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化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9 02:51:03

示范化

示范化范文篇1

——区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调研报告

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涌现出的一种科技与农业相结合的经济组织形式,是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根本途径之一,是农业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也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增强农业经济效益的必由之路,也给人们展示了农业现代化的广阔前景。近几年,在市委、市政府重视下,我区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全面启动,为我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产品质量提升、农民收入增涨起到了非常好的引导作用。但也存在投资渠道不通畅,运行机制不灵活,管理创新力度不大,经济效益不明显等问题。根据市政府“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大型调研活动的安排,我区对辖区内的山西榆次金威航天育种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航天育种基地、山西金贝植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金贝植物园(以下简称金威航天、金贝植物)2个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乌金山镇宏大红枣科技示范园、陈侃奶牛养殖园区等12个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就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园区建设基本概况

金威航天位于郭家堡乡王湖村,是省计委立项建设的高科技项目,第一期建设规模为1000亩。园区坚持以航天育种、引进试验示范为主体,是航天专家和农业遗传育种专家协作探索的育种新途径,是21世纪农业发展新领域。2004年开始从中国航天育种中心引进航天种大豆1、2、3号,航天种西红柿、青椒、黄瓜等进行试验。目前已投入资金1600万元,项目正常运行后,预测年获纯利润在2000万元以上。

山西金贝植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1年6月,生产基地金贝植物园位于庄子乡季麻村。公司以植物组织培养(克隆)为主要业务,是采用国际最先进的科技手段生产、推广、培养、繁殖各类绿化及高档花卉、绿色经济作物的现代化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内目前真正解决了大批量苗木生产中组培快繁的生根、移栽、驯化等问题的少数企业之一。金贝植物园占地2000亩,当年实验室培育继代苗、生根苗达2000万株,生产各类苗木500万株。2003年4月,金贝植物被授予“晋中市双百工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05年6月被国家科技部列为部级星火计划项目。

根据晋中市举办10件实事的安排,我区今年建设12个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占全市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总数的1/5,其中蔬菜1个,红枣4个,养殖6个,粮食作物1个。目前,示范园区处于整体推进,全面建设阶段。张胡蔬菜示范园区发展温室大棚130余套,实现以农业为主的农户户均一套棚,温室西红柿效益位居全区前列,先后被定为部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和山西农大农科教示范基地。宏大红枣科技示范园区占地350亩,种植红枣5万株,目前已完成二座烤房、一座保鲜库、一座沼气池的建设,推广实施了矮密丰技术,年产量可达100余万斤。中昌农业示范园区为晋中市“绿色无公害梨枣示范园”,栽植梨枣130亩,年产量15万斤,产品已注册“洁沃田”牌梨枣商标,被晋中市确定为有机生态循环示范、红枣缩果病防治的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晋中贵仁红枣科技园区为晋中市红枣裂果防治示范基地,占地100亩,年产可达9万余斤。北胡乔奶牛园区已投资300万元,占地60亩,养殖户15户,存栏150头,今年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建设。陈侃奶牛园区已投资800万,占地44亩,建圈舍4000平方米,入园农户22户,存栏400头,今年新扩建10户。演武蛋鸡示范园区,占地300亩,新上一个万只以上的养鸡大户,逐步形成禽蛋交易市场。西沛霖肉羊示范园区,占地30亩,圈舍1200平方米,目前存栏200余。张庆玉米示范园区种植饲用玉米500亩。

二、园区建设标准

我区园区建设根据各自行业特点、经济实力、经营理念等,形成了高标准专业型园区、综合性封闭型园区、粗放性聚集型园区等几种建设标准。

(一)综合性封闭型园区。以金威为代表。基地位于王湖村东北方向,距市区3公里的无水源、大气、土壤污染的56版块的台垣地内,地段内海拔平均高度899米。基地建设前原属旱垣性摞荒地、蒿草滩、脊薄地,在四年的建设中经过灭荒、整地、肥田、打井、埋管、修路等措施,把1000亩地改造成既能保浇,又好经营的专项开发地。在基地打350米深井2眼,埋设地下管道1.2万米,把老旱地变成中产地。硬化道路3200米,土路2800米,把基地框定为6个专业区,即科研育种区、试验示范区、生产展示区、畜牧养殖区、水果调产样板区、库房、办公、生活区。另外在基地的东面,与基地接壤的土桥沟一段共489亩荒沟建成休闲渡假区。基地在建设中注重绿色环保,基地四周栽植具有防护、绿化功能的树种2万余株,形成绿色屏障;道路两旁栽植观赏性、经济性的水果风景带6400米;园区全部使用沤制鸡粪、羊粪、秸杆等有机肥料;化肥、农药由2名高级农艺师把关,按照国家规定科学选用;建有30立方米沼气池2座,利用沼渣施肥,沼液代替农药、化肥喷打果树作物。

(二)高标准专业型园区。以金贝植物和畜牧养殖园区和红枣园区为代表。金贝植物园由中国林科院、山西农大的林业专家、教授进行技术指导。基地总投资6000万元,先后在庄子乡租赁土地近500亩,用于生产、培育及种植苗木,建设组培研究生产车间3000平方米、办公用房及其他附属设施2470平方米、大棚10000平方米,配备超净工作台36台、培养架211套、周转箱3500套及组培器具等。2004年初又规划发展用地1000亩。为真正保护原生林,利用公司优势,发展绿色经济,公司于2002年—2003年先后在长凝镇高家山、王庄村、马头村等地租赁荒山林地近90000亩,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绿化与开发。中昌农业示范园区位于北田镇杜堡村,被晋中市命名为“绿色无公害梨枣示范园”,占地约150亩,栽植梨枣树130亩,稼接梨枣5万余株,年产梨枣15万斤。园内建有60立方米恒温储存库、猪舍20余间,鸡舍10余间,沼气池20余个,养猪300余头,鸡5000只。该枣园利用沼气储存梨枣、沼液喷打枣树、沼气供做饭、照明、取暖,形成了种植、养殖、加工、储藏、销售为一体的红枣示范综合开发基地。2005年被晋中市确定为有机生态循环示范、红枣缩果病防治的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

(三)科技性聚集型园区。以粮食、蔬菜示范园区为代表。北田镇张胡村温室大棚园区温室蔬菜种植注重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试范:推广应用了无菌土壤处理技术、防虫网技术、二氧化碳发生器杀菌技术、拱棚双层保温技术、生物菌肥应用技术等,近期还上马了卷帘机2台;引进了法国莉玛、韩国大红、山东无核早红葡萄、台湾洋香瓜等新品种。张庆玉米示范园区在区农业中心的技术指导下,种植优质饲用玉米500亩。

三、运行机制和带动功能

我区园区运行管理机制主要有公司制、大户制、“公司+农户”制、“公司+合作社(协会)+会员”制、“村委会+农户”制等形式。

(一)公司制。金威航天育种公司属民营股分份制企业,经营灵活,在管理、运行机制方面不断有所创新。自投为主,资助为辅的投资机制:目前已投入的1600万元中,国家投资占5.5%,企业投资占94.5%。各负其责,成果共享的科技机制:育种公司、中国航天育种研究中心、山西农业大学三方以协议合作的形式共建航天育种项目。航天育种研究中心负责种子搭载,山西农大负责诱变机理研究、地面育种技术,公司负责搭载育种研究经费、投工、生产资料,所获成果三方共享,荣誉权属育种研究中心、山西农大,成果转让、出卖权属育种公司。合作共建机制:水果、蔬菜、养殖项目分别与区果树中心、蔬菜中心、畜牧局合作,三中心负责技术,公司负责投入投资。

(二)大户制。我区在红枣产业发展上走“公司带大户,大户促农户”的路子,红枣开发大户已达150多户。通过大户的园区建设推进科技示范作用的充分发挥。我区的贵仁枣园、宏大枣园、新付枣园、仙枣公司枣园在裂果防治、丰产管理、技术革新、品种培育等方面都有突破创新,被我区与晋中市联合授予红枣示范基地称号,在全区、全市起到试验示范推广作用。北田镇贵仁红枣科技示范园,是晋中市红枣裂果防治示范基地。园区经营户王连贵科学实践,探索出一套集施肥、打药、喷水、疏花、疏果、防裂果为一体的枣树丰产管理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枣树的挂果率,特别是经过3年的潜心钻研,防裂果技术取得了成功。园区建有防裂果红枣烘干房4间。2004年枣园裂果率降到5%以下,株产达30余斤,总产达9万余斤,收入达到30万元以上。榆次仙枣基地,占地2050亩,已完成投资500万元,栽植红枣24万株,建苗圃地380亩,引进新品种48个。同时解决本地劳动力50余人,每年为当地群众提供劳务收入60余万元。该工程是一项集滩涂造地、农田改良改造,产业开发为一体的综合性工程,被晋中市命名为“晋中市红枣品种繁育示范园”。

(三)“公司+基地+农户”制。金贝植物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以金贝植物园为种苗输出中心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形成现代化管理、本地化经营的大规模苗木生产及培育体系。具体形式为公司每亩给农户提供优质种苗900株,每年提供农户育苗费900元/亩,农户所种苗由金贝公司统一收购。以上方式经测算,农户每亩每年收入为1400元,而传统大田作物每年每亩收入仅为600元,每亩每年可以给农户增收800元。园区正在推广的香花槐培育项目,达产后年生产能力在320万株,当年即可带动农户711户,次年可按100—300%的速度在根繁,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亩栽香花槐100株,三年便是一面坡的效果,可大大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该园在建的四倍体刺槐苗项目,苗木自栽种后第二年起,每年每亩可生产4000公斤至5000公斤的鲜叶(包括嫩枝)饲料,以每只羊每天需要5公斤青饲料计算,一亩地的四倍体刺槐可至少提供3只羊一年的优质饲料。若按每头牛每天需要10至15公斤青饲料计算,则可供一头牛一年的食物。大面积营造四倍体刺槐不仅可以改善生态环境,还可用于发展畜牧业,带动农牧民早日致富。项目达产后,年生产能力在240万株以上,可带动农户240户,种植1200亩。

(四)“公司+合作社(协会)+会员”制。陈侃奶牛园区是榆次博瑞乳业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建设的4个奶源基地之一,也是我区第一个“世行”贷款扶持的奶牛养殖项目和“四位一体”生态示范工程。园区采取“五统一”模式管理: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供水供电、统一管理。园区采用合作社的管理办法,入园奶牛统一编号、登记造册、建档管理,博瑞公司统一免费挤奶、集中收购、定期结帐,并向社员提供饲养技术、饲料配方和疫病防治。园区全部建成后,将成为合作式、现代化、生态型的高标准千头奶牛园区。

(五)“村委会+农户”制。张胡村位于北田镇南2公里,全村269户,901人,耕地面积2759亩。该村从1993年发展18套温室大棚起步,在村委会的统一组织下,到目前温室园区已发展温室大棚130余套,实现以农业为主的农户户均一套棚,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单棚年收入至少在3万元以上,最高单棚收入达到4.5万元,全村仅温室蔬菜人均增收2000元。

四、存在问题

我区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和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经几年努力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由于建园时间短等原因,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政策扶持力度不足。我区园区建设中首先面临着征地问题,如养殖园区建设,由于村内养殖易造成环境污染,园区应建于村外,但受去年国家土地部“五不准”影响,畜牧园区占地相当难,园区建设受到影响。如陈侃奶牛园区,奶牛养殖户入园积极性很高,今年又报名50多户,但受场地限制,二期工程只能先扩建10户。在调整土地方面,由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耕地调换往往因个别农户的原因而失败。特别在温室大棚园区建设中,这种情况经常出现。

(二)引进园区的业主数量不多。尤其是有实力的业主较少,业主投资规模较小,档次不高,联结农户能力有限,形不成强大的带动力与辐射力,难以满足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的发展需要。

(三)建设资金不足。园区多元化投入机制尚未健全,尚未正式出台扶持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建设的优惠政策,区财政专项扶持资金有限,导致园区建设资金缺口较大。如金威航天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资金到位迟缓,投入资金不足,严重影响项目建设的进度。基地建设四年来,投资基本全放在改变生产条件、营造优化环境,建设基础设施上,收入、利润尚未获得。但项目建成,转入正常运行后,据专家预测年可获纯利润在2000万元以上。金贝植物在项目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也是推广资金相对比较大,影响推广进度和规模生产效应。12个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因业主规模小、资金积累缓慢、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等也急需资金扶持。

五、应对措施和建议

(一)统一认识,强化领导。党的十六大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和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不仅链接了国际平台,也是加入WTO中国农业的必然趋势,更是繁农农村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当前要纠正两种错误认识:一是把园区作为花瓶摆设;二是把园区视作包袱累赘。要充分认识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的深层意义,应以建设工业园区那样的热情来建设农业园区。建议晋中市对农业园区工作高度重视,把农业园区建设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构件来抓。专门制订扶持农业园区的优惠政策,千方百计招商引资,引进业主。成立园区管理机构,配备专职人员为农业园区建设提供服务。

(二)因地制宜,合理定位。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和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就是通过将分散的土地集中连片,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达到“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通过发展农业设施,极大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并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现代化的管理方式,获取最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是各类农业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因此,建设农业园区,要立足当地农业资源,充分考虑农业生产要素的区域差异性,要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进行合理区域布局,要运用现代化的建设和管理手段,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使园区成为农民、市场、企业三者相连的桥梁,要用新的理念建设和管理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首先要转变观念,创新体制和机制,要把政府主导转变为政府引导、业主主导。政府主要是增强服务职能,加强调查研究,提供信息,抓好典型推广,在制订政策、招商引资、引进业主、引导发展上多下功夫,对园区的具体经营则不要太多干预。政府、企业联手,利用农业龙头企业的人才资源、信息资源、物质资源和有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建立紧密的协作关系。密切关注农业科技发展情况,有选择的引进新品种和有关科研单位联手开发适合我区的新产品。让金贝植物、金威航天等园区在新品种的引进、研发、试验、推广上起到农业科技孵化器的作用。

其次,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域优势,产品优势,合理定位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和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要做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并重。要在致力发展农业园区的同时,实现企业与农民的双赢。企业按照市场规律引进品种和设备,产品有规模、有品牌、有市场;农民把土地租给企业,既得租金,又挣工资,增加了农民收入。

(三)多方筹措,增加投入。建设农业园区在资金筹措上要走“政府搭台,社会联手,企业唱戏,开发主体多元化”的路子。一方面要通过各种渠道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的资金和扶持政策,同时要管好和用活财政对农业的投入资金。如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等建设项目资金应集中捆绑,主要用于园区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建议晋中市建立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和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扶持资金,用于重点园区和高新技术项目研究开发的扶持。另一方面要制订一些优惠政策,多渠道筹集各类社会资金。引进民资和外资投入园区建设,积极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带技术入股或进入农业示范园区承包开发。在搞好园区规划前提下,加大宣传力度,千方百计引进业主,广泛吸引外资企业、龙头企业进区开发建设,把农业园区建成吸纳国内外资金的经济增长点。要把引进业主作为增加园区投入的主要途径和重要举措。同时要加大科技投入,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农业园区要有稳定的科技依托单位,做到农科教、产学研相结合,使新的科技成果不断地在园区转化应用,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育种公司、中国航天育种研究中心、山西农业大学三方以协议合作的形式共建航天育种项目就是很好的范例。

(四)激活机制,农民参与。要充分调动农民参与园区建设的积极性,造就农民参与园区建设的氛围,使农民成为园区建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1.完善耕地流转机制。当前农村的土地政策是集体所有制前提下的农户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业园区建设涉及了众多农户。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农民对耕地的依恋,往往使农民在土地流转连片集中时,或索价太高,或难以协调一致,这样就造成引进业主困难,导致一些项目流产。因此,建议晋中市完善耕地流转政策,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制定有利于改善环境,有利于发展经济,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消除农民后顾之忧的鼓励政策,使农民变消极为积极,支持和参与农业园区建设。

示范化范文篇2

“十一五”期间,围绕玉米、马铃薯、水稻、硒砂瓜等产业发展和冬麦、玉米免耕播种等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示范推广,共建设自治区级农机化示范县6个、农机化示范园区51个、县级自建园区90个,示范面积达到了10.67万hm。其中玉米机械化示范县3个、以玉米、水稻机械化生产为主的综合机械化示范县2个、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示范县1个,玉米机械化示范园区27个,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示范园区15个、冬麦保护性耕作示范园区3个、设施农业机械化生产示范园区5个。园区内关键环节机械化作业水平达到了100%,园区依托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土地流转标准化作业服务,促进了作物连片、统种、统管、农业新技术的配套组合示范。2011年,宁夏自治区在前几年开展农机化示范园区建设的基础上,继续扩大园区建设面积,巩固园区建设效果。目前,全区农机化示范县建设总数达到7个,示范园区67个,园区示范辐射面积达到12.27万hm。其中示范县示范面积9.56万hmz,示范园区建设面积2.71万hm。目前,园区呈现出了农机、农艺、畜牧项目叠加建设的可喜局面,标准化、机械化、集约化生产模式,正在深刻影响着农民精耕细作的传统种植观念。

二、取得的成效

在农机化示范县和示范园区的带动下,全区主要粮食作物机械化作业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到2010年底,全区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4%,较“十五”末提高了14%,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园区示范带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薄弱环节机械化作业水平快速提高

宁夏自治区通过加大玉米、马铃薯机械化示范县、示范园区建设力度,提高示范园区内机具补贴比例,强力推进玉米机械化收获、马铃薯机械化种植与收获、设施农业机械化等技术的普及应用,关键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作业水平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到2010年全区重点建设了3个玉米机械化示范县(平罗县、同心县、彭阳县),示范面积2.78万hmz;2个以玉米和水稻机械化生产为主的综合机械化示范县(灵武市、贺兰县),示范面积1.63万hmz(其中玉米机械化示范区0.82hm:);1个马铃薯机械化示范县(西吉县),示范面积2万hm。同时建设了27个玉米机械化生产示范园区、15个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示范园区和5个设施农业机械化生产示范园区,建设面积分别达到0.28万hmZ,O.25万hm、0.03万hmz。园区内关键环节机械化作业水平均达到100%,其他环节机械化作业水平在80%以上。在园区的示范带动下,2010年,全区玉米机收水平达到30%,比园区建设前提高了20%,全区玉米收获机数量由园区建设前的52台增加到目前的457台;全区马铃薯机械化种植与收获水平达到了30%,比园区建设前提高了22%,全区马铃薯种植机数量和收获机数量分别由园区建设前的196台、274台增长到815台、1O44台;全区设施微耕机、卷帘机、保温被、喷雾器等机械快速增长,微耕机、卷帘机数量分别由园区建设前的400台、500台增长到现在7000台、3.5万台。

2.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步伐明显加快

依托农机化示范园区科技示范平台,“十一五”期间,宁夏自治区重点推广了10项技术:一是在全区示范推广了以机械深松、免(少)耕播种、秸秆覆盖、化学除草为主要内容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二是在玉米种植大县示范推广了以玉米精量播种、机械化收获为主要内容的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三是在山区大面积示范推广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收获技术;四是在引黄灌区推广了以水稻育秧、插秧为主的机械化育插秧技术;五是在中部干旱带以南示范推广了机械化地膜覆盖技术;六是示范推广了以机械化免少耕播种技术为主的灌区冬麦机械化种植技术;七是围绕产业发展重点示范推广了以机械耕整地、机械卷帘、保温、灭虫等为主的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八是示范推广了以化肥深施、秸秆还田为主的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九是示范推广了以牧草、青饲机械化收获、加工技术为主的优质牧草机械化收获及综合加工利用技术;十是示范推广枸杞植保机械化病虫害防治技术。通过园区的示范带动,目前,灌区小麦生产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水稻机械化种植水平达到70%,其中机械化插秧水平达到30%,水稻机收水平稳定在95%以上;全区保护性耕作示范面积已超过2.67万hm,其中,冬麦收获后免耕播种青饲玉米0.53万hmz,麦收后免耕复种豆类0.13万hm2,冬麦免耕种植超过2万hm;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快速提高。

3.带动了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增长,土地规模化流转、标准化作业程度大幅提高

园区由农机专业合作组织承担建设任务,在园区内提供“一条龙”机械作业服务,有效地带动了农机服务组织的发展。据统计,园区建设前全区登记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58家。园区建设的第一年(2008年)全区登记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达95家。到2010年,全区登记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235家,其中组建农机作业服务公司19家,采用土地流转形式建设的农机化示范园区面积超过0.67万hm,区县共建的农机化示范园区均制定了标准化作业流程,大大提高了作业质量。从马铃薯机械化示范园区试验情况看,机械化、标准化作业与传统种植相比,出苗率提高了16%,同期苗均高出5cm。采用机械化标准作业种植的马铃薯行距一致性可达到98%,断条率、空穴率、重种率分别降低到7%、3%、2%。从玉米机械化示范园区试验情况看,采用玉米精量播种技术,可使粒距合格指数达到80%以上,重播、漏播率分别降低到15%、2%。

4.农机化示范推广工作氛围明显好转

据不完全统计,自2008年起,各地积极整合资金开展园区建设,到2010年,除国家和自治区安排的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外,全区各级财政用于农机化示范园区试点建设相关投入3000多万元(包括种子、化肥补贴等)。灵武市级财政除各类补贴投入外,还拿出110万元,用于农机化示范县机具累加补贴,对本市农业产业化关键环节生产机具及现代农业项目区大型机具在自治区补贴30%的基础上再累加补贴10%。平罗县财政拿出65万元作为农机化示范县建设资金,将农机化示范县建设纳入县政府考核范围,重点推广玉米机械化生产技术。中部干旱带贫困地区同心县在县财政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拿出30万元,作为玉米机械化示范县建设支持资金,以每O.067hmz补助1O元的补贴标准专项用于园区核心示范区机播补助。南部贫困山区彭阳县财政投入20万元用于示范园区作业费补贴。各地建设的农机化示范园区均不同程度地安排了种子、化肥补贴、测土配方和秸秆饲料青贮等项目资金,使农机、农艺和畜牧技术组装配套应用,现代农业技术示范带动效果明显。2008年以来,自治区领导多次视察农机化示范园区或出席在农机化示范园区举行的机械化现场演示会,为农机化示范园区建设和技术推广工作营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

5.农民节本增收幅度进一步加大

通过对示范区试验数据分析,在马铃薯机械化种植环节,与传统人畜力作业相比,机械化种植效率是人畜力种植的10倍以上,机械化种植可使每0.067hmz节本80元左右。在玉米机械化种植方面,示范园区实施全程机械化生产可使作物增产幅度达到15%,机械化精量播种比人工种植0.067hmz节约30元,每台精量播种机工作效率为4.67hm2/d,是人工种植的35倍。在设施农业生产方面,利用机械在设施温棚进行耕、耙、起垄、覆膜、播种、植保等项作业,一栋大棚一茬作物可节约人工8个,可以置换出2/3的种菜能手。同时,园区建设依托服务组织,提供“一条龙”作业服务,有力地推进了农业生产的标准化、规范化,有效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发挥了增产增收的保障作用。

三、采取的主要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超前谋划,确保园区建设成效

为了确保示范县、示范园区建设顺利进行,自治区成立了全区农机化示范园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园区建设专家组成员及各自工作职责。各农机化示范县、示范园区建设承担单位分别成立了由分管副县(市、区)长任组长的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和由承担单位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园区实施小组。园区建设初期,自治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逐一认真审定各县(市、区)上报的园区建设实施方案。并下发园区建设方案批复,明确园区建设内容、规模和保障措施,为农机化示范县、示范园区建设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在园区建设中期,组织中期检查验收,在年终由自治区农机局和农机化技术推广站联合组成专家组对园区建设情况进行年终检查验收,并将检查验收结果作为年终评优和下一年安排项目资金的重要依据。

2.依托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强力推进园区机械化

作业服务上台阶、上水平、上规模2008年以来,各地按照园区建设类别,从提高园区规模化生产程度和关键环节机械化作业质量和水平人手,着力提高园区建设质量和建设层次。积极引导有条件的农机作业服务组织,采取“整村推进、连片种植”标准化种植模式。在园区建设过程中,每个区县共建的农机化示范园区或示范县的核心示范区都依托12个农机合作服务组织承建。充分发挥了农机合作组织运行管理机制灵活、机械配套率高、服务功能强、作业质量高等优势,实行统一培训、统一耕作、统一供种、统一播种、统一收获,努力实现园区经营上规模,管理上水平。大部分农机专业合作社都制定了机务和作业管理规定、资产财务管理办法、收益分配管理办法。从农机合作社(公司)运营的情况来看,总体上效果良好,特别是农机作业服务公司有能力购买高档农机,可随时承接大型现场会的演示和展示,促进了农村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起到了农机推广机构和农民不可替代的作用。

3.加强技术指导,提高关键环节机械化作业质量

(1)先后制定了机械化作业技术规范,通过性能测试明确了适宜推广机型在主要农作物生长的关键环节,自治区农机化技术推广站全体专业技术人员组成技术指导小组包点包片蹲点指导机械化生产,并将包点包片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年终评优的重要指标,确保各环节机械化作业质量。

(2)要求各承建单位,专门组织由农机、农艺、畜牧技术人员组成的技术服务组对园区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指导、监测,并根据气候、苗情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情况提出正确的田间管理措施,切实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努力提高园区建设作业规范和产出效益。

(3)各地按照园区建设类别和示范推广的机械化生产技术,积极开展农机化新技术对比试验通过试验示范,充分展示采用机械化生产技术的优越性。

4.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信息宣传和技术培训,提高农机化生产技术普及率

在农机化示范园区的建设过程中,各示范县(园区)建设单位普遍加强了宣传工作力度。在农作物生长关键环节,要求各地在园区内组织召开农机现场演示会扩大宣传效果。2010年又进一步了这项工作力度,区站先后在贺兰县、同心县、彭阳县、西吉县、泾源县等地组织召开了全区规模的农机化生产现场演示会6次,在西吉县、永宁县组织召开了“首届六盘山——龙平杯马铃薯机械化收获技能大赛”和“首届黄河——同德杯水稻机械化收获技能大赛”共2次,在全区和各市、县共举办各类培训班l2期,培训农机推广人员、农机操作手1230人(次),发放培训资料2200份。2010年各县区在园区召开县、市级现场会57场(次),举办培训班157期,培训人员20449人,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农机化新技术的示范推广。目前,以机械化技术为主的水稻生产在全区已经全面普及。南部山区保护性耕作技术正在成为小麦生产的主体技术。在灌区冬麦北移的应用效果已逐步显现,免耕播种技术已被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民认可,正向冬麦生产的主导技术转变。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玉米机收技术已经加快普及。

5.强化农机农艺融合。积极为农机化技术推广创造条件

2008年农机化示范园区建设以来,在加强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同时,十分重视农机农艺融合问题。园区建设成立的专家指导小组中明确要求农艺专家参与,并制定农艺种植指导方案,要求农艺种植模式要适应机械化作业。现场演示会邀请农艺专家参与,现场讲解农机种植技术要点,邀请农艺专家培训讲课。组织实施的重大项目成立农机农艺融合协调小组和农机农艺融合专家组,并形成定期会商制度,统筹协调解决农机化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要求各地积极营造农机农艺融合良好氛围,宣传农机农艺融合先进典型,通过多年努力农艺种植模式正在向着有利于机械化作业的方向发展四、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在自治区农牧厅的正确领导、在各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园区各承建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宁夏自治区农机化示范园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关键环节机械化得到了有效突破,但是园区建设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园区建设缺少有效投入,目前主要依靠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对机具进行补贴,技术推广缺少经费支持,试验示范缺少装备支撑,影响示范推广效果和园区建设质量;二是园区建设虽然依托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对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的投入资金、政策引导、搞活机制等方面支持力度不够,园区土地流转难度较大,还有待进一步突破;三是园区内单一环节作业向全程标准化作业领域推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五、今后的打算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十二五”期间,宁夏自治区将紧紧抓住国家继续加大对农机化投入力度和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有利契机,按照“面上工作园区化”和“园区建设常态化”的总体思路,寻求更多资金支持,加强技术集成、突破创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农机化示范园区建设成效,努力提升建设档次,力争使农机化示范园区建设成为各项农业技术集成示范的重要载体和展示现代农业发展成果的标杆,真正发挥示范园区“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的辐射带动作用。

一要加强农机农艺融合,积极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在巩固建设“十一五”期间园区建设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扩大建设面积;

二是拓展园区建设覆盖面,园区建设功能定位由单一耕种收机械化向全程机械化方向拓展。由主要粮食作物机械化向经济作物机械化方向拓展;

示范化范文篇3

一、产业现状与前景分析

产业现状。贡井区蔬菜产业化基地以艾叶镇为主,辖10个行政村、84个村民组、农业人口12849人,劳动力8825人,现有耕地面积9462亩,常年蔬菜面积达3500亩以上,种植面积达8000亩,蔬菜产量1.65万吨,占全区蔬菜总产量的42%,是全市蔬菜主产镇之一,2003年农业总产值达到2042万元,其中蔬菜产值达到594万元,占29.1%,财政收入136.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00元,特别是近年来农业产值保持10%的增长速度。蔬菜生产基地区域属浅丘地貌,海拔最高点为497.3米,最低点为279.6米,平均海拔为350米左右。气候属典型亚热带湿润气候,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影响,夏季受西太平洋暖湿空气控制,春秋两季受冷暖气团交替影响,形成了早春气温多变化,夏天炎热,雨量集中,秋日多雨,湿度大,冬无严寒,霜期短,四季分明,气候暖和的特征。全区光热资源丰富,一年四季光照充足,年均气温17.8摄氏度,年降雨量1048.7毫米,无霜期长达288天,年日照量1238小时,特别适宜蔬菜产业的发展。基地区域水质条件较好,有旭水河、中溪河纵贯,二OO三年经省农业厅对土壤、水质、空气等检测,符合无公害蔬菜环境条件,被定为全省首批、全国第二批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基地交通条件优越,有连接市区的南北环路,距市区仅5公里,并有公交车直达。

以大葱、韭黄、芹菜等为主的精细菜是自贡城市供应的主产基地之一,早菜玉米是全市最大的生产基地,全镇生产面积达到2000亩;早春大棚黄瓜、反季节小红椒是川内的主要生产基地,常年种植面积近3000亩;叶片菜及佐料菜(特别是小香葱)基地常年保持在1000亩,对自贡及周边市场起到了有力的保障作用。

市场前景。发展以无公害蔬菜为主的蔬菜产业,是符合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符合国家关于食品安全的要求,更是应对加入WTO后对农业的冲击,增强发展后劲的迫切需要;再加上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准入的逐步推行,对蔬菜产品的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贡市建设大城市,城市人口增加,对蔬菜需求有较大增长。据调查统计,当前蔬菜产品无害化率仅占35%左右,市场空间相当大。

制约因素。一是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特别是水利、交通条件滞后,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制约;二是单家独户的分散经营,与规模化、产业化生产的矛盾突出,农民生产的随意性和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明显;三是蔬菜深加工、保鲜、储运等环节技术落后,制约了蔬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长期以来产品附加值低,一定时期还表现为销难的问题;四是投入严重不足,特别是表现为科技落后,生产水平低,集约化程度低等等。

二、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指导思想:坚持邓小平理论,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以及中央1号文件(2004)精神为指导,按照“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全面建设小康新农村”的总体要求,以促农增收为目的,紧密结合我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依托产业与优势农业资源和农业科技资源,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都市农业发展步伐,努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繁荣。

基本原则:以无公害蔬菜生产为主导,按照“猪—沼—菜”生态农业模式发展,突出标准化生产,强化基地建设,实施无公害品牌战略,积极探索产业化发展。

发展目标:经过四年时间,发展优质无公害蔬菜基地5500亩,建设核心示范区2000亩,核心示范区内基本实现标准化生产,打造1个无公害蔬菜产品(含深加工产品)品牌,建立蔬菜专业合作组织2个以上和扶持1个以上龙头企业,基本实现蔬菜产销一体化,促进农民增收。到2007年蔬菜产量达3.3万吨,比2003年增长67%,蔬菜产值达1375万元,比2003年增长131%。核心示范区内,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收达到280元以上,其中蔬菜产业增收110元。即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3年的2500元,提高到2007年的3620元。

三、基地建设的规模、布局和重点

1、规划布局

建设一个核心示范区,以重点品种建设基地2000亩。区域范围包括艾叶镇骑龙、柏树两个村,重点发展伏季芹菜、早春大棚黄瓜。

建设一个的辐射带动区,面积8000亩。区域范围全区15个村,包括艾叶镇石辊、竹林、砖房、沙塘、六房、高坎、檬坳、塘边等8个村,长土镇元坝、新华、沙罗、石牛等4村,荣边镇中咀、程佳、新房等3个村。初步建成精细菜区4000亩,以旭水河流域为重点城市保障菜区(叶片菜为主)4000亩。

基地规划示意图附后。

2、建设重点

蔬菜产业化示范基地将融蔬菜生产、加工、销售及信息交流、观光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坚持“水为核心、路为重点、园为载体”的建设思路,围绕增收、益民、保障三大工程。实现以蔬菜产业为主体,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实现农业产业化,改善生态、生产、生活环境,推进都市农业发展。

⑴、增收工程:在2004年启动2000亩蔬菜核心示范区建设,2005年完成,发展伏季芹菜、早春大棚黄瓜2000亩;2006年初步建成旭水河流域8000亩优质城市保障菜(精细菜、叶片菜)。并以此带动养殖业的发展,年生猪出栏递增20%,2007年达到户平出栏8头以上。

⑵、保障工程:重点是立足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以政府投入为主,业主投入为辅,进一步加强水利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道路:依托现有的南、北环路为主路,根据总体规划布局建设与主路相连的菜区公路主干道15km,院院通石板路道60km;

水利:依托旭水河和现有的村级十个提灌站改造,渠道改造40km;菜区生产用蓄水池40口,近12000m3;

⑶、益民工程:按“统一规划、政府补助、农户主办、产权民有、利益民享”的原则,重点抓好以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为主的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的“一建六改”工程,即建一口沼气池,配合改厨、改厕、改圈、改水、改路、改房,核心区(骑龙村、柏树村)从2004年起开始实施生态家园建设,2004—2005年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800口,并配合六改工程,在2005年基本实现村域沼气化,以满足无公害生态农业发展的需求,并全面开展提高农民综合文化素质、卫生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精神文明建设,使整个核心区农户生产、生活等人居环境得到全面改善,打造成为都市农业的示范区。

四、投资概算

1、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配套水渠40km,建设水池、栏田堰40口,计划投资70万元。

2、改良土壤800亩,计划投资40万元。

3、安装杀虫灯80台,计划投资16万元。

4、整治菜区公路15km,计划投资30万元。

5、实施院院通工程,建设入户便道60km,计划投资90万元。

6、实施沼气工程,计划建池800口,投资240万元。

7、建立无公害蔬菜检测站,配备检测设备,计划投资15万元。

8、技术及无公害标准体系培训、产品认证投资20万元。

9、扶持专合组织投资10万元。

10、建立无公害蔬菜超市及配送体系,计划投资500万元。

11、引进新技术、新品种的试验示范,计划投资8万元。

上述各项共计投资1039万元,其中国家投资408万元,其余由农民和业主自筹。

五、效益分析

以艾叶蔬菜产业化核心示范区为主的基地建成后,可以新增菜地面积2000亩,增加蔬菜产量0.8—1万吨,大面积实施无公害生产,必将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经济效益:面积的扩大、基础设施的完善、技术水平的提高,必然带来产量的提高,可增产0.8—1万吨,增加产值288—360万元,加上实施无公害技术、用肥沼气化、安装杀虫灯,能减少用水、用肥、用药成本,加上专合组织、龙头企业、市场化运作等,能提高蔬菜的附加值和价格,农民收入肯定会增加,人均增收220元以上。

2、社会效益:能满足和服务于自贡市建设大城市发展需要,保证市场供应,特别是发展无公害蔬菜,能满足市民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保证市民吃上放心菜;广大农民能从建设中受益,生产、生活条件改善,解决了农民一家一户难以办到的事情,能极大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保证蔬菜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3、生态效益:沼气和杀虫灯的利用,能改善农村环境卫生,减少化肥和化学农药的施用,可减轻农业污染、保护天敌,必将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

六、保障措施

㈠强化领导,健全管理机构

蔬菜产业的发展是实施都市农业战略的一项基本内容,以艾叶镇为核心的蔬菜产业化示范基地的建设是发展蔬菜产业的龙头项目,对于加快都市后花园建设、实现农民增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大力引导和扶持蔬菜产业的发展,把蔬菜示范基地的建设作为实施都市农业战略的一项重点工程,像抓工业园区的建设一样抓好蔬菜示范基地的建设。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也应强化服务意识,对基地建设主动配合、服务到位,急基地之所急、想基地之所想,主动想办法、出主意、活机制,大力支持、协调、配合蔬菜产业化示范基地的建设与发展。

健全的机构和灵活的机制是加快蔬菜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的关键。因此,区委、区府决定成立蔬菜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全区蔬菜产业化工作。

㈡加大基础建设投入,改善投资环境

水利、道路等农业生产的直接基础设施和文化教育、卫生等间接基础设施,在蔬菜示范基地,特别是核心区应优先加强建设,以提高基地生产综合能力。政府在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整合投资的基础上,要切实增大和保证核心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㈢培育、扶持龙头企业,建立专合组织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各级党政和相关职能部门要从市场环境、投资、税收、用地、信贷、技改等多方面加大对龙头企业的培育扶持力度,重在提高其经营能力和水平,促进其快速、健康发展,带动提高全市蔬菜产业化水平;同时,要加强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指导与培育扶持,让其在产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使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和蔬菜产业区域布局及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提高产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生产经营水平。

㈣建立健全支撑和保障体系

加强和加快质量安全体系、农业执法、市场网络体系和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服务体系等配套体系建设,逐步发展成为行政监控为主,行业监督为辅的保障体系和国家服务体系为基础,企业服务体系为主体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为蔬菜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和产业化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和保障。

㈤配套政策

1、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把中央的各项优惠政策全部兑现到户,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区财政安排20万元启动资金。

3、在示范基地建设期,市区财政每年安排不低于100万元的专项资金与银行信贷捆绑使用,并保证资金的按时,全额到位。

4、中央、省、市、区安排的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研、农业综合开发、新村扶贫等项目资金,根据项目情况优先切块投入示范基地。对基地申报国家、省、市的相关项目,市、区有关部门应优先安排上报。

5、示范基地控制性范围内所需的非农建设用地,统一纳入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优先安排。土地出让的区本级收益全额留给示范基地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基地内企业直接为农服务的建设用地视为农业用地,并按最优政策、条件和多种土地流转使用方式使用土地。

6、示范基地实现的财政收入,预算外区本级收入全额留给示范基地用于基地内建设和发展。

7、对蔬菜产业示范基地和基地内蔬菜生产经营企业的税收实行分类计税,并享受最优惠政策,切实抓好落实。

优势产业的生产区域化、产业化,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产品商品生产的必然趋势,是农业和农村发展进步的方向和目标,是今后农业及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只要我们认识统一,各级重视,真抓实干,我区以蔬菜产业化为主,融观光、休闲、旅游为一体的都市农业示范区必将快速发展壮大,成为全市都市农业建设的排头兵,发挥强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全面建设小康农村作出更大的贡献。

示范化范文篇4

首先我代表浙江省交通厅感谢交通部对浙江交通信息化工作的一贯支持和帮助。感谢所有为交通信息化示范工程做出努力的组织单位、参建单位和技术支持单位,是大家的共同努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确保了三个示范项目的顺利完成。

但是我这里特别要感谢的还是部示范工程工作组和技术组的领导和同志们。示范工程从方案选择的准备阶段到具体项目的实施阶段,一直到今天验收,他们都给予了指导和帮助,有些同志和专家专程为示范工程来浙江已不下六七次。期间于胜英副司长还曾亲自带队来我省进行专题调研。而几次交通部组织的示范工程阶段工作汇报会,又使我们对示范工程的目标更加清晰、要求更为明确,也使我们有机会与兄弟省市进行深入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改进工作。应该说我省三个示范工程取得今天的成绩,与交通部的正确领导,与工作组和技术组的全过程指导、全力帮助和热情服务是分不开的。对此,我再次表示感谢!

浙江交通几年来对信息化非常重视,把她作为我省交通实现新跨越、加快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战略举措来抓。尤其是“十五”后期,我省坚持科学发展观,在继续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同时,更加注重从信息化发展的制度建设和机制建设上,来解决信息化发展的全局性问题,确保我省交通信息化的健康发展。而交通部示范工程“面向应用、理性务实、整合资源、提升效能”的要求正好与现阶段我省信息化发展思路吻合。因此,三个示范工程的实施有力地推进了我省信息化的建设,使我省在交通业务系统建设、信息资源整合、信息服务等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升,不仅为我省交通信息化重点项目建设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而且其经验和成果为“十一五”期间信息化建设起到了借鉴作用。为此,下一步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进一步深化交通信息化示范工程的建设

今天示范工程的验收并不意味着工程项目的结束,而是工程项目应用的开始。除了要根据专家组的意见修改外,还要在日常的应用中不断地完善和深化,切实发挥示范工程的效益和作用。省级公路交通信息资源整合项目要充分发挥作用,深入到公路日常的业务工作中去,加大推广应用的力度,尤其要推广应用公路、客运的数据标准。区域客运综合信息服务系统要继续加快建设,争取在今年年底前完成全省200家三级以上客运站售票系统与省运管业务数据中心联网的既定目标,在提升浙江省客运管理水平,营造良好的客运市场,增强市场透明度和自我调控能力,为企业提供及时、准确、权威的结算信息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公众出行交通信息服务系统要进一步挖掘交通信息资源,在信息服务手段、服务内容、服务范围上要进一步拓展,要在建立长效运营机制方面积极探索,取得突破性进展。公务员之家:

总之,我厅要乘势而上,深化示范工程,使示范发挥更大作用。同时还要结合我省交通信息化的实际,积极争取新的示范工程,如水运信息化项目。

二、要善于总结和推广交通信息化示范工程的经验

示范化范文篇5

一、示范目标与原则

(一)目标

通过树立和培育不同模式、不同类型、不同层级的示范单位,总结信息服务模式,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强化涉农信息资源整合与开发,推动农村一体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全国农村信息化水平,推进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原则

1、因地制宜,注重实践。根据农村的现实状况,因地制宜地推进农村信息化,既要重视项目建设更要重视实际应用,既要强化设施装备更要加强人员培训,既要重视选用先进技术更要兼顾农民接受能力。示范工程要务求示范单位的选择来自于实践,示范经验的总结着眼于实践,示范技术的应用适合于实践,示范模式的推广有利于更大范围的农村信息化实践。

2、整合资源,面向实际。示范工程的重点要立足现有基础,避免重复建设。要以服务农村基层为目标,运用行政和市场等手段,整合设施设备、人力财力和信息技术、信息内容等各方面、各类资源,按照发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搞好服务。

3、多方参与,坚持实干。示范工程由农业部门牵头,积极协同各有关部门、有关方面共同推进。各地示范工作的组织,要坚持“多方参与,合力推进”的办法,体现开放性,充分调动各部门、各系统以及社会其他力量,共同参与示范工程的建设工作。

4、鼓励创新,讲求实用。积极鼓励各地在组织体制、服务模式、服务手段、工作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探索,以创新促进示范工作的发展,以创新增添示范工作的活力,以创新谋求示范工作的更大成效。示范工程是一项牵涉面广、影响深远的工作,要坚持循序渐进,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

5、强化服务,务求实效。示范工程在有效发挥示范作用的同时,要强化为“三农”服务,通过服务带动信息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带动涉农信息资源的整合,带动农村信息服务模式的创新。服务理念、服务手段、服务方式要贴近农业、农村、农民,力求服务工作取得最佳成效。

二、示范类型与标准

(一)信息服务型。具有上下贯通的组织体系,较健全的信息员队伍,较好的信息服务模式。电视、电话、电脑“三电合一”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全面实施,开通了信息服务热线,开办了农业电视节目,搭建了计算机网络平台,信息服务进村入户,服务效果显著。

(二)技术应用型。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管理信息系统以及数据库、智能决策、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已有成功的实践经验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三)网络建设型。已建成基于互联网的乡村服务网络,并形成功能完善、覆盖面广、资源共享的网站群。具有较强的信息收集与能力,在支持管理和决策,搞好面向“三农”信息服务方面发挥着明显作用。

(四)资源整合型。设施设备、人力财力和信息技术、信息内容等各方面、各类资源得到有效整合,目标明确,方案科学,组织有力,措施与办法可行,相关部门和单位已建立起有效的整合机制,取得了较好的整合成效。

(五)整体推进型。当地政府组织领导有力,12316服务热线在本区域内全面开通,专家咨询队伍健全,信息服务进村入户,在信息资源整合、信息服务、信息技术应用和网络建设等方面协同推进、机制创新,对当地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示范单位申报与认定

(一)申报

示范单位申报工作由各地省级农业部门牵头组织,并由省级农业部门统一将申报书报送农业部。各层级示范单位不局限于农业部门,只要符合上述示范类型与标准的其他部门和单位都可以通过当地省级农业部门申报,或与农业部门联合申报。对于在农村信息化工作中探索出的其他行之有效的具有示范意义的类型,也可以按要求申报示范单位。

示范单位申报书主要包括工作基础、人员队伍、工作方案等内容,由各省级农业部门审核把关。原则上每个省审核上报的各类型示范单位总数不超过10个。

(二)认定条件

1、工作基础。示范单位有较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有较高的技术含量,有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有较好的服务与应用效果,农村信息化水平位居全国同类型的前列。

2、工作队伍。示范单位领导重视、组织机构健全,有一支稳定的人员队伍,有较完善的工作制度。

3、工作方案。示范单位申报的示范工作方案内容详实,体现当地特色,工作措施切实可行,具有可操作性和前瞻性。

(三)认定程序

农业部组织各有关方面的专家,根据各省级农业部门上报的申报材料,对照示范类型及其标准,对申报单位进行严格评审。根据专家评审意见,研究确定100个全国农村信息化示范单位。

四、时间进度

**年4-5月,组织各地进行示范单位申报;6-7月组织专家遴选示范单位;8月份经公示后确定示范单位并组织开展示范工作。各省级农业部门请于5月底之前将审核后的示范单位申报材料(一式五份)报送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与协调。各地农业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把农村信息化示范工作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大力推进。对于申报的示范单位要认真审核,严格把关。对于经过认定的示范单位,要加强指导,积极创造条件予以扶持。

(二)多渠道增加对示范单位的投入。积极引导电信运营、IT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按照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总体部署和安排,在12316服务热线开通、专家队伍建设、农村信息员培训和乡村信息点建设等方面,加大对示范单位的支持。

示范化范文篇6

一、示范目标与原则

(一)目标

通过树立和培育不同模式、不同类型、不同层级的示范单位,总结信息服务模式,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强化涉农信息资源整合与开发,推动农村一体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全国农村信息化水平,推进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原则

1、因地制宜,注重实践。根据农村的现实状况,因地制宜地推进农村信息化,既要重视项目建设更要重视实际应用,既要强化设施装备更要加强人员培训,既要重视选用先进技术更要兼顾农民接受能力。示范工程要务求示范单位的选择来自于实践,示范经验的总结着眼于实践,示范技术的应用适合于实践,示范模式的推广有利于更大范围的农村信息化实践。

2、整合资源,面向实际。示范工程的重点要立足现有基础,避免重复建设。要以服务农村基层为目标,运用行政和市场等手段,整合设施设备、人力财力和信息技术、信息内容等各方面、各类资源,按照发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搞好服务。

3、多方参与,坚持实干。示范工程由农业部门牵头,积极协同各有关部门、有关方面共同推进。各地示范工作的组织,要坚持“多方参与,合力推进”的办法,体现开放性,充分调动各部门、各系统以及社会其他力量,共同参与示范工程的建设工作。

4、鼓励创新,讲求实用。积极鼓励各地在组织体制、服务模式、服务手段、工作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探索,以创新促进示范工作的发展,以创新增添示范工作的活力,以创新谋求示范工作的更大成效。示范工程是一项牵涉面广、影响深远的工作,要坚持循序渐进,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

5、强化服务,务求实效。示范工程在有效发挥示范作用的同时,要强化为“三农”服务,通过服务带动信息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带动涉农信息资源的整合,带动农村信息服务模式的创新。服务理念、服务手段、服务方式要贴近农业、农村、农民,力求服务工作取得最佳成效。

二、示范类型与标准

(一)信息服务型。具有上下贯通的组织体系,较健全的信息员队伍,较好的信息服务模式。电视、电话、电脑“三电合一”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全面实施,开通了信息服务热线,开办了农业电视节目,搭建了计算机网络平台,信息服务进村入户,服务效果显著。

(二)技术应用型。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管理信息系统以及数据库、智能决策、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已有成功的实践经验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三)网络建设型。已建成基于互联网的乡村服务网络,并形成功能完善、覆盖面广、资源共享的网站群。具有较强的信息收集与能力,在支持管理和决策,搞好面向“三农”信息服务方面发挥着明显作用。

(四)资源整合型。设施设备、人力财力和信息技术、信息内容等各方面、各类资源得到有效整合,目标明确,方案科学,组织有力,措施与办法可行,相关部门和单位已建立起有效的整合机制,取得了较好的整合成效。

(五)整体推进型。当地政府组织领导有力,12316服务热线在本区域内全面开通,专家咨询队伍健全,信息服务进村入户,在信息资源整合、信息服务、信息技术应用和网络建设等方面协同推进、机制创新,对当地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示范单位申报与认定

(一)申报

示范单位申报工作由各地省级农业部门牵头组织,并由省级农业部门统一将申报书报送农业部。各层级示范单位不局限于农业部门,只要符合上述示范类型与标准的其他部门和单位都可以通过当地省级农业部门申报,或与农业部门联合申报。对于在农村信息化工作中探索出的其他行之有效的具有示范意义的类型,也可以按要求申报示范单位。

示范单位申报书主要包括工作基础、人员队伍、工作方案等内容,由各省级农业部门审核把关。原则上每个省审核上报的各类型示范单位总数不超过10个。

(二)认定条件

1、工作基础。示范单位有较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有较高的技术含量,有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有较好的服务与应用效果,农村信息化水平位居全国同类型的前列。

2、工作队伍。示范单位领导重视、组织机构健全,有一支稳定的人员队伍,有较完善的工作制度。

3、工作方案。示范单位申报的示范工作方案内容详实,体现当地特色,工作措施切实可行,具有可操作性和前瞻性。

(三)认定程序

农业部组织各有关方面的专家,根据各省级农业部门上报的申报材料,对照示范类型及其标准,对申报单位进行严格评审。根据专家评审意见,研究确定100个全国农村信息化示范单位。

四、时间进度

**年4-5月,组织各地进行示范单位申报;6-7月组织专家遴选示范单位;8月份经公示后确定示范单位并组织开展示范工作。各省级农业部门请于5月底之前将审核后的示范单位申报材料(一式五份)报送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与协调。各地农业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把农村信息化示范工作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大力推进。对于申报的示范单位要认真审核,严格把关。对于经过认定的示范单位,要加强指导,积极创造条件予以扶持。

(二)多渠道增加对示范单位的投入。积极引导电信运营、IT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按照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总体部署和安排,在12316服务热线开通、专家队伍建设、农村信息员培训和乡村信息点建设等方面,加大对示范单位的支持。

示范化范文篇7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目标,以产业化建设为中心,以促进畜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为出发点,以促进全县种猪标准化养殖为重点,建立健全种猪养殖标准体系,加强标准化技术服务,把养猪业建成资源节约型、生态循环型的优质高效产业。

二、总体目标

到2012年,建立西北种猪养殖基地,标准化种猪养殖企业、场(户)达到200个,种猪饲养量达到2.5万头以上,年提供仔猪60万头,全县生猪饲养量达到100万头,出栏60万头,综合总收入8亿元。

三、实施方法和步骤

(一)实施方法:以兴科牧业有限公司、县益盛源牧业公司为中心示范区,实施“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标准”的农业标准化推广网络,坚持标准化示范和循环经济发展相结合,建设标准化养殖模式(优化品种、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发展生态“四段式”)。

(二)实施步骤:项目建设分四个阶段进行。

1、启动阶段(年元月至12月):向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申报第六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种猪养殖示范区项目;制定示范区实施方案,并在全县组织实施;建立畜牧、质监、农业等部门和龙头企业联合标准化技术工作组,开展研究制(修)订符合本县优势和特色的种猪养殖技术规范标准(包括:种猪精细养殖管理技术、商品猪群生长发育参数、无公害生猪养殖技术规范、标准化猪栏圈建设,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疫病检疫测报,饲料推广应用,猪肉产品质量安全及市场营销等方面形成协调配套的综合标准体系),并实施;明确示范区示范标志,兴科牧业有限公司加挂“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标志牌;开展农业标准化宣传和培训,通过新闻媒体、印发资料、制作电视专题片等形式,向社会各界及生猪养殖企业、农户广泛宣传标准化种猪养殖的目的意义,普及标准化知识,增强生产者、经营者、管理者和消费者的标准化意识。

2、全面实施阶段(年元月至12月):加强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举办农业标准化种猪养殖技术培训班,培训生猪养殖标准化技术推广队伍100名,深入开展科技服务活动,组织实施“科技下乡入户工程”,提高科技推广应用水平;大力推进畜牧业标准化经营,培植和发展一批关联性和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场和农户,壮大企业块头,形成集团优势,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增强辐射带动功能,发展10个养殖小区,新建一批“150”、“300”养猪模式,扶持人工授精配种站(点)和良种扩繁场建设,鼓励和支持示范龙头企业实施ISO9001、ISO14000、GAP和HACCP等标准体系认证,为争创畜牧标准化养殖大县奠定基础;发展标准化生态养殖,推广“猪-沼-粮”、“猪-沼-鱼”、“猪-沼-菜”、“猪-沼-果”等立体生态健康养殖,把生猪养殖业建成资源节约型、生产环保型的优质高效产业,保护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源头水质;加快良种工程建设,在龙头企业、养殖小区和养猪大户中推广大约克、长白、杜洛克外三元杂交,农村饲养条件相对较差的推广地方品种猪与外来良种猪二元杂交,南部高山区推行约荣杂交猪生产;大力推行标准化猪栏圈建设,推广“三位一体”的建栏模式,改善养殖条件,标准化栏圈建设的农户达到70%以上;组织开展科技攻关,贯彻执行《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重点研究解决涉及种猪饲养、繁殖、重大疫病防治、污水处理及废弃物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以标准化建设为支撑,实行养殖全过程质量监管。

3、巩固提高阶段(2012年元月至9月):大力推进名牌战略,积极培育“标准化农产品”,制订与国际标准接轨的猪肉产品、加工技术规程;建立健全猪肉产品质量标准,完善检测手段,强化质量管理,推进产品认定、认证和品牌开发,确保猪肉产品符合质量安全标准。加强示范区管理,开展检查、指导工作,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全面提高示范区建设水平,增强示范效应,充分利用龙头企业营销窗口实施绿色营销,加大品牌宣传和营销力度,完善营销机构,健全信息网络,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猪肉产品标准化市场。

4、总结验收阶段(2012年10月至12月):构建及时、准确、高效、权威、便捷的农业标准化管理信息平台,按照《国家农业标准化种猪养殖示范区任务书》和《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考核验收细则》要求,做好资料的收集归档和呈报工作,迎接国家和省、市的考核验收;向国家标准委申报《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使用标志,在其产品、包装、标签及说明书上使用“标准化农产品”标志,进一步提高示范区产品的知名度。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对项目实施工作的领导,县政府成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各相关乡镇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县建设第六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领导小组”(人员名单附后),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项目建设实施工作。各相关乡镇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相应机构,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示范化范文篇8

一、指导思想

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产业化建设为中心,促进全市生猪标准化养殖,建立健全生猪养殖标准化体系,把生猪养殖业建成资源节约型、生态循环型的优质高效产业,促进我市畜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二、总体目标

按照圈舍标准化、饲养科学化、管理规范化、品种优良化的原则,建设示范户3000户,发展年出栏5万头以上标准化生猪养殖示范场1个,年出栏生猪1万头以上养殖示范场12个,年出栏1000头以上适度规模养殖户150户,100头以上的1500户,30-100头的1350户;建成“500”模式标准化猪舍200栋,“150”模式标准化猪舍450栋。完善生猪人工授精站17个,完善标准化监测体系建设,重点推广规模猪场建设、生产技术规程、环境管理(GB/T17824.1-3)系列标准,推广“500模式”(一栋标准化猪舍,一批养殖500头)和“150模式”(一栋标准化猪舍,一批养殖150头)。主推品种为优质三元杂交猪,猪舍全封闭,有保温隔热材料,有供暖、降温设施,自动料槽、自动饮水器。建有无害化处理及粪污处理、防疫设施。按无公害生猪生产标准,生产无公害生猪产品。完善养殖粪污处理设施,实现一建三改和“猪—沼—菜”、“猪—沼—果(草)、“猪—沼—粮”、“猪—沼—鱼”循环生产模式,保证生产过程无污染排放。示范区建成后,全市年出栏优质三元猪达到80万头,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量占全市养殖总量的80%以上。

三、实施方法和步骤

(一)实施方法:以牧兴种猪有限公司(市第一种猪场)、市福康养殖有限公司(联农合作社)、市三旺农牧有限公司、襄樊中宏发牧业有限公司等12个万头猪场为中心示范区,逐步形成以兴隆镇为中心向全市辐射的种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市和以吴店镇、刘升镇、鹿头镇、七方镇为中心,向全市及周边地区辐射的商品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市工作格局。实施“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标准”的农业标准化推广网络,坚持标准化示范和循环经济发展相结合,建设标准化养殖模式。

(二)实施步骤:1、启动阶段(年元月至12月):宣传生猪养殖标准示范市项目,进一步细化完善示范市建设的总体计划目标,制定示范区实施方案,并在全市组织实施;建立质监、农业、畜牧等部门和龙头企业联合标准化技术工作组,研究制(修)订符合本市优势和特色的生猪养殖技术规范标准(包括:生猪精细养殖管理技术、商品猪群生长发育参数、无公害生猪养殖技术规范、标准化猪栏圈建设、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疫病检疫测报、饲料推广应用、猪肉产品质量安全及市场营销等方面形成协调配套的综合标准体系),并实施;明确示范市示范标志,牧兴种猪有限公司(市第一种猪场)、市福康养殖有限公司(联农合作社)、市三旺农牧有限公司、襄樊中宏发牧业有限公司等12个万头猪场加挂“省级示范市”标志牌;开展农业标准化宣传和培训,通过新闻媒体、印发资料、制作电视专题片等形式,向社会各界及生猪养殖企业、农户广泛宣传标准化生猪养殖的目的意义,普及标准化知识,增强生产者、经营者、管理者和消费者的标准化意识。

2、全面实施阶段(2012年元月至12月):加强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举办农业标准化种猪养殖技术培训班,培训生猪养殖标准化技术推广人员150名,深入开展服务活动,组织实施“生猪养殖标准下乡入户工程”,提高标准推广应用水平;大力推进畜牧业标准化经营,培植和发展一批关联性和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场)和农户,壮大块头,形成优势,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增强辐射带动功能,每年新增10个生猪养殖小区,新建一批“150”、“500”养猪模式,扶持人工授精配种站(点)和良种扩繁场建设,鼓励和支持示范龙头企业实施ISO9001、ISO14000、GAP和HACCP等标准体系认证,为争创畜牧标准化养殖强市奠定基础;发展标准化生态养殖,推广“猪—沼—菜”、“猪—沼—果(草)、“猪—沼—粮”、“猪—沼—鱼”等立体生态健康养殖。加快良种工程建设,在龙头企业、养殖小区和养猪大户中推广优质品种,农村饲养条件相对较差的推广地方品种猪与外来良种猪二元杂交;大力推行标准化猪栏圈建设,推广“三位一体”的建栏模式,改善养殖条件,标准化栏圈建设的农户达到70%以上;组织开展科技攻关,贯彻执行《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重点研究解决涉及种猪饲养、繁殖、重大疫病防治、污水处理及废弃物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以标准化建设为支撑,实行养殖全过程质量监管。

3、巩固提高阶段(2013年元月至8月):大力推进名牌战略,积极培育“标准化农产品”,制订与国际标准接轨的猪肉产品、加工技术规程;建立健全猪肉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强化质量管理,推进产品认定、认证和品牌开发,确保肉品符合质量安全标准。加强示范区管理,开展检查、指导工作,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全面提高示范市建设水平,增强示范效应,充分利用龙头企业营销窗口实施绿色营销,加大品牌宣传和营销力度,完善营销机构,健全信息网络,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猪肉产品标准化市场。

4、总结验收阶段(2013年9月至12月):构建及时、准确、高效、权威、便捷的农业标准化管理信息平台,做好资料的收集归档和呈报工作,迎接省级的考核验收,进一步提高示范市产品的知名度。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对示范市实施工作的领导,市政府决定成立市建设省级生猪养殖农业标准化示范市工作领导小组(名单附后),具体负责项目建设实施工作。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相应工作机构,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示范化范文篇9

为推进我市农业标准化工作,提高水产品质量,增强水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我市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根据全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市创建工作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市淡水产品标准化示范市创建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围绕我市农业结构调整,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的,以标准化为技术手段,以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为支撑,抓住机遇,发挥*市地域优势,突出*淡水养殖特色,加快水产品种植、养殖的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提高我市农业标准化水平,促进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创建目标

到2011年,基本实现以下目标:

(一)形成6大示范基地

­——以5000亩*河蟹标准化养殖滨湖示范基地为核心,辐射全市养殖面积25万亩;

­——以3万亩*银鲫标准化养殖龙口示范基地为核心,辐射全市养殖面积15万亩;

­——以3万亩*小龙虾标准化养殖螺山示范基地为核心,辐射全市养殖面积15万亩;

­——以3000亩*甲鱼标准化养殖黄家口示范基地为核心,辐射全市养殖面积3万亩;

­——以10万口*黄鳝标准化养殖戴家场示范基地为核心,辐射全市70万口;

--以8000亩*莲藕标准化种植蓝田示范基地为核心,辐射全市种植面积10万亩。

(二)建立3大体系

­——建立从水产品养殖、种植的生产技术规范,到投入品的使用、病虫害的防治、生产加工的产品等方面一整套标准体系;

­——建立从水产品产地环境、气象、水质、化学投入品,到产品质量、食品添加剂等方面的检测体系;

­——建立从农业技术转化为养殖、种植标准及标准宣贯的推广体系。

(三)水产加工业能力显著增强。年水产品加工能力突破14万吨,并形成一批知名品牌、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四)力创全国淡水水产第一强市(县)。淡水养殖面积达到100万亩,淡水养殖的水产品总量达到40万吨,水产业产值达到42亿元,出口创汇突破8000万美元,水产业产值占农业总值的80%以上,水产业收入占农民收入总额的75%。全市半数以上乡镇办成为水产专业乡镇。

三、创建内容

(一)以建立健全水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为重点,加快水产品标准体系、检测体系和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1、加快水产品标准体系建设

(1)要摸清国内水产品标准的现状,结合我市水产品种类,制定适合我市自然环境、水土物理特性的水产品养殖、种植技术操作规程。(2)根据国内外标准对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要求,制定适合我市水产品投入品的标准。(3)根据我市水产企业发展情况和水产品质量安全要求制定我市水产品加工标准和产品质量安全标准。

2、加快建立完善水产品质量检测体系

(1)加快建立和完善水产品检测体系,加强检测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检测能力。(2)充分利用现有检测力量,有计划、有目的地投入资金,完善检测设备,提高装备水平。(3)组织开展对六个示范区和各农贸市场水产品质量的定期监督检验和产地检疫,通报检验、检疫结果,引导农民正确使用投入品,提高我市水产品的质量和档次。

3、加快健全农业标准化推广体系建设

(1)以水产部门的推广队伍为基础,以乡镇农技站(水产站)为依托,建立全市水产品标准宣贯网络。(2)指导龙头企业实施标准化良好行为,由龙头企业带动示范基地,基地引导农户的方式,组织农民按标准生产,有效地促进农业标准化的推广。(3)成立水产技术专家服务小组,建立水产技术专家库,上下联系。设立并公布技术咨询电话,帮助农户及时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二)以六大示范基地为载体,抓好淡水产品标准化示范项目建设

1、抓板块示范基地建设

按照“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连片开发”原则,加大低湖田及非耕地保护范围低产田的开发力度,对海拔23.5米以下的低湖、低产田进行适度开发,稳步扩大水产养殖面积,确保六个示范基地的养殖、种植规模。

2、加强水产养殖设施保障

一是对连片开发的鱼池基本实现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升级配套,特别是对各示范基地,坚持做到池塘挖到哪里,水、电、路就配套到哪里。二是水产板块内水利设施不断更新、改造,形成配套。三是鱼池“三机”配套。大力推行增氧机、抽水机、投饵机“三机”配套,推动水体高密度养殖,增加单位面积的实物产出和货币产出。全市“三机”配套养殖面积要占应配套面积的95%以上。

3、加快农业标准化专业协会的建设

各示范基地成立专业协会,并实现“四统一”,即统一提供种苗,统一投入品投放,统一养殖、种植标准,统一产品销售。

(三)以水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形成“企业+基地+标准+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1、加大对水产品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着力构建以德炎、井力、晨光、水乡、鹏汇、宏业等公司为龙头的水产品加工体系。

2、指导企业按《质量管理体系》系列标准加强企业管理,建立以技术标准为主题,包括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在内的企业标准体系,同时鼓励企业抓好品牌建设,提高龙头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产品档次。

3、引导龙头企业加强与标准化示范基地的联合。一是大力开展对环境监测,水质检验,帮助农民把好原料生产的质量关。二是引导企业和基地之间实行订单生产,发展订单农业。

四、阶段任务及责任单位

(一)项目的申报阶段(20*年5月底以前)

1、完成淡水产品标准化示范市立项前期的调查论证。

2、完成淡水产品标准化示范市项目的申报。

以上工作由质监局负责完成。

(二)标准体系和检测体系建立阶段(20*年12月底以前)

1、初步建立6大淡水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的标准体系。

2、完善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手段。

以上第1项由水产局和质监局负责完成,第2项由质监局负责完成。

(三)项目建设阶段(20*年6月-2011年5月)

1、建立农业标准化技术推广体系,培训养殖、种植标准化技术人才,尤其是对养殖、种植专业户的培训,推广水产品标准化养殖、种植规程。

2、完善环境、气象监测和市场监督等方面的保障体系。

3、完成*河蟹滨湖示范基地、*银鲫龙口示范基地、*小龙虾螺山示范基地、*甲鱼黄家口示范基地、*黄鳝戴家场示范基地和*莲藕蓝田示范基地的硬件建设及技术推广工作。

4、开展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整体认定和农业“三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认证及名牌产品的申报工作,壮大*“三品”品牌标志群。

以上第1项由水产局和质监局负责完成,第2项由环保局、气象局、质监局和工商局完成,第3项由相关乡镇、水产局、土管局、发改局、科技局、交通局、财政局、专业协会和质监局负责完成,第4项由水产局和质监局完成。

(四)验收阶段(2011年1月至6月)

由质监局牵头完成文件资料汇编,影像资料制作及总结上报工作,迎接上级考核验收。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以市长为组长,分管市长为副组长,相关乡镇和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市淡水产品标准化示范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和协调示范市创建工作,及时解决创建工作中的具体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质监局。

(二)广泛宣传发动

各有关乡镇和部门要通过召开不同层次的会议、出动宣传车、利用市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宣传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政策、措施。

(三)加大投入力度

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导向,以农户、中介组织投入为主体,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投入的多元投入机制。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和利益连接机制,引导农民自由资金向增收致富潜力较大的标准化生产领域倾斜,逐步走上自我投入、自我发展的良性发展轨道。

(四)强化工作责任

1、创建示范市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各责任单位要组建专班,抽调专人,制定各自责任任务的详细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确保工作进度。

2、各水产品体系标准实施后,各责任单位要负责标准的宣贯、推广应用工作。各有关乡镇要大力配合,确保早日让农户掌握标准,并按标准组织生产。

示范化范文篇10

为做好农机化先进技术装备的示范和推广应用,进一步提高我区农业机械化整体水平,扎实推进我区创建省级农机化示范区工作。根据《区农机化示范推广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区级农机化示范推广项目经各镇街、区级有关单位组织申报,区农机水利局专题评审和区财政局审核。

现将年区农机化示范推广项目建设计划下达给你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各镇街、区级有关单位接文后,要迅速将项目落实到各实施单位,并落实专人加强项目实施的督促检查和技术指导工作,确保在月底前按计划要求完成实施内容。

二、各项目实施单位要及时组建项目领导小组,对照计划指标认真组织实施,提高科技含量,充分发挥示范推广作用。同时要加强对项目的管理,项目完成后要及时提出项目验收申请、上报验收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