和企业用人需求,增加社会急需的新专业,改造就业形势不好的旧专业,淘汰没有就业市场的老专业,积极打造精品专业,培育长线专业,发展短线专业,并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情况,灵活调整专业方向,改变专业口径,保证专业设置始终贴近市场,贴近企业需求,使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紧密结合,促成毕业生顺利就业。

确定人才培养模式

示范校建设的龙头是人才培养模式的确定,专业建设、师资队伍、课程建设、实训基地、教材建设等问题只有在人才培养模式确定后才能有各自准确的定位。而人才培养模式强调要在实践教学、校区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双证书”制度、“订单式”培养等各方面创新,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这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特色之一。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重点是教育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和职业性,这就必须重视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高职教育办学的一个主要方针就是为区域经济服务。

以天津职业大学为例,学校地处滨海新区,为此,该校积极学习德国的“双元制”模式,以滨海新区的就业市场为风向标,确定各自专业对应的岗位群,界定各岗位的核心能力,形成各专业的核心课程,从而构建课程体系。在研究开发中,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强调企业不但提供场地和设备等,还要派专业骨干参与实践教学管理及教学质量评价,逐步完善以政府为引导、学校为核心、企业和社会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加快课程建设与改革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示范校的课程建设一定要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进行构建,要紧密围绕专业培养目标,探索和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体系,特别是核心课程的目标(标准)要明确、具体,深广度要求适当。

天津职业大学的做法是,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上,重点强调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和职业性。学校为此构建了完善的专业认证体系,利用自身职业技能鉴定所的优势,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将“双证书”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并要求必须将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同时,注重发挥行业企业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加强专业教学标准建设工作,并注重在实践中不断评估和修正教学标准。

教学过程的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和重要手段,没有完善的过程管理,所有的标准和模式只能停留在纸上,因此天津职业大学特别重视实践教学过程管理,按照工学结合模式的要求推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建立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

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人才培养实现之本,是课程建设之源。因此,选择一批在本行业、本地区有影响的技术和工艺大师,重点专业和核心课程有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具有行业企业经历的专业带头人,并形成相应的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是示范校建设的根本保证。

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必须强调工程师要懂得教学规律,讲师要知道实际操作,各有侧重。“双师型”教师队伍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建设,一方面是聘请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在教学安排上突破学院本位观念,调整学院的授课进程和授课时间,适当将一些操作性的课程由聘请的企业工程师讲授,也可以将一门课程在内容上分解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理论知识,由学校教师讲解,一部分为实际操作,由企业工程师讲授,从而让学生能学到优秀行业专家传授的真实有效的实践技能。

另一方面是培养引进一批有较高学术水平、有高超讲授能力、有一定实际操作能力的本校教师,由这些教师教授基础理论知识,使学生首先形成符合能力要求的基本素质,奠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为学生以后的多元发展做好知识储备。在实际工作中,逐步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研究制订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任职标准和准入制度,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工作学习经历和科技开发服务能力,引导教师为企业和区域经济建设服务,切实将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落到实处。逐步优化“双师”结构,形成符合人才培养模式的1:1的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此外,还要加大对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力度,注意引进优秀人才,造就一批站在专业前沿、掌握行业企业最新技术动态的领军人物;并重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教师的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形成一个具有“双师”结构特征、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示范校建设篇8

关键词:中职示范校;师资队伍;策略

一、中职学校师资队伍普遍存在问题分析

1.师生比例偏高,缺少充足数量

据调查显示,中职学校的生师比多在25:1以上。作为职业教育,以技能型人才培养为主要任务,那么培养过程中学生技能的培养,实行小班制教学,让学生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开展充分的技能训练显得尤为重要,而偏高的生师比状态下的师资配置,更多情况下只能实施大班教学,这无疑让技能训练教学质量与效果受到影响。

2.青年教师为主,缺少教学经历

目前在中职教育领域,青年教师占大多数,许多学校教师队伍平均年龄都在30多岁。这样以40岁以下青年教师为主的队伍,年轻有活力,能够适应新事物,特别是对当下信息技术发展应该比较感兴趣,掌握现代技术的能力还是比较强,但普遍存在教学经历短,教学经验少。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提供良好的引领,促进其快速成长。

3.师资来源单一,缺少企业经验

职业学校的教师大多都是非师范院校毕业生,这些走出了大学校门就迈向职业学校讲台的大学生们,完全没有生产实践经验。同时,专门为职业学校培养教师的院校我国目前又很少,远远不能满足现实的需求。资料表明,职业技术院校66.6%的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上讲台,有的学校甚至高达96%,大多数教师的实践工作年限偏短,尤其是青年教师大多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和必需的专业技能;有实际工作经验和技能的骨干教师和专业教学带头人匮乏。教师来源单一,缺少企业生产实践经验。

二、中职示范校师资队伍建设主要策略

1.以“导师引领”助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学校发展永恒的主题,青年教师则是学校未来发展的希望,如何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促进其专业化发展,关系到一所学校的长远发展。

青年教师大多工作态度端正,投入工作的时间多,工作努力,但普遍缺少经验。为使这个群体快速提升,采用“导师引领”,为青年教师的个人成长提供指引。同时也让有经验的懂行、知名教师在青年教师培养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2.以“资质达标”促进“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

各专业根据专业教学要求,制订专业教师能力达标要求,初步形成教师具备从事教育工作的职业资格证和从事专业教学的职业资格证,另配合国家关于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锻炼的文件要求,做好教师的企业实践锻炼工作,提升教师实践能力。①

3.以“名师工程”实现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

制定学校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标准及基本条件,按照教师个人申请、学校审核材料认定,公示、颁发聘书的流程认定一批校级名师。认定名师个人拟定个人发展规划,学校制订培养活动及安排,有计划地开展名师培养工程,并以名师引领,推进整体师资建设。

4.以“课题承载”加快教学团队建设

教学科研能力是教师必备的一项基本能力,要求教师根据工作实际情况,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在一两个方面进行重点研究和探索,并尽可能以正式课题的形式开展研究。以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教师牵头,形成一个老中青合理搭配的团队,从而以这样的专门课题研究的形式,促进教学团队建设。同时,集团队的力量打造出专业特色。

总之,作为从事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师个人,从内心接受和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积极追求进步,内外合力共同作用,这样才能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示范校建设篇9

>> 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信息化平台建设与作用 国家示范校专业建设探究 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成效分析 衡阳市职业中专“后示范校”建设的探究 校企合作导向下中职示范校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试论高职示范校的“后示范”建设 浅谈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 试论中职示范校物理教师的专业发展 中职示范校建设项目管理:存在问题与应对策略 中职示范校建设过程的发展方向 “后示范”时期高职院校建设与发展之思考 251所中职成国家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等 浅论校园文化建设对中职示范校建设下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浅析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机制 关于中职国家示范校建设进程中“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建设 以中职示范校建设为突破口,促进高中阶段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浅论“后示范”时期中职学校建设与发展之思考 长汀国家现代林业示范县建设现状及对策 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示范区 为推动后发赶超作示范 浅谈国家中职示范校复核工作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中国职业教育信息资源网.质量监测指标体系表[EB/OL]. [2013-08-07].

[4]中国职业教育信息资源网.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科研课题项目第一批研发成果参研单位与参研人员名单[EB/OL].[2014-10-17]. .

[5]鲁昕.中职示范校“后示范”建设要抓好八项工作[N].中国教育报,2013-12-24.

Abstract The first batch of national secondary vocational model schools have completed the project of “National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Model Schools ”, which begins their post-model era to summarize experience, deepen achievement and promote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and innovation. The first batch of national secondary vocational model schools, which largely affects the rest of national secondary vocational model schools and even other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around our country, play an important model and leading role in the field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By analyzing the public summary report of the first batch of national secondary vocational model schools, the study firstly explores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zation of these schools from five aspects related to informatization: the basic requirements, featured projects, resource building and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ccording those schools’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then discusses the strategies for the post-model informatization of the first batch of national secondary vocational model schools, including multi-dimensional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zation security mechanism, multi-level building of information services team and multi-facet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informatization progress, which is expected 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 leading role of the first vocational model schools in order to advance the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in our country.

示范校建设篇10

一、广泛调研,找准专业建设方向

宁波技师学院位于我国沿海发达城市、素有“中国模具之都”称谓的宁波,模具行业是宁波重点优势行业,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在产值、质量和技术等方面均在全国占有较强的优势地位。

宁波的许多中职和高职院校顺应社会人才的需求,开设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但是多年来宁波市仍然存在着模具企业招不到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模具专业的毕业生找不到自己位置的尴尬情况。这主要是由于中职学校学制过短而高职类院校的教学模式又过于偏向理论,最终造成了中职学校毕业生只能从事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而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只懂理论不懂实践,均无法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

技师学院是为适应高技能人才培养需要而产生的,是以培养预备技师、技师和高级技师为主要目标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因此,技师学院要在办学理念、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和师资结构上克服传统教育观的束缚,运用自身办学优势和特点,找准模具专业建设方向,探索出一条模具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新路。

二、以示范建设为契机,积极创新模具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宁波技师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紧紧抓住示范校建设的大好时机,积极进取,克难攻坚,逐步探索出了具有技师学院鲜明特色的“以典型案例为核心、小班化、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具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

1.适应市场需求,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宁波市及其周边模具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学院广泛征求用人单位意见, 调研了众多相关院校专业的教学模式并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认真讨论, 确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扎实的本专业理论基础和操作技能,并且取得模具专业技师职业资格和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2.确立以典型案例为核心、小班化、产学研相结合的技师人才培养模式

技师是技术工人中的精英,服务于生产、服务一线的关键操作岗位,生产、服务现场的技术和管理岗位,职业院校的实训教师和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宁波技师学院在长期的探索实践中认识到,技师的院校培养关键问题是如何处理好丰富技师学生的生产实践经验和提高他们解决实际生产技术问题的能力。采用产学研相结合的技师研修模式是院校培养技师的有效途径。在技师院校培养过程中,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实行分流、分层次教学,坚持把好技师生源入口关;设立技师研修准入条件,研修形式以案例教学为核心;在技师评价上采取院校自主评价模式,建立由行业、企业、院校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负责审定整个专业建设计划和技师研修计划,对技师学生进行项目辅导和业绩评价。

三、条件保障

1.实施小班化教学

宁波技师学院模具专业在探索小班化教育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模具专业学生采用阶段分流制,每一阶段考核不合格者实行分流,最终进入技师段学习的学生在20人左右,实现了小班化的教学目标,保证了每一阶段学生的整体素质,保证了最终技师毕业学生的质量。

2.大力加强教学实训场地建设

良好的教学实训场地是模具专业教学质量的保障。为此,宁波技师学院模具专业建有模具加工实训区、模具装配实训区、图形工作站、数控编程室、模具设计室、快速成型室、产品设计研发中心等10多个实训室(区)。主要配备五轴激光加工中心、高速加工中心、数控线切割机床(慢走丝)、数控电火花成型机床(三轴联动)、快速成型机、龙门加工中心、龙门雕刻机、双色注塑机、三坐标测量仪等等先进实训设备。可开展模具设计师、模具制造工、制图员等工种(项目)培训、鉴定、师资进修、项目开发和竞赛,能同时容纳200名学员进行实训。

3.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双师型师资队伍

为保证模具设计制造专业“以典型案例为核心的、小班化、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兼结合的一体化师资队伍。为此,模具设计制造专业积极与宁波各大中型厂商、公司等单位合作,吸引行业企业技术专家、老总和能工巧匠充实到教师队伍中,并成立专业委员会,对模具专业建设建言献策。通过送培、挂职、校本培训等方式培养专职教师,建立起一支专业结构优化、数量合理、专兼结合、业务能力强的双师素质教学团队。

四、体会与思考

近年来,在“高技能人才短缺”“组织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等形势下,全国各地的“技师学院”相继挂牌成立,标志着我国技工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其基本特征是:在培养传统中等职业技能人才的基础上,肩负起了高级以上技能人才的培养使命,使技工教育走上了大数量、多层次的发展轨道,培养技师已经成为各技师学院责无旁贷的责任。

但是,技师学院应该如何培养技师,即技师的“学院培养模式”是什么?这一问题目前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也没有相应的“版本”供大家参考。调查发现,全国各地的技师学院实际上都处于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状态,相互之间也很少有所谓的& ldquo;成功经验”供大家借鉴。在培养模式、教学计划、教材与设备、师资配置、毕业生评定方案等诸多方面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各技师学院已经相继开始招生,并已经由此产生了第一批、第二批等等所谓的“新技师”。但这样的“新技师”是否真正达到了“技师”水平?笔者心存疑问。

技师学院要培养出名副其实的技师,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培养模式问题。只有这一问题解决了,教学计划、设备与师资配置等下游问题的解决才会有明确的方向,才会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