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工程论文十篇

时间:2023-04-10 09:07:11

示范工程论文

示范工程论文篇1

关键词:高职示范校建设;行动研究理论;雷达模型

作者简介:楚金华(1978-),湖南汨罗人,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经济师,辽宁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竞争优势与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08)02-0004-05

一、现有研究述评

(一)现有研究概述

2006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正式启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这一项目,已经先后有70所高职院校通过了专家的评选,进入了我国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行列。这一年来,有关国家高职示范性院校建设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研究文献也有雨后春笋之势,从CNKI(中国期刊数据网)收录的文献看来(从2006年11月示范校建设启动到2007年11月),在示范校建设项目启动以后,我国学者和示范校建设实践者在这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所掌握的文献及其研究范式来看,目前我国关于国家高职示范校建设的理论及实践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关于示范校精神及价值取向的研究

启动示范校建设的主要宗旨之一就是“培养高技能人才、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因而关于示范校建设计划的核心精神与价值取向也就成为了广大研究者们的主要方向之一,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包括:陈玉华在《国家示范性建设高职院校的发展愿景》一文中,所提出的“加强物质条件建设,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健全机制建设,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提供制度保障;探索文化建设,形成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核心发展力”等观点,全文基于企业文化三个层次的视角,分别从物质层、制度层和文化层探索了示范校建设,并且还强调了高职校园文化及领导者愿景对示范校建设的重要作用。贺修炎等则主要从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的角度研究了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办学模式,提出“示范院校服务型教育体系的构建需要政府、示范院校与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应致力于健全高职教育体系,赋予示范院校足够的办学自。示范院校应积极探索与实践‘学校―企业―社会’的办学模式、富有高职特色的教学模式、服务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全面的社会服务模式。社会应为示范院校提供办学咨询与协助,组建有机的企校联合体,及时反馈人才使用情况等。”并且分别研究了服务型教育体系的内涵、主要特征、对示范校建设的重要意义及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的路径等。

2.关于示范校建设本质与内涵的研究

关于示范校建设精神与内涵研究的文献,其数量虽然占现有研究文献的大部分,但是研究者们所表述的观点基本一致,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只是对国家示范校建设精神领悟深度略有区别。我认为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金潇明等提出的“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本质在于教育创新,它有四个基本特征:前瞻性、探索性、先行性、主动性,要以领导力强化为关键;以文化力培育为核心;以培养力铸就为基本内容;以服务能力提高为宗旨建设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这种观点认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本质就是一种教育创新,通过创新来解决中国高职教育的矛盾和建设中国高职发展的领头羊。从创新的角度来研究示范校建设的本质同时凸显了建设的本质和示范的本质,并且作者还从领导者角色的角度强调了在整个示范校建设过程中,领导个人领导能力和领导愿景的重要作用。李光在《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的质性思考》一文中则提出“建设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核心内涵,一是中国特色,二是世界水平。两者联系紧密,互相依存,特色体现着水平,水平支撑了特色。把握住‘特色’和‘水平’两个核心,就能把握住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建设方向,实现质的提升。”全文不但论述了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核心内涵,并且提出入选示范校建设的领导要有眼光、有胆略、有魄力、有自信,以政治家、教育家、改革家的气魄和素质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张亚军等则从实践者的角度出发,系统探讨了实施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重要意义,从十个方面研究了提高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策略,并且提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是一项长期的、分阶段实施的、系统性的质量工程……”。傅筠也从总结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申报和建设示范校的实践经验角度出发,提出示范校建设要“统一思想、凝心聚力、着力营造争创示范院校的浓厚氛围;夯实基础,提升内涵,着力强化自身办学特色;整合资源,创新模式,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文别强调了整合资源、创新模式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示范校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在这些研究中,楚金华基于教育服务经济的本质,从经济学角度解读了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目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特征和专业集群建设的思路,阐述了从经济学角度认识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重要意义,并且提出“高职国家示范校建设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同时也是一项长期性、持续性改进的过程。…需要我们的建设者深刻理解与把握这项工程的核心思想与精髓,严格把握教育经济学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建设规则,从而实现国家提出这项计划的目的。”这把示范校建设的内涵与本质回归到了最根本的出发点――服务于社会经济。

3.示范校建设中某些专题实践的研究

在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启动一年以来,也有不少学者基于自身工作实践,对示范校建设过程中某些环节进行了研究,例如,苏志刚在《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一文中所提到的“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是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水平的重要举措。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要通过创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对顶岗实习、工程实践等环节的管理,提升办学质量。要开展高起点、高标准、高目标的示范性专业建设,通过构建持续性和专业性发展平台,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熟练的操作技能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全文分别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及学校管理体制创新等方面总结了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在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过程中的探索。黄晓峰从实训室管理体制和机构、制度、方法、职能和实验队伍建设等方面论述了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实训室管理问题,提出“学校在整体规划实验室时,首先要解决体制问题,必须打破目前实训室存在的教研室分散管理的旧体制……”等观点。吕凤明等从专业建设的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目标等方面,重点研究了轮机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建设的内容,并且指出教学实验实训条件的建设和师资队伍的建设是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的必要支撑和保障。顾京从课程建设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出发,研究了在示范校建设过程中如何在操作层面上深谙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建设内涵及特色等,提出“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带动其它课程的建设和发展,达到优化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推进教育交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发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重点专业建设的示范和带头作用。”

(二)对现有研究的评价

从上述文献述评中,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时间的推移、建设实践经验的丰富,关于示范校建设的研究,我们已经由最开始的宏观层面意义和本质研究,到微观层面的建设过程、层次和思路研究,再到基于实践过程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探讨的研究,这个过程遵循着“理论研究――理论与实践结合――基于实践的经验和思路总结――基于实践的理论升华”这样一个范式,最终形成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我国实际国情的、经过实践检验的高职教育模式与理论体系,并藉此以指导和带动我国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这正是国家启动这项计划的真正目的和战略目标。

从上述研究文献概述中,不难发现我们对示范校建设计划的认识,也在逐渐深入,由最初的意义、内涵的认识逐渐上升到文化和价值层次的认识,在理论认识和精神领会方面较以前有了一个层次的上升,因为只有从价值与文化层次深谙示范校建设的精神与内涵,我们建设的成果才具备强渗透性和示范性,不只是投资的示范,而更多的是管理的示范、改革的示范和理念的示范。

(三)现有研究的不足

虽然我国高职示范校建设理论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存在以下不足:

1.过多地研究示范校建设的内涵与本质等,现有研究成果缺乏系统性,更没有根据这些理念而构建出示范校建设的一个概念模型。

2.虽然很多研究文献都强调校长的领导能力和领导魅力在整个示范校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但是没有研究示范校建设任务实践者的能动认识作用。

3.虽然很多研究文献强调了示范校建设是一个阶段的过程、长期的过程,但是并没有明确阐述这个建设过程的层次性、动态改进性和全程性等。

我国高职示范校建设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理论探索与实践总结的过程,这个过程没有成型的模式可供借鉴,但是这个过程中的理论研究者一般又都是实际建设者,所以他们可以在实践中持续改进、不断优化我们的建设项目,并且最终达到国家示范性水平。鉴于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行动研究(AR)理论视角的高职示范校建设概念模型。

二、基于AR理论视角的示范校建设概念模型

(一)AR理论概述

行动研究是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与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应用,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变社会行为的目的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action・research)作为一个专业术语、一种研究类型,源于20世纪40年代美国的社会科学研究,50年代开始被应用于教育研究之中,从70年代后开始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青睐,目前,也已成为广大教育技术实践工作者从事教育技术研究的主要方式。美国学者R・Rapoport于1970年将行动研究定义为“行动研究的目的是在双方都接受的框架中通过共同努力,同时解决人们面临直接困境时的实际顾虑和实现社会科学目标”,这是目前学术界引用得比较多的关于AR的定义。行动研究是一种收集由行动直接导致的现象的相关信息的方法,从方法论的角度看,它对于描述和研究整个过程的进展状态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其本质是一种学习的过程,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结果来自于参与者的实践经验和知识改进。

行动研究理论不仅包含理论和实践,而且还把研究者和实际参与者整合在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框架中进行交流和反映。它同时还是一个重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理论研究者和实际参与者一起循环地进行问题诊断、行动干预和反射性学习等一系列活动。图1列出了该理论的循环周期活动。

通过上述定义,结合现有研究成果,有学者归纳出行动研究的三项主要特征:为行动而研究(research for action);在行动中研究(research in action);由行动者研究(research by actors)。

1.为行动而研究

行动研究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理论的发现以及推广普及,而是为了改进实践本身。它把解决问题放在第一位,强调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实践中解决问题。行动研究强调解决问题的实践者必须意识到所进行研究的重要性,这种研究的动力来自实践者本人。通过实践者的研究和对自己实际工作的反思,不断提高行动质量,改进实际工作。

⒉在行动中研究

在行动中研究指出了研究情境和方式的特质性。行动研究的环境就是实际工作者所在的工作情境,并非是经过特别安排的或控制的场景,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一般性。行动研究的实验过程,既是实际工作者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实际工作者学会反省、问题探究与问题解决的过程。

⒊由行动者研究

行动研究中充当研究主体的是实践工作者。行动研究强调实践工作者要实际参与研究工作,亲身投入研究过程,因而实践工作者须具备专业水准与工作热忱。在传统意义上的社会科学研究中,实践者是被研究者,是研究的客体或对象,而在行动研究中,他们成了研究的主体,不是被动地接受局外人的研究成果,而是对自己所从事的实践进行研究,通过研究与行动的密切配合,提高自己改造实践的能力。

(二)基于AR的示范校建设概念模型

根据AR理论的核心思想,结合国家高职示范性院校遴选指标体系及示范校建设的核心思想――“管理的示范、改革的示范而不是投资的示范”,本文开发出基于AR的示范校建设概念的雷达模型,具体见图2。

该模型共分四个部分组成,示范校建设内核、幔层、层和示范校建设价值观指针。具体内容如下:

1.概念体系的内核

内核为示范校建设理念层,具体包括:示范校建设使命、领导魅力与领导愿景、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等,这是整个概念模型的核心,同时也是承建单位核心竞争力的源泉之一,具备不可复制性、不可模仿性和异质性等。究其本质来说是一种管理遗产,是承建单位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和发展规划及战略愿景等。

2.概念体系的幔层

幔层为示范校建设的制度和管理层,包括:学生管理、学校管理范式、学生就业质量与社会评价、教学改革模式、组织结构、学生职业能力与素质等,这些是示范校建设的保障。这些方面为承建单位顺利实施和完成示范校建设任务提供制度的保障,正如前面所说,示范校建设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创新就是对原有制度的“毁灭性创造”,必须要有制度层面的保障。

3.概念体系的层

层主要是示范校建设过程中的物质层,具体包括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资源建设等,这是示范校建设精神价值的载体,同时也是示范理念对外界的体现和建设的物质保障。从知识传递过程来看,示范性的办学理念属于隐性知识,不易模仿和传递,所以如果没有这些物质层的建设,示范校承建单位的先进理念很难起到辐射和引领作用。

4.概念体系的价值指针

示范校建设价值观指针主要是指承建单位所有员工对整个建设项目核心精神的领悟,把这种领悟带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去,并且以这种价值观来督促、指导、检验工作,藉此形成工作的标准,该指针具备动态性、全程性和监控性等特点,它就像雷达的指针一样能对整个组织的方方面面进行动态扫描,例如图2所示的T1、T2和T3等分别处于不同的位置和时间点,同时该指针的精神能不断延伸到组织的每一个角落。

(三)基于雷达模型的示范校建设内涵

1.在组织内全面渗透示范校建设价值观是示范校建设过程的核心

示范校建设是个全面的过程,要在整个组织内进行一场“颠覆性”的改革,势必要求整个组织中参与建设的实践者深谙示范校建设的理论精髓和核心思想,只有这样整个组织中才能形成一种以示范校建设为价值取向的组织文化。而且这种文化一旦形成,会具备很强的渗透性、指导性、凝聚性等。

2.示范校建设是基于人的行动研究的持续改进过程

行动研究理论强调在实践中通过干预活动发现问题,然后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正如前面所提到的,示范校建设同时也是一个理论探索和实践总结的过程,这个过程没有完全合适的理论可以借鉴,我们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然后升华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理论。这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深谙示范校建设理论,并且藉此来指导、校验和改进工作,所以在整个承建单位中,形成示范校建设价值观指针就显得非常重要,例如,当指针在T1时点时,我们觉得建设状态处于良好,但是随着我们的认识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当指针达到T2或T3时,我们觉得以前认为处于良好的建设状态还有改进的空间,因此对原方案进行了部分改进。之所以采用雷达模型来描述整个概念模型,就是为了体现这种改进是全程性和不断持续进行的,就像雷达一样,这是一种以示范校建设价值观为标准,基于人的行动研究的一种动态改进过程。

3.示范校建设是系统建设的过程

示范校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这个过程涉及到组织的诸多方面,任何一个方面出现了问题,都可能影响整个项目建设进度或质量。图2的雷达模型告诉我们,我们应该以示范校建设的标准、使命和价值观等来对整个组织系统进行全程扫描,并且使这些子系统紧紧聚集在“以建设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引领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这个艰巨而光荣的任务之旗帜下,从而发挥使整个系统达到最佳效率,在团队合作中实现产出最大化。

4.示范校建设是分层递进的过程

从图2的概念模型,我们可以看出,示范校建设大致可以分为精神层、制度层和物质层三个层次。根据国家高职示范性院校建设的精神与本质,实施这项工程主要是要建设一批在办学理念、管理制度和改革等方面具有示范作用的高职院校,从而引领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因此,示范校承建单位,要先在整个组织范围内渗透示范校建设工程的价值与理念,然后以这种理念与价值为标准对组织机构与管理制度进行改革,最后才应该启动物质层面的建设,例如实训基地、教学资源、师资力量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管理、理念和改革的示范,而不是投资的示范。

5.示范校承建单位应建立自我测评、监控与反馈体系

之所以采用雷达模型来描述整个示范校建设的概念模型,就是为了通过雷达系统的全程监控性、反馈性等特性,来描述示范校建设的本质。前面的论述中,已经提到,示范校建设是个摸索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我们大胆的创新与改革,承建单位也是在“投石问路”(a pebble in the pond),“石头”投到水中后会产生一系列的波纹,因此我们必须对这一系列的波纹进行评价、监控与反馈,对不符合建设理念的要进行筛选与改正。上级部门的监管更多的是起到宏观监督与调控的作用,而要真正建设具有示范性质的院校,需要承建单位建立严格的自我测评、监控与反馈体系,需要在图2中的价值观指针带动下,不断对整个建设工作进行系统扫描与监控,不仅要在组织内进行监控与扫描,而且在组织外也要进行监控与扫描,和同类院校形成竞争,推行标杆管理。

三、评价与结论

1.对基于AR的高职示范校建设概念的雷达模型的评价

示范校建设概念的雷达模型,是建立在行动研究理论的视角上,通过对示范校建设计划启动一周年以来所取得的理论成果述评的基础上得以形成的,从上述关于该模型内容和内涵的论述中,我们可以发现该模型较以前关于示范校建设概念和内涵的研究成果相比,具有以下突破:

(1)该模型体现了示范校建设的真实本质和内涵――理念的示范。

(2)该模型体现了示范校建设的阶段性、层次性――先进行价值渗透、然后进行制度和组织变革,最后进行物质层建设。

(3)该模型强调了示范校建设的全程性、全面性和持续改进性。

(4)该模型强调了示范校建设是一个基于实践者行动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探索过程。

2.研究结论与不足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是一项浩大的工程,这个过程涉及到组织多方面的变革,包括组织结构、组织文化、分配制度、以及激励制度等。根据Kurt Lewin的观点,组织的变革是一个“解冻――变革――再冻结”的过程,示范校建设过程中如何处理好这些变革之间的关系并且形成一个新的具有示范程度的稳定组织结构对广大领导者和实践者来说都是一项新的挑战,上述概念模型能为广大示范校建设者提供一个基本的思路,而且对实际建设工作也具有一定指导性,但是该模型并未对每项概念给出具体的建设指导,也没提出一个衡量示范性程度的标准,这应该是下一步研究应该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廖克玲,李洛.试论高职院校示范性专业建设的市场导向[J].职教论坛,2007,(4):35-38.

[2]陈玉华.国家示范性建设高职院校的发展愿景[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1-4.

[3]贺修炎,李建求.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J].职业技术教育,2007,(1):36-39.

[4]贺修炎.示范性高职院校应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J].机械职业教育,2007,(6):3-5.

[5]李光.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的质性思考[J].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1-3.

[6]张亚军,胡晓旭.解读“示范校计划”精神明确学校内涵建设思路[J].中国高教研究,2007,(2):58-59.

示范工程论文篇2

【关键词】国家高职示范校;经费管理;审计保障

一、示范校建设项目的经费管理

为了提高高等职业院校教育质量,保证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国家财政部、教育部2006-2010年至少投入20亿元中央财政资金重点支持100所左右高职院校的发展,同时被列为重点支持的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地方财政也要投入配套经费。示范校建设从批准立项到验收不足三年的时间,如何在短期内运用好专项经费是每个示范校的重要课题。

经费管理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即经费的筹集、经费的使用和管理、经费使用效益的评价。审计保障就是以经费管理中的支出管理为主要监督对象,以控制支出为目的,采用过程控制为方法,将审计监督工作放在示范校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将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发挥实时的审计监督职能。

二、审计目标

根据示范校建设的任务要求,示范校专项经费的审计目标是促进示范校建设资金科学、合理使用,避免浪费和挪用,确保资金使用效益。

三、审计组织与授权

示范校建设项目经费管理的审计监督工作,通常是以审计部门为核心,多个部门联合共同组织而成。有的示范校建设单位成立项目运行监控机构,由校领导、示范院校建设办公室、审计、教务、人事、财务等部门人员组成,监控小组办公室设在审计处。

项目运行监控机构配备审计处工作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专业人员和必要的设施,并赋予如下职权:示范校建设项目的各类审计工作(包括各建设项目经费管理的全过程)均由审计处牵头,在审计过程中,各项目单位、相关行政职能处室必须按照既定工作程序服从审计要求,如实、及时提供相关资料,并认真落实整改措施。

四、重点审计内容和程序

依据示范校建设要求,经费支出范围主要有实验实训室建设、设备采购、师资培养等。因此,需要开展的审计项目有招标监督、合同审核、验收监督、财务收支审计、绩效审计等等。

首先,项目立项审计是根据示范校建设文件的要求实施的,即每一个建设项目都要有项目可行性论证。可行性论证是预算编制的第一步,是避免经费浪费的重要措施。招(议)标审计包括招标文件的审查和开标过程的审计监督,重点审查主体资格。合同审计是对合同文本主要条款的审查,通过合同审计帮助完善合同条款、避免经济纠纷,并与招标审计和验收审计,共同发挥对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称监督和管理。验收审计重点审查合同执行情况。财务收支审计是对经济活动真实性、合法性的审计,是进行绩效审计和其他审计工作评价的基础。绩效审计以资金为线索,通过对子资金使用、管理及影响所反映的项目运行成绩和发展效果进行审计,评价建设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

具体的审计目标、重点审计内容和程序、审计方式等如表1所示。

以设备采购审计项目为例,首先进行可行性论证的审核,包括是否按照计划采购、是否逐级审批论证、是否按照审批权限进行论证。然后,在招标过程中先审核招标文件、工程标底、招标评委,在招标中监督封标、投标单位资质、评标过程。中标后,进行购销合同、施工合同的审核。最后,在验收阶段监督设备安装验收过程、审核资产账实管理是否一致。

全程同步审计是复杂的时空审计,工作难度大。可根据审计的人力和财力,有重点地开展某项审计工作,也可以聘请中介机构进行审计。

对示范建设经费使用情况开展专项审计有利于及时发现示范校建设资金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大限度地促进经费支出的合法、合规、合理,提高资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确保顺利实现项目建设目标,保证示范建设资金的专款专用。

【参考文献】

示范工程论文篇3

为认真贯彻落实县委九届三次会议和县党建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我乡宣传思想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增强宣传思想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实效性,突出重点,抓出特色,发挥宣传思想工作对我乡“三个文明”建设的巨大推动作用,经研究,特提出以下安排意见:一、今年宣传思想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工作思路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十六届(提醒您:请根据实际修改)四中全会、市委一届八次全会、县委九届三次全会精神,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中心,服从大局,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创新载体,突出特色,抓住典型,多创亮点,把全乡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工作思路是:围绕一个中心,突出三个重点,做好八项工作。“围绕一个中心”:围绕经济建设,人均增收100元这个中心。宣传思想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必须服务于、服从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因此,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必须按“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社会经济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国外开放”的“五个统筹”的要求,通过各种有效的宣传形式,宣传好新场,鼓舞群众积极搞好生产建设,营造良好的招商引资环境。“突出三个重点”:一是抓好理论武装工作。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学习要按照“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要求,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向新高潮不断引向深入,在“新”字上突破,在“深”字上下功夫,在“实”字上见成效。采取“讲”、“学”、“看”、“议”多种学习形式进行学习(“讲”就是请教师讲授政治理论、市场经济等知识,“学”就是集中学习,认真做好读书笔记,写出心得体会,“看”就是组乡村干部参观交流、观看电教片,“议”就是通过学习、参观等活动开展讨论、演讲)。注重学习效果,真正掌握理论武器,为我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智力支持。二是进一步加强对外宣传工作。按工作性质划分为党建组、精神文明建设组和农村经济工作组,把任务分解到人头,严格奖惩制度,积极向外宣传新场,推荐新场,把我乡的特色和亮点宣传出去,不断提高新场的影响力,促进新场的开发和发展。三是抓好典型示范工

作。结合我乡实际,今年争取抓好“三个文明示范基地”、“职业道德建设示范单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示范学校”和“诚信经营示范户”四大示范基地建设。“八项工作”:1、适时开展形势教育活动。利用重要节日,庆典活动,由乡党委牵头,有关单位参与,选准主题,精心准备,在全乡至少开展五次以上的形势教育活动。2、继续推进“八个一”工程建设。按照县委要求:乡镇要新建一个高标准的示范点,每个村从实际出发建成一个村级示范点。结合我乡实际,2009年拟在石垭村河坝村民小组新建一个乡级“八个一”工程示范点。分别在马腹村马腹村民小组、大马村营盘村民小组、漆树村田坝村民小组、半边街村岩脚村民小组新建四个村级“八个一”工程示范点。使全乡“八个一”工程大面参创率达80%以上。3、拟开展两次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4、抓好乡文化站的建设和各村“万村书库”建设工作。5、抓好宣传阵地的建设。在每村新增设一个专栏架;恢复乡广播站;建立标语审核制度,清除不规范标语。6、积极开展中华传统道德教育活动。拟在全乡集中进行两次中华传统道德教育活动;在大马村元堡村民小组建立传统道德教育示范点。7、开展“千家万户民情恳谈”活动。全年拟开展四次以挂片干部为主的“民情恳谈”活动。每个干部必须记好每次“民情恳谈”活动的记录,并书面上报每次“民情恳谈”活动情况。此项工作纳入年终干部个人考核。8、加强自身建设。宣传委员、宣传干事等从事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大胆工作,抓准角色意识,外塑形象,内强素质,多学、多讲,与时俱进。确保全乡的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每年都有新突破。二、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今年各项宣传思想和精神文明建设任务圆满完成做好新时期的宣传思想工作,是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需要,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需要,关系人心向背、关系事业兴衰、关系党的执政地位。为此,特调整充实了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领导组,指导全乡的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增强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真正把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摆上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狠抓落实,使我乡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出特色

示范工程论文篇4

关键词: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扩散效应;工学结合;专业集群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意在通过示范校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引领全国1100多所高等职业院校的改革和发展,带动整体质量的全面提高。高职教育作为教育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其建设必须符合教育经济学中的某些规律,而且国家对其规划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现有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更好地发挥高职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因此,其建设理论也是源于经济学中某些理论。

一、从经济学角度解读“高职示范校建设”的相关政策与理论

(一)高职示范校建设目的——“扩散效应”

“扩散效应”源于发展经济学。该理论认为,经济发展在地理上的分布是非均衡的。在地域上资本与技术高度集中、具有规模经济效益、自身增长迅速,并对邻近地区产生强大辐射作用,最终对整个经济产生影响的地区称为“增长极”。通过增长极地区的优先增长带动周边更多地区的经济发展,这是“增长极”的正面效应,也称之为“扩散效应”。高职示范校建设就是要先建立一批示范校,让他们成为区域高职教育和经济的“增长极”,然后通过对这些院校成功经验的推广、资源的共享来提高我国高职教育水平,同时通过示范院校的建设能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进而拉动其他高职院校的发展,正如周济部长所说的要“一马当先,万马奔腾”,这就是示范校建设过程中的“扩散效应”。

(二)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主要特征——工学结合

工学结合的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16世纪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做中学”(1earning by doing)思想,其核心观点是人的理性认识总是有局限的,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深化理性认识,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和深化理性认识。现实中,由于目前企业的技术引进普遍超前于学校的教学内容,所以学习相关行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来补充校内理论教学的不足就显得非常必要。通过学习,学生会很快掌握这些新知识、新技术,为以后快速适应企业的需要提供保证。因此,我们在“工学结合”模式中一定要理解其核心思想,不能受传统的所谓“2+1”人才培养模式的约束。传统“2+1”模式,更多强调的是学生顶岗实习,而“工学结合”模式是我们学校教育的延续,学生在企业是边学边工作,因此不仅应该有顶岗的机会,而且还应该选择企业部分骨干员工对我们的学生进行集中学习,并籍此实现“学生——学校——企业”三赢的模式。

(三)示范校建设过程中的“专业群建设”

专业集群也是示范校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一理论的核心思想来源于经济学中的“产业集群”,进行产业集群建设的直接经济效用则表现为范围经济和协同效用。所谓范围经济,就是通过扩大业务范围来缩小成本,直接减少群内的交易费用,这个和规模经济是有明显区别的;而协同效用就是通过发挥集群中核心企业的核心能力的辐射作用来帮助集群内其他企业的发展。因此,在进行专业集群建设时,一定要把握以下原则:专业集群中,参与集群建设的专业之间,有没有共享资源,从而实现范围经济而达到节约成本的效果;专业集群中,作为龙头的核心专业是否具备辐射其他专业的核心能力,并籍此实现协同效用。

二、从经济学角度认识“高职示范校建设”计划的意义

经济学研究资源的配置问题,教育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其目的最终也是降低办学成本,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产出最大化”。所以从经济学角度来认识“高职示范校建设”计划的核心思想,有利于我们在建设过程中准确把握示范校建设标准与要求,从而实现国家推行这项计划的目的。具体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刻理解示范校建设计划的目的

从经济学角度看,国家推行这项计划最根本的目的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此推动社会与经济的发展。高质量的人才能推动经济的发展,同样经济的发展能拉动人才的需求。所以高职示范校建设,不是投资的示范,而是理念、改革和管理的示范。

(二)深刻理解示范校建设的标准

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是一种优化分析的方法,包括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从经济学角度来考虑示范校建设标准的问题,我们可以牢牢把握示范校的核心思想——“教育资源配置与人才培养模式”的示范。并且通过会计以及管理的方法来评价示范校建设前后的资源配置效率。

(三)有利于正确处理“示范校”与“非示范校”建设问题

正如前面所提出的,示范校的建设关键在于形成高职教育的“增长极”,进而通过这些“增长极”的“扩散效应”来带动非示范校的发展。但是“增长极”理论明确指出“增长极”尚未达到规模之前,它主要是吸引其他地方的资本、人才和技术,这就削弱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增长实力,加大了区域间的差距,这是“增长极”的负面效应,即“回浪效应”。在示范校建设过程刚开始的时候,国家的教育资源肯定会偏向于这些学校,“增长极”理论告诉我们在强调示范校建设的“扩散效应”的同时,还应妥善处理这个过程中的“回浪效应”。

高职国家示范校建设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同时也是一项长期性、持续性改进的过程。正像新古典派经济学家熊彼特(Schumpeter)所定义的创新——“创造性的毁灭”一样,高职示范校建设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大胆地改革,同时更需要建设者深刻理解与把握这项工程的核心思想与精髓,严格把握教育经济学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建设规则,从而实现国家提出这项计划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姚云.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政策解读与评审过程[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4)。

[2]王志勇.打造精品凝练特色跻身示范追求卓越[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3]金潇明,李树德,文益民.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本质及特征探析C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4]贺修炎.示范性高职院校应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J).机械职业教育,2007,(6).

[5]安虎森增长极理论述评[J].南开经济研究,1997,(1).

示范工程论文篇5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实验室开放;示范中心;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24-5478-03

1 概述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本科院校意义更为重大。在如何建设高水平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方面,很多学者专家结合各自学校的实际情况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文献[1]提出了示范中心建设的思路、方法和目标,文献[2] 提出了一种适合于实验中心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文献[3]对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进行了探讨。然而仍然存在诸如对卓越工程师培养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认识不足的问题。该文结合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实践,针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管理上存在的相关问题,从实验室建设、教学与内容体系、实验队伍和实验室开放等多方面对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进行探讨。

2 示范教学中心建设存在的问题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在新形势下,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是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3]。卓越工程师需具备将科学原理或新发现的知识直接用于社会实践领域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不可能从课堂上、教材中直接获取,需要他们通过大量的实验实践和实习才能慢慢培养出来。因此建设高水平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对于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示范中心建设过程存在诸多问题,制约了人才的培养。具体存在的问题如下。

1)实验室建设缺乏科学性,效率低下[4-5]。部分院校结构设置比较混乱,有些学校虽有统一的职能部门(实验室设备处或资产处),但对实验室建设缺乏长远的、科学的发展规划,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够科学。为了申请各类资金支持和应付各种形式的评估,各个院系部竟相扩建实验室,造成实验资源重复建设。实验室规划及设备购买仅依赖于几个实验室工作人员,专业教师及高学历人员很少参与设备的方案制定,购买的设备缺乏科学论证,造成一些仪器闲置、效率低下。

2)实验队伍结构不合理。实验队伍结构在学历、年龄、知识等方面不合理,实验队伍大部分教师学历低、知识面狭窄,实验队伍总体素质不适应。理论教师很少参与实验课教学,高职称高学历人员很少从事实验中心工作;实验人员外出培训、交流机会少,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学校政策失衡,实验队伍待遇较低,不易晋升职称,影响了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实验内容有待更新,教学方法有待改革。很多学校教学课程体系陈旧,实验教学大多数附属于理论教学,没有形成独立的体系;实验教学内容更新缓慢,实验教材陈旧,部分院校的很多实验直接使用与设备配套的指导书,缺乏科学性;有些院校实验课没有考核,实验课通常大班上课,教师辅导应接不暇,质量难以保障;实验课缺乏有效的质量监督机制,很多院校虽有教学督导组,但只负责理论教学的督查而忽视实验教学的监督,实验成绩缺乏科学的评价依据。

3 我校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改革与创新

3.1 加快实验硬件设施建设和提高管理效率

1)成立实验室建设领导小组和专家组。成立由副校长任组长的实验室建设领导小组和专家组,负责实验室重大项目的建设,对于大笔资金的投入前进行广泛的调研,提出制定方案的原则和方案论证的依据,并组织校内外专家对方案进行严格的评审,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方案,保证实验室建设始终符合实验教学改革的需要。

2)整合实验室资源,构筑共享平台。在校内资源整合,把全校所有计算机实验教学资源统一划归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管理,实现了计算机实验教学资源建设的规模化、管理的规范化;积极探索社会实验室资源共享机制,同兄弟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等10家单位构筑共享平台,提高已有设备利用率、缓解实验资源不足的矛盾;开发了实验室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等3套信息系统,提高了资产管理效率。

3)加大投资力度,争取资金支持。充分利用国家及省发改委推行的工程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和省教育厅专项改造资金,提高实验室建设水平;示范中心建设以来共争取各类资金1000万元,同8家公司企业开展了产学研合作。

3.2培养创新型实验教师队伍

1)坚持教师轮岗,以老带新制度。采取任课教师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轮流换岗,保证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紧密相连,保障教学效果;对于新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指定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不少于一学年的技能培训。近年来有7为青年教师得到指导,有12名理论教师到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学轮岗。

2)利用奖励杠杆作用,提升实验队伍素质。提高实验教学人员的待遇,吸收高水平人员从事实验教学工作;增加实验室人员学习、进修的机会,在增加教学实验设备投入的同时加大实验室人员培训上的投入;在职称和岗位评聘上,充分重视实验教学岗位,实验教学人员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职称系列,学校并给予特殊的政策照顾,调动实验教学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稳定实验教学人员队伍。

3.3 构建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体系

1)加快实验教学体系建设[5]。根据卓越工程师培养需求,构建计算机课程实验新体系,以培养学生设计和动手能力为实验目标,将所有实验划分为基础验证型实验、综合设计型实验和创新应用型实验,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0%、35%和15%,构建金字塔形的教学体系。示范中心建设以来扩充了网络原理、嵌入式开发等10们课程在内的39个综合设计型实验;依托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等6个学科技能竞赛项目,搭建了应用型实践教学环境,创建了3个实践班;先后有21位老师将自己的横向课题和纵向课题对131学生开放,提高了创新应用型实验的比例,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2)提高实验教材质量。重视实验教材选用和教材建设,积极组织教师编写实验教材。制定了中长期编制实验教材计划,逐步更新现有实验教材,使之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并正式出版,与此相配套。现已出版实验教材10本,自编实验教材12本,建立与实验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相配套的实验教材体系,并形成自己的特色。

3)深化实验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用创新的思维构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为目标,多层次的新型实验教学体系;对实验课程做到分级训练、目标管理、虚实结合、多层次开放[6];开发综合设计型实验项目22个,鼓励和吸引高水平教师和科技人员参加到项目的研究中来,促进教学与科研的结合;成立独立的实验课程督导组,加强实验教学的监督;同时,推进实验室信息化建设,带动实验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增加实验教学的趣味性,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及实现优质实验资源的共享。

3.4 全面开放实验室,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1)创新实验室开放方式。实验中心采取在正常工作时间全部开放,节假日有计划的方式对全校师生开放,开放内容包括课程体系内的实验和学生自选实验;建立创新实验室,全天候对学生开放。建立了3个创新实验室,供有特长和共同兴趣的学生使用,以方便他们参加各种学科竞赛和参加老师的科研项目;利用神州数码设备提供的有关资源和技术,搭建网络开放模式,所有在校学生通过网络可以随时随地利用实验室的资源。

2)扩大实验室开放对象[8]。在保证在校学生基础实验、课外实验、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需求的基础上,有重点、有计划的对教师开放,中心每周对教师开放20个小时,并坚持寒暑假对教师开放,逐步满足了教师教学科研的需要;此外中心积极探索新的开放方式,对于图像采集及处理高端等设备,以预约的方式对校外人员开放;积极加入由锐捷网络倡导的“联邦实验室”,通过网络将实验室开放对象扩大到每一个“联邦实验室”成员院校的所有师生。

4 结束语

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成,提升了我校的计算机技术实验中心软硬件资源层次,形成了多层次、创新型实验教师队伍,构建了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体系,深化了管理体制改革、优化了资源配置,全面开放了实验室、提高了实验室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学校建设示范中心积累了经验,也为该中心晋级高一级示范中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全成斌,杨士强,赵有健.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26):110-112.

[2] 李林,段翰聪. 计算机实验中心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J].实验室科学与技术.2011,9(3):161-163.

[3] 李祖樟.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下的物理实验示范中心建设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1(35).

[4] 陈建新,朱三元.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与实践[J]. 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8(1):154-157.

[5] 何书前,张学平,曹均阔.计算机应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9(15):3559-3560.

[6] 孙新德,刘超慧.应用型本科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教学改革[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6(27):7615-7615.

示范工程论文篇6

【关键词】 舆论导向 外界舆论导向 内在舆论导向 社会管理创新

建设和谐示范矿区需要舆论支持。只有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才能把人们的思想统一起来,想成合力,加速和谐示范矿区建设。

1 舆论导向

舆论导向又称舆论引导,是一种运用舆论操纵人们的意识,引导人们的意向,从而控制人们的行为,使他们按照社会管理者制定的路线、方针、规章从事社会活动的传播行为。

舆论导向的内容,包括三方面:一是对当前社会舆论的评价;二是对当前社会舆论及舆论行为的引导;三是就某一社会事实制造舆论。舆论导向的基本原则:党性原则;正面引导原则;真实性原则;分流原则;有度原则。正向舆论能够对社会发展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而负向舆论则对社会发展起到破坏和阻滞作用。

正确的舆论导向也是对思想宣传工作部门和新闻单位提出的政治方向要求。思想宣传工作部门与新闻媒体在反映舆论、评介舆论的过程中有选择地进行报道,对社会舆论所起的影响和引导作用。体现着党的执政能力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控制力和影响力。社会舆论是多样的复杂的,不可能完全纳入一个模式,而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必然要求有一种代表社会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舆论导向。随着当代社会组织形式和信息传播方式的变化,主流意识形态不再仅仅通过各种组织和行政力量来推行,更多地要通过大众媒体来传播。以高超的政治艺术有效调控各种大众媒体,引导社会舆论,用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来整合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和多样化的社会舆论,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至关重要。

在大庆油田和谐示范矿区建设中,就广大群众生活的小区而言,舆论导向大致分外界新闻媒体导向、物业宣传导向、居民自发言论导向、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导向等几种形式,几种形式各自形成体系,相互依存。外界新闻媒体包括电视、广播、网络、报纸报刊等等;物业宣传包括小区广播、电子显示屏、温馨提示、传单等;居民自发包括日常交流、邻里互动、活动室互动等;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根据政府上级部门要求下发的通知、通告、居民须知等等。舆论导向的载体和形成过程不同,但是最终的目的是相同的,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坚实保障。正确的舆论导向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能够正确的引导群众的人生观、世界观,在大庆油田和谐示范矿区建设中,舆论导向是传递党的方针路线的扬声器,是维护稳定的加固器,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加速器,是和谐示范小区发展进步的助推器。

党的十召开后,在当前新的形势下,进一步加强新闻舆论管理工作,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不断提高舆论引导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2 外界舆论导向与内在舆论导向的相互关系

外界舆论导向,是指和谐示范矿区建设的小区以外的通过各种媒体介质形成的舆论导向,内在舆论导向是指经过一定积淀,在广大油田小区内由小区居民形成的特定的舆论环境和议论氛围。大庆油田矿区服务事业部管理住宅小区148个,全系统共为油田22.4万户、70万人口提供服务,占大庆的四分之一的人口,舆论导向在和谐示范矿区建设中的作用可见一斑。

外界舆论导向是宏观上的,带有引领作用,从而指导和影响内在舆论导向,内在舆论导向微观上的,是和谐示范矿区建设的有力保障。内在的舆论导向往往经由退休人员、在家留守人员、区域互动人员、流动人员等形成,因为这些人员相对于固定的时间、地点、人员构成,他们是内在舆论导向形成的主要组成部分。

外界舆论导向通过各种媒体介质传播到小区内,内在舆论导向的形成则是消化吸收外界舆论导向的一个过程。党的十召开后,各种媒体是传播十精神的主要载体,外界舆论导开始发挥作用,而对会议精神的解读、领会很大一部分要靠内在舆论导向传播和积淀,这种表现形式体现在退休人员、在家留守人员等互相交流、口口相传、探讨问题上。在油田各个小区都有大大小小的党员联系服务站,这些服务站在内在舆论导向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党员联系服务站是广大非在岗党员、离退休人员、小区留守人员活动的主要场所,大家的相互交流、探讨为十会议精神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在油田东湖八区、奔二小区、庆新小区等多个党员服务站里,由非在岗老党员自发组织的学习十精神小组,是外界舆论导向转化内在舆论导向的有力载体。

内在舆论导向,是在小区居民日常生活交流,相互走动,邻里互动中逐渐形成了,油田的每一个小区就是一个微观的社会群体,在这样特定的群体内,形成了包涵自身特点、特色的舆论导向氛围。在油田物业管理三公司奔二小区良好的舆论氛围是小区和谐建设的有力保障,奔二小区利用小区广播系统、电子显示屏、温馨提示等载体,积极营造小区舆论环境,为居民创造了可听、可看、可感的认知形式,把外界舆论导向通过各种载体,渗透到每个居民当中。

3 社会管理创新与舆论导向

社会管理创新是指在现有社会管理条件下,运用现有的资源和经验,依据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态势,尤其是依据社会自身运行规律乃至社会管理的相关理念和规范,研究并运用新的社会管理理念、知识、技术、方法和机制等。社会管理创新既是活动,也是活动的过程,是以社会管理存在为前提的,其目的在于使社会能够形成更为良好的秩序,产生更为理想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益。社会管理创新是和谐示范矿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管理创新与舆论导向是密不可分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二者都是服务于矿区建设,其意义一定要立足于幸福百姓。对社会管理创新一定要有深刻认识和紧迫感;社会管理创新一定化解社会矛盾;社会管理创新一定要从宏观入手并坚持将管群众向群众管进行转变。

舆论导向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是社会管理创新的扩大器,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媒体力量不可忽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的很多利益矛盾,有的是由于不全面、不准确的信息误导而引发的;有的是由直接利益冲突的当事人为争取支持和同情夸大其辞甚至捕风捉影使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卷入矛盾冲突而造成的;也有的是由于有关部门不愿、不敢、不会与媒体打交道,在出现危机后不知所措,一味封锁消息,频出错招,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坐失良机而激化的。从社会利益矛盾化解的实践看,舆论发挥了很好的引导作用,舆论引导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3.1 在社会管理创新中构建群众和媒体有效引导的机制

在油田和谐示范矿区建设中,社会管理创新与舆论导向紧密结合,东湖八区爱心大姐工作室成立至今,在扶老助残、关注老年人晚年幸福生活、邻里调解等方面作用突出,爱心大姐工作室的成立,为和谐示范小区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油田内外媒体的宣传报道产生了极大的积极影响。随着外界舆论导向的不断扩大,油田各小区也相继设立了爱心大姐工作室。奔二党员联系服务站成立的爱心大姐工作室则把关爱少年儿童、帮助老会战、搭建文化活动平台放在首要位置,使奔二小区居民的生活丰富多彩。

3.2 大力宣传油田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的重大典型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任务在基层,经验在基层,注意挖掘、宣传基层在加强创新社会管理方面的典型经验,是宣传舆论服务社会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油田物业管理二公司的综合服务体极具代表性,是油田社会管理创新的典型。大庆电视台、局有线电视、各大报纸都相继报道了综合服务体的各项工作。综合服务体是指由物业提供经营场所,由物业、社会联合管理,主要业务包括居民日常费用的收缴、解决菜篮子问题、综合服务等,主要针对老年人,为老年人提供最大限度的各项帮助,自从综合体开办以来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3.3 加强突发事件的新闻舆论引导

当前,社会矛盾凸显期,突发事件频发,为化解社会矛盾、应对社会风险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加强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是加强新社会管理的重大课件;如何减少负面舆论导向的影响,也是社会管理创新面临的一个挑战;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如何建立健全舆论导向机制,是今后一个时期应该解决的问题。在负面舆论导向未产生影响时,就应该利用小区党员联系服务站、综合服务体、物业的宣传手段、各种媒体等纠正错误,引导人们真确的理解、认识问题,从而强化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舆论导向的积极作用。

4 如何利用、引导舆论导向建设和谐示范矿区

舆论导向不但与社会管理创新紧密结合,还影响到和谐示范矿区的各个方面。新闻媒体、物业宣传、社区宣传、居民思想观念的正确引导等几个方面有机的结合,才能真正的促进和谐示范矿区的建设。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各种载体、新闻媒体、物业委员会、社区委员会、党员联系服务站,要重视舆论导向在和谐示范矿区建设中的作用,正确的舆论导向应该形成一种既定的模式,向全国的居住小区推广。小区文化也是一种载体。是一个小的社会氛围。中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比重逐年递增,作为内在舆论导向的主导者,老年人的舆论导向不容忽视。老年人在小区活动的越来越多,这一部分群体将是舆论导向的积极载体,而很多青少年儿童都由他们照顾,所以他们的舆论导向很大程度上将教育下一代,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下一代。

我们要正确的认识舆论导向,让其在和谐示范矿区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4.1 发挥重大典型舆论导向作用

利用各种媒体,极力宣传各类典型,以榜样的力量影响每一个人。油田矿区事业部举办的2013“感动家园人物”就是充分的发挥舆论导向作用,选举出油田各小区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典型,其中包括敬老爱老的模范、全国优秀志愿者、为青少年儿童创建学习园地的老人、小区里文化达人等等,对这些社会道德模范、公益模范、孝心模范的广泛宣传,极大提高了油田职工乃至大庆人民的自豪感和认同感。他们就鲜明的活在我们身边,他们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影响了周围的人、邻里、小区乃至整个社会,通过他们的思想、话语、行动扩大舆论导向的正能量,从而引领社会朝着健康、和谐、有序的方向发展。对典型人物的广泛宣传是建设和谐示范矿区的强力精神保障。

示范工程论文篇7

新场乡2004年度宣传思想暨精神文明建设工 作 总 结 今年,我乡宣传思想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县委宣传部的工作安排和部署,认真开展各项工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宣传思想工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引导和激励全乡人民围绕乡党委、政府确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而团结奋斗。努力开创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宣传思想工作新局面。一年来,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现汇报如下: 一、抓领导,健全完善工作机制 乡党委始终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振兴乡村经济、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的关键工程来抓,认真落实好“第一责任人”职责。首先及时调整充实了精神文明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由党委副书记任组长,党委宣传委员为副组长,乡直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二是层层签订精神文明工作目标责任制。年初,乡党委将精神文明建设年度工作目标任务细化量化,分解落实到村、到乡直各单位,与各村、各单位层层签订精神文明建设目标责任书,做到精神文明建设同经济建设同安排、同检查、同考核,切实把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三是建立了定期研究部署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制度。今年共召开党委会4次,研究制定了《新场乡宣传思想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实施意见》等,保证了整个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顺利开展。四是实行乡党政领导挂村指导精神文明建设制度。全乡5个村都有一名副科级以上领导负责指导该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二、抓教育,提高党员群众思想素质 乡党委把思想道德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常抓不懈。一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线,以政策理论、法律法规、科技知识为重点,不断加强干部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乡党委中心学习组制定学习计划,坚持每月一次专题讨论学习,每季度召开一次研究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思想工作的专题会议。一年来,中心组围绕8个专题组织学习讨论,中心组成员撰写心得体会文章20多篇,精读精学理论文章和有关文件30多篇,记读书笔记4万字以上。乡党委还抽调9名乡干部组成政策理论、农业科技、法律法规等三个宣讲组,不定期地赴各村进行宣讲,目前止,共宣讲23场次,参加党员群众10000多人次。二是结合村级换届、“云岭先锋”工程、“百场演出”等载体组织广大农村党员学习政策理论、法律法规、科技知识。三是广泛开展群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部分农民群众政策观念淡薄,“三爱”意识不强的实际,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针对部分群众封建迷信、陈规陋习死灰复燃,加强唯物论、无神论教育和科普知识的宣传,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针对部分农民群众法制观念不强的实际,切实开展“四五”普法宣传活动。同时,乡党委还充分利用乡农技学校,采取宣讲、办班培训等措施,加大对农民群众的科技培训力度。全年累计举办科技培训班14期,参加群众12000多人次。通过学习教育,干部群众思想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学科技、用科技蔚然成风,村风民风有了明显好转。 三、抓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创建活动 在抓宣传思想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乡党委始终注重载体创新,开展了许多丰富多彩的活动: 一是广泛开展“百佳创建”活动。乡党委根据县委 “百佳创建”活动的有关要求和本乡实际,制定了《新场乡“百佳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在学校、机关、农村通过师德师风教育、“云岭先锋”工程、产业结构调整、计划生育、扫盲工作等载体开展广泛的“十佳教师”、“十佳致富女能手”、“十佳公务员”、“十佳人民代表”、“十佳村支部书记”等创建活动。现已完成推荐上报评选工作。据统计参加“百佳创建”活动的人数达3000多人,目前,全乡增先创优气氛浓烈,大家的精神面貌越来越好,业务工作越干越好。 二是积极开展“百场演出”活动。乡党委在总结去年“百场演出”活动经验后,今年早计划早安排,在5月份就抽出4名文艺骨干到县文体局学习文艺表演。随后,组建了舞蹈、小品、歌曲三个表演小组,选择节目,精心排练。8月底开始进村演出,9月中旬全面完成演出。共计演出7场次,参演节目12个,参演人数达200余人,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观看群众10000余人,真正让群众在寓教娱乐中受到了教育,很好地宣传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群众满意,百姓称赞。 三是认真组织开展“百名妇女宣传”活动。乡党委在全乡抽出7名妇女同志与县妇女宣传队组成新场乡妇女农村工作宣传组,经过认真培训后,在全乡5个村向广大群众宣传妇幼保健、计划生育、农业科技、法律法规等知识,帮助农村妇女寻找致富门路,破除“男尊女卑”封建思想,树立妇女也能创业,也能大业的思想。全年共计宣传9场次。深受广大农村妇女的欢迎。 四是积极开展农村“八个一”工程建设。今年乡党委在去年“八个一”工程建设的基础上,继续加大投入,在全乡5个村117个村民小组广泛开展“八个一”工程建设。目前,已在石垭、大马、漆树村建成“八个一”工程示范点5个。全乡已有75个村民小组参与了“八个一”工程创建,参创农户2500多户,参创率达65%。有效地促进了全乡村容村貌的改善。 五是争取各方支持开展“沿河美化”工程建设。今年初,乡党委确定在我乡辖区洛泽河沿岸200米范围内实施美化工程,粉刷房屋,种植绿化树。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乡党委与扶贫办、林业局等单位联系,争取支持。目前,已在沿河两岸种植了300多棵黄角树,投入资金5000元粉刷房屋,设置两个垃圾堆放点,加大卫生、交通的监管力度。有效的改善了沿河两岸的环境。 四、抓典型,发挥示范引导作用 一是抓了乡精神文明综合示范点工作。今年初,乡党委确定大马村龙湾、寨子两社为乡精神文明综合示范点。为了抓好典型,发挥示范作用,乡党委实行示范社建设目标责任制,抽调1名副科级干部,4名一般干部挂村包社,明确工作目标;在示范点建设上,把示范点文化建设、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作为重点,集中人力、物力全力攻坚;乡党委先后筹资5000元,为示范社农户免费提供砖、水泥、石灰等建筑材料修厨改厕、粉刷房屋,无偿提供绿化树苗260余棵。

示范工程论文篇8

关键字: 邯郸 公示语汉英翻译 规范化

一、引言

邯郸市西依太行山脉,东接华北平原,与晋、鲁、豫三省接壤,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国成语典故之都,在经济和文化交流方面具有独特的地理、历史优势。近年来,随着邯郸举办的大型商务洽谈和文化交流活动的增多,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来到邯郸。在这一过程中,规范、统一的英文公示语不仅可以为他们带来更多的便利,还会为他们营造良好的交流环境。

为了解邯郸公示语汉英翻译现状,课题组对邯郸市区内非旅游景点主要英文公示语进行了实地调查,调查对象主要包括邯郸市区道路交通、公共服务及商业服务站点,并根据德国功能学派费米尔和诺德的目的论(skopos theory),对其进行了归纳整理,发现邯郸市英文公示语在翻译方面主要存在拼写错误、选词不当、词汇冗余、语法错误等语言和语用错误方面的问题。[1]如何有效纠正这些错译、误译的公示语,进一步推进邯郸市公示语汉英翻译的规范化进程,成为邯郸进一步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和实践现状

自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就有人开始进行公示语研究,但最初的公示语研究多通过列举当地公示语错误翻译实例,在语意层面上分析选词和语法的错误以及多重翻译标准对公示语汉英翻译带来的混乱。[2]目前,对公示语汉英翻译的研究已经扩展到功能、跨文化交际和语用等领域,并逐渐从个体研究发展到集体研究。

2002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成立了“汉英公示语研究中心”,并在2004年和2005年暑期,两次组织课题组成员到欧洲进行实地考查,在欧洲17个城市采集了3千余幅公示语资料图片和10小时的录像资料。2005年7月,中国日报网站联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单位共同举办了“全国公共场所双语标识规范大行动”。北京市政府也责成相关职能部门开通了“北京市民讲外语”(省略/)网站。2005年9月,首届全国公示语研讨会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召开。2007年7月,第二届全国公示语研讨会在上海同济大学召开。在此期间,由政府和权威媒体共同支持的全国范围内的公示语汉英翻译纠错网站相继开通,如由中国翻译协会、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标识网、中国华侨协同中国日报网站共同开办的“全国双语标识路牌纠错协作网”(language.省略/herewego/index.shtml)和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和微软公司联合支持的“雷人英语街头大搜索”(engkoo.省略/expo/default.aspx)等。

除此之外,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的成果也逐渐多样化。除了论文之外,公示语翻译研究成果中还出现了词典。2003年3月,《英汉汉英揭示语手册》在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2004年9月,《汉英公示语词典》在商务印书馆出版。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的工具也逐渐增多。2008年7月8日,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公示语翻译研究中心开发研制的“全国公示语翻译语料库”(一期) 并网运行。此数据库收入汉英公示语5万余条,涉及食、宿、行、游、娱、购方方面面,同时此语料库以“平行语料库”为主体,辅以可比语料库,利用平行语料库(配以检索工具)查定特定表达法和参考译法,使术语和短语的翻译更加准确、地道,是目前为止最具权威的公示语翻译语料库。

三、对邯郸市公示语汉英翻译规范工作的建议

从以上对全国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现状的综述中不难看出,地方公示语汉英翻译的规范工作不仅具备良好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基础,还得到了现代信息技术的良好的支持。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必将对邯郸市公示语汉英翻译的规范和统一大有裨益。

1.利用丰富的研究成果,指导公示语汉英翻译规范实践。

在规范公示语汉英翻译的实际工作中,邯郸市政府可以充分利用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积累的丰富成果,在理论指导方面对不同类型的城市公示语汉英翻译进行规范和统一,并从公示语汉英翻译文本的文体特点、功能对等性、语用等效性、文化切合性等方面对其进行综合评价,以保证公示语汉英翻译的信息性、规范性和得体性。

2.政府和研究团体共同参与,确立公示语汉英翻译规范化标准。

潘文国教授曾在中国翻译协会和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全国公示语翻译研讨会”上指出,公示语翻译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学术性问题,而且是一个政策性问题[3],这充分说明了政府在城市公示语汉英翻译规范化方面的引导和监督作用。同时,我们也看到,早在2003年,为规范上海市混乱的公共场所英文公示语,市政府就颁布了《关于加强本市公共场所英文译名使用管理的若干意见》,并在2004年,组织“上海市公共场所中文名称英译专家委会”,讨论并制定了《上海市公共场所中文名称英译基本规则》,从而确定了上海市公共场所中文名称英译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006年,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也在广泛考查国外公共场所英语标识,深入听取了国内外专家和研究团体的基础上,起草并制定了北京市《公共场所双语标识英文译法》的地方标准,从而对北京市公共场所混乱的英文公示语起到了很好的规范作用。

由上海和北京市政府和研究团体共同参与,成功确立公示语汉英翻译规范化标准的实例为邯郸市公示语汉英翻译规范化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可参考性样本。在具体实施中,邯郸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可以根据邯郸地理文化特点,成立由英语语言研究、汉语语言研究、汉英翻译研究、邯郸地方文化研究、法学研究、在邯外籍专家及政府相关人员组成的“邯郸市公共场所公示语汉英翻译专家委员会”来起草和制定具体的标准,并可聘请国内已有的权威研究机构对该标准进行评价,从而促进地方公示语汉英翻译规范化和全国汉英翻译规范化的进一步接轨。

3.政府联合权威宣传媒体,加强对公示语汉英翻译规范工作的宣传和监督。

无论是上海市的《上海市公共场所中文名称英译基本规则》,还是北京市的《公共场所双语标识英文译法》地方标准,都只是规范当地公共场所公示语汉英翻译的指导性和推荐性方案,离开了政府的管理和民众的监督,地方公示语汉英翻译的规范工作就难以得到真正的落实。因此,同样借鉴北京和上海的做法,邯郸市政府可以联合地方具有影响力的宣传媒体,如地方报纸、杂志或其网站,向广大市民进行城市公共场所公示语汉英翻译规范化标准的宣传,并利用它们在市民中广泛的影响力,鼓励市民对规范工作的具体实施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从而切实推进此项工作的进程。同时利用权威进行公示语汉英翻译规范化的宣传也可以带动当地市民英语学习热情,从而促进城市良好国际交流环境的营造。

4.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公示语汉英翻译规范工作的现代化。

公示语网站和在线语料库的出现,使公示语汉英翻译规范化研究和实践突破了以往方式单一、例证单薄、调研基础随意性强等局限,逐步走向研究的科学化和实践的现代化。因此,邯郸市政府在公示语汉英翻译规范工作中应注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之成为公示语汉英翻译规范工作的有力工具。具体来说,政府可以参照“北京市民讲外语”、“全国双语标识路牌纠错协作网”、“雷人英语街头大搜索”等网站的建设模式,开辟适合地方特点的公示语汉英翻译规范工作网站,利用网站吸引普通市民和公示语汉英翻译专业人士对邯郸公示语汉英翻译进行调查研究,同时为他们参与公示语汉英翻译规范化标准评判和规范工作监督提供良好的平台。同时,为适应语言的不断变化和调整,邯郸市政府可以充分利用不断建设的在线语料库更新报告保障城市公示语汉英翻译的及时调整和完善。

总之,公示语汉英翻译规范工作是评判一个城市国际人文环境的重要标准。错译、误译及不规范的英语公示语不仅会极大地损坏邯郸在外国友人心中的良好形象,还会给外国友人在邯郸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因此,邯郸市政府、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个人和团体、权威媒体机构应加强协调和配合,尽快出台公示语汉英翻译规范化标准和规定,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推进规范工作的宣传和监督,以使邯郸公示语汉英翻译规范工作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梅娟,李静.邯郸市非旅游景点英文公示语使用情况调查.科技咨询,2010,(1):239-240.

示范工程论文篇9

关键词:技能教学 普车实训 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6.063

1 引言

中职实训教学是中职教育区别于普通类学校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学生与今后的职业生活最直接关联的教学内容之一,学生实训教学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实现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如何在短时间内实现教与学的有效性,是多年来一直困扰车工老师的问题。本文就这一问题,通过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力求提高车工实训的教学质量。

2 中职生普车实训现状与分析

2.1 集中围绕式示范教学,致使部分学生处于盲区内

在车工教学中,通常都是教师先进行实际操作讲解,在这过程中周围虽然观看的学生很多,但是毕竟空间有限, 一师一机床地示范,大部分学生难以从最佳角度观察老师的示范教学动作的全过程,甚至个别学生视线被挡住,关键知识点都没有看到。也有个别教师采取分批分组示范,这样虽然解决了学生视线被挡的问题,但却也衍生出诸如教师工作强度大、非常浪费时间、实训工厂纪律难以较好维持等问题。

2.2 存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性,每位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有所不同,教师讲解同样的知识点,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出现分层。学生对于技能实践没有充分思想准备和足够的重视程度,实习的参与意识薄弱,操作动手热情不高。当碰到一些较困难的问题时,常常会打退堂鼓,当积累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难时就表现出焦虑心理,进而变得消沉,失去学习的信心。

2.3 存在教师重复性教学

我校普车实行双周实训制,并推行“7S”(清理、整顿、清扫、安全、规范、素养、节约),学生初次接触普车实训,对普车“7S”规范尚不了解。正所谓“万事开头难”,学生普遍对普车加工操作入门存在一定的接受困难现象。尤其是在“7S”管理的环境下,更是难以做到规范化、有序化。因此,教师需要重复讲解“7S”管理制度以及车工基本操作知识,并且在具体加工过程中,教师往往还需要多次召集学生并示范讲解。而两周一次的班级更替,更是让老师成为了“复读机”的角色,不仅增大了教师的工作量,而且使得教师难以抽出较多的时间思考存在的新问题,使得每个学生的真正实操时间大大缩短。

3 改进普车实训教学的几点措施

3.1 信息化直播示范教学

由于车间里机床比较多,比如我校普车车间有50台普车,在加工过程中噪音很大,学生在车间里“浑水摸鱼”,课堂纪律往往不太好,教师管理很难有实效。在传统的普通车工实训中,都采用教师示范,学生围在机床周围学习的方式。这种方式下,教师很难兼顾每位学生,而且每一位教师通常都带20位左右的学生,学生很难从各个角度细致地观察教师的每一个动作,甚至有部分学生从头到尾看不到教师的示范,大大影响了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在我校实训车间理实一体化建设中,配有视频监控。教师只需要一个人操作机床,由另一位教师配合控制监控,拍下机床操作的每一个动作,将视频同步同声投影在大屏幕上。每个步骤(从工件装夹、刀具、转速选择、切削用量选择等等)操作时继续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这样只需要一位教师示范,就能兼顾全班同学,并且每位同学都从最佳角度观察教师每一个动作,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同时,对实训全过程的录制,便于实训纪律的监管。

3.2 突显学生的主体性

针对中职学校目前的实训教师不足、实训车间较大、教师无法兼顾每位学生等现状,采用从点到线最后到面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力量,以学生为主角,教师担当配角,学生通过高带低、好带差的方式,让知识在学生互授中传递。首先,笔者把学生按车床的位置分成10组,每组四个人,安排一个基础较好的学生为组长,每次新课开始前,笔者都会先把这几个组长集合起来,先给他们示范、指点一遍,他们学会后再让他们回到组里,把各自的组员叫集起来,让组长担当小老师的角色,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把技能传授给组员,在传授过程中遇到疑问再向老师询问。这样教师就可以腾出足够的时间在车间巡逻,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指出错误并反馈给组长,让知识在学生们小组讨论中传递,真正做到“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效果。在探索“一体化教学”模式中,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双边活动中,弱化教师角色,强化学生角色,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角。

3.3 自制教学视频与同步实训操作教程手册

中职学生初次学习普车时,对普通车工并不熟悉。在实训初期,教师通常往往需要讲解或示范多次,但学生收效甚微。这样不仅增大了教师的劳动强度,教学效果也不如人意。并且每一个新班来实训时,教师需要重复地讲解一样的知识点,学生入手很慢,大大浪费了学生实训的宝贵时间。由于有这种弊端的存在,因此,教师自制一套详细的教学视频,包括实训车间“7S”管理、车刀安装、机床操作简介、工件端面车削、工件外圆车削、工件倒角等一系列视频。这些视频可以弥补教师枯燥乏味的理论讲解。同时,编写一本与视频同步配套的普车实训操作教程手册,详细讲解工件加工的每一步过程,可以取代教师一遍又一遍的讲解知识和示范操作,减轻教师劳动强度,学生也能自我学习,自己实践探索学习,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4 反思

如何提高普车实训教学效果?首先,我们对部分课程的安排要进行改革,让抽象的理论知识结合在实际应用中去教授。其次,对于教师队伍的培养也非常重要,要培养出一批双师型教师团队,在理论中结合实践,在实践中不断给学生渗透理论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肖洪涛等.我们职业教育服务体系的研究[J].职教论坛,2008,(7上).

[2]欧阳河等.中国职业教育体系的形成与演进[J].职教论坛,2008,(10上).

示范工程论文篇10

【关键词】新课标 师范生 科研能力的培养

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九年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课程理念,重新界定了英语教学的目标,而这一变革成败与否的关键因素在于广大的基层教师能否达到新课标要求的素质,因为他们才是新思想的贯彻实施者,那么什么样的教师才能承担起实施新课标的重担呢?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当什么样的角色呢?纵观古今,教师的角色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改变。在中国,教师一直是“传道、授业、解惑”者,而教师的职业发展和创造力一直被忽视,尽管教育部多次强调要“根据新课程改革对师资的要求,改革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教师的职前教育并没有把“教师发展”的概念很好地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新课标所要求的好教师不仅仅富有经验,而且要善于系统的进行反思与研究,以便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水平,因而在师范生的职前教育中,对其科研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新课标下如何培养高师英语专业师范生的科研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与兴趣

说到做科研,不要说准教师的师范生,就连富有经验的一线教师也会望而却步,在他们看来,科研与教学互不相关,科研自有教育家们负责进行,而教师只管教学。McDonald指出,在英语语言教育界,教师发展,研究型教师的概念已成为当前的一种国际潮流,强调在师资之前培养中要把科研方法当作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容武装准教师。因此培养研究型教师是十分必要的,对于在校的师范生来说,要使其具备终身的科学研究能力,首先就要培养他们的科研意识与兴趣,使他们意识到科研能力对一名教师的重要性,这是新课程对教师的内在要求。科研与教学是相长的,不会做科研的教师只是一个教书匠,因为他不会对自己的教学反思,也就不能使之改进。在师范生有了进行研究的意识后,还应培养他们对科研的兴趣,众所周知,兴趣是成功的重要方面。在师范生的培养阶段,指导教师应把科研方法的传授融入到日常的课堂授课之中,以便准教师在不知不觉中具备科研的能力,不会觉得做科研高不可攀,使他们逐渐对其产生兴趣。

二、使学生掌握做科研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1.把对准教师师范生反思能力的培养贯穿于理论传授过程之中

理论传授包括两部分:纯知识性传授与教学演示与观察。在理论传授过程之中,指导教师应时刻考虑如何培养准教师的反思能力。纯知识性传授,包括接受性知识与经验性知识。在这一阶段,指导教师课堂上除了讲授之外,还应以讨论、演讲等形式让准教师把这两类知识内化。在教学演示与观察阶段,指导教师不能让准教师机械的进行教学演示与观察。在教学演示与观察之前,指导教师应要求准教师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对将要演示或观察的内容提出自己的思路、想法与问题;在教学演示与观察的过程中,准教师应把自己的思路、想法与演示者相互对比并及时的调整自己的思路;在教学演示与观察之后,指导教师应组织准教师们讨论自己的心得,使他们对理论性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

2.把对准教师师范生反思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尝试性教学实践之中

在掌握了英语教学的基本理论之后,指导教师应让准教师进行尝试性教学实践,因为只有理论没有经过实践的师范生毕业后在教学中是不可能即刻游刃有余的,因而尝试性教学实践便成为准教师们步入真正教学课堂必不可少的环节,所以指导教师更应注重在尝试性教学实践这一模拟课堂之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在模拟授课之前,准教师应根据授课内容以及所学的理论知识列出自己详细的教案;在模拟授课课堂上,准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自己的授课;在模拟授课之后,准教师应总结自己的授课经验,反思授课过程中成功与不足的原因以便为下一次更好的授课做准备。

3.把对准教师师范生反思能力的培养贯穿于专门科研方法讲授与指导的过程之中

既然新课标下要培养高师英语专业师范生的科研能力,那么向准教师讲授英语教学的科研方法也就必不可少了。在专门科研方法讲授与指导的过程之中,指导教师也应注重培养准教师的反思能力,课堂上除了讲授、还可以以讨论的方式让准教师们深刻理解科研方法,如日志、调查问卷、以及访谈等教学研究工具的使用范围及优缺点。

三、通过见习、撰写论文培养学生做科研的实践能力,初步体验研究过程

教学实习是师范生走向岗位之前必不可少的一步,尽管准教师有过见习与观察,有过模拟课堂教学操练,但实习才能给他们提供真实的课堂背景。通过实习,准教师才能把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真正的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初步获得从事英语课堂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的基本能力。实习阶段,指导教师的作用仍至关重要。实习前,指导教师应指导实习生选定自己的教学研究方向;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方向选用恰当的研究工具,并帮助学生提前设计好相关的问题、工具等。实习期间,指导教师应监督实习生按照选用的方法收集好信息,并保证数据可靠、真实。实习结束后,指导教师应把准教师在实习期间完成的研究任务与论文撰写联系起来。具体如下。

1.指导教师以讲座的形式向返校的准教师整体介绍论文撰写的意义、过程及方法。

2.指导教师要求准教师根据自己的选题查阅相关文献并提交论文提纲,列提纲时要考虑撰写论文时如何应用自己在实习期间收集的数据资料。

3.指导教师要求准教师根据自己的论文提纲撰写论文初稿、修订稿及定稿。

4.准教师对写好的论文进行答辩。

参考文献

[1]McDonald, J. & S. McDonald. Research Methods for English Language Teaches.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爱德华阿诺德出版社,1997.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师(2004)1号文件, Moe. Edu. Cn/edoas/website18/info12101. 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