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外科十篇

时间:2023-03-24 01:55:46

肝胆外科

肝胆外科篇1

肝血管瘤88例分析 陈国泰,李绍强,郑朝旭

电化学疗法治疗多发性肝海绵状血管瘤 蒋平,许家镕

小儿肝母细胞瘤的诊治回顾分析 林进汉,李家驹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16例治疗体会 刘会峰,陈乾德

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29例诊治分析 孙礼侠,陈勇,程凤英,何国璋,陶忠

猪异位肝移植术中血流动力学特点 林建华,贺旭,李朝龙,周占春,林智琪,朱玮冰

抑制NO生物合成对肝硬变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王承泰,戴坤扬,林擎天,邝耀麟

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肾损伤的保护作用 蔡端,殷保兵,张群华,张延龄,侯兰娣

肝外胆管残余结石的发生、诊断和治疗 乐淳,高宗礼,林擎天,Le Chun,Gao Zongli,Lin Qingtian

胰头后侧径路切开主胰管取石术 王钦尧,曹伟家,曹亦军,倪雷

栅栏状缝扎胃壁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黄合超,潘建胜,宋迎春,余启松,孟兆超,蒋保亚

ERCP合并螺旋CT三维成像对胆胰疾病的诊断价值 刘伟林,张海阳,程瑞新,钱建萍

PGGT单克隆抗体制备及其鉴别梗阻性黄疸的价值 芮理,沈洪薰,陈玉泉,Rui Li,Shen Hongxun,Chen Yuquan

原发性胆囊癌抑癌基因P53蛋白表达及其意义 邬剑华,王鲁,蔡端,Wu Jianhua,Wang Lu,Cai Duan

原发性肝恶性神经鞘瘤一例 方学军,李朝龙

伞状导鞘管和猪尾巴导管在PTCD/PTGBD中的应用 杨玉龙,谭文翔,毛卫,席力罡,王晓光,丛培生

Mirizzi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治疗 竺扬文,於仕江,张立人,孙建华,邹寿椿,吴志勇

急性胰腺炎并发脾动脉破裂出血(附二例报告) 康骅,孙家邦,贾建国,陈宏,杨磊

恶性梗阻性黄疸姑息性手术方法比较分析 刘永存,杜瑞添

姑息手术联合腹腔化疗治疗不能切除的胰头癌 蔡中仁

胆总管十二指肠后吻合治疗胰腺癌致阻塞性黄疸 王书峰,刘加升,张雷,马元华,顾瑞磊,许正国,孟健

肝外伤49例临床分析 高标,霍宏兴,高志清,贺少雄,单光明,赵劭英,杨晓艳

胆管空肠Roux-Y吻合术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二例报告 祝水平,代成甫,夏荣义

胆囊息肉样病变89例诊治体会 许文斌,孔迪生

胆囊疾患1000例手术治疗体会 高永盛,刘文荣

单纯胆囊切除术失误六例报告 任建军,田清明,武建林

延迟性脾破裂17例诊治分析 叶金明

胆管空肠Roux-Y吻合术后绞窄性腹内疝一例 刁同进,尹成才,李冬梅

晚期胰腺癌综合治疗的疗效观察 彭俊平,胡勇,顾琼,廖洪,刘光中

胰腺囊腺癌的临床诊断及其影像学特征探讨 孙卫红,惠希增,李叶臣,王代宪

术中胆道造影发现胰尾癌一例 黄涛,杨希

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胰瘘、胆瘘的相关因素 区奕猛

胰十二指肠切除107例经验 方之千,高敦民,施维锦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前"减黄"的临床评价 张静霞,邹寿椿,张成武

胰体胰岛细胞瘤切除术后胰外瘘行瘘管胃吻合术治愈一例 孙恩铭,陈秉燮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宋其同,张启瑜

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并发胰瘘的若干措施 高之阳

重症急性胰腺炎坏死组织清除术后引流方法的选择 李军成,刘根寿,田斌,庄志祥

小儿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诊治体会 徐珊,章友

胰腺损伤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 付仔成

急性胰腺梗死五例报告 张英豪

胰腺损伤的处理体会 牟永华

肝损伤45例诊治体会 许阳杰

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32例报告 潘忠良,周福海

梗阻性黄疸的CT诊断 王甫云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21例治疗体会 葛纪成

胰腺完全横断伤合并多脏器损伤二例报告 肖春林

急性胰腺炎的发病与炎症细胞因子 项建斌,张群华,蔡端,Xiang Jianbin,Zhang Qunhua,Cai Duan

胰腺癌诊治现状与进展 王志伟,吴元兵,陈玉泉

肝外胆管狭窄的诊治体会 陈布克,吕国强,何友钊,CHEN Bu-ke,LU Guo-qiang,HE You-zhao

几种困难情况下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王玉明,张笃,韩明福,陈先祥,刘小波

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的手术治疗 汪雪源,李定耀,李明主,王云良,李明

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57例报道 刘扬,张柏和,姜小清,张永杰,钱光相,陈汉,吴孟超

肝脏炎性假瘤的诊治(附三例报告) 丁福全,赵京丽,任源,王在国

Mirizzi综合征的诊疗体会 吕建蓉,金国伟,葛承辉,林擎天

微波固化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 刘柏春,陈素纯,LIU Bai-chun,CHEN Su-chun

胆总管下端医源性损伤的诊治体会 胡红强,罗伟,秦红军

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23例分析 李旋,林枫,王强,LI Xuan,LIN Feng,WANG Qiang

肝癌侵袭转移发生的分子基础 范林军,何振平,FANG Lin-jun,HE Zhen-ping

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再出血机制及治疗 徐泱,陈治平,吴志勇,曹晖

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治近况 张继红,戴丽华,ZHANG Ji-hong,DAI Li-hua

胰头癌外科手术治疗的变迁 田雨霖,TIAN Yu-lin

胰十二指肠切除致肝内胆管破裂一例 李国君

异位胰腺七例报告 施红旗,张启瑜,陈吉彩,SHI Hong-qi,ZHANG Qi-yu,CHEN Ji-cai

胆管囊肿52例治疗分析 王洪,乐淳,林擎天,WANG Hong,LE Chun,LIN Qing-tian

重症急性胰腺炎外科治疗探讨 江旺祥,王平清,JIANG Wang-xing,WANG Ping -qing

伴有合并伤的胰腺损伤的诊治 陈笑雷,周蒙滔

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九例临床分析 蔡桂海,鲁宏艺,王继宏,CAI Gui-hai,LU Hong-yi,WAGN Ji-hong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老年胆道手术 余微萍,徐旭仲,毛毅,苏尔瞻

急性重症胆管炎手术治疗体会 杨培民,YANG Pei-min

T管拔除后胆漏九例治疗体会 潘永海

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假性胰腺囊肿的诊治 周晓光,吕勇,ZHOU Xiao-guang,LU Yong

经腹腔镜肝囊肿切除开窗术的体会 于群章,黄志清,YU Qun-zhang,HUANG Zhi-qing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重新兴起 高根五,GAO Gen-wu

脾结核一例 崔哲,徐琳,吴志勇

胰腺移植进展 徐庆,吴志勇,XU Qing,WU Zhi-YONG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疗效分析 刘社芽

原发性肝癌手术后种植灶的治疗 张海斌,卢军华,张永杰,杨广顺

重症胰腺炎患者死亡时间和原因分析 罗世成,章时彦,胡瑞祥,时德

胆源性胰腺炎的胆道探查及其定义 钮宏文,戴坤扬,李里,伍波

肝癌根治术中门静脉插管皮下置泵栓塞化疗的疗效 陆卫军,王光伟,周亚龙,唐浩,王倩

重症急性胰腺炎术后死亡31例分析 ,戴坤扬

肝胆外科篇2

2.18岁年轻女性肝腺瘤并出血一例谢青松,单人锋,王华,鄢业鸿

3.急性胰腺炎过度治疗与干预不足肝胆胰脾外科杂志 毅,李强,MIAOYi,LIQiang

4.胆胰十二指肠结合部多层螺旋CT仿真内镜技术临床应用郭志军,陈艳芳,张玉环,孟繁杰,蔺强,GUOZhi-jun,CHENYan-fang,ZHANGYu-huan,MENGFan-jie,LINQiang

5.胰岛素瘤患者围手术期血糖变化规律及处理展翰翔,赵玉沛,张太平,丛林,廖泉,戴梦华,ZHANHan-xiang,ZHAOYu-pei,ZHANGTai-ping,CONGLin,LIAOQuan,DAIMeng-hua

6.信息动态

7.重症急性胰腺炎区域灌注治疗供药动脉的选择周蒙滔,余昶,周为中,胡文豪,宋其同,余正平,徐正铿,张启瑜,ZHOUMeng-tao,YUChang,ZHOUWei-zhong,HUWen-hao,SONGQi-tong,YUZheng-ping,XUZheng-keng,ZHANGQi-yu

8.胰周脓肿经超声介入穿刺联合胆道镜清创治疗36例经验总结闫勇,戴睿武,汪涛,汤礼军,张炳印,YANYong,DAIRui-wu,WANGTao,TANGLi-jun,ZHANGBing-yin

9.老年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并发症分析张春立,军,ZHANGChun-li,WANGYi-jun

10.Toll样受体2和低氧诱导因子-1α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张建军,吴河水,王琳,吴海龙,张景辉,ZHANGJian-jun,WUHe-shui,WANGLin,WUHai-long,ZHANGJing-hui

11.Slug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干扰Slug对胰腺癌转移的影响张克君,余壮明,王正文,孙传东,李德春,张炳远,卢云,赵伟,ZHANGKe-jun,YUZhuang-ming,WANGZheng-wen,SUNChuan-dong,LIDe-chun,ZHANGBing-yuan,LUYun,ZHAOWei

12.HIF-1α、P-gp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的意义刘俊,黄陈,孙晶,胡宏慧,金宇彪,裘正军,LIUJun,HUANGChen,SUNJing,HUHong-hui,JINYu-biao,QIUZheng-jun

13.胰腺导管内状黏液性肿瘤与胰腺导管腺癌的差异分析徐彬,楼文晖,王单松,靳大勇,XUBin,LOUWen-hui,WANGDan-song,JINDa-yong

14.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大鼠肺组织Toll样受体2/4mRNA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李德泉,王琳,吴河水,吴海龙,张景辉,田元,LIDe-quan,WANGLin,WUHe-shui,WUHai-long,ZHANGJing-hui,TIANYuan

15.丁酸钠对人胰腺癌细胞ASPC-1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周伟,汪理,刘涛,王统玲,王春友,ZHOUWei,WANGLi,LIUTao,WANGTong-ling,WANGChun-you

16.白细胞介素6促进人胰腺癌细胞的侵袭及机制探讨杨光,裘正军,刘君,毕维民,崔刚,黄陈,YANGGuang,QIUZheng-jun,LIUJun,BIWei-min,CUIGang,HUANGChen

17.褪黑素干预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研究吴爱荣,许春芳,陈卫昌,WUAi-rong,XUChun-fang,CHENWei-chang

18.表皮生长因子在内镜治疗急性胰腺炎中的表达作用吕文,袁庆丰,张筱凤,郭英辉,张啸,范震,黄海涛,杨建锋

19.70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外科治疗的方法与时机周奇,梁力建,彭宝岗,陈东,周祥兵,苏才坤

20.胰腺实性假状瘤20例临床分析黄涛,周进学,杨楠木,韩风,花亚伟,韩有志

21.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引起阻塞性黄疸二例临床诊治分析徐权斌,XUQuan-bin

22.肝移植后受者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分析千年松,陶开山,帝振宇,汤雨,季茹,杨建栋,李琳,窦科峰

23.细胞间黏附分子1信使核糖核酸在大鼠胰腺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胰腺中表达的意义及丹参对其表达的影响王长淼,关凤林,沈忠义,陈海龙,马成虎

24.5-HT及其受体在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肠功能障碍中的表达及机制薛育政,刘宗良,陆宇峰,戴泓,尹群,俞宪民,李建平

25.siRNA沉默Rab23基因对胰腺癌细胞PANC-1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刘云建,高波,王琛,史松梅,李辉,徐晓秋,汪谦

26.Hedgehog信号通路在胰腺癌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郝昆,谢学海,杨尹默,HAOKun,XIEXue-hai,YANGYin-mo

27.缺氧致早期胰岛移植失败的原因及对策缪刚,许静涌,赵艳阳,韦军民,MIAOGang,XUJing-yong,ZHAOYan-yang,WEIJun-min

28.高强聚焦超声(HIFU)无创治疗肿瘤技术的崛起冯若,朱辉,李发琪,苏海兵,陈迅,FENGRuo,ZHUHui,LIFa-qi,SUHai-bing,CHENXun

1.腹部钝伤致胆管损伤何振平,HEZhen-ping

2.重视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的防治朱志军,张建军,ZHUZhi-jun,ZHANGJian-jun

3.肝外胆道变异与医源性胆管损伤王广义,王英超,刘亚辉,谭毓铨

4.早期胆囊癌中肿瘤直接扩散的手术学意义研究黄海林,胡志前,,王强,HUANGHai-lin,HUZhi-qian,WANGYi,WANGQiang

5.LC中警惕胆囊癌和胆管癌的误诊及漏诊高志清,付由池,刘正才,GAOZhi-qing,FUYou-chi,LIUZheng-cai

6.肝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附11例时开网,席鹏程,杨坤兴,倪绍忠,SHIKai-wang,XIPeng-cheng,YANGKun-xing,NIShao-zhong

7.活体肝移植的胆道重建技术及并发症分析张雅敏,朱志军,杨涛,侯建存,蔡金贞,魏林,张海明,沈中阳,ZHANGYa-min,ZHUZhi-jun,YANGTao,HOUJian-cun,CAIJin-zhen,WEILin,ZHANGHai-ruing,SHENZhong-yang

8.中华医学会2010年第十二届中华肝胆胰脾外科专业学术论坛征文

9.胆道内镜对肝移植术后胆管损伤变化的观察杨玉龙,张宝善,冯秋实,谭文翔,YANGYu-long,ZHANGBao-shan,FENGQiu-shi,TANWen-xiang

10.肝胆胰脾外科杂志 脏外生型脂肪瘤一例甘胜红,顾克非,李克剑,朱卫,张楷良,阮庆大

11.胆总管巨大结石胆道塑料内支架"搅动溶石"作用临床研究范震,张啸,张筱凤,吕文,黄平,王辉,FANZhen,ZHANGXiao,ZHANGXiao-feng,L(U)Wen,HUANGPing,WANGHui

12.肝段(叶)切除胆肠Roux-en-Y吻合加联合抗反流装置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效果研究金晓波,周连帮,王文擘,王小军,杨越涛,钟准,JINXiao-bo,ZHOULian-bang,WANGWen-bo,WANGXiao-jun,YANGYue-tao,ZHONGZhun

13.高位胆道恶性梗阻介入治疗虞希祥,朱国庆,施昌盛,施振静,陈斌,黄林芬,南忆,YUXi-xiang,ZHUGuo-qing,SHIChuang-sheng,SHIZhen-jing,CHENBin,HUANGLin-fen,NANYi

14.ERCP和EST取石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临床研究黄宏春,王秀敏,王永亮,HUANGHong-chun,WANGXiu-min,WANGYong-liang

15.用改进的器械行经脐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朱江帆,徐曼珠,马颖璋,胡海,ZHUJiang-fan,XUMan-zhu,MAYing-zhang,HUHai

16.肝内胆管囊腺瘤与囊腺癌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曲辉,孙跃民,王成锋,单毅,赵东兵,赵平,QUHui,SUNYue-min,WANGCheng-feng,SHANYi,ZHAODong-bing,ZHAOPing

17.pEGFP-survivin对GBC-SD细胞生长的抑制及对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沈汉斌,吴耀辉,龙浩成,郑启昌,龚建平,SHENHan-bin,WUYao-hui,LONGHao-cheng,ZHENGQi-chang,GONGJian-ping

18.shRNA/mrp1表达载体构建及其体外表达研究潘光栋,严律南,杨建青,褚光平,刘强,肖亿,PANGuang-dong,YANLü-nan,YANGJian-qing,CHUGuang-ping,LIUQiang,XIAOYi

19.左半肝联合肝右动脉、门静脉整块切除治疗BismuthⅢb型肝门部胆管癌刘超,肖治宇,孙健,张建龙,余先焕,王捷

20.腹腔镜射频消融辅助治疗意外胆囊癌的初步研究范瑞芳,柴福录,李荣梓,袁克文,雍召生,肖毅,梁祥森,李红梅

21.腹腔引流联合ERCP治疗胆囊管残端漏12例体会刘明,LIUMing

22.医源性高位胆管损伤的处理探讨常仁安,陈钟,李志峰,CHANGRen-an,CHENZhong,LIZhi-feng

23.肝胆管囊腺癌的螺旋CT表现丛振杰,刘曙亮,盛辉,殷薇薇,贺书杰,林志军

24.成人门静脉积气二例潘步建,宋洪亮,金肖丹,黄崇权

25.肝门部胆管癌26例手术治疗牟洪超,董立军,姜小清,MOUHong-chao,DONGLi-jun,JIANGXiao-qing

26.常温下不同肝血流阻断方式在肝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陈勇,张福鑫,张乙川,李金龙,陈生贵

27.保留胆总管下段空肠带蒂瓣重建胆管术的初步体会蒋宗华,达娃次仁,张庆达,JIANGZong-hua,DawaCiren,ZHANGQing-da

28.重症急性胰腺炎相关脑功能障碍的脱髓鞘病变韩天权,冯飞灵,张圣道,HANTian-quan,FENGFei-ling,ZHANGSheng-dao

29.胆管支气管瘘的诊断和治疗徐庆祥,吴亚夫,施晓雷,王继元,朱卫,丁义涛

30.胆管损伤修复与肝脏疾病王志兵,邰升,WANGZhi-bing,TAISheng

31.意外胆囊癌的诊治进展黄泽平,吴新民,郭亚民,HUANGZe-ping,WUXin-min,GUOYa-min

32.《中华肝胆外科杂志》稿约HttP://

33.喜迎《中华肝胆外科杂志》创刊十五年刘永雄

1.保胆取石术有关问题的探讨邹一平,萧荫祺,ZOUYi-ping,XIAOYin-qi

2.胆总管隔膜致胆管炎反复发作一例严燕国,吴瑞乔,沈新明,刘良培,

3.保胆取石术后胆石的复发及预防韩天权,张圣道,HANTian-quan,ZHANGSheng-dao

4.肝门部胆管癌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高上达,林礼务,何以敉,吴丽足,王艳,林展辉

5.胆道损伤经手术修复后再次胆道狭窄的外科处理严佶祺,彭承宏,丁家增,杨卫平,陈拥军,周光文,陶宗元,李宏为

6.先天性胆管扩张症伴胆囊癌一例屠金夫,宋其同,陈宗静,TUJin-fu,SONGQi-tong,CHENZong-jing

7.围手术处理因素对胆道损伤的预后影响王旭,孙建明,唐彤,王翔翔,刘明忠,赵宇

8.EST+ERCP术后早期并发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外科诊治倪杰,罗中尧,陆贝,NIJie,LUOZhong-yao,LUBei

9.MegalinmRNA在胆石症病人胆囊上皮细胞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马仁,花瞻,项汕宏,周雷,王文跃

10.肺耐药蛋白和拓扑异构酶Ⅱ在胆囊癌和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金赘杰,刘厚宝,沈振斌,童赛雄,王炳生

11.胆囊癌及其良性病变组织中CCL3及其受体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杨竹林,兰思根,付汐,苗雄鹰

12.重症胆道感染围手术期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和治疗李勇,金立亭,冯贤松,LIYong,JINLi-ting,FENGXian-song

13.胆囊炎术后并发Wernicke脑病死亡一例郭亚萍,孟丽红,GUOYa-ping,MENGLi-hong

14.快速康复外科在胆道外科中应用的初探王刚,孙备,姜洪池,李军,孟庆辉,高越,刘杰,武林枫

15.腹腔镜胆道手术并发症的腹腔镜处理体会:附17例临床报告毛根军,吴晓康,陈军强,厉学民,俞世安,许龙堂,张家敏,郑樟栋

16.斑马导丝在腹腔镜胆道手术中的应用严立俊,汤利民,YANLi-jun,TANGLi-min

17.γ-氨基丁酸抑制胆管癌细胞株QBC939增殖及其机制的研究刘臣海,黄强,LIUChen-hai,HUANGQiang

18.生长抑素对胆囊癌细胞株的致凋亡研究肝胆胰脾外科杂志 一雨,李济宇,李松岗,全志伟

19.读者·作者·编者

20.NF-κB圈套技术在小鼠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肺损伤中的实验研究张泓,李磊,毛恩强,汤耀卿,张圣道

21.微波消融灭瘤联合瘤内接种树突状细胞诱导特异性抗肝癌免疫殷晓煜,王竹,吕明德,侯洵,匡铭,谢晓燕,梁力建

22.MBD1RNA干扰对胰腺癌细胞株BxPC-3生长影响的实验研究刘辰,虞先浚,傅德良,金忱,徐近,龙江,倪泉兴

23.心脏停跳大鼠肝脏过氧化亚硝酸介导的细胞凋亡变化宋少伟,刘永锋,SONGShao-wei,LIUYong-feng

24.Caroli病癌变的诊治体会:附五例张成武,赵大建,吴伟顶,胡智明,张宇华

25.胰腺癌根治性切除的临床和病理相关因素分析严秋亮,朱锦辉,赵明飞,YANQiu-liang,ZHUJin-hui,ZHAOMing-fei

26.消息

27.103钯放射性支架对胆管癌细胞bcl-2表达的影响和意义何贵金,鞠光,高沁怡,许书河,高红,姜维国,蒋涛,戴显伟

28.腹腔镜胆囊切除2126例临床资料回顾分析乔万江,孙万林,QIAOWan-jiang,SUNWan-lin

29.胆囊癌临床分期研究的临床意义卢乐,孙学军,石景森,LULe,SUNXue-jun,SHIJing-sen

30.胰腺癌干细胞研究进展司爽,廖泉,赵玉沛,SIShuang,LIAOQuan,ZHAOYu-pei

31.小儿肝脏局灶性结节样增生一例温尔刚,余小炯,许建,WENEr-gang,YUXiao-jong,XUJian

1.我国再次肝脏移植的若干问题探讨沈中阳,朱志军,SHENZhong-yang,ZHUZhi-jun

2.术前肝功能评价在肝癌肝移植预后判断中的价值徐泱,樊嘉,周俭,邱双健,吴志全,余耀,黄晓武,汤钊猷,王玉琦

3.原位肝移植治疗重型肝炎临床分析鲁正,彭承宏,周光文,沈柏用,申川,陈浩,严佶祺,陈拥军,李勤裕,王小明,李宏为

4.半离体肝部分切除、自体肝移植技术探讨:附二例成功的病例报告叶启发,明英姿,佘兴国,牛英,任祖海,成柯,玛娜,袁金忠,马颖,万齐全

5.术前脾切除对原位肝移植的影响及对策王小明,彭承宏,鲁正,沈柏用,周光文,陈皓,严佶祺,邓侠兴,李宏为

6.肝移植术后细菌感染的菌群变迁及耐药性分析李敏如,蔡常洁,陆敏强,杨扬,易慧敏,许赤,易述红,汪根树,陈规划

7.罕见的肝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邱明链,刘景丰,曾金华,陈丽红

8.慢性重型肝炎肝移植的手术时机陆敏强,蔡常洁,易述红,陈湖岸,崇雨田,陈规划

9.危重症肝移植病人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围手术期治疗王孟龙,卢实春,池萍,郭庆良,刘晋宁,朱岳,李宁

10.受体性别对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功能的影响刘崇忠,胡三元,姜旭生,朱民,靳斌,王可新,张光永

11.管腔内介入技术治疗肝移植术后胆管吻合口狭窄邵海波,徐克,张曦彤,苏洪英,张睿,吴刚,刘永锋

12.肝移植术后早期肾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分析张小进,江艺,吕立志,胡还章,杨芳,蔡秋晨

13.大鼠原位肝移植中血红素加氧酶-1表达对BCL-2和VCAM-1影响范伟,伍晓汀,谢建国,FANWei,WUXiao-ting,XIEJian-guo

14.抗CD-40L单抗加小剂量、短程CsA对肝移植大鼠生存期和Th1/Th2平衡偏移的影响刘骅,吴志勇,曹晖,LIUHua,WUZhi-yong,CAOHui

15.供体凋亡/坏死细胞对大鼠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作用研究陆朝阳,姜洪池,潘尚哈,孙备,孟庆辉,谭宏涛,孙学英

16.实验大鼠胰岛分离移植技术方法的比较分析宋京海,韦军民,朱明伟,黄美雄,苏伟,李大军

17.肝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继发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一例张晓君,傅志仁,丁国善,王正昕,郭闻渊,施晓敏

18.肝硬化肝移植术后贫血的病因及防治吴烈,孙宁东,陈世洪,陈小平,张永进

19.肝移植术后早期膀胱出血诊治体会:附二例报告常华,傅宏,郭闻渊,施小敏,王正昕,丁国善,傅志仁

20.肝胆胰脾外科杂志 症急性胰腺炎胰腺细胞凋亡的意义及精氨酸促凋亡机制的研究周新泽,张国寿,毛勤生,于秀,陈瑞新

21.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在肝脏肿瘤和肝移植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作用秦建民,陈大志,QINJian-min,CHENDa-zhi

22.肠系膜上静脉和门静脉血栓广泛形成致空肠"气球样"改变一例张东,郭伟,张军,张永久,傅明花,高萍

23.再次肝脏移植张雅敏,饶伟,朱志军,ZHANGYa-min,RAOWei,ZHUZhi-jun

肝胆外科篇3

面进行列表,将上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总结,从而找寻肝胆外科手术后胆漏的原因。结果:胆部操作比肝部操作易导致胆漏,60 岁以上

患者比60 岁以下患者易导致胆漏,主观因素比客观因素易导致胆漏。结论:综上所述,胆部操作以及年老等是胆漏发生的重要原因,提高

医生的手术技能、增加医生责任心、对医生进行系统手术操作培训,减少手术对肝胆的损伤,是减少胆漏发生率的有效方式之一。而手术过

程中,进行胆管手术时,未及时发现以及处理胆汁渗漏;对于外伤导致的胆管断裂未进行及时的结扎或结扎不牢固;胆道T 型引流管未放

置正确导致未形成良好窦道等因素是造成术后胆漏发生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肝胆;外科手术;胆漏发生率;原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识号] A [文章编号] 1671-8725(2014)07-0180-01

肝胆系统疾病是消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治疗方法主要有内

科保守治疗和外科治疗[1]。外科治疗常常涉及胆道的切开、缝合以

及引流等,一旦处理不当,极易引起胆漏,带来严重的并发症[2]。

探究肝胆外科手术后胆漏的原因,能有效指导医生采取有效的治

疗措施。为研究探讨肝胆外科手术后胆漏的原因,现对8 例胆漏

的患者进行分析总结,现报道如下。

1 肝胆外科手术后8 例胆漏患者的资料

8 例患者为2013 年2 月~2014 年2 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肝胆疾病患者,男5 例,女3 例。年龄50 岁~66 岁,平均年龄

(60.45±0.37)岁。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肝胆外科手术后胆漏。对

于采取外科手术治疗的8 例患者,手术为胆部操作的患者数为7

例(经调查,接受胆部操作的患者总数为650 例),肝部操作的患

者数为1 例(经调查,接受肝部操作的患者总数为150 例);8 例

患者中小于60 岁的患者数为2 例(经调查,接受治疗的患者中,

小于60 岁的患者总数为420 例),大于60 岁的患者数为6 例(经

调查,接受治疗的患者中,大于60 岁的患者总数为380 例);8 例

患者中,因主观因素(如:医源性因素导致的胆管损伤等)导致

胆漏的患者数为6 例(经调查,患者总数为800 例),因客观因素

(如:双胆囊管畸形导致的胆漏等)导致胆漏的患者数为2 例(经

调查,患者总数为800 例)。

2 观察指标及方法

将上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分组列成表格,从而进行分

析总结,以便寻找寻肝胆外科手术后胆漏的原因。

3 结果

3.1 手术部位不同

从以下数据可以看出,胆部操作组胆漏发生率(1.08%)比肝

部操作组胆漏发生率高(0.67%),在一定程度上提示胆漏发生可

能与手术部位相关。

表1 不同手术部位手术后胆漏发生情况对比

组别 胆部操作组 肝部操作组

患者总数(例) 650 150

胆漏患者数(例) 7 1

胆漏发生率(%) 1.08 0.67

3.2 患者年龄不同

从以下数据可以看出,60 岁以上患者胆漏发生率(1.58%)比

60 岁一下患者胆漏发生率(0.48%)高,在一定程度上提示胆漏发

生可能与年龄相关。

表2 不同年龄手术后胆漏发生情况对比

组别 <60 岁患者组 >60 岁患者组

患者总数(例) 420 380

胆漏患者数(例) 2 6

胆漏发生率(%) 0.48 1.58

3.3 主、客观因素不同

从以下数据可以看出,主观因素组胆漏发生率(0.75%)比客

观因素胆漏发生率(0.25%)高,在一定程度上提示胆漏发生可能

与主、客观因素相关。

表3 不同因素影响手术后胆漏发生情况对比

组别 主观因素组 客观因素组

患者总数(例) 800 800

胆漏患者数(例) 6 2

胆漏发生率(%) 0.75 0.25

4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

的提高,生活方式以及饮食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且随着交

通方式的改进,发生交通事故以及其他外伤等的人越来越多,导

致发生肝胆等消化系统疾病的概率越来越大。内科保守治疗以及

外科手术治疗是治疗肝胆疾病的主要治疗方式,而外伤以及严重

的肝胆疾病,如:肿瘤等,则主要依赖外科治疗。外科手术治疗

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是胆漏,其会引发腹膜炎等一系列严重的后果,

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以及预后,正确找寻胆漏的发生原因则

能指导医生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胆漏是一种区别于有瘘管形成的、只有胆汁从胆囊中渗漏到

腹腔的一种术后并发症,常在术后短期内出现,起病急骤,后果

严重,若没及时诊治,常常严重影响患者健康以及预后,甚至导

致患者的死亡。

肝胆外科手术后胆漏的原因,经分析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

1.外科手术治疗时,由于对组织的切开以及周围组织的损伤,

导致胆囊组织周围的解剖结构发生改变,使其微环境改变,使胆

囊周围发生炎症、水肿以及血供障碍等,都导致胆囊等组织发生

炎症以及愈合延迟等,增加胆漏的发生机会。而内科保守治疗则

不对胆囊三角等部位进行人为改变与损伤,使得胆漏的发生率大

大降低。

2. 一般涉及胆道的手术,都会进行切开、缝合胆道以及对胆

汁引流等操作,常常改变了胆道的结构,容易发生胆漏。

3.年老患者身体素质大大降低,伤口恢复慢,免疫力较为地下,

创伤面不易愈合且易发生病变,最终导致胆漏的发生。

4.有些医生对胆囊三角等胆道系统解剖结构不甚了解,手术过

程中常常操作不当,且有时为了追求手术速度,一味加快手术过

程,导致手术过程不够细致,常常造成胆囊的医源性损伤,导致

胆漏的发生。有些医生未经系统的腹腔镜操作培训就进行腹腔镜

手术,或是为了减小窗口则将切口开的很小,导致视野不清晰,

或难以精确的支配手上的动作,导致肝胆的损伤。胆囊三角解剖

不清时强行行胆囊切除术,或是当胆囊部位已经发生水肿、粘连

等解剖层次不清时,仍实施常规手术方式,导致肝胆的损伤。

手术过程中:进行胆管手术时未及时发现以及处理胆汁渗漏;

对于外伤导致的胆管断裂未进行及时的结扎或结扎不牢固;胆道T

型引流管未放置正确导致未形成良好窦道等因素也是造成术后胆

漏发生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外科手术中胆部操作以及年老等可能是胆漏发生

的重要原因,但由于数据提取量较少,所以如果想要进一步分析

相关程度需要做深入探讨研究。但是,提高医生的手术技能、增

加医生责任心、对医生进行系统手术操作培训,减少手术对肝胆

的损伤,仍然是减少胆漏发生率的有效方式之一。

参考文献

[1] 郭军,张生斌,宋士鹏,等.35 例肝胆手术后胆漏的临床分析

[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2,28(68):67-69.

肝胆外科篇4

[关键词] 胆道外科手术;肝胆管结石;胆肠内引流术;肝切除术式

[中图分类号] R364.2+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4(a)-177-02

通常肝胆管结石具有病情复杂、术后易出现结石残留、复发、并发症发生率高,易引发胆癌等特征,其中术后结石残留是外科治疗中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本试验对2008年6月~2010年6月在本院接受外科治疗的168例肝胆管结石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不同治疗方式下的患者疗效情况,并总结各种外科治疗方式的临床适应证,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6月~2010年6月在本院接受外科治疗的168例肝胆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女性患者76例,男性患者92例,年龄42~79岁,平均(56.21±7.47)岁。患者结石分布情况:89例(52.98%)患者为左肝胆管结石,37例(22.02%)患者为右肝胆管结石,42例(25.00%)患者为左右肝胆管结石,132例(78.57%)患者为合并肝外胆管结石,其中,67例为胆囊结石,43例为急性胆囊炎,18例为慢性胆囊炎,25例为胆囊息肉,123例伴有腹痛发作,87例伴有发热,92例伴有黄疸。此外,26例患者有胆道手术史,13例患者有急性胰腺炎史。本研究所涉及患者均经术中胆道造影、术中纤维胆道镜、MRI、CT、B超检查后得到明确诊断。

1.2 方法

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依照患者肝病变情况、胆管狭窄、结石部位等具体因素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肝切除术式中,50例(29.76%)患者采用左外叶切除,39例(23.21%)患者采用左半肝切除,12例(7.14%)患者采用肝方叶切除,5例(2.98%)患者采用右前叶切除,20例(11.91%)患者采用右后叶切除,5例(2.98%)患者采用右半肝切除,37例(22.02%)患者采用双侧多区段肝切除。

附加手术:肝切除同时,78例(46.43%)患者附加胆肠内引流术,4例(2.38%)患者经肝实质切开取石,2例(1.19%)患者附加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5例(2.98%)患者行经肝形管肝胆管支撑引流。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4.0统计软件,对168例患者经外科治疗后的结果数据进行统计,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本组168例患者手术顺利,平均失血量为180 ml无一例患者死亡。患者手术结果基本结果统计情况见表1。

3 讨论

3.1 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关键

如何有效治疗肝胆管结石并最大限度地降低残石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是当前肝胆外科中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鉴于结石在患者肝内胆管分布的位置、结石的数量、伴同肝脏和肝胆管病变、手术时间等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成为有效治疗肝胆管结石的关键[1]。例如,慢性期手术抑或急性期手术,患者之前经历的手术次数等均会对手术方式的选择和手术实施产生一定的影响,不同患者具有高度的个性差异,所以临床上应该依据患者具体的病理特征选择对应的手术方式,必要时可附加其他手术。当前,纤维胆道镜的广泛应用和B超、CT、MRI等影像学方法的发展均有助于临床上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正确、有效的手术方式应该实现如下目标:第一,最大限度地取出结石;第二,清除患者病灶;第三,建立通畅的胆汁引流;第四,改善胆管出现的病变;第五,为术后的辅助治疗创造合适的条件[2]。

3.2 肝切除的意义

对肝胆管结石患者行肝段/叶切除,以清除病灶,使肝胆系统的生理环境回归正常,最终阻断肝胆管结石的继续发展,以实现痊愈。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更多的肝胆管结石患者在早期被确诊,肝脏局限性病变较为常见,同时,弥漫性毁损病变减少。较之以前,肝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症状变轻,所以对与肝胆管结石患者来讲,笔者认为部分学者所提倡的系统性规则性肝段切除观点较为合理[3]。外科治疗不仅能够实现肝胆管结石和狭窄的一次性治疗,而且能够彻底实现病灶的清除,祛除了胆管癌的好发部位,甚至将已经发生癌变的组织切除,达到了治疗和预防复发的目标。在本组试验中,部分肝胆管结石患者接受了规则性肝段切除术,临床表现良好。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肝胆管结石的一期规则性肝段切除不仅手术操作形式简单,而且疗效良好,唯一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手术时机的选择,因为不同手术时机可能影响到胆管结石引发范围和肝脏的损害程度[3]。

3.3 明确肝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的手术指征

能否掌握好肝切除手术的手术指征是决定肝内胆管结石手术疗效的关键因素之一。当前,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指征主要包括:第一,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肝储备功能可以经受得住肝段/叶切除手术;第二,病变局限在半肝、肝叶或者肝段但是难以取尽的结石;第三,伴有肝叶、肝段狭窄又难以解除梗阻;第四,相应肝叶、肝段并有明显纤维化与肝萎缩;第五,合并有类似Caroli病的胆管先天性病变,难以控制的胆源性肝脓肿、肝胆管外痰或者胆道出血等病变;第六,疑有肝内胆管癌变。

综上所述,在所有肝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方式中,如何根据患者高度的个性差异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和手术时机对患者的恢复和预后情况尤为重要。随着当前术中纤维胆道镜的广泛应用和其他诊断方式的快速发展,肝胆管结石外科手术的选择正得到越来越多支撑。

[参考文献]

[1]邓美海,汤照峰,刘波.左肝外叶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评介[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6,6(6):437-438.

[2]尹雨佳.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肝胆管结石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0,8(20):106-107.

[3]周飞国,刘才峰,黄亮,等.多处肝切除治疗复杂肝胆管结石病的并发症分析及防治[J].肝胆胰外科杂志,2009,21(2):110-112.

[4]周新华,李宏,俞丹松.腹腔镜规则性左半肝切除治疗左肝内胆管结石[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0,10(9):819-820.

肝胆外科篇5

关键词:肝胆外科;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

所谓的快速康复理念主要是在采用医学证据的基础上处理围手术期的优化策略,使患者能够得到快速康复,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缩短住院时间的处理理念。患者在经历肝胆外科手术之后,容易导致机体产生高分解以及各种炎症,从而提升患者术后并发症以及死亡率。[1]而利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不仅能可以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进行降低,并且也促进患者的术后护理治疗。本文选取80例肝胆外科手术,并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术后变化情况,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我院于2013年9月份―2014年2月份接诊的肝胆外科手术患者80例,其中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37例,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33.5±5.2)岁。胆囊结石患者35例,原发或者继发肝总管结石28例,胆囊息肉患者11例,左肝囊肿患者3例,左肝血管瘤患者3例。80例患者在手术之前均排除肝硬化、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个40例,两组患者无论在性别、年龄、病因上无明显差异(P>0.05)。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在手术之前告知家属相关知识,缓解患者紧张心理。[2]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护理中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其中,护理内容主要包括:(1)手术之前对患者讲解FGT,将护理过程中所出现的状况以及解决措施告知患者;(2)患者在手术之前6h禁食,在手术前天晚上口服10%的葡萄糖溶液1000ml,次日早上口服10%的葡萄糖溶液500ml;(3)在手术开始前放置尿管,次日拔出;(4)在手术过程中要保证室内温度,避免患者受凉;(5)手术过程中严格控制输液量;(6)手术后的第1d帮助患者进行活动,第2d指导患者进行活动。第3d陪同患者进行活动。[3]

1.3 观察指标

通过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饮食时间以及术后治疗费用,对两组患者的优劣性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

本文所涉及到的数据均采用SPSS 13.0软件计算,计数资料均匀X2表示,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其中,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

通过观察可以得知,观察组患者无论是在下床时间、饮食时间、排气时间中都比对照组要短,并且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要比对照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对照组患者术发生并发症患者有15例,占37.5%;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患者有8例,占20%,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术后观察指标统计表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统计表

3、讨论

近几年,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已经成为了当前医疗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4]肝胆外科围手术期在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基础上,尽可能的给患者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且叶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术后下床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饮食时间,并且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运用中,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也得到缩短。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中患者在术后要控制输液容量,避免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出现各种恶心、呕吐症状,并且要积极鼓励患者及早进食,早期进行下床活动,促进患者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从根本上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5]

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得知,观察组患者无论是在术后下床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都要比对照组患者要短,并且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相对较少,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性(P

综上所述,在肝胆外科围手术期护理中积极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能够帮助患者在术后快速治疗,减少患者的住院费用以及病痛,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健.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胆道外科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02:39-40.

[2]沈艳.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肝胆外科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03:264-265.

[3]张兴桂.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肝胆外科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伤残医学,2014,10:221-222.

[4]雷祥. 快速康复外科在腹腔镜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围手术期的应用[D].中南大学,2013.

肝胆外科篇6

关键词 肝胆外科手术 胆漏 原因 防治措施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14.056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hepatobiliary surgery for bile leakage causes and prevention measures to reduce bile leakage incidence.Methods:from October 2010 to December 2011 after hepatobiliary surgery in patients with bile leakage in 21 cases,bile leakage reasons:cholecystectomy biliary leakage in five cases,the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 and T tube drainage after biliary leakage of nine cases of liver cancer patients liver resection of postoperative bile leakage in five cases of liver injury after surgery,bile leakage in two cases,treatment with surgery and non-surgical treatment.Results:21 cases of patients with bile leakage after non-surgical or surgical treatment,all cured,the cure rate was 100%.Conclusion:The liver and gallbladder bile leakage after surgery the preferred non-surgical treatment.

Key Words Liver and gallbladder surgery;Bile leakage;Reasons;Control measures

胆漏是肝胆外科手术发生率相对较高的一种并发症[1],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增加了患者的痛苦,甚至引发医疗纠纷的发生,为减少胆漏的发生,2010年10月~2011年12月收治肝胆外科手术后发生胆漏患者21例,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总结其治疗对策,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10月~2011年12月收治肝胆外科手术后发生胆漏患者21例,男13例,女8例,年龄20~71岁,平均566岁。所有患者均经B超、CT检查确诊,确诊时间在术后3~6天,平均49天。

胆漏的原因:胆囊切除术后发生胆漏5例,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后发生胆漏9例,肝癌患者进行肝叶切除术后发生胆漏5例,肝外伤手术后发生胆漏2例。

治疗方法:21例患者先予以非手术治疗,其中18例未拔除腹腔引流管的患者仍使用引流管引流胆汁,禁食、同时给予营养支持、抗炎治疗、预防感染;3例已经拔除引流管的患者在B超引导下重新穿刺并置管引流胆汁,初期采用负压引流的方式,直至引流量明显减少,再改为常压引流。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引流的情况以及腹膜炎症状。其中1例拔除“T”管后发生胆漏[2],B超引导下重新穿刺并置管引流胆汁过程中腹膜炎症状加重,甚至出现黄疸,则进行手术治疗。

结 果

21例患者经过非手术或手术治疗后,全部治愈,治愈率100%。

讨 论

胆漏多在起病后短期内出现,常急骤发生,不具备瘘管,只有胆汁漏出,常见于创伤性或手术后数日之内。胆管或胆囊因急性炎症或其他病变所致穿孔或破裂发生胆汁漏出,初期亦属胆漏。胆外漏持续日久即称之为胆外瘘,但胆内漏却很少演变成胆内瘘。

形成胆漏的常见原因:①副肝管的损伤及遗漏:胆管副肝管存在解剖变异、局部粘连致解剖不清、在处理胆囊管时误将开口较低的右侧肝管切断,而术中未及时发现;②T管放置的技巧,不同情况下置放T管时注意事项,T管材质、T管的修剪、粗细合适,掌握最直、最短原则,缝合时技巧以及拔T管时观察与造影等;③患者体质及疾病因素。因外伤患者情况复杂,肝脏外伤时有胆道损伤术中未能发现,未作相应处理所致。国外报道最多的是腹腔镜(LC)术后,其发生率为0~27%,较开腹胆囊切除(02%~05%)有所增加,其次为肝癌切除术后(31%~156%),肝外伤术后(10%~25%),胆肠吻合术后(04%~8%),以及肝移植病人。

针对上述胆漏形成的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①熟悉局部解剖,手术野清晰,动作轻柔仔细。对于可疑组织或疑似副肝管应仔细解剖结扎,以免遗漏。在碰到棘手的胆道手术时,应请教上级医师指导。一种非常简单实用的术中判断是否为胆漏的方法,就是在手术关腹前置一洁净白纱垫于手术创面5~10分钟后取出,观察敷料是否黄染。②胆肠吻合时,吻合组织对合良好,缝合规范,吻合口大小合适,不留张力,充分保证胆管血运良好。③妥当固定T管,以免误拔和滑脱。

治疗方面以非手术治疗为主,且非手术治疗中关键是充分引流。原腹腔引流管继续引流或换成双套管引流;已拔T管者,置带侧孔导尿管于原窦道处引流[3,4],直接或超声波引导下穿刺置管肝下胆汁瘀积处引流。对于胆漏较少,经上述处理均治愈。非手术治疗费用省、恢复快,医患纠纷相对少,已作为治疗术后胆漏的首选方法。

总之,术前充分准备、术中仔细操作、术后完善处理以及可能引起胆漏各种因素有深刻的理解,提高警惕,强化责任心,才能从根本上预防胆漏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Gurpal S,Sandha,Michael J,Bourke,Gregory B,Haber,et al.Endoscopic therapy for bile leak based on a new classification:results in 207 patients.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2004,60(4):547-574.

2 王小梅,刘维惠,秦双征,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原因分析及处理[J].重庆医学,2009,38(12):1504.

肝胆外科篇7

胆漏是肝胆外科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0.51%-2.40%,如不及时妥善处理,将产生严重后果,甚至造成死亡[1]。现收集了我院肝胆外科自2005年10月一2011年10月共收治肝胆手术后胆漏的28例患者,进行了分析对其发病特点、发生机制、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28例患者均为本院肝胆外科自2005年10月一2011年10月收治的肝胆手术后胆漏的病例,其中,男19例,女9例;年龄34~78岁,平均47.6岁;本组发现患者胆漏的具体时间术后2-4d11例,术后5-7d15例,拔除T管后2例.

1.2胆漏的原因

本组患者发生胆漏的原因:开腹胆囊切除术后3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7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9例;肝外伤术后8例,肝癌行肝叶切除术后1例。

1.3临床表现:

①手术后或T管拔除术后逐渐或突然出现腹痛、腹胀和胆汁性腹膜炎症状、伴畏寒、高热、黄疸。②B超检查显示膈下或周围有积液。③患者的伤口或腹腔引流管引流出过多的胆汁。④腹腔穿刺抽出胆汁样液体。其中13例患者经腹腔引流管或瘘口泛影葡胺造影后确诊。

1.4治疗方法

明确诊断后要给予患者右侧卧位或半卧位状态,禁食,胃肠减压,保持腹腔引流管通畅、抗感染、抑制消化酶分泌,营养支持及对症治疗[1-3]。全身症状轻微,腹腔引流通畅且引流量逐渐减少,胆总管通畅,B超或CT提示肝下积液不多的患者可采取非手术治疗。特别是对于没有腹腔引流的患者,则要在B超的引导下进行腹腔穿刺置管引流,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4,5]。

1.5治疗结果

本组非手术治疗25例:原有腹腔引流管且引流通畅者19例,拔T管后重新经T管瘘道置管引流者2例,在B超引导下行腹腔穿刺置管引流者4例,再次手术者3例。手术治疗组3例于术后14—18 d出院.平均住院16 d;非手术治疗25例,住院时间8~26 d,平均13.5d,除1例肝癌患者行肝叶切除术带管出院外,其他患者均痊愈出院。

2形成胆漏的原因

引起胆漏的主要原因有很多,常见的有:①胆道T管引流术后窦道形成缺陷。②胆管损伤术中没有及时发现,导致胆管损伤。③严重肝外伤手术创面断裂的胆管未予结扎或结扎不牢、松脱,等[6-8]。

3胆漏的处理

对于处理胆漏的问题上,必须根据具体情况来作出具体措施。从大致上来说,主要分为基本治疗原则必须确诊引流是否充分和通畅。传统的治疗方法有两种:一是二次手术,通过二次手术的修复,帮助患者摆脱病痛。其次就是利用腹腔穿刺引流、控制感染和营养支持的方法进行治疗[9]。

4 讨论

胆漏是指胆汁或含有胆汁的液体通过非正常途径流出。是肝胆外科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肝胆术后引起胆漏的主要原因是:①胆道术后拔除T管时窦道形成缺陷发生胆漏[2]。T管窦道是由异物刺激引起的一种增生性组织修复过程,术后14 d拔管不会形成胆漏,但多种因素可造成窦道形成缺陷或破裂。主要为:全身性因素.如患者体质差,合并低蛋白血症、贫血、肝硬化、糖尿病、高龄、长期应用激素等及免疫功能缺陷都会影响T管窦道的形成。医源性造成的局部因素,如胆总管血供障碍、术中解剖过度、T管过粗过硬等。②术中没有及时发现胆管损伤。造成胆管损伤的原因除显露、麻醉不满意、解剖变异和病理因素外,术者操作的不规范和思想麻痹也是重要原因[6]。③严重肝外伤手术时,创面断裂的胆管未予结扎或结扎不牢、松脱导致胆漏。有学者报道其发生率可达13%[3]。主要原因是[4]:严重肝破裂伤时常合并有多脏器损伤,术中偏重于快速有效的止血,而忽略了胆管损伤的存在;对于深在的裂伤,往往只作单纯缝合,从而遗漏较大胆管未予结扎。

胆漏的预防措施概括起来不外乎术前充分准备、术中仔细操作、术后完善处理三个环节。①增强术者的责任心,主观上高度重视,术前应熟悉胆道解剖,注意胆道变异,对手术的困难程度应有充分的认识,小心操作,尽量减少医源性胆管损伤;②术前仔细检查,并根据需要给予抗生素控制感染,同时适当采取其他综合支持治疗。③在行胆囊切除时应尽量保留浆膜以便能缝合胆囊床。遇到术中出血时,可用纱布压迫,尽量少用钳夹,以免损伤胆管,对解剖不清者,可常规腹腔引流以利于观察。④手术完成后创面留置合适的引流管并保持引流通畅,同时对营养不良的患者要加强补充营养,以促进创面愈合。

总之,术者在术前熟悉肝胆的正常解剖关系及解剖变异,并掌握肝胆术能正规模式,手术时机的选择、适宜的切口,术后并发症预测,以及正确的处理方法是预防术后胆瘘的关键。术后进行严密的观察,选择正确有效的措施是治疗术后胆瘘,避免造成严重后果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李钟峰,林建生.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原因与预防[J].长治医学院学报, 2006,20(2):112—113.

[2]刘昌阔,吴志鹏,孙礼侠.拔T管后胆漏、腹膜炎的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6,31(5):562.

[3]张学功,李洪波,李志宏.肝胆手术后胆漏的原因及预防[J].齐鲁医学杂志,2005,20(3):236.

[4]洪勇,胡虞乾,廖文胜.肝外伤术中胆漏lO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6):3906.

[5]樊嘉,王晓颉.肝切除术后胆漏的处理[J].肝胆外科杂志,2006,14 (4):243.

[6]石建平,朱勤.医源性胆管损伤的体会(附23例报告)[J].海南医 学,2008,19(7):42.

[7]李波。朱百鹏,粱震.肝胆外科手术后10例胆漏的原因及预防[J]. 安徽医药,2010,31(10):55.

肝胆外科篇8

[关键词] 腹腔镜;肝胆外科;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R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7)02(b)-0044-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laparoscope in the department of hepatobiliary surgery. Methods Convenient selection 86 cases of patients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the department of hepatobiliary surgery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4 to June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43 cases in each,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operation, while the research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laparoscopic surgery, and the treatment effect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otal treatment effective rate, analgesic drug use rate, incidence rate of complications and treatment satisfactory rate in the research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97.67%,2.33%,0.00%,100.00% vs 74.42%,23.26%,18.60%,79.07%), and the difference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

[Key words] Laparoscope; Department of hepatobiliary surgery; Application effect

S着医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腹腔镜的应用日渐广泛与普遍,腹腔镜手术作为微创手术,具有伤口小、术中出血量少、预后良好等优点。肝胆外科疾病具有高发病率的特点,为了挽救患者生命,满足其治疗需求,临床上常给予手术治疗,但传统术式因创伤大、术中出血量多、预后欠佳等,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1]。因此,该文以该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肝胆外科收治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经对照分析,证实了腹腔镜应用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肝胆外科收治的8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中男23例,女20例,最小29岁、最大65岁,平均(46.7±3.1)岁,疾病类型:肝囊肿9例,胆总管结石23例、血管瘤6例、胆管癌5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21例,最小30岁、最大68岁,平均(47.2±2.1)岁,疾病类型:肝囊肿10例,胆总管结石20例、血管瘤8例、胆管癌5例。纳入标准:①均符合肝胆外科疾病诊断标准;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③均无严重器质性疾病、精神疾病等。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常规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麻醉后,在右上腹作反L切口,切口长度15~26 cm,游离肝叶、阻断肝门血流,切除后,利用血管钳夹闭后,剪短、结扎,同时缝合、结扎、止血,探查、取石及引流等方法同研究组。

1.2.2 研究组 腹腔镜手术治疗,具体术式有肝切除术、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等。采用30°腹腔镜镜头、超声刀、血管夹、电子胆道镜、取石网篮及无菌导尿管等。根据患者结石或肿瘤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手术方案,以胆总管结石患者为例,术中全麻,气管插管,取头高脚低位,利用5或6孔法,在脐环下10 mm Trocar放置腹腔镜,锁骨中线脐上3 cm左右放置10 mm与5 mm Trocar,腋前线肋缘下置入5 mm与5 mm Trocar,其均为操作孔。游离肝脏、阻断肝血流、离断肝脏,切开胆总管,探查取石,吻合胆肠,常规置管,处理切除标本.

1.3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总有效率、镇痛药物使用率、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满意率、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等[2]。

1.4 统计方法

以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P

2 结果

2.1 治疗总有效率、镇痛药物使用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满意率

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镇痛药物使用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满意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时间指标

研究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4.7±0.6)cm、(84.2±7.8)mL、(1.7±0.6)d、(8.3±2.1)d均优于对照组(23.4±2.6)cm、(128.7±15.6)mL、(3.7±1.1)d、(12.4±3.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肝胆外科疾病具有多样性,常见的有胆总管结石、肝囊肿及血管瘤等,为了有效清除结石、控制病情进展,临床上常给予手术治疗,如:开腹手术,其缺点明显,未能满足患者治疗需求,因创口大、预后差,影响了手术治疗效果,影响了医患关系。近几年,在先进技术与设备支持下,腹腔镜手术在外科的重要性日渐显著,但目前,关于腹腔镜应用于肝胆外科的研究报道较少,因此,该文以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与开腹手术进行了对比分析,取得了良好效果。该研究结果为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满意率(97.67%、100.00%)均高于对照组(74.42%、79.07%),镇痛药物使用率及并发症发生率(2.33%、0.00%)均低于对照组(23.26%、18.60%),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4.7±0.6)cm、(84.2±7.8)mL]均低于对照组[(23.4±2.6)cm、(128.7±15.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临床治疗中应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在清除结石、切除肿瘤基础上,尽可能地保证肝胆完整,该研究患者经腹腔镜手术,创伤小、疗效佳、最大限度地保护了脏器组织,经对比分析,证实了该术式的实用性、先进性与合理性。但实践中仍存在诸多的技术难点:①肝门血流阻断,腹腔镜手术中最为关键的影响因素便是出血,出血处理与控制是否有效直接关系着手术成败,国内学者经研究提出了腹腔镜下肝门血流阻断器,有关学者经实践[5],证实了Glisson鞘法的现实意义,其不仅缩短了阻断时间,还保证了肝脏功能;②切肝技术,对照组为大功率单极电凝断肝法,虽然快速,但具有一定的盲目性,难以准确辨识管道,从而增加了术中出血量,而研究组优化了切肝技术,利用超声刀、Hemolock等断肝技术,准确辨识了肝内管道,通过双击电凝凝固止血,如果管道相对较粗,则借助Hemolock夹闭,此后再进行离断,此时的操作具有良好的精准性,有效切除了病变组织;③有效取石,相关学者指出[6],腹腔镜手术因操作难度较大,结石残留率偏高,为了充分发挥腹腔镜的手术,术前应严格选取病例,并利用胆道镜,全面与彻底探查胆道。

近几年,肝胆肿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胆管癌因位于肝门部,增加了治疗难度,为了减少肝功能损伤,降低手术风险,腹腔镜手术得到了医患高度关注。研究组胆管癌根治术由经验丰富的医师负责,术前对患者进行了严格的选取,其均为无血管侵犯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同时术前利用影像学资料,了解了累及胆管范围,并遵循了无瘤原则。在实践中影响手术成败的因素为胆肠吻合,为了防止吻合口狭窄及胆瘘等问题的出现,术中应注意以下事项:保持血运良好,利用侧切扩大吻合口,放置支架引流管,借助单层全层外翻缝合,保证全面吻合[7]。

在应用腹腔镜过程中对医护人员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其应主动学习,了解腹腔镜手术有关知识,完善自身知识体系,提高操作经验,从而满足手术需求。在围手术期间要评估患者病情,密切关注其各项生命体征,及时解答其疑惑,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治疗与护理方案,为了保证治疗效果,医护人员应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对高风险患者给予格外关注,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并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与设备,尽量控制其并发症发生几率。根据有关学者研究显示[8],常规手术患者极易出现腹部瘀斑、感染、高热等并发症,一旦出现异常,要及时告知医师,以便于有效处理。此外为了减轻患者疼痛、促使其早日康复,医护人员要热情接待患者及其家属,赢得其信任,再开展系统宣教与疏导,消除其不良情绪,提高其配合度,使其明白疼痛成因、必要性等,结合其耐受性,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方案。

综上所述,肝胆外科应用腹腔镜手术,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减轻了患者身心负担,满足了其手术治疗需求,避免了并发症的出现,临床上积极推广。但该研究仍存在不足,样本量较少、随访时间较短,日后应通过大样本、多中心及长随访研究,以此明确腹腔镜手术的远期效果。

[参考文献]

[1] 范应方.3D技术在精准肝胆管结石外科诊治中的应用研究[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1.

[2] 李建军.腹腔镜技术在高位胆道外科中的应用研究[D].南宁:广西医科大学,2013.

[3] 伍天崇.复杂肝胆管结石病3D技术指下外科综合诊疗效果的评价研究[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4.

[4] 姚文.腹腔镜技术在肝胆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体会[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1):119-121.

[5] 闫君义.腹腔镜手术和开放手术在肝胆疾病中的应用效果对比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18):62-63.

[6] 谢晓.腹腔镜左肝外叶切除术在肝胆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装备,2014,11(1):95-97.

[7] 梁志伟,潘明新.腹腔镜技术在肝胆外科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2,21(7):881-885.

肝胆外科篇9

【关键词】肝胆外科;腹腔感染;综合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330-01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进步,肝胆外科手术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一方面肝胆疾病的治愈率逐渐提高,另一方面外科手术带来了腹腔感染成了困扰医护人员的另一难题。感染的发生率高,发展速度快,如不能及时的控制病情,极易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进而威胁患者的生命。笔者根据我科室对肝胆外科术后腹腔感染的患者进行病原菌的调查,进一步分析探讨针对肝胆手术术后腹腔感染的护理措施以及预防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自2010年6月~2012年2月期间64例肝胆外科术后发生腹腔感染的患者中36例为男性患者,28例为女性患者。年龄在29~71岁,平均年龄为41,7岁。64例患者中9例患者行肝部分切除术,14例患者行胆囊切除术,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患者15例,胆肠、胃肠吻合术患者6例,胰体尾切除术患者3例,胆肠重建术患者2例,其余15例为其他手术。

1.2方法

对出现腹腔感染的患者行血液及引流液培养,如有包裹性积液应在超声引导下抽取引流液进行培养。培养结果阳性为腹腔感染。

1.3结果

全部患者中单纯腹腔感染47例,混合腹腔感染17例,单一性菌占腹腔感染的主要类型。送检的标本中,病原菌检出的结果显示,腹腔感染病原菌株数最多的是粪肠球菌25例次、大肠杆菌18例次、屎肠球菌11例次。详情见下表:

2 讨论

2.1 肝胆外科术后腹腔感染的护理措施

①心理护理上给与患者治愈的自信心以及精神上的支持,减少患者因疾病带来的心理上的压力。各项操作前向患者解释操作的目的以减轻患者心理上的顾虑,耐心解答患者的问题,告知患者发生感染的原因以及治疗方法。②饮食护理中,术后患者可以进食后应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可给与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饮食以增加营养上的支持,提高机体抵抗力,早期应及时应用肠外营养支持疗法以提高机体对手术刺激的耐受力,维持机体的免疫功能。③鼓励患者多进行活动,早期不能下床者应锻炼床上活动,患者适度锻炼能够改善全身情况。④护理操作时严格按照无菌技术要求进行。⑤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注意患者是否发生水电解质的紊乱,准确记录出入量。⑥对于高热患者的护理,每30min测量一次体温密切关注患者的体温变化,体温低于38.5℃的患者可进行物理降温的方法,如温水擦浴、酒精擦浴等方法,体温高于38.5℃的患者可考虑药物降温的方法以减轻患者的不适。⑦术后留置引流管的患者,应保持引流管通畅,引流管无堵塞、扭曲等现象,每日记录引流量,观察引流管的颜色、性状,引流不畅时积极查找原因。如需取引流液做细菌培养,留取标本时应注意无菌操作。⑧患者应腹腔感染造成的切口渗出物增多者,应加强对切口的换药处理,必要时采用负压引流管。若伤口愈合欠佳可适当涂抹外用药,保护周围皮肤,亦或采用理疗手段防止周围皮肤损伤。⑨根据腹腔感染的病原菌特点,选择合理的抗菌药物治疗,并根据药敏结果做适当调整。

2.2 发生腹腔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患者发生腹腔感染可能与年龄、肝脏疾病、其他消耗性疾病、导管所致的感染、手术的创伤、以及抗生素药物的使用。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抵抗能力越低,越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害;肝胆外科术后的患者肝功能在一定程度上都受到损害,个别患者甚至发展为肝硬化,肝功能的损伤加大了患者发生腹腔感染的机率;个别患者除肝脏疾病还伴有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更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以至于诱发腹腔疾病的发生;肝脏手术手术影响,肝胆外科术后感染的发生率与手术的类型、手术时间以及复杂程度成正相关[]。另有报道[],医生手术的熟练程度与技巧、术中动作轻柔与否、切口局部的情况等也易引起腹腔感染;术后患者留置引流管、导尿管等创伤性损伤,都可能是引起腹腔感染的相关因素;另一点诱发腹腔感染的相关因素还与术后抗生素不规范使用有关。

2.3 预防肝胆外科术后腹腔感染的护理

对于肝胆外科手术术后腹腔感染的护理我们要从术前、术中、以及术后三方面严格把关,护士在执行医嘱时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时刻具有无菌意识,病房管理应注意定期紫外线消毒、通风换气;加强对患者的支持疗法,增加患者的营养补充,指导患者采取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的饮食,加强对口腔的护理;术中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避免过多无效的传递;术后加强病房管理做好医护人员手部卫生及病房空气、物体表面、地面的消毒。术后患者的床头桌、病床等每日采用含氯消毒剂消毒,并加强监测;室内温湿度适宜,定时开窗通风,紫外线消毒空气;各项操作需严格无菌;尤其注意加强管道的无菌保护。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协助患者深呼吸,定时给予翻身、拍背协助咳嗽排痰,部分患者遵医嘱给予雾化治疗。 严格监测发生感染的征象 加强体温、全身症状以及各引流情况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鼓励早期给予肠外营养支持疗法 肝胆术后患者接受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可提高对手术应激的耐受力,维持免疫功能及自身的抗体水平。

3 小结

肝胆外科手术发生腹腔感染的机率大,其相关因素可能包括疾病因素和医院因素,因此能够有的放矢的控制腹腔感染的发生是肝胆外科护理工作的一项重任,临床将常规的护理措施与综合护理工作相结合,可以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吕少诚,史宪杰,梁雨荣,等.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防治[J].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2011,5(2):217-220.

肝胆外科篇10

[关键词] 肝胆外科;医院感染;调查

当前的肝胆外科手术过程比较复杂,大多数进行手术的患者以高龄患者居多,在患者住院治疗期间会出现一定的被感染几率,大大影响了患者的身体恢复和健康。针对肝胆外科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受感染的治疗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加强肝胆外科的医疗质量。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我院有312例肝胆外科住院患者,男性201例,女性111例;手术患者123例,男性87例,女性36例;没有进行手术的患者189例,男性114例,女性75例;所有患者的年龄在3岁至98岁间,患者年龄平均51.63岁;男性患者年龄在3.5岁至98岁间,平均52.14岁;女性患者年龄3岁至97岁,平均年龄50.89岁;所有患者平均住院时间6天,在住院期间出现感染现象的患者住院平均时间为38天。

1.2 调查方法

以我国卫生部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作为依据,使用回顾性的调查方式开展工作。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要设定专门人员定期对医院肝胆外科住院患者出现的感染病例进行记录,督促患者临床医生和护理做好《医院感染病例登记》登记;对医院肝胆外科出院患者的所有资料进行查阅,并在患者进行出院回访。

2 结果

通过对所有的患者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得出:312例住院患者中,出现医院感染的患者人数为8次,医院出现感染的概率为2.56%;出现感染例次是11例,例次出现的感染概率是8.93%;肝胆外科进行手术的患者为123例,手术之后患者出现感染的病例为7例,例次感染的概率是5.61%;患者的手术部位出现感染为3例,例次感染的概率是2.43%。肝胆科没有进行手术的患者为189例,出现感染的患者为3例次,例次出现感染的概率是1.59%。

2.2 医院感染类型

医院感染的类型主要分为下呼吸道感染、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和菌血症感染,这几种感染类型出现的概率分别为:外科手术部位感染概率为27.27%、下呼吸道感染概率为18.1%、菌血症感染为18.1%,还有胃肠道、泌尿道、皮肤和腹腔感染,分别占9.09%。

2.3 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

对本次出现感染例次的11例次中检验出病原菌19株,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各2株,分别占10.53%;阴沟肠杆菌3株,占15.79%;大肠埃希菌4株,占21.05%;粪肠球菌有5株,占26.32%。当然,还有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和弗氏柠檬酸杆菌各1株。

3 讨论

3.1 医院感染病症的情况

肝胆外科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感染概率是2.56%,例次感染概率是8.93%,在感染患者的病例中有3名患者的病症为混合感染,就是一名患者出现不同部位的感染现象和患者身体的同一个位置出现不一样的病原菌的情况。

肝胆外科所有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6天,而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感染现象的患者平均的住院时间则为38天之久,这就表明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感染现象会明显加长患者在医院住院期间的治疗。针对这种现象,为了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患者承受的痛苦,对肝胆外科患者住院期间的医院感染进行调查研究是增加患者生存概率、减轻患者负担、缩短住院期限和减少患者痛苦的关键环节。

3.2 医院感染部位

由上表1可以知道医院感染部位出现的几率由大到小分别为外科手术部位、下呼吸道、菌血症、胃肠道、泌尿道、皮肤、腹腔,所有的感染部位中主要是由外科手术部位、下呼吸道和菌血症为主要的感染部位,他们三者占全部被感染为主的43.47%。所以,要想加强对肝胆外科住院患者住院期间医院感染的预防,就必须从外科手术部位、下呼吸道和菌血症三个方面作为重点研究对象。

3.3 医院感染病原菌

通过对上表2的分析可以看出,病原菌引起的感染因素有很多,但是粪肠球菌占的比例是最大的,有5株,占全部病原菌的26.32%,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为4株、3株、2株、2株,占的比例分别为21.05%、15.79%、10.53%、10.53%。有表中我们可以看出粉肠球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这几种病原菌在所有的病原菌中占据的比例最大,这几种病原菌都是因为环境当中和人体自身的因素出现的,由此可以看出,条件致病菌出现的感染是当前肝胆外科患者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所在,这和当前国内外大多数相关方面的研究结论是一样的。

3.4 医院感染危险因素

肝胆外科患者住院期间医院感染的案例当中,手术患者在手术之后出现感染的概率是2.56%,而非手术患者被感染的概率仅为1.59%,手术患者被感染的概率是非手术患者的2倍。由此可见在肝胆外科进行治疗的患者,出现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就是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在肝胆外科进行手术的患者最常见的手术就是肝脏和胰腺肿瘤切除的手术,这两类手术占同期肝胆外科治疗感染的4成,明显超过其他手术患者的被感染率。造成这种现象的因素有很多,进行这两项手术的患者大多为高龄患者,在对肿瘤进行治疗过程中,特别是放疗和化疗,严重摧残着患者的身心,影响患者的身体素质,并且在手术过程中,过程十分复杂,手术的时间很长,在手术过程中患者会出很多血,手术之后患者要经过长时间的经常才能够恢复,且一些患者还需要使用呼吸机进行辅助通气。同时这两种手术在肝胆外科的治疗患者中所占的比例很高。

3.5 治疗医院感染的措施

为最大限度地减少医院感染现象的出现,针对上述特点,应采取措施治疗,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具体措施如下:(1)确保病房卫生合格。如果患者出现医院感染现象,医护人员要进一步加强对患者病房卫生的管理力度,制定统一执行标准,确保房间空气流通正常,房间干净卫生,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同时,医护人员要树立正确的医院感染治疗意识,在对患者进行治疗和服务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标准执行,做好杀菌工作,认真按照无菌技术要求进行规范操作,减少病菌入侵的渠道;(2)加强对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治疗措施。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出现的几率很高,如果患者出现该部位感染问题,那么就对患者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引发患者感染的情况有很多,在治疗过程中首先要查清感染原因是什么,不同病菌感染的治疗手段各不相同,并且有些患者对治疗药物存在过敏反应,不能够使用通常的治疗措施。患者发生感染的因素和治疗促使有很多,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在使用药物治疗的过程中要关注患者感染部位每天的变化,根据变化更改药物的品种和剂量。感染患者的治疗并不是一尘不变的,每位患者的情况也是各不相同的,在治疗过程中更多依靠的是医生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责任心。(3)提高患者的安全意识。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可能出现的感染情况详细的为患者和家属进行讲解,并着重强调患者受到感染后可能造成的一些后果,并且详细像患者及家属讲解医院感染治疗的各方面措施,能够积极配合医生和护士的工作,共同治疗医院感染。如果发现感染患者出现一些反常现象应及时报告院感管理部门,采取消毒隔离措施,避免患者病情恶化。

4 总结

总之,肝胆外科住院患者在医院期间的医院感染现象主要是手术部位感染引起的,病原菌大多数是革兰氏阴性菌,治疗过程一定要找清患者的病情引发的原因,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使用符合患者情况的治疗方案。今后要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认真防治,针对医院自身和患者的特点,认真研究治疗和预防方案,使用积极稳妥的和最有效的治疗方案,并在患者住院期间加强对患者可能出现感染现象的监测。

参考文献

[1]王荣土.肝胆外科医院感染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22:3046-3048.